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022-08-1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法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法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名:倪德富 学

号:2007222092 论文主题:环境噪音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专

业:法律硕士 研究方向:环境法学 指导教师:赵惊涛教授 报告时间:2009年6月

法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主题的形成及研究现状

(一)主题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颁布施行表明,人们认识环境问题更加深入,认识到噪声给环境和人的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使人们认识到噪音问题的严重性,并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加以防治。但该法在实施中存在着许多难以操作的具体问题,单凭一些原则性的法律规范在实践中很难达到立法的目的。

该法对环境噪声污染的界定采用两个标准,一是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二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样使得许多干扰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噪声不能算是环境噪声,如城市中的低频噪声并未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但却对人体的内脏功能影响较大,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然而却无法得到法律上的保护。

我国的环境噪声防治法对噪声的定义是采用物理学角度来判断的,以人的说话的噪声值在40分贝——60分贝之间来区分,低于40分贝为安静,高于60分贝为嘈杂。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而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度决定的即声波的震动幅度决定的。因此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然而判断一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思考问题的人则可能就是一种噪音,当人处于不同的心情状态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或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我们可称之为噪声。一旦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可见我国的环境噪声防治法的保护范围是有限的。 噪音侵权后,公民如何寻求救济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有三种处理途径:一是行政机关处理的方式,二是公民向法院起诉的方式,三是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这三种方式既有公权力救济也有私权利救济,看起来手段方式是完善的,但从实际效果上并不理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6条第三款规定: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由此可见对环境噪声污染是由多个行政机关分工负责管理的,难免会造成责任分工不明确,工作中相互推委,不积极履行职责,行政不作为的现象时常发生。近年来全国几大河流污染如淮河、巢湖、松花江、海河的污染事故,难道不是由于政府的不作为导致的环境灾难吗?而由于河流污染导致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遭受侵害又能向谁去主张权利呢?又能向谁去寻求救济呢?遭受侵害的公民只好选择默默地忍受,这无疑使政府的形象在百姓心目中大打折扣,和谐发展的理念难以贯彻。

再看公民的环境噪音侵权以起诉来寻求救济的困难。在特殊侵权领域中,还没有噪音侵权适用的空间,那么只有通过一般侵权行为的保护方式来起诉,因此对于受害人而言面临举证的困难。按一般侵权的举证责任分配,受害人要负四个方面的举证责任:一是遭受损害的事实,二是侵权人实施了加害行为,三是损害事实与加害行为有因果关系,四是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单就受损害事实就难以举证,因为噪音对人的健康的危害表现为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而噪音对身体方面的损害往往是长期性的,危害结果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才得以显现,而此时待结果产生后再起诉的话,很可能早已过了诉讼时效的问题。然而环境噪音对心理的伤害较为明显,比如会引起烦躁、焦虑,这种对精神上的伤害是主要的方面,我国目前单独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法院一般是不会受理的。另外对于因果关系的举证受害人也是很困难的,在医学领域这种因果关系也只是一种概然性的因果关系,对于法官来说这种侵权上的因果关系要求较高。可见环境噪声侵权要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也是很难的。 那么解决环境噪声污染的路径在哪里呢?我认为并不能单纯从法律的责任上来寻找解决办法,因为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个人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又决定着个人的环境行为。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环境意识的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这也是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如何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呢?笔者认为环境教育是主要的方式,还有媒体的宣传也有重要作用,但是环境教育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所以我认为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可以增加规定“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教育的义务,公民有接受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当今环境法理论都倾向于认为公民享有环境权,并把环境权纳入人权领域范围。我认为公民的环境权类似于公民的受教育权,在宪法层面上既是指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公民享有环境权只是从法律层面上而言,而实然的环境权能否得到实现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如公民行使环境权首先他得要认识到他有这项权利,认识到了有环境权不知环境权包含哪些具体的权利内容那他也是不能正确行使环境权的。因此应当加强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的内容不能仅限于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上,还应该加强教育如何保护环境上,而正是如何保护环境才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科学知识的教育体现了理性的发展,那么环境保护教育则要求人们回归理性,重新认识理性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环境意识的研究已有不少,提出了如何通过提高环境意识来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行为,提供了许多有建设意义的途径,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他们认为公众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缺乏了解源于公众对保护环境的参与意识薄弱,对公众的环境意识调查显示出总体环保意识偏低,同时指出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进步其中一个动力来源是发达国家的民间团体和个体在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方面给予政府和企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被证明是积极和有效的。有的认为提高环保意识政府需要加强以下工作:一是新闻媒体发挥新闻监督的职能,扩大环境保护知识传播的覆盖面,使公众时时处处受到环境保护意识的影响。二是教育部门要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两方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基础教育与环境教育相互渗透,良性互动,使每个人的环境意识从小养成,因为未来决策者的环境意识取决于今天的环境教育。

在研究环境相邻关系中,提到环境相邻关系的各方在实现自己的环境利益时要顾及到环境相邻人的环境利益,为了较好地协调环境利益产生的冲突,要求每个人应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1970年的美国环境教育法案,美国《环境教育法》指出“所谓环境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它要使学生认识环境是围绕着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等,对于人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和影响”。

还有在环境教育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农民的环境教育,农民的环境意识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必须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来推动。 二.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教育加以立法化,并探讨如何实施环境噪声防治教育的途径,从而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改变人们不适当的生活方式与环境价值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环境教育应从儿童抓起,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保护环境美破坏环境丑的思想,使他们自觉地爱护环境,培养起良好的环境靠大家的环保意识。

(二)研究意义

人与环境的问题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环境日益恶化,而且日趋严重,恶化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有必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这也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引发人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一系列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有助于人们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公民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告诉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享有许多方面的权利,然而由于公民的环境意识淡漠,漠视环境权。我国目前大多数人对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有相当一部分的公民不愿主动获取环境知识,忽视自己环境权益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因此教育公民树立环境权利意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教育手段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这样公众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环境参与权。笔者认为公众环境参与权行使的主要问题是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问题,而对个人的环境权意识不足正是教育上的缺失。因此提出政府应承担起公民环境教育上的责任,公民有接受环境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三.论文的结构体系及基本内容 本文的结构如下: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引言:

一、环境噪声的缘起及危害

(一) 什么是环境噪声

(二) 环境噪声的产生及其原因

(三) 环境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理论依据

(一) 宪法中确立的基本人权观念

(二) 公民的环境权理论

(三) 公民的宁静权与对环境噪声的容忍限度

三、环境噪声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行政机关解决方式的缺陷

(二)诉讼方式解决的不足

(三)社会团体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

四、完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建议

(一)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教育的实施

1.在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开设环境保护教育课程 2.新闻媒体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宣传教育 3.社会团体组织的宣传教育

(二)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修改

1.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教育的目的 2.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教育的作用 3.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教育的意义 4.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各主体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四.论文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特点 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比较分析

段:利用图书馆进行学术文章的收集,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利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资料整理、论文编辑。

论证方法:比较法、演绎法、归纳法、综合法

点: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深入分析环境保护方法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五.资料准备情况 著作类:

1.陈泉生著 《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0-6 2.吕忠梅著 《环境法学》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韩德培主编 《环境保护法教程》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蔡守秋 《环境资源法学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5.王泽鉴 《民法物权 第一册》(通则.所有权) 2001年10月版,《民法物权 第二册》(用益物权.占有)2001年9月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陈华彬 《德国相邻关系制度研究——以不可量物侵害制度为重心》载《民商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 1996年版

7.曹明德 《环境侵权法》 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8.杨立新 《侵权特别法通论》

9.江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精解》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10.王利明 《物权法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王明远 《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2.陈泉生 《环境法学基本理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

论文类:

1.蔡守秋

第三种调整机制──当代环境资源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2003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论文集

2003-10-30 2.徐祥民

宪法中的“环境权”的意义

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006-9-20 3.陈泉生 论可持续发展法律价值取向

20002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论文集

2002-12-24 4.吕忠梅

论公民环境权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学术文章

2002-10-15 5.那力

论公众在环境事务中获得信息、参与决策、诉诸司法的权利

2001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论文集

2002-12-24 6.吴志良

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2001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论文集

2002-12-24 7.赵惊涛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005-11-14 8.周 珂⑴

王小龙⑵

论我国环境教育的法制化

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006-9-19 9.赵惊涛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2004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004-8-30 10.张爱军 牛建平

环境侵权诉讼的困境与对策

2004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004-8-30 11.赵惊涛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

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006-9-19

12.莫神星 闫子皎

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问题

2004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004-11-16 13.吴勇

环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探析

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006-9-2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公布 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6.湖北省监察厅、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关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2002-3-5 17.《江苏省城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18.万劲波

推进环境立法的综合化

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005-11-14 19.王世进 徐忠麟

环境执法难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学术文章

2005-6-28

20.周训芳

论环境权的本质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学术文章 2003-11-4 21.论国际环境法中的非政府组织2007-10-8术文章 >作者来稿 >文章阅读 论国际环境法中的非政府组织作者: 张新月

22.会议论文 >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文章阅读 从环境伦理的视角看构建和谐社会作者: 付晓东

查看: 611次

2006-9-20从环境伦理的视角看构建和谐社会

23.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文章阅读 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几点思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几点思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几点思作者: 樊杏华

查看: 546次

2006-9-20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几点思考

24.2001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论文集 >文章阅读 环境侵权之公共赔偿救济制度的构作者: 肖海军

查看: 1909次

2002-12-24环境侵权之公共赔偿救济制度的构建

六.论文写作计划及方案

1.开题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完成对相关资料的收集、阅读、

分析、整理,确定写作的主题和基本思路,形成开题报告。

2.调研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收集并关注相关课题研究最新

动向。

3.写作大纲形成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在前阶段工作的基

础上,与导师协商,形成写作大纲和详细纲目。

4.论文初稿形成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在写作大纲的基础

上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指导批评。

5.论文修改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2月,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

形成修改稿,提交导师组征求意见。

6.论文定稿阶段:2010年2月——2010年4月,依据导师组的意见,对修

改稿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提交答辩的最终定稿。

推荐第2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研究范围:

侧重于犯罪学领域,涉及部分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知识。 论文题目:

家庭暴力与女性犯罪问题调查分析

论题缘起:

在法院工作期间接触到的女性犯罪案子;

受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与《女子监狱》的触动。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检索和调查分析的方法说明中国现阶段的家庭暴力和女性犯罪现象及其成因;

结合相关学科进行多角度阐述;

采用纯客观描述的方法得出合乎理性的结论。 论题突破点(本文的难点之所在):

不单纯地讨论家庭暴力或者女性犯罪,而是把两者相结合; 面对家庭暴力,探讨女性自身如何避免以恶治恶? 解释女性为什么会成为家庭暴力的施害者?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认真的调查与严谨的分析,对中国社会的家庭暴力现状进行曝光,给予国人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警醒;

运用实证之方法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以了解特定社会形势和家

1 / 6

庭环境下家庭成员尤其是妇女权益保障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把握当代中国女性犯罪的现状及其新的走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因

家庭暴力而引发的女性犯罪进行理论分析,力求探讨如何控制女性犯

罪的社会策略以及中国女性自身如何避免犯罪;

进一步探讨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以逐步根除错误的思想观念与

解除女性的精神痛苦,达到改造罪犯的目的;

加大妇女权益的保障力度,完善女性犯罪的司法救济手段与相关

部门的干预机制,强化中国反家庭暴力体系。

论题国内外研究趋势:

国际方面,1895年犯罪学鼻祖龙勃罗梭深入到关押女犯的监狱

进行观察,并在《犯罪人论》中对女性犯罪进行了最早的人类学分析。认为女性犯罪率低的原因与其“生理上发育不健全、女性的天性、身

体与性格特点”相关。之后众多学者从社会性、生理性等不同角度对

女性犯罪进行了研究,对龙勃罗梭的理论进行了修正与发展。在此阶

段,犯罪学的相关著作中也出现了女性犯罪的专章讨论,新兴的专门

研究女性犯罪的大军已经出现,现代生物派、现代社会学派、女权主

义学派等研究流派相继产生。而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是随着对女性权利

的不断重视与呼吁出现的,尤其是以女性解放为中心的第二次妇女运

动浪潮在西方得到蓬勃发展,妇女权益日益完善,国际的反家庭暴力

体系也逐步趋于成熟。除此之外,相关国际组织通过了一系列的条约

对妇女权益进行保护,国际间的交流得到了加强。

国内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国过去女性犯罪的比例较小,一直没

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在上世纪也有陆陆续续的学者在进行统计和

分析,八十年代还出现了《女性犯罪学》的专著,但其研究多借鉴国

外的研究理论,过于抽象。中国家庭暴力现象古已有之,却很少暴露

在阳光下,直到1995年世妇会之后,家庭暴力问题才得到普遍的关

注。但是反家庭暴力立法却始终未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全国妇

联等组织对于妇女权益加大了保护力度,《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

法规相继问世。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近年也把“女性犯罪与家庭暴

力”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

论文结构:

序言——为什么写;目录——怎么写;前言——主要论述国内外

研究现状;主体——写什么?

第一章探讨家庭暴力的相关内容,着重于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及其

特点进行解析。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或可

能造成身体、精神、财产或性行为上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暴力或以暴

力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认为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包括身体暴力、精

神暴力、性暴力及经济控制;阐述家庭暴力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梭具有

的特点;分析所谓的“冷暴力”现象,探讨为什么会出现家庭暴力、暴力是否应纳入酷刑范围、暴力的界定是否应有强制性以及界定标准

如何等问题。

第二章主要是对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到

的情况对家庭暴力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剖析 ,尤其

是阐述所谓的“第三者”、“第四者”现象对引发家庭暴力的影响;在

讨论家庭暴力后果的时候引出本文要探讨的另一个主题——女性犯

罪。

第三章对中国女性犯罪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论述女性由于家庭暴

力而导致犯罪的问题。它既包括由于女性实施家庭暴力而导致犯罪的

情况,也包括女性由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成为犯罪实施者的情况,即所

说的“恶逆变”。进而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理学等方面分

析这两种情况下女性实施家庭暴力或者“恶逆变”的深层次原因,阐

述透过社会化历程逐渐增强的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性别刻板印象、家

庭规范的实际削弱、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情绪、整体需求结构的变化等

因素对女性内化的个性及其外化的行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以上两个章节有待于对调查到的准确数据和接触到的真实个案

进行分析,因此在开题报告中无法进行详尽的展开。

第四章家庭暴力下的女性犯罪预防与矫治是本文研究的归宿之

所在。遏制犯罪一在预防,二在矫治。本文认为:(1)女性要学会如

何辨识暴力的征兆,即对此现象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应在暴力发

生时寻求社会救助或者司法救济,防止暴力的逐步升级。(2)借鉴西

方国家和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经验,中国应着手进行反家

庭暴力立法,强化反家庭暴力体系,着重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并有

针对性的改革现有民事、刑事法律制度,可以考虑部分引进国外的民

事保护令和司法别居制度,但具体操作时,要从严把握,以及时救助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保护其合法权益。(3)女性避免家庭暴力进而避

免犯罪应作出自身的努力,借助于多样化的手段克服性格上、生理上

的弱点。(4)完善监狱的现有教育改造机制,把监狱改造和社会救助结合起来。监狱应针对女性的特点和女性犯罪的具体情况,注重从情感上、心理上改造女性罪犯,使之身心得到治愈。女犯出狱后,社会应给予相应的救助。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除了进行法律上的规制外,还需要完善整个社会的救助体系以及国际间的共同努力。

结束语

拟参考书目:

国务院《中国妇女状况》(1994年)

佟新,《女性违法犯罪解析》( 重庆出版社,1996年)

辛彤,《女性犯罪透析》(北京金城出版社,1993年)

刘向东,《女性犯罪研究》(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康树华、刘灿璞、赵可,《女性犯罪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犯罪人论》,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俄)阿·伊·道尔戈娃,《犯罪学》,赵可等译(群众出版社,2001年)

(加)丽贝卡〃J〃库克,《妇女的人权——国家和国际的视角》,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蔡菁,《避免家庭暴力》(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

周伟文,《沉默的女性:性别透镜中的家庭暴力》(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群众出版社,2000年) (美)Janice E.Rench,《避免家庭暴力:如何认识与预防》,梅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荣维毅、黄列,《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国际视角与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司法院八十九年家庭暴力防治法研究会合辑》,中华民国九十年十月司法院编印

徐光国,《社会心理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八十五年)…………

参考硕博论文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张丽著

《家庭暴力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范清勇著

《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硕士论文),吴满峰著

《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景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博士论文),杨慧芳著

参考其它论文(略)

推荐第3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参考

论文题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Title of Thesis

英文题目:Strategic Planning of Group Co.LTD

Title in English

1、论文目的:

Objective or Purpose of Study

本论文基本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战略规划研究,探讨企业发展的模式和方法,为战略理论的发展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装饰装潢、项目投资管理、一级土地开发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拥有员工180名.企业核心领导干部基本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其平均年龄44岁,有使命般的激情和永不满足的挑战精神,年富力强,懂管理,善经营,极富团队观念和创新意识.

集团从建筑工程施工开始起步,艰苦创业二十年,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体,进而向物业管理、装饰装潢等领域发展的企业集团.集团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额已达80亿元,成功开发了“西景佳苑”、“富仁名苑”、“燕清源”等项目,目前正在倾情铸造“财源国际中心”、“东湖湾”国际高档住宅、“高碑店土地一级开发”、“马坊新城土地一级开发”等甲级写字楼、高品质的住宅小区及大型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企业正处于房地产业务的高速发展时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北京房地产市场上,采用何种发展战略抢占并保持绝对优势,是摆在集团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力求在通过大量研究和分析北京房地产市场当前状况的基础上,结合集团自身存在的优、劣势,采用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其制定出一种切实可行、有发展前途的房地产发展战略.通过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统一员工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措施保障.2、论文提纲;

Abstract of Study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主要研究内容

1.3研究思路与框架

2.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企业创新理论

2.2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理论

2.2.1不动产市场定位理论

2.2.2不动产发展周期理论

2.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3.集团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3.1集团的发展概况

3.1.1发展历史

3.1.2组织结构及其所属成员企业

3.2集团的经营状况

3.2.1业务开发状况

3.2.2业务经营状况

3.3天润集团的竞争力评价

4集团房地产发展环境分析

4.1外部环境分析

4.1.1宏观环境分析

4.1.2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4.1.3机会和风险分析

4.1.4外部环境综合评价

4.2内部环境分析

4.2.1资源

4.2.2组织架构

4.2.3资产结构及现金流

4.2.4制度

4.2.5品牌价值

4.2.6执行力

4.2.7优势和劣势分析

4.2.8内部环境综合评价

5.集团房地产发展战略选择

5.1发展战略目标

5.1.1发展定位

5.1.2战略目标

5.2可选择的发展战略

5.2.1核心竞争力战略

5.2.2差别化战略

5.2.3成本低控战略

5.3发展战略选择

5.4发展战略重点

5.4.1重点战略策略

5.4.2重点开发区域

5.4.3重点开发档次

5.4.4重点客户群

5.5发展战略评价

6.集团发展战略实施

6l1战略实施设想

6.2打造客户本位的价值理念

6.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6.3.1吸纳和选拔优秀人才

6.3.2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6.3.3构建人才培训体系

6.3.4加大投入,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6.4战略资源整合能力的强化

6.5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6.6实施品牌战略

7.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理论架构及参考文献:(列出一些有关参考文献)

Literature Review

理论基础:

企业创新理论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乔治·斯坦纳,战略规划,李先柏译,华夏出版社,2001

2.H·明茨伯格,规划--发现战略的力量,陈正侠译,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3.Strategic Management, Arthur A.Thompson.Jr. A.J.Strickland Ⅲ.

4.Complete Busine Plan, Adams,B.,Adams Media

5.Corporate Strategy, Richard Lynch, Portico Inc

6.Exploring Corporate Strategy(3rd ed.),Gerry Johnson, Kevan Sc-holes, Prentice Hall

7.地产攻略——孙子兵法与房地产实践,魏建军,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8.地产领袖,路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万科观点,花城出版社,2004

10.谢经容,房地产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全国37大城市房价泡沫调查报告,2005年2月,《个人理财》杂志

12.宋新宇,赢在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3.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4.王革非,战略管理方法:企业成功从战略开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5.蓝海林,迈向世界级企业: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企业管理出版社,200

14、研究方法:(叙述企业名称,数据收集方式等)

Methodology

研究企业:万科、顺驰、珠江、天鸿、伟业等。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蓝皮书》、《房地产行业报告》万方数据、中经专网、色诺芬数据库、中国房地产信息网、安邦集团数据、中国资讯行、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等。

5、资料来源与分析:(简略介绍分析方式)

Analysis

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天润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以及外部要素评价(EFE)矩阵对XX集团房地产业务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和评价;运用案例研究、比较实证研究、内部要素评价(IEF)矩阵对天润集团的内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运用SWOT分析组合演变方法、战略定位和趋势变化分析方法(SPACE)、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四方格方法(BCG)、内外环境九方格模型演变方法(IF)、大战略模型方法、定量规划评价矩阵(QSPM)对XX集团的房地产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有效组合;最后运用战略计划的数量模型对XX集团的房地产战略规划进行了选择。

6、论文对企业、行业及学术的贡献:(从您或读者的角度探讨)

Usefulne of Study

论文希望通过对XX集团的分析研究提出集团的战略展望,指明公司未来的业务,从而为公司提出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以清晰、准确的文字描绘集团战略定位,包括市场定位、社会定位、产业定位;建立目标体系,将2006—2010年作为战略实施阶段,争取在五年的时间内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使其跻身于国际化大公司的行列中。同时,XX集团探索式的战略调整可以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房地产行业的规范、健康和多样性发展做出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导入国际视野和管理模式,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品牌建设。此外,XX集团战略规划的案例可以为学术界研究房地产行

业提供一个成功的案例,可以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可行的行业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学员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评语:

Committee’s Comments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推荐第4篇:工商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以下是173论文网大家搜集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选题背景(说明项目的真实性)

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已经逐步完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只有完全、彻底地实现信息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并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但是信息化并不等同于企业网络化,企业网络构建并不能说明企业已经完成了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体现在企业运作流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运作方式,实现企业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信息化的企业运作模式中,企业的运作过程已经变成是企业信息流的加工和处理过程。

湖北华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总公司所属的大型企业。公司是全国人防工程定点企业、中国医药包装龙头企业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着名企业。现有员工1200余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丁基橡胶药用胶塞、铝塑组合盖、防化产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及模具等产品。

华强科技的理化实验业务流程众多,独立分散,不便分解,实验结果很难正确管理,业务上存在以下问题:

无法及时了解实验进度状况;

企业内部流程导致项目周期加长;

流程无法监控,无法调整和自定义;

难以量化评价员工的工作效绩;

实验数据没有形成历史库,难以进行价值分析及对比分析

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实现信息整合,给企业快速、有效预见未来,并自我驱动与改善带来巨大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有必要建立一个理化试验管理系统,将试验过程的传统运作方式改变为以数据流驱动的方式进行运作,真正实现理化试验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1.2选题意义

在出现理化试验管理系统之前,一般通过纸质文档或电子文档的方式对临床试验相关数据进行管理。电子文档的方式虽然较纸质文档有很多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项目文档的管理仍存在困难、大部分数据仍需手工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对研究过程的规范化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等问题。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研究,旨在实现理化试验数据的高效规范化管理,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简化试验环节,使研究者可以实施较好的标准操作规程,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科学可信,从而有效缩短研发周期,并为企业理化试验项目的策划、管理与实施领域的持续、稳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本论文是在阐述理化试验系统的功能及实现流程前提下,分析现存行业的特殊性,结合自身的理化试验管理特点以及对理化试验系统的独特需求,设计出符合公司内部理化试验管理需要的系统,使公司内部与试验管理有关的操作流程进入信息化管理阶段,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试验管理成本,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国外现状

国外在试验的电子化管理方面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开发了多款试验管理系统,主要包括:

Oracle Clinical是Oracle公司开发的一款医疗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功能全面的试验管理服务,主要具有以下优势:加速药物研究和发展,通过子系统的集成方便数据管理;可以更加全面的制定和管理研究计划,实现全球的数据管理;具有独特的数据有效性验证工具;具有工作流应用编程接口等。系统还包括管理数据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医疗字典分类调查条款的词库管理系统,管理产品安全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子系统。

Macro是IinferMed公司为开展医学试验研制的电子数据采集(EleetronieDataCollection,EDe)系统。InferMed利用MACRO为许多大型制药企业提供全球的电子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2.2国内现状

随着试验研究管理的日益规范化,国外已经陆续开发出多款适应各自行业需求的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由于国内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公司规模小、资金短缺、人员素质较差、信息化程度较低等缺点,且国内缺乏成熟的管理系统,使得国内医学试验的网络化管理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国外医学试验管理系统价格昂贵,且国内公司规模小,资金短缺,无法承担相应使用费用;

(2)国外试验管理系统功能强大,使用复杂,且缺乏本土化支持,国内由于人员素质较差、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原因,难以大规模使用;

(3)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用的理化试验系统,且存在系统功能全性能、多语言支持等方面的诸多不完善之处。

2.3总结

由此可见,国内试验管理系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尚难以获得合适的网络化管理系统,缺乏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阻碍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某企业理化试验系统的深入分析,根据企业需求对理化试验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实施,这将对企业的医药企业试验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3.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3.1研究目标

分析我国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总结之前这些企业在进行企业试验管理方面信息化的技术和经验,避免之前这些企业在信息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不足,结合现在的信息化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提出华强科技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工作是在现有的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以企业实际

应用为主要方面的研究工作。运用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在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

减小企业管理成本的前提下,对华强科技试验过程中各个部门、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整合建模,建立更加合理的、高效的、可扩展的理化试验管理系统,并可以直接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中。从而合理的对理化试验进行管理,使信息技术高效服务于企业,发挥最大的潜力和功效,为企业创造更可观的利润。

3.2研究内容

结合华强科技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需求进行分析,本着易扩展、易维护、跨平台等特性,对华强科技理化试验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对华强科技业务做总的概述;对理化试验管理系统做详细的需求分析。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数据库进行设计;还对系统的一些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

(3)系统开发框架的研究。

(4)系统实施及效益评估。

3.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3.3.1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企业现状进行调查,深入了解企业的管理体系,战略规划,国内外先进经验、企业现存问题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2)透过参与观察、访谈等方法,进行资料的归纳,分析与诠释。

(3)充分挖掘出用户的需求;与企业领导及各级员工对调研结果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对各问题的解决方案。

(4)业务流程分析。与企业领导对诊断报告内容协商并修正,并将各解决方案细化。

3.3.2技术路线

(1)开发语言选择--C#

C#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种新的编程语言,并定于在微软职业开发者论坛(PDC)上登台亮相。C#看起来与Java有着惊人的相似,它包括了诸如单一继承,界面,与Java几乎同样的语法,和编译成中间代码再运行的过程。但是C#与Java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借鉴了Delphi的一个特点,与COM(组件对象模型)是直接集成的,而且它是微软公司。NET windows网络框架的主角。C#优势在于不但继承了Java的特点,而且在设计者从C++继承的可选选项方面比Java要广泛一些(比如说structs),它还增加了自己新的特点(比方说源代码版本定义)。

(2)开发平台选择-- SharePoint 2007

SharePoint Portal Server 2003 提供了一个企业的业务解决方案,它利用了单点登录和企业应用程序集成功能,以及灵活的部署选项和管理工具,将来自不同系统的信息集成到一个解决方案中。这个门户站点使得端到端的合作更为容易,实现了个人、团队和信息的整合、组织和搜索。用户可以通过门户内容和布局的定制和个性化以及目标受众,更快地找到相关信息。公司可以根据受众的公司职位、团队身份、兴趣或其他可以设置的成员规则来设定信息、程序和更新。

SharePoint Portal Server 2007 使用 Microsoft 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 2007站点为个人、信息和公司创建门户页面。这些页面可以通过公司和管理工具来扩展 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站点的功能,并且使得团队能够在他们的站点中向整个企业发布信息。

4.关键技术难点及系统解决方案

4.1企业概况(简单说明公司的现状,说明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4.2业务流程分析(将项目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流程例出)

试验管理的各项工作均纳入到系统功能中,并借助于网络媒体实现信息共享,对于提高试验效率,提高试验管理工作水平及试验质量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1.试验管理工作的流程分析

理化试验管理工作具有自身特定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同时这也体现出试验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严格遵循理化试验管理规范,是试验管理工作的要求。本系统在实现理化试验管理工作流程规范方面,应强调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在注重实际应用效果的同时,做到严格遵守理化试验工作的各项流程和规范。

2.提交试验委托单

委托单(试验通知单)附带样品送来的时候,由技术中心试验委托人在系统中录入委托单的详细信息,然后选择样本型号及检测项目,提交委托单;技术中心试验委托审核人员对委托单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该委托单生效,否则重新审核。审核通过的委托单由系统生成条形码(内部编码)并打印出标签贴在委托单上。

4.3功能需求分析(将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罗列出来并说明,开题报告可以没有用例图)

1.功能需求分析

拟建系统功能初步确定为:

委托单的管理:

委托单管理的各个主页人机对话界面的内容录入由试验管理员操作,根据项目的不同分别在各个栏框内填写有关信息。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委托单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新增单据、单据管理以及单据设计功能。

用于外观和尺寸检验的样品,检查接收之后,由质量检验部门妥为保管作为该批产品的留样观察样品,其保存期暂定为二年。当用户的某些特殊要求超出现有验收规范的规定时,则由技术部门根据用户要求临时下达专用产品验收规定。样品管理主要实现的功能:每批样品都贴上对应委托单的内部条形码;查询样品信息;

用户管理部分作为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之一,保证了合法用户对系统的操作和访问,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安全性。

实验设备管理:

试验管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试验仪器设备,有万能试验机、电子拉力试验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门尼粘度仪等仪器。试验设备之请购,由业务部门向采购部提出申请,由采购部进行购买,资源管理部统一进行管理,并负责日常保养与维护。

(1)数据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结构,支持多种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的高效和有序的统一管理和存储;

(2)完整性需求: 该系统能完成委托单管理、试验样品库管理、检测依据库管理、试验任务管理、检测报告管理等功能,数据录入时,系统应提供相应的约束,检查录入数据的合法性或自动触发填写相关数据。

(3)安全性需求:要求客户登录时,进行服务器端的安全验证,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权限;

(4)性能需求:对试验输入输出数据的精度要有说明、对系统的数据处理及传送时间要及时响应;对相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有特定的要求:满足250个用户同时操作,并发时系统响应时间≤3s.

(5)可扩展性需求: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以后系统升级。

4.4系统架构初步方案设计(分层结构)

根据以上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现状的需求分析,我们提出符合该企业情况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总体架构设计主要分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这种架构确保了责任的明确划分,使系统更加易于维护和扩展。

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主要完成客户端视图显示和数据验证等工作,其中包括:以友好的用户界面形式展示数据,对输入的数据负责验证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对输入的数据负责并以指定格式保存数据。

业务逻辑层包括委托单管理、试验记录单管理、检测报告单管理、样品管理、员工平台、系统设置等功能模块,该层处于表现层和数据层之间,通过数据层的数据操作对象访问业务数据,向表现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层是系统的基础,是数据交换的平台,数据在这里备份并通过各个平台来进行汇总,导入相应的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层主要解决我们频繁的数据传输,平衡服务器间的工作负载。试验管理系统所用数据均存放于该层,主要有试验信息数据库、员工信息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库,以保证系统可持续、稳定运行。

4.5系统功能结构初步方案设计(结构图是树状结构)

结合华强科技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信息系统平台的功能强大、简单易用、权限可定制、安全机制等特征,设计出的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下所示:

主页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委托单管理:对委托单进行全方位管理,包括单据录入、单据修改、删除、单据提交、单据查询、单据审核等功能。

试验记录单管理:主要完成试验过程原始记录的填写以及记录的管理工作。记录管理又包括查看试验组内的试验记录单、修改试验组内未经技术办公室审核的试验记录单、删除试验组内未经技术办公室审核的试验记录单、组内审核确认后系统自动提交到技术办公室、技术办公室修改并保留操作记录、技术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生成检测报告单服务管理。

检测报告单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检测单管理及检测报告的管理。检测单管理又包括查看检测报告单信息、检测报告单修改并保留操作记录以及检测报告单审核;检测报告包括检测报告审核状态的查看以及通过最终审核的检测报告的打印。

样品管理:主要包括样品目录的管理及样品的管理。

员工平台:主要包括个人单据的查看、报表查询、个人信息的查看及修改、系统公告的显示。

系统管理:主要完成系统参数的管理、系统用户管理以及用户的权限管理。

5.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创新点一般不写)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如下:

(1)阐述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需求以及系统为了实现这些需求而必须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2)根据华强科技理化试验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3)系统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理化试验管理系统测试的方法、结果以及运行情况的总结。

6.论文工作计划

6.1 论文工作计划

序号时间工作内容论文阶段

1 20XX年9月项目启动开题答辩

2 20XX年9月--20XX年11月系统理论研究

3 20XX年11月--20XX年2月系统调研及分析

4 20XX年2月--20XX年3月组织及业务流程优化

5 20XX年3月--20XX年4月系统方案设计

6 20XX年4月项目中期检查项目中期答辩

7 20XX年5月--20XX年6月系统测试

8 20XX年6月--20XX年7月系统实施

9 20XX年7月项目结束毕业答辩

6.2 本人工作内容

本人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承担了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和系统的测试实施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亚林。临床数据管理系统研究及其在数据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第二军医大学,2005

[2] 郑潮。大型企业的信息集成与管理[D].浙江大学,2005.

[3] 刘东,任常锐。浅析中国企业信息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99-103

[4] 彭嘉,吕汉兴,夏戈明。现代企业的信息化[J].科学管理研究,2000,6:49-52

[5] 黄良红。浅议企业信息化建设[J].晋图学刊,2005,1(86):65-66

[6] 曹军。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278-279

[7] 孙昌爱,金茂忠,刘超。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综述[1J,软件学报,2002,13(7):1228一1236

[8] 赵会群,孙晶,王国仁,高远。基于组件的软件可靠性模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23(8):950一954

[9] 王蓓。临床试验的CRO职能。中华医药学杂志,2004,3(3):18

[10] 崔巍、曾广周。面向组件的软件需求协同分析研究[1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7):19一22)

[11] 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程管理综述。软件学报,2000年11(7)899-907

[12] 张明卫。基于CBD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大学,2005

[13] 武海波。CRo与生物医药产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3(2):85一57

[14] 段海新,吴建平。计算机网络的一种实体安全体系结构。计算机学报,2001:853一859

[15] HareldP.Lehmann,EdwardH.Shortliffe.InformationTechnology Support of Clinical Researeh:AnIntroduetion.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Dec2003,5(4):415一419

[16] oracle Clinical.Oracle Corporation.[ouline].

推荐第5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实例

华东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课题来源

对于电力牵引设备来说,除了运行特性和可靠性、维修性方面的要求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对供电接触网有较好的反应,不引起其中电流的畸变,从而保证减少接触网中的无功电流,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能传输中的损耗;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信号和通信系统的干扰,确保运输安全。因此,提高电力机车整流器的水平对电力机车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为了使日本三电平变流器的国产化,湖南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传动技术部正在对三电平四象限的整流器及逆变器进行研究。

2、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内的电力机车采用的国产整流器都是两电平的,二电平整流器及其控制技术已比较成熟,但其交流侧输出电压总在二电平上切换,当开关频率不高时,将导致谐波含量相对较大。鉴于三电平逆变器在大功率领域的成功应用,人们把其应用于整流器中,便形成了三电平的整流器,它与二电平整流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每一个功率开关器件所承受的电压仅为直流侧电压的一半,比较适用于高电压、大容量功率应用场合。并且其电网电流波形更接近正弦,比二电平整流器具有更好的性能与可靠性。

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者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观察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寻求整个系统结构及参数的最优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减少试验费用,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效率。

交流传动是我国铁道牵引动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四象限变流器是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电源侧变流器,在牵引时作为整流器,在再生制动时作为逆变器。它要保证直流中间环节的电压恒定,交流电网侧功率因数接近1 ,还要消除谐波,使电网电流尽量接近正弦,是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上的一个重要电气部件。对四象限变流器进行计算机仿真,对于其开发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本课题相关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给公用电网造成严重的谐波污染。交-直变换在整个电力电子装置中所占比例很大,绝大多数DC电源都需要经过AC电源进行整流来获取。目前,常规的整流装置采用二极管或晶闸管相控整流,但是这些整流装置存在功率因数低、交流侧波形畸变严重等缺点。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技术就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开发出的新型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具有交流输入侧电流波形趋于正弦化、功率因数高、能量可以回馈等优点。对于整流电路,相控式电路属于低频电路,它是所有半导体变流电路中历史最长、技术最成 1

熟且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路;PWM整流电路属于高频电路,它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电路,是PWM控制技术在整流领域的延伸,是所有半导体变流电路中历史最短的一种新型电路。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发展, 一方面依赖于新的拓扑结构; 另一方面, 新的控制策略往往可改善电路的性能。因此, 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将是近几年的主要研究方向

在桥式电路中,根据桥侧相电压对负载侧直流重点的电平数,所有电路可分为两电平和三电平两类,普通PWM桥式整流电路属于前者,具有直流中点箝位的PWM整流电路(Netral Point Clamped PWM Rectifiers,缩称NPC-PWM REC)属于后者,NPC电路结构最初应用于PWM逆变电路,由于具有器件耐压低,输出电压变化率小和出端电压谐波含量少等优点,已在高压大功率逆变电路中成功应用,为了扩大PWM REC的应用范围,也为了提高NPC INV系统的性能,人们开始尝试将NPC-PWM INV的技术移植到PWM REC中,组建NPC-PWM REC。

传统的四象限整流器采用二电平的,如德国的E120型机车。从90年代以来国外电力机车上开始采用三电平四象限整流器,如瑞士的460型机车。但我国的电力机车采用的国内产品多是二电平的整流器,三电平的整流器目前还没有正式的产品投入生产与运行。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对于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三电平整流器模型的建立及对其进行很好的控制,以达到以下目的:直流电压稳定,网侧电流与电压同相,即:网侧功率因数为一,电流可以双向流动,即可实现四象限运行。建模主要是对变流器通过主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模式写s函数,目的是使变流器精确化,对于电力机车方面做的半实物仿真做好前提,因为半实物仿真中控制器使用的是实物,所以simulink中的变流器也要接近实物化。对其控制主要采用瞬态电流控制,并辅以一些其他的控制方案。采用matlab的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实验,使其达到接近实际的情况,为此研究课题付诸于实际应用打下更好的基础。本课题的重点问题是建模问题、仿真中各个反馈控制环的控制问题及中点电压的平衡问题和脉冲分配问题。

四、技术方案

分析三电平四象限整流器的原理并对其建立数学模型及选择控制方案,并利用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仿真通过以后,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验证,校验其正确性。

三电平整流器的主电路的拓扑结构为单相的二极管嵌位电路,因此采用的脉冲触发方式为SPWM。入端简化电路图如下:

.

图 1 整流器入端简化图

其中,us=un-i*L-i*R。控制器采用顺态电流控制方式,利用输出端直流电压反馈通过调节器来得到调制电压,同时入端电流也进行反馈,目的是提高整个系统动态响应品质。为了控制直流侧中点电压的平衡,可采用出端一个电容的电压与整个直流侧电压进行比的反馈控制方式。同时为了抑制磁化电流的产生,还再加入了消除磁化电流的反馈环节。对于三电平四象限PWM整流器的动态建模,采用的是对其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进行动态分析,建立空间状态方程,并对其利用C语言编写S-function。

五、实施方案所需的条件

本项目实施方案所需要的条件为个人电脑及仿真所需的必要软件matlab 6.5.1。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关键

对于三电平的四象限整流器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其主电路的原理分析及其中点电压的平衡问题,还有触发整流器晶体管的脉冲分配问题。

七、预期能达到的目标

第一步:对整流器的控制方案进行仿真,所要实现的功能有:

1)实现网侧电流正弦化,保证等于1或-1。

2)调压:直流输出电压随给定值而变。

3)稳压:给定值不变时,直流输出电压应在网压波动和负载变化时维持恒定。

4)工作范围:自动实现电流双象限运行。

第二步:建立数学模型,使所建的数学模型能正确反映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

第三步:撰写论文。

八、经费的来源和研究计划进度

1、经费来源

本项目的经费来源于。。。。。。

2、研究计划进度

2006.3~2006.8实现目标的第一步。

2006.9~2007.2实现目标的第二步。

2007.3~2007.4实现第三步。

九、研究经费预算

个人电脑、matlab6.5.1等仿真软件。

十、主要参考文献

[1]于海宁.舰船电力推进系统高压整流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 2003.

[2]徐金榜等.基于Matlab 的网侧变流系统仿真建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4.9.

[3]易伟烈等.一个四象限变流器的仿真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 2002.2.

[4]赵振波等.PWM整流器PI参数设计[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3.7.

[5]韦立祥等.三电平变流器直流电压平衡控制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 2002第42卷第9期.

[6]欧阳红林等.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J].电机电器技术, 2003年3期.

[7]张纯江等.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1997.12.

[8]唐丽丽等.单相PWM 整流器主电路参数选择探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0.8.

[9]薛红梅等.如何提高整流系统功率因数[J].中国氯碱, 2004.10.

[10]李波.四象限变流器PWM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J].机车电传动, 2000.3.

[11]董晓鹏等.PWM整流器直流电压对电源电流控制的影响[J].电力电子技术, 1998.3.

[12]沈安文等.PWM的输入电流谐波分析及参数确定[J].电力电子技术, 1998.3.

[13]张兴, 杨孝志, 刘正之等.单相电压型PWM整流器交流侧电感的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1.

[14]詹长江, 康勇, 刘平等.电压型PWM高频整流器同意数学建模及系统仿真[J].电工技术学报, 1996.12.

[15]赵正毅, 杨潮, 赵良炳.对三电平IGBT变流器两种缓冲电路的研究[J].中国电机

工程学报, 2000.00.

[16]阮新波, 危健, 薛雅丽.非隔离三电平变换器中分压电容均压的一种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10.

[17]张之梁, 阮新波.全桥三电平变换器的一种新型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10.

[18]武守远, 周孝信.三电平四重化换流器的应用及输出波形分析仿真[J].电网技术, 2001.1.

[19]赵绍刚, 高升.三电平整流器非线形PID控制研究[J].工矿自动化, 2004.6.

[20]孟永庆, 苏彦民等.三电平中点嵌位整流系统建模及基于李亚普诺夫直接法的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11.

[21]王秀利, 潘燕, 冯江华.网侧变流器系统建模及半实物仿真实现[J].机车电传动, 2003.10.

[22]赵正毅, 魏念荣, 赵良炳等.一般缓冲电路的模型及三电平IGBT变流器内外元件电压不平衡机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0.6.

[23]王挺泽.大功率四象限变流器微机实时控制原理[J].机车电传动, 1999.12.

[24]黄松涛, 刘可安.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的微机实现[J].机车电传动, 1999.12.

[25]钱文明, 曹彬.IGBT驱动于保护电路的设计原理与应用研究[J].电机, 1995.6.

[26]张崇巍, 张兴.《PWM整流器及其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10.

[27]徐德鸿.《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2.

[28]Joan Salaet, Salvador Alepuz etc.D-Q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 Single-Phase Three-Level Boost Rectifier with Power Fact- or Corr- ection and Neutral-Point Voltage Balancing.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02.3.

[29]Bor-Ren Lin.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three-level PWM rect- ifier/inverter.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ume 36, Iue 3, Part 1, July 2000 Page(s):948404 .

[31]Bor-Ren Lin,Yi-Lang Hou, Huann-Keng Chiang.Implementation of a three-level rectifier for power factor correc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ume 15, Iue 5, Sept.2000 Page(s):891760 vol.2.

[33]Gules, R.,Martins, A.S.,Barbi, I.A switched-mode three-phase three-level telecommunications rectifier.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6-9 June 1999.

[34]Bor-Ren Lin,Hsin-Hung Lu,Yei-Lang Hou.Single-phas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with three-level boost converter.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ume 2, 12-16 July 1999 Page(s):445773.

[37]Jin-Yong Bae,Yong Kim,Soo-Hyun Baek.etc.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methods for a three-level converter.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ume 3,2-6 Nov.2004 Page(s): 2307829.

[39]Lixiang Wei,Fahai Li,Chongjian Li.A direct power feedback method of a dual PWM three-level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system.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ume 2,27 J- une-1 July 1999 Page(s):1089 - 1094.

推荐第6篇:浅谈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给指导委员会阐明你的硕士论文将要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和如何写的问题。这里有几个方面:

第一,你要写什么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如何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

复式结构

实际上,我们在撰写论文时,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伞式结构一种模式。应根据论文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构思有关阐析、推理及反驳等论证的实质部分如何穿插安排、展开,才能全面、准确、简明地说明问题,可以灵活运用“复合型结构”。其模式如图2-

7、图2-8和图2-9所示。

学术论文正文的写作,多采用伞式结构,以伞式结构作为论文的主框架,其具体形式常见为图2-10所示。

学术论文常采用标题和序号,因为通过它们可以鲜明地突出论文的主要内容,使结构脉络清晰,且富有一种整洁有序、循序渐进的节奏美感。

标题和序号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编号系统常采用:

一、……(标题)

二、……(小标题)

1.……(次级小标题)

(1)……(阐述事实小项)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与从事科研开发工作一样,必须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反映出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设计期间,尽可能多地阅读文献资料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防止重复研究,而且可为毕业设计做好技术准备,还可以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一篇优秀的论文对启发思维,掌握论文的写作规范很有帮助。

论文的写作方法多种多样,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下面仅对论文中几个主要部分的写作方法提出一点参考性意见。

一、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也常用“引论”、“概论”、“问题背景”等作为标题,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

首先阐明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选题需强调实际背景,说明在计算机研究中或部门信息化建设、管理现代化等工作中引发该问题的原因,问题出现的环境和条件,解决该问题后能起什么作用等。结合问题背景的阐述,使读者感受到此选题确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确有研究或开发的必要性。

前言部分常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选题实际又有新意,意味着研究或开发的方向对头,设计工作有价值。对一篇论文来说,前言写好了,就会吸引读者,使他们对你的选题感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你的工作成果。

二、综述部分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综述部分主要阐述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

综述部分能反映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反映学生中外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中和论文中有效地运用文献,这不仅能避免简单的重复研究,而且也能使研究开发工作有一个高起点。

其次,还能反映出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大量的文献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内容,这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对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点,优缺点的评述是否符合实际、恰到好处,这与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关系密切。

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一篇毕业论文,必须阅读一定量(2~3篇)的近期外文资料,这不仅反映自己的外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论文的先进性。

三、方案论证

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完成文献综述后,很自然地就要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写作方法上,一是要通过比较显示自己方案的价值,二是让读者了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解方案的创新之处或有新意的思路、算法和关键技术。

在与文献资料中的方案进行比较时,首先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或设计这样的方案,前面评述的优点在此方案中如何体现,不足之处又是如何得到克服,最后完成的工作能达到什么样的性能和水平,有什么创新之处(或有新意)。如果自己的题目是总方案的一部分,要明确说明自己承担的部分,及对整个任务的贡献。

四、论文主体

前面三个部分的篇幅大约占论文的三分之一,主体部分要占三分之二左右。在这部分中,要将整个研究开发工作的内容,包括理论分析、总体设计、模块划分、实现方法等进行详细论述。

主体部分的写法,视选题的不同可以多样化,研究型论文和技术开发型论文的写法就有明显的不同。

推荐第7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点

2018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点

写好开题报告,就是论文成功的开始!开题报告越细致,论文的写作就越有方向和思路。那么硕士论文要怎么写?下面学优网为大家分享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点! 如何确定选题 1.注意项目的可操作性

大学生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2.运用你的理论思维

香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很重要 1.普遍问题

在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2.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

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2017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点2017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点。论文发表、论文辅导老师Q/微信:993383282,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开题报告的内容 1.开题报告的总步骤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开题报告的总步骤是:

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 2.开题报告的基本思路 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

3.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

(1)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开题报告的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选题来源包括:

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

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2017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点专业硕士辅导。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聚效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是,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推荐第8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硕士论文的资料收集及选题工作应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内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5月进行。“开题报告书”从我校研究生部网下载填写(要求采取书面形式,字数一般在一千字左右)。学位论文开题时,每位学生至少提交开题报告书一式九份,以便交给教研室各位评审老师提出参考意见。请在该开题报告中简要说明以下问题:

一、论文选题的理论研究现状及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论文选题的理论研究现状

1.国内相关研究文献介绍。(如介绍国内现有相关学术论文的主要学术观点、或正反两面学术观点,以及争论的热点问题等);

2.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介绍(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论文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如拟研究哪些基本理论问题、热点问题,理论上有何创新等。

2.实际意义。如针对现实存在问题,拟提出立法或司法建议或解决措施等。

二、论文写作拟突破的难点问题

如针对哪些有争议的学术观点、将突破哪些理论或实际中的难点问题等。

三、目前参考资料收集情况

1.中文资料(列出参考著作、论文的目录)

2.英文资料(列出参考著作、论文的目录)

3.法典类(列出收集的国内外法律、法规目录)

四、写作提纲

论文的开题报告应拟有写作提纲,其中应写明,全文共分几大部分,并就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拟出二级或三级标题。

例如,论文通常分为三部分或

四、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概述或热点难点问题探讨;第二部分为外国两大法系及中国四个法域的法律制度介绍;第三部分为比较研究(或比较评析制度利弊、立法缺失、揭示立法发展趋势);第四部分为完善立法的建议(见例一)。论文也可以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概述;第二部分为国外立法及评析;第三部分为我国立法及评析;第四部分为完善立法的建议(见例二)。

五、写作计划

硕士论文初稿必须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后以书面的形式交至导师处;第二稿应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提交至导师处;正稿应在4月1日前提交至导师处。 凡超过上述期限提交硕士论文初稿、第二稿的,由于导师修改、校外专家评阅的时间不够,推迟至当年下半年推荐参加答辩。

六、写作要求

硕士论文初稿必须符合我校对硕士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必须有标题、内容摘要、目录、正文及主要参考文献(置于文尾),并写明自己的联系方式(电话、电子信箱等)。

硕士论文初稿必须采用打印件,注释一律采取当页脚注(当页独立编码,并采用电脑插入方式),以便今后修改。脚注和主要参考文献的注释必须规范,即脚注要求写明:作者/编者/译者、名称、刊物/出版社、出版年及页码等;主要参考文献要求写明:作者/编者/译者、名称、刊物/出版社、出版年。从国际互联网上下载的文章在其脚注中要标明登陆的期日。

论文内容的写作目次如下:

一、

(一)1.(1)第一,„„

附:论文写作提纲二例,供大家参考。

例一:夫妻财产制比较研究(写作提纲)

前言(论文选题研究现状、写作的目的意义)

第一部分夫妻财产制概述

一、立法演变

二、立法目的

三、若干基本理论探讨

第二部分外国夫妻财产制立法概况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夫妻财产制

(一)法国夫妻财产制

(二)德国夫妻财产制

(三)瑞士夫妻财产制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夫妻财产制

(一)英国夫妻财产制

(二)美国夫妻财产制

第三部分外国夫妻财产制之立法评介

一、立法结构

(一)夫妻财产制在民法典中的编制体例

(二)夫妻财产制的内部构架

二、通则性规定

(一)夫妻财产制的确立和适用效力

(二)夫妻财产制的变更

(三)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

三、约定财产制

(一)有关夫妻财产制契约的一般规定

(二)约定财产制的类型及具体内容

四、法定财产制

(一)通常法定财产制

(二)非常法定财产制

第四部分现代夫妻财产制的发展趋势

一、贯彻男女平等理念,夫妻财产关系趋于平等

(一)外国夫妻财产制立法向男女平等的演变

(二)现代夫妻财产制立法追求夫妻平等的具体表现

二、承认家事劳动的价值,注重对弱者的保护

三、维护夫妻利益,保障第三人利益和交易安全

四、立足国情,重视民族传统的影响

(一)国情和民族传统对夫妻财产制立法的重大影响

(二)关于建立统一夫妻财产制的思考

第五部分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的思考

一、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之检讨

(一)立法结构之检讨

(二)通则性规定之检讨

(三)约定财产制之检讨

(四)法定财产制之检讨

二、立法建议稿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推荐第9篇:如何写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如何写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常年征收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出书、专著、合著、译著。投稿方式:Q1422682932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 要应运而生的。那么应该如何写作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呢?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的各个栏目怎样填写? 3.1开题报告封面各栏目的填写方法

封页各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

其中“ 年 月 日”栏目:在开题报告封面下方,应填写开题报告实际完成的日期。实际完成日期一般应学校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此项工作。逾期即被视为未按时完成开题报告工作。

3.2“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的填写方法

综述(review)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 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填写本栏目实际上是要求开题者(学生)写一篇短小的、有关本课题国 内外研究动态的综合评述,以说明本课题是依据什么提出来的,研究本课题有什么学术价值。

3.2.1 综述的主体格式

综述的主体一般有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 3.2.1.1引言部分

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3.2.1.2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 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 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

硕士论文优秀范文参考:论差异教学在高校展示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展示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高的开发和推广价值。运用差异教学方法,力图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强调教师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经验、兴趣以及爱好具有差异性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文学杂志征稿,展示设计,差异教学,教学目标 0 前言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一般包括展示的空间环境设计、版式设计、文字设计、标志与装饰设计、道具设计、色彩设计、照明设计、招牌设计等,从形式上看,是三维空间环境中建立一个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全方位感官刺激的信息传递空间;从空间上看,展示设计近乎建筑和室内空间艺术设计,具有象征和表现主义精神;从平面上看,展示设计近似于商业美术,每个展示面的设计都充分显示出视觉传达的魅力;而就其表现形式和手段而言,它又好像是个舞台,以突出的主题在上演一场剧幕。

推荐第10篇: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英语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例文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function, proce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 and product.i will also discu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some advantage will po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 of writing.)

0 000

附录2- 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 is therefore pointle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 wolfram.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target, 1991(3:2):137-152.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function, proce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 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2.1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 and product.i will also discu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2.2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2.3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some advantage will po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2.4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2.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 of writing.)

0 000

附录2- 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 is therefore pointle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 wolfram.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target, 1991(3:2):137-152.

专 业:

研究方向:

作 者:

导 师:

写作时间: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 and economic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advertising: implicatures

wang ying

a thesis submitted t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 and economic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april 2002 beijing, china

专 业:

研究方向:

作 者:

导 师:

写作时间: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 and economic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advertising: implicatures

wang ying

a thesis submitted t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 and economic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april 2002 beijing, china(文章由http://www.daodoc.com整理提供)

第11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和说明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名 称: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所 属 院 系:

学院指导老师: 企业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单位:

论文起止时间:

1.选题背景及意义 ...........................................................................................................4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4 3.研究目标及内容 ...........................................................................................................6

3.1 研究目标 ...............................................................................................................6 3.2 研究内容 ...............................................................................................................6 3.3 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7 4.系统解决方案及关键技术难点 ...................................................................................7 5.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8 6.论文工作计划 ...............................................................................................................8

6.1 论文工作计划 ....................................................................................................8 6.2 本人工作内容 ....................................................................................................8 参考文献 .............................................................................................................................8

撰写开题报告的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开题报告内容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重要的环节,用于向专业报告学生的学位论文所要研究的方向和课题。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的教学环节。依据学院培养大纲对论文的要求,针对我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总结其他专业和我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工作的经验,特给出本要求。以帮助每位学生有效地整理和组织相关资料,做好论文的开题报告。

本要求同时报告的书写格式和排版规范,每位学生要严格遵守,养成习惯。

论文名称:XXXXXXXXXXX 论文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学科范畴和应用领域。论文题目中所用到的词应考虑到为检索提供特定实用的信息(如关键词),一般不宜超过25个中文字,若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处于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的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论文题目一般应包含“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论文题目结构形式为:范围+对象+动名词。

【报告的篇幅与组成】

开题报告字数在5000~8000字左右。也就是说,按照开题报告的正文用小四号字、1.5倍行间距的格式要求,开题报告的长度通常为6~9页(图形所占用的篇幅应该折算成为文字数),图形使用较多的开题报告也不应该超过9页。

开题报告内容的组织原则上可以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包括但不限于):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3.研究目标及内容

4.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5.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6.论文工作计划 7.参考文献

【注意】有些论文的课题背景是一个大型项目,开题报告内容可以从整个项目或者系

3 统的角度来进行陈述。陈述是针对完成该项目可能遇到或者存在的问题,从系统架构设计到主要技术的选用,最后到如何用这些技术实现系统所需要的具体功能,就如何能够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为全文的主线进行讨论。使指导老师能够通过上述内容对系统或方案整体的轮廓与功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不能只涉及自己所做的工作内容。 每部分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选题背景及意义 【内容要求】

撰写本部分内容应该清晰的回答出如下问题: 1. 选题背景:

论文拟研究的题目(问题)背景来源或起因是什么?对来源或起因做出简要描述。 选择该题目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 选题意义:

简要说明所选题目的研究成果有何现实应用意义或理论指导意义?

【写作要求和篇幅量】

本部分内容的文字宜精炼简洁,要紧扣题目的内容,要从技术角度去描述,不要去讲大道理或者基本概念。也不要涉及社会和经济意义。该部分内容原则上不要超过大半页纸。通常半页即可。若论文是某个项目的一部分,要说明你在该项目中主要担任何种工作。

【常见问题】

花太多的篇幅、对企业或课题背景作过多地宣传性甚至广告性的叙述,而对课题本身的技术性说明不清。

描述许多大家都明白的大道理。离题太远。对背景课题本身未说清自己要做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对意义的说明多为夸大性描述。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本部分是开题报告的重点之一,用来确定你选题的依据是否充分,定位是否合适,

4 通过这部分的说明,确定你所研究的课题是否有立足点。是否是一个真问题。

本部分内容是否能写好,关键在于前期的文献阅读量和理解程度,实际上这部分内容是文献综述的核心。

【内容要求】

按照论文主题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和问题本身来组织本部分内容的撰写。紧扣自己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范围,去了解(国内外)别人是怎么解决的,所选择的现状最好是近3—5年来的情况。简要描述他们的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并对比分析这些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你的分析结论。最后的结论要能支持你的选题理由。

【写作要求和篇幅量】

1. 针对自己选题所涉及到的技术、设计、方案以及其它方面的问题,说明当前该领域主要有哪些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技术层面各自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尤其是分析清楚那些不足才能成为论文的选题依据。此外,非技术层面的原因如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购买成本,安全性,需求特殊性等非技术问题也可成为选题依据。

2. 本部分内容必须是与自己的选题直接相关的内容,无关的内容不要写入。论述要简明扼要,要客观论述,不要乱用形容词和随意下结论。最好分为国外现状,国内现状和对比分析三部分写。最后给出你的结论。

3. 通过前面的背景、意义与国内外现状分析,在这里一定要总结出几个与你的论文实现的目标直接有关的、现在还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你论文所要解决的核心!在后面的研究目标和实施方案中,除了具体的技术方案外,必须陈述所选方案是否能解决或者缓解这里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4. 典型情况下,本部分的篇幅不要超过一页半,最多不超过两页。引文方式要按规范表示。

【常见问题】

由于文献阅读量不够,不深入,或者选择一些网站或杂志的泛泛的介绍性文章,所以,内容大而空,很浅显。像一个知识普及的内容,与题目涉及的具体领域不沾边。内容包罗万象,上下几十年,与题目有关和无关的东西都陈述出来,结果失去了写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与主题。随意下结论。为了要表示本课题的有效性,缺乏有说服力的分析对比,或者分析对比的方式根本推导不出你的结论。

5 3.研究目标及内容

该部分是开题报告的重点,说明了你的论文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要达到该目标需要做的工作内容。同时要描述一个可行的概要方案,包括技术难点,总体方案的设想等。这部分内容有内在的逻辑链:以研究目标为核心,研究内容要能支持研究目标的实现,关键技术是能否确保研究内容的得以成功完成的要件,解决方案融合了研究内容和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确保研究目标的得以实现的合理方案。

作为开题报告的重点,本部分的篇幅不可太短,可以论述的详细一些,能够让评审老师判断你的研究前景,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与建议。

3.1 研究目标

【内容要求】 研究目标是说明本论文希望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目标的描述要简洁明确,是可最终检查的。例如。系统,软件,工具,方案,模型,体系,方法等。

【写作要求和篇幅量】研究目标要以简洁、明确的技术性语言描述,最好能用一句话陈述完。让人一眼就能定位你的目标。同时在这里还需要简要说明目标完成后预期的结果,以及最后成果的主要特征或类型,便于总结验证。通常几行文字即可,不要作任何展开性的说明,也不需要任何解释性的说明。最好不要超过150字。

【常见问题】把研究内容作为目标,写了很多具体要做的工作在这里,结果不知道最终目标是什么。把一些性能指标甚至社会意义,经济意义也放在这里,冲淡目标的核心描述。

3.2 研究内容

【内容要求】该部分重点论述为达到论文的研究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即你必须要做哪些事才能达到你的研究目标。

【写作要求和篇幅量】该部分的技术性较强,论述要准确,技术概念要清晰。研究的内容要紧扣研究目标,两者之间要有技术上的关联性、合理性和尽可能的完整性。

以 列条目+简单说明 方式来论述达到研究目标需要完成哪几项具体的工作。每个条目

6 的说明不要超过150字。论述时要用尽量采用技术性的语言、概念和有关术语

【常见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循环论证;把解决方案的内容也在此说明;

把要采用的成熟技术、方法和工具本身也作为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3.3 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内容要求】为完成研究内容拟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与策略来解决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部分所提出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适当的可行性分析。

【写作要求和篇幅量】要保证你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技术方案与论文研究内容的关连性和合理性,并对这些对拟采用的方法手段可行性分析的重点。可以用图形,流程图,文字等方式来说明。一页半到两页的篇幅为宜。

【常见问题】罗列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和方法,与研究内容和课题本身脱节,不是你经过分析以后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法;为何要采用这些方法,路线等的可行性说服力不足或与研究内容脱节,

4.关键技术难点及系统解决方案 【内容要求】

1. 分析在进行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难点有哪些,并分析论证这些难点的解决就能有效地完成研究内容,从而实现研究目标。 2. 给出解决这些难点的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

3. 描述为达到研究目标拟采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如系统架构,模型框架,体系框架等等。并分析整体方案的可行性。

【写作要求和篇幅量】关键技术难点主要指技术层面上存在的、用现有普通直观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现在所缺少的某方面知识或技能。所有的分析必须准确,有说服力,并紧扣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不要泛泛而论。篇幅不少于两页。

【常见问题】把要采用的某种知识、技能,方法或者框架体系等等作为论文技术难点或关键技术。拿出一些标准的产品方案或框架体系作为论文研究课题的解决方案,与

7 研究内容脱节。

5.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内容要求】描述最终可供审核与检查的目标成果,成果必须和研究目标一致。在这里可以简单叙述成果的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并说明成果的形式。(软件,工具,系统,部件,等,方法,体系)

可能的创新点可以陈述自己完成的工作中与众不同的特点。

【写作要求和篇幅量】要求文字简洁,清晰,最好用一句话来概括成果形式。功能性能列出主要的即可,不要展开解释。可能的创新点要实事求是,没有就不用写。不超过300字为宜

【常见问题】把研究内容也作为成果;对功能性能做过多的描述和解释。 6.论文工作计划

6.1 论文工作计划

陈述完成整个题目的时间计划及完成中期检查与毕业答辩的时间计划。不能简单到只有通用的项目开发几个阶段的时间计划安排,需要结合自己项目中的关键功能或技术的实现以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内容作出更详细的计划安排。最好以表格方式给出,以便于中期检查时检查完成情况。不要用你所承担项目的计划来代替。

6.2 本人工作内容

在这里给出完成整个系统目标的过程中,自己主要承担的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自己在进行一个课题研究或者项目开发之前,对当前或同领域情况的调研是否充分、深入的具体体现。

【常见问题】参考文献部分常常出现的问题是:①讲教材作为参考文献;②将网站内容作为参考文献。网站内容由于仅代表网站拥有单位或者发表者个人的观点,不具备学术性,因为不宜作为参考文献,需要引用时,可以采用页面底端的脚注方式说明观点的出处。

第12篇:法律专业开题报告

法律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1、本课题以缓刑制度的内容为核心,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缓刑制度的基本理论及立法、司法状况,分析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原因。

2、以中外学者对缓刑制度的研究为背景,探求我国缓刑制度的新趋势,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经验,根据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需要,不断予以丰富和发展。提出司法改革建议,以突显该制度的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价值。

(二)选题意义

1、缓刑是指对于判处某种刑罚的犯罪分子,在遵守一定条件下,不执行原判的刑罪制度。我国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现代缓刑制度构建过于原则和抽象,加强缓刑制度的基础理论研究对完善我国缓刑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2、缓刑制度的立法、司法建设相辅相成,立法为司法提供依据,司法为立法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完善缓刑制度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题在缓刑适用和执行方面提出完善意见,对提高我国缓刑适用的质量,充分发挥缓刑能动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3、缓刑制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在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各国司法改革,我国缓刑制度的诸多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举步维艰,为把握缓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值得且有必要对该制度加以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发展现状

1、英美法系

正式的缓刑制度是近代才发展起来,但是它的早期萌芽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时期。而“教士恩赦”、“司法暂缓”和“具结释放”三项制度则被认为是现代缓刑制度的先声。

英美现代缓刑制度的诞生有赖于一批先驱者的热心和努力。其中首推被尊为“现代缓刑之父”的奥古斯塔斯。奥古斯塔斯对法院为“延缓判决”或“暂停判决”处分的是类犯人,多能提供保释机会。在保释期间,奥古斯塔斯运用个案工作及辅导功能,并改善其适应环境的困难。奥古斯塔斯对于缓刑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不仅体现在他所矫正的人数,而且体现在他所创造的一些社区矫正方法--例如调查与筛选、监督、教育和就业服务、提供帮助等等--至今仍被使用。更重要的是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缓刑事业所持有的坚定信念。直到柯克由波士顿的萨福克县组成“儿童援助协会”支付薪金地从事犯罪人救助活动,才有了正式的缓刑事业之雏形。英美缓刑事业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在诸多人道主义者的实践和推动下,政府开始制定相关的缓刑法律。英国 1879 年制定了《简易裁判法案》,规定对轻罪犯可以适用缓刑,这是英国关于缓刑的最早法律规定。1887 年英国制定《初犯者缓刑法案》,将缓刑适用范围扩大到 2 年以下轻罪之盗窃以及伪证等初犯者,并可以适用于简易裁判法院以外的上级法院。1907 年英国制定《犯罪人缓刑法案》,该法案最值得注意之处在于“将联合王国各州刑事法院的处置置于一项新机构的管理之下”。1948 年《刑事司法法案》颁布之后,《犯罪人缓刑法案》被废止。美国的缓刑制度法律化与英国在时间上大体并行。1878 年 4 月 28 日,马萨诸赛州议会通过了美国的第一部缓刑法案,1891 年又制定第二部缓刑法案,将适用缓刑的权力由行政部门移至司法部门。1898 年,“马萨诸赛州扩大了本州所有法院雇用缓刑官的权力。根据法官的意志,缓刑可适用于所有的罪犯。随后,美国诸州也纷纷制定了类似的缓刑法案。直到到 1925 年,所有地区都规定了少年犯的缓刑,到 1956年,所有地区都规定了成年犯的缓刑。1925 年 4 月,联邦缓刑局成立,通过了“联邦缓刑法案”,建立了联邦缓刑制度。在 20 世纪,缓刑制度中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缓刑越来越多地用于重罪犯、缓刑人数的增多,导致缓刑官难以保证对每个缓刑犯的管理质量。“缓刑是美国最基本的社区矫正项目,也是刑事司法实践中使用最广泛的非监禁措施。在整个世纪中,缓刑一直被认为是社会拥有的代替监禁刑的最好方法,但到了 70 年代,严惩路线的倡导者在缓刑对犯罪行为适用上提出了质疑。

2、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国家采用暂缓执行主义,一般选择附条件有罪判决主义,有的选择附条件赦免主义。

法国是采附条件有罪判决主义的代表。法国刑法典把缓刑规定在第二章刑罚制度中的第二节刑罚个人化方式中,区别适用不同的犯罪处遇。日本也是采附条件有罪判决主义主要国家之一,日本刑法有一历史发展的过程,在1908年前日本采附条件赦免主义,而逾1908年后转而采用了附条件有罪判决主义。相比于法国缓刑制度,日本规定的较为简单,只有六个条文,法国则较详细,用了29个条文规定缓刑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亦采附条件有罪判决主义。意大利刑法典将缓刑制度规定为“消除犯罪”的原因之一,如缓刑在考验期内没被撤销,就产生消除犯罪的效果,但犯罪的消除产生阻却执行主刑和附加刑的法律后果,但不消除有罪判决的其他刑事法律后果,因犯罪而产生的民事债务当然有效。附条件有罪判决主义现被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用。

德国是采附条件赦免主义的代表。德国的缓刑制度的最初形式是“附条件的赦免”制度。1923 年,《青少年法院法》正式确立了德国的缓刑制度。针对罚金刑,德国刑法典也规定了保留刑罚的警告这一制度。另外德国还将类似于我国的假释制度规定为“有期自由刑余刑的缓刑”和“终身自由刑余刑的缓刑”,并相应地采用缓刑制度的有关规定。可见德国刑法典不但在采附条件赦免主义,还规定了对罚金刑的附条件有罪判决主义,并在这一保留刑罚的警告制度中创立了一些新规则,适应了刑罚功能的需要,增强了刑罚的社会调整效果。另一个采附条件赦免主义的重要国家是挪威,我国澳门地区也采用附条件赦免主义,但纵观世界上大陆国家,采用附条件赦免主义的并不多。

(二)国内发展现状

一般而言,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本课题主要论述一般缓刑。相对一般缓刑,战时缓刑不仅在适用对象,条件和方法上有所不同,而且法律后果昂也不尽相同。一般缓刑属于执行犹豫刑,而战时缓刑则属于附条件赦免刑,是我国刑法中一种宽大处理的方式。我国缓刑措施源于西周,缓刑制度见于《大清新刑律》,经过不断完善直至1919年第一部刑法典首次较全面的对其作出规定,总结多年来的司法实践总的缓刑经验,并借鉴世界各国缓刑制度的立法概况。1979年正式通过《刑法》设专章节对缓刑制度作了具体规定,从而使我国缓刑立法司法进入新阶段,1997年《刑法》再次对缓刑规定做出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使我国刑法中的缓刑制度的规定更加系统、科学、合理。为了应对新时期社会发展新情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1年通过了《刑法修正案

(八)》,完善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的从宽处理的规定看,进一步明确缓刑的适用条件,增强其实践可操作性,同时完善了缓刑的执行方式。然而我国的缓刑适用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这意味着其他国家被判处短期自由刑的大多数犯罪分子都使用缓刑,融入社会接受考察监督,而我国对于被判处短期自由刑的犯罪分子采取社区矫正的形式进行教育,接受执行机关的监督。

(三)发展趋势

1、适用缓刑的条件不断放宽。这种趋势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得到了体现,纵观各国,缓刑已经越来越多的用于重刑犯,并赋予他们诸多的自由;缓刑的刑种逐渐增加,罪种限制不断减少

2、缓刑适用的广泛性。基于各国的立法和司法改革,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限制死刑的立法背景下,广泛适用缓刑成为必然的选择。

3、缓刑类型的多样化。各国在保留传统的缓刑类型的基础上,又创制了不同类型的缓刑方式。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主攻方向

1、了解缓刑制度的发展状况

2、探究缓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完善

(二)主要内容

1、我国缓刑制度的起源(古代至现代的重大变迁)

2、缓刑的类型。

1)暂缓宣告缓刑

2)暂缓执行缓刑

3)不执行余刑的缓刑

3、缓刑的适用

1)缓刑适用的条件

形式条件

实质条件

2)缓刑适用的法律后果

4、缓刑的考验期限及监督考察

1)缓刑的考验期

2)缓刑的考察

3)缓刑的撤销

5、缓刑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1)缓刑的发展趋势

2)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方法。通过收集的文献资料,汇总,分析,对缓刑制度的历史渊源,法律价值,具体适用,进行理论界定和定性研究。

2、比较研究方法。探究我国缓刑制度相关理论知识,对比分析国外学者对缓刑制度的研究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司法建议。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2013年8月20日----2013年9月20日:收集、整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10月12日---2013年11月20日:提交初稿

2013年11月25日---2013年12月20日:汇总资料,比较、归纳和分析提交修改稿

2014年1月26日----2014年3月13日:分析结果,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2014年4月2日----2014年4月20日:加工、修改论文,最终定稿

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13年3月第一期,第四十五页

[2]肖扬主编:《中国新刑法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3]翟中东:《论缓刑的四大价值》2001年第一期

[4]左坚卫:《缓刑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2004年

[5]张明楷:《刑法学》中国法律出版社 第四版 第541页

[6]张慎佑:《关于完善我国缓刑考验制度的法律思考》载于 青少年犯罪的问题 1995年第1期。

[7]梅振中 :“中国缓刑制度研究,《新学术》”,2006年第一期

[8]房清侠:“缓刑制度的理性思考”《中州学刊》,2004年第四期

[9]刘守芬、丁鹏:《现代缓刑类型与中国的选择》,载 现代法学 2005年第六期

六、指导教师意见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第13篇:法律硕士论文选题参考

刑法方向

1.“民间高利贷”的刑法定性 2.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3.我国罚金刑制度探讨 4.银行卡犯罪问题研究 5.死刑正当程序研究

6.死刑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7.老年人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 8.虚拟财产犯罪研究

9.管制刑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完善 10.非犯罪化研究

11.刑法中生命权承诺问题研究

12.道德责任刑事化的探讨——试讨论中国能否设立“见危不救罪” 13.论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 14.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构建研究 15.行刑社会化问题研究 16.流动人口犯罪研究

17.论刑罚目的与综合治理(刑罚有效性研究) 18.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19.论虚假破产罪

20.无被害人非犯罪化研究 21.竞技体育领域内的犯罪研究 22.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研究

刑事诉讼法方向

1.对“赔钱减刑”制度的理性思考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若干问题研究 3.对沉默权制度的思考

4.亲亲相隐何去何从?——关于证人拒绝作证特权 5.刑讯逼供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6.论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保障 7.刑事辩护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8.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人权保障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法方向

1.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2.论知识产权法之利益平衡机制

3.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的公共利益取向 4.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文化的建设 5.论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6.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7.论“后奥运时代”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 8.论网络环境下的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 9.论传媒技术对版权法律制度的影响及应对

10.论音乐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以KTV和背景音乐为视角 11.论美术作品著作权与载体原件所有权之冲突及协调 12.论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法律保护:以微软黑屏事件为视角 13.论第三次专利法修改对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意义 14.论专利新颖性的判断 15.确认不侵权之诉研究 16.论专利侵权的认定

17.论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完善 18.论商标的显著识别性之判断

19.设权抑或确权:商标注册核准程序的法律性质探析 20.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21.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 22.论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 23.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24.P2P网络服务商的知识产权法律责任研究

25.TRIPS协定中的刑罚措施研究——兼论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罚措施的立法完善 26.论我国现阶段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27.论知识产权法的伦理性

28.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研究 29.论孤儿作品的法律保护

30.论我国专利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以台湾地区的智慧财产法院为视角

民法总论方向 1.论市民社会与民法 2.论公民私权观念的确立 3.论民间习惯与民法

4.论中国基层民事司法的现状:以《法官老张轶事》为视角 5.论公民私权的法律保护:以赵作海案为视角 6.论我国私法文化的建设

7.论平等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 8.论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 9.论公序良俗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 10.论自愿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

11.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及其在民法中的体现 12.论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 13.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4.论民事权利的行使 15.论动物的法律地位

16.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17.论监护制度:兼评监护与亲权的区别 18.论宣告死亡制度

19.论法人机关的地位及作用:以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模式为中心 20.论尸体的法律地位:兼评我国遗体、器官捐赠与移植立法

物权法方向

1.居住权法律问题探析

2.论物权法视角下的城市房屋拆迁 3.海峡两岸动产质权取得比较研究 4.论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5.论农村房地产市场化的对策 6.论不动产登记错误的法律救济 7.论小产权房问题的症结及解决办法 8.论物权法视阈下的农地流转制度 9.论农村宅基地制度相关法律问题 10.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研究 11.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12.物权变动的登记效力与合同效力相互关系问题研究 13.知识产权质押法律制度构建 14.论占有

15.论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合同法方向 1.论情势变更原则 2.论缔约过失责任的发展

3.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合同法的冲击及应对 4.论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5.默示条款的法律问题探析

6.无证(照)经营者所签订合同的效力研究 7.论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8.论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新发展 9.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发展 10.论侵权法与合同法关系 11.论农村房屋买卖合同

12.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 13.赠与合同中赠与人的撤回权研究 14.小区内汽车保管合同研究 15.房地产居间合同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6.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兼评《合同法》第64条

人身权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方向 1.论婚姻自由原则及其限制 2.论同性婚姻立法的可行性 3.论夫妻忠实义务

4.论婚姻关系中的损害赔偿问题 5.论探视权的实现 6.论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

7.论我国农村事实婚姻的状况与法律对策 8.我国民间继承习惯实证研究

9.论遗嘱自由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冲突与平衡——以“二奶”告原配案为视角 10.论我国公民姓名权的法律保护——以“赵C案”为视角 11.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与限制 12.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侵权责任法方向

1.论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价值取向

2.论侵权责任法的法益目标:从民事权利到民事权益 3.侵权责任与契约责任的关系研究 4.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 5.公平责任制度研究 6.严格责任制度研究

7.论公共政策在侵权法中的地位 8.论共同危险行为 9.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 10.论不作为侵权 11.论雇主责任

12.论物业服务企业的侵权法律责任 13.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侵权法律责任 14.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5.性病传播行为的侵权法规制 16.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研究 17.产品缺陷侵权责任制度研究

18.侵害他人贞操行为的侵权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19.论医疗侵权行为

20.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制度 21.论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 22.野生动物侵权法律责任制度构建 23.论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24.论背景音乐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25.论恶意诉讼的侵权责任法规制

国际法方向

1.试论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的国际法依据 2.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国际法评析 3.南海争端解决途径的国际法探微

4.试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及解决途径 5.试述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宪法与行政法方向

1.《行政强制法》的评价与前瞻 2.公路执法中乱罚款问题研究 3.开发区行政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研究 4.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证研究

5.“村官直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 6.**地区“民告官”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7.政府采购合同法律性质研究

8.行政赔偿新问题研究——以《国家赔偿法(修正案)》施行为背景 9.“规章授权”研究

10.行政诉讼适用调解问题研究 11.行政乱收费问题研究 12.公务员考试制度问题研究 13.国家赔偿费用支付制度研究 14.行政复议司法化研究

15.**地区公民基本权利观念的普及状况调研 16.行政争议的多元解决机制研究

17.行政委托的法律边界(安元鼎事件;邵东治安巡逻外包事件) 18.行政申诉权的法律保障研究(《信访条例》;《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重复处理行为问题)

19.关于村民自治中村务公开问题研究 20.法院委托执行问题探讨 21.强制拆迁的行政法规制

劳动法方向

1.试论劳动法中的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2.劳动争议解决程序中的裁审关系研究

3.试论对非全日制用工劳动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4.试论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改善

5.浙江省的劳务派遣及法制调整状况调查 6.浙江民营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及其作用调查 7.浙江民营中企业中的集体合同签订状况调查 8.海宁市皮革产业中的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方法调查 9.海宁市太阳能产业中的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方法调查 10.2008年以来,海宁市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情况调查

税法方向

11.试论税法的公私法性质及其变动

12.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试论古今税法性质的变迁及其意义 13.世界税法史上纳税人权利的内涵及其变迁 14.试论我国税法中的纳税人权利及其改进

15.试论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关系及立法改进 16.试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17.试论我国房地产类税收的现状及立法改革 18.试论知识产权领域的税收问题及其立法 19.试论税收违法行政处罚行为的判断

20.试论修定后的国家赔偿法在税收领域的运用

中国法制史方向

21.试论中国传统法制中的辩证性思维 22.试论中国传统法制中的形象性思维 23.试论中国古代立法中离婚财产制度

24.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中离婚财产内容研究 25.试论中国古代的税收法律责任 26.试论亲亲相隐的现代意义 法理学方向

27.试论法律价值的分类 28.试论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29.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的宗教信仰及其法律主张 30.试论法律价值的确定性与宗教价值的不确定性 31.试论美国法律实用主义与新教伦理的关系

32.嘉兴市两分两换,土地流转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分析

33.嘉兴市两分两换,土地流转中的社会矛盾及法律化解情况调查研究 34.嘉兴市外来媳妇在离婚时的宅基地与承包地权利分割问题调查研究

民事诉讼法方向

1.论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2.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3.论独立审判与媒体监督的冲突与协调 4.浅析人民陪审制度的意义及完善

5.论我国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互补与衔接 6.小额诉讼程序的制度构建 7.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8.电子证据的效力问题研究 9.证人保护制度研究

10.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倒置制度研究 11.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 12.论我国民事执行机构的改革 13.执行异议制度探析

商法方向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身份确认——从一则公司法案例说起

3.论隐名出资中股东资格的认定——兼评《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第

25、26条》 4.论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5.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6.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研究 7.公司增资中的股东利益冲突与保护 8.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 9.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 10.公司股东查阅权问题研究 公司法方向

1.论公司法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缺陷

2.弱势股东及其法律保护制度——新《公司法》的进步与不足 3.从《公司法》的视角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4.公司担保行为效力因素分析——兼评《公司法》第十六条 5.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责任主体

6.对我国《公司法》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思考

7.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构建与公司治理结构创新——兼评新《公司法》的立法选择 8.论隐名出资中股东资格的认定——兼评《公司法解释(三)第

25、26条》 9.公司法中的股东会决议制度

10.现行公司法相关制度之缺陷分析及完善建议——以中小股东及债权人保护为视角 11.《公司法》修订对公司犯罪认定的影响

12.论公司僵局及其司法救济路径——兼谈新《公司法》第183条之规定 13.揭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面纱——论“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质 14.略议新《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15.论公司董事的义务与责任

16.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与个人独资企业的差异分析 17.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及其适用 18.论公司资本制度 19.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20.浅论一人公司对传统公司法理论的挑战——兼论对我国一人公司立法规则的启示 21.论股东权

22.论公司设立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23.论公司法人财产权独立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4.论公司有限责任的限制

25.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法律规制 26.论中小股东的诉权

27.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与责任 28.论公司章程

29.论公司监事制度的完善 30.论股东的知情权

金融、保险、证券法方向 1.保险合同特约条款研究

2.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3.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研究 4.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5.论保险合同的解释 6.保险代位求偿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7.信托受托人制度的法律思考

8.侵权损害赔偿与保险理赔的冲突与协调 9.保证保险纠纷中保险责任法律分析 10.论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 11.有价证券质权研究 12.保险人法定解除权研究 13.论保险人的最大诚信义务 14.民间借贷的法理分析与规制建议 15.银行抵押权实现中的法律问题

16.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 17.保险代位法律制度研究 18.论保险人的说明义务 19.信托委托人权利研究 20.我国私募基金立法问题研究 21.寿险保险单质押法律问题研究 22.我国私募基金的法律定位和规制研究 23.保险表见代理制度研究

24.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研究——兼谈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 25.保险资金运用的法规制度研究 26.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及防范研究 27.论我国证券委托理财的立法完善 28.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法律研究 29.证券欺诈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30.信托关系的法律分析

31.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重构 32.保证保险合同理论探究 33.内幕交易规制研究 34.保险合同的告知义务 35.责任保险基本条款研究 36.保险代理人制度研究

37.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中的民事责任 38.论人身保险之保险利益 39.财产保险利益研究

40.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的民事诉讼机制 41.论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诉讼模式 42.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43.论人身保险合同的索赔期间——解读《保险法》第27条 44.论保险法中的如实告知义务

45.人身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的特殊性研究 46.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法律制度研究

47.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机制中的民事赔偿制度 48.论信托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

49.构建和完善我国证券经纪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 50.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51.操纵证券市场及其民事责任研究 52.信托财产权研究 53.保险受益权研究

54.中国金融业分业或混业经营的立法选择

55.试论有限合伙在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中的法律价值 56.内部人短线交易利益归入制度研究

第14篇: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学位论文题目:20字以内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理论渊源及趋势、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本人研究有关的)

研究的目的:

科学理论意义:

应用前景:预期结果。

研究方法:技术路经、实验方法、社会调查等。

可行性分析:程序运行、技术、操作、效益等可行性:

主要内容:可列提纲。

参考文献:

要求2000字以上。可以交电子版的。3月10日来不及交可延缓的4月10日交.3月10日交:

开题计划:表格

开题报告:文字类

开题费:

第15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通用)

(通用)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 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 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 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 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 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 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 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 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 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 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

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 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 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 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 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 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 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 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 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个性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突出介绍行动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 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 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 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

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 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 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和问题。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如课题组活动时间;

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 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

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点:

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

2、要多学习,多借鉴。集思广益开眼界(学习与借鉴)。

3、创新。登高望远多创意(创新)。

第16篇:(MBA硕士论文指导4)开题报告要求

开题报告是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的一个首要环节,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是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生在对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资料进行搜集、阅读和整理,并获取全面而准确的文献体系后进行。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进行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专家汇报自己学位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目的是请专家帮助判断:自己选择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选用的研究方法可不可行、自己的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然后由专家给出具体的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的目的,同时在文献和研究方法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因此“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是开题报告的重点,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不进行深入论述,一带而过,评审专家将无法判断你的研究前景,也就无法对你的研究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

二、研究水平的定位

国家对授予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人员所具有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硕士学位人员应“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因此硕士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时应适当确定自己的研究水准,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科学研究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对试验结果或调查数据的分析应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以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基本内容和要求

因为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老师汇报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因此研究生应该就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及拟达到的目标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介绍、说明,并接受专家的批评和建议。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的确定。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可以从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3、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

4、主要研究内容与写作大纲。

5、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着重查阅的近年内发表的中、外文期刊文章)。

开题报告公开论证后,研究生一般应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修改方案通过后可正式进入论文研究工作。

第17篇:cyu经济法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填报建议

cyu经济法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填报建议

免责声明:仅以本人在本校所亲见的开题报告为限,包括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个人浅见,未免以偏概全,姑妄听之,不必认真。

说明:本帖以CYU现行《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书》的表格内容为讨论顺序。

1.个人信息、导师信息部分

基本问题不大。

2.“题目来源”栏

常有人搞错。根据表格末尾的说明,这是指“是否来源于导师的研究课题,或来源于其他研究课题,或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命题。”

其中,“导师的研究课题”不是导师的研究兴趣方向,而是导师现在正在承担的,有相关部门立项的科研课题。如果学生承担了其中一部分,则可以写来源于导师的研究课题。

“其他研究课题”参见上段。

如非科研课题,则一般就是“导师指导下自主命题”了。

3.“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栏

这个部分应该是写国内外学者研究这一课题或相关课题的成果概况,特别是近期的状况,否则就不叫“现状”了。可以把国内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文章、著作的名称简单列举一下,再说说其中都提到了哪些主要观点,这些观点能不能归个类,归纳一下。

国内部分一般还能写得象个样子,因为在CNKI核心期刊库里把相关关键词一搜,做个文献索引,基本上国内现状是个啥样子也就清楚了。

国外部分最容易写成国外立法现状。其实这是不符合要求的。写论文要的是“研究”现状,重点是研究。国外学者写了哪些论文,发表了哪些著作。尽管资料搜集可能的确存在一定难度,但这不是不做或乱做的理由。

4.“以往的研究成果”栏

这里的“以往的研究成果”是指填表人本人的“以往的研究成果”,否则就与前面的“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不是重复了吗?

当然,表格标题如果加上“本人”二字,就更清晰无疑义了:)

5.“课题研究主题及主要内容”栏

这一栏没有一定之规。个人建议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层次清晰的文章大纲,列三级标题即可,例如:

二、保险空白期事故赔付问题分析

(一)保险合同成立与第一次的研究

1.他人承诺的形式

……”

就不用列(1)这一层次的内容了。

然后第二部分可以是文章分成几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各用一个自然段(四五句话)描述一下。

6.“课题研究的意义”栏

这一栏不是空谈的,很多同学自己都没搞清楚干嘛要写这个题目,这一部分当然也就是乱写。

7.“课题研究方法”栏

填表人在填写这一栏时往往是随意对付,认为这不是重点。 因而绝大多数同学对研究方法根本不做任何了解,随意,甚至是胡乱地找几个常见研究方法的名词,往表格里一填就OK了。

其实研究方法是很有意义的。当然,这恐怕又要说到很多较深层次的问题,例如,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的问题。窍以为,研究方法是需要有相关主题讲座或者课程来专门介绍的。可是目前并没有如此。

但这也绝不应成为学生偷懒的借口,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学习和事业负责,而不是简单对付。

8.“工作进度安排”栏

有同学会写成“某时段完成某一章节,某时段完成某一章节”这样的形式。写文章似乎没有办法一段时间就集中写某一部分,而不及其余的:)

9.“主要参考文献”栏

此处可以把查资料期间所见过的所有文献都列在这里,分好类,把来源写清楚,以便自己查找。

找参考文献时,著作和论文都要重视,不要刻意偏向某一类。法学写作,参考文献一定要注意时效性。一般来说,2003年以前的文献还是不要用了吧。

OVER

第18篇:法理法学硕士论文题目开题

[1]李思.反性别歧视的法理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6.[2]李徳健.英国慈善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6.[3]张玉洁.法律文本中的模糊语词运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4]李志强.法律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6.[5]朱立扬.中国与美国“股权众筹”法律监管制度的对比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志鹏学术论文:lxs12321 [6]王明文.论当代中国法律信任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5.[7]谷昭民.论法律外交[D].吉林大学,2015.[8]夏丹波.公民法治意识之生成[D].中共中央党校,2015.[9]瞿郑龙.当代中国法制的政治逻辑[D].吉林大学,2015.[10]吕玉赞.“把法律作为修辞”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11]杨蕾.美国行政法规的司法审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5.[12]周彬彬.美国侵权法中因果关系不确定的解决进路研究[D].山东大学,2015.[13]马玉丽.美国宪法的正当法律程序研究[D].山东大学,2015.[14]郑杨.美国JOBS法案对我国众筹模式的启示[D].华侨大学,2015.[15]李亮.法律责任条款规范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5.[16]张芃.法律义务条款及其规范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5.[17]周煜.美国私人养老金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5.[18]宫雪.英国民事执行权的运行与控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5.[19]戴秀河.《彭德尔顿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20]杨晓波.明朝海上外贸管理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21]马东景.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5.[22]赵丽梅.美国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研究(1992-2008)[D].东北师范大学,2015.[23]杨晶.论我国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河北经贸大学,2015.[24]黄月莹.环境侵权诉讼若干问题分析[D].吉林大学,2015.[25]白歌.论淫秽色情的认定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15.[26]王文涛.宋例与宋代法律体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27]周舟.中日道路交通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28]边宇海.法治: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深刻变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29]程泽时.市场化与民初工业化:中国金融秩序的司法调适(1912-1927)[D].中国政法大学,2015.[30]肖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31]王觊.国家干预公司自治的限度[D].吉林大学,2014.[32]张彤.德国股份公司监事会信息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4.[33]吴寿东.罗马法的国际私法观照[D].吉林大学,2014.[34]张琦.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35]李婷.论人民主权思想的发展脉络[D].南京师范大学,2014.[36]倪同木.法学视野中的国家利益研究[D].南京大学,2014.[37]卢刚.新时期中国普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38]姚远.解读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4.[39]张田田.律典“八字例”研究[D].吉林大学,2014.[40]高学敏.中国公民普法教育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14.[41]王娟娟.美国社会变迁与淫秽物品标准的演变[D].南京大学,2014.[42]熊崤鹏.中美两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考察与比较[D].西南交通大学,2014.[43]刘公云.论美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4.[44]朱颖.民国时期妾的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45]董翔.美国证券立法中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应用及借鉴[D].华东政法大学,2014.[46]陈阳.西班牙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47]卢玮.美国食品安全法制与伦理耦合研究(1906-1938)[D].华东政法大学,2014.[48]任中秀.德国团体法中的成员权研究[D].山东大学,2014.[49]仲谋.中国企业在美国实施并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50]王会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51]方砚.近代以来中国婚姻立法的移植与本土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4.[52]熊玉梅.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变迁研究(1949-2014)[D].华东政法大学,2014.[53]唐菲菲.宪法、宪政与民主[D].南开大学,2014.[54]颜慧娟.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运行机制中的法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55]蔡卫忠.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56]邓冰宁.美国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57]汪明帅.我国近代教师权利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58]何啸.改革进程:中国共产党政策与法律关系结构的历史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4.[59]武小川.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D].武汉大学,2014.[60]唐芳芸.论美国对外贸易区制度[D].广西师范大学,2014.[61]王景霞.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62]白雪.中日善意取得制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4.[63]石雷.英国现代离婚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64]彭艳芳.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的法经济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65]王媛.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研究[D].山东大学,2014.[66]吕复栋.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4.[67]林永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68]关梅.《易传》法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3.[69]郝丽芳.美国联邦司法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3.[70]徐会平.美国言论自由的观念转向与制度嬗变[D].山东大学,2013.[71]赵大千.宪政视野中的美国劳动权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72]郭芙蓉.公民守法道德养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73]周小明.印度宪法及其晚近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3.[74]虞浔.1997年以来中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进程中上海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3.[75]龚兵.俄罗斯土地权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76]刘方荣.基于多学科视域的案件事实认定逻辑结构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3.[77]王韵洁.社会转型期农村纠纷处理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78]张岩.转型时期中国法治特点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79]王琼雯.家庭权初论[D].苏州大学,2013.[80]许佩华.经济特区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81]杨亮军.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82]吕丽.中国古代刑法特色研究[D].吉林大学,2012.[83]钊阳.唐代税收体系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研究[D].山东大学,2012.[84]王芳.美国刑事诉讼法对隐私权的保护[D].山东大学,2012.[85]伍巧芳.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借鉴[D].华东政法大学,2012.[86]潘林.美国风险投资合同与创业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87]彭中礼.法律渊源论[D].山东大学,2012.[88]李钟晚.韩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89]王弘宁.美国被追诉人刑事法律权利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2.[90]雷丽清.中美内幕交易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91]江玲.庭审话语中的法官身份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92]朱文雁.论英国对诽谤的法律规制[D].山东大学,2012.[93]黄洪旺.我国公众立法参与的制度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94]司春燕.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正义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95]冯广林.美国少数人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96]库金娜·安娜.俄中土地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97]许迎春.中美土地征收制度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98]蔡迪.美国联邦私募基金法律制度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99]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100]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101]付璐.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102]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103]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104]隋祎宁.日本地震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105]仇晓光.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106]余小满.宋代职务犯罪研究[D].河南大学,2010.[107]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108]张骏.论美国纵向限制法律规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109]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110]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111]李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112]欧阳贞诚.1965年以来美国的外来移民及其经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113]林惠玲.美国反补贴实体法律实施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114]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115]朱丽娜.美国第三方网上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116]孙光宁.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个分析视角[D].山东大学,2010.[117]范振国.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与限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118]王守贵.论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D].吉林大学,2010.[119]丰霏.法律制度的激励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120]胡全柱.拾荒者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0.[121]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122]梁睿.美国清洁空气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123]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124]徐伟敏.美国《谢尔曼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125]齐明.美国破产重整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126]杨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轨迹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127]陈兵.19世纪下半叶美国州反托拉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128]程满华.“山寨”现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129]曾桂林.民国时期慈善法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130]蒋红莲.商业秘密法律救济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131]侯学勇.法律论证的融贯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132]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D].山东大学,2008.[133]吴民平.美国337条款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134]王月明.中国近现代监督权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135]李杰.民众参与立法的制度模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136]吴向军.宗教与法的关系论纲[D].中共中央党校,2008.[137]陈丽梅.网络民主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8.[138]李冬梅.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上的环境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139]汪家宝.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140]张大海.德国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141]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142]邱昭继.法律、语言与法律的不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8.[143]刘艳萍.美国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144]李艳君.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145]温静芳.安乐死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146]孙波.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分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147]刘强.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148]张利春.日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149]刘高勇.清代买卖契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150]和育东.美国专利侵权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151]江利红.日本行政过程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152]黄正.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153]张益刚.民国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154]马国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纠纷解决机制[D].吉林大学,2007.[155]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学,2007.[156]鄂振辉.执法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7.[157]李大雪.二战后德国民事诉讼法之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158]程朝阳.法庭调解语言的语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159]胡谦.清代民事纠纷的民间调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160]王静.美国行政法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161]黎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与法律保护[D].兰州大学,2007.[162]董学立.美国动产担保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163]徐士英.日本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6.[164]赵旭.法律制度与唐宋社会秩序[D].东北师范大学,2006.[165]朱圆.美国公司治理最新发展及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6.[166]陈秀萍.论法律的伦理性[D].吉林大学,2006.[167]田雨.女权主义的划界、反思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6.[168]王开定.美国集体诉讼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69]纪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170]张栋.美国死刑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171]陈金木.判决可接受性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172]贾育林.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06.[173]简海燕.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法律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174]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175]金星均.韩国公司重整制度立法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176]王为东.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177]李默海.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178]黄金兰.法律移植研究[D].山东大学,2006.[179]韩德强.论人的尊严[D].山东大学,2006.[180]彭贵.英国浮动抵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181]刘小楠.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平等与差异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5.[182]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183]田成有.传统与现代: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5.[184]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185]尹志军.美国环境法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186]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187]吴宁.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5.[188]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D].吉林大学,2005.[189]张建党.美国职业教育立法与职业教育[D].河北大学,2004.[190]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191]陈景辉.法律的界限:实证主义命题群之展开[D].中国政法大学,2004.[192]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193]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194]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195]徐昕.论私力救济[D].清华大学,2003.[196]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197]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198]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199]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200]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第19篇: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15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一、选题意义 (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土地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财产,土地征收权力作为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被赋予的一种强制性取得土地的行政权力,实践中其侵犯行政征收相对人,即被征地人权利的现象屡屡发生。为了充分保护被征地人的权利,许多国家都对土地征收的条件、补偿、程序进行了严密规定,并建立了充分、高效的争议解决机制。笔者的研究旨在探讨土地征收的理论基础,在分析集体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对集体土地征收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集体土地被征收。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征收制度逐渐完善,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和补偿条例》的出台,完善了城镇土地征收,但是在农村地区,集体土地征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今年,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上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现阶段,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尤其是今年来公益征收的范围被不加节制的扩大,暴力征收现象层出不穷,导致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了严重侵害,引发了失地农民的不满。所以笔者认为,修改现有集体土地征收制度迫在眉睫。

二、文献综述(目前同类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等方面) 集体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根据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把农民集体所享有的土地收为国有,并对其作出一定的补偿行为。现阶段我国关于集体土地征收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中,以上法律虽然相对具体,但是与时代发展需要相脱节。众所周知,西方国家虽然没有如我国一样的“集体土地”说,但土地征收制度理论却由来已久发展至今,其中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征地制度是当今世界比较完善和先进的制度体系。英国的土地征用的目的也强调是为了公共利益,但它并没有公共利益用地的目录,而且没有通过强制购买征地必须是为了狭义的公共利益即直接的公共使用的限制。在xx年颁布的《规划和强制购买法》中,对于地方当局通过强制购买实施城市开发的目的的规定更加具有弹性,只要符合下列要求,地方当局就可实施强制购买:促进或者改善该地区的经济福利,促进或者改善该地区的社会福利,促进或者改善该地区的环境福利。美国自建国初就在联邦宪法中规定:只有为了公共目的,而且必须要给予土地所有者合理的补偿,政府及有关机构才能行使征地权。德国关于土地征收的规定也相当完善,主要体现在《德国基本法》中包含了严格的限定,对征收的条件、程序、补偿及其他各方面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是与每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变革情况相适应的。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百废待兴,农村土地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制,土地征收权力运用较为频繁,当时的国家建设大多是国家投资的军事国防、基础设施等,与公共利益是相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投资体制、用工制度、供地制度等发生重大变化,用地主体不再局限于国家投资主体,供地制度也逐步实现市场化,但是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制度依然是农村土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的唯一合法渠道,具有高度垄断性。长期以来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利弱化、残缺,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在权利、使用和管理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立和割据。农民土地权利的这些特性造成我国当前土地征收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如土地征收条件概念不清,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不科学、过低,土地征收程序不完善,争议解决机制不足等,导致政府滥用土地征收权力,被征地农民权利被严重损害。 通过对国内外理论和现存制度的研究笔者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笔者认为我国集体土地征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应该从立法角度完善土地征收的制度,当前土地征收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我国土地征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政府对土地管理的缺位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 2 条第4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实际上公共利益的概念已被扩大到经济建设,可以说许多企业都打着“公共利益”的名义来申请用地,那么这就存在一个“公共利益”如何界定的问题。另一方面按照法律规定集体土地征收是单方强制性的,被征收单位不得拒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第3款的规定,被征收土地的农村组织和农民只有对土地补偿标准有异议的,才有权要求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最后我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对建设用地的规划、批准及其实施方案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侵犯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第3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而事实上在征收土地的过程中不但不听取意见,甚至在补偿方案未出台的情况下用地单位就将推土机开到地里。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早已不是新闻。另外在签订土地补偿合同时应该由征地单位和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承包人依法签订土地征收补偿合同,而在操作过程中显得很混乱,如新乡市东开发区在征收延津县农用地时先是延津县国土局和土地被征收的村民委员会所在的乡政府签订一份合同,然后再由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签订一份合同,至于承包土地的农民任何合同都没有。

笔者认为:首先应先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必须具备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补偿性);其次加强农民对征地的参与;最后健全集体土地征收争议裁决制,将征收主体和裁决机构分开,完善集体土地征收行政与司法救济。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主要以行政法学理论和正在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实施条例》,通过与老师指导和探讨,以文献研究为主,大量搜集、阅读报刊文献资料,同时借助媒体网络,广泛收集与集体土地征收的有关的资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思辨和实证相互运用,重在实证研究,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有关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通过阅读有关集体土地征收方面的论文、书籍,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研究;同时本论题所依据的材料和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期刊、相关报道,因此免不了会在信息方面有一定的瑕疵,自己的知识储备的相对贫乏和研究能力低下也会造成这次研究的瑕疵。

五、预期的结果

通过自己的研究,给《土地管理法》提供一个视角,完善相关的立法,更好的保护农民的权益,为不断涌现的土地征收方面的群体性事件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论文提纲

浅议集体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引言 (二)提纲

一、集体土地征收的相关理论问题 (一)集体土地征收的概述 (二)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集体土地征收的理论基础

二、外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借鉴 (一)外国土地征收的法律简介

(二)英国、台湾土地征收制度的可借鉴之处

三、我国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现状 (一)我国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

1、《宪法》

2、《物权法》

3、《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乡规划法》 (二)我国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缺陷

1、公共利益认定的模糊性

2、征地利益分配不平等、不合理

3、农民缺乏对征地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

4、争议裁决及救济机制不完善

(三)我国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缺陷的成因

1、城乡二元土地所有权划分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

2、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完整

3、征地中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被虚化

4、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思想

四、完善我国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公共利益征收模式

1、合理界定公共利益

2、明确区分公益征收和其他征收 (二)完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措施

1、补偿标准市场化、方式多样化

2、对失地农民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 (三)健全集体土地征收法律程序

1、确立征收的正当程序原则

2、加强农民的参与权

(四)完善土地征收中的争议解决及权利救济

1、健全集体土地争议裁决机制,将征收主体和裁决部门分离

2、完善救济制度

(1)加强行政救济,将该争议纳入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2)加强司法救济,保证司法对土地征收权的有效监督

五、结语

第20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开题报告在硕士论文写作中有多重要呢?简单来说,开题报告是想导师汇报选题意义与准备情况的文件,但如果开题报告不过关,是不能开始后续工作的。而且很多学校还设有开题报告答辩委员会,不仅要求要求学生交上开题报告,还要制成PPT,并面对答辩委的当场答辩。这种待遇在整个硕士论文写作环节中是绝无仅有的,也能说明开题报告的重要性。那么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各部分的撰写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一、选题及目的

撰写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首先要有选题。选题就是学生学位论文的研究题目。选题有几种来源,要么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验或专业经验,要么来自文献阅读,要么来自于老师的建议。选题还会涉及选题的大小、选题的范围。它们都是相对而言的, 这也视研究队伍的大小和研究能力强弱来确定。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可以缩小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还可以缩小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甚至再缩小为“小学数学几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由此可以看到选题由大到小的变化。

选题意义可以理解为研究目的, 选择了一项研究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确的目标,通常选题意义或研究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是学术意义,第二是理论价值,第三是实践价值,第四是个体目的,第五是知识发展。任何一项选题都可能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设定其意义,但并不是每一个选题都要达到这些目的,这要视选题大小、范围和类型而定。在选题意义上,作为一种科学研究,论文的意义在于填补知识的空白或探索新知识、找到一些现象的起因、描述一些现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验证一个假设。

二、概念和理论框架

从研究选题、研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确定中可以明确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但一项研究是否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还取决于这项研究的理论框架或分析框架、研究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辅导q/微信:1760405151视角或范式。所以在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还须提出研究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将决定学位论文的逻辑结构。研究“概念框架和研究目的密切相连,而且研究目的与框架共同对研究问题的形成造成重要影响”。

为什么研究需要概念或理论框架呢?这是因为一个概念框架、模型或理论可以帮助提出一个科研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做出解答。科学研究实质上是为了发展或验证能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理论、假设、模型、猜想或概念框架。研究问题和理论之间的联系是直截了当的。一个研究问题可能需要多个理论,不同的理论可能对一个问题作出不同的解答,如“班级人数和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一个研究问题可以用多种理论来回答。另外,观察什么与如何观察是由该问题或选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来驱动的。那么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概念框架?什么是理论?什么是理论框架?概念或理论从哪里来?如何在研究设计中构建概念或理论框架? 如何在研究设计中应用概念或理论框架?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的理论框架其实还与研究的假设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每一个开题报告都会有研究的假设,或者说,做研究首先要有假设,然后去找证据证明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如一个研究生提出了一个假设,说一个人的数学成绩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强则数学成绩就高,这就是一个假设的理论模型。

三、研究问题

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的开题报告,因此也必须始于问题。年鉴学派大师费弗尔说得明确:“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同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数学或实验技巧,而提出新问题、发现新可能性或以新视角看待旧问题,却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研究中问题的重要地位。什么是“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说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过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问题一定是指向知识和理解。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是有区别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1.问题的来源

“多数人的写作或者缘于现实的思考,或者缘于阅读的兴趣。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阅读会促进对现实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常常会求助于阅读。” “通过专业或个人日常经验选择一个研究问题似乎比通过(老师)建议或文献的途径更加危险。但这种担心未必正确。以个人经验指导你的研究有可能会更具价值。”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专业活动、生活经验、老师建议都可能成为研究问题的来源。这里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是,在中文中“问题”有多重意义,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ue 各具有特定的意义所指。我们用三个动词就可以解释这三个词的意义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讨论问(议)题”。在学术研究中可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所有的“解决”“回答”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问题”。通常我们会说,“伟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决某一急迫的实际问题。”

2.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如何?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价值观不同, 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也不同。马克斯威尔把研究问题划分为三类,它们是一般化问题(generic questions)和具体化问题(particularistic questions)、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也有方法研究学者认为,“大量的教育研究问题可以归纳为相互关联的三类形式:描述性问题———正在发生什么?因果性问题———是否有系统性的作用? 过程性或机制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或怎么发生的?”我们把问题基本上分为三类,即本体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通俗地说,在研究中时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怎么办”的问题。

3.问题的表述方式

研究者应该以有助于实现实践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问题,而不应该把这些研究的目的隐藏在研究问题本身中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辅导q/微信:1760405151。并且研究问题必须是通过研究能够得到解答的问题,研究必须是真正可以实施的。“如果提出一个没有哪个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是因为无法获得回答问题的资料,还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严重的效度威胁。”

如果把研究问题划分为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 那么通常会有如下说法: 提出研究问题时,要以研究对象所说或所报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观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为或因果推论的方式提出。

4.问题和选题的关系

对什么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选题意义? 研究问题应该通过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回答的问题,而且可以直接询问研究如何实现实践的目的。在论文开题报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问题的提出”,也就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德里达在谈到“本体论”问题时,认为本体论始于“这是什么”这种方式的提问,但他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方法,但反对的策略则是“回溯到源头去”,他主张的追溯就是“提问(questioning)”,“提问看上去只是疑问而无所肯定,其实,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在提问中,所要问的问题的方向就已经确定了。这其中就有着yes。”因此在我们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肯定,提问者只是对它进行论证而已。

要很好地设计研究问题,因为它们会影响到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效度或结果。研究问题是研究设计的中心,它决定着其他各个部分。问题提出要有意义。“从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体确定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这一过程对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5.研究问题与概念或理论之间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因为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研究的概念或理论基础上的。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明白,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个选题并没有能够反映出某一个重要概念或理论,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可以作为概念来看待,但不足以表明其学术性或理论性; 如果我们把选题改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的学科性就成为这个选题研究的概念来源或理论来源。

四、研究方法

通过对研究内容的建构,确定了研究的对象和方向,但任何研究都需要利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来完成。研究方法,即收集数据的方案和对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应根据研究问题来选用,并应该能直接回答该问题,将问题和方法直接相联系,可以在调查方法、数据、假设的互相作用基础上进行一系列逻辑推理,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包括教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通常会有四种,如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统计和调查研究法。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有什么关系呢?从逻辑上说,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应该是一致的,“你运用的方法一定要能够回答你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是回答研究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研究问题的逻辑转换,研究方法的选择不仅依赖于研究问题,而且取决于真实的研究情境,还要考虑如何在这种情境中最有效地获得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也就是针对什么问题使用什么方法在逻辑上要求清楚地表达出来的,如对基本概念的界定和梳理,用文献法,但文献综述中可能会使用文献统计法。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不是一种逻辑结合,如果研究方法不能为回答研究问题提供所需要的资料,那么就需要改变研究问题,或者改变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必须适合研究问题,而且研究者教学医学职称论文发表指导q:2315126918必须有能力实施这个方法。”因此研究者应该指出某种研究方法为什么能有效地研究某个问题,对研究方法必须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测量的方法、数据收集的过程、对数据的分析等,必须能让其他人评论或重复验证这项研究。此外,研究还需要指出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各学科研究都有一套指导科学研究的根本性的原则,这些原则是:①提出有意义并能通过实证来研究的问题;②将研究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③使用能对研究问题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④进行有条理的、明确的逻辑推理;⑤实施重复验证和研究推广;⑥发表研究结果,鼓励专业人士的审查与评论。

五、研究文献综述

在确定了选题和确定了研究的问题之后,必须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研究工作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虽然是一种研究方法,但它是一种最基础的研究方法, 是任何研究都必须要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是文献种类有哪些? 通常我们可能需要的文献有教育学术专著、教育学术期刊论文、教育学术会议论文、教育政策文本、教育学术学位论文、教育学术研究手册、教育学术工具书(百科全书、辞典等),但要注意不包括教材。有学者指出,“针对某个问题所作的相关的文献综述可能会发现这个问题尚未被解答。当发现这个空白之后,文献综述通过分析该问题和相关假想是如何被讨论的,以及发现过去所用的抽样、选址和其他重要背景,可以帮助提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及研究的设计和执行方案。”由此可见,在进行文献综述的时候必须以问题为中心,也就是要针对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综述,这样可以避免罗列文献的简单做法。

为什么要做文献综述呢?它是学术研究的一项基本规范,当然文献综述更重要的是为了知识传承和知识创新。在做文献综述时我们最需要弄清楚的是知识谱系。借用福柯的“考古学”说法,文献综述可以理解为知识考古学, 它就是对知识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这一过程不再被看成是确定无疑的,或是有明确的主体意义的规划在其中起决定作用。知识形成的过程被福柯处理为知识相互诠释的过程,一个(或一种)知识的形成总是“通过另一个既是次要的又是重要的、既是隐蔽的又是基本的意义的话语之明确意义重新整理。”

当然就一项研究而言,文献综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为本研究选题提供启示,也就是说,通过文献综述为本研究选题奠定了知识基础,从文献综述中找到了选题的重要依据,或许是新选题新研究,或许是旧选题新研究,或许是旧选题补充研究……总之只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才可能知道你的选题在所属研究领域中的地位,这是研究创新和研究进步的根本标志所在。因此文献综述是进入到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不做文献综述是无法进入到学术殿堂的。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教学医学职称论文发表指导q:2315126918们可以看到,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需要有选题、问题、文献综述、内容、方法、理论框架等内容,而所有这些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选题要具有意义必须通过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来体现,而文献综述是围绕着提出的问题来展开的,研究的内容是根据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来确定的,研究方法一定是从属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内容的,而理论框架、分析视角是为了使方法使用的有效性得以展现。看来,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应该清晰,应该利用有关研究对象的已有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概念与研究模式来丰富研究问题,应该用理论与知识丰富研究目的,选择什么样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又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汤一介说:“照我的想法,„哲学‟ 应该是从思考某个(或几个)„哲学问题‟ 出发,而形成的一套概念体系,并据概念之间的联系而形成若干„哲学命题‟,并在方法上有着相当的自觉,进而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综合而形成的关于宇宙人生的哲学体系。”哲学体系是这样形成的,包括教育在内的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形成的呢?

开题报告或研究设计应是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一开始的事情,因为随着研究过程进展, 研究者会出现新的观念, 找出新的材料,……它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此适时、适宜地作出调整是很正常的事情。

《法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doc》
法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