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沫简介

2022-06-2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杨沫和《青春之歌》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杨沫的《 青春之歌》

一、作家介绍:

杨沫(1914——1995 ) ,原名杨成业.笔名杨歇、杨沫、君歇、小位等,祖箱湖南湘阴。解放前主要写作散文和短摘小说,保存下来的不多。1950 年发表中篇小说《 书墉纪事》 。她的代表作是1958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后,重写了“*”中创作的长篇小说《 东方欲晓》 ,更名《 芳菲之歌》 于1986 年出版.1990 年又出版了《英华之欣》,与《青春之歌》一起构成“青春三部曲”。还出版有《 杨沫散文》、《 自白― 我的日记》、《大河与浪花》、《 杨沫小说选》 等。 杨沫的的“青春三部曲”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 九”,从“七· 七”事变到冀中平原上敌后游击战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讴歌了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灿烂的革命青春。其中《青春之歌》 更是拥有广泛的读者,深受青年喜爱。这部小说以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 年“一二· 九”运动这段动荡的时代为背景,以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运动贯穿其首尾,围绕一个冲出旧营垒的青年知识女性带有浪漫和传奇色彩的革命人生展开情节,表现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的觉醒和分化,真实地揭示出那个年代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

二、主题

《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中国现到知识分子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在各个时期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与命运归宿,一直是信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入

第1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侵,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以爱国青年为先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到1935年一二九前后掀起新的高潮。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对人生道路作出了不同的选择。《青春之歌》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示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于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以巴赫金“成长小说”理论来看,“性’与“政治”的并置构成了青春之歌这部“成长小说”特有的艺术风貌。这主要表现在主人公林道静的塑造上。

三、自传品格

著名女作家杨沫,青年时代曾在北大旁听,《青春之歌》就有她在北大旁听的影子。

她写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原型据说就是她自己。小说里有这样的描述:“小俞的脸白了,她以为道静又遭遇了什么不幸的事故。‘没有什么。’晓燕冷淡地说,‘ 她在北大旁听呢。’”

杨沫的三妹杨成芸,就是后来成为著名电影演员的白杨。她因父母不和,既得不到父爱,也得不到母爱。14 岁那年,她考进了西山温泉女子中学,过起住校生活。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她除了应付必要的功课以外,全身心倾注阅读中,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1 9 3 1 年春,父亲破产,逃亡不知去向,这个家庭瓦解了。母亲把16岁的杨沫强嫁给了一个国民党军官。

她毅然反抗这桩包办婚姻,又跑回到西山的学校。女儿的行为激怒了母亲,她断绝了对杨沫的一切供给。1 9 3 1 年9 月初,杨沫去香河教书,就是新结识的北大国文系的学生张中行介绍的。去香河之前,她又与张中

第2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行见了两面。杨沫感叹张中行的书多,学问大,博古通今。张中行也喜欢杨沫的清爽、热情,以致在杨沫上车离别之际,两人竟然已是恋恋不舍了呢。此后,两人开始了频繁的通信联系,感情迅速升温。

1932 年,杨沫与张中行相爱并同居,他们当时住在北京沙滩附近的一个小公寓里,靠张中行家里寄来的少许的钱,艰难维持生活。

1932 年夏,杨沫怀孕数月后,不好意思住在自己家里了,就悄悄在张中行北大宿舍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作为安身之所,张中行也时常过来照看她。当时两个人的感情已经有些隔膜,经常相对无言。最后,杨沫去小汤山妹妹白杨的奶妈家,把孩子生了下来。儿子生下1 2 天后,杨沫把儿子留给奶妈照看,自己坐着一辆毛驴车,从乡村回到了北京。没让张中行花一分钱,费一分力,杨沫就把孩子的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张中行也就很快恢复了对杨沫炽热的爱。

杨沫虽然埋怨他,却还是深深地爱着他,原谅了他。自此,也就是1932 年的下半年,两人在沙滩的小公寓里开始了同居生活。杨沫给丈夫做饭、洗衣、缝缝补补,过着失学失业、半饥半饱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遇,成了杨沫苦闷生活的转折,她终于从小家庭走出来,走进了大社会,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1933 年的除夕夜,杨沫来到了当了演员的小妹白杨的公寓。那里聚集着十几位东北流亡的青年。他们都是大学生,共产党外围组织“剧联”的成员,也有共产党员。这个晚上是杨沫生活道路上的新的里程碑。这里程碑式的一幕,在《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中,艺术地再现了出来。

杨沫认识了宋之的等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他们宣传抗日,痛斥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向她介绍马列主义书籍。杨沫读的第一本理论书是《怎样研究新兴社会科学》,还读了高尔基的《母亲》等小说。

第3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从1931 年到1936 年,她当过三次小学教员,当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那几年,她多是住在沙滩低矮潮湿的小公寓里,为的是便于在北大的旁听。此时的杨沫,一颗年轻的心全部被共产主义学说吸引去了。她寻找共产党,寻找力量,寻找新的生活方向,甚至到狱中去看望被捕的同志,为他们做了不少的事情。

这个不满20 岁的姑娘,开始拿起笔来参加斗争了。她在1934 年3 月15 日东北救亡总会办的《黑白》半月刊上,刊登了处女作《热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这一时期她的创作热情很高。

杨沫晚年回忆说,当时我不知深浅,但勇气很足,得空就写,写散文、纪事、报道和短篇小说,用“小慧”的笔名,常向上海《中流》和《大晚报》副刊等报纸杂志投稿,发表于1937年的4 个短篇小说,都是这一时期创作完成的。

《怒涛》写的是女知识青年美真,割舍了小家庭的爱,为大众的幸福,牺牲个人感情投身火热斗争的故事。主人公美真明显有作者自己生活遭遇的影子,也是《青春之歌》的主角林道静的雏形。这篇小说,是《青春之歌》最早的胚胎。

在北大周围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成了杨沫早期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经过她不懈的努力,最终功成名就,成为引人注目的大作家。

可以看出,从取材上说,《 青春之歌》 带有自传性质。杨沫后来也说,《青春之歌》 是一篇\" ‘传记式’的小说”, “是我的经历、生活、斗争组织成的一篇东西”。因而又可以说,它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但在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年代,以“个人记忆”叙述一个知识女性自我成长的经历几乎是不可能的勿。

第4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四、作品人物

*林道静

小说中的林道静始终是一个被伤害、被拯救、被帮助、被争夺的客体,作为她的成长阶梯的男性是不同的“国家”话语中各种政治象征位置的体现者,包括土豪劣绅余敬唐、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余永泽、国民党人胡梦安、共产党人卢嘉川和江华等等。在这里,每一种政治势力不仅仅暗示了林道静一生个人和婚姻的前途,更重要的是暗示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前途。 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将自我的人生经验,个人的成长经历,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织人到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如何由小资产阶级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宏大叙事之中。其“织人”方式主要是将最具个人化特质的爱情叙事与政治叙事进行巧妙的缝合,使知识女性林道静的爱情经历与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统一起来。这个统一性,在小说中具体呈现为林道静爱情经历中由三个男性所构成的三个成长阶段。

1、苦闷彷徨的阶段。林道静初次步人读者视野的时候,从装束到行为,都是一个“五四”青年的模样。她的不切实际的浪漫和天真,她以“个人主义”的方式反抗地主家庭,以出走作为反抗的手段,都是“五四”时代已经证明无法走通的道路。这预示了林道静对未来的人生必须做出新的抉择。小说通过回叙林道静的家世,为其安排了双重血统:生父为官僚地主阶级,生母为农民阶级。前者为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艰难性埋下伏笔,后者为其革命性转变提供了基本动力和根源性说明。

林道静由反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到独立谋生的幻想破灭后投海自杀,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并相爱而同居,是她成长中的第一阶段。余永泽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在海边救起林道静后,向这位天真、

第5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无助的美丽少女所展开的爱情攻势是:谈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谈雨果的《 悲惨世界》 ,谈小仲马的《 茶花女》 „ „ “他那薄薄的嘴唇,不慌不忙地滔滔说着,简直使得林道静像着迷似的听下来。”于是,余永泽成了林道静“理想中的”“骑士兼诗人”。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结合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在走向革命的旅途中,首先选择的是来自西方的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人道主义。而在林道静与余永泽经营温馨小家庭的日子里,余永泽身上的个人主义、爱情至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思想与行为,使他在林道静的心目中日益丧失魅力,并沦为“自私的、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形象,作品以此表明,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30 年代,个人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2、林道静在感情上移恋卢嘉川以及她与余永泽的最终决裂,构成林道静成长经历的第二个阶段,追求探索阶段。即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革命人生的阶段。共产党员卢嘉川在林道静人生道路上出现并成为她走向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林道静向对方诉说自己的“不幸”,而卢嘉川主要是讲述革命道理,把列宁的《 国家与革命》 等革命书籍借给林道静读。革命理论使“她看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看到了真理的光芒和她个人所应走的道路”, “于是,她常常感受的那种绝望的看不到光明的悲观情绪突然消失了;于是.在她心里开始升腾起一种渴望前进的、澎湃的革命热情” „ „ 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林道静同余永泽的决裂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了。而这一决裂,乃是林道静摆脱个人的狭小天地,把自己的出路同民族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性的一步。小说对她在迈出这一步时热烈又犹豫不决、倔强又顾恋反复、斗争又温情主义的矛盾做了细致的描写,较真实地反映了那时的知识分子在走向革命的路途时所经历的曲折痛苦的心路历程。

第6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3、卢嘉川被捕人狱并遭杀害,另一个共产党人江华的介人构成了林道静成长经历的第三个阶段。即锻炼成长阶段。于是,在江华的领导下,林道静开始了在伟大的人民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的阶段。小说写了她在农村的磨炼、监狱的考验,并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的领袖。与此同时,林道静曲折的爱情经历也有了最终的归宿,她成了江华的妻子。

在林道静的爱情经历与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同步展开的过程中,小说将其核心的主题定位在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上。作者一方面提示了林道静的一些弱点.为知识分子需要不断改造思想提供依据。如她第一次独自散发传单后的自我陶醉和狂喜;一参加革命就想去“火热的战场上”当红军;被捕后又逞英雄,想“杀身成仁”等;另一方面又通过她经受敌人法庭和监狱的血与火的考验,通过卢嘉川、林红、刘大姐、江华多次批评教育,以及她在革命实践中顽强地磨炼,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她一步步与小资产阶级自我决裂的心路历程。在着三个阶段当中,林道静实行了三次决裂。第一次是为了求的个人解放与封建家庭决裂;第二次是为争取民族解放,与小家庭决裂;第三次是为了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旧我决裂。

由此揭示出小说的主题:知识分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艰苦的思想改造,从个人主义到达集体主义,从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放的集体斗争,他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说明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的名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

五、文本结构:

1、明线———林道静作为知识分子的成长史 A、抗争———无奈———软弱

第7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这是林道静的成长历程之一。林道静在成长道路上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的历程,高中毕业后,养母将她作为摇钱树,逼她嫁给胡梦安作姨太太,为反抗封建婚姻,她离家出走,不甘屈服,但又无力抗争的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选择了大海作为自己的归宿,在绝望的一刻,余永泽拯救了她。具有“骑士兼诗人”风度的余永泽,潇洒有风度而又热心助人,爱情的力量唤醒了林道静重新生存的希望,罗曼蒂克的幻想和情怀,使她投入了余永泽的怀抱。他们俩的结合开始是很幸福的,但两个人不同的价值观念注定了他们分手的结局。

B、彷徨———觉醒———奋斗

这是林道静的成长历程之二。就在林道静苦闷彷徨之时,她结识了共产党员卢嘉川,他引导她学习革命理论,并逐渐投身于火热的斗争。日渐觉醒的林道静进一步看清了余永泽自私、庸俗的真面貌。当余永泽赶走卢嘉川,导致卢被捕,最后牺牲时,林道静终于与他分手了。从林道静与余永泽的决裂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林道静在探求光明人生道路中的又一曲折经历。这以后,她经受了一系列血的教训和斗争实践的艰苦磨炼,尤其是女革命者林红的热情帮助,以及她那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她进一步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是为人民,为革命而奋斗。她看清了自己思想深处存在的温情狂热,多愁善感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并自觉在平凡而艰苦的工作中锻炼自己。在北大,她不顾生活的困苦,且忍受着同学们把自己当特务毒打的屈辱而积极地开展工作,经过艰难的跋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终于成为了英勇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卢嘉川牺牲后,江华作为卢的精神延续出现在林道静面前,接替卢完成对林道静的革命救助和引导,江华是如此高大,林道静只是一个亟待改造的小知识分子,她将永远走不出江华的英雄光环,林道静从个人主义者成长为无产阶级,沿着革命者的人生道

第8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路,展现知识分子由党领导寻找出路与真理的历史趋势。

《青春之歌》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典型,刻画了国难当头时走着不同道路的知识分子形象。正是这些与林道静相互映照的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立体地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为进步知识分子谱写了一曲青春的颂歌。

2、暗线———林道静的情感史

时空的变迁通过林道静一人的经历贯穿起来,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而线索鲜明。使各种人物的形象更鲜明。

A、余永泽———“精神恋情”

林道静和余永泽相遇的时候,正是其处于非常孤独寂寞的时候。因为和家庭的决裂,加上工作上的不顺利,这时的林道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这时余永泽出现了,他起到了一个拯救者的作用,一方面他“英雄救美”式的从身体上挽救了林道静,同时在精神上给予了她慰藉。在林道静的眼中,余永泽是“在艰难险厄的境地中,突然遇见了一个同情自己,而且救了自己生命的人。”余永泽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她的“快乐原则”,他们之间产生的爱情是超越时间概念,不考虑社会背景,不估计道德等等的约束的。

小说中提到,当余永泽需要回校的时候,林道静的心中有了一种“婴儿失掉母亲的沉重和惶悚”。这是林道静在面对离开这位暂时的“精神恋情”时的犹豫和不舍。

B、卢嘉川———“英雄救美”

卢嘉川的出现打破了余永泽在林道静心中完美的形象,他把林道静引上了理想的道路,就外貌而言,与又黑又瘦,暮气沉沉的余永泽相比,有着“高高挺秀的身材,聪明英俊的大眼睛”的卢嘉川可谓魅力无穷!在林道

第9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静的眼里,卢嘉川既是她作为女性所倾慕的男子,又是她所崇拜的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强意志的革命引路人,她总是把对革命者的敬与个人的爱含混在一起。作为新女性,林道静可以流露她对卢的爱慕,甚至可以向卢坦陈她的真实情感,林道静对党,对卢嘉川满怀着崇敬与仰视,使她遗落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又时常站在从属的位置仰视着男性权威。

C、江华———“超我”与“自我”的对象

江华是林道静最终选择的对象。这里面不仅仅是双方在爱情上的认同,同时也是因为江华的某些特质迎合了林道静的情结。当林道静第一次见到江华,小说是这样描写的:“远远就看见在大门口立着一个高高的,身体魁伟„„”。江华其实是卢嘉川的一种升华,他不失成熟男性的坚韧与沉稳,但同时也拥有革命者的激情。这些表现在林道静身上就是最终选择了与江华在一起。江华在物质层面满足了林道静本能的需要,同时在精神层面,也使得林道静在理论与实践上统一起来。在林道静面对着江华的“特殊求婚”时,她的反应是很微妙的,“这个坚强的,她久已敬仰的同志,就将要变成她的爱人吗?而她深深爱着的,几年来时常萦绕梦怀的人,可又不是他呀„„”这是超我与自我之间的一场战争,这种情况下,超我所处的位置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并与自我形成对立的状态。林道静此时产生了另外一种愿望,而这是超我不允许获得的满足。

因此,笔者认为林道静在该作品中开始扮演属于自己的爱情角色。林道静是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她的思想和行为注定是受到国家社会导向的。而余永泽一部分分化出来调节这种冲突。此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成了自我的决定性的因素,代表外部世界对本我进行压抑是自我的任务。“余永泽拯救的是身体,是一个可以激发知识分子浪漫情怀的美丽肉体,他是传统‘英雄救美’模式的再现;卢嘉川拯救的是灵魂,是一个必然伴

第10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随革命者勇猛前行的战斗单位。而与江华的结合则充满着新时代女性追求的失落和无奈。”

3、总结

从上述两条线索分析得出,林道静离开余永泽,多少折射了女性命运的坎坷和奋斗的辛酸。当她认识了卢嘉川,对自我的寻求的女性意识似乎彻底被唤醒,也将以新的面貌———“革命”出现,卢嘉川牺牲后,江华作为卢的精神延续出现在林道静面前,接替卢完成对林道静的革命救助和引导。林道静接受江华与其说是出于爱情,不如说是对革命理性的“屈从”。

因此,在此笔者认为《青春之歌》的明线是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革命史,通过林道静从个人主义者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人生道路,展现知识分子由党领导寻找出路与真理的历史趋势,是“一部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手册”。与之交错的暗线是一个女性与三个男性的情感史,展现的是林道静寻找真正的人生伴侣和幸福生活的青春历程,林道静的成长过程是在被三个男性的拯救、唤醒和肯定中完成的。

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生命中爱与美的意识,卢嘉川,是林道静革命的启蒙者,他唤醒了林道静的阶级意识;江华,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是一位革命的英雄,他与林道静并肩战斗着,在卢嘉川精神拯救的基础上唤醒了林道静的斗争意识和女性意识。三个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即造就一个属于自己的林道静,要在精神上占有她,只是所使用的方式和话语又有所不同———余永泽,使用西方的人道主义话语,如个性解放、反传统道德、女性独立;卢嘉川、江华使用马克思主义话语,最终马克思主义完成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

*诗人骑士与红色骑士

第11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卢嘉川作为拯救者和余永泽这个拯救者有何不同呢?余永泽拯救的是身体,它是传统“英雄救美”模式的再现;卢嘉川拯救的是灵魂,是一个必然伴随革命者勇猛前行的战斗单位。余永泽的失败、卢嘉川的成功标志着革命阶段性的转折,即现代革命已经超越了五四革命而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先进与否,全看他所选择的思想阵营体系。

在艺术风格上,《 青春之歌》 与同期长篇小说相比,其主观视角的采用和大量的感受性叙述,尤其对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细致人微的刻画,比较适合知识分子读者的口味。作者以女性纤细的笔触,不仅探幽烛隐地描绘了女主人公丰富而隐秘的心理律动,而且对其他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也时有精微的运笔。小说第十三章写余永泽目睹了卢嘉川与林道静亲密纵谈的情景后妒恨心态的戏剧性变化就是一例。作者将一个大学生既妒恨又无奈,满腔气恼自我消化的心理过程刻画得一波三折又人木三分。

六、艺术特色

1、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2、刻画细腻,描写深刻

3、善于将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揭示融为一体,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结语:

《 青春之歌》 作为一部将作者自我的人生经验织入宏大叙事而获得成功的作品,其艺术上的魅力,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作者作为知识女性特有的坎坷多艰的个人经历与个人化的情感体验。而小说的明显不足― 人党后的林道静缺乏人党前的性格光彩,对“一二· 九”到“一二· 六”运

第12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动期间现实生活的描述粗糙等,也是山于缺乏亲身经历,因而写作起来比较困难。这种不足在作者1961 年出版的修订本中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作者的这次修订,缘于1959 年《 中国青年》 和《 文艺报》 上展开的关于这部小说的讨论。当时,有人批评这部小说“是作者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把自己的作品当做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进行创作的”, “林道静自始至终没有认真地实行与工农相结合”, “从未进行过深刻的思想斗争,她的思想感情没有经历从一个阶级到另一个阶级的转变”。茅盾、何其芳等多数人不同意这种教条主义的批评,但他们在肯定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的同时,也着重指出了林道静身上存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感情,并认为“让林道静实行了与工农结合,那自然更好”。根据这次讨沦的意见,作者对小说作了重大修改,增补了十一章约10 万字,并剐削了林道静在接受革命教育后仍然流露的“小资产阶级感情”。现在来看,这次修改是失败的,给人以适应观念而不惜生编硬造的印象。小说语言显得色彩单调,缺乏多变的表现力,缺乏个性,正如茅盾所说,“还没有形成她个人的风格”。

青春萌动之恋:林道静与余永泽的故事

因反对包办婚姻,女主人公林道静离家出走,投奔北戴河的表哥张文清。在寻亲不遇情况下,缺乏人生历练的林道静贸然找当地校长余敬唐求职,却险些被诱骗。走投无路的林道静在绝望中跳海寻死,却被余敬唐的弟弟余永泽救起。绝处逢生的林道静对余充满了感恩之情。对林存有爱慕之心的余永泽发现了林对文学的爱好,这位北大高材生便以自己的才情征 服了她。余使得这位十八岁的美丽少女情窦初开、并以身相许。

“柏拉图”之恋:林道静与卢嘉川的故事

青涩初恋过后,生活归于平淡,这种缺乏新鲜感的生活使林道静终日郁郁寡欢。林道静厌倦了余永泽常讲的美丽的文学艺术,厌倦了锅碗瓢盆

第13页共14页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的枯燥生活,生活沉闷使她快要窒息。卢嘉川的适时出现立刻吸引了林道静。这位大学生与她侃侃而谈的国家大事是她从没有听到过的,强烈的新鲜感让她空虚的心充实起来。谈吐爽朗和潇洒不羁的卢嘉川俨然成为了林道静心中的偶像,她突然发现“骑士”余永泽原来只是一个庸碌的“老夫子”,一个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的人呵!于是,早已对卢嘉川芳心暗许的林道静终于与余永泽决裂,走上卢嘉川指引的革命之路,并将一份真爱全部交付与卢嘉川。但由于叛徒的出卖,卢嘉川被捕。尚不知情的道静仍在日夜思想着自己的爱人。

“政治理性”之恋:林道静与江华的故事

几个月过去了,林道静没有等到爱人卢嘉川的回来。情感出现空档的她感到空虚、焦灼。爱屋及乌,与卢嘉川具有相同身份——革命者的江华的出现令林道静兴奋不已。

在江华的引导下,林道静怀着刻骨铭心的爱继续追寻着心上人卢嘉川的路。是卢嘉川将林引上了革命的道路,林顽强拼搏,努力成长,以这样的方式爱着卢嘉川。经过岁月的历练,当林道静的革命思想越加成熟的时候,也是她对卢嘉川的爱越加真挚炽烈的时候,却得知了卢嘉川牺牲的噩耗,林道静悲痛欲绝,却也更坚定了她要走和爱人同样的路。

江华的指引与呵护,让林道静对他一样崇敬,一样喜欢。当江华向她要求比同志更近一步的关系时,她犹豫了,因为她常萦绕梦怀的人不是他而是卢嘉川。然而,江华这位革命引领者是可敬的,是值得她爱的。经过思索,她答应了江华的要求,与他灵与肉的结合了。

第14页共14页

推荐第2篇:杨鹏简介

杨鹏同志先进事迹

——白水县自主创业明星事迹报告

杨鹏,1978年10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员,白水县政协委员,现任白水嵩华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由于从小生长在经商创业的家庭环境,杨鹏同志的性格中比别人多了敢闯敢拼的勇劲,独具慧眼的主见,灵活多变的机智,不靠人、不气馁、永不妥协的倔强,这些都使他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2000年学校毕业后,作为一个充满抱负的热血青年,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四处找关系寻门路找工作,过安生日子,也没有南上北下外出求职打工,而是扎根白水,依托家庭印刷作坊,一门心思扑在印刷和苹果包装产业上,专心致志,埋头苦干,决心将家庭作坊干成竞争力强的大产业。他深入市场,调查研究,根据当年苹果市场需求,找到了做大印刷厂的出路。一是做精苹果箱电脑设计。凭借着对电脑的热情和喜爱,自己边学边琢磨,不懂英文就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背,不理解意思就一遍一遍试,别人用一份的功他就出三份的力,硬是把一个不懂英语、不懂设计程序的人,变成了一个电脑通、设计精英。再加上,他在设计图案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往往能够一下子抓住委托商的核心思想,体现出他们的要求。同时又善于将委托商的外在因素内化成设计图案的内涵构思,所以他的设计大受欢迎,曾经在白水苹果箱设计界红极一时,他设计的纸箱版面远销省内外,多次被盗版

翻版,很多外地客商专程到白水,点名要他的设计。二是独立做大纸品营销。当年, 20岁出头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在白水县城南门外苹果包装市场,租了一间门面,独自干起了包装纸销售生意。他坚持24小时营业,忙时顾不上吃喝,四处找客户拉生意,他坚持品牌效应,善于创新,在小小的包装纸上设计了自己的品牌,竟把一个包装纸生意做的火热,卖出了“嵩华”纸品大全的名气,博得同行的赞叹和羡慕。

创业的道路不仅充满鲜花和掌声,还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只有风雨历练,才能长空搏击。他不满足于在白水县这个“小天地”闯荡,作为年轻人,应该到外面的世界开创更大的事业。2007年,他只身一人到西安创业,做起了不干胶印刷生意,从筹建到投产试营业,仅仅只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但是,由于对市场评估不足,了解不够,只看到了西安的市场大、需求多,忽视了市场激烈的竞争。自己缺乏客户资源和人脉资源,不干胶印刷又是一个特殊的印刷制品,相比一般印刷需求限制很大,客户信心不足,一直没有打开西安市场。虽然,连续在华商报等知名媒体做广告,四处上门联系业务等,收效甚微,一两个月内,只做成了2笔生意。白水县那边的苹果不干胶标签印刷生意订单不时地找上门,业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但距离远,业务操作难、运输费用大,这样,西安白水的生意都做不成。面对如此困境,他再一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回白水在老基地安心创业。在做了一段时间的不干胶生意后,还做过电子销售服务,在白水市场首开先河创

立了《白水人》DM广告业务,还做他人不敢想,开办过“白水人”网站并将网站做成商业经营销售信息交流的平台,等等。于此同时,他还坚守着自己的印刷本行,计划将自家的生意做成白水县数一数二的大托拉斯。因为他坚信只有敢想敢干,才能做大做强。

2008年,通过分析,调研,他决定开展新的业务,试水酒店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员流动量的增加,酒店住宿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另一种方式,另外,白水县作为苹果优产区和煤炭矿产丰富区域,加上四圣故里的美誉,其商业吸引和文化魅力越来越突显出来,到白水旅游和经商的人越来越多,白水酒店业成为一个新兴的回报率较高的产业。2008年开始着手准备,他一方面筹集资金,一方面办理立项、环评、建设等各种手续。从2009年4月酒店大楼开工建设,到2010年3月酒店装修,他每天都在工地跟踪检查。从工程总体规划、实施到基建装修材料,他都亲自参与;从开业前的员工招收,到员工培训,他都全程参与。他这样不拘细节,不言困顿,全是因为这些事以前没有干过,现在亲身体验,一方面趁年轻多学些东西,丰富自己的阅历,另一方面,也是孤注一掷,必须做到最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那些帮助自己的人。在酒店前期经营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很快掌握了与酒店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政策、服务标准、酒店管理知识,为做好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一班人紧密协作,加强

企业内部管理,积极开拓市场,不仅为顾客提供优雅舒适的住宿环境,还为顾客提供细微周到的服务,公司的业务得以顺利开展。

他的宗旨就是实实在在地做事,使顾客得到更好更周到的服务,用顾客的口碑来作宣传。逢年过节,会为住店不能回家的顾客送上精心准备的节日礼品,让他们感受温馨祝福和尽可能的家的温暖。有位顾客,半夜身体不适,他得知后,立即调拨车辆,派人陪同,将顾客送到医院救治,后来这名客人专程到办公室感谢,并成了朋友和酒店义务宣传员。他秉持“诚实、守信”的服务守宗旨,在酒店经常会有顾客遗落的品,他一方面对员工进行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对主动积极上交的员工予以奖励,另一方面,主动与顾客联系核实,退还物品,不能及时退还的,设立失物存储柜。很多次,他将捡到的装有现金的手包、证件、贵重物品等交还给顾客,顾客送来锦旗表达对他对酒店的认可和肯定。

现在他的事业有了发展,但从没忘记党和政府给予的帮助、支持,并始终用行动回馈着社会。目前,嵩华实业有限公司年上缴利税20多万元,吸纳下岗失业人员50多人,并不断完善员工的福利待遇等。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多次积极捐款。热心白水县残疾人事业,多次捐款捐物,为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便利和帮助。

200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2年他当选白水县政协委员。

成功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杨鹏同志年轻有为,有创业的激情,有闯业的勇气,有独到的眼光,有闪亮的品质,有生于斯长于斯 回报于斯的情怀,雅商有道,即成大家,虽然年轻,却也能从他身上看到白水商界新一代的风采,自信、乐业、慎行、自律,不仅是杨鹏成功的秘诀,更是我们整个创业者群体必须坚持的准则,做为一面旗帜,相信他能够行得更直,走得更远,身影更加高大。

推荐第3篇:杨老师简介

专家简介

杨啸涛,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

出生年月:1945年11月6日

主要任职

北京优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北京宇天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中日合资北京弥拉斯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董事

北京科瑞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社会兼职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委员

国土资源部国家级国土资源监察专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

1970年开始从事原子光谱分析和仪器研制。

出版学术专著两本,译著两本,参与编写丛书三本;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注册专利两项。获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科学家”政府津贴。

发表主要专著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背景吸收及其校正》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能出版社 1989年

《地质装备丛书》(“原子吸收光谱”篇) 地质出版社 1995年

《中国分析仪器市场》(“光谱仪器”章) 海洋出版社 1998年

《中国原子吸收光谱三十年》(“原子吸收光谱背景校正技术的发展”章) 2000年主要译著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地质出版社 1989年

《基体改进技术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

推荐第4篇:杨茗茗简介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继艾婷婷、池舒欣之后,体育频道的主播杨茗茗成为央视新女神,台媒评价她是,因为外型清秀,笑容甜美,台风自然,让观众眼睛为之一亮,广大网友不禁感叹:看节目都变得赏心悦目了。

杨茗茗主持的《午夜体育报道》是一档晚间体育新闻栏目,每天零点在央视五套播出。即使是在零点播新闻,杨茗茗依然十分兴奋,“虽然是在午夜,但我看到比赛消息就会兴奋,灯光一亮,我就很想把体坛发生的事告诉大家。”

对于还是实习主播的杨茗茗,不少网友认为她已经不逊色于专业主持人,希望她可以毕业之后留在央视。但是,杨茗茗表示,自己在主持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我每次都会回看节目,总结不足之处。每一条新闻看似短短几句话,要说好可大有学问。语言是充满魅力的,希望下次能更好。”

杨茗茗是一位苗族姑娘,今年21岁,是中国传媒大学10级播音主持学生。2012年经过面试,杨茗茗作为首批实习生进入央视体育节目中心,在沙桐、袁文栋等台内播音员、主持人的指导下,杨茗茗参与了伦敦奥运会的转播,负责部分编辑和配音工作。伦敦奥运会结束后,杨茗茗的工作表现受到台里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

今年1月,杨茗茗凭借出色的实习成绩,获得中央电视台2012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红毯秀的出镜主持和解说工作。在长达50分钟的直播中,杨茗茗与央视著名主持沙桐一起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受到转播团队的表扬,也引起网友的热议。

清新甜美的形象很难和疯狂的球迷联系在一起,但杨茗茗的确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体育迷,据悉,她是NBA马刺的死忠。上赛季的NBA总决赛期间,杨茗茗特地买了条马刺手链戴在手腕上来支持自己喜欢的主队。至于为什么喜欢马刺?杨茗茗给出的答案是,“邓肯、帕克、吉诺比利都是NBA的老男孩了,但是他们的拼劲让我感动,也让我内心沸腾。”因为喜欢马刺这样老而弥坚的球队,她也得到了网友的称赞:“就冲着喜欢马刺这点,这女主持人很有内涵。”

推荐第5篇:杨茗茗简介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继艾婷婷、池舒欣之后,体育频道的主播杨茗茗成为央视新女神,台媒评价她是,因为外型清秀,笑容甜美,台风自然,让观众眼睛为之一亮,广大网友不禁感叹:看节目都变得赏心悦目了。

杨茗茗主持的《午夜体育报道》是一档晚间体育新闻栏目,每天零点在央视五套播出。即使是在零点播新闻,杨茗茗依然十分兴奋,“虽然是在午夜,但我看到比赛消息就会兴奋,灯光一亮,我就很想把体坛发生的事告诉大家。”

对于还是实习主播的杨茗茗,不少网友认为她已经不逊色于专业主持人,希望她可以毕业之后留在央视。但是,杨茗茗表示,自己在主持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我每次都会回看节目,总结不足之处。每一条新闻看似短短几句话,要说好可大有学问。语言是充满魅力的,希望下次能更好。”

杨茗茗是一位苗族姑娘,今年21岁,是中国传媒大学10级播音主持学生。2012年经过面试,杨茗茗作为首批实习生进入央视体育节目中心,在沙桐、袁文栋等台内播音员、主持人的指导下,杨茗茗参与了伦敦奥运会的转播,负责部分编辑和配音工作。伦敦奥运会结束后,杨茗茗的工作表现受到台里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

今年1月,杨茗茗凭借出色的实习成绩,获得中央电视台2012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红毯秀的出镜主持和解说工作。在长达50分钟的直播中,杨茗茗与央视著名主持沙桐一起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受到转播团队的表扬,也引起网友的热议。

清新甜美的形象很难和疯狂的球迷联系在一起,但杨茗茗的确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体育迷,据悉,她是NBA马刺的死忠。上赛季的NBA总决赛期间,杨茗茗特地买了条马刺手链戴在手腕上来支持自己喜欢的主队。至于为什么喜欢马刺?杨茗茗给出的答案是,“邓肯、帕克、吉诺比利都是NBA的老男孩了,但是他们的拼劲让我感动,也让我内心沸腾。”因为喜欢马刺这样老而弥坚的球队,她也得到了网友的称赞:“就冲着喜欢马刺这点,这女主持人很有内涵。”

推荐第6篇:书画家杨晓简介

书画家杨晓生平简介

杨晓(成有)字金谷,号南山,(别署龙门人,河东人氏,散人南山)斋号南雪草庐。1955年生于山西万荣,大学学历,先后曾当过教师、干部、工人、农民、设计师。喜收藏,人生阅历丰富。后任职于文物部门古建筑系统,从事文物修缮工作二十余年。

幼嗜书画。书入唐出晋,上溯秦汉,下涉明清,博择约取,于真草隶篆无不涉猎。尤重行草,几十年来,风晨雨夕,日每临池,挥毫不辍,数年砥砺,形成其豪迈不羁,劲健洒脱,韵高气古的个人风格。

画以山水为主,兼及人物花卉。宋之格局,元之气韵,尚古求变,自成格调,书法笔墨,直抒胸次,笔健墨活,风度森然。 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张颔先生观其画有评:杨晓同志所画的山水扇面,濛崆潋滟,大有特色,闲雅沉静,自得天机,实为艺林之翘楚也。并于其册页,手卷书上多由题跋,评赞。著名草书大家林鹏先生亦题其书画长卷:笔底生春色。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事,被单位及个人收藏。2011年山西省博物馆收藏其两幅作品:《青山遮不住》国画,及《唐人诗句》书法。2014年山西武乡八路军第四届艺术节收藏其书法作品《太行精神》及自作词《浪淘沙·抗战》两件,并获金奖。2014年7月,仿古扇面作品《访友归来》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服务局郑重收藏。2013年,由山西传媒集团主办的具有三十余年历史的大型学术专业书刊《名作欣赏》栏目第445期(10),独出封面封底,刊登其作品《长松摇日》,《秋菊图》扇面画(张颔先生题记),《寒林访友》画及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四屏。

2003年草书,毛泽东《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两件作品被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收藏。同年并为原国家副总理吴仪手书“独秀中华”四字横幅。为著名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书“苍狼古韵”四字。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蒙古总队张如平将军书“藏头诗”。并为山西太原卫星发射岢岚基地王建军将军书八尺自作诗。为四川省武警总队政委黄志远将军书小楷《孙子兵法》长卷。

杨晓先生现为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书画院副院长。国际易学联合会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吉合多吉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人男声科学学会陕西分会,翰林书画院常务院长。山西文津书画院副院长。山西省书协会员。

杨晓先生曾为诸多名山古刹留下彩画墨宝,其中包括:临汾尧庙彩画、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彩画、山西省博物馆彩画、北岳恒山彩画、悬空寺、卦山彩画、太原文庙全部彩画、山西省长子县法祥寺彩画、晋城古青莲寺、沁县难涅水石刻馆和晋城祠多处彩画。

推荐第7篇:杨税务中学简介

杨税务中学及改建工程简介

杨税务中学是一所农村乡镇学校,始建于1967年,学校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6628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生600人,其中住宿生400人;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管理人员3人,兼课领导5人),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52人,专科3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整洁干净的师生餐厅,具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建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各类专用教室,教学仪器配备全部达到省一类标准,各教学班全部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配备了办公用机,实现了办公信息化、教学现代化,学校初步形成小区化管理。我校始终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打造优雅育人环境、创办农村中学寄宿制教育为办学特色,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殷切关怀与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等方面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市级“素质教育先进校”、“五四红旗团支部”、“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荣获区级“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特色教育示范校”、“十佳学校”和“平安校园”等40多项荣誉。

2011年,为进一步完善寄宿制管理模式,为寄宿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由省市区政府投资295万新建1991平米同时容纳400名学生寄宿的宿舍楼一幢、投资140万元新建810平米容纳800人就餐的一个多功能餐厅,现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2012年5月投入使用;为使学校设施更加完备,杨税务乡党委政府又出资120万元对学生取暖、餐厅用气、工程土方填充、计算机的更新等进行整体配套,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8篇:梓杨牧业简介

静宁县梓杨牧业有限公司简介

静宁县肉牛繁育、育肥基地(梓杨养殖场)位于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国道312沿线,交通便利。养殖场占地总面积19.4亩,是集肉牛繁育、育肥基地与地方肉牛品种杂交改良为一体的养殖基地,为我镇招商引资项目。

养殖场现有双面棚8座,青贮饲料池1座630立方米。先后从外省引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秦川牛、平凉红牛四个肉牛品种,现存栏肉牛130头,。

养殖场以“市场化经营理念,谋划肉牛培育;工业化管理方式,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响应政府科学致富号召,推动地域经济发展”为发展思路,紧密依托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李堡村为示范、辐射、带动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

养殖场紧密依托静宁县旱作农业技术,有着饲料来源广、成本低、前景好的优势,属于生态型高效经济。一是科技含量高。采用科学养殖法,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引进繁殖能力好、仔牛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的肉牛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养殖的科技含量。二是资源优势好。全镇有着丰富廉价的玉米秸秆资源,通过青贮饲料技术为肉牛养殖提供了良好的食料基础,并对秸秆还田、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环境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市场前景广。紧密依托平凉红牛品牌优势,利用已有市场优势,肉牛养殖表现出了市场潜力巨大、价格坚挺、前景广阔的优势。四是环境污染小。实现玉米秸秆—饲料—育肥—牛粪—肥料(沼气料)一体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静宁县肉牛繁育、育肥基地(梓杨养殖场)位于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养殖场总占地面积为20亩,是全县发展肉牛繁育、育肥基地与地方肉牛品种杂交改良基地。

养殖场先后从外省引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秦川牛、平

凉红牛等四个肉牛品种,可向社会全年提供优质肉牛1000头。

养殖场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现有技术管理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及高级畜牧师2人,业余工作人员5人。

养殖场将以“市场化经济理念,谋划肉牛培育;工业化管理方式,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响应政府科学致富的号召,推动地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示范、辐射、带动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

办公场房4间72平方米,年需饲料700亩,需员工10人,现存栏肉牛130头

推荐第9篇:杨贵才简介

艺术简介

杨贵才:男、斋号,双龙阁主人、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4月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绥化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望奎县书画协会理事、望奎县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书法,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大量临习了古人碑帖,楷书从颜、欧;隶书师法张迁、乙瑛等碑;行书涉猎二王、米芾、王铎等法帖;草书从《草书诀》入手,以《书谱》得笔法。多年来,临池不辍,博读历代名帖,广研古今书理,行不离,坐不忘,如醉如痴。书以行草见长,字体简洁干练,和谐流畅。信奉书为心声,字为心画。灵感所至,心笔相融。追求扎实的功底,渊博的学识,主张存古学今,立异求新。

本人先后多次被国家、省、市各级艺术部门授予:书法教师金奖、全国优秀书法辅导教师、全国少年儿童书画教育辅导一等奖、优秀园丁奖、中国百佳少儿书画教育家等荣誉称号。

2010年1月:黑龙江省第二届书法小品展入选。

2010年9月:黑龙江省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入展。

2011年7月:黑龙江省第三届硬笔书法展成人组优秀奖。

2011年10月:构建和谐明光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成人组优秀奖。 2012年5月:东北三省“关东风”教师书法作品联展入展

2012年8月:新疆昌吉州首届硬笔书法作品大赛金奖

推荐第10篇:杨谦教授简介

杨谦教授简介:

杨谦,男,1982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系并留校任助教,1986年赴英国里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深造,先后攻读硕士、副博士、博士学位并做博士后研究。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SCI 源杂志)专业评委,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专业评委、理事,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哈尔滨市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泰国蒙格克特王家理工大学(KMITL)理学院应用生物学系客座教授。

李文华博士简介:

李文华,男,1986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系。曾就职于北安农校,1994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曾任农学院副院长。现任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黑龙江地区开发研究咨询委员会成员,黑龙江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成员,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成员,黑龙江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成员,黑龙江省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黑龙江省蚕蜂业协会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李国勋教授简介:

李国勋,男,1966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留校任教,

曾任植保系系主任,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调往河北农业大学,担任植物保护学院院长,2002年被引进到青岛农业大学,组建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所和昆虫细胞工程中心。现任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青岛农业大学与康奈尔大学联合“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害虫微生物防治和昆虫病理学的研究和教学,自1985年至今,曾4次赴美国进行合作研究,先后达6年。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并取得多项成果,其中开发的Tn5B1-4细胞系已商品化生产,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农业和医学等领域。

韩天富研究员简介:

韩天富, 男, 198

8、1994年分别获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南京农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5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大豆研究大会持续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长期从事大豆发育生物学、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研究,在大豆开花后光周期反应、开花逆转、光周期反应实验系统的建立、光周期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基因育种、突变体库构建、品种改良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白祥和博士简介:

白祥和,男,1986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系。先后获得硕士、

博士学位,曾任栽培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教授。现任中共依安县委书记。东北农业大学在职博士后。1986年7月参加工作,同年入党,曾任东北农业大学教师,副教授。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任黑龙江省克东县玉岗镇副镇长,1998年4月至2000年11月任克东县副县长,分管农业和科技工作,2000年11月至2003年8月,任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委副书记,分管经济工作。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任依安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主持县政府工作。2004年3月至2005年4月,任依安县人民政府县长。2005年4月至今,任中共依安县委书记。依安县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先进县、省市级植树造林先进县,招商引资工作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标兵县,劳动力转移工作跻身于全省十强县行列。他本人获得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三北防护林绿化造林先进个人,多次获得省市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称号,被评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省县域优秀科技人才。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

李新海研究员简介:

李新海,男,1991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系。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分子育种分会理事和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1996年7月获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8年9月到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1998年至2006年先后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从事玉米分子育种和种质改良研究,多次访问墨西哥、泰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秘鲁、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玉米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种质改良与分子育种。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亚洲玉米生物技术协作网等多项课题,揭示了我国玉米抗矮花叶病、丝黑穗病和耐旱种质基础,建立了玉米抗矮花叶病和优质蛋白玉米分子标记育种技术,选育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3个。

第11篇:书画家杨晓简介

书画家杨晓生平简介

杨晓(成有)字金谷,号南山,(别署龙门人,河东人氏,散人南山)斋号南雪草庐。1955年生于山西万荣,大学学历,先后曾当过教师、干部、工人、农民、设计师。喜收藏,人生阅历丰富。后任职于文物部门古建筑系统,从事文物修缮工作二十余年。

幼嗜书画。书入唐出晋,上溯秦汉,下涉明清,博择约取,于真草隶篆无不涉猎。尤重行草,几十年来,风晨雨夕,日每临池,挥毫不辍,数年砥砺,形成其豪迈不羁,劲健洒脱,韵高气古的个人风格。

画以山水为主,兼及人物花卉。宋之格局,元之气韵,尚古求变,自成格调,书法笔墨,直抒胸次,笔健墨活,风度森然。 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张颔先生观其画有评:杨晓同志所画的山水扇面,濛崆潋滟,大有特色,闲雅沉静,自得天机,实为艺林之翘楚也。并于其册页,手卷书上多由题跋,评赞。著名草书大家林鹏先生亦题其书画长卷:笔底生春色。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事,被单位及个人收藏。2011年山西省博物馆收藏其两幅作品:《青山遮不住》国画,及《唐人诗句》书法。2014年山西武乡八路军第四届艺术节收藏其书法作品《太行精神》及自作词《浪淘沙·抗战》两件,并获金奖。2014年7月,仿古扇面作品《访友归来》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服务局郑重收藏。2013年,由山西传媒集团主办的具有三十余年历史的大型学术专业书刊《名作欣赏》栏目第445期(10),独出封面封底,刊登其作品《长松摇日》,《秋菊图》扇面画(张颔先生题记),《寒林访友》画及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四屏。

2003年草书,毛泽东《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两件作品被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收藏。同年并为原国家副总理吴仪手书“独秀中华”四字横幅。为著名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书“苍狼古韵”四字。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蒙古总队张如平将军书“藏头诗”。并为山西太原卫星发射岢岚基地王建军将军书八尺自作诗。为四川省武警总队政委黄志远将军书小楷《孙子兵法》长卷。

杨晓先生现为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书画院副院长。国际易学联合会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吉合多吉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人男声科学学会陕西分会,翰林书画院常务院长。山西文津书画院副院长。山西省书协会员。

杨晓先生曾为诸多名山古刹留下彩画墨宝,其中包括:临汾尧庙彩画、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彩画、山西省博物馆彩画、北岳恒山彩画、悬空寺、卦山彩画、太原文庙全部彩画、山西省长子县法祥寺彩画、晋城古青莲寺、沁县难涅水石刻馆和晋城祠多处彩画。

第12篇:杨霜林简介

杨霜林简介

1957年生于陕西潼关县。现任陕西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兼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主任,专业画家。 多年来,他潜心描绘我国西部的大好河山,在数百幅作品创作中,以反映西部雄浑、博大的自然风光为特色。代表作有巨幅山水《天地造物》、《祁连雪》、《天峻山传奇》、《金色门源》、《黄河第一弯》等。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及中国文化报、美术报、陕西日报、华商报、国画家等有关新闻媒体多次给予报道。2005年12月,参加法国卢浮宫世界艺术沙龙展,作品《黄土之秋》参展并获特别奖、2006年5月,举行了“以山水的名义——突围”的大型作品观摩展,在美术界和评论界引起强烈反响。2004年在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西安中国画院青海采风作品展览上,他的画作得到了同行们及当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誉与好评。近年来,画家在潜心钻研绘画之余,积极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在陕西传统文化及民居、古建筑的保护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尤其对北院门144号高家大院的修复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黄石简介

黄石,号黄龙山人、东篱齐主,祖籍河南孟津,1945年出生,职业画家。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家协会理事、西北创作中心副主任;陕西炎黄书画院副院

长。自幼酷爱书画、文学,长期致力于书画艺术的研究及探索,从事美术工作工作已经四十余载。初习油画,后攻中国书画。80年代初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深造,担任剧团舞台美术设计、业务主任、团长等。70年代剧作的《夜战之前》、《当务之急》、《欲兴天公试比高》等农村题材的国画作品在省市地区美展中屡获殊荣。80年代在工作之余剧作现代小戏《采海棠》、《相亲》、《深山翠柳》等剧,在省市地区调演中多次载誉而归。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独钟情于中国书画,作画重山水,书法善行草,犹喜写雄鹰,会秋菊,爱鹰威猛雄健,英风杰气,或安然屹立,或翱翔万里,或昂首傲视,或迅猛搏击,高远博大的精神境界与雄健刚毅的王者之风,在人们的审美心态中历久弥新;赞菊“蕊寒香冷”,“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之冷艳,“深怀傲霜意,那肯媚重阳”之风骨。作品以书法用笔入画,以画意布局成书,溶书道画韵为一体,重精神、气韵、色墨互补,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正所谓书无画意则无韵,画无书理则无笔。其画风雄浑奔放,独具神韵,清则仓润,意境高远;书法则险峻奇峭,含筋抱骨,气势磅礴,浑然天成。作品曾多次在国际、国内荣获大奖,并被多家单位及国际国内友人收藏,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王千里简介 王千里,一九四四年五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员,原任陕西省电力公司户县热电厂办公室主任,高级管理师。

从青年时代开始钻研书法、篆刻,在书法、篆刻及硬笔书法方面造诣颇深。

早在一九六五年,其书法、篆刻作品就曾被中国对外文协选送日本,参加了中日文化交流。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其创作热情更加高涨,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在《陕西日报》、《宁夏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钢笔书法》等报刊上发表,先后五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并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书法大赛中获奖二十多次。

现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终南印社社员、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业绩已载入《中国硬笔书法家名人录》、《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跨世纪著名书画艺术家精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典籍。

宋老虎简介 宋老虎,男,河南孟津人。1962年4月出生, 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9月入党,研究生学历,正高工职称。1979年10月至1983年7月在西安矿院上大学;1983年7月至1985年11月在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矿机电区担任技术员;1985年11月至1990年10月担任蒲白矿务局机械动力处工程师;1990年10月至1994年2月担任蒲白矿务局南桥矿科长、副总工程师、副矿长;1994年2月至1994年1

1月担任蒲白矿务局动力处副处长;1994年11月至1998年1月担任蒲白矿务局矸石电厂厂长;1998年1月至2003年3月担任蒲白矿务局副局长;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担任蒲白矿务局局长、党委副书记;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 担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董事、蒲白煤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担任陕煤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黄陵矿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担任陕煤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黄陵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11年8月起担任陕煤化集团公司董事、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第13篇:杨家农家乐简介

杨家农家乐简介

苏庄镇杨家村农家乐位于浙江省开化县西部浙赣边境处,背靠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古田山庄和苏庄集镇各5公里,苏古公路贯穿全村。东与千岛湖、钱江源森林公园相邻,西连中国瓷都景德镇,南与道教名山三清山相接,北连婺源县江湾古镇和黄山。境内山清水秀,林木茂盛,古木参天,峰峦起伏,溪沟纵横,冬暖夏凉。杨家农家乐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迷人的田园风光、独特的饮食风味、丰富的民间艺术、古老的农耕文化,此处可以探神奇的原始森林、游美丽的农耕花圃果园、尝风味独特的苏庄炊粉、品醇正的高山云雾茶、鉴赏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和生态农耕文化、入住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参与当地古老的民俗农事活动、采购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充分体验恬静的田园生活。

目前杨家农家乐有经营户17家,备有床位150余张,配备有冰箱、洗衣机、消毒柜等日用设备,每间客房都备有电视机等生活必需品,标间24小时供热水。农家屋室外保持原有的古朴风格和农家原味,以自制土菜、干菜、天然杨梅、猕猴桃、土制米酒、野蜂蜜、野葛粉等为特色。并建立了旅游商品一条街,已开发游乐项目:摸鱼虾、捡青蛳、摘野果、拔竹笋、采珍果、石磨豆腐、古榨榨油、牛耕耕田、水车灌溉等。自农家乐开始创办以来,杨家农家乐始终以“合理收费、文明经营、热情纯朴、规范管理”为理念,以“整洁、卫生、安全、文明”为宗旨,以绿色餐饮、绿色休闲、绿色服务”为品牌。淳朴的杨家村民真诚的欢迎四方客人前来休息度假探险。

第14篇:陌沫文学社演讲稿

文学社成立大会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金风送爽,玉桂飘香,菊花吐艳的宜人时节,我们的“陌沫文学社”顺利诞生了!这标志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原来群芳竞艳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首先,我谨代表陌沫文学社向所有关心、支持文学社的老师们、同学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陌沫的鸟儿们,横跃过的,是五千年来的沧桑与烟波,背负着永恒不变的使命,在碧水蓝天间飞翔,于长河浩月间嬉戏,人去人还中守望 … … 而现在的她,却是一条通往美丽仙境路。

伟大的天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永恒,人生短暂”。我们就敢于用短暂的人生撞击永恒艺术的大门,哪怕靠近艺术的殿堂百分之一步、千分之一步、万分之一步,我们的信仰总是百分、千分、万分;我们没有誓词,但却有坚强的基督精神,朝拜永恒艺术的上帝。

文学,更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我们可用它抒写心灵,升华感情,表达我们对人生与自然的审美。文学让人快乐和幸福。当你苦闷寂寞或快乐振奋的时候,当人生波澜壮阔或平静闲适的时候,当社会光明幸福或民不聊生的时候,当大自然春光明媚或风雨如磐的时候„„用文学的方式来表现,使别人能通过你的表达去感觉到这一切,因而产生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进而把人的灵魂提升到一个崇高的境界,这就是文学的作用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文学教育,我们的学校活动,应该有文学活动。也正因为此,我为“陌沫”文学社的成立感到欣慰和骄傲,让我们的文学社茁壮成长,健康发展,让她成为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实文学,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样枯燥无味,我们每一次记录下的随笔都有可能是为文学留下了伏笔。“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无点墨空自嗟。”三年的初中生活是我们人生的重要驿站,今天我们含英咀华,捉笔耕耘,必将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属于赶潮的年龄,我们属于拼搏,我们每一次带血的搏击,都会获得每一次新生。世纪的海,蓝蓝的,世纪的浪潮,汹汹涌涌的奔来,“我们赶潮去。”于是,空旷的沙滩上,每一个属于赶潮的青春,留下一串又一串深深浅浅的足迹,直向着远方的海湾去。

面对时代的挑战,面对关爱我们的殷殷目光,我们“七中”人将凭借着火一般的勇气,冰一般的锐气,朝阳一般的生命,黑夜一般的眼睛,为自己也为“陌沫文学社”构建这所精神家园,以人文关怀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知道,一个活动的成功,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在无数次的经历中积累起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陌沫文学社”的壮大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七中人”走出艰难的、重要的一步又一步。这于个人,文学路漫漫,也只有上下求索,于文学社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是一个个深深的足迹,一分分珍贵的记忆。因此,我们无畏求索的艰难,我们坚信在摸爬滚打中必将走向成熟。也就是说,我们“七中人”寻梦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参加文学社不能不是一种自我发现、发展:一种自我挑战、逾越:一种莫大的推动、促进。因此,我们无谓求索的艰难,我们坚信在摸爬滚打中必将走向成熟。陌沫文学社的成立将是我们走向共同目标的一个新起点,我们走进来将收获自信,我们走出去将会收获成功——我们有这个希望,也有这个信心!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陌沫校刊会越办越好,成为校园文学的一朵奇葩,它将为我们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这里会有青春拼搏的旋律,也会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有生活的歌唱,也会有郁闷的咏叹;有高亢的号子,也会有低回的叹息;有现实的抒写,也会有童年的追忆;有燃烧的热情,也会有失落的惆怅;有红色的艳丽,也会有灰色的黯淡……。因为青春年少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我们期待着这些“美丽”的出现!

最后,我谨代表全体社员再一次感谢校领导给予我们的关怀与支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希望我们全体社员能够共同努力,让陌沫文学社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明天,腾飞的鸟儿将于天际中划出一道又一道绚丽夺目的彩虹!陌沫文学社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鸟儿陪伴我们成长,我们陪鸟儿飞翔。我们在这尽情欢笑与哭泣,在这挥洒无悔的青春。鸟儿在长大,我们在成熟。陌沫,我们一起走过!

清蓝轩

很棒的名字,清取其淡雅,清净又很安逸的意思.

蓝取其色泽,和它韵语海和天空的广阔.

轩是通常用于房间,书屋,还有学社的最文雅的字.

第15篇:《沙与沫》读后感

读《沙与沫》有感

碧海蓝天,一波又一波欢快的浪花温柔地拍打着浅浅的沙滩,在懒懒的阳光照耀下泛起层层松软的白沫,一只雪白的海鸥一声长啸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划破了潮起潮落拍打砾石如银铃般沙沙作响的宁静。我一人漫无目的地散步在海边,感受着这美好一切的一切。沙的松软,浪的抚摸,风的嬉戏,光的和煦。当然,这一切都源于纪伯伦的《沙与沫》,是它带我步入这奇幻的秘境,这祥和的海边。

“我永远漫步在这海岸,在细沙和泡沫之间,高涨的潮水抹去我的足迹,海风也将泡沫拂走,但是,还与岸将会永恒。”正如诗人所说的那样,每当我们充实着欢乐时光,欣赏着美丽的事物,我们总是幻想时间凝固,总是渴望驻足停留;但无论如何,这只是生命中的微小一瞬,生命像一卷厚厚的磁带,记载着我们心情的则是胶片上阳光又一个灵动的音符,而终将会有一天,曲终人散„„物质的欲望和金钱的诱惑充斥着整个世界,灰暗的天空下鸟儿不再歌唱;光秃秃的森林中,曾经绚丽的蝴蝶枯萎,飘落;漂满残羹冷炙的湖面上,鱼儿在艰难地互相中苦苦挣扎;金灿灿的沙漠吞没了村庄,逼近了城市。愚昧的人们仍在摆满各种山珍海味的大圆桌前狼吞虎咽,仍在深不可测的黑暗官场上勾心斗角,殊不知毁灭的气息已经悄悄潜伏在他们身边,随时可能爆发„„

与乐者为伴将带来快乐,真正快乐的人心中必酝酿着一湾浅浅的清泉,给予路过的人们清洌的泉水,驱散疲劳,忘记忧伤,洗涤心志,净化灵魂。随之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欢声笑语。心胸狭隘之人只是供奉着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活火山,如果渴望交往,就让大雨浇灭翻腾的火焰,让甘霖盖过滚滚浓烟,冷却灼热的岩浆,让它平息,让它宁静。当第一棵嫩芽钻出黝黑的焦土,这里已经洒满阳光„„

《沙与沫》,美得令人不敢正视,如同用光的墨水在光的纸上写出的光明的文字,是对生命对爱最美的讴歌。它既有诗歌的精炼和音乐的节奏之美,又具有散文富于灵活和多样的表现力;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也有咏叹调的浪漫与抒情。

倘若我生存于十坪大小的海中孤岛,并只能拥有一物,毫无疑问,我会选择的必定是——纪伯伦的《沙与沫》!

第16篇:沙与沫读后感

沙与沫读后感(一)

对比《先知》中的直面人生,《沙与沫》就显得较为含蓄,但它句句箴言,字字珠玑,表面凌乱的文辞蕴涵着难以言状的深意。这也是许多读者挚爱《沙与沫》的重要原因。

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现在再让我们沉默下去吧。

我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了很久,沉默着而忘却了季节,然后太阳把生命给了我,我起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如此抽象的意境,更具有诗的韵味,品味愈久,回味愈浓。

当然,文中出现更多的还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

求上帝喂养那些穷奢极欲的人吧!

一个伟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在沙与沫的世界中将他的思想的大气展现得淋漓尽致。求一句一反常态,改抨击为怜悯,使得追名逐利之人霎时变得渺不可及,也极好的反映了纪伯伦晚年顺从自然的豁达情怀。一个求字意境深远就连上帝都鄙视痛恨的小人,却博得了智者的同情,纪伯伦的胸襟是何等宽阔!而一一句更是精彩中的完美:什么样才算是伟人?血染沙场,为国捐躯的是伟人;建功立业,强国富民的是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是伟人。然而,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质,那就是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或许他们面对的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困境,是国破家残、民不聊生的现状,是世浊我清、众醉我醒的痛楚。可是伟人从来没有看见自己流血的心,而是用另一颗心把做人的最高境界现实地演绎出来。

缥缈却可见,虚幻却真实。大自然的美学艺术就是光阴流转,日月轮回,就是凯库勒梦中巨蟒首尾相接的的经典时刻。

沙与沫读后感(二)

我们所有的词语,不过是思想筵席上散落下的碎食屑。纪伯伦曾这么说过。这部《沙与沫》就是他创作的,虽然我并不能读懂每一句,但却依然能从字里行间读得一些深奥与纪伯伦的沉思哲理。

纪伯伦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娇子。这部《沙与沫》是纪伯伦用英语写的。有人说:在这部诗集中诗人以自然景物沙与沫为象征,暗喻人在浩瀚世界如尘沙般微小,诸般事物如同泡沫般虚幻。是呀!我们在这个宇宙中是多么微小,金钱、地位以及一切事物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如泡沫一样虚幻,即使美丽诱人,但终究一碰就碎,不能永久保存。

沿着海岸,我漫步了很久很久,在那细沙和泡沫之间,涨起的潮汐抺洗了我的足迹,海风也将泡沫拂掠而去,但是,浩瀚沧海与伟岸长堤将会永恒

我读了几百句,可就偏爱这句:粒沙即为广漠,广漠即为粒沙。也许诗人将我们比作粒沙,我们本是世界中的微小一份,可若没有这微小一份何有世界呢?兴许诗人也想告诉我们,我们或许是广漠中的粒沙,属于这个世界,或许世界不过是我们心中的粒沙,而我们则是广漠谁也不知是什么意思,但也许可以领悟一些。这仅仅是其中的粒沙,可这每粒沙中都蕴含着一样的哲理。

这本诗集就是如此奇妙,令人不禁赞叹,却又舍不得放下。所以,去看看这本《沙与沫》吧!我讲得不过是沧海一栗而已,快随我一起探究去吧!

沙与沫读后感(三)

昨日是今日的回忆,明日是今日的梦想。亿万年前我是宇宙中的以太,亿万年后我是沧海中的遗珠,而现在我只是一粒沙,你脚踩着的那粒。题记

浮生若梦,朝歌夜弦,尘世中难得的一方净土便是沙与沫。

我们都只是渺小的虚幻的泡沫,没有人可以永恒。

沙与沫点醒了所有不可自拔的人。生命从何而来,又要到那里去?我们是谁,我们的过去抑或将来又如何?没有人能给我们答案。即使是被称为先知的纪伯伦也不能。他只能将他思想的碎屑轻轻地播撒在地球上,也许会有人悟出这大千世界的奥秘,也许会有人什么也没知晓。深邃的宇宙隐藏着太多我们难以理解的秘密。人类的存在有何意义,意义就是走下去,在这黑暗寂静的宇宙中走下去,走向那无人知晓的光明去,走向那我们无法预知的黎明去。我想,先知所做的仅仅是去思考,以超我的境界洞悉生命与爱的真谛。

所以,他是孤独的。

正是孤独的灵魂,才能清晰的看见这世界的空洞,心灵的矛盾。我们的心是一块海绵;我们的心怀是一道河水。然而我们大多宁愿吸收而不肯奔流,这不是很奇怪吗?醉酒的清醒,以寂寞的姿态瞥见了人性的弱点。纪伯伦写道:当人们夸奖我多言的过失,责备我沉默的美德的时候,我的寂寞就产生了。当我们难以理解那启迪众生的话语时,我们难以明白那指引前行的话语时,纪伯伦便寂寞了。可惜,在他的一生中,都没有出现那个可以与他对话,消除寂寞的人。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将来一定会有,只是他或者是她还没有出现。或许人们只是人云亦云的夸赞着他,但看过他作品的人多少都是有收获的。我们在这些文字里窥见哪怕一丝一毫,都足以让纪伯伦欣慰了。真理谁敢说纪伯伦就看透了呢?先知所做的仅仅是启发人们,他永远只说一半,另一半等待着人们自己理解,等待着那个懂他的人参悟。

树暝栖翼喧,萤飞夜堂静。遥穹出晴月,低檐入峰影。在每一个月夜里,纪伯伦是怎样醉着酒,孤独中求得一醒,又怎样回忆着在山野中静听着风涛阵阵与流水潺潺的童年。他在白昼充满燃烧的见解,在夜晚沉浸于梦幻的海洋。他得不到父亲的温暖,得不到爱情的慰藉,在接连失去了最爱的妹妹、哥哥和慈母,看到的是祖国富有欺凌贫穷,教士欺骗虔诚,婚姻牺牲妇女,传统压抑青年的黑暗。他呐喊,他控诉,他对着自己逆来顺受的同胞发出宣言,他痛斥着光天化日之下昂首阔步的恶棍,诉说着东方民族的奴性悲剧,叹息着阿拉伯民族的命运。纪伯伦的疯狂是十足的清醒。他没有用面具掩饰自己,赤裸裸地站在真理的阳光之下,以不可以阻遏的狂狷之气,掀起摧枯拉朽的叛逆风暴,打倒偶象,破坏那个用旧制度、旧传统维系的所谓完美的世界。

纪伯伦是如此爱恨鲜明,他狂热于他那伟大的民族,厌恶着这肮脏的社会,他在帝国的勾心斗角间坚守着人类一体、地球一家。他把孤独化作爱送给了全世界,教会了我们大我。

我看了一些他的画作,立体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他的诗的理解。然而,他的画对我而言如此抽象。大都是冷色调,沉郁而压抑。此外似乎纪伯伦偏爱于从裸体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但这裸体绝不似我前些日子见的潘玉良笔下的丰润饱满,而是一种静谧的美的、纯洁的化身。他们或是哀痛,或是欣慰,都笼着一层稀疏的淡淡的氛围,叫人捉摸不透,却又异常真实。在画面上,常有作为衬托的人体,总觉得有一股神圣的死亡的、纠缠的、郁苦的、忧愁的、沉闷的、恐怖的、扭曲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即使是鲜艳的色彩构成的画都有一种莫明的凄凉在其中。

沙与沫里有着纪伯伦对爱情的理解。他有一幅画叫做love,一对拥抱的男女,背景好像是有着乌云的地方,深深地蓝,似乎有一圈圈光晕由两人向外散开,这些光晕又似乎幻化成灵魂,默默地注视着这对人。纪伯伦在论爱中写道:爱为你们戴上冠冕的同时,也会把你们钉在十字架上。这也许是他对他自己终生不娶的回答。但他已经追逐过爱,理解了爱。在沙与沫中,他写:许多女子借到了男子的心;很少女子能占有它。?每一个男子都爱着两个女人:一个是他想象的作品,另外一个还没有生下来。这世上本就是这样,人们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纪伯伦认为一个没结婚的女子生机勃勃,一旦结婚,就会使她身上生命的火焰熄灭,凋蔽。只剩下一个女人的形骸!先知所做的仅仅是欣赏美,而不是毁灭美,正如他与玛丽柏拉图式的爱。

当你达到生命心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高过罪人,也不低于先知。我们都是辽阔的仿若无尽的大海,都属于永恒。

纪伯伦,我爱他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一个桀骜不驯的反叛者,一个更诗意、更温和的尼采,一个更激烈、更年轻的鲁迅。

走进纪伯伦,走进沙与沫,走进那个我们从未直面过的内心

第17篇:杨善洲同志简介

杨善洲同志简介

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6月退休以後,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向杨善洲同志传达李源潮同志重要指示精神

2010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542期《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记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进行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建议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省委书记白恩培的批示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望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坚守信念 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

- 1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原地委书记到大街上捡别人扔掉的果核,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保山地区的新闻。可是杨善洲不在乎,林场资金紧,省一个是一个。\"可你是地委书记啊,在大街上捡别人吃剩的果核,大家会怎么想?\"有人开导他。\"那是他们的事,不花钱就能弄到种子,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说。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在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干,我们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了过来。\"林场的工人说。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 3杨善洲说:“愧对我的妻子和女儿啊!过去长期在区、县、地岗位上工作,没有顾得上家里,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欠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现在,我每月的工资,主要都给她们。我也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她们。”

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我访问过他们家,常年辛苦的田间劳作使妻子比杨善洲显老。那时杨善洲就告诉我,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有感触。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他曾经是地委书记,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官”,退休之后完全可以享受许多人羡慕的安逸闲适的晚年,可他偏偏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用20余年的时间,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为官30余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事实上,回家的时间极少。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第一次看到父亲回家,当时她已经8岁。他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转为城镇户口,他坚决不同意:“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我们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他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奉献的境界。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为群众忘我奉献一生。他是群众心目中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他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作为一名干部职工,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首先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农业工作是立足农业、面对农村、服务农民,就应该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定自己的定位,搭建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城乡之间的桥梁,努力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位同志要安于平凡,淡泊名利,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

- 5答卷。

——学习杨善洲同志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探索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培育公仆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总书记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当下,党的改革发展事业步入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诱惑不断增多,一些人不能经受考验,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改进工作作风。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备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之一。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为官 30 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民群众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放弃安度舒逸闲适的晚年,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如今,奉献和勤奋在部分人看来太“老套”,他们更愿意讲求回报和享受,突出表现为工作作风“散”、“满”、“推”、“浮”、“混”。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倡导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树立高尚情操。杨善洲甘于清贫,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

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断受到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修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追求。部分人虚荣心作祟,讲排场,比阔气;部分干部喜好公款消费,铺张浪费,助长了歪风邪气。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 7马观花,没有调查研究就胡乱指挥一气,时时显摆出领导的“范儿”。当然当“官”得有“官样”,这确实没有错,但这个“官样”究竟是什么样子,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不同,立场不同,工作的出发点不同,党性不同,立场不同,当然是会千姿百态,变了味的。站在人民的立场,“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是为人民负责的“官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不顾人民死活,贪图享乐的“官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强国富民,心忧天下的“官样”.......试想我们身边的一些领导干部,刚一走上领导岗位,“范儿”就开始改变模样,与所谓的“挎包潮流”接轨,(“挎包者”:通常而言,一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二是商人,三是推销员),在其位,当然就有个在其位的样子,垮上一个小挎包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就此与另一群体划清界限。

杨善洲同志当了官,而且是厅官,他的“范儿”,似乎在一些人的眼里看来是那么的“不伦不类”:一是坚持自己是人民的官,杜绝优亲厚友,为家里的亲戚朋友使不上半分劲;二是始终如一的保持人民本色,头戴草帽,脚穿草鞋深入基层,坚持同人民群众一道同吃、同住、同劳动;三是始终坚持将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在其位的时心存内疚帮助自己的家乡不够,退下位来,用自己年届花甲的身躯义务为家乡种树二十年兑现承诺,这就是杨善洲同志,这就是一个厅官,这就是一个党的领导干部的“范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行为,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要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问题。要组织、领导和帮助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高文化,解决油盐柴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吃饭穿衣的问题、生孩子的问题、读书上学的问题、生疮害病的问题。而不是讲特权、赶时髦、摆架子,处处做起领导干部的“模样”,脱离基层,脱离群众。

共产党人的“范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说:“领导人不能同人民分开,而是人民的一部分”。历史雄辩地证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会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第18篇:泰州市罡杨学校简介

励精图治,办人民满意学校

泰州市罡杨学校赵根喜

泰州市罡杨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06年8月由原罡杨中心小学、罡杨初级中学组建而成。学校现有职工140人(其中女教师33人),中高级职称的101人。27个教学班,学生982名。学校占地面积28014平方米,建筑面积7361.5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计算机房、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理化生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功能报告厅、十五个多媒体教室、橡塑田径场和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教育教学配套设施,有容纳千名师生就餐的食堂。

多年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校风,“敬业、爱生、进取、善导”的教风,“立志、勤学、诚实、守纪”的学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坚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努力构建有利于师生发展、成长、进步的平台,校报《风帆》坚持教师写、写教育,学生写、学生读的办报方针,使之成为全校师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大餐。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积极参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家庭作业的有效设计”两个课题的研究,推动了“减负增效”工作的开展。

我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利用本校现有教育资源,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特色教学的抓手,认真研究,积极组织,持之以恒,已初见成效。目前,校内12个兴趣小组(号鼓、腰鼓、美术、纸工、舞蹈、篮球、气象、书法、合唱、乒乓球、象棋、电脑)活动正常。京剧进课堂已付诸实施,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象棋、气象观察活动已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特色的一大亮点。浓郁的棋文化氛围洋溢校园,学生参加市级象棋比赛多次获奖。 “天罡气象观测站”成了学生实践课程的永久性实验基地。这些举措,为提升办学品味,走内涵发展之路注入了活力。学校先后获得了“泰州市文明单位”、“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及市县、镇十几项荣誉称号。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19篇:校园十佳杨倩简介

杨倩同学简介

杨倩同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这位清纯可爱的女孩,以坚毅不拔的毅力战胜风雪严寒,以执着不懈的精神连续夺得年级桂冠。她,品学兼优;她,积极进取;她,知书达理。她是高三(2)班的骄傲,也是高三年级的自豪!杨倩,你真棒!今年的六月,你将驰骋疆场,过关斩将;今年的暑假,你将静候佳音,收获希望!

第20篇:杨善洲同志简介

杨善洲同志简介

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6月退休以後,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向杨善洲同志传达李源潮同志重要指示精神

2010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人民日报内参》第1542期《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记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一文上作出出重要批示: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进行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建议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省委书记白恩培的批示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望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白恩培

2010年9月27日

白恩培:结合创先争优开展向杨善洲学习活动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10-09-28 )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讯 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宣传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先进事迹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近日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白恩培要求,有关部门要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

志学习活动。

云南日报记者

把杨善洲作为创先争优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2010-09-28 07:02:00 来源: 云南日报(云南)

本报讯 (本报记者)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20多年来仍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开荒种树、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受到干部群众的敬仰。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李源潮要求,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学习活动

2010-09-28 07:02:00 来源: 云南日报

本报讯 (本报记者)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宣传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先进事迹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近日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白恩培要求,有关部门要精心安排,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杨善洲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10-09-26 云南日报

本报讯(记者 程三娟)19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在保山市调研期间,到医院看望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转达了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对杨善洲同志的亲切慰问。

辛桂梓说,杨善洲同志是我省离退休干部的优秀代表,20多年来情系大山、开荒种树、无私奉献,受到干部群众的敬仰。全省党员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辛桂梓还先后深入到保山市隆阳区黉学社区、杏花社区杏花小区、云南烟草保山香料烟有限公司,与社区党员干部、居民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情况,对保山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实际开展“三查三看”活动,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的做法给予肯定。

辛桂梓强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全省离退休干部、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加强党性修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保山市各级党组织要率先把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活动开展起来,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奋发进取的局面。

辛桂梓强调,当前全省创先争优活动进展顺利,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要紧紧围绕桥头堡建设和当前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营造活动氛围,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受李源潮委托省委组织部看望杨善洲 2010-09-28 07:02:00 来源: 云南日报

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委托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到保山市人民医院看望杨善洲。辛桂梓向杨善洲转达了李源潮的慰问,并当面读了李源潮的批示,转交了中央组织部给杨善洲的慰问金。辛桂梓还转达了省委书记白恩培对杨善洲的亲切问候。

辛桂梓说,杨善洲同志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李源潮同志的慰问和批示既是对杨善洲同志的肯定,也是对全省党员干部的激励和鞭策。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白恩培同志的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活动。他强调,要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自觉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发扬奉献精神,公而忘私,淡泊名利地位,努力做桥头堡建设合格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云南日报记者 李源潮要求把杨善洲作为创先争优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20多年来仍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情系大山、开荒种树、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受到干部群众的敬仰。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李源潮要求,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

杨善洲——满目青山夕照明

《人民日报》(1 9 9 7 1 0 2 1 四版)殷红

(附图片)

在云南保山,杨善洲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曾担任过8 年保山地委书记,离休之后没有按组织的安排迁居省城安享清福,而是回到贫困的家乡,带领一帮年轻人,九年如一日,在荒无人烟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2.5 万多亩。

看起来,杨善洲像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背微驼,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戴蓝帽子,穿蓝布中山装。7 0 岁的老人,笑起来很天真的样子。这位农民的儿子,当过7 年石匠。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77 年出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身居领导岗位多年,淳朴的本色一点未改。有一次,他自己下乡,戴着草帽,穿着草鞋,找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哪里。乡秘书以为是一位老农,随便打发他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着急,不气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了许多听汇报时听不到的真实情况。

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期间,家眷一个也不带进城,妻子一直生活在乡下,他自己在机关宿舍里只住一间屋子,三餐吃食堂。谈起往事,杨善洲说:“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保山的干部说,老书记在任期间,两袖清风。

1988年,杨善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决定回乡去绿化荒山:“家乡的林子前些年就快砍光了,水土流失,这样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怎么过?”

杨善洲回乡植树造林的决定,使很多人不理解。他妻子也不赞成:“那么大年纪了,树长成材你怕见不到了。在家里动动嘴吧。”杨善洲不为所动:“退下来不做件实事,日子一定难熬。”

施甸县的干部群众听说老书记要回乡植树造林,非常高兴。县里决定组建施甸大亮山林场,将姚关、酒房和旧城三个乡的8 万亩荒山和杂木林划归林场。云南省林业厅闻讯拨款5 0 万元以示支持,省财政厅给了50 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1988年6月,杨善洲带着3 0 多名林场职工进驻大亮山,清理荒山,育苗,打塘,修林区简易公路,架高压电线路。第二年,他又发动六七百名农民上山植树。“满山都是人,那个轰轰烈烈哟!”杨善洲谈起当年的情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大亮山植树9 年,施甸县林业局每月补贴杨善洲70 元生活费。这点钱还不够他的伙食费。杨善洲和林场工人一起,大部分时间没肉吃,咸菜倒是腌了一二十缸。 2.5 万亩挺拔的华山松慢慢长高了,杨善洲的头发也都变白了。松树从栽种到成熟起码要2 0 年。杨善洲相信他能看到一些松树长成材。

清晨6 时,山岚弥漫的时候,杨善洲又上山了。他在林子里仔细查看,修剪树枝,检查病虫害,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照顾着林子。望着满山的绿色,人们说:“老书记,您真的可以歇一歇了。”他却指着更远的山坡说:“还有3 万亩荒山呢!再造3 万亩人工林,我的愿望就实现了!”

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

http://www.daodoc.com 2003年08月15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钱江 附图片 杨善洲在眺望森林

消灭了宜林荒山,大亮山全都绿了,大森林一天天长高„„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到山间的“竹叶帽书记”,如今的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他退休15年矢志不移造林绿化大亮山

撩开一帘夏日的细雨,云南西部施甸县大亮山丛林在雨雾中飘现,绿得深深浅浅。记者在大亮山下见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如今他是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人称“竹叶帽书记”。因为他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我们紧紧握手的时候,杨善洲说:“我当年定下的目标实现了!”

地委书记退休上山造林去 退休后的第三天,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姚关乡,在荒草茫茫的大亮山上组建“国社联营林场”,吃住都在山上,度过了近15个春秋。当年挥手道别时,他的头发都是黑的;如今却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而大森林则一天天地长高了

1988年3月,时年61岁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省委书记和省委组织部长先后和他谈话,告诉他,可以搬到省城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告诉省委书记:“退休以后干什么,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森林,种树扶贫。”

退休后的第三天,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姚关乡,在荒草茫茫的大亮山上组建“国社联营林场”,吃住都在山上。地委书记退休回乡造林惊动了滇西南,那年初秋,我也千里迢迢赶去,爬上大亮山,和杨善洲同吃同住,亲眼目睹他带领七八条汉子在荒山上挥汗种树。那时,窝棚附近山头上栽下的小树苗高不过膝盖。杨善洲送我下山时相约:“再过10年你来看看,那时候,整个大亮山都绿了!”

从此一别将近15年。这些年,杨善洲都是在大亮山度过的。当年挥手道别时,他的头发都是黑的,如今杨善洲76岁,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他对我说:“当年你住的那个山上,树木已经四五米高了,林子密得进不去人了!”

杨善洲一手创建的林场现有职工35人,发展成施甸县最大的林场。他们造林5.5万亩,现在成林3万亩,幼树也长得郁郁葱葱。杨善洲种树种到第十年,在大亮山消灭了宜林荒山,整个施甸全县都消灭了宜林荒山。大山里的瓦窑村等村民看到林场干得好,自愿将他们拥有的山林入股。如今的大亮山林场成林和幼林面积7.2万亩,延绵南北30公里,大森林一天天长高。

“绿满大亮山,辛苦我心甘”

栽树10年,山林起来了:大亮山涌出充沛的山泉水,林场境内3000户农家1万多人解决了吃水问题;山林茂密,光是修理枝杈就解决了烧柴问题;林场修通了18公里山间道路,山民们从公路运出山货;拉上的电线通进了8个山村„„山民们收获了温饱,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生活。

大亮山全都绿了,近几年杨善洲主要抓成、幼林抚育,一年中大半年住在山上。

杨善洲说:“这些年苦是苦累是累,绿满大亮山,辛苦我心甘。”

上世纪70年代前,由于几十年乱砍滥伐、山民取柴,起伏延绵的大亮山山光水枯,山民生活贫苦。杨善洲说,这其中也有他50年代当区领导时,指挥“大炼钢铁”砍去的山林,一想就心里不安。

如今,杨善洲最大的喜悦是,栽树10年,山林起来了,大亮山涌出充沛的山泉水,林场境内3000户农家1万多人解决了吃水问题。他们把清澈的山泉接进了家,用上了免费的“自来水”。山林如此茂密,光是修理枝杈就解决了山民的烧柴问题。

林场修通了18公里山间道路,山民们从公路运出山货;林场拉上了电线,电线还通进8个山村,许多山民家买了电视机。电视让他们知道要科学耕田、要良种、要管理。10年来,大亮山地区的耕地粮食单产从100公斤提高到了250公斤。山民们收获了温饱,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生活。

杨善洲拉住我的手说:“你说,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

杨善洲说,15年生活在大亮山上,思想也有过波动。倒不是因为老鼠咬死过大片茶树,“紫荆泽兰”毒草缠死了400亩华山松。这还好办,补种上加强管理嘛。波动来自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种树10年,把大亮山种满了,我也问过自己,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还有妻子和女儿们,她们都要我下山,她们怕我年过70岁了?艰辛的高山造林生活也在捶打年事渐高的杨善洲。1999年11月,手提砍刀修枝的杨善洲被林间青苔滑倒,一只手严重划伤,左腿粉碎性骨折。这曾严重打击了杨善洲的情绪,他回忆说:“那时我心急呀,觉得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大亮山,看不到亲手栽起来的森林了!” 幸好,杨善洲恢复得不错,半年以后,他拄着拐杖又爬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大亮山。遗憾的是,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但他也更离不开大亮山了。他发现,在下山养伤的半年多时间里,大亮山森林变得更美了!

女儿说:我们深深地敬爱父亲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杨惠琴对父亲的记忆是:小时候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说:“愧对我的妻子和女儿啊!过去长期在区、县、地岗位上工作,没有顾得上家里,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欠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现在,我每月的工资,主要都给她们。我也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她们。”

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我访问过他们家,常年辛苦的田间劳作使妻子比杨善洲显老。那时杨善洲就告诉我,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杨惠琴对父亲的记忆是:小时候父亲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我在保山上中学,也很少见到他。有一次我从姚关老家回保山,父亲明明一个人坐小车,也不让我搭公家的车,而是给钱让我坐公交车。那时我不理解父亲,现在也不完全理解,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退休后决心上山造林,开始全家都反对,说他辛苦一辈子了,该休息了。但是见到他决心已定,就不再说什么,因为全家都认定父亲在做一桩高尚的事。

倒是1999年杨善洲在山上骨折,引发了全家争论,从母亲到女儿都劝杨善洲,骨头都摔断了,还不下山?何况山上已经栽满树了!杨善洲退休当林场“顾问”,林场每月发给他70元“顾问费”。摔成骨折了,发给他每月100元。杨惠琴说,这100元我来给你,你别上山了。结果被父亲教训了一顿:“我要钱做什么?我种树十几年,是为了每月100元钱吗?”

杨善洲本来没有手机,骨折住院治疗,才买了一个手机,为的是每天听到来自林场的消息。这时,妻子也到了经常要上医院的时候,杨善洲才同意用自己的小车护送,自付汽油费。

杨善洲终于可以自己走路了,他告诉小女儿,还要再上大亮山。女儿说:“那你就去吧,下山来我家,我给你做好吃的。”父亲说:“你来大亮山吧,那里好看呀!”

今年“五一”节,女儿、女婿一起上了大亮山。杨惠琴说,大亮山真的很美很美。 „„

15年过去了,大亮山绿了,杨善洲了却一桩心愿,但是又未全了。他说,林场经济效益问题还没解决好。大亮山高寒,树长得慢,大都是防护林不能砍伐。经济效益谈不上,林场职工的工资都不能保证,人员就不稳定。下一步要解决这些问题。

这又是一个境界。杨善洲分明感觉到时光紧迫,他坦然地说,绿化大亮山,并不是靠一个人,靠的是人民支持、上下支持,还有全家人支持。希望再过5年„„

我们相约再以5年为期,看看那时的大亮山,看看滇西南的秀丽群山。在他脚下,滇西南群山起伏延绵,像是在舒展一个共产党员无限宽广的胸怀„„

《杨沫简介.doc》
杨沫简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