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范文

2022-07-0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地方志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是我了解到王刚与周林志的事迹后唯一想到的话。

周林志,我们认识并熟知他,可能只是因为特敢于和歹徒搏斗的精神广为传扬,而我却感动于他十年如一日地往返乡间小路,为敬老院的老人挑水的身影。那因长期劳动的瘦小的身子在泥泞中,在炎热下,不变地走在敬老院与水井的路上。当炊事员,无怨无悔;任消防科长,认真负责。他就是如此,以挺立的身姿行走在自己的路上。1999年6月13日,强忍着伤痛仍穷追歹徒。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给我们的,仍旧是那个为人民追逐的背影。那晚,天特别黑,足以让世人沉默。

王刚,生于重庆,却扎根于蓬溪。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获少尉军衔并出任遂宁市蓬溪县武警事务长。向来兢兢业业的他在二十出头便攀向了事业的平稳期。而在1994年8月,特大暴雨冲击着蓬溪,眼看价值600多万的生产原料被洪水吞没时,他临危受命,在带领战士七小时奋战抢救了物资后,他又得知某村五户居民被困。在面对洪水淹没公路时,战士们跳进水中,游向对岸。当战士王卫兵被猛浪击中,正指挥秩序的他跳了进去,用全身的力量推上战友,他却卷进洪水,不明去向。24岁的生命,只在猛烈洪水中勃然向上,留给人们的,却是惋惜与赞美。

我想,卷走王刚的洪水,定时和这血与肉,构筑着国人的脊梁。

肖邦曾经说过:“爱国高于一切”,这两位烈士,无不用生命向世人诠释这伟大的精神。

而今,各种校园们事件让人们将目光投注在90后学生,不懂感恩,不明责任,不知困苦......种种批驳与谴责指向这个群体。而我想,他们只是将“奉献”这种时代精神抛在了过去,误以为‘为国家,为人民奉献’是前人的事。

“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医生”,“我要当教师”......这是来自小学生嘴里的梦想,无不是站在岗位上便誓死不离的职业。我不知道是什么让孩子们改变,我只知道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是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在两位烈士的精神中去浸染自我,找回他们那‘为人们奉献小我’的梦想。

这是一个漫长且浸渍着满足的过程,而这也需要我和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川省蓬溪实验中学

梅秀容

推荐第2篇:地方志

新时期地方志编纂工作标准与工作要点指导手册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第一章 新时期地方志的编纂工作的新要求及基础知识 第一节 学习“十七大”精神建设方志学科

第二节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 第三节 地方志的性质 第四节 地方志的特征

第五节 地方志的功能和作用

第六节 地方志编纂人员的责任素质要求 第二章 地方志的编纂原则与质量标准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编纂原则 第三节 质量标准

第三章 地方志的体例编纂标准 第一节 地方志的凡例 第二节 地方志的体裁

第三节 地方志的行文基本章法 第四节 地方志体例分析

第四章 地方志的设计与志稿的审改 第一节 地方志的编纂程序 第二节 地方志的总体设计 第三节 各级地方志的设计 第四节 专志(篇)的设计 第五节 志稿的评审与修改

第五章 地方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要点 第一节 资料的种类 第二节 资料的搜集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 资料的鉴别、考订 第五节 资料的选用

第六章 地方志的凡例、篇目与总纂要点 第一节 凡例的制定 第二节 篇目的设计 第三节 志书的总纂

第四节 附录、编后记和索引的编写 第七章 各地方志专志的具体编纂要点指导 第一节 大事记的编写 第二节 经济部类的编写 第三节 政治部类的编写 第四节 文化部类的编写

第五节 民族、宗教部类的编写 第六节 人物人志的编写

第八章 年鉴的编纂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 第一节 年鉴编纂原则

第二节 年鉴条目的编写标准

第三节 年鉴的分类、体例与文体文风 第四节 年鉴的结构设计

第五节 年鉴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使用 第六节 年鉴的具体编纂要求 第七节 年鉴的附录、索引与总纂 第八节 应用电脑编辑年鉴的方法

第九章 新时期区县地方志编纂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 第一节 区县地方志书写特点 第二节 区县地方志书写准备 第三节 区县地方志书行文 第四节 区县地方志资料概述 第五节 区县地方志资料征集

第六节 区县地方志资料考证、整理与管理 第七节 区县地方志应用现代技术 第八节 区县地方志版式设计 第九节 区县地方志编制索引

第十章 地方志的续修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 第一节 续志的任务

第二节 两届志书的衔接问题 第三节 续志理论研究

第四节 方志续修的准备与实施

第五节 续修地方志的实践、探索创新

第十一章 地方志志书质量评估标准与审查验收、出版 第一节 政治标准 第二节 记述标准 第三节 体例标准 第四节 特色标准

第五节 志稿的评议和审定 第六节 志书出版

第七节 少数民族文字志书的翻译出版 第十二章 地方志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地方志信息资源具有一般文献无法替代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作用 第二节 旧地方志的管理与利用

第三节 加强地方志信息资料管理,加快地方志信息数据库建设 第十三章 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地方志行政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十七大报告,做好思想工作管理 第三节 地方志的日常工作管理 第四节 资料管理 第五节 审定稿制度

第六节 地方志文献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节 领导艺术 第十四章 新时期地方志编纂工作相关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详细介绍了新时期地方志的编纂的基础知识、地方志的编纂原则与质量标准、体例编纂标准、地方志的设计与志稿的审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要点;及地方志的凡例、篇目、总纂要点,与各地方志专志、年鉴、新时期区县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地方志志书质量评估标准与审查验收、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编纂工作的行政管理。 本书特点:

指导性强——针对十七大的精神要求和新时期地方志编纂工作标准、要求与工作要点指导过程工作的具体细节、环节,本书都做了细致的介绍,做到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规范性——本书主要依据我国最新的地方志编纂规范,按照其中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来规范和指导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操作。

紧跟时代——本书的内容代表了新时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要求,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了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活力和国情的真实性。

权威编著——本书由长期从事地方志编纂工作研究及其指导的资深专家、教授结合自身经验与实践成果精心编写。

读者对象: 地方人民政府 文化局、档案局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 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编史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史志研究院、史志办公室 地方志研究所

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地方史志办公室 地方志协会

推荐第3篇:地方志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9月, 地处边陲的防城县东兴镇,一批进步青年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冲破家庭

樊笼及层层阻力, 奔赴广州读书,寻求革命真理。不久,李成通、雷慧贞等4人在广州加入

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成为防城籍最早的共青团员。

1926年秋,受南路共产党组织的派遣,杨枝水、钟竹筠、邱祥霞等到东兴开展革命工作,

成立了防城最早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对外公开的名称为防城县青年运动委员会。

1950年,防城县青年组织更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防城工作委员会,张恒担任代理

书记;1952年林树海接任书记。1956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防城县委员会,林树海、

唐述杰担任书记。1958年,防城县治迁往东兴镇,县名改称为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团委亦改

名为共青团东兴各族自治县委员会,唐述杰担任书记。1964年,由刘创兴接任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防城县的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普遍遭受冲击,其工作均被工代会、

妇代会、红代会等组织取代,直到1972年底才恢复活动。1972年11月,共青团东兴各族自治

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东兴召开,会议以“发挥团员青年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战斗作用”为议

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东兴县第五届委员会,黎阅经担任团县委书记。

1978年12月,县治从东兴镇迁回防城,改称为防城各族自治县,县团委相应更名为共青

团防城县委员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防城县共青团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从1979 年到1991年,召开了第

六、第

七、第

八、第九和第十次代表大会。

附: 1979年至1991年共青团防城县历届代表大会简况

┏━━┳━━━━━┳━━┳━━━┳━━━━━━━━━━━━━┳━━━┳━━━━┓

┃ ┃ ┃ ┃ ┃ ┃ ┃全县团员┃

┃次数┃ 时间 ┃会址┃ 书记 ┃ 大会中心议题 ┃代表数┃ ┃

┃ ┃ ┃ ┃ ┃ ┃ ┃ 数(人) ┃ ┣━━╋━━━━━╋━━╋━━━╋━━━━━━━━━━━━━╋━━━╋━━━━┫

┃ ┃ ┃ ┃ ┃肃清流毒,解放思想,为四化┃ ┃ ┃

┃六次┃1979年10月┃防城┃朱海燕┃贡献青春。 ┃ 495 ┃ 16382 ┃

┣━━╋━━━━━╋━━╋━━━╋━━━━━━━━━━━━━╋━━━╋━━━━┫

┃ ┃ ┃ ┃ ┃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为两┃ ┃ ┃

┃七次┃1982年8月 ┃防城┃高吉刚┃个文明建设贡献青春。 ┃ 320 ┃ 13145 ┃

┣━━╋━━━━━╋━━╋━━━╋━━━━━━━━━━━━━╋━━━╋━━━━┫

┃八次┃1985年10月┃防城┃ 曾东 ┃青年应该积极投身改革开放。┃ 242 ┃ 14350 ┃

┣━━╋━━━━━╋━━╋━━━╋━━━━━━━━━━━━━╋━━━╋━━━━┫

┃九次┃1988年10月┃防城┃ 曾东 ┃ 立足本职,参与改革。 ┃ 211 ┃ 12012 ┃

┣━━╋━━━━━╋━━╋━━━╋━━━━━━━━━━━━━╋━━━╋━━━━┫

┃ ┃ ┃ ┃ ┃青春献“八五”,奉献在本职┃ ┃ ┃

┃十次┃1991年8月 ┃防城┃龚义俊┃创业在今天。 ┃ 230 ┃ 14712 ┃

┗━━┻━━━━━┻━━┻━━━┻━━━━━━━━━━━━━┻━━━┻━━━━┛

防城县革命青年组织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充分地发挥其社会职能。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

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能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各种社会进步活动。

自第五次团代会开始,团县委在全县各族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学英雄的活动,全县各

基层团组织分别举办雷锋事迹展览、报告会,召开学雷锋经验交流会。团县委还于1976年初

召开了1000人动员大会, 尔后,全县成立了各种学雷锋小组1258个,有14166多青少年参加

了学雷锋活动。1977年6月,召开全县青少年学雷锋先代会,受表彰的学雷锋先进单位168个, 先进个人689名。 1979年,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防城县的峝中公社团委组织320名团员2059名青年投入 支前参战活动, 出动支前工日17200个,火线运送弹药2050箱,送饭送水1700多担,抬担架

260多次,组织供应猪肉9万多斤,蔬菜12万多斤,木柴21万多斤,全社共有396名团员受奖,

其中荣立一等功2人,二等功5人,三等功39人。全县91名团员分别受到团中央、团区委、团 地委的表彰。

在改革开放时期,共青团防城县委在农村团员中广泛开展科技兴农和培养农村青年“星

火带头人”的系列活动。全县各级团组织先后举办了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1760多期,培训各

族农村青年近万人,使数以万计的农村青年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到1992年底为止,

全县共培养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 151名,其中江山乡珍珠养殖专业户林坤梅被评为全国

农村青年星火标兵。全县有5名团干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团干,6名团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青

团员,近2000名团员分别被评为地、县两级植树造林先进个人、优秀团干和优秀团员,全县

有500多名青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防城各族自治县委员会为国家,为防城县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儿

女。在保国卫家、建设祖国、建设家园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推荐第4篇:永州 地方志

永州 地方志

第五节 姓 氏

一、姓氏概况

唐宋时期,区内人口不多,姓氏鲜少。元末明初,朱元璋“扯湖南填四川,扯江西填湖南”,区内人口大部分他徙,外省外地人口举族全家迁入(主要是江西),姓氏增减变化大。延及民国,全区姓氏有300姓之多。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干部职工的调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女性人口婚人等因素,区内姓氏大增。蓝山县在民国22年,只有163姓,到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至273姓,增加1lO姓。全区人口比较稀少的姓氏,90%以上为新增姓氏。

1991年,全区共有625姓,单音节姓(单姓)620个,双音节姓(复姓)5个,即上官、司马、欧阳、诸葛、皇甫。其中复姓上官、司马、诸葛集中于永州、冷水滩二市,皇甫集中于蓝山,欧阳分布于全区各县。

全区各县均有的姓氏86个,占全区姓氏总数14.63%;1县独有的姓氏247个,占全区总姓氏42.01%;2县共有的姓氏90个,占15.31%;3县共有的姓氏43个,占7.31%;4县

共有的姓氏29个,占4.93%;5县共有的姓氏29个,占4.93%;6县共有的姓氏23个,占3.91%;7县共有的姓氏41个,占6.97%。

以行政区划为界,零陵县(永州市和冷水滩市)191姓,祁阳县374姓,东安县391姓,道县168姓,宁远县225姓,江华县165姓,新田县167姓,蓝山县273姓,江永县256姓,双牌县191姓。

1995年统计,区内姓氏人口数量居第一位的为唐姓,第二为李姓,第三为陈姓,第四为张姓。4姓人口之和达53万余人,占全区人口10%。其他人口较多的姓氏依次为王、蒋、刘、周、黄、何、杨、胡、欧阳、赵10姓。人口稀少的姓氏为乙、夕、亿、书、今、

六、戈、仆、公、

五、下、

四、太、立、印、阴、辽、午、水、井、长、未、见、业、司、冉、边、百、红、由、对、克、吁、化、言、卯、杰、求、屯、巨、圣、幺、回、初、胜、有、片、为、私、让、臣、贞、赤、罕、良、言、灶、纶、佟、甫、灵、针、帐、闰、泗、青、治、枕、奇、阿、亥、坚、庚、音、原、沓、那、达、伟、牧、委、茹、犹、府、谈、昔、姬、闻、说、栗、哀、序、泥、胥、顿、寥、英、依、往、卒、查、旺、浏、冒、南、玲、药、钦、益、班、珠、读、展、笪、岩、黑、荤、慈、勒、辜、滩、铺、粮、将、泽、昌、奏、庙、咎、帅、雁、超、断、奚、匡、钮、菊、扈、庵、碗、磨、儒、巢、藏、阙、首、尉、贤、沃、岭、丛、贯、邃、敦、静、慕、穆、慧等158姓。

二、部分姓氏来历及分布

(一)唐姓 祁阳唐姓有三支:一支始祖唐全克偕弟全俊、全明、全德于明洪武年间(1368~1378)自江右(江西)迁入祁阳,全克居祁阳观音滩夏乐甸;全俊、全明居祁阳麻托湾;全德居祁阳李本塘。其子孙分居祁阳唐家岭、山川、八佾塘、大村甸等处。另一支始祖唐大用,元末明初自洪都(南昌)迁金陵(南京),再迁祁阳土桥(今属祁东),后移居祁阳梅溪。再一支始祖唐发胜,于明洪武年间(1368~1378)迁入祁阳三官塘,后嗣散居于同德塘、文明铺、宝塔边、享塘、腊树园冲、枫树山、狭江、三官塘。东安唐姓分十甲唐,有一甲唐„„以至十甲唐之别。莒国公唐俭的后嗣唐世曼由山西太原徙零陵,因世曼办团练抗黄巢“有功,唐昭宗时举为永州刺史”。其后代居永州南乡,后嗣唐冕自零陵迁东安龙溪(白牙市),其子孙聚居于白牙市周围村庄,俗称“七甲唐”。道县唐姓,长安唐李德仕唐太宗朝,后嗣子迪为廉州宪,与生于益州(今山东)的廉州太守周崇昌同徙永郡,子孙科甲蝉联,代不乏人;子迪七世孙唐揆(宋真宗景德年间)才学兼长,文事武备,初任衮州通判,后以武功授马步指挥,领镇舂陵,其子紫修、紫丘、紫富因公卒,卜葬于道县濂源黎碧岐,择居于濂滨保达村坊。其后嗣居道县达村、夏柳、菱角塘、上唐村、井水唐家、石山唐家、新居墙等村落。宁远唐姓,始祖原籍江西泰和县集贤村,宋末避金乱,迁人湘南,历衡及永,再徙宁远,初居平田,再迁东山的潮水,后嗣居太平乡、下坠乡、禾亭乡、仁禾乡、冷水乡等处。另一支由零陵三蚯田初迁道州,再迁宁远九嶷舜源峰、鲁女峰,后嗣居湾井、麦地、大界、天堂等乡。零陵唐姓有三支:一支始祖世蚯于唐代迁零陵南乡黄田铺一带,子孙中有人迁入东安;另一支始祖子迪于唐代迁入零陵进贤乡;再一支始祖璧三郎于明代自江西庐陵县迁入零陵。蓝山唐姓始祖唐文朝,原籍江西泰和县,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偕弟文左、文右来蓝山游览,卜居月溪,子孙居大洞、太平圩、毛俊等乡镇。

(二)陈姓 祁阳陈姓远祖志泰,原籍四川省蒲江县,生子用宾、顺宾、南宾。用宾于元 末为万户总戎,镇守祁阳,遂落籍,居祁阳金兰桥(今属祁东);顺宾于元末兵乱之际,携三子德新、德兴、德通迁居祁阳城北,子孙居石佛、牛塘、龙江桥、花鼓冲、狭江、清水塘、长流铺、白水、河埠塘、白竹塘、兰桥、小陂桥(属今祁阳)、鱼陂甸、洪桥、金兰桥、双江口、攸陂、草塘(今属祁东)等处,其后嗣迁居外省外县为数甚众。另一支始祖陈镳公,于明中叶自江西九江义门迁入祁阳,居下马渡藕塘冲。东安陈姓同姓同宗,始祖自江西泰和县于元末徙东安,至今25代,人口以大庙1

21、塘复、水岭三乡为数较多。大庙口陈姓与广西全州的黄土井、黄沙河、庙头等地陈姓联谱。蓝山陈氏始祖之一陈谏,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由郴州迁入蓝山东江佛子岗,后代居于城关、龙溪、所城等乡镇;始祖之二陈怀忠,原籍江西泰和,初迁郴州,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再迁蓝山城东秀峰山下(今龙溪乡芙蓉井);始祖之三陈伯环于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迁入蓝山县洪观乡三广,后嗣居洪观、土市等乡;始祖之四陈企,原居疑麓,明洪武时迁入今蓝山大桥乡龙家屋地定居。宁远陈姓,原籍江西,元末兵变,其祖陈至德携子室经宜章人宁远,筑室于今宁远水市镇石马村;另一支于明代因选妃一事,其祖陈永胜携家小从江西吉安避居桂阳县泗州寨,再迁宁远神仙洞、杨塘等地,子孙居于上龙盘、小睦塘、桐木累一带。江永陈姓有两支自营道迁入,一支居接龙桥,一支居永明城东;第三支陈姓始祖于隋开皇九年(589)自山东青州迁入。

(三)刘姓 宁远刘姓有两支:其一祖籍沛县(今江苏省内),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长沙王第十三子节侯刘买来舂陵。刘买死,其子戴侯熊渠嗣位。熊渠死,子刘仁嗣位。仁徙南阳(今湖北枣阳),命子刘昌定居舂陵以守祖坟。其二始祖刘忠正,原籍江西,宋时,因避乱迁入宁远大陂洞(今云潭乡),其子孙居禾亭乡拱桥刘家、仁和乡刘安仲等地。祁阳南部一支刘姓始祖刘相,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万历年间寓居祁阳白水镇经商,生子焕荣、秀荣,相死后焕荣携秀荣四子回江西庐陵,秀荣与其子刘垣留下守父陵,遂在白水繁衍后嗣,现祁阳白水、进宝塘、杨冲、唐家岭等地刘姓均为其后裔。蓝山刘姓也有两支:一支始祖刘济弼,原籍江西泰和县,宋初迁嘉禾邓林村,子孙再迁蓝山桥头江,后嗣居洪观、早禾、太平圩、大洞等乡各村庄;另一支始祖刘肇基,亦江西泰和人,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迁入今蓝山县洪观乡坦头,其子孙分居于总市乡。

(四)李姓 祁阳李姓有两支:一支始祖李吉甫,明洪武初,率三子元卿、光卿、廉卿从邵阳城福迁祁阳梅塘(今属祁东);元卿后嗣居祁阳白水、丙溪冲、湖广东村;光卿子孙居祁阳油塘、鱼子桥、李家湾,文明铺区的云盘甸、紫山冲,今属祁东白地市区的苍江桥;廉卿后嗣居洪桥、大营市、石牌江、原山甸、朵云山(均属祁东)等地。另一支始祖李德进,原籍江西庐陵,初迁常德武陵的梅泉,元末再迁祁阳,始居陶阿村,继居石鼻头,后嗣移居观音滩、大忠桥、萧家村等地。宁远李姓也有两支:一支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萧临洮),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二年(500),李道辨为南道开拓大使、荡寇将军,奉旨征瑶而来宁远,因感南齐政局动荡,目睹宁远山水秀丽,遂定居木塘,其子孙居今宁远下灌乡、湾井乡的久安背、东安头、田心等村落。另一支祖籍陇西,后唐时随祖李千护由江西吉水初徙桂阳,次徙嘉禾,后徙宁远,称“西平启”派,初居逍遥岩,后分居礼仕湾、保安、禾亭、中和、冷水、神下等地,下灌和礼仕湾两村是宁远李姓人口集中的地方。道县李姓始祖李荣胜,原籍山东青州苦竹洞上颈滩人,因兵燹年荒于明洪武年间其后嗣李光恩、李光惠偕妻室迁道州城西,未几移居于罗汉神后虎形山,至五世已成望族,子孙居于华岩、寨子脚、桐溪尾、下长兴洞、社湾、马垒、陡岭等村落。

蓝山李姓两支:一支与宁远李姓同始祖,系李千护之后裔,居洪观、早禾、楠市、总市、龙溪。所城等乡镇;另一支始祖李文卿,江西泰和县人,初迁衡州,于元至正十年(1350)再迁蓝山士市乡新村、马袅等地。江永李姓与道县李姓同源,系从道州迁入永明。

(五)张姓 湖南张姓远祖张浚,北宋自西蜀绵竹徙楚湘,宋隆兴二年(1164)卒,葬宁乡县沩山,后嗣居长、衡、邵、永、辰等地。浚四世孙朝风于宋理宗时,因于江西为官,遂落籍泰和县。五世孙允从泰和迁沅陵,宋末复迁江西泰和。六世嗣孙万隆、万盛、万祥于元初从江西泰和再迁湖南;祥居衡州,隆盛居祁、邵。万盛孙诲繁迁零陵发元坪,为零陵张姓一支人的始祖。清初盛公嗣孙有人徙蜀,历代繁衍,今已成乐至望族。宁远张姓始祖原籍江西泰和,元末兵变,张玄贵率三子避难而人永郡,长万一居零陵接履桥,为零陵另一支张姓始祖;次万二居宁远大阳洞;幼万三居宁远云潭,但万二于明初再徙零陵。

(六)王姓 蓝山王姓始祖王仁鞠,原籍江西泰和,于宋仁宗时迁入今蓝山县大洞乡上里田,其子孙居大洞、土市等乡各村庄。宁远王姓始祖原籍江西吉安,元末因避兵乱徙宁远秀峰山、石门山、大奇山、鲁观、九嶷等地。祁阳王姓有两支:一支始祖王陵官,明初自江西迁入永州,历二代,必恭、必敬、必亮相率迁祁阳,定居白水、石坝、燎皮甸、萧家村等地;另一支始祖王信,元末由江西泰和匡山寺举家初迁湖南茶陵县,后再迁祁阳古木塘(今属祁东);其长子朝先后嗣居大栗、矮陂桥弋延山寺、油榨头;次子朝林子孙居畔塘、铁坡湾、落排洲;三子朝祖后嗣居古木塘、山水坡;四子朝宗后嗣居三望甸、汪家坳、官坪、宫夏塘、丁字桥(今属祁东);五子朝觐后嗣居书林寺、灌渡桥、西冲、小山冲等地。

(七)蒋姓 各县蒋姓虽同姓,并不同宗,且迁入时间地点也各异。道县蒋姓,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蒋嵩封平都侯,原籍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因镇抚南邦过营浦,逐落籍道州,其后嗣居道县龙村、银山、五州、上汶、麻湾、白面下、赤竹园、杨柳塘、红家山、洞子塘、马家岭、小江口等40余村落。零陵、东安蒋姓,元末蒋百九自江西庐陵徙楚南永州;另一支黄田铺涧山蒋姓始祖甲子四郎于明初自江西泰和迁入零陵,其子孙或徙居县境内水口山,或徙居新田县,或徙居广西兴安县;还有一支邮亭圩蒋姓系从蓝山迁入。蒋百九之孙万

一、万二由零陵迁入东安片塘、禾仓头安居;稍后蒋万四子景量由零陵徙居东安中田,蒋万

一、万二为东安蒋姓始祖,蒋姓人口几乎遍东安。祁阳蒋姓原籍广西全州梅潭,元惠宗至元年间(1335~1340)蒋受一郎、受二郎徙居零陵、祁阳。受二郎于明洪武初定居祁邑天门山,为祁阳蒋姓始祖,后嗣居祁阳下马渡的云盘甸、大忠桥等处。蓝山蒋姓始祖蒋仲和,原居临武县罗源村,宋代迁入蓝山埠头蒋家。由临武罗源村迁入蓝山落籍的还有大洞乡观兑、总市乡蒋家洞等村蒋姓始祖。

(八)周姓 宁远周姓始祖周崇昌,原籍山东青州,唐永泰年间(765~766)为廉、白二州太守,因卜居宁远大阳洞望岗,后嗣居石马坊、杨梅洞、水市、梅岗、天堂、冷水一带。道县周姓有两支:一支是从宁远迁人的;二支是原籍山东青州周归仁,以魏博节度使迁襄阳刺史,五世嗣如登进士第,授韶州曲江令,任道州刺史,终任所。其弟如锡,唐武德元年(618)中进士,任高州刺史,后因奏事忤旨,贬道州司马,遂落籍;其子孙居楼田、安村、上渡、车头、五里牌、周家坊等处,周敦颐为其后裔。江永周姓系营道周归仁一支后嗣迁人,其子孙住江永城关、允山、厂子铺、夏层铺、冷水铺、兰溪、桃川、上洞等9乡镇。祁阳周姓有两支:一支始祖周贵孙,元末避乱初迁酃县;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职居参将,镇守常宁;后嗣落居菜花岭,其

三世孙友亮生子五:三子璋迁祁阳石湾里,四子琼迁祁阳财塘,为祁阳周姓始祖之一。另支始祖周彦升,元惠宗至元年(1335~1340)从江西泰和县迁居衡阳县南乡乐家塘,后其长子、次子徙居祁阳青山乡、大同市(今属祁东),后嗣居祁阳(包括今祁东)各地。

(九)何姓 道县何姓始祖何天都原籍山东青州,元代因贸易迁入道州;另一支始祖何念三,由山东青州迁人道州,卜居城东,世称东门何家,书香绵延,科甲蝉联,至清代而愈显;何姓子孙居城东、水南、祥林铺、仙子脚、桥头铺、两河口、高车等处。宁远何姓始祖原籍江西泰和,元末以避兵乱迁入宁远保和乡四都老屋定居,后嗣居新屋里、百河洞、寡婆桥、大阳洞、龙须村等处。新田何姓始祖于唐僖宗年间(874~888)为避战乱,由江西泰和鹅颈塘陈枧下迁入新田县白面峰平阳石下(原宁远南隅,今新田下漕洞镇),子孙居陶岭、高山、三井等乡。

(十)杨姓 祁阳杨姓有两支:一支始祖杨千仕,明洪武初自江西迁零陵,居黄阳司堆塘,越三世,孙杨才通转徙祁阳杨家洲,子孙居丝塘、双江口、宝方寺等处;另一支始祖杨树德(六十八郎),于明洪武初由江西吉水迁祁阳下七渡。道县杨姓始祖原系福建泉州镇江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随杨海成进京,康熙元年(1662)奉旨按察衡州府,因力不能耕,转回投旗,二十四年(1685)至永州,三十六年(1697)迁道州登封乡一都一甲落籍,其后嗣居达头山、草鞋坪、兴桥等地。东安杨姓,始祖为宋英宗时曾任户部尚书杨相师,为避金乱携子道、远、通、达游泉陵,遂卜居;次子远任东安教谕,定居东安,至今800余年,嗣孙繁衍,散居东安全县,为东安望族之一。宁远杨姓,原籍中原成纪(今河南洛阳),唐宪宗时,其祖杨房任郴州刺史,告老回乡肘,赴道州探访同乡元结,途经宁远,慕此间山清水秀,遂卜居董家坪(今双板桥),后嗣居桐山、双板桥、逍遥岩一带;另一支,明末时自江西泰和初徙宜章,再迁宁远南乡,子孙居水市车头铺、罗家沙洲等处。蓝山杨姓始祖杨璋山,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将兵来郴桂,年迈家居蓝山下坊,后迁楠市镇竹山腹,其子孙居城关总市、早禾、祠堂圩等乡镇。

(十一)黄姓 黄姓有瑶汉之别。宁远瑶族黄姓,秦代以前即定居于此。宁远汉族黄姓,原籍江西吉安,唐代其祖宦游湖南,卜居零陵西路水字桥,至唐代中叶,黄天胜兄弟三人,由零陵迁至宁远,居西乡笑天龙(今柏家坪区)、杨桂坪(今石家洞乡)等地;另一支始祖黄胜和于南宋自蓝山古城迁入宁远湾井,后嗣居于冷水、梅岗一带;第三支于元朝自江西泰和迁宁远腰江定居,后嗣居李家铺冯石村及禾亭、保安等处。蓝山黄姓有三支:一支始祖黄照林,原籍江西泰和,于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迁入楠市镇道阴洞,再迁黄均得定居,后嗣居楠市镇、南屏乡各村落。二支始祖黄都务,宋神宗年间(1068~1085)自江西泰和将兵蓝山,致仕归,居县城(今古城),后裔居总市、竹管寺、龙溪等乡镇。三支始祖黄都衙,江西泰和人,宋徽宗时迁人蓝山锡楼,子孙居土市乡各村落。新田黄姓始祖云梯,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世居山东青州十字街,官居总兵,职列将军,掌天下兵权,握国家军印,奉诏出征,领兵南下,征伐湖南,镇守道宁(是时新田属宁远县),遂落籍,后嗣居今新田城东、田家、骥村、冷水井、城关、金陵等乡镇。道县黄姓始祖黄天相,原籍山东青州,明初,山东气候违和,瘟疫迭起,聚族远徙,遂偕弟天臣、天龙、天武并子侄初徙湘境;洪武八年(1375)再迁道州修义乡(今上关乡)坪塘村,见其地形辽阔,因此卜居落籍,后嗣居坪塘、柑子园、南塘尾、下追塘等地。零陵黄姓远祖山谷,原籍江西洪州府分宁县,子孙于明初徙居零陵县治东隅府学里,后嗣日林公于城西水字桥构宅居住,子孙居老村里、二房村、官房村、斜塘、风塘、过路塘、斑竹瑭、三丘田等地。

(十二)赵姓 蓝山瑶族赵姓始祖赵友旺,明洪武二十年(1387)由江华迁蓝山紫良源,后代居紫良、荆竹两乡各村落。另一始祖赵进娇,明正德年代由江华迁人蓝山,子孙居荆竹瑶族乡各村落。再一始祖赵逊机,明弘治年间由宁远迁入蓝山大源,子孙居汇源瑶族乡各村落。 (十三)陶姓 祁阳陶姓始祖以山,原籍浙江,明洪武二年(1369)任祁阳知县,因爱祁阳山水,遂落籍祁阳石洞源。

(十四)吴姓 道县吴姓,祖籍山东青州都益县,唐敬宗时(825~827)吴宏宦游长沙,尽忠楚室,其子吴可思避难迁道州蒲渴,后嗣于宋仁宗时移居东门锦里,十二世孙吴必达高中状元,吴姓居道县石下渡、饶塘等地。东安吴姓,原籍江西南昌下溪百花洲(民国时辟为中山公园),明初吴斗垒生子四,一子携家室迁居东安青下乡(今花桥区),至今26传,蔗桥区吴姓人口最多。

推荐第5篇:地方志工作总结

农林科学院

2011年度地方志工作汇报

2011年,农林科学院在地委、行署、林业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志办的业务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志工作,紧紧围绕科研中心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年初以来,我院就把地方志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布置地方志工作,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由党委书记主抓,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认真抓好、抓紧,狠抓任务落实,经常研究、解决撰志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撰志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二、合力攻坚、层层落实

撰志工作是一项纷繁的工程,只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我院采取多种方式,认真搞好撰志工作。一是加强与地志办的沟通。在纲目增设、修订过程中主动与地志办进行联系。二是建立科学的分工负责制。明确编写任务,给具体撰写人员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责任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三、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撰志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为使撰志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院始终把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撰志干部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撰志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确定专题进行认真地讨论和交流。认真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大兴安岭地方志书年鉴编纂行文规范》。学习中,我们注意结合工作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大了对撰志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地区组织的业务培训。上述措施,使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为搞好撰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考证、初稿编纂工作

资料是撰志工作的基础,做好收集资料工作是保证年鉴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年鉴顺利完成的关键之所在。我们认真做好撰志工作的前期准备,通过到查阅、走访等形式,搜集大量的档案资料,保证了文稿质量,做到了图文并茂,为编纂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到目前为止,已按要求完成了年鉴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农林科学院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推荐第6篇:某地地方志

第一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农业税收

一、农业税。建国初,农业税是专区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全 区1952年农业税收入为2428.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6.4%(当时辖县、镇)。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负担逐年减轻,农业税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低。到2000年,全市农业税收入为367l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 比1952年下降63.6个百分点。

二、农林特产税 是从农业税分离出的一种税。1987年下半年开始试点,1989年开征。

三、耕地占用税

四、契税收入

第二节 工商税收 截止l993年底,市工商税征收税种有:产品税、增值 税、营业税、工商统一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 户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 使用税、国有企业奖金税、国有企业工资调节税、印花税、固 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工商税收税款滞纳金、补税罚款收 入、其他工商税(包括车船使用牌照税、房产税、屠宰税、牲 畜交易税),共计l 8个税种。

第三节 企业收入

1983年,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对部分国营企业征收的所 得税、仍视为企业的上缴利润,列入企业收入。

1984年,实行 第二步利改税,全区绝大多数盈利企业,均由上交利润改为缴 纳所得税和调节税,仍列入企业收入。

l986年至l993年,国家对国营企业在第二步利改税的基础上,从1987年起,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核定利润、上缴基 数、年 终 结 算、多 退 少 补 。

1994年,企业全部实行利改税,为便于考核统一口径,企 业上交的所得税仍列入企业收入。

第四节 其他收入

一、规费收入,包括公安规费、工商规费、卫生规费、民 政规费。从1995年 起,规费收入改列其他收入科目。

二、公产收入,包括财政部门主管的公房和其他公产租赁 和变价收入等。1962年至l993年累计收入440万元。1994年至 l997年共收入200万元。

三、罚没收入,包括公安、司法、工商、物价、审计、城 市管理等。

四、其他杂项收入,包括专款收入,企业上交折旧基金, 以前年度支出收回,追缴赃款赃物变价收入及其他零杂收入。 从1 997年起,行政事业费收入纳入预算内。

第 五 节 公 债

三、国库券。I981年开始发行。

发行期:1981年至1991年,每年发行一期,于每年元月1 日起发行,单位认购的于6月30日结束,个人认购的于9月30日 结束,计算利息从当年7月1日起。1992年至1993年发行的国库 券,第一期,从4月1日开始计息,第二期,从7月1日开始计息 。 l993年 第 三 期 , 为 非 实 物 国 库 券 , 由 银 行 负 责 发 售 。

债券 面 额:l983年 至l 989年发行的分为5元、lo元、50元和l 00元4种,l990年至l 99 1年发行的分为5元、low元、20元、50元和1 00元5种; l992年分为50元、100元和500元3种:1 993年分为l 00元、500元和1000元3种。 还本付息办法是:1981年至l984年发行的,自发行后第六年起分5年做5次偿还,每年20%;1985年至1987年发行的,于 发行后第六年一次偿还本息;1988年至l 993年发行的,偿还期 为3年,发行后三年一次性归还本息。其中:1992年和l993年

筝一期为5年:历年利率为:1981年,年息4厘;l982年至1984年,单位购买的年息4%,个人购买的年息8%;l985年,单位购买的年 息5%,个人购买的9%;1986年至1988年,单位购买的年息 6%,个人购买的年息1 O%;1989年至1990年,年息为14%; l991年,年息10%;l992年第一期年息为low.5%,第二期为9. 5%;1993年第一期年息为15.86%,第二期为13.96%。另外,

1989年国家还发行了特种国债和保值国债,1990年至l991年继 续发行特种国债。发行对象、办法与同期国库券内容基本相同。

第三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一、基本建设支出。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也称企业更新改造资金。

三、科技三项费用

四、流动资金 1962年至l983年,地区财政拨付给企

业的流动资金累计达4362万元,

五、支援农业支出 包括支援农村生产和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

l、支 援 农 村 生 产 支 出 , 包 括 小 型 农

田 水 利 和 水 土 保 持 费、支援农村合作生产组织资金、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出、发

展 粮 食 生产 专 项资金 支 出、农 村 农技推 广

和 植保 补 助费等 。l981年后,大部分改为有偿(无息)支援, 即有借有还,周转使用的方式。从此,全区各级财政逐步建立 了有借有还的支援农业周转金。周转金使用范围,包括种养 业、乡镇企业和其他有关支农的项目。

2、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包括农垦事业费、农业事业

费、农场事业费、畜牧事业费、农机事业费、林业事业费、水 利事业费、水产事业费、乡镇企业事业费和其他事业费等。

第 二 节 城 市 维 护 费

城市维护费,是财政拨付的城市公用事业经费。支出范围 包括:道路、桥涵、给水、排水、公共污水处理、城市防洪堤 坝、供气、供热、城市交通管理、消防、路灯等项公共设施的 维护费:园林、苗圃、公共绿地、风景绿地等园林绿化设施维 护费;公共厕所、清扫垃圾、街道洒水、扫雪等公共环境卫生 补助费:城市其他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费。城市维护费 支出,随着经济建设和市政建设的发展逐步增加。

第三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 的资金逐年增多。从不同时期看, 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一、教育事业费 包括中等专业学校经费,职业教育经 费,中学、小学、幼儿教育经费,特殊教育经费,广播电视教 育经费和其他教育经费。

二、文化事业费 包括文物事业费、艺术表演团体经费、图书馆经费群

众文化经费、其他文化事业费等。

三、卫生事业费(含中医事业费) 包括医院经费、卫生

院补助费、防治防疫事业费、药品检验机构经费、妇幼保健经 费、中等卫生专业学校经费、其他卫生事业费等。

四、公费医疗

五、广播电视事业费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县广播站 和其他广播事业费。

六、体育事业费 包括体育竞赛费、业余训练费、体育场 馆补助费、其他体育事业费。

七、党政群干部训练事业费 主要用于各级党校经费。

八、计划生育事业费 包括手术减免费、避孕药具经费、

基层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经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宣传服务站经 费和其他计划生育事业费。

九、科学事业费 包括自然科学事业费、科协事业费。

十、档案事业费、地震事业费和其他文教事业费 档案事 业费,

第 四 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包括:抚恤费、离休费、退休

退职费、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自然灾害救济及其他民政事业 费。

一、抚恤事业费 包括牺牲病故抚恤费、残疾抚恤费、烈 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安置费、优抚事业经 费和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维修费。

二、离休费 包括离休干部的离休金和离休人员的活动费

及其他经费等。

三、退休费 这项开支包括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退职人员 退职金和其他经费。

四、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 包括农村社会救济费、城镇社 会救济费、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 费、殡葬事业费和社会残疾人福利事业费。

l、农村社会救济事业费。

2、城镇社会救济费,包括对城镇居民中的困难户进行

抚 恤 和 社 会 救 济 福 利 事 业 定 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

3、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费。

五、自然灾害救济费 是用于解决灾民吃、穿、住困难户 的救济费和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时用于灾民的抢救、转移、安 置、治病等费用。

六、其他民政事业费 1985年开始单独设款。 第 五 节 行 政 管 理 费

行政管理费,包括行政机关经费、党派团体补助和公检法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

1、行政支出,包括人大经费、行政机关经费和1987年以 前的党派团体补助费支出。

2、党派团体补助费,包括党派补助费、政协经费、人民 团体补助费。

二、公检法支出 包括公安、安全、司法、法院和检察支 出。

1、公安支出,包括机关经费和业务费、看守所拘留所经 费、收容审查所经费、干部训练费和其他经费。

2、司法支出,包括司法机关经费和业务费、干部训练费

和其他经费。

3、法院支出,1991年,从司法检察支出款内划出单列。

支出范围包括法院机关经费和业务费,干部培训费和其他经 费。

4、检察支出,1991年,从司法检察支出款内划出单列。支出范围包括检察机关经费和业务费,干部培训费和其他经 费。

5、安全支出。第 六 节 其 他 支 出

其他支出比较零散不稳定,各年间变化较大,支出项目很 不统一。如其他部门事业费、价格补贴支出和专款支出类等均 列在其他支出费内。

一、其他部门事业费 包括工商管理部门事业费、税务部 门事业费、统计部门事业费、劳改劳教事业赞和其他事业费。

l、工商管理事业费,主要用于基层管理机构经费和工商 管理部门业务费。

2、税务事业费,主要用于列入事业编制的税务机构经费 和征收业务费,

3、统计事业费,主要用于统计业务费和抽样调查队机构 经费等。

4、劳改劳教事业费,主要是对劳改劳教单位的补助经

费。包括教育改造和犯人生活费、犯人就医补助和警备设施及 劳改劳教工作人员训练费等。

5、其他事业费,包括财政事业费、审计事业费、行政机 构事业费、党派团体事业费补助、农业税征收费、乡(镇)财 政经费、城镇建设规划和其他费用。

二、价格补贴支出 包括粮食加价款、市镇居民的肉食价 格补贴、平抑市场肉食差价补贴、平抑蔬菜市场差价补贴、民 用煤销售差价补贴、农用生产资料差价补贴等。1985年开始, 单独设类。

三、专款支出 包括环境保护补助资金、城市水资源建 设资金、教育附加支出。

l、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是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收入用 于补助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综合性治理措施,以及 补助环保部门监测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的专款支出。

2、城市水资源建设资金,是城建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 从1986年开征,用于水资源建设的专项支出。

3、教育附加支出,是税务部门征收的按规定用于教育事 业的专项支出。

四、其他支出 包括少数民族补助费、人民防空经费和其 他支出费用。

第四章 财政管理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l985年,实行“划 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河北省对廊坊地 区固定收入和分成收入仍实行“总额分成”的办法。收支基 数,以1983年决算为基础进行调增调减,最后核定廊坊地区收 入基数为l 3262万元,支出基数为9595万元,留成比例为72.

4%。1986年,实行“按比例上解”的体制。收支以1985年基 数为依据进行调增调减,最后核定收入基数为13370.9万元, 支出基数为9623万元,留成比例为72%。

I987年,开始实行“上解递增包干、增长全留”的体制。 收支基数未作调整,河北省照顾大厂县62.4.万元进体制,核定 廊坊地区留成比例为72.3%,上解省27.7%,基数为6038万元, l987年递增比例为6.5%,应上解省收入6430万元。年终决算实 际递增比例为5%,上解省收入6339万元。同年中央向地方第 二次借款,按1986年,财政支出20999万元为基数,扣除价格 补贴和个人工资部分l0983万元,借款基数确定为1OOl6万元, 比例为15%,省向廊坊地区借款额为1500万元。其中:地区本 级370万元,县级1130万元。1988年,财政体制未变,重新核 定收支基数,以1 986年决算为基数进行调增调减,核定收入基 数为19788.4万元,支出基数l2984.3万元,1987年,中央借款

1260万元进体制。最后核定廊坊地区留成比例为65.7%, 比1987年减少了6.5个百分点,上解递增比例,由1987年的6.5%调为5.5%。1989年至1993年,体制基本没变化。1994年,在工 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全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采取整 体设计、分步到位的策略,在基本维持原财政体制分配格局的 基础上,同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即新老体制双轨并行。

第 二 节 预 算、决 算

一、预算

1985年年至1986年,地区预算安排,坚持“统一领导,分 级管理、分灶吃饭”的原则。凡应由各县解决的问题,均由各 县财政根据自己的财力自行解决,

l987年至l993年,实行“收入上缴、递增包干、增长全 留”的体制。预算安排,仍坚持“量入为出,自求平衡,不打 赤字”的原则。首先要保证人员经费,其次再安排事业发展和 其他生产项目。

1994.年至2000年,预算安排,在坚持“量入为出,自求平衡,不打赤字”的原则下,实行了综合预算,即将预算内、外 资金统筹安排。

二、决算

1983年,实行利改税的企业,所得税和利润分别统计,分

别列入决算。各县财政包干范围内的各项支出结余,根据集中 资金精神,控制结转项目,凡事业计划已经完成,不再结转,

事 业 计 划 虽 未 完 成 , 但 可 以 不 办 或

缓 办 的 , 也 不 结 转 。

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后,决算编报作了如下改进: l、省财政与地区财政需要年终单独结算的税利事项,由税务 部门提供结算依据数字。地区财政规定的结算原则,及时办理 汇编财政总决算。

2、国家采取集中资金措施增加的收入,凡 规定按现行财政体制办理的,作地、县收入,计入分成收入总 额:规定专项上缴中央、省财政的,及时缴入中央、省金库; 规定调价收入全部上交国家的,企业不得提取利润留成。

3、地区财政统一预留的上年调整工资数,在当年决算中以缴回上

年 预 留 企 业 调 整 工 资 应 补 未 补 数 科

目 , 如 数 缴 回 国 库 。

l985年,国家不再集中企业折旧资金,由地、县在预算外 列收列支。

l989年,决算编报原则是:l、清理收支。要做到按规定

应收尽收,应退则退,应支则支,如实报帐。

2、清理往来。对暂存、暂付款项逐笔清理。属于应作预算收入的必须缴入国 库;列入决算;属于该列支的要如实转帐列支;属于清理收回 的要及时清理收回。

3、清理结转。对上级下达的专款,事业 计划已完成,不再结转,事业计划虽未完成的,但可以不办或 缓办的也可不再结转;对本级财力安排的支出,一般要尽量少 结或不结转。当年出现赤字的区、市、县原则上不再结转。决 算设置五天清理期。

l993年,决算编审要求做到“三清”、“三(呆一压”。决

算数字必须“真实、准确、及时、全面”。从年终开始,对收 支、往来和支出结转项目进行清理。将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及 时催交入库,做到应收尽收;将不该列支的不准列支:对属于 应作预算收入的“暂存款”,要及时入库,属于该退的也要及 时结清。年终决算,要保决算收支平衡,保决算质量真实可 靠,保决算进度按时上报。压缩结转。支出结转的原则是,清 理项目有保有压,有钱就结转,无钱不结转。结转必须符合财 政部统一规定的11项结转项目。即企业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 用、支援农村生产、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等。除此之 外,其他项目一律不得结转。有赤字的区、市、县严格控制支

出 结 转 项 目 , 压 缩 结 转 ,平衡 预

算 , 减 少 赤 字 。l994年至2000年,决算编报原则和要求没有大的变动。

第三节 会计

一、预算会计

l、总预算会计。建国后,天津专署逐步建立健全了财政 总预算会计制度。

l984年,随着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廊坊地区根据河 北省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了各级总预算会计制度。在会计科 目的设置上,国家预算资金和地方预算外资金分别核算、分别 设帐、各自平衡。预算资金的会计科目仍设资金来源、运用和 结存三大类。

1989年,财政部重新制定了《总预算会计制度》。会计科 目仍设资金来源、运用和结存三类。预算资金设21个科目,预 算外资金设l5个科目,共设36个科目。取消中央借用地方财政

款 科 目 。 将 地 方 购 买 国 库 券 改 为 购

入 有 价 证 券 科 目 。

l998年,总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由收付记帐法改为借

贷记帐法。会计科目:资产类设11个科目,负债类设4个科 目,净结余设5个科目,收入类设7个科目,支出类设7个科 目,共五类34个科目。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l989年,财政部重新制定了《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实行收忖实现制。有经营收入单位 可用“权责发生制”。会计科目仍设资金来源、运用和结存三 类。全额预算管理单位设39个科目。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设28个 科目。自收自支单位同设28个科目。

l998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由收付记帐法 改为借贷记帐法。会计科目设:资产类6个科目,负债类3个科 目,净资产类2个科目,收入类3个科目,支出类3个科目,共 五类l7个科目。

二、企业会计 l、工业会计。

1993年7月1日,为规范和加强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根 据《企业会计准则》、《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设置 五大类:资产类有27个科目; 负债类有15个科目;所有者权 益类有5个科目:成本类有2个科目;损益类有11个科目。会计 报表只设月报和年报,月报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报有财 务状况变动表、利润分配表、主管业务收支明细表。至l999年 仍执行此办法。

2、商业会计。

l993年7月1日,廊坊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商品流

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科目设置4类:资产类30个科 目;负债类16个科目;所有者权益类5个科目;损益类14个科 目。会计报表:月报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报有财务状况 变动表、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利润分配表。会计核算形式, 采用借贷记帐法。

1 9 9 4 年 至 2 0 0 0 年 , 会 计 科 目 基

本 无 变 动 。

第 四 节 财 务 管 理

一、企业财务管理 l、固定资产管理。

l985年,廊坊地区执行国务院发市的《国营企业固定资产 折旧条例》。(1)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 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季节停用和大修理停 用的设备,农业企业的经济林木。(2)提取折旧的方法,采 取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折旧应按月提取,并计入当月成 本,净残值比例,在原值3%至5%范围内,由企业主管部门确 定,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3)折旧基金用途:机械设备更 新、房屋建筑物重建、固定资产技术改造、试制新产品措施、综合利用和治理“三废”措施、劳动保护措施、零星固定资产 购置。

1993年7月1日,廊坊市执行财政部《企业财务通则》。固 定资产的范围和标准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但单价在2000元以

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物品。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直接 记入有关费用项目。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提取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也可以实行快速折旧方法。一直延续到l999年。

2、流动资金管理。1983年,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改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由银行按信贷政策供应,此后,财政不 再增拨流动资金,过去各级财政部门拨给企业的流动资金留给 企业,不再收回。

3、成本费用管理。

1986年,廊坊地区执行财政部《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 法》,对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做了明确规定,企业计算产 品生产成本一般应设置原材料费、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 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五个成本项目。

1993年7月1日,国家对企业财务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根据

财政部《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对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实行制造 成本法。即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分配与生产经营最直接的费 用。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 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抵值易耗品及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生产人员 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修理费,办公、取暖、水电费,季节性、修理期间停工

损失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直接体现到当期损益。1994年 以来没变化。

4、利润分配菅理。1983年6月,全区开始在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办法。凡有 盈利的大中型企业,实行利润均按55%税率交纳所得税,剩余 部分一部分交国家,一部分留企业;国营小型企业实现利润, 按八级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

l984年,第二步利改税规定,国营企业缴纳所得税调节税 后利润,均归企业自己掌握使用,用以建立新产品试制基金、生产发展基金、后备基金、职工福利和奖励基金。前三项所占

比 例 一 般 不 少 于 留 利 总 额 的 60% ,

后 两 项 不 超 过 40% 。

1987年,对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根据企业前三年利润 完成情况和技改指标完成情况确定利润上交基数,企业对财政 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全留,欠收自补”。一直延 续到l 993年底,1 994年起,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 得税税法》规定:交纳所得税后利润全部留给企业,按照财务 制度规定自行支配使用。

二、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1、全额预算管理

l980年,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 补、结余留用”的办法。年终结余,除没有参加包干的大型修 缮费、大型设备购置费、大型会议费和专项业务费等专项资金 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外,其余正常经费包干结余,大部分应用于 发展事业,改善工作条件,小部分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奖金。

奖 金 标 准 , 每 人 每 年 最 多 不 超 过 一

个 月 的 标 准 工 资 。 l987年,执行《河北省文教行政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行 政经费中的正常性开支,实行“以人定额、总额包干、超支不

补、结余留用”的办法;大型会议、购置、修缮费实行临时核

定,定额包干;文教事业中的正常性开支,逐步实行按工作量 供给的办法,学校经费按学生数核定,医院按编制病床核定。 l990年,对行政事业单位数额较大,并能单独考核经济效 益的购置费、修缮费等专项资金实行“四专项”管理,即“专

项预算,专项审批,专项拨款,专项反馈”。 1992年,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编制经费双包干”办法:

(1)列入包干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按编委核定的编制人数 核定包干经费(不含专项业务、购置、修缮费),对缺编单位 按实有人数核定包干经费,编内增人,相应增加经费;平编单 位按编制人数核拨经费;预算年度内增人不增经费,减人不减 经费;超编单位的超编人员一律不核定经费。

(2)奖励标 准:平编单位减人,按节约的人头费的50%计提奖励基金,剩 余部分用于单位的公用经费;对超编单位减人,按人均人头费 的40%提取奖金,剩余60%用于单位公用经费。 (3)对平、超 编单位再增人,按月扣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一定数量奖励工 资,同时扣减下一年度单位经费。此办法延续到l998年2月 底。

2、差额单位管理

推荐第7篇:邗江地方志

邗江方志简报

第 1 期

邗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10年12月28日编者按:为更好地推进全区二轮修志工作的开展,提高地方志编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我办从2010年底始编印方志简报,通报方志工作动态,宣传方志工作成果及经验,探讨乡镇(街道)志、部门(专业)志在编修过程中的问题。简报每两个月1期,双月下旬刊发。欢迎来稿来函指导交流。

【工作动态】

区政府召开续志总结表彰 暨乡镇(街道)志、部门专业志推进工作会议 10月19日,区政府在邗上街道会议室召开续志总结表彰暨乡镇(街道)志、部门专业志推进工作会议,副区长范梅青、区政府副秘书长华广林、区史志办主任徐宁以及各镇(街道)分管负责人、文卫科长,区级机关分管负责人、办公室主任(人秘科长)共110人参加会议。

会议回顾总结了《邗江县志(1988~2000)》的编纂工作,表彰修志工作中涌现的19家先进集体和50位先进个人;下发《邗江区第二轮乡镇(街道)志、部门(专业)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我区涉及二轮志书编纂单位53家,对下一阶段

1全区推进乡镇(街道)志、部门(专业)志的编纂进行做了全面动员。会上,杭集镇、槐泗镇和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代表乡镇(街道)志、部门志的编修单位做了表态发言。

最后,范区长作重要讲话,她认为全国二轮修志试点志书

《邗江县志(1988~2000)》受到了中指组、省市方志部门的肯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区各乡镇(街道)志、部门志的编纂工作要从刚结束的二轮县志编纂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要学习为出精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对各相关单位、部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从更高的层面提升认识水平,充分认识到乡镇(街道)志、部门志的编纂是本单位、部门的一项中心工作,是展示自身形象,加强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二是要用更高的标准打造精品,将《邗江县志(1988~2000)》编纂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移植到此次乡镇(街道)志、部门志的编纂工作中来,在编写过程中要反映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三是要以更高的要求确保成效,要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的精神和从加强地方文化建设的高度扎实做好此次乡镇(街道)志、部门志的编纂工作,拿出一部集史料性、科学性、著作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志书。

区司法局率先落实编纂工作

10月19日会议后,区司法局立即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工作,紧锣密鼓开展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11月4日下午,司法局即与区史志办取得联系,咨询如何组建编纂机构。在区史志办的指导下,区司法局于11月25日就专门发文成立编纂机构,局长邵新源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司法局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领导,高度重视地方志编纂工作,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速度之快,起步工作之扎实,值得全区乡镇和机关学习与借鉴。

(史志办)

【在编志书】

《邗江区军事志》通过终审

9月14日上午,扬州军分区在邗江区人武部召开《邗江区

军事志》终审会议。市军分区副司令员李鸾鸣,区史志办主任徐宁出席会议。评审组由市方志办公室编纂处处长刘扣林、指导处处长邱振华,市军分区军事志主编李苗锦等七人组成。会议由市军分区军事科长潘爱国主持。会议分三个阶段,分别是区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区人武部部长张晓斌汇报军事志的编纂情况,区军事志编纂办公室主任、军事志主编、区人武部副部长李晓林汇报志稿的结构、内容、特点等情况以及评审人员发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志稿政治观点正确,内容客观全面,

结构合理,体例规范,资料齐全,语言朴实,文字流畅,总体上是一部成熟的志稿、较好的志稿。但是志稿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文字方面尚有部分硬伤需要修改。

区史志办主任徐宁表示,《邗江军事志》是在部队和地方领

导关心和支持下完成的,编纂人员应吸收和消化评审会专家提的意见,进一步修改、打磨,编纂出一部精品良志。

最后,市军分区副司令员李鸾鸣作重要讲话,他感谢邗江

区各级领导和市方志部门对军事志修编的重视和支持,希望编纂人员根据评审意见做进一步修改,再接再厉,争取拿出一部上乘之作。

(吴广成)

二轮《水利志》即将完成

区水利农机局于1999年完成第一轮修志,出版发行《邗江

水利志》,获得广泛好评。该局又于2006年6月启动二轮《水利志》编纂工作,局长周有平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由于起步工作扎实,谋划科学,该局已于2007年底完成资料长编编纂工作,并正式进入总纂阶段。目前志书主体部分已经基本完成,

正在对附录、专记部分进行拾遗补缺,预计2011年底正式出版。

(朱剑虹)

【业务培训】

为了组织落实好各部门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区史志办

正在抓紧编写《修志指南》。内容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方志概述、志书编纂、修志流程、文件选编、附录,共10万字。现拟于2011年1月中旬举办一期业务培训,请各部门做好参加业务培训人员的组织落实工作。

(史志办)

报:区委、区政府,扬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送: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邗江经济开发区,区级机关各有关部门,存档。编辑:谈茜审核:曹云飞签发:徐宁扬州市邗江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制印数:50份

推荐第8篇:地方志工作总结

共青团XX县委

2009年度地方志工作总结

2009年,团县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志办的业务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志工作,紧紧围绕县志办的中心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年初以来,团县委就把地方志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布置研究地方志工作,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由团委书记主抓,办公室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针对地方志工作涉及面广,任务复杂艰巨,要求各部门尽力支持认真抓好、抓紧,狠抓任务落实,经常研究、解决修志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确保修志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二、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地方志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为使地方志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团县委始终把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高地方志干部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以开展作风建建设年和“争当优秀城管干部,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地方志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确定专题进行认真地讨论和交流。学习中,我们注意结合工作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大了对地方志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业务培训。上述措施,使团县委自身建设得到

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为搞好地方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合力攻坚、层层落实

地方志工作是一项纷繁的工程,只靠办公室人员是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团县委采取多种方式,认真搞好修志工作。一是加强与县地方志办的沟通。在纲目增设、修订过程中主动与区地方志办进行联系,要求变更、增设承编单位。二是建立科学的分工负责制。明确单位的编写任务,给每位具体撰写人员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责任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四、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考证、初稿编纂工作

资料是志书的基础,做好收集资料工作是保证志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志书顺利完成的关键之所在。我们认真做好修志工作的前期准备,通过到查阅、走访等形式,搜集大量的档案资料,为编纂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地方志纲目编写工作。

共青团XX县委 二00九年十二月七日

2009年度地方志工作目标考核自查评分表

被考核单位:共青团XX县委责任人:裴晴

推荐第9篇: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为建立公正透明的旅游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得政府信息管理体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三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三府办发〔2008〕2号)精神,结合我办实际,特编制本指南。

一、主动公开

(一)公开内容

县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包括方志政务层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和县方志工作机构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负责向社会主动公开下列方志办层面的主要政府信息:

1、方志办工作机构的领导名单

2、方志办工作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3、方志办工作规则及其它规范性文件

4、方志办重点工作

5、方志办重要会议的主要内容

6、关于本县方志工作主要情况

8、方志办人事任免

9、旅游局“十大惠民行动”工作情况

10、其它需公开事项

具体政府信息可参见方志办编制的〘三台地方志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二)公开范围

〘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作为主动公开方志政府信息范围的主要依据。〘目录〙将会根据政府信息产生的具体情况作不定期更新。

(三)公开形式

〘目录〙及三台地方志办公室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采取网上公开的方式。

网址:http://stta.uqc.cn/

方志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地址: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咨询电话:0816-5333090传真号码:0816-5333090

通信地址:三台县梓州干道16 号

邮政编码:621100

电子邮箱:stx2b-ok@126.com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此外,方志办还将采用以下辅助形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1、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政务公开栏等公共媒体公开方志政府信息;

2、公报;

3、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其它形式。

(四)公开时限

按照〘条例〙规定,自2008 年5 月1 日起,方志政府信息属于主动公开的,自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通过上述公开形式予以主动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利用主动公开以外的方志政府信息,可以填写〘三台县方志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向方志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县地方志办公室(三台县梓州干道16 号)申请获取。

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时,根据掌握该政府信息的实际状态进行提供,不对政府信息进行加工、统计、研究、分析或者其他处理。

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将分批、逐步整理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目录〙将会根据政府信息产生的具体情况作不定期更新。属于该目录内的政府信息,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向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申请获取的,除特殊情况外,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将予以提供。该目录以外的政府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获取的,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将依法处理。

(一)受理机构

自2008 年5 月1 日起在正常工作日正式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受理机构:三台县地方志办公室。

咨询电话:0816-5333090传真号码:0816-5333090

通信地址:三台县梓州干道16 号

邮政编码:621100

电子邮箱:stx2b-ok@126.com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二)依申请公开的具体步骤

1、提出申请

向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应填写〘三台县方志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复制有效,可以在受理机构处领取,也可以在三台县地方志政务网站(http://stta.uqc.cn/)下载电子版。

个人提出申请时,请同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或其它组织提出申请时,请同时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以及营业执照复印件。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为了提高处理申请的效率,申请人对所需政府信息的描述应尽量详尽、明确;若有可能,请提供该政府信息的标题、发布时间、文号或者其他有助于本部门确定政府信息载体的提示。

申请人填写〘申请表〙后发送到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电子邮箱。

信函、电子邮件、传真申请。申请人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方志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字样;申请人通过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传真左上角注明“方志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字样;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方志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

当面申请。申请人可以到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当面申请,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工作人员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2、递交申请

申请人可以通过亲自到机关、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递交填写完整的〘申请表〙。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不直接受理通过电话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但申请人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相应的申请程序。

3、申请的办理

首先,审查。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收到〘申请表〙后,将通过适当方式核对申请人的身份。将从形式上对申请的要件是否完备进行审查,对于要件不完备的申请予以退回,要求申请人补正。

其次,答复。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部门根据下列情况分别答复:

(一)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将终止受理申请程序,并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二)依法不属于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三)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四)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

(五)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4、提供政府信息

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根据收到申请的先后次序来处理申请,单件申请中同时提出几项独立请求的,将在全部处理完毕后统一答复。鉴于针对不同请求的答复可能不同,为提高处理效率,建议申请人就不同请求分别申请。

(一)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当当场提供;

(二)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不能当场提供政府信息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 个工作日。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

(三)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

5、收费标准

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收费标准按照物价部门核准标准收取。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公民存在阅读困难或者视听障碍的,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下列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一)确定为国家秘密和涉及国家安全的政府信息;

(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政府信息;

(三)依法受保护的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政府信息;

(四)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

法活动或者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政府信息;

(五)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其他事项。

四、监督方式及程序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方志办政府信息公开专项工作组办公室、监察机关或上级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推荐第10篇: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2006年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的一年。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全省地方志工作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全省中心工作,以搞好第二轮修志工作为重点,全面落实“质量年”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高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力争在提高修志质量、加大用志力度、加快馆网建设、努力办好期刊和信息、强化年鉴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

一、继续推进修志工作

继续推进修志工作,2006年完成志书编写任务。在抓紧进度的同时,确保志书(稿)质量,将2006年确定为全省地方志系统的“质量年”。通过全省地方 1

志“质量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明确志书质量标准,完善志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志书质量。对第二轮修志进度和质量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加强总编室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志书编纂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高省志责任副总编、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利用多种形式,搞好志书总编和编写人员的专题业务培训,继续组织好省志主编和编写人员省外考察研讨活动;进一步搞好入志资料的征集、补充和查证核实工作;搞好省志和市县志业务研讨活动,开好各种类型的志稿评议会,组织专家参加评稿;举办一次全省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工作会议,重点解决第二轮修志工作中的质量问题。

做好按年度出版的《黑龙江省志》组织和编纂工作;配合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完成《黑龙江发展贡献志》、《黑龙江绿色食品志》、《黑龙江旅游景区志》、《黑龙江著名商标志》等特色志书的编纂出版工作。

二、大力开发利用方志资源

进一步加大用志力度,搞好为经济发展、为全局工作、为领导决策、为社会群众服务;抓好用志典型,召开一次全省读志用志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各地各部门开展读志用志活动经验,提出改进全省地方志系统用志工作的意见;配合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

胜利70周年开展好知识竞赛;配合我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工作,出版《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系列丛书》;继续搞好多媒体电子版省、市(地)、县(市、区)三级地方志编纂工作;搞好《中华通鉴〃黑龙江卷》的编纂工作。

三、进一步抓好“中国龙志”网站建设

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继续完善增量扩容,创造条件做好网站软、硬件升级工作,指导和扶持各地志办完善三级联网;搞好数字化处理工作;努力办好方志论坛,打破专业局限,实行动态星级管理,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地方志爱好者参与业务研讨交流;搞好队伍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分期、分片进行网络业务培训。

四、努力办好期刊和信息

在立足方志、面向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对《黑龙江史志》调整定位、优化栏目、加强力量、提高质量、扩大发行,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办刊新路子;围绕“质量年”活动开辟专栏,加大对第二轮修志工作的理论研讨和业务指导;继续办好依托当代黑龙江研究所创办的《电子天下》,继续采取措施扩大发行,提高在科技类期刊市场上的占有率;进一步办好《黑龙江方志信息》,拓宽信息渠道,丰富信息含量,提高信息时效。

五、继续强化年鉴工作

加大年鉴工作管理力度,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下发《黑龙江省年鉴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对全省年鉴工作的指导,开展好年鉴业务研讨和交流活动;继续开展好优秀年鉴的评议活动。

六、加快当代地方史编纂出版工作

出版《当代黑龙江简史》;各市(地)、县(市)要加快当代地方简史的编纂和出版工作;同时要抓好大型企事业部门史、厂矿史、院校史等专业史和行业史的编纂工作。

七、不断加强方志队伍建设

针对不同情况,举办不同层次和内容的业务培训班,努力提高编写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计划地选送一批热爱地方志事业、综合素质较好、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业务骨干,到大专院校进修深造,努力提高修志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实干型、廉洁型”的优秀地方志人才队伍。

八、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按照“一纳入,五到位”要求,继续做好明确全省地方志系统工作机构职能工作,健全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稳定地方志工作队伍。继续做好《黑龙江省

地方志工作条例(草案)》立法准备和调研工作,加快依法治志步伐。落实省委2004年8号文件精神,继续做好省方志馆筹建工作,推进市(地)、县(市、区)方志馆建设和完善工作。指导各地制定实施好地方志“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11篇:地方志之青海

《甲子风云·地方志》之青海篇

校园广播节目策划案

节目名称:《甲子风云·地方志》之青海篇 节目类型:庆祝建国60周年专题节目

节目概述:精致唯美的流行音乐文化专栏,跨越流行与不流行之间,以文化的视野引领听众进入一片更具想象力的听觉空间,音乐品味、人生况味、文化回味,以多元的音乐语言呈现个性独特的风格音乐,丰富和充实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祖国的60年华诞献上我们的祝福。

节目团队:方案制作:青海民族学院大学生广播电台

节目总监:武佳飞 节目统筹:曲

节目策划:张会文、苏

皎 节目主播:曲

特别鸣谢:齐静娴、赵

楠、李

主 片 花:[总台片花]

笑容是人类最美的表情,笑容是自然最亮的风景, 青春调频88.4,校园之声广播, 为你锁住纯真的每一朵微笑

主片花结束后播放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腾格尔 节目版头:[背景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

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传唱了近60年,让几代中国人如痴如醉。歌中那“遥远的地方”究竟在哪里?传说中的卓玛姑娘是否如歌中所唱的那样美丽?收音机前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中央民族大学广播电台和青海民族学院大学生广播电台为您联合制作播出的《甲子风云·地方志》之青海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海„„

片花内容:[背景音乐:《青海梦》伴奏]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的青海,一直以来备受世人的关注。这里不仅风光独特、资源丰富,还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近几年来,发展中的青海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青海,对大家说:青海,并不遥远! 第一版块:青海省省情介绍

播音稿:[背景音乐:《卓玛》伴奏]

60多年前,“西部歌王”王洛宾在金银滩上与青海湖畔最美丽的姑娘萨耶卓玛一同在草原上驰骋,从而写出流传至今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正是歌中那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也造就了昆仑、祁连、唐古拉,这,就是山河壮美、人杰地灵的青海。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屹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证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经拥有了五六千年的历史。青海先民当时在今天的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一带活动生息。古时候这里曾经被称做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到了十六国时期才开始被称做青海。藏语称这里为错温波,而蒙古语则称库库诺尔,虽然语言上有些许差异,但是他们的寓意都是青色的湖,再加上长江、黄河的源头在青海,而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也许这就是“青海”得名的原因吧。

1928年在这片土地上设立青海省,省会为西宁。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省会西宁,结束了国民党和地方封建军阀在青海的统治,从此各族人民获得了新生,迎来了光明,打开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青海花儿:《青海是祖国的好地方》——索南孙斌 播音稿:[背景音乐:《卓玛》伴奏] 刚才与大家一同听到的就是青海省著名花儿唱家,与尕马俊儿齐名的青海花儿王子索南孙斌的一首《青海是祖国的好地方》。地处青藏高原上的青海,山岭虽然不见高耸千仞,却多是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长年渗入草甸之下,聚成沼泽,汇成溪流,再汇百川而成黄河、长江。黄河水哺育了炎黄子孙;长江水则滋润了华夏大地。

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不仅有蒙、藏、回、土、撒拉五个世居少数民族,还有哈萨克等近30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此。全省总人口5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了42.8%。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以及众多少数民族的分布,使得青海省宗教众多。其中主要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而回族、撒拉族则信仰伊斯兰教。

斗转星移,沧桑变换。多民族、多宗教的分布使得青海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名胜古迹众多。汉、藏、回、蒙、土、撒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由此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青海旅游资源。 台花1内容:

在忙碌的校园中来往穿梭,似乎缺少一些色彩,期待一种声音、盼望一点共鸣,让我们用电波将彼此连接,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调频88.4,温暖你的心灵!

第二版块:青海省资源介绍

播音稿:[背景音乐:《卓玛》伴奏] 说到青海的旅游呢,可以说是自然风光雄奇秀美、人文景观内蕴深厚,极具青藏高原特色。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中国聚集鸟类最多号称“百鸟王国”的鸟岛,有“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阿尼玛卿大雪山,还有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斯兰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大寺,小故宫“瞿坛寺”等等。还有《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曲中唱到的金银滩和它附近的倒淌河、日月山,也都能引起大家的无限向往吧!

其实呢到青海旅游的最佳时间还是在短暂的夏季,也就是5月到9月份之间。5月中旬左右,草原渐渐泛起绿意,各种候鸟逐渐飞聚青海湖,冰消雪融,高原进入生机勃勃的时期。7月份到青海的东部地区,则会感到温润凉爽,非常适合消夏,但这时候大家如果要到青海南部地区的话,比如玉树或者五道梁、唐古拉山口等地方,仍然要特别注意防寒。如果大家在7月底8月初到青海的话,还可以看到国际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一睹高原运动的风采。

来青海,青藏铁路和它周围的风光也肯定是您不可错过的„„ 片花内容:[背景音乐:《送别》]

青藏高原,全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成为“世界屋脊”。在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不仅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更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涛涛江河,茫茫雪山,自从千年前来自中原的美丽公主走过漫漫唐蕃古道,长长的车辙在这片雪域高原再也没有中断。青藏铁路,不仅是高原儿女的热切期盼,更是中华、是民族的百年梦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全线开工,朱镕基总理亲自到格尔木出席了开工典礼。山歌唱起来了, 锅庄跳起来了,高原儿女以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来了铁路建设大军。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从青海的格尔木至西藏的拉萨,全长1110公里,建成之后,北京到拉萨只要两天就可以到达。青海格尔木火车站,连接内地与西藏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如今,人们来到这个繁华的戈壁新城,已经很难想象它当初的模样。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戈壁滩,1954年,青藏公路建成,地图上第一次出现了“格尔木”这个名字,而1984年青藏铁路一期的通车,使格尔木真正实现了大的发展。20年前,伴随着呼啸而来的列车,格尔木这个昔日的边缘小镇,成为青海省第二大工业基地和青藏高原最大的经贸物流中心。如今,这条曾经带动整个青海经济发展的钢铁巨龙又从这里出发,奔向雪域高原,给西藏人民带去腾飞的希望。

播音稿:[背景音乐:《卓玛》伴奏] 这条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铁路经过的风火山隧道和昆仑山隧道,分别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而火车停靠的唐古拉车站,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青海地处中国内陆,交通运输发展缓慢,而青藏铁路一期、二期工程的陆续启动和建成通车,不仅大大便利了西藏和内地的交流,同时也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质性启动的大好机遇中,有力的促进了柴达木盆地资源的开发和青海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许多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已经发现的矿产有12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钾、钠、镁、锂、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许多矿产是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闻名遐迩的柴达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矿,素有“聚宝盆”之美誉。其中盐湖有30多个,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单是察尔汗湖的盐就可以从地球到月球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水能资源是青海能源最大的优势,蕴藏量达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同时,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发展畜牧业物质基础雄厚。另外,青海省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听,藏羚羊“迎迎”来了„„ 片花内容:[藏羚羊]

在北京奥运会五个可爱的吉祥物福娃中,“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它来自祖国辽阔的西部大地,身手敏捷、宛若田径好手的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经过千万自然演变,藏羚羊与冰雪为伴、以严寒为友,自由自在的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藏羚羊成为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不仅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了世界,更是绿色奥运的体现,折射出的人文光芒更让人拍手称奇。藏羚羊,为奥运而生的高原精灵„„ 播音稿:[背景音乐:《在那东山顶上》伴奏] 将藏羚羊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在把青海宣传给世界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西部的神秘,拉近了藏羚羊与全世界人民的距离,也呼吁更多的人联合起来,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作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青海共有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等近10种。同时还有班头雁、天鹅等珍稀动物以及梅花鹿、水獭、血雉等野生兽禽数百种。

全省有经济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具有贮藏量大、种类多、用途广、高原特色显著等特点,大部分可以开发利用,药用价值极高。比如说保肺益肾、滋补益寿的冬虫夏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的人参果,清热解毒、降压止血的西宁大黄„„ 虽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作为民族地区的青海要前进、要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依靠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而青海民族学院,就是这样一所培养江河源头好儿女成才的民族高等院校,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第三版块:青海民族学院

青海民族学院校歌:《我们是江河源头的好儿女》 播音稿:[背景音乐:《在那东山顶上》伴奏] 迎着西宁解放的第一缕曙光,1949年12月12日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在西宁成立,它就是青海民族学院的前身。1950年更名为青海省人民公学和青海省民族公学,为巩固和建设新生的人民政权,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少数民族人才。1956年,为了满足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大批少数民族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从此,这所青海省唯一的民族高等院校步入新中国高等教育序列,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新世纪之初的青海民族学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2000年,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青海民族学院,2002年4月完成实质性整合。2005年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并入青海民族学院,从而使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实力得到增强。

翻开瑰丽的册页,我们清晰地看到,多年来,学校党政一班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民族教育必须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着眼大局,求真务实,大胆探索,深化改革,以与时俱进的胆略和气魄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发展别开生面、蓬勃向上。

藏学、民族学、药物分析、民族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是全省唯一的特色专业,藏学、民族学专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学校已经成为青海省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地,在民族理论、民族文化艺术、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文字、民族经济、民族宗教以及法学等方面的研究独具优势、成果颇丰,在国际国内具有很高声誉。

六十年风雨春秋,六十载成就辉煌。青海民族学院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各民族优秀人才,他们以“能吃苦、有特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点,成为青海省先进生产力的有力推动者,先进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青海民族学院拥有一个辉煌的过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也必将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按照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要求,学校“十一五”规划和创建民族大学行动计划正在实施,民院人将担负起为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历史重任,沿着既定的目标,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民族大学而不懈努力。 台花2内容:

校园的生活,有友情、有难忘、有离合,有感动,有憧憬,有我们自己的青春电波,调频88.4,校园之声广播,伴靓你的校园生活。 结尾播音稿:[背景音乐:《卓玛》伴奏] 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至今仍是登山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猎奇者的向往„„青海,敞开了它的胸怀,等待着每一个充满梦想的人来这里寻找心中的那份美好!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节目时间就要到了。最后,在一首《青海梦》的歌声中,主播曲田与节目监制武佳飞、策划张会文、苏皎携青海民族学院大学生广播电台全体成员代表青海各族人民祝福我们的祖国在六十华诞之际,更加繁荣兴旺、昌盛富强!再见!

青海民歌:《青海梦》——索南孙斌

〈结束〉(本节目稿件版权为青海民族大学广播电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或使用)

第12篇:新编地方志辅导材料

二轮修志辅导材料

第一节 志书的资料

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这是衡量地方志质量的首要标准。志书,没有翔实的资料,诸如地方性、广泛性、综合性等特征都不可能存在,资治、教化、存史等功能也无法实现。因此,资料是保证志书质量,使志书具有生命力的基础。我们在修志时,首先要做好资料工作。

第二轮修志在搜集资料方面,相对首轮修志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我们肯下功夫,一般都能搜集到。这二十年出版的书籍、报刊、宣传品、网上的资料等比较多容易收集;这二十年发生的事情,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人员都健在,资料线索容易找到,复制资料也很容易。

方志资料的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

一、文字资料

文字资料是指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档案;

2、报刊 材料;

3、史志资料;

1

4、私人著述资料(包括当事人、当地人撰写的文集、笔记、日记、函电、诗文、回忆录、调查记录、演讲稿、奏议和报告等)。

5、年鉴资料。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写的综合年鉴。

二、实物资料

实物资料是指具有资料的历史实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遗址、遗迹;

2、文物。蕴含丰富的文物,真是地记录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有的甚至比文字更可靠,更富有生命力。这类实物资料,都是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3、图片资料。各类图片能够真实地反应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自然、地理、人物等场景和面貌,也是方志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4、金石碑刻资料。

三、口头资料

口头资料又称活资料,是指保存在当事者、知情者记忆中的和在群众中口头流传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更能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是志书记述社会关系、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写好普通民众的品格、业绩与形象,从而使志书更好地体现真实性不可缺少的素材。

2

口传。是指口头传授的有关技艺或方略等。民间艺人的唱腔、唱词、能工巧匠的技艺、诀窍和游方郎中的祖传秘方等多没有文字记载,而是靠口头传授流传下来。志书中收录这些资料,既丰富了志书的内容,又有利于绝技流传。

四、网络资料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通过因特网获取资料成为最迅速、方便的方法。通过因特网收集资料具有快捷、方便、数量大、内容丰富的特点。据2009年统计显示,全国已建地情库(网)省级7个,市级63个,县级154个,这为查询网络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二节 资料收集整理

搜集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搜集资料工作也有广泛搜集——消化——整理——深入搜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尽可能的多占有资料。

一、资料收集准备

(一) 人员准备

方志内容涵盖广泛,资料搜集涉及的内容繁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知识面要广,不仅要了解方志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档案学、图书馆学、古汉语知识,而且还应掌握一定的地理和历史知识,掌握写作及计算机应用技能。

3

(二) 编写提纲

进行资料收集工作之前,应根据所编志书的大体内容,围绕篇目拟定资料征集提纲,这是资料收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根据提纲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篇目和提纲是俩回事,篇目是一个设计蓝图,是平面图,是框架;而征集资料提纲是一个立体图,是主体的采购计划,是建筑材料的清单,是完成这项任务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要根据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特点,按照志书的基本框架,列出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问题,研讨出付诸实施的收集提纲,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料收集系统。

在编写提纲时,要注意地方志资料的几个特点:

1、地区性:搜集资料时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反映地方特色。地区的划分,一般以现有的行政区划为准,但并不排斥与本地有关的地方;

2、时限性:也就是断限问题,断限以外的资料应从比较和参考的角度来选取,应集中搜集志书所要编写的年代的资料;

3、全面性:要注意搜集一些反映全貌的资料,即本县与本部门或本专业有关的各方面的材料都要搜集进去,这样可以帮助安排编写具体问题,又有益与写概述一类的题目。

(三) 资料收集的分工

4

征集资料的分工,应坚持“采编合一”的原则,谁负责编写有关方面的章节,谁负责搜集这部分资料,这样可以确保资料收集的质量,便于作者熟悉资料,有利于编纂成稿。在收集时应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不仅要收集正面资料,也要收集反面资料,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记载应全面收录,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四) 收集资料的顺序

资料的来源广泛,渠道、线索众多,究竟从何下手。根据上届修志工作经验,具体操作可遵循“四先四后”原则:一是“先内后外”。即先从本地区、本部门的资料入手,然后有目的、有组织、有准备地外出调查,搜集资料,防止盲目性,避免舍近求远。其二是“先远后进”。先收集离现在时间较远的资料,再收集现有的资料。以时间为序,既便于尽可能多的保存较早的资料,又使整体资料条理清楚。其三是“先活后死”。即先搜集活人的口碑资料,然后再搜集图书、档案等文字资料。这是由于当事人和知情者年事已高,有的已是到了风烛残年,如果不及时“抢救”,一旦故世,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其四是“先面后点”。即先搜集本县或本部门全面概况的资料,然后再搜集点上的典型资料,由点到面,步步深入。

二、如何搜集、整理资料

(一) 档案资料

5

档案资料是历史活动的记录,是历史活动的真实或曲折的反映。其特点是史料丰富,可靠性强,易于收集。这是志书资料的重要来源。本届县志续修和年鉴编写,不需要查阅古代档案和历史档案,只需查阅九一年以来的近期档案,这些档案有的送交县档案馆,有的还存藏本部门的档案室(柜)里,查阅方便。着重查阅能够反映本部门或本行业几年来发展变化的年终总结、工作汇报、简报、领导讲话、会议记录、统计资料、典型材料、调查报告等各种有史料价值的文件档案资料。

(二) 报刊资料

报刊资料也是历史活动的真实或曲折的记录,其所记录的时间、地点、人物准确或相对准确,且内容广泛而丰富。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思想、道德等任何一个社会领域都有密切关系。其中反映各行各业的重要成就、先进人物和事件、重大失误和事故等信息的特殊载体,可供编志选用。例如1997年10月15日《延安日报》所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子长县迎宾路改造纪实》的报道是反映城市改造和交通运输成就的,可供《城乡建设》和《交通》等部类利用。1996年10月23日《陕西日报》登载的《地下资源丰富地上何以贫困》的报道是反映失误的,可供《工业》类目利用。

(三) 工商实业及社会团体资料

6

如有关行业的年鉴、统计、会计资料、同行业会刊、文件资料、工商行业名录、职工名册、校刊等,这些资料均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史料,应下功夫搜集。

(四) 私人著述和私人保存的资料

包括笔记、文稿、日记、回忆录、调查纪实等。这些资料不论已刊或未刊,其中不少对我们修志编鉴都有较大价值,往往能够补充档案资料和报刊资料的不足,我们应注意搜集和利用。

(五) 图像照片资料

包括图片、照片、录像等,这些都是形象化的资料,能真实的反映当时当地的场景与面貌,是我们修志编鉴的宝贵资料的一部分,应注意搜集、翻印或录制。

(六) 图件文字资料

凡是可供参考的都可采取措施,进行搜集和查明。如工农业普查资料、人口普查资料等等。

第三节 资料的选用

地方志要以资料为主,但并不是资料的堆积,也不是资料的汇编。我们搜集与整理资料,最终是要运用资料,志书的撰写实质上是资料的运用与表述。如没有正确指导思想和明确的选用资料的标准以及科学的编写方法,往往会出现俩中情况:一是淹没在浩瀚的资料海洋中,

7

结果鱼虾泥沙一起抓;另一种情况是面对资料,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不知该选用那些资料。因此,在选用资料时,首先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一是在全面利用资料的同时,要精选一些能说明问题,使人感到有分量的资料;二是所选资料既要反映特点,又要照顾全面;

2、正与反的关系,应以正面材料为主,但不能排斥反面材料的合理利用和佐证作用;

3、文字记载与口碑材料的关系,应以文字材料为主,口碑材料为辅;

一、资料的种类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搜集到的资料,并非所有的资料都可以作为入志的资料。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主题资料。它是指篇目所需要的、能反映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资料。它包括说明主题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等各种要素,这类资料,是志书的主题资料。主题资料可分为三类:基本资料、典型资料、图照数字资料。基本资料包括事物发端、发展、变化、兴衰起伏全过程;典型资料避免志书成为流水账,通过

8

点面结合的写法,增加立体感、对照感;图照数字资料随文入志,增加信息储存量,真实感。

二是背景资料。即反映某一事物或事件的时空背景资料。它不仅指本行业的专业背景,还包括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这类资料,虽然一般不入志书,但有助于作者了解主题资料的历史背景,它是为主题资料服务的。

三是考证资料。即用来证实主题资料是否真实、准确的资料。一般包括直接证明的资料、作旁证的资料和作反证的资料三种。这类资料是否入志,要根据不同章节记述的需要而定。

二、资料的选用

除了志书篇目所需的主题资料外,在选用时应考虑以下几种资料的运用。

(一) 典型资料

志书在叙述各项事业兴衰起伏的过程中,除了运用概括性资料和数据进行排比陈述外,还必须运用典型资料加以说明,以增强记述深度。典型资料具有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它能通过个性反映共性,通过个体反映全体,并增强志书的可读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 动态资料

9

事物永远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志书在记述各项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时,应尽量选用动态资料,反映事物兴衰起伏的发展规律,防止堆砌资料,变成一本流水账。例如:《延安卷烟厂志》在反映工人生产力发展的记述中载:“1970年5月,李兴明等9人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技术力量的情况下,用一口铁锅、一副蒸笼、两包烟叶在南泥湾开始了烟厂最初的生产。一个月后,生产出“延安”、“南泥湾”牌号卷烟各一箱。1972年,首次购进卷烟、切丝、包装设备4台,实行半机械化生产,79名职工半年生产卷烟548箱,产值26万元。1975年,迁入李渠镇新建厂房,并增添专用设备7台,年生产卷烟8614箱,产值431万元。1982年,迁至兰家坪扩建后的新厂,拥有专用设备127台,年产卷烟6万多箱,产值猛增至2541万元。1990年完成“七五”技改项目,引进安装英国、意大利3000kg/H制丝生产线和卷接包成套设备,形成年产30万箱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卷烟16.6万箱,产值1.79亿元。1992年有职工1454人,卷烟年产量增至18.6万箱的巅峰,产值达到2.75亿元。此后,国家对卷烟生产实行限产压库,年产量被控制在15万箱左右。”这段记述,抓住卷烟生产这一主线,扣住关键年份,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延安卷烟厂生产的发展、变化情况,主动地显示了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三) 特点资料

新方志要充分反映地方特点、时代特点和专业特点,要反映时代的伟大变革,要体现出始终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要从地理位置中寻

10

找地方特色,从历史事件中寻找地方特色,从“早”字上寻找地方特色,从“大”字上寻找地方特色,从“多”字上寻找地方特色;要体现出新的科研水平,各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好专业性的“度”,兼顾专业读者和一般读者两个方面。因此,多选用富有这些特点的资料来能增强志书的可读性,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

第四节 大事记撰写

大事记是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把本单位每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列起来就叫大事记。编写大事记的要求是:

体现特点:事条不列标题,不加评述,只突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及主要事实。

选好体例:记述年内发生的事件,要用顺时纪事体,要求所记事件时有顺序,事有本末,有头有尾。记述跨年度的事件,要用纪事本末体。如一项工程要由“某年某月某日”动工,一直记至“某年某月某日”竣工为止。

选准事件:大事记收录的事件要以大事、要事、新事为准。大事指属于宏观层次的,影响大而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行政区划的变革及机构的增设与撤并,重大决策会议的召开及其决定,重要地方法规或文告的颁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就,主要领导的活动及

11

其变更情况,重大涉外事件,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及其效应等。要事指有存史资料的事件。如重大发明或科研成果,特大自然灾害与重大事故,大企业的破产与兼并原因及其人员分流情况等皆属此类。新事指萌芽后影响日渐显著的新生事件。如县上出现的第一所希望小学,第一家私营企业,首次发现的矿产资源等等。

大事记是“一志之经”,它可以补充志书正文记述之不足。大事记要求“大事突出,要事不漏,琐事不录”。然而,大事的概念是相对的,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绝对的标准。同一事件,对部门志而言可能是大事,但对于县志来讲,也许是小事一桩。此外,大事是以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为转移的,对象不同,范围不同,大事的标准也就不同。所以,编写大事记,应该从实际出发,全而不赘即可。

第五节

人物

志书收录人物的目的在于表彰楷模,存史育人。所以收录原则应坚持只收在世和去世人物中的正面人物。人物栏目的规范化要求有三:严格标准:新闻人物,只收录本县具有贡献的党政干部、影响较大的社会人士、治厂有方的优秀企业家、省级以上科技奖获得者及在省上文艺、体育、技术比赛中成绩卓越者;模范先进人物,只收录本县受过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表彰、命名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或党政干部。逝世人物,只收对社会贡献大或影响大者,以及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等。选准体裁:逝世

12

人物写传略;用名录收记新闻人物,模范人物;用名表列出先进人物。明确要素:新闻人物、模范人物由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政治面貌、简历、主要活动及主要事迹等要素组成;先进人物要素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获何奖励、受奖单位等,逝世人物由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生前职务、主要事迹等要素组成。人物应提供标准照片。

第六节

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文体和语言

新编志书应当采用现代通用的语体文,不能使用工作报告、工作总结、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式的文体,更不能写成文学作品。语言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撰写,语法准确,逻辑严谨,修辞恰当,做到凝炼、准确、朴实、流畅,不用简语,忌生造词句,杜绝空话、套话、废话,文约事丰,具有可读性。

二、称谓

一律用第三人称(除录文外)。不用我国、我省、我县等;书写人名时直书其姓名,不加“同志”、“先生”等称呼,人名首次出现时,应有所在单位和职务;女性注明性别,专用名词首次使用时应加注释,如“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三、纪年及时间书写

13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公元前6世纪,20世纪90年代,明年、本月、最近等不具体的时间概念,年份数字不简写,如98年、99年,全称1998年1999年,年与年之间连接号,一律用波浪线“~”,如1999年~2000年。

四、数字书写

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词语、缩略用语、缩略词语时,应当使用汉字,如“九五”规划、“五四”运动等;4位及4位以上的数字不能使用“,”号分节法;5位以上的数字,可写为万亿,如:86800元可写成8.68万元,不能写成8万6仟8百元,如属实数,则不能缩略,如59815元,不能写成5.98万元;如属约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百分比一般只保留小数后一位,如2.6%。引文中的数字,应按原来的写法书写,不能随意改变。

五、图照

包括图片、地图和统计图,应清晰直观,感染力强,说明文字简洁准确,有领导人参加活动的照片,应注明时间、地点及位置。

六、概述

概述是综合各篇章的精华而形成的重要部分,是对一地或一个 门类,一个事物总体面貌的概括,突出重点和特点,起着总揽全志、提纲挈领的作用。但不能人为的从各篇中抽出某章某节来“拼盘”。

14

必须明确概述虽居全书之首,但一定要完成于全志之后。只有在各篇章节目定稿之后,才能做到统领全局,展现全貌。

七、志书与年鉴的记述区别

志书的文风主张开门见山,从事物的源头写起,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事物的发展脉络、轨迹,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记述。年鉴记载一地当年的发展变化,一事一条,注意事物结果的记述,常见写一项工作取得什么成绩或采取什么措施,用“一是进行了··;二是加强了什么··。”这种只见结果,不见过程的表述方法不能运用到志稿的编写当中,否则志书还有什么资料价值、存史价值可言。

八、表

表是文字的辅助,其作用是聚零为整,统观全貌,化繁为简,节省文字;排比事物,便于查阅。大致可分年表(含沿革表)和人表两类。(年表主要是若干年内的产量统计表、工业产值表、商品零售额统计表、经营情况统计表;人表主要有领导更选表、历任领导一览表、人物表)。表宜随文插入各有关部分,以和文字表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收图文并茂之效。

15

第13篇: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

2003年7月24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 第3号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7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3年7月24日

第一条为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地方区域地情,科学地积累、保存与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发挥地方志的资治、教化、存史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地方志的编纂和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史书、综合年鉴及相关地情文献。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总体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地方志工作经费列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地方志的编纂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

一、起草地方志工作规划,制订编纂方案;

二、组织、指导和检查地方志编纂工作;

三、组织审定入志内容与议定编纂中的重大问题;

四、组织对志书的审查验收。第五条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反映当地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及现状。 第六条省、市、县三级志书一般每10年至15年续修一次。 第七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接受同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与工作督查,完成地方志的资料报送和编写工作。修志任务较重的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修志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第八条地方志的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广泛吸收有关专家、学者参加。民族地区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有少数民族人员参加。 第九条公开出版发行省人民政府总体规划内的省、市、县三级志书,实行审查验收制度。 省级志书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的机构审查验收,市级志书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审查验收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出版发行。县级志书由市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审查验收后,报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出版发行。 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的省、市、县三级志书,按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十条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在地方志编纂中,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拒绝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由同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十二条地方志泄露国家秘密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本条例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14篇: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 材 料 之 三

深入学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全面

推进我省第二轮地方志工作开展

——四川省2006年度地方志工作报告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秦安禄

2006年11月23日

同志们:

现在,我受省地方志编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2006年全省地方志工作,并对明年工作作出安排。

一、2006年度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回顾

2006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省地方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地方志工作从人治步入法制轨道,开创了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

(一)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的召开及贯彻落实情况

2005年11月,省政府召开了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委员蒋巨峰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树立精品意识。12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四川省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四川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启动。《通知》明确了四川省第二轮三级志书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组织保障,规划续修《四川省志》和续修(新修)

- 113个市(州)志已进入收集资料阶段,成都、巴中正撰写初稿,绵阳、南充、宜宾市志已进入总纂,《达州市志》已经送审,《遂宁市志》已出版。全省有95%的县(市、区)已开始第二轮修志工作,其中7%处于启动阶段,60%正撰写初稿,5%进入总纂,9%送审,14%已交付出版或已出版。《四川省志》已有50余个专志启动续修工作,其中20余个分卷(专志)已拟定篇目并进入资料收集阶段,《四川省志 交通志》已进入总纂。

(二)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地方志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条例》颁布后,省志编委立即编印学习资料,组织学习,并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志机构认真学习宣传,落实贯彻《条例》措施。6月,先后组织召开了部分省级部门宣传贯彻《条例》座谈会和全省地方志系统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座谈会。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省人事厅公务员处、省编办综合编制处等相关厅局领导和全省21个市州、部分省级部门修志负责人参加了学习座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

为配合《条例》的宣传,《巴蜀史志》2006年第3期刊载了《条例》全文及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答记者问,并开辟专栏集中介绍各地学习宣传《条例》动态。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蒋巨峰就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地方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接受了记者专访。

- 320余个县(市、区)以及10余个省级部门进行调研,了解各级各部门第二轮修志开展情况和“一纳入”、“五到位”贯彻落实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各级各部门修志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督促工作开展。此外,参加了《仪陇县志》、《大竹县志》等志稿评审会,《成都市志》、《三台县志》篇目评审会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对报送的成都、南充、广安、广元等市(州)志篇目及时反馈了修改意见。我们还对已启动省志编修工作的50余家单位进行业务和编纂工作指导外,还帮助省侨办、省人行、省科技厅等培训修志人员。

(五)做好协会换届及评奖工作

4月26日,四川省地方志协会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修改了协会章程,选举了新一届协会领导,完成了对协会2005年度工作的年检,制定了协会2006年度工作要点。新一届协会组织了全省地方志系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申报和初评工作,推荐了1个一等奖,3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完成了四川省第十二次地方志优秀成果奖的组织、评审工作,共评出获奖成果175项,其中一等奖17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44项,优秀奖76项;筹建了四川省地方志协会年鉴专委会,并将召开第二次理事会。新一届协会工作正按照协会章程和中国地方志协会、省社科联、省民政厅的有关规定有序进行。

(六)开展信息交流和数据库建设

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地方志机构以简报、通讯、快讯、动态等形式加强地方志信息交流。全年省志编委编发了4期《四川地方

- 5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各部门方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我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年鉴和地方文献资料编纂也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部门加强对年鉴和地方文献资料的编纂指导,加大地方文献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力度,编撰出版了一批成果。2006年度,我省已出版《遂宁市志》、《名山县志》、《攀枝花市东区志》3部志书,交付出版《安县志》、《开江县志》、《朝天区志》等9部续修、新修县(区)志;出版综合(专业)年鉴60余部;出版部门志70余部;出版地方文献资料80余部。

2006年,我省地方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鼓励各级各部门多出成果,提高志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各级各部门的推荐,共评选出地方志系统综合奖 项,志书编纂工作奖 项,年鉴编纂工作奖 项,志、鉴、刊发行工作奖 项,资料工作奖 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工作奖 项。

二、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面临的问题

第二轮地方志工作虽已全面启动,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部分地方和部门对修志工作认识不到位

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对地方志工作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第二轮修志工作已启动一年了,部分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导致有些地方、部门“一纳入,五到位”没有落到实处,影响了修志工作的顺利开展。

- 7之一的单位工作严重滞后。

三、2007年度工作安排

2007年是四川省第二轮修志关键性的一年,各级地方志机构应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深化两个《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实现依法修志,进一步落实“一纳入,五到位”,完成2007年度目标工作任务。

(一)深入贯彻两个《条例》,认真落实“一纳入、五到位”,促成《实施办法》出台

2007年各级地方志机构要狠抓《条例》的贯彻落实。省志编委要配合省政府法制办促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出台。各级地方志机构也应配合当地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条例》实施办法;要借贯彻两个《条例》的东风,把“一纳入、五到位”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动工作开展。

(二)按照政务目标完成2007年度工作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政府下达的2007年度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层层落实,按时完成。按目标规定2007年各级各部门要拓展资料收集范围,做好资料的鉴别、筛选工作,搞好培训,开始撰写初稿。要力争省志送审1部;力争完成市志初稿1—2部,总纂1—2部,送审1—2部;力争完成县级志书初稿10—20部,总纂10—20部,送审10—20部。

(三)加强地方志机构队伍建设

地方志机构不健全,队伍不充实,严重影响地方志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两个《条例》的作用,争取领导支持和重

- 9勘误等工作。

(八)加强方志馆和数据库建设,尽快实现数据化、网络化 各级地方志机构要加强方志馆建设,制定藏书原则和收集计划,做好三级志书、年鉴及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交流和报送工作。各级地方志机构要积极加快数据化、网络化建设。要在今后三年内实现省、市(州)联网,努力实现省、市、县联网。

(九)开好几个会议

2007年,我们要开好全省地方志工作会、地方志主任学习会、川东北片区会、资料和信息工作座谈会、期刊业务座谈会等几个会议,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工作开展。

(十)做好地方志协会、学会工作

各级地方志协会、学会应根据实际修改完善章程,调整充实会员。要以方志编纂实践和理论研究为重点,协助和推进各级各部门续志工作开展。要搞好各类评奖工作和协会年会活动和有关刊物出版等工作,加强地方志系统内部联系和交流。

同志们,2007年是我省地方志工作关键性的一年,全省地方志工作者应鼓足干劲,以新的精神面貌立足本职工作,利用《条例》颁布契机,勤奋务实,迎接挑战,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开创地方志工作新局面,谱写地方志工作新篇章。

- 11 -

第15篇:地方志工作流程图

张家口年鉴编纂流程图

拟定《张家口年鉴》篇目框架设计及撰(供)分工意见报市政府主管领导审核报市政府办公室会签,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张家口年鉴》组稿通知按照分工督办各单位报送《张家口年鉴》入鉴资料按照时间要求完成《张家口年鉴》初稿各责任编辑对《张家口年鉴》初稿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报副主编审定报主编审定定稿排版校对印刷出版

《张家口市志》编纂流程图

拟定《张家口市志》篇目框架报送市主管领导、编委会有关领导审核将《张家口市志》篇目初稿下发各有关承编部门征求意见对《张家口市志》篇目进行修订、完善呈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定报市政府办公室会签,以政府办名义下发《编纂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市志编纂动员大会,部署修志任务对《张家口市志》各承编单位撰稿人进行培训,征集入志资料对《张家口市志》各承编单位提供的入志资料进行审核、补充、完善对《张家口市志》入志资料进行统编、完成初稿对《张家口市志》初稿进行总纂召开《张家口市志》志稿评审会,邀请省、市领导及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张家口市志》志稿进行审定根据评审会意见,修订完善、形成终审稿报送省地方志办公室终审根据终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定稿排版校对印刷出版

第16篇:庐江地方志概括

安徽省地方志丛书,庐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兼特约编审张雨青,扉页题字铁辛,摄影刘祥云等4人。制图张革非,16开本,精装,6l印张,14插页,105万字,1993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l一2000册,彩色插图56幅,黑白插图26幅,表格148个,人物肖像16个。

该书总编孙业余,副总编吴少勋、高天信,编纂夏天之、李世泽等7人,主审袁泽民,副主审黄竹

三、夏俊云。

该书正文有概述,大事记,第一篇建置区划,第二篇自然环境,第三篇人口,第四篇农业,第五篇林业,第六篇畜牧水产,第七篇水利,第八篇工业,第九篇矿业,第十篇交通,第十一篇邮电,第十二篇乡镇企业,第十三篇商业,第十四篇粮油,第十五篇工商管理,第十六篇财政、税务,第十七篇金融,第十八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第十九篇党派、群团,第二十篇民政,第二十一篇劳动、人事,第二十二篇民政,第二十三篇劳动、人事,第二十四篇军事,第二十五篇文化艺术,第二十六篇教育,第二十七篇医药卫生,第二十八篇宗教,第二十九篇风俗,第三十篇方言,第三十一篇人物,共163节。

该书采用章节体,记述了庐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系统地反映了庐江的面貌。该志立足当代,详今略古,突出地下资源的优势和地方名特产品,重点记述了1949年後庐江人民同心协力,治穷致富,进行经济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振兴工农业生产,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内容。全志资料广征博引,反复考订,据事实录。记裁成功过失,分是非曲直,彰盛事,志伟绩,展示经验教训,反映客观规律,文字简明通俗。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原则上截止於1985年。

第17篇:地方志先进集体材料

2005年以来,州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年鉴等史料的编撰、整理,积极组织编印政策宣传手册,努力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认真落实地方志工作法规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云南省和楚雄州《地方志工作规定》,努力形成关心支持方志工作的良好氛围,确保方志业务和方志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二是认真落实“一纳入、五到位”要求。“一纳入”,即:将地方志编纂、第二轮修志和年鉴编纂、旧志整理、理论研究、方志地情资料开发利用等工作纳入日常

工作中,与

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五到位”即:领导到位,即:明确分管局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办公室主任为负责人,办公室副主任具体抓好地方志编纂、第二轮修志和年鉴编纂、旧志整理、理论研究、方志地情资料开发利用等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机构到位,即:挂靠办公室成立年鉴编撰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年鉴相关资料,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涉及科室协助办公室做好方志的编纂、编修等工作。经费到位,即:及时下达全州地方志编纂工作的相关经费,确保全州方志工作的有序推进,2005年至2013年7月底,全州

累计筹集下达州志办经费

万元,为地方志编撰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条件到位,即: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建立资料档案管理室,认真落实工作经费,为方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人员到位,即:确定办公室副主任为第一撰稿人,办公室主任、分管局领导及主要领导层层审核把关,确保方志和年鉴全面完整准确的反映工作。三是创新思路编印宣传手册。为进一步加大对工作的宣传,从2012年开始,在全州“两会期间”,组织精干力量编印宣传手册,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单位宣传最新的

政策、介绍工作情况,提高工作透明度。

第18篇:乌伊岭区地方志办公室

乌伊岭区地方志办公室关于落实《伊春市地方志办公室行政执法实施方案》情况的自检自查报告

市地方志办公室基层指导科:

按照伊志办发[2008]33号文件要求,我办对照《伊春市地方志办公室行政执法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了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检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情况 (分值10分,得分10分)

乌伊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地方志工作高度重视。由常务副区(局)长分管地方志工作。在2008年4月,针对地方志编纂力量薄弱,进度缓慢的实际情况,为志办配备了专职编辑,负责志书的编纂工作。

区委、区政府在配齐、配强志办编撰人员的同时,还经常深入到志办检查指导工作,为志办解决诸如为外聘人员增加工资等问题。

二、机构情况 (分值10分,得分10分)

乌伊岭区在2004年,成立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印发了《乌伊岭区(局)志编纂方案》。成立了地方志办公室。地方志办公室专职4人,外聘5人。

三、经费情况 (分值10分,得分10分)

乌伊岭区地方志办公室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即按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发生的实际旅差,办公经费等进行核销。此外,在使用纸、笔等办公用品上,予以充分保障。

四、队伍情况(分值10分,得分10分)

乌伊岭区地方志办公室人员配备齐全,素质较高,专职人员4人,聘用5人。

《乌伊岭区(局)志》的主编杨树森系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职称。

《乌伊岭区(局)志》的责任编辑韩福生系大专学历,伊春市作家协会理事,乌伊岭区作协秘书长,小兴安岭文学艺术网专栏主笔。

特约编辑那忠贤、孟祥华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

办公室其他人员负责资料收集工作。

五、设备配置(分值10分,得分10分)

乌伊岭区地方志办公室有专门的办公场点,配备了电话、微机、扫描仪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共有微机4台,电话3部,传真机1台,扫描仪1部。

六、编纂进度(分值10分,得分8分)

2008年,区委、区政府配齐、配强了志办编纂人员,使《乌伊岭区(局)志》编纂进度明显加快。目前,已完成《乌伊岭区(局)志》全部编纂篇目的70%,即凡例、大事记、概述及农业篇、工业篇、商贸餐饮服务业篇、金融和保险篇、科技和教育篇、文化和体育篇、卫生篇、社会生活篇、人物篇、艺文篇。

七、编纂质量(分值40分,得分40分)

《乌伊岭区(局)志(1986-2005)》的编纂,符合《地方志工作条例》及第二轮地方志编纂规定。

通过认真自检自查,乌伊岭区志办能很好地落实《伊春市地方志办公室行政执法实施方案》(伊志编发[2008]1号文件)。得分为98分。

二00八年十二月九日

第19篇:地方志年报资料

惠惠州市地方志年报资料要求地方志资料年报编写要求

一、总体要求

坚持存真求实的原则,搜集、整理、汇编、撰写和报送反映年度内本行业(事业)发展的资料,做到观点正确,资料翔实,内容全面、分类科学。

年报资料以资料长编形式为主。分为主体资料、大事记资料、专题资料、人物资料、文献资料、图片音像资料及其他具有存史价值的资料。其中,主体资料、大事记资料、专题资料、文献资料、图片资料属必报内容,人物资料属符合条件才报送的内容,音像资料和其他具有存史价值的资料属选报内容。

年报资料提纲主体资料纲目依据单位机构“三定”方案中的工作职责拟定,大事记资料纲目可略,专题资料纲目写明拟报送的条目名称,人物资料纲目写明拟报送的人物名单,图片音像资料和文献资料纲目写明拟报送的条目目录。

主要原始资料和引文要注明出处,注放在每类资料之后,做到要素齐备。 1.档案资料:注明收藏单位、案卷号、目录号、全宗号、标题、作者等。 2.文件资料:注明发文单位、时间、文件名、文号等。 3.书籍资料:注明作者、书名、页码、出版单位、出版年月等。 4.实地调查资料和口碑资料:注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5.报刊资料:注明报刊名、年月日及版次(期序)、作者、标题等。 6.音像资料:注明作者、内容、时长、拍摄时间、格式等。 7.网络资料:注明网站、网址、文章标题、作者、发布时间等。 军事部门报送内容(不涉密)参照执行。

二、报送内容及要求

(一)主体资料

收录本行业(事业)的概况性资料。内容包括本行业(事业)的发展情况及重要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及其实施情况等;本行业(事业)发展的主要统计数据等。撰写时采用记述体,要体现发展脉络、主要特点。

(二)大事记资料

收录本行业(事业)较大事件的资料。包括重要法规、方针政策、决策、决议、规划的颁布,做出重要决定的会议的召开,行政区划调整,主要机构变动以及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重要企(事)业单位的成立、改组、改制、重组、破产等,重大改

1

革与创新的提出及实施,重大专项工作、活动的开展以及重大工程、项目、设施建设,重大发明创造、科研成果的公布及获奖(获市级三等奖以上奖项),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人士在本行业(事业)的重要活动,对外及港澳台重要交流活动,工作中的重大失误及事故、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及防治,重大自然灾害及防灾抗灾情况,主要物产的盛衰和重大环境的变化,珍贵文物的挖掘与重要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兴废,其他重要事件。

撰写时应做到“大事突出、要事不漏、常事不记” 。所记事件必须在本行业(事业)范围内有较大影响;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齐全;采用编年体编辑,以月、日为序排列,一事一条。日期不明者置于月末,称“是月”;日期、月份均不明者置于年末,称“是年”。

(三)专题资料

收录在本行业(事业)具有重大影响或代表性、典型性事件的资料。包括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开创性的重大决策、法规、决定、规划、改革、创新;重大事件、案件、专项工作、重要活动、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工程或项目;其他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与行业(事业)特色的重要事件和活动。

撰写时采取记实和以事系人的编辑方法,以纪事本末体为体例,一事一条。基本要素:包括事件(活动)、事物、问题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涉及范围,以及经过、结果、特点和影响等,体现事件发展变化结果,突出所记事件(活动)、事物、问题的独特性、典型性。跨年度事件原则上在完结的次年报送。

(四)人物资料

收录在本地区工作,对本地区、本行业(事业)、本单位发展有较大贡献、影响的各界人物(籍贯不限)及其事迹;或在外地各个领域中有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影响的本籍(或在本地出生的)人物及其事迹。人物资料分设人物传、人物表两部分。

人物传收录范围包括:

1.担任本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副职以上,惠州籍在市外担任相应副职以上领导职务的干部。

2.战斗英雄、在历次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中的著名将士和爱国志士,及经认定的烈士。

3.教育、文艺、科技、卫生、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等领域在学术、科研和创

2

作上卓有成就、有重大贡献者和主持重大工程设计的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级以上(含市级)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获得者。

4.影响重大的企业家、慈善家。 5.具有突出的独特技艺的人物。 6.对体育事业有突出贡献、重大影响者。 7.少数民族、宗教著名人物。

8.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中,对惠州有重大贡献和影响者;祖籍惠州,长期寓居海外的侨领或各界著名人物。

9.有重大影响的反面人物。

10.其他对社会各方面有重大贡献和影响者。

撰写时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收录时限内去世者。基本要素包括:姓名、性别、生卒年月、籍贯、学历、政治面貌、履历、主要事迹、主要成果(如重大改革、学术思想、主要著作、科技及发明成果等)、曾获荣誉、组织结论等。突出传主一生的主要事迹、主要思想观点。对入传人物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历史上的功过是非,作实事求是的编辑,不作评论。所记资料力求全面、真实、准确。凡有分歧的,应作必要的考证;无法确定的,选择一说,余说存疑待考。人物排列以卒年月日先后为序。

人物表分名录表、任职表两项,具体收录范围和标准以及各类表格的栏目设置要求如下:

名录表包括:

1.符合入人物传收录标准,年报收录时限内仍在世的人物。

表设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党派、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主要事迹与成就等栏目;人物排列以出生年月日先后为序。

2.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模范烈军属、拥军模范。

表设姓名、性别、籍贯、党派、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荣誉称号、授予时间、授予单位等栏目;人物排列以获得荣誉时间的先后为序。

任职表包括:

市五套班子正副职及副厅以上干部,市直和驻惠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均由市委组织部统一提供。

表设姓名、性别、籍贯、党派、职务、任职时间等栏目;排列按组织部门的排

3

序。

(五)文献资料

收录本行业(事业)具有重要存史价值的重要文献,如全市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工作总结、主要业务项目总结、专题调研报告、重要会议纪要、市级以上媒体专题报道,影响重大的官方网络资料等资料全文。报送时尽量报送原件,摘录的可采用复印件。文献资料应制作目录。

(六)图片音像资料

图片资料要求:反映本行业(事业)基本面貌、发展变化以及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行业(事业)特色,具有存史价值的照片、地图、规划图、示意图;照片只收录工作活动照,每年不少于10张。人物传每人附正面免冠照1张。根据内文配置适量的照片、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分布图、规划图、示意图等。

图(照)片质量要求:

1.图照选材准确、主题突出、纪实性强,重点反映行业(事业)主体业务,无广告色彩,无版权争议。

2.扫描图片使用24位真彩色模式扫描,彩色分辨率应大于300dpi,黑白分辨率应大于400dpi。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不低于300万像素。

3.照片文字说明,必须注明照片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标明身份和位置)、主要内容,括注拍摄者或供稿人姓名、单位、拍摄时间等。

4.地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和有关部门绘制或审定的,并配有审图号。 音像资料要求:有关大事、要事、重要活动、人物等,可配置音像资料,要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体、结果等基本要素;根据行业(事业)发展情况,可制作综合类的音像资料。

音像资料质量要求:

1.原始音频、视频资料或其复制件。 2.运用编辑技术应无损于客观事实。 3.内容无广告色彩和评论性内容。

(七)其他具有存史价值的资料。

三、报送格式

(一)除原件、复印件外,年报资料一律用A4纸打印。

(二)年报资料文本一式二份,并附送电子版(采用一次性光盘刻录)。电子版

4

内容应与纸介质完全一样。各项资料依次为主体资料、大事记资料、专题资料、人物资料、文献资料、图片音像资料、其他具有存史价值的资料。

(三)电子文档格式要求采用Word或WPS,扫描图片采用TIF格式,数码相片采用RAW或JPG格式,音频资料一般采用MP3格式,视频资料一般采用原始的AVI格式。

(四)每份材料均要标注名称、报送时间、作者、单位,并填报《惠州市地方志年报资料报送表》。

第20篇: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九十五号)

《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已经2007年2月28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7年2月28日

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

(2007年2月28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志工作、发挥地方志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方志,是指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本条例所称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本条例所称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统一规划,科学规范,全面客观,存真求实,确保质量。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四)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

(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培训编纂人员,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六条 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2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征集制度,及时征集和保存文字、图表、照片、音像、电子文本、实物等各种地方志资料。

第八条 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应当制定编纂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编纂方案的规定承担编纂任务的单位,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指导下,按照编纂方案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完成编纂任务。

承担编纂任务的单位应当在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上予以保障。

第九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 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主编和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恪尽职守、客观公正,据事直书、忠于史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要求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虚假记述。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采用查阅、摘抄、复制等形式,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征集相关的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为其提供支持。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地方志书文稿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验收,地方

3 综合年鉴文稿经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确定的部门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

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书文稿在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查验收前应当征求上一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意见,并接受其指导。

对地方志书文稿进行审查验收,应当组织有关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方志等方面的专家参加,重点审查地方志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十二条 地方志出版后,编纂单位应当及时向本级和上级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无偿提供馆藏书。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方志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第十四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需要查询地方志有关内容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收藏地方志书的国家档案馆和公共图书馆、方志馆,应当通过网络公布、志书借阅等多种方式提供便利。

第十五条 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的文字、图表、照片、音像、电子文本、实物等文件资料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指定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

4 保存,不得损毁;修志工作完成后,应当依法移交本级国家档案馆或者方志馆保存、管理,个人不得将其据为己有或者出让、出租、转借。

第十六条 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属职务作品,参与编纂人员依法享有署名权。

第十七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从事地方志文献的开发、研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提供业务指导。

鼓励高等院校开设与地方志有关的专业或者课程,培养地方志编纂专业人才。

第十八条 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擅自编纂出版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不按照编纂方案的规定承担和完成编纂任务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未经审查验收、批准将地方志文稿交付出版,或者地方志存在违法内容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未将文献资料及

5 地方志文稿依法归档,造成损毁,或者将其据为已有或者出让、出租、转借的,由其所在单位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致使地方志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需要且有条件编纂部门志和乡(镇)志的,参照本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 本条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地方志范文.doc》
地方志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