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范文

2022-07-1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经济发展

发展农业经济应突出实用技术示范推广。

按照现代科技发展“两极分化”趋势,在微观技术层面向精准方向深入,在宏观系统层面向战略方向提升。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与运用应向优势专业化方面深化,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提升农业产业系统经营水平,开发产品技术质量标准,构建产业发展战略体系。

一是要做好作物的种植资源开发与新品种定向选育工作。跟踪生物科技前沿,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发马铃薯品种选育的技术方向,强化作物商品性状定向培育;提升新品种选育技术水平,加快新品种的扩繁进程,为特色农业提供种质资源支撑。

二是要做好作物无公害栽培与病虫防控技术开发工作。示范推广马铃薯、中药材、瓜菜、小杂粮等特色农作物的精准栽培技术;创新与示范推物优质高产、无公害精准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管理规范,培育和认证一批规范化栽培的无公害产品示范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规范化、无公害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光、热、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要做好肉牛高效养殖与流行病防控技术开发工作。示范推广优质肉牛杂交改良技术、集约高效养殖技术和饲草料资源多元开发牛高效、无公害精准养殖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与产品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提升特色出栏肉牛的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推荐第2篇:经济发展

一,主题 大学生返乡调研实践活动

鼓励暑期返乡大学生关注、关心家乡发展,主动参与家乡开发建设,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励返乡学生利用假期走进工厂、社区和农村,实地调查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为家乡各项建设事业出谋划策,撰写一批高质量的社会调研报告,以此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饮水思源,回报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

二,要求 实践学生个人或团队必须将实践成果写成3000字以上调研报告(论文)或实习总结报告,(如果有相关采访录音、照片或DV资料及调查问卷等成果,也可同时上交)。报告撰写严禁抄袭,并统一用A4纸打印。报到注册时随即将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统一交辅导员老师处。

参加实践的同学要不断扩大社会实践的参与面和影响力,注重创新,突出亮点,体现专业特色,体现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安全、顺利实施。

关于经济的调查报告

学校姓名 调查地点、方式、时间《时间段》、目的、

调查内容(基本概况),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对现状的建议、结束语。

推荐第3篇:平阳县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平阳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皮革制革、塑料包装、机械电子、服装服饰、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县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5%以上、产值占全县的98.1%。规模工业迅速发展,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94家,超500万元的企业138家,企业集团13家。2001年,拥有国家、省、市级在建技改项目62项,总投资9.08亿元。产品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拥有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30多个。开放型经济势头强劲,出口产品8个大类、近30个品种,产品销往54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70余家,2000年出口商品交货值达13.1亿元。工业园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开始显现,萧江塑包科研生产园区、平阳经济开发区鞋业园区、昆阳服饰工业园区、水头皮件制革工业园区相继建成投产,给平阳的工业经济注入强大的发展后劲。2000年以来,平阳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产业提升、中心集聚、生态优化、开放带动、城乡统筹、和谐构建”六大战略,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为主基调,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平阳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4亿元,同比增长12.7%;工业总产值335.2亿元,同比增长15.7%;外贸进出口总额3.97亿美元,同比增长24.3%;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24.7%;城市居民人均收入177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34元,分别同比增长8.2%和10.8%。200

6、2007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最具潜力中小城市(县)百强和全国中小城市(县)综合实力百强。

推荐第4篇:襄垣县经济发展

家乡经济发展之我见---襄垣县经济展望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的西麓,上党盆地之北。襄垣全境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属半山丘陵地区,平均海拔在1000公尺左右,是内陆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东与黎城分界;西和沁县相连;南与潞城、长治郊区、屯留接壤;北和武乡为邻。全县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为1160平方公里。襄垣现辖8镇3乡,323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

襄垣历史悠久。在禹时代,襄垣属冀州之域;到虞舜时,为并州之地;春秋时归属黎国;战国初,赵、韩、魏三家分晋,襄垣始属韩国,后归赵国,因而历史上有“古韩”之称。公元前260年,秦王龁攻赵,赵襄子筑城于甘水(今浊漳河)之北,因城系赵襄子所筑,故名“襄垣”。

襄垣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5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9.7°C,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70天左右。

襄垣属海河流域,境内有浊漳河西源、南源、北源,三大干流和史水、郭水、郝水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数百条小溪,河流总长度为90.5公里。全县共有水库14座,其中后湾水库为全县最大,是山西六大水库之一,总库容量9890万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8亿立方米。

襄垣物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花生等。是省级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襄垣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锡、硫磺、石膏、云母、石英砂、石灰石、铝土矿、白云石、大理石、磁土等三十余种。其中煤、铁矿极为丰富。全县现有煤田450平方公里,煤田属沁水煤田,总储量75.8亿吨。

襄垣交通便利。太焦线过境37公里,国道208线、省道榆长线和太长高速公路纵贯全县南北。形成了高速路、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村三级公路为网络的公路交通体系。全县通车里程达到922公里,实现了公路村村通。

襄垣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古有八景,即:宝丰晴雪、狮山晚照、凉楼盛观、漳江春渡、市桥怀故、韩山独秀、仙堂旧隐、甘泉嗽玉。现仙堂山峰峦俊秀、森林茂密、风光秀丽、气候凉爽,通过不断改造,已成为全省有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同时凉楼和宝丰、后湾水库旅游区也初步得到了开发。历史上,曾涌现出张良、法显、刘龙、连楹等杰出人物

在近几年襄垣县的经济发展中,襄垣县在发展水平和发展指数在山西省的综合实力排名都在逐年上升,作为一个依靠煤炭资源发展的强县,襄垣的发展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当我们进入襄垣县,映入眼帘的是美观实用的立交桥、宽阔的马路、雄伟的高楼、清波荡漾的高楼、整齐干净的城区、来往穿梭的公交车........。从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和一系列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状态

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作为一个产煤大县,襄垣县的经济发展中也一直依靠煤炭资源展开,在新形势下,襄垣县也进行了煤炭的工业转型,通过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提出“立足煤、发展煤、超越煤”,跳出煤来发展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思路,襄垣县终于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在辉煌的背后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的经济支柱依靠单一的煤炭资源,经济后劲不足,贫富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生产方式、销售方式等都十分落后;教育和文化建设不足,科技自主能力不强等等问题。

对于襄垣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一、襄垣县经济发展应该将眼光放长远,组织一个专业的经济发展

考察团和工作组,专门负责为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派出考察团去周边先进省市县进行考察研究,向他们学习先进的发展经验并发现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一个封闭的县域永远不可能脱离时代步伐自我发展而取得较大成就,必须不断学习、总结、探索,推陈出新才可能不断进步,在经济发展中时刻保持活力。

二、积极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建立集循环经济、高新技术、现代生

态农业、观光旅游与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经济工业园区。利用煤资源优势,不仅要做好煤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的文章,进一步提高煤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积极引导煤焦企业发展煤化工、煤电化、煤建材综合利用项目。实现煤机装备制造自主研发,发展非煤科技产品,并利用此契机带动襄垣县的科技

发展,提升襄垣县的工业化水平,摆脱完全依赖对外购置和进口的局面。

三、襄垣县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贫富差距严重,虽然近几年农民生活

不断改善,但是单一依靠农业为生不足以维持生活与子女教育, 贫富差距着实是襄垣县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认为在解决这一问题上:

1、政策鼓励支持私营企业,拉动乡镇农民就业。襄垣县王村镇孔家洞村就投资兴建了一个现代化醋厂,利用接近高速公路的优势,投资建成后,将会吸纳周围村民的就业和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政策应该大力支持这类企业的发展。

2、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如种植药材,发展林下,建设经济型作物园区,并形成自身的专业生产链和销售渠道。

襄垣县地属上党盆地,地形多低山丘陵,整体来说,公路两旁的耕地比较平坦,适合耕种外,大部分地区的农田属于梯田,而且面积很小,仍然需要采用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如采用牲畜耕地,人工收割等,这种原始的耕作方式所带来经济效益低于付出的努力,我设想,如果在山地、丘陵地区利用地理优势种植经济作物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如:在山坡上种植果树,在比较平坦的土地上种植适宜的珍贵药材,而在树林下又可以喂养比较珍贵的家禽,组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鸡、鸭等帮助树木消灭害虫,其粪便又可以作为树木的肥料,形成一个有特色的,无污染

的家禽,果类作物生产园区,而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大规模生产,第一可以创收,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第二一旦形成规模可以将其进行工业化生产,形成自己的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从而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知名度;第三可以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的商家来进行投资,增加当地的发展流动资金和带来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规划,而且还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一个以特色农业为主的新型经济作物园区群;第四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土地和资源,使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另外通过增加植被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四、发展旅游,提高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襄垣县

众多景区周边广阔的闲置土地,建设旅游度假村和大型游乐园。襄垣县地处于被称为人类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的长治市,气候特征也十分适合人类居住,四季分明,夏季凉爽湿润,十分适合度假,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建设大型游乐园和度假村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给人们闲暇时间的休闲和娱乐提供便利,发展旅游业就显得迫在眉睫。

五、襄垣县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忧虑的就是教育问题。农村的教育体

制问题已经开始成为农民和县城发展的一项负担。由于乡镇教育体制和教学质量下降,为了子女教育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县城,一时间县城的住房,学校,交通,医院等各项配套设施压力十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拥有25万人口的县城仅仅拥有一所高中,而每年又面临大量生源外流,流向市区或外市,教育动力不足,因

为缺乏竞争,教师和学生都懈怠,教师也大部分为中年人,缺乏年轻活力,整个学校的氛围显得呆滞,升学率也惨不忍睹。因此,政府必须解决就教育问题,把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聘请一批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利用原来的设施增建一所规模适中的高中,增加学校之间的竞争力;对于教师采用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增加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学习名校的教育管理精华,而不是学习一些在教学方式和作息安排方面的表面工作等等。

经济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发现发展中存 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发展之路!

推荐第5篇:关注经济发展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12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三步内容(了解)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个体,私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3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2.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是在哪一年、哪一战略目标实现之后达到的?(了解)

至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2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24.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成分(了解)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25.怎样理解国有经济(知道)

国有经济可以有很多实现形式。但是,无论表现为什么形式,它都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12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127.怎样理解集体经济(知道)

集体经济也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它都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128.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懂得)

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129.在我国,发展公有制经济应采取的态度(理解)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30.我们对待个体、私营经济的态度(理解)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13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理解)

1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知道)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4.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知道)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135.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应注意哪些问题(理解)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136.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知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137.怎样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理解)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38.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知道)

139.我们的社会是怎样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懂得)

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140.我们应当树立的正确消费观念(运用)

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推荐第6篇: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浅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有感

经济社会班 2013111372 齐欣

一、有感于《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阅读了《乡土中国》《江村经济》两本著作,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

《江村经济》一书中,费老将一个比较大的社会性研究问题,通过一个小小的村庄全部折射出来,字里行间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与交易问题,在费老所研究的开弦弓村,它有着天然的交通优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工业,尤其是蚕丝业,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其实更不能脱离整个社会或世界,事实上,很多村庄更多的有着小农经济的影子。对于《江村经济》一书的写作方法,十分值得社会学研究者学习。此书是完全建立在实地调查基础之上的,可以说,费老以动态的方式对中国农村的状况进行了全程的跟踪与研究,费老也结合了田野作业的方法,自己深入到农村社区,将一个生动详实的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表现在众人面前。书中,费老也将自己的观点渗透到字里行间,他认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应该是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费老用开弦弓村证明了:开弦弓村气候适宜,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于水稻的种植和桑蚕的饲养,水稻自然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作物,同时,因交通便利,蚕丝业成为村里居民第二收入来源,费老的这一观点和佐证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大家所认为的中国仅仅是农业大国的说法。另外,费老在造成农村经济萧条的根源方面也有自己独道的见解。一般人认为,农村经济萧条的原因是内外交困及阶级的压迫,费老则认为是农民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要的程度,人们的饥饿成为我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此外,对于中国农村如何走出困境这一问题,费老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而且这种改革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它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民的痛苦。除了在土地方面的一些做法,还可考虑恢复农村企业,并发展中国式工业。可以说,解决土地问题是根源,而恢复农村企业则是解决土地问题的一种延伸,这两者都对中国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费老的另一本著作《乡土中国》一书则细致而深刻地描述与分析了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涉及到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家庭、男女有别、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地缘与血缘等一系列的问题。费老能够站在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他面对中国的农业社会,通过社区调查追究中国农业社会的特点。在一个靠农业起家的国家,农村占据绝大部分的领土,直到现在这依旧是中国的一个现实。中国乡土社会是一个生于泥土、长于家族、教于礼教的社会,是一个无为政治下的太平这会。除了站在中国农业社会的过去与现在,在此书中,费老也对中国的发展趋势及发展路径与方向做了一些暗示,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缘会冲破血缘、传统教化会名实分离、人们的欲望会向需求发展等。差序格局可以说是《乡土中国》中最核心和重要的部分。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读完《乡土中国》、《江村经济》两部著作,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东西,首先是费老的探索精神打动了我,在费老书的序言和后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种尝试的记录罢了。看到这句话,我心生一种莫名的感动,感动于费老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及深入实践的探索精神,更感动于费老谦虚务实、敢于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其次,对于书中费老提出来的某些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水波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一圈一圈,越向外,波纹越浅。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以己为中心,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让我们对一些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重新思考,如洪承畴等接受了十几年忠君爱国教育的人臣们为什么会投降,仅仅是因为没有民族气节吗?一边是全家族的性命,一边是国家,在差序格局中,很明显家族的利益要处于内圈,这时候他们做出投降的决定,从其自身出发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从欲望到需要》当熟悉的社会发生变化,原先代代相传的经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束手无策,还没等找到一个时势权力的时候,社会现实又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就促使人们自己去思考表象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一个理想选择,完全不同与乡土社会中的选择。这种从欲望到需要、从感想走向理性的过程,正是一个社会成长的坚实写照。

二、中国乡村经济未来出路之我见

阅读了费老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我对中国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情况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努力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

广大村民是中国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村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中国农村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质量和进程,要想提高广大村民的整体素质,农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具体来讲,我们可重视农村教育及文化事业的开展,努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子弟可享受到教育带来的好处,努力提高其知识文化水平,使其早日摆脱文肓家庭的影子。对处于半文肓状态的农民,也可开展一些职业培训与教育,在一定范围内拓展其视野,提高其受教育的程度,从而使其综合素质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除了理论知识的教育,法制宣传及文化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各村可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村民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村民做一个学法懂法的人。当然也可在村内建立文化站,定期举办一些讲座及活动,最大限度的提高村民文化方面的素养及意识。另一方面,政治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政治观对于一个个体来讲是极其重要的,政治教育可使村民了解政治体系结构以及运行过程,教会村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提高自我管理及监督的能力。只有农民朋友受教育的水平提高了,他们才有能力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建设贡献想法及力量。

2、实行惠农政策、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要想发展中国农村经济,除了传统的农业外,可重点实施以下三种策略,其一是惠农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与经营的权力,随着现在工业及政府用地的不断增多,进一步规范农村征用土地的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土地被征用后要对补偿办法有明确的规定,提高给予农民的补贴,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农民辛辛苦苦种田,为的是有一个良好的收成,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农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的政策以及健全国家收购政策也是必要的,这些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民的收益与利益。当然,国家对农业方面的投入也要有一定保障,对农民形成一定的资金支持,给农民心里上一个安慰,提高其务农的积极性。其二是可大力扶持乡镇企业,重视其健康发展。可以说,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然而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国家在税收包括信贷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与优惠,农村与城市是截然不同的,可利用农村的特色发展一些产业,突出农产品在各方面如保鲜、运输上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地方的龙头企业,政府也要重点扶持,将其带头与表率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带动更多乡镇企业的成立与进一步发展。另外,也可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进行深加工、精处理,为产品的流通开阔更广的渠道,保证农产品的畅销,进一步调动农民以及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农民的增收有更广的路子。俗话说的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以及农业科研显得十分必要,对农产品的进一步优化、对其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其单产量的提高都是可努力的方向,也是农民创收的重要因素。其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有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解放出来的这部分劳动力大多被城市吸纳,他们到大城市务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事实上,要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考虑让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这部分农民群体依靠自身拼搏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行自主创业,如可根据农村特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企业,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支柱企业,如自主创业开展旅游业,就目前及未来的趋势而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饱和及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心理,乡村特有的风景和习俗成为吸引城市居民的一大亮点。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其活动场所,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景观、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等为旅游资源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开发乡村旅游不仅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渠道,也能有效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这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形象的最佳方式。同时,当地支柱企业的发展对吸纳外来资金、人才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户籍制度

在我看来,我国农村经济未来还有一条重要的出路,即要不断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分治政策,加大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城乡之间劳动力与生产能量的自由流动。农民工对支援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应该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项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的主体性与平等性,实现城乡之间的自由流通。大力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一方面,城市应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壮大农村各类市场的发展,支援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应不断学习城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破除自身陈旧观念,并把它应用到自身经济发展当中,不断消除与城市之间的思想差距。除此之外,还应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农业户口

和非农业户口的界限,也就消除了实际上存在的农民、非农民制约。这就给农民摘掉了帽子,这就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准备了体制性的条件嘲。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仅能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其为支援城市现代化建设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方式。

4、加强村民自治建设中的各项工作的监管机制

村民自治,顾名思义,即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一项社会制度。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村民自治,而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法律法规即便再健全,若不落到实处,那也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成效。我国村民自治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法律与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落地或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国村民自治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完善程序、按程序办事,建立监管机制,保障各项制度与法规顺利执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一些干部及村委会需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狠抓落实,强化工作细节与措施,促使各制度切实落到村民身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村民的民主及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法规与制度,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其依法办事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各项制度与法规,不走后门,不人为操纵,在制度与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另外,要明确各项职责,使村民自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村内的会议是广大村民行使自身民主权利进行监督及决策的一种组织,在村民自治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其落到实处,尊重村民手中的权利,正确对待与处理村民在整个过程中的意见及建议,逐步使村民自治管理养成信“民”而不轻信“官”的作风。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即村务分开工作,在村民自治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管力度,使村务工作透明化与民主化,对广大村民普通关注的问题,如村内收支情况、村内建设所有资金、村干部的薪酬情况要不打折扣地公开,同时,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便于群众监督,也便于上级领导的检查及指导,使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村务工作在一个公开及透明的平台上操作,加强村干部及广大村民之间的信任与配合。对于一些重大问题,要集思广义,征求民众意见,在村民自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科学与民主性,使之真正落到实处。

三、结论

费老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这两本书属社会学的经典之作,通俗易懂的语言,字里行间有浓浓的乡土气息,没有了让人忘而却步的拗口难懂

的理论术语,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读后给人以启迪与思考,让人思索中国乡村经济未来的路走向何方。农民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实行惠农政策、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户籍制度,加强村民自治建设中的各项工作的监管机制是我国乡村经济未来发展需要着重关注与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做到了这些,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高建民.当代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社会矛盾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陆学艺.“三农”新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推荐第7篇:无锡经济发展

无锡经济发展

无锡是东部经济重镇,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和10个重点旅游城市,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享誉全国的著名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2009年,无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92亿元,增长11.6%,位列全国第九,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1151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1885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5.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7.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1.37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39.45亿美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7元;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33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3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3万人,净增就业8.5万人,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7.15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627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5%,涨幅比上年回落了5.6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1%,消费品价格下降0.3%。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9%。500强企业75家在无锡市投资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03个,协议注册外资41.02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连续两年超过30亿美元,达到32.0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2%。全市完成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重大外资项目30个。至2009年底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有75家在无锡市投资兴办了144家外资企业。 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变成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未来的支柱产业。

物联网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在无锡加快建立“感知中国”中心。也是在2009年,物联网明确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在国家物联网产业中承担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一年间,无锡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路径,在标准建设、研发核心技术、推动示范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感知中国”由无锡而始,“无锡路径”由此彰显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无锡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光伏产业已成为无锡市的优势产业,光伏太阳能技术和制造跃居世界首位;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加快,一批骨干和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节能环保

无锡的节能环保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成为无锡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物产业

无锡市共有生物与医药生产企业约3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按产业结构分,有药品生产企业50家,医疗器械及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近200家,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29家,有一批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另外有流通经营企业1200家。药品生产、医疗器械、药包材企业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有一定比例,如华瑞制药、阿斯利康、健特制药、纽迪西亚、山禾集团、四环生物、兰陵胶塞、申龙高科、通用电器等。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2家,超10亿元的企业2家。

微电子

产值占全国的22.5%,其中晶圆营收总值以40.78%的比重居全国第一,封测、设计业分列全国第

三、四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9年鼓励的集成电路企业名单中,无锡有16家名列其中,占总数的11.6%。集成电路技术和制造跃居中国(大陆)城市首位。

新材料

在无锡,新材料产业作为一个专门的产业概念进入人们视野,大致是从“十一五”规划开始的。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无锡市新材料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有了显著提高,形成了江阴、宜兴、锡山、惠山四大国家级特色新材料基地。

软件与服务外包

无锡市接包合同总额、接包执行总额、离岸接包合同总额以及离岸执行总额等四项指标,继续在全国20个示范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全市软件产业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规模列全省第三,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优势明显,排名全国第

四、全省第一。

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

无锡共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23个,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航母级”园区有5个,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已超过GDP的增速,去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63.06亿元,占GDP 比重达5.3%,比上年提高0.62个百分点。按照计划,今年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将达6%。

推荐第8篇: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秀川街道2011年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1年9月6日

从年初至今,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做好经济发展的每一项工作,目前我街道经济发展运行良好,根据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预计年底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济目标任务。现将现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1-9月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1年非公企业总产值截止目前完成772560万元,占年计划 80%;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436429万元,占年计划81.4%;限额以上工业产值完成345423万元,占年计划79%;非公企业增加值完成193440万元,占年计划80%;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28492万元,占年计划80.2%;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3825万元,占年计划8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405万元,占年计划的76%。

二、预计2011年底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1年非公企业总产值目标任务为965700万元,预计年底完成965700万元,占年计划100%;其中工业总产值目标任务为535600万元,预计年底完成535600万元,占年计划100%;限额以上工业产值为431780万元,预计年底完成431780万元,占年计划100%;非公企业增加值目标任务为241800万元,预计年底完成241800万元,占年计划100%;其中工业增加值目标任务为160310万元,预计年底完成160310万元,占年计划100%;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任务为137970万元,预计年底完成137970万元,占年计划100%;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为190000万元,预计年底完成190000万元,占年计划的100%。

三、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项目立区”战略,加大项目投资工作力度,坚持经济发展项目化、项目发展目标化、目标落实责任化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深入企业,真诚服务企业,辖区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新建和续建重点项目

(1)兰州亚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500万元,新建亚龙汽车城 。 (2)甘肃泓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新建节能汽车组装基地。 (3)甘肃三运物流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元,新建物流园。 (4)兰州亚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建招待所。

(5)兰州天力仓储服务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新建天力钢材库。 (6)甘肃天泰汽车集团投资3500万元, 新建比亚迪甘肃天泰销售服务中心。

(7)兰州天鑫顺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100万元,新建4s展厅。 (8)兰舟华峰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进行生产厂房扩建。

(9)甘肃永达彩钢钢构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建彩钢生产厂房。

(10)兰州中森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 新建中森汽车销售展厅。

(11)甘肃仕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投资万元5000,新建上汽通用雪佛兰4S展厅。

(12)甘肃瑞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投资万元3200,新建雷诺4S展厅。 (13)兰州黄河机械厂投资800万元,新建黄河机械厂。

(14)甘肃省建筑职工医院投资万元7000,省建职工医院住宅楼一期。

(15)甘肃省建筑职工医院投资7500万元,省建职工医院住宅楼二期。(16)(16)武警兰州市支队投资4000万元,新建武警指挥中心 。 (17)甘肃远大药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建销售大楼 。 (18)兰州华利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投资4300万元,新建华利达汽车自选超市。

(19)兰州天泰汽车集团投资2880万元,新建品牌汽车4s展厅。

(20)甘肃银河伟业工贸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新建大型综合办公楼及设备购臵。

(21)甘肃盛世行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 新建机械加工厂区。 (22)甘肃禾丰钢构工程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新建元盛彩钢厂房。

(23)甘肃禾丰钢构工程有限公司投资3600万元,新建宝兰彩钢厂房。

(24)甘肃桃园东风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进行厂区扩建。(25)甘肃桃园东风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 新建品牌4S展厅。

(26)兰州永林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投资3800万元,新建品牌4S展厅(原绿洲)。

(27)甘肃永林汽车商贸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元,新建北汽4S展厅。

(28)兰州银滩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400万元,厂区及办公楼扩建。

(29)甘肃邱源盛商贸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新建彩钢、建材生产厂房。(30)甘肃天缘货物集散有限公司投资8100万元,天缘货运大滩新设厂区。 (31)甘肃远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000万元,新建远大汽车交易城。(32)兰州天力仓储服务有限公司投资3200万元,新建厂区。

(33)甘肃仕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建品牌汽车4S展厅。(34)兰州天鑫顺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500万元,新建品牌汽车4S展厅。

(35)兰州天赐瑞彩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500万元 ,新建天赐瑞彩钢厂房。

(36)兰州留念金属门窗加工厂投资5070万元,进行厂区扩建。 (37)兰州留念金属门窗加工厂投资3100万元,新建品牌4S展厅。 (38)兰州花果山居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投资820万元,扩建餐饮经营大楼。(39)兰州中森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投资3700万元,新建品牌汽车展厅。 (40)兰州永达厢式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投资1010万元,扩建生产线及设备购臵 。

(41)兰州永晨工程机械维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170万元,扩建机械维修车间。

(42)兰州鑫龙通客车服务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进行扩建厂区。

(43)兰州宇翔光华商贸有限公司投资2200万元,扩建办公楼及经营厂区。 (44)兰州黄河纸箱厂投资980万元,进行生产厂房扩建。

(45)甘肃福通商混设备有限公司投资2100万元,扩建经营厂区。 (46)兰州盛邦彩钢有限公司投资1550万元,扩建生产厂区。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任务太大,基数大,增长幅度大,完成任务务难度大,今年前半年,尤其是4-6月份违章建设百日整治使一些项目无法建设,项目建设进度放缓,投资减少,增速降低。二是工作力度不够大,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固投任务主要在后半年完成,前半年有些项目刚开工,投资额度相对较少。各村沟通配合不够,作用发挥不够好。二是因为城中村改造,一些企业面临搬迁、拆迁等问题,影响到生产经营以及新建项目的进度和按期投产运行,导致统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五、今后的打算

一是认真做好年度、季度的计划指标分解工作,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对辖区规模企业调度,做好服务工作,建立起统计调度完善的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网络及时了解掌握辖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的相应情况。二是超常规工作,开拓性进取,创造性思维,加强协调沟通,调动发挥社区、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固投的新局面,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指标任务。

六、2012年各项经济工作预期目标

2012年非公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120212万元,同比增长16%;其中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621296万元,同比增长16%;限额以上工业产值预计完成502160万元,同比增长16.3%;非公企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91369万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87177万元,同比增长16.76%;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61149万元,同比增长16.8%。

2012年是秀川地区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全街要牢牢抓住“城中村”改造和“两区”建设历史机遇,发挥城郊经济优势,加快结构调整,以金融商贸、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把“三滩”打造成山水宜居、人气旺盛、精英汇聚、资本聚集的中央商务区,在优化升级中提升街道综合实力,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总体思路。加强各社区、村、企业生产调度,制定相应措施,真抓实干,以确保明年标目标顺利完成。

推荐第9篇:荆州经济发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强化措施,争先进位,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省委办公厅、省经委领导专程来参加会议并给予指导,这是对我们极大地鼓舞和鞭策。大家参观了监利县工业园区和部分建设项目,几个单位要进行交流发言,这对于开阔思路、相互促进很有必要。市委应代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会议精 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每年都召开高规格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县域经济工作,并出台了扩权强县、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县域经济呈现综合实力增强、发展步伐加快的良好态势。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6年,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范围的7个县市区实现生产总值338.75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7.3%,比2004年提高5.1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5824元,比2004年增加1066元。外贸出口1.67亿美元,占全市的54.6%。在2006年度综合考评中,5个县市区进入全省位次前移最快的十个县市之列,排名均跃升10位以上,其中监利县跃升22位。二是工业化进程加快。2006年7个县市区完成工业增加值84.29亿元,增长15.3%,增速分别高于

一、三产业11.6和4.6个百分点;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61家、比上年净增51家,实现增加值54.82亿元、增长21.9%,利税总额12.92亿元、增长29.4%;县域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发展到21个,1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4个;城镇就业增加2万多人,人均工资增长18%。三是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7个县市区实现财政收入16.65亿元,占全市的57.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2亿元,占全市的63.1%,比2004年提高21.5个百分点。县域工商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1.8%,比2004年提高1个百分点。四是发展活力逐步增强。7个县市区近三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04亿元,占全市的62.5%,年均增长2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2006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9.74亿元,占全市的53%。

虽然我市县域经济在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与前几年相比有明显变化,但是放在全省来看,整体上还处于中下游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总体发展滞后。在全省76个县市区排名中,我市名次最前的是石首市,排名29位,有2个县市排在后20位。从绝对数看,2006年全省县均GDP 50.9亿元,我市平均只有48.4亿元;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县均11亿元,我市平均只有7.8亿元。从增幅上看,2006年全省县域GDP发展速度为11.8%,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4.2%,我市县域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增速低3.1个百分点,规模企业增加值增速低2.3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支撑作用不明显。我市县域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4家,仅比2004年增加3家。由于缺少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大部分主导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链条,纺织行业主要是纺纱织布,缺少印染后整理和服装生产环节,汽车零部件行业缺少上下游配套支撑,农产品以初加工为主,化工行业以中间体为主,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聚度不高,竞争优势不明显。三是农业大而不强。全市耕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3%,但农业总产值仅占11.8%,亩平产值约3432.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325元。农业基础十分脆弱,产业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财政运行困难。全市县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亿,比全省平均水平少3100万元。全省76个县市区中财政总收入过5亿元的有19个,而我市仅公安、松滋和石首过3亿元。由此可见,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的基本单元。郡县治,天下安。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强市富民、加快荆州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解决好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农民增收困难,就业岗位不足等矛盾和问题,很大程度上要靠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强市之基在于县。县域经济在我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决定着全市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我们要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市党代会提出的推动由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努力在中部崛起的大潮中争先进位的奋斗目标,县域经济必须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新世纪新阶段,中央作出了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把壮大“县域经济”写入了十六大文件,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10号文件,专门强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加强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加工能力建设,以及能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台了许多含金量很高的具体支持政策和措施,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中央、省逐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为我们壮大县域经济拓展了发展空间。省委、省政府实行县域财政直管、扩大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省级增值税留成返还、利用政策性贷款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省财政周转金支持县域担保体系建设等措施,增强了县域可支配财力,提高了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的能力。这些都充分表明,当前不仅是 “三农”工作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环境最好的时期。二是产业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加速,为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是我们具备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县域企业改制基本结束,一批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革改制重新焕发了生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各地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支柱产业。荆州区石油机械、造纸及包装、纺织印染三大产业占工业经济的80%以上,四机工业园销售收入超过了13亿元,拍马工业园近10亿元;沙市区形成了机电配件、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饲料、建材家具五大特色行业相对集中发展的格局;松滋市的轻纺工业占到工业经济的70%,拥有白云边、飞利浦等知名企业;公安县塑料新材、汽车零部件、纺织、生物化工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石首市以楚源、吉象为龙头建设精细化工和林木森工生产基地,楚源销售收入达到了28亿元;监利县形成了以新沟为中心的食品加工业和以朱河为中心的纺织工业集群,城区工业园发展成效明显;洪湖市水产品加工、曹市府场压力容器和填料生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总之,近年来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但从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和这次会议组织参观的情况看,其它县市发展速度之快,发展势头之强,发展潜力之大,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可以说是,前有标兵离我们较远,后有追兵离我们很近。如果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掉队,错失发展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迎难而上,奋起直追,推动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

二、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一主三化”方针,坚持走“工业兴市”的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培植特色,壮大支柱产业,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力争到2010年,监利、公安GDP超过90亿元,洪湖、石首、松滋GDP达到80亿元左右,公安、石首、松滋财政收入超过5亿元,有2个县市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行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实施满园工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工业化是一项历史性任务。我市县域经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工业,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在工业。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工业园区不仅是实现工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力量。建设工业园区,既可以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又便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是一种比较好的工业生产方式。目前,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要继续按照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制定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全面实施满园工程。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和用好省支持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两批开行贷款,鼓励和支持外来资本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和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打造成工业发展的核心基地、城镇化示范基地、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要引导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向园区集中,做到项目向园区集中,招商向园区集中,提高园区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工业园区基本装满项目和企业,荆州开发区产销规模达到190

亿元,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县域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经济规模和效益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二)加快壮大支柱产业。工业发展要讲求规模,形成特色。规模是特色的基础,有规模才有特色。要在充分认识市情、县情的基础上,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准确定位,推动优势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走集群发展的路子。每年县市区都要突出抓好1—2个主导产业,每个产业培育3—5家骨干企业。全市力争到2010年,机械汽配行业产销规模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8% 。其中,汽车零部件力争产销规模达到120亿元,建成国内先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中心城区力争形成300万台电机、200万台汽车转向器、200万套汽车空调、2.5万台V6发动机生产能力,产销规模达到80亿元以上;公安县力争形成30万台汽车前后桥总成、5万辆农用车生产能力,产销规模达到20亿元;石首市力争形成60万套玻璃升降器总成、300万只雨刮生产能力,产销规模达到10亿元;松滋市力争形成1.8亿只汽车电光源的生产能力,产销规模达到8亿元。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沙市龙江龙7万吨精密紧固件、洪湖府场化工压力容器产业集群、洪城水工环保设备,力争产销规模分别达到50亿元、24亿元、15亿元和12亿元。纺织服装行业力争产销规模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30%,纺锭超过200万锭,建成拥有高档纺织、化纤、产业用特种纺织品、印染后整理和服装产业链的纺织生产基地。荆州工业新区纺织印染工业园、监利纺织工业园、岑河针复织工业园,力争产销规模分别达到45亿元、50亿元和20亿元。化工医药行业力争产销规模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21%,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用化工、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生产研发基地,楚源、沙隆达力争产销规模分别达到80亿元和50亿元,新生源和博尔德力争达到1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力争产销规模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23%,食品工业、酿酒饮料、水产品加工分别达到60亿元、20亿元和12亿元,建成以食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林木加工、酿酒饮料为主的重要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造纸森工行业力争产销规模达到65亿元,其中拍马工业园产销规模达到35亿元、大枫纸业达到5亿元。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生物能源、生物制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品。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县域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三)着力培植骨干企业。骨干企业不仅是地方财政的支柱,更是产业发展的龙头。抓工业必须抓企业、抓项目。没有大块头的企业、没有好的项目,发展工业就是一句空话。要大力实施“双百工程”,支持100家骨干企业通过扩产增量、产业创新、装备更新,增强实力,发展壮大。推动100个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力争到2010年,除楚源、沙隆达产销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外,过20亿元的企业2家(凯乐、石油四机),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其中,县域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新生源、车桥、万向、拍马、吉象、银丰、金安、白云边等)。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民营企业创业促进工程和回归工程,积极倡导全民创业,吸引在外创业有成的老板和其他人员回乡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每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家以上。要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引进和消化高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力争到“十一五”末,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4家,比2006年新增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2家,新增16家。要积极培育精品名牌,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湖北名牌33个,中国免检产品11个,中国名牌4个。

(四)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总体上还处于投资拉动发展阶段,没有投入的强劲增势,就不可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资金不足、项目不多,是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招商引资是解决资金和项目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追赶先进、奋力超越的“金钥匙”。可以说,招商引资的成效有多大,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有多快。要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力争在引进项目和资金方面有大的突破。要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推进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抓住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吸引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来荆投资。今年全市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已作安排,各县市区和相关承办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策划筹备,做好“长三角”、“珠三角”和境外专题招商活动的各项前期工作,确保完成今年90亿元招商引资目标。项目是支撑,是后劲,是潜力。没有项目,经济总量就无法增加,加快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要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在建项目要采取倒计时的办法,确保按时完成投资;对基本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搞好协调,创造条件,抓紧开工;对未开工的重点项目,要

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努力争取早日立项,早日动工建设。现在项目建设中,困难最大的是资金和土地问题,各县市区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争取银行资金。同时,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里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在土地问题上,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只要是好项目,有质量的项目,有投入强度的项目,都保证了用地需求。解决用地问题,要拓宽思路,要在抓好土地整理、推进土地资源整合、乡镇企业闲置用地再开发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做文章。要加强工业园区用地、小城镇建设用地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切实盘活现有土地存量,多方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利税贡献率。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我市农业比重大,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优质稻产业提升工程、水产业壮大工程和畜牧业振兴工程,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建成一批高标准、规模化的种植板块、畜牧小区和水产片带,形成一批专业乡(镇)、专业村。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优质稻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200万亩,产量100万吨,产值100亿元;畜牧业产值达到73亿元。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加快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全市每个优势产业都有2-3家产销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坚持把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作为重要举措来抓,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县域工业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提高到1.5:1。要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发展农村中介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是认真组织实施荆南四河综合治理、四湖流域水利血防综合治理和血防整县推进工程,加强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客观要求。要把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县城、中心镇及工业园区规划,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力争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35%提高到42%以上。要坚持产业兴镇,以产业推动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要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发改、城建、交通、国土等部门,要积极申报争取相关项目,重点支持10个省、市级重点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

三、振奋精神,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突出的是发展,比拼的是信心、决心和作风,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我们与经济发展快的地方相比,表面上看是差在基础上,差在实力上,差在发展速度上,实质上是思想理念上的差距、工作作风上的差距、落实力度上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时不我待、奋发图强的精神,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发展不够是我们最大的实际。我们既要从发展实绩上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要在区域竞争中自加压力。要想在全省县域经济的位次前移,就必须克服因循守旧、小进即满的思想。如果在发展目标的定位上留有余地,在工作标准的确立上降格以求,在纵向横向的比较中沾沾自喜,就可能落在别人后面。各地各部门都要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求加快发展之效,“闯”的劲头要更大,“抢”的意识要更强,“争”的魄力要更猛,“拼”的勇气要更足。要深入研究国家财政、税收、货币、土地等政策变化以及项目审批、环保、节能等准入门槛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深化对本地产业现状、行业特点的认识,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研究如何利用好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把发展的基础和现状搞清楚,把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弄明白,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着眼形成区域特色,找准发展定位,提高领导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二)要优化环境,强化服务。经济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经济建设的成败。没有好的环境,本地创业者难干事、难发展、难成功,外地的企业引不来、留不住、做不大,经济必然落后。目前,各类生产要

素呈现从农村向城市集中、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趋向。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而言,我们在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上处于不利地位。只有重视和加强环境建设,做到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营造比较优势,才能增强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这次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全省所有县市享受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再次下放了一批审批、核准、行政许可权限,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市直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大局意识,认真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决不能因为部门利益而贻误了发展大局。要创新服务体制,推进政务公开,切实办好行政服务中心,简化办事程序,努力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要尊重企业家,保护投资人,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实实在在帮助投资者解决具体困难,做到多支持不干预、多指导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营造投资创业的良好环境。要严厉整治“三乱”现象,规范执法执纪行为,下决心抓一批典型,切实起到警示作用。

(三)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要加快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地抓。当前,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位次重新整合期。各地要按照这次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具体发展目标和措施。各县市区之间要比总量、比速度、比人均水平,比谁上的项目大,比谁引进的项目多,比谁位次前移的快,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争先发展的氛围。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县市,要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目标、更高的要求,要瞄准全省先进县市,加速发展;基础较差、发展较慢的县,要看到差距,振奋精神,不甘落后,找准路子,寻求突破。要把目标和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产业,落实到项目,尤其要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努力做到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有指标、肩上有担子。要加强督办考核,对已经落实的工作要看效果,对正在落实的工作要讲进度,对没有落实的工作要找原因,对落实不力的工作要查责任,通过考核奖励,增强干部的责任心,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激活干部的创造力。

同志们,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荆州发展步伐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第10篇:经济发展再创新高

经济发展再创新高

1—**月份,全街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地税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外贸进出口达**万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万美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同比增长**%,目前到位**亿元;全街限额以上服务业新增**家达到**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民营经济上交税金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国内1000万以上在建项目达到**个。 附:经济指标。

第11篇:呼图壁经济发展

呼图壁经济发展

2012年,县人民政府在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农业三季连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在困难中求突破,在奋进中求发展,全县经济形势平稳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亿元,增长18.1%,其中:一产增加值40.4亿元,增长7%;二产增加值38.6亿元,增长26.2%;三产增加值28.2亿元,增长1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3亿元,增长35.1%。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67元,增长13.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178元,增加1682元。荣获了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自治区粮食生产大县、自治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自治区安居富民先进县、自治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等荣誉。成功举办了新疆首届苗木花卉博览会、新疆首届乡村艺术节暨呼图壁首届曲子文化节两大展示“新疆形象”的活动。

第12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余心声:论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前不久,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大力推进我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强调环境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营造良好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这是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准确把握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环境立省”战略的具体落实,是站在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高度,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提出的明确要求。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上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当今,区域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发展环境,已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生产要素是流动的。哪里发展环境好,“梧桐树”长势喜人,哪里就对各种资源吸引力强,就能聚集更多资本、技术、人才,就会持续“有凤来仪”,迎来“百鸟争鸣”。

可以说,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环境则起着催化剂作用。环境越好,发展越快;反之,则越慢。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决定发展;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

只有明媚的阳光才能哺育争奇斗艳的百花,只有宽松的氛围才能催生卓尔不群的思想。同样,只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贵州高原涌流,让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勃勃的活力。

发展环境,是影响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和人文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

硬环境,是区位、是交通、是能源、是资源、是生态„„是影响发展的一切外部物质条件;软环境,是政策、是服务、是效率、是公正、是秩序„„是影响发展的所有人文社会因素。

硬环境与软环境,本身也同为发展的内容。硬环境是发展的基础,软环境是发展的关键。当硬环境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软环境之优劣,就会对经济发展进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样的硬环境,匹配不同的软环境,综合环境质量便相迥异。谁能营造更好的软环境,谁的硬环境就能加快改善,优势就能得到更充分发挥。软环境不尽如人意,硬环境建设就会受到拖累,硬环境优势就会被打折扣。

在硬环境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软环境尤显重要。硬件不足软件补。我们在以后来居上的态势,超常规地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同时,更应重视软环境建设。

实践一再证明,公有制经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国家安全,非公有制经济关系民众生计、关系和谐社会的建立,是发展的生力军。二者比翼齐飞、双轮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势不可挡、一路笑傲。

放眼神州,一个普遍现象是:举凡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人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地区,几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比较活跃、非公有制经济占当地生产总值比重较高的地区。

毋庸置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我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大发展;不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就难以做大做强全省经济;只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加快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与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经济更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经济,兴衰皆在于环境。环境对非公有制经济,就像阳光对生命体一样宝贵。

扎扎实实改善环境、提升竞争力,从而赢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机,上海、深圳、苏州„„中国经济版图上一颗颗璀璨明珠,莫不因此放射夺目光芒。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一瓶小小贵州辣椒酱的辉煌,折射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由小逐渐变大、由弱逐渐走强的历程。

这一历程,与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也更印证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从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创建“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试验区”,率先大胆探索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路,到90年代省委、省政府推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五不限”政策;从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我省经济的突破口”,到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出台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从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生态立省”战略,进而提升为“环境立省”战略,我省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思路更为清晰,措施日益有力。

——改善硬环境

我省紧抓各种机遇,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跨越发展,水利建设高歌猛进。随着以贵阳为中心,连接全省各市(州、地)、周边省会城市和全国主要经济区的快速通道加快形成,我省将再次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硬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优化软环境

全省上下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法制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成效明显。“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及“四在农家”、“整脏治乱”、“满意在贵州”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使贵州的文化影响力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多彩贵州”、“生态贵州”、“信用贵州”„„日渐成为人们对贵州的新认知。

“有一点阳光就会灿烂,有一点土壤就会发芽”。发展环境的逐步改善,造就了老干妈、神奇、百灵、益佰、同济堂、华城科技等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非公有制企业。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我省竞争性行业主力军,壮大了全省经济总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推动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营造环境,我们已经尝到“甜头”。

纵比的成绩,不能遮蔽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特别是与发达省份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2008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4%,而云南为38.5%,陕西为47%,四川为51.3%,江西为53%,湖南为56%,重庆为57%,全国平均为65%,沿海发达省份则普遍在80%以上。

数据的对比,引人深省,催人奋进,昭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营造,尚大有可为,须奋力而为。我省深处内陆,山岭纵横,过去长时间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经济发展滞后,财力薄弱,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欠账不少。硬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尤显突出。主要表现为:

有的职能部门存在“疑私、防私、怕私”的思想倾向,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冷淡消极、瞻前顾后,“设高门槛”、“装玻璃门”。

有的职能部门执法观念陈旧,“官”、“管”意识严重,在如何管住、卡住上办法多,在呵护、扶持上用心少,在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上措施欠缺。

有的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缺乏责任心、主动性,衙门习气十足,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塞责等现象。

有的不讲诚信,只“承诺”不“践诺”,说了就算做了,引进来了就算交差,个别的甚至“开门招商、关门诈商”,令投资者心寒。

有的为政不廉,徇私枉法,把公权当特权,把企业当“唐僧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

上述现象虽属少数,但如同带刺的篱笆墙,隔离了党委、政府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地方信誉,给发展环境造成道道硬伤。

各级党委、政府倘不下硬功夫实现软环境大改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这,绝非危言耸听!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思想要先行。思想认识上种种障碍的破除,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能。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发展至上的理念。在“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环境就是抓吸引力、竞争力和生产力”等认识上,应形成高度一致。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平等相待的理念。非歧视待遇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以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

济,以平等的条件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用法律、政策上的平等保护形成经济上的平等竞争,各种所有制经济就能和谐共生、相互促进。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悉心服务的理念。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对非公有制企业,多支持少干预,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设卡,多协调少掣肘。

我们还需要牢固树立不拘一格的理念。提倡开动脑筋做加法,反对思想僵化做减法。只要是法律、法规无禁止性规定的事情,就要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公正的法治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规范的市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发展环境的营造,重在多管齐下、综合推进。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安全、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难掀全民创业之潮。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废、改、立,完善法律体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执法,减少行政干预,严格收费纪律,严控各类检查,严禁“吃拿卡要”;必须重拳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挠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

政策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政策不优,环境难优;政策不活,经济难活;政策有多开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会有多顺畅。我们要按照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的要求,抓紧出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消除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一、开放、竞争、有序是市场环境的基本要求。要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打破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在国企和外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格局,取消歧视性限制规定,破除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凡是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对国企的扶持措施,都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以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平等市场主体的地位。

舆论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激励政策,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贡献,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消顾虑、强信心,理直气壮创造财富,使全社会形成重商、亲商、爱商、惠商、护商的氛围,形成时时、处处、人人都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要有硬举措、敢于动真格,确保思想认识、领导力量、工作责任、政策措施、纪律约束“五到位”。

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不断形成改善发展环境的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出实招、见实效。

抓环境建设,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敢于、善于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亲自过问、迅速处理重要投诉,决不推诿。

环境建设涉及面广,相关部门需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各级党政领导抓、纪检监察部门查、企业和群众评、新闻媒体等监督的工作机制。要明确责任机构、责任人,使环境建设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要把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使环境建设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环境建设的好政策一经制定,就要坚决执行。要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政令统

一、令行禁止,消除“肠梗阻”,取信于民、取信于商。

对破坏软环境的行为,无论涉及到哪个部门、涉及到谁,都要“谁碰谁触电”、严肃追究责任,并曝光典型案件,达到查一案、规范一线、教育一面的目的。

非一朝一夕之事,当只争朝夕而为。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路在脚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越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越需要加强环境建设,努力实现促进环境优化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无缝契合。

一个创造源泉涌流、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将使贵州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沃土、干事创业者的乐园,呈现万商云集、万众创业的繁荣图景。

我们信心百倍期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第13篇: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在封建时代树立世界大国的地位提供了最为强大的战力,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经济中不适合的生产关系逐渐成为中国发展的净瓶,也是导致十九世界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现阶段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华民族世界民主之林就必须首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正在全面推进,进展迅速,势头良好,然而,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业土地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等等。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问题。我国有4.97亿人的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65%。如何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从“十五”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及我国农村人口的平均年龄看,近期内农村劳动力供给仍将继续增加,但增势将趋缓,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外出劳动力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对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如农村就业人员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农村就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业就业人员劳动年龄偏大,农村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快研究和努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一)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这是因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各地农村的土地利用达到集约和节约的目的,这在客观上要求节约的土地进入农村工业用地流转;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土地在经营大户手中集中,在客观上也要求土地流转;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在客观上要求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所有这些都要求加快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即土地农民所有制,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使农民的土地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二是要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最主要的是要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权而不是债权,其涵盖承包权、经营权、抵押权、入股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等权能,是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使用权的物权化包括法定化、固定化、长期化、可继承化和市场化。三是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一方面,要坚决维护集体土地的合法权益,使集体所有的土地在法律上取得与国有土地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四是要严格土地制度的管理。要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防止耕地总量降低到最低警戒线以下;对征地中的违法行为尤其是对政府在征用土地中的违法行为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决遏止政府谋利的“圈地之风”和集体谋利的“流转之风”;建立合理的土地资产和收益的分配机制,保护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加大力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基础,也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我国农村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现状都不乐观。究其原因,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的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

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已成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突出难题。而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则几乎还谈不上村级集体经济。一些村级经济不只是零,很多是负数,甚至负债累累。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这个问题亟待破解。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稳步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使新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三)动员和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广泛动员和大力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很有必要为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对于工商企业资本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应该采取财政补贴、贴息、减免税费等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工商企事业单位对农村的纯公益事业的捐助性投入,应给予税前列支政策激励;要鼓励和引导城市工矿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到农村建设工业原料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抵扣应与一般的工业企业一样,享受公平税负,解决增值税高征低扣的不平等待遇问题。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农村经济建设,使工商企业与农民群众能够达到“双赢”,防止“工业剥夺农民”现象的发生。

(四)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党实行的一系列富民政策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但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建设新农村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加大对节水灌溉、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通讯通电、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农民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的投资。国家应该改革目前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政策,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农民投资建设为主变成以国家财政投资建设为主,让农民在公共产品享用上能够获得“市民待遇”。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坚持农民自愿、政府支持、项目支撑的原则,采取农民出工出力、社会扶智扶资、市场方式运作的办法,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

与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差距相比,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更为突出。促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抓紧解决农村教育和卫生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如果不加快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但不能解决农村现在的贫困,注定将来还会贫困。加快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除增加对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外,还要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改革的力度,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增加投入与改革并举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把增加公共卫生资源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农村建立医疗保障;加快构建最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家庭保障为主,与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

(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

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资金极度稀缺是制约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资金瓶颈。据调查,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仍是农村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大约只有1/5的农户能够从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农户从农村信用社获得5000元以上的借款困难较大。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应走出一条着眼长远,着力根本,整体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子。一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二是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三农”的作用;三是要增加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四是要鼓励发展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抵押担保机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其中信贷资金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来源,应充分挖掘潜力。加大信贷资金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可采取提供财政贴息或支持贷款担保,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提供贷款;建立政策性农业信贷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农村信用社向农业贷款;发展民间信贷,鼓励民间信贷资金投入农业;将主要来自农村的邮政储蓄用之于农等具体措施。同时,应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分担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六)加快推进“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

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直接动因,是推动县域经济良性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比较早地出现在浙江。近些年来,浙江经济的强劲发展,县域经济的活跃越来越引人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浙江省一直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市管县”的财政体制,而是长期坚持“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因为“市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有着明显倾向性,它主要是为市里服务的,县市成为了地级市的“附属行政单位”。一些市的市政府为了在短短任期内搞出政绩,往往集中县市财力建设地级市,从而富了一个地级市,穷了诸多县和乡镇,形成“市压县”、“市卡县”、“市吃县”、“市刮县”的局面,进一步加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困难。新农村建设投资巨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欠账太多,老的投入没完成,新的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同时,由于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资金难以得到保障,县级政府明显“力不从心”。因此,我国要把实现分税制规范化作为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的关键环节,建立中央、省和地方规范化的三级分税制,加快提高分税制的法制化和体系化水平。而加快推进“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势在必行,已经迫在眉捷了。

上述问题以及一些解决办法只是个人对现阶段农村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看法,只供参考而已,但这也不失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一种方法,希望对我挚爱的祖国有所帮助。

注:上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部分观点来自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曹新教授,

部分来自百度网。

第14篇:服务经济发展

服务经济发展

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服务石化循环产业园升格省级园区;跑省进京做争取工作,全力服务石化千万吨扩能项目,葛洲坝异地技改环评和湖北晋煤金楚公司氨生产装置项目后评价获得省厅支持,爱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危废经营资质办理获得省厅认同,格林美公司申报进口废弃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废机电定点加工企业资质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2012年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800万元中,为我市4家重点企业5个污染治理项目争取到2900多万元,占比67%,比2011年同期上升34%。

农村环境整治 在全市农村积极推进“两清、两减、两治、两创”(清水养殖和种植、农药和化肥减量化使用、畜禽养殖和农村环境整治、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工程,全面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结合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在白庙街道江山村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杨竹流域新农村示范试点村。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打造牌楼镇牌楼村、麻城镇火山村两处乡镇污水处理示范工程;2013年争取全市有70个村纳入全国农村连片整治试点,获得2000万元以上的专项治理资金;结合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农村减排等专项资金政策,加大项目资金落实力度,确保安排3000万左右资金,用于胡集、双河、磷矿等乡镇重金属污染治理

第15篇:农村经济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地区或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1.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的客观存在要求农村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依据农村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的客观需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发展册落的引导和支持。农村作为我国落后地区,以政府为主体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短期不得改变。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制定的主体单位,必须依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生活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16篇: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2010年度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2010年度经济发展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本办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具体做了如下一些事情:

新农村建设:督促完成了村组公路的硬化;搞好了村级主干道的两边的绿化;完成了全镇的垃圾清理;完成了电厂大道、五湘线、连心路**段沿线环境的治理。在**村完成村组公路绿化;完成 2个组入户公路建设;新打造标准塘坝3口;标准渠600米;新培200亩蔬菜种植基地;完成连片村庄整治100户,完成新沼气池20个。打造了村庄整治亮点2个;发展了种植蔬菜、玉米、高梁基地500余亩;新建规模农家乐1家;在村委会旁边建好了农民文体活动场所,完善了村级卫生室。同时,在**村新建沼气池20个。并且足额完成了县农科教办下达的农民素质培训任务:职业技能培训60人,农民创业培训40人,实用技术培训1110人次(含市下达示范、产业、扶贫村培训160人次)。

产业化建设:全镇完成早稻种植7810亩,晚稻8000亩,完成了优质稻基地的种植面积,完成了水稻专业化防治0.2万亩。完成了县农业局下达的测土配方任务,取样98个,总面积10000亩,发卡面积10000亩。配方施肥面积4000亩,巩固了

洪家洲蔬菜种植基地600亩,保障水产养殖650吨,完成了出栏生猪3万头,组织畜医站生猪养殖技术班一期,参训人员60余人,完成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环保达标改造,其中生物养殖环保垫料200平方米,落实了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保障经费投入。新组建合作社2个,农户参与数792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4064亩,其中耕地面积2258亩,完善了土地流转台帐和待流转土地信息资料。流转合同规范,全镇无土地纠纷上访事件。

水利建设及防汛抗旱:全面及时地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年度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及时做好群众工作,优化了水利施工环境,实施了“以奖代补”政策,坚持“一事一议”原则,推进了新农村水利建设,本镇所辖堤垸、水库防汛机构健全,预察完善且操作性强,责任落实到位,防汛检查排查及时仔细,汛前工程扫尾及时,问题整改彻底。防汛资金准备充分,器材补充到位,专款专物防汛期间及时完成了**垸、**垸、**垸大堤的砍青扫障,确保防汛通道畅通、防汛照明线路完好。配合打击了涉水涉河违法行为;取缔地摊砂场、违规码头、违章建筑等。在抗旱时期及时组织群众抗旱,抗旱措施各力有效,抗旱设施完好。

林业工作:联合国土、林业在**村栽种油茶240余亩,建成了一个油茶基地。发生森林病虫害时,防治率达90%以上,

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得力,无疫情发生。森林火灾过火率低于1‰,无乱砍滥伐行为;建设了2个绿化示范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达到了省市验收标准。每年用于森林防火直接经费投入不少于3万元。

协调工作:我办自从接了**征拆任务,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上半年在**副指挥长的带领下,协调处理各种问题。下半年在**副指挥长的带领下,协调处理**各种问题,保证了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了两条线路的施工顺利进行。受到了上级的一致好评,上报的任何资料和表格数据,上级各部门都非常满意,多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总之,一年来所做的工作都已按要求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但是还有不足之处,有待与日俱增进一步完善,我们也一定会加以改变,争取亮点给呈,使本办的工作干出一些特色。

经济发展办

2010年11月2日

第17篇:兵团经济发展

兵团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

石河子大学社团联合会语言文学类社团部

黄亮亮

兵团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

面对全新的2012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波澜再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复杂形势面前,兵团该怎样应对?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欧债危机和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番茄海外订单骤减,2012年企业的经营压力会很大。”新年伊始,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亚辉对记者说。2011年,兵团番茄加工和棉纺企业遭遇的经营难题似乎在预示:2012年,兵团经济发展的路途不会一帆风顺。与此相对应,我国经济学家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如下研判:受欧美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2011年增速大幅放缓,中国出口增速将明显降低,内需弥补外需任务艰巨。还在2011年,远在西北边陲的兵团已经感受到了这股经济“寒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1至8月为38.3%,1至11月下降至28.1%;环比增长速度由8月的21.7%大幅回落至11月的3.5%。受市场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融资难、成本高等多重因素影响,棉纺等行业均出现开工不足、效益大幅下滑状况,有的企业甚至连正常的生产经营都难以为继。面对严峻形势,兵团如何应对?“必须立足实际,抓好结合,做到既要稳更要进,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又好又快。”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为兵团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总基调。“稳是基础是前提,进是方向是目的。”兵团发改委主任朱新祥说,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又好又快,是兵团党委按照科学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从巩固和发展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的需要提出来的,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和兵团实际。“稳中求进”是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调,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各种矛盾、困难和挑战,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决策和战略部署。在这一大背景下,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兵团党委强调“进中求快、又好又快”“好字当头,能快则快”,其立足点和出发点何在?朱新祥认为,这主要是基于: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中央对新疆和兵团的支持力度没有减弱,对口援疆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兵地关系更加融洽等等。必须指出的是,除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外,随着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三化”建设加速推进,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竣工投产,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兵团呈现出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我们有条件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以来,兵团经济增速在西北地区排名第四,仅高于自治区和甘肃省。兵团要在西北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保持经济较高速度增长,这也是兵团‘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朱新祥说。现在,兵团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如果抓不住这一重大机遇,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兵团经济研究所所长潘新刚感慨地说。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指出,发展不快、发展不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够好,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层次低,主要表现在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多为初级产品加

工,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边境团场、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与其他团场在经济社会发展、干部职工收入等方面的差距有所拉大;国有企业和团场改革严重滞后,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实现形式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三化”建设人才、边境团场各类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亟待解决等,已经成为制约兵团加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的“瓶颈”。兵团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又好又快,是稳中求进的应有之义。两者的深层含意都在于,强调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快“三化”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明确提出了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强调在“三化”建设、统筹发展、增投资扩内需、深化改革、资本市场培育、人力资源建设、节能减排、对口援疆八个方面要凸显新成效。可以说,保发展的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操作性也很强。“快,容易衡量;好,如何把握?关键是,要完善经济运行的跟踪监测和预警机制,做到实时调控。”潘新刚说。“又好又快,就是要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在经济运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对此,兵团党委党校经济研究所所长卢玉文有自己的见解。如何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兵团提出,在师、团层面开展“争先进位”活动,对工交建商企业实行分类划级,对“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价等,通过启动五大激励机制,促进兵团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兵团今年还提出,原则上不再新上技术水平一般、规模效益不高的纺织项目和番茄初级加工项目;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企业重组和产业整合力度,推进矿业、电力、煤炭等产业整合;在兵团层面重点建设“十大园区”,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启动“双十大”工程,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除国家明令禁止进入的领域外,全部对民间资本开放;培育资本市场,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等。“这些新思路、新举措,必将有效提升兵团经济运行质量。”朱新祥这样认为。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兵团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兵团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与市场不适应的状况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兵团经济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调研,对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调整结构,提出以下思路。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升华理念,拓宽思路。要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立足发展解放思想,着眼未来思考问题”的要求,重新审视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思想理念上尽快跟上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特别是跟上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对兵团发展提出新挑战和严峻形势的要求,确立兵、师、团经济发展“能快则快,有难度克服困难也要加快步伐”的新思路、新观念。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国内国际大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认真学习先进省区结构调整的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快落实兵团党委制定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和措施。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服从兵团的全局利益,

克服封闭自满思想,以大手笔、大气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思想理念,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精神,加快兵团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要做好结构调整的规划工作。兵师团三级要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结构调整的规划工作,以确保各师、团场和行业结构调整的科学合理,并能取得实效。一要充分体现高起点和超前性。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规划,把结构调整放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大格局、大背景中来考虑,确立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和理念。二要充分体现兵团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兵团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主导产业,选准主攻方向,找准突破口,体现特色优势。做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可持续发展。三要充分体现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的规划,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发展重点和目标方向要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按科学程序论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3.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结构升级。重点发展以龙头企业加基地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模式,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同时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一是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纺织行业要加快石河子市和阿拉尔市两个纺织基地的建设,形成南北疆两大纺织集团;食品行业重点培育中基番茄、新天葡萄酒、伊力特股份、农垦乳业、羚羊唛油脂等大型企业;建材业重点培育青松建化、南岗水泥两大企业集团;建筑行业做大做强兵团建工集团;把天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用节水器材大型企业;把天康、新鹿、香芭拉培育成带动兵团畜牧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二是下大力气培育新的龙头企业。结合兵团大农业特点,着力培育以粮、棉、油、糖及制种业等大宗农产品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将生产、加工、储运、贸易等资源进行重组整合。积极发展、培育以肉、蛋、奶、果、蔬等农副产品和以麻黄、枸杞、甘草、鹿茸等中草药特色产品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结合新疆

二、三产业的发展优势,整合兵团房地产业、旅游业和药业资源,扶持重点企业,培育新的龙头。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大宗农产品及名优特新产品的基地建设。以植棉大师为重点,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和优质出口棉基地。畜牧业主要围绕做大养羊业和养牛业,建设北疆优质细毛羊生产基地、南疆肉羊生产基地、城郊乳品生产加工基地、肉牛、猪、禽生产基地和以马鹿、北极狐为主的经济动物养殖基地。园艺业重点做大做强香梨、葡萄、哈密瓜、特色干果、加工蔬菜、设施园艺等特色园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粮食主要搞好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及饲料粮基地建设。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熟悉和掌握我国和出口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兵、师两级信息中心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收集、整理、发布重要信息,做好信息预警分析。加快市场培育,推进服务业的结构调整,用现代营销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推行集团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服务方式,重点建设一批流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建设。大宗农业生产资料由师、团两级建立统一的供销服务体系或引入竞争机制,按市场原则为农工直接提供优质、优价服务。同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职工生产贷款创造条件。加强各类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的体系建设,借鉴国外和内地经验,探索发展兵团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的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以保险业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证券、信托、银行等金融产业,同时建立资产管理、产权交易、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5.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围绕加快结构调整,全面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兵团《关于深化兵团农牧团场改革的意见(试行)》(新兵党发[2001]10号)和《关于加快兵团国有工交建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试行)》(新兵党发[2001]24号)精神。团场要通过落实土地长期固定和划分“两用地”政策,推行“两费自理”和租赁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实行团务、连务公开,在经济上扩大职工经营自主权,政治上扩大基层民主,突破影响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一批优势企业,整合提高一批困难企业,开发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企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特色企业,放开搞活一批中小企业,关闭一批产品无市场、技术落后、扭亏无望的企业。要以现有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逐步把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层次调高、机制调活,发展成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与“抓大”协调配套,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使其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纳入兵团产业化发展体系。改革现行的计划统计和财务考核体制,建立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的计划、统计、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6.扩大对外开放,带动结构调整。兵团各级领导都要牢固树立开放意识、融合意识,在扩大开放中调整结构。要通过举办洽谈会、招商会等多种形式,把兵团的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全方位推向市场。通过与国内国际大公司、大企业联合重组,引入优良资产,引进技术、品牌、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动团场基地建设和结构调整。通过在异地和境外投资办厂、收购兼并,对外搞嫁接、建基地、设网点、入网站,开拓新的市场,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与合作。要完善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兵团畜牧业、果蔬园艺业、水利、环保、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和领域,优化外资结构。石河子市和4个新建城市、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区、38个重点团场小城镇在对外开放,引外资,借外力,发展兵地融合经济上要率先突破。兵团内部要打破行政界限,互相开放,加强联合,取得实质性突破。

7.加大科技进步力度,提高经济素质和效益。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相结合。兵团的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优势项目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推广。科研攻关重点是组织实施种业、畜牧业、无公害特色果品业、节水农业、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科技(攻关)行动,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在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上,重点围绕棉产业、特色果蔬产业、畜产业、水(肥)产业、信息与微电子产业、现代农机、特色果蔬保鲜与深加工、中草药资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加速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师、团的科技工作要以推广适用技术为重点,大力推行机采棉、喷滴灌等精准农业技术和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的主体技术,充分发挥石河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工业科技要以产业开发为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应用面广、带动性强、市场潜力大的技术创新项目和新产品项目,使其形成品牌、规模和区域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推广网络和兵、师、团、连四级推广体系。以“厂办科研”为基础,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和科技开发机构。

8.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各团场要通过划分“两用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自营经济,加大国有畜群、农机、果园及其他生产设施的租赁和作价归户力度,彻底改变人员不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和空间不有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大量闲置、严重浪费的状况,使庭院经济和自营逐步成为发展壮大兵团的经济增长点,致富职工群众的重要财源;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推动国有资本从一部分竞争领域有序退出,减少国有独资企业数量,逐步降低国有经济比重,增强国有资本对兵团整体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加快融合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国内外的投资者到兵团投资建厂办企业。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互相参股、联营、承包与合作,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进行收购、兼并、租赁、承包,提高非国有资本的比重。坚持“完善服务,放手发展,政策引导,依法规范”的原则,大力拓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建立市场、建设城市、发展中心团场和小城镇结合起来,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9.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按照兵团党委《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2001]41号)精神,鼓励社会各方及外商到团场小城镇投资兴办企业,积极发展各类综合或专业性批发市场,吸引外资、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引导职工到小城镇建房,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带动团场

二、三产业的发展。各师要创造条件调整优化团场管理格局,根据所属团场的区域布局、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按照规模济、增强实力的要求,对同一区域内相邻近的小型团场进行整合,两年内把35个这类小型团场整合为15个中心团场,使每个师都能形成若干规模大、实力强,有带动力的中心团场。同时各团场要优化生产连队布局,撤并规模过小的连队。各师原则上按20%的比例进行调减,使兵团生产连队总数控制在2000个以内。

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

10.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国家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资;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和兵团制定的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到兵团投资;加强对个体、私营等民间投资的引导和服务,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兵团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市场融资优势,增强兵团企业的社会融资能力;建立国家、集体、个体多元投资体制,加快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以增量投资推进结构调整,重点加大发展工业的投资比重,引导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及优势产品倾斜。支持棉花、畜牧业、特色果蔬产业化项目和以棉花、番茄、葡萄、牛羊肉、乳品、细羊毛等优势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项目,以及运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的纺织、食品、建材、农用工业等支柱行业;加大对农副产品市场及仓储保鲜设施的投资力度。

石河子大学社联干事:黄亮亮

2012年4月19日

第18篇:着眼经济发展

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天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1月11日)

(一)多年以来,市发改委坚持从大局出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坚持不懈地狠抓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市直机关行风历次评比中,我委始终名列前茅。机关驻行政服务中心还连续被评为优质服务窗口,先后受到上级书面或口头表扬10余次,收到群众表扬信9封,锦旗8面,至今无一例投诉事件。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委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自觉性。坚持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确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把想民、爱民、为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自觉的行动。结合全市开展的“树讲求——学转促”、“学比赶促”等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教育,坚持边学边整边改,进一步增强大家“破满、争先、创新、发展”的服务意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大力倡导“服务第

一、信誉第

一、质量第

一、效率第一”的诚信服务理念,提倡“做诚信人、办诚信事、交诚信朋友”,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委党组注意引导大家从服务第一要务的高度,从实现我市率先发展的高度,从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前途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经济发展环境。“站高一位,看远一步,想深一层”,围绕发展看环境,身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求全体同志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到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去运作和把握,坚持不懈地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永恒主题。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是非标准,细化政策界限,以利于机关全体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出发,放手放胆开展工作。一是强调把因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明确、不配套,为便于更好服务而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发展环境出发,制定本单位改革措施、规定,合理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区别开来。二是把招商引资活动中必要的公务招待同与项目建设活动无关,用公款吃喝玩乐、铺张浪费区别开来;把为引进资金、引进项目献计出力、牵线搭桥而获得的奖励与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区别开来,以此营造宽松的政策氛围,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向上的状态促进环境优化,积极招商引资。三是把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中,敢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但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误同官僚主义的失职、渎职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区别开来;把因探索失误与故意违反程序、滥用职权区别开来,鼓励大家大胆探索,出主意,想办法,为环境优化献计献力。委党组旗帜鲜明的态度,澄清了是非观念,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个“人人思创新,大家比贡献、齐心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风气正在逐渐成为全委的主旋律。

二、积极支持和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认真清理、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委党组多次明确:清理、精简工作要“率先、主动、顾全大局”,上级有规定的坚决照办,无明确要求的摸索创新。该下放的坚决下放,该合并审批的坚决合并,该取消审批的事项坚决取消。从2001年至今,我委三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较大规模地清理精简审批事项,涉及事项60余项。特别是去年6月,我委一次性精减行政审批事项48项并登报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项目单位的好评。二是按照改革精神,对列入全省县级30强的抚宁县,实行扩权改革,授予市级审批权和管理权;对原由市审核、报省审批的,支持抚宁县直接报省审批。三是积极落实投资者投资自主权。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项目,不再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批程序,支持项目单位直接依法办理规划、土地、环保、水资源及防洪评价等许可手续。同时,对必须审批的市级权限内项目,积极探讨简化、合并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项目单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积极做好与《行政许可法》的对接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加紧熟悉相关政策,找准《行政许可法》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实现审批内容和方式的顺利转轨。五是全力支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去年6月,我委抽调3名骨干,在全市职能部门中第一个成立审批科,成建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专人、专事、专责。同时,经委党组研究,原市计委将八个科室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审批科,将精简后保留的审批、审核、核准等九大类事项全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今年年初,我委又将机构合并后的行政许可事项再一次细致梳理,最后确定36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其中审批6项,审核10项,核准12项,备案8项,继续保持了“一门受理、一窗对外”的好传统、好做法。三是我委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恪尽职守,摸索创新,努力追求质量、效率和规范服务的统一,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并联审批”。窗口人员熟练掌握并联审批流程,增强牵头单位的责任感,坚持“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工作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同时办理,提高了审批效率。坚持“规范审批”。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手续齐备有效的项目,坚持快批;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对国家发展鼓励的权限以内的项目,坚持简化程序审批。坚持“窗口与委内各业务科室协调联动”。即采取“双同时”的方法:一门受理抄告相关部门窗口的同时通过《委内审批事项沟通情况表》抄告委内相关业务科室,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掌握项目报批情况;窗口办结发文的同时抄送委内相关业务科室,并且每月5日前将上月窗口事项办结情况分门别类加以

汇总,及时报送委内领导和相关科室,以保证机关掌握鲜活情况,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跟踪服务。坚持“优质服务”。做到服务第一,审批第二,用换位思考对待项目单位,用真情温暖人心,赢得了上级部门和项目单位的广泛赞誉。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引水工程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制约的救急项目,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市发展和改革委与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一起,研究政策,查找问题,备齐材料,积极衔接上级部门,协调政府开动“绿色通道”,实施联合审批,使得制约和影响项目开工的关键性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鉴于工程规模较小,工艺相对简单,又符合国家政策,我委承诺: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实行一次报批;在征求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后省略初步设计环节,直接下达投资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支持了项目建设。昌黎县龙泉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葡萄酒生产线和昌黎县一品红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葡萄酒生产线两个项目,需要报省立项和批复可研。在窗口按时出具有关材料,项目单位及时赴省后,突然打来电话,言明按照上级要求需要改动我委转请文件,且时间紧迫,希望给予支持。经请示领导,机关窗口马上改好文并想方设法传真给项目单位,使得项目单位不用奔波第二回就办成了事项。项目单位非常满意,在不送材料的同时一再感谢,盛赞我委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

三、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市发改委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批规章制度,努力从制度层面上规范象征行为。如制定了《窗口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机关窗口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有关政策,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服务热情、周到、文明、耐心、细致,办事公开、公正、公平。制定了《行政审批工作监督管理规定》、《行政审批工作内部运行程序暂行规定》、《审批窗口公文、印章、档案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行政审批过程中领导、各业务科室间、审批各环节间的行为。制定了落实《行政许可法》的七项配套制度,从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办理、听取意见、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各个层面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制定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规苗头及时制止,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在承诺制度上。我委一是实施行政许可主办负责制。市发改委在行政许可事项进入中心办理时,通过原有审批科室与中心窗口负责人之间签字交接的方式,将“一门受理”作了硬性规定,强化了纪律约束,从而真正做到了由一个内设机构代表本机关统一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解决主办科室和主办人问题。二是推行限时办结制。项目建议书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初步设计和投资计划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三是实行政务公开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对每个受理事项,都要严格按照“六公开”的原则办理,即向企业和群众公开、一次性说明每一事项的“审批依据、审批标准、审批程序、需提交材料、承诺时限”,说明我委审批事项全部免费办理等内容,使项目单位心中有数,办事明白,少跑弯路。委内各业务科室对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计划、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等全部实行公开,做到编前、编中、编后自始至终公开。为保证效果,我委还设立了公开电话、咨询窗口、告示栏,明确了接待人员,保证解答群众和企业提出的问题。四是推行首问负责制。项目单位来委办事,第一位接待人负责办理或接洽到主办科室及主办人,不得以非本职工作而不闻不问。五是实行“同岗替代制”和“外出授权制”。通过设立AB角,确保工作衔接有序,不因个人影响部门,局部影响全局。六是推行“超时默许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征询委内事项处理意见,对口业务科室原则上应在2个工作日内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反馈的,视为同意,窗口可以发文。七是建立“否定报备制”。规范说“不”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支持招商引资。这些规定和措施,起到了“规章办事、制度管人,机制约束”的作用,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强力打造服务型机关。近年来,特别是实行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以来,我委同志主动转变职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眼睛向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少同志坚持把握“三三制”的工作原则,即,三分之一时间跑省进京,三分之一时间处理一般业务,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基层,自觉从更高的层次上支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一是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努力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困难。自1998年以来,我市共有个47个项目得到国债资金支持,争取到国债资金近11亿元。二是积极帮助项目单位跑办审批手续。对于涉及省和国家产业布局需要报省和国家审批的大项目,我们实行领办、代办制,全程跟踪办理。如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二期可研报告、山海关古城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议书均已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热电厂三期经过三年的公关争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立项;耀华低辐射在线镀膜技术产业化、秦皇岛软件基地等一批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专项计划并获得支持。林纸一体化基地、电厂600万片粉煤灰西石瓦等项目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的调度协调和跟踪管理,通过规范管理体现优质服务。特别是我委数次承担了大型项目拉练活动,跟踪到位,服务到家,有效推动了我市项目工作。与此同时,我委开展了以“更高、更好、更有效率”为宗旨的作风整顿和主题教育,努力提高机关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后,我委把效率摆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只有微笑不是服务,优质高效才是根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化工作流程,强调分工基础上的密切合作,努力实现受理事项的无缝隙衔接,千方百计保证效率,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估计,由于集中审批、简化程序和环节以及工作人员的主观努力等因素,我委审批事项办结效率提高60%以上

第19篇:县域经济发展

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以肇庆高要为例

[摘要]县域经济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所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珠三角的社会稳定 ,决定珠三角经济社会的整体腾飞。文章在分析跨越式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针对高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剖析了高要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高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策略。

[关键词]县域经济;跨越式;路径选择;高要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athway Choosingof Leap Mod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RD Counties

———Take Zhaoqing Gaoyao as an Example

Abstract :County economy is the advantage of backwardne of PRD ,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stability and the integral leap of PRD.Based on the theory of Leap mode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thesis intend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oya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uggest some basic pathway choosing strategies to its leap mode development.Key words: county economy; leap mode; pathway choosing; Gaoyao

一、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意义

1.县域经济是珠三角经济的后发优势所在。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 ,县域经济相对落后。这种 不均衡现象容易在落后地区产生经济发展承诺和现实停滞之间的紧张状态 ,激起当地政府和人民寻求发展的强烈愿望 ,以致形成一种社会压力。这种紧张状态会激发制度创新,并促进以当地适当的替代物填补先决条件的缺乏。在吸收珠三角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 ,县域经济在形成和设计工业化模式时具有可选择性和创造性。引进技术是一个正在进入工业化的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县域地区引进珠三角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节省科研费用和时间,加速人才培养 ,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推进工业化 ,同时资金的引进也可解决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中资本严重不足的问题。

2.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珠三角的社会稳定县域经济位于“乡之首 ,城之尾”,是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综合体 ,是所辖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具有向上连接珠三角核心城市、向下辐射乡村、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 ,也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调整的纽带。珠三角县域经济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既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与相对落后的乡村之间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又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后劲的强弱 ,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对推动珠三角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3.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珠三角经济社会整体腾飞的战略选择随着珠三角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凸显 ,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适度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效率 ,但不断扩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必将不利于珠三角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为此 ,广东省提出, 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近几年 ,珠三角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 但总量小 ,人均水平低 ,产业层次有待提高。大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珠三角综合实力、实现珠三角经济社会整体腾飞的战略举措。

二、高要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生产要素供给不足

主要体现在:(1)融资瓶颈。资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 ,邮政储蓄只存不贷 ,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 ,县域中小

企业融资困难。

(2)人力资源瓶颈。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 ,大中专学生回乡率很低 ,大量人才流向珠三角核心城市。(3)能源瓶颈。县域经济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 ,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工业用电等

矛盾比较突出。

2.工业化水平偏低 ,产业层次不高 ,产业调整滞后

主要体现在:(1)经济发展总量不足 ,质量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配套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新型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集约化、集群化、集团化发展能力依然较弱。(2)工业园区的入园门槛较低 ,转入的产业大多属于传统工业项目 ,技术含量偏低。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主要靠几个大企业拉动 ,县域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3)民营企业产业分布不合理 ,大多规模小,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阶段 ,自身发展 潜力有限。(4)经济外向度低 ,投资能力较弱 ,发展后劲不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待增强 ,结构性矛盾突出 ,增长方式比较粗放 ,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 ,开放度低 ,表现为产业小区域、市场小范围、开放小格局。

3.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 ,城镇化建设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主要体现在:(1)城镇化水平偏低 ,综合承载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较弱。(2)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匹配 ,制约了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增强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能力较弱。(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经济、环境、资源、生态良性互动的能力较弱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有待增强 ,生态恢复和节能、降耗、减排等工作仍需巩固。

三、推进高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要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是超常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是“跳跃式”的非线性发展。这种发展模式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思路 ,建立起相关的经济支撑点。

1.立足工业发展存量 ,积极拓展新型工业集聚带动的增量发展跨越式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优质增量的带动作用 ,通过优质增量的注入 ,激活现有存量:(1)以高水平的工业园区建设实现高要工业发展载体的跨越。县域的工业园区既可以作为产业集群的载体 ,又可以承接珠三角核心区域的产业转移。高要是建设中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工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试点 ,园区正处于新一轮扩张期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必将受到珠三角近距离的辐射。推进高要经济跨越式发展 ,必须以工业园区为平台 ,以产业集群为方向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2)以工业集聚实现高要经济发展规模的跨越。提升工业集聚基地建设水平,促进产业集聚 ,打造产业集群 ,是高要跨越式提升工业经济的保障。建设金渡工业集聚基地、金盛工业集聚基地、金陶工业集聚基地、西区工业带、白金龙工业带以及镇级工业群体 ,是提升高要工业发展水平的关键。(3) 以招商引资实现经济总量的跨越。招商引资是提升县域工业经济总量 ,解决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最有效的途径。只有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大力引进投资强度大、创税能力强、企业品牌响、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落户高要 ,才能不断增强高要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4)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工业发展科技含量的跨越。要增强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根本出路就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要工业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提升五金、汽配、铸造、轻纺、建材、陶瓷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努力把“广东省火炬计划铝合金精密压铸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高要)农业科技园”“、金盛民营科技园”等建设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产业集聚基地 ,是提升高要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推进金利、蚬岗两个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建设 ,逐步在铸造、陶瓷、水产、肉桂加工等产业行业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 ,它 对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

用。(5)以名牌战略实现高要县域经济形象定位的跨越。名牌是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的标志 ,也是促进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要工业企业来说 ,要实现跨越发展 ,就必须在迅速增加企业数量 ,扩张经济总量的同时 ,实施名牌战略 ,争创更多的国家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树立企业形象 ,提升核心竞争力 ,最终使县域经济步入高质量扩张的良性循环。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要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高要跨越式发展必须推进新型工业化 ,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节能降耗入手 ,发展绿色经济、构筑绿色生态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依托高要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 ,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 ,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成具有高要特色、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结构合理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工业体系。(2)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3)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加快改造高耗能、重污染、技术落后的传统工艺和产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切实抓好节能降耗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关停小水泥、小化工和小造纸等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食品无公害化生产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积极创建绿色城镇、绿色村庄、绿色学校、绿色生态示范区。

3.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业产业化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使农产品加工业从生产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生产最终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转化 ,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1)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 ,加快城郊型农业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设施农业 ,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支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产业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提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2)按照“公司 + 农户 + 基地”的模式 ,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组织 ,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3)发挥自身传统优势 ,发展“一乡(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打造高要罗非鱼、活道生态米、西江优质肉桂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农业品牌。(4)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业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最有效途径。高要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有助于形成多层次、多功能、有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 ,成为推动高要农业产业化的主导力量。农业基地、农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区建设 ,将为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4.依托非公有制经济力量 ,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

(1)在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民营资本和产业转移的同时,大力扶持一批本地龙头民营企业 ,壮大民营企业规模。(2)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构建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平台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3)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服务创新 ,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4)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增强实力 ,参与市场竞争。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出口 ,开展国际化经营 ,参与国际竞争。(5)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在行业自律、行业服务、行业规划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6)引导民营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镇化步伐 ,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基础设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实现高要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适度超前原则 ,优化布局 ,完善 网络 ,加强以能源、交通、水利、环保、信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建立健全与高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供电、供水网络建设,重点抓好工业集聚基地供电设施建设和工业带的供水工程建设,完善路网建设 ,推进公路建设 ,加快镇村道路危桥改造以及县道的升级改造 ,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干 ,县道、乡道为

基础 ,水运协调发展,对外运输通道和港口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镇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优化配置资源 ,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高要县域城镇化 ,重点在于中心城镇建设 ,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 ,逐步形成以主城区、城市副中心、卫星建制镇和一般集镇协调发展的 ,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城镇体系。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 ,完善城镇功能 ,提升城镇聚集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城镇主导产业和支柱

产业发展 ,提升城镇经济实力和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统筹城乡规划 ,强化农村规划管理。

6.加大改革力度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

(2)健全现代生产要素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推动资本、土地、劳动力、人才、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流通效率

(3)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及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落实企业自主权,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拓展投资范围,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公益性项目市场化。(4)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支持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支持地方和民间金融发展,着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健全担保体系,鼓励民营资本境内外企业创办担保公司。(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深化第三产业体制改革,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对全县服务业的支撑和辐射带动力。

五、结论

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考虑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 ,珠三角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 ,主要体现在外部资本的引进和产品输出等方面 ,经济结构的演进路径和目标也不尽相同。优势产业增长幅度、民营经济增长速度是珠三角县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培育园区经济、促进新型产业集聚是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依托;提高乡镇开放水平,激活民间资本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是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推动力;经营县域经济 ,营造良好的创投环境是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环境力“; 创新”、“品牌”、“外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并施 ,是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新型产业集群明确定位特色经济、挖掘县域经济的开放潜力 ,是推进珠三角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

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6.[2] 许宝健.县域经济:本质、关键和措施[J ].农

业经济问题 ,2005 ,(4) :73274.

[ 3 ] Perroux , Francois.Economic Spac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J ].QuarterlyJournal of E2

conomics , 1950 ,64(1) :902104.

[ 4 ] Gerschenkron , Alexander.Economic

Backwardn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 ].Cam2

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 , 1962:5230.

第20篇:经济发展体会

文章标题:经济发展体会

实现五大转变把XX建设成XX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龙头XX

这次XXX委全会,是深入贯彻各级党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会,是提出XXX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任务的大会,对我XX实践科学发展观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全面贯彻全会精神,努力实

现五大转变,把XX建设成XX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龙头XX。

一、今年以来的工作回顾[好范文-www,wenmi114.com,找范文请到xiexiebang.com]

(一)贯彻落实XX委、XX政府系列决策,推进我XX经济的快速、协调、全面发展。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XXXX认真学习贯彻XX委、XX政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乘势而上建设新XX”为总目标,按照“三加两优一稳”基本工作思路和“兴园、旺市、立城、翻身、开源节流、念好山水经”工作要领,以XX科技工业园为平台,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坚持园XX快速开发建设和园XX生活配套共同推进,坚持发展工业和培育第三产业双管齐下,全XX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成效。预计2004年全XX工业产值3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新口径)4713万美元,增长62;实际引入内联资金11.2亿元,增长173;外贸出口28.6亿美元,增长16.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044元,增长10.1。

(二)贯彻落实XX委、XX政府“五在农家”精神,为民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我XX按照XX委的部署,认真开展“五在农家”活动,真正做到了党委、政府取信于民,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为民大办实事。今年以来,XX委、政府共投入一千多万元,为群众办大方面的实事项目18件。XXXX通公路建设工程,除东风XX公路外,黄金XX公路、鸡咀XX公路、五福XX公路和尖峰XX至新堂XX公路已相继建成通车。西湾、龙西、北澳、建新、南潮、坭湾、尖峰等7条XX和XX毛山里合共近6公里的住宅XX路巷建设工程相继完工。黄金海堤达标工程已经完成,黄金水闸正在紧张建设中,五福排污沟、二小陡坡和四小陡坡整治工程相继动工。

二是扶贫济困。第一,读书困难问题。全XX164名学生的读书难问题得到解决。XXXX干部通过各种方式为农XX困难户、困难学生捐款共计10多万元。第二,生活困难问题。全XX共审批低保户631户1757人;临时救济280户,款项22万元;危房改造19间,款项7.5万元;发放大米8730公斤,涉及403户。第三,失业问题。全XX共安置城XX失业人员2199人;转移农XX富余劳动力1294人。第四,医疗问题。进一步完善农XX合作医疗制度,有效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出现,全XX农民参保率达84.2。

(三)贯彻落实XX委、XX政府依法治XX、普法教育和矛盾化解工作,实现XX社会的稳定。

一是以西埔XX沙仔事件为鉴,深刻吸取教训,结合开展“五在农家”活动中,在全XX开展一场大宣传、大教育活动,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我XX被评为“珠海市依法治市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抓好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的排查,加强信访情况的跟踪掌握,把握工作主动权,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三是以抓禁毒作为稳定工作的突破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禁毒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XXXX和坭湾XX被评为“珠海市禁毒03工程先进单位”。

(四)贯彻落实XX委、XX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精神,加强了固本强基和基层班子建设。戈书记就加强XX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作出了重要的部署。XXXX委多次认真组织了学习贯彻,以做好市固本强基示范点为契机,以抓好班子建设为载体,通过建立“五种机制”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工作:建立干部流动机制,增强XX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实行离岗学习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XX党支部的服务水平;建立激励机制,激发XX党支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建立考核机制,规范XXXX干部的行为;建立选拔培养机制,确保XX干部队伍后继有人。

(五)贯彻落实XX委、XX政府廉政建设精神,规范了财务管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财力支持。充分利用全XX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的时机,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政教育活动,树立各级班子的廉政意识;坚持“依法理财,效益理财”的原则,培植税源,增加税收;加大追收欠款力度,做好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盘活;严格按财务管理及资金使用权限审批制度办事,使资金使用预算化,从制度上、源头上节省了开支,在财政投向工业配套、为基层为民办实事等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保证了正常运作。

二、认真贯彻全会精神,把XX建设成XX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龙头XX

(一)确立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

标。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把加快发展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发展的统筹性、效益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我XX要建设成XX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龙头XX,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为全XX实践科学发展观起示范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上必须努力实现以下“五大转变”:一是在经济发展的内容上,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

提高;二是在发展的产业上,从发展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在发展的布局上,从优先发展工业园转变为工业园、城中XX和北部的平衡发展;四是在发展的层次上,从注重抓XXXX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增加XX集体收入转变为XXXX带动群众参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五是在发展的内涵上,从经济发展转转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重。

(二)进一步开发建设园XX,实现经济集约发展的转变。

坚持加快园XX开发建设,提升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确保实现全XX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第一,把6平方公里的XX工业园的路、水、电、灯、绿化等配套完善,营造基本的投资环境,;第二,把引进的132个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一方面对投产的78个项目加强服务,尽快达产,另一方面对在建的50多个项目跟踪服务,使之尽快投产;第三,把一批厂房招进项目,要签约一批,要快速建设一批,要动工投产一批;第四,进一步引导XX集体经济投向XX科技工业园,建厂房,发展壮大XX集体经济收入;第五,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通过整合利用,在严格规划的前提下,督促企业实现由单层发展向多层发展,由地面发展向空间发展,提高容积率,提高建筑密度。

(三)全面铺开第三产业,实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

要充分把握工业化的契机,全面铺开第三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方面抓好集体宿舍的配套,利用合作、租地等形式,充分利用XX集体土地搞配套;另一方面,加快农XX专业市场的建设,在加强XX市场、XX市场、XX市场和XX商业街管理的同时,推进一批市场的建设,XXXXX等XX的市场要加快建设,尽快开业,繁荣市场,增加税收。第三,加快园XX的文化、体育、休闲、商贸等综合生活配套建设。继续以XX文化中心大楼建设为切入点,全面启动文化休闲广场、广场周边生活商住XX配套的建设,全面提高城XX化水平。

(四)加快城市化建设,实现XX域平衡发展的转变

要利用集体资金、动员专业户和当地人参与,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套机制、一个经费,XXXX联动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按照XX的规划要求启动房地产的建设:推进城中XX的改造,对城中旧XX作出详细规划,积极探索研究,推进XXXXX等XX上层次;另一方面,对在建的建新XX旧XX改造工程、XX苑、XX景苑、XX大厦以及XXX房产等工程项目加快建设。与此同时,结合实际,引进一批商人参与房地产大楼盘、中楼盘、小楼盘的开发建设,实现城XX新的变化。第三,以工业园为中心,鼓励农民从分散居住转向集中居住,启动农民上楼工程,提高公共资源合理利用率,加快农XX城XX化进程。

(五)强化三农工作,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转变。

要“跳出三农看三农”,树立加快工业园XX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措施的意识,紧紧抓住XX集体经济不放,体现农XX深层次经营活力。要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抓好蔬菜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建设成为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要进一步动员民力、开发民智、利用民资,引导和帮助群众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兴办实业、搞活流通等多种途径创业致富,努力组织建设农民自己的厂房,培养农民自己的老板,发展农民自己的经济。要通过加强导向激励,解决好农XX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要全面落实农XX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保率,增强保障能力。

(六)坚持依法治XX,实现和谐社会环境的转变。

要加大依法治XX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加强“四民主、两公开”的依法治XX工作,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依法完善各项管理;强化普法教育,提高全民学法、知法、用法和守法的法制意识。

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继续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取缔“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继续把禁毒作为抓好稳定的突破口,巩固禁毒成果,实现禁毒工作的新突破。重点放在对戒毒归正人员的帮教安置就业上,推广南潮XX的帮教安置就业经验。

要切实加强信访等工作。转变工作方法,变上访为寻访,变上访为约访,变上访为下访,变集中处理为常规性工作,加大信访问题处置力度,建立大信访工作格局。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要早预防,早排查、早掌握,努力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要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强增收节支。一方面,要加强税收征管,对一批投产的企业,促其尽早纳税,推进伟创力集团提高地值率,扩大税源;另一方面,对部分集体资产要通过改革和拍卖变现,增加财政收入;再一方面,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控支出。坚持量入为出,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七)加强固本强基工程,为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龙头XX提供组织保证。

要按照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按照新的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各级班子的执政能力,使班子建设有新的突破。通过重奖、教育、规范等措施,使干部队伍建设有新的突破。通过量化考核的办法,使发展新党员要有新的突破。要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干出新成绩,务求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实效。

要深化“五在农家”活动,进一步为基层为民办实事。XX内道路硬底化项目,所有XX内道路列入明年计划解决完毕;自来水管道改造项目,统一规划和筹集资金解决;继续解决群众关心的读书、困难户和失业、医疗等问题。谢谢大家!

《经济发展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经济发展体会。

《经济发展范文.doc》
经济发展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