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2022-06-1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泛爱众,而亲仁”从尊师、爱生做起

“泛爱众,而亲仁”从尊师、爱生做起

在金沙讲坛钱文忠教授说:“现在我们社会最需要的是什么?中国人不缺知识,缺的是规矩和文明。”诚然,在乡镇学校,“独二代”、留守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爱心缺失,有教育少教养,有文化少文明。赵家镇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五育并举,以德为先,秉持“欲成才先成人”的理念,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养成,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取得较好的实效。

一、着力造势,推波助澜

尊师爱生知易行难,要情至真、境至远,却绝非易事。11月15日早上召开尊师爱生动员大会,吹响了“尊师爱生,建和谐校园”活动号角。随之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师德师风标兵、爱生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全体教师中展开“怎样爱生”大讨论;在学生中大力宣讲品学兼优、爱幼尊师的优秀少年,用榜样激励学生、带动师生。同时,设立宣传栏,开播宣传站,悬挂醒目标语,办主题黑板报,在全校掀起比尊师、比爱生活动热潮。

二、着意引领,诵《弟子规》

尊师、爱生,融贯其中的则是“爱”。尊师爱生活动仅仅是一次例行活动、犹如船过水面无痕吗?如何让师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尊师爱生活动的真正内涵,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学校以诵读《弟子规》为抓手,在诵读中熟知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法,引领师生学会爱人和

自爱。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精心设计和安排了师生共同诵读《弟子规》,把解读《弟子规》作为国学重要的教学内容;12月下旬,安排学校诵读展示活动,师生同台献艺。晨读十分钟,走进校园,我们就能听到朗朗的诵读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对尊师、爱生的感悟在诵读中增强。

三、着手活动,爱在升华

为避免空洞的说教,学校认真拟定实施方案,精心设计系列活动,力求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新意,让爱在活动中升华,让文明在活动中积淀,让教养在活动中形成。

(一)尊师“五个一”

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五个一”(鞠一个躬,敬一杯茶,说一句话,做一张卡,写一篇文)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一个躬身传真情,一杯茶水表谢意。11月17日下午,“尊师”在班会课上定格:6年级各班任课教师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齐刷刷站起,深深地向老师鞠躬,齐声祝福:“老师,您辛苦了,祝您永远健康快乐!”。中队长为老师敬上香茶。没有刻意的安排,细微的举动却让老师们热泪盈眶——调皮的孩子在“爱”的呼唤下开始懂事了。

2、一声问候暖师心,一张贺卡谢师恩。什么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这可让

三、四年级的孩子煞费了苦心。孩子们的“创意”幻化成声声问候、张张贺卡:“肖老师,由于班上学生多,您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把说过的话重复好几遍,口干舌燥的您来不及喝一口水,便又

接着给我们上课。看您每天忙忙碌碌的样子,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真想快点长大,为您分担一丝辛劳。”“张老师,您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在这我有一句话想对您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李老师,我很喜欢上你的音乐课”。“高老师,那天您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当时我挺恨你的,后来我想通了,您是为了我好”……只言片语中弥漫着沁人的芳香,足以告慰老师的心。

3、一篇征文写感恩,一番讲演述衷肠。12月上旬,学校举行“尊师爱生”征文比赛,4~6年级的同学踊跃参加,用稚嫩、深情的文笔抒发心底的声音,感恩老师。在班级初赛的基础上,遴选出50余篇优秀作品,作为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文稿。与此同时,从中挑选18名选手参加全镇“感恩老师,快乐成长”演讲比赛。无论是激扬的文字,还是精彩的讲演,字里行间都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二)爱生“十个一”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一要义。正是基于此,我们把“爱生”作为师德建设的规定动作,努力做到每天“十个一”,即: 给学生一个微笑,找一个学生谈心,给学生一次嘘寒问暖,给学生一次温馨提示,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做好一次镜面示范,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联系一名留守儿童,帮助一名后进学生。

1、全校教师庄严宣誓,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升旗

仪式上,全体老师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国旗,面对学生,我宣誓: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明执教,关爱学生,陶冶师德,锤炼师能……” 铮铮誓言,发自肺腑,对教师是一种鞭策,对学生是一份鼓励。

2、立足岗位实际,掀起教师练兵热潮。围绕落实教学管理常规,设立党员教学示范岗,在教师当中切实开展“四比四看”活动:比热爱事业,看是否安心工作,尽职尽责做出实绩;比爱生如子,看帮助困难学生有无实际行动;比认真执教,看是否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比拼搏精神,看工作干劲和工作起色是大是小,教育科研有无成果。通过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并利用课余时间亲切地为学生义务补习,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3、真情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学校以班为单位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教师联系留守儿童,不能仅停于纸上,止于口头。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细则,要求做到联系有计划,过程有记录,帮扶有实物,进步有考核。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同在蓝天下,你我共进步”。12月中旬,由县国土局牵线搭桥,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实验学校初2011级1班的学生为我校贫困学生捐赠了御寒衣物和学习用品,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将物品分发给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认真学习的决心、回报社会、回报他人的感恩之心。

通过尊师爱生活动的有序推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使

老师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更让学生们学会了体贴、关心别人,学会了感恩。

四、着眼长效,建章立制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和师德建设的重要一环,欲使其结实,成为“育德”链条承上启下的关键,仅靠一月一期的践行是不够的,务必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学校正在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重点工作之中,持久关注,齐心协力,常抓不懈,真抓实干,把学校德育与师德建设抓出成效,让“尊师爱生”成为和谐校园的主旋律。同时,又紧密结合校情和农村实际,以三字短句的形式,积极拟定《赵家镇小学教师文明公约》和《赵家镇小学学生文明公约》,朗朗上口,易于识记,使其内化为师生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

(执笔:唐 耀 郭 亚)

金堂县赵家镇小学

2010-12-24

推荐第2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推荐)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的是《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大家可能对这句话比较熟悉,在康熙年间,有一位叫做李毓秀的秀才以这句话为总纲领,编写出了一部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训蒙文》,也就《弟子规》,三百年来《弟子规》已成为启蒙养正,教育后辈的最佳读物,这句话也被大家所熟识。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1)弟子:指圣贤弟子,具体而言指孔门弟子。 (2)入:指在家。

(3)出:指外出拜师学习。 (4)悌:指敬爱兄长。

全句译过来就是-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要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断从中觉悟,圆满自己的德行。

这一章孔子讲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入则孝,出则悌”:孝悌之义,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讲的都是伦理亲情之爱,要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兄长,这是做人的基本。

第二个层次,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走到社会上,则要言语谨慎,笃诚守信,用爱亲人的心去博爱众人,还去亲近1

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一个人做到这些,他就走出了一己之爱,能够有天下大爱,他就能为社会做更多事,走得更远。 以上两个层次都做到了,孔子才提出第三个层次,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要是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在这里,文、行是合一的,指自己去力行圣贤教诲。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层次是不断递进的,孔子首先要求的,是对父母兄弟的血亲之爱,做到行孝悌;然后发展到对天下苍生的仁爱,做到“谨、信、爱众、亲仁”,培养出良好的德行后,再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教化自己,达到更高层次的进步。实际上,这是孔子指出的一个人人格成长的正确过程,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七事具备,方以为人,这七事做到了,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个“人”, 要先立德学做人,然后再学习知识技能。而立德,首先要做的的是一个孝,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做不到这个孝,之后的一切都失去起点,无从谈起。知众书记说过,《论语》中的最核心思想就是孝。那么究竟什么孝?我们怎么做才是孝?孔子的学生也问过孔子这样的问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子游去问孔子,什么叫做孝啊?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养活自己的父母就可以了。但是你看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而对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孝顺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反问。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遇到事情,年轻人替父母去做,遇有酒食,让给父母,但是仅仅这样就算是孝吗?这是孔子的第二个反问。

子游问孝,子夏问孝,孔子都铺陈了一些大家普遍认为是“孝”的行为:好好地养着父母,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让给父母,有什么劳顿自己担当,但是,孔子都反问了一句,这些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这些就是孝吗?

孔子究竟认为什么是孝?在另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孝经》中,孔子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孔子说∶“对父母双亲的侍奉,平日里要言行恭敬;在奉养时,要和悦愉快;父母生了病,要焦急忧虑;父母去世了,要悲痛哀戚;祭祀先人,要庄重严肃。以上五件都做到,则才有资格可以称得上是孝了。”

那么孝只是对自己的父母双亲的情感吗?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故事,2006年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入选了感动中国,她叫林秀贞。她的故事很简单,在她30岁那年,有一次给邻居送饺子时,发现大冬天,没有儿女的两位老人正坐在冰凉的土炕上喝凉粥,于是就和他们说,以后我来养你们。

两位老人一开始都没有太在意,但是林秀贞却真的从那天开始,每天都去他们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就这样过了四年,有一天老奶奶忽然拉住林秀贞的手,塞给她两盒安眠药,原来这安眠药是老奶奶想留到自己和老伴儿动不了的那天吃的,但是经过四年,老奶奶相信林秀贞会给他们养老送终,才把这药交了出来。这件事对林秀贞触动很大,从那之后,林秀贞又先后赡养了村里六位孤寡老人,时间最短的7年,最长的26年,全部养老送终。而当别人问林秀贞是如何坚持照顾老人三十年时,她的回答出人意料的简单:“我母亲怎么伺候我姥爷和姥姥,我都是亲眼看到的,我就是学着做的。”感动中国这样评价林秀贞:“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林秀贞这里所做到的境界已经可以说是仁爱了,但是这仁爱实际上正是孝的一种延伸,她最初的起点,不过就是一个普通农妇的孝敬之心-把别人家的老人当成自己家的老人,如此而已。 现在,我们可以给孝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了。

孝:是发自我们本心对父母的爱。我们行孝,不仅要好好赡养父母,更要理解他们,尊敬他们,让他们高高兴兴的,要养父母之身,更要养父母之心,同时我们还要把对父母的这份爱推及到社会上,用一颗本真的孝仁之心来爱别人,来做人,做事。--也就是做到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而这,正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基本。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李毓秀选择这一章来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是因为这一章教的是为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小孩子学好学懂这一章,才能正心,否则心不正,修身、齐家、治国就都成了一种空谈。反倒是今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片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人格的培养。在我们周围经常能听到年轻人对长辈这样说“哎呀,你真笨,这些都不会”,而这样的话,实际上正说明了年轻人心中的傲慢在增长,仁慈之心在萎缩,知识在增加,智慧却在消散。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到硕博毕业,读了很多书,可是许多人却忘记了做人的根本是孝悌谨信几个字。还是让我们再来看看孔子的这句话吧,在这看似极简单的道理中,停下我们略显浮躁的脚步,从为人最基本的环节出发,滋养初心,回归生命的本真之意。

今天,我就和大家学习交流到这里,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doc》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