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立体图形有哪些

2022-06-2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一年级《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包括4个部分)

1、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4—35页的内容。

2、教材编写意图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为后面学习习近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主张让学生在“玩” 中学,在“乐”中思,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愉快式教学法、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不论回答是否令我满意,都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实现心与心的交融。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体验新知,让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说教学准备

教具: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若干个。

四、整体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按照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部分展开,其中认识图形采取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从家里收集了许多小时候你们玩过的玩具和见过的物品,想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想。

教师展示篮球、魔方、水杯、牙膏盒、包装盒、橡皮、桂圆八宝粥包装筒、墨水瓶盒、小皮球、色子、肥皂、铅笔盒、茶叶桶、乒乓球、玻璃球、纸巾盒等。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激励评价并媒体展示图片。

师:看这么多的物品,同学们都认识,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能把它们根据形状分一分类吗?

学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和研究这些物体。

这时孩子们的情绪迅速高涨,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民主导学,自主探究

(这部分是整堂课的重头戏,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看一看、分一分,揭示概念

(1)、让学生分成9个4人小组,先仔细观察袋子里的礼物,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的按有角和没角分成两类,有的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4类,这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让学生看得一目了然。

(3)、揭示概念,教师依次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让学生为其取名,并说说为什么?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或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板书名称。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这4种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认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摸一摸,感知特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摸一摸,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说说,这样安排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心情轻松了,没有任何压力,思维也迅速活跃起来了,不一会儿就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发现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平平的面;有的发现正方体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并且6个面都一样大(这一点可能有些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有的发现圆柱四周圆圆的,上下一样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有的发现球圆溜溜的。

教师这样放开让学生亲自尝试,加深了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培养了动手能力,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认识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化。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首先进行设疑,问:“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穿着花衣服,如果去掉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顺势将这些图形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做第一次尝试,依次从袋子里拿出相应的实物,完成后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接着进行第二次尝试,教师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辩认。这一节由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到脱去外花衣以后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过渡非常自然,学生乐于接受。

4、融入生活,寓教于乐

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后,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这样形状的物体。例如:长方体有文具盒、数学书、药盒子„„正方体有魔方、化妆品盒子、骰子„„圆柱有蜡烛、灯管、铅笔„„球有皮球、足球、玻璃球„„这样举例,学生的思路开放了,思维拓宽了,并且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5、活动巩固,进一步体验特征

我安排了3个环节:

(1)、滚一滚,比一比,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放在桌上滚一滚,比比看,谁滚得最快?学生很快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不会滚,而圆柱只能前后滚,球可以四周滚,最会打滚。教师马上追问,谁站得最稳?让学生明白正好是相反的,最不会滚的也就站得最稳。

(2)、猜一猜,抽学生上台摸大箱子里的礼物,把摸到的感觉说一说,下边同学猜是什么。也可以让下面同学先描述图形的样子,上面学生按要求摸出实物。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都想知道到底藏了什么好东西。

(3)、搭一搭,让小朋友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想象,自由发挥,用学具搭出各种美丽的造型。

以上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并且感受到了平面和曲面的区别,通过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操作的感受,培养初步的交流能力。

(三)、检测导结,效果反馈

(一)检测设计:

1、下面图形中,正方体的是( ),长方体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2、

(1)从左边起,第( )个是球,第( )个和第( )个是正方体。

(2)说一说圆左边的一个是( ),右边的一个是( )。

(3)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

(二)、集体讲评批阅,反馈信息。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物体都立体图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们认识和了解它们了吗?有什么收获,同桌相互说说。

五、说板书设计

我整个板书设计的特点是运用鲜艳的欢快的色彩吸引学生,引起注意,把美渗透于数学教学中,图文并茂,形象鲜明,充分体现本节课所学内容。

附板书: 认识物体和图形

长方体 :长长方方、6个面 、不易滚动

正方体 :四四方方、6个面一样大、不易滚动

圆柱 :上下一样粗细、上下底面是圆、易滚动

球 :圆圆的,易滚动

立体图形

推荐第2篇: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多数是立体的,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生活经验作保障。在教材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教学,这样使教学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在后续的学习中,还要从立体图形上剥离出平面图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为后续研究图形问题奠定基础。

教材的主题图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既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物品归为4类,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4种图形的模型图,并给出模型图的名称,在每一个表格中,由实物图到模型图,最后给出名称,这一系列呈现,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依据,同时也是认知抽象的过程,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表象。

在练习中设计了找身边的物品,谁与教材的形状相同,目的是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物体(生活原型)抽成数学模型,让学生经历由生活的现象成数学化的过程。

生活中立体图形并非严格意义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去其非本质性的属性,取其本质的要素,将生活中具有共性的要素概括出来,形成学生数学化的认识。

《搭一搭》教材分析

在例题3之前,教材介绍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知识,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基本特征之后,教材设计了例3。例3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在具体要求“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下,使学生了解活动过程。学生的活动过程教材这样引导的“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

“知道了什么”,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清楚要做的是什么事。“用上所有的积木”和“又稳又高”是活动的要求和目的。

“怎样搭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要思考的问题。搭得稳是前提,只有稳才能保证搭的高。怎么才能实现“稳”呢?就要依据积木的形体特征,利用物体的特征“不能滚动”和“相对稳定”。怎样实现高的要求呢?问题集中在长方体上,长方体怎样摆放会高一点,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

“看谁搭得高”,是对活动之后的评价。它不仅仅是对“小小建筑物的”的评价,也是对活动过程的回顾和完成任务进一步的思考。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对立体图形再认识的过程,更是利用立体图形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完成任务不断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化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以突出了波利亚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从而梳理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活动的基本经验。

《搭一搭》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突破建议:

用好教材引导,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材的问题引导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教学时不能机械照搬,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了什么”不光要关注问题“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还要关注已知条件,10块积木中有7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块积木?长方体的有几块?让学生把所用的材料进行分类。在“怎样搭呢?”的问题上,教师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让学生拿出方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一动积木使“小小建筑物” 更高,让学生意识到长方体要依据棱的特征摆放。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动手实践的经验不多,在搭建的过程中要教师有必要动手帮一帮学生。

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突破建议:

在“搭一搭”的过程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好处理,球是最不容易搭建的。其实这些都是由他们的特点所决定的。课上教师要问学生,你认为搭建哪块积木最需要智慧?学生一定说是球。为什么呢?因为它“都是曲面” 所以它能滚动。也许学生用的词各不相同,但一定能发现球的这个特点。为什么圆柱也容易滚动,大家却不认为它难搭呢?因为它除了“弯曲的面”,还有两个平面。引发学生注意,在搭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平面。在交流中学生对于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然后聚焦怎么能把球搭稳,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找到解决办法。

关注搭的难点,“看谁搭得高”是反馈,也是评价。在搭建的方法上可以放开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可以用尺子量,可以用替代物(数学书等)量等方法。

《搭一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搭建“小小建筑物”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基本特征基础上的。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积木(每人1套)、数码相机(1台)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理解题意 1.简单分类

今天我们一起用积木搭建小小建筑物。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学具盒,由学生介绍学具盒中有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立体图形的特征给积木分类。 2.明确要求

师:你们平时在家玩积木喜欢搭什么?真了不起,看来大家都很会玩积木。既然这样,我提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出示课件,“比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 师:看到这个要求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复习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要解决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1.操作交流,聚焦难点

师: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能做到又稳又高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一会儿后,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视。

师:好,大家暂停一下。刚才我看到不少同学都遇到了困难。谁说说在你搭的过程中,哪块积木有点不听话?为什么它老不听“指挥”呢?

师:圆柱也容易滚,为什么你不觉得它难搭呢?

小结:看来给这个“不听话”的球找到一个好位置是关键。 2.独立操作,突破难点

(1)其实球早有话想说了,我们看看。

课件演示:“我生性好动,你们拿我有办法吗?”听了它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师:看来它还有点小嚣张。你们有办法把它制住吗?自己试试。 教师用相机记录学生各式各样的想法。 (2)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他把球和谁放到了一起?你认为他搭得怎么样?可以按他的方法搭出来试试。

小结: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上面,可以放稳。 (3)创作自己的作品

师:可以借鉴同学的好方法,还可以重新再尝试。用上所有的积木,比一比谁搭得又稳又高?

教师用相机记录每位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第一次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题意,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次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学习。

(三)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要求:谁也不能再动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下课之前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还没倒的,“稳”这个要求就算达到了。

1.小组互评:比一比,谁的最高。 2.全班互评

每组介绍自己组的代表作,并说明高度(几本数学书的高度等)。 分析优胜者取胜的原因。

原因1:球要放在最上面,要用3个长方体固定这个球。 原因2:要把长方体立起来,这样“小小建筑物”就长高了。

原因3:圆柱体不能躺下,也要站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圆柱体站的稳稳地,而且站的高高的。

3.展示学生作品,颁奖

小组优胜、全班优胜、最有创意奖、持之以恒奖等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作品,肯定其作品的优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交流中回归图形特征,引导学生调整解决问题的方向,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回顾过程,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看到问题我们不要忙于解决,要想清要干什么,自己有什么;还要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困难、最关键,应该怎样解决。这样我们不仅能把事情做完,还能做好,做快。

推荐第3篇:立体图形复习反思

整理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内容是六年级第十二册数学总复习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牢固掌握相关公式,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为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奠定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几何学习创造条件。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应用现有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明晰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进一步了解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4、通过复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一节复习课而言,归纳的全面与否,直接影响着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相关的问题,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又各不相同。所以,仅仅记住计算公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能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才能合理、正确地解决问题。本节课对立体图形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突出了对图形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和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含义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与师生互动,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特点、每个面的面积计算、表面积的含义、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体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复习,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此外,课堂上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时既整理和复习了小学阶段所学立体图形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存在问题:

1、不能忽视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感知,从中获取知识。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甚至改变教法,及时反思,总结,研究,探讨自己的成熟之路,让教师和学生一块成长。

推荐第4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的认识

黄城根小学

梁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小猴子找来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包装盒和废旧物品,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个筐里。

2、给这四类分别起个名字吗?小组讨论

3、我们就把这样的形状叫做-----(师出示抽象图) 【设计意图:学生的空间观念来自于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通过这项活动,既可以让教师从学生的表现中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可以促使学生回忆自己对物体形状感受的生活经验。在分类过程中,允许学生呈现不同分类的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研究特征:我们已经把这些物体分为了四类,请每一个小组从我们分的这四类中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类研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研究要求:

A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说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B 放在桌子上推一推、看看他能不能滚? 研究后把你的感受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在学生选择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挥调控作用,让每一类立体图形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2、汇报交流: 生:球是圆乎乎的,放在桌子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滚。 师:球可以滚动,那能滚动的都是球吗? 生:圆柱也能滚。

生:圆柱是直的,上下一样粗,它两边的面是圆的,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了。球各个方向都能滚。

根据学生的发言提问,你们说球和圆柱都能滚,那我们玩得球为什么不做成圆柱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球和圆柱的区别。】

3、研究长、正方体

每个人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摸一摸,放在桌上轻轻推一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不能随便滚动,有尖、扎手,它有平平的面, 师:是一个面吗?有几个面?我们一起数一数。我们说每一个面都是平平的。 长方体有这样的特征,正方体呢?

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平平的面,为什么要分成两类呢?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

老师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分别翻动长、正方体。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体翻了吗?正方体呢?长方体怎么一下就看出来了?正方体呢?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对于学生说的不足的地方教师及时给予补充。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冲突,使学生在操作中不断的感悟、体验,加深对图形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老师举图形,学生说出名称

2、摸一摸: 游戏规则:

1): 老师说一个名称,请小小组1号同学从学具袋里摸到这个物体,举起来给大家看。 2): 小小组2人,一人说形状名称,另外一个人从学具袋中摸出这种形状的物体。然后交换。【设计意图:在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了感受之后,通过摸,使学生进一步区分各种形体,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搭一搭(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选择模型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搭完之后,向你旁边的同学说说你搭的是什么?都用了哪些立体图形?

师:为什么搭的时候不用球?生:球容易滚

师:用球容易四处滚,搭房子不稳,要想使房子稳要用什么形状的物体? 用圆柱的时候用哪个面?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各种物体的特征,体会图形的稳定性。】

4、找一找:

小猴子想搬一个圆柱形油桶,油桶太重了,你能帮他像个办法吗? 小猴遇到的长方体的砖,应该怎样搬呢?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今天学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经常用到。】

四、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的物体,你能找到吗?今天的作业就请你回去找一找你身边的立体图形。.

推荐第5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A:分

推荐第6篇:立体图形2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

§4.2画立体图形

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网络课教学设计)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郁锦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作用: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它是学生初步研究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及机械制图打下基础。

2.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重点是让学生描述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画出草图,识别所见到的视图形状;难点是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的图形、从不同角度画出三视图。

3.教具学具:教具有正方体、四棱锥、圆柱、圆锥等几何体(自带生活中几何体物品如茶叶罐包装盒等),三叉水管以及设计图,多媒体展示平台。学具是长方体图形的军棋(每组一枚)和应用小程序JAVA GAME-building houses (http://www.daodoc.com/hdly/111/toepaingen/00249/toepaing_rekenweb.htm或http://www.daodoc.com/hdly/111/toepaingen/00249/toepaing_rekenweb.htm

(灵活多变的数学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提高。)

3

(四)总结回顾

师生合作了一堂课,度过了愉快的45分钟,同学们有何收获?请谈谈。 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总结,教师适当指引、给予肯定:

1.三视图的画法,三视图是画立体图形的一种方法,以后将学更多方法。 2.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都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方向的观察者,其三视图可能是不同的。

3.在本课时中学到的知识中,还可以引申到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我们应该多方面考虑多角度思考,尽量得到全面的答案。

(五)作业布置,继续提高

1.书本习题4.2 第1,2,3.题

2.画家里一些简单生活用品的三视图。

四、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教案设计采用了以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主,既独立思考,又合作探究与创新;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及应用的过程,真正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从新知的引入到概念的讲解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小汽车、三通管、几何体的实物展示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视图的必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空间思维还处于形成阶段,教学时准备了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并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对于在画三视图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通过作业展示,大家一起来纠正。

二、在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使不同学生在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既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又能相互启迪思维。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思考,获取能力,其效果是老师单一教授无法比拟的。其中,现代教育技术搭建了教师讲授的平台,提供了学生操练的机会,起到了辅助教学的效果,

另外,在情感培养方面: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结果可能也不一样。同时希望同学们今后看物,看人,看事从多角度、多方向分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2006年12月

推荐第7篇:立体图形面积日记

【摘要】根据广大考生的需求,小学频道现整理了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面积日记范文,欢迎大家进行!

今天,我在数学1+2训练上看到这么一题,在一底面积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体铸体中,以相对的两面为底去掉最大的一个圆柱体,求剩下的立体图形面积是多少?

看到这个题目,我犯糊涂了,想:只告诉一个底面积,这怎么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妈妈看了,嘲笑我说:“哼,还说高水平哩,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了让妈妈认为她的激将法成功了,我就硬着头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了下去,我做了出来。

根据图(要画图)可以发现,切掉一个圆柱,又出来一个同原来圆柱同样大的洞,虽然这洞与圆柱体体积相同,但是它们的表面积并不相同,而是比原来圆柱少了两个底面的面积。

所以剩下的图形面积应该等于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减去圆柱的两个底面+圆柱的侧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以上就是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面积日记范文全部内容供学生参考,请认真阅读!!

推荐第8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 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具:课件、几个实物 教学活动 :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他是谁呢?喜欢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图形吧。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师: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 起。 (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鞋盒、奶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骰子;一 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筷子;一堆是球、弹子。 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 圆圆的球。 第三种: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

3.直观揭示概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称。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滚一滚、推一推。请同桌的小朋友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 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 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它们的名称。

3.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五、巩固训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这节课没上成功,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课件应用不熟练,导致播放时不顺畅。由于教师组织不到位,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堂语言表述不完整,引导不够。我打算在今后工作中,加强业务学习,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多向其他同事交流,沟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推荐第9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

碾子山区第一小学

刘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很多图形,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入学后儿童的思维能力也不断地提高,就可以把这些感性经验进一步的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日常生活当中,儿童在感知物体时,首先就是注意物体的形状,它在儿童对物体的感知中常常发挥着主导作用。要把这些经验上升到清楚地知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会辨认几种物体和图形,就应该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瞧!谁来了?

师:答对了!圣诞老人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他呀,还给我们每个小组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把它们倒在桌上看一看!,你认识什么和组里的小朋友相互说一说。

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说的时候举起来)其他 了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师: 说的很好。(勇敢者奖章属于你)多啦A梦要考考我们,他想让我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你们能完成吗?那我们在小组里试一试。动手吧! 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二.操作感知

1、分物体

1)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分的很好。做的真不错!下面请小组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大家都做好了。哪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月饼盒,牛奶盒放在一起的;把魔方、小积木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放在一起;我们还把弹力球、皮球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掌声送给他们。其他小组和他们分的一样吗?

师:我们来看看圣诞老人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和你们一样吗?同学们完成的真不错! 2)揭示概念。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生1:我知道花生牛奶盒、月饼盒都叫长方体。直接板书。老师写请你闭上眼睛想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那同学们你们记住他们了吗?

3)脱掉他们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请他们吗?挣开看大屏幕,它是?(请大声的喊出他们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四种图形,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图形。请和你同桌小声的说说这四种图形的名子。再来一起大声说说这四种图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4)同学们认识他们了吗?那你能说出下面这些图形的名字吗?同学们真厉害! 5)圣诞老人还给我们带来了游戏。(小组内完成)看谁的反应快!听要求:师: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盒子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2.摸一摸,滚一滚──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长方体,再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你真善于发现)

生3: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吗?同学们很厉害!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到处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这四种形状的特征,边想边用手指比划四种图形?

看圣诞老人还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呢,想要吗?不过要猜对了才可以得礼物。准备好了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看似简单的立体图形,却在无形的点缀着我们的生活,看,立体图形让建筑物更加古典而雅致,让园林更加清新宜人。世纪广场的路灯,宝鼎,在我们的周围立体图形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看来同学们都有智慧的双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三.活动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了。看圣诞老人有给我们带来几个朋友,他们是奥运福娃给。每个福娃后面还藏着问题呢?有信心挑战吗?好。请同学选择福娃。 1.在正方体后面打对。

2.整理玩具。谁能把玩具放回盒子里? 3.连线。说说他们是什么立体图形。 4.数一数。看这些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体。

机器人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谁来数一数制造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还有一题是福娃为我们大家准备的,考考我们的动手能力,大家有信心吗?那就快拿出橡皮泥,动手捏一捏我们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吧!时间很短,加油啊!

(四)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师:这是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游戏,听要求这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放有各种形状的物品,盒子是用布盖着的。游戏是这样的:请同学说出从盒子里摸出物品的形状。 (其他同学要认真看)

延伸:同学们,我们每一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是——地球。他是什么形状?曾经的地球山清水秀,绿树成阴。可就是因为人们的破坏,它已经改变了它本身的颜色。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有时代责任感。保护地球,从我们做起,从拾起一片纸,节约一滴水做起,让我们携手共建我们美好家园。

愉快的四十分钟结束了,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很大家分享?

(五)总结与迁移练习

作业:1:师: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到处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看看我们身边的建筑,感受立体图形的美。

2:除了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外,还有那些立体图形呢?(自己收集资料)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碾子山区第一小学

刘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首先在引入环节我把机器人小叮铛带到了课堂,一下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高兴。另外我创设了多个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想让他们体验:“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但在实际上课时,发现因为活动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所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就对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这节课我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因此,在上课时,学生学得比较轻松,也学得很开心。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特点是通过小组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符合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规律。

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分物体的环节,我在第一次设计的时候,有两点没有考虑到,第

一、我没有把小组同学进行分工,在授课的时候就出现了小组分物体混乱的问题。

二、我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致使学生分物体的时候不积极,兴趣不浓。在第二次设计的时候我就把这两点考虑进去了,做了调整,这样学生分的就很好了,不乱很准确,也很有序了。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做,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有发挥的空间。

推荐第10篇:新人教版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形状和名称,能比较准确地列举现实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图片、图形卡片、多媒体、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想不想认识一下他们?(课件出示:立体图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立体图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和立体图形交朋友。这几位朋友让老师告诉大家,想跟他们一起玩啊,要先来接受他们的考验,你们有信心通过考验么?

【设计意图: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情境和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考验一:分一分

教师展示各种物体,学生拿出物体的图片

(1),大家一起来给他们分分类,你们想分成几类?怎么分?在分的时候想一想,你为什么这么分?等会儿老师请小组的代表来说一说。看哪个小组分的合理,说的清楚。 (2)学生动手分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结果,上台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预设1:牙膏盒、橡皮擦一组;魔方、色子一组、玻璃球、乒乓球一组、彩色笔、固体胶一组,这样分比较清楚(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能不能选一组物体来说一说他们的特点?) 预设2:牙膏盒、魔方、圆筒装彩色笔、固体胶一组,乒乓球、玻璃球、色子、橡皮擦一组,按物体的大小来分(问:你们觉得他们这组这样分法好吗?为什么不好?牙膏盒和彩色笔都是这样长长的,但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玻璃球和色子,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 2.考验二:认一认

(1)同学们分的很好,其实刚才这些物体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给大家带来的,你知道哪些是谁带来的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看来它们的考验都难不倒大家,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2)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出示各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3)你还能找到生活中和它们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3.仔细观察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带,里面就有我们的新朋友,知道了它们的名字,那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得了解一下它们吧。仔细观察它们,你也可以好好地摸一摸,在桌子上推一推,滚一滚,看看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看哪位小朋友观察地最仔细。

预设1:圆柱:可以在桌子上来回滚动。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的圆形。问: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是可以来回滚动的?为什么可以滚动?(因为侧面是曲面)它们都是圆柱体,小结得出: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一样的圆形的平面,侧面是曲面,可以来回滚动。怎么放才不会滚?为什么?(因为上下两个是平面)

预设2:球:它可以在桌面上随意滚动。问:为什么球可以随意滚动?(球的表面是曲面) 预设3:长方体:有几个面是一样的(请同学们摸一摸感受一下,这位同学说的一样是哪里一样?找一找,是哪个面和哪个面一样?)小结得出: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是一样的。 预设4:正方体:每一个面都是一样的,都是正方形。仔细地摸一摸,看一看。问:它们能滚动吗?为什么?(他们的面都是平面)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直观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在大胆的尝试中,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分类活动,不仅使学生对各种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新知

看来同学们都已经非常了解我们的新朋友了,那现在同学们想不想和我们的新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呢?

1.游戏一:我说你拿、我拿你说

说立体图形的名字,拿相应的物体;拿出物体,让同学说立体图形的名字

2.游戏二:我拿你猜

请一位小朋友到讲台上来,蒙上眼睛,从袋子里拿一个物体,摸一摸,说出它的名字。再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形容一个物体的形状,然后其他同学说出它的名字 完成书本P37 T1 连一连

3.游戏三:数一数

4.出示立体图形搭成的物体,让学生数一数,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书本P37 T2 数一数 出示搭在一起的正方形,数一数有几个P35 做一做 5.游戏四:搭一搭

拿出学具带里的立体图形,用上所有的学具,搭一搭。在搭之前想一想,根据我们对这些图形的认识,怎么搭才能让你们的作品更加牢固,比一比,看谁搭得有高又稳。 让学生明确:球没有平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课堂练习,不仅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也不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枯燥无味,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加直观地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加深认识,学会区别。】

四、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这几位新朋友,同学们的表现可真不错,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找找看你的家里能不能找到这些朋友,好不好?

第11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东邵渠镇中心小学 张燕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但是有些遗憾的是,三班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准备了各种物体,而一班只有两个孩子准备了,兴好我也准备了许多教具。一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三班的孩子相比较弱,所以在布置课前准备时我必须要求到位。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

第12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篇1: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备课时,我借鉴教参,查阅优秀教案,上网搜集资料,设计了一堂开放、活泼、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贴一贴、看一看、说一说、搭一搭等自主、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没想到上课伊始,当我让小组同学拿出我课前让他们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的实物时,孩子们兴奋的玩了起来,有的球甚至滚到了地下,我费了好大的劲才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接着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特征时,孩子们用小手摸了,但是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后面还算顺利,好歹把这节课上下来了,但是回想起来,这两天一直很郁闷,没想到第一次遇到课堂如此失控的局面。上完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觉得导致这堂课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年龄小,人数多(有44人),又加上眼前很多实物的诱惑,结果导致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难以掌控的情形。

2、课前要加强小组合作的意识,互帮互助的意识,别舍不得把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正方体等实物拿出来放在一起分类,搭一搭,这样也许就不会出现小朋友们各玩各的局面。

3、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评价手段不够丰富,评价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5、问题的设计要科学,语言要儿童化,比如:“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身边的实物,它们的形状各是怎样的?”,可以换一种提法:“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家里的一些物体,它们的形状各是怎样的?”

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堂纪律管理”和“教学评价的丰富”“课堂提问的设计”是我目前存在的几大问题,我会进一步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收获!

篇2: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所以,本节课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茶叶筒、铅笔、吸管、粉笔盒、奶粉盒、魔方、胶棒等,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了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

篇3: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这节课的时候,我先从长方体教起,然后又教的正方体、圆柱和球。但是,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具球和圆柱总是乱滚,影响了同学们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的同学手里不断地玩球和圆柱。所以我反思,如果先教学球和圆柱会更好。因为球和圆柱会乱滚,最先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们会最先抓住球的特点:可以任意方向滚动。而圆柱的特点是:可以沿着一个方向滚动。其他两个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不能滚动的。然后再按照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顺序,逐个观察立体图形的特点。相信这样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除此之外,同学们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认识不够清晰。有的同学认为是正方体。我想原因是,一年级的同学还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应该拿一个这样的实物,跟正方体实物进行比较。同学们肯定能够一目了然,并且印象深刻。最后,再布置回家制作或找到今天学的立体图形,带到学校来。同学们一定会把这一部分知识学的更扎实。

第13篇:立体图形认识的教学策略

“立体图形认识”教学中的几个关注点

无锡市东林小学

曹红艳

【摘要】

长、正方体的这部分内容是“体”的第一次具体认识,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与空间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展开图》这两节课来谈了关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在教学中的几个关注点:一是在过程设计时,要以把握教材为基础;二是在教法设计上,应遵循两个原则:

1、注意联系实际。

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空间观念、操作活动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由二维的平面图形向三维的立体图形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与空间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重要基础。下面就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展开图》这两节课来谈谈关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在教学中的几个关注点。

一、在过程设计时,要以把握教材为基础。

从宏观上来说,要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写特点及知识背景;从微观上来说,要认真读好教材的每句话、每幅图、每道题,清楚了解知识的五个点(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延伸点),理解“编写意图”。

这两节课在教材把握方面,从宏观来看,《认识》这节课,首先这是“体”的第一次具体认识,在教学时应该重点处理好由实物(图)抽象成直观图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好了对特征的研究和掌握是有好处的。史宁中教授就数学中的抽象曾说过:数学中的抽象分为两大块 ,一是从数量抽象成数;二是由物体抽象成图形。当然最高层次是抽象为符号。比较这两大过程的抽象程度或者是处理方法,史教授认为物体抽象成图形的过程应该向数量抽象成数那样处理的比较到位。其次,“图形的认识”从课程标准的关键词来讲,“认识”和“理解”是同一类词,所谓“理解”,与“了解”相比较,除了掌握特征以外,还要知道它的由来;除了能够辨认以外,还要研究它的联系和区别。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中,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相对的棱相等呢?让学生同时摸一摸、比一比来理解这一特征。不仅让学生知道有哪些特征,还知道了为什么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样就很好地把握了“认识”这一关键词的内涵。

从微观上来看,《展开图》这节课,从省编教材的处理上来看,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省编教材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共安排了6个小节的内容,《展开图》被安排在了例3,它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在以往的教材中是没有的。这样编写的主要目的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展开图,发展空间观念等之外,更主要作用一是巩固认识特征,使学生在第一节课认识特征不到位或还有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展开图使对特征更深刻的把握;二是为后面表面积的计算服务。所以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在这两点上的认识要更深刻。在内容设计和练习设计上针对性要更强。

可能有些老师在把握这部分教材时会有这样的问题:教材中是先展开正方体,如果教学时先展开长方体来研究展开图可不可以?关于这方面的争议很多。个人认为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可以特殊到一般,也可以一般到特殊。《展开图》教材编写时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因为学生展开正方体显然比展开长方体容易,更主要对其特征的把握、巩固和提升是正方体优于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时展开长方体,那么自主探索的内容就更丰富。所以在第一节课中是先认识长方体,然后类推认识正方体,由一般到特殊;在第二节《展开图》中先展开正方体再展开长方体,由特殊到一般。所以教材在编写上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如果我们教师能深刻把握教材,那么对于过程的设计、例题的设计或练习的设计会更清晰,更到位。

二、在教法设计上,应遵循两个原则。

1、注意联系实际。

就“图形与几何”领域来说,联系实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老师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抽象出长方体的直观图;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当然,在这一节课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第二节《展开图》,老师由正方体纸盒入手,得出展开图进而开展研究。

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价值。在今天的两节课中,教师都可以设计相关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对练习的整合,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还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更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在教学时,要用好教材提供的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观念。同时,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我觉得这句话用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上非常贴切。我们在教学中应从生活入手,最后再回归生活,形成这样一个轮回。

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公理化体系,而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的范畴,学生对几何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是建立在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观察和操作是小学生形成几何概念、发展空间观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最基本的方式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应通过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师在设计操作活动时,应特别强调活动的目的性和有序性。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操作环节时,这一环节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教师一定要清清楚楚;操作活动应该按照怎么的步骤进行,每一步操作到什么层次,教师一定要清清楚楚。

在今天的两节课中,教师都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说一说“生活中的长方体”,再通过观察长方体模型,说一说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从而抽象出长方体的直观图。这样的一系列操作、观察活动,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不断丰富感知,修正和完善长方体的表象,为学生自主归纳长方体的特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展开图》这一课中,教师特别强调动手操作和展开想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把正方体、长方体的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由于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因此得到的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不同,让学生充分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时,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既要对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做到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师就不去演示;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就去不干预;能让学生自己归纳的,教师就不去讲解。二是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活动前,不但要让学生明确做些什么,怎样做,还要让学生明确想些什么,怎样想。活动后,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及时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此外,还值得探讨的是,在合作探索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结论,更重要是要给学生一个研究学习的方法。可能后一点更上位,对学生更有益处。

此外,还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其发挥最大功效,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图形。 总之,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十分关注这样几个过程: ——关注联系实际的过程; ——关注抽象的过程; ——关注观察与操作的过程;

——关注巩固知识,发展提高的过程(练习); ——关注提高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复习)。

力求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14篇: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使学生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与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拼搭、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根据从一个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三、教学准备

正方体实物,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图形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已经分两次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观察物体时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理小学阶段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与要求,一方面是为了复习旧知,另一方面也为系统地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1.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 学习例1(1)(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①教师:想一想,可以怎样摆呢? 教师课件演示教材中的两种摆法。

课件出示问题:还可以怎样摆?

教师:请大家拿出4个小正方体,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摆完看一看,你们所摆的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不是符合要求的图形(注意:摆小正方体时,要面靠面地摆)。

②同桌合作操作,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摆的图形。 ④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只要一行摆三个,另外一个可以放在这三个小正方体前面或后面的任意位置,或者如下图所示:

前后每行各摆两个(课件出示摆法)。 (2)学习例1(2)(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教师:请大家先静静地想一想,想好了再摆一摆,摆完后请同桌互相验证,看一看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究竟有没有变。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

②同桌互相验证,如发现有问题的请你帮助同桌纠正错误。 ③反馈交流,展示多种摆法。

先把3个小正方体摆成一行。另外两个小正方体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中的任意两个的前面或后面;另外两个小正方体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中的任意一个的前面或后面(可以把一个摆在前面,一个摆在后面)。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只要一行摆三个,另外两个可以放在后面或前面的任意位置(课件出示多种摆法)。 (3)想一想: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摆?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多种摆法。 ③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④概括总结: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例1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拼摆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到“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2.教学教材第2页例2。

(1)出示例2(课件出示教材插图)。

(2)教师:刚才我们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现在根据兰兰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你能摆出她所观察的立体图形吗?请你尝试着摆一摆。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拼摆,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能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吗?

你发现了什么? (5)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6)教师:根据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你能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概括得出: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图形,结果只有一种。 (7)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采用“独立思考──尝试拼摆验证”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拼摆出原来的立体图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2题。

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像这样只根据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成的立体图形是不确定的(结果不只一种),只有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的立体图形才是确定的。

3.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3题。

4.小明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左下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右下图。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小明最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 )个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要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认识到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出的立体图形是不确定的,从三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应用了数学中概括总结的学习方法,同时深化了所学知识。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4题。

第15篇:家长助教5:立体图形

小五班家长助教活动——立体图形(手工)

活动目标:

1.体验折纸船的快乐,喜爱手工活动。2.能按要求折出立体图形。

3.提高手指灵活性,学会根据图示折纸。活动准备

1.生活中见过立体图形的样子,了解立体图形的形状。2.折纸示意图若干,折好一个立体图形。 3.幼儿围桌坐成满天星形。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作品,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见过立体图形吗?你们喜欢立体图形吗? 2.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立体图形,你们想看吗? 3.出示范例作品,请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思考:它是怎么折出来的?

二、根据图示折纸。

1.出示折纸示意图:这些线表示什么?箭头呢?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进行相应的讲解。

2.根据示意图,教师师范折立体图形,边折边讲解。

三、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折纸。

1.教师带领全班幼儿一同根据示意图折立体图形。2.幼儿自主折立体图形。

四、巡回指导。1.重复重难点步骤。

2.教师在旁指导,鼓励动手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各步骤要对线折直,注意折叠方向。

五、讲评作品。

1.请幼儿自主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2.小结本次活动,表扬幼儿的进步。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小船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折美丽的纸船,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实验纸船是否能浮在水面上。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而更重要的是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不能因为看不惯或其它原因而帮做或替做。这样的结果是——老师累,孩子没有得到锻炼。孩子回到家,所学的东西经不起家长的检验。其实,最好从一开始就教会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幼儿自己动手,不管做的好否,只要动手做了就是好的。就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没有谁生来就会的,都有一个开始的过程。如小班的幼儿他不可能开始就会独立完成一件成形的作品。幼儿刚开始学习粘、折、剪、画时,难免做得不好或不完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但不是动手代替幼儿去做。)幼儿通过反复练习而循序渐进不断进步的。通过反复运用,幼儿便会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

第16篇:六下立体图形复习教案

六年级总复习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十二册P1

13、114,练习二十二第

3、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立体图形体积公式间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能够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整理提纲(家庭作业)

1、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征,今天该复习什么知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师:昨天老师叫大家根据要求自主复习整理蚯蚓同,你完成了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合作学习一: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师;下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你们整理的复习提纲,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整理的学习提纲(表格式、小报式、树系式)你还有补充吗? 第一人详细介绍,第

2、3国家人只在的结构和不同之处。(3)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整理得不错,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A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定义 B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C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量单位

2、合作学习二

师: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1)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

长方体——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拼摆 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圆柱——拼组成长方体

圆锥——实验探究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3、梳理关系

师:刚才我们梳理了这些公式的推导的过程,它们都应用了什么方法?(转化) 新知——旧知

三、练习应用

1、基础应用 师:同学们整理了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你会用这些公式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吗?

下面做几道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生活应用 (1)出示例1 要求边读边思考:已知哪些信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哪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汇报

3、考考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师: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需要大家去解决? (1)粉刷教室屋顶的和墙面,算粉刷的面积 (2)为正方体的礼盒包装,算需要多大的包装纸 (3)制作圆柱形的烟囱,算需要多大的铁皮

(4)算一个冰箱的占地面积?它需要占多大的空间?它最多能容纳多少东西?提问: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4、书P115—第三题 (1)连线

(2)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提问: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四、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觉得在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17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教材简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上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材按“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在“知识的引入”部分,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教学内容;在“知识的教学”部分,教材按“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依次呈现,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在“知识的应用”部分,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通过摸、滚、推、拼、摆各种立体图形,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纸箱,课件,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发给每张桌子一个纸箱,纸箱里分别装有积木块、魔方、易拉罐、笔筒、茶叶筒、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将纸箱盖盖好。)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看看喜欢吗?对这个好朋友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拼搭出来的,想不想自己也拼搭一位你喜欢的好朋友啊!那这节课就要好好学习。

师: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好奇、好动的主要特点,诱导学生在做搭积木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

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牙膏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一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一堆是球。

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圆圆的球。

第三种: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

3.直观揭示概念。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称。

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有8个尖尖的角,有6个面,并且每个面的大小一样。

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也有8个尖尖的角,有6个面,每个面的大小不一。

球:圆乎乎的,没有平面,在平面上可以往任意方向滚动。 圆柱体:长长的,直直的从上到下,粗细相同,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的平面,平躺着时可以滚动,竖立着时不能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

请同桌的小朋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3.引导思考,形成表象。

(1)通过刚才的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桌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在桌子上的圆柱和放在桌子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圆柱两头是圆圆的,有两个面是平平的;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

(2)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出图形名称,让学生边想边用手指比画各种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观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

先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脱去“外衣”(不考虑物体由什么物质组成、用途等,只看其形状),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让学生认识图形的简单特征。

2.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3、师:还记得老师上课前给你们带来的好朋友吗?这位好朋友是利用什么物体拼搭成的呢?

4、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1.摸一摸。

(1)同桌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另一人在桌子上拿出相应的物体,看谁摸得准。

(2)组织小组比赛(方法同上)。

(3)组织学生交流体会,说说摸物体的感受,怎样才能摸得既快又准。

2.滚一滚。

先引导学生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从倾斜的木板上滑(或滚)下来,再让学生说说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搭一搭。

(1)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种造型。先想一想搭一个什么造型,再尝试搭一搭,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2)搭完后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

4.数一数。

投影出示用立体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并说一说它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然后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数一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习的?

第18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 文静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一上课,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教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二)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4.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5.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正方体这组积木问: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板书“摸”。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板书“数”。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板书“看”。

小结:我们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问: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2.师:请你从这堆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比比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能看清它是怎样数的?

【通过“数”的反馈,引导学生掌握“有序地数”的方法。】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做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倒在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神奇魔术师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你们能行吗?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

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

生:打开看看吧!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下边。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体,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超级侦探的游戏,则是通过“听”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沟通了形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渗透观察物体、考虑问题时要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一)欣赏

“五一”放假期间,我带孩子出去玩儿,发现周围的环境变化可大了。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使我们城市越来越美了。请你们欣赏一组我拍的照片。

(展示多种建筑物的图片)

(二)数一数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他们找来了一些材料,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你们看看他们都找来了什么形状的材料?

2.(出示图)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帮助统计一下,他们所有的建筑材料的数量。

第19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位:东津新区大埠小学

执教者:李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图形》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首先,教材出示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特征。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是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12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多啦A梦的图片问:“小朋友,小朋友,瞧!谁来了?”(多啦A梦!)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多啦A梦,有一个神奇的法宝,是什么吗?(口袋)

师:多啦A梦有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满了各种有趣、好玩的东西,今天多啦A梦给每一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带来的一袋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

师:快打开袋子,看看吧!哇,这么多礼物!喜欢吗?(喜欢!) 师:但是,多啦A梦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多啦A梦)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 1.分一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②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③ 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④活动教师板书:

师: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袋子中,依次拿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袋子中)

2、摸―摸,感知特征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师:请你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它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还有什么会滚动呢?(球!)

师:我们来看圆柱和球分别是怎样滚动的呢?(出示课件) 师:它们的滚动有什么不同?(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圆柱只能前后滚动。)

[评:在教学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三、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几何图形。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

师: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请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呢?(生汇报)

四、活动

1、游戏:猜立体图形。

①教师准备一个袋子,在里面放着几个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②游戏规则:指名摸袋子里面的立体图形并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

2、数一数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狗,(课件出示用立体图形搭成的小狗)。在它的的身上有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有几个这样的图形组成的?(学生数出各种立体图形的个数。)

[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

五、全课小结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你喜欢他们吗?

六、搭拼学具,拓展创新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四个小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物体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第20篇:《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裴 蓓(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学过的立体几何图形的活动,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将所观察的物体由实物变成立体图形,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从整体认识到局部特征的认识,并沟通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几何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逐步由根据直觉进行猜想过渡到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等。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激趣感知 1.活动引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积木搭一搭。 (2)组长组织组员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搭好的积木。 2.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我们的这个面称为正面。

(2)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搭积木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每个面的形状,为新课的探究做好准备。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 1.观察学过的立体图形 (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①小组活动:将长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②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2)初步渗透三视图。

①课件出示例2,提出问题:小英、小强和小刚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②学生再次结合组内的长方体模具,判断出观察的视角。

③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观察正方体。

①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②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③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④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

(4)师生小结。

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②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5)学生观察。

照样子观察圆柱和球,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将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每种学过的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解决问题 (1)猜猜看。 ①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提出问题: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②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以同桌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最后独立完成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随时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一年级立体图形有哪些.doc》
一年级立体图形有哪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