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报告 范文

2022-07-1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死亡报告

死亡报告

基本情况:编号:3 组号:07级1班第二组 死亡前情况:

5月23日 ,呼吸30次/分,心率136次/分,体温40.5度,食欲不振,精神不佳,首次出现呕吐且呕吐两次,呕吐物为淡黄色液体,内含未消化的食物,粪便青黑色,眼睛有分泌物,打喷嚏,伤口轻微裂开

处理:中午肌注青霉素80万U+1ml板青,晚上静滴生理盐水+16万U庆大霉素。伤口用双氧水清洗,涂擦氯霉膏。

5月26日,体温41.2度,腹泻,大便呈粘液深青色,食欲不振,精神不佳。 处理:肌注青霉素80万U+地塞米松1ml。

5月27日,体温41度,腹泻,大便呈蛋花样,食欲不振,精神不佳。

处理:肌注青霉素80万U+地塞米松1ml。伤口用双氧水清洗,涂擦云南白药。

5月28日 体温40..5度,腹泻,大便呈蛋花样,精神消沉,未进食,饮水较正常多,伤口裂开严重未见好转。

处理:伤口用双氧水清洗,涂擦云南白药,再用青霉素粉末涂擦后包扎。

5月29日 体温40..5度,心率142次/分腹泻,大便呈粘液状,有血便,未食,饮水较正常多,四肢无力,精神萎靡。

处理:中午肌注抗病毒1号1ml+头孢曲松钠1g,晚上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200ml+80万U青霉素+VitK。

5月30日 体温41.2度,精神消沉,未进食,间歇性抽搐,四肢无力,走路不平衡。处理: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200ml+80万U青霉素+VitK+葡萄糖酸钙。

5月31日 精神萎靡,四肢无力,无法站立,仍未进食,腹泻,大便很腥臭,间歇性抽搐次数增加,伤口裂开且有分泌物。 处理: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200ml+80万U青霉素+VitC+葡萄糖酸钙。

6月1日 做了胃肠穿孔修补术。术后体温37.9,呼吸11次/分,心率144次/分。麻醉未醒。

处理: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200ml+80万U青霉素。

6月2日 体温36.8度,心率160次/分,呼吸19次/分,一直颤抖,身体发臭,腹泻,大便非常腥臭,眼睛有脓性分泌物,脸部和四肢不自主神经性抽搐,综合情况很不好。 处理:肌注阿奇霉素,伤口用双氧水冲洗消毒,并涂擦云南白药。

6月3日 体温40..4度,呼吸20次/分,心率148次/分,大小便失禁,,脸部和四肢不自主神经性抽搐。 处理: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200ml+80万U青霉素+VitC+ATP+葡萄糖酸钙。

6月4日 体温40.4度,呼吸36次/分,综合情况很不好。脸部和四肢不自主神经性抽搐。晚上向老师汇报,申请做脾切除手术成功。当晚立即手术。术中发现血液呈稀释状,淡红色,且呼吸一直35次/分左右。

6月5日 中午 呼吸42次/分,麻醉未醒。下午17点30分,呼吸加快,18点20分,发现狗死亡。

死亡讨论:经讨论,各种症状符合细小病毒感染,因经我们输液治疗而维持生命,直到后期各系统衰竭而死。 死亡诊断: 细小病毒感染

推荐第2篇: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已建立健全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将此项工作纳入医院综合考核内容。明确相关科室职责,由公卫科负责全院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收集、整理、核查、盖章等工作,并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推荐第3篇:苗木死亡报告

苗木损失(死亡原因)报告

自2011年5月份起,我苗圃公司陆续购入苗木,但苗木成活率不够理想,造成大批苗木死亡,通过调查了解和技术分析,认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部分苗木种植季节偏迟.5月份起,光照强,温度高,蒸腾大,对较难移植树种而言移植后容易造成地下与地上水分代谢失去平衡,对苗木成活严重影响.

2、马褂木、仁面子、秋枫、黄槐、白兰死亡原因

一、运输距离远造成起苗与种植时间太长,起苗与种植时间相差一周,由于时间太长,根系不能吸收水分,而树体蒸腾又大,造成水份严重失衡。根系由于缺水,大部分根毛死去,新根毛难生长,根吸收功能大减,种植后养护技术补救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处理,这是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原因:马褂木是北方树种,对当地气候水土不太适应。

3、仁面子、树菠萝、南洋楹、菩提榕因起苗时我方管理人员不在现场指导技术处理及起苗后放置时间久才运输,运回苗圃后人手少,未能及时种植下去,拖延时间长了树皮脱水受损,侧芽萌发点受影响,整棵树全裸,后期养护淋水没到位,死亡率故然增高。

4、花叶女贞、红继木球、楜椒木性喜偏酸肥袄土壤,苗圃当地灌溉水质盐分太重,酸碱值偏高,对部分苗木体内有一种渗透压,淋水后苗木不但吸收不了水分,反而造成苗木体内水分外泄,造成苗木生理代榭失衡而渐渐枯死。

5、雷竹、罗汉竹种植时当时考虑到以后出方便,没取袋,种植后淋水不容易淋透,造成缺水,而雨天袋内进水后又不易排出,造成根透气差窒息烂根死亡。

总结以上损失原因【苗圃所有大、小乔灌木】:

一、采购的苗木品质差。

二、苗木采购季节不适宜。

三、苗木对当地水、土不适宜(大部分植物性喜偏酸,可当地土质及水源的EC值和PH值都严重超标、超值,未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四、苗木移植季节不适宜。

五、后期种植养护技术没有及时跟进到位。

六、前期苗木整体养护技术未能及时落实。(种植面积大,养护工人少)。

苗圃园林部作为苗木管理的直接部门,对上述苗木死亡原因进行总结,按报损程序审报领导及成本财务部消帐处理,请公司领导对上述苗木情况进行审核批示。

附:存货盘亏报损申请表{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

部门:技术审核: 呈报人: 日期: 日期:2014.12.30

推荐第4篇:死亡报告工作总结

梯面镇卫生院2011年度死亡报告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居民死亡报告管理工作,及时指出上一年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下一年度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法,特开展了辖区医疗机构年度居民死亡报告管理工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2011年全年梯面镇卫生院收集死亡医学证明书72份,其中网络报告死亡卡71份,出现一例漏报,此漏报属院内死亡病例,网络报卡率98.6%。全年度院内死亡病例2例,出现1例漏报。认真查找了辖区医疗机构上半年报告的死亡卡片质量偏低的原因,将上半年死因网络报告出现的错误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讨论。对报告时限、根本死因以及纸质卡片填写做出进一步的要求。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医院领导对项目工作十分重视,切实将项目作为提高我辖区死因调查和居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死亡调查率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医院分管领导任组长,医务科、防保科等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降死亡死因报告工作项目的督促协调和具体落实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工作氛围

为了提高全医院对死亡报告项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医院领导充分利墙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死因报告卡、网络直报知识宣教活动,尤其是着重宣传进行死因管理工作规范管理对提高死亡报告质量和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的重要性,以取得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支持。

总之,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医疗机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提高了认识,了解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为以后工作中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梯面卫生院 2012-3-13

推荐第5篇: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2.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所有孕产妇、包括有正式户口的孕产妇、计划外的孕产妇、非正式户口及流动人口死亡的孕产妇。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论妊娠时间和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但不包括妊娠各期的意外死亡(如车祸、中毒等)

3.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应及时上报县妇幼保健所。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孕产妇、由死亡孕妇所在辖区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4.凡发生孕产妇死亡的机构,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形式报县妇幼保健所;在5天内将《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上报县妇幼保健所。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年度。

5.加强孕产妇死亡不漏、质控工作的管理、孕产妇死亡病例要经过县级围产保健协作组评审、质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可查。

推荐第6篇: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2.监测对象为辖区内死亡的孕产妇(不管其户口所在地)。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始至产后24天内死亡者,包括妊娠各期和不同部位,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上的原因造成死亡,但不包括妊娠各期的意外和外地来就医而死于青冈者。

3.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并报妇幼保健院。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孕产妇,由所在村上报到乡镇卫生院再由乡镇卫生院上报到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负责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4.凡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单位,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以《孕产妇死亡保告卡》形式报妇幼保健院。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 日为一个统计年度。

5.加强孕产妇死亡补漏、指控工作的管理,孕妇产妇死亡病例要经过医院、市级围产保健协作组二级评审,指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可查。

推荐第7篇:死亡自我评估报告

2010年哈医大一院大桥分院

死亡网报自我评估报告

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哈尔滨市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下发的《哈尔滨市居民死因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哈卫联发【2008】2号)。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经过我院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院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很大成效。根据我院实际工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组织健全,制度完善。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我院领导班子成员深刻意识到网络直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提供所需的设备并加强相关人员管理和培训

(二)健全管理机制,职责目标明确;

1、在我院领导班子的统一组织下,将死亡网络直报工作纳入我院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及具体工作人员。

2、成立我院死亡网络直报小组,由院长任组长,成员由办公室病房、门诊主要负责人担任,职责分工明确。

(三)完善制度,规定人员职责;

我院办公室先后制定并完善死亡网报制度、计划和相关规章制度,,有共同负责医院监督管理责任,有责任监管死亡网报。

二、宣教得力,全员参与。

(一)开展死亡网报培训,认真组织学习;

1、我院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培训,强化全体医务工作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认识。

2、各科室自主组织学习,各科室医务人员进行2次培训,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

(二)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

1、医院制定死亡网报奖惩制度

2、对待不认真学习和在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时出现错误情况进行惩罚并对发现错误并能及时纠正的进行奖励。

三、总结工作。

我院对死亡网络直报工作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位,取得很大成绩:

1、医院病房、门诊、各医疗办公等认真按规章制度工作

2、医务人员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按时网报,无漏报和迟报。

综上所述,对照《死亡网报管理规范》进行自我评估,望有关领导监督赐教。

2011年哈医大一院大桥分院

死亡网报自我评估报告

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哈尔滨市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下发的《哈尔滨市居民死因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哈卫联发【2008】2号)。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经过我院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院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很大成效。根据我院实际工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组织健全,制度完善。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我院领导班子成员深刻意识到网络直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提供所需的设备并加强相关人员管理和培训

(二)健全管理机制,职责目标明确;

1、在我院领导班子的统一组织下,将死亡网络直报工作纳入我院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及具体工作人员。

2、成立我院死亡网络直报小组,由院长任组长,成员由办公室病房、门诊主要负责人担任,职责分工明确。

(三)完善制度,规定人员职责;

我院办公室先后制定并完善死亡网报制度、计划和相关规章制度,,有共同负责医院监督管理责任,有责任监管死亡网报。

二、宣教得力,全员参与。

(一)开展死亡网报培训,认真组织学习;

1、我院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培训,强化全

体医务工作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认识。

2、各科室自主组织学习,各科室医务人员进行2次培训,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

(二)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

1、医院制定死亡网报奖惩制度

2、对待不认真学习和在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时出现错误情况进行惩罚并对发现错误并能及时纠正的进行奖励。

三、总结工作。

我院对死亡网络直报工作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到位,取得很大成绩:

1、医院病房、门诊、各医疗办公等认真按规章制度工作

2、医务人员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按时网报,无漏报和迟报。

综上所述,对照《死亡网报管理规范》进行自我评估,望有关领导监督赐教。

推荐第8篇: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推荐第9篇: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依据《全国死因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1、凡在本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2、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3、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单位盖章。填写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户口地址、现住址、生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实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住院号、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及根本死因。

4、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联、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5、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6、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

推荐第10篇: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计划生育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依据《全国死因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1、凡在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2、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3、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单位盖章。填写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户口地址、现住址、生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实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住院号、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及根本死因。

4、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5、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6、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

第11篇: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确保死亡病例的及时准确上报特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

临床医生要求清楚完整准确及时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文化程度、住址、死亡地点、根本死亡原因、死亡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因编码等。

二、急诊、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的管理

急诊及住院医师要做好死亡病例的登记。登记簿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基本内容。并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

三、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的要求

临床医生在确认病人死亡后,应立即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交予网络直报员。 网络直报员收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在核实确认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卡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直报并做好报告卡的收集、保存和登记。

四、死亡病例责任科室的管理

按要求对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培训,对资料收集和报告人员、编码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临床医生对死亡病例进行医学讨论,并做好各项记录。 负责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监督执行,接受上级机构的监督检查。

璧山县三合镇卫生院

第12篇: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法库县中心医院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一. 为规范公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特制订本院死亡证明报告制度。

二. 公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 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四. 《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写症状体征,对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填写《公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

五. 所有《死亡证明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盖本人印章,加盖我院预防科专用章。

六. 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3日内开具证明书,第一联由医疗机构长期保存,第二联由预防科网报后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期保存,第三联由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后,由公安部门保存,第四联用于办理尸体火化手续后,由殡仪馆保存。

七. 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八. 病案室做好原始医学证明书的保存和管理,协助市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 1 -

九. 预防科对每张报告卡片都要进行先审核后登记而后录入,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每月对网络直报和登记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 如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应分别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儿童死亡卡,在网络直报后应报交我县妇幼保健站和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一. 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者,按医院有关奖惩办法予以考核。

二○一二年二月二九日 修订

- 2 -

第13篇: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是指我院根据国家死亡病例必须进行网络直报的规定,在患者临床死亡后,按规定进行报告的相关规章制度。

1、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小组

成立以医院医务科科长为组长、急诊科和各病区主任、医务科职能人员为组员的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组长: 王洋郁

组员:陈信西、叶华、白萍、张祥捷、杨钟惠、毛旭升、廖张刚

2、报告程序:

2.1报告对象:在我院内死亡的就诊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120院前急诊的死亡病例。

报告人:参加抢救的本院主治以上医师---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和医学死亡证明书

医务科---负责网络直报。

2.2 空白死亡证明书由急诊科负责统一加锁保管,由每天值班人员负责管理,防止遗失。发出空白单时应及时登记领出科室、医师和日期。

2.3临床医师持填写完整的死亡病例报告卡,到急诊科领取死亡证明书填写。

2.4医师应认真核对病人身份证及户口簿,开立医学死亡证明书,并将死亡证明书后两联交由家属,死亡病例报告卡及死亡证明书的前两联交由急诊科负责保管,医务科每周检查并补充空白证明书,及时进行死亡病例网络直报。

3、报告质量规范:

3.1临床科室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应做到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死亡时间、患者常住地址、患者户籍所在地、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根本死亡原因、填卡医师、填卡日期等。特别要强调的是死亡时间、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根本死亡原因这三项必须填写准确、完整。

3.2死亡病例登记本应填写完整、准确、规范,主要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致死疾病名称、死亡原因、死亡日期。

3.3医务科应根据死亡病例报告卡和死亡证明书,确定患者直接致死的疾病以及根本死亡原因,按ICD-10进行统一编码;根据患者身份证及户口簿,确定患者户口地址以及生前常住地址,进行网络直报。

3.4报告及时性:临床医师应在根本死亡原因及直接致死疾病已明确的前提下,及时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和死亡证明书,医务科应在患者死亡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

4、报告质量管理及监督检查

4.1科室应以医疗质量自查为依托,按照报告质量规范,由各科室质控员负责对本科室死亡病例报告质量进行自我检查,向科室主任负责,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指正,检查内容记录在科室质控自查记录中。

4.2医务科定期进行检查,在接收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和死亡证明书后,对填写质量进行检查,有问题的应责令填写医师改正,严重质量问题者应进行处理。

4.3医务科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改正,并将检查结果对相关临床科室通报。

5、奖罚措施:医院对死亡报告完成准确及时的科室,应给予积极鼓励,结合每年的传染病报告情况,可以考虑对个人进行适当奖励。对临床科室迟报、漏报的,每一例发现后扣相应科室质扣分1分,发现死亡证明及死亡病例报告卡有缺漏或严重填写错误的,每一例发现后扣相应科室质扣分0.5分,相关检查结果随质控总结上内网向全院公布。

第14篇: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20

编号□□□□□□□□常住址省市区县乡村 姓名暂住址省市区县乡村相关联系电话 户籍□

1.本地

2.非本地 计划内外□

1.计划内

2.计划外 年龄□□ 民族□

1.汉族

2.少数民族(请注明____) 文化程度□

1.大专及以上

2.高中或中专 3.初中

4.小学

5.文盲 家庭年人均收入(元)□

1.

2.1000~

3.2000~

4.4000~

5.8000~ 居住地区□

1.平原

2.山区

3.其他地区 孕产次 孕次□□ 产次□□

人工流产、引产次□□ 末次月经 年

分娩时间 年

死亡时间 年

分娩地点□

1.省(地、市)级医院3.街道(乡镇)卫生院2.区县级医院4.村接生室

5.家中

6.途中

7.其他 死亡地点□

1.省(地、市)级医院

2.区县级医院 3.街道(乡镇)卫生院

4.村接生室 5.家中

6.途中

7.其他 分娩方式□

0.未娩

1.自然产

2.阴道手术产 3.剖宫产 新法接生□ 1.是

2.否 接生者□

1.医务人员 2.乡村医生 3.接生员 4.其他人员 产前检查□ 1.有

2.无

初检孕周□□ 产检次数□□

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

(a)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 (b)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 (c)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 (d)引起(c)的疾病或情况 死因诊断依据□

1.病理尸检

2.临床

3.推断 根本死因分类□□ ICD-10编码□□□□□

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

1.可避免

2.不可避免 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 □□ □□

调查结论□□□

1.就诊延误

2.交通延误

3.医疗机构延误 市地州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

1.可避免

2.不可避免 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 □□ □□

调查结论□□□

1.就诊延误

2.交通延误

3.医疗机构延误 省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

1.可避免

2.不可避免 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 □□ □□ 调查结论□□□

1.就诊延误

2.交通延误

3.医疗机构延误 国家级评审结果□

1.可避免

2.不可避免 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 □□ □□

调查结论□□□

1.就诊延误

2.交通延误

3.医疗机构延误 死亡病历摘要或调查小结 (请加附页)

填报单位填报人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

孕产妇死亡死因分类编号 01 流产

23 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

02 异位妊娠

24 肺结核

03 妊娠剧吐

25 肺炎

04 死胎

26 支气管哮喘

0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7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06 前置胎盘

28 特发性脂肪肝

07 胎盘早剥

29 肝硬化

08 产后宫缩乏力

30 各类胆道系统疾病

09 胎盘滞留

31 各类胰腺炎

10 软产道裂伤

32 蛛网膜下腔出血

11 子宫破裂

33 癫痫

12 子宫内翻

34 缺铁性贫血

13 羊水栓赛

35 再生障碍性贫血

14 产褥感染

36 其他血液病

15 产褥中暑

37 妊娠合并糖尿病

16 产褥期抑郁症

38 妊娠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

17 晚期产后出血

39 妊娠合并急、慢性肾炎

18 其他产科原因

40 肾病综合症

19 风湿性心脏病

41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20 先天性心脏病

42 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综合症

21 其他心脏病

43 妊娠合并各系统恶性肿瘤

22 慢性高血压

44 其他疾病

《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填写说明 填写的注意事项

1.发生在监测地区内的所有孕产妇死亡均要求填写一张死亡报告卡。如属无监测地区正式户籍者(非本地),请在常住址中写出她的原户籍所在地(省、市、县、乡、村名称)。 2.填表一律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

3.填写后要对前后项目进行核对,以免发生逻辑错误。

4.时间表示:用阳历,年只填后两位数,月日只有一个位数时,数字前用“0”补充。时间取整数,够半小时往上进,如分娩时间为1994年5月2日12∶40则填成94050213。 5.在填写致死的主要疾病时,要写明疾病的名称(全称),如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胎盘滞留等,不要写致死原因,如循环衰竭、产后大出血等,也不要以临床症状代替此项,如高热、抽搐等。

卡中具体项目填写说明

1.住址一栏,一定要写清省、市、区县和乡村的名称。

2.户籍:本地户籍指在监测地区公安系统注册户口,非本地户籍指在监测地区以外的 公安系统注册户口,

3.编号:不填写,由系统自动生成。 4.填写实足周岁。 5.文化程度:以已毕业的文化程度为标准。如曾上过高中,但未毕业,以初中文化程度计,中专毕业以高中文化程度计,大专毕业以大学文化程度计,半文盲以文盲计。 6.居住地区:“山区”项目中含半山区,坝区归在其他地区项目中。

7.孕产次:凡妊娠一次,不管其妊娠部位及结局怎样,都算一孕次。产次包括孕满28周及以后的分娩。双胎妊娠分娩,算一孕次、二产次;三胎妊娠分娩,算一孕次、三产次,依此类推。人工流产、引产次:包括药物流产,不包括自然流产及不全流产刮宫者。

8.末次月经:如流产或分娩后未来月经而再次妊娠者,则此项填0,如末次月经不详者,此项目填999999。

9.分娩时间:日期年、月、日按阳历填写,时间按0~23点的格式填写,不详者不填,如未分娩或28周以前流产者,此项目填0。

10.分娩地点:指胎儿娩出时,孕产妇所在的地点。未娩或28周之前流产者,此项填0,不详者不填。

(1)省(地、市)级医院:指省、地市级医院及与此相当的军队、厂矿医院。 (2)区县级医院:指区县级医院及与此相当的军队、厂矿医院。 (3)街道(乡镇)卫生院:包括街道(乡镇)卫生院及平级的厂矿医院。 (4)村接生室:为村医或接生员接生的场所。

11.分娩方式:臀牵引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毁胎术、内倒转术均属阴道手术产范围。 12.新法接生:指四消毒,即产包、接生者的手、产妇的外阴部及婴儿脐带消毒,由医生、助产士、培训过的初级卫生人员或培训过的接生员接生。 13.接生者:

(1)医务人员指乡级卫生院及以上的医生、护士、助产士。 (2)乡村医生指村医或个体开业医生。 (3)接生员指受过培训的接生人员。

(4)其他人员指未受过培训的接生人员及家属、周围邻里等。

14.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填写原则即注意寻找根本死因,如死亡直接由根本死因所致,则填写该死因的疾病全称,如根本死因又导致了其他的疾病或并发症,应按a、b、c顺序分别将各疾病的全称填写清楚,如:某孕妇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大出血死亡,在(a)中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疾病诊断或损伤情况,胎盘早剥;在(b)中填写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此处应填的疾病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而根本死因也应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5.死因分类:根本死因是指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根据所附的“孕产妇常见疾病死因分类编号”及ICD-10编码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如果上级单位评审确定的根本死因分类与下级单位评审结果不一致,请修改死因分类。各级孕产妇死亡评审的根本死因和相应的ICD-10编码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填写。ICD-10编码采用4位国际疾病分类代码。

16.死因诊断依据:按最高的诊断依据填写,如同时有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则填病理诊断,临床诊断包括实验室及其他的辅助检查。

17.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应围绕死亡的主要原因填写评审结果,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应从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医疗保健部门,社会其他部门三个环节的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讨论。调查结论如果无“延误”,请填“9”。如有“延误”,请在方框内填写相应的编码(可多选),并根据评审结果填写依据。

第15篇: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一、为了获得孕产妇死亡的准确数据,查找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提高妇女保健工作质量,有效的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云南省母婴保健条例》和《***县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基层科负责本中心孕产妇死亡报告工作。

三、各科室发生的孕产妇死亡,由首诊医生立即报告基层科和分管院长。

四、基层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内容包括死者基本情况、治疗经过及相关社会因素等,并于2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报告,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一式两份报州妇幼保健院。

五、关于孕产妇户籍所在地归属的上报要求:

1、属于本县范围的,由基层科负责完成死亡调查报告,并于1个工作日内通知该孕产妇户籍所在地卫生院妇幼专干并协助完成死亡调查报告。

1、属于本州外县的,由基层科核实后完成死亡调查报告,并将材料转至州妇幼保健院,由州妇幼保健院转至孕产妇户口所在地的妇幼保健机构。

2、属于本省或外省的,由基层科核实后完成死亡调查报告,并于年终报表是逐级上报,但要注明为流动人口。

六、为了准确真实地搞好孕产妇死亡调查,相关科室人员和死者家属应该如实向基层科的调查人员反映情况,提供病历、检验、特殊检查等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调查或采取不合作态度。

七、基层科须选派政治可靠、医德优良、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医务人员负责调查工作,所有调查资料要妥善保管,不得向非调查人员谈论。

八、死亡调查资料只能用于死亡评审,不能作为他用。

九、凡本中心内的所有职工均应执行本制度。

第16篇: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一、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工作,空白死亡医学证明书统一加锁保管,防止遗失。发出空白单时应及时登记领出科室、医师和日期。

二、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三、临床医师到防保科领取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后,第2.3.4联交由家属;第一联一式两份交防保科进行登记并网络直报,直报人员在患者死亡后14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四、《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完整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

五、防保科做好原始医学证明书的保存和管理,做好自查工作总结,每月汇总上报,协助区疾控中心进行相关督导检查工作。

六、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迟报者,引发纠纷,承担相应责任。

七、主管院长定期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工作进行督导。

第17篇: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死因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特制定本制度。

1、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死因信息责任报告人。

2、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3、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根据死者生前的病史、体征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医学死亡证明书》报至乡镇卫生院。

4、医院死因监测管理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5、对院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县级医疗机构要确定根本死因并进行死因编码)。

6、对村级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监测人员应在 30天内完成审核,并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7、医院死因监测人员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8、医院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兰州友好医院

第18篇: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晋州市人民医院

死 亡 病 例 报 告 制 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我院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死亡医学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3、防保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4、防保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19篇:死亡证明书报告制度

死亡证明书报告制度

一、为规范居民死亡证明书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根据《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特制定本院死亡证明报告制度。

二、居民死亡证明书是判断死者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同时也是进行死亡原因统计的基本信息来源。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五联单)。

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填写,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勿填症状体征。对死亡原因不明者,应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调查记录。

五、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有诊治医生签名,加盖我院医疗专用章。

六、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第一联由医疗机构保存,第二联随病人尸体,第三联由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后,由公安部门保存,第四联用于办理尸体火化手续后,由殡仪馆保存,第五联报预防保健科,网报后,交疾控中心保存。

七、网络直报人员在死亡后15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第20篇:死亡报告培训工作制度

死亡报告培训工作制度

院感科制定死亡报告培训计划。

每年进行死亡报告相关知识培训不少于一次。 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各科室临床医师。

对于新进院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内容要有死因报告相关内容。

各科室要针对专科特点开展死因讨论,提高科室医师的死因报告水平。

《死亡报告 范文.doc》
死亡报告 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