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国新课标卷2范文

2022-08-06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新课标全国Ⅱ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1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2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请从下面所给的

45、

46、

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臵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

3 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皆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府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启垣:《新政论议》(1895年)

(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5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

(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

(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

(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10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

推荐第2篇:全国新课标卷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作文真题解析与导写

(河南、河北、山西、陕西)

直击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真题解析

“山羊过独木桥”的材料作文稳重求变,不落俗套。相比较2012年“修船工的故事”与2013年“切割师的故事”,今年命题从内容上讲,更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代生活,而且材料更富有思辨色彩。题目着重考察考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造性思维。

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考生可以做多元化的思考,并且要合理运用辩证法。整体思考的聚焦点是“规则”。面对一组选手的“打破规则”,“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裁判员的激烈争论”——多元化思考便顺理成章。考生可以写“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时也可以谈“打破规则”、“团结协作”、“合作双赢”等等。当然,辩证地来看这则材料,也可以立意为:既要遵守规则,又要根据形势智慧地打破规则;合理的规则也要有人性;墨守与变通,突破惯性思维等等;还有一点也可以思考,文中也提到了“习惯”,习惯等同于规则吗?考生当然可做不等同的思考。

考生在思考这则材料的时候要注重思维的深度和精确度。多元化的思考一定不要脱离材料所指向的中心,即在“竞争的背景下”有关“规则”的思考。比如,考生如写“协作”、“共赢”,所举事例应当是具有竞争关系的对象间的协作与共赢,而不是仅仅是广义上的人与人的互助或团队内部的协作。

本年度的作文是以理性思考为主的,考生写议论文的较多,也容易写。当然把握好中心立意,从情感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创作,情真意切,也有高分之作。

1.从“遵守规则”的角度立意。比赛队员的妥协破坏了规则,有可能引发不公平的竞争。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便没有赛场的竞技秩序,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遵守规则是一种美德,违背规则的人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约。

2.从“协作共赢”的角度立意。竞争是残酷的,比赛队员没有让“硝烟弥漫”,而是友好地“相互抱住、转身换位”,从而双双过桥,取得了共赢。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提高。在这个竞争十分残酷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合作共赢更是时代的选择,很多事情的成功在于合作。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是1+1,但它不等于2,而是要大于2。

3.从“创新改良规则”的角度立意。在材料中,队员在传统的项目比赛中展开了创新思维,扭转了既定的习惯性思维,对规则的改良取得了良好的局面。这就提醒我们,要学会变通,不要把习惯当规则,在竞争中巧妙地让步或变通可以打开更好的局面。

立意关键词:规则、惯性思维、合作共赢、创新、变通。 考场高分范文1

突破惯性思维 一考生

席慕容曾说:“生活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在光怪陆离的人间,无人能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在适当之处突破惯性思维,方可乘千里之风而侃大气之辩,游刃有余。

当双方选手改变策略时,双方都能够顺利过桥。原因在于他们突破了惯性思维。可见,有所突破,才能进步。

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是著名画家勃朗宁成功的法宝。 有人评价他:“他出生,他画画,他死去。”在画价大涨之时,人们纷纷出手卖画。他选择潜心创作,不理世事纷扰。当卖画风浪平息时,勃朗宁的画价却大涨,于此同时,他在画技上也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令人瞩目。正是因为勃朗宁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才取得巨大的成就。

“宜家”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家具品牌,也是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典范。 宜家是第一个将家具打包装箱的公司,为方便运送顾客购买的家具,宜家想出将家具拆开装进箱子邮寄给顾客的办法,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今,宜家成功进入33个国家,为全球家具注入活力。

同样,打破惯性思维也是马云打造阿里巴巴帝国的重要法则。 马云要求员工学会“倒立”,他说“倒立”时看世界会产生与常人不同的新想法,马云治理公司的“倒立”法则正是敢于打破惯性思维的表现。创立“淘宝”,打造“天猫商城”,推出“淘宝储蓄”,马云已将打破惯性思维运用得炉火纯青,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打破惯性思维,也是余秋雨终成文学大家的可贵之处。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千年走一回,山高水也长,我是昆仑的山,我是黄河的浪。”不同于世间目不窥园的文人,余秋雨选择在行走中感受文化的力量。《行者无疆》正是他在文化旅途中思想的精华凝结,他突破惯性思维,走出了一片更加开阔辽远的文化大境界。

三毛愿在撒哈拉大漠里穿一袭碎花长裙,打破世人于城市间安居才算幸福的惯性思维;李叔同尽管有“二十年文章惊海内”,依旧遁入佛门,在人们错愕之余,做到了“手无金印权倾天下”;莫言打破惯性思维,不理会“莫言热”,依旧埋头写作,大家之风垂范于世。

突破惯性思维,做人生赢家。 高分权威解读

1.立意准确,思想深刻。作者抓住材料中“习惯”“规则”“新做法”等关键词,把中心定位为“不墨守成规,打破惯性思维”,即顺理成章又有创新意识,可见作者的洞察力和思辨能力。

2.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勃朗宁、宜家、马云、余秋雨等人的事例紧扣“打破惯性思维”的中心进行论证,每个使用的素材都充分挖掘且紧扣中心,摆事实、讲道理的功底很扎实。

3.徐徐道来,注重节奏。细心品味,虽然作者没有采用太多的论证方法,但是很注重节奏的把握,事例在舒缓间逐步推进,至倒数第二段,事例铺排,结尾段回扣中心后戛然而止。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20+表达分19+发展分20=总分59

考场高分范文2

墨守规则,亦为大道

一考生

孔子所言“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乃是阅尽世事千般才达到的境界。

在规则的框架内,亦是自由随心。事实上,墨守规则,亦为人所应遵循的大道。

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倘若所有的选手都作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要如何评定最终的胜负结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

规则不可或缺。17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著《社会契约论》,正是格外强调了这种规则意识:人们依照规则契约将权利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契约,人们便有权更换乃至暴力推翻。规则是世界运行的准则。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规则构成了世界。在自然界,“草木本无意,枯荣自有时”是遵循四时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流亦遵循着物理与化学的变化规则。在人类社会,“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遵循着着社会发展规则;生活中的有形法律、无形道德亦是支撑社会运行的规则。是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格外安然。

而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康德言:“世上有两样东西,越想便越觉得令人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二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空并列,足见规则的永恒价值。

当今社会,不遵守规则之事正在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序。刘志军、文强等诸多贪官污吏,哪个将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将道德悬于头顶?诚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背对规则之灯,那么铺在前面道路上的,必然只有自己造成的阴影,前途只有暗淡。如果这样的人多起来,那么整个社会都将笼罩于暗夜之中了。

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前些日子,“中国式过马路”就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侧面折射出“规则”的尴尬境地。这是人情社会的遗存。在倡导建立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唯有国人皆遵循规则,社会才能安定,良好的公共秩序或竞赛秩序才能更加健全。

自然,规则不能压抑个性。然而,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领域,“公共”二字却应始终盘桓心间。正是规则,保护了公共利益,也使得个人从中受益。

大道至简。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善道。

高分权威解读

1.文笔优美,博学广识。作者的言辞文雅又逻辑严密,畅快的说理动人心弦。文中多处的引用,准确得体又深刻贴切,充分展示了考生的文化积淀。

2.论证严密,环环相扣。作者对于“遵守规则”大道的论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先由孔子名言引出“墨守规则,亦为大道”的中心论点,进而从自然和社会对于规则的遵守进行论述,接着正反论证,从反面进一步印证强化了规则的重要性。

3.关注社会,理中含情。作者关注社会、富有使命感,在抒发情感的时候携带着自己的正义之情,使得理性的光芒更加耐人回味。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20+表达分20+发展分20=总分60

考场高分范文3

赢 一考生

苏觉看到李明的第一眼,就无理由地敌视他,他相信李明对他也是如此。 作为此次面试的两名“幸存者”,他们也理应相互“敌视”,因为这个公司这次只招一名员工。

苏觉自小刻苦求学,在学习上也颇有悟性,一直以来就颇有一种优越感。但在大学毕业后的几个月里,他不断被各个设计公司拒绝,几近崩溃的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救命草,他必须胜过李明。而李明出身丹青世家,艺术功底深厚。

最后的对决已经到来,这次设计的主题是爱。爱?苏觉不屑地想:我是个孤儿,何谈爱?不过,他可以靠自己的专业技巧,用颜色渲染出温暖与爱意。想到这里,他抬头看了李明一眼,哼,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苏觉转身走进工作室,一天时间,还真有点儿紧迫呢。

苏觉画完画后已是黄昏时分,他摸摸咕咕叫的肚子,准备先去吃饭。拿起画架上的布,盖住满眼温暖的橙色后,他走出了工作室。出门后,他忍不住往旁边的工作室看了一眼,发现李明还坐在画架前,却是停了笔的,画也用一块布盖着,且一脸的悠闲自得。大概感觉到了苏觉的视线,李明扭头对苏觉笑了笑,又转了回去。苏觉定定地望着李明背影,突然想起接待他们的设计总监说的话:听过“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吗?你们现在就站在独木桥两边,狭路相逢,胜者可只有一个。

苏觉吃晚饭回来,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了。他着魔般地走进了李明那间工作室。李明不在这里,他先是惊慌地望了望四周,然后便做贼似的向李明那幅画走去。那黑色的布有一种魔力,引诱着他。他慢慢地揭开一角,慢慢地将那块黑布往下拉,那幅画也慢慢地现出了真身。他望着那幅画,眉头越蹙越紧。良久,他的手神经质地抽搐了一下,忍不住拿起画笔在上面添了几笔。然后迅速逃走,连门都忘了关,更忘了再看一眼自己的画。

第二天公布结果的时候,苏觉惊讶地跳了起来——他和李明都被录取了。李明也是一脸惊讶。设计总监领着他们进入了其中一间工作室。看到并排而立的两幅画时,他俩都沉默了。

苏觉画的透着大小人影的窗台上站着一只正在伸懒腰的猫,更像家了;李明画的老虎的鼻子上落着一只蝴蝶,温馨之外,别有一番意境。

原来,李明知道苏觉应聘屡屡失败后,决定放弃竞争,因而画了一只与爱这一主题相距甚远的老虎。苏觉出去后,他掀开苏觉的画,发现画的色调虽然温馨,但不够有穿透力,就在苏觉的画上加里一只伸懒腰的猫。苏觉回来后,看了李明的画,知道李明无意与自己竞争,羞愧万分,灵感一现,便在李明画的画上,添了一只亲吻老虎鼻子的蝴蝶。

高分权威解读

1.立意准确,优美含蓄。本文“双赢”的立意显然是准确的,而作者又巧妙地通过小说的方式表达出来,在理性极强的命题背景下实属难能可贵。作者又通过优美文笔含蓄地表达出中心,实属佳作。(题目当然是直露的,并不算好,但在考场上也属无奈之举)

2.人物鲜明,活灵活现。苏觉和李明两个人物性格鲜明——尤其是着墨多的苏觉——通过外在动作和微妙的心理被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样丰满的人物刻画,无疑对于中心的表达和主题的提升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3.情节紧凑,卒章显志。作者在设计情节上也很有讲究,开篇便设计悬念,舒缓有致地推进情节的发展,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局既耐人回味,又彰显着小小说的魅力。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20+表达分19+发展分20=总分59

推荐第3篇: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

本文认为2015年使用全国新课标乙卷后,学生在高考作文写作过程中出现了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多数考生在审题时未能读出作文要求隐含的“比较”;二是大部分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比较”。据此,本文分析了全国新课标乙卷的作文要求;以考场作文为例对行文中的“比较”予以阐释。

2015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首次使用全国新课标乙卷。从考场作文的写作情况看,考生对此变化显然有些不适应。笔者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两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一是多数考生对作文要求的审读不够细致,尤其是对作文要求中的“更”字把握得不够准确、深入,未能审出其隐含的“比较”;二是大部分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比较”。针对前述问题,笔者结合阅卷所见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作文要求内隐的“比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是命题的本原要求,是审题立意的重点,因为这里集中体现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命题意图的重心聚焦于“更”字,“更”字是作文要求的灵魂,“更”字的含义规限了行文必须有“比较”。“这三人中”既承接导引材料,又明确地限定了比较对象。“谁”字,要求在比较后必须做出选择。“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限定了比较的前提、条件,不是随意比较,而是在综合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比较过程要进行适当的论证,使做出的选择有据可依。

二、考场作文中的“比较”举隅

三位候选人之间,除了均有“风采”的一致性之外,还存在着异质性——从事行业、成长经历、精神特质等方面的差异。正是对这些差异的思考、权衡、选择,考生才能比较出三位候选人的高下、优劣。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进行“比较”呢?下面这些案例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一)单比

单比就是在众多选项中,根据拟要选定的选项的特点量身定制比较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淘汰其他选项。单比本质上是自己跟自己比。

《各具风采 谁领风骚》

当代,随着科技事业的进步以及卓越人才的显现,我们越来越难以判断真正风采之人的特质。„„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引领团队跻身学术前沿;老王,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用镜头记录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好。这三个人在各自的领域上可称杰出,各具风采。„„

我认为作为21世纪的新人物,要具备独特的技能,三位候选人都具备这样的特点,这不容置疑。但我觉得要成为新型人才,更应具备创新能力、思辨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所以,在我看来,大李是当代风采人物的不二人选。

评析:

作者先列出全部选项(三位候选人),再提炼出三位候选人的共性——具备独特的技能。然后话锋一转,亮出自己的比较标准——创新能力、思辨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是大李具备的特质。也就是说,这个标准是根据大李量身定制的。这样大李在比较中就顺理成章地占据了优势地位,最后脱颖而出已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二)对比

对比的实质是在两个或几个选项中,进行截然不同的相反的比较。它所产生的论证效应是非常强烈的。本题的关键是要从各自独立、相互平行的三位候选人中建构出对比关系。

《我生,是为了看太阳》

巴尔蒙特曾言,我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看太阳。此言固然与工业社会创价值、求发展的观念相去甚远,然而却提醒我们,发展进步固然重要,可别让雾霾染了心,“美丽乡愁”“大千世界仍需有人‘留住’‘品味’”。

当代风采人物的最终评选,已然不应当是个人的优劣得失,而是通过这风采人物身上的特质,引领一种社会的导向。那么在像大李一样的科技创新人才早已生根,中国中关村“创客”走向世界的情况下;在像老王一样技艺求精、务实努力的新型工人已在各大名企崭露头角之时,看看这名利浮躁之气充斥的社会,我们,需要什么?

自当是需要一颗懂得“品味世界”的心,也就是小刘,这位我心中的风采人物身上,关于美,关于文化,关于精神的打动人心的特质。

评析:

首先,作者设定“通过这风采人物身上的特质,引领一种社会的导向”作为比较的类同点。其次,将三名候选人拆分为两组。先把大李、老王组合为一组,他们的特质是务实的;小刘的特质是务虚的——“关于精神的打动人心的”。由此建构出虚实的对立。这样就撕裂了他们之间相互平行、独立关系的表象,建构出组合、对立关系。尤其是作者揭示出对立关系,体现其透视材料的深度。再用大李、老王作为质疑提问的背景——有了大李、老王的社会,仍充斥浮躁之气;把小刘具有的“美”“文化”“精神”的特质作为解决办法。这样错位的安排,打破他们三人原有的一维共处的时空秩序,在时空错叠中显现出比较的梯度。总之,作者解读材料的深刻性与处理材料的独特视角让我怦然心动。

(三)互比

互比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之间,每一个选项都要与其他选项进行比较。其要点在于选项之间的比较是互逆的。这样就从多角度对选项进行全面解剖,有利于人们对选项进行更深入的优劣权衡,做到更全面的把握,为后续做出正确的筛选奠定必要的基础。就本题而言有大李、老王、小刘三个选项,互比的方法就是先把大李与老王、小刘比较,然后把老王与大李、小刘比较,再把小刘与大李、老王进行比较。应该说,这是有难度的综合性的比较。 《追求意趣 名士风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李、老王、小刘所代表的风采分别是学术、技术、艺术上的风采,而这背后涉及的即是理论、实践与审美三者价值上的评判与判定。

理论是一切技术实践的支持,没有理论而盲目实践,盲从审美都是不可取的。大李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前沿说明理论的产生离不开群体力量,离不开岁月长久的付出。„„

实践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它的存在有其源于相似重复的枯燥性,亦有其在重复中发现新知识的创新性。“大国工匠”老王由职高生变为焊接大师,这表明实践同样需要付出时间与辛苦。„„

审美看似是一个超脱于物外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会为理论基础与技术实践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的。小刘的摄影被称赞“让人品味大千世界”“留住美丽乡愁”。这是精神归宿的寄托,是灵魂休憩的场所。艺术的哲理性、个异性会对学术与技术产生指导与影响作用,因此,它的风采在于化无为有,化虚为实。

评析:

首先,比较对象的深刻性。作者透过作文材料的表象,直击本质,通过对理论、实践与审美的评判来体现对大李、老王、小刘的判定。

其次,比较思维的联系性。作者分别阐述了理论与实践、审美;实践与理论、审美;审美与理论、实践之间的联系,通过互比实现了对理论、实践、审美的深度权衡,使理论、实践、审美的差异性得到全面的展示。

作者深邃的见解,论证的逻辑力量令我感到振聋发聩。

(四)正比

正比就是选项之间优点与优点的的较量,优中选优。正比在具体的行文中具有正面衬托的意味。

《你的路是我们的风景》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我独爱小刘旅行之路上的万千风景。

„„

我敬重大李。他是著名科学家,他笃学深思,矢志创新,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但我心中最具风采的仍然是小刘,喜欢你有踏遍千山万水人难老的豪情,倾慕你捕捉瞬间美景的诗意心境,感动于你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情怀!大李的安邦济世的大情怀令我敬重,他仿佛天上的星辰般耀眼,令万众瞩目,但是小小的我要说,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小刘。

„„

我敬重老王。他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把技术变为艺术,成为国家级的“大国工匠”,敬佩之余,我依然坚定地追寻小刘你的步履。和你一起去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体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阔,甚至“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甚至“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孤寂。„„

评析:

首先,以美衬美。作者在比较过程中先是正面肯定大李、老王的优点,再浓墨重彩地渲染小刘令其心仪之处。在大李、老王的正向衬托之下,小刘就显得“比美更美”了,这样就把作文要求中的“更”字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行文中了,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审题立意能力。

其次,倾向明显。作者在行文中对大李、老王的叙写仅仅局限于导引材料,而对小刘的赞美则不惜笔墨,灵活运用拟物联想等多种表现手法,可谓酣畅淋漓。行文的取舍充分体现了作者偏爱小刘的价值取向。

(五)反比

反比既不是选项的优点与优点之间的比拼,也不是选项的缺点与缺点的相互比对,而是用一个(组)选项的缺点和另一个(组)选项的优点进行比较。反比的关键是找到某选项的缺点或不足,顺势将其排除。再肯定另一选项的优点,进而阐明自己的态度。

《玉不琢不成器》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我认为,这样的人好比黄金,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众人追捧的稀缺之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我认为这样的人好比钻石,一瞬间光彩夺目。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从职高生成长为“大国工匠”。我认为,他更像一块质朴的玉石,未打磨之前是尘埃,打磨之后是无价。

即便可以充当货币的黄金、价值连城的钻石,它们也有降价的时候。唯有那质朴的玉,也许它一时不会引人重视,但经过时光的雕刻、风雨的打磨,它才会越发的耀眼,它比灵魂更坚定,比时光更长久。正如中国有句老话所言:黄金有价玉无价。

评析:

首先,比较对象新奇。由于作者运用了比拟联想,将作文材料中的人的形象带入到物的世界里。因此在比较过程中,不再是人与人的比较,而转化为物与物的比较,开辟出一片陌生的思维空间,跨入行文的新天地,令文章变得质朴明快,兴味盎然。

其次,比较视角独特。作者先抓住了“黄金”和“钻石”的缺点——贬值,再秀出璞玉的优点——“增值”。在一贬一增的反差中增强了比较的张力,收到良好的论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比拟联想的运用对丰富写作内容,深化思想认识,提升说理旨趣,增添行文色采,颇有启发意义。

总之,因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导致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亦在情理之中。但是对其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重视,深入研究,全面应对,进而提高备考效率。

推荐第4篇:全国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

满分作文:无法理解的世界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

17岁时,曾幻想漫游整个世界。于是,就拼命专注于这件事,错过了属于17岁最美好的时光。我听过相同的一个故事:船主重金酬谢油漆工举手之劳修补好自己的破船,幸得此助,才没酿成儿子有去无回的悲剧。这个故事,仿佛无从谈起,能说的却又太多,这就是无法理解的世界。

纵观,与你,与我。船主、油漆工、船主儿子都是我们的剪影和写照。

你无法理解船主船破了,浑然不知;你无法理解油漆工多管闲事,乐在其中;甚至你无法理解听到这个故事时难以表达的心情。因为你,本就是无法理解的世界。

你一定是“船主”,自信满满、不拘小节,以为自己够强大。只可惜当日出海的不是你,你无法理解儿子得知事情的悲伤。

你一定是“油漆工”,不卑不亢、乐善好施。最终只有两种悲剧:得到认同和得不到认同。得到认同,你的单纯便会混浊,开始在意旁人是不是关注你有没有补破船的举动;得不到认同,你开始怀疑自己所作所为是不是值得坚持和肯定。

你也一定是“船主儿子”,浑然不知却又深信至亲。永远不愿想自己的父亲是不是忘记补洞,自己愿不愿意出海。只愿迷信所相信的至亲,仿佛那是高高在上不可逾越的神。 甚至你还是“油漆工妻子”、“船长妻子”,这所有的一切不都是我们吗?

我总是在说“你”字,可这个“你”,也是“我”。你若问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些什么,那得到的,是大而小、小而大的我们。

船主、油漆工、船主儿子都是我,是多元化的我们。所有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给了自己酬谢的奖赏,挡不住出错的后怕,得知父亲竟如此疏忽的悲伤,都是任何个人一生的缩影,我们也是“任何”。

你开始糊涂,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我、本我、超我的较量,混杂在世间百态之中。

我曾说,17岁时幻想漫游整个世界。幻想是“我”、漫游是“我”,世界难道就不是“我”吗?现在的我们,专注于一件事,以此为目标,将自己归类成为性格的“纸片人”,难道世界就只是一次元时空吗?那复杂的、埋藏在你我心中的许多想法与秘密,又是什么?我想,就是开头故事中的几个人物吧。存在于你我心中,无法理解的世界。

推荐第5篇: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佳作点评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佳作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点评】

船主请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涂刷油漆。修船工涂刷完油漆后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把洞给补上了。船主拿了一个大红包感谢,修船工却说这是小事,不过是顺手之劳。考生从这个材料可以多角度思考,但主要的思考方向有二,一是从修船工的角度,可以谈莫以善小而不为。帮助别人往往是举手之劳,顺手之劳。未必要刻意为之。但是消除了安全隐患,保护了驾船出海者的生命安全,功莫大焉。从船主的角度可以写感恩,受到别人的帮助要知道感恩。正如船主所说,要不是修船主及时修补这个隐蔽的船洞,那他的已驾船出海的孩子们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因此应该重谢修船工。但是目前社会上有些人不知感恩,有的甚至以怨报德。这个题目,实际上也暗扣社会上的热点。如前一段时间报上所载是否应该帮助倒在路上的老人、是否应该帮助那些遇到交通事故的伤者等话题。当然,从这个材料也可以涉及到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等问题。修船工的任务是对船进行油漆,但是补洞比油漆更重要,是消除行船的安全隐患。修船工纵然可以不去补洞,也有责任提醒船主及时修补。然而举手之劳,顺手之便,何乐不为。于是修船工主动地修补好了船洞,避免了一场海难。

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材料内容通俗,主旨明确,考生可以各抒己见,写出有见地的好文章。

【优秀作文】

举手之劳也是一种美德

船上的漏洞本不属于漆工约定工作范围,只要把油漆漆好了,任务就算是已经完成,可是漆工却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举手之劳”,却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看完此则故事,令人想到另一则故事,一个大雨瞬间倾泻而下的午后,一位浑身湿淋淋的老妇,步履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看着她那狼狈的姿态和简朴的衣裙,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视而不见。这时走出一位小伙子走进里间,搬出一把椅子。“夫人,不必为难,坐在椅子上休息就是了。”这个年轻人叫菲利,老妇人就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后来菲利来到卡内基公司,以他一贯的诚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的左膀右臂。菲利的举手之劳,成就了他的“扫天下”的伟业。两个

故事虽说不同,但是结果都不同寻常。

举手之劳无须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须多大的成本,简简单单,一举手,一抬足就可以做好,却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意料不到的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坐公交不少人给急需的人员让座;看到老人跌倒顺手把其扶起来;公共场所顺手关灯,关闭水龙头等并不少见,举手之劳有的是一种传统习惯,有的则是要细心的观察,举手之劳看似简单,但却反映出一种内心的美德。

与惊天动地的奇迹相比,举手之劳微不足道,但由小见大,与微之外见精神,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个人要成功,不仅要干大事,还要从小事做起,不仅要做好份内的事,而且还得做好份外的事,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注意细节的人,才能全心投入,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习惯举手之劳之人,才是胸怀宽大,能替他人所想,把他人放在心上的人,社会需要温暖,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都来点举手之劳,社会发展将更美好。

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其意不仅是金钱,而是一种报恩,菲利的举手之劳,成就了其“扫天下”的伟业。诚然,大凡举手之劳者都不图回报,但是让人铭刻在心,此种回报是意想不到,比起金钱更珍贵。举手之劳人人可做,但愿社会有更多的此类漆工,同时也希望得到帮助者能象船主那样,知书达理,给予爱心者以奖励,共同营造“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良好氛围。

【点评】这篇文章立意非常明确,举手之劳是一种美德,从漆工举手之劳从而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角度来写,确确实实是一种美德,又用联系论证的方式,写到卡内基的母亲因为举手之劳而造就了一代伟人,又用道理论证的手法,说明举手之劳有时虽微不足道,但却由小见大,从中见精神,道理论证充分,但是缺少了事例和说服力,使得内容不够丰厚,有点单薄,在最后点到举手之劳人人可做,也是个很好的点题。

民族的脊梁

我们读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再次感受到了伟大来自平凡。

一位漆工做了一件好事:在一次为人漆船的过程中,不声不响地将船上漏洞补好了。而这一平凡的举动,最终却救了几个年轻人的生命。

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当“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震撼杭城、感动中国的时候,他的姐姐说了这样一段话:吴斌一生很平凡,他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让人们记住了他。

船主与漆工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

首先,莫以善小而不为。漆工是在做生意。从一般意义上讲,船主委托漆船,我保质保量,按时漆好,就完成了任务。船上的漏洞是在漆船的过程中发现的,并不在交易合约内。漆工悄悄把它补好,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次,责任比金钱更重要。漆工进行的是有偿服务。发现漏洞,补没问题,提出加钱也顺理成章。但漆工想到的不是金钱,而是社会责任。修复船的隐患同样是他的职责。

漆工的行为让我们肃然起敬。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孩子们平安归来,心头阴霾烟消云散。送一大笔钱表达感激之情是船主最原始也是最真诚的方法。漆工却用两句平淡的话婉言谢绝:“工钱已经给过了”,船的漏洞“那是顺便补的。”

两句平淡的话,揭示了漆工在平时的工作中,一贯低调助人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不计报酬,视信誉、责任为生命,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船主与漆工的故事,也深刻批判了金钱至上主义。救人生命,拒收一大笔钱,可见漆工的义利观符合当今时代精神,对金钱拜物教是有力鞭挞。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船主与漆工的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社会真正富有的人,不是富可敌国的富豪,不是沟壑难填的贪官,不是只会数钱的富二代,而是漆工。正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漆工”,成就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做事与做人

一般说来,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当然,做坏事的人也常常自认为是好人,可做好事的人却很少标榜自己是好人。好人和坏人,脑门上没贴标签,辨别他们的标准,只是看他们做事。

船主让漆工做事,漆工做好了自己份内的事,顺便补漏,也做好了不属于自己份内的事。在漆工眼里,这就是举手之劳,可就是这举手之劳,救了一船人的性命。于是,船主酬谢漆工,漆工好人有好报,船主也是好人好报应。

前不久,浙江出了一位平民英雄,司机吴斌,在驾车途中,突遭铁块撞击,在生命的最后一分多钟,他凭着平日里养成的职业习惯,也凭着一个好人的基本素质,让一车人脱离了危险。吴斌感动了杭州,也感动了中国。

还在前不久,海南省博物馆举办雷锋原创图片展,展出了一个活生生的雷锋。雷锋一辈子没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他一辈子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就是这每一件事,铸就了平凡中的伟大,雷锋精神感动了中国几代人,雷锋也成为好人的代名词。

可惜,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这点应该做的事,在一些人眼里却成了难事。菜农种菜分两块地,一块自己吃,一块往外卖;厨师不吃自己炒的菜,奶农不喝自己卖的奶,药商不吃自己产的药,屠夫不吃自己杀的猪,医生想的不是看病而是挣钱,教授算的不是育人而是收入。我们常常对社会上的见利忘义义愤填膺,却不知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受害者与害人者,很多时候还不能截然分开。

漆工补漏,就在一念之间,可漆工能在关键时刻做出补漏之举,又是他平日里敬业所致;他如果连漆工都不想做,又怎能去补漏?漆工或许没想到自己补漏就是救人,正如吴斌没想到自己的减速刹车是在救命,可漆工救人了,吴斌也成了英雄。人是要做事的,每个人做好自己份内的每一件事,也就是认认真真做一个好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份内的事都不认真做,也很难说自己是一个好人。做事与做人,其实一回事。

【点评】

从开头来看,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好人与坏人,这种说法有点标签式的内容,在高考作文中不太提倡。文章中用到了比喻论证,说分内的事自己要好好去做,也写到了反面的事例及正面事例吴斌,基本结构完整,立意清晰明确。此文属于二类卷,即基本观点和框架明确,但是内容不够充实,个别语言运用不当。

随手的爱

总有人觉得随手的力量很小,随手做的事不会有多大的结果,随手的事不屑一顾!而我看到了随手一样是爱,随手一样是一种人性的光辉,随手一样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一句宝贵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世界里,我们都是其中一份子,我们都会无时不刻地需要得到帮助,也无时不刻地需要帮助别人。有时候我们只要付出哪怕一点点,甚至是不经意间的付出,都能帮到别人,甚至可以救到别人。

如果你还不以为然,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而漆工却随手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后来船主给漆工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细微的不经意的随手的力量,随手的爱!如果当时漆工只做他的本份,可能船主的孩子后果无法预料,但却恰恰是他的随手善举,拯救了几个宝贵的生命。故事虽然是故事,但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世界真的需要爱,哪怕是随手的爱。

现在是微博时代。在微博上,我们能够真真实实地集中地看到和感受到随手的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但不同的孩子的命运却各不相同。为了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上出现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我们不要刻意,只需要在路上碰到有乞讨儿童,马上随手拍下来上传到微博,让更多人了解和帮忙寻找小孩的父母或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踪的父母能借此信息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为了让农村贫困的孩子能够读上书,微博上又出现了随手送书下乡的公益活动。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闲置图书捐出来,农村贫困的孩子们就能吸收到更多更好的知识的营养„„

为了帮助海大患白血病女学生韦锦连,我们在微博上发起了捐献爱心善款的活动。而此微博一经发出,经过短短19个小时的爱心接力,目前已经有超过33名网友参加了对韦锦连同学的资助,金额超过了5000元。我们所做的只是随手一发微博,却能让更多有爱心的人了解到韦锦连的事,能让更多人来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到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

所以,我们有时候不需要付出太多,只需随手之劳,一样能帮助到别人,一样能换来人间的美好。一种随手的爱,一种随手的力量,一样可以让我们的人性绽放着美丽的光辉,一样能纯洁我们的心灵,一样能让我们快乐!

随手而为,手有余香。让爱改变生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人说,谈善容易行善难,我不赞同。善是生活中的一种美好形态,不分大小,也不分时间与空间,更不分对象,我们随手就可以为之。善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容易忽视,我们要学会时刻在生活中行善。俗话说“善有善报”,有善就会有回报,但我们行善不是为了刻意追求回报,而是为了人生中的那一份豁达,那一份快乐。

勿以善小而不为,事无巨细,再小它也是个事儿,凡存在就有理由,就如一颗小滴水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我们身边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可以成就一个又一个的善举,而这些小小的善举,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快乐了自己。小事虽很平凡,但小事上体现出来的善心却是伟大的,像网络上的微博传递爱心,只需点击鼠标,尽微薄之力就可以传达出一份爱心,就有可能帮到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样我们就会感到喜悦,这是一种内心的升华。这就有如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这样。

生活中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事,因为人们总是喜欢索取。如果只想着收获,那便会失去很多快乐,无论在任何事情上,我们应该多一点无畏的付出,要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无论回报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就像船主与油漆工的故事,油漆工无意之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却拯救了一个宝贵的生命,最后,他不仅得到了助人的快乐,还意外地收获了钱财,有形与无形的回报都随之而来,这些都不是刻意为之的。

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开灯这件小事,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纯洁的心灵,小小的善举,举手之劳,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却能换来很多美好。学会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美好的生活是在大家的点点滴滴中创造的,是会在持之以恒中得到延伸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世界充满爱时,那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得到幸福的分享。

【点评】开头点题十分恰当,我们容易忽视善良,行善不要刻意求回报。该材料完全可以从漆工的善良和良心来分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材料说的是漆工本能、顺手去做了,说的是一种职业道德的彰显,敬业精神的本能,人性本善,而赠人玫瑰是有意识的助人行为,实际上当你意识到这个关系到一条生命的时候,你肯定会去做,其实昭显的是社会上有一些人,明知而不行善,这是有悖于道德底线的,实际上他是怕惹火烧身,明哲保身,而忘记做人本分。这篇文章就会引起一些争论,当然这也是行善的一个方面,赠人玫瑰是主动行善,而漆工是本能行善。有点不一样。

破除潜规则,回归社会常识

有这么一则故事引发的争议,也许是对当前社会最好的隐喻。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不久,船主以漆工补漏救了船工生命为由,又要送漆工一笔钱。漆工以举手之劳而婉拒。

船主该不该送漆工钱引发的争议,这实际上是两个思维体系、话语体系的碰撞。如果是在当下流行的“潜规则”话语体系里,漆工只要将船油漆得光鲜亮丽,就算是完成了本分任务,完全无义务再给船只补漏。补漏,算是给船主额外的帮忙,当然需要船主的“意思意思”,否则船主就是有“不懂事”的嫌疑了,不给些金钱润滑,你能保证下次出海能安全吗?

而在一个尊崇常识、悲悯人性的社会中,船工看到船有漏洞,会下意识的自觉去补上。我们都知道,出海行船半条命,要冒极大的危险的。因此,堵住漏洞、避免船毁人亡,是一个正常人、一个正常社会应普遍遵循的普世价值,没有必要因举手之劳堵住漏洞而接受船主额外的馈赠。相反,如果接受了这一大笔钱,反而是对生命尊重的亵渎。

自从吴思先生本世纪初所著的《潜规则》一书问世后,可谓揭开了一个隐秘江湖世界的丛林法则。在当下,制约人们行为的不是遵循普世价值的明规则,而是要时刻记住的“潜规则”。在演艺圈,年轻的女演员想要早日成名,往往要付出其“演技”以外的代价;在足球圈,普通球员要想成大牌球星,要付出训练之外的代价;在官场,普通小职员要想不断进步,就要遵循工作之外的规则,要向上级积极供奉“陋规”和“常例”。在这种风气熏染下,一些正常的行为,反而被认作不正常。一些本认为应该是常识的事情,就被过分的诠释与注水。如同2008年曝出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109家奶制品企业集体宣布要确保质量与诚信。最基本的要求,却变成了最高的准则。这就如同网上一些正常扶危济贫,就动辄被网民誉为“最美„„”一样可笑,同样也是缺乏常识的体现,充其量是一种“庸众的胜利”。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恢复常识。对一个民族也一样,我们赢得尊重的方式,不在于生产了多少物质,而在于是否遵循着某种准则,显然,其中就包含了朴素的常识。

【点评】该文题目说到“潜规则”,这是以船长以漆工补救生命为由送漆工一笔钱由此来隐喻社会可能会有潜规则,这对于高考来说,这个角度有悖于学生思维和生活,所以这样的文章是网友在读完材料自己的个性化解读,而非主流解读。立意上不太符合。

善意之心,温暖生活

善意之心,引导着善意之举。

漆工顺手补好海船的漏洞,贪图的并不是回报,漆工“顺手”之劳,是对船主、对生活充满善意的体现。

当张丽莉舍身扑开学生之时,她心里想的并非个人得失,“舍身救学生”之举,只不过是她对学生、对职业善意的反应。吴斌拚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停稳大车,也许并不知道他的举动已经超越了生命的定义。在临终的几句话,浓浓的洋溢着他对乘客、对生命的善意。„„

善意之心,在举手投足间温暖着生活;善意之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汶川大地震中,面对巨大的浩劫,不正是一丝一丝浓浓的善意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形成战胜灾难的滔天暖流吗?“义丐”徐超,一个流浪的乞丐,蹒跚着把一把零钱捐出来时,周围的人震撼了,哭了。徐超的105元,是他的全部家当,从情感上来说,并不比加多宝的1个亿逊色!

怀着善意之心的举动才是真正的“善意之举”,如果只想做着“善意之举”的样子而没有善意之心,这样的举动不算善举,反而像作恶。比如在村民门口放生大量蛇的事件,只会害了放蛇的生,威胁了村民的安全,扰乱村民的生活而已。

善意之举,其实和功名利禄毫无关系。

漆工并不知道他的顺手之举能救船主的孩子,张丽莉在扑向孩子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救下孩子,吴斌在救下一车乘客之时可能并不知道已无法再生活相去,徐超在捐出全部家当时可能并没考虑到自己的生存,是他们的善良,是他们浓浓的善意指引着他们在行动。

如果制药厂能怀着善意,那毒胶囊可以杜绝了;如果牛奶厂能怀着善意,三聚氰胺就不会再有;如果医生患者都怀着善意,这么多医院纠纷,医闹可以大大

8 减少;如果拆迁能多点善意,因拆迁上访、自焚等极端事件想必又另外的解决办法。„„

其实善意,并不需要我们的举动有多惊天动地,并不需要我们如英雄一般时刻献出生命。因为善意并无分量之分,如漆工一般,也许多一个微笑,多一个举手之劳,世界就为之改变了。

【点评】该文立意明确。文章写得铿锵有力。用这些假设的排比句把社会上的反面现象批驳出来更有震撼力,真正好的议论文需要有情感,这篇文章非常有情感,看了能感召读者,语句运用十分流畅,事例运用也十分恰当,是篇很好的文章。

向社会的“补漏者”致敬!

看完这则小故事,我们不妨来个假设:如果油漆工没有把船上那个漏洞给补上,造成船主孩子舟覆人亡的后果,船主能追究油漆工的责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油漆工的本职工作就是涂漆,按他与船主之间的契约,他只要负责把船上的漆涂好就行了,补洞是他职责之外的事,由此漏洞所造成的一切后果都与油漆工无关。

这无疑是个冷冰冰的答案,之所以冷冰冰,是因为它只强调了契约精神和法律责任,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担当和人性善良的守护。

是的,现在是法治社会,我们必须遵守法律,必须要有契约精神,但法律和契约,从来都只是最低层面的道德,可以想见,如果一个社会仅仅靠条条框框的法律和契约来维持运转,那无疑是个令人恐怖没有半点温情的社会,也是个没有半点希望的社会!

还好,这则故事有个令人欣慰的结尾:因为油漆工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顺手也把船上那个漏洞给补了,保证了船主孩子们出海之后能安全归来。

也许,他补的不是那么太专业,也许,他仅仅是因为“看不顺眼”,但关键的是,他“出手”了——正是他这一看似随意的“举手之劳”,挽救了几条鲜活的生命!

这不禁让人想起不久前的“小悦悦”事件,那么多人从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身旁经过,却没有一个人做出一个小小的“举手之劳”,到最后还是一位农村阿婆伸出她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那些匆匆而过的人,他们忙于各自的生计,法律也难以追究他们的“见死不救”,但他们难以逃脱公众的谴责;阿婆“出手”了,

9 她没能挽救小悦悦的生命,但挽救了一个社会最后的良心和普世价值,她也替我们所有人,守住人性最基本的善良!

这位阿婆也就像那位油漆工一样,顺手把一个漏洞给补上了,她补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漏洞„„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各有各的分工和角色,我们必须恪尽职守各尽其责,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角色,那就是社会公民,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而且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都提倡厚德载物和谐共处,强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也应同样欣慰地看到,在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普世价值的“润物细无声”下,涌现出一批在本职岗位尽职尽责并发扬出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等,他们无疑是值得赞美的,但我们同样也要向这样一群“沉默的大多数”致敬:他们,以每一次不经意的善良人性的流露,以每一次看似随意而额外的“举手之劳”,解人于困厄之际救人于危难之时,他们如点点星光,照亮并温暖着这个急速转型的社会。

他们,正是给我们这个社会补漏的“油漆工”!

细节决定成败

每个人,做每件事,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细节的问题,细节处理得好,往往可能事半功倍,反之,不但事情难圆满,而且还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后果很严重。

船主与漆工的故事,显然就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试想,如果不是漆工平时很有责任心,重视每个细节上的问题,船主们的孩子驾船出海,还能如此轻易地平安归来吗?又或者是,倘若船主重视细节的问题,及时交代漆工把船上的漏洞给补了,还用得着担心孩子们的出海安全吗?

有一次,美国唱片业协会CEO希拉里,罗森亲眼目睹了乔布斯与工程师讨论用户界面设计的情形。当时,乔布斯和工程师坐在电脑前,为了一个设计上的问题争执不下。罗森发现,乔布斯与工程师所关注的,不过是在幕上一块大约只有一张便条大小的区域里,如何排放3个单词的问题,乔布斯如此关注细节让罗森惊叹不已,而他天才、奇迹般的成功,对细节的高度关注不啻是关键的一大秘诀。

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单位及至国家,细节的重要性几乎无处、无时不显现在我们面前。有的家庭因为平时没有能够处理好一些细节上的问题,结果矛盾、积怨日益加深,最终甚至分道扬镳;有的工程、项目,因为不注重细节上的严谨,留下安全隐患,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去年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揪紧了国人的心,几十个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教训中,同样有个细节的问题。相关部门公布的动车事故报告中指出,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大重要诱因。假如铁道部不是像那个船主那么“

粗心”,假如具体施工建设者能够像那位漆工一样,发现某些细节上的问题,能够主动、及时、“顺便”把漏洞补上,难道不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吗?!

船主与漆工的故事,动车事故血的教训,以及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实都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也无论是在日常管理或者履行职责过程中,都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做粗心、不拘小节的糊涂船主,要做重视细节、负责任的漆工。

【点评】该材料说细节也是完全正确的,是漆工注意到细节,换得船长孩子的一条命。开头就摆明观点,然后从材料入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连用2个反问句,说明细节确实决定成败,船主如果注意细节的话,就可以防患未然,漆工注意细节,就拯救生命,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使得开头引得读者注意,开篇10分有力,接着又用美国唱片的事例,说明乔布斯关注细节的正面事例,由此过度到不注意细节的危害性,最后警示大家应该注意细节,结构十分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什么是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外乎有如下观点,财富就是金钱,财富就是知识,财富就是阅历„„„严格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问题,但笔者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也是宝贵的财富。

比如这个船主和漆工的故事,船主交代给漆工的任务是刷漆,所以漆工只要能认真完成刷漆任务即可,但职业道德告诉这个漆工,这个洞可能会让这艘船沉没,所以道德的力量让他但这个漆工却在刷完漆之后补上这个漏洞。而正是这个不经意举动使漆工不仅赢得了船主大量的额外奖励,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灿烂的星空就是我们的理想,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要具备崇高的道德。

西汉名相张良在椎击亲王未遂几近穷途末路之时,不厌其烦为一老人穿鞋,而正是陷入绝境的张良依然保持的这份恭敬,让他最终获得绝世才学,成为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代名相。而在张良的成功其实就是道德力量的再现。而当今社会,因何18路人会面对受伤的2岁小依依而见死不救生,因何号

11 称世界一流的动车故障频出,因何会有那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贪官落马,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缺失。因为道德缺失,所以缺少了同情心,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因为道德缺失,所以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所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

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全车乘客,而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

吴斌走了,但省委书记为他留下了眼泪,数万群众自愿去为护送他的灵车,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中国最美的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吴玉兰老师受伤了,但她面对凶残劫匪依然想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高尚的道德去支撑,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的未来中国需要高尚的道德,让我们一起呼唤,期待高尚的道德能占据每一个的心灵,高尚的道德能够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

【点评】从职业道德角度来立意,是正确的立意,而且它的事例很典型,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个事例,比如说吴斌的事例,还有反面的事例,18路人对小伊伊见死不救的事例,这些正反事例的运用都非常好,同时能从材料入手,想到职业道德,想到高尚道德是最大的财富这样一个论点,用正反论证方法,非常充分,古今中外的事例都有了,等于事实和道理都很完备,是篇好文章。

推荐第6篇: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全国新课标卷)

2012年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全国新课标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脱。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9.18.

答案是B。 1.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In a bookstore.B.In a claroom.

C.In a library.2.At what time will the film begin? A.7:20

B.7:1

5 C .7:00 3.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Their friend Jane.

B.A weekend trip.

C.A radio programme.4.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A.Catch a train.

B.See the man off.

C.Go shopping.5.Why did the woman apologize? A.She made a late delivery.B.She went to the wrong place.C.She couldn’t take the cake back.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做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

6、7题。6.Whose CD is broken? A.Kathy’s.

B.Mum’s.C.Jack’s.7.What does the boy promise to do for the girl? A.Buy her a new CD.

B.Do some cleaning.

C.Give her 10 dollar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

8、9题。8.What did the man think of the meal? A.Just so-so.

B.Quite satisfactory.

C.A bit disappointing.9.What was the 15% on the bill paid for? A.The food.

B.The drinks.

C.The service.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mp3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Why is the man at the shop? A.To order a camera for his wife.B.To have a camera repaired.

C.To get a camera changed.11.What colour does the man want? A.Pink.

B.Black.

C.Orange.12.What will the man do afterwards? A.Make a phone call.

B.Wait until further notice.

C.Come again the next da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What would Joe probably do during the Thanksgiving holiday? A.Go to a play.

B.Stay at home.

C.Visit Kingston 14.What is Ariel going to do in Toronto? A.Attend a party.

B.Meet her aunt.

C.See a car show.15.Why is Ariel in a hurry to leave? A.To call up Betty.

B.To buy some DVDs.

C.To pick up Daniel.16.What might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Clamates.

B.Fellow workers.

C.Guide and tourist.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Where does Thomas Manning work? A.In the Guinne Company.

B.At a radio station.

C.In a museum.18.Where did the idea of a book of records come from? A.A bird-shooting trip.

B.A visit to Europe.

C.A television talk show.19.When did Sir Hugh’s first book of records appear? A.In 1875.

B.In 1950.

C.In 1955.20.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talk about next? A.More records of unusual facts.

B.The founder of the company. C.The oldest person in the world.1-5 CABCA 6-10 CBBCC 11-15 ABBAC 16-20 BAACA

推荐第7篇: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之全国新课标卷Ⅰ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之全国新课标卷Ⅰ

名校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校于1888年,1978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全国、省、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师资力量强,办学成绩卓著。每年都有超过40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2016年高考文理“一本”上线率高达97%。学校高考成绩一直排全省第一,并多次培养出省高考状元。

名师简介

黎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语文骨干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长期在高三毕业班任教,所带班高考语文成绩优秀,曾带出2008年广东省高考语文状元,2011年、2015年广东省语文高考前十名考生。高考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颇有心得,指导学生在各级报刊发表习作近百篇,多次获得各类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且经常在各类报刊发表作文指导类文章。

命题原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先生思乡情切,在台北写下了一首《乡愁》,表达对故乡,对祖国大陆恋恋不舍的情怀。

②从1985年开始,自费留学成出国留学主力。此后30年,留学人数越来越多,留学年龄越来越趋于低龄化。无数青少年学子漂泊在外,乡愁很远,远在家乡,远在记忆的深处。

③中国城镇化30年,随着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迈进,我们身在故乡而失去故乡,我们脚踏故乡土地而时时感受着传统故乡的沦陷,这成为当下一种普遍的感受。

面对这因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乡愁”,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原因 >>

2016年,广东高考加入了全国新课标卷Ⅰ的统一考试,作文备考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考查的题型看,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考查的是漫画作文,2017年考查的是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看,两年都是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2017年的作文题更具有“大视野”,12个“中国关键词”几乎涵盖当今中国的所有要素,从不同角度直观反映了今日中国的方方面面――国家发展战略、高科技成果、民众精神与物质生活、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问题,等等。从写作的要求看,它要求考生具备辩证思维,看待事物有联系发展的眼光等,不止于浅表思考。

对比2015年到2017年三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题目立足社会现实,偏重文化、经济、社会民生的层面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中国的变化,具有层叠的思辨空间,能够多层面、多角度立意作文,让考生有话可说。

本题命制的根本原因在于,让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思考社会变化,感受中华文化的行走脉络。

首先是时代气息。对于每一个人,乡愁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不说从小在课本里出现的层层叠叠的乡愁,就是身边不时出现的选择出国留学的同?W朋友,都能让学生有切身体会和感触。何况这两年涌起的新一波“归国潮”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记住乡愁》热播,总书记一次次提及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其次是体现多元思维。纵观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强调考生要具有思辨能力。本次命题的三则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代乡愁的变化”,审题、立意、构思、行文都要求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虽然表面上看是直指乡愁一个点,但围绕“乡愁”变化,其实可以关注到的不仅仅是人对家乡情怀、对亲情的牵挂,更是对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感悟,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期待憧憬,甚至更有个人奋斗的底气和目标思考。

再次是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文化是2018年高考的一大热点。文化重建是当今文化工作者的共识,时代需要新文化,也需要继承传统文化。通过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宣传、贯彻这方面的精神,是必要的。并且,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可本质上这又是一个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的问题,值得青年一代理性地去思考、探讨。所以,本次命题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并重,以“乡愁”为切入点,让青少年关注的重心从物质、经济逐渐回归到传统文化领域。不忘初心,温情家国,敬重传统,记住乡愁,坚守乡愁中的深厚文化,为中华民族保留文化基因,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思路点拨 >>

本题围绕祖国“乡愁”的变化,提供了三则材料。

材料①:余光中的“乡愁”。诗人在他的《乡愁》中赋予深广的时代内容,蕴涵着结束民族分裂、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殷切期望。将个人悲欢与祖国之爱、民族之恋融为一体,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普遍感情。

材料②:“出国热”带来的乡愁。“独在异乡为异客”,乡愁不会因为你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而有所不同。留学可以让你看到更美的风景,学到更先进、更前沿的知识与技术,但我们行走世界,只为找一条回家的路。因此,现实生活中随便一桩小事也会触及我们对故乡的回忆。在国外,会思念祖国,对应的是国内生活;回国后在外创业,会产生地域性的乡愁,对应的是家乡之人、之事、之景、之食物等。当然,我们可以同时联系“归国潮”来思考。

材料③:“城镇化”带来不可避免的乡愁。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乡村的版图日渐凋敝,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流入城镇,融入了新的生活之中。我们可以联系春运的滚滚洪流,可以思考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井、故乡的老屋在经济浪潮中、在城镇化中的改变甚至消亡,以及它们对外出打工者的情感影响。

而本题的写作要求是“面对这因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乡愁’,你有怎样的思考?”所以,要求考生在写作时紧扣“时代变化”展开对“乡愁”的思考。

三则材料,既有时间流逝带来的“乡愁”变化,更有空间上的远近带来的深浅“乡愁”,同时还有时代刻下的印记。我们可以总体立意,从横向思考“乡愁”的变化轨迹:因政治原因造成的思故国之愁,因追寻理想造成的想亲人之愁,因经济发展过快造成的失故居之愁。从而明确,“乡愁”的深浅远近与社会发展、个人奋斗和选择有密切关系。可以立意为:

1.乡愁,见证成长;

2.何处不乡愁;

3.乡愁、乡情、乡愿。

也可以从纵向梳理“乡愁”变化的过程: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随着国际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联系越来越便捷,乡愁不再沉重,但对亲情的依恋不变,对于理想家园的精神追求不变。可以立意为:

1.恋乡不减,愁不再;

2.从乡愁看中国的发展;

3.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和谐。

当然,写作中也可以在“变化”的基础上,选择侧重其中一则材料的核心来写。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记叙文和小说,只要能够很好体现出“乡愁”的变化就行。当然,如果能够写出个人乡愁背后的家国情怀,文章会更深刻。

优秀例文 >>

守住乡愁

文/詹淳霖

乡愁很浅,乡愁很深。

当一方海峡将故土隔绝,岛上的余光中老人深情吟咏起《乡愁》的诗篇;在全球化背景下,无数青年学子走出国门,奔向大洋彼岸,他们的梦里依然依稀可见祖国之容颜;当城市化浪潮席卷九州,质朴乡情终成心头一点朱砂,我们对乡愁亦有了更多的反思……时代在变,乡愁不免随之在变,但仍有声音在低诉着:守住乡愁。

从前乡愁很重,是因为从此身到彼乡的距离难以逾越。古有宦游人“乡书何?达”的望穿秋水,“长安一片月”的柔情期盼;今亦有被海峡分隔的两岸同胞,日日思念。空间的阻隔没有把乡情消减,反倒令其蓬勃生长,与日俱增。因为乡愁不改,所以人们心中常怀一片温柔之地;因为乡愁不改,所以人们依然保留着以故国故土为符号的思念;因为乡愁不改,人们对精神之根的认同不会改变。

乡愁后来依然深重,是因为人们选择走出故土,去见识世界之广大。改革开放,令中国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之潮,也让莘莘学子走出国门,去异乡学习知识与技术。身上的服饰或许改变,口中的语言也许暂时改变,但是午夜梦回时,他们总能清醒地记得自己的身份。因为乡愁不改,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祖国的殷殷期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乡愁像是隐秘的吸引,呼唤着我们归家。于是前有两弹元勋冲破一切阻拦,以赤子之心建设祖国;今有中国青年毅然归国,把青春挥洒。

工业文明的稳步推进,令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得以改善。因空间距离之遥远而生发的乡愁不再沉甸如昨。然而抽象意义上的分离仍给我们带来别样的乡愁。一方面城市化推进令乡村面貌大为改观,欣欣向荣之景无疑带给游子欣喜。而另一方面,人们感觉到,随着古村落、古迹等的消失,乡愁的载体不复。这当然不意味着乡愁也随之消失。抛下厚重的躯壳,保留传统习俗等文化本质,乡愁仍可世代传承。也唯有乡愁永存,我们在漫漫征途上才不至于失去力量,由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的宏伟进程才不至于只剩下千城一面的冰冷。

乡愁在变,乡愁不改。乡愁会变,会令我们在发展浪潮中感到迷茫;乡愁不改,总是深深根植在我们的民族血脉中。如何挽留住乡愁,如何令乡愁的积极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望得见山,望得见水,山水相交眉眼盈盈处,就是应该被时代守护的乡愁。

点评

本文是一篇文辞优美的议论文。文章开头先概括三则材料,由三则材料展现的“乡愁”变化自然提出中心论点:“时代在变,乡愁不免随之在变,但仍有声音在低诉着:守住乡愁。”中间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证要“守住乡愁”。结尾再次从乡愁必然会变的外壳与不改的内核的角度强化论点,强调“守住乡愁”的时代意义。文章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思想深刻。

相关延伸 >>

1.央视热播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是一部以看得见的古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一镇一神韵,一镇一味道,它展现了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脉和家国情怀。通过传承千百年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找寻、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以“急公好义”为传统的福建嵩口镇、以“燕赵古风,实事求是”为传统的河北伯延镇、以“众志成城”为传统的重庆涞滩镇,以及“青山绿水百福来”的湖北百福司镇等,莫不如此。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走出中国“睁眼看世界”,人才流动成了必然。从学历层次来看,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攻读本科以上学历者高达七成。据教育部2017年1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6》数据显示,2016年留学回国人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幅为58.48%。回国与出国人数“逆差”逐渐缩小,逾八成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发展。

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原因。各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各个城市生活水平的提升,让很多留学生更加笃定回国的信念。有媒体这样表述:“20年前回国,是祖国需要我;20年后回国,是因为我需要祖国。”

为了更好地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引进计划。如“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事实证明,这些人才引进计划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如今,引进人才活跃在我国各大领域。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增刊《2018年高考作文最后一题》。更多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尽在《2018年高考作文最后一题》。《2018年高考作文最后一题》2018年4月火热上市,最后50天,助你高考作文大幅增分。

现实乡愁

文/阳 洋

“乡愁”是中国古代文人们羁旅在外时不变的创作主题。悲伤痛绝的像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豁达如苏东坡说出“此心安处是吾乡”。到了余光中先生那,乡愁便是“浅浅的海峡”,这又比古时的文人墨客多了一份家国之伤。这乡不再局限于小小故地,却是整片的祖国大陆。

推荐第8篇: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考点猜测

奇异物理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考点猜测【杨】

配套押题卷请点击登录奇异物理主站凭密码下载学习

选择题:

1、力学:

① 静力学:与库仑力相结合的问题

② 动力学:力的瞬时性(弹簧弹力一般瞬间不突变)

2、运动学:

① 直线运动:竖直上抛或自由落体相关的问题

② 曲线运动:皮带传动问题

3、功和能:

① 力的功率(平均功率及瞬时功率的求法P=Fvcosθ)

② 系统机械能守恒条件及其应用: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4、电场:

① 基本概念: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场强、电势、电势能、电场力做功、加速

度、速度的静态或动态问题

② 基本规律: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规律相关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差关系

(E=U/d)。

5、磁场:磁感应强度B矢量叠加原理

6、恒定电流:

① U-I图线相关问题

② 与热、光敏电阻相关的动态电路变化问题

7、电磁感应:

① 楞次定律的应用:

② B-t图像问题:增(对应B-t图中斜率为正)反减同(对应B-t图中斜率为负)

8、交变电流:

正余弦交流电相关基本概念: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磁通量为零,E最大

实验部分:

1、力学实验:

①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② 张掖市一诊类似与竖直上抛或自由落体有关的涉及光电门应用的实验

2、电学实验:

① 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读数问题

② 涉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的问题(类比测量E、r)

必修计算题部分:

1、①对系统的能量分析(动能定理的运用)

②直线运动相关问题(竖直上抛或自由落体)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三角形磁场或分区间的磁场)的运动

*注意: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新课标卷计算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或许重点会考查到简单的数列(功和能、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可涉及此类考点)

选修部分:

1、选修3-4

① 机械波: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② 光学:折射率、全反射

2、选修3-5

① 原子物理:α粒子散射实验相关或光电效应

②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推荐第9篇: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

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目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详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课标卷对材料作文情有独钟,且材料都直接或间接地扣住社会热点,散发出强烈的人文气息。如2008年:是母女俩放生,2009年是几个高中生对话讨论“善良”和“诚信”,2010年是谈人才成长规律。2011年是“中国崛起”。2012年的材料也不例外,虽为寓言故事,但揭示的依旧是社会问题。

但是,由于考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再加上平时不注意关心社会热点话题,没有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遇到这类社会含义丰富的作文题时,往往只囿于材料本身,就事论事、浅尝辄止,很难写出自己独特的认识,缺少思想深度。而且,这类作文对考生的素材知识储备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不少考生始终摆脱不了先贤圣哲的影子,动辄铺陈古人轶事,文章空有华丽的外表,却洗脱不了为情造文、无病呻吟之嫌。针对本题,要想写出高分作文,行文应该结合现实中的热点素材,确保文章充满时代气息。

这则材料虽然不像2011年那样大热,但是以小故事寄寓大道理。修船工顺手做了一件小事,却拯救了一群孩子;船主在事后承认修船工的付出,积极酬谢。显然,他们的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在他们身上,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儒家所提倡的“仁”和“礼”的影子。综合分析材料后,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修船工的角度

①修船工其实只要完成刷油漆这一本职工作即可,但他顺便将漏洞也修补了。表面看这只是举手之劳,实际上却体现了他凡事追求完美的人格修养,也体现了他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②完成了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而他却不计任何报酬,又体现了他“淡泊宁静”“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境界。③因为修补了漏洞,无意中拯救了许多生命,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也诠释了“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语的内涵。

2.从船主的角度

当船主意识到是修船工拯救了孩子后,积极登门道谢并补偿修船工,可见他积极承认别人的付出,具备知恩图报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是当今社会所呼唤的,不然,乐于奉献、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就无法传承下去。

3.从兼顾修船工和船主的角度

船主找修船工刷油漆,修船工完成本职工作后,还不动声色地将漏洞补上,未收取任何费用。而船主了解事实后,主动找到修船工酬谢。一方无私付出,一方知恩图报,二人这种和谐相处的关系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呼唤的么?人与人之间若像他们这样,又何来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呢?生活中又怎会生出种种是非,发出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呢?可以说,修船工和船主都为当今的道德建设树立了风向标。

在明确了这些立意后,又如何写出有新意和有深度的文章呢?如果一味地大谈特谈责任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要懂得知恩图报,未免就落入俗套了。不妨将目光转向当今社会。当年令举国喧哗的“彭宇案”,不知道使多少乐于助人之士变得明哲保身,在危急关头望而却步了。于是,老人倒在地上无人敢扶,幼儿被汽车反复碾压而数十路人目不侧视。又有多少人因为做了好事而不被受助者承认,甚至被倒打一耙呢?因此,在行文时,不妨援引一些反面事例,与故事中的修船工和船主作对比,引发读者反思,以彰显主旨;还可援引正面事例,同质素材叠加,相互映衬,加强论证以震撼读者,体现出作者对当下社会的思考。材料中的两个人物抛开了世俗的金钱,以道德为规范,考生可借此对社会上“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批判,表现正确的价值取向。 实例:

作文选材应鲜活,紧扣新时代。显然,在作文备考方面,不能光积累一些历史材料,而要表达考生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经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项内容就是“鼓励学生有个性的、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考生的作文要着重对人文精神的弘扬。

面对此材料,考生不妨由此及彼、由实到虚,展开联想,才能确保思维的丰富性;由小见大,由浅入深,由生活层面到哲学层面展开思考,才能确保思维的深刻性;善于触及现实,直面人生,针砭时弊,才能确保思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与本题材料话题相关的素材有很多。正面的如“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托住小生命,感动国人的司机吴斌在生命的尽头还为乘客的安全着想;反面的如小悦悦遭碾压无人施以援助等。在运用时,可以淡化叙事,加强议论语气,如“吴菊萍,你那飞身一托,托起了人间大爱,托起了将要坍塌的道德脊梁。„最美妈妈‟的称号,你当之无愧”。还可以正反对举,凸显思想深度,如“大桥岌岌可危,然而,三位质朴的河南民工用身体构筑了一道生命的防护带;小悦悦孤立绝望,然而,十几位路人用自己的冷漠无情将她推向了死神的怀抱”。素材运用尽可能精炼,而且不能一味堆砌,要适度加以点评,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2.《芥子纳须弥》(宁夏)

芥子虽小,也可容纳整个须弥山:善举虽小,也可拯救数条生命。心中怀想着他人,也许只是不经意的一阵轻风,就可以将感动吹拂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相传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你们佛家所谓„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必,小小一粒芥子,怎么可能容纳得下一座须弥山呢?”智常笑着反问道:“人家都说你心有万卷书,我看未必。一颗椰子大的脑袋怎么装得下那么多书呢?”于是李渤顿悟。我为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原来,佛家“芥子纳须弥,须弥藏芥子”的至理是阐释行善的小大之辩啊。修船工只是“顺手”补了船上的洞,就挽救了船主孩子的生命;怀着一颗慈悲而怜爱的心,即使你身如芥子般卑微,也可以成为普度众生的佛。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小的善事可以低到尘埃里,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窥到行善者海纳百川般广阔的胸襟和兼爱的情怀。你可知道弘一法师圆寂时曾再三叮嘱弟子要在自己身旁放上一碗清水,只是怕焚烧尸体时蝼蚁嗅味而上葬身火海。他的心会为一只蝼蚁而颤动,因为在他眼中,众生都是平等的。弘一法师的善举在他逝世后流传了百年。人们看到这位尘世的艺术大师遁入空门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不忘记行善。在他那如一泓清泉般澄明清透的心中,早已没有了“他”与“我”之分。也许这一小小的“善”本身并不重要,但我们能透过它看到法师的心如褪去铅华的水晶般熠熠生辉。

你看我们周围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努力地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世界,这是因为,它们的心中充满了对世界的炽爱。如乔布斯所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你的善举不必惊天动地,哪怕如芥子般微小,世界也会因你而感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驶来的大客车毫不犹豫地推开了学生,自己却被碾断双腿,因失血过多而昏厥。千钧一发的时刻来不及思考,一切都出于她对学生的深爱,于是行善也成为了一种本能。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的意义,用自己的善举感动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

哪怕你是尼采所谓“我就是太阳”,也请俯下身,用采撷一颗芥子的心去怀想他人。因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数微小善举的涓涓细流,终会汇成一片让世界充满爱的海洋。

记得郑愁予在怀念于右任的诗中写过“莫让那火红的木棉,被染成清粉的茱萸”般惆怅的句子。英烈会逝去,但善心却会铸成永恒。只要你怀着“芥子纳须弥”的善心,一定可以用绝美的容颜,惊诧整个世界的脸庞! 详解: 得分:60

点评:考生从佛家的经义角度来诠释“微小的善”,令人耳目一新。虽然立意的角度并不独特,但是考生对佛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文章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既运用了李渤问智常、弘一法师临终的善举这样的佛家经典故事,也运用了最美教师张丽莉的现实素材,体现了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3.《防患于未然》(河南)

这位船主,直到孩子们出海后,才想起船有洞。幸好,修船工顺手将洞修补了,否则,叫船主情何以堪?谁叫他没有防患于未然呢?

古语有云: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意为发现一点儿苗头就要立刻采取措施。很多失败,很多灾祸,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前提是,要时刻防患于未然。

安禄山恃宠骄横,早有官员揭发他有谋反之心。然而,唐玄宗不但不相信,反而更加恩宠他,企图以此稳住安禄山。蓄势已久的“安史之乱”终于爆发,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毫无防备的唐军。顷刻间,君臣相顾,仓皇西逃。终日大意的唐玄宗,江山美人化为乌有。

如果唐玄宗早点采取行动,安禄山又怎能势如破竹,大唐帝国又怎能顷刻间土崩瓦解?

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早有人士告诫统治高层,日本可能会偷袭珍珠港海军基地。然而,军界不以为然,依然掉以轻心。结果,日本取得大捷,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高傲的美国人被迫卷入到规模空前的二战之中。

如果美国军界能早点做好准备,那么,初期的海战中,美国海军还会捉襟见肘吗?

汶川地震。人员伤亡惨重。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些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本来是明日之栋梁,却早早夭亡。然而,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却在这场浩劫中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原来,校长叶志平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汶川地震发生后,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快速、有序地汇集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只用时1分36秒。

如果不是这位务实的校长懂得防患于未然,谁敢保证桑枣中学不会成为第二个北川中学呢?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当今的反腐斗争。常常是巨贪们东窗事发后,相关部门才介入,民众才得以窥见冰山一角。殊不知,尽管腐败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国有资产早已遭受了巨大损失。如果防患于未然,那些蠢蠢欲动的腐败分子,又怎会有生存的空间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患于未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如果等到恶果发生后再来补救,为时晚矣! 详解: 得分:59

点评:文章首段紧扣材料,从假设的角度,引出中心论点“防患于未然”。继而援引了唐玄宗纵容安禄山引发“安史之乱”、美国大意招致日本偷袭、桑枣中学早做预防避免损失等例子,阐释“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结尾部分,联系到当今社会反腐这一焦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视角独特,言辞犀利,富有思想深度。最后,卒章显志,强调了“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文章思路清晰,一气呵成。 4.《勿以善小而不为》(河南)

修船工刷漆时顺手补上船的漏洞,为此挽救了一群孩子的生命。生活中也是这样,小小的举动往往有大的收获。尽己所能,与人为善,何乐而不为?

一句赞美,重塑他人别样的人生。

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会想到,许多年前他的一句话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当他还是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件很平常的盗窃案,不同之处在于他在结尾作了一句点评:“以如此娴熟、细腻的手法作案,真让人惊叹,这样的人若做其他事,难保不成行业先驱。”那名小偷为此大受鼓舞,洗心革面,如今已成为台湾连锁食品店的总经理。林清玄一次衷心的赞美,点醒了小偷的人生,助他演绎别样传奇。

就像黑暗中的一丝光明,善良的话语能带来无限希望。

举手之劳,改写二战历史进程。

一位农夫发现一个跌入粪池正在挣扎的小孩,毫不犹豫地救了孩子。作为回报,小孩的父亲答应供农夫的儿子受教育。于是,农夫儿子接受了最先进的教育,成为二战时挽救无数人生命的特效药青霉素的发明人——本杰明·富兰克林。而被救的小孩则是二战时叱咤风云的英雄首相丘吉尔。倘若不是农夫的举手之劳,二战又会是怎样一番惨相?没有救命良药,没有精神领袖,英国的历史定是悲剧。

就像干旱土地的一滴甘霖,善良的行为能创造伟大奇迹。

点滴爱心,汇成关爱的海洋。

我们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雷锋一出门,好事一火车。”他总是从小事做起,给老人让座、捐钱,帮助有困难的人,用点滴的爱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把有限的生命活成无限的长度。同样“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几十年来坚持献血,献血总量达到全身血液的十倍!这些鲜活的事例,无一不让我们感动、敬仰。把他们作为学习榜样,奉献各自的爱心,世界就会变成一片爱的海洋,和谐美好。

就像蝴蝶一挥翅能引起一场飓风,善良的行动能积累出人性的光辉。

如今社会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扶起老人反被诬陷、小悦悦无人救助、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是的,我们承认这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但这不能改变我们的本性,不能抹掉人与人之间最纯洁的同情与关爱。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用小行动,点燃大激情。相信善良的力量,相信人性的美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铭记“勿以善小而不为”,贡献自己的爱心。只要人人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更美好。 详解: 得分:58

点评:文章结构严谨,主体部分由“一句赞美,重塑他人别样的人生”“举手之劳,改写二战历史进程”“点滴爱心,汇成关爱的海洋”三个部分构成。每个分论点后,都有典型例子加以佐证。所选素材有历史人物,也有当代热点事件,如扶起老人反被诬陷、小悦悦无人救助等。文章语言也很优美,“就像黑暗中的一丝光明,善良的话语能带来无限希望”式的句子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比喻形象生动,读来令人享受。 5.《致命的“小事”》(陕西)

来自黎明的第一缕微光急切地穿梭在铅云层中,直到掠过硝烟弥漫的大地后,它才又一次融入湛蓝色的夜空,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这是二战时期平凡无奇的一天,战争与死亡在早已麻木的士兵中间嘶吼着,卷起大滩的鲜血,日复一日。

不过,哈德尔上校不这么想。

“这将是一次被载入史册的突袭,”哈德尔默默地注视着不远处的英军防线——那条被誉为阿卡纳黄金防线的战争要道,“不过,崭新的阳光将会在那里洗礼我们伟大的国旗。”

“长官,英军方面未发现异常活动,潜伏确认成功。”年轻的通信兵敬礼后低声道。

哈德尔鼓励地拍了拍通信兵的肩膀,对方稚嫩的肩膀和年轻的面孔使他感到一阵压抑不住的难过——难道,这场战争真的错了么?

不过,当哈德尔的手指无意间触及胸前的铁十字勋章时,冰冷的金属触感瞬间使他又一次变得坚定而狂热起来——为了我的民族、我的祖国!

一刻钟后。

哈德尔极为满意地扫视着这支平均年龄仅为十五岁的童子军,也许,他们的战斗能力不如身经百战的老兵,不过,他们眼中狂热与嗜血的光芒却注定了他们会是一只只在沉默中撕碎对手的野兽。而且,这群野兽从到达潜伏位置开始便展现了老兵般的战场素养——死寂,甚至只能听到小树林内树叶的“簌簌”声。

哈德尔再次抬起头看了看开始泛起灰白色的天空——再过一刻钟,那里将会染上鲜血与硝烟的色彩。

“这将会是一次梦幻般的奇袭。”哈德尔微微有些得意地想着,“战争的转折将从这里开始。”

“长官,”年轻的通信兵将手中的水壶递向哈德尔,“您已经两天没有喝水了,现在已确认潜伏成功了,请务必……”

想到高兴处的哈德尔并未做出通信兵所预料的拒绝,而是微笑着接过了水壶,这反而使得通信兵微微一愣。

“长官,英军巡逻队!”侦察兵低声报告着。

哈德尔心头一紧,随手将水壶挂在了一旁的树枝上,下令道:“全体隐蔽,进入潜伏位置!”

不过,并没有人注意到,沉重的水壶将树枝压出了一个不正常的弧度。

巡逻队走远了,一切顺利。

距离规定的突袭时间仅剩下五分钟了,哈德尔蓦地听到了一阵重炮的轰鸣,正当他想要询问士兵时,一阵奇异的尖啸声响彻了整个夜空——那是炮弹刺破空气时发出的声音……

炮击持续了一个小时。

这时,天还没有亮……

对于此次炮火打击,英军对于上级的申请理由如下:东北方向三百米处的小树林内,我军侦察到有树枝发生非自然异常弯曲,疑有伏兵,请求炮击。

一只水壶,破灭了德军的一次突袭。 详解: 得分:58

点评:文体独特、细节动人。在短短的千数字里,考生用小小说的形式把文章的主题表达得特别透彻。文章使用的小小说文体使得作文在众多所谓的议论性散文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

前后呼应,擅用伏笔。文章开头就写到“来自黎明的第一缕微光又一次融入湛蓝色的夜空中”,中间又写到“哈德尔再次抬起头看了看开始泛起灰白色的天空”,后面还有“一阵奇异的尖啸声便响彻了整个夜空”“这时天还没有亮……”,有关天空的细节描写前后照应,使得文章结构非常紧凑。而考生在前面对哈德尔上校信心百倍的描述,恰恰为后面“一只水壶。破灭了德军的一次突袭”埋下了伏笔。

6.《顺手一小事,爱心一大步》(河南)

修船工顺手做了一件小事情,却拯救了一船孩子的生命。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顺手做一件小事的机会,然而我们却常常忽略它。殊不知,你做的一件小事、传播的一份赤诚的爱心,也许就让爱心前行了一大步。

南京大学留学生杰森每到一地就买来薯条与乞讨者共享,并与他们边吃边聊,人称“薯条哥”。在被问及是否在意乞讨者的真实性时,他说:“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骗子,即使是,也是可怜的人,我不能在大事情上有所作为,但可以通过顺手做一件小事来表达我的爱心。”杰森的话掷地有声,引人深思。我们是否总是以为自己做的事情微不足道毫无意义?我们是否以此为借口面对身边可以做的小善事却视而不见?不要忽视身边的小事,像杰森一样,执著去做,这是爱心的传播。

小事虽小,爱心却大。如果每人都能顺手做一件小事,就可延续人与人之间的由衷信赖,不让爱心受寒。

近年来,与“彭宇案”类似的案件频发,使乐于助人之心受寒,人们开始惧怕助人。于是,碰到危急情况,越来越多的人观望不前,踟蹰不定。但是,我们欣慰地看到仍有人愿意施以爱心。南京路上,一老人跌倒昏迷,路人赶忙救助,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份有别,却都选择施以爱心,事后他们都说: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件小事。朴实真诚,他们选择去做这件善事,是人与人之间的信赖,是爱心的真诚流露。

顺手做一件小事,激起社会向善的涟漪。

“最美中国人”李志敏见到一个脸色发青、衣衫脏乱的乞丐昏倒在地,立刻为他做心脏复苏按压和人工呼吸,待乞丐醒来好转后才离去:龙口“最美女孩”刁娜为救马路上的孩子而被车碾伤,毫不后悔;“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孩子飞身跃向车前……于万千众生中,他们的行为虽微不足道,然而,“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他们的善行就像是一粒石子,虽然小,却在社会中激起一层层向善的涟漪,久久回荡。

只要每个人顺手做一件小事,再大的苦难都会变得可以承受,再小的爱心都将汇聚成爱的海洋。 详解: 得分:57

点评:文章在素材运用方面颇具亮点,能做到夹叙夹议。考生在每则论据后面,都加以深度点评,如列举杰森的例子后,连续运用反问句式进一步升华主旨,足以引发每个人的思考。全文围绕“小事”与“爱心”的关系展开论述,逻辑上呈现出递进关系,如先说“每人都能顺手做一件小事,延续人与人之间的由衷信赖”,再说“顺手做一件小事,激起社会向善的涟漪”,结构严密。 7.《让心田绽放感恩之花》(河南)

修船工顺手补了漏洞而救了一船人,船主给了修船工一个大红包,这看起来合乎情理。但若是船主不将此事泄出,岂不是省了一笔红包钱?船主若是自私些,少一份感恩之心,下次船破了,修船工还会顺手修补吗?

所以,要懂得感恩,让心田绽放感恩之花,这样才能让我们得到长久的幸福快乐。将此事放大到社会当中去,若有人给我们以帮助,我们却不懂得回报,或是为了眼前利益故意对别人的贡献视而不见,下次还会有人再来帮助我们吗?当然不会。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的态度去回应别人给予我们的帮助,切不可陷入利欲深渊不能自拔。

而时下社会,有些利欲熏心的人却与此背道而驰。如彭宇案中受助老人反诬彭宇,如落水之人被救起后径直离开现场……这些人的行为如何让人不鄙夷,如何让人不齿寒?可以说,丢失了感恩之心的他们已成为被利欲支配的行尸走肉。试想:若是这样的风气在社会上蔓延,助人为乐之风气将从何谈起?人人自危,这样,我们的社会道德又如何不滑坡?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当然,仅是呼吁感恩必然是不够的,我们要制定一系列的条例让助人者没有后顾之忧。我们要让施助者在帮助他人后真正得到实惠,得到肯定。

于是,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上营造出一个懂得感恩的风气。其实时下有很多社会团体都做得很好,他们会找到那些助人之人,宣传他们的助人行为,并对其中某些有困难之人予以帮助。我希望我们的政府机构也能参与其中,将此举发扬光大。

感恩,并不只是口头上的说辞,也不是物质上的回馈。其实,它更多的是心中的感激,这才是让施助之人真正快乐之所在。所以,行动上抑或是物质上的行为都只是浮在表面上的东西。真正要让感恩风气在我们的社会当中盛行,还得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让感恩深入人心。这样,我们才能建造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让心田绽放感恩之花,从点滴做起,从你我做起,让我们的社会盛行感恩之风。 详解: 得分:56

点评:文章在结合材料上,独具匠心。以假设船主自私不感恩引发的后果,导出“感恩”这一话题,从“感恩”带来的社会效应、“不感恩”带来的负面影响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再上升到社会道德建设的高度,难得的是,文章富有时代气息,直陈现实中的一些负面现象,也列举了一些社会团体宣传助人行为的正面例子。两相对比,利弊明显。不足之处在于,文章说理的文字太多,列举素材和分析稍显单薄。 8.《补洞》(河南)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万里之船,沉于一洞。我们扬帆起航时,常常忽略生命的漏洞,那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绝望和灾难。

洞是一不小心暴露出的致命缺点,是你完美品质上的一块瑕疵,是你常常忽略却给你当头一棒的霹雳,是你遇长风破浪必须跨过的一道门、一个坎。

洞让项羽再无回天之力,曾经的豪言与壮志,曾经的付出与拼搏,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到如今“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悔恨,项王,你发现你身上的漏洞了吗?你的妇人之仁,你的自负偏激,你想过修补这些洞吗?

洞让秦王一失足成千古恨。有过“序八州而朝同列”的荣光,有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风,然而,你身上的洞也越来越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穷奢极欲,无以复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寡恩薄情,一言难尽。终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若你早点醒悟,早点补洞,哪会有身死族灭的惨痛代价呢?

而善于补洞之人,定会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的人。

若没有郑伯的赔礼道歉、察洞补缺,烛之武又怎么会欣然去劝退秦师,而使郑国免遭灭顶之灾呢?

若没有吕蒙的听取劝告、勤奋好学,试问他又能如何摘掉“吴下阿蒙”的帽子呢?

若没有修船工的顺手补洞,船主的孩子们又岂能安然无恙、全身而返呢?

突然想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写下的循循教导:“发现你的缺点和不足,尽你的能力去弥补,那么你的德行将似天地般博大,你就是我的儿子。”面对吉卜林的期望与教导,我们每个人不应该好好思考并积极采取行动吗?

如果你是一位军事家,那么刚愎自用就是你的漏洞;如果你是一位作家,那么媚俗低下就是你的漏洞;如果你是一位演讲家,那么语无伦次就是你的漏洞;如果你是一位学生,那么心浮气躁就是你的漏洞……

在我们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发现你的漏洞,弥补你的漏洞,那么,你就会一马平川,直达胜利的彼岸。 详解: 得分:55

点评:文章由实而虚,由材料中船身的“洞” 联想到“生命的漏洞”,境界瞬间得以升华。洞虽小,却致命,体现出辩证思维。考生列举了项羽、秦王不善于“补洞”,而郑伯、吕蒙、修船工善于“补洞”等例子,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补洞”的重要性。结尾部分的一连串假设,表明了自己独到的观点。文章的素材虽然大多取自教材,但考生运用灵活,变换句式、引用古文、巧用反问等技巧的运用,使得素材充足而不显堆砌之感。

9.《恪守人性的那份善良》(陕西)

月亮因为它自有的清辉,因而分外明亮皎洁;太阳因为它自有的火热,因而分外灿烂辉煌;小溪因为它自有的清澈,因而分外清亮澄澈。人们正是恪守了人性自有的那份善良,他们的精神才变得更加高尚、弥足珍贵。

人要恪守内心的那份善良。保持人的善良本性是一个人思想纯正、素质优良、道德高尚的基本要求。古代圣贤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至圣”孔子,在他的著作中,反复申明“仁”与“善”,这“仁”与“善”就是“去恶扬善”。“亚圣”孟子以保持善心为出发点,提出“仁者爱人”“仁者无敌”的主张。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思想,践行的就是“与人为善”的理念。几千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以满腔的善良之心,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大厦,成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

人必须恪守内心的那份善良。有着善良本性的那位油漆工顺手修补了船上的漏洞,他的这个善行是内心善良最真切的体现,正是他的这颗晶莹剔透的心赢得了船主的尊重和回报,也和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这样的善良之心、善良之举。如果人人都永葆一颗善良之心,人与人之间就有了更多真诚的交流、更多关爱和帮助,我们的社会就不会上演小悦悦这样的人间惨剧,不会有彭宇案这种尴尬的结局。

恪守内心的善良是时代的主旋律。在金钱至上的今天,在拜金女大行其道之时,在我们的内心的善良一天天被外界的污浊空气浸染时。人们呀,是不是要重新透视一下自己的灵魂呢?不要被金钱迷蒙了自己的双眼,迷失了方向。擦亮我们的眼睛,清洗一下灵魂,让善良扎根于每个人的心灵,让善良永驻人间!

我们的社会有许许多多有着善良本性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他们崇高伟大,他们荡涤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从“最美女孩”到“最美妈妈”,从“最美女教师”到“最美司机”,吴菊萍、张丽莉、吴斌,他们把自己善良的本性真切地展现给我们,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和谐社会爱的蓝天。而他们所做的,都是他们善良本心的真实体现,也是他们高尚情操的精神闪光。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大海自有大海的广博,小草自有小草的芳香,泉水自有泉水的清冽。让我们恪守心灵的那份善良,永怀一颗善良的心,将善心化为善举,真诚相待,融洽相处,创造出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吧! 详解: 得分:55

点评:排比句式、结构清晰。文章开头使用了一组鲜明的排比句,引出了文章的主题,接着又用三个自然语段组成一个排比,用排比的形式反复论证,整体结构清晰,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素材个性,主题鲜明。考生并没有使用那些年年在考场中出现的屈原、苏轼、司马迁,而是用了孔盂言论,表明了考生平时的阅读视野,而后面“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等素材的使用,显示了考生对时代主旋律的关注。文章主题鲜明,素材个性,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推荐第10篇: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解析及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意图】今年的全国高考课标卷作文,仍是新材料作文试题,基本沿袭了前几年的命题思路,让新课标与旧大纲之间有了较好的衔接,使考生从心理上易于接受,不至于大起大落,变化太大,让考生无所适从。

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新材料作文不是一则材料,而是采用了三则事例和一句概括语。在三个具体事例基础上,加上一句概括语,既将三个事例高度高度概括起来,又是材料具有了一定的思辨性。

从表面上来看,虽然是三则不同的事例材料,但最后一句概括语是对三则事例的总结概括:“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三则事例都可以是说人才成长规律的,但三则事例是三个不同的角度,三个不同的侧面,也就是人才成长的三个规律。因此,整个材料是围绕“人才成长的规律”这一主题,三则事例分别从“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空间”、“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和“人才成长需要自信心”三个角度来解析人才成长之路的。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成长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社会文明的迅猛发展,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因而,人才成长的因素呈现多元化的形式,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状况,寻求成才的最佳途径。

命题者如此设计试题,从人才的成长、人的发展方面来看,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成才,实现在新课程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同时,对于高考考生来说,都面临着一次人生成长过程的重要抉择,或上大学继续深造,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或走向社会,开始自己的人生探索„„无论如何,都存在着一个成长、成才问题,所以说,这样的命题很能切中肯綮,也充分发挥了高考作文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

从思辨性方面来看,高考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则试题极具思辨性,讲人才成长的规律,又有三个不同的角度,使得这个命题不再单一,不再绝对,几个角度既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独立的,从而具备了较强的思辨性,使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从新材料作文的形式看,新材料作文既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含意、提取写作角度的能力,又考查学生思维、表达的能力,能够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正是新材料作文近年来兴盛的重要原因。

总之,这是一则较能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及语文素养作文题,也是近年来全国卷中较好的一则作文试题。

【构思方略】这则作文试题立意立足现实,关注社会生活,突出“人的成长与成才”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从审题的角度来说不难、不偏。这也说明了高考命题不会刻意在审题方面难为学生,而让学生腾出必要时间构思立意,展示自己真实的作文水平,体现了新课改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有充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的理念。

应当注意,作文材料中“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是非常重要的提示,也是一个开放中的限制。它提示考生,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去写,都应该写有关人才成长的话题,而且与三则故事所寓含的成才条件要联系起来。如果脱离人才成长而谈“空间”“环境”“好奇心”“自信心”等,或者撇开提供材料谈人才成长,比如“勤奋出人才”“创新出人才”“成功需要明确目标”都应是不够切题的。有些考生不能整体理解材料含义,只是抓住材料中的一点甚至一个词,比如看到材料中有“人才”字眼,就论述“什么是人才”;有的考生从鱼与水池的关系得出“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的观点;有的考生从狼的故事得出“生存需要顽强的意志”的观点;有的考生从第三则材料分析出同样的环境,不一样的结局,提出成才要发挥自身潜力,强调自身努力的重要性,提出“征服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有考生认为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是虚荣心的表现而加以批判;还有考生从第三个材料得出“人言可畏”的观点,这些都是脱离材料含义的的表现。

从审题立意角度看,既可对材料进行从整体上把握,也可各有侧重,选取材料中的任意一点,深入展开论述,只要观点明确,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角度立意作文。

首先,从材料整体上把握,从材料整体立意,总述人才成长要有一定的规律性,然后分别从“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空间”、“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和“人才成长需要自信心”三个侧面来阐述其规律性,最后再加以总结。这也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从整体上把握,会增加一些难度,因为这毕竟是考场作文,既很重要,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从材料的第一则事例来看,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再长时间也长不大,但放到大水池中,时间不长就能长大,说明了这种热带鱼成长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才行。从这个角度立意,围绕“人才成长要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主题,就是“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这正是人才成长的规律之一。没有自由的成长空间,处处受到严格的限制,就像放在小鱼缸中的热带鱼一样,是永远长不大的,是永远成不了才的。

从材料的第二则事例来看,狼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富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不断探索,不断体验,才得以顽强的生存下来。从这个角度立意,围绕“人才成长要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主题,就是“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这个角度,从此角度深入下去,说明我们只有对事物充满兴趣,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最终才能成才。

从材料的第三则事例来看,心理学家把随机挑选出来的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交给老师,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暗示这是专家挑选出来的好学生,老师自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大的期望,而这些学生也就更具有自信心,成绩就会很快提高。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需要自信心正是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规律。试想,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他会成才吗?他能成才吗?

立意的角度清楚了,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论人才成长的规律性,可以“总——分——总”的形式,从整体立意;或论人才成长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充足的自由空间,人才就能以成长;或论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充满好奇心,不断探索,才能成才;或论人才成长需要自信心,自信心能够促使人才尽快成长。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记叙自己或他人的成长经历,表达人才成长的某一规律特点;还可以写成散文,以动人的故事、精彩的语言,抒写人才成长的某一规律特点。当然,也可以采用演讲词、书信体、日记体等形式,无论怎样,关键是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年的这则作文试题,立意角度较多而且较为明显,也适合写成议论、记叙等多种文体,再加之学生对于成才这个话题也很熟悉,因而,学生对这则作文容易入手,但是要真正写出好的考场作文来并非易事,需要别出心裁,比别人更高一筹,或题目更新颖,或材料更新鲜,或情节更生动,或论述更严密,或思维更灵活,或构思更巧妙,或语言更精彩„„唯有在作文中突出自己的特点,才能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

成长三步曲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这胜景的不是水;一地竹影,摇曳生姿,练就此态势的不是风。没有侧立千尺的绝壁,好水难为瀑;没有临风飘举的翠竹,劲风不生姿。同样,没有广阔的空间、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期望,人才便难以成长。

空间

心有多大,梦想的翅膀就能飞多高;空间多大,人才的成长就能有多广。热带观赏鱼体形的大小取决于它生存空间的大小,人才的成长同样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成长空间的大小无形之中影响着人才的成长。无边的草原造就了蒙古民族宽广的胸襟,茫茫的戈壁磨炼出成吉思汗的勃勃雄心。袁隆平将自己的研究生送往美国、澳洲攻读博士,让他们接触更多的知识,适应更广阔的空间,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给人才成长一个良好的的环境,让他们在宽广的空间自由飞翔。

兴趣

兴趣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先导,是人才成长的阶梯。狼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让它们一次次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生存;人才亦需要拥有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李时珍对医学的兴趣成就了伟大的《本草纲目》,贝多芬对音乐的兴趣成就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达尔文对自然的兴趣成就了划时代的进化论,巨晓林对专业技术的兴趣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太多太多人才的成长,都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成长途中的绿荫,带给我们希望与憧憬,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与辉煌。

给人才成长一个兴趣的平台,让他们挖掘出人生的光点。

期望

都说期望是人生独一无二的画笔,期望的存在让人生的纸张倍显辉煌。普普通通的学生,因为肩负老师的期望,便勤奋进取,成绩进步。人生在世,一路前行,期望则是路途中的加油站,送给人们无限的动力和支撑。因为感受到民族的期望,鲁迅毅然拿起了拯救国人灵魂的笔杆;因为肩负着人民的期望,毛泽东勇敢挑起了民族解放的大旗;因为背负着国家的期望,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勇夺一个个的奖牌„„他们的成长,与众人的期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给人才成长一份期望的眼神,让他们自己描绘美好的蓝图。

雄鹰直冲云霄需要翅膀的不停拍打,种子破土而出需要始终如一的钻劲;人才成长亦需要三步曲的轻轻弹唱。奏响人才成长的三步曲,让我们奋发向前,成长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丹墨莲梅

鱼生活在小水缸中就长得小,到了大水缸中就会长得大,环境决定着鱼;狼不断探索着新的环境,生存技能不断提高,环境改变着狼;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最有前途者”,于是学生的成绩就会不断提高,环境的确影响着人。

古人也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处于香的环境自己也会香,处于臭的环境自己也会臭。这句话的意思香臭丹墨会影响人,周围的环境会把人影响到与它融为一体,所处环境会影响着一个人的成败。

但是在环境面前,人就只能任环境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吗?

自古便有“乱世出英雄”这种说法。春秋战国,群雄混战,杀人盈野,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都退缩了吗?儒者在颠沛流离中思考“王道之始”在哪里,于是成就了千古至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于是成就了兵圣。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北海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也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诚的和尚。

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可以在烟馆遍地的国内环境中,烧起一把销烟的熊熊烈火,让国人迷离的双眼从鸦片缭绕的青烟中睁开。即使后来因此被贬西北边疆,他仍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停下他为民造福的脚步,在风沙中他徒步勘测地理状况,在干渴中他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坎儿井,人们至今还称其为“林公井”,清流泽被世人,惠及子孙。

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生,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种子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但是它不会被永远埋没,依然可以择机萌发;雏鹰生活在悬崖峭壁上,但是没有因此而蜷缩待毙,依然可以勇敢地振翅高飞,翱翔天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凌寒独自开,暗香盈风雪。

环境如丹如墨会改变人,但是人也可以如莲如梅不被环境改变,在坚守中绽放自己,成就自己。人,勿以丹、墨为借口,要以莲、梅为榜样!

[技法分析]高度概括立意恰当

这篇文章,作者对试题三则事例材料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并借用古语,以香臭丹墨为喻,概括出了环境对人才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更进一步,从儒者、兵家、诸葛亮、苏武、朱元璋、林则徐等大量的历史人物成就经历中,说明“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生,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再用种子、雏鹰、莲梅来比喻,提出要像莲梅那样不被环境所改变,“在坚守着绽放自己,成就自己。”文章观点明确,比喻恰当,内容充实,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心怀天地

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令我有些措手不及。

雨过之后,院子里一片狼藉。

我推开房门,看到的是一地的花瓣。一片片曾经娇美的花瓣,如今,一场暴雨令它们容颜不复。几盆耷拉在枝干上的叶子虽说比以前绿了些,却都在院角里蜷缩着,连枝条都打了蔫。

我不禁有些自责,本该在暴雨之前将这几盆花搬回房子的,如今„„唉,可惜了!

院子里还残留着丝丝花香,我静静地立在院子里,满脑子都是对这几盆花的惋惜。不经意间,目光落到了靠近院门的那棵老槐树上。高大粗壮的身躯已经开裂,挺直的枝干却像张开的臂膀,撑开一树浓密的枝叶,向外,它一直伸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向内,已经几乎要遮盖了我们的房顶。暴雨泼向它的每一片叶子,而那些叶子却更加精神地挺立枝头;雨水冲刷过它的躯干,从它的裂缝中流过,而它岿然不动。

扭过头,看着那几盆绿肥红瘦没精打采的盆花,我笑着摇了摇头,这花,怎么可能像老槐树那样经得起风雨呀!

我突然觉得应该到平房顶上去看看,我想知道高过院墙的老槐树能看到些什么。站在房顶上,小院已在脚下,透过槐树枝叶的空隙可以看到院门紧闭,一片寂静。远处是雨后瓦蓝瓦蓝的天空,辽阔高远。我突然觉得,我明白老槐树与盆花的不同了。

那几盆花,只甘于蜷缩在院墙下的一角,它们的天地也只是这一隅院角,于是,心胸也就只有这么小,境界也就只有这么高。

而老槐树,它的天地是高远的天空,它突破了院墙的限制,它可以感受到天的宽广、地的博大,风雨又怎么能奈何得了呢?

想到这些,我豁然开朗,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心胸狭窄的人总是难以抵御一次次的暴风骤雨,永远无法享受到生活的真乐趣,无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他们的心只有他们的心脏那样大。而那些懂得生活,懂得人生的人,都有着宽广的胸怀,他们的心中可以装满天地,可以容纳万物,任何风雨都不能撼动他们。

心怀天地,生活会向你露出灿烂的笑容;心怀天地,世界会为你敞开每一扇大门。心怀天地,你就是天地!

在磨炼中成长

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的确,只有经历过磨炼的洗礼,人才会成长,人生才会展现出最光辉灿烂的一面。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在磨炼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曹雪芹生于官宦世家,后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生的辛酸,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红楼梦》;安徒生出身鞋匠家庭,童年丧父,生活贫苦,然而,他酷爱文学,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观察生活,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整天进行演算,光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像这样历经磨炼而最终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矢志不渝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泰然处之的心境,从而在经历磨炼的洗礼之后,他们的人生折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磨炼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开创成功之路的伙伴。如果在磨炼面前选择退却,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未来。勇敢地面对每一次磨炼,是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必要过程。人生旅途风雨相依,荆棘密布,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磨炼。然而,风雨过后会是鸥翔鱼跃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只要我们沉着思考,积极应对,暂时的困境往往会变成人生迸发智慧和伟力的催化剂,从而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孕育出壮美的篇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人生在世,磨炼并不可怕,关键是对待磨炼的态度。英国一位作家说过:我们最大的光荣,不是一次也不失败,而在于每次倒下都能站起来。的确,成功不是最壮丽的,最壮丽的是能在磨炼中继续奋斗努力的精神和行动。身处逆境,怨天尤人,甘于失败,人生便毫无亮色可言;挑战自我,迎难而上,奋发进取,这样的人生才真正精彩,这样得人生才值得敬仰。

高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会险峻,大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会辽阔,江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会壮美,人生没有经历磨炼就不会成长。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才能展现人生的精彩,书写美丽的诗篇!

李白缘何称“诗仙”?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一位当代大诗人对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青莲居士谪仙人”,这是两位古代大诗人对另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这位被盛赞的大诗人就是唐朝“诗仙”李白。

“嫉妒与相轻往往产生于相同之中——同龄、同行、同时代„„”但又是什么原因使众多的大家甘愿臣服、众星捧月般地烘托着李白,或者说李白缘何称“诗仙”?我曾像屈原天问般地如此发问。终于,研究性学习给了我这个揭谜的机会。

他生于大唐盛世,那是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开朗雍容的时代,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李白的成就与盛世密不可分。那个年代,经济发达,“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如果没有那个年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他好比一条鱼,如果放在一个鱼缸中,永远不会长大。而因为盛唐这片大海,让他体会到了“海阔凭鱼跃”的感觉,历史与思想交汇那一刻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生于开放盛唐的他,无疑是幸运的,而他那天马行空的思想,更是不允许他仅仅呆在一个地方。他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浪漫,癫狂,豪义,他游历了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不能使他在任何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盛唐的社会安定及发达的道路交通为他远游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初到长安之时,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尽管他最后被排挤出长安,但就他这种狂放不羁的言行性格,恐怕除了雍容的唐朝,没有哪个封建王朝会容忍。

他如一只敏锐的狼,对周围的社会充满了兴趣,不断探索,不断体验。最终,他离开了长安到处游历。他的双脚和墨笔生动了大唐的江山。他深入社会,为自己的创作寻找源源不断的灵感,因此他的诗得以生存。他没有被那华丽的词藻所同化,他始终有着自己的风格,他始终保持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态。他对于周围环境的探索使他的诗得以永存。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的家庭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李白不仅阅读儒家经典,六甲百家,还发展了他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这为他早年的崭露头角及今后的大放异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身的天赋,自身的刻苦,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一时使他小有名气。最终他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新的活力,令所有的骚人墨客为之一惊。自此“诗仙”横空出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不羁,“乘酒捉月”,连死都是一首诗。

“诗仙”的成就离不开一个适合自己生长的空间,展示的舞台;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也离不开世人的肯定。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些,不一定有大的成就,但却会更好地成长成才。就像今天,如果没有新课程的新理念,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李白探索”,我恐怕也不会对李白了解这么多,从而写出这篇自己还算满意的作文。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成长三步曲

[技法分析]构思精巧层次清晰

这篇文章构思精巧,层次清晰。除首尾两段外,中间分别拟了三个小标题,让人一目了然,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层次。首段从自然界的风景到人才成长,自然贴切,充满哲思,充满才情,末句作为中心观点,统领全文。然后分别以“空间”、“兴趣”和“期望”为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都是先列出典型事例,再用一句单独成段,作为对该小标题阐述内容的小结,这样,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精致,层次也很清楚,足见作者谋篇布局之用心。最后,由“雄鹰”“种子”再到“人才成长”,自然而贴题,文末点题,突出主旨。

李白缘何称“诗仙”?

[技法分析]探究创新巧妙构思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新内容。很显然,这位考生作者,不但认真进行过语文研究性学习,而且能把自己在研究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运用到高考作文中来,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才智。文章构思巧妙,以“诗仙”李白的巨大成就及他所处盛唐社会为主要内容,通过追记李白的成才经历,揭示了成才与生长空间、成才与探索、成才与世人肯定的重要关系,与文题自然紧扣。作者深入探究,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巧妙构思,才使这篇文章脱颖而出。

在磨炼中成长

[技法分析]分析透彻议论深刻

作为一篇比较典范的的议论文,作者从小鱼的成长和狼的探索得到启示,提出“只有经历过磨炼的洗礼,人才会成长,人生才会展现出最光辉灿烂的一面”的观点,切合题意。接着,举例论证,先用“许多名人志士”引出,再简要列举三个事例,突出“磨炼”,扣住中心,有典型性;事例后的分析,简明扼要,切中肯綮。然后,用事理论证磨炼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分析深刻,见解独到,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再进一步论证对待磨炼的态度,既有引证,又结合引证内容进行分析,议论始终扣住中心。最后,由大自然说到人生成长,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篇,有号召力。

心怀天地

[技法分析]对比鲜明中心突出

本文将墙角的几盆花和一棵老槐树在暴雨后的不同情景作为强烈的对比,说明生活的天地宽广,心胸也就宽广,境界也就宽广,任何风雨也不能撼动。这样,就巧妙地暗扣了试题材料,使得文章中心突出。文章先写了暴雨后花瓣落了一地,几盆花在院角里蜷缩着,连枝条都打了蔫。接着写靠近院门的那棵老槐树却岿然不动,更加精神。但作者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再写登上房顶,看到那几盆花蜷缩于院墙下的一角,而老槐树却突破了院墙的限制,伸向了高原的天空„„在这样的强烈对比中,自然联系到现实生活,联系到人,从而很好的揭示出了文章的中心。

第11篇: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汇编

(2016新课标三卷)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图9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016新课标二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6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粤教研2016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汇编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016新课标一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6佛山市质检一)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7—1775年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设计出汽轮船“克莱蒙特”号。

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汇编

(2016佛山市质检二)41.(12分)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出,冷战结束后,相对简单的两关系已为多极、多文明的远为复杂的关系所取代。下面示意图是其对未来部分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

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其中一组关系进行探讨。

(可以对其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并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惠州市模拟)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在讨论中国或亚洲历史时相信西方,更具体地说,西欧社会经济历史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和其他

第12篇:全国高考政治冲刺卷新课标II

2016全国大联考政治冲刺卷新课标II

第I卷(共48分)

12.丹麦将成为世界第一个无纸币国家,从2016年1月开始,商家有可能拒绝接受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这意味着在丹麦( ) ①货币不再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国家能够调节货币的流通速度 ③收款手续简化,方便购物消费

④交易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13.如果你有一项技能,可以通过网站或者APP,就能找到愿意为之付钱的用户。在全职工作之外,增加一项临时工作,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流行的新的用工方式——“零工”,由此形成的经济形态也被称为“零工经济”。它( ) ①降低了就业成本,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②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但也会增加劳动者维权的风险性 ③进一步推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也给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战 ④解放了人的时间和创造力,改变了当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零工经济指的是在全职工作之外增加一项临时工作,零工经济有利于增强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因为“零工”经济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所以其进一步推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但是互联网具有虚拟性,所以其会增加劳动者维权的风险性,也给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战,故②③说法正确。①④说法与题意无关。

14.2016 年2 月26 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高居民收入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研究制定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通过对技术工人、农民、中小创业者、科研人员、企业家、公务员、有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体等的精准激励,优化收入分配格局。这一激励政策有利于( ) ①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 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选项说法错误,应该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②材料中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属于初次分配,②说法错误。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因此③④选项说法正确。

15.2015年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不仅能给百姓生活带来实惠,对企业生产带来利好,对我国对外经贸格局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中国自贸区“朋友圈”的进一步扩容,助推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材料说明( )

①国家间的合作逐渐加强,矛盾日渐消失

1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拓宽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③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④各国经济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16.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首次将“预算公开”入法、部分“开闸”地方发债、首次明确了转移支付的法律地位„„这部把“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的新预算法的最大亮点,是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被监督对象,更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这种变化有利于 ( ) ①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和监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 ②政府由行使经济立法权转向行政执法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④确保我国人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以行使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的新预算法,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被监督对象,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有利于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和监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①③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政府没有立法权。④说法错误,预算法并没有确保我国人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17.广州某区整合应急指挥中心等机构,无缝对接

110、120等专项指挥系统,并链接进该区政务微信公众号“报料”平台,以有奖报料形式鼓励市民参与,用投诉满意度考核各相关单位,实行24小时接听接收群众的咨询、投诉和举报等,市民整体满意率达到 93.8%。该区在城市管理中( )

①畅通表达渠道,扩大了市民的政治参与 ②运用市场机制,提高了市民的监督能力 ③注重第三方评价,强化了行政管理绩效 ④坚持利为民所谋,落实为人民服务宗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18.2015年中国外交全方位拓展,既有人国外交的良性互动,也有周边外交的精耕细作;既有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命运相通,又有多边外交的积极运筹,形成了一整套有理念支撑、有策略原则的战略布局。我国的外交成绩可以用“白宫秋叙”“胜利日外交”“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关键词来概括。由此可见( )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②我国坚持和平共处原则,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由竞争、冲突转向合作 ④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了我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2 【解析】通过材料体现的我国的外交成绩可以看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了我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①④选项说法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中国并不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选项说法错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依然是竞争、合作与冲突。

19.好的艺术不分国界,传统京剧曲目《杨门女将》与《锁麟囊》最近在法国和瑞士顶尖剧院创下连演7场的纪录,打动了诸多海外观众,被世界所称颂,为京剧和其他传统戏曲走出国门提供了一种“欧洲样本”。由此可见( )

①发展文化事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②我国文化产业已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③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传统京剧走出国门,并被世界所称颂,说明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选项③正确,同时也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正确。选项①文化事业不妥,应排除。选项②我国文化产业已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与现实情况不符。

2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21.2016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全年经济增速为6.9%,25年来首次破7,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 ①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互相包含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由于主体的方法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因实践经历不同认识也不会相同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①选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是具有严格的界限的,并不是互相包含的。材料中经济增速的不稳定性和学术界对经济发展的争议,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由于主体立场、观点、态度的、方法的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因此②③选项说法符合题意。④选项说法错误,人们的实践经历不同认识不一定会不同。

3 22.2016年1月11日,中央军委宣布将四个总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等重大举措,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着力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这表明( ) A.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采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整体功能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发展方向 【答案】C 23.中共中央宣传部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一批“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时代楷模”的事迹厚重感人、影响深远,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告诉我们( )

①榜样的力量对人的价值观形成起决定作用 ②先进典型事迹是人们道德素养的核心与标准 ③应从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 ④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选项说法错误,榜样的力量对人的价值观形成不起决定作用。②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告诉我们要学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应该从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践行正确的价值准则,因此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第Ⅱ卷(共52分)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重负。此外,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领域,也存在着很多短板。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坚决行动,抓紧抓好抓实,切实取得实效。

(1)请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依据,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提出改革的政策建议。(14分)

4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单位各部门应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12分)

【参考答案】

(1)经济学依据:①生产决定消费,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要生产高品质商品满足群众的真正需求就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协调供求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每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建议:①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②进行供给结构性调整,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③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提供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房地产去库存、国有企业兼并重组。④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通过产业的调整和创新提高生产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⑤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少使用金融杠杆,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每小点2分,答出4点给满分,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作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国家机构、人民团体及组织等各部门各单位都应统一思想,贯彻落实。②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单位各部门要讲政治、讲大局,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打破地方保护,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③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要制定好方案,明确方向和目的,把握好手段,落实责任,出台措施,真正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各单位各部门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每小点3分,共1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选材: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重负以及有关供给侧改革的国家政策。材料中表明一些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去产能、去库存。

解题思路:第一小题有两个小问考生要学会分点作答,首先第一问是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依据,也就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因此考生需要结合材料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及它的意义,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从生产的角度入手改革,因此考生可以联想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问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提出改革的政策建议。答题的基本逻辑应该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措施(着力点)”。因此,解决此题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问题,从而针对问题去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化解产能过剩,提供有效供给,因此,我们应该优化供给结构,建

5 立有效供给,利用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淘汰过剩产能,增加对新兴技术企业的支持等等。 第(2)题,由材料二从多层面多角度说明各单位各部门应如何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这一决策部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基于此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提出各部门如何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于措施探究类问题。国家各部门包括多个主体,回答此题,要求综合调用学科知识,立足多个主体,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参与国家治理的各个主要主体(党委、国家机关、人民群众)分角度探讨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6年8月25日,从北京发到瑞士日内瓦的电子邮件(E-mail)是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这一主张的依据。(10分)

(2)有人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必将完全替代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试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说明理由。(12分)

(3)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①文化传播需要媒介。互联网是大众传媒具体形式,现阶段,互联网为文化的广泛交流提供了一个共享平台。(4分)②文化具有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2分)③文化发展需要创新。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借鉴、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创新和发展。(4分)

(2)赞成。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2分)网络传播是新事物,经历了一个从弱小到不断壮大的,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3分)网络传播符合传播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3分)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2分)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否定,因此,网络传播代替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势在必然。(2分)

反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全面的看问题。(3分)网络传播和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各有利弊,但网络传播的优点不足以替代传统传播方式的优势。(3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网络传播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要求以及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网络传播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文化传播方式。(3分)(若从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开展文明上网活动;坚持用科学理

6 论指导网络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每条建议2分,但最多不能超过4分。若提出其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第2问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这是一道观点评析题,解决此题,考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本题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赞成,第二种是反对。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学生一定要说明理由,并且理由要合理的说明你的观点,并且是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设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必将完全替代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如果是赞成,我们可以用新事物与旧事物和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来分析说明。如果是反对意见,我们可以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

第3问属于主观灵活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7

第13篇: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 英语听力原文

201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I卷 听力原文

第一节

Dialog 1: W: What time is your train leaving? M: It leaves at 10.I’ve got 50 minutes left.W: You’d better hurry, or you won’t be able to catch it.

Dialog 2: M: Nice weather we’re having! Don’t you think? W: No, it is too cold.M: I think it is just right.W: I’d prefer a few degrees warmer.

Dialog 3 M: Now, let’s stop talking and get going.I need to be in my office in 15 minutes.Or I’ll be late for a meeting.W: OK.Bye!

Dialog 4 M: This course is really difficult.W: I don’t think it’s all that bad.And we’ll benefit a lot from it.M:So you’re taking it, too.W: That’s true.

Dialog 5 W: Could you turn that off? I can’t hear myself think! M: What? W: The radio. M: Oh, sorry.

第二节

Dialog 6 W: Hi, Michael! I heard you just came back from a holiday? M: Yes.I stayed for a week in China and 5 days in India.W: You do travel a lot, don’t you? Last year, you went to Norway, right? M: Well, I’ve been to quite some countries, but not yet to Norway.Last summer, I toured Ruia for two weeks.

Dialog 7 M: Sally, do you like seafood? W: Yes, of course.M: Is there anything you especially like? W:Well, I really don’t know.I can never remember the name.M: Ok.Is there any food you don’t eat? W: Well, I don’t eat chicken, and I don’t like eggs, either.But I like all kinds of fish and vegetable.M: Then, let’s look at the menu , and see what they’ve got for us.

Dialog 8 M: You look pale, Stephanie! What’s wrong? W: I don’t feel good.I have a bad headache.In fact, I haven’t got much sleep this past week, and I feel really tired.M: Why don’t you go to see a doctor? W: Yeah, I think I should.But I have a report due tomorrow.Ms.Jenkins means it for the board meeting next Monday.M: Well, it’s Wednesday today.Why don’t you talk to Ms.Jenkins and ask if you can hand it in on Friday morning? W: Maybe I should try.I gue I just need a good sleep.Thanks, Gorge.M: If you need any help for the report, just let me know.

Dialog 9 W: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paper today, dear? M: Well, yeah.There are a few here that might interest us.Here is one for just four hundred dollars.It only has one bedroom, but it sounds nice, near Lake Street.W: Yeah, let me see what the cheapest two-bedroom apartment is.Oh, here is one on

Market Street.It’s a real bargain.Only 350 dollars.But it doesn’t have any furniture.M: Well, it costs a lot to buy all the furniture.W: Oh, here is another one for just over four hundred dollars.This sounds very interesting.It’s on South Street.That’s a nice area! M: Yes, it’s quiet.Did you say two bedrooms? W: Yes, at 415 dollars.M: Why don’t we go and have a look? W: OK, I’ll give them a call.

Monolog 10 Look at this picture.It’s the London Tea Trade centre.As you can see, it is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River Thames.It is the center of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British people.Tea is the British national drink.Every man, woman and child over ten years of age, has on average over four cups a day, or some 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cups annually.About 30 percent of the world’s export of tea makes its way to London.And Britain is by far the largest importer of tea in the world.Now in the second picture, you can see how tea is tasted in the Tea Trade Centre before it is sold.Here, different types of tea are tasted by skilled tea-tasters before they are sold at each week’s tea sale.It’s amazing to see them at work! Over a hundred kinds of tea are laid out in a line on a long table.The tasters generally taste tea with milk, since that is how the majority of British people drink their tea.The tasters move down the line with surprising speed, tasting from a spoon and deciding what is a fair price for each tea.After that, they

第14篇:全国统一高考历史卷(新课标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请考生在第45、46、47、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 “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 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8分)

(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7分)

46.( 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 年(宣统二年)11 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呼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 „ 应即俯顺臣民之请„ „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 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 人,其中皇族7 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

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6 分)

(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9分)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

(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5分)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0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

(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6分)

(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9分)

第15篇:全国新课标卷生物高考变化预测

2014年高考生物全国卷变化预测

预测1:可能考查以细胞为切入点,综合考察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的生命历

程等知识。(例如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衰老、癌细胞的特点及防治等体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依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预测2:可能考查遗传变异在人类健康及农业育种上应用的知识。

依据:历年高考均有对遗传变异知识的考查,并且人类遗传病、作物育种等与人的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预测3:可能考查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知识。

依据: 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综合性强,能考查学生在复

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的能力,是历

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

预测4:可能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知识

依据: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幸福指

数,并且低碳生活、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态农业、自然和人类和谐

相处的思想、新农村新能源建设也是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的热点。

预测5: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一定会出现分析图形、图表、坐标曲线等试题,

绘制图形试题也有可能会出现。

依据:考试说明要求“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通过这类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应用能力;在简答题、实验题中有可能出现绘制图表、图形的问题,来考查考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预测6:实验有可能侧重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或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修

改或对实验结论用图形或图表表示,即绘制图形、图表。

依据:考试说明要求“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第16篇:全国新课标英语卷II详细解析

2.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全国新课标卷Ⅱ)

【名师简评】本套试题难易适中,没有太多的难点。阅读理解题涉及叙事故事,环境,文化和交通等。在选材上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实用性,话题广泛,所选文章贴近生活,体现人文,易于理解。试题难度适中,以细节题为主,兼具推理判断,词义猜测和主旨大意题。阅读材料长度和词汇难度适中,少有生词,整体难度不高。注重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并对所读取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七选五阅读的题目设置中等难度,没有难找的线索。分别考察考生对信息概述、总结和承转的理解。七选五文章一段集中于一个意思,做题时先抓段落大意,再对照选项。七选五注意代词(如it,this),选项的句内关系(如因果、转折)及重现(文章与选项的复现提示),选择时要特别注意空白处与前文的关系。完形填空是一篇记叙文。故事情节紧凑,做题时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巧用关联词。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

第一节

A

【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讲述的是Rashid的重要文件被当作垃圾扔掉,然后又重新被找到的过程,作者失而复得的不只是文件,还得到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这段经历变成作者的财富。

1.【考点】细节理解题【答案】B【解析】根据第一段末while 1ooking for a house for me and our children可知,Rashid打算到悉尼给作者和孩子找房子。

2.【考点】词义推断题【答案】C【解析】根据第五段最后一句At last they had seen a half-written letter-to a friend可知我丈夫把新的电话号码写在了一封末完成的给他朋友的信里。干扰项A,女孩的父母没有跟Rashid的朋友联系,所以不可能从他的朋友那得到号码。

3.【考点】细节理解题【答案】D【解析】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作者的手提箱失而复得,所以restore有“重新获得,归还”之意。故选D。

4.【考点】主旨大意题【答案】C【解析】本文讲述的是作者的丈夫的重要文件从被当作垃圾扔掉,然后又重新被找到,他们失而复得的不只是文件,还得到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所以C选项“变废为宝”更贴近文章的中心。

B

【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在1970年第一个地球日之前,美国人根本不知道环境问题。但是在那之后,解决环境问题成为了一个全民运动。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后,现在成绩显著。

5.【考点】细节判断题【答案】C【解析】由第一段第二句we didn’t know at that time that there even was an environment,let alone„可知那个时候美国人不知道有什么环境,更不必说环境出了问题。所以C环境问题符合题意。A社会运动;B回收技术;D地球日的重要性。

6.【考点】细节判断题【答案】A【解析】第二段第二句Busine people„,and especially millions of gra-roots Americans are taking part in the movement.这句话里提到了好多的参与者,但最后尤其提到了“草根”。especially与题干中的mainly对应。

7.【考点】细节判断题【答案】D【解析】文章的第四段讲述了取得的成绩:回收项目增多,先进的照明,汽车,楼房的设计都有助于节省能源,因而也阻止了污染。D符合题意。文章只提到了汽车排放量减少,但未说降到最低,故A错误。CO2排放量从40降到9,不是指40个城市,C错误。

8.【考点】细节判断题【答案】A【解析】文章的最后一段第三句Until we do that,nothing

else will change!“直到我们做了那些,情况才能改变。”that指前文提到的education programs for environment。

C

【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由一个词au pairs引出文章的主题: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习汉语,在美国最新的看护儿童的趋势之一就是请中国人看孩子。让孩子早日接触外语,在生活中学习。

9.【考点】词义猜测题【答案】D【解析】文章的第一句就出现了这个词:在美国最新的看护儿童的趋势之一就是au pairs。第二段介绍了一个2岁的小男孩被一位中国妇女照看,6个月就能明白基础的汉语。所以D选项符合此意。

10.【考点】细节判断题【答案】D【解析】根据第三段She didn’t want her children to mi out on their roots.“Because I am Chinese,my husband and I wanted the children to keep exposed to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可知她作为中国人,想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

11.【考点】推理判断题【答案】A【解析】通读全文可知本文是讲如何让孩子从小学习汉语。由第一句请中国人看孩子在美国已形成一种趋势,及最后一段“在今后的几年里对au pairs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得出学汉语在美国越来越流行。

D

【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坐地铁的注意事项。

12.【考点】细节判断题【答案】D【解析】由Metrorail一段的第二段可知:地铁站没有换零钱的机器,farecard machines只提供不超过5美元的零钱。B选项错误,D选项与此意相符。C选项文章中没提,A选项与第三段第二句叙述不符。

13.【考点】细节判断题【答案】B【解析】由文章的第二部分Hours of service一段可知地铁停运的时间是:周日一周四午夜;周五一周六凌晨3点。

14.【考点】细节判断题【答案】B【解析】由文章第三部分When paying with a Smart-rip®card,the fare is $1.25,可知用这个卡省钱。

15.【考点】细节判断题【答案】A【解析】文章的最后一段If you 1ose something„please call„2029621195可知答案。

第二节

【文章大意】人们不常做饭的三个原因:能力,钱,时间。本文就怎样充分利用时间做出自己想吃的东西介绍了几种方法建议。

16.【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上下文语篇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答案】B【解析】文章第一句交代了人们不常做饭的三个原因:能力,钱,时间。空的后两句分别交代了钱和时间的问题,所以这句一定与能力有关。故选择B。

17.【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上下文语篇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答案】G【解析】Planning ahead与段首think ahead对应。中间都是要提前想的内容。

18.【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上下文语篇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答案】C【解析】本段是讲让时间花的值。比如做一片面包,那不妨做三四片,时间差不多,还可留着将来吃。

19.【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上下文语篇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答案】A【解析】The more you learn and the more you try,the more ability you have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food and your schedule.说明本段讲的是通过实验尝试新的想法,更好地利用时间。

20.【考点】本越考查考生对七下文语篇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答案】F【解折】本句是总结句。让做饭成为乐趣而不是负担。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第二节 完形填空

【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记叙文,Joe和Simon两人成功地登上了山顶,在返回营地的路上,Joe腿受伤了,Simon用绳子往下放他。因为天气不好,看不见听不见,结果失误,放到了悬崖上。Simon不得不割断了绳子,Joe掉了下去。但结局很好,两人再次相聚。

21.【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上文照应”。【答案】C【解析】根据前一句Joe simpson and Simon Yates were the first people to climb the West Face of the Siula Grande in the Andes mountains可知他们成功登顶。

22.【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与“下文照应”。【答案】A【解析】由but判断返回的时候一定有困难。下文也有所交代。

23.【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答案】D【解析】因为Joe腿受伤了,所以如果让Simon一个人继续下山的话,他可能会安全返回。

24.【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答案】B【解析】从后一句可知他没自己走而是冒险带着Joe一起走。“risk与safe对应。

25.【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与“固定搭配”。【答案】D【解析】risk one’s life冒着生命的危险。

26.【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答案】C【解析】go down下山。他们下山过程中天气越来越不好。

27.【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与“上文照应”。【答案】D【解析】前文Joe摔伤了腿是一个麻烦事,后文看不到听不到又是一个麻烦事。

28.【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答案】A【解析】因为看不到听不到,Simon失误地将绑着Joe的绳子放到了悬崖边。

29.【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和“上文照应”。【答案】D【解析】后面谈到了Simon把绳子割断了,说明Joe想爬上来或simon把他拽上了都是不可能的。

30.【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与“常识判断”。【答案】B【解析】因为Joe在悬崖下,所以拽着Simon朝悬崖边滑的是他的体重。

31.【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答案】A【解析】经过了一个多小时,说明他们一直在努力,但没有成功,所以此处选择Finally。

32.【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答案】C【解析】最后Simon得做决定了。

33.【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上文照应”与“常识判断”。【答案】B【解析】他切断了绳子,所以Joe掉进了下面的裂缝里。

34.【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与“下文照应”。【答案】A【解析】因为他爬出了裂缝,所以用manage to do表示设法完成。

35.【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上文照应”。【答案】C【解析】因为腿受伤了,不能走,所以ABD都不对。move表示挪动,移动。

36.【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答案】B【解析】ten kilometers away十里开外的地方。

37.【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固定搭配”。【答案】D【解析】开头提到返回营地,后面表明到达营地,所以用return to回到。head for=leave for去某地。故不能选。

38.【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与“推理判断”。【答案】A【解析】割断绳子,掉进悬崖,天气寒冷,所以Simon认为Joe很可能死了。

39.【考点】本题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答案】C【解析】尽管他认为Joe可能死了,但是他不愿马上离开。

40.【考点】本胚考查语篇理解中的“措辞界定”和“常识推断”。【答案】B【解析】他认为

Joe可能死了,所以当他听到Joe的声音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

第二节

41.being42.and43.disappointed44.to45.Caught46.to stop47.riding

48.Did49.me/mine50.suddenly

第三部分写作

第一节短文改错

51.【答案】第二句中的They→There【解析】代词错误。此句是there be句型,表示“有”。上午有三节课。

52.【答案】第三句中的didn’t→don’t【解析】时态错误。全文用的都是现在时态。

53.【答案】第三句中的many→much【解析】代词错误。many修饰名词复数,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homework是不可数名词。

54.【答案】第四句中的with→for【解析】介词错误。Have time for something,with后接人,表示“和某人一起”。

55.【答案】第五句中的hour→hours【解析】名词单复数错误。“one and a half”后用名词复数。

56.【答案】第六句中的look→1ooks【解析】主谓一致错误。主语school是单数,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的形式。

57.【答案】第七句中的第一个the去掉【解析】冠词错误。All kinds of后面用复数名词,名词前不加冠词。

58.【答案】第八句中的sat→sit【解析】动词形式错误。此处的sit与前面的lie并列,都放在can的后面,用动词原形。

59.【答案】第八句中的listening后加to【解析】固定搭配错误。listen是不及物动同,带宾语时用listen to。

60.【答案】第九句中的helpfully→helpful【解析】形容词副词误用。此处是两个形容词kind和helpful并列做表语。注意and前后的一致性。

第二节书面表达

【写作指导】本篇书面表达属于说明文,写的是征文.主题是“十年后的我”。开头已经给出,写作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人称:第一人称为主;时态:将来时;(2)要点:①家庭;②工作;③业余生活;④合适的结尾(3)词数:100左右。

本篇写作的基本思路:十年后我的年龄,我的家庭,我的工作情况及我的业余生活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内容上注意做适当地添加,同时注意词汇语法结构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注意标点符号及上下文的连贯性。

0ne poible version:

I often imagine what my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I think my life will be very different in ten years.I wi11 be 28 years old by then.I will have my own family,probably with a lovely child.I hopes I’ll work in a computer company as a program designer.I’ll enjoy my work and get along well with my colleagues.I’ll do a good job in whatever I do.In my free time,I’11 continue to take regular exercise,such as swimming,running,and various ball games.0n my ho1idays,I’ll travel around the world.In a word,my life will be much richer and more colorful.

第17篇:新课标卷作文

新课标卷作文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放下顾虑 奋勇前行

放下顾虑,奋勇前行。它是“十年九旱逢甘霖”中的那场好雨,它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那股劲风,它是“冲天香阵连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时的那场兵变。放下顾虑,奋勇前行,重要如斯。

商人发现的钻石,请无数的切割师都不敢下手,而老切割师的徒弟却一下子成功了。除了利用师傅的经验和技术,年轻徒弟的勇气显得尤为重要,正是由干他不去想价值的事,放下顾虑,奋勇前行.最终才获得了成功。

放下顾虑,奋勇前行,你将收获一片新的天地。

纵然无数人阻挡,纵然无数人反对,你毅然不顾。为了秦国,你日夜操劳;为了强盛,你绞尽脑汁。你的变法虽触及了无数达官贵人的利益,却为天下苍生带来了福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道出了你商鞅的心声。你放下顾虑,奋勇前行,最终为秦国带来了强盛,你也因此永载史册。

放下顾虑,奋勇前行,你将领略到无限美景。

放下在美国安逸的生活,放下自己刚刚组建的家庭,放下无数人羡慕的工作,你只身回到北京,创建了“百度”公司。你懂得,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放下了顾虑的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于是你让“百度”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你让“百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网站。放下顾虑,奋勇前行的你收获了人生事业的无限风景。

放下顾虑,奋勇前行,你才可能东山再起。

你是被人称颂为“生当作人杰”的西楚霸王,你是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的沙场将军,你是火烧咸阳威风傲世的英雄豪杰。当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困你在乌江岸上时,你放不下西楚霸王的架子,你放不下常胜将军的脸面,你害怕沫猴而冠的嘲笑,你顾忌江东父老的责怨。于是你止步不前,留万世惜叹。你没有放下顾虑,你没再奋勇前行,你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司马迁放下顾虑,奋勇前行,终有史笔留芳;陶渊明放下顾虑,奋勇前行,终谱田园诗魂;苏东坡放下顾虑,奋勇前行,终留万古文章。

你道是雨横风狂三月暮,我偏要何妨吟啸且徐行。朋友,请放下顾虑,奋勇前行!

[简评]本文着眼于“在经验技术基础上而放下顾虑,奋勇前行”,尤其强调“放下顾虑,奋勇前行”的重要性,立意切合题意且重点突出。在“放下顾虑,奋勇前行”的中心论点统帅下,文章又用了三个平行的分论点“放下顾虑,奋勇前行,你将收获一片新的天地”,“放下顾虑,奋勇前行,你将领略到无限美景”,“放下顾虑,奋勇前行,你才可能东山再起”来多方面剖析,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过程中所举事例为人熟知,甚至大多来自于中学语文课本,但例例各安其所,紧扣观点,典型精辟,说理透彻。与结构和选材相比,我最赞赏的是本文的语言。文章语言流畅优美,富有文采,节奏鲜明,感情饱满,使人读来畅快淋漓。

成功三重奏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成功,但正如切开这珍贵的钻石,只拥有经验、技术等某一方面都不足够。我认为,要想成功,就得如切割师所言,具备三点,即经验技术、勇气与抛开杂念。

一重奏,广泛涉猎,潜心钻研,习得丰富的知识与技巧。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宋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仍坚持读书,才有了丰富的知识,也成为了大学士;李时珍遍探百草,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才著出闻名世界的《本草纲目》;无臂钢琴家李伟同样也是在经历了无数训练后才有了如今惊世的技巧。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需要刻苦学习知识,潜心钻研以提升自身经验技术,自身条件过硬是为成功奠基的。

二重奏,果敢前行,敢做敢拼,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机遇对于懦弱者是深坑,对于勇敢者是天梯。机遇对于懦弱者固步自封,对于勇敢者是大步前行。倘若马化腾没有勇气,他又怎么在创业初期,选择投身看似无人问津的即时通讯领域,并从此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倘若邓小平没有勇气,他又怎会在内忧外患之时坚决叫停革命,转而投身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并使中国腾飞?倘若小米公司没有勇气,又怎会有其投身低端市场,一举创下效益冠军的奇迹?所以,拥有勇气打开束缚双脚的锁链,才可走向成功。

三重奏,抛开杂念,让自己得一份纯粹前行的动力。

歌德说:“自己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确实,往往阻碍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正是其自身过多的杂念与忧虑。为什么众多田园诗中,只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获得成功,为人称道?为什么石油大王哈默可以在无人看好的荒地开机钻井。又为什么克林斯曼总能踢入点球而保持记录?我想正是因为他们心无杂念,并不过多去考虑自己能否成功,干这件事是否有意义,而是不惧失败,一心前行。

可见,习得知识,拥有勇气,抛开杂念,正如一部恢弘交响乐的三个奏章一般,层层切合,只有当具备这三个要素时,才可奏出那通往成功的颂歌。所以,让我们牢记这三点,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扬帆起航!

【分数】19+19+19=57

【现场简评】题目借鉴器乐演奏术语,中心突出,内容充实,中规中矩。

【名师点评】高分理由:有形象化的标题,有清晰的结构,有多种论证手法――引证、例证(概括事例论证)、喻证、道理论证、假设论证,立意准确,内容丰富,中心突出,说服力强。白璧微瑕:个别句子不够通顺,个别标点有误

第18篇:新课标卷分析

郑州名师刘惠臻点评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高考语文试题

2014-06-07 14:28来源: 网络点击:1781

地区: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学科:语文 点评人:刘惠臻

6月7日上午,语文学科的考试已经结束。今年的高考语文的试卷与去年相比有哪些变化?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难度如何?有哪些创新点需要高二的学生在来年复习备考时多注意?天星教育网特邀请天星教育研究院名师——郑州市教研室的刘惠臻老师,来给大家做点评。

天星教育网:今年高考的语文部分已经结束了,新课标全国卷Ⅰ刘老师应该已经看到了,您多少已经从考生以及相关家长的那里获得了一些反馈。您感觉今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试题的难度与去年相比变化大吗?

刘老师: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卷面结构稳定。试题结构、分值稳定。

现代文阅读(3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文言文阅读(3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2句翻译,每句5分,共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道主观题,共11分)、名篇名句默写(3题6空,共6分),选做题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置1道多选题,3道主观题,最后一主观题为探究题,共25分),语言文字运用(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共计20分),作文(60分)。全卷满分150分,其中选择题32分,主观题118分。

天星教育网:难度不变的情况下,其实每年的题目是有一定的调整的,今年的试卷中也出来了一些新的东西,这个新的部分您觉得对考生来说难度大吗?

刘老师:在考点、题型基本固定长达七年之后,2014年的高考全国语文新课标卷终于稳中求变,在命题点、命题形式等方面有了一些预料之外、期待之中的变化。其变化点、创新点较多,但难度不大,较之往年更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近年来高考语文改革呼声的一种回应。

可以说,新课标卷已经到了穷则思变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呼吁语文高考试题改变那些僵化、机械的命题方式,以更有助于准确、清晰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更有助于对语文教学与备考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新课标卷的变化表明——语文学习,重要的不是进行各种题型的训练,而是在更真实、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天星教育网:您能详细给我们讲评一下试卷中的亮点,以及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新变化吗?

刘老师:论述文本的第1小题。多年来,该小题一直重在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因果关系或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的理解,各选项从原文中可以找到对应的内容,考生通过比对选项与原文中相关语句在表意上的异同就能判断选项的正误。2014年的该小题,虽仍是考查学生对“悲剧”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但选项却均来自文本之外,它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悲剧”的性质,并能结合实例区分作为“文学艺术”的悲剧与“现实的悲剧”。

文言文阅读的第二小题(全卷第5小题)。新课标卷的该小题多年来一直考查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2014年,它终于被“断句”所取代。能否准确“断句”是衡量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的文言积累、文言语感,以及对某篇文言文的理解情况,通过断句能得到综合考查。个人认为,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断句虽不

如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断句能力,但这种改变意味着,新课标卷总算是找对了文言文考查的一个方向。

第10小题名篇名句默写。给上句写下句、给下句写上句的考查方式,简单机械,它只要求学生能准确背默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名篇,而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其含义,是否能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2014年的名篇名句默写改为给出简单明确的描述,让学生写出符合此描述的诗句。尽管这种“描述”还不能称之为生活情境,也不具备任何开放性,但较之于原来的命题形式,已经是一种进步。

第13小题正确使用成语。多年来新课标卷一直是给出四个选项,让考生判断其中成语使用的正误,2014年终于改为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成语,这才比较符合考纲“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要求。所给的三个成语“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意义相近,容易混用,但以选择题的方式来考,考试可以借助排除法来提高选择的准确率,难度就不是很大了。

第17小题图文转换。图文转换自然不算是新考点、新题型,但今年的选材为中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的规划,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是对课改精神的极好体现,也代表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查方向。

天星教育网: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到天星教育研究院的刘惠臻老师为我们解读高考卷,希望我们今天的对话能对各位考生、考生家长以及明年可能要参加高考的各位同学有所帮助,谢谢刘老师,谢谢!

第19篇: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绝密★启封前

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综 政治部分

第 Ⅰ 卷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老吴在年底对年初购买的投资产品进行了梳理:50元买入甲公司的股票已按54元卖出;乙公司股票价格仍为20元,按照每股1.2元进行了现金分红;丙公司股票价格也没变,按照每20股送一股进行了股票分红;某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为6%。上述投资产品中,年收益率最高的是 A.甲公司股票 B.乙公司股票 C.丙公司的股票 D.银行理财产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甲公司股票年收益率=(54-50)/50=8%。乙公司股票年收益率=1.2/20=6%。丙公司股票年收益率=1/20=5%,银行理财年收益率为6%。故投资收益最高的是甲公司,本题应选A。

13.2014年8月,某市政府清理出涉企权力5157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对停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效果是 ①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更有效率 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制约

③市场机制能更好的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某市政府取消对政府涉企权力,表明“看得见的手”受到约束,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本题选C。①观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政府对企业监管权力受制约,不能任性,而非监管是否有效率;④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4.2015年5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成员银行缴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当成员银行破产清算时,使用银行保险基金按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偿付。这一制度对银行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 ②增强银行信用,推动银行公平竞争 ③促进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收益 ④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高其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 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我国实行存款保险制度,把商业银行纳入商业保险,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也能增强银行信用,故选A。③④与题意无关。

15.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煤炭价格从2011年约850元/吨大幅度下降到2014年底约500元/吨,有人据此建议下降电力价格。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 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B.电力是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而这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答案】C

第 1 页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或价值规律)的知识。煤炭价格下降导致火力发电成本下降,根据价值规律,价值决定价格,电力价格应与成本一致,C符合题意。

16.从2013年开始,某市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民情理事会通过协商讨论,促进诸如广场舞扰民、小区乱停车等难题的解决,得益于民情理事会 ①提供管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 ②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③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④明确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层民主协商。小区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在于民情理事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应该考虑民情理事会的优点:提供管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A①③符合题意;②的说法不准确,民情理事会不属于基层自治组织;④在本题中没有体现。

17.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司法机关的相关知识。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有利于排除对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干扰,保障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C符合题意入选。我国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④说法错误;①不符合题意。

18.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截止2014年9月,全区1787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1735座寺庙通了路,1730座寺庙通了电,1662座寺庙通了水,1736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上述做法 ①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②保障了公民宗教信仰的权利

③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等知识。西藏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的做法,为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D入选。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题干中没有谈及到外国宗教势力对我国宗教事务的影响,故排除①。

19.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

第 2 页

看,这是因为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体现出文艺创作要坚持群众的观点和群众路线;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①④符合题意,本题选B。②观点错误,文艺发展应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且理论范围属于辩证法;③观点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20.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和文化的传播。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收视率创新高,说明韩国民众对我国的高度关注,体现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符合题意。①中“新台阶”夸大了《超级中国》的地位,故不选。②错在“广泛认同”。

2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的知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我国经济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而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推动我国的解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③④与现实不符,因此本题选A。

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第 3 页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的知识。弹琴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所以,①正确。琴声具有人性化特点;琴声也离不开人的弹奏,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排除②;材料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③当选;④说法太绝对,排除。因此本题选B。

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A、B、C观点明显错误,用排除法。认识工具的发展会促进认识的发展,所以A错误;认识经验可能会阻碍也可能会促进认识的发展,所以B说法太绝对,排除;C说没有客观评价标准是错误的;材料所体现的正是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发展的影响,当选,所以答案是D。

第 Ⅱ 卷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1)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14分)

【答案】(1)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3分)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3分)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3分)保护纳税人权益。(3分)

(2)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能吸纳大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4分)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4分)税收优惠可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有利于其生存与发展;(3分)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分)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企业地位和作用、税收等相关知识。本题第一问,该题的关键词是“税收法定原则”,强调依法治国,联系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的知识,可从依法治国、对立法、政府、个人的意义等角度分析,答案构成为理论+材料+意义。第二问,可从小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税收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角度考虑。

39.(2 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

第 4 页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

(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

【答案】(1)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分)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分)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支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分)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3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2分)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丰富和发展。(3分)

(3)答案示例: 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能动作用、民族精神、国家公祭日的设立的意义等。本题以抗战七十年为背景,第一问,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角度考虑,重视结合材料分析。第二问,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应详细的分析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第三问,掌握例证法,运用历史铁证,指出否认侵华历史言行的巨大危害,同时结合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渗透哲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加以分析。

第 5 页

第20篇: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全国新课标(卷I)2013年高考英语满分作文范文

假定你是李华。请你给笔友Peter写封信,告诉他你叔叔李明将去他所在城市开会,带去他想要的那幅中国画,同时询问他是否可以接机。信中还需说明:

李明:高个子,戴眼镜

航班号:CA985

到达:8月6日上午11:30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开头语和结束语已为你写好。

Dear Peter,

How are you doing?

I’m writing to tell you that my uncle Li Ming is going to your city for a conference, and I’ve asked him to bring you the Chinese painting you’ve asked for before.

Also, I’d like you to do me a favor.Would you please meet my uncle at the airport and take him to his hotel since this is his first visit to the U.S.? Thank you in advance!

His flight number is CA985, and it will arrive at 11:30 am, August 6.My uncle is tall and he is wearing glaes.And he will be in a blue jacket.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2014全国新课标卷2范文.doc》
2014全国新课标卷2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