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承墓

2022-08-1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扫 墓

扫 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天公为英勇的烈士和我们逝去的亲人流下了一滴滴思念的泪水,一直流了整整两天,太阳实在看不下去了,轻轻地帮它“抹”干了“泪水”。

天,终于放晴了。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烈士公园扫墓。平时里烈士公园吵吵闹闹的,可今天吵闹声却神奇的消失了,整个公园变得异常的沉静,静得只能听到风呼呼的声音。

走进公园的大门,正前方就是烈士纪念碑,下面一条蓝色的条幅上印着十个白色的大字:“湖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没错,我们就应该学习烈士先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精神,并深深的铭记在心中。

我怀着敬佩的心情来到了纪念馆,纪念馆的正前方摆满了鲜花。我双手捧着一束洁白的菊花轻轻地放在台上,怀着感恩的心向烈士们敬了一个队礼。如果没有他们这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哪能有我们现在这么幸福的生活呢?

左边,我看到了几幅字画,那都是革命英雄亲手写的,分别是“大丈夫当不为情死,不为病死,应为杀国仇以死”和“努力杀贼”。他们的精神真是太伟大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并学习烈士们的精神!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我和爸爸妈妈依依不舍地向家走去。

四年级:朱芷凡

推荐第2篇:彭德怀墓

彭德怀墓

彭德怀墓

彭德怀墓,位于湖南省湘潭市乌石峰山下,占地约1000平方米,墓体高约5米,宽7.4米,菱形构造;墓碑为黑色花岗岩材质,墓墙是花岗岩长城造型,暗喻彭德怀有棱有角的独特人格和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墓地四周苍松翠柏,庄严肃穆;1999年12月28日,经中组部批准,彭德怀骨灰从北京八宝山公墓安迁到这里,完成了彭德怀生前归葬乌石家乡的夙愿,它成为伟人故里中鲜见的文化景观,为乌石革命纪念地增添了无穷的瞻仰魅力;2008年再次对墓体进行了更新,对绿化进行了提质改造,有效解决了墓地沉降问题,彭德怀墓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瞻仰者。 地理位置

彭德怀墓,位于湖南省湘潭市西南40公里的彭德怀故里乌石镇,是彭德怀纪念馆的一部分,当地百姓称为\"虎口\"之地;墓坐落于卧虎山,坐北朝南,背依巍巍乌石峰,南眺十里山川。 墓地简介

彭德怀墓占地约1000平方米,墓体高约5米,宽7.4米,呈菱形,墓体与墓基成76度的夹角(彭德怀于1974年11月29含冤去世,享年76岁);墓体与墓基相交底边长1.898米(彭德怀生于1898年10月24日);墓碑棱角分明;彭德怀墓的墓碑为黑色花岗岩菱形造型,墓墙为巨型花岗石砌成,墓呈菱形竖立,红色花岗石贴面,正面菱形正中上书\"彭德怀之墓\"和\"1898-1974\"楷体字样。 魂归故里

1974彭德怀墓(近景)年11月29日14时50分,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残酷迫害的彭德怀在北京301医院含冤辞世。 彭德怀逝世后,专案组报告中央说:\"受审人员彭德怀,因患直肠癌,经治疗无效,于1974年11月29日病死。……彭德怀是里通外国、阴谋夺权的反党分子。我们意见,将其化名为王川,尸体火化后,骨灰存放成都一般公墓。\" 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批示说:\"照报告上所提办法办。\"于是,1974年12月17日,彭德怀的遗体由30l医院送北京火葬场火化,申请表上写着:\"申请人:王奎,住址301,与死亡人关系:父女,死亡人姓名,王川,男,76岁,印号OO一二六九O。\"随即专案组的人领取骨灰盒,在上面贴了张\"王川,男\"三字的纸条,带着中央专案组的介绍信到成都,叫来四川省委、省革委会和成都军区的三个主要负责人,说明骨灰的由来,交代绝对保密,存放一般公墓即可。同时还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精心保管,时常检查,不准换盒,也不准转移地方,以免查找时弄错。就这样,化名王川的彭德怀的骨灰盒存放到了成都市东郊火葬场273号骨灰架上。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查和纠正了对彭德怀所做的错误结论,19年的批判,8年的囚禁,4年的徙骨灭名,终究未能把彭德怀三个字从历史上抹掉。相反,他的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更使人肃然起敬,他的惨遭迫害、含冤逝世更使人悲痛沉思。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彭德怀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平反昭雪。追悼会后,彭德怀的骨灰盒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那么彭德怀墓(远景)彭德怀的骨灰盒为何又要安迁到湖南湘潭故里乌石彭家围子呢? 彭德怀一生有过三次婚恋,初恋是与其舅父之女周瑞莲,继而与好友刘玉峰之妹刘坤模成亲,再接着是与浦安修。由于种种原因,彭总的三次婚恋都是以欢欢喜喜开始,悲伤离别而告终。彭德怀没有亲生儿女,只有侄儿侄女。

因此,对于自己的后事,他曾对侄儿侄女有过一些交代:一是党的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决定领导干部死后火化,彭德怀说他已签名同意,并要求侄儿侄女们把他的骨灰\"放到一个葫芦里漂洋过海。\"他说他生前没有去看望世界各地人民,死后也想去看看。二是庐山会议以后,彭德怀搬到吴家花园种地、栽果树,又对侄儿侄女们说,他死后,把他的骨灰埋到地里,栽一棵果树,结些果子给大家吃。三是1974年10月,彭德怀在临终前,含着眼泪对前去看望他的侄儿侄女们说:\"我死后想和你们的父亲(即金华和荣华两个弟弟)葬在一起。他们是革命烈士,可我被打成反革命,怕玷污他们……\" 根据彭德怀生前的遗愿,1996年12月17日,彭德怀的侄儿侄女彭钢、彭梅魁、彭爱兰、彭启超、彭康白、彭康志、彭正祥等7人,联名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江泽民主席写信,请求\"遵照伯伯最后的意愿,在1998年10月彭德怀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时,将他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迁至湖南湘潭故里,与他的两个烈士弟弟葬在一起。\"并说明,他的两个弟弟已葬在故居的后山上,再安葬彭德怀同志的骨灰不需要另占地方,安葬事宜亦可从简。

1997年5月9日,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根据彭钢等人的报告,由师金城签发了会办字[1997]160号文件,向有关领导提出了请示,文称:光宝同志彭德怀同志的侄子和侄女彭梅魁等7人致信党中央、中央军委并江主席,请求在1998年10月彭德怀同志百年诞辰时,将彭德怀同志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移到湖南省湘潭故里安葬。我们就此征求了中组部、军办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和意见报告如下:中组部认为,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并参照类似情况的做法,拟同意彭德怀同志亲属提出的请求,将彭德怀同志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一次全部迁出,迁移到湖南省湘潭故里安放。考虑到彭德怀同志百年诞辰时,中央有关部门将举办一些纪念活动的情况,彭德怀同志的骨灰迁回故里安放,拟与纪念百年诞辰活动在时间上错开,先予以办理。关于请有关单位协助彭德怀同志亲属办理骨灰迁移事,中组部意见可以由他们牵头,请军办和湖南省委办公厅参加,经研究并商军办,建议同意中组部的意见。妥否,请批示。

秘书局当时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分别于1997年5月10日、11日、12日在文件上签字圈阅同意。

1998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将此事转告湖南省和湘潭市、县,并派中组部老干部工作局傅思和局长、马占利处长一行前往湘潭县乌石彭家围子考察,研究彭德怀骨灰安迂回湘潭故里,其陵园地址及建设的有关事宜。1998年6月10日湘潭县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百周年活动筹委会副主任、湘潭县委副书记张义昌,湘潭县文化局党组书记许晨华等同志根据中组部的指示,赴京向中组部面呈了《关于彭德怀陵园建设及骨灰安葬仪式有关事项的请示》的函件和《彭德怀陵园规划图》。函件全文称:中共中央组织部:根据中组部指示,彭德怀骨灰从八宝山迁回湘潭县彭德怀故居安葬。为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中共湘潭市委和湘潭县委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抓紧进行筹建工作,现就有关事项请示如下:(1)关于陵园地址。经市县领导及有关专家勘察论证,陵园拟选在彭德怀故居右侧,乌石峰下的\"德怀亭\"处。(2)关于陵园规划设计。委托株洲市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几经修改,已完成\"彭德怀陵园规划\"初步方案(附总体规划图)。初步估算,陵园造价30万元左右。(3)关于彭德怀骨灰安放时间。根据陵园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市县建议彭德怀骨灰运送安放时间定在9月上旬。届时,市县将派专人来京迎接,恳请中组部出面派专机或专车护送。 以上当否,请批示。

湘潭县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百周年活动筹备委员会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日

报告呈送北京之后,中组部老干部工作局马占利处长热情接待了湘潭县赴京的同志。并随即将报告转送有关方面的负责人,经研究同意湘潭县的意见。当时,由于彭德怀纪念馆工程及彭总诞辰百周年庆典筹备工作时间紧迫,彭德怀陵墓直至1999年冬季才得以建成。

1999年12月28日上午,彭总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出,用专机送回湖南长沙大托铺机场。护送骨灰并参加安葬仪式的有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黄晴宜、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兼军委法制局局长杨福坤、中组部老干部工作局局长傅思和等有关部门领导及彭德怀的亲属彭梅魁、彭康白、彭钢、彭正祥及原彭总办公室工作人员綦魁英、景希珍、孙立中、刘祥等。是日上午,湘潭市、县领导卞翠屏、陈坤、郭果夫、符咏梅、廖才定、张邦祖、宋厚源、颜力、彭鉴萱、李罗莹等前往大托铺机场迎接彭总骨灰。从湘潭市区到湘潭县乌石几十公里鞭炮声不断,人民群众自动伫立公路两旁,夹道迎接彭总骨灰,向心中的丰碑表示敬意。

下午三时许,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和湘潭市、县的部分领导同志以及附近闻讯赶来的上千名群众,在乌石峰下举行了简朴的安葬仪式。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军区、中共湘潭市委、中共湘潭县委以及彭总的亲属,敬献了花圈花篮。 彭总的忠魂回归湘潭乌石故里。 人物简介

彭德怀彭德怀元帅像(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原名彭得华,号石穿;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乌石寨彭家围子;1974年11月29日14时25分在北京含冤辞世;前妻刘坤模(1910-?),后娶浦安修(1918-1991)为妻,无子女。

彭德怀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彭德怀同志曾任中共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七、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等职务。 1978年12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彭德怀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称: \"彭德怀彭德怀与毛泽东(1953年)同志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怀念和爱戴。\" \"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 1998年10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称: \"彭德怀同志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一直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怀念和爱戴。\" \"彭德怀同志为党和人民立下的赫赫战功,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荣史册。\" \"在彭德怀在故乡湘潭与群众会面(1958年)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理,尽管身处逆境,但他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但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贞气节。他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却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接受任何特殊待遇,严于律己,克勤克俭,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彭德怀同志一生奋斗的光荣业绩、崇高思想和优良作风,为我们加强思想修养和党性锻炼,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出版有《彭德怀传》、《彭德怀全传》、《彭德怀自述》(又名《彭德怀自传》)、《彭德怀军事文选》等。

推荐第3篇:墓碑文

墓碑文

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文章,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间的;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子,凿有窟窿,以便穿绳装辘轳,下棺时绞动辘轳使棺椁平稳地落入墓室。

该了文字的碑是后来才有的,秦代把刻了文字的碑叫做“刻石”。碑,本是指竖石 而言的,相传秦始皇就在秦山玉皇顶竖有无字碑。刻在碑上的文字,叫碑文,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的。不是为立碑而作的文章,虽刻在碑上,不能叫碑文。

秦汉以后,树碑是为了刻文,有碑必有文,就不重视无字碑了,久而久之,文与碑合二为一,说到碑就是指碑文。

碑文原只专供剥削阶级而用,平民百姓没有资格立碑,也立不起碑。直到后来,刻碑风俗才走向了民间。

碑文的种类繁多、庞杂。今天有些过去的碑文已经消亡,有的得到了发展,也诞生了一些新的碑文。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碑文的情况。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下面仅就格式相对稳定的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只 有如此才堪称上乘。

碑文在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文内容,因撰者而异,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自缚。

碑文种类繁多,此处仅介绍其中几种而已。这里多举范例,以飨读者。

推荐第4篇:承

承·茜之美——传承亦是创新

最美人生四月天,四月,注定是美丽的季节。2017年4月3日,茜比 “承·茜之美”新品发布会暨2017茜比年度颁奖典礼惊艳亮相北京。

会前,欧洲中世纪古内衣展区一经开放,秒变贵宾们拍照合影的圣地。虽然没有设置防护栏,但无一人“上下其手”,都在默认的安全距离外欣赏着这些频临绝迹的古迹珍品。

这些欧洲中世纪的束身内衣都是茜比创始人遍寻欧洲,用保护古内衣的真心从欧洲贵族的后人手中获得的。这些珍品,保留了古代欧洲贵族对束身衣的热爱,和对塑形的重视,也传递了人类对于女性身材美的不懈追求!束身衣一直都在,时至今日,欧洲女性依旧把束身衣作为必备品,以便出席重要的场所。

在中国,茜比传承了欧洲千年束身内衣的精华,结合现代科技与工艺进行创新,从“束”到“塑”,用科技与艺术服务于人体,引领塑身内衣的新时尚。上图右一为茜比签约首席设计师MayaHansen(她曾为LadyGaga设计演出的内衣外穿)。

本次展会的重头戏便是这件价值百万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内衣,它是由茜比Claicobellezza的设计师团队在奥地利施华洛施奇水晶工厂,历时三个多月打造的惊世精品之作!如果说塑身内衣是为女性美而生而存在,那么这款百万水晶内衣更是将女性的高贵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有了传承,创新才更有内涵,才能更好的服务当下。百万水晶内衣是有基础的创新,茜比2017新品更是有基础的创新。

本次新品秀一改往期单纯表现内衣之美的展现方式,将每款内衣与时尚外搭完美融合,结合每个模特的身材特性,重点表达女性或高贵或典雅或时尚的气质美。 美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事业,是所有茜比人共同的追求。

2017年度颁奖典礼开始于新品发布会之后,这是专属于茜比人的荣耀时刻。在茜比这个大舞台上,只要你愿意付出,一定会有所收获,有人收获了美丽和美满,有人收获了成长和成功。

茜比,让女人更美!是目标,更是使命,是对顾客的承诺,更是对茜比人的诉求。

番外:茜比创始人楚弘女士接受媒体采访

推荐第5篇:承

承·茜之美——传承亦是创新

最美人生四月天,四月,注定是美丽的季节。2017年4月3日,茜比 “承·茜之美”新品发布会暨2017茜比年度颁奖典礼惊艳亮相北京。

会前,欧洲中世纪古内衣展区一经开放,秒变贵宾们拍照合影的圣地。虽然没有设置防护栏,但无一人“上下其手”,都在默认的安全距离外欣赏着这些频临绝迹的古迹珍品。

这些欧洲中世纪的束身内衣都是茜比创始人遍寻欧洲,用保护古内衣的真心从欧洲贵族的后人手中获得的。这些珍品,保留了古代欧洲贵族对束身衣的热爱,和对塑形的重视,也传递了人类对于女性身材美的不懈追求!束身衣一直都在,时至今日,欧洲女性依旧把束身衣作为必备品,以便出席重要的场所。

在中国,茜比传承了欧洲千年束身内衣的精华,结合现代科技与工艺进行创新,从“束”到“塑”,用科技与艺术服务于人体,引领塑身内衣的新时尚。上图右一为茜比签约首席设计师MayaHansen(她曾为LadyGaga设计演出的内衣外穿)。

本次展会的重头戏便是这件价值百万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内衣,它是由茜比Claicobellezza的设计师团队在奥地利施华洛施奇水晶工厂,历时三个多月打造的惊世精品之作!如果说塑身内衣是为女性美而生而存在,那么这款百万水晶内衣更是将女性的高贵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有了传承,创新才更有内涵,才能更好的服务当下。百万水晶内衣是有基础的创新,茜比2017新品更是有基础的创新。

本次新品秀一改往期单纯表现内衣之美的展现方式,将每款内衣与时尚外搭完美融合,结合每个模特的身材特性,重点表达女性或高贵或典雅或时尚的气质美。 美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事业,是所有茜比人共同的追求。

2017年度颁奖典礼开始于新品发布会之后,这是专属于茜比人的荣耀时刻。在茜比这个大舞台上,只要你愿意付出,一定会有所收获,有人收获了美丽和美满,有人收获了成长和成功。

茜比,让女人更美!是目标,更是使命,是对顾客的承诺,更是对茜比人的诉求。

番外:茜比创始人楚弘女士接受媒体采访

推荐第6篇:司马迁墓导游词

司马迁墓祠座落在韩城城南10千米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整个祠庙建在高耸的龙亭原上,东瞰黄河,西枕梁山,北为立壁,南临深壑,下有古车马道,凭高远望,气势宏伟。司马迁祠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芝阳桥,直通祠、墓前,路用大石辅设,依山势坡度逐级上升。大路上有\"汉太史公祠墓\"牌坊。祠用砖石依山势筑成四个高台,面积一个比一个广大。每个高台之间有石级相连,层层上升,前面三个台上都有建筑物,归后一层是砖砌的司马迁墓。墓圆形,系元代修建。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毕沅?quot;汉太史公墓\"墓碑,上有古柏,蟠若蛟龙。在太史公墓第三台砖砌的牌坊上题有\"河山之阳\"四个字,系出自司马迁自传中\"耕牧河山之阳\"之句。祠庙正殿有司马迁塑像,方脸,长须,两眉入鬓,现出严肃抱负不凡的气概。

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势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韩城南人,是我国著名气史学学、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曾参与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他在遭受腐型情况下,发愤著《史记》,共130篇,达52万字,是我国最早的通史。鲁讯盛赞《 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推荐第7篇:司马迁墓导游词

经过芝阳桥,直通祠、墓前,路用大石辅设,依山势坡度逐级上升。大路上有\"汉太史公祠墓\"牌坊。祠用砖石依山势筑成四个高台,面积一个比一个广大。每个高台之间有石级相连,层层上升,前面三个台上都有建筑物,归后一层是砖砌的司马迁墓。墓圆形,系元代修建。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毕沅?quot;汉太史公墓\"墓碑,上有古柏,蟠若蛟龙。在太史公墓第三台砖砌的牌坊上题有\"河山之阳\"四个字,系出自司马迁自传中\"耕牧河山之阳\"之句。祠庙正殿有司马迁塑像,方脸,长须,两眉入鬓,现出严肃抱负不凡的气概。

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势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推荐第8篇:墓 志 铭

显考罗公吉森,别名吉昌,乳名诠书,一九一九年十月六日生于书香门弟,官宦耕读世家,佈依族,故于一九九三年润三月一日,祖籍江西省临江府,明朝调北填南时幺房始祖罗明德迁徒贵州省永宁州顶云司,后移居板贵乡新寨,最后定居简冉。七岁丧父,跟随祖父罗万鸿生活(祖父罗万鸿生于清朝同治一八六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马年〉,光绪一八八七年二十一岁考中秀才,光绪一八九一年二十五岁至民国一九二一年五十五岁任地方政府保董,管辖文山、板贵、坡蝉、多德、烙烘至大锡厂五乡区域。一八九五年开创花戛市场,并购置铜鼓和田产,故于癸酉年〈鸡年〉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日寅时)。从小深受祖父知识的熏陶,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知识礼德教育,敏而好学,博览群书,通读四书五经、易经、道德经、诗经、增广贤文、古文观止、史记、唐诗、宋词、论语、资治通鉴,楚辞集注等很多古典文学名著,虔诚孔孟之道,对儒学、佛学、天文地理、书法有深厚造诣。

1 少年时戴着缎子小帽,穿着长衣马褂到大地村收租,在花戛市场打斗收税,青年时在花戛开设染店,在祖屋创办私塾,教书育人。中国国民党党员,曾任民国地方政府保长,一九四九年后,顺应时代潮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继续在祖屋自办私塾和民办学校,一九五七年祖屋不慎烧毁,家庭处于困境,百废待兴,为重建家园,被迫弃教务农终生。

显妣罗母梁正美,乳名小梅 ,一九二O年八月二十四日生于木工村世代大地主家庭,大家闺秀,故于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五日,一九三九年农历八月和罗公吉森结婚后,支持罗公吉森学习和办学,是一个伟大的贤妻慈母。

罗公吉森与罗母梁正美养育三男三女,一九四六年八月初五日生长子昌仁,乳名松柏,大专文化,经济师,中共党员,科级干部,一九六六年贵州省交通学校毕业,分配到贵州省安顺汽车运输公司工作,历任科员、秘书、科长,安顺铁公联运公司经理等职,现居安顺市塔山西路。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日生次子昌和,乳名松明,初中文化,在家务家,为父母尽孝送终,现居花戛场坝。一九六三年九月八日生三

2 子昌沛,乳名富明,小学文化,务农经商,现居安顺市幺铺镇大屯村。一九四一年正月二十一日生长女昌智,乳名小琴,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现居拜枹村。一九四九年生次女昌芸,乳名琴芬,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现居打帮乡看牛坪村牙药组。一九五五年生三女昌芬,乳名松芬,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现居江苏省沐阳县颜集乡方圩村胡庄组。

罗公吉森承前启后,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厚德做人,知识育人,言传身教,与罗母梁正美相濡以沫,携手相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心协力,为培育儿女呕心沥血,为地方教育作出卓越贡献,功德无量,德高望重,光耀千秋,万古流芳。

孝男昌仁 沐手叩撰 孝男女率子孙叩立 二O

日立

推荐第9篇:海瑞墓导游词

朋友们,古今闻名的\"南包公\"海瑞是海南琼山人。他那朴直、耿介、刚正不阿的品格,不为豪强所屈、不为失败所吓倒的坚强意志,始终为世人所祟敬,因此到海南旅游的客人,都要到海瑞墓去凭吊一番。

海瑞墓坐落在海口市秀英区的滨涯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是明朝皇帝派官员监督修建的。传说海瑞灵柩运至今墓址时,棺绳突然断开,人们以为是海瑞自选风水宝地,于是就地下葬。墓园坐北面南,呈长方型,长约100米,宽近40米,占地约七八亩,四周有围墙。院内广植绿草,遍种椰树、松柏和绿竹、鲜花,显得葱郁苍翠凝重静穆。\"翠竹绿椰千古长,犹留正气在人寰\"。参天椰树那临风挺拔的雄姿,似是在显示着海瑞生前的凛然正气。

进入陵园神道南端,南门之内有一高高耸立的石牌坊,横额上书\"粤东正气\"四个大字,阴刻丹红,庄重古朴。这是明万历皇帝御笔所赐,是对海瑞生前为官的褒扬。

进了石牌坊正门,只见用花岗石条铺砌的一百多米长的墓道,笔直伸向陵墓。墓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神态各异的石羊、石马、石狮、石龟和石人。原来的石寿龟背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曰:孰云公无子?天下之人皆公子;熟云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可惜这只石寿龟在*中被砸毁了,但对联所表达的对传说没有后代的海瑞的无比爱戴,却世代相传。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的祭海公节,海瑞墓前人山人海。众多滨涯村民和海口市民手捧祭品到海公墓前拜叩,还请来剧团在墓前公演三个晚上,几百年来很少间断。

神道尽头便是墓室。墓基呈六角形,顶部圆锥形,用花岗石砌成,宛若一口三米高的古钟。墓前有石碑,高3.3米,宽87厘米,上刻\"皇明救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溢忠介海公之墓\",这是海瑞生前的官衔及死后的荣誉封号。\"皇明敕葬\"是说海公墓是由皇帝沼令建造的。

\"资善大夫\"是正二品官的官称。\"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海瑞的最高官职。当时的建制,北京、南京都有都察院,海瑞是南京都察院的正职(右都御史)。\"太子少保\"是海瑞死后皇上封赠的荣誉性官阶,属正二品。\"忠介\"是皇帝给的溢号,意为事上竭诚,教人以善,为官清廉耿直。也有人解释为\"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尘之想\",大体也符合海瑞为人的实际。墓碑的右上方题\"钦差督造坟茔兼斋谕祭 文行人司行人许子伟撰\",说明许子伟是奉皇帝派遣护送海瑞棺枢回故里并督造墓茎的主持人,也是碑文、祭文的撰写人。左下方的落款刻\"万历十七年己丑岁二月二十二日午时吉日敬建\",说明建墓的时间是明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距今已四百年了。墓碑是海瑞陵园最珍贵的文物。

1961年,海瑞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海瑞墓在*中被毁,幸而墓碑保存下来了。1982年1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海南行政公署拨款修复,并增设\"海瑞陈列室\"。传说当年红卫兵把把海瑞墓砸了个稀巴烂,连墓道旁的石龟也砸了。滨涯村的老百姓崇敬海瑞,认为石龟是海瑞的化身,便到了一只小海龟,放置在海瑞墓园中原来安放大寿龟的地方,供人们祭祀。1982年政府主持重修海瑞墓时,按原样重新雕刻了大寿龟,并在龟背上镌刻重修记文。政府理解民情,把*中老百姓祭祀了十几年的小石龟移到墓园的草坪上,现在仍可看到。

海瑞墓室后面的部分,是近年海口市政府扩建的。先是海瑞雕塑坐像一尊,像前立六根烛台华表,以表旌海瑞精神熠熠生辉,光照后人。塑像后面是扇形四柱亭,称\"扬廉轩\"。亭柱挂着海瑞所撰的两副对联。其曰:“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另一曰:\"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表现了海瑞对国政、对为官的见解。亭院建三层结构的圆形楼,称\"清风阁\";阁里陈列着海瑞的生平事迹及有关文物。

推荐第10篇:《楚墓》读后感

情之为物,皆惘然耳《楚墓》读后感

从前有一对恋人,女的叫冯香罗,男的叫李上源。即将成婚之时,冯香罗被抓进皇宫,因为皇后不能生育,遂暗地抢民女为皇帝生下太子。冯香罗产子之后,皇后命太监灭口。太监动了恻隐之心,偷换了毒药,将冯香罗带出皇宫。十六年后,冯香罗得知先皇驾崩,太子即位,遂派义父进京告状。小皇帝至草堂认母,然皇后尚在,无法将母亲接回宫中。此时冯香罗和李上源重逢,约定一起出走,却被小皇帝撞见。小皇帝最终动了杀心,用一杯毒酒鸩杀生母,冯香罗下葬之际,李上源自杀殉情,永守于棺椁之外,化为枯骨。

从前有一对恋人,女的叫韩冬儿,男的叫蒙天放。韩冬儿是秦始皇为求仙征召的童女,蒙天放是始皇麾下大将。二人一见钟情,偷尝禁果。皇帝发现之后,赐死二人。韩冬儿葬身火海,蒙天放则被泥封为俑,千年之后,一人转世、一人复活,经历另一段生离死别。

从前有一对恋人,女的叫玉漱公主,男的是秦始皇手下大将蒙毅(史上确有其人,但故事特别瞎掰)。二人日久生情。蒙毅为皇帝取不老药,战死。玉漱公主为皇帝试药,长生不死,幽居陵墓。千年之后,蒙毅转世为杰克,费尽千辛万苦寻得始皇陵墓,打斗之中,陵墓崩塌,玉漱公主飘然而逝。

从前有一对恋人,女的叫安苏娜姆,是埃及法老的宠妃,男的叫因霍泰普,是法老手下的大祭司。二人的恋情被法老发现,安苏娜姆举刀自尽,因霍泰普逃跑,在为情人举行复活仪式的时候,被法老的卫队抓住,施以虫噬之刑。千年之后,因霍泰普复活,为安苏娜姆再次举行复活仪式之时,被奥康纳夫妇阻挠,未果。数年之后,第三次举行复活仪式,圣殿倒塌,奥康纳夫妇互相扶持,得以逃脱,安苏娜姆临危弃因霍泰普而去,亦死。因霍泰普万念俱灰,饮恨而死。

从前有一对恋人,女的叫漪澜公主,是楚王之妹,男的叫伍笙,是巫师。二人因地位悬殊而无法长相厮守,伍笙遂行使御梦之法,意图改变命运,其结果&&请读《楚墓》。在这里不剧透了。

我读《楚墓》的时候,脑子里依次出现上述故事,因为他们的构架实有相似之处。差别就在于气韵。第一个故事,渗透了1980年代反封建礼教的精神,重点在于揭露批判皇权多么残忍无情。第二个和第三个故事,是土洋结合不伦不类的穿越打斗式奇观。第四个故事,是美国电影大工业流水线上的产物。

关于第五个故事,我很难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形容。我看过网上的评论,很多我想要说的话都被别人说了,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很没劲。头脑中反复出现的是气韵、韵味、味道&&这样的词。作者的文字我读起来一向非常舒服,是那种有学问而不卖弄学问的舒服,普通人看了也不会感觉到太隔膜,但是深究起来又是非常讲究的。

很多人对《楚墓》之中的现代部分有感觉,是因为这里面出现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使得文字有着丰富的质感(质感这个词被人用俗滥了,但是才拙想不出什么别的好词来形容)。这样说并不是说古代部分写得不好。我在网上读过作者的公开演讲,里面对写历史小说的难度说得很透彻。比如典章制度、衣着服饰、吃穿用度、说话方式等等,不能像网上那些小孩写的胡乱穿越的小说那么随便,这里面有着极大的学问。早先我也不是没有动过写历史传奇的念头,但看见史生写的小说之后,我就有点气馁,怕被笑话。比如那些诗词歌谣,真的是非常费心思的事情。

细节文字之外,更难的是情感。情感如何要写得令人感动,首先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灌注进去,然后还要有慈悲之心,体察世间众生。古人和今人能做到心灵相通,无非是因为爱而不能得。在私心里,我真的有点希望李云芳留下来而陈青枝去死。

情之为物,痴恋沉迷,纠缠千载,最终皆惘然耳。

第11篇:方志敏墓观后感

观方志敏烈士墓有感

理学院 信计1201班 周汉君 20123215 以前在书本上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就好像白驹过隙一样,只有大概的了解而没有深刻的体会到那种烈士身上的精神。但自从参观方志敏烈士园以后,心底里面涌现出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感受。反正是是一种对烈士的敬畏和仰慕之情。

自走进烈士园,陵园里每一处,都显得格外神圣,每一捧空气,都弥漫着光辉人性的气息。很难想象平时嬉笑不停的我们在此时会显得格外的静谧。当我们不辞辛苦的来到方志敏烈士的陵墓前面,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油然而生,这不仅是祭奠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对烈士无比崇高的仰慕和折服。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烈士陵园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时代在变化,我们更是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 陵园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 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 优良的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这次观烈士陵园的活动在大家的滔滔声中完满结束,这预示着大家永远跟着党走的心变得更加坚定了。更深刻地了解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及我们的先烈前辈为我们当今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既让同学开拓了视野,也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在接近两个小时的参观学习中,同学们了解到不少烈士的英勇事迹,并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感,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以烈士精神鼓励、鞭策自己,勇于拼搏。

本次参观烈士陵园的活动不仅仅让我了解了更多的革命历史事迹,也让我加深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自尊心,这有助于树立我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12篇:《神墓》读后感

《神墓》读后感

穿越了宇宙洪荒、凝练了天地玄黄、纵使摆脱了六道轮回、也难逃那天地动荡、、这是一中怎样的浩劫、全书一句开头、便设定了这样一个宽广的场面、然后主角登场、慢慢揭开了一个绚丽的世界、、

辰南、死于万年前、万年后破墓而出、而当一切都物非往日人不旧时、他的重生是幸运还是一种煎熬、、父母离去、红颜不在、言语不通、只是他活着就要活下去、忍着凄凉、心痛、开始自己的新生、、万年前自己家族的宝物已经易主、奇遇还是阴谋、为何所有不死不灭的魔神都死去、天地发生了什么、没有人回答他、、带着迷雾与不甘、一步步的找回属于自己的荣耀、、

或许对于仙侠神话玄幻的书籍、大多就是什么修炼升级之类的、但是那种经历确实现实中实实在在地现象、只是换了一种环境经历了一种人生、辰南也不例外、那种经历那种心境、那种努力与付出、是人生必经的、如果看书只是看些文字描述的打打杀杀、看主角多么厉害多么牛、那种千篇律的小说看起来就没有了丝毫兴趣、、不只是看书、重要的是你从其中明白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即使是虚无飘渺的、不切实际的、也是一种无比丰富的收获与财富、、

历千劫万险、纵使魂飞魄散、我灵识依在、战百世轮回、纵使六道无常,我依然永生、、这是怎么样的不屈坚定意志、千世劫、百世难、亘古匆匆、弹指间、不死躯、不灭魂、震古烁今、待到阴阳逆乱时,以我魔血染青天、、又是怎样的不甘与隐忍、、宁折不屈、却是不失为一种大气与豪迈、但是宁曲不折、不更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心性、、更多的时候、拼命并不算什么、真正的大勇气者、有魄力者、懂得在该隐忍退缩是便退一步、保持实力、即使别人冷嘲热讽、也置之惘然不顾、那才是真正的勇气与魄力、有命在、便有翻盘的一天、、人死了、说什么都是扯淡、、或许会有人对那种无所谓的牺牲者的勇气而喟叹、但更多的是置之一笑吧、、暗中的毒蛇、比雄狮更让人心寒、、

人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沧海桑田、认识沉浮、、究竟是摆脱了历史、海华丝被历史遗弃、、常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或许只有浮华落尽才能平淡归真、、管他千秋万世、王侯将相、什么是永远、、没有永远、永远只是刹那的瞬间、当容颜老去、浮华落尽的时候、才惘然发现、人最需要的是安静平和与快乐的心情、、匆匆一生、何必带那么多枷锁、但是又怎能真正放下、明白又不代表能做到、、有时候就是这样、明明有一次千载难逢的选择机会、明明知道错过会后悔、但还是不能选择、即使重来或许还是那样、、在灿烂中死去、在璀璨中灭亡、、有时候、心、真的会那么狠、对自己狠、、狠得让自己也对自己陌生、对自己嘲笑、、

或许对于辰南、炎帝多了一份潇洒与超脱、、但是辰南的肩上担负着与生俱来的使命、不可推卸的责任、战百世轮回、不断蜕变、最后逆天归来、灭无常天道、、纵使身死魂灭依然无悔、、我们不可能会像那般可以毁天灭地、可以百世轮回、、但是、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必自迩、在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不是你正站在哪里、而是你正朝什么方向移动、、或许达不到最初的目标、但总会越来越近、即使留下了遗憾也没有什么后悔的、、或许会有不甘心、但至少快乐过、步步为营、殊途同归又如何、那些脚步天真笃定的时年、不切实际的盲信、让人心痛的善良与执着、、终会开出花朵、即使没有心中的那般绚丽、但总会开出花朵、强者、是不怕寂寞的、只怕失去强者之心、在最求力量的道路上停滞不前、、这才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与痛苦、、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遥不可及的想法、书中的神也好魔也罢、神性魔性、还不都是人性、那些叱咤天地热禁忌大神也好、无拘无束的大魔也好、那个没有伤心往事、谁没有独自黯然落泪时、当看到那开满黄泉路的彼岸花、看着那美的邪异、美的恐惧、美的凄凉的花朵、还不都默然伤神、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前可奈何、、心中的封印已久的那份伤痛、在这里被勾起、、人啊、每个人的形与心都不一样、简单的外表、复杂的内里、但是为了生活、每个人不得演戏、将真实掩埋、用虚伪包装、生活本就如此、、神性魔性、难得清醒、、、既然有些事有些人忘不掉、又何必苦苦封印折磨自己、或是硬要斩尽一切、忘得彻底、这便是自己的初衷么、、忘不了就不要忘记、有些人有些事、注定、只能怀念、、那些所谓的爱恨有何必强求理由、因为爱所以爱、这便辰南是最好的解答吧、、也是很多人的答案吧、、爱、不需要道理、、

时光飞逝、消逝的、去了哪里、存在的、又能存在多久、人不可能只活在过去、只有把握现在、才能不遗憾过去将来、做自己的、走自己的、管他是正是邪、是对是错、其实世上本就无所谓正邪之分、只不过正被大多数人所认知、而邪这位大多数人所不容、只是一个对立面而已、本就无对错正邪、、何必强求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如辰南、一直最寻自己的身世、到最后不也就释然、小败又如何、辰南又怎样、一个人的不同身份、有何必那么在意、依然难忘那铮铮壮语、无需复活远祖、我必超越远祖、、这是怎样的豪情与自信、、不在乎一切、即使叛出家族、与三界六道敌对、、现实中的我们、又是否有勇气、为了自我去背叛整个世界、、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我们没有那种大豪情、大勇气、总是在叛逆中前进、可是有一天、却突然的发现、自己叛逆了自己、已经不是原本本的自己了、那时候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呢、遗憾还是后悔、还是挥挥手淡然一笑、泯去恩仇、淡然一切、真真正正的不在乎、或是、努力找回真正的自我、、或许只有时间才能揭开一切吧、、

第13篇:《神墓》读后感

《神墓》读后感

穿越了宇宙洪荒、凝练了天地玄黄、纵使摆脱了六道轮回、也难逃那天地动荡、、这是一中怎样的浩劫、全书一句开头、便设定了这样一个宽广的场面、然后主角登场、慢慢揭开了一个绚丽的世界、、

辰南、死于万年前、万年后破墓而出、而当一切都物非往日人不旧时、他的重生是幸运还是一种煎熬、、父母离去、红颜不在、言语不通、只是他活着就要活下去、忍着凄凉、心痛、开始自己的新生、、万年前自己家族的宝物已经易主、奇遇还是阴谋、为何所有不死不灭的魔神都死去、天地发生了什么、没有人回答他、、带着迷雾与不甘、一步步的找回属于自己的荣耀、、

或许对于仙侠神话玄幻的书籍、大多就是什么修炼升级之类的、但是那种经历确实现实中实实在在地现象、只是换了一种环境经历了一种人生、辰南也不例外、那种经历那种心境、那种努力与付出、是人生必经的、如果看书只是看些文字描述的打打杀杀、看主角多么厉害多么牛、那种千篇律的小说看起来就没有了丝毫兴趣、、不只是看书、重要的是你从其中明白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即使是虚无飘渺的、不切实际的、也是一种无比丰富的收获与财富、、

历千劫万险、纵使魂飞魄散、我灵识依在、战百世轮回、纵使六道无常,我依然永生、、这是怎么样的不屈坚定意志、千世劫、百世难、亘古匆匆、弹指间、不死躯、不灭魂、震古烁今、待到阴阳逆乱时,以我魔血染青天、、又是怎样的不甘与隐忍、、宁折不屈、却是不失为一种大气与豪迈、但是宁曲不折、不更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心性、、更多的时候、拼命并不算什么、真正的大勇气者、有魄力者、懂得在该隐忍退缩是便退一步、保持实力、即使别人冷嘲热讽、也置之惘然不顾、那才是真正的勇气与魄力、有命在、便有翻盘的一天、、人死了、说什么都是扯淡、、或许会有人对那种无所谓的牺牲者的勇气而喟叹、但更多的是置之一笑吧、、暗中的毒蛇、比雄狮更让人心寒、、

人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沧海桑田、认识沉浮、、究竟是摆脱了历史、海华丝被历史遗弃、、常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或许只有浮华落尽才能平淡归真、、管他千秋万世、王侯将相、什么是永远、、没有永远、永远只是刹那的瞬间、当容颜老去、浮华落尽的时候、才惘然发现、人最需要的是安静平和与快乐的心情、、匆匆一生、何必带那么多枷锁、但是又怎能真正放下、明白又不代表能做到、、有时候就是这样、明明有一次千载难逢的选择机会、明明知道错过会后悔、但还是不能选择、即使重来或许还是那样、、在灿烂中死去、在璀璨中灭亡、、有时候、心、真的会那么狠、对自己狠、、狠得让自己也对自己陌生、对自己嘲笑、、

或许对于辰南、炎帝多了一份潇洒与超脱、、但是辰南的肩上担负着与生俱来的使命、不可推卸的责任、战百世轮回、不断蜕变、最后逆天归来、灭无常天道、、纵使身死魂灭依然无悔、、我们不可能会像那般可以毁天灭地、可以百世轮回、、但是、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必自迩、在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不是你正站在哪里、而是你正朝什么方向移动、、或许达不到最初的目标、但总会越来越近、即使留下了遗憾也没有什么后悔的、、或许会有不甘心、但至少快乐过、步步为营、殊途同归又如何、那些脚步天真笃定的时年、不切实际的盲信、让人心痛的善良与执着、、终会开出花朵、即使没有心中的那般绚丽、但总会开出花朵、强者、是不怕寂寞的、只怕失去强者之心、在最求力量的道路上停滞不前、、这才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与痛苦、、

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遥不可及的想法、书中的神也好魔也罢、神性魔性、还不都是人性、那些叱咤天地热禁忌大神也好、无拘无束的大魔也好、那个没有伤心往事、谁没有独自黯然落泪时、当看到那开满黄泉路的彼岸花、看着那美的邪异、美的恐惧、美的凄凉的花朵、还不都默然伤神、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前可奈何、、心中的封印已久的那份伤痛、在这里被勾起、、人啊、每个人的形与心都不一样、简单的外表、复杂的内里、但是为了生活、每个人不得演戏、将真实掩埋、用虚伪包装、生活本就如此、、神性魔性、难得清醒、、、既然有些事有些人忘不掉、又何必苦苦封印折磨自己、或是硬要斩尽一切、忘得彻底、这便是自己的初衷么、、忘不了就不要忘记、有些人有些事、注定、只能怀念、、那些所谓的爱恨有何必强求理由、因为爱所以爱、这便辰南是最好的解答吧、、也是很多人的答案吧、、爱、不需要道理、、

时光飞逝、消逝的、去了哪里、存在的、又能存在多久、人不可能只活在过去、只有把握现在、才能不遗憾过去将来、做自己的、走自己的、管他是正是邪、是对是错、其实世上本就无所谓正邪之分、只不过正被大多数人所认知、而邪这位大多数人所不容、只是一个对立面而已、本就无对错正邪、、何必强求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如辰南、一直最寻自己的身世、到最后不也就释然、小败又如何、辰南又怎样、一个人的不同身份、有何必那么在意、依然难忘那铮铮壮语、无需复活远祖、我必超越远祖、、这是怎样的豪情与自信、、不在乎一切、即使叛出家族、与三界六道敌对、、现实中的我们、又是否有勇气、为了自我去背叛整个世界、、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我们没有那种大豪情、大勇气、总是在叛逆中前进、可是有一天、却突然的发现、自己叛逆了自己、已经不是原本本的自己了、那时候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呢、遗憾还是后悔、还是挥挥手淡然一笑、泯去恩仇、淡然一切、真真正正的不在乎、或是、努力找回真正的自我、、或许只有时间才能揭开一切吧、、

第14篇:五人墓碑记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气势恢宏,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

2、归纳掌握“盛、发、率、徒、私”五个文言词语,并熟悉“况……欤”等几种文言句式的译法。

3、了解本文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生死大义。重难点:

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看投影,说出投影中的人物——黄继光。教师介绍黄继光 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的英雄,在现代也涌现了许多英雄。 比如牛玉儒,介绍人民的好书记牛玉儒。

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英雄,请大家看大屏幕,介绍悲情英雄埃蒙斯、绝症中走出的王者范德伟德、奥运会上最伟大的母亲丘索维金娜、他们的到来就是胜利的伊拉克代表队。

由此可见,历史发展到今天,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而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片介绍明代一些的英雄的文章——《五人墓碑记》。

二、题解

1、背景简介 (结合《成才之路》)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的局面。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阉党大范围搜捕暴动群众,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市民把他们合葬在虎丘前的大堤之上,称为“五人之墓”。 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这些英雄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活着。

2、文体介绍

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3、有关作者

本文选自《七录斋集》,张溥(pŭ)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到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三、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1、听录音,给读不准的字加注拼音。

2、学生齐读

四、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并掌握下列字词 (1)实词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

比喻执掌政权的人。“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公孙丑下》

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 ⑴台阶。登自东除。《二京赋》张衡 ⑵清除,去掉。诛乱除害。《史记》

⑶拜官,任命,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路〉后序》 ⑷整治,治理。

祠:祠堂。封建制度下同姓族人供奉祖宗或生前有功德的人的房屋。

3、以旌其所为:表扬。/古时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虚词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助词,提示、领起作用。当,适值,正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兼词,相当于“于是”。

五、再次阅读第一段,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题目为“五人墓碑记”即为五人所作的碑记。本文既为碑记,自然要写五人为怎样的人,如何去写呢?一般的碑文写作,应该先介绍他们的姓名、籍贯、世系、行事等,但本文却行文独特,另辟蹊径。只用“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一句话,对“五人”作了判断性说明。作者为何如此行文?本句又有何特点?

本句用“者”提顿,用“也”煞句,“者”“也”照应,是古汉语中判断句中的典型结构。一开篇就为五人为什么而死作出判断,说明五人之死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当周顺昌之“被逮”的时候,“激于义而死”的。这里已包含着对五人的颂扬,突出了一个“义”字,为后文议论张本。同时点明“为义而死”应颂扬,那些“不义而生,不义而死”的人又怎么样呢?对于这些,作者暂还没有发表议论,然而讽刺的锋芒,也已经从对五人的颂扬中显露出来了。 另外,“义”是五人精神的核心,也是全篇的纲领。下文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是紧扣“义”字展开的。文章所叙五人抗暴献身的事迹是义举,所议的自然是义举的重大意义,抒发的也正是对义举的崇敬之情。因而,这样开篇,还可起到开门见山,提纲絜领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对照注释,翻译第二段,并掌握第二段重点字词 (1)实词

1、去今之墓而葬焉:去,距离。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 去:⑴离开。阳虎去齐走赵。《韩非子》

(引)过去的。去年下扬州。李白《江夏行》

⑵ 除掉,去掉。除残去秽。

⑶ 距,距离。

⑷到,往。休去倚危栏。辛弃疾《摸鱼儿》

2、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假字,通“又”。

3、慷慨得志之徒:(做事合乎心愿,顺利) 官运亨通。

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原指乡野,此处指民间。

5、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2)虚词

1、夫五人之死:发语词。

2、而葬焉:兼语词。

3、凡富贵之子:一般的,那些。此句中的子与下句中的“徒”均指一类人。像“郯子之徒”。

4、亦已众矣:程度副词,太。

5、况草野之无闻者欤:语气词,较“乎、哉”为弱。

6、独五人之曒曒:副词,只有,唯独。

(3)研讨第二段

文章第二段一开始作者就明确地列出一组对比。请说出对比的内容,并讨论这样写的意义和作用。 对比内容:

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死而湮没不足道 十有一月

五人── 皦皦

其实,作者这样一些写,自然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凡人皆有死,但一则受到贤者的旌表,死而不朽,一则与草木同腐,“湮没不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答案其实已是呼之欲出,但作者却引而不发,暂时不作结论,而用“何也”一句导入下文,使本来已波澜起伏的文势陡然涌现出轩然大波,这正是作者行文的妙处。

二、研讨

三、四段

1、齐读

三、四段。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三、四段的内容。

三、研讨第三段字词 (1)对照注释,翻译第三段 (2)齐读第三段

(3)明确重点实词

1、在丁卯三月之望: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推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补:农历每月初三(朏)第一天(朔) 最后一天(晦) 十五(望) 十六(既望)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德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先:形容词用作动词。

3、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款项。“赀”同“资”。

4、缇骑按剑而前曰:本指古代贵官的侍从,此指明代专事侦查,逮捕人犯的差役。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5、众不能堪:⑴经得起,能忍受。不堪设相。

⑵可以,能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6、抶而仆之:使动用法。

7、按诛五人:查究,依照……罪名。

8、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聚集的样子。(4)虚词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2、敛赀财以送其行:目的连词。

3、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不久。

四、分析结构入手,理解第三段的意思。

1、本段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层意。

明确:可分两层。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斗争经过,用事实印证上文“激于义”三个字;后一层写五人被诛。

2、前一层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如何? 讨论明确:

这一层的描写,感情真挚,写吴民,则“哭声震动天地”“抶而仆之”,其义勇可见;写缇骑,则“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凶横之态毕见;写狗官,则“匿于溷藩以免”,惶急之状可知。可见作者憎爱分明的感情。 第三课时:

一、探讨第三段内容

1、为何先从“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写起?点明准确时间有何作用?

与全文开头处的“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相照应。同时点明苏州暴动的原因。点明准确时间,说明记忆之深刻,影响之巨大。

2、第三段较详细地追述了周公被逮、吴民抗暴的情景。请思考吴民是在什么情况下进 行反暴斗争的?又是如何反暴的?为何要反暴?

周公之被逮时,应社中的正直人士聚集起来,替周公诉冤,伸张正义,并且募集钱财为他送行。这些行为,触怒了东厂的官役,引出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暴斗争。 文中描写抗暴斗争的情况,只用了两句话“抶儿扑之”“噪而相逐”,四个动词“抶”“扑”“噪”“逐”。就是这样四个动词充分活现了百姓怒不可遏、群情激昂、同心同德同阉党斗争的情景,形象生动,准且鲜明,真可谓字字传神,绝妙之笔。

吴民之所以抗暴,一方面是因为周公正直高尚,深得百姓的爱戴。此次被逮明显是受屈,百姓心中不平;另一方面,当时以大中丞的官衔做应天府巡抚的毛以鹭是魏忠贤的爪牙。“吴之民”本来就痛恨他,而“周公之被逮”又正是这个阉党爪牙指使的。所以,“吴之民”就更加痛恨他,再加上前来执行逮捕的又正是魏忠贤一手把持的东厂“缇骑”,“吴之民”就更加愤怒了。文章虽只寥寥数语,不仅表明“周公”与阉党形同冰炭、互不相容,也点出了因阉党逮捕“周公”而激起的这场“民变”的正义性。无论是“抶而扑之”,还是“噪而相逐”。“吴之民”打击的对象都是“魏之私人”。可见,“吴之民”的反暴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抗击魏阉,把斗争的矛头直指祸国殃民的权阉奸佞,明确地表现出这场斗争的伟大意义。

3、士大夫和市民,在反暴斗争中的行动完全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是倾向于正义的。正义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义之所在,人心所趋,国有危难,匹夫有责。文章正是通过这场团结一致的反暴斗争,展现了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崇高精神。

二、第四段字词

(1)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 (2)齐读第四段 (3)重点字词明确 实词

1、然五人当刑也:面对,对着。

2、意气扬扬:神情昂然。扬扬:心情愉快或得意。

3、呼中丞之名而詈之:骂

4、颜色不少变:脸色。

5、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起来。虚词

1、谈笑而死:表修饰关系。

2、颜色不少变:程度副词,稍微。(4)分组讨论第四段要点。 1.如何选材来突出五人事迹?

五人之事迹不可尽书,故只写其当刑之从容,说明作者选材之精当。 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反映五人的什么精神? 明确:反映五人浩气长存,虽死犹生。 3.文中述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脰,有何作用?

明确:既有称颂贤士大夫之意,又有从侧面烘托五人形象的作用。 第四课时:

一、第五段

实词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亦指搢绅,指一般做官的人。古代大臣把笏(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来记事备忘,也叫”手板”)插在腰带里,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 。缙,插;绅,带。易,变。 2、四海之大:四海,中国。之,指示代词,这么。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指民间。古时编制户口,五家为”伍” 。 4、素不闻诗书之训:《诗经》《书经》,这里泛指《经书》 。 5、蹈死不顾:踏上死地,冒着生命危险。顾,回头。 6、且矫诏纷出:只(魏忠贤)假托的皇帝的命令

7、不敢复有株治:牵连治罪。株,牵连,株连

8、大阉亦逡巡畏义: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犹疑不决。

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篡夺帝位的阴谋。猝,立即。发,发动

1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上吊自杀。虚词

1、素不闻诗书之训:向来。

2、亦曷故哉:通“何”。

3、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最终。

4、非常之谋:不同一般的。

二、第六段

实词

1、则今之高爵显位:爵位显赫的高官。

2、一旦抵罪:抵尝。犯罪应受惩治时。

3、而又有剪发杜门:闭门不出。杜,闭,塞。杜绝

4、视五人之死:比较。

5、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6、赠谥美显:追赠的谥号。

7、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修建一座大坟。(增修)

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指头颅。户,门户。

牖,窗子

9、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用作动词,像对待奴隶那样。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平民,这里指五人。

虚词

1、或脱身以逃:有的人。

2、轻重固何如哉:到底。

3、是以蓼洲周公:因此。

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凡是。

5、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

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使。

7、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三、根据以上方法,学生互相讨论,自学第五至第七段,要求: ①归纳各段要点。 ②找出表明思路的句子。 ③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明确:

第五段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用一反问极言在魏阉统治时期不附逆者极少。又用一提示性的问句揭示出五人之死确实于“激于义”。第六段论述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连用四个长句,运用强烈对比,提出死的轻重问题,突出五人之死重于泰山,点明“匹夫之有重与社稷”这个重大主题。

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都没交代姓名,为什么要放在最后写呢? 明确:

既可使行文简洁,又有评功的作用,对贤士大夫不称名,表示一种敬意。

找出记叙、议论的句子后,分析特点: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

2、巧妙使用对比。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如第二段把富贵之子、慷慨之徒与五人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

3、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同步训练

第15篇:先母墓碑记

先母墓碑记 李发宽

先毌傅氏,小名团风,小景谷芭关圣殿村文轩公之女。生于1882年,辞世于1952年,享年七十岁。自幼受良好家庭教育,浅识文字。为人正真慷慨,通情迖理,先父李熟秋公于1919年病故时,先母年仅三十七岁,长子十六岁,年幼五子只能坐稳。她中年丧夫,子女又未成年,但以坚强意志,含辛茹苦,挑起主持家务抚育子女的双重重担。先父学识渊博,思想进步,20世纪初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活动,倡导办新学,树新风,男剪辫子,女放缠足,创建“泰和高等两级小学”,培育地方人才,招致当时残余保皇势力的打击,被迫流亡在外。危难之际,先母因受新思潮的熏陶,深明大义,鼎力相助,扶正压邪,各种阴谋迫害终未得逞。

先母心地善良,处事公道,常以己之善心度他人之苦,排忧解难,扶孤济贫,乡里红白喜事或家庭邻里纠纷,都请她亲临协理与调解,加之修桥补路,积善积德,深得地方老幼的尊敬和爱戴。子女成长后,孙辈童年又遭不幸,有的丧母、有的失父。她又挑起抚孤之重担。一群幼小孙辈,在她的关怀下绝路逢生。尤以小孙其纪,生母病逝时未满周岁,正嗷嗷待哺,年迈的祖母用她衰败的乳腺哄吸,久而久之,竞能吸出乳汁,并倾心抚养,得以长大成人,后毕业于重庆大学,获高级工程师职务。

想当年家难频仍,祸患相乘,先母虽备尝艰辛与曲折,但有远见卓识,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将四个儿子从关山阻隔的偏僻乡村,送到省城昆明读书,致家境濒临破产而不改送子求学之志。她人穷志不馁,起早贪黑,纺纱织布,顶风冒雨,采茶种田,节衣缩食以维持家业供子读书,回忆起先母的教诲:“不要与人比吃比穿,要比读书比能力”。这些言教身教,是激励子孙后辈艰苦奋发向上的动力,先母教子有方,人才辈出:长子发毅云南省地方自治研究所毕业,承祖传中医并融西术,济世活人,服务桑梓。次子发端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任泰和高等小学校长,并参与倡办振泰中学。三子李英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滇军炮兵营长,随六十军开赴抗日前线,参加过台儿庄血战,保卫大武汉及滇西惠通桥抗日阻击战,抗日战争胜利后解甲归田,因接受进步思想又参加解放云南的斗争,解放后任景东县副县长。四子发宽1943年云南大学医学院毕业,长期任职于昆明医学院教授,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为全国知各儿科专家。五子发健因病早殇。孙辈或耕或读,或军或政,都为国为民做出应有的奉献。有六人毕业于名牌大学,其中两人为留美愽士。其余大都受过中等教育,重孙辈中目前己有七人毕业于大专院校,读书求学之风代代相传。

时光流逝,继往开来,先母辞世己四十余载,余己年将八十,先母慈容永世不忘,暨孙辈敬立此碑记,慰先母在天之灵!

第16篇:承传统

演讲稿

秉传统,颂精神

垫江县周嘉小学:石 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及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秉传统,颂精神》。

追!五千年历史车轮辇过的痕迹;看!长江、黄河疯狂呼喊——兴致昂扬时的波涛。倾听!来自抗战时、洪灾时、地震间,苦难人民们,英雄战士们,白衣天使们那使不尽的激动与爆发的沸腾之音。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年的革命传统永存,六十年的华夏精神正在80后的新人们一一展现。他们伟大,他们英勇,他们正激励着现在的我们前进。

何谓华夏精神呢?何谓中华之魂呢?可能你和我都发出了一样的疑问吧!

翻开历代悠久的中华史,让我明白了:为什么1935年日本鬼子侵入中国的东大门,有那么多的勇士们,抛头颅、撒热血;为的是把那些不把我们当人看的鬼子赶出中原,赶出属于和平的热土,赶出我们的祖国啊!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因为我们是有尊严的人,因为那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家园。我们心中拥有中国精神,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就应有中国样,中国人一直拼搏、跋涉、咬碎困难与艰辛,负载着帝国主义一个个铁蹄蹂躏的烙印。用鲜血铸造了今天的中国旗。这一切的壮举,无不撼动每一颗中国心,撼动每一块中国土,乃至震惊世界民族之林,使日本帝国主义者闻风丧胆。这样的气魄,这样的豪迈,这样的中国气势,难道不是中国精神吗?不是我们中国人应具有的中华之魂吗?

我不是诗人,因为有了你心中才有着涌动诗人般的炽热激情,炎黄子孙无不由衷的歌颂您并将你发扬——华夏精神!

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你披上曙光,当雄伟的万里长城为你迎来旭日时,中国此刻已涌出了一大批的爱国志士。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掷地有声,有了梁启超的《爱国论》、《少年中国说》,也有了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这无不彰显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感动2008的汶川,2010的玉树、舟曲,虽然不幸地发生了地震、滑坡、泥石流,但中国的人民子弟兵、医疗队伍全全出力,让无私奉献在灾区人民感到希望正在升腾,也因为有了“他”各地的志愿者纷纷聚集赶来,中国顿时涌出了大片奉献之光,他们尽力助人,默默地祈祷。一些著名人士、文人、名人,慷慨解囊。面对难关,我们手拉手,肩并肩;迈进中,我们齐头并进,心连心……。

在今天,当我们享受在秋意的柔风里,眼前想到的乃是那些岁月的黑夜为华夏精神为之动容,我们不会忘记,并将永远记住,风雨之中激扬的凯旋,不会忘记抗震中舍己为人的奉献之光。他们是好样的,中国人民更是坚强的。

80后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是中国的希望,更是中国的建设者,中国需要我们这一代,华夏精神更加需要我们,让我们用知识奉献中国吧!中国永远辉煌!

中国的传统不能丢,中国的精神更不能失,它们需要流传,需要我们去弘扬!华夏精神即中国精神,是炎黄子孙心中的灵魂。作为每一位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自豪!

第17篇:《五人墓碑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气势恢宏,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

2、归纳掌握“盛、发、率、徒、私”五个文言词语,并熟悉“况„„欤”等几种文言句式的译法。

3、了解本文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生死大义。重难点:

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看投影,说出投影中的人物——黄继光。教师介绍黄继光 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的英雄,在现代也涌现了许多英雄。 比如牛玉儒,介绍人民的好书记牛玉儒。

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英雄,请大家看大屏幕,介绍悲情英雄埃蒙斯、绝症中走出的王者范德伟德、奥运会上最伟大的母亲丘索维金娜、他们的到来就是胜利的伊拉克代表队。

二、题解

1、背景简介 (结合《成才之路》)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的局面。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阉党大范围搜捕暴动群众,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市民把他们合葬在虎丘前的大堤之上,称为“五人之墓”。 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这些英雄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活着。

2、文体介绍

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3、有关作者

本文选自《七录斋集》,张溥(pŭ)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到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三、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1、听录音,给读不准的字加注拼音。

2、学生齐读

四、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并掌握下列字词 (1)实词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 比喻执掌政权的人。“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公孙丑下》

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 ⑴台阶。登自东除。《二京赋》张衡 ⑵清除,去掉。诛乱除害。《史记》

⑶拜官,任命,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路〉后序》 ⑷整治,治理。

祠:祠堂。封建制度下同姓族人供奉祖宗或生前有功德的人的房屋。

3、以旌其所为:表扬。/古时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虚词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助词,提示、领起作用。当,适值,正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兼词,相当于“于是”。

五、再次阅读第一段,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题目为“五人墓碑记”即为五人所作的碑记。本文既为碑记,自然要写五人为怎样的人,如何去写呢?一般的碑文写作,应该先介绍他们的姓名、籍贯、世系、行事等,但本文却行文独特,另辟蹊径。只用“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一句话,对“五人”作了判断性说明。作者为何如此行文?本句又有何特点? 本句用“者”提顿,用“也”煞句,“者”“也”照应,是古汉语中判断句中的典型结构。一开篇就为五人为什么而死作出判断,说明五人之死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当周顺昌之“被逮”的时候,“激于义而死”的。这里已包含着对五人的颂扬,突出了一个“义”字,为后文议论张本。同时点明“为义而死”应颂扬,那些“不义而生,不义而死”的人又怎么样呢?对于这些,作者暂还没有发表议论,然而讽刺的锋芒,也已经从对五人的颂扬中显露出来了。 第二课时:

一、对照注释,翻译第二段,并掌握第二段重点字词 (1)实词

1、去今之墓而葬焉:去,距离。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 去:⑴离开。阳虎去齐走赵。《韩非子》

(引)过去的。去年下扬州。李白《江夏行》

⑵ 除掉,去掉。除残去秽。

⑶ 距,距离。

⑷到,往。休去倚危栏。辛弃疾《摸鱼儿》

2、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假字,通“又”。

3、慷慨得志之徒:(做事合乎心愿,顺利) 官运亨通。

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原指乡野,此处指民间。

5、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2)虚词

1、夫五人之死:发语词。

2、而葬焉:兼语词。

3、凡富贵之子:一般的,那些。此句中的子与下句中的“徒”均指一类人。像“郯子之徒”。

4、亦已众矣:程度副词,太。

5、况草野之无闻者欤:语气词,较“乎、哉”为弱。

6、独五人之曒曒:副词,只有,唯独。(3)研讨第二段 对比内容:

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死而湮没不足道 十有一月

五人── 皦皦

其实,作者这样一些写,自然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凡人皆有死,但一则受到贤者的旌表,死而不朽,一则与草木同腐,“湮没不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答案其实已是呼之欲出,但作者却引而不发,暂时不作结论,而用“何也”一句导入下文,使本来已波澜起伏的文势陡然涌现出轩然大波,这正是作者行文的妙处。

二、研讨

三、四段

1、齐读

三、四段。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三、四段的内容。

三、研讨第三段字词

(1)对照注释,翻译第三段 (2)齐读第三段 (3)明确重点实词

1、在丁卯三月之望: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推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补:农历每月初三(朏)第一天(朔) 最后一天(晦) 十五(望) 十六(既望)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德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先:形容词用作动词。

3、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款项。“赀”同“资”。

4、缇骑按剑而前曰:本指古代贵官的侍从,此指明代专事侦查,逮捕人犯的差役。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5、众不能堪:⑴经得起,能忍受。不堪设相。 ⑵可以,能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6、抶而仆之:使动用法。

7、按诛五人:查究,依照„„罪名。

8、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聚集的样子。(4)虚词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2、敛赀财以送其行:目的连词。

3、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不久。

四、分析结构入手,理解第三段的意思。

1、本段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层意。

明确:可分两层。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斗争经过,用事实印证上文“激于义”三个字;后一层写五人被诛。

2、前一层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如何? 讨论明确:

这一层的描写,感情真挚,写吴民,则“哭声震动天地”“抶而仆之”,其义勇可见;写缇骑,则“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凶横之态毕见;写狗官,则“匿于溷藩以免”,惶急之状可知。可见作者憎爱分明的感情。 第三课时:

一、探讨第三段内容

1、为何先从“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写起?点明准确时间有何作用?

与全文开头处的“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相照应。同时点明苏州暴动的原因。点明准确时间,说明记忆之深刻,影响之巨大。

2、第三段较详细地追述了周公被逮、吴民抗暴的情景。请思考吴民是在什么情况下进 行反暴斗争的?又是如何反暴的?为何要反暴? 周公之被逮时,应社中的正直人士聚集起来,替周公诉冤,伸张正义,并且募集钱财为他送行。这些行为,触怒了东厂的官役,引出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暴斗争。 文中描写抗暴斗争的情况,只用了两句话“抶儿扑之”“噪而相逐”,四个动词“抶”“扑”“噪”“逐”。就是这样四个动词充分活现了百姓怒不可遏、群情激昂、同心同德同阉党斗争的情景,形象生动,准且鲜明,真可谓字字传神,绝妙之笔。

3、士大夫和市民,在反暴斗争中的行动完全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二、第四段字词

(1)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 (2)齐读第四段 (3)重点字词明确 实词

1、然五人当刑也:面对,对着。

2、意气扬扬:神情昂然。扬扬:心情愉快或得意。

3、呼中丞之名而詈之:骂

4、颜色不少变:脸色。

5、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起来。虚词

1、谈笑而死:表修饰关系。

2、颜色不少变:程度副词,稍微。(4)分组讨论第四段要点。 1.如何选材来突出五人事迹?

五人之事迹不可尽书,故只写其当刑之从容,说明作者选材之精当。 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反映五人的什么精神? 明确:反映五人浩气长存,虽死犹生。

3.文中述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脰,有何作用?

明确:既有称颂贤士大夫之意,又有从侧面烘托五人形象的作用。 第四课时:

一、第五段 实词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亦指搢绅,指一般做官的人。古代大臣把笏(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来记事备忘,也叫”手板”)插在腰带里,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 。缙,插;绅,带。易,变。

2、四海之大:四海,中国。之,指示代词,这么。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指民间。古时编制户口,五家为”伍” 。 4、素不闻诗书之训:《诗经》《书经》,这里泛指《经书》 。 5、蹈死不顾:踏上死地,冒着生命危险。顾,回头。 6、且矫诏纷出:只(魏忠贤)假托的皇帝的命令

7、不敢复有株治:牵连治罪。株,牵连,株连

8、大阉亦逡巡畏义: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犹疑不决。

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篡夺帝位的阴谋。猝,立即。发,发动

1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上吊自杀。虚词

1、素不闻诗书之训:向来。

2、亦曷故哉:通“何”。

3、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最终。

4、非常之谋:不同一般的。

二、第六段 实词

1、则今之高爵显位:爵位显赫的高官。

2、一旦抵罪:抵尝。犯罪应受惩治时。

3、而又有剪发杜门:闭门不出。杜,闭,塞。杜绝

4、视五人之死:比较。

5、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6、赠谥美显:追赠的谥号。

7、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修建一座大坟。(增修)

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指头颅。户,门户。 牖,窗子

9、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用作动词,像对待奴隶那样。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平民,这里指五人。虚词

1、或脱身以逃:有的人。

2、轻重固何如哉:到底。

3、是以蓼洲周公:因此。

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凡是。

5、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

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使。

7、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三、根据以上方法,学生互相讨论,自学第五至第七段,要求: ①归纳各段要点。

②找出表明思路的句子。 ③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明确:

第五段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用一反问极言在魏阉统治时期不附逆者极少。又用一提示性的问句揭示出五人之死确实于“激于义”。第六段论述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连用四个长句,运用强烈对比,提出死的轻重问题,突出五人之死重于泰山,点明“匹夫之有重与社稷”这个重大主题。

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都没交代姓名,为什么要放在最后写呢? 明确:

既可使行文简洁,又有评功的作用,对贤士大夫不称名,表示一种敬意。 找出记叙、议论的句子后,分析特点: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

3、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第18篇: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走入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希望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可以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

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 1

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级别是“待诏”。

关于王昭君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

这是昭君墓的南大门。门前吸引人眼球的是大门正对的位于广场南侧的“嫱云”浮雕石壁,将把我们的遐思带入两千年前汉匈交往的感人境界。紧接着我们先去观赏那堵长10

米、高6米的花岗岩大型浮雕“嫱云”照壁,它是我区著名的雕塑家张恒的作品。之所以叫“嫱云”,是因为王昭君名嫱。“嫱云”的左首位是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细心的人会发现昭君似乎比单于要年轻得多。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昭君要比呼韩邪单于小

二、三十岁。昭君与呼韩邪共同生活了两年,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继位为单于。按照收继婚的习俗,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昭君是汉族人,对于“收继婚”的习俗,虽然有些抵触,但为了民族友好大局,她毅然嫁给了新单于,并和他共同生活了若干年,生了两个女儿。下面有象征祥和的两只仙鹤,并有朵朵祥云衬托着,这意味着王昭君嫁到匈奴以后,使得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接下,我们继续往前走。前方60米处汉白玉框架凉亭中迎面亭亭玉立、面露胜利喜悦的女子就是王昭君的汉白玉雕像。 再往前面就是“和亲”铜塑像了。它是按广州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同名雕塑用铜浇铸而成,高3.95米,重5吨,生动再现了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双双骑马并肩联辔而行的历史性场面。这座雕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铜像被内蒙古人民称为“民族团结的象征”。我们向北往左前方去就是昭君出塞陈列室了,这个陈列室位于昭君墓墓体的右前方。我依次简要给大家讲一下这里的图文陈列内容——1.昭君及其家乡和入宫后情况。2.楠木井:据说,在暑天,天气特别热,当你来到井边,凉气袭人,喝

一口井水,暑气顿消;到了冬天,无论天多冷,地多寒,井水总是热气腾腾。村里人说,用楠木井的水做饭,饭格外香;烧汤,汤特别鲜;泡茶,茶也特别香;还有饮其水,生美女之说。有机会,准妈妈可以去那儿沾点美女的灵气。3.香溪河:在历史上,昭君美貌非凡,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的身上有一种奇异的芳香,由于经常去河里浣帕浣纱,因而河水也染上香气了。因此,人们把这条河叫做香溪河。 4.白鹤茶:昭君救了两只白鹤,白鹤从杭州衔来龙井茶种籽回报昭君,心灵手巧的昭君在家乡的土地上精心培育成功了“白鹤茶”,成为兴山著名特产。5.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史实记录、昭君出塞时的详细路线图。 6.昭君子女情况7.昭君在国外的影响。没有具体介绍的文献资料请大家了解掌握。昭君出塞陈列室东数十米,昭君墓墓体的左前方便是匈奴历史陈列室。这里展出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实物,充分说明了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大家随我看,我们面前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了,昭君墓最早记载见于唐代。其墓体占地20多亩,墓高33米,底面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几座汉墓之一。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又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现在我们看到的昭君墓是于

197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同意,按照汉墓“封土为坟”的结构特点,在原来的墓体基础上填入5000多方土修复而成的。其实,在内蒙古的昭君墓有很多,仅在内蒙古西部传为昭君墓的就有多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了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希望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保佑自己平安、自己的家乡富饶美好。因此,有这么多昭君墓就不言而喻了。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从墓体侧面拾阶而上,我们可到达昭君墓墓顶,我们会看到一个怀抱琵琶栩栩如生的昭君石刻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和呼和浩特城市远景。大家可以在此留影。昭君墓后面是百米碑廊,廊内陈列大量诗文书法碑刻,皆是名人手迹。昭君博物院在东西两侧新增了几处规模宏伟、景观壮丽的建筑物。它们是匈奴文化博物馆、单于大帐和坐东面西的和亲宫、昭君故里昭君宅等。昭君墓我们已经参观完了,可能朋友们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座昭君墓真的埋有昭君吗?这里是真正的昭君墓吗?现在考古学家还没有确定。其实,我觉得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时代的和平做出了贡献。正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写到的:“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大家想想,翦伯赞的这段精辟论述,难道不是关于昭君和昭君墓最最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吗?

好了,昭君墓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拍照留念,按规定好的时间到大门口集合,谢谢各位的配合!

第19篇: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

(行车途中)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第20篇:昭君墓旅游区导游词

各位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内蒙古的这几天,游得开心、玩得愉快!今天我们要首先游览的是内蒙古非常出名的历史文化类景区昭君墓,也就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之墓。它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南9公里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区,现已更名为昭君博物院。关于王昭君,在座的各位都会有所了解。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王昭君是什么朝代的人?她的丈夫是谁?她为什么要出塞呢?王昭君是西汉后期人,她的丈夫是匈奴呼韩邪(yé)单(chán)于。单于就是“拥有广大地域的天子”的意思,相当于汉朝的皇帝。说起她的出塞,还得从汉匈发展与汉匈关系说起。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荤粥(xūn yù)、猃狁(xiǎn yǔn)的后裔,战国末期至秦初,在以匈奴“首都”头曼城为中心的今内蒙古阴山、河套地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匈奴骑兵不断骚扰中原地区的安宁。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使其北却七百多里,放弃了阴山、河套地区。西汉初年,匈奴趁秦末变乱及楚汉相争之机,又发展壮大起来。此时匈奴是在冒顿(mò dú)单于的统治时期,他重整匈奴各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创建的北方统一政权。而此时的汉朝由于刚刚建国,尤其经过3年秦末农民战争和4年楚汉战争的浩劫,国力相当薄弱。强盛的匈奴趁此机会不断地入侵汉朝北部边界一带。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结果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郊外)长达七天七夜,后来刘邦不得不采纳陈平的计策,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yān zhī 即单于妻子)才得以逃脱。针对汉初统治尚不巩固,经济还未恢复的情况,刘邦采取了与匈奴和亲及“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赢得了发展经济与积蓄力量的时间。经过惠帝、文帝、景帝,直到汉武帝在位时,汉朝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已有实力反击匈奴。后来经过几次打击后,匈奴受到了沉重打击,并不断走向分裂,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混乱局面。经过这场战争,匈奴统治面积大大减小,人口牲畜大量减少,最终分裂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支。为了取得争位的胜利,呼韩邪单于想到了依靠汉朝的力量来打击其兄郅支,但是当汉朝消灭了郅支以后,呼韩邪单于既高兴又感到害怕,高兴的是郅支已灭,政敌清除,没有后患;怕的是汉朝强大,今后难免因得罪而被灭亡,下场像郅支单于一样。所以从公元前51年开始,先后三次入见汉帝。第三次入见时(公元前33年)表示“愿婿汉氏以自亲”,得到汉元帝恩准,于是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这里的塞,指的是长城边塞,即包头北面的“光禄塞”。〔昭君墓大门前〕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已经到昭君墓南门广场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个浅红高大、显示汉代建筑风格的石砌门阙。经过近年多次扩建的昭君墓旅游区,现辟建为占地面积132000平方米的昭君博物院。门前吸引人眼球的这一组汉阙和与大门正对的位于广场南侧的“嫱云”浮雕石壁,将把我们的遐思带入两千年前汉匈交往的感人境界。〔“嫱云”浮雕〕紧接着我们先去观赏那堵长10米、高6米的花岗岩大型浮雕“嫱云”照壁,它是我区著名的雕塑家张恒的作品。之所以叫“嫱云”,是因为王昭君名嫱。“嫱云”的左首位是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昭君形象俊美、高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女性。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昭君似乎比单于要年轻得多。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昭君要比呼韩邪单于小

二、三十岁。这就要提到匈奴的一个习俗——收继婚,即“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昭君与呼韩邪共同生活了两年,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之后,其前阏氏之子,也就是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继位为单于。按照这种收继婚的习俗,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昭君是汉族人,对于“收继婚”的习俗,虽然有些抵触,但为了民族友好大局,她毅然嫁给了新单于,并和他共同生活了若干年,生了两个女儿。右首则刻有形象生动的少数民族青年,热情吹着号角,欢呼雀跃;还有忠厚长者、婆娑舞女等。这些形象表达出了人民对此次和亲的赞赏与欢迎。下面有象征祥和的两只仙鹤,并有朵朵祥云衬托着,这意味着王昭君嫁到匈奴以后,使得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院区内董老碑前〕(以下景区内各景点、景观介绍以昭君博物院讲解员讲述为主)“董老碑”,上面镌刻的是1963年国家副主席、开国元老董必武同志在“谒(yè)昭君墓”时题写的一首诗。全诗的内容我们可以一起看一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shū)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赋诗填词、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文人大多对昭君和亲提出了消极的看法。但董老面对众说纷纭的议论,从正面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事实的确如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文人墨客们的惜古哀怨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昭君出塞使胡汉之间形成了长达近60年的和平,从而出现了史书描述的那种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大力发展的幸福景象与和谐局面。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它正是顺应了时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前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中,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即使在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也足以引为民族团结、国家和睦相处的有益借鉴。〔昭君雕像〕在大道两侧两两相对的按战国、汉代出土文物造型雕刻的大型石兽组成的“仪仗队”的侍卫迎接下,我们继续往前走。前方60米处汉白玉框架凉亭中迎面亭亭玉立、面露胜利喜悦的女子就是王昭君的汉白玉雕像。去过湖北昭君故里的一看便知,这一尊和那一尊几乎一模一样,难道是昭君再世,重返人间,重归她的第二故乡?你看,那雍容华贵、风流典雅、美丽动人的飒爽英姿和安祥神态,不正是她当年和亲出塞前临辞大会上“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徘徊),竦动左右”的光辉形象吗?〔石牌坊〕

我们前面的“石牌坊”前后是大家以此为背景向北照相非常漂亮的地方。在这儿照相可以把和亲铜塑和昭君墓都拍摄进去。但是请大家先听我讲解,后面会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个石牌坊是按照传统的“三间四柱冲天式”构建而成,中间的大间被称为明间,旁边的两小肩间被称为“次间”,这样的石结构牌坊是墓园的典型标志物。在明间华版正中镌刻着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按历代传统称谓所题的“青冢”二字,其含义是“青色的坟墓”。传说每年深秋,各处草木枯黄的时候,惟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所以被称为“青冢”。又因为墓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晚霞光的映照,墓景时有变化,传说它一日有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土从(cōng,鸡土从,指一种鸡爱吃的头大杆粗短的蘑菇)”。“青冢拥黛”,早已成为呼和浩特世代相传的八景之一。〔“和亲”铜塑〕再往前面就是“和亲”铜塑像了。它是按广州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同名雕塑用铜浇铸而成,高3.95米,重5吨,生动再现了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双双骑马并肩联辔而行的历史性场面。两匹马中,一匹似回眸低语,一匹似侧耳倾听,相依相偎,情意绵绵,从而使整个雕像浑然一体,婉转地表达出马背上的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夫妻间相依相随的新婚恋情。这座雕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铜像被内蒙古人民称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当然,昭君真的是骑马去匈奴的吗?可能还值得商榷,因为昭君自幼生长于水乡泽国的南方山区,入宫后又未曾练习马术,且一妙龄女郎,那么远的路她真的会骑马去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但到了塞外草原,成了马背民族的一员后,骑马伴夫君,也还是极有可能的。再看铜像,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为什么马头会朝西呢?因为这表明了当时昭君出塞最初的行走路线,即从长安出发先向西行至今甘肃庆阳,然后北上,经陕西榆林、内蒙古东胜、达拉特旗、包头,最终向漠北方向去了。另外,大家还可以注意一下呼韩邪单于帽子上的头饰,顶中是鹰的形象,这是因为匈奴人崇拜鹰,鹰是他们民族的图腾,只有单于或王的头冠上才配饰金鹰。 〔“石像生”浮雕〕200多米长的甬道两边排列的这些兽形石雕像叫“石像生”,它具有守护、辟邪、吉祥的象征意义,很多古代帝王陵墓前都有这样的“石像生”;它也有营造陵区庄严肃穆的气氛之意。昭君墓前的石像生有牛、羊、马、驼、鹿、虎等12对共24只,它们对称排列,雄壮生动。优美的石像生既体现了汉代墓葬的传统仪规,又反映了当时北方的民族特色。〔昭君出塞陈列室〕我们向北往左前方去就是昭君出塞陈列室了,这个陈列室位于昭君墓墓体的右前方。我依次简要给大家讲一下这里的图文陈列内容——1.昭君及其家乡和入宫后情况: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西汉晚期人,出生地为南郡秭归县香溪宝坪村,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作为秭归人,她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相隔200多年的同乡。公元前36年,她“以良家子选入掖庭”,为汉元帝后宫“待诏”。所谓的“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的出身,而是农民出身。因为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手工业者等受到鄙视,地位低下,而农民的子女则被认为是出身更为干净、正派,所以被称为“良家子”。所谓“待诏”,意思为“等待皇上召见”。而“掖庭”是专管后宫的机构,当时的“掖庭”对于一个普通宫女来说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因为妇女一旦被选入后宫后,就决不会有任何自由。因此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难道皇帝还不喜欢漂亮的吗?这就要提到一个人¾¾画师毛延寿。据说,当时因为后宫美女特别多,皇帝没时间去一一看,就通过画师们绘就的美女画卷来决定召见谁。于是,后宫出现了贿赂特别严重的现象,而昭君因为性格倔强,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所以他就在昭君肖像眼下点了一颗痣,别小看它,在很早以前的封建社会它被称为是“伤夫泪痣”。哪个男人愿自己娶个克星呢!因此,昭君在宫中待了三年之久,也没见到汉元帝。此时呼韩邪入朝求亲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因为出塞要面对不同的语言、居住、饮食等,谁愿意出塞呢!而这时昭君挺身而出,表示愿意远嫁匈奴。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中临辞大会上汉元帝的尴尬场面。在这次大会上,汉元帝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昭君,特别惊讶,心想这么漂亮的姑娘我怎么从来没看见过呢!再仔细一想,好象在以前的画卷上见过,但那人眼下有痣呀,难道不是一个人吗?他越想越着急,要不不让她走了,我留下吧。但想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能硬着头皮让她去匈奴了。后来查明是毛延寿做的手脚,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及其同流画师全部抄斩。2.楠木井:楠木是我国的千年不朽之木,在两千多年以前,王昭君就是饮用这口楠木井里的水,直到现在家乡的百姓还在饮用这口井里的水。这井里的水特别甘甜,而且还有一种奇异的现象。据说,在暑天,天气特别热,当你来到井边,凉气袭人,喝一口井水,暑气顿消;到了冬天,无论天多冷,地多寒,井水总是热气腾腾。村里人说,用楠木井的水做饭,饭格外香;烧汤,汤特别鲜;泡茶,茶也特别香;还有饮其水,生美女之说。有机会,准妈妈可以去那儿沾点美女的灵气。3.香溪河:在历史上,昭君美貌非凡,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的身上有一种奇异的芳香,由于经常去河里浣帕浣纱,因而河水也染上香气了。因此,人们把这条河叫做香溪河。 4.白鹤茶:昭君救了两只白鹤,白鹤从杭州衔来龙井茶种籽回报昭君,心灵手巧的昭君在家乡的土地上精心培育成功了“白鹤茶”,成为兴山著名特产。5.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史实记录、昭君出塞时的详细路线图,这些文献资料请大家了解掌握。现在再请大家掌握一个新的有趣的知识——历史上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四大美女,大家猜猜哪个词儿是形容王昭君的?为什么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呢?相传当年昭君出塞途中行到今鄂尔多斯北部,正好一行远归的大雁从头顶飞过,大雁被王昭君的美貌所震惊,连翅膀都忘记扇动而纷纷落了下来。因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美称,黄河南岸也多了一处称作“落雁崖”的景点。昭君容貌美、心灵美、事业美、名声美,比西施、貂蝉、杨贵妃那三位美女美多了。 6.昭君子女情况:昭君与呼韩邪生有一子,名叫伊屠智牙师,被立为右日逐王,后因单于继承权问题,在东汉初年被他的同父异母兄杀死。昭君与复株累单于生有二女,分别是须卜居次和当于居次。昭君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7.昭君在国外的影响:昭君故事在国外传播很早,其中在日本、越南影响较大。日本的诗歌中,很早就出现过引用昭君故事的诗句,十四世纪就出现了昭君题材的绘画,十五世纪时,“能乐”就演出过昭君故事。近年来,在日本以昭君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和昭君研究论文也不断出现;在越南也很早就出现了咏昭君的诗作。在西方十九世纪初就提到了昭君的事迹,影响一直挺广。〔匈奴历史陈列室〕昭君出塞陈列室东数十米,昭君墓墓体的左前方便是匈奴历史陈列室。这里展出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实物,充分说明了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战国末期,历史上泛称为“胡”。其强盛时,在北方草原曾建立起我国最早的游牧部落联盟大帝国,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和汉族的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匈奴民族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匈奴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大漠以南的阴山与河套一带,即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曾是匈奴最初的经济、政治、军事活动中心。〔昭君墓墓体〕大家随我看,我们面前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了,昭君墓最早记载见于唐代。其墓体占地20多亩,墓高33米,底面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几座汉墓之一。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又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现在我们看到的昭君墓是于197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同意,按照汉墓“封土为坟”的结构特点,在原来的墓体基础上填入5000多方土修复而成的,整体呈现为覆斗形的封土堆,墓的上部为方形平顶(又名方上),是典型的秦汉封土形制。其实,在内蒙古的昭君墓有很多,仅在内蒙古西部传为昭君墓的就有多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了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希望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保佑自己平安、自己的家乡富饶美好。因此,有这么多昭君墓就不言而喻了。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从墓体侧面拾阶而上,我们可到达昭君墓墓顶,我们会看到一个怀抱琵琶栩栩如生的昭君石刻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和呼和浩特城市远景。大家可以在此留影。〔碑廊〕昭君墓后面是百米碑廊,廊内陈列大量诗文书法碑刻,皆是名人手迹。据统计,仅诗一项,唐以前有20多首,唐代有60多首,宋元明清至今,题诗之多更是数不胜数。大家可以从昭君墓后面的台阶下去开怀一览,陶情感受一下这些诗文碑铭的魅力!诗文中提到的明妃即昭君,因西晋时避司马昭之讳,称昭君为明妃,后世也跟着叫了。〔藏墨苑〕藏墨苑是一处新建的墨宝收藏展览馆,位于昭君墓的东南约60米处。这里收藏有一些领导同志和社会名流、书画家歌颂昭君的书画精品和中央领导视察昭君墓的实况照片。看完这些,我想起十几年前一位旅游界词人作的一首《念奴娇·谒昭君墓》,将这里的景观和昭君出塞和亲的史实、功绩和昭君文化之精髓概括得比较客观精辟。词曰:“青冢拥黛,黑河畔,气势如山屹立。寰宇几经人世变,惟此巍然不易。草木葱茏,繁花似锦,骑塑传英气。诗碑铭颂——千秋万代功绩。 追思两千年前,汉匈得睦处,何其相契!五十余载,庆境宁,民无干戈之役。多赖昭君,深明大义,出塞和亲缔。民族团结,单于同创先例”。 我想,游览昭君墓,背会并领会董老《谒昭君墓》那首七绝,赏析藏墨苑中的精品,再对照品味这首《念奴娇》,定会使您对昭君、昭君墓、昭君文化乃至咏昭君及与昭君志同道合的呼韩邪单于的诗词佳作加深印象、增进理解、提高认识、升华精神境界和文学修养的。〔新增建筑〕昭君博物院在东西两侧新增了几处规模宏伟、景观壮丽的建筑物。它们是坐西面东的匈奴文化博物馆、单于大帐和坐东面西的和亲宫、昭君故里昭君宅等。其中,匈奴文化博物馆建设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馆。其陈列内容围绕匈奴的兴起、发展和变迁,匈奴的政权机构与官职,匈奴的社会经济与习俗,匈奴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及其融合,以及胡汉和亲等为线索展开。单于大帐采用匈奴民族的建筑形式及风格来体现匈奴的历史文化及其底蕴,主要用于展示匈奴歌舞和汉代歌舞以及昭君出塞和亲场面的歌舞,使参观者通过观看表演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文化与匈奴文化的交融。昭君宅则采用长江流域的建筑形制,将昭君故里——湖北兴山的昭君宅按1:1的比例进行复制,包括昭君使用过的楠木井、梳妆台以及有关生产生活工具物品等。同时这里还进行独具楚风底蕴的湖北编钟表演和茶艺表演。如今,昭君博物院已成为包括汉文化、匈奴文化、楚文化在内的综合性文化资源载体,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以崭新的风貌喜迎中外嘉宾。〔结束语〕昭君墓我们已经参观完了,可能朋友们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座昭君墓真的埋有昭君吗?这里是真正的昭君墓吗?现在考古学家还没有确定。其实,我觉得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时代的和平做出了贡献。正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写到的:“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大家想想,翦伯赞的这段精辟论述,难道不是关于昭君和昭君墓最最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吗?大家可以在景区内自由活动20分钟。现在是×点×分,请大家对好表,20分钟后我们在昭君博物院大门外乘车。请大家记准我们的蓝色旅游大巴车号:蒙A×××××,×点×分,我将准时在车门口恭候大家。谢谢大家的配合。

《范文承墓.doc》
范文承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