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范文

2022-08-1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忏悔录

理性骄傲的挫败

--奥古斯汀《忏悔录》读後感

(一)

当奥古斯汀十九岁的时候,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读了古罗马古典文学代表作家西塞罗的哲学论文《荷尔顿西乌斯》时,萌发了追求上帝真理之志。但是,到他最後决定受洗成为基督徒时,十三年的漫长岁月已经逝去。我掩卷问自己,是什麽原因造成奥古斯汀花费十三年来完成这个充满痛苦、曲折的信仰皈依过程?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敬虔的基督徒母亲整天为他流泪祷告?

从奥古斯汀自己叙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罗列出许多回答上述问题的原因∶对世俗幸福的留恋;情欲的无休止纠缠;渴望社会承认的野心;星象学家的引诱;摩尼教哲学的误导等等。

但是,从更深一层来看,阻碍奥古斯汀通向终极真理的最根本要害不是别的,正是他那以高学问和理性思辨能力为自恃的骄傲。换句话说,他的失败正在於他企图想以自己掌握的学识及理性分析来寻找到通向真理之路,并把他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二)

奥古斯汀对学问和理性是相当看重的,甚至可说到了崇拜的地步。这是由几个原因造成的。首先,奥古斯汀的父母从来就把学问的掌握放在这个孩子教育的首位,而根本忽视了对奥古斯汀进行道德与信仰方面的教育。这就使奥古斯汀自小就接受了「学问第一」的唯一价值观。

其次,奥古斯汀的天才聪明使他在求学生涯中一帆风顺,得心应手,其他学生都不是他的对手,从而使他滋长了在追求学问中「出人头地」的巨大野心。

再次,奥古斯汀以学问谋得雄辩术教师地位,又以学问获得社会尊敬。学问带来的既得利益,使他认识到学问的重要性和功利性。他说∶“当时所推崇的学问,不过是通向聚讼的市场,我希望在此中显露头角。”

(三)

本来,追求学问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奥古斯汀在上述人生历史中形成的学问观念却对他认识基督带来了障碍偏差。这些偏差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奥古斯汀一直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但是,学问带来的既得利益使他常常无法摆脱世俗幸福的引诱,并把其当作生活的目标,从而怠慢了对真理的追求。他自己承认∶大约十二年,我始终留连希冀於世俗的幸福,不致力於觅取另一种幸福,这种幸福,不要说求而得之,即使仅仅寄以向往之心,亦已胜於获得任何宝藏┅┅

第二,对学问的喜爱以及由学问带来的满足使奥古斯汀有意无意地把他喜欢的学问和学者抬到最高的高度,而使他失去了尽早接近耶稣和圣经的机会。他承认自己对圣经的一度蔑视,他以为“圣经这本书和西塞罗的典雅文笔相较,真是瞠乎其後。”後来,他才醒悟,圣经正是真理的最高昭示。

第三,奥古斯汀掌握了高深的学问和理性思维的方法後,自然比一般人更能分析社会自然现象和规律,从而使他误以为通过理性分析就可以拿到取得绝对真理的钥匙。「因信称义」的门被他关上了。他说∶“我灵魂的病,本来只能靠信仰来治疗的。”但他却拒绝了。

说到底,奥古斯汀对理性、学问的崇拜就是对自己的崇拜。他在批判自己曾经一度迷恋过的摩尼教时说∶“有人以意志的两面性为藉口,主张我们有两个灵魂,一善一恶,同时并存。他们不愿在主里面,而想在自己身内成为光明,以为灵魂的本体既是神的本体,这样更加深了他们的黑暗,他们由於这种滔天的傲慢,所以跟神照耀入世之人的真光距离更远了。”

正因为奥古斯汀一直执著以知识和理性来寻求终极真理,所以当他听到蓬底希那讲了《神贫者》的故事後,大受震惊,对好友阿利比乌斯发生了这样的喊叫∶“我们等待什麽呢?你没听到吗?那些不学无术的人起来攫取了天堂,我们呢?我们带著满腹学问,却毫无心肝,在血肉中打滚。”这个喊叫,既叫出了理性学问在寻求终极真理方面的苍白无力,也叫出了奥古斯汀对理性崇拜、学问崇拜的觉醒。

(四)

令我吃惊的是,一千五百年後的今天,许多像我这样的人还在重复奥古斯汀曾经犯过的谬误。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反对封建主义而打出「科学万岁」「民主万岁」的旗帜後,中国的年青知识分子就一直执著这样的价值观∶通过读书达成仕途,通过科学的理性分析寻找到人生的目标,最终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丰功伟业。

因此,当我刚被人介绍认识基督和圣经时,我根本就不屑一顾,认为是迷信和谎言。因为我迄到那时为止掌握的知识及理性认识程度,都不可能使我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耶稣的死而复活是事实,更不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彻底的罪人而把命运交到耶稣手上。这样,我就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不断跌倒,痛苦万状。

直到圣灵打开我僵死的心门,迎接耶稣进入作我的救主,我才明白,用自己仅有的那些逻辑、科技、理性的知识、方法去理解、判断神和神的话,是多麽的愚蠢和不自量力。我才理解圣徒保罗讲的话∶「我们讲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语言,乃是用圣灵指教的语言,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林前2∶13)。一千多年前的奥古斯汀也通过同样的途径领悟到这一点。他说∶“由於我们的能力薄弱,不能单靠理智来寻获真理,便需要圣经的权力。”

(五)

从奥古斯汀的故事和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们犯了同样一个错误,就是过份相信学问和自己的理性精神。以为通过它,我们不但能成就世俗的幸福,也能寻找到终极的真理。事实证明,这非但是徒劳无功的尝试,反而更加深了我们的罪孽。这不但是因为远离了神的学问和知识理性非但毫无用处,而且更严重的是我们竟然用神赐的智慧、理性来拒绝神的救赎。奥古斯汀曾经这样忏悔∶“当我一无师承地读通了难解的「各类学问」著作时,对於有关信仰的道理,却犯了丑恶不堪,亵渎神圣的错误,那麽我的聪明对我又有什麽用处?”

换句话说,上帝给我们智慧理性,乃是为了让我们通过人和万物来领会与赞美上帝的伟大、奇妙、恩爱。而我们的悲剧正在於把从神那里来的智慧学问高举起来,让它变成阻隔我们和

神之间的铁墙。

也就是说,当我们被学问、理性束缚住时,我们就不可能灵性地知道神的真理,同时也不能找到通向神之路。我们的理性骄傲,恰恰是我们无知的最好注脚。

事实证明,当我们在理性学问中无限膨胀自己的时候,也是我们彻底迷失的时候。

我们从理性骄傲的挫败中能够突围而出的唯一办法就是在神面前谦卑自己,「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推荐第2篇:忏悔录

长庆油田的员工们,你们好: 犯罪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一件极其悲哀的事情,任何人都会悔恨终生。回顾40余年的人生道路,我有过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并获得了许多骄人的荣誉,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一步一步走上局级领导岗位。今天,我失去自由,囚服加身,成为可耻的罪犯,这善恶、荣辱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令我反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会沦落为阶下囚? 往事不堪回首,却无法怀;现实无颜以对,却必须面对。 我出生在农村,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憨厚、耿直的性格和母亲善良、俭朴的品德曾深深地注入过我的脉管。在父母的呵护和期盼的目光中,我吃苦耐劳,发奋学习,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品学兼优 的好学生、班干部。 自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我先后获得各种荣誉证书三十多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造辉煌的业绩。如果说我在几十年的石油生涯中为国为民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是因为我还比较注意改造世界观,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还能比较严格地要求自己,时时事事处处能用党章和共产党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但是,人总是会变的。自从担任总经理并兼副总裁后,随着地位的升高、权力的增大,我逐渐放松了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日益滋生,对“灯红酒绿”般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对有钱人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不由自主地羡慕起来,吃、住、穿、戴的档次和品位也逐渐提高,艰苦朴 素的思想观念却日益淡薄褪化。在人际交往中,我对部属、朋友的小恩小惠慢慢放松了警惕,请客送礼,司 空见惯,什么党的培养、入党誓词统统抛之脑后,从一般的吃吃喝喝演变为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越过了“红色警戒线”后,我开始贪胆倍增、胃口大开,由最初的断然拒收到坦然收受,金钱的诱惑力一 次又一次冲破理智的防线。金钱一旦成为一个人的全部欲望,就会使人在极度膨胀的金钱欲望驱使下,滋生 出许许多多可怕而且难以改变的邪念,终于将自己奋斗了几十年来之不易的红色档案改写成了犯罪分子可耻 的黑色档案。 我从一名优秀大学博士一步步走向腐败的犯罪深渊,不仅毁了我个人的前程,更给党的事业和形象抹了黑, 愧对党的教育和组织的信任与培养,也愧对亲朋好友对我的关爱。不像某些人把四川老家的人都弄来当石油 工人,多年来我很少在老人身边尽过孝心,在他们晚年之际,我依然不能给他们以安宁和欣慰,相反还给他 们带来了耻辱;7万多名石油员工,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多少理解和支持,生活上给了多少关心和惦念,却因 为我的犯罪而不得不忍受别人的鄙视与冷漠,屈辱和泪水;我不能帮助他们,却同样给他们带来了痛苦和屈辱,想到这一切,我的心都要被撕碎了。 然而,一切都已太晚了。痛定思痛,经过几天来对自己无情的解剖与沉痛的思索,我总结出了犯罪的根 源所在,首要原因是放松了思想改造,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像 苍蝇一样飞入国门,在这场新的考验中,我没有保持住清醒的头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着职务的 升高、环境的变化、荣誉的增多、权力的扩大而产生强烈偏差,不由自主地丢掉了过去那种严格要求自己的 进取精神,放松了学习与自我改造,面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错误地认为,腐败现象是改 革开放的正常现象,并加以效仿,完全把党的宗旨抛到脑后,丧失原则,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 ,中饱私囊,严重触犯了法律,从而付出了牢狱生活的惨重代价,成了一个千夫所指的罪人。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几十年!如今,我已近知天命之年,不可能再从头再来,愿我真诚的忏悔能够给党员 领导干部提供一点教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改造主观世界,否则,消极腐朽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腐蚀自己的灵魂、信仰、理想、道德,就有可能因小恶的积累上升为大恶的裂变。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平凡的人,缺点也很平凡;高贵的人,错误也很惊人。”因为前者对社会影响很小,而后者对社会危害很大。中央最近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把“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意义可谓深远,反腐败针对的更多的就是位高权重的公职人员,这些人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 我的权力是比较大的。在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重要人事安排等方面拥有拍板权。这个相对集中的权力,如果把握得好,全部用在党的事业和为人民服务上来,是可以做成许多事情的;但是如果把握得不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就会做出许多错事、坏事来。我就是没有能够把握好。 干事业抓工作,需要权力,但有了权力之后,各种诱惑也随之而来:有开发商来贿赂,有女人来投怀送 抱,也有人送来礼金等。若是意志薄弱者,克制不住自己的私欲,就挡不住这些诱惑,掌权的人就会被拉下水,权力这个魔杖就将掌权的人变成了腐败分子。一念之差,有时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好坏之别。 我的权力很大,而受到的监督制约却相对很小。权力运用得当与否,全凭个人的党性修养。直到问题积累 到一定程度,或是有人向上级反映,引起上级重视,认真查处之后,问题才能被揭露出来,但为时已晚。 中国人讲究人情往来,特别是我们油田体制正处于改革、转轨、转型时期,各种不规范的干部能以我为 戒,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信仰,廉洁自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做一个“权 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 回顾自己参加工作25年、入党10余年的经历,我感到,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党培养、教育的结果…… 可惜的是,我自己没有很好地珍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犯下了不可原谅的严重错误,直至跌入了违法犯 罪的泥坑,给党的形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家庭和亲人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现在想起来,悔恨不迭,痛不欲生! 在油田改造和开发上,避免不了要和开发商打交道。他们在开发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往往找到 我。而我也是从工作、从建设西部大庆投资环境的角度,积极、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这样一来二往,与开 发商的交往密切起来,经常在一起吃饭、喝茶、休闲,开始还能把握住分寸,认为这是工作的需要,是为了 招商引资。但渐渐就不行了,在高消费生活的耳濡目染中,看到他们大把挣钱,大手大脚地花钱,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自己的思想防线开始崩溃了。心想自己的能力不比他们差,付出的也远比他们多,而自己一年 到头辛辛苦苦,年薪也就93万元,心里很不平衡。思想滑坡了,行为上也就放松了要求。当逢年过节,开 发商们表示点“小意思”,自己也就“笑纳”了。我也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 从此,我的世界观、人生观由原来的服务、奉献转向奉献与索取并重,在人生的价值取向上,将事业与 享受作为人生的两大追求目标。一方面追求事业的成功,既是为官一任的政绩,也是向上提升的资本;另一 方面,放纵自己的贪欲,追求东西、灰色的交往都存在,对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现实的考验。 就拿礼金往来情况来说,自己也知道收受别人的礼金不好,但有时也觉得实在难以拒绝。我当总经理期间 ,逢年过节,家中有什么事情,总有人通过各种方式,以各种理由送来礼金,我也曾退过不少礼金,但最终 还是收了不少。对于一些小额礼金,觉得退也嫌小气和麻烦……时间长了,思想也麻痹了,甚至习以为常, 见怪不怪了。而且在收受礼金时,只觉得大不了是违纪,绝对没有想到这就是受贿,就是违法。心中常常抱 有侥幸心理,认为出不了什么大事的,直到问题暴露,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平时的点滴积累,终于铸成大错,自己还恍如梦中。 人生没有后悔药。等到今天一切都明白之后,大错已经铸成。在上述3个方面的原因之中,最根本的还是 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自己所犯的错误,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说到底还是自身的贪欲所致。陈毅同志说得好,“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违纪违法者,最终将受到惩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希望我这 只“沉舟”、这棵“病树”,作为一个反面教材。 领导的告诫、单位的学习,被我当作耳边风,我错误地认为,当今社会,吃请送礼之风难以避免,况且 送钱送物的都是老熟人,而且别人确实从自己那里得到了好处,不拿白不拿。我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是犯罪行为。 我把单位学习、培训、教育当成一种形式,认为只是走过场,风头一过,又是原样。没想到我最终还是栽了 。我要提醒大家,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悬崖勒马为时不晚,一意孤行只能坠入 万丈深渊。 我从一个领导走到这个地步,教训是沉重的。这种巨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也有社会 环境的影响,制度约束的滞后等等。但自己的、自身的原因才是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 我没有经得起复杂环境的考验,对不起领导、更对不起自己的家人和长庆的员工。最后,我要感谢,感 谢那些认识我的或者不认识的人。虽然有些人在特殊情况下说了一些违心的话,我也能理解。 踱步囚室,铁窗外夜空西沉,茫茫不见光亮;四壁间孑身被困,悠悠可知生与死。忆昔抚今,面对将来 的残酷,我曾痛苦地思索,冷静地分析,设身处地地为家人着想,将心比心替自己考虑,思绪难平。 过去,我学业有成,事业有绩,幸福地辛苦于每一天、每一岁,虽百般忙碌却乐在其中,也给自己和家 庭带来惬意和温馨。我活得很充实、很满足。而现在,我犹如笼中鸟,望海阔天空,不仅有翅难飞,还要人家喂食。笼中鸟还有观赏价值,可我却一文不名。我现在活着,于国家于社会于家庭都没有了任何价值,充 其量不过是一具生理的躯体,行尸走肉。呼天穹大地,呼青山绿水,谁能告诉我,我活着有什么用?我该怎么活?一个人,从物质到精神,活着不能奉献于社会和家庭,还要索取于社会和家庭,这是毫无自知之明的 活,是把自己生命的存在寄托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活,是自私与可耻的活!…… 再一次向长庆油田广大员工说一声:对不起,请你们多原谅…… 一个忏悔人:冉新权

推荐第3篇:忏悔录

忏悔录

致恩师:

今当临书,实为不测,难表我心腹之痛。学生本有事,未收到所谓征兵活动之短信,而遭此检查。

时维五月,初夏之际,佳木秀而百草胜,群花争艳,莘莘学子本希望之心,国之栋梁,未尝敢破格。中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中年人如烈日,少年人如朝阳;中年人如蒙牛,少年人如乳虎;中年人如老酒,少年人如啤酒;中年人如大树,少年人如春花。此中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之大略也。

学生本于周五有课,恰王萍主任之课,汝可知主任乃有识之人,博学之士,通晓教育,智慧俱明,厚爱学子。听其课,如读诗文,津津有味。余之老师乃智慧之师,教诲于人,待人之道,为事之法。教诲我对师长,学长,彬彬有礼,凡事三思而后行,岂不乐哉?余铭记老师之言语,敏而好学,奋发图强,做成功之士。

余籍本甘肃也,千里迢迢求学于齐鲁。大千世界,人心向善,物丰民愿,弃燕雀之小志,扬鸿鹄之傲气,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乃学子之憧憬,甘拜诗书三千卷,不乞丽人一回眸,饱读文章,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丈夫拥书卷,何假南面百城”,生活似水,波澜起伏,博读文章,“腹有诗书气自华”,此乃学生之宏愿,望得老师之支持,余幸之。

少年人有老成之识见,中年人须有少年之襟怀。余固生于农村,自少家贫,父爱有加。教吾识句读,习古文,下诗书,学作文,练书

法,得老师之赞赏,屡试名列前茅。父甚严,尝鞭笞于我,因调皮捣蛋,儿时掏鸟巢于屋檐,损其衣裳。今兹别离,实实感伤,列车隆隆,一线亲缘,短信托鸿雁,千里难尽孝。余实为组合家庭,略记孩提,生母离世,于是乎,家之大任,压于父肩头,何情以堪!

呜呼!凭子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祖母年高,汲汲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万事付之奈何。生平亲母,长辞墟墓,呜呼哀哉!少年壮志不言愁,壮哉我也,少年独立则家立,少年强则父母强!红日初升,其光大道;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蛟龙腾渊,鳞爪飞扬;乳呼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艳丽群芳。“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苦读文章,天道酬勤,立志成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余本多癖好,也可谓爱好耳。古人曰: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譬如纨绔之子,极爱繁华,好美食,好鲜衣,好名酒,好烟头。而学生则大大相反,余本习诗书,好文章,好音乐,好书法,好英语,在上期德院青年报有学生之作,题名《沁园春.青岛颂》,老师是否阅之?余好音乐,固非专业尔,因酷爱音乐,无师指点迷津,乃独自揣其韵律。清晨便入琴房,练声也。菏泽单县名人朱之文,学生甚爱之,其声堪比乔军,天籁之音震华夏。余常唱其歌,如《北国之春》,《夕阳红》,《我要回家》等。试想有朝一日,学生登台演出,为一代歌手。记昨晚史博文之演唱会,只因天公不作美,初降小雨,但老天眷恋于他,使其演出圆满成功。

史博文乃我系之牛人,德院之明星也,粉丝成群,余常与其交流,深得其教诲,可谓学生之师兄也。

萧伯纳说:“人生的两大悲哀,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我将游走疆土,在我的文字中努力闪现谦卑的光亮。生活如此美好,活他一辈子吧!

此地,话不多也,祝老师身体健康,喜得贵子!

壬辰年五月二十一学生:XXX

推荐第4篇:忏悔录

关于卢梭

卢梭(1712~1778) 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生而丧母,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 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里,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个港湾,也是他过于丰富而略嫌病态的爱情生活中钟情的第一个女性;在这儿,卢梭度过了近10年的浪漫而稳定的生活。1749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获奖。这虽使他一举成名,却也逐渐显示出他同其他启蒙主义者在思想立场上的分歧和差异。其后,他渐渐地与百科派决裂了。在法国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过的几年是他文艺创作生涯中硕果累累的阶段,他的四大名篇《新爱洛绮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中的三篇问世于此时。因《爱弥儿》同时激怒了当局和百科派,卢梭避难逃至瑞士等地,最后回到法国仍不得安宁。他晚年时在巴黎离群索居,《忏悔录》一书于此时完稿。1778年,卢梭死在一个侯爵的庄园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忏悔录》背景

在历史上多得难以数计的自传作品中,真正有文学价值的显然并不多,而成为文学名著的则更少。至于以其思想、艺术和风格上的重要意义而奠定了撰写者的文学地位——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席位,而是长久地受人景仰的崇高地位的,也许只有《忏悔录》了。

写自传总是在晚年,一般都是在功成名就、忧患已成过去的时候,然而对于卢梭来说,他这写自传的晚年是怎样的一个晚年啊!

一七六二年,他五十岁,刊印他的著作的书商,阿姆斯特丹的马尔克-米谢尔·雷伊,建议他写一部自传。毫无疑问,象他这样一个平民出身、走过了漫长的坎坷的道路、通过自学和个人奋斗居然成为知识界的巨子、名声传遍整个法国的人物,的确最宜于写自传作品了,何况在他的生活经历中还充满了五光十色和戏剧性。

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在莫蒂埃和皮埃尔岛时,他仅仅写了第一章,逃到英国的武通后,他完成了第一章到第五章前半部分,第五章到第六章则是他回到法国后,一七六七年住在特利堡时完成的,这就是《忏悔录》的第一部。经过两年的中断,他于一七六九年又开始写自传的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即《忏悔录》的第二部,其中大部分是他逃避在外省的期间写出来的,只有末尾一章完成于他回到了巴黎之后,最后“竣工”的日期是一七七年十一月。此后,他在孤独和不幸中活了将近八年,继续写了自传的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

《忏悔录》就是卢梭悲惨的晚年的产物,如果要举出他那些不幸岁月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内容,那就是这一部掺合着辛酸的书了。这样一部在残酷迫害下写成的自传,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怎么会不充满一种逼人的悲愤? 读后感

(一)

先提前说一下,这还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免得看我后面写的东西被误导了。卢梭是个很感性的人,虽然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他的才华,也不影响我觉得这个人的可爱、感性、热情、真诚还有可怜。我也并不想说如果他不怎样就不会怎样了,因为如果他没有这些,他也就成不了这个为我们写《忏悔录》的卢梭了。

早在去年学《欧洲文化入门》时就对卢梭有了很深的印象,书上的名人很多,但我对卢梭及他的《社会契约论》印象最为深刻(可能部门原因是里面有两个人写《社会契约论》同时他的名字发音和英国的罗素很像,为了把这些彻底区分开来,我多下了点功夫吧!嘿嘿)。最近看了卢梭的《忏悔录》,也算是浅浅地知道了这个大文豪简单而又平凡的一生吧!虽然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地简单与平凡,但是作者本人却有意将所有的事都清描淡写!打个比方吧,法国国王的岳父荷兰国王写了篇文章,他觉得其中有不妥之处,就直接写了封信给荷兰国王为其指明了,虽然他反复强调写信的时候是如何惶恐,其措辞是如何委婉,生怕得罪国王云云,但是回头想想单就他有这胆量写信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何况当时他还年轻并不是十分有名。

我还在其书上摘了一点内容下来,当然他的书能摘的东西是很多的,只是我懒嘛,也就仅摘了些特别能让我引起共鸣的东西。

其开篇他就写道“万能的上帝啊!我揭去了我内心的一切伪饰,和你亲眼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无数的同类众生召唤到我跟前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缺陷而羞惭。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灵中的秘密,看谁有勇气说:„我比这个人好!‟”我是很赞成他的这种超强的自信心啦,也看到了他书中所描述的自信心的来源,但是却不能完全认同。因为这始终是他自己的主观看法,我没有听到反方意见,而他又是那么地敏感,拥有所有名作家所共有的特点:天赋过人、敏感、细腻而又容易受伤;另一原因就是这只是他那个时候的法国人,就我所知,咱们国家的古人要是写出忏悔录来,比他更好更高尚的人还是蛮多的,特别是一群爱国之士如戚继光、文天祥、岳飞、杜甫等,我就不多举了,文学水平有限,怕说多错多。当时的法国社交界还真是一个蛮奇怪的圈子,那时的名流贵妇们是流行包养情人的,而她们的丈夫们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知情的,甚至以老婆包养的情人的身份而自豪,这不光是这本书里出现的,同期的其它法国作品里也都有,我不得不说这感觉很奇怪,也很变态。可能我看的书不多,但同期的英美作品里比较少看到这样的,即使有写也相对比较隐晦,所以这也总是让我更认同英国的文化一些。 读后感

(二)

既是忏悔录,当然也就是讲他的一生了,包括他的亲情、友情、爱情。

亲情着墨是最少的,母亲因为他难产死了,父亲在外地上班,他是在姑姑和舅舅家长大的,后来父亲又再婚,与其父的沟通很少。而他的后代吧,戴莱丝倒是给他生了五个小孩,可由于他自己不肯结婚,同时又认为由戴莱丝和她母亲勒亚瑟夫人不善教养还不如育婴机构养大的好,所以全被他送到收养机构去了,就这一点上无论他认为自己的解释是多么地合情合理,我也无法理解的。在我看来唯的解释就是——他之所以成为大文豪,其想法和做事总有点有悖常态的。西方世界的家庭观总是比我们的薄弱很多,在他们的圣经故事和古代神话里也是大量的杀兄弑父、娶嫂甚至娶母的,他们大量歌颂爱情,歌颂自我,很少看到歌颂家庭和睦团结的,更别提父慈子孝了。

至于爱情我看得有点迷糊,像他自己说的他只爱过乌德尔夫人,可我认为会不会是因为只有乌德夫尔人没有给他对等的回报,所以他自己那样以为呐。他是如此地富于想像力,以至于他自己都说他想像力十分丰富,即使他是独自一人,他也会成天地忙于幻想而不会感到孤独。除了乌德尔夫人外还有戴莱丝、华伦夫人、威尼斯美艳绝伦的那个妓女等等其他所有与他接触过的对他很好的贵妇他都用到了„爱‟这个字,这又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了,在我们这儿是不会随便用这个字的,可他的书里对谁都能用,又对谁的程度都差不多,所以我也就很难辨别他到底对谁更有意思了。

至于友情我想多说一下(其实前面我说过这次大学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就是友谊,我干嘛没早看这本书呐,说不定就能写一篇相对好点的议论文了)。贯穿他整本书的都是友谊,从孩童时期与表兄的友谊到后来的华伦夫人、达朗宁、格里姆、狄德罗、霍尔巴赫、伏尔泰、卢森堡公爵、元帅勋爵等等太多了,他总是不停地交新朋友又不停地与他们闹翻。文人嘛,总是不停地打嘴巴仗。他说过他对身体上的疼痛是很容易忘记的,只要有心灵上的满足与愉悦,可是我发现他对朋友间发生的争端的记忆却是惊人的清晰,书中也充满了对他们的指责,这又让我觉得很新鲜了,朋友不是合则来不合则去么。他总是说这些人开始对他是如何如何地好,后面有新宠就不要他了,这我只能说他太敏感太易受伤了,谁的感情能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线,热情既不持续升温也不降呐,因为别人要是对他太热情,他又会有点反感,觉得太麻烦老要往来或不好意思不回访,这样又耽误他的写作时间,可要是稍微少了一点吧,他又会说别人谁和谁又好上就不理他了。我就很纳闷他是作家管这些干嘛(好像还真有所谓的文化圈子,鲁迅和陈西滢胡适他们就争个不休),偏他还真是那种少不了朋友的人,不然我怕他会孤独死去的。好吧,我也要说里面可能真有些嫉妒他才华,故意挑事端的,但应该也不至于个个这样。在这里说一下伏尔泰吧。他说“从表面上看,伏尔泰总是装出一副信仰上帝的样子,其实他信仰的是魔鬼,因按照它的说法,他那所谓的上帝不过是一个专门以害人为乐事的恶魔而已。这种说法的荒廖之处显而易见,但是从一个享尽荣华富贵的人嘴里说出来,则更加令人作呕,因为他自己过着美满的生活,却竭力将未曾亲历过的灾难写得如何阴森可怕,让自己的同类陷入绝望之中。”当时伏尔泰是朝中说话相当有影响力的人,算是显贵吧,确实是享尽荣华之人。可我觉得问题应该在于伏尔泰写的阴森可怕的东西是不是当时社会确实存在的,而无关他个人的家境问题吧,谁规定穷人就不能描写锦衣玉食,富人不能想像饥饿寒餐呐。很多大作家自己生活很好,可是对下层人民生活描写也细致入微呀,没有这些人在文化上的影响及政府的改革哪有现在的西方文明呐。

这书的前半本倒是很好看,后面就全是人际关系了,谁谁谁联合起来对付他,他又如何写信与这个那个断交,又交了哪些哪些新朋友,后者又是怎样怎样最后利用了他,在我看来什么事也没有,他们却好像成天都在忙得要死,就跟现在的很多人上班一样,其实没什么事做,心思全用来搞人际关系了,这种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总是最累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此又总是乐此不疲。 读后感

(三)

看完了。

发现他后面因为《爱弥儿》与《社会契约论》的发表以后,过的四处漂零的生活,让我十分感慨!不过即使这样也比我们国家的文人待遇好多了,毕竟他没有生存危险,还总有一些欣赏其才华的人帮他,咱们国家的古人但凡写了一点冒尖的东西,动则满门抄斩,实在让人唏嘘啊!

可惜他没有再将第三部分写出来,蛮想知道他在英国过得怎样,如何渡过危险时期,应该后面好了吧,他有提到当时第二部分完了之后,他正在给那些贵妇人读他的《忏悔录》。

就他的整本书看来,卢梭绝对是个感性、多情、真诚而又有才的人,他能自己写歌剧《乡村占卜者》还能编写音乐辞典,就可看出其在音乐上的造诣也相当惊人了!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当时大致看了一下译者的序,觉得不错,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蛮有意思。买回家仔细一读,便发现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书。在我准备开始好好读书的时候,本着世界名著的标准,非经典不读,所以从红与黑到远大前程,再到现在的忏悔录,没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学璀璨的宝石,而且我也对这几本书的内容题材都特别喜欢。

“我现在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卢梭晚年受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学界的朋友都还是背弃他。最后他终于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写出来,让世人和读者来判断,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哲学家的智慧和作家流畅的文笔,所以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无论是他的卑鄙龌龊,还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笔笔真实地写入了《忏悔录》。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没有人做过,即使过了两百多年的今天,也没有人敢做。而他把自己的丑恶一面写下来,并没有对他的形象有太多负面的影响,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伟人地位完全被《忏悔录》一书坚实地奠定下来。

我刚看完了《忏悔录》的青年部分,也就是和卢梭一起重温了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很多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他有两面性,有时候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有时候会没有理由得变坏,幸运地是,他最后还是能够重新回到正确的方向,而没有一直堕落。我觉得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在这一点一样,我自己的本性也是非常善良,但是在高中时代也堕落过,做过很多坏事。最后也能自己改正过来。实际上还是因为环境,环境确实能够对人的行为形成极大的影响。卢梭也喜欢女孩子,而且对自己喜欢的女人显得感情特别丰富,容易动情。但是又非常拘谨,有一次很深刻的恋爱,即使最深的接触就是吻了那位小姐的手。但这次恋爱给他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人以吻手开始的恋爱。不能否认,这一点我也和他一样。我和他一样从内心里就完全没有其它的想法,而已经能在交往中享受到极大的精神快乐了。卢梭有一段对女人的见解,一些自以为很聪明的女人喜欢用询问的方式来了解男人的内心,而实际上这会使男人产生本能的反抗,只会用谎话来欺骗她们。相反会对她们产生反感。我完全赞成他的这个观点。他确实有极强的对人性的观察力。还有一点性格我也和卢梭及其相似,就是不喜欢别人来教自己。用卢梭的话来说,就是担心在别人教我的时候担心听不懂,而不懂又要装着听的懂。最后还是没懂,所以我们都喜欢自己看书学习。还有一点就是反应很慢,这一点很可爱,但是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我们对人都有很强和很敏锐的观察力,在某次谈话结束后很久后,谈话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每个人的神情都能准确的回忆起来。可惜在过程中我们都有很慢的反应。这让我们看起来比实际上要笨,真正的才能被隐藏起来了。他对金钱的看法也和我一样,我也从来没有对金钱苦恼过。我完全统一他的观点:金钱有两种,我们口袋里的金钱是让我们保持独立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正在争取的金钱是让我们成为奴隶的一种工具。所以有时候他对自己的钱很控制,但是从来不羡慕不是自己的金钱。对待金钱上,我也和他完全一样,在能够保证生活下,我甚至要更大手大脚,也许来自于对自己的自信,从来不担心没有钱的生活。总而言之,从卢梭的青年时代,我看到了很多和我相似和相同的优缺点。很多很多这里都说不完。

他在青年时期也碰到过很多善良的劳动人民,他们给他提供过无私的帮助。劳动阶层的人在他笔下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这也勾起了无数我小时候的回忆,有一次离家出走,走了很远,后来迷路了。一个捡垃圾的老头帮助我,他帮助联系家里人,我最后得以安全回家。另一次在火车上,因为我没有座位,有善良的老爷爷老奶奶给我零食吃,而且她们的孙女还主动给我在泡面时让座。这些微小的善举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卢梭问,为什么在我青年时代能够接触到那么多善良的人,而在我成年后接触到的确很少了呢?他知道,因为那是不同的阶层。贵族阶层的人性要少了淳朴和热情,更多的是争夺利益时的卑鄙和无耻。

卢梭没有对自己的性格多做评价,他将这个权利留给了读者。我觉得他的青年形象非常真实,很多缺点大家也有,但是有很多性格特点和一般孩子不一样。这样也是他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的一个原因。

推荐第5篇:忏悔录

《忏悔录》

父亲的头发全白了,母亲头发花白。观察二老目前的思想行为,要一起白头偕老,恐怕有些难度。看到自己优点的人多,发现自己缺点的人少,直接能够说出父母错误的人是少之又少。少的同义词是不多,表示有,我自称算是其中一个。我是通过生活的接触,认真的回忆,细致的观察。今天早晨,我与儿子(大四学生)跑步的过程中,我把父母的过错归纳和梳理,又与我儿子相互交流和确认,认定我的父母存在十种过错,怕有误判,不敢有一句虚言。1是对待父母不孝顺;2是夫妻感情不和谐;3是对待弟妹不友爱;4是邻里关系不和睦;5是教育子女无方法;6是对待生命不尊重;7是对待他人不善良;8是对待苍天不敬畏;9是性情乖张喜怒无常;10是信仰缺失相互诋毁。今天我先列举第1对待父母不孝顺和第2夫妻感情不和谐这两种错。

先说我看到的一件事情,孩童时代,我五六岁吧。我外婆到我家里居住,不是长时期的居住。我母亲是我外婆的大女儿,外婆到我家里来算是串门。一天中午,由于我外婆眼睛瞎了,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在方便的时候,没有找对厕所。我父亲中午回家后看到方便物,不是立即清扫而是大吵大闹,不是一阵子,而是一中午。我的母亲没有制止我父亲的言行。一个星期后,外婆离开了我们的家,几间低矮的茅草屋。外婆几年后病逝了。十年后,我的父亲患了眼病,不久,双目失明。二十年后,父亲来到我的家里。方便时没有找准厕所,妻子就吵嚷开来,我发现后立即清扫并及时制止我的妻子,当时我岳父也在我家,他没有言语。事后,类似的事情再无发生。两年后,我父亲到我弟弟家居住了一晚,回家后,说是睡不着觉,不愿再去弟弟家了。我细问原因,才知道我弟弟也因类似事情吵嚷了我父亲。我对弟弟的行为感到担心。一个月前,我弟弟下河洗澡,充能,给别人摸掉落在嘉陵江里的眼镜,结果被不明物划伤了左眼下方。我对弟说,消除伤痕需要时间,对应的时间到了伤疤就会自然脱落,然而,弟弟着急,去除伤疤过早,于是,左眼的下方就留下了伤痕,像是一串流不尽的眼泪,好在没有伤到眼珠子,但无论如何,我那弟弟三十岁后面容日渐消瘦,形体显得鞠楼。常言说得好,人的形象三十岁前遗传的是父母的形体,三十岁后的形体依靠的却是自己的德修。说了我的父亲,再来看一看我的母亲。

1995年,父亲60大寿,外公到我家过父亲生日。外公本来有高血压疾病,中午饮了些酒,我们护理不仔细,外公在我们家门口摔了一跤,伤及头部,当时,外公就昏迷了过去,虽经全力抢救,落下了后遗症,言行举止像一位小孩。按理说外公摔倒,错不在我母亲。问题是我母亲在送我外公回家的过程中出了问题---没有将我外公送到其家里,而是送到半路,母亲就折返回家了。听说,外公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疯疯癫癫两年,因脑溢血病逝了。

2011年旧历7月,我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摔倒,留下后遗症。后来,我母亲虽笃行佛教,病根已经种下,何时再发芽,时间当不在很晚。只是,我们做子女的没有注意到父母的身体,以为时间还很长。

我父亲几乎每一天都会吵闹我母亲,然而,我的母亲有时的反抗异乎寻常;斗争的结果,很少不是我父亲以惨败告终;然而,新的挑衅又开始了。我亲眼看到的一次---我母亲被我父亲反复争执激怒了,手提一块火砖追打我的父亲,父亲被迫撤退,撤退的路线就是反复围绕茅草屋的周围,那一次,我不知道战争是如何平息的,我父亲是通过什么方式回到他那间低矮的茅草房?我感知和我看到的,父母的一生是吵闹的一生,是争斗的一生;当然,吵闹之中有妥协,争斗之中有恩爱。总而言之,从我出生到现在,我的父母一直在对抗中生活。我相信,这种对抗一直会伴随着他们生命的结束。很自然,这种结束是相继的,是紧随的。打个比方:如果母亲走了,父亲就会紧随其后---就像父母发生打斗一样,紧紧围绕在那几间茅草屋周围,距离不会甚远。最近,我的父母对抗尤为激烈,这种对抗来源于生命的信仰,不是生活中的琐事。

这就是要命的事情。

我母亲信佛,天天要听佛经。我的父亲喜欢关心国家大事,喜欢听王凤仪什么的人生传奇。父亲眼睛瞎了,生活起居离不开我的母亲,就连播放器没有电都需要我母亲为其补充,父亲又大母亲七岁,尽管,父亲相信科学,锻炼有方,但从目前形式来看,还是处于弱势。父母的播放器都是我买的。母亲的播放器声音响亮清澈,三世因果经循环播放,小木鱼敲得嘟嘟响。父亲烦了。父亲对我说,他每一次听到母亲播放佛经,就心烦意乱,吵闹我母亲,对抗中又总是处于弱势,只好外出躲避。父亲心里烦恼,外出时,容易失去方向,最近,总是摔跤,已经三四次了。

父亲对我说,明年,他就要走了。

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以我对五行的研究,父亲能够说出这句话,也具备一些非同小可的认知。根据我自己生活阅历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母亲走了,父亲很快就会跟随而去,因为,父亲对母亲的感情要比母亲对父亲的感情要深厚得多。2011年,母亲脑溢血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母亲的身上,也是源于父母这个家,母亲必须要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母亲借用了外力(佛教、经行、经书、播放器、子女等),建立起自己的生存系统。父母没有合二为一。相反,我的父亲反以个人的力量去阻挡,其危险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夫妻的和谐需要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去构建。当父母的生命力出现倾斜的时候,子女需要有这个觉知,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孝。如果,真的做到了,子女的子女都会表现在顺行上。这是自然界里总结出来的规律,不需要争议和怀疑。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找准父母的问题并去矫正他们,争取出现自己期待的结果---让父母同心同德,同一种信仰,合二为一。让父母因生命的交融而圆满,带着爱和喜悦离开这个人世。

上回说了我父母不孝,夫妻感情不和两种错,今儿过说一说我父母的兄妹不恭,邻里不友这两种错。

奥古斯丁以及卢梭分别著作的“忏悔录”都是“我”的角度发现自身的问题且作者为其本身做虔诚地忏悔,使“我”也即作者本人承认错误而万古流芳。我以自己的经历发现父母的错误且回向于父母,虔诚地为父母忏悔,不为名利,使被发现者也即我的父母有灾于我,悔过即止,有生之年良知良能升起,越来越多的快乐和喜悦占据着他们的生活,即便是到最后也能觉察到死亡的来临,自己把握时间和地点,宁静而安详,死的那一刻,我需要也能够证明我的父母是在天堂。至于父母死后能去到哪里?那是宗教人士讨论的话题。

父母的兄弟姐妹都是五姊妹。父亲在弟兄中是老大,上有一个姐姐和下有一个妹妹。母亲在她的五姊妹中是大姐大,我的两个舅舅都去世了。在

五、六十年代,我们家的生活十分困难。社会运动一场接一场,家庭战争一个接一个。除了父母夫妻之间的争执,兄弟厨娘之间也纷争不断,邻里矛盾尤为突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哪怕是一句语言不和都会引来一场战争。那时候过的是集体生活,一起劳动,一起工作。工分出勤有早晚,粮食分配有多少。人多粥少时就会引发矛盾,为了生存亲情和友情自然排在次要的位置。在我的记忆里,冲突的内外和层次都是有规律和章法去遵循的。我父母都是性情暴躁之人,父亲心浅口直,看不惯渣渣事情,容易滋生事端,但是,当风雨来临的时候,父亲又会策略性退让和回避。这个时候即便父母本身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消停,我的母亲也会立即尽释前嫌,手提火砖,气势汹汹挺身而出,母亲的声势往往能够镇住我二叔或者三叔那一家子人,就连我们那个早已作古的陈姓大队书记也忌惮母亲三分。战争一结束,母亲会“切切”地冷笑着,面对父亲不屑一顾。但是,父亲从来没有因此丢失过户主的身份,新的战争又在他那直愣愣的眼中闪烁着。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应该在四十年以前吧(准确说,这件事情不是我亲身经历的而是听父辈们说的)。我家父辈三兄弟与我们队另一支脉的文姓三兄弟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冲突。起因是小孩之间的矛盾,听说是我大哥惹的祸。战争是残酷的,一战下来,输赢既定,所谓和平,是战争后妥协与谈判的结果。这一次战争像其他猿类人一样,双方都学会了使用工具(扁担、竹棍之类)。我的父辈三兄弟以惨败宣告结束,三兄弟中仅有我父亲一人得以脱逃,我的二叔和三叔都被现场活捉了,尤其是我三叔受伤最重。事后,在我父辈们没有矛盾时,我的父亲就会谆谆地教导我那三叔---要把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活学活用---打不赢啊就要撤退,你咋这么傻呢!当然,这场战争是在我母亲完全没有参加的前提下发生的,因此,我的父亲被我母亲耻笑至今。即便是这样,我的父亲也没有完全向我母亲低下他那聪明的头颅(现在我母亲念经时都会受到我父亲的干扰,这也正是我写这篇忏悔录的原因)。

父辈们夫妻之间,兄弟之间,邻里之间小规模的战争更是像和尚敲的木鱼一样,哆、哆、哆。上规模的战争也不止一次、两次。二十来年前,我也亲身参加了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发生在土地下放到户之后,因承包鱼池打鱼的过程中引发,文家承包的鱼池,周家来哄抢,当属周家不对。那时,我已在大队任团支部书记。这场文姓与周姓对决,完全没有父辈们的参加。战争一开始,胜负明显。父辈们发展下来,到我们这辈已有十兄弟了。兄弟们排山倒海般压了上去,周家鼠辈乱窜,一看就知道是没有战争基因的队伍。战斗的结果是文家这边除了我被周家击中一拳外,其他的大获全胜,彻底扭转了四十年前的颓势。我现在记得清楚,我挨打的那一拳,是战争结束后周家冷不丁儿一拳打在我胸部上,软绵绵的,我就感觉奇怪,一点也不疼痛,真实的。那一拳我心甘情愿的受了。对方输多了,没有底气,突然对我下手也显得力不从心,我被殴打一拳后内心没有生出一丝一毫的怨恨。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说父母有过错,是把自己父母的过错指出来,告诉自己的父母,使自己的父母能够明白,接受并承认自己的错误。父母因为文化以及思想环境等原因很可能发现不到自己的过错,做子女的应该勇敢担当起这份责任。认错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无论事物多么糟糕,只要承认,这件事就结束了,纠结和负面情绪也随之而去,好的生活环境就会出现,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呀。每一个人都有错误,父母有,他人有,自己有。作者本人的错误比我父母多,比很多人都要多,但是,我现在能够止住损,定住志,这就是精进。不明了自身错误,说为父母忏悔而振振有词也是得不了人间正道的。性如清水,思似泥沙,唯止能清,唯静能明。我相信,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家庭会越来越好,你仅仅认为我是在卖弄文章或者是一个男人正在装逼,这就不是我的原因了。前不久,我辖区发生了一件灭门惨案,我通过对幸存者的心理咨询,明白其中许多道理,可是,多少人知道啊。天要其人亡,必欲其人狂。这符合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要想出人道,你得尽人道。要想人上人,你得人下人。要想走进那扇门,那得符合天意。什么是天?众人就是天吧。

忏悔父母的过错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我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的。再不说说,父母就要把自己的过错带到那边去了,如果,享不了福反而受起罪来,说不定做子女的就会承担连带责任。说错了,更是罪责诛己。人生如烟似梦,转眼岁月匆匆。原打算在中秋之前把对父母忏悔的文章全部写出来,一面用纸打印出来,一面用mp3录音下来,拿回去给父母阅读和播放,现在看来,不抓紧怕是完不成了。今天我罗列父母亲第5教育子女无方法和第6对待生命不尊重这两种错。

父母亲一共孕育了我们九个子女,存活了四个,我是老三。小时候的我爱看西游记,什么飞仙、聊斋、了凡四训也喜欢。我对神仙充满向往,对鬼怪充满敬畏,对因果充满迷信。“西游记”小人书我筹集了73本。买一本“西游记”的小人书需要两三毛钱,那时候两三毛钱也不算少了。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自己拥有了一两百本小人书。哪来的这么多钱呢?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到“踏水桥”背小柑橘卖,到“鬼打湾”摘桐子卖------有一年,我单是摘桐子就买了七元九毛钱。你说是什么情况?不是一笔小钱了,除了给自己交学费外,其余的全部用于购买小人书。主要是“西游记”。学校其他班级要开展图书阅读活动,很多时候,都会在我这儿借阅图书。我很崇拜孙悟空,你看哪一个妖魔鬼怪只要一见到孙大圣不是低眉顺眼的,人家那眼睛是看得出问题来的。我们人类的眼睛天生以来应该拥有洞察万事万物的能力,只是绝大多数个体的人被世俗的名、利、酒、色遮蔽了而已。小时候,在我母亲坐月子的时候,我对母亲说:

“妈妈,我能够飞上天?”

“那,很好的事情。你飞给我看呢!” “妈妈,我在起飞之前必须吃鸡翅膀?”于是,我的母亲就会把一小块鸡翅膀撕下来,放进我的嘴里。

“现在你吃了鸡翅膀,飞给我看吧”

“妈妈,我们家草房屋周围都是竹林,我要在我姥姥家去的那一条马路上才能够起飞。” ------ 按理说,我是能够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和上天入地的本领,可是中途发生了一次极大的变故------是因为我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出了问题?亦或我本身也有原因。下面,我就把这件事情如实地记录下来吧。

由于我一天到晚小人书不离手,“西游记”看得多了,就显出一些神通来,我屁股的后面总是跟着一群小屁孩。其实,这些小屁孩不外乎是要瞧一瞧我的连环画。有一次,我把我们班级的所有学生全部带出了学校,老师开不起课了。就是这样的一些原因,老师决定开除我。我的父亲反复地,苦口婆心地向我的本家一位姓文的班主任老师求情。类似问题出现在第三次的时候,那一天傍晚,我的父母做出了一个和重大的决定------把我所有的小人书全部烧毁。

两麻布口袋小人书,整整煮熟了一大铁锅猪草食物。那一夜,我哭得昏天黑地。第二天,我把我父母雕塑在土墙壁上的梨山老母和观世音菩萨全部捣毁了。因此,我受到父母的惩罚是被反绑双手,吊在我们家茅草屋山花上面的木柱上一整夜,那一夜,密密麻麻的蚊子有秩序地冲着我的身体而来,这才是真正的小鲜肉。

我休学了。

我离家出走了三次,最远的那次我流浪到了重庆。那时候,重庆的菜园坝让我记忆深刻。

在父亲操办下,休学一期后,我就转学到了四川临近我家的一所小学里。父母是爱我们的。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是简单了一些,他们使我神通意识的开发受到了阻碍。

在我兄弟姐妹四人中,我姐姐小学未毕业就外出逃生去了。我大哥受到父母家庭暴力最为严重,他在对抗父母家暴时缺乏运动和方法,就像我那三叔一样。我打不赢就会逃跑,很像我当年的父亲。即使是整夜不回家,也比我大哥在家死扛到底要好得多。我家幺兄弟在这方面受到父母的待遇要好得多,老百姓嘛,哪个不爱幺儿哟。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粗暴,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都差不多。但是,我父母对待生命的不尊重,这无论如何是要记录下来,并虔诚地祷告和忏悔,为我父母也为我自己。

母亲在怀上我的时候,我上面的一个哥哥已经出生了,可惜,是个缺嘴。这个哥哥叫啥名字我不知道。反正,母亲对我说,我的这个哥哥是被饿死的。因为是缺嘴,父母就不喜欢我这个哥哥。那时候,家里贫穷,可是,孩子上身反到是来得快。母亲怀上了我几月后,就做出了不尊重我哥哥生命的决定,抛下我的哥哥回姥姥家去了。等我母亲回来的时候,我的那个哥哥还有气,与我母亲照面后就离开这个人世。尽管有时代性的诸多原因,但父母的决定是错误的,不符合社会正面向上的良性行为。据我知道,在我出生后,我下面的一个弟弟也夭折了,什么原因,我没有再问及我的父母。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怨气。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如果怨气纠结在一起而得不到化解,就会对应到我们个人的行为上。宗教人士常对我们讲,含有冤屈而死的人得不到很好的超度,就出不了地狱,尤其是怨气很重的婴儿。我的母亲现在还常做梦,说有婴儿来吃她的奶水,不知道这是否与我那死去的哥哥弟弟们相关联。此时此刻,我恳请我那逝去的哥哥和弟弟们原谅我的父母吧,有问题,我们好好商量。

钱塘凶杀案的制造者,用铁丝缠住自己的双手,把36公斤重的大石头绑在自己的双腿之间,一并沉入嘉陵江中,可是,两天后,因为下游电站泄洪,尸体便露出了水面,喜出望外的是公安部门,一周时间不到,平安合川宣布大案告破。人算不如天算,只要你所做的事情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就算你把自己埋在地底下,也会遭遇野狗夜猫的对决。自然文化博大精深,宇宙力量神秘莫测。我们知道的是一小部分,科学验证微乎其微。还是那句话,要想走出那扇门,也得符合天意。什么是天?众人就是天

上了年纪的人讲的是生活的方向,年轻人称之为理想。如果说我们已经老了,父母还陪伴在我们的身边,这才称得上是有意义的福气。数落父母的过错,目的是与父母一起发现问题并改正缺点,将生活中的戾气归引于平静,让父母添福添寿,使我们能够享受更加久远的福气。今天我就说一说父母为人处事不善良和对待苍天不敬畏。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有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父母不善并不是说父母就是恶人,这里所说的不善是指他们生活中的某一面或者某一件事情。哪一个人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方没有流露出恶的思想和行为呢?但凡是有(昨天晚上我酒后就对一个美女起了逮猫心肠,好在自己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离开---把淫恶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虽然痛苦,因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善人,这就是必须的了。)我们就应该勇敢地说出来,知道它是恶,不能够把她扼杀,也要远远地离开,久而久之恶就不愿意跟随这类善人(也可以称之为君子),或者最终不在这类人的周围出现。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既然发心向善,这是定住的方向,那就要耐得住寂寞。一个真正的君子出现时能够镇住方圆几十里邪气(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倒骑着青牛而来。)带来一个祥瑞的环境。

今年旧历四月,我父亲满八十周岁。那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们当儿女的为父亲举办了一个简单的生日宴会,气氛喜悦而快乐,吉祥的事情一件接一件(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先是来了一只流浪的狗狗,接着又出现了一位乞食的老人。父母居住在偏远的农村,单家独户,孤寂而幽静。无论是动物或者乞丐,因为有缘,才会向着我家而来,即便是巧合也还是因缘具足l了才会出现。这些都是添福添寿的象征,可是,我的父亲对待狗狗和乞食者并不礼遇。母亲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慈悲,她给予乞食者一些食物,临走时,还将一双旧拖鞋送给了那位赤脚的弱者。父亲说把“鞋子”送给别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行为,为此,父亲和母亲发生了争吵。乞食者或许听到了,但她指着自己的耳朵说: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到,然后,穿着我母亲的施舍拖鞋离开了我们家。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事情。父亲本来应该活到120岁,此件事情的发生减寿3年,只能活117岁了。

父亲还有一些减寿的行为,那就是对待苍天的不敬畏。父母都是有神论者,但信仰不坚定。有病有灾时,便会祈求鬼神的保佑。如果灾病能够祛除,父亲也能够按照发愿的大小兑现自己的承诺。一旦未能如愿,立即就会破口大骂,像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待苍天一点也不敬畏。父亲属于既得利益思想主义者,就像当今投机取巧的政治家,让你搞不懂。父亲发愿有大有小,祈愿结果有得有失。有时,父亲为了儿女、子孙的身体健康,升学晋级虔诚祈祷,有时,也会为了一只走失好久的小鸡发愿---如来佛主、黎山老母、观音菩萨、灶王菩萨(信仰不专一,下回细论)---“如果,你们能够让我家的那只鸡回来的话,初一十五我都愿意给你磕头(许下的诺言从来不会超过这只鸡本身的价值),如果是某某某偷走了我的鸡,三天内让他抱病而亡。”事实上父亲许愿的那些小鸡、小鸭很少有能够回来的,也没有他们怀疑的对象抱病而亡。有时候,父亲许愿也下重注。比如,为了自己孩子们的生命,父亲会向菩萨们下大注---“让我某某某好了吧,你们需要,我愿意把我的命交给你们。”

小时候,我亲自看到我父亲跪在地上向菩萨许下这些大愿,但是,我的五个兄弟姐妹还是先后离开了人世。从这些情况来看,父亲对神灵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这或许正是父亲阻止母亲念经拜佛的原因之一。问题是,如果,我母亲失去了信仰,心灵没有了寄托,对于一个脑溢血患者来说,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母亲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父亲又能走多远呢?母亲2011年患病至今,拜佛门,念经书,抄经书,行经事等等,肯定忘却了很多烦恼,减少了许多戾气,身体还可以,病情没有恶化,这些,不光是药物的作用,信仰显得尤为重要啊。

为此,我给父亲买了一个播放王凤仪“笃行录”的播音器,父亲睡觉前总是要听一阵子。父亲对我说:听了,好睡瞌睡一些。这就对了。“笃行录”表现出来的思想与佛教是合一的。父亲正在潜移默化接受佛教的思想。父亲现在的心结是,信仰任何一种宗教,都必须要有老师的引领,否则,进不了那扇门,还会走火入魔,给家门带来不幸。父亲和我辩论的时候,举了那两个例子,那就是唐本志和庹继秀两位在一年之内都去世了(父母的邻居),父亲说,都是迷信惹的祸。我要告诉父亲的是,两位虽然迷信,但都是活

八、九十岁的高龄呀。

这个国庆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必须要告诉父亲:“你已经是一名佛教徒了,王凤仪就是你的老师,这是毫无怀疑的事情。”

因为迷信,我们就会产生畏惧的思想,因为害怕而使自己少干坏事,因为担心报应而洁身自好。我站位不到,我只愿我父母健康长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已经很少有人相信因果报应了,这是最大的危机。河南嵩山少林寺释永信的问题迟迟没有结论,这是多么不应该的社会现象啊!“国师”就真的这么重要?社会的戾气压抑得让人踹不过气来!你感觉到国庆的喜悦没有?难道不是这样?不是吗?

年过中秋月过半,转眼即逝不惑年,荡气回肠君不在,一杯撂倒英雄汉。中秋一到,早点起床,五点沐浴更衣,六点键盘非常。早点搞完,白干老酒整几壶,会一会扶墙党、新衣裳。君不见酒是穿肠毒药,烂不掉一副菩萨心肠。想当年,白鹤湖煮酒论英雄,护墙,抱电杆,那是样样在行。今日午时三刻,仇人相见,看谁,人仰马翻,抱得稳电杆,犹如美女在怀,这又何妨! 父母的过错不止十种或许更多。喜怒无常,信仰不统一怕是父母人生的大错特错。父母有错不要紧,子女们该如何做这才最重要。昨天,我在写日记的时候,突然想起,今天就是中秋节,不能够光说不做,只会念经的和尚就是一个沙弥。于是,我丢下电脑,在大润发购买了一些过节物品,计划好时间给我父母带回去,可是,滴滴司机爽约,结果,妻子下班回家了,我就老老实实向妻子汇报,并将购物卡交给老婆保管(还保留了一张),终究得到妻子的原谅和不意外的一夜温存。

人带不走名利和金钱,但金钱和名利却能把人带走。过人生就是过日子。父母的日子过的很精细,精打细算,很节俭地生活着,那时候,因为穷。说父母不善良也其实是节俭的另一面。说父母喜怒无常,是因为农村人,碰到的渣渣事情本来就多。家里穷,张嘴要吃饭的人多,哪一个不心烦呢。说父母信仰不统一,是因为在父母文化认知的领域内上升不到那个层次,再说,我们的这个社会,本来就没有统一的信仰。没有信仰,我们就要建立信仰,想法多了,我们就要统一起来。夫妻一条心,其力可断金。夫妻背靠背,劳燕各分飞。

什么是信仰,我们知道的也许不一样。我给大家建一个故事。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反复如此。最后,蜘蛛成功了,他有了收获,那就是得到。

信仰是人的精神依托之乡,没有信仰的人就没有主见,没有主见的人,自己就不能认识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命运,主宰自己的命运,还很可笑地去相信一些大师和占卜者的话。随波逐流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现在,我的母亲正在建立自己的信仰系统,父亲却要去阻挡。目前的状况款是,母亲一念经,父亲就反对,结果,两人就争吵起来,我的父亲就会烦躁不安,不是生病就是摔倒。我父亲是用一个人的力量去对抗整个佛教,这种伤害会有多大?这可是对大厦根基的触碰,很可能伤及父母的生命,这是无论如何都要解除的障碍。我在写这个篇文章之前,曾与我儿子讨论。

“我要为你的爷爷点亮一盏灯。” “爷爷眼睛已经瞎了,你点亮的灯他也看不见。”

“如果有了灯,到了傍晚,我就能够看清楚你的爷爷;你也可以看清你的父亲,不是吗?” 父母经常失眠,一定是做了让他人失眠的事情。我们静下心来一想,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无论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接受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给别人,是在给你自己。想通了这一点,我再也不会失眠了,这是多好的智慧啊,好多人看到了却得不到,真可惜呀!!

毫无动摇的信念是,我生要为自己的父母点亮心灯,父母死后为其sg。sg的长短要看父母去世时间早晚,如果那时我已经退休,我发愿为自己的父母sg三年,如果,没到退休的年龄父母就已经去世了,那就sg三月(周末和节假日来计算足够的时间),如果我死在父母的前面,只是天不遂我愿而已。这就是承诺,向死而生。有人想做没有说,结果不做也没有关系,有人说了不这么做就会有很大的损害。我能兑现这样的承诺必须是在克服内心的恐惧和藐视常人的目光时。所谓的得道就是彻底的失去,在完全漆黑的夜晚看见光明。稀奇和古怪都是个人内心的一种认知,搞不明白不表示不存在不可能不得道。有这样一个故事,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好多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还必须追上它,因为,我就是这辆车的司机。你怀疑是正常的,你看到这样的信息感到焦虑和不安,毕竟,附着在我们身上的负面情绪最怕遇见这些正面的力量。你信和不信我都是现在的样子,当我不再怀疑的时候,你就信了。这就是宇宙间循环相通的道理。现在,还没有人去做的事情,自然没有人相信。因为我现在的内心深处也有恐惧。当你完全接受的时候就是你相信的时候,彼时,那个为父母sg的人就出现了,通透安乐,神通而真实,他不是别人(整篇完)。节日快乐!

2015年9月28日早上

推荐第6篇:忏悔录

《忏悔录》 读书笔记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一篇充满诗意的,解剖自己的长篇祷文,以上帝为谈话对象,向上帝倾诉自己。作者在书中所著重的乃是分析自己生活的每一过程,从幼年到少年,又从少年到成年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在这方面作者很像一个灵魂解剖家,把灵魂放在上帝的祭坛上,做最精密而彻底的解剖,把他自己的灵魂完完整整的,坦坦荡荡地解剖出来。作者相信上帝乃是洞悉人心、明察秋毫的神,在上帝面前说话,没有可隐瞒的。因此,《忏悔录》表现了他个人最真实的情感和人格,一点隐讳、一点做作都没有。在我们看过的很多传记中,其实很少看到这种专门以贬责自己,暴露自己罪行和弱点为内容的传记,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也许是基督教文学作品中仅见的一部。

裴理伯·亚夫在他的基督教史中论圣·奥古斯丁时说:“他是神哲学的第一流权威,仿佛一座震古烁今的金字塔。把他同历代的大哲学家比起来,可以以一敌众。神学界的王座舍奥氏莫属:圣师、士林学家、新教徒都望尘弗及。”这样一位大师在这本书中紧扣“认识自己”和“认识上帝”的主题。在写认识自己时,他对自己剖析清晰、入木三分。他是诗意十足的思想家,比如主张人带有上帝形象,可以在心灵功能当中体会记忆、理解、爱三而一的神圣上帝痕迹,这种描述非常接近诗的境界;比如因丧母之痛而表现出来的至情至性,如果不是有诗人的真性情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比如主张从记忆中寻找神圣,这对于带有浓厚怀旧心理的基督教是最好的解释。而在“认识上帝”部分,他更是全心全意地用心灵去赞美上帝的灿烂功绩,他用一位基督徒的真心满心欢喜地去赞美上帝的伟大。那语言的优美与热烈更可以与无数诗人媲美。看了这本书,我能感受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形象。他用很优美很诗意的话,又像孩童喃喃自语,向上帝倾诉自己。“主啊,我的帮助者,我的教主,我现在要向你的盛名告知并忏悔,你是如何将我从紧紧束缚我的肉欲的禁锢和世俗事物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文中首先就是回溯了奥古斯丁从出生到皈依基督教的历史。他的父亲是异教徒,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而奥古斯丁本人首先也是异教徒的。奥古斯丁首先是信仰的摩尼教,摩尼教探求的是恶的本源。奥古斯丁也先后在迦太基,阿尔及利亚等地教书。使得奥古斯丁归顺基督的原因是:他从摩尼教中感受不到真理与美德。并且他也时时忏悔自己颓靡奢侈的生活。他从小时偸梨到成年后与女子同居并生下私生子。后来朋友的死也给他很大的触动。最后,奥古斯丁归顺基督。文章的后部分便是奥古斯丁对主的赞美。并且解析了圣经旧约里《创世纪》的内容,赞美了主在七天创造世界的伟绩。全文以歌颂天主为结束。

其实我本身是一名无神论者,所以为了读懂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我大概的去翻阅了圣经。我认为圣经是一部很了不起的经典。据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的学义都是有益的。神给人最大的恩典除他的儿子耶稣之外,就是《圣经》。里面包括神与人的关系,以及神的全部救恩,旨意和真理。这是一本覆盖了天文地理宇宙人生等各个方面。在读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把它单纯的认为只是一本宗教经典,它是一本可以让我读一辈子的书,让人终身受益。

回到主题,在《忏悔录》中,奥尔斯丁深刻的解剖自己,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通读全书,根据奥尔斯丁的一些观点,我来粗略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1.1关于婴儿的原罪说

由于深受圣经影响,奥古斯丁肯定“原罪说”,认为亚当和夏娃违背主的旨意,滥用自由,因而被主剥夺自由,以致人类才永远没有自由。他还认为婴儿也是有罪的,“我是在罪业中生成的,我在胚胎中就有了罪”(《诗篇》)。“可见婴儿的纯洁不过是肢体的稚弱、而不是本心的无辜。我见过也体验到孩子的妒忌:还不会说话,就面若死灰,眼光狠狠盯着一同吃奶的孩子。” 奥古斯丁把这些孩子小时天真无邪的举动认为这是“婴儿不是缺乏伤害他人的意愿,而是没有能力”。婴儿会哭着要远离可能伤害他们的东西;对年长的人发脾气;因不顺从他的意愿而尽其全力打击和伤害比他们懂得更多的人,从这里我感受到西方文化跟我们对于人性本质的巨大偏差。西方同意性恶论,承认人是有欲望的,所以要通过一套严格的法律体系,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压制人性的恶的一面,人性善的一面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法律是第一性的,道德应该从属于法律。严格的法律体系保证了人性恶的一面能被充分压制。西方认为人生来就是罪恶的,终其一生都要不断的自我反省,向上帝忏悔,博得上帝的怜悯与原谅。而我们相信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性的善良的一面可以通过教育的引导而体现出来,而只要教育和舆论引导做得好,人性恶的一面就可以得到克制。婴儿是那么善良美好。孩童的童言无忌,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最真实的表达,他们如实的反映自己内心的活动也是“罪”吗。我有个小侄女现在只有两岁,每次看到她我都特别愿意相信性善论,她是那么可爱真实,对于不喜欢的她会很抗拒。我反而认为这是人性的真。那是一种上帝创造的美好。我个人对作者这样描述婴儿的罪恶持保留态度。 2.1关于偷窃的罪恶

在《忏悔录》里,第一桩罪是“偷梨事件”。公元369年,奥古斯丁从马都拉斯回到家乡,父亲为他筹备学费,预备送去迦太基进一步深造。可能因为筹备学费有些困难,奥古斯丁在家乡闲呆了一年。当时,他十五六岁,正值青春年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和其他年轻人聚在一起闹事。“偷犁事件”便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桩罪过。他是这么说的:“在我家葡萄园的附近有一株梨树,树上结的果实,形色香味都不可人。我们这一批年轻坏蛋习惯在街上游戏,直至深夜。一次深夜,我们把树上的果子都摇下来,带走了。我们带走了大批的脏物,不是为了大嚼,而是拿去喂猪。虽则我们也尝了几只,但我们所以如此做,是因为这勾当是不许可的。”

在第二卷中,奥古斯丁用了七章的篇幅来分析偷梨的原因。在奥古斯丁的内心,只有天主是第一级的美好。他认为,犯罪的原因大都可以归咎于追求或害怕丧失所谓的次级美好。比如,一个杀人犯,他的杀人,或是为了获得美好的钱财,或是为了抢夺美丽的妻子,或是为了避免被别人杀害、抢夺,或是为了抚平内心的愤恨。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犯罪都是有目的的,有理由的。在《忏悔录》中,即使是丧尽天良、穷凶极恶的卡提里那,他之所以杀人也是有理由的——害怕手臂和精神会松弛。但是回顾自己的“偷梨事件”,奥古斯丁便怅然了。他找不到偷梨的理由、目的。这不是为了满足口馋,因为“树上结的果实,形色香味都不可爱。”不是为了换取钱财,因为偷来的梨,全部拿去喂猪了。他发现自己摘那些果子,纯粹是为了偷窃而偷窃,为了追求犯罪所带来的快感。他爱的是犯罪本身,而犯罪本身是虚无的。在奥古斯丁的神学里,罪恶是善的缺点,如果他的犯罪行为实在找不到任何善,即完全的缺乏善,那么,它就是彻底的恶或虚无了。

奥尔斯丁认为生来都是有罪的,人不能不犯罪;神是善的,而且是至善,它是一切善的根源;实质上,善是绝对的,唯有善存在,恶是虚无;恶本身并不存在,恶是相对于善而言的,在善之外,无所谓恶,恶无非是\"善的缺乏\"或\"实体和本质的缺乏\";人生来是个有缺陷的存在者,就其缺陷而言,是恶的;但就其存在者而言,是善的,罪恶的起源在于人类思想的邪恶,缺乏善,归根到底是背离神的善,缺乏神的善。背离了本性的人是不能不犯罪的,想恢复本性而行善,只有依靠至善的神。为此他断言;追求至善的神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所以偷梨这件事,在他看来这就是虚无的恶,所以只有信主,靠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所以,偷梨是为了虚无的欲望。为了虚无的欲望去做虚无的模仿,最后落入更加虚无的境地。就像我们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虚无的欲望,没有意义,比如抄袭比如偷窃,都是彻底的恶。 3.1关于善与恶

奥古斯丁根据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观念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结合起来建立其伦理学说。他把道德的善恶归结为人对上帝的关系。奥古斯丁认为,尘世和天国是绝对对立的,人由于亚当的原罪而远离了上帝,因而具有自私和趋向邪恶的倾向,人只有信仰、热爱和顺从上帝,才能从原罪中拯救自己。推动人类行动的力量不是理性,而是爱。他所说的爱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的爱,即自爱,这种爱使人自私、骄傲、堕落,远离上帝而铸成罪恶;另一种是对上帝的爱,即仁爱,它使人慈善、谦卑、顺从,并不断接近上帝,达到至善。因此,对上帝的爱是道德的最高原则,热爱上帝是最高的美德,其他一切德性如果不是充满对上帝的爱,就没有任何价值。他指出,人由于原罪而丧失了自由,但由于上帝的仁慈,人又有了上帝赋予的意志自由,所以人就有了选择善恶的意愿和能力,而且只要人意愿去做,他就有能力做到择善祛恶。在他看来,能力和意愿也是一致的,意愿即是意志,即是行动。奥古斯丁特别强调个人的内心斗争和良心的作用。他认为,只有\"我和我自己斗争\"的内心风暴,才能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上帝面前,通过忏悔和反省,接受良心的谴责,惩罚自己的罪恶;只有\"我与我的决斗\",才能克制使人堕落的肉体欲望,挣脱束缚意志的情欲铁链,净化灵魂的自我,做到安贫、温良、哀痛、饥渴慕义、慈惠待人、纯洁、和平。

奥古斯丁在对恶的探究上:“一切可以朽坏的东西,都是善的;唯有至善,不能朽坏,也唯有善的东西,才能朽坏,因为如果是至善,则是不能朽坏,因为如果是至善,则是不能朽坏,但如果没有丝毫善的成分,便也没有可以朽坏指出。因为朽坏是一种损害。„任何事物丧失了所有的善,便不再存在。事物如果存在,自有其善的成分。因此,凡存在的事物,都是善的;至于恶,我所追究其来源的恶,并不是实体。”存在的一切都很美好,而总的看来,则更为美好。被造物中有被认为不好者,常常是不协调之处,但本身并无不好。“在上的一切优于在下的一切,但我进一步地了悟,则又看出整个万有尤胜于在上的一切。” “一切以存在而论,都是真实。„每种东西不仅各得其所,亦复各得其时;唯有你是永恒的存在。”

奥古斯丁认识了恶或形成了对恶的明确看法,“毒蛇昆虫本身也是好的,适合于受造物的下层。„我探究恶究竟是什么,我发现恶并非实体,而是败坏的意志叛离了最高的本体,即是叛离了你天主,而自趋于下流,是委弃自己的肺腑而表面膨胀。” 爱上了天主,虽受肉体重累,仍有所上升,这里提供了一条认知次序的描述:由肉体而感觉;感觉的整合即感性;判断力;理性本身、“理性提挈我的思想清除积习的牵缠,找寻到理性所以能毫不迟疑肯定不变优于可变,是受那一种光明的照耀”;最后瞥见“存在本体”,但无力凝眸,退回原来境界。

对于善与恶,奥古斯丁把道德的善恶归结为人对上帝的关系。信主爱主就是善。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这种说法。奥古斯丁认为人身上有着向善、向恶的两股力量作为对立的意志在心灵内部长期争斗。从婴儿时期开始,人就充满了罪性,终其一生都无法彻底摆脱;然而同样真实存在的,是一种不断求善的意志,要求人朝向上帝,按照上帝的诫命生活,同自己的罪性斗争。

我很认同人身上是有一种不断向善的意志。比如看到有些倒地的老人,我们虽然会怀疑他是不是所谓的碰瓷,但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把老人扶起来。这就是人心中的善。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并不信主,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善良或者没有信仰。所以在我看来,奥古斯丁对于善与恶的认识还是不够全面化。

读一本书不只是看看故事情节而已,了解不同人的价值观,更可以看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虽然我找不到哪种信仰属于自己,但是我认为拥有一种善良的价值观,善良、真诚的对待整个世界,这样也是可以说没有辜负上帝创造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奥古斯丁曾说,只有让心灵愉悦的,才能进入心灵。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不停歇地思索,对己内省,对上探求,进入自己的心灵,获得真正的幸福。

推荐第7篇:忏悔录

《 忏悔录》读后感

我在春节期间读了卢梭的《忏悔录》,越读到后面,我越是激动。这是个伟大而真实的灵魂!

这是卢梭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它不但彻底剖解自己,毫不掩饰自己的过错,还揭露他人的虚伪及上流社会的狡诈。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里,温柔美丽的母亲在她几岁时就去世了。父亲培养了他对文学的兴趣,日内瓦优美的环境熏染了小卢梭。在16岁时,因父亲遭遇不公,卢梭被迫离开日内瓦,开始漂流。他做了许多临时工以维持生计。直到遇到华伦夫人,她与他过了10年幸福生活。之后他到了巴黎,做过音乐教师,写记员等。在他成名后,由于他的性格,他得罪了许多上层人物,这令他备受折磨!

我对卢梭的人生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是一个真诚,热情,羞怯,崇尚正义与平等的人。他喜爱自然,欣赏下层人的朴实,极其讨厌上流社会的做作,尔虞我诈。他极其真切的对待每一个人,不愿轻易伤害一个人。当他受够了巴黎上层社会的压抑气氛,住到退隐庐时,众多巴黎知名人士攻击他假扮“清高”。卢梭极其反对压迫,不公正,他满腔热情的反击了他们。

卢梭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他受狄德罗之邀编写了百科全书中的音乐部分。他观察敏锐,感受力强大,同情民众,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民主共和。卢梭将他的热情化为《爱弥儿》,《社会契约论》,《新爱洛伊丝》等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书。

卢梭在书中毫不掩饰自己的丑陋。他说自己曾偷过老板东西,将自己5个孩子送到孤儿院,因害怕受罚而诬蔑一个品德良好的女孩。他极其坦诚的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写了出来, 并毫不掩饰的剖析自己。这样的做法,令许多人都自愧不如,包括我!同时卢梭也对许多人的丑陋面目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卢梭将这本书写成了活的,极具思想价值的人性批判书,影响了文学及艺术的发展。

我极其欣赏卢梭对民主,正义的追求!他像夸父逐日,坚持民主共和的政治。他是勇敢的斗士,启蒙先锋!他的思想引发了革命及社会变革。他不惧怕迫害,忍受病痛,享受孤独,与狄德罗,达朗贝尔,伏尔泰等进行尖锐的笔战。即使受法国,日内瓦,普鲁士等国的政治压力,他也不放弃自己的主张。

卢梭易受伤害,但又很乐观,坚信人类有光明的未来。《忏悔录》是划时代的作品,卢梭将自己赤裸裸的展现给世人,教一个人应如何生活,如何追求生命的价值!

有幸读到卢梭的《忏悔录》,我知道自己将永远以他为参照,去修正自己的人生。对自己永远诚实,才会品尝到爱的滋味!

引用卢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来结束本文。他是人类进步星空不可忽略的一颗耀眼星辰, 照着人类的思想进步之路!

推荐第8篇: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

今天读了代剑锋、陈建设、王野等一些腐败领导干部的《忏悔录》,感想万千却觉得难以表达。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戴剑锋提到的一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手莫伸,伸手必被抓。”陈毅元帅的《手莫伸》这个警钟还犹然在耳,一些寄托着党和人民希望的领导干部却让人们深深地失望。这些掌握着宝贵权利的党内领导干部因为利欲熏心,因为贪恋美色,因为信仰动摇,更因为心存侥幸,做出了伤害国家伤及社会伤害人民以及自己的亲人的贪污受贿之事,不仅完全毁掉了自已的形象、人格和尊严,而且严重损害了党的声誉,对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被书中一个个惊心的案例所触动,同时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性。这也要求我们要对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有新的认识。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我启迪多多,思想也得到升华,观念得到更新,觉悟得到提高,言行更加慎密。开展警示教育,无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还是对党组织、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该书的学习及对案例的认真剖析及书中提到的活生生的案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做到知所守、知所辩、知所拒,慎独、慎友、慎微;注意纯洁社

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必须把为群众服务作为一种价值观来强化,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来遵循,作为一种基本功能来提高,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来培养。我们要以这些典型案例举一反三,时刻提醒自己,工作是否做好了,为人是否正直了;做到警钟常鸣,自觉各项规章制度;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手。

推荐第9篇:忏悔录读后感

坚定信念 廉洁为民 -------读忏悔录有感

通过学习阅读《官员忏悔录》,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下面从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群众观念等方面结合学习内容谈谈学习心得体会:

一、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才能从根本上抵制腐败 从书中不难看出,这些曾经身居高位的人之所以\"东窗事发\"成了阶下囚,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没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来支撑自己。日常的工作中,他们没有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忽视对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和学习。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肆无忌惮地受贿、贪污。最后拉铛入狱。从这些人的经历可以看出,理想信念动摇的危险性。所以必须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在接受先进的思想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这样才能抵制腐败的侵蚀。

二、坚持过硬的工作作风是防腐拒变的内在要求 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就很难经得起现实考验。工作作风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光有好思想而不去身体力行不行,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实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生价值。作风不过硬,就容易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名利

- 1一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可怕、工作作风败坏的可悲、廉洁自律意识淡化的可怜、群众观念不强的可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寻找差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振奋精神,做好当前工作,为公司转型升级发展贡献力量。

- 3 -

推荐第10篇:《忏悔录》读后感

读后感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似乎一直在警示着我们一些东西,却又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一部部《忏悔录》堪称一部部贪官成长史,他详细介绍了官们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堕落的,一个个贪官腐官后悔的陈述着自己那大同小异的堕落史,让我们明白了官场上那一个个黑暗的镜头,也明白了曾经的天子骄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腐败和堕落的。

一、思想堕落

“收点烟酒、拿点小红包不算大错,只是礼尚往来,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打点牌、收点底子钱不算大事,只是业余爱好,是当今社会的惯例”、“糊涂的想法驱使我动了歪心思,一步一步地滑向受贿犯罪的泥潭”、“这一宗旨意识是正确世界观的体现,是人的行为指南的灵魂,丢失了这个灵魂,在行为上就找不到北”。一些官员拥有权力后,就忘记了时刻保持思想的先进性,认为学习那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导致官员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堕落,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官员最终走向深渊。因此,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金钱、权利的诱惑

《忏悔录》中许多官员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大肆收取钱财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金钱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他们走到今天,是从逢年过节收受红包、购物卡开始的。用防洪的术语来解释,那就是大堤如果出浸水不及时排除,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管涌,如果发现管涌不及时排除,就会造成溃口,一旦发现溃口势必影响到大堤的安全。人的贪欲、对金钱的追求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许多官员政治生涯接近尾声时,竟然守不住清廉,守不住原则,守不住底线,而导致晚节不保,因此,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常敲响廉洁自律的警钟,要时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照照镜子,洗洗澡;要反复告诫自己,违纪违法的事做不得,不正当的钱收不得,高压线碰不得,要坚守原则,坚守底线,坚守清廉,不要越雷半步。

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别人对自己的情谊,看上的是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是赤裸裸的利益,绝非真感情。如果我不是手上掌有权力,他们会送钱给我吗?他们看中的不是你这个人,他们看中的是你的位置,是你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这些鲜活的例子给我们警醒。中国自古就有深厚的权利本位观,有权就有势,有权就无所而不能,一些官员在追逐权利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因此,官员对金钱、权利等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再重蹈覆辙,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看了这些典型案例,让我切身体会到这些领导干部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灵轨迹。究其原因,除了家庭、环境和他们的误判、误交误事等客观原因外,最重要的是他们主观上的“五放”:放松了党性锻炼、放缓了学习改造、放弃了廉政底线、放开了个人私欲、放任了小贪大祸;倒在了小恩、小惠、小事、小节、小理“五小”中;栽在了老板、老表、老乡、老友、老婆五样人手中;输在了义气、习气、底气、直气、脾气“五气”上。我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

第11篇: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

按照区纪检委的统一要求,区供销联社近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由省纪委对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书进行编辑整理的《忏悔录》,在我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警示教育中的反面典型,用他们痛悔莫及的警醒,用他们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地敲响了警钟。通过这些典型案件说明,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从中也使我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反思自己,认识到自身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政治生活学习方面、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尽快克服和纠正,做到“三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做好本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因此我将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指导言行;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自己要按照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出任何违法违纪问题。

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判断、检验是非功过。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是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宣传片中那些因违法违纪而被绳之以党纪国法的党员干部,用他们自身的忏悔再次昭告世人: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作为一名供销联社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反腐倡廉的任务艰巨性,认识到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处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紧迫性,更好地推动本系统反腐倡廉工作迈上新台阶。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特别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将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以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廉洁自律的实绩赢得上级领导和全区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为德,常漠公仆本色,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12篇:忏悔录观后感

忏悔录观后感

忏悔录>观后感

(一)

1月11日上午,海委纪检组在海委多功能厅组织委机关各部门、水保局、委直属处级事业单位的全体党员和处级以上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忏悔录》。该教育片由天津市纪委组织录制,介绍了刘文杰、孙玉麟、宗静、尔宝瑛等四名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的典型案例和沉痛忏悔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在市场经济中,有些党员干部淡漠了法制观念,个人私欲膨胀,在权力、金钱面前丧失原则,走上了犯罪道路,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命运,给党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案件中,有的利用职权收贿受贿;有的因抹不开的人情犯罪;有的被灯红酒绿所诱惑,沉迷于觥筹交错中,进行权色和权钱的交易;有的因个人私欲而侵占国家的财产,不同岗位的典型案例,个个发人深省,使所有观者受到了深刻教育。看着他们一个个痛哭流涕,一个个追悔莫及,感觉就像是给我们每一个人做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敲响了长鸣的警钟。

当初他们也曾经是手握重权,一呼百应,身价百倍的成功人士,也曾经是受人羡慕、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天之骄子,也曾经人生的道路上洒满了阳光和鲜花,却因为个人私欲的膨胀和放松自身的党性修养触犯国法,导致陷身牢狱,失去了自由和光明的前途。他们不仅毁掉了自已的形象、人生和尊严,其害更伤及国家伤及社会伤及人民以及伤及自己的亲人,即使他们把泪哭干,把血呕尽来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也换不回来他们对国家、社会、人民及亲人造成的损失,也挽救不了他们将要受到国法严惩的结果。

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换醒别人。一身囚服将他们与以往充满阳光的生活彻底分开,在冰冷的牢狱中他们无时无刻忍受着心灵的煎熬,为自己的失足而悔恨不已,这真是贪廉一念间,悲喜两重天。做为一名党员,如何提高自己拒腐防变能力呢?现结合平时的工作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第一,自觉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正确处理好工作内8小时与工作外8小时的关系,不要自毁人生;在价值观方面,要正确体现人的社会价值,牢记\'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的道理。从这些党的干部犯罪轨迹来看,他们受党教育多年,在做平民和一般干部时,应该说是有理想的、有信念的,但是随着位高权重,他们就懒惰了、不思进取了,淡化了、忘记了当初的宣誓和信念,忘记了党的宗旨,把人民给的权利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背叛了对党的忠诚,走上可耻的犯罪道路。

第二,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第三,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

第四,自觉加强学习。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靠两条,第一靠学习,第二靠实践。学习非常重要,学习搞好了,知识丰富了,境界高了,眼界开阔了,看问题也看得透了,能够正确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假丑恶、真善美,也能搞清楚一个人怎么活着才算有价值、有意义。我们正处在一个多维、多元的社会与时代。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归根结底,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是要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因此,我们要永远做到:讲奉献,不谈索取;永远记住: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高墙内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忏悔者,他们感亦真挚,恨亦浓烈,悔亦深刻。那么在高墙之外的人们,特别是执掌权力的高官们,在观看了墙内的人声泪俱下的忏悔时,内心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不应该只是对他们咬牙切齿的痛恨吧?不应该只是为他们唉声叹气的惋惜吧?应不应该对照自已的思想,对自己的行为做一次深刻的检查呢?会不会将自己的错误做一次彻底的检讨得改正呢?会不会将自己已经弄成的错误绳之以法呢?会不会真正醒悟自己错误的行为终是害人害已的呢?

我虽身不为官,但通过这次的学习教育,也懂得了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自律思想,坚决不做违法的事,本本份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也真心希望那些为官者能够十分珍惜党和人民给予他们的权力,将这个权力真正掌握好,运用好,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擅用私权为已谋利,最后落得个作茧自缚,咎由自取。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一个无腐败、具有高尚思想情操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国家的前途才会有希望,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忏悔录观后感

(二)

4月14日下午,我观看了这期的忏悔录。我很震惊,他们都是位高而权重的省部级官员,却都只是为了自己一点点的微不足道私欲把自己送进了无期徒刑的监狱。

正如纪录片每个章节开头所述,他们有的滥用权力,贪赃枉法;有的贪图美色,误入深渊;有的是信仰动摇,防线失守;更有的是心存侥幸,难逃法网。而这些心理都是把他们带入死路的\'黑白无常\'.

记忆最深刻的是黑龙江省的省委书记,他哭着说:\'我毕业时,家里为了给我凑路费,卖了家里一口锅、卖完了家里的家畜,而现在我却没为他们做过什么,我对不起他们啊!我收了那么多的贿赂,没吃到,也没喝到,更没用到。我图的什么!?\'安徽省委书记王怀忠在监狱里一直问着儿子、儿媳关于家里的情况,拿着孙子的照片亲了又亲,老泪纵横……

他们是犯了罪!犯了大罪!!虽然在事件败露后都承认自己的罪行、过错,都进行了忏悔,但却抹不掉这已成的事实。因为一时的贪欲忘记了党的教育,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对党对人民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任谁都不能够原谅!

我们作为当代高校的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接班人,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更要分清公与私,利与弊。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学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还要懂得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评判自己所做所为的正确性!这样才能做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新时代的接班人,才能建设好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忏悔录观后感

(三)

今天观看了马德、韩桂芝等一些腐败偏领导干部的《忏悔录》,感想万千却觉得难以表达,似乎自已也正像马德所诉说的那样\'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喘不过气来\',只觉得有一团渗杂着憎恶、气愤、怜悯、惋惜、迷茫、无奈、感叹的多种味道的烟尘,弥漫在心中,怅闷和压抑交织在一起,真正的令人喘不过气来。

一名又一名曾经是发号施令,一呼百应,叱吒风云、身价百倍的高官显贵们,被国法无情地送上了断头台或失去了终身身由,不仅完全毁掉了自已的形象、人格和尊严,其害更伤及国家伤及社会伤及人民以及伤及自己的亲人,即使他们把泪哭干,把血呕尽来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也换不回来他们对国家、社会、人民、及亲人造成的损失,也挽救不了他们将要受到国法严惩的结果。

为什么他们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权力,有着在社会上一定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他们根本就忘记了或是根本就没有真正理解过他们手中的权力是做什么用的,完全悖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的惟一宗旨,领导者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权力是一种责任,有了责任心,才能掌好权、用好权;权力是一种付出,不是为了索取。\',他们把权力看成了权利,置国家及公物及人民于不顾,千方百计以之来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私利。他们变成了衣冠禽兽,表面看起来大公无私,其实他们就象老鼠一样偷偷摸摸,不择手段地盗取国家的财产,搜刮民脂民膏,做着见不得阳光的罪恶勾当。

由于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及容易被同样利欲熏心的人所利用,这些人大言不惭地行贿,他们便恬不知耻地受贿,以丰厚的贿赂来交换不正当的特权,双方都有利可图,而他们的这种利益是建立在损害国家利益和不知有多少人遭受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痛苦之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们明知如此,都视国家和他人的安危于不顾,更加变本加厉地进行一幕又一幕、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罪恶行径。例如那些以非法手段获得工程承包权的工头们丧心病狂,为了弥补贿赂的损失,用高造价及不尽合理的预算抽条减量、以次充好的手段建筑的危楼、危桥、危路等等,发生的一件又一件怵目惊心的悲惨事故,给无数无辜的人造成的伤害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党和国家三令五申,身为领导干部,要严格坚持党的方针政策,要清政廉洁,一心为公,做党的好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并反反复复发动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党纲党章,开展\'树清廉风气,做自立表率活动\',学习和领会\'>八荣八耻\';还多次组织机关干部用正反两方面的教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所有这些举动,都是为了教育全国人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领导,好干部。但为什么这种违法乱纪的行为还会越演越烈呢?而且阵势之大不可测,织网密布,牵牵扯扯,一环套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思想教育工作不只是流于形式,煞有介事地开几个会,夸夸其谈地表一表决心,挥毫泼墨地书写几万字的学习心得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往往一些领导干部在台上组织职工学习廉政教育,台下却孜孜不倦地以权谋私,以法乱纪。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真正从思想深处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不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一旦筑成大错,悔之晚矣。

高墙内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忏悔者,他们感亦真挚,恨亦浓烈,悔亦深刻。那么在高墙之外的人们,特别是执掌权力的高官们,在观看了墙内的人声泪俱下的忏悔时,内心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不应该只是对他们咬牙切齿的痛恨吧?不应该只是为他们唉声叹气的惋惜吧?应不应该对照自已的思想,对自己的行为做一次深刻的检查呢?会不会将自己的错误做一次彻底的检讨得改正呢?会不会将自己已经弄成的错误绳之以法呢?会不会真正醒悟自己错误的行为终是害人害已的呢?

我虽身不为官,但通过学习,也要懂得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律思想,坚决不做违法的事,鞠躬尽瘁,本本份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也真心希望那些为官者能够十分珍惜党和人民给予他们的权力,将这个权力真正掌握好,运用好,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颤用私权为已利,最后落得个作茧自缚。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一个无腐败的具有高尚思想道德修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国家的前途才会有希望变得更加兴旺。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严肃党的纪律,离不开加强对干部的党性锻炼,更离不开防腐败的体制机制。而且,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从根本上下功夫,真正能够达到万众一心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第13篇:赌博忏悔录

赌博忏悔录

从2007年沾赌以来,至今4年的时间,因为赌博已经输了近30万元。不单是输了钱,还输了工作,输了青春,输了朋友,输了亲人的信任,输了尊严!这期间,每次输了钱,每次都是父母用自己几十年积攒下来的钱,帮自己埋单。

第一次因为交友不慎,误入岐途,从此沾上了赌博这个恶魔,因为赌六合彩输了10多万,输掉了在交通银行的工作,还差点走上挪用银行资金的犯罪道路,毁掉一生的前途。父母帮自己还清了债务,没有过多的责骂,更多的是鼓励和关怀,希望我能从失败中,重新振作。当时的自己是非常后悔的,也感激父母对自己的宽容。但是,可能就是父母对自己太宽容和太信任,自己并没有从心灵深处去认识赌博的危害!当时心中已经埋下较深的赌瘾,并没有那么容易连根拔除,投机心理的畸形发展和扭曲,没有得以修正,希望在继续赌博中把失去的捞回来的翻本心态和侥幸心态还在蠢蠢欲动!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属于病态赌徒的范畴了。

第二次赌彩票,就是因为一些赌徒的心理还没有根除。本身的自控能力极差,就是成为病态赌徒的根本原因。在珠海参加软件工程师时,因为中过一次彩票二等奖几千块,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以为自己真的可以通过电脑计算出规律,典型的赌徒暴富心态再次爆发,希望在买彩票赌博中把自己之前失去的捞回来。从学习时的一次买十块,几十块;到后来在保险公司工作,一次买几百;再到后来办信用卡,一次买几千块!越陷越深,掉进了开信用卡博彩票的无底深潭。最后欠下了近8万元的信用卡债务!一次一次在绝望中度过黑暗无光的日子,对自己的心理,精神,身体都造成了很大的损伤。怕对不起父母,没有脸,没有勇气面对。可也只有父母,能再次原谅自己这样的弥天大错,再次含着眼泪,卖掉家里的股份,卖掉自己的财产,愿意帮我还信用卡的债务,希望我还可以重新做人。能再次到得父母的原谅,自己也觉得获得重生的机会,感觉从黑暗中又见到了阳光!那时也真的想重新振作,认真做人,好好工作,报答父母和亲友对自己的宽容和帮助。

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情商极低,自我控制能力超差,非常自私的人。因为以前习惯了大手大脚的花钱,时间一长,又忍不住身上没有钱的日子。伤疤还没好,又忘了痛,终于又做出了没有人性的事情:在出广州参加培训的机会,碰到了交通银行信用卡推销员的摊点,神使鬼差地补办了交通银行的信用卡!在领到卡后,把父母辛辛苦苦还进去的钱,拿出来大手大脚的花掉,其中有部份又用来购买彩票!实在是极端自私,根本没有一点仁孝之念的行为!最可怕的是,这也为自己第三次沦陷赌博,种下了罪恶的祸根!

因为原来新华保险公司内部的原因,原来的工作发生了变动,收入比原来低了不少,加之自己交通银行信用卡透支的金额越来越多,就想起来了到珠海新华保险公司工作,因为听说珠海那边公司员工的收入也很高,而且原来在广州培训认识了一个同单位在珠海工作的女孩,对她很倾心。因为怕家里不同意,于是,又瞒着自己的良知,对家里撒下了弥天大谎,编理由让父母相信,又来到了珠海。 而现实的生活跟想像的是有很大的出入的,工作开展的困难,追求女孩子受到的挫败,让自己非常的失意。但是因为对家里撒下的弥天大谎,让自己没有机会和家里人沟通。一次机会,在同事的带引下,来到了一家电玩城,碰上了“电子白粉”——电子赌博机。第一次玩,赢了1000多块,感受到了刺激,却不知道那是老板送的“白粉”。从此一有时间,便去玩。结果可想而知,下次就把赢的1000多块全部输回去。赌博时,自己就是红了眼的魔鬼,根本没有思想,没有想到父母哭着帮自己还了信用卡,而是跑去从信用卡取钱出来,只想着把输的钱赢回来。可是老板操控的机器怎么会让你赢,结果只能是越输越多。最多时,一天输了3000,而赢只是几百。然而就是偶尔赢的几百块,让自己以为有机会,只要控制好自己就能赢。没有心思再上班,干脆辞掉了工作,整天研究怎么打赢赌博机。但是到最后都是输完,陷入了无底的恶性循环中。交行信用卡透支完了,又去补办中行信用卡,最后也全部输完!

好赌可能是人的天性之一。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每一个人都期望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赌博则很好的契合了人类的这种憧憬。赌徒总是认为自己能赢,就算输了,固执地认为自己下一次一定能赢,赌徒们对赢钱的强烈期盼可以给神经系统造成强烈的刺激,虽然十次赌九次输,但这唯一赢的一次给神经系统带来的强烈愉悦, 马上让其忘记了九次失败带来的痛苦。这种只受未来强迫而不能从过去吸取经验教训的神经运作模式让人越来越深地陷进赌博的泥潭里。而输得越多,心理就越扭曲变形!每次输完钱后,就是感觉到绝望的深渊,不愿面对,怕向父母坦白,怕亲友知道自己又赌博。但是到第二天醒来,又逃不过病态赌徒的翻本心态和侥幸心态,又想着,也许我能控制自己,也许还有机会能赢回来!那时已经发展到了赌徒中的绝望心态。处此心态,如困兽犹斗,往往作孤注一掷,最后一跳,想一次返本,哪怕明知这一跳可能粉身碎骨、万劫不复,也在所不惜。现在想起,真的是非常可怕!终于又一次在绝望中度过黑暗无光的日子,试过输完没有钱,晚上在海边过夜;没有钱吃饭,跟人家做苦力,吃个外卖;跟妹妹,表弟借钱吃饭!赌博让一个大学本科生变成了流浪汉,甚至乞丐!而最大的痛苦,是精神上的折磨。一次次的绝望让自己的感情,神经变得麻木,成了被赌瘾控制的行尸走肉。听到母亲因为交行追讨信用卡担心自己安危时,还处于恐惧,呆滞的精神状态,不敢面对。直到听到母亲因为心脏病抢救没有脱离危险期,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流下悔恨的泪水,知道如果母亲真的有三长两短,自己将永生不得安宁!家破人忙的故事将真正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和许多病态赌徒相比,我真的是属于幸运的,因为我有天底下最好的父母,有很好的亲友,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大错后,仍然肯给我机会,帮我还信用卡的债务,让我从那如同掉进万丈深渊的恶梦中醒来。但是我知道,这已经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输了工作,输4年的光阴,输了将近30万的钱财,人生已经没有时间容得我再犯错!以后我一定会珍惜这最后的机会,改过自新,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报答父母和亲友。下半辈子还长,只要我以后能彻底斩掉赌瘾,相信我还会有很好的明天!

第14篇:神州忏悔录

神州忏悔录

黄帝篇

绪论- 敬虔时代- 智能时代- 人本时代- 回归时代- 附录与后记

黄帝篇- 尧舜篇- 夏商篇- 西周篇- 天人论

中国,这块称作神州的土地,离开神已经很久了。

中国最古老的文献《诗经》和《书经》记载着:中国来自上帝。

(注释1)

新华社 1999 年四月二十八日电讯:中国科学家最新的基因研究表明,中国不是从北京原人和原始猿人进化来的:中国人同整个人类来自单一的起源。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一本造化了万族,包括中国人。

上帝造化了自由的人。人用上帝所赐的自由,写下各自不同的历史,并在上帝面前,为自己的历史承担道德的,生命的责任。

中国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黄帝以先绝非空穴来风的神奇传说,这些传说与古老的希伯来《圣经》关于史前人类共同史的记述条缕相连,交相辉映。

安登(也翻译称为亚当)与女娲(ㄨㄚ)

上帝当初造一男人叫登,又称安登(也称亚当);取他肋骨造一女人叫娲(夏娃),又称女娲。2)

(注释

安登,阿拉伯人传为阿丹,印度人传为阿冉,中国开封的一赐乐业(也就是以色列)碑文中写作阿耽,称之盘古,意思是始祖;现代因文翻译成 Adam,法文翻译成 Eden,中文翻译成亚当,希伯来原音是

(注释3)Adam,更靠近,更靠近「安登」。 女娲,阿拉伯人传为好娃,一赐乐业(以色列)亦写作女娲,说「阿无罗汉」(亚伯拉罕)是他的

(注释子孙,女娲的现代英文翻译是 Eve,法文翻译成 Eva,中文翻译成夏娃,希伯来原来的音是 Howwah。4)

在希伯来原文里面,安登是土和人的意思,女娲是生命和女人的意思。他(她)们由上帝一手造化,是全人类的祖先。

《圣经》说,上帝命令安登掌管地上万物,又取他的肋骨造了女娲。对于这一情节,中国古人

(注释6)似乎知而不详,屈原问道;是谁安排安登统领大地?女娲的身体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祖先之道安登与

(注释7)女娲是自己的始祖,他(她)们生了少典,少典生了炎帝和黄帝,便将许多天地变故,人世乾坤,归在他(她)们身上。

(注释5)

伊甸园

《圣经》说,伊甸园中有水流出,分为四道,分别叫比逊河,基逊河,希底结河和伯拉河,有黄金,(注释8)珍珠和红玛瑙。中国古人依稀传说,天下曾有四水;河水,赤水,洋水,墨水,「凡此四水者,帝之(注释9)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伊甸园里有各种树,包括生命树和智能树。中国古人依稀传说,曾有众多宝树,其中有不死树

(注释11)和圣树;圣树又叫做睿木,「食之令人圣智也」。 智能出,有大伪。始祖吃了智能禁果,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天神把守,人与上帝分隔。

(注释14)中国古人依稀传说,人犯了罪,天帝命令重黎堵绝天路上下不相来往。汉代武梁祠里,也有带翅天(注释15)神守护果树的石刻图画。

(注释12)

(注释13)

(注释10)

大洪水

《圣经》说人在地上繁殖,逐渐兴旺,有了造屋和畜牧之人的祖师雅八,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犹八,(注释16)炼铜打铁之人的祖师土八该隐。中国古人依稀传说,有巢氏是屋居之祖,燧人氏是火炼之祖,伏羲(注释17)氏是艺文之祖,神农氏是农稼之祖。 初兴的人类肆无忌惮,凶鸟猛兽也横行为害,一时间地上充满了罪恶残暴。上帝就叫包裹着地球的水罩骤然落下,滔滔天水漫过众山,一连四十昼夜清洗了大地,只留下义人挪亚一家八口和驯良的动物,

(注释18)又用彩虹与人类立约;从此天清气爽,四季分明,再也不会有天水除灭他(它)们了。中国古人依(注释19)稀传说:共工为始作乱,滔滔洪水,以祸天下;天柱折,地为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故水潦(注释20)尘埃归。待天情时分,破天荒头一次,天上出现了挥动的白云和绚丽的彩虹。多少年过去了,人们

(注释21)依然惊奇不已。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又称他的武士们为「云师」。民间传说,是始母女娲练五

(注释22)色彩石,补上了列一条缝的天穹,并除灭了地上的凶鸟猛兽。

地分九州

《圣经》说,那时候人类共享一个语言,一起东移到一个叫示拿(Shinar)的地方定居下来。日子久了,又渐渐失去了对上帝的敬畏,要齐心修造一座通天的塔城,好高扬人类的名。上帝立即将人类散开,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于是人们看到,大地裂荡飘移,被水隔成许多块。疑惑不解的中国古人曾发出

(注释24)天问:洪荒之后,大地何以分成了九州呢(九即是「多」的意思)?中国人将自己居住的这一块土(注释25)地称之为神州,开始创造自己的语言文字。古埃及和闪族人的独特文字,也是这个时代诞生的。

(注释23)

仓颉造字

在《圣经》所记「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的年代,中国文字出现了。这些公元 3000 年到公元 2000 年前之间出现的甲骨文,携带了丰富的远古记忆,传说和史实,比《圣经﹒创世纪》的成书,至少还早几百年。

黄帝的史官仓颉,按照象形,指事,会意的方式造字,再用假借,谐音,转注的办法来扩充。他比照高耸的山峰造了山字,比照湾湾的月亮造了月字;在一横之上划一笔叫上,在一横之下划一笔叫做下;一人跟一人念从,三木在一起就是森,如此等等。

(注释27)

(注释26)

字中有信

神意冥冥,先祖们敬虔的生活,被永久的铸进了汉字中,好叫子孙们历历在目,无可推诿。 「示」即启示,显明,展现,这个字原来是一般祭坛的形状,又是从天上下来的异象。凡事在祭坛前恭候上帝的旨意,所以祭坛就是「示」;「示」只有在祭坛上,不在人口中。

最大的祭台就是「帝」。帝就是神及其在人间的权能。 双手合揖在祭坛前(神),只所拜之「神」。

用手将牺牲(应该是供品才对)摆在祭坛上(祭),指的是所献之「祭」。 人跪在祭坛前(祀),是为祭「祀」。 在祭坛前的主祭祷告者为(祝)。 「祖」,显然是来自上帝。 「福」是上帝所赐。

「祸」是不敬神而致凶,孤独参悟寻求神,叫做「禅」。祭坛前的土地为「社」,是祖先拜神的场所。

(注释28)

先祖们「祈祷」,向上帝求福与寿。

「祇」为大,「祇」为敬,都归于上帝。

「祺,佑,祚」,这些表示吉祥的字,都离不开祭拜神。

字中有道

神意冥冥,先祖们的神圣记忆和奥秘传说,也铸进了汉字中,时候一到,后人便可以领受其中的妙道。

当初伊甸园有生命树(不死树)和知识树(睿木),夏娃在蛇的欺骗之下,禁不住知识树上的果子

(注释29)好看好吃又给人智能的诱惑,一时生了贪婪之心,摘下来吃了,却未吃生命树上的果子。先祖们依稀记得这个故事,便用「二木之下一女择果」(婪)作为「婪」字。这个「婪」字,既是象形,又是指事和会意。

「禁」字也相仿,是指上帝向亚当示明;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知识树上的果

(注释30)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单」字,是两口人离开田(单)。亚当夏娃二人被上帝赶出伊甸园之后,天地不通,与神隔绝,(注释31)孤独流落。先祖们似乎记得这故事,会意造了「单」字。 先祖们当然也记得「天塌地倾」的大洪水。那时,挪亚一家八口住进方舟,存活下来。这事件也被造进了一个字,就是「船」,即「舟」加「八口」(船)。船是大舟的意思,舟之大,自然莫过于上祖八口乘坐的那方舟了。

「义」字,我在下,羔羊在上我奉献羔羊,羔羊盖我,便称为义。大洪水后,挪亚和儿子们用牲畜祭神。精于祭祀之礼的先祖们,自然晓得个中奥妙。

上述各字,专门释字的《六书》难以归入象形,指事或是会意,这样的字还有不少。(注释34)

(注释33)

(注释32)

为靠上帝启示就融会贯通了。

(注释35)难怪后世流传说;仓颉造字泄漏宇宙奥秘,天上降栗,夜里哭泣。

古老悠久,内涵深厚,意义隽永的汉字,有上帝精心缕刻的印迹,这印迹不可磨灭,诚心之人必能从不朽的汉字里,寻出那永恒的旨意来,冥冥之中,天意深哉,美哉!

轩辕之丘 古经记载,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姬水之畔,是少典的后代。少典是安登和女娲的后代,安登(亚当)和女娲是上帝所造的。

那时洪水乍过,神州积水茫茫。山高不养人,水漥不养人,唯有黄河中上游的黄土地,事宜居住和耕种。所以黄字是人在田中(黄),帝字(帝)不事天神偶像,也不是来自巴比伦,更不是仿真飞鸟形状,(注释36)而是大祭台的象形,原本表示上帝的统治,人间唯有万民代求和赎命的人,才可称为帝,他的子孙(注释37)万世有福,如黄帝便是。

黄帝中国头一位大祭司,从此代代相袭,不是帝王不能祭天。

(注释38)

神农炎帝

黄帝也是少典的后代,生于姜水,住在烈山。烈山又名历山或厉山,(注释40)垦耕地建立城郭。

(注释39)

炎帝在山上放火烧林,开炎帝早于黄帝。古人说,炎帝便是神农,塌统治不用刑法,称王不用军队,男耕而食,女织而衣。释41)到了黄帝长大时,炎帝的权威就衰弱了,天下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尤其是蚩尤一族,最为嚣张。

(注

黎民百姓

蚩尤隶属于炎帝,住在九黎,他像鹞(ㄧㄠˋ)鹰一样凶残,肆意抢掠,有不服者,便杀掉食其肉。九黎人齐心祭祀祈祷,上帝怜悯,就指示黄帝:快去,从蚩尤手中解救我的黎民。黄帝就召集了各族的人,赶赴琢鹿,杀死了蚩尤,从此,九黎人就叫黎民,黄帝召来的人就叫百姓,统称黎民百姓。

河北琢鹿一带至今仍有「蚩尤吃人,被黄帝打死」的传说。灭了蚩尤以后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了。

黄帝命令黎民百姓不得任意祭拜鬼神,为由天子祭拜上帝。

(注释43)(注释42)

炎黄之战

黄帝与炎帝相抵牾(ㄨˇ),大战于阪泉。阪泉即山坡之泉的意思,距琢鹿不远黄帝指挥着以目熊,虎命名的军旅,三度攻击炎帝,终于得胜。

黄帝继续挥师北上,驱逐了荤粥(古音「熏育」,即匈奴),在琢鹿境内建立都城,(注释45)一积存留。

(注释44)

至今仍有

黄帝敬畏上帝

黄帝一生,披荆斩棘,开山信道,没有过一天安舒的日子。他曾东登泰山,西登鸡头山,南登熊山,

(注释46)北登釜山。每到一山,黄帝便清除山顶,建筑祭坛,亲自敬拜上帝,叫作封禅。 黄帝顺应天地纲纪,遵从上帝旨意,安于生死存亡之道,据说他写了《三坟》,专说上天大道,可(注释47)惜后人失落了。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十四个得了姓,黄帝妻子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她为黄帝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青阳,一个是昌意,昌意生高阳,就是颛(ㄓㄨㄢ)顼(ㄒㄩˋ)帝。颛顼帝死后,青阳的孙子高

(注释48)辛继位,即帝喾。帝喾死后,儿子挚,放勋先后继位,放勋就是帝尧。

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嫘祖葬于衡山。~*~*

注释

1.如《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生民》:「克烟克祀….时维后稷《鲁颂。(门必)公》:「上帝是依…是生后稷」。参考侯外庐,周一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一卷 114 页:「最早文献说商和周是由上帝生下来的」。

2.见《天问》,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帝王世纪》,《路史,炎帝纪注》,《御览一百三十五》,《通鉴》等。

3.苏雪林着《天问正简》,台北广东出版社 1974 年阪 174–175 页。 4.《天问正简》176-177 页。

5.《圣经创世纪》二章,有现代科学家据「基因复制术」释之。 6.《天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治匠之」?

7.《史记,五帝本纪》,《国语﹒晋语四》等;参考《天问正简》175 页。 8.《圣经创世纪》二章。

9.《山海经﹒西山经》,《淮南子﹒地形训》。 10.《圣经﹒创世纪》二章。

11.《山海经﹒海内西经》及郭璞注。 12.《老子》十八章。 13.《圣经﹒创世纪》三章。

14.《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国语﹒楚与》:「西周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又见《古史逸周》。

15.《天问正简》177 页。 16.《圣经﹒创世纪》四章。 17.《古三坟﹒山坟》等。 18.《圣经﹒创世纪》六至九章。

(注释49)

*~*~

*~*~

*~*~ ~*~* ~*~* 19.「共工」一词,在不同年代均有出现,故不像一人名,似有「万民共同作为」之意。

20.《路史﹒后纪卷二》,《淮南子﹒天文训》;又见《国语﹒周语下》:「昔共工…以害天下,皇天天福……共工用灭」。

21.《史记,五帝本纪》。 22.《淮南子》。

23.《圣经﹒创世纪》十一章。

24.《天问》:「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何以填之?」 25.指「大九州」之说,见《天问正简》118,137 页。 26.《圣经﹒创世纪》十章。 27.有说并非一人。 28.《说文》。

29.《圣经﹒创世纪》二章。 30.《圣经﹒创世纪》二章。 31.《圣经﹒创世纪》二章。 32.《圣经﹒创世纪》七章。

33.李孝定着《汉字得起源与演变论丛》,台北联经出版社 1986 年版 135 页。

34.参考李立基博瑞着《孔子没有解开的谜》以及《上帝给中国人的应许》,活石出版社出版。 35.《易之录》,《循蜚纪》。

36.曲辰着《轩辕黄帝史迹之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5 页。 37.《史记,三代世表第一》。 38.《礼记﹒大传》。

39.《国语﹒晋语》称烈山。《礼记﹒祭法》称厉山,《史记﹒五帝本纪》称厉山。

40.河北琢鹿《保安州志》记载:在龙门山上,有一「四顷梁」,四周岗阜围合,俨如城廓,中为平地,田可四顷,据传此乃烈山炎帝之邦。见《轩辕黄帝史迹之谜》150 页。 41.《尚君书,画策篇》。

42.《轩辕黄帝史迹之谜》177 页。

43.《尚书﹒吕刑》,唐朝张守节注《史记》。 44.《史记﹒五帝本纪》。

45.《轩辕黄帝史迹之谜》150-157 页,1957 年《人民日报》文「黄帝城里的发现」。 46.《史迹,五帝本纪第一封禅书第六。》。 47.《尚书序》。

48.《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

49.关于桥山说法不一,有河南黄帝陵,陜西中部黄帝陵,陜西北部桥山,河北琢鹿桥山等。

第15篇:《忏悔录》读后感

读《忏悔录》有感

一件事不能因为说得巧妙,便成为真理,也不能因言语的朴拙而视为错误;但也不能因言语的粗率而视为真理,因言语典雅而视为错误;总之,智与愚,犹如美与恶的食物,言语的巧拙,不过如杯盘的精粗,不论杯盘精粗,都能盛这两类食物。——奥古斯丁

《忏悔录》是奥古斯丁的自传。他会自述他从出生一直到33岁,自述他从刚一出生,甚至没说话就开始,当然这可能是通过后天观察自家小孩,揣测他当时刚刚会说话不会说话时的心理状态,他从那时候开始一步一步去追究,他如何从一个理性的人,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基督信仰,讲这么一个故事。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这本著作在中世纪非常流行,因为整个中世纪,信仰都是很发达的,那时候每一个信徒或者教父他可能都得问自己相同的问题,人都是有脑子的,他会问为什么要信仰呢,如此他就会参照奥古斯丁曾经走过的这个心路,从理性到信仰这么一个路。

《忏悔录》的确有些失之宗教狂热,但相信作者的心是虔诚和理智的,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吃粗面包、喝葡萄汁,距离耶稣的死也不过两三百年,没有现代的那些令人心智迷离的技术,人更有精力去关照心灵,而现代人是在物质和技术,也就是些自己造的无聊的东西里面迷失了,一个肥而不健康的时代。“发展”现在想来未必就是向上的。

奥古斯丁的书侧重哲学,而非教义阐释,纠结于上帝及善恶的终极问题,充满了思辨与自省,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神学”吧,以普通

人的资质,这些问题想都不用想,说神学近几百年来式微,其实未必,科学是神学的一种延伸,科学的终极工具数学我看本质上就是神学。而由科学之发现转化为实用的工艺,比如电磁理论导致无线电技术,想来真是相当奇妙,只有赞美神了。就象耶稣用三条鱼让五千人吃饱,神的些微的奥妙就足以让人享用不尽了。

这本书是一部真正的心灵史,一个中年男人写的心灵史,他没有超人的智商,也没有显赫的背景,就象乌龟,爬得很慢,胜在意志,这是一个英雄人物,这种人,中国的历史上不曾有过。这种虔诚,正是欧洲人可以用石头花四五百年筑起近乎不朽的教堂的动因。

第16篇:忏悔录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

X月X日,县委组织集中观看我县部分被查处贪腐官员忏悔录,通过他们痛彻心扉的忏悔,真实再现了他们身陷囹圄后发自内心的反省,深刻剖析了他们逐渐走向腐败堕落的心理路程和犯罪轨迹,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憾。经过阅读和反思,联系我的工作和思想状况,体会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从忏悔录中不难看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他们随着职务升迁、权力增大,由小打小闹,到大把捞钱;由半推半就,到来者不拒;由担心受怕,到心安理得;由以权谋私,到权钱交易。无论是XXX还是XXX等贪腐官员,以公务名义大吃大喝,以工作名义公款旅游,以福利名义发钱发物,以经营名义挥霍巨款,以报酬名义输送利益,从而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道路,深陷牢狱,令人痛心疾首。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

1 务能力和道德水平。要始终坚持慎始、慎微、慎欲,慎始,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慎微,就要做到谨防小恶积大恶,谨记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慎欲,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欲与己欲的关系,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把个人的欲求置于群众欲求之下。

二、要锤炼党性,提升拒腐能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时刻警示、提醒自己,要加强廉洁自律建设,不断自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构筑工作、生活作风上的两道防线。在日常工作中要牢记常怀律已,常思为民之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待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时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

一分权力,十分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在工作上,依法用权,不行使违反党纪国法的权力;廉洁用权,不行使徇私谋私的权力;按职用权,不超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范围;以德用权,不超越权力行使的道德标准。在生活上,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要把组织和群众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

2 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三、要严于律已,永葆公仆本色

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为民做老实事,做本分事,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人生价值航标,不能背离为民办事的航线。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有、利为民所谋。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做到自重、自律、自警。不断加强思想改造,时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实践执政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和廉政意识、执政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美色关,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严格践行党的廉洁自律的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做到眼光远大,心胸开阔,自觉奉献,才能

3 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拒腐蚀不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做到心中有党,做政治的明白人。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始终把宗旨意识牢记心间,把灵魂置于高处。二是做到心中有民,做群众的贴心人。广纳各方之言和集体智慧,紧密联系群众,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做到心中有责,做发展的开路人。常怀进取之心,常思发展之路,常推务实之举,勤勉工作。四是做到心中有戒,做班子的带头人。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要求,严守底线,不碰红线,认真履责,干净干事,为政法综治工作健康发展不懈奋斗。

4

第17篇:《忏悔录》感悟

读《忏悔录》有感

——小议卢梭个性与追求

文章摘要:

《忏悔录》书记载了卢梭从出生以来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收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不仅把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世人眼前,而且把那个时代的社会以及社会上人的丑恶腐朽也还不掩饰的在读者面前曝光。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是他在自己四面受敌的情况下的最有力的辩护。

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理论向导。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生而丧母,自幼由姑母苏珊抚养,又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10岁时,父亲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尼翁定居,卢梭便被舅舅送往朗贝尔西埃牧师家寄养。12岁时回到日内瓦舅舅家,跟随一名文书当学徒。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到很多磨难。16岁便离开日内瓦,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到萨瓦时由蓬韦尔神甫介绍,在阿讷西认识了瓦朗夫人。瓦朗夫人派他去都灵的一个收客所,在那里他宣誓放弃新教信仰。后来又在都灵的韦塞利夫人家当了三个月仆人。接着,他又侍奉古丰伯爵。1729年回到阿讷西的瓦朗夫人家。1732年,他追随瓦朗夫人到了尚贝里,在那里卢梭度过了近十年浪漫而稳定的生活。到1738年,由于受到瓦朗夫人的冷遇,他离开了尚贝里,漂泊意大利、法国、威尼斯各地。在这期间,他认识了许多朋友,尤其是结识了启蒙主义者、百科全书派的狄德罗、孔迪亚克、达朗贝尔、伏尔泰等人。经过长期勤奋的自学和个人奋斗,他获得了广博的知识,在音乐、文学方面大获成功,名声鹊起。但由于他为人孤高、蔑视权贵,所以遭到了朋友的背叛和统治阶级的迫害,四面受敌,亡命各地,几无立身之所,终于1778年7月因贫病交加去世。《忏悔录》是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卷,上卷叙述卢梭于1712年出生之后到1742年来到巴黎之前的生活;下卷主要是写作者在巴黎的生活,写他同百科全书派的关系,与他们的恩恩怨怨及他的几部重要作品的创作。

有人说卢梭太愤世嫉俗,太高傲自大,是他自己将自己本该辉煌的一生毁灭。起初我也这么认为,但读过《忏悔录》之后,我的看法改变了。从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诚实、善良、宽容、正义、内心充满爱、有着高贵人格的卢梭。他曾在《忏悔录》中说“表面上的极其愤世嫉俗、极其阴郁的禀性,实际上是源自一颗过分热烈、过分多情、过分温柔的心”,“如果大家能更好地了解我的心思,我是原可以得到一个与愤世嫉俗完全相反的名声的”。

卢梭出身平民家庭,过着贫穷生活的他却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长期的读书生活唤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于上层阶级的精神世界。他从小就有着一颗高贵的心。他常常把自己与凯撒相比,他说:“我十岁时对光荣的看法就胜过三十岁的凯撒了”,他甚至说自己那极大的堕落倾向“连非常早熟的凯撒也望尘莫及”。在他准备写《忏悔录》时,他说“我曾一直以为,并且现在依然认为,我总的说来,可算是人尖子”。这么“高贵”的他本有许多机会跻身上流社会,可他却始终不愿去过贵族们的那种奢侈豪华的生活,对他来说,地位和金钱远没有自由重要。 “我的思想受不了任何的束缚”,卢梭视自由高于一切。当他被古丰伯爵精心培养以进宫廷之时,遇上了脾性相投的巴克勒,于是他便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为他提供“飞黄腾达”的机遇的古丰伯爵 ,他认为“即使这些野心勃勃的计划有朝一日得以实现,而且辉煌无比,也抵不上年轻时片刻的真正欢快和自由”。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停滞。当他的《乡村占卜者》在宫廷上演并得到高度赞扬后,国王想召见他并赐他年金,这么令人羡慕的恩典居然被她拒绝了。他说“是的,我失去了可说是送上门来的年金,但我也摆脱了这年金本会让我戴上的枷锁。拿了这份年金那就只好专事逢迎,或缄口不言了,那我就将与真理、自由、勇气永诀了”不仅如此,卢梭对自由的憧憬即使在他身处高位时也并没有停止过。“在威尼斯,公务繁忙,荣任类似外交使节的职位,满怀着加官进爵的骄傲;在巴黎,置身于上流社会的漩涡之中,享受着朵颐之快,观赏着戏剧的辉煌,沉浸于虚荣的幻海之中,但我始终回忆着往日的丛林、清溪、悠然的漫步,这是我意乱情迷,勾起我的嗟叹,引发我的憧憬”。卢梭一直企盼着能有一处安身立命之所,一处退隐藏身之地,同他的泰雷兹过上一种宁静的、不受纷扰的、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他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一愿望而努力。但是,当时的社会竟连实现这一小小愿望的机会都没给他。

卢梭出生时,正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即将老死之际。法兰西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之下,达到了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十八世纪,早已失去进步作用的绝对王权制国家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其背离民族利益的一面,暴露出了他的反动寄生性质。不仅仅是王室,而且贵族和教会这两个最高阶层,完全依靠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过活。卢梭出身贫寒,他周围的人大多是一些男仆女佣、农民、小店主、下层知识分子等平民,他亲眼目睹了平民的苦难,亲身经历了社会的不平等待遇。卢梭在朗贝尔西埃先生家生活时,有一次女佣把朗贝尔西埃小姐的梳子放在铁板上烤断了,当朗贝尔西埃小姐问起此事时,卢梭一直不松口,因此他受到了皮肉之苦,“这暴力和不公正的第一次感受深深地铭刻在心”,以至他从那时起就十分厌恶恃强凌弱的现象,也因此对被压迫的百姓予以同情。他热烈讴歌朴实的平民,他遇到的小店主佩罗泰竟允许一个素不相识的流浪者在他店里骗吃骗住,这是多么的忠厚并富有同情心啊;他亲密的伙伴、瓦朗夫人的男仆阿内不仅人格高尚,而且有广博的知识和出色的才干;还有他少年的流浪朋友“聪明的巴克勒”、可怜的女仆“和善、谦虚、乖巧和绝对诚实”的玛丽翁,他们在那污浊的社会环境里都散发着清新的气息;特别是那个冒着被税吏发现后会被逼的破产的危险仍拿出丰盛食物款待他的农民,表现了多么高贵的慷慨,这给他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从此,对可怜的百姓们所受的欺压以及对其压迫者那难以平息的仇恨的种子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了”。卢梭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等现象感到深恶痛绝,他对社会的不平与压迫,对宗教偏见与迷信给予猛烈抨击,他对所见到的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鄙夷不屑,大加鞭笞,这些人在他的笔下统统成了伪善奸诈、厚颜无耻之徒,一个个道德沦丧,阴险狠毒。他说“羹匙”贵族的后裔彭维尔先生“不是个有德的人”;首席法官西蒙先生是“一个不断像贵妇们献殷勤的小猴子”;库蒂耶自负、愚蠢、无知、粗鲁,是上流社会最好的孩子;教会人物几乎都有“伪善或厚颜无耻的丑态”;贵妇们的习气是轻浮和寡廉鲜耻;至于巴黎的权贵,无不道德沦丧、性情刁钻、伪善阴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格里姆,这个他曾经最好的朋友,在地位显赫之后竟对他颐指气使、不屑一顾,十分粗鲁。为了使卢梭依附于他,经使用各种阴险手段离间卢梭和他的朋友,侮辱他,刻薄他。当卢梭不肯屈从于他时,他竟利用他的关系、他的权势,发动整个社会要置卢梭于死地,这是多么的阴险,多么的狠毒,多么的没人性啊!卢梭渴望平等,渴望人人都能受到尊重,因此他写书来抨击黑暗的现实。1755年,撰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在这书中,他谴责了封建暴政和建立在私有制、暴力和不平等基础上的现代文明;论述了天赋人权和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回归自然”、回归“自然人”的口号,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力图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和特权阶层,确立小私有制的要求。这就引起了一些贵族的强烈不满。后来当他得知法国财政总监西鲁埃特先生在对金融家下手的时候没有把握好时机而被调职时,他写信赞扬他,这事被唯利是图分子之一的卢森堡夫人知晓,又招来了她的仇恨。卢梭在威尼斯时,有机会注意到那个“被捧上天的政府”的种种弊端,出于对祖国的爱,他写了《爱弥尔》一书。可由于这本书与当时的政治格格不入,触怒了封建统治阶级,书稿被当局焚烧,政府下令逮捕卢梭。从此,卢梭变过上了四处逃亡、流离失所的生活。他的朋友都背叛了他,身边竟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他先后逃到伊弗东、莫蒂埃、纳沙泰尔的圣皮埃尔岛、斯特拉斯堡、巴黎、英国等地。在朋友的阴谋陷害和政府的追捕以及社会的攻击下,卢梭几无立身之地,他那隐居的愿望也必然成为一种奢望。贫病交迫、遭朋友的背叛、孤独无依的他承受的是多么巨大的痛苦啊。在这么痛苦的情况下,他仍没有放弃写作,最终著成《忏悔录》。自我批评和忏悔导向了对社会的谴责和控诉,对人性恶的挖掘转化成了严肃的社会批判。

除了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外,卢梭的另一美德就是他有一颗坦荡的心,对爱和友谊非常尊崇与忠贞,即使在他最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失去这一美德。他喜欢散步,“我从来没有像在独自徒步旅行中想的那样多,生活的那么充实,那么有意义,那样充分地表现自己”,“上路时,我想的只是走的顺当,我感到门外有一个新的天堂在等着我”。他热爱自然,散步时总是把自己与生物交融,大自然使“我荡涤掉人的种种谎言,我大胆地彻底揭露人的本性,追寻歪曲了人的本性的时间和事物的进程,把人为的人和自然的人相比较,向他们指出,其苦难的真正根源就在于人的进化”。大自然让他的心清白如纸,对一切都是以一种童趣投入其中,这就使他变得坦荡豁达。他十分推崇他心中的两尊偶像——爱情和友谊,把他们想象成了最美好的想象。“我天生有着一颗感情外露的灵魂;对于它来说,活着就是爱”。因此,他珍惜她的每一个朋友和恋人,他喜欢与人结交,在多年的旅途中,他交到了很多朋友,并且他喜欢把自己所爱之人聚在一起,如果他结交到新朋友,他一定会将这位新朋友介绍给其他的朋友认识,希望他会受到欢迎,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他最重要的朋友之一便是狄德罗,但由于两人意见的分歧最终分手了。狄德罗背叛了他,甚至恶意攻击他,他虽生气,但对这份友谊一直是尊重的。当狄德罗冒犯了罗拜克亲王夫人而受到挖苦时,他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倒把挖苦狄德罗的人贬斥了一番,他的友谊就是这样的不容玷污。同时,他对爱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间真诚深挚的情感,特别重视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绝不能丧失的那一切”。他在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种深挚、持久、超乎功利和肉欲的柔情,他恋爱的时候,感情丰富而热烈,同时又对对方保持爱护、尊重和体贴。它与瓦朗夫人长期过着一种纯洁的爱情生活,这种爱绝不掺杂肉欲。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相依为命,这种爱在当时的社会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与葛莱芬丽小姐和加莱小姐的一段邂逅,是多么充满稚气而又散发出迷人的青春气息;它与年轻姑娘麦尔塞莱一道做了长途旅行,始终“坐怀不乱”;他与乌德托夫人之间的一段感情又是那样甜蜜温馨又洁净无瑕!卢梭于十八世纪贵族的那种寡廉鲜耻、耽于肉欲的享乐生活完全划清了界限,只做他自己认为对的人,一生都坚守着自己高尚的原则从未改变。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其《未入集的作品》中曾高度评价过《忏悔录》。他说,从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卢梭是“一个一贫如洗、受人中伤、离乡背井但仍忧情满怀的思念故乡的人,一个疑心重重、无比高傲而且理应高傲的人,一个城府很深同时又什么都不会隐瞒的人,一个蔑视一切同时又需要一切的人,一个卷入许多不可饶恕的、危害别的天赋不那么高的人的事情中去但仍能保持灵魂的纯洁、无辜与天真无邪的人,还是一个对当代人神秘莫测、为后代人极易理解的、既狡黠又善于洞察人心的人,一个对人们充满柔情蜜意的、天才的、品德高尚的恨世者”。我认为这是对卢梭最为准确的评价。

《忏悔录》宣扬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的人生态度,把自由、平等视为人的自然本性,它表现了卢梭倡导个性自由与个性解放,反对宗教信条与封建道德法规的束缚的思想。卢梭赋予这本没有任何粉饰的传记最原始的思想与感情,真实记录下他大半生的心路里程,它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这不能不说是卢梭的心血凝结的人性闪光点所带来的永不磨灭的经典!

第18篇:忏悔录观后感

《忏悔录》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刘文杰、孙玉麟、宗静、尔宝瑛等一些腐败领导干部的《忏悔录》,感想万千却觉得难以表达。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刘文杰提到的一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手莫伸,伸手必被抓。”陈毅元帅的《手莫伸》这个警钟还犹然在耳,一些寄托着党和人民希望的领导干部却让人们深深地失望。这些掌握着宝贵权利的党内领导干部因为利欲熏心,因为贪恋美色,因为信仰动摇,更因为心存侥幸,做出了伤害国家伤及社会伤害人民以及自己的亲人的贪污受贿之事,不仅完全毁掉了自已的形象、人格和尊严,而且严重损害了党的声誉,对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镜头中的他们个个撕心裂肺,痛哭流涕,可以相信此时的他们在后悔,在对自己的行为表示痛恨,但现在又有何用呢?即使他们把泪哭干,把血呕尽来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也换不回来他们对国家、社会、人民、及亲人造成的损失,也挽救不了他们将要受到国法严惩的结果。

这些领导干部昔日也曾为我们的党,为我们的人民做出过不少的贡献。这些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也曾得到党的信任,托付了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期望。但是在利益和诱惑面前,在这些糖衣炮弹面前,他们还是不堪一击。

这些领导干部,有着丰富的知识,有着过人的才华,但是他们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之所以这样,是他们忘记了对自己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忘记了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身为领导干部,要严格坚持党的方针政策,要清政廉洁,一心为公,做党的好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反复发动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党纲党章,积极开展“树清廉风气,做自立表率活动”,学习和领会“八荣八耻”;还多次组织机关干部用正反两方面的教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但光光靠这些,对于党员而言,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

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干部自己在学习的同时要时时地进行自我的剖析,在自己的思想深处,进行反思。真正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没有大小之分的,而必须是从小处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真真切切地表明了党员干部在小事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对于我们自己的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呢?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事,不辜负党和领导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在工作上,我们要勤奋好学、真抓实干。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自我修炼,增强内在涵养;同时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在生活上,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的不良作风,时时刻刻用两个务必和八个方面来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要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在人际关系上,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作风,虚心地向党内的老同志学习,积极地与同事交流,探讨,融洽相处。

作为一个年轻的党员同志,深深感到党的伟大与肩上所承受的责任,要牢记《忏悔录中》血和泪的教训,牢记党的教诲,在自己的岗位上塌塌实实作好工作。

最后,希望《警示录》能够给人们一点警示,就像刘文杰最后说的一样“希望他的罪过,我的悲哀能够给世人一点警示”

第19篇: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忏悔录的读后感【一】

现当代文学老师布置主题演讲包括一个内容,就是分析郁达夫的沉沦和卢梭的忏悔录,老师说读完忏悔录精神层次会提升一层。自己于是借来了忏悔录来看,只看完了上卷,下卷还未看完,有所感,就记下来了。

正如卢梭自己所说,“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这就是我所做的,我的为人,我以同样的坦率道出了善恶。我既没隐藏什么丑行,也没添加什么善举。”卢梭确实在文中表露了自己的心境,非常坦率,可以看出他是很大胆的,他是敢于剖析自己的人,对自己动手术刀。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读着读着就感觉其实他不必忏悔,我已原谅他了。

卢梭少时读书的积累《宗教与帝国史》《名人传》等,这为后来打下基础,文中多处提到书,自己当学徒时,也是为了摆脱孤独吧,“除了阅读,什么也不再干了,包括偷窃”,可以看出,读书有多重要,自己以后会趁大二时间丰富,多读书,读好书。偷窃,卢梭没有掩盖事实,也透露了一种犯罪心理,“我觉得挨打是对偷窃的一种补偿,让我有权继续偷。”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畸形,“那我当小偷处置,就是允许我当小偷。”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犯罪者的心理,他们就是一种破罐子破摔,无所谓的心理。

遇到瓦朗夫人这一段,“她笑吟吟地接过我哆哆嗦嗦地递给她的信”,与其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情妇,倒不如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半个母亲,或者反过来说,卢梭更像是瓦朗夫人的情夫,在卢梭笔下,瓦朗夫人是地位很高的,是卢梭顶礼膜拜的。即使后来卢梭几乎被抛弃,他都没有贬低瓦朗夫人,更多的是悔恨。卢梭从小失去母亲,卢梭缺少母爱,在我眼中,或许卢梭把瓦朗夫人当做自己的母亲了吧。正是瓦朗夫人弥补了自己心中关于母亲的空白,所以卢梭才会死心塌地吧。

卢梭对父亲,对一般人来说,如果对自己不理了,可能更多的是憎恶吧,但卢梭对自己的父亲多得是崇敬,“他还是以为好父亲”,这一点是很令人赞赏的,孝,最基本的道德只要没沦陷,就会还有做人的底线,就是个好人。

在读这篇著作时,自己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就是对教会,天主教和新教不了解,读起来有点吃力,自己以后会了解一下西方的宗教。而且说实在的,我搞不懂卢梭到底在忏悔什么,他像是在写自传,人生中谁不犯一些错误呢,有的错误也是外在的条件造成的,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可以不必那样地自我忏悔,甚至可以把名字改成卢梭反省录,甚至回忆录。不管怎样说,这种自我反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需要不断反省自身,完善自身。

忏悔录的读后感【二】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当时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

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不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的普通人似乎没有写自传出一本书的资格或兴趣。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忏悔录的读后感【三】

这次的内容大概是卢梭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到他事业有成的这段时间的事。

经过这一段的阅读,对一个现象很感兴趣,那就是我感到卢梭的部分心理活动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与我极其的相似。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也有成为一个伟人的天资,而是说一些感情,或者是心理反应或情感,可能是组成一个人内心情感或个性的基本因素。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占且就叫它”七巧板“理论吧。就想是七巧板一样,几种同样的普遍的情感,经过不同的组合,演变成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个性。又或者可以说是乐高玩具,几个简单重复的积木似乎可以拼接出整个世界。

最开始这么意识到这个理论,是因为我之前产生了这么一种认识,即人人都一样。意思是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比你笨或是比你聪明的人,一个人每多一个缺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点作为补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天才也是有的,不过个人认为比例较低,否则就不会被称为天才了。所以说,既然认识到卢梭与我一样,一个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与一个几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那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呢?我认为是的。

虚荣与自我保护,也许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一个特质。至少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自我保护我肯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细胞中的。但是在这里,虚荣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模糊。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概念,其实是相通的。我这里所说的自我保护,并不是物理上的保护,而是精神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一个人受到攻击时,这里当然也包括精神的打击,通常情况下,大脑都会给出一个应对的信号。在我所读到的卢梭的忏悔录中,他即使用文章给予了攻击他的人以反击。

在这里,既可以是认为是在他的角度对整件事情的理解,又可以认为是他对于攻击他之人的批判。所以在他的著作之中,即使是他真的认为他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他也有自我辩解的成分。这能不能叫做虚荣呢?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光彩的心理。在这里,我想这个判定的界线是模糊的,所以应该是既是又不是吧……

忏悔录的读后感【四】

自从在图书馆看见《忏悔录》这一本书后,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能够把自己赤裸地站在世人面前,向众人忏悔,把自己的过错与私隐坦诚地公布于众,任凭世人评判,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来做后盾的。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并不是感到很有兴趣,但由于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很吸引我,所以坚持了继续往下读。一至四章主要讲述的是卢梭年轻时的经历,大概是20岁前。读完之后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一个人在年少是真的是什么也不懂。自以为是的认识这个世界,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理解什么是对是错,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自以为是的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看了他的青少年以后,再回想一下自己的过去,真的就是那么点事。当时觉得自己脑子里面什么都有,手下似乎还忙的不亦乐乎,现在回想,真的是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就好像虚度了20年的光阴一样。

卢梭的一生都是那么的曲折动人,从一出生,母亲的离世到父亲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他的人生都是被考验着。十几岁的卢梭从此开始了他流浪的人生,先是给人做学徒,做到一半就离家出走,然后还在基督教会里学习和被迫改变信仰,遭遇同性恋,爱上一个老女人,喜欢受虐,继续流浪,到处徒步旅行,学习音乐和药学。他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众人的面前。一个人要把自己的一生展现出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总是包容着自己,所以往往忽略了正确地评价自己。

看完卢梭的作品后,我不得不好好地反省,我的20年到底都在干了些什么呢?一个人的人生只不过是匆匆的几十年,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有空白,我们应该尽情地挥霍我们的青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也能为以后留下些什么。

第20篇:《忏悔录》观后感

《忏悔录》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拥有7000多万党员,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但是,有些党员的思想出现了动摇,信念出现了滑坡,他们在金钱、权利、美色当前不能《把持自己,辜负了党的期望,葬送了自己的前途,损毁了自己的声誉,走上了贪赃枉法,滥用权利的不归路。

在《忏悔录》,看着曾经深受人民爱戴的省委书记在狱中憔悴的面容,听着他们悔恨不已的讲述,不觉胆颤心惊。可是再多的眼泪,再多的忏悔,依然无法抹去他们给党带来的经济上、政治上的巨大损失,不能平复他们给民众带来的心灵的创伤,难以弥补他们给家人带来的不幸。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后悔药,一步错,步步错。漫漫人生路,需要我们保持谨慎,小心选择自己的路,要拥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做触犯法律的事。

贪如火,不扼则自焚;欲如水,不扼则自溺。在这些落网官员中也有许多曾是贫寒农家子弟,靠着自身努力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被委以重任。可是越来越顺利、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曾经的激情,理想不再丰满,信念不再坚定,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迷失了自己,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收受财礼,进行权钱交易。像贪官马德,在他家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明烟名酒,不计其数。

由此,我认为一个人行为的失控源于信念的沦陷,拥有坚定信念,才能站稳脚跟,防止思想脱轨,道德沦丧。而拥有坚定信念的官员才可以抵住腐败,抵住诱惑,不因金钱利欲而迷失本性,不因美色诱惑而陷入圈套。

面对诱惑,要守得住本心,才能不失本性。

另外,很多违法官员存在侥幸心理,越来越大胆,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大。终究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寂寞为。官员最重要的是“手莫伸”,而非“人莫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心存侥幸而去做一些事,不然不仅良心受谴责,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作为刚刚结束紧张高中的大一新生,我们也要时常反省自己,自己是否浪费了时间,挥霍了青春,是否丢弃了理想,沉浸于享乐,是否失去了激情,敢于寂静平凡。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们要做的是时时反省自身,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追求我们没有的东西,得之泰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我们要积极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坚守道德底线,守住良心,如此方能在漫漫人生路上乘风破浪,直渡沧海。

《忏悔录范文.doc》
忏悔录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