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后反思范文

2022-07-22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音乐课后反思

篇1: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里有一首歌是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学这首歌,总会让我对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而学生在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的同时,也确实地被李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所感染。

2、《春来了》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歌曲,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特点,灵活的创作。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活动注意学习的感悟、体验,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达到教学目标。在导课中,请学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师的范唱,是让学生对歌曲的提前感受,紧接着让学生打三拍子的指挥拍,自由表现三拍子和跳华尔兹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内容上。同时,使学生在不止不觉中学习了歌曲,也不会感觉枯燥。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这首歌曲教师没有教唱旋律,但在导课和教师的范唱以及表现歌曲三拍子节奏、相互问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层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律动中有意识的有目的学习了歌曲。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如在导课中,我先让学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特点。紧接着放《春来了》歌曲导课,将学生带入到》“春天”这个特殊的情景,启发学生说春天到了,引起周围变化的愿望。最后,请学生用贴春天图画、朗诵春天诗歌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将美术、语文学科的相关的内容和音乐课内容融合了起来。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体验教学。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用歌曲旋律,创作夏、秋、冬之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歌曲的旋律,(本节课通过学生跳、教师范唱,反复听、学生唱和创作时听歌曲伴奏,学生共听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让学生在创作过趁中,锻炼了自己交流沟通、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体的使用也受到了恰当的效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考虑到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3、《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了》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在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音乐知识降记号教学环节中,针对枯燥的乐理,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呢?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找朋友》,把学过的音乐记号制成卡片,挂在学生胸前,我和他们一起表演,让学生找出好朋友升记号。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同学们认识了降记号,课堂气氛活跃。

2、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歌、或舞,或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来摹仿马蹄和铃铛声,还有的扮演飞马在天空中奔跑,课堂犹如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表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能力。

3、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你觉得我们唱得怎么样?你对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歌曲的艺术处理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的情况下,再进行表演,效果会更好。

2、学生课堂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进行教育,如拿打击乐器时,学生有抢的现象。

4、《美丽的黄昏》教学反

《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部轮唱很难施行.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因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本身的素质其实并不高,对于三拍子的节奏感也并不很好,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很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我觉得在这个部分我的引导欠缺,第二组的进入我应该事先请他们看着老师,听着老师帮助他们一起唱的音高,老师再进行一次示范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庆幸的是第一声部唱的挺好,并没有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而跑调。本课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二部轮唱了,唱好唱不好是关键,前面的所有练习都是为了二部轮唱而准备的,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练习练习多练习,再多唱几遍就会好了,这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二部轮唱的实践训练,在认知上并未要求,所以先给他们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实践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好起来的。

5、《在葡萄架下》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让孩子快乐中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做一个自信、乐观、善于合作的人。

6、音乐欣赏课《赛马》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7、《春节序曲》教学反思

第一.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得当,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简练,情感投入,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

第二. 本节课注重了新课标中对欣赏课“听”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中以提高听觉能力为中心。虽然这首乐曲较长,但教师仍然设计了“整体——部分——整体”听赏的教学步骤,保证了学生充分聆听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更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 给学生设计创造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设计了“为乐曲取名字”、“即兴编歌词对答演唱”、“用绸棒表现出音乐要素的变化”、“随音乐自编动作表演过年的热闹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 这首乐曲有四条主题旋律,教师选择由学生听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选择其中一条进行视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谱负担,避免了单调、枯燥的知识性的学习。

第五. 渗透了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六. 教学媒体的选择朴实无华、经济实用。

8、《苗岭的早晨》教学反思

片段:

听《苗岭的早晨》两遍,一遍由口笛独奏,一首由小提琴独奏,设计意图:区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问方式一

师:“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

生:“一个明亮,一个不太明亮。”

生:“”

提问方式二

师:“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首,我觉得第一首听起来很明亮。” 生:“我也喜欢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听起来很清脆。”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很悠扬。”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为我喜欢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很柔和,我很喜欢。”

反思:提问方式一中,教师所提问题实在让学生难以回答,因为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第二种提问方式,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篇2: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大华学校 臧风仙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

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篇3: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后反思

《你的名字叫什么》课后反思

今天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们学的是《你的名字叫什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就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在坐的最好的小朋友面前,竖起大拇指,这一竖,引得其他小朋友马上坐得端端正正了,在课的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以后,你们的音乐课,就由我来做你们的音乐老师了,你们想认识我吗?”“想!”,“既然我们上得是音乐课,那么,老师想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介绍我自己,你们可要听好了,我叫于老 师,我叫于老 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节奏:** *下面,我想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朋友,那么你能不能学着于老师,用音乐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自己呢?”一下子,十几双小手高高举了起来,我叫起一个学生,轻轻对她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她高兴地拍手说:“我叫** *,我叫** *!”,于是,我又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最后一句对她说:“你的名字真好听!”同时,奖了她一个笑脸,这下,孩子们可激动了,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经过一番“开火车”后,孩子们基本上把这首歌曲在无形中学会了,接着,我对学生说:“因为我们上的是音乐课,以后我们就要用音乐的方式来进行上、下课问好,你们想学吗?”“想!”一声高过一声!忽然有个声音说:“哇,音乐老师好厉害啊!”当我们经过比赛、游戏等过程学完上、下课问好及“静坐”音乐后,我们的下课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起来了,课后,有几个孩子跑来对我说:“于老师,你真厉害!”呵呵„„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语”,竟让我一下子有点“飘飘然”了!今天的音乐教学真得让我很快乐!

《拉勾勾》课后反思

本单元主题好朋友,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爱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其中表演>,学生拉着勾勾唱歌,感觉到了学生们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其多列》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的速度欢快活泼,但节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稍快了一些,学生不是很容易掌握和学唱。在这首歌曲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采用钢琴伴奏,便于学生演唱和学唱。在学习歌词的时候,第一段有两句歌词学生总是唱不清楚,(上山坡去捻竹叶,带上长刀砍竹筒),于是教师通过分解表演动作,让学生来猜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歌词表达的意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是很重要的,唱游教学是活动型的课程,离不开动作,更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在律动《其多列》中,我先将捻、吹、砍、背四个动作,一一示范和讲解给学生看,然后,在完整的音乐中做一个完整的示范。示范时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做反向动作,背对学生做正向动作。生动形象的动作,帮助学生全面感受和理解音乐。接着,我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提醒学生动作要符合音乐总的情绪和音乐的节奏、节拍的特点,速度力度的变化等等。让学生随着音乐的结构完整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这首歌曲的律动了。

让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机会。音乐游戏中无论是有主题的游戏还是无主题的游戏,都可以试着让孩子们去表演,这样可以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个性内向的孩子,更需要耐心的讲解,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跳绳》课后反思

《跳绳》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安排让个别学生上台来跳绳的,但是学生一听可以上来跳绳都非常激动,结果有半个班的学生都跑上来了,顿时没了该有的课堂秩序,这种情况在以往是不被允许的。孩子因为有兴趣演唱的歌曲也特别的专著,很快就背过了歌词。所以,在反对“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行为和言论的“自由”吧!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习活动。效果会更好哦!

《国旗国旗真美丽》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肆意的展现自信心、忘我的表现自己的才能、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把音乐课堂真正的变成学生自我的快乐的、忘我的课堂。

《同唱一首歌》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用舞蹈引路,让学生知道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了主题。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节奏,歌曲模唱,按节奏朗读歌词并能填词演唱来掌握歌曲。到自己创编动作,能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与最后开的一个小型音乐会来加以巩固歌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熟悉它,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和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喜悦的心情。

课堂里,前面几个环节都还不错,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活跃。但是在填词演唱这一环节里,第一,让学生唱的时间

太短,没有把歌曲唱熟;第二,我没有放开,总担心学生没有唱好或者是不会唱,在他们唱的时候,总是有我的声音。学生很被动,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导致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演唱气氛不够高,演唱质量也不够好。如果在前面几个环节里节奏快些,争取一些时间放在填词演唱这一环节中,我改变原有的主动身份,充分展现学生主体,让他们自己唱,使之产生极高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增强了主体参入意识,形成了教与学的整合。出现乐句错误时,我再单独把错误句弹琴教唱,纠正。那么歌曲掌握的会非常熟练。另外在创编动作这一环节里,总是在教学生怎么做,没有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没有充分的让他们自己展示。在最后开的一个小型音乐会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歌、或舞、或用乐器伴奏,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积极性很高。在这一环节里同时也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进行教育,如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抢位置等现象。 在以后的课堂里,改变以上的一些方式方法,相信学生对音乐会增加更浓烈的兴趣。

《动物说话》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聆听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中的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

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放松的、活跃的心里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我有一只小羊羔》课后反思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一、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在上课的过程我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例:

1、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用节奏来说出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活动中,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创编活动的背景音乐等,都以音乐为主。

二、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静静的夜》课后反思

今天上课的教学内容是聆听并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和聆听歌曲《摇篮曲》,这两首歌曲都是非常有意境的歌曲,通过聆听演唱,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

我首先安排学生静静聆听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使学生对歌曲的意境及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有所感受。在第二次聆听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边听边随音乐摇动身体。第三次聆听的时候,学生已经能基本哼唱歌曲了,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歌词听音乐对口型,但不发出声音,还是以听为主。在第四次聆听的时候,学生已经用听唱法学会了这首歌曲,接着通过跟钢琴伴奏演唱,学生已经熟练学会了这首歌曲。

聆听《摇篮曲》,在聆听之前我给学生出示一个问题: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由于学生听地很认真,一遍结束后基本上都能回答出不同点:《小宝宝睡着了》是童声合唱、中国的歌曲,《摇篮曲》是女声独唱我、外国的歌曲;相同点:速度都很慢,唱得都很温柔。关注找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教学设计,是我临时想起来的,让学生从声音、速度等方面来分析歌曲,这其实已经超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学生并没有觉得难以掌握,发而效果变地更好。看来有时候课外的知识补充,学生还是能接受的。

《洗手绢》课后反思

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自由地学习,我想首先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不仅要求老师从语言上、表情上贴近他们,还要真正和他们平等相待,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当然,也不是毫无顾忌,要上他们直到上课与下课是有所区别的)。在教《洗手绢》一课时,我让他们分别说出他们是不是经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早期叠被子、穿衣服、系鞋带。进而引导他们说出洗衣服,洗手绢,导入课题。然后让他们描绘在洗衣服的时候的天气情况、心情、洗完衣服后心情又是什么样的。这样歌曲的内容很快就学会了。在无意识中,他们自己创编了动作,开始显得拘谨,经老师鼓励,有的学生竟走到教室中间去表演。好不热闹。

《小青蛙找家》课后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人音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这一课本人拟订

的目标是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能理解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小蜻蜓》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习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法国号》课后反思

歌曲是三拍子,弹奏曲子拍出它的强弱,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准确的拍出强弱弱的规律。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强弱拍,我引导他们用多种形式去拍弱拍,如:拍腿、拍肩、拍肚子等。学生掌握的非常好,兴致也很高。但在这里我忽略了一点,没有恰到好处的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带上表情去拍手。

在读歌词的环节,我将难点:“那就是我的法国号”。提出来单独的读出来请生听我将哪2个字读的长些。通过听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我”、“法”字拖的长些。当他们找出来后我再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让孩子们重视到这个地方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这样他们很快就将这个难点攻破了。

在学唱歌曲的时候我请生和我一起接龙唱词,这个方法在这儿不太合理。它一般只能用在学会歌曲后用多种形式去演唱,而不是学唱歌曲的一种方法。学唱时还是要注意保持完整性。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唱出歌曲断和连的感觉。

《布娃娃弹琴》课后反思

歌曲〈布娃娃弹琴〉 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儿童歌曲,结构是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五声宫调式,乐曲中仅使用了五个音,因为采用了重复、变化重复的手法,使人感到更有儿童趣味。曲中四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即描绘了丁冬的琴声,又使歌曲充满了活力。配之级进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刻画了布娃娃弹琴的可爱形象。

《火车开了》课后反思

《火车开了》一课,我的教学思路的设计是通过发现问题的方法来引入教学→教唱

1、

2、4乐句→学唱全曲→学生自由表现你听到的歌曲内容→在尽情的表演中学生不断的重复歌曲的旋律,让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课后,仔细想想这节课,我觉得非常有收获。它让我在认为最适合自己实验方法之外又发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灵活变化,两种教学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实验方案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同时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才乐于接受,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欢

《躲猫猫》课后反思

这是首充满童趣的歌曲,我不想以已往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套牢了,而是把这节课设计成了游戏教学,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一开始,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做拍手游戏,学生们从小就会玩拍手游戏,从一拍到十,一边拍一边数。学生的兴趣自然很高,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做了铺垫。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做的游戏和苗族小朋友做的游戏作对比,苗族小朋友做的游戏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自己通过听、说、唱、想等多项活动来学习歌曲,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我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我尽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唱一首歌,而是在这一堂课中成为创造表现的主人,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音乐的美,不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体动作,更要用心灵去体会。

《龙咚镪》课后反思

歌曲《龙咚镪》是一首很民族气息的歌曲,歌词按照节奏会读之后,刚一打开录音机听范唱,一个孩子听到音乐后就脱口而出:“开始唱戏了!”随后使劲地在“咚咚咚咚呛”这一句“呛”的字音上用铅笔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这一举动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兴趣。于是我提出了:大家认真听音乐,当你听到“呛”字时,就用铅笔敲一下文具盒。这一来教室沸腾了,又很快静了下来。第一次没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衬词“咚咚咚咚呛”全敲了起来;第二次在强调了要求之后,95%的学生能够作到。学生的兴趣极度浓厚,每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惟恐再漏敲掉一个“呛”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再要求“再敲一遍”。 音乐教学中以动激情,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通过让学生身体、情感、思维等等多方面的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之中。我在教学期间,尽量运用一些可以让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如:说,动,表演等等。

《新年好》课后反思

在教这首歌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国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习俗。并向学生介绍了圣诞节就是耶稣诞生的日子,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外国人大部分都信基督教,所以他们把圣诞节看作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就像咱们中国的春节一样。学生们听了我的介绍,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学唱《新年好》时,心情都很愉快。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于是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比赛,听听哪个小组唱得最有感情。并及时表扬和鼓励。

同时,还结合教材的要求,以小组协作,在方块处填上新的歌词,相互读、唱,然后派代表把好的回报上来,在给大家唱一唱。各小组所填得词,各有不同。有的是祝贺老师的,有的是祝贺爷爷、奶奶的,有的是祝贺爸爸、妈妈的,还有的是祝贺姥姥、姥爷的,还有的是祝贺同学的。张坤同学歌词编得更好,“祖国好呀,祖国好呀;祝贺祖国更美好,我们学习,我们劳动,祝贺祖国,更昌盛。通过为歌曲填词,自编歌等活动,鼓励了学生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篇4: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快乐的音乐会》

《快乐的音乐会》这首歌曲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生动有趣,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地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引出第三句转句,旋律干净利落地结束在徽音上。

我将这堂音乐课设置在了一个小动物们开的音乐会中,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充满快乐、童趣的情境里,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用小动物们开音乐会,这条线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之中。 歌词较以往所学歌曲内容繁多,不宜于低年级学生的掌握,由于三段歌词说的是三种不同的乐器,我利用课件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了解了这三种乐器。在这过程中,我让学生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以此来引出新歌中模仿乐器声音部分的歌词。同时通过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歌词,理解歌词。

由于学生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不是一定和歌词中描述的一致。在学唱歌词时,会有疑问,认为歌词模仿的乐器声音与自己自由模仿、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作适当引导。比如:流水的声音,我们用象声词,哗啦啦来模仿,所以小胡琴(二胡)我们就用滋扭来模仿乐器声音,那么像滋扭、嘀嘀哒哒、咚咚就是一种象声词,用来模仿乐器声音。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歌词用这些词语来模仿。

从这一模仿声音的环节开始,学生会很容易在课上随意发出乐器声音,甚至怪声不断。这时,教师一定要提前将要求讲明,告诉学生不要随便模仿乐器声音,模仿声音就到此为止。由于这首歌曲有几处衬词—得儿喂的地方,读出来会很别扭,也不好听。所以在让学生读歌词时,尽量不读出来。

在教授歌曲重点句时,教师要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到底学会没有,不能只停留在形式教学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和情况。歌曲的前两句都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乐句,要重点进行练唱,注意音准。将一些小知识点都可以融入到重点乐句的练唱中。例如:一字对双音,两字对一音的地方要唱好,还要注意咬字与吐字,以及八分休止符处要唱准。

为了丰富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愿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熟练掌握新授歌曲,可以通过各种演唱形式,如师生接唱,生生接唱,连唱,分组分段表演唱,来达到教学效果。

篇5: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 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舒心愉悦的学习氛围,这种气氛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规范、美观、实用的板书可以增强理解和识记音乐知识。例如:在《小螺号》一课中,张老师把歌谱制成漂亮的大歌谱,让学生一看就产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歌曲中难以理解的记号:上波音等记号,在歌谱中一目了然。使学生从视觉的角度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描绘是上好音乐的主要媒介。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运用较多的儿童语言,尤其是低年级音乐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多进行换位思考。在设计教学中的语言时,尽量运用贴近他们生活的语言,语气语调也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把学习中枯燥的练习变为学生学习的乐趣。如:在执教《动物的叫声》一课,我把音乐中的小羊生动地比做每个活泼的孩子,让他们回忆在妈妈的呵护关怀中,去理解小羊的幸福和快乐。生动的语言搭起一座学生情感与音乐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演唱时与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那温馨和幸福表现令我感动不已。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校学习音乐的时间是有限的.要乡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多学知识,这就要靠我们音乐教师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可能事事都经历,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用教师声请并茂的表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多媒体设备,仍然不能代替教师的范唱。教师的范唱有着比录音范唱更为直观、形象的好处。教师表演唱的感染力强于录音范唱。学生在教师的范唱中能不能进入音乐,全靠教师的功底。从孩子的眼神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对音乐的喜好程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音乐的兴趣。孩子浓厚的学习欲望,直接感染教师的教学情绪。是音乐课的氛围和谐、轻松,自然音乐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在音乐课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很多,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的探索。只有豪放法的不断呈现,音乐课才会更加精彩有趣。

推荐第2篇:小学数学课后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优秀教学反思的标准

优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话题来写:

1.写成功之处。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

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他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考物。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何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数,解题的诸多失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一

更新认识上的偏差。有些老师认为反思就是自我批判,就是反思自己做得不好。不能理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反思。即:不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是发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而已。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二

反思的一般步骤。

概括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老师反思的框架:

1、发现问题。老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老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学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老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老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老师可以利用自我提出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根据合作的方式(互相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老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老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地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老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会遇到新的问题,当这种行动过程中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三

现在,教育随笔的写作越来越盛行,许多老师都将它作为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综合看来,现阶段的教育随笔的写作大致有以下五种方式:

1、比较式。所谓比较式,就是将几种现象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在比较中自然分出是非标准来。

运用比较行文,由于对比鲜明,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得到较为深刻的印象。较之一般的平铺直叙,这种方式是很新颖的。

2、陈述式。所谓陈述式,就是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让读者在自己陈述的客观事实面前作出判断,得出结论来。

陈述式的优势就是用事实说话,只要把事实摆出来,读者自然就会看出结论来。

3、叙述式。所谓叙述式,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问题讲清楚。

4、联想式。所谓联想式,就是利用“联想”的相关性原理,在每一个事实的基础上联想到与此相关的教育事件上去。

联想式写法是先叙述一个故事作为由头,面后展开联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先前的叙述要能为后面的议论服务;后面联想到的一番道理要是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两者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能油水分离。

联想式的好处就是能使说理形象化。

5、反思式。所谓反思式,就是对工作中出现的某些现象进行反思、批判。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四

课后教学反思“七要”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能“沟通”和“合作”; 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四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五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六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七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伪探究”。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之五

经常进行反思的老师会放弃一些不太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接受最新研究成果。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进行: 列举你的课堂中的三个优点,列举你要改变的三个事情,你想如何改变,你的做法将会有什么不同。

关于教学内容的反思: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学生对什么内容学得比较(不)好,为什么;将来你会作什么改变;课的内容有趣吗,是否适合课堂教学;学生是否具备必需的背景知识;在将来如何完善此课。

关于授课过程的反思:我讲了多长时间;学生讲了多长时间;谁说得最多,为什么;还有没有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活动或方法;我在教育学生们吗;我在这堂课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激发的策略有效吗。 一般性的反思:如何使一名优秀的学生做到专心听讲;如何使一名后进生做到专心听讲;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的反应如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反思类型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

1.

1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2.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4.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5.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5 4 3 2 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1] END

步骤/方法

1.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

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

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3 2 1

4.

写学生创新

4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

写再教设计

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END

5 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内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 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 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产生这个亮点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通过自我反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例”,并进行“病理”分析,寻找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

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首先我们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这其中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 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 7 ,椅子的价格是多少?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 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 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是10 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我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遇到偶发事件,我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他们学得是否愉快,自己教得是否顺心,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推荐第3篇:小学英语课后反思

三年级英语I have a bag教后反思

崔珺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关于文具的单词和简单句型掌握的较好。在教单词bag,eraser,pencil,pen,book, crayon,ruler的过程中,我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又好表现,爱玩、爱画、爱游戏、又爱活动。在这堂课上,我抓住这些特点,主要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坐标,精讲多练,让学生通过学习,进而尝试用英语交流对话,从中体验学英语的快乐,提高学英语的兴趣。把快乐带进英语课堂,营造愉快的语言范围。

本课初始,在热身环节我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复习26个英文字母,先将学生引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使原本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自然转为轻松活泼的学习空间。在情景导入上,我拿着自己的包对学生说我有一个包,漂亮吗?从而引出,I have a bag ,以及以前学过的how nice!为本节课做铺垫,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我尝试把图片、实物结合起来,更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全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轻松的状态中学习新单词新句型,使学生体验到英语教学的趣味。

最后在课堂检测上先利用卡片让学重组字母,将卡片奖励给组对的学生,增加学生的荣誉感,然后让学生登台展示表演简单的对话如,Do you have a bag ? Yes ,I do ,通过大量的表演即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把课堂教学推上了高潮。在巩固新知的环节中,一定要多给学生提供习得的机会,一定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来练习说对话,一定要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亲身倾听孩子们的对话,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上的内容,为以后的英语拓展学习做好铺垫。这样注重每一个教学细节的设计,并非让他们有意识地学习,而是我努力创造一种无意识、无压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习得语言。而我在这轻松、愉悦的教学中,慢慢地回味着孩子带给我的无限幸福。

虽然在本次小学英语公开教学中,由于我过于紧张,没有表现的尽善尽美,但也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领悟到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 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多次的调整。教师应该使课堂氛围既 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让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教学始终活而不乱。我还深深体会到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教学需要艺术,需要机智,需要创新,需要用心,因为只有用心去做,即使结果没有想 象的那么完美,但这领悟的过程还是令我感受到非常充实、幸福的。

推荐第4篇:小学英语 课后反思

小学英语 课后反思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学生和本课教材的分析,教师在What does the weather report say?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注意突出了以下几点: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教师让每名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词组和天气,使用I am going to „if it is „ this Sunday.句型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学生分组讨论,使用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nday? I am going to „ if it’s going to„.Shall we go together.等句型改变并制定计划。之后结合天气情况,使用Shall we go to„? What does weather report say? 等句型再次修改计划。最后结合天气预报制订下周日程表。

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们创造了设计自己感兴趣活动的条件,他们在活动中以“主人”的身份去思考、讨论、调查、交流、合作,自主地完成了“制订日程表”的任务。

2、通过任务型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中,教师设计了“制订日程表”这一目的明确的教学任务,并把完成任务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组内交流、结合天气条件等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日程表。在邀请别人共渡周末时,邀请者与被邀请者的计划必然有冲突,而事先约好的计划也可能由于天气的情况而改变。学生需要用语言来交际、完成任务,本课需复习、巩固、掌握的有关“天气、邀请、打算做某事”等交际用语就自然地融入其中。这样就符合了《课标》中 “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任务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内,因此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课下继续完成制订“下周日程表”的任务,将任务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大“任务”为主,小“活动”为辅。

任务型教学作为教法中重要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因此,教师还设计了一些其他活动辅助教学。猜单词活动就是一例。教师没有使用直接出示单词卡,全班认读的老方法复习单词,而是四个学生一组,将单词写在纸片上并放在信封中,进行竞猜游戏。有意识地激发了学生们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把学生间的水平差异作为一种有利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真正实现了小组活动的交际功能。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计算机交互学习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本课中,我使用课件光点的闪烁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了词组eastern outskirt;通过录像呈现课文,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上网查阅天气情况,则充分地利用了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掌

握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5、重利用现有的资源,鼓励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本课是海淀区小学英语研究课现场实录,现场听课的老师有100多人。教学的最后环节原本是学生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以完成制定计划表的任务。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我突然产生了瞬间灵感,让学生下去邀请在座的老师。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和教师们对话的时候就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的过程,同时对于学生能否敢于开口说英语是个很好的锻炼。

总之,落实新《课标》是小学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精心研究教法,优化学法。

此外,本课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还不够深入;教师指导性语言过多,有时打断学生的发言。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在英语语言方面的水平,全面锻炼自己多方面的应变能力,做到授课时不慌不乱,沉着稳重。

小学英语PEP四年级Unit1 Part B Let’s Learn课后反思

我上PEP四年级Unit1 Part B Let’s Learn这一节课下来我自己感觉教学过程很顺利,师生间配合也还默契。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首先,我上课的流程快,不拖拉,时间安排得当,操练的方式丰富,游戏设计新颖,学生们都积极踊跃乐于加入其中。

其次,在组织教学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可以适时的给予学生评价,激发他们的兴趣,课堂纪律也能较好的把握。

然后,我将要教授的句型变换成歌谣的形式加上动作,使句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最后,上课中每个环节时间运用得当,每个环节清晰可见。

当然这节课也反映出了我存在的问题。

第一、单词呈现形式较单一,只是一种形式就是图片展示,其实可以加入动作语言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单词。

第二、先进行基本的句子练习,多练习之后在进行巩固,练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小组间,男女生之间,同桌之间,让学生都参与进来。

第三、多听录音,让学生多接触真实语言。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少用中文,做到按需,需要是在说,尽量用学生学过的英语解释他们刚接触的新知识。

第四、评价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例如这节课讲授的是楼层,那评价方式就可用小组比赛爬楼梯的方式,既新颖有结合内容。

通过上课评课之后,我对英语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4 Do you like pears ?

教学反思

PEP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话题fruits ,我讲的Part A 部分的单词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四个单词,pear, peach, orange, watermelon,以及理解运用句型It’s taste good.单词教学其实是很枯燥的,学习起来很无味,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我设计了不同的游戏和操练方法学习这几个单词。并加入了一些表达自己喜好的句型,如:I like ….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以此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这节课我谈谈自己在突破难点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歌曲开篇,引入情境

以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我通过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和他们一起唱Color Song,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使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并且为下面的教学环节

作好铺垫。

二、不同方式,教学单词

小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真实的水果对于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恐怕很难保持他们长时间的注意和高涨的情绪,所以四个单词我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呈现方法。首先,让学生用chant的形式复习颜色学生兴致高昂;然后通过颜色卡另一面的水果图形,使学生眼前一亮,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我利用简笔画让学生主动参与,猜水果,以此保持了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另外又让学生通过闻、摸等形式导出新单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最后利用“我说你做、大小声、生说生指”的游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竞争的氛围去操练单词。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课时我通过“闻,摸,尝”的环节,创造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拉近了所学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练习了句型“It’s taste good.”教学单词后,利用

1、

2、

3、4单词卡片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数字,利用数字后面的单词用 “ Do you like … ? Yes ,I do ./No ,I don’t.的句型小组内来练习然后分别汇报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主动参与,真正达到语言的交际目的。

四、尊重全体,自主发挥

我们常说教学要面向全体,要因材施教,因此为了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任务型活动 Let’s

draw 。在这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指令画各种水果并涂上相应的颜色,增强趣闻性;画好后,师生操练句型,要求学生用基本的语句进行交流,并也扩充了一些与水果相关的单词,如apple ,banana ,melon 等,同时也在I like ….的基础上,深入了句型:I like…best.这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的发挥,达到了各自的语言目的,不仅如此,同学之间的情感也在此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有所提升了。

五、存在的不足

整堂课上完之后,虽然有成功之处,但也发现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我的语速过快,有些课堂用语,学生听得不是很清晰,这样就导致学生不理解教师发出指令的意思,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无从下手。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知道自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急需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次课,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应该真真正正的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兴奋细胞统统调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课后反思

2015小学语文课后反思精选

第1篇:《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在《两只小狮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童趣盎燃的表演,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思维、想象、表达的宽松环境。如让学生思考:看到懒狮子这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设情境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活动、表演,完全舍弃了\"师道尊严\"。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平等对话。

上完这节\"童话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

同时,也让我感到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第2篇:《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教完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 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创设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让学生了解多少就说多少。

2、让学生读着课文,清晰地感觉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说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不仅仅是在栽树,而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二 让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1、我们一起来读\"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让学生抓住\"兴致勃勃\"\" 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他站在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让学生抓住\"仔细\"\" 连声\"等词进行品读,这样学生不但了解文中的内容,还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处

这篇课文难度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探索不够深入,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我将它做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改进,更上一层楼。 第3篇:《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等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情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 满意之处:

1 注重讲读训练,达到从感悟到积累

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程的观念,我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予以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录音读、师范读、自由读、同桌对背,小组背、男女生对背、集体背诵等多种形式,还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水到渠成,熟读成诵,达到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 2 创设情境,培养说话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联系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说一说,议一议:为什么要给春天画个彩色的太阳?

二 不满意的

1.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时课堂纪律较乱,误了一些时间,以后要在组织教学工作要努力。

2.教学时对过程的评价太少,特别是小组的合作学习,而且评价的方式也太单一,如果在学生谈议的时候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的互评,小组之间的互评的话,效果会更好,我想这样不仅评价方式多样化,而且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第4篇:《欢庆》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一)注重多学科的交融,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只是单学科的教学,更是多学科的融合。\"孩子对于艺术的

感受力就比较强烈、比较敏感。所以,我以音乐导入,配以\"欢庆\"的图画,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融情入画,融乐入文,在朗读感悟中配动作,使语文不单单是语文,更是人文、文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是融音乐、美术、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孩子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使他们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我教学\"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时,当学生看到课件播放的累累硕果的画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尝一个!\" ......更如,让学生表达\"献上\"、\"举起\"、\"飞着\"、\"奏起\"等动作词时,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在这种多形式的教学中非常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孩子的各项潜能,让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互动,交叉相融,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泼,学得有效。 (二)感悟文本深层,提高阅读能力

这首诗歌言简意赅,它所描写的是表现国庆的热烈场面。学生读起本文来

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读成诵。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忽略文本内在的意义,文本的这种极具隐蔽性的生命意义,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显现出来,而且也只有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案例中读悟课文前四句诗句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在跃跃欲试中配上动作自由读,这就使学生带着对阅读的理解,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还原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情感。在阅读中我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来深刻感悟语言,如\"田野献上金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时,让生仅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看到什么?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这样读起来才会读中有感;而且学生在读中边读边质疑,解惑再读,这样反反复复,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们在\"读\"这一感性的学习方式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内在的蕴意。 (三)捕捉课堂生成,珍视独特感受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 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将其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也是各不相同,在课堂中由此产生的独特的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课中,学生就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诗时,我就质疑\"四句你们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当时学生提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

推荐第6篇:课后反思

昨天,进修学校领导来我校进行了一年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课后反思。本来以为没有什么,心里一点紧迫感都没有,总感觉与自己关系不大(那是因为自己没有被安排到上课

)本来以为挺幸运的,可是事情变得如此之快,就在上课前突然临时接到上课通知,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顿时的我不知所措,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只能临时改变上课内容,硬着头皮往前冲咯。呵呵,不过还真从来没有上过如此没有准备的课堂,当然上课思路上出现了慌张的情景,课后虽然评价还可以,但是这样一堂课从中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它让我从中学到了在压力下如何应对困难,做到处事不惊。。。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要学得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反思,多思考,争取更大的进步。。。加油哈

推荐第7篇: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一、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篇课文,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理解。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二、教学反思:

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了解了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针对目前儿童喜欢看漫画卡通,电视等,本文是一篇极富教育性的课文。因此,我在教学本课,采用联系比较策略,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讲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

四、教学反思:

《我的“长生果”》一课,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词语没用我去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他们的课堂上,热烈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学习,才不甘落后,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活动,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第一组教学后记

本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展开,通过本组学习,学生体会到作者对书的浓厚情感,并从中学到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是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还不强,阅读的习惯还有待于逐步地培养,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让他们也能爱阅读、会阅读,从而终生受益。

五、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古诗,感觉有几个亮点。

第一、讲故事。诗歌中总是包含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一听说讲故事孩子们全都精神大振。老师将那几千年前的故事娓娓道来,学生也在故事中慢慢的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起诗歌来事半功倍。

第二、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我带领学生填空 ( )又( )江南岸。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除了(春风)又(到、至、吹、过)江南岸外,一些学生还对出了(雪花)又(白)江南岸,(江花)又(红)江南岸,特别是一位学生对出了(秋风)又(落)江南岸。这个“落”字用得很传神啊!经过推敲,学生们不仅拓展了思路,而且体会到了诗人用词的精妙与不易。

六、教学反思:

课后,许多学生围在我身边,似乎比刚才课堂上的那股热情更高了。一个学生问到:“老师,为什么外祖父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另一个:学生说:“我们中国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很多,我还知道„„”还有学生说:“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也看出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其他的学生也你一句,我一句,讨论的氛围越来越浓。课后,学生还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主动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甚至关心起我的举动。虽然有些问题非常尖锐,让我一时无法回答;虽然学生挤在我身边,占有了我休息的时间,但我却从来没有这么开心、激动过!因为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的结果不是冷场,学习的热情不仅仅只有40分钟,更多的是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喜悦感!突然,我有一种想法,作为教师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不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坐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谈心,向我们的教育对象—一学生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今天我“放手”了,虽然课谈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实!“放手”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老师,真实的课!

七、教学反思: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先让学生读,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八、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提问读了作文之后,觉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回答表达了热爱、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时,再请学生说出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会每句话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效果很好。

第二组教学后记

本组中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的思乡情绪。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到了思乡的情一样,但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学会了作者通过景物或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因此,在本组安排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中,学生们运用借景、借物抒情的方法,尽情挥洒了心中情感,对家乡那浓浓的热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九、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其次,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十、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因而在上课前,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性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通过看课文动画,加深了学生对松鼠的影印象,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时明白了文章是从外形、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学习松鼠外形的美丽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松鼠的美丽。如果能够对照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它的外形的美丽可爱,可能会效果更佳。在学习松鼠是怎样活动的内容时通过观看了松鼠活动情景的动画,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了松鼠的可爱。在学习松鼠搭窝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复述塔窝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那能力。学习最后一段时,让学生自读自悟。

总之,我觉得还有许多不到之处,比如抓重点词语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如果让学生课前再搜集一些有关松鼠的资料,对松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许效果会更佳。

11、教学反思:

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推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调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进行“自我建构”,把新知识组织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刚才,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已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你觉得这些玻璃有没有什么不足呢?能否把这些玻璃再加工一下,融入各自的优点,加工成另一种更实用、更受人们欢迎的玻璃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吸热玻璃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但不能消除噪音,应该再重新设计,把吃音玻璃的作用也设计进去,做到既能调节室内温度,又能消除噪音。”有的说:“夹丝网防盗玻璃虽然可以防盗,但如果又能有变色玻璃的功能,自动调节阳光的强弱,改变颜色的深浅,那么,它一定更会受银行老板、珠宝商的喜爱。因为,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会感到舒服,同时,一些珠宝的色彩一定会更迷人。”第二个环节:由最后一段“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世界中放飞自己的想像,发挥创新的潜能。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能否设计出一种更新的玻璃,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填补玻璃发展史上的空白?”这时,学生的创造欲望又被激发出来了,通过相互讨论,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新型玻璃,有音乐玻璃、防火玻璃、谈心玻璃(由电脑控制)、净化空气玻璃、香味玻璃„„

以上这些活动环节的设计注重了两个过程,即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流,他们没有感觉任务威胁,却时时迎接挑战。这样的学习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12、教学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选编这篇课文有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这也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课前我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预习课文,并且搜集关于灰尘的资料及人们对灰尘的不同看法。

导入课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要求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接着我在班里进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害的,反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益的。这场辩论赛开展得很激烈,正方说得头头是到,资料主要从课外书中搜集来的;反方也说得有理有据,他们主要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双方在辩论中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最后我对这场辩论赛进行了总结,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因此我们看事物要看到它的两面性,全面地分析,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学生举了好多例子,如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洪水泛滥,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网络为我们搜集资料提供了方便,沉迷于网络游戏又不利于身心发展„„

一场辩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身为教学的组织者,何乐而不为?

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13、教学反思:

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概括总结:“认真听讲、诚实守纪、积极动脑、聪明乖巧„„的都喜欢,但最喜欢‘敢问敢答’的学生,特别是‘问错答错’的同学。”以此消除学生的拘束,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直奔课文中心(亦难点)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一段名言来出示,然后师述:“这段名言,虽然只有两句,但有点儿难理解,是不是?不懂的,有问题的,可以向我提出来。大胆问吧,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不怕问错!”我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承认难度,再鼓励学生思考后大胆质疑问难。实践证明,这节课,正是因为营造了一种理解、真诚、信任、民主的心理氛围,所以学生能处于一种精神放松、思想自由的状态,师生真正互动起来,双方的交流活跃,信息的传输畅通,教师教得很愉快,学生学得也轻松,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很佳。

14、教学反思: 这一份教案在开课引入部分和

二、三两段的教学设计上有了较大的改动。在“作者所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这一产生冷场问题上,我预设放宽了要求,学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从文中找到的词语,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机引导,关注到课文中的关键词。在改进了教案之后又一次试教。上课之前,我担心时间的问题,又把引入部分舍去,直接揭题开课。在这次试教后,又发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时间不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学容量太大。在一课时中既要梳理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又要完成近千字的文章的研读,学生“吃不下”,所以这一次试教又没有完成教学内容。原因之二是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强。针对学生游离问题之外的发言,自己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而是让其完全自由的言说,在一生发言之后,觉得学生讲得不够到位,可是没有及时的明确问题或加以引导,继续指名学生发言。因此,课堂教学无效时间太多。

第二,教材的特殊性。这是一篇译文,作者是美国的作家伊尔莎·斯奇培尔莉。由于国外作品语言比较活泼,跳跃性太大,情感性不强,因而,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表现在课堂上的现象是学生对文中“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理解不够深入,因为文中所举的两个例子没有层递性,都是从自身的事业上的成功之处入手写的,这是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认为通往广场的路就是通往成功的路,两者是等同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改题这一环节,大多数同学都同意把题目改成“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使教学环节再次出现“断节”。当然,这一失败中肯定也有自身设计的原因,我认为是前面教学铺垫不够。另外,这篇教材是人教课标版中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我的教学对象是学习浙教版教材的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新课标教材要求的层次也有一定距离,所以,学生学得比较疲惫。

根据这些情况,我打算把这一篇文章的教学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这些任务;第二课时则重点研读文章的

二、三两段,并对父亲的话作进一步的解读,让学生从中寻求对自身的启发。

15、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四年级这几位老师执教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堂课有几个优点:

一、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了情感的熏陶。

二、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体验。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老师没有抑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认同我的想法,按原计划一步一步进行教学(即引导学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而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即: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样,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善于表现自己,像人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16、教学反思:

1、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2、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

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

单元后记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17、教学反思:

一、没有完成第二课时计划。如教学设计中的小练笔等环节没有进行。

二、教学效果不佳,不能全面实现预设教学目标。如不能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受到感动;不能达到让学生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这个效果等。

三、不能体现“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似乎课堂上是学生的思维被我拉着走。我讲的比学生多。学生一讲不出来的问题我就会很着急,然后就会拼命地引导学生往正确的地方想,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很不好。但我不知道要如何解决。没有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

四、朗读指导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8、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1、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成了课玫闹魅耍暗闹魅恕?

2、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3、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

4、尽管补充了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感受慈母情深。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当时反差较大,在加上课堂上指导朗读得还不够细致,学生读的得还不够多,因而学生读得还不够生动,投入,致使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提升。

20、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1、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

2、学生的“悟”不够深刻。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幸运三个问题后,用心读第二部分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没有抓住契机,应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谈自己的体会。

20、教学反思: 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母亲的情感,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穿插在了交流情感体验中。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吃透课文,更激发了学生的个体思维,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可在教学中学生并没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深刻体会,今后要加强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21、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众心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生扎扎事实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课件的应用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22、教学反思: 本课的导入,我力求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本课导入设计反思使我想到:虽然我们已经站在了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但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反思这节课后,后来的课文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尤其是在25课《珍珠鸟》的教学中,学习居然抓住了我心中已设计好的板书要点,我惊讶、折服。

23、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回顾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MTV《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看)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虽然学生听不见,但是通过字幕学生完全理解了歌曲的意思。在听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后,又专门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的谈话中,我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更主要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上课的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老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

推荐第8篇: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

本单元学习的是天气,重点掌握一些描述天气的词,如warm,cold ,cool,hot,sunny,rainy,windy,cloudy,重点的语法知识是can的一般疑问句和回答。第一课时时先掌握单词,这些单词通过反复的练习基本已掌握。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对话课一些词的接触,比如warm,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单词有一些了解。本节通过can you

? 和 can I

? 提问引出一般疑问句 等。并利用PPT呈现一些天气的图片,课堂中学生积极表现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的。不足之处是学生说句子时,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运用人称.第三课时

Let’s talk 通过讲解can ,在掌握课文的时候很好掌握, 第四课时

本节结合第二课时let’s learn 复习并引入新知。并总结了can的疑问句,PPT呈现,我尽量将生活融入课堂,在真实的比较活动中用英语来进行交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学生对地名的一些单词不熟练,我觉得他们读得有些困难 第五课时

四年级的教学尤其是在这read and write 部分的教学,我深刻地意识到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若没有平时英语课外读物积累和词汇的巩固,那么如何会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 第六课时

故事部分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趣味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言,并增加语言的输入。本节课“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实践。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比较级的理解加深了,运用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推荐第9篇:课后反思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反思 2012年8月1日

姚豆豆

今天给我的班级214班上的《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本节课主要是教授新知识,课的内容主要围绕“退”字展开,由于是升入高中的第一节文言文教授课,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语法上的难题,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就是解决这些语法问题。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以多媒体呈现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从而形象而生动的说明秦晋围郑的危机形势,并且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烛之武“退”的有力证据,这种直观的形势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特别是“越国以鄙远”“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内容。

二、“退”字的讲解。这个字统领全篇,在第三段达到高潮,在讲解中学生能够给第三段加上三处小标题,即地理、历史、现实逻辑。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使这一环节能够很快的梳理清晰。

本节课的失误之处:

学生在理解“退”的艺术中难点的分析存在疑问没有及时解决,特别是语法上的知识内容讲的过多是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抓不到重点,所以本节课后我重新制定计划,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能力有计划地做适当的提升。

这节课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没有进行充分的反馈,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转的同时没有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快速解决的,同时又要注意语文知识的积累过程很重要。

本节课的残留问题:使动用法发的理解,状语后置特殊句式应该做反复练习。学生没有熟悉课文,应该强调课下的预习要到位。

教训在于:基础要打牢,知识的积累不能操之过急。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 2012年8月4日

姚豆豆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订正、讲解课后练习题和配套练习册题。这节课任务单一,但内容很多,课后练习题5个,配餐作业题15个,这些题合起来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因为讲的都是语法类的知识,所以这节课的气氛不活跃,学生容易神经疲惫。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在知识的积累中能以初中所学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信心,一些特殊的句式也能用现代汉语先行训练,再到古代的散文中找出共同点,并能找出语序调整从而确定特殊句式或词类的活用。

学生的限时训练效果还可以,说明学生掌握了在《烛之武退秦师》和篇课文中出现的基本的文言知识,能够在课堂上吸收到得在反复训练中得到提升。

存在问题:

1、文言文与学生的生活相差较远,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多大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然而这堂课不仅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能结合课本的情节和写作上特点融作文教学于其中,应该是一种新尝试。

2、作为文本的阅读也许只能运用在文言文的字句解析中,建议将文本素材作为作文的素材运用于写作中,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借鉴。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考察,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话题服务。就这则材料而言。可以从烛之武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秦晋的角度分析,甚至还可以抓住“壮年犹不如人”进行分析。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2012年8月11日

本节课主要以讲述荆轲“刺”秦王的始末为主,让学生能够了解此故事。 本节课成功之处:

学生对刺杀秦始皇的故事比较感兴趣,这为教学的良好开展奠定了基础。《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对“易水送别”这一段落的讲解,把音乐带入对内容的分析中,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课文,并且提高学生读的兴趣。

3、存在问题:

A、因为学生对文言知识缺乏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B、学生对课文分析理解太依赖参考书,没有和文本直接交流,因此对《荆轲刺秦王》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c、课外文言习题较难,容易挫伤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

4、改进方法:

A、加强文言知识的梳理和积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做相应的练习,提高文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B、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直接和文本对话,了解文本所表达的写作思想和意图,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课外阅读《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部分;观看影片或者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看演员们如何演绎角色,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C、文言文教学没有现代环境,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多做细微的设计。语文重在“悟”,多媒体仅适用于穿插教学,不适合占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感受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D、课外文言习题应结合所学设计,并适当降低难度。

《鸿门宴》拟教学反思 2012年8月

姚豆豆

1、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因此身为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备课施教的准备,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惟其如此,教师才能正确把握课程进度,最大限度的输出知识。在本次备课过程中,我认真通读了《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并查阅了大量的评论资料及看完了《刘邦是怎样炼成的》,对项羽与刘邦的为人和性格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准备完成后,我开始备课,在操作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多方面的修炼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训练“听、说、读、写”这些基本功。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设计几个合理的教学环节是远远不够的,高瞻远瞩的教育眼光和渊博的学识,必须在实实在在的教学工作中培养。

2、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堂语文课,不应该只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而应通过这篇文章,使学生能够解读更多的文章,因此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教材成为真正的教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了解学生认知的薄弱环节和障碍点,预测学生理解问题可能的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做好针对性准备,依据教学坡度,给学生适当的台阶,帮助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峰;在授课时,对学生的回答、讨论结果和观点进行合理的评价,及时点拨和指正学生的欠缺和不足,及时捕捉学生的精彩表现,通过适当的表扬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思维倾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在作文的素材方面也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所以在课时安排中不断的以小故事的引入作为导入,感觉最成功的课还是把《史记》的内容与课堂内容的相结合,同学们对《史记》的兴趣也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记念刘和珍君》拟教学反思

2012年8月

姚豆豆

今天为了方便教学,我换了一种授课思路。第一节课学生自读,思考四个问题:第一,刘和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怎么死的?第二,她死后不同的人有哪些不同的反映和评价?第三,她的死有什么样的影响、价值或意义?第四,找出你最喜欢的文句,说说你的理解,能自圆其说即可。第二节课讨论交流上述四个问题。效果很好。

思考原因:

第一:我在课前让同学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做到了充分的预习。他们有时间去充分地接触文本,产生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问题设置得利。围绕课文设置的几个问题切入口不大,从文中都能一一找到答案,并且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既能让同学们对文章作纵向的结合,又能在面上展开,还能让同学们以同学们自己兴趣进行选择鉴赏。

第三:取舍得当。一篇文章可学内容很多,特别是鲁迅先生的文章,结构、选材、语言都可以自成一家,深挖探索。这时我按照教学的实际,依照教学的规律,作好取舍,选出重点,从而更有效地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

因为教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现代教育学认为:并非教师讲了,学生就会了,而是学生学了、悟了。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满堂灌”的单一式教学方式,走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提高学生能力的正确轨道。

第五:课堂教学应立足于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去选取;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一篇难“教”的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学生解读的几乎淋漓尽致,这是以前的我难以想象的,然而现在在课课标精神指引下的我带领学生却在两节课的时间之内很好地把它消化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似乎在告诉我们大家:教师教学观念的解放是教育解放的前提。要想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必须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让位于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狗包弟》拟教学反思 2012年8月

姚豆豆

1、思考导学法的运用,新课程的改革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运用教学新理念就成了这次准备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探究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本次课程中我想探索使用的两种新理念。

2、经过之前的预习和阅读工作,学生们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深入了解。做到这些对上好这节课有很大帮助。课前我让学生针对本课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环节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有同学一张纸上写了10个问题。可见他们参与的热情,和具备的能力,教师不应该忽视这样的环节。这个环节是探究教学的有效铺垫,教师在此基础上替学生筛选问题,引导教学方向。

3、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提出“从全文找出描写*的句子,你读到这些句子是什么感受?由此说说你对*体会?”,学生能从中找到相关答案,特别是有一个女同学,又自己提出别人没有读到的细节,经她提出全班学生引起了注意,教师引导他们自己体会其中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在设定前提条件下,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鼓励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自己发挥作用,学到的知识会记忆深刻,学生获得的鼓励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4、在体会作者感情的这个问题时,学生们通过自己阅读教师提示,纷纷说出自己的直观感受。通过他们的表述我发现他们是经过思考和感悟的。一句“作者不仅是剖析自己,更是拿起解剖刀剖析自己的灵魂”,让我体会到学生的自主领悟力。往往是教师教学中满堂教书,没有给学生自己参与的机会。其实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们参与,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收到的效果是可喜的。同时在其中教师的引导适度,充满激情的导读,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的。经验是积累了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水平。我觉得只要大胆试验,认真分析,与学生多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备课、引导,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宝贵经验,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从事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推荐第10篇:课后反思

不做“软柿子”课后反思

一、课程结构

1、导入

以谜语“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橘子不是桃,挂在树上像灯笼,软软甜甜好味道”的谜底为柿子展开教学,呈现青柿子和熟柿子的图片,让学生回答,一般喜欢吃哪种柿子,得出大家一般喜欢吃软柿子,进而让学生思考一般用“软柿子”形容哪一类人,引出课题“不做软柿子”。

2、不做“软柿子”

(1)热身游戏——捏捏软柿子

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以同桌为队友,听到柿子一词便捏对方的胳膊,先下手得先机,后下手的只能等下次机会。通过游戏让他们体会捏别人的感受以及被别人捏的感受,得出玩游戏的最大体会,进而明白“不做软柿子”的必要性。

(2)案例展示

通过展示案例以及结合自身经历,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有的人会成为“软柿子”以及成为“软柿子”带来的后果,让他们明白“不做软柿子”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找到不做软柿子的方法

小组思考讨论,找到既能保护自己,又能避免再次受欺负的好方法。再由小组分享答案。

(4)思考以暴制暴是好方法吗?

先由学生回答以暴制暴是不是好方法,再用学生干部打人判刑的案例以及打人女汉子的案例讲述以暴制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还会激化矛盾。

3、教学总结

教师对整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受到欺负时,应该直面欺负,积极应对,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愤怒,不做“软柿子”。

二、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整堂课比较流畅,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知识点讲述清楚,将不做“软柿子”的重要性以及方法讲述得清楚明了。同时使用经典且切合学生实际的案例对以暴制暴这一方法和学生进行了深刻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以暴制暴不是个好方法。

2、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没有处理好电脑的问题,上课前没有清点学生。

(2)课堂讲述:对于学生的回答引导不够;案例讲述不够清晰明了;用“你们”回答学生的问题,有一定的距离感;回答问题阶段,学生自主回答少,自己讲述过多。

3、改进设想:

(1)课前准备一定要更加充分。

(2)课堂讲述:对于学生的回答做到更好的引导,不能“唯学生作答”;案例讲述时语言更加精炼,实在不行就将案例放在PPT上;用“我们”或“大家”回答学生的问题,将自己和他们的距离拉近;更多的引导学生自己作答,避免自己一味的说教。

第11篇:课后反思

《认识小括号》课后反思

春晖小学齐飞

在二七区基于标准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有幸和全区老师分享了一节我的新授课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认识小括号》。

多彩课堂文化本期提倡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了更好的体现这一点,我在设计教学时是这样做的:

一、在忆中学,帮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认识小括号》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在授课前孩子们刚刚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知道没有小括号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的记忆力还处于短时记忆,为了帮助他们快速回忆知识,我在导入中加入了口算和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独立完成口算的过程中巩固计算顺序,并且熟悉解决问题的步骤,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好的基础。

二、在玩中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比较短,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把整个教学环节都串进了一次森林游玩,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和好玩的游戏形式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在学期初就给孩子们分享了数学课的评价标准,这节课前我直接就用他们最喜欢的智慧星作为奖品展示给孩子,让他们一开始就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自信。

三、在乐中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都考虑的是用连减和分步计算,极少有孩子想到用小括号。

因此,我选择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在孩子们列出分步算式2+3=510-5=5之后,引导孩子想第二个算式中的第一个“5”是怎么得出来的?因为意义一样,所以可以把5换成2+3,把两道算式变成了一道综合算式,不仅为创造小括号打下了基础,同时还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然后,就让学生根据情景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表示先算“2+3”?这里的活动我给了孩子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创造出了多种方法来表示先算“2+3”,孩子们画的高兴,课堂的活跃气氛自然也被提升起来,最终还有孩子通过预习知道小括号,我就抓住这一点引入了小括号,自然而然的进入本节课学习的关键。这样的设计不仅孩子们喜欢,还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

虽然,实际授课时孩子们和我配合的很好,但是课堂气氛还是没有预想的活跃,另外,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方面也需要继续加强。在以后的备课和上课中,我还会抓住这次的不足,努力改进,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我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12篇:课后反思

我上了一节课是《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二)——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此课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然后通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反思此课,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由高涨走向平静最后陷于低落。

一开始,我通过一段影音资料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讲第一个问题“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提出问题“你知道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同学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当讲到第二个问题“光彩夺目的散文”时,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马上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考虑了“我应该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当我和教研组长及其他老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你没有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让他们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前行,即没有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熟知的知识谈起到引出未知知识,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时间,所以学生的情绪才一落千丈……大家的话使我更加明确了本课失败点所在。 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己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节不太成功的历史课,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角色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知道哪些问题……而非按教师的预设只考虑自己怎样教、怎样问、学生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次的偏差,还是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我应该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通过这节课,我悟出一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停止了告诉,学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学中只有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才能自己往前走,才能自我去发现

历史八年级复习课教学反思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学习的最终结果就是为了更好。在八年级历史的期末复习中,我重要是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不感到历史考试难,使大多数学生都在最后时跟上老师,具有信心。

八年级历史下册在中考中占得比例较大,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我们教研组在复习时先开个小会,认真研究复习方法,做好复习计划。然后按着复习计划去做。

开始时做的是单元复习。每一单元做知识归类,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按时间,事件,人物等归类。一个单元就会很快完成。然后强调人名地名一定不能写错别字。

之后开始做单元练习。每一节课发一个练习,先说明要求,写出此题在书中的页数,然后写出答案。学生们不理解,我告诉他们做3套后就会手熟,眼熟。不费力气了。结果确实如此。都能不去翻书就知道在那一页了。当然这是指导了记住页数的方法。如台湾是66页希望顺利回归;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五大都在48—50页。就说国家要发,只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等学生们一下就记住了。同时也会自己去应用了。

会找页数做题省了不少时间,但是没有准确率。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做综合卷。要求一节课做一张,先是自己独立完成。30分钟做完的加5分。之后的15分钟提出在做题时感到犹豫的题。答疑。同时交给学习方法。抓关键词。如不正确的选项只有用排除法。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定要每一题写出时间。材料题要先读问题,看好分值,回头再看材料,做答。综合探究题要审好主题要求。在答题。启示题要有什么说什么。如改革:就是改革是强国之路。如共产党的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

最后交给了怎样用答题卡答题考试。因为是初次所以认真指导了同学们。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们不再感到历史难了。最后让他们自己定出目标。我想会实现的。因为相信就是力量。

,《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以评价激励为主要动力,以情境体验和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以落实“三维目标”为追求,尽管忝获此次比赛一等奖,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1、对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没有把握好,导致该课后段略显匆忙并拖堂2分钟

原因有二:(1)教学设计不尽科学合理,活动设计多,头绪纷繁;加之《辛亥革命》一课知识点、重点、难点又多,故教学时间紧迫;(2)课堂驾驶能力仍有欠缺。尽管我在该课中有个细微几处应机处理较好,表现出一定的教学机智,但在课堂的宏观管理上没前瞻性。在“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教学环节中,学生积极性刚被调动,举手发言此起彼伏,我欲罢不能,只好一一满足,用去了较多时间。而此环节不是教学重点,应及时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不必作过深的挖掘。故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应更多地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动脑筋;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课堂调控管理能力,必要时适当调节教学进展速度。

2、未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或探究学习

本课以情景体验学习、自主学习为主。尽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学生兴趣的激发,其余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深度挖掘,故课堂缺乏立体感。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历史昂扬持久的兴趣?让历史教学更多地体现历史学科特色?恐怕还得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狠下功夫。例如:在现有大班制条件下,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较陌生的课题。

3、历史教学中的对比联系有欠缺

例: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性质的对比;袁世凯先后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对比;辛亥革命历史意义与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的对比等,都是引导学生加强新旧知识对比(联系)建立知识网络的好素材,但我在教学中因时间匆忙,可惜忽略过去。

水平所限,该课中更多不足有待同仁提出批评指正。虽然课堂允许出错,但不可以课后无反思。我愿意在不停的教学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3篇: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最后一课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个人觉得这又是一篇描写亲情的佳作,正好和前面我们刚刚学过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一样,能够再次激发学生爱护亲人,珍惜亲情的真情,所以我认为除了应该把它当作一篇文言文做应试讲解以外,更重要的却是情感教育。现将我的这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姿教态

我个人觉得,在每堂课上自己的教态还是比较自然的,在课堂上我始终能够以自然亲切姿态站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参与到我的课堂上,因为我始终坚信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师生互动

整个课堂的设计理念就要体现师生互动的主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配合也非常积极,作为一堂语文课,整个课堂的文化底蕴也是非常丰厚的,同时也提出应当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我在本课中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知识底蕴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教师的语言和思想本身就是知识和智慧的体现,绝非是为了完成计划而过多地参与课堂。

三、课堂驾驭

在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思路与方法,并引导学生逐层将方法落实到实践当中,积极鉴赏。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设计了环环相扣的衔接语言,使得整个课堂显得非常完整,授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四、教学设计

我个人觉得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由学生的课前诵读开始,而我本节课选择的正是和本文主题一致的亲情话题,我选择的是孟郊的《游子吟》、朱自清的《背影》和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首现代诗《亲情之歌》,一开始就让学生融入浓厚的课堂氛围之中,并将亲情这一主题从一上课就向学生展示出来,然后由教师深情的总结引领同学们进入本课,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主要分为整体感知和细细品味两个方面,特别是设计了一个“

一、

二、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对于这个问题的设计我本人是非常满意的。本堂课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还有一处就是通过学习本课让同学们在写作方面得到的几个借鉴,我感觉同学们也还是会有收获的。最后的小结以一副与本文密切相关的对联结束,书海啸歌、庭阶寂静、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老妪追怀、祖母殷望、夫妻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一言一语总关情。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当我展示给同学们的时候,我听到同学们的叫好声,所以我觉得也应当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从这节课上引发了我对教学艺术的思考,我认为教学艺术不是用备好的教案去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环节,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和重组教学环节。真正的教学艺术不是孤立的看一节课,而应着眼语文教学的系统,把每一节课都放到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去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总之,我个人对于这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自己感觉也有遗憾的地方,就像探讨交流的那个题,可能我设计的问题太过宽泛,不够具体,所以个别学生的回答略显有些牵强,没有理解好我的初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学习本堂课的长处,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争取做到更好。

第14篇:课后反思

五年级环境教育

《走进森林》一课课后反思

次课我通过卡片和讲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知道了:“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会一起死亡。”同时: “树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生命的源泉,应该珍惜,应该爱护。”

不错,树木提供给我们多少利益,若不是它,哪儿来美景欣赏;若不是它,哪儿来那么多白纸,;若不是它,哪儿来书橱摆放书籍;若不是它……一棵大树能做成无数根火柴,可一根火柴却可以烧掉一片树林。

让同学们共同参与一起守护这绿色的家园,让森林永远昌盛美丽,永远欣欣向荣吧!

第15篇: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跑:弯道跑

课后反思:弯道跑十一节技术课,本课通过弧线上快走,慢走,快跑,慢跑来体会身体重心向里倾斜的感受。屈膝,重心下降同时向前移动,左脚掌支撑,左手臂摆动幅度小,右手臂摆动幅度大,而其效果右80%的学生掌握了动作,看来还得在下次课的教学中复习,多加练习。

3月16日 星期三 教学内容:跑:50米快速跑

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50米跑测试,所有六年级的学生成绩比上学期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学习了站立式的动作进行快速跑,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动作,能够充分完成从起跑到途中跑再到冲刺的整个技术环节,所以在跑的能力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希望再接再厉,争取在以后的课堂上有更好的突破。缺点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跑直线。下节课解决这一问题。

4月5日 星期二

教学内容:跳绳:1分30秒跳短绳

课后反思:从上学期开始练习跳绳到现在已经有两节课了,根据学生的情况,有一半学生心肺功能差,学生体能要进一步加强,有的学生协调能力差,跟据学生体质情况,我准备在后几节课中安排定数,定时等练习,来解决以上问题。

4月18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跳绳:1分30秒跳短绳

课后反思:通过几天的跳短绳,感觉整个六年级的学生在跳跃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男生,基本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达到乙以上的成绩,看着学生在勤奋的学习,还是感觉很欣慰的。学生心肺功能,协调能力有很大提高。

5月13日 星期四

教学内容:投掷:投掷实心球 课后反思:从上节课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的出手角度都不对,偏低,今天改变了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拿球后身体后仰,两腿弯曲,体会两腿发力,通过这个徒手练习,发现学生的出手角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问题多动脑筋,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掌握运动技能。

5月14日 星期五 教学内容:武术:五步拳

课后反思: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和五步拳动作,并能掌握套路。逐个动作学习: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兴趣高昂,但是柔韧性太差,课后布置作业回家练习压腿压肩。准备在下节课安排柔韧练习。

5月17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武术:五步拳

课后反思:通过几天柔韧练习,所有六年级的学生柔韧性比上几节课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练习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动作中,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动作,能够充分完成整个技术环节,所以在武术学习中柔韧性是非常重要的课课练习,在常规课中我们要重视课课练这一环节,根据学生体质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根据不同教材安排不同的课课练习。

5月18日 星期二 教学内容:武术:五步拳

课后反思:五步拳练习已经有两节课了,根据学生的情况,我采取分解练习法,先教脚,将脚退的动作教给学生,学生掌握动作后散点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散点分组练习,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交协调能力,根据学生情况,根据教材内容有组织·有内容·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或练习,来解决教材枯燥问题。

5月19日 星期三

教学内容:跳绳:1分30秒跳短绳

课后反思:通过几天的跳短绳,感觉整个六年级的学生在跳跃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男生,基本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达到乙以上的成绩,看着学生在勤奋的学习,还是感觉很欣慰的。学生心肺功能,协调能力有很大提高。考核成绩优良。

5月20日 星期四

教学内容:投掷:投掷实心球

课后反思:从上节课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的出手角度都不对,偏低,今天改变了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拿球后身体后仰,两腿弯曲,体会两腿发力,通过这个徒手练习,发现学生的出手角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问题多动脑筋,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掌握运动技能。考核成绩优良。

3月2日 星期三 教学内容:跑:弯道跑

课后反思:弯道跑十一节技术课,本课通过弧线上快走,慢走,快跑,慢跑来体会身体重心向里倾斜的感受。屈膝,重心下降同时向前移动,左脚掌支撑,左手臂摆动幅度小,右手臂摆动幅度大,而其效果右80%的学生掌握了动作,看来还得在下次课的教学中复习,多加练习。

3月16日 星期三

教学内容:跑:50米快速跑 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50米跑测试,所有六年级的学生成绩比上学期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学习了站立式的动作进行快速跑,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动作,能够充分完成从起跑到途中跑再到冲刺的整个技术环节,所以在跑的能力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希望再接再厉,争取在以后的课堂上有更好的突破。缺点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跑直线。下节课解决这一问题。

4月5日 星期二

教学内容:跳绳:1分30秒跳短绳

课后反思:从上学期开始练习跳绳到现在已经有两节课了,根据学生的情况,有一半学生心肺功能差,学生体能要进一步加强,有的学生协调能力差,跟据学生体质情况,我准备在后几节课中安排定数,定时等练习,来解决以上问题。

4月18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跳绳:1分30秒跳短绳

课后反思:通过几天的跳短绳,感觉整个六年级的学生在跳跃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男生,基本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达到乙以上的成绩,看着学生在勤奋的学习,还是感觉很欣慰的。学生心肺功能,协调能力有很大提高。

5月13日 星期四

教学内容:投掷:投掷实心球

课后反思:从上节课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的出手角度都不对,偏低,今天改变了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拿球后身体后仰,两腿弯曲,体会两腿发力,通过这个徒手练习,发现学生的出手角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问题多动脑筋,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掌握运动技能。

5月14日 星期五 教学内容:武术:五步拳

课后反思: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和五步拳动作,并能掌握套路。逐个动作学习: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兴趣高昂,但是柔韧性太差,课后布置作业回家练习压腿压肩。准备在下节课安排柔韧练习。

5月17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武术:五步拳

课后反思:通过几天柔韧练习,所有六年级的学生柔韧性比上几节课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练习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动作中,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动作,能够充分完成整个技术环节,所以在武术学习中柔韧性是非常重要的课课练习,在常规课中我们要重视课课练这一环节,根据学生体质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根据不同教材安排不同的课课练习。

5月18日 星期二 教学内容:武术:五步拳 课后反思:五步拳练习已经有两节课了,根据学生的情况,我采取分解练习法,先教脚,将脚退的动作教给学生,学生掌握动作后散点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散点分组练习,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交协调能力,根据学生情况,根据教材内容有组织·有内容·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或练习,来解决教材枯燥问题。

5月19日 星期三

教学内容:跳绳:1分30秒跳短绳

课后反思:通过几天的跳短绳,感觉整个六年级的学生在跳跃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男生,基本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达到乙以上的成绩,看着学生在勤奋的学习,还是感觉很欣慰的。学生心肺功能,协调能力有很大提高。考核成绩优良。

5月20日 星期四

教学内容:投掷:投掷实心球

课后反思:从上节课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的出手角度都不对,偏低,今天改变了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拿球后身体后仰,两腿弯曲,体会两腿发力,通过这个徒手练习,发现学生的出手角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问题多动脑筋,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掌握运动技能。考核成绩优良。

第16篇:课后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表现了一位知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抓老教授的特点外,还要分析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较注重对“我”成功原因的理解,而忽略文章整体把握,课堂教学形成“挤牙膏式”,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通过教研,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备课要深:要深钻教材,研究学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需要培养的能力。 2.课上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典型例句。 3.培养学生情感生活的体验。把对生活的体验准确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表达得清楚准确,语句通顺,情感真挚,富有感染性。 4.组织教学要力求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实现学生是可点燃的火把,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乐学者,而不是苦学僧。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

在理解作者对祖**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明白,在教学中 “解读”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

纵观整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在精读课文时,我采用了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对生母和祖**亲的思念、爱慕之情。由面过渡到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学生找出体会最深刻的语句后,我在引导学生读时,却不够深入,如:学生找的这句话“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问学生:“作者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生略思:“作者想说,妈妈你回来吧!”如果当时,我借着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悲痛的语气再读这句话,全体学生再齐读,肯定会深受感染,课堂氛围也会更好。通过这点,我想: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有效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深入引导、朗读、体会是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之一。再者,抓住重点语句精读文章时,学生找了很多自己认为感动的句子,我不分重点平均用力,结果既浪费时间,又感受不深。我想一篇文章两三处深入体会挖掘即可。

因此,不同感情基调的文章教师在讲课时,应用不同的语气、语调、不同的表情,这也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显而易见,《怀念母亲》文章,应该说非常到位。这篇文章,教师应带着忧伤、深沉的语气去读文章、讲文章,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把全班分成十几个学习小组,每4人一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上课时,先由老师导入,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讨论,组长整理归纳,形成小组意见后在全班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最佩服这些人物的哪些品质?各小组展开讨论,纷纷发表见解。最后,我综合大家的意见,使同学们对残疾青年的形象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理解了课文深刻的主题。

二、在快乐中学习

新教材中有好些课文,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感人、如何让学生深刻领会,自主学习?我一改过去由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的旧模式,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课文改编成短小精悍的课本剧,排练后在课堂上表演。同学们对此十分乐意,倾注了满腔热情,常常是课堂上领会课文,下课后讨论剧本,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忙得不亦乐乎。有两个学习小组把这篇课文内容改编成剧本后,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角色,把人物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通过形象的表演来诠释课文,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创作和表演中获得了乐趣,在快乐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精神。

由于课文的结尾还可以让学生有暇想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因此,我让学生用写续写的方式尝试展开想象的翅膀,帮文章编一个结局,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交上来的续写结局可以是五花八门,有说作者长大以后,重新回到故地,希望能见上残疾青年,当面感激他,可惜从残疾青年妹妹的口中,知道残疾青年已经去世了,这给作者留下了不少的遗憾。有说作者学成归来,重新来到故地,见到残疾青年,给残疾青年诚心的致谢,并想方设法改善残疾青年的生活,使残疾青年过上幸福的生活等。

第17篇:课后反思

1我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道理。

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以读为主线。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检查朗读——自学生字——归纳主要内容”。在每个环节里,我都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领悟做人道理。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通过读拼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并归纳总结出五根手指的特点,然后领悟道理。

在教学时,尽量体现和渗透教学设计的意图,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在教师的有效理答中构建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体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了解藏戏是本课的重点。

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学习后面内容的时候,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即每段的中心句进行学习。

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链接,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

教学中我主要围绕课后的问题展开了教学,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孩子们回答。 教学中我主要围绕课后的问题展开了教学,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孩子们回答。

最后两段的朗读由于时间关系指导的也不太到位,今后,还要在这些方面多加努力。

教学中,我们要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面对这样比较长的文章,已初步具有抓住课文的主要脉络和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与课文中的凡卡年纪相仿,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

课文篇幅很长,学生完整朗读课文一遍需要18分钟的时间,45分钟也就只能把课文走两个来回。于是,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这篇课文。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并积累四字词。接着,让学生读梗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自由读精彩片段,找出自己感受自己的片段,进行批注。第二课时进行交流,针对他们感受最深的片段,走近鲁滨逊,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带给我们哪些深远的人生启示。

这一节课上下来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踪。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就会无目的性;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踪,名著阅读活动就会毫无效果。

要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要培养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要让学生会说。

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按照教学建议进行了教学,先让学生自学:千年“梦“指的是什么?怎么圆的,为什么能圆在今朝?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在讲课过程中,我让学生读文,紧紧抓住本文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观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使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组织还是不够严谨,教学语言也不精炼、激励性还不足。

我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开展本次“难忘小学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尤其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活动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献计献策。

第18篇: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依照他们积累的经验解决问题,是新课程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不要怕学生出错,因为谁都可能出错,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

课后反思:

学生已有了三年级口算简单小数加减法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让学生独立探索并交流。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小组间的质疑和解惑,在“小交流者”和“小发问者”这一问一答间,帮助全体学生进一步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掌握了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小数加法的计算学生掌握了,减法也就迎刃而解了。之后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向学生出示了“友情提示” 让学生根据友情提示上的内容进行独立的探究。

课后反思:

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掌握,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课后反思:

首先,先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出示学生解题中可能会有的各种情况供其选择,以引起学生的争议,展开深入的探究。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第19篇:课后反思

《二力平衡》课后反思

庄彦伟

二力平衡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演示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时空,使学习不仅是一堂课所学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另一方面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在授课中,我以讲台上静止的书本为例,讲解二力平衡。为了避免与相互作用力的混淆,对书本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的结论,学生是理解了。但测试时,一但遇到选择题中有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等选项时学生还是混淆这两个问题。为此,在进行例题讲评时,进行受力分析,并且将各个力进行比对,指导学生分析哪些力是二力平衡,哪些力是相互作用力。

多给予肯定和赞扬,给每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曾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趣味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让学生在动感情趣中进入物理世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这也是注重过程,注重体验的表现。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问题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形象地表达出来,始终保持旺盛的情趣,并结合图文,充分展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不能比拟的,对学生理解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心里特征,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和投入。

然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根据新课程度的要求,要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既要注重各种单项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又要着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教学过程才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

第20篇:课后反思

让我们跳起来

新课程标准对于知识技能的教学明确地提出:一要改变音乐课程中那种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二要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把其放在具体的音乐实战活动中,并看重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的方法与过程。而认识和掌握3/4拍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为知识技能的教学,我改变了过去那种枯燥讲授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跳小步舞、打击乐伴奏

、声势动作创编和唱歌曲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舞会”的情境中欣赏《小步舞》并体验其乐曲风格,在学跳小舞曲的过程中感受3/4拍子的韵律特点,通过乐器伴奏、声势动创编掌握和表现3/4拍子的韵律特点,最后师生一起跳集体舞复习巩固整节课的内容。整堂课要求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探索,大胆自信地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上这一节课时,我从欣赏《小步舞曲》入手,向学生介绍乐曲、音乐有的同时,要求学生观察舞步,学生很快发现小步舞是“三步三步一走的”。接着让学生看舞步动画,学跳小步舞,学生惊喜地发现“第一步大,第二步小!”在老师的带领下随乐跳小步舞后,学生体验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3/4拍子每小节有三拍,第一拍强,第

二、三拍弱”。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很轻轻松地学会了音乐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3/4拍子的强弱特点,我设计了舞会小乐手的形象,先让学生随乐自己地敲一敲,自主地体会3/4拍子的强弱规律。然后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自己手中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选择表现强拍还是表弱拍,并说说你的理由。同学们各抒已见府论得非常激烈,最的按大家设计的不同方案通过合作给乐曲伴奏,表现出3/4拍子的强弱,在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中掌握了音乐知识和技能。

掌握了知识就需要运用。我设计安排了声势律动接龙的游戏,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随乐表现出3/4拍子的强弱。这一教学环节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上老师激励、肯定的语言,激活了学生的求学思维。学生参与非常主动,在创编过程中表现得很投入,毫无约束地表现自我。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了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这一堂课上过之后,学生投入的表现,欣喜愉快的表情让我记忆犹新。仅仅因为改变了教学方法,就让课堂变得如此的轻松、愉快,“教”与“学”都在“享受”中完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比以往任何一堂课都要好。可见教师领会好新课标,改革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大胆尝试,和学生一起探索、学习,让每一节音乐课都变得轻松愉快。

《小学课后反思范文.doc》
小学课后反思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