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分析法范文

2022-08-0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之假设分析法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之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是用假设性语言说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使人信服,议论文写作中对例子进行分析,从而构建观点和论据之间关系的常用到的方法之一。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深入掌握,写出漂亮的议论文。

一、假设分析法标志性词语:

1、如果(假如、假设、假若、要是、倘若、„„就„„)

2、假如„„怎能„„;若无„„怎能„„

二、假设性分析,必须完整的引述事实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有正例反说和反例正说。

三、举例说明

扎实的基础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区别。只有把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个普世的道理。基本功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画家。

分析:

这一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做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是美中不足就是说理不够深刻,能否再深刻一些呢? 修改:

扎实的基础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花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说的好: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接下来介绍综合分析类题目的解题注意事项及技巧:

综合分析类题目不仅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也要求考生能基于材料把握出题人的思想和观点,进而对作答对象进行分析、解释。在国考中综合分析属于考查频率相对较高的题目。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指点。

所谓解释型分析,就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对题干中的句子进行解释和分析,主要考察考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能力,看似很难,实际上解释型综合分析就是只“纸老虎”,具体作答思路如下:

一、把握作答对象,直接解释句子

对于解释型分析而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针对题干所给出的句子进行解释、分析,所以把握作答对象,并对其进行解释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句子意思的解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题干中提取作答对象,把握句子字面意思。如“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丰产不丰收’的理解”,从题干中可以提取得到作答对象为“丰产不丰收”,而对这句话进行字面意思的解释可以得出“农民种植农作物产量增加了,但是整体收入不增反降”,这种方法能够在审题时大致把握句子的意思,但是其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在句子中包含一些特殊名词,或者意义不明词语的句子时,很难通过字面意思进行直接解释。

二是提取句子中的关键词,立足材料,通过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对句子进行解释。如“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从题干中可以把握该句子中包含“新技术”、“创造性”和“毁灭力量”三个关键词,回到材料中发现,材料核心内容围绕新技术既能创造新事物,又能毁灭旧事物的特性展开。由此可知,对于这句话的直接解释为:新技术在毁灭旧事物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事物,具有创造性的破坏作用。

二、结合材料内容,进行辩证分析

回到材料中,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展开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合理性分析等。

三、加工整合要点,总结提出建议

推荐第2篇:申论写作技巧:手把手带你写文章论证之假设分析法[优秀]

在写申论议论文时, 同学们常常面对事例不知如何进行分析议论,即使说理也很难深入下去。 尤其是是近几年,无论国考还是省考,文章论点寻找已经变得更加容易,甚至题干会直接提示考生从哪些角度展开写作。介于此,文章的论证就会显得很重要,而这又是诸多考生的软肋,本文xx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最简单的一种论证说理技巧,假设分析法。

一、方法介绍

假设分析法是指用假设性的语言, 对事物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正例反说,反例正说。这是最简单易行的说理方法。为了便于考生理解,以下给出这种方法的具体写作思路:

分论点+过渡句+案例假设分析+总结观点

假设分析:假如……又何至于……、如果……又何以能……、要是……则不会……、倘若……就不会……、要是能……怎么会……

二、示例:论证“为政当善于倾听谏言”

为政当善于倾听谏言。其实,历史已不止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信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 他又怎能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 话又说回来了, 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如果我们共产党人不听取李鼎铭先生的意见而精兵简政,又何以能变成贵州的 “小老虎” 而吃掉庞然大物的“东洋驴“?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三、题目演练:2018省考“公共服务管理做好加法”

公共服务管理做好加法。不断完善政府管理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让公共服务更好的惠及大众。假如医院能够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的完善服务,又何至于频繁出现医患矛盾?假如养老服务机构能够规范管理,又怎能让公益“变味”?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国务院没有调整无证经营政策,何以能让瓜农笑逐颜开? 如果没有政策大力支持“互联网+”发展,又何以能让生活如此便捷?如果没有对文物管理的开放创新,又何以让文化这只“帝王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话:公共服务管理做好加法是管理智慧,是惠民生的良策。

掌握假设分析法是申论入门考生的必备技能,在考场上也会让你的说理更加有逻辑性,各位考生不妨利于此方法进行训练,达到孰能生巧的效果。

推荐第3篇:《假设》教案

一、课题:

1、假设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2、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3、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4、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5、承认经验中可能的假象,信任实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2、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在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进行探究时,可以先对现象和结论进行假设。

2、认识问题不一样,探究的方法也不一样。

观察瓢虫,然后提出你想知道的有关问题。

例如:瓢虫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爬行的?

除了瓢虫,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讨论后交流。

可以先订计划,然后进行探究。例如:测量数据,观察形状„„用不同的方法

对不同的物体进行探究。

3、假设的定义。

假设是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具体观察、调查、实验之前作出有依据的推测。

引导学生对“杀树凶手”作出假设。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到更多关于假设的学习点,

如假设与证据。

4、学习给假设找依据。

通过阅读,看资料借助直观媒介,了解“大陆漂移说”及其被接受的艰辛。

5、懂得经验可能造成假象,假象要经得住质疑。

通过做纸球和纸片从高处同时落下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充分表达自己的依据。

并且待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再予以解释、评判。

引导学生把丢纸团的实验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进行比较,

表现二者的相似形。

6、巩固

什么是假设?假设要依据,举例说明。

六、课堂总结

教师主导下,由学生总结

六年级科学《假设》教案

沙营小学 陈洪广

推荐第4篇:《假设》教案

《假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假设是根据现象推测原因的猜测行为。

2、知道假设是需要有一定依据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懂得假设需要证据才能是科学的认识。

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假设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假设是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2、经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假设,并会进行假设。

三、教学难点

懂得根据经验得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

四、课时安排

0.5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

新课讲解:

一、活动一:怎样运用假设的方法。

1、要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

2、假设要有依据,不是胡猜。

3、要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要记录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5、要向同学们汇报我的假设及验证方案。

二、活动二:马铃薯的芽眼都能长出幼苗吗? 实验步骤:

1、在长方形花盆里装满土。

2、取一个马铃薯,观察它表面的芽眼。

3、取一个马铃薯切成小块,要确保每块马铃薯上至少有一个芽眼。

4、把所有的马铃薯块都埋在花盆里。

5、另取一个马铃薯,把它埋在花盆里。

6、将花盆放在一个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并定期的向花盆里浇水。

7、三周后,把所有的马铃薯块和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观察它们的变化。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与你的假设是否一致?

结论:假设的基础是已有的知识,假设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推荐第5篇: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

假设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如有位作者在论证“自强是事业的催化剂,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这一观点时,他先举了张海迪、莫泊桑、帕格尼尼经历坎坷,因为能自强,最后才一举成名后,分析道:假如他们没有自强作为精神支柱,张海迪也只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卑者,莫泊桑不会成为著名的作家,帕格尼尼始终是一个坐过二十年牢的政治犯。

某作者在论证“宽容的结果是使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这一观点时,他举了项羽因缺乏宽容,导致屡出奇计的陈平和善于用兵的韩信、最亲近的“亚父”范增被逼离他而去,最终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这个例子后,议论道:

如果项羽当初能宽容些,又怎会至于四面树敌,陷于困境而留恨千古呢?

假设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

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倘若”“若”“试想„„”等。

【示例一】

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柱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

这一语段,在分论点总领之后,陈述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及成就,其间融人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可以说夹“叙”夹“议”。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细读语段,发现它是从事例的正面陈述的,那么,我们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添加语段从事例的反面“杜甫无法正视人生痛苦”进行假设,从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诗史”之作的结论。这就从反面证明了“缩小痛苦,百折不挠”对于“璀璨人生”的重要性,深化了说理。

分析:一个材料+多层假设推论+反问+结论

【示例二】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老师的谆谆教导,告诉达·芬奇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第二段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课堂练习一】

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

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假如

【课堂练习二】

生活我们要学会笑对挫折。曾经有一位日本青年,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得到的消息是没有被录取。他在绝望中准备自杀,自杀未遂后才得知\"没被录取\"是由于计算机故障带来的误报。正当他接到聘书喜形于色之时,一纸解聘书又飞到他手中,说他不能很好地面对挫折,必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

这位青年因为没有勇气接受挫折的挑战,而让机会从他指缝间溜走了。试想,

【课后练习】

1.观点:识才敢荐,源于责任

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不因他出身卑贱而看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出使秦国。要知道,蔺相如此一去凶多吉少,入虎狼之国,虽有勇有谋,毕竟势孤力单,未必能旗开得胜。如果

2.论点:“立志”重要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古人诗赞云:“古砚池中起墨波,右军书法妙如何?”假如

3.观点:勤能补拙

勤能补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小时候很笨而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完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

试想,

观点:生活不需要包装

包装的另一害处,就是使人产生一种不健康的攀比心理。持金玉者觉得自己富贵,他瞧便不起持泥瓷者;持泥瓷者觉得自己贫贱,他便对持金玉者产生嫉恨。虽然两人都是为了喝水,但由于盛水器皿的差异而互相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形成了危害极大的攀比心理,这种攀比心理,产生于两人之间就害了双方,存在于集体之中就影响了集体的正常生活。假如

【例文欣赏】

请忙一些吧

上海一考生

《红楼梦》中,探春起了雅兴要创诗社,于是大伙都寻思着要各起个别号,而宝钗给宝玉琢磨出这么个号来——“富贵闲人”。

不错,做个富贵闲人是很快乐的,可是如果没有凤姐在那头操持家务,忙得七荤八素的,贾家岂不是要破败得更快?到那时,宝玉不忙着去做一个“禄蠹”便是万幸了,哪儿还闲得了?

可见,忙是闲的前提,正如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假如你想过上悠闲的生活,就必须先忙才行!

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你要忙。

农民应当忙着种田,生产粮食;军人应当忙着战斗,打击敌人;文人应当忙着以笔为枪,扫灭文坛上的反动势力。近来竟有些人,贬抑起鲁迅来,而提倡林语堂、周作人的闲适幽默,我大以为不可。当是时也,日军大兵南下,国军一溃千里,正是民族存亡之时而志士为国效力之秋也。林、周等人不知为国事而忙,反倒以闲自居,实为可耻。须知,如果你今日不忙,他时沦为亡国奴,又如何闲适得起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鲁迅把别人用来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废寝忘食地忙着写文章。

是的,我们有今日的生活,完全是当年像鲁迅这样的志士仁人忙出来的。如果那时都是些林、周之类的闲人,则后果必然难以想象。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天下太平了,是否可以不那么忙了?我不同意。欧阳修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如果有了面前这一点成绩我们便松懈了,自以为“殽函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那最后要忙就来不及了。

但我想补充一点:忙是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目的。忙不可过分,忙不代表放弃一切闲暇。在某些大城市——如日本东京,人们没日没夜地干,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包括下班后),是否就说明其生活水平就一定能提高呢?恐怕未必。在那儿,忧郁症、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忙也必须适度。

请忙一些吧!做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一个个都是闲人,没人来忙着工作,怎么行呢?总之,危难之时,一定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

上文以宝钗给宝玉所起的“富贵闲人”作为引子,由凤姐的忙,引出本文的主旨,可谓起笔不凡;加上论证中引述鲁迅、林语堂、周作人等材料,反映出作者知识面广。

文章思路清晰。先用比较的方法,阐述民族危亡时,仁人志士要忙;接着深入一层,提出“天下太平了是否要忙”的问题。作者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能注意观点的辩证性。在强调“要忙”的一面后,又给出“要忙得适度”的告诫。而文末的小结,完整了结构,展示出作者行文技巧的成熟。

上文大量运用假设推理,配合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收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参考答案

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在认识到自己任性、奢靡的弱点的基础上加以改正?又哪能成为千古风流人物?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试想,在面对挫折时,这位青年并不畏缩,而是微笑地迎接这一切,清醒地审视挫折,那么,他应该能在反思中考虑到公司的问题,从而增强了自信;或是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然后想方设法在今后去修正与弥补。这样,在努力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而且锻炼出更顽强的意志,铸就了更坚利的精神之剑,更有助于在今后的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摘取成功的桂冠。当然,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用人公司肯定会首先录用他这样的人。

如果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宝”的和氏璧也被夺走,辱没了赵国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杀了蔺相如一人了事,连缪贤也性命难保了。但缪贤不管这些,识才敢荐,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责任感,是难以做到的。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正因为他从小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去苦练书法,才会成就一代书法家。

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

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可见,勤奋是能补拙的。

假如大家都换一种眼光,持金玉者觉得泥瓷美,持泥瓷者觉得金玉华丽。同时,两人都觉得泥瓷与金玉都比不上水的甘甜,那样,事情就完全不一同了。生活也一样,人们互相肯定一下对方,摈弃自己心头无形的那层“包装”,那么我们活得不是可以更本色吗?

推荐第6篇:计划编制假设条件

计划编制主要假设条件

1、根据项目开发条件实际情况,结合工程施工组织、营销推盘思路等因素(见附件《青岛蓝海新港城项目开发时序说明》),确定开发时序为:

一期:A、B地块(A区按地下2层,2层裙楼,34层标准层计算工期;B区按地下4层,2层裙楼,30层标准层计算工期);

二期:C、D地块(按地下2层,2层裙楼,30层标准层计算工期),G地块轮渡区(按地下2层,地上1层,需地基处理考虑);

三期:J地块(按地下4层,2层裙楼,39层标准层计算工期);

四期:H、F、E地块(按地下4层,1层裙楼,58层标准层计算工期)。

因单体方案未明确,以上按各楼座不考虑转换层,按区块楼栋同步施工,各楼座为精装修假设条件考虑计划。

2、计划排期日历采用“无休息日工作日历”,除考虑春节假休外,未考虑其他休息日及雨、冬季影响情况。

3、楼层施工按平均7天/层考虑,地下施工按20-30天/层考虑;招采工作按25-30天/项考虑。

4、未考虑施工开展与施工许可证之间的逻辑关系,售楼处在无临设施工许可证下建设,一期、二期在无施工许可证下施工(至主体结构至十几层)。取证延后达6个月,属于违规施工,期间存在着极大政策风险。

5、

一、二期报规图、施工图同步设计推进,连续报审。施工开展在未通过“施工图审查”条件下进行。属于快速跟进做法,需要对报批成果对把握程度高,努力降低变更风险,导致返工和工期延误、成本浪费。

6、C地块拆迁要求在7月31日前完成,具备土护降施工条件。其他区块拆迁按不影响项目进展考虑。

7、轮渡协议签订完成、轮渡以北土地注入、J地块具备轮渡临时使用为G地块提供施工条件,必须在2011年7月30日前完成。

8、未考虑施工用临水、临电影响。临水、临电条件:(1)公司资质;(2)建筑工程规划方案得到批复。正式条件在2012年2月具备。需要做内部工作完成。

9、售楼处与样板间的结合问题,按后补样板间考虑。

10、售楼处属于临建,需要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后有临建许可手续,本计划未考虑。属于违规施工,期间存在着极大政策风险。

11、人防方案按人防不设置在一期项目考虑,获取人防方案批复后即启动结构施工。

推荐第7篇:假设复句教案

《假设复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正确使用 如果......就......、即使......也.......,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区分 如果.......就......、即使......也.....的不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上课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大家喜欢什么运动?现在每天都会做运动吗? 生:瑜伽、篮球、足球......师:假设大家每天都运动,会变瘦吗? 生:会/不会

师:有的同学,如果每天运动,就会变瘦。而有的同学是即使每天运动,也不会变瘦。

师:假设下雨天,你还愿意出门逛街吗?

生:如果下雨,有的同学就不愿意出门逛街。而有的同学们是即使下雨了,他也要去逛街。

师:假设大家在商场买衣服时,价格太贵,大家还愿意买吗? 生:愿意/不愿意。

2语法讲解 PPT (1). A 如果我每天运动,就会变瘦。

B 即使我每天运动,也不会变瘦。

(2). A 如果下雨,我就不去逛街。

B 即使下雨,我也去逛街。

(3). A 如果衣服太贵,我就不买。

B 即使衣服太贵,我也要买。

提出问题:找出三组句子中的语法点,谈一谈你的认识。 老师讲解:如果

A

B

A 提出假设的情况,B是假设实现后产生的结果,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

即使

A

B

A 提出假设的情况,B是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结果,这种结果与假设的情况相反。

3.练习(1)选择题

(2)同学们用如果.....就......,即使.......也......造句

4音乐播放

“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5.情景设置

假设你是一名老师,你会如何做?(用上如果........就......、即使......也......)

6.作业

1.预习课文《如果我是一名老师》 2.找出文中“如果......就......”,

“即使......也......”的句子

教学反思

1.导入提问环节,问题过多,过于简单,对于老师的提问,是选择疑问句,同学们只能回答愿意/不愿意,阻碍同学们的表达欲望。没有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 2.语法讲解不透彻,不深入,举例不充分。老师在说“如果......就.....”和“即使......也”时没有重点突出难点和易错点。

3.板书不完整,过于简略,不能呈现出上课的主要内容。板书中只出现“如果......就......”

4.语速过快,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节奏过快,时间把握不准。

5.没有遵循“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整节课中老师“讲”比重过多,忽视了学生的“学”。在十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参与度低,思维不够活跃。

推荐第8篇:玻尔假设教案

玻尔假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玻尔的三条假设。2.通过公式rn=n2r1和En=

1E1使学生了解原子能级、轨道半径和量子数n2n的关系、

3.了解玻尔理论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玻尔理论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玻尔的三条假设使学生了解玻尔把原子结构的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2.电子在可能的轨道上能量指电子总的能量,即动能和电势能的和,这点学生容易产生误解;对原子发光现象的解释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前一节提到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跟经的电磁理论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了经典的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结构,那么怎么解释原子是稳定的?又怎么解释原子发光的光谱不是连续光谱呢?

(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 1.玻尔的原子模型 2.原子的稳定性。

经典的电磁理论认为电子绕原子核旋转,由于电子辐射能量,因此随着它的能量减少,电子运行的轨道半径也减小,最终要落入原子核中。

玻尔在1913年结合普朗克的量子理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玻尔假设一: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

说明:这一说法和事实是符合得很好的,电子并没有被库仑力吸引到核上,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一样。这里所说的定态是指原子可能的一种能量状态,有某一数值的能量,这些能量包含了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的总和。

(2)原子发光的光谱

经典的电磁理论认为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不断的变化,它向外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该等于绕核旋转的频率。因此原子辐射一切频率的电磁波,大量原子的发光光谱应该是连续光谱。

(3)原子能量状态和电子轨道。

玻尔假设三: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氢原子的轨道半径和能量。

玻尔从上述假设出发,利用库仑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出了氢的电子可能的轨道半径和对应的能量。

1根据计算结果概括为公式:rn=n2r1,En=2E1,n1,2,3说明公式中r1,E1和

nrn,En的意义,并说明n正整数,叫做量子数,r1=0.53×10-10m,E1=13.6eV.n=2,3,4„时,相应的能量为

E2=-3.4eV. E3=-15.1eV. E4=-0.85eV„

E∽=0.3.氢原子的能级

氢原子的各种定态时的能量值叫做能极,根据以上的计算,根据以上的计算,可画出示意的能级图。

原子最低能级所对应的状态叫做基态,比基态能量高的状态叫激发态。 原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电子克服库仑引力做功增大电势能,原子的能量增加要吸收能量。

原子也可以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电子所受库仑力做正功减小电势能,原子的能量减少要辐射出能量,这一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

明确:原子的能量增加是因为电子增加的电势能大于电子减少的动能;反之原子的能量减少是因为电子减少的电势能大于电子增加的动能。

原子无论吸收能量还是辐射能量,这个能量不是任意的,而是等于原子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间能量差。

明确:一个原子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能量状态和相应的能级,但在某一时刻,一个原子不可能既处于这一状态也处于那一状态,如果有大量的原子,氢光谱的观测就说明了这一事实,它的光谱线不是一个氢原子发出的,而是不同的氢原子从不同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些不同能级的结果。

例1 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电子轨道半径为r1,电子质量为m,电量大小为e,氢原子中电子在n=3的定态轨道上运动时的速率为v3,氢原子从n=3的定态跃迁到n=1的基态过程中辐射光子的波长为λ,则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 A.v3=ek9hc

B.λ=-

3mr18E1C.电子的电势能和动能都要减小

D.电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大

分析:玻尔理论虽然解决了一引起经典电磁学说遇到的困难,但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仍然认为原子中有一很小的原子核,电子在核外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子受到的库仑力作向心力。

ke2v2ke2F=2m,v

rmrr根据玻尔理论rn=n2r1,即r3=9r1.ke2ek即以v3=,因此A正确。 m9r3mr1由于En=11cE1E,EEE1 .且hv=E-E,即h31131299n所以λ=-9hc,因此B正确。 8E1氢原子从n=3跃迁到n=1,电子受到的库仑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由ke2v212ke2m可知电子动能EK=mv,即轨道半径越小,动能越大,所以D2r22rr正确,C错误。

例2.有大量的氢原子,吸收某种频率的光子后从基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已知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的能量为E1,则吸收光子的频率v=_____,当这些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态跃迁发光时,可发出_________条谱线,辐射光子的能量为______。

分析:根据玻尔的第二条假设,当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时,吸

EE18E11 收光子的能量hv=E3-E1,而E3=E1,所以吸收光子的频率v=39h9h当原子从n=3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时,由于是大量的原子,可能的跃迁有多种,如从n=3,到n=1,到n=2,再从n=2到n=1,因此应该发出三条谱线,

853三种光子的能量分别为E=-E1,E1,E1

9364本节总结:玻尔的原子模型是把卢瑟福的学说和量子理论结合,以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的明线光谱作为实验基础而提出的。认识玻尔理论的关键是从“不连续”的观点理解电子的可能轨道和能量状态、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是成功的,但对其他光谱的解释就出现了较大的困难,显然玻尔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推荐第9篇:假设 教学设计

《假设》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假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体现过程技能显性化,是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本单元在全套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顺序中的位置在最后第二位,说明假设是探究中较为高级过程技能。

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经验的人会对事物进行解释和假设。解释是因为觉得我们的认识已经有把握贴近事实,但当我们期望贴近事实与真相,又由于事实的因果关系复杂,难以确定,依据不充分时,我们就会做出假设或猜想,来引导探究的方向。教材分四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是说明猜想与假设的关系,通过侦探破案和寻找杀树凶手,引导学生做出不受任何限制的猜测。第二是介绍“大陆漂移说”和“恐龙灭绝假说”,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家做出的假设,学习给假设找依据,并尝试做出自己的假设。第三是让学生回忆以往做过的假设的内容,为强调有依据的进行假设做好铺垫。第四让学生在找杀树凶手过程中,懂得假设要有依据,并说明依据中的经验也会造成假象。要证明经验是不是正确,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为下一课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

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年多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做过假设。但要明白假设的提出要有依据以及假设依靠的经验未必可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2、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重点:懂得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 难点:明白经验可能会造成假想。

三、学法

实验法、互动讨论法

四、说课教学过程

假设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根据建构主义的原则,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探究,如分析鱼缸少鱼事件。为体现“做中学”,根据魏格纳的假设让学生拼接地图,从活动中懂得假设是要有依据的。

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首先我创设一个情境:鱼缸少鱼事件,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为什么少鱼的问题上寻找原因,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学生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猜想,这时学生就在对问题作出假设,从而引出课题——假设。为了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出假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这个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其中有科学家已经提出的假设,也有同学们自己的假设。提出假设在科学探究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介绍了魏格纳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介绍魏格纳的故事,让学生走近魏格纳提出假设的这个情景。假设提出后要证明它是正确的,需要依据去支撑。下面我就让学生去寻找依据,其中有一个很直接的依据,就是把地图剪一剪拼一拼。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寻找依据的过程。学生也在拼接过程中发现,确实有很多陆地可以贴合在一起。仅这样一个依据是不够的,也不能说服当时的科学家,所以魏格纳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在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中,有一些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结合课本的两个实例,即在两个大陆上都发现了中龙的古化石和格陵兰岛当时在逐年地漂移欧洲大陆。通过这些证据来证明魏格纳的假设是正确的,然后通过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最后回到鱼缸少鱼的事件中让学生明白,假设提出后要证明它是正确的,需要去寻找证据。而对于学生提出假设的依据的正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还需要去调查研究,通过实验等方法证明。这样就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推荐第10篇:研究假设如何写

研究假设是我们在实施课题研究设计之前,必须明确的问题。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研究假设使研究目的更明确,研究范围更确定,研究内容更具体,把研究数据的收集工作限定在一个更特定的方面和范围,因此,可以起到一种纲领性作用。

例1 学习策略是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斯诺曼认为,学习策略应由三部分组成:(1)策略技能,包括有效分析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变量及关系,制定学习计划。(2)具体的策略技能,包括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熟练使用各种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进程和必要时修改先前的计划或方法。(3)元认知,包括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知道如何适当运用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实现某一特定的学习目标,知道应用上面两个成分的必要性,知道为什么、何时和如何使用上述技能。

“学习策略应用研究”课题,通过论证将假设确立为:(1)对每种学习形式来说,尽管有通用的学习策略,但每种学习形式都有与之相应的独特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和不同学习形式相适应,才能体现学习策略真正的价值。同时每一种组织形式下的学习策略也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2)在不同的学习形式中运用学习策略,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学习策略使学习行为理性化、具有针对性,从而避免盲目性。(3)学习策略研究要实现个性化、本土化。(4)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整合是完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5)学习策略的掌握和应用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习领域的研究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国内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领域,因而学习应用性策略研究较少。又基于学习策略的个性化、本土化等特点,急需应用性研究,所以,本课题的选题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如果将学习策略的所有理论成果全部应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同时开发创新,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都不允许,也没必要。所以,本课题将研究领域和主题设定在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学习方式范畴,又只关注通用学习策略、个性化、本土化学习策略以及学与教策略的整合等领域,避免了漫无目的平均用力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保证课题研究朝成功的方向发展。

二、保证课题研究直指成果

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假设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假设。同时,验证假设的结果可以证实,也可以证伪。需要注意的是,假设与课题设计的其他环节不同,课题包括关于研究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的表述;而假设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合乎科学的猜测,是对课题中所提问题的尝试性解答,因此,在研究工作中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例2“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这个课题可以提出三种假设:第一,接受教法一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接受教法二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二,接受教法二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接受教法一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三,接受两种教法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差异。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我们都可以从课题研究中得出研究结果,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使研究者能合理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研究者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针对要收集的数据设计研究方案和选择检验方法。如,因果性的研究假设要求采用严密的实验法加以检验,而对于相关性的研究假设,采用相关方法进行检验即可。

第11篇:人性假设总结

人性假设总结

工商管理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

Z0903班李春明

1042090318

一,“经济人”假设

1、提出时间:20世纪60年代

2、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美国的麦格雷戈进行总结

3、产生背景:19世纪以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

义生产力获得很大发展,工厂大量建立,工人数量也随之增加;当时的工人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大多没有受过良好教育;资本主义生产力虽获得大发展,但工人的平均工资仍然较低、工作环境仍然较差,工人劳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生存而努力;与此同时,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对工人加强监督和管理能使生产率有极大提高的空间。工厂主如何加强对工人的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此时也就成为必要。以经济人假设加强对工人的管理以提高生产率在这个时期成为了可能。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最早提出经济人的观点,认为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随后的大卫·李嘉图提出了经济人的流氓假设: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4、内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的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的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必须用强制、惩罚的方法,才

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

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

鼓励自己,能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5、管理措施: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众多劳动群众无关。

3)在奖惩制度方面,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一方面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消极怠工的工人采取严厉的制度惩罚措施。

二、“社会人”假设

1、提出时间: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2、提出者:梅奥

3、产生背景:霍桑试验

4、内容: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的因素。

人在工作中除了追求物质利益以外,还有强烈的社会需要。

5、管理措施: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 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际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 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 。

5)提出\"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即让职工和下级不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1、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

2、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家马斯洛;阿吉里斯;麦格雷戈等人

3、产生背景:社会生产发展到高度机械化的条件下提出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工作工作日益专业化,特别传送带工艺的普遍运用,把工人束缚在狭窄的工作范围内工人只是重复简单而单调的动作,看不到自己的工作与整个组织任务的联系,工作的“士气”很低,影响着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提出了“自我实现人”假设。

4、内容:

1)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则工作如同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实现住址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把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从而完成工作任务。

3)在现实工作目标中,报酬起着作用,而报酬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最大的报酬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得个人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4)一般的人在适当得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

5)大多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比较高的想象力、创造性和聪明才智。

5、管理措施:

1)管理重点的改变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

3)奖励方式的改变

4管理方式的改变

四、“复杂人”假设

1、提出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2、提出者:美国科学家沙因

3、产生背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和研究中,人们开始注意到,无论是“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的假设,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并不适应于一切人。因为,人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而且每个人本省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需要、潜力等,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不相同的。由此提

出了“复杂人”而假设。

4、内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冬季,他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人的普遍人性假设和管理方法。

5、管理措施:

1)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结构来提高管理效率。

2)应根据组织情况的不同,采取弹性、权变的领导方式,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3)应根据客观观察,发现职工们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之间的个别差异,从而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和奖罚方式,等等。

第12篇:( 3 )模型假设

研读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心得体会

我们小组选取的数学建模优秀论文,标准答案的范文和长沙学院陆石杠等人写作的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体会这两篇论文写作格式、方法等等。

由于我们都是初次接触数学建模,所以我们在研读这两篇优秀论文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用到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外,更看重学习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数学建模论文,从而传达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研读完这篇优秀论文后,我们有如下几点的收获:

1.大致了解了一篇数学建模论文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应该写些什么,以及怎样写才能更好的吸引别人的眼球;3.吸取了全国一等奖的优秀论文在写作和处理问题方面的成功之处,以及寻找与标准范文进行对比中还存在的缺点,以便以后运用于我们的研究之中;

4.总结了这篇论文的不足之处,提醒我们以后注意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下面,我们就建模论文的各个部分,以这篇优秀论文为例与标准范文进行对比说一下我们的心得体会: [摘要] 摘要是一篇论文能否在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好的摘要必须清楚的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显著的表达论文中最重要的结论。 这篇论文的摘要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并给出了作答,例

如针对问题一作者建立了三个模型分别对管辖分配、警务调度、工作量不均匀等问题作答总结,起到较好的总结全文,理清条理的作用。让读者对以下论述有一个总体印象。而范文是对每一问都另起一段进行分点说明,虽然形式上有点不同,但这两种形式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问题的重述] 再次阐明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的实际意义,并醒目的提出了所要解决的问题。两篇文章都对问题进行了概括,分为背景知识和待解决的问题等,条理比较清晰明了,说明了处理问题的意义和必要性。 优点:叙述详尽,条理清楚,论证充分 [问题的分析] 分析问题,是通过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析、提供思路,简述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和大体需要解决的途径。 对于这篇优秀论文与标准范文相比,也有其优点和缺点。 优点:

条理比较清晰,论述符合逻辑,表达清楚,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求解,而且全面地对全市交巡警服务平台设置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将A 城区的管辖范围分配问题转化求解路口到警务平台的最短路问题,通过图论的最短路求解方法求解出结果。

将A 城区的警务调度问题转化成了求极大极小值和总体最小2 类非方阵指派问题。

加平台和调整问题,建立工作量最小的优化模型。

考虑比较全面,并建立元素树杈传递算法求最佳的封锁方案。 缺点:

1.尽管条理清晰,但与范文比起来,可能格式上我们还是觉得范文的更清楚明了些。

2.对问题一的第三小问,是增加平台个数确定的情况下,建立工作量最小的优化模型,没有考虑到成本和平台个数,这里可以建立增加服务平台的个数和工作量最少两个方面的两目标的0-1整数规划模型。

[模型假设] 一个模型建的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假设做的好不好。过烦的假设接近实际,但不宜或者无法求解,过简的假设对实际的指导意义又不够。这就要求我们能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并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尽量使问题简单、均匀化。 这篇论文共做了7条合理的假设。 优点:

1.假设使要解决的问题线形化和坐标化了。这一点是后面能够继续下去很重要的因素。他将两节点间的距离坐标化,可以画出两节点间距离平面坐标图。并运用欧氏距离作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2.假设方便了工作量,如假设1)管辖范围只考虑路口交点,这个假设减少了很多工作量;又如假设3)假设车速是恒定的,避免了复杂的计算。

缺点:

1.第三点假设与第七点假设重复了,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对车速的影响就说明车速是恒定的,包括警车和犯罪嫌疑人的车。 2.假设还不太严格,,没有说明每个节点只能被一个服务平台管辖和一个平台的警力最多封锁一个路口。而且假设的有些点可以整合一下,例如3和7,4和5。 [模型的评价] 指出自己的模型为什么具有可取性,它的优点以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这篇论文的作者能够很明确自己的运用这些模型来解决该问题的它优缺点,而且针对性较强,不是笼统的说明了一下,并提出它的方法准确合理,以及提到建立的树杈元素传递模型,能非常直观明了的解决此类最优围堵问题。对自己的模型也进行了客观分析,说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忽略一些外在因素。使读者能够快速明白如果要改进该模型可以从哪个方面着手。 [符号说明] 将文中会出现的变量、常量先在此说明,便于读者的阅读。 这篇论文得符号说明很清楚,也很详细。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首先进行模型建立并阐明算法,给出或推导出需要用到的计算公式;

然后采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 分析得到的答案,给出相应的结论。

优点:这篇论文建立的模型很简洁,因而给出的算法也很精炼。例如他主要采用采用floyd算法求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以距离的远近程度来判断该地是否为服务平台的管辖范围。在数据很繁琐的情况下,很好的使用了Matlab以及floyd算法。

且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们了解了floyd算法,它是通过一个图的权值矩阵求出它的每两点间的最路径矩阵,是求两点间最短距离的一种好方法。

于此在求解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指派模型以及运用目标规划的数学思想。增长了知识,学会了学以致用。 [模型的优化] 在数学建模中,一个优化模型意味着你是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来寻找一个改进的方向,可能这个模型最终找到的答案并不是最优的,但它一般而言,比现有的要好。通常而言,我们一般在数学建模中,第一次建立都不是会是优化模型,而是一个一般化的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寻找改进方向的时候,才会用到优化模型。 模型的优化有助于改进模型,并使模型在更多的场合适用。 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各观测站点附近的网格点对其影响具有的偶然性,并指出其在假设中采取的4个点是比较能够得到合理结果的。 优点:看到了主要可能出现问题和争议的地方,相当于重新作了个说明,指明了自己方法的可取性;

缺点:对于其他的误差并没有进行分析。考虑还不够周全。 [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 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 要在这里说明。

第13篇: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以上的学生而言,正处在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及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您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全面进行自我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完全可以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swot”分析法来实施。

s代表strength(优势):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w代表weakne(弱势):弱势是自己的短处,更要清晰的知道;

o代表opportunity(机会):机会分析是关键因素;

t代表threat(威胁):威胁。

您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可以不妨采用这一工具对自己进行一番从里到外的体检。

swot分析是检查您的技能、能力、职业、喜好和职业机会的有用工具。如您对自己做个细致的swot分析,那么,您会很明了地知道自己的个人优点和弱点在哪里,并且您会仔细地评估出自己所感兴趣的不同职业道路的机会和威胁所在。

一般来说,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在进行swot分析时,应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一、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分析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如果你能根据自身长处在选择职业并“顺势而为”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如果你像让兔子学游泳那样选择了与自身爱好、兴趣、特长“背道而驰”的职业,那么,即使以后再勤奋弥补,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是事倍功半,难以补拙。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是:知道自身优势是什么,并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这个优势之上。

具体来说,就是要知道:

1.你学了什么。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从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学到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和升华了你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你曾经做过什么。在学校期间担当的学生职务,参加过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如何等。要提高自己经历的丰富性和突出性,你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工作项目,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这样才会使自己的经历有说服力。

3.最成功的是什么。你做过的事情中最成功的是什么?如何成功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譬如坚强的意志、创新精神,以此作为个人深层次挖掘的动力之源和魅力闪光点,形成职业生涯设计的有力支撑。

劣势分析

同样,你要指出你的劣势和你最不喜欢做的事情。不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里,就会盲目高兴,会觉得天生能做好许多事情,从而沉浸在自我优势的圈子里,像井底之蛙,不知天到底有多大。找到自己的短处,可以努力去改正自己常犯的错误,提高自己的技能,放弃那些对不擅长的技能要求很高的职业。具体来说就是要知道:

1.性格的弱点。人天生就都有弱点,这是我们与生俱来且无法避免的。坐下来,跟别人好好聊聊,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与你的自我看法是否一样,指出其中的偏差并借鉴,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

2.经验或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了而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努力克服和提高。

3.最失败的是什么。你做过事情中最失败的是什么?如何失败的?通过分析来避免在以后的职业中再次失败,防止在跌倒的地方再次跌倒。

自我认识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能规避缺点和短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尽量多参考父母、同学、朋友、师长、专业咨询机构等的意见,力争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找出您的职业机遇和威胁

机遇分析

环境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发展的条件和成功的机遇。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变化,科技的高速发展,市场的竞争加剧,对个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外部环境,就会有助于个人发展的成功。否则,就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

同时,我们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比如,经济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空间,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出国深造的途径多了,择业的双向选择给了自主选择权等等。这都是大学生面对的机遇。有人说,在机会面前有五种人:第一种人创造机会,第二种人寻找机会,第三种人等待机会,第四种人错过机会,第五种人漠视机会。我们如果做不了第一种种人,至少也要主动去寻找机会。如果我不善于创造机会,那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身边的机会,不可让机会从指尖流走。

挑战(威胁)分析

除了机遇,在这个社会中,我们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威胁。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弱化它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就业还处于买方市场形势、所学专业过时或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来自同学的竞争、面对有更优的技能和更丰富的知识及更多的实践经验竞争者、公司不雇用你这个专业的人等等。这都是你可能遇到的挑战。

对于这些挑战,我们不能采取一味的回避的态度,或者自怨自艾,抱怨就更不好了,因为我们不能让社会适应你,只能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去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努力把挑战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动力。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不利的影响,在困境中脱颖而出,寻求发展和成功。

三、提纲式地列出今后您的职业目标

仔细地对自己做一个“swot分析”评估,列出您从学校毕业后最想实现的四至五个职业目标。这些目标可以包括:您想从事哪一种职业,您将管理多少人,或者您希望自己拿到的薪水属哪一级别。请时刻记住:您必须竭尽所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使之与行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完满匹配。

四、提纲式地列出一份今后的职业行动计划

这一步主要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东西。请您拟出一份实现上述第三步列出的每一目标的行动计划,并且详细地说明为了实现每一目标,您要做的每一件事,何时完成这些事。

如果您觉得您需要一些外界帮助,请说明您需要何种帮助和您如何获取这种帮助。

举个例子,您的个人swot分析可能表明,为了实现您理想中的职业目标,您需要进修更多的管理课程,那么,您的职业行动计划应说明您何时进修这些课程。您拟订的详尽的行动计划将帮助您做决策,就像公司事先制定的计划为职业经理们行动指南一样。

诚然,做此类个人swot分析会占用您的时间,而且还需认真地对待,但是,详尽的个人swot分析却是值得的,因为当您做完详尽的个人swot分析后,您将有一个连贯的、实际可行的个人职业策略供您参考。在当今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拥有一份挑战和乐趣并存、薪酬丰厚的职业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这一梦想。因此,为了使您的求职和个人职业发展更具有竞争性,请花一些时间界定您的个人优势和弱势,然后制定一份策略性的行动计划,务必保证有效地完成它,那么,您的前景将灿烂而辉煌!

第14篇:分析法证明

分析法证明

a²-b²=tan²α+2tanαsinα+sin²α-tan²α+2tanαsinα-sin²α

=4tanαsinα

左边=16tan²αsin²α

=16tan²α(1-cos²α)

=16tan²α-16tan²αcos²α

=16tan²α-16sin²α/cos²α*cos²α

=16tan²α-16sin²α

右边=16(tan²α-sin²α)

所以左边=右边

命题得证

AC到E,延长DC到F,这样,∠ECF与∠A便成了同位角,只要证明∠ECF=∠A就可以了。因为∠ECF与∠ACD是对顶角,所以,证明∠ECF=∠A,其实就是证明∠ACD=∠A。所以,我们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证明方法是大同小异的。

其实,这样引辅助线之后,∠BCF与∠B又成了内错角,也可以从这里出发,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作依据来进行证明。

辅助线当然也不一定要在顶点C处作了,也可以在顶点A处来作,结果又会怎么样呢?即便是在顶点C处作辅助线,我们也可以延长BC到一点G,利用∠DCG与∠B的同位角关系来进行证明。这些作辅助线的方法和证明的方法,我们这里就不一一的讲述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下去好好想想,自己练练吧!

2分析法证明ac+bd

请问如何证明?具体过程?

要证ac+bd

只要(ac+bd)^2

只要(ac)^2+(bd)^2+2abcd

2只要2abcd

上述不等式恒成立,故结论成立!

3用分析法证明已知;tana+sina=a,tana-sina=b,求证(a^2-b^2)^2=16ab

证明:

ax+by≤

1

因为2abxy≤a^2y^2+b^2x^2(平均值不等式)

所以只需证a^2x^2+b^2y^2+a^2y^2+b^2x^2≤1

而a^2x^2+b^2y^2+a^2y^2+b^2x^2=(a^2+b^2)(x^2+y^2)=1

这应该是分析法吧,我不知道综合法怎么做,不过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

a²-b²=tan²α+2tanαsinα+sin²α-tan²α+2tanαsinα-sin²α

=4tanαsinα

左边=16tan²αsin²α

=16tan²α(1-cos²α)

=16tan²α-16tan²αcos²α

=16tan²α-16sin²α/cos²α*cos²α

=16tan²α-16sin²α

右边=16(tan²α-sin²α)

所以左边=右边

命题得证

5更号6+更号7>2更号2+更号

5要证√6+√7>√8+√5

只需证6+7+2√42>5+8+2√40

只需证√42>√40

只需证42>40

显然成立

所以√6+√7>√8+√5

6用分析法证明:

若a>0b>0,a+b=1,则3^a+3^b

4要证3^a+3^b

则证4-3^a-3^b>0

则证3^1+1-3^a-3^b>0

由于a+b=1

则证3^a*3^b-3^a-3^b+1>0

则证(1-3^a)*(1-3^b)>0

由于a>0,b>0,a+b=1,则0

所以1-3^a>0,1-3^b>0

得证

几何证明分析法

学习数学,关键要学会数学分析方法,特别是几何证明,分析方法显得更加重要。

这里,我们依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91页复习题7的第6题进行讲解。

6、如图,∠B=42°,∠A+10°=∠1,∠ACD=64°,求证:AB//CD”

用分析法证明:

若a>0b>0,a+b=1,则3^a+3^b

4要证3^a+3^b

则证4-3^a-3^b>0

则证3^1+1-3^a-3^b>0

由于a+b=

1则证3^a*3^b-3^a-3^b+1>0

则证(1-3^a)*(1-3^b)>0

由于a>0,b>0,a+b=1,则0

所以1-3^a>0,1-3^b>0

得证

几何证明分析法

学习数学,关键要学会数学分析方法,特别是几何证明,分析方法显得更加重要。

这里,我们依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91页复习题7的第6题进行讲解。

6、如图,∠B=42°,∠A+10°=∠1,∠ACD=64°,求证:AB//CD”

第15篇:直接证明(分析法)

2.2.1直接证明(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2.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ab(a0,b0).2

例1

.

练习:求证:当a1

例2.如图,已知AB,CD相交于点O,△ACO≌△BDO,AE=BF,求证:CE=DF.

2.练习:

① 设a, b, c是的△ABC三边,S

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c2a2b24ab.

② 已知a0,2ca

b,求证:cac

3.小结

第16篇: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包括政治P、经济E、社会S及技术T四个方面。 概念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政治环境

Political Factors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政府的态度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

1.政治环境是否稳定?

2.国家政策是否会改变法律从而增强对企业的监管并收取更多的赋税?

3.政府所持的市场道德标准是什么?

4.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5.政府是否关注文化与宗教?

6.政府是否与其他组织签订过贸易协定,例如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盟(ASEAN)等?

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

1.利率。

2.通货膨胀率与人均就业率。

3.人均GDP的长远预期等。

社会环境编辑

Sociocultural Factors

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环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

1.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是什么?

2.这个国家的人对于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如何?

3.语言障碍是否会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

4.这个国家的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分别是什么?

5.这个国家的人长寿吗?老年阶层富裕吗?

6.这个国家的人对于环保问题是如何看待的?

技术环境

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环境不仅包括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

1.科技是否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并提高了质量?

2.科技是否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例如网上银行、新一代手机等?

3.科技是如何改变分销渠道的,例如网络书店、机票、拍卖等?

4.科技是否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渠道,例如Banner广告条、CRM软件等?

影响因素

PEST分析法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过政治的(Politics)、经济的(Economic)、社会的(Society)和技术的(Technology)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四大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P即Politics,政治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当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府对组织所经营业务的态度发生变化时,当政府发布了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时,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之做出调整。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外贸法规等,政治、法律环境实际上是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一组因素。处于竞争中的企业必须仔细研究一个政府和商业有关的政策和思路,如研究国家的税法、反垄断法以及取消某些管制的趋势,同时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一些国际贸易规则、知识产权法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这些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能够影响到各个行业的运作和利润。

具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①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②环境保护法。③外交状况。④产业政策。⑤专利法。⑥政府财政支出。

⑦政府换届。⑧政府预算。⑨政府其他法规。

对企业战略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和法律变量有:

①政府管制。②特种关税。③专利数量。④政府采购规模和政策。⑤进出口限制。⑥税法的修改。

⑦专利法的修改。⑧劳动保护法的修改。⑨公司法和合同法的修改。⑩财政与货币政策。

二、E即Economic,经济要素,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水平、能

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市场需求状况等等。由于企业是处于宏观大环境中的微观个体,经济环境决定和影响其自身战略的制定,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的相互依赖性,企业在各种战略的决策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搜索、监测、预测和评估本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

企业应重视的经济变量如下:

1、经济形态。

2、可支配收入水平。

3、利率规模经济。

4、消费模式。

5、政府预算赤字。

6、劳动生产率水平。

7、股票市场趋势。

8、地区之间的收入和消费习惯差别。

9、劳动力及资本输出。

10、财政政策。

11、贷款的难易程度。

12、居民的消费倾向。

13、通货膨胀率。

14、货币市场模式。

15、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16、就业状况。

17、汇率。

18、价格变动。

19、税率。

20、货币政策。

3、S即Society,社会要素。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其中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容量,年龄结构则决定消费品的种类及推广方式。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它们常常具有高度的持续性,这些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通过家庭繁衍和社会教育而传播延续的,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一些次价值观是比较容易改变的。每一种文化都是由许多亚文化组成的,它们由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念体系及共同生活经验或生活环境的群体所构成,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态度、爱好和行为,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不同的消费行为。

不同的国家之间有人文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之间同样有差异,我国有众多民族,虽同是中华民族但却存在着较大的人文差异,如藏族的生活方式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色彩联系紧密,牛是藏族的吉祥动物,在西藏地区的越野车辆市场中日本丰田越野车占据着绝对的市场分额,原因是其标识形似牛头,因此广受藏族人民的欢迎。可见文化对于战略的影响有时是巨大的。

自然环境是指企业业务涉及地区市场的地理、气候、资源、生态等环境。不同的地区企业由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对于企业战略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种影响尤其明显,如同一种产品在我国东南部的广东地区其市场的营销战略和西藏等西北高寒地区有较大差距,但很多时候此点会被忽略。

值得企业注意的社会文化因素如下:

1、企业或行业的特殊利益集团。

2、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3、对退休的态度。

4、社会责任感。

5、对经商的态度。

6、对售后服务的态度。

7、生活方式。

8、公众道德观念。

9、对环境污染的态度。

10、收入差距。

11、购买习惯。

12、对休闲的态度。

四、T即Technology,技术要素。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最迅速的变化就发生在技术领域,像微软、惠普、通用电气等高技术公司的崛起改变着世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样,技术领先的医院、大学等非盈利性组织,也比没有采用先进技术的同类组织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分析变形

有时,亦会用到PEST分析的扩展变形形式,如SLEPT分析、STEEPLE分析, STEEPLE是以下因素英文单词的缩写,社会/人口(Social/demographic)、技术

(Technological)、经济(Economic)、环境/自然(Environmental/Natural)、政治(Political)、法律(Legal)、道德(Ethical)。

此外,地理因素(Geographical Factor)有时也可能会有显著影响。

更多扩展

PESTLE/ PESTEL分析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 Leg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Demographic

STEEPLE分析 - Social/Demographic, Technologic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Political, Legal, Ethical

SLEPT分析- Social, Legal, Economic, Political, Technological

第17篇:5why分析法

先简单说说什么是5WHY分析法:它是一种诊断性技术,被用来识别和说明因果关系链,它的根源会引起恰当地定义问题。不断提问为什么前一个事件会发生,直到回答“没有好的理由”或直到一个新的故障模式被发现时才停止提问。解释根本原因以防止问题重演。文件中所有带有“为什么”的语句都会定义真正的根源(通常需要至少5个“为什么”,但5个why不是说一定就是5个,可能是1个,也可能是10都没有抓到根源)。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们最不缺乏的就是问“为什么”,却较少系统的使用5WHY的分析方法,我们有时候甚至会发现,为什么问得到是不少,但是问题却被问得越来越复杂,问题越发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在IKEA对我们供应商进行5Why培训的过程中,就有位IKEA供应商的老总提出了他的困惑,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产品质量做的不好,要是问生产:为什么做不好?生产会说:材料不好。于是问采购:为什么买的材料不好?采购一般会答:财务不让我们买贵的材料。于是问财务:为什么一定要采购买便宜的材料?财务答:现在收到的货款少,资金紧张。问业务:为什么货款少?业务答:经济危机定单量减少了,老板不给钱让我们去发展新业务。。。。。。,而且很多的问题大家最终都可以以老板不支持,老板不给钱等等为答案,最终的结论就是:问题没法解决。当这位老总在讲到这个案例时,几乎所有参加会议的成员都深有同感。

我愚以为,上面的5WHY分析案例最终失败的原因,其实就是回答“WHY”的人不是在找原因,而是在找推卸自己责任的借口。我个人觉得,要想真正用好5WHY,就要求参加5WHY分析的成员要有以下的观点:

一、回答问题的人要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首先要尽可能找自身的原因,除非是在自身上找不到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才可以去从别的方面去找原因,否则“问题分析会”势必变成“责任推卸会”,只要大家开始踢皮球,真正的原因就很容易被掩盖。然后还要找可控的因素,可控因素才是我们能着眼去改进的因素,比如设备维修是我们内部可以做到的,而金融危机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再比如说塞车,我们可控的是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出行时间,而交通拥堵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二、现代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的成本观念,参与问题分析的人员更要有成本观念,要分清“价格”与“成本”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在内部质量改进问题分析上,大家很容易找到的一个所谓的理由就是“老板要求降低成本”。我个人觉得降低成本不能成为“质量问题”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质量问题势必带来各种浪费和损耗,又何来降低成本一说呢?所以我觉得是我们把“价格”和“成本”混为一谈了。

关于“成本”的含义,我个人理解是包括材料的价格、损耗、人工及费用的总和,而“价格”应该算是“成本”的一部分。举个例子,我们买一个原材料A,有两个不同的供应商,甲供应商卖12元/KG,乙供应商卖10元KG,甲供应商虽然价格贵,但是甲的材料利用率高(假设利用率为95%),而且因为其工艺较好,内部不再需要进行其它的处理,乙的便宜,但是其质量不稳定,利用率偏低(假设利用率为75%),因为乙表面处理不够好,公司在内部加工中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每KG表面处理费用为1元,则甲提供的实际成本为12/0.95=12.63元/KG,乙提供的实际成本则为10/0.75+1=14.33元,我们可以看出,乙虽然价格低,但是实际成本要高于甲。由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价格低并不一定就是降低了成本,所以我们采购在说出“老板要求我们降低成本”之前,最好是先核算一下,价格低是不是真的降低了成本。

三、每个“为什么”的结论都可能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一个“为什么”的答案也是一次头脑风暴的结果,是大家的意见的综合,对于每个结论都要有合理的理由或证据来证明其合理性,同时对于每个结论都要进行验证其结论的正确性,因为一个错误的结论必定会导致后面的“为什么”结论的准确性。

第18篇:道德哲学分析法

II.Traditional Criticism Historical-Biographical Approaches Moral-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两分法

the myth of eternal return 永恒性(permanence)与变革(change)

巴门尼德(Parmenides):“存在,存在着;非存在,不能存在。”巴门尼德因而把时间和变化归诸幻想的世界。他认为,时间与变革不真实。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实在如同河流,你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

传统基督教神学受希腊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上帝起初创造的世界是完善极致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处在原初公义之中。伊甸园的生活是人类理想的黄金时代。可是由于夏娃受蛇引诱,误吃了禁果,被驱逐出伊甸园,人类世世代代相沿弗替地继承了原罪,汗流浃背地辛勤耕耘,吃尽苦头。所谓得救,无非是重新回到乐园,进入家乡,与上帝复和。历史是从人的堕落并被驱逐出伊甸园开始的。什么是拯救?拯救就是回到乐园。历史是失落园,拯救是复得园。这种历史便是向下的历史,其中充满罪恶。它不是向着完美进化,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坏。只有在历史结束时自上而下超然拯救才可以使人类和万物进入完善。

千僖年(millennium):根据基督教《圣经·启示录》所载,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基督将复活并亲自为王治理世界一千年。千僖年也称千年王国,可用于表示太平盛世或黄金时代。

“永恒回归”的迷思的影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有著名改革运动都在“回归”(re-)的标志下发动,如文艺复兴(renaiance)、宗教改革(reformation)、革命(revolution)、复兴(revival)、更新(renewal)、恢复(restoration)。傅立叶:恢复部落状态(retribalization)

随着现代社会的开始,人类第一次自觉意识到未来。他们用“新奇”(Novum)的范畴代替古老的回归(re-)的范畴。

德国新教神学家莫尔特曼(Jurgen Moltmann)的末世论(eschatology):当前的世界将通过上帝的重新创造得到改造和变革,但它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重新创造。因而这个新的创造不是恢复旧观,而是使起初的创造更加圆满。正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其他生命体系的独立性与主观性。 发现社会之旅(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 前言

导论 社会与幻象

第一部分 19世纪理性主义的兴衰 第一章 巴黎的预言者:圣西门与孔德 第二章 地下社会学:卡尔·马克思

第三章 最后的绅士: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第四章 尼采的疯狂

第五章 空想社会改良家、进化论者和种族主义者 第二部分 伟大的突破

第六章 得雷福斯的帝国:爱弥尔·涂尔干和乔治·索雷尔 第七章 马克斯韦伯:世界的除魅

第八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非理性的征服者 第九章 发现不可见世界:齐美尔、库利和米德 第三部分 20世纪迈向学术娴熟的曲折之途

第十章 发现日常世界:托马斯、帕克和芝加哥学派

第十一章 非洲裔美国人社会学的兴起:杜波伊斯、弗雷泽、德雷克和凯顿 第十二章 社会系统的构建:帕累托和帕森斯

第十三章 希特勒的阴影:米歇尔斯、曼海姆和米尔斯 第十四章 欧文戈夫曼和社会交往的剧场 第十五章 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当代社会学理论 第十六章 20世纪后期妇女对社会学的冲击 译后记

作者简介 :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著名社会学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著述甚丰,其中包括《冲突社会学》(1975)、《社会学三大传统》(1985)、《互动仪式链》(1986)及《哲学社会学》(1988)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变迁的宏观社会学、社会冲突等。他的一些著作和文章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自从有了哲学

第一章 荣耀归于希腊

水是最好的:泰勒斯(Thales)/3 哲学始祖

古希腊的知识经济 泰勒斯的本原论 万物有灵

泰勒斯答客问

万物都是数: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9 爱智慧

毕达哥拉斯的数理哲学 和谐观念

灵魂转世

勾股定理与哲学的崩塌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16 哲学家的蔑视

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法 逻各斯

克拉底鲁的诡辩 晦涩的《论自然》

没有弟子的传承

原子与虚空: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23 阿布德拉的“白痴” 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哲学

什么是原子

自然哲学的终结 哲学斗争的开端 永远的“牛虻”:苏格拉底(socrates)/29 最丑的哲学家 精神助产术 街头的辩论

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苏格拉底论爱情与婚姻 至圣先师的殉难

洞穴中的理念:柏拉图(Plato)/36 苏格拉底的学生 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的理念论 洞穴之喻

《理想国》 不朽的柏拉图

三段论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43 读书的亚里士多德 逍遥的帝师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工具论》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千年后的复兴

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伊壁鸠鲁(Epicurus)/50 花园学派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快乐哲学

简朴的快乐生活 关于死亡

卢克莱修和《物性论》

犬儒哲学返归自然:第欧根尼(Diogenses)/57 住在桶里的世界公民 第欧根尼的犬儒主义哲学 “重铸货币” 亚历山大来访

犬儒主义的末路

飞毛腿败给乌龟:芝诺(Zenon)/63 圆柱大厅中的从容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 斯多葛学派在罗马 存在哲学的辩护 芝诺悖论 破解芝诺悖论

第三章 务实的英国哲学

知识就是力量: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15 批判形式主义

不称职的“哲人王” 好奇心害死哲学家 培根的实用主义哲学 《新工具》,1620年 培根一莎士比亚? 追随培根的人们

终结永无止境的争斗:托马斯·霍布斯(Thaomas Hobbes)/123 流亡中的哲学家

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利维坦》,1651年 知觉与语词

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呢? 霍布斯身后事

心灵是一块白板:约翰·洛克(John Locke)/130 革命与流浪

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 《人类理解力论》,1689年

洛克与莱布尼茨 洛克论教育

英国哲学的传统

明天太阳从何方升起? 大卫·休谟(David Hume)/137 休谟的哲学梦

休谟问题与归纳法 休谟的不可知论 《人性论》,1739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决不减肥! 追求最大的幸福: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44 功利原理的第一次萌芽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

《道德和立法原则导论》,1789年 监狱、企业与学校 自体圣像艺术

方盒不是圆的:艾尔弗雷德·怀特海(Alfred Whitelaead)/150 出身于数学 爱因斯坦的知音 从科学转向思辨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过程与实在》,1929年 怀特海论教育 灵感来自东方

逻辑原子: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ell)/157 哲学贵族 老师与学生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 《数学原理》,1910年 两个悖论 中国讲学 和平运动

世界就是所发生的—切: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ngenestin)/164 永恒的哲学思考 哲学家的拨火棍 维特根斯坦的两种哲学 《逻辑哲学论》,1919年 《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与罗素 最有创意的哲学家

第四章 思辨的德国

预定的和谐:哥特弗里德·冯·莱布尼茨(Gotffriendvon Leibniz)/173 追求统一与和谐

莱布尼茨的中国情结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莱布尼茨的驴

《人类理解力新论》

微积分:莱布尼茨与牛顿

莱布尼茨的身后事

世界有没有开端: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81 简单生活

哥尼斯堡的报时者 康德的批判哲学 “三大批判”

康德的“二律背反”

哥白尼式的革命

形而上学的巅峰:格奥尔格·黑格尔(Georg Hegel)/188 哲学的国王

黑格尔的逻辑学 否定性辩证法

《精神现象学》,1806年 黑格尔的哲学史 形而上学的终结

黑格尔主义的“复兴”

世界是我的表象:阿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95 告诉我,我是谁? 与世界很难和谐相处 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年 与黑格尔的争斗 人生就是痛苦 苦难的解脱

上帝的谋杀者: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Irich Nietzsehe)/202 酒神的诞生 尼采已死

尼采的强力意志论 超人哲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91年 悲伤的爱情之旅

被误解与被超越的

人是自然直接的产物: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lz FetJerbach)/209 失望与批判

与黑格尔的决裂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 费尔巴哈论幸福

启蒙马克思主义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卡尔·马克思(Karl Marx)/215 一生为了改变世界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资本论》,1867年~1894年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唯物辩证法在中国

现象的还原:爱德蒙·胡塞尔(Edmland Huerl)/222 瞌睡虫的职业选择 超越心理学主义 胡塞尔的现象学 《逻辑研究》,1900年 现象学还原 桃李遍天下

第五章 法兰西的浪漫与革命

我思故我在: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231 我的床就是我的城堡 改变世界的三个梦 致命的仰慕

笛卡尔的怀疑论哲学 《方法谈》,1637年

万物皆法:查理·德·孟德斯鸠(Charles de Montesquieu)/239 别人规划的道路

孟德斯鸠的自然神论 《波斯人信札》,1721年

卖官鬻爵,游历四方 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似是而非的地理决定论

启蒙愚昧的世界:伏尔泰(Voltaire)/246 讽刺诗的文字狱

伏尔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哲学通信》,1734年 启蒙运动的旗帜 卡拉的恩人 先贤辞世

挣脱枷锁: 让一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eau)/253 性情中人的浪漫生活 贵妇与朋友

卢梭的感觉主义经验论 《社会契约论》,1762年

卢梭论教育 浪漫主义先驱

最伟大的主编:丹尼斯·狄德罗(Denis Diderot)/260 喊叫着的狄德罗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哲学 《百科全书》,1772年 一场投机生意

达朗贝尔与百科全书派 狄德罗效应

爱、进步与秩序: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267 一生的情与爱

与圣西门的“七年之痒”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哲学教程》,1830年 社会学之父 失败的教主

永恒流动的生命: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274 讲座明星柏格森 诺贝尔奖的致敬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 生命之流

《创造性进化》,1907年 理性主义者的反击

哲学之流的绵延

存在即自由: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tre)/281 金子般的脑袋 萨特与波伏娃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与虚无》,1943年

行动者

拒绝诺贝尔奖

拆穿知识的面纱: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288 体验生命的极限 恶之花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规训与惩罚》,1975年 用非常规的方式思考

第六章 夜空中繁星闪烁

神学界之王: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297 百折不挠的信仰

天使博士

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神学大全》,1273年 证明上帝之存在

经院哲学发展史

大自然不可侵犯:本尼迪克特·德·斯宾诺莎(BeBdiade Spinoza)/3O3 从信徒到异端 磨镜片的人 恩师与爱情

斯宾诺莎的泛神论 《伦理学》,1675年 斯宾诺莎的追随者

存在就是被感知: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310 自信的天才

教长生涯与“百慕大计划” 贝克莱的非物质主义哲学 贝克莱的批判 《人类知识原理》,1710年

有没有那么一块石头? 绝望的一跃:索伦·克尔皑郭尔(Sorer KierkeRaarcl)/317 “那个个人” 两个愿望

克尔恺郭尔的存在哲学 《恐惧和颤栗》,1843年 天才之死

做比说好:约翰·杜威(John Dewey)/323 在陈腐的教育中成长 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论 《经验与自然》,1925年 什么是实用主义? 杜威论教育 杜威的中国行 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330 童年的思考 归纳法批判

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 《研究的逻辑》,1934年 音乐人生

卓越而速朽的思想家

第19篇:冷热分析法

投资环境冷热比较分析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述环境有劣的一种评价方法,既把各个因素和资料加以分析,得出“冷”、“热”差别的评价。投资环境冷热比较法把一国投资环境的好、坏归结为七大因素:

1.政治稳定性

政府由阶层代表所组成,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深得人心,而且该政府能够鼓励和促进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适宜企业长期经营的环境。一国的政治稳定性高时,这一因素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管理制度(关税,主要进出口制度)

2.市场机会

拥有广大的顾客,对外国投资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尚未满足的需求,并且具有切实的购买力。当市场机会大时,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人均购买力和市场情况(是否存在竞争对手,市场是否饱和)

3.经济发展和成就

一国经济发展程度,效率和稳定形式是器乐投资环境的另一因素。经济发展快和成就大,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2011年经济发展情况,GDP,投资增长情况等

4.文化一元化和文化差距

一国国内各阶层的人民,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世哲学、人生的观念和目标等,都要受到其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一元化程度高,为“热”因素,反之,为“冷”因素。 特殊文化,文化迥异,社会观念及语言文字等

5.法令阻碍

一国的法令繁杂,并有意或无意地限制和束缚现有企业的经营,影响今后企业的投资环境。若法令阻碍大,为“冷”因素,反之,为“热”因素。

贸易壁垒

6.实质阻碍

一国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往往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阻碍,实质阻碍大时,为“冷”因素,反之,为“热”因素。

地理,天气等自然因素

第20篇:生命周期分析法

2.生命周期分析(LCA)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对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分析,使组织全面了解自己的产品,包括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废弃处置的全部生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

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即:

1、原材料的生产与加工

2、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3、产品的运输销售

4、产品的使用与回用

5、产品的废置与再生。

针对五个阶段的环境因素识别原理,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一种简单做法是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矩阵。矩阵纵栏为产品的各个生命阶段,其横栏是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表格内填写每一阶段的环境因素。具体矩阵形式如表1。

为了对产品实现过程环境因素的充分识别,表1纵栏产品生命阶段中各阶段可根据组织产品实际情况再进一步细化。以达到识别详细,环境因素描述明确、具体。

输入 资源(原材料) 能源(水、电、气、煤、汽等)

下一工序(半成品或产品)

图1。 过程分析法示意图

资源 产品

能源 副产品

水 社会服务

电力 水污染物

煤 大气污染物

土地 固体废物

人力 噪声

其他产品 废热

《假设分析法范文.doc》
假设分析法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