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范文

2022-07-25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微型课题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识字

(二)

学习目的: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3个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认识4个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迷、珠、皮、铁、环、房”8个字。

2、认识4个偏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沙、捉、珠、环”4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王”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沙、捉、珠、环”4个字,认识“王”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识字氛围

1、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同桌两个小朋友两人一队就可以进行。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创设了十分轻松的识字氛围。教师相机将“比手劲”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

2、在生活中,你平时还会和小伙伴们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

3、大家回忆一下,课前我们在学校操场参加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二、我会识字

1、仔细地看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把你知道的游戏名称大声告诉同学们。教师相机将游戏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2、自己读读诗中的词串,哪些游戏你玩得特别棒,就把它的名称大声念出来,在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出示相应的游戏名,并记住相关的生字。

3、再读词串,哪些游戏你还不会玩?念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在念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说说游戏的规则,或者演示一下游戏的玩法,然后再读读游戏的名称,在玩玩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识字。

4、小组竞赛,检查识字效果。

三、我会写字

1、选择最感兴趣的字,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3、练写生字,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迷、皮、铁、房”4个字,会认“猜、影、丢、劲、弹、跳、抓、棋”8个字,认识“车”和“户”偏旁。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迷、皮、铁、房”4个字,认识“车”和“户”偏旁。

2、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

出示各种游戏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找朋友,卡片与黑板上相应的词卡贴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学会的字的结构,通过交流记住生字。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的位置,然后再观察关键笔画的写法,力求把字写得正确又美观。

三、练写生字

学生练习写生字,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

四、将生字拓展到生活中

1、你还会玩什么游戏?请把它的名称写在小卡片上,明天带来贴在教室里,互相认一认,说一说。

2、大家分组玩游戏,准备开一次游戏展示会。比比哪个小组的游戏最多最好。 板书设计 识字二

图:猜手影 丢手绢 掷沙包 捉迷藏 比手劲

打弹珠 跳皮筋 滚铁环 抓棋子 跳房子

一年级下册《识字二》教学反思

《识字二》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三字词”的语言形式,具有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融为一体。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是,作为一年级下册的课文,识字写字依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基本设计思路是:

,

一、创设情境,进入识字氛围

老师邀请大家一起玩比手劲的游戏。同桌两个小朋友两人一队就可以进行。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创设了十分轻松的识字氛围。教师相机将“比手劲”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读一读。

二、我会识字

1、仔细地看看图,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把你知道的游戏名称大声告诉同学们。教师相机将游戏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2、自己读读诗中的词串,哪些游戏你玩得特别棒,就把它的名称大声念出来,在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出示相应的游戏名,并记住相关的生字。

3、再读词串,哪些游戏你还不会玩?念给全班小朋友听一听。在念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说说游戏的规则,或者演示一下游戏的玩法,然后再读读游戏的名称,在玩玩读读的过程中自然识字。

三.我会读词

1.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齐读、拍手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及三字歌的认识和理解。在朗读中,我又适时指导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孩子们理解三字歌的内容。

2.一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很难持久,我安排了小组比赛刺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但后段时间里,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

在这篇识字教学中也有几处没有做好的,如:由于前面读字音和让学生质疑三字歌内容花了不少时间,致使后面时间不够,所以虽然安排了课后练习的环节,但最终因时间关系大大缩水,还没来得及完成练习就下课了。如何提高识字效率,保证读写真正落实到位,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这个问题。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经验总结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它是低段学生难闯的但又必须要闯的一个关。每位低段语文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引领学生走好语文学习的第一程,为学生搭建识字平台,让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提高识字效率,为今后的听说读写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采取各种形式,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一年级儿童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所以教师就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变“要我识”为“我要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片及多媒体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形成生动、活泼、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教学第二册识字课《识字二》时,我抓住学校新建的操场,创设了一个去参观新学校的情境,让学生快乐识字:⑴看图说话识字:来到美丽的大操场,你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干什么?(认识十项运动名称:采手影,丢手绢, 掷沙包,捉迷藏,比手劲,打弹珠,跳皮筋,滚铁环,跳皮筋,抓棋子,跳房子。)⑵动作帮助识记:让我们也在新操场上做做这些运动吧。(在学生做动作的过程中让他们发现,字的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系,从而帮助识记。)⑶游戏加强识记: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的苹果成熟了,你想摘吗?只要你能把苹果上的生字宝宝念出来,红苹果就送你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中途插个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与生字的再次见面加深印象。)⑷念儿歌巩固识字。(把这六个词语编成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⑸说话拓展识字:来到这美丽的大操场,你最想做什么运动?(允许学生运用刚学的词语说话,更鼓励运用自己在课外学来的词语说话,通过交流,拓展识字,认识更多的运动名称。)

2、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为了让学生保持住最佳学习状态,学得津津有味,教师就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在魅力,通过诱导学生参与操作、实验、交流、猜想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激发识字兴趣。如在学习“口”后,可以让小朋友用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口”再加一笔是什么字?学生的探索兴趣马上被激活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连平时对识字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在积极想办法,动手摆一摆。不一会儿,“日,中”两个生字宝宝就诞生了。此时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拿两根小棒摆一摆。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又认识了“目、白、甲、田、由、申”等生字宝宝。学生体味到了成功的乐趣,识字的劲儿更足了。

3、开展识字竞赛,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受表扬,受奖赏,小小的成就感将会成为他们识字的最大内驱力。学校和班级可以定期举办“识字大王”、“故事大王”、“成语大王”等识字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识字成果的舞台。实践证明,在成就动机的驱动下,每个同学都渴望成为“识字大王”、“识字明星”,原本枯燥的识字活动充满了生机,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变“要我识”为“我要识”。

二、利用生活资源,拓展识字途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迅猛进步,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从家庭生活到社会活动,从各种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社区环境到娱乐场所,从名胜古迹到自然景区,从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到虚拟神奇的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面对如此强烈的视听冲击,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耳濡目染呢?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除了课本之外,还有一个课堂,还有一种老师,这就是学生所处的那个生活环境,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活水源头,教师要做好这活水源头的引路人。

1、校园生活 识字的乐园

开学第一天,我作自我介绍时在黑板上写下了“惠康里小学 一(1)班 班主任 邓老师”这几个字,教学生认读。在发新书时教学生认读每一本书的名字。在学生作自我介绍时发下班级名单,让每位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名字,再带着全班同学读一读。每位学生都在积极地认读自己和别人的姓名。放学时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爸爸妈妈帮助自己认识并记住全班同学的姓名,谁最早能正确读出每个同学的名字就能当组长,帮助老师发本子。没几天工夫(有的只用了两天时间)很多同学就全会念了,要知道这里有45个同学的姓名,有一百多个生字啊。刚入学的新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在这里,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学生便争着来喝这杯苦涩的“咖啡”了。

2、家庭生活 识字的温床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融合。每个家长格外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调动起家长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家庭中识字。如家长可以把家里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让字与实物结合,学生在无意中记住了字,毫不增加负担。家长可以把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教孩子认读,如“中华牙膏”、“康师傅方便面”、“东北大米”„„教师配合家长可在教室创设一个“识字园地”,让学生把这些剪下来的字贴上去,并教其他学生认读。这极大提高了孩子们课外识字的积极性。家长还可以让学生先认家里人的姓名,单位名字,然后扩展到认识亲戚朋友的姓名,称呼,家庭住址等等,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社会生活 识字的天地

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识字环境,丰富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许多琅琅上口的广告词更是受到小学生的青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进商场公园,穿过大街小巷要认一认路牌、广告牌、商店名等等。然后给学生一个交流识字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平时认识的牌名读出来与大家分享认识汉字的快乐。

三、教给多种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培养了自主识字的兴趣,有了自主识字的途径,等于给他们插上了翅膀,在识字的王国里展翅飞翔。如果教师能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如虎添翼,将会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⑴利用构字规律记字形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妈”字,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字形,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女”,左边是“马”。让学生分别读“马”和“妈”字,知道“马”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妈”字为什么是“女”(因为妈妈是女人)。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学生便能有所领悟。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和“换法”,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⑵编首口诀儿歌记字形

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编首口诀儿歌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难记的生字。如: “金”:一个人,本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 “爱”: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

“左右”:小朋友靠右走,右字下面是个口,小朋友要记清,左字下面是个工。 学生兴致勃勃,在快乐的笑声中记住了生字,对编口诀儿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加。 ⑶说个故事记字形

在教学中构字特点,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让学生感到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习汉字的兴趣。如:

游:一个小孩子,戴者一顶小帽子,在方方的水池里游泳。 呆:教师边讲故事边写:一个人张者大嘴巴,象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⑷猜个字谜记字形

猜谜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思维,更让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如: 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⑸经常复现记字形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经验总结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的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多种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小火车”、“摘星星”、“你做我猜”等多种方法让生字与学生见面,帮助学生记忆。此外,一年级新生入学5-7周便基本上掌握了汉语拼音,并能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可以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效地巩固了新学的字。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满腔热情地为学生铺路搭桥,那么识字将不再枯燥,不再会是一种负担,孩子们一定乐于识字,并学会识字。

【教学内容】

本课识字安排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将要求学会的8个生字,其中5个形声字巧妙的包含在儿歌中。儿歌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也为孩子们创设了一幅青蛙吃害虫保卫庄稼的美好画面。

【教学目标】

1、学会“清、晴、睛、虫、情、请、卫、兵”8个生字,会认“蛙、保、护、害、做、庄、稼”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学习,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尝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写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儿歌识字,

2、通过读儿歌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能尝试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到识字乐园

(三)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点击课件,出现《识字三》)

师:请大家瞪大眼睛,仔细看大屏幕,待会儿会出现很多字,在每个字中都含有一个咱们认识的字,看谁眼睛亮,最先发现它。

(课件屏幕闪现带有“青”的字,最后所有字全部呈现在屏幕上)

2、师:(点击课件出现所有闪过的字)哪个字呀?(青)

3、对,就是这个字,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字,正音)

4、“青”字可有趣了,可以和很多偏旁组成新字,这些字都是“青”字的好朋友,今天咱们学习的儿歌里就有好多他的好朋友呢!来,听听这首儿歌吧!(配乐儿歌)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以文中“清、晴、请、情、睛”字的声旁“青”字为切入点,引出儿歌,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读准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儿歌,图文结合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一)读准字音,读好词语,体会形声字声旁的特点。

1、儿歌有意思吧!快,翻开书90页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要多读几遍哟!

2、谁的眼睛亮?发现了“青”字的好朋友?快拿出小铅笔把他们圈出来,圈一个读三遍。(生边圈边读,师巡视)

3、看,“青”字的好朋友都高兴的跳到了大屏幕上,有几个字是咱们以前认识的,你们还记得吗? (指名认读“清”、“睛”、“情”、“请”,正音)

4、咱们开起小火车读一读。

5、(出示晴)这个字也是青的好朋友,看看它读什么?(指名读晴字)

6、瞧,田字格和双横线里还有几个字咱们没认识呢!赶快读一读,把字音读准。

7、都读准了吗?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记得夸夸小伙伴或者帮帮他哟!

8、咱们来读一读这些字吧。(师出示字卡读,读中正音)

9、谁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他读一遍大家跟着读一遍。

10、字音读准了,词儿能读好吗?瞧,这儿有好多词语,你们可要看得清,读得准哟!自己先试试。

11、来,小组长们拿出词卡,和你的小组员一起读一读。读得时候可要注意词儿连读哟!

12、(课件播放小青蛙的叫声)小朋友们快听,是谁在叫啊!(课件播放小青蛙的话: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你们能帮助我读好荷叶上的词语,让我踩着荷叶跳回家吗?)

师:大家愿意帮助小青蛙吗?(指名读荷叶上的词语,正音)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指导读好词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读通句子,图文结合体会形声字形旁特点。

1、字音读准了,词儿读好了,听,小青蛙在夸奖你们呢!(课件)长长的句子能读通就更了不起了!捧起书,自己先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呀!

3、(生回答预设:有两句话)那就请你把第一句话读给大家听吧!(第一句话点红)

4、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自由说出读了第一句话后的想象。)

5、真的象你们说的那样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语言描述并点击课件):我们来到了小河边,看,河里的水荡起了绿波,多清啊!(闪‘清’字三点水旁)太阳也笑嘻嘻地挂在了天上,送给我们一个大晴天(闪‘晴’字日字旁)看呀,小青蛙跳呀跳呀,跳到了荷叶上,它正睁着一双大眼睛呢!(闪‘睛’字的目字旁)咦,它睁大眼睛在干嘛呢?

(生想象回答)

6、是吗?去看看!(播放课件青蛙捉害虫)

青蛙可做了不少好事情呢!(闪‘情’字的竖心旁)它是害虫的天敌,有了青蛙的保护,禾苗长得可壮了。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儿歌中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的描述语言中闪现出每个形声字的偏旁,帮助学生将图、文义和形声字的字形相结合,体会形声字偏旁表示字义的特点。】

7、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就把你们喜欢的心情读出来吧!(点出第一句话)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两三人读)

2)女孩子一起来读读。

8、读得真好,大家真的很喜欢小青蛙!(师戴起头饰)瞧,我就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师边做动作边说)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我可是做了不少好事情呢?你们谁来夸夸我呀?

【设计意图:通过夸奖小青蛙理解“卫兵”一词的意思,同时帮助学生读好儿歌。】

(生夸奖师回应:别看我的个子小,可是我的肚子大,我一年可以吃掉10000多只害虫呢!谁还想夸夸我?对,我就是禾苗的小卫兵。听了你的夸奖我可真高兴!小青蛙愿意和你交朋友)

9、(点击课件)大家这么喜欢我,那(闪‘请’字的言字旁)你们一定要记住保护我哟!(出示第二句话)

10、谁来读读这句话?男孩子们一起读读。

11、那小朋友们,你们准备怎样保护我呢!

(预设:不吃青蛙;不捉青蛙;还要提醒别人不要伤害青蛙)

12、啊,相信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做到。来,捧起书,和着美妙的音乐,咱们一起把这首儿歌美美地读一读。(点击课件播放音乐)

三、自主发现,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儿歌读得真好!(出示小黑板)看,就是有了这几个字才有了这么一首有趣的儿歌呢!再小声读一读这几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音和形,通过直观比较,初步体会形声字在音和形上的特点.再次让学生将图、文和形声字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形声字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师总结出形声字。】(预设:每个字里都含有“青”,师引导观察读音,学生发现他们都是后鼻韵母)

2、再仔细看看每个字的偏旁,想想刚才咱们读的儿歌,你又知道些什么?

(预设:河里是有水所以清字是三点水旁;天上有太阳才是晴天所以晴字是日字旁;目就是眼睛所以睛字是目字旁;学生存在困难的是“请”和“情”字,师可做引导)

3、生说到哪个字师就评价总结:你从三点水知道了清字与水有关;看到这个“日”你想到晴天里有太阳;你从言字旁知道了请别人帮忙可是要好好的说哟 “目”字你想的和我一样;那听了大家这么说,我也明白了,心情很好,“情”字就是个竖心旁。

4、瞧,这类汉字多有意思呀,(点课件)刚才从他们的一部分(指“青”字)咱们大致知道了读音,现在又从偏旁(指偏旁)知道了字的意思,像这样的字,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叫形声字。

5、谁有好办法最快记住这些字?

【设计意图: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识记生字,也可运用刚学习的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体现自主识字的教学理念】

(预设:学生自己随意说识记方法,如果用上形声字的方法,老师肯定:你用上了今天学习的形声字的知识,看到三点水,想到了和水有关,河里的水真清啊!老师奖励你两只小青蛙。谁能用她这种看偏旁想意思方法来记其他几个字)

6、那这几个字怎样在田字格中摆得好看呢?(学生自主观察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说到关键笔画,课件点红,强调这几个字都要注意左窄右宽)

7、师范写“睛”,先认识新偏旁“目”,边写边再强调关键笔画以及“月”字的撇要改成竖。

8、生练写“睛”,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9、欣赏一下你同桌小伙伴写的字。

10、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评价中再次指导书写要点。

11、用同样的方法和同桌一起先看看,再说说,最后写写剩下的几个字“请、情、清、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并运用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结束语:汉字可有趣了,只要大家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就能和他们交上朋友!下节咱们还要继续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呢!

推荐第2篇:微型课题

《培养小班幼儿午睡习惯的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时期是形成社会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2—3岁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培养和训练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不仅是父母 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也是老师的职责。良好午睡习惯是调节幼儿情绪、保证饮食。是身体健康发育的先决条件之一。

午睡作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身体保健的重要性。高质量的午睡,能使幼儿精神饱满,食欲旺盛,减少疾病,促进全面发展。就在园幼儿而言,充足的午睡,既能消除上午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带来的疲劳,又能保证下午活动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科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足够午睡,可以使神经组织在睡觉时将消耗的力量得到恢复,保护大脑皮层细胞免于衰竭和破坏。同时午睡还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能将人在白天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排除常用的信息。

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活动时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午睡习惯,提高午睡质量,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幼儿的午睡常规培养、睡姿培养以及午睡技能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习惯。

本课题的重点:午睡常规培养

本课题的难点:午睡技能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训练法

本课题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针对本班幼儿的午睡存在的现状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负责人:郭军萍)

2、实施阶段:2009年10月—12月开展研究;(负责人:郭军萍王颖)

(1)、分析影响小班幼儿午睡质量的因素。

(2)、创设积极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为幼儿入睡打好基础。

(3)、在午睡时利用讲故事、形象的儿歌,培养幼儿的午睡常规以及睡姿和午睡技能,通过培养和训练转化为幼儿的积极领会,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4)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表扬午睡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小朋友向他们学习,这样也有利于良好睡眠习惯养成。

(5)利用家园联系簿,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3、总结阶段:2010年1月根据研究情况写出总结、反思、撰写各案分析报告,结题论文。(负责人:郭军萍王颖)

.根据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落实研究方案,并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

3.收集小班阶段午睡习惯培养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

推荐第3篇: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同时,还要对课题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3.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附:

海安县教育科学2007~2009年度个人微型课题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王锋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从小学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口算教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内容。这种被普遍关注的状况,一方面反映出它在数学教育及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它又似乎在人们的泛用中成了教学日常用语中含义不言自明、也无需考究的“常识”。口算是什么?好像很清楚,又觉得不太清楚。在这样清楚与不太清楚之间的徘徊,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慢慢对口算的本真意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异化,往往忽视了对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这个看似基本的教学问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需要探讨和研究。

二、相关研究分析

1.国内的研究现状概述

口算发源于“日常数学”后,它融合了数学的特征与数学教育的规律。它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口算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作为向导,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否则,师生双方就像在黑暗中走路,只能摸索着前进。

传统的口算教学往往把口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口算而教,使口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而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

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口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新教材对口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口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另外,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如今口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口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就成了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

2.研究的价值

(1)口算源于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口算,强化口算教学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口算是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口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3)关注口算教学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数学教学行为的理解,提高自我反思力,增进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核心概念界定

“口算”是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是指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进行建立在有意义基础之上,符合小学生口算心理机制的口算解题方法的指导的教学。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是指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

(2)通过口算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题研究者对口算教学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改进或提升口算教学。

(4)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教学论文。

(5)能对全校的数学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起推动和辐射作用。

五、研究内容

1.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的研究

2.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3.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六、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准备阶段,查阅国内主要报刊杂志,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信息,浏览网络中相关研究内容,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借鉴先进的研究经验。

(2)案例研究法。一是进行课例研究,二是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

(3)行动研究法。不断探索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不断观察、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2~2007.6)确定课题名称,进行调查分析,填写课题申报表。

(2)初步研究阶段:(2007.9~2008.1)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和观察了解,研究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

(3)深入研究阶段:(2008.3~2008.6)积累个案,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

(4)总结阶段:(2008.9~2009.9)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申请结题。

推荐第4篇:微型写作课题

微型写作行动课题研究

慈溪市凤湖初级中学 丁梦洁

【问题】 学生写作缺乏感情怎么办?

【诊断】现在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是苦差事,是被逼无奈,写作文就更是无奈之举。 再加上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每天忙忙碌碌,对周围之事缺乏观察、思考,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更不可能是有感而发,因此学生的作文情感上苍白、空洞。 作文中或是优美词句的罗列,或是各种修辞手法的滥用,或是他人习作的翻版,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类似于无病呻吟。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是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的。

【点穴】《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老师,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绞尽脑汁地编情节,语言表述不准确,没有自己的 见解和主张,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没有使人想要读下去的欲望和冲动。 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写出真情实感才叫好文章。

【反思】

(一)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我们知道生活是作文之本。 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体察、感悟。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中学生要学会认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善于在生活中提炼自己的独特感悟,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 要改变不少学生对自然现象熟视无睹,对周围事件麻木不仁,对国家、国际大事漠不关心的现状。 认真观察自然界,观察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这样就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向爱好写作,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兴趣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强烈欲望。 培养写作兴趣首先要加强课外阅读及第二课堂的开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应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积累素材,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另外,在写作课堂上,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之一。 茅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 由于中学生课业繁忙,只是有想法有见解的时候写下几句话,不必强求写完整的作文,持之以恒,定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同时这样做也能积累素材。

(三)变“作文批改”为“人文关怀”。

批改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深感头痛的事情,它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们收益却并不大,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是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首先,作文评语要给学生以信心。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 在作文的评语中要与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流,给出中肯的评价。 少一点批评责备,多一些鼓励,多一些个性化的评析。 老师要抱一颗“人文关怀”的心批改学生作文,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 我主张评语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每一次作文批改就像一次与学生的亲切交谈和情感沟通,使学生信心倍增,受益多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作文批改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除老师批改外,还 可以采用学生相互批改、学生自我批改等方法,使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的难题也是重点,作文之路漫漫,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收获。

推荐第5篇:微型课题研究报告

微型课题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1、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刻不容缓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人们通过说话、写字实现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有位哲人说过:“语言文字的发展,不单是语言的问题,它还承载着国家主权、民族的文化和利益,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兴亡,语言不在,文化就不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在语文言文字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规范语言文字对于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规范学生语言行为责无旁贷。

2、低段学生课堂语言亟待规范

教学活动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语言的沟通,失去了语言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而沟通语言的优良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个误区,注重教师语言的准确精炼,却很少关注学生语言交流的规范。

乐山处于方言区,绝大多数学生从小所处的语言环境是乐山方言,加上许多孩子由老人带大,其中夹杂了许多土话,学生势必把方言土话带入课堂,虽要求讲普通话,实际上有不少学生是换个腔调说的乐山话,即我们讲的“椒盐普通话”,即使是写作,学生也难以把方言土话转化成规范用语。

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冲击也不小。除了语言交流外,有些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写话、习作中使用。小学低段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规范学生语言行为,减少网络语言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3、规范学生课堂语言行为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掌握和准确运用语言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外在体现。小学低段正是培养规范用语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堂作为实施语文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规范学生课堂语言行为的责任。

(二)课题主要概念界定

1、小学低段:此课题研究对象为小学

一、

二、三年级学生,

一、

二、三年级为小学低段。

2、学生语言行为:指学生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语言的行为。学生语言行为按说话环境分为课堂内、课堂外。

3、语文课堂规范学生语言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改变学生用方言、土语、新兴网络用语以及家庭幼儿时使用的儿化语言进行课堂口语交际与写话、习作的不良习惯。使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语言表述流畅规范,条理清晰,意思完整准确,让学生逐步从乐说到能说,说好,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学生课堂语言现状的调查,收集学生语言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分类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别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并落实于日常课堂教学中,从教师的语言规范入手,通过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规范水平,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内容

1、低段学生课堂语言不规范行为调查。

2、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研究对象

以我校1-3年级全体学生和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

(四)研究周期

从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止,历时1年。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并申请立项研究。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修改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9月)

主要工作: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积累经验和资料,逐步形成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主要工作:整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操作性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撰写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约请专家指导,圆满结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教育文献是以记载、反映教育活动、人物、事件和理论为内容的文献。在研究中大量查阅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文献资料,对自己掌握的文献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形成对事物本身的科学认识。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3.案例研究法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研究揭示出某些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加以实践运用。

4.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通过抽样的基本步骤,多以个体为分析单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学生以及缺少经费的人们,这种方法特别合适。

(六)研究措施

1.认真开展低段学生课堂语言行为现状的调查。

调查了解清楚学生课堂语言现状,才能明确本研究目标任务与方向,后续研究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课题组首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生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再对问卷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针对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措施。

2.加强理论学习,确立对“语言文字规范表达”的理论认知。

教师确立对“语言文字规范”的理论认知是完成该课题研究的前提,只有理论指导

下的实践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有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才能在一定的高度前行,课题组要充分搜集与该课题相关的各类理论资料,认真研读,用以指导我组的研究行为。

案例 教师阅读“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书籍,提高自身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在平时上网时也有意识地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并在课题研讨活动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形成工作制度。

(1)间周一次研讨活动。低段语文课题组每2周开展一次微型课题研讨活动,活动内容围绕语文课堂规范小学生语言行为的教学策略进行研讨。大家各抒己见,进行信息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组长注意收集、整理、提炼大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点滴经验加以总结推广,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再实践、再总结。

案例 每个教师准备了一本语言收集册,记录每堂课收集的学生的不规范语言,在研讨活动中大家都把自己记录的进行交流,组长记录并分类。教师就不同情况共同讨论如何矫正某种语言行为,以便今后在工作中加以应用。

(2)一月一次教学会诊。每一个月课题组开展一次课堂教学会诊,共同研究讨论该堂课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创新性,探讨适宜的教学方法,加强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力度。

案例 张玲燕老师上了一节课题研究课《画家与牧童》,课后,教师们积极评课。教师们认为张老师在课堂上关注了学生语言的规范化,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干预。教师课堂语言规范,学生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大大减少。

(3)加强教学反思交流。课题组成员每节课上完之后,认真撰写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收获、体会,并在研究活动中和学校QQ群中充分交流,互相获取新的信息,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提高。

4.有效操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规范学生语言行为。(1)强化教师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意识。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确立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强烈意识并养成一种教学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细节中对学生语言习惯不规范的纠正。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做到自身语言符合母语语言文字规律,以自身规范的语言行为引领示范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语言熏陶,形成一种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语境。

(2)潜心实践,大胆探索,提炼总结课堂教学新策略。

每位教师要带着本组的研究课题认真研讨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着力收集研究学生不规范语言行为的种类加以分析,从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不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各种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方式、方法,反复验证,不断提炼总结教学成果,形成系列教学策略。

(3)拓宽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渠道,合力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好每期都要召开的学生家长会与学校安排的家访活动,对学生家长实施语言规范的培训。首先让学生家长树立规范语言的意识,讲明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的重要性,让家长自己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家庭、学校、课堂形成共识,共造规范的语言环境。其次指导家长、学生正确购买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给家长、学生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与科普读物。明确指出某些卡通、漫画书籍中有许多垃圾语言,杜绝学生阅读受害。

(4)开展各类语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规范用语的积极性。

利用低段学生活泼好动、语言模仿力极强、探求欲旺盛、喜欢活动、乐于表现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综合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各类语言竞赛,寓教于各类活动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在活动中强化规范语言的意识、习惯,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不断成长。比如:设立一个有趣的话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比赛。设立一个话题,开展口语借力赛。设立一个话题,开展写话竞赛。围绕一种动物、植物、一个人;或者是创设一个生动的场景;共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表演一个课本剧等,以此为话题开展口语交际竞赛活动或者是写话竞赛活动。还可以收集学生病句,大家当啄木鸟医生,集体会诊,给出规范的语言表达。

案例 开展“我是啄木鸟”纠错竞赛活动。把平时累积的学生出错最多的语言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词语或句子或短文,让学生一起来发现并改正,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受学生欢迎,而且取得很好的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成果

四、研究效果

课题研究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一)课题组自评 学生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低段学生课堂语言中不规范的地方逐渐减少,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并逐渐形成习惯。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表达水平,规范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教师方面

1、课题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主动收集交流各种资料,交流课堂上诸多语言问题,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自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验证实践,有效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规范化水平,同时,教师教学水平也不断得以提升。

2、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也不断发现自身在语言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总结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规范水平,教师语言规范了,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示范,一个好的教育活动。

社会评价

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师欣喜地看到学生课堂语言更加规范了,在学校对外的公开课教学中得等到了兄弟学校同行的高度评价,学生习作中语言不规范的情况大大减少。从家长反馈情况看,学生说话更清楚规范,表达更顺畅了。

五.研究总结与思考

一年的研究活动,让教师深刻感受到参与研究活动确实受益匪浅。以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自从课题开展活动以来,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语言规范化情况,积极针对一些问题思考对策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规范化教学经验。在研究活动中,教师们也认识到,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是一场持久战,课题研究活动告一段落,但规范学生语言这一工作将一直持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语言能力提高。规范学生语言不能单单依靠教师,它需要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只有整个语言环境规范了,学生的语言就更容易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

1.《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 评课》 余文森 福建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 欧阳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 毕田增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师如何做研究》

郑金洲

福建教育 6.《教师反思的方法》

吕洪波

教育科学出版社 7.《问题教学》

郑金洲

福建教育 8.《教师科研有问必答》

9.《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10.《让规范的语言走进语文课堂》

11.《中国文字学概要》

徐建敏

李行健

彭敬周

.杨树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学教学参考》杂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xx

《研究报告》执笔:

推荐第6篇: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文科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探究》研究方案

清油河镇初级中学宁伟

一、基本情况: 课题

初中文科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探究

名称

政史地生

学科组

教研组

姓名 时间 职称 任教学科 申报2013年7月 时间 各自承担任务

课题研究方法、步骤安排、撰写

主持人 宁伟 教师 生物

研究报告等

姚斌

成员 陈洪

田华 教师 教师 教师地理 历史 政治案例收集 案例分析等 整理档案袋结题 2014年06月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活动实践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全员参加并在活动中自主发展的一种类型的课。《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构建了由学科课和活动课组成的课程体系,将活动课第一次纳入了正式课程,从而确立了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明确了活动实践课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它是初中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初中政史地生学科的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综合运用化学科学知识意识以及团结合作意识,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1

创造能力等,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习特长,做到学与用相结合,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通过活动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贯彻新课标精神。作为相关学科的任课教师,如何发挥活动实践课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优势,增强活动课的实效性,以此弥补学科课程不足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要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发展的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提高活动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理论学习和活动结实践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学自主探索创新,学会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找到不足,夯实基础,形成获取知识的技能,促进学科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

研究内容:从关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栏目开始,探索这一内容的教学方式。并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动手探索、信息处理等方式来完成实践活动。教师不断地总结指导经验,结合课题研究,总结研究经验,评估研究成果。使教师努力改进传统的不适应发展的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提高活动实践课的教学效率。

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着眼于新课改下教材中的“活动实践”栏目,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初中活动课的教学模式,使教

师努力改进传统的不适应发展的活动实践课教学模式,提高活动实践课的教学效率。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1、起始阶段:从关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栏目开始,探索这一内容的教学方式。

2、探索实施阶段:平时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动手探索、信息处理等方式来完成实践活动。教师不断地总结指导经验。

3、总结阶段:结合课题研究,总结研究经验,并评估研究成果。参加校级展示课加强交流并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准备阶段,查阅国内主要报刊杂志,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信息,浏览网络中相关研究内容,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借鉴先进的研究经验

2、行动研究法。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边研究边行动。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事例与教学案例,加以分析,揭示规律。

4、经验总结法。认真作好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分析和提炼,及时总结反馈。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6-2013.9)确定课题名称,进行调查分析,填写课题申报表。

2、初步研究阶段:(2013.9-2013.10)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和观察了解,撰写研究方案。

3、深入研究阶段:(2013.10-2014.3)积累个案,探索初中文科活动课教学模式,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

4、总结阶段:(2014.4)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装入档案袋,申请结题。

五、预期成果:

1、教师教学设计

2、围绕课题撰写的各类论文、案例

3、各课型高效活动实践课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4、研讨会资料、专题学习资料

推荐第7篇:微型课题学习心得

微型课题学习心得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

乡宁县职业中学公共课组——沈彩云

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已有一段时间,11月份的国考已经结束,虽然成绩揭晓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学习过程可以做阶段总结了。上个学期初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购买了《心理咨询师》(二级)全套共四本书,原本在暑假之前就学完全部内容,但事与愿违,上学期自己带一年级14个班的心理课,还任122班的班主任工作,备课、上课,处理班级事务等,总感觉力不从心,到放暑假的时候也只学完了基础心理学部分。

暑假里是最好的休息时间,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时间,今年暑假我几乎没有怎么休息,利用白天、晚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由于整个课程三本书,共计(基础知识)755千字+(三级技能)462千字+二级技能385千字,外加一本习题集690千字。这么多字的内容我没能在暑假学完,完成了两本书的学习我已经很满足了。年迈的父母,辛苦上班的老公,还在上学的孩子谁不盼望能在暑假看到我轻松度假,利用闲暇时间给他们多做几顿好吃的,但是2013年的暑假他们都知道我在学习,都没有奢望我能满足他们早前的愿望,就是因为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我才顺利完成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和《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的学习。暑假里因为学习我放弃了看电视,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因为学习我减少了看望年迈父母的次数;因为学习老公和孩子主动承担了不少的家务。看到他们都没有怨言,我心里反倒有些不安,似乎我欠了他们不少,不过我也

从中体验到亲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支持,我们共同体验着快乐和幸福。

8月25号我到一中参加了一中老师们关于课改的学习交流,感受到的依然是学习的气氛。8月28号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开学前的学习,开学后我们发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这本书,要求老师们抽时间学习,我只能按照自己的计划,首先在11月16号国考之前完成《心理咨询师》的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巩固,并且在国庆节前后完成一篇5000字的“咨询案例报告”和一篇5000字的“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提交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委员会,参加国考结束后的综合评审。国庆放假期间我以“一例因父亲再婚引起的情绪问题咨询案例报告”为题,完成了一篇自己亲自做过的学生咨询案例报告,还以“今天的成长孕育着明天的幸福”为题完成了一篇个人成长分析报告。这些写作文稿的完成得益于半年多来学习的收获。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虽然自己有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但面对心理课,面对心理咨询室的门牌,知识的不足、能力的欠缺促使我无法减慢学习的脚步。我深知学校是根据需要才开设心理课程的,心理老师的岗位绝不是为了休闲而设置的岗位,这个岗位赋予心理老师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不断加强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好地帮助全校师生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实话《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这本书我只学习了一部分,只知道标准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标准更加规范。

更注重贯彻落实“学生为本” “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现代社会是一个理念管理的社会,教师专业发展高无止境,但是,低却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

1、尊重学生: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

2、绝不伤害:不管学生的底色是什么,老师给他增添的一定是一抹“粉红”。

3、多种能力:老师最重要的是管住自己的情绪;幽默风趣。

4、不断反思:是不是站在人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成长。

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的角色都是主角,不要把自己当做配角来塑造。我相信经过我们不断学习和付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非常精彩。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六日星期五

推荐第8篇: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教师微型课题研究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把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力求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让广大教师在“做中学、研中做”,把想好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写出来。

二、微型课题研究有何价值

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1.引领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经历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解决的过程,在实践中触摸一种本原的研究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2.有助于教师解决当下教育教学中的迫切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包括即时效应:学科成绩、班级常规管理等。

3.有助于教师个人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和提升实践智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更加重视个人知识在教师专业行为中的意义。

4.打破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使教师形成一种开放的视域,促进同伴对话、同伴互助。

5.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研究”为基质的年级组协同体、项目协同体。

6.促进学段管理的前移,由“管理”同“服务、引领、对话”的方向转变,形成以“共生”为内核的学校文化。

三、微型课题研究有什么特点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

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

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

3.实,即实在

首先是选题“务实”,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

4.短,即周期短

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

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

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 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

第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一般不去研究;

第四,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原始资料,不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五,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

第六,微型课题研究不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

6.快,即见效快

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四、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经验总结法; ⑷文献法; ⑸比较法;⑹个案研究法; ⑺统计法; ⑻行动研究法;

五、微型课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1.学科性原则:

研究可限于某一门学科在教学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或者是德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

2.科学性原则:

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3.简约性原则: ①课题参与人员少,既可限于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也可个人申报或2至3人合作申报。②课题研究周期短,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学年。

4.可行性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考虑主客观条件,要切实可行,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明确具体。

5.实用性原则:

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指导或借鉴作用,其成果(规格要求不高)可以在学科内或小范围推广应用。

六、微型课题研究什么 1.微型课题从何产生? (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 (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3)来自同伴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组、办公室)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2.微型课题的种类 A.教育教学类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案 教学案例研究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的教材、教法研究 教学资源库建设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研究 B.德育工作类

班主任工作中某难点的解决方案 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方法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特质分析研究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单亲家庭学生行为形成之研究 信息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C.学校管理类

德育网络构建研究

提高学校科研管理水平研究 教师评价研究

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研究

科学的进行常规考核和质量考核之研究 D.现代教育技术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方法研究 远程培训方式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某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多媒体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等)

校园网安全技术研究 教学管理软件开发研究

七、如何做微型课题研究(基本步骤) 1.选择研究问题 2.拟好研究课题

拟题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形式上常会以“研究、初探、探究”等字眼为特征,一般不用疑问句式,也不用叙事文章的标题;二是内容上一般要包含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研究状态等,或其中部分内容。

掌握微型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结论: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切口或角度就会越小。

3.设计研究方案 包括:问题的产生,课题的界定,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预期的成果,完成的措施。

4.实施行动研究

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 5.提炼研究成果

如何归纳?说到底是:解决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6.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课题成果的集中体现,要认真写好微型课题的研究报告。 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

推荐第9篇:微型课题研究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

习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所谓预习,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诠释为: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诚然,预习是个传统的话题了,但细读,预习的关键词“自主学习”却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甚至是灵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样,学生的预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新课程下的预习,是否真正走向了生本,是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其实教师在预习指导中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只注重预习内容的数量,有的只侧重预习任务的布置,有的预习要求太模糊。为此,我通过关注成功的预习指导案例和结合自身的预习指导,认为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要注重预习的明确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内容

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题遵循这一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常规预习习惯

常规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找出问题或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

2.培养质疑预习习惯

质疑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了解教材的内容,学会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

3.培养探究预习习惯

探究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理解教材的内容,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学会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探究和发散思考,养成对问题追根求源的习惯。

4.培养创新预习习惯

创新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掌握教材的内容,学会主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考,经过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

三、研究重点

1.初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常规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处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实现近期目标。

2.中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质疑预习习惯”和“探究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质疑、探究、发散思考的方法,引导学会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实现中期目标。

3.高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创新预习习惯”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分析归纳和独辟新径,形成见解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维,形成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实现长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实验对象,追求实验的整体效果。

2.主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评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及时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帮助、指导学生,使其逐步具备自主预习所必备的素质和掌握预习需要的方法、技能。

3.科学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现代教育研究理论为指导,既要严格按照现代教育研究理论指导的程序科学操作,又要坚持从实验研究的班级实际出发,根据小学高年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分层次、分阶段的设定目标和建立引导机制,不断创新和丰富实验研究的内容,为实验研究的理论增添新的实践成果和科学依据。

4.民主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在“课前有效预习”的养成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尊、自信和预习的成功体验,从而迸发出更大的自主预习积极性和前进动力。

5.差异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原有预习习惯的基础,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设定目标和提出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促使良好预习习惯的尽快养成。

6.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始终坚持谋求学生终身发展,一是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原有预习习惯中值得发扬的优点和长处,二是诚恳地指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激励学生着眼于未来,努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题研究实验的最终结果:

★ 经过实验研究和不断探索,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课前有效预习的研究”策略。

★ 经过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实验对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人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五、研究措施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的进行,在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1.实施调查

(1)调查现状。调查准备,着重做好抓好两件事:一是设定调查的内容,围绕农村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现状设置调查细目;二是定调查方法,根据“简便易行“的要求,按照具体内容,选定最佳调查方法。

(2)调查实施。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选定具体对象,包括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新教师不同的调查对象;二是按不同的方法组织具体的操作,主要为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三是清点整理调查材料,查漏补缺,保证调查材料符合课题研究的要求。

(3)调查分析。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力求报告的现状既全面又突出研究方向法,成因分析透彻明晰,对策建议切实有效。

2.理论学习

以新课程理念来引领课题研究,通过参加太仓市语文学科工作组活动、个人自学等形式努力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促进老师的科研素质。阅读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书籍、小学语文杂志、网络搜索等渠道,以电子稿的形式摘录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并将资料整理,每学期做好了一份“课题理论学习资料卡”。 每学期在太仓市语文学科工作组中进行一到两次围绕主题的课题沙龙活动。

3.反思研究

结合自己的教学与语文学科工作组听课所思,积极撰写每月一篇教学的随笔,记录下自己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针对教学现状及时思考改进的策略。

4.教学研讨

课题的研究与落实,都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实现,也是落实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课题一直坚持“抓教学,重实践”。

(1)备课活动。教师在备课时,深钻教材,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形式新颖的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

(2)磨课活动。磨课融入常态课堂教学中,同年级教师备课中碰到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设计好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解决教学难点,同时更好的为追求高效课堂服务。在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语文与作文公开课中,以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为导航,课堂环节清晰。参加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学科组,到朱棣文小学上示范课,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

(3)读书活动。在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生本学科组,阅读《老子十八讲》《教育激扬生命》《教育走向生本》《谛听教育的春天》等。

六、研究成果

一年半来,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对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性认识,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一年半来,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有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从教师设计的作业到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预习作业这种学习实质的变革,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受益者,他们大胆自信,主动沟通,成为学习的成功体验者。

1.形成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策略。

(1)激发需求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特别要重视激发教师与学生内在的需求,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共同创造出和谐、有效的课前预习新天地。

(2)目标明示策略。

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教师备课理念的显得更新尤为重要。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师对课堂

教学目标、任务与价值的准确把握与定位。教师真正从学生的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师生共振”的理想境界。

一堂课的目标聚焦于1到2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课前明确告之学生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中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双向提问策略。

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既体现在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又反映思维的独特性与创造性,它能促进学生思维中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利用预习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在预习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难点,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学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也有希望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形成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练习策略。

(1)童趣化策略。

设计预习练习时,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开放题,并起了童趣化的名字,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描一描,写一写叫“小小书法家”;照样子,写出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词语叫“变魔术”;划去下列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叫“火眼金睛”;按要求归类叫“紧急集合”;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生动叫“锦上添花”„„

(2)综合化策略。

高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丰富,但是知识的提取性却相对稀少,导致学生“学习今年忘了去年”这种低效的学习现状。因此,看拼音练习中可以加强同音字的练习;阅读中增加好词好句的积累并学会仿写。

3.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育理论和修养,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阶段性检测监控教学能力,两学期阶段检测名列同年级之首。

在课题理论学习中,每月对课题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摘录;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疑问;撰写教学论文在“师陶杯”与“太仓市年度”课题论文比赛中获奖,撰写的教学设计在江苏省“蓝天杯”评比中获奖。

七、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作为一个微型课题,实施一年半来,已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回顾课题研究走过的历程,一方面,我为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不尽如人意之处深感遗憾,也更激发我增加勇气、创新思路,从而不断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启示一:培训与理论学习至关重要

缺乏理论与专业的培训与引领,我常感觉到有些迷茫。感谢参加太仓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与太仓市语文生本学科组,让我的迷茫逐渐拨开,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提高了本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示二:科学合理、趣味十足的预习练习设计至关重要

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中预习练习设计缺一不可,从教师设计的“表格式练习”到“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个性化作业本,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学习的成果向多样性发展,学习能力螺旋上升。今后,我应对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评价机制进行研究,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更高处。

推荐第10篇:微型课题小结

微型课题小结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希望能突破初中学生入门阶段学习地理的难点,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解决读图困难的局面,进而提升他们判读地图的能力。同时优化自己的地理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是学好地理必要的工具。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这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读图、用图能力十分薄落,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养成左图又书的习惯。

学生要会用图,关键必须去读图,读懂图。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要学的欲望。因此,上地理课时,把生活中碰到的如气象图,车站中乘车的线路图,简单旅游图,学校环境示意图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介绍地图比语言更直观具体,更简明形象,更清晰明了等优点。通过具体的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学习、生活需要地图,地图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重视对地图的学习。

学生有了读图愿望后就要培养他们扎实的读图基本知识。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手脑并用,把听、看、动手、记忆结合在一起。如讲述地图的三要素时,让学生分三步动手。

第一步方位确定,叫学生以学校为核心把周围的若干房屋、树木、河流、桥定为几个点,按实际方位用铅笔标在白纸上,请一位学生标在黑板上。教师巡回指导,讲解图上确定方向的基本方法。第二步教

师告诉学生这些点之间实际距离的数据,让他们选用适当比例把实际距离缩小,再按缩小后的数字把图画准确,并注明所采用的比例大小。学生边画图教师边指导,然后提问:每人所画实物范围大小都是同一个,为什么画在黑板上的和画在纸上的大小各有不同?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比例尺概念及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第三步让学生把图中所表示的各点改用与实际事物形似的符号来表示。图绘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换,看是否能读懂,互相指正。教师把学生画在黑板上的图修正后,小结归纳:凡是地图都有统一的方向,比例尺,还有用不同符号代替实际事物的图例及作说明用的注记,这是地图\"语言\"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接着让学生翻阅地图册中的地图,指出每张图的三要素,同时再让学生体会,三者如缺少了一项,此地图能否表示准确,能否读懂?

对于课题的反思。

1、面对初一新生,地理课时紧,练习少,读图突破困难大,应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也是下一步要投入更多精力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学生多,而课题研究人员少,如何针对低层次的学生有效地辅导还有待于研究。

3、怎样能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地理课堂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本课题还没有涉及。

第11篇: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方案一: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为了把校本研修工作落实到实处,并能扎扎实实的开展,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总体提高,达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特制定校本研修和微型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一)校本研修的管理体系:建立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管理\"研修体系。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2、校本研修质量评价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3、校本研修组织实施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二)各组织机构职责

1、学校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实际,提出落实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组织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对本校课堂教学的评价工作,选拔本校的课改骨干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加强对学校各学科组校本教研的规划管理,>总结,推广校本研修的经验。

2、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建立学科校本研修小组。其主要任务是规划本组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每周一次的研修活动,落实区、校级校本管理机构的任务,确定本学科校本研修的专题,组织开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

3、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建立学科年段研修小组。组织本组教师研究和解决在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督促教师自觉进行自我反思。落实学校、学科组的校本研修任务。

4、教研组要提交校本培训>计划,确保校本培训主题、内容源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二、时间安排:

1、2009年10月10日~10月30日(第一轮10月15日,第二轮10月30日)

(1)制定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并上报区有关领导。

(2)各教研组对教师进行宣传和动员工作。

(3)各教研组作好研修课题申报工作,拟定学科组研修课题实施计划,设计实施方案并于10月20日前教务处(高中交新校区教务处,初中交老校区教务处)

2、2009年10月21日~2009年年11月30日

①根据区领导对规划的审批意见开展校本研修的第一阶段活动。

②对研修活动进行资料积累。

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④各教研组对前期工作开展情况作汇报(书面和召开专题研讨会),由教务处组织。

3、2009年12月一2010年1月

①在对第一阶段>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对下阶段校本研修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部署。

②接受第二阶段的检查工作

4、2010年2——2010年4月

(1)各教研组研修课题全面总结工作

(2)接受学校质量评价小组的验收

5、2010年5月

接受区师培与教育研究中心的组织验收

三、校本研修的管理

1、教务处组织教研组制定学期研修计划,并由教务处审核。

2、教务处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结果制度,每周一次与集体备课时间同时进行。

3、教研组根据区师培与教育研究中心拟定的研修课题,提交各备课组选择。

4、教研组长参与研修并实行考勤。

5、各备课组长做好研修活动过程记录和研修活动总结。

6、各教研组每一阶段向教务处汇总活动情况。

四、校本研修的评价及奖励。

(1)根据对研修资料和研究课查验的情况评定等第,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2)每学期末,学校对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定,评选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并予以量化,一定奖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3)凡未组织校本研修的教研组教研经费人平扣30元,不合格的教研小组人平扣10元。

(4)凡是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个人在职称评定,区级优秀,名师选拔上享受优先和加分待遇。

方案二: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理化生组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组教研教改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教研组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本组研究,依据《柞水县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管理办法》,特制定如下\"微型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微型课题\",以小见大,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教师个人为单位单独申报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微型课题研究的途径

微型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五、实施流程

1.选题,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微型课题研究周期为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微型课题负责人限定1人,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3人,同一时间内只能申报、参与一项微型课题研究,结题前不得申报或参与新的微型课题研究。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务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微型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

二、三),建立微型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微型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务处教研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务处;(3)学校教务处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并推送赴县评选。

六、课题管理

课题组的组织机构:

组长:李忠旗

副组长:赵涛

成员:胥指伪 邹君嵩

1.营造良好的微型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微型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微型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微型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微型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微型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微型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微型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方案三:微型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介绍及研究背景

《小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的研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凡在讲台上有过一年半载经历的教师都能认识到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极力地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自身教学任务很重,没有把工作做到位;家长对这个问题不重视不配合,社会不良习惯侵扰着孩子,所以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每位教师,得不到有效解决。再者,尽管很多老师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但很少人对其做系统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究竟生活与教育之间能否划为等号,暂且不论,但至少说明这两者之间断然是不能分割的。当下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能以书为伴,以题为友。忽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导致在学习上提不高,生活上不快乐,最后讨厌一切。这就犯了一个大忌——把生活与学习孤立开来。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在局部使这个问题取得一定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要实现的目标

(1)从理论和实践论证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2)形成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1)观察现象,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从亲身工作经历中,掌握真实,有效,全面的观察信息。选择10个典型的同学为研究对象,以聊天的形式挖掘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再和班级同学以及其父母沟通。

(2)针对问题分类总结分析。宏观表现反映学生心理变化,宏观表现导致的客观事实,外界事实作用于学生心理,心理作用于外界作用怎样形成良性的互动。以社会生活——心理作用——学习生活为主线。

(3)提出合理可行办法和意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从规范生活习惯入手,其次才是提炼学习生活中的知识。阐明生活是第一性的观点。使父母明白学习好的前提是让孩子爱家庭,爱自己,爱生活,最后才能爱学习。

(4)后期跟踪观察,检验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原则:采集信息客观真实性

选择对象具有代表性

分析从现象到本质

方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

问卷法;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选定课题 课题论证 申报立项

实施阶段: 20xx年3月至20xx年8月

制定方案——3月1日至4月10日

启动开题——4月11日至4月30日

实施研究——5月1日至8月31日

总结阶段: 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

成果总结——9月1日至10月31日

鉴定结题——11月1日至11月30日

六、预期研究成果

(1)以论文形式论证小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的关系

(2)形成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措施

(3)对孩子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第12篇:微型课题讲座

一、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思想从哪里来?思想源自于思考,思考植根于研究。教师教育教学,一定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理论的依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新的办法行得通,还是行不通?要在实践中进行,要通过研究来验证。我们的新思想,新方法,在教育科研中诞生,我们不仅运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们还为新理论的诞生奠定基础,或者创生新的理论。

教师要善于反思,反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麻木不仁,而要积极思考,想想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什么问题,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用教育理论观照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实践。不仅知道我们该怎样做,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新课程实施的时候,不少人只学到热热闹闹的外在的形式,别人搞小组学习,自己也搞,至于为什么这样搞,自己不明白,结果,常常是学到皮毛。

我们都是普通教师,不是教育家,但是,我们为了捍卫教师的职业尊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果我们在讲坛上耕耘了几十年,没有几篇象样的论文,没有几个精彩的教育故事,没有几个引以为骄傲的学生,那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认识是失败的,我们充其量就算是以教育为生的教书匠。

二、什么是微型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 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三、问题即课题

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教师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四、对策即研究

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们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五、收获即成果

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

六、微型课题的界定

微型课题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它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研究样式。

内容微: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 理论微:不需要有多高深的理论作支撑,也不需要多前卫的理论作铺垫,只要能把自己研究的话题说透就行,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即可。

成本微: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过程简、周期短,不必大张旗鼓地组织申报,也不必劳师兴众地麻烦专家鉴定。

观察微:教师要带着课题意识去细微观察生活,捕捉小而有价值的问题。研究中观察要敏锐、思考要细致,记录要详细,研究要深入,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良策

七、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

1、小,即微小。研究的范围小、问题微、人员少、时间短、成本低。这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首先,实施流程没有规划课题那么复杂。其次,组织形式上,可以单独,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选题灵活、自由,可以重复。可以说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3、实,即实在。研究要重实践,讲实用。首先是选题“务实”,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其次,过程“踏实”,要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再次,成果“真实”,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

4、短,即周期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微型课题对研究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要求不高,教师学得懂、做得会、用得上。

6、快,即见效快。研究周期短,问题解决快。

从概念界定和特点上看,微型课题强调从教育教学的“微”处着手研究,从“实”处收效。用李和明主任的话:微型课题看似“微不足道”,反过来就是“道足不微”。研究者真能“道足”,课题自然就“不微”。

八、怎样选题

选好题,是成功研究的基石,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微型课题选题的基本要求:一是立足实际,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植根课堂。

人们常说,问题即课题。此话很有道理。要研究,必须得有问题,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没有困惑了,没有问题了,那就没有研究的必要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经常反省,自己面临的最大的,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有了问题,不等于就有了课题。问题要成为课题,还必须具备其他的条件。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这里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问题的价值取向,二是课题研究的时代性,新颖性,操作性,三是研究方法,措施的科学性。

问题的价值取向,是指课题研究要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比如,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育充满个性的人,要充分发挥语文素材的育人目标,这些思考,研究,就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取向的。反之,如果还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应试技巧,简单的分数提高训练等等,那课题的价值取向就有明显的瑕疵。

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关注公平教育、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些课题都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的。

课题研究还要注意课题的操作性,对课题研究的效果要可以评价、检测。

课题的表述,一般要包括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信息。比如,贫困山区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小低年级学生站队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还得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郫县有一个行为偏差孩子行为矫正学校,采取棍棒教育的方式,甚至有一个私人学校的校长公开的说,他是把猪培养成为人。

对选择的课题,要进行论证。网络查询,非常重要。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的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一定要研究,别人做了些什么,自己哪些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哪些方面会有突破,有超越,如果自己研究比如别人,那还不如引用和借鉴别人的成果。

题目一般要包括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方面。如:“农村初中地理试卷讲评艺术的探究”,“贫困山区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练习的实践与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疑的研究 ”,“小学教学有效管理研究”。

九、怎样设计研究过程?

根据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研究的内容:一是问题的现状与归因;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研究问题的现状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归因研究是追问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类型和特点,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抓手”,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其中,提出具体的操作办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1、我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我经历的一种教学现象;我发现的一个教学问题;我遇到的一种教学困惑„„描述具体、真实,有一定的情景性)

2、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阐述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持)

3、本问题研究综述;(对本问题解决的方法综述)

4、课题研究的鉴定;(谁在做相关课题研究?他们的侧重点是什么?我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5、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我的研究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呈现操作思路的设计,要求:过程设计清晰;方法采用科学)

6、问题解决的预期效果。(我的研究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与问题发现相对应;能解决问题的本质。要求:目标设置得当;多元目标之间呈现一定的逻辑关系)

以小学生书写习惯培养课题研究为例。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1、提高认识,让学生认识书写的作用。

2、开设写字课,定期进行书指导,如怎么握笔,怎么选择字帖,怎样选择笔等。3、规范教师板书,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 4、定期开展作业展评或者写字比赛。 5、控制作业量,让学生有时间写好字。

6、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中领略舒服的情趣。再以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转化为例。

“小学低段如何让学困生跟上班级体”主要工作:

一是调查学困生的成因,建立学困生档案:基本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学生在校表现、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开展活动、措施。比如,开展心理疏导,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营造班级氛围,大家关注学困生,精心辅导;结对帮扶,合作学习等。

十、微型课题成果提炼

教育科研是应用研究,与一般的研究不同,其成果的物化方式也不一样。什么是成果?研究方案,研究报告,论文,教育故事,教育叙事都是成果。一般的教育科研成果,一般要回答三个问题:课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课题研究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课题的提炼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功:一是挖掘、提炼、总结的思维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

第13篇:南宁市微型课题管理办法

〔2013〕20号

南宁市教育科学微型课题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南宁市教育科学微型课题的管理,提高微型课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更好地发挥微型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提高学校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动力,根据南宁市教育局下发的《南宁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南教科研„2012‟4号),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南宁市教育科学微型课题主要研究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吸取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理论、经验和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研究实践,探寻问题解决的办法,促进经验的提升。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南宁市教育科学微型课题。

第二章 课题立项

第四条 教师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选取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确立研究课题,寻找合作伙伴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或者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征集教育教学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组织遇到同类问题的教师进行研究。

1 第五条 课题研究者在选题的基础上广泛查阅资料,了解当下同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参考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六条 由课题研究者填写《微型课题申报评审表》,经教研组或年级组讨论,由学校微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审核后以学校文件形式立项。

第三章 过程管理

第七条 经批准立项的微型课题,由学校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由课题负责人介绍研究方案,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课题答辩。

第八条 微型课题研究包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等过程。教师在研究中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反思笔记等反思性材料,积累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教师要通过读书、学习、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

第九条 学校科研室负责对本校立项的课题进行全程管理,督促各课题组及时将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材料进行归档,每个课题建立独立的档案材料。

第四章 课题鉴定、验收

第十条 研究过程结束,课题组对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针对课题研究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要有第一手材料支撑,把研究过程作为结题报告的重要内容。

第十一条 微型课题研究结束后课题组向学校科研室提出结题申请,由学校科研室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提交材料进行鉴定,并在校内进行展示推广。

鉴定通过的课题由学校颁发校级结题证书。

2 第十二条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定期组织微型课题市级鉴定评审。学校科研室可从本校所结题的微型课题中推选优秀的课题申报市级鉴定,申报时需要上报结题材料一式五份,并承担部分专家鉴定评审费。

第十三条

课题组提供的鉴定材料,应包括成果鉴定书、主要阶段成果、必要的附件、研究工作总结及《课题申请书》复印件。

第十四条 市级鉴定专家由南宁市教科所聘请。鉴定专家在认真审阅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地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

鉴定专家应分别提出成果是否通过鉴定的评定,由鉴定专家组组长综合后确定成果是否通过鉴定。

第十五条 通过鉴定的微型课题即可办理结题验收,由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颁发“南宁市教育科学微型课题结题证书”。

第五章 成果的管理和推广

第十六条 通过市级鉴定的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研究者所有,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拥有宣传介绍和推广应用该成果的权利。

第十七条 通过市级鉴定的研究成果由课题申报人所在单位和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存档备案,可以作为研究人员考核和评奖的依据。

第十八条 学校要定期召开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或进行现场答辩,或组织教学观摩,或开展主题研讨与交流,加大微型课题成果校内交流力度。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展示微型课题研究成果。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定期组织通过市级鉴定的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展示会、观摩会等,推广优秀的科研成果。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微型课题研究不得剽窃他人成果,不得利用课题名义从事任何商业经营活动,一经发现取消结题资格,并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解释权和修订权归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第14篇:微型课题阶段性总结

微课题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指导学生有效自学》课题在于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构建出提高有效教学的实施程序、方法和技巧,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引导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意愿,进而转变学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会自学,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本课题自确立以来,第一学期的工作已顺利完成。现总结如下:

一、阶段研究目标

1、学习有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目标

2、调查分析当前学生自学的现状和成因

3、初步形成学指学有效自学的策略

二、具体工作

围绕这些目标我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1、调查分析、现状成因

为了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我首先从问题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数学中自学的各种情况,找到了学生自学低放的成因。

成因一:学生对课前自学有畏难情绪。学生往往觉得自学要比直接听老师讲费力、费时间,再加上以往养成了老师讲的习惯,由此产生畏难情绪。

成因二:家长对学生自学不能提供有效指导,甚至有排斥态度,家长受自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就应该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再多练习,忽略了孩子有效自学对思维的发展,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没有家长支持,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影响。

成因三:自学活动缺少评价机制,多数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自学,而自学效果如何,缺乏一定的检查监督和适当评价。导致有效自学成为一句空话。

2、初步形成指导学生有效自学的策略

策略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学生切身体验“数学”就在身边,进而形成主动探索的欲望。用置疑的方法引入,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渗透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能够灵活的选择适当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现实化的情境亦或童话故事,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如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进而,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尽管数学内容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

策略二:互动学习,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能充分利用学生个体间不断碰撞的智慧火花和认知结构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思考、讨论代替不必要的分析、讲解,集思广益,通过各种意见的交锋,促进思维灵感的产生。

老师提出问题,为学生预留自主探索的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在生生互动,互相启发的基础上,解决了问题,发展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往往由于解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知识的编排往往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新知识,或者是原有知识的引申发展。许多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水平,自己去自学、去发现、去再创造。安排观察与思考的环节,充分挖掘知识间的联系与矛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体味数学之间的链接关系,以激起学生自主探索规律的热情。

策略三: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小组成员在组内合作操作,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时机和方式。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能让学生操作的、总结的、发现的,决不由教师越疱代俎。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看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于是他就有话可说,并且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提高讨论的效率,形成自习的能力。

第15篇:微型课题研究生物

宝 泉 岭 局 直 中 学 微 型 课 题 研 究

初二学年

生物备课组

一、研究课题名称:生物课当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二、对课题进行论证(查阅相关资料)

1.改变传统思维方式,让学习更轻松。2.拒绝在题海中苦苦挣扎,找回学习乐趣。

三、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对生物及生物课感兴趣。2.学生能真正热爱生物。

3.学生能够把知识准确掌握,取得良好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视频和动画的插入引起学生的兴趣。2.对教学模型的展示和制作,引起学生兴趣。

3.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引入课堂,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五、确定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谈话、数据分析、收集资料……)

1、实验学习

让学生按实验要求,动手自己操作实验,提高技能,体验实验的乐趣。

2、观察学习

通过对模型、挂图以及幻灯片的观察,学会观察,并能记忆并理解。

3、收集资料学习。

不同课题,可以根据课堂需要来让学生课前提前收集资料。课上讨论与交流,并汇报展示。

六、课题研究设想(计划、设计、形式、资料……) 课题在各阶段的课堂教学上体现 ①初一阶段:

完成时段:2013.9—2014.7 主要篇目:上学期《生物的特征》《显微镜的使用》 下学期《种子的萌发》《开花和结果》 ②初二阶段:

完成时段:2014.8—2015.7 主要篇目:上学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消化和吸收》

下学期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流动的组织血液》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本阶段主要完成以上课程的研究】 ③初三阶段: 完成时段:2015.8—2016.6 主要篇目:上册 《动物的运动》 《细菌和真菌》 下册 《病毒》 《生物分类》

【本阶段旨在初二的基础上完成合作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七、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心得体会、评价、阶段成果……)

八、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微型汇报课、课件展演讲解、影像资料汇编、文字材料汇编、论文、专著)等多种形式

第16篇:微型课题前期工作总结

深入调研,选定样本,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小学生学习、生活方式自我构建》前期工作总结

陈刚 张丹

自2010年1月19日开题之后,我们根据学校领导和科研处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调整;随后,我们两人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此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

本阶段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调查、了解和分析小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现状,分层、分类提出研讨的观点及行动方案,为深入研究本课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策略

1、总结经验,引导推进

我们在课题研究正式步入正轨之前,认真总结了前面所结题的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实、活、新、高、稳”的五字方针,即:在研究的过程中要讲究一个“实”字,以防止研究工作浮于表面;在研究的手段上要讲究一个“活”字,以避免研究方法墨守成规;在研究的理论上要讲究一个“新”字,以促进理论体系开拓创新;在研究的效率上要讲究一个“高”字,以提醒研究人员务实高效;在研究的步伐上要讲究一个“稳”字,以保障研究计划稳步实施。

2、明确任务,分层实施

为保障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顺利完成,以达到预定的效果,我们结合本阶段的研究目标,我们强调了:确定研究主体与问题调研同步,确定研究个体与问题分析同步,制定出具体、细致的《课题研究行动方案》。

3、及时交流,定期跟踪

根据课题组成员选自基层、难于集中的实际,我们严格规定:每周交流不少于一次,集思广益,互动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了解进度,反馈信息,解决问题,及时引导。

二、研究成效

开展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不同于某一学科问题的研究,研究者既是研究过程中活动的主体,又是此课题研究本身的客体,对于每一位科研员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过硬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水平,这对大家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通过阶段的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收获不小。

1、端正了科研的态度。

从事教育科研本身就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一群小学生,理论年龄都在6至11周岁,但就小学生的心理研究而言,

学生各种心理因素的出现与家长、学校、社会、周围学生、授课老师和研究者本身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研究的面之广,环境之复杂,人员之众多。研究一开始是主体和个体难于定位,找不准着眼点,抓不住重点;接着是自身的理论素养难以达到研究的要求,必须自学“充电”;更难的是在调研过程中需要广泛接触学生、授课老师和家长,记录和整理大量的素材,不但需要牺牲大量的时间,还要做到:嘴勤、腿勤、手勤。但面对种种困难我们没有一个人退却。正如张海桃老师说得那样:我们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克服困难,以科学的态度,努力探索,让自己在研究中成长,成长在研究中。

2、领会了育人的内涵。

以往我们只注重于本身的教学,把备好课、上好课作为工作的重心,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工作的命根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去研究过学生,关心过学生,更谈不上“走进学生心灵”。通过这阶段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教育不应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细心地研究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就得学会揣摩他们的心理,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平等中学习,在关爱中成长。

3、了解了学生的心理。

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我们通过“主体调研、个体调研、家庭调研、社会调研”,采取“问卷、谈心、走访、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对待课堂听课、课堂提问、课前预习、学习压力、学习困难、学习态度、完成作业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问卷测试。研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逆反、畏难、自满、胆怯、妒忌、自卑、焦虑、任务、对抗等。其中:逆反、妒忌、对抗心理主要表现在高学段;厌学、畏难、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中学段;胆怯、焦虑、任务心理主要表现在低学段。

4、调整了科研的思路。在本课题开题之前,我们只是凭借平时教学中对孩子的一些初浅了解从理论上推测各学段组要研究的方向,但通过本阶段的深入调研,才真正认识到小学生在学习上之所以存在某种心理问题,与年龄大小、性格取向、环境条件、教师态度、家庭教育、同学关爱、班风校风乃至社会风气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首先及时对原来的人员分组进行了调整;再是具体明确研究方向,做到各有侧重,力求使研究更加科学、全面、深入。

5、制定了详实的计划。

我们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在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和交流,制定了详实的《学段研究行动方案》,《个人研究行动计划》,确保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三、阶段反思

我们在对小学生学习、生活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不仅经受了意志和毅力的考验,而且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1、做到了研究与和谐发展相结合。

通过调研,我们比以前更留心去了解学生,更懂得如何去关爱学生,更深知走进学生心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民主、平等、和谐、合作、共同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明显确立;校风、班风、学风明显好转;促进了和谐文明校园的建设。

2、做到了研究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接触,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3、做到了研究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我们在实施调研的过程中,将研究与学校师德建设紧密结合,紧紧围绕“走进学生心灵”这一师德教育主题,把关爱“留守生”、转变“学困生”作为此次研究的重点,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产生了尤为重要的影响,开创了我校师德建设的新局面。

4、做到了研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几乎利用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凭借网络和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积极钻研心理学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努力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在研究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在研究中与课题共同成长。

5、做到了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为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具实效性,我们利用课堂教学对不同类型(如:学困生、留守生、单亲生、无亲生等)、不同学段(即:低、中、高学段)、不同环境(如:富裕家庭、贫困家庭、职工家庭、农业家庭、干部家庭、从商家庭等)、不同性格(如:内向型、外向型、娇纵型、忧郁型等)的学生,从鼓励发言、课堂评价等方面,采取多予表扬、适度批评的方法加以辅导,把“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让研究更具生命力。

6、做到了研究与课题进展相结合。

通过分小组、分学段、分班级、分个体的研究,采取多渠道交流、合作、互动的方式,运用主体与个体相结合,访谈与调研相结合,问卷与跟踪相结合,教学与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全面了解了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成因,初步探索出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途径,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一步探讨“解决小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自我构建问题的对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7.

第17篇: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一、德育研究

1.高中主题教育系列建设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 3.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4.贴近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5.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提高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研究 6.中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7.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 8.中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9.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10.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研究 11.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

12.思想品德文化与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研究 13.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研究

14.道德高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 15.高一新生过渡性教育研究 16.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17.书香班级建设与研究

18.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19.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实践探索 20.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及工作创新研究 21.增强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2.班主任自我行为意识的实践研究 23.优秀班主任的培养研究 24.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与管理研究 25.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研究

26.实践主体教育思想,优化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27.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28.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29.中学生早恋问题研究

30.学校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31.德育课程有效实施研究

二、课程(教材)改革研究

32.高中综合课程中的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教学实践研究 33.高中与初中阶段学科内容的差异与衔接研究 34.学科课程标准内容相互支持和衔接关系的研究 35.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 36.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37.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

3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 39.有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的实践研究 40.丰富中学生课外生活的实践研究 41.各学科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42.中学环境教育的实证研究

43.高年级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研究

三、学科教学研究

(一)语文

44.小班化教育中低段语文分层教学研究

45.优化课堂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46.高中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 47.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48.课堂随机写作实践研究

49.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外学生获取语文信息素养方法探究 50.高中口语交际课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 51.美育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52.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策略研究 53.学生“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评价研究 54.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55.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策略研究 56.高中生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57.高中生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二)数学

58.开展以“数学建模”为载体的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59.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 60.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实证研究 61.常规数学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62.数学教研组、备课组的制度建设研究

63.高中数学新课程总复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64.利用《几何画板》培养探知能力的实践研究 65.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研究 66.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67.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

68.高二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69.数学高考试题的特点、规律研究

70.适合学校及学生的高考目标制定及实现策略研究 71.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三)英语

72.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73.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调查及策略探究 74.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

75.中学生英语词汇量实际状况调查分析

76.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研究 77.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习惯的培养研究 78.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读的习惯的培养研究 79.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写的习惯的培养研究 80.中学英语课堂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

81.中学以阅读为突破口,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的实践研究 82.中学英语课堂学习活动有效调控策略的研究 83.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调查与研究 84.中学英语课程中乡土资源的利用研究 85.中学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86.中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提问策略研究

87.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8.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实践研究

89.以写为载体,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的实践研究 90.利用母语帮助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实践研究

(四)理科综合(科学) 91.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

92.学科学教学学具的配备、开发与利用研究 93.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94.灵活运用科学新教材的若干做法研究 95.自然环境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96.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研究 97.科学活动课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模式的实验研究 98.科学教育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 99.提高新课程理科实验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 100.理科教学中学生“前概念”的研究 101.中学理科“随堂实验”实践研究 102.理科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的实践研究 104.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改探讨 105.高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的衔接研究 106.实现物理教学中情感目标的途径探索 107.高中理科奥赛实验培训实践研究

108.提高理科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率的实践研究 109.物理、地理等学科的图像教学实践研究 110.中学物理基本课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研究 111.中学物理教育中的概念形成、规律掌握研究 112.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分析与消解研究 113.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实践研究 114.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情境设计研究 115.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特点与应用研究 116.高中物理实验中转换法的研究 117.高中物理公式教学研究

18.化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实践研究 119.化学复习课的课型与教学实践研究 120.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121.运用化学教材中的定量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12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123.高中化学探究教学模式下探究点的设计方法研究 124.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实践研究 125.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实践研究 126.“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听的应用 127.“问题串”在生物教学中听的应用

128.中学生物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129.高中生物图示教学实践研究

130.提高学生对生物坐标曲线解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131.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实践研究 132.中学生物实验中的思维技能训练研究

(五)文科综合

133.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134.哲学常识教育应对高考文综测试的策略研究 135.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和研究性课题学习策略研究 136.高初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137.历史专题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138.历史教学方法的建构研究 139历史新课程教案设计实践研究

140.历史学科讲座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141.历史学科教学模式研究 142.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143.历史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144.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145.中学生历史总复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146.地理教材的图像系统研究(呈现形式、图文比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 147.充实教材内容,实现本土化地理教学内容研究

148.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149.“板书、板画、板图(三板艺术)”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独特作用研究 150.提高学生有效记忆地理知识的研究 151.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缄默知识研究 152.地理学科作业改革的研究

四、评价与考试研究

153.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研究 154.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方法研究 155.中学生评语的内容和方式改革实践研究

156.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实践研究 157.中学学科教学中客观评价策略研究 158.中学各科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159.中学各科作业设计多样化、科学化的实践研究 160.改变作业批改方式、提高作业批改效率的实践研究 161.学生各学科错题集的开发与使用的实践研究 162.中学生期末考试改革的实践研究 163.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试卷命制研究 164.分省自主命题后的高考命题研究 165.中学学科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

166.各学科新课标下“个人成就展示板”评价活动实践研究

五、学生学习研究

167.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168.中学生各学科学习的成功策略和误区研究

169.中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各学科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分析及消除研究 170.中学不同学科在不同阶段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 171.让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172.中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研究 173.中学生“个性化预习” 研究 174.中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175.中学学科学习指导的研究

176.提高中学生学科学业成绩的实践研究

177.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178.中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教师指导实践研究 179.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的实施研究 180.有效开展中学学生各学科学习指导的实践研究 181.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182.中学生在政、史、生、地课堂中学习习惯培养与评价研究

183.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合作学习(学习机制、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有效价性,评价体系等)的实践研究

184.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提问、讨论、竞赛、游戏、评价、实验、练习、展示、观察)的实践研究

185.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86.中学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研究 187.合理布置家庭作业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 188.义务教育段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 189.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研究

190.中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 191.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92.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193.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194.中学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195.中学心理危机援助中心的建设研究 196.中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实践研究 197.高一新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198.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199.抓住教育契机进行良好心理辅导的研究 200.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

201.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202.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践研究 203.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践研究 204.性健康教育研究(含青春期教育研究)

205.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指导教育实践研究 206.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案例研究

七、艺体教育研究

207.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的研究

208.中学音乐教学的故事导入模式研究 209.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研究

210.中学美术课堂分组合作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11.中学体育运动会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研究 212.中学运动会规则、内容等指向教育目标的改革研究 213.中学一条龙课余运动训练体系实践研究 214.中学生体育运动处方研究 215.学校艺术节活动设计案例研究 216.美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217.艺体教育与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研究

218.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保障及实效性研究 219.大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的研究 220.器械体操教学安全措施与办法研究 221.体育课时计划有效性、实用性与设计研究

222.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与学生主体性关系及其处置办法的实践研究 223.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负荷评价研究

224.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等良好心理品质的方法研究

225.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评价研究 226.体育教学分组的实践研究

八、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227.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228.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229.各学段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230.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研究

23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23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

233.中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

234.网络虚拟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5.提高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效益的研究 236.信息化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237.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开发研究

九、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38.教师行为规范标准与师德建设实践研究 239.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240.通过专题研究,促进教研活动切实有效的开展 241.提高集体备课效益的实践研究

242.相互听课、议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243.各学科教学中说课技能训练实践研究

244.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说课技能所涉及的技术提高研究

245.提高中小学教师说课、课堂教学观察、评课水平的实践研究 246.提高教师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247.开发备课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48.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249.不同教龄段教师教研状态的比较分析

250.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水平(设置的问题情景、问题的提出、时间控制、即时反馈)的实践研究

251.新课程下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及其培养实践研究 252.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个案研究 253.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254.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研究 255.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256.科研型、学术型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 257.中学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研究 258.学校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践研究 259.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 260.适应教师主动参与的教科研方式创新研究 261.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研究

262.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学校管理实践 263.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方式研究 264.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策略研究 265.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 266.多渠道为教师提供校本教研的实战演练研究 267.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的实践研究

268.在职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方式、途径及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269.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

270.兼职教师迅速提高所任学科教学能力的研究 271.兼职教师提高任教学科素养的研究 272.教师叙事性案例研究

273.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实践研究

十、学校管理研究

274.学校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75.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实践

276.处境不利(贫困)学生的判断及资助实效研究 277.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278.中学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的建立与管理研究 279.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实践研究 280.中学校教学和学术组织管理创新实践 281.中学形象设计、品牌建设实践研究

282.让教研组成为真正合作研究、共同行动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283.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以及综合实践组的建设与作用的有效发挥、提高研究

284.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目标、发展阶段、实践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

285.薄弱学校改造案例分析

286.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效控制辍学的实践研究 287.学校提高远程教育效益的实践研究

288.新时期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实践研究

289.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分析与稳步实施研究

290.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策略、措施与实践研究 291.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研究 十

一、综合研究

292.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实践研究

293.课堂教学中突(偶)发事件处理的策略与个案研究 294.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习题设计与选择研究 295.新课程课堂文化变革的研究;

296.课堂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 297.巧妙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298.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正向评价、激励学生研究 299.弱势群体接受良好教育的实践研究 300.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301.减轻中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30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303.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304.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实践研究

305有效组织跨学科、跨校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306.适应问题学生的优质教育实践研究 307.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培养的实践研究 308各学科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实践研究 309.以“问题解决”课型的教学方法研究 310.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311.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312.在高考中发挥高三教师集体智慧的实践研究 313.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技术的功能开发研究 314.家长学校办学方式创新和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315.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教科研制度建设研究 316.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活动课教学实践研究 317.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技巧研究 318.各学科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 319.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第18篇:微型课题参考目录

项城一高微型课题参考目录

综合类课题题目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管理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构建特色学校实验研究

3.普通高中新课程促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途径的实验研究 4.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德育工作融合性实验研究 5.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研究 6.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提高校长素质的研究

7.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8.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9.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研究

10.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11.普通高中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2.普通高中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研究 13.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 14.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15.普通高中新课程排课管理研究

16.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17.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研究 18.普通高中新课程技术装备标准研究 19.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20.指导高中学生选择课程内容和制订学习计划的研究

二、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

21.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与提高高中学科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22.“过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3.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提升途径的研究 24.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25.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 26.普通高中阶段学习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27.初高中学科教学的衔接

28.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探究式典型课例实验

29.普通高中学科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30.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教学实验

31.“情景探究教学”在高中理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与实施 32.新课程高中教材比较研究

33.高中学生学习档案袋评价的试验与研究 34.网络环境下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评价的实验与研究 35.普通高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评价的试验与研究 36.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诊断性评价的试验与研究 37.高中教师反思性教学评价的试验与研究 38.大班额条件下高中新教材典型课例的研究 39.大班额条件下高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40.普通高中学科课堂教学落实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 41.普通高中学科思想方法与学科能力培养研究

42.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构建“理想课堂”、“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 43.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 44.高中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研究 45.高中课程改革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典型案例研究

46.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进程中生成和调控关系的研究 47.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机智典型案例研究 48.基于互动的(生成的、差异的)课堂教学范式应用研究 49.课堂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实验研究 50.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60.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

61.普通高中新课程科目、模块的典型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模式研究 62.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 63.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 64.课程的开放性与开放性教学研究 65.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关系研究

66.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67.高中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 68.高中课程联系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成果的研究 69.学生生活经验的分析运用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三、学生学习方式

70.新课程条件下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心理的研究

71.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应用研究(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发现学习等)

72.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

73.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和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方法的实验研究 74.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 75.学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

76.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77.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实验研究 78.学生信息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的培养研究 79.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80.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分析及教育教学应对策略研究

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81.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研究

82.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下教研组、年级组活动评价的研究 83.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的研究

84.高中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的研究 85.学校、教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研究 86.新课程与教师评价体系改革的实验研究 87.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自我评价的研究 88.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及应用研究 89.学生学习评价的功能与手段研究 90.学生学习中“三维目标”达成评价研究

91.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模块评价方法与工具的开发研究 92.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及其监督、管理的研究 93.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方法与工具研究 94.学生学习评价软件的开发应用研究

五、课程资源建设

95.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素养的研究 96.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研究

97.资源型(课题型、研究型、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动研究 98.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 99.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验研究

100.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101.师生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研究

102.自然生态资源、校外人力资源和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课程化研究 103.学科主题学习资源、学科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 104.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 105.多种形式的教学课件的开发、应用与评价研究

六、教师专业成长

106.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07.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改革与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108.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109.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10.优秀教师培养个案分析及规律性研究

111.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与教师培养途径、研修模式的研究 112.综合课程开设与复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 113.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14.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研究 115.普通高中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研究 116.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培训方法的研究 117.高中阶段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创新研究

118.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和模式的实践研究

七、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

119.高中课程改革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服务素质教育实验研究 120.高中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实验研究 121.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相关学科的整合研究 122.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开发与评价策略研究 123.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组织与管理研究 124.中学学科实践活动设计研究 125.研究性学习模式实验研究 126.研究性学习典型案例研究

127.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128.中小学劳技教育、实用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29.技术课程的生活化、科学化研究 130.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与评价研究

131.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研究

语文课题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评价研究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教学的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数学课题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中学数学课标教材的对比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实验与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典型课例研究

中学数学新增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实验与研究 中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研究

中考、高考命题中如何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问题与改革方向的研究 高中数学选修课程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英语课题题目

1) 2) 3) 4) 5) 6) 7) 8) 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运用研究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评价融合的研究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与评价融合的研究 新课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新课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新课程英语高考的发展研究

物理课题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的研究 新课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研究 新课程下物理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物理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与方法教育的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科学方法教育在某版本物理教材中的体现与实施研究 物理专题研修的实施研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施研究 以校本教研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 关于中学物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研究 对我省“3+理综”高考模式的研究 高考理综物理教学与复习方法的研究 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研究

关于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化学课题题目

1) 新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整 2) 化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研究

3) 化学课程标准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呈现方式研究 4)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5) 高中化学课程模块学分认定方案及评价方式的研究 6) 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 7)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教学的研究 8)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 9) 化学新课程探究活动的策略研究

10) 新课程背景下基于模块和学段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11) 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12) 化学课堂教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研究 13) 化学新课程评价方式与中考改革的研究

生物课题题目

1)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2) 生物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 3) 生物学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 4) 生物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5) 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6) 河南省现行中招学业评价模式下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7) 提高生物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8)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9) 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10)中学生物学实验与探究性项目的可行性与改进的研究

11)中学生物教学促进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12)中学生物校本教研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13)中学生物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

14)网络环境下生物学教学与管理的方法研究 15)“3+理综”高考模式下的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16)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室配置方案的研究 17)高中生物新课程模块教学策略研究

18)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性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19)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建模教学的研究 20)农村高中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政治课题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材建设研究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情况专题研究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思想品德新课程中招考试相关问题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问题研究 中华传统美德在德育课程中的体现研究 思想政治新高考试题的开放性研究 地方德育课程、学校德育课程研究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标、新教材研究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毕业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相关问题研究 “3+文综”高考模式下政治试题特点与教学、复习策略研究 生活德育实践研究

初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研究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领域中重大时事热点专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程的动态化、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 中外德育课程比较研究

优化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研究 中学时事政策教育问题研究 中学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历史课题题目

1)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影响之研究 2)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问题研究 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4)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5) 高中历史课堂典型课例研究

6) 高中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 7) 高中历史新教材与教师教学、评价问题的研究 8) 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提高的研究 9) 校本教研与历史教师备课能力提高之研究

10) 历史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方略研究 11) 地方课程《省情》(河南历史)的开发、有效使用问题研究 12) “3+文综”高考模式下历史试题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地理课题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分析研究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研究 “3+文综”高考模式下的地理试题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化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地理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关系的研究 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地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方法研究

地理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方略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题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研究

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 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实验研究 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验研究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体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改革实验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法与教法的改革实验研究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的研究

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实施方案的研究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音乐课题题目

1) 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改总结提高的研究 2) 推进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改教学的研究 3)“兴趣―参与―表现―创造”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

3) 河南省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状况调查与新课程实验推进策略的研究 4)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计划的研究

5)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6)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7) 高中“音乐鉴赏”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比较研究 8) 高中新课改音乐教学各模块选修方案的研究

9) 10) 11) 12) 13) 14) 确保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改音乐教学顺利实施的调查研究 学生音乐学习个性化的研究

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开展校本教研提高音乐教师素质的研究 开展音乐教育教科研方法的研究 开展综合性音乐活动方法的研究

信息技术课题题目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与教学评价研究 4)网络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5)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6)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的研制开发与应用研究 7)高中信息技术模块教学和学业水平考试研究 8)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开设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说明:此课题目录仅作选题参考,各位老师可根据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来确定课题。)

项城一高科研处 2010年10月

第19篇:微型课题学习心得体会

微型课题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3月 31 日,我和杨蓉老师来到吉首市乾城小学参加了吉首市十二五微型课题的培训。此活动主要由湘西州民中的修哲智老师来主讲。本次活动对于我来说,具有深刻的学习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做微型课题首先要先从收集问题,到选出课题,再到研究课题,这样的一个过程。下面我将学到的知识与在座的姐妹做一个分享: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也叫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教师小课题研究。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短时间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问题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理论,在教育教育中加以行动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对策。其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一定实效。一般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合作。 “微型课题的研究特点”

1、真实 问题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

2、微小 切入口小,论述范围小。

3、成型 由点及面,归类分析。

4、实际 问题的“灵活性”,方法的“可行性”。

5、短期

研究周期短,见效快。(半年、一年

之内时间)

6、深度 以小见大,深入分析。 基本流程:

1、每年4月20号上交微型课题研究表。

2、每年4月30号以前市教育局下发微型课题立项开题通知书。

3、各微型课题组撰写研究计划及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4、每年12月20号前各微型课题组根据各自研究进度提出结题鉴定申请。

5、每年12月底前市教科所对提出结题申请的微型课题进行结题鉴定并做出成果评价。下载申请表的流程:

1、登陆“”湘西教育E网

2、点击“湘西县市教育”

3、从“县市站点”进入吉首市教研网。

4、从“下载频道”进入“表格下载”

5、以“附件”形式下载相关表格 课题结题时要准备的资料:

立项审批表、研究方案和计划、立项批复、研究活动记录、照片、音像材料、问卷调查、调查分析、测试记录、教学案例、反思、学生个人案例分析、阶段成果报告、研究者的学习笔记、发表的成果等„„ 微型课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价值。

2、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3、课题研究的实践性。

4、课题研究的实验性:目标明确、步骤清晰。

5、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明确。

6、选题要结合教学的实际,以新课标作为理论依据。

7、题目不要过大。

撰写基本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

二、现状分析

三、课题界定

四、研究意义

五、理论依据

六、研究目标

七、研究内容

八、研究方法

九、实验步骤

十、成员分工

十一、目前的成果、总结、结题 现阶段需要做的事情:

1、教师自由三人一组,下载微型课题研究表选定课题、填好后4月16号前交。(以前幼儿园的课题《运用民族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实践研究》中的参与者不用分组,应为我们这个课题将要在6月份要结题有很多资料要准备的,具体准备的资料到时候再通知相关人员。)

2、每月每人在15号前发一篇论文或教育随笔或案例分析或教案或通讯给楼层组长,再由楼层组长统一上传到教育E网。用户名:吉首市谷韵名幼儿园 密码:YYBB8888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我们的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能够到站在这里将我学到的一点点知识与各位姐妹们一块分享。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涤,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认真”二字,作为老师、作为幼儿园课题的参与者,我们的课题资料还需要完善,如:我们的教研课是否围绕课题、我们开展的活动、在社会上做的推广及成效等„„作为教学副组长,则更应该做好带头作用,让各位姐妹也来一次心灵的洗涤,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此次活动,对于我们的研究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意义上的推进,我将充满热情,充满信心,认真的研究课题。我坚信我们茗雅的老师都能带着激情,认真研究,踏实工作。

2014-5-26

第20篇: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泗阳县新袁镇中心小学晏浪

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

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继续进行试验、观察、检测、比较,针对第二阶段发现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修正研究计划

1、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

2、充分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

3、注重变式引申,培养发散思维的探索性。

4、重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创造性。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1.进一步研究、探索、总结、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在校内上研究课,进一步获取同行们的评价和建议。

2.通过多种方式,测试学生的训练成果。

3.收集、整理课题的研究材料,总结研究的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微型课题范文.doc》
微型课题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