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范文

2022-07-1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绿色发展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1地坛论坛”于2011年6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以下为大唐集团董事长和党组书记刘顺达先生演讲实录。

刘顺达:尊敬的各位来宾,下午好,当今时代,人类在享受物质空间繁荣的同时,也渐渐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物种灭绝,人类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让自然付出了沉痛的代价。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我们终于认识到,全球携手,合作公担,绿色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终于认识到绿色低碳不再只是一个时髦而遥远的理念,他们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产于生活。

经过数十年的观点交锋与交融,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政府也积极参与行动,向全世界作出了保护环境,降低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这充分彰显了负责大国的积极形象。

绿色发展,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挑战,在这一潮流和责任面前,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应当敢于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在这场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革命中,成为行动的推动者,实践者和领导者,为了我们的美好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国的绿色发展大计,今天我们众多企业在此聚首,联合发出如下倡议。

一、绿色投资,关注行业内具有绿色环保特征的产业投资机会。

二、绿色生产,高度关注企业生产流程的环境效益。通过流程优化和技术改进,对生产流程进行绿色改造。

三、绿色技术,积极研发和应用低碳环保技术,开发企业绿色环保概念产品。

四、绿色能源,积极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努力降低企业整体生产运营能耗。

五、绿色产品,引导产业链合作伙伴绿色行动,敢于向合作伙伴提出基本的产品环保要求。

六、绿色办公,加强企业用水、用电和用纸的节约,推广环保纸的办公使用,积极建设企业绿色办公环境,

七、绿色生活。培养员工节俭、节约的生活和消费行为。

八、绿色工艺,积极参与社会绿色公益活动,推动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普及,塑造企业绿色形象。

九、绿色体系,逐步建立企业与产品的核证与信息品路体系。我们倡导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结成绿色行动的联盟,我们将共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协同合作,饯行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绿色行动倡议,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务实进取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绿色发展参考文献

绿色发展参考文献

[1]冯真真,李燃.城市绿色发展指标设定的实践与思考—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为例[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562-565

[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31

[3]蔡邦成,陆根法,王翠然.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取向与反思[J].环境管理,四川环境.2006(2)

[4]马远,龚新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北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6)

[5]许学强,张俊军.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01(1)

[6]同济大学,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65-186

[7]方建德,杨扬,熊丽.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8).132-136

[8]胡鞍钢.中国:绿色发展与绿色GDP(1970-2001年度)[J].中国科学基金.2005(2).84-89

[9]胡鞍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选之路.绿叶.2003(6)

[10]欧阳志云,赵娟娟,桂振华.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

[11]2010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R].中国绿色画报.2010年12月12日

[12]谭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曲靖市麒麟区目家可持续发展实脸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J].云南科技管理.2007(6)

[13]凌亢,白先春,郭存芝.城市可持续发展调控的可拓研究[J].理论·方法与案例.2009.133-141

[14]曲靖年鉴[M].曲靖市人民政府地方杂志办公室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10

[15]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汇编[C]

[16]曲靖统计年鉴[M].曲靖市统计局,曲靖市统计学会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5

[17]曲靖统计年鉴[M].曲靖市统计局,曲靖市统计学会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6

[18]曲靖统计年鉴[M].曲靖市统计局,曲靖市统计学会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7

[19]曲靖统计年鉴[M].曲靖市统计局,曲靖市统计学会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8

[20]曲靖统计年鉴[M].曲靖市统计局,曲靖市统计学会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9

[21]20112011年天下经济论坛.胡鞍钢:中国将进行一场绿色革命[EB/OL].2011年1月10日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2011tianxia/20110110/3179014.shtml.

[22]谢云华.营造山川秀美曲靖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J].生态建设·云南农业.2009.30(4)

推荐第3篇:绿色发展情况汇报

通城县绿色发展及绿色产业情况汇报

(2014年9月21日)

一、通城县情简介

(一)区位概况:通城地处湖北省最南端、幕阜山北麓、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咸岳九”三市、和“通修平”三县素有“中三角”中的“小三角”和“金三角”之称,区位特色突出。县内杭瑞高速、武深高速、10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设施便利。全县辖11个乡镇、185个村(社区),面积114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素有“油茶之乡”、“生猪之乡”、“砂布王国”、“江南药库”之称;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油茶基地建设重点示范县、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全国名茶开发试点县,多次荣获全国林业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等荣誉。

(二)生态环境:通城县生态环境较好,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东西南三面环山,境内溪河纵横,峰峦屏列,丘川交织,森林覆盖率达50.58%。东北部大溪库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西北部岳姑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自然资源:通城自然资源丰富独特。境内水能充沛,建成小水电站61座,年均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是全国100个重点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已探明储量和确定地理分布的矿产资源有30余种,其中金属矿铌钽矿储量为全省之冠,非金属矿独居石储量居全国之首。土特产品众多,“华中两头乌”生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本草天香”茶油获农博会金奖,“九井

- 1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把绿色发展作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县”的战略选择。发展绿色产业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两刑”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县”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市级战略通城实施“,推动“一县一区”建设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并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壮大。我们一改过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循环低碳高效发展,聚合资源,支持玉立集团转型升级;支持平安电工循环发展,新上高效节能发热膜项目;支持福人药业产业链配套发展,建设自主原料基地和废弃物利用项目;支持湖北黄袍山绿色油茶申报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努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产业向“高、新、精、尖”方向发展,使产业逐步走上特色优势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提升、资源消耗阡低的绿色发展道路。

(二)行动上有所作为,把培育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作为根本抓手。我县先后组织编制了“十二五”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订了新兴产业培育配套优惠政策,,在县域内全面开展了循环低碳经济示范创建活动,树立了新三汇生态农业基地、黄袍山低碳产业园、樊牌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一批先进典型,逐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全社会绿色发展机制。2013年在我县召开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来,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通过校企合作发展的模式进行创新性生物育种和深加工,利用脱脂茶粕与茶蒲生产

- 3环利用,推动了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我县区域合作和新能源开发不断实施,管道天然气、黄龙山风电、沼气利用、低碳交通路网等重点工程,都取得了重大示范作用和积极成效,也有力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目前,我县重点在建的节能环保和绿色产业重点项目20余个,拟建和储备项目100余个,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为带动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绿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思想意识不成熟不利于绿色发展。受短期利益影响,部分干部群众生态建设和争取生态补偿政策的意识还不强,对其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不高,实施主体生态功能区的共识与氛围还未形成,群众基础还不牢靠。

二是资源环境不够优不利于绿色发展。我们山地面积较小,生态质量不高,森林、水库、河流、自然区等生态资源不多,加之建设资金投入太少,保护与利用程度不高,生态建设与争取政策跟其他优势县市相比,还面临“底子不厚、底气不足”。

三是经济实力不够强不利于绿色发展。我县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实力还不够强,群众收入水平不高,县级财力困难,调结构、转方式的空间非常有限;绿色发展给经济和民生带来的短期损失难以有效化解。现阶段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向绿色发展方式过渡困难大。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不利于绿色发展。目前我们实施主体功能区、培育低碳产业和生态建设的配套政策机制缺乏,绿色发展所需的土地、资金等要素还面临着供给困难,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 5服务等新型绿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多方面提高绿色产业实力,展现出绿色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3、要完善绿色发展政策机制,做好配套保障。一是要实施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绿色发展方案,结合全县长远战略,研究工作措施与方法,使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制订与绿色产业发展相衔接配套的地方性土地、财政、产业与金融制度,鼓励企业和群众等社会资本参与全县的绿色产业建设和管理。三是争取来源于外部的绿色发展合作与政策资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动力与活力。

4、要坚持绿色发展服务群众,实现民生改善。一是要创新绿色产业方向与途径,大力建设水利、环境等生态工程和绿色交通等基础设施,带动低碳环保社会和宜业宜居环境的改善。二是努力增强绿色产业项目对群众就业增收的促进能力,稳定经济增长和提高居民收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三是要倡导群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 7 -

推荐第4篇:绿色交通运输发展

五措并举推进绿色交通运输发展

一是提倡低碳绿色的环保出行方式。积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鼓励使用新能源、节能环保公交车型,有效减低汽车尾气排放。全区21辆公交车已全部采用新能源燃气车,货运车辆严格执行燃油标识,50辆出租车改为油气混合,大大降低了燃油需求。

二是加快营运黄标车的淘汰步伐。将营运黄标车监管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制定淘汰实施方案,完善机制,明确责任人、步骤和时限,细化措施,加快淘汰步伐。截止目前,辖区内的1000余辆营运黄标车,已淘汰600余辆,淘汰率达60%。

三是加快农村公路畅通化、网络化。着力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质量,继续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农村畅通工程”。截止2014年底,全区道路通车总里程1247.6公里,农村道路1071.8公里,基本实现了干支互联,安全便捷,整洁畅通的道路网络。

四是积极推广交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对施工料场、施工工地及易发生扬尘物资运输环节的控管,尽量减少扬尘产生。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运用冷再生处理,增加路基强度,减少环境污染,截止目前,全区共冷再生路面20余公里。

五是走“生态绿化管养”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管养模式,走精细化管养、生态绿化、环境美化相结合之路。去年一年,共创建养护示范路段167km,精细化管养农村公路路肩、边坡培整370余公里,中修罩面10.8km。

推荐第5篇: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

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

摘要:绿色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一种生态健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社会公正的农业发展模式。 保定市在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绿色 农业的模式。包括产业化经营主导型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观光休闲农业模式;设施农 业模式。 当前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和内在质量,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不 同程度地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影响,这给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再一次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 钟。

关键词:绿色农业;模式

近几年,中央把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放在一切工作之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从2004 年到2006年,连续三个一号文件都事关三农,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发展“绿色农业”,意义十分重大。

一、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

(一)是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和稳定发展,那些看似光鲜的食品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疾病疯牛病、禽流感已经让人类领教了大自然的惩罚。

(二)构建绿色农业体系是保障人类消费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体现。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生产流通及加工等环节监控不力等原因,我国部分食品农产 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较突出,严重威胁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构建绿色农业体系是提高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要保证 。当前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和内在质量,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不同程 度地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影响, 这给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再一次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

(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农村绿色生态建设,整治农村环境,改善环

境质量,提高 农村人居与生产环境水平,努力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绿色生 态新农村, 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创造 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五)是保定市成为京南近海强市名城的必由之路。保定市作为北京肉菜放心工程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有着“北方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 基地”的美誉,已形成小麦、玉米、油料为主体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大枣、核桃、草莓等 十大林果基地。一批如涿州的贡米,定州的蔬菜,满城的草莓,望都的辣椒等名优特色产品 畅销国内外,全市有“中国特产之乡”11个,“河北特产之乡”15个,培育了龙飞集团、天香乳 业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

近年来,随着“大北京经济圈”的提出,保定应主动融入北京、服务北京,努力建成面向北京、天津的绿色农副产品“大市场”。

二、保定市绿色农业的现状。

(一)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截至2007年7月底,全市推广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125.7万亩,无公害环评面积 累计达210.38万亩,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个,89家企业通过省级无公害 产地认定的企业,5家企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 绿色食品51个。全市果品面积252万亩均通过环境评价,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果品面 积85万亩。全市畜牧业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企业达到122家,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 认证的企业6家。

(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 全市两个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和16个县级检测站全部投入运行, 基本形成了全市农产品 质量监测网络。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日趋规范,定州市按照《北京市蔬菜安全卫生要求》出台了《无公害蔬菜产地编码管理办

法》, 对生产实行一户一码、微机管理。该市的蔬菜通过检 验都达到无公害标准,30% 左右的蔬菜达到绿色标准。安国市与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等 3 家科研单位协作,建立了科技示范园 13 个,发展 GAP 标准化种植 5 万亩,提升了中药 材品质。

(三)农业龙头企业具有一定规模 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达140家,农产品加工比重达到25%;注册优质农产品 商标100多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37.3%;全市拥有各类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 592个, 其农产品贩销量占全市销售总量的70%以上。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8个,其中市级园区35个,带动生产基地53.3万亩,向社会提供优质种苗2800万株, 科技园区已经成新技术辐射推广的源头。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达714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32个, 保定市工农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定州市蔬菜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发展绿色农业的模式

(一)产业化经营主导型模式 1.市场启动型

市场启动型是指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着力培育产品专业市场, 通过市场带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同时诱发贮藏、运输、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以市场为纽带的产业化经 营体系。

2.农业专业协会型

农业专业协会型是指在绿色农产品规模生产过程中,根据自愿原则, 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协会根据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要求,统一标准生产,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质检、统一销售,甚至可以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从而很好地推进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3.农业龙头企业型

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在生产、加工、质检、销售等环节,按照绿色 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实行全程管理。基地可由龙头企业出资申报、建设,产品由龙头企业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分装、统一使用绿色农产品标志,统一销售,使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顺利进行。

(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物质循环利用型绿色农业模式是一种在物质循环链条中适用的模式, 它是应用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原理,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农业生产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 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达到污染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常见的模式有: 1.平原“猪—沼—作物”循环模式。 “猪—沼—作物”模式是通过种植面积、养猪规模、沼气池容积合理组合, 以沼气为能源, 沼液和沼渣为肥源,开发优质有机肥料用于作物生产,实行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能流物流 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有效治理养殖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综合效益明显。 2.丘陵山区 “猪—沼—果”循环模式 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无公害水果和有机茶生产,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连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沼液和沼渣主要用于果园施肥,沼气供 农户日常烧饭点灯,达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 民收入等效果。 3.生态庭院模式

以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太阳能热水器利用为主要内容,实行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 净化沼气池(或户用沼气池)和优质燃气(沼气、石油液化气、秸秆气等)三配套,与农村改厕、改厨、改院相结合,形成农户生态良性循环,有效处理污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 造生态家园,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提高了农民的生

活质量,同时为农村环境整治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效途径。

(三)观光休闲农业模式

该模式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利用区域内特有的自然和特色农业优势,经过科学规划和建设,集赏花、垂钓、采摘、餐饮、健身、狩猎、宠物乐园等设施与活动于一体,形成具 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乃至承办会议等综合功能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该模式的优势是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实现农业发展与休闲娱乐的有机结合, 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如保定的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集农业观光旅游和特色农业、新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分为现代农业示范景点和休闲度假娱乐场所两部分,以面向京津市民“周 末游”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将定兴独特的乡土民情和地域文化与园区建设巧妙结合,提高旅 游附加值。

(四)设施农业模式

设施农业模式是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 人为地创造出相对可控制的动、植物生长环境,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 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促进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农业生产依赖自然环境的一种新型高效农业生产模式。 它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 其栽培主要对象为蔬菜、花卉和果树。

保定市绿色农业发展

学校名称:河北经贸大学 所属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商务系 学生姓名:石新杰

专业班级:2010级金融3班

推荐第6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调查报告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调查报告

xx是农业大市。过去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农业的粗放性经营的弊端日益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的需要。为此,xx市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6 4亿公斤,成功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农业总收入7 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 4%;农民人均纯收入5067元,比上年增长12 6%。xx市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示范市、优质水稻产业带示范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个种植业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试点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生态化,大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为此,我市确定了依托生态环境、绿色资源和口岸优势,以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绿色产业不断升级,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市建设总体思路,并精心组织实施,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狠抓森林保护。

推荐第7篇:企业的绿色发展

企业的绿色发展

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对于我们大冶有色来说,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集团公司董事长张麟在《再谈提升我们的能力》一文中指出:“必须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企业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第一责任。”作为一名工作于冶炼厂多年的基层技术员,我深刻体会到绿色发展不仅关乎于职工健康,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议题。

节能减排,是企业社会责任心的具体体现。冶炼厂是新中国最早建设起来的重要铜工业基地,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在节能减排上已经做出一些成绩,目前已经能够将冶炼烟气全部送往制酸系统制酸,产能为100万吨;对余热进行综合回收利用进行余热发电节能降耗;冶炼产生的废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水质达标后进行综合循环利用。然而作为一个60年代建成的老厂,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冶炼厂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厂内仍有部分高耗能设备正在使用,对于清洁能源的使用仍没有达到100%等等,在“十三五”时期,要做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二要大力发展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的着眼点在于,产业链上游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产品的原、燃材料,做到分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废弃物的排放,提高产业的整体附加经济价值。

第三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职工节能减排意识。要多组织职工培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节能减排意识。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由单位一把手牵头的节能减排工作小组,研究制定节能改造、绩效考核的各项政策措施。要积极鼓励改善创新,成立专项资金,奖励成功的节能减排改善成果。要深化节能减排责任制,将考核指标落实到个人。

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企业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响应公司节能减排的任务,为社会、企业的将来做出自己的努力。

推荐第8篇: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

绿色农业发展之我见

——学习《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广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课有感

第30期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 兰 辉

党校学习期间,分别听了张芳老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及蒋红林处长《广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门课程,很有启发,也引发了自己对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些思考。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

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的内在要求。党和国家对绿色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分别对发展绿色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今年“两会”记者发布会上,提出“用五大行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广西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要“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由此可见,绿色农业将成为我国以及广西当前及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如何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呢?笔者以为,必须紧紧抓住“六个环节”:

第一、需要树立绿色价值观理念。长期以来,为了保增长,农业发展缺乏足够的绿色理念。尽管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绿色”理念,但由于传统的理念惯性还很大,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绿色价值观体系仍需生根发芽、培养壮大。为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识,为绿色农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第二、需要绿色技术作为支撑。绿色技术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占主导,需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家一户式生产经营模式的绿色农业技术,简单说,就是要有一些生产成本低、技术含量高、简单易操作且综合效益较高的绿色农业技术,以便于向千家万户进行推广和应用。

第三、需要出台绿色农业发展相关政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这个核心,系统梳理、调整现有农业支持政策,出台鼓励和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绿色政策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比如说,可对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的生产者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第四、需要金融部门强有力支持。金融部门要调整贷款方式,对绿色农业的发展项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倾斜,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第

五、需要做大做强绿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让更多农户能够积极主动来发展绿色农业。同时,打造更多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业农产品品牌,提高绿色农业的影响力。

第六、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要切实加强对绿色农业发展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的监测、评价、考核和法规体系。如通过颁布强制性生产标准、制定绿色农产品产地追溯制度以及开展农产品生产环境立法等等,约束农产品生产者的行为。

推荐第9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2016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于5月14日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与安徽富煌钢构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大会主题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出席本届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安徽省住建厅副厅长李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辽宁省住建厅总经济师钱新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施工监管处长逄宗展,住建部科技司处长何任飞,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耿雪梅,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景万,巢湖市副市长张年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宏,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春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波,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安徽富煌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多维联合集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多维宽,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裘建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单际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明贵博士等。会议由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董春主持。

大会每年召开一届,现已成为建筑钢结构领域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被业内人士誉为“建筑钢结构领域中的奥林匹克”。其宗旨在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传达落实行业相关产业政策,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和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平台。本次大会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合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钢结构企业家、专家代表700余人参与本次大会。

安徽富煌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斌作为东道主首先发表了致辞,他在致辞中对于现场来宾表示了欢迎,并预祝大会顺利召开。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向与会来宾致欢迎辞:今天,我们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开幕,大家齐聚合肥,共商钢结构宏伟大计,值此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向出席会议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会议的企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对会务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富煌人表示感谢。过去的一年,由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展钢结构产业的政策,特别是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的实施必将使我们的行业迎来充满生机的春天,结合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行业发展趋势良好。

本届年会,我们邀请到了行业主管单位的领导,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术论坛、交流会等活动中共同解读国家政策,研讨前沿技术,并在展览会中充分展示钢结构行业中的最新产品。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将始终坚持“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思路,把为会员服务摆在首位。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多看、多听、多学、多交流,希望大家能有更多收获,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的建筑钢结构行业一定会兴旺发达。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发布2015年钢结构行业报告。在报告中,党会长首先就当前行业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讲解,他先回顾1997年-2013年间钢结构行业产业政策,就近几年国家对于钢结构行业发展政策进行了说明,并例举了多个省市地方政策;然后对行业的新常态进行了分析,钢结构在我国应用已超过30年,特别是在近10余年期间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钢结构用量最大、制造施工能力最强、产业规模第

一、企业规模第一的钢结构大国;最后他指出行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十三五”期间钢结构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把握行业趋势,顺势而为企业发展要主动变革、转型产业要多元化,实现关联发展。此外,党会长还对2015年分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汇报了2016年的工作计划。

随后,大会进入到了颁奖环节。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对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钢结构金奖”、2015年“优秀企业家”、“诚信5A企业”等奖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钢结构金奖名单另附)。

最后,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斌将象征着年会承办权的会旗交到2017年的承办单位沈阳三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长禧手中,2016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至此?桃欢温洹?

除此之外,会议期间还组织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技术与应用论坛”、“中国国际建筑钢结构及配套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以及“四新”技术交流会等活动,收到了广泛的好评。本次高峰论坛邀请到了国内顶尖专家学者以及各相关单位、兄弟协会、科研院所的领导,结合2016年“两会”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性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新常态”下钢结构建筑推广的难点和热点解惑答疑,传递政府推进钢结构建筑的政策信息,交流钢结构建筑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推进钢结构建筑“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的“三化”建造方式,从而提高钢结构建筑的设计、研发、应用水平,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建设报、科技日报、中国财经报、中国冶金报、中国房地产报、建筑时报、安徽日报、合肥日报、合肥市电视台、巢湖电视台、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在内的多家媒体受邀参加了由主办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记者们争相向主席台的诸位行业领导发问,主要涉及钢结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企业业绩与面临困境等,并得到了嘉宾的一一作答。

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建筑钢结构及配套产业博览会”于5月14日上午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阳、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波、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鸿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中大区总经理王朝阳、唐山钢铁集团中厚板公司副总经理尹宝良、上海钢之杰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金勇、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阮正洁、印度坡邱斯钢铁工程公司拉米德、山西华豹涂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蛟、厦门大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永康、山东雅百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辉、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钢构公司总经理廖向东、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军民、唐山钢铁集团惠唐乐港金属科技分公司总经理周满春、唐山钢铁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远生、芜湖行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宗义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培华等参加开幕式。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鸿强与印度坡邱斯钢铁工程公司拉米德分别代表中外方参展企业发表了致辞,最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宣布博览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刘民主持。

本届博览会云集了行业上下游一线企业80多家,旨在展示企业风采,打造钢结构完整产业链,做最专业的建筑钢结构行业大展,展出面积达2万余平米。此外,博览会分会场,聚焦钢结构行业先进技术和产品应用,特邀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企业做精彩推介,多元化主题满足不同建筑钢结构领域需求。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1-3362(2016)06-0026-04

推荐第10篇:评选绿色发展企业家

沧州市绿色发展企业家申请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沧州市运河区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XXX总经理XXX,就是一个坚持绿色发展的民营企业家!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指引下,XXX同志勇挑重担,在2011年担任公司一把手以来,以科技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环保求持续,大刀阔斧的进行环保项目建设,推行环保产品生产,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带动着小圈村的印制电路企业蒸蒸日上,大大提升了企业环保意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XXX在多年的企业管理期间,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抓生产、重人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2012年,即完成年产值5000万元,利税450 万元,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佳,生产企业经济环境恶化的前提下,2016年仍完成利税500万元,创造了240余村民的就业机会,人均年增收5-8万元,并带动了原材料供应、印制板焊接、器件、面板等一系列上、下游企业链的发展。公司产品多次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省免检产品,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和满意,产品行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并配套出口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与此同时,XXX同志十分重视环保工作的开展,在产品开发上,逐步减少原有传统的热风整平工艺产品,陆续研制和开发了化学镍金工艺、纯锡工艺、OSP防氧化处理工艺产品。这些环保产品,全部达到国家SGS检测标准,并且符合欧盟关于电子产品的环保ROHS要求。2016年以来,又增加了更为环保高端的铝基工艺产品并形成量产,目前其产量已超过全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与传统工艺相比,环保产品不仅在生产与使用、淘汰环节污染更低,其产品附加值还更高,真是印证了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号召。

在过程环境控制上,公司早在2006年开始实施和运行ISO14001环境体系管理,XXX同志为了进一步规范环境管理,依靠环境体系为依托,制定了27项环境管理程序,推行清洁生产、编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用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到位,使环保管理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岗位中。2017年底,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已经通过北京赛西体系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电子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再审核,证明公司的环境管理达到了规范化、常态化、效益化,并颁发了最新国际标准ISO14001:2015环境体系认证证书。

1、公司制定了年度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将单位面积水、电消耗、危化品的泄漏和火灾事故发生、危险废物的管理等,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列出管理项目及考核指标,做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考核项,与工资收益挂钩。同时公司还制定了各级人员的环境职责,明确责任,并要求逐层责任落实,规范了员工的环保行为,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2、为了提高公司全员的环保意识,在XX的带领下,公司外派管理人员学习最新的管理体系规范,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培养了公司的环保管理骨干。这些骨干人员,在公司范围内开展环境体系与环保法规的培训,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制作环保宣传栏,宣传国家最新的环保政策法规,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3、在环保守法工作中,XX更是带领全公司人员身先士卒,通过网络、媒体、上级环保部门等渠道,搜集和整理了与公司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76大项。对应法律、法规原文将与公司密切相关的条款予以逐条整理,形成公司法律、法规适用性条款,并每年组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利用会议方式进行符合性评价,对自身的环境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予以审核,并保持连续五年无环境违法行为。

4、在资源和能源节约方面,公司更是省之又省。首先是水、电的使用全部按车间为单位进行计量,为各个车间计算了单位面积的耗水量、耗电量,各自消耗量计入车间考核,从被动管理变为车间主动节约。对于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公司采取废水分段收集,高浓度废水、含铜废水、清洗废水分别回收处理,清洗水经过处置后回收再利用,每年可节约新鲜取水量4-5万吨。

5、在污染治理方面,XX则是采取舍得投入,达标排放原则。废水是印制行业的首要污染源,为保障达标排放,企业投入2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将原有的污水排放二级标准提高至一级标准。2018年,为响应省厅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控制的要求,公司又累计投入30余万元,安装了处理后污水在线监测设备,对各项污染物指标实施24小时监控,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行为的自行监督和超标监控。VOCS是2017年以来国家重点管控的大气污染物指标,公司的阻焊丝印车间涉及了VOCS的排放。为此,公司投入10余万元,装载了针对VOCS治理的溶媒吸附工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并于2018年5月15日—16日由沧州天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达标检 -2- 测,检测结果完全符合《河北省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即DB13/2322-2016表

1、表2中其他企业标准。

6、公司每年的危险废物产出量在80吨左右,属于省厅重点危险废物管控单位。所以,对于危险废物的管理,也是公司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在XX的领导下,公司对于危险废物的管控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多次接受上级各级领导检查,受到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的认可。危险废物从产生、收集、标识、入库都有规定,按照危险废物的种类建造和规范了专门的储存仓库,分类存放。仓库门口醒目设置了标准化的危废标识。收集记录齐全,入库数量准确。通过危险废物管理平台,制定年度管理计划,按实际产生量进行记录和上报,与资质单位签订处置协议,每批次转移都执行转移联单,实行规范化管理和处置。根据省厅要求,近期公司又投入12万元,完成了公司危险废物高清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和与省厅联网,改进了最小包装储存要求,使危险废物的管理层次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7、在环境工作配合方面,XX要求全员不拘小利,着眼大局。每一次上级组织的检查、督查,XX都正常工作,大门打开,欢迎环保领导对工作的监督,认真听取领导们的意见、建议,积极改进工作不足。自2017年10月份以来,为配合北方取暖季重污染天气停限产规定,整个取暖季,公司停限天数累计达到近三分之一。由此给公司的合同执行、年终回款、业务开展都带来一定的影响。但XX始终将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舍小家、保大家”“为了绿水青山,宁舍金山银山”,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

在XXX同志的眼里,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国家要求、上级命令,而应该是每个公民,每个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正是这种勇于承担的精神,使得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创造了社会效益,维护了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

第11篇:绿色饭店的发展

我国发布首个中国绿色饭店年度发展报告

CCTV.com2010年10月27日 12:23进入复兴论坛来源:央视网食品频道

在2010中国饭店业大会暨绿色饭店博览会期间,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0中国绿色饭店发展报告》。这是我国第一次发布,对于今后行业走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报告体现了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从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提升行业质量出发,坚持落实节能节水20%的目标,并推出30家经典案例以为示范。

报告首次发布2010中国十大绿色饭店,中国绿色饭店能耗成本,营收水平,低碳运行情况,技术设备投资回报率等6大指标数据,为行业发展树立先进典型,提供技术设备信息和运营数据支持,从绿色饭店发展的内涵切入,对我国绿色饭店创建的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解剖了我国住宿业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开我国绿色饭店发展状况。

自国家在饭店行业中推动绿色饭店创建活动以来,共计产生700余家绿色饭店,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在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技术、设备、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综合节能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且潜力巨大。实践证明,绿色饭店创建可以帮助企业平均节电15%、节水10%。仅以国内现有的一万多家星级饭店为例,如果都创建绿色饭店每年可节约水相当于近2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可供180个中小城市一年用水;节电相当于目前三峡电站近一个月的发电量,近170个中小城市一年的用电量。创建绿色饭店蕴含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创建绿色饭店企业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绿色饭店是饭店企业一项长期的动态工程,需要以人员素质提高和管理措施的改进为前提,将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生态健康融入饭店经营管理之中,改善饭店环境,节省饭店开支。

调查中,样本企业通过创建绿色饭店,利用可循环利用资源、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运营效益显著提升,与同等规模普通饭店企业比较,在营业额、利润率、运营成本方面都更趋向于高效收益、低碳运行。创建绿色饭店,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客源。 统计数据显示,饭店的单位建筑面积平均用电量是城市居民用电量的10倍,耗水量是城市平均用水量的5倍多。如果一个大型饭店全年消耗10-18万吨的标准煤,其能源的消耗量不亚于一个大型工厂。一个中等规模饭店采用的中央空调系统、照明用电等,一年约需要电费180万元,高于发达国家耗电平均值的5%左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2%的绿色饭店都有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节能降耗的效率,相比普通饭店高出10%左右。在所有技术和设备应用中,节电占28%,节水占28%,气、油等节能占10%,噪音控制占15%,废弃物处理占8%,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使用占3%,其他技术、设备占8%。随着更多倡导绿色节能政策的颁布实施,将有更多饭店加入绿色饭店的行业,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需求必将有所上升。调查显示,节能灯在绿色饭店行业中的应用最广泛,占所有技术、设备使用的20%,而在所有绿色饭店中已有50%的企业使用节能灯,且数据表明节能效果明显,投资低,回收成本容易,平均投资额为4.5万元左右,年均节约成本2.6万元,即两年内能收回所有投资成本并产生经济效益。相比较,某些高新技术、设备在饭店中应用并不多,如中水系统。数据表明,只有20%的绿色饭店有采用中水系统,占所有技术设备的7%。虽然中水系统能有效提高饭店水资源利用率,但投资金额过高,相对的成本回收风险大。因此,能明显产生经济效益,同时达到绿色节能要求的技术和设备是饭店业选择的关键。目前,在节能新技术应用方面,除节能灯、感应龙头、锅炉冷凝水回收、空调变频等技术的应用外,太阳能、真空玻璃、客房智能节能节水系统、余热回收装置、热泵、高效管理软件系统、饭店自助系统等材料和设备也开始在饭店中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应用新技术进行设施设备改造,耗能高、污染大、排放高的技术和设备被逐步淘汰,使得通过使用科技技术节能增效的作用日渐显著。而在饭店业对设备要求的不断提高下,将有效促进各供应商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从而提高整个领域的技术水平。

消费者作为饭店的直接收益来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饭店的经营状况,同时关系着全饭店业的整体发展。绿色饭店将绿色、环保等概念引入饭店的餐饮与住宿中,改善和优化了消费环境,进一步提高了餐饮、住宿的健康与安全。提高食品安全保障,安全、健康已成为现今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最重视的方面之一。自开始创建绿色饭店以来,“绿色食品”、“绿色原材料”等概念不断引入,大幅提升了食品健康程度。目前,已有80%的绿色饭店使用绿色原材料进行食品制作和加工,这是对消费者健康的负责,同样使消费者的饭店饮食安全得以保障。提升客房环境质量,客房是饭店提供给消费者的主要产品之一,客房的环境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饭店产品价值的最终实现。调查显示,现已有超过75%的绿色饭店拥有100%绿色客房,为消费者创造了最优质的住宿条件,90%以上的消费者也更愿意入住绿色客房。同时,为了提倡绿色环保,75%以上的绿色饭店都采取措施,引导消费者减少对“六小件”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并将节约的成本采用其他形式反馈给消费者。如锦江之星,将原来“六小件”的使用成本改为免费为消费者洗涤衣物来反馈消费者。在提倡绿色环保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宣传绿色健康理念,由于绿色饭店在国内起步较晚,许多消费者对其概念和意义仍不了解。经调查,有近30%的消费者在就餐或住宿过程中对饭店的绿色行动表示不能理解。而作为饭店业主要接触人群,消费者的观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绿色饭店业的发展。培养消费者的绿色理念,将有效促进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并带动周围的人群参与到绿色行列中。80%的绿色饭店在宣传绿色理念上采取了行动,85 %的企业布置有相应的提示或海报对绿色理念进行宣传,80%的企业设有废弃材料回收设备,80 %的企业有举办过倡导绿色理念的公益性活动,20 %的企业采取了其他的绿色行动。绿色饭店的这些绿色理念有助于让绿色健康的理念深入消费者心中,将有效带动大部分人群参与到绿色行动中,为国家绿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第12篇:绿色认证发展状况

绿色认证2014发展状况

邢敬荣

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

摘要:简要评估绿色认证在2014年的发展状况

由古及今,看2014年绿色认证

需要根据有关部门检测且达到要求的食品才可称为绿色食品,而有关部门就是绿色认证。绿色认证对绿色食品作为一个检验标准,为的是提高绿色食品标准,防止假冒伪劣,然而我国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自从2008年三聚氰胺问题出现之后,通过绿色认证的各种食品企业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瘦肉精,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等。做为消费者,我们对绿色食品的可信度已经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到底什么才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 为适应我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竞争,从1996年开始,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将绿色食品区分AA级和A级。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有机食品的基本要求。

而我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环节,及监管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检测认证不严格,监管体系不合理。我国绿色食品近年来频繁出现问题,很多拥有绿色标识的企业反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让我国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产生了怀疑,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检测认证的不严格监管体系不合理,在检测认证中出现企业“明星效应”,知名企业在检测认证过程中享受了“优惠”,监管体系中出现了互相推诿的问题,如此检测认证和监管体系导致了我国绿色市场发展迟缓,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失去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规范 ,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 假冒绿色食品现象时有发生 , 扰乱了绿色食品市场秩序 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是经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 , 其商标专用权受我国 “商标法” 的保护。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包括 “绿色食品” 中文、绿色食品英文 ( Green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三者的组合体。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 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 ,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 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部分绿色食品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 ; 部分绿色食品企业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更有一些不法之徒 , 假冒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 欺骗消费者 , 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某权威单位曾对北京某果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 , 发现市场批发的果品中 , 有近20 % 的产品包装上印有 “绿色食品” 字样 , 其中有 80 % 的产品系假冒绿色食品。此外 , 绿色食品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 , 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不难看出,我国的绿色食品市场已经成型,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绿色食品的检测认证和监管,以及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质疑。所以应该以规范绿色食品市场,严谨检测认证,督促监管体制为主要目的。根据现行情况,给出以下建议:

一、由于消费者对绿色认证的不信任,应引进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协助绿色食品的发展,应当引用一些国外的检测方式和检测标准来让我国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取得信任,类似的第三方机构在中国应积极推广,例如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犹太认证、美国FDA认证等第三方机构。

二、加强宏观调控 , 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加快绿色食品立法工作 , 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建议政府加快绿色食品的立法工作 , 尽快出台 “绿色食品管理条例” , 为切实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 规范和发展绿色食品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实践证明 , 黑龙江省出台的地方性 “绿色食品管理条例” , 对保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加快绿色食品标准、认证准则、贸易准则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 为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AA 级绿色食品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 , 其出口潜力巨大。我国即将加入 WTO ,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大量出口的机遇。我们应加快标准建设 , 加快标准、认证程序和相关法则与国际接轨 , 为进一步建立国际市场创造条件。3 1 加大打击假冒绿色食品产品的力度 , 维护绿色食品市场主体利益。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有关部门 ,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 , 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4 1 制定合理的绿色食品价格。制定合理的价格是绿色食品营销中的新概念。由于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食品 , 生产价格高于普通食品 , 同时融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 应将环境成本计入价格。如芬兰政府允许绿色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 30 % 以上 , 而日本政府允许高出 20 % 左右。5 1 加强管理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绿色食品主管部门要加强绿色食品认证中的监督管理 , 保证认证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 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质量管理 , 全面落实全程质量控制措施 ; 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产品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 加强队伍素质建设 ; 加强绿色食品推荐生产资料工作等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三、强化宣传教育 , 营造绿色食品消费潮流

作为商品 ,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 但更多地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 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 , 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 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在宣传层面上 , 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 , 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在宣传内容上 , 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特性 , 还要宣传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绿色食品的整体宣传和教育 , 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 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消费绿色食品既能保障人体健康 ,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 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需求。分区域、有组织地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 , 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

目前 , 大多数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流通渠道进入市场 , 市场聚集效应不显著 , 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和整合效应 , 应有计划、有组织 , 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 , 聚集绿色食品 , 建立集散地。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具有足够资金的绿色食品中间商 , 可承担绿色食品零售网络体系及电子商务建设的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一定规模的连锁店 , 具有降低成本、控制价格、促进销售和强化服务的作用。通过专业批发市场 , 动员社会力量 ,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进行统一设计 , 并综合考虑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 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 , 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 , 首先可考虑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批发市场可分区域建立东部批发市场、西部批发市场、南部批发市场和中部批发市场。连锁店不能过多 , 大城市 3 — 5 家 ,中等城市 2 — 3 家。2 1 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 , 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 , 开展 “ BtoB ” 和 “ BtoC ”电子商务 , 构建高效率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利用 “ BtoB ”平台 , 实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 ; 通过 “ BtoC ”平台 ,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 , 实现 “网上购物” 。对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体系的基础条件 ,政府要给予政策优惠 , 加大资金投入 , 发挥社会力量 , 合力搞活绿色食品流通。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制定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及连锁店认证管理办法 , 施行 “绿色食品准入制度” , 加强对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和连锁店的监督和管理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绿色食品发展

第13篇: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专题

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

内乡县是国家四部委批准的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怎样建设好示范区?让广大干群了解和掌握绿色农业的基本知识,激发人们自觉主动地加入到绿色农业建设实践中来,对搞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就绿色农业的概念、特征、目标及发展内乡绿色农业的构想,谈点粗浅看法。

一、绿色农业的概念

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农业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

二、绿色农业的特征与目标 1.绿色农业的特征

1.1 开放性,即充分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物质投入等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并重视农产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1.2持续性,即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转移,把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维护良好的

1 生态环境。

1.3高效性,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绿色农业注重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保障人类食物安全,也注重发展农业经济,特别关注推动发展中国家全面发展。

1.4标准化,即绿色农业鲜明地提出农业要实行标准化全程控制,而且特别强调农业发展的终端产品——农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农产品的标准化来提高产品的形象和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2.1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主要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这就要求绿色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农产品的大量产出,满足人类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二是确保生态安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入与物质流出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平稳进行的,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环境平衡。绿色农业通过优化农业环境,强调植物、动物、微生物能量自然转移,确保生态安全。三是确保资源安全。农业资源安全主要是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安全,绿色农业发展,需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定数量或质量的农产品,就必须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

2.2 一个提高: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由于农业连接的是社会弱势群体农民,而且农业担负着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生产,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农民增收作用十分重

2 要,因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必须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发展内乡绿色农业的构想

1.落实绿色农产品发展规划,推动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根据持续发展观与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完成绿色农产品发展规划。

1.1在林果业上,进一步发展“三区”建设,北部和西北部山区建设16万亩板栗、核桃、山茱萸、香菇为主的木本干果菌药区;赤眉、赵店、湍东等中部丘陵建设6万亩以油桃、樱桃、梨、李、杏为主的鲜果区;西南部师岗、瓦亭、乍曲、桃溪建设8万亩朝天椒、花椒区。

1.2在畜牧业上,形成马山、王店、灌涨瘦肉型商品猪基地,桃溪、师岗、乍曲大白山羊基地,王店、赤眉、大桥、湍东蛋鸡基地。

1.3在种植业上,以20万亩硬质白小麦生产基地建设为核心,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小麦,建设20万亩优质专用饲料玉米基地,建设9万亩红薯基地,7万亩花生基地,6万亩烟叶基地,3万亩蔬菜基地,800万袋香菇基地,逐步形成南烟北菌东猪粮、中西果薯烟椒羊的绿色产业格局。建设有规模有品牌有效益的硬质白小麦、牧原牌生猪、有机山茱萸、绿色农产品香菇、红薯、干鲜果、两椒、烟叶八大生产基地。

2.推行生态文明乡村户建设,搞好绿色农业乡村试点。根据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生活方式的要求,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继续启动内乡绿源合作论坛,发挥方向性、先导性、教育性、

3 示范性的作用。2010-2011年度,已完成了发展绿色农业与低碳经济、改善环境与发展有机农业论题的论述与教育、示范性任务;2012年度,应按原有分工由水利局、林业局组织,继续完成保护利用好水土生物资源与发展绿色经济论题的论述和教育、示范性任务。

2.2开展生态文明乡村户创建活动。要把生态乡村户的创建活动,列入县乡两级农业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考核内容;要按照生态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示范企业的条件发展绿协会员,使其成为绿色产业骨干,起到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3搞好绿色农业试点。一条主线是:普及和推广五类绿色农产品技术规范,特别是无公害食品硬质白小麦生产技术标准。三个结合是:绿色农业试点和科技入户工程结合,每个村培训一名绿色农业指导员,每个村民小组培养一名技能型农民技术员;绿色农业试点村和农村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小康工程结合,把绿色农业小康工程手册落实到千家万户;绿色农业试点与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相结合,从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两个层面,把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3.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是绿协会员单位的首要任务,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完成这一首要任务的主要手段。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4.推广各类农业配套技术,迅速提高农产品质量与效益。农、

4 林、牧、渔产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基因组合,同时也受生产条件、农机农艺技术的影响。因此,实施农技、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一齐推非常重要。

【参阅文献】 绿色农业初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

第14篇: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郭尔楚

http://www.daodoc.com2012/6/1 10:35来源: 经济日报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主行动,更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

放眼当今,绿色经济在全球方兴未艾,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在政策上突出绿色理念和内涵,谋划后危机时代的发展。2008年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绿色新政倡议,呼吁各国政府重视绿色投资在经济恢复中的重要作用。今年6月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也将绿色经济列为主题之一,重点研究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何以备受青睐?

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极大进步,然而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来实现。随着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然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急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既面临消除贫困、调整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又深受能源、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且能够扩大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促进发展和保护环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知易行难,发展绿色经济任重而道远。发达国家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条件好,技术成熟,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囿于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局限,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面临很多实际困难。然而,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成功发展绿色经济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弥合这种分歧与差距?

关键是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有责任携手努力,共同发展绿色经济,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要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对现状承担不同的历史责任。发展绿色经济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尊重各国国情、发展模式和自主选择,给予各国充分的政策空间。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绿色经济模式,更不宜推行统一标准或强制性指标。

首先,发达国家需要率先采取行动,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走绿色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国家作出表率和示范。同时,还要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包括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培养能力、扩大市场准入等。

其次,发展中国家也应制定并实施符合自身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结合。同时,制定全面就业增长计划,辅以有效社会保障措施,确保人人享有体面工作和稳定收入来源,确保普通民众特别是脆弱人群的基本生活需要。

里约大会提出的绿色经济是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既面临消除贫困、调整经济结构和向绿色经济过渡的艰巨任务,又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消除贫困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首要目标,也应成为制定和实施绿色经济政策的重要衡量指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向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要警惕以发展绿色经济为由搞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或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对外援助的条件。这种做法是对绿色经济的曲解,损人而不利己,更无益于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的自主选择。2000多年前,中国哲学家就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思想从古绵延至今。今天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建设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大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用占世界不足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中国坚持植树造林,建成的人工林已达62万平方公里。过去6年中国淘汰了8383万千瓦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中国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是世界上水电、风电装机总量最大的国家。2005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了2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6%和14%。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主行动,更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有一句名言:“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当抓住绿色经济发展的契机,减少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国际问题观察员)

第15篇: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探索

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探索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是一个生态—经济的复合系统。我国政府历来对农业问题高度重视。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生产安全健康农产品为内容,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务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长远的要求。 关键字:绿色农业 发展道路 探索 1 绿色农业的定义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

同时,发展绿色农业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需要。“黑色农业”这种经营方式往往高度依赖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而发展绿色农业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 2 发展现状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等农业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确保超过13亿人口的粮食等农产品安全供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1]我国绿色农业快速发展。2005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截至2010年,已覆盖2 498个县(区),推广面积11亿亩以上。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五年来累计推广3 000多万亩,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耕地基础地力。中国已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累计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 000多张。2010年,中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达到6 391家,产品总数达到16 748个(见图2-3)。[1]

1990-2010年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个数

3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的国情、农业发展政策及其实施都是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先天性的资源禀赋缺失以及环境的恶化。

我国人口数量目前己经达到13亿,人口基数过大,土地数量一直处于18亿亩警戒线的边缘,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通过对粮食、能源、住宅等基本生活条件的巨大需求。在我国快速的工业化过程中,没有保护好农业环境,使得土地荒漠化严重,农业环境污染日趋恶化,给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使经济增长的相当一部分成果被抵消。

二、农业投入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低,农业人口素质差。农业投入不足。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其绝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不高,农业投入的低水平状况与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很不相称,有效农业技术储备不足。而且,农业技术更新速度慢,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研发人才缺失,这些问题都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

在广大农场我国农民整体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普遍较低。

目前农村主要以初中毕业为主,导致接受科技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分析能力低。

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产业、品种结构等仍不尽合理。农业区域结构雷同,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农业资源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配置,使得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了农业进一步发展。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我国农村有3亿多剩余劳动力,城镇化建设的滞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尚未彻底打破,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降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等因素都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四、可持续发展观念滞后。

在广大农民心中远未形成绿色农业的观念,全民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还相当薄弱,没有摆正发展与持续、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农业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导致我国农产品中存在大量滥用化肥、农药,不仅达不到合格的质量,还产生诸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严重问题。

五、市场培育程度。不仅是工业,农业也要求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而规模化生产必然带来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培育体系,产品流通不畅,就会造成农产品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特色农业就很难发展下去。从全国目前农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只有个别地区的市场体系培育得较好,形成了规模大、影响力强、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效果突出的专业市场,而大部分地区对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培育不够,还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影响了农业的良性发展。 4 发展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绿色农业的再认识

所谓绿色农业,是与绿色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绿色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农业生产体系,是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开放型农业系统。建设绿色农业是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密集型农业。。

二、明确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内容

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内容,没有绿色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这是由农业的地位和特点决定的。从生产的流程和顺序来看,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原料基地,是第一车间。从绿色产品的内容来看,一类是可食用的绿色食品,另一类是非食用绿色产品。绿色食品是自然、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绿色食品是绿色农业的重要产品。从绿色经济的内涵来看,支撑绿色经济的重要产业成分都与农业密切相关,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林业和旅游业。既是特色农业又是旅游观光业,绿色经济的内涵在不断延伸、扩大和丰富。

三、认真制定绿色农业的发展规划

农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是体现绿色的基本原则,即突出产业特色、科技决胜、机制创新、以人为本、富民强省的原则。体现经济与自然的协调配合,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规划要以生态经济平衡作为优先考虑的原则,要体现气候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农业的规划要与加工企业的布局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在发展思路上,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二是由常规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三是由一般产品向名牌产品的转变。四是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行分类指导,走“绿色(特色)+规模+科技+名牌”的发展路子。

四、采取更优惠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 。一是财政周转金要向绿色农业倾斜。各级财政部门要把扶持绿色农业与发展地方经济、培育财源税源结合起来,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周转金用于扶持绿色农业的发展。二是金融部门要把扶持绿色农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贷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三是绿色农业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和省对现有农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兴办的绿色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以比照实行国家和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还要研究激励政策,例如对引进的优良种子、种畜(禽)、苗木,凭国家有关机关证明,是否可以“放水养鱼”,在一定时间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四是农业各主管部门要根据省绿色农业发展规划,集中各自的物力、财力,多渠道增加对绿色农业的投入。五是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培训绿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推广绿色农业典型经验和结合各级政府情况进行新技术新理论研究。

五、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最根本原因:一是农业的基础设施脆弱。一些地方、一些干部,有饭吃“挖基础”,增加农民负担,减少农业投入,忽视了农业的保护和基础的建设。为此,建设绿色农业的发展战略,要从水是农业的命脉,耕地是农业财富的母亲,绿色是农业的根本出发,从国情出发,在农业基础设施上作文章。农业稳是农业兴的基础,农业兴是百业兴的支撑,绿色大农业的振兴是绿色经济强省的基础。

六、把发展绿色农业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结合起来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绿色农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和目标。近年来,农村经济结构虽得到调整和优化,但仍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仍然较低。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成供大于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需求的双重约束,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求转向适应小康的更高层次要求,质量优、档次高、价格合理的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此,对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产业的市场条件,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信息,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科学技术结构以及农民的组织结构,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

七、加强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为绿色农业提供智力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等有关方面的力量,都要向绿色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或农副产品相对集中的大农业倾斜,通过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经营效益。首先,要针对绿色农业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其次,要抓好粮食、林业、水产、水果、食用菌、橡胶、茶叶、烟叶、花卉、蔬菜、甘蔗、畜禽、珍稀特种养殖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试验,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良种普及率。第三,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贮运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拳头名牌产品,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及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第四,要大力推广现有科技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选择一批效果显著的绿色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重点加以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第五,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培训。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和资本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第16篇: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今天上午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刚刚结束,下午就紧接着召开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对于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回顾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认真分析当前“三农”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年“三农”工作。一会儿,徐书记、赵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讲几点

意见:

一、回顾过去,总结成绩,2009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迈出新步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奋力崛起”这一主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致力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条件、提升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农业

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1、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58.9万亩,在遭受严重旱灾、虫灾和雹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3亿斤,比上年减产41.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5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比上年增长7.2%,基本实现了灾年减产不减收的目标。

2、农业产业化建设扎实推进。努力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标准农业,全县发展优质玉米34.8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优种土豆9.8万亩,杂粮8.3万亩。在卅里铺、南河堡、谷前堡建设万亩玉米丰产方2个、5000亩玉米丰产方3个、3000亩玉米丰产方5个。大力发展定单农业,为农贸公司发展优质黄豆基地1030亩,为同兴园公司发展糯玉米基地5000亩,为雨盟种业公司发展玉米制种基地1000亩。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完成玉泉、卅里铺园区341栋温室墙体土建工程,完成玉泉、南河堡园区202栋移动大棚预埋件建设,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移动大棚50栋,农业产业化扎实有效推进。

3、科技服务推广成效明显。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示范种植蔬菜新品种20个、玉米新品种8个,推广优质小杂粮品种12个,全县新品种示范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同时,在贾家屯乡塔儿村推广少耕穴灌旱作玉米试验基地500亩,在廿里铺村推广改良盐碱地种植燕麦示范基地1000亩。依托农业“阳光工程”和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60余期,培训农民3.5万多人,转移

输出936人。

4、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完成了农贸公司、裕旺商贸公司、新天贵公司绿色产品认证后期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农贸公司、同兴源公司、神山食用油、酒厂、强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等10家企业12个系列40多个产品,参加了“省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引进资金和挖掘内资,全县培育形成了以同兴源公司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和羊肉分割、裕旺商贸有限公司土豆淀粉加工、农贸公司豆乳生产、神山食用油公司食用油开发为主的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利农、通航、弘丰、绿泽园等为主的一批农副产品储运、包装、流通企业;以新天贵、三禾食用菌公司、金鸿雁公司、强盛生态种养公司以及兴发奶牛、恒发养殖、吉太奶牛等为主的一批特色种养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5、生态畜牧经济持续发展。全县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10.85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飞播造林0.5万亩、小流域治理0.9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农田林网0.5万亩、补植补造1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完成干果经济林建设0.65万亩、薪炭林1050亩、完成补植补造4.5万亩;完成省级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交通沿线荒山造林0.2万亩、李二口古长城旅游公路绿化2.1公里,完成村庄绿化27个,完成环城绿化补植0.5万亩。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县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7.78万头、2.57万头、18万只,其中奶牛饲养量3901头。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817吨、1886吨、3739吨。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年共建各类养殖小区58个。

6、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全县新打机井102眼,维修机井162眼,安装变台3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44.3公里,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实施节水灌溉2.1万亩,整治河道24公里。完成耕地测土配方11万亩。完成阳和塔等20个村、2万人、1.05万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44个村。

7、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健全。2009年全县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60家,新入社成员1404人,注册资金9040万元。全县累计注册合作社369家,入社成员2661人,注册资金16290万元。特别是涌现出了东沙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夏家沟强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广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恒发养猪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的专业合作组织。

8、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全县累计兑现各类支农惠农资金4515.9万元,其中: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54.8万元、粮食补助资金1783.4万元、粮食直补资金208.5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328万元、农业综合补贴1459.5万元、农机补贴资金150万元、奶牛补贴资金156.7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75万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非常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强农惠农政策的巨大效应,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涉农部门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希望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振奋精神,再鼓干劲,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面临的新

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2004年开始,连续7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意见。今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也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三农”工作,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刚刚召开的县委全委会,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为做好今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和速度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受到像去年严重自然灾害之时,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显的尤为薄弱,长期以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从根本上打破。 二是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达到2646元,实现略有增收目标,但由于基数小,与全省和全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主要原因是增收渠道窄,缺乏新的强有力的增收增长点,农民收入增长始终依赖传统的种养业。

三是以食品工业经济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仍然缓慢。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园区化农业发展滞后,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不大,一些优势产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 四是农业主导产品竞争优势仍然不明显。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是初级粗放型产品,档次品质不高,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肉类等作物和畜产品由于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产品包装、品牌效应等方面仍很薄弱,竞争的综合实力不强,品质结构也不够合理,大路货多,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 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农产品流通专业市场建设档次较低,功能单一,大多为简单的代收代购,难以发挥市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调节功能。农村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较多,但实际参与农户较少,多数为单户经营,甚至部分为空壳组织,难以满足农民对服务的需求。

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充分把握好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有利机遇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 一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更加趋好。国家出台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继续提出“三个优先”的政策规定,即: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拉动内需支持“三农”力度继续增强。特别是今年,国家和省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业补贴规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将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这些有力的强农政策为我县做好“三农”

工作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我县被列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县、“连片开发”项目试点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省市支持我县农业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并在积极推进。同时,我省出台了《2009—2013年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中南部和北部两大设施蔬菜优势区,我县被列入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重点县,这样,也将为我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另外,我省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重点实施“513”工程,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必将起到

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把其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干部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氛围形成、势头良好。 总之,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我们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拥有着难得的机遇。新形势对我县“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安排部署,今年我县“三农”工作总的思路和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我县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发展开放、绿色、低碳经济,建设京津绿色食品供应区”这一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推进改革创新,落实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今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2亿斤左右,力争达到2.3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亿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0元,增长10%。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我们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要重点实施好“384”战略,即:突出三大主攻方向、抓好八大重点任务、推进四项改革措施。

(一)在农业发展定位上,要突出三大主攻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决策,对做好我县“三农”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县要紧紧依托现有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优势,从开发绿色食品、创优绿色生态环境入手,加快发展具有天镇特色的绿色农业。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我县在发展蔬菜、小杂粮、土豆、肉食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潜在的优势,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打造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品牌农业经济。要力推食品工业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增强农业综合效益。

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特别是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必须走设施农业强农的路子。要运用先进科技成果、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装备、改造农业,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

经营转变。

(二)在农业发展布局上,要突出抓好八大重点任务 一是以夯实农业基础为目标,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实施以治水改土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政府主导、项目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年内规划新打机井100眼,新增水地面积1.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2.5万亩,改造农田1.9万亩,新增耕地0.27万亩。其中,重点要抓好:由开发办组织实施投资525万元,规划建设新平镇新平、义和坝、辛庄子、三墩店四个村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改造中低产田0.73万亩;由国土局争取投资391万元,实施逯家湾镇夏家沟村489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1214万元,实施卅里铺乡兰玉堡、范家庄、肖家屯、小辛庄四个村2961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水务局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节水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孙家店、上吾其、鲍家屯三个村发展节水灌溉1.31万亩,新建水源工程57处。投资96万元,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在阳和塔、上阴山、下阴山发展节水灌溉2400亩;由农业局组织实施赵家沟乡薛牛坊村、南河堡乡南河堡村和贾家屯乡塔儿村三个村退耕还林农户口粮田建设项目,投资240万元,完成农田耕深、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6000亩。投资169万元,实施卅里铺乡廿里铺村3000亩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

二是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内援外引、横向联合等措施,在项目配套、金融支持、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政策上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发办争取省市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150万元,帮助同兴源公司新上年加工1800万穗糯玉米深加工扩建项目。要继续加大对农贸公司豆乳生产项目的扶持力度;扶贫办要积极争取扶贫贴息资金,支持佳鑫色素公司上马年产200吨叶黄素生产项目;南河堡乡要积极引进资金,帮助三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新上食用菌生产二期扩建项目。要切实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对符合我县产业规划的果蔬深加工、杏产品加工、杂粮精加工、薯类深加工、乳业及肉类分割加工等农业种养加工项目要搞好前期可研报告编制,经常对外发布招商信息,不适时机地组织参加国内各类农业招商项目活动,积极对外推出项目,引进资金,逐步形成农业工业化的格局。要继续加强与江苏雨润集团的联系,争取万头种猪场项目年内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要积极争取雨润集团2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年屠宰3000万只肉鸡项目、年繁育10万套父母代良种鸡示范养殖基地项目早日签约落地我县。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争取力度,围绕全省实施“513”工程,本着“总体规划、分次推进、重点扶持”的原则,对雨润集团、同兴源、边城酒业、裕旺商贸、农贸公司、神山食用油、新天贵、格瓦斯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较好、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列入“513”工程范围,在税收、占地、融资、用电及企业基础设施配套、设备购臵、贷款贴息、新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各企业要积极做好申报资料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尽最大努力为申报企业提供服务支持,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进我县

龙头企业建设奠定基础。

三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重点加强产业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县产业优势,围绕市场需求,按照产业梯次推进模式,重点抓好粮油、蔬菜、杏果、土豆、色素、食用菌、肉食畜和特色养殖八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粮油基地要抓好以谷前堡、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张西河为主的3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建设卅里铺乡和南河堡乡万亩玉米丰产方2个、5000亩玉米丰产方3个;抓好以张西河、赵家沟、米薪关、新平为主的10万亩优质小杂粮种植;以米薪关、南高崖、赵家沟为主的5000亩油料基地建设。蔬菜基地要围绕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抓好以玉泉、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10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建设500—1000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杏果基地要以南河堡乡东沙河村为中心,配套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建设项目,在周边村庄连片新发展唐杏3000亩;在逯家湾镇夏家沟村发展葡萄、接李种植1000亩;在玉泉镇呼坨店村发展西梅、葡萄1000亩;完成谷前堡镇、逯家湾镇仁用杏嫁接改造1万亩。土豆基地要抓好以贾家屯、南高崖、米薪关为主的10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1万亩专用薯种植,建设脱毒薯种繁育网纱大棚100栋,建设南高崖乡100亩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个。色素基地要依托佳鑫公司,抓好以谷前堡、卅里铺为主的3000亩万寿菊种植。食用菌基地要以新天贵、三禾为依托,重点在玉泉、谷前堡、南河堡发展食用菌大棚300栋。肉食畜基地要抓好以南高崖、米薪关、赵家沟为主的30万只肉羊养殖;以玉泉、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35万头生猪养殖;以张西河、逯家湾、新平为主的3万头肉牛养殖;以玉泉、谷前堡、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1万头奶牛养殖。特色养殖基地要抓好以赵家沟、逯家湾为主的1万头肉驴养殖;以玉泉、谷前堡、赵家沟、逯家湾、张西河为主的30万只肉鸡和30万只蛋鸡养殖;以玉泉、谷前堡为主的2万只貉、狐、獭兔养殖。在抓好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定单农业,落实好同兴源公司6000亩糯玉米、万只肉羊,农贸公司1500亩黄豆,雨盟种业1000亩玉米制种,东沙河村500亩青椒和上吾其村1000亩胡萝卜定单种植。 四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重点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一要抓好高效种植园区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要求,根据园区建设推进情况,玉泉镇园区重点搞好南园子村1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鲍家屯村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和500栋移动大棚建设;南河堡园区重点抓好东沙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侧1000栋拱棚建设。同时,采取多种经营的形式,抓好园区已建成的40栋大棚的种植;卅里铺园区重点抓好7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建设;谷前堡园区要在完成好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抓好7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建设。扶贫办要实施好南河堡、卅里铺、米薪关3个乡镇扶贫连片开发项目,新建大棚400栋;要按照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新建100亩的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1个、200亩的大中小棚蔬菜示范小区1个。为了使园区建设实现综合配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扶贫、开发等相关部门要按照项目重点向园区集中、资金重点向园区倾斜、工作重点向园区支持的办法,强化园区内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使园区建设达到功能完善、综合配套、运作高效。二要抓好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全面实施雁门关标准化养殖小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棚圈建设项目,在巩固完善好09年标准化小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棚圈建设2.2万平方米、配套饲料机械400台套,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三要抓好农业加工储运园区建设。以南河堡乡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区为基础,以天走公路为主轴,向周边辐射1000亩,建设县级农产品加工储运园区,组建园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园区的土地储备、规划、建设、入园企业的管理等工作,年内要在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新入园企业达到10户以上,使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五是以提升农业发展承载能力为目标,重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发展、奋力崛起”的战略目标,全面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加强以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省级六大造林绿化等项目工程,完成封山育林0.5万亩,飞播造林0.5万亩,人工造林0.3万亩、小流域治理0.75万亩、人工种草0.3万亩,建设新炭林0.15万亩,补植补造4.2万亩,实施交通沿线荒山造林3000亩。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积极推广舍饲圈养,加大林草管护力度,进一步巩固生态治理成果。要强化生态环境监测,防止扩大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充分发挥我县“三无”环境质量优势,全面打响天镇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品牌,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六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重点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要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农业局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围绕玉米、蔬菜、土豆、杂粮、食用菌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新优特高产品种,在11个乡镇50个村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10个以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科技示范基地。要积极推广猪、牛、羊等畜禽繁改技术,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强化繁改人员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繁改水平。要积极开展农民适用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要进一步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

平。

七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重点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首先,继续巩固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年内每个乡镇至少要高标准完成1—2个新农村建设,使全县新农村建设总数突破80个。完成村通水泥路115公里,完成农村校舍危房改造1万平方米,改造维修村计生服务室31个,村医疗卫生所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完成20个村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20个村、1.5万口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同时,完成村级“两委”阵地建设191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55户,建农家书屋40个,推广农村生物节柴炉200个。其次,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重点抓好新农保工作,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努力做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和病有所医。第三,要注重建立农村公共事业财政支撑机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实行国家项目带动、财政资金配套、农户或个人产权配股的办法,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公共事业体系建设,实现农村社会事

业全面发展。

八是以实现稳定脱贫为目标,重点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从今年开始,全省提出扶贫开发的重点要由整村推进向实施片区开发转变。我县扶贫方式必须要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提升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要认真实施整村推进“三个确保”项目,做好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对症扶持、尊重群众、注重能力的原则,科学规划推进村扶持方式及项目建设,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使年度实施的42个推进村村均投入资金达到50万元,提高推进村的发展能力。要全面推进移民搬迁工程,由扶贫办会同张西河乡政府,组织完成好张西河乡下营移民新村移民入住工作,确保年内完成。要扎实抓好09年度移民搬迁工程,结合新平镇旅游古堡建设,规划在新平村建设移民住房280套,搬迁人口1300人,力争年内完工,组织搬迁入住。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要整合劳动局农民工培训、农业局“阳光工程”和扶贫办“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进一步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拓展劳务输出领域和就业渠道。今年,全县计划完成劳动力培训8000人,争取有组织转

移输出1500人。

(三)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上,要突出推进四项改革 一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县农经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管,责成专人负责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乡镇要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村级组织要组建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接收农户申请托管的土地,登记合作社和企业用地需求,负责流转土地的组织和调剂,解决土地供求矛盾。年内力争完成土地流转6000亩。

二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臵权、确保收益权”的原则,纵深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鼓励农户和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划拔等形式参与成林、林地、幼树、草地等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建立和完善林草交易市场,盘活林草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今年,按照省市安排,要由林业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林改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调查摸底、方案制定、确权发证和档案建立等各项工作,要求在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三要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各金融单位应本着服从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强化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信用评价、产权抵押、联户担保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模式,为我县“三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为了降低金融风险,要探索建立以县财政投资为主吸收县内龙头企业为会员的县级农业投资担保公司和以乡政府为主,吸收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小型加工企业为会员的乡镇融资担保中心,采取政府投资与会员交纳会费的方式,建立信贷担保基金,着力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要积极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要推进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改革。我县是山西省财政厅2008年确定的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今年,要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根据省里要求,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对中央、省、市部门的专项支农资金,包括发改、农业、畜牧、水务、林业、扶贫、国土、开发、交通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和县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支农资金,要纳入整合范围,按照项目要求,统一规划、资金捆绑、集中投放、各施其项,确保支农资金发

挥最大效益。

四、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

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工作,做到财力上多支持、项目上多倾斜、服务上多指导。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始终紧紧地抓在手上,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把每一项工作任务、期限、质量都要明明确确地落实到每一级、每一个人头上,通过严格责任来推进工作落实。 二要整合力量,完善机制。当前“三农”工作综合性越来越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协调任务越来越重。要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部门与乡镇分割的工作格局,集中优势,凝聚力量,共同做好“三农”工作。要充分发挥农委综合协调职能,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指导,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创新工作载体,主动支持服务“三农”,形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变过去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的传统习惯,跳出单纯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加强服务的方式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要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上狠下功夫,在提高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狠下功夫,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把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形势、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为实现“绿色发展、奋力崛起”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17篇: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精读 | 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No.2 原创2018-03-20海量智库报告皮书说2018年3月20日,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承办的《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No.2》发布会在兰州举行。

《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编研工作团队秉承“坚持原创、追踪前沿、打造权威”的皮书编研遵旨,对甘肃省农业科技发展进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绿皮书平台发布有深度、有见地的研究成果。《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是最新成果之一,也是一部关于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权威性、综合性资讯文献,由总报告、综合篇、环境篇、产业篇4大部分组成,含18篇研究报告。

总报告从绿色发展的视角,对甘肃省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客观探讨了甘肃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全省农业生态与环境的空间格局,提出了推动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遵循、制度创新路径和技术创新策略。 综合篇针对影响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以全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农业标准化、中低产田改造中生态与环境问题等为研究重点,分析该领域的发展动态、本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同时,搜集了全省各市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数据,从生态环境系统、资源利用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三个准则层筛选了评价指标,构建了指标体系,形成《甘肃省市州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报告》。

环境篇以全省主要农业环境要素利用为主线,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从水资源利用、化肥、农药的减量化与高效化利用,农膜、秸秆及畜禽粪污的合理处置等问题入手,深入分析了甘肃省农业绿色发展条件及状况,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产业篇围绕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布局,以全省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马铃薯、优质林果、中药材、现代种业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着眼于把优势做强、把产业做大、把链条做长、把质量做优、把效益做高的目标,探讨切实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绿色发展的方略。 甘肃各市州农业绿色发展程度层次不齐,发展潜力巨大 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整体脆弱,各市州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程度层次不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河西绿洲灌区5市州在甘肃属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但荒漠化威胁严重,植被覆盖度低,水资源约束明显,农业生态系统高效但易损;中东部干旱半干旱区的大多数市州中低产田比例高,受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双重制约,在省内属于发展地区;临夏州人口稠密、农业生产立地条件差,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双低,农业绿色生产的约束条件多;白银市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处于转型发展期,城乡经济融合度低,对农村经济带动能力弱。这两个市州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转变思路寻求突破绿色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之,坚定不移地发展绿色农业是各市州长期的目标和任务。

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基本健全,未来需加强科学管理

农产品质量是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农业“初心”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甘肃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基本健全、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紧抓农业标准化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基本建成。近5年全省蔬菜检测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检测平均合格率均达100%,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未来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亟待科技的推动,需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重点是破解技术难关,促进生产经营水平和监管能力的提升。在实施科学管理过程中,有两个重点亟待加强:首先是科学研究,包括农产品中各种危害因子和风险隐患的识别技术方法与农产品营养品质研究。其次是科普宣传,一方面要针对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主要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安全生产技术的培训示范;另一方面是针对广大的消费者,要强化农产品生物属性的特征特性的介绍,包括农产品消费的方式方法和识别技巧的介绍,严防谣言或虚假科技信息。

甘肃省农业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逐年增长,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不均衡

2008~2015年,甘肃省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1054.07×109元,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以土壤形成与保护的总价值最高,为187.44×109元;其他依次为水源涵养171.32×109元、废物处理148.16×109元、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21.05×109元、气候调节113.41×109元、气体调节106.68×109元、原材料生产96.79×109元、食物生产59.79×109元、娱乐文化49.43×109元。

尽管甘肃省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在不断增长,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并不均衡。其中,森林>水体>草地>农田,历年合计的总价值占比分别为森林48.76%、水体27.08%、草地15.48%、农田8.68%;甘肃省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贡献率为水体>森林>草地>农田;总价值贡献率依次为3.

329、1.9

32、0.393和0.325。鉴于甘肃省休闲文化等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和农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贡献率较低,亟需开展甘肃省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积极建设生态农业,以保持农业生态平衡、推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农业标准化是助力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科学、技术和标准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实施农业标准化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有效供给的有力措施,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劲引擎,是实现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是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采用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标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是用先进的标准体系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苹果、百合、马铃薯、中药材、草食畜牧业和种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将标准化作为重要手段和强大引擎,紧扣当今世界食品安全标准发展趋势,构建产品有标准、生产有规程、质量可追溯、市场有监管、企业有诚信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

三是用品牌化战略带动农业标准化水平提升。品牌化的基础是标准化,品牌建设必须坚持标准先行,实施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产品品牌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措施。

四是“五动”齐聚形成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强大合力。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农户主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运行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科技、企业、农户五个方面共同发力的强大动力,通过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有效运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提高。

五是实施“五四”监管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完善的省、市(州)、县(区)、乡(镇)、基地五级质量检测体系与省、市、县、乡四级执法监管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环节前移,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从源头上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甘肃省中低产田面积大、分布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重道远

甘肃省中低产田面积大、分布广,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5%。从区域上看,中产田主要分布在临夏州、陇南市、兰州市、武威市、定西市、白银市、平凉市、天水市、庆阳市等地区,占全省中产田总面积的94%。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庆阳市、陇南市、定西市、白银市、甘南州、天水市、临夏州、平凉市以及兰州市局部地区,占低产田面积的99.4%。总的来说,除了河西地区以及中东部沿黄河主流及支流的灌溉区、长江流域的河谷地区少数高产区域外,中低产田在甘肃全省广泛分布。 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牵涉面广,任务量大。根据甘肃省中低产田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协调生态与农业发展关系,走绿色发展之路,健全机制、体制,确保中低产田投入,科学划分功能区,制定地力建设总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对农地投入热情,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用现代农业科技提升全省中低产田改造效率等措施提高中低产田耕地质量。

甘肃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比例最大,各市州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各不相同

甘肃省水资源量更加趋于稀缺,各行业用水竞争更加剧烈。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比例最大,近十几年来有小幅下降趋势,而林果、草地和鱼塘牲畜用水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农林牧渔业比例趋向协调, 农业用水结构逐渐向合理方向转化。

甘肃省各市州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各不相同。2003~2015年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以甘南州、嘉峪关市、酒泉市、平凉市和庆阳市最高,武威市、兰州市、天水市和张掖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接近于1,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和陇南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次之,金昌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低。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建立以高效节水的现代灌区农业和旱作农业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经济系统是实现甘肃省农业水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根本途径。

《甘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多措并举,减施化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5条工作重点

一是果蔬茶高效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增效减量。重点开展农户当前施肥模式下的耕地质量、作物产量及产品品质评价,优化施肥模式下有机氮与化肥氮的施用比例、专用有机无机肥用量配比及施肥技术、不同土壤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对耕地质量、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研究。

二是粮棉油高产作物精准施肥增效减量。重点开展化学肥料减量20%~30%条件下粮棉油作物专用肥农艺配方、适宜肥料种类、施肥方式,以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复合、复混肥机械化精准深施技术研究。

三是灌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增效减量。重点开展微灌条件下作物需水需肥规律、水肥协同供应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作物专用水溶肥产品的引进筛选和研制,专用水溶肥对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和环境的影响等研究。 四是旱作区地膜覆盖作物一次性施肥增效减量。重点开展缓控释肥在土壤中的释放速率与作物生长需求的一致性,缓控释肥与速效氮肥配施比例、缓控释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等研究。

五是与主推技术配套的新型肥料研发。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与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复合化、专用化及安全、高效、环保是当前新型肥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甘肃单位面积农地的农药使用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不同栽培方式和地区间差异较大

总体而言,甘肃省单位面积农地的农药使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相对而言,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水果上的用药量高于露地栽培作物的用药量;杀菌剂的使用量高于杀虫剂的使用量。各个地区间的农药使用量也不平衡,使用量较高的地区依次为陇南、平凉、天水、武威,分别占全省农药使用总量的19.1%、12.4%、9.6%、9.5%;其次白银、酒泉、定西、张掖市农药使用量相对较高,分别占全省农药使用总量的8.4%、8.1%、7.7%、6.7%;其余市州农药使用量相对较小,其中甘南州、嘉峪关市农药施用量占全省农药使用总量的比值均在0.5%以下。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全省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投入有限、检测与监管的覆盖面、频率等都比较低,相关信息披露也不够及时。

甘肃废旧地膜残留得到有效防控,有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016年,全省地膜覆盖面积达187万公顷,地膜使用量17.9万吨。但随之产生的残留地膜不但造成人居环境的“视觉污染”,更对土壤环境形成日趋严重的威胁。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甘肃总结出了“强化源头防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行政监管推动、技术支撑保障、法规引领规范”这一解决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促进农田残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基本形成了“地膜增产增收、废膜回收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农业循环发展”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有效防控了废旧地膜残留带来的环境问题。2016年,甘肃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已提高到78.6%,棚膜基本做到了全回收,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重点用膜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

甘肃种植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进展良好,但种植业废弃物收储体系还需健全

近年来甘肃种植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进展良好,秸秆、尾菜等现越来越多地已被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行业广泛利用。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约80%,其中饲料化利用率约60%,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率约为20%。甘肃尾菜利用以肥料化和饲料化为主。肥料化利用方面主要以田间堆肥、半堆半沤、直接还田为主,生产有机肥为辅;饲料化利用方面以青贮发酵为主,还有少量的沼气化利用。2015年,全省尾菜处理利用率已达到31.3%,尾菜的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有效遏制了尾菜污染环境的问题。收储难是制约种植业废弃物利用的关键因素,是目前全产业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了保障种植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就必须有一个健全完善的收储体系,政府要统筹考虑种养加工规划并对其各环节进行支持。缩小废弃物收集运输半径,降低收储运输成本,提升种植业废弃物利用的产业化水平。

养殖业污染物成为农业环境污染的第一污染源 畜禽养殖业是甘肃省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全省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甘肃省畜禽养殖业年排粪量约9500万吨,排尿量约5000万吨,排污总量约1.45亿吨;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总量为:COD 242万吨、BOD 199.94万吨、NH3-N 8.69万吨、总氮96.84万吨、总磷9.96万吨。养殖业废弃物粪便、污水逐年增加,导致土壤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有害病源生物传播,以及恶臭气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焦点问题之一。

甘肃省畜禽养殖场粪污普遍采用干清粪工艺,实施固液分离,固体粪便堆肥发酵,液体污水进入沼气工程,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2000年以来,甘肃省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动员企业新建、扩建了一批大型粪污处理设施,主要包括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线、污水处理池等,使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实现了干湿分离,有效减轻了环境的污染压力,初步形成了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循环模式。

天然绿色牛羊产品在行业领域已成为甘肃省畜牧产业的特色“品牌”

甘肃省草食畜产品主要来自于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及荒漠半荒漠天然草原和牧区,符合人们追求自然食品的消费理念和发展趋势,并以其原始“风味”和地方“特色”日益得到市场的认可。如牦牛、藏羊、滩羊市场货源紧缺、价格上扬,“靖远羊羔肉”、“临夏手抓羊肉”、“东乡手抓羊肉”、“天祝白牦牛”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和市场欢迎,已成为甘肃特色佳肴和陇货精品。 甘肃省设施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按照“绿色、环保、健康”的要求,各地突出特色,抓点示范,重点扶持,形成了一批集新品种及新技术示范展示于一体的设施蔬菜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和绿色生产基地。以番茄、辣椒、韭菜等优势设施蔬菜产品为主的反季节蔬菜享誉省内外,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中亚、港澳等地区。目前,甘肃省已建立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12个、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40多个,认证蔬菜绿色食品基地64个,有效使用绿色标志的蔬菜291个,在全国大中城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合格率达96%。

目前,设施蔬菜节本增效精量化水肥一体灌溉技术、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为核心的非耕地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设施“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等在生产中大面积示范推广,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种菜带头人和示范户,数百名“农技专家”、“土专家”活跃在设施蔬菜生产第一线,科技的推广为全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全面提升了设施蔬菜的生产水平、效益和品质,促进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初见成效,“绿色植保”理念初步形成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是通过滴灌或喷灌的的形式将可溶性肥施入田间的一种节水节肥高效利用技术。在沿黄灌区、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土地平整且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操作,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已初具规模,特别是通过土地进一步流转后,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的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和植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全力推进马铃薯病虫绿色防控工作和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在各主产区建立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引导马铃薯种薯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应用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助推了农药零增长行动全面实施,扶持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成立了“甘肃省植保社会化服务联盟”,对“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百强服务组织”授牌。这些扶持政策与措施的有效落实,极大地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

甘肃林果产业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截止2015年底,全省林果总面积120.1万公顷。已形成了以苹果、花椒、核桃、葡萄、枸杞、枣、杏、桃、梨、油橄榄、甜樱桃、银杏等12个经济林树种为主的陇中优质元帅系苹果基地、陇东优质富士系苹果基地、陇南大红袍系花椒基地、陇南优质核桃基地、河西走廊无公害葡萄基地、沿黄灌区无公害枸杞基地、陇南优质油橄榄基地等22个特色鲜明的优质林果生产基地。

“平凉金果”、“花牛苹果”、“秦安蜜桃”、“武都大红袍”等一批名优林果产品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初具知名度和影响力;“巨峰葡萄”、“敦煌李广杏”等近百个果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或绿色认证。优质经济林果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标准等地方标准的制定及应用日益得到重视。秦安、临泽、成县、静宁、积石山、康县、镇原等7个县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名特优之乡。

甘肃绿色无公害中药材规范化生产逐步加强 甘肃省中药材主要产地土壤重金属残留调查分析表明,土壤中As、Hg、Pb、Cr、Cd 和Cu平均含量分别为12.75、0.040、41.88、94.62、0.19、19.44 毫米/千克, 均没有超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规定的标准,中药材产地土壤重金属积累不明显。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共有5家中药材企业的6个基地通过GAP认证;通过无公害中(藏)药材产地认定的66个,其中面积大于1000公顷的有20个;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中药材产品有12项。

甘肃省国家级制种基地的战略地位已确立 2011年,“张掖玉米种子”获全国唯一的种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国家级种子基地(张掖)管理协调领导小组成立。2013年,农业部认定张掖市为全国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大市,临泽县为全国杂交玉米制种基地超级大县,肃州区、甘州区、高台县、永昌县、凉州区、古浪县为全国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大县,并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对临泽县、甘州区、高台县、凉州区和永昌县启动奖励资助,奖励资金1.65亿元,推动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五化”建设。这些都标志着甘肃省已经确立了国家级制种基地的战略地位,成为全国现代种业无可争议的三大核心基地之一。

第18篇:“节约能源,绿色发展”的征文

节能环保,从我做起

紫荆镇荆河小学教师:李娜

地球上的能源名目很多,有水资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但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因而,节约能源,势在必行,而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双面打印、复印,节省纸张,等于少砍伐了不少树木。人不在屋子时,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不让水龙头吧嗒吧嗒掉眼泪,节约每一滴水。出行或上班时,低碳出行,不开私家车,应该乘坐公交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这样不仅节约了油气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还锻炼了身体。

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购物时,使用能多次循环利用的购物袋,拒绝使用免费塑料袋,减少难以分解的塑料袋污染。不能在公众场合吸烟;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我们在外面吃饭时,不应该使用难以分解的塑料餐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防止环境污染。另外,对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垃圾要进行分类回收,特别是回收废电池,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果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大的。保护好环境,还需要我们的文明行为:不在公众场合吸烟;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

第19篇: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绿色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绿色发展

——丰城一中“素质教育月”活动记实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正式批复,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省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丰城一中作为丰城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担负着培养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后备人才的任务,乘此次全省开展“素质教育月”之东风,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素质和环保意识,教会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绿色生活。

优雅校园融合自然人文

丰城一中是一座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迈进学校大门,道路两侧塔柏成行、绿荫如屏。黄杨、青松、翠柏、古樟点缀其间,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四季常青的花园:春天桃李争艳,夏天桅子竞芳,秋天丹桂飘香,冬天翠柏傲霜。李国平校长上任以后,充分利用校内空间,在教室走廊和校内主要通道两侧,制作悬挂了精美的励志名言条幅,打造了“校园文化励志走廊”。此举充分体现了“和合铸新”的办学理念,弘扬了 “文明、和谐、求索、创新”的校风,实现自然人文的完美结合,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了学生进步成长。如今的一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雅的校园环境、现代的教学设施、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开拓创新的学校管理、别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永创第一的教学业绩,成为广大莘莘学子求知成才的圣地,成为的丰城市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孔庙文化纯化学生心灵

孔庙是我校的一项标志性文化古迹,已成为我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每逢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学校团委、学生会都会开展以“礼、仁、让、孝”等为主题的活动,组织知识竞赛、参拜孔像等活动,将孔文化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这对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纯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成才都大有益处。

模拟法庭教化学生品行

自2007年以来,我校创立了“丰城一中模拟法庭”,利用模拟法庭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思想品行等方面的教育。模拟法庭的所有成员均由学生担任,针

对学校或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模拟正规法庭审判程序,进行诉讼、辩论、取证和审判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法庭的审判中接受教育,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学生们的现身说法和精彩表现,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丰城一中模拟法庭”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的一大特色。

春风润万物,鼙鼓催征程。面对赣鄱大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对剑邑丰城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及广大学生家长的殷殷重托,丰城一中校领导班子必将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以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教学改革、争创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造全省一流名校的光明大道上,踌躇满志,阔步前行!

第20篇:绿色矿山:未来矿山发展新方向

绿色矿山:未来矿山发展新方向

9月10日,2012年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山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内蒙古满洲里举行,此次交流会主题为“转变矿业发展方式·走绿色之路”。绿色矿山近几年频繁出现在矿山行业会议文件之上,下面亿矿网小编就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下绿色矿山。

绿色矿山

绿色矿山的概念是英美西方国家最早在19世纪所提出,但最开始的概念仅仅是单纯的对矿区植被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美化,主要点集中在环境之上。

二战之后,世界各大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也是自然资源的极度消耗,面对有限的地球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重中之重,这时的绿色矿山概念已经延展至资源的综合利用。

当代,全球污染严重,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问题,资源的综合利用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开始提上日程,加之科技的发展带来的高速生产力也使得绿色与科技的结合变得重要起来。

如此环境之下,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与绿色矿山理念也结合起来,基本包括对矿山企业的九大要求: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

未来矿山发展新方向

2007年,国土资源部开始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倡议,发展至今日,“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要求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这些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矿山企业的技术力为主导的,包括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另一类是以矿山企业的责任心为主导的,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

纵观国内矿山发展的普遍情况,绿色矿山的新要求对于矿企实力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如何达到国家标准,做到与国际同行业接轨是一大难题。目前,国际铁矿、煤矿等多项矿种市场低迷,国内矿山如何在低迷市场中提升利润、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要寻找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节能减排、绿色降耗,绿色矿山必然是近年来矿山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绿色发展范文.doc》
绿色发展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