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022-06-3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

湖北省南漳县高级中学 宋 丽

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在化学学习之初就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化学知识。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馒头的一大制作工艺就是要在发好的面中放入“碱水”,此“碱”在化学中其实属于盐类,名为碳酸钠,其水溶液显碱性。由于面发久了以后,会发酸,这是由于发面里的葡萄糖变成了乳酸。发面中放入“碱水”,正是利用了化学中的酸碱中和原理,乳酸遇碱后,就马上被中和了。

食盐味咸,常用来调味,或腌制鱼肉、蛋和蔬菜等,是一种用量最多、最广的调味品,素称“百味之王”。我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盐(一般成年人每天吃6g到15g食盐就足够了),其原因一是增加口味,二则是人体机能的需要。动物血液中盐浓度是恒定的,盐分的过多流失或补充不够就会增大兴奋性,于是发生无力和颤抖,最后导致动物后腿麻痹,直至死亡。当然,摄取过多的食盐,就会把水分从细胞中吸收回体液中,使机体因缺水而发烧。氯化钠不仅创造了“死海不死”的特例,而且在防腐领域也有良好的表现。 大家对“咸鱼”一定不陌生。可为什么鱼加上点盐就可长期放置,而不腐蚀、变质呢?其中的关键是食盐。食物腐败的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细菌的作用。只要控制生物细菌的生长,就能防止食物腐败。

水乃生命的源泉,水的硬度高低跟人体健康关系极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能跟SO4象,这就是“水土不服”的秘密。

2+2+2-结合,使水产生苦涩味,还会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暂时性的腰胀、排气多、腹泻等现松花皮蛋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食品。由于它风味独特、口感极好、保质期长,很受人们喜爱。同学们知道吗?其实,将鲜蛋加工成松花皮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化学过程。灰料中的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从蛋壳外渗透到蛋黄和蛋清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的硫化氢气体。同时,渗入的碱进一步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以漂亮的外形凝结在蛋清中,像一朵一朵的“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黄和蛋清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于是蛋黄、蛋清的颜色发生变化,蛋黄呈墨绿色,蛋清呈特殊的茶绿色。食盐可使皮蛋收缩离壳,增加口感和防腐等。加入的铅丹可催熟皮蛋,促使皮蛋收缩离壳。而茶叶中的单宁和芳香油,可使蛋白质凝固着色和增加皮蛋的风味。

我们的住房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 墙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

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化学无时不在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洗涤剂是含磷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人们清洗器具、纺织、造纸、农药等部门。用磺铁矿燃烧制硫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王水”检验金子是否纯。用酸洗去水垢。用汽油乳化橡胶做粘合剂。用氢氟酸雕画玻璃。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爽口的汽水,用小苏打做可口的饼干。用腐蚀性药品清除管道阻塞。

农业生产也离不开化学,俗话说“雷雨发庄稼”、“种豆子不上肥,连种几年地更肥”所讲的道理是。一种是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物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一步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变成硝酸在下雨时降落到地面。另一种是利用植物的根瘤菌,根瘤菌是一种细菌,能使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在自然条件下,它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利用。另外,酸性土壤常常用熟石灰来改良。

化学与医学也密切相关,供氧器就是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来制氧,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人们还应用科学的方法制造生理盐水,减轻病人的痛苦。近代,人类发明了许多新药品,攻克了不治之症,如青霉素等。但是,癌症和艾滋病仍令医生们束手无策,这两个重大难题,相信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一定能够解决的。

从化学材料上说,化学知识就更显而易见了,我们通常用的塑料袋上若有字,大都标有“02”。“02”在化学中是聚乙烯的代号。一般落水管上标有PVC,化学上称之聚氯乙烯,此材料也常被用作电线绝缘层等。大家可能会感到吃惊吧!木材也可做衣料。我们都知道,木材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材能够经过亚硫酸盐和烧碱等水解、蒸煮、漂白的方法,除去木材中含有的树脂和木质素等东西,从而得到洁白的纤维素,再把它做成“浆粕”,然后送到纤维厂作为原料,再经过烧碱及二硫化碳的磺化而成“纤维素磺酯”,再溶于烯碱液中做成稠厚的黏液,最后再经喷丝、纺织之后,就成了衣料。随着科技发展,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化学新材料,人们用其特性,制造出了各种种样的新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比如,用聚四氟乙烯制成了不粘锅,用聚乙烯醇、聚氧乙烯等制成吸水性极强的尿不湿„„。在此,我就不做分析了。

在一些重大的科学领域里,化学的作用也不小,火箭发射所需燃料,就是利用了氢氧燃烧得水的原理。可是残酷的人类又把化学带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毫无人性地利用人做化学试验。现代人类已采取了措施,比如禁止使用核武器。

了解化学,懂得生活,同时也可避免“大降横病”。 1938年3月14日,比利时的哈塞尔特城处在零下15℃的严寒中,横跨在阿尔伯运河上的一座雄伟壮丽的钢桥,突然间发生巨响,不到几分外钟即折成几段,坠入河中。此事故的肇事者是钢铁中的磷。磷是钢的有害元素之一,能使钢产生冷脆性,使钢在常温下轧制和加工时容易断裂,尽管它能提高钢的硬度,但显著降低了钢的塑性和韧性。可见,生活中了解化学是必要的。

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变化,有利也有弊,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在警告我们,臭氧层空洞威胁着我们,环保成了化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重大问题。一提起空气污染,你立刻会想到那化工厂,钢铁厂冒出的滚滚浓烟及公路上许多排放废气的汽车,很少想到自家。其实,居室污染也不容小视,居室污染有时并不亚于外面。厨房内的煤气或煤就是污染源之一,燃烧时往往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室内不紧会腐蚀家中金属制品,更重要的是危害人的健康,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的浓度只要超过万分之八,人就会感到难受。它可使气管收缩,从而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及气管炎。二氧化碳经肺泡吸入血液后,开始与维生素B结合,从而使维生素C平衡失调,影响机体新陈代谢。此外,烧煤炉时,还可能产生十分剧烈的致癌物──3,4苯并芘等,此物在炒菜时产生的烟油气中含量也不少,此外,墙壁、地板也可能释放一些对人体有害的醛类、醇类、酯类等。

化学本身是一面魔术镜,将一百多种元素巧妙地结合,组成神奇美丽的世界。它使碳这一元素形成了美丽高贵的金刚石和柔软廉价的石墨两种天壤之别的形态,跟人们开了玩笑。人们将在他的一个个玩笑中不断摸索进步。而我们的生活也将随着它的进步而进入美好的未来。我们只有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善人类生活,或许将来,化学的益处更多些。弊处少一些。只要大家留心,多观察、多发现,化学的发展将会突飞猛进,我们生活中的奥秘也将进一步被发现,生活将会更加方便、舒适,用心去体验,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化学书。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2008年04月22日 星期二 08:38

1、口红:女士使用的口红中有油、蜂蜡、二氧化钛和染料,染料由两种化学物质组成,一种是荧光素、一种是溴。

2、口香糖:它是从异戊间二烯衍生出来的胶浆制成的,此外,口香糖中还含有其他化学成分,有甜味剂、香味剂和软化剂。口香糖能吹出泡泡是因为含有丁基橡胶的原因。

3、防晒霜:有两种:一种可以反射阳光,另一种是在光线到达皮肤之前把它吸收;第一种被称为“物理防晒”第二种是“化学防晒”,化学防晒霜中含有氨基苯酸,可以吸收电磁辐射,并将其转化为没有危害的其他能量形式。

4、除去皱纹:面霜中含有“阿尔法氢氧酸”和“贝塔氢氧酸”的化合物,它可以从水果和牛奶中提取。可以溶解人体的皮肤死细胞上附着的脂肪,这种脂肪被消灭,新的皮肤产生,皱纹就减少了。

5.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6.有一种令人发笑的气体。它是氮气的亲属之一。叫一氧化二氮,绰号叫“笑气”。,“笑气”作为麻醉剂,却很快进入医院,并被长期使用着。

麻醉剂的使用,使许多病人从死神手中解脱了出来。

7.做饼干、蛋糕和面包等食品时,常用另外一种发酵粉。这种发酵粉和酵母菌毫不相干,实际上是化学疏松剂。它包含的两种化学药粉——碳酸氢钠和磷酸二氢钠,放到湿面里,就发生化学变化,冒出二氧化碳气来,使食品里产生许多小洞洞。

8.炸油条的生面里预先揉进了食碱和明矾。早点铺师傅说的“一碱二矾三盐”指的是,每七斤面配上一两食碱、二两明矾和三两盐,便成炸油条的生面了。这三种化学角色各有各的作用:盐使面有咸味并变得柔韧,明矾是硫酸铝钾,具有酸性,在滚烫的油锅里,它和食碱起化学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泡,气泡受热急剧膨胀,使油条迅速胀大。一两食碱和二两明矾可以生成约14升二氧化碳气,沸油二百多度的高温,又使它的体积膨胀一倍多,所以,新炸的油条疏松多孔。

9 特殊的玻璃叫做“光致变色”玻璃。它在制造过程中,预先掺进了对光敏感的物质,如氯化银、澳化银(统称卤化银)等,还有少量氧化铜催化剂。眼镜片从没有颜色变成浅灰、茶褐色,再从黑眼镜变回到音通眼镜,都是卤化银变的魔术”。

10一擦就着的火柴

11 重金属污染

12玻璃钢

13光化学烟雾

14吊白块与食品

15化学灭火

食盐味咸,常用来调味,或腌制鱼肉、蛋和蔬菜等,是一种用量最多、最广的调味品,素称“百味之王”。人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盐(一般成年人每天吃6g到15g食盐就足够了),其原因一是增加口味,二则是人体机能的需要。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重要成分。动物血液中盐浓度是恒定的,盐分的过多流失或补充不够就会增大兴奋性,于是发生无力和颤抖,最后导致动物后腿麻痹,直至死亡。美国科学家泰勒亲身体会了吃无盐食物的过程,起初是出汗增加,食欲消失,5天后感到十分疲惫,到第8~9天则感到肌肉疼痛和僵硬,继而发生失眠和肌肉抽搐,后因情况更为严重而被迫终止实验。当然,摄取过多的食盐,就会把水分从细胞中吸收回体液中,使机体因缺水而发烧。

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自然界中氮的固定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物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一步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变成硝酸在下雨时降落到地面。另一种固氮的方式是利用植物的根瘤菌,根瘤菌是一种细菌,能使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在自然条件下,它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供植物利用。“种豆子不上肥,连种几年地更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松花皮蛋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食品。由于它风味独特、口感极好、保质期长,很受人们喜爱。同学们知道吗?其实,将鲜蛋加工成松花皮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化学过程。灰料中的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从蛋壳外渗透到蛋黄和蛋清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的硫化氢气体。同时,渗入的碱进一步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以漂亮的外形凝结在蛋清中,像一朵一朵的“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黄和蛋清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于是蛋黄、蛋清的颜色发生变化,蛋黄呈墨绿色,蛋清呈特殊的茶绿色。食盐可使皮蛋收缩离壳,增加口感和防腐等。加入的铅丹可催熟皮蛋,促使皮蛋收缩离壳。而茶叶中的单宁和芳香油,可使蛋白质凝固着色和增加皮蛋的风味。

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要点

一、关于物质燃烧

1.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

2.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3.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电话,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4.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的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5.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6.灯泡内往往会有少量的红磷,主要是脱去灯内的氧气

7.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二、关于食品

1.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变质。

2.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3.鱼鳔内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4.做镘头时加些纯碱主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5.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6.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

7.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铝壶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或食醋除去

三、环境问题

1.酸雨是由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O

2、NO2)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影响作物生长,污染河流,影响人体健康,造成土地酸化。减少酸雨的措施:开成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进行脱硫技术。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变发动机结构,使燃料充分燃烧;在排气管上装上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CO、NO转化为无毒的N2和二氧化碳。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方法有:(1)开发新能源,(2)使用电动车

3.防止水污染的方法:

(1)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2)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排放

(3)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5)加强水土保护,植树造林

节约用水的方法:水的二次利用(洗米水去浇花),随手关水龙头,低灌技术,工业水的二次利用。

4.温室效应

由于煤、石油燃料的使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不利影响是:全球气候变热,土地沙漠化,两极冰川熔化;可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能,核能,水能等(我们可以节约用纸,节约能源,多栽树,随手关灯)

2008-02-24 20:37:11 来自: 二毛(我是二毛~)

生活中有好多现象和事物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希望大家贡献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

抛砖引玉了:

1、生活窍门:巧用牙膏6: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

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2、生活窍门:巧除纱窗油腻3:可将洗衣粉、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

擦玻璃窗、纱窗,效果均不错。

3、生活窍门:将虾仁放入碗内,加一点精盐、食用碱粉,用手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浸泡,然

后再用清水洗净,这样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

4、生活窍门:和饺子面的窍门1:在1斤面粉里掺入6个蛋清,使面里蛋白质增加,包的饺子

下锅后蛋白质会很快凝固收缩,饺子起锅后收水快,不易粘连

5、生活窍门: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把残茶叶晒干, 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蝇的功能。

6、生活窍门:夹生饭重煮法:如果是米饭夹生,可用筷子在饭内扎些直通锅底的孔,洒入少

许黄酒重焖,若只表面夹生,只要将表层翻到中间再焖即可。

7、生活窍门:烹调蔬菜时如果必须要焯,焯好菜的水最好尽量利用。如做水饺的菜,焯好的

水可适量放在肉馅里,这样即保存营养,又使水饺馅味美有汤。

8、生活窍门:炒鸡蛋的窍门: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倒入油锅里炒,炒

时往锅里滴少许酒,这样炒出的鸡蛋蓬松、鲜嫩、可口。

9、生活窍门:如何使用砂锅1:新买来的砂锅第一次使用时,最好用来熬粥,或者用它煮一煮

浓淘米水,以堵塞砂锅的微细孔隙,防止渗水。

10、生活窍门:巧用“十三香”:炖肉时用陈皮,香味浓郁;吃牛羊肉加白芷,可除膻增鲜;

自制香肠用肉桂,味道鲜美;熏肉熏鸡用丁香,回味无穷。

11、生活窍门:和饺子面的窍门2:面要和的略硬一点,和好后放在盆里盖严密封,饧10-15 分钟,等面中麦胶蛋白吸水膨胀,充分形成面筋后再包饺子

12、生活窍门:香菜是一种伞形花科类植物,富含香精油,香气浓郁,但香精油极易挥发,

且经不起长时间加热,香菜最好在食用前加入,以保留其香气。

13、生活窍门:当进行高温洗涤或干衣程序时,不可碰触机门玻璃,以免烫伤。拿出烘干的

衣物时,要小心衣物上的金属部分,如拉链、纽扣等,以免烫伤。

14、生活窍门:如果衣领和袖口较脏,可将衣物先放进溶有洗衣粉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

再进行正常洗涤,就能洗干净。

15、生活窍门:如何使用砂锅2:用砂锅熬汤、炖肉时,要先往砂锅里放水,再把砂锅置于火

上,先用文火,再用旺火。

16、生活窍门:烹调蔬菜时,加点菱粉类淀粉,使汤变得稠浓,不但可使烹调出的蔬菜美味

可口,而且由于淀粉含谷胱甘肽,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

17、生活窍门:米饭若烧糊了,赶紧将火关掉,在米饭上面放一块面包皮,盖上锅盖,5分

钟后,面包皮即可把糊味吸收。

18、生活窍门:洗衣粉用量:若衣服不太脏或洗涤时泡沫过多,则要减少洗衣粉用量。避免洗

衣粉使用过量,不仅省钱而且保护环境,可令洗衣机更耐用。 19、生活窍门:煮饺子时要添足水,待水开后加入2%的食盐,溶解后再下饺子,能增加面筋

的韧性,饺子不会粘皮、粘底,饺子的色泽会变白,汤清饺香。

20、生活窍门:许多人爱吃青菜却不爱喝菜汤,事实上,烧菜时,大部分维生素已溶解在菜

汤里。比如小白菜炒好后,会有70%的维生素C溶解在菜汤里。

21、生活窍门:白袜子若发黄了,可用洗衣粉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进行洗涤。对于衣服上的

奶渍,可用洗衣粉进行污渍预处理,然后再进行正常洗涤。

22、生活窍门:如何使用砂锅3:从火上端下砂锅时,一定要放在干燥的木板或草垫上,切不

要放在瓷砖或水泥地面上。

23、生活窍门:烧荤菜时,在加了酒后,再加点醋,菜就会变得香喷喷的。烧豆芽之类的素

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因为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

24、生活窍门:面包能消除衣服油迹:用餐时,衣服如果被油迹所染,可用新鲜白面包轻轻摩

擦,油迹即可消除。

25、生活窍门:用残茶叶擦洗木、竹桌椅,可使之更为光洁。把残茶叶晒干,铺撒在潮湿处,

能够去潮;残茶叶晒干后,还可装入枕套充当枕芯,非常柔软。

26、生活窍门:饺子煮熟以后,先用笊篱把饺子捞出,随即放入温开水中浸涮一下,然后再

装盘,饺子就不会互相粘在一起了。

27、生活窍门:炒鲜虾的窍门:炒鲜虾之前,可先将虾用浸泡桂皮的沸水冲烫一下,然后再炒,

这样炒出来的虾,味道更鲜美。

28、生活窍门:蔬菜尽可能做到现炒现吃,避免长时间保温和多次加热。另外,为使菜梗易

熟,可在快炒后加少许水闷熟。

29、生活窍门:面包能消除地毯污迹:家中的小块地毯如果脏了,可用热面包渣擦拭,然后将

其挂在阴凉处,24小时后,污迹即可除净。

30、生活窍门:男子剃须时,可用牙膏代替肥皂,由于牙膏不含游离碱,不仅对皮肤无刺激,

而且泡沫丰富,气味清香,使人有清凉舒爽之感。

31、生活窍门:风油精的妙用(1):在电风扇的叶子上洒上几滴风油精,随着风叶的不停转

动,可使满室清香,而且有驱赶蚊子的效用。

32、生活窍门:刷油漆前,先在双手上抹层面霜,刷过油漆后把奶油涂于沾有油漆的皮肤上, 用干布擦拭,再用香皂清洗,就能把附着于皮肤上的油漆除掉。

33、生活窍门:豆腐一般都会有一股卤水味。豆腐下锅前,如果先在开水中浸泡10多分钟,

便可除去卤水味,这样做出的豆腐不但口感好,而且味美香甜。

34、生活窍门:煮鸡蛋时,可先将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再放入热水里煮,这样煮好的

鸡蛋蛋壳不破裂,且易于剥掉。

35、生活窍门:手表受磁,会影响走时准确。消除方法很简单,只要找一个未受磁的铁环,

将表放在环中,慢慢穿来穿去,几分钟后,手表就会退磁复原。

36、生活窍门:豆腐性偏寒,平素有胃寒者,如食用豆腐后有胸闷、反胃等现象,则不宜食

用;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也不宜多食豆腐。

37、生活窍门:牙膏也有洁肤功能!洗澡时用牙膏代替浴皂搓身去污,既有明显的洁肤功能,

还能使浴后浑身凉爽,而且还有预防痱子的作用。

38、生活窍门:用微波炉做菜时,首先要用调料将原料浸透。这是因为微波烹任过程快,若

不浸润透很难入味,且葱、姜、蒜等增香的作用也难以发挥。

39、生活窍门:葡萄汁送服降压药效果好!用葡萄汁代替白开水送服降压药,能使血压降得

平稳,且不会出现血压忽高忽低的现象。

40、生活窍门:煮饭不宜用生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氯气,在烧饭过程中,它会破坏粮食中

所含的维生素B1,若用开水煮饭,维生素B1可免受损失。

41、生活窍门:砧板防裂小窍门:买回新砧板后,在砧板上下两面及周边涂上食用油,待油吸

干后再涂,涂三四遍,油干后即可使用,这样砧板便会经久耐用

42、生活窍门:风油精的妙用(2):洗澡时,在水中加入数滴风油精,浴后会有浑身清凉舒

爽感觉,还有防治痱子、防蚊叮咬、祛除汗臭的作用。

43、生活窍门:炸馒头片时,先将馒头片在冷水里浸一下,然后再入锅炸,这样炸好的馒头

片焦黄酥脆,既好吃又省油。

44、生活窍门:做菜或做汤时,如果做咸了,可拿一个洗净的土豆切成两半放入汤里煮几分

钟,这样,汤就能由咸变淡了。

45、生活窍门:舒缓眼部疲劳小窍门:用水浸泡药用小米草或母菊花,然后将毛巾浸湿,敷于

眼部10到15分钟,可有效舒缓眼部疲劳。 46、生活窍门:夏日天气炎热,身上容易长痱子,可用温水将长有痱子的部位洗净,涂擦一

层牙膏,痱子不久即可消失。

47、生活窍门:室内厕所即使冲洗得再干净,也常会留下一股臭味,只要在厕所内放置一小

杯香醋,臭味便会消失。其有效期为

六、七天,可每周换一次。

48、生活窍门:如果用陈米做米饭,淘过米之后,可在往米中加水的同时,加入1/4或1/5啤

酒,这样蒸出来的米饭香甜,且有光泽,如同新米一样。

49、生活窍门:煮饺子时,饺子皮和馅中的水溶性营养素除因受热小部分损失之外,大部分

都溶解在汤里,所以,吃水饺最好把汤也喝掉。

50、生活窍门:热水泡双手可治偏头痛。把双手浸入热水中,水量以浸过手腕为宜,并不断

地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半小时后,痛感即可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51、生活窍门:忌食鲜黄花菜!因为鲜黄花菜内含秋水仙碱有毒物质,食用后会导致恶心、

腹泻等。而加工后的干黄花菜已将秋水仙碱溶出,食用则不会中毒

52、生活窍门:风油精的妙用(3):在点燃的蚊香上洒几滴风油精,蚊香放出的烟气不会呛,

而且清香扑鼻,驱蚊效果也会更佳。

53、生活窍门:在洗碗水中放几片柠檬皮和橘子皮,或滴几滴醋,能消除碗碟等餐具上的异

味。同时,它还能使硬水软化,同时增加瓷器的光泽感。

54、生活窍门:皮肤小面积擦伤会导致局部肿胀,这时可在伤口处涂些牙膏,不仅具有止痛、

止血、减轻肿胀的功效,还有防止伤口化脓的作用。

55、生活窍门:烤肉防焦小窍门:烤肉时,可在烤箱里放一只盛有水的器皿,因为器皿中的水

可随烤箱内温度的升高而变成水蒸气,防止烤肉焦糊。

56、生活窍门:巧洗带鱼:带鱼身上的腥味和油腻较大,用清水很难洗净,可把带鱼先放在碱

水中泡一下,再用清水洗,就会很容易洗净,而且无腥味。

57、生活窍门:芥末煮水洗脚可降血压。将80克芥末面放在洗脚盆里,加半盆水搅匀,用炉

火煮开,稍凉后洗脚。每天早晚1次,1天后血压就可下降。

58、生活窍门:煮排骨时放点醋,可使排骨中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利于吸收,

营养价值更高。此外,醋还可以防止食物中的维生素被破坏。

59、生活窍门:巧剥蒜皮:将蒜用温水泡3-5分钟捞出,用手一搓,蒜皮即可脱落。如需一次 剥好多蒜,可将蒜摊在案板上,用刀轻轻拍打即可脱去蒜皮。

60、生活窍门:蚊香定时熄灭法:用一个铁夹子,用时夹在蚊香所需要的长度上,当蚊香烧到

铁夹夹的地方时,就会熄灭,既不影响睡眠,也可节约蚊香。

61、生活窍门:面包与饼干不宜一起存放。面包含水分较多,饼干一般则是干而脆,两者如

果存放在一起,就会使面包变硬,饼干也会因受潮失去酥脆感。

62、生活窍门:烧糖醋鱼块及其它需放醋的菜肴时,最好在即将起锅时再放醋,这样能充分

保持醋味,若放的过早,醋就会在烹调过程中蒸发掉而使醋味大减

63、生活窍门:梨可防晒!常食梨能使肌肤保持弹性,不起皱纹。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对太阳光的暴晒能起到防护作用。

64、生活窍门:各种染发剂在室温或炎热的天气中,均会失去部分功能或改变色泽。若放在

冰箱中保存,可长期保持其原有的功能,不会变质。

65、生活窍门:冷冻食品解冻法1:肉类:适宜在室温下自然解冻,在水中解冻会使营养流失;

家禽:宜在水中解冻,但未去内脏的最好在室温下自然解冻。

66、生活窍门:彩电不能自行接地线,如果接地线,一旦电源插头接反时,会使机内地线与

电源的火线接通而使机架等部件带电,这样会有触电的危险。

67、生活窍门:揭胶纸、胶带的妙法:贴在墙上的胶纸或胶带,如果生硬去揭,会损坏物件,

可用蒸汽熨斗熨一下,就能很容易揭去了。

68、生活窍门:皮鞋霉斑清除法:皮鞋放久了发霉时,可用软布蘸酒精加水(1:1)溶液进行擦

拭,然后放在通风处晾干。对发霉的皮包也可如此处理。

69、生活窍门:巧制肉馅:将要做馅的肉放入冰箱冷冻,待完全冻实后取出,用擦菜板擦肉,

很容易就能擦把冻肉成细条,之后,只需用刀剁几下就可以了。

70、生活窍门:皱褶身份证复原法:将身份证放在桌上,上面盖一两层纸,用熨斗隔纸熨烫

(温度不易过高),熨好一面再熨另一面,即可使之平展如初。

71、生活窍门:电吹风治疗肩周炎!用电吹风以适当距离对准患者肩部用热风吹约10分钟,

每天两次,3周可愈。若先在患者肩部擦上药酒再吹,效果更佳

72、生活窍门:煮肉的时候,如果想使汤味鲜美,应该把肉放入冷水中慢慢地煮;如果想使

肉味鲜美,则应该把肉放在热水里煮。 73、生活窍门:宝石戒指如何清洗?可用棉棒在氧化镁和氨水混合物,或花露水、甘油中沾

湿,擦洗宝石和框架,然后用绒布擦亮即可。

74、生活窍门:芦笋可减肥!芦笋能提高人体的基础代谢,促进人体内热量的消耗,并有很

强的脱水能力,因此,多吃新鲜芦笋能变得苗条。

75、生活窍门:如何让蜡烛不“流泪”?生日蜡烛用之前先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冷冻24小时,

再插到蛋糕上,点燃后就没有烛油流下而弄脏蛋糕了。

76、生活窍门:夏天甲鱼易被蚊子叮咬而死亡,但如果将甲鱼养在冰箱冷藏的果盘盒内,既

可防止蚊子叮咬,又可延长甲鱼的存活时间。

77、生活窍门:冷冻食品解冻法2:鱼类:宜在5%的40-50度食盐水中解冻;蛋品:可装在不透

水的金属容器中,将容器浸在20度的水中迅速解冻

78、生活窍门:茶叶与食糖、糖果不宜一起存放。茶叶易吸潮,而食糖、糖果却恰恰含水分

多,这两类物品存放在一起,就会使茶叶因受潮而发霉或变味。

79、生活窍门:洗涤面粉袋时不要在水中搓洗,可将面袋放在清水中泡1-2天,待发酵后,

面粉会从面袋上自动脱落,这时再用清水漂洗,即可干净如初。

80、生活窍门:茶叶受潮不要晒!夏季茶叶容易受潮,若把受潮的茶叶放到太阳下晒就会走

味。可用铁锅慢火炒至水气消失,晾干后密封保存,可保持其原味

81、生活窍门:牛仔裤穿时间长了就会褪色。可以把新买来的牛仔裤放入浓盐水中浸泡12小

时后,再用清水洗净,以后再洗涤时就不会褪色了。

82、生活窍门:丝瓜治慢性喉炎。用丝瓜绞汁或将丝瓜藤切断,让其汁自然滴出,放入碗内,

上锅蒸熟,再加适量冰糖饮用,就能有效治疗慢性喉炎。

83、生活窍门:有的人吃药总是把药片掰开吃,以为药片小了利于吞咽。其实药片掰开后变

成尖的,反而不利于下咽,还易划伤食道,所以药片不要掰开吃。

84、生活窍门:指甲油长久不脱落法:涂指甲油之前,先用棉花蘸点醋把指甲擦干净,等醋干

后再涂指甲油,这样指甲油就不容易脱落了。

85、生活窍门:识别手机的窍门:正版手机机身号码,外包装号码,从手机上调出的号码三号

一致。在验钞机下,进网许可标签右下角显示CMII字样。

86、生活窍门:巧切松花蛋:用刀切松花蛋,蛋黄会粘在刀上,可用丝线将松花蛋割开,既均 匀又不粘蛋黄。将刀在热水中烫一下再切,也能切的整齐漂亮。

87、生活窍门:不能用茶叶煮鸡蛋!因为茶叶中除含有生物碱外,还有多种酸化物质,这些

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有刺激作用,不利于消化吸收

88、生活窍门:瓜果的清洗:食用前,先将瓜果在盐水中浸泡20-30分钟,可去除瓜果表皮残

存的农药或寄生虫卵,且盐水还有杀灭某些病菌的作用。

89、生活窍门:高压锅烹调火候:高压锅烹调时间从限压阀首次出气算起。鸡1千克加水2千

克,18分钟可脱骨;排骨1千克加水2千克,20分钟可脱骨

90、生活窍门:巧选茶叶:看匀度,将茶叶倒入茶盘里,手拿茶盘向一定方向旋转数圈,使不

同形状的茶叶分出层次中段茶越多,表明匀度越好。

91、生活窍门:洋葱防衰老。洋葱对人体的结缔组织和关节有益。洋葱不仅能提供人体需要

的许多养分,还含有微量元素硒,因此,多食洋葱能够预防衰老。

92、生活窍门:巧除家电缝隙的灰尘:家用电器的缝隙里常常会积藏很多灰尘,且用布不宜擦

净,可将废旧的毛笔用来清除缝隙里的灰尘,非常方便。

93、生活窍门:首饰收藏与保养的窍门:轻拿轻放,避免碰撞与磨擦;避免受高温和酸、碱溶

液接触;经常检查,防止宝石脱落;及时取下收藏和清洗保存。

94、生活窍门:牛奶渍鱼格外香!把收拾好的鱼放到牛奶里泡一下,取出后裹一层干面粉,

再入热油锅中炸制,其味道格外香美。

95、生活窍门:鉴别珍珠的窍门:将珍珠放在阴暗处,闪闪发光的是上等珍珠;珍珠表面的清

洁度和颜色决定珍珠的价值;珍珠越大、越圆越有价值。

96、生活窍门:大枣巧去皮:将干的大枣用清水浸泡3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煮沸,待大枣完全

泡开发胖时,将其捞起剥皮,很容易就能剥掉。

97、生活窍门:巧选茶叶:看茶叶松紧,紧而重实的质量好,粗而松弛、细而碎的质量差;看

净度,茶叶中有较多茶梗、叶柄、茶籽及杂质的质量差。

98、生活窍门:空腹不宜吃柿子。如果空腹吃大量未加工或未去皮的柿子,而胃里的游离酸

含量又较高时,就会凝结成块,形成柿石,引起肚子疼、呕吐等。

99、生活窍门:巧洗铁锅油垢:炒菜锅用久了,锅上积存的油垢很难清除掉,如果将新鲜的梨

皮放在锅里加水煮一会儿,油垢就很容易清除了。 100、生活窍门:瓶子上的塑料瓶盖有时因拧得太紧而打不开,此时可将整个瓶子放入冰箱中

(冬季可放在室外)冷冻一会儿,然后再拧,很容易就能拧开。

推荐第2篇: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导入:童年是美好的。人们在童年时代,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当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时,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把自己在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次有趣的发现写下来。

中心:说明什么科学道理,我得到什么启发,我获得哪些知识等

写作要求:

一、要突出“趣”。

二、要写出发现的经过结果以及自己在发现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要写清楚。

三、注意段落结构

习作指导:

1、从生活中寻找有趣现象

2、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3、围绕中心,详略得当。提纲:

1、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2、写清自自己观察经过。

3、写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上网、看书、实验)。

4、总结谈谈自己感受(大自然奇妙、认真观察做有心人)。好句好段:

1、我的新发现,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让我了解到大自然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2、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理: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光靠问是不够的,还要多查阅书籍.

3、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认真研究,勤于动脑,就会发现许许多多多的秘密。

4、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发出许多有趣的现象。

5、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真多啊!今后,我要去发现更多的有趣的现象,并寻找到答案。

6、我太高兴了,原来我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了今后我要多看书,多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揭开更多的奥秘。

7、大自然使我们的启迪,也是人类的老师,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聪明才智和想象的空间。

8、从这里我知道,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去探索,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结尾:

1、这次的观察使我意识到: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奇花异草,只要仔细观察,多查阅有帮助的资料,就一定能明白这其中的奥秘让我们在这条科学道路上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探索与追求吧!

2、自然是多么的奇妙啊!只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勇于尝试,一定会发现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

我发现的有趣现象 在一次科学课上,老师告诉我们纸可以当作锅烧水。我听了,觉得老师的话很荒唐:纸怎么可能当锅呢?水还没热,纸不就先被烧了吗?可老师一本正经的模样,不像骗我们。于是我放学回家就做实验,想证实一下结果。

我到煤房找来了一根铁丝,用夹钳把铁丝夹成了一个小架子,然后找来了一张纸,折成一个“小水盆”,装满水,放在架子上,再找来一支蜡烛,放在架子下面,最后我点燃了蜡烛。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水盆”里的水:两分钟过去,“水盆”底下已经被熏黑了。又过了两分钟,水已经有一点点热了。再过了两分钟,奇迹发生了一一水沸腾了!纸竟然没破!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又检査了几次,纸还是没破! 这次实验的成功使我的好奇心更旺盛了,这是什么原因?纸为什么不会破?我决定弄清楚其中的奥秘!我来到学校图书馆査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温度在作怪!因为纸燃烧噐要的温度是130度,而水只要100度,所所以热量全被水吸光了纸当然就烧不起来了! 这次实验证实了:一些你看来很奇怪的事,只要努力寻求答案,就会觉得并不奇怪!

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在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打乒乓球时会不小心把乒乓球给踩扁了,然后就会把坏的乒乓球给扔掉。其实千万不要扔了,球还可以变回原来的样子。

星期天早上,我和和晋龙做了个实验把乒兵球给弄扁了。然后晋龙准备了盆热水,这盆热水在九十度左右,再把扁了的乒乓球放进去,看一看乒乓球会不会恢复原样?看到它渐渐的鼓了起来,空气遇到冷就会凝结,凝结后就会稍微变小,物体也会随着变小。”我和和晋龙认真观察一下,乒乓球果然在冷水中变小了。爸爸还告诉我们这个热胀冷缩的有趣现象,不光是让乒兵球变鼓,变小而已,如果热一冷,还会有更大的威力呢!

看,这就是生活中一个有趣现象,只要我们努力去探究,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猫的眼睛

今天我在家里观察小猫。当我靠近小猫仔细观察时,忽然发现小猫的眼睛是椭圆的。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我以前总是以为猫的眼睛是圆的,今天却发现猫的眼睛在白天是楠圆的。我忽然然想到:猫的眼睛在夜里是什么样的呢? 于是我就一直等呀等,到了晚上我把家里的灯关上再一看,我吓得“啊”地叫了起来,原来小猫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像个小皮球,还发着绿光,看上去真像一只狼。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查资料,我才知道猫适合在夜间活动,白天光线强,照得猫的眼睛睁不开;夜里没有光线,所以猫把眼睛睁得大大的。

猫的眼睛可真神奇啊!

推荐第3篇:生活中的重要现象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今天的企业,其命运同样受“蝴蝶效应”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感觉,所以品牌消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这些无形的价值都会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看到,一些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公司在他们的公司理念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在你的统计中,对待100名客户里,只有一位不满意,因此你可骄称只有1%的不合格,但对于该客户而言,他得到的却是100%的不满意。”

“你一朝对客户不善,公司就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补救。”

“在客户眼里,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够让企业命运发生改变的“蝴蝶”已远不止“计划之手”,随着中国联通加入电信竞争,私营企业承包铁路专列、南京市外资企业参与公交车竞争等新闻的出现,企业坐而无忧的垄断地位日渐势微,开放式的竞争让企业不得不考虑各种影响发展的潜在因素。

精简机构、官员下岗、取消福利房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传统的保障,随之而来的是依靠自己来决定命运。而组织和个人自由组合的结果就是:谁能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 【青蛙现象】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启示之一是:我们的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大的变化,而无法察觉,最终会带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 启示之二是:青蛙,就好象是我们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我们要着眼未来,勤于思考新的问题,勤于学习新的知识,不能过“今日有酒,今日醉”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到头来将是非常可悲的!

启示之三是: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会有面临失业的危险!

启示之四是:我们不要单纯的,只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忽视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因为,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

-------- 【鳄鱼法则】

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 【鲶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鲶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关于鲶鱼效应的应用,目前已有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领导活动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竞争机制的建立、能人的启用、领导风格的变革等等。但笔者认为鲶鱼效应的分析和应用远不止这些。思考问题的视角不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

首先,如果鲶鱼本体代表领导者。

领导者即影响他人完成任务的个体或者集体,在死气沉沉的沙丁鱼箱内,沙丁鱼就象征着一批同质性极强的群体,他们技能水平相似,缺乏创新和主动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整个机构是一种臃肿不堪的状态,而鲶鱼领导者的到来(或者内部沙丁鱼进化成鲶鱼),新官上任三把火,整顿纪律,规范制度,改造流程,合理配置岗位和人、财、物,逐渐组织的经营有了起色,成本减下来了,臃肿的机构简化了,无能的沙丁鱼被吃了、赶走了,有能耐的沙丁鱼得到了正面的激励,这样整个机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鲶鱼领导者的带领下,整个组织的活力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占领市场、保有市场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鲶鱼领导者应该具备如下特质:

1-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迅速发现组织停滞不前的病症所在,并能够快刀斩乱麻,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说话算话、强势作风:科学地决策,并能够监督决策的执行,及时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3-倡导创新、结果导向:提倡创新,塑造鼓励创新的氛围,从业务流程、工作设计、人员招聘与配置、薪酬设计和考核等方面体现创新思想,体现创新的利。

4-成就需求、前瞻视野:有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能够预见组织发展的方向以及现存人力资源与未来的差距,能够有效地辨别未来人才,裁减掉不适合组织发展的拖后腿人员。 5-系统视角、敢于变革:能够从系统内外观察组织系统结构的变化和功能,既要把自己当作组织的一部分(相对于渔夫,鲶鱼领导者本身也是沙丁鱼,渔夫才是领导者),又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小系统中的领导者,能够带动员工队伍打开局面、打破常规,取得良好效益。

对于在领导者领导下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职工群体而言,如果领导者有鲶鱼特性,那么要生存下去的方法就是运动起来,激发自己的能量,至少要和鲶鱼同步速度,并且要保证同一方向(企业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被鲶鱼追上吃掉,或者被其他沙丁鱼挤到最后憋死。

其次,如果鲶鱼代表团队中一员。

那么它就意味着新、奇、异,包括观点的不一样、行为的不同、习惯的迥异,正因为不同,才会激发智慧,一个团队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不同工作经历的人加盟,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员工,那么这个团队产生奇思妙想、产生高绩效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注重团队建设、致力团队沟通的今天,适当地吸引一些鲶鱼加入团队,会给整个团队带来活泼的工作气氛,带来创新,带来多赢。但是鲶鱼的数量应当加以控制,全是鲶鱼的话,整个团队就会出现“个个是英雄、整体是狗熊”的现象,因为个个鲶鱼都想坚持自己的观点,合作和沟通就不存在了,整个团队就乌烟瘴气了,所以日本有些企业信奉“一流管理者、二流员工”的用人信条,既然一条鲶鱼能够带动一群鱼翻腾搅动,那就没有必要再放第二条了,一山不容二虎也是这样的道理。从这个角度看,团队中的鲶鱼分子应注重良性沟通、影响力的塑造,其他员工对待团队中的鲶鱼,也应该在工作的基础上与其加强合作。

再次,如果鲶鱼代表让人来劲的工作内容。

现在在很多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设计依然成为流程改造的一大课题,不合理、枯燥无味、没有前景、单调无聊的工作内容让人们感觉像一桶拥挤的沙丁鱼一样没有激情,不愿意在岗位上多思考多改进,以致慢慢地形成了集体惰性。如果能够把工作扩大化、丰富化的鲶鱼效应应用到工作设计(Jobdesigning)上,那对组织的财务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把好动、充满激情的鲶鱼放到一潭死水的工作中呢?这又是一门棘手的学问,有人主张从横向和纵向扩大工作范围、深化工作内容,让员工们体验丰富的工作活动,感受努力工作的成就,让他们体现面对挑战性、来劲性工作时的激动与欲望;有人主张运用轮岗的方式增长员工的才干,让他们工作中的鲶鱼越游越欢;笔者则主张在应用以上措施的同时还要注重人与岗位性格的匹配,鲶鱼就要做鲶鱼的事情,沙丁鱼就要做沙丁鱼的事情,岗位中既要有鲶鱼性工作内容也要有沙丁鱼性工作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员工的偏好,看那些工作能够让他们产生鲶鱼的动力与激情,只有匹配了之后,鲶鱼效应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不然虽然设置了鲶鱼性工作内容,却发现这种工作根本不能让员工为之动容、为之奋斗,那么这条鲶鱼就成了死鱼了。

从这个角度看,工作中的鲶鱼代表着丰富的工作内容、令人来劲的责权利、充满挑战的工作期望、新鲜的其他岗位体验等等。对于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是否要在工作中设置鲶鱼工作、在什么层次上设置鲶鱼工作,都将是一个组织的战略问题。

综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鲶鱼代表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从业者,领导可能是鲶鱼,那么你的努力最好和组织保持同方向,不要往后游,否则就有被吃掉的危险,永远充满激情地向上游,也许某一天你也变成了鲶鱼,赶着一群沙丁鱼向上奋斗;你的同事也可能是鲶鱼,那就和他比拼比拼,看谁翻腾的能量更大;你的下级也可能有鲶鱼,那就在激励下属成长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充充电,保持强劲的势头发展,否则你也有被下属吃掉的危险;你的工作中也可能有鲶鱼,那就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分清主次,让鲶鱼工作越游越欢,最好能到上一层工作岗位上去搅动一番。

--------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 【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智囊和参谋们的关系。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领袖,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年长日久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戴高乐的做法是令人深思和敬佩的。没有距离感,领导决策过分依赖秘书或某几个人,容易使智囊人员干政,进而使这些人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利,最后拉领导干部下水,后果是很危险的。两相比较,还是保持一定距离好。

通用电气公司的前总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体力行刺猬理论,尤其在对待中高层管理者上更是如此。在工作场合和待遇问题上,斯通从不吝啬对管理者们的关爱,但在工余时间,他从不要求管理人员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他们的邀请。正是这种保持适度距离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会使你高高在上,也不会使你与员工互相混淆身份。这是管理的一种最佳状态。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 【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猴子与表的故事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 “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

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只或更多的表,却无法确定几点。更多钟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在这方面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美国在线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操作灵活、决策迅速,要求一切为快速抢占市场的目标服务。时代华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强调诚信之道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

两家企业合并后,企业高级管理层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两种价值标准的冲突,导致员工完全搞不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世纪联姻以失败告终。这也充分说明,要搞清楚时间,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就足够了。

只选择你认为正确的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量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尼采有一句名言:“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要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容易些。”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

还有人在环境或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并因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两门选修课都是你所感兴趣的,但是授课时间重合,而且你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学好两门课程,这个时候你很难做出选择。在面对两个同样优秀、同样倾心于你的男孩子时,你也一定会苦恼许久,不知该如何做出决断。

择业时,地点、待遇不分伯仲的两家单位,你将何去何从?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要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恼。

在面对矛盾选择的时候,我们推荐使用“模糊心理”。所谓“模糊心理”,就是在一个很难决策的情况下,以潜意识的心理为主要基调,做出符合潜意识心理的选择。

心理学研究表明,“模糊心理”实际上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种心理沉积。也许你并不能说出一条明确的原因,但是通过心理的潜意识,一般情况下可以做出最符合个体心理需求的决定。这里说的潜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模糊心理”在矛盾选择面前,能够提供给我们最安全的心理保护,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核心理念:更多选择、更多标准会让人无所适从。

应用要诀:明确目标、不受干扰;懂得取舍,该放则放。

--------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破窗理论1 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破窗理论2 也叫 破窗效应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找一个好员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 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20%的人受成功的人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态度不好

2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功--------------80%的人不愿改变环境 20%的人永远赞美、鼓励--------------80%的人永远漫骂、批评 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

-------- 【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 【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 【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 【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 【霍桑效应】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 【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 【证人的记忆】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

他们让被试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

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 【虚假同感偏差】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 (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 (5)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 (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为了你的电脑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址 取消

此链接转自手机浏览器,可能无法打开。 打开网址 取消

推荐第4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教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电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它知识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认识不同的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实验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和解释静电现象

(二)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正负电荷

五、教学准备

(一)小组:碎纸屑、一把梳子、尺子等。

(二)教师:课件、尺子、纸屑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节课采用魔术导入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预订轨道,这时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投影一盒碎纸屑,出示一把塑料尺子,问:将这把塑料梳子靠近碎纸屑,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无现象)因为学生不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现象,所以这样做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2.邀请一位学生上台,用梳子在她头上摩擦几下,再将尺子去靠近碎纸屑(边说边演示)。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板书:静电现象)

(二)分小组实验 1.观察碎纸片的运动:首先是让学生自己拿着尺子按照老师刚刚的方法自己进行实验,强调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反复多摩擦几下。做完之后进行简单交流:现在你知道碎纸屑是怎样跑到尺子上去的吗?根据学生回答,调强碎纸屑是被尺子吸上去的。这时进行总结是因为在这一刻,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被老师的动作吸引了,他们迫切的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如果在这一刻进行总结的话会是学生更加深刻,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要表达的内容。 2.提出问题:如果用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去靠近刚刚梳过的头发,又会有什么现象呢?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进行完实验可以在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这也是一种静电现象,它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总结:看来静电现象随处可见。

(三)提出定义:(出示PPT)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让学生讨论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感受不到他们带电呢?(过渡环节,思考)

(四)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不同电荷,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步步紧凑,可以是学生了解的更加深刻。1.让学生朗读书上的定义:科学研究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播放动画,认识正负电荷。 动画设计:

出现正电荷:大家好,我叫正电荷 出现负电荷:大家好,我叫负电荷

正负电荷:我们同时存在于一切物质中。由于我们的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总结:原来电荷有两种,我们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是因为物体中正负电荷数量相等。但是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会发生转移,使正负电荷数不一样,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五)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这节课的知识,我进行了课堂小结: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电荷的种类。提出课后思考问题:为什么尺子吸着的纸屑会一会儿就掉下来呢?静电与我们生活中的电有什么关系呢?

(六)为了下节课做准备我布置了一些家庭作业;1.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静电现象

2.课后思考问题:为什么尺子吸着的纸屑会一会儿就掉下来呢?

静电与我们生活中的电有什么关系呢?

(七)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七、教学评价:

在这节课上学生可以适当的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对生活充满好奇,学会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而且这节课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存在,为下节课认识电器的工作做准备。

推荐第5篇: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如果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打交道,这是一个利益交换的过程,也就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看作是永不停息的博弈决策过程。将博弈论与生活结合起来,那么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而博弈论正是研究棋手们“出棋”的招数与技巧,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两只公鸡面对面争斗,继续斗下去,两败俱伤,一方退却便意味着认输。在这样的博弈中,要想取胜,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至少要显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来,以迫使对方退却。但到最后的关键时刻,必有一方要退下来,除非真正抱定鱼死网破的决心。 这类博弈也不胜枚举。如两人反向过同一独木桥,一般来说,必有一人选择后退。在该种博弈中,非理性、非理智的形象塑造往往是一种可选择的策略运用。如那种看上去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的人,或者看上去有点醉醺醺、傻乎乎的人,往往能逼退独木桥上的另一人。还有夫妻争吵也常常是一个“斗鸡博弈”,吵到最后,一般地,总有一方对于对方的唠叨、责骂装聋作哑,或者干脆妻子回娘家去冷却怒火。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也是一种“斗鸡博弈”。在企业经营方面,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一家企业投资了某一项目,另一家企业便会放弃对该项目的想法。 在博弈论”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在重复博弈中,如果博弈的次数是无限的,博弈方会选择相互合作的策略。但如果重复博弈的次数较少,则合作就不可能实现。如果你去菜场买菜,当你对某种菜的质量、口味等有疑虑时,卖菜的阿姨常会讲:“你放心,我一直在这儿卖呢!”这句朴实的话中其实包含了华丽的“博弈论”思想:我卖与你们买是一个次数无限的重复博弈,我今天骗了你,你们今后就不会再来我这儿买了,所以我不会骗你的,菜的质量、口味肯定没问题。而你在听了阿姨的上述一句话后,常常也会打消疑虑,买菜回家。

在博弈中,人们掌握的信息经常是不完全的,这就需要在博弈进行过程(即动态博弈)中不断地收集信息、积累知识、修正判断。成语故事“黔驴技穷”实际上就包含了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毛驴刚到贵州时,老虎摸不准这个大动物究竟有多大本领,因而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这在老虎当时拥有的信息条件下是一种最优策略选择。过了一阵子,老虎走出树林,逐渐接近毛驴,就是想获得有关毛驴的进一步信息。一天,毛驴大叫一声,老虎吓了一跳,急忙逃走,这也是最优策略选择。又过了一些天,老虎又来观察,并对毛驴挨得很近,往毛驴身上挤碰,故意挑衅它。毛驴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就用蹄子踢老虎,除此之外,别无它法。老虎最终了解到毛驴的真实本领后,就扑过去将它吃了。在这个故事里,老虎通过观察毛驴的行为逐渐修正对毛驴的看法,直到看清它的真面目。事实上,毛驴的策略也是正确的,它知道自己的技能有限,总想掩藏自己的真实技能。老虎吃掉毛驴的策略,在“博弈论”中就是所谓的“精炼贝叶斯均衡”。 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挤公交,他们应该是很熟悉的。大家都知道,公交的上车门人往往是最多的,为什么呢,因为,人都从上车门上,一些人在车厢中部占了一个好位置后,就不愿意往后走了,这样,人流就在上车门这一块区域大量堆积,刚上车的人挤得够呛,而在车厢后面的下车门的人并不多,怎么办,为了获得更舒服一点的空间,也只有往车厢后面挤了,这就体现了人们权衡与博弈过程,上车门人多,站着不舒服,只有往车厢后头走,反正下车也得在后面下,现在不往后挤,迟早还得挨挤,但选择什么时机往前挤,并且在挤的时候又不得罪人。据笔者观察,往往是车进站,车厢内人流移动,有人下车的时候往后面挤最适合,这时候,有些人已开始移动,你只需让他们为你开道,你跟着他们向后走就行了。这个跟随战术也体现了一种“智猪博弈”,“大猪”向前开道,“小智猪”跟前向前走,“大猪”大声喊道“借过,借过。”并往后挤,这时人们也自觉地让出了一块空间,“小智猪”可以什么也不说,跟前往前走就行了。

不但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可以看作是一场博弈,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也是一场博弈,而这场博弈中的局中人便是我们自己。有时我们需要一种敢于和命运相博的胆识,有时我们还需要有与命运进行捉迷藏的智慧,因为博弈不能只是争强斗狠,我们必须重视策略,才能赢得更轻松。

推荐第6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

金明实验小学 杨 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开封新区金明实验小学的杨鑫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静电现象,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研究不一样的电荷;让电荷流动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点,针对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让学生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尽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杆、气球,并且变废为宝将塑料包装绳制成小章鱼。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以课前将这些材料用吹风机吹干或教室开空调保持干燥。

四、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法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小组的合作,体现静电现象,发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更好理解、解释物体间的静电现象电荷的作用,我还采用了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采用魔术导入。

1、魔术导入 摩擦塑料绳,使其吸引泡沫粒,让绳子站起来。学生会猜测是静电现象,揭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开篇通过静电小魔术,直接切入主题,简洁、明了,而且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随手可得,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就在我们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说一说、做一张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静电现象,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2、制造静电现象

(1)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利用自己身边的物体包括自己的头发、衣服等,小组合作制造一些静电现象,让学生切身体验身边的静电现象。组织汇报找静电方法,使用引导性问题,如“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你怎样知道物体带电了?”“你能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吗?”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主要是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加深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2)接下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有趣的静电现象:

1、莱顿球

2、水变弯

3、听话的报纸

4、闪电等。

这些现象不止让学生感受到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而且让学生在惊讶中领略科学的神奇,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引出新的问题::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我们为什么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3、认识电荷

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第一段话,并播放视频????。 教师谈话:为什么物体摩擦后会带有电,这样的问题在很久以前一直是个谜!经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与研究终于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多媒体播放视频:《》

当物质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四年级学生尚不具备对电荷知识的理解能力,所以通过阅读课文资料、多媒体辅助,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此达到对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4、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物体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那么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有什么秘密吗?请出我们的神秘嘉宾——怪爪 “小章鱼”一起来研究。

小组合作根据实验记录单完成实验

1、想办法唤醒小章鱼,让其张开触角活动活动

你们小组利用了什么?怎样做的?(气球、塑料梳子、手等)

2、用使小章鱼张开的物体,再次接触小章鱼,观察现象

如果摩擦后,梳子带负电荷,章鱼应该带电荷?当梳子(或气球)再去接触章鱼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3、两个张开的小章鱼(或两个分别和羊毛摩擦的气球)互相靠近,观察现象

这时章鱼的每条触角带的电荷 (相同/不同),它们互相 (吸引/排斥)两个小章鱼带的电荷 (相同/不同),它们互相 (吸引/排斥)

归纳总结电荷之间的作用,类似磁铁。

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的生命线,实验器材是上好科学课的前提,一套好的实验器材可以成就一节好的科学课。在教学中,经过多次下水实验,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以下改进:(1)将头发和梳子相接触改为小章鱼和梳子,解决了学生观察不到自己头发和梳子(气球)相吸的现象,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直观地感受到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将两个气球改为两个小章鱼,材料非常容易获取,使实验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效果也更加明显。通过这些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电荷之间相互关系,和以前的磁铁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顺利完成本课重难点。

5、认识电流的形成

再次将梳子靠近小章鱼,相吸的现象消失,物体又恢复了不带电的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观察生活中常见电器,发现要使电荷流动起来,要有电源和电路。

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电器,帮助学生对电流、对电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一系列活动打下基础。

6、课后研讨、深化拓展

设计两个课后研究问题:

1、静电的危害,如何消除静电?

2、静电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通过科外延伸活动,可以培养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用科学改善生活的意识,体现“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说板书设计

推荐第7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泡沫、吸管、静电章鱼、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实验一:体验静电现象,认识电荷

1.小组实验:用摩擦过的实验器材,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2.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二、电荷性质

1.实验二:两个带电物体相接触 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1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

推荐第8篇: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

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一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所收获。

最近,我就有一个新发现。前些天,我在院子里玩。突然,一只大黄蜂从我身边飞过,我盯着它看。只见它飞到了我家院子的一角,不小心被一张蜘蛛网给粘住了。一只蜘蛛看见了,连忙爬过去,想吃黄蜂,没想到被大黄蜂的毒刺蜇了一下,缩着身子掉下了蜘蛛网。只见它缓慢地爬到墙角边的表苔上去打了几个滚。过了一会儿,它又爬到网上去和挣扎着的黄蜂搏斗,没想到又被黄蜂蜇了,它又爬到青苔上去打滚,摩擦。这样来来回回几次后,大黄蜂终于被蜘蛛给制服了,躺在蜘蛛网上一动不动,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

我很纳闷:为什么蜘蛛中了蜂毒却不死呢?它在青苔上打滚、摩擦是做什么呢?于是,我就去我的知识宝库《十万个为什么》中寻找答案,终于知道了原来蜘蛛在青苔上打滚、摩擦是为了防止蜂毒发作,因为青苔有医治蜂毒的作用。名医华佗就曾经把青苔作成药膏,挽救了无数中蜂毒的人。

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二

在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打乒乓球时会不小心把乒乓球给踩扁了,然后就会把坏的乒乓球给扔掉。其实千万不要扔了,球还可以变回原来的样子。

星期天早上,我和晋龙做了个实验,把乒乓球给弄扁了。然后晋龙准备了一盆热水,这盆热水在九十度左右,再把扁了的乒乓球放进去,看一看乒乓球会不会恢复原样?看到它渐渐的鼓了起来,又恢复了原来圆溜溜的乒乓球。我问爸爸为什么会这样,爸爸告诉我两个字“热涨”。因为球内的空气遇热就会膨胀,像是一个无形的大手把扁的地方“支撑”起来。晋龙问爸爸为什么不用冷水呢?爸爸让我们端来冷水试一下,同样还是用那个扁的乒乓球放进冷水里,看一看球有没有变。爸爸说:“这是热胀的兄弟‘冷缩’,它的原理和热胀相反,空去遇到冷就会凝结,凝结后就会稍微变小,物体也会随着变小。”我和晋龙认真观察一下,乒乓球果然在冷水中变小了。爸爸还告诉我们这个热胀冷缩的有趣现象,不光是让乒乓球变鼓,变小而已,如果一热一冷,还会有更大的威力呢!

看,这就是生活中一个有趣现象,只要我们努力去探究,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三

三基色就是红,黄,蓝。人的眼睛对这三种颜色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黄,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红,黄,蓝三种色光。

有一次,在上画画培训班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许多画家的画板上都只有三种颜色,红,黄,蓝,也叫三原色。我们利用这三种颜色能调出很多种不同的颜色\"。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奇的叫声,于是老师就叫我们试试看。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试起来。\"哇,我的变成紫色了!\"“咦,我的怎么变成黑色的呢?”就像变魔术似的,许多颜色都被同学们“变”了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呀?”同学们纷纷问道。这叫三基色原理。”老师说“三基色就是红,黄,蓝。人的眼睛对这三种颜色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黄,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红,黄,蓝三种色光。而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不仅仅是画画,彩色电视机彩色印刷,油漆等等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五彩缤纷的色彩是这样来的呀!太奇妙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有趣现象,比如:在喷泉中看到彩虹,冬天吃雪糕嘴会被粘住,在阳光的照射下,露珠会变成彩色的„„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去探索生命的奥妙吧!

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四

记得有一次我在外公家玩,在院子里正好发现蚂蚁们正在忙碌地搬东西,我很好奇,于是就蹲下来仔细观察,只见它们都把东西往高处搬,我不明白为什么,就跑去问外公这是为什么?外公告诉了我一条谚语:“蚂蚁搬家晴必雨。”我听后糊涂了,因为天上的太阳大大的呀,一点儿也没有要下雨的样子呀。可是不一会儿,天空中就开始乌云密布了,雷声轰鸣,大雨倾盆而下了。

难道蚂蚁是神仙吗?它怎么会知道要下雨呢?我带着疑问上网查了查。原来蚂蚁搬家有三个原因呢:第一,因为下雨之前空气会很低闷的,蚂蚁的窝如果建低了,里面的空气就不够所有的蚂蚁呼吸了,还有它们怕水,所以要搬家。第二,因为它们的食物没有了,需要重新找吃的,所以要搬家。第三,如果它们受到比它们更强大的蚁群攻击,打不过的话也要搬家。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谚语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长期的观察某件事而得出的结果,所以说,不能小看了谚语,而是要多听听老人说的,多了解了解,这样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有趣的电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电,是怎样产生的呢?人体带电吗?一个个问号在我脑海浮现。电,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一定要自己找到答案!

我立刻打开电脑,在网络世界里寻找着,“物体与物体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事……”我喃喃说道。原来,之所以会产生静电,是因为摩擦的缘故,我恍然大悟。道听途说是没有用的,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我捧着一大堆毛皮袄,丝绸帕,白纸片快步回到房间,将直尺放在自己的头上使劲地来回摩擦着,然后,迅速地把尺放在了白纸片的上方,刹那间,奇迹出现了,许多纸片都像有魔力般地立了起来,有些自动地粘在了尺上,有些像精灵一样在空中舞动,真是太神奇了!紧接着,我又再次把直尺放在头发上用力摩擦之后,立刻把尺移到毛皮袄的上边,顺滑的毛皮袄,像受惊后的小猫,浑身上下的绒毛都笔直的“站”了起来,当我拿开直尺时,毛皮袄又恢复了往日的光滑柔顺。“我成功了,我知道静电是怎样产生的了!”我兴奋极了,“电可真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啊!”激动万分的我不禁感叹道。

对,这就是静电,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所以,我们脱衣服时,衣服会“恋恋不舍”,紧紧地吸在我们身上,从而产生静电。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可是却使我们充分的了解了电,而且,一些发电厂,就是通过静电,靠风力摩擦发电,令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多姿多彩。

推荐第9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静电现象,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初步认识电流

【学生分析】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人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和方法:

1.从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的实验现象中发现,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电荷转移,呈现带电状态。2.能在观察到带电物体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发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在具体操作中理解静电的产生,在观察到带电物体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发现其中的规律。

【课前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静电实验盒(一袋泡沫、两根有机玻璃棒、两根塑料棒、一块丝绸、一块羊皮、一个转台、一个验电器)、几个气球。

教师准备:简易测电器,神奇的气球,关于正负电荷和让电荷流动起来的课件,塑料玩具、泡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

①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吗?学生尝试。

②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2.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谈话:这就是静电现象。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提问: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师谈话、板书:摩擦 产生静电

5.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二)学习新课:体验静电现象

1.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对静电有了初步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

2.实验活动:

(1)了解实验内容一,认识实验材料,阅读提示。

实验内容一:用两条吹塑纸的一端,分别与绸布摩擦,一条放在支架上,另一条手拿,将与绸布摩擦过的两端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3)了解实验内容二,认识实验材料。

实验内容二:两条吹塑纸,一条与绸布摩擦,放在支架上,另一条与塑料纸摩擦手拿,将摩擦的两端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3.小结:两条吹塑纸都和绸布摩擦后靠近时,相互排斥。两条吹塑纸分别与绸布、塑料纸摩擦后靠近时,相互吸引。

4.学生尝试解释发生的现象。

(三)学习新课:认识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师: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的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具备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就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出示课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了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电荷显负电;头发因缺少电荷而显正电。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 课件出示示意图。

活动二:让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现象发生? 提问:(1)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带什么电?

(2)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课件出示示意图)

(3)这和我们了解到的哪一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小结: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跟磁铁的现象类似。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四)总结拓展:认识电流的形成 1.认识电流的形成(出示课件)

静电虽然是由于电荷转移形成的电现象,但是在静电中,电荷是不能流动的。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电荷是能持续流动的,我们称之为“电流”。电荷的流动需要导线作为通过的道路,电荷在导线里按照一定的方向不断的流动起来,就像不停开动的缆车一样。这样,我们使用的电灯、冰箱等才能正常工作。

2.认识电源

要帮助电荷流动起来,还需要提供动力的装置,这个动力就是电源。

【板书设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

正电荷

负电荷 电荷流动(电流) 电源 电路

推荐第10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1课。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小组:一把塑料梳子、吹塑纸、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

教师:吹塑纸卡通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出示吹塑纸福娃图片,谈话:你们喜欢它吗?哪位同学有什么办法让它站在黑板上呢?

2、学生尝试直接贴图片。(未成功,教师把福娃摩擦衣服后贴在黑板上)。

3、老师为什么能把这张福娃贴在黑板上,想知道这里的秘密吗?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学生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1、体验活动。

(1)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或头发吗?学生尝试。 (2)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3)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4)这就是静电现象。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板书:摩擦产生静电 )

2、交流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学生演示交流生活中发现的静电现象,并试着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

(2)出示课件拓展其他的静电现象。

看来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中带有静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质呈中性。当物质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2)出示课件:用塑料木梳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木梳梳头发时,木梳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负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木梳上,由于木梳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所以木梳就带正电,头发缺少了负电荷就带上了正电。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1) 活动一:用羊毛制品摩擦充气气球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吗?

整理和分析: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荷?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板书:带不同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

(2) 活动二:让两个都用羊毛制品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这样?

整理和分析: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荷?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独立完成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板书:带相同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

(3)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第三部分:认识电流的形成

1、刚才大家的梳子是不是都与头发摩擦过,都能吸起碎纸片。(是)

2、师演示:借用同学的梳子,将梳子靠近碎纸片,纸片没有被吸起来。现在梳子为什么不能吸起小纸片了?(现在没有与头发摩擦了。)

3、如果让梳子与头发不停地摩擦,就可以让电荷发生移动吗?

4、这种持续的摩擦其实是给电荷运动起来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电源作为动力。除了电源,让电荷能持续地流动,还需要有一个让电荷流动的通路,叫电路。

5、举例:生活中的电器如电灯、电冰箱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也正常工作的。

6、演示动画:电荷的流动。

三、汇报总结

1、刚才上课时候,老师能把福娃贴在黑板上,这其中的秘密你们解开了吗?谁再来试一试?

2、今天这节课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拓展延伸

关于静电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课后大家可以去查找一些有关静电的资料,还可以继续做实验研究静电现象,了解电的奥秘!

板书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第11篇: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兴湘学院

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

王洪浩

学号:2009960101

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

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言。 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

1、兄弟们,生命不息。(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

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

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 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 意思是代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

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兄弟们,生命不息。”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了隐喻的意象与思维。这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一套术语常会被借用到一般

的生活领域,起到特殊的修辞和社会效果。

二、农事生产活动的隐喻现象

我出生在农村,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发现人们善于利用一些谚语来把握生活生产规律,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也是隐喻理解的一个重要依据。例如一些气象谚语:“月生鸡眼天气变。”指的是天气虽未有云,却见月身紧裹几圈小光环,形似“鸡眼”,表明空气湿度开始增大,有利于雨云生成。而随着天空展布丝状的卷云或薄纱般的卷层云,月亮周围映出视角半径较大的晕圈,表示高空水汽、冰晶继续增多,天气开始转坏。如观测到罕见的夜虹,则天气更不稳定。其中用到了隐喻现象将月身紧裹的几圈小光环比喻成“鸡眼”,使得该谚语不仅读来生动有趣而且便于记忆。“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两句讲的是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这两句更是生动有趣,将东风比喻成“雨娘”、“精”,生动的显现出东风是雨天的先兆这一特征。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另外还有一些农事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其中“盖三层被”并非真正将三层被盖上去的意思,而是说麦子被铺上了厚厚的雪,是将厚厚的积雪比喻成三层被。农谚“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不仅以生动的隐喻修辞来阐明农事规律,而且还科学地说明枣树具有早花早果早期丰产的习性。如果不考虑隐喻使用者,不考虑隐喻使用的社会或语言环境,要明确判断隐喻的意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理解的关键是发现说话者使用隐喻的意图的线索。所以笔者认为在理解这些农事谚语的时候,我

们应当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生活中关于隐喻修辞运用的现象有很多,深入地研究隐喻修辞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已有的词语来谈论新的、尚未有名称的事物。同时,通过隐喻,人们还可以表达一些事物间细微的差别,更加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这也是笔者的心愿。我也希望通过对语言学修辞的学习来掌握一些语言运用的知识,并且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

兴湘学院

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

王洪浩

学号:2009960101

2010年5月20日

第12篇: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生活中存在许多趣味心理学现象,但必须强调,这些心理效应实际上也是基于一些研究数据的统计结果,并不是说100%在该情况下就会发生这种现象。因此应该理性阅读!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1.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这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2.大量心理学研究发现,结婚越早,婚姻质量越高。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逻辑:等待的时间越长,结果越好。研究表明,等待只对22岁以下的人有意义。因为早于22岁结婚,婚姻成功率会急剧下降。但22岁以后就无需再等,等到30岁以后,婚姻的失败率也在上升。

3.睡眠不足,会容易发胖。当正常睡眠时间被剥夺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抗压激素,以减缓新陈代谢的速度,同时第二天的食欲也会增强。

4.进化学专家金泽智称,对伴侣比较忠诚的男性平均智商水平103,而不忠诚的男性平均智商为97.越是智商高的男性,越珍惜两性关系的专一性。以后就可以这样说了:你要是不忠,你就是弱智!

5.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可是手机最终还是被偷走了。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

6.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心理学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就希望借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

7.毁掉一首好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设为起床闹铃。

8.调查显示:考完试检查的时候,55%的人认为改答案会损害成绩,只有15.5%认为会改善。但实际的情况是:58%把答案改对了,20%把对改错了,还有22%把错的改错了。

9.国外研究发现,50%三岁孩童会说谎,四岁会骗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说谎。孩子说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

10.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睡前玩手机,频繁发送电子邮件,会影响睡眠质量,使第二天情绪变差,易焦虑、沮丧。

11.如果某个男人主动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边走,主动为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这只能说明他之前有无数个女朋友教过他这一点。而能让他记住的女人,永远是改变他的那个,而不是你。

12.心理学研究显示:男人一天平均说2000个词,女人一天要说7000个词。工作一天,老公的那2000个词在公司就说完了,回家只想休息。而老婆还有5000个词没说呢,总要把它说完才能睡吧。然后很多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13.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第13篇:生活中的传递现象2

生活中的传递现象2

胡浩 2014011852 北方城镇的很多建筑物的窗户是双层的,即窗户上装两层玻璃且中间留有一定空隙,两层厚度为d的玻璃夹着一层厚度为l的空气,根据常识这样做是为了保暖,减少室内向室外的热量流失,下面建立一个模型来描述热量通过窗户的传导(即流失)过程,并将双层玻璃窗与用同样多材料做成的单层玻璃窗(玻璃厚度为2d)的热量传导进行对比,对双层玻璃窗能够减少多少热量损失给出定量分析。

假设

(l)热量的传播过程只有传导,没有对流:

(2)室内温度T1和室外温度T2保持不变,热传导过程是稳态传热; (3)玻璃材料均匀,热传导系数是常数;

在上述假设下的热传导为平壁传热,所以遵守傅立叶基本定律。厚度为d的均匀介质,两侧温度差为△t,则单位时间由温度高的一侧向温度低的一侧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为q则 q=a△t/d,其中a为热传导系数,即双层窗内层玻璃的外层温度是Ta,外层玻璃的内层温度是Tb,玻璃的热传导系数为a1,空气的热传导系数为a2,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热流密度为: q1=a1(T1-Ta)/d=a2(Ta-1Tb)/l=a1(Tb-T2)/d 消去Ta、Tb可得:

q1=a1(T1-Ta)/d(s+2),s=ha1/a2,h=1/d 对于厚度为2d的单层玻璃窗,其热量传导为: q2=a1(T1-T2)/2d 二者之比为: q1:q2=2:s+2 显然q1

因此,制作双层玻璃窗虽然工艺复杂,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它减少的热量损失却是相当可观的,通常,建筑规范要求h=l/d=4,即两层玻璃之间的间距是玻璃厚度的4倍,按照这个模型,q1/q2≈3%,即双层窗户比同样多的玻璃材料制成的单层窗节约热量97%左右。不难发现,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功效主要是由于两层窗户之间的空气的极低的热传导系数a2。

第14篇:生活中奇妙的现象 作文

奇妙的现象

生活中奇妙的现象很多很多,只要善于发现,善于观察,一定能收获很多有趣的知识。 记得有一次,美术老师要我画一幅春天的水彩画。我很快找来了水彩颜料。红色颜料可以画五颜六色的的花,蓝色颜料可以画湖水和蓝天,……哎呀!小草和柳枝要用绿色颜料画,可是绿色颜料没有了。怎么办呢?我突然灵机一动,脑海里立刻闪过一个好办法:科学老师说过,有些颜色混合搭配在一起可以重新变成一种新的颜色。可是哪些颜色混合可以变成绿色呢?

我拿出所有的颜料,准备开始在水彩调色盘上做实验。我先用红色加黄色,结果变成了橙色。我又用红色加蓝色,结果变成了紫色。接下来我用黄色加蓝色混合,哇!调色盘上立刻出现了绿色。太神奇了!我要的绿色终于弄好了!现在,我需要的所有颜料都有了。我马上开始画我的水彩画。

一个小时过去了,在我的精心努力下,一幅漂亮的《春天》水彩画引入眼帘。蓝蓝的天,蓝蓝的湖,五彩缤纷的小花,高大挺拔的大树,还有生机勃勃的小草,随风摇摆的柳枝,房子里可爱活泼的小孩……这幅画因为有了不同颜色的点缀显得格外闪亮。

看来生活中只要用心去思考,用眼去看,一些神奇的现象都会被我们发现,还能帮我们解决难题。大家不妨试一试?

第15篇: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

1.为甚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 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2.为甚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 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3.为甚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4.为甚么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却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5.为甚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6.为甚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藉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7.为甚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

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8.为甚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9.为甚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0.为甚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1.为甚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13.为甚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 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14.为甚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痕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 「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痕痒了!

15.为甚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16.为甚么会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皮肤表面长着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刺激(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除了有着保温的作用外,这个生理系统亦可使动物的体型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吓退敌人。

17.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

18.为甚么树叶会变颜色?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而气温更亦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与此同时,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19.为甚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热水瓶不宜灌得太满

经过实验证明,把开水灌到离瓶口三厘米处,比灌满瓶口可多保温5-7小时。这是因为水的传热系数比空气大得多。热水瓶灌得太满,热水和瓶塞直接接触在一起。热量便会以较快的速度向外部传导,散失。

饭后不宜百步走

\"饭后不宜百步走\"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人在吃过饭以后,大量食物集中在胃里,需要充分的消化液和血液来帮助消化食物。这时适当休息,全身的血液就能较多地流到胃部,使胃能很好地消化食物。如果饭后立即外出散步做其他活动,血液就被输送到全身各部位,使肠胃血液供应不足,而影响消化。二是胃肠消化液在食物的条件反射下,才能大量分泌。如果饭后活动,会使胃肠加快蠕动,而将没有经常充分消化的食物过快推进小肠,既增加中小肠的负担,又使营养成分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牛奶加热后为什么会有层皮 那层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质.牛奶中含有牛生长发育的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蛋白质一旦受热就会凝固.煮熟的鸡蛋之所以会凝固,就是因为鸡蛋里的蛋白质凝固了.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会因加热而凝固.蛋白质,特别是牛奶的蛋白质,即便不加热,一变质就会凝固.蛋白质变质时会产生酸,酸能使牛奶凝固.用乳酸菌凝固的酸奶酪虽然能吃,但自然变质而凝固的牛奶还是不吃为好,因为不知道里面会含有什么样的能使人致病的细菌。

4、炖鸡:洗净切块,倒入热油锅内翻炒,待水分炒干时,倒入适量香醋,再迅速翻炒,至鸡块发出劈劈啪啪的爆响声时,立即加热水(没过鸡块),再用旺火烧十分钟,即可放入调料,移小火上再炖20分钟,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应在汤炖好后,温度降至80~90摄氏度时或食用前加盐。因为鸡肉中含水分较高,炖鸡先加盐,鸡肉在盐水中浸泡,组织细胞内水分向外渗透,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使鸡肉明显收缩变紧,影响营养向汤内溶解,且煮熟后的鸡肉趋向硬、老,口感粗糙。

8、煮蛋时水里加点醋可防蛋壳裂开,事先加点盐也可

9、煮海带时加几滴醋易烂;放几棵波菜也行

10、煮火腿之前,将火腿皮上涂些白糖,容易煮烂,味道更鲜美

11、羊肉去膻味:将萝卜块和羊肉一起下锅,半小时后取出萝卜块;放几块桔子皮更佳;每公斤羊肉放绿豆5克,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一起倒出;放半包山楂片;将带壳的核桃两三个洗净打孔放入;1公斤羊肉加咖喱粉10克;1公斤羊肉加剖开的甘蔗200克;1公斤水烧开,加羊肉1公斤、醋50克,煮沸后捞出,再重新加水加调料。

12、煮水饺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锅开时水也不外溢

13、面条时加一小汤匙食油,面条不会沾连,并可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出锅外

14、煮面条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煮出的面条不易烂糊

15、熬粥或煮豆时不要放碱,否则会破坏米、豆中的营养物质

16、用开水煮新笋容易熟,且松脆可口;要使笋煮后不缩小,可加几片薄荷叶或盐

17、猪肚煮熟后,切成长块,放在碗内加一些鲜汤再蒸一会儿,猪肚便会加厚一倍

18、煮猪肚时,千万不能先放盐,等煮熟后吃时再放盐,否则猪肚会缩得象牛筋一样硬

19、煮牛肉: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烂且味道鲜美。

20、煮牛肉和其他韧、硬肉类以及野味禽类时,加点醋可使其软化。

21、炖老鸡:在锅内加二三十颗黄豆同炖,熟得快且味道鲜;或在杀老鸡之前,先灌给鸡一汤匙食醋,然后再杀,用文火煮炖,就会煮得烂熟;或放3~4枚山楂,鸡肉易烂

22、老鸡鸭用猛火煮,肉硬不好吃;如果先用凉水和少许食醋泡上2小时,再用微火炖,肉就会变得香嫩可口

25、煮咸肉:用十几个钻有许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27、做红烧肉前,先用少许硼砂把肉腌一下,烧出来的肉肥而不腻,甘香可口

28、油炸食物时,锅里放少许食盐,油不会外溅

29、在春卷的拌馅中适量加些面粉,能避免炸制过程中馅内菜汁流出糊锅底的现象

30、炸土豆之前,先把切好的土豆片放在水里煮一会儿,使土豆皮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胶质层,然后再用油炸

31、炸猪排时,在有筋的地方割2~3个切口,炸出来的猪排就不会收缩

32、将鸡肉先腌一会儿,封上护膜放入冰箱,待炸时再取出,炸出的鸡肉酥脆可口

33、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浇一点冷开水,会使蛋又黄又嫩

37、炒鸡蛋时加入少量的砂糖,会使蛋白质变性的凝固温度上升,从而延缓了加热时间,加上砂糖具有保水性,因而可使蛋制品变得膨松柔软

38、炒鸡蛋时加入几滴醋,炒出的蛋松软味香

39、炒茄子时,在锅里放点醋,炒出的茄子颜色不会变黑

40、炒土豆时加醋,可避免烧焦,又可分解土豆中的毒素,并使色、味相宜

41、炒豆芽时,先加点黄油,然后再放盐,能去掉豆腥味

43、炒肉片:肉切成薄片加酱油、黄油、淀粉,打入一个鸡蛋,拌匀,炒散;等肉片变色后,再加佐料稍炒几下,肉片味美、鲜嫩

44、炒牛**:切好,用盐、糖、酒、生粉(或鸡蛋)拌一下,加上生油泡腌,30分钟后再炒,鲜嫩可口

45、炒肉菜时放盐过早熟得慢,宜在将熟时加盐,在出锅前再加上几滴醋,鲜嫩可口

47、炒糖醋鱼、糖醋菜帮等,应先放糖,后放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菜肴中蛋白质凝固而“吃”不进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48、做肉饼和肉丸子时,一公斤肉馅放2小匙盐

49、做丸子按50克肉10克淀粉的比例调制,成菜软嫩

50、做滑炒肉片或辣子肉丁,按50克肉5克淀粉的比例上浆,成菜鲜嫩味美

51、做馒头时,如果在发面里揉进一小块猪油,蒸出来的馒头不仅洁白、松软,而且味香

53、蒸馒头碱放多了起黄,如在原蒸锅水里加醋2~3汤匙,再蒸10~15分钟可变白

54、将少量明矾和食盐放入清水中,把切开的生红薯浸入十几分钟,洗净后蒸煮,可防止或减轻腹胀

55、牛奶煮糊了,放点盐,冷却后味道更好

57、烹调时,放酱油若错倒了食醋,可撒放少许小苏打,醋味即可消除

58、菜太酸,将一只松花蛋捣烂放入

59、菜太辣,放一只鸡蛋同炒

60、菜太辣,放些醋可减低辣味6

1、菜太苦,滴入少许白醋

62、汤太咸又不宜兑水时,可放几块豆腐或土豆或几片蕃茄到汤中;也可将一把米或面粉用布包起来放入汤中6

3、汤太腻,将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然后撒入汤中

67、炸完食物后的油留下一些残渣并变得混浊,可将白萝卜切成厚圆片,用筷子把萝卜戳几个洞,放入剩油中炸,残渣会附着在萝卜片上,取出清除残渣,再反复放入锅中炸,混浊的油可变清澈

第16篇: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学习《趣味物理》有感

年 级: 08学 号: 2008512406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级 王先 物理学 赵红菊

二零一一年六月一日

本学期通过学习趣味物理的知识,收到了诸多启示,物理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复杂的模型中,而真正离我们最近的恰恰是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掌握并懂得运用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启发思考,更好地把物理知识投入到离我们最近的世界。

生活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无处不在,下面来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还有一些生活语言中的物理知识。

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

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 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扬起的汤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四、运动和力学方面 1、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长,那么“四两” 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2、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刀刃越薄,受压的面积越小,要实现同样的效果——快刀斩乱麻,当然就省力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这个道理。

3、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坐地日行八万里:因为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了约为40003千米,约为八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这些现象本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然而我们却不曾思考他们发生的缘由,学习了趣味物理之后,使人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能从本质上分析问题,并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举一反三,形成了思考问题的科学模式以及培养了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这些都是学习趣味物理以来给我带来的颇多收获。 生活依然在继续,而在我看来,这些单纯的现象的背后都透着科学的光辉,总有一些微妙的奇妙的美妙的道理贯穿在每一处不经意之中。正如收获了一双慧眼,直视其本质,洞察其源头,思考其流程,享受其乐趣。

第17篇: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今天发生了一件倒霉的事。我不小心把书掉到了水里,我急忙把它捞起来,可是为时已晚,书已经变成“落汤鸡”了。我愁眉苦脸的把书放到太阳下晾晒,等晾干了,它就变得皱巴巴了。

我去问妈妈怎么办,妈妈说:“把放到冰箱里吧!水在0摄氏度以下会结成冰,等冰直接挥发变成水蒸汽,书就能恢复了。”“这是真的吗?”我想,最后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书放到了冰箱的冷冻室里。

过了几天,我打开冰箱,书已经变成了冰块,四周也被冰给封住了,不过书保持了平整,一点也不皱了。又过了几天,我再次打开冰箱,书依然被冰冻着,但顶部已变干了,仍然保持着几天前的平整。以后的日子,冰的面积越来越小了,最后终于全干了。

我高兴的抱着平整的手舞足蹈,这真是一个好办法,以后再也不怕书受潮了。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小的科学方法,包含着科学道理,只要肯动脑,方法一定比困难多。

第18篇:生活中的科学作文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

(一)

科学无处不在,大至充满神秘色彩的宇宙,小至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

就拿我三年级的一件事来说吧,那时正好是星期天,我因为把作业做完了,所以觉得特没劲。于是我就去找四年级的堂姐玩,正好,她也闲着呢。于是她提议去打乒乓。我一听立刻拍手直呼“好啊,好啊!”于是她给了我一个乒乓板。然后带我到了她家后院的乒乓球桌上。她朝我说道:“准备好了,我发球了。”说罢,只听“咚”的一声,球如同火箭般朝我飞了过来。我当下手忙脚乱,便胡乱一接,球落地了。我正要捡时,小表弟“哇哇”地走过来,不偏不倚,刚好踩在乒乓球上,只听“啪”的一声乒乓球瘪了下去。姐姐眉头皱了起来,生气地说:“唐国辉,你赔!”“no,no,no,如果要赔,也该小表弟赔。”姐姐大声和我吵了起来。

素以节约闻名的奶奶闻声赶来,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笑了起来。只见她倒了一杯开水,然后把乒乓球放进去。不一会儿,奇迹发生了,扁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慢慢地变圆了。乒乓球复原了!这可让我和姐姐大吃一惊。我们缠着奶奶问为什么,奶奶说她也不知道。

我百思不得其解,姐姐提议到邻居家上网搜索答案。原来,乒乓球放进热水中,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才将被踩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

生活处处有科学!我们只有做个有心人,才能发现它们。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

(二)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两个科学>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锅里的油烧了起来,我看见了急忙喊:“妈妈,快用水浇灭它!”妈妈没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锅盖把锅盖上了,一会儿,火就灭了。我惊奇的问妈妈:“消防员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车浇水灭火,你为什么不用水呢?”妈妈笑着说:“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着了的时候更不能用水了。因为油轻水重,往锅里浇水油火就会迸出来,不但灭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灾。”妈妈还告诉我:火燃烧需要氧气,油锅着火后迅速把锅盖上,一会儿,锅中的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会变形的门"

我房间的门是一扇结实的木制门,很漂亮而且会“变形。”夏天的时候总有几天它不听话,关门时很费力,好像长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变瘦了,关上门总有一条小缝。我问爸爸这是怎么会回事,爸爸解释:“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门时木材没有完全干透,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木材膨胀门就变胖关不上,冬天天气冷温度低木材缩小,门变瘦了关不严,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啊!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

(三)

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吃早餐时,我把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剥了壳,竖着放在一个玻璃瓶的瓶口上,鸡蛋有一小半没入了瓶中。我习惯地用手指按压着鸡蛋,但当鸡蛋被我按进瓶里时,却碎成了几块。这时,我突然想:能不能把这个光鸡蛋放进瓶子里而不损坏它呢?我向爸爸提出了这个问题,爸爸想了一会儿说:“应该没问题。”

爸爸找出几张废纸揉成一团,用火柴将纸点燃后小心地丢进瓶里。爸爸对我说:“看好了,我要变魔术了!”他把一个剥了壳的鸡蛋放在瓶口上,用手轻轻地按压,只听得“啪”的一声,鸡蛋完整地掉进了瓶子里。

我十分惊讶,“这里面有什么窍门呢?”爸爸说:“我来做个小实验,你就能明白。”

爸爸把一只蜡烛放在一个小碟子上,然后放到一盆水里,让蜡烛伸出水面三分之一左右,把蜡烛点燃,然后用玻璃瓶把蜡烛反盖起来;又在瓶口放几个支撑物把瓶子托起来一点,让水可以进出瓶子;还在瓶外壁上作一个与水面齐平的记号。蜡烛燃烧一会儿后,就熄灭了。这时我发现,瓶子里的水面已经上升到瓶子中空部分的五分之一。怎么会是这样呢?爸爸告诉我:当蜡烛燃烧时,用掉瓶子里的氧气,氧气大约只占空气的五分之一。氧气用完后,火焰熄灭,水被外面的空气压力推进瓶子里。在推鸡蛋进瓶的实验中,由于剥了壳的鸡蛋把整个瓶颈都封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于是瓶里的气压降低,蛋被吸入瓶里。

真没想到,在生活中只要时时、事事、处处留心,就会有许多新发现!

第19篇: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很多人都认为科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其实,这个观点真是大错特错。大家只要多留心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就会发现一个科学原理。说实话,我本来也有和大家一样的观点,但自从那件事之后,我可就是“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忠实推崇者。

记得那天,我不小心把茶水泼到了衣服上。没过一会儿,就形成了恼人的茶渍,于是我准备洗脏衣服。 我把洗衣盆的衣服拿了出来,呀,还真是够脏的。我曾听妈妈讲过:茶渍可是很难清除的。天哪,洗干净这衣服得花多大功夫,可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只要我加倍努力一定可以成功。我开始疯狂的去找去除茶渍的方法,因为我不知道哪种方法可行,就挑选了四种方法分别试验。这四种方法分别是“柠檬去除法”、“甘油加鸡蛋黄法”、“去渍牙膏法”、“超浓盐水浸泡法”。第一种方法是我从一本杂志上找到的,据说是一些家庭主妇常用的方法,属于常用型。第二种方法和第四种方法都是我从网上找到的,都是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第三种方法是热心的邻居大妈告诉我的,说是特实用。

开始试验了,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差,我找了四块完全相同的白布,又滴上相同剂量的茶水,分别放入微波炉烘烤相同时间,这样就形成了茶渍。我拿出第一块白布,首先用第一种“柠檬去除法”试验,我把白布平铺好,柠檬榨成汁,把柠檬汗均匀地覆盖在茶渍上,十分钟后再放入洗衣粉的水中搓,我一边搓一边观察,那么大块的茶渍竟然一点一点变小了,更神奇的是,茶渍不一会就消失不见了。嘻嘻,旗开得胜,第一种方法成功。

该第二种方法了,那是“甘油加鸡蛋黄法”,我同样取出白布,又把甘油和蛋黄同时放入容器里进行搅拌,之后涂抹在白布上,放入洗衣粉水中搓洗,没想到,茶渍仍是一尘不变。第二种方法失败。

第四种是“去渍牙膏法”,我把去渍牙膏涂抹在白布上用力用牙刷刷,半小时后放入洗衣粉水中,搓了又搓,哈哈,茶渍明显变淡了,但并没有完全清除。

最后一种“超浓盐水浸泡法”的试验结果跟第二种方法一样,失败了。看来网上流传的好方法不一定可行。网络真是不可盲目随从。

经过对比,我用了试验效果最好的“柠檬去除法”洗满是茶渍的衣服,结果茶渍自然是一扫光了。事后,我又查了资料,发现我在洗衣服、做试验的过程中运用了两个科学道理。

首先是“柠檬酸”和“茶碱”的酸碱平衡作用,这样的方法去茶渍当然是最好的了。其次是去渍牙膏本身的去渍能力和牙刷起到的摩擦力作用,这样茶渍当然明显变淡。

原来洗一件衣服就能引出那么多科学道理,今后我一定会多动手、多动脑,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让更多人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第20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本学期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也是这个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电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平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经常会发生这种现象发生,学生们都经历过,但是对静电现象从未做过深入的探究。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活动一开始,我就引用了几个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对静电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物体间的摩擦起电等一系列的探究或的,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会产生静电,进一步认识静电产生的原因和电流的形成。

我在教学中采取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飘起来了的演示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下,小心翼翼地进行实验以及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学生小组经过研讨知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相同电荷会互相排斥,不同电荷互相吸引。懂得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的道理。但是,我对学生实验能力过高地估计,没

有了解他们的实际能力,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因此,备课时要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doc》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