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规划馆

2022-06-1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上海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2008131班20082569黄肖滢

上海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2010年上海将承办世界博览会,这似乎是世人皆知的事,但身为上海人,对世博究竟了解多少?恐怕并不尽人意。

X月xx日,我们班级组织了本月的团日活动——去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第一次较全面地了解到了有关世博的知识。

人们翘首以待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以其独特的姿彩耸立在人民广场东首,它迎着朝阳,满怀激情地接待着来自本市和国内外的游客朋友。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从底层大厅至四层展厅可供展示的面积为7000平方米,并拥有一百余米长的市民休闲街。

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总体风格定位体现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结合,布展主题是“城市、人、环境、发展”,以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跨度为主线,层层深入,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展馆的经验,体现海派风格的个性。

观看到了整个2010年上海世博会现代恢弘的规划,感到了一种震撼!更感到了一种作为上海人的骄傲!

从伦敦到上海,从1851年到2010年,中国与世博有着割不断得悠久情缘。在“世博会历史展区”,几乎每届都有中国人参展和获奖的记录,一件件艺术品和主题雕塑,让人细细回味,感受它的神奇魅力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震撼性的影响。

从这次的世博会历史展上,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参与世博会的第一人“徐荣村”的画像,还能看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的记载荣记湖丝获奖情况的徐氏宗谱,很是欣慰,中国没有和世界脱轨。

2008131班20082569黄肖滢

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正是中国参展商那耳熟能详的假意一摔,顿时四溢的酒香让茅台不仅获得了金奖,从此也打开了走进世界的通道,享誉全球。

通过高科技互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城市的畅想——上海世博会漫游”,我们不仅提前体验到2010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撼的精彩瞬间,也让人感受到上海世博会的创新活力。

“一切精彩始于2010年”,我们拭目以待

世博会的宗旨是为了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一个参展国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扩大国际交往,提高参展国的地位和声誉。因此,有近155年历史的世博会被誉为是世界经济、科技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综观世博的历史,已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韩国、中国这13个国家,25个城市举办过世博会。每一届世博会的举办都为举办的城市带来了大步发展的机会和留下了无限回味的财富。当然,2010的上海世博,不仅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更有了让上海获得再次腾飞,去跻身于世界城市之颠的机会。

综观世博会156年的历史,实质上是人类文明进步精神的一个完美体现的历史。尤其是从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开始,每一次世博会都有一个让人共识的主题。这一主题正是反映了每一个历史时期,全球人类所共同关注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世博,让城市更美好”。这一主题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提下,人类对自然,人类对生存地球的一种和谐共存的渴望。

2010年上海世博的规划占地面积为5.28平方公里,在这规划范围内,建造永久保留的群体性的标志性建筑;在世博会的场馆内,会让人们提前感受到未来在科技成果改善下的新环境,新生活。总之,要向世人最大限度地展示科技美化城市生活。在上海的浦江之畔,世界各地的人们将透过各种科技咨询和成果,全方位地感受到城市如何美化生活,要再次印证:“世博促科技,科技美世博”。世博的展览是很逼真的,世博的未来是很美好的,她给了我们参观者一个美好的希望,也激起了我们一股热情,身为中国的一员,上海的一员,一定要为世博做出一份贡献,尽到一员的责任。

推荐第2篇: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有感

上海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坐落在美丽的人民公园旁,与上海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比,规划馆显得格外的娇小玲珑,但它婉约的气质也就格外地突现出来,给人清新明亮的感觉。在参观中,我们更是感到它所蕴含的无穷魅力让人那么心驰神往。 在年岁已久的黑白照片里,我看到了上海;在风情万种的仿古一条街上,我看到了上海;在五光十色的多媒体屏幕上,我看到了上海。一千米长的“南京路今昔”幻影成像系统,更以高科技的手段反映了上海中华商业第一街30年代和90年代典型的人文景观。

在城市规划展示管里,最让我难忘的是城市规划模型。虽然只是微缩模型,但它克隆的是我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占地达600多平方米,且不说它的小巧与精致,单单就是那么一座座房子、一条条逼真的马路就把上海囊括的晶莹剔透。那种气势,只有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三楼上海城市规划平面立体模型才能体现;那种另人叹为观止的模型,只有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三楼上海城市规划平面立体模型才能展现;那种气宇轩昂的静态景观,只有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三楼上海城市规划平面立体模型才能感受。这模型和规划馆的其他展品,已远不止是模型,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娓娓诉说着上海甚至是整个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更加光明的将来。但是,与此同时,同学们也指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地域并不宽广的上海,居然竖立了如此之多的楼房,这无疑造成绿化树木没有地方去种植,有心植木造林,却无地。缺少绿化的上海,空气污染不断上升,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如果说三楼展现的是地理上海,风光上海的话,那么四楼就是产业上海,实力上海了。它将上海划分为港口、航空、信息技术、环保、房地产等方面。我很张彬同学绕有兴趣地还玩摸了里面的一个赛车虚景游戏,是开往小洋山港的。 参观后,同学们对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城市、人、环境、发展”的主题有个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初次参观的同学来说,一踏入规划馆就被它简洁独特的设计所吸引了,然而作为一座诠释了上海自解放以来几十年的巨变的展馆,它的历史厚重感更加打动我。同学们从历史照片中我们看到以前外滩边上的建筑群,外国租借到后来的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世博园区中国馆等等,从过去路上的轨道电车,黄包车到如今四通八达的地铁路线,横跨东西南北的立交桥,尤其是看到上海所有建筑楼群的模型时,更是惊讶无比,从原来遍地都是田地农地现都已被居住楼,高楼大厦覆盖,学校、体院馆、医院、剧院等公共设施也普及到各个区。

参观完毕后,同学们心中涌现出了无以伦比的自豪感,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这就是这个城市的人们走过的岁月。这次活动让我们收获颇多的同时,也感慨万千。城市规划馆展现了上海从明清甚至更早之前的小渔村如何渐渐地演变成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从外白渡桥到新天地,从极具地域特色的石库门到高耸摩登的东方明珠,我们如同穿梭于时空的夹缝,如此大的反差却奇妙的融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感叹上海这几十年来巨大的变化。自从上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上海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地变化着,世博会的召开充分的展示了上海这几十年来成就以及未来无限的潜力,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在中共改革开放国策的引领下上海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当然城市的发展必将伴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城市规划馆中已可见到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其中也通过一些互动的方式来向参观者们征集城市建设的意见,相信未来的上海正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说的会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样宏伟的发展不仅凝聚了上海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党和国家对于上海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前的世界我们无法参与,但是以后的城市变化中必然有我们的贡献和我们的努力!

推荐第3篇:上海城市规划馆参观游记

党章学习-------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有感

上海城市规划馆以其独特的巍峨的姿态矗立在人民广场东首,迎着朝阳,广纳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

虽然一直知道上海城市规划馆在同类展示馆中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当我们真正置身其中时,还是被它展示宏大规模的所震惊。它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展馆的经验,在布局内容上,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作为主题,浓缩了上海城市规划建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重点突出上海未来二十年的城市规划,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大家风范”:以传统和现代想结合,突出运用高科技,体现综合,开放,公共参与的特点。

在其间,我们深刻地感知了上海在这些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1985年,上海仅有一座超过100米的高楼,而今300余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过去的几年,上海建成了中国最好的博物馆、璀璨的上海大剧院以及对旧式里弄房改建成的“新天地”娱乐中心,许多世界知名品牌纷纷进驻上海。由传统的购物中心越过黄浦江,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未来的景象。浦东,15年前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新的金融中心。今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120多亿美元,是1985年的近40倍。更多的外国游客来上海参观,有一些乘坐了从浦东机场开出的磁悬浮列车,其速度达到每小时430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列车———尽管整个过程只有8分钟„„这些各大媒体的评价以及中外游客们的切身体会中包含了对上海的强烈热爱和浓浓的自豪感。

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我们走出了上海城市规划馆,站在黄浦江旁边,我们心中包含着对上海未来的强烈憧憬和期待,将来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不甚清楚,但是,有一点我们知道,上海一定会变得更好!

推荐第4篇:上海城市规划馆和新天地介绍英文版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center

Covering a total floor space of 19,000 square meters,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Center was completed in January, 2000 and opened to the public in Feb 25th of the year.The center offers exhibitions, data searching, study and exchange, education and leisure and sightseeing services.With the theme of \"City, Huma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center has adopted high-tech facilities to display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in Shanghai and its achievements in this regard.This five-story building made of microlite gla, currently known as the world\'s largest showcase of urban development.

It has a 1:200 giant model of the city center, covering 800 square meters.The roof of the center covers 3,000 square meters and is a grid in the shape of four petals of the white magnolia flower, the city flower.In its basement, there is a 45-meter-long mock scene of an old Shanghai street, featuring old city architecture and scenes.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Center is much more interesting than its dry name

suggests.Its highlight is on the third floor: an awesome vast scale model of urban Shanghai as it will look in 2020, a master plan full of endle skyscrapers punctuated occasionally by patches of green.The clear plastic models indicate structures yet to be built, and there are many of them.Beleaguered Shanghai residents wondering if their current cramped

downtown houses will survive the bulldozer (chances are not good) need only look here for the answer.

The fourth floor also offers displays on proposed forms of future 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maglev, subway, and light-rail trains that are going to change even the face of the Bund.The rest of the building includes a U-shaped mezzanine with photographic exhibits of colonial and contemporary Shanghai, a temporary exhibit hall on the second floor, and a cafe and art gallery on the fifth.There are restaurants and retail outlets crafted in the style of 1930s Shanghai on the underground level that connects to the Metro.

The center is well worth an hour of your time.If you want to see what a city of the future is really going to look like, take yourself over to this center on the eastern end of People\'s Square in Shanghai.

Shanghai xintiandi profile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Shanghai City south of Huaihai Zhong Lu, Shanghai Xin Tian Di has become an urban tourist attraction that hold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egacies of the city.Shanghai Xin Tian Di is a fashionable pedestrian street composed of Shikumen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style.

Shanghai Xin Tian Di is unique because of its concept of construction.It retains the antique walls, tiles and exterior of the Shikumen housing of old Shanghai.On the other hand, its interior embodies a totally different world of international gallery, bars and cafes, boutiques or theme restaurants.When you walk into Xin Tian Di, you will get the taste both of Shanghai in the 1920\'s and the sonic modern lifestyle of urbanites of the 21st century.

Development Concept of Shanghai Xin Tian Di

The Shikumen Building appeared in the mid-1800\'s, and is a produc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styles.In the early 1900\'s, it was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Shanghai citizens.The building represents modern Shanghai history and culture.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formerly glorious Shikumen gradually faded out the historical stage as it could no longer satisfy people\'s demands of residence.Thus, the idea of rebuilding Shikumen buildings was launched by the developer of Shanghai Xin Tian Di in 1997.

As we all know, big cities or metropolises of the world all have their representative buildings which reflect the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which also become renowned tourists attractions.Shanghai Xin Tian Di was established with this phenomenon in mind.The result was to endow Shikumen building with new commercial value by changing its function of residence, changing old blocks into a new world full of life! Thus, not only the typical Shikumen architecture of Shanghai City was kept, but a block of commercial area was also developed by Shanghai Xin Tian Di.

Xin Tian Di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South Block and the North Block.The South Block mainly consist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with Shikumen architecture as an accompaniment.Its North Block kept the old Shikumen architecture style, forming a contrast to the modern South Block.

South Block: As the complex of shopping,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the South Block covers 25,000 square meters (6.2 acres) and opened in the middle of 2002.This gla wall building has a very modern atmosphere.Besides restaura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boutiques, fashionable ornament shops, food courts, cinemas and one-stop fitne centers provide places of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or customers and tour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North Block: Composed of antique Shikumen buildings with inner modern design, decoration and equipment, the North Block features upscale stores and

restaurants with cuisin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Brazil, America, Japan, Germany and Italy, fully revealing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of Shanghai Xin Tian Di.

Xingye Lu,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two blocks, is the site of First Congre Hal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Shikumen buildings along two sides of the street have become the scenery embodying both the historical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Shanghai.

Xin Tian Di attracts the eyes of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Famous stars open their restaurants or shops in Xin Tian Di, which become good places for fan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idols.Except for that, the fascinating cabaret and cellar dinning room of the French restaurant, the inspiring rock music played by the Japanese music restaurant and the folk performance of South America in the Brazilian restaurant leave people with great impreions.

Shanghai Xin Tian Di is where \'yesterday and tomorrow meet in Shanghai today\'.It embodies the comfortable and convenient life of the 21st century, having all conveniences such as an automatic elevator, central air-conditioner and broadband network.Its boutique keeps in pace with international fashion.Also, the typical Shikumen buildings of old Shanghai seem to be telling people beautiful stories abou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city.

Shanghai Xin Tian Di has become the best place for tourists to appreciate the history and modern life of the city, and is also a meeting place for local citizens and foreign visitors.Two kilometers away from Xin Tian Di, there is a place of the same kind, called , which is also a welcoming art street in Shanghai.Shikumen

\"Shikumen\", meaning \"stone gate\" , is a special old form of residence in Shanghai.In many ways, it is indeed a gateway to the fascinating history of this largest coastal city of China.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uprising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forced a large number of residents from Shanghai and its neighbouring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to take refuge in the city\'s foreign conceions.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ly increasing population, \"Shikumen\" houses were built in the foreign conceions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A typical \"Shikumen\" house is built along narrow alleys (or \"long-tangs\") and features a stone gate framing a black wooden front door that leads into a small enclosed courtyard.This unique architectural setting provided residents with a feeling of security in a turbulent era, and as most of them were developed by foreign companies, \"Shikumen\" houses had gradually become a symbol of East meeting West in Shanghai.

推荐第5篇:城市规划馆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对城市价值独特的挖掘角度:

城市规划展览馆设计以清晰的时间脉络为线索,从总体上对白城市未来主导产业发展和城市内涵特征进行了准确定位,突出了技术产业的特点,整个规划展览馆以展示“创新”为核心,着力打造白城市建设世界一流的云计算和风电能源基地。充分的展示了重点战略,清晰了规划白城市未来前进的道路。

在高科技运用上的创新点:

城市展览馆安装有中央控制系统,可以对一至三层所有展区的强弱电及信息项目进行中央控制,达到整个系统无人值守和自动运行的目的,系统按照预先编制的运行程序自动运行,从开启电源到关闭电源都不需要人为控制;同时除运用中央控制系统外,还大量运用高科技展示手法,集声、光、电、互动项目、幻影成像、影视动画等现代视觉效果之大成,达到了国际一流展览馆的中控管理水平。

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布展设计,以素、小尺度、细节来抓住观展者的眼球和内心。展馆共分三层,采用黑白灰色调为主,期间点缀蓝色、绿色,将城市历史到未来规划一一展现在眼前。在白城,春可见辽阔草原万马奔腾,夏可观蓝天碧水仙鹤飞舞,秋可听茫茫芦苇百鸟啼鸣,冬可赏千里雪原冰上捕鱼。烟波浩渺的水泊沼泽,连绵起伏的芦苇海,禽鸟嬉戏的百鸟乐园,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悠久的遗迹文化,构成了白城特有的生态、人文景观。以视觉、听觉为依托所变换的灯光效果形成的立体空间里,感受白城这座城市的四季变化。

在空间布局上的设计创新点:

在考虑布展设计的同时,布展设计师将不同性质的布展空间各自在交通、景观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以寻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动线的设计避免重复路线。辅助功能区设置因地制宜,穿插于以上各主要功能区之间,以方便他们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布局,各布展区块完美地实现了各自的功能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展区资源,同时保证了展区之间便捷的联系与交流。

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城市规划展示馆作为城市的灵魂之窗,浓缩着整个城市的精髓,使人们感受到白城市这座古老而又现代城市愈久弥新的魅力。展馆推动公众参与发挥直接推动作用,为发展规划展示发挥积极作用。

白城市城市规划馆通过“现实”和“虚拟”两部分精彩结合,淋漓尽致的展现出白城市伟大的历史足迹和未来发展之路。

推荐第6篇:参观城市规划馆

参观城市规划馆

星期一早上,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无云。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这次春游对我们来说,是第二次集体活动了。

这次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于2000年年初建成,2000年2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

馆内拥有4个展示馆,主体高43。3米,总建筑面积18393平方米。其主题是“城市、人、环境、发展”,全面展示上海的“昨天、今天、明天”。展示馆内有按上海市实际面积缩小500倍制作的城市模型、引人怀旧的上海20世纪30年代老街风貌,以及采用虚拟实境、幻影成像等高新技术手段呈现的上海未来都市景观。

在参观中,我逐渐了解了上海50年的变化:从矮平房到高楼大厦;上海的地铁从零到22条线;

区域从以内环线界限,扩大到中环线,外环线;市区从10个区,发展到18个区,面积大约扩大到五倍;上海人的居住面积达15平方米/人以上,与20年前的5平方米/人是不能相比。这些,让我感到惊叹不已,城市变化日异月新。城市规划展示馆已成为市民了解上海、展望未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上海加强对外交往,促进国际间相互了解沟通的宣传窗口。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了,上海的未来是由我们来创造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进才北校六年级:希望如灯

推荐第7篇: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姓名:凯叁尔

班级:土管一班

学号:1012092131 指导老师:艾刚、侯敏

城市规划展览馆观后感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集中展现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了北京城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年的建都史,宣传了新中国成立61年来首都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展示了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于2004年 9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诚信(窗口)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市长培训教学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单位。是全面展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大型主题展览馆。

开馆至今,已经接待了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和世界上90多个国家地区的首脑贵宾,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观众200多万人。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在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展示首都北京未来发展目标的重要窗口。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悠久的历史,宣传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馆内许多展品同时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还积极为各种文化交流、展示和会议等活动提供高水平的场地服务。馆内现拥有2100平方米的临时展区(其中:一层展区1000平方米,二层展区1100平方米,分开或同时使用均可),能够容纳180人的多媒体影厅(大会议室)和能够容纳60人VIP会议室。三层宏伟的北京市城市大模型区域和四层宽阔的参观展示区域为举办发布会、酒会等活动提供了富有吸引力且别具特色的活动空间。迄今为止,中国外交部驻华使领馆和外国媒体新年招待会、北京市人民政府驻华使馆新年酒会、“加拿大奥运之家”主题展览、时尚集团《时尚旅游》颁奖晚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一小时”活动启动仪式、“法国视觉”建筑艺术展等高水平、高规格的展览和重要活动都曾经在我馆成功举办。

进入馆内,不禁被那恢宏的气势所撼动,从大家惊讶的表情可以看出,北京虽是帝都,他的历史却并非那么为人熟稔,甚至可以用陌生这个词儿来形容。展馆分为4层,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展示面积约8000平方米。展示内容

包括北京古城变迁展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北京历次总体规划介绍以及中心商业区、奥运区等规划建设展区。还有有北京交通变化发展规划系列,从1953年到

57、58年,从1973年到1982年,从1993年2002年,直至今天的北京。站在四层通过电子望远设备俯看三层的沙盘,可以细致了解北京,每当触屏到电子感应位置,就会出现相应的具体介绍。来到这里,你可以毫不费力的游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甚至具体到每个社区、每所学校都可以找到。除此之外,大家还透过模型了解到老北京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公交、地铁和城际轨道运输。虽然我不是北京人,但看得出大家都很怀念过去的日子,古老而不失风韵,就像落日的余晖,血红地燃烧出另一种美丽。这,就是历史的感染力吧。最后,展馆列出了对未来的规划:宣传低碳生活,益于健康。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可爱的帝都,也为了我们自己。

这次活动让同学们第一次如此完整地看到了我们每天生活于其中的\"北京城\",大家都纷纷在模型上找自己生活、学习和熟悉的地方。展览馆中还展出了伦敦、莫斯科、纽约、东京等相关城市的图纸、照片、宣传影片等资料,使同学们对各城市的历史沿革、规划变迁、城市风貌、标志性建筑等有了相应的了解。首先,大家在宏观上对城市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一个城市从建成到发展完善,最后到成熟,是多么的艰难与不易,自然会增添几分对我们生活环境的疼惜与呵护。同时,活动对大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大有裨益。刚刚召开的两会代表提出了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的概念,而我们也懂得,作为一名法律人,应该学会的不只是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有一颗关注社会,情系祖国的心,一颗即使不是共产党员,依旧挂念着百姓生活的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报告的末尾,我想重提一下,馆中那句醒目的标语??“世界的危机,中国的承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对我们法院全体成员,对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们提出的要求与挑战。形势就在面前,漫长而严峻,我们是祖国的脊梁,就应该挺直腰板,我们有团、党组织的领导,就应该提高觉悟,像千年帝都一样,巍巍屹立,勾勒出华夏民族的壮丽图腾。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北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最佳场所。这里也是我们展示与推广、彰显成功与辉煌的理想之地。

推荐第8篇:杨浦城市规划馆

心系杨浦、培养创新

----走进杨浦区城市规划馆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场馆,了解杨浦区三个百年的历史文明、了解杨浦历史转型重大战略决策的发展理念、空间布局、六大理念等。

2、通过对杨浦区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得创新意识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3、通过参观城市规划馆,激发学生爱上海、爱杨浦、爱家园的美好情怀。

二、活动地点:长阳路1111号(近江浦路江浦公园内)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活动先导(介绍): (一)场馆简介:

杨浦区城市规划展示馆位于长阳路1111号(近江浦路),总建筑面积1428平方米,分为上海两层。底层主要为公共空间及杨浦区规划展示,分为杨浦概括、领导关心。百年文明、体规划)、重点地区、个展区,中央主展区多媒体、影音投影等的总体规划,以使参

红色工运、三区融合(总专业规划和建设成果七通过展板。展墙。模型、多重手段展示知识杨浦观者充分理解知识杨浦“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概念。上层主要为功能空间,设有虚拟现实演示中心。会议室、贵宾室、办公室等。

整个建筑为钢框架、玻璃幕墙、结构,水滴形的平面造型与立面的岩相结合,使整个建筑显得通透清了现代科技的力量,又赋予建筑质

轻钢屋面玻璃和片澈,即显示朴的情趣。展示馆现已成为杨浦区向外展示城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近现代发展史、杨浦由传统工业向知识创新区成功转型的成果和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重要窗口;成为区内外各界人士了解、考察、调研杨浦的必到场所和深入了解杨浦、融入杨浦发展、

参与杨浦建设的重要平台。

(二)场馆亮点:

场馆入口处有一尊玉雕,上面描绘了杨浦区若干标志性的建筑,可进行知识问答。一楼第三展厅百年文明展厅详细介绍了杨浦“大上海”计划的百年市政、百年高校和百年工业。二楼虚拟现实演示中心,可以了解杨浦的规划成果和规划前景等。

五、活动内容:

1、仔细聆听

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仔细聆听讲解员介绍有关杨浦城市规划展示馆的概况。其中学生重点聆听的部分是杨浦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发展理念、空间布局、六大聚焦等。

2、提出疑惑

听完了讲解员对规划馆和杨浦发展的介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请讲解员为大家解疑。

3、谈谈感受

现在请学生来谈谈参观完规划馆以后的感受。回到学校以后可以以作业竞赛的形式来抒发大家对我们美丽的家园——杨浦区的热爱。

学生活动学习单

一、填一填

1.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区的___________。

2.总面积___________平方公里,现状人口约___________万。3.大转型:杨浦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转型。

4.发展理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区融合、联动

发展”。

5.2010年1月杨浦区荣获全国首批“___________”殊荣。

二、谈一谈

参观了城市规划馆,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 通过对城市规划馆的参观,谈一谈你对杨浦区的了解。

一、星星榜

大学生哥哥姐姐真的很棒吗?

通过本次探究实践活动,你解决了几个问题?

推荐第9篇: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北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拥有广阔的水域和滩涂,地势平坦。

上海行政区划分为17个区和3个县,陆域总面积6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151平方千米。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级和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约181平方千米,建成面积约129平方千米。1998年全市户籍人口为1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5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73%。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上海市在1986年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新一轮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求,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城市性质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城市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其主要标志是六个基本形成,即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基本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布局;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基本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体系。

2、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的发展方向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带,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能开发,重点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完善城镇体系,把崇明岛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市域空间布局结构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中心城为主体,形成“多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多轴”是由沪宁发展轴、沪杭发展轴、滨江沿海发展轴组成,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层”是指中心、新城、中心镇、一般镇所和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及中心村五个层次。“多核”主要由中心城和11个新城组成。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一般为20-30万人;中心镇是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建制镇,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一般镇由现有集镇根据区位、交通、资源条件等适当归并而成,人口规模一般为1-3万人;中心村是在合理归并自然村后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人口规模一般为2000人。

产业布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城市内环线以内的地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适当保

留都市型工业;第二层次,城市内外环线之间的地区,以发展高科技、高增值、无污染的工业为重点,调整、整治和完善现有工业区;第三层次,城市外环线以外的地区,以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重点,提高经济规模和集约化水平,集中建设市级工业区,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和郊区旅游业。

3、综合交通

对外交通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战略目标,以“三港两路”为建设重点,“三港”即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现代化信息港,“两路”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市域交通以“两网”为重点,“两网”即城市轨道交通网、市域高速公路网,形成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结合国道和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加强市域高速公路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的衔接,市域内基本实现“

15、30、60”的目标。“15”即重要的城镇、工业区和交通枢纽等主要集散地的车辆15分钟可进入高速公路网;“30”即中心城到省界和中心城到新城30分钟互通;“60”即高速公路网上任意两点之间60分钟可达。此外增加东部地区对外通道极为重要,因此新规划对沿海大通道保留了规划用地。

实行公交优先政策,重点发展以大运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立足长远,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建设布局合理、换乘方便、经济高效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模约280千米。

规划建设中心城龙阳路到浦东国际机场的磁悬浮列车线路1条。并进一步研究连接邻近省市的方案。

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为主、虹桥国际机场为辅的组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港,初步形成亚太地区航空枢纽。

建成上海国际信息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应水平。

上海港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考虑,通力协作,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集装箱枢纽港建设,核心是建设水深15以上的深水港区。

4、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以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为重点,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设计,保护城市传统风貌,改善城市空间景观,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绿化建设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大于10平方米,人均绿地指标大于2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大于35%。

水环境整治与保护的规划目标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整治市域河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逐步完善污水排水系统,改善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率大于80%。 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目标以烟尘、二氧化硫和机动车尾气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施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结合西气东输工程扩大天然气来源和使用范围,控制燃煤电厂总,争取外来电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目标要保护真实历史遗存和历史环境,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提升城市艺术品位,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融。保护11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4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各级文物、古迹和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反映上海传统特征的历史街区,以及对中心城旧区风貌保护。

5、住宅发展

住宅发展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服务设施水平为核心,新区与旧区住宅建设相结合,相对集中开发。顺应住宅商品化的发展趋势,调整住宅建设结构,体现住宅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并严格控制高层住宅。

三、创新与特色

1、进一步明确了沿江沿海发展空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2、按照中心城、市域、长江三角洲三个层次,统筹上海城市空间布局。

3、更注意将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功能。

4明确“三港”和“三网”是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以增强城市对外集散和辐射能力。

5、以环境建设为主体,营造上海城市新形象,促进上海可持续发展。

6更注意保护体现上海历史文脉的传统建筑和街区,展示传统文化底蕴。

四、实施效果

根据中央对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市政府及时组织编制分区规划,重点地区详细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并加强苏州河、黄浦江两岸等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对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目标,正在有序实施。

推荐第10篇: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安全须知(新)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参观安全须知

一、本馆入口设有安检设备,请您给予配合与理解。

二、团队(中小学生团队)组织者请在入馆前将本参观安全须知告知随团成员,并做好入馆参观过程中的安全防范工作。

三、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管制械具等危险品进入馆内。

四、携带宠物者、衣履不整者、患精神病者、酗酒者谢绝入馆。

五、1.2米以下儿童参观需由家长带领;老人、行动不便及身患疾病的参观者请注意人身安全,由家属陪同前往参观。

六、为保持场馆清洁有序,馆内禁止吸烟、喧哗、追逐打闹、攀爬躺卧、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不文明行为。

七、除贵重物品外,其他大件物品可在大堂寄存处存放。

八、参观途中请注意各楼层台阶,上下自动扶梯时请按绿色箭头方向乘梯,禁止逆向而行,不需乘梯的参观者请不要靠近自动扶梯上下两端入口感应区域,避免自动扶梯无效启动。

九、请您自觉遵守馆内的警示,爱护展品和展览设施。不得随意触摸模型和灯光设备,不要攀爬展厅内护栏,不要重力依靠馆内的玻璃和栏杆,不要自行处理馆内设施设备故障。

十、发生紧急情况时,请您在馆内疏散标志和广播的指引下或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快速疏散。

十一、参观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与我馆现场工作人员联系或拨打大堂服务台咨询。咨询电话:63184477*

416、226投诉电话63726307

第11篇:参观天津城市规划馆

参观天津城市规划馆上周四,在侯书记、陈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政行学院全体大一学生参观了天津城市规划馆和五大道历史风情区。天津城市规划馆坐落于美丽的海河之滨、著名的意大利风情保护区内(天津市河北区博爱道30号),是一座雄伟的米黄色建筑,明快的现代格调、浓郁的异国风情,成就了这座建筑的恢宏与大气。规划馆比邻京津城际铁路终点天津站,与天津商业中心滨江道和平路商业街隔河而望,不远处就是天津标志性建筑津湾广场,其建筑面积约15000㎡,布展面积约10000㎡,共分为3层、16个展区,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这个宏伟的规划展览馆。

规划馆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和参观流程,布展线索分明、层次清晰;展馆空间通透敞亮,展品造型新颖独特。在简约明快的统一风格下,各展厅结合不同展示背景、展示内容及历史文脉。一层设历史展区、总体规划展区、交通规划展区、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公示区和临展区;二层设滨海新区规划展区、海河规划展区、名城保护规划展区、旅游规划展区和海河之旅4D影厅;三层设住房建设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展区、生态规划展区、环境整治展区、重点地区规划展区、区县规划展区、城市映像影厅、公众互动参与区;四层设办公区和多功能厅。其中主要历史展区风格古朴典雅、色调沉稳,我们走入其中,就仿佛游弋在寻幽探古的历史长河中——亲身感受昔日“三叉河口”的沧桑与辉煌。在一个城市的诞生、演变、发展、腾飞中,深刻领悟到城乡规划的理念及发展历程,真切感受到天津城市演变和发展的悠长轨迹。

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及配套演示系统占据了展览馆的整个共享空间,也是整个展馆最具有吸引力的展区。我们站在展馆二楼VIP看台观看,巨大的LED播放屏与模型组成的声光电三位一体同步演示系统,让公众仿佛置身于天津城市飞速发展的建设浪涛中,在强烈的震撼与触动中,天津中心城区371平方公里未来的城市规划远景和美好蓝图深植人心。

滨海新区展区是天津馆极富时代特征的展区,参观我们步入其中可以形象深刻、全方位地感知滨海新区——这个中国未来第三经济增长极,详细清晰的规划远景和未来发展蓝图。海河之旅影厅,运用180度弧幕、动感座椅、环绕音响等高科技手段,强烈震撼公众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神经,我们可以全方位体验海河泛舟、漫步城市的真切感受,深刻领悟到海河——天津的母亲河。

城市映像影厅设置了180度弧幕,体量宽大、视野开阔。8分钟的影片——《腾飞的天津》,使公众可以形象、具体地把握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方方面面的情况,深刻地感受天津建卫60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清晰地触摸当代天津飞速发展的时代脉搏、自豪地展望未来天津发展的雄伟蓝图。

公众互动参与区通过多通道投影、触摸屏等高科技手法的运用给每一位进入展区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开辟了天津政务信息公开查询区,并设置了丰富生动的城市规划小游戏,公众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模拟规划设计,切实体会到城乡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个规划馆,不仅展示了天津是北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它也向世界显示,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发展高科技,在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在实现着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直观的感受到天津

600年以来的发展和巨大变化。天津这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博物馆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天津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经济的持续稳繁荣发展。

第12篇:杭州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城市规划中的名城保护

——参观杭州城市规划馆有感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城市无时不刻不在发展之中。从秦朝设立钱唐县开始,杭州建制已历两千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五代吴越、南宋先后定都于此,杭州的繁华不断延续,直至今日。城市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规划,于2008年建成的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详细介绍的杭州规划的历史、现况与展望。

不久以前,我们浙江大学园林0901班的同学便参观了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杭州市市民中心,以“规划构筑品质生活”为展示主题,定位为亲民、互动、前瞻的“城市窗口”。展馆共分四层,分为序厅、“印象杭州”、“解读杭州”和“展望杭州”四个展厅,设置城市记忆、名城保护,蓝图总绘、通达出行、基础命脉、网络都市等主题展区,主要介绍杭州古都文化名城的悠久历史,宣传当今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展望生活品质之城的美好未来。展览馆一层介绍了杭州市地理位置、经济概况、气候条件等基本信息,为参观拉开了序幕。二层分为“城市记忆”、“名城保护”、

“山水城市”三个篇章,展示了杭州城市的发展历程,

从古至今全面介绍了杭州城的形成及在保护老城建设新

城中的种种变迁。三层则设有公共设施规划展区、住宅

规划展区、综合交通规划展区及总体规划展区,展示了

杭州城市发展的蓝图。四层设有环幕影院、总体规划大

型城市模型展示,使参观者可以直观感受杭州的规划建

设,体验到视听上的冲击与震撼。

在此次参观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层的展厅。

在这里,“城市记忆”篇章详细介绍了杭州从良渚文化开

始至今的发展状况,让人立体般地感受到从古至今,旧

城变新城,零零总总的变迁与变化。低矮的石墙上雕刻

了反映杭州历史重大事件的浮雕图象,对应的液晶屏幕

播放着相关的影像资料,地面上则刻上了城市发展的重

大节点纪事,而市民记忆墙上展示了杭州百姓提供的老

照片。“名城保护”篇章则详细地介绍了杭州城内河坊街、

中山路、老工业区等具有特色的区域的保护、改进及建

设。在很多杭州人的记忆里,中山路就是老杭州风情的

代言词,甚至可以类比上海外滩、北京王府井。几百年

来,中山路一直处在杭州商业文化中轴线上。车水马龙、

行人繁多,是杭州人逛街、购物的首选去处。这种繁华

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现在的中山路,仍然保留了一些

当年的韵味。但这条宽不足10米的道路显然已经垂垂老

矣,整体商业价值不断走低。因此,杭州市在城市规划

中对中山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整体性地保护了中山

中路历史街区,真实完整地保护和延续历史街区风貌、

街道空间特征、多样化的传统建筑形态以及历史街区内

图1 人文传统(图1)。同时将有效地发挥城市中心区历史街

区的价值,激发历史街区城市活力,突出原真性、整体

性、延续性。河坊街、老工业区、运河文化的保护、建设与发展也同样是成功的案例。由此

可见,在城市规划中,现代化的建设是无法完全抹去老城区古城风貌的,历史古迹在新时代现代化的城市中同样能够焕发出新的风采。

对杭州这样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城市来说,新杭州的继续发展注定要在这雄厚的文化背景之下展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中写道:“历史文化名城应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历史文化是长时间沉淀产生的,是一个地区传统特色的积累与表现,它既带有某一历史阶段的时代烙印,又融合了多个历史阶段的修正与积累。城市历史遗留下的建筑空间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们凝固与浓缩了当时的文化,是城市传统与特色的继承与发扬,从不同时期的建筑空间环境的变化可以找寻到城市历史演变的轨迹,从而了解一

个城市的发展变化。

目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

要以杭州主城为中心,以钱塘江为轴线,

加强江南、临平、下沙等三个副城和外围

组团建设,形成“一主三副六组团”(图2)

的空间布局,并指出要重视历史文化和风

貌特色保护,加强对清河坊等历史文化街

区,良渚文化遗址、临安城遗址等历史文

物的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名城保护不仅

仅是保存维护,更是对历史资源的保护和

利用,对于城市的建设、文化的发展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2

第13篇:城市规划馆参观报告

城市规划馆参观报告

关于历史建筑的一些思考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第八大城市,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有超过2000万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上海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地处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是长江三

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

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19世纪,由

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

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

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

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

心而迅速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

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但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而在建的全国最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

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

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

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

的全球城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

济发展最快的典范”。

然而在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同时,也存

在着这样那样的种种问题,不论是城市规划,交通组

织,文化差异等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发展的进

程中。而且高速的发展中,随随便便一个规划的问题,

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淹没在历史进程中,成为这个城

市的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难以去更改,任何一种方式

的补救,不单单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到

居民的正常的生活方式。

所以,这里我想谈一些关于上海历史建筑的问题。

一般来说,由于自身安全出现问题、使用功能改变等原因,

城市的老建筑在

经过相当的时间后,必须对其大修大改或将它们完全拆去重建。在某些历史时期,当城市总体加快进步,开发、建设比较集中和投入时,旧建筑的拆除改造就会形成较大的规模。

应该说,经岁月摧折、风雨侵蚀,建筑的更

新换代在总体上是城市演进中的正常情况,绝大

部分旧建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永久不变,但是,

也不能忽视,一个城市中总有一些特别有风格特

色、特别有价值意义的可以称之为建筑和人文“经

典”的历史建筑,它们已构成为城市的精华和标

志,因此不仅不应拆除,还应尽力地保护它们、

延续它们,使之能传之永久。

但因各种原因,如城市开发、改造大潮的来

到、开发商对经济效益的更大追求、某些建筑质

量出现问题或内部功能发生转变,还有政治变革

方面的激进因素等等,一部分经典性建筑也会被

轻易拆除或未尽最大的能力去维护,最后仍被毁去。从后来回顾过去,便生出了又一种令人痛心的永久遗憾。

上海同样也是如此情况。且旧上海曾是一个高度繁荣、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陆续建造的经典性建筑也较多,因而历来失去的比例也较大,于是留下了更为沉重的遗憾。从城市建筑类型上来说,上海经典性的历史建筑中拆去最多的是老戏院和老电影院,也最具代表性。

旧上海是娱乐事业异常兴旺的消费城市,建有大批的戏院和电影院,其中不少是美轮美奂,造型、结构、功能都属高水平的建筑。但在20 世纪80 年代后的现代化开发、建设热潮

中,主要因两者占地面积

广,土地可用率高,许多

便被拆除,在原地改建为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那些

被拆去的经典性老戏院和

老电影院主要有:新华电

影院(原为夏令匹克大戏

院,建于1914 年)、嵩山

电影院(原为恩派亚大戏

院,建于1921 年)、长江剧场(原为卡尔登大戏院,建于1923 年蓬

莱电影院(原为蓬莱大戏院,建于1928 年)、大众剧场(原为荣金大戏院,建于1929 年)、大上海电影院(建于1933 年)、瑞金剧场(原为金都大戏院,

建于1938 年)、沪光电影院(原为沪光大戏院,建于1939 年)、和平电影院(原为皇后大戏院,建于1942 年)等。

这些老戏院和老电影院各有自己独特的建筑

风格和人文特色,如嵩山电影院屋顶是上海少见

的大穹隆顶,整体形象就是一道风景线;大上海

电影院高为5 层,外立面饰有8 根长玻璃霓虹灯

方柱,观众席多达1750 个;沪光电影院外墙正

面用耐火砖贴面,侧面窗户为蜂巢式,内部布置

中西合璧,上下观众厅地坪做成当时少见的元宝

形;长江剧场装饰华丽考究,欧陆风情浓郁,两

侧建有包厢的场子精巧和典雅为当时戏院之首。

一些老戏院和老电影院还各有自己的故事,人文

积淀赋予了它们在城市中以特别的历史地位。如

蓬莱大戏院在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以最快速

度于8 月7 日上演了由200 多名演员参加的《保

卫卢沟桥》,场内外群情激昂,大大激励了市民的抗日斗志;卡尔登大戏院以演出话剧著名,曹禺的《雷雨》、《原野》和其他一些优秀剧目都在除老戏院和老电影院以外,上海其他被拆除的经典性历史建筑就散见于各个方面了,此处不展开讨论。

总而言之,就以上列举的案例,我认为人们在对待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上,应清楚认识到:在城市中,现在迫切要做的事已不在于恢复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不在于重塑历史场景,而更多的应该是深刻的意识到,这些历史建筑对于我们来说的深刻意义,对于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来说的积极影响。它不单单是一个人的过去生活的缩影,一个地区的一段历史过往,它更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起来的印记,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生活的细节融入其中,并

不是几本书上的描述就可以诠释的,是需要我们

身临其境去感受,曾经的人们是如何的生活,这

个城市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对于我们现时

代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甚至是有以什么借鉴作

用。

当我们对老城区的改造,还是对历史文化街

区的翻修的时候,我们能否保持一颗对历史的尊

重,对建筑的敬仰的心呢?是否可以关注到那里

的风俗民情,城市地貌,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城市

现代化发展而磨灭掉了城市自己的自然风貌。

更容易被我们忽视就是那些犹如城市命脉的

道路。穿插在建筑之中的街道,我们应该考

虑到街道的布局与形态,街道功能,街道空

间及景观。包含街道网的平面布局特征、主

次街道的相互连接关系、街道的分级体系和

街道的空间层次关系。一般情况下,历史地

段的街道布局与形态不应改变,同时历史地

段街道的功能应该在原有的主体功能上予以

扩展,历史地段街道的尺度、界面和空间标

志物应该基于保持和保留。由于现代交通需

要而必须改造的或新辟的规划道路,其尺寸、

走向、线性等空间要素,必须考虑于该地段

乃至城市街道格局的关系。

如何现实、正确地对待仍还存在的数量庞大而又矛盾多多的城市历史遗产,如何慧眼认定、坚决保住和保护其中那些有价值的,包括不少经典之作的城市精华,是我们现如今的重中之重,以防止出现我们的前辈给后代留下的那种遗憾和痛心。

第14篇:柳州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柳州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2012年3月25号我和几个同学一同去柳州城市规划馆参观,来到规划馆门口我就被这气势震撼住了,不禁往里面走去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柳州的一片光辉历史和辉煌前景。展览馆共分两层,充分利用了柳州本地的山水风貌作为展厅布景的设计元素,以母亲河柳江作为主线,串起全馆的18个主题展厅。一楼主题展厅包括“历史回顾”、“整体规划”、“景观走廊”、“产业布局”等,展板背景、图像演示、地板装饰等,处处有柳江的影迹,我们置身其中,像是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顺水泛舟,通览古今,感受未来。在展示大厅中,最吸引我们眼球的,是一个按1∶750比例制作,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的沙盘模型。沙盘微缩展现了总面积5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柳州市区城市概貌和自然概貌。据介绍,该沙盘模型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声光技术,创下了同类展览馆中的两项全国之最:一是模型上方有全国最大的无缝衔接宽屏投影,屏幕长达25米、高5米;二是在国内首次采用模型与投影互动的展示手段,当屏幕上出现某项规划的内容时,电脑控制的射灯就将光斑投射在模型相应的位置上,让人一目了然。我们站在沙盘前,规划中2020年建成区面积近200平方公里的新柳州尽收眼底,山河楼宇宏伟壮观,仿佛漫步未来。让我们称奇的是,踏上一座长约7米、宽约4米的小桥,低头竟可以在桥面上看到柳江河面13座跨江大桥的风姿,让人观赏桥的历史演变,让人感受“广西桥都”的魅力。在展厅的一角,有一驾驶游艇,可以在虚拟的百里柳江中畅游一番。但可惜的是,我们去的时候,设备没有开启,让我惋惜不已啊!在二楼,我们看到了十数座造型各异的大桥,也利用多媒体设备查看了一些资料。当然,除了展示柳州主城区的交通规划、山体保护规划、“百里柳江”景观规划等成果外,柳州市所辖6县在馆中也都有各自独立的展位和沙盘模型,并有电子触摸屏供我们查询和了解各县的概况和规划。

参观完整个规划馆之后,我们不由得感叹:这规划馆就是高科技的结晶啊!经过这次参观后,我们是大开眼界啊!我们看到了柳州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取得的成就,感受到了党领导下柳州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也全面体验了柳州繁荣、骄傲的发展历程。而且,以下数据也表明了柳州经济发展迅猛。1978年,也就是改革开放第一年,柳州市全部工业产值为13.70亿元,而到了2009年,却达

到了2011.1亿元。还有一个数据:在2000年,柳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为31.32亿元,到了2009年,达到了681.86亿元。以上两个数据中,一个使工业总产值在短短地30年增长了差不多150倍,而固定资产投资也在短短的10年间增长了二十几倍。由此可见,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很正确的。因为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劳动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对于交通也越来越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想铁路事业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对对于铁路人才的需求也会大量增加,对于铁路事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而我的专业是铁道交通运营,因此,我要努力学习专业课,学技术,掌握扎实的技能。同时也要学好文化课,学好基础课。因为专业技能是我们日后谋生的重要手段,是我们找到工作的重要保证。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加强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平日里认真研究,从各个渠道获取最新的技能知识。希望我今天所学的能够在今后的发展有所作为, 希望铁路事业蒸蒸日上,希望国家发展越来越好,希望自己可以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的法展尽一份力量。

第15篇:参观柳州城市规划馆

参观柳州城市规划馆有感

班别:公管081班

2009年12月11日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参观柳州城市规划馆。2010年4月20日我和几个同学再次参观了柳州城市规划馆,这次城市规划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10年4月20日我和同学们搭乘公共汽车来到柳州城市规划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市规划馆。当我踏入展览馆的一瞬间,感觉到的是万分的惊喜,光从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的超前设计就足以证明展览馆的精品之宏大。从讲解员的详细的介绍中,我们对柳州市过去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和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繁华的都市,未来的文化名城——柳州的英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走入展馆,我们处处感受到多媒体的魅力。柳州城市规划馆它以“规划让柳州更美好”为展示主题,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柳州的今昔和未来进行全方位地生动展现,让人对柳州未来无限遐想。蜿蜒流淌的柳江,作为造型元素贯穿整个历史沿革展区,展现了柳州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墙上的液晶屏播放的影片展示柳州的概况和风情。让人称奇的是,踏上一座长约7米、宽约4米的小桥,低头竟可以在桥面上看到柳江河面13座跨江大桥的风姿,让人观赏桥的历史演变,让人感受“广西桥都”的魅力。解说员说,城市规划馆是一个沙盘模型与多通道弧幕电影互动播放相结合的综合展项。整个总体沙盘展区创造了两项全国第一:第一个运用动态投影等技术与多媒体结合物理模

型的城市总体规划沙盘;沙盘上方屏幕是全国规划展览馆中最大的多通道投影屏幕,宽度25米,也是目前国内所有规划展览馆中最大、软硬件技术运用最多、综合视听效果较多的宽屏影音系统。多媒体影片利用三维动画,影视拍摄等多种手段,全面介绍了柳州的总体规划。透过沙盘,我们可以看到柳州市区山环水抱的奇妙景观,柳江由西向东蜿蜒回绕,像一条绿色的玉带,将整个城市环绕成一个U字型半岛,使整个柳州市呈现壶状景色。沙盘上,美丽的柳江把柳州划分成“一心两城”,以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为绿心,以及柳州主城区和柳东新区为“两城”。整个城市由五大片区组成,它们是柳东片、柳西片、柳南片、柳北片、柳中片,片区间以高速环路连接。“环”在城区、“射”达城郊,一环五射、十横七纵,座座跨江大桥各舒身首,现代化的道路系统将城市的各大空间有机联动,全面奏响了柳州跨越未来的宏伟乐章。在展馆内,我们还可以在“规划成果展区”的LED屏上看到许多新旧场景的对照。在“柳州印象-漫游柳州展区”,我们穿越一道蓝色的梦想之门,置身于220度沉浸式体验之中。展区运用五通道投影打造的三维沉浸式影院,带给我们身临的视听享受。在“城乡规划展区”通过触摸屏互动体验查询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信息。在“城市景观走廊展区”,六块触摸屏集中展示了城市景观密切联系的专项规划,分别是《城市道路景观》《城市景观环境改造》《城市绿地规划》《城市生态及旅游规划》《柳州市户外广告规划》《城市夜景灯光规划》。我们在展馆里虚拟驾驶游艇,在室内饱览百里柳江风光。展馆内还设置了重点实施工程展区,展示12个柳州近年来

在建或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

此外,还可以走出“市区”,进入六县展区了解各县的城镇建设成就、文化旅游、民族风情。

通过这一次参观,我感受到了柳州的魅力,柳州在改革开放之后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飞跃,成为了广西乃至中国西南部的重要工业名城。相信柳州在未来会真正的实现“规划让柳州更美好”。

第16篇:天津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今天,在班长的带领下,历尽千辛,我们来到了天津市城市规划馆。下了地铁,走了好长一段路,绕了好多圈,才看到这个建筑。

先参观的是坐落于河北区博爱道和北安道交口意大利风貌区商贸会展中心的天津市规划展览管。有效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共分为4层、16个展区,第一层设历史展区、总体规划展区、交通规划展区、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第二层设滨海新区规划展区、海河规划展区、名城规划展区、旅游规划展区、海河之旅4D影厅;第三层设住房、公共设施展区、生态城市展区、环境整治展区、重点地区规划展区、区县展区、城市映像影厅、公众互动参与区等。第四层为办公区。一层历史展厅里目前只展示了渤海大楼等为数不多遗留下来的历史老建筑模型。二楼为滨海新区、海河等规划展区,设置了发光地图,配合灯光演示。参观者站在市规划展览馆二楼俯视一楼,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可尽收眼底。这个高度相当于在5000米高空上俯视中心城区,非常震撼。

规划馆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和参观流程,布展线索分明、层次清晰;展馆空间通透敞亮,展品造型新颖独特。在简约明快的统一风格下,各展厅结合不同展示背景、展示内容及历史文脉。一层设历史展区、总体规划展区、交通规划展区、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公示区和临展区;二层设滨海新区规划展区、海河规划展区、名城保护规划展区、旅游规划展区和海河之旅4D影厅;三层设住房建设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展区、生态规划展区、环境整治展区、重点地区规划展区、区县规划展区、城市映像影厅、公众互动参与区;四层设办公区和多功能

厅。其中主要展区包括:

历史展区风格古朴典雅、色调沉稳,参观群众走入其中,就仿佛游弋在寻幽探古的历史长河中——亲身感受昔日“三叉河口”的沧桑与辉煌。在一个城市的诞生、演变、发展、腾飞中,深刻领悟到城乡规划的理念及发展历程,真切感受到天津城市演变和发展的悠长轨迹。

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及配套演示系统占据了天津馆的整个共享空间,也是整个展馆最具有吸引力的展区。参观群众站在展馆二楼VIP看台观看,巨大的LED播放屏与模型组成的声光电三位一体同步演示系统,让公众仿佛置身于天津城市飞速发展的建设浪涛中,在强烈的震撼与触动中,天津中心城区371平方公里未来的城市规划远景和美好蓝图深植人心。

滨海新区展区是天津馆极富时代特征的展区,参观群众步入其中可以形象深刻、全方位地感知滨海新区——这个中国未来第三经济增长极,详细清晰的规划远景和未来发展蓝图。

海河之旅影厅,运用180度弧幕、动感座椅、环绕音响等高科技手段,强烈震撼公众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神经,公众可以全方位体验海河泛舟、漫步城市的真切感受,深刻领悟到海河——天津的母亲河。城市映像影厅设置了180度弧幕,体量宽大、视野开阔,使公众可以形象、具体地把握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方方面面的情况,深刻地感受天津建卫60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清晰地触摸当代天津飞速发展的时代脉搏、自豪地展望未来天津发展的雄伟蓝图。

公众互动参与区通过多通道投影、触摸屏等高科技手法的运用给每一位进入展区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开辟了天津政务信息公开查询区,并设置了丰富生动的城市规划小游戏,公众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模拟规划设计,切实体会到城乡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汗青的车轮是在不停地成长进步的”,路程经过过程此次参展活动,越发肯定了我对于这句话的熟悉。

总之,此次的参观活动,照旧让我感想颇深的。在这搭,让我用很短的时间,看到了天津近些年来的迅速成长,也看到了她的成长远景,让各人看到了天津更大的成长潜力。

第17篇:天津市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天津市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美丽的海河之滨、著名的意大利风情保护区内,坐落着一座雄伟的米黄色建筑,明快的现代格调、浓郁的异国风情,成就了这座建筑的恢宏与大气,这就是天津市规划展览馆。规划馆比邻京津城际铁路终点天津站,与天津商业中心滨江道和平路商业街隔河而望,不远处就是天津标志性建筑津湾广场,其建筑面积约15000㎡,布展面积约10000㎡,共分为3层、16个展区。

规划馆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和参观流程,布展线索分明、层次清晰;展馆空间通透敞亮,展品造型新颖独特。在简约明快的统一风格下,各展厅结合不同展示背景、展示内容及历史文脉。一层设历史展区、总体规划展区、交通规划展区、中心城区规划模型展区、公示区和临展区;二层设滨海新区规划展区、海河规划展区、名城保护规划展区、旅游规划展区和海河之旅4D影厅;三层设住房建设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展区、生态规划展区、环境整治展区、重点地区规划展区、区县规划展区、城市映像影厅、公众互动参与区;四层设办公区和多功能厅。

自2009年1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在采用展板、模型等传统展示手段基础上,大量使用了高科技手段,将激光成像、发光地图、电子翻书、多通道投影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全面展示了天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注重参观者的参与互动,专门设置了数字多媒体展示区和动感厅,多款互动游戏等,让参观者在轻松的心情下认识规划,了解规划,参与规划,具有专业性知识性。

天津展览馆特点:

1.规划展览馆采取了科学组织,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建立了集中领票存包、随来随观、整点、半点定时集中讲解、管理人员定点定位服务相结合的接待工作机制,并针对不同参观人群,精心设计了多条参观流线。员工分工合理有序,各负其责。

2.积极探索,结合实际,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认真倾听,积极采纳,加强与参观群众交流沟通。

3.员工分工合理有序,各负其责。管理到位,工作人性化。

4.卫生到位,干净整洁;环境舒适,适合休憩娱乐。展馆装饰物比较丰富,有专门的园艺师,这些花朵为展馆增加灵气。

5.工作人员服装统一,行为举止得体大方。讲解员讲解内容详细,专业知识比较丰富,对于城市规划了解透彻,各方面知识面面俱到。 6 .展馆设计理念独特,有深刻内涵,设备齐全,整齐干净,合理运用设备充分做好设备维护与安装。

我们展馆需要改进的地方

1.不断完善人性化的服务,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增强管理人员定点定位服务相结合的接待工作机制,为不同人群精心合理贴心的服务。环境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2.环境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完善环境卫生,做到一尘不染,注意边角卫生,尽量没有死角,保持展馆的卫生整洁,主动为展馆的环境做贡献。

3.学习天津展馆的工作经验,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如学习草坪的做法,在底下粘双面胶,在上面用发胶固定,并定期有固定人员清理。

4.工作人员应统一着装,衣服应整齐干净,大方得体。讲解人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多了解规划方面基础知识,根据展览馆实际情况,加强城市规划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5.不断改善展馆的服务环境,是环境更加舒适,做到老少皆宜,增加寓教于乐的活动,让人们在玩的同时不断增长知识,丰富人们的活动与参与度。增加意见建议栏,让参观者多提宝贵意见,不断完善我们的服务,在批评建议之中不断完善,更合理的服务。 通过本次学习参观,我们增加了知识和经验。我们将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历史传承和现代革新有机结合,不断赶紧和完善。

第18篇:观沈阳城市规划馆

摘要:沈阳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名城,是满清文化的发祥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多年前,沈阳人一到下雨天就得拿着瓢从屋里往外倒脏水;30多年前,城市里好容易修好了下水道,可下水道却被用来当做“防空洞”;如今的沈阳城,不但解决了汛期内涝,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区美丽得像个大花园。 关键字:沈阳 城市规划 大浑南 正文: 日前,我们的毛概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沈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这是我们课程的重要环节。希望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我们同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们兴致高昂,对此次参观之旅充满了期待。

进入展览馆的大厅,一幅雕刻成169平方米的《盛京赋》率先映入师生们的眼帘,在乾隆皇帝的笔下沈阳颇具王者风范:“沈阳为王气所聚,乃建盛京而俯关西”,苍劲有力的字体张显着沈阳的恢宏气势。

沈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八经街59号,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全面展示了沈阳市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就和规划建设蓝图。展示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历史篇、规划篇、建设篇、展望篇,以及沈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商贸开发区、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度假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

展示馆中心区面积660平方米,比例1:750的沈阳城市规划模型,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模型。模型综合应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全面详实地反映沈阳城市建设现状和近期建设发展目标,展现了沈阳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展示馆设立多媒体放映厅,循环播放沈阳城市总体规划宣传片。设立了市民参与室,采用触摸屏查询系统,可以查阅城市规划的相关资料。同时,还运用动态幻影成像技术,反映沈阳市古老中街和现代中街的对比,以及浑河两岸局部微缩景观,立体形象地丰富了展示内容。 在展览馆的一楼,解说员让师生们共同观看了介绍沈阳目前发展情况的“Better plan ,Better city”宣传短片,让师生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详细介绍了沈阳的城市规划发展历史:1956—1985沈阳城市初步规划、1979—2000沈阳城市规划、1996—2010沈阳城市总规划、2010—2030沈阳总体规划修编方案。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学生们了解到沈阳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发展着、成长着,这个城市时时刻刻充满着期待、希望与辉煌„„

“一朝发祥地,两朝帝王都”,历史留给沈阳太多的文化古迹。进入到二楼的一个展区,故宫、中山广场、清福陵、清昭陵、张氏帅府的模型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名城风韵化沈阳,历史的沧桑让沈阳成为了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而另一个对比鲜明的展区则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展区,向师生们展示了当代沈阳的综合交通、快速轨道、停车发展战略以及沈阳站地区、太原街地区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况。

三楼是各区的规划展示厅,师生们了解到于洪区、沈河区、铁西新区、皇姑区、大东区、和平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棋盘山地区未来30年的发展规划,这让学生们对沈阳的整体发展有了无限憧憬。在180度弧幕影院中,师生们观看了“建设大浑南,迎接全运会”的短片,也在体验馆中看到了由沈阳市自主研制开发的屏幕技术,学生们不由地感慨科技真的离我们很近,当今科技日新月异,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加快学习的脚步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人。

城市规划展示馆已成为市民了解沈阳,宣传沈阳未来发展目标,展现沈阳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沈阳、爱家乡教育的重要基地。

现代化的城市,必然是一座功能完善、承载力强的城市。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又决定着这座城市承载能力的大小,并成为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010年,沈阳以城市规划为纲,大刀阔斧优化城市布局,连续实施多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 2010年10月13日,在沈河区科普公园东南角,沈阳规划展示馆开馆。开馆两个多月,该馆已吸引了数十万人次参观,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沈阳城市的历史演进,更可以看到沈阳的蓝图。

没有科学的规划不许建设,没有精心的设计不许施工,这已成为沈阳城建的“铁律”。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从规划入手,通过科学规划为城市建设立规矩、绘蓝图,是近年来沈阳市面貌变得越来越靓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规划就此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古老的重工业基地又一次翻开了崭新的画卷。说起沈阳2010年的变化,市民卢秀清如数家珍:道路宽了,绿地多了,私搭乱建现象少见了,杂乱的屋顶广告牌没了踪影,老建筑干净美观,新建筑时尚大气。

在2010年沈阳举办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期间,中外嘉宾盛赞沈阳变化。来自德国的汉克尔说:“这是我第一次来沈阳,美丽的城市环境让我惊喜。”

拉大城市框架,完善路网建设,加大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电力通讯建设„„2010年年初以来,沈阳以筹备“十二运”为契机,全面启动老城区改造和浑南新城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预计2010年全年完成城建投资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

为了在“十二运”期间向全国人民展示沈阳的新风采,沈阳的“十二运”筹备工作于2010年正式启动,成立了由“1室9部”组成的沈阳赛区组委会,承办“十二运”赛事所需要的26个竞赛场馆,将改造现有的16个,新建10个。此外还将改造2个备用场馆和10个训练场馆。现已确定在浑南新区集中建设运行中心、接待中心、新闻中心、官员村、运动员村和媒体村。

在筹备十二运的同时,沈阳也巧妙借起“东风”,全面推进大浑南开发建设。目前,浑南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完成了三环辅道、桃仙路、沈本大道桃仙路以北三条道路的建设,初步完成电力、给水、排水、煤气、电信、管廊等专项规划,启动了景观水系规划和七路、三带、两公园绿化建设。完成了铁路沈阳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编制,主体工程站场部分开始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沈阳浑南新城,它不仅是一座现代化都市,更是沈阳的一处大“氧吧”。目前,“大浑南”地区的绿化景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根据规划,新城的绿地率将达到40%,并规划建成三轴、三带、两公园的格局,其中的两座公园是指莫子山公园、白塔公园。 两座公园到底要建成什么样? 3月22日,记者从浑南新区宣传部了解到,根据荷兰尼克公司的设计方案,建成后的两座公园将融合世界各地景观元素,山水相依,鸟语花香,四季常绿,为市民提供一个环保、舒适、宜人清新的居住环境,符合浑南新城“世界第三代城市典范”的方向。

新城要建设,老城更要发展。2010年,沈阳高标准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沈丹客运专线、沈阳站和沈阳北站改造等重点工程。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2号线一期工程10个区间实现贯通。全面启动南北二干线、二环快速路改造、三环改造、四环建设,沈阜、沈彰等重点道路建成通车。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一期工程达到送水条件

2010年8月10日,沈阳市推出了2013年全运会主功能区——57平方公里的浑南新城建设规划蓝图,全运会70%的功能都在其中。

浑南新城按照“十字轴”型进行规划设计。在南北轴上,由北向南依次摆布中央公园、行政中心、市民广场、科技文化中心(包括剧场、美术馆、科技大厦、文化大厦、音乐厅、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会议中心等城市功能的设计。在东西轴上,设计为生态廊道,排列着各种主题的带状公园。南北轴东侧,规划运动员村、媒体中心、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全运会设施、接待中心等全运会基础设施,还有国际医院、鲁迅美术学院、博物馆、领事馆区域、软件园、科技园等。

浑南新城作为全运会主赛场所在地,将建设“三村三中心”。“三村”即官员村:为50余个代表团团部、1500人提供住宿、餐饮、会议等设施;运动员村可接待运动员、教练员约1.5万人;媒体村,可接待注册记者约3500人。“三中心”即运行中心、接待中心、新闻中心(含国际广播电视中心)。全运会后“三村三中心”将对市民开放。

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承载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建成了众多标志性建筑、大型公园和综合娱乐设施,更重要的是强化城市管理,让城市有效地运转。2010年以来,沈阳组织开展了“四大战役”,高质量完成了东北大马路等38条主次干道整修。开展“清洁沈阳”活动,有效整治了城市10大污染源。加大交通管理力度,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城乡植树5000余万株。深入推进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创建工作,规划通过国家论证,首批27个样板城示范工程项目加快实施,沈北新区、棋盘山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沈阳市成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城市。蒲河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展开,完成沿线3个村庄整体改造,5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18个景观节点绿化工程全部完成,全长143.5公里的蒲河景观路建成通车。

结束语: 此次参观学习,详尽的学习了沈阳市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开拓了思路和视野,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为了沈阳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共同憧憬着沈阳美好的明天。

社会实践论文

——论沈阳变化及发展

沈阳大学理学院

09数学 N0939101

第19篇:十二五上海城市规划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市中心区旧改动迁安置分配方向

黄浦区 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 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 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

闸北区 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 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 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 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 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 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 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四川北路地区;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青浦淀山湖——白鹤;奉贤南桥——奉城海湾;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完成竹南地块三合一项目建设以及塘东地块建设;加速软件园、民生路换乘枢纽、海事大学——铜山街、源深路南块、联洋山川置业地块、龙阳路综合交通枢纽地块、南洋泾路地块等的开发;尽快落实行政文化中心10号地块上海国际美术中心项目。有序推进浦明路、东方路至居家桥路滨江和洋泾、塘桥地区中心建设。

北外滩地块,要与大连路——渔人码头总部研发休闲综合区、苏河湾文化传媒综合区一体发展,形成\"我们单位\"商务区的重要负重功能混合街区;做好长治路以北第三界面区域的开发规划和提篮桥历史风貌街区、扬子江码头、上海船厂浦西厂区地块的整体设计,形成通透的四维街区界面。

第二\"我们单位\"商务区,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为站前141公顷一期以及诸光路附近130公顷二期,在嘉金高速、青虹大道交汇处布置区域服务中心、大型会展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和三期150公顷。

白马塘、凤溪、赵巷地区的购物、休闲、政务、文化中心作为整个上海西片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要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相当规模,联系整个青松嘉地区;青浦工业园区功能整体转换,结合青浦枢纽地下城铁站、重固香花桥组合西核\"我们单位\"商务区,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方案,远期发展为西部地区地标林立的\"我们单位\"商务区。

白鹤、湖区规划抓紧编制;苏州河上游两岸优化规划要在2012年底出成果。华漕、九富、华新市场、七宝外环、长宁临空等组合城市服务功能集群要在十二五期间优化发展,与核心区一同提升,形成鲜活成功的城市功能拓展极。黄浦江两岸开发,包括浦东卢浦大桥以东的\"会\"园区主体,为文化会展和高尚居住、休闲商业中心;卢浦大桥至川杨河之间的190公顷土地,发展为耀华国际商务区;川杨河至中环线之间的280公顷,在济阳路枢纽和东方体育中心基础上,发展部分行政设施和外事设施,适当配置商业和居住功能。

三林滨江绿地,即卢恒路至中环线之间的区域,作低密度开发,发展为民俗文化旅游、\"会\"部分场馆保留体验的大型4平方公里城市绿肺。

浦西一侧,为黄浦、徐汇、卢湾三区牵头,开发中小型会展和酒店、科技研发总部、商业和高尚居住、游艇文化等一体的综合滨江区域。 该区段浦东浦西的城市设计、详控规划,应当在2011年底落实,2012年正式开始建设。

在三个主核心区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张江科学城、莘庄、真如、五角场四个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应当有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五角场副中心基本建成,张江、莘庄、真如副中心进入功能开发阶段。

中环线沿线的金桥、御桥、漕河泾开发区、长风长征、桃浦、大宁六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成;南站、浦江高科技园、江桥三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实现项目覆盖。十二五期间将形成中外环地区现代服务业组合发展的总体形态。

市中心区的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汉中路——北广场)、四川北路——海宁路沿线、大田路——海防路、南京西路——威海路、建国东路——文庙、太平桥南块——老西门、天山虹古功能拓展(联建新村地块)、小闸镇——徐汇中

心地块,仍将作为市中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黄浦区必须切实消除传统市中心区的二元结构,对天津路——宁波路、黄河路——新闸路、大沽路北块、金陵东路——广东路沿线和丹凤楼、东街地区改造拿出切实的整体城市设计方案来,同时深化人民广场地区综合交通设计。 郊区新城建设,要重点推进嘉定、南桥的当前建设,和松江南区、临港北区的城市设计以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调整,衔接区域战略目标的提升需求。

十二五和2017年阶段目标分解以前,川沙迪斯尼乐园地块只做其本身内循环配套和外围工程,附近建设项目一律实行紫线限定。

十二五末期分阶段目标达成以后,应优先启动以产业结构调整、4503和2028工程的具体落实操作方案,复兴岛——庆宁寺——定海桥——杨浦大桥地区要实行优先的用地考虑;大场、高桥、吴淞、吴泾地区要结合高起点定位目标实施具体城市设计。同时优化浦东铁路客站地区规划,适时进行召稼楼地区副中心研究。

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 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

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

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

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

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五个次要新城:南桥新城北起黄浦江(西渡),南起平庄公路,西至浦卫公路,东至浦星公路,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金枫新城以南绕城高速为轴线,自亭林、朱泾至枫泾,另外包括一个吕巷

机场辅助区,规划为商贸、航空服务综合区,总体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杭州湾新城东起海湾森林公园,经过星火、海湾、漕泾、金山卫地区,规划向海湾围垦,形成产业、教育、休闲居住为一体的180平方公里带状城市;东滩-长横新城按照组团布局,规划为高尚居住、产业服务、论坛娱乐为主的区域,面积在120平方公里,不追求自体循环;城桥新城按照50平方公里,规划为崇明全岛的服务城市和启崇海地区中心城市。

第20篇:天津城市规划馆参观感想

天津城市规划馆参观感想

乘车穿过美丽的意式风情街,我们来到了宏伟大气的天津城市规划馆。漫步于光影变幻之中、林立模型之间,我深深地被城市规划馆的设计所吸引,更被天津辉煌繁荣的历史、科学发展的今天所折服!

规划馆里,给我最强视觉震撼的,当属天津城整体模型和天津古代城市模型了。

在规划馆一楼,看到一片面积很大的天津城整体模型还不觉得什么,可到了二楼,从平台上俯瞰下去,视觉上的冲击力才真正的震撼了我。我不仅能看到蜿蜒曲折的海河、横跨海河的天津之眼,还能看到几乎每一条道路,每一栋建筑,甚至连草坪上的灌木、灌木旁边的凉亭也能清清楚楚的看到。导游介绍到,从这里俯瞰下去的视觉效果,相当于在5000米高空俯视整个天津城区。我不禁为这如此精细、如此精美的模型暗自惊叹,为制作这个模型的人们的那种全局观念和大格局暗自叫好。

天津古代城市模型同样制作精巧、生动逼真。每当导游讲到一个地方时,模型上代表那个地方的区域就会变亮,大屏幕上同时播放关于这个区域的历史纪录片。我觉得这是这个模型最有特色的地方。这种实物模型的变亮与视频资料的讲解相结合的展览方式,必定会令每一位到场参观的人记忆深刻。

规划馆的精美设计深深触动了我。是啊,城市规划师之所以能够如此描绘一个城市的宏伟蓝图,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大格局,是因为他们看得远。那么,我们呢?我们不是城市规划师,我们也不需要去描绘城市的发展前景,可我们都是自己的人生规划师。想让我们的人生精彩震撼吗?那么,我们就需要有大格局、高站位来描绘我们的人生蓝图。

在这里,我也领略到了历史上天津的辉煌与繁荣。当年,天津只不过是个渡口,可正是渡口,成就了日后天津的繁荣。宋朝时,金国把三岔河口作为具有军事性质的渡口,因为它连接南北两条河流,与海河汇合,东流入海,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明朝时,明成祖朱棣在南下途中经过三岔河口,遂起名为“天津”(意为天子的渡口)。后来,朱棣就开始在这里修建卫城,商业逐步发展,天津城逐步走向繁荣。视频中还讲了三岔河口辉煌的过去,包括各种禅院的修建,以及李叔同等等许多历史名人。

通过参观天津历史展览区,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我初步了解了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我觉得因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因为这是一个区域、一方人民前进的不竭动力。美国永远赶不上我们的,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自信,因为我们有辉煌灿烂的过去,因为我们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

在规划馆中,我还看到了滨海新区的规划模型和介绍视频。滨海新区东接渤海,西连亚欧大陆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三极。滨海新区要建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看着模型中林立的高楼,交错的立交桥,气派的码头,我相信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党中央国务院还要求,滨海新区要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建成经济发达的生态怡居型城市。看着视频中像帝国时代一样的滨海新区,我心中也憧憬了许多。是啊,滨海新区的发展,必然会带动许多新兴企业的发展,这对于我们天津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机遇。常说要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就是一次不错的机会。能不能够把握住,全靠个人自己。

天津规划馆之行,我收获了不少,感想颇多。作为天津的一名大学生,我应该有大格局,高站位,学我文化,把握机遇,心怀天下,为祖国发展献力!

《上海城市规划馆.doc》
上海城市规划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