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考 范文

2022-07-1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我看《高考1977》

我看《高考1977》

1977年12月10日是一个改变人一生命运的日子,这一天高考恢复了,不再是只有工农兵大学生才能通过审查上大学,而是公平的选拔,没有政治门槛。30多年后当我们回首那一段往事时,不仅要感叹恢复高考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人们的世界。邓小平,这位伟人的临时拍板,把还扎根于边疆农场的广大知识青年拉回了知识殿堂,让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力。只有知识才能让人与众不同,人有知识,这是与动物不同的根本区别。1977届恢复高考这届的大学生,现如今已经是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使我们国家走向辉煌的开始。从影片中我们看到,那个年代的人们刚恢复高考时面临的困难确实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他们没有书而只能偷书,而现在我们周围的书店,身边的资料多的滥竽充数了。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有很多次机会,参加高考使他们摆脱了多年的上山下乡的生活,而他们这时面临的还有地方领导的不放手,而他们只能据理抗争,影片中出现的绝食,恰恰反映了对参加高考的渴望,参加高考意味这和心爱的人远离,那种知识青年的爱情,是我们现在无法体会到的,苦涩而又让人回想。影片中小根宝的结局是一个悲剧,这是对10年浩劫的控诉,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得到了什么,得到的只是光阴的流逝。为了参加高考,多年没摸过书本的学生又孜孜不倦得钻研课本,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多年不教书的老师又为了学生重新站在了讲台上,在那个小屋课堂里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在1977年12月10日的考场里,沉睡了多年的巨龙醒了,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那一刻中国的希望在这里,他们的心声就是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感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他们只有很少的机会,很低的录取率,没有丰富的资料,也没有老师的点拨,学习的时间很少,而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成长为主力军,确实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有老师的点拨指引,有同学的互帮互助,有铺天盖地的信息和资料,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学习,招生门槛的降低,录取率的提高,我们比他们幸运得多,我们能不努力学习吗,在那样的环境里都能创造奇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怎能不感到羞愧吗,而今处在考研的路口上,我有充分的时间却不珍惜利用,和他们一比,真是自惭形秽。我会以这部电影为镜子不断反省自己,抓住历史给予的机遇,实现梦想,既然上天给了我们公平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紧紧抓住,使自己成功呢。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希望我能从这部电影里吸取到精华,不断鞭策自己,因为我们的困难和前辈们比差远了,既然前辈们在那种环境里都实现了命运的转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呢。

推荐第2篇:我看高考作文题

我看2013年高考作文题

王光荣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以上是湖北省高考作文题。说实话,该题目让我有点晕,一开始说器皿有方有圆,似乎装什么有一定之规,其实不见得鲜奶就得装方瓶,矿泉水就得装圆瓶,该用圆瓶还是方瓶只怕很大程度是因为习惯和传统。

如果真要将方圆形象化,其实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器具。如,茶杯一般是圆柱形的,窗子一般是方形的;课桌一般是方形的,饭桌则有方有圆;书一般为方形的,笔则大多为圆形。。。。。。这些才真正体现“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方圆各有优势,各自有不同的功用。

还有,从表述上看,一开始表述主体是容器,后部分的表述主体又好像变成了容器中的液体,估计出题者是一定要引出“上善若水任方圆”,殊不知,这其中真有逻辑不周之处,因为有圆有方的不是水,水是被动成为或方或圆的形状的。所以要以“方圆”为话题,不一定要扯到水上去,去掉“水”这一块,虽说单薄些,倒也更明确更严谨。

容器也好,水也好,都不是作者想要多说的,作者要说的是做人,如果让青年一代像“水”一样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那岂不是要彰显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吗?那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坚持原则、有个性等品质不是被否定了吗?

生活中做人要圆融、要和谐,是主动去应对人和事,不是消极被“塑形”。而且,在有些事和有些人前,就不能“圆”,就只能“方”。

所以,无论从表述的通俗与严谨,还是价值观的导向,我都不看好这则作文题。从学生写作来看,思维创作的空间也不大,比较容易写成继续议论类的文体,记叙类作文不是很好写。

比较湖北省近三年的作文题,还得说,2011年命题作文《旧书》最好,雅致而富有人文气息,考生创作发挥的空间特别大;2012年的材料作文“科技发展的利于弊”,引导考生思考关注科学发展的“双刃”性,也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今年的作文题则有点误导、为难考生。

期待明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会像2011年的作文题那样好!

2013-10-12夜

推荐第3篇:我看今年高考数学的

我看今年高考数学的“冷点”

四川省崇州市燎原乡小学校王建明

借用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的句子:2010年高考数学考了一个“冷点”:要求考生证明课本上的一个基本公式: cos(α+β)=cosα·cos-sinα·sinβ 。我认为称之为冷点的原因可能是以前高考没有考过书上的例题吧。但同时有很多学生反映,这道题没有做出来,是不是有点不正常?

学生做不出来仅仅是因为没有复习过吗?这在我心中是个大大的问号。看看我们的学生是怎么度过学习生活的吧:有多少学生不是一学期好几套试卷、好几套练习册、好几本复习题?还有学生要参加自己老师组织的辅导(比补课好听点)、参加各异的兴趣班、特长班!除了了作业,学生(特别是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还有多少属于自己的空间?还有多少时间去体会学习生涯的快乐?人一辈子最快乐的时光应该是学生生涯!如果连读书的时候都不快乐了,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就没有真正的快乐了!也许是我说得有些“夸张”了。据一些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说,书上的公式、定理,课堂上老师根本就没有讲,没有让学生理解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而是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然后应用。如果真的是这样,书上的公式、定理学生能记住多少?能记住多久?会用多久?

也许,这才是很多学生不会证明书上结论的主要原因!

借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我认为,对于书上的公式、定理,教师应该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结论,更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让书上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考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见得少、练得少,所以一味地让学生做题,让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但太多的事实证明:越差越练,只能越练越差!

我认为,今年四川高考数学出现“冷点”是件好事,他给我们广大的教师、家长提了个醒:那种只抓结果不要过程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只有按照课程标准

要求,积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让书上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多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今后的考题才不会继续出现“冷点”。

推荐第4篇:我看

我看《羚羊木雕》

今天,我读了课文《羚羊木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我”因看到好朋友万芳喜欢,便将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她。她也十分激动,送给我一把小藏刀,可是妈妈却认为小孩是不能赠送如此贵重的物品,使我被迫讨回羚羊木雕,然而万芳妈妈却误解了万芳。虽然万芳原谅了我,但我却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读了《羚羊木雕》后我感慨万千。文中细腻地刻画了多个人物,他们年龄差距很大,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爸爸和妈妈重财轻义,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心灵,不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采用一种简单生硬的态度。奶奶很体贴“我”的感情,知道友谊、亲情和孩子的自尊心比金钱更重要,但是奶奶当不了家,不能使事情有所挽回。万芳妈妈也不了解孩子,误会了孩子。而我和万芳则非常注重、珍惜友谊。万芳善解人意,体谅我的难处。文中倒数第二段“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是激动的泪水:朋友体谅了自己的难处,友谊依然完好;这也是伤心的泪水:父母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心情„„

但是,我们在平时,不能总认为大人不理解我们,一方面,我们要从小学会有主见,但是另一方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后再做,这样可以避免误解和矛盾。 :、

推荐第5篇:我看《师说》

我看《师说》

韩愈的《师说》中的警示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我们身为人师,应该怎么做给了最大的诠释。

老师,首要的工作是“传道”,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道,是道理,是做人的道理;学习这门学科的道理、方法。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愉快地接受老师,相信你、信任你,换话句话说,就是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对你发起崇拜。其次,是“授业”,在学生明白各种道理之后,教师才开始传授知识。当然,对于教师的授业方面,各位教师都是做的是非常到位的。第三层,“解惑”,这是教师的最高境界,这里不单单指学习方面的疑惑,是指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只有解决了学生心理方面的困惑,我相信学生都是想学好的,没有那个人是自甘堕落的。目前看,咱们的老师都忽视了“传道”和“解惑”全都在注重传授你所交的本学科可怜的知识了,在学生思想没有统一起来的情况下,教师的授业也只是一种“一厢情愿”,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厌学。要是哪位教师在传道方面做得好,再能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疑惑,你才能真正称得上“师者”。

目前,我们多数老师是做不到的,这与老师的知识广泛度、新旧知识更替程度、教育观念转变程度和对教育的专注程度等(或者说是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于是,这个重大的任务就落在我们全体班主任身上。我经常听到有人称我们班主任是“班爹”、“班妈”、“管家婆”,学生称我们为“老班”等等,其实,我们是享受这种称呼的,这就证明了我们就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推荐第6篇:我看武松

我看武松

吴瑞宸七(10)班

从翻扉页,合尾页,我终于读完了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回想书那108将的故事,还真是各不相同,108个人有108张面孔,108种性格。吴用的睿智、李逵的仗义、时迁的机灵、一个个个性鲜明,这108人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打虎将武松了!

武松在梁山排行十四,为天伤星。东平府清河县人,绰号行者,乃一步军头领,惯用一把雪花镔铁戒刀。他是施耐庵笔下的一名好汉,乃是“身材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一个英雄有好有坏,我今日便要讲我的见解。

武松的优点众人皆知,那便是勇猛。那传奇的故事“武松打虎”便可窥见一分,他那将大虫按在地上,打到五七十拳,便可将那头威风无比的、嚣张无比的大虫打得七窍流血,体无完肤,这其中就可以看出他那一拳拳打出有多么有力!而且他还是重亲情的,二十六回中他杀了那偷情的嫂子,害人的王婆和阴险的西门庆,这一切都是为了他那死去的兄长武大郎,这了给他报仇。

武松也非完人也,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的缺点就是对权位仍有念头。二十七回中张青说道:“愿闻好汉大名。”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便是。”都头两字便显出了这一点。想那时他是什么人,囚犯!已不是什么武松都头了,但是他的回话却说自是都头。还有就是太残忍,想起他血洗鸳鸯楼,杀死的人有十几个,竟眼都不眨。

话又说回来,总结回来这群好汉包括武松在内,他们都是因为那些奸臣贪官,我如今社会虽安宁,仍有如此(如:我爸是李刚等),我们如今学好知识,将来为祖国,为人民报效!像武松等梁山好汉一样,最后也死而无憾!

推荐第7篇:我看央视春晚

我看2012春晚

在最前边,我先声明,我不是艺术家,我只是全国几亿观众中最普通的一个,我不是什么权威,只是对2012年春晚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对于春晚的评价,我想我们首先应该遵循一个原则,有一千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人都春晚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由于我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成长环境、所处立场等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在看问题的时候往往角度不同,因此在看待春晚的问题上会有不同的看法。既然这样,我们就没有必要就春晚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来和别人争论,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春晚好还是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而我认为,2012年的春晚总体上来讲我是比较满意的,但并不代表没有不足,正所谓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首先说说不足。首先说说相声。《小合唱》实在是丢相声的人。本来王宏伟 佟铁鑫 吕继宏 刘和刚四个人都是很优秀的音乐家,他们的代表作《西部放歌》《夕阳红》《老百姓》《父亲》都是很深入人心的歌曲,可偏偏把这几首歌以乱糟糟的形式穿到群口相声里,用分别唱一首歌被拐到自己的代表作上来的方式来回演绎,不仅无聊而且毫无包袱。而且“一个人组织事,几个人争领头人”这种相声模式已被用了多少年了,多少群口相声都用这个模式,从1987年《五官争功》到2009年《团团圆圆》再到2011年《专家指导》再到2012年的《小合唱》,其实《五官争功》是不错的,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包袱多,而其后的模仿者就有些东施效颦的意味了。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有一些歌手,你们如果唱不好别人的歌就不要乱唱,别把人家的好东西糟践了,这主要是指跟韦唯一起唱《爱的奉献》的吴秀波和唱费翔歌《冬天里的一把火》的那个金美儿。吴秀波再唱《爱的奉献》时其中有一句“再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他却唱成了“再没有爱的源泉”,把爱奉献给大家,爱的源泉就没了啊?如果说是因为吴先生紧张,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在所难免也情有可原,但金美儿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就让我接受不了了,因为把原来费翔的那个版本的调改的太多了,前半部分还算凑合,顶多在每句后边加上个所谓“现代元素”的啰嗦音“啊”,后半部分基本把原来的调全改了,加入了“能表达自己深情的嚎叫”。我想说一句,你唱的是别人的歌,那么就请你尊重人家的原唱,不是说我拒绝新事物、不让你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而是你改的根本不是玩意!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龙的传人》这首歌,《龙的传人》是台湾作曲家侯德健的著名作品,成于1978年12月16日,首先经台湾著名歌手李建复演唱,随后经过香港歌手张明敏演绎在1984年的春晚唱到内地,在2000年,歌手王力宏在永远的第二天专辑中,翻唱了《龙的传人》,侯德健、李建复、张明敏、王力宏四个版本的《龙的传人》我都听过,其实李建复和张明敏应该是一个版本,在这三个版本中我认为最好的应该是第二个。侯德健所唱的太过柔情,没有表达出中华民族的那种豪迈的感觉;王力宏在其中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应该受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年轻人认为很帅,但是我认为有些歌不适合唱成摇滚的形式。《龙的传人》这首歌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爱国的情结,而又由一个主要意象“龙的传人”来统帅,这就使得《龙的传人》成为“自己中国的歌”。它反映了广大台湾同胞强烈向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万里锦绣山河的思乡之情,我们应该以一种端正的态度来对待这首歌。你能把《黄河大合唱》唱成摇滚形式的吗?这就好比洗脚水冲咖啡--不是那回事

第三就是宋祖英。我认为宋祖英近些年来是江郎才尽,曾经那些脍炙人口的歌《辣妹子》《小背篓》《爱我中华》《好日子》《越来越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那么地深入人心,至今广为传颂。可近几年无论是个人发表专辑还是在春晚,没有一首歌让人们有深刻的印象,甚至可能当一年的春晚最后一个节目演完之后再想宋祖英唱了什么歌都想不起来了。也许有人说她是艺术达到了顶峰,很难再超越自己了,但我个人认为近几年她在春晚演唱的歌曲别说顶峰了,连山腰都达不到了。

说完了缺点我再来谈谈我认为2012年春晚比较成功的几个地方。

首先当推今年的舞台背景,观众的眼睛里被无数LED灯光柱、灯光屏和背景墙占满。主舞台上,升降台由6块变成304块,随着节目的变换,舞台也即时改变。如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时,主舞台便搭成长城形状,配合着背景大屏幕的画面,让人有一种现场感,感觉张明敏犹如站在长城上唱歌一样。在王力宏和李云迪表演的《金蛇狂舞》时,背景出现蜿蜒弹跳的黑白琴键非常恰如其分;杂技《空山竹影》LED屏幕上出现碧绿滴翠的竹子,杂技演员在竹顶随着音乐节奏和背景的竹林左右摇摆,浑然一体,极具美感,令人印象深刻。而杨丽萍表演舞蹈《雀之恋》时背景出现大大的开屏的孔雀,非常艳丽。精美的现场舞美,央视也首次启用了空中俯拍,在屏幕上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一号演播大厅。春晚舞台中并无一条龙形图饰出现,整场晚会进行中,随着音乐声起,有飞舞的金龙自然盘在舞台周边的四根立柱上。舞台使用了大量的科技,升降、变色、换图,使人惊叹!

其次,今年的春晚删去了很多以前很俗套、让人厌烦的内容。没有了各大使馆发来的贺电,没有了各企业的拜年,没有了植入性广告,没有了“83年春晚李谷一一个人唱九首歌,现在九个人唱一首歌”的尴尬,没有了各种民族舞蹈大串联,没有大型舞蹈开场,也没有了“郎酒红花郎杯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告别了这些让我们观众早已厌烦了的内容,春晚剧组可以说是下了大功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今年的春晚不像每年以大型舞蹈开场,而是一个小男孩儿(被人称为“淡定哥”的邓鸣贺)手提灯笼,念着童谣从后台走出来,确实又是2012年春晚的一大亮点。多长时间以来,大型晚会最开始都是开场舞,而今年央视春晚进行了这一创新,春晚剧组的创意真的很不错。

再就是主持人,2012年春晚,不仅在主持人的阵容上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朱军、李咏、毕福剑、撒贝宁、董卿、李思思,四男两女,新人上阵,而且主持人的串词也有很大变化,主持人的串场词比较家常和随意,与以往严整的串场词有比较多的不同。主持人语言从诗歌体变为了唠嗑体。“零点报时”环节,龙年春晚打破常规,以“开门纳福”为设计理念,进行了特别编排和设计,,由《我要上春晚》总决选中收到春晚彩排邀请函的邓鸣贺小朋友加盟,和主持人一起“开门纳福”。

今年春晚增添了很多很有新意的节目,韩庚与年打斗,王力宏和李云迪斗琴,机器人合着音乐舞蹈,以及很多演员跨界演出都展现了新的创意。新节目中很值得一提的是“水晶球”达人的胡启志也登上春晚舞台,他表演《眷恋》。一个水晶球在胡启志的手上,被表演得美轮美奂,达到了人球合一的境界。大衣哥朱之文,一位从未学过唱歌,却把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演唱得如原音重现,因唱歌时身穿军大衣而被网友称为“大衣哥”。央视春晚舞台给了朱之文一个舞台,让他把歌声带给全国观众,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歌声!

语言类节目,虽然缺了赵本山,但是一些成名于春晚舞台的老面孔依旧叫座。春晚常客冯巩拉亲戚套近乎、黄宏开口先来三句半、郭冬临的压轴《面试》、蔡明的穿越空间与时间的嗓音和造型„„这些都展示了老将的风采。今年的小品脱离了每年的那种政治意味,而是多有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讽刺。说到赵本山,我想说几句。赵本山上了21年春晚,给全国千家万户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也带来了许多的流行语,这不仅归功于赵本山的精彩表演,也得力于整个创作团队的努力,使赵本山坐上了“小品王”的宝座。2012年春晚,赵本山没能参加央视春晚,不可谓不遗憾。但“赵本山不上,春晚就不用看”这种说法我是不赞成的,这种说法太过于极端,也太片面了,难道说整台春晚全都毫无用处?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不是英雄人物,一个人能力再强,没有其他人的支持又能干什么?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赵本山演技再高,也得需要编剧给写剧本、剧务给做道具、其他演员共同配合。如果没有整台晚会全体人员的协作,赵本山再能搞笑那也不是一个成功的晚会。赵本山是我们大家都很喜欢的喜剧演员,希望大家能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他,不要过分强调他的作用,也不要搞个人崇拜。

2012春晚,为纪念春晚三十年,邀请了大量近些年没有出现在春晚舞台的老牌明星加盟,李谷

一、费翔、韦唯、张明敏、蒋大为、蔡国庆等人带来的那些经典歌曲,《故乡的云》、《爱的奉献》、《常回家看看》、《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我的中国心》等多首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虽是老歌,可是却没有让人感到厌烦。相反我看到了现场很多观众无论老少,有很多人都在跟着唱,这更加说明了观众们对其喜爱。

戏曲节目是每年春晚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龙年春晚戏曲节目《戏迷一家亲》,一改往年名家联唱的形式,由票友戏迷独挑大梁。节目中还邀请演员李明启、刘佩琦加盟,担当领队要职,以打擂的形式,引出在中央电视台京剧戏迷票友大赛中获奖的选手献艺。节目形式新颖,表演水准不亚于专业戏曲演员,呈现出一片戏曲大繁荣、大发展的可喜景象。

除了节目,龙年春晚舞台上星光熠熠,台下观众阵容也不容小觑。围坐在现场圆桌边的观众包括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代表。邀请了包括航天英雄杨利伟,体育界代表许海峰、申雪、赵宏博,《感动中国》代表人物郭明义、孙东林,“最美洗脚妹”刘丽等人以及道德模范代表“最美妈妈”吴菊萍;2011年新闻人物,如发起“免费午餐”的邓飞、“最帅交警”孟昆玉也在被邀请之列。曾入围8组优秀作品的“最美全家福”中,来自山西的任艳玲家庭也将作为观众现身春晚直播现场。

每年除夕,我都会坐在家里看春晚,春晚举办三十年以来,看春晚也已成为了家家户户除夕夜晚习俗。近些年来有很多人说春晚越来越没意思,而我想说的是春晚不是越来越没意思,而是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观众们的品味提高了,对春晚的要求高了。再看八几年的春晚,当时人们笑得前仰后合的内容现在的观众你们还会笑吗?也许你会说,那时候的人们笑点低,没什么意思的东西就笑得不行。这话也对,现在观众见多识广,笑点高了。所以说并不是春晚退步了,而是观众进步了。从春晚整体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整台春晚从导演组到演员,剧组上下确实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的,大半年的选演员、编剧、修改、彩排,这些幕后的工作投入了剧组大量的艰辛,只为在除夕夜里为全国观众们献上一台联欢晚会。因此没我想对所有观众说,请对春晚宽容点吧。 以上所有观点仅代表我本人的想法,不具有权威性,只是想把我对2012年春晚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推荐第8篇:我看经济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 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 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14.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 比1999年预算增长10.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4)经济增长。 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2.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3.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12.4%。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 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4.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4.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5.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6.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 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 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

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1.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2.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3.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4.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 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二、21世纪初期的财政政策建议

第一种建议认为,考虑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的协调衔接,近期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有以下八个方面:

1.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反周期”宏观调控方针。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中国经济运行基于“自然节律”的周期波动趋于明显,因此财政政策作为市场经济下“间接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势必要更加自觉和坚定不移地在目前所处的经济运行低谷阶段,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作扩张性的“反周期”调控操作。只要经济景气还未回升到(并相对稳定到)接近中位的水准,市场预期还未普遍由看淡转为看旺,扩张政策调节的取向就不能改变,并要审时度势保持调控措施必要的力度,掌握好各方面具体措施的优化组合。

压力。2.酌情对积极的扩张财政政策在实施重点和操作方面作出微调。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通盘考虑,近期的投资重点,应向兴办基本农田水利、防治环境污染、建设一般民用住宅等方面适当调整并更为收拢。同时,针对现实问题,加大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严防挪用,加快资金到位速度,并努力改进工程设计,提高施工质量,以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财政职能应在退出“越位”和填补“缺位”两个方向上作出积极调整和探索。随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和调整,财政应在一般竞争性的生产建设领域“淡出”,其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需要更加强调和重视,摆到更靠前的序位上。

4.“费改税”渐入快车道。以“清费规税”为重点的政府财力整合,代表了现阶段财政政策的一个必然导向。这也意味着对政府行为的规范约束和对“既得利益”的调整,将随之进入更深入、更具体的阶段。

5.改革的深化将引出进一步的机制磨合过程。财政政策是服务于发展和改革的,目前既需要作出不同寻常的短期调节,又需要掌握中长期的总体机制转换、协调与配套。财政体系自身走出困境的“振兴”,也有待经济发展、市场成熟过程中财力状况的改善和政府财力运作的规范化。

6.新调控方式与手段的探索将成为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财政政策需进入市场经济“间接调控为主”的轨道,因而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可行的间接调控新方式。1998年在以财政贴息支持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已经破题,而今后经济生活中的客观需要将推动这种探索向更宽广的政策性投融资领域扩展。

7.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势在必行。现实生活正在呼唤财政收支管理的进一步严密化和与市场经济国际惯例的接轨。从财政政策指导上看,今后必将强化对收入、支出、转移支付的各个环节与相关领域的管理,使之严密和规范。

8.进一步推进统一市场和企业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实现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的既定方向和动态过程。随相关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国

统一市场的规范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也将进一步走向成熟。第二种建议认为,在我们看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积极效应的同时,还要对其下一步发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前瞻性分析。

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适度,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研究。这是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的。从中长期看,我们必须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严格控制并

逐步缩小财政赤字和发债规模。要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内的物价走势、国债资金使用效果及还本付息等进行密切监测,早作应对。俄罗斯等国因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过大而引发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的教训,我们要很好研究,以兴利除弊,未雨绸缪。

2.要把激活消费作为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而不宜简单地再靠政府投资推动。从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的和持久的拉动力量。因此,今后要逐步把拉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转到引导刺激消费上来,要修改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限制消费的税费等政策,制定鼓励和引导消费的税费政策。有计划地把工作重点放在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和引导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进而带动民间投资上。

3.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措施的协调与配合。因此必须发挥政策要素的组合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主要手段,首先必须相协调、相配合,要继续适度加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开展消费信贷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以充分发挥两个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力。

4.要研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要特别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更多地采取通过财政贴息和为高新技术贷款提供担保等间接手段,用较小的投入去启动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且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合力,但地方财政必须做到收支平衡。

第三种建议认为,对“十五”财政的测算,要按照坏、中、好的经济大环境做三个方案。具体测算如下:

方案一:整个“十五”时期仍未走出经济低谷,需最大限度运用财政扩张政策。方案二:“十五”中期走出经济低谷,需维持现行财政规模的扩张过渡政策。方案三:2001年经济走出低谷,恢复适度从紧财政政策。

方案

一、方案二各年的赤字绝对额比“九五”末期2000年增加,方案三各年与“九五”末期2000年持平。从赤字率(赤字占GDP 的比重)看,方案一各年比“九五”末期2000年增加,方案二各年与“九五”末期2000年持平,方案三各年比“九五”末期2000年减少。从支出与收入年均增长比较看,方案一支出高于收入1个百分点,方案二收、支增长同步,方案三支出低于收入1个百分点。

三个方案测算的结果说明,无论最大限度运用财政扩张政策方案,还是维持现行财政规模的扩张过渡政策方案,还是恢复适度从紧财政政策方案,“十五”期间财政赤字绝对量都不可能比“九五”时期减少。因为我国支出刚性的特点所造成的财政政策缺乏弹性的问题,始终还未在机制上解决。按最乐观的方案三所展现的情况,“十五”期间要实现每年保持2000年赤字绝对额不变的水平,财政支出年均增幅必须低于财政收入年均增幅1个百分点。那么,要实现2000 年赤字绝对额减少的目标,

起码要低于1个以上的百分点才行。在经济逐步回升的初期, 要求财政大幅度缩减开支,很不实际。

为此,建议选择赤字率的相对标准,作为“十五”期间的财政状况的调控指标,将之控制在GDP3%(含债务利息口径)之内,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相机采取提高、维持不变或者缩小。

推荐第9篇:我看司马迁

我看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思想家,可敬之处在于其遭遇不公后的忍辱负重,还有其作为思想家的治史观点和治学精神。

司马迁的不幸来源于李陵事件。本是判了死刑的司马迁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官小家贫的司马迁在绝望中决定自杀,可是想到人总有一死,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此轻巧地死去是毫无意义的,便痛下决心,接受这残酷的,既摧残肉体和精神,又侮辱人格的腐刑。在他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完成《史记》的编写成为他努力地活下去、忍辱负重的最强大支柱。

正是因为司马迁特殊的人生经历,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是不仅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更着眼于个人的价值与品格。不同于历来的史书,司马迁的《史记》不再是一味地赞颂帝王的丰功伟绩,而是有着鲜明的爱憎,它既有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对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暴政的反抗,热情赞扬和肯定了一系列下层人物,描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可以说,司马迁完成了从“正史”向“实录”的蜕变。

司马迁在其《报任安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是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由此便可窥探司马迁独特的思想。或许直到司马迁的出现,之前的历史学家都只是单纯的历史学家,有的甚至连史学家都称不上,顶多算的上是歌功颂德的笔者。司马迁的出现使史书的范围变得宽广,他的笔触联系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既有对历史的客观记录,又有深刻而独到的思考。司马迁也因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作为一个现代的学生,对司马迁皮毛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传承司马迁“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体悟其渗透于《史记》中的思想,成为一个正视历史,有良知与准则的人。

推荐第10篇:我看雷锋精神

我看雷锋精神

今天和老师去随园参加了一个主题为“榜样的力量-雷锋”的学术沙龙活动,感触颇深,写此文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

雷锋每到3月份就会忙碌起来,因为3月5日是学雷锋日,全国各地的学校甚至是一些企业都会掀起一阵学雷锋的热潮。而学雷锋的问题也引起了网上的热议,有人支持,有人质疑,很多人怀疑雷锋事迹的真假,认为雷锋精神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手段。我真的很同情雷锋,他不过是做了自己想做的认为对的事,他做这些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后来几十亿人的榜样,也没有想到会有一个专门纪念自己的节日,他不过是想做个平凡的好人,想成为一颗小小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螺丝钉,而这个简单的梦想却被粉碎了。他在去世后被拉到了聚光灯下接受着全国人民的膜拜,成为了一代人难以泯灭的记忆,而渐渐地人们不再盲目崇拜,质疑贬低声一阵高过一阵,我想说雷锋真的是无辜的,他莫名其妙地被树立成了至高无上的道德标杆,又莫名其妙地被人随意地说三道四。对那些质疑雷锋事件真假的人,我真的想说“你们也太闲了吧”,现在再去怀疑那些有什么意义吗?雷锋不过是美德的一个代名词而已,况且就算雷锋事迹真的是假的,他对社会难道有所危害了吗?他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太多的正能量,又何必还去纠结于那些小细节。而且现在大家早就已经理性地对待雷锋精神,不再神化雷锋了,也不再需要某些人自作聪明地想要让大家认清雷锋。

而各地学雷锋的表现方式似乎也太过于肤浅了些,刻意地在这一天办一些所谓的学雷锋活动,平时却从来不提,这样的一日雷锋有什么意思?一年做一次雷锋?最近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少临时工,这样看来“临时雷锋”出现似乎也不足为奇了。学雷锋的真正目的是让那些美好的品德能驻扎到人们的心中,让人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去做好事,把做好事当成一种习惯,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学雷锋日也就显得可有可无了。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在,社会需要这样一个道德标杆来鼓舞正能量,而五十年来中国都没出现一个能超越雷锋的道德标杆,这难道不也是很可悲的吗?我们又怎么能再去非议雷锋呢?

讨论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雷锋精神的内核是什么?在我看来,雷锋精神的内核就是做好自己,雷锋不过是做了自己,他没有学谁,在做那些事的时候他也没有想过要标榜自己,他把那些事当成理所当然要做的,把美德变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而我们也只要做好自己,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如果我做了一件好事,我不希望别人说我是在学雷锋,而更希望别人觉得我就是个好人,我就是我自己。我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所有美好的品德在我身上就像是洗脸刷牙一样自然,不刻意,不做作,仿佛从骨子里透出来般的清新。

第11篇:我看《1942》

我看《一九四二》

等了这么久,我终于把《一九四二》看完了。在它还未上映以前,我就一直在关注它的消息。因为在中国,能拍、敢拍这样的片子的导演的人太少了,尤其是在这个娱乐产业严重缩水,低级趣味弥漫的时代。虽然这部片子的票房不尽人意(这也是我早就预料到的),但我还是认为这是一部相当有价值的影片。当荧屏上充斥着各种喜剧、闹剧,突然换一换口味又何尝不好呢?有时候我想,喜剧形式也未必不能蕴含深刻的寓意,只是大多数人被滑稽的外表所迷惑,而看不到内在的东西!也许喜剧让人更容易接受,但大多数悲剧却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的东西。

看完了1942,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地方。一是小安跟随难民逃荒,经历生死之旅,来到教堂,向神父发问“如果上帝总是不能打败恶魔,那相信上帝还有什么用呢?”。在经历了生死,看惯了人世凄凉,小安不由得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这种事情的确是很正常的。在我们的生活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希望有一个保护神一直在保佑着我们,而一旦我们陷入绝境、孤苦无依的时候,我们又怀疑神的存在,抱怨神的虚假无能。这反映也许是关于宗教方面的信仰,但仔细一想,却又不限于这个方面。关于信仰,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有很多处展现信仰的地方。另一个给予我深刻印象的场景便是如此。在东家一行人到达洛阳以后,无法进城,饥寒交迫,看到有人来收买姑娘,东家的女儿便把自己买了,换回了一点粮食,自己却被买到了妓院。如果说她是为了让自己的父亲有个活路而去卖身,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她只是为了自己谋求活路而言,就有点让人不可理解。作为一个读书人,她可谓没有自己的信仰,所以一旦到来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便失去了自己的尊严,丢掉了自己的灵魂!当然,我不是完全否定她,求生是一种本能,想方设法求得生存是应该的,我们本来不应该放弃生命。可是我也不赞同苟且偷生!在生与死的面前,有更重要的东西。这两个人似乎都快缺失了信仰,或者是怀疑自己的信仰,但也有人坚持自己的信仰,那就是在本片中的美国记者。为了弄清灾区的真实情况,为了自己的新闻奖,也为了为灾区人们讨个说法,他只身来到河南灾区,忍受着饥寒交迫,不顾生死,拍下来一张张真实动人的照片,并不计一切见到了蒋委员长,逼迫他救灾!他做的这些或许就是他的信仰在支持着他,是信仰给予了他力量与勇气。

信仰,不论是1942年还是现在,还有多少人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并且为了它而不断努力?我们应该庆幸,当时还有一些人还在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否则,不知还会有多少人会发生吃的问题,不知还会有现在的世界吗?现在,我们不会发生吃的问题了,而是吃的发生了问题。以前是没吃的,现在是有吃的而不敢吃。各种问题浮现在眼前,无数人把信仰抛在了脑后,只把物质利益留在了心里。我想,现在如果在发生一次绝无仅有的饥荒,到底会是怎么样?或许在这安康之世待得太久了,我们是该清醒清醒了!

第12篇:我看《一代人》

希望

——读《一代人》有感

历史111顾逸飞

黑暗中,我看到一双眼睛,那是一双何等炽热的双眼,那眸子里迸射出耀眼的光芒,驱散着四周的黑暗,他似乎在寻找着,寻找着,寻找那潘多拉的魔盒中最后一件东西——希望。

黑暗中的那双眼睛是属于顾城那一代人的,那一代人走过了不一样的人生,他们盼望着祖国的富强,却等来了*,但他们用奋斗让历史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是幸福还是悲哀?那个时代,黑暗与恐怖笼罩着整个天空,但那一代人却没有屈服,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执着而充满激情,他们高举着理想,用他们的笔向世界宣读着希望的美好。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用他的笔写下了慷慨的誓言,他把那黑暗当成墨水,用笔点出光明。他用他的笔宣誓他的精神,用一首首诗向社会呐喊,唤醒颓废的世人,唤醒那沉睡的古老文明的质朴与真实,那一代的人,他们在抗争,在战斗,不同的是,没有人会说顾城是一个战士。顾城是那个时代的人,但却与那一代人有着细微的差别,他不像孔子那样济世救俗,身体力行,他更像陶渊明,归隐而去,远离世俗的喧嚣。有人说他自私,说他悲观消极,但确确实实的是,顾城的思想是进步的,无不体现着抗争与拼搏,没有人能否定他的成就,否定他为那个时代做出的贡献。后人或许很难想象有过这样一个人,他是思想上的先驱者,但他却不是行为上的驱动者。顾城,更倾向于打造那个属于他内心的童话世界,可以看出,他像屈原一样,“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蒙蒙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他,在他那纯洁美丽的童话世界里安逸自得,这里是他的世外桃源,这里或许才是属于他的真正的世界。

黑暗中,有一束光,引向一个陌生的世界,那里,有一个人在书写着,在他的笔尖下,流淌着希望的光芒。顾城,他不是战士,但却是一个真正的战士。

第13篇:我看中国外交

党的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的大手笔一处接着一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这一处处大手笔,凝聚着我们党对中国外交新环境的科学判断,展示了我们党关于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理念、新布局、新风格,也昭示着中国外交更加恢宏的新未来。

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撮其要者包括:

关于“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想,但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中国梦”的世界含义、“中国梦”作为中国外交新理念的特色越来越凸显。正如习近平主席明确告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那样:“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中国梦”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品牌。“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格外引人关注。简而言之,“中国梦”与“世界梦”是互为前提、互为依托、互为机遇的关系。一方面,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和平发展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不可能持续发展,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没有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不可能保持稳定,同样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世界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没有世界要发展、求合作的主流,中国发展是无源之水。未来也是一样,没有世界的繁荣发展,“中国梦”永远只是个梦想。另一方面,“中国梦”同样给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机遇。一个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力量,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是对世界繁荣发展的重要贡献。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那样,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将持续扩大,对外投资也将大幅增加。据测算,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而城镇化进程每年将把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带来巨大消费需求。这就充分说明,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

关于新型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是国际局势的导向性因素,也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塑造性,因素。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大国政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最近两年来,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外交新理念远远不止上述三点,“命运共同体”等新的理念同样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必将催生中国外交的新面貌,推展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中国外交的新未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舞台上不过刚刚亮相,中国外交的新篇章也只是刚刚开局。从中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繁忙的身影,从中国外交新理念、新布局,的不断出台,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更加重视外交工作,更加注重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谋划各项工作。

我们相信,中国外交的未来会更有看头。现在的中国,已进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新时期。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不断延伸,中国在逐步走上世界的中心舞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频繁的互动中日益紧密。今天,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的互相影响、国际局势与国内局势的互相关联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这种关联面会更广,这种关联度会更深。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熟悉国是,更加熟悉外交工作,中国外交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新热潮,中国外交的新布局会更加完善,中国外交的新思路会更加明确,中国外交的新风格会更加清晰,中国外交的新看点也会更多。

当然,中国外交面临更多的风险与挑战也是必然的。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有自己“成长的烦恼”。这种烦恼必然会体现在与世界的复杂互动中,体现在外交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世界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更会给中国外交带来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会风平浪静,中国的周边形势同样是波谲云诡。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暗流涌动。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不会消失,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仍会持续。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蔓延、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风险仍然如影随形。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适应新的角色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世界各国适应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纠葛进程。但成长中的中国外交会在磨砺中更加精粹,会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更加成熟自信。中国外交的新未来值得期待,中国外交的新未来一定会更加精彩

第14篇:我看毛泽东

我看毛泽东

转贴

总体评价:

回顾过去的100年,我自己认为大概有五件事情是值得中国人记得的:

1\\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先生是代表者,毛泽东同志没有跟上,牵不上什么关系;

2\\抗日战争,抵御外辱:我们过去知道是日蒋勾结,主要是共产党抗日的,现在好像已经不这么讲了。我们知道,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抵抗了80%的日军主力,而我们一直说的敌伪汉奸,是汪精卫的队伍,和后来的国民党基本无关;共产党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即打击了日本鬼子,又抓紧这个大好时机发动了人民群众,壮大武装力量,为后来的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作好了政治上、干部上、军事上的准备;

3\\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内战,使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有了很长一段修养生息的机会,并崇尚共产,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毛主席的功劳,虽说“不是一人能领导”,但主要归功于毛泽东的;

4\\文化革命,一场浩劫:虽然每一个当事人都有责任要负,但作为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一意孤行的伟大领袖几乎是要负完全责任的;

5\\改革开放,提倡“特色”:则要归功于伟大而睿智老人邓小平同志,为了澄清前任的错误、拨乱反正,这个老人的付出也是非常巨大的;

五件大事中毛泽东亲自参与了三件特别是亲自领导了两件,尽管其中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自然是很难一下说的清楚的,但就毛泽东本人而言,无疑是过去的那100年中的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

毛主席自己讲:他这一生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二是发动了文化革命;应该说是很客观的;

从现在回头看:

建立新中国:推翻腐朽的旧制度,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是多么的伟大啊!把中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出来,使4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可与天高地齐的丰功伟业,作为人民的领袖,就这一点而言,毛泽东伟大!毛泽东不朽!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为了解决无产阶级掌权后如何继续革命而独创的的一种手法;现在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是一场浩劫,也是有史以来人类史上的对人性和文化最彻底的践踏;

毛主席的功过到底是多大?主席自己认为是三七开,但现实中有很多说法,自从老人家走下神坛后,毁誉参半,特别是在文化革命中受到过种种迫害的人发表了一些比较偏激的言论,但我自己认为总体而言,三七开是基本公正的。

我们不妨仔细的分析一下,看看可以得出一些什么结论:

一、首先主席是一个善于“破”而不爱“立”的人。

砸烂旧的制度、推翻旧政权他无疑是一把好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巧妙的摆脱了党内斗争的漩涡,逐一打倒对手后走上了领导岗位,利用了抗日战争的提供的机会,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壮大人民的武装,最终在四年解放战争中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人民公敌蒋介石,尽管是腐败导致了蒋家王朝的覆灭,但主席在49年以前要风有风、要雨得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连续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一举歼灭了当时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150万军队,嗣后,又以“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磅礴气势,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一举攻占江南,完成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大业!不能不说是有如神助!

但到了建设的国家,建立一个新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了。解放后,先是学着苏联搞合作化、搞公私合营;接着是三反五反、大跃进、三面红旗、最后发展到搞人民公社,反右、文化大革命、反击右倾翻案风,政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仔细看一下中国从49年到77年之间的经济活动总是在这样一个螺旋中沉浮,每当中国的经济形式好转的时候,他老人家就会通过钟爱的政治运动使我国的经济走向停滞,继而便是他的同志们付出的大量的整顿工作,使经济再艰难的恢复,然后又是残酷斗争与无情打击,再导致中国的经济倒退几年,似乎他老人家对这种政治游戏青睐有加,而与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有仇,真的是只要社会主义的草而不要资本主义苗;在我们77年粉碎四人帮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二、热衷于政治斗争而轻视经济发展:

主席是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政治领袖,从小就是一个桀傲不逊的充满豪气的主,在家和父亲斗,上学后和老师斗,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内与错误路线斗,对外与不同政治观点的斗,国际上与美帝国主义斗,共产阵营与苏联修正主义斗;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特别是第三点,那些从文化大革命中过来的人感触应该是很深的;

曾经有人说主席就是靠着一本三国、水浒打的天下,其实这是胡说,主席终生研读不舍,博览群书,但几乎全是与人斗的古典专著,大概宫廷政变的典故让老人家印象太过甚深刻的缘故吧,主席过多的把才华和精力倾注在这个对他自己和所有中国人都带来痛苦的事业上,同时,由于他西方的有关管理和经济方面的专著几乎从不涉猎,最终让这个伟人的目光停到了不该停止的地方; 以下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讲话,重温一下,对理解主席是有好处的。

★武斗好★

武斗有两个好处,第一是打了仗有作战经验,第二个好处是暴露了坏人。┅┅再斗十年,地球照样转动,天也不会掉下来。【召见首都红代会负责人的谈话(1968年7月28日)】

★打起来我就高兴★

我才不怕打,一听打仗我就高兴,北京算什么打?无非冷兵器,开了几枪。四川才算打,双方都有几万人,有枪有炮,听说还有无线电。【召见首都红代会负责人的谈话(1968年7月28日)】

★打仗靠流氓★

勇敢分子也要利用一下嘛!我们开始打仗,靠那些流氓分子,他们不怕死。有一个时期军队要清洗流氓分子,我就不赞成。【中央工作座谈会纪要(1964年12月2日)】

★绿林大学毕业★

去搞阶级斗争,那是大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什么“北大”“人大”,还是那个大学好!我就是绿林大学的,在那里学了点东西。【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1964年8月18日),《...思想万岁》一九六九年八月版第549页。】

由于热衷于政治上的斗来斗去,所以经济建设未免就关心的少了一些,应该说,在文化大革命前中国的经济也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前几个五年计划中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曾经让帝国主义们感到害怕,但可惜的是,随后就有了“农业合作化、大跃进、大炼钢铁、,其中夹杂着诸多的政治运动,有些是有益的,但更多的是搞内耗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严重的伤害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停止和倒退;

产生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的孰轻孰重在主席的心中的地位决定的,主席一直认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并号召:“以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即便党内真的有几个经济专家,恐怕想要发展经济也是困难的,何况建国初期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形式下如何发展经济还是真的没有什么大谱的;

毛主席说他自己有些“猴”性(就是孙悟空),是天生愿意捣乱的,“与人斗”正体现了一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不停的与心目中的敌人拼杀的思想与动机!

三、提倡批评和自我批评,但建国后却很难听进不同意见:

主席在各种场合和文献里都在倡导民主的党内生活,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把他列为我党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这在延安时期的确曾经有过很好的贯彻,但离开延安以后,特别是他大踏步的走向北平,就是他说的去赶考以后,这个好传统就慢慢的丢掉了;

庐山会议宣告了这个法宝使命的终结,原本这个会议是为纠左去的,但由于彭德怀的万言书激怒了毛主席,导致会议主题的彻底转向,纠左变成了反右,手握真理的彭德怀成了全国共讨之、全国共诛之的对象,与会的手握着生杀大权的各部委的领导,各省的钦差大员立时转向,这个时候谈批评和自我批评已经成了笑话了,独裁和强权终于让曾经叱咤风云的彭大将军流下了屈辱的眼泪。

其实,在中国,坐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人民政府的第一把手这个位子上的人本身就被溜须拍马之徒,阿谀奉承之心的人包围着,很难有人敢冒触犯天颜的大忌去讲真话的,如果再刻意地闭塞上书进言之道,可想而知,那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以下是毛主席在庐山会议前后的一些讲话或是谈话:

“事前要有准备,小会他神气大,大会他没办法。你要大民主,我就照你的办,有屁让他放,不放对我不利,放出来大家鉴别香臭。”【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的插话--汇集(1957年1月),《...思想万岁》一九六九年八月版,第75页。】

“一九五九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本来是搞工作的,后来出了彭德怀,他说你操了我四十天娘,让我x二十天行不行?这一操,就被搅乱了,工作受到影响。【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1962年9月24日),《...思想万岁》 一九六九年?月版,第435页。】

很快就到了文化大革命,在庐山会议上看着彭将军倒下并帮着推了一把的刘邓们也同样的走下了舞台,只是他们的待遇还不及彭德怀,连个在生活会上申辩的权利都不再存在了,最终连基本的人权也遭到了最彻底的践踏;

尼克松是毛主席唯一比较欣赏的一位美国活着的总统,后因水门事件下了台,两年后当主席接见尼克松的儿子时居然奇怪的问道,难道一个总统为了窃听就可以下台吗?他老人家不知道在一个民主国家总统享受的权利并不比一个公民要多,中国人看来“王子犯法与黎民同罪已经是公平的最高境界了,而皇帝不要说是犯法,那连错误都不会有的;

记得前几年在电视上放送台湾大选现场议员们大打出手的镜头的时候我们主持人那种调侃嘲笑的口气,其实真正应该叹口气的应该是我们,会议上用椅子作为武器是过分了,但这不正是在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会议的气氛是多么的民主的么?我的看法,如果开会总是一个人说了算,从来都是一致同意、高票通过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记得前几年看过一篇美国的短文,讲的是一个小镇讨论一件对残疾人的补助方案,最终投票的时候全场只有一个捐款最多的富翁投了反对票,当主持人奇怪的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笑了笑说:“我只是想让投票显得更民主一些!”这个故事让我感动了很长一段时间。

以下是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一段评价,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不妨抄录如下:

“党在面临着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任务因而需要特别谨慎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的威望也达到高峰。他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这种现象是逐渐形成的,党中央对此也应负一定的责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这个复杂现象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如果仅仅归咎于某个人或若干人,就不能使全党得到深刻教训,并找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步骤。在共产主义运动中,领袖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和不容置疑的。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由于没有正确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而出现过的一些严重偏差,对我们党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我们党对封建主义特别是对封建土地制度和豪绅恶霸进行了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在反封建斗争中养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但是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四、依靠人民而不体恤人民;

毛主席多次讲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对中国而言,得农民着得天下。毛主席是农民出身,从鼓动痞子运动开始,到后来发动秋收起义,直至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无一不是凭借中国农民的力量,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主席对中国的农民相知之深是中国共产党的任何一个领导人都比不上的,从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开始,一直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后来的“减租减息、土改运动”毛主席一直把握住了中国农民的脉搏,启发着这个中国最不关心政治的群体,为解放战争推米送面,输送兵源,赢得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可是全国胜利后,农民又成了中国各阶层中受到盘剥最深的一块,别的不说,春种秋收,农民辛辛苦苦的劳作半年,而统购统销的政策是6分钱一斤小麦的价格;就从农民手中就把这血汗拿走,农民不必说没有钱去置办急需的生产资料,,就连最起码的生活资料的购置都是问题;可以说从解放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前,中国的农民就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毛主席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但他只是把他们带出了旧社会,而直到老人家去世都没有让农民摆脱贫困,带领他们过上真正的过上好日子。

更为麻烦的是:在主席当政的那些年,老人家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坚持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人口就从建国初期的四亿五千万直线飙升到了十亿左右,但现在看来,我们只是创造出来了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而所谓的人间奇迹倒并没有创造多少!反过来,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吃饭、穿衣、教育、就业问题,现任的以及今后的不知多少任的中国当权者恐怕都要为此付出不知多少倍的努力恐怕都无济于事,人口这是个大问题,不像阿猫阿狗,随便就可以处理的,在这一点上,主席他老人家对整个民族可以说是犯下了绝大的错误的。

五、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

主席天生就是一个伟人、领袖,可以说是“可将将而不屑将兵”的。

老人家纵横捭阖、高屋建瓴、用藐视群雄的气度视天下为泥丸,把中国之命运玩弄在掌股之中;连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在主席眼里都是有缺憾的英雄;主席的高瞻远瞩使他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大方向,不论正确与错误,中国革命的命运都没有跑出他老人家的手心去;

主席天生是领袖,具有经天纬地、指点江山的大略;但不善于细致谋划,把握分寸;

当他的方针正确,而有人替他仔细的推进筹划时,中国的一切便显得势不可挡,轰轰烈烈,朝气蓬勃;最典型的便是辽沈战役,一旦林彪的战术思想跟主席的战略思路一致,那么这一锅夹生饭就硬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煮熟了;在中美建交的过程中,周恩来的外交手段一旦与毛泽东的战略构想碰出火花,那么一场好戏自然会演绎的有声有色,令人叫绝;但一旦这些事情一旦由毛泽东随心所欲的操作开来的话,就会让人感到十分苦涩,最典型的当属庐山会议,本来是要纠正左倾的,但他老人家一插手操作,倒霉的彭大将军便中招落马,最终连会议最初的主体也抛到哇爪国里去了。

作为中国人民伟大的舵手,他老人家几乎有无穷无尽的极端浪漫的奇思妙想,但用什么手段,如何去实现老人家却想的不多,也许是老人家太高明了,或者根本就不屑于去作这些太过细微的设计罢了。

六、是诗人不是文人:

主席有一手好字,但更是伟大的诗人,他的一首“沁沅春―――雪”就是现在看来一点不逊于唐宋大家的气度与风范,主席的诗词大气而不张狂、用典而不艰涩、自由而不失格局、即便是毛主席的文,也挥洒自如,幽默通俗、说服力、煽动性都是首屈一指的,我曾读过不少革命领袖的文选,真的让人读起来不那么枯燥,不是一味说教的,也就是主席的几卷选集了。

尽管有这么好的文笔,但主席绝对不是文人,甚至毛主席的一生是从骨子里瞧不起那些手不能挑、肩不能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知识分子的,认为,如果他们不能和工农群众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在文化大革命中,主席曾经教导我们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是说理工科大学还是要办的。”言下之意似乎文科大学就可以不用再办了。对于那些自以为有些知识分子风骨的老先生,主席还是给了一些面子,但对那些敢于向党提出意见及猖狂进攻的知识分子,主席就会毫不客气向他们反击、对知识分子的多次整风、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果断的处理、对海瑞罢官的批判、等等,当然文化大革命就是主席借助文化运动摧毁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一次最为彻底的斗争,然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斗争的结果除了那些当权派以外,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造了殃,主席在一次谈到焚书坑儒的时候讲到:“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我们镇反,还没有杀掉一些反革命的知识分子吗?我与民主人士辨论过,你骂我们秦始皇,不对,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骂我们是秦始皇,是独裁者,我们一贯承认;可惜的是,你们说得不够,往往要我们加以补充(大笑)。【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1958、5、8】”言下之意,似乎对这位秦朝暴君的所作所为不但不以为然,显然还很赞赏;

但在这场浩劫中,吃到苦头的并不只是我们的党,我们这些人民,主席自己的威信也降到了最低点;

七、会用人而不信任人:

毛泽东手下有大量的久经多次政治运动和战争考验的战友,其中具有文韬武略的经天纬地之才不少,当然其中不少人与毛泽东有过种种过节和矛盾(也许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主义之争)但在中国共产党最艰难的时刻,主席不计恩怨把这些人都恰如其分的放在了最合适的位置,如“一个娃娃知道什么的林彪,搞分裂的四方面回来的聂荣臻、包括在延安要逃跑的许世友等等,主席善用刘伯承、邓小平、林彪、粟裕等虎将,把最关键的战场交给他们去指挥;同时,又倚重周恩来、刘少奇、陈云运筹帷幄,将后方的事情办的妥妥贴贴,而同样兵多将广的将介石却任人唯亲,结党营私,最终搞到丢了自己的江山。

但解放后这一切就发生了变化,从高饶开始、后来就是“谁敢横枪立马“的彭大将军、及至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主席过去的老战友便像下饺子一般纷纷落水,到了开九届一中全会的时候,与会的人中除了寥寥几个老家伙似乎就全是新人了,即便是周恩来这样患难多年的战友,陪在主席身边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党内生活已经不存在了,其实和封建王朝也相差不远,而且破坏性更大的是,几乎全国人民(包括最不关心政治的农民群体)也狂热起来了,这与封建王朝只是官吏三跪九叩的情况相比就更可怕了,现在回想起来,文化大革命所形成的数亿人狂热造成的严重后果实在是太不可思议、太可怕了;所谓,方向不明干劲大,干劲越大越害怕。

文化革命是最能体现毛泽东驾驭人才的大手笔,从一开始采用由下而上的群众运动,到后来发展到群众斗群众、群众斗干部,直到最后将走资派几乎一网打尽,在这个阶段,主席指东打西、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用人毁人的艺术达到了毕生的顶峰。

主席的后半生几乎就陷进了致力于“挖出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这样的怪圈当中去了,刘少奇完了是邓小平、后来是林彪、批周公的时候差点搞翻了周恩来,再接下来真的挖到了睡在身边的夫人江清,不过这已经是他钦点的接班人华国锋在他在他去世后下的手了。

现在想一下,不知道为什么主席对自己的夫人也不放心,不知是什么原因没有在自己的大限之前安排好江清接班,或者他已经知道她不是那个材料。

主席的后半生过的很孤单,真的就像是孤家寡人,没有战友、没有学生、没有朋友、不但损失了自己的事业和威信;也让他身边的战友们体会了一把伴君如伴虎的味道。

八、和大国富人作对而交弱国穷朋友:

这似乎跟毛主席好斗的性格有关,毛主席和美国及前苏联的关系一直紧张,即便是奉前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联盟的宗主国的时候,即便是苏联给我们大量的经济援助的时候也没有低过头;而美国,在主席眼里就是地主恶霸的化身,是要必需打倒的“纸老虎”。

所以在解放初,还在我国自己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主席宁愿放弃了解放台湾这件大事,而在苏联退缩的情况下,力主参加的朝鲜战役,与来自多个国家的联合国(美国为主)军队对抗,先不去谈论这场战争本身的是是非非,但就主席的这种胆识、勇气,恐怕现今的中国就找不出来几个人吧?

而对于小国、穷人,主席似乎总是有一种救世主的感觉,即便是在自己饿肚子的情况下,也要勒紧裤带帮他们一把,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在自己的人民缺吃少穿的情况下,给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以及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黑非洲国家送去了多少无偿援助,算算真会让人心里酸痛的;

现在回头看一下,与大国的交恶让我们丧失了不少的发展机会,丢掉了不少的经济援助,中国这多少年,为了政治而损失的经济利益是不可胜数的,到后来,连一个国家主席都不吃肉了,很多人认为这是领袖与人民在同甘共苦,但细细检讨一下,作为子民,那个时候是用什么东西在果腹呢,事情恐怕不只是同甘共苦这么简单吧?

值得深思的是给小国的经济援助也没有给中国人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是比对抗美帝和苏修更痛苦的记忆,在美越战争中,中国几乎就是唯一向越共提供无私援助的国家,当时主席说“我们是一家子,要人给人,要物给物„„.”除了在第一线作战外,我们在自己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甚至还承担了后勤补给、军火供应、筑路、修桥、医疗、甚至种地等几乎各种你可以想象的服务。最终越共是赢得了这场战争,但似乎“农夫与蛇”的寓言就是专为善良而天真的中国人写的,在1978年越南人发起的对华作战中,他们用着我们无偿援助成包的大米作为掩体,用我们的亲手制造的枪炮为武器,与我们对着干,我们鼓吹了多少年的什么“用鲜血铸就的牢不可破的友谊”难道就是这样子的么?

阿尔巴尼亚,这个曾经的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在索要更多的援助没有达到目的的时候,便翻脸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将我们骂的狗血喷头;还有朝鲜,我们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死了多少不说,为了还清在抗美援朝我们从苏联人手中购买军火的贷款,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我们饿死了太多的同胞、我们有很多被俘的战士被送到了台湾受尽了折磨、但在我们与韩国关系正常化后,金日成冰封了两国关系、单方面停止了高层往来、并且在我们上次申奥的时候投下了关键的一张反对票。

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的手都在发抖,我为我们曾经作过的这一切感到脸红发烧,当时我们的政治家们都怎么了?连我这种俗人都知道:“贪婪和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友谊和真情是用钱买不到的啊!

尽管如此,主席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物质极端匮乏下的自豪感,至少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民没有半点的自卑和懦弱,有了毛主席的领导,我们谁也没有怕过,因为我们目标远大,我们还要解放世界上2/3的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在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后,我们没有因为惧怕任何一个国家和损失经济利益而违心的投过弃权票,那个时候,作一个中国人固然穷,但很自豪!

最后想说的几句话:

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不论你承认或是不承认也罢,他也是我们民族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人之一,但不要神话他,既然你接受他的伟大,要必须要接受他的错误;

毛泽东的一生究竟怎样评价,他精彩而辉煌的战斗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

他是一个从不屈服没有一点媚骨的中国人,他的一生中从未向任何强权低过头,在中国革命低潮的时候没有,在面对数倍于自己的蒋介石军队围追堵截的时候没有,在几乎是孤军并与装备精良的美帝国主义在朝鲜作战的时候没有,在面对庞大的世界反华势力的时候也没有,在国际共运出现低潮局势对我们极端不利的时候没有,他在世的时候,虽然中国经济实力很差,但却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没有那个国家敢小视中国,即便是美国也不敢,既不敢到我们国家来指手画脚,也不敢动我们的大使馆!就是因为有了他,中国人民才真正的站起来了,中国才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是一个历代中国统治者中最贴近下层百姓的领袖,他来自农民,从内心想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强国,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到,但我们知道他老人家是真的尽力了;这种结果对毛泽东本人而言是一种遗憾,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则是一种无尽的怀念。

他是一个令人难以揣摩的天才,主席的才华是多方面的,而且都是大才华不是小聪明;他在军事、文学、政治等多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一个没有读过大学,没有留过洋,甚至一句外语都听不懂的土包子在中国的历史乃至世界近代世上留下了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是天才是根本做不到的!

他是一个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学者、诗人、他几乎在涉足的领域都做出了足以留在青史的贡献―――这就是毛泽东的一生―――――――是叱咤风云的一生、轰轰烈烈的一生、多姿多彩的一生、不断进取的一生、更是充满矛盾的一生。

第15篇:我看金融学

经济学导论课后感

刚入大一,什么都不懂。经济学导论课后,渐入佳境。我的老师,在我的第一印象里,他是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他的语言很质朴通俗易懂,却很有激励人向上的感觉。第一节导论课是我们院副院长徐亚平给我们讲授的。第一次,我认识了金融学。记得高考后期报考专业时,我只是听了班主任的一席酒后真言,也许这会是决定我未来职业方向的第一缕启迪。从事金融很有“钱途”这是邓老师说的,也是社会上普遍认同的。

一开始我充满了疑问。金融专业都学什么呢?金融专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呢?学金融有前途吗?据《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各大公司及金融机构对具备国际财务管理视野、资本运作、理财、风险规避、投资决策、税务筹划等能力的财务策划专业人才求贤若渴。 金融策划与投资理财作为一个以规避金融风险,规划资本并使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现代金融职业,正在我国的企业经营、银行运作和个人理财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执业前景和发展空间成为热门的“黑马职业”。具体地说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就业前景深入分析:

一、商业性质银行

二、保险公司

三、金融业相关委员会

四、政策性银行

五、证券公司

六、投资公司

七、基金公司

八、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及财务部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

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

从业要求:一个合格的金融工程师需要掌握的理论除了包括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一般原理外还应重点包括价值分析理论或估值理论、证券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等。金融工程师要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对已有的金融工具进行价值分析和风险测算等然后进行创造性的构思和策划形成新的金融工具组合或新的增值避险方案。一个合格的金融工程师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对分析对象进行数学处理和统计学处理的技能、对金融市场运行特征和金融产品特征迅速把握的技能、运用电脑和远程通讯设施的技能、与会计、税收、法律等相关领域相协调的技能。金融工程师要运用这些技能使其所做的各种分析和测算达到方法科学和结果准确的要求使其创造性的构思和策划最大程度地贴近现实并能付诸实施

现在从我所了解知识面及老师上课所讲述内容看有以下几点:

(一) 作为金融学的一名在校生,我大学四年的目标及未来的职业可能会朝着哪个方向?我的大学四年目标是:考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在此期间,我会认真的学习,珍惜大学里每段光阴,能够让自己觉得我不是来浪费时间,我是来学习的。我争取在大三期间获得保研资格,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只能通过考研,所以在前三年我会将专业基础课掌握牢固,努力提高高数和英语的成绩,能够达到让人信服的程度。我未来的职业会向银行或投资理财方面发展。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注重对专业素养的培养。所以,为达到这一要求,根据老师上课所介绍我做如下总结1)思想道德方面: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人文素养;大力弘扬“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2)在业务方面,记得第一次老师说过,“扎实的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和金融学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金融学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当时我就对怎样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请教了老师,老实说,其实我只获得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我可以通过阅读金融相关的期刊、观看财经类的节目,在获得一定专业知识的条件下,从个人角度对所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第二就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就像老师说的,还是以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占主导地位,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时,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平时自主性学习,深度了解专业之中的知识,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再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平时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是,应首先自己思考,后与老师交流自己所想,并从中获得老师的点评。充分的;充分的利用好课前、课中、课后时间,将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出,经常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经验,从中获取必要的学习技巧。4)在社会实践上,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四年尽量多参加一些大型比赛,不要太看重比赛的结果,注重参赛经验的培养。从大一就培养自己的参赛能力,这样在大

二、三就会有更多的机会。5)多与历届金融系学长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询问相关学习金融专业的一些需要注意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学习金融学各个基础课程时,在时间上应该怎样分配,和怎样对待看不懂的知识。

(二) 两个月的大学生活。小时候想着快快长大,长大后想着回到童年。记得

高中时期,老师告诉我们好好干,到了大学就是个别样的生活。也许大学生活,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个轻松愉快的生活,“高中三年的辛苦努力,留下了太多的汗水与泪水,到了大学你可以尽情的释放”这是大部分同学的想法。但是,事实远不是如此。来了大学两个月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实大学学习较高中的学习更为艰难。这里,完全是个独立自主的学习。没有人的看管,生活上完全独立,离开了亲人的怀抱,这些都是高中生活没有的。高考为我们三年的高中生活做了个小小的总结,但这绝不会是终点,而是开始。大学学习的知识,才是我们未来所需要的,这里知识没有限度,而不像高中只有几本固定的书籍。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上面介绍清华大学的学生的生活,上面写道“清华的学生走起路是跑的”,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原来大学不是我们的象牙塔。两个月的学习生活,给我印象想最深的就是老师上课时给我们的深深的教导。08金融学长曾说过,如果你只想混个毕业文聘,大学可以过得很舒适,但如果你想将来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大学学习好不逊于高中学。

作为一名金融系的学生,我未来的职业应当怎样规划?或许现在说我的未来会这样或者那样都还是个问题,但关键的一点,必须有持之以恒的信念,有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人的这一生也会是这样。对于我自己,虽然未来都还是个未知数,但我深深知道我有个梦。

职位规划:从目前全球金融创新的总特点来看,金融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是投资银行业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因此,金融工程师多为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投资银行家和那些从事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创新活动的其他金融机构专家以及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的投机专家。

1长远目标 CFO 职位解析:指公司首席财政官或财务总监,是现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

一、是掌握着企业的神经系统、财务信息、和血液系统、现金资源、灵魂人物

从业要求:在一个大型公司运作中,CFO是一个穿插在金融市场操作和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之间的角色。担当CFO的人才大多是拥有多年在金融市场驰骋经验的人。在美国,优秀的CFO常常在华尔街做过成功的基金经理人。公司理财与金融市场交互、项目估价、风险管理、产品研发、战略规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建立以及洞悉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冲击等自然都是CFO职责范围内的事。 CFO的主要工作:

一、是通过财务的手段进行战略层面的操作,如果工作出色这带来的公司价值增值将比业务运营创造的价值更多。

二、就是像销售一样去‘卖’公司把公司推销给投资者,真正决定上市公司命运的人是基金经理、大的机构投资者。因此投资者关系是CFO非常重要的问题。

2短期就业方向:优先选择去银行发展。具体有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的国有四大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常有涉猎,而且往往是广大考生的最佳选择。稳定的收入、不大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银行的工作经常给人很大的吸引力。相关专家建议:商业银行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有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就业环境也比较民主,建议广大考生要在这方面发展的话,考研金融学方向最好选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上,会对以后的工作更加有利!

1) 作为一名银行工作者,首先我认为得有认真的办事态度。其次,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擅长社会各阶层人士打交道。最重要的还是有熟练地操作

技能,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2) 为了在工作之中是自己从万人之中凸现出来,必须具备过人的气质(语言、行为举止、形象等),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对待领导安排的任务,得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想好应对的策略,在集体会议的时候,积极发言让领导发现自己过人的一面。当然,在平时也需要与同事处理好人际关系,每一个成功者,都是站在众人的肩膀上。群众关系很重要,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有其他人的配合,需要和别人进新合作,光靠一个人单干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

3) 工作之时,不忘学习。社会总是在进步,一个人如果不学习满足于现状,那么他就不会看到世界先进、精彩的一面,最先进的科技,最新的道德法规、人文修养等。这样我们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而成功者需要的就是跟上社会潮流,拥有细心的洞察能力,从微妙的事物中看到社会需要什么,什么东西会被大众所舍弃。假如我们养成了不断学习的好习惯,看到社会最前沿,至少我认为,我们不会被淘汰。成功的商家,都是从细微的事物中观察到商业契机。比尔盖茨从哈弗退学,毅然选择了脑软件行业,就是因为他观察到了21世纪,电子软件产品会风靡全球。

其次选择证券分析师 。 职位解析:证券分析师在我国又称为股评师、股票分析师他们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和执业资格就证券市场、证券品种走势及投资证券的可行性以口头、书面、网络或其他形式向社会公众或投资机构提供分析、预测或建议等信息咨询服务的专家。 从业要求 证券分析师是一个高智慧、高挑战的职业执业资格方面“门槛”不低。从业需拥有会计学、审计学和法律知识。能对年度报告、中期报告、招股说明书等指标和数据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了解中国为调控金融风险和证券发行、承销交易而制定的法律体系熟悉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时通晓证券市场的技术分析。不但具有较强的综合技术分析能力,且能在此基础上依据现阶段证券市场运行特点而有所创新,形成一套独特而有效的证券市场技术分析办法。 就业前景。整体而言,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处在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上。从规模上讲,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04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具有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证券咨询公司102家。获得证券投资咨询资格人员达到2万人。其中具有执业资格的证券分析师已经超过6000人。

人生,需要好好的规划,这样当我们往前走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没有方向,也不会在漫漫人生路途中迷失了自己。有目标,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16篇:我看人际交往

《管理心理学》——机械工程学院过程

1101王宁0402110128《管理心理学》之我看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人的性格、秉赋、生活背景及目的等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上的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和所有的人都合不来,那就不正常了,需要作自我调整并加以改变。人依据其年龄、性别、职业、职位、所处环境等情况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与人接触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处时,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一.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通常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会喜欢和有良好个人形象的人交往。首先我们要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社交恐惧、自卑、冷漠、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但大学生还必须有各种良好的交往品质,如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等。真诚的交往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信任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自信可以获得很好的印象,自信总是给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的感觉,让人对你也产生好感,便于人际交往;热情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待人热情往往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我们要努力的培养这有关各个方面的良好品质。

二. 学会待人处事的基本技巧

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要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 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 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其次,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要不失时机的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

三.耐心经营人际关系

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都需要有耐心,如果用到人时终日笑脸相迎;用不到人时则相逢若不相识,这样的人太急功近利,一点生命的底气都爱没有,他自然也很难有什么人缘.人和人的交往更多的在于心的交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是极需耐心的。

四. 学会主动交往

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都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上帮助与被帮助、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承受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始发交往活动,主动去接纳别人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往往较为自信。大学生一定要建立自信主动和同学、老师交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做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

结论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但是,掌握这艺术的关键是我们对人性的了解和掌握,是我们对自身的了解和把握。了解他人需要什么,并满足这些需要,才有可能赢得他人;同时也要注意完善自我。如果你努力朝这个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越来越多;亲友间的深挚互爱。你会过得充实愉快,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第17篇:我看阅兵式

我看阅兵式

2009年10月1日,是祖国妈妈60岁的生日。这天,在**广场上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我早早地打开了电视,只见**广场被装扮得五彩缤纷,到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上午十点钟,在唱国歌、升国旗后,阅兵式正式开始了。首先走过**广场的是步兵方队,他们排的队伍非常整齐,每个动作横看竖看都像一条直线,仿佛就是一个人在做每个动作,远看每个队伍像一个个在移动的正方形。接着是排列整齐的坦克、装甲车,还有装载着大炮和导弹的卡车从**广场前依次缓缓地驶过。最后是各种各样的飞机排着梯队陆续朝**广场的上空飞翔过来。阅兵队伍全部经过**广场以后,还有庞大的彩车队伍和群众游行队伍也先后通过了**广场。

这次阅兵式真是太壮观啦!

二(1)班

喻 洁

第18篇:我看国庆

我看国庆

昨天是国庆节,祖**亲整整六十岁了!

盛大的焰火晚会让我一饱眼福了。

绚烂的烟花在**广场的上空壮观地组织成一幅幅醉人的画卷。烟花齐放,散发出夺目的光辉,照亮了整个漆黑的夜空,如同白昼一样。震耳欲聋般的声响,激动振奋了每一个人的心灵。烟火一发接着一发,给人不留喘息的机会。美丽的图案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然,我也身在其中。瞧,那一只只和平鸽展开洁白的双翅,向着广阔的天空飞去,它这是要把和平的信念与希望传达给人们哪!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随即也在天空频频绽放,微笑的力量感染了每一个人。翘起的嘴角,露出了它的快乐,它的激动,它的喜悦。当我看到这亲切的笑脸时,我也被感动了,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一个小女孩用她那稚嫩的手,在画板上作了一幅有着和平鸽的图,那神情是多么专注。她将画与一只红心形状的气球系在一起,让它们缓缓地升起在空中。嘻!它传递出美好的梦想、未来的希望、无限的追求、真切的向往。镜头上的一幕铭刻于我心,令我记忆深刻。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熟悉的歌声骤然响起,稚气十足的童声合唱让我耳目一新。我因这优美动听的旋律感到愉快,于是,也跟随欢乐的节奏,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一首歌匆匆地便结束了,可唯有我还沉浸在停止的音乐的意境之中:湖光塔影、几叶扁舟、胸前飘扬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都在我的脑海中一一呈现,叫我感到心旷神怡啊!

我还惊羡于那众人共舞的热闹。究竟这里面有多少人呢?数也数不过来。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身着独具民族特色的色彩鲜艳的盛装出现在我的视野之中。他们、她们,一个转身、一次回眸,都赋予了浓浓郁郁的民族气息,反映了浓浓烈烈的民族文化,使人感受到了伟大的中国孕育的五十六族儿女的各有千秋,真是名不虚传哪!我心中感慨道。再有,众人齐声的一吼、一喊,释放出气壮山河的豪情,前所未有的气概,震撼人心的力量。太精彩了!

你是不是也领略到这场焰火晚会的魅力风采呢?!

第19篇:我看李白

我看李白

他,是仗剑远游的游侠,纵情山水,少了一分徐霞客目的性的羁绊,多了一分豪放与自由的畅怀;他,是怀才不遇的“逆子”,醉酒大命高力士脱靴,贵妃研磨;他,是满腹才华的诗仙,永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他,是李白,一个传奇。

唐朝的开朗博大的胸襟接受了这个来自西域的游子,让他的满腹才华在纸上得以显现。大川大河的浩荡气魄孕育了李白的浪漫诗文,陶冶着李白的情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意的表现了诗人和孟浩然的友情之深;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明知“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却奋发向上,不畏艰难。李白字太白,似乎生来就和这大山大河缘分深厚,写出那气势磅礴的诗篇似乎也就顺理成章,美丽的山河给予李白创作的灵感,那悬在头顶的月亮更是他情感的依托。幼时,我们就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最简洁的思乡:少时又读他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忽作青云端。”最觉他的天真烂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旷达胸襟,使原本的孤独消失无踪,却平添“物我之间无所容心”背后深深的悲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飘逸,也含无奈,让我久久深思。李白用他纵横恣肆的笔触书写着他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对这片土地最真挚的情怀。

一位伟大的为世人称颂人必是心怀天下民间疾苦的,具有此中理想的人才能焕发出足够的人格魅力,才能襟的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李白就是这样的人。在自己的生活遭遇困难时还能发出这样的感慨“天

1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 也会重新得到。这需要怎样的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观云帆济沧海。”这些激昂的文字,不知鼓励了多少失意的人, 只要坚定理想就会有希望,永远不要放弃。

李白蔑视权贵,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做官是平常文人的最大理想。虽然不想做官,可是他没有忘记国家,在他的老年之时,即使病重也要参军,平息叛乱。这与当代的一些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为了安逸富足的生活,不择手段,盗骗国家财产,欺诈人民。

李白的精神像他的诗一样成为过去的经典,不可复制。

2

第20篇:我看红楼梦

我看红楼梦

-----悲剧的宝钗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

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宝钗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有心计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这也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

《我看高考 范文.doc》
我看高考 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