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范文

2022-07-2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评课

让生命的激情在课堂上飞扬

——评x老师执教的《x》

今天观看了一堂充满生命灵动的课,课堂上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新。

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文章内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阅读感受。

2、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

围绕教学目标,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3、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特点,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体现了阅读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深入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提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静心会文”略显不足。

2、动态学情的处理

总之,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

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评课主持词

小学语文评课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1.上周,我们组年轻、聪慧、好学的张莉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大大的荷叶》。为了上好这节课,张莉老师认真的研读教材,虚心的向组内的老教师请教,并不断的进行试上,十个班几乎上了一遍。课堂效果也已显而易见,下面我们就让张莉老师从自己的备课、上课以及课后的反思等方面来分析一下自己的这堂课.

2、刚才我们听了张莉老师对自己课的阐述与评价,从她的反思,我们既看到了这一节语文课的成功又明白了这一节语文课的不足之处。下面我们进行评课阶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参加我们今天评课的老师都是我们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各位老师,可以畅所欲言,既要吸取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也要提出可改进的地方,以求进步。 (1)下面有请一年级组的杨倩老师对张莉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总结:杨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感谢杨老师精彩的点评。 (2)下面有请三年级组的冯晓梅老师对张莉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总结:感谢冯老师从以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情怀,以敏锐的眼光对这节语文课做了精彩的引领指导。

(3)下面有请四年级组的________老师对张莉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总结:_______老师的点评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昨天的课堂,非常精彩,谢谢!

(4)下面有请五年级组的________老师对张莉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总结:有人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正因为课堂教学艺术的缺憾才显出它的真实与美丽、生动与鲜活。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与现实总有差距,我们研讨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再次感谢__________老师精彩的点评。 (5)下面有请六年级组的________老师对张莉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总结:_______老师的评价很中肯,能够捕捉教学中的亮点、突出重点进行客观的评价,有理有据,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结束语:如果说听好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听各位老师的点评更是一种享受。各位的点评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同一个课堂,同一个梦想。带着各位老师的鼓励和点拨,希望张莉老师们在教学艺术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本次评课活动到此结束!

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

2013-3-19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1:语文评课稿范例 《秋天的雨》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姚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名为写秋雨,实在写秋天,把秋天的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本课教学中,姚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画面,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上课伊始,姚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欣赏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秋天,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重视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姚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以读为本”,摈弃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问答。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让学生融入文本,在学习第四段时,教师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与学生展开对话。

三、重视读的层次指导

姚老师结合课文特点,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以读促悟。抓住秋天的颜色、气味、声音进行教学。姚老师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颜色。让学生在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她抓住“扇哪扇哪”“飘呀飘呀”这二个动态词语,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语言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同时,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学“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一部分时,读中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句子并同桌讨论,再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拓展训练“??像??”的句式,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另外,三年级刚开始习作,本篇课文在每一段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句,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渗透写法的指导。 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听后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篇2: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模板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的第__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

阐述。

一、说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这篇课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_____,课文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篇课文按_____顺序,围绕____,向我们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_____的感情。(歌颂了_____)。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 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第______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

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培养??,喜爱??。引导学生从现实的

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

键词,着重体会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 )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

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 图画、语言、音乐来再

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

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

掌握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

以下五个教学环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激情导入,课件导入,图片导入,分析题眼,质疑课题,

实物观察等方式,课前搜集资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 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

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

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____” 时,用多媒体展示____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____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____”、“____”、“____”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______。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的图片,如??等,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_____。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____画(或编排一个课本剧)。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是_____教版___年级___册第__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以“______”为主题展开。《____》是一篇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中心思想) “_______”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以及结合这篇文章自身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本课_____的特点,我将________设计为本课的教育重点。

为了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这一属性,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__________。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一)教法

这是一篇10分感人的文章。所以我把朗读(朗读全文和朗读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作为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教必有法,而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是一篇看似浅显实则 耐人寻味的好文章。所以我把教师精巧设问、层层深入与学生的积极质疑、主动探究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又一主要教学手段。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所以我尝试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反思,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操,我在最后一个教学环境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________。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1)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

(2)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能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质和本文主题;

(3)通过质疑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详略安排,思考________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________鉴赏能力;

(4)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特点。

(二)学法

在学法方面我采用了(“导—思—点拨——练”)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参加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了(领悟式指导法、迁移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反馈式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初读课文

(三)研读赏析

(四)拓展延伸

(五)结束语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篇3: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语文组 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 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 )年级( )册第( )单元的第( )篇课文,该单元以( )为 主题展开。 《 》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课文虽然篇幅短小, (情节简单, 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我 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 学生——-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

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 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 ( ) 教学内容, 结合( )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配合现代教学手段,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乐于学, 勤于思考。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 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

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 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 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 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 一边读一边想象( ),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

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 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 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 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 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 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 )。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 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 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 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 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 课重点词句。如读到“ ”时,用多媒体展示“ ”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 )之 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 ”、“ ”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 点。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 )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 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 ) (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必需。 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 让学生想想:( )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 ( )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 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 )。这是我教学过 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举例:把火车开到拉萨

板书设计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中把火车开到拉萨,从出发,遇到的困难1我们采取了方法克 服;遇到的困难2,„„。最后成功到达的拉萨。

最后,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 课堂活动, 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4:小学语文评课稿模板 凌亦祥

(1)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2)在课文教学中,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之中,没有完整的序列。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 篇5:小学语文说课稿范例 说课稿范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各位评委:

早上好!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断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断地参与中感受并收获着。今天同样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各位老师的认可。

我说课的内容是《 》的第 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 》是人教版(浙教版)小学语文第 册第 组的第 篇课文,这篇课文按 顺序,围绕 ,向我们展现了、、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 的精神。表达了

的感情。(歌颂了、、、、、、)。由此看来课文所记叙的事件年代久远,因而我们可用多媒体课件等形象的教学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此篇课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也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正面描写以及环境的描写来突出 ,让 形象随着学生情感升华而越来越高大。(具体的词“静静”等)同时此篇课文语言真挚感人,适宜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

第二环节——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小学 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等 词语的意思。

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第、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 。培养 ,喜爱 。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 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着重体会 。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 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 中,通过的换位思考,( 的问题),体验人物的内心,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歌曲(乐曲)、色彩鲜明的画面、(形象、生动的[视频]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研读 时,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 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1、(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体验带入阅读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

2、这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爱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再现、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3、将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

4、这一设计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在无限的想象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在思绪飞扬中写下自己的篇章。

5、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体验到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朗读的时候,我作适时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6、美妙的音乐配上优美的朗读,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再次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艰辛,进一步激发了尊师爱师的情感。

7、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使之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

8、学生进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前期生活经验,回忆生活中问路的情景,能较快地使学生入情入境,增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有助于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9、教师富有激情的表演、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让学生成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

10、学生对语文教材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或拓宽。

11、教师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同时采用或设计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

12、本环节的教学,以“董存瑞怎样逼近暗堡”为引子,抓住描写董存瑞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董存瑞为了 而 的革命英雄气概。以读悟情,读思明理,较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13、学生在入境体验的同时,想象和联想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思维得到了发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洪水的凶猛,老百姓处境的危难,学生对“无家可归”这一成语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语言真正得到了内化。

好的朗读能传达许多言语之外的含义,好的朗读能唤起听者的共鸣。当学生对洪水充满憎恨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控诉,把握了学生情感流露的大好时机。

14、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里,让学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进课文,既能激起自读课文的兴趣,又奠定了学生情感的基调,同时通过对 的介绍,拉近了学生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在换位思考中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人物的情感。)

15、教师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走向宽广的语文天地,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架起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调动学生的前期经验)

17、通过配乐图片(录像)的出示,创造了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悟,这样学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语言的美丽,领会语言的魅力。(感悟、体验、领略)

(直观的感受——转化为情感的体验——深化为内心的感悟。)

18、通过联系生活谈体验,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这样对 的词语理解就深刻、鲜活起来了。

19、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的信息,促进学会多方位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0、情境式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组织学生尝试进行合作表演,能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形成“角色意识”,从而突破难点,利于学生能说会写。

21、教师善于从学生的童趣出发,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鸟岛,在介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机会。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运用。背诵全文这个重点也迎刃而解了。

22、课文的情境图清新优美,可谓“画中有诗”,为学生提供了初步的视觉意象;大自然夏天的声音更是唤起了学生对充满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可谓“先声夺人”;而教师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又引发了学生把自己融于大自然、和大自然新近的渴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语言,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美的情趣,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这首诗对儿童心性的陶冶此时便已如春雨一般悄然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田。

四板块:说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问题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第五板块:说教学评价

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本节课,我做到以读为主线,以展开想象为发散点,以情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本堂课中达到会读会学会用。

说课完毕,谢谢!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潜入文本,寻找美——深入文本,欣赏美——走出文本,发现美

篇6: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一、先从大的方面着手写说课稿离不开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如四年级的,你首先要认真阅读课程标准,知道课程标准对这一年级段的教学提出怎样的要求,知道这一点有什么好处呢?教学目标可离不开它。其次还需要认真阅读的是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了解本册课文在整个年级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有哪些要求。对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什么要求。这一点很重要。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紧紧地围绕着它。

二、明确知识点所谓知识点就是说在这篇课文当中你重点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也就是你要定的知识目标。这一点还可以定为教学重点。就比如《中彩那天》这篇课文,知识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什么父亲中奖时他的神情是严肃的,那是他正处于思想矛盾之中。他在面临着道德的难题,所以他高兴不起来。为什么要把这个定为知识点呢?那是因为新课标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提出的习作要求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去描写人物。有些老师往往会混淆这一点,有可能会把情感目标错当成知识点来讲,比如也可能会认为这一课的知识点在于教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是一笔财富这一道理。其实不是,这只是情感目标,而不是真正的知识点。那么既然是知识点我们就要把它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去.

三、教法要与学法统一起来有些教师在写说课稿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即把教法和学法分开来写,两者走不到一块儿来。也就是讲一套做一套。比如这篇课文你明明是想通过创设情境法进行讲解,以讲解为主,而你说的学法却是自主学习法。这就自相矛盾了。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要渗透到整个教学流程当中。不要让人感觉到你在说一套做一套。总之,写说课稿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精透的过程,要写好它,就必须要先把课文熟个透。

篇7:精品系列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说课稿与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白鹅》说课稿范文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师和几个学生小声交流:来啦,昨天睡得好吗?看到你在这。好像很紧张,紧张吗?看到我不要紧张。

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打个招呼

生打招呼

师:没声音呀,愿意跟我打招呼吗

生:愿意

师:大点声啊,伸出你们的小手

生大声

师:没听到啊

生更大声

师: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小猫

师:小猫要是听到肯定很高兴

生:我喜欢小鸡

生:我喜欢乌龟

生:鲤鱼

生:白鹅

师:哦 生:我喜欢小狗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你家有只聪明的小狗儿

生:我喜欢乌龟

师:为什么

生:它很可爱

师:它也能成为你兄弟

生:我喜欢小白兔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可爱的小白兔。看来啊,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我家养了一只小狗,这次我到武汉来呀,它好像看出我要出远让,咬住我的裤腿不松口,我说你这讨厌的小东西快走开,过几天我就回来了,同学们我讨厌我家小狗吗

生全说不讨厌

师:哦,明白了,你们真会听,听出我的言外之意,听出了我的话外之音。读书也应该这样,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上课

师:同学们,请坐。丰子恺先生就养过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就是他们家的鹅(课件)同学们注意这个鹅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是平等的,已经被废除了,规范写法是法是这样的,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板书:鹅)

师:丰子恺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目就是白鹅

板书

一起读

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打开书,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些生字还认识吗?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生字,师指导读音

出示

窥伺、大模大样、供养不周

指名学生读词相机指导字音

师:差不多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特别指导供养不周,供的读音)

出示:

净角脾气

师:谁来读 指名读

师:真好,都读对了,知道净角是什么吗?

生:净角是京剧里一个角色

指导角的读音

师: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的男子

出示净角画面

师:这就是净角,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也是我们国萃之一,喜欢吗 生:喜欢

师:脾气的脾这个字好读不好写,伸出手来,一起写。

指导脾字的写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一撇是从白中撇出来的) 师:写好了吗?我们把这些字再读一遍

齐读所有词语

师:真好,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在文中还会读吗?

生:能

师:谁愿意读读课文

指名几个学生轮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跟我一起听他们听,听他们把字音读准了没有。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里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读。

师:真好,尤其是感叹号,你注意了标点符号

生2读

(指导读音及句子)

生3读

指导局促不安

生4读

指导读音

生5读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很长,不好读,能读成这样不简单,相信多读几遍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好,有信心吗

生:有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很长,读完之后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 生1:读完之后我觉得这个白鹅很高傲,课文写了它三个特点

师:哦,写出了三个特点,你很会读,这只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说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白鹅

生:说了白鹅的高傲

生:他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生:这只白鹅有老爷的脾气

生:这只白鹅架子十足

师:还有吧?说的不错,其实文中用了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说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一起说

《掌声》评课稿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瞿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瞿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瞿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义,延伸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瞿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

读完最后一节,瞿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二、评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严谨

《掌声》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四步进行:

(1)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课文写的两次掌声。

(2)品读小英上台演讲前的表现,体会两次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

(3)结合小英演讲后变化,进而理解掌声的内涵。

(4)拓展阅读小诗,升华掌声的内涵。

这一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脉络,围绕掌声的内涵设计教学环节,自然而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定位在知识与能力上,更多的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升华,价值取向的引领。

2、教学语言——优美工整 最后瞿老师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可以看出瞿老师的语言功底——优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们可以听到瞿老师优美工整的过渡语与小结语:“只有短短的

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是期待的掌声、这是安慰的掌声,这是鼓励的掌声!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小英说,此时,千言万语都汇成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理解„„”“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掌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在生活中,我们的要给别人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除了鼓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3、教学细节——扎实有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读的指导。因为,我们现在的朗读指导趋于一种虚化,目标也不明确,好像练读的目标就是读好这一段,而瞿老师的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时,瞿老师让学生找出演讲前小英的三处表现,在练读这三处表现时,不只是从朗读技巧上读好,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读是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提升读,朗读与感悟相结合。如:练读“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来。”这段话。

师:读读这句话,体会她的心情,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

师:你认为这样读比较好。

指名读

师:上一堂课我们知道小英是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平时,总是默默地走向那个角落,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她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而这时全班同学把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谁再来读。指名读

师:此时的小英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想让别人看我走路的样子,别人还逼我。

生:别人会说我很可怜的。

生:别人会笑话我的。

师:此时的小英胆小、害怕,把她的心里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怎么读? 再次指名读

这已是第四次读了,但四次朗读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英演讲前的胆小、忧郁,也为后面理解掌声对她的重要奠定基础。

三、一点看法

1、课文5-6小节的学习不够深入,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而这次演讲之后小英的变化,更能体现别人鼓励、关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2、最后一小节是文章的中心,它告诉大家两点:(1)珍惜别人的掌声。(2)献给别人掌声。而瞿老师只是让学生齐读了一遍,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 但这只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篇8:小学语文教学范文——说课稿与评课稿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说课稿与评课稿

《精彩的马戏》是二年级的一篇选学课文。它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场精彩的马戏。杨老师设计了层层铺垫:精读第一段,让学生明白写法;创设情境,仿说第二段让学生学会运用。这样的处理,缩短了说和写间的差距,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最后写也就水道渠成了。

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摒弃繁锁的分析,在不讲读的情况下,变着法儿激发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围绕“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描绘的内容,在读中理解和感悟马戏节目的精彩之处,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做到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问带读,以读促思,展开想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切实体会到这场马戏十分精彩,并且在读中培养语感,领悟作者在遣词造句中用词的讲究,以及作者的写法。最后,进行总结,板书要点:课文在给我们介绍“猴子爬竿”这个节目时,先给我们介绍了节目名称、节目怎么样,又介绍了猴子是怎样表演的(动作神态),最后介绍了观众的反应,让我们如同亲眼看见一般,真切地感受到了“猴子爬竿”这个节目的精彩。

杨老师让学生再次观看马戏后,提供词语,开始仿写。之后进行交流,学生评评议议,老师适当点拨指导。为了让学生有进一步地提高,老师还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使学生理解如何连段成篇。最后,留下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题做做,力求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在课上,我们发觉学生对这样的上法感兴趣,从学生的习作看,写得也不错。

篇9:小学语文说课稿例文 给你一篇例文吧: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2、

(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5、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

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__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

试讲完毕

答辩如果是评委直接提问,简单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给你纸条自己看,你就不要读题了,普通话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钟,说首先我来回答第一题。

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鞠躬)

说课的整体思路,按这个,就是记不住,也能顺着说出来点东西。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 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 干什么”的句式。2 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 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 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3 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

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3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3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xx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例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例

2012-03-09 10:55:4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评课稿《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该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关键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里历程、情感洗涤,哪还有什么魅力而言呢?

但语文课仅有情感,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下面我试以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一次借班上课苏教版五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例来作阐释。

一、导入新课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孙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段课前谈话,谈话包括两层内容:一层是师生情感沟通,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纳教师,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教师借用孙悟空这一学生喜爱的人物一下拉近了距离,向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另外一层内涵是导入新课。优秀的导入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导入语言必须在内容上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否则,不是哗众取宠,就是喧宾夺主;不是教师卖弄,就是故意做作。因此,一个好的“揭题谈话”或“新课导入”,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有以下要求:

1、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

2、要能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 ;自然相关;

3、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二、质疑问难,显示教师启发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问,是心理问题,勇气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识,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书本和教师挑战。从低年级开始每节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题,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善问,是方法问题,是能力问题。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从教学片断之中我们能看出学生提问能力也不是很强,开始的时候,学生问不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也有语病。但老师没有否定学生,而是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他的那番调动的语言实在精彩:同学们,如果你提的问题与你的同桌一样,你们都是英雄!因为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提的问题与同桌不同,有两种办法------你能回答他的问题,证明你比他强,你当当小老师,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请你向他请教,因为他提出了你没有发觉而且又不能解答的问题。一番话将所有的孩子调动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老师一声“开始”,整个课堂已经沸腾起来。可想而知,后来学生的问题真是精彩纷呈,几乎个个出采,上台写上自己问题及大名的学生达十人之多。从学生问“扫天游峰的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头?”逐步引导到问“天游峰景那么美,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而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呢?”从问“扫路人身上有什么伟大的事”逐步打磨到“扫路人身上有什么高尚的品质?”这些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耐心,教师的启发,教师的循循善诱。最后,面对那满黑板的问题,孙老师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地让学生选一个最重要的金点子,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梳理问题,学会真正地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带动讨论其他问题,希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触发灵感,解决其他的问题。我想,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经常呼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是学生真的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吗?真的会吗?我觉得孙双金老师就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研究与学习的关系,这节课也的确当之无愧是研究性学习的典范。

三、朗读体悟,显示教师指导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读起来了,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有走入“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怪圈的倾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理论上讲,存在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误导。多读确实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和理解,但多读绝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地读,也绝不是排斥教师应有的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读。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符合阅读规律。“读”而不思则罔,有些深奥的课文,如果离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精讲,不要说读一百遍,就是读一万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我们要把握朗读教学中读的度,要有辨证的思维,而不是盲目地读、读、读。朗读教学出现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从实践层面上讲,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缺乏朗读指导的方法,因此只能在一个层面上读,不能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来。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还是举孙老师这课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理解爬天游峰是很累的,而老人却不觉得累,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词句。第二步,学生找到了“九百多级,飘飘悠悠”等词语后,体会天游峰的险峻,老人的轻松自在,并读出意思。第三步读中感悟,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爱,对扫路工作的热爱。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赛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品赏,体会出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

从以上课例可以得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

四、随机点评显示师生智慧的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往小里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的说,它有时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但是当前课堂教师点评语言现状实在不容乐观,有的死板生硬,有的信口胡扯,有的不着边际,有的照搬标准答案,有的是板着脸训人,有的是廉价的表扬,所有这些均不能体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照和平等对话。 下面我先摘录一些本课例中的评价语言:

1、(学生问为什么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多好的问题呀,再说一遍。写到黑板上,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是你自己发现的,是你的专利。

2、(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笑声一直伴随回到住地?)笑声不可能伴随着回到住地,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你读书真会思考,我认为你像个小小思想家。

3、(生读书声音太小)你们都是悄悄地赞美,(生笑)我们放声赞美一遍,好不好?

4、(学生问为什么作者与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为什么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何意?这个问题连我老师都没有想过。第一次写的是什么?第二次又写什么?请把问题写到黑板上。你虽然是男同学,但比女同学都要细心。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说笑嬉骂皆成妙语的功夫。教师在课堂之上点评妙语连珠,看似信手捻来,但都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怎样提高教师点评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要做到:

①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当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孙老师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②评价语言要多样,富有变化。当有学生在品评教师范读,讲得有理有据,不仅说出教师读得好,还说出教师读得好在哪里,教师动情地对他说:“你说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 ③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反映学生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④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记得斯霞老师上课时问过这么一个问题:“党的十大在哪儿召开的?”一生回答:“在收音机里召开的。”这显然是错误的答案,但斯老师没有否定,而是启发道:“你是从收音机听到的吧?”小朋友点点头,老师接着启发:“收音机里说十大是在哪里召开的呢?”学生回答:“在北京召开的。”看,让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靠的就是老师的循循善诱。

⑤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

⑥要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除了上面说的有声语言外,教师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情境交融 活教课文-----评钱丽英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钱老师在执教第二课时时,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领入充满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直接“闻其声、观其景、临其境”。把学生的认识欲、积极性完全激活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优美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首先钱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山谷图,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山谷里翩翩起舞,这么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了,学生仿佛随着那美丽的蝴蝶来到了台湾迷人的蝴蝶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中。在讲到黄蝶谷和彩蝶谷时,又通过动画演示,展现出金光灿灿的黄蝶谷和五彩缤纷的彩蝶谷的景象,为了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彩蝶谷的美,钱老师把实物花瓣撒向空中,当五颜六钯带着香气的花瓣缓缓飘落的时候,再多的语言都是不需要的了,借助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完全在课文中徜徉、留连,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美景,体会了课文。

二、抓住了关键字词,探究美钱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通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然后讨论为什么用“飞过”“穿过”“越过”这三个词,能变换位置使用吗?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这三个词不仅具体准确地描绘了蝴蝶的动作,而且又避免了单词的重复。此时钱老师提出,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在用词上下功夫,不能总是用那几个词,由于是实例点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美钱老师非常善于挖掘课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演示完蝴蝶谷的图象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景象?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用上比喻句来说一说,学生在优美的情景的启发下,激起了想说的欲望,老师抓住这一契机,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训练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评《村晚》这堂课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从板画激趣、读中自悟、画中延伸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一、以画激趣,唤起情趣教学开始,学生自读古诗,根据大意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一幅村晚的简笔图,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学生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作者在画面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先感其形,再激其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读中自悟,体验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以读为本”。在本课教学中,读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在初读中,不同形式的读多达五次,使全体学生真正读通课文,为下一步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后,让学生再次好好读课文,并让他们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没有了束缚,朗读伴随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个性化朗读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个学生读的表情、音调、情感都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摇头晃脑仿佛就置身于诗中的境界,体验着诗人的情感。

三、抓关键词,理解诗意。在学古诗时,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扣住关键的精彩词语。如诗中的“衔”字,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夹在两座山峦之间的美妙情景。第

三、四句诗中抓住对“横、无腔、信口”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不仅是在教给学生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导学生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激发想象的丰富性。

四、画中延伸,体验成功在实践环节,老师让学生动手添画,使画面更加完整。这不仅是给学生起个示范作用,而且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们各个都画得非常认真,非常用心。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古诗内容,又让学生在边叙述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言。学生兴致都很高。在自主合作中探究——评吴老师《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

一、自主——确定探究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新课程要求我们彻彻底底打破传统教育中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吴老师在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课始她把课题板书好,让学生读准音、读连贯,再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学生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大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经过集体梳理,归纳出两个重点问题:“

1、哪些动物互惠互助?

2、它们是怎样互惠互助的?”此时,吴老师由衷地表扬学生:你们能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真了不起啊!老师的肯定与信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体验探究过程。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1、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合作学习

《动物的互惠互助》一文为了说明“动物的互惠互助”这一有趣现象,列举了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这三对动物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趣事加以证明。学生对这三对动物互惠互助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吴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六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并根据本小组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想探究的部分进行阅读,可以选一对,也可以选多对。这样做,为的是照顾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体验到被老师尊重的幸福。一旦选定学习内容,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全身心投入课文中,或圈圈划划重点词句,或在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对这部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崔峦同志曾指出:“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自主阅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然,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又怎能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与交流呢?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也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小组同学分享,其他同学如有同感,则互相补充,如有疑义也可反对、辩论。在此过程中,思维与思维的碰撞非常显著,我们在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应该多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现意见不合时,更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事实,形成共识。例如,有学生对“蜂蜡”一词不理解,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可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们可以提供参考意见:课后查查有关资料。

2、选择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

课堂上,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商议如何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或有分有合地感情朗读,或有角色分配的小表演,或用声情并茂地介绍……只要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都应该得到掌声与肯定。这样的展示其实也是其他小组学习课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他们尽管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学习课文每一部分,但是由于有预习作基础,因而对本小组以外的学习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反之,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课堂也就焕发出特别闪亮的色彩。例如,有学生在听“蜜獾与导蜜鸟”研究小组的汇报后,立即发问:“导蜜鸟‘做出特殊的动作’究竟是怎样的动作?”再如,某学生听了“海葵虾与红海葵”研究小组的介绍后,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红海葵能用有毒的触手对付来犯者,海葵虾夹着它就不危险吗?”……当听到这些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们感到无比惊喜,这才是学习啊!这时,吴老师及时保护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课后继续探究。下课后,各小组通过查阅图书、请教老师或上网搜集资料等途径搜集到了其他动物互惠互助的资料,及时摘录或下载下来,并进行交流与展示。展示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精彩的介绍,有剪贴、摘抄本,有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有趣的网上录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多项能力得到锻炼与体现,尤其是在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体现,语文素养更得到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 让学生个性流淌——《特殊的葬礼》评课课文《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教学本堂课中,周老师让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尽情的发挥。

一、读为主线——悟之本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周老师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到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后,周老师让学生利用课文的语言赞美瀑布;紧接着,出示枯竭后的瀑布课件和品读课文相关段落,学生自然产生了失望、悲伤等强烈的情感体验,周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二、心灵对话——悟之源在流淌着个性的语文生活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了审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了文本的内含。“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在这堂课中,周老师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当周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大瀑布两个截成不同的情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

三、走向实践——悟之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在这一课中,周教师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当堂准备稿子,当一回巴西总统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讲,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让真情在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流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他们激情澎湃,将对瀑布的热爱与同情,对环境的忧虑通过自己的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课堂上,周老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让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值得我思考和学习!

推荐第6篇:漫谈小学语文评课

漫谈小学语文评课

于平

一.评课意义

1.促进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认知水平。

要去评论别人的课,自己心里必须有“底”。这个“底”恐怕就是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修养。我在去参加评课比赛前,狠“啃”了一下《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学习论》《小学语文教学》等许多书籍,确实感到收获很大。这样,我在评课时,便能较好地将课堂现象与相关理论联系起来,加以印证、分析、归结。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的,如果套用恩格斯的话,我们就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要想站在教育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促进课堂实践的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执教者,很多时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评课者置身其外,头脑冷静,眼观全局,明察秋毫。一堂课下来,通过评课者的点拔、提醒、建议,执教者自然能幡然醒悟,知其优劣所在,明了下次改进之处。如此一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将处于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之中。随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何愁不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改革何愁不能取到成功?

二.评课原则

1.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评课最忌“就事论事”“就课说课”。评课一定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现象。眼下《课程标准》就是最好的教育理论。在评价课堂教学中,用新的教育理念比照课堂教学实践,看哪些教学现象是合科教育规律的,哪些教学行为是有违教育理念的。

2.优者说优,劣者说劣。既然是评课,自然要说出该课的成功之处,更要说出该课的不足之处,也就是所谓的“优者说优,劣者说劣”了。然而,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时候我们看到评课成了走过场。评课人或因水平问题,或因碍于情面,常说些无关痛痒,不着边际的话,或是只能说优点不谈缺点,来个皆大欢喜。有时也是因为执教人不乐于接受意见,让评课人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无论怎样,当评课活动中存在这些现象之后,评课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作用。

3.激励原则

前面在说评课的意义时就谈到,评课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不断改进,优化。要达到这一目的,评课时应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评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评价一堂成功的课,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还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提出该课可以进一步改进之处,让执教者感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一堂不够成功的课,一定不能对教师的执教能力下定性结论,否则会让执教者丧失进取的信心;评课者要挖掘出执教者潜在的优点,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撑作性的改进措施。这样,这位执教者才会“痛定思痛”,努力学习,想方设法提高执教水平。相比而言,上课失败的教师更需要评课者的激励。

三.评课方法

评课没有固定的方法,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使自己的评课更准确、精当,建议大家评课时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课型,明确方向。课堂教学,形态万千。就学科而言,有语文课、数学课、体育课等;就形式而言,有活动课、教学课等;就内容而言,有新课、复习课、操作课、写作课、阅读课、讲评课等。在评课时,我们能把这节课的课型定得越具体越好。了解了听的是一堂什么类型的课,评课时才能把握方向,从这类型课的特点说开去。

2.把握执教者教学思路,解析执教者教学思想。

听课时,评课者需把握执教者的教学思路,了解其教学构思,从而解析执教者的教学思想,

判断其正确与否。评课的最高水平,应当反映在对执教者教学思想的评议上。

3.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从学生“学”的情况反观教师“教”的水平。一切 “教”的行为都是为“学”服务的。从学生学的状态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成败,是最具说服力的。

4.明示评课思路,让听者深得要领。我认为,评课无非两种思路:一是“整体(概述)→部分(具体分述)→整体(总结)”,二是“优(成功之处)→劣(不是之处)”。

5.评议语言要留有余地。评议时,一要注意谈执教者不足之处时语言不可太尖锐,要考虑别人能否接受;二要为自己的观点留有余地,评课也是一种交流、探讨,不能说谁的观念就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总之,评课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思考、总结。只要我们是带着“评优匡劣,帮助教者”的目的去评课,那么,这样的评课活动必然会给课堂教学乃至教育改革带来生机。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评课方法

吴正宪老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课》,现把他所讲的怎样评课的方法提供给大家。 如何评一堂数学课?既看学生,又看老师。 看学生:

①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②看学生是否体验、感受、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③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

④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 看老师:

① 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得到和谐时学生愉悦的学习交流。 ② 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

③ 是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④ 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

1、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确定:全面、具体、适宜制订教学目标, 有针对性、导向性。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

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

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知识教授得准确、科学,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精心组织、处理教材: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2)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

(a).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b).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c).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要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d).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要看优、中、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e).计算非教学时间,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6.评学法指导

(1)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实施 7.评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题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

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8.评师生关系(1)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9.评教学效果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评课记录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

这是三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整节课的出色之处有几点:

一、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例如:分析课文中的七种大自然的语言时,都配以形象的图片,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把握文中所描述的现象。在讲解“三叶虫”化石时,配上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感观认识。因为“三叶虫”并不是学生所熟知的。如果只是用大量文字解释,则不利于学生把握。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二、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于是,这位老师则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强调了字词音韵的把握与情感的渲染。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学生自由读与默读,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还有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地把握到了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三、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文、中、哲也是不分家的。而且语文特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念。因此,这位老师很好地拓展了三叶虫、地壳运动等知识,拓展了大自然的各种语言,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而且,让学生做做小科学找出大自然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浏览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培养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验力。

一、陈月琴作中心发言: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运用的作用。课文讲述了南非黑人儿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与他一样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动人故事。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要想使学生被课文中的主人翁恩科西感动,作为授课老师先要被感动。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我和孩子们在一些图片及文字中被恩科西的坚强感动着。带着饱满的情感带着学生走入文本,抓住课题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进行展开,你认为什么人可以称为“斗士”。学生踊跃回答。通过老师的范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感悟恩格西的“不幸、顽强、抗争”。了解恩科西是如何与社会偏见作斗争和如何呼吁人们一同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的,从而加强对“斗士”的深层理解。不足之处是学生“静中有余,动中不足”。即默读沉思多了一点,而朗读表达少了一点,形式单调了一点。

二、评课过程记录 赵科:

老师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感情诵读和个性表达中,体会了恩科西的精神品质。同时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生命体验,在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过程中,实现情智合力的生成。陈老师理解了阅读是阅读主体特定的心智活动,做到了“目中有人”,让学生和文本展开直接的对话,直接的思想碰撞。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文本,边读边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真实感受,孩子在“潜心会文本”的读书过程里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究,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让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追求情智融通的合力、魅力和张力。

许斌:

陈老师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通过真实的课堂情境传递给学生。展示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智慧。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课标》提倡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课上教师创设语境反复进行朗读,重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本堂课,书声琅琅,语文味较浓。

王伟:

注重情境教学。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有意识的创设“学习场”。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人们对艾滋患者的歧视,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轩然大波”在文中的意思后,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老师,恩科希到你班上上课,你会有什么想法?

为什么会拒绝恩科西?如果是同学,会有什么反应?如果是其他同学的家长呢?通过七嘴八舌的议论,把学生带到了“轩然大波”的氛围中,为后文的“抗争”做了很好的铺垫。

戚荣慧:

陈老师抓住关键词句解读课文,突破难点。课堂上陈老师抓住“竟然”、“挺”、“轩然大波” 等词语,在对话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感悟恩科西的“顽强抗争”。还设计了“不是„„而是„„”的句式练习既深化了文本的中心,又不露痕迹地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会了对关联词“不是„„而是„”的准确运用。

蔡琴:

陈老师善于抓住文中的语言空白点,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 如:“恩科西入学时,一年级的老师、家长们、校长会怎么说?恩科西会怎么想?他和养母会如何劝说别人?”通过语言描述来体会当恩科西要入学所掀起的轩然大波,深切体会人们对爱滋病患者的不理解与歧视,同时体会恩科西的坚强。

葛桂红:

课堂细腻自然,以情感人。

陈老师在课堂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很到位。无论是对字词品读的教学,还是对恩科西悲惨遭遇的渲染,以及巧用多媒体感悟恩科西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精神,每一个环节可谓考虑得极为细致周到。她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激荡着学生的心灵,步步深入又分寸准确地体验并演绎着文本丰富的深层信息。置身情感的磁场,感动的情愫在学生心中,也在我们听课者的心中悄然流淌„„

王校长:

陈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采用多种方式读书,不断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学生在品味语言、感情诵读和个性表达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不断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生命体验,在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过程中,实现了情智合力的生成。情智的天空是个宽广的舞台,是个生命的舞台,是个充满期待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是教师自我才艺的展示,不是精巧设计

的追求,不是学生个性的束缚,而是孩子生命的灵动、情感的放飞、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华。每一个语文老师共同期待着,期待着给生命撑起情智的天空!

周校长:

执教者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让学生对主人公恩科西和艾滋病有一个总的了解。然后围绕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一是“可怕”,二是“顽强”。让学生在自主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自觉地产生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读书重在感悟。在具体的感悟研读中,教者力求避免琐碎的提问,引导学生结合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确立了学生的自主地位。感悟不仅细致入微,而且绝不琐碎杂乱。

抓住重点词教学往往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了一些关键词语启发学生思考,如,“竟然、挺、轩然大波、随时、悲观消沉、坦然、痛切”等等,这样做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北风和小鱼》评课稿

听课评析:

《北风和小鱼》是一则有趣的童话,写的是肆虐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小鱼却不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面对强者时毫不畏惧的情景。

王老师整堂课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语言价值,着重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师设计了多处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后,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听到了什么,以及听了这些声音有什么感受;再如:让学生观察北风向梧桐树、草地、鸟儿吹一吹,梧桐树、青草、小鸟发生变化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通过看图不仅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又如:“北风气急了,它怎么想,学着北风的口吻来说一说”等等,像这样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王老师课上还有多处。可以看出,整堂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高于一般一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平时王老师这样不断训练的结果。

王老师整堂课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十分善于煽情,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抓住学习重点。老师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用自己投入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因此,整堂课上自始至终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如:一开始,由“呼呼地吹”去体会北风的凛冽,王老师不仅仅让学生听了北风的声音,说了自己的感受,还让学生也模仿北风的样子来吹一吹,当学生吹得不够用力时,老师引导学生“北风吹得还不够大,再大一点”,全班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体会了北风凛冽,不仅化解了难点,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北风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师让学生来演一演北风的样子,模仿北风的样子来说说北风的话,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进行朗读指导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只是,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课文还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读课文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上应是书声朗朗。还有,对于朗读的指导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风气急了,猛吹一口气”等处,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读就是读,得有感情,老师可以进行范读,让学生试着比较一下怎样读更好。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评课标准

小学语文评课标准

一、教学目标明确。

1.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2.符合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的教学特点。

二、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1.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

2.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3.在学习中教师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对学生在 课堂中的行为规范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学习效果。1.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2.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有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3.本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得到落实。

四、语文教育特点。

1.注意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2.注意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 3.根据汉语言文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 识字写字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

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和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3.引导在语言实践中运用。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1.加强朗读教学,注重感悟的阅读方法。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4.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表达

1.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 3.有具体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4.重视修改及修改中的合作。 5.关注儿童生活实际。

五、教师教学素质。

1.善于观察学生,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3.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有感染力; 4.板书工整简洁、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进行评价实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在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问题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其次,评价要适当注意灵活性。评价指标既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改的新要求,又要考虑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当地教师的实际水平,避免操之过急。同时,评价指标要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不能过于繁琐。评价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比如评专题研究课,就应紧紧围绕专题进行评价,非专题性的问题可以适当从略。又如,有的课用的是带有实验性质的某种教法,评课时就要围绕该教法的要求来衡量。再如,对较差的课,要多从教学常规方面挖掘一些优点,建议方面的要求不宜过高;对较好的课,则重点抓住教改方面的优点予以肯定,提建议时要求可高一些,促使教师精益求精。如果评课时不注意评价的策略,则很难取得评课的实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 价 项 目分 值得 分

一般教学要求

1 教学目标明确、恰当,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40

2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 3 对教材理解准确,能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 4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5 注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师生关系融洽,有多向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

语文学科特殊要求7 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8 教学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现文道统一,语言、思维和情感统一。 9 能根据教材特点和课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符合语文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应要求。 教学基本功

10 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普通话标准,朗读能力强。 11 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点拨、诱导,善于应变。 12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含板书),目的明确,操作得当,效果明显。 教学效果13 学生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20

14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够提出问题,善于发表见解,乐于参与,敢于创新。 15 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和到应有的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目标。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评课稿

评课稿

四、周五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小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收获满满。而本次活动是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出现,更让我们感受到各位执教老师的智慧和魅力。现就谈谈我的学习所得:

一、课前谈话,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在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中,老师们都是借班上课,为了能更快更好地与孩子们合作配合好,使课堂更加得精彩。他们或是与孩子们聊名字,与孩子们拉近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或是让学生观察自己今天与第一次见面有什么不一样,与孩子们交流,又或是观看建湖水乡视频,并为教学内容作铺垫。

二、质疑问难,显示教师启发的魅力

在活动中,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启发着说“学贵有疑”,启发学生要学会疑问;有“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的鼓励,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方法引导,显示教师智慧的魅力

在这12节课上,老师们都在教孩子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如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二小的王老师,让学生将“瞻仰、繁衍后代”带入到句子中理解,将“瞻仰”带入到图片中运用说话。再如毓小的成老师等老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写下感受。三小的徐老师,先教学生用“读、注、品”的方法学习,再让学生自己用“读、注、品”的方法学习课文等等。教给孩子们有用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无不显示教师的智慧和魅力。

在这一天半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很多,同时要将所学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1篇: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难忘的八个字》评课稿

王凤莲

《难忘的八个字》是教科版语文三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如何进行好这课的教学?为了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四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团队。一次次的探究,一次次的研讨,我们四人从陌生到成为好朋友,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深刻体会,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匪浅。

本节课,我们团队的设计主要力图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1、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阅读文本等于在听作者讲话,朗读文本则等于代替作者说话。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的感受,使学生走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2、沟通教材内外,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我们团队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开放的,结合教材内卫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德育度兴趣,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积累。因此,在学习了《难忘的八个字》一文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了一篇与其类似的文章,既有利于深化本节课关于爱的主题,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实现了学习的延伸。

3、教给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无疑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论文 )本节课,我们团队希望教给学生用“抓住文中主要词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应该说,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4、让学生充分阅读,尊重学生的感受。“快乐读书屋”就是要让学生快乐地、自主地阅读课文;在自主阅读中,产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本节课,我们设计了多种阅读方式,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而且,每次阅读的目的和要求都是不同的,从扶到放,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有层次的推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

5、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应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们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并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爱心卡片。这样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由于我们团队成员经验不多,能力所限,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与预期效果有差距的地方。例如,教师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因为年轻,比较紧张,学生把“畸形”读成了“qixing”,没有及时纠正;可能是担心教学环节不能都完成,对课文的挖掘不是很深刻,有些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但是和别的同学重复了,就没有得到朗读展示的机会;对于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这部分环节时间过长,而且可能是为了拖延时间,教师语言重复过多;还有,“写爱心卡片”和“联系实际谈感想”两个环节的顺序安排不太合理,应该让学生先说后写。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团队的成员需要总结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提高的。我想说,虽然这节课结束了,但是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携手前进。

第12篇:小学语文评课标准

小学语文评课标准

2011-03-24 15:00:41|分类: 运用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教学目标明确。

1.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2.符合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的教学特点。

二、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1.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

2.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3.在学习中教师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规范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学习效果。

1.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2.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有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3.本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得到落实。

四、语文教育特点。

1.注意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2.注意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

3.根据汉语言文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

识字写字

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

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和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引导在语言实践中运用。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1.加强朗读教学,注重感悟的阅读方法。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4.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表达

1.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

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

3.有具体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4.重视修改及修改中的合作。

5.关注儿童生活实际。

五、教师教学素质。

1.善于观察学生,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3.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有感染力;

4.板书工整简洁、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13篇:小学语文评课用语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一)

1、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2、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3、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4、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通过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6、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7、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的能力很强,是一位素质较高的教师。

8、教学思路清晰,开课时教师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9、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内心体验,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10、运用课件创设识字,朗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感情朗读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并扎实有效;理解词语的方式灵活多样。

11、善于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分角色朗读也是一大亮点,指名让学生上台朗读,其他学生当评委,注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这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13、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14、抓住了本年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学法与写法上注重了指导,把课文当作了写作的范例,教学落实、清晰。教学过程平实,虽然不精彩,但很扎实。

15、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但读的形式主要是以齐读为主,显得有些比较单调。

16、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17、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18、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19、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0、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二)

21、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

22、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非常轻松。

23、小小的探索意在激发学生研究文章的兴趣。

24、引导初读,渐渐深入,教师精心设计,符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5、由整体感知,品味课文,研读课文。

26、以读为主线,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教师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

27、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把口语交际的方法引到阅读教学中去。

28、展开想象,让学生自由说说。并且设计活动性作业,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29、设计基础性作业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传统教学和发展性研究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

30、以“演”入情境。朗读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

3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表演能很快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人物。

32、教师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凭借教材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真正、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愿意、主动和别人交流的习惯。

33、教师创造的良好情境,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不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

34、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做得很好,学生应该自己做的事能交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不包办代替,把课堂交给学生。

35、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没有过多分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感受比较深刻,比较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通过交流加深印象,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6、教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指导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背一两部分,积累词句。

37、安排小导游活动,进行迁移训练,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语言。整节课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有活力。

38、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教者较好的利用多媒体营造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调动了学习

39、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0、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三)

4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42、整个教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

43、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44、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45、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人文熏陶。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

46、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平等的交往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受到鼓励、赞赏,使思维更加活跃,增强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47、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间,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充满师生平等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宽容、信任和民主。

48、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倡导自主学习。老师注重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述自己见解,不强求学生按自己的意思表达,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49、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通过学生的情绪体验来展现不同的心理感受。

50、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1、体验了课文的内含,又让学生在课文原有材料基础上进行拓展,使得生成与发掘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使得教材内容和体现的内含在课堂上得以延伸,使得课堂教学的功能出现了倍增效应。

5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的学习转变为个性主动参与探究、参与创造、参与发现的过程。

53、对学生评价标准的改变,注重发展与提高。

54、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55、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56、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

57、这位老师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强调了字词音韵的把握与情感的渲染。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8、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59、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让

学生做做小科学找出大自然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浏

览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养

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验力。

60、简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

而且思路清晰。

61、教学手段多样化,整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6

2、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6

3、识字讲方法,词语理解生活化。

6

4、整个识字过程,始终注重儿童中心。

6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表演体验,这时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动态发展的。

6

6、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词语,而且让学生回到文本再一次感情朗读,增强体会。

第14篇: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

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本单元的教学充满了人间真情,《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确实让我们体会到:真情给一个初学小提琴者带来的自信,以及给师生阅读后带来的感动。因为课文表现了德高望众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而真情像一轮暖阳能温暖你潮湿的心;也像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三位年轻教师也带着这样的真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同研了《唯一的听众》这一课。他们的教态、教法,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讨论、交流。这些精彩的发言也深深地启发着我,想对执教这一堂课的三位年轻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认识和体会。

罗正莉:能抓住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并且抓住课堂生存的资源,及时顺学而导,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教者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特别抓住了老教授平静的神态的有关句子,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小黑板上出示了三个句子:

1、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教者独具匠心,抓神态──“平静”一词。“平静地望着我”──这在问题中有三次出现。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句子,体会到了在“平静”中,包含着老教授对青年人的真诚帮助、鼓励、让他重拾信心,最后成为出色的小提琴手。

因为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几个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反复朗读,对引领全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这节课的板书过于简单,提的问题却比较琐碎。教者如果能指导学生抓住青年心理和行动上发生的变化(从灰心到恢复自信)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师生再进行一些互动,这样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产生更积极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同年级的教师应该共同来认识,探讨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学习,真正做到“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学语文等教学问题。

程丹丹:在开课以后,教者出示的“青年由„自卑‟到„自信‟”这条线非常清晰。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 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组织学生多次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交流,理解到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带领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抓住“有一次……像深深的潭水……”是本课堂的一大特色。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这种阅读教学的延伸不仅能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把师生们从语言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渐渐明白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是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为什么要抓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老师抓住了“老教授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这个比喻句。在课堂上,教者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深情的眼神包含着期望、关爱、鼓励、称赞、喜悦、提醒、更高的要求。学生将已学之词来理解眼神像潭水,说明他们的情感态度已经得到了升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以下两点:

1、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除了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还应注意写作方法的指导,做到三维目标的真正统一。

2、“为什么忘记是聋子?”可以通过找有关的句子来读,随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可是,教者除了自己讲解这句话的意思以后,又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这个教学环节就显得有些重复了,这部分教学时间,可以训练学生在这个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练笔机会。

徐洪凯:板书及漂亮的钢笔字是课堂的闪光之处。放手让学生去学,留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是值得赞赏的地方。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老妇人的语言,应该带着角色去读。说明老师已经发现了学生的不足之处,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尽管老师示范读了一遍,但收效还是不明显。

值得探讨的问题是:

1、徐老师虽然抓住了老妇人是教授、首席、聋子这三个词语并板书在黑板上,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通过记事来写人的写作技巧。这篇文章的两条主线非常鲜明:一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2、指导学生时,应该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文章中,老妇人的一句话,是统领全篇,深化主题的一个句子:“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句话应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体会,谈感受。

一、“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这是老教授对小伙子的鼓励。

二、“可惜我耳朵聋了。”这善意的谎言,让人感受到真情的美好,也减少了小伙子的心理压力。

三、假设她不是聋子,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在林中独享的幽静。两条主线合二为一了。假设她不是聋子,小伙子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的琴声,早就没有勇气在老妇人面前献丑,也许离开了树林。

正因为她是所谓的聋子,小伙子才没有离开树林,不介意老妇人的在场,继续练琴,直至由自卑到自信。

也因为有这位老妇人的“请继续吧”,小伙子才有自信心,越拉越好,最后才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因而才有最后的点题,“在众多的听众中,他始终会想起„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小伙子唯一的听众。”这样,可以在教学中真正实现认知与情感目标的统一。

我认为,文章的重点句子虽然很多,但在繁琐的分析与提问中,学生的思维是禁锢的,收效也不明显。但有时抓住

一、二个关键的句子,就能触动整篇课文,对其他句子的理解也会触类旁通。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老师也能充分利用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所获。

总之,“同研一堂课”,分别上出了三位年轻人的风采,特色。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涵的老教授和青年的真情,以及青年在拉小提琴中由自卑到自信的全过程。共同的教学目标均以“人本教育”为理念,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学,让爱与真情贯穿始终,语言文字的训练也真正落实到了实处。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却给新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最终达到了同学校、同年级的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教研目的。

今天上午听了吴老师的《唯一的听众》,吴老师把我和同学们带进了老教授美好的心灵世界。 课堂中吴老师抓住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特点,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并且抓住课堂生存的资源,及时顺学而导,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表达完全是在与文本对话之后的有感而发。教师鼓励、赞赏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涓涓细水潺潺而流;学生的心门似春的柴扉轻轻洞开。在这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中,学生对人物有了深切的体会:老教授的爱护年青人成才,“我”的缺乏自信心。 读、悟、议、写的同构共建:整节课,学生读书、感悟、议论、表达写话,浑然一体,处理得张弛有度、舒卷自如,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基础,知识结构,又感悟到了道理,提高了认识。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

2、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听课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题的特点,吴老师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在这一环节中吴老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

吴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励与帮助之后,让学生写一些想对老人说的话,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四、质疑贯穿整节课,形式多样,如课题质疑、随读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等等,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

第15篇: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模板

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个人认为吴老师这堂课的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中,吴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

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吴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快速浏览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这段时,老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到„„,再引导理解重点词:„„等词之后齐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接着,让学生„„,把学生感知的画面生动、直观、形象地再现出来,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表达出此时的心声,真切感人,易达到高潮,引起共鸣。最后通过朗读,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本文由找教案网提供,仅供参考。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初读课文后的质疑问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观看了„„课件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来想象,自由表达出来。当看完了„„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CAL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CAL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吴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CAL,如:在教学„„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CAL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都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这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值得改进。

总之,吴老师这堂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教态自然、语言规范、板书工整、读说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注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个人认为是一堂较成功的课例。

第16篇:小学语文评课稿

凌亦祥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更有着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特点。周海伟老师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真正的目的。周海伟老师找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火花。 (1)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文章的字词中蕴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字词反复品味,才能较好地领会思想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思想素质的目的。周海伟老师在字词教学中注意通过对学生识字组词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初读课文时周海伟老师让学生在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中哪一个词与题目最密切?周海伟老师抓住了学生提出的劝告一词学习生字“劝”和劝告的意思,进而深入问一句:“围绕劝告你最想提哪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了教育。周海伟老师把握字词的意义,掌握好时机,灵活多样地寓教育与字词训练中,长此下去势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课文教学中,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之中,没有完整的序列。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能发挥课文教学的基础作用。例如《亡羊补牢》一文中,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劝告?怎样劝告?结果怎样?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应该听从别人的劝告。又如在教学第

四、五自然段时教师提出: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养羊人后悔?他会怎样想?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同桌表演从中受到教育。总而言之,周海伟老师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借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田。

总之,语文和思品学科的整合,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展现语文人文价值。它使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因此,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各科知识互为促进,有机融合与一体,让学生有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第17篇:小学语文评课主持词

小学语文评课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1.上周,我们组年轻、聪慧、好学的张莉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大大的荷叶》。为了上好这节课,张莉老师认真的研读教材,虚心的向组内的老教师请教,并不断的进行试上,十个班几乎上了一遍。课堂效果也已显而易见,下面我们就让张莉老师从自己的备课、上课以及课后的反思等方面来分析一下自己的这堂课.

2、刚才我们听了张莉老师对自己课的阐述与评价,从她的反思,我们既看到了这一节语文课的成功又明白了这一节语文课的不足之处。

下面我们进行评课阶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参加我们今天评课的老师都是我们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各位老师,可以畅所欲言,既要吸取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也要提出可改进的地方,以求进步。

(1)下面有请一年级组的杨倩老师对张莉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总结:杨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感谢杨老师精彩的点评。

听课的感受。

总结:感谢冯老师从以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情怀,以敏锐的眼光对这节语文课做了精彩的引领指导。

(3)下面有请四年级组的________老师对张莉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总结:_______老师的点评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昨天的课堂,非常精彩,谢谢!

(4)下面有请五年级组的________老师对张莉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总结:有人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正因为课堂教学艺术的缺憾才显出它的真实与美丽、生动与鲜活。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与现实总有差距,我们研讨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再次感谢__________老师精彩的点评。

己听课的感受。

总结:_______老师的评价很中肯,能够捕捉教学中的亮点、突出重点进行客观的评价,有理有据,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结束语:如果说听好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听各位老师的点评更是一种享受。各位的点评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同一个课堂,同一个梦想。带着各位老师的鼓励和点拨,希望张莉老师们在教学艺术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本次评课活动到此结束!

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

2013-3-19

第18篇: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稿

《威尼斯的小艇》评课稿

龙华中心小学蔡志梅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真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整节课紧扣单元目标和学段目标。《威尼斯的小艇》是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这篇课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三

个方面来介绍,陈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小艇的样子,同时注重学文,教学中把握住了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在突出小艇样子上的特点。在了解了船夫的技术时,陈老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为什么能生动地描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进而加以练笔训练。

再次,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这节课教学的内容较多,但是施老师并没有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生字的书写,注重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这节课中,郑老师采用默读、齐读、范读、赛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异国的风情。学生通过读,理解了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掌握了运用打比方、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以及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使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还有,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营造情景的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就利用图片和音乐,把学生带入威尼斯,诱发了学生美好的想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因而在感情朗读时也读得投入,读得优美。优美的课件设计带领学生了解外国风俗、地域风情,这节课的学习不正是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好奇心的有利时机吗?

这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设计的一节课。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这节课是值得我们推敲,研究的。

《小白兔和小灰兔》评课稿

龙华中心小学周文英2012.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描述了两只可爱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礼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后不同的表现——小白兔辛勤耕种,小灰兔贪图享受,结果也不同——小白兔种的菜丰收了,小灰兔却把菜吃完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文章通过对比的写法,把小白兔的勤劳和小灰兔的懒惰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位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堂轻松、快乐、有意义的语文课。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识字认字激趣。 ( http://) 丁老师重视让学生从自我出发,鼓励学生选自己认识的字介绍识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认字。这样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图文结合激趣。在分析课文时,

吴老师主要通过图文结合来上。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幅图(画的是老山羊送给小灰兔一车白菜,而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菜子)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课文中哪几段写的就是这幅图中的内容,然后再来指导朗读。再出示文中第四幅图(画的是小灰兔又来向老山羊要白菜,而小白兔却给老山羊送来了白菜),请小朋友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哪几段写的是这幅图的内容。最后一起出示两幅图,说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因为小灰兔只吃不干活,小白兔却自己种来吃。通过图文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三、结尾悬念激趣。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结尾处常常留下余味,教师如能处理好课文的结尾,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在课文上完时,吴老师又问学生,如果你们是小白兔或小灰兔,你们想想接下

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时候学生兴趣大增,“我会向小白兔要一包菜子自己种”各种各样的答案从学生的口中讲出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当然,依据课文体裁、题材的不同,还可灵活多样的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为契机,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引领他们步入自主学习的天地。

总之,两位老师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这课时,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5玲玲的画评课稿

2012-5-11龙华中心林慧媚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很感谢赖店中心的这次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学习并与大家一同探讨。也很感谢我们赖店中心的宋丽钦、傅美容老师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两节研讨的课例。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玲玲的画》是第七组中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来编排的。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课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

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今天这两节课的教学效果,大家都看到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得兴趣盎然。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两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有不妥之处还望在座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宋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能根据低年级的认知特

《小学语文评课稿》出自: 链接地址:http://

第19篇: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

我应邀参加了这次林芝广东实验学校举办的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前天和昨天共听了8位老师的8节小语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当时与老师们在课后作了短暂交流,现在集中谈谈我的看法和意见,并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听课整体印象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教研工作,希望老师们快速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听了劳校长和广东援藏的葛校长以及教务处阮主任的介绍,知道他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指导帮助老师们不断进步,我感到很高兴,觉得咱们这所新建的学校很是值得期待。学校的设备配置很不错,班班都有数字化讲台,每节课都可以用课件;虽然老师们制作的课件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是很有利于老师们的成长的。

上公开课的8位老师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设计上下了些功夫,教学态度非常严肃认真。老师们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基本功和基础较好。每节课都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例如低年级的识字和朗读、中年级的阅读理解,学生们显然是学有所获的。

咱们实验学校语文组的老师来自地直学校和各县乡学校,具有不同特点和差异,而且有的是中学老师来担任小学老师,有的是非语文老师来当语文老师,要把这样的队伍打造成一个精英团队是尚需时日的。我觉得,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缺点和问题还是比较多,指出来对大家改进教学大有帮助,我这里就着重谈问题。我们地区有的学校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存在怕得罪同行而在评课中尽说好话的不正常现象,这种状况应该改变。我这个二线专职教研员一直对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中小学老师们深怀敬意,但我经常到中小学听课,总是喋喋不休地挑毛病、找问题,实际上老师们也是乐于接受的。下面我具体谈谈我对每节课的看法,主要谈缺点和问题,不一定都对,敬请大家谅解。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五(2)班《晏子使楚》。

学生掌握生字情况较好,但学生把“侮辱”的“侮”这个三声字读成一声字,老师未纠正。老师准确地解释了课题,但没有讲讲齐国和楚国在今天的哪个地方,讲讲很有必要。老师开头用绕口令引出课题,但绕口令的“巧舌”与晏子的“巧舌”没什么联系,前者是发音技巧,后者是智慧的体现。“敝国”当然是谦称,但能否讲一下“敝”的本义?

这篇课文在朗读训练中最适合分角色朗读,但未采用。概括全文大意,好像老师是从教参上搬来的,如果口语化一些更好。

晏子与楚王的三次较量,应由老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直接给出答案很不可取。也未弄清楚楚王设狗洞让晏子钻、讥讽齐国无人、抓获齐国偷盗者是楚王故意为之。

吉鸿昌口头反击洋人捍卫中国人尊严的故事,非常精彩,以此拓展训练学生思维很好,但学生答不出吉鸿昌说了什么话,老师就给出了答案,也未解释是何意思。

学生们该怎么做?学生说“武力解决”。老师缺乏正确引导。老师又说有些时候不该侮辱人,未讲要看什么情况,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是非善恶等不能容忍,但遇到一些生活小事和矛盾则要忍让。

后有充裕时间,仍未分角色朗读,只是齐读了一遍。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学生讲得较好。这方面还要加强。

“楚王故意笑起来”,没听见师生模仿楚王笑声。读课文,要入情入境,读出滋味儿来。

感觉整堂课不够精彩。老师教学语言比较平淡,无激情。作教学设计时不能不想到学生。

2、一(2)班《松鼠和松果》。

这节课主要是训练朗读。老师的教学语言和范读、领读饱含感情,值得大家学习。

出示儿歌型谜语,老师读了一遍,学生说出答案。为何不指名学生读?

老师强调“又”字重读,未指名学生模仿老师重读。老师又纠正了多处读法,还是未让学生单个模仿老师读法。

老师对全文边读边问,显得支离破碎,目的不明确。整节课学生读得有气无力。有的学生读得结巴不流利,未重视单个学生朗读过关。这是三个较严重的问题。

还有个大问题:老师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个独词句或一个分句,这就很别扭,导致整篇文气不畅,很不利于感受文意。至少要读整句,在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地方停下。

3、三(1)班《亡羊补牢》。

板书字体不是很好,要加强训练。

对“寓言”的解释不够准确。“寓”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却不是动词短语“讲道理”,“言”是名词嘛,“寓言”即“有所寄托的话”,是文学作品,发言稿《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

老师要求学生概括全文内容,学生基本上是读全文作答,老师示范概括,未引导学生概括,教给学生方法。

同桌互议、集体交流这两个环节做得不够。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让几名学生上台表演。遗憾的是学生按课文内容表演,并没有创造性地表演课文外的想象对话。老师未发现活动不成功。

“养羊人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课文中的此话似乎不合情理,师生均未质疑。

4、二(1)班《北京亮起来了》。

老师声音洪亮。板书字体较好。

老师问学生喜欢题目中的哪个字,不妥。字词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在句中用得准确、鲜明、生动才叫好。

学生默读、齐读较多,朗读不够,尤其是指名学生读更少,不大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20分钟后才指名学生读。单个读比齐读更重要。

师生解决问题落实得不够好,分析课文有些琐碎杂乱,给人印象不深。老师讲得多些,学生有点处于被动状态。

先阅读分析课文后认生字?还是先扫除文字障碍再来学习课文内容为好。

学习生字时,为什么去掉拼音后不指名学生读,只是齐读?要检验每个学生是否都会认读生字,一个个过关。老师组词让学生读,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组词?

字谜识字法并不太好,例如:扮:一只手捡了一分钱;犹:一条狗咬掉了龙的尾巴;烁:火很快乐就闪“烁”了。这很牵强,只能偶尔一用。后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识记字形结构的简便方法。

时间安排不当,造成拖堂。

5、一(1)班《松鼠和松果》。

这是一节识字课,下一节复习生字并重点训练朗读。

学生把“以”说成“以经的以”,显然不对,老师未纠错。

老师把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归了类,但在分析字形结构时未归类。

分析结构时,师生说“口和斤组在一起是听字”等等,这很麻烦。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识记字形结构的简便方法:独体字就说是独体字,如“果、用、口”等;左右结构的字就说“什么旁,什么边”,如“对、析、结”,说成“又字旁,寸字边”、“木字旁,斤字边”、“绞丝旁,吉字边”;上下结构的字就说“什么头,什么底”,如“字、简、音”,说成“宝盖头,子字底”、“竹字头,间字底”、“立字头,日字底”;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就说“什么框,什么心”,如“国、麻、这”,说成“口字框,玉字心”、“广字框,林字心”、“走之框,文字心”。这很简便实用,教学语言也干净利落。

这节识字课,未教写字,也是缺憾。不能顾此失彼。

最后只用4分钟读文,时间太少了。要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互相促进。

6、四(2)班《蝙蝠和雷达》。

学生认读生字、老师纠正学生读课文时的发音和添字丢字、多音字组词等情况都比较好,但“塞”未组成“塞外”。

这节课有两个大问题。

一是贴标签分析法。老师先给出段落大意,再让学生找段落。只能是感悟课文后经过思考归纳出段落大意,而不是先有答案再找内容来印证。我地区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类似情况。这样教,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高。

二是教学法太传统、太陈旧。例如给课文分段等,学生被老师牵着走。

还有,老师让学生质疑,学生提的问题都是课文中有现成答案的,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整节课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

7、二(2)班《难忘的泼水节》。

虽说是借班上课,老师也应纠正学生齐读时的唱读不良习惯,然而老师不但没纠正,反而说“读得真好”。

认字时,也没有让学生自己组词,由老师代劳了。也没有进行写字练习。后让学生在句中认读生字,不如让学生再读读课文。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老师范读时读得很平淡,没有读出高昂的语调和拉长声音的语气。后面的抒情文字,老师也是读得感情不到位。老师们应加强朗读、朗诵练习,给学生做好示范。“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师生把文章读好了,读出意思和滋味儿来了,文意尽显,课文是无需繁琐讲解的。

8、四(1)班《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这位老师的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也好看。教态亲切自然,声音动听。提出的三个问题具有启发性,引起学生思考。还给学生传授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山麓”的“麓”和“概括”的“概”,老师没读正确。老师们应养成勤翻字典词典的好习惯,遇到把握不准的读音都要查一查。

学生小声读、默读课文时间较多,多形式朗读较少。一至九年级,都要狠抓朗读,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写一条关于保护家乡河的环保标语。其实完全可以在课内用几分钟时间完成。一节课内要尽量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三、几点建议

1、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经常听课评课,经常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希望广东援藏老师和骨干老师搞好对语文组全体老师的传帮带,有你们的指导和帮助,大家一定会很快进步,很快让人刮目相看。

2、老师们要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一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今中外文学知识以及语文教学法等。二是要掌握丰富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多看这方面的专著和优秀文章,多看小语教学方面的刊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三是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有效实施,课后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3、重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掌握其基本内容,吃透其精神实质。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不断创新,跟上新课改的步伐,符合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努力成为优秀教师。

第20篇:语文评课

语文评课

听了王老师的课,谈几点感受:

首先,王老师设计了通过师生的交流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了在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植物。

第二,王老师在书写课题时提醒学生认真看老师的书写,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适合她们三(2)班,让她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认真书写的熏陶,也进行了字词音形的复习。

第三,多媒体的制作,更有利于她的教学,旅行家树是一种不常见的树。于是王老师收集了旅行家树的图片,让学生亲眼感受到了旅行家树的外形奇特。

《小狗杜克》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动物是有感情的,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一、钱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开门见山地叙述道:小狗杜克不仅是一只可爱的狗,更是一只英雄的狗,然后通过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课堂上,钱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冲突,品读最感动的语句,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体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

我觉得钱老师在前半节课中更紧凑点,应更舍得花时间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情感的拥抱。

王老师的这堂拼音教学课给我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活泼、生动、有趣、有效。

王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拉进了跟小朋友之间的距离,设计了很多儿歌、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学而牢固地掌握了复韵母的认读和标调规律。

整堂课节奏紧凑,设计新颖合理,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

唐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是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她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老天鹅和众天鹅的不同表现,给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快速掌握课文重点。唐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天鹅的三次叫声,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时刻的情况,读出不同的语气。老师深情并茂,充分调动起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同时还能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团结协作,把教学目标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每次听唐老师的课,我觉得都是一种享受,深深被她的全身心投入而感动。她的声音、她的手势、她的神情,总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唐老师在《天鹅的故事》教学中,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情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从而使学生从本课中学习到老天鹅的精神。

#

今天听了王老师的课,感觉生动活泼。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一个月,上课肯定需要老师的大力引导,王老师就是采用了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王老师很有亲和力,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在教学中,王老师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语文,是学生注重积累。

今天听了任老师的课,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所有听课的人都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神奇和伟大。任老师刚接手三(1)班一个月,她发现班中课堂气氛较沉闷,于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任老师在极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再一次听到王老师的课,望尘莫及的这种感觉又一次油然而升。音色美,肢体语言美,教学设计美!王老师在整堂课中以她高涨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引领小朋友进入一个个知识点,小朋友也极其投入到学习中去。

今天,听了任老师的课,感觉到在她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一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灵活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在听课的领导和教师们面前展现了一节“活而实”的语文课,展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风采,展现了一节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

今天,听了任老师的课,感觉到在她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一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灵活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在听课的领导和教师们面前展现了一节“活而实”的语文课,展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风采,展现了一节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

听了王老师的课,说说我的感受:王老师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我认为,读的形式如果再多点,就更好了。

唐老师的课总能给我全新的感受,全新的体会。在教学中,她注重为学生创设特有的学习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唐老师的课最精彩也最让我佩服的是她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时,不是对语文知识的反复讲解,也不是用练习反复操练来进行的,而是通过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

王老师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其他能力的提高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课堂上学生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在道德、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获得启示。

钱老师在教学中干练、利落,没有婆婆妈妈的说道,语言清晰流畅,讲解到位,能够紧抓学生的情绪变化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学习,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钱老师在教学中干练、利落,没有婆婆妈妈的说道,语言清晰流畅,讲解到位,能够紧抓学生的情绪变化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学习,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听了钱春梅老师的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教材所蕴藏的活力与魅力,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触摸、感受、体会、领悟文本,形式多样,进行语文训练的渠道丰富,从而帮助学生去积累、延伸。教师的启发恰当,一个个环节连接顺畅,相信,学生一定有很大的收获。

虽然是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但我被她始终高涨的热情、饱满的精神所感染,一堂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课有这么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应归功于教师平日的努力,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听了王老师的课,我深深感到其扎实的基本功,她悦耳动听的音色,感染了我,更吸引了在座每一位一年级的孩子,使孩子们在愉快中度过了漫长的一堂课,学到了新本领;在教学时,王老师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方式,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

第一次听钱老师的课,感觉她上课风格与她人一样,很\"嗲\",从她的课上可看出,她平时对孩子基本功抓得比较扎实,对教材把握也较到位,能引导孩子体会文本,帮助孩子积累,如果长此下去,对孩子提高阅读水平肯定有好处.

我听了王雅静老师的《旅行家树》,感觉小王上课总是这么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对问题、板书的设计和作业的布置都做过深入仔细地研究。印象特别深的是王老师设计的三个说话练习,分别是:用“那么……那么……”造句;因为( ),所以叫旅行家树;用“既……又……”造句,看的出小王十分注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我认为这里的练习有些重复,出现了两句造句,选其一即可,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训练让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完整,说生动,而且如能挑选其一让学生写下来,则更好。

听了任熳老师的《海底世界》,觉得任老师教态十分自然,语言也很亲切,课件制作的特别精美。任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对学生目标要求也让人一目了然,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词语的训练、有句的训练、更有段的训练,层层递进,而且任老师也很注重训练学生把话讲完整,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很值得我学习。

王老师的课堂设计十分巧妙,以三只可爱的小兔引出三个复韵母的教学,并将巩固练习穿插在一首首儿歌中。一年级小朋友的兴趣被充分得到了调动,在快乐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对于初上一年级的我来说,真是受益不浅。

王老师的课如其本人:朴实无华却能让人感受其内涵。在教学中,王老师从字词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的基本功得到了真正锻炼;三个句式的练习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一次次得到感悟。

听了王雅静老师的这堂课,觉得王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上课有条不紊,板书设计独到.尤其重视学生字词的训练,王老师设计了三个说话练习,通过用“那么……那么……”造句;因为( ),所以叫旅行家树;用“既……又……”造句,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王晓芬老师的这堂课,教学设计别具匠心,通过三只兔子,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把整堂课串了起来,引出了三个复韵母的教学,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王晓芬老师通过她精心的设计,使一堂简单的拼音教学课变得有趣生动,孩子们在游戏中尝试\\发现\\合作\\探究.整堂课充满了活力\\乐趣,孩子们学得既轻松又扎实.

听了钱春梅老师的《小狗杜克》一课,感触最深的是:钱老是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美好情感,激发了学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任熳老师上课教态亲切自然,整个教学过程任老师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板书设计合理,通过板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到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唐颖敏老师在这堂课中注重了新课标新课程教材的特点,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成为互动的平台,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的参与者和与会的倾听者以美的体验和享受。

这是我第一次听任熳老师上课,她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任老师以极大的热情准备着这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唤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态亲切、自然,评价注重激励,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胆展示、平等交流的舞台。

任熳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我听了王雅静老师的课,感觉王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在教学中穿插了好几个说话练习,恰到好处,为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果在朗读方面再加强一点训练会更好!

钱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本,教师只不过起指导,引领的作用.整堂课中钱老师把思想教育贯穿始终,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王雅静老师的课朴实又扎实,在课上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同时也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选择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感悟,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学生接受。

《小学语文评课范文.doc》
小学语文评课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