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范文

2022-08-0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撰写人:张杰

一、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校领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 研究性学习,在研究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 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 按规律办事,从苦教到巧教 * 发展教育教学理论 * 教育创新

* 培育优秀教师和教育改革家 *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专家的本土化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概念和特点

* 概念:在已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小学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 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就是寻找规律、探索未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属于比较典型的应用研究。 * 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 以微观研究为主 * 群体性研究

* 教育研究的客观性与现实性

* 客观性:真实、以基本事实为依据,可证实或证伪 * 现实性:在时间上是现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

三、教育科研与写论文的关系

* 区别:科研是从发现问题到求解的系统的探索过程;写论文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 联系:论文是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之一,不搞科研或者课题研究也可以写论文。 * 已发表教师论文的类型

* 教育教学中的感想、体会;总结归纳工作经验;教材的某章节教学探讨;某一类学生的调查;高考中考考题分析;迎考复习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教材、教法的经验介绍。

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类型

* 教研活动 * 以学科组为中心研究课标、教材,集体备课,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想法,以年级组为中心分析学生、班风、班集体和组织学习等。有代表性的如小课题研究 * 专题研究

* 以研究学校、年级或班集近期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主,开展调查,提出解决方案,采取措施,直至解决问题。

* 课题研究

* 以课题申请者关注的教育问题为核心,进行以理论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

五、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 基本概念:运用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和程序,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认识活动。 * 与一般课题研究的区别:

* 都是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无本质区别;

* 相对于教育管理部门立项的课题而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 研究方法多为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等。

六、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开展教育科研的条件

* 个人条件

* 时间:看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总结思考的时间; * 持续性:有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的毅力; * 反思能力:思维的逻辑性与概括力; * 积累:知识与经验,久病成医。 * 环境条件

* 研究与学习型组织

* 激励机制

* 研究条件

* 经费、文献资料、网络、基本设施等。

七、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

* 从班主任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课题 * 从学科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课题 * 课程标准、教材内容 * 学生与教师

* 从合作课题中确定个人承担的子课题 * 从成功经验中找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 从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发现问题 * 从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提出课题

八、申报的小课题举例 * 选题不当的课题举例 *

1、网吧与中学生;

*

2、化石燃料的作用与大气污染;

*

3、艺术教育从兴趣入手;

*

4、高考高分作文的探索与实验研究;

*

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6、学生作文水平与情商关系的研究;

*

7、弘扬哈萨克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选题比较好的课题举例

*

1、初中数学错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2、课堂导入技巧的有效策略研究;

*

3、分层次教学法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5、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研究;

*

6、伙伴互助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7、额河奇石文化开发应用研究。

九、什么是课题指南

* 什么是课题指南和申报办法

* 管理机构发布的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研究类型、方向、范围和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管理机构对课题申请者的具体要求 * 申请课题的条件

* 申请书和材料的准备:材料格式与份数

* 申报程序与经费要求

* 课题受理要求

* 受理的时间、方式、费用等。

十、设计课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 研究的范围大小适中 * 研究的问题难易适度 * 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 研究方法要适用

* 与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紧密结合

十一、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 所选课题是理论性、应用性还是综合类型

* 主要背景材料、研究的主要问题、课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具有研究的紧迫性 * 他人曾做过的工作、他人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研究本课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分析可行性 * 预测所用时间,规划研究程序和步骤

* 预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总成果,及成果的表现形式

十二、小课题设计中的问题

* 找不到要研究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过程和基本事实描述不清楚,虚构问题; * 研究的目的不明确:论述不清研究这个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实际价值,写了许多空话、套话; * 内容杂乱:对研究的对象、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活动分析不清楚,把自己的愿望和教学活动作为研究行为;

* 思路和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不知道怎么做;

* 无研究结果:为研究而研究,以为写几篇论文就可以了,问题是不是解决了不知道,问题解决的标准不清楚。

十三、文献资料的查找

* 意义:

* 明确课题的地位

* 了解已有的研究

* 借鉴研究方法

* 修改研究方案

* 发现新的课题

* 信息资源: * 印刷品:

* 一次文献:图书、期刊、会议文献、档案、辞典、百科全书等

* 二次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

* 三次文献:综述、述评

* 录象带

* 光盘数据库

* 因特网

* 怎样查找? * 资料的整理

十四、设计研究方案、填写申请书

* 开展研究工作的理论框架 * 设计几套方案 * 可操作性 * 系统性

* 申请书的基本格式

* 课题名称:一个简洁的陈述句 * 课题分类:种类或研究领域 * 主持人与研究队伍情况

* 设计与论证,一个课题的灵魂

* 研究条件,个人的研究经历和物质准备,前期工作 * 预期的成果

* 已有的同类研究成果 * 研究经费预算 * 审查、审批栏(管理机构填)

十五、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人员分工。 * 格式:

*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依据或背景;意义;目的

*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明确变量及其定义和操作定义;制定衡量因变量的指标体系 * 研究内容

* 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 * 研究的组织与分工 * 研究结果的预期

* 附件:资料、经费、参考文献等

十六、科研课题的实施

*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人、财、物的配备,一般应有半年以上的准备期。 * 按照课题设计的研究周期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一般有周、月、季度、学期、学年进度表。 * 研究人员的业务培训,包括审查开题报告、专题讲座、技能训练、资料交流、管理制度等。 * 研究队伍内部的职责分工 * 研究工作开始时的摸底调查 * 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收集用于实验对比的数据 * 调查研究的开始

* 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研究工作。 * 文献法:查找、收集、整理、加工各种文献。

* 调查法:选择和研制测量工具、进行初步预测、确定测试方法和样本容量、测试、统计、分析等。

* 经验总结法:寻找典型经验、加工、验证、推广、再加工。 * 实验法:分组、测试、引入自变量、再测试、统计分析等。

* 研究过程的记录,主要有各种研究活动、会议、研究对象的行为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记录。

* 研究数据的档案管理,包括各种原始数据、经验、体会、案例。

* 研究结果的加工、整理,主要是各种总结、阶段成果、分报告、专题报告的撰写等,每一项研究可以形成一系列的成果。

* 研究周期结束或者研究计划完成,课题进入结题阶段。

* 结题工作分工:成果汇总(打印形成最终成果、成果定稿、成果目录)、研究工作总结、档案工作、联系课题管理机构。 * 组织成果鉴定,初审与终审。

* 联系报刊或出版部门争取发表,或者应用部门。

十七、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 说明部分,成果来源、内容摘要、关键词、引言等。 * 主体部分:要研究的问题(预期目的、意义、假设、概念定义)、背景与文献综述(政策与理论依据、基本事实、他人的研究)、研究程序与步骤(设计、对象、方法、工具、结果)、分析与讨论(解释、评价)、结论与建议(回应目的、后续研究建议)。 * 文献索引 * 附录

十八、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举例

(一)

*

1、课题名称:启发、互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2、问题: (1)大多数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不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2)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

3、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和教师的发展。*

4、核心概念界定:

*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 启发、互动、合作、探究的界定(略)。 * 5、研究计划

* 时间:共一学年,按月设计活动内容; * 学科:各学科志愿加入; * 基本步骤:启发(诱导)、探究、归纳(提升)、变式(回授)、巩固(调节)。 *

6、课题的实施:具体表现在四种课型和五种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上。

* 新授课:落实知识基础、强调内容建构,熟悉基本类型、抓好方法指导;

* 复习课:加强内容整理、构建知识系统,熟悉基本题型、提炼基本方法;

* 练习课:设计训练内容,重视知识延伸,强调归类总结

* 讲评课:优化题型解法,注重纠错补漏,兼顾知识迁移。

* 五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小组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练习法。

*

7、总结交流与反思

* 本学科每一单元或每一章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组织本学科课题组教师进行一次总结交流,通过反思分析得失;

* 一学期结束后,进行研讨课交流,对研究目标进行评价,写出阶段研究报告,提出下一学期的研究方案。

*

8、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展示启发、互动等教学模式的典型课例,完成研究报告。

十九、中小学课题研究举例

(二)

*

1、课题名称:某小学班级小主人行动研究

*

2、问题: (1)班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干部作风” ,不能平等地对待同学,而大多数同学想为班级做事又没机会;(2)学生把少先队干部看成荣誉而缺乏责任;(3)只把小干部看成老师的助手而不作为学生的代表,学生缺乏合格班级小主人意识。

*

3、目标:通过班级管理制度改革,如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进行“小干部”轮换、按民主程序选举等,让小学生学会“民主”。*

4、时间:分两个阶段进行 *

5、研究行动(第一阶段)(1)制订计划;

* (2)设计问卷(对小干部、小主人、集体观念的认识);(3)班级民主生活制度的建立与运作;(4)创设情景开展民主教育活动;(5)开展“班级小主人行动”的班、队会。 *

6、组织专题研讨,分析行动的得失。

*

7、进行阶段总结、效果评价(主体意识与民主观念)与交流。*

8、设计新的相关活动。* 相关活动举例

* (1)设计开放性学生问卷:你对班干部是如何看的?并进行统计分析;

* (2)进行班干部制度改革试验:学生当家制、小秘书制、班务分担制和值日班长制; * (3)设计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游戏活动;

* (4)组织“班级小主人”标准的讨论与调查; * (5)调查了解学生对班干部角色的认知; * (6)开展共同制订班规活动; * (7)组织“今天我当家”活动。

十、中小学课题研究举例

(三)

*

1、课题名称:某中学某班学生抄作业原因与矫正对策研究。*

2、问题: (1 )班里抄作业风气盛行;(2 )各科教师的批评教育收效甚微;(3 )班里师生关系紧张。

* 3、目的:找出学生抄作业的主要原因,通过班级活动,逐步矫正学生抄作业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班风。

* 4、时间:一个学期。

*

5、实施研究: (1)制订方案与周工作计划;(2)分学科调查学生抄作业的情况,了解抄与被抄者的基本情况;(3)核实调查结果并对学生进行分类;(4)进行追因调查(成绩、态度、习惯、负担);(5)设计集体活动(开展关于诚实的讨论、自信心与成功经验主题活动、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协商布置作业、分组完成作业、组建帮扶小组、开展角色互换等)。 *

6、对活动效果的反思与评价(抄作业现象基本消失、最佳矫正措施)。*

7、总结与撰写研究报告。

推荐第2篇:中小学美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美术教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本次通过参加兰州市美术课题的研究,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明确了小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与小课题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相关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现将本次研究体会、感悟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

1、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推荐第3篇: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

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课题研

究实效性的思考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当前,要认真解决教师从事教科研,如何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的问题。要分析教师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实效性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选择教育教学领域有价值且有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有效表达等推广应用成果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需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以课题研究作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所表现的极大热情,笔者在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感到,引导教师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是当前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过大,表述不规范。

例如 “自主学习方式与心理发展应用”这个课题,就

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其一,心理发展涵盖的面太大,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多个方面,选择这样的课题,研究难以开展;其二,课题名称表述不规范,应改为“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这样就比较准确、清楚地概括了课题研究的对象——中学生和研究的问题——自主学习方式。

2.课题界定不明确。

例如“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与策略的实践研究”、“构建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师生关系研究”等课题,都缺少对“创新性学习”、“课程标准下的师生关系”等核心概念明确、清晰的表述,由于概念界定不清,在研究过程中造成了研究目标的偏离和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3.研究目标不适当。

有些课题的研究目标不准确、不具体;有的研究目标不明确;有的研究目标过多,但主攻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例如,一位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制订了这样的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逐步确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课堂;(3)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能够自主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生生互动、

互助友爱、合作学习的品质和能力,实现同步增长。显然,这样的目标不是研究目标,而是工作目标。按照这样的目标,无法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此课题研究目标可拟写为:(1)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2)探索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3)构建体现师生互动的评价机制。这样,课题才能做得有深度、有实效。

4.文献综述不充分。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掌握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不了解他人在自己研究的问题上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不重视或缺乏对他人在本课题研究现状的了解,很容易导致重复研究,也就很难谈得上课题研究的创新。

5.研究方法欠科学。

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包括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获取研究资料(数据)、进行资料(数据)分析、总结撰写论文(报告)。其中获取研究资料(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资料(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定性分析(价值分析)、定量分析(统计、数据处理)。现实中,一些教师因为对课题研究方法不熟悉,研究、提出的观点不是来自于对研究资

料的分析,而是工作经验的简单堆积,缺乏充分的依据;再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缺少定量分析,缺乏详实的论据材料。由于不能有效运用课题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6.对研究成果缺乏提炼和总结。

很多教师在研究中不善于提炼和总结研究成果。有的研究报告的格式不规范,研究成果与研究目标不能统一;有的课题没有经过实效研究,结论缺乏必要的研究支撑,研究成果显得苍白无力。

二、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态度以及重视和支持的程度,学校整体的科研氛围,必要的资料、设备、经费等。而就教师而言,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欠缺。

据调查,在回答“您读过的教育理论书籍、期刊有哪些”这一问题时,80%以上的教师没有填写教育理论著作,一位教师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在结题论证答辩时,当问及教师教育心理学上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哪些策略时,教师无言以对。上述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上的欠缺。

2.教育科研方法不熟悉。

据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方法的选择重视不够,对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的储备不足,缺乏用科研理论指导课题研究的实践。

3.进行教科研的目的不正确。

部分教师尽管在热情地“做课题”,但并非真正出于研究目的,而是为了评职、评先的需要,课题研究存在着形式化和虚假化现象。

三、课题研究提高实效性的措施

1.树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理念。

所谓教育科研就是在教育实践中探索符合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行为形式。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日常工作其实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研究的课题。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就应该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课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当前大力提倡教师人人有课题,就是为了使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研究融合起来,使教师的研究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因此,教师要树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

发现问题,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总结,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2.重视课题选择,选准研究方向。

选择课题就是提出问题,选题实际上是对研究的方向和范围的一种规定和限定。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根植于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贴近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上都是教育教学的问题。因此,课题研究的重心应放在教育教学问题上。通过研究,提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策略,并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把检验的结果科学地表述出来。只有当教师所选择的研究课题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相连时,才会生发研究的渴望与激情。

3.掌握研究方法,深入开展研究。

学习是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要想把研究工作做好,就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一般讲,选择一项课题进行研究时,首先要弄清五个问题。

(1)本课题研究前人或他人已做过哪些工作?即通过文献检索,掌握所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2)我的课题研究要做什么?即研究此课题要解决什

么理论或实践问题。

(3)我的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即确立课题研究的目标,并分解目标,使其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研究项目。

(4)我的课题研究计划怎样做?即确定课题研究依据的理论,选定的内容和采取的研究方法。

(5)我的课题研究进度如何安排?即划分课题研究阶段,明确阶段任务,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其表达形式。

一些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读书报告会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它是丰富教师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

4.注重研究过程,提高研究实效。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课题研究的难点是研究过程的行为操控,教师在课题研究的操作上,大致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是选题;二是查阅文献资料;三是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四是撰写开题报告及召开开题会;五是实施研究即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召开各种研讨交流活动,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及召开中期论证会,不断地学习、积累、反思、总结;形成成果;六是撰写研究报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课题研究的步骤,其界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一个步骤做过之后还会有往复。在这里,特别强调三种行为。

(1)开好课题研讨会。课题研讨会是课题组成员及时解决研究中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般应每两周召开一次,主要是汇报、交流在课题研究中所做的工作,讨论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好下两周的研究工作任务。

(2)上好课题研究课。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题研究课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上好课题研究课,应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把课题研究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课后及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研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探索更优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

(3)做好课后反思。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教师要带着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走进课堂,带着研究的心态进行阶段性、经常性乃至每节课的反思,要经常进行自我检查,检查研究计划的落实情况和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通过课题研究,逐步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推荐第4篇: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

中小学教师怎样做课题

教育科学研究是利用科学理论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是进行教育科研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近10年来,它普及到了农村中小学。下面对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教育科学课题研究讲几点看法。

一、教育科研的意义

1、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对收集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和认识,从而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规律及运动变化的规律。

2、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科研是教育创新的基础,是学校能力发展的动力。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创新:方法创新与内容创新: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教育科研对知识进行开发、进行创新。

发展:通过教育科研,培养学术气氛,形成学术环境,造就学术人才,提高学术声誉,扩大教育资源,对学校的教育力进行开发、进行创新。 当我们把一项工作作为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时,我们的工作是被动的,只能是达到要求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浅层次的,当我们把一项工作作为研究课题去完成,我们的工作是主动的,是深层次的,其效果能达到最高要求,并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教育科研在教师个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是培养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4、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课题研究是对需要加以解决的某一个突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找到合适解决方法的探究活动.a、教育课题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b、教育课题研究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C、教育课题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 (2)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二、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一)教育科研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心理:

首先,“欲研不能”。第二,“欲研不敢”。第三,“欲研不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中小学教师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科研热情,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在这段刚刚涌动起来的科研热潮中,已经明显暴露出浮躁现象,那就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状况是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是,实质上却欠扎实、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带有非常明显的功利色彩

(二)应对策略

第一,要端正教育科研的目的。不可否认,从事课题研究可以给老师评先评优和晋升职称带来好处,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课题研究,要解决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二,要科学课题选择。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能用于科研方面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应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而不是理论性的课题研究。因为,理论研究的周期比较长,并且要求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 第三,研究过程要规范。目前,选择课题时要对课题的必要性进行论证,要着重考虑课题实用价值,在研究过程中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课题的研究计划,要保证课题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全面收集研究资料并加以归类整理,在结题时材料才会充实,质量才有保证。

第四,要杜绝抄袭现象。对他人的文章,可以做一些必要的引用,但不能大段抄袭。教师要有良好的学风这是教师品格的体现。不能用他人辛苦得出来的研究成果为自己谋求利益。

三、教育科研的基本程序

1、选题

选题的原则 A、科学性原则:选题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立论要充分、合理。研究者要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所选的课题要以事实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为依据。没有科学理论为基础的课题盲目性很大,研究成果也经不起推敲。B、价值性原则:理论价值(学术价值):是指课题对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C、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并且表述准确。研究者要将所研究的课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定的课题要具体,不能过于笼统,不着边际。要小题大做。尤其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更应该选定明确而具体的课题,避免课题过大难以驾驭,无法达到教育研究应有的深度。D、创新性原则:好的课题应该具有独创性,选定的课题是前人没有解决的,或是未被完全解决的,也可以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对一些问题的定论。研究者要清楚一个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加以创新。E、前瞻性原则:有创见、有新意,属科研前沿、学术空白。所选课题及研究成果能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服务。F、可行性原则:所选课题要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经验、专长、所掌握的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时间、经费、设备、技术支持等主客观条件都是选择课题时要考虑的因素。

2、立项申报

首先,获取课题申报信息;第二确定申报的课题,申请者根据自己研究团队的专业结构与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第三按要求填写有关申报表格(见附件),写出课题名称,表明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体现课题价值;第四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信息,申请立项。

3、课题论证(开题论证):

内容:鉴定研究价值、规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 (1)论证准备(准备开题报告并提交给诸位论证人员) 开题报告的内容

课题的性质:研究性还是应用性

课题的价值:什么样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课题的突破性:国内外现状及本课题有何突破。充分掌握研究课题现状,摸清研究对象在实验前的水平,课题组必须进行摸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事实依据,研究的基本条件(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这些条件是否满足研究需要,需要哪些部门或单位协作。 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成果表述形式。 (2)开题论证

采取座谈式开题听政会的形式,围绕开题报告,讨论、审议,互问互答,提出修改意见,完善研究方案。

4、设计课题方案 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Ⅰ)

课题名称;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保障;成果预期;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经费预算;资料附录。 课题研究方案的写作格式(Ⅱ)

问题的提出。主要写: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内外研究中已经解决的问题,还有那些尚未解决。)

理论假设。主要写:通过课题研究将会取得的效果(格式:如果A则B)。即是一种对预期成果的推测或猜测。 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主要写依据具体来源,切忌概念化的说:如心理学研究表明,或者教育学说明。而要具体表明某种理论的基本原则。如果是依据几种理论,那么在叙述各种理论之后,要加以综合叙述;或者直接加以综合叙述。

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介绍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严格地说,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课题研究组的组成;课题研究的经费;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

5、实施课题方案

严格执行研究方案,搞好研究的过程管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保证研究工作循序渐进,保证课题研究的效率和效果。

6、收集研究资料、整理分析资料

按指向性原则、系统原则、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收集一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 按切实化、条理化、系统化原则进行资料审核、分类、汇总,进行统计分析、逻辑分析、理论分析。统计分析、逻辑分析引入第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来考察所研究的两个变量间存在的有关实施含义。理论分析,运用抽象思维方式,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揭示事物规律和内在联系。 7、得出研究结论,并对结论进行验证。

通过验证得出的结论,理论上说应该与方案的理论假设一致。

8、形成成果并对成果进行表述 写出科研课题报告或论文。教育科研报告,是用约定俗成的格式与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报告。 实验报告的撰写:题目——引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与具体措施 ——课题的进程或阶段说明——研究结果、结论及其取得的社会效益 ——问题讨论及建议。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基本要求:具有科学性、学术性、独创性、开拓性、关联教育性。符合论文格式和文本规范,有学术价值,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基本格式:题目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本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一般步骤:拟题 构思并列出提纲 收集资料 撰文 反复修改 形成正稿。

9、写出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结题材料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任务下达书复印件(立项批复)《课题结题验收表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原件(论文、著作等)相关附件或佐证材料复印件(问卷、调查报告及分析、案例、个案分析、各种数据及统计、被采用、转载、获奖证书等)。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结题报告由四部分组成: 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步骤、过程。

方法:写出实施本课题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领导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评价:对课题成果和不足作出平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课题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和意见。

10、请专家验证结题:

结题的形式:会议结题;通讯结题;现场结题三种形式。 11、专家结题、颁发结题证书。

四、精心策划 设计好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就像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那样是施工的依据,做教育科研课题首先要精心策划,做好课题方案的设计。

(一)课题名称

课题的名称就是课题的题目,研究什么内容就用什么标题,一般不用新闻报导标题,不用文学标题,不用副标题。

(二)问题提出

1、无论写问题的提出或研究背景或研究原因,都是为了说明要研究这个课题的理由,因此,要真实地阐述自己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切忌牵强地抄录别人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那些资料。

2、可从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入手说明动因: 第一,从分析历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二,从分析国际、国内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三,从分析当地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第四,从分析本校教育背景入手说明其动因。

分析

一、二方面的背景,是对大一点的课题而言的,一般的应用性的研究课题,要重点对第

三、第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说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别人已研究的状况。

3、写研究动因时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引用的背景材料和所要研究的课题要相符,不能脱节,否则就会形成背景分析和研究问题“两张皮”。

第二,对问题的分析要客观,要切合实际,不能夸大事实,使研究的问题缺乏真实性。 第三,不要写得太长,形成“大头爸爸”或“大头儿子”。

第四,要重点突出本校或本人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

(三)理论依据

1、写这个问题是为了说明研究该课题的理论基础或政策法规依据。理论依据一般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2、在撰写时,首先要交待选择什么理论,再简要说明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研究“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时,用得比较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在行文中,除了说明要运用这个理论外,还要用简要的话语加以表述,如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或“实践——认识——实践”等。

3、写这个问题时容易出现的偏差:

第一,所选择的理论或政策、法规依据与研究的问题要相一致,否则理论依据就被架空。 第二,提出了理论概念,还要对相关内容作具体阐述。如不作具体阐述,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因为这些理论的内容很多,不知道该课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理论作指导。 第三,不能用某个人的话语作为理论依据,这难以说明它是什么样的科学理论。

(四)课题界定

课题界定也叫概念界定。界定的目的是对课题名称或重要概念作解释。一般地说是对所用的新概念或别人难懂的概念予以说明,对通俗易懂的常用的概念不必解释或界定。写课题、概念界定时,应采用定义式的语言说明其定位或内涵,不要拖泥带水,含糊不清。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写研究目标和内容的目的是使研究的方向明确,研究的内容具体,使本课题研究的任务清晰。研究目标和内容应是从教育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研究目标是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研究内容是指该课题围绕上述研究目标将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目标和内容要条文化,要简洁、明确,不要展开论述。一般的行动研究或应用性研究课题,可以不写假设,因为研究目标包含了设想。若用实验研究法应有假设内容。

(六)研究方法

写研究方法的目的是要说明在进行该课题研究中将采用哪些方法。如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文宪法、反思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在行文时对其中主要的方法要重点说明。如采用行动研究法,不仅要说明行动的方法,还要说明研究的方法。

(七)研究措施及步骤

这项内容应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而定,在课题方案中大致说明就可以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还会有调整。

(八)预期成果

写预期研究成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通过该课题研究打算产出哪些成果,这些成果用何种方式表现?一般地说,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理论成果,包括专著、论文、报告、模式、策略等;二是实践成果,是指通过研究,直接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程度或效果。形成哪些成果应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而定。虽然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果要在课题总结时才能揭晓,但在课题方案中对成果应有设想。

五、注重过程 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重视课题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要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因此,要将研究过程和过程中的问题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

为了突出过程和问题研究,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三点:

其一,成果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不能凭空想象出来,更不能从报刊和著作中抄录而来,只能在扎扎实实的研究过程中产生。 其二,在研究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教学研究行动,而要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在研究上多下功夫,特别是要深入地对某一现象的规律或本质进行探索。

其三,要理顺研究、成果、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研究是手段,成果是载体,应用是目的。

在研究过程中,除了明确以上三个问题外,还要抓实三项基础工作,或熟练三项基本功。

(一)切实转变思维方式

教师做教育科研课题是在教研工作的基础上起步的,有的教师其思维方式并未转变过来,仍然用教研思维指导科研行为,所以,做课题的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因为传统的教研是指教材教法研究,它习惯于运用接受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接受、掌握、传承,也就是说,执教者只要接受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将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而进行教育科研或做课题,则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接受性思维,而且更应具有发展性、构建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研思维,因为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二)切实改进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将课题转变为成果的一种手段,是过河的桥梁。建立在传统教研思维模式基础上的教研方法,其特点是封闭的、线性的、经验式的,它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的质量和效益。

不少教师在做课题时将教研方法替代科研方法,由于方法不当,往往达不到科研的目的。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虽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有显著的区别。从范围上分析,前者广,后者窄;从过程上分析,前者实施严密的研究方案,后者实施教研计划;从研究深度上分析,前者回答“为什么这么做”?后者回答“应该这么做”;从成果总结上分析,前者揭示规律或本质,使其具有普遍应用性,后者总结教学研究经验,在一定范围内运用。 在明确了上述区别的基础上,研究者必须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还要特别注重整合研究方法,如调查和研究相结合、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叙事研究与提炼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中小学教师只有切实改进研究方法,其研究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三)切实端正教育科研价值观

六、反复提炼 撰写好研究报告

推荐第5篇:教师继续教育《中小学课题研究》

揭阳市2018年初中继续教育考核卷

任课教师: 刘婵云 课题: 中小学课题研究 班级: 序号: 姓名: 谈谈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意义。

首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中心任务和工作。从字面意思理解“教书育人”包含了教书和育人两项任务,教书两个字包含了很多的意义,不仅要关注到教书这个形式,更要关注教书的结果,即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能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如果不去研究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情,仅仅靠“一张嘴走遍天下”的课堂形式已脱离了当下的教情和学情,自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有了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必要性。同时,育人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科技、人工智能等日新月异,孩子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具有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育人的手段、方法及举措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必然要求当今的教师能够快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形势,在育人上进行研究,避免育人的假大空现象,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以更好的环境来促进教学工作。

其次,教师要成长,必然与教育科研有着直接的关联性。每位教师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其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不会因学习先进而同质化,因此,从教师成长的角度分析必然要进行教育科研。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深刻的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而教学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先导,因为只有具备了反思的意识,才能在不断反思中改进教育教学,但是现实的教育如果仅仅具有反思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以问题带动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研究解决也是教师不断成长过程中的有效载体,教师只有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通过不断的反思与研究,寻找教育教学最佳的契合点,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研究的过程,必然要求教师要懂得研究的方法、路径,并对该问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找出自己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找到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方法。

第三,教育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不断读书与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有效的结合,包括个人素养与教育艺术的结合,教育经典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做好了结合的文章,教师就能在研究中不断成长,在研究中不断进步,从而成长为名师。

教育研究是教师的必备素养,也是教师成长的有效的载体和手段,更是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因此,当前中小学教师要克服纯功利的影响,将研究作为教师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之路,以研究促成长,以研究带动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以研究解决好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为人才培养树立教师的专业自信,为孩子成长打下师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推荐第6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课题汇报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课题汇报

福州三十四中学

董丽仙

摘要:本文汇报了我校与对口小学英语衔接课题活动开展情况,本课题活动的收获以及今后继续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活动开展;收获;建议

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往往许多学生在小学时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到初中后兴趣慢慢消失,最后产生厌学的念头。这一现象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2007年区进修校以我校为重点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课题研讨活动。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我校与对口小学英语衔接课题活动开展情况。

2007年11月30日,林艳老师带初一(4)学生在台实小上了一节“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讨课。11:00——13:00,由汪赤霞主任主持研讨会。区教育局领导、各校校长、区中小学英语教研员以及中小学的英语老师有机会坐在一起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会上我们热烈的研讨,求同存异,并达成共识:教法上取长补短;音标教学的量和度;加强小学书写的规范;适当整合教材,降低难度,保护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等等。我们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

2008年9月中旬,在区进修校英语教研员张老师和高老师指导下,我校对口小学台实小、台一小和洲边小学分别为我们开了四节六年级的观摩课。2008年9月下旬,我校初一的董丽仙老师,郑旭辉老师和郑锟老师也开了三节观摩课,2008年12月郑锟老师还为小学新师开了一节研讨课。

上学期“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讨活动较为频繁,我们初一的三位英语老师还是班主任,我们有点疲惫,但有播种就会有收获,也许有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候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小学英语衔接课题活动的收获

1.中小学教师相互之间观摩示范,听课评课,加强了中小学教研活动、学术探讨和各个案分析,了解对方教育现状,摸清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共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衔接办法。增进了中小学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同时熟悉了彼此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新旧知识自然就融会贯通。

2.教学衔接点的确定,为我们进行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将衔接的重点放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这是因为初一上学期相当多内容已学过,难度较低,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重点解决衔接问题。其次,这两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过渡时期,这正迎合了他们自身变化的特点,因而将衔接重点放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一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经过整合两个阶段的内容,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顺利地进行解决衔接问题。

3.加强理论学习共同摸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的差异是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学方法的衔接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教师在教学时也应适时地安排些看图说话,值日生汇报,或free talk的一些话题,或布置一些必要的口头、笔头作业,注重平时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注重音标、拼读规则和语感的养成。平时要教育学生要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中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并随时注意把小学的相关内容作为引入新知识的铺垫。同时要善于学习小学教师的方法,能运用游戏、卡通图片人物、唱歌、chant等有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另外,学生初进初中后,这一阶段还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书写不规范,拼写错误多,

语法概念模糊,有时会用汉语代替英语读音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注意观察,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技能和能力。

三、我们的建议

(一)教材处理的衔接

小学和初中教材的跨度非常大,这体现在词汇量、内容等方面。要搞好衔接教学,我们首先应在中小学教材之间架起桥梁。

1、词汇量方面。在小学阶段,每学期只有100来个简单的、不作记忆要求的常用单词;而到了初中,仅初一上册单词量就增至400多个而且大多需要牢记。为了让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中学英语学习,小学教学可以抓住小学教材里的单词进行扩展,找出它们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相关词语。例如,教学单词arm,hand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各种器官:eye,head,nose,ear等。又如可以在平时举行一些单词竞赛、看谁组织的单词链多且大等等,以此扩大小学生的词汇量。

2、教材内容方面。小学教材强调学生的听说能力,力求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而中学教材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小学老师对教材可以作适当调整或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补充一些新的内容。尤其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更要注重与初中教材相衔接的教材法研究。

(二)、教学方式的衔接 1、培养兴趣,保持长久 小学英语教学是入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第一位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生动、逼真的场景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因而在教学中,老师应多准备一些实物、图片教具,并巧妙设计场景,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他们的学习兴趣必然更浓,学习干劲必然更足。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增大而慢慢淡化,有的学生甚至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所以平时上课时,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去组织课堂教学,以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多关心体贴学生,积极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经久不衰。 2、扎实教学,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但他们无法分清对错,往往对教师所授事物一古脑儿地接受。因此在启蒙阶段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语言知识,尤其是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大家都知道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英语,另一方面则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渐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做到:1.在学生的起始阶段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2.提醒学生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进行课堂活动时要积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叮嘱学生在家时要多听英语录音和观看英语电视节目,遇见外国人时要大胆地用英语和他们交流等等。只要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主动发展,那么对于他们初中英语的再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四)、教师素质的衔接 初中一年级的英语教师要多与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经常相互听课。英语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专业素养,比如平时多听听英语节目,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多读读英语书籍;多说说英语以此熟练口语等等。同时我们还要在教学上下功夫,多与本组老师合作,集体备课、共同讨论、资源共享;多去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向名师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衔接,是当今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是中小学英语教育急待完善的教学新观念。可以深信,有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进修校教研员的精心指导,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英语教学衔接工作会日趋完善和成功,英语教学质量将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7篇: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

一、会议概况

XX年5月5日至8日,xxx州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推进暨成果展示会在我校召开,为承办本次会议,xxx州教科所、xxx县教育局、xxx县教学研究室、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沿渡河镇中心学校的领导全力以赴,加强会议承办工作的指导,我校全体教职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xxx州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的课题主持人或学术秘书、部分“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和”和“民族常识、民族文化”教育成效显著的学校代表近200人。xxx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久红、xxx州教科所所长胡卫国、xxx县教育局局长郑远宏、xxx县沿渡河镇党委书记钱才东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州教科所副所长陈泽奠、杨舜山分别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还有州教科所副所长汤吉舜、xxx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发剑。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全州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会上,我校校长庹自保、建始县民族小学副校长谭琼、建始县七里坪中学教师向 莉、xxx市桂花园小学德育主任向恒举、宣恩县宝塔河小学校长扬长艳等同志,分别就湖北省民族文化课题“xxx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xxx州xxx教育科研课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xxx课题“关注关爱留守生”等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大会交流;xxx州教科所所长胡卫国、副所长陈泽奠、汤吉舜、德育研究室主任袁玉荣等同志分别就“个人课题研究”、“ xxx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和关注关爱留守生课题后期研究工作以及忠孝雅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安排”、“课题结题要求”、“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后期研究工作”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观摩了我校10节课题研究及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展示课,参观了沿渡河中学校园,考察了沿渡河镇学校德育活动实践基地。

二、承办工作的成功经验

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筹备任务:编印了一本相册,一本校本教材,一本会务指南,七八年级各班准备了一节班会课,办了一个展厅,筹备了一台晚会,成功组织了一次大团队赴神农架考察活动。

1、整个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与会代表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好口碑,改变了沿渡河中学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树立了沿渡河中学在xxx县乃至全州农村中学中的新形象,营造了良好的学校发展环境,推动了学校发展的进程。有人评价这次活动时说,这次活动将沿渡河中学的发展进程向前推进了三至五年。我们倒是更看重口碑,更看重学校发展的良好态势。俗话说:“别人说你好,不好也好,别人说你不好,好也不好”。

2、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整个活动筹备工作中,需要我们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需要协调,如:与酒店、镇直各单位、文工团、镇内兄弟学校等的配合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校园硬件建设投资近六万元。

3、成功展示了德育课题研究班会活动课。其参与面广,教育面大,通过编制方案和具体实施,创新了活动课的基本模式,特别是在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资源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教师的出谋划策和专家的指导,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

4、锻炼了我们的团队。通过编印会务资料、办展示厅、策划班会活动课、筹备晚会、接待与会人员、组织考察活动等,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进一步发现了人才,充分展示了师生的才艺,初步展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激情。为承办类似的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5、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是办好这次活动的保证。xxx州教科所、xxx县教育局、xxx县教学研究室、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沿渡河镇中心学校的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指导承办工作,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拨专款三万元,xxx县教育局拨专款一万元,民营企业人士万红卫耗资万元为学校移置“校训石刻”石头,张剑锋无偿捐助迎宾用品和晚会舞台装饰用品,许国锋捐款一千元,镇内民营企业老板和镇直各单位主动做条幅和横幅28条。

实践再一次证明:

1、人心齐,泰山移;

2、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是可以做好的;

3、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4、小事决定大事,态度决定一切;

5、做任何一件事,专业的人员比非专业的人员都做得好。

推荐第8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微型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微型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微型课题主要是从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周期上界定的。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控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如: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方法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培养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研究;导入新课的方法探究;培养学困生自信心的策略研究;提高作业效率的研究;指导学生办好手抄报的方法研究等等,都属于微型课题的研究范畴。

二、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微型课题研究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从自身的需求和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对策即研究。教师在确立自己最感兴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后,最终目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收获即成果。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认真填写《微型课题研究手册》,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三、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特征

1.从研究目的看 “微型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的都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课题,都是发生在学生和当前的课题。

2.从承担者的角度看 “微型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

3.从研究内容看 “微型课题”的微型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

4.从研究方法看 “微型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5.从研究成果看 “微型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理论支撑”,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

四、怎样做微型课题研究

研究流程:选题→立项→研究→结题。

(一)选题

1、选题要把握“真”与“实”,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1)列出你遇到的所有问题。

(2)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分析问题的真伪,透过问题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

如:一物理教师在进行单元测验情况分析时发现,学生的成绩与平时的付出,平时的练习作业不相吻合。从平时的作业看,有80%的学生都能“认真”完成,按设想如果平时能如此认真完成作业,测验拿80分应该没问题。可测验的结果,80分以上的同学不到3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物理成绩差是问题现象。为了找到问题的本质,这位老师进行了多种形式多个方面的调查分析。一是问卷调查,二是个别谈话,三是作业分析和试卷分析。发现主要问题出在作业的设计上,或者说根本谈不上设计,要么是书上的原题,要么是其他教辅资料上的题,一是缺少针对性,二是作业量不科学,三是作业形式单一。这些因素造成作业效度降低。找到了问题本质——作业效度低。由此提出了微型课题“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效率的研究”。

2、选题要突出一个“微”字,切入点越小越好。

选题时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也就是说,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基础上选题。

如:学生数学成绩差的问题,可分解为课堂教学枯燥、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师一言堂、学生行为习惯差等问题。其中“教学缺乏针对性”又可分解为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练习设计缺乏针对性。通过分解将问题尽量细化,然后再在问题网络的末端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如上,可立一个“数学练习中分层施教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堂纪律差的问题。

(3)拟题要注重一个“明”字,问题要清晰,研究点要明确。

课题名称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要简明、醒目,使人一看就能对课题有个大致的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做到准确、规范、简洁。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比如“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高中学生,而不是初中学生或者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而像“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来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如“班主任的德育素质对学生的品德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就不宜作为课题名称。不能用有结论性的口气,不宜用疑问句,不要用正标题再加副标题。

简洁: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在课题名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含糊不清。如:关于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有益于增强教育事业心的研究

(2)课题名称外延太大。例如:关于自主教育的研究——范围太大,无法操作。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同时出现两个研究中心,这是课题研究的大忌。

(3)题目过长,罗嗦。例如:根据农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搞好农村中学评议教学工作的研究。

(4)课题名称不是方案设计名称,而是撰写论文的名称。例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人文关怀充满语文课堂;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拟题要注意的三点:一是形式上以“研究、探究”等字眼为特征。二是内容上要包含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研究状态、研究方法等,或其中部分内容。三是用词上要要讲究科学严谨。不用感性的不确定词语。 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如: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研究

学生 午休效率 提高 研究

细化课题的方法:分析语法结构,给中心语加上限制语。其语法结构是:短语+研究,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就越小。 如: 学科教学中分层施教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分层施教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施教的研究 小学数学练习中分层施教的研究

(4)选题要防止一个“误”字,误选就会因犯方向性错误而徒劳无功。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实践性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征。在我们的微型课题研究中要注意选题的方向性,避免走入理论研究的误区。如:《网上教育资源的研究》、《中学语文与学生人格培养的关系研究》、《儿童潜能研究》等。

第一,微型课题承载不起这样大型的问题研究。第二,我们没有能力开展这样的研究,不管是理论素养,还是工作性质,时间空间是极大的制约因素。第三,我们没有责任开展这样的研究,这是大专院校和专门的研究机构中专家的事。第四,我们更没有必要开展这样的研究,研究那些高深的理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无补,我们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中架设桥梁,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

(二) 立项

1、逐层申报,分级立项

按照石泉县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校内微型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由各学校教研处负责。教研处统一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的申报方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选择课题,填写申报表,确立校级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公平、公开的评审,择优推荐到县级立项。县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负责择优推荐优秀课题到市级立项。

2、简化申报手续

县级立项的微型课题需填写《石泉县微型课题申报表》,在县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校级立项的微型课题填写《××学校微型课题申报表》在学校教研处备案。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微型课题的设计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问题提出:“问题的提出”一般从三个方面表述。(1)讲述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情景、事件、困惑;(2)教育教学改革政策、法规的要求;(3)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A、讲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学科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教育教学事件、情景、困惑,一定要具体,不能泛泛而谈尽讲些框框。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太多,一个即可。

B、表述教育教学改革政策、法规的要求,应是该学科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或者上级文件(法律、法规)对相应问题的有关要求,几句话即可,不必长篇大论。有些课题也可以不写这一点。

C、主要谈谈为了解决“所提的问题”,提出某微型课题。微型课题名称要小而实际,具体而且有可操作性,最好能从课题名称能看出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甚至研究方法。

课题界定: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课题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对课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如:《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研究》,高年级:小学阶段的4-6年级;作业质量:包括作业书写的规范性、正确率、完成的时间等。

内容规划:即明确课题要研究的内容,规划的研究内容要切合实际,同时,还要对研究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落实到人。

研究设想: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 ②研究步骤:“步骤”通常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填明起止时间和每一阶段完成的主要工作。

③研究措施:是指解决第一部分中所提出的某个问题而准备采用的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策略等。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要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来表述,课题内容不同,其侧重点不同。“预期成果”是指立项申报前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应该取得的成果所做出的一种预计,也就是说有的成果可以实现,有的成果可能实现不了。因此,预期成果不能定得过高,也不能定得过低。“过高”不容易达到也不利于结题,“过低”没有研究意义,不利于申报立项。表述时可以根据第三部分“研究措施”来写。最终成果常常以文字材料(如日记、经验、论文等)和公开课(如: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等)形式显示出来。日记、经验、论文、公开课是看得见的成果,即显性成果。个人意志的增强、胸怀的拓展、学识的增长等许多潜移默化的成果是看不见的成果,即隐性成果。

4、填写课题申报表。(举例略)

(三)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规模较小的研究形式,教师既可以组建一个二——三人的小组开展研究,也可以一个人单独进行研究。但不管是建立课题组也好,还是一个人研究也好,都必须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来规范我们的研究过程,约束我们的研究行为,没有严格的、规范的研究行为作保障,课题研究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 1.严格执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研究的步骤。根据研究计划合理安排课题研究的时间和顺序,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周、本月工作的日程安排等等。

2.课题组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尽管微型课题研究的规模小,课题组的成员不多,但一旦建立了课题组,就必须分工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谁做、要达到什么要求、如何考核评价等,都要明确具体。主持人要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讨论研究计划和方案,领会其精神实质,认清研究的目标,熟悉、掌握研究的步骤和方法,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操作要领。

3.建立研究台帐或研究手册。研究台帐或研究手册是理清研究思路、计划阶段研究工作、记录研究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台帐或研究手册记录课题研究的大事,课题研究工作安排,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培训、交流、考察学习的内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档案资料等等。为执行计划、调控过程、提高效率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积累完整的研究资料打下了基础。

4.定期检查、总结、交流。为了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度,调控研究过程,要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总结交流,检查是否认真执行了计划,研究到了哪一步,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了哪些效果,资料收集是否完整、保存是否完好,下一阶段的工作做什么等等。如果是个人单独进行的研究,也要进行自查自纠。

5.善于合作交流。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面虽小,但要做成功离不开学校领导、同组老师以及学生的支持,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实践的指导,更需要一个研讨、合作的氛围。因此,要主动和领导、同伴、学生交流、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微型课题研究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要多向专家请教,多与教科研人员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当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我们提倡融研于教,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研究,但平时肯定要花时间充电、补课,回家要看看书、写写文章。因此,要取得家人的理解。 6.收集保存好研究资料。

收集保存研究资料是老师们最容易疏忽的工作。那么,在研究中,老师们要注意收集保存哪些资料呢? 基础性资料:(也把它称为原始资料),包括下载、复印文章、文摘等理论资料,以及国家、市教育局、学校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政策性的资料。 过程性资料:包括微型课题研究的申报表、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研究目标责任书、教学案例设计、调查观察记录、研究日记、会议及研讨活动记录、接受培训及考察学习的材料、学生作业、有关试卷、图片等与研究过程有关的所有资料。

结果性资料:包括调查或观察报告,工作小结,研究课课例、实录,研究报告,随笔或论文,经验总结,师生作品,课件,结题鉴定意见等能反映研究效果的材料。

(四)结题

1.成果提炼的意义

一线教师微型课题研究往往存在行动多于思考、感性多于理性,做了很多事,效果有一些,成果却寥寥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明确成果提炼的意义。 ①成果提炼使研究更科学更规范;

②成果提炼促进课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③成果提炼有利于其推广应用;

④成果提炼有利于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给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

2、结题报告的撰写

问题的提出:同研究方案 研究步骤与时间:同研究方案

研究过程与方法:

1、本课题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

2、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不能报流水帐,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体现是如何运用研究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如采取问卷调查法,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 研究成效:“成效”是指成果和效果。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可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①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

②操作技术成果——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

③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问题讨论与建议:①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附件——成果清单、必要的成果复印件、参考文献等。

推荐第9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讲座提纲)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二、为什么要从事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三、怎样从事教育科研

(一)教师要突出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将自我反思贯穿于研究的始终。

(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1.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2.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3.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

(三)开展行动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

2.要紧密联系实际;

3.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从事教育科研还要清除以下几种错误思想

①轻视思想。②无关思想。③顾虑思想。④畏难思想。⑤急功近利思想。⑥不思进取思想。

四、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异同

相同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不同点:研究范围;研究要求;研究过程;研究成果。

五、教育科研的程序

教育科研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1.什么是课题?

2.怎样选定课题? ①课题的来源;②选题的依据与原则。

3.选题的途径与方法

①把握教育形势,选择热点问题;②注重自我反思,从工作中发现问题;③变换观察角度,引申出新的课题;④选择重点问题,进行追踪积累;⑤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4.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表述不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②课题名称外延太大;③经验之谈,层次太低,像一般论文的题目。

(二)检索资料

检索资料的方法:①时序检索法:②追踪检索法:③综合检索法。

(三)申请立项

1.立项的目的是使课题的研究活动取得合法地位,并争取单位及上级有关部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和帮助。

2.申报的有关要求。

(四)制订研究方案

1.题目;2.署名;3.问题的提出;4.指导思想与原则;5.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六、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科研的研究模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等

七、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形式

(一)教育日志;

(二)教育叙事;

(三)教育案例;

(四)教育反思;

(五)教学课例。

八、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

2.工作报告(即:研究工作总结)是成果的附件

3.需要总结什么样的成果

4.课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5.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题目和署名;(2)摘要;(3)关键词;(4)引言(前言);(5)正文;①课题的提出;②课题的设计;③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④课题研究的结果及成果;⑤讨论和思考;⑥附录和参考文献。

6.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

九、课题申请结题、鉴定

1.申请结题的一般程序;2.课题结题评审鉴定的方式。

十、课题的推广

课题推广难是当前学校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

(一)必须尽早规范课题研究。

(二)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成果。

(三)必须建立健全推广制度。

推荐第10篇: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有所减退,学习质量有一定的幅度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通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无可非议的,从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入手,搭好了三座桥:即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桥,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桥。低年级侧重搭了启蒙桥。在入学之初,注意为儿童创设了学习语文的情境,让儿童在语言环境中学好汉语拼音,打好识字和写字的基础,利用汉语拼音工具,提早读书,同时早读书为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架起了桥梁。中年级一直是学生低凹段,语文教学一方面在注意丰富学生词汇的同时,加强句段训练,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独立默读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指导读书方法。从三下开始以读写训练为重点,从多方面拓宽道路,铺好了过渡桥。高年级语文教学注重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统一起来,以阅读为基础,读写有机结合,同时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自己读书,自己会作文,在实践中培养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初步的创造精神,为升入初中搭好了挺进桥。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是大的,是值得褒奖的,可在初中阶段确实有不少小学阶段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每况愈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学习门类突然增多,学生一时适应不了。

2.在教与学方面,中小学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小学生“听鼓下挠”,学习往往容易处于被动;中学生强调动口、动手、动脑,如缺乏自觉性、独立性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小学生有依赖“耳提面命”式辅导的习惯,中学生强调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计划不周密,顾此失彼。初中阶段学习时间较紧,在校时间基本排满了课程。由于以前习惯的影响,学习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计划不周密,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

4.偏科或“欠债”,积重难返。初中所学科目较多,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少数学生在小学就有偏科的毛病,进入初中后,一旦忽视了某一学科的学习,日积月累,等到他醒悟过来时,就发现自己“欠债”太多了,想赶上去困难很大,一是时间精力不容许,二是自学能力较差,一科没学好,就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一科成绩没赶上来,整体成绩也好不了。

造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四点,其中还有很多重要原因要在老师身上找。因此,怎样抓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力争通过中小学语文衔接研究,有效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建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让学生能顺利进入初中学习,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素质。

三、研究的内容 1.课堂内容研究:汉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个方面的研究 2.教学方式的研究

四、研究可行性行为分析

(一)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克服不良倾向。

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3)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4)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5)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6)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的习惯;(7)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以及加后记的习惯;(8)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9)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10)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习惯。

(二)加强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交给学生“钥匙”。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三)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

众所周知的道理:蓝图再好没有砖瓦不行,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不行,因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等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以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阅读的基础切实打好了,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防差转差上的衔接,关键时刻拉一把。

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必然会出现好、中、差。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取得好成绩,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多分化,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前做好防差转差工作。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制定防差转差措施。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运用能力差;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写作能力差,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差什么就补什么。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思想容易波动,成绩也容易滑坡,关键时刻拉学生一把,就能不让他们掉队,使他们和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五、初步设想

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分析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异同,做对比性进行研究,然后找出衔接点和研究点,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深入对方课堂进行听课研究,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点,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强或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从而调整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利于学生到初中后能顺利地适应语文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研究学法,通过课堂学习的调查及课外阅读的拓展,研究初中和小学学习语文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在布置语文作业和引领学生学习生活语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学生的毕业跟踪发展研究,通过单元考试成绩和月考试成绩的分析,初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供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和实践。

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收集和整理,特别是数据分析和整理,确保研究的实效。

六、具体策略

(一)小学阶段

1.加强百日字功的落实和研究,让外小出来的学生能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能书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书漂漂亮亮中国字。

2.作文教学:加强语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笔写我心,作文是自由表达思想的教学内容,因此作文教学的提高需要从给学生体验的舞台,给学生作文的灵感,给学生生活的积淀,给学生思想的放飞,通过课内海量阅读、推荐阅读和了解国家大事,看新闻、看高品质的谈话节目等,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用自己的思想去表达的习惯。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让每个学生自由畅写,交流分享,感受作文的价值。将作文教学与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作文的效益。

3.阅读教学:一是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大声读,达到读的三个层次:读的正确;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二欣赏读,结合课文让学生欣赏部分名家朗诵,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和读的技巧;三是书香校园打造注重实效,建立读书平台,落实读书评价,将读书纳入考试评价,总分的占20%,甚至可以单独拟定考试卷。

4.课堂教学研究:

一是老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有独立阅读,自我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文字的能力;

二是适当地整合教材,有意识地将生活语文渗透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学会有思想地表达;

三是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要落实,建立学科资源库,通过资源博客引领学生阅读,引领学生写作,将有限的校内学习拓展到无限的课外学习空间。诸如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四是加大学法的研究,多研究学情学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课堂备课的改革。五是考试评价及命题的研究,通过命题分析及解题,探寻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初中阶段

1.在七年级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七、组织领导安排 1.专家指导组

余 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人教社中语教材编委,金东方学校督学) 杨子忠(特级教师,书法家,金东方学校总督学) 吕国凤(高级教师,西陵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黄海军、杜心华 副组长:刘艳、孟毅、王玉茜 成员:杨华、吴海宁、邹琼、黄皦 3.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孟毅、王玉茜、吴海宁

成员:邹琼、黄皦、金东方七年级语文教师、外小六年级语文教师

八、研究步骤 1.2009年秋季学期 10月,初中部承担第一次学习研究,启动此课题研究;12月,初中部走进小学,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元月,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编制,各校成立课题小组。

2.2010年春季学期

1.六年级实验班学生学情调研报告(外小)

3.七年级(外小毕业的学生)学情调研报告(金中) 4.第一阶段学案、课例分析材料整理(外小、金中) 5.两校课堂教学交流(外小、金中) 3.三年跟踪调研(2009—2011) 1.实验报告

2.学生跟踪情况分析报告

第11篇:中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课题研究是一个定向的、有序的过程。课题研究的具体程序,可能会因课题或研究者的不同而不同。但对于课题研究最基本、最一般的程序来说,则大致相同。一般说来课题研究工作要经过以下步骤:选择课题—审批立项—制定方案—实施研究—总结成果—鉴定结题。

一、选择确定课题

(一)课题的来源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大量的研究课题来自教育、教学实际。

1、来源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困扰,有的还带有一定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教育实践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学困生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分化问题,学学生厌学问题,考试测评制度改革问题。

2、来源于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新情况。

在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会不断地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普通中学阶段引入职业技术教育内容问题,计算机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问题,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学应用问题,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问题。

3、来源于如何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

每一位教师工作岗位都有不相同,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如何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来提高工作的质量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你是教小学低段语文,象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语表达问题,小学低段不同生字的最佳抄写遍数问题。如果你是教中学物理的,象中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学研究更加侧重于应用方面,又和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紧密联系,所以是课题的主要来源。

4、来源于教改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科研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若干热点问题,例如:

学法指导方面: “学生学习习惯问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问题”、“语文(或其他学科)学科特殊学法指导”等问题。

愉快教育方面。如何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问题,如何创设愉快的课余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目标教学方面。十多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目标教学研究,取得了一些共识。但几乎每个领域都未取得满意的结论。一些重要的课题,如“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研究”、“教学目标的规范化表述研究”、“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研究”、“教学目标引导教学过程的研究”以及“运用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评价和管理研究”都有待深入的探讨,实际上,这些课题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问题。

心理辅导与教育方面。心理辅导与教育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如某一种良好心理(如耐挫心理、自信心)培养的问题,某一种不良心理(如焦虑过度、过分依赖)矫治的问题,中小学生不良心理的类型及比重问题,某一种心理辅导与教育方法的应用策略问题。

(二)课题的选择

1、课题选择的原则。

对于中小学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很多的。但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能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应当研究什么,不应当研究什么,虽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但是却应遵循一定的选题原则。1

⑴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选择研究课题的首要原则。它规定了选题应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选择研究课题。现实问题必需要解决。如高中数,立体几何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那就培养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⑵科学性原则

为了保证研究工作最大可能地取得成功,选题更加强调必须有一定的事买根据和科学根据。比如选择“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研究”,如果没有考试学基本原理的支撑,没有现代评价理论的指导,那么整个实验就无从下手。对于违反科学原理的课题则根本不能选。 ⑶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也是选择课题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创造性是指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是别人没有解决以及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而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科学上早有定论的东西或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不能再作为研究的课题。

课题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它要尊重、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但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在引进中有创新,在借鉴中有超越。创新、超越有以下一些类型:①延伸型。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尚不完全、不充分,还有待进一步补充、丰富、完善,使之达到新的认识水平与高度。②交叉型。就是用另一学科另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来发掘、开拓本学科本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③借鉴型。搞课题研究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已有的研究成果一定要重视、利用。一个学科的成果有选择地“拿来”,并赋予新学科的特色,很可能就是一个创举。④开拓型。是指“思人所未思,见人所未见”,以独特的眼光、崭新的视角开辟全新的领域,其成果意味着新观点新理论的诞生。总而言之,创造性就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实,人实我深”。

⑷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能性,就是指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的研究选题才有预期成功的可能。也就是说,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当与研究人员的能力、知识水平、物力、财力、时间,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相适应。这里特别要强调指出的是研究人员本人的能力,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所选课题应当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大体相吻合,并应留有一定余地为宜一般情况下不宜选那些大的理论性课题,而以小而具体的应用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较妥。

上述原则要求是相互联系的,具体选择课题时要综合考虑。对于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结合教书育人的实际,选择应用性的、当前急需的、范围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课题,以便边工作边研究,以研究促工作,是策略的。

2、选择研究课题的步骤

⑴确定研究范围

课题主要来自教育教学实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范围很广。因此,选题的第一步就要确定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可大可小,但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就没东西可以研究了。事买上,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范围,也就够研究了。如小学生成绩评定、评语改革问题,看起来范围不大,但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如果能将这一范围的问题逐一进行研究,价值自然会很大;如能将其中的某个问题研究彻底,也算是了不起的成绩。因此,在确定研究范围时,不要盲目地追求大范围,特别是对于初次从事课题研究的教师,更应从小范围着手考虑。

⑵提出问题

确定研究范围只是确定了研究的大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是有心的教师,又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实际经验和敏锐观察力的教师,时常能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问题提得越多,找到合适选题的可能性就越大。以小学语文学科中“字形教学”这一内容为例;就有笔画数(或字形结构)对字形掌握的影响问题,不同生字

的最佳抄写遍数问题,学生抄写安排方式(或遍数)对不同年级学生(或个体)差异问题,字形掌握的错误类型问题。

提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分析的过程。没有明确地提出来,这个问题也许永远是模糊的,而一旦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它就变得清晰。

⑶筛选问题

在确定的范围中提出了许许多多问题。但是,提出的问题还不是研究的课题。如何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呢?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考虑:

一是问题是否适宜作为研究的课题?它要考虑前述的课题四个特征,即:是否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问题?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能否通过研究得到解决?

二是问题是否具有价值?主要考虑两方面:①问题的需要性,即选择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②问题的新颖性,即选择的课题应该是没有提出过;或是虽有人提出过,但没有解决好,自己又是从新的角度提出的。

三是问题是否可行?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考虑完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如果上述三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才是适合自己研究的好课题。

⑷立出研究题目。

就是经过推敲,把研究问题表述为准确的文字,也就成了研究的课题。

3、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认真选题

选择研究课题,是开展课题的第一步。选择好的课题,是顺利开展研究的前提。大量事实证明,课题选择得好,就可以事半功倍,较快取得科研成果;反之;课题选得不好,往往会使研究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半途而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所以,课题选择得好与坏,是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价值大小和研究工作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选准了一个课题,等于走完了成功的一半路程。一个教师能力如何,首先就表现在他的选题水平上。

(2)课题的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

对于研究新手来说,选题不宜过大过难,过大过难不但课题难以完成,而且容易失去信心,对以后的研究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学制、课程、教材改革之类的问题,牵涉面很广,研究它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不是一般教师个人所能解决的。课题越小,越明确具体,越有利于研究和出成果。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使人难以下手。将课题缩小范围,由“学生”明确到“某一年级的学生”把“听说读写的能力”集中到其中的某一项能力,如“小学一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实验”、“三年级学生默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等,就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容易获得成果。

⑶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小学低段数学口算和估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⑷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教学实际。

二、审批立项

确定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审批立项。学校课题组要向省、市、县教科研主管部门递交课题申报表。课题申报表大同小异,一般来说包括: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设计论证:包括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预期研究成果;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批复意见

三、制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当课题立项申报获得批准后,课题主管部门会给出课题立项批复通知。随即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课题的设计,即制定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必须有科学的严密的研究过程,必须有一个周密而具体的研究计划,为做到这些就须重视课题的设计。

课题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简明具体地表述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有的专家建议,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练习方法实践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英语口语练习方法”,研究的方法是“行动法”。

再比如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研究”这个名称,我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方法概括出来。

2、查阅文献资料,初步调查了解。

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同时,就要着手查阅文献资料。查阅文献资料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了解前人和他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过了哪些重要工作,看别人或他人是否进行过相同或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达到了什么水平,还有什么问题尚未解决别人的哪些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可以继承和借鉴。

3.简要说明课题研究的目的

研究目的就是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结果。“城镇中学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目的是:调查当前城镇中学学生厌学情况;再如“初中学生物理预习效果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是:探讨初中学生物理预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4、明确研究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般来说,课题的研究内容只有对选题具体化之后才能明确下来。这个具体化的过程就是研究人员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的过程。通过限制,筛选和分解,使研究内容更加集中、明确,脉络更加清晰。也就是具体可操作的研究内容。

再是要考虑研究的角度。因为同样的题目下可以是不同的研究内容。由于角度不同,研究内容的范围和着力点也就不同。这就要求在课题设计时,精心选择新颖而又具体实在的研究内容,这个新颖而又具体实在的内容就是研究的重点。

在确定研究内容过程中,还应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研究的最大深度,这个“突破口”和“最大深度”就是研究的难点。

5、提出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设计课题研究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要明确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限定每一阶段的工作时限,以及预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要善于科学地支配时间,各阶段的时间要留有余地,以免届时完不成任务。制订研究的进度计划要从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各方面的制约因素,因地制宜,灵活安排。

在制订计划时,要交待清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阐明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以及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应性。要说明研究的各个阶段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等。方法精当和明确,能够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6、预期研究的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要对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实践成果表现为教师理论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学生表现为学生能力、水平、成绩的提高或某种行为的养成。理论成果可以是用事实来说明问题的研究报告,可以是理论性论文和专著,可以是调查分析得出的调查报告,也可以是自变量的操作凭借,如教材、器材、教具、过程实录、方法体系等。

7、交待课题研究人员结构及课题管理措施。

要根据课题组成员的水平、能力及专长进行分工,把每个阶段的工作落实到人。还要建立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责任。

8、进行必要的研究经费预算。

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主要包括:图书资料费、调查差旅费、会议费、成果编纂费、设备购置费等。

四、研究实施

课题计划的制定为课题的运作提供了蓝图,接着就是按照计划(方案)去具体实施。

1、落实研究对象,一般通过抽样(即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来确定。

2、把握好研究的方向,围绕目的,紧扣重点。

3、依据研究方案,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活动。

⑴将课题研究计划进一步细化,制定分阶段落实的计划,直到将研究任务一一落实到每一个实验教师,去调查、观察、测量、分析。

⑵对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明确自己的任务与操作要点,按课题设计要求正确地实施。

⑶实施过程中,及时检查执行情况,反馈信息,予以调整。

⑷做好研究过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对研究资料、数据的积累、整理、归档、分析,都要有序进行。

作为一般课题研究过程的常规性资料一般有这样一些:

①计划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所形成的各类计划方案、课题申请评审书等。这类资料关涉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与部署,是整个课题实施的蓝图,对课题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十分重视。

②基础性资料。是课题研究前期以及课题研究中所作的调查、测量、检索、研讨等等工

作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无论是对课题的最终选定,还是课题的开题论证,或是课题的研究运作,都具有基础作用。

③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④专题性资料。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一些事关整个课题运作的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所形成的资料是专题性资料。专题性资料对课题的延伸、拓展与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⑤效果性资料。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检测,对课题实施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估等等,都会得到相应的资料,这是形成最终成果的主要资料。

⑥总结性资料。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与课题研究结束都有来自课题组与课题组成员个人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总结,这些总结对课题终端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意义。

⑸正常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分析研究进展情况,掌握研究进度,协调研究力量的配备,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运行。

⑹做好经费、设备的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安排经费,加强对研究设备、技术的配置和管理,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最终将形成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教育科研成果还可以是非文字型的研究成果,如以声像为载体的声像成果,以实物为载体的实物成果,以活动为载体的现场展示,等等。

六、鉴定结题

1、结题所需的材料。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

结题申请报告

课题立项申报报告;

课题立项批复通知;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附件:①课题成果;②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

2、成果鉴定的内容

课题主管单位在受理结题申请后,将对课题组提交的研究资料进行审核,并组织有关人员对研究过程及效果进行检测,然后作出是否予以结题的决定。根据研究成果的特点,鉴定内容主要是判断它的教育实践效果及研究的价值,即既要考察它的成果,又要考察它的研究过程。具体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对课题选题方向判断。选题方向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及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是否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是否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并对其难度作出判断。

⑵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认定。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是否清晰、合理。可以从课题研究过程的计划性,课题采用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加以判断。

⑶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认定。对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对研究成果所取得的结论和推广前景进行科学的评价。

⑷对课题研究效果的认定。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对象和研究人员围绕研究目标的变化程度如何。

第12篇: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

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会议工作总结

一、会议概况

XX年5月5日至8日,xxx州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推进暨成果展示会在我校召开,为承办本次会议,xxx州教科所、xxx县教育局、xxx县教学研究室、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沿渡河镇中心学校的领导全力以赴,加强会议承办工作的指导,我校全体教职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xxx州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的课题主持人或学术秘书、部分“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和”和“民族常识、民族文化”教育成效显著的学校代表近200人。xxx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久红、xxx州教科所所长胡卫国、xxx县教育局局长郑远宏、xxx县沿渡河镇党委书记钱才东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州教科所副所长陈泽奠、杨舜山分别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还有州教科所副所长汤吉舜、xxx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发剑。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全州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会上,我校校长庹自保、建始县民族小学副校长谭琼、建始县七里坪中学教师向 莉、xxx市桂花园小学德育主任向恒举、宣恩县宝塔河小学校长扬长艳等同志,分别就湖北省民族文化课题“xxx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xxx州xxx教育科研课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xxx课题“关注关爱留守生”等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大会交流;xxx州教科所所长胡卫国、副所长陈泽奠、汤吉舜、德育研究室主任袁玉荣等同志分别就“个人课题研究”、“ xxx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和关注关爱留守生课题后期研究工作以及忠孝雅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安排”、“课题结题要求”、“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后期研究工作”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观摩了我校10节课题研究及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展示课,参观了沿渡河中学校园,考察了沿渡河镇学校德育活动实践基地。

二、承办工作的成功经验

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筹备任务:编印了一本相册,一本校本教材,一本会务指南,七八年级各班准备了一节班会课,办了一个展厅,筹备了一台晚会,成功组织了一次大团队赴神农架考察活动。

1、整个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与会代表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好口碑,改变了沿渡河中学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树立了沿渡河中学在xxx县乃至全州农村中学中的新形象,营造了良好的学校发展环境,推动了学校发展的进程。有人评价这次活动时说,这次活动将沿渡河中学的发展进程向前推进了三至五年。我们倒是更看重口碑,更看重学校发展的良好态势。俗话说:“别人说你好,不好也好,别人说你不好,好也不好”。

2、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整个活动筹备工作中,需要我们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需要协调,如:与酒店、镇直各单位、文工团、镇内兄弟学校等的配合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校园硬件建设投资近六万元。

3、成功展示了德育课题研究班会活动课。其参与面广,教育面大,通过编制方案和具体实施,创新了活动课的基本模式,特别是在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资源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教师的出谋划策和专家的指导,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

4、锻炼了我们的团队。通过编印会务资料、办展示厅、策划班会活动课、筹备晚会、接待与会人员、组织考察活动等,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进一步发现了人才,充分展示了师生的才艺,初步展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激情。为承办类似的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5、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是办好这次活动的保证。xxx州教科所、xxx县教育局、xxx县教学研究室、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沿渡河镇中心学校的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指导承办工作,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拨专款三万元,xxx县教育局拨专款一万元,民营企业人士万红卫耗资万元为学校移置“校训石刻”石头,张剑锋无偿捐助迎宾用品和晚会舞台装饰用品,许国锋捐款一千元,镇内民营企业老板和镇直各单位主动做条幅和横幅28条。

实践再一次证明:

1、人心齐,泰山移;

2、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是可以做好的;

3、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4、小事决定大事,态度决定一切;

5、做任何一件事,专业的人员比非专业的人员都做得好。

第13篇: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作用

第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

第三、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做到:

一、走出教育科研误区

中小学教师上的一堂好课、潜心钻研而写成的一篇好教案、富于独创性的帮教策略使得一名\"差生\"取得了进步、自编了一道好题将一个差班转化为优秀班、将一所学校转化为名校等也都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和学校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一点,对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鉴于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将这种新的理念付诸实践,传统观念或多或少地还在影响、制约着我们。在大量调查中,我们发现不仅中小学教师自身,甚至许多基层教育行政领导都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

“远离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

“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

“忙”字当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

\"文\"字当头。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

“怕字当头”。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

“不字当头”。目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

新时代的教育呼唤着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尽快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而使这一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自身以及许多有关方面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误区。要提高认识,需要正确的理解以下关系: 教师的工作与教育科学研究。所谓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指从教育实践中探索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故此教育实践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检验教育科研成果的依据。而教师的日常工作恰恰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日常工作其实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地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创新。

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一位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其评价标准之一必定是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除通常意义下的教师基本功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而这又是科研能力结构中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是相通的。不难想象一个教学能力很差的教师却具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尽管通过进修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对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有益的,但真正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经过长期锻炼,不断磨练,反复锤炼逐步形成并加强的。

教育教学成果与教育科研成果。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其实这些都可能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素材。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将失败的原因归纳出来,这就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局部的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如果经过总结、提高、验证,其实就是很有价值的教育科研的成果。甚至在工作中经过自己精心准备研究的专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教师。任何一位教师经过努力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

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在当前形式下,学校发展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研究解决,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一些是普遍存在的、带共性的,一些是局部存在的、是个性的,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采用科学的方法,认真深入分析,认真细致研究,这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探讨研究,这样就更离不开科研。

教育科研与学生发展。新形式下,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简而言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就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认真研究学生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学生发展变化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调整教育策略和课程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需要用教育科研才能很好的解决。

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在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上教育时代发展的要求步伐。在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教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学生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怎样教学才能有效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等等。这些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课题和发展空间。只要教师在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某一学段选准课题,瞄准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勤奋学习,精心研究,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们就能在学习、研究、反思和创新中得到锻炼,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真正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随着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型的中小学教师。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心并为之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单位,都应该把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尽快付诸实践,坚持不懈地宣传、鼓励、培养,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走出误区。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搞清课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其实质是揭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本质和规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教育科学研究要把握教育现象的内部和外部的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索教育过程,揭示教育规律.在研究中要有严肃的科学精神,严格的选择科学方法,依据的材料(数字、事实)必须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得出的结论要做到不带主观成见,不被假象所迷惑,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不纠缠个别枝节问题,要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准确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以课题研究作为重要支撑的,要进行课题研究必须做到:

三、把握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即步骤 ,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随机发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预先确定目的,规划好活动步骤、内容与方法的认识活动;亦不同于以通过掌握人类已有文化来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为主目标的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是一种以发现新真理、解决新问题或寻求新的解决问题方法为主目标的认识活动;课题科研是指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指导,以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依据,用科学态度与方法,来研究教育工作,以探索、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从而发展教育理论,提高教育实效的教育研究活动。

1、选择好课题

教育研究能否达到“求新”的目标,首先与课题选择有关。为了选择到合适而又有价值的课题,常常需要查阅某一领域内的有关文献,做些初步的调查研究。当基本确定了课题方向后,还应在课题涉及的范围内,进一步查阅资料,以对前人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找到自己研究的起点。

这阶段查阅资料的重点是放在搞清楚:在课题的范围内,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得出了一些什么结论,各种观点是否有一致性,在哪些点上发生了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尚未涉及,哪些方面尚需研究。这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审定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以及应向什么方向展开的过程。一个有价值的课题通常是对研究者富有诱惑力和挑战性的课题。教育科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也称认识活动,它必须遵循认识规律,所以这种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检验四个阶段。

至于课题的选择,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考虑课题的价值

选题时,必须要考虑对发展教育科研有什么作用?考虑有何意义?考虑观点是否富有新意?

研究的课题是否有利于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也要考虑课题的政策价值。从时间讲,既考虑当前又要着眼未来;从空间讲,既考虑某方面的需要,更要考虑国家、学校、学生的全体发展需要。

充分考虑研究条件

教育科研同样要立足于需要,又要考虑可能,课题虽然很好,价值很大,应该研究。但还必须考虑是否可能研究,条件是否允许承担这样的课题。这就应从人、财、物等其他方面考虑了。

人的条件。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宝贵的。因此,承担科研,能投入多少人力?专职与兼职情况如何?还能聘请多少专家学者予以指导,对人的数量、水平、结构都应认真考虑,优化组合。

经费条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完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选题之后就应考虑总投入多少经费?上面能资助多少?单位能筹措多少?还缺多少?怎么解决,都需要认真考虑,马虎不得。如果是采取先上马后备鞍的作法,以后困难重重,必然半途而废。

物的条件。选题后,要考虑是否需要设备,需要哪些实验设备?需要哪些图书资料?还有印刷能力、研究基地等都应予以考虑。 此外,研究经验、工作性质、专业特长、时间经历、兴趣爱好等也要认真考虑。

总之,课题的选择,也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量力而行,要切合实际,既不能大也不能小,要恰到好处。

2、认真申报课题

将课题选择好后要正确填写申请表,申请表的主要内容有: 课题名称、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以及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成果、负责人已完成或正在担任的其他渠道下达的研究课题、课题论证、研究计划和预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推荐人意见、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等。在这些内容中,课题论证是重要内容,它包括如下内容:

研究背景,主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什么原因、为什么要研究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产生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研究的目标,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要对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后,必须提出一个研究目标(研究假设),所研究的目标必须描述精确,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敲定,才可能把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把握住,并作为界定研究范围的标尺和确定研究的逻辑方法;研究内容,是课题的核心部分,课题选择后,根据课题的意义和目标,要把研究的内容具体化,研究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把课题分解的越具体,就有利于进行研究,划分子课题时可按照不同的标准(一定),要注意各子课题之间的联系,按照划分的子课题,把内容与研究对象和范围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产生研究目标矛盾与范围缩小,与课题目标有距离,同时与目标不一直的内容不予考虑,在内容划分完毕后,对照研究标准,选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范围、对象等要素,自然要选择一定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选择方法要根据目标、内容范围、对象等要素而定;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申报课题时要对该课题(同类、相近)课题通过网上搜索或文献搜索,进一步了解课题现状,对已取得的经验、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革、发展、创新、借鉴,避免重复研究,研究工作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填写申请书时对这一部分必须有明确的阐述;回头看前面五个方面,特别是在研究目标和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后,自然而然就可确定研究的理论意义(价值)和实践意义(价值)。

研究计划与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人员分工,课题研究最终是要靠人完成的,把研究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后,这些子课题要分解给课题组成员,人员要与研究内容对应,一一对应、一对多应、多对一应,目的是研究的各方面内容不能落空,要求每个研究成员任务必须明确、具体、适度适量。二是研究成果的构成,阐述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及成果的内容和结构通过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后,对研究问题的新看法、新观点、新知识、新产物等,都可以视为研究成果,其表现形式有论文、案例、实物、图片、录像、软件、调查分析报告、研究分析报告、结题报告等,在填写申请表时都要确定下来,都要落实到研究人员身上,这样再通过具体实践,设想就可以转化为现实,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对课题的经费做出预算如实填写,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就可以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交申请书。

3、科学制定开题报告或研究方案

上级批准立项后,应立即制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课题的提出

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课题要小;要便于研究。

提出课题的缘由和意义是要阐明提出的课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何依据,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有现代意义(要有创造性意义,别人已研究过或已有公认了结论的,就失去了意义,除非选择新的研究角度,或另辟蹊径,如果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人对此有所探索,要作简略的介绍,指出他们所作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本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要对实践和理论有积极意义(这一点很重要,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特别是对建议进行的要实践有积极意义;能在伦理上有所突破,那当然更好,但要注意,不要苛求在理论上的突破,这样的难度较大)

可行性(美国贝尔研究所前所长莫顿曾指出:“选择题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可能,选题就等于零。”)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目标要恰当明确、具体简洁、突出重点和特点;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立论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A、理论价值:引用理论要准确,要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权威性;阐述中要把理论与本课题的研究核心联系起来。

B、现实意义:注重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时代和本地区或本单位发展的需求。

C、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注重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处;注重本课题在当前研究现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

D、主要参考文献:熟记一些必要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书名,了解一些当前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书籍。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内容要充实具体; 研究方法要科学规范;

科研课题的研究一般有以下一些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测量法、行动研究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等。

自然观测法-是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研究对象加以细致的观察,获得对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现象更全面、更系统、更真实和客观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适用于研究对象较少,活动相对集中,研究周期较短的课题。

调查法是运用座谈、访问、问卷、测验与评定等手段,有计划、由系统的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分析,掌握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现状或发展趋势等。

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变化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等,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研究对象的变化,由此认识研究对象与周边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资料(情报资料)研究法枣通过对古今中外与特定研究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认识和解释特定研究对象历史演变过程或发生、发展的规律等。

(6)研究工作的步骤

写清研究的起止时间,中间不能间断;写清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突出研究人员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优势,如研究者的学历、学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时间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经济物质等其它优势条件。

(9)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10)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形式包括:研究报告;相关的论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实验获得的实物;自己制作的实物;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及复印件等等。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

(1)、课题名称〈〈

〉〉研究方案 (2)、本课题隶属xx批准立项课题 (3)、课题论证同开题报告的论证基本相同 (4)、人员分工 (5)

时间安排 (6)

预期研究成果

4、实施有效研究

(1)、通过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后,要迅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通过研究方案 ,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同类课题研究现状情况、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等。明确自己的具体研究任务,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自己研究任务的实践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成果表现形式,完成全部研究任务的整体时间安排等,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2)、严格执行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后,要按照方案严格执行。课题负责人要与学校领导与有关智能机构进行回报与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协调,要把研究活动与常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与常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与专题研究活动有机结合,使课题研究在常态下进行,融于教育教研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研究活动中,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并及时加工提炼抽象总结,及时收集整理,为研究形成新材料、新策略、新经验、新成果提供可靠的材料,为撰写研究报告奠定坚实基础。

5、认真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就是要把课题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取得了什么成绩和经验,得出什么研究结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的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主要精力要花在研究方法和结果部分,研究报告是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而二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研究方法科学,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正确,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可以看出得出的结果和结论是可靠的。同时,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研究报告中论点清晰有力的得到论证,这是应关注的核心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因此,研究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提炼出观点。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证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要选好事实材料,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要适当配置事实;用事实来论证,主要是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和批驳旧的错误的论点阐明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论点。并非所有的论点都要用事实来论证。与此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报告的分析与讨论要不夸大,不缩小;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威和舆论所左右;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简单化和绝对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真理。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有课题研究背景,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运用手段,(具体做法)主要研究结论(成绩与经验),主要突破与创新,困惑与问题并要说明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索引等。

6、认真填写结题鉴定表

将研究报告撰写完备后,要再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对照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学习讨论、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报告,然后对照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和研究报告,抽象概括出结题鉴定表中所要填写的内容。

四、认真组织结题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 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 4.结题鉴定表

5.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6.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7.附件:

(1)课题成果;(研究报告;相关的论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实验获得的实物;自己制作的实物;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及复印件等等)。

(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课题实施方案、阶段实施计划、课题科研大事记等

第14篇:中小学课题研究如何走出误区

中小学课题研究如何走出误区

教育科研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带动教师的成长,而且可以极大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整体水平,因而,很多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都很重视课题研究的工作。但是,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如下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误区一:重数量、轻成果导致“赶鸭子上架”的现象

现在,很多地区都把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数量和层次,作为评定一所好学校的标志之一。为了提高学校的层次,学校领导往往会尽力争取省、市级,甚至国家级课题,课题越多越好,级别越高越好。争取到课题后,学校会召开一个课题研究的开题大会,之后,领导们就不再过问了。至于课题研究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这些成果有没有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这已不是学校领导所关心的了。而且一个课题还没有完成,另外的课题又已申报立项,从而进入了从“一个课题”到“又一个课题”的“生产线怪圈”。课题研究的初衷在于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教师的任务在于传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美化学生心灵,陶冶其情操,丰富其头脑,崇高其精神。按照现代教育的理念解释是,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而终极目标应该是让社会变得更祥和、更美好,让人无限靠近幸福。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根本不具备从事课题研究的长处,甚至没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为了检查过关,争先评优,硬逼其作一些与一线教学相关不大的所谓课题研究,实在是勉为其难。这种“赶鸭子上架”的做法,其结果只会使领导的意愿适得其反。

误区二:重演绎、轻实践导致“伪课题研究”的产生

有些学校课题审批立项了,申报书像模像样,人员安排、时间分配、研究的预期效果及成果形式等设计得井井有条,就是长时间不见其组织科研活动,只是到了研究阶段结束之时,便请来教科室的同志来听一听课,查一查报告,就算是汇报了、交差了。这岂不是闭门造车?自欺欺人。又有什么科研价值呢?有些课题本身以假、大、空的纯理论性研究为多,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式,就是找资料查文献,闭门造车,通过理论的演绎推理,最终形成研究的成果。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造成的只是一个又一个无价值的“伪课题”。而一些与教育教学联系很密切的实践性课题,却鲜有人研究。有一所中学,本身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硬件都不具备,却申请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市级课题,老师也没有网络教学的实践,最后,只能通过闭门造车,造出了一份结题报告。难怪在教师中有这样的流行语:“开题轰轰烈烈,结题喝喝吃吃”。

误区三:重形式、轻过程导致“纯形式主义”的泛滥 课题研究本应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者主体,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针对现实问题自行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在同一情境中加以应用,经历计划、行动、反馈与调整的活动过程。但是,在我们的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空”和“虚”。“申请课题——课题招标——开题大会——结题鉴定”,这是现在很多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个程序里面,开题大会,轰轰烈烈,大小领导悉数到场,大讲特讲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而结题却是草草收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交出一份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就结束了。这里面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研究实践过程,以至于很多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都是短期内胡拼乱凑的结晶,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最终,“空”和“虚”的课题研究不能达到课题研究者的初衷,更谈不上课题研究转化为生产力和教育力,只能导致形式主义的泛滥。

误区四:重功利、轻实效导致“浮夸式歪风”的盛行

目前,在中小学,正在刮着一股日渐肆虐的浮夸歪风,泡沫盛行,学术“注水”,急功近利猖獗。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渎职行为屡见不鲜且不断壮大;而诲人不倦、诲人不厌的

1 教育精神却正在不断离我们远去。课题研究自然也沾上了这股恶习。学校为了“面子工程”,追求课题研究的高级别,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从一般性课题到所谓的“重点”课题。参与研究的老师,往往会把这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资历”,成为自己职务晋升的重要砝码。于是,一方面,学校追求课题的数量,但由于僧多粥少,就出现了一些用不正当手法而获取的高级别课题,导致了科研腐败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课题研究的周期性较短,参与研究的老师又局限在几个老师之内,导致研究带有很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这样的研究必然也是一种浮躁的研究。

如今在教育实践中涌现了许多教研课题,让教育科研这一教学载体插上飞翔的翅膀,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美好愿望。但上述的现象则成了困扰学校教育的又一枷锁,给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科研都带来了相当的危害,为纠正上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开展教育科研中应该采取如下的一些对策。

对策一:要端正课题研究的正确认识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明确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尤其是要促进中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教育科研的核心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服务。选取的课题应紧密联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富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既要有利于培养学校精神,形成办学特色,又要适合教师研究,促进教师成长。也就是要把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重点、热点和关键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选题,把教育科研的立脚点和出发点,放在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上。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既容易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与欲望,而且研究也容易见成效。实施课题研究过程,就是将课题研究方案付诸实施,将纸上的文字变为实际行动,最终成为现实的过程。它对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开展课题研究是培养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促进其专业成长发展的必要途径和重要形式。为此,必须注意课题选取和课题方案制定,做到课题小而实在,富有新意;课题要求适度恰当,目标明确;课题内容少而精炼,重点突出:课题措施具体周到,操作性强。课题选定立项后,要认真撰写和完善课题方案,对课题内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过程安排、研究力量组织(包括经费投入、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要作好周密考虑和具体安排。

对策二:要规范课题研究的操作程序

为确保课题研究有序顺利地运作,必须制定保证措施。如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研究力量的组合,研究人员分工、训练和培训,研究过程的确定和具体安排、聘请顾问、指导教师、后勤保障等等。在考虑方案时就必须筹划好,而且要明确具体而不含糊。教育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所选取课题的设计,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一般要经过选取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分析资料、研究成果表述等过程。选取确定研究课题,设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这是课题研究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能否认真地设计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完整、周密的研究方案,其中自然包括应采取的研究措施,是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成败和研究质量高低的重要工作,必须认真对待。在拟定撰写课题方案时,可先简后繁,先拟定好基本框架,然后再加以补充修正完整;可先易后难,先把考虑好的容易撰写的先行写好,待后再继续增添,补充完整;也可先听后写,先将基本框架安民告示听取教师意见,吸取有益建议,最后加以完善。从选取确立课题到课题方案的撰写,是一个反复思考的准备过程。因此,切忌急功近利,临时抱佛脚,不要明天课题论证,今天才撰写课题方案,应有一定的时间做准备,留有足够的空间余地。

对策三:要关注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

中小学的课题研究,一般来说,主要以应用性、实用性研究为主。提倡研究的课题应小

2 而实在,富有新意;研究要求应适度恰当,目标明确,不但要有研究的总体目标,还应有研究的具体目标。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应将目标具体化、清晰化、系列化,有可能应形成层级“目标树”。课题研究目标越具体明确,越有利于开展研究,也越有利于过程检测和成果鉴定。一般说来,开展课题研究必须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研究水平、知识储备、兴趣特长、时间精力等方面,即研究者对选取的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准备、实践经验,并有充足的研究时间和精力。客观条件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态度,以及重视和支持的程度,学校整体的教科研氛围,必要的资料、设备、经费等。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全面权衡主客观条件,选取自己考虑比较成熟,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和特长的课题,即可选取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内容比较具体,过程操作易于掌握,研究周期较短,且容易见效的课题。这样有利于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正确处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的关系,促进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双丰收。

对策四:要完善课题实验的资料工作

一项课题研究,它的资料整理是一项庞大的工作。少数学校在上级领导来考察和这项课题研究要验收时,往往就是课题实验教师最忙的时候;临时突击作业以充实原始研究过程;各种临时问卷调查充实原始记录;赶写必不可少的平时又没有写的各种实验资料;马上开设没有开设过的课程;反复推敲马上要上的公开课、汇报课;在学生中“统一口径”。细读某些学校的课题报告,翻阅他们的实验资料,可谓是琳琅满目。既有理论论述又有过程印证,资料的翔实度让人无庸讳言。若对平时教育科研实践工作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有天壤之别。这时,就出现了实验的虚假性,失去了实验的根本意义。实验资料要边研究边记录边整理。只有这样,才会发现我们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不可研究在前,补写资料在后,或是造假资料。补写资料使我们的研究过程显得不协调,研究结果错漏百出,使我们的研究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而造假资料则使我们的研究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当前课题研究的种种误区,已经背离了研究的最初出发点,所以,我们需要理性地重新审视课题研究,理性地选择课题,在实践中探究、重视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同时,课题研究在“学术下嫁”中,绝不能丢掉其应有的科学性、实践性、生成性、指导性。如果某个课题研究没有这“四性”作为支柱,那么,这个课题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也就失去了课题的生存空间了。

第15篇:中小学常用小课题题目(定稿)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50题

[作者:初中数学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4591次

发布时间:2010-3-5 16:15:34]

选择视力保护色: 【

——初中数学学科教研课题(小课题)研究指南

1.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器的实践与研究 2.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 3.易错点的提前干预的研究 4.“问题串”式教案的设计 5.概念引入方法的探索

6.对教材“课题学习”教学策略的分析

7.初中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 8.课堂引入中情景创设的研究

9.教学设计中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1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 11.培养学有余力学生的个案分析 12.对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的研究 13.课堂教学中即时反馈策略的研究 14.课堂教学中知识探究的运用研究

15.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6.课堂中教师“追问”的策略研究 17.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18.概率教学方法的研究 19.统计教学方法的研究 20.作业批改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1.中小学衔接教学方法的研究

22.课堂教学中教师“小结”的策略研究 23.数学史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24.数学预习的策略研究

25.学生数学小论文撰写的策略研究 26.教学设计关注教学目标的策略研究 27.课堂观察实施策略的研究 28.数学教学中使用“学案”的研究 29.复习课教学课例分析的研究

30.初中学业考试题的特色与发展趋势的分析 31.“变题”的方法与技术

32.学生试卷自主分析及其实效性研究 33.以教学诊断为目的的试卷分析研究 34.数学单元测试命题其诊断功能的实践研究 35.初中数学优化学生思维的实验研究

36.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目标与方法目标的整合研究 37.初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微格监控与应对的研究 38.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分析 39.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40.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 41.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媒体技术的优化策略研究 42.本地学生与外来务工者子弟的学习习惯对比分析 43.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细化的对比研究 44.数学课标理念行为化的实践研究 45.基于减负增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46.基于教材理解的范例设计研究 47.基于教材理解的概念课教学的设计 48.基于教材理解的复习课教学的设计 49.青年教师成长个案研究 50.数学教研活动创新的实践

课题1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1 课题2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11 课题3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题学习„„„„„„„„„„„„„„„„„„33 课题4 如何有效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47 课题5 如何组织统计与概率的教学 „„„„„„„„„„„„„„„„„„61 课题6 如何解决教科书提供的情境与本地实际不吻合的矛盾 „„„„„„„73 课题7 如何进行初中阶段图形变换的教学 „„„„„„„„„„„„„„„85 课题8 如何组织勾股定理的探究性学习„„„„„„„„„„„„„„„„97 课题9 如何进行整式的运算的教学 „„„„„„„„„„„„„„„„„„108 课题10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121 课题11 如何开展中学数学学业评价 „„„„„„„„„„„„„„„„„134

第16篇: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前言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许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札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总之,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化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一、为什么要做课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

学校发展的需要

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同时,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二、怎样做课题

1、怎样选题

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有理论和应用价值,应该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

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

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

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

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的,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可以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

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问题

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

例如,能不能采用活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

2、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

我们既然选定了一个课题,就必须对这个课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⑴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⑵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即在理论与实践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⑶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动向。 ⑷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⑸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及成果表述形式。

3、怎样制定课题方案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说,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在课题立项后,开展研究时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课题研究方案基本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⑴课题的表述

一项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内容。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盖所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检验与衡量研究者认识程度和水平的标志。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一些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作为一篇经验总结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此外,在确定课题名称时,还应慎用疑问句。因为,疑问句表述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论点或假设。课题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就是一个问题,一般不宜用作课题名称。如果要作为课题来研究则应改为“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家庭压力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在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的方式来阐述的,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⑶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中小学教师现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应用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⑸研究的假设

课题选定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

在研究的假设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变量,研究的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如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研究者采取的变革措施。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控制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他们的行为和特质。由于人及其行为和特质的极其复杂性,所以对之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①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对象带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学校”、“品德不良学生”。我们可根据某一标准(有权威性的标准最好)来做出划定,例如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标准,评估分数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学校”。

②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

总体是统计学概念,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小,得根据研究目标考虑。其范围有来源范围和特征范围。来源范围有地域、学校、班级;特征范围有性别、年龄、心理特质等。例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学生的范围是某一地区还是某一学校,在什么类别的学校,在什么年级或年龄段,这些都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范围不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很不同。

③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⑺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的是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根据各种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⑽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⑾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

1、资料费: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

2、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

3、旅差费:外出调查;

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

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作为小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一般都能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谋划。

4、怎样“做”题

做题应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也是确保课题方案得以具体实施的现实基础。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注重立项、申请,而轻视做题,这样的课题研究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没有取得课题研究应有的效果。因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加强做题方面的工作,摆正做题在课题研究中的位置,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扎实、深入、有效。

做题一般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

开题——制定课题方案——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完成阶段性小结——建立课题档案——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按照以上的程序,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适合的策略,扎实、有步骤地去实验,不走过场,不玩花哨。同时,在具体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收集实验中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对比数据等,收集的内容要客观、详实。课题按照这样的方式认真做题,整个课题的研究必然会“饱满、厚实”。

在做题时,要注意增强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规范意识

科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科学的过程和结论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和再现,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运用科学结论。我们搞教育科研,当然希望最终的结果能够令同行们信服,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且能够运用或推广。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教育科研的严肃性,规范性,可重复性,防止随意性。因此,教育科研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方案进行活动。

团队意识

教育科研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群策群力。要争取有权之士(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要争取有识之士(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指导;要争取有志之士(有志于教育科研的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

要组建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使之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通过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要把教育科研与园丁工程结合起来,既出成果又出人才。

学习意识 科学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必须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课题组应该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经常地、定期地进行理论学习。

除了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科研理论培训之外,各校或各课题组还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课题培训,尽可能使每个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进行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理论。

科学意识

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若干比较简单的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对研究的课题加以分解,把一个大课题适当分解若干个比较简单、具体的子课题,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每个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策略意识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课题研究来说也是如此。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并且,我们都知道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关键,抓住了这个关键,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条件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是比较明智、有效的办法。

5、怎样结题

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预定的研究设想基本完成时,就进入了结题阶段。结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⑴结题所需的材料

课题的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课题的结题一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①结题申请报告; ②课题立项申报表; ③课题立项批复文件; ④课题的开题报告;

⑤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⑥课题鉴定书; ⑦附件。

⑵结题的方式 我市的课题结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函件结题,也是通讯结题,结题者只需要向相关的部门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材料,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议、鉴定;二是现场结题,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的。

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①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的步骤、过程、时间等。

②方法:研究本课题的做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处理各种关系,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③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④评价:对成果和不足做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三、课题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

现象一: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现在有不少课题就是开题、结题,没有过程,结论事先都有了的,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把一些尚未消化的理论拿来,东拼西凑,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我曾经听到有位老师说:“学校有课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对学校、对老师一点提高也没有。”其结果是造成教育科研中很多泡沫和虚假的东西。

现象二:急功近利,热衷炒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课题“开题”的消息,领导、专家亲临光顾。有关方面也津津乐道于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等第级别,结果课题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研究成了个别人冥思苦想的胡造乱凑。更离谱的是一节课就可以归纳出一种模式。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一线教师一看就明白,实际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不能指望老师天天都“表演”。

现象三: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我觉得越是本土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现象四:闭门造车,缺乏引领。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而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活动都是单打独干,缺乏与专家、教研主管部门的沟通,课题做的不是虚浮,就是打不开眼界,造成很多课题最终做不下去或流产。

为此,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去找教研员、找科研专家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现象五:贪大求全,不切实际。有些学校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是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到一系列的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选择这样的课题以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问题的探讨也多为浅尝辄止,有欠深入。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学校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而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过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

现象六:轻视行动,强调论文。很多人一谈到课题就想到论文,好像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似的,没有认识到论文只是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更多地是专业研究者借助表达思考的一种方式,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方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是教师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研究成果。

对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样才能把课题做实、做好、做出特色,才能让课题研究在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上,真正发挥其助推器的作用。

第17篇:中小学教师做课题如何创新

中小学教师做课题如何创新

既然是做课题研究,就要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新的思考,有新的对策,有新的举措.产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成效:科研的本质就应当具有创新,创新具有新颖性、探索性、先进性、风险性等特点.它进一步体现了课题的需要性、价值性,评审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最重要原则就是看成果有无创新。因此,“创新”是课题研究的生命线,一个课题研究的“创新”程度也是课题成果高低的重要标志。

能够“见人所未见、知人所未知,思人所未思、创人所未创”当然是一种高水平的“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一般人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所能做到的。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创新”是一种过程性的创新,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是一种超越式的创新,并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要是“崭新的”,完全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没有研究过的、没有基础的,也并不是说要自己完全创造发明的。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创新”有三种:一是“人无我有”的“创新”,这种“人无我有”也并不是说要完全自己首创的(这是一种创造),而是“人人心中或有,人人笔下皆无”的“创新”,即别人心中也有同样的想法,但没有人把它写出来,我最先把它说出来、写出来,就是我的“创新”;二是“人有我优”的“创新”,在别人成果基础上的超越或深入,别人有的想法做法,我在理解的基础上比他想得深一些,想得广一些,做得更好一些,做得更上一层楼,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提出属于自己的而又符合事物内在规律性的新见地;三是“人优我变”的“创新”,吸收别人的经验进行革新改造,别人的想法做法已经很 1 优秀很完美,我在学习吸收的基础上,或换个角度思考,或从另个方向着手,或进行变革改造,或进行类比移植。

目前,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时,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创新”程度不够:有的课题研究选题不新,在炒别人的陈饭,又炒不出新的味道;有的课题研究思考不深,走别人的老路,没有自己的新意;有的课题研究做法不新,只是平常工作的延续,没有革新改进;有的课题研究成效不亮,或效果不明显,或没有提炼出自己的特色;有的课题研究表述平淡,形式单一,呆板枯燥;有的课题研究成果平庸,教育教学变化不大.成果数量不多,档次不高。以上种种表现,反映出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不强,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影响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质量,因而,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要增强“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实现“创新”:

一、选题要有“新”意

所谓具有“新意”的选题,指的是那些尚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的、预料经过研究可获得一定价值的新成果的课题,如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新设计、新手段等,这种创新的课题在哪里?一般而言,在各种各样的矛盾点上,尤其是新旧之间的矛盾点。比如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新理论与旧理论的矛盾,不同学科之间的矛盾等等。中小学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领域保持经常的关注.了解自己所从事领域的理论研究、改革实践的最新进展,包括新成果、新观念、新策略、新提法、新方法等,特别是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存在哪些争论、分歧甚至冲突,要通过查阅相关报刊杂志、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网络搜索,搜集与所研究的课题相关的现有研究成果,了解相关选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进行比较,进行思 2 考.并对现行已有的理论、结论、常规、制度、策略、行为、观点等进行批判性和辩证性的否定,或进行变换角度的重新审视,从中选择一个别人没有研究过、或者别人研究不深入、或者与别人研究角度不同的问题,尽量选择切口较小的选题,避免重复研究别人已经研究过、已经取得了成果的选题。

二、思考要有“深”度

中小学教师平时要善于去观察思考分析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一些现象多问“为什么”,分析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改进、解决的办法;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经常小结教育教学中最成功细节、有失误和有创新的细节,分析查找原因,从而形成理性认识;要通过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用相关的理论来诠释、分析、思考、探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用相关的理论来启发、指导、引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把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对问题和现象的思考,就会比别人站得更高一点,比别人挖掘得多一点,比别人挖掘得深一点,从更深更高的角度来思考探究一些问题和现象,从而得出别人没有得到的结论,实现课题研究有深度,有广度。

三、方法要有“适”度

课题研究要用到一些科研方法,但要把握一定的“适”度。有的老师在方案中把许多科研方法都罗列出来,什么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等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用到什么方法,或者用了科研方法,但用得不规范,反而造成别人对课题研究过程规范性的怀疑,进而影响到课题研究成效的可信度。要通过学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常用的教科研方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在于科研方法的多少, 3 而在于科研方法是否适当,要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过程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育科研方法,并且规范地按照教育科研方法的要求去实施。比如,要了解现状,就需要用到调查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或用问卷或用访谈,或两者结合起来用;要了解典型对象的变化,就要用到观察法,并且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观察,运用多种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录像机等)记录,及时整理反思。中小学教师对实验法要谨慎运用,因为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自变量和因变量很难确定,相关性很难把握,相关变量的控制更有难度,如果一定要用到实验法,最好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规范地操作。

四、举措要有“力”度

课题研究是靠“做”出来的,就是要经过大量的实践,而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就需要有改进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举措,而且这些新举措要有一定的“力度”,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要与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区别,有所改进,有所革新。如果一个课题研究中的措施、策略与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区别,那么 这个课题研究就没有什么创新,课题研究的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所以中小学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一定要去思考改进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并且在 教育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不断进行探索,不断进行研讨,不断进行总结,不断进行提炼,不断进行提升。

五、成效要有“亮”点

一个课题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做,多多少少会产生一定的成效。这种成效主要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变化上,体现在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上,也体现在教学效果的变化上,作为全校性的课题还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校的管理、师 4 生的精神面貌上,对这些成效要进行全面概括提炼,同时要突出核心,突出“亮点”。

许多课题在表述成效时往往出现二个问题:一是过分夸大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在成效中罗列了学校近些年来取得的所有成绩和荣誉;二是只是进行面上的笼统的描述,没有实际的典型事例叙述和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二个,一是以为一个课题研究可以改变一切,学校所有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都是因为这个课题研究带来的;二是没有仔细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只好笼统地进行描述。

因此,在进行课题成效表述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平时注意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比如典型的案例、调查的数据、观察的事件、教学的设计、研讨的记录等等;其次是对收集到 的材料要进行整理分析,尤其要加强对有变化的数据、事件的分析,进行比较,找出变化的特征,突出变化与课题研究的关系;第三是围绕课题的核心来组织材料,其实中小学课题研究所产生的效果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在表述效果时,必须选择那些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措施与结果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内容,与课题研究真正成效无关的材料即便,是再大的成绩也要“忍痛割爱”,否则得不偿失,不仅不能增强课题研究的成效,反而造成别人对课题研究成效可信度的怀疑。

六、表现要有“奇”招

课题研究成果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要多种多样,许多课题的表现形式单一,只是文字叙述,给人呆朽枯燥乏味的感觉:要做到表现有“奇招”,一是要点面结合,在表现课题研究 内容和成果时既有面上的概括,也有点上的展开,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分析,既有数据的统计,也有案例的叙述,既有经验的总结,也有具体的做法, 5 既有理性的思考,也有实际的操作;二是要“图文并茂”,学会运用各种图表,善于把一些数据的描述用图表的方式呈现,不仅清楚,一目了然,而且表现新奇,有变化:一个流程图更能反映出教学的过程, 一个折线图更能表现出数据的变化,一个饼型图更能体现出各种事物的比例关系,一个结构图更能表现出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一个示意图更能展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一个数据表更能反映出数据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当然,图表的运用要适当,要根据内容和目的来确定运用哪种图表,同时要用文字对图表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诠释。

七、成果要有“高”度

课题研究做了,肯定会产生一定的或大或小的成果,真正的课题研究最大的“成果”是课题组成员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所改进、变化,对这类成果要尽可能显性化,用课例、实录、图片、录像、数据等把这些改进、变化反映出来,展示出来。课题研究最完整“成果”是结题报告,对结题报告要尽可能规范化,要按照结题报告的基本框架、基本格式、基本要求去组织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所感、所得,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提高结题报告的质量。课题研究最有价值的“成果”是课题组成员的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对这类成果要尽可能档次化。课题组成员要勤于耕耘,善于动笔,写出尽可能多的、质量高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并且勇于投稿,积极参与评奖,发表获奖的数量越多越好,质量越高越好,档次越高越好。

创新是课题研究永远追求的目标,课题研究整体的“创新”来自于课题研究过程的“创新”,中小学教师要致力于创新,要勇于创新,要善于创新,用“创新”的意识来引领自己课题研究的“创新”行为, 6 用课题研究过程中点滴的“创新”行为来实现课题研究整体的“创新”,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第18篇:中小学教师课题精细化指导研究

中小学教师课题精细化指导研究

李哉平金遂 陈彩堂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走向内涵发展的今天,“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基层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仍有不少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缺少清晰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把握课题研究的实践操作。如找不到合适的切入口,不善于系统地进行课题设计,忽视开题论证,研究文本中术语使用不当,缺乏对资料的有效积累与深刻分析,不能很好地陈述研究过程、呈现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相对立,等等。

据了解,这首先是因为“先天不足”,我国师范教育中课程设置明显偏重于“学科专业课程”,教师的职前基本上没有接受教育研究方面的系统训练。其次是因为“后天学习弱化”,传统的操作性教学曾经一统天下,教师在工作中往往容易忽视教育科研的理论学习,很难做到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由此导致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大多采取组织教师脱产进修、外加的在职培训等方式加以弥补。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但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两方面不足:一是在同一个时期内受益面不会太广;二是培训大多以课程的方式进行理论辅导,有可能导致教师在听课时觉得一切明了,做起来却无所适从。

由于中小学教育科研大多属于应用型研究,其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对教育科学系统理论的形成做出贡献,而是为了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与改善自身的行为。再者课题研究更多属于实践性知识,“边干边学”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方法只有比照着学才容易掌握。因此,一线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教育科研实践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很有必要给予他们具备导航性能的实用技术的支持,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研方法应用能力和科研效率。作为教育科研业务主管部门,我们有责任对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进行精细化的指导。同时教育科研指导管理的精细化,也是推进区域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把我们对教师科研指导管理的常规工作做得精致细密,需要创新;把创新成果又运用到日常教育科研指导管理实践中去,形成新的规范,必定能推动区域教育科研工作的进步、科研质量的提高和良好科研文化的形成。

二、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许多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的图书,为普及教育科研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过于“理性”而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如内容过于强调学术性和系统性,各种科研方法介绍欠通俗化,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缺少辨析,操作路径的展示隐隐约约而不明晰,细节问题得不到关注而含糊不清,鲜有贴近中小学教师的可借鉴实例,等等。究其原因,可能与书籍的作者----大多数是大学教师,因缺乏中小学教育的实践体验,难以从中小学教师的视角出发通俗阐述有关。我们也查阅了十多年来有关教育科研管理与方法的期刊文章,虽不乏有具体化的材料,但比较零碎、分散,缺少系统阐述,也鲜有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操作实例。因此,以一线教师的视角,重新审视课题研究的操作路径与应用策略,形成适合于中小学教师参照的技术线路,极为迫切。

同样,区域性课题规划研究自上而下的照搬较多,切合自身需要自下而上的系统研究较少,也迫切需要从经验中提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 “精细”指“精致细密”。本课题所说的“精细化指导”,是指尽量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具体案例进行简明的阐释,把着力点放在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应用策略的说明上,并适当提醒应把握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要让中小学教师看得懂、用得上、见效果。

课题研究内容按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基本方法路径梳理、课题实践操作技能、区域性课题规划等方面展开研究。尽管按以上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内容不尽完善,有交叉,但便于有重点加以阐述。

⒈课题研究基本过程

每个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都有一个基本过程,经过我们整理得如图所示。可按图中的操作流程,把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分为“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题论证→搜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报告→炼制论文”七个活动环节。这些环节从整体上讲是连续的,但也可根据具体研究需要而重叠、重复或交叉。我们拟就课题研究基本过程的每个环节的操作路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如⑴在问题与课题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按问题来源、问题取舍、主题提炼和名称确定等程序来选定课题;⑵在理清课题研究方案构成元素以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揭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应把握的操作策略;⑶再认识课题开题论证的功能,怎样有效地组织开题工作以及写好开题报告;⑷怎样搜集与处理教育研究资料,按搜索、积累、筛选、分类、汇总、分析依次展开;⑸从结题方式、研究报告结构与生成路径、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揭示研究报告的生成;⑹在比较课题报告与期刊论文特点的基础上,如何把课题报告转化为期刊论文。

⒉基本方法路径梳理

每个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都必须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我们结合具体的课题实例,说明常用的各种科研基本方法的路径,如行动研究、经验总结、叙事研究、个案(例)研究、内容分析、统计分析等,便于一线教师课题实践时参照。

问卷调查法路径示例:明确目标→构建框架→选择题型→编制问题→撰拟导语→征询试测→考察定稿→组织实施→整理分析→形成报告[李哉平.如何进行教育问卷调查.教学与管理1999⑻]。

⒊课题实践操作技能

每个课题在研究过程都必须运用一些操作技能解决细节问题。我们从一线教师中搜集一些在课题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探讨。比如:⑴在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各种材料类型探讨从中提炼观点的策略;⑵受书法、美术教学规律的启发,探索初学课题研究者(新手)的“描红”、“临摹”学习规律;⑶把课题题目分解细化成可操作的若干问题是课题设计的关键,怎么让教师学会有效地分解细化研究问题;⑷从一线教师中搜集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力求做到通俗化;⑸怎样指导教师把握好自身的科研定位与专业发展规划;⑹各种课题研究文本(申报方案、实施方案、结题报告、期刊论文)的比较;⑺课题点评艺术的总结,等等。而这些恰恰是许多介绍教育研究方法图书中所不多见的。

⒋区域性课题规划

区域内课题研究必须统筹管理。我们考虑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⑴如何制定区域课题指南;⑵市(地)、县级课题的前期论证与立项评审;⑶怎样协调和整合学校龙头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⑷课题群的组织策划和管理方式;⑸一线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特殊管理;⑹教育科研课题档案的生态化管理;⑺课题成果的评价与推广;⑻区域教育科研基地建设问题;⑼中小学教育科研伦理道德建设;⑽区域教育科研文化建设。

我们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思考成熟了什么,就先解决什么,形成系列论文,待各部分理清后再从整体上进行协调总成研究报告,如条件可能综合成专著出版。如能做到以一个案例全程贯彻到底来说明课题研究操作全过程,以区域个案系统阐释科研管理的方式方法,则是对课题研究最佳境界的追求。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⑴通过系统梳理与挖掘,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提供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鲜明的思维线路与导航技术;⑵为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课题研究细节,更快地应用于具体的课题研究实践中,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效率;⑶把对教师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转化为对他们研究品质提升的促进,以期他们以研究的风格对待工作;⑷重新审视教育科研方法,深化对课题研究有关规律性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课题研究管理与指导水平,并为教育科研管理积累实践经验;⑸从课题管理实践中提炼区域课题规划管理的创新性经验和方法。

四、研究已有一些初期研究成果

我们已经完成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研究课题《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技术线路的探索》(编号SC291)的研究任务,形成了4.5万字的研究报告。该项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分为“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题论证→搜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报告→炼制论文”七个活动环节,并就每个环节的操作路径、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梳理出一条较明晰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技术线路,有效解决了一些困扰着中小学教师的细节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该课题研究所形成的7篇论文,全部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如《教育科学课题结题与研究报告的生成》[教学与管理.2007⑿],《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教学与管理.2008⑷],《从教育问题的生成到研究课题的确定》[教学与管理.2008⑻],《课题研究文本中常见术语释义》[基础教育研究.2008⑻],《如何从课题报告中炼制期刊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B.2008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的再思考》[基础教育研究.2008⑿],《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教学与管理.2009⑸]。

课题研究与培训实践同行。我们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了《从课题确定到研究方案生成》、《研究资料.结题报告.期刊论文》、《漫谈教育科学课题及论文的酿制路径》、《漫谈教育教学论文的酿制》、《课题研究基本过程》、《教育随笔:让思考成为习惯》等系列课件,在台州市级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培训会上和部分中小学校作过辅导讲座。由于这一辅导贴近了一线教师的实践,大家普遍反映实在、实用、实效。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⒈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年底前):总结与反思省教科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课题技术线路的研究》(编号SC291)的工作与成果;继续征集、梳理当前课题实践中急需解决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撰写本课题研究申报方案,并做好其前期论证工作。

⑵实施阶段(××年×月—××年×月):①结合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急需解决而感到疑难的实际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提炼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解决方法的先进典型,继续探讨解决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基本方法、操作技能等有关问题的新方式,形成系统的具有哲理性、发展性、实用性的课题指导方案。②以××、××两地为试点,开展区域课题规划各项相关研究(如规划依据、目标、内容和实现方式等),探索区域教育科研的管理方法和科研文化建设。

⑶总结阶段(××年×--×月):形成系列论文、研究报告、专著。

⒉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中小学校不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而且创造了一些鲜活的研究经验和管理方法。我们试图结合区域的课题管理与指导实践,加以总结提炼。另外,广泛阅读文献,并从文献资料中吸纳精华,为我所用。同时把我们的成果及时运用于课题管理与指导实践,通过面对面研讨、专题报告、网络平台交流等形式与学校、教师沟通,根据他们的反应逐步调整、修订、完善,直到形成被他们认可、乐于借鉴的科研成果。

⒊人员分工(略)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各课题组成员自身条件与个性分析(略)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有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经历以及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管理与指导的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方法涵养,这为开展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课题组主要成员现在直接从事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管理与指导工作,清楚地了解区域当前中小学教师从事科研的现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有着深切的感受与感悟。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和岗位优势,开展中小学教师课题精细化指导的研究与实践,而出成效。

第19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说过“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2)校本教研的概念: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教师个人----自我反思、教师群体----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

(3)自修反思式教研——自主发展 找到自己。别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别人培养出来的。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导,但主要以自修和经常反思为主的一种学习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艘航船。那么这个载体该怎样打造,这个平台怎样搭建,这艘航船又该驶向何方呢?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4) 建议教师读的书: l 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l ·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 l ·读中学生的书——走进学生心灵。 l ·读人文书籍——开阔视野。 l ·读无“字”书——采撷课程资源。

2、课题研究的特点: l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l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l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l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l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l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l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l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化)。教学相长

l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积累、沉淀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打造教育品牌凝结教师思想,锻炼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发展实力的提高;

5、课题研究的类型和方法 (1)课题的类型

按研究目的分: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

按研究深度分: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预测性课题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属于应用研究

中小学教科研类型是一个多维结构体系,按研究的领域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 开发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关于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一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应用的是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践效益。 中小学教科研操作方法:可以分为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两种。群体研究包括:专题研究、教学片段。个体研究包括撰写案例、撰写论文。学习理论——实践探索——积累经验——总结提高。

6、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l 缺乏研究意识; l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l 不知道如何下手;

l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l 功利主义严重。

7、中小学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基本策略: l 不可不做,不可多做; l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l 化繁为简,化虚为实; l 立足实际,超越实际。 8.课题研究的目的

(1)从课题研究的目的看——求真和求善 求真

追求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追求教师的不断提高

追求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不断提升 求善

出经验

出理论

揭示规律:从未知到已知 (教育工作是从已知到落实)

(2)从课题研究的工作方式看——是解决问题 为什么做这个课题(发现、提出问题) 这个课题做些什么(确定研究的内容) 怎样做这个课题(研究措施:) 打算取得什么效果(研究目标:) 怎样证明效果(评价标准、工具、方法) (3)从课题研究亮点的角度看——是创新 新的发现(没有的)

补充出新(不详的)

完善出新(不全的)

纠偏出新(不对的)

不做无用功,不搞简单重复,避免低效、无效劳动。

(4)从强调课题研究成果物化角度看——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运用 全面收集资料的意识 提炼分析资料的意识 成果的物化意识——出精品: 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人精我新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l 定义: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l 基本步骤: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文献研究:

l 定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l 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

l 步骤: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3、经验总结:

l 定义:教育工作者通过总结、归纳教育经验和教训,结实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l 步骤:确立总结对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 撰写总结报告

4、案例研究

l 定义: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

l 步骤: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 →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5、实验研究

l 定义: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

l 步骤: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 →开始实验 →进行后测 →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

6、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narrative action research),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 叙事研究的特点:

(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 所谓质的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的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 (2).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

(3).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叙事研究的内容

(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叙事的主要类型

(1)“教学叙事”:是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

(2)“生活叙事”:是关于教师与某个或几个学生交往的生活故事,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师生关系或学生生活的案例。

(3)“研究叙事”:教育研究、论文研究、资源开发实践等过程中的思考体会。

案例的基本要素 (1)标题 (2)引言 (3)背景 (4)问题 (5)问题的解决 (6)反思与讨论 案例评价的标准

讲述一个故事;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描述现实生活情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应包括从案例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需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需要对已作出的解决问题决策进行评价;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叙述要具体、特殊;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写好案例的关键

1、重在思考

(1)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2)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 (3)思考不是填写模板,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

(4)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2、注意观察

(1)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 (2)观察当事人的态度。 (3)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

(4)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 (5)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3、能够提出问题

(1)明确研究的问题。 (2)清晰地表达问题。

(3)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 (4)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5)追问问题。

4、注意学习

(1)从文献资料学习。

(2)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 (3)向身边的同行学习。 (4)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5)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5、研究过程

(1)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 (2)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3)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 (4)现场情景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 (5)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

6、交流与讨论

(1)头脑风暴,促进新思想的涌现。 (2)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 (3)对现象和发现的清晰充分的解释。

(4)给出的结论适当、有条理、有证据,(必要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 (5)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三、课题的立项申报 l

1、确立选题: l 问题意识;

l 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

l 联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l 集体思考,讨论,确立研究的主题。 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途径

• 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 • 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提出课题;

• 移植先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课题; • 从国内外教育发展前沿寻找切入点,提出课题; • 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设想,提出课题。 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①选题应具有创新性

②选题应具有科学性

③选题应具有优势性

④选题应具有实用性

⑤选题应具有可行性 注意事项

①选择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②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从小处着手 强调——选择小课题

课题价值大小,不在课题大小

基层与一线:应当侧重选择范围较窄且比较具体的教育教学“真”课题。

课题选题小—— 才能胜任,挖掘才深,能见实效,解决真问题,解放教师、解放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消除科研神秘感

③要考虑实施条件,立足于本职工作(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 ④立足于平时积累 ⑤立足于个人特点(模式) ⑥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⑦选题不要一味求新

课题名称必须简单、具体、明确。比如:《变革学习方式提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研究》

2、搜集研究资料:

A、寻找支持本课题的有关理论依据;

B、获得与本课题相关的已有成果;

C、思考仍然存在的未解决的相关问题。

D、从学校实际寻找资料:优秀教师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从具体案例中分析。 强调: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课题研究终结都离不开教育科研资料 资料搜集

必须按照自己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

实验相关间接资料。图书目录、学术专著、报纸、期刊、文件、调查报告、科技报告和各种学术论文、报告、总结、计划、决议等文件中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实验直接资料 (计划、总结、经验、论文……)

3、填写申报表、撰写研究方案。

l 研究方案的基本要素:问题的提出(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理论假设或者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含时间安排和主要研究措施等)、课题管理(专家组、课题组、研究任务的分工、经费的管理、预期研究成果形式等)、参考文献。 l 要反复讨论和修改。

四、课题的开题论证

1、基本要求:

l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必须且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不能省略。 l 市级课题的开题工作委托县级(直属单位的)教研部门具体组织,在开题论证结束后将修正后的研究方案和开题意见交市规划办备案。

l 开题论证主要就是论证课题的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操作性、科学性及研究价值等。

2、召开课题组预备会议。

l 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必须分解任务。(研究的侧重点、承担什么工作、组织什么活动、准备什么资料、完成什么成果等),研究人员要有主人翁精神。 l 讨论确定研究方案。都必须发表意见。

3、召开开题论证会议

l 延请开题专家。按照课题的需要聘请相关专家(专家的层次可以自由确定) l 提前将研究方案交专家审阅。

l 会议程序: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课题组长陈述研究方案、课题成员补充方案或者个人相关观点、专家评点方案、专家与成员讨论方案、撰写开题意见。 l 结合会议讨论情况修正研究方案。

五、课题研究过程

l 落实好研究过程是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

l 课题研究中的形式主义,根本原因在于过程没有得到落实。只注重立项和结题,却没有过程。

l 课题组的自我管理是研究过程落实的关键。 l 市规划办每年将对省市级课题进行年度审查。

l 县市区教研室以及个学校教科室要加强过程督促,将各个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年度工作之中。

1、制定好年度研究计划。

l 每年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将开展几次研讨活动、将形成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

l 年度计划可以简单,不必向研究方案那样复杂。 l 年底对照计划,看看研究工作进展得怎样?

l 每个成员应该有一个个人的研究计划,也可以简单些。

2、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

l 课题的重点和关键问题是什么?

l 将重点和关键问题分解,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 l 课题组能够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l 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完成研究重点?

3、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

l 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 l 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

l 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

l 组织论文写作。要是论文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研究活动,而不能只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袭、拼凑。

l 组织成果交流。如:相互修改论文和教案;组织校本成果汇报课;组织校内课题之间的成果展示(教科室的工作)。

l 与校外专家同行一起开展交流和研讨。发挥专家印领和同伴互助的作用。 4、做好年度小结,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

5、注意积累研究资料。会议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等。课题组要建立课题档案。

6、外出学习与交流。要联系自己研究的课题去交流,向同行请教。

7、经常发表成果。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

六、课题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资料。

l 对有关部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l 对有关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整理,建议使用活页的形式,不要装订。

2、课题组讨论结题工作。l 汇总研究情况,落实结题任务。

3、撰写研究报告。

l 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大同小异,不必固定格式):

前言(课题概况、课题组成员、摘要等)

①课题的提出(含研究现状分析)。②课题的界定。③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④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主要研究方法、实施步骤、主要措施等)。⑤主要研究成果或者结果。⑥讨论与反思。⑦主要参考文献。

4、准备结题材料。

主件材料:研究报告、课题立项申报表、立项通知书、研究方案、专家论证意见等。

附件材料:研究计划、相关系列论文、课例、证书、活动记录、子课题研究材料、佐证材料(如会议安排、报道等)等。

课题材料要精选,不要堆砌。

5、申请结题。写出结题申请,提交研究报告。

6、召开结题会议。

陈述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补充研究情况,专家查阅有关资料,专家发表个人鉴定意见,专家组长写鉴定意见。

7、成果形式

主件: 研究方案、计划、报告 附件:

教师成果:论文、专著、软件、课 件、教案、教具、证书等

学生成果:检测卷、调查表、作品、证书等。

七、课题推广阶段 l

1、修改研究报告;l

2、开展后续研究;l

3、申报成果评奖;l

4、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第20篇: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指南

附件2: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指南

一、课题简介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经省教育厅同意,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于1995年开始设立。该系列课题注重课程教学及管理实践性和应用性,主要面向全省幼儿园、中小学等领域的一线教师及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每两年申报一次。今年申报的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

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两种。对于重点课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将会给予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资助;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由课题所在单位承担。

二、申报资格

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对象为本省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师范院校、教育行政以及教科研部门的集体或个人。

⒉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小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否则,须由两名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书面推荐。尚未完成我室第七期以及第八期正在进行研究的教学研究课题的单位与个人不得参与此次申报。

3.课题主持人原则上只能有1—2人。

三、申报程序

⒈申报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题,并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课题评审书活页》,其电子稿(用课题名称命名)和文字稿(一式4份)报送至县(市、区)教育局教科研部门。

⒉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初审后,将《课题申报、评审书》及《课题评审书活页》一式3份报送至市教育局教研或科研部门。市教科研部门根据申报数量的分配指标组织对本市申报课题进行初审,将通过初审的课题评审书及活页的电子稿和文字稿(一式3份)报送到省教研室(《课题评审书活页》电子稿和文字稿单列、单放),并将本市申报的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详细目录用word文档的格式发送到zf828@126.com邮箱。

⒊课题申报者及各大市教研室教管人员需到省教研室网站(http://www.daodoc.com) 首页的 “课题研究”中下载2011年度的相关表格,按照统一格式填写。

⒋省直属师范院校的课题申报材料直接报送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省属市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的申报材料先报送到所在市的教科研部门参加初审。

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并公布评审结果。

四、申报时间

申报工作从2011年4月15日开始,2011年9月10日截止,逾期将不再受理。请各市教研室抓紧时间,认真组织好课题申报工作,切实提高申报课题的质量。

五、报送数量

每个市报送省教研室的课题数量不超过35项。

六、课题类别及管理方式

⒈不论是重点课题还是立项课题,课题所在单位及教育管理部门都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

行,切实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⒉重点课题主持人的培训、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估检查、年度检查和结题验收等课题管理工作,由省教研室组织进行。立项课题的相关管理工作主要由各市教研室负责。

⒊各课题申报单位要规范课题的日常管理,强化课题的评审、中期检查评估、验收等工作,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杜绝“两头紧,中间松”的现象,努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

⒋本期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原则上在2014年年底之前全部结题。

⒌第九期课题的具体管理办法将在今年下半年与课题评审结果一并公布。

七、参考选题

下面列出的部分是第九期课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仅供研究者参考。课题研究人员可选择某一研究领域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个切入点进行研究,尽可能地将研究课题具体化,也可以自己选题进行课题研究。

⒈综合问题研究

苏派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研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研究;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中介组织机制及监管研究。

⒉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及监控评估体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拔尖学生、优异学

生特殊培养机制研究;国内外基础教育比较研究;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生存与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研究;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机制研究;惩罚教育研究;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过重课业辅导问题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缓解择校压力问题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⒊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研究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幼小衔接教育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幼儿园办学成本及经费供给保障机制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教学研究;学前教育办园体制与机制研究。

4、学校建设与特色发展研究

中小学建设标准研究;中小学品牌建设研究;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学校特色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影响力研究;百年老校教育渊源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小学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共青团、少先队时代特色与活动创新研究;学生主体教育研究;中小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研究;新媒体下学校宣传工作研究。

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小学课程德育研究;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和渗透研究;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国防教育与学科融合性研究;中小学生抗挫心理训练研究;新时期学生价值观标准研究;学生厌学心理教育与疏导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文明素养研究;学生网络迷恋心理疏导及行为矫治研究。

⒍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阳光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性研究;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及实效性研究;《江苏省学

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实践性研究;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践性研究;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戏剧进课堂的实践性研究;体育艺术2+1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中小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师资培养与培训研究;学生疾病防控及其应急救治体制研究;学生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育研究。

⒎课程、教材与教学发展研究

建设教育强省框架下的地方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江苏特色优质教材和精品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初中综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高中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程教材的研究;开放性教学研修的研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研究;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研究。

⒏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研究

教研室建设评价标准的研究;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化发展与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新形势下中考改革的研究;民办学校准入和退出机制研究;学生意外伤害责任鉴定及责任分担机制研究;幼儿园、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机制研究;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校长领导力研究。

⒐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模式研究;名师、名校长培养途径研究;省级学科带头人标准的研究;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与能力标准的研究;教师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教师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研究;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区域教师流动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校长、园长专业化成长及培养机制研究;绩效工资背景下民办学校教师绩效评价及待遇问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研究。

《中小学课题范文.doc》
中小学课题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