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特点

2022-06-0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推荐第2篇:新闻语言特点

新闻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例如写人物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中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有放下,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放井架,鲜血从他的裤腿里和鞋袜里渗了出来。 这个情节,仅一百字左右,可是王进喜在受伤后顽强表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硬骨头性格

鲜明地刻划出来了。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

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

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

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

第四个特点是通俗

新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有群众性。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识字不多的人,都要通过媒体了解国内外大事。要用最接近口语形式的书面语写报道,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所用的语言,更应该接近口语,怎么说法就怎么写。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才看懂听懂的一些字眼或话语。

推荐第3篇:军人语言特点

你知道军人语言的特点吗

①规范制式。军人在队前讲话,因受时间或制度限制,在举止和用语上,都表现得规范制式,指挥员下达命令或发布指示时,必须使用军语,不能用习惯用语,而且要求绝对准确。因为一字之差,一语之误就可能造成整个军事行动的失利。如,在一次战斗中,某部排长带领全排战士攻打一个敌军固守高地。冲锋前,他下达了一道命令:“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跟我从正面冲,一班从右面上,二班从左面上,把这个山头拿下来!”全排战士莫名其妙:党团员究竟是该跟排长从正面冲呢,还是该从右面、左面上呢?由于指挥员的语言不严密,造成了部属的犹豫不决,这在战时是非常危险的。再说“拿下”这个词也不是军语,而是习惯用语,其内涵既可以理解为把敌人歼灭,也可理解为占领山头即可。用这种不准确的语言指挥战斗,是容易造成失误的。为了用语准确,我军统一明确规定了常用军语5227条,以期规范使用。②简易明了。军人是战争的产儿,要时刻准备打仗。自古就有“兵贵神速”之说。讲话、发指示,应要言不烦;下命令、口令,不容罗嗦。就是着述,也独树一帜,自有兵家风格。如着名的《孙子兵法》,就以“简易明了”见长。

③粗犷豪放。军人讲话多是感情充沛而又不拐弯抹角。

④形象生动。军人讲话,往往善于运用形象思维,很少以理论理。军事指挥员的口才特点军事指挥员,既要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里之外的智慧,又要有提携军队,实现自己意图的能力。能力之一就是口才。军队的组织、管理、指挥,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性,军事指挥工作有别于其他领导工作,这就决定了军事指挥员应具有不同于一般领导干部的口才。军事指挥员的口才应有以下特点:①准确性。军事指挥员的一句话关系着全军安危,决定着战斗胜败。所谓“军令如山倒”、“军中无戏言”,都要求指挥员的语言十分准确。指挥员的演讲、说话、下达命令,不能信口开河,模棱两可,叫人捉摸不定,要反复思考,认真斟酌,力求准确。何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完成何种任务等,都来不得半点含糊。②简明性。在一般的军务管理中,需要指挥员说话简洁精炼,在硝烟弹雨、生死拼搏的战场更要十分精炼。指挥员必须具有长话短语的本领。要善于抓住本质的主要的东西讲透,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进行适当的比喻,开门见山,不绕弯子,干脆利索。③坚定性。指挥员的语言往往是斩钉截铁,毫不含糊的,那种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的呐呐之声,懦弱羞怯之言,不应出自一个指挥员之口。④应变性。军事指挥员的讲话往往是即席发言,随机下令,难度较大。指挥员说话善应变,就必须吃透上级的方针政策和战略意图,必须有解决某一问题的战略构想,还要有快速打腹稿的能力和敏捷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准确的口语表达。⑤正义性。我军是为正义而战的革命军队,与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队有本质的区别。我军指挥员的口语表达具有正义性,言词要大义凛然,光明磊落,字字铿锵,必须防止那种“政客式”、“军阀式”、“帮派式”的感情和语言污染,力戒哗众取宠,力戒蛮横霸道,要把为正义事业而战的内容用正确的形式表达出来。指挥员具备了这种口才,才能达到团结内部,战胜敌人之目的。

推荐第4篇:新闻语言特点

一、新闻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简洁明快)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第四个特点是通俗:(通俗易懂)

新闻主观倾向

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客观性,它要求新闻真实反映现实,记者的感情色彩丝毫不要带入新闻作品中。因此新闻排斥主观性,表现在话语上,即尽量选用不包含说写者感情、态度或评价的词语、句式等来记事、说明或写人。但是,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客观性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大众对新闻的期待,也是媒介的最高追求。因为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将成为永远不可能再复制的历史,此后的任何报道、述说、阐释,都会或多或少地带上述说者个人的主观倾向。不同的新闻记者,会依据自身的素养、认识等,从所服务的媒体的要求出发,对同一事件选取不同的报道角度,即使报道角度相同,在具体的措辞上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这一切正体现了新闻具有主观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是由新闻事实自身的不可复制性、新闻记者的个人素养和语言的主观性三个方面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写者在说写出一句或一段话的同时,暗示或表明自己对此番话语的立场、态度和感情。①人们在说写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带上自我的印记,也即说写者的立场、态度和感情可以通过他所选用的词语、句式或句类以及他对词序的安排等表现出来。符号学家莫里斯认为符号具有评价性特征,而“符号的评价性特征把阐释者指向所指物体的具体特质,这使得人们对物体作出评价或鉴定”。②语言是最典型的符号,因此,自然带有这种评价性特征。人们运用语言来描绘事物或传情达意时,就必然同时接受与选用了语言的评价性特征。新闻报道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在运用语言记录、再现新闻事实时,记者的观察角度,对事件的认识,以及他对语言的选用与安排,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或运用语言符号的评价性特征,从而在报道中带上一定的主观性倾向。因此,要想达到新闻客观性的最高理想,就需要先充分了解语言的规律与特点,明白语言主观性特征的表现,从而有效地避免主观性的过多渗入。鉴于此,下面我们将主要从语言中的词语选用、语序安排、句式或句类的选用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并揭示语言的主观性特征在新闻报道中的表现。

我们先来看词语选用所体现的新闻报道的主观性特征。词汇学认为词语除了具有理性意义外,还具有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指的是附着在词语上的价值倾向或者说符号的评价性特征,包括褒义、贬义或中性三类。每选用一个词语时,我们不仅选用了词语的理性意义,同时也意味着选择了附着在词语上面的感情色彩。不同的感情色彩传递着不同的主观认知。比如,近几年非正常拆迁事件频繁发生,由拆迁而导致的血案、命案时时被媒体曝光。对于这些血腥拆迁行为及其悲惨后果,媒体运用了“非法拆迁”、“违法拆迁”、“暴力拆迁”、“暴力强拆”、“野蛮拆迁”、“匪化拆迁”、“血拆”、“拆迁血案”、“拆迁命案”、“拆迁致人伤亡案”等词语来描写,这些词语通过寓有褒贬倾向的定语(如“非法”、“暴力”、“野蛮”、“匪化”、“血”等)或定语中心语(如“血案”、“命案”、“伤亡案”)的使用,传达了记者对此类非法拆迁行为的强烈谴责之情,暗示了记者维护法律、弘扬正义的人道主义立场。

不仅是词语,对词语的安排,也即语序的不同,一样可以体现新闻报道的主观性特征。语序是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序不同,语句的意义、价值评价及表达者的情感态度等都可能受到相应的影响。比如,对于2011年1月9日发生在朝阳医院的一名女患者8楼坠亡的事故,不同媒体的报道在词序安排上就有所不同。《千龙网》的新闻标题是《朝阳医院患者坠亡》;《考试吧》的新闻标题是《一女子朝阳医院8层坠亡》;《北青网》的报道是《朝阳医院门诊楼一女子坠亡》。这三家网站对同一件事的报道词语选用不完全相同,词序安排也各有特色。三者都用到了“朝阳医院”和“坠亡”二语,但是使用位置却并不相同。在《千龙网》的报道中“朝阳医院”放在“患者”的前面并做其定语,点明坠楼者与朝阳医院的关系是医患关系,动词“坠亡”作谓语,说明事故后果。《考试吧》的标题把事故主角放在了句首,并用模糊指代“一女子”来表示,“朝阳医院”则放在主语“一女子”之后,动词“坠亡”之前,和“8层”一起作状语,指明坠楼的地点,在读者的心里就会唤起与《千龙网》的报道不一样的感受。在《考试吧》的报道中,“坠亡女子”与朝阳医院的关系并不明确,既可以是医护人员,也可以是患者,还可以是任意的外来人员,总之,在这种表达中,朝阳医院只是事故发生的地点,似乎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北青网》的标题与《考试吧》的标题所蕴涵的意义比较相似,在《北青网》的报道中,把“朝阳医院”提出来,和地点词“门诊楼”结合起来放在句首作地点状语,其后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也用了“一女子”来指代坠亡者,其所暗含意义的模糊性与《考试吧》一样,“朝阳医院”所放位置虽然不同,但在句中所作成分却是相同的,都是状语。比较这三则新闻标题,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词序安排与词语选用暗含着记者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主观倾向。这三则新闻在内容上也有出入,最早报道的是《考试吧》,在该报道中称坠亡者不是住院病人,可能是看病的,稍后不到一小时《千龙网》的报道称,“医院工作人员称,患者当天曾挂号心理咨询科门诊”,再晚些时候《北青网》报道“院方称该女子不是医院住院病人”,“可能是到医院就诊的人”。对于此坠亡女子的身份及其与医院的关系,三则报道看似不同,但都确认了该女子是在朝阳医院就诊,那么其与医院的关系就是医患关系。可见,在报道中如何安排语序以明确表达这种客观关系,就不仅是语言的问题,也是记者的认识与态度的问题。

此外,对句式或句类的选用也会透露记者的主观倾向。句式是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所划分出的类别,包括“被”字句、“把”字句、兼语句、双定语句等。语言中的句式是在社会群体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语言表达模式。句式在形成过程中凝结着同一语言社会中群体的认知取向和价值倾向。如“被”字句一般含有遭受不幸的意思,运用“被”字句来传达信息往往给人以“不自由,被动遭受”不如意或意料之外事件的意义。句类则是按句子的语气所划分的句子类别,是指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不同的句类在达意上有着不同的功能,另外还可以传达不同的语气、情感、态度等。如祈使句含有命令、禁止等语气,一般限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说话的情况下使用,也就是说祈使句的使用暗示了话语使用者的权势地位。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虽然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并不容易达到。由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性特征等原因,使得新闻报道也常常体现出主观性的特征。这更要求记者在平时加强对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进而深入掌握语言的特性,以求尽可能地避免语言的主观性,提高语言客观性的程度。

新闻语言的主观性倾向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记者在报道事实时常采用不带主观评价的语言。这就形成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然而,新闻又是一种选择的艺术,有选择地报道客观存在的事实,采用客观的叙事方式,表达一种 “无形的意见” 正如赫伯特 ·甘斯在 《确立新闻的决定因素》中所说:“新闻报道不只是公断现实的事件。还要有价值标准。”这是因为 “记者不是毫无思想和灵魂的机器人,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没有价值观。没有意见,没有倾向„„他们有自己的成见,自己的偏爱,自己的评价。”[1实际上,新闻语言在客观的背后掩藏着强烈的主观色彩。所谓主观色彩是指新闻语言的使用者在新闻传播中常常通过所使用的语言流露出个人或集团对所发生的事实的倾向或态度 新闻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语的锤炼

恰当选择修饰性词语,寓褒贬于修饰语之中,是记者表达主观倾向性的春秋笔法。形容词和副词是表达倾向性的最佳选择,所以在新闻界对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选用是极其敏感的。西方新闻界规定:“少用形容词,要像挑选宝石一样挑选形容词。”凹但是如果选用得准确恰当,则能以一字见精神。新闻标题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常常能体现编辑或记者的主观意图,是价值判断的实现者.所以形容词和副词是标题的点睛之笔。例如:

1)四川疑患艾滋女拿到鲜红结婚证 暂不会生育子女(《中国新闻网}2003年 1O月l4日)

2)卖肉宰肉 还这么凶(《羊城晚报}2000年11月 25日)

3)贷款消费 只听雷声不见雨(《哈尔滨 日报》2000年3月19日)

定语、状语位置上的形容词、副词要比被它修饰的中心语意义更具体,是语义的重心所在.这种限制和描写作用是词汇意义的具体表现。然而它们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语用意义,即体现记者或编辑的主观情感。例 1)的“鲜红”一词的词汇意义无疑是冗余的。却恰当表现了记者的情感倾向:“结婚证”对当事人来说得之不易;例 2)的“还”加强反问语气,传达不满、斥责之意;例3)的“只”形象说明了贷款消费宣传力度有余而运作迟缓的现状。以上各例未见褒贬之词,却含褒贬之意,是非曲直尽在其中。 新闻正文中也常选用形容词和副词性的修饰语.不仅能准确客观地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还能使文字表述生动优美,同时使报道充满感情色彩,导向突出。例如:1999年5月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的一篇题为 《北约野蛮轰炸 我驻南使馆》的新闻,在415字的报道中运用了极具情感色彩和评价态度的形容词和副词达 14次,现摘录部分如下: 1)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

2)当地时间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 3枚导弹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至目前为止,至少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2O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

3)北约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市区,进行了空袭以来最为猛烈的一次轰炸。 4)子夜时分,至少3枚导弹从不同方位直接命中我使馆大楼。

“野蛮、悍然、严重、直接、猛烈、一直、最”等修饰语和人称代词 “我”的使用,准确地报道了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的事件,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引导受众形成了这样的看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使馆的袭击暴行令人发指,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贯。

新闻报道的语言在对动词的选用上要显得更有技巧性。对同一个事物,我们有时既可以选择褒义词或中性词,又可选择贬义词,正是由于对这三种词的不同选择,我们对事物的感情和态度在字里行问会自然的流露出来。例如:

1.新华社汉城9月27日电(记者王训生)奥运会今天五大战事,本可平静的过去,事有猝然,清晨,“飞人”约翰逊服用违禁药被戳穿;晚问,“五连冠”的中国女排惨败,失去决赛权。“戳穿”一词标明作者对约翰逊行为的憎恶,“惨败”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女排失利的惋惜,不同情感溢于言表。

在新闻标题中也可见到作者炼字之功,推敲锤炼,匠心独具,一字成为新闻之“眼”。例如:

1)广东戏 “伯乐”捧回三大奖 (《羊城晚报}2000年11月28日) 2)成龙抱 “金鸡” (《新晚报}2005年l1月15日) 3)教师兜售练习册 苦了收钱班干部 (《新晚报》2005年9月 15日)

“捧”、“抱”不仅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获奖者的神态和心情,而且恰当地向受众传达了作者的主观认识:奖项之厚重.来之不易。例3)的“兜售”若换为“销售”、“出售”等词语则情感模糊,导向不明,“兜售”成为新闻价值的体现者。另外,直接体现说话人主观意愿的情态动词有时也可以直接表达作者的价值取向。例如:)“亡羊”之后应“补牢”

二、句式的选择

新闻句式结构简单,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以陈述句见长 句子之间主要靠语序自然连接.较少运用关联词和插说成分,句意简洁明快。为了突显作者的主观意图,常选用一 些特殊的句式。如:

1)就是金娃娃也让社员抱回去 (《中国农民报》 1983年 2月 15日)

2)有理也不能取闹 (广《西日报}1984年1O月16日)

两则标题都包含了让步的语义关系,暂且承认某一事实的合理,却从另一角度证明有更加合理的事实,从而表明作者某种观点和态度。例1)暗含了作者的主观看法:赞颂执法政策坚定不移,言而有信,不打折扣的作风。例2)则表明无理取闹要不得.有理取闹也不可取。以退为进,令人信服,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性。

三、修辞技巧的运用

有人认为新闻报道是靠事实说话的叙事文体.不同于文学作品,所以也就把客观主义看作新闻语言的内在精神。“零度修辞”是新闻语言的一个倾向。事实并非如此,受众 就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背景映衬法,背景材料必不可少,它承受时间成本和视觉疲劳的双重压力,如果新闻仅是一篇符号的堆积。板起面孔说教.受众也就很难找到阅读的乐趣,更不用说摄取有效信息了。所以.新闻语言也要讲求修辞技巧.如何在客观地报道事实时,蕴含作者的微言大义,这就要充分挖掘语言的潜能,通常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反问、映衬等。例如:

1.对比

1)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问 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经济日报}1983年3月23日)

2)一道公文背着三十九颗印章旅行 (《文汇报》1980年 9月 19日)

“工程师——副局长”,“三代——一家”,“破屋——新房”,两问——四套”,准确鲜明的比较,工整绝妙的对仗.孰是孰非,自有公道,无需评说。例 2)在拟人中形成 “一道”与 “三十九颗”的对比,在大量与小量的对 比中.以“三十九颗印章”向受众诉说了行政审批程序的繁冗拖沓,效率低下。

3)是严肃查处,还是帮忙开脱? (《人民日报》1984年 6月23日)

4)是偶然重名,还是欺世冒名? (《健康报》1985 1997,年 7月23日)

表面上是选择,事实上道理昭然若揭,再加上特定的语气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强调,倾向性鲜明突出。

2.比喻

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概的东西形象化,但运用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因为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个人特定的思想感情。例如:

1)七名选手掉进了尿‘罐子’ (《大连晚报}2002年2月 10日) 2)后仓 “老鼠”大如斗 前店豆浆淡如水 (《解放日报》1983年5月3日) 例 1)是个事件比喻,运动员因药检呈阳性而被取消参赛资格.“尿检”换作“尿罐子”实在是幽默戏谑。27)以“老鼠”喻“盗贼”更是褒贬得当。 3.反问

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话中,用强烈的语气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即吸引读者,又发人深思。如:

28)唯有扣分才能育德? (《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 14日) 29)四岁小孩,不会用杯子喝水?! (《羊城晚报》2000年 l1月23日) 4.映衬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有关的事物作陪衬,这是解释新闻事实的事实。如果没有背景材料的映衬,孤立地报道往往很难揭示出事实的真实内涵,这也就为记者阐释个人观点留下空间,寓倾向于背景之中。比如,在一篇关于赫鲁晓夫的报道中,记者在一段新闻事实的后面,叉加了一段背景材料:赫鲁晓夫昨天深夜派人把斯大林的遗体从红场水晶棺材中抬出,烧成灰烬 赫鲁晓夫在任乌克兰第一 书记的时候,在党的会议上高呼:斯大林是他父亲。Ⅲ这段材料揭示了赫鲁晓夫的为人,让受众对整个新闻事件不得不重新加以审读,作者的主观评价潜藏在字里行问。

综上所述,新闻语言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是永远共存的 “新闻传播的社会性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以客观的态度报道事实;语言本身的全民性决定了记者必须使用能为全社

会所接受的语言去传递信息。”然而,新闻作为舆论的工具,叉必然要为操纵者服务,也就必然要流露出报道者的思想倾向。但我们仍然要遵守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切不可以文害辞,以辞害意。

推荐第5篇:网络语言特点

网络语言特点:开放性 自由性 互动性

一句话一段,句号代替了大部分标点。再就是整体结构混乱,缺乏严谨的构思,还有大量奇特新颖网络语言的出现更是冲击混淆了文学的规范和纯洁。

网络文学要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首要的是要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网络写手,采取人们易于接受的手法创出高水准的作品,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内涵,提高作品的品位和底蕴,其次,要加强向传统文学的学习,吸取传统文学中的精华,扬长避短,在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加大众化,更加贴近生活,有了高水平的作者群,有了较稳定的读者群,网络文学就能长盛不衰。

与两千多年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还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啼哭不止的新生儿。它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悉心的照料和呵护,积极的扶持和引导。让我们大家为这个新生的事物鼓与呼。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化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一.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

除了汉语中原有的词语外,大量的新兴字词参与其中。同时网络也演变了一些词义,或扩大或转移,或变化其情感色彩。这些词语都是新兴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生力军,若不懂得这些词语,那就成了网络中的文盲——网盲了。如“这样子”被说成“酱紫”,不说“版主”说“斑竹”;“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这些大多都是与汉语的发音相似引申而来的;还有BBS、BLOG、PK(VS的升级版)等大量的英文缩写或音译词;除此之外还有用:-)表示微笑,用*()*表示脸红等。

二.由网络人群新创或约定俗成。

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寄生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Chat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专业”词汇。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eng3声松2声,意为“竭尽”),等等。

三.网络语言一直在不停的丰富和淘汰中发展着。

如果留意和总结一下近几年人们在表示愤怒时常说的词语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演化路线。

网络语言的类型总结:

数字型:一般是谐音,例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555~~~~`=呜呜呜(哭泣声,也是阿则最喜欢用的一个符号);886=拜拜了;

翻译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

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荡”=download,下载;

字母型:造词方法好象仍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E文=英文;S=死。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目前书面语也渐趋口语化):u=you;r=are;

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 -”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 T”表示“流泪”的表情。这种表情型符号起源于日本漫画,后演变为漫画杂志中常出现的文字符号。成为网络语言后出现了更多形式。符号表示文字的多以谐音有关,如“=”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等。

在网络上还有好多这样的词汇,比如:

美媚----漂亮的女生;BT----变态; PMP---拍马屁;

GF---哥哥的女朋友;菜鸟----差劲的新手;286---落伍

OUT----老土Y-- 为什么

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

Y-- 为什么

我不叫我,叫----偶

年轻人不叫年轻人,叫----小P孩

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

什么不叫什么,叫----虾米

不要不叫不要,叫----表

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

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

好不叫好,叫----强

强不叫强,叫----弓虽

纸牌游戏不叫纸牌游戏,叫----杀人

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

=============

专家研讨 部分网络语言将加入《新词词典》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梁睿 陈建栋

今日,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词汇沟通障碍,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将于8月27日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文化。首先,为了省事,比如网上说“再见”,一般只用数字“88\'代替,时间久了也就约定俗成。其次,不少网络用语有它自身的意义,比如”菜鸟“、”恐龙“之类,要是直截了当去说”你真是一个差劲的新手“,或是”这个真是丑女“,就感觉失去了应有的味道。还有用”灌水“来形容在论坛上滥发帖子,就很形象,换了其他词可能表达不出这个感觉。网上毕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空间,用现实的规范去规范它,反而不大现实。

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讨研究”的过程。

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首先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然后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

既然现在还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去规范网络语言,那么网络语言将走向何方?美、英等国一些权威词典已经收录了部分网络语言,作为国内普通话用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否也会收录它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一些专家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前几年大家都把手机叫作“大哥大”,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手机,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但大家觉得“大哥大”这个词不好听,带点黑社会的性质。现在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于是这个词就被淘汰出局,中间还不到两三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新词的诞生更多的是靠约定俗成,大家共同认可,它就有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要收录的也就是这一部分新词。网络语言的发展将来也会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即一部分像“大哥大”一样自生自灭;另外一部分将从网上走下来,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张铁文表示,现在词典室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该词典将于明年正式出版发行。网络词语是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一些特殊语言或文字,它们是伴随着互联网诞生和发展而产生的。

指伴随着互联网诞生和发展而产生的词语,其中包括了:

1.信息领域的专业词汇,如“登录、宽带、聊天室、防火墙”等等;

2.网民在网上聊天或发表意见时所创造并被广泛认可的词汇,如“斑竹、mm、9494”等等;

3.以网络作为媒介而开始风行的词汇,如“雷、囧、打酱油、俯卧撑、贾君鹏、杯具,迷你,热买,菜鸟,草根,”等等。

推荐第6篇:浅析新闻语言特点

浅析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

引言: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报道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受众,这一特点使得新闻语言要有较宽的适应性。它既应有平易近人的生活化语言,又要有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还要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新闻是语言的艺术,它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就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赏析。

新闻语言通常符合真实性,具有真实美。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用事实说话的,而事实本身不是抽象的,它是由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原因的因素等方面构成的。这就要求记者必须用真实准确而具体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因素,把事实交代得准确无误,给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事的感觉。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抽象概念的语言,会使读者不得要领,甚至造成错误的印象。所以,新闻报道的语言,都是具体精确的。只有写得具体精确,新闻的可信程度才能提高。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用事实说话,新闻语言应该如实地去记叙事件发生过程中具体的人、事、时间、地点和经过,以及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等,切不可主观臆断或以偏概全。

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主持人总是客观地述说记者调查来的事件真相,并没有过多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和个人对时间的理解,“让事实说话”成为这一栏目的特色,这也正是它之所以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受到公众普遍欢迎的原因。新闻语言具有准确性,同样一个“说”字,可以用“声称”、“断言”、“认为”、“叫嚣”、“承认”、“透露”等词替换,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用“建议”、“要求”、“命令”、“恳求”等词,其中的感情色彩、语境差异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写新闻不同于写诗歌、散文,从语言角度来说,新闻语言的美以平实朴素为主,要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如《长江日报》中刊登的吴官正市长“微服”私访的消息:《市长清晨出访备尝旅客之苦》,就是以文风朴实,记叙生动而著称的:“昨晨五点多,吴市长起床,披一件大衣,徒步半小时来武汉港口码头。”这完全是一种白描手法,简明质朴,而又不失生动。特别是后面写道。“看看?省委书记来看都不怕,莫说你。记住,我是XXX号!”这位服务员拍起胸来。另一名服务员一边把手里的剪刀等物塞过来,一边嚷:“站在这里想收票?剪刀给你,给你!也不看看你那个样子!’几名刚才不理旅客的服务员‘呼’地涌过来„„这里并没有很多的描写,更没有堆砌形容词,但通过客观叙述吴官正市长的询问,及服务员的言语和动作的刻画,几位服务员的蛮横粗野之状却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读者通过文字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吴市长身临其境的尴尬状况,由此而下决心非抓服务质量不可也是理所当然的。可见,具体、准确、简练的语言朴素性,构成了真实的语言艺术美。

新闻报道要求新闻事实发生到传播给读者之间的时间越快越好,“倚马可待”,立等可取。这就决定了新闻在事实完全真实的原则下,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短小精悍。多写短新闻是传播主体和客体的共同需要。“短”就要干净利落,鲜明凝炼,言简意赅,辞达而止,勿粉饰、卖弄。毛泽东同志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就是突出的永不衰竭的例证。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教育、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语言、行为都是朴实自然的。对此,新闻传播界学者黄家雄指出:“新闻具有群众性,如果用于艰涩,用大量的倒装句、复合句缠绵新闻事实,在行文中,大量引经据典,就会造成新闻与群众的距离,失去读者。”美联社在发给记者的《写作手册》上曾提出这样的要求:“尽量使用常用词汇。记住,美联社的工作并非在于扩大读者的词汇量。如果你不得不使用读者可能不熟悉的词,那就必须对该词作解释。”我国有位记者曾提到过“我总觉得,形容词和修饰语的级别越高,效果往往反而越差。我们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可有可无的形容词删除。事实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不需要再多增加什么。”。“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强调新闻语言的朴素性,并不等于排斥新闻语言其他美的表现形式。新闻语言是一门艺术,艺术美的生命在于表现人的感情,这种感情的表达如果找不到恰当的美的形式来表现,其艺术性就会失去美的光辉。

新闻语言还有节奏美。节奏用于新闻写作,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沁人心肺的美的享受。节奏是完善地表达思想、感情,显示新闻意境,激发读者审美感情的有机体。广大读者在读报中,渴望追求富于动态律动感的节奏。所以,新闻作品需要有和生活相适应的节奏。节奏美体现在新闻写作上,主要是在语言上表现出动与静、张与驰、轻与重、续与断、长与短等的结合上。

动与静这一对矛盾,在新闻写作上有机的结合,则能给人以动态的美感和立体形象的感觉。通讯名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以白云、飞鸟为背景,以“8000名观众翘首而观,屏声敛息,吕伟站在10米台前沿,沉静自若”作陪衬。然后,写她“轻书双臂,向上高举”,“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种“动”、“静”结合的对比关系,极大地唤起读者大幅度的运动表现,造成大幅度的似动现象,引起读者的美感。

一.张与弛,就是依照人们的审美心理,使平坦舒缓的慢节奏与紧张激烈的快节奏相结合。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的一则报道《自行车王国的骄傲——记第一个打破世界记录的周美玲》,消息首先以舒缓的笔调写到“„„中国选手周美玲,这位江南修女作出了一个深呼吸,„„然后俯身沉着地双手握住车把。”接着笔锋一转:“只听一声令下,周玲美飞车出现,脚下好似腾云驾雾,疾驰如飞„„”后面的快节奏动感与前面舒缓的节奏相结合,相互映照,突出人物的性格,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二.轻与重,是从主题和题材的需要出发,形成主次分明,浓淡相宜,气势跌宕,节奏鲜明的效果。这就要求记者在写法上既叙述又议论,既描写又抒情,既正面描写又侧面衬托,富于动感,富于节奏。

三.续与断,指新闻语言要具有跳跃性和跨度性,使其表现出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一定的语言节奏是由一定的语句形式表现出来的。

四.长句与短句,一般来讲,短句简洁、有力、节奏感强,写起来灵活,读起来轻松、兴奋;而长句气势连贯,语言周密,节奏舒缓,使结构紧凑;长短句结合,则给人节奏鲜明而又动人心脾的力量。

另外,在新闻写作中,运用一些特殊装饰性的语言可以增强报道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装饰美是艺术的特殊需要,新闻作为一门艺术,不用装饰美的语言来写新闻,就宛如不化妆的演员在表演。所以新闻写作也需要比喻、拟人、对比、引用、设问、倒装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新闻和文学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是否应用修辞手段,而在于真是和允许虚构。实践证明,应用修辞手段的装饰不仅不妨碍新

闻的真实性,反倒以生动、优美、清晰和简洁的文字,使新闻报道生辉,吸引广大读者。运用泥人的手法,能尽情地抒发记者的思想感情,不仅使读者受到情感的感染,而且使报道文字生动形象;运用对比手法,可突出报道主题的意义,增加新闻的吸引力;运用引用手法,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运用设问,可以使报道一开始就设置矛盾,掀起波澜,超越新闻报道不设疑的常规;运用倒装手法,则能使新闻报道突出表达的重点,加强语气,读者一下子就捕捉到中心主题。另外,运用重复、迭字、联想、俗语、歇后语、古语等修辞手法也完全可以收到明显不同的宣传报道效果。

总结:从以上我们分析我们看出,新闻语言主要有真实美、节奏美和装饰美。新闻语言运用得生动,塑造出来的视角也才能更独特、新闻人物的性格也才能更鲜明。

参考文献:1.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1997年

2.《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 刘丽梅 2007年9月上半月刊《新闻爱好者》

3.《试论新闻语言的艺术美》兰元 2007年5月

4.黄家雄.新闻写作结构技巧

推荐第7篇:浅谈舞蹈语言特点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谈舞蹈语言特点

目 录

要 ....................................................................................................................................I 1 2 绪论 ..............................................................................................................................1 舞蹈语言的定义 ..........................................................................................................1 2.1 2.2 2.3 3 3.1 3.2 舞蹈语言的造型性 ..............................................................................................1 舞蹈语言的动作性 ..............................................................................................2 舞蹈语言的技巧性 ..............................................................................................2 叙事性舞蹈语言 ..................................................................................................2 抒情性舞蹈语言 ..................................................................................................3

直接抒情 .......................................................................................................3 间接抒情 .......................................................................................................3 舞蹈语言的分类 ..........................................................................................................2

3.2.1 3.2.2 4 4.1 4.2 4.3 4.4 5 舞蹈语言特征分析 ......................................................................................................3

舞蹈语言的形象性 ..............................................................................................4 舞蹈语言的典型性 ..............................................................................................4 舞蹈语言的创新性 ..............................................................................................4 舞蹈语言的节奏性 ..............................................................................................5

总结 ..............................................................................................................................5

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6

舞蹈语言之所以为“语言”,因为它既是舞蹈形象的物质存在方式,又是舞蹈情感的信息传递载体。它由人体动作所构成,但并非所有的人体动作都可以成为舞蹈语言。为了更深入的认识舞蹈艺术本身及其审美特征,更好地掌握舞蹈形体动作所体现出的舞蹈语言的表现规律,本文首先从造型性、动作性以及技巧性三个方面阐述舞蹈语言的内涵,然后详细介绍叙事性和抒情性舞蹈语言的定义与特点,最后总结出舞蹈语言的特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创新性和节奏性。舞蹈是一门形象、丰富和抒情的语言艺术,研究舞蹈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语言;特点

I

浅谈舞蹈语言特点

1 绪论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蹈美术、舞台设计、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是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物质手段,舞蹈的物质载体是人的身体,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是以人体的舞蹈动作为传达人的情感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用语言或文字来谈舞蹈是非常困难的。因而,身体作为一种语言通过舞蹈动作进行表达便形成了舞蹈特有的语言。

“人类最早的语言就是图形文字、眼神、手势、体态、以及各种咿呀如歌的声态语言。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丰富,思维意识的发展,抽象观念的出现,一般的普通语言才慢慢从原有的形象化的符号中分化出来,逐渐走向抽象化的线条和语音” [1]。在《毛诗·序》中说的一段话:“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2]”舞蹈是因为“言之不足”,“嗟叹之不足”,“咏歌之不足”等才跳起舞来。艺术语言随着社会文明不断的进步,艺术语言也在不断的提炼中变得更加审美化和艺术化了。年轻的学者何新,他在《艺术现象的符号分析》一文中,作了一定的分析说明。我们认为他列的一个语言关系发展的图表,有一定的道理,可供我们参考。舞蹈语言艺术是由原始的形体语言、表情语言转化而来的,也如上面我们所讲的眼神、手势、体态等语言转化而来。

2 舞蹈语言的定义

“舞蹈的语言是由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在的形动的,而外部形体动作则表现出该舞者心之所想,情之所动。[3]”即使是舞蹈的高难度动作技巧,也都是为了一定的情绪、情感而服务的,或者为表现能衬托、渲染人物的情绪、情感的环境服务的。舞蹈语言包括造型性、动作性以及技巧性,为了更加了解舞蹈语言如下逐一浅谈。

2.

1舞蹈语言的造型性

舞蹈的造型性就是让舞蹈动作在连续流动的过程中给人们一种清晰明朗的美的感受,并且在片刻的停顿和静止时呈现出舞蹈内在的意义和韵味。

- 1 -

“造型性的特点是动中带静、静中带动、动静有序,二者皆美。”它能充分展现人体的线条和动作的美,集中反映内在的神情。例如陈维亚编导,黄豆豆表演的《秦俑魂》就充分表现了造型性的特点,在舞蹈的节奏、造型、身体语言的表现等方面,表现了超一流的技术技巧,已经达到了一种挥洒自如、人物和自己合一的境界。《秦俑魂》的结尾是整个剧目的点睛之笔当演员在一连串技巧性动作结束后,便以静代动,把动作质感慢慢放缓与快节奏的击鼓声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黄豆豆利用形体动作的连续流动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勇士的内心世界,其明晰的炽热豪情效果也是只可意会的。

[4]2.

2舞蹈语言的动作性

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动作表现的是舞蹈编导内心的想法,例如著名的芭蕾独舞《天鹅之死》,就通过简练的形体动作——双臂作波浪式颤动,足尖不停地碎步行进,把对生的渴望及对死的抗拒完整又完美地展现出来,把“天鹅”在生与死之间的内心动作情感,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又例如张继刚编舞的大型群舞《俺从黄河来》,属于民间舞的范畴。它通过富有风俗性、民间性的形体动作,表现出黄河儿女那种内心深处的隐忍、开拓、坚毅、奋进的心理动作与性格动作,也做到形神兼备、心体合一。

2.

3舞蹈语言的技巧性

所谓技巧美就是指艺术语言运动过程中,或者说是艺术家在操作艺术语言进行表现过程中,由此产生的一种动态美。著名舞蹈理论家吴晓邦先生在《新舞蹈艺术论》中指出:“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而高难度动作技巧,是舞蹈语言艺术中极富表现性的动作形式。众所周知在舞蹈作品中,恰当运用高难度技术技巧,既是衡量演员技术水平和显示演员能力的手段,也可以升华情感,升华主题,增强舞蹈美感,体现舞蹈艺术的完美,从而使舞蹈更受观众欢迎。

3 舞蹈语言的分类 3.

1叙事性舞蹈语言

舞蹈艺术是以舞蹈的动作为基础和中心环节的一门艺术。舞蹈以身体为材料,通过头、眼、颈、手、腕、肘、臂、肩、身、胯、膝、足等部位的协调活动,构成具有节奏感的丰富的舞蹈动作、姿态和造型,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活动,反映社会生活。而表演性的舞蹈艺术则以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组合、造型、手势、表情、构图、哑剧等表现手段,塑造典型化的舞蹈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丰富完整的内容美和形式美。是以形体动作来表达的一种语言艺术,其手段丰富多彩。

- 2 -

叙事性舞蹈语言指通过一定的事件叙述,来刻画人物性格,解释性格冲突和发展,从而表现某种主题的舞蹈。叙事性舞蹈所叙之事一般比较单纯、简短,人物关系也比较简明,大多数的叙事性舞蹈都依据一定文学范本,这样可以使观众更理解舞蹈所叙之事。例如舞蹈《再见吧!妈妈》,就像一首叙事诗一样,激动着扣人心弦。它表现一位小战士在战火中负伤,回忆起自幼在母亲的怀抱里成长,直到告别家人,从军参战,最后以紧握爆破筒冲向敌阵光荣牺牲的壮举。叙事性舞蹈与抒情性舞蹈相比,偏重于写实,由于其内涵比抒情性丰富,往往能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3.

2抒情性舞蹈语言

舞蹈是人类感情最集中、最激动时的表现形式。人的形体动作能抒发最激动时的心态,表达出丰富的内在感情。诗人闻一多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我们从古代文物和历史资料中得知,原始人的舞蹈状态和形式,主要是抒发他们的内心激情,表现生命的无限活力。舞蹈的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出它的强烈抒情性。舞蹈是长于抒情的艺术,舞蹈抒情寓于多种表达方式之中。

3.2.

1直接抒情

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的抒发出编导们要表达的某种内心感情,去强烈地感染观众。如彝族舞蹈《阿惹妞》,编导就是抓住爱情历史悲剧这最富有激情的传统题材,抓住人物最动情的时刻,以情动舞,把无形的情化为可见的形象。又比如舞蹈《江山如画》直接抒发对江山美好山河的感叹,用动作语言表现心里的赞叹喜爱,表达了丰富的内在感情。

3.2.

2间接抒情

“在舞蹈作品中,编导借助于动舞的情态、植物的特性、自然界景物中的形状变化等,以借助比兴手法,赋予作品以浓郁的感情色彩” [5]。比如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荷花舞》以及独舞《金蛇狂舞》等,就是出于这类作品。在这些舞蹈中,编导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主观感情、真情、激情与客观外界的景物达成有机的统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地反映我们生活的讲情话意。

4 舞蹈语言特征分析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舞蹈艺术本身,为了更好的了解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掌握舞蹈形体动作体现舞蹈语言的表现规律,进一步丰富舞蹈艺术的创造和发展,笔者将从舞蹈形体语言的形象性,典型性,创新性,节奏性四个特征着手,试分析舞蹈语言所具有的特征。

- 3 -

4.

1舞蹈语言的形象性

“舞蹈动作语言和一般的普通语言相比,其语言的符号表现,不是我们常用的,抽象化了的文字与语言,而是有自己特有的形象的语言符号标识”。[5]这种符号标识,就是人自身肢体文化的律动,当然也包括有附在人体上的装饰文化,如化妆、服饰、随身道具等的一体性的律动。概括起来说,就是整个人体和人体文化的律动,舞蹈语言的形象性,不仅使它与一般的普通语言相区别,而且与其它各门类艺术语言也互相区别开来。

“一般的普通语言表述时,词汇与词汇的连接与发展,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运动。每个词,每句话,都有明确的意思。而舞蹈形体动作语言中律动的造型与舞姿的连结,就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运动,而是舞蹈形象本身的运动。因此,舞蹈形体动作语言的描绘,就是现实生活化、形象化的一种组合运动”。[6]这种组合运动不是概念的解说和推理,而是艺术形象活生生的展示和抒情。语言表述形象化,是舞蹈形体动作语言又一特征。如2008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中表演的《飞天》就是用静态的舞台表达动态的飞翔,利用舞蹈的形体动作语言变化,比如倾倒,比如扭曲的动作,这些正常的话做不到,但是非正常了做到了,结果这种舞姿特别奇特,就帮助这个舞蹈去说话,并且比一般语言更加形象的去表达。用一条腿跳出古老的旋律,简单而丰富,表演《飞天》的舞者身着长裙,姿态安详,随着音乐盈盈起舞,借助着自己本身高超的技能,加上把握住飞天在空中翱翔是千变万化的神态,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华夏文明的精华。

4.

2舞蹈语言的典型性

舞蹈语言的典型细节是指那些对于深化主题、刻画人物、发展情节、显示环境等最具有表现力的一切富有特色的细节。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创造出众多的艺术门派和艺术表现形式。其中舞蹈艺术的发展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舞蹈作品的典型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功的作品它都有典型的动作,典型的舞蹈动作不是综合的越宽越好,而是要集中凝练,有突出的性格,要有明晰和饱满的感情,使观众感到紧凑、饱满而又有想象的余地。

比如舞蹈《桃夭》,充满待嫁少女梦幻气息的汉唐古典舞《桃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妙曼的身姿为观众塑造了如同小桃树一般的少女形象。少女们轻盈跳跃着,如同桃之精灵一般,整个舞蹈充斥着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观众能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少女气息,舞蹈语言也在活泼喜庆的氛围中酿造而出。

4.

3舞蹈语言的创新性

一个好的舞蹈构思和舞蹈结构,是通过鲜明、生动、准确的舞蹈语言来体现作品内

- 4 -

容、形象、情感,所以舞蹈语言的创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舞蹈语言除了学习、继承和借鉴之外,要从生活出发,回到生活中去。很多舞蹈语言是从生活动作中提炼而成的舞台形象,共性和个性是引起人类共鸣的情感特征。共性为人们所熟知的程式化的约定俗成,是文化积淀的过程,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物质和精神变化的产物。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创作者热爱生活、感受人们的情感变化是创作中的表现手段,会带给观众真实准确的舞台形象,挖掘生活动作是创作舞蹈语汇的手段之一。创新来源于生活,建立时代精神风貌基础之上,在创作者个人意识的参与过程中,才有了创意的新鲜,它是熟悉的陌生感,是人们重新体验的精神补偿。

4.

4舞蹈语言的节奏性

“节奏是舞蹈的基本要素。”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是要有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的。音乐是舞蹈的听觉外化,舞蹈是音乐的视觉外化,二者在古代就是一体。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在剧场中能达到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高度统一是一种享受,因此节奏的把握能使舞蹈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任何舞蹈都是具有节奏性的,没有节奏便是没有舞蹈,而舞蹈的动态形象也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动态形象。例如舞蹈《两棵树》,通过强烈的鼓声、巴乌独奏的旋律和模拟小鸟有节奏的叫声,以及双人舞诗化的动作造型,表现恋人如同林中小鸟呢喃倾诉,它们的动作一刚一柔、一顿一挫、一张一弛,在节奏的不断变化中,渲染了舞蹈中的主题,表现出“树与人”同根连理,不可分离的深刻含义。在舞蹈中,节奏一般表现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发展变化——或是在力度上增强或减弱;或是在速度上加快或减慢;或是在幅度能量上增大或减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现出不同的丰富内容。

5 总结

“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6],每一种语言和语言体系(言语、手势等等)都是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分支:在这种原始语言中,身体各部分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固定姿态,都具有发音器官的动作在口头语言中所具有的同样意义;一个使用这类语言的人,说起话来就将使用他身体的各个部分。舞蹈就是艺术化了的人的形体动作的身体语言;一个精湛的舞蹈,正是由一个个最细微、最合理、而且最具表现力的形体动作语言组成,它是一门更加形象、丰富、抒情的语言艺术。

- 5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毛诗·序】毛诗·序 《诗经》研究著作。齐、鲁、韩、毛四家诗原本都有序,但三家已失传,此为《毛诗序》的简称,有“大序”、“小序”之分。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

[3]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 莫里斯,《身体语言》[M]上海三联书店,2003.[5] 于平,《舞蹈形态学》[DB]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1998.[6] 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民族出版社,2001.

- 6 -

推荐第8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特点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特点: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散文作者通常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往往通过以下手法来实现: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三是虚实相生,借助设想、想象,曲折地表达好恶与爱憎;四是运用象征或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将真意婉转而出。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应该把握好这四个方面。

分析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可以从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热闹、杏花的如霞似锦、梨花的素淡皎洁,领略到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过程。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史铁生散文的语言融客观性?抒情性和思辨性为一炉,形成了寓深远于朴素,寄激情于从容,含关怀于幽默,蓄智慧于认真的总体风格。

1、坦诚而慧达的剖白

史铁生在平凡的语词中,寄予了慧达的内涵,并且感情细腻,文字细腻,表述细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省悟过程,显得自然?朴实,情理并茂。史铁生的散文是心语的直接流动,不是摆出庄重面孔的训导者,也不是高居于上的思悟者,更不是争强好胜的辩论者。他散文的语言是心曲的叹唱,情感上毫无做作之态和粉饰之意,坦诚而又意蕴深刻,在与人交流的同时,又自然地以其慧达启人心性。

2、亲切而凝重的倾诉

史铁生散文的语言从自己的亲历体验和人们普遍的所思所感出发,用语平易,选象通俗,却贴切自然,恰切地表现了精辟的内涵;语气亲切,而又有凝重之意。

《好运设计》的开头作者写到:“要是今生遗憾太多,在背运的当儿,尤其在背运之后情绪渐渐平静了或麻木了,你独自呆一会儿,抽支烟,不妨想一想来世。你不妨随心所欲地设想一下(甚至是设计一下)自己的来世。你不妨试试。”

3、严谨而悖向的幽默

史铁生的散文倾向于探索人生哲理,它的语言相对严谨,文中却又不乏时来的幽默?诙谐,并且文中多以具象喻理示情,寄寓哲思,语言便形象而又促人反省和思悟。

史铁生散文的用语虽不像专业论文那样严密,但他认真执著的探求姿态又让其散文的语言确切?深刻,显现了严谨之风,如对心灵与大脑?观点与立场?喜欢与爱等关系的本质性表述,体现了他比较严谨的思辨性。

谷运龙的散文作品气势磅礴,潇洒自然,一气呵成,让读者也随着他的情绪时而崇拜、向往自然,时而对羌文化历史深沉愤慨;另一方面,他一唱三叹,一步一回首,低沉的调子,

悲怆的氛围,一次次让我们去思考羌民族历史及我们生活的环境和人生。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是谷运龙先生散文的特色。

例如《家有半坑破烂鞋》的结尾中这样写道:“从那堆不同年代不同质地的破鞋中,我听见历史长河的哭泣浅唱。那条路,那条故乡生活的路时而伸直入云时而弯曲入渊。那堆破鞋聚积着父母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结晶着他们在那地头山林迈着万古单调而繁杂的步履的坚韧和刚毅„„”。这些文字始终给人以思考,给人以遐想,令人回味无穷。

朱自清是继冰心之后出现的另一位美文家。他功力于语言的锤炼和讲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散文写得非常细致华美,有如我们传统的“工笔画”,创建了“绘画的美”,具有诗化之美。三十年代,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在语言上更多地运用口语,使作品显得成熟自然。他的散文以委婉细腻、诚挚平易的风格描述了他所经历的各种生活,接触的各种风物,娓娓而叙亲情、友情、爱情,精雕细刻青山、绿水、鲜花,抒情坦荡如砥,沁人肺腑,状物比喻丰美、形神俱至,令人耳目一新。

1、诗化美

一是各种奇妙的比喻。最为人称道的如《荷塘月色》里用“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比喻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以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来比喻荷塘上的“光与影”,用音乐美来比喻香的风和月光影,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是前无古人的。

二是独特的想象,为构造一美妙意境,作者有时真可谓煞费苦心。如在《阿河》里描写优美的别墅周围环境这样写道:“这边沿岸一带,相间地栽着桃树和柳树,春来当有一番热闹的梦。”

三是语言的诗化和跳跃的节奏上。如《匆匆》一文开头一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作者用联翩而至的排比戛戛发问,感情之水如陂塘明渠,曲折明畅,让读者为之吸引、为之感染,而且通篇句子短促,大致押“e”韵,使全文声韵和谐,琅琅上口,通脱透明,惹人深思。

2、口语化

作者着意用北京口语写成的代表作《给亡妇》中写道:“„„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剩皮包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到会一走不返的。„„这种心语独白,感人肺腑。当然,这与用朴素动人的北平话来负载绵总深厚的感情是分不开的。

3、朴实清新

动词的出奇制胜、叠字叠词的大量运用,增加了散文活泼自然的韵味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如春风秋露,夏月冬雪,给人以无限自然清新的感觉;如叮咚的山泉,啭鸣的黄莺,余音缭绕,袅袅不绝;如冰山雪莲,长白人参,外表质朴,觅之而实难得。

秦牧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散文以内容广博,文笔细腻,情趣盎然,风格独特而饮誉文坛。在他的散文中,人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产生出一种感奋向上的精神。这种以知识、情趣、思想三者结合而别具一格的特色,赢得了读者的热爱与赞美。

散文的语言特点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先说内容。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

这种感悟的特点,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也就是说.作者披襟剖心,真诚道白,让读者从文中见出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趣味、爱好、志向、学识、修养??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暖冬日照下的地形地势、积雪的山、清明的水??作者是“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他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外来人”“客居者”新鲜、独特、丰富的感受(或许这种感受是济南本地人习以为常的,以至于感受力“钝化”了)。

其次,作者的感悟包含或暗示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体验。因此,作者的感悟要保持个体的真实性,又不陷于个人心灵的“狭隘”圈子,而寻求与读者心灵的直接、广泛的沟通,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如鲁迅的

《藤野先生》,描写作者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表现一个普通的日本教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读者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国人作为弱国于民备受异族人的欺侮的悲惨现实。

再说形式。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抒写一缕情思,传达某种趣味。有人说散文姓“散”, “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写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我们读过鲁迅、朱自清、冰心的散文,它们无一不是精思巧构、自然顺畅而又奇妙独异之作。因为作者对所写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得以实现。

如细致探究,具体情况又各显不同。就结构而言,千变万化,文无定法。有的比较讲究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

就笔法而言,细小处落笔,诗意盎然。散文作家的笔墨,总是在对人物事件的细微处、局部的精描细绘处见出精彩的。如朱自清的《背影》抓住父亲背影这一细节大做文章,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不厌其烦地写来。正因为有这样的精描细绘,后面的“我的眼泪又来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样的抒情语句才有出处,才落到实处。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景抒怀,其中对“像一条瀑布”的“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藤萝景况描写细致生动,淋漓尽致,占据了大量篇幅,分外引人注目。这些描写是抒情的起点或依托,是情思遐想得以飞动飘扬的缘由,是作者由小见大、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深刻哲理的基础。有人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这诗意就从这种精描细绘中来。

就语言而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看看这样的句子: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虽然平自如话,但写得很动情,很有韵味,有一种自然流动的节奏。有时作者也特意锤炼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语句,”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分外引人关注,如冯骥才的《珍珠鸟》最后写道: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是全文的点晴之笔。另外,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者经常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出文学语言的精彩,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春》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其中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有文采,有气势,有感情,像诗一样美。 这些内容上的意味、情致和形式上的变化、创新,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实践,通过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的体认,通过多多接触各种不同的散文作品,多多磨炼我们的感受力、想像力、理解力、悟性。才能体会得到,才能体会得深透。有人说散文是“将作者思索体验的世界,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们”,这既道出了散文创作的特点,又道出了散文欣赏的特点

推荐第9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一)限制性词语有

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

一、多、有余、很少等

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

1.“可能、大约、左右” 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 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1.“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大多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一定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推荐第10篇:公文的语言特点

公文的语言特点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公文词语、公文语句、公文表达、公文修辞中。

公文词语的选择

在选择词语的过程中应注意: 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以正确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注意词语声音和语调对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注意词语间的正确搭配,遵循语言法则;注意公文具体使用场合对词语风格的要求,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及强制执行性;注意针对公文具体收受对象的特点选词,以“有的放矢”便于理解和执行;注意根据公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物的特殊性质选词,以获得更加鲜明直接的表达效果;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词,以维护公文的完整有效性;注意根据文种的不同特点选词,以保证语言得体而有力;注意词语的规范性,以提高公文沟通的效果,扩展沟通的范围。

公文中特殊事物和概念的表达要求

在对公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和概念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则、逻辑规则之外,还必须遵循一些特殊要求。其中特别需要注意:时间的表达;空间的表达;职务、姓名的表达;数量的表达;范围的表达;程度的表达;语气、神态的表达。

公文修辞

公文修辞在其所追求的效果方面,重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练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轻浮造作,重内在美而不只求形式美;在修辞手法方面,以消极修辞手法为主,以积极修辞手法为辅,重在选词炼句及章法方面下功夫,审慎使用修辞格。

公文专用词语

由于表意和表现特殊色彩的需要,公文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这些词语词形确定,词义精确特定,用途稳定专门,并为从事公文工作的人们所熟悉,它们就是公文专用词语。正确地使用公文专用词语可使写者顺手,读者便当,保证表意精当得体,理解精确周严,可提高制发和处理公文的质量与效率。依照具体用途的不同,公文专用词语可被划分成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称谓词语、领叙词语、追叙词语、补叙词、承转词语、祈请词语、商洽词语、受事词语、感盼词语、令知词语、告诫词语、见解词语、判定词语、时态词语、目的词语、报送词语、颁行词语、核查词语、结尾词语等。

公文语言表达的简化

简化公文语言表达的方法主要是: 取消、压缩、替代、合并。

公文中避免歧义的一般方法

歧义是指语句有两歧或多歧意义,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文件中,歧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将使作者与受文者对文件内容无法建立一致的理解,无法实现沟通目的。因此,必须避免歧义的出现。

歧义的出现是有规律的。

消除歧义的主要途径是语言变换;禁止滥用省略;在语句中增加必要的限定修饰成分;禁用夸张、拟人、反语、双关等修辞格;语调一般不附加语义,必须附加时用标点符号作为辅助表达方式,保证语句含义单一明确;以上下文提供尽可能充分的语言环境。

第11篇:教师的语言特点

教师的语言特点

文章摘要: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通过学校培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榜样,这就使教师语言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育心理学认为,作为一个榜样,教师有着重要的功能,他不仅是展示给学生以成人的行为榜样,而且还向学生展示着知识,认识水平和能力。如果社会性的学习是通过模仿来进行的,那么这种展示就十分重要。虽然这种学习对教学的主要内容来说是次要的,但它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深远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意识到在语言表达方面自己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从而严格规范自己的语言,不断提高语言艺术,并以此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中学教师

语言

特殊性

教师的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品德、能力、意志的复杂过程。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领域中、课外活动中,还是在日常工作中,都应运用最完美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 1 世界,去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这种最完美的语言,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教师以追求完美的语言为手段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的技能、技巧。它除了具有人类一般交际语言的共性,还具有教师语言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教师语言应具备简洁、富于情感、诙谐幽默等特点。

一、简洁是教师特殊性语言的最主要特点。

在信息化的今天,在讲究效率的现代社会,整个教学节奏加快。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语言合乎标准、语法合乎规范、用词准确的前提下,努力加大信息量,以便使教学中信息输出的效果达到所能允许的最大容量,即最佳效能。要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输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信息,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去思考、锻炼,教师除了合理安排、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外,教学语言的简洁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简洁对教学语言来说显得至关重要。高尔基说:“如果有个人废话连篇,这就说明他自己也不甚明了他说些什么”,许多优秀教师的语言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品质,这就是简洁。简洁赋予教学语言一种特殊的魅力。在教学中,什么是决定教学语言是简洁的重要因素呢?且听语言大师莎士比亚如

2 是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一见解是极为深刻的。因为对问题越是理解得透彻、深刻,就越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一语中的。相反,对问题理解得越肤浅,越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解说起来就越会重复、啰嗦,不得要领,容易让次要的东西掩盖住主要的东西。因此,从某种意义说,简洁的教学语言表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深度,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真正理解和熟悉教学内容,抓住教学中最主要的东西,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简洁。不言而喻,简洁的教学语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朴素、简单、洁净的美。不靠词语的堆砌与雕琢,只是以准确的语言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因而它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大大加快教学速度,加大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

那么,怎样做到语言简洁呢?首先,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避免重复。重复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增长学生的淡漠与消极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应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既不轻易重复自己的话,也不轻易重复学生的话。这一点似乎不难做到,但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种为教师不易觉察的表达失误——用许多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一个相同的意义。这一表达失误乍一看不是重复,但其消极效果却胜似重复,如果我们的教学语言存在类似错误,那么,学生的情

3 感体验会怎样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力避类似语言。

其次,要剔除教学语言中的杂质,是指那些不起表情达意作用的无意义音节。如口语中的“嗯,啊,唉,哦,呀”等,有时能表示某种语气和感情,但是,当这些音节在语句中周期性出现时,它就不表示任何意义,而是讲话人的一种语言习惯了。这种语言习惯也称“口头禅”。在教学语言中,口头禅是多余的东西,必须剔除。比如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说“嗯…嗯”,“对…对”,“反正…反正”,“这个…这个”等,学生听了就会很反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宁愿讲慢一些或稍有停顿,也要克服住自己,力争戒除说口头禅的习惯。这样的教学语言才可能是简洁的。

二、教学语言要富于情感。

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灵”就是情,“情动而辞发”,讲解缺少“灵气”,无异做菜少了佐料,酿酒少了醇香。学生食不甘味,难免不倒胃口。学生既会厌食,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无从谈起。

清代贤人梁启超曰:“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多大份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

4 作的原动力”。教学语言就是要富于这种情感,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形式的要求,二是内容的要求。就形式而言,良好的音质、恰当的语速、富于变化而柔和的语调、适中的音量,是教学语言富于感情的主要特点。也就是说,语调要抑扬顿挫、有张有弛;语速要有快有慢、停顿恰当;吐字要清晰准确、字字入耳。还应利用表情、手势、体态与语言恰当配合,使教学语言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表达生动而适度。就内容而言,教学语言不仅要体现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情感,而且也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尽快带入规定的学习情境,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一面播放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名曲,一面作这样的描述:“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这里文人汇集,能工巧匠,代代相传。园林便是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来的。园林不仅是供人们休息的风景区,而且富有诗情画意,是杰出的艺术品。历来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而苏州园林更有“甲江南”的美誉,苏州园林美在哪里?让我们随叶老那亲切、有条不紊的介绍去领略一番吧。”这段导语,饱含教师的认识和情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古典音乐的穿插、伴奏,抑扬顿挫的描述,仿佛让

5 人置身于江南水乡,留恋湖光山色,忘却身在何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要使教学语言富于情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练音。

教师应具有运用普通话正音、正字、朗读、说话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要善于辨别同音字、近音字、多音字的准确读音;要注意纠正方言误读,努力探索和掌握方言俚语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等。

(二)、练口。

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口头叙述要具体明确,口头描绘要生动形象,口头说明要有条不紊,口头抒情要真切感人。所以,练口很重要。练口首先要练思路,要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敏度,加强思维的逻辑力量。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作为“外衣”的语言受着思想的指导和制约,思想的清晰决定了语言的准确,思想的深度决定了语言的内容,思想的创造决定了语言的新颖。只有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才能流于唇齿。

(三)、练胆。

要讲好话,上好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练胆。练胆的基本目标是上台从容不迫,态度大方自然,讲话成竹

6 在胸、理直气壮。教师要加强当众说话的能力训练,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养胆练胆,提高自己的语言魄力和语言艺术。

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教学语言应透露出教师的聪明才智与幽默风趣。

体现机智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幽默感。幽默感是对教师语言最高层次的要求。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幽默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用庸俗低下的玩笑赢得学生毫无意义的笑。幽默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是一个人知识、才智、情感的体现。幽默的语言不仅使人感到有趣,而且还应该让人感到意味深长。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在轻松、愉快中启发学生思考。更重要的是,幽默的语言往往意义含量超过载体,无尽的“言外之意”包含在意味深长之中,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在笑声中领悟到某种东西,而且使教学语言更为简洁——这是一种高质量的简洁。这样说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随意幽默的,教师的课堂幽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分清对象。

低年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因此,幽默的内涵不宜过分隐晦深奥,以免曲高和寡。而对有一定理解、

7 分析能力的青少年,教师使用幽默时,也不要过于直露,以免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适应场合。

这里的场合,特指教学一些比较严肃、悲壮的课文的课堂上。像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类课文,课堂上就不适宜用幽默。

(三)、情趣健康。

幽默不同于油腔滑调,不是低级趣味。它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教师使用幽默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如有一位教师比喻男孩子在一起打架,叫做同性相斥;男女同学在一起很友好,说成是异性相吸,这就含有低级趣味了。

(四)、和善坦诚。

人们对感情负载的语言和寡淡冷漠的语言很敏感。教师对可塑性很强的学生说话,要尽量做到真切坦诚,注意平等交流,尊重对方。尤其是当学生做错了事或回答问题有错时,切不可讽刺、挖苦,而教师却自以为是幽默,这会极大地伤害学生自尊心,带来不良后果。

(五)、浓淡适宜。

幽默是手段,不是目的;幽默是浪花,不是流水,切忌为幽默而幽默。否则会使人觉得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会让

8 人作出“这人真滑稽”的评价,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能,决定着教师语言的特殊性。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运用语言的手段不是与身俱来的,更不是凭聪明、灵感造就的,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语言能力本身不仅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语言素质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及其他修养的综合体现。言为心声,在教学中,无论你的话语多么漂亮,解释得多么详尽,嗓音多么圆润,姿势多么幽雅,只要言不由衷,都只会给人矫揉造作之感。因此,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必须具备坚实的思想、道德、时代精神、有关专业知识和基本的语言技巧,并要怀有对学生真挚的爱。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你和学生之间用语言架起一道心灵的虹桥,使你的语言真正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这才是教师语言艺术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12篇: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如同所有的建筑物不能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离开了语言,文学便不能存在,因此人们称语言为文学的第一要素。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文学的本质就在语言本身,探讨文学本质最简单的方法在于弄清文学中语言的特殊用法。

与儿童文学用艺术形象表现多方面内容的要求相适应,儿童文学的语言也有其艺术表现上的特殊性。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通过鲜明、生动、具体的语言表现,把大千世界的性质、情状展示给读者,使人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其奥妙就在于形象生动,一字一词即能传神,令境界跃然纸上。

文学语言的形象化,主要是通过形象性的表述达到叙述事物,描写环境,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作用。文学语言要求对事物本质和主要特征做出精确描写。但这种精确性不同于科学语言的精确性。科学语言有着严格的质与量的规定性,而文学语言则常常在精确性的背后带有较大的延展性和创造性,即赋予读者深广的感知、想像空间。

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形象性更为重要。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儿童将亲身经验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在儿童文学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这样的语言:“稻穗儿一摇一摆的,好像在向小花点头”、“我觉得自己比洗了一百次澡还要干净”、“拇指姑娘冻得直像风中秋叶似的抖个不停”这些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对于各种事物有了清楚、准确的印象和理解,对于人物心理有了真切、细致的体验。这样,儿童在诵读诗歌,倾听故事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会得到满足的愉悦感,同时逐步习得一种成熟的语言状态。这些都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产生的效果。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美丽的玻璃。然而它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铁锚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它生动优美地描绘了海的湛蓝与深广,令读者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聆听,更可以想像。这些语言没有具体说明海水的清洁程度和深度,却抓住了海水的特征,并给人以巨大的想像的空间。这就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的魅力。

在《坚定的锡兵》里,当玩具锡兵被两个男孩放在纸船上,在大雨中沿着水沟漂流时,安徒生这样写道:“天啊!沟里的波涛是多么汹涌,水流得那么湍急。可不是吗,雨本来下得很大。纸船忽上忽下地波动着,不时被水冲得打转转,把锡兵搞得头晕眼花。但他仍然很坚定,脸上的表情一丝不变:两眼朝前直望,枪扛在肩上”一个坚定的、有顽强意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由于儿童的感知和思维首先注重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别强调形象性,通过语言使人物及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动作、神态等鲜明地展现在儿童面前。

那么,如何使语言富于形象性呢?

一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使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可感知的形式显现出来,而大量运用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及借喻,尤以明喻最为常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儿童的生活经验得到有效的、最大限度的迁移,使陌生的事物变得亲切和熟悉起来,这样更容易被儿童感知和理解。例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一篇《秋游》,文中写道: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明喻)

智利诗人聂鲁达在名为《如果白昼落进》中写道: 每个白昼/都要落进黑沉沉的夜/像有那么一口井/锁住了光明。//必须坐在/黑洞洞的井口/要很有耐心/打捞掉落下去的光明。(明喻与借喻) 台湾诗人林焕彰的《日出》是这样写的:

早晨,/太阳是一个娃娃,/一睡醒就不停地/踢着蓝被子,/很久很久,/才慢慢慢慢地/露出一个/圆圆胖胖的/脸儿。(暗喻与拟人) 台湾诗人杨唤的诗作《家》,又引入儿童熟悉的各种事物,用鲜明生动、自然贴切的比喻把“家”这个生活中最平常、最能体现亲情的所在描绘出来,充满温馨、快乐、美好的情感,儿童就在这美的意境中受到感染和启发:

树叶是小毛虫的摇篮,/花朵是蝴蝶的眠床,/歌唱的鸟儿都有一个舒适的窠,/辛勤的蚂蚁和蜜蜂都住着漂亮的大宿舍,/螃蟹和小鱼的家在蓝色的小河里\'/绿色无际的原野是蚱蜢和蜻蜒

的家园。//可怜的风没有家,/跑东跑西也找不到一个地方休息;/漂流的云没有家,/天一阴就急得不住地流眼泪。/小弟弟和小妹妹最幸福哪!/生下来就有妈妈爸爸给准备好了家/在家里安安稳稳地长大。(拟人与暗喻)

在这些诗作中,明净的蓝天、沉沉的黑夜、清晨的太阳、温暖的家全借着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而显得美丽而生动。它们有力地说明比喻往往能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化。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思想家,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很突出,因而形象的语言能帮助他们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与自己所具有的经验世界相连接,获得新的或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二是突出语言的动作感。儿童的认知(或称智慧)发生于动作,是由他自身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儿童智慧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不断将外部信息同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并且不断修正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顺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因而动作感强烈的文学语言不仅能够唤起儿童对认识对象的注意,而且可以增强对认识对象的理解。而增强语言动作感的方法便是对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例如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中的拟人化语言:

小溪流一边奔跑、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石卵,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

通过这样的描述,溪流、树叶和蝌蚪的情态就活跃在小读者的脑海中,清新、美丽的大自然都映现在孩子们的心头了。

又如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其中写到皮皮用一条绳子和一条窄木板救出被大火围困的孩子,夸张的语言形成了强烈的动作效果:

(在空中的窄木板上)她一边唱一边越跳越疯,广场上许多人吓得连眼睛都闭上了。大火已经冲出顶楼窗口,在火光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皮皮。她把双手伸向夜空。当火星落在它头顶上时,她大叫道:

“多可爱、多可爱、多可爱的火啊!”

接着她一跳就跳到了绳子上。

“呜——”她叫着像闪电一样快就滑到了地面。

神勇顽皮的皮皮形象,就在这些不同凡响的动作性语言中得到了塑造,成为儿童世界武侠一样的人物。在这一人物身上,张扬着儿童突破束缚的勇气,受到了儿童的普遍欢迎,成为了儿童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三是使语言呈现鲜明的色彩感。色彩是认识对象重要的外部特征,儿童借助于色彩可以对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

安徒生童话以极富色彩感的语言营造出浓郁的诗情画意:

宫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燃烧着的火,花和叶子在不停地摇动。地上全是最细的沙子,但是蓝得像硫磺发出的光焰。在那儿,处处都闪着一种奇异的、蓝色的光彩。你很容易以为是高高地在空中而不是在海底,你的头上和脚下全是一片蓝天。当海非常沉静的时候,你可以瞥见太阳:它像一朵紫色的花,从它的花萼里射出各种颜色的光。

这真是一个奇幻的所在。安徒生用绚丽的色彩支撑起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世界,这梦幻的境界是如此高妙无比、难以企及,但它们却因为有了各种色彩而变得真切,令儿童可以感受,甚至可以相信。在安徒生的所有童话中,描写色彩的语词随处可见,它们丰富、细腻、深刻,造就了他笔下经典童话的奇幻情节和诗意境界。可以说,安徒生童话语言的优雅、含蓄、幽默、深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对色彩的描写和运用。

现代儿童文学作者,也十分注重对于色彩的描写和运用: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秋游》) 又如詹冰的《插秧》:

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照映着白云,照映着青山,/照映着绿树。

农夫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

在这些描述中,色彩的运用和对比,使景物显得鲜明而形象。

二、儿童文学语言的简洁性

文学语言是丰富多样的。文学语言的多样性首先和言语主体的多样性有关。文学语言是作者在一定情境下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因此它必然有作者个性的投入。同时,在实际运用中,文学语言又包含了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两类。叙述语言用于叙述事件、描绘环境、刻画人物及抒发感情;人物语言是指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以人物的性格气质为依据,在服从作品整体语言风格的同时,反映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色。同时,文学语言除了叙述和议论以外,还包括描写和抒情的基本功能。虽然叙述和描写在叙事性作品中运用较多,抒情和议论在抒情性作品中运用比较普遍,但从总体来看,文学作品的语言总是包含了多功能的实现,形成了丰富多样又和谐统一的整体。

就儿童文学而言,儿童文学作品必然要向儿童展现丰富多样的语言现象。但因为儿童年龄小,难以理解和接受深奥难懂的语言,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总是在充分展示语言多样性的同时力求简洁生动,选取明朗并富有表现力的语词和句式,使语言丰富多样而又简洁明快。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运用语言的特点,当这些特点十分鲜明时,就形成了独特的作品基调和风格。如安徒生童话的诗意与温馨,格林童话的淳朴与直白,林格伦童话的活泼与风趣等。不同的儿童诗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抒情性强,有的叙事性强,它们或诙谐,或活泼,或深情,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即简洁明快。

在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坚定的锡兵》里,当意志坚定的锡兵历经艰险后重回旧地时,作品这样描写道:“还有那华丽的宫殿和那可爱的小舞蹈女郎,它依旧用一只脚站着,另外一只脚高高地翘在空中,它也很坚定。这使锡兵十分感动,他几乎要流出眼泪来了,但是这不合适。他看着她,她看着他,但是他们都没有说什么。”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旬式,却蕴含了深挚的主题,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再看台湾诗人谢武彰的《阳光》:

阳光,在窗上爬着,/阳光,在花上笑着,/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这也是一组精心组织又浑然天成的相关意象,可感、可思、可咀嚼,流动着的阳光和洋溢着的母爱互相辉映。这种能让天真的儿童心领神会的深意,是由一组简洁明快的词汇与一个重复了四次的句式构成的。

三、儿童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文学语言除了意义层面外,还有声音层面,主要包括字音、语调、节奏和押韵等特点。文学语言的声音层面不仅和意义层面相联系,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而且还包含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给读者以听觉上的美感,即通常所说的音乐性或韵律美。

语言学家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可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二是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词节拍的敏感性,三是对语言不同功能的敏感性。儿歌、儿童诗具有不同的节奏、韵律,短促有力的节奏构成明朗向上的音乐感,缓慢肃静的节奏形成平淡或悲哀的音乐效果;押韵响亮的儿歌令儿童乐于吟唱,而仄声下降的韵脚又有一种滑稽诙谐的效果。我国古典诗歌注重语言运用的对仗和韵律,其中那些用词浅显清新的诗歌,一直为儿童喜爱和传诵。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直白的语言构筑意象,以强烈的音乐性感染读者,自其问世以来成为流传最广泛的古诗之一,并一直为儿童所喜爱。又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用平仄、重复的手法,增强了音乐性,读来琅琅上口。

除儿童诗外,儿童散文、童话、儿童小说无不注意到语言的音乐性、韵律感。无论何种文体,很难设想节奏感不强或没有音乐感的作品会成为儿童文学的优秀之作。安徒生创作的许多童话就有着明显的韵律,天才的想像在舒缓、柔和的语言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和发挥,阔大而恒远的境界都表现在既有亲切的口语色彩,又经过精心锤炼、选择的词汇和长短适中的句式之中,这些词语像音符一样,经过不凡的编织成为了美妙的乐曲。这些特点,我们在汉语译文中也能强烈地感受到。

看安徒生童话《夜莺》中的片断:

花园是那么广阔,连花匠自己也不知道尽头在什么地方;如果你不停地走,你就会走进最美妙的树林,树林里有又高又大的树和很深的湖。树林一直延伸到海边,海是湛蓝色的,也很深;大船可以一直驶到岸边树枝下。在树丛中有一只夜莺,它唱得十分动听,连那位有许多事情要照料的贫苦渔夫夜间去收渔网听见它歌唱的时候,也会一动不动地躺下倾听。

这些语词的巧妙组合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仿佛如歌的行板,又仿佛是天籁之声,显示出优美的风格。

许多有经验的儿童文学作家都十分重视作品语言的音乐性。如童话作家严文井就曾表示,他喜欢把童话当作诗歌来写。他的作品如《四季的风》、《“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等不仅有浓郁的诗情,而且有着诗一般讲究的节奏和韵律。如《“下次开船”港》写到老面人热情的笛声感染、教育了孩子们,唤醒了真正的黄莺的时候,作家写道:“许多黄莺都唱起来了。黄莺们就像在唱:温暧的季节来了,明亮的夏天来了!孩子们,你们就生长吧,跳跃吧,奔跑吧,飞翔吧!地上最好的东西是你们的,水里最好的东西是你们的,天上最好的东西是你们的,时间同你们在一起,未来同你们在一起„„开始,开始!马上就开始,不等那个‘下次’!”这里,语音层的高亢音调、快速的节奏以及对应、复现和嬗递,无疑更有效地传达了作家对充满生长活力的孩子们的热望之情。

四、儿童文学语言的叙述性

儿童天性中的好奇心使他们本能地产生出对听故事的渴望。儿童文学中,无论是图文并茂的图画书,还是以文字为主的各类作品,都以向儿童讲述故事为目的。儿童通过观察图画、阅读或倾听来理解故事的内容。无论童话、故事、小说还是诗歌,儿童都希望自己从中读出故事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能满足儿童的这个基本要求。

故事是通过语言来表述的。儿童文学的语言体现着明显的叙述功能,在童话、故事、小说等叙事性文体中,无论是叙述话语还是人物对话,都有很强的叙述性。

不过人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儿只是一片铺满了白沙的海底。不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他们的枝干和叶子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很活跃的样子。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叶中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中的飞鸟。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

上面这段出自于《海的女儿》的经典的儿童文学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儿童文学是如何以抒情和诗意的笔触,用极强的音乐感叙述故事的。在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语言的抒情作用与叙事功能并重,互为依托,相得益彰。诗歌与抒情散文往往以抒情性为主要的文体语言特征,但在儿童文学中,无论是年代久远的童谣还是不断发展的儿童诗歌、儿童散文,都在注重抒情的同时显现出鲜明的叙事特征。例如泰戈尔《金色花》、冰心的《别踩了这朵花》、金波的《风景家园》、鲁兵的《不知道和小问号》等等。

整理

第13篇: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一、简练——言简意赅、文约事丰

应用文写得简炼是高速传递信息的需要,是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的需要,也是朴实、明确特征在“文字量”上的体现。

简练技巧:

1、应用文语体保留部分文言词

兹:现在;悉:全部;为荷:感激帮助;逾期:超过规定日期如,兹定于本月19日召开全院教师大会。

望函告为荷!

来信收到,详情知悉,勿念!

逾期不予办理。

2、运用节缩词语

如:经贸——经济贸易

三无产品——无商标、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三个代表、入世、三农

3、习惯用语:本、贵、该、根据、按照等

二、朴实——开门见山、自然质朴

应用文中不宜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三、得体——说话讲究分寸、适度

如:请示公文,用语要谦虚,讲究礼貌,结尾多用”望“、”请“、”给予指示“,以表示下级对上级的尊重。切勿用”必须“、”如此“之类词语。

注意事项

应用文标题:除法规、规章加书名号,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可加引号。公文式标题“关于”的用法,表求对事由在中心词语起关涉、介绍、提示、隔离的作用,与事由部分组成介宾结构,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省略。标题常用黑体或宋体,字号在三号至二号之间。应用文的开头:概述情况;说明根据,常用“根据”、“遵照”等领起;介绍目的,常用“为了”、“为”等领出下文;交代原因,常用“由于”、“因于”、“鉴于”等;阐明观点;表明态度;提出问题;慰问祝贺;引述来文;列序号开头等。

应用文正文结构层次:第一层为“

一、”第二层“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第五层为“①”。

第14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特点

一、鉴赏散文中的句子的角度:

结构上:扣题,引出,开门见山,总领,总结,首尾或前后呼应,承上启下,铺垫,伏笔。

内容上:本句内容概括,突出主旨 修辞: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

写作手法:对比、象征、衬托、虚实、动静、联想与想象。 散文的语言特点:

朴素自然美:口语化,方言色彩。朴素无华,亲切感人,充分展示作者的情感。

含蓄美:含义丰富深刻,富有哲理,给人启迪。(有哲理,借景抒情。) 音乐美:(叠词、句式上整句为主或整散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

绘画美:(多种修辞,多角度写景,画面感强。)画面感强,具有诗情画意。 典雅美:(文言词汇多,引用或化用古人诗词)语言典雅。 诙谐美:幽默 简洁美:短句子。

细腻美:细节描写或表现情感细腻。

二、标题的好处:有好几种作用,关键还是要具体分析,一般作用有: 第一,作为全文的线索 第二,点明主旨 第三,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第四,借物喻人,或象征手法(这一般标题是物) 第五,含蓄委婉,或引起读者注意

第六,虚实结合的含义。有的标题是有多层含义,字面的和深层的。

第七,标题也反映作者感受,奠定情感基调。 第八,小标题。作用:格式新颖条理

1 清晰.能够很好反映文章的脉络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反复:同样的词语,同样一句话连继或间隔地在文章中出现,叫反复。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间隔反复还能前后呼应,使结构整齐。

四、开头的作用

1、点明文章主旨。2、定下文章感情基调。 3、引出下文。

4、交代写作意图。5、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6、写景为了渲染气氛。

7、介绍人物。8、抒发感情。

9、与结尾相呼应。

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6、如果开篇是倒叙,那么,首段还兼有设悬念的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各种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碰到景物描写,我们如何全面理解、准确分析其表达作用呢?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比如《春夜喜雨》,

2 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

二、渲染气氛。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

四、突出主题。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

五、交代背景。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故乡》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萧条荒寂的现实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士活动的典型环境。

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考虑。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这种作用一般也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果树园》开头集中笔墨写果园明丽宜人的晨景,为全文定下欢乐的感情基调;而《故乡》开头的描写,定下的基调则是灰黯的。

二、起线索过渡作用。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段落衔接处。《听潮》就是以潮涨潮落的景色变化为线索的。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景物描写一般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小说、戏剧中较常见。《碑》一文中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就将故事不断推向高潮。

四、暗示人物命运

五、另外,还应兼顾到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描写常常使语言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可感,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

当然,有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元的,这时我们要作综合分析。比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既烘托了“我”当时的悲凉心情和广大农民的悲惨遭遇;又交代了背景,揭示了中心;还为全文定下了灰黯的感情基调。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我们也就不难准确分析、全面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了

六、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是否借景抒情。 是否绘声、绘形、绘色。

是否从多种感官描写。

是否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 是否虚实结合或以实写虚。 是否联想与想象。

是否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里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或顺序相反。 是否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修辞。

语言上是否有朴素、含蓄、音乐、绘画、典雅、简洁、诙谐、细腻等特点。

第15篇:演讲的语言特点

演讲的语言特点

要了解演讲的语言的特色,让我们先来了解下演讲的性质,演讲说白了就是一种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带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演讲的性质我们可以看出,演讲是一种以宣传鼓动为目的,宣传并让听众接受某种观点的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既然要有鼓动的效果,其语言特点肯定不同于一般的的语言表达。

演讲的性质决定了演讲与朗诵存在很大的不同,演讲与朗诵的范畴不同,演讲属精神实用艺术,侧重于宣传鼓动。朗诵属表演艺术,侧重于欣赏演讲的选题有很强的现实性、时代性。朗诵的材料有很大的超越性。演讲讲究激情,其语言有特殊性。有生活化的舞台语言,有舞台化了的生活语言,演讲一定要有激情点(高潮)。朗诵追求意境,其语言属舞台表演语言。

而演讲更不是一般的报告,内容上,报告注重政策性、权威性、指导性。演讲注重典型性、鲜明性;语言上,报告要求朴实,感情表达不要求大起大落,基调平稳。朗诵必须要有起伏。演讲不是表演,是表现,要注重控制情绪,最好的演讲员是他的眼泪在眼匡里,而听众的眼泪在脸上。

既然演讲不同于朗诵,又与一般的报告存在很大的不同,那么演讲的语言特色到底是哪些呢?

演讲具有其特有的手势语言。手指语言:“大拇指”动作一般表夸奖、很好,但有时表高傲的情绪;“十指交叉”一般表自信、敌对情绪、感兴趣:“抓指式”一般表控制全场之势:“背手”可给自己壮胆,镇静,也表自信,但对有的人是种狂妄表现:“手啄式”表示不礼貌的动作,本身就有一种挑衅、针对和强制性。以上都要看具体环境和当时面部表情。手掌语言:“向上”表示诚恳、谦虚:“向下”表提醒、命令:“紧握伸食指”带有一种镇压性:“搓掌”表期待,快搓表增加可信度,慢搓表有疑虑:“手掌向前”表拒绝、回避;“手掌由内向外推”表安慰、把所有的问题概况起来:“劈掌”表果断、决心。手臂语言:“手臂交叉”表防御:“交叉握拳”表敌对:“交叉放掌”表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缺乏自信。

演讲更有其极富特色的眼睛语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可以说话,眼睛不能说话,眼睛的奥妙,在于它是真实的。可以编出一千句、一万句谎言,却不能遮挡眼睛的真实性。眼睛注视用得多的有三种:(1)凝视。集中目光看对方,如果是公事,目光限制于前额到双眼,使人感觉你很诚恳认真;如果是社交,就看双眼到嘴三角区;如果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就看双眼到胸。(2)环视。眼睛向前然后有目的的扫一下,好处是使所有听你讲话的人都注意了你,不觉得你在和他(个人)交流,能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映。而且可根据你的环视随时调整说话的节奏、内容、语调,把握说话的主动权控制住。(3)虚视。就是似视非视,演讲就需要这种虚与实的目光交替,“实”看某一部分人,“非”看大家,演讲要作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演讲的又一大语言特色就是其表情语言了。表情语言。每个人都有面部表情,脸上的每个细胞、每个皱纹、每个神经都表达某种意愿、某种感情、某种倾向。面部表情是最准确的、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人的面部表情贵在四个字:自然,真挚。面部是思想的“荧光屏”,演讲的面部表情一般要带微笑。

演讲还要保持口语的朴实风格。演讲稿必须是叙述型口语化的。这种风格的语言平易、上口、入耳、便于传播。演讲是“讲”给别人“听”的,这种“双边活动”要求“讲”与“听”中间不能有梗阻。而讲的声音是短暂易逝的,要想让人听准、听懂就得说听众熟悉又经常讲的语言,且要用一口气说完的短句。

演讲作为一种高级的口语表达形式,对语言的要求极高。认识和了解演讲语言的语体特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驾驭这门古老而崭新的传播艺术。

第16篇: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般说来,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也称质朴。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3)、绚丽。主要指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如李商隐的《无题》等

(4)、含蓄。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如杜牧的《赤壁》、《泊秦淮》

(5)、简洁。指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十个字便将幽居的特点托出。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仅十个字即写出了环境的清冷,钩勒出空旷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十个字突出垂钓老人孤独傲岸,抗风斗雪的傲然之气和不屈精神,把诗人虽在逆境之中,虽觉孤独寂寞,但决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展露无遗。这些作品均是简洁的典型。

一)语言的风格 1.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地概括。

2.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直白诗风更显朴素、平淡。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溶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故等手法。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委婉、蕴藉、精炼、耐人寻味,但也不失朴素之风。 3.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

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如李白在年青时就立下不小的志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诗歌语言风格举例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2)朴素

朴素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不加修饰,多用口语,较少炼字,却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朴素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此外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白居易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无题》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表现出绚丽飘逸之美。 (4)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蓄的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此外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和柳永等婉约派大家的词。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故等手法。还有杜牧的《泊秦淮》、《赤壁》等

(6)沉郁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7) 豪迈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第17篇:司法文书的语言特点

班级:

学生:

学号:

老师:

简述司法文书的 语言特点 何懿瑶

简述司法文书的语言特点

司法文书是进行各种司法活动和处理司法事务的产物,是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法律活动的文字绪论和凭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司法文书在司法机关的办案过程及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一种公文,有其独特的交际领域、交际对象和交际职能,从语言的运用、表达方式到结构布局等诸方面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文体特点。那么,司法文书的语言有那些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准确、简洁、朴实以及常用专业语、习惯语等特点。

所谓准确,也就是说在司法文书的写作过程中文书的各个要素必须准确无误,而且用词、语法、逻辑、修辞和标点符号也须准确无误,意思表达十分明确。语言准确是司法文书的基本要求,是司法文书最重要最本质的特色。因为司法文书既具有司法效力性、相当的约束性、一定的强制性,又具有专政职能的认定性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丝毫差迟不得的因而在它的起草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用词要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用语或专业用语,但比较而言,司法文书可以说是使用专业语汇最严格、术语气氛最浓厚的。司法文书使用词语的规范化,我认为主要落实在三点上:1、不可使用方言、土语、俗语。如杭州方言“耍子”就是“玩”的意思,如把“耍子”写入文书,不懂杭州方言的同志就无法看懂。2、不可使用非规范的缩写词。如把“人工流产”缩写成“人流”,读者就会产生多种理解。3、不可生造词语。如说“上述罪行,证据确凿,足资认定。”其中“足资”这一词语便是生造出来的,难以理解。4、要使用标准的司法术语。如“原告、被告和证据不足等”可见,制作司法文书时,一定要注意用词的规范性,否则就会使人无法理解或产生歧义。

所谓简洁,即言简意明、干净利落。因为作为一种具有司法意义的公文或当事人向执法机关呈递的文书,,语言文字必须精练简洁,不能事无巨细、冗长拉杂,但是必须说明的情况和事实、必须阐述的理由和司法依据,又不能讲得过于简略或粗疏;所以必须做到文意赅备。一九五二年二月一日《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中也曾指出:“在写请示电文或写报告时,必须注意文字的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阅读,现在许多文电既嫌冗长,又嫌杂乱......其结果,领导同志对这些文电很难看懂,或者就没有看,等于白写。”可见,公文语言如不简洁就会影响工作效率。而司法文书作为实施司法的公文,更应注意文字的简洁。只有简要而明白地叙事说理,才能加快办案速度,从速处理案件,治国安邦,促进四化建设。因此,在起草司法文书时,必须注意语

言的简洁性。提倡简洁,应有一定的限度,省略了不该省略的部分,就会使人看不懂或发生误解。如将“盗窃闹钟和表共计四只”简写成“盗窃闹钟表四只”,就会使人无法理解。将“被告牛××与原告马××婚后感情不和”简化成“牛马婚后感情不和”,就会使人对事实理解发生错误。

所谓朴实,是指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因为司法文书多数是代表国家发布的有司法效力的公文,其行文必须是十分庄重的,其内容必须是容易理解的。而朴实无华的语言能更好地体现司法文书的庄严郑重,平易通俗的文字能容易为人们所理解接受,因此,司法文书的语言十分强调朴实通俗,叙事说理要实实在在、朴朴实实。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务用直笔,忌用曲笔。陈述事实,井然有序;阐明道理,语贵精要。不允许有类似“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之类的艺术夸张,也排斥比喻、渲染、烘托等艺术手法,忌用“血肉横飞”、“皮开肉绽”、“遍体鳞伤”之类的富有描绘色彩的词语。否则,便会使司法文书变得不伦不类,既丧失说服力,又显得很不庄重、严肃。专业语即司法术语,习惯语主要是一些“四字格”的词组。专业语和习惯语是在司法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制作司法文书时常常要加以运用。要变一般语言为专业语言司法术语。如在调查取证方面:跟证人谈话,应叫询问;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问话,应叫讯问。在证据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出来的东西,应叫口供;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或物质痕迹,应叫物证。在案件性质客体方面:被打(盗、抢等)的人,应叫被害人;打(盗、抢等)的人,应叫加害人。在区别故意还是过失犯罪方面: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叫故意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叫过失犯罪,等等,上述各组中的一般用语,人们生活中常用,在一些文书中亦偶有出现,在交际中大家也明白,但在司法文书里出现就很不规范,有损诉讼活动的严肃性。

综上可见,司法文书的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司法文书写得好坏不仅是司法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的体现,也是司法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直接表现。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语言修养,掌握司法文书准确、简洁、朴实、常用专业语、习惯语等特点,正确运用语言,为写出高水平的司法文书而努力。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下面我就以一篇标准起诉书为例: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

起诉书

深检公一刑诉[2007] 号

被告人张某某,男(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曾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情况和因本案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等)

本案由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侦查终结,以被告人张某某涉嫌故意杀人罪,于×年×月×日向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于×年×月×日转至本院审查起诉。本院受理后,于×年×月×日已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年×月×日已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和被告人的辩护人×××的意见,审查了全部案件材料。

经依法审查查明:2007年6月27日晚22时多,张某某酒后因琐事与其妻子李某某在住处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新和二区某某大厦512房发生争吵。李某某离家出走。张某某为寻找李某某在某某大厦吵闹,后被众人劝回。次日凌晨2时多,张某某为寻找李某某再次在某某大厦吵闹,敲打该大厦404房门并用灭火器砸门。当晚居住在该大厦401房的被害人田某某出门制止。随后两人发生争执、推拉。张某某在被田某某打倒在地起身后,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田某某刺伤,田某某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田某某系生前被他人以锐器刺破心脏死亡。张某某在逃到楼外时被接警后赶到现场的福永派出所干警抓获。

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如下:

1、物证、书证:作案工具照片,提取笔录,抓获经过,犯罪嫌疑人张××的户籍证明材料,被害人田××的身份证明材料;

2、证人×××对相关过程的证言;

3、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的供述和辩解;

4、鉴定结论: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DNA鉴定书;

5、勘验、检查笔录:现场勘查笔录及照片,辨认笔录。

本院认为,张某某酒后因为琐事在被害人田某某住处无理取闹,并用利器刺中田某某心脏致其死亡,性质极其恶劣,情节极其严重,对社会危害极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

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张某某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本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提起公诉,请依法判处。

此致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附:

1.被告人张某某现押在深圳市第一看守所。

2.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

检察员: 年月日(院印)

第18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语言特点

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

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

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

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

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

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

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

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

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

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

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

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

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

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

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

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

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

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

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篇2:语文常识大全(议论文说明文 记叙文)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中考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坐下摹画打分数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一、说明结构

①总分

②分总

③总分总(√常用)

[编辑本段]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后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前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作假设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阅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可以联系起来.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写说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学生实际.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

二、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三、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写的内容要科学.

四、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

五、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六、逻辑性.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七、趣味性.元大鹰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 [散文——议论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

文学文体 [诗歌——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 [ 戏剧文学——话剧、歌剧、歌舞剧、戏曲等 [记叙文——消息、通讯、回忆录、传记、家史等

实用文体[议论文——政论、评论、序跋、杂文、学术论文等

[说明文——科普说明文、辞书、教科书、说明文等 [应用文——条据、规 约、书信、公文、各类文书等 1.记叙文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

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记叙文的种类有:新闻、通讯、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 2.说明文

说明文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能等内容的文章。常见的有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3.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的方式表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类文章。

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议论文中提出并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叫立论;证明别人的论点是错误的,叫驳论。 4.应用文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用的文体,包括书信、计划、报告、合同、总结、说明书、申请书、证明书、便条、条据(借条、领条、收条)、通知、启事等等。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通俗地讲,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二、论点

1、概念: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般都是陈述的语气。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2、归纳论点的方法:

一、审清题目。有的议论文,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它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有的议论文,如《谈读书》、《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它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论题是文章议论的范围,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

二、找中心句。议论文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作者对所论问题表明态度的语句,这语句就是文章的论点。有时,这类中心句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三、提炼归纳。即弄清作者对论题的基本态度,然后据此进行概括。如果文章是对几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那将就几个分论点适当地加以汇集,以一个完整、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三、论据

1、概念: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

2、论据的形式及作用: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

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四、论证

1、概念: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2、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4)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作用: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五、议论文的结构:

第一种分法: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又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这种分法作为了解)

第二种分法: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再顺理成章地归纳总结出结论。 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总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形成结论。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都较齐全,比较常见。

六、议论文的语言:

七、议论文出题样式及答题方法:

1.找论点(论点鲜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长),一般出现位置(题目、中间、结尾、以议论表达方式出现),如找不出就需要领会作者的见解进行概括。

2.给议论文加上恰当的标题,一定要理解全文的内容,定题要联系论点,论题。 3.划分部分,按要求概括层意(问句),这要求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论证思路理解才能答得好。

4.找出某种论证方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这需要对论证方法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作用时一定要与论点及内容相结合。 5.对论证材料的概括。

6.对散文式的议论文,语言的隐含性强,考查对某些句子的理解或含义。一定要理出本文的论点,作者的思路,及写作目的,这样才能化难为易。

7.当要你添加论据时,一定要注意概括性强,字里行间都要有论点的影子为论点服务。 8.某些段落能调换位置a:古今中外b:逻辑、递进、转折、因果 9.用词准确、严谨,逻辑性强。

10.遇到其他的主观题要根据要求作答,揣摩作者出题的意图。

11.读文章的一般步骤:从问题中知其文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文体知识去加以深入理解——理出文章思路、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做议论文阅读的一般步骤: (1)记叙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①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如何找中心论点呢? a.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此法适用于论点型议论文,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记叙文。议论文的中心论区一般在开头部分,如《谈骨气》。开篇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便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在结尾,如《纪念白求恩》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自私自利的精神” ,是结论,也是论点;还有少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如《想和做》一文先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空想”和“死做”提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②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没有根据的论点,既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

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如《谈骨气》中文天祥宁死不投降、齐人饿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就是三件事实。

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b.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明确道理论据要注意:描述性的话,即便是领袖和名人说的也不能算作道理论据。如《俭以养德》中所用的鲁迅和高尔基的话都是描述性的话,鲁迅的话展示了他节俭的生活作风;高尔基的话展示了列宁节俭的生活作风,二者都是事实论据。

③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按其中心论点的出现部分可分为两类:

a.演绎论证:即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先摆论点,后摆论据,也即议论文常用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谈骨气》就是这种论证过程。演绎论证是把论点放在开头,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使所论证的观点主张更突出,旗帜更鲜明,使论据的选择有理可依,紧紧围绕中心。

b.归纳论证:即是摆事实,再得出结论。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先提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儒家教育理论、中国教育现状、科学发展进程、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等。其间列举了反面事例,如王阳明的观点、自己在美国长大学物理的事例;也举了正面事例,如对竹子的正确研究方法等事例,最后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本文的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种论证过程,以真实可靠的道理和事实开路,水到渠成,得出论点,使人不可辩驳。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议论文的文体常识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篇立论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 。

阅读“驳论文”,首先要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批驳。

其次,弄清反驳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把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力量和说服力。

a.反驳论点:即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是荒谬的、虚伪的,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又分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直接反驳即直接指出对方的荒谬。这种方法有的是引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有的是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解剖和分析。

间接反驳又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一些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敌论点露出马脚,以此驳倒对方,即归缪法。另一种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那么相反也就证实了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即反证法。

b.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错误,以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驳到了论据,就使论点站不住脚。

c.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

在议论中,虽然有立论、驳论两种议论方式,但并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因为破的目的也是为了立,所以在运用时,立论和驳论常常是相互联系,交替使用的。 (4)议论文的种类:

议论文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政论文:即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的议论文。如《中国人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②评论:即评述某一事件、社会现象、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议论文。如《纪念白求恩》。

③杂文:即直接反映社会事实的文学性论文。它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是一种战斗性很强的文体。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④感想:即读后感、观后感、杂感等。是人们阅读小品、观赏影视戏曲或体验某一生活经历后,在某一方面有了感触,得到的起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表的议论 。 (5)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引论”又叫“绪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好的引论应当简明新颖。

“本论”又称“正论” ,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好的本论应做到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就本论部分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没有强弱,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②对照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重点,而另一方面用墨较少,只作陪衬。

③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之间的分论点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

“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通常被放在文章的最后,与引论相呼应。好的“引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6)论证方法:

①论证方式与论证方法的区别: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方法,是以正面论述为主,还是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言行为主,也就是说,议论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立论和驳论。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间的逻辑纽带。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论证的基本形式,论证方法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它在议论文中运用最广,用真实、典型的事实去证明论点的正确,这种方法起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作用。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先提出论点然后逐一加以事实论证。

b.道理论证;:所运用的道理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等。由于引用的这些论据是世人公认的思维成果,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c.比喻论证:在议论文中,比喻可以使论点讲得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d.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运用对比,可以使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区别得非常明显。 (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等特点。因此分析议论文的语言也应从这几个方面人手:

(1)准确性。议论文大多通过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来讲清道理,所以语言表达必须准确无误。 语言的准确表现在词语和关联词语的运用上,还表现在使用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的恰当上。如

(2)概括性。讲清抽象的道理是议论文的终极目的,所以议论说理的句子都是要言不繁,一语破的。即语言必须概括,高度凝炼。

⑶鲜明性。议论文的鲜明性,表现在它表达的观点毫不含糊,一清二楚。

议论文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的一种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感人,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以知授人,它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以理服人。篇3: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 答题要点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第19篇:英语演讲稿的语言特点

i believe in our future honorable judges, fellow students: good afternoon! recently, ther is a heated debate in our society.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eneficiaries of a rare privilege, who receive exceptional education at extraordinary places.but will we be able to face the challenge and support ourselves against all odds? will we be able to better the lives of others? will we be able to accept the responsibility of building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independently.we help each other clean the dormitory, go shopping and bargain together, and take part time jobs to supplement our pocket money.the cynics say we care for nothing other than grades; and we neglect the need for character cultivation.but again, the cynics are wrong.we care deeply for each other, we cherish freedom, we treasure justice, and we seek truth.last week, thousands of my fellow students had their blood type tested in order to make a contribution for the children who suffer from blood cancer. as college students, we are adolescents at the critical turning point in our lives.we all face a fundamental choice: cynicism or faith, each will profoundly impact our future, or even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i believe in all my fellow clamates.though we are still inexperienced and even a little bit childish.i believe that we have the courage and faith to meet any challenge and take on our responsibilities.we are preparing to aume new responsibilities and tasks, and to use the education we have received to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i believe in our future.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

下午好! 最近,社会上有一场很激烈的争论。大学生是一种稀有特权的享有者,在很棒的地方接受高等教育。但是,我们能面对挑战而无所畏惧吗?我们能够改善他人的生活吗?我们能够承担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吗?

怀疑论者说大学生是被宠坏的一代,一丁点挫折都受不了。但是他们错了,我所看到的大学生正在努力的学习独立生活。我们互相帮助打扫卫生,一起上街砍价购物,一起参加兼职工作来赚零花钱。

怀疑论者说我们除了成绩什么都不关心,从而忽略了性格的培养。但是,他们又错了。我们彼此关心,我们向往自由,我们珍惜公正,我们追求真理。上个星期,很多我的同学去验血,为了给患血癌的孩子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大学生,我们是处在人生分水岭的青年。我们都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怀疑人生还是相信自己,每一种都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重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们,虽然我们依然缺乏经验,甚至有些志气,但是我相信我们有勇气和自信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并承担我们的责任。我们正努力准备接受新的任务,用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将世界变得更美好。我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大学生英语演讲稿17 change the ingredients of your life 十

七、王晨,20岁,安徽

change the ingredients of your life so my dear friend, if faith, hope, love, endurance are added to your life, you will find the confidence to conquer your limitation and embrace new challenges.and hopefully with my speech included, you will have a fantastic speech contest. 改变生活的味道

这是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对吧?可是加上点糖呢,他尝起来会有甜味;如果加的是苏打水,味道就会变苦。人生同样如此——个中滋味在于我们的选择。 善待他人,你会拥有朋友;但如果充满恶意,则会多个敌人。将爱赋予一堆红砖,你会拥有一个家;用仇恨来浇铸这堆红砖,就会铸成一座集中营。 因此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抱怨人生乏味,世间无望。不喜欢生活的味道,那就换一换生活的调料吧! 三年前,我重达100多公斤,这给我带来了很多尴尬和挫折:体育课老是不及格,总被女孩们嘲笑,更不敢当众发表意见。幸而由于祖母的鼓励,我不在消极人生,而是充满自信。她曾经说过:“孩子,如果体形无法改变,为什么不把它看做自己独特的风格呢?” 我开始这样来审视人生,通过改变生活的视角,我信心大增地去改变我的人生,很快就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朋友们,将信念,希望,爱意和忍性溶入生命,你就会找到自信,克服缺点,迎接人生新的挑战。最后我的演讲包括在内,希望你会看到一场精彩的演讲比赛。 大学生英语演讲稿16 十

六、杨颖,21岁,海南 kipling said:“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and never the twain shall meet!”

but now, a century later, they have met. i love beijing and hennan opera because it always reminds me of who i am.but i am also a fan of pop music, especially english songs.so i when two cultures meet, there may be things in one culture, which do not fit into the tradition of the other.when this happens, we need to learn to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customs of another culture.then there are certain things some people may not like.to this, i will say, if you do not like it, please try to tolerate it.to learn to tolerate what you personally don’t like is a great virtue at a time when different cultures mix and merge.before us, there are two rivers,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at present, they may run in different courses.but eventually, they will converge into the vast sea of human culture. right now, i can see peopl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standing side by side, singing the olympic theme song: we are hand in hand, heart to heart, together we will shape a beautiful tomorrow! thank you! 让我们共同感受东西方的融合 吉卜林说过: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二者永不相聚。但是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东西方相汇了! 它们相聚在经济领域,它们相聚在教育领域,它们相聚在艺术的殿堂。有人争论说:这种融合需要我们在东方和西方之间做出选择,但我却坚信最美好的未来在于东方和西方创造性的融合。我们可以将西方的思想,观念和技术变为我们自己所用的东西。

我喜爱京剧和河南豫剧,因为它们经常使我想起自己是谁。但我也热衷于流行音乐,特别是英文歌曲。于是我将东方的旋律和西方的语言结合到了一起,它叫做西方版的河南豫剧。

当两种文化相结合的时候,也许一方的文化中的某些东西不适应另一方的传统文化。当此种情况出现时,我们需要试着理解并接受另一种文化中的风俗习惯。然而,也许有些东西你并不喜欢,对于此,我可以说,如果你不喜欢它,请试着去容忍它。当两种文化融合的时候,试着去容忍你个人不喜欢的东西是一种美德。 在我们面前有两条河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现在,它们也许正朝着不同的方向流去。但是最终它们将汇合到人类文化的海洋里。

就在此时此刻,我看见东方和西方的人肩并肩的站在一起,高唱奥林匹克主题曲:我们手拉手,心靠着心,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大学生英语演讲稿英语风采大赛半决赛选手自备演讲赏析(大学成人组) 十

五、黄扬,21,福建 farewell, indifference who was the most well-known figure in china last month? it’s ma jiajue—the college student who murdered 4 of his roommates.many people attributed his crime to his poverty and deficient education.in my opinion, his crime also has much to do with his clamates’ indifference. indifference is a terrible disease in today’s colleges and the whole society.it’s not rare that two students who have studied together for 4 years have never spoken to each other.it’s not rare that a student who has been absent from cla for several days is not noticed at all.it’s also not rare that a student who has seve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s not cared about at all. some people may say ‘what the students with psychological problems like ma jiajue need is not care but psychotherapy.” however, when people are ill, what they need most is not only medical treatment, but also care from people around them.every smile and every caring word will bring sunshine to their life. 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the tragedy of ma jiajue from happening again? some people may say ‘let’s open more psychological courses in schools.’ and other people may say ‘let’s donate more money for the poor students.’ but i’ll say “my fellow student, let’s give more love and care to our roommates, our clamates and every person around us!” 走出冷漠

谁是中国上个月最有名的人物? 这当然要数马加爵了——这个杀害了四名同学的大学生。很多人将他的犯罪归结于他的贫穷和不全面的教育。但我觉得他的犯罪还跟他周围同学的冷漠有很大关系。

冷漠是流行于当今校园及整个社会中的一种可怕的疾病。有的同学在一起学习了4年却从未说过话,有的同学几天没去上课却无人知晓,还有的同学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却得不到关心。

第20篇:英语演讲的语言特点txt

英语演讲的语言特点txt.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浅析英语演讲语言的特点发布时间:2007-09-30 10:29 作者:常 静 来源:教育创新

演讲是一个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向听众发表意见,阐述见解,说明事理,抒发感情的信息交流活动。一直以来演讲在西方有着很高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人还只是重视文字宣传,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最重视的便是演讲宣传。那时,西方人把原子弹,金钱,演讲当作三大战略武器,而且把演讲排到首位。人们之所以高度重视演讲,是因为演讲作为一种心理作战的武器对人们心灵的威力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国”,解决国际争端,一席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与外商洽谈索赔,一席话可以挣来数亿万元。成功的演讲必然遵循下列基本要求:乐观轻松的态度;内容正确,观点鲜明,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流畅;材料论证严密,逻辑性强;感情真挚朴实,打动人心;简略,洗练。

演讲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然与演讲语言的好坏直接相关。要想提高演讲质量,就必须研究和掌握演讲语言特点。结合以上演讲的基本要求,本文浅析归纳英语演讲语言的主要特点。

一、多采用口语

因为演讲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和“上口入耳”的要求,因此演讲语言通常用口语,做到通俗易懂。但这并不是日常口语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口头语言,做到了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例如,用list不用enumerate,用effect不用effectuate,用in the end不用eventuality.所以在英语演讲中多见outset,foster,undergo,overcome,reputation,be proud of, be subject to ,rest on, bind up, be responsible for等精华口语。反之,如果一篇演讲充斥着许多俚语,成语,书面语,会导致演讲成为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使听众产生厌烦之心。

二、多用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

通常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比单音节词语容易让人听清楚,因为单音节词若用得多,同音相混可能性就越大。只有听准,听众才能有所反映,有所共鸣。例如,用obtain代替get,用conversation代替talk,用conceive代替think,用conference代替meeting.所以在演讲语言中disturbance,fulfill,alleviate,unsurpaed,incorporate,everlasting,excellence,extraordinary,aighment等多音节词出现频率较高。但要特别强调的是,许多人把多音节词理解为大词,书面语,抽象语,这是不正确的。这里所讲的多音节词仍然坚持第一条特点,即通俗易懂。

三、多用概括性与具体性相统一的语言

因为演讲的内容不能太抽象,也不能太具体,所以最合适的语言就是概括性与具体性相统一的语言。例如,江泽民在2001亚太经合组织上的一次演讲中,阐述亚太经合组织的作用时,讲到“the inception and growth of Apec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our times, and testify to the spirit of development through cooperation.”(亚太经合组织的诞生和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是弘扬合作发展精神的成果)这里的概括性语言全面本质地表现事物。紧接着讲到“facts have proved that Apec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governmental mechanism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Apec’s very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help maintain reg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region (实践证明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组机制,其存在和发展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这里具体的语言能够把事物的具体特征,形态生动形象表现出来。又如,William Jefferson总统的就职演说中讲到“ to renew America, we must be held.We must do what no generation has had to do before(要振兴美国,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我们必须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概括性具体性语言。“we must invest more in our own people__in their jobs and in their future__ and at the same time cut out our maive debt”(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人民—对他们的工作和对他们的未来—增加投资,同时消减我们的巨额债务)具体性实践性语言。

因此概括性语言与具体性语言在演讲中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四、多用感情色彩的词语

英语词汇中也分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因为演讲本身就是包含感情的,演讲语言也应该是富于情感的语言。用褒义或贬义词能使听众在得到感受之时,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例如,用alarmingly (贬义)代替surprisingly(中性)使听众体会的巨大危险或不愉快来临时的吃惊,紧张得情绪。用turnout(贬义)代替result(中性)使听众体会到结果得出人意料和不知所措。用challenging(褒义)代替difficult(中性)使听众感受到困难的相对有趣和积极性。用determined(褒义)代替unyielding(中性)时听众感受到讲话人坚决地毫不动摇的决心。

演讲者只有用感情色彩重的词来传达出自己的感情色,才能使演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多用修辞格

演讲本质上是一门语言艺术,而语言艺术是离不开修辞的,所以演讲的语言除了准确通俗表现积极思想外,还需要对文字进行必要的润饰,使它生动活泼,具有艺术感召力。例如,John Kennedy总统就职演说中讲到“for this is what America is all about.It is the uncroed desert and the unclimbed rigidity is the star that is not reached and the harvest sleeping in the unplowed ground.(因为这就是美国,这是一块未曾跨越的沙漠,是一座尚未攀登的山岭。这是一颗人迹还没有到过的星球,使沉睡的未开垦土地中的硕果)。正是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励着美国民众不停地变革,尝试,探索,重新继承美国传统和信仰。再如,Martin Luther king的”I have a dream”的著名演讲中讲到“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captivity”.(解放宣言的颁布为千百万在非正义烈焰中煎熬的黑奴点燃了一座伟大的希望的灯塔,恰如结束囚室中漫漫长夜的一缕快乐的曙光。)Luther king 用扣人心悬的比喻,鲜明对照出解放宣言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而黑人依然没有自由这一可悲事实。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修辞格的运用更能突出演讲主题,恰如其分地把思想感情传递给听众。

六、多用洗练精辟语言

好的演讲“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只有用语不繁,字字珠玑,简练有力,才能使人不减兴味。例如,林肯的《解放宣言》不过600百余字,他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只不过10个句子,300余字。林肯在这篇演说中提出的“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

长存)。这句话成为英语演说语言洗练精辟的最高典范,也成为后人推崇的民主政治纲领。

再如,John F Kennedy 总统的名言”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 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因此,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Franklin Roosevelt 总统的名言”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我们唯一该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这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被后人推崇。

说话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说话技巧和方法,那么他就真正掌握了打动人心的利器。然而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演讲者需要长期的锻炼,不仅要经历上述的语言历练,还要积累广博的文化知识,建立自信,训练自己超级记忆力及机智敏感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春.语言交际[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58-268

[2]张浩.新编当众讲话艺术与训练[M].北京:蓝天出版社,250-255

[3]彭卫才.英语演讲词精选[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66,184

[4]黎海斌.演讲英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39

[5]王建华.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精粹[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90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 小学英语新课程互动式培训浅探 (2009-04-20 12:52)

· 英语教学:通过多种思维训练增强创新思维能力(2008-07-24 09:10)

· 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2007-11-27 10:44)

·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水平(2007-11-27 10:42)

· 高中英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 (2007-11-21 10:45)

· 浅谈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的指导作用 (2007-11-20 10:27)

· 浅淡初中生英语听力的困难与对策 (2007-10-31 10:30)

· 对培养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再认识 (2007-10-31 10:28)

· 论高中英语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2007-08-13 11:06)

· 创办英语角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2007-08-01 10:47)

CopyRight: 2001-2011 四川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电话:86-28-86715725 传真:86-28-86725909 服务E-mail: webmaster#scxxt.com.cn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60094 蜀ICP备05010041号

《语言特点.doc》
语言特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