辩论赛技巧常用句子

2022-06-05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辩论赛技巧

一.逻辑技巧

(一).知己知彼

辩论是一种针锋相对的交战,知己知彼就在这种舌战中显得很重要,知己,使之对于己方的理论自我诘难,反复推敲,以求严谨缜密,万无一失。立论的诘难与推敲,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论点检查;二是论据检查;三是论证方法的检查。只有通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反复检查,确信己方“战旗”鲜亮,“弹药”充足,“战术”精巧,方能在辩论中充满自信。这就是知己。

知彼及了解对方。辩论中的观察,说到底是辩论双方对于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判断与捕捉。其方法如下:

1.投石问路。是指先提出一两个问题作为试探,探明虚实,才能定出主攻方向。这往往是用于情况不明的时候。

2.捕捉战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往往会通过其举止神态及习惯性动作,流露出他内心的活动。比如双手揉搓这种动作显示思考紧张,颤抖的语言显示慌乱等等。在辩论中要善于抓住这些细节判断对方情绪,捕捉战机,或打乱对方思绪,或层层进逼,这就是所谓的“强势打法”。但这是用于己方队员有相当经验或准备相当充分而对方实力与己方相差悬殊的情况,否则一般而言,在对手与己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是很难抓到这种战机的。

3.缓和气氛。辩论决非争吵,更非斗嘴。因此双方都有责任调节气氛,是辩论在心平气和的条件下进行。若观察到对方情绪激动,就要设法用语言调节,使气氛平缓;若发现对方怒形于色,应考虑以幽默轻松予以调节。无论对方是否做出反应,至少己方不能被对方情绪影响,或跟随其负面情绪。经管学院对于辨风的强调向来以儒雅为主,保持风度,这是一个良好的传统,应该要延续下去。

(二).举事证理

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讲道理,应该说是辩论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举例对己方进行论证,也可以具实力反驳对方进行驳论。动用举事例的逻辑技巧,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举事例越具有典型性,说服力越强。二是要对所举事例进行深入分析,不是光把它摆出来就够的,因为评判或是观众在场上听取发言的短时间内,都没有时间思考你举出的事例对论证你方观点有何用处,只有靠辩手自己揭发和阐明事例与道理间的必然联系,是举例与证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摆事例,讲道理的作用。

(三).以退为攻

具体做法是:先行一句虚假肯定,稍作停顿后,立刻是实行逻辑性转折,完成攻击。这种方法的要求比较高,因为逻辑向部分的转折是最重要的部分,要直捣对方要害,令对手措手不及。例如: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是个出身贵族家庭的外交官,在一次会议上,英国工党一外交官发难说:“您是贵族出身,而我家祖祖辈辈是矿工,我们俩究竟谁更能代表工人阶级呢?”莫冷静的回答:“你说得不错,但我们俩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四).以牙还牙

就是在辩论之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接过对方的话题,将其与己方思路接轨,在行进中偷梁换柱,走向对方观点的反面,完成反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体现对方讲歪理或不讲理的情况。比如要反驳某人自以为清高目中无人的言论:只有羊啊、猪啊才是成群结队的,狮子老虎都是独来独往的。可以这样说:狮子老虎固然是独来独往的,蛤蟆、蜘蛛又何尝不是独来独往的呢?!

(五).演绎辩论

就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逻辑方法。由于前提必然蕴含结论,因此只要前提是真的,结论也必然是真的。在演绎推理中,最常用的是“三段论”,这是一种必然性推理,所以是一种很有力的辩论方法。

(六).二难逼进

就是用两难推理与辩论中。他是由假言判断和宣言判断作前提构成的推理。之所以称为二难,是因为它能使对方陷入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境地,是极有力的辩论工具。

(七).以类相推

类推即逻辑学中的类比,它是在辩论是列出一个对象,与对方提出的对象相比较,再由这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色,可以显示出辩手论证性与机智性。例如:一位牧师向一位美国黑人领袖提出诘难:“先生有志于黑人解放,非洲黑人多,何不去非洲?”黑人领袖反驳道:“阁下既有志于灵魂解放,地狱灵魂多,何不下地狱?”

(八).归谬反驳

在逻辑学中叫做归谬法,即从对方观点出发,引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题虚假。这种方法堪称逻辑学上的“显微镜”。

以上种种是辩论中运用逻辑进行攻击的技巧,下面我们将向大家介绍辩论中语言攻击的技巧。

二.语言技巧

辩论是语言的互动,所以必然要表现为语言的竞技。虽然语言技巧是辩论形式方面的因素,但它直接影响着内容表达,体现着辩者对辩论内容的表达能力,所以具备并不断提高语言技巧,也是争取辩论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排比增势

排比句能使内容严谨整齐,气势流畅贯通,感情深厚饱满。

(二).逐条反驳

辩论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方从主观需求出发,运用种种似是而非的辩论术来为自己的言行辩护。对此可以运用针锋相对的方法,将其逐条进行反驳。但是如果失去这种针对性,辩论就丧失了具体性,就达不到征服对方的目的。但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要不然“就直指对方,将其彻底撕碎”,如果没有这种信心,那么就不要冒险走这条路线,把精力放在“建立己方立论的铜墙铁壁”上。

(三).比喻说理

在辩论中如果能恰当的运用比喻说理,则能化难为易,很快为观众评为接受。

(四).仿词套句

是指根据现有的词句形式仿造出临时性新词,将幽默诙谐寄寓于庄重认真的局势、语气之中,进而达到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获奚落嘲讽对手的目的。例如在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初赛关于《温饱是否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的辩论中,正方复旦大学代表队在进行自由辩论时的辩词有如下一段:

姜丰:荀子早就说过“争则乱,乱则穷。”所以我们走向温饱的过程中,更要谈道德,否则不就是越走越穷,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温饱呢?

蒋昌建:对方认为贫困向温饱的追求过程中可以不谈道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理论,就是: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饱。(观众笑)

严嘉: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不是“争则乱,乱则穷”,而是“争则乱,乱则饱”了。(观众笑)

这里复旦大学队的几位辩手使用的就是仿词套句法,作为四辩的蒋昌建和作为三辩的严嘉分别根据现有的词句“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和“争则乱,乱则穷”,临时仿造出“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饱”和“争则乱,乱则穷”。这种机敏过人的反唇相讥,其辩论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进攻战术

首先要明确进攻的目标。我方进攻的目的可归为以下几类:

1.为了置对方于死地;用于我方处于强势的时候。

2.为了扰乱对方阵线;常态目的。

3.为了消耗时间;用于我方处于弱势的时候。

4.为了争取评委与观众;这种类型的目的应该说是极为功利性的,一般我们都不提倡,尤其是作为个人打辩论赛的目的的话则更要避免!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以其为目标。

发问手段:(主要是介绍攻击性发问)

1.针对某一明显错误可采用直言诘问,逼对方作答,不能回避;

2.连环提问,也就是常说的“连环套”,用这种提问方式的辩手要求要有很高的素质和应变能力,因为即使场下讨论的再周密,假如对方在场上不按预先设定的范围作答就不能达到问题应有的攻击性,由此也可见,要使用这种问法,场下的充分讨论也是很重要的。

3.重复提问,就是当我方抓住了对方一个较大的漏洞或抓住其要害,而对方以回避应对时,可以用同样的语句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问,目的是将评委观众的注意力牵引到这个荒谬之处上来,但当我们达到这个目的以后就应该转移阵地,开辟新的战场,而不要继续在此问题上纠缠了,然而究竟到哪里才算是充分暴露完全应该抽身呢?这就需要队内场上的相互配合并由队内的一位核心人物来控制。

例如:在就辩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自由辩论阶段,反方一上来就抓住对方要害之点,提出问题:“善花如何结出恶果?”正方避而不答,故左右而言他,反方则揪住不放,四个辩手先后5次向正方发难,穷追不舍,逼正方回答,如此攻其一点,先发制人,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有时为了提高重复效果,还要故意把次数点出来,如上例中反方说:“我第三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如何开出恶果呢?”“我向第四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是怎样开出恶果的?”“我倒想请问,你们开来开去善花如何开出恶果,第五次了啊!!”如此强调重问,渲染气氛,大大加深了评委和观众的印象,强化了本方优势,动摇了对方的立论大厦。

4.答而后问,在回答对方发问后,立即向对方提出问题,意在摆脱被动,争取主动。

以上几种发问方式如结合恰当,可以形成强大火力,攻势,威力。但正如上述复旦大学的例子,辩论讲求配合,努力形成进攻合力,也可以达到环环相扣,层层进逼的效果。

至于碰到了敌强我弱的情况,可以采用后发制人的方法,先守后攻,看准了再打,着力发现和捕捉对方立论的漏洞,论据中的不实之处,或者在对方肆意进攻时捕捉其言词中对己方有利的内容,达到为我所用的效果,甚至是转换话题,转变角度,从而促使战局转换。

比如,在辩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是靠法律还是主要是靠道德”的比赛中,正方香港中文大学的攻势很猛,当他们引用孔子语录“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且格。”以说明孔子是主张道德治世的观点,反方南京大学代表队一选手即应道:“孔子不也讲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危邦、乱邦都不去,你还指望道德吗?”反方另一名选手则风趣的说:“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你家被梁上君子光顾,你是马上报警,还是坐等那个小偷良心发现?”

运用后发制人并不总是声色俱厉,言词铿锵面貌出现,有时绵里藏真,最后将王牌以暗示的方式摔出来,同样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五).诱敌就范

当本方已经发现对方的谎言或破绽,可以不急于戳穿,故意设问诱其重申肯定,然后再予以揭露,使其有口难改,例如:在“艾滋病时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的比赛中,在自由辩论阶段,有这样一段辩词:

反方:我倒想请对方辩友回答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

正方:今年的口号是“更要加强预防”,怎么预防呢?要用医学方法预防啊!

反方:错了!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对方辩友连这个基本问题都不知道,怪不得辩其艾滋病问题来还是不紧不慢的。

在这里,一个平平常常的诱饵,能产生不平常的效果,本方可以以漫不经心的方式提出一个看似并不重要的问题,一旦对方入圈套,迅速发起攻势解释对方言行的矛盾,便能使其俯首认输。

再看一则生活中的例子。一天弟弟从外地进了一批货,告其兄次日凌晨两点进站接,但哥哥贪睡误点,没去接,致使弟弟一人费力把货物运回,见面后,哥哥谎称去过车站但没见到人。

弟:昨晚那趟车晚点了,你知道吗?

哥:当然知道。

弟:当时到站是两点半还是三点?

哥:大概是两点半吧!

弟:算了吧,昨晚列车正点到达,到站时间是凌晨一点五十九分。

这种方法也可以叫做“迂回包抄”的方法,由远及近的进攻方式一般很少遇到反抗,较易达到目的。

防守技巧

(一).主动性防御。这时本方是有计划的实施防御战术,目的是确立强化观点,为进攻积蓄力量。因此应答的时候最重要要做到的是应答完满,包括不违背逻辑法则,慎用常理,防止语失。

如果运用得好的话,可以把防御作战与设置陷阱结合起来,比如,南京大学代表队与港大辩“儒家思想是否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时,南大队有意将韩国和香港摆在一起,先抛出韩国政府奉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问这符合那一条儒家思想?正方答“体现了儒家重视国家、官府主导作用的思想”,反方马上追问香港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问正方对此有作何解释,对方就陷入困境了。

在防御作战中,要注意不能总是消极地应答对方的问题,让对方牵着鼻子走,。有效的办法是依托自己的防线,少立多驳,答后必问,对对方展开短促突击,一方面可以使对方心理紧张,自乱阵脚,另一方面使对方疲于奔命,答复反驳,而无力攻击我方。

最后在主动防御战术中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恋战。如果明知对方不利,资料事实上不如对方,最好就是抓一把就走,可以积小胜为大胜。

(二).仓促防御战术。由于本方难免会在战略谋划上失算,或在战术动作上失误,导致失利,在论敌的强大压力下,就不得不采取退守行动。

巩固底线.底线就是本方的立论,底线不保,整个理论体系就会崩溃,此时心理上不能过分紧张,斗志不能跨,不管出现多么恶劣的情形,都不能在底线问题上动摇退让,要反复从不同角度说明本方观点和事实,又不使人有重复之感,这样就有利于稳住阵脚,等待或创造时机了。

化解攻势.事先场下讨论的时候就针对辩题准备几张“万能卡”。其内容往往是一些不争的事实,或是难以解释的矛盾,不管抹在任何一个部位都难以挑剔,这样就可以得到暂时喘息的机会,转危为安。

还有一招就是故意混淆视听。记得中山大学辩论队的黄磊师兄曾经说过,不管对方的回答是否切中问题,都可以说:“对方辩友还是没有回答我方问题”;又如在 “人性本善”的辩论中,正方说“我们就很担心人性本恶如果成立的话,那就不过是顺性而为,有什么需要惩罚的呢?”反方这时说:“对方辩友终于模糊了„„” 其实正方的思路是清楚的,而且具有较强的攻击力,反方故意这样说目的是强加于人,已在引导观众的看法,帮自己解脱困境。当然,这种方法最好少用,因为观众与评委的眼光始终是雪亮的。

推荐第2篇:辩论赛技巧

1、要认真听取对方辩手的发言抓住其漏洞,不要死缠着一个问题不放,不要完全去攻对方的话题,主要要让对方对自己的话题无话可说。如果你提出一个问题,对方打不上来转化话题,他们分数就很快下去了。有一个细节就是你们要有礼貌,不要大吵大闹。记得向观众和评委以及对方辩手问好。

2、非常敏锐的找出对方一辩陈词的漏洞 给予直接打击 影响其后全队的发挥

要直观的将其逻辑体系漏洞进行的归谬及反证 使其无法依照一辩陈词展开后续铺陈

防止对手在陈词中偷换辩题混淆概念 将之引导到对己方有利的交锋点上来

3、辩论技巧:如何进行自由辩论

1-坚持观点,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新手一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忘记本方论点,被对方牵着鼻子跑。不管是自由辩论还是陈述、问答,都是为了证明本方观点,驳斥对方观点,而且是以证明本方观点为主,千万不能忘记,对方一旦连续发问,就手足无措,就顾着应付对方的提问,就会非常被动了。

2-提问。自由辩论的问题大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如果你认为那些精彩的问题,都是选手的临场发挥,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问题,都是赛前充分准备,认真推敲,精心组织出的问题,准备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尝试回答,能力允许还要推测对方可能怎么回答,根据回答进一步发问。这样的问题,辩论双方都可以提出,如果你想不到,那是你还没找对路,这是由辩题的特点决定的(双方都有可辨性)。提问,不能对方答了,就没事儿了,一定要继续进一步发问。发问的一方,往往占有主动权。对方如果回避不回答,就反复发问,同时别忘了说”第X次请教对方辩友,……”

3-回答。回答对方提问,要如拨云见日,不被对方迷惑。看了上面一段,你应该会想到,对方精心准备的问题,必然很难回答,绝妙的问题甚至根本就是对方观点的论据,你一旦回答,就会反而证明对方。怎么办呢?首先要记住“证明本方观点才是第一要务”,回答的时候,也尽量使用本方的论证、论据,其次要拨云见日,从根子上找对方问题的毛病,最后,实在觉得难以回答,千万不要纠缠,顾左右而言他一下,对方再问,就说“我方已经很明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鉴于时间关系,不再重复。请问对方队友……”。当然,有水平的评委一看就知道你输了这一阵,但是辩论赛交锋,是不能计较一城一寨得失的,最后胜利才是关键。

4-找错。揪出对方的漏洞,可能是辩论员最喜欢干的事情了,乐趣无穷,往往也能博得满堂彩。但是,一双敏锐的耳朵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就的,还需要不断练习。举几个常见的例子,逻辑错误:对方的论证过程不严密,前后矛盾,这就属于根本性错误了,揪出来就要一批到底,尤其是对方选手之间彼此矛盾。常识错误:对方犯了常识性错误,这就一定不能放过了

4、一辩主要是立论陈辞和攻辩小结。首先是立论陈辞,如果是正方的话没有什么说的,直接用备好的就行,注意的就是你的语调一定要铿锵,给人一种震慑;第二就是你的句子必须犀利,给人以感触;你的观点一定要鲜明,与你们之后的几位辩手呼应,还有就是时间问题,之前要反复的读,3分钟你的语速是多少,准备到2分50左右就好,时间拿捏是个技术问题,必须要反复的练习。

攻辩陈词的时候要有准备,要根据临场的问题有针对的回答,注意找对手的漏洞以攻击,还有就是再次强调自己 的观点,一般就是“刚刚对方辩友所说的……怎么怎么样”加以反驳,切记不要照搬自己的东西,要是没有针对性会被扣分的,还有就是自己的手势用语姿态什么的,包括口头语和习惯动作,之前都要注意,到场上深呼吸,控制情绪,应该会做好的

5、辩论会四辩有什么技巧?

一是听,听对方的破绽,在总结陈词中要大说特说,二是补,对我方的失误做必要的补充,三是临场要察颜观色,四是要有精彩的结尾语来打动评委

6、辩论赛应该注意的9大事项:

1、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2、自我展示方面力求创新,展现队伍的整体性

3、环节的发掘。比如说对于剩余时间的安排。

4、辩位安排:一辩求稳;

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

5、脱稿,只有脱稿时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顺势而上、随感而发。(附:辩论赛准备的纸条一般用法:记录现场的东西;〈2〉纪录较长的引用案例;〈3〉纪录引用数据)

6、准备充分

7、辩论技巧

1.注意不要出现过激辩友

2.避免队内在场上的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否定性的提示,一提示就表示你否定他

3.集中内容,不要太看重形势

4.避免硬伤(

1、形式硬伤,包括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等;

2、观点硬伤,千万避免绝对化)

8、内容。破题立论要确立空间,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辩有意义的部分

9、攻辩应对的技巧

1.求新。新要新在观点上不能是逻辑上的新,因为求新既要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又要让观众容易接受,逻辑上的新不容易让人在短时间上接受

2.对于对手抛出的问题,可以相互的推,没必要用一个绝对的答案回答

3.任何观点对双方都是有用的,看你如何运用

4.抓对方的漏洞要抓准!不能主观的去猜测对方

5.举例子有学问。要举哪些例子,怎样举才有攻击性

7、对抗技巧:

这是短兵交接的战斗。辩论双方在唇枪舌剑的较量中,往往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对立状态。而这对抗性,也正是辩论引人入胜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抗技巧的特点就在于针对同一事物能给出针锋相对的结论。

1. 例证对抗

在论辩中,选取与对方所提及的相反的事例来与之对抗,从而构成尖锐对抗。如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中:

正方:对方辩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正严法师救济安徽的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吗?

反方:但是对方要注意到,8月28号《联合早报》业告诉我们,这两天游客要当心,因为台湾出现了千面迷魂大盗。(笑声,掌声)

当台湾大学队列举“正严法师”的例子时,如果复旦大学队就此是不是泯灭人性展开讨论,不仅难度大,而且将陷入被动。预示反方选取了“千面迷魂大盗”这一相反的实例,将对方的诘问有力地顶了回去,赢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

2. 名言对抗

当对方引用名言来为其观点作证时,直接对名言进行反驳是不理智的。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引用与对方相反的名言与之构成尖锐对抗。如:

反方:就义利作用而言,利是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义呢,只是通过对利益关系的调节,来间接地影响社会发展。正是在对自身利益契而不舍的追求下,人类从洪荒蛮野走进现代化文明的瑰丽殿堂。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一语道破这种真谛:“利益是我们的唯一动力。”

正方:对方辩友跟我们说了一位法国人的话,那么我也想回赠对方一段法国人卢梭的话, 他说:“爱人类,首先就要爱正义。”(掌声)

反方队从古今中外名家名言的宝库中找出爱尔维的话来论证重利的主张。同样,正方也从这一宝库中找出重义的名言来与之构成尖锐的对抗,使辩论更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

在论辩中要运用好名言对抗的技巧,平时对名言要有深厚的积累,辩论赛前更应准备好与对方观点相对应的名言卡片,以便运用。

3. 史实对抗

当对方从历史典籍中挑选与对方观点有联系的史实来进行论辩时,我们也不妨从历史典籍中找出与对方观点相反的史料来与之构成对抗。可参照名言对抗,在此暂略。

4. 数据引证

很简单,数字是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工具。不作赘述。

5. 煽情对抗

煽情,就是通过公众的某些特殊利益,迎合公众的心理来挑拨“是非”,并凭借公众在情感上的好恶,把假象说成真相,或把某些问题推向极端,以次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对于煽情的对手我们有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唤起公众对己方的支持和对对方的憎恶来与之构成尖锐对立,此谓“煽情对抗”。如关于“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中:

反方:我只想请大家设想一个很简单的场景,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他们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偏偏失去了健全的爱,这难道说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吗?

正方:君不见,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吵闹声中流着眼泪离家出走;又有多少孩子有家不愿回,流浪在外而误入歧途。他们是有一个家,然而,这样的家带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8、立论

~立论的策略

(1).以哲学的眼光审视、分析命题;

(2).立足点高,超凡脱俗,纵揽全局;

(3).认识到双方立论的薄弱点;

(4).立论要做到严、新、奇。

论据

~特点:

(1).准确性(来源也要准确)

(2).典型性

(3).充分性

(4).新颖性和复杂性

(5).简洁性

变向论据

论证

(1).了解和把握论证因果关系;

(2).善于归纳论证的内容。

最佳立论

#能得到队员感情认同,引发观众共鸣,评委得到认可的立论。

#特点:

(1).逻辑性

(2).创新性

(3).攻击性

变向论点

定义:服务对方论点的论点。

出现的原因:对论点分析的不透彻、不到位。

纠正和拯救:再变向。

框架

底线

底线是一方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是不能更改的防线。

底线特点:(1).精练;(2).易懂易记。

底线一般以二至四条为宜。 寻找对方底线:观点证明。

检验底线: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攻。

其他所有的观点都是由底线衍生并为之服务。

四、反驳与攻辩

反驳是必须进行的阶段。

反驳是反映辩手是否具有快速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迅速的语言归纳本领。

1.直接反驳

2.间接反驳

反驳的原则:服从真理。怀疑一切的反驳可能适得其反。

攻辩

注意事项:

(1).目的明确

(2).言简意赅

(3).击中要害

回答:

(1).设定条件回答法

(2).更换条件回答法

攻辩小结

五、自由辩论:核心

核心:形散而神不散。

自由辩论的准备

自由辩论的施行

六、辩论技巧

1.攻其要害

2.穷追不舍

3.利用矛盾

4.引蛇出洞

5.巧设圈套

6.李代桃疆

7.善用逻辑

8.慎用诡辩

七、仪态仪表

仪态:

1.头部

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

不能因表现不好而摇头:自我否定。

2.眼神、眼光

辩手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

3.笑容

辩手的笑容只能是微笑。 4.手势

原则: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

通病:(1).生硬;(2).繁多;

(3).松散;(4).随意。

5.站姿、坐姿

仪表:着装与化妆

~着装

(1).庄重、统一,有特色。

(2).色彩上一冷色为主。

化妆

~效果:养眼(不是作秀)

9、知识积累是取得辩论赛胜利的必备条件,但是不懂技巧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辩论赛技巧主要有:

1、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2、辩位安排: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对整场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

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

3、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辩论赛的输赢不是仅看个人表现的好坏。它也是对辩手默契的考验。)

4、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看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恰当而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更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5、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高潮。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了,象好多: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等经典常用语要时常用上。

6、注意抓重点抓内容: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它看的还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7、避免硬伤(

1、注意礼貌问题: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2、注意规则问题(尤其新手)。

最后说一点我的个人心得:别紧张,大家基本上都是一个水平,就看谁的心态放得好,辩论是一场游戏,别觉得自己的辩题有多大漏洞,它只是一个命题,你的责任就是把它当成真理来说,这就行了,自信就有了,死马当成活马说!!

辩论是神圣的,能够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是一种能力。学理固然重要,语言技巧也同样重要.

10、自由辩论的时候大家都是抢机会见机发言。

如果你是初手,有几招很好用:

1、首先要准备充分的材料,想想对方会怎样难为自己,会提出什么观点,你应该怎么回辩;

2、设好一个陷阱,看怎么样用巧妙的话语把对方一步步讨入自己的观点;

3、细心听对方的观点,再把他们的观点用例子夸张化,夸张到一个可笑的程度。

11、一般来说,

第一辩手主要是立论,提出我方观点,确定战场或平台,在公辩小结时反驳对方观点,明确我方观点,或重申我方观点。

第二辩手和第三辩手属于公辩。他们在公辩环节中提出问题和回答对方问题。在自由辩中双方互辩。

第四辩手是总结陈辞,反驳对方观点,抓对方的漏洞。再次总结我方观点和价值倡导。

因为辩论的主题通常没有明显的对错,第一辩手要有信心,发音清晰.第二辩手和第三辩要反应快,才思敏捷,对观点有充分的理解,若被别人问得哑口无言就惨了,会给裁判准备不足的感觉.通常这个环节是最精彩的,同样,要是那时被对方气势压倒,因为第四辩手是不能提出新观点的,那么辩赛几乎就输了. 第四辩手也很重要,他要把双方的对话快速(因为没时间给你准备)总结出对自己有利的结论.

推荐第3篇:辩论赛技巧

辩论赛技巧 (三辩)

三辩一定要思维敏捷,语速较快,有气势。到了场上简短的回答对方的问题,然后快速抛出自己的问题,不要被对方带着走了。如果碰到有什么问题不会回答,就绕过去,比如说“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而不是……”或者是“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了,……” 等……

1、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从某字的深层含义考虑下。

2、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虽然有时有些牵强,但却在气势上占了上风。要发现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这一面着手,使对方提出的问题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这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3、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4、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

5、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要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7、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8、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某些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 。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9、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10、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11、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要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12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13、“慢”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论辩赛的论辩并不需要说服对方,而只需要说服评委与听众;只要评委与听众被说服,论辩也就胜利了。以软化对立为目的的日常论辩则不一样,它不仅要求说服对方而且要求自己做好被说服的准备。

实例:广东省广电集团“自身奋斗重要呢,还是外部机遇更重要”

正:青年人成才的关键是自身奋斗

反:青年人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正方:“很感谢有这次机会,让我们能展示青年人的风采,请问对方辩友,比赛的胜出是比赛的平台,还是自身奋斗?

反方:比赛的胜出,考的是我们的辩才,而辩才是怎么来的呢,当然必不可少的是自已的努力,但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集团公司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遇,有了这个机遇才决定了我们来参加辩论大赛,展示我们的辩才呀!

反方:请问对方辩友,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正方:我方一辩已指出了,人才就是一个被社会认可的一个过程,它是过程,

也是结果。我们大家说,人才就是为社会作出持续贡献的人。

反方:你这个为社会做贡献,又如何评判呢?如果说它是不确定的因素,哪又 必提出这个标准呢!?请问对方辩友,我是辩才吗?

正方:当然,我们大家都睇到,对方的辩才口若悬河,但是今天我们要强调,如果对方辩友平时没有努力奋斗,就算有了这个机会,我们又如何获胜呢?

反方:我方强调的是这样的观点,要冲破现状,不要墨守成规,要灵活思考,不要僵硬死板。

正方: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机遇和奋斗两者哪个更重要。对方观点如果没有这次机遇的话,就无从谈起,那么我请问,如果没有自身奋斗,我们怎么考他的口才,如果没有自身奋斗,那我们又怎样谈论今天的辩题呢?

反方:的确,如果没有自身奋斗的话,是的确不行,但这只是说明它是必要的,但现在我们是谈论何者才是关键,请对方回答我方提出的问题,奥运会对运动员来说,是不是机遇,关键不关键?

正方:那么,第一块金牌得主杜丽说过,她平时怎么训练,比赛就怎么打;六朝元老王义夫坦言,这些年,工夫在场外呀!

反方: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奋斗就能带来能力,请问南辕北辙的人能带来什么能力呢?

END 套路方案:1。请问对方辩友,您看过或者最近流行的一部青年立志连续剧《奋斗》吗,回答看过 to 2 no to 4 2。既然您说看过,那么您觉得向南,华子,路涛,3人都是奋斗而成功或者正积极奋斗着么?是 to 3 no to 3。是么?他们3人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路涛有个有钱的国外回来的父亲,华子认识了个有钱的哥们带他事业起步,向南家里为他安排了公务员的工作,试问,在他们开始在各自岗位奋斗之前,是不是无形间获得很好的机遇?问题到这,可以继续,可以结束。 4.那么是因为这部连续剧的本身名字不够吸引你,还是您忙着找机遇学习、找工作。。等等等(太多了,累)个别情况下私聊好了

实例方案:维尔姆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请问这是他的实力还是机遇偶然的眷顾呢?

请问牛顿为什么能够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此类举例不易过多一到二个即可内容选择“微波”“橡皮泥”“聚四氟乙烯”“心脏起搏器”“X光”“万有引力定律”)

说明:托马斯·爱迪生曾经说:“一切都需要等待,不要着急。”但是,是不是心急只会一事无成?是不是所有进步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有时天才的形成并不是靠被动选择和等待,而是靠偶然的机遇。

1.微波

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工程师珀西·斯宾塞是一位著名的电子学奇才。1945年斯宾塞正在测试用于雷达装备的微波辐射器(磁控管)时,突然感觉西裤的口袋里有点不对劲,甚至听到了咝咝的声音。斯宾塞停下手里的工作,结果发现是它口袋里装的一块巧克力融化了。他猜可能是磁控管发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由此他立刻意识到也许可以把微波应用到厨房烹饪上,于是微波炉诞生了,这种厨具真可谓是全球的小吃爱好者和单身汉们的大救星。

2.橡皮泥

橡皮泥在成为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以前,它的最初设计目的是作为清洁产品。它第一次进入市场的形象是作为肮脏壁纸的清洁物。这一发现拯救了即将破产的KutolProducts公司,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清洁效果有多么好,而是因为小学生们开始用它制作圣诞装饰物。该公司去掉橡皮泥里的清洁剂成分,加入颜料和好闻的气味,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种玩具,这一改变让这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有时候在别人没注意到你以前,你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聪明。

3.聚四氟乙烯

下次你再做简单方便的煎蛋时,一定要感谢化学家罗伊·普朗克特,1938年他在无意中发现了聚四氟乙烯。普朗克特本希望能生成一种新型碳氟化合物,他返回实验室,察看他在冷冻室里进行的一项试验。他检查一个本应该充满气体的容器,结果发现气体都已消失了,仅在容器壁上留下一些白点。普朗克特对这些神秘的化学物非常感兴趣,又开始重新做实验。最终这种新物质被证实是一种奇特的润滑剂,熔点极高,非常适合使用在军用设备上。现在这种物质被广泛应用在不粘锅上。

4.心脏起搏器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副教授威尔森·格雷特巴奇认为,他可能已经毁掉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他不是把一个1万欧姆的电阻器用在心脏记录原型物上,而是用了1兆欧姆的。结果这个电路产生的信号跟人类心跳非常一样。格雷特巴奇立刻意识到,这个精确的电流也许可以调控脉搏,使因病减弱的心跳重新恢复正常。在这以前,起搏器都是像电视机一样大,是临时性在患者身体外侧使用的。现在的心脏起搏器非常小,甚至可以植入到患者的胸腔内。

5.X光

X光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因此人类无法生成它。就连科学家发现X光,也非常偶然。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正在进行一项试验,该试验涉及到阴极射线,当时他发现房屋对面的一张荧光纸板被点燃了。一个厚遮掩物一直放在他的阴极发射器和有辐射的硬纸板之间,这说明有光粒子穿过遮挡物。非常吃惊的伦琴很快发现,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放射物可以产生清晰图像,第一张X光照片是伦琴妻子的手部骨骼。

推荐第4篇:辩论赛技巧

一是组织者,也就是谁才是 “灵魂队员”,“主攻手”其组织、应变能力如何?

二是整个队伍有没有相互弥补漏洞的默契,有没有为灵魂队员推波助澜的感应能力? 三是准备了几个方向的问题,这些问题能支撑多难的场面,能够支持多长时间?

四是对于非常艰难的、苛刻的尖锐问题,本方研究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好的应对策略?

攻击的技巧 1)设置两难。即设置两难的问题,无论对方怎么回答都会落入设下的圈套。但要把握好辩题,不要偏离主题。

(2)主动引申。即将对方的某个事实、某句话加以扩大化的引申,为本方赢得主动,并使对方陷入被动之中。

(3)以矛攻盾。即将对方论点和论据间的矛盾,抓住对方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的矛盾,并连续追击迫使对方紧紧跟随本方牵着对方打。

(4)简问深涵。即问题很简单,但涵义很深刻,与辩题密切相关。一定要以最精炼的语言问出最深刻的问题。使对方无法快速回答,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5)熟事新提。人往往对于身边、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却不经意,或非常熟悉却只知道大概却不明白它的详细。一般对这类事情提问,也很容易让对方陷入被动。

(6)多方追问。即从几个方向、几个侧面、几个层次上同时问一类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必须对准一个核心,即辩论的主要立场和观点,以造成合围的阵势,使对方没有招架的能力,更没有回手的能力。 (7)夹击发问。即两个回多个人同时问同一类或一个问题,造成夹击态势,使对方顾此失彼。 (8)问题同异。即面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对方难以自圆其说,应接不暇。 (9)异题同问。抓住对方的不同问题、不同表述加以归纳,概总而问,从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上使其无法把握,无力应答。

(10)反复逼问。对本方提出的对方非答不可的问题,对方闪避了,就可以反复逼问 ,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次,不可以无限发问,那样反会造成无题可问、或令听众厌烦的负面效果。 (11)同义反复。即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问语不同)发问。这类问题,多为辩论的主要立场、观点方面的问题。

(12)激情提问。即用心理暗示的手段,直击对方情绪层,使其激动,引发情绪连动,从而淹没对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也不要胡搅蛮缠。

(13)布陷发问。也就是布置一个陷阱,让对方来钻,使用连环的技巧是对方一步一步走进陷阱。

(14)长抽短吊。即忽然提这样的问题忽然又提那样的问题,不离辩题却又忽东忽西 ,用跳跃性的思维来打断对手的节奏。

(15)充分煽情。在提问或回答的时候尽量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引起公公的共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充分调动观众,在气势上打压对方。

推荐第5篇:辩论赛技巧

辩论赛的技巧

一.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 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 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 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二 辩论战术

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它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 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它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 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 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 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

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 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 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9.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 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 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 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 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 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三、小技巧

14.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 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 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 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它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 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 (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 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 (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

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 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 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19.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

一、

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

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 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 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辩论赛中一辩到四辩各自要注意的技巧

一辩需要有清晰的概念,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本方的基本观点,需要非常清醒。口才不一定要非常出众,但是是用来把握基本点的。尤其在自由辩论中,更是要死守本方的底线。

二辩需要能够清楚地辨别对方在基本面方面出现的失误,火力要强,言辞要犀利。尤其在自由辩论中,要尽力突破对方的底线。

三辩是要求最高的,需要有出众的口才和过人的学识,尤其反应要快,能够在瞬间抓住对方的漏洞和改变本方的策略。三辩是自由辩论的主角,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三辩的好坏几乎决定着比赛的成败。

四辩需要沉着冷静,具有大局观,几乎是场上教练的角色,控制着本队的比赛。四辩的归纳能力、总结能力和煽动能力要足够强。优秀的四辩可以在自由辩论中寥寥几句,但是都戳在对方的死穴上。尤其在总结陈词的时候,更是要具有非常强大的洞察力和煽动性,直击对方要害,引起评委认同。

推荐第6篇:辩论赛技巧

浅谈辩论技巧

如果仅仅把辩论看作是唇枪舌剑的较量,未免失之偏颇,辩论之难,不仅在于辨手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一定的朗诵水平,而且,辩论和评判本来就是软性的,更多靠评委的主观判断,因而辩论的技巧好比体操、跳水运动员的高难度技巧,没有“绝活”得不了高分。于是乎,古文诗词,名人名言,禅宗妙语,流行歌词,广告用语,乃至绕口令,歇后语都巧妙穿插在现代辩论中。如何将丰富的知识用练达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呢?这就涉及到本文要谈的辩论技巧的问题了。

一、就事论事

这一点要求在辩论中抓住辩题,不能离题万里大发议论,而要始终注意主攻方向。陈述观点则不要太华丽,而一定要系统地说清楚;自由辩论则不能过多地纠缠在细枝末节上。

例如: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正)/破坏者(反)

反二:我再一次请问对方辩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正四:我想再次告诉对方辩友,破坏是少数的。

请问,马有白色的马,但是马一定要是白色的吗?

反三:对方答非所问,请正面回答,人生存发展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在反方的追问下,由于正方一时没有合适的回答,所以搬出了白马非 马论,但反方没有被牵住鼻子,以四个字“答非所问”马上把对方拉回来,在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毫不放松。

二、死缠烂打

这一点看似和上一点相同,但请仔细品读。

从内容上说,原则性的问题必须死缠烂打,追住不放,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对方轻易脱身,在每一场比赛中都要设定令对方无法回答的“重炮”问题,把对手逼住不放。如何订立重炮呢?辩论双方总是既有理又没理,总有些问题,特别是具体事理或者是哲学原理,对方是不能或无法正面回答的,应该把这些问题理出来。`

例:焚毁走私犀牛角是/不是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

反方说不是,一直追问:焚毁到底保护了哪些自然资源?

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正方说有利,一直问,由于管理不善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否也要归责于流动人口?

以上辩题中的例子,或攻或防,都可以让对方要么陷入解释的纠缠,要么跟随自己到对自己有利的战场,这就是重炮问题的好处。

就事论事是说任何回合,任何例子不要游离辩题;死缠烂打是要在对自己有利,事先自己准备过的问题上咬定对方不放松。一大一小,一具一抽,一全一侧,望细体会 。

三、主动转移

能否做到这一点往往成为初级比赛和高级比赛的根本区别。

要说清楚这点首先要明确辩论--尤其是自由辩论之意义。在前段时间的院辩新生对抗赛第三场中,正反双方语速飞快,比赛看似紧张激烈但实则犯了忽略大局的错误,以至使比赛陷入“两小儿辩日”的泥泞之中。

自由辩论之在于说服听众。双方不可能互服,所以要让听众认可无非两点:一为完善己方理论,二为指出对方的谬误。这两点是单方行为不需对方的认可:指错,指出即可、补洞,补足即罢。所以要提出完成一个战术目标之后的——主动转移。

从原本的二三辩分别陈辞发展到现在攻辩阶段,目的是在于增加对抗性和可看性,但不应该忽略这个环节的真正作用在于把己方理论阐释清楚,把攻防路线全面铺开。所以在这个阶段,全队都要全神贯注地思考对方的理论,看清对方所走的路线与自己路线的交锋和不利,为自由辩论的战场方向作下指引。

一个优秀的辩手,应该是具备在短时间内发现对方立论问题的能力的(如何开发这种能力将在《辩手素质养成》一文中详述)在攻辩结束之后,需要的是交流!所以一四辩此是任务尤其艰巨!一辩开始小结,指出对方在应对我方问题的时候的错误,指出对方理论的缺陷。四辩则既可告知二三辩攻击方向,又可在己方理论处于被动时思考应对方略,随机应变羽扇纶巾。这一分多钟,实在是关键!

上述的两个环节可以说都是为自由辩论准备。在知己知彼以后,则应该战无不胜!主动转移要求全队在设定多个小的战术目标后能步步为营。以本界新生杯决赛为例:

大学学习以博为主/以专为主

正方以博为主:战术目标一:确定大学学习之特点,博之范围,为主之评判标准。战术目标二:确立逻辑底线:当今世界学科呈现交叉性和复杂性。三:展开推论:由逻辑底线决定了要完成学业和未来自身发展的博之根本性。四:解释问题:解释为什么对方说的以博为辅不能符合现阶段的学习要求。五:攻击理论:指出以专为主的诸多弊端,质问对方。

以上的一条清晰的自由辩论战术,在真正比赛中贯彻了80%确保了正方的胜利。试想,如果纠结在五点中的任何一点上说个3分钟,整个比赛将会无聊,整个观点将会片面。此也即为很多初级比赛之无可看性也。

须注意,一定要与“避而不答”严格区分开来。许多辩手往往不听对方发问,操起一张卡片就念,虽然可能靠事先准备的妙语引来掌声,但瞒不住内行的评委和观众。所以主动转移一定要在反击或者至少守住的一次攻击后方可进行。这一点将在“重视接口”专题中详述。

主动转移并非难点实为要点,只是很多新辩手没有意识缺乏经验罢了。好比没怎么打过架的人总是想着如何接一拳踢一脚,而武林高手却要谋划全面的攻防套路,很类似。

自由辩论的一般技巧

自由辩论是有技巧可循的。 有技巧有少技巧,在辩论中便会体现为多主动与少主动。当然,也不能唯技巧,因为技巧毕竟只是技巧。辩手对于技巧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不能代替对辩题的钻研。反之,单钻研辩题还不够,还需要一般地了解和认识技巧。也正因此,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总结以下的技巧供大家参照。

一、攻击技巧

攻击,即在自由辩论中的主动进攻,主动发问。这在每个辩论队都是不可无的。然而,攻击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攻击的准备。

这在辩论战略方案确定、辩词定稿之后就应该着手准备了。一般而言,每位辩手应该根据自己所阐述的内容准备向对方发问的问题,可根据自由辩论时间的长短来准备问题,日是初次上场,则应该准备20个问题左右。如果是这样,四个辩手准备的问题就应该大约有80个,一般有足够的可能坚持到自由辩论结束。我们看到,在有的比赛中,有的队员有时间却没有问题可以问,这就是准备不足导致的。

准备提问的问题,应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准备。

一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又称事实层面问题。这类问题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提的好则很容易出彩、出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故做新奇而偏离辩题,那是会产生负效果的。

二是理论层面的问题,又称论据层面问题。即对本方论点给予引申,对对方的论据予以驳击的问题。这类问题,直问要提的尖锐,曲问要问得巧妙,反问要提的适时,逼问要问的机智,其效果就是让对方不好回答又无法回避。三是价值层面的问题,又称社会效应层面问题。即把对方论点、立场引申,从价值层面、社会效应层面去延伸它的效应看其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站得住。这类问题,一是能够扩大自由辩论的战场,给对方造成被动,同时也是争取听众、评委认同的重要侧面。当然,如果辩题立场对本方不利,就应该慎重使用,以免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三类问题中,事实层面的问题可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实、国别事实、数字事实等等;而理论层面的问题周围除了立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达到公理、哲学的层面。

有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准备,就能够构成立体阵势,可以打自由辩论的立体战斗,让对方陷入立体包围之中的被动局势就很而已造成。我们看到在比赛中,不少辩论队只准备了一个层面的问题(大多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只在有趣上花时间,其结果是打击力不强,且问来问去总是流于肤浅的现象之争,有时则又事实引发事实而偏题,变成了一般的语言游戏、提问游戏去了,辩论的深度不容易看到,这就令人遗憾了。

2、攻击的组织

自由辩论中的有效攻击,应当体现出攻击的有序性,即看得出轮番上阵的脉络,而其基本,就是在场上要有主动权,处于控制场面的主动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场上应该有“灵魂队员”,或者称为“主力辩手”、“主辩”。又哪个辩手来充当这个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又三辩或一辩、二辩来充当。有时,四辩也是很好的充当此人物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要不仅透彻地知道本方的立场,也要透彻地知道对方的立场,规定陈词一结束就能够发现对方的主要问题,从而有效的发起进攻。灵魂队员的任务是:(1)有冷静的把握整个自由辩论战斗局势的眼光,攻击务求有效。(2)充当场上的指挥员。发问不在多,而在精。其发问不仅是对对方的攻击,也是对本方立论的揭示和强化。(3)承担主动转移战场的任务。如在一个层面上问久了,则转向另一个层面发问;在一个层面处于被动,僵住了,则要转向另一个层面,开辟新的攻击点和战场。(4)对对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线、事关要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5)对本方误入对方圈套、远离本方、陷于被动之中的局面,要能够晚会并再发起攻击。

当然,其他队员要主动配合,主动呼应,才能形成整体的力量,这就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 形成“流动的整体意识”。

攻击的组织,起要害就在于形成整体的有序流变性。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鸡零狗碎。零碎的攻击谈不上组织,它或许也能够有鳞光耀金的效果,但是对于群体辩论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动权的。

攻击的组织在上场前可以有如下的检查指标:一是有没有组织者,也就是有没有“灵魂队员”,其组织、应变能力如何?二是整个队伍与之有没有心悦诚服的默契和感应?三是整个队伍对特定的辩题的立场认识是否完全一致,有没有大的梗阻?四是准备了几个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对付、支撑多难的场面,能够支持多长时间?五是对于非常艰难的、苛刻的尖锐问题,本方研究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好的应对策略?六是自由辩论中将会出现的最为险难的局面,将会一种什么状况?本方应该怎么对付?把这六个问题都想清楚了,都有了解决的办法了,那么攻击的组织也有序了,主动了。

3、攻击的发问

攻击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1)设置两难。即设置两难的问题,无论答此或答彼都将陷入被动。但是一定要对准话题,不可以做无病呻吟。(2)主动引申。即将对方的某个事实、某句话加以引申,造成本方主动、对方被动。(3)以矛攻盾。即将对方论点和论据间的矛盾,这个辩手和那个辩手陈述中的矛盾、某个辩手陈词中的矛盾、答这个问题和答那个问题之间的矛盾或其他方面的矛盾予以披露,令其尴尬,陷其于难堪(4)归谬发问。即将其论点或论据或其他问题引申归谬,陷其与左右被动,无力自救。(5)简问深涵。即问题很简单,但涵义很深刻,与辩题密切相关。答准确很难,但是答不出来就很丢人,估摸回答却不准确,这也很容易陷入被动。(6)撕隙抓漏。即将对方的一小道缝隙撕裂撕大,将其明显的漏洞失误给予揭发提问,令其难堪。(7)熟事新提。人往往对于身边、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却不经意,所谓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或非常熟悉却只知道大概却不明白它的详细。一般对这类事情提问,也很容易让对方陷入被动。(8)逼入死角。即把对方的问题逼入死角,再发问,令其难以逃脱。(9)多方追问。即从几个方向、几个侧面、几个层次上同时问一类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必须对准一个核心,即辩论的主要立场和观点,以造成合围的阵势,使对方没有招架的能力,更没有回手的能力(10)夹击发问。即两个回多个人同时问同一类或一个问题,造成夹击态势,使对方顾此失彼。(11)问题同异。即面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对方难以自圆其说,应接不暇。(12)异题同问。抓住对方的不同问题、不同表述加以归纳,概总而问,从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上使其无法把握,无力应答。(13)反复逼问。对本方提出的对方非答不可的问题,对方闪避了,就可以反复逼问 ,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次,不可以无限发问,那样反会造成无题可问、或令听众厌烦的负面效果。(14)辐射发问。即一个问题的提出时,同时威慑到对方四个辩手,犹如子母弹一般。这类问题,一般多在哲学或价值层面上发问。(15)同义反复。即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问语不同)发问。这类问题,多为辩论的主要立场、观点方面的问题。(16)近题遥问。即看似很近的事,用远视点来透视和提问。对方遥答往往答不得,近答又很难接上,陷入了难以捉摸、无从下手的窘境。(17)击情提问。即用心理调控的手段,直击对方情绪层,使其激动,印发情绪连动,从而淹没对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进行人身攻击与情绪对情绪,更不可陷入无理纠缠甚至胡搅蛮缠,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18)布陷发问。也就是布置一个陷阱,让对方来钻,或想方设法将之套进去。其更高技巧就是连环套。(19)长抽短吊。即忽然提这样的问题忽然又提那样的问题,不离辩题却又忽东忽西 ,以思维的快捷与急智来取得主动。(20)答中之问。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对方答问时发现问题(包括陈词阶段发现的问题)予以提问,另一 种是在自己回答对方问题时的反问。

4、攻击的风格

由于自由辩论如疾风

迅雷,所以不同场次、不同队伍的辩论风格也不尽相同。没有形成风格的队伍即使辩胜,也只是初级层次的。因此,有风格意识并力争形成自己的辩论风格,是一支辩论队有追求、有实力的表现。它其实是一支队伍整体人格的呈现。

攻击的风格,一般而言有情绪型、理智型、稳健型三种。

情绪型的队伍往往只在趣事、情绪化的层面上实施攻击。它也能够引发一些活跃的效果,但是也易于耽于情绪、就事论事,甚至会误入漫骂的泥淖,使辩论流于表面,层次不高,缺乏应有的深度。

理智型的队伍往往执著于理辩的层面,这容易体现思辩与深度,但是又会失之于辩论的活泼不足,弱化了应有的观赏性。_

稳健型的队伍因为其理智和稳健,也因为其稳健而注意到了应有的活泼,是兼取了前二者之长的。显然,自由辩论的风格当以稳健为上,从比赛的实践看,稳健型风格的辩论队不仅易于取胜,且留给观众、评委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5、攻击的节奏

应以张驰有度、疾徐有致为佳。一味快疾或一味徐缓都有缺陷,前者易流于狂躁,后者易流于沉闷。

二、防守技巧

辩论中的自由辩论阶段,就是由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组成的,因此,不仅要有进攻的准备,还要有防守的准备。只会进攻不一定能够取胜,只会防守当然有就更容易陷入被动了。该防守就防守,该进攻就进攻,能攻能守的队伍才能游刃有余。防守中,应该注意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盯人技巧。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对象防守。一般就是一辩盯一辩,二辩盯二辩,……。即一辩回答一辩的问题,二辩回答二辩的问题,……。这样各人就会有关注是具体目标,就不会出现好回答的问题就抢着回答,难回答的问题就你推我让的。当然,在分工之后又讲合作,最难回答的问题,就由“灵魂队员”补救了。

2、长项技巧。即根据各人的长项来分工,首先确认辩手各人的长项,如长于说理,长于说史,长于记忆,长于辨析,等等,则承担相应的问题来防守,这也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或冷场。

3、合围技巧。假如对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辩手,不仅对方整个局面靠其支撑,且对本方威胁很大甚至本方队员对其有畏惧感,一对一的战术是不太可能奏效的。那就采取合围技巧,即以全对的四个人的力量来围击、合击,从四个人不同的侧面对准他的问题,以守为攻,一般都会有效。只要他顶不住了,那对方的阵脚就会乱了,自然就会垮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实力甚至实力更强大的队员靠一两个回合是难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韧劲,不可太急切,争取

5、6个回合使其难于招架,提不出更尖锐的问题,内在的进攻力度大大减弱,才能有取胜的基础。

4、夹击技巧。就是对有的问题,有的队员采用二人夹击的方式来对待。

5、高压技巧。一般在辩论赛中,由于参赛队的实力比较接近,所以在自由辩论中容易出现同位推顶的情况,这一方面容易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不容易取胜。破解的办法是采用高位迫压防守。如对方提出的是现象问题,就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现实问题,那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具体问题、微观问题,就以全景认识、宏观认识来回答,以此类推。若此,对对方的问题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统照下盖的方式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思维位势稍逊一筹,从而内心产生动摇,攻击力也就随之动摇而弱化了。

6、指误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指出对方所问问题在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价值上、立场上、表达上和常识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尴尬局面。

7、归谬技巧。即对有的问题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之做概纳引申归谬,直指其终端的谬,陷其于被动的境地。

8、反问技巧。即从反方向上反问其问题的悖常性、悖题性、悖理性、悖逻辑性、从而化被动而为主动。

9、幽默技巧。即面对自己从容回答智有宽余的问题,适时幽对方一默,效果一定是绝佳的了。

10、短答技巧。岁于一字、一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就能够答清,且能够反陷对方于被动的问题,就应该果断而适时的使用。

11、启导技巧。对于那些喜欢滔滔不绝有演讲欲而又容易动情、不易冷静理智的辩手,表现欲特盛的辩手,语词罗嗦繁复的辩手,在回答问题时不妨巧妙启发他的教导意识,任由其滔滔不绝地讲,其直接效果是消耗了对方的规定时间。

12、揭弊技巧。在回答问题时,巧妙合理地揭示其弊端。如同一个人陈词与发问中的弊病与矛盾,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的矛盾,两个或数个人问题中的矛盾等等。揭示其弊端与矛盾,使其问题本身站不住脚,防守便转为攻击,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13、激怒技巧。即是答问时巧激其怒,使之心理由理智层进入情绪层,无法冷静,无从自控,就可望令其自己乱自己心绪。但是切忌不可使用人身攻击,这是犯禁行为。

14、评价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对其问题予以评价,指其目的,断其归路。

15、闪避技巧。即对那些一两句话难以答清的问题,采用合理闪避的方式,其基点是不离开辩题的立场。

16、反复技巧。即以同义反复的方式回答。也就是意思一样,但语言不同。

17、类比技巧。即面对对方的问题,不做正面拦截,而是用同类比较的方式,把问题抛回给对方。

辩位技巧:辩位分析

致一辩:

你将承担为本队开篇立论的职责。应该通过平实、生动、富有层次的语言,确立本方辩题的概念内涵、内在联系、基本形态和逻辑框架,并辅之实例加以论证。你的陈述要在评委和观众面前强化本方立场的优势,避免概念模糊或错误、条理不清、语言干瘪。当然,作为先锋,你的气势和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致二辩:

你首先要向对方

一、

二、三辩各问三个问题,所提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否则对你自己不利。最高明的问题应是在貌似简单的后面蕴藏着丰富的寓意,而且三个问题有着内在的关联或递进关系,还可以设置概念或逻辑陷阱,通过巧妙的设问将对方引向误区。而上述的这一切都会使你的盘问小结变得精彩。你的盘问小结必须是根据对方的三个回答所作,而不可事先写好或想当然。你的小结既可以根据对方回答中的概念、逻辑、语言表达和实例举证方面的错误和漏洞发起攻击;又可以当对方闪烁其词、含混不清时剖析其心理;还可以利用盘问成果来巩固和强化本方立场。

在盘问阶段,除自由人,每位辩手都要回答一个问题。这将是一次考验,你必须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你不能反问或反驳对方,而回避和强词夺理都会失分。你要通过巧妙的语言既正面、完满地回答了对方的盘问,又将之引入本方的逻辑框架中,这需要智慧、镇静和开阔的思路。

致三辩:

你将为一场辩论赛弹奏最后一曲。你应该擅长逻辑概括,在你的陈辞中,始终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辉。你的真诚、直率、信念、视野开阔、胸怀博大将令人肃然起敬。你一定不要让浮华的辞藻、无谓的煽情、多余的警句、人所共知的格言遮蔽住,语言只是躯壳,而辩理才是灵魂。批判是适度的,对对方切记不要无中生有;升华也不是无节制的,不要把已方的观点变成一张化了浓妆的脸,希望当你的声音戛然而止的时候,评委和观众能产生发自心底的感动。

致自由人:

与其他三位辩手相比,你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评委评价你在一场辩论赛中的表现成功与否,着眼点并不在于你发言中是否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和强烈的思辩色彩。你要做的是用你的语言和表演为本队赢得评委和观众感性层面上的认同。

你应是驾驭语言的高手。辩论赛对你而言是一场语言和文字的游戏。你要用机智幽默或形象生动的语言攻击对方。在你认为必要的时候,你可以用表演来强化你的攻击力,但不要过分。

你虽然是辩论赛场的“新生代”,但你并非一无所有。鲜活的实例、打比方、声东击西、归谬、夸谬„„这些就是你的“武器”,善加利用吧!

你要让评委和观众对对方的错误留下深刻的印像,并巧妙地转移评委和观众对己方漏洞的注意力。要充分利用规则给予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方,把本队引向胜利。

时间有限,创意无限,你一定要张扬自己的个性,但切记不要进行身攻击。我们对你寄予厚望。

当诡辩者引用名言时

生活中常有争辩或辩论,这些论争有时合乎逻辑,有时也有诡辩搀杂其中。诡辩者在理屈词穷之时,往往引用名言对自己的观点、论题进行证明,“拉大旗作虎皮”,摆出自己与名人、与真理站在一起的架式,使对方“措手不及”而自己“绝处逢生”。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里介绍几种化解的“招数”:

1.针锋相对法。

意即当诡辩者引用名言佐证时,反驳者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引用名方论证反驳。这样把对方给你施加的难以辩驳的窘况,如法炮制地施加给对方。有一次, 几位男女朋友相聚,争辩起家庭教育中父母责任问题,女同胞一致认为父亲作为家长应承担主要责任,男同胞多数则持相反意见,双方都言之凿凿,相持不下,无论东道主如何“调和”(阐明两者都重要)地无济于事。忽一女同胞说:“我国古语就说了养不教,父之过而不说母之过,可见做父亲的肩负着教育子女的主要责任。”言者有点得意。男同胞们一时语塞,东道主连忙反驳:“这也不尽然。我们知道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他在著名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指出:母不母,则子不子,说明母亲对教育子女也负有责任。”这下,女同胞也语塞了。东道主接着阐明自己观点,“我们都可以证明父亲和母亲对教育子女有重要作用与责任,但是只强调一方而否定另一方,或者把责任推给另一方都是片面的。正如鲁迅所说: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这样旁征博引地反驳与论证,容易使对方心服口服。

2.推至极端法。

诡辩得出的结论是荒谬的,即使引用名言来印证也掩盖不了其荒谬性。某青年夫妇,因新婚不入,男的仍未改单身汉特性,下班后自由自在,不大沾家,甚至与哥们儿通宵娱乐,妻子不满地批评他,他还大言不惭地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虽然少有陪你,没干家务,可心中爱你爱得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妻子有些恼了,反驳道:“那你用不着回家了,去等我俩的感情长久吧。”这里她虽然说的是气话,使用的却正是推至极端法。

3.顺意反诘法。

如一青工常上班迟到,车间主任教育他:“你怎么总爱迟到?”青工:“睡觉睡过了头。”主任:“哦,为了睡舒服觉就承便耽误工人作时间呀?”青工(窃笑):“列宁不是说过嘛,不会好好休息就不会好好工作,我多睡一会正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呀”。主任(沉着反击):“列宁好像说过那样的话,但他难道说过为了休息好可以耽搁工作时间的话吗?”(接下来是对青工进行理直气壮的教育)这里车间主任的反驳正是先承认名方完全正确,然后按照青工的实际情况指出列宁并没有说过符合青工行为的语言,并用反问句强化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对方无法狡辩,只得乖乖接受教育。《演讲与口才》1990年第10期第28页有一则征答题:青工小王有错不改、我行我素,朋友劝他:“小王,你不能这样啊!我们都是青年人,应当争口气,为什么总让别人说呢?”小王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对小王用名言来诡辩,我们的驳斥可以这样:“对,走正路、直路、好路,是不需要别人阻止和指指戳戳。但是,如果前面是悬崖与深渊呢?也不需要别人来劝阻吗?”先顺承其意,突然转折,加以反问而驳斥。

4.例证反驳法。

名言往往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即其真理性有一定的局限,有时从另外的或更全面的角度看,名言也有片面性。但尽管如此,诡辩者引用名方,你也不宜直接反驳名言本身。如有段时间教育界强调智力开发,有人就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来证明培养想象力极端重要,显然是失之偏颇的。反驳时不妨用古今中外的伟人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其想象力与知识丰富都重要等来说明。如说,我们知道吴承恩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写出名著《西游记》,勾画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天宫世界,塑造了众多活灵活现的神话人物,但他是凭没有知识或只有少量知识就想象出来了吗?姑且不谈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也姑且不谈他在小说中涉及的天文、历史、建筑、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就是主要情节来源于玄奘和尚西游取经及有关孙悟空的传说,也正是作者靠多年的学习与走访、倾听而获得的。没有这些知识作支撑,吴承恩无论怎样想象也建构不起《西游记》的。运用此法时,要注意选例的典型性与丰富性,否则将降低说服力。

5.词句辩析法。

诡辩者引用名言归根到底是对名言的滥用。有时我们对名言本身词句加以辩析就可以看出名言不足以证明诡辩者的结论。如有个人十分固执,对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始终不予承认,无论众人如何阐述,他仍持偏见,末了,他还说“不要以为你们人多就可以说服我,一个伟人不是说过吗,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对他这一言论的驳斥就可抓住“往往”二字,“这句名言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并不是说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有可能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另外,为我所需,断章取义是“*”遗风,现今仍有一些人截取名人的话来证明诡辩言论。又如,某君曾高谈阔论:年轻人跳舞、打牌,自寻娱乐,总比无所事事,扰乱社会安定好,正像毛主席所说的“这要好好地推广。”你就可以不客气地反击说:毛主席可能说过这句话,但是请问他是在什么时间、地点,针对什么事说的?其中“这”指什么?是指你所说的“年轻人该跳舞,打牌”吗?同志,奉劝你不要乱引用。

不伤和气的争辩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一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引起争辩。从某种意义上看,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玉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相互劝说。然而由于论争的任何五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故比,辩论和寻常说话不同,它是带有”敌意”的语言行为,因而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于是,大凡争论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们良好的交际愿望落空。如果你能够在论辩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论辩结尾搞好”善后”工作,就能使你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人际和气。

一、为争辩定下一个积极的格调

(一)避免无益的争辩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人相左时,当你的言行遭人非议时,你的知一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往往就在这时发生了。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你需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1.如果你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一笑置之最妙。同样,你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不必在那无关宏旨的细节琐事上做文章。

2.你的辩论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如果是感情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样,我们向人提出问题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这种不积极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无谓争辩的歧途。

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

(二)使争辩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换

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去参加辩论。

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2.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际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有制有节的音调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与情恰恰是列车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有位诗人说过,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锋刃的刀,让使用它的人满手流血。在争辩中,”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然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们彼此会以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论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让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二、掌握”解剑息仇”的妙方

经过一阵唇舌剑,胜负已成定局。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既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三个途径:

1.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要有敢向真理低头的胸怀。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下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对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

3.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而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争论是一回事,人际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推荐第7篇:辩论赛技巧

“千机辩”辩论技巧

辩论赛辩论技巧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 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 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 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1 “千机辩”辩论技巧

辩论战术

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 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 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 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 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

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 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 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 2 “千机辩”辩论技巧

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 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 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 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 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 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12.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 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 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 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 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 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小技巧

14.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 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 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 3 “千机辩”辩论技巧

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 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 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 (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 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 (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 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 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19.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

一、

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

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 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 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4 “千机辩”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 ,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 ,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5 “千机辩”辩论技巧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 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 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

太原理工大学法律协会赠

推荐第8篇:辩论赛技巧

首先要一直问他 要他的回答是“是”或“嗯”

记住 一定要他这样回答,然后故意问个答案是“不是”的问题。让他措手不及。 这是人的缺点! 采用哦!!!

继续追问: 方便的话请举具体的好不好? 思路不错但是属于比较侥幸的心理啊

1、辩题决不能“当然”。任何一个好的辩题,正反双方必然有基本对等的论辩空间,所以千万不能有“当然怎样怎样”这样的思维定式,否则就会被打的体无完肤。正确选择分论点的方法应该是:每个分论点都应当是从本方辩题中抽取出来的,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充分的论据能够保证分论点的正确性,二是分论点必须能够最直接、最明确的支持本方辩题。一般不超过3个,形成鼎足之势。分论点确立太多,容易多线作战,火力不集中且疲于应付,太少不足以支持观点。分论点非常重要,必须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论据充分,否则只要被对方抓住其中一个论点的致命伤,就满盘皆输。

2、辩论是集体竞赛,必须统一每一个队员的观点。由于辩题是通过抽签决定,辩论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比赛时,每个人必须高度统一于本方的论证大纲。决不能出现特立独行,剑走偏锋的情况,否则,必败。

辩论的准备过程就说这麽多,关键还在于平时多积累,场上才能旁征博引,随机应变。

3、辩论过程中,辩论员应攻守分明。以四人传统赛制为例,一般一辩、四辩主守,

二、三辩主攻,当然,这是没有明确分工的,只要各有偏重。一辩首先发言,一定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只要提纲挈领即可,不要写词藻华丽的长篇大论,语调和缓流畅,你要知道,听文章和看文章是两回事,写的词藻华丽、逻辑复杂,3大点、7小点、28排比,谁记得住。二三辩要集中注意力抓对方的漏洞,漏洞常见的有尝试错误(坚决不放过,指出对方的尝试错误可以有效打击对方的信心)、概念错误、逻辑错误、前后矛盾(一般是辩手之间相互矛盾,这就是赛前准备不充分,思想不统一的结果),还有诡辩、狡辩、偷换概念、答非所问,这些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搞不好会被对方反咬一口。四辩是一个辩论队的灵魂,俗称“大辩”…… 盘点全局,综述观点,盘点的好,画龙点睛,甚至可以反败为胜,盘点的不好,就是画蛇添足了。

(用来反驳对方说我方过度开发,以及不合理开发导致文化遗产景象被破坏的)况且所谓开发并不是说在历史遗迹旁边搭个棚,架个摊的。开发包括: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首先说物质的: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包括让那些已经被长期地质运动或者风沙运动而淹没的的遗迹挖掘,这种挖掘都是很科学的,不是说你扛个铲子铁锨就去挖的…………迈锡尼遗址的挖掘就经历数年之久才得以重现。而且有些文化遗产如果不给予开发保护就会离我们远去,对方你难道是“历史虚无主义”吗?如雅典卫城有很多大理石石柱要定期注射一些试剂才能保证他们不会被侵蚀而毁坏。

再其次说精神文化的:这方面的开发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对于青少年当然是以教育为主,俾斯麦曾经说过“我们帝国的强大其实早在小学的课桌上就已经决定了!”如果我们不做对历史文化遗产精神方面的宣传教育开发,难道让我们的后辈们都成为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从而毁掉我们先辈们的辉煌吗?

推荐第9篇:辩论赛技巧

辩论技巧

(一)借力打力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 ,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 。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 ,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 ,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又如,两口子争吵,一方气急败坏,一方不焦不躁,结果后者反而占了上风。再如,政治思想工作者常常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缓慢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这些情况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慢”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

推荐第10篇:辩论赛技巧

1.论辩的题目、论辩的程序、发言的时间等,都是由论辩赛的组织者所决定,参赛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论辩,不能随意改变。

2.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

3.论辩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

初赛者了解了论辩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争辩相混淆。

(二)核对准备

某队初次参加论辩赛,到正式临辩时,他们突然发现黑板上写的辩题为《当今青年一代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他们事行准备的辩题却是《当今青年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某队经过初赛、复赛进入了决赛,在决赛开赛前,突然听到比赛主持人宣布各方允许发言时间比初赛、复赛时增加一倍,而他们事先却按初赛、复赛规定的时间准备辩词。更有甚者,进入赛场后,双方才发现谁为正方谁为反方都未搞清楚。凡此种种,都是由于初赛者缺乏经验,在事先准备过程中缺少仔细核对有关比赛事项这一环所造成的。

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是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比赛项目,目前虽有\"国际雄辩赛\"这样大型的论辩赛,但还没有统一的比赛规则。事实上,论辩赛的规模有大有小,层次有高有低,各主办单位的具体要求也会因时因地而不尽相同,所以论辩赛的规则也很难趋于统一。既然目前论辩赛的规则难于统一,这就要求参赛者在接到比赛通知后,不能立即简单地按照通知上的要求去准备,更不能想当然去准备,而应设法主动地找主办单位仔细核对一下通知上各项比赛规定和要求是否实无误,包括辩题的确切的字面样子,正反方所属,论辩程序细则,各位队员的分工和允许发言时间等,这既是为了确保本方准备辩词时无误,又是为了防止主办单位的工作上有可能失误。一些主办单位本身也是初次主办论辩赛,由于缺乏经验,难免出现疏忽,包括通知传递时的差错,这就要求参赛者每次都要主动认真地核对有关比赛事宜,以使比赛获胜取得起码保证。

(三)立论准备

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参赛队员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能不能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论辩赛准备的成败关键。

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论辩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项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论辩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作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公认\",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典型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试举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一例。

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有一辩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素》。南京大学持反方。为了说明儒家思想不是主要推动因素,南大对\"儒家思想\"\"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主要\"\"推动因素\"四项词组进行了剖析,发现辩论双方争论焦点肯定会在\"主要因素有多个,儒家思想是其中之一。\"于是,南大把\"主要因素\"界定为必须是具有总揽全局功能这一点上。这样一来,南大总论点的方向便明朗了:儒家思想只是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条件,而并非是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推动四小龙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四小龙做得尤为突出的能总揽全局的正确而灵活的战略和政策。

能攻能守的总论点的确立是论辩赛准备的关键,但并不等于说在实际论辩中就一定获胜。如何使这个总论点在实际的唇枪舌剑中充分发挥好,还要有一定的战略战术与之配合。所谓战略,是指论辩中用以争取胜利的带有全局性的总的论战方法;所谓战术,则是指论战中的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上面列举的南京大学一例,就是制定了\"避实就虚\"的战略和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战术,才保证了整个论辩赛的成功。

由此可见,立论准备包括三个过程:审题、确立总的具体论点、设计相配的战略战术。应该说,这三个过程是整个论辩赛准备的灵魂,初学者在这个准备阶段应昼找一些有一定理信纸水平又有一定实际论辩能力的人请教一下。此外,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而应在以后的辩词撰写和试辩过程中随时要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慎之处,以便及时修正。

在立论准备停当,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初学者如何撰写辩词由另文介绍)

(四)试辩准备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论辩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为了达到检验的效果,试辩条件和气氛要尽量搞得逼真些,这就需要在正式参赛队员进入准备阶段的同时,应有一支与之实力相当的假设\"对方\"也进入准备阶段,并且双方都应处于\"保密\"状态。不过,为了增加正式队员的一些难度,正式队员应故意泄露些立论方面的要点,来吸引\"假设对方\"作有针对性的进攻准备,用之在试辩中检验参赛一方的立论和战略战术是否能奏效。

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的最大特点就是辩题观点不一定与论辩者本人最初的观点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员本身的性格与剧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样,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进入角色。论辩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信纸上的正面交锋,还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往往能促使参赛队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辩题观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现出理直气壮、慷慨激昂、义正辞严而又通情达理地维护真理的样子。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

试辩一般宜在正式比赛前一两天举行,这类似于赛前的热身赛,使参赛队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试辩的程序应严格按照正式比赛的程序进行,不过不管正式比赛是否设有赛后听众提问,试辩赛一定要有听众提问。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管假设的对方准备得如何充分,总比不上众多听众的眼亮耳明,参赛队员在试辩中完整地亮出主要观点和战略战术,\"假设对方\"可能没有一下子找到\"破的\"的方法,听众赛后提问揭短则可弥补\"假设对方\"论战之不得力。

试辩结束后,参赛队员应与假设对方迅速共同进行总结,对原先准备的辩词和论辩技巧作相应的调整、修正和补充,这样赛前所有的准备便完备了。

孙子曰:\"上兵伐谋\",高水平的论辩赛首先是认辩双方在论辩思路与立场上的较量。对于一个已经确定下来的命题,如果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思路,确立好自己的立场,那么就能为整个论辩的胜利奠定基础。

在论辩赛中,论辩命题一般可分为价值命题、事实命题和政策命题三种。价值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伯事是否较好,如\"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这类命题要求论辩员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有通盘、深入的了解。事实命题是讨论某件事是否真实,如\"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这类命题注重举例实证,要求论辩者掌握大量材料:政策命题是讨论某事该不该做,如\"亚太区国家应该成立经济联盟\"。它要求理信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需逻辑推理,又应有大量材料佐证,所以论辩比赛中政策命题较为常见。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和要法语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立场。在确定思路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知已知彼。对一个辩题,围绕正、反方立场,可以有多种理解。这时候就不仅要找出自己论证辩题的各种思路,而且还要找出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尽可能地把双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虑,并找出应付之策,这样对已对彼都心中有数,就为我方确立适当的立场找到了根据。

确立立场就是针对对方可能出现的思路,在我方可以选择的各种思路中找出对本方观点论证最有利、例证材料最丰富的思路。

确立立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一)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确立立场不仅应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须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加旋余地。其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对辩题中的主要概念作限制性解释。如在南大队对台大队\"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论辩中,正方南大队一辩开头就指出:\"人类和平共处\"\"是和战争相对而言\",消除了战争也就实现了人类和平共处。这样就把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排除在外,为本方以后论述打下了较好基础。另一个方法是对辩题加条作。如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北大队对香港中文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北大队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学队举出许多例子论证许多国家由于具备某些条件,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成功。北大队马上指出,正方的立场并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所以中文大学队跑题了。这实际上是要正方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旅游业都利大于弊,当然使正方无从论证,陷入被动。

(二)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帐\";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如在北大队和澳门东亚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北大队是正方。具备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而新加坡更是饱尝贸易保护主义之苦。东亚大学队开始就大谈\"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严重\"这一层次上与对方纠缠,显然要占下风,而且很可能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反感。所以北大队经过仔细斟酌,论辩伊始就明确说明,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确实相当严重,在这一点上我们非但不否认,而且还可以举出比你们多得多的例子。但是,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可以抑制,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存在或是否严重。这样就避开了对方拥有大量材料的事实,把论辩中心提高到对我方有利的\"可以抑制\"层次上来,避其锋芒,争取主动。

确立立场时还应该注意的是:立意要新奇,要能够\"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从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往往会起到很好的场上效果。同时,对手对此准备不足,也会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当然不能故作惊人之语,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在我方和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不为所动。于是,我方采取了“引蛇出洞”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就等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然分开的。因此,按照我方预先的设想,如果让我方来辩正方的话,我们就会引入“社会影响”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我们在抽签中得到了辩题的反方,即“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这样一来,我方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力气纠缠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又如,两口子争吵,一方气急败坏,一方不焦不躁,结果后者反而占了上风。再如,政治思想工作者常常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缓慢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这些情况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慢”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

例如,1940年,丘吉尔在张伯伦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由于他力主对德国宣战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当时,舆论欢迎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自己是最恰当的人选。但丘吉尔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以慢制胜”的策略。他多次公开表示在战争爆发的非常时期,他将准备在任何人领导下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当时,张伯伦和保守党其他领袖决定推举拥护绥靖政策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作为首相候选人。然而主战的英国民众公认在政坛上只有丘吉尔才具备领导这场战争的才能。在讨论首相人选的会议上,张伯伦问:“丘吉尔先生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导的政府?”能言善辩的丘吉尔却一言不发,足足沉默了两分钟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沉默意味着反对。一旦丘吉尔拒绝入阁,新政府就会被愤怒的民众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宜组织政府。丘吉尔的等待终于换来了英国国王授权他组织新政府。

再举一例,在某商店里,一位顾客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喋喋不休地说:“这双鞋鞋跟太高了,样式也不好„„”商店营业员一声不吭,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一直没打断他。等这位顾客不再说了,营业员才冷静地说:“您的意见很直爽,我很欣赏您的个性。这样吧,我到里面去,再另行挑选一双,好让您称心。”“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我愿再为您服务。”这位顾客的不满情绪发泄完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分了,又见营业员是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问题,也很不好意思。结果他来了个180°的大转弯,称赞营业员给他新换的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别的鞋,说:“嘿,这双鞋好,就像是为我订做的一样。”营业员以慢对快,以冷对热,让顾客把怒气宣泄出来,达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这一场纠纷。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如第一例中,丘吉尔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机。在讨论首相人选的关键时刻,以沉默表示反对,最终赢得了胜利。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五、考官的主要观察点:

(1)是否注意倾听其他考生的发言:特别是在别人发言时是否足够关注、是否完全 理解他人的讲话内容

(2)分析问题和反驳对方观点的逻辑性

(3)对问题的分析广度和深度

(4)发言是否切合主题

(5)发言是否言简意赅,发言时间是否过长

(6)是否能和本方的其他成员默契配合,包括观点的呼应、节奏的协调

考官或者评委注重考察的是考生发言时反映出的本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辩论 技巧。不会因辩论差异,而给辩论技巧娴熟的考生评高分。

第11篇:辩论赛技巧

一、攻击技巧攻击,即在自由辩论中的主动进攻,主动发问。这在每个辩论队都是不可无的。然而,攻击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攻击的准备。    这在辩论战略方案确定、辩词定稿之后就应该着手准备了。一般而言,每位辩手应该根据自己所阐述的内容准备向对方发问的问题,可根据自由辩论时间的长短来准备问题,日是初次上场,则应该准备20个问题左右。如果是这样,四个辩手准备的问题就应该大约有80个,一般有足够的可能坚持到自由辩论结束。我们看到,在有的比赛中,有的队员有时间却没有问题可以问,这就是准备不足导致的。

   准备提问的问题,应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准备。

   一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又称事实层面问题。这类问题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提的好则很容易出彩、出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故做新奇而偏离辩题,那是会产生负效果的。

   二是理论层面的问题,又称论据层面问题。即对本方论点给予引申,对对方的论据予以驳击的问题。这类问题,直问要提的尖锐,曲问要问得巧妙,反问要提的适时,逼问要问的机智,其效果就是让对方不好回答又无法回避。三是价值层面的问题,又称社会效应层面问题。即把对方论点、立场引申,从价值层面、社会效应层面去延伸它的效应看其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站得住。这类问题,一是能够扩大自由辩论的战场,给对方造成被动,同时也是争取听众、评委认同的重要侧面。当然,如果辩题立场对本方不利,就应该慎重使用,以免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三类问题中,事实层面的问题可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实、国别事实、数字事实等等;而理论层面的问题周围除了立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达到公理、哲学的层面。        有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准备,就能够构成立体阵势,可以打自由辩论的立体战斗,让对方陷入立体包围之中的被动局势就很而已造成。我们看到在比赛中,不少辩论队只准备了一个层面的问题(大多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只在有趣上花时间,其结果是打击力不强,且问来问去总是流于肤浅的现象之争,有时则又事实引发事实而偏题,变成了一般的语言游戏、提问游戏去了,辩论的深度不容易看到,这就令人遗憾了。        

2、攻击的组织    自由辩论中的有效攻击,应当体现出攻击的有序性,即看得出轮番上阵的脉络,而其基本,就是在场上要有主动权,处于控制场面的主动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场上应该有“灵魂队员”,或者称为“主力辩手”、“主辩”。又哪个辩手来充当这个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又三辩或一辩、二辩来充当。有时,四辩也是很好的充当此人物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要不仅透彻地知道本方的立场,也要透彻地知道对方的立场,规定陈词一结束就能够发现对方的主要问题,从而有效的发起进攻。灵魂队员的任务是:(1)有冷静的把握整个自由辩论战斗局势的眼光,攻击务求有效。(2)充当场上的指挥员。发问不在多,而在精。其发问不仅是对对方的攻击,也是对本方立论的揭示和强化。(3)承担主动转移战场的任务。如在一个层面上问久了,则转向另一个层面发问;在一个层面处于被动,僵住了,则要转向另一个层面,开辟新的攻击点和战场。(4)对对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线、事关要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5)对本方误入对方圈套、远离本方、陷于被动之中的局面,要能够晚会并再发起攻击。        当然,其他队员要主动配合,主动呼应,才能形成整体的力量,这就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 形成“流动的整体意识”。        攻击的组织,起要害就在于形成整体的有序流变性。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鸡零狗碎。零碎的攻击谈不上组织,它或许也能够有鳞光耀金的效果,但是对于群体辩论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动权的。

   攻击的组织在上场前可以有如下的检查指标:一是有没有组织者,也就是有没有“灵魂队员”,其组织、应变能力如何?二是整个队伍与之有没有心悦诚服的默契和感应?三是整个队伍对特定的辩题的立场认识是否完全一致,有没有大的梗阻?四是准备了几个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对付、支撑多难的场面,能够支持多长时间?五是对于非常艰难的、苛刻的尖锐问题,本方研究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好的应对策略?六是自由辩论中将会出现的最为险难的局面,将会一种什么状况?本方应该怎么对付?把这六个问题都想清楚了,都有了解决的办法了,那么攻击的组织也有序了,主动了。        

3、攻击的发问    攻击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1)设置两难。即设置两难的问题,无论答此或答彼都将陷入被动。但是一定要对准话题,不可以做无病呻吟。(2)主动引申。即将对方的某个事实、某句话加以引申,造成本方主动、对方被动。(3)以矛攻盾。即将对方论点和论据间的矛盾,这个辩手和那个辩手陈述中的矛盾、某个辩手陈词中的矛盾、答这个问题和答那个问题之间的矛盾或其他方面的矛盾予以披露,令其尴尬,陷其于难堪(4)归谬发问。即将其论点或论据或其他问题引申归谬,陷其与左右被动,无力自救。(5)简问深涵。即问题很简单,但涵义很深刻,与辩题密切相关。答准确很难,但是答不出来就很丢人,估摸回答却不准确,这也很容易陷入被动。(6)撕隙抓漏。即将对方的一小道缝隙撕裂撕大,将其明显的漏洞失误给予揭发提问,令其难堪。(7)熟事新提。人往往对于身边、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却不经意,所谓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或非常熟悉却只知道大概却不明白它的详细。一般对这类事情提问,也很容易让对方陷入被动。(8)逼入死角。即把对方的问题逼入死角,再发问,令其难以逃脱。(9)多方追问。即从几个方向、几个侧面、几个层次上同时问一类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必须对准一个核心,即辩论的主要立场和观点,以造成合围的阵势,使对方没有招架的能力,更没有回手的能力(10)夹击发问。即两个回多个人同时问同一类或一个问题,造成夹击态势,使对方顾此失彼。(11)问题同异。即面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对方难以自圆其说,应接不暇。(12)异题同问。抓住对方的不同问题、不同表述加以归纳,概总而问,从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上使其无法把握,无力应答。(13)反复逼问。对本方提出的对方非答不可的问题,对方闪避了,就可以反复逼问 ,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次,不可以无限发问,那样反会造成无题可问、或令听众厌烦的负面效果。(14)辐射发问。即一个问题的提出时,同时威慑到对方四个辩手,犹如子母弹一般。这类问题,一般多在哲学或价值层面上发问。(15)同义反复。即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问语不同)发问。这类问题,多为辩论的主要立场、观点方面的问题。(16)近题遥问。即看似很近的事,用远视点来透视和提问。对方遥答往往答不得,近答又很难接上,陷入了难以捉摸、无从下手的窘境。(17)击情提问。即用心理调控的手段,直击对方情绪层,使其激动,印发情绪连动,从而淹没对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进行人身攻击与情绪对情绪,更不可陷入无理纠缠甚至胡搅蛮缠,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18)布陷发问。也就是布置一个陷阱,让对方来钻,或想方设法将之套进去。其更高技巧就是连环套。(19)长抽短吊。即忽然提这样的问题忽然又提那样的问题,不离辩题却又忽东忽西 ,以思维的快捷与急智来取得主动。(20)答中之问。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对方答问时发现问题(包括陈词阶段发现的问题)予以提问,另一 种是在自己回答对方问题时的反问。

   

4、攻击的风格    由于自由辩论如疾风迅雷,所以不同场次、不同队伍的辩论风格也不尽相同。没有形成风格的队伍即使辩胜,也只是初级层次的。因此,有风格意识并力争形成自己的辩论风格,是一支辩论队有追求、有实力的表现。它其实是一支队伍整体人格的呈现。

   攻击的风格,一般而言有情绪型、理智型、稳健型三种。

   情绪型的队伍往往只在趣事、情绪化的层面上实施攻击。它也能够引发一些活跃的效果,但是也易于耽于情绪、就事论事,甚至会误入漫骂的泥淖,使辩论流于表面,层次不高,缺乏应有的深度。

   理智型的队伍往往执著于理辩的层面,这容易体现思辩与深度,但是又会失之于辩论的活泼不足,弱化了应有的观赏性。_

   稳健型的队伍因为其理智和稳健,也因为其稳健而注意到了应有的活泼,是兼取了前二者之长的。显然,自由辩论的风格当以稳健为上,从比赛的实践看,稳健型风格的辩论队不仅易于取胜,且留给观众、评委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5、攻击的节奏    应以张驰有度、疾徐有致为佳。一味快疾或一味徐缓都有缺陷,前者易流于狂躁,后者易流于沉闷。      

二、防守技巧    辩论中的自由辩论阶段,就是由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组成的,因此,不仅要有进攻的准备,还要有防守的准备。只会进攻不一定能够取胜,只会防守当然有就更容易陷入被动了。该防守就防守,该进攻就进攻,能攻能守的队伍才能游刃有余。防守中,应该注意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盯人技巧。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对象防守。一般就是一辩盯一辩,二辩盯二辩,……。即一辩回答一辩的问题,二辩回答二辩的问题,……。这样各人就会有关注是具体目标,就不会出现好回答的问题就抢着回答,难回答的问题就你推我让的。当然,在分工之后又讲合作,最难回答的问题,就由“灵魂队员”补救了。        

2、长项技巧。即根据各人的长项来分工,首先确认辩手各人的长项,如长于说理,长于说史,长于记忆,长于辨析,等等,则承担相应的问题来防守,这也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或冷场。        

3、合围技巧。假如对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辩手,不仅对方整个局面靠其支撑,且对本方威胁很大甚至本方队员对其有畏惧感,一对一的战术是不太可能奏效的。那就采取合围技巧,即以全对的四个人的力量来围击、合击,从四个人不同的侧面对准他的问题,以守为攻,一般都会有效。只要他顶不住了,那对方的阵脚就会乱了,自然就会垮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实力甚至实力更强大的队员靠一两个回合是难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韧劲,不可太急切,争取

5、6个回合使其难于招架,提不出更尖锐的问题,内在的进攻力度大大减弱,才能有取胜的基础。       

4、夹击技巧。就是对有的问题,有的队员采用二人夹击的方式来对待。        

5、高压技巧。一般在辩论赛中,由于参赛队的实力比较接近,所以在自由辩论中容易出现同位推顶的情况,这一方面容易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不容易取胜。破解的办法是采用高位迫压防守。如对方提出的是现象问题,就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现实问题,那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具体问题、微观问题,就以全景认识、宏观认识来回答,以此类推。若此,对对方的问题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统照下盖的方式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思维位势稍逊一筹,从而内心产生动摇,攻击力也就随之动摇而弱化了。        

6、指误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指出对方所问问题在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价值上、立场上、表达上和常识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尴尬局面。        

7、归谬技巧。即对有的问题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之做概纳引申归谬,直指其终端的谬,陷其于被动的境地。        

8、反问技巧。即从反方向上反问其问题的悖常性、悖题性、悖理性、悖逻辑性、从而化被动而为主动。        

9、幽默技巧。即面对自己从容回答智有宽余的问题,适时幽对方一默,效果一定是绝佳的了。        

10、短答技巧。岁于一字、一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就能够答清,且能够反陷对方于被动的问题,就应该果断而适时的使用。        

11、启导技巧。对于那些喜欢滔滔不绝有演讲欲而又容易动情、不易冷静理智的辩手,表现欲特盛的辩手,语词罗嗦繁复的辩手,在回答问题时不妨巧妙启发他的教导意识,任由其滔滔不绝地讲,其直接效果是消耗了对方的规定时间。        

12、揭弊技巧。在回答问题时,巧妙合理地揭示其弊端。如同一个人陈词与发问中的弊病与矛盾,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的矛盾,两个或数个人问题中的矛盾等等。揭示其弊端与矛盾,使其问题本身站不住脚,防守便转为攻击,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13、激怒技巧。即是答问时巧激其怒,使之心理由理智层进入情绪层,无法冷静,无从自控,就可望令其自己乱自己心绪。但是切忌不可使用人身攻击,这是犯禁行为。        

14、评价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对其问题予以评价,指其目的,断其归路。        

15、闪避技巧。即对那些一两句话难以答清的问题,采用合理闪避的方式,其基点是不离开辩题的立场。        

16、反复技巧。即以同义反复的方式回答。也就是意思一样,但语言不同。        

17、类比技巧。即面对对方的问题,不做正面拦截,而是用同类比较的方式,把问题抛回给对方。        

18、陷阱技巧。既在答问中巧设陷阱让对方来钻,然后在下一个回合中予以指驳,使对方露馅。        

19、联动技巧。即本方二人以上联动,回答问题问题时一唱一和,此唱彼和,你呼我应,以整体的优势对之。        20、侧击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从侧面引出相关问题,反请对方来回答。        

21、连环技巧。即在答问中故设连环,环环相扣,将对方的问题定格在某一环中,将其扣死。        

22、组接技巧。即将对方自己的立场或陈词、反问、答问中的语言予以组合回答,即让对方自己打自己嘴巴。        

23、名言技巧。即恰到好处的巧借名言、警语、格言、民谚、诗歌、歌词、流行语等来回答。当然也可以改头换面,重组搭配来回答。        

24、错接技巧。即有意错接问题,反让对方判断,以之主动防守。        

25、引申技巧。即将问题引申开来,揭示其实质与要害,再一口咬破,直断其喉。        

三、其他技巧        

1、节奏把握:自由辩论的时间不长,但是由于争锋剧烈,对抗性强,故往往呈现出很强的快节奏。一般而言,一强到底,一胜到底的队伍不多,这就需要有韧劲和力量持久才能取胜。故有经验的辩论队往往是先弱后强,欲擒故纵。其利在于先让对方强,以观察其底气,辨别其优劣,在制伏它。        

2、避锋折锐:针锋相对,往往会陷于对峙和僵持。你针尖我麦芒,你推我搡,既不利于取胜,现场效果也不好。故有经验的辩论队往往不正面迎击,而是闪避一旁,轻轻折断其锋锐。这种闪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巧用智力,或侧击、或高压、或机智、或幽默,巧击要害,巧借场上效果来使对方退却。简言之,即以大智大巧而对,不以表面热闹、直硬相拼见高低。        

3、时间把握:即从严把握本方时间,有意启导、引导对方在无意识中把规定时间及早耗尽,以造成缺席审判的情势,这对本方极为有利。       

4、打乱阵脚:组织有序进攻,打乱对方的阵脚,使之兵未败而阵先乱,岂有不败之理?        

5、直击底线。有意识地对对方底线全力猛攻,使其自我动摇,无力接济,仅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处于被动境地。这些,仅是一般的技巧。由于辩论如战争,场上情况千变万化,有的或许有用,有的却不一定有用。根据具体赛势,熟能生巧,就会有响应的技巧创生。有道是,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那当然是高境界了。面对于新辩手,了解一些一般技巧。应该不会是多余的事情。

第12篇:辩论赛技巧

浅谈辩论技巧

如果仅仅把辩论看作是唇枪舌剑的较量,未免失之偏颇,辩论之难,不仅在于辨手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一定的朗诵水平,而且,辩论和评判本来就是软性的,更多靠评委的主观判断,因而辩论的技巧好比体操、跳水运动员的高难度技巧,没有“绝活”得不了高分。于是乎,古文诗词,名人名言,禅宗妙语,流行歌词,广告用语,乃至绕口令,歇后语都巧妙穿插在现代辩论中。如何将丰富的知识用练达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呢?这就涉及到本文要谈的辩论技巧的问题了。

一、就事论事

这一点要求在辩论中抓住辩题,不能离题万里大发议论,而要始终注意主攻方向。陈述观点则不要太华丽,而一定要系统地说清楚;自由辩论则不能过多地纠缠在细枝末节上。

例如: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正)/破坏者(反)

反二:我再一次请问对方辩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正四:我想再次告诉对方辩友,破坏是少数的。

请问,马有白色的马,但是马一定要是白色的吗?

反三:对方答非所问,请正面回答,人生存发展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在反方的追问下,由于正方一时没有合适的回答,所以搬出了白马非 马论,但反方没有被牵住鼻子,以四个字“答非所问”马上把对方拉回来,在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毫不放松。

二、死缠烂打

这一点看似和上一点相同,但请仔细品读。

从内容上说,原则性的问题必须死缠烂打,追住不放,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对方轻易脱身,在每一场比赛中都要设定令对方无法回答的“重炮”问题,把对手逼住不放。如何订立重炮呢?辩论双方总是既有理又没理,总有些问题,特别是具体事理或者是哲学原理,对方是不能或无法正面回答的,应该把这些问题理出来。`

例:焚毁走私犀牛角是/不是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

反方说不是,一直追问:焚毁到底保护了哪些自然资源?

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正方说有利,一直问,由于管理不善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否也要归责于流动人口?

以上辩题中的例子,或攻或防,都可以让对方要么陷入解释的纠缠,要么跟随自己到对自己有利的战场,这就是重炮问题的好处。

就事论事是说任何回合,任何例子不要游离辩题;死缠烂打是要在对自己有利,事先自己准备过的问题上咬定对方不放松。一大一小,一具一抽,一全一侧,望细体会 。

三、主动转移

能否做到这一点往往成为初级比赛和高级比赛的根本区别。

要说清楚这点首先要明确辩论--尤其是自由辩论之意义。在前段时间的院辩新生对抗赛第三场中,正反双方语速飞快,比赛看似紧张激烈但实则犯了忽略大局的错误,以至使比赛陷入“两小儿辩日”的泥泞之中。

自由辩论之在于说服听众。双方不可能互服,所以要让听众认可无非两点:一为完善己方理论,二为指出对方的谬误。这两点是单方行为不需对方的认可:指错,指出即可、补洞,补足即罢。所以要提出完成一个战术目标之后的——主动转移。

从原本的二三辩分别陈辞发展到现在攻辩阶段,目的是在于增加对抗性和可看性,但不应该忽略这个环节的真正作用在于把己方理论阐释清楚,把攻防路线全面铺开。所以在这个阶段,全队都要全神贯注地思考对方的理论,看清对方所走的路线与自己路线的交锋和不利,为自由辩论的战场方向作下指引。

一个优秀的辩手,应该是具备在短时间内发现对方立论问题的能力的(如何开发这种能力将在《辩手素质养成》一文中详述)在攻辩结束之后,需要的是交流!所以一四辩此是任务尤其艰巨!一辩开始小结,指出对方在应对我方问题的时候的错误,指出对方理论的缺陷。四辩则既可告知二三辩攻击方向,又可在己方理论处于被动时思考应对方略,随机应变羽扇纶巾。这一分多钟,实在是关键!

上述的两个环节可以说都是为自由辩论准备。在知己知彼以后,则应该战无不胜!主动转移要求全队在设定多个小的战术目标后能步步为营。以本界新生杯决赛为例:

大学学习以博为主/以专为主

正方以博为主:战术目标一:确定大学学习之特点,博之范围,为主之评判标准。战术目标二:确立逻辑底线:当今世界学科呈现交叉性和复杂性。三:展开推论:由逻辑底线决定了要完成学业和未来自身发展的博之根本性。四:解释问题:解释为什么对方说的以博为辅不能符合现阶段的学习要求。五:攻击理论:指出以专为主的诸多弊端,质问对方。

以上的一条清晰的自由辩论战术,在真正比赛中贯彻了80%确保了正方的胜利。试想,如果纠结在五点中的任何一点上说个3分钟,整个比赛将会无聊,整个观点将会片面。此也即为很多初级比赛之无可看性也。

须注意,一定要与“避而不答”严格区分开来。许多辩手往往不听对方发问,操起一张卡片就念,虽然可能靠事先准备的妙语引来掌声,但瞒不住内行的评委和观众。所以主动转移一定要在反击或者至少守住的一次攻击后方可进行。这一点将在“重视接口”专题中详述。

主动转移并非难点实为要点,只是很多新辩手没有意识缺乏经验罢了。好比没怎么打过架的人总是想着如何接一拳踢一脚,而武林高手却要谋划全面的攻防套路,很类似。

自由辩论的一般技巧

自由辩论是有技巧可循的。 有技巧有少技巧,在辩论中便会体现为多主动与少主动。当然,也不能唯技巧,因为技巧毕竟只是技巧。辩手对于技巧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不能代替对辩题的钻研。反之,单钻研辩题还不够,还需要一般地了解和认识技巧。也正因此,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总结以下的技巧供大家参照。

一、攻击技巧

攻击,即在自由辩论中的主动进攻,主动发问。这在每个辩论队都是不可无的。然而,攻击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攻击的准备。

这在辩论战略方案确定、辩词定稿之后就应该着手准备了。一般而言,每位辩手应该根据自己所阐述的内容准备向对方发问的问题,可根据自由辩论时间的长短来准备问题,日是初次上场,则应该准备20个问题左右。如果是这样,四个辩手准备的问题就应该大约有80个,一般有足够的可能坚持到自由辩论结束。我们看到,在有的比赛中,有的队员有时间却没有问题可以问,这就是准备不足导致的。

准备提问的问题,应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准备。

一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又称事实层面问题。这类问题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提的好则很容易出彩、出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故做新奇而偏离辩题,那是会产生负效果的。

二是理论层面的问题,又称论据层面问题。即对本方论点给予引申,对对方的论据予以驳击的问题。这类问题,直问要提的尖锐,曲问要问得巧妙,反问要提的适时,逼问要问的机智,其效果就是让对方不好回答又无法回避。

三是价值层面的问题,又称社会效应层面问题。即把对方论点、立场引申,从价值层面、社会效应层面去延伸它的效应看其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站得住。这类问题,一是能够扩大自由辩论的战场,给对方造成被动,同时也是争取听众、评委认同的重要侧面。当然,如果辩题立场对本方不利,就应该慎重使用,以免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三类问题中,事实层面的问题可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实、国别事实、数字事实等等;而理论层面的问题周围除了立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达到公理、哲学的层面。

有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准备,就能够构成立体阵势,可以打自由辩论的立体战斗,让对方陷入立体包围之中的被动局势就很而已造成。我们看到在比赛中,不少辩论队只准备了一个层面的问题(大多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只在有趣上花时间,其结果是打击力不强,且问来问去总是流于肤浅的现象之争,有时则又事实引发事实而偏题,变成了一般的语言游戏、提问游戏去了,辩论的深度不容易看到,这就令人遗憾了。

2、攻击的组织

自由辩论中的有效攻击,应当体现出攻击的有序性,即看得出轮番上阵的脉络,而其基本,就是在场上要有主动权,处于控制场面的主动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场上应该有“灵魂队员”,或者称为“主力辩手”、“主辩”。又哪个辩手来充当这个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又三辩或一辩、二辩来充当。有时,四辩也是很好的充当此人物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要不仅透彻地知道本方的立场,也要透彻地知道对方的立场,规定陈词一结束就能够发现对方的主要问题,从而有效的发起进攻。

灵魂队员的任务是:(1)有冷静的把握整个自由辩论战斗局势的眼光,攻击务求有效。(2)充当场上的指挥员。发问不在多,而在精。其发问不仅是对对方的攻击,也是对本方立论的揭示和强化。(3)承担主动转移战场的任务。如在一个层面上问久了,则转向另一个层面发问;在一个层面处于被动,僵住了,则要转向另一个层面,开辟新的攻击点和战场。(4)对对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线、事关要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5)对本方误入对方圈套、远离本方、陷于被动之中的局面,要能够晚会并再发起攻击。

当然,其他队员要主动配合,主动呼应,才能形成整体的力量,这就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 形成“流动的整体意识”。

攻击的组织,起要害就在于形成整体的有序流变性。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鸡零狗碎。零碎的攻击谈不上组织,它或许也能够有鳞光耀金的效果,但是对于群体辩论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动权的。

攻击的组织在上场前可以有如下的检查指标:一是有没有组织者,也就是有没有“灵魂队员”,其组织、应变能力如何?二是整个队伍与之有没有心悦诚服的默契和感应?三是整个队伍对特定的辩题的立场认识是否完全一致,有没有大的梗阻?四是准备了几个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对付、支撑多难的场面,能够支持多长时间?五是对于非常艰难的、苛刻的尖锐问题,本方研究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好的应对策略?六是自由辩论中将会出现的最为险难的局面,将会一种什么状况?本方应该怎么对付?把这六个问题都想清楚了,都有了解决的办法了,那么攻击的组织也有序了,主动了。

3、攻击的发问

攻击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置两难。即设置两难的问题,无论答此或答彼都将陷入被动。但是一定要对准话题,不可以做无病呻吟。

(2)主动引申。即将对方的某个事实、某句话加以引申,造成本方主动、对方被动。

(3)以矛攻盾。即将对方论点和论据间的矛盾,这个辩手和那个辩手陈述中的矛盾、某个辩手陈词中的矛盾、答这个问题和答那个问题之间的矛盾或其他方面的矛盾予以披露,令其尴尬,陷其于难堪

(4)归谬发问。即将其论点或论据或其他问题引申归谬,陷其与左右被动,无力自救。

(5)简问深涵。即问题很简单,但涵义很深刻,与辩题密切相关。答准确很难,但是答不出来就很丢人,估摸回答却不准确,这也很容易陷入被动。

(6)撕隙抓漏。即将对方的一小道缝隙撕裂撕大,将其明显的漏洞失误给予揭发提问,令其难堪。

(7)熟事新提。人往往对于身边、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却不经意,所谓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或非常熟悉却只知道大概却不明白它的详细。一般对这类事情提问,也很容易让对方陷入被动。

(8)逼入死角。即把对方的问题逼入死角,再发问,令其难以逃脱。

(9)多方追问。即从几个方向、几个侧面、几个层次上同时问一类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必须对准一个核心,即辩论的主要立场和观点,以造成合围的阵势,使对方没有招架的能力,更没有回手的能力

(10)夹击发问。即两个回多个人同时问同一类或一个问题,造成夹击态势,使对方顾此失彼。 (11)问题同异。即面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对方难以自圆其说,应接不暇。

(12)异题同问。抓住对方的不同问题、不同表述加以归纳,概总而问,从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上使其无法把握,无力应答。

(13)反复逼问。对本方提出的对方非答不可的问题,对方闪避了,就可以反复逼问 ,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次,不可以无限发问,那样反会造成无题可问、或令听众厌烦的负面效果。

(14)辐射发问。即一个问题的提出时,同时威慑到对方四个辩手,犹如子母弹一般。这类问题,一般多在哲学或价值层面上发问。

(15)同义反复。即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问语不同)发问。这类问题,多为辩论的主要立场、观点方面的问题。

(16)近题遥问。即看似很近的事,用远视点来透视和提问。对方遥答往往答不得,近答又很难接上,陷入了难以捉摸、无从下手的窘境。 (17)击情提问。即用心理调控的手段,直击对方情绪层,使其激动,印发情绪连动,从而淹没对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进行人身攻击与情绪对情绪,更不可陷入无理纠缠甚至胡搅蛮缠,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18)布陷发问。也就是布置一个陷阱,让对方来钻,或想方设法将之套进去。其更高技巧就是连环套。(19)长抽短吊。即忽然提这样的问题忽然又提那样的问题,不离辩题却又忽东忽西 ,以思维的快捷与急智来取得主动。

(20)答中之问。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对方答问时发现问题(包括陈词阶段发现的问题)予以提问,另一 种是在自己回答对方问题时的反问。

4、攻击的风格

由于自由辩论如疾风迅雷,所以不同场次、不同队伍的辩论风格也不尽相同。没有形成风格的队伍即使辩胜,也只是初级层次的。因此,有风格意识并力争形成自己的辩论风格,是一支辩论队有追求、有实力的表现。它其实是一支队伍整体人格的呈现。

攻击的风格,一般而言有情绪型、理智型、稳健型三种。

情绪型的队伍往往只在趣事、情绪化的层面上实施攻击。它也能够引发一些活跃的效果,但是也易于耽于情绪、就事论事,甚至会误入漫骂的泥淖,使辩论流于表面,层次不高,缺乏应有的深度。

理智型的队伍往往执著于理辩的层面,这容易体现思辩与深度,但是又会失之于辩论的活泼不足,弱化了应有的观赏性。_

稳健型的队伍因为其理智和稳健,也因为其稳健而注意到了应有的活泼,是兼取了前二者之长的。显然,自由辩论的风格当以稳健为上,从比赛的实践看,稳健型风格的辩论队不仅易于取胜,且留给观众、评委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5、攻击的节奏

应以张驰有度、疾徐有致为佳。一味快疾或一味徐缓都有缺陷,前者易流于狂躁,后者易流于沉闷。

二、防守技巧

辩论中的自由辩论阶段,就是由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组成的,因此,不仅要有进攻的准备,还要有防守的准备。只会进攻不一定能够取胜,只会防守当然有就更容易陷入被动了。该防守就防守,该进攻就进攻,能攻能守的队伍才能游刃有余。防守中,应该注意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盯人技巧。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对象防守。一般就是一辩盯一辩,二辩盯二辩,……。即一辩回答一辩的问题,二辩回答二辩的问题,……。这样各人就会有关注是具体目标,就不会出现好回答的问题就抢着回答,难回答的问题就你推我让的。当然,在分工之后又讲合作,最难回答的问题,就由“灵魂队员”补救了。

2、长项技巧。即根据各人的长项来分工,首先确认辩手各人的长项,如长于说理,长于说史,长于记忆,长于辨析,等等,则承担相应的问题来防守,这也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或冷场。

3、合围技巧。假如对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辩手,不仅对方整个局面靠其支撑,且对本方威胁很大甚至本方队员对其有畏惧感,一对一的战术是不太可能奏效的。那就采取合围技巧,即以全对的四个人的力量来围击、合击,从四个人不同的侧面对准他的问题,以守为攻,一般都会有效。只要他顶不住了,那对方的阵脚就会乱了,自然就会垮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实力甚至实力更强大的队员靠一两个回合是难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韧劲,不可太急切,争取

5、6个回合使其难于招架,提不出更尖锐的问题,内在的进攻力度大大减弱,才能有取胜的基础。

4、夹击技巧。就是对有的问题,有的队员采用二人夹击的方式来对待。

5、高压技巧。一般在辩论赛中,由于参赛队的实力比较接近,所以在自由辩论中容易出现同位推顶的情况,这一方面容易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不容易取胜。破解的办法是采用高位迫压防守。如对方提出的是现象问题,就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现实问题,那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具体问题、微观问题,就以全景认识、宏观认识来回答,以此类推。若此,对对方的问题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统照下盖的方式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思维位势稍逊一筹,从而内心产生动摇,攻击力也就随之动摇而弱化了。

6、指误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指出对方所问问题在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价值上、立场上、表达上和常识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尴尬局面。

7、归谬技巧。即对有的问题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之做概纳引申归谬,直指其终端的谬,陷其于被动的境地。

8、反问技巧。即从反方向上反问其问题的悖常性、悖题性、悖理性、悖逻辑性、从而化被动而为主动。

9、幽默技巧。即面对自己从容回答智有宽余的问题,适时幽对方一默,效果一定是绝佳的了。

10、短答技巧。岁于一字、一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就能够答清,且能够反陷对方于被动的问题,就应该果断而适时的使用。

11、启导技巧。对于那些喜欢滔滔不绝有演讲欲而又容易动情、不易冷静理智的辩手,表现欲特盛的辩手,语词罗嗦繁复的辩手,在回答问题时不妨巧妙启发他的教导意识,任由其滔滔不绝地讲,其直接效果是消耗了对方的规定时间。

12、揭弊技巧。在回答问题时,巧妙合理地揭示其弊端。如同一个人陈词与发问中的弊病与矛盾,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的矛盾,两个或数个人问题中的矛盾等等。揭示其弊端与矛盾,使其问题本身站不住脚,防守便转为攻击,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13、激怒技巧。即是答问时巧激其怒,使之心理由理智层进入情绪层,无法冷静,无从自控,就可望令其自己乱自己心绪。但是切忌不可使用人身攻击,这是犯禁行为。

14、评价技巧。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对其问题予以评价,指其目的,断其归路。

15、闪避技巧。即对那些一两句话难以答清的问题,采用合理闪避的方式,其基点是不离开辩题的立场。

16、反复技巧。即以同义反复的方式回答。也就是意思一样,但语言不同。

17、类比技巧。即面对对方的问题,不做正面拦截,而是用同类比较的方式,把问题抛回给对方。

辩位技巧:辩位分析

致一辩:

你将承担为本队开篇立论的职责。应该通过平实、生动、富有层次的语言,确立本方辩题的概念内涵、内在联系、基本形态和逻辑框架,并辅之实例加以论证。你的陈述要在评委和观众面前强化本方立场的优势,避免概念模糊或错误、条理不清、语言干瘪。当然,作为先锋,你的气势和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致二辩:

你首先要向对方

一、

二、三辩各问三个问题,所提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否则对你自己不利。最高明的问题应是在貌似简单的后面蕴藏着丰富的寓意,而且三个问题有着内在的关联或递进关系,还可以设置概念或逻辑陷阱,通过巧妙的设问将对方引向误区。而上述的这一切都会使你的盘问小结变得精彩。你的盘问小结必须是根据对方的三个回答所作,而不可事先写好或想当然。你的小结既可以根据对方回答中的概念、逻辑、语言表达和实例举证方面的错误和漏洞发起攻击;又可以当对方闪烁其词、含混不清时剖析其心理;还可以利用盘问成果来巩固和强化本方立场。

在盘问阶段,除自由人,每位辩手都要回答一个问题。这将是一次考验,你必须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你不能反问或反驳对方,而回避和强词夺理都会失分。你要通过巧妙的语言既正面、完满地回答了对方的盘问,又将之引入本方的逻辑框架中,这需要智慧、镇静和开阔的思路。

致三辩:

你将为一场辩论赛弹奏最后一曲。你应该擅长逻辑概括,在你的陈辞中,始终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辉。你的真诚、直率、信念、视野开阔、胸怀博大将令人肃然起敬。你一定不要让浮华的辞藻、无谓的煽情、多余的警句、人所共知的格言遮蔽住,语言只是躯壳,而辩理才是灵魂。批判是适度的,对对方切记不要无中生有;升华也不是无节制的,不要把已方的观点变成一张化了浓妆的脸,希望当你的声音戛然而止的时候,评委和观众能产生发自心底的感动。

致自由人:

与其他三位辩手相比,你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评委评价你在一场辩论赛中的表现成功与否,着眼点并不在于你发言中是否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和强烈的思辩色彩。你要做的是用你的语言和表演为本队赢得评委和观众感性层面上的认同。

你应是驾驭语言的高手。辩论赛对你而言是一场语言和文字的游戏。你要用机智幽默或形象生动的语言攻击对方。在你认为必要的时候,你可以用表演来强化你的攻击力,但不要过分。

你虽然是辩论赛场的“新生代”,但你并非一无所有。鲜活的实例、打比方、声东击西、归谬、夸谬„„这些就是你的“武器”,善加利用吧!

你要让评委和观众对对方的错误留下深刻的印像,并巧妙地转移评委和观众对己方漏洞的注意力。要充分利用规则给予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方,把本队引向胜利。

时间有限,创意无限,你一定要张扬自己的个性,但切记不要进行身攻击。我们对你寄予厚望。

当诡辩者引用名言时

生活中常有争辩或辩论,这些论争有时合乎逻辑,有时也有诡辩搀杂其中。诡辩者在理屈词穷之时,往往引用名言对自己的观点、论题进行证明,“拉大旗作虎皮”,摆出自己与名人、与真理站在一起的架式,使对方“措手不及”而自己“绝处逢生”。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里介绍几种化解的“招数”:

1.针锋相对法。

意即当诡辩者引用名言佐证时,反驳者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引用名方论证反驳。这样把对方给你施加的难以辩驳的窘况,如法炮制地施加给对方。有一次, 几位男女朋友相聚,争辩起家庭教育中父母责任问题,女同胞一致认为父亲作为家长应承担主要责任,男同胞多数则持相反意见,双方都言之凿凿,相持不下,无论东道主如何“调和”(阐明两者都重要)地无济于事。忽一女同胞说:“我国古语就说了养不教,父之过而不说母之过,可见做父亲的肩负着教育子女的主要责任。”言者有点得意。男同胞们一时语塞,东道主连忙反驳:“这也不尽然。我们知道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他在著名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指出:母不母,则子不子,说明母亲对教育子女也负有责任。”这下,女同胞也语塞了。东道主接着阐明自己观点,“我们都可以证明父亲和母亲对教育子女有重要作用与责任,但是只强调一方而否定另一方,或者把责任推给另一方都是片面的。正如鲁迅所说: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这样旁征博引地反驳与论证,容易使对方心服口服。

2.推至极端法。

诡辩得出的结论是荒谬的,即使引用名言来印证也掩盖不了其荒谬性。某青年夫妇,因新婚不入,男的仍未改单身汉特性,下班后自由自在,不大沾家,甚至与哥们儿通宵娱乐,妻子不满地批评他,他还大言不惭地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虽然少有陪你,没干家务,可心中爱你爱得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妻子有些恼了,反驳道:“那你用不着回家了,去等我俩的感情长久吧。”这里她虽然说的是气话,使用的却正是推至极端法。

3.顺意反诘法。

如一青工常上班迟到,车间主任教育他:“你怎么总爱迟到?”青工:“睡觉睡过了头。”主任:“哦,为了睡舒服觉就承便耽误工人作时间呀?”青工(窃笑):“列宁不是说过嘛,不会好好休息就不会好好工作,我多睡一会正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呀”。主任(沉着反击):“列宁好像说过那样的话,但他难道说过为了休息好可以耽搁工作时间的话吗?”(接下来是对青工进行理直气壮的教育)这里车间主任的反驳正是先承认名方完全正确,然后按照青工的实际情况指出列宁并没有说过符合青工行为的语言,并用反问句强化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对方无法狡辩,只得乖乖接受教育。《演讲与口才》1990年第10期第28页有一则征答题:青工小王有错不改、我行我素,朋友劝他:“小王,你不能这样啊!我们都是青年人,应当争口气,为什么总让别人说呢?”小王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对小王用名言来诡辩,我们的驳斥可以这样:“对,走正路、直路、好路,是不需要别人阻止和指指戳戳。但是,如果前面是悬崖与深渊呢?也不需要别人来劝阻吗?”先顺承其意,突然转折,加以反问而驳斥。

4.例证反驳法。

名言往往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即其真理性有一定的局限,有时从另外的或更全面的角度看,名言也有片面性。但尽管如此,诡辩者引用名方,你也不宜直接反驳名言本身。如有段时间教育界强调智力开发,有人就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来证明培养想象力极端重要,显然是失之偏颇的。反驳时不妨用古今中外的伟人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其想象力与知识丰富都重要等来说明。如说,我们知道吴承恩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写出名著《西游记》,勾画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天宫世界,塑造了众多活灵活现的神话人物,但他是凭没有知识或只有少量知识就想象出来了吗?姑且不谈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也姑且不谈他在小说中涉及的天文、历史、建筑、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就是主要情节来源于玄奘和尚西游取经及有关孙悟空的传说,也正是作者靠多年的学习与走访、倾听而获得的。没有这些知识作支撑,吴承恩无论怎样想象也建构不起《西游记》的。运用此法时,要注意选例的典型性与丰富性,否则将降低说服力。

5.词句辩析法。

诡辩者引用名言归根到底是对名言的滥用。有时我们对名言本身词句加以辩析就可以看出名言不足以证明诡辩者的结论。如有个人十分固执,对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始终不予承认,无论众人如何阐述,他仍持偏见,末了,他还说“不要以为你们人多就可以说服我,一个伟人不是说过吗,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对他这一言论的驳斥就可抓住“往往”二字,“这句名言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并不是说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有可能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另外,为我所需,断章取义是“*”遗风,现今仍有一些人截取名人的话来证明诡辩言论。又如,某君曾高谈阔论:年轻人跳舞、打牌,自寻娱乐,总比无所事事,扰乱社会安定好,正像毛主席所说的“这要好好地推广。”你就可以不客气地反击说:毛主席可能说过这句话,但是请问他是在什么时间、地点,针对什么事说的?其中“这”指什么?是指你所说的“年轻人该跳舞,打牌”吗?同志,奉劝你不要乱引用。

不伤和气的争辩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一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引起争辩。从某种意义上看,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玉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相互劝说。然而由于论争的任何五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故比,辩论和寻常说话不同,它是带有”敌意”的语言行为,因而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于是,大凡争论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们良好的交际愿望落空。如果你能够在论辩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论辩结尾搞好”善后”工作,就能使你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人际和气。

一、为争辩定下一个积极的格调

(一)避免无益的争辩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人相左时,当你的言行遭人非议时,你的知一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往往就在这时发生了。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你需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1.如果你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一笑置之最妙。同样,你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不必在那无关宏旨的细节琐事上做文章。

2.你的辩论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如果是感情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样,我们向人提出问题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这种不积极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无谓争辩的歧途。

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

(二)使争辩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换

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去参加辩论。

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2.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际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有制有节的音调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与情恰恰是列车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有位诗人说过,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锋刃的刀,让使用它的人满手流血。在争辩中,”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然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们彼此会以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论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让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二、掌握”解剑息仇”的妙方

经过一阵唇舌剑,胜负已成定局。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既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三个途径:

1.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要有敢向真理低头的胸怀。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下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对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

3.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而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争论是一回事,人际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必须讲究辩论的逻辑性1AT}

在辩论中,辩论的逻辑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使辩论显得严谨、条理,使自己的观点显得牢不可破。6k3:\"i

分析对方的观点和自己观点时必须要分析其逻辑关系、真实的逻辑地位和逻辑困难,知道了双方在观点上的逻辑关系也就确定对方观点的要害之处。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必须讲究逻辑层次。辩论时应层次分明,第一点讲什么,第二点讲什么,第三点讲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辩论中还应擅长进行归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阐明自己的见解,不要一说就是一大套并且不得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在辩论中是占据有利的位置;同样地,要能用简明扼要的话来归纳对方的见解,否则往往会随波逐流,甚至迷失方向。只有在逻辑上善于归纳的人,才会在辩论中紧紧抓住对方的要害,有针对性地打击对方,使对方真正陷入被动的局面。j

在辩论中需要使用归谬法。所谓归谬法就是沿着对方的逻辑把其观点推向极端,使其荒谬性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对其观点予以根本否定。对方的本来不明显或者小的逻辑错误,使用归谬法后就会使其错误被放大到妇孺皆知的地步,这样,往往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当然,归谬法的使用要注意适度性,如果运用不当,会给人以强词夺理的感觉。/TT 2.尽量做到辩论生动形象和语言风趣 5j2a\\

在论坛上本来大家就是释放精神压力,享受轻松人生,如果辩论过于生硬,缺乏活力和幽默,大家上网的意义就没有了,所以只有在辩论中融入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整个论坛的辩论才会充满活力,论坛上的人气才会旺盛。7

要充分运用生活中形象例子,尽量少使用抽象的、教条的说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O 多多使用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避免使用枯燥无味的大白话。

用具体的、有据可查的数据取代经院式的说教,避免使用可能、大概、好像、应该、你想之类的不准确的词句。在辩论中,准确无误的数据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能用数字说明的地方要尽可能用数字,因为数字只要有据可查,不管准确与否,对方往往无法反驳,也无法否定。%

一到四辩分工为

理论 逻辑 实事 价值!

二辩要非常敏锐的找出对方一辩陈词的漏洞 给予直接打击 影响其后全队的发挥 要直观的将其逻辑体系漏洞进行的归谬及反证 使其无法依照一辩陈词展开后续铺陈

防止对手在陈词中偷换辩题混淆概念 将之引导到对己方有利的交锋点上来!

个人觉得二辩就是要先把双方概念上的不同理清楚,主要是把对方的概念攻破,然后抓立论错误使对方不能自圆其说。

第13篇:辩论赛技巧分析

辩论赛技巧分析

一、开篇立论

一辩的开篇立论在各种赛制中都是必有的环节,它是重中之重。一个好的一辩立论直接可以给以后的各个环节奠定基调,限定界限,给出己方攻击点,筑起己方防守堡垒。因而开篇立论应下足功夫,切不可小觑。

首先,是辩词中关键词的解析。这里我们要切实强调权威性,我们可以从周围找到各种工具书或者借助英特网搜索,在各种不一的解释中,尽量以权威的词典辞书为准,这样在以后的阐述中才可以理直气壮,否则被别人抓到明显曲解意思的把柄,就直接陷入被动甚至满盘皆输。知道了这一点后,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点来创造优势。例如在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中,反方辩手说万字是一切的意思,正方说不是。双方胶着,反方说“正方辩手不看原典,你知不知道它原典出自《提摩太》第六章第十节?”正方将要陷入被动,四辩从容不迫拿出《汉语大词典》说“我可以告诉你中文的原典在哪里,《汉语大词典》中万字一共九种意思,没有一种是一切的意思,对方辩友可以自己去查。”瞬间立稳脚步并且强力扳回一局。

其次,破题释义,定出标准主线。在有了关键词的解释之后,紧接着就是对整个辩题的剖析,剖析的关键点在于定出客观评价标准,找出攻击点,并由此找出对方攻击点,确立己方防守线。这里强调一点是切勿将此工作单独推给一辩去做,且不说工作太重,单说一辩难以思考全面,如果一辩思维走偏,直接后果是己方战线全部走偏。一定要经过双方四位辩手综合讨论质疑修改才能确立。所谓标准,就是在比较性的辩题中确立一个客观的评价分析点,让自己的攻击做到有准可依,有的放矢。这个标准一定要基于客观实际或者哲学理论或者逻辑分析,严谨科学,能让大多数人信服,否则会弄巧成拙。例如1993年《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经过逻辑推理得出,必要条件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那么可以得出正方必须论证没有温饱一定没有道德,反方的总体思路便归在人类历史不温饱的情况比比皆是,可是人类历史上有没有一个时期一个地方一点道德都不谈?显然没有。另一个逻辑点,温饱分开看,温而不饱的情况,减肥小姐是温而不饱,她谈不谈道德,若不谈,那么减肥中心是不是就变成了拳击场?这样严谨的推论很容易令人信服。

最后,破题立论,化整为零。有了辩题的解释,有了标准依据,接着是把一个完整的辩题划分为几个小的着力点,来进行严谨的论证,也就是确立分论点。有了分论点能让一个宏大的辩题显得有层次有条理,也能为后面辩手的针锋相对给定线路。这里确立分论点有几个经典的方式,例如:“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社会、家庭、个人”三方面、“逻辑、理论、事实”三方面等等。不论层面如何,其结果都是为中心论题服务的。论点的确立同样也要由四位辩手综合讨论后得出,并且几位辩手要牢记论点内容,确立进攻思路。

有了以上内容,就等于提纲挈领,再由一辩对各个论点的论述内容进行填充。辩词的措辞上关键看各位辩手的语言功底,这个一般不容易速成,但是多参考一些经典精彩的辩词,适当借用其精华也可以对自己有一定地提高。

反方的一辩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在陈述之前花10几秒的时间对正方的一辩陈词进行简单反驳,体现的是一名辩手的应变能力。但切记不要强求而弄巧成拙。

二、再立论

二辩的再立论与一辩论点的确立过程大致相同,这里只简单阐述一些思路上的问题。与开篇立论相比,二辩一来省去了对辩词解释和标准确立,二来双方二辩因为都已经听了双方一辩的立论,也了解了对方的思路。在此环节,有经验和能力的二辩可以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者释义标准等提出简单质疑,但大部分的时间,仍要留在对己方的论述上。二辩的论述思路可以参考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旧赛制,就是双方一二三辩交替阐述,大多数比赛中二辩选手采用的是针对一辩论点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阐述。例如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不可以并行》,反方一辩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阐述了观点,二辩三辩详细从事实角度阐述。二辩主要从近现代发展史发达国家的历程阐述,三辩又详细从发展中国家的历程来阐述,显得条理非常清晰。或者如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中,反方一辩从逻辑阐述,二辩从理论阐述,三辩从事实阐述,四辩从价值阐述,从开篇到结尾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对话

对话环节是整场比赛中最考验选手临场应变能力的环节之一。因为双方二辩都要在对话中维护和巩固己方观点,并且攻击对方观点。但考验临场能力绝不仅仅是空手而上,恰恰相反,事先的充分准备反而更起决定作用。对话环节对二辩选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充足的问题来攻击对方,还有要对己方的立论构架和标准、论点等等足够清晰。一般而言,辩论场上每一方都希望占据主动权,引领比赛的节奏,所以在对话环节每回答对方一个问题,都要紧接着抛出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对方跟着自己的节奏往下走。选手在场下需要准备的是:

一、问题;

二、对方最可能的回答方式。选手要由充足的问题,也要在场下与己方队员交流,确立对方大致的回答方向,以免届时手忙脚乱。

另外,这个环节还有很多的技巧,一些万能的辩驳方式和一些典型的例子应当熟记,并学会举一反三。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第三大部分“辩论中的经典辩驳”作详细阐述。

四、盘问

盘问环节对被盘问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对盘问者来说,工作就轻松了很多。

然而轻松了也绝不是不用下功夫,其实一个好的三辩,盘问问题最能显现其功底。最基本的要求,三辩的盘问问题一定要有一定的尖锐性,最好是从论点或评判标准延伸出,切不可不痛不痒或者问一些“小儿科”问题。在往深一个层次的要求来说,三辩的四个盘问问题最好是有一定的联系性,最好能环环相扣,或者逼迫对方两位或者几位辩手产生矛盾。这个环节在历来的各种大型赛制上较少出现,因而没有鲜明的例子。但大家可以参考从2003年以后的“国际大专辩论会”(07年后国辩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有一个环节,就是提问嘉宾提问环节,例如03年的国辩由蒋昌建、余磊等历届国辩的最佳辩手作为提问嘉宾,总决赛由他们对某一方提问,该方一位辩手回答问题。

另外盘问和台湾大选的电视辩论中一个环节很相似,也可以作为积累的一个参考。例如2011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公开电视辩论上,有六位媒体代表在“质询”环节对台上三位候选人分别提出一个问题,三个人依次来回答。仔细分析媒体的提问方式,首先是一定要把问题问明确,其次在问题的选择上一定要够尖锐,例如台湾与大陆的两岸问题。体现在我们的辩论上,三辩的价值体现也在于问题一定要足够尖锐,最好能直接击中对方的致命点。

对于被盘问方来说,如何回应对方的问题就较多体现个人能力了。四位辩手有30秒的时间回答对方的盘问,好的一点是对方不允许发言反驳。因而在自己回答的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但我们发现的情况是往往很多人临场情绪控制太差或者准备不够充分,30秒的时间

往往只用了5-10秒,浪费了大部分时间。这里,对于有经验有能力的选手来说,针对这一问题正面回答之后可以详加阐述,或者进行延伸与己方的论点进行对接;而经验不足的选手,则应该提前做好准备,解释之后可以回归到一段自己熟悉的辩词当中,例如一辩选手可以引申一下自己某一个强有力的论点等等。此处切忌胡言乱语,被对方抓到把柄。同样的,有一些经典的辩驳是可以借鉴的,如果熟悉某一些辩论的逻辑辩驳方式,应付盘问应该不成问题。

五、盘问小结

顾名思义,盘问小结就是三辩对自己刚才的盘问出现的问题或者发现的对方的漏洞进行总结阐述。这两分钟的时间说短则短,说长则长。正如上文对盘问的阐述中所说,好的盘问问题对盘问小结来说也尤为重要。如果你的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导致对方几位辩手口径不一,那么在盘问中就可以直接指出,并详加分析,通过适当渲染来对对方的整个立论构架进行釜底抽薪。但如果是经验不足的选手便往往觉得这两分钟的时间十分难熬,针对这个情况,我建议三辩可以依据对方可能的回答事先拟一份小结,到时候根据对方的回答稍加改动,务必使自己的应答做到连贯有序,井井有条。

另外,三辩的盘问也可以参考四辩的总结陈词方式,用简短的话进行对方的错误指正,紧接着从某一方面继续阐述己方观点。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后面总结陈词的分析部分。

六、自由辩论

自由辩论是每一场辩论赛中最容易出彩的地方。因为它的节奏要求很快,对于选手的反应速度和语言组织能力要求也很高。只要一方有一两个人反应速度快,语言能力强,便能很好的带动整场比赛。同样的,如果双方选手能力都不是很强,则很容易造成冷场现象,那么正常比赛的可观性也就没有了。

自由辩论对语言的要求和对场上表现的要求有一定的“先天性”,也就是如果一些人本身就是伶牙俐齿、口舌如簧,他肯定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这里不讨论个人的突出表现能力,关键看自由辩论阶段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是问题的准备要充分。自由辩论与二辩的对话环节一样,都需要双方做足准备工作,特别是自由辩论,需要一定的发言来控制节奏。如果一方发言完毕,另一方冷场了便尤显尴尬。所以需要在事先对自己手里的问题下足功夫,一方发言完毕,另一方应及时回答,然后抛出自己的问题,否则容易陷入对方的节奏,被对方牵着走。

其次,是团队的配合。自由辩论与其他环节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每一方的每一位辩手可以自由发言,不受发言次序和次数的限制,对方不得指定某一位选手发言。因而为了体现配合,在发言次序和数量上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发言开始由双方的四辩作开始阶段的发言,因为先前的环节四辩发言较少;紧接着,发言的重心尽量落在二三辩身上,一般整个自由辩论阶段,如果每方总共发言次数在25次,二三辩一般要占据16次左右,一四辩发言在9次左右。简单来说就是一四辩每个人起身发言3-5次,其余时间交给二三辩。此时切忌一个人过分突出,连续发言

4、5次或者总共发言十几次,更忌讳某一位选手一次都不发言;然后是在内容上,最优秀的配合是某一位选手提出问题,对方难以回答或者回答有误,己方另一位选手发言时可以指出并加以分析,或者起身强调“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二辩刚提出的问题”。比较极端的例子有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上《人性本善/恶》上,反方几位辩手轮流起身将“善花如何开出恶果”强调了5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强调一两次足矣。如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不可取的》,反方四辩提出“到底成功是成为英雄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正方无法正面回答,回避了,反方三辩发言

之后紧接着说“请对方正面回答我方四辩刚提出的问题”。正方仍然找借口,反方二辩又提出“还是请对方辩友明确告诉大家,到底成功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是不是没有关系呢?”。事已至此,正方劣势已现,最出彩的是反方一辩发言时直接乘胜追击:“既然成功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对方不能回答,那么就请对方辩友回答一个反面的例子,失败是成为非英雄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瞬间占领主导。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时间问题,每个人的发言都要注意自己的时间,简短的问题10秒钟之内回答,需要解释的问题可以适当延长到20秒之内。最后的时候会出现某一方时间用完而另一方有剩余,此时剩余时间一方切不可放弃,一定要争取用完时间,最好是每一位辩手都起立发言若干次,进一步强调配合。 最后,辩论技巧的应用。一些常用的和一些高级的辩论技巧都值得学习。常用的一些辩驳知识和典型的例子可以帮你应付一般的逻辑问题,高级的技巧强调大家在辩论中采用嵌套问题,设计一些两难的回答。当然,不论如何,每个人对于己方论点、概念、标准等等都应该熟记,所有的辩论和反驳都不应超出本次辩题的范围,高级技巧的应用最后也应该要返璞归真,回归到己方辩题之上。辩论技巧详见后面两大部分。

七、总结陈词

一般来说,每一场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都是最难出彩的一个环节,同样的,但凡是表现非常精彩的四辩往往都能点燃比赛的气氛,主宰比赛的胜负。

新赛制下,四辩的总结陈词占据了4分钟的时间,是全场单人最长的发言时间,四辩的任务其实很简单:扣题、到位。以下我就针对四辩的陈词书写作详细阐述。

对于新接触辩论赛的四辩选手来说,为了使其更容易了解四辩的本职工作,我们将四辩的陈词分作两部分:

一、抓错;

二、继续阐述。一般来说,四辩的抓错就是针对全场比赛过程中对方出现的各种错误进行一个归纳总结,包括逻辑上的、事实上的、理论上的、价值上的等等。凡是辩论,每一方都会出现很多的漏洞,犯很多错误,这就要求四辩在比赛过程中集中精力,准确抓到对方的错误。当对方错误很多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要集中凸显出关键的错误,也就是对方在根结上的错误。这部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分半钟,在一分钟左右即可。剩余的大部分时间,要留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地方。而剩余时间的论述可以参考二辩的再立论环节,但此时不应只阐述某一方面,而应该着意在总结二字,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着力渲染,最后重新落笔至一辩阐述的几个论点之上或者评判标准之上,形成整体配合上的一个圆满之势。

四辩的陈词不同于其他各位辩手的地方还在于其升华之上,总结陈词的部分可以适当拔高,体现出辩论的意义所在。总的来说,辩论不在于比赛本身的胜负,而在于通过“辩”来明理显义;与时代结合的命题可以结合时代的意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状况。例如2010年校辩赛上,辩题《大学生就业应当以社会需求/个人需求为主》,其意义就不应只是在胜负,而是体现在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从理论上说是为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讨论出路,因而在我的总结陈词最后一段就用几位献身贫苦山区或者西部的楷模为例,提炼出以社会需求为主的意义所在,凝练出“做中华脊梁”的口号。

传统四辩高手中的典型是1993年复旦大学的蒋昌建。以《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场的总结陈词为例,蒋昌建首先以“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我的肚子已经饿了,但我仍然要将道德问题谈清楚”,幽默巧妙切入;紧接着直击对方的四大错误:“李代桃僵”(温饱等同生存)、“扬汤止沸”(解决贫寒不看手段)、“避实就虚”(温饱下可以更好谈道德,而没强调必要)、“指鹿为马”(将谈道德的效果等同于谈道德);之后,其切入己方主题:“今天,我方已从逻辑、理论、事实上论证了只要基于理性的人类存在,就能谈道德。下面,我主要从价值层面论述我方立场”,紧接着,蒋昌建从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和在饥寒下谈道德

的必要性两方面共四点阐述了其价值上的意义;最后,其用了一段升华结束了四辩陈词:“讲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岛的一位名叫康德的老人曾说过的一句话:‘这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从心里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谢谢各位!”蒋昌建用指点江山的抓错、慷慨激昂的阐述和激情四溢的升华为我们献上了完美的一个结尾,并最终拿下了93年的最佳辩手。

从总体上来看,正常辩论赛“抓错”应当是最难得一部分,因为以我们的语言水平,即使抓到了错误也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整理出优美而有条理的语言。这里给新手一个技巧就是:提前抓错。辩题在这里,对方的一些思路和攻击点也不难猜测,想做充足准备,那么就在事先把对方所有可能犯的逻辑、理论错误一一列出,然后就组织语言如何批驳,最后在赛场上,如果对方恰巧落入自己的预想当中,那么就信手拈来进行反驳;如果没有想到某一点,就可以临时花些时间组织语言。总的来说还是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在大型的赛事上,凸显过不少的优秀且特别的四辩,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陈词写法。以下我就简单谈谈其他风格陈词写作技巧。

最为典型的是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上的马来亚大学的胡渐彪,胡渐彪尤善逻辑分析,因而他的辩题中逻辑分析的比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以总决赛《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为例,正方的优势在于语言流利清晰且优美,反方华语稍差但反应敏捷,分析也非常到位。截止四辩陈词之前,反方已经奠定了不少优势,博中了正方的命门:“贪”才是万恶之源。因而在总结陈词之时,胡渐彪从容不迫展开逻辑分析:“对方的陈述是给定了两个前提,然后依据这两个前提开展出三个论点”,针对对方的整个理论构架的两个前提和三个论点进行了逐一批驳。然后后半段又顺着对方的思路分析,指出:“钱既可以导出善,又可以导出恶”,那么钱是不是既是万恶之源,又是万善之源,对方是不是只看到了恶的一部分。随后胡渐彪说:“我们效仿对方,只看恶的部分”,可是世间的恶分为“和钱有关的恶”、“和钱无关的恶”,“和钱无关的恶”自然钱不是“其之源”,而对方为何只讨论“和钱有关的恶”。胡渐彪说,“那么我们再效法对方,只看和钱有关的恶”,和钱有关的恶,到底是钱是万恶之源,还是贪钱是万恶之源。通过层层批驳,完美的将对方的理论构架和辩论思路分析地淋漓尽致,导致正方四辩在总结陈词之时担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发挥稍显失常。

那么,大家对个性化的四辩陈词也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其实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说,在我们做四辩陈词的时候,可以以较长的篇幅去剖析对方的构架以及辩论思路,将对方所有的支撑点逐一批驳推倒,并加以辅助己方观点的正确性来做对比论证。但是很显然,它对辩手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经验不足的选手很容易出现怯场或者紧张引起思路表达不清和语言不流利的现象,这在辩论场上是非常忌讳的。希望大家量力而行,多参考经典的陈词,再来创新出自己的风格。

三、辩论中的经典辩驳

以下,我就为大家总结在重要比赛和在我们身边出现的一些非常经典的辩驳,并为大家分析其适用范围。大家应该做的是牢记这种思维辨析方式,最好学会举一反三,否则千篇1律容易令人产生审美疲劳。

1、烤鸭理论

“A包含了B就代表A是B吗?好比,我方二辩今天吃了一只烤鸭,他包含了这只烤鸭,你能说我方二辩就是一只烤鸭吗?”

“烤鸭理论”适用的地方在于对方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包含了本方观点,妄图通过整体大于局部的方式来使本方的辩驳为对方服务。这时如果用理论来强辩首先难以辩清楚,其次容易弄巧成拙。这时候如果采用烤鸭理论类似的类比即可巧妙地推翻对方的理论。

关于这点,在辩论中应该牢记,双方的观点不论是对立还是并行,一般不会出现包含现象,如果可以用己方观点包含对方观点一般都会死的很惨。

典例:在2010校辩赛第一轮上,信工(正方)对人文(反方)辩题为:《大学生择业应以社会需求/个人需求为主》。期间反方抛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社会的需求归根结底是属于个人需求。正方三辩当即指出:“社会包含了人就代表社会需求是个人需求吗?好比,我方二辩今天吃了一只烤鸭,他包含了这只烤鸭,你能说我方二辩就是一只烤鸭吗?”可谓是四两拨千斤,赢得了场上阵阵的掌声。

2、并行/包含理论

“同时存在就叫做并行吗?那么今天您在论证您方观点,我在论证我方观点,那我们双方的观点也可以并行吗?那么请对方同学待会并行地论证一下我方观点吧!”

“对方同学,如果您方观点已经包含了我方观点,那么我们今天的辩论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我方观点是您方观点的一部分,那就请您在论证您方观点的时候也论证一下我方观点吧。” “并行/包含理论”其实与“烤鸭理论”是异曲同工,但适用性更广一些,在花辩里,借用一种巧妙的辩驳,将对方抛给自己的难题抛回给对方叫借力打力。但凡在辩论中,某一方强辩,将对方某些观点或者整个辩题拉回己方者,都可以采用这些类似的理论将难题抛回去。 典例:在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香港大学(正方)对武汉大学(反方),辩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不可以并行》,正方对并行的概念有意模糊,认为凡是同时进行的都可以叫并行,反方先是以“有人保护环境,有人破坏环境”这样同时进行的矛盾进行反驳,正方仍然强辩,反方四辩当机立断,指出:“同时存在就叫做并行吗?那么今天您在论证您方观点,我在论证我方观点,那我们双方的观点也可以并行吗?那么请对方同学待会并行地论证一下我方观点吧!”巧妙借力打力,赢得掌声。

3、炒饭理论

“难道多了就更重要吗?做炒饭的时候要放入很多的饭,只放一点点的盐,难道你能说饭就比盐更重要吗?”

“炒饭理论”适用于“在××比××更重要”等等的比较性辩题当中,某一方一味强调多等同于重要,遇到此情况,可以使用类似的例子做类比,言简意赅,还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典例:在2011年校辩赛第二轮上,土建对管理的比赛中,正方一直在强调数量多因而重要,反方从容回答“难道多了就一定重要吗?我们做炒饭的时候,饭肯定是放很多,而盐只放一点点,难道说因此炒饭的时候饭就比盐更重要吗?”这句话一时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炒饭理论”。

4、轮胎汽车理论

“整体可取,难道局部就也是可取的吗?请大家想一想,轮胎是汽车的一部分,坐在汽车上是可取的,难道坐在轮胎上也是可取的吗?”

“轮胎汽车理论”适用于某一方可以扩大范围,将己方立场中的关键部分归纳到一个大的体系之中,妄图以整体的优势来凸显局部的可取。此时便可以用轮胎汽车理论,将对方偷梁换柱的想法明确指出。

典例: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复赛:新加坡国立大学(正方)对武汉大学(反方),《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不可取的》一场中,正方自己明确以成败论英雄有很大局限性,因而在战略上将其定位一种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并且这种价值观受到社会上其他真善美的价值体系共同制约,属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反方三辩当即指出:“整体可取,难道局部就也是可取的吗?请大家想一想,轮胎是汽车的一部分,坐在汽车上是可取的,难道坐在轮胎上也是可取的吗?”可谓是言简意赅,精确指出对方的混淆是非。

5、校徽理论

“对方同学今天的黑西服上也有一点白色,那就是对方同学的校徽,难道我能因此就说对方同学的西服是白色的吗?”

“校徽理论”适用于某一方以偏概全的时候。校徽理论的适用性恰好与轮胎汽车理论相反,其使用的情况为,当某一方因为辩题中观点或者立场不断受到对方攻击,难以自保的时候,容易只抓住己方立场中的某一点优势来反攻,这时候便可以用校徽理论来进行反驳。 典例: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复赛:新加坡国立大学(正方)对武汉大学(反方),《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不可取的》一场中,正方先以整体的社会价值体系论述,被反方驳回。难以全线反驳之时,正方开始一味强调“为什么作为一种鼓励成功、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它是不可取的?”反方二辩指出:“谁都不能否认追求成功是可取的,但有一点的可取之处就是可取吗?对方同学今天的黑西服上也有一点白色,那就是对方同学的校徽,难道我能因此就说对方同学的西服是白色的吗?”以形象的类比言明大义。

6、州官放火论

“对方举出了一点的可取之处就叫可取,我方举出了再多的不可取之处也不叫不可取,这是不是叫‘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呢?”

“州官放火论”适用范围非常之广。在辩论场上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某一方举出许多例子或者名人名言的时候,统统被对方给否认。例如:正方举出名人名言,反方一味强调“名人也会犯错啊!”这时候正方的凌厉攻势会被反方一个“金钟罩铁布衫”给化解掉。此时若呈口舌之快反而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换一种方式,例如说“为什么支持我方的名人都是错的,而支持对方的名人却都是对的,难道是非对错都由对方说了算?您这是不是叫‘只许州官放火,而不准百姓点灯’呢?”这样就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典例: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复赛:新加坡国立大学(正方)对武汉大学(反方),《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不可取的》一场中,正方为树立己方稳固立场,从逻辑上玩诡辩,正方二辩指出:“从逻辑上讲,我方只需要证明有可取之处便能证明其可取,而对方如果要证明不可取,必须证明在任何层面,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已有胡搅蛮缠的嫌疑,此时反方三辩起身说:“对方举出了一点的可取之处就叫可取,我方举出了再多的不可取之处也不叫不可取,这是不是叫‘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呢?”准确化解了对方的逻辑攻势。

7、是非理论

“谁都不能否认岳飞和文天祥是英雄,对方同学说他们成功了,这可真是,说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说不败就不败,是败也不败啊。对方同学这种观点我只能说‘不可取啊’”

此句可谓是辩论史上最经典的而有力的一句反驳。适用情况其实与“州官放火理论”相似,就是在某一方有一些“无赖”做法,毫无根据地否认对方所有的论据,认为对方所有的都是错的,只有自己的才是对的。这时另一方往往会非常无奈,因为丝毫没有着力点。此时便可以以此句反驳:“对方同学可真是‘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这种强词夺理的论证方法,大家能信服吗?”当然具体语境,需要大家具体变通来使语句明了。

典例: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复赛:新加坡国立大学(正方)对武汉大学(反方),《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不可取的》一场中,反方一再问岳飞、文天祥等等失败了的历史人物是不是英雄,正方拒不正面回答。多次质问无果后,反方三辩起身说:“谁都不能否认岳飞和文天祥失败了,却仍是英雄,对方同学说他们成功了,这可真是,说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说不败就不败,是败也不败啊。对方同学这种观点我只能说‘不可取啊’”巧妙结合辩题,引起全场轰动。

8、基础悖论

“吃饭是活着的基础,那么吃饭就比活着更重要吗?”

“基础论”是在比较性的辩题中常常被使用的一种论证方式,就是一方会说,我方立场是你方立场的基础,因而我方立场更重要。一时听来无可辩驳,然而事实上基础与目的本身没有可比性。此时便可以使用基础悖论:“对方同学,基础就一定更重要吗?吃饭是活着的基础,难道吃饭就比活着更重要吗?”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更为合适的悖论来巧妙地反驳对方。

典例: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剑桥大学(正方)对复旦大学(反方),《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场中,正方刻意强化温饱二字的意义,将其等同于生存,其认为温饱是生存的基础,也是道德的基础。反方首先利用历史实例反驳温饱等同于生存,反方二辩季翔又用类比来反驳了基础论:“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言下之意,吃饭是活着的基础,但是人活着是为了道德、理想等的精神层面,指出对方刻意拔高温饱重要性的做法)

9、评委至上论

“你的论点不是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如果所有的是非对错都由对方定,那么还要我们的评委干嘛?”

其实这一点就是有关场上如何迎合评委老师和凸显评委老师作用的一种做法。我们常常在比赛中对某一个或几个强势的“无理取闹”选手无可奈何,对方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唯我独尊”,此时我们便可以以一句“你的论点不是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如果所有的是非对错都由对方定,那么还要我们的评委干嘛?”来提醒评委对方的“无理取闹”。往往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典例: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剑桥大学(正方)对复旦大学(反方),《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场中,正方的某一些论断反方没有正面回答,正方三辩便说:“对方没有反驳我方的论点,那就证明了,我方论点是正确的!”一时满场失笑,反方三辩从容不迫指出:“你的论点不是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要不然还要我们的评判团干嘛?”全场哄堂大笑。

10、海马非马论

“请对方辩友不要望文生义,如果像对方辩友这样咬文嚼字,难道,海马也是马,蜗牛也是牛,青春痘也是豆吗?”

“海马非马论”也是一个适用性非常广泛的辩驳,在我们的赛场上,狡辩肯定会层出不穷,某一方会为了己方利益而有意或无意曲解辩题中的关键字词,望文生义,咬文嚼字。在赛场上,大家常常不会有太多时间反思,因而听来似乎觉得非常有理,此时如果另一方能找对症结,指出对方的混淆与片面,就会得到明显的优势。

典例:1997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首都师范大学(正方)对马来亚大学(反方),《真理会/不会越辩越明》一场中,反方指出辩其实并非尽拿真实在辩,因为辩手就经常说假话。正方在反驳中指出:“如果对方把狡辩、诡辩都叫做辩,那么请问:海马也是马?蜗牛也是牛?青春痘也是豆吗?”可谓言简意赅,获得场上阵阵掌声。

11、其他精彩反驳

“难道我们可以仰着脖子,等着天上吧唧吧唧往下掉馅饼吗?” 比喻对方的言论只是空谈而没有实际基础。

“对方同学不要只看到它无边钞票滚滚来,看不见它一江毒水向东流啊!” 形容对方只顾及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的危害。 “这分明是送走了阎王,又迎来了小鬼嘛~”

形容对方解决问题只是治标不治本,根本没有解决症结问题。

QQ:780231724

第14篇:辩论赛常用技巧

辩论赛常用技巧

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

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

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

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

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在我方和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不为所动。于是,我方采取了“引蛇出洞”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就等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然分开的。因此,按照我方预先的设想,如果让我方来辩正方的话,我们就会引入“社会影响”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我们在抽签中得到了辩题的反方,即“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这样一来,我方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力气纠缠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又如,两口子争吵,一方气急败坏,一方不焦不躁,结果后者反而占了上风。再如,政治思想工作者常常采用“冷处理”的方法,缓慢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这些情况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慢”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

例如,1940年,丘吉尔在张伯伦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由于他力主对德国宣战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当时,舆论欢迎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自己是最恰当的人选。但丘吉尔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以慢制胜”的策略。他多次公开表示在战争爆发的非常时期,他将准备在任何人领导下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当时,张伯伦和保守党其他领袖决定推举拥护绥靖政策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作为首相候选人。然而主战的英国民众公认在政坛上只有丘吉尔才具备领导这场战争的才能。在讨论首相人选的会议上,张伯伦问:“丘吉尔先生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导的政府?”能言善辩的丘吉尔却一言不发,足足沉默了两分钟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沉默意味着反对。一旦丘吉尔拒绝入阁,新政府就会被愤怒的民众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宜组织政府。丘吉尔的等待终于换来了英国国王授权他组织新政府。

再举一例,在某商店里,一位顾客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喋喋不休地说:“这双鞋鞋跟太高了,样式也不好……”商店营业员一声不吭,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一直没打断他。等这位顾客不再说了,营业员才冷静地说:“您的意见很直爽,我很欣赏您的个性。这样吧,我到里面去,再另行挑选一双,好让您称心。”“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我愿再为您服务。”这位顾客的不满情绪发泄完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分了,又见营业员是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问题,也很不好意思。结果他来了个180°的大转弯,称赞营业员给他新换的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别的鞋,说:“嘿,这双鞋好,就像是为我订做的一样。”营业员以慢对快,以冷对热,让顾客把怒气宣泄出来,达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这一场纠纷。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如第一例中,丘吉尔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机。在讨论首相人选的关键时刻,以沉默表示反对,最终赢得了胜利。

其二,以慢施谋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

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第15篇:辩论赛提问技巧

辩论赛提问技巧,辩论本来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手段。 那么什么才是辩论赛的战术呢?它是能够在许多不同的辩论赛中应用的具有同样效果的技巧方法,当然,首先是不能违反规则,规范发言的战术 规范发言是一场辩论赛的基础,没有规范发言,自由辩论无从展开,辩手的演讲水平、形象风度也能在规范发言中得以充分体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本方的逻辑说清楚,使本方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语言类别技巧篇

一:以人压人

解释:就是用伟人,成功人士的身份来拷倒对手

例:当今社会合作与竞争哪个更重要

正:请对方辩友为我解释下《礼运•大同篇》所言:天下为公,是为大同。

反:对方所言的内容是共产主义才会有所体现的,但从宏观的趋势上来看真正的共产主义是无法实现的!合作是竞争的产物,正因为有了竞争的产生才出现了合作,就如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能有今天我们坐在这畅所欲言的辩论!我想,如果毛泽东同志看见对方辩友竟然拿他老人家的心血在开玩笑,还在这妄想搬倒真理,那么肯定会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吧!

二:以情动人

解释:简单的说就是用感情引发评委及观众的共鸣,达到感情升华

例:在网络会拉近(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反: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婴儿是先会说话,还是先会拼写字

正:当然是先会说话

反:那么如对方辩友所言,网络既然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大可让所有的母亲交给孩子的第一句话不是妈妈怎么说,而是交给他如何用键盘拼写妈妈2字,更不用让他用那脂嫩的双手去抚摩那妈妈温柔的脸瑕,也不用躺在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中。更应该给妈妈发100封邮件写着100句妈妈我爱你,而不是对着妈妈说请您在爱我一次吗?[后半句一定要自我悲伤,引起共鸣]

解释:本身是毫无联系的东西,却硬被辩手巧妙的串联起来,因为人人都有恋母情节,必然会引起评委与观众的共鸣

三:偷天换日

解释: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

例1:在《知难行易》中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解释: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例2:在《合作与竞争》中

正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知索取,不愿奉献;只强调个人竞争,而不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途。何来的文明发展呢?

反方:文明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就是竞争。竞争并不是就意味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只是对方将竞争的概念狭义化了!更不会是不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反而是竞争推动了国家的进步与自强啊!再者如对方所言那么看来对方所理解的合作就是事不关己非管到底呀!

四:顺流而异

解释: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但在自己的观点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1: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解释: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例2:在网络利与弊中

反方:请问对方辩友对方一再的说网络给人带来的阴暗面,又说到网络的色情,暴力不真实,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那么你去网吧或进行网络的时候都在干些什么呢?

正方: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对方,我从来不会无聊到去上网吧,就算我会去估计也会被网络熏陶干不出啥好事来!

五:攻其不合

解释: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

例:在建院第三届子风杯辩论赛上

正方:一辩曾为了驳反方的例子,说了伟人也不是完人,他说的话也不一定完全正确! 正方:三辩在后来又举例出了伟人的话语做为自己的论据去证明观点,阐述己方论点。

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很显然对方一三辩是首尾不相呼应的!

六:引蛇出洞

解释: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例1:在 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不为所动。于是,我方采取了引蛇出洞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就等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

例2:在合作与竞争中

正方:《资本论》的诞生,不也是马克思与恩格思合作的结晶吗?

反方: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能告诉我《资本论》的中心说的是什么吗?那么我来告诉对方辩友吧!《资本论》的中心思想是社会财富的增值,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始终充满着竞争,竞争推动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竞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创造了社会财富的增值。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正置身于为中华崛起而奋力拼搏的历史大竞争的洪流之中,要自觉迎接挑战,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焕发人生的光彩,促进社会的进步。民富则国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抓住机会来个强有力的攻击

七:无理三分闹

解释:简单的说就是痞子辩风,让人既好笑又找不出毛病,达到诙谐制胜的效果

例1:合作与竞争

正方:合作是竞争的基础,没有合作竞争不可能成立!这就是地基,对方辩友要明确没有地基的空中阁楼是不存在的啊!

反方:请对方辩友明确,今天的辨题不是谁是谁的基础的问题,合作是应竞争的出现才产生的,而合作只是人们面对竞争而顺势产生的,这就如蛋生母鸡,母鸡下蛋是一个道理的,难到对方辩友也认为蛋是母鸡的基础吗?那么我方还认为母鸡是蛋的基础基础呢~这不成扯蛋了嘛!

解释:巧妙的躲避对方辩友的立足点,既没正面反驳又没支持,反而弄到一个环绕的问题上,最后的幽默话语同样也引起观众的气氛。

例2:合作与竞争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在去上医院不与医生合作,学习时眼不与耳合作等等

反方:请对方辩友明确,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一个偏正命题,是谁比谁更重要的问题,而对方辩友只识合作不认竞争的话,那们我方也大可以说吃饭是与身体做斗争,睡觉是与休息做斗争,看病是与健康做斗争,结婚生子那还与计划生育做斗争呢!

八:怪招不断

例2:economic poverty is only a temporary solution经济扶贫只是治标不治本

九:新颖创新

解释:就是不走寻常的道路,改变辩论风格

例1:在辩论前查询对方将可能说的事例,名言,数据,最好能用报纸、书刊方式打印其中,然后想到反驳的方法,在辩论中一边反驳对方说是错误的,一边撕书(报纸)

例2:对方一辩小桥流水,对方二辩滔滔不绝,对方三辩铿锵有力,对方四辩灵牙俐齿但无论是&..也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那就是&..用这种诙谐的辩风在幽默中讽刺对手,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在正面攻击得到的效果不甚明显的时候,可以考虑用下此方法

十:反客为主

解释:在对方的强有力的问题中,找到突破问题的方法,直捣对方要害,让对手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例:在 当今社会合作与竞争哪个更重要中

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来指导人才的培养问题。所谓四大支拄指的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没有学会竞争呢? 看私一个很有力的问题,用事实来说明其方观点,但其实突破口就在眼前

反:看来对方辩友太天真了,把我们当成孩子来欺骗呢?四大支柱明明提到了学会生存,这就是竞争啊!不会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不会竞争我们何谈生存啊!

以上这篇关于辩论赛提问技巧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第16篇:辩论赛辩论技巧

辩论赛辩论技巧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 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 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 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辩论战术

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 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 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 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 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 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 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 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 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 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 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 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 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 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 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 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12.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 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 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 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 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 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小技巧

14.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 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 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 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 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 (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 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 (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 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 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19.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

一、

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

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 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 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 ,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 ,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 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 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

第17篇:辩论赛态度、技巧

服务态度、技能

这个辩题,和知识与道德哪个更重要其实有点类似,你可以去查查这方面的东西哦.下面这个立论的结构可以参考一下.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志愿者的服务态度比服务技能更重要”。理由如下:

首先,志愿者指的是任何自愿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提供服务的人。一个人无论技能强弱,只要一种为他人服务的态度,就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今天我们重点说奥运志愿者,每个人都拥有能够服务奥运会的技能,掌握的技能不同,决定对于工作的分工不同,服务技能不妨碍他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但如果一个人没有无偿为他人服务的态度,那么他一定不能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

我方认为志愿者的服务态度比服务技能更重要,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其体现的方面有三

第一,服务态度可以影响服务技能的培养。在志愿者的培训过程中,有些内容是需要受训者自己去琢磨和记忆的。以指路服务为例,教材可以为受训者提供城市名胜古迹和娱乐购物场所的分布图,剩下的就需要受训者自己去熟悉,去记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对驾驶员志愿者的培训时间很短,其中有一位志愿者就自己开车在城市里熟悉每一条道路,而这名志愿者是一位拥有私人飞机的富翁,他拥有的服务态度难道不比服务技能更重要吗?

第二,服务态度决定服务技能的发挥。志愿者如果没有主动积极的服务态度,不尽最大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好,那么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2000年悉尼奥运会,竟然有一天近50%的司机因为感觉没有成就感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他们是拥有的服务技能不够吗?当然不是,他们缺少的正是端正的服务态度。试问这件事发生在北京奥运会上,它又怎能办好?这印证了志愿者服务成功的高度更决定于态度。

第三,良好的服务态度使人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志愿者服务中,总有一些突发事件,很可能出现超越自己技能范围工作的情况。没有积极的服务态度就会使问题延续,甚至误了事。假如一名苏丹记者着急采访向你问路,你虽然不懂阿拉伯语,但良好的服务态度让你以最快的速度去找一名懂得阿拉伯语的志愿者帮忙,不致误事。如果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则会推卸语言不通而不予帮助,这样的冷漠会让外宾怎么看待中国?

志愿者还有很多种,比如义务献血志愿者等。一年后,奥运会结束了,但是志愿者工作不会结束,那种服务态度和服务精神又会带动多少人积极无私奉献,投身于志愿者工作中,无偿对社会做贡献,这是服务技能不能达到的效果。综上所述,我方的观点是志愿者的服务态度比服务技能更重要。

第18篇:辩论赛二辩技巧

写稿子很重要,至少准备五个对方会打的点,但是一定要分优先级,二辩看中的是前期准备和现场反应,一个点大约小四的字5~6行,二辩的任务主要是驳斥对方,补充己方。 准备的时候不

要带自己的观点,先想对方会打什么点,写稿的时候要看立论,用立论驳斥,大约总字数是650~750,对不同赛制有不同字数要求,上场念稿要分优先级,先驳对方前提,就是对方立论的基础,定义、标准、背景也是可以驳的,但是背景慎用,其次驳对方逻辑推导,漏洞,使其推论不成立,再次驳驳标准,即一句话立论,就是对方判断立场的标准,再次驳论点,最后驳论据。

语言要直白,不能绕太多弯子,立论的话是很重要的,要委婉的重复己方观点,最后一定要和队友统一口径,就这么多吧,希望可以帮到你~~

参加过两次辩论赛,都发生在近期.两次我都是二辩.其实我方的论点一辩刚开始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二辩作用是在自由辩的时候应对对方的质问,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论点,自由辩时把对手看成自己说服的对象,要善于应付对方的提问,然后马上反问,或举例子,在气势上要压倒对方,气势也是二辩的一个任务.对了,攻辩时一定要将问题设计的天衣无缝,防止攻辩失败,要知道攻辩失败是很惨的事.

辩论之道如同独孤九剑。讲求行云流水,意之所至,避实就虚,切入关键,功其要害。 当你开始准备一个辩论赛的时候,一定要收集双方的资料。

为什么收集的资料是双方的呢?因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当你了解了自己的资料的时候,可以保证你在辩论赛中有比较好的处境,当你连对手的情况也了解了,你就能有百分之80的胜率。

如果对手也了解了你的资料,那你就要避开对手的优势去攻击对手的弱点。

这个操作性非常强,你必须把对手引到你自己的长处上去辩论,这样辩论的结果你几乎是一定胜利的,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如何避开对手的强项不谈。

以上是我辩论的招式,辩论心法是沉着,冷静,反映和思考。抓住避实就虚这几个字你就能做到。

论赛技巧主要有:

1

、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2

、辩位安排: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对整场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

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

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

3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辩论赛的

输赢

不是仅看个人表现的好坏。它也是辩手默契的考验。)

4注意

肢体语言的运用: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看的

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恰当而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更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5

、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高潮。每个

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但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了, 象好多:

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

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

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等经典常用语要时常用上。

6

、注意抓重点抓内容: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它看的还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

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7

、避免硬伤(

1

、注意礼貌问题: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

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2

、注意规则问题(尤其新手)。

请对方辩友不要给我们今天的辩题加上一个定语,今天的辩题是。。。。。。而不是。。 。

2.对方辩友请不要将概念混淆 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

3.世界如此奇妙,您却如此烦躁,这样不好,不好。

4.面对这样的真知灼见,对方辩友至今未能幡然醒悟,正好比雨过天晴却仍静坐茅庐听雨,不愿接受真理的光芒。5.对方辩友不要回避问题,您所说的……与我们所讨论的题目离了不止万里。

6.对方辩友以偏概全,用……例子来论证……实在是一叶障目,盲人摸象,没有意识到还有……

7.我对对方边摇头所提出的观点表示无法接受……这样荒谬的逻辑我们能接受吗?

8.为什么对方辩友一直不敢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闪闪烁烁是在犹豫么?还是你们根本无法面对如此之多的现实,总是拿着A情况下的 B 结果来跟我们 C 情况下的 B 结果来衔接,对方辩友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吗?

9.我们从刚才就一再强调,今天我们讨论的 A

比如: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

为什么对方辩友一直不敢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 闪闪烁烁的是在犹豫么?还是你

们的论点根本就无法面对如此之多的现实?

正如对方辩友所说的,你们的论点只有在

…… 情况下才成立,而我们要看好了,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在

……

情况下的论点, 对方辩友是不是有点含糊其辞?强词夺

理呢?

总是拿着

A 情况下的

B 结果来跟我们

C 情况下的

B 结果来衔接,

对方这不是牛 唇不对马尾么?

我们从刚才就一再强调,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

A 情况下会如何,

而对方确总是举

B 情况下的例子,是不是 “

纸糊的月亮当太阳

偷天换日?转移话题呢? 我们一再重申,只有

……

才会

…… 什么,而对方始终举不出正面的例子来证

……

,总是拿 ……

说事,难道在你们眼中,只有

……

才是 ……

吗??

以上是我多年辩论会的经验话语。

友情提示: 辩论会上最容易给对方压力的是反问句,

和排比句。

但是排比句不能乱排,

需要 你将对方说过的话的漏洞逐一挑出来,然后迅速组词成句,最好造成押韵排比,

气势恢宏。反问句的话主要是要放大对方的错误,起到让对方无法面对的作用,

要记住辩论最好的方法是让对方自相矛盾,

让他的前提假设犯错误, 不让他的结

果成立。

总而言之,

辩论是语言的乐趣, 千万不要感情用事进行人身攻击,

要娱乐语言之

中。需要帮助的话,可以给我的百度留言。

辩论经典语句集

辩论赛经典语句收集

(一)

1.对方辩友是没有听见,还是没有听懂啊。

2.对方辩友不要急不要急,你看我还没急您先着急了…… (用法:质询时“礼貌”地肆意打断对方)。

3.大家说我帅,其实错了,因为我是才貌双全…… 4.某比赛回答质询时,我说:这个问题我方三辩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此时我方三辩还从未站起来发过一次言。涉及隐私,出处不表。

5.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多元的~ 去年浙大启真杯新生辩论赛表演赛…… 6.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说

7.我方之所以不回答对方辩友的问题是因为对方辩友一直没有回答我方的问题,如果对方辩友回答了我方的问题,我方自当回答对方辩友的问题。

8.对方辩友风度翩翩,偏颇之处在所难免。

9.对方辩友,您别紧张啊,这不过是一场很普通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锻炼啊,别发抖么,时间还有,非常长呢,慢慢提问,没事的,我会尽量按照您的思路回答的。

10.对方辩友你脑不脑残我不知道。。。

11.对方辩友, 说到鸟我就想起, 我以前就养过一只笨鸟, 我非常讨厌它.因为它老是叽叽喳喳, 说一些我听不懂又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对方辩友, 我们现在可以讨论一些有意义的话了吗? 12.某学长(在攻辩结把对方立论拆的差不多了之后):总的来说,对方辩友前提错误,总的来说,对方辩友标准错误,总的来说—— 对方同学立论错误!

辩论赛经典语句收集

(二)

1.请对方辩友不要给我们今天的辩题加上一个定语,今天的辩题是。。。。。。而不是。。 。 2.对方辩友请不要将概念混淆 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 3.世界如此奇妙,您却如此烦躁,这样不好,不好。

4.面对这样的真知灼见,对方辩友至今未能幡然醒悟,正好比雨过天晴却仍静坐茅庐听雨,不愿接受真理的光芒。5.对方辩友不要回避问题,您所说的……与我们所讨论的题目离了不止万里。

6.对方辩友以偏概全,用……例子来论证……实在是一叶障目,盲人摸象,没有意识到还有……

7.我对对方边摇头所提出的观点表示无法接受……这样荒谬的逻辑我们能接受吗? 8.为什么对方辩友一直不敢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闪闪烁烁是在犹豫么?还是你们根本无法面对如此之多的现实,总是拿着A情况下的 B 结果来跟我们 C 情况下的 B 结果来衔接,对方辩友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吗?

9.我们从刚才就一再强调,今天我们讨论的 A 情况下会如何,而对方辩友总是举 B 情况下的例子,是不是“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呢?

10.再华丽的语言也掩饰不了错误的言论,再动情的解释也遮蔽不了真理的光辉,对方辩友不要再逃避问题了,回到眼前的问题中吧。

11.请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世界上不是缺少实践,只是缺少发现实践的眼睛。12.对方辩友一直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讲来讲去,我方问了那么多遍,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来。对13.对方辩友回答我方问题,向来不是“小巷里面抬竹竿——直来直去”,而是拐弯抹角。

对方辩友注意~~~

请对方辩友我方认~~~~~~

对方

说法

要偏离主题

错误

事实并非

对方X辨说过~~~~~ 我想请问对方X辩: ~~~~~,从上看出,~~~~弊大于利(或者利大于弊 认

~~~~~~~`

第19篇:辩论赛攻击的技巧

攻击的技巧

(1)设置两难。即设置两难的问题,无论对方怎么回答都会落入设下的圈套。但要把握好辩题,不要偏离主题。

(2)主动引申。即将对方的某个事实、某句话加以扩大化的引申,为本方赢得主动,并使对方陷入被动之中。

(3)以矛攻盾。即将对方论点和论据间的矛盾,抓住对方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的矛盾,并连续追击迫使对方紧紧跟随本方牵着对方打。

(4)简问深涵。即问题很简单,但涵义很深刻,与辩题密切相关。一定要以最精炼的语言问出最深刻的问题。使对方无法快速回答,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5)熟事新提。人往往对于身边、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却不经意,或非常熟悉却只知道大概却不明白它的详细。一般对这类事情提问,也很容易让对方陷入被动。

(6)多方追问。即从几个方向、几个侧面、几个层次上同时问一类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必须对准一个核心,即辩论的主要立场和观点,以造成合围的阵势,使对方没有招架的能力,更没有回手的能力。

(7)夹击发问。即两个回多个人同时问同一类或一个问题,造成夹击态势,使对方顾此失彼。

(8)问题同异。即面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对方难以自圆其说,应接不暇。

(9)异题同问。抓住对方的不同问题、不同表述加以归纳,概总而问,从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上使其无法把握,无力应答。

(10)反复逼问。对本方提出的对方非答不可的问题,对方闪避了,就可以反复逼问 ,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次,不可以无限发问,那样反会造成无题可问、或令听众厌烦的负面效果。

(11)同义反复。即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问语不同)发问。这类问题,多为辩论的主要立场、观点方面的问题。

(12)激情提问。即用心理暗示的手段,直击对方情绪层,使其激动,引发情绪连动,从而淹没对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也不要胡搅蛮缠。

(13)布陷发问。也就是布置一个陷阱,让对方来钻,使用连环的技巧是对方一步一步走进陷阱。

(14)长抽短吊。即忽然提这样的问题忽然又提那样的问题,不离辩题却又忽东忽西 ,用跳跃性的思维来打断对手的节奏。

(15)充分煽情。在提问或回答的时候尽量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引起公公的共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充分调动观众,在气势上打压对方。

第20篇:青年专栏——辩论赛技巧

青年专栏——辩论赛技巧

http://www.daodoc.com 2009-9-22 18:49:28 来源:本站原创 进入论坛

辩论犹如战争。先期的准备,如分析辩题、查找资料、设计问题等可称为战前准备。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古训无一不可在此体现。

先期准备尚有如此多的讲究,真正两军对垒时更是战略战术孰优孰逊的较量。辩论当然也是如此,辩论技巧的好坏不仅在于为全队赢取一个优越的局势,很多时候成功的战术运用更可以扭转劣势甚至反败为胜。虽然理论上无不可辩之题,任何辩题都具有可辩性,但限于选手知识、眼界、洞察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大众思维的惯性引导等等种种原因,参赛者往往在先期准备方面出现种种漏洞和不足。也就是说相对对手而言在赛前已经处于了不利地位。怎么办?这就靠技巧来缓解危机。兵法云:“兵者,诡道也。”

对抗技巧:

这是短兵交接的战斗。辩论双方在唇枪舌剑的较量中,往往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对立状态。而这对抗性,也正是辩论引人入胜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抗技巧的特点就在于针对同一事物能给出针锋相对的结论。

1.例证对抗

在论辩中,选取与对方所提及的相反的事例来与之对抗,从而构成尖锐对抗。如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中: 正方:对方辩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正严法师救济安徽的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吗?

反方:但是对方要注意到,8月28号《联合早报》业告诉我们,这两天游客要当心,因为台湾出现了千面迷魂大盗。(笑声,掌声) 当台湾大学队列举“正严法师”的例子时,如果复旦大学队就此是不是泯灭人性展开讨论,不仅难度大,而且将陷入被动。预示反方选取了“千面迷魂大盗”这一相反的实例,将对方的诘问有力地顶了回去,赢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

2. 名言对抗

当对方引用名言来为其观点作证时,直接对名言进行反驳是不理智的。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引用与对方相反的名言与之构成尖锐对抗。如:

反方:就义利作用而言,利是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义呢,只是通过对利益关系的调节,来间接地影响社会发展。正是在对自身利益契而不舍的追求下,人类从洪荒蛮野走进现代化文明的瑰丽殿堂。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一语道破这种真谛:“利益是我们的唯动力。”

正方:对方辩友跟我们说了一法国人的话,那么我也想回赠对

一 位方一段法国人卢梭的话, 他说:“爱人类,首先就要爱正义。”(掌声)

反方队从古今中外名家名言的宝库中找出爱尔维的话来论证重利的主张。同样,正方也从这一宝库中找出重义的名言来与之构成尖锐的对抗,使辩论更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

在论辩中要运用好名言对抗的技巧,平时对名言要有深厚的积累,辩论赛前更应准备好与对方观点相对应的名言卡片,以便运用。

3. 史实对抗

当对方从历史典籍中挑选与对方观点有联系的史实来进行论辩时,我们也不妨从历史典籍中找出与对方观点相反的史料来与之构成对抗。可参照名言对抗,在此暂略。

4. 数据引证

很简单,数字是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工具。不作赘述。 5. 煽情对抗

煽情,就是通过公众的某些特殊利益,迎合公众的心理来挑拨“是非”,并凭借公众在情感上的好恶,把假象说成真相,或把某些问题推向极端,以次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对于煽情的对手我们有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唤起公众对己方的支持和对对方的憎恶来与之构成尖锐对立,此谓“煽情对抗”。如关于“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中:

反方:我只想请大家设想一个很简单的场景,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他们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偏偏失去了健全的爱,这难道说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吗?

正方:君不见,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吵闹声中流着眼泪离家出走;又有多少孩子有家不愿回,流浪在外而误入歧途。他们是有一个家,然而,这样的家带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学生会青年联络部

文章录入:袁江 责任编辑:袁江

《辩论赛技巧常用句子.doc》
辩论赛技巧常用句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