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文化介绍

2022-06-22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国剪纸资料介绍

剪纸是项世界性的艺术,在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欧洲的德国、法国,剪纸艺术都有很漫长的发展过程,北美的美国也有新发展起来的美国现代剪纸。西方剪纸着重实况、实景和实物的再现,具有鲜明的绘画性。亚洲剪纸更具有灵动生气,婉转细腻,多以平面二维表达,题材则偏向于传统。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中国剪纸资料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日本剪纸和中国剪纸多以表现民间故事,日常生活为主,伴随庆典出现的吉庆剪纸和装饰剪纸。日本剪纸注重意境的行发和描写,表现出本民族物哀幽玄的屯美观。中国剪纸注重纹样的组合和变形,如莲叶和鱼的组合,喜鹤和梅花的组合等等,注重纹样的同时,也注重吉祥、祈福的意,中国如今也沿袭着过年时每家人户贴剪纸窗花的习俗,张贴的剪纸内容无不以剪制吉祥的纹饰为主,以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从这个用途出发的剪纸作品必定更注重吉祥和祈福的意义,在表现技法上,传统的中国剪纸强调“剪刀味”,作品拙中带巧,轮廓笨拙但神韵尽显。

而对于西方现代剪纸,早期以剪影发展而来,后期又多表现为立体剪纸、雕纸或是通过剪纸强调艺术的其他语汇。我们能从早期的“野兽派大师”马蒂斯创作的剪纸看到几乎纯粹色彩的表达,他的剪纸多以彩色拼贴为主,剪下形后重新排列组合,就像他的油画一样,他很注重剪纸作品的色彩搭配,对\"剪”的本身并不是过多强调。因此东西方的剪纸艺术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

推荐第2篇:中国剪纸文化资料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是一种褛空艺术,它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的享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剪纸文化资料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介绍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内容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

在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用途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分类

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刺是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彩色剪纸

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立体剪纸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的特点,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的手工制作等。

文化剪纸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造纸术还没有发明,人们就运用各种能够镂刻的材料,比如在竹片、树皮、皮革、金箔上进行雕刻。然后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材料的易取得性让剪纸进入到正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很多传统的文化艺术一样,剪纸艺术也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是由于明清时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给各个艺术文化领域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也成为他们发展壮大的宝贵时期。

文化剪纸的种类

在近两千的发展过程中,剪纸专门艺术并不是某个朝代某个地方的产物,它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生根发芽,滋长壮大。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散落到了全国各地,并且因为各地水土,风俗,人文等各不相同,所以最终出现的形态也不尽相同。所以长时间,跨距离的发展导致了文化剪纸现在的种类万千,甚至不可尽数,我就只能从几个方面给大家分几个类别出。

根据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用传统宣纸制作的剪纸和用其他类型材料制作的剪纸。传统剪纸的做法是先将宣纸染成熟悉的中国红带风干以后熨平便进行创造。但是在传统技法中,又可以分为单色剪纸和复色剪纸,就是以一种颜色出现还是多彩的底料进行混色。而在单色剪纸中又氛围折剪类和迭剪类;复色剪纸也可以分为套色、拼色、染色和填色。涉及不同工艺和不同风格,更能体现出我们剪纸艺术的高超。除了用宣纸,也有很多使用金箔,竹板的剪纸,当然方法都差不多,只是流程稍显复杂。

按照剪纸样式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每一个大类都饱含了不同小类,一般的民间手艺人不可能把每类剪纸造型都吃透,都只会侧重专注于某一种类型。

传统的剪纸艺术按照地域特征还可以分为南派和北派,就跟武林中的南拳北腿差不多。南派的代表是湖北沔阳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以及江浙一带的带有浓郁江南风情的剪纸。北方派的带式是代表为庆阳剪纸、山西剪纸、蔚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和山东民间剪纸。一般而言,南方派的剪纸显得更为精致,表现细节更多,但是又根据各省份情况而有所不同,目前流传最广泛的“福”字剪纸,就流传于广东地区,并且东南亚,还有欧美国家的华人圈中的剪纸艺术很大程度都是广东剪纸的根系。福建派剪纸以家禽居多。江南派剪纸又以花艺主题居多,并且花样很多充满创意,彩色剪纸就起源于这里。

而北方派剪纸神形兼备,朴素大气。以其中山西派剪纸为例,更多表现的一种农村质朴的生活作风,包括婚丧嫁娶,节日劳作等,饱含浓浓的民俗风情。而庆阳剪纸又是山西派剪纸中的核心代表,其中表现人物的剪纸惟妙惟肖,有“抓髻娃娃”、“送福娃娃”“年年有余”等造型都是质朴的古风,体现着北方居民的风土人情。

推荐第3篇:剪纸介绍

每到新春佳节之时,许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窗户上贴上各种象征美好寓意的剪纸窗花。这些窗花的出现,不仅烘托了节日气氛,也为人们带来了吉祥的寓意,还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可以说,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窗花,有着十分值得考究的文化与历史。

起源于民间的艺术

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灯花等。

剪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当时纸张并没有诞生,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这个时期出现的作品还没有被称做剪纸,但他们的雕刻技法与剪纸如出一辙,为剪纸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剪纸制作简便,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所以大多在民间流行。剪纸的产生流行还跟民间的风俗有关,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古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剪纸,当时是用来祭祀的。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剪纸招魂的风俗,这也促使了剪纸在民间的发展流行。

随着剪纸艺术的发展,剪纸作品的表现内容越来越多样,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剪纸进一步得到普及。不仅祭祀用到剪纸,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是灯彩、茶盏的装饰,都有剪纸作品的出现。

直到现在我国民间还流行着剪纸的习俗,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出看不见的东西

民间工艺美术师徐阳曾介绍,剪纸是平面纸张的镂空艺术,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受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

正是这种局限性也给剪纸带来了更多的创作思维空间,把三维甚至是多维的空间,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没有体积、空间,根据构思和简化,创作者可随心所欲地创作。

民间剪纸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局限的特点,也给剪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将多维画面形象化到二维剪纸上,还需要通过剪纸展示出更深的东西。

剪纸不同于写生,借用透视原理把现实物象通过剪纸展示出来,只能表明这个人平面构图思维和技巧非常高超。真正的剪纸必须包含民俗性、吉祥性和意象性三要素,这才是剪纸的艺术感染力和核心所在。

徐阳说,看不见的东西不仅有物象的多维面,还有画面整体带给人们的心灵感悟。在剪纸行当里,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画面与寓意同时欣赏

剪纸采用平视构图,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将若干形象创造性地组织起来,通过画面之间连贯、对比的结构,表达人们的某种愿望。

剪纸首先是一门画面艺术,追求画面感是剪纸的基本,因为剪纸的基本方法是镂空,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这就要求剪纸创作者在构思、简化时一定要遵循这种艺术类别基本的画面构图原则。

欣赏剪纸的画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体会画面背后的意思。我国民间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也很广。“鹤鹿同春”是民间剪纸的主题纹样,有资料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并且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除此外,剪纸通常选择的意象有娃娃、葫芦、莲花等,这些形象象征多子,中国传统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了人们渴望家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

推荐第4篇:剪纸介绍

百年剪纸 巧手夺天工

——省级非物质文化有遗产剪纸推介材料

中国历经五千年的沧桑岁月,风云变幻,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明足迹,而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历史的演进中更是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剪纸正是这民间艺术中的一员。

通榆县的剪纸发展历经百年,如今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在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李锐士剪纸更是名扬四海,别具一格。

追根溯源 中华剪纸历尽千年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在其沿革中,与彩陶艺术、岩画艺术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成为汉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也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文化传承的窗口。

剪纸艺术是汉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些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

魅力。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通榆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绩,2009年,“通榆县剪纸”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李锐士先生是通榆县剪纸的优秀传承人之一。 历史悠久鹤乡绝技传承百年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科尔沁草原上,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厚重,不仅有众多的文化遗迹,而且是民间文化的摇篮。通榆县的剪纸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初,清朝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在科尔沁蒙古族部居住地进行放荒,大量的山东、河北一带的移民进入通榆一带居住,这些移民带来了各地的生产及手工技艺,民间剪纸这项技艺就是这一时期传入通榆的。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通榆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李锐士剪纸源于家族承传,其曾祖父李春山、祖父李项辰、父亲李智三代均以教书为业,对民间工艺美术、书法、绘画都有一定的造诣。受其影响,李锐士从小就喜爱剪纸。从上中学、上大学到走上工作岗位,剪纸艺术一直是他唯一的爱好和追求。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李锐士剪纸以其独特表现形式,赋予剪纸艺术以新的内涵,即:以历史人物、中华精英、古代才女为题材,并配以诗词传记,作品既表现剪纸艺术,又突出历史人物,使其有机地融为一体,艺术地再现

这些古典人物和中华英杰,而形成其自己的剪纸风格——“诗意剪纸”。

别具匠心 李氏剪纸名扬天下

李锐士剪纸虽然源于家族传承,单他队剪纸艺术没有简单地沿袭剪纸的传统手法,而是在继承传统表现形式和技法上吸收了其它画种的精华,为我所用。如版技法、素描、人物写生等技法运用到剪纸作品,使剪出的人物形象生动,表情丰满,线条明快简洁,生动富有活力。

李锐士剪纸是在民间剪纸的基础上,广收博彩其他美术作品的营养而独创的民间美术作品。其表现内容、艺术形式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在剪纸人物的选择上,突出表现历史上和当今时代的精英人物,每件作品对观众都有启迪和教育意义。

他的剪纸主要以古代仕女、历史人物头像、中华英杰为主,为了不断地扩大诗意剪纸的影响,于1998年经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锐士剪纸作品辑《中华英杰》。该书用剪纸的形式表现从1840年以来到我们今天的300余位民族精英,并配以详实的文字说明。出版当年该书被列入白城市“两史一情”教育辅助教材。在此基础上,又于2006年经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锐士的第二本剪纸艺术专辑《绝艳惊才》。该书以剪纸的手法再现300余位中国古代才女,并配以诗词、传记,可以说图文并茂,技法高超。两部书的出版发行,既

奠定了李锐士剪纸艺术的地位,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李锐士剪纸的影响。其作品不仅多次在白城博物馆展出,也被选为市政府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在李锐士的人物剪纸作品集中的近千个古代、近现代人物不仅有人物形象,还有诗意、传记等,不论在剪纸技术,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都在原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发展,赋予剪纸艺术以新的内容和生命力。

殚精竭虑 成名不忘振兴家乡

2009年,李锐士剪纸被列入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李锐士本人也被评选为首届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如今,李锐士剪纸不仅在通榆县家喻户想,而且在中国剪纸界也颇负盛名。

成名之后的李锐士依然心系家乡,在成立李锐士剪纸工作室后招收学员传承剪纸技艺,同时还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报纸宣传剪纸文化,扩大影响,提高通榆剪纸的知名度,这样一来不仅使通榆县的剪纸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通榆县旅游业的振兴。而李锐士的学生们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通榆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安秀侠就师从李锐士。

如今,李锐士剪纸不仅仅成为了通榆县的名片之一,而且成为了中国剪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通榆经济,创建文化名城都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推荐第5篇:中国的剪纸文化资料

导语: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中国的剪纸文化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剪纸,是遍布于我国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剪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者和功能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价值之大,都是其他艺术种类无法相比的。剪纸是一门极简艺术,纸张在剪刀的每一次接触中改变自身的形态。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主体是中国亿万的劳动妇女群体,但是,由于剪纸创作者普遍的文化水平以及审美水准不高的原因,剪纸在中国艺术史上却占不到应有的地位。如同漫山遍野的野花,凭其朝气蓬勃的旺盛生命力,在人民的生活中年复一年的开放与生长,是一种民间自发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民间剪纸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旺盛生命力,是因为民间剪纸在民间生活中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与各种方面,比如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生产水平、历史社会文化等文化现象相关联的,张紫晨教授说过“它(指剪纸)大部分都是以民俗为基础,与民俗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它的内容与形式又充分放映着民间风俗的各种事象。它与其他民间艺术、民间游艺、特别是民间习俗,都是密切地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可以说,它是一个立体的存在。”由此可见,民俗活动与民间剪纸是有直接的联系。

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是民俗观念的形象载体,是民俗活动的艺术张扬。例如, 从新疆出土的晋至唐代殉葬品中,就发现有纸钱、纸人等,而且纸人数恰为七枚,进一步印证了文献记载,说明当时人们将剪纸作为死者殉葬品,是用于崇信佛教、祭奠鬼神。

按剪纸的用途可分为张贴用的剪纸、摆衬用的剪纸、刺绣缂丝底样、蓝印花布的印版四大类,可见传统民间剪纸的表现载体是非常多样的。

中国民间剪纸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用有秩序的线条将三维空间的物象变为二维空间的平视构图,用简练的线条对素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删减,进行概括突出画面的重点,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域环境背景使剪纸产生了“北方粗矿、南方秀丽”的地域特点,在南方以扬州剪纸为例,其特点是以画为稿,构图简练、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线条圆滑、显得清秀而挺拔,给人以厚实完整之感,具有优美、清秀、细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在北方以陕西剪纸为例,内容一部分是继承传统一部分是贴近生活。陕西剪纸具有纯朴粗犷,色彩感情强烈的特点。不同地域的民间剪纸表现现实的生活的题材中,又不约而同的反映出民间剪纸所依赖的具有人类思维认知与发展阶段的共同视觉心理基础。

推荐第6篇:中国剪纸文化的资料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中国剪纸文化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国剪纸的由来

那么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并且熟练于用一些图形来进行记事和内容呈现,这个时候虽然没有纸张,但是人们可以将相关的资料记录到青铜器,兽皮等载体上面,而随着纸张的方面,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有机会开始接触到纸张,从而将这些创造性的图案开始往纸张这样轻盈的载体上进行转移。而当我们对纸张发明之前在其他载体上的图案和发明纸张之后的剪纸制作图案进行对比的话就能够清晰的看到,剪纸的起源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虽然存在于纸张上非常的轻盈,不但容易保存,而且成本还非常的低。但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点,也使得剪纸不太适宜长时间的保存。虽然剪纸从纸张被发明之后就已经很流行了,但是保存到至今的传世作品却非常的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一些经典的古诗集中寻觅到剪纸的踪迹,例如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就有着“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的意思。而剪纸这个词本身更是频繁的出现于诗句中,例如著名诗人杜甫的《彭衙行》所写的“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这里就直接采用了剪纸这个词。

由于剪纸有着非常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强,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过去的剪纸创作常常是围绕着一些山水和吉祥图案来进行创作,但是现代的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可以看到剪纸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活中的简单剪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在各个场合中接触到剪纸。不过最常见,也最为直观的接触就是不少朋友非常喜欢的雪花剪纸,雪花剪纸的特点在于对纸张进行简单的折叠之后来建材出漂亮的剪纸雪花来。简单的制作使得几乎人人都可以完成,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剪纸雪花来,而漂亮的剪纸雪花本身还可以被当作是美丽的窗花,真可谓是魅力无穷啊。

推荐第7篇:剪纸文化

中国民间剪纸技巧

剪纸早在我国汉、唐时期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的一种。从题材上分,有人物、动物、景物及花卉、组字等,既有展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也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涉及方方面面。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彩色、套色、衬色、拼色等若干种。从形式上分,有剪纸、刻纸、撕纸、烫纸和几种形式相结合等,多姿多彩。作为一种充满民族意识和人情味的文化现象,剪纸的魅力使无数人对它一往情深。它的历史渊源,它的思想内涵,它的美学价值,更是催人探索、领悟真趣。

应该说,剪纸的起源原本是极生活化的。汉、唐时期的民间妇女就曾以剪纸作头饰为时尚。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演变,剪纸一方面已改变了它的某些传统功效,但它的那种能用简明线条将繁杂事物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特性,却又以另一种怡情悦性的形式吸引着现代人,借用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质条件和新的艺术手段,给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

由于全国各地的生活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剪纸的风格也多种多样,可以从中看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我的祖籍山西来说,剪纸艺术的应用,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比如,小孩一出世,父母就要请村里慧心巧手的妇女剪纸祝贺,传统的剪纸题材有“观音送子”、“坐莲娃娃”等,贴在墙上,表示添喜、富贵。

孩子长到十二岁时,父母要请亲朋好友来庆贺一番,首当其冲的项目是让外祖母亲手剪一套“长命百岁图”贴挂房间中央。到中午12点,由外祖母给外孙念“长命百岁图”的吉祥语:“九石榴,一佛手,守住亲娘再不走;头上顶金鱼,怀里抱喜兔,岁数活个九十九。”现在人们看来似乎可笑,但却是真诚的祝福,是老人对晚辈的期望。

到成年办婚事,更是人生最大的庆典。喜庆佳期,一张张寓意丰富的剪纸,把居室、小院装点得红红火火,欢乐祥和。一进大门,剪贴一对双喜,上方飞一对喜鹊,下方是一对羊,寓意为喜气洋洋。新房床上剪贴一对鸳鸯,寓意恩恩爱爱,永不分离。新房墙壁上剪贴圆形“龙凤呈祥”、“莲生贵子”,意味着圆满祥和,家庭幸福。

到了七八十岁、儿孙满堂时,祝寿的剪纸就占重要地位了,最常用的有“福禄寿喜”。用蝙蝠代表幸福,一只梅花鹿安排在下边,厚重稳当,代表禄(巧用“鹿”的谐音)。桃子安排在画面的中心部位,占去剪纸的主要画面,形成了桃与鹿的不协调,这样的夸张突出了桃在祝寿中的重要作用。桃子周围长满了鲜嫩的叶子,以衬托桃子的强大生命力,含义双重。上面装饰一对喜鹊,代表喜,组合了一个完整的画面“福禄寿喜”,以此来表示对老人的衷心祝福。

可以这样讲,喜乐、祥和是剪纸艺术的永恒的基调。在剪纸艺术的设色中,素有“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间绿,花簇簇”等设色要诀,使剪纸具有光明、希望、生命力等象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不仅仅限于生活的实用性,它已成为人们雅俗共赏的艺术珍品,登上了高雅艺术殿堂,并被人们广为收藏,或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也是国际上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成立了中国剪纸研究会,经常举办全国剪纸艺术展及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许多剪纸作者应邀到国外讲学,传播交流剪纸艺术。同时,剪纸也被社会广泛应用在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书籍、邮票、商业广告、壁画装饰等各个方面,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剪纸必备的材料和工具

常用的剪纸材料是纸,有单色纸、彩色纸、金箔纸、银箔纸、绒纸、电光纸、薄纸、厚纸等等.特殊情况下,还有用锦帛的。初学者可先用一般单色纸,剪熟练了,搞创作了,再用贵重一些的好纸。

所用工具也很简单,主要是剪刀,要求锋利有尖。其他如订书器、橡皮、铅笔和尺子等。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添置一些刻纸、烫纸和染色的工具,使司己的剪纸艺术发展更全面。

剪纸符号的识别剪制要领

大家知道,学习汉字书法,都是先从学习笔画开始的。而剪纸符号就如同书法中的笔画,在剪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未剪纸之前,先要了解、识别每一个剪纸符号的形状及用途(见图1)。

图1 剪纸符号

由图得知,剪纸符号大致分为: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等。一幅吉祥如意的团花,或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等剪纸,都是由这些剪纸符号组合而成的。初学者,要仔细观察、辨认每一种符号的造型与区别,先默记,后临摹,练熟了就能运用自如,组合成变化万千的花样。临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画再剪;另一种是不用画稿直接下剪,这样效果更好,只是难度大些。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先简后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常用剪纸符号的剪制要领。

1.小圆孔

小圆孔在剪纸中是常见常用符号(图2),例如: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花瓣和浪花的水珠等。剪小圆孔时,首先对准圆孔中心空白处轻轻扎一个眼,然后顺着眼往边沿剪,即逆时针方向转360度。线条要流畅圆滑,不留茬口(图3—图5)。

2.月牙形

形状近似月牙(见图6),比较容易掌握。先从月牙中心空白处下剪刀,顺着月牙的外轮廓线从左往右剪即可。常用于吉祥字中的眼、口、眉,人物及其他动物的眼睛(见图

7、图

8、图9)。

图8 双喜字的眼、口、眉

图9 人物的眼、眉与四肢线条

3,柳叶形

柳叶形,顾名思义,其形状像柳叶(见图10),剪时,从中间空白处下剪刀,自右往左剪,要求线条圆滑、简洁(见图

11、图12)。

4.锯齿形

锯齿形是剪纸中高难度的技法(见图13)。先剪出一半圆线,顺着半圆线右边剪出一条弧线作为开口处(不宜太大),然后,让剪刀在两手之间平衡稳当,右手持的剪刀尖放在左手的食指上,大拇指把剪的花瓣部位压牢,使它不容易错位。剪刀尖不离原处,左右移动,一刀紧挨一刀,排列长短、大小要均匀。两手与剪刀协调配合,使锯齿毛剪成自然圆形,阴与阳、黑与白反差明显,艺术感强。初学者在剪锯齿形时,要先剪直线锯齿形,然后剪弧线锯齿形,进一步再练习剪圆形锯齿形,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最后把锯齿形装饰到各种剪纸画面上。你如果要剪一只猫,猫身和外轮廓都要用精细的锯齿形来表示猫的毛,表现花瓣的层次也如此,看上去要有毛绒绒的艺术效果(见图

14、图15)。

图15 花瓣层次

剪纸的其他符号,大同小异,无论是柳叶形、花瓣形还是逗号形、水滴形等等,都是从中心空白处大的地方下剪刀,沿着线条从右往左或从下往上剪。总的来说,先内后外,先简单后复杂,要求线条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瓷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水滴形如图16及其应用实例(见图

17、图18)。

图18 猫的点缀花

剪纸的图纹

图纹是剪纸创作不可缺少的装饰手法,主要用来表现作品的完美气韵。就拿花边来说,无论窗花、喜花、景物、动物,加上一条或一圈精美的花边,常常会给人增添一种艺术的完美感。花边的变化多种多样,有单面不对称的,有对折的,有多折形的,有花纹、云纹、梅花纹、蝴蝶纹等。例如:图19为对折花边(一)、图20为对折花边(二)。

折叠剪纸技法

通常把一张纸对折或多折叠起,剪出的图案叫折叠剪纸。一般折叠方法是:取一张正方形色纸,把带颜色的一面向里对折,每折一次就随即把折线压平,用订书器订好。然后,在折叠好的纸面上画好图稿,再按画好的线条剪去要剪的部分即成。常用的四瓣形折叠法见图2l,实例使用见图22~图24。五瓣形折叠法见图25,实例使用见图

26、图27。六瓣形折叠法见图28,实例使用见图

29、图30。其余折叠法以此类推。一般创作,纸的层数不宜太多,以四层为佳。如果想多折几次,最好选择软且薄的纸。

剪纸画面的组合

画面的组合是剪纸的关键环节,就像机器制造,各种零件都备齐了,最后工序就是组装。剪纸符号、图纹、对折方法和剪纸实例等,都临摹熟练以后,就可以设计构图,组成完美的剪纸画面(见图31)。

剪纸的构图,突破了绘画的比例、透视及近大远小的关系,形成一种特有的表现方法:形象夸张、简洁明快、图幅饱满、对称平衡。要善于抓住物像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同时又要表现画面组合与装饰的自然美。例如,把天上的彩云、飞鸟与地上的人群、房屋组合在一个画面上;把春夏秋冬安排在一个时间出现;把四季花果组合在一棵树(藤)上等等,大胆组合,随意夸张,形成了剪纸的独特风格。正所谓:“千剪不断,万剪不乱”。学会了符号剪法,掌握了剪纸构图特点,就可以学习剪纸创作了。

剪纸创作的构思与表现

剪纸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创作时首先应进行巧妙的构思,然后用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现以7种类型的10幅剪纸作品为例,逐一进行分析。

1.扭秧歌

用剪纸表现扭秧歌的场面,可采取横队式或纵列式排列组合,动作多以平举双手舞动彩绸为主。表现人物排列图形时,因为动作基本一致,所以要在衣服、头饰上做些变化,如加花、点、线作装饰等(见图32),秧歌队伍的后面常化妆表演老俩口,或化妆表演古时的判官,在行列中起逗笑作用,他们的动作及手中拿的道具可与众不同,比较自由些。这些构图中的判官,头表现为正侧面,帽子则表现为正立面,这也是民间艺术造型中特有的求全特性。

表现两人对舞的形式,则采取对折剪法比较合适(见图33),舞者的发式采取花形装饰,身体上以月牙纹、锯齿形花纹及云勾等各种纹样做阴剪点缀。这样与流动线条表现的阴剪绸带形成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剪纸中人物的手脚,大多采取整体外形轮廓造型,不加或少加装饰点缀,以突出要表现的主体部分。

2.猪

生活中最常见的猪,在十二生肖中是具有福气的,吉祥语叫“福猪”。猪生性好静,憨态可爱。为反映猪的习性、特征,则要夸张圆头、圆身、小短腿,显示肥壮富态。身体上,若整体突出大面积就显得太死板,故应加花草点缀,如用锯齿形表现猪身上的毛,周围也可随意添加花纹、小鸟做装饰(见图34)。

3.凤凰牡丹

凤凰是东方传说中臆想造型的一种神鸟,羽毛美丽,为“百鸟之首”、“百鸟之王”。据说它无宝不落,是祥瑞的象征。牡丹为“富贵花”,在万花丛中被称为“花王”。“凤凰戏牡丹”是民间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剪纸形式。剪凤凰应突出鸡头、鹤翅、锦鸡尾的特点,有序地排列好羽尾的舒展方向。凤身多用锯齿纹、花纹做装饰,使整体形成优美飘逸的曲线。凤凰的周围一般多用牡丹花及其他花草、飞鸟、祥云、太阳做点缀,以丰富画面,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见图

35、图36)。

4.坐福云纹

外形形状如云,分成几部分对称排列,中心组成方形,可独成一幅,又可与周围呼应。在剪纸中,用这种方法进行组合、拼贴是常见的。这是一幅喜庆剪纸,画面上方,剪一对柿子加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柿子上有一对飞鸟,又叫“好事成双”,双重意义;中间图案莲花和鱼,寓意“连年有余”。画面下方是老鼠和葡萄,左右是瓜莲并蒂、茄子和谷穗纹样,外缘围绕有水滴纹花边,使不同的多种图形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图案主体中心部分,采取云纹加花点缀处理,巧妙地从外形的整体方形过渡到中心人物。整个画面上下对称、左右呼应。人物设色是采取最亮丽的红色,周围是紫粉色、蓝绿色等,形成了五彩缤纷的艺术效果(图37)。

5.龙年福先到

整体采取书写体,“福”字为外形,福字里面以桃子、佛手装饰,寓意“幸福长寿”。福字右边,剪一条龙,既要保持字的原体,又要把龙的动态表现出来。福字的四周要留一定的距离,并在中心作一些装饰变化,使其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

福为“福禄寿喜”之首,实质上已包含了后三个字的寓意,有了“福”则后三个字的寓意皆有,所以“福”字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不论日常生活、婚庆、过节,家家都喜爱贴福笺、点福灯,相道祝福之意。因此,龙年剪一条龙,巧妙地盘卧在福字里面,既保全了字的整体,又表达了龙年祝福之意(图38)。

图38 龙年福先到

6.富贵满堂

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节日多,比如中秋节、春节,全家人团聚,走亲戚会朋友,常送吉利剪纸相互祝贺。剪纸形式以团花为多,主题一般是“富贵满堂”等(见图

39、图40)。把牡丹花放在中心,代表富贵。花的表现方法,一般采用线条、点、锯齿形来表现阴阳、黑白效果。牡丹花的周围剪了石榴和梅花,石榴代表子孙兴旺,梅花象征不畏严寒、生命力旺盛。整个画面中心突出牡丹,用梅花、石榴纹做层次的铺垫、装饰,达到了预想的艺术效果。

7.吉祥如意

此作品运用了“象”和“鸡”的谐音。鸡念为“吉”,象念作“祥”,组合为“吉祥如意”。剪纸“吉祥如意”,构图突出鸡、象主题,利用象的体大饱满、鸡的小巧精干,进行画面组合,把鸡放在大象背上,显得平稳、和谐。为了把画面表现得喜庆,用夸张手法把大象的眼、眉剪成月牙形,象的鼻子上翘,口中衔一朵小花,生动展现了象的喜悦表情(见图41)。

剪纸基本纹样

火纹指火苗、火星、火花、火焰。火苗似秧,随风飘动溅出的火点,小者象星,稍大象花。火热随风飘动成火焰。还有火炬等。

建筑物、风景、劳动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剪纸,都离不开这些纹样。总之它们是概括力、装饰性很强的纹样。

云纹指云有行云、朵云、团云、云气等。行云是朵云、团云被风吹动后才产生,有云头云尾,云头绵绻,云尾飘动;朵云是比较静的云热;团云的形状是朵云行云的综合形状。

水纹多在配景或以景为主的剪纸中出现。水的形成很多,有平静波纹、浪花、水珠等。水流动产生水波,微波荡漾,如游丝给人以波光闪闪的感觉,有时起起伏伏,波涛澎湃汹涌。为表现狂风巨浪,把浪头卷起回来,成为巨浪高耸,使人惊心动魄。水旋以小卷为轴心连线成圈圈,层层放大。表现静水要板滞,表现活水要活跃,总之简而不空,繁而不乱。

朵花纹是一种图案式的小花头,通常以梅花、桃花、菊花等。大一点的可按花瓣分层加以表现,小点的可三瓣五瓣,有的几乎缩成一个点状,多用在服饰和动物身上,或环境花草上及固定的器物图案上的点缀,是塑形象不可缺少的纹样。

月牙纹是一种弯曲的宽窄、刚柔、长短不一的呈现月牙形的纹样。一般都是阴剪,短而灵便的线条,用来表现整个事物的形象。如衣纹和运动感等,或用几条交列的月牙纹,就显得很有装饰性,在剪制时要有意识地强调它来增强作品艺术。

锯齿纹是指导两条直线相交形成锯齿状纹样,有长短、粗细、疏密、曲直、刚柔之分,用坚硬长短的锯齿纹表现树叶的边角和茎的针刺,用柔和的锯齿纹表现水灵灵的花与果;用刚健的锯齿纹表现动物的鬃毛,用圆实半弧形粗细的锯齿纹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甲,用灵活疏密的锯齿纹表现人物的眉毛、胡湎、飘洒的头发和服饰上的皱褶等。其剪法:如果在内部,先在尖处开一长口,然后开剪,剪时要注意根尖之间距离相等;如果在外部就随着外形剪。

剪纸的基本刀法

剪纸时通常用纸对折来剪制,对折的痕称为“折线”(也称轴线);剪刀剪出的线称“剪线”。要表现各种形象,将内部空白部位剪掉,称为“镂空”;有时要将某个部位剪一根线而不是镂空,称为“空刀”,其剪线称为“隐线”。在剪制时,因线条组成复杂多变,所以在运剪时,剪刀需要调整运用,从纸上方剪入称为“下剪”,从纸下方伸入称为“上剪”,其裨是以剪刀代笔作画。

剪纸的制作步骤

对于初学的人来说,了解一下剪纸的制作步骤是非常有益的。

1、起稿:

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画出黑白效果。修改部分可用白粉。对初学者来说,稿子越细,刻起来越省事。若刻对称的稿子,画一半即可。

2、剪、刻:

如用刀子刻.须将画面和纸用订书机订好,将四角固定在蜡盘上,为了保证形象的准确,人物先刻五官部分,花鸟先刻细部或紧要处,再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刻,刀的顺序如同写字一样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尽量避免重复刀,不要的部位必须刻断,不能用手来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美观。

3、揭离:

剪刻完毕后需要把剪纸一张张揭开,电光纸、绒面纸,因纸面光滑,比较容易揭开,单宣纸和粉连纸,因纸质轻薄,又经闷潮和上色,容易互相粘连,较难揭开,所以在揭离之前,必须先将刻好的纸板轻轻揉动,使纸张互相脱离,然后先将第一张纸角轻轻揭起,一边揭一边用嘴吹,帮助揭开。

4、粘贴:

揭离完毕后还需把成品粘贴起来,便于保存。方法有两种,第一是把剪纸平放在托纸上,用毛笔或细木条蘸浆糊由里向外一点点粘住,这种方法不能使剪纸全部粘平,速度也比较慢,优点是比较简便;第二是把剪纸反过来平放在纸上,然后用排笔蘸调稀了的浆糊,轻轻地平刷在要托的纸上,注意不要把纸刷皱起来,刷子上的浆糊一定要少,然后很快地把刷好浆糊的这一面扣合在剪纸的背面,用手轻轻压平,使剪纸全部平粘在托纸上。轻轻揭起晾干夹平保存。粘剂除浆糊外,白乳胶也可以。

5、成品修改:

在剪刻时有时会走刀剪坏,特别是刻纸。如果属大面积刻坏,就不易修好,如小面积刻坏,可把局部刻去,补上一块重新刻。彩色剪纸染错了是不能覆盖的,所以也只好将染坏部位刻去,重新补上一块再染。修改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后再下刀。

6、复制——薰样——晒样

复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剪纸样放在白纸上,一起平放在水中,待水浸透纸面,而又不含水珠时,将刻纸和白纸同时拉出水面,贴在木版上,然后将纸朝下放在油灯上蒸,但不要离灯头太近以免烧焦。如果需要多量制作,可采取晒蓝图的方法:把原槁和刷好一层药液(赤血盐和水的溶液)的白纸,粘合在一起,用两块玻璃夹紧,放在阳光下晒3一4个小时,待显影后用清水洗净纸上的药液,即可复制。

剪纸材料

托纸:可选用与剪纸作品质量相同的纸质。白色,干净。

丝带:也称作扎带或画带,品种较多,以古铜色为雅。选购时,以宽者为上。

轴头:轴头的品类有多种多样,如象牙、玉石、青花瓷、红木、檀木、黄杨木以及牛角等等。此类高档轴头货源稀少且价格昂贵,一般剪纸作品裱件极少采用。用量最大的是普通木质轴头,其型号为1~4 号,比较常用的是3号和4号,色调以栗棕色为雅。

丝绦:也称作画绳。有占铜色、紫红色、深绿色几种。

天地杆:天杆的横截面一般宽 1 .3 ~ 1 .5 厘米,厚 1 .1 ~ 1 .3 厘米。地杆直径一般可取 3 .5 ~ 4 厘米。其长度可根据剪纸作品裱成的幅面宽度而定。规格较大的剪纸所用天地杆的长度可相应加大。比较常用的规格: 90 厘米、72 厘米、66 厘米、54 厘米和 45 厘米等,其中以 66 厘米和 54 厘米两种规格最为常用。每种规格的天杆长度可比地杆短 3 厘米左右。天杆要求规矩、不变形;地杆要求光、圆、直,并无疤、无朽、无虫蛀。取材以红松、白松或锻木为佳;柳木易生虫,戒用。

面粉:以精粉为佳,如能购到小麦淀粉,使用更加方便,可免去洗粉之烦劳。

耿绢:多用于做剪纸作品裱件,也可做剪纸作品镶料。糊制剪纸作品盒亦多以耿绢为衬里。

锦:可分为宋锦与新锦两种,宋锦亦称仿古锦。宋锦古色古香、厚重典雅;新锦色泽艳丽、美观大方不论宋锦或新锦,都具古朴华贵、富丽堂皇之特点,是装裱剪纸作品和制作剪纸作品盒不可缺少的材料。

锦绫:全称交织锦绫,亦称薄型锦。其质地、厚薄和价格都介于锦与花绫之间,且花色品种甚多,幅面宽度为 90 厘米。是装裱剪纸作品比较理想的新型材料。

花绫:浙江湖州的双林花绫、含山花绫和江苏苏州花绫皆宜。除白花绫外,还有淡青色、米黄色、茶绿色、茶黄色、灰色、咖啡色、墨绿色、娃娃脸色和湖色等等。幅面宽度一般是 68 厘米,宽花绫80 厘米。都可适量选购,以便在使用过程中有所选择地配料,增加剪纸裱件的花色品种。

宣纸:一般多采用单宣。以安徽径县宣纸、云南腾冲宣纸、浙江富阳宣纸、四川夹江宣纸、河北迁安宣纸和山东临朐宣纸等为宜。

剪纸表现方法概述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归纳为单色和彩色两种。

其中,单色剪纸包含:阳刻剪纸、阴刻剪纸、阴阳结合和剪影等;而彩色剪纸包含:套色剪纸、点色剪纸、衬色剪纸、填色剪纸和分色剪纸等。

1.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

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剪纸种类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通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至于兼用两类方法制作的剪纸,应择其主要的方法归其类别。

推荐第8篇:剪纸文化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世界最大的剪纸虎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

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

剪纸欣赏(40张)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推荐第9篇:中国桑拿文化介绍

2013年中国桑拿文化介绍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桑拿浴传入中国分为两支,干桑拿浴由芬兰传入中国,因而称为芬兰浴;湿桑拿浴则由土耳其传入中国,因而称为土耳其浴。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桑拿浴设备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①中医“熏蒸疗法”

祖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其“熏蒸疗法”与蒸汽桑拿极为相似,可视为本土桑拿文化雏形。“熏蒸疗法”又称蒸汽疗法,指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药蒸汽熏蒸患处,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熏蒸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仍为中医临床广泛使用。《黄帝内经》记载使用椒、姜、桂和酒煮沸熏蒸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痹症;马王堆汉墓《五十二汉方》记载用韭和酒煮沸,以其热气熏蒸,治疗伤科疾病;唐代医书《外台秘要》记录熏蒸疗法治疗伤寒不汗症;《普济方》、《本草纲目》、《外科正宗》及《伤科补要》等中医著作对“熏蒸疗法”均作详细记载。目前,国内各大中医院均开设熏蒸室,利用“熏蒸”方法治疗皮肤科及骨科等各种疾病。

桑拿浴传入中国分为两支,干桑拿浴由芬兰传入中国,因而称为芬兰浴;湿桑拿浴则由土耳其传入中国,因而称为土耳其浴。不过,也有人认为桑拿“鼻祖”其实就在中国。相传早在春秋时代,赵王曾下令将上千块炽热的铁块投入水中,产生大量蒸汽,进入蒸汽池中沐浴,由此成为桑拿的先驱。无论是“西学东渐”还是“本土制造”,桑拿浴在融合了中国特有的养生观念后,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桑拿文化,例如结合人体经络穴位的中医桑拿等。

如今,在北京、上海及沿海发达城市,桑拿已逐渐成为都市人群缓解工作压力的一个好方法,其美容护肤和排毒的良好功效,成为都市女性的最爱,桑拿保健产业渐渐兴起。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各类家居桑拿产品的相继问世,国内桑拿设备也逐渐向家庭化方向发展,如便携式桑拿设备、远红外桑拿房等。

推荐第10篇:中国礼仪文化介绍

导读:有不少人认为礼仪很简单,不就是见面问好,离开道声再见而已。这种想法实在是对中国礼仪之邦的管窥蠡测。我们经常看见年轻人和老年人“狭路相逢”时,多半情况下是老年人侧身给青年人让路,这是完全没有教养的表现,让人看了极不舒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渗透着礼仪教养的存在,就连上网也有社交礼仪的讲究。为了配合我们社区整顿秩序,特发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礼仪一般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务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本文介绍了日常生活较常见的简单礼仪知识,我们都应拿出“礼仪大邦”的风度来,认真学习实践,在社会中作一个在别人眼中有教养的绅士。

二、几种场合下的礼仪注意事项:

1.送礼的礼仪:

送礼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节日、婚嫁、生日、感谢帮助、送别亲友及回礼。 送礼最重要是显示心意,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选择和购买礼物,这样收礼者若了解真相,也会收得安心。有一点应该注意,给人送礼时最好加上精美的包装纸,这样既能显示出你办事认真的态度,又能使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2.探病礼仪: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特殊场所,所以在去医院前,应弄清楚病人在什么病区以及病床号,以免到处打听,扰乱医院的清静。探病前,最好准备一点礼物。

有些人喜欢给病人送滋补品、保健品,其实并不恰当,因为病人正在治疗期,每日要按时服药或打针,并不适合服用补品。送给病人的礼物以鲜花或小小的盆景为宜。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一盆生机盎然的盆景,能给白色的病房带来多少春意和生机! 不过送鲜花是十分有讲究的,有些花并不适于送给病人。一般来说,送玫瑰、康乃馨、满天星、百合、天堂鸟等是不错的选择。

3.结婚礼仪: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参加喜宴的朋友,应事先选购一份礼物,礼物最好有意义,如送99朵玫瑰代表“天长地久”,或送具有纪念价值的金贺卡及结婚蛋糕,向新郎新娘表示祝福之心。

4.祝寿礼仪:祝寿就是庆贺生日。在给长辈祝寿时,“礼数”稍多一些。给同辈朋友过生日,则不必拘于形式,送礼品最容易。给长辈祝寿,除了穿衣服要讲究之外,还必须带有一份含有健康长寿意义的物品,如设计精美的蛋糕,或有纪念性的金贺卡。

5.殡葬礼仪:传统丧礼仪式繁复,程序繁琐。现在一般都以追悼会告别仪式的形式对死者表示哀悼。参加追悼会有一些礼节应注意,穿衣以素雅为宜,不可过于打扮和穿着鲜艳。为表示对先人的怀念及对家属的关心和慰问,可送上一个花圈或花牌。

6.社交公共场合礼仪规则

遇有叉路口或者进门时,要让长者和女士先行;

窄路相遇要给长者女士侧身让路;

窄路行走,要超过别人事先要道“劳驾”,不可硬挤;

进电梯要先进入按住开门钮,再让长者和女士登梯,出梯则相反;

登上升滚梯要让长者和女士先行,下降滚梯则相反;

进出大门要帮后面的人拉住门扇或轻送门归位,不可随手一摔;

不要紧贴别人面前横过或者抢行,不要从交谈者中间穿过;

长者、女士和客人未落座之前,自己不可先坐;

和别人交谈眼睛一定要盯住对方,不可东张西望,这样极不礼貌;

受到别人帮助或收到礼物,下次见面一定要主动提此事表示感谢,让人觉得你是懂得感恩之人;

不要言而无信,说话言出必行;

初相识不要乱开玩笑,不要追问别人的隐私,不要随便给人起外号;

高兴时勿得意忘形,恼怒时不要口出恶言;

多人会面,勿厚此薄彼;

不要议论别人蜚短流长;

交友勿曲高和寡,说话莫过重;

7.日常生活中常用礼貌用语:

初次见面——久仰

分别重逢——久违

征求意见——指教

求人原谅——包涵

求人帮忙——劳驾

求人方便——借光

麻烦别人——打扰

向人祝贺——恭喜

求人解答——请问

请人指点——赐教

托人办事——拜托

赞人见解——高见

看望别人——拜访

宾客来临——光临

送客出门——慢走

与客道别——再来

陪伴朋友——奉陪

中途离开——失陪

等候客人——恭候

请人勿送——留步

欢迎购买——光顾

归还物件——奉还

第11篇:剪纸由来介绍

导语: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剪纸由来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剪纸由来介绍

剪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关于剪纸艺术,剪纸的由来,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1500以前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中出土的图案花剪纸《对马》、《对鹿》作品中很有特色。其精美的构图和娴熟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那时剪纸已用于屏风,头饰等方面,起到节日仪饰作用。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 “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第12篇:剪纸资料介绍

导读: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剪纸资料介绍,欢迎阅读!

中国剪纸艺术资料简介大全

剪纸这个词每当被人们提起的时候,大家都会认为这是真正属于中国传统手工纸艺制作工艺。实际上大家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即使是现在,我们依旧能够看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给自己的门窗上粘贴上漂亮的窗花剪纸,这本身就给我们对于剪纸有了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而据考古发现,剪纸也确实是起源于中国,我们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剪纸艺术,即使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张被发明出来。

中国剪纸的由来

那么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并且熟练于用一些图形来进行记事和内容呈现,这个时候虽然没有纸张,但是人们可以将相关的资料记录到青铜器,兽皮等载体上面,而随着纸张的方面,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有机会开始接触到纸张,从而将这些创造性的图案开始往纸张这样轻盈的载体上进行转移。而当我们对纸张发明之前在其他载体上的图案和发明纸张之后的剪纸制作图案进行对比的话就能够清晰的看到,剪纸的起源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虽然存在于纸张上非常的轻盈,不但容易保存,而且成本还非常的低。但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点,也使得剪纸不太适宜长时间的保存。虽然剪纸从纸张被发明之后就已经很流行了,但是保存到至今的传世作品却非常的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一些经典的古诗集中寻觅到剪纸的踪迹,例如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就有着“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的意思。而剪纸这个词本身更是频繁的出现于诗句中,例如著名诗人杜甫的《彭衙行》所写的“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这里就直接采用了剪纸这个词。

由于剪纸有着非常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强,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过去的剪纸创作常常是围绕着一些山水和吉祥图案来进行创作,但是现代的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可以看到剪纸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活中的简单剪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在各个场合中接触到剪纸。不过最常见,也最为直观的接触就是不少朋友非常喜欢的雪花剪纸,雪花剪纸的特点在于对纸张进行简单的折叠之后来建材出漂亮的剪纸雪花来。简单的制作使得几乎人人都可以完成,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剪纸雪花来,而漂亮的剪纸雪花本身还可以被当作是美丽的窗花,真可谓是魅力无穷啊。

第13篇:剪纸的介绍

80岁非遗传人,巧手剪纸免费送

福禄寿喜娃娃、林书豪、雷锋头像,还有各种精美窗花,这些可都是剪纸哦,并且都是出自非遗传人马家轩老人的巧手,想要的话就打星报热线吧,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马家轩老人已是80高龄,是非遗传人,最擅长的是镂空蛋雕,不过抽空玩剪纸也是他的一大爱好。最近,他在瑶海区车站街道建设村社居委搞了一场剪纸学习会。辖区居民都跟着马家轩老人学起了剪纸。“我学了一下午,总算剪出来一个窗了,马老前前后后,又画纸样,又是拿刀刻,80岁高龄真不容易。”辖区居民王大姐告诉记者。记者看到了马老的剪纸作品,一套福禄寿喜娃娃,个个圆圆胖胖,非常可爱;还有林书豪、刘翔的头像,很传神。一把剪子,一张红纸,没一会一张精美的窗花便大功告成啦。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

蔚县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剪纸这门艺术在北方广为流传,现在,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

十二生肖(蔚县剪纸)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过去,这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今天,有许多学艺术的人都将剪纸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如:舞蹈《简化女》、《剪纸娃娃》等。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剪纸这象征着中国的工艺制作会被发扬光大!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历经中国漫长的历史演进,而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自身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矛盾,又互为统一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其对于不断变革侧自然选择方式,从而与宫廷艺术、文人艺术拉开了间距。

民间剪纸是附合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一种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家中有白事,窗户上不能贴得红红火火;娃娃不生病,老奶奶也不肯剪一串吊魂的小人人;用于摆衬礼品的,要看是办喜事、丧事还是做寿;一对老夫老妻的屋里如果贴上一对坐帐喜花,那肯定是年轻人的戏耍;久旱无雨,如果剪的不是求雨的“独女捣棒槌”,而是求晴的“扫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人的咒骂。这种受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如悬空吊挂的门笺、碗架云子之类,必须线线相连;贴在窗户上的则要求与窗格适合,并多镂空,否则迎光看去只是一个大纸片片;贴作炕围的,就最好少剪零碎花纹,否则时间长了很容易损坏。

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不论它用于何种场合,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当然民间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对于民俗的限定不是抛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因而。其存在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这种艺术上的独立性,正随着社会变革和旧民俗的逐渐消失而渐趋明显。

贵州剑河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俗称“花纸”、“剪花”、“绣花纸”,苗语称“西给港”、“西给榜”,译成汉语,即分别为“动物剪纸”和“花卉剪纸”。剑河苗族剪纸不同于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窗花剪纸,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稿。类型可分为革东和新民、新合两种,手法主要采用剪、刻、扎等方式。题材范围涉及苗族神话传说和自然界中花、鸟、虫、鱼、动物形象等,内容反映了苗族对远古图腾和自然的崇拜,蕴涵着大量神秘的宗教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艺术特征。从其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成品价值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

苗族剪纸,历史久远,贵州省黔东南一带苗族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 跋山涉水》中就有关于剪纸的描述。它是研究黔东南境内清水江上游苗族地区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珍贵的形象资料,是一种既具有现实依据又有学理可循的真正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丰富而深遂的历史研究价值。如剪纸中出现较多的双头龙、双头鸟、双头蛇、双身共头龙等共头共身的形象即是“交”的暗喻,实际上它是苗族“吃牯藏”仪式活动中,一种巫仪文化的延伸。

剑河苗族剪纸的功能在当地体现为苗族刺绣的底样、蓝本和第一道工序,经过二次加工后,剪纸纹样在刺绣中得到再现和丰富,是苗族刺绣和服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2008年,《苗族剪纸》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颛桥剪纸

中国剪纸技艺源于南北朝,到唐代以后广为流传,是中国民间装饰艺术中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工艺美术品种,它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上海剪纸上世纪已有出现,当时时常出现在民间的门笺、鞋花、绣花样上,在近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上海剪纸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海派”风格,在中国剪纸这一传统技艺中具有相当地位。

在文化部编撰的《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剪纸艺术》一书中,列出了上海两位剪纸艺术大师:王子淦、林曦明。王子淦已故世,林曦明现为中国剪纸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剪纸协会会长、上海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

王子淦将北方剪纸的粗犷、大气和南方剪纸的细腻流畅,恰当的融为一体,继承了前辈的优秀技艺,表现出了极强烈的艺术个性。故而他的作品形成简练、夸张、装饰性强的特点,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风景、人物建筑无所不能涉及。

林曦明为苏昧朔的入室弟子,七十余年来创作了数百成千幅反映中国农村和城市变化的剪纸作品,相继在《浙江农民报》等省和全国报刊发表,在众多书籍中作为插图,蜚声民间艺术领域,成为上海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他的剪纸作品结合了我国传统剪纸细腻质朴色彩,又融合了现代的粗旷、联想等元素;大胆运用他擅长的山水画中写意手法,把书画和民间剪纸融会一起,互相交融,相得益彰,这在我国剪纸艺术上堪称一绝。

2005年,海派剪纸被上海市经委同意认定为上海市传统保护技艺。海派剪纸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门类,我们应该继续作更大的努力来继承、总结,以保存其有扎实的生存能力,得以延续。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622年,满族的先人曾四次大规模走进医巫闾山,他们与当地的东胡人组成新的民族共同体,将山林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成医巫闾山带有强烈原始萨满色彩的乡土文化,并因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而得以保留至今。医巫闾山满族人的先祖,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和狩猎生活。在生产力低下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向代表动植物及祖先神的神偶祈祷。这种神偶是用树皮、兽皮剪刻的,或是用木头雕刻的。当医巫闾山人定居下来后,这种神偶的造型就以剪纸艺术的形式传承下来。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图案内容充满了萨满文化的自然神、始祖神、生殖神等神灵崇拜色彩,如“九乳妈妈”是萨满教中的地母神,她自身象征着广袤肥沃的大地,硕大的九个乳房象征着大地对人类的滋养。她在萨满教中的地位仅次于天神,体现了人类对大地的敬仰之情。此外,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还有反映当地生活习俗的作品,如《打太平鼓》、《跑旱船》记录了传统的节庆习俗,《回娘家》、《坐福》、《见面礼》记录了满族人的婚俗和人际交往礼节。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借鉴了皮影的造型艺术,突破了对称的剪纸手法,它以风俗画的布局,表现了人物众多、场景宏大的生活场景,其造型不求精致、准确,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表现了独特的地域、民族审美取向,是我国民间美术宝库中的珍贵宝藏。

庄河剪纸

庄河剪纸源于明末清初,由冀鲁一带的移民传入。它在与本土文化的长期交融过程中,形成了质朴而不失精巧、粗犷而不失俊逸的艺术风格。

庄河剪纸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题材涵盖了当地乡土民情的方方面面,如时令节日、婚丧寿宴、生男育女等等。人们通过窗花、棚花、团花、墙花、喜花、剪纸画等各种剪纸形式表达了祈福纳祥、祛邪避灾的美好愿望。

庄河剪纸沿袭了传统样式和表现手法,多是单色剪纸,以阳刻为主,兼以阴刻。此外,多采用托物寄情或象征手法,反映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新题材。比如作品《和谐奥运》的画面是五只螃蟹围绕着地球,背上有五朵荷花,图案上方站着五个套色福娃,寓意奥运会使五大洲的人们更加和(荷)谐(蟹)、团结、进步。

庄河剪纸强调对自然物象进行主观改造,具有抽象的形式美。作品中经常出现长眉大眼的人物、比大象肥的猪、比娃娃高的公鸡、一个人搂不过来的鲤鱼等夸张造型,形象饱满厚重,极具艺术感染力。

庄河剪纸的主要作品有《抓髻娃娃》、《寿星》、《双蛇送福》、《凤凰牡丹》、《双喜鸳鸯》、《十二生肖图》、《双喜凤凰》、《麒麟送子》等。

第14篇:傣族剪纸介绍

傣族剪纸

剪纸是云南许多民族喜爱和普及范围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傣族剪纸为其中特色突出者之一,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本民族祭祀所用的纸马,后来在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宗教、丧葬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傣族剪纸使用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或剪或凿,技艺很高。其内容多与傣族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也有反映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对象,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浓郁。常见图案有表现吉祥的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等各种奇兽异鸟,也有形态各异的糯沾巴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鹃等植物花卉,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房屋建筑等。剪纸的主要材质为纸、布、金属片等。傣族剪纸多用于佛殿的门窗、佛伞、佛幡、演出道具、节日彩棚、泼水龙亭以及居家装饰等,喜庆节日时用红、黄、蓝、绿、金等颜色的彩纸剪纸,丧事和在供寨头神“吕贺芒”与领兵神的小庙里则全部使用白色剪纸。

傣族剪纸作品线条连续穿插变化,匀称流畅,构图丰满。在技法上不仅采用线线相连的阳纹和线线相断的阴纹手法,还根据不同细节采用不镂空的刀痕线条,很多图案更以几何图形表现,形象生动,整齐美观。傣族剪纸在傣族赕佛活动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反映出傣族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追求,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潞西的傣族村寨四处都能见到剪纸的踪影,家家户户都会剪一些简单的图案用于祭祀和赕佛,有不少颇有名气的剪纸艺人。

傣族彩绘木雕

傣族彩绘木雕是傣族传统工艺,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取材方便。雕凿用具多为1把刀子及一些形状各异的小凿。工艺精巧,雕绘图像以龙、麒麟、孔雀、人物、佛像及花卉为常见。应用广泛,龙舟上的龙头翅尾,佛寺的门窗柱饰,牛车前直立的鹤头,屋架上悬挂的鱼鸟,乃至盛水用的竹瓢木桶也雕绘有精美的图案。彩绘栩栩如生、古朴大方,有着极高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傣族金银饰品

傣族金银饰品,在傣族传统手工艺品中制作水平最高。它以制作精良,款式多样,图案美观,质地坚固,性能良好等特点,受到各族人民普遍喜爱。其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必需用品,如槟榔盒、腰带、纽扣、刀鞘刀柄等;另一类是装饰品,如金银项连、项圈、手镯、戒指、耳环、领花、银锁等。芒市镇有一个金银饰品工艺村,其产品工艺精湛,恪守信誉,并可来料加工,批量订货,故生意兴隆。

第15篇:浦江剪纸介绍

浦江剪纸历史悠久,元明之际就有记载,浦江大文学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730)写的《哀王御史》的诗中有“剪纸难招御史魂”之句。浦江剪纸工艺精巧、题材广泛,生活情趣浓郁,尤其是清代地方戏曲在浦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浦江乱弹,采用戏曲人物作为剪纸题材成为一种尝试和追求。浦江戏曲人物剪纸在浦江乱弹的独特艺术效应下生发灵性,逐步发展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剪纸艺术类型,从而成为中国剪纸主要流派之一。

浦江剪纸,具有风格秀丽,形象生动,质朴大方,题材广泛,装饰性和想象力强的特色。浦江剪纸历史悠久,据传南宋时期就已相当盛行。作者大都是劳动妇女,她们除了按传统图样熏样剪制外,有时也自己设计画稿,进行创新。作品大部分是用剪刀剪成,刀刻的极少;彩色剪纸,则是用不同色彩的纸剪成几个部分粘贴而成的。

浦江县地处浙江中部,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元明之际就有记载,浦江文学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730)写的《哀王御史》的诗中有\"剪纸难招御史魂\"之句。可见元明之际乡间已有剪纸招魂的风俗。

浦江剪纸工艺精巧、题材广泛,生活情趣浓郁,图案清新大方,多数取花鸟、草虫、山水、亭榭、仙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形式上流行最广泛的是窗花。每当春节,农村的姑娘媳妇便大显身手,鲜红的窗花把节日点缀得喜庆而热烈。除春节外,结婚礼仪、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都要制作大量剪纸,有礼花、灯花、功德花等品类繁多。通过谐音和象征手法,寄托劳动者的理想和愿望。如剪金鱼满塘寓意金玉满堂,剪枣、笙、桂花、莲子比况早生贵子,剪瓶、鞍、戟、磬象征平安吉庆,剪蝙蝠、鹿、桃和蜘蛛则喻示福禄寿禧。按地方风俗,妇女出嫁都要制作\"龙凤呈祥\"、\"并蒂莲荷\"、\"鸳鸯荷花\"、\"莲生贵子\"、\"麒麟送子\"等大量剪纸覆盖在嫁妆礼品上带到男方家中,俗称\"利市\",这一风俗促成浦江妇女从小就开始剪纸艺术的训练,产生了许多精美的民间剪纸作品。以乱弹为代表的浦江戏剧文化发达,戏剧为剪纸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产生了许多戏剧人物剪纸。如《对课》、《断桥》、《孙悟空借扇》等,线条古朴,构图巧妙、背景丰富、人物个性鲜明。

浦江剪纸一般取染色土纸5-10张叠好覆以样稿,用绵纸钉扎住,然后用特制镂花剪,有里而外依次剪出。创作稿原稿一般要用水粘贴在另一张薄纸上,用松枝或油灯烟熏黑,取得黑白分明的复稿,又叫花样。一张精彩的熏样,一传十,十传百,会迅速流传开来。

解放以后,浦江剪纸注入新生活的内容,具有了新时代的气息,大量剪纸在报刊上发表,也出版了剪纸作品集,1988年浦江选送75幅作品赴日本展出,展示了浦江剪纸的艺术魅力。《荡湖船》、《听琴》、《空城记》等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浦江剪纸由于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地方色彩鲜明,且能人辈出,作品遗存颇丰,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05年,浦江戏曲剪纸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16篇:剪纸来历介绍

导语:剪纸常用工具有:剪刀、刻刀、铅笔、针和线、宣纸、蜡盘、煤油灯、熨斗、染料或者墨水和刷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剪纸来历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剪纸来历介绍

“剪纸窝”里剪纸乐

位于豫西山区的陕县南沟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村——该村的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已有250多年历史,全村剪纸艺人达360多人。由于大家都是在居住的地坑院内或窑洞里创作剪纸作品,故被当地农民形象地誉为“剪纸窝”。农闲时节,村里的剪纸艺人们就会聚在一起,唱着自编的剪纸歌《十二月花》,纸随剪动,剪落曲终,让乡邻和游客深切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氛围。目前,南沟村已成立全省第一个村级剪纸协会,会员超过200人,全村一年剪纸收入可达

二、三百万元。

黔东南苗族剪纸

黔东南是贵州省的一个民族自治州,也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主要用做绣花底样,而不是作为独立的装饰欣赏品,所以不像苗绣那样名气大,光彩夺目。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自己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人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黔东南苗族民间剪纸的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它的题材上,有许多与创世纪和人类起源有关的神话传说。如人头蝶身的剪纸图案,就是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妈妈”。传说蝴蝶妈妈是由枫树变的,因和水上的泡沫“游方”(恋爱)怀孕后生下12个蛋。经鹤字鸟替她孵了12年,才生出第一个姜央和雷公,以及龙、虎、蛇、象、水牛、娱蚁等12个兄弟,从此天下便有了人和动物。苗族民间剪纸图案中还有“桑扎射日”的神话,说的是古时候有“日月十二双,日夜不停跑;晒得田水啊,好比开水冒;晒得石头啊,软得像粘糕;晒得坡上啊,草木齐枯焦。”为此,苗族先祖造了一把巨大的弓,请一位叫桑扎的英雄去射日月。当桑扎射掉11对日月以后,剩下的一对日月被吓得藏起来了,天地变得黑茫茫一片,人们无法外出做活路。后来,先祖们请来公鸡,“公鸡拍拍翅,抬头高声喊;早晨哩哩叫,太阳出东方,下午哩哩叫,月亮接着上”。此后,万物得到生长,人类才得到安宁。从蝴蝶妈妈生人类及一切动物到兄妹合磨成亲、桑扎射日月、女人驯龙牛、女人驯象等剪纸图案看,既是对母系社会遗风的追溯,又是反映远古时代人类常与各种野兽和严重旱灾进行生死斗争的形象记录。另外,原始的巫术礼仪作为苗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剪纸中也有较多的反映。苗族是多神论者,崇拜自然物,崇拜祖先,崇拜生命。他们认为人的祸福是由神鬼掌握的,要得福免灾就必须求神的护佑。巫师是沟通人与神的媒介,由他来祭神驱鬼。因此,苗族人对巫师非常虔诚尊重。剪纸中的巫师形象庄严肃穆,身佩执法的长剑,举着装有降伏恶鬼法力的葫芦,显得神秘莫测。这些古拙简朴、粗犷豪放、富有神话和宗教色彩的剪纸图案,充分展示了苗族的独特气质和久远的历史。

苗族民间剪纸的独特之处还表现在构思的新颖奇妙上。如《姜央兄妹合磨成亲》图,艺人为了扩大意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事物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你看,作者大胆而巧妙地把画面分成天空、山顶和山脚三部分,来表现三个不同的情节。天上飞的是蝴蝶和山鸡,山顶上站着拍手叫好的姜央,山脚下站着姜央的妹妹以及已合上了的石磨,还有被从山顶上滚下来的石磨吓惊了的野兔。这幅画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洪水泛滥后,地上的人都被淹死了,姜央和妹妹藏在葫芦中幸免于难,为了繁衍人类,兄妹只好成亲等情节,非常巧妙地使这一远古传说得到精致的再现。又如三接式袖花剪纸图案,画面中间是双象斗兽,上方是人驯蚕身龙,下面是龙象相争,其余空处是鱼鸟虫蝶。这种奇特的构思,把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苗族妇女在构思时,把自己的观念意识、审美情趣注入其中,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生活现象。如袖花剪纸图案《狮子笛童》,描绘是一个笛童坐在已受过驯养的雄狮上,悠然吹笛,笛声阵阵,婉转动听,雄狮洗耳恭听,众雀乌、蝶群也纷纷飞来,整个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态,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吉祥,使人仿佛处在神话般的境界中。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也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了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又如“中心对称式”,这种形式使画面有一个中心磁场,强调一定程序的收敛,使画面的狮、象、虎、鹿及其他图案有个向心点。当然,也有一部分构图是“中心外射式”的,其画面显现着一种外射的动力,图案中的鸟兽有的面对外框直冲而来,有一种不受任何制约之感。显然,剪纸艺人在这种构图中要表现的是富有动态和生命力的物象。这种活生生的、蕴藏着生命暗示的形式,非常贴切地表现了苗族艺人那种大胆泼辣、自由无揭的性格。另外,苗族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还有整体式、米字式等多种形式。在有限的画面上变静为动,变实为虚,扩展空间,从而使剪纸作品浑厚而不凝滞,具有生命动态美的艺术效果。

黔东南苗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剪纸能手。有许多还是本寨和邻近村寨公认的行家里手。如张志花、潘巫套、张二洞、王安义、张俊贤等,都是当地著名的剪纸艺人。

贵州剑河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俗称“花纸”、“剪花”、“绣花纸”,苗语称“西给港”、“西给榜”,译成汉语,即分别为“动物剪纸”和“花卉剪纸”。剑河苗族剪纸不同于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窗花剪纸,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稿。类型可分为革东和新民、新合两种,手法主要采用剪、刻、扎等方式。题材范围涉及苗族神话传说和自然界中花、鸟、虫、鱼、动物形象等,内容反映了苗族对远古图腾和自然的崇拜,蕴涵着大量神秘的宗教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艺术特征。从其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成品价值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

苗族剪纸,历史久远,贵州省黔东南一带苗族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中就有关于剪纸的描述。它是研究黔东南境内清水江上游苗族地区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珍贵的形象资料,是一种既具有现实依据又有学理可循的真正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丰富而深遂的历史研究价值。如剪纸中出现较多的双头龙、双头鸟、双头蛇、双身共头龙等共头共身的形象即是“交”的暗喻,实际上它是苗族“吃牯藏”仪式活动中,一种巫仪文化的延伸。

剑河苗族剪纸的功能在当地体现为苗族刺绣的底样、蓝本和第一道工序,经过二次加工后,剪纸纹样在刺绣中得到再现和丰富,是苗族刺绣和服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2008年,《苗族剪纸》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瑰丽的苗族剪纸 灿烂的民族文化

苗族群众用瑰丽的剪纸艺术,传承民族灿烂文化,在喀斯特贵州的大山深处,成为不断进入贵州的外地游客收藏的艺术珍品。

苗族是一个把历史写在服饰上的民族,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的底样,是苗族刺绣和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苗族剪纸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正是因为有了苗族剪纸,才有了苗族刺绣与服饰的灿烂。

苗族是我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

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社会发展缓慢,保持着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绣中使用的剪纸花样,在艺术上与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它不是独立的展示,外界人知之不多。

剪纸艺术,润透了苗族人民的素朴生活、理想追求和审美观点,它是苗族文化的象征。

苗族没有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剪窗花的习惯,除在宗教活动中偶用几种图案极简单的剪纸外,只有刺绣才广用剪纸,而且花样繁多,因此人们所称的苗族剪纸,指的就是绣花剪纸。

《苗族古歌》“迁徒”一段中唱道:“姑姑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苗族形成了多种独有的文化形态,剪纸已深刻渗透到苗族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交往、娱乐等日常生活领域和其他的精神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贵州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苗语称作“榜细”。苗族织锦称“花带”,工艺上有织制和编制之分。苗族编制的花带称“金搓”。织制的工具是简易的织架和一把骨刀。原料是棉线、丝线或细毛线。传统图案是花鸟虫鱼、马鬃马足,“万”字八宝或吉祥汉字。整个织锦,色彩艳丽,装饰性很强,除了它自身的实用价值外,还是苗家馈赠亲友的礼物,也是少女们通常用来表达爱情的信物。

逢场、过节,那街头巷尾的“花摊”无不被苗家妇女围得水泄不通,那是她们在挑选自己喜爱的花样——剪纸。苗家妇女的装束特别讲究,不分单、夹衣,在胸前、袖口、裤脚边、围裙头都要镶上自己刺绣的花边。再加上日常生活用品(布制品)和儿童的衣裤帽的装饰所需的绣花边,真可算是数不胜数。因此,苗家的剪纸艺术和刺绣就像一对孪生姊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贵州省苗族剪纸以黔东南州台江县境内施洞、老屯一带苗族群众的剪纸最有代表性。苗族民间剪纸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苗族妇女们把自己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人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苗族剪纸多为即兴作品。一般是剪纸艺人采用剪、扎、挑手法在纸上随意创作或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心里。画面造型生动,线条自然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苗族的剪纸是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感受,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以自己民族的审美追求,同时结合刺绣的要求,把要描绘 对象,通过提炼、加工、集中、变形,而创造出自己独树一帜的剪纸。

傣族剪纸

剪纸是云南许多民族喜爱和普及范围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傣族剪纸为其中特色突出者之一,主要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本民族祭祀所用的纸马,后来在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宗教、丧葬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傣族剪纸使用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或剪或凿,技艺很高。其内容多与傣族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也有反映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对象,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浓郁。常见图案有表现吉祥的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等各种奇兽异鸟,也有形态各异的糯沾巴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鹃等植物花卉,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房屋建筑等。剪纸的主要材质为纸、布、金属片等。傣族剪纸多用于佛殿的门窗、佛伞、佛幡、演出道具、节日彩棚、泼水龙亭以及居家装饰等,喜庆节日时用红、黄、蓝、绿、金等颜色的彩纸剪纸,丧事和在供寨头神“吕贺芒”与领兵神的小庙里则全部使用白色剪纸。

傣族剪纸作品线条连续穿插变化,匀称流畅,构图丰满。在技法上不仅采用线线相连的阳纹和线线相断的阴纹手法,还根据不同细节采用不镂空的刀痕线条,很多图案更以几何图形表现,形象生动,整齐美观。傣族剪纸在傣族赕佛活动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反映出傣族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追求,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潞西的傣族村寨四处都能见到剪纸的踪影,家家户户都会剪一些简单的图案用于祭祀和赕佛,有不少颇有名气的剪纸艺人。

民俗味浓郁的安塞剪纸

“中国的剪纸在陕西,陕西的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专家这样评价安塞剪纸。安塞剪纸风格独特,民俗味道十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包括了美学、哲学、历史学、人文学、民俗学、社会人类学的内容,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织部分,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活化石”。

安塞剪纸是陕北农家妇女热爱生活,追求美的具体体现,也是陕北文化的代表之一。

每年春节或者喜庆的日子,安塞人都要铰剪纸、贴窗花,用来装饰生活环境,增加喜庆色彩。一进腊月,女人们围坐在一起边拉家长边剪窗花。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的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给朴素的农家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这样,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展览会。安塞让你就是这样创造传美的世界的。

1993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民名为“剪纸之乡”。2008年安塞剪纸获得“山花奖”。

侯雪昭,陕北安塞的一位普通妇女,从小学习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她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候雪昭的剪纸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现代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姥姥采莲花》、《姥姥坐莲花》、《北谷子》等。她的绘画作品较精细、赋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她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片新天地。侯雪昭曾经随团出访过十多个多家,多次受到领导人的接见,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三级工艺美术大师。

安塞候雪昭农家艺术苑里展示了候雪昭苦心创作的百余幅艺术精品。在我们一行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候雪昭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她的剪纸创作。对于候雪昭来说,她的最大心愿就是安塞剪纸这门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第17篇:剪纸文化资料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剪纸文化资料,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剪纸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造纸术还没有发明,人们就运用各种能够镂刻的材料,比如在竹片、树皮、皮革、金箔上进行雕刻。然后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材料的易取得性让剪纸进入到正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很多传统的文化艺术一样,剪纸艺术也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是由于明清时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给各个艺术文化领域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也成为他们发展壮大的宝贵时期。

剪纸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剪纸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那时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据说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那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少雨,纸张不易霉烂,小编猜想,这或许也是在新疆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到了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大发展,那时候的人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他工艺方面,并且还有利用剪纸招魂的风俗流行。在现代的考古挖掘出多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即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画面构图完整,表达出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宋代剪纸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那时候皮影戏盛行,也有用厚纸制作皮影造型的。宋代剪纸最大的创造便是瓷器剪纸印花图案,它是在施釉之时,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到了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已经走向鼎盛时期。这时候的民间剪纸艺术运用范围就更加广阔了。但凡民间彩灯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更多的是常常用作家居装饰,美化家居环境。

关于剪纸的由来和历史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剪纸有着极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超强,即便经过千年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足以看出剪纸在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剪纸的种类

一、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刺是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1、折叠剪纸

折叠剪纸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制作表现方法。所谓折叠剪纸即经过不同方式折叠剪制而成的剪纸。最早的“对马”“对猴”等团花就是经折叠剪出的。折叠剪纸折法简明,制作简便,省工省时,造型概括而有一定变形,尤其适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对称的图式,如人、蛙、蝶、龟、倒影、对鱼等,几何纹、花卉、景物、器具等题材都能适应,而且展开极为对称,又能变化出多种适合形,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这是它能长久得以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折叠剪纸对中国的剪纸普及和工艺图案造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2、剪影

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形式,通过外轮廓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由于受轮廓造型的局限,一般以表现人物或其他物体的侧面为好。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纸一般用黑色或重色纸,在表现人物侧影时,一般是边看对象边剪。剪影很适合表现透光效果,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剪纸类型。

3、撕纸

撕纸是由传统的民间剪纸变形出的新类型。其方法是利用不同类型的纸,采用手撕的方法去撕裂造型,以手代剪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不适合去表现巧工细琢的效果,但正是这种局限,又恰恰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个性,有一种古拙雅朴、豪放雄健的格调。在撕纸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随意性,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韵味 。

二、彩色剪纸

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1、点染剪纸

以颜色在刻纸上进行点色为点染剪纸。这种剪纸也属于刻纸,在设计上阳线不多,偏重干小面积的阴刻,以留出大面积的阳面进行点染。类似于木版年画的效果。

点染剪纸所用颜色,一般系民间染布用的品红、品绿等,统称“品色”。染到用白生宣纸刻成的剪纸上。品色一融到生宣纸,便立即上下左右渗透扩散开来,一次可染三五张。渗透不足的部位,可翻过来在背面补笔。调制时掺入白酒或酒精,渗透性很强,用在宣纸等吸水性较强的纸质上。由于酒精和白酒中不含胶,酒精挥发后纸面依然平整,不起皱,能产生较好的晕染效果。

点染时,一支毛笔蘸一种色,互不串穿,配色原理如同水彩、水粉画调色。黄、蓝相混呈绿色,红蓝相融成紫色等。有的厂家采用流水作业,染工一字排开,一人染红黄,一人染蓝绿,轮到最后一个人时就全部染完了。

2、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通常以阳刻为主,与点染剪纸相反,进行大面积镂空,给套色留有余地。从作品的背面贴以色纸块,多用黑纸或金纸剪刻,按肤色、服饰、器物、花木等分别贴以不同的颜色。在拷贝箱上用铅笔把所需套色的形状勾画下来,再根据铅笔形状剪下来,按部位用小毛笔蘸糨糊粘好,可先套小色块,后套大色块,所套颜色要以一个色调为主,一般以三四色为宜,套色要少而精,注意冷暖对比关系。有时套色有意超出或不到轮廓线,显得更生动。如套一个姑娘的脸庞、脸颊的红晕,剪成椭圆形,很具民间囡娃的艺术情趣。

套色剪纸不必处处全套。不论全部套色或局部套色,都应考虑是否套得有必要,谨防事倍功半和费力不讨好。全部套色要强化主调,局部套色要注意少而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套色剪纸虽用色较为自由和便于选择,但多一个色确实要起多一个的作用,两个色可以概括,就绝不要增添第三个颜色。用色精练,手法简洁又恰到好处,是艺术高超的表现。

3、分色剪纸

分色剪纸有的也称为剪贴剪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色剪纸的组合拼贴,基本上还是单色剪纸。它是用剪好的不同颜色形状的纸拼成一个画面。拼贴组合时要注意颜色之间的协调性,不宜过于琐碎。也有一种是将剪纸分成主纹和底纹,然后以底衬托主纹,交错重叠拼贴的。如一幅剪纸中天空是蓝色,云是白色,地是草绿色,蒙古包是紫灰色,骆驼是赭石色,分别剪好后,拼贴在一起,这种剪纸鲜丽明快,装饰性很强。

4、填色剪纸

填色剪纸亦称笔彩剪纸,着色时运用笔绘。具体做法是,将黑色剪纸贴到白衬纸上,用笔在线条轮廓内涂绘。平涂效果与套色剪纸相似,只是手法不同。填色后可出现浓淡变化和自然晕出的效果。注意用笔不要呆板和反复涂改,可充分利用自然浸开的效果。

5、木印剪纸

木印剪纸是印刷与剪刻相结合的一种剪纸形式,其方法有的在木刻印刷即“开相’’后再镂刻,也有在木版印好的剪纸上再染色,还有的直接印刷成剪纸效果直接贴用。木印剪纸近似民间木版年画,可大量制作。多用于表现戏曲人物和神话故事的题材,与纯刻纸相比有更强烈的表现力,但不及点染刻纸那样完美自然。

6、喷绘剪纸

喷绘剪纸是经喷笔(喷枪)喷染成的剪纸。可喷在衬纸上,也可喷在裱好的剪纸上。喷笔喷出的雾点,有特殊效果,像薄雾、晨露、霜雪、雨珠。点有大小、疏密之分。

7、勾绘剪纸

勾绘剪纸是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一种是以剪刻为主,兼用毛笔勾绘细部,也有全用线条勾出画面,然后用剪刀将空白处镂空的;另一种是用金箔纸刻出花纹的大体轮廓,使某些局部空白,并适当勾以线条。由于它是剪画结合,很多细部可以直接用笔画出,剪画结合可以产生一种新的意趣,既使用了绘画技法,同时也保留了剪纸的独特性。

8、彩编剪纸

彩编剪纸是一种编剪并用的剪纸类型。就是用各种色彩的纸条,经过不同的裁剪和编织,组成各种几何图案及花卉、动物、人物等。其线条明快、构图别致,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可用于席编、筐编、刺绣、儿童手工等 。

三、立体剪纸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的特点,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的手工制作等。

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虽然存在于纸张上非常的轻盈,不但容易保存,而且成本还非常的低。但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点,也使得剪纸不太适宜长时间的保存。虽然剪纸从纸张被发明之后就已经很流行了,但是保存到至今的传世作品却非常的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一些经典的古诗集中寻觅到剪纸的踪迹,例如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就有着“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的意思。而剪纸这个词本身更是频繁的出现于诗句中,例如著名诗人杜甫的《彭衙行》所写的“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这里就直接采用了剪纸这个词。

由于剪纸有着非常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强,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过去的剪纸创作常常是围绕着一些山水和吉祥图案来进行创作,但是现代的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可以看到剪纸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活中的简单剪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在各个场合中接触到剪纸。不过最常见,也最为直观的接触就是不少朋友非常喜欢的雪花剪纸,雪花剪纸的特点在于对纸张进行简单的折叠之后来建材出漂亮的剪纸雪花来。简单的制作使得几乎人人都可以完成,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剪纸雪花来,而漂亮的剪纸雪花本身还可以被当作是美丽的窗花,真可谓是魅力无穷啊。

剪纸的内容含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

在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第18篇:发扬剪纸文化

发扬剪纸文化,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我们给的几点建议:

1.拓宽人文学科的教学范围,在学校开设中剪纸文化、剪纸艺术

2.开展以弘扬传统剪纸文化为主题的教育班会,由学生以小组

3.鼓励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假期参加或组织各种与宣扬学习传统剪纸文化相关的活动,以此来践行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4.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渠道.利用因特网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性来加速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学生中的传播,达到网络教育的目的。

5.设立校园传统文化日,当天校园里可以举行各种活动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如剪纸文化作品文化内涵讨论会、剪纸作品大赛、剪纸摄影大赛,等校园活动。

6.鼓励学生多成立一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团如剪纸艺术协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组织或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7.定期邀请一些学者和民间艺人来校做关于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的专题讲座,营造学学习传统文化的学术氛围,直接或间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对剪纸文化产业化,商业化的构思:

仿十字绣文化在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想到的,文明把剪纸文化也与十字绣文化发展起来,就是在作品成本上,剪纸的成本较低,可能此策只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但剪纸艺术的成品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然而我们准备在剪纸的材质上来进行改进和创新,因为原来的材料在保存方面存在一点难度还意褪色

第19篇:庆阳剪纸文化

庆阳剪纸文化

地理位置:

甘肃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地带,远离大城市,交通闭塞,很少受外来文化冲击。早在20万年前,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庆阳又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片热土,播火浴血的正义酣歌仍犹在耳如泣如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黄土高原造就的黄土风情别具一格,粗犷豪放,浑朴天成,绚烂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更是勤劳智慧的庆阳人民在漫漫长夜里点亮的灯盏,在敦厚朴实的心灵里开出的浪漫花朵,这样的山花烂漫,朵朵如诗如画。 文化遗产:

庆阳的文化资源瑰宝多如珍珠,繁若星辰。而全国的节会已经很多,能亮起人们眼球的创意早已被别人占先,在定位举办一个什么样的特色文化节会上,庆阳人颇费了一番思量,最终的结果也颇具奇思妙想。大家产生的一致共识是最能代表庆阳的应该是最具庆阳特点的一种具有媒介传播功能的艺术品,它应该是一种在民间具有广泛传承性的、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和个性特点突出的东西。越是民俗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越是个性的,才越是典型的,只有典型的才能代表和影响普遍的。庆阳最鲜活的文化艺术当属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而庆阳的人文特点就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俗民情。庆阳代表性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非常丰富,剪纸、香包刺绣、皮影、道情、民歌、社火、窑洞民居、荷花舞、面塑、五蝠皮鼓等等,每一样都堪称陇东一绝。这里主要介绍剪纸文化。 剪纸的起源:

中国剪纸,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的不 断创新,使剪纸形成了一种意味隽永的艺术形式。庆阳剪纸,虽没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是这种艺术与人民生活、生产紧密相联。

剪纸是陇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作者大都是农村劳动妇女。他们从小跟着妈妈、奶奶以及村里的巧手学艺,一把剪刀到老,生命终止才是艺术活动的终结。古老的剪纸艺术就这样呆呆相传,并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庆阳剪纸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的爱心浇灌的花朵。 剪纸的历史发展:

庆阳剪纸,由来已久,在国内外早有影响。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开始了。到了隋唐时代,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

庆阳作为当时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这些木刻又影响了庆阳剪纸,使庆阳剪纸有了新的提高。1959年庆城县编印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峰召开的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上受到了专家们的喜爱和好评。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庆阳剪纸介绍给全国。 剪纸的内容取材:

庆阳剪纸,取材宽广。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特别是家庭院落这方圣土内的男女娃娃、牛羊骡马、猪狗猫兔、瓜果蔬菜,因为天天见,对它们观察深透,因而成了妇女们剪刀下永久的题材。她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取舍剪制来装饰美化家庭环境,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有表达他们对劳动果实深厚感情的牛、马、驴、羊、鸡、狗、猪、免;有反映传统民俗吉祥喜庆的《骆驼进宝》、《四龙捧珠》;有保护娃娃平安成长和合家康乐的《带铃铛狮子》、《抓髻娃娃》;有反映传统民间故事传说的《武松打虎》、《王祥卧冰》等。这些民间剪纸大师不是以剪纸为生的民间艺人,而是不脱离生产的劳动者、他们随心所欲,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不受瞬息万变的政治气候和市场价格的影响,这种艺术是最真挚最淳朴的艺术。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充满着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热爱和追求。 剪纸的手法种类:

庆阳剪纸,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娴熟。颜色以红、绿为主,有单色、套色、染色等;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迭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为了线条丰富多变、多姿多态,艺人们还创造运用了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田禾纹、月牙纹、点纹、水纹、花纹等剪法,她们凭着一双灵巧的手,把生活剪裁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而富有诗意。

庆阳剪纸,种类繁多。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大体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祛病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生殖剪纸、趣味剪纸、丧葬剪纸、图案剪纸、底样剪纸和现代生产劳动剪纸等等。这些剪纸大都有底样,是从祖辈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细心的妇女把底样夹在杂志书籍中,视为传家宝。 剪纸的艺术特色:

庆阳剪纸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线条洗练。与全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特色。

独特的审美意识:

庆阳民间剪纸的审美意识是变形的。不求真实,善于夸张;不合透视,形体变形;不求物件形态毕肖,只讲简练传神;不求四肢齐全,讲究随心达意。剪纸《回娘家》中的毛驴儿仅有三条腿,另一条腿被随意删掉了。在艺人们眼中,毛驴走路是三条腿着地,另一条腿是多余的。她们剪下的《猫吃老鼠》,被吃掉的老鼠还活在猫的肚子里,人隔猫肚皮还能看得见。这不仅是一种大胆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而且是古代变态的审美意识的显现。

庆阳民间剪纸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研究》《民间文学》《剪纸报》《甘肃日报)等报刊多次发表庆阳的民间剪纸作品。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邀请镇原县民间美术大师祁秀梅赴北京进行民间美术教学交流,向学生演示民间剪纸。专家们激动地说:“真正的艺术在民间”,院长古元说:“我是受民间美术的熏陶和启发才走上专业美术道路的”。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艺术家多次专程到陇东考察民间剪纸艺术。庆阳民间剪纸已由乡村妇女手中的小玩意,堂而皇之地步入了国家艺术殿堂——中国民间美术馆,并在日、意、澳等国家展览亮相。 民间剪纸之乡:

2002年6月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庆阳剪纸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

第20篇:传承剪纸文化

传承剪纸文化 创建剪纸特色校园

——韩城镇中门庄小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办出各自特色”的要求。学校特色,主要表现为特色项目建设,而学校特色项目的常态化和精细化建设又是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建设的有力保证。下面就结合我校以校本综合实践活动—剪纸为切入点,谈一谈我校“传承民族文化 创建剪纸特色校园”的思路和具体的做法:

一、特色项目创建目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恰恰为师生搭建了创造和动手操作的平台。因此,我校剪纸特色的目标是:让剪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剪纸的文化气息;通过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掌握剪纸的技能技法,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落实我校“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

二、创建依据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

2、学校办学理念:传承民族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

此理念包含了两个基本内涵——培养有民族情怀和时代素养的人。“民族情怀”指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情感,树立民族精神,使学生具有民族魂、中华情,成为根植于民族土壤的“有根的一代” ;“时代素养”指培养现代文明素质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与时俱进的时代新人。在学校的发展上,我们的定位是创建“ 一所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或形象定位是:建有民族文化的校园,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

3、良好的社会氛围。我校坐落在中门庄村,其村是户户有巧手,年年家家有贴窗花的习俗,有着良好的群众剪纸文化基础。

以剪纸为载体,以剪纸为突破口,为我校办学理念的实施和创建特色校园找准了很好的切入点。

三、创建思路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恰恰为师生搭建了创造和动手操作的平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

因此,我校确定的基本创建思路是——让剪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剪纸的文化气息,活动实施过程包括:基础挖掘,高雅追求,制度保障,活动实施。

四、创建活动的原则

着眼全员性——校园文化建设暨校本课程《剪纸伴我成长》的开发、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追求高品味——拉近剪纸民间文化艺术与校园的距离,培植校园师生艺术修养。

坚持传承性——搭建剪纸艺术作品的鉴赏、创作、展示平台,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和剪纸一般技法。

五、创建特色校园的实施

1、创建基础

(1)剪纸民间文化底蕴

“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纸艺术源于南北朝,盛于清朝中期,苍茫几千年承传延续至今;大量的剪纸作品剪出农家妇女的生活情趣和心中理想,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弘气度和深邃底蕴。我校坐落在中门庄村,其村是户户有巧手,年年家家有贴窗花的习俗,有着良好的群众剪纸文化基础。

(2)校园剪纸活动基础

回顾校园剪纸活动风雨春秋七八载,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彩之韵”剪纸小组的系列剪纸作品《十二生肖》、《鱼中娇子》、《雄鸡争侨》、《奥运福娃》等每年都获区、市艺术节一等奖;通过多年发展学校实现了剪纸活动的全员化参与,基本达到“人人都了解一些剪纸文化;人人都能剪出剪纸作品;初步形成学校亮点”的目标。

(3)广泛的社会认知度

几年来,我校在扎实抓好校园普及的同时,更是注重品牌的打造。近两年先后参加了:唐山市首届剪纸艺术大展、唐山市百龙闹春剪纸展、唐山市民俗馆剪纸展、蔚县中国第二届剪纸艺术展等活动。我们的师生作品得到了原唐山市常委、宣传部长郭彦宏,唐山市人大副主任莫连营等领导认可和称赞。并有三十多幅作品被唐山博物馆永久收藏。

唐山市非物质文化剪纸传人---艾俊波现为我校剪纸校外辅导员。通过交流、介绍“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的剪纸艺术家、评论家,剪纸界理论和实践的权威张树贤先生”了解到我校的情况,今年10月欣然为我校题写了“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办学理念。

2、制度保障

(1)制定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成立校本综合实践剪纸教师辅导团队

3、创建特色校园实施策略:五个结合

剪纸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校本课程开发建特色)

剪纸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促发展)

剪纸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平台育新人)

剪纸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课题实验研究助提升) 剪纸与社会推介相结合 (社会活动推介增见识)

◆校本课程开发建特色

1、课程开发:走访当地的居民,了解当地民俗,访问剪纸老艺人,上网 查阅资料,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编制了我校校本课程《剪纸伴我成长》

2、课程内容:

a、剪纸历史文化

b、剪纸的基本工具介绍

c、剪纸的基本符号

d、剪纸的种类和技法

e、剪纸名家及作品介绍与欣赏

3、课程落实:

a、纳入教学计划,每周按课时安排授课。

b、分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责任教师按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c、师生完成规定的剪纸作品数量

d、利用每年6月、12月份的艺术节展示师生作品 ,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作品。

e、学校把校本课程的落实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综合实践活动促发展

1、活动开发:在校本课程《剪纸伴我成长》的基础上,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剪纸,并编制了《剪纸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主旨是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校特色的深入持续发展。

2、《剪纸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内容包含: A序《校长寄语》 B我们的活动主题

C我们的计划 D我们的实践活动

E我们的活动成果 F我们的活动评价

H剪纸知识小链接 G师生优秀作品展

3、措施保障:

A纳入教学计划,按课时安排授课

B开展各种培训、讲座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 C开展“1+1”活动。组成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指导教师团队。

D形成学--仿--创的推进策略。

E成立“彩之韵”剪纸小组,促进提高。

F学期末各年级推荐最佳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进行表彰。

G搭建平台参加各种活动。 ◆德育教育平台育新人

1、开展主题剪纸(名人系列主题剪纸、英雄烈士系列剪纸)。主要做法就是教师在学生资料的搜集、交流过程中适时引导、归纳、总结、教育。以剪纸为主线,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与活动相结合。如窗花展:每年新年前,各年级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都会用窗花装扮自己的教室。今年结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我们提出了“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阳光”活动,要求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无论窗花剪的好与坏、美与丑,给每一位学生展示的机会,把他的窗花贴在窗上,让他享受“爱的阳光”。

3、每年新年师生都为紧邻我校的敬老院贴上亲手剪制的窗花,为老人们送去温暖、送去欢乐,送去幸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课题实验研究助提升

1、搭建学习的平台:

a、参加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远程培训。 b、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论坛。

c、与综合实践专家郭元祥、沈旎、书林保持密切学习交流联系。

d、派教师参加全国综合实践论坛与会交流学习。

2、做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先进试验单位”,我校主动参加了“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组”的十一五课题实验研究,子课题《构建以剪纸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现已结题。十二五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现正在研究实施。

◆社会活动推介增见识

“酒香也怕巷子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既是推介自己,扩大自己知名度的有力手段;也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两年来我校师生先后参加了“唐山市首届剪纸艺术展”“河北蔚县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唐山市剪纸协会ˋ百龙闹春ˊ剪纸展”,唐山民俗馆剪纸展。

我校是“校安工程”项目校,今年9月工程刚刚完工,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布置还需要不断完善,我们将紧紧围绕我校的办学理念,用精美的剪纸文化装点布置自己的校园,让剪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剪纸文化气息,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风格和校园文化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了学校个性化发展。以剪益德,以剪增智,以剪育美,以剪兴校,剪纸教育将成为我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支点”和“亮点”。

2013年3月

《中国剪纸文化介绍.doc》
中国剪纸文化介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