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22-06-1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第二季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考试试题

2017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考试试题

(医生)

科室: 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

1、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

3、手卫生:

4、接触传播:

5、个人防护用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接触患者之前,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医务人员应:( ) A、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B、必须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C、先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2、医务人员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应。( ) A、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B、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C、进行卫生手消毒

3、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

A 属于生活垃圾,不属于医疗废物;B病理性废物;C 感染性废物。

4、玻璃试管、玻璃安瓿属于哪一类医疗废物( ) A 不属于医疗废物;B感染性废物;C 损伤性废物。

5、医疗机构内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几天? ( ) A 1天;B 2天;C 3天;D 4天。

6、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为(

1 A.发热(≥38.0℃超过2天)B.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C、以上两条同时具备才能诊断

7、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 ) A、可以不戴手套B、无菌手套C、清洁手套

8、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穿( ) A、隔离衣B、防护服C、清洁的衣服

9.测定普通直管紫外线灯的强度时,在灯管下垂直距离为多少?( ) A.2m; B.1m; C.1.5m。

10.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照射时间不少于多少?( ) A.30min; B.60min; C.90min。

1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几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2、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少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 A 4/5时; B 3/4时; C 2/3时; D 3/5时。

13、治疗车上的物品应排放有序,上、下层分区为 ( ) A 污染区、清洁区 B 清洁区、污染区 C 无菌区、污染区 D 污染区、无菌区

14、对于发热病人不应该: ( ) A.立即应用抗菌药物 B.寻找发热原因

C.进行相应病原检查 D.查清病原后再应用抗菌药物

15、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16、您在日常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等锐器应投 2 入以下那种颜色容器(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黄色标志锐器盒

17、实施严格规范的手卫生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A 50% B 20% C 30%

18、医护人员最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途径是( ) A 污染利器刺伤 B 血液喷溅 C 接触患者 D 以上均是

19、手术预防用药的最佳时机是(

A、术后30分钟 B、术前4小时 C、术前30分钟

20、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几个月(

A 1 B 2 C 6 D 12

三、多选题(每题2分)

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 (A)先洗手,后消毒。 (B)刷手后戴无菌手套 (C)为不同患者进行手术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D)手套破损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

A、外科换药后的纱布、引流条;B、废弃的培养基、细菌标本; C、采血针;D、废弃的血液、血清。

3、对医疗废物收集的要求( ) A、各类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不能混合。

B、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中,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C、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D、病原体培养基、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先在产生地点消毒后,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4、对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的要求:(

A、包装物或容器外应有警示标识,B、包装物或容器外应有中文标签。 C、包装物或容器盛满医疗废物后应严密封口。 D、放入包装物或容器的感染性废物不能取出。

5、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

3 内容应当包括:( )

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科室 B、医疗废物产生日期。 C、医疗废物类别 D、医疗废物处理方法。

6、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的原因有(

A、未使用抗菌药物 B.术中止血不彻底,缝合留有死腔; C.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D.病人免疫功能低下;

7.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可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

A.发热。B、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C、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D、有鼻咽、扁桃腺等炎症表现 8.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紫外线消毒适用于哪些方面?( ) A.室内空气;B.物体表面;C.包装容器 D.医疗废物。

9、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B)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C)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D)促进手术愈合

10、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A、口罩 B、帽子 C、防护衣 D、眼罩 E、手套

11、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B、营养不良者

C、老年人 D、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12、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消毒隔离

13、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

):

A、手感潮湿

B、与潮湿物接触

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14、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

A 多次进行侵入性操作 B 使用未经完全灭菌的各种医疗器械 C 环境污染严重,如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 D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E 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

4

15、下列哪些消毒剂属于灭菌剂( ) A 戊二醛 B 过氧乙酸 C 含氯消毒剂 D 乙醇 E甲醛

四、判断题(每题2分)

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

2、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的感染可以诊断为切口感染。( )

3、不发烧的普通感冒不是医院感染。( )

4、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

5、标准预防是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病人采取的一系列基本预防措施。( )

6、接触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代替洗手。( )

7、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

8、新生儿经产道发生的感染不属医院感染。( )

9、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

10、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属医院感染( )

五、简答题(每题2.5分)

1、简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对局部实施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推荐第2篇: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断标准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①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到过活禽市场,或者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②症状、体征和临床特点。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③实验室主要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可有血小板降低。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3).病原学及相关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病毒分离阳性;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④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阴影。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常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2、诊断标准:

①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或有流行病学史。②确诊病例:符合上述临床表现,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耿占印

供稿)

推荐第3篇: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报告制度

一、凡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发生的感染,亦包括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列为院内感染报告病例;

二、病人住院期间出现可疑院内感染的症状、体征,各住院医师要根据情况做好诊断检查,包括血、尿、粪、各种分泌物的培养和有关常规化验检查、X线检查、B超、各种纤维镜检等;

三、每个住院医师为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确诊院内感染病例后要认真、及时、准确填写院内感染病例报告表并在病历首页填写院内感染名称;

四、全院医务人员必须熟悉院内感染病例诊断标准及抗生素应用规范,发生院内感染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院感办;

五、院感办收集院内感染报告病例,定期抽查病历,检查漏报率与填写质量,统计分析不同科室、不同时间、不同病种的感染及漏报率,报院内感染委员会;

六、医院对漏报、填报缺项、诊断检查漏检者纳入综合考核,并与奖金挂钩。

娄底东方医院

2010年3月27日

推荐第4篇: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手术前

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

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4、做好术前皮肤消毒。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

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6、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7、应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时

1.使用0.05%-0.1%的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三、插管后

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5、疑似导尿管堵塞应更换尿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

11、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一、填写通知单

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二、手术安排

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

三、患者转运

1、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外科口罩。

2、患有接触传播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

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四、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 术前

1、普通手术间应开启动态空气消毒机。

2、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

3、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4、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二)、术中

应尽量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

(三)、术后

1、手术中未使用的物品使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手术间外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纳,注明感染性标识后,按照相关标准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相关规范要求。

3、医务人员在手术间按照规定脱卸防护用品。

(三) 环境清洁

做好手术间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消毒工作。

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一、物品

1、标本:由专人使用清洁的容器运送至标本间。

2、废弃物:将分类收集的固体废弃物采取隔离转运措施,运送到污物间;将液体废弃物消毒后倒入下水道。每日清洁消毒容器。

3、医疗器械:按照我院的器械清洗流程规定执行。

4、手术床单位:手术床、栏杆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5、仪器表面:如呼吸机、监护仪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6、常用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二、地面

当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三、人员

1、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内脱掉手套、手术衣,非接台手术人员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接台手术人员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外科手套。

2、接台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等应重新洗手,根据需要戴手套。

3、口罩:手术人员应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口罩潮湿或被血液、

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四、空气

普通手术室: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五、清洁用具

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应专区专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

2、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

3、拖布清洁过程中应随时清洗,不得一把拖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产房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一、建筑布局

1、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2、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包括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池、办公室、污物间等。

3、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二、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2、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有条件的医院应接种流感、麻疹、腮腺炎、

风疹和水痘等疫苗。

3、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

4、接生或助产前应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5、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所有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三、环境管理

1、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

2、每台分娩后应湿式擦拭地面及产床周围的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3、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4、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四、物品管理

1、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明确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织物应分开收集、标识明确。不应在产房内和走廊上清点脏污织物。

2、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3、脐部护理使用的敷料及脐包应无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备皮用具应一次性使用,否则应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方法。

5、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使用后应立即消毒。

五、隔离管理

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分娩结束后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一、沐浴间基本设施要求

1、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2、沐浴区与储存区应分区明确;应设流动水沐浴池。储存柜保持清洁干燥,柜门有良好的密封性。

3、应有空调等保温设施。

4、具备必要的沐浴用品,如毛巾、无刺激性浴液、护臀霜等。

二、沐浴基本管理要求

1、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

2、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配戴首饰、手表等物品。

3、每日沐浴前、沐浴后沐浴间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

4、病情允许时宜选择淋浴。淋浴应一人二巾一垫;盆浴应一人二巾一盆(消毒)。

5、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分时沐浴。

6、每日沐浴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

沐浴垫。并清洁擦拭台面等物品。

7、新生儿沐浴使用的毛巾应清洗消毒,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8、沐浴液等沐浴用品使用时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应避免污染。

9、治疗、护理用品如眼药水、油膏等应一人一用,有效期内使用。

三、沐浴流程

1、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在26-28℃。

2、做手卫生,穿抗湿罩袍或围裙。

3、调节水温,以手背或手腕部皮肤感觉不烫为度。

4、在操作台拆褓,查看新生儿皮肤及脐带情况。

(1)、头部沐浴顺序: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新生儿双耳,按眼睛(由内眦洗向外眦)→脸部→头发→擦干顺序。亦可沐浴结束后使用消毒棉签蘸0.9%NS洗眼。

(2)、身体沐浴顺序:颈部→胸部→腹部→腋窝→上肢→腹股沟及外生殖器→翻身→下肢→后颈→背部→臀部。

(3)、将洗完的新生儿抱至包褓台,用擦干毛巾轻轻沾干全身。 (4)、按相应操作规程护理脐带。

(5)、工作人员清洗双手后继续为下一个新生儿沐浴。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消毒剂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一、基本要求

1、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

2、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闭保存。

3、按产品说明,根据有效成分含量按稀释定律配制所需浓度。

4、多数消毒剂配制后稳定性下降,应现用现配、使用前监测浓度。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或每次使用前监测浓度。

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

6、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7、消毒剂均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品表面,作用时间达到后应取出或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残留消毒剂。

8、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应尽可能离开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

二、常用消毒剂

(一)、戊二醛

1、属灭菌剂,广谱、高效、毒副作用大、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常用浓度为2%,增效的复方戊二醛可按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浓度使用。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

的浸泡消毒与灭菌。达到灭菌水平

2、浸泡法:10h达到灭菌水平;10-45min达到消毒水平。

3、用于碳钢制品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碱性戊二醛使用前应按照使用说明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此时稳定性明显降低,使用时应注意。

(二)、含氯消毒剂

1、属高效消毒剂,广谱、低毒、腐蚀性强、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

2、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浸泡法:低效消毒用250-500mg/L,作用10min以上;高效消毒用2000-5000mg/L,作用30min以上; 擦拭法: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喷洒法:低效消毒用1000mg/L,作用30min以上;高效消毒用2000mg/L,作用60min以上;

干粉消毒:对排泄物的消毒,加入干粉,使有效氯达10000mg/L,作用2~6h;对污水的消毒,加入干粉,使有效氯达50mg/L,作用2h。

(三)、乙醇

1、属中效消毒剂,速效、无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稳定。适用于皮肤、物品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

2、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

浸泡法:低效消毒用75%,作用10min以上。

擦拭法:用浸有75%乙醇的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部位,待干。

4、乙醇易燃,忌明火。必须使用医用乙醇,严禁使用工业乙醇消毒和作为原料配制。

(四)、聚维酮碘(碘伏)

1、属中效消毒剂,速效、低毒、对皮肤黏膜无刺激、不使皮肤黄染,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好。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2、常用消毒方法有擦拭、冲洗等。

擦拭法:用浸有0.25%~0.5%聚维酮碘的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皮肤部位2~3遍,待干;用浸有0.05%~0.1%聚维酮碘的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黏膜或创面部位2~3遍,作用 3~5分钟。

冲洗法:用0.025%~0.1%的聚维酮碘冲洗阴道黏膜及创面,作用3~5分钟。

4、聚维酮碘对铜、铝、碳钢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1、购入前,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根据医疗器械、器具的类别,审核相关证件并查验其分类与产品性质、审批机构是否相符,并签署审核意见。

2、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

以及产品招标意见统一采购,使用科室不得擅自采购。

3、审核的证件及主要内容。

(1)、医疗器械、器具应具备如下证件的复印件。

1)FDA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进口产品无)。 2)FDA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 3)FDA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2)其他证件的复印件。

1)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 2)各级授权委托书原件。

3)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方式。 (3)证件审核的主要内容如下。

1)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审批机构是否与产品类别相符:进口产品和第三类、第二类、第一类医疗器械应分别由国家、省、市FDA颁发。

2)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是否与产品相符。 3)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

4)产品是否在证件所批的生产(经营)许可范围内。 5)营业执照有无年检印章。

6)证件复印件是否加盖原证持有者印章。 7)证件的法人、厂址等信息是否一致。 4采购部门验货: (1)

推荐第5篇: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

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

一、布局流程

1、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邻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无污染源。

2、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区包括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池、办公室、更衣室、产妇接收室、污物间、卫生间。

3、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二、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础知识培训。

2、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

3、严格参观、实习和陪产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认真执行出入管理要求,减少产房感染。

4、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护围裙和防护鞋。

5、接生或助产前应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连续接生时,在接生前重复外科洗手。

6、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产房,所有人员入产房前应做好手卫生。

三、环境管理

1、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能少于30分钟,通风不良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器。

2、每台分娩后应湿式擦拭地面及产床周围的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示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3、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四、物品管理

1、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明确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织物应分开收集、标识明确。不应在产房内和走廊里清点脏污的织物。

2、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3、脐部护理使用的辅料及脐包应无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备皮用具首选一次性物品,否则应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方法。

5、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使用后应立即消毒。

五、隔离管理

1、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根据感染种类和医院隔离条例规定,进行产后的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2、分娩结束后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袋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推荐第6篇:院感超声诊断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特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环境管理

1、工作人员上班衣帽穿戴整洁,检查病人前后均应认真洗手。

2、检查室内清洁整齐,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每日通风二次。

3、室内每日湿式清洁,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感染或有传染病患者,应尽量安排在每天的最后时间。

2、各检查台的床单每日更换一次,探头用带消毒作用的耦合剂或75%酒精棉球擦拭。

3、疑似传染性疾病或多重耐药菌患者应先用碘伏纱布消毒患者检查部位,再涂耦合剂进行检查,检查后进行终末消毒并记录。

4、擦耦合剂纸放置黄色垃圾袋内,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5、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密闭运送,交接人员及时登记并双签字,资料保存3-5年。

推荐第7篇: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一、医院应将感染监测信息报告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确保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报告及时、有效。

二、医院应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率。

三、医院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配备数量适宜的感染专职人员,确保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四、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结合医院实际开展有效的感染监测工作,并定期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信息。

五、医院内部报告系统。

(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短期内(视疾病潜伏期而定)发现某部门2名及以上患者分离出药敏结果相似的同一种病原体,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临床部门短期内发现临床症状相似并怀疑有共用感染源,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2名及以上患者时,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消毒供应中心或手术室短期内发现2例及以上使用消毒或灭菌器械的患者发生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经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

7.经调查证实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主管院长应立即向医院法定代表人报告,并应当于12h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推荐第8篇: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一、病区成立临床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小组,制定并落实病区感染管理制度,每月有工作小结(在当月26号前完成),每季度有培训记录,有参加培训者本人签名。

二、病房环境整洁无污染,空气新鲜无异味。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科收治,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三、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及职业防护。

四、治疗室、处置室、清洁整齐,治疗室每季度有空气监测,每日有紫外线消毒,强度半年监测一次。保管室清污分开,整洁,每周消毒一次,有记录备查。手及物表监测合格。监测不合格有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和追踪监测。

五、无菌物品、消毒剂、一次性医疗用品无过期,存放符合要求。无菌物品有指示卡、包布清洁。盛装消毒剂容器每周灭菌两次,并注明灭菌日期和有效期。

六、一次性医疗物品用后应初步毁型。凡用过的刀片、针头直接入利器盒内焚烧,污染品直接入医疗垃圾袋扎口运送,送焚烧炉焚烧,有清洁工与焚烧炉值班者交接签名。空针等不得重复使用。

七、不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病人被服清洁,凡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八、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被褥、枕芯要定期更换、清洗。床垫被污染及时进行特殊处理。地面湿式清扫,拖布分区分室使用,浸泡消毒,悬挂晾干,标记醒目。

九、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每项填写完整,如实报告院感病例。

十、建立血压计袖带、体温计、听诊器、手卫生清洁消毒制度,血压计袖带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一次,消毒后有记录备查。污染的压脉带、网袋、湿化瓶每天与供应室兑换有记录 十

一、病人转科、出院、死亡后,应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有记录备查。

十二、垃圾分类处置(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分开),运送垃圾必须封扎袋口,清洁工与焚烧炉值班者有交接记录,并签名。

十三、每月有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记录。

二〇一二年三月八日

推荐第9篇: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自查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

一、建立健全了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各级责任人

1、由我院院长为主要责任人。

2、由副书记亲自挂帅主管全院感染管理工作

3、不定时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全院各科室、相关科室及个人培训,当场指导等)

4、及时分析解决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二、不断改进完善各项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如:

1、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医疗废物临床管理制度(如医疗废物在科室内分为损伤性、感染性、病理性分类盛装、标识等措施)

3、制定医疗废物暂存制度(如新建立了医疗垃圾暂存间)

4、制定了医疗废物收集时间和路线图

5、制定了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发生时应急方案等

三、进行培训计划

1、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培训计划

2、及时进行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3、基本做到培训有记录、试卷、签到薄等

四、为接触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配置手消等消毒物品,为特殊人员配备防护用品等。

五、按照上级文件规定,不断改进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1、临床各个科室基本能做到按新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2、为方便科室工作重新规定了医疗废物回收时间为:每日上午7:30-8:30 下午 13:30-14:30两次,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

3、根据上级文件再次强调了输液瓶,输液袋必须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各科室基本做到。

4、我们所用医疗废物的塑料袋及锐器盒均由哈尔滨市医疗废物回收站提供的,袋上喷有警示标示。

六、建立了医疗废物的暂存设施: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人负责

七、建立了医疗废物的登记制度

1、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

2、医疗废物袋上标识包括:时间、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重量。

3、医疗废物登记保存三年

八、医疗废物由回收单位哈尔滨市医疗废物专业处理单位集中处理(每周两次),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必须分开

九、建立了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等。

依兰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2-5-26

推荐第10篇:医院感染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 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 垂直感染 )。

2、大量实践证明,( 手卫生 )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 )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

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 )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者;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

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4、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5、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

6、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科。(√)

9、正常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10、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静脉给药,1小时滴完,可放在大瓶液体内慢慢滴入。(×)

四、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C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2、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A)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3、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D) A.肝肾损害; B.耳毒性 ; C.二重感染; D.过敏反应; E.胃肠道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

4、手消毒指征( ABCD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5、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ABCD ):

A、认真洗手;B、合理使用抗生素;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D、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6、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 ABCD ):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B、营养不良者; C、老年人;D、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7、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主要是:(ABCD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8、医院感染爆发的可能途径有(ABCDE ):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C、消毒供应室灭菌器械不合格;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

9、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 ABCDE ):

A、掌心相对揉搓;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掌心对掌心揉搓;C、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D、拇指在掌中揉搓; E、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10、医院內的外科伤口感染,须拿取标本做細菌培养时,标本的采样应尽可能取自新鲜的脓液,才具有临床诊断的意义。而正确的采样方法,以下哪些正确?( B C )

A、將伤口的敷料去除后,直接拿无菌的棉签取標标本送检。B、.將伤口的敷料去除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再用无菌的棉签取标本送检。C、將伤口的敷料去除後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用无菌空針抽取深部伤口新脓液標标本送驗检。 D、直接拿伤口敷料上的滲液送驗检。

五、回答题:20分。

1、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答:(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采取哪些局部处理措施?

答: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11篇:医院感染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 (意见征求稿)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内专用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医师和护士人数与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0.8~1:1和2.5~3:1以上。

8.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9.预防接种: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0.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二、病人管理

1. 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 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

3. 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

4. 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5. 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正压病房。 6. 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 7.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8. 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三、访客管理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访客着鞋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建议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

3.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

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5.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6.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

7.在ICU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四、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

1.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2.每个ICU管理单元,至少配置2个单人房间,用于隔离病人。设正压病室和负压病室各1个。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尽量多设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3.ICU每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9.5M,建议15~18M,床间距应在1米以上;单人房间的每床使用面积建议为18~25M。

4.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医疗区域包括单人房间,必须设置洗手池。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开关,并配备擦手纸和手套。每张病床旁须放置手部消毒装置(酒精擦手液)1套。

5.不主张在入口处设置风淋。

五、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2.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2

24.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换1次,更换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须保持水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并告知病人协助及时报告发生的问题。

5.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六、物品管理

1.呼吸机及附属物品: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按钮、面板则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耐高热的物品如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热的物品如一些种类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首选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亦可选择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0.1%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无菌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2.其他医疗仪器: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建议用75%酒精消毒。对于感染或携带MRSA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3.护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定期用75%酒精擦拭消毒。当这些物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为避免含氯消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消毒一定的时间(通常15min)后,应使用清水擦抹。

4.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

5.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七、环境管理

1.空气: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ICU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洁净ICU,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12次。普通ICU,建议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30min。室外尘埃密度较高的ICU,自然通风对精密仪器防护存在隐患。动态空气消毒器,可作为替代方法,但要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和安放位置,并进行效果评价。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消毒空气。负压隔离病室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6次。

2.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更不允许出现霉斑。通常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3.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可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擦。对于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的ICU,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推荐的消毒剂包括0.2%过氧乙酸和1000mg/L含氯消毒剂,但后者刺激味较大。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所污染,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不同房间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巴斯德消毒法(常用65℃10min)或消毒剂浸泡消毒。 4.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5.不宜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不宜在ICU入口处放置踏脚垫并喷洒消毒剂,不宜在门把手上缠绕布类并喷洒消毒剂。

八、抗菌药物管理

参见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九、废物与排泄物管理

1.处理废物与排泄物时医务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

2.拥有ICU的医院,应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可直接倾倒入下水道。否则在倾倒之前和之后应向下水道加倒含氯消毒剂。

3.生活废物弃置于黑色垃圾袋内密闭运送到生活废物集中处置地点。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分类收集、密闭运送至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地,由指定机构集中无害化处理。 4.病人的尿液、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应倒入病人的厕所或专门的洗涤池内。 5.ICU室内盛装废物的容器应保持清洁,但不必加盖。

十、监测与监督

1.应常规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

2.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病人,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

3.应进行ICU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不主张常规进行ICU病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监测,但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应进行相应的微生物采样和检验。

5.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经常巡视ICU,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6.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短期内同种病原体如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连续出现3例以上时,应怀疑感染暴发。通过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甚至脉冲场凝胶电泳等工具,分析判断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并据此制订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常为ICU环境污染,经医务人员手导致传播和暴发,对其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法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增加相关医疗物品和ICU环境的消毒次数、隔离和积极治疗病人,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

由于频繁和日益加重的菌血症患病率及病死率,对所有ICU内的发热患者都推荐进行血培养。全面查体和胸部影像学检查非常必要。必须排除非感染因素。有明确感染部位(如:脓性鼻分泌物、腹部压痛、大量绿色痢疾)的患者,要进行有重点的诊断性全身检查。如果临床上没有明确的感染源,除非患者的状况发生恶化(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混乱加重、血清乳酸盐浓度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或恶化的凝血病)或体温>39℃(102℉),应慎重进行血培养,并在着手进一步诊断试验和开始进行经验抗菌治疗之前仔细观察患者。然而,在进行适当的标本培养后,所有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热患者和有严重(如上文所概括的)或进展性的脓毒症体征的患者应该立即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

第12篇: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规章制度是哪些?…………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法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规章: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

《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2004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2004年)

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2003

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

通知》(2008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2009年)

《新生儿室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

《重症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2010年)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灭菌、监测标准》(3个)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04年)《医疗机构口

第13篇: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常规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并反馈,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配合院领导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在院长的主持下召开一次院感委员会会议,发布一次院感简讯。

院感管理在09年度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并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并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09年全院共出院2873例病例,根据质量管理要求,院感科进行病例质量督查及回顾性的调查,归档病例覆盖率100%,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率1.2%,例次感染率1.3%。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依次为:内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骨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内一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0.30%;上呼吸道例次感染率0.30%;泌尿道例次感染率0.25%;胃肠道例次感染率0.25%;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医院感染好发病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类,例次感染率10.28%;内分泌类疾病类,例次感染率2.30%;循环类疾病,例次感染率0.98%,泌尿生殖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1.39%,肌肉骨骼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1.15%,。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糖尿病例次感染率2.91%,慢性病例次感染率1.35%,高龄例次感染率1.27%。前三位院感相关易感因素为慢性并高龄、糖尿玻

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2009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细菌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358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56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41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41份,消毒液采样培养47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12份,无菌物品采样培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养137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24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市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23份,合格率100%。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各种类型的紫外线灯管29根,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100%。

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安徽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等规定,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各临床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督查,并每月向全院通报结果。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如下:全年全院共出院2873例病例,使用抗生素者931例,二联及以上使用者367例,菌检者236例,抗生素使用率32.4%,二联及以上使用率39.4,菌检率25.3%。并每季度将细菌病原学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分析汇总公布,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帮助。

六、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溃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院感培训及考核

全年进行9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共246人次。培训内容为:院感基础知识培训,手足口病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甲型H1N1流感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等。对5位新上岗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八、前瞻性调查及漏报率调查

依托全院医护人员,对所有住院病例进行了前瞻性调查,以便发现发现院感病例及时上报。院感科于第三季度对全院现病例进行了全面横断面调查,方法是:调查某一天8AM时全院总的全部在院病例(包括出院病例,不包括入院病例),全院共住院病人64人,调查64人,

接受调查率100%。其结果现患率为0,无院感漏报。上半年对3月份归档236份病例进行了漏报率调查,漏报率为0。

九、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为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09年院感科对其使用进行常规督查及定期抽查。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的抽查是每季度一次,全年共抽查4次,方法是从临床各科室采样,到药械科索证。全年共索证45份,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十、配合医院开拓新项目成立血液净化中心

我院申请开设血液净化中心后,在院部的领导下,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院感科也积极参与了血液净化中心的筹建工作。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卫生部《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查阅了相关规范,参观了几家血液净化中心,请教了有关血透专家,并在上级部门及专家组的具体指导下,院感科参与了血液透析室的布局流程、设施设备规划,人员配备、各种制度规范的建立,开诊前的院感监测、消毒药械及一次性物品的索证,医护人员的培训、考核等规范要求,使之符合卫生部的有关规要求。血透室于0000年0月0日通过卫生局专家组的评审验收,0月1日正式开诊。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14篇: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1:

医院感染2:

医院感染:

1、院感培训学习笔记;

2、医院感染会议记录本;

3、院感质量检查反馈表;

4、感染暴发应急处理演练记录;

5、医院感染记录本;

6、院内感染检验报告表;

7、医院内感染检测报告单;

8、消毒供应管理规范;

9、感染科培训通知;

10、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11、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及职责;

12、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

危重病人护理 :

1、护理会诊登记本;

2、压疮风险评估表;

3、输血输液反应登记本;

4、对行动限制患者风险告知登记表;

5、预防压疮的护理制度;

6、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和预防记录本;

7、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登记本。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控制登记表;

2、急诊科质量持续改进记录本;

3、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4、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反馈表。

持续改进:

1、医院应急预案培训督导记录;

2、医院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3、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结果;

4、医院核心制度培训督导记录;

5、医院急诊科优质护理督导记录

优质护理:

1、基础护理质量检查月分析总结;

2、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相关内容学习记录;

3、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管理制度;

4、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记录本。满意度调查:

1、急诊科优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反馈表;

2、急诊科优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3、急诊科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4、急诊科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一级质控:

1、护理业务查房记录;

2、一级质控护理质量改进记录表;

3、教学查学。

公休座谈与业务学习:

1、急诊科业务学习培训记录本;

2、急诊科学习计划表;

3、急诊科技能操作培训记录本;

4、医患沟通及公休座谈记录2013-2016年。

控烟制度及管理:

1、控烟学习本;

2、控烟记录本;

3、科室控烟督导记录;

4、医院控烟资料及工作制度。

六五普法资料及三基三严:

1、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2、六五普法实施方案。

健康教育登记本:1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本;

2、健康教育工作活动记录;

3、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登记表;

4、健康教育出院患者随访记录表;

5、出院急诊病人随访登记表。

健康教育资料

急诊科交班登记本2013-2015 急诊科交班登记本2015-2016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1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汇编3护理技术操作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护理不良事件:

1、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2、皮肤压伤登记本;

3、坠床/跌倒病人登记本;

4、护理给药差错登记本;

5、患者管路滑脱登记本;

6、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

7、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记录本;

8、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和预防记录本。留观输液登记本2013-2015 留观输液登记本2015-2016 实习生管理:1.2016年急诊科实习生带教计划;2.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3各级护理人技术培训及带教考核记录;4.护理实习计划及结果;

抢救用药交班及口头遗嘱记录:1.各类药品管理制度;2.急诊科出诊流程管理制度;3.抢救药品登记本

医院感染3:1.医院内感染应急预案;2.医院感染管理手册;3.医院感染计划及总结

急诊科监护室工作制度及流程:1.备用药品使用登记本;2.急诊科护理常规;3.急诊科监护室护理常规;4.危重病人抢救流程;5.急诊科监护室护士工作职责;6急诊科常用 器械操作流程;7.备用药品使用登记本

药品招标【三统一】:1.药招药品三统一;2.药品招标;3.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医院信息文件汇编:1.医院信息;2.医院信息考核 医院信息文件汇编:1.医院价格管理职责;2.医院信息; 优质护理服务:1.急诊科优质护理督导记录;2.基础护理质控检查月分析总结;3急诊科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分析结果;4急诊科落实查对制度安全用药检查结果分析;5医院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结果分析;6泾源县医院应急预案培训督导记录;7泾源县医院核心制度培训督导记录;8急诊科优质护理学习培训本;9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内容学习记录;10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文件;11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管理制度;12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记录本;13优质护理服务相关内容;14泾源县医院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分析

第15篇:乙肝诊断标准

二、乙肝的诊断标准

WS299-2008 急性乙肝诊断标准

1近期出现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3 HBsAg阳性。

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5 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 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7 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8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

8.1同时符合1和3。

8.2同时符合2和3。9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9.1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 。 9.2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 。9.3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 。

9.4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 。 慢性乙肝诊断标准

1 急性 HBV 感染超过 6 个月仍 HBsAg 阳性或发现 HBsAg 阳性超过 6 个月。

2 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 HBc IgM 阴性。

3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4 血清 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 升高等。

5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6 血清 HBeAg 阳性或可检出 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 ALT 升高的原因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符合 1 和3。 符合 2 和 3。 符合 2 和 4。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

1、4 和 6。 同时符合

1、5 和 6。 同时符合

2、4 和 6。 同时符合

2、5 和 6。

三、乙肝的报告规范和要求

1、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医生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要求,认真、准确做好乙肝病例的诊断。

2、重视“门诊日志”的规范填写。

“门诊日志”是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疾病谱排序、流感监测等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就诊的乙肝病例,无论是新发病例、慢性病例以及HBsAg携带者,在初诊和复诊时医生均需在“门诊日志”中进行登记,登记项目应包括:就诊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地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已启用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对病例的记录信息中如能完全满足“门诊日志”所要求的内容,且“公共卫生科”能方便调取所需要信息,可不再另填写“门诊日志”。

3、医疗机构检验科要对所有病例的检验结果进行登记,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送检日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医生等。检验科要建立化验结果返回送检科室或医生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方便医生对病人做出准确诊断。检验科医务人员不再进行传染病报告。

4、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就诊的乙肝病例,依据相关诊断标准作出“急性”或“慢性”的确诊或疑似诊断后,对“急性”(包括疑似病例)乙肝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实施网络直报。

4、对“慢性”乙肝病例,接诊医生应认真询问病史、发病日期(慢性肝炎病程应大于半年以上)、既往是否已诊断等,医生只对首次诊断的乙肝(包括疑似病例)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实施网络直报。如果该病例在本院或其他医院已被诊断,则只需登记被诊断的年份,不再进行网络报告。

5、对于15岁以下新发乙肝病例,接诊医生要及时报告公共卫生科,然后由公共卫生科电话报告县区疾控中心,并配合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6、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要实行乙肝病例专病登记制度,按照《甘肃省各级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核实诊断与报告情况登记表》(附件2),对医生报告的所有乙肝病例和院内自查发现的漏报病例进行登记,查阅每个病例的临床和检验资料,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逐条进行对照。符合乙肝诊断标准及报告条件的,进行网络报告;不符合诊断标准的,只登记,不报告。

7、疾控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做好乙肝病例报告卡的审核与查重工作,对卡片中的错漏项和逻辑错误,要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予以纠正;对重报或误报的卡片,做好记录后及时删除,减少报告卡的错误率和重报率。各县区疾控中心还要做好15岁以下新发乙肝病例的个案调查和核实工作,现场查阅临床和检验资料,核对病例诊断的准确性。

8、卫生监督机构应对辖区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价,对传染病漏报、重报、错报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或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第16篇:狂犬病诊断标准

狂犬病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抓伤史。 2.临床症状

2.1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剌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2.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3.实验室检查

3.1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3.2存活一周以上者做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抗体、效价上升,曾接种过疫苗者其中和抗体效价需超过1:5000。

3.3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或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 4.病例分类

4.1临床诊断病例:具备3.1加3.2.1或3.2.2 4.2确诊病例:具备3.4.1加3.3的任一条. 1

狂犬病知识热点问答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兽都可以感染,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该病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人时牙齿上带的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而受到感染。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病死率为100%。 被狂犬咬伤,就肯定要得狂犬病吗?

答:不一定,有学者统计发现就是被真正的狂犬或其它疯动物咬伤,且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结果也只有30%-70%的人发病。 被狂犬咬伤后是否发病有很多影响因素:

1.要看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的数量多少,如果疯狗咬人时处于发病的早期阶段,它的唾液中所带的狂犬病毒就比处于发病后期时少;

2.咬伤是否严重也影响被咬的人是否发病。大面积深度咬伤就比伤口很小的浅表伤容易发病;

3.多部位咬伤也比单一部分咬伤容易发病,且潜伏期较短。

4.被咬伤后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是防治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及时对伤口进行了正确处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危险。5.通过粘膜感染发病较咬伤皮肤感染发病难,而且病例较多呈抑郁型狂犬病。 6.疯动物咬伤头、面和颈部等那些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的部位,较咬伤四肢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要高。 7.抵抗力低下的人较抵抗力强的人更易发病。 被犬咬伤后,伤口如何处理?

1.被咬后立即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或用火罐拨毒,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

2.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彻底清洗,再用清水洗净,继用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

3.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如伤及头面部,或伤口大且深,伤及大血管需要缝合包扎时,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为前提,做抗血清处理后即可缝合。

4.可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他抗感染处理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但注射部位应与抗狂犬病毒血清和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错开。人发生狂犬病后都有哪些症状?

人被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咬伤后,潜伏期无任何症状,缓慢渐进,临床症状很少在20天内发生,多数病例在30天后甚至4-6个月后才发病。

在狂犬病的早期,病人多有低热、头痛、全身发懒、恶心、烦躁、恐惧不安等症状。接着,病人对声音、光线或风之类的刺激变得异常敏感,稍受刺激立即感觉咽喉部发紧。被病兽咬伤的伤口周围,也有麻木、痒痛的异常感觉,手脚四肢仿佛有蚂蚁在爬。

两三天以后,病情进入兴奋期。病人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遇到声音、光线、风等,都会出现咽喉部的肌肉严重痉挛。病人虽然非常渴却不敢喝水,喝了水也无法下咽,甚至听到流水的声音或者别人说到水,也会出现咽喉痉挛。严重的时候,病人还有全身疼痛性抽搐,导致呼吸困难。狂犬病的病人,神志大多数 清醒;但是,也有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说胡话。

兴奋期约有两三天后,病人变得安静下来,但是,随之出现全身瘫痪,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都会出现衰竭,迅速陷入昏迷,十几个小时以后,就会死亡。狂犬病的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

恐水是多数狂躁型狂犬病特有的症状之一,恐水表现未在其他疾病中见到过,所以很具有证病性。

人被狂犬咬伤是不是几十年后还会发生狂犬病?

一个人被狂犬咬伤后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有些人会在十几年以后发病,但是几十年以后发病的报道尚缺乏科学依据。 狂犬病毒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并繁殖?

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感染了狂犬病的动物在咬伤人时,通过唾液使狂犬病毒进入人体,狂犬病毒还可以通过无损伤的正常粘膜进入人体,或带有狂犬病毒的液体溅入眼睛,通过眼结膜进入人体,但以这种方式进入人体的例子要少得多,另外,通过吸入空气中带有狂犬病毒飞沫而感染的例子也很少见,只有空气中狂犬病毒的浓度达到极高程度时,才可能发生。

3 病毒在咬伤部位侵入,在局部组织中短时间停留,可到1-2周。病毒可从神经肌肉交界处的神经感受器或其他神经组织细胞的神经感受器,或暴露于粘膜浅表处的神经感受器侵入邻近的末梢神经。 人与人接触能传播狂犬病吗?

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狂犬病,理论上只有发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才有使被他咬伤的人得狂犬病的可能,发了病的狂犬病人或发病前几天的人也有可能通过性途径把狂犬病毒传染给对方,狂犬病人污染了用具,他人再通过被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狂犬病人的器官、组织、如角膜移植给健康人则有极高的危险性。

狂犬疫苗必须在被狂犬或可疑狂犬咬伤24小时以内接种才有效吗?

狂犬疫苗注射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但是,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也就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对暴露已数日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应与刚遭暴露者一样尽快给予补注射,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这时,前一针或前两针的接种剂量应当加倍。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接种的疫苗是否有效?

要想知道接种的疫苗是否生效,可在全程疫苗接种完后半个月左右检查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如果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是阴性,可再加强2-3注射针,可使抗体阳转。再不阳转时最好测定一下细胞免疫指标,一般而言,全程(5针)接种了合格的狂犬疫苗,尤其是并用血清后半个月以上仍未发生狂犬病,则狂犬疫苗免疫失败的几率极小,也就是说一般不会再发生狂犬病。 年轻夫妇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能否要孩子?

狂犬疫苗中没有任何一种成分会影响人类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在基因水平上危害人类,也不会对胚胎或胎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造成影响。因此年轻夫妇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可以不必顾虑,随时都可以要小孩。 狂犬疫苗有禁忌症吗?

考虑到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对高度危险的暴露者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不存在禁忌症,应立即接种疫苗。在发生狂犬病危险性较小的情况下,如果正在感冒而有发烧者,可等体温下来后立即接种。有严重变态反应病史的人,在接种疫苗时应备有肾上腺素等应急药物

用了类固醇、抗疟疾药物的病人应增加疫苗剂量并在疫苗最后一针注射完以后半月,测定中和抗体效价,然后再视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同样为治疗其他疾病而注射过免疫抑制药物的病人也应检查中和抗体,以便证明疫苗是否疾病产生了足

4 够的免疫效力。正在接种预防另一种疾病的疫苗,仍可注射狂犬病疫苗,但需要把接种部位错开。

曾经注射过狂犬疫苗的人又被犬咬伤还用再打针吗?

对接受过暴露前或暴露后有效疫苗的全程接种者,如果一年内再发生较轻的可疑接触感染,可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同时密切观察咬人的犬在10日内是否发病而不必注射疫苗。一咬人犬发病,立即给被咬的人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如果是一年以后再被咬伤,可于当天、第3天各注射一针疫苗即可。对严重咬伤、以前接受过疫苗接种但时间较久,对疫苗的有效性有所怀疑者,则应重新进行全程即5针疫苗的暴露后预防免疫,必要时应包括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宠物已注射过兽用狂犬病疫苗后咬了人,人还用打狂犬疫苗吗?

宠物犬、猫已经按规定足量接种了符合要求的兽用狂犬疫苗后,在疫苗的免疫期内,人被这样的犬轻微咬伤,可以只进行伤口局部的清洗消毒,不用注射人用狂犬疫苗。但是若咬伤严重的,或者成年犬没有打够针数,或者疫苗接种早已过了免疫期、疫苗不合格或者失效,人就最好进行人用狂犬疫苗的接种才比较安全。

小猫、小狗要打狂犬病预防针吗?怎样打针?

三个月内的小猫、小狗不用打狂犬病预防针,待到了三个月大时,可按规定的注射程序进行免疫。 狂犬病的潜伏期是多长?

一个人从遭到某种病原体的感染开始到表现出该种疾病的症状,这段时间叫作该种疾病的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是半个月到三个月,多数病例的潜伏期集中在30-90天,超过1年者不足1%,个别可以达到14年、19年。短于15天,超过1年以上者均为罕见,潜伏期在一年以内的可占到总病例的99%以上。 人以及不同动物预防狂犬病时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能交叉使用吗?

不能交叉使用,因为人用的是病毒已经被杀死了的疫苗,而动物用的狂犬病疫苗大多是毒力减弱的活毒疫苗,而且其毒力对某一种动物是否适宜是经过多次实验后确定的,适用于牛的狂犬疫苗不一定能用于羊和猫,我们只能根据疫苗所附的使用说明书来使用。 哪些动物会感染狂犬病?

各种家畜、家禽及小哺乳动物均对狂犬病有易感性,各种野生动物也能感染,总之,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包括禽类都可感染狂犬病。一种动物对同种动物传染的狂犬病更易感。

动物对狂犬病病毒的敏感性如下:

5 最敏感:狐狸、山狗、效狼、豺、狼、袋鼠和棉鼠。

敏感:地鼠、臭鼬、浣熊、猫鼬、蝙蝠、猫鼬、豚鼠、兔和其他啮齿类。 中度敏感:狗、牛、马、绵羊和灵长类。 低度敏感:负鼠。 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强吗?

狂犬病毒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并不强,一般的消毒药、加热和日光照射都可以使它失去活力,狂犬病毒对肥皂水等脂溶剂、酸、碱、45%-70%的酒精、福尔马林、碘制剂、新洁尔灭等敏感,但不易被来苏水灭活,磺胺药和抗生素对狂犬病毒无效,冬天野外病死的狗脑组织中的病毒在4℃下可保存几个月,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的抵抗力。

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狂犬疫苗能交叉使用吗?

一般来说不主张在一个疗程中用两个类型、两个厂家、甚至两个批号的狂犬疫苗。特别是生产厂家怕注射中万一出现问题,不好判断是哪一个厂家生产的产品出现的问题,以便分清责任。但是经过许多观察,证实在迫不得已时可以替用。

疯动物以及被疯动物咬伤的家畜肉、奶能食用吗?

确认为狂犬病的动物的肉不能吃,而应当焚烧或深埋,因为该动物的体内已经广泛存在有狂犬病毒,有可能在宰杀过程中通过手上的微小伤口感染人。

被患有狂犬病的疯动物咬伤的其他家畜,如在7天内把咬伤处的肉剔除之后(范围应尽量大一些),其余的肉还是可以吃的。但手上有伤口的人不要操刀,剔下的肉要烧毁或深埋。

疯动物和被其咬伤的家畜的奶,处理原则与肉是一样的。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人的狂犬病极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后而感染发病。潜伏期短到10天,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60天,15%发生在3个月以后,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咬伤的程度(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

狂犬病是嗜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往往有一个短的前驱期,约1-4天,表现为中度发热、不适、食欲消失、头痛、恶心等;然后进入神经系统的症状期,约2-20天,出现应激性增高,胸部压迫感、胸痛、气流恐怖症(用风吹面部时会引起咽喉部肌肉痉挛),这是一种典型的症状,有助于诊断。伤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种异样的感觉,有的病人伴有对光、噪音和感觉刺激的应激性增高,通常表现有肌张力增高和面部肌肉肌挛。交感神经系统病损后出现多汗、流涎、狂燥行为、焦虑、痉挛性痛性肌肉收缩,在吞咽时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痉挛而致怕饮水,故又称恐水症。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以出现麻痹症状(上升性麻痹),特别是由蝙蝠传染的狂犬病更常见;在症状出现后0-14天内,病人往往在痉挛后出现继发性呼吸和心衰竭,昏迷而死亡。

狂犬病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类也会因被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本病的温血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其特征性症状是恐水现象,即饮水时,患者会出现吞咽肌痉挛,不能将水咽下,随后患者口极渴亦不敢饮水,故又名恐水症。资料显示,狂犬病曾光顾过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夺走过数千万人的生命。

人的狂犬病绝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发病。潜伏期短到10天,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天至60天,15%发生在3个月以后,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咬伤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狂犬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全世界仅有数例存活的报告。但被狂犬咬伤后,若能及时进行预防注射,则几乎均可避免发病。因此,大力普及狂犬病知识,使被咬伤者能早期接受疫苗注射非常重要。狂犬病遍布于全世界,中国仍时有发生。因野生动物中也存在本病,故要彻底消灭非常困难,但若能管理好家犬则可大大减少发病。

第17篇:医院诊断证明书医院诊断证明书

医院诊断证明书

医院诊断证明书

姓名:

疾病情况:

诊断:

处理:

住院科门诊医师:

年月西

医证

字 第

号姓名:疾病情况:诊断:处理:住院

曾在本院科

门诊

医师

年月

曾在本院日日

第18篇:医院诊断证明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诊断证明00001科别: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就诊日期: 联系地址 诊断意见:

建议:

负责医师:

(单位盖章)

20年月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诊断证明00001 科别:姓名:性别:年龄:

入院日期:住院号: 出院日期:门诊就诊日期

工作单位

和家庭住址:

诊断意见:

建议:

负责医师:

(单位盖章)

20年月日

第19篇:医院诊断证明书

XXXX医院

诊断证明00001科别: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就诊日期: 联系地址 诊断意见:

建议:

负责医师:

20年月日

XXXX医院

诊断证明00001科别:姓名:性别:年龄: 入院日期:住院号: 出院日期:门诊就诊日期 工作单位

和家庭住址:

诊断意见:

建议:

负责医师:

(单位盖章)

20年月日

第20篇:医院诊断证明书

茂名市第一人民医院

科别:

姓名:

性别:

年龄:

入院日期: 住院号:

出院日期:

门诊就诊日期:

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 诊断意见:

医师签字:

单位盖章

:

备注:此证明加盖公章后方能生效

日期: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doc》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