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观点范文

2022-07-2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点

创新(2条原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要求〗: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反对〗:反对把辩证的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3、为什么要创新?(5点)

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4)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5)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4、怎样创新?

推荐第2篇:观点和创新之处1

本课题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要给他们自主的权利。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学生就能够主动合作。

(2)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学生迫切需要的。只有启动学生内部的欲望,外部的教育影响才能有效,从而激活学生的内部合作的动机,达到愉悦,和谐。

(3)学生在学习中也是能够掌握学习方法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交给学生一些策略和技巧,学生就能够很好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4)学生个人都会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只要我们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学生是能够形成很好的合作氛围的。

创新之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发展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有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相的新形式,师生之间能平等学习、平等交流,真正体现教学中民主。

推荐第3篇:行政许可性质观点研究论文

行政许可制度作为我国行政领域的一项重要法律规范,在广泛的范围内得以运用,并且关系着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第三人、整个社会等多个利益主体。随着《行政许可法》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的通过,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费用、监督、法律责任等都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全社会对其重视程度已提到了相当高度。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定义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该定义作为法律条文,客观的描述了行政许可行为的特征,没有也无必要对该行为的性质作法理上的详细阐述,但在法律条文以外对行政许可行为性质进行法理分析却是很有必要的,这关系到如何解读、学习和研究该法律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拟从对行政许可性质的法理分析角度讨论《行政许可法》的法律价值。

一、关于行政许可性质的五种观点及利弊分析

一是“赋权说”,即认为行政许可是赋权行为,行政相对人本没有此项权利,只是因为行政机关的允诺和赋予,才使其获得该项一般人不能享有的特权

二是“解禁说”或“权利恢复说”,该观点与“赋权说”相对,认为应受许可的事项在没有被普遍禁止以前是任何人都可以作为的行为,由于法令规定的结果使此自由受到限制,所以许可是对自由的恢复,即不作为义务的解除,而非权利的设定。亦即许可是恢复相对人权利的行为,而非权利的授予 ;

三是“折衷说”,即认为前两种观点并非截然对立,只是认识角度不同。从表面上看,许可的确表现为政府赋予相对人某种权利,称之为赋权行为未尝不可,但从根本上讲,许可不仅是国家处分权力的形式,而且是对原属于公民法人的某种权利自由的恢复,是对特定人解除普遍禁止的行为 ;

四是“赋权-限权说”,认为行政许可在性质上具有“赋权”与“限权”双重性质,这种双重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于从许可中受益的相对人来讲,行政许可是一种赋权行为,但对于未经许可或不予许可的相对人来讲则是一种限制和排斥权利的行为。 “折衷说”与“赋权-限权说”异曲同工,都主张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只是两者的立足点不同。

五是“验证说”,认为行政许可是对权利人行使权利的资格与条件加以验证,并给予合法性的证明。

就“赋权说”而言,该观点最直观的描述了行政许可对行政相对人的作用-使自然人或法人获得了从事某项活动的权利,使这个权利从无到有-然而却忽略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本身是无权“赋予”相对人权利的。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的转化必须借助宪法和法律,许可行为无法赋予相对人某种权利,其作用仅仅在于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行使法定权利的条件。

就“解禁说”来看,其合理成分较多,该观点承认了权利的产生并非来自于行政机关,许可行为只是解除了符合条件者的一般禁止,但这种说法也未触及本质问题,只是较为准确的阐述了行政许可的表现。因而也有学者认为,实际上,赋权说与解禁说并不对立,只是认识角度不同。赋权说强调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中的作用,而解禁说强调行政许可中相对人的一面,强调许可是使相对人原受法律禁止的自由得以恢复的过程。 本人比较赞成解禁说,但认为只应把解除禁止作为表象以助解释行政许可的本质,这一观点将在下文阐述。

就“折衷说”而言,是从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角度分别肯定了“赋权说”和“解禁说”,体现了不同主体产生的不同法律效果,但也不可避免的兼有前两种学说的缺陷。

就“赋权-限权说”来看,则是以另一个角度-对受益的相对人和其他相对人产生的不同效果方面来解释的,一方的获益必然意味着其他方的受限。但这种说法有一个缺陷,即无法把认可和登记包括在内,认可和登记是对某一事实的官方承认、记录,以便查询,是对已有权利的确认和记载,不存在赋权与限权问题,而在《关于的说明》中已明确将这两种行为涵盖在内,因而这个矛盾似乎无法用“赋权-限权说”来解决。

就“验证说”而言,首次将权利理论引入行政许可领域,并明确指出,权利的赋予是由宪法和法律来完成的,行政许可主要是审查申请人有无权利资格和是否具备行使权利的条件,不存在“赋予”申请人以权利的问题。该观点对行政许可有了本质上的分析,但似乎缺少总体环节上的衔接,如“验证”的前提是禁止,那么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后为什么被禁止以及如何被禁止,“验证说”对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很完整的解释。

二、行政许可性质的法理解读

基于对以上五种观点的利弊分析,笔者认为,对行政许可性质的解读应注意以下几点:(1)、深入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研究的起点。(2)、利益平衡是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任何法律行为都是在平衡几方利益主体。(3)、抛开对纯粹表象的描述,性质分析本身应有一定深度,不应停留在表面。(4)、理论分析应系统完整,避免总体环节上的欠缺。因此,本人拟从深层原因和现实表现两个角度阐述对行政许可性质的理解。

1、原因实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形成过程示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法律)-个体与社会利益的平衡-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性质的分析有必要从行政许可的产生谈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也遵循着这一规律。虽然市场经济本身是一部复杂而精良的机器,它通过价格手段和价值规律对个人和法人的各种活动进行协调,并使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那样:“个人在力图使自身资源实现最大价值的同时,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但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一个目标,即通过追逐个人利益而实现公众的最佳福利。” 这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人类生活中的大量与“公共物品” 有关的问题,则无法完全通过市场体系来调节,它不宜由社团及其它自治组织来自主管理和解决,而应由政府采取事先许可管制的手段进行管理。哈雷特。哈丁曾概括过“公共事物的悲剧”:如果每个人都自由的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作出选择,很可能会选择拒不合作的策略,不顾对他人强加的社会成本,这种具有破坏性的竞争行为将最后导致公共利益的缺失。从博奕论的角度而言,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不能必然的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相反的,个人理性追求的总和常常会引起集体行为的不理性,个人的追求过大会带来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从而反过来损害个人利益。

基于以上分析,个人与社会具有不同的利益,我们不能因为某种活动可能损害社会的总体福利而走向剥夺个人自由的极端,也不能为了保障个人的自由而走向全然不考虑社会的整体进步和总福利增长的极端,相反,只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行政许可就是作为衡平产物之一存在的。

由此可见,行政许可的产生是为了缓解市场所无法解决的“公共物品”问题,面对个人追求利益的盲目性和社会利益的整体性,行政许可必须调整两者的关系,做到适当平衡,因此其原因实质即为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2、现实表现:相对人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平衡

形成过程示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让渡部分权利-形成政府权力-普遍禁止-行政机关对符合条件者的审查-行政许可分析过行政许可的实质后,我们再回过头看看行政许可行为在现实中的表现过程。毕竟,对内部实质的分析还是为了指导现实,而分析现实表现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具体法律的价值。如上文所说,行政许可的实质是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那么在现实中,个人利益表现为对权利的追求与保护,而社会利益的实现则依赖于政府权力的实施,即两种利益的冲突转化为权利与权力的对立。

无论一个人品性如何,都逃脱不了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人性本恶”可以说是法律产生的默认前提。詹姆斯。麦迪逊在主张通过美国宪法时就曾写下这样的话:如果人是天使,那么就不需要政府了。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导致集体行为的非理性,这将有损于个体利益的实现。而个人权利的实现又必然要求一切有利于保护其利益的措施和环境产生,有鉴于此,人们权衡利弊作出了一个选择,即让渡部分个人权利交予政府,形成政府权力。由政府通过管理保证一个安全、稳定、有序、文明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个人权利能得到最大的保护。于是,一些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宏观经济、资源配置等的行为就被政府权力所禁止,在自然人和法人未达到一定要求前不允许其从事该项事务。这样,普遍禁止就形成了。

但是,这类事务本身并不是有害的,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相对人即可从事。于是政府就针对这个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对需要解除普遍禁止的申请人进行审查,如果符合需具备的条件则以行政许可的形式允许其行为,否则就应为社会利益考虑而不允许其介入。

因而,行政许可是政府利用个人让渡的权利形成政府权力,产生普遍禁止以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继而对申请解除禁止者进行审查,依情况作出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在现实中转化为相对人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平衡,行政许可也由此表现为权利与权力的衡平产物。

三、由平衡到平等-从对行政许可性质分析得出的结论

就现代行政法律而言,行政许可的核心是行政权力和相对人权利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的不同理解与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模式,如“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等。由“权力本位”出发,“管理论”将行政许可看作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工具,因此缺乏对相对人的权利重视而片面强调其义务,且义务主体仅为相对人而非政府。相反,由“权利本位”出发,“控权论”则主张行政法旨在保护公民权利、控制行政权力,尽管这种观点强调遏制行政权的滥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忽视了行政法也有制约相对方滥用权利的作用。前两种观点虽然存在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的根本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点,既都是从一方主体的角度来看待行政许可,因而都不同程度的有弊有利。

从对行政许可性质的法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行政许可的本质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相对人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平衡,现代行政法应当在维护、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与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之间,谋求一种平衡-通过对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有效激励和制约,实现两者的结构性平衡,以兼顾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确保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这种“平衡论”体现出权利义务并存、公益私益兼顾的观念,不仅与现代行政法的发展方向一致,而且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所推崇的和合、中庸、兼容精神相通 .当然,平衡也并非一种静态的平衡,而是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的。在一定的衡平状态中,公益与私益、权利与权力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其中的冲突只是得到了暂时的控制和制约,并没有消除。因此,平衡是相对的,冲突是永恒的。这也是法律必须不断修正、更新和完善的原因。

同时,这种平衡也非形式上的平衡。当一方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时,只有法律上的一定倾斜才能保证双方处于一种事实平衡的状态,也才能使双方都有实现各自利益的可能。

这种动态的实质的平衡也正是平等的前提。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中所指的“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还包括法人、行政机关等,因此,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机关同样应遵循平等原则,而这种平等就需要以两者的平衡为前提,地位尚未平衡,平等又从何谈起?在现实生活中,相对人常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因此就需要考虑给予其相应的救助措施,如举证责任、听证制度、监督权利等,通过这些倒置的不对等关系平衡了双方关系,既保证了相对人的利益,又保障了社会的公共利益,最终构成了行政主体与相对方法律地位的总体平等,因而动态的实质的平衡是总体平等的前提。

相反,如果行政相对人与政府地位畸轻畸重,没有达到一定的平衡,法律过度的考虑了某一方的利益,那么也就没有平等可言。当法律的天平本身就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时,任何追求平等的愿望都是空中楼阁,没有实现的可能。只有当双方都具备足以抗衡的力量,才有实现各自利益的希望,形式平衡只有转化为事实平衡才有真正的平等可言。

四、结构平衡化-《行政许可法》的法律价值

法律是人类社会全体成员对保障自身利益与意志实现的秩序追求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利益在冲突中寻求平衡的必然结果。通过对行政许可性质的分析我们看到,行政许可的实质是平衡公益与私益,权利与权力。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认为,法律对行政许可的规范应注意到各方利益的协调,解读2003年通过的《行政许可法》我们发现,在平衡利益方面,这部法律已体现了立法者诸多的自觉意识,现分述如下:

1、公益与私益的平衡

第一,明确主旨,阐明立法要义。在《行政许可法》第1条、第11条即表明“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样,就使整部法律处于一个平衡权益的大环境中。

第二,控制危险,合理配置资源。控制危险,既可以在事前,也可以在事后,从管理的成本和有效性来看,只有对那些通过事后控制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或代价更大时才宜采取行政许可的方式进行事前管理。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也有失灵的时候,如在自然垄断行业、精神产品、限量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如果纯粹依靠市场自发调节,不仅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而且会导致资源流动的严重不公。基于以上两点,《行政许可法》在第12条就规定了六类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以保护公共利益的实现,同时在第13条又规定了四类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以保障公民的自由,保证了两者的平衡与优化。

第三,保障私益,实现事实平等。保护个体利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予相对人一定的权利,如第46条、47条规定应当听证或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即相对人具有听证权。第61条允许公众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即查阅权。第65条规定个人和组织发现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有权向行政机关举报,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即举报权。二是以法律的形式阻止行政机关向相对人谋取非法利益。如第27条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向申请者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第54条强调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第63条指出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四,保证公益,维护有序社会。《行政许可法》第12条就把六类事关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经济生态环境的重大事项列入事先行政许可的范围。第59条也规定行政许可所收取的费用必须上缴国库,任何机关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在防止腐败的同时保证了国库经费安全,为社会公共事业打好坚实的经济基础。第68条在监督坚持检查方面要求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应当督促设计、建造、安置和使用单位建立相应的自检制度。

2、权利与权力的平衡

第一,重视“复效应”,保护各方权利。行政许可是行政行为中比较典型的“复效行为”,也就是说,核发或者变更许可不仅对申请人或许可持有人的权益产生影响,而且对其他相对人也产生影响,因而就需要法律对各方权利进行平衡保障。

(1)、对申请人的权益保护有:《行政许可法》第42条、45条规定了延长许可申请审查期限的告知,审查许可申请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时的书面告知,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使申请人对事件进行过程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第30条规定了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等的公示制度,以及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时,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信息的义务,即申请人有权了解政府工作的依据。

(2)、对利害关系人的程序保护有:《行政许可法》第36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审查许可申请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而且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都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第47条规定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从以上条文可以看到,申请人与利害关系人具有同等的地位,在申诉、听证等方面同样受到保护。

(3)、还有针对社会公众的程序保护规定,如《行政许可法》第19条规定了起草拟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法规、省级地方规章等草案过程中,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第46条规定:实施许可法定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第53条规定: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的特别许可,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第40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第20条第3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充分表明了法律对公共权益的维护,以完全公开的形式征求各方意见,接受监督。

这样一来,行政许可从设定到实施的任何阶段,都给予不同的利益主体表达意见的机会,且任何一项行政许可从立意设置到整个存在期间都处于相对人、公众的监督之下。

第二,服从全局利益,防止“公共事物的悲剧”。正如前文所说,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导致集体行为的非理性,从而损害公共利益,对于社会来说不失为一场无意识的悲剧,为了达到保护公益的目的,《行政许可法》同时也赋予了行政机关必要的权力。《行政许可法》第62条规定行政机关有权对许可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依法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对其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可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被许可人报送有关材料。第68条规定行政机关在监督检查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存在隐患的,应责令停止建造、安装和使用,并责令该单位立即改正。第78条规定当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时,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不许可,并给予警告。若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安全的,申请人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项许可。法律就以这样的形式督促相对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不危害到公众权益,保证社会的安全稳定。

第三,打造服务型政府,创设便民制度。为了平衡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政府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使之处于行使权力为民服务的状态中。为此,《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许多简便、快捷和方便申请人的许可方式和制度,用以消除政府机关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和由此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建设便民、高效的政府。过去一些政府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行为时,由于观念、体制和具体工作制度等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尽可能为相对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而是设置了种种烦琐的程序、手续,为个人权利的实现设置了障碍。针对这种情况,《行政许可法》确立了一系列相应规则和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有;(1)“一个许可权主体”: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根据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2) “一个窗口对外”: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多个内设机构审查的,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3) “一站式服务”:行政许可依法应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由一个部门受理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统一办理;(4) “政府超市”:对有些行政许可,当地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5)“允许更正补充”: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其提供的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文字错误、计算错误等一类错误的,行政机关应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不得以申请材料存在此种错误为由拒绝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或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告知的,以收到申请材料之日作为受理之日;(6)“批准时限严格”:如果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决定,如不能当场作出决定,则应自受理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其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日。属几个部门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应自受理许可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决定,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政府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5日。

综上所述,从对行政许可性质的法理分析来看,行政许可的实质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其产生的原因是最大程度上的兼顾个人和社会权益。行政许可的现实表现是相对人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平衡,权利与权力分别维护着各自的主体。行政许可作为衡平的产物,以动态的实质的平衡关系求得真正的平等,在法律的规范下系统的协调着各种社会关系,平等的对待各个利益主体。

这样的法理分析告诉我们,行政许可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协调的工具,因而对行政许可的法律规范不能理解为对某一方的限制,而是在制约各方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证总体利益的实现,那才是法律的真正价值。2004年即将实行的《行政许可法》在结构平衡方面已体现了立法者的诸多自觉意识,对两组平衡关系都有所表现,应该说是现代行政法上的一次进步,对我国今后的行政立法都有着重大意义。

推荐第4篇:创新论文

民族崛起——创新造就成功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行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

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大量事实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则是不断创新、有所创造的源泉。有位作家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

这样,我们才能争创一流的工作水平和业绩,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同志总结20世纪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江泽民同志还指出:“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翻开人类历史的漫长画卷,我们不难发现,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依赖于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依赖于人类认识的革命和观念的更新。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历次重大科学发现所引起的技术突破,都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的深刻变革。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创新能力不仅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而且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我们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勇于和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够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任何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古人说得好: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探索。只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练习题】

北京的三月,又是一年盛会时。在每年的两会期间,都会有一些新的词语爆发式的进入公众的视野,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权不可任性”掷地有声,“创客”概念横空出世,曾经热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新渠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今年两会上出现的一系列“新词”, 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比如,“工匠精神”“达尔文死海”“大众旅游时代”“脑计划”„„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发言,今年两会提出了新思考,打开了新视野。

你能不能嗅到这些新词儿背后的“含金量”呢?由这些两会新词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语言是时代的风向标。这些新词,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发展思路的展望。道出了民生之盼、发展之道、改革之重。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词,引领公众走向更加幸福的生活,引领中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公点评——开头直接表态,语言代表了时代发展,肯定两会新词所代表的民生、发展和改革方面的意义。】

借由两会这个平台,一些“成熟的新词”进入国家政策,成为政策导向;另一些不那么成熟的,则会在讨论中凝聚智慧、不断完善。从这个角度看,两会新词中,既有“我们这样做了”的总结,也有“我们做得不够好”的分析,更有“未来我们会这样做”的决心。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期待,积聚在这一个个新词上,让它们有着相当高的含金量。

【中公点评——深刻分析两会新词背后的内涵:对历史的思考,现实的把握,未来的期待。这个分析的角度符合政府的思考方式,同时,也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推广到很多政府性工作会议上。应用比较广,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并掌握到。】

体会这些崭新、凝练的表达,也为让新词进入更多人视野的代表委员点赞。对新现象的总结、对新事物的思索,折射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水平的提高、责任的增强——若没有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学笃用,就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中国转型升级节点上的热点、难点和爆发点。一个个追问现实议题的新词,将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融入到了一股持续不断的创新激情之中。

【中公点评——从提出新词的代表们角度切入分析:新词体现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创新的激情。】

两会是一个凝聚共识、确定步调的平台。倘若止步于理念、停留在概念,那么这些生动的表达,就难以与现实对接,真正推动改革发展。我们期待两会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涌现出更多新词,更期盼这些新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成中国经济新的生长。

【中公点评——结尾总结提升,观念有了,重点在于落实。这也是对一些新现象,新政策经常会用到的结尾方法,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推荐第5篇:观点

透支善意的网络策划没有赢家

2011-03-25 11:53:13 来源: 南方网

网络推手罔顾人伦天理、毁损尊严、播弄母爱,轻侮公众良心和善意的炒作手段,则标示了我们身处的环境中,诚信和道德的价值和底线。

作者:令狐补充(微博)

3月22日,眼癌患儿的母亲为救治女儿,在广州闹市跪爬,引起关注,反响巨大,事态发展两天后,呈现的结果犹如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火焰方面,不少好心人伸出了援手,患儿救治有望;冰水这面,则是以侮辱个人尊严、拨弄母爱为噱头进行炒作的网络推手,让人们有失足落入冰窖的寒心感,故而不但成为了舆论和公众谴责对象,也被网站撤销版主职务。炒作中,在网上承诺给患儿母亲资助而食言的网民“广州富家公子”,更是遭千夫指斥,已然被视为披着马甲的人渣。

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情况正朝更蹊跷更复杂的方向演进。3月24日晚,有网友通过微博称,在网络推手的个人网站上,有一份《执行策划方案:母亲爬行千里救女儿》,显示上传日期为3月21日,执行日期为22日。

方案写明,幕后策划人和执行人即上述已经曝光的网络推手,而客户是眼癌患儿侯珊珊和她的母亲谢三秀。方案列出了客户需求为“通过策划事件感动人,让有爱心的人为其捐款救她的女儿”。阐述创意认为,“女儿患病无钱医治的贫困家庭,要通过感动的事件才会得到社会的同情与帮助”。方案计划“通过广州的媒体报道,引发全城爱心人士为其捐款”。甚至为媒体报道拟好了标题,并且真吻合媒体报道标题的大意。

若此方案不是伪造,那么可以说,在网络推手操纵下,公众的同情和善意,就不免被涂上一层被玩弄的色彩。还显得操纵者颇为心思密实,手段高明,至少,他体察到了世道的冷漠,把握了社会的脉搏,而且一击奏效。也就是说,事态发展到现在这一步,且不论此方案真伪,一个不可不察的问题已经浮现:好心人伸出援手,眼癌患儿救治有望———面对这个结果,不论争取救助的手段如何不堪,也不论其过程如何让人感到刺痛和纠结,就能感到一丝欣慰?

但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病儿的惨况,母亲的境遇,折射了世态的炎凉冷暖,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悲情,直让良知尚存的人感同身受而寒彻透骨。几近走投无路的谢三秀,不论是真情还是作秀,不能否认的是,这一跪,已经让全社会蒙羞。正常人应该承认,让一位母亲绝望到要将网络炒作当救命稻草,所谓尊严和体面无非都浮云——— 这决不是一个文明社会应该发生的事情。而网络推手罔顾人伦天理、毁损尊严、播弄母爱,轻侮公众良心和善意的炒作手段,则标示了我们身处的环境中,诚信和道德的价值和底线。显示了在人性恶中,黑暗的深重,暴露了时代精神最为苍白的一面。更有甚者,这种以“狼来了”式的悲情透支大众善意的“策划”,必将令麻木与冷漠的社会氛围日益弥漫。多年前鲁迅曾经激愤地称:“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用在此处也很合适。

张东阳:是否生“二胎”应多听公众意见 2011-03-08 18:59:23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终于看到放开二胎政策的信号了,可何时实施依然未知,王玉庆的“个人意见”是“十二五末期”,但对计生政策调整,相关部门总捂着掖着,在放开二胎的讨论和决策中未能充分倾听公众意见,似乎总在躲着民意,这并非真正的科学态度。

作者:张东阳

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透露,目前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他认为,二胎政策到“十二五”末期可能会放开。(《京华时报》3月7日)

终于看到放开二胎政策的信号了,可何时实施依然未知,王玉庆的“个人意见”是“十二五末期”,但对计生政策调整,相关部门总捂着掖着,在放开二胎的讨论和决策中未能充分倾听公众意见,似乎总在躲着民意,这并非真正的科学态度。

在全国人大代表、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看来,放开二胎政策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其一,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千分之五,且人口低增长已维持了20年,如不及时调整,就会导致人口结构严重不平衡;其二,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2%以上,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达到30%。28岁至40岁的青年劳动力 10年后将骤降一半,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我国已有1.4亿户独生子女家庭,一旦子女伤残或夭折,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一对夫妇赡养4个老人压力也很大。显然,依然一成不变的计生政策并非理性选择。

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执行了三十年,不少弊端已经显露,且越来越严重。它不仅忽略了人口结构矛盾,更没有考虑现代社会日益重视的人文方面的需要,如家庭的需要、更多血缘关系带来的精神需要等。再如教育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比两个孩子的教育更难,有兄弟姐妹的子女通常有更好的协作观念、奋斗精神、竞争意识,人的性格也会更完善,更有利于人才的教育培养。另外,还有养老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的不稳定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与此相对的情况却是,“放开二胎”并非“一放就乱”(王玉庆就认为“放开二胎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像试点地方甘肃酒泉、山西翼城、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地都多年实施二孩政策,但仍保持了低生育率。而且,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这不仅是养孩子成本增加的问题,更是符合国际规律的问题: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人口自然会下降。

人口问题的特点是周期性很长,如果没有准确的、科学的超前意识,真正意识到问题时已经迟了。所以,笔者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认真研究纪宝成等专家的“调整计生政策刻不容缓”问题,认真倾听公众对于这一问题的意见,如此,才是慎重的、人文化、人性化的、科学的做法。

张魁兴:“民富优先”应成为制度首选 2011-03-04 19:07:39 来源: 南方网 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改革攻坚,其最终目的都应落在改善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而衡量发展和改革的标准,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切实的提高和改善。

作者:张魁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所倡导的“民富优先”改革导向,影响甚广。他认为,一定要明确“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动力,扩大改革参与,转变政府职能,解决老百姓公共需求旺盛与公共产品短缺这一主要矛盾。“十二五”时期,中国的改革将会步入一个关键时段,如何凝聚改革共识,突破利益集团阻挠,将对中国改革形成巨大考验。他建议,“十二五”应确立“民富优先”大战略。(3月4日《中国经济时报》)

是的,唯有确立“民富优先”大战略思想,共同富裕才能从理论走向现实。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改革攻坚,其最终目的都应落在改善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而衡量发展和改革的标准,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切实的提高和改善。纵观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实践,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比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已成世界经济大国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然而,国富了民并没有也跟着富起来,一是人均 GDP世界排名很落后,二是只有一部分民众富了,而居民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换言之,改革的目标只是“一部分人富”实现了,共同富裕还是梦想与期待。

这一现象缘于“国富优先”的战略决策,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孰不知国富并不自然民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税费高社会福利低,结果是国富民不强,而且是国越富民越穷。另外,我们有让一部分人先富的政策,却没有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富且富穷且穷,“马太效应”已现。我国内需不足的关键问题,就是老百姓并没有真正富起来,只有少数人富,而让老百姓“被富裕”了,比如年薪六千多万的马明哲近八百万的任志强这样的富翁,让很多老百姓都“被富裕”了。

老百姓需要的是真富裕,而非“被富裕”,现实是高税费和分配不公无法让老百姓真富裕。要让老百姓真富裕,必须加大税务改革力度切实降低税负降低税收成本,再是千方百计增加和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额和提高最低工资。而这一切须有“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因为如果没有“富民优先”改革导向,仍以“国富优先”并积极维护某些利益集团,改革只是修修补补,或是老百姓得小利而某些利益集团得大实惠,不仅不会有民富,还会拉大贫富差距。虽然国富、民富都十分重要,但民富是终极目标,在国富无法推进民富的情况下,“民富优先”应该成为党和政府的明智选择。

在笔者看来,“民富优先”就是要一切以“藏富于民”为目标,一是大幅度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分配比例(包括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即让普通老百姓分享社会财富增长的盛宴,而不是现在的国家和部分人“拿大头”,让老百姓不拿或象征性地拿一点,一次分配不公,二次分配再不公;二是财政支出除了支持政府正常运转外,应投向公用事业和增加人民收入与福利的项目,而不是现在的很大部分被用于了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和腐败浪费;三是严防某些利益集团的破坏和捣乱,不能让某些利益集团阻挠“同工同酬”等公平正义的实现。总之,“民富优先”应该成为制度设计。只有当“民富优先”得到像之前“国富优先”那样的重点保护时,

“民富优先”才能真正成为现实。国人期待着! 石飞:对非法劳务派遣须动大手术 2011-02-28 16:06:28 来源: 南方网 众多国企尤其是央企、机关事业单位之所以对非法劳务派遣趋之若鹜,或是把正式职工转换为派遣工,或是将对新招聘人员一律实行劳务派遣工形式,其目的无非是要逃避用工的社会责任,降低用工成本,攫取缺德的利益。

作者:石飞

近日,全国总工会将“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上报全国人大法工委,建议修改《劳动合同法》相关“劳务派遣”内容。报告显示,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万,这比此前人社部公布的2700万超过一倍,主要集中在公有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都属于劳务派遣。(2月26日《经济观察报》)

读了上述报道,我毫无惊意,唯一愤懑。我曾在劳动部门工作20年,并且长期侧重劳动用工研究。对于我国非法劳务派遣泛滥成灾的现实,我深恶痛绝,并忧心忡忡,曾在媒体上发表一系列文章,详析其根源,痛批其危害,疾呼对其开展专项治理,但终因人微言轻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力反对,未见效果。看来,现在到了非对非法劳务派遣动大手术不可的时候了!

有关非法劳务派遣对于我国用工制度的破坏、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以及社会不公的加剧等等,都是“秃头虱子——明摆着”的,无须赘述。众多国企尤其是央企、机关事业单位之所以对非法劳务派遣趋之若鹜,或是把正式职工转换为派遣工,或是将对新招聘人员一律实行劳务派遣工形式,其目的无非是要逃避用工的社会责任,降低用工成本,攫取缺德的利益。这样的公有制单位,无论从什么层面上讲,都应该受到严肃地谴责和追究。

当下,全总建议修改《劳动合同法》相关“劳务派遣”内容,非常必要,非常亟需。我以为,最急紧需要修改的是,增加对劳动部门的约束机制。我国非法劳务派遣之所以泛滥成灾,表象在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根子却在劳动部门。其作为不力,自是当然。如果他们能严格把好“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关口,非法劳务派遣用工根本就泛滥不起来!

问题是,许多地方劳动部门不仅没有依法行政,严格把关,反而违规经办劳务派遣公司,与无良的用工单位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大量“制造”非法劳务派遣工,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这种非法的肮脏交易赚取黑心的“劳务费”。这既违反中央严禁党政机关办企业的规定,又不符合行政制约原则,怎么可以“既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就此问题,2008年6月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时,我曾上书人社部,建议增加“禁止劳动部门经办劳务派遣机构”的条款,结果如泥牛入海。此乃意料之中的事,劳动部门乃非法劳务派遣利益链条上的重要获利者,我的建议无异于与虎谋皮,如何会被采纳?这此如能修改《劳动合同法》,强烈呼吁增加这一条款。对于劳动部门已经开办的劳务派遣工机构,限期撤销,逾期不撤的,劳动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

其次,鉴于非法劳务派遣泛滥成灾的现实,对劳务派遣工应实行特殊管理方式,采取特别制约手段,专项审批准入。凡不符合“三性”要求的用工,一律不予核准使用派遣工。用工单位擅自使用的,由劳动部门给予经济处罚,同时责令限期清退。劳动部门作为不力或失职渎职,造成用工单位非法使用派遣工的,要追究劳动部门的责任,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涉及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经济犯罪的,追求刑事责任。

再者,要对劳务派遣开展一次全国性的专项整治活动,凡不符合“三性”要求的,一律依法纠正,强制用工单位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变劳务派遣工为劳动合同工。

(本文来源:南方网 )

严辉文:用我们的肠胃消化20年的政策摇摆 2011-03-04 19:05:34 来源: 红网(长沙) 在长期的政策摇摆之中,如此放任有毒的添加剂填充我们的肠胃,哪里还看得到急民之所急执政为民的理念,而决策什么的科学性又安在哉?

作者:严辉文

卫生部等部门日前发布公告称,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自今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此举也意味着20多年来关于增白剂是否有毒的争议已被我们的肠胃消化掉,自动变成历史的肥料。

1986年,当时的商业部在新颁布的小麦粉标准里首次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并沿用至今。同时,卫生部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小麦粉里添加6毫克过氧化苯甲酰。自此,关于增白剂是否有毒的争议未有止歇。主禁派认为,过氧化苯甲酰会破坏面粉的营养结构,过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反对禁止的一派则表示,根据实验,过氧化苯甲酰在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范围内,不会引起面粉食用安全问题,因而不应该从国家添加剂名录中注销。

与坊间争议相颉颃的是,有关部门在增白剂的问题上堪称跌宕起伏的政策摇摆。这样的摇摆从1986年就开始了,到2000年以后频率开始加剧。不仅当年主张使用增白剂的决策人物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禁白”,而且相关决策部门还将其纳入了议事日程并进行政策角力。国家粮食局从 2003年后开始组织下属研究机构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草案,明确要求禁用过氧化苯甲酰。卫生部却认为,小麦粉国标修订草案中禁用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学增白剂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存在矛盾,显然对粮食局投了政策否决票。至2006年11月,卫生部主持召开协调会,还在两个月后发函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五部门意见。2007年8月,卫生部又在其网站上向社会征求意见,为期两个月,但结果并没有公布,只是以存在禁与不禁两种意见搪塞了舆论。2008年10月15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就《再次呼吁禁止在小麦粉使用增白剂》内部征求意见,当时有90多家面粉厂的法人签字表示赞同。2008 年12月,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又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卫生部收到国家粮食局提交的有关“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申请材料,将提请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讨论,再最后作出是否禁用的决定,但再次未见分晓。(2010年9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尽管坊间不乏争议,相关生产企业也不乏态度,但是关于增白剂的存废之争,数个相关部门却只是枉自花费唇舌之功,徒然浪费开会发言之力,结果终归是不了了之。现在看来,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不论是从饮食习惯和口感上看,还是从对于生命的负作用看;不论是从所谓国际惯例看,还是从民众呼声看,取缔都是迫在眉睫的。但相关部门竟能淡定置之,是好是歹且束之高阁,使一切问题都从决策层的大脑转移到了消费者的肠胃来消化。在长期的政策摇摆之中,如此放任有毒的添加剂填充我们的肠胃,哪里还看得到急民之所急执政为民的理念,而决策什么的科学性又安在哉?

推荐第6篇:IT 观点

1,Q:用 DOS 还是 Windows?

A:如今这已经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了。但在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史上,用 DOS 还是 Windows,曾经困惑了人们几年的时间。 直到 1995 年 8 月,中文 Windows95 的发布,Windows 才成为中国人的必然选择。如今,虽然是 Windows 的一统天下,但 DOS 的精 巧和稳定仍然常常让一些老鸟怀想 DOS 时代的美好时光。但电脑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的,用 DOS 还是 Windows 是电脑用户个人的事,只要电脑能为你打出精美的文稿、处理繁杂的业务,用 DOS 还是 Windows, 您随便。

2,Q:什么是“摩尔定律”?

A:“摩尔定律”是以 Intel 公司的奠基人戈登.摩尔的名字命名的。戈登.摩尔认为, 处理器的能力每 18 个月的时间就会翻一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它的微处理器以及许多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均遵循摩尔定律的法则。 摩尔定律现在已经被“移植”到许多新领域,如煤体传播领域。Internet 的发展也被人们认为遵循摩尔定律的规律。

3,Q:企业上网为什么“雷声大,雨点小”?

A:有观点认为:

(1)对信息技术的恐惧心理;

(2)对传统商业模式的过分依赖;

(3)短期内不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更谈不上“电子商务”),使经营者对“触网”心存疑虑;

(4)电信等部门把企业引上网后, 没有解决企业信息的组织、发布等后续的问题,使企业上网效果不佳,没有尝到互连网的“甜头”。

4,Q:网上购物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A:一部分人认为:(1)售后没保障;(2)网上支付等信用制度不完善; (3)商品配送慢;(4)商品数量少。

5,Q:IP 地址够用吗?

A:随着 Internet 爆炸性的增长,IP 地址的分配越来越困难,如果不加以控制, IP 地址资源会很快用完。现在,网络工程师们已经在想办法从技术上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应用的办法有:采用 DHCP 协议, 应用代理服务器,以及地址翻译等,并且考虑向 IPv6 转移。

6,Q: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

A:2000 年 1 月,教育部颁布了一项有关“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 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就在这个政策颁布前后,国内许多高校骤然成立了一大批大学生成立的公司。 但在泡沫消失之后,许多公司纷纷倒闭。综观大学生创业,得到的启示是:大学生缺少必要的管理经验、市场运作策划能力、正确面对失败的心态,学生公司普遍缺少资金,只有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在创业热潮中,学生更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 扎实的技能。成熟的思想加上必要的素质和技能,才是学生创业的前提。有的专家甚至说:“大学生应该从实验室开始自己的创业。” 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7,Q:网络萧条即将来临吗?

A:虽然在全球众多网络公司中,赢利的寥寥无几,但现在就要下结论说网络经济大萧条即将来临似乎还为时过早。

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有赖于风险投资资本的积极介入,使其迅速发展成一种全新经济,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并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现在,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带来的便利,足不出户,便得知天下大事,甚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情。所谓新经 济,主要是指网络,以及与网络有关的企业。旧式经济的代言人称网络为"洪水猛兽",可见其对旧式经济的冲击是多么猛烈。事实上,旧式经济经过上百年取得的支配和主导地位,眼看要被刚出现几年,却日益完善的网络经济所取代。

风险投资公司在旧式经济时代几乎无发展可言,因为没有它们可供投资、获得高利润的风险企业,如成立于1946年的美国研究与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多年来风险资本一直很小,发展缓慢。但是自网络出现后,包括这家公司在内的所有风险投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资金越积累越雄厚,这说明网络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对风险投资公司而言,只有投资高风险企业,才能获得它们渴望追求的最高利润。反过来,它们的投资额度越大,网络发展就越迅速,换句话说,风险资本的注入推动了网络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不是风险资本的积极介入,网络时代肯定会到来,大大小小的网络企业肯定会建立,电子商务也会随之而至,但时间或许要缓慢得多。专家们说,美国的亚马逊、雅虎、电子港湾等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一个主要原因取决于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介入。据统计,美国经济从1995年以来增长率平均达到4.4%,就是因为新经济推动的结果。

虽然在全球众多网络公司中,赢利的寥寥无几,但现在就要下结论说网络经济大萧条即将来临似乎还为时过早。这是因为:

一、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多年投资,获利已颇为丰厚;

二、网络经济的长期繁荣造就了投资者坚定的投资信念,人们认为网络企业是朝阳产业,即便基因工程铺天盖地到来的时候也

不例外;

三、伴随著网络企业的纵深发展,新技术浪潮层出不穷,有利于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 21 世纪,网络的走向同样让人捉摸不定,但有一点却有人大胆预言,据报道,SUN 公司董事长麦克里尼日前说,免费软件时代即将来临,未来不论个人电脑、移动电话或信息家电所使用的软件统统不用钱。因此他认为,微软已经是过去产物,未来属于 SUN 这样的企业。c

8,Q:网络七大“错觉”:

A:你可能不会相信你的圣诞礼物会从烟道里出来,也可能不会相信丑小鸭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小天鹅,因为那只是美好的祝愿或者传说,那么我相信你也不会相信下面所列举的网络错觉了。

首先是电子商务方面的三大错觉:

1、世界上有数百万个.com 公司。据 IDC 证实,目前全世界受风险资金投资的网络新兴公司仅有 2500 家。

2、所有的电子商务网站都在亏损。据 IDC 对 600 家电子商务网站的调查显示,到今年年底大约有半数.com 有望盈利,目前已有 35% 的.com 处于赢利状态。比如 FTD 的子公司 FTD.com 等。

3、.com 的 CEO 都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据 IDC 统计,他们中的 60% 处于 30 至 50 岁之间。

有关 P2P 的错觉:

4、P2P 将是未来网络的主流。但业界人士从来不这么认为。Forrester Research 的分析家 Eric Scheirer指出:P2P 只是一种通信手段,不是商业模式。其他的众多专家也认为目前还不能证实P2P在商业领域的有效性,再者从计算机平台和软件等诸多因素来看,人们也无法看到这一新生事物的现实有效性。

家庭办公的错觉:

5、未来的工作形式肯定是家庭办公。据 IBM 的调查,所有工作都可以在家做的就业者在全美不足 50%。而且这一比例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除此之外还有如两条不可信:

6、互联网的出现使全家一起度过的时间减少。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家庭上网后,全家人一起度过的时间并未减少。相反还有 92% 的人回答说增加了。

7、互联网上的消息不如其他媒体的消息可靠。其实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在新闻的时效上自不待言,在准确性上也丝毫不亚于其他媒体,这是美国乔治大学的网络分析家 Steve Klein 的观点。(2001.3)

9,Q:中国电子商务的四大瓶颈:

A:在经历了长长的摸索之后,电子商务先驱们终于得出了结论,在中国发展这一行业有四大瓶颈,即:

(1)、配送物流;

(2)、支付方式;

(3)、传统消费偏好;

(4)、网上交易安全性。

10,Q:内容网站的生存根本?

A:有作者撰文认为,内容网站的生存根本应包括:

网站内容必须有原创性;

网站内容必须加上差异性;

网站的内容必须收费;

网站内容必须根据不同的客户进行定制;

网站内容必须进行联盟经营。

11,Q:我该用哪种语言写程序?

A: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语言非常多,如 VB、VC++、Vfp、Delphi、C++Builder、J++Builder、PB、Perl、ASP、PHP、JSP、Java、JavaScript、VbScript、C#、ASP+、HTML、XML、CSS 等等,已经不像 5 年前只有 Basic、Pascle、Turbo C、Fortran、Coble、Foxpro 等容易让人选择,而且新的语言还在不断出现。那么,如果你打算投身计算机这个行业,你准备学习哪门语言呢?

要选择什么语言,应根据你的从业方向,还有你以往的语言基础来决定。如果你打算从事数据库方面的编程,那么 PB、VB、Delphi、Vfp 可以选择,当然 PB 是首选;如果你打算从事网络(非网站)编程,那么可以选择 VC++、C++Builder、Delphi 等语言,

笔者推荐 C++Builder 语言,它具有 Delphi 容易上手、使用简单的优点,又能为你参加考试做好准备,因为现在计算机考试的标准语言是 C 语言。当然现在许多程序员以能够操控 VC++ 为荣耀,甚至认为只有使用 VC++ 的程序员才是程序员,你怎么看是你自己的事了。如果你打算从事网站编程,那么 HTML、ASP、PHP、JSP、XML、Javascript 等不能不学,笔者的经验是先学 HTML、ASP、Javascript 等,再过度到 XML、JSP 等。

以上是考虑从业的需要。如果你原来已经对 VB 有相当的了解(许多人开始学习计算机是从 VB 起步的),那么,不要轻言放弃,VB 在数据库、多媒体等方面功能并不逊色,况且有大量的优秀软件是用 VB 开发的,微软的许多开发应用中都有 VB 的影子。而且今天的 VB 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它已经具备了开发网络应用、系统程序的能力,而且微软还在加强它的功能。当然,如果你对 C/C++ 非常熟悉,那么你学习JavaScript、Java、JSP、C# 将会顺手得多。

笔者再谈一下语言的“尊卑贵贱”问题。现在在一些人的意识里,确有这种心理:越难学的语言其“含金量”越高。笔者曾在 Internet 上听人传闻“现在 Java 的年薪是 5 万元。”这样以来,像 VB 这种曾经为计算机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语言,就遭到一些企业的轻视,有人把 VB 称为“业余”语言,言下之意,VB 只配老百姓在茶余饭后“玩玩”。相应的是,一些想成为“程序员”的人,拼命嚼着 VC++ 的 MFC 和类、封装、继承等一些古怪的字眼,并以此为莫大的荣耀,认为已经接近了计算机的“真谛”。

而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呢?微软的享誉世界的字处理软件 Word 是用 VB 开发的;微软的 ASP、宏语言等都是 VB 的子集。由此可以看出 VB 的功能是何等的强大!最终用户实际使用的是成型的软件,是软件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效率和乐趣,他们在购买和使用软件的时候不会看它是不是用 C 语言制作的。某些企业只所以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强调要熟悉 VC++、Delphi、PB,只是为了向外界表明它的某种“档次”,实际上含有商业攀比和广告、公关的成分。

最后总结一下:笔者推荐的 PB、Delphi、VB、C++Builder、HTML、XML、ASP、JSP、C# 是考虑到一个计算机从业者从吃饭、应试到发展的需要,你可以用 VB、ASP、Delphi、PB 之一去糊口,用 C++Builder 去应付考试,用 C#、XML、ASP+、Java 等新技术去发展。

(Declear:以上只是张庆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2001.2.19)

12,Q:作为一个计算机行业的初入道者,我准备向网络方面发展,应该准备什么知识?

A:(1)、首先选择一种主攻的网络操作系统,如 Linux/Unix、WindowsNT/2000 Server、Netware 等; (2)、学习网络、通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基本协议等),最好参加一种相关的考试;

(3)、具有综合布线、简单系统集成的经历;

(4)、熟悉一种网络数据库,如 MS-SQL Server、Oracle、Sybase 等;

(5)、精通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熟悉常用网络软件如 Notes、BackOffice、DreamWeaver、Email 客户软件等;

(6)、一定的计算机语言基础,如 Html、XML、JavaScript、ASP、VB、C/C++ 等;

(7)、熟悉常见网络互连设备的连接、配置、维护,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集线器等;

(8)、和高手参加大型项目的设计、实施。关键是实践。

13,Q:给一些洋文凭亮出红灯:四种洋文凭不被中国承认

A:国际教育展又将鸣锣开张,然而好不容易出国学习一场却得来一纸不被用人单位承认的证书,这样的事应避免发生。2001 年年初,中国留学中心传出消息,以下四类证书目前不在学历认证受理范围之内:

1、外语补习和攻读其他非正规课程(如短期进修)所获得的结业证书;

2、进修人员和访问学者的研究经历证明;

3、未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任何形式的联合办学所颁发的证书;

4、函授取得的国外学历、学位证书。

另:从 2000 年 2 月开始,我国对国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文凭进行认证。认证范围包括:

1、在国外攻读正规课程所获大学专科以上(含大专)学历、学位证书;

2、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联合办学项目取得的外国学历、学位证书。

认证内容有:

1、确认申请人是否曾在国外颁发证书的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学习或研究;

2、确认申请人就读学校或机构是否为所在国政府或权威评估机构所认可;

3、确认申请人就读学校或机构是否开设有证书涉及的专业并授予相应的学位;

4、确认申请人是否确实获得该学历或学位;

5、确认申请人就读的学历年限;

6、确认申请人所获国外学位证书、文凭类别和学历层次。目前认证服务受理范围的国家有: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法、德、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瑞士、瑞典、芬兰、挪威、日本、新加坡、印度、蒙古、朝鲜、韩国、泰国以及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

此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还为中国招生和用人单位鉴别外国学位证书及高等教育文凭、证书提供咨询意见,并开展专门的对留学人员所获国外学历、学位证书的认证服务。

14,Q:2001 年 2 月 9 日中美海底光缆阻断的原因

A:据了解,于 2001 年 2 月 9 日发生的中美海缆阻断事故,其直接维修费用估计在 500 万至 600 万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事故发生后,许多国外网站无法浏览,一些公司的业务被迫中断,甚至传说有的公司因此影响而倒闭。

经有关部门调查,中美海缆阻断事故系帆布涨网捕鱼所致。据介绍,帆布涨网捕鱼是在 90 年代中期从韩国流传到中国的,这一作业方式对海底光缆威胁很大。该网锚长 2.2 米,重 1.2 吨,扎入海底可达 2 米左右,且随潮流的涨落而回转,在海底形成一个长约 500 米的回转椭圆形,如遇大浪,锚的移动距离最大可达 4 海里。因此,锚的移动对埋入海底只有 1 至 2 米深的海底光缆具有很大的威胁。另据介绍,1999 年中国海域海底光缆被阻断达 18 次之多。2000 年,有关部门决定在 5 年内彻底淘汰这一作业方式,但是帆布涨网渔船有增无减,仅浙江舟山地区就有 1500 艘。

为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中国海底电缆公司准备增加 4 条巡逻船,加强 24 小时雷达监控。同时,上海有关部门加强了打击破坏光缆的力度,严禁渔船在海缆路由及两侧各两海里范围内抛锚及进行捕捞作业。

推荐第7篇:幼儿教育:创新论文

创新路上 一直有我

新洲区凤凰镇中心幼儿园

余金花 手机:18871876489 QQ:441889971

【摘 要】

创新教育向传统幼儿教育的挑战,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要求和挑战,幼儿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的幼儿教师。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幼儿

语言

主动性

创新

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客观地要求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幼儿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创造性思维除了能渗透到其它学科之中,还能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的思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完善。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幼儿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分享成功的快乐。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使幼儿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主动性,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 首先,我们把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作为出发点,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教师、他人进行交谈。我们要做的是:(1)倾听幼儿谈话。每天早活动,离园活动都是教师倾听幼儿说话的机会,孩子们会把家中发生的事、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倾听幼儿说话是引发他们说出更多的语言,教师把自己看作是与幼儿同等的,与幼儿共同分享某个活动的经验,或是共同探索某件事情的秘密,这样来引发幼儿乐意交谈,乐意沟通。(2)为幼儿提供谈话的真实环境。教师充分利用室内环境的创设,通过经常带领幼儿进行参观访问,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用不同途径为幼儿交谈提供主题,同时为了加强幼儿交谈的兴趣,教师利用不同的图画、标记等符号给幼儿,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意义,分享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孩子们语言表达的欲望。其次,文学作品作为语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教学不只是教会孩子讲多少故事,背多少歌,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这种活动中有所感受,感受作品中描绘的美好愿望,人物、事件以及人们的道德情感,感受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总之,在语言教育中要注重帮助幼儿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二、创建敢说的应答环境,引发语言的沟通。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注意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使幼儿有什么说什么,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给幼儿创造语言环境。

1、利用晨间、饭前来开展语言活动。如:“谁来模仿教师?”让幼儿简单地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模仿老师的语言、声调、速度等,以此引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在游戏中纠正幼儿的发音,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要为幼儿提供语言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晨间、饭后、课间、游戏活动时间里,可以自由的进入区角动手、动口,在自觉不自觉中发展语言能力。

2、正规的语言活动,即采用课题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开展语言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在倾听、表达、欣赏和早期阅读等四个方面来发展。我着重在早期阅读中培育幼儿。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认识汉字和看书。其实,在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是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文字敏感性,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开展早期阅读,首先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图书,要为他们提供生动有趣和他们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在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时,我认为要让幼儿带着目的,也就是要带着问题去看书,以帮助孩子克服乱翻书的习惯。第一步,教会孩子认识封面、封底。学习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看的时候可用手指着,一样样地说。看完后把书合起来,并把封面向上放好。第二步,引导孩子有目的地看书的某一页。老师要先翻到那一页,一开始,可用语言描述加以提示,逐渐让孩子独立看。第三步,逐渐培养幼儿自己讲述画面内容,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讲给朋友老师们听,引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

三、创意愉悦的表演游戏,激发语言的兴趣。

总之,对幼儿实施“创新语言教育”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否则,这种可贵的精神将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幼儿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且很可能最终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总之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而且幼儿语言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渗透在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方面,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为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做出实质的努力。作为求索创新路上的执教者,我们正带着收获和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践行。带着信念去追求,带着希望去寻找,创新路上,一直有我。

【参考书目】

1、周兢,余珍有:《幼儿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幼儿园语言创作教育活动与 课程创新设计指导手册》 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5版

推荐第8篇:教育创新论文

教育创新论文

——教师应适时改变与创新

东王村小学

赵曼

摘要: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今“天下英才”则聚集在学校之中,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具体问题,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改变,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这一行为。自人类诞生之初的原始社会就存在,最初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方法单一,仅限于动作示范、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和耳濡目染等。而今,20世纪以后,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这一系列新特点,让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应与时俱进、适时创新,教育方法应因人而异,改革而变新。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改与变之中创新呢?笔者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灵魂的工程师、成长的促进者。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在教育活动的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作用如何发挥至最大?

首先,不同学科教师的引导方法的共性与异性。

共性: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

异性:语文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的感性思维,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数学课堂上,则注重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好学生思维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训练效果。

(二)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换言之,就是学生与学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论语·阳货篇》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和教法上因人而异。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力和特长等方面不相同。所以。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适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三)在教育活动中,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由来已久。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呈现出“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倾向,其必然结果就是学生的被动和消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在现在的教育活动中,要建立师生间朋友式的有好帮助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效率高。而民主性师生关系是理想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作为教师,建立一定的威信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但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更希望能与教师更为深入地接触,相互之间能像朋友那样坦诚相待。在学习之余的生活中,和学生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言以蔽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学会在原有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

推荐第9篇:创新杯论文

题目:关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探究

单位:施甸县职业高级中学姓名:李芝位邮编:地址: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职业高级中学手机:学科:中职德育课

678207

13577594200

关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探究

摘要: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德育课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但在德育课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学生底子薄,厌学情绪重,社会影响等,使德育课教学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德育课教学,需要我们每个德育老师认真思索。

关键词:德育课 中职生 教学方法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发布,中等职业教育受重视的同时,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德育课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德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不断增强。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求职业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学生底子薄,厌学情绪重,社会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等,使德育课教学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德育课教学,需要我们每个德育老师认真思索。

一、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

大多数中职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以我校为例,80%的学生连中考都没参加就被分流到我校,原因是怕他们影响了中考平均成绩。他们普遍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又因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对接尚不吻合,学不为所用,市场不 能有效消化人才,部分专业就业难以对口;社会对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呈现出异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理想信念方面

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上职中没有出息;学习上得过且过,目的不明,缺乏动力;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生活懒散、贪图安逸、搞破坏、谈恋爱等。

2.行为意识方面

侧重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不考虑行为后果,追求自我满足,有的甚至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表现形式有: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扰乱秩序、打架生非、抽烟酗酒、以及赌博等。

3.纪律卫生方面

强调自由、随便,时间观念淡薄,纪律约束和卫生意识追求低层次。表现形式为: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个人生

活用品不全、生活习惯不好,常用他人毛巾、牙刷、梳子;衣服、袜子、鞋子等不勤洗、勤换,不讲究公共卫生,随便乱吃、乱吐、乱扔等。

4.勤俭自律方面

劳动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节约,行为自控能力差,自律性不强。表现形式为: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还自诩为‚日光族‛;佩戴手饰、比吃穿、赶时髦。

5.礼仪交往方面

不善于与身边的人交往,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使用礼貌用语。表现形式为:不谦恭礼让,不尊敬师长,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举止轻浮,男女交往过度等。

6.心理障碍方面

不满学校及家庭教育,逆反心理强;学业成绩不好,缺乏自信,苦闷自卑;竞争激烈,感到压力大,烦躁苦恼。突出表现为: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

(二)改变现状须加强德育课教学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工人,让这样的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是职业教育的失败,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德育课教学。

二、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明白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对德育教育高

度重视,一再强调要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可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不上专业课,学不学无所谓,以至于德育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怪现象:教师压力大,学生不像话;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强调‚要成才,先成人‛,学生在下面千姿百态:交头接耳者有之,玩手机者有之,睡觉者有之……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生对德育课认识有偏差,学习兴趣不高。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拥有一技之长,就能在职场中生存,语文、数学、英语都是次要的,至于德育课就更不需要了,学校开设德育课,既浪费师资,又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学习。

第二、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新生入学,数学老师让学生背乘法口诀,还有一部分背不出来;英语老师听写26个字母,只有少部分学生写得出来;语文老师的第一堂课是教学生写请假条;班主任批假条时看不懂假条,一个假条50个字,错别字有一半。对于这类学生,老师想将课本理论知识传授与他,那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

第三、德育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存在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课教学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即使教师很有水平,对教学内容很熟悉,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你讲你的课,我干

我的活。

三、积极探索德育课教学

德育课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上好德育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却阻碍着德育课教学的发展,如何才能将德育课上好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其他德育课教师的长期交流,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第一、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德育课

学生不喜欢德育课,是因为他们对德育课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到了职业学校,语数外都变成次要的,德育课作为初中时的一门‚副科‛,现在还有必要学吗?学了德育课对我有什么用?

这时,德育老师就该明确告诉学生德育课的重要性:只懂技术没有职业道德的中职生不是一个合格的中职生,将来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技术、懂法律、讲政治的中职生才是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职业生涯规划》,教你制定职业理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道德。

《经济政治职业生活》,教你认识国家,学会理财,让自己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法律职业生活》,教你学习法律,远离违法犯罪,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哲学与人生》,教你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让你明白前途的光明与道路的曲折。

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德育课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德育课学习。

第二、教学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获。许多教师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讲得十分卖力,总以为讲了所有的知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归结原因是职校学生学生底子薄,接受能力差。

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呢?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功课,认真钻研教材,把厚厚的课本读薄了,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难懂的知识容易化,上课时,就不怕学生听不懂了。

如:《经济政治职业生活》中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如果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目标,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差。我在教学时,把所有内容归为三个问题:

(一)、就业后,我们的工资报酬是怎么计算的?

(二)、有一定积蓄后,如何让钱生钱?

(三)、收入提高后,你会交税吗?三个问题简单通俗,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第三、教学要贴近生活、联系热点

中职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让德育课脱离枯燥的道德说教,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提升。

如:《经济政治职业生活》中第一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个教学重难点,要让学生明白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的影响。

讲这知识点时,我会结合现实,一起与学生讨论日常去市场买菜问题:

白菜价格会高低起伏,为什么? (多时便宜、少时贵,供求影响价格) 猪肉价格变化也会高低起伏,又为什么?

(买的人多时贵,买的人少时便宜,供求影响价格) 有人买过比猪肉贵的白菜吗?有人买过比白菜便宜的猪肉吗?

(没有,养猪与种菜的成本相差太大了,价值决定价格) 教学还要联系热点,现在的中职生人手一部手机,每月1—2G的流量,上网聊天看新闻成了每天必备功课,特别是对一些热点问题也参与议论,作为德育老师,如果能将这些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如: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的视频事件,争论最大的一个问

题:是否属于言论自由?

上《法律职业生活》中第一课内容:正确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知识点: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讨论:老毕的行为违法吗?是否属于言论自由? 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了公民有言论自由,但这自由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的,不能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利或国家利益。

第四、教学要结合专业特性

中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就在于‚职‛,也就是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有专业定向的,专业性决定了教学内容要根据其发展方向定调。中职学校德育课是公共基础课,一个教师可能同时担任几个专业学生的课程。我曾经担任过很多专业的德育课教学工作,有计算机、畜牧兽医、制衣、汽修、电焊、机电、旅游、电子电器等。虽然所用的教材一样,但如果按照同一种方式去设计教学肯定行不通,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设计。

第五、开展感恩教育,丰富教学内容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品德。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许多学生对父

母的嘘寒问暧,不但不感动,却认为是唠叨。

针对这一现状,应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从教师开始,做好‚感恩‛榜样,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学生知道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

我们不能只会责备学生缺乏感恩,而缺乏教育,我们的教育不能把学生‚教‛成不懂得感恩的一代。

第六、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反,教师讲学生听等固定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也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教育部对中职德育课的要求是:‚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而,采用真实、鲜活的案例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如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素养‛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我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然后提出疑问:他们为什么能成果?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通过设疑,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顺利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3)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撰写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的意义和作用是抄写式的书面作业无法达到的。

(4)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多媒体具有生动、活泼和节省板书时间等特点。教师在授课时,特别是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或采取视频,把要教的内容或知识点呈现在学生眼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为国家、社会提供大批量的技术工人,满足其发展所需,而德育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培养合

格的技术工人,作为德育老师任重道远。在今后教学中,我将加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德育课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2014年

2、张伟 高等教育出版社 《法律职业生活》 2007年

3、张伟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政治职业生活》2006年

推荐第10篇:创新创业论文

创业创新论文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教育基础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研究,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在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展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2001年,我国有107万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年增至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8年、2009年分别为559万人和611万人。从以上数字我们看出,高校毕业生数量在大幅度增长。据教育部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其中本科生的待业人2001年为34万2005年达到79万,2007年为增至144万,2008年、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近年来,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人才市场,如果单从高校毕业生这一项来讲,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政府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减员增效,难以接收更多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单位也因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重组而难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大大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四、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想创业的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 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第11篇:创新人才培养论文

造一片海凭鱼腾跃,撑一方天任鸟高飞

——“张景中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班主任工作汇报

孙艳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下午好!

为成就学生个人更高的发展,为给国家建设培养更优质的人才,我校实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特在初一年级设立张景中数学实验班,由李红燕、武彦玲、孙艳霞,我们三人担任班主任。我们深知这个任务的重大,也真诚感谢学校对我们的信任。下面我谨代表实验班的三位班主任向大家汇报一下一年来实验班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发展情况。我汇报的题目是《造一片海凭鱼腾跃,撑一方天任鸟高飞》。

一、班主任理念的更新与高定位。

各种各样的实验班我校已经搞过很多届,开过很多班,但是以“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实验班还是首次,开班目的就告诉我们绝不能把这个实验班简单定位于“好学生听话、好学生学习好、好学生好带”的通常概念。只有更新和改善班主任管理理念才能管理好科学创新实验班。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具有这样的理念与定位:要在持续发展好学生优良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保护和开掘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一方面要让他们在保持学业成绩遥遥领先,另一方面要初步构建他们的科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成为“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而厚重的基础。我们在学校为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自我学习探索中,不断改进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能力,始终秉持着诚惶诚恐、如履薄冰、高度负责的热忱进行开创性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为了较好地推进开放的、有序的、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我们三位班主任在赵主任的带领下制定了符合实验班发展现状的班级管理策略。它们分别是:两年读完30本课外读物的读书计划,班级文化墙专题展示研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促发展,《张景中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发展目标》手册。

(一)实施“两年读完30本课外读物”的读书计划,设立“班级文化墙”专题展示研讨。

这两个策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与思想,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学生的成长发展立足于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群策群力,想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保障计划的实施,避免了说起来很好听、看起来很好看、做起来走形式、最终夭折的遗憾。各班都设立了读书角,由专人管理登记借阅,书目好,利用率高。下面我着重说一说“班级文化墙”的运行情况。

1、原则与效果:

原则:做宽(学科多、角度多、时空大)、做近(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出“我”的品味与特色(有创新思维、有创新设计)。

效果:这些展示活动从不同方面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自我展示合作创造的平台,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做他们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事情,每一期“班级文化墙”都是孩子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2、“班级文化墙”展示主题:

节庆介绍展示(春节、清明、端午)、走近大师(数学、文学)、科学前沿(航天器、武器)、时事风云(中菲争端、黄岩岛事件)、美丽英文、心灵鸡汤、学科问题探究展示(惠普图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心得体会、语文“东北往事”综合性学习、科学和艺术的共生互利关系)、

1 学生优秀作品成果展示(优质作业展示、随笔展示、英语书法展示、美术书法作品展示)、班级问题争鸣(责任、合作互助、优秀男生是怎样炼成的)、幸福一家(班级活动照片配文字展示)等主题展示。

3、制作过程及更换频率:

最初三块展板孩子们做起来比较费劲,面临缺乏内容、设计不精美、合作不充分、制作速度慢等问题,但是一个月三期下来以后,他们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了,现在做的是又快又好,有时孩子们制作出来的内容三块展板不够用,还贴到了墙壁上。现在的更换频率现在基本上是一周或者两周更换一次,边展边做下一期,学生对这件事情很期待。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会学习、善合作”是我校的育人目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听课、自学的有效补充和大胆尝试。基于此,实验班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组,现在运行情况良好。

1、分组原则与方法:

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部成员间存在着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而每个小组之间的情况基本相同或相似。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本人将思想、成绩、习惯优秀的学生、中等学生与处于低层次的学生调配在一起,全班39人,划分为8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5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学生排在一组,将性格内向、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2、组内分工协作

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和分工协作制。小组成员通过推荐选举产生组长。小组长负责组员间的协调与分工,为小组合作的成效负责。分工时每个组设语文学习负责人、数学学习负责人、外语学习负责人、卫生值日负责人、及各项事务总负责人,其中组长是各项事务的总负责人,负责纪律、研学、活动组织、效果总结汇报、协调安排等。组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帮助。

3、小组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卫生、自主管理纪律、自主管理课后学习

4、建立组间竞争制度

学习成绩、作业展示、小组学习汇报展示、卫生、纪律 ●小组合作的效果分析

1、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最重要的是,最强的同学带动一个最显弱势的同学,让弱势同学与能力强的同学共同学习,主要是体验对方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对方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过程共同参与、同伴密切配合监督指导的学习方法真的让后进的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提高比较明显。

面临的困难:座位编排不能集中,身高、家长意见不好调节。

(三)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80中特别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验班更要把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并且要成为全校素质教育的典范。所以我们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体育、文艺、学科月活动中,积极地有创意地筹备,在活动中竭尽全力地展示我们的才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有效配合科技负责人陈老师的组织安排,鼓励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

① 认真上好项目丰富、专业性强的科技选修课,认真参加各类专业性的、科普的、前沿的科技讲座,打下扎实的科技专业基础。

② 每人都参加一项科技创新的研究性学习,并且能够完成小组内分配的工作,研究小组要完成有质量的阶段性和终结性研究报告。这项活动让学生熟悉了科研的基本要求,初步培养了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③ 鼓励科技生代表到外校讲课,向小学生宣传科普知识,他们曾经去过白家庄小学、南磨房小学、芳草地远洋学校。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

④ 去拜耳公司参观,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对医药高科技的兴趣,并使有些学生确立了将来就要去拜耳公司工作的职业理想。

⑤ 观摩创新大赛,为金鹏科技论坛做志愿者,参加创新大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文艺方面的竞赛活动。

广播操比赛、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合唱节。学生们竭尽所能,为集体荣誉拼搏,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优势,三个实验班在体育文艺活动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名次。

但是每个班里也浮出了只会学习、运动不佳或不爱运动、不懂文艺的学生,他们应当成为我们今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点帮扶对象。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月活动,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初一的老师们勇于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那么新的学习方式也就产生了。学生们对课堂的变革很兴奋、很投入,很快接受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各学科都搞了丰富多彩的学科学习展示活动,比如:数学惠普图形计算器的应用展示、英语剧展演、书香校园朗诵比赛、语文情境化随笔课堂写作实践。学生对这些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自我展示的欲望,展示的效果非常好,水平非常高。

(四)《张景中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发展目标》手册使用情况: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提高和品格养成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更清晰更明确的认识,我们在赵主任的带领下制定了《张景中科学创新实验班学生发展目标》手册,目标对学生的人格精神、体质健康、学习习惯、创新能力的要求更明确、更具体了。

《发展目标》手册确定下来后,我们采取两周一测评的方式,执行“学生自评、反思,小组合议测评、建议,家长和老师一月一评”的操作方法。现在我把手册在初一3班的使用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

1、突出的效果:

①测评让学生改变了以前闷头学习,缺乏停下来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的状况,使他们对自己的发展目标、日常行为都有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认识,能够很清晰地、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己应当及时改进的行为和方法,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注意,及时改正。

②测评让学生的人生态度更认真更审慎了。举个例子,

③测评能够让教师比较直观地具体地看到学生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已经改进提高了的方面,做学

3 生工作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功。

2、突出问题表现:

“广泛阅读,每天坚持读书30分钟并写读书笔记。”全班39人,不能做到的有23人。 “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有时无,习惯于接受的学生有16人。

3、学生个案跟踪(需后补)

三、班级成绩及特色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一实验班获得了良性发展。目前各班在年级各项量化评比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成绩遥遥领先;班风纯正,学风浓厚,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班级中都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上进心、荣誉感、幸福感;每个班级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一班学生思维活跃,英语水平高,擅长表演英文短剧;三班文艺氛围好,思维细密,多才多艺,多出主持人、朗诵家;五班敢闯敢拼,善于钻研,勇于表现,数学特长。

四、学生及家长对实验班的评价。

下面摘录几位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谈谈学生在试验班的成长。

3班韩某:我以前就知道学习书本知识,认为学科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进入实验班,我才明白,“学习好”只是好学生的一个特点,真正的好学生要“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作为实验班的学生,我要有成为国家栋梁的远大理想,而不仅仅是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那么实际,那么平庸。我们是80中实验班的学生,我们现在的发展就是为了了25年后我们为国效力的时候中国的发展。我不能再眼界狭窄了,我要广泛学习,厚积薄发,锻炼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将来我要成为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集团的领军人物,而不只是一个拿高薪的有生活品质的白领。现在我的数学和英语非常棒,我在这两个学科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我的语文还亟待提高,我的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我的创新设计能力、团队组织协作能力都亟待提高。我要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保持学业成绩优异的基础上着重锻炼这些能力,我珍惜学校、老师给我们创造的环境和机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的梦想要从这里起飞。

简评:从这个自我评价中,我们看到了实验班的理想教育、创新思维教育已经很好的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使他确立了更高的目标,触发了他更高的成就自我的热情,并且他已经很理智地发现了并确定了自己今后具体的发展方向和方法,更为可贵的是他现在实现了部分目标,更为优秀了。

3班李某家长:我的孩子是个科技生,在他小学的时候我和他的爸爸正处于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升入80中实验班以来,我们一直怕他延续小学的毛病,跟不上实验班的教育教学进程。这一年下来,我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变化很大,对老师的教育很配合,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前我们全家都为他写作业头疼,每次写作业都是一次家长与孩子的拉锯战),能够负责任地高兴地做好班级卫生委员的工作,虽然成绩仍然是班级后5名,但是他已经由第一次考试的年级352名稳定上升到年级254名。在一个整体优秀的班级里,我的孩子即使是最后一名,他也一定是优秀的。作为家长,我们非常感谢老师们为我的孩子和整个班级所做的充满智慧的工作,咱们的试验班一定会办得很好。

简评:能够促进一个后进生的提高,能够获得他的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和赞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实验班里的每一个都得到他能够达到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对老师智力和耐力的挑战,我们都勇于面对挑战,绝不回避,决不放弃。

五、实验班发展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我们与实验班共同走过一年,有成绩,也有困惑和面临的新问题。

1、实验班的复杂构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实验班的构成比较复杂,有科技生、推优生、艺术生、打工子弟借读生,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

4 多,学业基础差异比较大,整体推进难度比较大。在学习知识方面,中等偏上的学生占大多数,教师教学一般以这个群体的接受能力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那么最高端的和最低端的在课堂上被照顾的较少。低端的学不会,很吃力,有点儿可怜;高端的自学都会了,课堂上的提高有限,更为可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高端学生的高端如果多数是靠自学或课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实现的,那么一天一天的课堂就是在浪费他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的孩子目标不明确、意志品质不坚定,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很可能会滑坡。低端的学生现在已经出现了跟不上、几乎每天都需要老师单独留单独补的情况,即使这样还会慢半拍,不过或许他的成绩在普通班里已经是不错的了,就怕挫伤了他上进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或许他在试验班里老也收获不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还没有完成。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还没有完成,有些时候“讲得多、练得多、拼时间、拼体力”还会成为教学提高的增长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专家的指点和备课组及个人的深入钻研,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验班发展的省时省力高效的路子。

3、家长的急功近利有时候会阻碍我们的变革。

家长们比较关注的是孩子能不能考上80高中,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忽视甚至阻止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觉得没有用、浪费时间,不如上课外班或者在家写作业。

4、帮助学生建立更高更明确的理想,形成更完善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培养创新能力都是重要的、个性化的难题,我们的前进速度还比较慢,还需要切实的指导和借鉴。

经过一年的研究和摸索,我们在实验班的管理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三位班主任会做阶段性总结,不会做阶段性停滞,我们将继续用我们的责任心、爱心和智慧,在学校各级领导各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做得更好,真正“造一片海凭鱼腾跃,撑一方天任鸟高飞”,实现我校“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育人目标。

第12篇:创新校园文化论文

文化育人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三方面,它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内活动为主要内容并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文化。自从我县推行文化育人理念以来,我校结合校情实际,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来推进文化育人。

一、创新校园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内核,它包括师生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反映了学校师生的群体精神、文明气质、学校风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我校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寻到了“以特色活校,用质量立校”的教育方针,并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园观念文化的口号: 校训:崇德、自强、笃行、创新 办学理念:创新发展

阳明二中精神:敢为人先、崇文尚德、团结协作、自强不息 校园文化的核心:热爱学生 校风:文明和谐、自强不息 教风:塑造人格、诲人不倦 学风:勤奋进取、学而不厌

以上理念的形成,对提高师生的凝聚力,鼓舞师生的斗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创新校园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文化环境,制造一种气氛,树立一种正气,形成班里大家都喜爱和维护的习惯,并以此为教育手段,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达到此效果,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创设优雅的文化环境。

首先,制定班级目标,在班级醒目之处张贴,使学生确立目标和方向,当然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清晰,跳一跳会摘到的,而不是假大空或实现不了的;其次,制定班级公约、班纪班规和制度、量化考核办法等,使之对全班学生都具有公信力、约束力,学生一般不会轻易去违反;第三,各班设计、出版精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板报。板报可以根据班级实际设计不同的板块,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命名、筹划、收集资料、张贴等全过程。在此理念的感召下,各个班级设计的栏目创意新颖,如: “拼搏争先”、“文海拾贝”、“小小数学家”、“星光灿烂”等等。板报有时结合本班主题班会或根据学校重大活动、传统节日和班级培养重点为内容而进行更新。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营造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让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让他们在“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多彩并健康地成长。

2、精心组织多彩的班级活动。

对于班级的各种活动,我们鼓励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参与习惯。每次活动的设计可以围绕班级的奋斗目标、围绕学校活动主题或依据班级实际情况开展。让学生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收获,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主题班会课,组织就学生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讨论、辩论、交流、探讨;每学期举行学校或上级组织的主题教育,如艺术展览、校运会,各种学科类比赛、知识类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竞争意识和参于意识,使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班级文化形成更好的氛围。

3、激励性管理班级事务。我校的班级管理主要是通过创“星级班”来实施的。每班满星为“五星”:即安全星、纪律星、劳动卫生星、文明礼貌星、学习星。在创“星”要求中涵盖了所有的班级事务管理。安全星、纪律星、卫生星、文明星每两周评一次,学习星每月评一次。量化管理达到规定的分值相应以“星”给予奖励。这种管理方法,一改以前压制型的班级管理,学生以创“星”为荣,并以此积极进取。

创设充满宽容、鼓励、向上、进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校实践文化育人的途径之一。

三、创新校本教研文化

自从被教育局定为“洋思教学”试点学校以来,我校以此为契机,着力创新教学研究,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洋思教学”模式的工作实践中,我校着力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好“理论牌”。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蔡林森与洋思经验》及“洋思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领悟其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精髓,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打好“探究牌”。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的实施操作,通过反复观摩、评点、专题研究,并以传、帮、带等形式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操作能力。在探究实践中,学校要求每个科任每节课撰写《课堂教学后记》,每个科任每学期听课达8节以上;每个科组每学期举行3次以上的公开课,并且确立一个教研专题,要求有方案过程有总结有成效。教务处每学年组织一次以教研为内容的“教师论坛”活动,每学期必听教师的“六课”:即新教师的亮相课、青年教师的过关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相同学科的研讨课、随堂检查的推门课、全校举办的竞赛课。以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过程,让每以一位教师达到灵活运用洋思课堂教学的目的与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师生教与学的质量。 三是打好“特色牌”。在探讨“洋思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结合校情实际灵活体现洋思理念,不能全盘套搬“洋思模式”。于是,在探究中总结出本校的教学特色:具有校本特色的“洋思教学”。如今,我校各科组各教师都能结合学生实际及教学设备灵活操作洋思课堂,并且不断积累,许多教师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心得发表在各级教学刊物中。去年,学校开设了以“洋思教法与我校教学实际有机整合”为主题的“教师论坛”,一方面积淀学校的教学文化底蕴,一方面深化并发展我校的教研特色。

四、创新校园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跃学习氛围、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校的社团文化主要由学生会、团委会、广播站、文学社、志愿者来组织实施,其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竞技、校园广播、学校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学生会和团委会是学生群体中最有凝聚力的两个团体,我校学生会和团委会合力直接参与学校值日检查、倡议各项有益活动、负责学生意见信箱、板报、各项比赛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主持等等。广播站成员主要负责校园广播,广播内容丰富多彩,一周内依次开设时事新闻、心灵驿站、英语之声、名家名作、音乐沙龙等五个栏目。一方面在全校推广了普通话,一方面熏陶了学生的思想与情操,同时又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文学社主要组织发动各种文学活动,负责出版校刊《朝阳》。志愿者团体的志愿服务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他们志愿于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的服务,并且主动走向社会,参与环保宣传、社会调查等活动,真正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这些团体为我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充分体现和谐校园学生主体化的原则。

真正特质的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是一个不断建设完善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精心培育和营造的过程。目前,我校尚在筹建完善之中,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校园廊墙文化乃至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有待完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困难还很多,它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更需要我们各级教育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第13篇:创新创造论文

2011~2012中央民族大学公共选修课创新创造期末论文

自主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左右着一个国际竞争的格局。本文主要以文献调查法来对自主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论述,并结合自主创新下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分析,解读专利和品牌名词中的巨大潜在利益。最后我得出结论,自主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民族能够不断进步、一个企业能够不断获得收益的决定性因素,并创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性文件,保护个人自主创新能力获得的财产不被侵害。

关键字:自主创新知识产权 专利 品牌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以新的思维来看待自主创新能力,那么自主的创新能力在新时代是如何被定义的呢?在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到底起到多么巨大的作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对知识产权的争论问题,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又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性文件呢?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对自主创新理念和由自主创新能力下产生的自主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探究,考虑到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抽象性,我采用了文献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查找相关的文献证据,了解课题的全貌,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深刻自己对课题概念的理解。

三、结果论述

(一) 自主创新初探

(1) 广义的自主创新

所谓的自主创新,就是指创新主体依赖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并完成的

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知识、技术或制度等方面的关键性突破是依靠自身力

量完成的,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一般来说,自主创新所具有的率先性不

但为创新者在竞争环境中优势地位的确立提供前提,而且可能导致大量的渐进

创新。各种创新活动中,自主创新最具主动性,同时也是最具有难度的创新形

式。

(2) 狭义的自主创新

狭义上的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

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1】

获得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有时也用来表征一国的创新特征,在此情况下,自主创新指一国不一味依赖外部的技术引进,而主要依靠本国自身力量独立开发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3) 自主创新的本质特征

自主创新的本质特征是技术突破的内在性。简单就是说,自主创新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活动而获得,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

(二)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2006年1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了本世纪首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在会上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这次大会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将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并为中国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由于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因此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温家宝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

我国的自主创新分为三个层次:(1)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2)集成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3)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创新。

(三) 知识产权

(1)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在1967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以下各项智力创造成果的权利:(1)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2)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录音制品和广播;(3)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4)科学发展;(5)工业品外观设计;(6)商标、服务商标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7)制止不正当竞争;(8)在工业、科学、文学及艺术领域。

(2) 专利

专利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即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1】

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设计者具有该专利的专利权,专利权是指一个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权专利申请人或其专利申请权继承人在法定时间中,在该国(或地区)地域内享有的相应的独占性的权利;专利权的特性由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组成。我国以“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立法宗旨,于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3) 品牌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一般意义上讲,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从品牌战略开发的角度来看,品牌是通过以上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总体来讲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包括城市、个人等)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而\"这一浓缩\"又可以以特定的\"符号\"来识别;它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社会,企业与消费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四) 自主创新下知识产权的维护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其法律渊源来自于以下法律文件:《中华民族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民族共和国专利法》,《中华民族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民族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民族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民族共和国刑法》;知识产权法的法律特征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 无形财产权;

(2) 确认和授予必须经过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

(3) 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

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

(4) 专有权: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专有。权利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的【3】

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这种权利。

(5) 地域性:某一国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6) 时间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的保护规定一定的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在法定

期限内有限。

知识产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过错原则和无过错而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无过错原则。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有基本相同的法律性质,当然也该有基本相似的法律后果。但由于知识产权的性质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别于一般的民事权利和侵权行为,故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也有别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是其区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征,其客体是一种非物质性无形体的精神财富,不具有物质形态、不占有空间、其被占有也非实在而具体的占据。且知识产权的存在与其他财产权(特别是所有权)相比,有其独有的专有排他性、地域效力性和时间限制性特征。由于知识产权的这些性质和特征,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基本上都具有双重性,这就是既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物权,也同时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债权;既有对独立物权的侵犯(著作人身权),也有对单一债权的侵犯(商业秘密权);既有故意侵犯的有过错侵权行为,也有善意无过错侵权行为(邻接权);既有行为发生即侵权,也有行为结果为侵权。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国家通过不断的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创造出先进的科技,增强经济和军事上在国际的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的通过产品创新,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得到更多的利润。自主的知识产权是创新者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我们应该尊重创新者的智力劳动,不能剽窃和盗取,增强维护自主创新的法律意识;创新者应该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

2、建议

我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对创新方面的重视,一方面加强创新教育,改进或者改革旧的教育方式,从小培养娃娃的创新能力,促进新生人才的不断涌现,增加国家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建设献计献策;另一方面,推进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实现技术创新,高科技的作用,从经济发展上来讲就是生产力,从军事角度来说就【3】

是威慑力,从政治来讲就是影响力,就社会发展而论就是推动力。

【4】

参考文献:

[1]刘忠,董海龙等;自主创新300问[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2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013.htm;2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1285.htm;4

[4]赵细康,温宪元;自主创新探源—中国研究与开发的实例分析[M];4

第14篇:教育创新论文

初中思品教育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摆在政治教学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竞争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模式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题。下面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1.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传授,轻培养;重灌输,轻启发。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不愿学习。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教师要进行启迪和引导,这只靠讲理论是无法做到的,要敢于突破课堂的束缚,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经常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教的内容从基础知识转变为学习方法,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让学生形成多提问多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 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 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 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 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情景模式要立足于学生和教材,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教学的内容。我们要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改善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政治成为让学生们学而有趣的好课。

情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地运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培养了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教学质量,顺利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素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4.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用“以情激学,以情诱学”的方式,让学生从心理爱上学习。所以说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只有在教学中倾入情感教学,才能促使学生学会,学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二、教学改革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疑解惑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勇于创新。

1.设疑是启发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根本。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需要到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有思考,才会有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惑,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感到无解的时候,通过教师解惑,体验到恍然大悟的感受,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设疑和解惑都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原有知识结构中发现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精心设计:要确保课堂讨论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课堂讨论进行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设计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在选题过程中应着力于对学生的研究,讨论主题既要考虑有助于学生已有知识的运用与拓宽,又要注意能引发学生的兴奋点,选择学生熟悉并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二是创设讨论情境,可根据选题的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讨论的情境,如设立发言席、运用媒体展示相关材料等。三是选择方法形式,如由学生主持“实话实说”、小组代表发言、正反方辩论等等。

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应在课堂讨论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教育智慧,捕捉学生在讨论中的“契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带有创造性的“信息”与“火花”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给予引导;要善于分析并找准学生思维的启发点,适时指导,适度点拨,使学生打开思路,进行独立的、深入的思考,始终对问题保持创新的热情和兴趣,以此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创造心理淡漠,要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新知,敢于创新。对学生的独创的意见,甚至“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先入为主”、“盲目从众”的思维定势,特别要增强学生不盲从的抗压心理,锻炼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形成独立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新课标改革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这个学科在各个领域应用中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充满教学创新、互动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发展探究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5篇:科技创新论文

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对于如何构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培养中小学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许多中小学校都在进行体系改革和路径探索。本文对中小学校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以说,当代经济的竞争,其核心就在于\"创新\",当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其实质也在于\"创新\";而当代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竞争,其目的还在于\"创新\"。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民族的自立,就需要大批创造型的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此,我们就需要用敏锐的眼光抓住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萌芽,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创造发明活动中去,需要我们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很注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小学校的青少年们要搞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以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搞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1.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要开发兴趣、注重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辅导教师要通过选题、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趣”的三个层次:感受新奇,体味发明创造的乐趣;破除神秘,建树发明创造的兴趣;实践行动,享受发明创造的行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趣”的激发,需要教师正确、巧妙、有效地引导。在此基础上,加强辅导,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欲 望。要利用好各种科技活动。学校每学期搞一到两次科普宣传和竞赛活动。辅导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设想,不轻率下断语,要和学生一道认真探讨,充分论证设想、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于实在难以成功的也想方设法向学生解释说明。遇到困难时辅导教师要善于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业绩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2.科技创新活动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着手,这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开展活动也占尽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也能减少活动开支.易于活动的开展。

我们学校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分别以“潍坊滨海区经济发展模式调查”、“潍坊市水资源调查”、“机器人创意”“水产品资源调查”等专题开展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连续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选题贴近家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3.活动形式要种类多、方式新

科技创新实践特色活动要形式多样。如可以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听专家做“实践活动知识讲座”或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实地考察或参观调查活动、小论文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科技发明与制作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我们学校每年选择主题后,按照查找资料、产生问题、专家讲座、撰写论文、汇报交流等程序开展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又以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兴趣、解决学生不同阶段产生的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他们的实践活动连续多年获得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学生的科幻漫画多人次获得省市级大奖。今年来自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张德良教授走进滨海区实验小学,做了题为《漫步“天疆”从这里开始——神奇奥秘的冲击波》的报告。需要注意的是,特色活动的设计需要充分认识活动的目的意义与预期效果,充分了解活动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活动资源的效能,充分掌握活动变量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或是高效开展。 4.活动过程要遵从童心、及时调控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要遵从童心、寓教于乐。由于创新实践活动需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往往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所以还得应对各种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控,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需要,研究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在调控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预设方案进行修正、完善和补充,使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二、学校要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创设环境,保障活动有序开展 1.加强制度环境建设,确保科技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为保证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要制订较为完善的规划。除了具体安排每学年的科技活动内容外,还要大力投入科技教育资金,逐步完善科技教育奖励制度,改革科技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措施,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发明活动的热情。

2.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激励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发明活动

硬件环境建设是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学校一直注重硬件环境建设,想方设法从环境方面激励学生参与活动,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筹资近100多万元,使多媒体设备全部进入各个普通教室,投资20万元新建了两座多功能电教教室。投资20万元新建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并为教师办公室配备了电脑。2002年又筹资10万元使我校的校园网与寿光现代教育网接通。如今学校有设备高档的微机室,各个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为促进学生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导向,在校园文化墙、教学楼、科技展室等处,张贴本校获奖学生的科幻画、获奖感言、布置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画像及其激励学生成才的名言,营造出科技发明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选拔培养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有专长的创新性辅导教师。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是活动的调控者,是探究的先行者。我们学校之所以能十几年如一日地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并且取得较好的成绩,就是因为在选拔培养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上做得好。学校开展实践活动之初,就是因为学校教师杨建华、王梓柏在机器人灭火等方面有兴趣,在机器人方面有一定的专长。在他们二位辅导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进行机器人灭火,引发了更多学生的兴趣,学校决定成立机器人兴趣小组,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科技创新。学生2005年参加潍坊市组织的第三届电脑机器人大赛,共派出三个代表队,分别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并代表潍坊市小学组参加了山东省的比赛,获得了山东省二等奖的好成绩。也拉开了实验小学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大赛的帷幕。

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创新型优秀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学校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首先要在选

拔培养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下功夫。

总之,培养中小学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和长期任务。要搞好实践活动需要制定一些评价、奖励老师和学生的制度和机制等。在中小学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好途径,还需要在实践中细细琢磨,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16篇:创新人才培养论文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思考

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

王世君

一、把握学生的科学态度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

1、建立一个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先决条件

学校为保证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建立一个学科教学与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能保证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机制,来支持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能使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充分利用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时定期的专题科技创新培训,使教学实践和创新发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中对科技创新、创造发明产生浓厚的兴趣。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了怎样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的综合科学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利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结合校外机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创新专题培训,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学生在创新中必须有一个引导、启发、指导的成长过程,这样才有一个先觉、长效的培养保障。

2、学生自身科学态度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基础

科学文化素质是现代建设的精神动力,学校在科技活动中倡导浓厚的创新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科技素养和科技创新责任意识,并且把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选题、指导、几个环节,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活动的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对学生自身的科学态度,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对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兴趣,都直接反映了他对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崇拜。只有有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态度,才能积极有效投入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活动中。

3、开发创新思维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

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发现课题,进行发明研究,运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创造发明价值进行思考,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创造性思维,最终在创新发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重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体验,把创新思维的实践贯穿于科技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创设情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条件,拓宽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在创造性思维的支配下,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基本科学能力解决具体的创造发明问题。

对学生来讲他在创新发明和创造活动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只有通过创造性思维,把握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才能坚持他们的发明创造。

二、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兴趣是决定创新成果的关键

1、自然科学知识的具备是科技创新的必要途径

自然科学知识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基础,也是科技创新的必要途径,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科技创新是建立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有创新思维的开拓,引发兴趣,发现创新点,从而激发灵感进行创新发明。创造发明活动,必须是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支撑,没有科学知识的具备是不可能去创造、去发明、去创新。所以科学知识的具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

2、创设良好的环境促使你去探索科学道理

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同时,必须要创设一个良好科技创新氛围,来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运用科学方法,通过一个个生动创新实例例子,说明科技创新活动科学道理,创新点。如何寻找发现创新点,老师设法引导学生去发现创新点,使学生觉得科技创新不是高不可攀,教会如何去探索,如何去实践,一步步说明科学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寻找发现创新点。我校赵文玺同学创新课题《山区隧道行车安全提示仪》就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寻找发现创新点进行创新探索。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励、树信心

在培养创新人才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不能忽视,因为青少年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不断激励,不断给他树创新信心使他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去创造发明。[案例]在上海市第八届“明日科技之星”评比活动中,我校初二年级赵文玺同学创新成果《山区隧道行车安全提示仪》就是从现实生活中经过观察所发现的。我国地形复杂,隧道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广泛应用。但许多县、省道的隧道等级较低,隧道中道路狭窄、无路灯照明,且有近180°的转弯加陡坡,行车特别惊险。部分路段由此类隧道组成隧道群,使驾驶员在隧道中会车困难,心理压力增加。“山区隧道行车安全提示仪”能自动侦测到经过无路灯照明隧道内急弯险路的车辆和行人,并向对方车辆驾驶员发出声、光警示,提醒驾驶员及时采取减速、礼让措施,使双方的车辆安全交会。本项目采用太阳能供电,发光二极管等节能环保部件,以现有成熟可靠技术组成解决方案,含双重报警方式,报警长度灵活按需可调,原材料采购成本低且容易实施。是提高山区道路通行安全性的良好辅助手段。

《山区隧道行车安全提示仪》入围上海市前100名,荣获“希望之星”称号。在第25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时荣获创造发明一等奖,并入选全国创新大赛。此项创造发明也在上海市宋庆龄创造发明奖评选中得奖并入围全国大赛。如此令人惊喜和自豪的成绩突破了南洋初级中学历年参赛的记录,创历史新高。这是赵文玺同学万万没有想到的成果,在 09年11月在区级上中杯科技论谈中赵文玺同学发明作品成绩并不理想,一时情绪低落,曾经想放弃,在这时候,指导老师及时对他的发明作品进行反复研究,鼓励他,对赵文玺同学进行的及时鼓励、作多次的修改,老师的鼓励激发了赵文玺创新意志、使他树立创造发明的自信心。从此以后赵文玺同学每个双休日都放弃休息,一心扑在创新课题研究上,先后经过反复实际研究,并得到老师和大赛专家的指导,经过几次修改后最终取得成功。对于这样的经历,赵文玺同学感到非常值得,他表示,“虽然科技创新活动让我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收获更多,创新的过程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课题研究不仅让他获得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了怎样去发现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撰写论文,回应专家的质询等等,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和科技创新大赛使他的综合科学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案例]初二[1]王也、王禹曦 同学,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经过观察所发现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生上述情况,汽车上可自动关闭的电动车门设备潜藏着卡死,挤压以及可能伤人的危险。制作一个等比例的缩小模型。如果无机械接触。在夹物力施加至物体上之前就有反应。因为没有外力这是最优的保护方式。它还不依赖于振动、但该方法要求有集成的传感器等等)以及相关的电路模块和线路。在公交车车门的门框上装一个传感器,感觉到有外力顶着门的时候门就像电梯的门一样自动缩回,使乘客不被车门卡住。这个项目成本不高,可操作性强,会给那些常坐公交车的人提供更安全。这个发现在老师的指导通过实践人性化公交车车门课题在区级上中杯科技论谈中获奖。

以上二个例子作以得到证明学校将科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落实得更细更实,科技实践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那么科技创新一定会成功。只由学校浓厚的科技氛围和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办学特色密不可分的。

三、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是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反映

1、以科学发展眼光提升研究能力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敬仰大发明家如爱迪生那样的名人,羡慕他们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到如此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能成为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赵文玺同学说大发明家的伟大成就令我感到发明创造不是我们初中生可以攀登的高峰,我只是默默地敬仰。我把我的创新设想告诉老师,在老师的指导、鼓励、激发下使我开始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特别是辅导老师的启发,让我认识到发明创造并不神秘,正如辅导老师所说的:“实际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很多的,处处留意,到处都是发明的灵感。”发明创造可以和身边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发明创造不一定要有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通过探究性的活动将现有技术进行不同的组合,达到解决某一个问题的实用性解决方案,也是探究活动的成功。我没有找到现成的案例和产品,就决定自己制作一个山区隧道行车安全提示仪并另行制作一个缩小版隧道模型进行调试与验证。在制作过程中我打破了发明创造的神秘感,让我勇于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这些具体技术指导对我的帮助更大。

作品发明和创新点是

1.采用现有成熟技术经组合集成解决现实问题。

2.独有的声、光同步报警太阳能交通标志,以视觉加听觉强化报警效果。3.主动探测而非捕捉目标物发出的红外线作为报警触发源。

4.自动触发启动且可按需要设定报警时间长度的太阳能交通标志(设备)。初步实现交通标志启闭的自动化运行。

5.文献和市场上没有相同功能的太阳能交通标志(设备)实物。

所以创新发明具备科学发展的眼光,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2、实践动手能力是自身素质价值的体验

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践动手是全面贯彻科技创新相关理念。青少年科技创新第一是发现创新点,

二、进行研究,

三、进入实践动手制作、在制作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那么实践动手制作就是技术问题,也是科学实践素质检验,同时又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检测,又要进行科学素质测评。所以说实践动能力是体现自身素质价值综合科学素质的体验,科技创新需要的是学生综合科学素质。提高实践制作技能 增强竞争能力,想取得良好的成绩争取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实践动手能力成为重要素质一关。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实质是培养和提高我们科学素养和自身素质价值的总检验、有利有自身的发展,在不久将来成为一个科技创新 人才。

参考文献

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青少年科技活动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霍益萍 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17篇:管理创新论文

合理制定投资规划,为公司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效支持

韩威

[摘要] 本文结合矿区服务事业部规划、计划工作日常情况,通过对现行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加强投资规划编制工作和认真执行规划内容两方面出发,重点解决如何通过规划的编制,有效解决制约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园林绿化公司作为矿区服务事业部的成员单位,承担着重要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承担着西城区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亮化、绿化等工作。为更好的体现油田公司“真心实意爱民、加强服务便民、稳定社会安民、提高素质为民”的决心,矿区服务事业部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那么,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编制利用好上级投资,从而更好的为油田居民服务,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是我们研究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投资规划的含义与作用

(一)什么是规划

规划是指为完成某一任务而作出比较全面的长远打算的公文,是计划的一个种类,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进行的是五年发展规划、年度投资规划、年度投资计划。

(二)规划与计划的区别

规划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概括性和鼓动性。

1)规划的基本意义由“规(法则、章程、标准、谋画,即战略层面)”和“划(合算、刻画,即战术层面)”两部分组成,“规”是起,“划”是落;从时间尺度来说侧重于长远,从内容角度来说侧重(规)战略层面,重指导性或原则性;

2)计划的基本意义为合算、刻画,一般指办事前所拟定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方法;从时间尺度来说侧重于短期,从内容角度来说侧重(划)战术层面,重执行性和操作性;

3)计划是规划的延伸与展开,规划与计划是一个子集的关系,既“规划”里面包含着若干个“计划”,她们的关系既不是交集的关系,也不是并集的关系,更不是补集的关系。

(三)编制规划的意义

一个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也就必须有清晰的战略,从竞争角度看,规划对于企业有以下重要意义:

1、由于企业确定了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战略目标,可以使企业的各级人员都能够知晓企业的共同目标,进而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由于企业明确了未来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资源需求,从而使组织结构设计和资源整合更具有目的性和原则性,进而可以保持组织机构与战略的匹配性,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3、由于企业明确了未来一定时期内各城市、各业务单元的职能战略,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各项目组织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该做什么,进而可以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

4、由于企业明确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竞争者和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从而使企业可以从容地应对机遇的诱惑和市场变化,有利于企业改进决策方法,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二、投资规划编制工作的现行问题

(一)企业调整变化快,规划变动大

园林绿化公司作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单位,单位的构成受政策及企业调整的影响变化较大,因而公司虽然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一旦发生政策的变化或企业的调整,之前编制的规划就不在适宜继续使用,特别是规划对计划的指导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二)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差

公司作为油田下属企业,相当一部分工作都在油田公司内部,参与的外部工作量相对较少,对市场把握能力相对较弱,对行业的发展的认识也不足够深刻。同时受规划编制人员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水平的限制,规划编制的前瞻性不高,编制好的规划经常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更新。常见的一些问题有:

1、在规划期内编制的目标提前实现,需要对规划进行重新编制、审定;

2、目标定位过高,根本无望实现,不具备指导公司发展的作用;

3、规划合理性不足,规划目标已不符合时代需要,需要新的规划来指导企业生存和发展;

4、规划中的目标较为合理、企业定位也较为准确,但具体的实施办法相对粗糙,较难掌握,不便于规划的合理实施。

(三)规划编制的执行效果达不到预先设想

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较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适应社会的变革,也在进行着调整,这对园林绿化公司规划的执行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关于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

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了解公司的定位及主要工作,在事业部内部,规划计划部门编制的规划主要是投资规划,用投资规划来指导年度投资计划编制工作,并最终通过逐年的计划工作来落实之前编制的规划,通过计划投资来解决困扰公司生存、发展的问题。如何通过合理编制投资规划来为公司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深刻了解本公司的定位及目标

公司的定位和目标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公司的发展规划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发展规划的编制就是围绕着公司的定位和目标来进行的。计划部门的投资规划编制就是围绕发展规划的目标来开展的,通过投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来解决影响发展目标实现的需投资解决的问题。因此,计划部门在编制投资规划时要紧密结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来制定投资规划。

事业部成立后,园林绿化公司的职能和责任更加明显,定位于为油田服务,做好后勤保障,特别是油田公益服务工作是我公司的主要任务。目前园林绿化公司三主一辅的经营格局已经形成,公司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也基本明确,这对规划编制工作有了充分的依据。

(二)、围绕中长期目标制定投资规划

在公司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如何紧密围绕公司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编制投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1、与公司企管部门做好沟通,具体掌握公司规划的执行办法

在公司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的条件下合理制定投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计划部门和企业管理部门,特别是公司经营业务的工作人员做好沟通、交流,在经营管理人员的协助下全面、深刻、详实的理解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规划的进度安排,从而合理制定公司的中长期投资规划和年度投资规划。

园林绿化公司自成立以来以有10年时间,历经“十五”和“十一五”两个规划周期,在这期间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与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编制是分不开的,但期间也发现诸多问题是需要不断解决的,其中投资规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不相匹配是一大问题,根源并非是编制人员业务能力问题,而是公司基础设施老化、破损量大,投资资金不充裕造成的,导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进行规划编制,这也是当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无奈。但通过近年来的建设、维修,基础设施状况得到巨大改变,为今后能够紧密围绕公司目标制定投资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与生产、安全等部门结合,重点掌握困扰公司发展的具体困难

投资规划编制的最大作用就是指导年度投资计划编制工作,并通过计划项目的实施来解决制约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投资来解决的问题。安全和生产对任何一个公司都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因此,在编制投资规划的时候,要特别做好和安全、生产两个部门的结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要及时、准确的进入投资规划项目库;同样,对涉及公司生存发展的重大生产问题也要及时、准确编制进项目库。特别是急需解决的项目要编制在下一年度的项目库中,以保证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

3、了解生产经营单位的困难,根据轻重缓急编制投资规划 作为大庆油田公司的所属单位,园林绿化公司是一家大型的从事公益事业服务的国有企业,下设11家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多种公益事业服务工作,主要有道路清扫保洁、路灯管护、雨排管护、液化石油气销售、公共绿地养护、城市绿化等多项工作,服务面相当广泛。由于各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的工作各有侧重,因而各单位的发展目标也并不相同,同时各种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在编制园林绿化公司总体投资规划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各基层单位的不同实际,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对于符合公司总体发展目标的个体需求,要大力扶持、优先考虑;对于与公司总体目标不相符的个体需求,要进可能避免,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对于不在公司发展目标内,又确实需要解决的个体需求,视当时的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三)、在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认真落实前期制定的投资规划

关键在于落实,无论规划编制的如何科学、合理、有效,不认真执行已编制好的规划,随意更改规划就会导致投资的规划性变差、目的性变差、有效性变差,从而使规划变为一张废纸,也就不可能一步步的实现公司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了,因而保证规划的有效执行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1、围绕中长期投资规划制定年度投资规划 计划部门要密切围绕中长期投资规划制定年度投资规划,由于投资规划都是由公司计划部门编制的,因而在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年度投资规划的编制是能够按照之前的中长期投资规划进行的。

2、仔细把关,做好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和上报

投资规划的落实最终体现在年度投资计划的实施上,可以说计划的实施是中长期投资规划编制的体现和结果。按照投资规划的方向和内容编制出的投资计划是可以保证投资规划的有效实施的。计划部门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中,要尽可能杜绝与规划目标不相符项目的出现,杜绝外来因素的干扰,做好计划编制,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第18篇:论文创新点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物联网是一个多学科综合运用的技术产物,它本身没有技术指标,但在其概念下包含着多项关键技术的整合、运用。因此,物联网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和一个综合的应用平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无线射频技术(RFID)、传感器微机电技术(MEMS)、嵌入式技术、GPS定位技术、无线网络技术(WSN)、IPV6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等。而针对物联网的应用平台,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应用领域,目前在我国主要应用领域有: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等等。

随着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接触到社会生活,人们对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和核心思想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社会对物联网的应用模式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不但促使物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对物联网技术的快速突破,同时也给相关行业、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带来了指向标。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物联网的产业标准的制定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统一的标准制定了,才会有企业大规模的产业链效应,才能实现在安全、高效、智能的物联网环境下发展的“智慧地球”、“感知中国”等概念。

本文的创新点如下:

一.跳出了当前对物联网广泛定义,深层次的分析了物联网的含义,并给予了包含各技术层面的新理解:物联网应当分为三层概念去理解,即“物”、“网”和“联”。“物”——是被识别的物体,也是被管理、被控制、被使用的物体,它既是实施操作的对象,同时也是提取信息的来源。“网”——是可以传递信息的网络,可以是当前的互联网,也可以是电信网或者有线电视网。但在物联网概念下的网络不再只起到传递网络数据的作用,同时还应当具备采集和汇聚网络数据的功能,这样“网”的概念被扩大了,例如:无线传感网络、局域网等。“联”——不再是单一的“连接”的作用,而是包含了采集信息、数据融合、接口管理、系统集成等功能,它是掌控着实体信息向虚拟信息转化的重要环节。

二.对我国物联网现有产业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低端制造水平、缺乏综合应用和平台搭建。由于国内物联网产业的科技和应用水平不高,导致国内物联网产业大多集中在中低频RFID、低端传感器的制造业务上,这与物联网的概念相差甚远。产业应用平台的开发和综合应用技术的提高,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第19篇:科技创新论文

科技创新生态化

摘要:21世纪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现在乃至将来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指科技创新的(特别是领导层成员)及科技工作者两大类,其生态意识的强弱直接到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化实践的进程。科技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因而任何有抱负的企业家都不会轻易放弃它。我国现有企业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源(资金、人力)投入开发,从而抑制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自主创新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新活动,不能把自主创新简单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自主创新科学行为内涵上的高远与厚重、严肃与科学,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切忌浮躁,更不能滥提口号,而是应结合本地实际量力而行地开展,真正落实到经济发展中去,必须把创新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来落实,作为发展理念来强化,作为重大战略来推进,坚持走创新创业、富国强民之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动员各方面的创新力量,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和谐,以创新走到世界前列,建立创新型国家。

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想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即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显然,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唯一价值取向的传统的科技创新观已经与社会发展日益格格不入,让自然生态价值观介入科技创新活动并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愿望,而且也是一个实际的进程。对于科技创新而言,走生态化转向之路正适应了当前的历史发展要求。因此,科

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既是对社会发展战略转向的积极回应,也是价值观嬗变反映到实践中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的源泉。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才能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哂纳感,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已成不争事实,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只一味热忠搞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使我们受制于人,为他人“做嫁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今天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未来的决策者、建设者,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因此他们是否能掌握环境知识,具有生态环境意识,是否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关系到“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实现。本文限于篇幅,仅将科技创新主体放在大学生层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

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目标逐步从环境保护转向关照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考虑生态问题的、经济、文化、伦理等因素。由此,国外许多著名高校在教学研究中,把维系生态道德观列入教学的过程中,我国高校的相关教育,目光大多停留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层面和外部层面,即只是关照人类与其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方面的交流和转换。因而,总是把生态问题的解决寄托在与此相关的技术手段上,忽视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灌输生态道德观。这种缺乏人文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的方式是不妥当的。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化的不断发展,有赖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意识的觉醒,而这种生态意识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必须通过教育才会进入青年大学生的心灵之中。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所必须的人类固有因素——一种种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等,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客观化、对象化而积累和继承下来的。这些因素绝对不是通过遗传能传递的 。

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类有权利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但也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的稳定性。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以行政、手段限制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然而,尽管环境科学日益发达,环境立法日趋完善,现实生活中却仍旧存在着有法不依、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法律和道德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规范。事实上,科技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是在以灌输原则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缺乏独立做出责任选择的能力和习惯。加之,当今是价值选择多样化的时代,学校如果只鼓励自由选择而不加以正面灌输和积极引导,无疑等同于放任自流。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乱”。对此,学校、教师都应当积极引导,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专业上的创新潜能。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方位地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为学生禀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当然,发展学生个性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当然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如果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误入歧途。

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应该看到我们的工作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够,所谓学生的选择其实只是师长替学生做出的,从而取消了学生的责任。这种教育表面上看来是“成功”的,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服从于规则。但是,这种缺乏主体自由意志的“服从”根本不具有真正的道德意义。青年学生的创新是一个主动自为的积极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主体的活动息

息相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任由外力压制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并培养其选择的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第20篇:创新文化论文

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要快速发展,保持青春活力,就要有一个核心。

自主创新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文化的培养、培育创新文化是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一、企业文化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不创造,便死亡。”在现今社会条件和环境下,一个企业不进行自主创新,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无法生存。而创新力的形成须由企业与个人共同努力,但是企业也可营造适当的环境来激励企业内的创新活动。一个成功的创新活动必须是在企业愿意采取的前提下方能进行,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或企业中所弥漫的气氛,都会影响创新活动的成败,而企业文化正是塑造这些非正式的人际关系与企业气氛的主要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是凝聚、规范、引导、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力量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的软资源,是现代企业的 中发展,是在积极中创新而实现的,如果离开了创新就跟不上发展,缺乏创新就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

二、自主创新是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

随着新世纪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已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1.企业文化自主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创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它与以往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因此,它在企业的地位就愈见重要和突出。当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目前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2.塑造自主创新的核心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既要有可触、可感的鲜明的标识符号刺激,又要有潜藏于心的理念与价值观念作为动力。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成果。文化创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 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个企业必将会成为强弩之末。因此,企业文化塑造与自主创新有利于不断提升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文化构建与自主创新的实践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而是逐步形成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竞争态势,尤其是集各种竞争内容于一身的现代企业文化竞争将更加凸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成为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基石。

1.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创新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凝聚发展力量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应坚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服务大局,用先进文化打造企业之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把创新员工思想观念和改革、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为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一方面,企业要把员工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支持国家为民造福的一切事业,坚持开拓进取与改革创新的精神,把搞好企业经济和造福社会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企业内应当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身体素质,调节心态、陶冶情操、增强团队的合作和企业的向心力。经常开展“三德三观”教育,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 使企业内部员工形成融洽的相处氛围,进而将自身的理想奋斗目标与企业的宗旨、目标融为一体,使企业的员工形成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2.企业文化自主创新经营管理的实践意义

它的实践意义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真正具备了人性化属性和智慧的神韵,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和内在支配力量,它们共同合成一种新型经营管理方式。这种新型管理方式把“价值观念、人性关怀、制度和机制”纳入企业经营实践过程,极大地拓展了企业发展和创新的资源。因此,只有企业具备了软资源和硬资源,才能逐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对企业文化自主创新的几点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足社会的软资源,成功的企业必然要求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一个支持创新的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下列四个特质: 1个人方面:强调自我导向、尊重个体的差异、注重个人需求与企业需求的平衡对等;

2人际关系方面:强调信任、亲密、平等、开放与合作的关系; 3对权威与决策的看法:尊重决策的参与,强调上、下距离的缩短,加强上、下及平行的沟通。

机械电子工程102班 代兵兵

学号:1611100204

《论文创新观点范文.doc》
论文创新观点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