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语文电子课本

2022-06-2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人教七下语文期末测试答案

人教七下语文期末测试答案

1、(1)cuxian (2)粲贴(3)叱咤风云

2、C

3、(1 )——(5)略

(6)、①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②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4、(1)高尔基 (2 ) “昆虫的史诗”。 “昆虫世界的荷马”。

二、

5、:黄河不再咆哮,黄河在呻吟(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清)

6、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7、老师,你好。我是××。我希望能参加生存挑战夏令营,因为我自信自己有强健的身体,有过硬的野外生存知识,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次活动,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坚强,希望你们能接纳我成为夏令营的成员。

8、(1)墙报的标题:马的趣谈(五彩缤纷的马) (2)墙报的3个版面的内容:①趣味知识② 马与文学③名马故事

三、

(一)

9、(1)余 闻 之 也 ∕久。( 2)非 复∕ 吴 下 阿 蒙!

10、--11略

12、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关键的作用。

13、示例:吕蒙靠勤奋功。

(二)14.“只有”说明老斑羚和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失败的概率很低。

15.好。使意思层层递进。突出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和献身精神由衷心的敬佩,及对老斑羚死亡的痛惜。

16.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

17.(1)烘托了斑羚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壮美。

(2)渲染出了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三)

18、指磁悬浮列车能够在距离轨道仅1厘米的地方悬浮运行,且速度极快。

19、磁悬浮列车如何腾空磁悬浮列车怎样行进磁悬浮列车如何保障行驶安全。

20、转弯半径足够大;通过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安全制动;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先进的隔离装置,防止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

21、举例子、列数据。用具体的例子和准确的数据,说明了磁悬浮列车最大和最小转弯半径的长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磁悬浮列车的转弯半径要足够大。

22、准确严密:“目前”限制时间,说明磁悬浮列车的隔离装置在当前这段时间内是最先进的,表达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轨道平铺在地面上,毫无遮拦的样子。

推荐第2篇:七下苏教语文

一.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发窘(jiǒng)天堑(qiàn)摒弃(bǐng)晶莹剔透(tī)

B、竣工( jùn)轶事(yì)殷红(yān)蹑手蹑脚(niē)

C、矫健(jiǎo)分娩(miǎn)俯瞰(kàn)面面相觑(qù)

D、苔藓(xuǎn)献媚(mèi)亘古(gèn)蛰伏(zhé)

2、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是()

A、《童年》——小说——高尔基——前苏联

B、《松鼠》——布丰——《布丰文集》——德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散文——鲁迅

D、《木兰诗》——乐府诗——《乐府诗集》——郭茂倩

3、下列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妙趣横生丰功伟绩金璧辉煌心旷神怡契而不舍怒形于色

从容不迫慷慨成词相得益章气势磅礴轩然大波相辅相成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颐和园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目前,全球用水增长速度达到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由此导致水资源短缺状况加剧。

二、本题包括5-9小题。(共15分)

5、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和对联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将下列的诗句补充完整。(5分)

(1)江山如此多娇,。

(2)居高声自远,。

(3),雌兔眼迷离。

(4)了却君王天下事,。

(5)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卖炭的老翁虽然自己身上衣服单薄却希望天气更冷一点能让自己的炭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在他的另一篇作品《观刈麦》中表现农民相似的心理的句子是:,

6、名著阅读(3分)

《西游记》是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因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备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小说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大闹、三借等。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个深受大家喜爱的人物形象,如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7、仿照开头两句句式,通过联想,在后面两句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2分)

妈妈的头发白了,把满头黑发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_______________,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____ _________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8、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在昨日的奥运安全保卫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奥运安保协调小组组长强卫说,反恐防暴将成为北京奥运安保的重中之重,北京将建立起一支平时与奥运时期相结合,能防范和处置各种形式恐怖暴力事件、反应灵敏快速、处置有效的反恐防暴合成力量。

据介绍,北京奥运安保分为四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05年开始到2007年年底);各种方案演练调整完善阶段(2008年1月到6月);实战阶段(2008年7月到奥运会结束)。

据了解,奥运场馆安保招标会将于今年9月举办,于会中首次公开招标安保系统建设。警方已初步形成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游泳中心、会展中心、主新闻中心、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等9个场馆、4个周边区域的奥运安保系统建设标书,内容包含了通信、消防、反恐防暴等7大系统。

标题:

9、综合性学习(共3分)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2007年开始,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中提出的口号是:\"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为落实《通知》要求,某中学初一(1)班准备召开\"走进„阳光\',迎接奥运\"主题班会,请做好以下工作。 根据下面要求,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要求:

(1)开场白中要有\"阳光体育\"和\"民族素质\"这两个词语。

(2)开场白中要有与\"奥运\"相关的内容,如五环旗帜、奥运口号、奥运健儿、奥运吉祥物等(涉及一项内容即可)。 同学

们:“走进„阳光‟,迎接奥运”主题会现在开始。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10—11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出淤泥而不染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

(3)陶后鲜有闻鲜:

(4)待到山花烂漫时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3、【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2分)

1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四、现代文阅读。(27分)

(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9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 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

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5、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12) (13) (14) (15) (16) (17)

16、第②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含)”,原因是第②句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军渡江情况相_ _____。(1分)

17、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1分)

A、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

B、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为了详写东路军。

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18、文中第____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1分)

19、第(12)句中加粗的“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_______意味。(2分)

20、第⑨句中“南京”一词,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30个字)(2分)

(二)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12分)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骛,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的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开来的火车扳东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生死攸关,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的铁轨边上,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不迟到、矿工或误工过一分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 ,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以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千钧一发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21、给加点字注音。(1分)

趋之若骛()扳道工()

22、对于“卧倒”这个作品,人们为什么都渴望一睹为快?(2分)

23、“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此句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24、在面临“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的选择时,那位扳道工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2分)

25、那位名不见经传的记者的作品,为什么会以绝对的优势获奖?(2分)

26、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语言概括,不能超过30字)(2分)

(三)新视频时代来临(6分)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互联网上的流媒体( Streaming Media)技术开始起步,经过10多年的发展,网络视频(Webcasting )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和分支。

网络视频发展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计算机正成为家庭中的第二台电视机。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通过转换器,实现计算机和电视内容彼此间的无线传输,届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都可以把计算机中的视频内容传送到电视机,也可以把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传送到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和电视机的界线越来越模糊。2007年1月,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推出“苹果电视”,为使用者在电脑和电视机间架起桥梁。

从今后发展看,手机屏幕将很快是收看视频的重要的第三块屏幕。手机电视的实现主要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的方式,通过地面无线广播方式,通过卫星和地面补点相结合的方式。后两种方式均是数字多媒体广播(DMB )方式。中国广电系统着眼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移动终端提供视频服务,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地面DMB。2006年,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已先后开通地面DMB,开始大力打造中国手机电视市场的形成和新的产业的形成。

在新视频时代,视频内容的制作和传播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利”,尤其是互联网进入Web2.0阶段之后,播客和视频分享网站的兴起,造就了一道令人目眩的视频传播新景观。正是千千万万个网民浏览网站,创造博客、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和交友网站,才使网络信息爆炸性增长,推动网络传媒进入大众唱主角的时代。

在新视频时代,电视媒体要将自己定位为“数字视频内容的生产者、提供者、经营者”,要以开放的心态与其他各类数字新媒体在竞争中合作,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双赢。

(摘自《青年记者》2007年第5期)

27、计算机成为家庭中的第二台电视的技术前提是什么?(2分)

28、文章是从哪两方面说明新视频时代的来临的?请结合文章说明。(2分)

2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网络视频的发展推动了新视频时代的到来。

B、数字技术使计算机和电视的视频功能都提高。

C、手机电视的实现都要通过数字多媒体广播方式。

D、千千万万个网民的参与使网络信息爆炸性增长。

题目一:

拥抱母亲,我们会享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

请以“拥抱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有真实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

2、恰当运用各种修辞,力求语言的生动形象。

3、字数600字左右

题目二:

岁月匆匆,十二三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三岁,我多了一分”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请从上述两个半命题作文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C

2、B

3、璧—壁契—锲成—陈章—彰

4、D

5、(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非是藉秋风

(3)雄兔脚扑朔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6、白骨精、天宫、芭蕉扇、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7、目光黯淡了、容颜憔悴了

8、为迎接奥运,北京将建立反恐防暴合成力量

9、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开始了。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努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看,福娃正在张开双臂,迎接世界各国的朋友。让我们和福娃一起,迎接奥运,走进阳光,走向明天。

10、(1)沾染;污染(2)隐居(3)很少(4)等待;等

11、等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躲在花丛中欢笑。

1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4、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15、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⑴⑵⑶⑷⑸⑹⑺

16、一致或相似

17、D

18、⑨

19、英勇善战、讽刺

20、蒋介石当时已经下野,李宗仁时任国民政府代总统

21、wù、bān

22、因为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的作品,他又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而其他参赛的圈内有名气的大家却落选了,所以,人们对于这个作品,都渴望一睹为快。

23、对比的写法。这样写可以更鲜明地突出“卧倒”这部作品的震撼力!

24、他选择了“避免一场灾难”。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忠于职守和无私、忘我的思想品质。

25、因为他捕捉到的这10秒钟的镜头,足以震慑观众的心灵,同时,这部作品也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普通人的高大的形象。

26、开放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27、通过转换器,实现视频内容在计算机和电视间的无线传输。(2分。通过转换器1分,实现视频内容传输1分,意思对即可)

28、一是从视频收看系统的变化进行说明,计算机、手机屏幕将成为收看视频的重要媒介;二是从视频内容的制作和传播者的变化进行说明,广大网民已经成为视频传播与制作的重要力量,网络传媒已经进人大众唱主角的时代。(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9、C(2分。手机电视的实现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其中通过无线移动通信方式不是数字多媒体广播方式)

推荐第3篇:初中语文课本目录(人教)

1、这不是一颗流星王周生

2、羚羊木雕张之路

3、背影朱自清

4、短文两篇

散步莫怀成 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子鲁迅

6、最后一课都德

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余心言

8、《论语》六则

9、小桔灯

10、枣核

11、榆钱饭

12、扁鹊见蔡桓公

13、诗词五首

过故人庄

出塞

江南逢李龟年

渔歌子

卖炭翁

14、老山界

15、纪念白求恩

16、生命的意义

17、春

18、济南的冬天

19、松鼠

20、桂林山水歌

21、《咏柳》赏析

22、看戏

23、笑的武器

24、花市

25、大自然的语言

26、回声

27、影子的故事

28、皇帝的新装

29、天上的街市

30、寓言三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浓烟和烟囱

31、盘古开天辟地

冰心萧乾刘绍棠韩非孟浩然王昌龄杜甫张志和白居易陆定一毛泽东 奥斯特洛夫斯基朱自清老舍布丰贺敬之袁行霈叶君健苏光贾大山丁时祺肃建享安徒生郭沫若《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严文井袁珂

1、我的老师魏巍

2、挺进报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

3、山的那一边陆芸芸

4、刘胡兰慷概就义

5、一面阿累

6、一件珍贵的衬衫

7、同志的信任唐弢

8、挖荠菜张洁

9、夜走灵官峡杜鹏程

10、傻二哥新凤霞

11、第二次考试

12、宋定伯促鬼

13、分马

14、社戏

15、小小说两篇

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

16、狼

17、荔枝蜜

18、小麻雀

19、海滨仲夏夜20、桃花源记

21、驿路梨花

2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3、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3、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

25、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26、谈骨气

27、短论两篇

失败是个未知数起点之美

28、弈喻

29、梅岭三章30、回延安

31、新诗三首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致黄浦江给乌兰诺娜

32、木兰诗

33、古代诗歌五首

敕勒歌石壕吏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何为干宝周立波鲁迅王伟李元岁蒲松龄杨朔老舍峻青陶渊明彭荆风周定舫孙世恺王力 白夜 柏生吴晗岑桑刘心武钱大昕陈毅贺敬之田间公刘艾青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杜甫李白杨万里白居易

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2、北京立交桥刘宗明

3、短文两篇

吴门桥碧野 母亲架设的桥水上勉

4、巴黎的桥张祝基

5、短文两篇

死海不死

统筹方法华罗庚

6、向沙漠进军竺可桢

7、谈笑

8、口技

9、读报常识

10、消息 通讯

11、评论

12、副刊 文摘

13、答记者问

14、积累资料学习办报

15、白杨礼赞

16、听潮

17、钓胜于鱼

18、诗五首

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故宫博物院20、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1、万紫千红的花

22、活板

23、短文两篇

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

24、苏州园林

25、核舟记

26、在烈日和暴雨下

27、变色龙

28、杨修之死

29、小小说三篇落其有声醉人的春夜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30、从宜宾到重庆

31、短文两篇

周汝昌林嗣环茅盾鲁彦陈之藩王维李白杜牧苏轼陆游黄传惕 崔金泰宋广礼仇春霖沈括陈尔寿叶圣陶魏学氵伊老 舍契诃夫罗贯中张新民吴金良公木陈汉元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钱伟长《自然·生活·折理》序冰心

32、标点符号用法(节选)

1、故乡鲁迅

2、有的人藏克家

3、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

4、读后感两篇

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钱正英 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唐挚

5、什么是生态系统侯学煜

6、大自然警号长鸣秦牧

7、短文三则

马说韩愈 说虎为学

8、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从三到万

10、想和做

11、哨子

12、“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13、理想的阶梯

14、短文两篇

说“勤”事业篇

15、记一辆纺车

16、我的小桃树

17、散文两篇

成功的秘诀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8、短文三则

爱莲说陋室铭伤仲永

19、怀疑与学问20、短论两则论“基本属实”

“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

21、发问的精神财富

22、论求知

23、俭以养德

24、“友邦惊诧”论

25、小驳论两则驳“实惠”论 个人与集体

26、读孟尝君传

27、七根火柴

28、老杨同志

29、古代诗词五首

刘基彭端淑毛泽东马南屯耳 胡绳 富兰克林章炳元陈群林家箴柳斌杰吴伯箫贾平凹茨威格莫泊桑周敦颐刘禹锡王安石顾颉刚吕叔湘启凡培根马铁丁鲁迅魏巍

王安石王愿坚赵树理

观沧海曹操 春夜喜雨杜甫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如梦令李清照 西江月辛弃疾

1.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2.藤野先生鲁迅 3.自传茅盾 4.人类的语言吕叔湘“深”和“浅”朱文叔 5.食物从何处来

6.天气陛下伊林 7.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毛泽东 8.短文两篇

治学的秘诀刘绍楹

求知如采金9.工作的大小10.怎样丢掉学生腔11.《农村调查》序言12.葫芦僧判断葫芦案13.竞选州长14.我的叔叔于勒15.卖蟹16.曹刿论战17.陈涉世家18.黄生借书说19.陌上桑20.出师表21.捕蛇者说22.满井游记23.诗词曲四首

君子于役

登楼破阵子朝天子咏喇叭约翰·罗斯金邹韬奋 老舍 毛泽东 曹雪芹 马克·吐温 莫泊桑 王润滋 《左传》 司马迁 袁枚

诸葛亮 柳宗元 袁宏道 杜甫 辛弃疾 王磐

推荐第4篇:人教统编版七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2016年新编) 702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告一段落。本学期我担任70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细研教材、潜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明白备课的重要性:“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无为县从今年开始把语文教材从苏教版换成人教统编版,原先现成的备课材料不能用了。因此,我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接受。

二、激发兴趣,提高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我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1、利用早读课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以提高他们的语感。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语言不连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样也制约了他们的阅读及写作能力。所以我对这两班的学生规定每天早上必须大声朗读20分钟,而且要能准确的使用普通话。

2、选择美文,让学生感悟理解。

人教统编版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美文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一颗小桃树》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能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

四、加强阅读、强化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学期我继续加大训练力度。为此,我规定学生每周都要阅读两篇课外文章并写一篇作文。课外文章的阅读要适合初中生,写作训练是每周一次,写本周内所闻、所见、所经历的事为主,也可以写些自己的感受等。同时,因有不少学生卷面书写不认真,为了提高他们书写能力,我规定他们每天必须练字,每天一页,每周一交上来。所练内容主要是以字帖为主,也可以以抄课文,总之要认真书写。经过这么长时间训练,他们进步还真不小。

五、积极研修,取长补短。

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本学期,按照教研组的安排,听了本校同事的公开课,并通过参与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活动,使自己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力争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推荐第5篇:语文课本电子档1

qīnɡ qīnɡ de 轻 轻 地

xiǎo tù xiǎo tù qīnɡ qīnɡ tiào 小 兔 小 兔 轻 轻 跳, xiǎo ɡǒu xiǎo ɡǒu màn màn pǎo 小 狗 小 狗 慢 慢 跑, yào shì cǎi tãnɡ le xiáo cǎo 要 是 踩 疼 了 小 草, wǒ jiù bù ɡēn nǐ men hǎo 我 就 不 跟 你 们 好。

cāi yì cāi 猜 一 猜

liǎnɡ kē xiǎo shù shí ɡâ chà 两 棵 小 树 十 个 杈 ,bù zhǎnɡ yâ zǐ bù kāi huā 不 长 叶 子 不 开 花 , nãnɡ xiě huì suàn hái huì huà 能 写 会 算 还 会 画 ,tiān tiān ɡàn huï bù shuō huà 天 天 干 活 不 说 话 在 一 起 xiǎo huánɡ jī xiǎo hēi jī 小 黄 鸡,小 黑 鸡, huān huān xǐ xǐ zài yì qǐ 欢 欢 喜 喜 在 一 起, páo páo tǔ zhuō zhuō chïnɡ 刨 刨 土,捉 捉 虫,

qīnɡ cǎo dì shànɡ zuî yïu xì 青 草 地 上 做 游 戏。

1

轻 轻 地

小 兔 小 兔 轻 轻 跳, 小 狗 小 狗 慢 慢 跑, 要 是 踩 疼 了 小 草, 我 就 不 跟 你 们 好。

猜 一 猜

两 棵 小 树 十 个 杈, 不 长 叶 子 不 开 花, 能 写 会 算 还 会 画, 天 天 干 活 不 说 话。

在 一 起 小 黄 鸡,小 黑 鸡, 欢 欢 喜 喜 在 一 起,刨 刨 土,捉 捉 虫, 青 草 地 上 做 游 戏。2

ɡuî qiáo “过 桥”

jì suàn tí, sān sì dào 计 算 题, 三 四 道,

yì pái děnɡ hào xiànɡ xiǎo qiáo 一 排 等 号 像 小 桥,

suàn duì le zǒu ɡuî qiáo zuî cuî le 算 对 了,走 过 桥, 做 错 了, ɡuî bù liǎo xiǎnɡ yì xiǎnɡ suàn yí suàn 过 不 了。 想 一 想, 算 一 算, kuài kuài lâ lâ ɡuî le qiáo 快 快 乐 乐 过 了 桥。

huān yínɡ tái wān xiǎo pãnɡ yǒu 欢 迎 台 湾 小 朋 友 yì zhī chuán yánɡ bái fān yiāo yɑ piāo 一 只 船,扬 白 帆,飘 呀 飘 yɑ dào tái wān jiē lái tái wān xiǎo 呀 到 台 湾。接 来 台 湾 小

pãnɡ yǒu dào wǒ xuã xiào wán yì wán 朋 友,到 我 学 校 玩 一 玩。 shēn chū shuānɡ shǒu jǐn jǐn wî 伸 出 双 手 紧 紧 握, râ qínɡ de huà er shuō bù wán 热 情 的 话 儿 说 不 完。

3

过 桥

计 算 题,三 四 道, 一 排 等 号 像 小 桥, 算 对 了,走 过 桥, 做 错 了,过 不 了。 想 一 想,算 一 算, 快 快 乐 乐 过 了 桥。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 只 船,扬 白 帆, 飘 呀 飘 呀 到 台 湾。 接 来 台 湾 小 朋 友, 到 我 学 校 玩 一 玩。 伸 出 双 手 紧 紧 握, 热 情 的 话 儿 说 不 完。

nǐ zāi shù tā pãi tǔ wǒ qù tí shuǐ 你 载 树, 他 培 土, 我 去 提 水。

xiǎo bái tù 小 白 兔

xiǎo bái tù chuān pí ǎo 小 白 兔, 穿 皮 袄, ěr duō chánɡ wěi bāi xiǎo 耳 朵 长, 尾 巴 小, sān bàn zuǐ hú zǐ qiào 三 瓣 嘴, 胡 子 翘,

yí dînɡ yí dînɡ zǒnɡ zài xiào 一 动 一 动 总 在 笑。

xiǎo māo ài chī yú xiǎo ɡǒu ài chī 小 猫 爱 吃 鱼。 小 狗 爱 吃 rîu xiǎo mǎ hã xiǎo niú ài chī cǎo 肉。 小 马 和 小 牛 爱 吃 草。

yǒu lǐ mào 有 礼 貌

dà ɡōnɡ jī yǒu lǐ mào jiàn le tài yánɡ 大 公 鸡,有 礼 貌, 见 了 太 阳 jiù wân hǎo tài yánɡ ɡōnɡ ɡōnɡ mī mī 就 问 好。 太 阳 公 公 眯 眯 xiào jiǎnɡ tā yì dǐng dà hïnɡ mào 笑, 奖 他 一 顶 大 红 帽 。

5

你 载 树,他 培 土,我 去 提 水。

小 白 兔

小 白 兔,穿 皮 袄,耳 朵 长,尾 巴 小,三 瓣 嘴,胡 子 翘,一 动 一 动 总 在 笑。

有 礼 貌

大 公 鸡,有 礼 貌,见 了 太 阳 就 问 好太 公 公 眯 眯 笑, 奖 他 一 顶 大 红 帽。

kâ hîu dà jiā yì qǐ diã fēi jī zu

î

课 后,大 家 一 起 叠 飞 机,做 tiē huà niē ní wá wá yǒu qù jí le 贴 画, 捏 泥 娃 娃,有 趣 极 了。

yuâ er wān wān 月 儿 弯 弯

yuâ er wān wān ɡuà lán tiān 月 儿 弯 弯 挂 蓝 天, xiǎo xī wān wān chū qīnɡ shān 小 溪 弯 弯 出 青 山, dà hã wān wān liú rù hǎi 大 河 弯 弯 流 入 海, jiē dào wān wān dào xiào yuán 街 道 弯 弯 到 校 园

pīn yì pīn 拼 一 拼

sān ɡâ quān quān sān tiáo zhí xiàn 三 个 圈 圈, 三 条 直 线。 pīn chū xiǎo yā zuǐ bā biǎn biǎn 拼 出 小 鸭,嘴 巴 扁 扁。 pīn chū xiǎo tù wěi bā duǎn duǎn 拼 出 小 兔, 尾 巴 短 短。 hái nãnɡ pīn shãn me nǐ lái shì 还 能 拼 什 么?你 来 试 shì kàn 试 看。

7

课后,大家一起叠飞机, 做贴画,捏泥娃娃,有趣极了。

月 儿 弯 弯 月 儿 弯 弯 挂 蓝 天, 小 溪 弯 弯 出 青 山, 大 河 弯 弯 流 入 海, 街 道 弯 弯 到 校 园。

三 个 圈 圈,三 条 直 线。 拼 出 小 鸭,嘴 巴 扁 扁。 拼 出 小 兔,尾 巴 短 短。 还 能 拼 什 么?你 来 试试 看。

dēnɡ shān 登 山

yī âr sān yī âr sān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lín wãn sūn yàn qù dēnɡ shān 林 文 孙 燕 去 登 山。 lín wãn dēnɡ dào bàn shān yāo 林 文 登 到 半 山 腰, fēnɡ ãr ɡěi tā cā cɑ hàn 风 儿 给 他 擦 擦 汗。

sūn yàn dēnɡ dào shān dǐnɡ shànɡ 孙 燕 登 到 山 顶 上。 bái yún kuā tā yì zhì jiān 白 云 夸 她 意 志 坚。

lǎo shī jiāo wǒ mēn yînɡ jì suàn jī

老 师 教 我 们 用 计 算 机 huà huà xiǎo wãn huà le yì duǒ hïnɡ

画 画。小 文 画 了 一 朵 红 huā xiǎo qīnɡ huà le yì zhī bái ã

花。小 青 画 了 一 只 白 鹅。 wǒ huà le yì tiáo měi lì de cǎi hïnɡ

我 画 了 一 条 美 丽 的 彩 虹。

9

登 山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林 文 孙 燕 去 登 山。 林 文 登 到 半 山 腰, 风 儿 给 他 擦 擦 汗。 孙 燕 登 到 山 顶 上, 白 云 夸 她 意 志 坚。

老 师 教 我 们 用 计 算 机 画 画。小 文 画 了 一 朵 红 花。小 画 了 一 只 白 鹅。我 画 了 一 美 丽 的 彩 虹。

青 条 10

cǎi hïnɡ 彩 虹

yǔ ɡuî tiān qínɡ bái yún piāo 雨 过 天 晴 白 云 飘, lán tiān jià qǐ cǎi hïnɡ qiáo 蓝 天 架 起 彩 虹 桥, chì chãnɡ huánɡ lǜ qīnɡ lán zǐ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shǔ shǔ yán sâ yǒu qī dào 数 数 颜 色 有 七 道。

qiū yâ piāo piāo hïnɡ sâ de hú diã 秋 叶 飘 飘 红 色 的 蝴 蝶, huánɡ sâ de xiǎo niǎo zài kōnɡ zhōnɡ 黄 色 的 小 鸟, 在 空 中 fēi xiánɡ zài fēnɡ zhōnɡ wǔ dǎo 飞 翔, 在 风 中 舞 蹈。

bú shì hú diã bú shì xiǎo niǎo 不 是 蝴 蝶, 不 是 小 鸟, shì hïnɡ yâ wǔ huánɡ yâ piāo 是 红 叶 舞,黄 叶 飘,

xiànɡ qiū ɡū niɑnɡ fā lá de diàn bào 像 秋 姑 娘 发 来 的 电 报 ɡào sù wǒ men qiū tiān yǐ jīnɡ lái dào 告 诉 我 们 秋 天 已 经 来 到。

11

彩 虹

雨 过 天 晴 白 云 飘, 蓝 天 架 起 彩 虹 桥,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数 数 颜 色 有 七 道。

秋 叶 飘 飘

红 色 的 蝴 蝶,黄 色 的 小 鸟, 在 空 中 飞 翔,在 风 中 舞 蹈。

不 是 蝴 蝶,不是 小 鸟, 像 秋 姑 娘 发 来 的 电 报 告 诉 我 们 秋 天 已 经 来 到

12

yí qù âr sān lǐ

一 去 二 三 里

yí qù âr sān lǐ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一 去 二 三 里,烟 村 四 五 家。

ínɡ tái liù qī zuî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亭 台 六 七 座,八 九 十 枝 花。

cāo chǎnɡ shànɡ 操 场 上

línɡ shēnɡ xiǎnɡ xià kâ le 铃 声 响, 下 课 了, cāo chǎnɡ shànɡ zhēn râ nào 操 场 上, 真 热 闹。 tiào ɡāo bá hã pāi pí qiú 跳 高 拔 河 拍 皮 球,

tiān tiān duàn liàn shēn tǐ hǎo 天 天 锻 炼 身 体 好。yǒnɡ ã 咏 鹅

ã ã ã 鹅 鹅 鹅

qū xiànɡ xiànɡ tiān ɡē 曲 项 向 天 歌。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hïnɡ zhǎnɡ bō qīnɡ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操 场 上

铃 声 响, 下 课 了,操 场 上, 真 热 闹。跳 高 拔 河 拍 皮 球,天 天 锻 炼 身 体 好。咏 鹅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huà 画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â jìn tīnɡ shuǐ wú

远 看 山 有 色,近听 水 无 shēnɡ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rãn lái niǎo 声。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bù jīnɡ 不 惊。

sì jì

四 季 cǎo yá jiān jiān 草 芽 尖 尖,

tā duì xiǎo niǎo shuō wǒ shì chūn tiān 他 对 小 鸟 说:“我 是 春 天。” hã yâ yuán yuán 荷 叶 圆 圆,

ā duì qīnɡ wā shuō wǒ shì xià tiān 他 对 青 蛙 说: “我 是 夏 天。” ɡǔ suì wān wān 谷 穗 弯 弯,

tā jū zhē ɡōnɡ shuō wǒ shì qiū tiān 他 鞠 着 躬 说:“我 是 秋 天。” xuě rãn dà dù zǐ yì tǐnɡ 雪 人 大 肚 子 一 挺,

tā wán pí de shuō wǒ jiù shì dōnɡ tiān 他 顽 皮 地 说:“我 就 是 冬 天。”

15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四季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16

xiǎo xiǎo zhú pái huà zhōnɡ yïu 小 小 竹 排 画 中 游

xiǎo zhú pái shùn shuǐ liú niǎo er chànɡ小 竹 排, 顺 水 流, 鸟 儿 唱, yú er yïu liǎnɡ àn shù mù mì hã miáo 鱼 儿 游。 两 岸 树 木 密。禾 苗 lǜ yïu yïu jiānɡ nán yú mǐ xiānɡ 绿 油 油。 江 南 鱼 米 乡, xiǎo xiǎo zhú pái huà zhōnɡ yïu 小 小 竹 排 画 中 游。

nǎ zuî fánɡ zǐ zuì piào liànɡ

哪 座 房 子 最 漂 亮

yí zuî fánɡ liǎnɡ zuî fánɡ 一 座 房, 两 座 房,

qīnɡ qīnɡ de wǎ bái bái de qiánɡ 青 青 的 瓦,白 白 的 墙。 kuān kuān de mãn dà dà de chuānɡ 宽 宽 的 门, 大 大 的 窗。

sān zuî fánɡ sì zuî fánɡ fánɡ qián huā 三 座 房, 四 座 房, 房 前 花 ɡuǒ xiānɡ wū hîu shù chãnɡ hánɡ 果 香, 屋 后 树 成 行。 nǎ zuî fánɡ zǐ zuì piào liànɡ 哪 座 房 子 最 漂 亮?

yào shǔ wǒ men de xiǎo xuã tánɡ 要 数 我 们 的 小 学 堂。

17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哪座房子最漂亮

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

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堂。

18

yã yã hã xiǎo shù

爷 爷 和 小 树

wǒ jiā mãn kǒu yǒu yì kē xiǎo shù 我 家 门 口 有 一 棵 小 树。 dōnɡ tiān dào le yã yã ɡěi xiǎo shù 冬 天 到 了, 爷 爷 给 小 树 chuān shànɡ nuǎn huo de yī shɑnɡ xiǎo 穿 上 暖 和 的 衣 裳。 小 shù bù lěnɡ le 树 不 冷 了。

xià tiān dào le xiǎo shù ɡěi yã yã 夏 天 到 了,小 树 给 爷 爷 chēnɡ kāi lǜ sâ de xiǎo sǎn yã yã bù撑 开 绿 色 的 小 伞。 爷 爷 不 râ le 热 了。

huà jī 画 鸡

ïu shànɡ hïnɡ ɡuàn bù yînɡ cái 头 上 红 冠 不 用 裁, mǎn shēn xuě bái zǎu jiānɡ lái 满 身 雪 白 走 将 来。 pínɡ shēnɡ bù ɡǎn qīnɡ yán yǔ平生 不 敢 轻 言 语, yí jiào qiān mãn wàn hù kāi 一 叫 千 门 万 户 开。

爷爷和小树

我家门前有一棵小树。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

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20

jìnɡ yâ sī

静 夜 思

李 白 chuánɡ qián mínɡ yuâ ɡuānɡ 床 前 明 月 光, yí shì dì shànɡ shuānɡ 疑 是 地 上 霜。 jǔ tïu wànɡ mínɡ yuâ 举 头 望 明 月, dī tïu sī ɡù xiānɡ 低 头 思 故 乡。

xiǎo xiǎo de chuán 小 小 的 船

wān wān de yuâ er xiǎo xiǎo de chuán 弯 弯 的 月 儿 小 小 的 船。 xiǎo xiǎo de chuán er liǎnɡ tïu jiān 小 小 的 船 儿 两 头 尖。 wǒ zài xiǎo xiǎo de chuán lǐ zuî

我 在 小 小 的 船 里 坐。

zhǐ kàn jiàn shǎn shǎn de xīnɡ xīnɡ lá

21

n 只 看 见 闪 闪 的 星 星 蓝 lán de tiān 蓝 的 天。

船 弯 坐 只 看 见 闪 星 蓝

yánɡ ɡuānɡ

阳 光

yánɡ ɡuānɡ xiànɡ jīn zǐ sǎ biàn tián 阳 光 像 金 子, 洒 遍 田 yě ɡāo shān hã xiǎo hã

野、高 山 和 小 河。

tián lǐ de hã miáo yīn wãi yǒu le 田 里 的 禾 苗, 因 为 有 了

yánɡ ɡuānɡ ɡânɡ lǜ le shān shànɡ de 阳 光。 更 绿 了。 山 上 的 xiǎo shù yīn wãi yǒu le yánɡ ɡuānɡ

小 树, 因 为 有 了 阳 光

ɡânɡ ɡāo le hã miàn shǎn zhe yánɡ

更 高 了。 河 面 闪 着

22

ɡuānɡ xiǎo hã jiù xiànɡ chánɡ chánɡ de 光, 小 河 就 像 长 长 的 jǐn duàn le 锦 缎 了。

zǎo chãn wǒ lā kāi chuānɡ lián yánɡ 早 晨, 我 拉 开 窗 帘, 阳

ɡuānɡ jiù tiào jìn le wǒ de jiā 光 就 跳 进 了 我 的 家。

shuí yě zhuō bú zhù yánɡ ɡuānɡ yánɡ 谁 也 捉 不 住 阳 光, 阳

ɡuānɡ shì dà jiā de 光 是 大 家 的。

yánɡ ɡuānɡ xiànɡ jīn zǐ yánɡ ɡuānɡ bǐ 阳 光 像 金 子, 阳 光 比 jīn zǐ ɡânɡ bǎo ɡuì

金 子 更 宝 贵。

阳 像 金 野 更 面

长 早 晨 拉 进 谁

23

yǐnɡ zi 影 子 yǐnɡ zi zài qián 影 子 在 前, yǐnɡ zi zài hîu 影 子 在 后,

yǐnɡ zi chánɡ chánɡ ɡēn zhe wǒ

影 子 常 常 跟 着 我,

jiù xiànɡ yì tiáo xiǎo hēi ɡǒu 就 像 一 条 小 黑 狗。 yǐnɡ zi zài zuǒ

影 子 在 左, yǐnɡ zi zài yîu 影 子 在 右,

yǐnɡ zi chánɡ chánɡ pãi zhe wǒ

影 子 常 常 陪 着 我, tā shì wǒ de hɑǒ pãnɡ yǒu 它 是 我 的 好 朋 友。

bǐ wěi bɑ

24

比 尾 巴 shuí de wěi bɑ chánɡ

谁 的 尾 巴 长? shuí de wěi bɑ duǎn 谁 的 尾 巴 短?

shuí de wěi bɑ hǎo xiànɡ yì bǎ sǎn 谁 的 尾 巴 好 像 一 把 伞? hïu zi de wěi bɑ chánɡ

猴 子 的 尾 巴 长。 tù zi de wěi bɑ duǎn 兔 子 的 尾 巴 短。

sōnɡ shǔ de wěi bɑ hǎo xiànɡ yì bǎ sǎn 松 鼠 的 尾 巴 好 像 一 把 伞 shuí de wěi bɑ wān 谁 的 尾 巴 弯? shuí de wěi bɑ biǎn 谁 的 尾 巴 扁?

shuí de wěi bɑ zuì hǎo kàn 谁 的 尾 巴 最 好 看?

ɡōnɡ jī de wěi bɑ wān 公 鸡 的 尾 巴 弯。 yā zi de wěi bɑ biǎn 鸭 子 的 尾 巴 扁。

kǒnɡ quâ de wěi bɑ zuì hǎo kàn 孔 雀 的 尾 巴 最 好 看。

25

比 尾 巴 短 把 猴 松 鼠 扁 最 公 鸭

dōnɡ nán xī běi 东 南 西 北 zǎo chãn qǐ lái 早 晨 起 来, miàn xiànɡ tài yánɡ

面 向 太 阳。 qián miàn shì dōnɡ

前 面 是 东, hîu miàn shì xī

后 面 是 西, zuǒ miàn shì běi 左 面 是 北, yîu miàn shì nán 右 面 是 南

26

bǐ yì bǐ

比 一 比 yí ɡâ dà yí ɡâ xiǎo 一 个 大, 一 个 小,

yì tïu huánɡ niú yì zhī māo 一 头 黄 牛 一 只 猫。 yì biān duō yì biān shǎo 一 边 多, 一 边 少, yì qún yā zi yì zhī niǎo 一 群 鸭 子 一 只 鸟。 yí ɡâ dà yí ɡâ xiǎo 一 个 大,一 个 小,

yí ɡâ pínɡ ɡuǒ yì kē zǎo 一 个 苹 果 一 颗 枣。 yì biān duō yì biān shǎo 一 边 多, 一 边 少, yì duī xìnɡ zǐ yí ɡâ táo 一 堆 杏 子 一 个 桃。

zì xuǎn shānɡ chǎnɡ

27

自 选 商 场

zì xuǎn shānɡ chǎnɡ lǐ de dōnɡ xi zhēn 自 选 商 场 里 的 东 西 真 duō

多。

wǒ hã mā mā cïnɡ huî jià shànɡ xuǎn 我 和 妈 妈 从 货 架 上 选 le yì xiē shí pǐn shōu kuǎn de ā yí

了 一 些 食 品。 收 款 的 阿 姨 yînɡ diàn nǎo hěn kuài suàn chū le yào 用 电 脑 很 快 算 出 了 要 fù de qián 付 的 钱

zài zì xuǎn shānɡ chǎnɡ mǎi dōnɡ xi 在 自 选 商 场 买 东 西 zhēn fānɡ biàn 真 方 便。

cài yuán lǐ

菜 园 里

dîu jiǎo qīnɡ qīnɡ xì yîu chánɡ 豆 角 青 青 细 又 长,

28

huánɡ ɡuā shēn chuān lǜ yī shɑnɡ

黄 瓜 身 穿 绿 衣 裳。 qiã zi ɡāo ɡāo dǎ dēnɡ lonɡ

茄 子 高 高 打 灯 笼, luï bo dì xià zhuō mí cánɡ

萝 卜 地 下 捉 迷 藏。 là jiāo zhǎnɡ ɡâ jiān jiān zuǐ

辣 椒 长 个 尖 尖 嘴, nán ɡuā yuâ lǎo pí yuâ huánɡ

南 瓜 越 老 皮 越 黄。 hïnɡ lǜ huánɡ zǐ zhēn hǎo kàn 红 绿 黄 紫 真 好 看, cài yuán yí piàn hǎo fēnɡ ɡuānɡ

菜 园 一 片 好 风 光。 rì yuâ mínɡ

日 月 明

rì yuâ mínɡ yú yánɡ xiān 日 月 明, 鱼 羊 鲜, xiǎ tǔ chãn xiǎo dà jiān 小 土 尘 小 大 尖。 yì huǒ mâi tián lì nán 一 火 灭, 田 力 男, rãn mù xiū shǒu mù kàn

29

人 木 休, 手 目 看。

âr mù lín sān mù sēn 二 木 林, 三 木 森。

âr rãn cïnɡ sān rãn zhînɡ

二 人 从, 三 人 众。 明 鲜 尘 尖 灭 力 男

休 手 林 森 从 众 mǐn nïnɡ

悯 农

李 绅 chú hã rì dānɡ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hàn dī hã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ɡ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30

wǒ duō xiǎnɡ qù kàn kàn 我 多 想 去 看 看 mā mɑ ɡào su wǒ

妈 妈 告 诉 我,

yán zhe wān wān de xiǎo lù

沿 着 弯 弯 的 小 路, jiù nãnɡ zǒu chū dà shān 就 能 走 出 大 山。 yáo yuǎn de běi jīnɡ chãnɡ

遥 远 的 北 京 城, yǒu yí zuî tiān ān mãn 有 一 座 天 安 门,

ɡuǎnɡ chǎnɡ shànɡ shēnɡ qí yí shì fēi 广 场 上 升 旗 仪 式 非 chánɡ zhuànɡ ɡuān 常 壮 观。 wǒ duì mā mɑ shuō

我 对 妈 妈 说,

wǒ duō xiǎnɡ qù kàn kàn 我 多 想 去 看 看, wǒ duō xiǎnɡ qù kàn kàn 我 多 想 去 看 看。

31

想 告 诉 路 能 走 北

京 城 安 广 升 旗

yǔ diǎn er 雨 点 儿

shǔ bù qīnɡ de yǔ diǎn er cïnɡ yún 数 不 清 的 雨 点 儿, 从 云 cǎi lǐ piāo luî xià lái 彩 里 飘 落 下 来。

bàn kōnɡ zhōnɡ dà yǔ diǎn er wân xiǎo 半 空 中, 大 雨 点 儿 问 小 yǔ diǎn er nǐ yào dào nǎ lǐ qù

雨 点 儿:“ 你 要 到 哪 里 去?” xiǎo yǔ diǎn er huí dá wǒ yào qù

32

小 雨 点 儿 回 答:“ 我 要 去 yǒu huā yǒu cǎo de dì fānɡ nǐ ne 有 花 有 草 的 地 方。 你 呢?” dà yǔ diǎn er shuō wǒ yào qù mãi 大 雨 点 儿 说:“ 我 要 去 没 yǒu huā mãi yǒu cǎo de dì fānɡ

有 花 没 有 草 的 地 方。” bù jiǔ yǒu huā yǒu cǎo de dì fānɡ

不 久,有 花 有 草 的 地 方, huā ɡânɡ hïnɡ le cǎo ɡânɡ lǜ le mãi 花 更 红 了, 草 更 绿 了。没 yǒu huā mãi yǒu cǎo de dì fānɡ zhǎnɡ

有 花 没 有 草 的 地 方, 长 chū le hïnɡ de huā lǜ de cǎo 出 了 红 的 花 , 绿 的 草。

点 数 清 彩 飘 落

空 问 回 答 方

33

pínɡ pinɡ dā jí mù

平平搭 积 木 pínɡ pinɡ dā jí mù

平平搭 积 木,

dā le sì jiān fánɡ zi 搭 了 四 间 房 子。 pínɡ pinɡ pínɡ pinɡ

平平,平平,

zhâ xiē fánɡ zi dōu ɡěi shuí zhù

这 些 房 子 都 给 谁 住?

yì jiān ɡěi yã yã hã tā de shū zhù

一 间 给 爷 爷 和 他 的 书 住。 yì jiān ɡěi nǎi nǎi hã pínɡ pinɡ zhù

一 间 给 奶 奶 和平平住。 yì jiān ɡěi bà bɑ hã mā mɑ zhù

一 间 给 爸 爸 和 妈 妈 住。 pínɡ pinɡ pínɡ pinɡ

平平,平平。 hái yǒu yì jiān ne 还 有 一 间 呢? hái yǒu yì jiān ɑ

还 有 一 间 啊,

ɡěi mãi yǒu fánɡ zi de rãn zhù

给 没 有 房 子 的 人 住。 pínɡ pinɡ hái yào dā

34

平平还 有 搭

hěn duō hěn duō de fánɡ zi 很 多 很 多 的 房 子,

ɡěi dà jiā zhù

给 大 家 住。

平搭 间 这 些 都

住 呢 啊 没 很

zì jǐ qù bɑ

自 己 去 吧

xiǎo yā shuō mā mɑ nín dài wǒ qù 小 鸭 说:“ 妈 妈 您 带 我 去 yïu yǒnɡ hǎo mɑ mā mɑ shuō xiǎo 游 泳 好 吗?” 妈 妈 说 :“ 小 xī de shuǐ bù shēn zì jǐ qù yïu bɑ

溪 的 水 不 深, 自 己 去 游 吧。”

ɡuî le jǐ tiān xiǎo yā xuã huì le yïu 过 了 几 天, 小 鸭 学 会 了 游 yǒnɡ

泳。

xiǎo yīnɡ shuō mā mɑ wǒ xiǎnɡ qù

35

小 鹰 说:“ 妈 妈 我 想 去 shān nà biān kàn kɑn nín dài wǒ qù

山 那 边 看 看, 您 带 我 去 hǎo mɑ mā mɑ shuō shān nà biān 好 吗?” 妈 妈 说:“ 山 那 边 fēnɡ jǐnɡ hěn měi zì jǐ qù kàn bɑ 风 景 很 美, 自 己 去 看 吧。”

ɡuî le jǐ tiān xiǎo yīnɡ xuã huì le fēi 过 了 几 天, 小 鹰 学 会 了 飞 xiánɡ

翔。

自 己 吧 您 带 吗 深 学 会 那 景 美

yí cì bǐ yí cì yǒu jìn bù

36

一 次 比 一 次 有 进 步

cài yuán lǐ dōnɡ ɡuā tǎnɡ zài dì shànɡ

菜 园 里,冬 瓜 躺 在 地 上, qiã zi ɡuà zài zhī shànɡ

茄 子 挂 在 枝 上。

wū yán xià yàn zi mā mɑ duì xiǎo 屋 檐 下,燕 子 妈 妈 对 小 yàn zi shuō nǐ dào cài yuán qù kàn 燕 子 说:“ 你 到 菜 园 去 看 kɑn dōnɡ ɡuā hã qiã zi yǒu shãn me 看 冬 瓜 和 茄 子 有 什 么 bù yí yànɡ xiǎo yàn zi qù le huí lái 不 一 样?”小 燕 子 去 了,回 来 shuō mā mɑ mā mɑ dōnɡ ɡuā dà

说:“ 妈 妈, 妈 妈, 冬 瓜 大, qiã zi xiǎo 茄 子 小!”

yàn zi mā mɑ shuō nǐ shuō de duì

燕 子 妈 妈 说:“ 你 说 得 对 nǐ nãnɡ bù nãnɡ zài qù kàn kɑn hái 你 能 不 能 再 去 看 看, 还 yǒu shãn me bù yí yànɡ xiǎo yàn zi 有 什 么 不 一 样?”小 燕 子 yîu qù le huí lái shuō mā mɑ mā mɑ

又 去 了,回 来 说:“ 妈 妈, 妈 妈,

37

dōnɡ ɡuā shì lǜ de qiã zi shì zǐ de 冬 瓜 是 绿 的,茄 子 是 紫 的!” yàn zi mā mɑ diǎn diɑn tïu shuō hěn 燕 子 妈 妈 点 点 头 说:“ 很 hǎo kě shì nǐ nãnɡ bù nãnɡ zài qù zǐ

好 可 是 你 能 不 能 再 去 仔 xì kàn kɑn tā men hái yǒu shãn me bù

细 看 看, 它 们 还 有 什 么 不 yí yànɡ xiǎo yàn zi yîu qù le huí

一 样?” 小 燕 子 又 去 了 回 lái ɡāo xìnɡ de shuō mā mɑ mā mɑ

来 高 兴 的 说:“ 妈 妈,妈 妈 wǒ fā xiàn dōnɡ ɡuā de pí shànɡ yǒu 我 发 现 冬 瓜 的 皮 上 有 xì máo qiã zi de bǐnɡ shànɡ yǒu xiǎo 细 毛, 茄 子 的 柄 上 有 小

cì yàn zi mā mɑ xiào le shuō nǐ yí

刺!”燕 子 妈 妈 笑 了 说:“ 你 一 cì bǐ yí cì yǒu jìn bù 次 比 一 次 有 进 步!”

次 瓜 燕 什 么 样 得 再 可 仔 细 兴 现

38

tiān shànɡ de xiǎo bái yánɡ

天 上 的 小 白 羊 tiān shànɡ yì qún xiǎo bái yánɡ

天 上 一 群 小 白 羊, yǒu de zhàn zhe yǒu de tǎnɡ

有 的 站 着 有 的 躺。 xiǎo bái yánɡ ɑ xià lái bɑ

小 白 羊 啊 下 来 吧,

bú yào zài tiān shànɡ zháo le liánɡ

不 要 在 天 上 着 了 凉。 dì shànɡ hã shuǐ qīnɡ

地 上 河 水 清, dì shànɡ cǎo ãr fãi 地 上 草 儿 肥,

dì shànɡ cái shì nǐ men de jiā xiānɡ

地 上 才 是 你 们 的 家 乡。

xiǎo sōnɡ shǔ zhǎo huā shēnɡ

小 松 鼠 找 花 生

dà shù pánɡ biān de dì lǐ 大 树 旁 边 的 地 里

zhǒnɡ le xǔ duō huā shēnɡ yǐ jīnɡ kāi

39

种 了 许 多 花 生。 已 经 开 huā le yì duǒ duǒ jīn huánɡ sâ de 花 了, 一 朵 朵 金 黄 色 的 xiǎo huā zài yánɡ ɡuānɡ xià ɡã wài xiān 小 花, 在 阳 光 下 格 外 鲜 yàn 艳。

xiǎo sōnɡ shǔ wân yàn shǔ zhâ 小 松 鼠 问 鼹 鼠 :“这 shì shãn me huā yɑ yàn shǔ shuō zhâ

是 什 么 花 呀?”鼹 鼠 说:“ 这 shì huā shēnɡ de huā dào le qiū tiān 是 花 生 的 花。 到 了 秋 天,

huì jiã huā shēnɡ huā shēnɡ kě hǎo chī

会 结 花 生, 花 生 可 好 吃 lɑ xiǎo sōnɡ shǔ hěn ɡāo xìnɡ tā xiǎnɡ

啦!”小 松 鼠 很 高 兴 他 想 děnɡ huā jiã le ɡuǒ wǒ jiù bǎ huā :“等 花 结 了 果 我 就 把 花 shēnɡ zhāi xià lái liú zhe dōnɡ tiān chī

生 摘 下 来 留 着 冬 天 吃。 xiǎo sōnɡ shǔ měi tiān dōu dào 小 松 鼠 每 天 都 到

dì lǐ qù kàn kɑn jiã huā shēnɡ le

40

地 里 去, 看 看 结 花 生 了 mãi yǒu 没 有。

tā děnɡ ɑ děnɡ ɑ děnɡ dào huā

他 等 啊, 等 啊, 等 到 花 dōu luî ɡuānɡ le yě mãi yǒu kàn jiàn 都 落 光 了,也 没 有 看 见 yí ɡâ huā shēnɡ

一 个 花 生。

xiǎo sōnɡ shǔ ɡǎn dào hěn qí

小 松 鼠 感 到 很 奇

ɡuài zì yán zì yǔ de shuō shì shuí

怪, 自 言 自 语 地 说:“ 是 谁 bǎ huā shēnɡ zhāi zǒu le ne 把 花 生 摘 走 了 呢?”

找 生 旁 种 许 格 外 艳 呀 每 言 语

41

xuě dì lǐ de xiǎo huà jiā

雪 地 里 的 小 画 家 xià xuě lɑ xià xuě lɑ

下 雪 啦, 下 雪 啦

xuě dì lǐ lái le yì qún xiǎo huà

雪 地 里 来 了 一 群 小 画 jiā

家。

xiǎo jī huà zhú yâ xiǎo ɡǒu huà mãi 小 鸡 画 竹 叶, 小 狗 画 梅 huā

花。

xiǎo yā huà fēnɡ yâ xiǎo mǎ huà yuâ 小 鸭 画 枫 叶, 小 马 画 月 yá

牙。

bú yînɡ yán liào bú yînɡ bǐ

不 用 颜 料 不 用 笔, jǐ bù jiù chãnɡ yí fú huà

几 步 就 成 一 幅 画。

qīnɡ wā wâi shãn me mãi cān jiā

青 蛙 为 什 么 没 参 加? tā zài dōnɡ lǐ shuì zháo lɑ

他 在 洞 里 睡 着 啦。

42

啦 梅 用 几 成 蛙

为 参 加 洞 睡

jiâ shēnɡ rì

借 生 日

zǎo chãn xiǎo yún xǐnɡ lái yí

早 晨, 小 云 醒 来 一

kàn zhěn tïu biān fànɡ zhe yí zhi kě

看, 枕 头 边 放 着 一 只 可

ài de bù xiïnɡ

爱 的 布 熊。

mā mɑ zǒu ɡuî lái zhù xiǎo 妈 妈 走 过 来,祝 小

yún shēnɡ rì kuài lâ xiǎo yún wân mā

云 生 日 快 乐。小 云 问 妈 mɑ nín zěn me cïnɡ lái bú ɡuî shēnɡ

43

妈:“ 您 怎 么 从 来 不 过 生 rì mā mɑ xiào zhe shuō wǒ wànɡ

日?”妈 妈 笑 着 说:“ 我 忘

Le chī ɡuî zǎo fàn mā mɑ yào qù

吃 过 早 饭 妈 妈 要 去 shànɡ bān ná qǐ bāo yí kàn lǐ miàn 上 班, 拿 起 包 一 看 里 面 zhuānɡ zhe yì zhī bù xiïnɡ

装 着 一 只 布 熊。

tā zhânɡ yào wǎnɡ wài ná xiǎo 他 正 要 往 外 拿, 小 yún pǎo ɡuî lái àn zhù mā mɑ de shǒu 云 跑 过 来 按 住 妈 妈 的 手, shuō mā mɑ zhâ ɡâ bù xiïnɡ shì wǒ

说:“ 妈 妈 这 个 布 熊 是 我 sînɡ nǐ de shēnɡ rì lǐ wù nín zǒnɡ shì

送 你 的 生 日 礼 物。您 总 是 wànɡ le zì jǐ de shēnɡ rì jīn tiān 忘 了 自 己 的 生 日, 今 天 wǒ bǎ shēnɡ rì jiâ ɡěi nǐ

我 把 生 日 借 给 你!”

放 布 熊 快 怎 饭

44

推荐第6篇:苏教版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汉语拼音 三.识字 四.课文 1 人有两个宝 2 升国旗 3 江南

4 我叫“神舟号” 5 家 6 东方明珠 7 秋姑娘的信 8 看菊花 五.识字 六.课文 9 大海睡了

10 冰花 11 北风和小鱼 12 怀素写字 13 小河与青草 生字表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识字 三.课文 1 春笋 2 雨点 3 小池塘

4 春到梅花山 5 草原的早晨 6 蘑菇该奖给谁 7 骑牛比赛 8 小松树和大松树 9 吃水不忘挖井人 10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1 奶奶的白发 12 陈毅探母 13 好学的爸爸 四.识字 五.课文 14 鲜花和星星 15 放小鸟 16 这儿真好 17 世界多美呀

18 我叫足球 19 三个小伙伴 20 蚂蚁和蝈蝈 21 古诗两首 22 司马光 23 鲁班和橹板 24 乌鸦喝水 25 咏华山 26 小松鼠找花生果 生字表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识字

三.课文 1 秋游 2 2008,北京! 3 英英学古诗 4 乡下孩子 5 送给盲婆婆的婚姻 6 一抹紫丁香 7 有趣的发现 8 小鹰学飞 9 青蛙看海 10 狼和小羊 11 狐狸和乌鸦 四.识字 五.课文 12 要好好学字

13 来德扁担 14 梅兰芳学艺 15 大禹治水 16 孔繁森 17 登鹳雀楼 18 青松 19 小动物过冬 20 美丽的丹顶鹤 21 水乡歌 22 云房子 23 夕阳真美 生字表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识字 三.课文 1 古诗两首 2 蚕姑娘 3 月亮湾 4 快乐的节目 5 雨后 6 谁的本领大 7 蜗牛的奖杯 8 狐假虎威 9 母亲的恩情 10 沉香救母

(一) 11 沉香救母

(二) 12 木兰从军 四.识字 五.课文

13 学棋 14 “黑板”跑了 15 晚上的“太阳” 16 “闪光的金子” 17 歌唱二小放牛郎 18 鸟岛

19 台湾的蝴蝶谷 20 欢乐的泼水节 2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22 猴子种果树 23 会走路的树 24 问银河

生字表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3 古诗两首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三.课文 5 北大荒的秋天 6 西湖 7 拉萨的天空 四.课文

8 蒲公英 9 三袋麦子 10 哪吒闹海 五.课文 11 第八次 12 卧薪尝胆

13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六.课文

14 “东方之珠” 15 小露珠 16 石榴 七.课文 17 石头书 18 小稻秧脱险记

19 航天飞机 八.课文 20 军神 21 掌声 22 奎子 九.课文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24 孙中山破陋习生字表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3 庐山的云雾

三.课文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5 雪儿 6 花瓣飘香 四.课文 8 蒲公英 9 三袋麦子 10 哪吒闹海 五.课文 11 赶海 12 荷花 13 古诗两首 六.课文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5 水上飞机 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七.课文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 狼和虎 19 放飞蜻蜓 八.课文 20 恐龙 21 槐乡五月 22 海底世界 23 日月潭的传说 九.课文 24 寓言两则 25 争论的故事 26 剪枝的学问 生字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老师,您好! 2 但愿人长久 3 古诗两首 4 秋天 三.课文 5 **广场 6 徐悲鸿励志学画 7 虎门销烟 四.课文 8 泉城 9 九寨沟 10 田园诗情 11 桂花雨 五.课文 12 开天辟地

13 普罗米修斯盗火 14 一路花香 六.课文 15 说勤奋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17 维生素C的故事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七.课文 19 诚实与信任 20 珍珠鸟 21 九色鹿 八.课文 22 雾凇 23 春联 24 古诗两首

生字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走,我们去植树 2 第一朵杏花 3 燕子 4 古诗两首 三.课文

5 苹果里的五角星 6 最佳路径 7 人类的老师 四.课文 8 三顾茅庐 9 祁黄羊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五.课文

11 永远的白衣战士 12“番茄太阳” 13 第一次抱母亲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六.课文 15 鸟语 16 天鹅的故事

17 生命的壮歌 七.课文 18 特殊的葬礼 19 沙漠中的绿洲 20 云雀的心愿 八.课文 21 古诗两首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3 黄河的主人 生字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师恩难忘 2 陶校长的演讲 3 古诗两首 三.课文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 装满昆虫的衣袋 6 变色龙 7 金蝉脱壳 四.课文 8 成语故事 9 推敲 10 嫦娥奔月

11 读书莫放“拦路虎” 12 伊索寓言 五.课文

13 在大海中永生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 艾滋病小斗士 六.课文 16 黄山奇松 17 黄果树瀑布 18 莫高窟 七.课文 19 天火之谜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 诺贝尔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八.课文 23 林冲棒打洪教头 24 少年王冕 25 黄鹤楼送别 26 清平乐 村居 生字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 早 4 古诗两首 三.课文 5 梦圆飞天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 克隆之谜 四.课文 8 海伦.凯勒 9 二泉映月

10 郑和远航

1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 精读与略读 五.课文 13 秦兵马俑 14 埃及的金字塔 15 音乐之都维也纳 六.课文 16 爱如茉莉 17 月光启蒙 18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七.课文 19 谈礼貌 20 七律

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2 大江保卫战 八.课文 23 古诗两首 24 望月 25 灰椋鸟 26 水 生字表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2 郑成功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 古诗两首 三.课文 5 负荆请罪 6 船长 7 爱之链 四.课文 8 小草和大树 9 轮椅上的霍金 10 生命的林子

11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五.课文 12 姥姥的剪纸 13 牛郎织女 14 安塞腰鼓 六.课文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16 草原

17 麋鹿 七.课文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 19 钱学森 20 詹天佑 21 鞋匠的儿子 八.课文 22 古诗两首 23 学与问 24 大自然的文字 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生字表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目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文 1 长江之歌 2 三亚落日 3 烟台的海 4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三.课文

5 卢沟桥烽火 6 半截蜡烛 7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四.课文 8 三打白骨精 9 词两首 10 螳螂捕蝉 11 读书要有选择 五.课文 12 夜晚的实验

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4 学会合作 六.课文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16 最大的麦穗 17 山谷中的谜底

七.课文 18 广玉兰 19 夹竹桃 20 古诗两首 八.课文 21 莫泊桑拜师 22 理想的风筝 23 孔子游春 24 明天,我们毕业 生字表

推荐第7篇:人教七下第七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则的基本含义、作用及其存在形式。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制定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用好规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尝试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规则,体验制定规则的程序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尝试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方法 做中学(玩中学)。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拿出笔来,请在笔记本上自由地画圆、画方,随便画几个都行。我们再请2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画方。”(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和要求) 学生在笔记本和黑板上画完后,让同学们前后左右地(分组)进行比较与评价,看谁画得最好,分析原因。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圆、画得方,比较规范;没有用圆规、尺子的同学画得既不方又不圆。【提问】老师只要求你们自由地画圆、画方,为什么有些同学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圆规是画图形的专用工具,尺子(矩尺)是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工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进一步深化)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图的同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教学)【提问】你们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吗?哪位同学愿意带着全班同学玩一会儿?玩过1~2轮后,教师要求暂停一下。【提问】为什么我们玩的时候会发生“混乱”?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 玩之前没有制定或宣布该游戏的规则。要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就必须先制定游戏规则。全班讨论该游戏规则。

【归纳】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1.由一人击鼓,击鼓人要背对众人,以示公正。

2.随着鼓声“咚,咚,咚„„”敲响,击鼓传花的游戏开始,花要从第一个同学手里传递到邻近的同学手里,邻近的同学接过花后顺手再递给旁边的同学,花要随着鼓声依次不断地往下传。

3.鼓声猛地一停,传花的动作随之立刻停止。

4.花落到哪位同学手里,她(他)就要高高兴兴地从座位上走到讲台前,按规定表演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或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箱里拣出一张写好字的纸条,如“请你唱一支歌”“请你跳舞”“表演一段绕口令”,并按纸条上规定的要求去做;或到主持人那儿抽个签,按签上的要求表演一个节目。表演者也可以任意指定一个人接着表演一个他所规定的节目)。

5.鼓声一阵儿紧,一阵儿松,花儿一会儿传得快,一会儿传得慢。鼓声停止,花落在谁的手中,谁就要重复上述动作。

6.如果鼓声停止时,花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手心手背或其他方式决定负者。【承转】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最初是一种热闹而又紧张的饮酒游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饮酒。 【提问】这三份材料中提出的游戏规则与我们刚才玩的游戏规则相比较,共同的规则是什么?不同的规则是什么?【归纳】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都有三种角色:

抽象传花者,定义出参加游戏的“传花者”要遵守的规则。

具体传花者,每一个“传花者”都知道下家是谁。若是惟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的话,就很快地把花向下传;若是更富表演欲的话,就会把手中的花故意延迟一下,或是在传递给下一个人时故意把花掉到地上,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他,此时大家哄然大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最“坏”的结果就是由他来执行“酒令”。无疑,这些极个别的同学才是游戏中的强者,他们是在支配游戏,而且在真正体会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击鼓手,即负责击鼓之人。击鼓人要用布蒙住眼睛,背对大家,或者干脆到隔壁房间去敲。他(她)总是把鼓点击得由缓而急,由轻至重,似停非停,若悠忽灭,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场上的紧张程度。每当鼓声越来越急时,总是会有同学变得紧张而手忙脚乱。这时候,心情最好的当然是击鼓手了,因为只有他才知道鼓点将在什么时候停下来。在击鼓传花游戏里面,由于玩者不同,玩的目的不一样,因此游戏规则不同。 【讨论】什么是规则?游戏规则应由谁来定?人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制定规则呢(或为什么要制定规则呢)?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并形成板书。

【板书】

一、关于规则的故事

1.概念: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承转】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每个社会团体都会有各自的问题、矛盾或需要,解决和满足的办法之一就是找准最主要的原因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则。 规则制定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见课本。大家用5-8分钟时间,仔细看课本第

34、35页“关于规则的故事”和图7-l“表妹身边的规则”的四幅插图,与身边的同学相互讨论:规则的具体表现、规则的类型和规则的适用范围。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感知、小组的讨论与合作、全班的描述与概括,得出结论。

【板书】2.表现:规定不许、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定;或允许、能够做什么──非禁止性规定。3.类型:成文的规则(明文规定)──如国家(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制定或颁布的一切规范性文件或标志性符号(必须遵守──维护正常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的需要)。不成文的规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多是自发的行为规范被众人反复不断地长期遵守,变成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尊重、理解、学习、有选择地借鉴)。4.适用范围:根据规则的内容来确定。 【总结】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一般包括禁止性规定和非禁止性规定;成文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规则。每个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的规则。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团体里,要过好生活,就离不开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一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察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它们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教学方法学生展示与师生共同讨论法,提升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认识。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叙述】上节课的自选作业,同学们做得都非常认真──认真选择,认真思考;在课下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参与小组的研讨,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在其他小组同学发言时,另外同学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认真倾听,同时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用关键词记他们到底举了哪些例子,并试着梳理清楚他们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2.认真思考,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笔记本上相应的内容右边画问号),简单写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积极参与全班的讨论。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第一个话题:“我的一天” (一天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简单分析其作用──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

【讨论】师生共同论讨,每个学生都归纳自己的收获。 【归纳】规则无处不在,无论是自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规矩、还是学校里的规则、公共场合对所有人的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定,都时时处处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本图7-

3、图7-4和图7-5等图片,说明的也是这个问题──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规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于鱼儿一样,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提问】○李奶奶家门前这个“自助式人行横道红绿灯”怎么用?

○谁能说出图7-4的交通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吗?

生活是条五彩路,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 【提问】除了我们同学说的足球规则外,还有哪些足球规则?

除了课本上叙述的“足球规则产生的故事”外,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板书】1.时时处处都有规则──人人都离不开规则 【承转】美国的交通规则和中国的香椿树,不仅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与规则、法律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而且还告诉我们,制定规则的同时,必须制定完善的督查制度和违约的惩罚制度。在规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否则,社会团体的正常秩序就会被扰乱,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

【板书】2.制定督查惩罚制度──人人都要遵守规则 【叙述】尝试着回忆一下,班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学校和班里都明文规定,上课不允许随便讲话,有问题请举手回答。但是,总是在一些严格要求、按规则办事的教师课上,这条规定贯彻落实得比较好;反之,只要有一至两个学生随便说话、教师又置之不理的情况下,全班的上课纪律顷刻之间就会“天下大乱”。

再回想一下,我们的班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还有国际竞技比赛中有类似的情况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应该是人治还是法治?是权大还是法大?

篮、排、足球等球类竞技比赛时,假如没有裁判执法,球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假如裁判偏袒一方,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有的同学可能还记得釜山亚运会中裁判违规的事例。裁判在竞技比赛中的作用是什么?他的职责和权力又是什么? 【板书】3.公平公正执行规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看课本中图7-

6、图7-7和图7-8。

【提问】谁能用关键词来描绘“成克杰受贿案”? 谁能说说“发生车祸后,如果司机对事故责任人的认定有不同意见”“如果两家农户或两个村庄对地界划定的看法不一”“如果有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该怎么办?

【讨论】前后左右的同学为一组,互相讨论商议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吗? 提示:可以从正面找一些“党和国家下决心依法治国、惩治腐败、维护法律尊严”的事例,说明“国家法律在制裁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只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离不开规则的结论;也可以从反面列举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说明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或制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安全、公正和效率,得出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同样离不开规则的结论。 (课堂小结)

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要求紧扣“规则”这一主题谈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总结】教师用学生的作业片段总结结束这节课。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第一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规则随着需要在不断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播放视频画面或出示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和探究能力的培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景,让学生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规则的形成和变化,要自觉遵守并不断完善;让学生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制度,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规则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争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方式和讨论法。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规则既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新生事物。它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需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而出现的。

【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片段。 【提问】

○看了课本第 39页“阅读卡”和图 7-9元春省亲,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看课本第40页课文,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古罗马时代一些街道的交通状况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看课本第40页课文和图 7-10 19世纪的伦敦街道,哪位同学能够用关键词描绘一下19世纪的伦敦街道的交通状况又是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规则是什么呢? ○综上所述,你领悟到了什么?

【归纳】1.维护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特权制,即使父女也要以君臣之礼相见。 2.解决人马车混行、交通经常拥堵的状况,出现马路和人行道;规定人走人行道和跳石。

3.解决跳石成为阻碍(汽车代替马车)的问题,出现了人行横道线又称斑马线;规定人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 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许多多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度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被废除,无数新的规则和制度在产生。

【板书】1.许多规则都源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讨论】阅读“材料一至三”和课本第40页阅读卡“太空交通规则”后,再观察图 7-11运行中的人造天体和7-12卫星运行轨道,讨论为什么要制定各种适用于太空社会的新规则?

现代空间科技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就需要考虑新的规则。

【板书】(1)当新情况和新问题出现时就需要考虑新规则(或新举措) 【播放】实验中学校领导就学生会“关于学校规则和发展问题”提案的答辩会。 【讨论】

○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召开至少一次的学生会(包括收集提案)并举行答辩会?

○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你对学生会的提案有不同的看法或补充完善吗? 【归纳】任何规则的出现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板书】(2)规则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承转】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受其约束和控制),也是规则的制定者(我们要主动参与──创设人们能够有序、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大众参与学校、社区和国家政策制定的积极性高涨,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大幅度提高。 【提问】①看第41页课文和图7-13 2002年春运价格听证会代表产生办法,回答为什么政府要调节火车或汽车票的价格?为什么要召开价格听证会?为什么还要有一个价格听证会代表产生办法?选择代表的过程或途径是什么? ①看第42页课文和图7-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在我国,最重要的法律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为什么我们要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我们制定规则和法律呢?

【小结】规则是历史的财富,是文明生活的保证,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漠视规则,就会漠视生活;理解规则,才能理解生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参与制定重大规则或法律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我们要善于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制定一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则。 【板书】2.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研究和制定 【作业】11.完成自我测评

1、2题。

2.自选作业──尝试制定活动规则(满分为15分) 以小组为单位(3-5人),首先选择一项你们认为社区或学校、班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可以选择一项你们最喜欢的竞技运动或户外活动),然后讨论制定解决问题或进行活动的规则。(制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则,加分)

多数小组选择的是“竞技运动或户外活动”规则,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选择下列问题或自己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

(1)学校门口(丁字路口)红绿灯的设置问题──合适不合适,灯闪烁的规则应该是____________?

(2)中午部分学生到教师食堂吃饭的问题──应该还是不应该去,我们的解决办法或规则是______________? (3)部分学生在操场踢足球的问题──应该还是不应该踢,我们的解决办法或规则是__________?

第二课 在规则中成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主要权利。

(2)宪法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大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法律。

(3)运用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资料呈现】

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提问】这篇资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 【归纳】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车毁人亡,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难以保障。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一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希望拥有更多的权利。 (新课教学) 【提问】除了生命健康权外,未成年人还有什么权利呢?填写下表。

【投影呈现】 未成年人权利

1.生命健康权、2.荣誉权、3.受教育权、4.财产权、5.人身自由权、6.财产继承权、7.姓名权、8.著作权

9.肖像权、10.专利权、11.名誉权、12.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总结】 1.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是一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全方面的保护。

2.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人身自由权。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 4.姓名权。未成年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滥用和假冒。子女的姓名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5.肖像权。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6.名誉权。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7.荣誉权。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比如未成年人可以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 8.财产所有权。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和没收。

9.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

10.著作权。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11.专利权。未成年人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

12.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未成年人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宪法是国家最重要的法律,它规定和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我们初中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国家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提问】我们享有的权利是在法律的条文中规定着的。知道自己都有哪些权利,我们才能够去行使所拥有的权利。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应该运用法律的武器去维护权益。权利是在规则中规定的,也是在规则中行使的。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合法权益呢? 【活动】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讨论王丽事件、李亮事件和张珊事件。 讨论问题: 1.王丽事件

○你认为照相馆能够随意摆放中学生的照片吗?为什么?

○你认为照相馆侵犯了中学生的什么权利?相关的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如果是你,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李亮事件○李亮对自己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吗? ○出版社应该如何对待作者的作品呢?

○李亮应该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呢?

3.张珊事件○张珊的什么权益受到侵害了呢?相关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叙述事情的经过,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 【总结】我们是在规则中行使我们的权利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所受到的损害就会越来越少,程度会越来越轻。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会遇到上述事件之外,还有教材中所没有涉及的方面。下面我们一起看以下所遇到的情景。 【活动】课前教师准备若干信封,将下列列举的题目放入信封内。信封上写上发言的顺序。组织学生结成若干小组,从教师手中抽签决定自己面对的问题情况。小组同学自己思考并讨论决定如果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以下列举的是几种在我们学生生活中典型常见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发生的现实情况编写。这里仅供参考。)

【归纳】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拥有权利,更要珍惜权利。所有权利都只能按照规则、依法行使,规则和法律是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保障,所以,我们要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第二课 在规则中成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父母对于我们的成长所尽的义务,知道我们在家庭中的义务。

(2)感受我们在学校中的义务,以及如何在规则中履行这些义务。

(3)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有保护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义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父母对于我们的成长所尽的义务,知道在家庭中的义务;领悟在学校中的义务,以及如何在规则中履行这些义务。 教学难点: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规则,也没有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规则。 教学方法;讨论法。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如果你看到一件十分喜爱的东西,而这件东西的价格十分昂贵,超过了自己现有的零用钱,需要向父母要一点钱。你会采取什么方式,以什么为理由向父母要求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美国孩子彼尔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看看他是采取什么方式、以什么理由向父母提要求的呢?看完这个故事,请你思考:彼尔和他的妈妈都在依据一定的规则说明自己主张,但是,他们的规则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你找到这些不同点了吗? 学生回答略。

【提问】你和你的妈妈算过这笔账吗?

算一算从我们出生到自食其力可以独立生活了(大学毕业,大约22岁左右)。父母为养育我们花费了多少钱,付出了多少时间和汗水呢?

学生活动:计算并且在全班范围内分享。

【归纳】从中,我们感觉到了父母奉献给子女的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

【提问】下面请大家一起观赏影片《背起爸爸上学》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思考:子女对父母的义务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投影出示思考题:

○石娃在爸爸残废之后为家庭和他的父亲做了什么? ○在石娃的行动中,哪些是他的权利,是什么权利?哪些是他的义务,是什么义务? ○请你评价石娃的行动,在他的身上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提问】上述涉及了在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的义务。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都承担什么义务呢?主要在哪些法律中规定的呢?我们自己做得如何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在家庭中,我们是父母的子女。而在学校中我们是学生,以学习为主。在学校中,我们都遵守哪些规则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在这些规则中,都提出了哪些需要我们应尽的义务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我们现在是学生,是父母膝下承欢的子女,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角色。我们都要履行规则所规定的义务。 【叙述】规则中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只有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履行了规则赋予我们的义务,我们的权利才得以实现。而规则中的义务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提问】请你谈一谈对此广告创意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情景剧(学生小品表演)。 【情景一】晓明和父亲一起乘坐出租车到奶奶家玩。晓明的父亲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机丢失在出租车上。不久,司机刘山发现并捡得了晓明父亲的手机。

【提问】你认为晓明的父亲应该如何做? (1)人海茫茫,还是算了。

(2)应该主动去寻找出租车司机。 学生讨论。

【情景二】第二天,晓明的父亲经几番查找,找到了出租车司机刘山。晓明的父亲要求司机刘山归还手机。刘山回答说:“我又没有看见,更没有捡到,怎么还给你呀!” 【提问】你认为晓明的父亲应该如何做? (1)没有证据,也只好认了。 (2)应该主动去寻找。 学生讨论。

【情景三】晓明想了想,悄悄地告诉父亲,父亲会意。晓明悄悄地跑到公用电话亭,给父亲的手机打了一个电话。这时候,从刘山的出租车里传来了清脆的电话铃声。晓明的父亲说,我的手机就在你的车上。此时的电话铃声就是证据。出租车司机将手机归还给小明的父亲。 【提问】遇到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你认为有哪些方式可保护自己?

忍气吞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提问】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依法维权。 【提问】你能够运用所知道的法律知识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吗?

学生讨论。

【归纳】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行使权利的同时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行使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许多的义务都是规则赋予我们的责任。在我们行使权利的时候,要依法行使,即依法维权。在我们履行义务的时候,也要依照规则履行。

第二课 在规则中成长(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篮球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造就了乔丹的精彩表现的事例的分析,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带来了人们出行的自由等事例的讨论,使得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可以使我们过得更自由。

(2)通过对学校不同地域学生应遵守的校规校纪,从而在学校里获得学习自由的讨论,体验遵守规则,可以获得自由。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遵守规则,可以获得自由。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乔丹的照片(或者乔丹灌篮的录像)。

【提问】(教师引导性提问)乔丹的表现是如此的精彩,这是全球公认的。那么,是什么保证乔丹在赛场上如此自如潇洒的表现呢? 学生演示。可以让学生中篮球打得最好的同学现场演示侵人犯规给同学们看。

出示资料:篮球规则第47条 侵人犯规(略)。

【提问】如果篮球比赛没有规则,没有裁判,篮球运动员能够这么潇洒自如地表演和自由发挥其精湛的球技吗? 学生回答略。

【总结】比赛需要规则,规则保证公正。遵守比赛规则,我们才有一场精彩的比赛。

【提问】经济发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购买了私家车,道路一下子就变得拥挤了。这里有车辆增多的原因,更多的原因是什么呢?谈谈你的看法,或者说一说你的所见所闻。 【提问】你认为遵守交通规则和获得出行自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资料】熟记交通规则。

骑自行车的规则、人行横道灯信号、指挥灯信号、行人须知。

【提问】更多的时候,我们在道路上是骑自行车的人、是行人,我们要按照交通规则去做,说一说你看到的违反上述规则的行为主要有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提问】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怎样和别人分享道路。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你是如何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交通事故发生,说明了如果不按照规则行事,人们的生活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自由更加无从谈起。从本质上说,规则的出现和制定是为了社会运行更加有序、更加公平、更加合理,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安全、快捷,而不是约束人的自由。 规则虽然在某些方面束缚了、限制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只要你理解和掌握好规则,我们就能够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

自由和规则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中,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个人的自由只能是在规定的范围内的自由。规则就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以保证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自由总是以规则作为前提和保障的。

【活动】教师引导性提问:在学校中,我们是学生。我们都遵守什么规则呢?遵守这些规则,使得我们获得了什么呢?

课前准备:教师展示学校平面图。(学校平面图中大致呈现出教室、图书馆、自习室、楼道内、花园、食堂、操场、老师办公室等部分) 活动任务: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学校的某一区域。小组讨论,共同制订规则,之后在纸上写出在学校校规校纪中,对于这个区域对学生的规定是什么?

2.制作和表演小品。如果不遵守在这个区域中的校规校纪的话,我们的校园生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活动评价:

1.能够充分表现同学们遵守规则获得自由的。 2.同学之间讨论充分并且和谐合作的。 【归纳】在课堂上,„„ 在图书馆里,„„ 在自习室里,„„ 在操场上,„„ 在食堂里,„„

【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十分细致,表演得也十分精彩。在我们学校中,有许多规则。我们行使着规则赋予我们的权利,履行着规则要求我们应尽的义务。而正是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所需要的学习的自由。 【活动】角色扮演(课后自我测评)。 【总结】遵守规则是我们自由成长的保证。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规则将永远伴随着人类追求自由的历程。自由,我们在遵守规则中拥有。 (课堂拓展)

寻找我国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维护我国利益的事例,说明如何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第三课 在生活中运用规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寻求社会保障的有关知识和紧急救险的规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有关社会保障和紧急救险的有关知识,掌握正确使用救助电话的方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和紧急救险的规则。 教学难点:学会拨打紧急救险电话的方法。 难点突破:现场模拟,辩论研讨。 教学方法 导练法。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桑兰曾经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在一次国际比赛训练中意外受伤,造成高位截瘫。宋小山的父母先后去世了,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中时时都有发生,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伤害,有的甚至使当事人无法正常生活下去。 【提问】他们怎么办?等死?当然不会,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会有越来越健全的机制帮助弱势群体,那么作为当事人该怎么办呢?

【承转】请大家看看书上桑兰和宋小山的命运(阅读课本)。

(新课教学) 【提问】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有几个方面? 【板书】为了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国家根据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建立起提供救助和补贴的制度,叫做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主要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

【提问】请借助于网络,弄清楚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归纳】作为社会中的个人,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意外伤害,事业出现挫折,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求社会保障,正如桑兰可以根据国家体育伤残条例获取足够的治疗和安置费,宋小山从社区和有关部门领取社会保障金,这就是生活的规则。 【承转】刚才我们所讲的都是事后怎么办的问题,如果我们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处理不及时马上会产生巨大伤害事故,你会怎么办?

【提问】你知道紧急求助电话和求助方法吗?

报警:110 障碍电话:112 国内人工长途挂号:113 查号台:114 报时:117 火警:119 特快专递服务:185 电信业务咨询:10000 急救:120 天气预报:12121 交通肇事:122 免打扰服务登记:156 邮编查询:184 人工信息服务台:160 本市范围内凡属电信局市话网内的所有电话(包括住宅电话、单位电话、公用电话、磁卡电话、IC卡电话、移动电话)都能拨打110电话报警求助。不论本地还是外地数字移动电话,在任何城市拨打110时,都不要加拨区号,直接拨打110即可。

当您拨通110后,首先会听到“这里是 XX市公安局110报警系统,请不要挂机”的中英文电脑语音提示,这就告诉您已经拨通了110。如果系误拨,请立即挂机。报警时,报警求助人要主动通报自己的姓名、住址、单位和电话号码,准确、简要叙述案(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所在区、路、巷、号)等基本情况,以便公安民警迅速赴现场处置。

三、理解、爱护、支持110电话报警求助系统 110报警服务台是群众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市民有义务爱护、支持11O报警服务台的工作。希望您注意以下几点:

(一)由于110报警服务台每天要受理近千次的报警求助电话,线路十分繁忙,若不是当时发生的紧急案件、事件,请您向发案地的公安机关报案。

(二)当您发现火警最好直接拨打119报警,通过110转接会延误一定的时间。

(三)当您发生(发现)交通事故时最好直接拨打122报警。

(四)在您教会子女怎样拨打110报警求助的同时,也要教导子女无事不要随意拨打110。

(五)请您如实报告警情,不要谎报警情甚至恶意骚扰110报警服务台的正常工作。对故意骚扰者,公安机关一经查实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乃至治安拘留的处罚。

【现场】模拟拨打110报警电话的场景。 【归纳】当你的生存权利受到严重威胁时,社会会对你提供基本的帮助,当然这还要自己去申请,按照规则行使权利是学会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当遭遇紧急情况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能够为社会减少巨大的损失,作为一名未来社会的主人,要掌握这些技能,为国家做贡献。 (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 【提问】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人都可能经历或遇到紧急危险事件的发生,那么寻求紧急救助是必要的,虽然媒体在不断地宣传怎样紧急避险和寻求援助,但很多学生其实并不太知道报警电话怎样拨打,所以若有条件,找一部电话,模拟报警人和工作人员的报警现场,让孩子们了解报警的程序,以备在紧急情况下,能真正获得救助。

第三课 在生活中运用规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个人权益受到侵害的现场,讨论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维权意识,尊重法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的措施。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讨论正确的维权方法。 难点突破:模拟商场搜身现场。 教学方法 模拟现场,展开研讨。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可真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商家冤枉成小偷,那滋味也的确不好受。我们来看深圳某律师是怎样面对这种尴尬事,他又是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的。 【提问】当你遇到类似于某律师或书上王丽的遭遇,你会怎样做呢?

【现场】商场购物出门时,被怀疑偷拿商场物品,现场模拟表演。

【承转】请大家看看另外一人的做法,请你作评说。 (新课教学)

【提问】阅读课本第56页看看王威的遭遇和他的做法,并阅读下面两段报道,然后对王威的报复性做法作出评价。 【资料】

一、22岁的李亮从去年9月初多次到南京某中学门前拦截学生要钱,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向10多名学生强索钱财,若没有钱,则暴打。9月 27日,李亮又在校门口向16岁的学生方某要钱,方的同学余某对其行为进行指责,李亮上去就打余的耳光。余找来父亲和叔叔,李竟冲上去殴打余父,结果被余父和叔叔一起按倒在地,制服后扭送公安机关。

二、一段时间以来,一伙人在长沙市某中学附近强行收取保护费,敲诈学生钱财。了解这些情况后,长沙市巡警天心大队每天派便衣在校门口附近守点布控。27日下午6时,正值学校放学,2名染发的男青年来到校门口,拦住一名学生要钱,两名便衣巡警当场将其抓获。据查,犯罪嫌疑人杨某和肖某,17岁,自11月份以来,到某中学内逼迫学生交钱,不给就拳打脚踢,不少学生迫于其淫威,只得交钱。为明确知道哪个学生有钱,杨某还在学校发展帮手。此后,杨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学校找被他“关照”的学生收取保护费。 【研讨】王威错在哪儿?报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

【归纳】对同学怀有报复心怎么办?报复心是在社会交往中欲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不满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报复心理的人,神经经常处于亢奋状态,易误解别人,怀有戒备和防范心理,很难与人相处,内心非常痛苦,怎样抛弃这种心理呢?(1)学会谅解,别人可能出于善良的动机,却给你带来恶果。(2)学会使用心理换位,从对方的角度了解给你带来的挫折和不愉快。 (3)多考虑报复的危险性后果以及会导致害人害己。(4)加强修养,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 (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 【提问】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的权益可能受到侵害?说明你的处理态度。 【阅读】阅读这两段“一分钱官司”,并对北京房山胡某和郑州范先生的做法作出评说。 一

据房山法院前天透露,该院窦店法庭日前受理了原告胡某诉被告韩某精神损失赔偿一案,原告胡某因被韩某无故当众谩骂,请求法院判决韩某给自己赔礼道歉,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精神损失人民币一分钱。 原告胡某诉称:今年6月的一天上午,被告韩某无故将其个人所属的小客车的轮胎放了气,在其与被告讲理的过程中,被告不顾公众场合对其进行谩骂。原告在诉状中说,此事当时经110民警处理,被告韩某对上述事实予以认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我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韩某在公众场合及公共媒体对我进行赔礼道歉,并赔偿我精神损失人民币一分钱。

二、“一分钱官司”审结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30日电近日,备受郑州市广大市民关注的“一分钱官司”在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审结,法院判决河南某超市有限公司返还多收消费者范先生的1分钱,并赔偿损失3.15元。案件受理费50元,由该商家承担。 【总结】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教学提纲 1.商场搜身

(1)律师的做法。 (2)有关法律。 2.校门口劫钱

(1)王威错在哪里? (2)报复心理的危害。 3.日常生活中你有可能在哪些方面会遇到权益受到侵害?

第三课 在生活中运用规则(第三课

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面对一些社会问题,选择正确的方式,勇于承担责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书上列举的一些做法,学习正确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研讨,实际调查研究,提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明确社会责任,学会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 教学难点:真正学有收获,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 难点突破:针对不同的做法充分研讨,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

教学方法 导学法、研讨法。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垃圾处理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不少人有种“垃圾已经扫地出门,眼不见心不烦,与我无关”的心理,没有意识到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自己的一份垃圾,那么每个人每天也就应该为垃圾处理承担起一份责任。如果一个市民放弃这种责任,我们很难说他比那种随地吐痰、满大街乱扔瓜果皮的“粗人”文明多少。因此,当前亟须大力倡导“垃圾处理,人人有责”的观念。 【提问】这种责任就是社会责任中的一种,见到遍地的垃圾污染环境,请大家来看看我们的当代少年是怎样做的?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 【研讨】他们解决白色垃圾污染问题分了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广泛调查;其次:写调查报告;最后:提交当地政府。

【总结】他们的行动行使了公民的建议监督权,做法科学有效,值得其他人学习。 【承转】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同学怎样抓住制造“马路黑洞”的贼的(看课本)。 (新课教学) 【提问】“马路黑洞”吞噬行人的惨案时有发生,我们在电视或书报上经常听说有人把路边的窨井盖偷走,制造“马路黑洞”使人车受伤的事情,你是怎样想的? 【现场】下面我们设想,你家居住地附近经常有人偷窨井盖,派出所一直没有抓住这个贼。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天下着小雨,正当你和同学马明走到和平街北口时发现了一辆平板车,车上有几块窨井盖,在雨中,依稀可见两人正在抬一个窨井盖,这不正是要抓的贼吗?你该怎么办? 【研讨】分组研讨,设计最佳方案。 以下是假设的各种方案:

(1)立即联系同学,趁贼没走远,合伙擒贼,扭送当地派出所。

(2)立即去附近小区,找保安,到居委会治安室寻求支援。

(3)立即高喊“抓贼啦,有人偷窨井盖了”,吓唬小偷,让他们把窨井盖扔下,或协同路人抓贼。

(4)由一人跟着车子,另一人打电话报警。

(5)反正我知道这里有人偷窨井盖,地上有黑洞,以后走路自己小心点,其他的我管不着。

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这位同学的做法,看看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展示】山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提案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马路黑洞”伤人问题 “马路黑洞”,指的是密布于马路上的没有了窨井盖的各种地下设施的出口。马路上行走的、骑车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注意到这些“马路黑洞”,尤其是在光线不好的地方或者是晚上。由于近年来“马路黑洞”屡屡出现,所以“马路黑洞”伤人的事也就屡屡发生,仅提案者所闻的资料统计,就达30余起。《齐鲁晚报》1月18日讯:山东建工集团的祖先生晚上7点半办完事情匆匆回家,当走到黄河招待所附近的非机动车道时,突然一脚踩空,栽进了路上一没盖的电缆井里。当时,他的整个下半身都掉进了井里,而头则磕在了井沿上。由于摔得太重,他当即失去了知觉。幸亏路人把他从井里拽了出来。他醒过来后,腿和脚剧烈疼痛,嘴里满是鲜血,一颗大门牙给磕断了一半,而另三颗磕损的牙齿也已松动。祖先生愤怒不已地说:“这飞来横祸究竟由谁负责?”

“这飞来横祸究竟由谁负责?”这是一个法律问题。济南某公园假山上的石头砸伤了游人,游人起诉公园并获胜,由此推断,祖先生若起诉该井的管理部门,该管理部门恐怕也难辞其咎。为防止此类事情在省城济南的不断发生提出以下建议:

1. 政府对“马路黑洞”伤人问题的重视当然是最重要的。

2.对全市所有的马路进行一遍普查。这个工作可发动全市的群众协助进行,如通过媒体发动群众主动投诉,哪个地方有“马路黑洞”。对所有的“马路黑洞”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

3.针对所有的“马路黑洞”,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或装上窨井盖,或先装上醒目的标志,待后再装。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向“马路黑洞”附近的单位和群众进行宣传,希望他们注意保护和维护这些窨井盖,共同来做好公益工作。 4.对全市所有的废品收购站和收购点发出通知,绝对禁止收购窨井盖,即使是破碎的窨井盖也不准收购,一旦发现,即以包庇盗窃者的名义惩处。 5.通过济南市有关部门下指令性的研究项目,研究方便、实用、易装不易盗、或没有盗窃价值的新型窨井盖。具体操作上,可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择优用之。

【归纳】这个提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概念界定──“马路黑洞”;②摆事实──报刊新闻;③提建议──政府行为。同样是遇到社会问题,有人“事不关己,听之任之”,有人挺身而出,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态度,不同的个人素质。社会是大家的社会,关心和维护社会的良好风尚对我们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

【提问】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 【总结】老师也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垃圾处理不当不但污染环境,还会进而污染人们的心灵;而心灵一旦受到污染,治理起来将比治理环境污染困难得多。我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要为净化社会的环境发挥出我们的智慧来。

综合探究七 我是社会小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正确途径和方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行使公民权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掌握撰写格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并积极提出建议的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学会向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寻求帮助。 教学难点:学会撰写调查报告,养成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难点突破:查阅资料,开展研讨。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第一部分:发现问题,运用规则,行使权利 【叙述】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这个大家庭逐渐形成了很多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人们在同陋习和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斗争中形成的,有的以法律的形式呈现,有的以大家都遵守的道德准则形式呈现。然而,社会中总有一些人缺乏规则意识,做出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使得我们的社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问题(主要有拥堵问题、噪声问题、公交乘车问题等);乱收费问题(教育收费、小区及生活区域服务乱收费问题)等等。众所周知,中国已加入WTO,即将面临一波又一波的机遇与挑战。但不管是狼来了还是浪来了,我们的规则不能废。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世贸组织对成员国的统一要求,也就是基本准则。龙永图先生曾经说过:“入世先入规。”不错,我们加入了WTO,就一定要遵守这个组织的规定,否则将天下大乱。随着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国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不能停下北京奥运对世人的承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 【提问】我们要做些什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身边有哪些与这些规则格格不入?又有哪些与我们的承诺不相称的呢?

【承转】下面,我们请几个小组的代表谈谈自己的发现。 (新课教学)

【现场】各组选派代表陈述自己的发现:

第一组:交通问题(主要有拥堵问题、噪声问题、公交乘车问题等);

第二组:乱收费问题(教育收费、小区及生活区域服务乱收费等问题);

第三组:环境污染(煤烟、机动车尾气、扬尘及工业污染等主要污染,还有生活污染如随地吐痰、口香糖残渣、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

第四组:耕地被占(毁林开荒、城市扩张等); 第五组:文化设施建设。 【归纳】老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以肯定,对那些切中问题要害、问题说明准确、叙述清晰的同学进行表扬,对那些不明朗、含糊不清、没有时代意义的陈述提出修正意见。并确定同学们最关注的问题为重点题目,继续实施调查研究。 第二部分:一次成功的尝试 【讨论】教师把书上的问题交给学生,请大家关注并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假如你们居住的地方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像街道脏、乱、差,垃圾纸屑到处飞,你会有什么感觉?”“面对这种生存环境,你是熟视无睹还是积极想办法?” 【现场】播放某次教室环境脏乱差的真实场景的录像片段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及时展开讨论,对及时发现并主动想办法解决的同学当场授予班级最高荣誉“XX之星”。

【阅读】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看看小余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应该按照调查研究

→确定主题→研究问题→提出建议的步骤进行。 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怎样把好的建议反映给有关机构或领导呢?”

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规定和资料,共同商议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向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当面反映情况等;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写倡议书等等。发表对社会问题意见的途径、方式很多,要求同学们学会并根据具体情况尝试其中的方式。 阅读课文,了解市长对小余他们意见的处理情况。教师可适时地从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权利,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第三部分:都可以试试 【活动】以原来的小组为基础,适当调整,形成新的小组,帮助学生确定问题,查找、收集资料,按照上述环节、方式

进行体验和实践,在全班开展模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与同学共同合作。 教师指导学生学写调查报告,使学生明确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格式及要求。报告写作的同时实际上就是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也是“我是社会小主人”的心理体验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本组成果,互相提高。 (课堂小结或总结拓展) 【提问】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最后我想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今天上课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 【总结】老师也想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那就是,处处有主人翁意识,时时依规则办事。

推荐第8篇:人教新目标英语七下阅读理解

(一) There are so many interesting truths about animals.Do you know them? Let’s have a look.Chickens are only animals have combs(头冠), a piece of red flesh on the top of their heads.And they can only fly a few yards because of their heavy bodies.Ants(蚂蚁) are important in keeping(保持) the balance(平衡) of nature.They eat large numbers of insects(昆虫) and help them from being plentiful.They eat many termites(白蚁) each year to keep them from destroying many homes.In turn, they are important food for birds, frogs and other animals.Bees are important for plants because of pollination(授粉).Pollination is the transfer by bees of a pollen from a flower to another flower.It can help them grow into another same kind of a flower.The beautiful colors and patterns on the wings of butterflies have useful purposes(目的): It is for other butterflies to distinct(辨别) them; It is for absorbing(吸收) the sun’s heat which they need to live; It is to hide from enemies such as birds or other animals; It is to warn the enemies.Giraffe’s strong hoofs(蹄子) can kick in all direction and can kill the lions.It can close its nostrils(鼻孔) to keep out the sand and dust during sand storms in the plains.Kangaroo’s huge hind legs can jump over a nine-foot wall.It can beat off a dozen of dogs.It’s tail can break a man’s leg like a matchstick(火柴).Frogs are called amphibians because they can stay both in water and on land.根据上面的短文,选择合适的选项。

( )1.How many animals are mentioned in this paage? A.Four

B.Six C.Seven

D.Eight ( )2.Which animals are important in keeping the balance of nature? A.Chickens B.Bees.

C.Giraffes. D.Ants.( )3.Which animal has huge hind legs? A.Chicken. B.Butterflies.C.Kangaroo. D.Frogs.( )4.Why can’t a chicken fly high? A.Because it has combs.B.Because it has a piece of red flesh.C.Because its body is heavy.D.Because it can fly a few yards.( )5.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 word in the last paage? A.两栖类动物

B.水栖动物

C.陆地动物

D.动物

答案:C D C C A

(二) Last Sunday it was snowy.Maria stayed at home.Her cousin Cara came to visit her.She came back from Beijing.She told Maria something about her vacation.“It was pretty good.” she said.Cara visited the Palace Museum and the Great Wall.She took many photos.It was lunch time.Maria cooked some noodles with beef, potatoes and tomatoes.Cara ate up the noodles, she said slowly, “I think it’s delicious!” But Maria thought the food was awful.( )1.How was the weather last Sunday? A.Sunny.

B.Rainy.

C.Snowy. D.Windy.( )2.Where did Cara go on vacation ? A.Sichuan

B.Hainan C.Beijing

D.Shanghai ( )3.________ cooked noodles? A.Cara B.Maria C.Maria’s mother D.Cara’s mother ( )4.Was the food awful ? A.Yes, it was B.No, it wasn’t C.We don’t know D.It was great ( )5.There were some ________ in the noodles.A.beef

B.potatoes C.tomatoes D.A, B and C 答案:C C B C D

(三) Little Mary is a good girl.She began to go to school last year and now she\'s in Grade 2.Her home is not far from school,but she is often late for cla because she likes watching TV and listening to music in the evening and goes to bed very late.So she can\'t get up on time in the morning.This term Mr.White,Mary\'s uncle,works in her school.He teaches Grade 2 history.He is very strict with students,of course,with Mary,too.He often tells Mary to follow the school rules and come to school on time.Today Mary got up late again.When she went to school,it was 8:15.Her uncle was waiting for her at the school gate.“You are ten minutes late for the first cla.” Mr.White said angrily(生气地).“Why are you often late for cla?”

“Every time when I get to the street corner,I always see a sign(标志).It says SCHOOL—GO SLOW!(慢行),” said Mary.( )1.Mary is a ______ year student.A.fifth B.second C.first D.three ( )2.Mary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because ______.A.she likes watching TV B.she can\'t sleep well at night C.her mother isn\'t at home D.she can\'t get up on time in the morning ( )3.What does Mr.White do?He is a ______.A.worker B.doctor C.policeman D.teacher ( )4.The first cla begins at ______.A.8:10 B.8:00 C.8:05 D.8:15 ( )5.The sign on the street corner is for ______.A.drivers(司机) B.Mary C.students D.teachers 答案:B D D C A

(四) My name is Sally White.I am a school girl.My school is far from my home.Every day it takes me a lot of time to get there.The road is not flat(平整), so I can not go to school by bike.I often get there by bus or on foot.It takes me about thirty minutes to get there by bus and about an hour on foot.I must get up early every morning.I have no time for breakfast at home.I often have something for breakfast on the way or on the bus.I don’t want to be late for school, so sometimes I run to school.( )1.Where is Sally? A.In China.

B.In Japan.C.In America.

D.I don’t know.( )2.Her home is ________.A.new

B.big C.far D.near ( )3.It takes her ________ to get to school on foot.A.ten minutes

B.thirty minutes C.an hour

D.an hour and a half ( )4.Where does Sally have breakfast? A.At home.

B.On the way to school.C.In her school.

D.In a restaurant.( )5.Is she often late for school? A.Yes, she is.

B.No, she isn’t.C.Yes, she does.

D.No, she doesn’t.答案:D C C B B

(五) 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It is in the afternoon.Mr.Read is driving his car to his sister\'s school.Now he is very near the school.But he doesn\'t know the way to it.At this time,he sees a young woman.Mr.Read comes out of his car and goes to her.“Excuse me!Where\'s the school,please?” he asks.The young woman says,“It\'s very near here.I want to go with you.”

Now the young woman is sitting in the car.Soon they come to a small house and she says,“Stop,please!” Mr.Read stops the car and says,“But this is not a school.” “No,” says the young woman,“this is my house.I want to get home early before supper time.Thanks for driving me home.The school is behind the factory.So go back to the factory and then turn right,you can find the school.” ( )1.Today is ______.A.Monday B.Saturday C.Tuesday D.Sunday ( )2.What is Mr.Read doing this afternoon? A.He is going to his sister\'s factory.B.He is mending(修理)a car for the young woman.C.He is driving his car to his sister\'s school.D.He\'s driving his car to see a young woman.( )3.What does the young woman want to do? A.She wants to go to the school with Mr.Read.B.She wants to get home in Mr.Read\'s car.C.She wants Mr.Read to go to her house.D.She wants to stop Mr.Read\'s car.( )4.Where\'s Mr.Read\'s sister\'s school? A.Behind the factory.B.Near the young woman\'s house.C.In front of the woman\'s house.D.Behind the woman\'s house.( )5.Which is not TRUE? A.Mr.Read doesn\'t know the way to the school.B.The young woman doesn\'t get home before supper time.C.Mr.Read and the young woman aren\'t friends.D.Mr.Read wants to find the school,so he must go back.答案: D C B A B

(六) Tom and Mike are good friends.They are good to kids.They want to find summer jobs.One day Tom tells Mike that Beidaihe Kids Summer Camp needs help with sports,music and computers.They are both very glad to hear this.Tom can play basketball and volleyball,and he can swim,too.Mike can play the violin,the drums and the guitar,and he also likes soccer.Tom and Mike like computers very much.Can they join the Summer Camp? ( )1.What do Tom and Mike want to do? A.They want to help with sports,music and computers.B.They want to be good with kids.C.They want to join the Summer Camp.D.They want to get help from the Camp.( )2.What does the Summer Camp need with? A.Making cakes.B.Drawing pictures.C.Telling stories.D.Sports,music and computers.( )3.What can Tom do? A.Play the guitar.B.Play soccer.C.Swim.D.Play che.( )4.What can\'t Mike do? A.Play the violin.B.Play the piano.C.Play the drums.D.Play soccer.( )5.What do Tom and Mike both like? A.Soccer.B.Computers.C.Swimming.D.Sports.答案:C D C B B

(七) There is a big square(广场)near my home.People like to go to this square after work.Some of them go to the square every day.Look! That is Mr.King.He is sitting on a chair and watching the children.Some children are playing a game.Some boys are playing football.Lucy and Lily are standing under a tree.They are talking.Some children are flying kites(放风筝).Listen! A girl is singing.This is really a nice square.I come here after school every day. ( )1.________ like to go to the square.A.Children.

B.Fathers and mothers C.Lucy and Lily

D.People ( )2.There are some ________ in the square.A.birds and cats

B.chairs and trees C.balls and kites

D.houses and buses ( )3.Lucy is talking with ________.A.Mr.King B.the boys C.Lily

D.the birds ( )4.The writer(作者) can’t see ________ in the square.A.children B.men

C.women D.birds ( )5.What is the writer doing? A.He’s watching the people in the park.

B.He’s playing a game.C.He’s flying a kite.

D.He’s singing.答案:D B C D A

(八) Mike works very long hours every day.He usually gets up at 17:00.He has a shower and makes his breakfast.What a funny time to make breakfast!After breakfast he practices his guitar,then he puts on his jacket and goes to work.To get to work,he takes the number 17 bus to the Star Hotel.The bus usually leaves at 19:15.He works all night.People love to listen to him!He gets home at 7:00,and he watches the early morning news on TV.He goes to bed at 8:30,a tired but happy man.Can you think what his job is? ( )1.How long does Mike work? A.7 hours B.8 hours C.about 9 hours D.all night ( )2.He ______ and makes his breakfast.A.gets up B.takes a shower C.works D.washes his face ( )3.What does Mike do after breakfast? A.He practices his guitar.B.He puts on his clothes.C.He practices his guitar,then puts on his jacket and goes to work.D.He goes to work.( )4.Maybe he is ______.A.a worker B.a waiter C.a singer D.a teacher ( )5.How does he go to work? A.By car.B.By bike.C.On foot.D.By bus.答案:D B A C D

(九)

I\'m Jack.My father is tall and has short gray hair.He wears glaes with heavy black frames.But I just saw a picture of him of 1968.What a surprise!In the picture, he\'s 15 years old.He\'s short and he has glaes with small round frames.He has long yellow hair and it\'s really straight.He\'s wearing blue jeans and a T­shirt with the word “Love” .I\'m 15 years old now.I\'m of medium height and I have short hair.My hair isn\'t yellow;it\'s blue.My dad thinks it\'s strange, but my friends think it\'s great.I wear glaes, but my glaes have bright red frames.They\'re so cool!I have an earring in one ear, too.Dad really can\'t understand that.I never wear blue jeans.I like big baggy pants and long T­shirts.Most of my T­shirts have pictures of my favorite rock bands on them.( )1.What kind of glaes did Father wear when he was fifteen years old?He wore ______.A.glaes with heavy black frames B.long and yellow glaes C.glaes with bright red frames D.glaes with small round frames ( )2.What color is Jack\'s hair?It\'s ______.A.yellow B.blue C.gray D.red ( )3.Jack likes to wear ______.A.blue jeans and a T­shirt B.yellow jeans and a T­shirt with the word “Love” C.big baggy pants and long T­shirts D.blue jeans and an earring ( )4.What\'s on Father\'s T­shirt? A.The word “Love”.B.Heavy and black frames.C.Pictures of rock bands.D.An earring.( )5.Who has an earring in one ear? A.Father.B.Jack.C.Jack\'s favorite rock bands.D.Jack\'s friends.答案:D B C A B

(十) My name is Tom.My best friends are John and Ann.We do many things together.John lives near my house and we are in the same cla.He\'s fifteen years old and he\'s tall and thin.He has blonde hair and blue eyes.He\'s polite and very clever.He\'s good at math and helps me with my homework sometimes.He usually wears jeans and a T­shirt, but in the photo he\'s wearing black trousers and a yellow T­shirt.We also play basketball at a nearby park together and sometimes we play video games at my house.Our friend Ann doesn\'t go to our school.She\'s short and slim with straight brown hair and brown eyes.She\'s a little bit shy.We all have kungfu leons every Tuesday and Friday afternoon.We love them.Ann is really good at kungfu.We call her the “kungfu kid”.She sometimes plays basketball with us, too.In the picture she is wearing a dre, but she doesn\'t usually wear skirts or drees.She often wears T­shirts and a baseball cap.The three of us have great fun together.( )1.What things do the three children do together? A.Play baseball.B.Play basketball.C.Play tennis.D.Play video games.( )2.What are John and Ann\'s favorite clothes? A.T­shirts.B.Jeans.C.Trousers.D.Jackets.( )3.Who is good at math? A.Tom.B.Ann.C.John.D.We don\'t know.( )4.When do the children have kungfu leons? A.Every Thursday.B.Every Tuesday afternoon.C.Every Friday afternoon.D.Both B and C.( )5.Where do they play video games? A.In the nearby park.B.At John\'s house.C.At Tom\'s house.D.At Ann\'s house.答案:B A C D C

(十一)

Sam likes fish very much.He often buys fish in the shop and takes it home.But when his wife sees the fish, she says to herself, “Good!Now I can ask my friends to have lunch, and we can eat this fish.They like fish very much.”

So when Sam comes home in the evening, the fish is not there and his wife always says, “Oh, your cat eats it.” And she gives Sam some bread for his supper.Sam gets very angry.He takes the cat and his wife to the shop near his house and weighs(称)the cat.Then he turns to his wife and says, “My fish weighs one kilo(千克).This cat weighs one, too.My cat is here, you see.Then where\'s my fish?”

( )1.Which sentence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age? A.Sam doesn\'t like eating fish at all.B.Sam often buys some fish for his cat.C.Sam\'s cat always eats the fish before he comes back.D.The friends of Sam\'s wife always eat the fish.( )2.What\'s the meaning of “come home” in the sentence “So when Sam comes home ...” ? A.Go home.B.Leave home.C.Get home.D.At home.( )3.Does Sam take the cat and his wife to the shop near his home? A.Yes, he does.B.No, he doesn\'t.C.I don\'t know.D.I don\'t think so.( )4.How much does the cat weigh? A.One kilo.B.Two kilos.C.Half a kilo.D.One and a half kilos.( )5.Who gets very angry? A.Sam\'s wife.B.Sam.C.Sam\'s friends.D.His wife\'s friends.答案:D C A A B

(十二)

Today is Henry’s birthday.He wants his friends to have lunch with him.Now they are in the KFC. “What would you like, Kate?” Henry asks.“I’d like two sandwiches and some French fries, ” Kate says. “What about you, Danny?” Henry asks.“I’m too hungry.I didn’t have breakfast this morning.I would like ten donuts.” Danny says.“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Danny?” Kate asks.“Three bottles of coke, please.” “OK.” says Kate.“Er...ten donuts and three bottles of coke are too much.Then I would like six donuts, ” Danny says. “What would you like, Henry?” Danny asks.“I’d like a hamburger and a hot dog.Mum says there is a new kind of hamburger with many vegetables, ” Henry says. “Really? Henry, I would like a hamburger with many vegetables, too, ” Kate says. “Me, too, ” Danny says.( )1.Where do they have lunch? A.At Henry’s house.B.In the KFC.C.In a Chinese restaurant.D.At school.( )2.How many people are having lunch in the paage? A.Two. B.Three.

C.Four.

D.Five.( )3.What would Kate like? A.Two sandwiches, a hamburger and some French fries.B.Two hamburgers, six donuts and three bottles of coke.C.Six donuts, a hamburger and a hot dog.D.Two hamburgers, one sandwich and some French fries.( )4.What would Henry like to drink? A.One bottle of coke.

B.Three bottles of coke.C.A cup of coffee.

D.We don’t know.( )5.What would Danny like to eat? A.Ten donuts and a sandwich.B.Six donuts and a hot dog.C.Six donuts and a hamburger.D.A hamburger and some French fries.答案:B B A D C

推荐第9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作家作品汇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作家作品汇总

1.《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描写、评价是,突出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让读者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作者臧克家,诗人。他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闻一多,本名闻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本文通过对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这两方面事迹的记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3.《回忆鲁迅先生》选自《萧红全集》,作者萧红,原名张迺莹,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本文作者以记实的笔法,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借以向世人展现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本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5.《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作者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6.《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本文是以普法战争为历史背景创作的。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7.《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标题的意思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抒发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8.《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歌颂了女英雄木兰勤劳朴实、刚强勇敢的性格和不爱功名、不慕富贵的高深品德。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9.《阿长与》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著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热风》《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三闲集》《门外文谈》《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夜记》。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本文中,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长妈妈,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10.《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钱钟书之妻,女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本文以平静似水的笔调,通过记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我”家的交往,热情地讴歌了老王不畏艰辛、待人忠厚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

11.《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当代小说家。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与怜悯之情。“台阶”好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 12.《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记叙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13.《竹里馆》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14.《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15.《逢入京使》作者岑参,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16.《晚春》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7.《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自《读书》,作者张中行,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叶圣陶,本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本文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几件小事,重点塑造了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的两种过人品行,突出了其宽厚与认真,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 18.《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驿路梨花》,长篇小说《鹿衔草》,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芦笙恋歌》等。本文以“我”和老余为线索人物,通过发现小屋、投宿小屋、偶遇瑶族老人、准备修葺小屋、听梨花之妹讲述小屋的来历几件事,赞美了梨花等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显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入人心。 19.《最苦与最乐》选自《集外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本文论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0.《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4.《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北宋哲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本文借赞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中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5.《泊秦淮》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 26.《贾生》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并称“小李杜”。 2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选自《杨万里集笺校》,作者杨万里,字廷秀,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

28.《约客》选《清苑斋集》,作者赵师秀,南宋诗人。29.《紫藤萝瀑布》选自《铁萧人语》,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非、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 ,散文集《丁香结》等。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本文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的顺序行文。作者通过描述紫藤萝花,赞美了生命的顽强,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30.《一棵小桃树》选自《平凹散文》,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满月儿》《腊月·正月》《商州》《浮躁》《白夜》《废都》《秦腔》《古炉》《怀念狼》等。本文叙述了小桃树的来由、发芽、生长、开花以及横遭风雨的坎坷经历,暗写了作者自己的经历。文章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揭示了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未来的生活哲理。

3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本诗以劝告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时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3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弗罗斯特,美国诗人。本诗借写对自然界的道路的选择,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以此启迪读者:人生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随波逐流,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3.《登幽州台歌》选自《陈子昂集》,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古吊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34.《望岳》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美誉,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本诗通过描绘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35.《登飞来峰》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古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36.《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本诗以一个“游”字作为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37.《己亥杂诗》(其五)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感受:既有解甲归田的惆怅,又有继续为国效力的信念。本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传达从“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 38.《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到达南极点后的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斯科特一行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39.《太空一日》选自《天地九重》,作者杨利伟,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表现了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40.《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中国科幻作家。本文记叙了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飞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的故事,表现了人类为探索地球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41.《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本文通过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的位置的故事,说明了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折做出判断的道理。

推荐第10篇:新人教(七下)

2009-2010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1.C2.C3.C4.C5.C ;6.A7.C8.A9.C10.C

二、11.80°锐角12.2013.70°14.(7,4)15.105°

16.略17.19.略°

三、21.略

四、2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GA或∠AG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0°

26.证明:∵AD//BC

∴∠B=∠E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DA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BC=∠C(已知)

∴∠EAD=∠DAC(等量代换)

∴AD平分∠EAC

27.解:∵AB//CD∠1=45°

∴∠D=∠1=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D=∠C(已知)

∴∠C=45°∠B=180°-∠C=135°

28.解:AE//DC(3分)

证明:∵AB//DE

∴∠1=∠AE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 (已知)∴∠AED=∠2 (等量代换)

∴AE//D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11篇:人教版电子课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aieiui》的教案执教者: 张仁菊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教学重难点:

ai、ei、ui的发音、声母与ai、ei、ui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读。 教具准备:

复韵母卡片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单韵母ɑ、o、e、i、u、ü

2、出示音节,自读、指名读。

二、学习复韵母ɑi

1、导入: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前前后后都挨着谁?

2、出示卡片ɑ、ɑi、ɑi

3、学习复韵母ɑi的发音;学习读ɑi的四声。

4、谁能用ɑi的四声说话或组词?

5、出示教材中的音节,学生尝试拼读。

三、学习复韵母ei

1、游戏:和同桌进行扳手腕比赛。

2、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

3、出示ei的四声,小组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4、拼读教材中的音节,并说说含有这些音节的词语。

四、学习复韵母ui

1、出示卡片,学生试着读一读。

2、正音,指导发音方法,学生练读。

3、进行四声练习和说话练习。

4、小组练习拼读音节。

五、游戏巩固:我会拼

出示声母卡片、韵母卡片,学生上台自由组合声母和韵母,然后大声明、拼读,全班跟读。

六、指导书写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3个)他们都是谁?(ai、ei、ui)我们给他们起的名字叫什么?(复韵母)。这些复韵母也能和声母相拼组成音节,课下同学们自己去找一找,你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八 板书设计

9ai ei ui

aidaitainailai

āiáiǎiài

eibeipeimeifei

ēiãiěiâi

uichuishuirui

uīuíuǐuì

说课稿

张仁菊 《ai ei ui》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中包括韵母教学和儿歌教学。本课是第一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渗透发音方法。

2、会认读“ai、ei、ui ”的四声。

3、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的书写韵母ai、ei、ui。

(二)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使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

由于复韵母ai ei ui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学生容易发成两个单韵母的音,学生对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掌握不够,因此我将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四声及标调方法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给ui标调作为本课时的难点。

ai ei ui教学反思

张仁菊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枯燥的汉语拼音需要掌握巩固,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学起来才会轻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设计游戏,创设了情境、语境。寓学于玩,寓教于乐,不仅吸引学生了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的品德教育。

我在教学《aieiui 》第一课时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几位卡通动物主人:小白兔、刺猬、袋鼠、海龟、梅花鹿、奶牛。在教学中,始终以卡通动物的游戏故事引领整个教学过程。

1、在复习导入揭题新授环节,我以卡通动物为小主人,让这些卡通小主人背着单韵母出现在教室里,让学生响亮地喊喊它们的名字。小游戏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使学生有乐于往下学习的愿望。于是,引出复韵母时,设计了小刺猬的勤劳终于赢得了小动物们的喜欢,它找到了新朋友。这样的设计既人性化,教育孩子要懂得勤劳又可以为后面复韵母的出现做了很好的辅垫,从而引出新课揭题aieiui 。

2、在教学带声调读复韵母时,我又以当小老师、开小火车、老师和你赛一赛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我先让学生互相认读带调的复韵母的四张卡片,接着教师进行抽读,检验小老师是否做得合格,小火车能否开起来。游戏的设计不仅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尽头主动学会复韵母的四声,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性,让学生不是那么干巴巴地读韵母的四声,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每个学生都想参与的活动。读得认真,念得响亮引出小白兔想拔大萝卜送给学生。

3、以儿歌的形式引入复韵母ei的教学。一边放松做游戏和小白兔唱儿歌拔萝卜,一边让学生找一找,儿歌中藏了哪个复韵母宝宝。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间长了也容易出现学习疲劳,儿歌的设计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游戏中也学习到了新的内容。

第12篇:五年级上册语文S版 电子课本

五上

语文S版

第一单元:

童话:文章主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1 小 麻 雀

高尔基

有只黄嘴小麻雀名叫普季克,住在屋檐下那个温暖的窝里。他还不会飞,只能拍着翅膀,伸着脖子,往窝外东张西望,想快点儿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合不合自己的心意。麻雀妈妈看见了,有些不放心,就说:“孩子,小心,会摔下去的!”

“摔下去会怎么样呢?”普季克歪着脑袋问。

“一摔下去,猫就会把你吃了!”妈妈向他解释。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可普季克的翅膀长得不紧不慢。

有一回,天上刮起了风,普季克又问妈妈:“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妈妈向他解释:“这是刮风。刮风时,你要当心,不然的话,被风刮到地上,就会让猫给吃了!”

普季克不爱听这些,他摇着脑袋说:“树为什么要摇来晃去呢?树不摇,风就没了„„”

妈妈说不是那么回事儿,可普季克还是不相信,他样样都爱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

一个庄稼汉从屋檐下走过,两条胳膊摆来摆去。普季克就说:“他翅膀上的毛都让猫给咬掉了,光剩两根骨头了!”

妈妈纠正说:“你说得不对。他是人,人没有翅膀。”

“为什么?”

“人是高一等的动物,他们不是用翅膀飞,而是用双脚走。”

“不对!谁都该有翅膀。我长大了,要让所有东西都能飞。”

普季克不相信妈妈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他越唱越高兴,不知不觉就手舞足蹈(dǎo)起来,一不留神,掉到窝下边去了。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惊慌失措,拼命扇动着翅膀。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dâng)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嗯,没什么!”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大花猫蹲在地上,舔(tiǎn)了舔爪子上麻雀妈妈的羽毛,绿莹莹的眼睛盯着他们,懊恼地叫着:“妙极了的一只肥嫩小麻雀,像老鼠一样妙,喵喵,可惜没有了!”

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1.文章麻雀妈妈是怎样的,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

2、读一读文中带括号句子的中画线句子,说一说表达了麻雀妈妈和普季克什么心情?

2 金 奖 章

天已经亮了,可鸟国的王宫(gōng)大厅里依然静悄悄的。昨天鸟王孔雀过生日,鸟儿们喝得酩酊(mǐngdǐng)大醉,现在都还在梦里呢!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在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zhü)碎屑。

太阳出来了,鸟儿们纷纷醒了。突然,鸽子风尘仆(pú)仆地从外面飞了进来,雪白的衣服上沾了不少灰尘。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鸽子。

鸽子跑到鸟王面前,气喘吁吁地说:“大„„大王,好消息,地球环保组织要派使者到鸟国来,还要颁发一枚金奖章呢!”

这个消息太令人惊喜了,大家都欢呼起来。能得到地球环境保护组织颁发的奖章,该是多么荣耀啊!

喜鹊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恭喜大王!”

“是啊,金奖章非大王莫属!”大伙儿异口同声地说。

鸟王得意地仰仰脖子,好像脖子上已经挂上了金奖章。人类给鸟国颁发奖章,当然只有鸟王才配获得。

鸽子摇摇头,说:“不,不是颁发给大王的。我听他们说,这次要把奖章颁发给一只对地球有功的鸟。我没顾得上打听,就急着回来报信了。”

黄莺一听,马上嚷开了:“准是颁发给我的。我唱的歌最动听!”

百灵不服气了:“唱得最动听的要数我!”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喜鹊平时总夸他俩歌声悦耳动听,这时却说:“歌唱得好有啥用,我天天向人类报喜讯,奖章当然是我的。”

老鹰说:“我看还是抢吧!谁抢到手就归谁。”

鸟儿们一扫平时彬(bÿn)彬有礼的斯文样子,吵吵闹闹,吹胡子瞪眼。鸟王看着它们,又伤心又失望,一时竟不知所措。突然,喜鹊大声说:“要是我得了奖章,就献给大王。”鸟王听了这句话,像喝了一杯甘露,精神一振,心想:“喜鹊真是忠心耿(gþng)耿!”于是,他连忙高声宣布:“我决定推荐(jiàn)喜鹊领金奖章!”

鸟王一声大喊,大厅里立即安静了下来。等大伙儿回过神来,都不由得暗暗赞叹喜鹊的乖巧。

隆隆隆,隆隆隆,天上传来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使者到了!只见他捧着一个系着红绸带的盒子,健步走进大厅。那一定是装金奖章的盒子!鸟儿们的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

鸟王赶忙迎上去,说:“欢迎您,尊敬的使者!”

使者笑着说:“谢谢鸟王!我是来向贵国的一位公民颁发奖章的!”

鸟王快活地说:“太好啦,我郑重向您推荐,金奖章应授(shîu)予劳苦功高的喜鹊!”

鸟儿们都屏[bǐng]住呼吸,大厅里安静极了。喜鹊心里怦(pýng)怦乱跳:金奖章就要挂在脖子上了,这多么值得自豪啊!更何况这还是地球环保组织颁发给鸟国的第一枚奖章呢!

使者笑了笑,说:“谢谢您的推荐。不过,这次的奖章获得者已经确定了,是我们组织调查后作出的决定。”

使者打开盒子,拿出奖章。大厅里顿时就像炸开了锅,鸟儿们叽叽喳喳的,个个伸长了脖子,盼望着使者把金灿灿的奖章挂到自己的脖子上。

“金奖章授予——”使者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乌鸦!”

乌鸦大吃一惊,抬起头来。使者已经走到他面前,把金奖章挂在了他的脖子上。乌鸦连忙说:“您大概弄错了!我既不像黄莺和百灵那样会唱歌,又不像喜鹊那样会说好听的话,也不像老鹰那样有力气„„我怎么可能得到奖章呢?”

使者说:“没错。你看,奖章上刻着‘地球的清道夫——乌鸦’。大家知道吗?乌鸦每天把腐烂的动物尸肉、别人吃剩的残渣碎屑,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还默默地捕捉害虫。他对净化自然环境、防止疾病蔓(màn)延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鸟儿们不再争了。大家用敬佩的目光望着乌鸦。金光闪闪的奖章配上那身黑衣服,显得格外端庄、高雅。在大家的眼里,他一下子变得美丽起来。

1.童话中鸟国发生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许多关于鸟儿语言、神态和心理的句子。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3“没头脑”和“不高兴”

我有个邻居,今年十二岁,外号叫“没头脑”。他记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不周全,想到这个,就忘了那个。

这孩子常上我家串门儿,玩儿了半天,走了。我刚关上门,“嘭(pýnɡ)嘭嘭!”外面就敲起门来。开门一看,是他。“对不起,忘拿书包了。”他一边摘下帽子和手套,一边进屋找书包。他找到书包,走了。一会儿,“嘭嘭嘭!”外面又敲起门来。开门一看,还是他。“对不起,忘拿帽子了。”他找到帽子,走了。又一会儿,“嘭嘭嘭!”门又响了。这回我也不看是谁,一开门就把一副手套递出去:“没头脑,你的,拿去!”进屋再一看,那不是他的书包吗?

他妈妈很为他发愁:“瞧你这模[mú]样,长大了能干什么呢?”“没头脑”却满不在乎地说:“那有什么?等我长大了,干几件大事让你们瞧瞧。”

一天,“没头脑”正在想心事,他的好朋友“不高兴”来找他。

这个“不高兴”的外号也有由来。他脾气有点儿怪,什么事都要跟别人反着干。大伙儿向东,他偏要向西;大伙儿向西了,他又要向东。别人劝他,他就说:“我偏不高兴跟你们一样!”由于他不高兴与别人一样,结果经常吃苦头,于是就真的经常不高兴了。

这天刚下过雨,“不高兴”跟几个同学一块儿放学回家。大家都走大道,“不高兴”偏要抄近道走泥地。他一边迈着大步,一边还大叫大嚷:“不高兴!不高兴!不高„„”没想到扑通一声,掉进了一个大水坑。他垂头丧气地爬起来,看见面前站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儿。

老头儿对他说:“我是仙人,刚才听你一个劲儿地说‘不高兴’,现在又见你一脸不高兴的模样,我就想让你高兴高兴。说吧,你有什么愿望,我一定帮你办到。”

“不高兴”想了想,说:“我想变个大人,做件大事让大家瞧瞧。”

仙人说:“好啊,我就让你变个大人。可是你想干什么呢?”

“不高兴”想了半天,这不高兴干,那也不高兴干。最后他决定当一名演员。仙人正要说“变”,“不高兴”一把拦住他:“我有个好朋友,也让他高兴高兴吧!”他急忙找来了“没头脑”。“没头脑”说,他想当个建筑工程师。

仙人说:“我还要在这儿呆一个月,有事儿可以来找我,一个月后我就要回天上去了!”他念了几声咒(zhîu)语,“不高兴”和“没头脑”呼的一下高了起来。他们一个成了演员,一个成了建筑工程师。

“没头脑”成了建筑工程师以后,首先就想设计一座少年宫,让全市小朋友能同时在里面玩儿。他画了张图纸,是一片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剧场、运动场、游艺场、图书馆„„应有尽有。

少年宫很快就建成了。“没头脑”还收到请帖,被邀请去那儿看戏。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孩子们身上背着行军袋,脚下穿着运动鞋,有的还抬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rù)„„“没头脑”心想:“去少年宫玩儿怎么跟去露营一样呢?”

“没头脑”来到少年宫,刚想进门,门卫拦住他,问他怎么没带食物和被褥。“没头脑”挺纳闷儿:“看戏还用带那些玩意儿?这可太新鲜了!”门卫解释说:“这地方太大了,楼房太多太高,楼里光有楼梯,没有电梯,也没有指示牌,要找到剧场,没有十天半个月还真不行。不带吃的还不饿死?”

“没头脑”呆住了,门卫安慰他说:“不要紧,我给你开一张条子,一路上会有人照顾你食宿的。”

“没头脑”心里直懊恼:电梯和指示牌给忘了!设计图纸的时候怎么不好好想想呢?没法儿,“没头脑”只能跟着大伙儿,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碰乱撞地往里走,一层一层地往上爬。起先几天还好,五六天后,大伙儿全爬得垂头丧气的,没了精神。

走了快半个月,“没头脑”总算找到了剧场。一看节目单,演的是《武松打虎》。正巧,他的老朋友“不高兴”扮演剧中的老虎。

幕拉开了,锣鼓锵(qiünɡ)锵锵敲了起来。武松手拿棍棒,醉醺(xūn)醺地走出来。呼的一声,从树丛后面扑出一只猛虎,就是“不高兴”。他向武松扑来,跳得高,窜得快,观众都使劲鼓掌。武松迎头给他一棒,棒断了,就赤手空拳地打。锣声锵锵锵敲个不停,武松、老虎打个不停,你来我往,一连打了两三个钟头。武松累得呼呼直喘气,老虎还是精神十足。武松轻声跟老虎说:“够了够了,你得倒下去装死了!”老虎回答说:“不高兴!”锵锵锵,又打下去,足足打了四五个钟头,武松拳头都举不起来了,求老虎快点儿躺下去,老虎还是那句话:“不高兴!”锵锵锵,还打下去,武松累得都快不能动了,躺在地上央求老虎,老虎蹦过来跳过去,一个劲儿说:“不高兴,不高兴!”剧场只好宣布暂(zàn)时休息。

戏一连演了好多天,武松怎么也打不死老虎,老虎怎么也不高兴死。台下的观众可就着急了,再这么打下去,带的粮食就不够吃了!

“没头脑”越看情形越不对,觉得“不高兴”的毛病跟自己的一样,都给大家带来了害处。他冲到台上,一把抓住老虎的尾巴,把他倒着拖下台,奔到剧场门口,骑上楼梯把手往下滑,只用了一天就滑到了楼下。他们来到原先遇见仙人的地方,看见仙人正要上天,急忙请求道:“请把我们变回去吧!”

一眨眼,他们又成了原来的样子。他们回到家里,倒头就睡。第二天“没头脑”一觉醒来,把自己浑身上下看了个够,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他上学前到我家,把整件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我说这一定是他做的梦。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他还说,放学后,一定给我讲讲“不高兴”的变化。最后,他把帽子、手套、围巾、书包都检查了一遍,看一样儿也不少,才哼着歌上学去了。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 大拇指汤姆

从前有个魔法师,名叫默林。一天,他装扮成乞丐在乡村乞讨。他来到—个农夫家里,农夫和他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这个衣衫褴褛(lánlǚ)的乞丐。

默林发现,虽然夫妇俩有温暖的房子,食物也够吃,但似乎不太愉快。

“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

“唉,”农夫的妻子说,“我俩结婚(hūn)快二十年了,日子还算过得去,只是没有孩子。这是多大的不幸啊!我老是想啊想啊,想有个儿子,哪怕只有我丈夫的大拇指那么大也行啊!”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爱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儿也不见长大。

有一次,汤姆的母亲调[tiáo]好面糊,准备做点心。汤姆趁她不注意,爬上盆沿儿,想看里面是什么。忽然,他脚下一滑,扑通—声掉进面糊里,顿时,嘴里塞满了面糊。他又踢又踹,拼命挣扎。

“哎呀。”母亲说,“这面糊着[zháo]魔了,好像有个妖精在里面。”她赶紧把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恰好有个补锅匠经过。“嘿,这面糊可以做顿饭吃!”他一边想,一边包好面糊,放进工具袋。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

“奇怪,”补锅匠自言自语道,“什么东西跑到我袋子里去了?难道是我捡了团面糊,妖精就来吓唬我?”他连忙打开工具袋,一股脑儿倒出里头的东西,然后转身跑了。汤姆带着满身的面糊跑回了家。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第二天,母亲带着汤姆到院子里去挤牛奶。她怕汤姆被风刮跑,挤牛奶时,就把他拴在一棵蓟(jì)草上。一头奶牛正在寻找食物,看见那棵蓟草,伸出舌头就把蓟草和汤姆卷到嘴里。汤姆吓坏了,放声大喊:“妈妈,妈妈,救命啊!”

母亲听到了汤姆的喊声,连忙站起身来,一边大喊:“你在哪儿?”一边到处寻找那棵拴汤姆的蓟草。

“在这儿!“汤姆喊,“在牛嘴里!”

奶牛听到自己嘴里发出尖叫声,吓了—跳,把嘴一张,汤姆掉了出来。母亲飞快地打开围裙,及时接住了汤姆。真是好险哪!

没多久,汤姆拿着父亲用大麦秆为他做的鞭子,骑在牛背上玩儿。一只乌鸦飞过来,把他当做食物叼走了。乌鸦翻山越岭,一直飞到大海上空。它想喘口气,谁知刚一张嘴,汤姆就从它嘴里掉了出来。

汤姆在空中飘哇,飘哇,最后落到了海里。一条大鱼游过来,张开大嘴,把他吞进肚子里。没多久,那条鱼让渔民逮住了,第二天被送到了王宫。当厨娘剖(pōu)开鱼肚子,准备给国王做菜时,发现了鱼肚里活蹦乱跳的汤姆。她惊讶得张大了嘴,连菜刀砸到自己的脚背上都没反应。厨娘把汤姆带到国王面前。汤姆站在国王的餐桌上,向周围的人鞠躬问好,还跳起了舞。大家的肚子都笑疼了。从此,汤姆便成了国王的玩偶,非常受宠(chǒng)。

有一天,国王问汤姆:“你父母是什么样儿的?也像你这么小吗?”

“不,”汤姆说,“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

国工说:“那好吧,你到我的宝库里去,拿点儿金银,给你穷苦的父母亲带去,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于是,汤姆带了一个鱼鳔(biào)做的袋子来到国王的宝库。他挑了一枚三便士的银币,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重了。汤姆背上钱,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家。他的父母因为找不到他,眼睛都哭肿了。看见儿子回来,他俩高兴极了,连忙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汤姆吃,还细心地照料他,因为他扛着银币走了这么远的路,简直要累死了。

此后,汤姆住在王宫里。他每月都要回父母的小屋一趟,给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农夫和他的妻子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kuǎn)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1、想一想,大拇指汤姆都有哪些神奇的经历?

2、农夫和妻子为什么为她的儿子骄傲?

3、读下面句子,说一说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再用它说一句话并写下来。

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5 * 坚定的锡兵

在一个精致的小房间里,放着许多玩具。这是一个小男孩儿的游戏室。每天,他都要到这里来玩儿。

在这些玩具中间,有—个锡兵。他有二十四个哥哥,他们是用一把旧的锡汤勺铸(zhù)出来的。他们的肩上扛着长枪,眼睛直视前方。他们的制服一半是红的,一半是蓝的,光彩夺目。可是这个锡兵和他的哥哥们相比,却少了一条腿,因为他是最后铸成的,锡不够用了。但是,他从没有为自己残疾悲哀过,总是用一条腿坚定地站着。

这个锡兵被摆放在—张小圆桌上。跟他正对面的不远处,摆放着一个纸做的宫殿(diàn)。从宫殿的那些小窗子望进去,可以看到里面的大厅。大厅前面有几棵小树,围着—面小镜子——这算是—个湖吧。几只蜡做的小天鹅在湖上游来游去,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里。—位纸做的小姑娘站在敞开的宫殿门口。她穿着一件漂亮的裙子,肩上飘着一条小小的蓝色缎(duàn)带,上面点缀着一些亮晶晶的装饰品。这位小姑娘是一个舞蹈家,她伸着双手,一条腿高高地举着。锡兵看不见那条腿,他以为小姑娘也像自己一样,只有一条腿。

“多可爱的小姑娘啊!”他心里想,“可她也只有一条腿。我们倒可以做朋友,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个锡兵。”他真怕这位弱不禁[jÿn]风的小姑娘被风吹倒了,被小男孩儿碰倒了,或者被别的玩具撞倒了。他直直地望着她——她一直是用—条腿站着的,丝毫没有失去平衡。

有—天,小男孩儿玩儿玩具时,顺手把锡兵移到窗台上。忽然一阵风刮来,窗户开了,踢兵一个倒栽葱从三楼摔了下去。他倒立在自己的钢盔中,腿直直地立起来,刺刀插在街上的石缝里。

天开始下起了雨,越下越大,最后简直是倾盆大雨了。锡兵倒立着,水流哗哗地冲刷着他的身体,好像要把他带走。可是他依然一动不动。他默默地想着那位跳舞的小姑娘:“她还能在那儿站多久呢?她身体那么柔弱,—定需要我的保护。我一定能够回去的,主人一定会来找我的。”想到这里,錫兵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雨停了,有两个孩子从这儿走过。

“瞧,锡兵!”一个孩子说,“我们让他去远航吧!”

他们用一张报纸折了一条船,把锡兵放在里面,又把纸船放进水沟里。纸船沿着水流向前驶去。啊!多么湍急的水流啊!多么骇(hài)人的巨浪啊!纸船一上一下地颠簸着,不时嘟噜噜(dūlūlū)地打着转。锡兵有些头晕,但是他依然牢牢地站着,肩上扛着长枪,眼睛坚定地向前看。“我会回去的,我一定会回去的,因为那里有我要保护的人。”他暗暗地想着。

纸船被冲进—条下水道里,在一片漆黑中行驶了很长时间。突然,锡兵的眼前一亮,纸船冲出了下水道,冲进了一条宽大的运河。纸船已经损坏得不太像样了,在旋涡(wō)里打着转,慢慢地往下沉。锡兵还是挺直了身子,紧紧地扛着他的长枪。“不,我不会在这里死去,我一定能回去,因为那里有我要保护的人。”他的心里依然充满着希望。

纸船破了,锡兵向河底沉去。这时候,一条大鱼一口把他吞进了肚里。

啊,那里面是多么黑暗哪,而且空间又那么狭(xiá)小!但是锡兵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他是坚定的,就是当他直直地躺下来的时候,仍然紧紧地扛着自己的长枪。

忽然,锡兵眼前一亮,同时听到有一个人在大声叫喊:“锡兵!”原来这条鱼已经被捉住,卖给了小男孩儿家的女仆,女仆把鱼带进厨房,用一把大刀剖开鱼的肚子。她用两个手指把锡兵拦腰掐住,拿到客厅里,让家里人看看这位在鱼腹里做了一番旅行的了不起的人物。

他们把他放在桌子上。锡兵高兴地发现,自己又来到了他以前的那个房间!他看到那个熟悉的小男孩儿;他看到桌上都是自己熟悉的伙伴;他看到那座美丽的宫殿和那位可爱的小舞蹈家:她仍然用一条腿站着。她也是—样坚定啊!她的精神使锡兵很受感动,他简直要流出眼泪来了,但是他不能这样做,他只有牢牢地握住手中的长枪。他望着她,她也望着他,但是他们没有说一句话。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

单元目标:1.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

2.文章的表达方法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古诗情感】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白云生处: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诗赏析】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

7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升起来,人就不能够看见。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8 * 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戴巴棣[dì]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号”?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若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若钓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岁,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 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 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 只要你肯刻苦钻研; 假如你害怕开动脑筋, 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比如斗转星移, 那何止千年万年! 可直到哥白尼出现,

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

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

为什么不会把浮力计算?

在暴雨中放风筝, 富兰克林捉到雷电。 放风筝的人千千万, 为什么没有这项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9 西 风 胡 杨 作者:潘岳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mǎ)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韧(rân)的树。胡杨的根茎(jīng)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g)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yún)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cuī)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yù)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qiūcí]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zhēng)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cì)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yì)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kěn)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â)梦。

我站在这孑(jiã)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10 * 我家门前的海

作者:张岐

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心,装着海;眼,荡漾着诲;笑,就是海的声韵……

多变的脸

多么像人哪,海的脸一天多变。

清晨,常常是安恬的。安恬得没有一丝涟漪(liányī),就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xīngsōng)眼睛的脸,还羞怯(qiâ)地蒙[mãng]着一层薄薄的面纱。

当风提着裙子姗(shān)姗走来,安恬的海面顿时泛起密匝(zā)匝的弧纹,就像是老奶奶皱巴巴的脸。

涨潮了。海浑身抖动,一边跳,一边吼,那扬起的雪白的浪花,多像是发脾气的爷爷翘起的白胡须……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爸爸和妈妈的脸不也是常常变化吗?当我潜心做功课的时候,当我学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时候,当我不讲礼貌和淘气的时候……

嬉笑和严肃常常有同样的内涵:因为深沉的爱。

我喜欢海,喜欢有着丰富感情的海。

牧 场

我家门前是一个无边的牧场。牧场有着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但是,没有牧鞭,风吹草低也不见牛羊。

牧场上见到的是轻轻荡漾的琉璃浮漂,—串串像是巨大的晶莹的珍珠;波面下是一条条吊绳,牵引着数不尽的水产:楔(xiē)子形的贻(yí)贝、芭(bā)蕉扇状的扇贝、耳朵模样的盘大鲍(bào)、天鹅蛋般的蛤蜊(gãli)……

最壮观的是从墨西哥引进的“海藻(zǎo)之王”——巨藻,硕(shuî)大的茎叶组成葱郁的海底森林,把海的颜色都染红了……

海上牧场,驱走了海的荒芜。一道道无形篱笆,圈住了渔家人金色的梦。

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冀。

海上牧场,跳跃着我的一颗童稚的心……

我常常跟妈妈到牧场上放牧,驱着小舟,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chí)的好奇心。

我暗暗地下了决心:长大了也要做这大牧场的放牧人……

我家门前挂着一幅画,从门口一直延伸到天边。画面有动有静,颜色有浓有淡。

这画很大很大,太阳、月亮、云彩、飞鸟和春秋四季都描摹在上边。

这画天天在变,变得新,变得奇,变得梦幻般的迷离……

岛上人,都是画中人。

岛上人,又都是画师。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湿漉漉的潮印上寻觅记忆,当我搂着浪花跳舞,当我乘着骏(jùn)马——小船儿在波流上疾跑的时候……我也便在画中了。

我永远永远看不腻这幅画。

我要快快长知识、增智慧,用灵巧的手,蘸着朝霞般的色彩,为画面添上崭新崭新的几笔……

我相信,这幅画会愈(yù)来愈美。

第三单元 难忘的岁月

11 长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

乌蒙磅礴(páng bï)走泥丸(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2 狼牙山五壮士 作者:沈重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3 * 小英雄雨来 作者:管桦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许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雨来问爸爸:“爸爸,远不远?”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这哪有准儿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赶快把村里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妈妈问:“区上在哪儿?”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儿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呜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楞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十二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喀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上。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儿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儿。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啊!”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卖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14 我的战友邱少云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说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很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件爆炸。显然,敌人已经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个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出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15 * 紫桑葚 作者:高军

“小鬼,怎么好像不太对头啊?”他四下里扫了一眼,问警卫员。

警卫员扭头向西面的山峰看了一下——每个山头硝烟滚滚,枪声炮声此起彼伏——就把两脚啪地一并:“报告首长,老乡都躲了,门没顾上锁。”

“唉,打仗嘛。”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咱们就在这里落脚吧,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管好啊。”

紧张忙碌过后,瞅点儿空隙,他走出房门,两手举过头顶,伸了个懒腰,然后看看田野里的青草和绿树,感到舒坦了一些。正想转回身去,钻进耳朵里的枪炮声中,似于夹杂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咝(sÿ)咝的声音。他仔细听了—阵,就来到西屋门口。警卫员立即跟了过来。他先敲了敲门,没动静,就慢慢推开虚掩着的秫枯(shújiý)扎的门。迎门是一个大秫秸笸箩(pǒluo),里面养着已长到一寸左右的蚕宝宝。一条条蚕虫,在蠕(rú)动着,叠压着,有的还把头抬起来,来回扭动几下。他笑了笑,慢慢退出来,又轻轻地把门关上。

回到正房的指挥所,他问了一下

25、

26、27师所在的具体位置,命令道:“不许从任何人手下漏掉一个敌人!”

他端起茶杯,举到嘴边,还没碰到嘴唇,又猛地放下,桌面被碰得响了一声,人们都抬起了头。他谁也没看,大声叫道:“警卫员!”

“到!”两个警卫员跑到他跟前,举手敬礼。

他严肃地看了他俩一眼:“我命令你俩,马上去给我采一筐桑树叶子来,要干净,要肥实。”

警卫员稍一愣神,随即大声应道:“是!”看着警卫员跑步出了院子,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然后,又大步走到地图前,看了看部队目前所在的位置,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个警卫员还没回来。他默默地站起来,又慢慢地走到西屋门前。手刚伸到门上,又猛地缩回来。他自嘲地笑了笑,走到大门口:“这两个小鬼,怎么搞的?”

又过了一会儿,门口传来怯怯的声音:“报告首长!我俩没看到桑叶。”

他看了他俩一眼,见他们还喘着粗气,—副疲劳的样子,就把心里腾起的火强压下去,指指他俩,冷冷地问:“怎么回事?”

警卫员回答:“在方圆两公里之内我们找了一圈,没有桑树,所以„„”

另一警卫员说:“西边倒是有三棵桑树,但被炮火打得光秃秃的了,树上一片树叶也没有了。”

他锁着眉头,没吭声。过了半天,才又轻声说道:“你俩再去一趟,要扩大搜索的范围。”他把手使劲儿往下一按,声音略大了—点儿,“但必须采到桑叶。”

“保证完成任务!”两人的眼角有点儿湿,敬礼后拿着筐又跑了出去。

四下里的炮火仍很激烈。他的心里有点儿为自己的警卫员担心,两个小鬼可要小心哟。他不敢分散自己的精力,又马上把注意力转回到对战事的考虑上。

太阳已经过午,当他再次抬眼往大门外看时,两个警卫员终于走进了视野。

两人抬着一大筐碧绿的桑叶回来了,脸上显露着兴奋的神情。

他走出来,高兴地说:“给我给我,你俩快去喝口水。”

但警卫员并没有走,与他一起抬着桑叶来到西屋。

他瞅着一个个蚕宝宝,嘿嘿地笑着,慢慢抓起一把桑叶,反过来顺过去地看了看,没有杂质,只是叶柄上带着几个紫色的桑葚。他把桑葚摘下来,塞到警卫员的嘴里。

警卫员没防备,只好吃了:“首长?”

他笑了:“慰劳你俩一下。”

说着,他小心地把桑叶撒[sǎ]到笸箩里。蚕宝宝快速地蠕动起来。刷刷刷,绿油油的桑叶一会儿就被咬出一个个大豁(huō)口。他又抓起一把桑叶,摘下桑葚,放到旁边的一个小凳子上,再把桑叶撒给蚕宝宝。

警卫员看到首长非常投入,就咂(zü)咂嘴,小声说:“首长,桑葚真好吃,您尝尝吧。”

他摇摇头:“不,给房东的孩子留着吧。”

炮火越来越猛了„„

不久以后,被写入战史的孟良崮(gù)战役(yì)胜利结束。

躲出去的房主人回来了,他发现自己养的蚕吃得很饱,旁边一只筐里还有小半筐桑叶。在一紫色的桑椹边,还压着一张纸条:

打扰了,感谢给我们留门。

许世友

1947.5.13

看到这里,老乡的眼睛湿润了。蒙眬(lïng)中,他发现那堆紫桑葚更加鲜亮了。

第四单元 真诚的心

16 酿

吱呀—声,门轻轻地开了。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奶奶挽着袖子,从厨房里走出来,一看他蔫(niün)头耷脑的,有点儿吃惊。平时他放学回来,总是高高兴兴的,不是拿着腔调儿朗诵(sîng)“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喊“奶奶,我饿了”,从来没有这样的老实劲儿。该不是病了吧?奶奶担心地抚摸一下他的额头,凉丝丝的,一点儿也不热。他是怎么啦?

“东东,告诉奶奶,出了什么事儿?”

“奶奶,语文老师读课文,我给她挑了一个错儿,她会不会生气?”他仰着脸问。

奶奶一听是这么一件小事,毫不在意地笑了。不过,照例又数[shǔ]落了他几句:“你这个孩子,总好多嘴多舌,大家尊敬老师,你给老师挑毛病,老师会不生气?”

他轻轻地“啊”了一声,心里还有些想不通。说他不尊敬老师,实在委屈,尤其对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给学生的印象一直很好。她个子不高,身体单薄,脸色有些苍白,扎着刷把辫儿,像个高中生,一点儿老师的架子也没有。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diã),就是同女生跳橡(xiàng)皮筋。她的课讲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东东喜爱听她朗读,时常模仿她的腔调和姿态,练习朗读。

今天语文课学习朱自清的《春》。老师朗读课文时,教室里静静的,—点儿杂音也没有,只有她那充满青春气息的声音在回荡。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老师读得越来越起劲,脸上焕(huàn)发着怡(yí)然自得的神情。当她读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yùn)酿”时,他忽然听出她把“酿”字念成“yàng”,不觉感到有些惋(wǎn)惜。要是别的老师读错一个字,他也许不会这么注意。这个老师却是他敬佩的有水平的老师。他感到应当立即向老师提出来,禁不住大声说:“老师,您把‘酿’字读错了!”

霎(shà)时,教室里肃穆(mù)的气氛被破坏了。老师吃了一惊,微微皱了一下眉,黑亮的眼睛闪着冰冷的光,注视着他。同学们也扭过头,投来抱怨的目光——好像剧场里的观众发现了一个捣(dǎo)乱分子。他意识到自己太冒失,想申辩,但缺乏(fá)勇气,便懊恼地低下头,满脸通红。

老师迟疑片刻,什么也没说,又接着朗读了下去。然而,她读得不那么流畅了,声音呆板,并且又念错几个字。下课的铃声一响,她就收起教案走了,显得很不开心。

这时,班里就像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老师根本没念错,他瞎(xiü)挑刺儿;有的说,老师即使念错了,也不奇怪,不应该当场就提,不尊重老师,影响了课堂教学。他被说得晕头转向,担心老师记他的仇。

“奶奶,老师会记我的仇吗?”他走进厨房,又问。

“吃一堑(qiàn),长—智,明天上学向老师认个错吧!”

怎么向老师认错呢?他感到很苦恼,晚饭吃得也不香。

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châ)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心突突乱跳,—动也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六十八页。”等大家翻开书之后,老师郑重地说,“昨天,我把‘酝酿’的‘酿’字念错了。当时刘东东同学给我指出来了,我还不相信,因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也教我读‘yàng’。我回去向几位老师一请教,才知道念‘yàng’是吉林地方音,标准音要读‘niàng’,请大家注意。多亏刘东东同学及时给我纠正了,不然我就要一错再错了。所以,我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我改正错误。”

东东一听老师不但没有生他的气,而且还表扬了他,就激动得站起来说:“老师,我昨天没举手就在下面说话,影响了上课,请您原谅。”

老师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亲切的微笑,点了点头。

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该有多好啊!那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17 十年后的礼物

帕乌斯 托夫斯基 选自《一篮枞果》

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十八岁了,她第一次离开挪威西部的大森林,来到了首都奥斯陆,第一次参加一个在公园举行的露天音乐会。白桦树上眨着眼睛的彩灯,庄严、华丽的舞台,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使她深深地陶醉了。

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台上的报幕人分明在向观众报告:“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得意之作——《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这个著名的音乐家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将一支乐曲献给她呢?起初,由于心情激动,她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啊,她明白了。她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儿„„

那时,她还是个八岁的金发小姑娘。秋天,她提着篮子到森林中去捡野果。在林间小道上,遇到一个穿着风衣的人正在散步。那人虽然是城里人,却异常和气。他帮她提着装满了野果的篮子,一边送她回家,一边微笑着说:“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了。”但他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现在她知道了,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而且用这样奇妙的方式。他的乐曲会传遍四方,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她从音乐的洪流里感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音乐会结束以后,这位十八岁的姑娘走到海边,望着沉睡中的大海,她觉得有一种她所陌生的情感在心中萌芽了。于是,她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苏联作家巴乌苏斯托夫斯基的《一篮枞果》改写,作者曾卓。

18 * 月下桨声 作者:韩少功

雨后初晴,水面长出了长毛,有千丝万缕的白雾萦绕飞扬。我一头扎入浩荡碧水,感到肚皮和大腿突然一阵冰凉。远远看见几只野鸭,在雾气中不时出没。哗的一声,身旁冒出几圈水纹,肯定是刚才有一条鱼跃出了水面。

一条小船近了,船上一点红也近了,原来是一件红色上衣,穿在一个女孩儿身上。女孩儿在船边小心翼翼地放网。船头上,一个更小的男孩儿在划桨。他们各忙各的,一言不发。

我已经多次在黄昏时分看见这条小船,还有这两个小小的“渔夫”。他们在远处忙碌,总是不说话,也不看我一眼。

有城里的客人要来我家,得买点儿鱼才好。于是,我朝着小船吆喝了一声:“有鱼吗?”

他们望了我一眼。

“我是说,你们有鱼卖吗?大鱼小鱼都行。”

他们仍未回话。隔了好半天,女孩儿朝这边摇了摇手。

我指了一下自己院子的方向:“我就住在那里,有鱼就卖给我好吗?”

他们没有反应,不知是没有听清楚,还是有什么为难之处。

第二天一早,院子里传来持久的狗吠(fâi)。我来到院门口,发现那个红衣女孩儿站在门外,提着一只泥水糊糊的塑料袋,被狗吓得进退两难,赤裸(luǒ)的双脚在石板上留下水淋淋的脚印。

我愣了一下,记起了昨天我在水上问购。我接过她的塑料袋,发现里面有一二十条鱼,大的约摸半斤,小的只有指头那么粗,鲫(jì)鱼、草鱼杂得有点儿不成样子。从她疲惫的神色来看,大概这就是他们忙了半个夜晚的收获。

我收下了鱼。

她走后不久,狗又叫了。窗外橘红色一晃,是她急急地返回来,跑得有点儿气喘吁吁。

“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

“错了什么?”

“你们把钱算错了。”

“不会错吧?刚才是你看的秤,是你报的价,你说多少就是多少,我并没有„„”

“不是,是你们们多给了。”

她红着脸说,刚才回到船上,弟弟一听钱的数字,就—口咬定她算错了,肯定没有这么多钱。他们又算了一次,发现果然多收了一块钱。

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liüo)起橘红色衣襟(jÿn),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一块钱,值得她这样急匆匆地赶来,并做出这么多复杂的动作吗?“也就是一块钱,你送鱼来,就算是你的脚力钱吧。”我说。

“不行不行„„”她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再说,我们以后还要找你买鱼的,这一块钱就先存在你那儿吧。”

“不行不行„„”拨浪鼓还在摇。

她固执地要寻找一块钱。然而,她的小钞票凑不起一块钱。递来一张大钞票,我们又没有合适的零钱找。就这样你三我四你七我八地凑了好一阵,还是无法做到两清。最后,我满足她的要求,好歹收下了七角,并一再强调:“不要再说了,就这样算了,你再说我就不高兴了。”

她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浑身不自在,犹犹豫豫地低头而去。

傍晚,我和妻子从外面回家,发现院门前有一把葱。一位正在路边锄草的妇人说,一个穿红衣的姑娘来过了,见我们不在,就把葱留在门前。

不用说,这一大把葱就是她对鱼款的补偿。

妻子叹了口气,说如今难得还有这样的诚实。

我说不出话来„„

每天早上,我推开窗子,发现远处的水面上总有—叶或者两叶小船,像什么人无意中遗落了一两个发夹,轻轻地别在青山绿水之中。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我走在月光下的时候,偶尔听到竹林那边还有桨声,是一条小船均匀的足迹,在水面上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但我依稀听得出桨声过于粗重,不是来自一个孩子的腕力。

我来到水边,发现近处根本没有船。原来是月夜太静了,仿佛缩短了声音传递的距离,远和近的动静根本无法区别。

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

19 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圣诞节后第—天上课,老师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节日生活。坐在库伯前的丹尼斯讲的是和父母在游乐场的抽奖趣闻,他激动地拿出得奖的那张十美元钞(chüo)票向同学们展示。那张绿色的钞票,在—帮七八岁孩子的眼里,的确很值得炫(xuàn)耀。

下午的游戏时间,班里的同举纷纷离开教室。库伯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起身时,他突然发现,那张十美元的钞票静静地躺在丹尼斯的课桌下。库伯立即朝教室门口的丹尼斯叫了—声。但是,只顾着跟同学打闹的丹尼斯没听见。库伯又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回应。库伯张开嘴,刚要叫第三声,—个念头忽然从脑中闪过。十美元哪!家境贫寒的库伯想起商店橱(chú)窗里那些价格不菲(fþi)的漂亮玩具和文具,那都是父母不可能满足他的。现在眼前就有十美元,这对他来说,是多大的诱惑呀!

没有人注意到教室里发生的事情。可—走出教室,库伯就后悔了。他竭力说服自己,那只是从地上捡到十美元;但是,另一个声音总是不断提醒他:那不是捡,是偷!整整一个下午,库伯一直非常不安。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丹尼斯发现自己丢了钱,报告了老师。全班的孩子都留了下来。由于没有人承认,校长只好请丹尼斯的家长来学校协商。这下库伯慌了,可他又不敢承认。他害怕一旦自己站出来,同学们会把他看成一个小偷。

不久,丹尼斯的爸爸来到学校,他是个穿着制服、身材魁梧的警察。班上的同学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人说校长请警察抓小偷来了。

丹尼斯的爸爸在校长陪同下走进教室,孩子们都好奇地望着他。只有库伯吓得心里乱跳,手掌出汗,生怕丹尼斯的爸爸—个箭步冲过来,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把他这个“小偷”给楸出来。校长讲话的时候,丹尼斯的爸爸用眼睛扫视了一下所有的孩子。有一瞬间,他的目光甚至跟库伯对个正着。

轮到丹尼斯的爸爸讲话了,他站到孩子们中间,手上握着厚厚—摞(luî)浅蓝色的信封。他微笑着说:“每个信封里都有—个小太阳,一模—样的小太阳。”说完,他还拿出了—个给大家看。那是个用红水彩涂画在一张正方形白纸上的小太阳,上面泛着金色的光芒。

丹尼斯的爸爸继续说:“丹尼斯今天在教室里弄丢了—张十美元的钞票。是小偷偷走了吗?我做了很多年警察,知道小偷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敢肯定在这个班里绝对没有小偷,只有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只是这个孩子目前还投有足够的勇气承认错误。怎么办呢?我想了一个办法,每人从我这里拿一个装着小太阳的信封回家。如果你是没犯错的孩子,明天请把里面的东西封在信封里交给丹尼斯;如果你是那个犯了错的孩子,就把十美元放在信封里封好交给丹尼斯,留下那个小太阳,等到你承认错误那天亲自还给我。”说着,他开始分发那些浅蓝色的装着小太阳的信封。

第二天,丹尼斯收齐了全班孩子的信封带回家。晚上,父子俩一封一封地拆(chüi)开,果然有一个信封里多了一张十美元的钞票,少了火红的小太阳。丹尼斯的爸爸满意地笑了。

这件事情就此了结,而且孩子们也渐渐遗忘了。即便长大后的丹尼斯偶尔提起,警察父亲也只淡然一笑——说起来,十美元真是件小事,重要的是那个犯错的孩子用特别的方式承认了。

多年以后,库伯也当了一名警察。他勇敢正直,工作努力,侦破了多起重大案件,获得了总部的嘉(jiü)奖。总部派来颁奖的竟然是多年不见的丹尼斯的爸爸。开始,丹尼斯的爸爸并没有认出这个年轻的同行。他们相互敬礼后,库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白纸,慢慢展开,白纸上画着一个火红的小太阳,空白处是一行孩子的笔迹:“我知道今天犯了大错,是我拿走了丹尼斯的十美元。”后面落款是库伯的名字和多年前的那个日期。

丹尼斯的爸爸怔(zhâng)了一下,他打量着库伯,笑道:“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被吓坏了的孩子。”库伯不解地问:“什么?当时您知道是我吗?可您没说呀!”丹尼斯的爸爸点点头,说:“凭我的经验,第一眼就知道是你。但我从你的眼睛里看见了焦灼(zhuï)和懊悔,那不是真正小偷的眼神,所以我必须给一个犯错的孩子改正的机会。”

说完,丹尼斯的爸爸接过那张画着小太阳的纸,把一枚奖章端端正正地别到库伯警服襟(jÿn)前,随后两位警察立正,又相互庄严地敬了个礼。

20 * 彩 票

作者:毛勇强

一天,一位在外地出差的先生,通过电话,向一个他经常光顾的彩票投注站买了七百零七元钱的彩票。他对彩票投注站的一位女工作人员说,帮他留着彩票,等他出差回来后再把钱给她送去。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他耽搁了归程。彩票开奖后不久,他接到了彩票投注站的电话,说他委托买的彩票中了大奖,奖金是五百一十八万元。

然而,这个电话并没有使他欣喜若狂,相反,他心里还有一丝气愤和鄙夷(bǐyí)。他冷冷地说:“你别蒙[mýng]我了,我怎么可能中大奖呢?即使中了大奖,彩票也在你那里。”说完,他搁下电话,不再理她。他想,大概那位工作人员以为他不想付那七百零七元钱了,故意骗他去投注站呢!

“唉,现在的人哪,大家相互不信任。”他在心里感叹着。

第二个电话又随即而来,打电话的还是那位工作人员。电话中,她显得十分焦急,甚至都带着点儿恳求的语气对他说:“先生,你委托我买的彩票真的中了大奖,你快回来拿吧!”

工作人员迫切的语气让他犹豫了。片刻间,他觉得自己仿佛真的中了大奖。想到这里,他不禁怦(pýng)然心动。可是转念一想,几百万的巨奖哪能这么轻飘飘地降临在自己头上呢?不可能,还是不可能!再说,这时还在别人手里的彩票就像水中之月,离自己远着呢!于是,他还是没好气地回应那位工作人员:“你我算是熟人了,我不会少你钱的。”说完就不耐烦地撂(liào)下了电话。

三天后,他拿着七百零七元钱来到投注站,想结清欠款。他一进投注站,那位工作人员马上迎了过来,激动地把一张彩票放到他的手中,说:“终于把你盼来了!这是你的彩票,你真的中了大奖,快去兑(duì)奖吧!”

他看了看手中的彩票,真的中了大奖?他有些反应不过来,半信半疑地到了兑奖中心,等领到五百一十八万元巨奖时,他还仿佛在梦中一般。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广东省化州市。那个在大奖面前毫无贪念的彩票投注站的工作人员名叫林海燕。2003年底,她被中国体彩中心授予“中国体育彩票发行诚信先进个人”称号,化州市和附近的市民纷纷慕名前来看望这位真诚得有些“愚蠢(chǔn)”的普通人。

她的行为在一些人看来真的有些不可思议。当彩票没有交给他人,还在自己手上的时候,五百一十八万元归谁只不过是一个说法问题,她只要说是自己购买的,别人就没有权利获取那笔巨款。而她偏偏没有这样做。

面对这种可贵的行为,我们不得不为人性中的闪光点而感动。它们犹如夜空中的星辰熠(yì)熠生辉,让人相信世界的美好。

第五单元 中华文化

21 孔 子

孔子名丘,字仲(zhîng)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rú)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zuǎn)成一部书——《论[lún]语》。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献。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chǔ]世。

《论语》记载,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今天的话,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有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cài)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跟随的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弟子子路向孔子抱怨道:“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后来,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儿米,便赶紧埋锅做饭。饭快熟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jìsì)他。”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熟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sâ),内容隐晦(huì),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wãi)编三绝”成语的由来。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及相关资料编写。

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对后世影响极大。人们将另一位著名书法家颜真卿(qÿng)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用“颜筋柳骨”来形容他们的字。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样,铁骨铮(zhýng)铮,深得世人钦(qÿn)佩。

据说,有—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zōng)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juã)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xián)外之音的。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当时正沉溺(nì)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担任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说着说着,文宗忽然扬起袖子来让柳公权等人“欣赏”他的龙袍,并洋洋自得地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过三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jiǎn)朴的美德。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chù)不肖(xiào)之臣;还应接受劝谏(jiàn),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幸运的是,这些话非但没有惹(rþ)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文宗当时便说道:“我知道以你现在这么高的职(zhí)位,是不应再兼任劝诫为职务的谏议大夫的。可是,因为你实在具有正直敢言的诤(zhâng)臣风采,所以还是委屈你兼任此职。”

第二天,文宗就正式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他所任的其他职务照旧不变。这下他向皇帝进言就名正言顺,也更加方便、更加直接了。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面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而更难得的是,他又以“心正”给历史与后人塑造了一个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这将作为另一种“柳骨”而留存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相关材料编写。

23 * 黄 帝

传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黄帝时代一系列灿烂的制作和发明,诸如衣冠、宫室、舟车、蚕桑、文字、音乐、历法、指南车,等等,为古代中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chǔ)。

黄帝本姓公孙,因为出生于轩辕(xuünyuán)之丘,因此号称轩辕氏。黄帝是在姬(jÿ)水边长大的,所以又以姬为姓。由于黄帝是有熊国国君,人们又称他为有熊氏。

黄帝生活在五千多午前,是著名的部落首领。据说他一生下来就异常聪慧,青年时敦(dūn)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当时,发明了农耕和医药的天下共主炎帝族已经衰落,而九黎族的部落首领蚩(chÿ)尤十分强悍暴虐(nûâ),侵凌弱小,兼并其他部落。炎帝族也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只好向黄帝求援。黄帝毅(yì)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联合炎帝族与蚩尤大战于涿(zhuō)鹿。这是远古时代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在后来的传说中也真的加进了鬼神。双方的将士英勇无畏,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了,擒(qín)获蚩尤,并将他处死。战争之后,各部落一致拥戴轩辕氏为天子,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古人认为生长万物的大地土色呈黄,黄色是大地的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是大家所崇尚的颜色,因此,他们称轩辕氏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一面让人画了蚩尤的像送给那些企图妄(wàng)动的部落,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蚩尤败亡的教训,一面用武力讨伐(fá)那些敢于作乱的人。于是,来归附黄帝的部落更多了。后来,炎帝族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和黄帝族发生了冲突。炎帝族战败后,并入了黄帝部落,黄帝族的力量更大了。从此,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他们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使这个地区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相传尧、舜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是他的后裔(yì),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在位时间很长,他带领先民们为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几千年来,凡是中华儿女,不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公认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现在,在陕西省黄陵(líng)县松柏常青的桥山上,还保留着黄帝陵和轩辕庙。每年清明节,各界人士都要前往黄帝陵公祭黄帝,缅(miǎn)怀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及相关资料编写。

23 梅 兰 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lún)陷。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huǎng)子,找到了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请他到电台去为他们播一次音。虽然并没有明说播音的内容,但梅兰芳心里明白,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于是,他便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jù)绝了。

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平时性情温和,但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纠缠,他发怒了。他明白,虽然这场戏的大多数观众是普通百姓,但一旦应邀登台唱戏,日后如果日本人邀请去唱戏,去“满洲国”或东京演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回绝呢?于是,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著名画家丰子恺(kǎi)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líng)’,有几人欤(yú)?”作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梅兰芳也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süo)扰就一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

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î)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nìng]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香港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又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苦闷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冥思良久,梅兰芳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那便是“蓄须”。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孩子们好奇地问他:“爸爸,你怎么留起卓别林的小胡子来了?”

梅兰方起初笑而不答,只是抚摸着胡须,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孩子们追问急了,他才装作幽默地答道:“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pãngpài)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猜到了梅兰芳蓄须的目的。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同样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zhuï)实有些无奈。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yì)的。当他最终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轮番登门,有的说“小胡子是可以剃(tì)掉的嘛”,有的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与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失去性命。梅兰芳的良苦用心,终于击碎了日伪的痴心妄想。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jiǒng)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梅兰芳画传》等相关资料编写。

25 * 唐玄奘(zàng)西行取经

玄奘是唐朝的一位和尚。他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在研读佛经时,他发现以前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就决定到佛教的起源地天竺(zhú)去学习。

公元629年(一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禁止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驻守边境的兵士发现,命他回长安去。他设法绕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甘肃安西)。

在瓜州,玄奘打听到玉门关外有五座堡垒,每座堡垒之间相隔一百里,中间没有水草,只有堡垒旁才有水源,并且由兵士把守。这时候,凉州的官员已经发现玄奘偷越边防,发出公文到瓜州缉(jÿ)拿他。如果经过堡垒,他—定会被兵士捉住;可是不经过堡垒,他又无法补充水源。玄奘正束手无策,碰到了一个当地人,说愿意给他带路。玄奘变卖了衣物,买了两匹马,连夜出发,跟着他混出了玉门关。谁知走了一程,那人就不想再走了,甚至想谋杀玄奘。玄奘发现他不怀好意,就把他打发走了。

玄奘单人匹马在关外的沙漠地带摸索前进。约莫走了八十乡里,才到了第一堡边。他怕被守兵发现,白天躲在沙沟里,等天黑了才走近堡垒前的水源。他正想用皮袋盛水,忽然一支箭射来,差点儿射中他的膝盖。玄奘知道躲不过,索性朝着堡垒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和尚,你们别射箭!”

堡中的人停止射箭,打开堡门,把玄奘带进堡垒。守堡的校尉王祥信奉佛教,问清玄奘的来历后,不但没为难他,还派人帮他盛水,又送了一些食物,亲自把他送到十几里外,给他指引一条通向第四堡的小道。

第四堡的校尉是王祥的同族兄弟,听说玄奘是王祥那里来的,也很热情地接待他,并且告诉他,第五堡的守兵十分凶暴,叫他绕过第五堡,到野马泉去取水,再往西走,就是—片长八百里的大沙漠了。

玄奘离开第四堡,又走了一百多里,迷了路,没有找到野马泉。他正要拿起随身带的水袋喝水,哪知一失手,水都撒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么越过沙漠呢?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经立下誓言,不到达目的地,决不后退—步。于是,他拨转马头,继续朝西前进。

大沙漠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漫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儿水喝,口干的像火烧一样,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沙漠上。到了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十几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今新疆哈密),到了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高昌王也信佛,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憎,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求他留住高昌。玄奘不肯,高昌王只好给他准备行装,派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他还写信给沿路各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

玄奘带领人马,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崩,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通过西域各国,来到天竺。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憎学经。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公元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城。唐朝皇帝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亲自召见了玄奘。

从此,玄奘就在长安的大慈恩寺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弟子们一起,编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都记载了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sýng)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到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做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活小说《西游记》。这部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也使得唐憎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

第六单元 名著之旅

26 天 窗 作者:茅盾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片;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27 我是猫

作者:[日本] 夏目漱石

我虽说是猫,却并不挑食,不管什么,能填饱肚子就行。因此,如今想吃年糕,绝非贪馋(chán)的结果,而是从“能吃便吃”的观点出发。我思忖(cǔn),主人也许会有吃剩的年糕放在厨房里,于是,便向厨房走去。

粘在碗底的还是早晨见过的那块年糕。坦率地说,年糕这玩艺儿,我至今还未曾粘过牙哩(li)。展眼一瞧,好像又香又瘆(shân)人。我搭上前爪,将粘在表面的菜叶挠下来。一瞧,爪子上沾了一层年糕的外皮,黏(nián)乎乎的;一闻,就像把锅里的饭装进饭桶里时所散发的香气。我向四周扫了一眼,吃呢,还是不吃?不知是走运,还是倒霉(mãi),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女仆在门外踢毽(jiàn)子,小孩儿在里屋唱着歌。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刹那间,我虽说是猫,倒也悟出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其实,我并不那么想吃年糕。相反,越是仔细看它在碗底里的丑样,越觉得瘆人。这时,假如女仆拉开厨房门,或是听见屋里孩子们的脚步声向这边走来,我就会毫不吝(lìn)惜地放弃那只碗,而且直到明年,再也不想那年糕的事了。然而,一个人也没来。不管怎么迟疑、徘徊(páihuái),也仍然不见一个人影。这时,心里在催促自己:“还不快吃!”

我一边盯住碗底一边想:假如有人来才好呢!可是,终于没人来,也就终于非吃年糕不可了。于是,我将全身重量压向碗底,把年糕的一角叼住一寸多长。使出这么大的力气叼住,按理说,差不多的东西都会被咬断的。然而,我大吃一惊。当我以为已经咬断而将要拔出牙齿时,却怎么也拔不动。本想再咬一下,可牙齿又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wǎn)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越咬,嘴却越不中用,牙齿一动不动了。那东西倒是很有嚼头,但却对它奈何不得。正烦躁之时,我忽地又悟到了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真理已经发现了两条,但因年糕粘住牙,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牙被年糕牢牢地钳(qián)住,就像被拔掉了似的疼。若不快些咬断它逃跑,女仆可就要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已停,一定是朝厨房奔来。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任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巴周围来回摩挲[müsü],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儿。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心想: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然而,牙齿依然嵌在年糕里。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齐来吧!谁知这下,破天荒第一次,两只脚竟然直立起来。我都觉得我已经不是猫了。

可是,到了这种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何干?无论如何,不把年糕这个妖怪打倒,决不罢休,便大鼓干劲儿,两爪在妖怪的脸上胡抓乱挠。由于前爪用力过猛,常常失重,险些跌倒。必须用后爪调整姿势,又不能总站在一个地方,只得在厨房里到处转着圈儿跑。跑着,转着,第三条真理又蓦(mî)地闪现在心头:“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正在与年糕妖怪决战时,忽听有脚步声,好像有人走来。这当儿有人来,那还了得!我跳得更高,在厨房里绕着圈儿跑。脚步声逐渐近了。啊,遗憾(hàn),终于被女孩儿发现,她高声喊:“哎哟,小猫吃年糕,在跳舞哇!”第一个听见这话的是女仆。她扔下毽子,叫了一声“哎哟”,便从厨房门跑了进来。女主人穿着绉(zhîu)绸和服,说:“哟,这个该死的猫!”男主人也从书房走出,喝道:“混帐东西!”只有小家伙们喊叫:“好玩儿啊,好玩儿!”接着像一声令下似的,齐声咯(gý)咯地笑了起来。我恼火、痛苦,可又不能停止蹦蹦跳跳。这回领教了。总算大家都不再笑,可是,就怪那个五岁的小女孩儿说什么:“妈呀,这猫也太不成体统了。”于是,又掀了一阵笑声。

我大抵也算见识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各种行径,但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恨在心头。我只好哑口无言,直到演完一场四条腿爬和翻白眼的丑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日]夏目漱石《我是猫》,有改动。

28 * 杨子荣借题发挥

作者:曲波

侦查员杨子荣潜入虎穴打探情报,他举止不露痕迹,受到座山雕的赏识,封他当老九。不过,狡诈(zhà)多疑的座山雕还是不放心,他设计试探这个新来投奔他的人„„

腊月二十四日拂晓。

杨子荣经过一整夜的思考,正要入睡,突然东北山包上传来两响清脆的枪声,接着便是一片慌乱的喊叫声。

杨子荣和七大金刚惊跳起来,刚一出门,座山雕已经站在他们的门前。只见东北小山包上两个匪(fþi)徒在吼叫:“敌人来了!”

杨子荣一听,刷地全身冷下来,心脏紧张地跳动,内心一阵苦思:“怎么?二零三首长真的这样冒失吗?真的随着匪徒的脚印袭来吗?如果真的这样,战斗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我现在怎么办呢?一阵大肚匣(xiá)子和手榴弹先消灭自己跟前的匪首吗?”

他在这一秒钟之内,想了许多,手里捏着两把汗。突然,对面来的枪声提醒了他,这枪声是那样的远,子弹又飞得那样的高,并可听到隐约的喊声,座山雕这个老匪又事先站在他们的门前,他一定早知道今天的事情,确切一点儿说,是他布置的把戏。想到这些,他的脑子顿时开朗了。他默默地确信自己的判断:“听枪声就不是小分队的战术,小分队对匪徒的袭击,向来不喧哗,也绝不会这样远距离射击,这一点我深信战士们的军事素养和白刃拼杀的勇气。二零三首长即便袭来,也绝不会从夹皮沟方向,因为他的虚张声势,就是为了把匪徒的注意力吸引到那里去。”他完全相信自己那位青年首长的作战智谋。

“那么这个老匪用的又是什么伎(jì)俩呢?是为了提高匪徒们的警惕(tì)而作军事演习吗?还是这个老匪对我进一步试探呢?为了斗争得胜利,我没有权利来设想前者的可能,而只有后者。现在的问题是我怎样在这个老匪跟前表现表现。”

一阵空前激烈的枪声传来,子弹掠空而过。

“三爷!我上去指挥。”

杨子荣一面向座山雕请示,一面迈开大步奔向东北山包。杨子荣隐蔽在山头上的一棵树旁,借着晨光向正前方观察,看到几个不密的黑影,向这里射击,从他的观察中更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好机会!”杨子荣一阵高兴地想,“再来一个借题发挥!”

他抽出大肚匣子,“我打死几个匪徒,在座山雕面前显显我的本事,解除这个老匪对我的怀疑。”想着,他把大肚匣子上了把,点射两发,把快慢机一拨,嘟嘟嘟„„一梭(suō)子,子弹雨点儿似的落在几个黑影周围,翻起几点儿雪尘。

他立即再换上梭子,刚要射击,突然一只手搭上他的肩膀,“老九!慢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曲波《林海雪原》,有改动。

29 武松打虎

作者:施耐庵

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

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见今杖(zhàng)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sì)、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不便。各宜知悉。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chǐ)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jǐliang)上,将梢棒绾(wǎn)在肋(lâi)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哪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阵,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tǎn)开,踉(liàng)踉跄(qiàng)跄,直奔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tà)挞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cuün)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kuà)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pÿlì),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sù)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月荅(gýda)地①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bâng)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wù)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juã),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哪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sū)软了,动掸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有删改。插图作者刘继卣。

①胳(月荅)地:这里是一下、一把的意思。

30 *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

作者:[明] 吴承恩

真君只到那水帘洞外,见那一群猴,齐齐整整,排作个蟠(pán)龙阵势;中军里,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真君道:“那泼妖,怎么称得起齐天之职?”梅山六弟道:“且休赞叹,叫战去来。”那营口小猴见了真君,急走去报知。那猴王即掣(châ)金箍(gū)棒,整黄金甲,登步云履(lǚ)。按一按紫金冠,腾出营门,急睁睛观看,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

大圣见了,笑嘻嘻的,将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辄(zhã)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蛛,认不得我也!吾乃玉帝外甥(shýng),敕(chì)封昭(zhüo)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bì)马温猢狲(húsūn),你还不知死活!”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这郎君小辈,可急急回去,唤你四大天王出来。”真君闻言,心中大怒道:“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刃(rân)!”大圣侧身躲过,疾举金箍棒,劈手相还。

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liáo)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zhuï]头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似昆仑顶上擎(qíng)天之柱,抵住二郎神。

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哪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①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哪里走!”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哪厢(xiüng)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嗖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cí)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líng)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宵来(qiün)。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条鱼儿,淬(cuì)②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yào),毛片不青;似鹭鸶(lùsÿ),顶上无缨(yÿng);似老鹳(guàn),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③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lǐ)鱼,尾巴不红;似鳜(guì)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fáng)鱼,鳃(süi)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bǎo),木木樗(chū)樗④的,立在蓼汀(liǎotÿng)之上。二郎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zhuài)满,一弹子把他打⑤(lïngzhǒng)。

两个嚷嚷闹闹,半雾半云,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众,提[dÿ]防愈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有删改。

①只情:尽情。②淬:铸刀剑烧红了放在水中叫淬。这里指钻进水里。③花:旋涡。④木木樗樗:形容痴呆、孤单的样子。⑤:行动不灵便。

生字表一

(会认字174个)

1 蹈 瞪 舔

2 宫 渣 仆

3 咒 暂 彬 耿 荐 授 蔓

4 姆 褴

5 铸 殿

6 吟 瑟

8 雁 庐

9 韧 茎

10 怯 芭

11 逶 迤

12 寇 冀

13 絮 脊

14 蜷 伪

15 葚 蠕

16 诵 碟

17 桦 喧

18 吠 裸

19 钞 炫

20 鄙 夷

21 仲 儒

22 钦 宗 褛 婚 剖缎 涡 狭鉴 筝

氏 炙 耸藻 硕 驰磅 礴 丸葛 绷 涧姥 槛 糠挪 呻 歼豁 役 眬橡 焕 怡咆 哮 颊鲫 撩 襟橱 菲 拆兑 蠢 祭 祀

弦 溺宠 款 摧 域 蒸骏 愈 岷 屹 劫 谎 吆 酝 穆 捣曙 嘉 灼 俭 肖 惹赐 垦乏 瞎职

23 础 虐 毅

24 沦 幌 拒

25 奘 缉 僧 擒 妄 伐 陵 缅 骚 唾 澎 湃 逸 剃 窘

26 藉 霸

27 馋 霉 毽

28 诈 匪 匣

29 杖 耻 梁

30 履 甥 刃

生字表二

(会写字210个)

1 檐 脖 摔

2 宫 渣 屑

4 拇 汤 姆

6 吟 瑟

7 纵 刹 痛

9 韧 茎 氏

11 逶 迤 磅

12 庙 榴 弹

14 制 堡 咳

16 酿 耷 朗

吝 徘 徊惕 梭 肋 袒 迸 擎 厢 鲤蹲 扯 嗓仆 沾 鹊趁 妖 倒辨 镶

炙 摧 肝礴 丸 渡抡 绷 瞄嗽 伪 轰诵 例 橡宛 钳 憾鳃 拽

蹈 莹 瞪配 获 彬厨 剖 鞠裂 朽 躯索 岷

壁 坠 拧仗 搜 蔓练 焕 酝啄 舔 懊忠 耿 荐躬 宠 肿润 蒸 熬雹 眺

棉 扭 熄肃 穆 氛鼠 秃 盒 授 腐 趟 逗 款 类 垦 祈 呻 激 歼 皱 捣 乏 雅善瞎

17 桦 律 喧 哗 咆 哮 糟 链 珍 颊 曙

19 钞 票 炫 橱 菲 诱 惑 揪 瞬 嘉 颁

21 仲 育 儒 核 厉 粮 怨 祭 祀 覆

22 唐 凑 宗 诀 弦 殿 袍 罢 俭 富 贤 肖 罚 惹 职

24 爆 沦 丑 拒 邀 普 骚 扰 饰 蓄 幽 堤 坝 猾 逸 胁 妄

26 藉 蝙

27 糕 贪

29 杖 限 蝠 霸 宙馋 瞧 挠耻 脊 膛霉 缘 压纳

宛 沼 预枉 拂 咒憾 掀

第13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电子课本题目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单元1 (多彩的生活)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 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单元2 (名人故事)

1.灰雀 2.小摄影师 3.奇怪的石头 4*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单元3 (心中的秋天)

1.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风筝 3.秋天的雨 4*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单元4 (细心观察)

1.花钟 2.蜜蜂

3.玩出了名堂 4*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单元5 (灿烂的中华文化)

1.孔子拜师 2.盘古开天地 3.赵州桥

4*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单元6 (壮丽的祖国山河)

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2.富饶的西沙群岛 3.美丽的小兴安岭 4*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

单元7 (科学的思想方法)

1.矛和盾的集合 2.科利亚的木匣 3.陶罐和铁罐 4* 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单元8 (献出我们的爱)

1.掌声

2.一次成功的实验 3.给予树 4* 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不懂就要问 做风车的故事 五花山 六个矮儿子 神笔马良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喜爱音乐的白鲸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单元1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燕子

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3.荷花 4*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单元2 (爱护周围环境)

1.翠鸟 2.燕子专列 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4*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单元3 (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1.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2.惊弓之鸟 3.画杨桃

4*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园地三

单元4 (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1.和时间赛跑 2.检阅 3.争吵 4*绝招 语文园地四

单元5 (可贵的亲情、友情)

1.可贵的沉默 2.她是我的朋友 3.七颗钻石

4.妈妈的账单 语文园地五

单元6 (神奇的科技世界)

1.太阳 2.月球之谜

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4*果园机器人 语文园地六

单元7 1.太阳是大家的 2.一面五星红旗 3.卖木雕的少年

4*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单元8 1.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2.西门豹 3.女娲补天 4*夸父追日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1 山城的雾 2 我爱故乡的杨梅 3 小狮子爱尔莎 4 在金色的海滩上 5 七色花 6 妙不可言的位置 7 手术台就是阵地 8 除三害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1.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2.爬山虎的脚 3.蟋蟀的住宅

4*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1.巨人的花园 2* 幸福是什么 3.去年的树 4* 小木偶的故事

单元1 (自然奇观)

单元2 (观察与发现)

单元3 (中外童话)

语文园地三

单元4 (作家笔下的动物)

1.白鹅 2* 白公鹅 3.猫 4* 母鸡 语文园地四

单元5 (我国的世界遗产)

1.长城 2.颐和园 3* 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单元6 (人间真情)

1.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2.搭石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4*卡罗纳 5* 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单元7 (成长的故事)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乌塔

4*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单元8 (科技成就)

1.呼风唤雨的世纪 2* 电脑住宅 3.飞向蓝天的恐龙 4*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延安,我把你追寻 2 五彩池 3 小青石 4 麻雀 5 迷人的张家界 6 一个苹果 7 真实的高度 8 人造发光植物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单元1 (走遍千山万水)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单元2 (以诚待人)

1.中彩那天 2*万年牢 3.尊严 4*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单元3 (大自然的启示)

1.自然之道

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3.蝙蝠和雷达

4.*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 语文园地三

单元4 (战争与和平)

1.夜莺的歌声 2*小英雄雨来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单元5 (热爱生命)

1.触摸春天 2*永生的眼睛

3.生命 生命 4.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单元6 (田园生活)

1.乡下人家 2*牧场之国

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4*麦哨 语文园地六

单元7 (执着的追求)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全神贯注 3.鱼游到了纸上 4*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单元8 (故事长廊)

1.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 2*文成公主进藏 3.普罗米修斯 4*渔夫的故事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趵突泉 2 小珊迪 3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4 黄继光 5 生命的药方 6 可爱的草塘 7 到期归还 8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第一组(我爱阅读)

1.窃读记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走遍天下书侣 4*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月是故乡明) 5.古诗词三首(泊洲瓜洲、秋思、长相思) 6.梅花魂 7* 桂花雨 8* 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

1.鲸 2* 松鼠 3.新型玻璃 4* 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生活的启示)

1.钓鱼的启示

2*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3.落花生 4* 珍珠鸟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遨游汉字王国)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文字 我爱你,汉字

第六组(父母之爱)

1.地震中的父与子 2*慈母情深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4* 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圆明园的毁灭 2.狼牙山五壮士 3* 难忘的一课 4* 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走近毛泽东)

1.七律·长征 2.开国大典 3* 青山处处埋忠骨 4* 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 黄果树听瀑 2 斗笠 3 太空“清洁工” 4 鞋匠的儿子 5 剥豆 6 你一定会听见的 7 木笛 8 百泉村(四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第一组(走进西部)

1.草原 2* 丝绸之路 3.白杨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1.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2.冬阳·童年·骆驼队 3* 祖父的园子 4.童年的发现

5*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的水墨画)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1.杨氏之子 2.晏子使楚 3* 半截蜡烛 4*打电话

口语交际·习作三1.再见了,亲人 2* 金色的鱼钩 3.桥

4*梦想的力量

口语交际·习作四1.将相和 2.草船借箭 3.景阳冈 4* 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1.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2* 刷子李 3* 金钱的魔力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异域风情)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威尼斯的小艇 3* 与象共舞 4* 彩色的非洲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 拉萨古城 2 故事两则 3 一件运动衫 4 丰碑 5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6 我们家的男子汉 7 孔明智退司马懿 8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生字表

(一) 生字表

(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第一组(感受自然)

1 山中访友 2* 山雨 3 草虫的村落 4 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祖国在我心)

1.詹天佑 2.怀念母亲 3.* 彩色的翅膀 4.* 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心灵之歌)

1.穷人

2* 别饿坏了那匹马 3.唯一的听众 4* 用心灵去倾听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珍爱我们的家园)

1.只有一个地球 2.大瀑布的葬礼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 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初识鲁迅)

1.少年闰土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 一面 4.*有的人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

第七组(大人与动物)

1.老人与海鸥 2.* 跑进家来的松鼠 3.最后一头战象 4.* 金色的脚印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艺术的魅力)

1.伯牙绝弦 2.月光曲 3.* 蒙娜丽莎之约 4.* 我的舞台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 林海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3 小抄写员 4 鹿和狼的故事 5 军神 6 我们的方阵 7 军犬黑子 8 看戏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第一组(人生感悟)

1 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 2 匆匆 3 桃花心木 4* 顶碗少年 5* 手指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民风民俗)

1.北京的春节 2.* 藏戏

3.* 各具特色的民居 4.* 和田的维吾尔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深深的怀念)

1.十六年前的回忆 2.* 灯光 3.为人民服务 4.*一夜的工作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外国名篇名著)

1.卖火柴的小女孩 2.凡卡

3*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精彩片段) 4*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精彩片段)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科学精神)

1.跨越百年的美丽 2*千年梦圆在今朝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我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难忘的小学生活)

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 古诗词背诵 综合复习生字表

第14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文档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第一单元 阅读

1、沁园春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阅读

5、敬业与乐业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傅雷家书两则

8、致女儿的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阅读

9、故乡

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 1 页 第四单元 阅读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阅读

17、智取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举 20、香菱学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阅读

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词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第 2 页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附录

第 3 页

第15篇:七下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成语(带解释)

成语解释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 骇人听闻:让人听了就吃惊害怕。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的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悔。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都显露出来。毕,完全。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献知己的一生,到死为止。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瘁:过度劳累。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穷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的排列着。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的远。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时极为畅快的样子。

惹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博学多识: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多方面的知识。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形容很快取得一致。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和愤恨。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叱咤,吆喝。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情好到了极点。叹,观赏。止,尽头。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息息相通:形容关系极为密切。息息,指呼吸。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神情。忧心忡忡:心事重重,忧虑不安。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姗姗,行走缓慢的样子。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冻饿之虞:受冻、挨饿的忧虑。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不可思议:形容不可想象或难于理解。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聊,姑且。

养精蓄锐:养息精神,蓄积力量。锐,锐气。齐心协力;形容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拖沓。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孜孜不倦:形容勤奋的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苍苍莽莽:空阔辽远,没有边际。有过之无不及:(相比起来)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多用于坏的方面)。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情相互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意,更加。彰, 明显。

第16篇:人教小学语文课本 1—6年级必背优秀美文

人教小学语文课本 1—6年级必背优秀美文(课文)

共88篇

一年级

1.一(上)第二课《四季》(全文背诵)

2.一(上)第三课《小小竹排画中游》(全文背诵) 3.一(上)第七课《小小的船》(全文背诵) 4.一(上)第八课《阳光》(全文背诵) 5.一(上)第九课《影子》(全文背诵) 6.一(上)第十课《比尾巴》(全文背诵) 7.一(上)第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全文背诵) 8.一(上)第十四课《自己去吧》(全文背诵) 9.一(上)第十七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全文背诵) 10.一(下)第一课《柳树醒了》(全文背诵) 11.一(下)第九课《两只鸟蛋》(全文背诵) 12.一(下)第十四课《荷叶圆圆》(全文背诵)

13.一(下)第十六课《要下雨了》(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4.一(下)第十八课《四个太阳》(全文背诵) 15.一(下)第二十课《司马光》(全文背诵)

16.一(下)第二十五课《快乐的节日》(全文背诵) 二年级

1.二(上)第一课《秋天的图画》(全文背诵) 2.二(上)第二课《黄山奇石》(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 3.二(上)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全文背诵) 4.二(上)第五课《一株紫丁香》(全文背诵) 5.二(上)第九课《欢庆》(全文背诵)

6.二(上)第十课《北京》(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7.二(上)第二十三课《假如》(全文背诵) 8.二(上)第二十六课《红领巾真好》(全文背诵)

9.二(上)第二十七课《清澈的湖水》(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0.二(上)第三十课《我是什么》(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1.二(下)第一课《找春天》(全文背诵) 12.二(下)第五课《泉水》(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3.二(下)第六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全文背诵) 14.二(下)第九课《日月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5.二(下)第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6.二(下)第二十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全文背诵) 三年级

1.三(上)《我们的民族小学》(背诵喜欢的段落) 2.三(上)《秋天的雨》(背诵喜欢的段落) 3.三(上)《花钟》(背诵喜欢的段落) 4.三(上)《赵州桥》(背诵喜欢的段落) 5.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背诵喜欢的段落) 6.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背诵喜欢的段落) 7.三(下)《燕子》(全文背诵)

2 8.三(下)《荷花》(背诵喜欢的段落) 9.三(下)《翠鸟》(背诵喜欢的段落) 10.三(下)《和时间赛跑》(背诵喜欢的段落) 11.三(下)《太阳》(背最后一段) 12.三(下)《太阳是大家的》(全文背诵)

四年级

1.四(上)第一课《观潮》(3,4段)

2 .四(上)第三课《鸟的天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四(上)第五课《古诗两首》(全文背诵) 4.四(上)第六课《爬山虎的脚》(全文背诵) 5.四(上)第十三课《白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6.四(上)第十五课《猫》(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7.四(上)第十八课《颐和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8.四(上)第二十课《古诗两首》(全文背诵)

9.四(上)第二十六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0.四(上)第三十一 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1.四(下)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全文背诵) 12.四(下)第二课《桂林山水》(全文背诵)

13.四(下)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4.四(下)第十七课《触摸春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5.四(下)第十九课《生命 生命》(全文背诵)

16.四(下)第二十一课《乡下人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17.四(下)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全文背诵)

五年级

1.五(上)第三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7段)

2.五(上)第十九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7段) 3.五(上)第二十五课 《七律.长征》(全文背诵) 4.五(下)第一课《草原》(

1、2段) 5.五(下)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全文背诵)

6.五(下)第六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7.五(下)第十课《杨氏之子》(全文背诵)

8.五(下)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背诵喜欢的段落) 9.五(下)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4—6段)

六年级

1.六(上)第一课《山中访友》(全文背诵) 2.六(上)第三课《草虫的村落》(4-7小节) 3.六(上)第五课:《詹天佑》(4-6小节) 4.六(上)第六课《怀念母亲》(全文背诵) 5.六(上)第九课《穷人》(第1小节) 6.六(上)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2-7小节 ) 7.六(上)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2-4小节) 8.六(上)第十五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全文背诵) 9.六(上)第十七课《少年闰土》(第1小节)

10.六(上)第十八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2小节)

4 11.六(上)第二十一课《老人与海鸥》(全文背诵) 12.六(上)第二十五课《伯牙绝弦》(全文背诵) 13.六(下)第一课《文言文两则》(全文背诵) 14.六(下)第二课《匆匆》(全文背诵) 15.六(下)第三课《桃花心木》(12—14段) 16.六(下)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全文背诵) 17.六(下)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1—5) 18.六(下)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第2小节)

第17篇:人教语文教案

人教语文教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及课文内容。

2、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崇敬、热爱。

3、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次。

.课件出示词语:高尔基、突然、按照、摆弄、准备、侧面、胶卷、车辆、秘书、杂志社

2、板书课题:

6、小摄影师

读课题

你看着课题,有什么想问的?

假设问题:①、“摄影师”是干什么工作的?——

②、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

③、小男孩给谁照相呢?——

④、谁了解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动画,边看边听,同时动脑筋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小男孩要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照成,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内容。

1、请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准备提出什么问题?

假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①、纸团从窗外飞进来,高尔基为什么会感到“突然”呢?“突然”是什么意思?

②、纸团上写着什么内容?

③、“他们”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不放我进去?

师:高尔基看完纸团后,有没有同意让小男孩进来呢?他是怎么说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2、分角色读2—5自然段。

①、师:读了这几个自然段后,你想说什么?

②、.课件出示句子: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对了,我们就是学习小男孩有礼貌,讲文明。那我们读这里的时候,就是应该读出有礼貌,尊敬的感情。我们再来读一次。

③、指导朗读。

师:从对话中,我们知道了高尔基接受了小男孩的请求,放他进来给自己照相。

板书:接受小男孩的拍照

3、学习第6——11自然段。

齐读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样做的?怎么说的?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问:我们读完文章后,要学会提出问题。现在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看看老师想提的是什么问题,看自己想到了没有。

第18篇:沪教版语文七下蝶恋花课件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 ,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词中哪些字、词(意象)或句子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刻骨的相思和哀愁的感情?品味意象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饮马长城窟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鉴赏要点 ①情景交融是此词的艺术特色之一。上片从凭栏的所见所感,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②词眼鲜明突出是其艺术特色之二。词的末尾两句,非常警策,是此词的词眼。不仅写出了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而且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所谓形象大于思维,这两句所构成的境界,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本词所要表现的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理想、对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名句品味与探究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欣赏品味探究 我欣赏(喜欢)

因为参考答案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默默饮泣。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寄寓了作者的哀愁。采用的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离恨。* * 词的常识别名: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 句子长短不一。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 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 豪放(苏轼、辛弃疾等)《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敦煌曲子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发展和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于铺叙,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遗”。(李之仪《姑溪词跋》)《望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为伊消得人憔悴:重点字词解释伫倚危楼风细细:黯黯生天际:拟把疏狂图一醉: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久立高楼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打算放纵勉强寻欢作乐又形容人越来越瘦值得思考: 这是一首抒发了什么感情内容的词?应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 感情内容:思念意中人,抒发刻骨相思之情感情基调:低缓,哀愁伫倚危楼草色残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草色残照愁离情别恨凭栏登高思乡怀人草色残照愁离情别恨明月――思亲、思故、思乡如:“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李白)凭栏登高――凭吊怀古、思乡怀人松兰梅竹――坚贞高洁的品格杨柳――惜别杜鹃――沦落失意、哀怨凄悲猿啼――羁旅苦况景情细风草色烟光残照春愁极目远眺伫倚危楼(

name=baidusnap0>伤感)黄昏春望图“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作者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系起来的呢?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春愁借酒狂歌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消愁结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后悔词眼“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思考探究一: 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柳永的这两句词,它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如:我欣赏“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因为“伫倚”意象已为全词定下思念之调,加之写“春愁”从天边长过来,表达脱俗又显得韵味无穷,为全词埋下绵绵愁思之笔。拓展阅读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1、起句写了什么景物?寄寓作者什么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本词的“词眼”是哪个词?谈谈你的看法。

cla=\"ad_box\">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第19篇:七下英语电子教案U7T3SA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Unit7 Topic3 Section A

第课时

主备课人:崔如意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学习新单词 ( 2)熟读并理解1a(3 )掌握1a的重、难点

【导入新课】看图片导入新课。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Learn the new words of P71,72

自学指导二:Translate1a into Chinese then read it loudly.

自学指导三:Underline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and phrases.

【检测交流】

附:堂清检测题:Check the new words:

检测一:magictrickenjoyhimselfyesterdaymorning

yesterdayafternoonyesterdayevening

检测二:Phrases; magictrick ,enjoyoneselfyesterdaymorningYesterday afternoonyesterday evening检测三:Fill in the blanks

1.How__ (be)hisbirthday party last time?

2.___you___(sing) Chinese song or English songsatKang kang’s birthdayparty?.

3,Janecanperform ____(to,/) ballet .

4.We can all dance _____(to,/) disco.

5.Didtheboy _________(过得开心)?

【小结及作业】

enjoy oneself=have a good time

just now=a moment ago

Homework: 同步练习册 P74-75

附:【板书设计】

teachoneself自学

helponeself 请随便吃..

helponeself to sth.请随便吃某些东西

教学反思:

第20篇:七下英语电子教案U7T3SB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Unit7 Topic3 Section B

第课时

主备课人:崔如意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学习新单词 ( 2)熟读并理解1a(3 )掌握1a的重、难点

【导入新课】Review the past forms of verbs.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Learn the new words of P73—74.

自学指导二:Translate1a into Chinese then read it loudly.自学指导三:Underline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and phrases.

【检测交流】

附:堂清检测题:Check the new words:

检测一:事情;问题______可怜的 ,贫穷的_______跌倒;落下 n 秋季_______ 我自己______立刻,马上______洗手________洗手间______忘记________ 忘记做某事__________

检测二:Phrases: at once =right away

forget to do sth.

检测三:1.立刻,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坐到椅子上________________

3.发生什么事了?

What’s _________________?

=What’s _________________?

=What’s ________?

【小结及作业】

fall down, hurt oneself,

at once=right away, come back, next time.

作业: 同步练习册

附:【板书设计】

fall—fell,hurt—hurt,go—went,have—had,

forget—forgot,get—got,tell—told,come—came.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下语文电子课本.doc》
人教版七下语文电子课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