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怎么读

2022-06-1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颤证 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第三节 颤 证(第441~447页)

教 材:中医内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 讲 授:何乾超教授

【概述】 一.定义:

颤证又称为“震颤”、“颤振’’或“振掉’’,是因脑髓失充,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失控而发生的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主控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见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重者头部震摇大动不止,甚则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病老年人发病较多,男多于女,多呈进行性加重。

本病主要重在预防。 二.源流

《内经》对本病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其中的“掉”即为颤震,《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震掉,骨将惫矣”,等均论述了以肢体摇动为本病之主证,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认识本病奠定了基础。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纵,其热势为缓”。

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 1 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证治准绳.颤振》:“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

清代---张志聪《张氏医通》系统总结了前人之经验,结合自身临床,对本证之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后作了全面的阐述,认为本证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并指出本病与瘛纵的鉴别:“颤振与瘛纵相类,瘛纵则手足牵引,而或伸或屈;颤振则振动而不屈也,也有头摇手不动也者。盖木盛则生风生火,上冲于头,故头为颤振。若散于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也” 。并列出13个证候和主治方药,从而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趋于完善。

从近年的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出,中医学者对本病症名的认识尚未统一 ,或以主要症状命名如颤证、手颤、头摇等,或直接采用西医病名如帕金 森氏病或综合征等。纵观各种命名,均未能对本病界定出一个较为完整的 中医学定义。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本病证名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如任应秋指出:“颤振、振摇、头摇,古之称;震颤,今之名也”。 1991年11月经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讨论,通过了“中医老年颤症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草案,确定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同时将本病 的研究向客观化推进了一步。 三.范围(西医病名)

西医学中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麻痹,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肝豆状核变性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年老体虚: 2 中年之后,脾胃渐损,肝肾亏虚,精气暗衰,筋脉失养;或禀赋不足,肾精虚损,脏气失调;或久病体弱,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2.情志失节: 情志失调,郁怒忧思太过,脏腑气机失于调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畅,气滞而血淤,筋脉失养;或肝郁化火生风,风阳暴张,窜经人络,扰动筋脉;若思虑太过,则损伤心脾,气血化源不足,筋脉失养;或因脾虚不运,津液失于输布,而聚湿生痰,痰浊流窜经络,扰动筋脉。 3.饮食不节: 滋食膏粱厚味或嗜酒成癖,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浊阻滞经络而动风;或滋生内热,痰热互结,雍阻经脉而动风;或因饥饱无常,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致使筋脉失养而发为颤证。 4.劳逸失当: 行役劳苦,动作不休,使肌肉筋膜损伤疲极;或房事劳欲太过,肝肾亏虚,阴血暗损,虚风内动;或贪逸少动,使气缓脾滞而气血日减,筋脉失于调畅而不得任持自主,发为颤证。 二.病机

颤证病机较复杂,一般认为由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 失养,虚风内动而致,或风火挟痰挟瘀互阻络道而成。刘氏指出,“风气内动 ”是本病的病机核心,无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或气滞血瘀,痰湿阻络,均能引动内风而发病。

颤证的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上述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雍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3 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扰动筋脉,而致肢体拘急颤动。

颤证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其中有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瘀血生风, 痰热动风等.肝肾乙癸同源,若水不涵木,肝肾双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若脾胃受损,痰湿内生,土不载木,亦可致风木内动 .颤证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为阴津精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患,标本之间密切相关,风、火、痰、淤可因虚而生,诸邪又进一步耗伤阴津气血。风、火、痰、淤之间也相互联系,甚至也可以互相转化,如阴虚、气虚可转为阳虚,气滞、痰湿也可化热等。颤证日久可导致气血不足,络脉淤阻,出现肢体僵硬,动作迟滞乏力现象。

颤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

风:以阴虚生风为主,也有阳亢风动或痰热化风者。

痰:或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成,或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邪多与肝风或热邪兼夹为患,闭阻 气机,致使肌肉筋脉失养,或化热生风致颤。

火:有实火、虚火之分。虚火为阴虚生热化火,实火为五志过极化火,火热耗灼阴津,扰动筋脉不宁。

久病多瘀,瘀血常与痰浊并病,阻滞经脉,影响气血运行,致筋脉肌肉失养而病颤。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特异症状: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重者颤震不已,不能持物,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呆滞,口角流涎等。

2、特点:多发于中老人,男性多于女性。

4

3、起病方式:起病隐袭,渐进发展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4、辅助检查:测血压、查眼底,必要时做颅脑CT、MRI

二、鉴别诊断

瘈疭-即抽搐,瘛瘈-筋脉拘急而缩;纵-筋脉缓纵而伸。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称为瘛纵。多见于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中,常伴发热,神昏等症状。

共 性:头手颤动。

瘈疭:急性热病、手足抽搐牵引、两目窜视;

颤震:慢性疾病、无发热神昏、无抽搐牵引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标本:病象:本——脑髓 肝 脾 肾脏气受损

标——头摇 肢颤 病因病机: 本——津气 血亏虚 标——痰热内风瘀血

2.辨虚实:本证为本虚标实之证,脏气虚损为本虚,痰热动风为标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属虚;风、火、痰、淤等病理因素多为病之标,属实。

脏气虚损——正虚: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

痰热动风——邪实: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 。

但病久常标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主次偏重。

二、治疗原则

5

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显,常见风火相煽、痰热雍阻之标实证,治疗当以清热、化痰、熄风为主;病程较长,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本虚之象逐渐突出,治疗当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熄风通络。由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在本虚的基础上导致标实,因此治疗更应重视补益肝肾,治病求本。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中医培补肝肾法,可有效提高大脑抑制性递质多巴胺的含量,延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这二种递质的平衡。

本病的发生,虽病变在脑髓,但其以肾为根、脾为本、肝为标,其关键在于肾精亏虚,气虚痰结,血瘀动风,故治疗大法为:填精补髓(补肾法)佐熄风解痉(肝)健脾益气(脾)佐以化痰散结。 急则治标:颤振明显---其风火、痰热、瘀血症状明显者,先宜平熄风火,清化痰热,或活血化瘀。

缓则治本:肾精亏虚或脾气不足者,重在填精补脑或健脾益气。

本虚标实:攻补兼施——填精补髓,熄风解痉,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三.分证论治 1.风阳内动证

主症: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阳亢,化火生风,扰动筋脉。

治 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6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前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震颤,烦躁,眩晕者;后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潜阳,舒筋止颤作用,适用于水不涵木,阳亢化风,风阳扰动筋脉之颤证。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镇肝熄风止颤;生地黄、白芍、玄参、龟板、天门冬育阴清热,潜阳熄风;怀牛膝、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 黄连、山桅清热泻火;夜交藤、获神宁心安神。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 加知母、黄柏、牡丹皮;心烦失眠,加炒枣仁、柏子仁、丹参养血补心安神;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熄风活络止颤之力。 2.痰热风动证

主 症: 肢体颤振,咯吐黄稠痰或形体肥胖。

兼症: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躁扰不宁,口干口苦,或胸闷泛恶,呕吐痰涎咳喘,痰涎如缕如丝,吹拂不断。

证机概要:痰热内蕴,热极生风,筋脉失约。

治 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代表方: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前方祛痰行气,后方清热平肝熄风,二方合用,清热化痰,平肝熄风,适用于痰热内蕴,扰动肝风之颤证。

常用药:半夏、胆南星、竹茹、川贝母、黄芩清热化痰;羚羊角、桑叶、钩藤、菊花平肝熄风止颤;生地、生白芍、甘草育阴清热,缓急止颤;橘红、茯苓、枳实健脾理气。若痰湿内聚,证见胸闷恶心,咯吐痰涎,苔厚腻,脉滑者,加煨皂角、白芥子以 燥湿豁痰;震颤较 7 重,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心烦易怒者,加天竺黄、牡丹皮、郁金;胸闷脘痞,加栝楼皮、厚朴、苍术,肌肉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竹沥,神昏呆滞,加石菖蒲、远志。 3.气血亏虚证

主症:头摇肢颤,面色苍,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两虚,筋脉失样,虚风内动。

治 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代表方:人参养荣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补益心脾,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虚风内动之颤证。

常用药:熟地、当归、白芍、人参、白术、黄茂、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养血;肉桂助阳,鼓舞气血生长;天麻、钩藤、珍珠母平肝熄风止颤;五味子、远志养心安 神。气虚运化无力,湿聚成痰,应化痰通络止颤,加半夏、白芥子、胆南星;血虚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健忘,加炒枣仁、柏子仁;气虚血滞,肢体颤抖,疼痛麻木,加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 4.阴虚风动证

主症: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老年患者常兼有神呆、痴傻。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治 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代表方:大定风珠加减。此方增液滋阴熄风,用于热盛耗伤阴津, 8 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证。

常用药:龟板、鳖甲、生牡砺、钩藤、鸡子黄、阿胶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枸杞子、鹿角、熟地、生地、白芍、麦冬、麻仁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润燥;人参、山药、茯 苓健脾益气,化生气血;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以安神。若肝风甚,肢体颤抖、眩晕较著,加天麻、全蝎、石决明;阴虚火旺,兼见五心烦热,躁动失眠,便秘溲 赤,加黄柏、知母、丹皮、元参;肢体麻木,拘急强直,加木瓜、僵蚕、地龙,重用白芍、甘草以舒筋缓急。 5.阳气虚衰证

主症: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失于温煦,筋脉不用。

治 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代表方:地黄饮子加减。本方主要补肾助阳,以温煦筋脉,用于肾阳衰微,筋脉拘挛,颤抖不止。

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天补肾温阳;山萸肉、熟地黄补肾填精;党参、白术、茯苓、生姜补气健脾,祛痰除湿;白芍、甘草缓急止颤。大便稀溏者,加干姜、肉豆蔻温中健脾;心悸者加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

【现代中医治疗与名老中医经验】 1.中医单味药治疗研究概况:

钩藤。主要功效息风止痉,主要适应症为各种风证。介绍钩藤的性味归经及其制法。

9 姜黄。主要适应症为营血虚滞而成的血瘀生风。介绍姜黄的性味归经及配伍。

僵蚕。主要适应症为风阳内动证,阴虚风动证,痰热生风证等。介绍僵蚕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

2.名老中医经验:简介以下各位名老中医治疗痹病的经验。

焦树德益气补血法治颤证经验。

朱良春用虫类药治疗颤证经验。

颜德馨平肝潜阳法治疗颤证经验。

林沛湘滋阴补肾法治疗颤证经验。 【预后转归】

1、肝肾精亏不甚,痰热风阳不重,能早期正确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则部分病例能缓解症状,延缓自然加重过程

2、年高病久必然导致脏腑功能、气血阴阳进一步失调,故多数病情呈进展趋势,逐渐加重

3、失治或调摄不当,或并发他证,或转为痴呆则治疗颇难

4、年老精气衰竭,已属晚期,预后不良。【复习思考题】 1.颤证的定义是什么?

2.颤证的病因有那些?各种病因导致颤证的机理如何? 3.颤证五个证型的治法以及代表方药如何?

推荐第2篇:颤证 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第三节 颤 证(第441~447页)

教 材:中医内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 讲 授:何乾超教授

【概述】 一.定义:

颤证又称为“震颤”、“颤振’’或“振掉’’,是因脑髓失充,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失控而发生的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主控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见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重者头部震摇大动不止,甚则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病老年人发病较多,男多于女,多呈进行性加重。

本病主要重在预防。 二.源流

《内经》对本病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其中的“掉”即为颤震,《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震掉,骨将惫矣”,等均论述了以肢体摇动为本病之主证,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认识本病奠定了基础。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纵,其热势为缓”。

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 1 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证治准绳.颤振》:“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

清代---张志聪《张氏医通》系统总结了前人之经验,结合自身临床,对本证之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后作了全面的阐述,认为本证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并指出本病与瘛纵的鉴别:“颤振与瘛纵相类,瘛纵则手足牵引,而或伸或屈;颤振则振动而不屈也,也有头摇手不动也者。盖木盛则生风生火,上冲于头,故头为颤振。若散于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也” 。并列出13个证候和主治方药,从而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趋于完善。

从近年的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出,中医学者对本病症名的认识尚未统一 ,或以主要症状命名如颤证、手颤、头摇等,或直接采用西医病名如帕金 森氏病或综合征等。纵观各种命名,均未能对本病界定出一个较为完整的 中医学定义。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本病证名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如任应秋指出:“颤振、振摇、头摇,古之称;震颤,今之名也”。 1991年11月经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讨论,通过了“中医老年颤症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草案,确定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同时将本病 的研究向客观化推进了一步。 三.范围(西医病名)

西医学中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麻痹,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肝豆状核变性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年老体虚: 2 中年之后,脾胃渐损,肝肾亏虚,精气暗衰,筋脉失养;或禀赋不足,肾精虚损,脏气失调;或久病体弱,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2.情志失节: 情志失调,郁怒忧思太过,脏腑气机失于调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畅,气滞而血淤,筋脉失养;或肝郁化火生风,风阳暴张,窜经人络,扰动筋脉;若思虑太过,则损伤心脾,气血化源不足,筋脉失养;或因脾虚不运,津液失于输布,而聚湿生痰,痰浊流窜经络,扰动筋脉。 3.饮食不节: 滋食膏粱厚味或嗜酒成癖,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浊阻滞经络而动风;或滋生内热,痰热互结,雍阻经脉而动风;或因饥饱无常,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致使筋脉失养而发为颤证。 4.劳逸失当: 行役劳苦,动作不休,使肌肉筋膜损伤疲极;或房事劳欲太过,肝肾亏虚,阴血暗损,虚风内动;或贪逸少动,使气缓脾滞而气血日减,筋脉失于调畅而不得任持自主,发为颤证。 二.病机

颤证病机较复杂,一般认为由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 失养,虚风内动而致,或风火挟痰挟瘀互阻络道而成。刘氏指出,“风气内动 ”是本病的病机核心,无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或气滞血瘀,痰湿阻络,均能引动内风而发病。

颤证的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上述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雍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3 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扰动筋脉,而致肢体拘急颤动。

颤证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其中有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瘀血生风, 痰热动风等.肝肾乙癸同源,若水不涵木,肝肾双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若脾胃受损,痰湿内生,土不载木,亦可致风木内动 .颤证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为阴津精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患,标本之间密切相关,风、火、痰、淤可因虚而生,诸邪又进一步耗伤阴津气血。风、火、痰、淤之间也相互联系,甚至也可以互相转化,如阴虚、气虚可转为阳虚,气滞、痰湿也可化热等。颤证日久可导致气血不足,络脉淤阻,出现肢体僵硬,动作迟滞乏力现象。

颤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

风:以阴虚生风为主,也有阳亢风动或痰热化风者。

痰:或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成,或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邪多与肝风或热邪兼夹为患,闭阻 气机,致使肌肉筋脉失养,或化热生风致颤。

火:有实火、虚火之分。虚火为阴虚生热化火,实火为五志过极化火,火热耗灼阴津,扰动筋脉不宁。

久病多瘀,瘀血常与痰浊并病,阻滞经脉,影响气血运行,致筋脉肌肉失养而病颤。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特异症状: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重者颤震不已,不能持物,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呆滞,口角流涎等。

2、特点:多发于中老人,男性多于女性。

4

3、起病方式:起病隐袭,渐进发展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4、辅助检查:测血压、查眼底,必要时做颅脑CT、MRI

二、鉴别诊断

瘈疭-即抽搐,瘛瘈-筋脉拘急而缩;纵-筋脉缓纵而伸。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称为瘛纵。多见于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中,常伴发热,神昏等症状。

共 性:头手颤动。

瘈疭:急性热病、手足抽搐牵引、两目窜视;

颤震:慢性疾病、无发热神昏、无抽搐牵引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标本:病象:本——脑髓 肝 脾 肾脏气受损

标——头摇 肢颤 病因病机: 本——津气 血亏虚 标——痰热内风瘀血

2.辨虚实:本证为本虚标实之证,脏气虚损为本虚,痰热动风为标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属虚;风、火、痰、淤等病理因素多为病之标,属实。

脏气虚损——正虚: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

痰热动风——邪实: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 。

但病久常标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主次偏重。

二、治疗原则

5

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显,常见风火相煽、痰热雍阻之标实证,治疗当以清热、化痰、熄风为主;病程较长,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本虚之象逐渐突出,治疗当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熄风通络。由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在本虚的基础上导致标实,因此治疗更应重视补益肝肾,治病求本。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中医培补肝肾法,可有效提高大脑抑制性递质多巴胺的含量,延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这二种递质的平衡。

本病的发生,虽病变在脑髓,但其以肾为根、脾为本、肝为标,其关键在于肾精亏虚,气虚痰结,血瘀动风,故治疗大法为:填精补髓(补肾法)佐熄风解痉(肝)健脾益气(脾)佐以化痰散结。 急则治标:颤振明显---其风火、痰热、瘀血症状明显者,先宜平熄风火,清化痰热,或活血化瘀。

缓则治本:肾精亏虚或脾气不足者,重在填精补脑或健脾益气。

本虚标实:攻补兼施——填精补髓,熄风解痉,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三.分证论治 1.风阳内动证

主症: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阳亢,化火生风,扰动筋脉。

治 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6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前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震颤,烦躁,眩晕者;后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潜阳,舒筋止颤作用,适用于水不涵木,阳亢化风,风阳扰动筋脉之颤证。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镇肝熄风止颤;生地黄、白芍、玄参、龟板、天门冬育阴清热,潜阳熄风;怀牛膝、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 黄连、山桅清热泻火;夜交藤、获神宁心安神。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 加知母、黄柏、牡丹皮;心烦失眠,加炒枣仁、柏子仁、丹参养血补心安神;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熄风活络止颤之力。 2.痰热风动证

主 症: 肢体颤振,咯吐黄稠痰或形体肥胖。

兼症: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躁扰不宁,口干口苦,或胸闷泛恶,呕吐痰涎咳喘,痰涎如缕如丝,吹拂不断。

证机概要:痰热内蕴,热极生风,筋脉失约。

治 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代表方: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前方祛痰行气,后方清热平肝熄风,二方合用,清热化痰,平肝熄风,适用于痰热内蕴,扰动肝风之颤证。

常用药:半夏、胆南星、竹茹、川贝母、黄芩清热化痰;羚羊角、桑叶、钩藤、菊花平肝熄风止颤;生地、生白芍、甘草育阴清热,缓急止颤;橘红、茯苓、枳实健脾理气。若痰湿内聚,证见胸闷恶心,咯吐痰涎,苔厚腻,脉滑者,加煨皂角、白芥子以 燥湿豁痰;震颤较 7 重,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心烦易怒者,加天竺黄、牡丹皮、郁金;胸闷脘痞,加栝楼皮、厚朴、苍术,肌肉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竹沥,神昏呆滞,加石菖蒲、远志。 3.气血亏虚证

主症:头摇肢颤,面色苍,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两虚,筋脉失样,虚风内动。

治 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代表方:人参养荣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补益心脾,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虚风内动之颤证。

常用药:熟地、当归、白芍、人参、白术、黄茂、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养血;肉桂助阳,鼓舞气血生长;天麻、钩藤、珍珠母平肝熄风止颤;五味子、远志养心安 神。气虚运化无力,湿聚成痰,应化痰通络止颤,加半夏、白芥子、胆南星;血虚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健忘,加炒枣仁、柏子仁;气虚血滞,肢体颤抖,疼痛麻木,加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 4.阴虚风动证

主症: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老年患者常兼有神呆、痴傻。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治 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代表方:大定风珠加减。此方增液滋阴熄风,用于热盛耗伤阴津, 8 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证。

常用药:龟板、鳖甲、生牡砺、钩藤、鸡子黄、阿胶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枸杞子、鹿角、熟地、生地、白芍、麦冬、麻仁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润燥;人参、山药、茯 苓健脾益气,化生气血;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以安神。若肝风甚,肢体颤抖、眩晕较著,加天麻、全蝎、石决明;阴虚火旺,兼见五心烦热,躁动失眠,便秘溲 赤,加黄柏、知母、丹皮、元参;肢体麻木,拘急强直,加木瓜、僵蚕、地龙,重用白芍、甘草以舒筋缓急。 5.阳气虚衰证

主症: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失于温煦,筋脉不用。

治 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代表方:地黄饮子加减。本方主要补肾助阳,以温煦筋脉,用于肾阳衰微,筋脉拘挛,颤抖不止。

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天补肾温阳;山萸肉、熟地黄补肾填精;党参、白术、茯苓、生姜补气健脾,祛痰除湿;白芍、甘草缓急止颤。大便稀溏者,加干姜、肉豆蔻温中健脾;心悸者加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

【现代中医治疗与名老中医经验】 1.中医单味药治疗研究概况:

钩藤。主要功效息风止痉,主要适应症为各种风证。介绍钩藤的性味归经及其制法。

9 姜黄。主要适应症为营血虚滞而成的血瘀生风。介绍姜黄的性味归经及配伍。

僵蚕。主要适应症为风阳内动证,阴虚风动证,痰热生风证等。介绍僵蚕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

2.名老中医经验:简介以下各位名老中医治疗痹病的经验。

焦树德益气补血法治颤证经验。

朱良春用虫类药治疗颤证经验。

颜德馨平肝潜阳法治疗颤证经验。

林沛湘滋阴补肾法治疗颤证经验。 【预后转归】

1、肝肾精亏不甚,痰热风阳不重,能早期正确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则部分病例能缓解症状,延缓自然加重过程

2、年高病久必然导致脏腑功能、气血阴阳进一步失调,故多数病情呈进展趋势,逐渐加重

3、失治或调摄不当,或并发他证,或转为痴呆则治疗颇难

4、年老精气衰竭,已属晚期,预后不良。【复习思考题】 1.颤证的定义是什么?

2.颤证的病因有那些?各种病因导致颤证的机理如何? 3.颤证五个证型的治法以及代表方药如何?

推荐第3篇:三十三 除颤技术

三十三

除颤技术

【目的】

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会熟练使用除颤仪 环境:宽敞、安静、安全。

用物:除颤仪,导电糊(或浸湿生理盐水的纱布),治疗碗内清洁纱布1块,弯盘。 【方法】

1、评估:了解室颤的类型及有无伴随症状。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核对床号,准确判断室颤类型,暴露病人胸部。

4、取下电极板,打开除颤仪电源,涂抹导电糊,选择非同步除颤及除颤能量360WS(双向波选择能量200WS),按下充电按钮。

5、准确安放电极板,一个电极板(STERNUM)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底部),另一电极板(APEX)放在左侧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尖部),电极板与胸壁紧密接触,嘱所有人离开病床,再次确认室颤类型,两手同时按压放电开关、除颤。

6、再次观察心电监护仪,室颤波形有无改变。

7、恢复窦性心律后,继续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整理病人及床单位。

8、若除颤无效,继续胸外心脏按压2min,并根据医嘱用药,产生粗颤,然后再重复电击,再次观察。

9、仪器清洁、消毒,指定地点充电、备用。

10、洗手、记录。

推荐第4篇:除颤仪购置报告

塘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颤仪购置报告

我中心地处鄞州区东部,下设赤堇、管江、上周、东山等十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了全镇2.7万常住人口,2万外来人口的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工作任务。

近两年意外伤害事故、猝死事故频出,大部分心脏骤停患者是心室颤动,基本CPR技术并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购置除颤仪已迫在眉睫。

申购理由:临床需要

塘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0年4月6日

推荐第5篇:心脏电除颤发展史

心脏电除颤发展史

何庆万智

心肺复苏是20世纪医学领域及社会大层面上普及得最为成功的急救知识、技能。确切地讲,从徒手CPR的创始人PeterSafar教授自1958年开始在欧美各地报告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挽救濒死者生命,到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被推荐面世之后,在“任何地方”不借助医疗器械、对呼吸、心跳骤停徒手进行的紧急救命术——徒手心肺复苏术正式步入社会,从而构成了现代急救的主题。40年间,以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为标志的现代心肺复苏风靡全球,猝死者复苏成功病例像雨后春笋般涌现。研究发现心脏电击除颤带来的复苏成功率更胜于徒手心肺复苏、药物等。电除颤技术已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急救手段,在现代心肺复苏中执行的是“尽早除颤”的理念。

电除颤的发展是一个多学科研究人员协作的成功范例,这项临床突破来自于医生、生物医学家、生理学家和两个非医学产业(电力业和电话业)研究者的通力合作。

一、对于电与心室纤颤、电击除颤关系的初步探索阶段

任何关于电除颤技术发展史的研究都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是当代医学对心室纤颤的认识的发展过程,事实上,电除颤的历史是与医学对心室纤颤认识的历史交织发展的。

有文字记载的使用电除颤进行心肺复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88年,Kite在英格兰皇家援救溺水协会年鉴上发表了一篇获得银奖的论文,描述了可能是首次成功的电除颤。文章中描述了一个手提式设备,将电无意中击向“所有目击者都认为已经死亡”的溺水女孩,挽救了生命。事实上这套电工用的设备具有许多现代除颤器特征,包括一个贮能的电容器、一个充电调钮和两个电极。 早在19世纪中叶,欧洲医学家开始研究电对实验动物和人的影响。

1849年德国生理学家和波动曲线的发明者CarlLudwig教授和学生首次发现并记录了由电刺激诱导产生的快速心肌收缩,导致心脏骤停。 1879年,德国医生HugoyonZiemen首次完成了电流对人心脏影响的重要实验。他提出可以用直流电直击心脏,也可以通过在胸壁上电击来改变心率和节律。这是对心脏具有明显治疗价值的阳性干预,但由于一位英国医生进行动物实验后提出反对意见而一时被认为前途渺茫。

1887年Ludwig的学生MacWilliam首次阐释室颤的病因学及其临床意义。他认为“纤维状收缩”是心室肌肉不规则、无节律的收缩,同时动脉血压显著下降的状态。当心室壁快速颤动而不能将血液向前推动的时候,心肌活动也成为不协调的颤动。两年后,MacWilliam明确地将心脏骤停的原因区分为心脏停搏和心室纤颤。他认为“心脏骤停时仍表现出不规则的、不协调的能量(颤动),而不是静止的”,认为心室纤颤是猝死的重要原因,而且心室纤颤引起的猝死可能在各种心脏状态下发生。但由于当时其他研究者都在关注刚刚兴起的细菌学,所以MacWilliam理论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发现被后来很多的研究证实和发展,直到1915年,ThomasLewis才肯定的评价MacWilliam是第一个提出室颤是猝死主要原因的学者。 另一方面,1880年以后电开始广泛应用,意外触电身亡明显增加,1882年人们发现250伏的交流电可以致命。瑞士生理学家Prevost和Batelli在1899年报道了不同电压和电流经过心脏后所产生的作用,发现一个微弱电刺激可以引起心室纤颤,但是一个更高强度的电刺激也能够终止心室纤颤,并且恢复规则的节律。这一发现使成功救治触电身亡的患者成为可能,但仍有两个难题没有解决,使之难以用于临床:没有复苏时最佳电压和电流强度的人类实验证据;在当时要现场或者很短的时间内提供要求电压下的电流也十分困难。第一份室颤的心电图于1911年发表。20世纪20年代,贝尔试验室开展了对于室颤和除颤的研究,同期还成立了5个委员会研究触电。当时发现室颤是氯仿麻醉时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在这种致命的心律失常之前往往会发生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

二、电击除颤器的发明和推广使用阶段

193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Hooker,Kouwenhoven等开始在狗身上诱发室颤并成功进行交流电体内除颤实验,显示了对实验动物进行胸外电除颤的可能性。 1936年,CarlWiggers在美国生理协会的年会上宣布,将人工心脏按压和电除颤相结合可以增加心脏手术中突发室颤后复苏成功的可能性。

1941年,ClaudeBeck报道了两例患者在术中按照研究中的步骤接受了药物和电除颤,但没有成功。1947年,Beck为一位14岁的小孩进行胸部手术,麻醉诱导期出现了窦性心动过速,关胸时突发心脏骤停。Beck为他再次开胸,进行心脏按摩时发现心室在颤动,给予了肾上腺素、洋地黄和普鲁卡因等药物。10分钟后从实验室推来了一台除颤器,心脏骤停45分钟时进行了第一次除颤。60赫兹的交流电直接应用于心脏,几次除颤后心脏恢复了窦性心律,3小时后患儿开始正确回答问题,后来完全康复。这是一次体内除颤治疗,也是首次对人类除颤成功。Beck开设了一系列复苏的课程引导3000多内科医生认识室颤,并教其使用除颤器,他认为除颤器是挽救心脏的好工具。

Beck的除颤器体积庞大笨重,使用来自电源插座的交流电,需要大而重的变压器,更为重要是必须将电击直接作用于心脏。但是成功的案例促进了电击除颤方式很快被临床接受,并且开创了一个对心室纤颤和除颤广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起点,一项将人类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技术从此诞生。

到20世纪50年代,除颤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1956年和1957年,Kouwenhoven重新进行20年前的研究,用胸壁上的电极对狗进行除颤,Zoll用同样的方式对人进行了除颤。这是第一例体表除颤的报道,首次记载了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过程中成功使用除颤器,无疑掀开了医学史上崭新的一章。

1960年左右,医学界进行了有关直流电和交流电除颤的争论。Edmark及Lown等人发现直流电或脉冲式的除颤比交流电除颤更加有效、副作用更小。直流电的脉冲式波形在20世纪60年代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61年出现同步电复律。Lown等人发明了应用R波触动同步电除颤,该方法有效地防止了刺激落在心动周期的易损期上,应用100焦耳的同步放电可以终止多种心律失常的发作,故安全可靠。Lown将该法命名为心脏电除颤或电复律法(Cardioversion)。

直流电除颤除了并发症更少外,除颤器使用的电容器可以储存电能,因此可以用电池为除颤器供电,从而大大改善了除颤器的可移动性。1969年第一台可移动除颤器上市,重达33磅。法国通过救护车装备直流电除颤器组成移动式ICU,使院外生存率得以提高。

三、电击除颤器新概念和新设备推出阶段 20世纪70年代,设计出了实验性体内和体外装置来自动检测心室纤颤。1980年2月,第一台体内自动心脏复律器被植入人体。1985年美国FDA批准了自动心脏复律器的使用。此后逐渐出现数代更新、更精密的ICDs,最新的一代还不到4盎司,可以像起搏器一样植入,有8年以上的电池使用寿命,可以除颤、转复室速,以及在心动过缓时自动起搏,还可以储存数小时的感知和心电图信息。 同期研究发现,由经过特殊训练的院前急救人员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除颤,比仅仅接受标准CPR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高。至此,AHA提出了对心脏骤停患者在院前应早期开始徒手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的建议。为此,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自动体表除颤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AED)研发,使未经过医学培训的人员进行电击除颤变得切实可行。1986年,AED开始在院前急救中使用。

以后的10年中AED逐渐被推广,而今新一代自动除颤器以小巧、价廉、易学、易用等特点为世人青睐,最现代化的AED仅重4.4磅。美国心脏病协会、国际复苏联合会、红十字会及健康专家倡导更广泛使用AED,心肺复苏走出医院围墙,走进社会,走人家庭,挽救了不少濒死者的生命,这是近代复苏领域里的一次革命。30年前开创便携式除颤器的先河后,现在除颤器广泛应用已成为不争事实,美国实施公众使用电除颤计划(PAD)后,患者的存活率是以往的2倍16,17]。我们期望着在有灭火器的公共场所就能有AED等急救设备。

2000年5月22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亲眼目睹其重要幕僚心脏骤停,白宫工作人员在现场立即使用AED电除颤——徒手心肺复苏之后抢救成功,总统为此大发感慨,当日发表致全美人民的讲话:“今天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一种用于挽救成千上万人们生命的新方法,它使那些受害于最大杀手——心脏骤停的人劫后余生”,“感谢有了一种叫自动体表除颤器的新设备,它就是AED”,“希望在美国所有公众场合配置AED”。

对于心脏骤停病人从骤停到第一次进行电除颤的时间间隔能够缩短1—2分钟,其改善存活率的意义胜过所有药物、气道干预等。基于大量临床研究、社会发展需求、其他学科进步等背景而产生的“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提出对心脏骤停者应该尽早行电除颤并强烈推荐AED。正是由于该指南的推动,一改以往概念的新型双向波电除颤器得以迅速普及推广。双向波电除颤器除颤具有效能高、损伤小、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现在已经开始替换以前的单向波电除颤器。2005年12月23日,美国心脏协会最新的“2005美国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面世,依据循证医学的研究成就对电除颤程序和方法提出全新的建议引。 回溯历史,在心肺复苏时成功使用除颤器以及电除颤技术的推广使用,是医学史上重要的进步。实验和实践证明电除颤治疗心室颤动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急救存活率的关键,尽早电除颤也是救治心脏骤停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今天,AHA和ERC等国际组织认可了作为标准治疗的“早期除颤”概念,除颤也成为一项基本生命支持的措施引。但是,电除颤技术还远未达到完美的境地,前面路还很长。也许可以从历史的回顾中学习一些经验,加强多学科合作,进一步完善电除颤技术,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推荐第6篇:心里一颤的杂文随笔

三月的东北暖了,街上的榆树和白杨虽然还没有绿,但是,看它们在风中扭捏的摇摆着,我想,它们可能也急不可耐的要换新衣吧?

就像我一样,在暖风里也生出了要远足的愿望。翻看手机里朋友圈晒出的金黄油菜花,碧绿的茶园,粉嫩的桃林……说真的,我有点不淡定了!

旅行社里的朋友也用各种完美的无购物纯玩团来勾引你蠢蠢欲动的心。

于是,打电话说,只要给我拼个男单,免去六百到一千的单房差,我可以立刻出行。地点随意,只要我没去过的!

哈哈,那边就更是豪爽了:你带上身份证,即刻来签合同吧!一定给你留一条好的线路,且优惠的有!

这符号我的性格,说走就走!尤其在摆脱了冬的寒冷之后。

我是吃了午饭的,虽然,我忘记吃的是什么菜了。我只记得查看了手机里的零钱包和口袋里的现钞,计算一下七日双飞是够的,就换了工装出门了。

门口的公交是可以直达那家旅行社的,我也懒得自己驾驶,就直奔站点了。

中午,等车的人不多,不超过五个人的样子,也没有排队的意思 。因为是始发站,有的看手机,有的在向来车的方向张望,有的在口袋里翻零钱。

我从写小说之后,开始留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好事,我怕时间长了会有强迫症,所以,我提醒自己放轻松些——别用带有目的性的眼神看世态。

可是,还是有一个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身材矮小的身影,戴一顶很大的帽子,压住了半个脸。身着土绿色泛旧了的衣裤,鞋子我没看,但一定不会太明艳或崭新,那样会很扎眼。一条斜跨的背包带很像车上的安全带,都是灰褐色的。

但是,他臂弯里的一叠儿报纸还是有花花绿绿的亮色的。

我看了一下报头,是《城市晚报》。说真话,我是喜欢看报纸的,至少有十多年早上看报纸的习惯。但是,我真不看这种国企出来的报纸。我喜欢看本地的另一家报纸,(这里不给它做广告了)。显然,他手里没有,因为我一看纸张大小和版面就知道“晚报”要纤瘦很多。

一小会儿,公交就来了,我最后一个上,选择在最后一排靠边坐了,可以看街景。

可能,还要等客或是有时间的,我不知道,反正,没有发车的意思。我只好掏出手机看。看手机是现代人打发无聊最好的事情了吧!而且,真的会上瘾啊!

突然,有声音传来,“卖报,卖报”。我抬头,刚才站点儿那个老头儿上来了,也不一定是老头儿吧?我估计有五十岁的样子或许不到呢?现在我也猜不好。

我都有些替他担心,谁还会买报纸看,手机上的新闻不是更快捷?果然,车上稀了八叉这几个人,哪有谁像看报的样子呢?都在看手机呢!

陆续又有乘客上车,他的语调高了些,可是,还没有人买他的报纸。

这时,他突然大声说,“大家帮帮我吧!买一份报纸吧!就算我向大家要一块钱了,行不?你们没看我是盲人吗?帮我一块钱吧!”

我是真受不了这种语气,就说“给我拿一份报纸。”

他走过来,递一份报纸,我注意到中门后面是有一节台阶的,就赶紧说“你注意脚下啊!”他似乎是没听见,没有减速,径直走过来,我看他正好迈上那节台阶,稍稍放心了一下。

我递给他一元钱的时候,看到他压低的帽檐,心想“这老哥也真是身残志坚,还能靠卖报纸给自己一个供养,也是不错了!”

报纸,我还是拿过来扫了一眼的,说真的,真没啥可看的,新闻也不新鲜了,广告倒是用了很大的篇幅,八版,我几下就翻完了。

我抬头看,他还站在车子过道中间,还在重复着“大家帮我一块钱,买份报纸吧!”的话,但是,很明显,没有人再买。我想,是不是有人觉得它卖的贵呢?因为我知道报摊上的零售价是五毛钱的。可是,人家给你送到手里了,还不是有五毛的便利费吗?应该别太计较的吧?何况他还是一个盲人呢!

车在打火儿,地板震动着,要发车了,我忽然想,这两眼就看完的报纸一会儿丢哪里呢?还是还给他吧,说不定还能再换回一块钱呢!于是,起身,向车前部走去。

车启动了,很慢,在我和他还有两个身位的时候,我见他疾走两步,轻盈的从开着的前门跳了下去,然后,车门就关上了,好像那车门就是为了等他跳下车才关上的。

透过玻璃窗,我看到跳到站台上的他微笑着,顺着裂开的嘴角向上,我看到风吹起的长帽檐下面,一双明亮的眼睛!

他向对面路口张望着,那里有下一辆公交在进站。

那一刻,我心里颤了一下。好像被猫抓了一样,有点疼。

我忽然就没有了欣赏街景的心情。

终点下车,路过火车站广场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个光着上身,趴在人行步道上不停抖动的人,头顶放着一个硕大的水缸子。再向前不到十米,有一个坐着裸露断了下肢的人,身前有一个红苹果,苹果下面压了些纸币。若是在平时,我是一定会投钱给这两个人的。仅使我听有人说过他们可能就是职业乞讨者,我也会同情心泛滥到相信他们的不易。

可是,今天,我好像一下子被愚弄了一样,觉得自己很傻。傻到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呢!

我在旅行社漂亮女孩介绍旅游路线的时候,一直心不在焉。本来是要签合同四月五号出行的。可是,突然就没了兴致。

漂亮女孩儿很聪明,她说,行程打印给你,想好了再来找我。

我带了几页纸下楼,还没有出门就丢在垃圾桶了。

看来,近期不会再有出行的心情了。

回来的路上,我想,你这人太矫情,不就是一块钱的事吗?至于影响你的情绪吗?

直到现在,写了两千个字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彻底的说服自己:值得写这么一件破事吗?

不值得!

没有签的行程画作来自野落篱边

推荐第7篇:zoll 双向波除颤论文

双相波除颤: 增强疗效降低风险

作者:Michel R.Gold.

医学博士

南卡罗莱娜大学心脏及心血管中心医学主任,心脏学部门主管

论题

新技术能扩展治疗方案的选择,但经常也会带来困惑,这时就需要有大量的临床经验及研究的支持以提供更清晰的指南。在将双相电流引进体外除颤时也会出现这一情况。其中一个实例就是人们误解>200焦耳的双相波电击是有损伤性的。事实上,损伤的危险取决于波形的峰值电流而不是使用能量的焦耳数。单相波除颤的心脏损伤从未构成人们的主要忧虑,并且大多数双相波除颤器的优越性表现在同样能量水平(焦耳设定值)时,其释放的电击比单相波电击的峰值电流低得多。与传统的单相波相比,双相波技术在改善电击疗效的同时减少电击诱发心脏损伤的危险。虽然所有的生产厂家都一定会得到国家与国际的医疗审批管理机构的批准,但市售的双相波除颤器之间在其基础技术方面却有所不同,而且在同样的能量水平条件下不同的双相波除颤器的峰值电流也不一样。理解除颤电击的构成成分及其对心肌的影响,不同种波形的差异以及对心肌损伤的研究,将会增强对此项技术的信心并改善除颤治疗的结果。

挑战

成功的除颤要求有足够电流的短时电脉冲迅速发放并通过胸部以终止心律失常。这里指出的挑战是在发放足够强的电流终止纤维性颤动的同时限制电击诱发心脏损伤的危险。在心脏骤停时,必须尽快地发放足够强度的电击,因为除颤每耽搁1分钟,生存率便下降7-10%。此外经受心脏电复律的病人经常患有基础心脏病与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因而有必要精简除颤抢救步骤,包括镇静的持续时间与电击的次数。在过去的40多年中,以单相波进行体外除颤一向是有效的,而目前双相波技术则在同样能量水平条件下提供了改善电击疗效同时减少电击诱发心脏损伤危险的机会。2,3

除颤电击

传统上,除颤是根据“焦耳”即除颤使用的电能量来进行论述的。但这是有局限性和误导性的,因为能量有几种组成成分,每种成分在除颤时起着特殊的作用。 1个焦耳包括发放的电流量,电流流通持续时间及驱动电流通过胸部组织的电压。电流,即电子流,实际上终止心律失常的本质是足够的电流。能量用焦耳为单位计量,用于描述除颤器必须做多少功以产生电流脉冲;而对某些除颤器而言,设定的能量并不表示发放能量的实际量4。除颤器显示的心室除颤或心房电复律的焦耳数并不等同于通过心肌的电流量。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数据证明能量(焦耳)与电击诱发心脏损伤的潜在危险有关。与危险直接相关联的是电流量的大小。美国心脏协会(AHA)与欧洲复苏协会(ERC)建议较好方式是用“电流做为除颤基本衡量因素”的方式来衡量是否给病人发放适宜电击。单相波除颤的最佳电流剂量似乎在30至40安培;对双相波除颤的剂量研究正在进行中1。

由于电流水平在整个电击期间是变化的,因此必须查看电流流通的最大量以准确评估损伤的危险。这一电流流通量通常一波形图阐明,如图1所示。

纵轴显示电流,以安培(Amps)为单位,横轴表示持续时间,以毫秒(msec)为单位。峰值电流是电流水平最高点,因此也是心肌损伤危险机会最大的一点。

波形差异

与单相波除颤器相比,多数双相波除颤器在相同能量设定条件下(图2)发放电流较小。单相波形与双相波形相比,峰值电流之间的差别在40%。虽然电流较少,在同样能量设定条件下双相波发放电击提供的疗效更高2。

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以固定限制焦耳能量的方案进行低能量双相波除颤能提供有效电击并减少危险。然而,较低的焦耳设定并不等于在所有的双相波除颤仪中都有较低的电流;而且限制能量也不等于限制电击诱发的损伤(图3)4。根据其电流流量的最高水平即峰值电流对不同的除颤器电击进行比较,能提供更多的有关信息。据报告,在150焦耳电击心脏骤停患者5时,峰值电流范围为10.2至49.5安培。

对应用双相波技术的一种类型的除颤器的研究表明,1例经胸阻抗平均值为75欧姆的典型病人分别在360焦耳双相波电击与100焦耳单相波电击条件下所接受的峰值电流大体相同(图4)。但并非所有的双相波除颤器都是如此。

一种双相波除颤器进行150焦耳的电击时比另一种双相波除颤器进行200焦耳电击时能发放更大的峰值电流(图5)。在选择除颤器与方案时,必须考虑到单相波与双相波除颤之间以及不同的除颤器之间的这种(峰值电流的)差别。

心脏损伤的危险 极高的电流水平能损伤“心脏细胞”6。应用单相波的研究报告,有数据表明超过400焦耳能量水平对狗造成损伤7。证实电击诱发损伤的动物试验一般应用的电击的电流水平显著大于任何临床使用的单相波或双相波除颤器的治疗范围6。有关损伤的揭露来自应用单相波电击发放于经胸阻抗较低的小动物的研究,但这在临床上不能代表对人类的双相波电击。对于阻抗低的小动物而言,电流必然导致在其机体上的相对过量。然而对人类的身材与阻抗范围而言,这种电流量导致人体损伤的结论是过于夸大。不幸的是,这一点并不总是被人们认识到,因为多数研究者根据除颤器的能量设定(焦耳)而不是根据实际释放于动物的电流量来报告其研究结果。生物标志物(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即TnT与TnI)与心电图改变一直被用于检测房颤(AF)择期心脏复律时除颤电流的损伤证据。这种有控制的环境条件排除了心脏骤停时所遇到的复合因素的影响,例如来自心肺复苏胸部按压,急性缺血与心肌梗死时可能出现的损伤。

在对房颤/房扑病人进行择期直流电心脏复律的研究中尚未见到心肌损伤,所应用的单相波电击的峰值电流大于相应的强度递增的双相波电击(100焦耳,200焦耳,300焦耳与360焦耳)8。在38例单相波房颤心脏复律的研究中,仅3例有TnI水平轻微升高,并且没有1例出现临床事件或提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证据9。在双相波体外除颤可应用于临床之前,电生理试验室向顽固性房颤病人挑战,偶尔曾使用2台单相波除颤器发放720焦耳的电击10,11。虽然双相波电击更为有效,在某些病人群中可能需要>200焦耳的电击以终止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12,13。

反复进行无效电击不仅延误成功的除颤,而且可能比单独一次有效电击带来更多14损伤的危险。TnI肌钙蛋白升高见于双相波可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反复电击时15。虽然目前AHA与ERC指南没有提供体外除颤或心脏复律的明确设定论,但他们指出“选择适宜的电流可减少反复电击的次数并减少心肌损伤”1。这表明递增能量>200焦耳的方案是必要的,这样能够导致减少电击次数并更迅速终止心律失常。

复苏后的心功能障碍

人们认识到,复苏后的病人——既使那些没有经受除颤电击的病人,表现出心功能的改变16。已经注意到的改变有:短暂的心电图变化如ST段改变,心脏血清酶水平升高,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收缩改变,心率变异如心动过缓,及/或体循环低血压。研究表明,作为基础病因的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延长时间的心肺复苏,以及血管收缩药物都是造成心肌顿抑与复苏后病人各种症状的因素8,16,17。一项近期试验研究中15例白鼠接受2-20焦耳的双相波电击后确实都存活下来,并且显示心功能障碍与所发放的能量呈反比关系。虽然这一结果用于预警在双相波电击>200焦耳时可能的损伤,然而,对于体重450-550克白鼠,这一电流剂量相当用于一般成人的2000-3200焦耳18。

儿童双相波除颤

治疗儿童病人时心脏损伤的可能性始终引起特别关注。单相波电击的儿科剂量指

1南一直是2-4焦耳/公斤。在儿童进行除颤试验受到限制,因此需要使用猪模型进行研究。50焦耳的双相波电击成功地复苏了体重范围在3.5公斤(人类新生儿平均体重)至25公斤(8岁儿童平均体重)的动物19。虽然以14焦耳/公斤的剂量多次电击后(或平均累积剂量46焦耳/公斤)发现心功能障碍,研究的结论是,较大剂量的电击总量并没有给心肌功能造成不利影响19。如同儿科病人一样大小的小猪接受剂量达360焦耳的电击(90焦耳/公斤),总的累积能量7455±531.75

20焦耳后,据报告对心肌功能造成小的短暂改变。

总结

在植入式除颤器中使用超过10年的双相波波形在体外除颤中的应用相对较新。虽然双相波电击疗效提高,某些病人仍需要>200焦耳的能量进行除颤以终止房性或室性心率失常。没有临床的证据表明这种较高能量设置的双相波电击会引起心脏损伤。虽然最终的指南与方案尚未确立,与传统的单相波除颤相比,这一技术在改善电击有效性的同时降低了电击诱发心脏损伤的危险。

参考书目

推荐第8篇:念,这如此颤痛的青春

念,这如此颤痛的青春

人生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他生长着那么多伤人的有着锋利边缘的利草,在我们行走时无情的划破我们的肌肤,刺痛我们的神经,留下再抹不掉的伤疤。我的青春就是一条疤,它那么明显的伤在心口那个位置,隐隐作痛着,成了永远的阴影。十七岁,多么美丽的季节。绚烂的雨季,应是像株在温暖的明媚阳光下生长勃发着的永充活力的向日葵,像在夏日里畅快下着的清凉的夏雨,向那般快乐的勇敢的度过的吧。而我的十七岁,我的冰冷的雨季,却真真像那在冷夜人无情肆虐着的大雨,颗颗如石般坚硬的雨珠,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烙下那一个个灼痛的印迹,不住颤痛着。

我是单亲的孩子。都是单亲的孩子是单翼的天使,而我却找不到可以相依靠的另一半。自小别人的眼光,家庭的争吵,让我更多了些敏感。这些敏感,总能轻易的打垮我伪装的坚强,而我只能躲在墙角独自舔舐无形的伤口。是,我不能哭,不能软弱。就因为我是单亲的孩子,就因为单身的爸爸为我付出了太多,所以我就必须要更坚强,必须要懂事,必须要比别人更优秀。我知道我亏欠了太多,所以我就要选择伪装自己。在同学眼里,我是最开朗外向的女生,是最不知道烦恼的那个人。在外人眼里,我是最懂事的那个孩子,是最有前途的那个人。可当我又回到那个沉闷的牢笼,又要呼吸那让人感到窒息的空气时,没有谁知道我真正的生活。没人看到当爸爸和奶奶争吵时我一边拼命拽住他们,一边怒喊着的时候,我眼底的无助。没人听到当奶奶在深夜里一遍遍离家出走时,我也一次次跑出家门,在寒冷的大街上寻找着,不敢熟睡的时候,我心底的无奈。没人知道当我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当我听着爸爸奶奶姑姑他们那无止休的争吵和叹息时,我心中的绝望。

是,我只知道我要坚强,可我的确忍受够了这样压抑的生活。如果不是我对未来抱着那星火希望,我的心真要像死灰般沉寂了。我的愿望真的好简单,我只想有一个普通平静的家,不要有那么多的争吵,不要有那么多的让人无奈的味道。我只想我的青春平平淡淡,我不需要那么多辛酸的故事,不需要那么多的悲催的回忆,让它就像一张白纸,单纯而恬静,该有多好。

浙江丽水莲都区丽水市成人教育学校高一:那片蓝白色

推荐第9篇:浅谈藏族民间舞蹈中“颤”的重要性

浅谈藏族民间舞蹈中“颤”的重要性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引吭高歌;平坦的坝子上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藏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他们事事可舞。每逢节日、婚嫁、聚会都要歌舞一番;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西藏舞蹈与生活密切结合,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一、藏族舞蹈中“颤”的形成

藏舞的种类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繁花似锦,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元素,以及动律。藏舞的五大元素包括“颤” “开” “顺” “左” “绕”,其中“颤”是藏族舞蹈最基本的元素。这一最基本的元素蕴含了藏族舞蹈的典型风格,细腻而不失洒脱的表演和浓郁神奇的藏文化,而成为藏舞的精髓。

(一)“颤”的背景来源

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和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艺术形式,藏舞中“颤”元素既有受压迫的宗教心理痕迹,更重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身体调解,带有较强艺术性的创作。

1、农牧文化的影响

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地域辽阔,河湖众多,资源丰富,是一个面积大、海波高的高原地区。它北界昆仑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相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接云南省,西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西藏特殊的地质面貌,使它的地理风光别具特点,这里冰雪山峰、藏北草原、藏东森林,自然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经济区,如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经济区又形成特殊的生活习俗与风土人情。

藏族人民接受的主要是农牧文化,这种文化是在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由于高原海拔高,必定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缺氧,再加上崎岖不平的山路、寒冷的天气,藏族人民总是穿着宽大厚重的长袍,劳动时便把两只长袖系于腰上,在行动上也自然会使身体前倾,走动时感觉比较迟缓和沉重。这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渗透进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被渲染出浓郁的高原色彩,这种情境特征便也自然地反映在了藏族的民间舞蹈中。“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进而有了“颤”这一元素。

2、宗教文化的影响

藏族藏传佛教是印度的密教、中原的大乘佛教与西藏地区的苯教三者融合的宗教文化,还保存着原始宗教多神崇拜的活动。藏传佛教宣扬“快速成佛”观念,认为“谁只要一心诵念六字明咒,供花献佛,祭祀烧施就可以升登佛界”;如把经文贴在特制的经筒上,转一匝就等于读一遍经文,绕寺庙一周也有同等效力。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向往幸福生活的群众,再加上以政教合一的行政方式推行宗教,于是藏传佛教深入人心,成为藏族人民精神世界的主宰和共同的宗教意识。这种宗教意识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一切活动,在民间舞蹈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

藏族民间舞蹈多是载歌载舞的形式,歌词和舞蹈中常融入很多宗教文化的成分,反映出人们的宗教意识。例如:歌词中常歌颂*、喇嘛与寺庙,因为这些是人们心中神圣之化身;舞蹈中多表演孔雀,因为孔雀是神鸟,吉祥的象征,可以逢凶化吉。正是在这种受压迫的宗教心理的影响下,藏族民间舞蹈中的松宽、弓腰、屈背的体态也随之形成,更进一步奠定了“颤”这一元素的重要性。

(二)“颤”的形成

在藏族舞蹈中,最具有特色的动律之一是膝部连续不断、小而快的、有弹性的颤动,这个特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农牧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双重影响,藏族舞蹈中的颤膝随之形成,并贯穿于藏舞中的每一个舞蹈形式和艺术作品中。

二、藏舞中“颤”的作用

藏族舞蹈极为丰富,形式种类繁多。首先,藏族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其表演形式大多为歌中有舞,舞中有歌,载歌载舞,歌舞一体,构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次,“弦子”、“踢踏”、“锅庄”这三种舞蹈是藏族百姓喜闻乐见、参与性最强的表演形式。其传播最为广泛,因而可以说也最具有代表性。这三种舞蹈在动律上都有共同的特点:膝部有规律的颤动。

(一)弦子

“弦子”以优美、柔颤、富有歌唱性著称。其起源于四川巴塘,流传整个藏区。藏语称为“谐”,巴塘语叫“叶”。在藏族的历史中,它是最普遍、最繁盛的艺术形式。每逢节日集会时,在胡琴的伴奏和带引下,众人围成圆圈起舞,时而围集,时而散开,时而又似长龙摆尾绕圈而行,一起抒发着心中的欢乐的情绪。随着胡琴发出的阵阵颤音,舞步也顺着带有一定的颤法,它的“拖步”、“点身转步”等表现了这一特点。弦子舞舞姿圆润、流畅、优美抒情,多彩的长袖在空中飞扬,是一种群众自娱性的舞蹈,也是藏族人民祈愿祝福吉祥的舞蹈。

“依”即弦子,青海玉树的称谓。流行语青海玉树、囊谦、称多等地区。通常用作自娱、工余、节庆时,男女老少均可表演,内容多为歌颂家乡景物,诉说风土人情,表达男女爱情,反抗剥削压迫,以及描述舞蹈者的舞姿、装饰等。每一曲调配以不同的组合。舞时男女各半,围成圆圈,以男一班(领头者)拉起牛角马尾胡,边唱边领舞,顺时针方向转圈。调到高潮是,速度加快,男子舞步加大,超过女舞者而自成一小圈,女舞者在外圈,围成半圆,形成日月同辉的吉祥图案。基本动作是甩长袖、跺双脚。即以腰为轴扭动双胯。每逢节日,舞众围篝火狂欢通宵达旦,尽兴而终。

弦子舞的主要动作有:拖步、斜拖步、单撩、双撩、三步一撩、单靠、常靠等。在舞蹈中要求舞者膝部保持松弛、屈伸和颤动,并由膝部的屈伸和颤动加上重心的移动以带动上身左右晃动;手臂通常随脚下的节奏和甩袖、撩袖、抛袖等动作,形成流动的造型美。

(二)踢踏

“踢踏舞”藏语称为“堆谐”,也是藏族舞蹈中最丰富、最具有变现力和最能发挥特长的表演形式之一。“堆”原是藏族对雅鲁藏布江上游拉孜、定日、阿里一带的称呼。“堆谐”是该地区与谐相似的舞蹈,后来这种舞蹈传入拉萨、昌都、甘孜等地,逐渐演变为脚下打点的踢踏舞形式,并以拉萨地区最盛行,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拉萨踢踏舞”或“踢踏舞”。因此,“堆谐”有两个含义:一指原来该地区的歌舞;一指现在流行于各地的“踢踏舞”,一般多指后者。起初踢踏舞多为半职业性艺人的表演,经过长期发展,逐渐称为一种具有鲜明节奏、舞姿热情奔放、富有群众基础的新型民间舞蹈。

踢踏舞的主要步法有:退踏步、抬踏步、滴答步、悠踏步、悠滑步等,舞蹈以膝部屈伸律动带动整个脚掌随音乐节奏在地面上做有规律的踏步。每种步法最大的特点是,多在弱拍时脚掌抬起,膝盖伸直,强拍时脚掌踩下,膝盖直,脚步灵活。步法稳重扎实,变化丰富,节奏性强,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

踢踏舞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下肢活动为主,而下肢动作以膝盖的颤动为核心,可以说膝盖是 颤动贯穿于踢踏舞始终。而这种日积月累的重复性势态,必然会对下肢具有广泛的训练作用,促使下肢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1、首先从下肢控制能力的角度分析一下:踢踏舞的基本动律是以膝盖的颤动为核心,这种颤动是平均的,具有节奏性的,这就要求膝关节必须具有高度的控制力。过去的民间艺人表演“堆谐”时能做到“头顶一碗酒,跳而不洒出”,就在于适度掌握了膝盖的颤动规律,是膝盖具有控制力,才能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程度。这种控制力不是僵硬的,而是收放自如的。以连续不断的动律来形成一种内力,从而避免看单纯控制带来的紧张。它在快速均匀颤动的节奏中让膝盖获得一种压力状态下的自由。

2、藏族舞蹈队下肢的训练表现在对下肢韧性的磨练。在基本动律连续不断的颤动中,不仅使膝盖得到高度的控制性和韧性,同时也使肌肉和韧带产生了一种拉伸。由于其动律训练多处于稍蹲状态,使大、小腿肌肉处于紧张的控制状态,而均衡的颤动又自然缓解并防止了僵硬。膝盖的前屈,使大腿韧带,腓侧韧带等韧带拉伸,这不同于静止地放松、伸长,而是在短距离中反复运动,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高度控制性是反弹性和韧性。它所形成的这种反弹力和韧性无论是在旋转还是在进行中;无论是在腾踏还是在翻身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性动作中,都能成为一种内在的助动力。

3、下肢是灵活性与节奏性的训练是踢踏舞下肢训练价值的另一重要方面。藏族踢踏舞所特有的这种对下肢灵活性与节奏性的训练价值,是由它的动律特点所决定。因为它的基本动律是小而快,均匀且连续不断的膝关节颤动,由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的重心移动,使手臂动作多依随而动,从而形成以下肢动作为主的特色。

踢踏舞的基本动律,基本步法就是要求膝盖是运动达到收放自如,而“颤”则贯穿于整个藏舞是每个动作中,奠定了藏舞动作的基调。无论是松弛柔美,还是粗狂豪放,都是通过膝部动律的“颤”体现着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三)锅庄

“锅庄”藏语为“卓”,是圆圈歌舞的意思。锅庄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舞蹈,盛行在藏区草原及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广大牧区。每逢婚庆、节日,人们便围成圆圈,自右而左绕场。不同地区锅庄的舞蹈风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牧区的锅庄奔放豪迈,彪悍粗犷;而农区的锅庄则稳沉豪爽。但它们有着同一的规律和特点——依然以屈伸和颤动为主要动律,节奏铿锵有力,有连续、有停顿,躯干、上肢随步法以抬、跳、跺、跨、踏等动作为主,具有整体运动感,表现出藏族舞蹈中一种憨厚、深沉的个性特征。

三、藏舞中“颤”的重要性

西藏为世界所瞩目,如今在人们的心目中,西藏已成为终极的自然风景,是高处艺术,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方净土,也许再没有比西藏更能给予创作上的灵感了。这种灵感一旦被敏感的艺术家们捕捉到,于是就有了世界性影响的《阿鼓姐》,就有了《母亲》、《牛背摇篮》、《舞铃声生》。然而藏舞中“颤”这一精髓元素也始终贯穿于这些藏舞中的每一个细节。

(一)《母亲》

《母亲》由张继刚编导,舞蹈由藏族舞蹈家卓玛表演。这是一个独舞作品,编导用藏族舞蹈弦子是动态作为基本元素,表现看一位斑白头发、沧桑皱纹、拘偻身体,仿佛生命已经逝去大半是藏族老阿妈。这位阿妈高大伟岸,像喜马拉雅山一样的坚毅,像高原圣湖一样的宽容平静。虽然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苍老的痕迹,她却依然在每每回头时,露出慈祥的微笑、、、、、、编导和演员将世上所有是母爱共性浓缩在一个弓腰缩背、颤颤巍巍的年老母亲是形象上,这种无私是付出和给予,耗尽了所有生命是能量,怎能不让观众产生强烈是心灵碰撞?

编导巧妙是提炼了藏族舞蹈松腰坐跨、上身松弛是体态特征,并且使用了大幅度的压低上身前倾90度是姿态,来塑造舞蹈中人物了个性,这种压弯了腰是苍老母亲形象也是编导对所有母亲最动情的赞颂。 舞蹈共分为三段。第一段:舞蹈朴实、自然、气氛沉稳、凝重,描写了母亲是辛劳。舞台上,巨大的念珠挂在舞台天幕上,一位身着藏袍是老阿妈老态龙钟、腰弯背屈的造型,深深吸引着观众。晨曦,从阿妈的账房里飘出了乳白的炊烟,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是啊,这循环不尽的昼夜轮回,这夜以继日的操劳,生活是艰难都印刻在那弯曲是形体之中。第二段:舞蹈优美、流畅、情绪开朗、放达,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爱。随着音乐旋律转为欢乐,她那轻柔、舒缓是弦子舞穿过那欢乐的音乐的层层氛围,在舞台空间的流动中,扬起了舒畅而明亮的舞韵,膝部的颤动与屈伸使动作充满了深情。她已不单是四肢在舞,而且是心在诉说。她伸臂,仿佛那臂上就有了旋律;她踢腿,她旋转,仿佛都在讲述着母亲的慈祥、母亲的开朗、母亲的纯朴和母亲不老的爱。第三段:舞蹈回到第一段沉稳凝重的气氛中,阿妈步履艰难地走着、走着,安详而仁慈,如同*一般地“弯曲”坐下,显得那样纯朴,让人敬仰、给人震撼。

在舞蹈动作上,作品主要采用西藏民族舞是“弦子舞”,并突出手臂和脚位的变化,使舞蹈显得格外朴实动人,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藏族母亲的神韵。在旋转技巧是运用上,作品在保留藏舞中极有民族特色的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延伸。舞者从站立甩动衣袖欢乐地旋转,到瞬间转变为“弯曲”旋转,不仅使这一技巧显得更精彩动人,而且使母亲的形象更趋丰满。观众从这一旋转的变化中,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生命轨迹。

在舞蹈形象是塑造上,老阿妈动作造型的处理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通过膝部的颤动和屈伸,那个“前倾、弯腰”形象特征非常鲜明、典型,显现出无比的纯朴与慈祥。这一体态特征并非一闪而过,而是在变化中融入并贯穿了全舞。从一开场“弯屈”造型到中段“弯屈”旋转,从始至终,无论是动还是静,是走还是坐,是跳还是转,这一“弯屈”看似平常,但一次比一次的强烈,人物形象则亦随之丰满,内涵也越显得丰厚,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母亲是辛苦就是通过这“弯曲”体态显露出来,以平常的体态表现了不平凡的情感世界。这也正是膝部颤动和屈伸在这个作品中的重要性。

(二)《牛背摇篮》

《牛背摇篮》由苏自红、色艿编导,由隋俊波、崔涛、万马尖措表演。这个藏族三人舞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一幅浓郁是雪域藏区风土人情是画卷,并且从生活出发抓住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主题,通过藏族小姑娘和牦牛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刻画,集中体现出藏族人民是历史文化精神风貌和生命状态,充分开掘藏民族群体文化心理的深刻内蕴。

《牛背摇篮》以揭示藏人牧区生活中人与牛的关系为创作动机,并以此为基点塑造典型形象。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舟占有重要是地位,在历史、民俗和宗教上它也是藏族人民最喜爱和崇拜的动物,常常被藏族人民当作神舟来供奉和敬仰。牧区生活四季迁徙流动性比较大,对藏族人民来讲牦牛既是家畜又是伙伴,藏人是生活就是在牛背上是生活。编导正是以独特的舞蹈审美视角抓住了这种藏人与牦牛的情感关系,从观察外部形态入手,到开掘内部心理特征,用身体动态区呈现这种生命的运动形式。正像克里夫.贝尔指出,艺术形式之所以有意味,正是因为它与人类自身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深层心理结构相通。作品从把握牦牛的运动感出发,讲藏族人民雄健粗狂的民族气质和牦牛的坚韧沉稳的动态融合在一起,并且作品的舞蹈身体动态并未停留在表层意义的风格化动作及牦牛形态的模仿,而是充分运用拟人手法,将牦牛的动作人性化,并设计了一系列情景动作:小姑娘在牛背上远眺、戏耍、牦牛似大哥哥一样照顾呵护小妹妹、、、、、、作品用生动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藏族民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依存关系,创造出具有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民族身体动态形式。

舞蹈由引子、三个部分、尾声组成。引子在悠扬的笛声中开始。大帷幕拉开,层层薄雾和袅袅青烟笼罩着整个舞台,一个藏族小姑娘正在“凉蓬”中向外远眺。第一部分:音乐舒缓、凝重。舞蹈展现了小姑娘在“牛背”上摇荡的舞蹈动态。一阵低沉雄浑的大号声划破了宁静的草原,小姑娘双手牵着雄健的“牦牛”迎着霞光,缓缓走向水草丰美的地方。悠闲小憩时,小姑娘时而坐,时而趴,时而斜卧在“牛背”上遐想远眺,显得那样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把观众的视觉和艺术联想带到青藏高原那白雪皑皑、牦牛成群的特定环境中。第二部分:音乐活泼开朗。舞蹈表现了小姑娘与两只“牦牛”之间是亲密之情——他们像对待亲妹妹一样关心她、细心照料她。只见“牦牛”时而将她高高托起,为她排忧;时而亮出宽大的双臂和胸膛,为她挡寒。他们情同手足,一块拢火,一块跳“锅庄”。他们相依相靠过着自足和谐的生活。第三部分和尾声是引子和第一部分的再现。小姑娘重新趴在牛背上,遐想眺望。如同一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的田园牧歌,意味无穷,令人沉醉。

作品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运用。在三人舞形式的基础上,巧妙设计了两男舞者以曲上翘的双臂模拟犀利弯曲的牛角;以上身前倾、双腿大弓步虚构成坚实宽厚的“牛背”,与女舞者的真实的“坐、趴、斜卧”融为一体,构成一组组形象生动的“牛背摇篮”。更为可贵的是,该舞没有停留在牦牛形似的模拟上,而是进一步精心设计,使牦牛通人性,同时也表现了天真不泯的小姑娘与牛相依相亲的情景,从而强化了藏人与牦牛的特殊关系。

舞蹈运用藏族民间舞蹈“锅庄”和“弦子”为舞蹈语汇,无论在悠闲舒缓的慢板撩腿中还是在节奏急促的翻身腾跃中,都充分体现了“颤”这一元素的重要性,每个舞姿都是在颤动和屈伸的过程中完成的。

(三)《舞铃声生》

《舞铃声生》是北京舞蹈学院的杨怡孜编导及演出。“该舞蹈是以藏族‘热巴’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回忆,舞动着一个女人的心路历程:在冥想中通往梦中苍茫无尽的黄土路上的追逐者,留在夕阳下那彷徨的脚印,在深深的思念中位驱赶寂寞的黑影,舞动着原始而粗狂的舞步、、、、、、”这是该舞蹈编导在《这一季、这一刻》民间舞作品晚会上的一段独白。

按照编导自己的话语,该作品以藏族舞蹈“热巴”为题材讲述了一个故事;其实,换个角度说该作品属于用现代手法编创、极具个性特征的藏族舞蹈,因为该作品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藏族音乐节奏、动作时空安排与发力方式,在强调保留该民族原有深邃、虔诚、神秘的民族特征与文化特征的同时,对 它外在的形式进行肢解重构,将一种个性化的追求与一种多维度人生的思考,通过这种肢解重构后的舞蹈语言形式表述出来,而不是按照我们所习惯的有故事、有情节的传统舞蹈编创模式去结构。所以该作品中形式是第一位的,向观众倾诉角色在做什么,在说什么的感觉也是第一位的,创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该作品所刻意追求的目标,而不是用动作去述说一个完整虚构的故事。

四、藏舞中“颤”的艺术内涵

“颤”是藏舞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推荐第10篇:藏族舞蹈基本步伐颤膝2

藏族舞蹈基本步伐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藏族舞蹈的步伐与颤膝的配合,并且在与手臂的配合中解决身体的基本协调性,在音乐节奏的配合中解决基本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步伐动作练习,上肢与步伐的配合。

3、情感、态度、价值感:训练学生学习动作的方法,解决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抬踏颤行径、颤踏、吸颤步、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重点:抬踏颤行径、颤踏、吸颤步、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难点:抬踏颤行径、第三基本步、抬踏步 教学方法:检查法、示范法、讲解法、模仿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回课

课堂回课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检查和评估。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以及课下的练习情况,老师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有利于新课程的教授和学习。也能够及时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

1、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分组检查;

2、师带生配合音乐完成动作。

二、新课教授

1、抬踏颤行径

动作过程:脚下原地左右抬踏步颤膝各两次,第一次踏丁字位,第二次踏正步位,然后抬踏步颤膝向前行径,左右脚交替,动力脚落前。

动作要求:注意膝部的颤膝。注意手脚的配合。

2、颤踏

动作过程:向左搓步碎踏,右左右左踏踏;向右搓步碎踏,左右左右踏踏,踏步时第一次正步位踏,第二次丁字位踏。

动作要求:动作中的颤膝。手臂动作的配合,手臂摊开再双盖手。

3、吸颤步

动作一过程:右吸落,左吸落。颤膝配合,手臂上下摆动。吸右腿,起左臂。

动作二过程:吸踏踏踏,吸踏踏踏。手臂前后配合摆动,吸右腿出左手向前,头向右配合。反面同理。原地训练或行径训练。

动作要求:动力脚贴着主力腿平起,吸到小腿肚的位置,注意上下肢动作的配合。

4、第一基本步

动作过程:吸踏踏踏,吸踏踏踏。手臂前后裹身体摆动拉开七位手,吸右腿出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然后拉开七位手,头向右配合。反面同理。原地训练。起动力腿时重心向主力腿倒。

5、第二基本步

动作过程:手臂前后裹,拉开向上升五位手位置,然后落下。脚下吸踏踏踏,靠踏踏踏。想右行径。

6、第三基本步

动作过程: 左为主力脚,抬踏抬踏;右为主力脚,抬踏抬踏;左右交替。注意左右交替的连贯性,以及步伐与颤膝的配合。

7、抬踏步

动作过程:以左为主力脚,抬右踏右踏左,由右转左面,继续抬踏步,左右交替。

三、教学过程

1、脚下动作练习,分排练习或统一练习;

2、手臂动作练习,统一练习,教师讲解示范;

3、上下肢动作配合,注意头的配合,身体的配合;

四、配合音乐完成动作 课堂小结

脚下步伐与手臂配合单一练习,颤膝与屈伸要单一练习,熟练掌握动律后再配合步伐动作。脚下步伐要清楚,熟练后配合节奏练习动作。下节课分组进行检查。 课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用身体去启发学生,展现藏族舞蹈的美感。并且细心指导学生的整体问题和个别问题,及时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作练习或动作展示中,以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欲望,增进课堂效果。

第11篇:迈瑞除颤仪演讲稿1

迈瑞除颤仪演讲稿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今天给贵院推荐的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双相波除颤监护仪BeneHeart D6。D6的问世打破了进口品牌在这一技术上的垄断地位,是将高端除颤技术与监护技术完美结合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具有自主专利的双向波除颤技术。大家都知道除颤技术是衡量除颤仪档次的关键因素。双相波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迈瑞的D6双相波除颤仪具备以下3个先进技术。

1、具备自动阻抗补偿功能,能以更小的能量带来更高的除颤成功率。

2、最高至360J的可选能量:每个患者的除颤阈值是不同的,对于高除颤阈值的病人,如心肌梗死、高阻抗、肥胖等,增加能量有助于产生足够电流,同样能提高除颤的成功率。

3、采用了业界认可的BTE放电波形。

第二,全方位的应用场景: D6具备手动除颤、AED、监护、起搏四种操作模式。其中监护功能,支持包括有创血压、EtCO2在内的8项监护参数,可以应用于包括急诊科、心内科、ICU、麻醉科等多个临床重要科室,使得D6成为目前监护功能最全的除颤监护仪之一,这也大大拓展了除颤仪在医院内的应用范围;同时,除了最基本的手动除颤功能外,D6还设置了AED模式,使得该产品完全可以配备在包括“商场、机场、娱乐中心等”多种公众场合,通过全程语音提示,指导非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第三,高性能的产品品质:由于除颤仪经常需要在多种不同环境中使用,因此对其品质的要求十分严格。D6做过一系列的环境安全实验评估,它的抗跌落能力和防水能力均优于进口产品,可以在开机状态下从75厘米的高度跌落而无丝毫损坏,而进口主流品牌的除颤仪的跌落高度仅为40多厘米。此外,BeneHeart D6配备超强功能锂电池,经过短短3小时100%电量的快速充电,便可支持高达200次全能量(360J)放电。保证在任何时刻,任何环境下都能进行有效的挽救病人生命;

通过以上介绍就足以证明,迈瑞BeneHeart D6除颤监护仪是一款集先进的放电技术、全方位的应用场景,高性能的产品品质于一身的除颤仪。它是您无悔的选择,也将是您抢救病人的得力助手!谢谢大家!

第12篇: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教案整理)

本文是2012年我医院三生(研究生、轮转医生、进修医生)培训课程的教案,教学要求是心肺复苏与电除颤的指征与操作,我简单整理了一下,算是原创吧,认识水平有限,请多提宝贵意见。 Liusydoc于北京

博客:Liusydoc.blog.163.com

对于“三生”来说,这是个简单而复杂的话题。为什么说简单呢?因为大家在上大学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正规的课堂学习,实习和轮转期间的现场操作,可能很多同志对心肺复苏有着相当丰富的操作经验,所以说,大多数同志可能认为心肺复苏很简单。但是,请大家回想一下,在您救治过的病人中,有多少人经过心肺复苏下存活下来?恐怕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进入心肺复苏的程序,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为什么呢?希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对心肺复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但能够规范地实施每一步操作,更要重视心肺复苏质量和团队协作。

一、心肺复苏的概念与指征

1、心肺复苏概念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复苏,即恢复,由心脏骤停恢复至自主循环,呼吸停止恢复到自主呼吸的过程。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心肺复苏的同时强调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和脑保护的至关重要性,我们救回的不是一个植物人,而是一个社会人。

2、心肺复苏术发展简述

20世纪50年代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和电击除颤三大技术的产生和结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术的形成。之后这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指南和培训标准。200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盟组织世界各国的专家制定了第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国际指南,成为以后2005年指南和2010年指南的蓝本。指南每5年进行一次更新,本次课的内容主要来自2010年的心肺复苏指南。之所以讲这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心肺复苏的权威参考资料是国际指南。

3、心肺复苏面临的问题

①心肺复苏的总体成功率仍不高;

这门技术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不断利用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每一个步骤,不断优化与改进,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虽然短期的复苏成功率或自主循环恢复率提高明显,然而出院存活率仍不理想,因缺血、缺氧并发症导致的预后不良仍然令人失望。美国近期猝死人群调查:院外调查35万猝死者,只有1/3的人能接受到心肺复苏,到达医院的只有10%,存活出院5.7%,很好存活且无并发症的只有3.4%。

②心肺复苏质量问题

心肺复苏质量还存在不少问题,也是这次课重点谈的话题。心肺复苏的质量不但涉及个人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操作,更包含了团队协作。要想提高心肺复苏质量,必须具备一个技术过硬,指挥有序,配合密切的团队。关于心肺复苏质量问题我们在后边会具体讨论。

③公众普及率不理想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大多数没有接受心肺复苏。我国心肺复苏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普及率不高,公众接受CPR培训人数极少。城市中院前急救站及救护车数量少,急救呼叫反应时间长,一般都超过10分钟(国外约7~8分钟)。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应当相应改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与鼓励群众性的CPR普及。

4、心脏骤停与猝死的概念

心脏呼吸骤停(猝死)是每个人,每个临床医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能遇到的最为危急的情况,心肺复苏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急救的一门技术。病房中,多种疾病的终末期也会出现心脏呼吸的停止,我们要不要对这些病人做心肺腹苏呢,严格来讲,这不是心肺复苏的适应征,但是由于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我们通常也会去做复苏,但是效果很差,多数情况下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猝死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①自然的死亡;②意料之外的死亡;③短时间内的死亡。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猝死的重要原因。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

对猝死的进一步解释

①某些心脏病病人,如CHD、风心病等,病情稳定,无症状或无休克、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和心律紊乱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人们所未预料的心脏骤停为心性猝死;②已经垂危的心脏病人,已有心源性休克、心衰、洋地黄中毒、低血钾、酸中毒等基础,即使病情未估计到死亡而发生心跳先停,不称为猝死;③其他慢性病如尿毒症、肝硬化、癌症等,未预料到死亡而发生心跳停搏,亦不称为猝死。

猝死表现:①呼吸先停止,随后心跳停止,常见的有脑卒中、肺栓塞、哮喘、麻醉过深、溺水、窒息、自缢等。这些病人常常是先呼吸骤停,机体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发生心律紊乱,往往表现为室颤,心跳停止。②心跳先停止,然后呼吸停止,最常见病因是各种心脏病,成人心性猝死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多见。

5、新指南,新理念

指南每5年更新1次,2010年指南也只是一个阶段内基于当时的认识水平的最佳方案,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随着研究的深入,会不断更新。2010心肺复苏指南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心肺复苏顺序的变化,由原来的A、B、C改为C、A、B。之所以进行优先次序的调整,主要基于近几年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这一顺续的变化绝不是变换字母顺序的游戏,更包含了急救思想和理念的更新。

心脑复苏 有学者提议应对CPR与心脑复苏(CCR)两个概念进行区别。CPR的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主要适用于呼吸停止(窒息、淹溺)或衰竭(包括儿童)所致心脏停搏,强调通气重要性。CCR的优先性则是C、A、B,主要适用于心脏病所致心脏停搏,强调按压,单次电击后再按压,延迟插管和正压通气。

ABC→CAB 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约占80%以上由于心脏的原因引起,显然心脏性原因更为常见。它们的初始心律多数是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对这些患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按压时循环血量低,不足正常的1/4,此时对通气的要求是降低的。是不是通气不重要?目前还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抢救原发性室颤患者时,人工通气不如胸外按压和电击除颤紧迫。已往的ABC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CAB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使更多人获益。

易接受和实施

另外一个原因是ABC程序中A开放气道对于非专业的施救者来说掌握有难度,而且多数旁观者因顾虑而不愿实施。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6、贯穿理念: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绝不能有一分一秒的延迟,我们的抢救实际上是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因为“时间就是生命”。美国心脏协会提出了“成人生存链”的概念,包括一系列互相衔接、环环相扣的关键措施和步骤。2010新指南成人生存链改为“五环”,包括: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之所以用五个环表示,也体现出CPR时环环直扣,不可中断的理念。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始终贯穿这一理念。

7、三阶段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实施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但是这三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①基础生命支持(所有施救者)(Basic Life Support,BLS)往往在现场,即刻实施,受公众普及率影响,要求4min内开始,“仅用一双手和一张口就能救命”,包括胸外按压,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开放气道,进行急救人工呼吸;并尽可能尽早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

②高级生命支持(专业人员)(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要求8min内,在BLS的基础上使用药物、电技术及输助设备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进行心电监护,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保持心肺功能,治疗原发疾病。 ③心肺复苏后治疗(专业人员)(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或Post–Cardiac Arrest Care),主要是脑复苏及治疗心脏骤停的原发疾患和并发症,应严密监测心、肺、肝、肾、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凝血状态。

BLS是后续几个阶段的基础,如果没有现场及时有效地心肺复苏,病人根本没有后续治疗的机会。

二、基础生命支持步骤(C-A-B)

1、评估/判断

第一步,我们要对患者有一个初步的评估和判断,判断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 一方面:①确认现场安全,远离积水,高压电、危险建筑等;②对刺激有没有反应,识别濒死呼吸:拍打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叫:“你怎么了?”(英文Are you OK?)。有同学问,能不能只喊不拍?不可以的,病人可能是聋哑人,喊破天也听不见。能不能只拍打单侧?也不可以,病人可能是个偏瘫,单侧肢体无知觉。所以,我们必须理解每个技术细节,心肺复苏操作绝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对于专业人员,我们在判断意识的同时应迅速检查呼吸,2010指南取消了以前“一听二看三感觉”判断呼吸的方法,目的是尽早开始胸外按压。

2、立即呼救

如果病人无意识、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或仅有叹气样呼吸),可初步判断为心脏停搏,应该先进行呼救,如果在院外,可拨打120、999或专业救援机构电话,打完电话后并立即开始CPR。如果有多人在场,打电话应与CPR应同时进行。拨打电话应告之意外发生地点(街道、明显标志)、发生意外原因(昏迷?外伤?)、患病或受伤者的数目、伤员情况、已采取的措施、报告者的联系电话等,切记不要先挂断电话。如果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内,应通知更多的医生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等。

3、摆放至合适体位

打完电话以后,立即把病人摆放到一个适合复苏的体位(仰卧位),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地面或硬板床上。如要将患者翻转,要确保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整体翻转。

如果患者无意识,有循环体征:侧卧位(恢复体位),能够防止舌后坠和误吸。

4、循环确认

摆放体位以后,接下来需要确认患者的循环情况,方法是触摸颈动脉搏动。脉搏检查(Pulse Check)(触摸颈动脉搏动):患者头后仰,急救人员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气管,在环状软骨旁开一指处可触及颈动脉。注意:应触摸单侧颈动脉搏动,不要触摸双侧,检查颈动脉不可用力过大。

为什么要触摸颈动脉?触膜股动脉和心尖部不行吗?我想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心脏骤停事发突然,心尖部和股动脉经常由于上衣、裤子、棉被等遮掩,暴露不好,触摸不方便,也不雅观,而颈动脉往往暴露比较好。另一个重要原因:统计发现,1岁以上的患者,颈动脉比股动脉更容易触摸到;而对于一个胸阔前后径很大的病人,尤其是肥胖病人,既使他是个正常人,平卧位时心尖搏动也不是很明显。所以触摸颈动脉更加简便,易行。但是,触摸颈动脉作为确认循环的一个方法,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在行CPR前不再要求非专业急救人员检查颈动脉搏,而直接按压,但对于专业急救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认循环状态,而且检查颈动脉所需时间应在10秒钟以内,如果我们在10秒钟内无法确认病人是不是有脉搏,那就认为患者没有脉搏,应该立即胸外按压。

5、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Compreion):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中下部提供一系列压力,这种压力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的原理产生血液流动,可为脑和其它重要器官提供血供,有利于电除颤和自主呼吸心跳的恢复。

按压前应首先把患者摆放至复苏体位,同时要注意患者和施救者远近合适,高低合适。举例:病房有时患者躺在最里面,不方便,效果不好,也很累。高低不合适时脚下可垫台阶。 确定按压部位(三种确定方法):胸骨下半部分(中下1/3);两乳头与胸骨连接处;手指先触及肋弓下缘,滑向中线,到肋骨与胸骨连接处向上4cm(两横指)。

6、胸外按压方法

胸外按压的方法是我们这次课的重点,也是提高心肺复苏质量的关键。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除了及早的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及早的电除颤,其它的方法包括复苏药物并不能有效地提高SCA病人远期出院存活率,因此2010年指南再次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确定按压位置,以掌根置胸壁,另掌交叉重叠,手指翘起,肘关节伸直,双肩正对双手,利用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按压,放松时掌根不离开胸壁。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为何要保持至少100次/min?迄今尚无足够的人体研究来确定胸外按压的最佳频率。动物实验研究提示,按压频率大于80次/分能获得理想的前向血流量,进一步增加频率血流动力学可能会更好。因此按压频率由最初的(1986年)80-100次/分提高到(2000年)大约100次/分,和(2010年)至少100次/分。如果允许,我们可以按压地更快一些,100次/分是按压频率的最低限度。 按压深度:至少5cm。统计发现,按压深度不够是影响心肺复苏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指南建议对正常形体的成年患者,按压幅度至少5cm,为达到有效的按压,可根据体形大小增加按压幅度,但是深度不能低于5cm,5cm是最低限度。

按压/放松时间比:1:1,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按压/通气比:30:2。意思是说连续按压30次,给2次人工呼吸。为何按压/通气比为30:2?因为冠状动脉灌注压随着连续的胸外按压而逐渐增加,由于通气中断按压后,需连续按压多次冠状动脉灌注压才能恢复到先前水平。2000指南中建议按压/通气比例为15:2,用于人工通气次数过我,导致按压频繁中断,因此2005指南将按压/通气比例改为30:2。在2010年指南发布前的讨论会上有人建议更改为50:2,这样按压中断的次数更少,可能效果会更好,但是最终没能达成共识,2010指南仍然建按压/通气比为30:2,按压与通气比例不变。

如有2名以上急救人员胸外按压应2分钟左右(5个CPR循环)更换人员,以免人员疲劳使按压质量及频率下降,更换时间不超过5秒钟。

7、开放气道(Airway)

进行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之后,要求专业人员进行呼吸支持。首先要开放气道。为什么呢?因为意识丧失的病人往往由于舌根后坠而阻塞气道。舌附在下颌上,意识丧失的病人肌肉松驰,舌根后坠,堵住气道入口。此时将下颌上抬,舌离开咽喉部,气道即可打开。操作时注意先把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口腔内异物、假牙等,然后用手法开放气道,以解除舌后坠。有以下两种方法:

8、开放气道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仰头抬颏法: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仰角以下颌骨与水平面垂直),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20世纪50年代末,Peter Safar最早证实了此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由于它的广泛使用,至今尚无任何证据提及需对此法予以更改。如无颈部创伤,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另一种方法是托颌法:把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只有患者在头颈部有损害时应考虑使用托颌法。

9、人工呼吸(Breathing)

开放气道后应立即人工呼吸。两种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我们主要介绍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16%~17%,足以满足患者需求。方法: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平静吸气(注意,是平静吸气而不是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钟,吹气量以能见到患者胸廓抬举为准,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按压。吹气结束后松开捏鼻的手,由于患者胸壁和肺有弹性回缩力,气体呼出体外。口对口通气要点是:捏鼻、包口、气匀、上抬、松手。

口对鼻人工呼吸主要适用于牙关紧闭不能开口、口唇创伤等情况,今天我们不做过多介绍。

10、通过流程图小结

通过2010指南BLS流程图来回顾一下现场急救的流程。如果我们目击患者突然倒地,经过迅速的判断和评估,确认没有反应,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或没有正常呼吸,应该立即呼救,拨打急救电话或呼叫他人帮忙,以便于最短时间内拿到除颤仪。同时把患者摆放至复苏体位,检查颈动脉搏动,如查确认没有脉搏,应立即胸外按压,连续按压30次,给2次人工呼吸,循环交替,每2分换人,直到除颤仪到来或转入高级生命支持阶段。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基础生命支持过程,这一过程中,强调快速,有效,不间断的胸外按压。

11、讨论一:重视心肺复苏质量

下面讨论几个问题:前面我们提到心肺复苏的质量问题,那么在2010指南中再一次强调了心肺复苏质量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强调重要性呢?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除颤器以外,其它的设备和装置(新的方法有主动加压减压CPR、插入式腹部加压CPR、高频CPR、相位性胸腹加压减压CPR、气道阻力阀等),包括新药物,都不能提高院外心脏骤停的长期存活率。调研发现,现在心肺复苏的质量令人担忧。

按压次数

复苏期间给予总的按压次数是心脏骤停后存活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按压总次数受两个方面影响,即按压频率和绝对按压时间。提高按压频率可以增加按压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压频率是指按压速度而非每分钟实际按压次数。2010指南中规定的按压频率是至少100次/分,实际操作和训练中经常过多地注意按压频率“至少100”这个具体数字,或者说经常注意按压快慢是否标准而忽视了按压中断,以致于每分钟内实际的按压次数不够。增加绝对按压时间同样可以增加复苏期间按压总数,而增加绝对按压时间只能靠减少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每次中断的持续时间。这与驾车旅行很相似。一如驾车旅行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驾驶速度(旅行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留的次数和时间长度(旅行中的中断)影响。一项院外心脏停搏的研究显示,虽然急救者的按压频率间或可达100~121次/分,但由于频繁中断,平均每分钟实际按压次数为64次。两项对医护人员实施CPR的观察性研究显示,中断按压的情况很普遍,患者心脏停搏过程有24%~49%的时间未接受到胸外按压。按压中断的常见原因是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分析心律、甚至是搬动患者。因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即使有必要短暂中止按压(如人工呼吸和生命体征检查),都应尽可能缩短中断按压时间,并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暂停。

按压幅度

包括两个方面,即按压的深度和胸壁回弹是否充分,二者决定了胸腔内负压的程度,而胸腔内压的交替变化是心肺复苏过程中血流产生的动力(胸泵学说)。胸腔内负压可以协助静脉血充分回流,可产生更高的心脏前负荷,从而改善CPR期间的血流动力学,保证冠脉和脑灌注,进而决定了复苏成功率。然而院外和院内心脏停搏的研究显示,CPR过程中40%以上的胸外按压未达到足够深度。研究观察了标准CPR第1分钟胸部按压的情况,发现按压者实际提供按压58次,而其中真正充分(按压深度≥3.8cm)的按压仅为32次。在复苏开始前两分钟内的心脏按压中,仅有19%~38%的按压能达到标准深度。而且在CPR过程中,胸壁回弹不充分的情况非常常见,尤其是按压者疲劳的情况下。

过度通气

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在医院外进行的心肺复苏术中救助者经常会使病人过度通气。按压时循环血量低,不足正常的1/4,此时对通气的要求是降低的,而且按压也会产生一些通气(动物研究发现单纯按压时通气/血流比是基本匹配的),如果此时给予大潮气量,有可能造成通气过度。院内场景下通气频率过高,往往过度通气,可能与较多的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有关。过度通气引起的碱血症不利于组织供氧和脑血流灌注,会加重脑2次损害。在缺乏脑血流监测的情况下,对复苏后患者常规应用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有可能加重脑缺氧。

既便是标准的按压,心输出量较低,只能达到正常的心脏排血量的25~33%,动脉收缩压峰值可达60~80mmHg,舒张压较低,MAP极少过40mmHg,随着按压时间延长心输出量进一步减少。按压时血流分布异常,主要分布于膈肌以上器官,脑血流约为正常的50~90%,心肌血流约为20~50%下肢和腹腔脏器少于5%。2010心肺复苏指南再一次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需要,包括: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5 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12、讨论二:单纯按压CPR 讨论第二个问题:只做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是否可行?因为问卷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施救者对于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所顾虑,担心传染疾病、口腔卫生等。相反70%的施救者愿意进行单纯按压CPR。借用指南的几句话解释这一问题:①对于大多施救者来说,尤其是非专业人员,单纯心肺复苏更容易接受和实施;②目前研究并没有发现标准的心肺复办和单纯按压心肺复苏在救治成功率上有差别。因此,2010指南意见:专业人员应进行标准CPR,非专业者可只进行单纯按压CPR。

三、电除颤

1、电击治疗

2010指南都仍然支持2005指南的建议,并未对除颤、电复律以及起搏进行重大更改。强调在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关键。

电除颤机理:发生心室颤动时,由于心肌纤维不同步的电活动伴各种除极波和复极波,发生折返激动,造成心室无效收缩,形成心室颤动。短时间内经胸壁或直接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纤维瞬间同时除极,异位心律也被消除,再由最高的自律性起搏点(一般是窦房结)控制心脏而达到复律的目的。

为何及早电除颤(心室颤动值得高度重视)?

①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是室颤(在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中约80%为室颤);②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③除颤的时机转瞬即逝,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或消失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④室颤不予处理在数分钟内就会转为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等更为严重心律失常。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2、电除颤指征与操作

心脏骤停的四种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30%,在猝死中占90%。此时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心电图上QRS波群与T波均不能辨别,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形心室颤动波。②无脉性室速:表现为室速波,但无脉搏。③心脏电-机械分离: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心脏已无收缩能力,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心电图表现为等电位线,有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④心室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性冲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室内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

除颤的指征: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或无脉性室速 Pulsel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非同步除颤:电源装置为电容器,由交流电→高压直流电;同步触发装置:R波触发放电(电击脉冲落于心电图R波降支)。 电击次数(1次除颤):2010指南在1次电击除颤后立即再行5组CPR(约2分钟),重新做5组CPR后再检查脉搏和心律,仍为室颤可再行电击。研究显示,与3次电击方案相比,单次电击除颤方案可显著提高存活率。如果1次电击不能消除心室颤动,再次电击增加的益处也很有限。多次电击还会中断按压。所以2010指南推荐进行单次电击,不必在电击后立即检查患者有无脉搏和心跳而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部按压可以提高氧和基质酶作用物转到心肌,使再次除颤易于成功。 电击和心肺复苏顺序

院外: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如果院外心脏骤停的目击者不是急救人员,现场没有AED,则急救人员到达后先进行1.5至3分钟的心肺复苏,然后再尝试除颤。基于心脏骤停后的三个时相理论:①电时相:心脏骤停4in内,除颤效果最好;②循环时相:4-10min内,心肌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血氧供,单纯除颤成功机会较少,应先进行按压,恢复心脑的血氧供应,再考虑除颤。③代谢时相:10min以后,机体因长时间缺血缺氧,产生大量的代谢因子,复苏成功率较低。

院内:如果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的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其它院内心脏骤停者,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波形

主要有单相波和双相波。同等能量下双相波比单相波终止心室颤动的成功率更高或相当。不能确定哪种波形对提高心脏骤停后的ROSC发生率或存活率更好。

除颤能量级别

尚未确定第一次双相波形电击除颤的最佳能量。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除颤仪在波形配置上不同,从业人员在选择能量时应使用设备说明书上的建议值(120至200J)。如果制造商的建议剂量未知,可以考虑使用最大剂量进行除颤。

如果1次电击没有成功,目前仍无法确定后续电击选择多大能量最合适。2010指南建议如果首次双相波电击没有成功,则后续电击至少应使用与前次相当的能量级别或者更高能量级别。

3、同步电复律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对于心房纤颤,建议双相波能量首剂量是120至200J,单相波首剂量是200J。成人心房扑动和其他室上性心律的使用单相波或双相波时,一般采用50J至100J的首剂量。如果首次电复律电击失败,再次电击时应逐渐提高能量级别。

室性心动过速:首剂量能量为100J的单相波形或双相波形。如果对第一次电击没有反应,应逐步增加剂量。

4、起搏

对于无脉心脏骤停患者,并不建议将起搏作为常规处理。

对于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若对药物(阿托品,增强心律药物)无反应时应者进行经皮起搏。如果经皮起搏失败,可以经中心静脉心内起搏。

5、胸前捶击?

胸前捶击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如果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可以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但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而在2005指南未给出建议。

6、再评价

电极板(Paddles)示波可除颤不可除颤除颤后立即CPR继续胸外按压5组CPR(约2min)

四、其它问题

1、何时终止CPR?

院外(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心脏骤停没有任何目击者;②未实施旁观者心肺复苏;③未给予电击;④在现场进行一整套ACLS救治后未恢复自主循环。

院内?(未见指南相关描述)①患者对任何刺激无反应;②无自主呼吸和循环;③心肺复苏30min自主循环不恢复;④心电图为一直线(三个以上导联)。

2、不施行心肺复苏指征

①复苏现场危及医护人员生命;②发现患者有下列情况:尸斑、尸僵、有腐败分解的证据、致命性解剖或生理异常(如断头);③患者事先有不同意复苏遗嘱。

3、特殊场所时的CPR 如果事发现场为失火建筑等不安全场所,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区域并开始CPR。此时不应把患者从拥挤或繁忙的区域向别处转移,只要有可能,就不能中断CPR,直到患者恢复循环体征或其它急救人员赶到。运输患者有时需最好预先规定好转运时间,尽可能快地转至下一个地方,立即重新开始CPR。CPR中断时间应尽可能短,且尽可能避免中断,在将患者转至救护车或其它移动性救护设备途中,仍不要中断CPR,如果担架较低,急救人员可随在担架旁边,继续实施胸外按压,如果担架或床较高,急救人员应跪在担架或床上,超过患者胸骨的高度,便于CPR。一般情况下,只有专业人员气管插管或除颤时,才能中断CPR。如果只有一个急救人员,有必要暂停CPR去启动EMSS。

五、总结

简要总结一下。心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为危急的情况,每个医生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心肺复苏术就是针对这一急症的救命技术,每个临床大夫必须牢固掌握。心肺复苏分三个阶段实施:基础生命支持阶段,高级生命支持阶段和复苏后综合治疗阶段。只有及早的实施标准的、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才可能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和机会。BLS是心肺复苏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救治过程中的最为关键的阶段。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中BLS阶段实施顺序由以往ABC更改为CAB,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及早实施不间断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心肺复苏操作看似简单,而实际上绝非“按一按,压一压,吹一吹”,要想达到标准化操作并非易事。我们强调了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技术要点包括:用力而快速的按压,允许胸廓充分回弹,尽量避免和减少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换气,每2分钟换人。实施CPR过程中还必须注重团队协作,医护密切配合,分秒必争。心肺复苏术是一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技术,今天我们所讲的基础生命支持的内容主要来自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BLS中包含的方法和观点也是一个阶段内基于当时的认识水平的最佳方案,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随着研究的深入,会不断更新。

备注:按照教学要求,附四个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何为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

2、提高CPR质量需要注意哪些关键步骤?技术要点包括: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成人按压深度至少为 5 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3、简述仰额抬颏法和面罩球囊人工呼吸手法。

仰额抬颏法: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仰角以下颌骨与水平面垂直),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

面罩球囊人工呼吸手法(单手法通气):简称EC手法,选择合适面部大小的面罩,通过单向活瓣向面罩密封圈内适当充气,以防止气体泄漏。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头前方,使患者仰头抬颏,面罩扣住患者口鼻。一手握持面罩,拇指和食指放在面罩接口处的两侧(像字母“C”),向下用力按压面罩,另外三个手指向上抬下颌骨,中指位于颏部,环指和小指位于下颌角处(像字母“E”),以使面罩贴紧面部保持密闭。另一只手挤压简易呼吸器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注意,简易呼吸器的容积为1~1.5升,一次送气容量约500~600ml。

4、电除颤指征及能量选择。

除颤的指征: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速(VT)。

能量选择: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除颤仪在波形配置上不同,从业人员在选择能量时应使用设备说明书上的建议值(120至200J)。如果制造商的建议剂量未知,可以考虑使用最大剂量(单相波360J或双相波200J)进行除颤。2010指南建议如果首次双相波电击没有成功,则后续电击至少应使用与前次相当的能量级别或者更高能量级别。

第13篇:马路没有路灯“黑漆漆” 员工出行“心颤颤”

马路没有路灯“黑漆漆”

员工出行“心颤颤”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关注民生,是与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自身利益和生存条件息息相关的。关注民生发展,也是作为当地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芦浦镇必须重视的一项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民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反应,比如一个毫不起眼的烟头,一根散乱的电线,一个没有盖好的井盖等等,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发现,总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那伤人性命,吞噬财产的熊熊大火也许就来自于一支没有掐灭的烟头,安全与危险只是一瞬间,安全来不得半点麻痹与放松。所以,民生问题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是什么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头等大事。

现在我们来谈谈身边的关于治安和交通相关的民生状况。 我们常听悉这样的词眼:“某高速路段与某日某时发生一起意外车祸事件,事故造成”。这个“意外事件”怎么解释?都是在我们安全意识之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为造成的。

笔者工作单位所在的漩门工业区近年来成为玉环首屈一指经济重心,工业区内的企业繁多,业务自然繁忙,在位于工业区菜市场交叉路口的地段更是川流不息,然而令人惊叹的是居然没有红绿灯指示设置。原来十字路处前面的泥泞路段更是破烂不堪,虽然在各方人士的呼吁下总算铺上了柏油路,算是换上一新,但这条交错的新路依然没有设置路灯,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啊!

天气转凉,每每下班都能看到急切回家的身影,但是就在这个繁华的工业区,却存在一段“不明”路,惹人心生隐患。那就是位于芦浦镇漩门工业区菜市场至小沙村东西走向的路段,至今没有路名,也一直没有安装路灯。“白天走起还没啥影响,但到了晚上,走路就发慌。”一位在这条无名路两旁的一家企业员工向笔者提到。因为在工业区,路两旁林立着几家从事医药包装和暖通阀门生产的企业,所以白天业务繁忙,平日里不时有车辆经过,货运、客运、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等,算是车来车往,流量很大。附近又有一个菜市场,还有居民区、幼儿园等单位,企业员工和行人也算是川流不息。但当夜幕降临时,虽然该路段会有一两家企业在自己的工厂门口安装了灯源,但比起漆黑一团的夜幕,这一两盏晃忽着的灯光只能算是“雪中送碳”,而在此路段的行人只能小心翼翼、左顾右盼的在“摸黑”中行走,谁也不想下一秒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可见,该路段缺乏路灯已对交通事故埋下严重的隐患。

在往年,车辆之间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发生轻触碰撞,也是不可避免,但结果都是由于交警人员的及时赶到进行了处理,才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但在去年的一个夜晚,听周边企业的一员工描述,现在还记忆犹新。据传是一位外来务工人员骑一辆电动车,载着一位老乡回住处,经过一家名为振华饭店的门口处,因为路上没有路灯,结果一辆私家轿车与发生碰撞,双方交涉无果后,发生肢体冲突,最后演变成凶器对抗的暴力事件。由于近年来当地政府注重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到位,所以治安相对良好,在没有路灯的情况下,倒也相安无事。若在别的地方,早已发生打劫强抢事件。但每年的年关将至,一些企业主却是叫苦连天,问其原因,才知一些窃贼趁着这路段没有装路灯,白天踩点,晚上试练,在夜色的掩护下,对各家的厂房进行盗窃。更有甚者,居然连着几天晚上对同一家企业下手,对监控和防盗系统视若无睹,盗窃行径可谓肆无忌惮。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公众的财产利益,这个时候显得如此得脆弱。在漆黑的夜色中,发达的经济,文明的治安,响亮的政策,此时被一些不法份子的行径冲击的荡然无存,合法财物被窃取,电动车被撞毁,轿车严重变形,行人摊倒于地上,地上血迹斑斑,这些触目惊心的治安案件是否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我觉得马路街道不在新旧,而在于清扫整洁;不在于宽窄,而在于管理维护。只要是行人流量大的地方都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对基础设置进行投入和建设,至少设置路灯和安全行驶的标示,也算是对治安和安全隐患的一种预防措施。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工业区内没有设置路灯的路段也许达不到配备路灯的公路等级。但凡有人居的地方就应关乎民生利益,一切规定至始至终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而颁布。我们衷心地希望有关部门本着因地制宜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尽快解决该路段的隐患问题,改善照明设施,这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还大家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第14篇:电除颤和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电除颤和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一、电除颤

通常所说的急救生存链包括4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第一环是早期的呼叫,第二环是早期的徒手CPR,第三环是早期的AED(体外自动除颤仪),第四环是早期的高级生命支持。早期除颤作为第三个环节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首先介绍电除颤的相关知识。

(一)电除颤的定义

电除颤是利用电学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利用除颤器发出的高能量短时限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肌,使所有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因而消除折返激动,抑制异位心律,建立正常的窦性心律。

(二)电除颤仪器的介绍

要学习电除颤,首先应搞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是同步的电转复,临床上又称为同步除颤。关于同步电除颤电量的选择,如果机器是单相即选择100焦耳,双相则选项50焦耳。电除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非同步除颤的电量选择,当除颤仪是单相时要选择360焦耳,双相时选择120~200焦耳。若除颤仪电量的设定能够达到360焦耳时,说明这台机器是个单相的除颤仪。

手动、自动一体的除颤仪在机器的左下角可以看到手动的和自动操作的标志。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功能,双相除颤仪可以用较小的电量发挥较大的功率,给病人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体外自动除颤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AED。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任何人都可以用AED进行急救,比如可能是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保安或其他普通人群,他们经过一些相关知识培训也可以很好地使用这种仪器。因为它是体外的自动的除颤器。

(三)电除颤的操作 1.操作步骤 关于除颤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确保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病人进行除颤,比如病人能够来到医院的话,相对比较安全。另外,护士一定要保证病人有两条静脉通路,因为除颤过程当中,电流通过病人的心肌时,病人会有很强的抽动过程。如果不能保证输液通路,就会给接下来的抢救工作造成很大障碍。关于电极部位的选择:通常把右电极,放在病人的心底部,具体位置在右锁骨下方;左电极即心尖部的电极,具体位置是左腋中线第5肋间。

除颤的程序。首先第一步要选择电量,在任何除颤仪上可以看到阿拉伯数字

1、

2、3,代表除颤的程序。单相波除颤仪所选择的电量是360焦耳,双相波除颤仪所选择的电量在120~200焦耳。第二步是充电,第三步是放电。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病人需要除颤时,首先要在除颤电极上涂导电糊,目的是防止在除颤时,发生病人的皮肤灼伤。涂完导电糊后,根据不同的除颤仪选择电量,然后放置电极到相应的部位;之后进行充电,当听到有蜂鸣声则提示充电已经达到所需要的电量。此时要让周围的人离开病床,以确保周围的人的安全。接下来是给病人放电,放电之后一定要立即给病人进行5轮的心肺复苏。

2.除颤的注意事项

首先第一点,在操作前确定病人是否属于除颤的适应症。第二点,由于需要紧贴患者的皮肤进行操作,所以应防止灼伤。第三点,要注意除颤时周围人以及操作者需要离开患者床边,确保操作者以及周围人的安全。第四点,当除颤机用完以后要认真的清理除颤机上的电极。最后一项的注意事项是定位管理、及时充电。

二、简易呼吸器

(一)简易呼吸器的构成与适应症

简易呼吸器由面罩、单向阀(鸭嘴)、球体(1.6-1.8L)、氧气储气阀、储氧管或储氧袋以及氧气导管组成。

简易呼吸器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需要人工呼吸时,手头上有简易呼吸器的话,肯定首选的是用简易呼吸器先给病人进行人工辅助通气。其次,气管插管前高浓度给氧。在插管前,如果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没有达到90,应该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提升病人的氧饱和度;之后,再给病人进行插管,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其次,气管插管后检验插管的位置。气管插管后,确定插管的位置通常用的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用简易呼吸器给病人送气的同时来听声测的呼吸音。其次,清除气囊滞留物时。气管插管的病人,气囊放气之前,一定要清除气囊上存留的一些分泌物,从而防止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最后,当呼吸机出现任何故障时,要首先断开呼吸机,此时可使用简易呼吸器为病人辅助通气,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二)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首先,在使用简易呼吸器时,病人需要去枕、平卧,开放气道。气道打开以后,要固定简易呼吸器,固定手势为EC手势。EC手势是指左手用大拇指和食指组成C的手势来压紧固定面罩;另外三个手指形成E手势放在病人的下颌骨,来打开病人气道(病人的耳垂与的床面呈90度),保持气道通畅。潮气量通常是400~600ml,即球囊的体积的1/3左右。送气时间1秒钟左右,送气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氧气流量应大于大于10L。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效果。首先要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观察病人的胸廓的情况。同时,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口唇以及面部颜色的变化。

简易呼吸器使用后,首先应该把配件依次拆开并且进行浸泡(2‰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半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面罩、储氧管(储氧袋)用95%酒精擦拭即可。当遇到特殊感染时,除以上步骤外,还要用环氧乙烷进行熏蒸。然后进行组装、检查并备用。

第15篇:80年代后,让我们心灵共颤,精神相依[推荐]

80后,让我们心灵共颤,精神相依

王伟

长期以来,习惯了在老狼朴树、许巍的歌唱里打发自己的生活,直到现在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在自己的身体里作祟,也许是那种久违的沧桑的温暖吧,因为他们的歌唱,让我们记起了消逝的纯情,当一个孩子长成了一个传说的大人或成年人之后,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惟其如此,我们轻易地被俘虏了,喜欢他们歌唱里的善感的温存,久违的感动,也是在这个时候,手抚胸膛,才觉得自己的体内还有一颗温热的心。 不管怎么说,总有一个梦是属于自己的;不管是谁,总有一些音乐般的问候是为自己打造的,因为,我始终相信,总有一种声音是属于自己的,在音乐与心灵的共颤中,我们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存在,迷恋他们的音乐,更加迷恋他们音乐中的生活。

许巍说: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已四海为家。

不仅仅是许巍,在相当一部分的青春歌手中,其音乐中,总是充满着太多的梦幻和理想色彩。总之一句话,他们似乎都有原远离生活的想法。远离生活,越远越好,和自己的恋人,朋友,和自己心爱的夜晚。

在走过的生活旋涡中,我们在远走中渐渐迷失,我们经历了一次次的精神洗礼,经历了行而上和物质面前的双重选择,经历了辛苦恣睢的高中岁月,迷茫空虚的大学时代,总觉得一切唾手可得的时候,顷刻间,一切变成了镜花水月。80年代后,我们总是有太多的想法不切实际,被社会嗤之以鼻。

我们的文字浮躁,我们的文学是进入了市场而没有进入文坛,我们的呼吸总是夹杂着太多的功利和灰尘,我们形容身边的阳光是灰暗的,我们说周遭的面孔是麻木和冷漠。在冷漠的世界里,我们更加冷漠。

我们不是孩子也不是父亲,我们不需要别人的关心也不需要关心别人。就是这样,在别人的世界中,80年代后是符号而不是青春,我们衣衫褴褛,我们拿生活作秀,我们有时还自以为是,然后我们孤独了,我们蜷缩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构造青春。

如同邓丽君属于六十年代者,罗大佑属于七十年代,就是今天,当昔日的繁华悄然隐去,当故园的钟声再次吹响,一个时代已经来临了,而我们,就是今天的掌门人,但是我们还没有作好准备。

我们正在沉醉其中,朴树,许巍伴着我们成长。安妮宝贝,村上春树,伴着我们偶尔哭泣的泪水,我们很少哭泣,但我们总是很委屈,我们是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是父母下岗的时代,我们总是有难以填平的代沟,我们没有自己的田地,没有自己的家乡,没有自己的家园,我们甚至连和爷爷奶奶聊天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只有自己的玩具电车,只有CD唱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的高不见人的徒墙,在四壁之内,我们只有听音乐,我们喜欢真实的音乐。

歌声总是有温暖,而我们是皮肤饥饿的人,我们总是渴望温暖。

天之骄子只是少数,我们没有成就感,觉得失望的时候,我们就去爬山,我们穿上耀眼的服饰,我们渴望被别人羡慕,可是没有羡慕。在远离现实的空间里,我们的视线变的空洞、孤单,任何一个人都比我们幸福。像朱佩弦先生所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在日益习惯的生存状态中,我们日益习惯了此起彼伏的生活。没有激情,没有欲望,更没有梦想。没有梦想,但又不想成为一个垮下去的一代。在顾影自怜中设想和寄托,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说白了,80年代后,我们,我们的梦想依然清晰可触,我们还是有着很强烈的信仰的,

信仰伴随着我们温暖的故事。我们总希望有积厚薄发的能量,只是因为当茧花覆盖了我们的皮肤,在阳光之下,渴望爱情,温情。偶尔,我们也会出奇地喜欢上康德、叔本华,海子,我们的信仰和现实无关。

哪里需要这样的80年代后,在自身和社会无法融合之后,实际的情况是,我们高估了自身的悲哀,而我们的时代,九十年代后,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悄然来临并且远去,有一个很实质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了,生活的路啊,我们何去何从?

何去何从?

就像康德所言,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是长时间思考我们可能越是会长久地迷惑,那就是头顶的星光和内心的生存法则。而80年代后,我们所迷失的恐怕就是这样的一种生存和道德的准则。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温家宝总理曾经在不久前提出了一种说法:青年人应该经常仰望星空。

多么质朴的一样句话,但是却很真实的说出了残留在我们心中的困惑,我们的生活中确实需要这样一种从铁墙铜壁中摆脱出来的信心和勇气,作为青年人的80年代后,我们的年龄占据了社会的应当占据的主角,我们还要用成绩和实效占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接过科技强国的大旗,接受向辉煌迈进的号角。

仰望星空,可以让我们成长。

所以,在接受了一种不可回避的问题之后,我们的确是应该清醒的回首过去的生活了,已经大学毕业,即将大学毕业,刚刚迈进大学的校门的我们,当以怎样的面貌去回应生活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曼妙生活,作为青年人,我们有必要让人文思潮入侵我们的心灵,而且,我们有必要在心灵中根植一下自己的为新时期精神情感复兴的准备。我们的生活需要广博,我们要在文学、音乐、绘画、科技有所造诣,你做好准备了吗?

我们要拒绝浮躁,拒绝平庸,告别低俗,告别虚夸,还生活的的原生态,而我们秉性自由,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凯歌高奏,也必须凯歌高奏。曾记得一位在复旦读书的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写:如今的生活,手抚大地,并没有实在的感觉,但我还是觉得我们的童年是最幸福的时光,所以我想更加努力的继续着现在的脚步。

当时看后始终有些伤感,但事后想想还是觉得蛮有道理的,我们是真正在一起长大并且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如今童年里的一切依然清晰可触,除了偶尔的甜蜜回忆外,我们的确还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迎接明天的曙光。这就是青年的责任。从大的范围看,在进入大国强国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机遇实际是任重而道远的。因为我们总是会用一些消极的态度处理身边的琐事,而这些却恰恰是青年一代所不应该具有的风范。

好男儿胸怀像大海,志在四方,在伤感温暖的歌声里,恐怕我们所应当准备的就应该是炼就一双顾城的黑眼睛,寻求光明,做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双重的强者,在通向成长成功的路上,让我们继续,让我们心灵共颤,精神相依。

你准备好了吗?

第16篇:4月护理教学查房除颤仪的使用

教学查房 除颤仪的使用 主要内容:

一、除颤仪的适应症

(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证。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

(4)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二、使用除颤仪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操作流程

1.检查除颤器,选择非同步方式;

2.病人平卧,松开病人衣扣,暴露胸部;

3.均匀涂抹导电膏于两个电极板上(或将盐水纱布放于电极板位置);4.选择所需能量(双向波首次选择200J,单向波首次选择360J),按充电钮进行充电; 5.将一个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锁骨下,另一电极板置于左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紧贴皮肤,两电极板之间相距10—15cm;

6.再次确认病人有室颤,操作者及其他人未接触病床;

7.两大拇指同时按压放电钮,放电后,立即离开电极板,进行5个循环的CPR;8.观察心电显示是否恢复自主心律;

9.若除颤无效可重复电击,双向波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双向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单向波第二次及以后的电击均应予360J;

10.擦净病人胸部及电极板上导电膏,清理用物;

11.观察病人心电图、记录除颤次数、能量、效果、时间。

(二)注意事项

1.保证操作中的安全,患者去除假牙,卧于硬板床上; 2.选择合适的能量;

3.将电极板涂好导电膏放于患者胸壁上,导电物质涂抹均匀,避免局部皮肤灼伤; 4.保持电极板的间隔>10cm;

5.除颤时应在病人呼气终时放电;

6.尽量避免高氧环境,避开内置式起搏器部位。

三、进行操作示范

四、抽一名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五、指出不足和纠正

:该项操作的难点是除颤仪电极板的放置位置。

: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叫旁边人员离开床的位置,放电时先观察心律情况。

六、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再次完成该项操作

七、评价

:两名年资低的护理人员对操作的重点难点评价得很好,纠正指点后考核合格,大家要掌握电极板的放置位置,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

第17篇:2.抢救车及除颤仪管理制度(.5)

抢救车及除颤仪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抢救车及除颤仪的管理,确保抢救车及除颤仪时刻处于有效状态,有效、快捷地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 2 范围

全院范围内的抢救车及除颤仪。 3 定义 无 4 内容 4.1 基本原则

4.1.1 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仅限抢救时使用。抢救车分布区域见附件[全院抢救车存放位置表] 4.1.2 全院范围内抢救车分为儿童和成人两种类型,分别实施统一标准管理。 4.1.3 全院范围内的抢救车均使用一次性编码锁封存管理。

4.1.4 抢救车(箱)内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二无二及时”:“五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护;“二无”无药品变质、无过期失效;“两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4.1.5 抢救车及除颤仪不准任意挪用、占用或外借。 4.2 抢救车管理

4.2.1 抢救车的开启与封存:

4.2.1.1 抢救车打开条件仅限于抢救患者和科室每月(间隔时间 31 天)常规检查及主管部门的常规检查。

4.2.1.2 首次上锁前,护士长和专管护士按基数检查、整理药品、物品,核对无误后用一次性编码锁封存,在记录本上记录上锁日期及编码并签名,有效时间为 1 个月。

4.2.1.3 抢救车每班交接,查看编码及锁扣是否完好,并记录在《抢救车检查交接记录本》中;如发现损坏或疑有损坏,需经双人重新清点、补齐抢救药品、物品后,使用新的一次性编码锁封存。护士长每周抽查一次编码锁的管理并签字确认;护士长和专管护士每月共同全面检查、清洁一次抢救车,并在《抢救车检查交接记录本》记录并签字。

4.2.1.4 备用一次性编码锁存放管理:每科室备用数量不超过10条,单独上锁存放,纳入抢救车专人管理,班班交接有记录。

4.2.1.5 抢救车药品、物品分区分类放置,台面有布局示意图。抢救车建立“2卡”、“1本”,即抢救药品一览卡、抢救物品一览卡、抢救车检查登记本。

4.2.1.6 《抢救车检查交接记录本》由护理部负责印制,临床、医技科室领取使用,保存期限为

1 年。

4.2.2 药品效期管理:

4.2.2.1 抢救药品近效期6个月内的贴绿色警示标识贴。

4.2.2.2 有效期1个月内抢救药及印字不清的药品,按医院《药品报损与销毁制度》执行。 4.2.2.3 抢救药品一览卡上的效期标注:每种药品有近效期的标注“近效期”日期,没有近效期药品时则标注离有效期最近的一个日期。

4.2.3 抢救物品效期管理:抢救车内物品不用标注近效期标识,无菌物品按照有效期提前1个月更换,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及本院供应室灭菌的物品,严禁物品过期。

4.2.4 标识管理:抢救车内高警讯药品按照《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执行(标识贴由药剂科统一制作),其余标识按照《药品标签管理制度》执行。

4.2.5 抢救车使用后管理:抢救车使用实行谁使用谁负责,必须在抢救结束后2小时内及时对抢救用品进行整理、补充完整,双人核对后重新封存,并记录在《抢救车检查交接记录本》。 4.2.6 抢救多名患者或不能及时补充时获取流程:

4.2.6.1门急诊区域,如果2小时内出现多起抢救事件,药品已经用完,而抢救车内药品又未及时补充,急诊区域可到急诊药房紧急借药;门诊区域可到门诊药房紧急借药。 4.2.6.2病区使用抢救车药品时,静配中心、住院药房、急诊药房半小时内将药品送达病房,抢救护士2小时内补齐抢救车药品。

4.2.6.3如果2小时内出现多起抢救事件,药品已经用完,而抢救车内药品又未及时补充,护士可到下一楼层借药,抢救护士在抢救结束后,当班归还药品。

4.3 除颤仪使用管理: 4.3.1 固定位置存放。

4.3.2

24小时处于充电备用状态,每日由当班护士负责测试一次,并记录在除颤监护仪检查维护本;每周由抢救车专管护士或护士长检测一次,并签名。

5 相关文件

5.1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六版)》 5.2 《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年版)》

5.3 《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5.4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5.5 《药品标签管理制度》 5.6 《高警讯药品管理制度》 5.7 《药品报损与销毁制度》 6 使用表单及附件

6.1 [儿科病区抢救车药品目录] 6.2 [妇产病区抢救车药品目录] 6.3 [抢救车物品目录(全院)] 6.4 [抢救车检查交接记录本] 6.5 [全院抢救车存放位置表]

获经批准

第18篇:关于心电图和除颤议的使用方法培训小结

关于心电图和除颤议的使用方法培训小结

时 间:2016年07月20日 下午4:30Pm 地 点:门诊抢救室。

参加人员:急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参加。 主 持 人:医务科。 主 讲:黄主任。

内 容:培训如下:

1、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的3个标准导联 ,即Ⅰ、Ⅱ、Ⅲ导联 ,并形成 三角 :Ⅰ导联左臂为正极 ,右臂为负极 ;Ⅱ导联左腿为正极 ,右臂为负极 ; Ⅲ导联则是右腿为正极 ,左臂为负极。导联中正极为探查电极 ,负极为回路电极。其反映了心脏额面电活动的变化 。

心电图记录时应该注意 : ①为防止肌肉震颤引起心电图伪差 ,病人必须平卧并全身放松 ; ②连接肢体导联电极及导线 ,确定连接正确 ;③做心电图机1mV的标记 ; ④记录6个标准肢体导联心电图 ; ⑤记录6个胸前导联心电图 ; ⑦每个导联记录3个或4个周 期,心律失常时记录时间应适当延长。

2、除颤议的使用方法 除颤仪使用适应征:

(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证。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 (4)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除颤仪使用禁忌症: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重点!!)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一般除颤仪自动检测心电步骤:

除颤仪均应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于儿童。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

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5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用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块置于心尖部,心脏表面洒上生理盐水,电极板紧贴心室壁。

医务科

2016.7.20

第19篇:读

思路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读书有益于人生 读书是一种乐趣 读书需要下苦工夫 读书使人增长智慧

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 读懂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生活是一本大书,需要认真品读 读懂社会,读懂人生

名言

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读书是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乃是直接的求学。只知道书不知道自然的人是书呆子。———李四光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

精读一本书,深深挖掘下去,就能寻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奥妙,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池田大作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培 根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 根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时刻。———孟德斯鸠 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 果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我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赫兹利特

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的在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尚·保罗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悠婉的安慰者。———佚名

经典素材

《孙子兵法》与索尼公司 (读书是创造的基础)

十几年前,日本索尼公司还是一家小公司,但是,经过一番努力,一跃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公司之一,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当然,这之中自然不乏其本身雄厚的 科技实力,但是他们学习了中国的《孙子兵法》,并把它灵活地运用到商业领域,由此打开产品的销路,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孙子兵法》由军事而推广到商业领域,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但是这个创造有是以读书为基础的,如果不读书,根本不知道有这本书存在,也就不可能了解其中的内容,更谈不上由此而进行的创造了。

由此可见,读书,这一项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正日益显示它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读书,就会被日益发展的时代所淘汰,不读书,就更谈不上什么革新创造。

毛泽东的爱好 (热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工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部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一下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 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种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 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就是几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的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名人与读书

(读书的各种方式)

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书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到处找不到 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 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 力和想像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抄书,相声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学专家。有一次, 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 连一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林肯读书的故事 (肯读书就不怕困难)

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的林肯在15岁才开始吃力的学习字母。这个时候的林肯,每天早晚都要走四英里的森林小道到老师的私塾求学。老师认为只有大声 朗读,才可以看出学生是否认真,才可以让记忆更加深刻,出于这样的启蒙,林肯在后来的读书生活里面,大声朗读成了他读书的一个习惯,也为林肯后来杰出的演 讲技巧奠定了基础。

林肯习字是以华盛顿和杰佛逊两位总统的笔迹做范本,习字过程非常用心。经过几个月的潜心练习,林肯的字迹清晰且与这两位总统的字迹很像,在林肯后来的律师生涯里,林肯的字迹曾被誉为“有总统天赋”的字迹。

他向一个常请他帮忙挖树桩、种玉米的农人借阅两三本传记,威姆斯牧师写的《华盛顿传》正在其中。林肯看了此书后很着迷,傍晚总是尽量利用月光看到很晚,临 睡前,他把书塞在圆木缝中,当第二天日光一照进小屋,就拿起来看。有一天晚上下起暴雨,书本浸湿了,书的主人不肯罢休,林肯只得以割捆三天的草料来作为赔 偿。下田工作的时候,他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他就坐在围墙顶栏上看书。中午他不与家人一同进餐,却一手拿着玉米饼,一手捧书,看书看得入神。

马克思的书房

(让书籍为自己服务)

马克思有他自己的读书方法。

在马克思的书房里,靠墙放着装满书籍的书柜,书柜上堆着一包包的报纸和稿件,直挨到天花板。他从来不允许任何人去整理,或者更确切地说,去弄乱他的书籍和 文件。因为那只是表面的混乱而已,实际上,一切东西都在一定的地方,不需要寻找,他就能很快拿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书籍和笔记簿。

他放置书籍时并不注意外表的整齐,各种开本的书和小册子紧挨着放在一起,他不是按书本的大小而是按内容来安排书籍的。书对于他乃是脑力劳动的工具,而不是 装饰品。他常说“它们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他不重视它的样式、装订以及纸张和印刷的美观,他经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的空白上做满 记号。

半部论语治天下 (读书求精)

在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利用兵变,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权的时候,第一个著名的宰相便是赵普。

本来赵普读书很少,平素又不喜欢说话,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没有读书。宋太祖赵匡胤常常劝告他,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 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 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啰里啰嗦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门”。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但是赵普实际上早已知道读书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学习,常常手不释卷。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而确实,赵普“临政处决如流”。 可见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

古人论读书 (读书的重要性)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唐代书法家 颜真卿写有一首流传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 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韦编三绝

(有的书需要反复阅读)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 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 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 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 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意林故事

读书,读人

书是清高之品,书中的人物更是其中的精华,只可用心细细品读而不可泛读。朋友是不同风格的休闲杂志,慢慢地享受,你会发现所有滋味都齐全了;父母是本教科 书,永远是行动的参照与准则,人生的第一课从这里起步,由此出发,走向前方;爱人是本挚情散文集,越读越充满真情实感;老人是本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似一 瓶陈年老酿的酒,味道辛辣而甘甜,清醇宜人,有时只有几页,有时洋洋洒洒,足以使脆弱的心灵得到慈爱的轻抚。

人是社会的产物,只要你留心观察,便能发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写实的书,主人公便是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你我他。由远及近的读,他(她)是忧郁多情的林黛 玉,是追求与奋斗着的于连,是忏悔与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读他们的故事足以使你在纷杂的生活中有了一种悟道的宁静。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然而,读人比读用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的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达像流淌一条清纯洁净的小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假面具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

读别人,真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为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因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品读自然

自然本身并不等于冥想,它自有实际内容。但它不一定就是山山水水,也许就是声音、面孔和图画,就是美丽、开阔和超脱。所以,尽管你尽可以接触风景,但山水 却未必入怀。很遗憾,常常地,我们认识不到这些,所以读不懂自然,走不进自然。那山那水那石头那草,那裸露的大地和无际的星空,我们多是视而不见,我们不 知道那石头永恒的沉默里所带出的对易朽易腐之人的质疑和盘问;我们不会对温柔的鸟窝和四散飘香的丁香树投去深情的一瞥;我们不会为山径神秘的大写意而惊 诧;不会为会哭的风伤感,不会为花的飘零而啜泣。自然,现在并没有与我们并枝连根,尽管我们本和自然共属一体。

读海

临风读海———这片故乡的海,读她的容纳百川,读她的宽广辽阔,读她夏日的清凉胸怀,读她蕴含的万千珍奇。一页页翻过,却更感慨于她的沉静,她的宠辱不 惊。常常想,海有何等深邃的内涵,即使海面十级狂风惊涛拍岸,几百米深的海底却仍平静如常,五彩斑斓的生命们仍悠然自得地游弋在自己的世界,没有打扰,只 有清静。外面的世界再汹涌,她仍守候自己的一方沉静,没有浮躁,没有狂乱,只是稳稳的,笑看风云变幻,坦对波涛澎湃,独守心中的踏实和宁静。这该是怎样的 一种境界!

读树

人们大多都喜欢树,喜欢它在春季给人们的绿色温柔;夏季给人们带来的爽心阴凉。

可是你读过树吗?是否感受了它的沧桑,听懂了它的倾诉?那挺拔的白桦,睁大了眼睛用深沉的目光凝视着你,注视着世间沧海桑田的变换和欢乐悲愁;那丝丝垂柳摆动着窈窕的腰肢轻抚着你的脸庞,他们都在传递着爱的信息,博大无私的爱!

有人说脱掉了华丽绿装的树是丑陋的。我说:不!那正露出了一身傲骨。铮铮铁骨轻抚白云,直吻蓝天,以不折的身躯抗御着刺骨的严寒。

上大学时从植物学教授那里我第一次知道树是可以读的,但是我没有认真的试过,只觉得这个说法很奇特。第一次读树是在鄂尔多 斯高原上,离黄河不远的沙梁上,一株孤独的生活了200多年的老树,记述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两个被王爷生死拆分的恋人变成的榆树搅缠在一起,200多年后 的今天,已经成了一棵树,站在荒谟的沙梁上,看着他们投身的黄河。大榆树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树,常有人走几十公里来这里祈祷,树上拴满了人们企盼幸福、平安的红布条。

读山

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远读其苍茫,近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视角不同, 意境也不同。“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种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是又一种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重于泰山,轻于鸿 毛”,是又一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砥柱触天立中流”,是另一种坚守。“五千仞岳上摩天”,是一种豪壮;“夕阳山外山”,是又一种豪 壮。不要以为山是凝固的,山是岿然的活物。

阅读寂寞

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就如同那深湖中的天鹅。

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雪斑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鹅瞄着湖泽,优优雅雅地 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偶然间,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规行,有时也会意会神,雌雄彼 此调护。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种神秘情绪的陶醉,让人悟得高洁和温和、妍丽和尊严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处。 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 寂寞啊,寂寞离人是多么遥远。

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汪曾祺先生的书《沈从文的寂寞》,文中说,寂寞是一种境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 样。汪先生言,从某个意义上,可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他的四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 复兴大业的人。”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 时下生活的风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蓝,建设,发展,和平,安定。人们假如真想听清美丽的天鹅在揖别生命时,为自己挽歌的词意,那就是———拒绝是半个生命,索取是半个死亡„„寂寞天鹅美。

读书几大快事

一、春日融融,手执好书一本,默坐于河边草地。细读不倦,幡然有悟。无心观赏桃红柳绿,鱼跃莺飞;只觉天长地远,神思难寄,逸兴壮怀,与书相连。于是爱不忍释,乐而忘返。不亦快哉!

二、盛夏燠热,喜得新书,不及等待,匆匆翻看,似有清风一缕,徐徐沁心,不知汗出遍身,汇成细流;也不闻蝉鸣绿树,声噪小楼。不亦快哉!

三、秋月晶莹,幽辉半床。读书数页,忽有所感。步出室外,遥望明月稀星,遐思宇宙人生,有千情万绪,涌上心头;凝成一处,竟与书中至理相通。不亦快哉!

四、任是隆冬朔风凛冽,不废好书苦读,及至心领神会,周身激情奔涌;如有烈火一团,从胸中喷出,蔓延开去,融化了冰雪世界。只见周围暖气弥漫,春意盎然。不亦快哉!

五、晚来郁闷,无所排遣。执新书一册,深入其中。顿觉置于高山,视通千里;面临沧海,心胸为之开阔。于是百忧消散,万虑俱无。不亦快哉!

六、连日来所读之书,多有平庸之作,仔细翻过,所得无几。想人可写书,我也可写书;我若写书,切忌平庸如此。人生在世,应有高远之志,人可为者,我亦能为,惟期所为必有建树。于是信心百倍,神情跃如。不亦快哉!(褚永敖)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 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 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朋友如书

我爱读书,尤爱读好书。好书也者,朋友是也。

朋友是好书。其中有些只有几页,有些却洋洋洒洒。有些是精装书,有些是袖珍本。但读到最后,总是这样或是那样的一句浓缩的话,这些话足以在意志最薄弱的时候支撑人生。

与我抵足四年的《树新》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好书。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叫自立。 同窗好友志超,在我眼里,是一本优美而热情奔放的散文诗集。这本书教会了我“人是血肉之躯”的道理,也使我真正理解了“生活之树常青”的名言。 初识汪宁时,并不拿她当一本好书看。我后来从这本书中读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诸如诗性与风度,情趣与理智,洒脱与淡泊等等。最难得的是我因这本书而懂得了诗性的生活是最高的生活这样一种价值观念。 朋友是好书,读通了便为知己。

朋友是好书。朋友们常聚不散当然求之不得。一旦离别,珍本、善本就自然读不到了。这时候,只好鱼雁传书,读读这些活书的影印本。虽然不及珍本带劲、真实、有收获,但也足以解书馋的。

朋友是好书。实际,差不多周围的每个人都是一本可读的活书:父母是教科书,爱人是工具书,同事是参考书,街坊邻里是报刊杂志,顶头上司是大众菜谱,妙龄女郎呢,则是些读不尽的连环画„„

名家论读书

古罗马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摘引了这样一句名言:“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读书的精神,往往决定了一个阅读者对于书籍的选择态度,对于读书方式的追求,对于读书目的不懈地探寻,以及读书之于生命和人生的精神作用的终生体验,等等。

曾国藩的家书中多处谈及读书,自然其中有些内容功利心很重,但有些关于读书的精义,比如读书重在领得读书之趣,变化气质,陶冶性情,豁达襟怀„„比如读书 需要有志、有识、有恒这些思想,看得出皆是从其终生读书中体验悟出的。他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 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林语堂写过许多关于读书体验方面的文章。他主张读书,需要有一种优雅、轻松、自由的阅读境界。在这种读书境界中,至少包含 了这样几个因素:一个是读书的艺术性,另一个是读书的自由性。具体讲就是,读书是一种率性而读的乐趣,一个人在读书时,心灵应该是自由的,生命应该处于和 谐的状态,这种读书心境使阅读本身成为了生命的享受和乐趣———这是一种纯然的、无功利性的、诗化的阅读生活。

巴金的话

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 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 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 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阅读,是一种沟通,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与平静,世界的无奈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无不在阅读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离。阅读,是一种明悟,无论 是家存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真草隶篆,无论是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无论是百家经典还是大众俗语,没有阅读便没有睿智、没有深邃、没有长 袖阔带的文气、没有风流倜傥的洒脱。珍惜阅读,便是珍惜美好。阅读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阅读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愁;阅读如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 尽;阅读如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

应用与创新

阅读书籍而非信息

也许,人们没有注意到,有一种东西正在泛滥并削弱着我们的思考力。它的名称叫信息。每天,我们会看报纸,会打开电视,会处理文件。这都是我们接受信息的来 源。但是,我们看书了吗?那些随时由各处涌来的新闻把我们的头脑的每一个角落都塞得满满的,让我们忘了书籍也许是科技方面最伟大的成就。它把荷马、柏拉 图、狄更斯等的文字送到我们的书房和床边。

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一种“赶上时代的人”,他们知道的东西很多,但却愚昧,甚至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这种人也许知道许多国家元首的私人怪癖,名人的言行,产油国石油涨价的威胁。但讲到知识的领域,谈及外交政策、经济、政治,他却茫然无知。

那些人阅读的是信息而非书籍。书像船一样,在时间的大海里航行,使相距遥远的时代能获得前人的智慧、启示和发明,书籍是人类大部分知识的记录、催化剂和刺 激品。“书有长久价值”。当天的报纸已塞进垃圾桶很久,但当天收到的书籍却安然立在我们的书架上。书是载运知识的工具,越长久存在越有价值,而信息传播则 靠随时作废而愈益发达。

问题不在信息无用,而是它发展太快,使我们不知所措。最糟的是,信息使人上瘾,我们渴望得到它,因此不知不觉地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了许多无关的东西。

书读完了吗 有人记下一条轶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 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

说这故事的人也是个老人,他卖了一个关子,说忘了问究竟是哪几十种。现在这些人都下世了,无从问起了。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能读得完呢?谁敢夸这海口? 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本文开始说的那两位老学者为什么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显然他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 统,也可以说是找到了密码本。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 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则说必备的知识基础。举例说,只读过《红楼梦》本书可以说是知道一点《红楼梦》,若只读“红 学”著作,不论如何博大精深,说来头头是道,却没有读过《红楼梦》本书,那只能算是知道别人讲的《红楼梦》。读《红楼梦》也不能只读“脂批”,不看本文。 所以《红楼梦》就是一切有关它的书的基础。

为乐趣而读书

英国作家毛姆谈到读书时,曾经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

许多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如今除了给专门研究的学者之外,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谈。生活在繁忙的现代,很少人有时间博览群书,除非与他们直接有关的书籍。

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 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 已。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更觉富足,没有读过这些书,我一定不会成 为今天的我,但我们建议你:如果你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地去读诗、小说 或其他可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别人觉得快乐呢?

第20篇:读

母爱无边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今天,我流着眼泪读了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文章主要讲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而丝毫不顾及自己的病情,一如既往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文章赞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我。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抚养大,希望我好好学习,每时每刻都在为我操劳。在泪眼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妈妈的身影。记得一年入冬时节,妈妈看到我的棉袄又小又旧 ,不能再穿了,可家里刚盖完房子没钱买,她很着急。一天清晨我一觉醒来,发现床头放了一件新棉袄,我喜出望外,一骨碌爬起来忙把棉袄穿在身上。啊!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我站在镜子前左瞧右看,这么漂亮的棉袄穿在身上心里甭提多美!突然,我从镜中看到妈妈在揉搓她的双手,我转过脸去看到她的双手起了冻疮。妈妈从来没冻过手啊,今年怎么------我连忙问妈妈怎么回事。她先是支支吾吾不肯说,我一再追问,她才说出事情真相。原来她这些天到外面打工挣钱回来给我买新棉袄。我终于明白这几天她早出晚归是怎么回事了。望着她冻青的双手,我心痛极了,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妈妈一把把我搂到怀里说:“傻孩子,哭什么!妈妈没事的,手过两天就好了。”说着把一只手伸到我面前“你看,快好了!”我一下子抱住妈妈把脸埋在她的怀里任凭泪水哗哗地往下流。我想:妈妈您太辛苦了,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一定好好孝敬您!

1 读了《秋天的怀念》我感受到天下母亲都是一样的痛爱自己儿女。母爱是无私的,她无处不在;母爱是伟大的,她能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田。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懂得珍惜母爱!

《颤怎么读.doc》
颤怎么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