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范文哲

2022-08-1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无为而为

无为而为 :让语文教育真正走向生本

——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

相信不少教育工作者都认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即使有一些教育工作者持折衷的哲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他们也不能否认教育的价值最终是要通过学生来体现或证明。.因为教育的要义并不是要证明教师有多聪明,而是体现在如何让受教者变得聪明,提高他们的素质。这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以生为本的,但在日常教学中,却不难看到一些与之背道而驰的做法和现象。例如我们的教材、教法、教学评价往往都以“教师好教”为出发点,我也有过这种体验: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时,我更多的是考虑教学重点、难点有哪些,该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这些重点、难点?观摩或组织一堂公开课,我们的着眼点也往往是教师的教学技巧如何炉火纯青,教学语言如何生动,教学过程如何行云流水般流畅,教学节奏如何控制得恰到好处。总之要“一切尽在掌握”,我们才觉得是一堂好课.。对待高考复习,每一个知识点更是要讲深讲透,惟恐有所遗漏,让学生白白失分。

经过对课程标准和生本理论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师本教育思维的表现。我们用自己的意识代替学生的意识,把自己的认识过程视作学生的认识过程,把自己的认识规律看成学生的认识规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才会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作出虚体的假设,

1诸如假设学生的学习是缺乏主动性的,是被动接受的,是缺少学习潜能的,恨不得把学生学习中的一举一动都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重知识学问的灌输而轻视和忽视能力素质的培养,正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的教育观、课程观导致了我们将课堂变成了工场,把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认为正确标准的分析或答案视作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通俗 一点说就是将学生引入老师事先设定的“圈套”,当然这样的师本教育思维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利于他们的终生发展的。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一些学生虽然能通过考试而且成绩优良,但并没有完全具备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和21世纪公民应有的素质。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可贵的高分下隐含着危机”①在一些学生中的确有只懂死记硬背,缺乏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这样一种课程目标表面达成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他坚持教学民主的思想,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从有关资料的介绍中可见,他主要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他的成功,是在于他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主体,例如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经常与学生讨论一堂课应该怎样上,怎样考,课文怎样读,作业怎样写,甚至在课堂上征求学生对具体课文教学的意见,而且力求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正因为他能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目的,摒弃了以老师为主导的灌输知识,所以他的实验班才能取得读书三年最差的学生也写出15万字以

上的日记,教师在三年中外出讲学314天,但实验班学生仍能在班长带领下自学语文,没有拉下进度的好成绩

站在21世纪的大门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是一个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的基本因素,教育与学习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下,崭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鲜明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②,而且指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③

这说明研究者们也注意到学习方式对学习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师本教育思维下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上推进的一个障碍。改变落后的教学观,真正体现教育以生为本,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的学习天性和学习心理决定的,在古代哲学中就有不少关于“无为而治”的阐述,老子曾说“我无为而民自化。”,他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正说明了许多事可以通

过意志来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无需意志即可做成,只有不成为负担的东西才能成为永恒,只有无一丝一毫不自然的东西才能永远与你在一起。像我国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历程,正是上无为而下有为的典型,把管理或干预的力量转化为无形的无为的形式,使活动以自动、自主、自为的方式朝管理目标迈进,往往活动效果会最显著。学习也是如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表达过这样一个理念: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这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而这不是靠教师完成的。许多生本教学实验的例子也证明了当我们不过多地干预学生,给他们的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时,反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天性,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可见,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以生本思维代替师本思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使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悦,使他们不必考虑自己是否被人认可,将得到多少分,处什么位置等等,那他们自然就会全心投入到学习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注释:

① 张奠宙等《代前言——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数学教育研究导引》1994年版,第1——5页

②第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1年版

参考书目:

①《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一卷,第四卷,湖南教育出版社。 ②《语文教育学》 主编谢象贤浙江教育出版社

③《教育走向生本》 郭思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④ 朱作仁 《语文教育心理学》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⑤王松泉《阅读教育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2版

⑥《全国特级教师经验选》第

一、二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推荐第2篇:无为教学

“ 无为教学”的艺术

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这些现阶段不同的叫法,体现着现阶段的特点,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正发生广泛、深刻的变化。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无疑,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的实效,从教育哲学上也应找到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当前,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那么,教学工作中的“无为”教育艺术能不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途径和方法呢?“无为”教育艺术的研究对象与特征

以教育意识为核心,教育过程表现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教育者有明显的教育意识,被教育者有明显的被教育意识。

第二种,教育者有明确的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没有意识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第三种,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受教育者往往在意外中受到教育。

第四种,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能主动接受教育。

这四种教育模式,我们注意到教育意识在“有”“无”之间的转换。最有教育艺术的是,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这可谓“不教而教”。

以“不教而教”为主要特征的“无为”教育艺术,反映了一种特定的教育过程。

“无为”教育要研究教育者的教育艺术和技巧,如何使教育魅力无所不在:“无为”教育要研究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即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开悟过程及规律。

“无为”教育艺术的特征

1.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

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首要特征。

2.教育手段的间接性:

常用的直接的教育手段,如:讲课、报告、参观、访问、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谈话„

而不运用某些直接的具体手段,教育者的有些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触动了受教育者的心灵,促使其觉悟。这种间接手段,有时更有力量。

3.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

有句话 通俗而又深刻地阐明了教师示范作用的重要性。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的确,教师无小节。选择了这种职业,就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4.受教育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性

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行!”

“无为”教育艺术常用法

垂范:

教育者的示范,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倾听:

教育者虚心、认真听取教育对象地坦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心理学家认为,认真的倾听就完成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激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

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体验: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育对象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真切的感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体验,就没有完成教育过程。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径。在体验中获得了“我行!”自信意识的增强。

对比:

使教育对象在事件或情感对比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发现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

迂回:

对教育对象的问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谛。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空白

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宽容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

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无为”教育艺术对教师理论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无为”教育艺术提出的课题意义在于倡导学习教育哲学,提高教师理论修养,促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无为”教育要实施“不教而教”,首要的要求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水平可分为四个层次:“一般教师”、“教学能手”、“学者型教师”、“教学艺术家”,亦可称为“职品”、“能品”、“妙品”、“神品”。

“无为”教育艺术所具有的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或晴天霹雳开悟撼心灵的魅力和威力,难道不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家长、教育文艺的创作者„„)神往吗?

推荐第3篇:无为管理1

“无为而治”与现代管理

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有着不同的思想视野。管理哲学旨在提供哲学智慧,而不是创造知识。限制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等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矛盾,都离不开智慧的指引。对此,思考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实乃管理的至高境界。管理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总结和探索管理实践中的智慧。智慧来自对生活实践的观察,也来自于先哲们的沉思默想。从先哲那里获得灵感,寻找社会生活包括管理实践的智慧,是一条方便的法门。老子,就是一个精神依然生活在我们当代的先哲。它的无为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依然有着积极意义。

管理中的有为与无为何谓管理哲学?何谓管理科学?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何在?康德说:“如果想要把一种知识建立成为科学,那就必须首先能够准确地规定出没有任何一种别的科学与之有共同之处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点;否则各种科学之间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各种科学的任何一种就不能彻底地按照其性质来对待了。”体现二者根本不同的,首先在于哲学与科学的分野。最初的西方哲学那里,哲学无所不包,是科学之科学。而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哲学与科学相剥离,分别有着不同的致思领地。在管理领域,哲学与科学也应该不同。泰勒的管理思想,将管理这门古老的学问纳入了科学的轨道,在现代西方科学理性的支配下,管理成为了一门可以精密计量的科学。它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就是韦伯所谓近代的工具理性的发展,并构成理性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哲学在管理中还有何种存在的合理性呢?这就要明确管理哲学的定位。本文以为,如果说管理科学是知识,管理哲学则是智慧。管理哲学以形而上的视角审视人类管理的现象,并加以归纳、概括和抽象,从而成为管理实践的思想灵魂。根本上讲,这就是管理哲学的价值所在。

如此,管理哲学就要思考管理实践中最为根本的一些问题。如管理中的有为与无为、约束与自由等,就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管理,作为组织的管理,首先是一种约束,一种制度化的控制,借助这种行为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总之,“有为”是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一个规范的跨国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组织就如同一台大“机器”。在一个法制化国家里,政策、法规、法律等制度安排更是庞大而周延。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由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是生命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必要环境。那么,实践中是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呢?是倾向“有为”还是注重“无为”呢?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这是一个管理哲学的理念问题,需要智慧。对此,老子的哲学为我们提供了启发。

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追寻。老子“道”的学说,就是对宇宙万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远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实践之中。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是一种达至善治的智慧。虽然老子思想以“玄之又玄”而著称,但其背后的济世情怀,却值得反复体味。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大智慧,对于人类一切事务,包括管理在内,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其中,无为而治的思想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基本观点。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即“道”对于宇宙万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就道生成万物、成就万物而言,道是“无不为”的;就道对于万物“不辞”、“不有”而言,道又是“无为”的。从本质上讲,这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天地万物的生成与存在,皆是“无为也而无不为”的。老子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认为治国安民,要反对“有为而治”,而主张“无为而治”。在他看来,“为无

为,则无不治”,“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把“无为”看作圣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

老子既反对儒家推行“以德治国”,又反对“以智治国”。指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同时老子也反对兵家的“以力治国”,反对暴力战争。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主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只有推行无为而治,才能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理想社会。

无为而治思想是老子整个道学理论的一部分,应该从老子思想的整个体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不能断章取义,生搬硬套,实用主义地取而用之。无为而治思想之所以是一种智慧,就在于它超越了生活的形而下的层面,透过感性生活的表层达至宇宙和生命的深处,从而散发出智慧的光芒。所以,老子道学的体系,宗旨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体系建构,是在建立一个宇宙论体系的基础上,为生命寻找一个根基。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大道理,具有普遍的意义,对现代管理同样如此。

老子无为思想的管理学意义现代管理无疑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科学理念是管理的基础。但是,在这种科学的背后,老子的智慧却是将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不过,老子的智慧不是可以即学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方向的指引。

实践老子的无为理念,首先应该准确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就是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致力于战略方针的确定,各司其职、协力前进。管理者不置身于琐事,不费力于枝节,而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组织的共有价值观,在平和自然的气氛中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无为而治并不是排斥任何管制行为,而是要把握好组织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以不破坏事物的自然状态和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为原则。其实无为的思想最易被误解,西方学术界起初在翻译和介绍《老子》一书时,就往往是从字面出发来理解,从而偏离了本义。对此,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指出:“所有的翻译家和评注家都把‘为’字原原本本地译成‘行动’(action),于是道家最大的口号‘无为’就变成了‘没有行动’,我相信大部分的汉学家在这一点上都错了。无为在最初原始科学的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动’,即避免拂逆事物之天性,凡不合适的事不强而行之,势必失败的事不勉强去做,而应委婉以导之或因势而成之。”李约瑟对“无为”的理解,深得老子思想的要领。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

实践老子的无为理念,要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之融会于现代管理之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虚拟空间的存在也日益渗透到管理实践中。美国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企业的办公室内,看不到一个员工,有人选择在家或工作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迹象表明:虚拟的办公室工作状态,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恰恰也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力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手中,成员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

领导者则支持、指导、协调成员的工作,激发成员的智慧。这时领导就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导者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大计。貌似无为,事实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

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而言,无为理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掣肘,政府包办一切却又什么都办不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政府总的趋势是将权力下放,就是要由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由无限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干涉和控制,为社会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务,尊重经济社会固有的运行规律。“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智慧,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方式,反复体味这一思想,从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管理智慧,可以使我们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推荐第4篇:无为治班

“无为”治班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的确,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当今时代,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是决定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大事,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其特殊使命显得犹为突出。班级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呢?今就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体会谈谈认识。

班级事务繁杂琐碎,班主任工作又苦又累,这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并非班主任的辛苦都能换取班级管理的成功,有时班主任事必躬亲,焦头烂额的付出,不仅招致“天怒人怨”,且使学生活跃的创造力无形中受到了打击扼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传统的“保姆”式的班主任管理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要使班主任从低效甚至无效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班级欣欣向上,我认为,班主任要摆正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要懂得“无为”治班之妙。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老子因其崇尚小国寡民的社会,向往结绳而至的时代等主张而被批判,但其思想中的一些社会管理思想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日、美、德等国家的一些管理专家也在注意研究和利用。“无为而治”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同样可以用于班级管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为引导,学生是主体。在班级管理中同样班主任还是应该做引导,而不是去包办、代办、命令办、强制办,应该让学生去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也才有可能主动发挥自己内在的潜力,创造性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要使班主任和学生的地位切实落到实处,使班主任工作科学高效,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便需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创造的宽松环境,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便适应了这一需要。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无为”治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不是执行命令的机器、服从老师支配的木偶,而是班级的真正的主人,是班级的管理者。激发创新意识是“无为而治”的前提。

1、激发创新勇气。学生创新往往有思想顾虑,怕出错、怕批评、怕影响学习,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为学生指明当今形势,创新具有必要性、迫切性,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很重视。让学生了解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教育会议上的讲话,“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向学生介绍江主席的这一指示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创新行为符合社会需要,有中央的“撑腰”,从而激发起大胆创造探索求异的勇气和豪情。班主任也要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鼓励学生创新,支持学生大力创新的态度。让学生真正彻底的抛弃思想顾虑,树立以创新为荣为美的意识,勇敢的开创广阔的思维空间。

2、增强创新动力。班主任可以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爱国的、生存发展的角度,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指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为人类创造过灿烂光辉的文明,有口皆碑的四大发明等就显示了炎黄子孙卓越的创新才能。明朝以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发明是属于我们的,但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近现代,我们落伍了。以体现一个民族科学和创新实力的诺贝尔奖来说,在96次千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国没有一个公民获奖。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将成为国家和民族竞争成败的关键,面对此,我们的国家民族当何去何从?我们每个龙的子孙当何去何从?班主任应当通过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和自下而上的危机感教育,使学生感到增强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和锐意进取富民强国的神圣使命。从而能自觉的投入到探索知识、提高求异创新能力的洪流中去。

二、率先垂范,身教感染

老子认为管理应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不言去教导。当然这里的不言不能绝对化,只是强调管理当中要重视身教的力量。班主任“为人师表”,作为学生目光的焦点,应切实认识到自己言谈举止在学生中的影响。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更重要的是自己身体力行,用自身的行动来感召学生。在管理上突破思维定势,不循规蹈矩,敢于创新。要使学生不沦为老师命令的对象,首先班主任不能机械的传达学校的纪律规章,要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有自己处理问题的独到之处。比如:管理宿舍,实行轮流宿舍长制,以调动宿舍成员的积极性;在学习纪律方面,实行男女擂台赛;在组织集体活动开班会方面,多角度,

多思维,确定主题和形式。“条条大路通罗马”。班组管理,目的一个:管好班级,增强学生素质。但方法却有千百条,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勤于学习思考,用自己丰富而有效的管理思路来指导和感染学生,同学生一起开创班级管理的天地。班主任要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你是一个锐意进取,大胆改革,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人。有了这种感受,那么班主任的身教便已无形中在学生心灵里产生了一股创新的动力。要培养创新的学生,首先要有创新的教育,要有创新的教育必须要有创新的老师,所以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则是相当重要了。

三、抓好班干,大胆放权

“无为”治班奥妙在于抓好宏观管理,而走好这一步,关键要培养好、使用好班干部。任何一个优秀的班级必有一个优秀的班委会。班主任要通过灵活的方式确定有组织能力,心胸豁达,思维敏捷的人做班干部。班委会成立后,班主任要大胆放权,不是做班干部的领导指挥,而是做他们的后盾、顾问甚至导演。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发挥创造力的主动性。

学生的创造力有时之所以发挥不出来,不是因为他不具备潜在的能力,而是因为顾虑太多,担心做错了事,自己承担不了责任,这样工作起来自然碍手碍脚,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做好班干部的强有力的后盾,告诉他们尽管干,努力探索不可能没有失误,出了错责任在老师。“士为知己者死”,有了班主任的充分信任、理解和支持,班委会的成员们自是各显神通,生出许多奇思妙想。大胆放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前提。班主任集权不放,事无巨细,皆必亲临,弊处很多。既限制了管理的广度、灵活度,又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往往按下葫芦瓢起,手忙脚乱,效果不佳。这就需要班主任放权。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放权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一个趋势。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应该让他们发扬主人翁的精神,班主任“懒一懒”,学生才能勤快,学生才不依赖于老师,才容易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好习惯。当然,“放权”“手懒”,不是大放手,而是一种策略。班主任应做好指导和调控,做导演比做演员更难,一个好导演可以造就名演员。比如班级卫生工作,我把工作原则----“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及要求----“高速度,高质量”交待清楚。要让卫生委员与同学们商量着去做,怎么分组,关于不合格者怎么处理,也由班干部自己想办法,而我则在一旁评判指导。可以说在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同学们热情较高,干劲挺足,因为他们感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事,有做主人的感觉,当然他们有时难免会出偏差,但班主任绝不能乱发脾气,横加指责,而应和他们一起探索怎样做得更好一些。

班主任放权不仅对班干部,也应对每一个同学。有个原则“班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同学们能做的班干部不做”,还有一种说法叫“没娘的孩子早当家”,的确班主任“甩了手”,什么事需要同学们自己惦着,琢磨着去办好。因为班主任毕竟在“盯着”。班主任再能,一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怎么也比不上几十个人的大脑。“人多力量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自然就可以发挥了,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必然会造就一个朝气向上的班级。

四、以静制动,以法治班

老子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于天下”,实际是说管理应该以静制动。班级事务繁杂琐碎,几十个学生性情各异,出点小问题难以避免,那么面对这些,班主任要心胸豁达,头脑不发热,不冲动,既然大胆放权给了“小主人们”,便应给他们一定的管理自由,不要动不动就指手画脚,亲自出马指挥,这样会弄得学生们不便再行使权力,打击了积极性,限制了思维空间。不过,我们的“静”绝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一种冷静的静,有远见的静,该出手时才出手,不该出手绝不出手,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只要班主任能有力的控制着同学们的努力方向和行事原则,能及时点拨,便达到以静制动了。如此,才可以使学生得到真正充分的锻炼。

让学生参与班组管理,培养创造力,也不可使学生的管理流于随意,而是要依据班级的“法”。这个“法”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师生根据班情制定的规范原则等,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不可违“法”,否则培养创造力便偏离了方向。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宏观管理,“无为而治”,培养学生创造力,是一种艺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身兼校长、书记、两个班班主任,并有30多个社会兼职,还教着课,一年四季外出开会处理事务不计其数,成为经常不在“家”的班主任,但是,他的班总是优秀,他的学生能力也较强,我觉得这是因为他抓好了“宏观管理”,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真正做到了“无为而无不为”。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在管理上认为,只有取消了不必要的限制才能提高效率,他的积极调动下属积极性的管理方法,正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另外位于纽约的著名贝尔实验材料研究所所长陈煜明博士,在谈及治所之道时,

认为“最好的领导者是能帮助人,让人感到不需要他”,他认为领导者责任在于既要做到你在领导,又要别人不认为你在干预他。并明确指出他们运用的就是“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在企业管理上的成功,同样为我们班主任管理班级提供了一些宝贵借鉴。我们“无为”治班,不能机械照搬运用老子的“无为”思想,应该广泛借鉴其他管理经验,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的培养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良好的环境,这是创新的召唤,是时代的召唤。

推荐第5篇:无为教学法教案

无为教学法教案

七年级下册

教材: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地图册:地质出版社

练习册:导学与测评(地质版)

第七章

亚洲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亚洲的面积、位置,濒临的大洋、分区;

2.亚洲地形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名称及走向、高原、平原、河流的分布、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3.亚洲的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4.亚洲的人口和分布; 5.亚洲的经济发展特点; 6.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 《能力目标》

1.以亚洲为例,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地区(大州、分区、国家)的地理概况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有关资料、图表等归纳自然地理各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并能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各种图像、数据综合分析某个地区的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能运用地图和资料,总结某一国家、地区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情感目标》

1.通过对亚洲及所属有关地区、国家地理特点的学习,进一步形成学习地里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3.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亚洲的面积、位置,濒临的大洋、分区;

2.亚洲地形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名称及走向、高原、平原、河流的分布、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3.亚洲的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4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有关资料、图表等归纳自然地理各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并能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各种图像、数据综合分析某个地区的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运用地图和资料,总结某一国家、地区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上学期我们共同研究了世界的各种自然地理的特征,从现在开始,我们再去认识各大洲的特点,印证各特征的相互联系。首先要研究的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第一页,阅读图片及文字内容,并讨论。你从图中能获得那些信息?

1.东南亚很热。2.东南亚有大象。

3.再东南亚可以骑大象去旅游。4.东南亚还有佛塔、热带植物。 5.说明东南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6.南亚和西亚都很热。

7.南亚有人跳舞,还有独特的房子。

8.西亚人的打扮很奇特,大热天戴大头巾、穿长袍。9.猜测西亚时时有宝库。 10.日本多火山、地震。 11.日本山上有雪。 12...............你们能够发现这么多的信息非常好!但我就搞不懂了,图上并没有说西亚,你们怎么知道的;南亚的独特房子有何意义;为什么西亚的人着装那么奇特等。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看下面的内容,能否给我们答案。

请将教材翻到第二页,第三页,并结合地图册第十页、第十一页,阅读文字内容和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文字内容中将你看到的你认为有用的信息勾画出来。

2.将你读图中看到的信息书写在草稿不上,然后进行交流。

3.完成教材第三页活动内容。

《成果交流》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大标题)

2.亚洲和欧洲名称的由来。(第二页第一段文字内容)

3.亚洲和欧洲的命名是以地中海东岸为中心的。

读图7.2 4.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各大洲面积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南欧大。

6.亚洲面积等于非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7.陆地面积有1.49亿平方千米。

8.第三页活动1答案。

《解说》

回顾:我们曾经讲述的地理位置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的?

(学生可能回答的上也可能回答不上,但必须让学生明确。)

第一句描述的是什么位置?——半球位置

第二局描述的是什么位置?——海陆位置。这种描述是准确的吗?.............该如何描述才是完整的?(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 第三句是地理位置的描述吗?

(不是!)

学生会回答“是”。但一次引出“经纬度位置”。这如何描述?(请同学看图描述,当同学们描述遇到困难时,可给以适当的提示。1.从哪些角度来描述纬度位置,A.最南和最北的纬度B.高纬度、中纬度和低纬度。2.经度位置是描述其所在的最东和最西的经度度数。)26°E~170°W,82°N~12°S 还有相对位置该如何描述呢?(回答不上可以提示:第三页橙色框内容。) 注:西南与非洲相接中的“相接”有实际意义吗?可以改成“相邻”吗?

(不可以!因为阿拉伯半岛是属于非洲大陆的,即亚洲有一部分在非洲大路上。清晰了大陆与大洲的区别和联系。)

9.回答活动2内容。

注: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黑海、高加索、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隔海相望 【板书内容】

第一节

“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一、面积最大的大洲

1.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

2.跨经度约160度,跨纬度约90度。

二、各州面积关系

1.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序

亚非北南南欧大

2.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3.亚洲面积等于南极洲和非洲面积之和。

三、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经纬度位置:

4.相对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请说出世界面积最大的和最小的大洲;2.请说出面积居第四位大洲的名称; 3.式描述亚洲濒临的各大洋的位置; 4.说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5.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

《新知探索》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这节课我们接着探讨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四页,地图册翻到第八页、第九页,结合图文内容,将你看到的信息勾画出来,解读到的地图信息写在草稿本上,利于大家交流。完成教材第五页活动内容。

《成果信息》

1.亚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是复杂多样(第四页的大标题)。2.亚洲的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地图册第八页读图指导) 3.亚洲是地势起伏最大、高低悬殊最大的大洲。(第四页教材) 4.第八页地图册地理集锦,知道亚洲的世界之最。 5.亚洲的主要地形是高原和山地(分层设色图的颜色分布;地图册的读图指导)。 6.梯田式丘陵的典型景观(教材第五页图7.5) 7.平原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教材第五页图7.4) 8.亚洲地形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中可知) 9.分别完成活动五个题。

【板书内容】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

(1).地势特征:

(2)主要地形

(3).主要地形区:

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在地图上找到)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 2.河流

(1).分布特征

(2)主要河流

(3)注入海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2..亚洲的主要地形说什么?

3.世界的陆地最高和最低地分别是什么? 4..亚洲的河流分布特征是什么? 5.亚洲河流没注入的海洋是什么?

6.试判断湄公河和萨尔温江注入的海洋是什么? 《新知探索》

在初中阶段,自然地理要素我们主要讲述地形、河流、气候,上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前两个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们来看看亚洲的气候,翻到教材第P6,根据提示读图获取相关信息。 1.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

2.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什么?

3.试判断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

4.读图7.7、7.

8、7.9描述三种季风气候的特征是什么? 5.讲出“温和与寒冷、”“湿润与干燥、”的判断依据。 6.完成教材第7页问题3的内容。 《成果交流》

1.亚洲的气候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有十一钟气候,并且交叉分布) 2.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3.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的东岸。

4.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终年高温,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温和”:冬季气温在0C以上,10°C以下;

“寒冷”:冬季平均气温在0°C以下,-10°C以上;

“湿润”:月均降水量在50㎜以上; “干燥”:月均降水量在20㎜以下。

6.图7.10说明气温很低,图7.11说明江水很多;图7.12说明气温很高。 【商榷批注】:

1.教材第7页活动1的提问要求过高,不能够切合实际,学生无法解决。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对于活动2内容,设计欠佳,(1)热带气候没有冬季和夏季之分;(2)纬度位置的设计初中阶段要求太高。

将教材翻到第8页,结合地图册第9页,把你看到的有用信息记录下来,以便交流。 《成果交流》

1.亚洲地域辽阔,东西跨经度166°,南北跨寒、温、热三带。(这是描述地域面积的方法之一。)

2.亚洲季风气候最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完整的季风气候特征描述。) 3.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1)亚洲地处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2)冬夏季节海陆热力差异大。

4.冬季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季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注:可以描述为偏北风) 5.冬季季风是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季风是西南风和东南风。(注:可以描述为偏南风) 6.第8页活动1内容。(注:此内容反映季节与风向的对应关系。如何理解冬夏季风的特征?) 【商榷批注】:

关于第8页活动2的提问设计改成我国的南方地区不更贴近生活吗? 【板书内容】亚洲的气候

1.亚洲的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2.亚洲面积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3.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亚洲气候的特征是什么?

2.季风气候分布在海洋的西岸还是东岸? 3.亚洲最典型的气候是什么?分布最广的呢? 4.亚洲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是什么? 《新知探索》

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地理概况,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亚洲的社会经济。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到11页,结合地图册第10页、11页图,认真阅读,将你认为有用的信息勾画或者记录下来。 《成果交流》

1.亚洲分为六个地区,分别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3.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日本。

4.日本的GDP和人均GDP都处在亚洲的第一位。5.亚洲的经济特征: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工业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多数国家已农业经济为主。

6.亚洲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是众多的人口。【提示探讨】:

1.图7.17和图7.18(柱状图)如何阅读?

2.读图7.17和图7.18有什么体会?我们感觉到肩上有压力吗?

3.比较图7.17和图7.18中的中国和新加坡的位次变化,你有什么启示? 4.图7.19说明什么问题? 5.表7.1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内容】

1.亚洲的地理分区: 2.亚洲的人口: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超过一亿的国家有6个。世界有11个。 3.亚洲的经济特征:

第二节

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 【探寻目标】

主题班会策划与实施优秀教案汇编

(建议用此书名) 第一部分

总论

班会分为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班级例会是班主任通过会议的形式解决班级日常管理中问题的一种教育活动,内容相对较散,一般是由班主任独自分析讲解。而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召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科学地建设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管理班级的一种有力措施。开好一次主题班会,不仅对于推动班级工作和活跃学生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的启迪,也可能成为学生思想重大转变的契机。

一、主题班会策划与实施的要求

主题班会策划与实施的总要求是:班会主题要明确、班会形式要多样、班会准备要充分、班会时机要抓住、班会组织要系统、班会内容要充实、班会引导要得法、班会成果要巩固。

(一)班会主题要明确

1、主题的作用:主题班会的主题如同文章的主题一样,是首要问题,是主题班会的灵魂。选好主题是开好班会的关键。主题是使班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总开关”。

2、主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主题应该是“小”而“明”,“小”是指不要“大”而“空”,“明”是指目的与导向要鲜明,不可含混不清,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能反应学生心灵深处的需要和热点,对全班有鼓舞。

3、选择主题的思路:什么时机选择什么主题?要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班主任必须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坚持目标的准确性和教育的有效性。每次活动只要突出1个主题,主题过多、过散、就会削弱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定主题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围绕党和国家对学生的要求来考虑;二是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考虑;三是围绕学生中带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来考虑。

4、选择主题的基本做法:抓大事、把三关、机动灵活。所谓抓大事,就是从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职业指导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着眼拟定主题;所谓把三关,就是要从入学初期、节假日前夕和毕业前期三个关键时期的教育活动入手拟定主题;所谓机动灵活,就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或思想行为上所表现出的某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如学习动态、组织纪律、团结互助、艰苦朴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定主题。

(二)班会形式要多样

1、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一定的活动形式总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好的主题只有通过与之相适应的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现,才能具有打动人、感染人、启迪人、教育人的魅力;好的主题也只有与之相适应的完善形式相结合,才能创设出最佳的教育情境。所以,成功的主题班会往往得益于对形式别具匠心的设计与创造。为此,不同的主题班会,应采取不同的形式。

2、选择形式的原则:一是符合主题内容的需要;二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三是要新颖别致,形式多样。

3、常见的主题班会形式:讨论会、座谈会、故事会、报告会、辩论赛、演讲赛、小品表演、歌咏会、综合性文艺表演、知识竞赛等等,一次主题班会往往不是采取单一的一种形式,而是多种形式的组合。

(三)班会准备要充分

1、召开班委会、统一思想:在召开主题班会之前,班主任应组织召开一个班委会,将主题班会的总体思路、主题名称及表现形式告诉他们,统一大家的思想。

2、明确分工、分头准备:一个主题班会有许多工作要准备,如会场布置、物资采购、素材收集、内容落实等等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都应明确分工、分头准备,由一个团队来完成。

3、跟踪指导、落实任务:各项准备工作分工之后,班主任也不能啥事不管,坐享其成,而应跟踪指导,落实任务。

4、精心设计、把握主线:主题班会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和思想性,为达到目的,班主任应在班会进行前对主题班会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不要忘记了班主任主导性的地位,一定要把握班会的主线。

(四)班会时机要抓住

1、时机的重要性: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时机的问题,育人工作更是如此,主题班会时机把握得当,往往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2、如何把握时机:一是要根据班级发展的情况把握时机、二是班级及学校舆论来把握时机、三是要根据国家和省市大的形式来把握时机。

(五)班会组织要系统

主题班会的系统性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从学生进校到离校整个学习期间(两年、两年半或三年)所召开的各个主题班会之间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如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高级技工班学生从进校到下厂实习(离校)共设计了16个主题班会,充分体现了班会整体设计的系统性,这16个主题班会分别是:人生的新目标·做高技能人才 → 遵守校纪校规·做优秀职业人 → 安全重于泰山·做好安全防范 → 法律无情·人间有爱 → 加强文明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爱心的奉献·高尚的人格 → 坚持诚信做人·成就美好人生 →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 掌握沟通技巧·展示交际才华 → 善于团队合作·打造团队领袖 → 提升学习能力·终生受益无穷 → 掌握创新方法·走在时代前列 → 撰写求职简历·奠定求职基础 → 掌握面试技巧·求职左右逢源 → 把握求职途径·求职轻车熟路 → 求职计划有新意·理想职业有把握。

二是一个主题班会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策划→准备→实施→巩固→延伸)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六)班会内容要充实

主题班会内容不能空洞无物,变成漫无边际的说教;而应当新颖充实,体现“新、近、实”,通过生动的事例来感染教育学生,“新”是指现实而又新鲜的素材;“近”是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有强烈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实”是指所选典型事例要真实、有可信度。

这些现实的、身边的和可信的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集中映主题,从揭示主题开始,逐步展开主题,进而深化和升华主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

(七)班会引导要得法

主题班会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重在引导和指导。首先,班主任要做好策划与准备阶段的引导与指导;其次,是要在班会进行过程中适时做好引导和指导,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决定着主题班会是否成功,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最后,是班会结束后的引导与指导,使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延伸。

(八)班会成果要巩固

每次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准备过程,实质上也是转变学生思想的教育过程;主题班会的召开过程是进一步进行集中教育的过程,是教育活动的继续和深入;主题班会开完后,要认真总结,巩固教育成果。每次主题班会开完后,并不意味着此次主题教育就此结束,还应辅之以细致的教育工作,如个别谈心,召开座谈会,交流收获与体会,将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在主题班会的前前后后,学生在认识上会受到启迪,思想上得到提高,自觉或不自觉的表现出一些新的行为方式,涌现出一些好人好事,这就需要班主任发现这些新的变化,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励学生朝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以主题班会为中心的会前、会中和会后完整的教育格局。

二、主题班会教案的规范编写

主题班会教案的编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路,但从策划与设计的思路和教育规律来看,有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必须描述清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会目的

为什么要召开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要达到怎样的目的?班主任必须清清楚楚,并且写在班会教案中。

(二)班会形式

为达到班会目的,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班会的内容,在班会教案中应进行描述。

(三)班会时间

什么时候召开主题班会,在班会教案中必须准确地写清楚。

(四)主持人

班会由谁主持(主持人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学生干部,还可以是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还可以是一个小团队),在班会教案中应明确。

(五)班会准备 在召开班会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由谁来做这些工作?班主任应有清晰思路,并写在班会教案中。

(六)班会过程

主题班会进行过程是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阶段,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在此一举。这一阶段在教案中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来写。

1、班会导入环节

这个环节应描述清楚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导入班会,并点明主题。

2、班会展开与深入环节

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是主题班会的核心和关键,应按班会展开与深入的时间顺序比较详细地在教案中写清楚。

3、班会小结环节

这个环节主持人对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归纳、总结和提升的环节,同时也为主题班会结束后后期的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七)班会结束后后期教育活动的设想

主题班会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主题班会教育活动的结束,后期的教育活动如何开展,班主任应有所设想,并写在教案中。

主题班会“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教案 主题班会名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隆昌七中 徐安绪 【产生背景】:

1、学校等相关部门的精神指向:“安全重于泰山”。“生命是一切可能的前提条件”。

2、初二年级同学正处于对事物认识的朦胧期,容易冲动而犯错。【班会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2、通过安全知识的宣讲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班会形式】:案例分析、小品表演、学生讨论、主持人点评 【班会时间】:2012年10月10日晚上18:30--19:50 【班会地点】 隆昌七中初2014.1 【班会成员】[主 持 人]:赖福甜 【班会准备】:

1、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全班同学准备召开一个安全教育方面的主题班会,要求同学们留意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所问的、所思的一些安全问题案例,并查阅相关的安全知识。

2、召集班长、宣传委员、团支部书记、安全委员、组织委员、各寝室室长、体育委员和学生代表召开主题班会的策划会议,说明召开此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和整体思路,并安排他们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宣传委员组织同学提前三天在班上出一期关于安全知识的黑板报。

(2)组织委员在以寝室为单位、小组为单位准备表演三个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事故小品(例如:宿舍摔伤现象、走廊上追逐打闹摔伤现象、体育课中的不安全现象、上学、回家途中的不安全现象、上下楼梯相互推撞摔伤等等。)。

(3)学生代表准备对主持人提问的应答。

(4)宣传委员于召开主题班会当天下午下课后组织同学布置会场。

(5)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为四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

3、班主任和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共同搜集近年来学校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撰写班会教案。【班会过程】

1、班会导入:(2分钟)

【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安全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汇之一,诸如用电安全、交通安全、财产安全、饮食安全、生产安全、„„等等,可是安全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足够重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视安全,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很多。因此,我希望大家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希望同学们一生都平平安安!“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也是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

2、班会展开与深入:(50分钟) (1)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12年10月8日,我们学校高2014.8某同学在宿舍因学生在宿舍里私拉乱接电源线,从风扇处接单独的插座电源,由于接线错误,导致电源短路,引发整幢楼电路失控,直接经济损失200多元,并且造成极为不良影响,班级纪律扣分50分,对班级荣誉带来极坏影响。

【主持人】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方便,但是电也带来安全问题。电气火灾作为一种新灾害,在城乡经济日益繁荣的形势下,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也与日俱增。根据消防部门统计,进入80年代以来,电气火灾在全国火灾的数量、火灾损失中所占的比例都呈上升的趋势。 那么,你们利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下来查阅资料所知,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的哪些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

【主持人点评】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有:

① 短路、接触不良、超负荷用电、电弧火花、线路老化、接头漏电、雷电或静电等;

② 电气设备质量差,安装使用不当,保养不良等引发的电气火灾;

③ 思想麻痹、疏忽大意、不遵守有关防火法规、违反操作规程等人为造成的电气火灾。

【案例二】 2012年8月,我们学校初2013级6班一同学在家利用热水器洗澡,由于她洗澡时没有水,未能洗。结果忘记关水阀和气阀。在家睡觉又将所有门窗都关闭,使得通风不畅,造成煤气中毒死亡。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还有哪些现象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

【主持人点评】部分同学违反学校管理规定而在宿舍里私拉乱接电源线:如使用电烙铁、烧热水器、点蚊香、吸烟等,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和谐的校园。

(2)小品表演:

题目:寝室“趣事”。剧情-——有同学睡在上铺夜间滚下床来;同学在寝室打闹嬉戏而受伤。

【主持人点评】我觉得刚才几位同学表演得很好,很逼真。这些事例并不是无中生有,如高2012级5班的李某同学,在第六学期开学不久,回寝室找一位同学,结果寝室管理人员不知道他在楼上没有下来,就将门锁上了,而他也没有思考如何正确出寝室大门,并且以为自己练了武术,于是就从二楼阳台跳下来。实践证明,他付出了代价,医药费花了三四万,并且未能按时参加高考。在2012年9月14日,初2015级3班就有一位同学在晚上半夜从床上滚下来;上述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因此安全问题一刻都不能放松。

(3)主持人提问,学生自由回答,班主任点评:

① 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在学习及课外活动中应该注意那些方面的安全?

【甲】 在课外活动中,运动不要太激烈,特别对于那些特异体质的同学,劝其不要参加剧烈体育运动。

【乙】 上体育课,其实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单杠、双杠、纵跳箱、鞍马等运动,如果不善于保护自己,也会受到伤害,需要有人保护才能进行。

【丙】 外出上网、整夜不归。

【丁】搭乘两轮摩托车,多人通乘一辆自行车。 主持人点评:„„

② 刚才我们谈论了在校内外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那么当安全事故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比如说我们发现有同学出现了交通事故,应该怎么办?

【甲】 马上报告老师,然后拨打120急救。 【乙】 一边对其进行抢救,一边通知校医。 【丙】记下肇事车的车牌号,向交警报案。 【丁】主动拦截肇事车辆。 主持人点评:„„

③ 在实训时突然发现电气设备着火,应该怎么处理? 【甲】首先想办法切断电源,然后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主持人】 能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扑救? 【乙】不能。

④ 如果我们发现有人落水,我们该怎么办? 【甲】 迅速跳下水去救助。 【乙】 大声呼叫求救。 【丙】找长棍或藤绳实施救助 主持人点评:„„

⑤ 下雨打雷时,为避免雷击,我们应该采取那些措施? 【甲】 不要站在大树和高大建筑物旁。 【乙】在室内要关闭门窗。 【丙】不要站在空旷的地面。

【丁】在家里,要将家用电器切断电源;通讯线路。 主持人点评:„„ 【班会总结】:(5分钟)

关于安全的话题今晚就谈到这里,但是安全问题却不会就此停止,今晚我们所讲仅是就牛之一毛,不可穷尽,通过今晚的班会希望大家对“安全”在内心深处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要我们有强的安全意识,安全问题就能够被我们消除在萌芽状态。体现我们班会的目的:“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关爱自己、热爱生活,我们的安全才会有保障。

今晚的班会开得很好,大家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结合生活实际,谈了许多具体的情况,使大家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从中我也增长了一些安全知识,了解了一些预防安全的措施,和大家一道,受益匪浅。

班会结束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日常生活、学习、生产中,对遇到的安全问题多留意、多分析、多讨论、多总结、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让平安与你们一生相伴,快乐永远。

今天的主题班会至此结束,谢谢同学们的参与! 【后期巩固】

1、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是否有安全隐患存在,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并在班上讲解评析;

2、向实验课指导教师了解同学们在实验课中是否有违反安全操着规程的行为,并及时在班上讲解评析;

3、经常搜集我校学生发生的财产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的案例,讲解分析给同学们听,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总之,主题班会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主阵地,班主任如何占领这个主战场、守住这个主阵地,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及时更新。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安全的问题也在变化,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总论部分只提出了主题班会策划与实施的一般规律,希望各位班主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出新的成果,为广大班主任提供更多的、更有价值的宝贵经验。

推荐第6篇:有为无为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制:制度,管理方法 《盐铁论》 ②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论语》 ③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 ④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名言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四句名言组成。首先,要理解名言内涵:

第①句。解读:出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知”通“智”。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法则。注意“变”与“制”仍是倾向有为,比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相对比“与世浮沉”“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更积极。此句强调了“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张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明智变通,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地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做出适当调整,反对因循守旧,讲究因时因世而为。

第②句。解读:出自《论语》: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意思是: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也可以看到孔子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 此句强调一种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勇毅精神。

第③句。解读:摘自《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意思是:既然知道不可改变,那就顺其自然发展,甘心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理解此句,应联系庄子的思想:摒弃“人为”,崇尚“自然”,顺从天道,“清静无为”。认为天道会有公正的结果,反对个人对事理的刻意改变,这样不仅违背了天意,而且使得自己徒生烦忧,自找苦吃。在今天看来,这种思想虽有些消极,但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仍然有积极意义。 此句强调顺应自然与规律,乐天安命。

第④句。解读:摘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孟子此言深刻地揭示了“不为”和“有为”之间的辩证关系。人在做事之前,不可不假思索地遇事都做,必须有所比较、选择和取舍。这就需要确定一个原则,即凡有损、有害、无效、失当的事,坚决不去做。然后,凡有利、有益、有效的事,全力投入,尽心做好。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此句强调懂得取舍。注意这里的“不为”是为了“有为”,是要有所选择地“为”,不同于老庄的“无为”。

题目有明确的写作任务:“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既要选“两句”,还要找“关系”,才符合要求。注意:直接引用了两句话,或直接引用其中一句,但暗含另外一句话,都属于“选择其中两句”。明显只写了一句话的,一般不超过42分。 不可孤立看某一句话,而片面地抓取某个关键词来立意。综合看整个作文材料键词是“为”与“不为”,脱离这个关键点来写“变化”“变通”“时代”“创新”等,视为不符合题意。两者的关系,可以是包含、并列、递进、条件、对立、互补、相辅相成、一分为

二、辩证分析等。出现两句话的位置,不做硬性要求,可开篇,可中间过渡。但题目要求“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某种关系”关涉文章观点,出现关键句宜早不宜迟。同时,考虑阅卷的实际情况,建议能直接引用,且能多次出现相关句的关键词,比语焉不详、隐晦暗含更有利。

①与③做事要因时随世,明智变通,在事有不济时又要乐天安命,坦然淡然。

或因时随世,是有为,智为;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不为,不乱为。都是智慧人生的体现。 ①与②首先要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往无前的精神,然后还要有“因时而变,随时而制”的灵活变通。或:既要懂得变通,巧为智为,也要敢为勇为,人生无往而不胜。

②与③要奋发有为、敢为,万一做不成,则安之若命,乐天安命。或:儒家崇尚入世、有为,道家推崇清静无为,不乱为,不妄为,不失为两种处事准则。或:儒道互补,做好人生的减法。或:年轻人要有为、敢为,不宜学老庄的无为。

②与④既要执着勇为,还要有不为、有所为。也就是:执着地做事,做正确的事(既要敢为,还要会为)或:学会取舍,“有所不为,有所为”确立正确的目标,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执着不舍。也就是:方向要正确,做事要执着。

①与④人生须有为,而“为”有两大诀窍:一是变通,一是取舍。

③与④人生既要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取舍,还要有事有不济安之若命的淡泊心态。

例文:

学会审时度势

生活有高山,也有低谷;有辉煌的日出,必然也有惨淡的日落;有成功的喜悦,必然也有失败的落寞„。而这些皆不在于客观的事上,而在于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题记

做一个会“审时度势”的人,会让我们免去无数的烦恼。省却很多无谓的艰难;会让我们的成功之路变得比别人的成功之路更简单一点,更迅速一点。

前些天读了一篇文章,里面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有一天,他想别人谈起他成功的方法时,说:“有一次我受邀请到一座小茅屋里与一位老前辈见面,我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走进小茅屋。可是,就在进门是,我的额头‘砰’的一下撞到了门框上,额头上立刻起了一个大包。这时,那位老前辈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怎么样,很疼吧。这是你今天来最大的收获。你想要成功,就必须记住低头。’就是这句话改变了我的一生。”

《红楼梦》中说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生活中,要想成功,就必须把谦虚作为自己的基本准则。如果你不谦虚,又如何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如果你不尊重他人,又如何能学会“审时度势”?就像一首歌又低沉也有高昂,这样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果你总是昂头,那么实际上你是在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说以有时低头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说低头是成功第一条基本准则,那么昂首则是第二条准则。有一家公司要招聘员工,门外排了很长的队。应聘人一个接一个地走进招待室。进去后,主考官都首先都先不由分说的凌空劈来一巴掌,然后问:“这是甚么感觉?”应聘的人都捂着脸出来。他们自然都没被录取。直到又一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也是劈来一巴掌,问:“这是甚么感觉?”这个年轻人愣了一下,便又以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速度给了主考官一巴掌,然后回答说:“就是这样的感觉。”然而这个年轻人被录取了。

富兰克林因为低头而获得成功,年轻人因为昂首而获得成功,这两者是不是互相矛盾呢? 是实并非是这样的,这两件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以不同的清醒去处理问题。在向他人请教时,要学会低头;在面对心里的自己时,要抬起头来。也就是说,我们要低头处事,昂首做人。

作文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要求从所给的句子中选取其中的两三句提炼立意,写出自己的观想和思考,首先应该名曲每个句子的内涵,第一句强调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讲究因时、因事、因势而为;第二句强调一种迎难而上的勇毅精神;第三句调强顺应自然与规律,乐天安命;第四句强调懂得取舍。然后进行相应的组合,要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要体现所选两句的某种关系。如包含、并列、递进、条件、一分为二等。行文是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论述,论述中要体现句子之间的联系,最后引用句子。

理性与感性的对决

①从古至今,世间从没有停止过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我认为,《论语》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感性的代表,《孟子》中“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理性的代表。感性与理性碰撞,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在我看来,理性战胜感性,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屈从命运摆布,是顺从内心真实想法的决然和勇气。晚清康梁为首的六君子,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们被迫逃离,只有谭嗣同不肯离去,决心以死殉变法事业,用生命向封建顽固势力做最后斗争,谭嗣同慷慨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以死者,无以召后起。”他选择毅然决然留下来殉法,这种感性的牺牲精神固然可嘉,但从理性看是愚蠢的,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图将来。谭嗣同用鲜血唤醒民众的做法,或许能汇聚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但从大局看,活下来才能“将以有为也”。

③“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权衡得失后做出的明智决定,是理性与智慧的行为。刘邦称帝后,对群臣论功行封,张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克服谋求功利的想法,理智的辞封归隐。因此,“汉初三杰”中唯独张良全身而退,得以善终。正因张良没有迷失功利,保持理性的思考而及时行动,在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一笔。这样看,这样的理性战胜感性,值得称赞与效仿。

④现实生活中,感性与理性的对决从未停止。不同的人在对决中胜负不同。但极端的理性让人裹足不前,极端的感性让人感情用事,鲁莽草率导致错误不断。那么,如何才能把理性与感性协调起来,互为补充呢?我认为,遇事首先要做到冷静,正确研判。热血男儿捍卫尊严,若为国为民,在法律框架下可以“冲冠一怒”;若为私欲与面子,则大可不必。保持理性冷静,运用智慧化解危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这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逆袭是感性充满理性的行为。而审时度势,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是正确的态度。

⑤所以,当可为与不可为矛盾时,当理性与感性碰撞时,理性选择是解决难题最好的态度,也是最佳的办法。有所敬畏是面对冲动的一种理性;自强不息,是好男儿不服输的一种感性,非理勿躁,非感勿强。在辱母案中于欢表现虽可圈可点,但冲动也陷入了牢狱之灾。

⑥康德说:世界有两样东西令我敬畏。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二是心中高尚的道德律。让感性与理性中和为一体,敬畏与喷张,恰当表达,因时而化。

作文分析:

一是题目《理性与感性的对决》较为精准概括材料的含意,提出观点但结果不够明确。

二是能够提炼概括两句话的各自精华,最后综合为一体,这种选择符合儒家中庸之道. 三是开篇合理(简洁)引述材料,明确提出观点;主体部分,分别从所选择的两句话辩证的论述。列举古代与近代典型事例,恰当地证明什么是“可为”与“不可为”;然后回到现实,依据法律与特殊情况,寻找条件,辨析二者是与非,最后中庸调和一体,有所升华。

四是审题立意比较准确、思路层次清晰;引用事例古今结合,观点与材料水乳交融。

【主要问题】

1.不符合写作要求:没有“选择其中两句立意”,或选择了两句,但没有体现彼此关系,两句名言之间油水分离,或者关系牵强,勉强为之。

2.对材料理解有误:如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理解为“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还偏要去做”,把“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理解为“人不追求作为然后才能够有所作为”,把孟子的“不可为”等同于庄子的“无为”,把“因时而变”等同于“清静无为”。

3.举事例陈旧雷同:动辄拿乔布斯、海伦·凯勒、马云等名人说事;或沿用旧题,比如“脚踏实地,仰望星空”(2010年北京卷),踮起脚尖(2009年湖南卷),容易彼此撞车,或有套作之嫌。

推荐第7篇:无为电缆行业

无为电缆行业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问题其实往往可以以小见大,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暴露的问题往往可以看到整个行业的通病。中国的电线电缆企业主要集中在几大区域,其中电缆产业最为集中的莫过于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以安徽的无为、江苏的宜兴最为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以无为为例进行阐述,通过对比从而折射整个电缆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

去年,无为地区的电缆收益并不理想,一方面与金融危机的波及相关,另外一方面也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无为当地的线缆企业暴露了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品牌影响力较小、产品档次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从而直接影响到无为线缆企业的营收。

去年1到4月份,无为县电缆产业总产值虽然有所增长,达到52.3亿,但税收仅为1.77亿,下降近30%。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样被严重挤压,甚至一些电缆生产企业举步维艰。据悉,在无为县,规模以上电缆企业中,其中8户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14家企业的利润严重下滑,从而也折射出当今国内电缆企业的弊端:

首先,产品结构落后。当下电线电缆产品主要分为五大类,而安徽无为的电缆产品主要集中在电气装备用电缆以及电力电缆两大类方面,而在电力电缆产品方面,又主要集中在35KV及以下中低压电缆,而引领电力电缆发展方向的220KV以上超高压、特高压电缆目前几乎空白。

如此一来,随着国家电网尤其是特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无为当地的电缆生产企业则难以涉足,尤其在除了国内各高压电缆生产企业外,还有国外合资公司的竞争,无为电缆企业更是缺乏竞争优势。

而无为电气装备用电缆生产企业的产品也主要集中在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氟塑料和硅橡胶电缆等少数品种上,面对当下正迅速发展的铁路信号电缆、风能电缆、核电缆带来的广阔市场同样只能望而兴叹。此外,同样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海底电缆、石油平台电缆、光纤光缆等产品领域,无为电缆企业更是尚未涉足,由于产品开发不足、产品单

一、高端产品少等问题带来的竞争瓶颈十分明显。

而由无为电缆生产企业的境遇再放眼全国电缆生产集中区域,发现除无为外,能够做到产品多元化、高端市场竞争的企业屈指可数,众多企业也只能是一面眼睁睁看着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被国外电缆巨头企业所蚕食,但无可奈何。由此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经刻不容缓,若不想与广阔的市场失之交臂,不想长期处在恶性竞争的中低端市场,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与优化,是必经之路。

其次,管理水平落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同处华东地区的江苏宜兴相比,无为县的电线电缆企业管理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少企业仍然是家族式管理;企业普遍重销售轻管理,内部管理薄弱。

另外,利用资本市场带动企业快速成长的意识有待提高。截至目前,无为县严重缺乏上市企业。同时,企业的电线品牌推广意识不强,缺乏中国驰名商标,没有一个中国名牌产品,没有一个国家质量奖企业。

对于品牌意识淡薄的问题,对于业界来说可谓是通病,尽管近年来一直呼吁提高品牌意识,但是目前来看,国内除了远东、上上、宝胜、恒通等屈指可数几家企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他企业均属默默无闻型,而国内电缆企业已达近万家,由此可见,品牌意识淡薄,让超过99%的电缆企业淹没在品牌的海洋中。

第三,市场开拓能力有待加强。据统计,2009年,无为县电线电缆产业总产值为189亿,占全国的2.7%,而宜兴同一年的电缆产业总产值高达600亿,并且逐步占领高端市场。在出口方面无为县也存在诸多不足,仅仅通过中石油、中石化及国家大型建筑企业捆绑出口。2009年,无为县电线电缆产品直接出口仅为22万美元,而宜兴达到2.65亿美元,仅相对宜兴来说就有如此大的差距,放在全国出口范围中,更是微不足道。

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无为县暴露出严重的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并且深陷中低端市场竞争。而笔者认为,对于集中度低以及中低端市场竞争的问题,即便是宜兴除几家国内龙头企业外,同样面临如此尴尬境地。放眼全国电线电缆行业,集中度不高已成业内共识,全国排名前10名的线缆企业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10%更是耳熟能详。而在国外巨头的竞争压力下,国内电缆企业深陷中低端市场无序竞争同样是世人皆知,因此如何打破集中度不高及中低端市场竞争,并非是无为的问题,而是全国电线电缆行业的问题,更是政府的问题。

第四,配套能力不强。电缆行业是一个重料轻工的行业,成品电缆中铜材等原辅材料占了总造价的90%左右。因此电缆上下游及物流、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配套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的高低。

目前,无为县的电线电缆配套企业虽多,但普遍规模较小,配套产品仅能满足无为所需的5%-10%。而生产铜导体材料的仅为一家,且实际年产量仅为3万吨,仅占无为所需铜材料总量的1/10。

而此外所需的原、辅材料都必须从外地采购,再加上物流运输、公共技术服务和三产服务配套等方面的不足,造成无为电缆企业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

原材价格居高不下,涨价缆企苦,跌价缆企亦苦的现象已经不足为奇,另外人力成本优势不在、应收账款问题突出、\"三角债\"问题等,都直接造成电缆行业的生产成本高,利润率被严重挤压,再加上产生过剩、开工率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电缆生产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最后,装备研发能力不足。无为县电缆生产企业普遍落后,全县仅有3条进口生产线,集中在2家企业中。在2009年,无为县建成12条35KV生产线,但设备利用率仅有13.4%。在研发上同样遇到比较突出的难题,企业间存在争相模仿、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人才紧缺,技术投入不足,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等。

另外,骨干企业核心带动力不强,大企业新上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小企业普遍跟风模仿

大企业产品,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无为县全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重只有18%。

重复建设严重、综合素质人才严重缺失、研发能力落后等问题同样是中国电缆行业的通病--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平均投入研发经费不足销售额的1%。由此不难看出,如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保持紧密的联系,以吸收优秀的科研人才;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投入更大的经费用于产品、技术研发已成亟待解决之难题。

从无为县电缆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问题,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国内整个电缆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国内电缆行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燃眉之急,更是企业做大做强、行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手段。无论是扩大市场还是提高利润率,都不是在某个单一方面做足就能实现的,而需要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的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PVC塑料控制进货不严造成或使用劣质PVC塑料。还有2个批次产品标签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

在此次抽查不合格的6个批次产品中,有2个批次产品标签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导致该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造成了无印刷标识或标识不符合标准规定要求;其次是生产过程中未严格进行生产管理,造成印刷标识不清晰,无法辨识。

作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电线电缆产品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主要用户集中于电力、煤炭、建筑等基础建设领域,是重要的基础配套行业。

早在2009年,云南省质监局对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开展连续5年的跟踪监督抽查。从抽查结果来看,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在92%以上,产品质量较为稳定。

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2.73%,2010年则达到100%,但在2011年则下降至93.33%,2012年又攀升至96.12%。

事实上,同质化严重带来的问题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企业往往为了控制成本谋取利润,故意降低产品质量,以次充好。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科研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也是云南电线电缆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当前,云南开展电线电缆产业相关专业研究机构较少,高端科研创新人员、中低端技术人员都较缺乏。一企业人士坦言,人才是很多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云南的电线电缆企业主要以生产产品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行业95%以上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产业平均投入研发经费不到销售额的1%。

而行业配套产业偏弱也是企业难以回避的现实,据称,云南企业生产电线电缆的原材料很多都靠从外省购入,制约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过高,产品竞争力不足。

产业集中度不高是电线电缆行业的尴尬问题。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企业已达7000多家,小规模的企业更是数不胜数,电线电缆行业生产集中度低,最大的企业所占的市场分额也不过在1—2.5%。

因为集中度过低,从而增加了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不稳定性,甚至造成一部分中小生产企业在竞争中被市场所淘汰,或者勉强维持或者濒临倒闭。

要解决集中度偏低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大整合行业资源力度,努力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方式,才能增加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稳定性。

业内称,云南的情况就更为突出,到目前还没有形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大型企业。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线缆行业则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且两极分化明显,市场集中度比较高。其中,美国前10名占有市场份额为67%的市场,日本前6名占有市场份额65%,法国前5名占有市场份额达到90%。

在云南,很多小企业质量意识不高。数据显示,云南的小型企业数量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95%,其市场份额约占省内市场的60%(2011年数据)。

但是,部分小型企业主体责任淡薄,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水平偏低,质量控制不够全面严格,产品质量对行业总体质量水平影响较大。

推荐第8篇:无为清真寺简介

无为清真寺(伊斯兰教)

无为县的回民清真寺,位于无城城区旭东路,东近东方大市场,南有城南新区,北靠通江大道,西隔旭东小区。建于2003年8月。是原南大街清真寺迁址而建的。清真寺占地面积两亩,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内有大殿一幢,平房十余间,全系砖混结构。大殿顶高十四余米,进深十余米,东西长十五米,最大可客纳80多人。

无为回民清真寺历史上曾有两座,一在老城区礼拜寺巷,该巷就因回民的清真寺在此而得名,二在南大街兔儿岗,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无为支公司对面,均因地场问题而迁址重建。现在的清真寺是在新世纪初,经无为县伊斯兰教协会三届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多方呼吁求援,政府批准同意,在城东长岗行政村购地起建的,这是党的宗教政策的英明,是政府对回民的关心支持的结果,使得清真寺的建设顺利完成。清真寺建成后,在无为的回民(含外地经商者)均到寺中进行宗教活动,属逊尔教派。每日五番拜、星期五主麻聚礼、礼拜人数不断,每年三大节即圣祀、古尔帮、开斋节均近百人参与,由阿訇讲解古兰经圣训。

无为回族迁入始于明代初期。当时由扬州、南京顺长江水路溯流而上迁入无城。永乐十四年(1 4 1 6年),马、余、燕、达四姓回民先后两次从扬州、六合迁徙无为县相聚而居;正德年间,又有哈、撤、赛、杨、沙、安、宗、童8姓由甘肃省相继迁入无为生息,一时回民人口剧增。鼎盛时有180户回族群众,并在无城礼拜寺巷建立了清真寺,有史记载的阿訇为马立志。到清朝道光年间,又由新疆、宁夏等内地陆路迁入一部分。民国时期将清真寺移址到无城南大街。至此,在无为居住的回族人口相对稳定。他们在无为分布在无城、襄安、开城等人口较多的城镇,聚居最多的是无城。无城的老街名称有教门巷、礼拜寺巷,正因回族群众长期居住而得名。

长期以来,无为回民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在社会大家庭中和睦共处。他们以经商为主,历尽沧桑,创造出各种特色的民族风味小吃,其中有享誉全国的清真板鸭,为广大回、汉群众所共同喜爱。1925年,回民马祯等人组织“回民公会”,创办“阿文小学”。到1947年,发展会员有130人,小学开设4个班级,收纳回族学生200余名,任课教师有马晓峰等人。学校因为完全依靠民间捐资维持,后难以为继,被迫停办。新中国成立后,回族群众获得新生。1950年,无为县成立回民协会,1983年选举产生县伊斯兰教领导组,组长马荣生。1993年选举产生第二届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达应满。2002年12月推选产生第三届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达智、副会长马维安、秘书长余斌。2012年6月16日全县三十余民回民代表会聚一堂,隆重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余斌为会长的第五届伊斯兰教协会领导班子。

如今,在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感召下,在寺内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今天生活在民族大团结的和睦社会中的无为回民,为了民族兴盛,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怀有再扩大的清真寺的愿望,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够实现它。(撰稿人 余斌)

推荐第9篇:“无为”管理艺术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社会现象的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教育现象,必须把它放到社会大背景之中,先见森林再见树木。

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

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连学者群的著作《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在绪论中指出:“无为管理”这个概念的诞生,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它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无为思想体系与现代管理科学体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与机缘下水到渠成的融合”是一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崭新的管理学科。

无疑,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的实效,应从无为管理的思想中得到启示,从教育哲学上找到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当前,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

那么,体现无为管理思想的“无为”教育艺术能不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途径和方法呢?

“无为”教育艺术的研究对象与特征

以教育意识为核心,教育过程表现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教育者有明显的教育意识,被教育者有明显的被教育意识。

在学校和家庭中,这种模式最普遍。在一所市重点学校中,成功地组织了“热爱生命”的主题班会。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人之由来”展览后写了观后感,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班会。班会上,家长纷纷讲述了十月怀胎的艰难,为了保胎不挤公共汽车上班,坚持步行顶风冒雨;为了保胎感冒发烧不敢多吃药……让学生了解了母亲怀胎的生理反应。这一别开生面的班会,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懂得了孕育生命的艰难,懂得了生命不属于自己的道理,悟到了孝敬父母、珍惜生命的道理。教师、家长、学生都明确参加班会的目的,教育意识贯穿全过程。

第二种,教育者有明确的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没有意识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一位父亲带3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了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坑里去玩儿。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蹲在不远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一声不吭,装没听见,儿子直呼爸爸的名字,爸爸还是不理他。于是他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叫喊哭骂儿句都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在坑里想办法,终于发现了坑边的土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上来了。当他发现爸爸就在坑边一棵大树下蹲着时,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摸着小拳头不无自豪地说:“是我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来1

爬坑,孩子感悟到“我行1,收到了父亲预期的效果。这不正是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吗?不正是家长的“无为”创造了孩子的“有为”吗?这不是比空洞的说教高超得多吗?这是“无为”教育艺术的典型事例。教育者用心构思,去创设一种情境,引导一种经历,让学生和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这样的教育艺术是多么有魅力呀!难道不令人神往吗?

第三种,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受教育者往往在意外中受到教育。

一位母亲发烧躺在床上,对女儿轻声地说:“真想吃口西瓜”。女儿却只是想有一堆数学题还没做,望着阴沉沉快要下雨的天,怕耽误时间不理茬儿。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她表姐急冲冲地闯进来:“姨,姥姥又喘起来了,脸发白,昏过去两次了。”只见她妈妈一愣,立即翻身下床,抄起大衣,拉起表姐就往外走,边走边嘱咐表姐去换氧气,竟没理会女儿递给她的雨桑妈妈急匆匆地走了,女儿举着雨伞站在雨里,好久好久。她的心怎么能平静呢?妈妈重病在身,可她为了母亲却不顾自己。她想吃一口西瓜,我却不敢接她的话茬儿……。这位中学生在《西瓜代表我的心》的作文中写道:“那雨夜好长好长啊!也就是自那雨夜以后,我惊异地发现我长大了,变成了懂事的大姑娘。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我要去买一个大西瓜给妈妈,西瓜代表着女儿一颗爱妈妈的心。”

母亲的身教促使孩子开悟,这是成功的无言之教一例。母亲并不是有意示范,女儿也并不认为母亲的行动是用意在教育她。但母亲的行动本身完成了一个教育过程,受教育者在对比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第四种,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能主动接受教育。

一名中学生仰慕某语文教师已久,但未分到该老师班里。一次该老师来班里监考,喜出望外。因试卷印刷模糊,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鹤”字。全班同学都停止了答卷,欣赏起优美的书法。这一个字,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由于敬佩,在学校中学生模仿老师的宇,文如其师,字如其师的现象相当普遍。“一字之师”令学生终生受益,可见“无为”教育艺术的魅力。

从对四种教育模式的简要分析中,我们注意到教育意识在“有”“无”之间的转换。最有教育艺术的是,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这可谓“不教而教”。

“不教而教”可称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结晶中华民族智慧的成语中“不……而……”也反映了这种特有的事物发展规律。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诸葛亮与周瑜在手上同时写出“火”字,可谓“不谋而合”。诸葛亮在城楼抚琴观景惊退司马懿大军,堪称“不战而胜”……。“不言而喻”、“不期而遇”、“不求而得”、“不翼而飞”、“不寒而栗”诸多成语概括了生活中的这一类经验。

以“不教而教”为主要特征的“无为”教育艺术(教育艺术的极致,可简称为“无为”教育),反映了一种特定的教育过程。

“无为”教育要研究教育者的教育艺术和技巧,如何使教育魅力无所不在:“无为”教育要研究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即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开悟过程及规律。

“无为”教育艺术的特征

1.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首要特征。

前文中所述一父亲让幼儿自己从坑里爬出来的做法,具有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北京日报》曾以《不教而教的启示》为题刊登了这样一个教育故事:

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女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1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1

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

装耳聋,引导孩子走向自信。她认真倾听孩子的琴声,对孩子不断鼓励,虽没有具体施教琴艺,又没任何说教,但却给了孩子动力和智慧。女孩每天为残疾孤寂的老人拉琴,从中悟到艺术的价值和魅力,琴德、琴艺都得到升华。这个传奇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无为”教育的哲理

2.教育手段的间接性:

常用的直接的教育手段,如:讲课、报告、参观、访问、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谈话…

而不运用某些直接的具体手段,教育者的有些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触动了受教育者的心灵,促使其觉悟。这种间接手段,有时更有力量。

一位母亲怕耽误孩子的学习,风尘仆仆赶了几十里路,把儿子落在家里的书送到学校,然而这本书却是孩子在家里看的一本小说。母亲的行动震撼了孩子的心,使他强烈感受到深沉的母爱。不识字的母亲并没有如常人一样讲刻苦学习的道理,却收到了促使孩子猛醒,从此用功读书的效果。此处无言胜有言。

3.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

华北油田第五中学的教学楼上醒目地书写该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通俗而又深刻地阐明了教师示范作用的重要性。

的确,教师无小节。选择了这种职业,就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自然,教师的示范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教学上。教师示范,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中,而且要体现出思维品质和哲学高度。应既是学科课,又是哲学课,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启迪智慧。平常常说的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弦外之音最动听,感受的是乐曲的美和心灵的美。

4.受教育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性

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行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如此,提高觉悟也必须有真切的体验。学生必须通过行为体验,方能感悟人生。

北京有一位“十佳少年”,她从美国回来,是自己到学校办的转学手续,没有父母陪同。这位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所以,有的教师写文说:“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的有效途径”,这是很有道理的。体验成功,实施“我行教育”,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国青年报》创办了“给你自信夏令营”,提供了“我行教育”的宝贵经验。

“无为”教育艺术的哲学基础

“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

“无”与“有”,“主导”与“主体”各是一对对立的哲学范畴。

从哲学基础上来认识“无为”教育艺术,首先要正确认识“无”。

老子指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者同出而异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显然,老子阐明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潜在的“有”,“有”是显现的“无”。正如计算机技术二进制的“0”和“1”,是低电位和高电位,否定或肯定的寓意一样。

无和有是事物两种存在表现形式。无、有合二而一,融为一体,相伴相随。如,无更多的限制,则有更多的自主……同出而异名。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许多“无中生有”的生动写照。如白居易诗中所写“别有幽愁怨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鲁迅诗“万家墨面没篙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与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音乐家说,休止符比任何一个音符的含义都丰富,一首名曲要善于使用休止符。《国歌》的乐曲空半拍起,正是对“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最有力的呼唤。有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无声而有音乐般的轻重疾徐,无色而有图画般的光辉灿烂”。

以上所说,不仅是无中生有,甚至是无胜于有了。

纵观世上万事万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属于有形有象的事物:另一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甚至听不到的无形无象的事物。前者人们比较熟悉,也研究较多,而对无形无象的事物,则研究难度较大。比如,人体经络是客观存在,但看不见,摸不着。针灸专家祝总骧教授受周恩来总理委托,带领一课题组花了二十多年时间,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才验证了人体经络线与古代针灸铜人所标画的一致。又如,“黑暗”一词,黑是一种可观的颜色,而暗则是一种视觉和心理的感觉。汉语中此类结构的词还有许多,象“光明”、“声音”……语言现象反映的是生活现象,表明事物有可以言传的,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或者说,有的靠感知,有的靠感悟。思维学家专门提出“意会思维”进行研究,是很有道理的。汉语成语中“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等指出了常规思维有不能达到的境地,即微妙的境界,故老子日“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

真正懂得了“无”、“有”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

老子指明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不为,也不是消极无为。“无为”的正意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无所不为,没有办不到的事情的意思。

在这里,“道”和“无”是同一个意思,是通用的。所以“无为”即是“道为”。道,揭示的是规律。无为,即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终“无为”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是最高的法则。“无为”,即“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汉字把“人”“为”合而为“伪”字,不正警示人们背道的人为是虚假的吗?只有“道”、“自然”才是真。要去伪求真,则需“无为”。柳宗元的名文《种树郭橐传》中以种树讲哲理,种树高手“能使树活得长,长得快,不过是按照树生长的自然规律,充分适应它的天性而已”并不是人的能耐。这是“无为”思想的生动说明。

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则应开发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无为”教育艺术常用法

垂范:

教育者的示范,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学校新教学楼的垃圾道堵了,总务处在道口旁贴了个封条——“禁止倾倒”。在此后的两个月里,学生们扫除后都要穿过操场,将垃圾倒在老楼的垃圾道里。

校长手术后上班了,他发现封条后便抄起铁棍通垃圾道。一位看到的老师告诉他:“总务处已贴了告示”。校长说:“你家的下水道堵了,是不是也贴上封条不用了?”教师无言以对。“要把学校也当成自己的日子一样过啊1校长的这句话深深印在这位教师的心上。后来她也当了校长,时时处处记着要“以校为家”。

倾听:

教育者虚心、认真听取教育对象地坦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心理学家认为,认真的倾听就完成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

记得一个当医生的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有一个病人被诊断证明为绝症。这个病人常常在拿药的时候到他那儿坐坐。我的这个医生朋友由于职业的习惯便常和他聊聊,或者就那么静静地听着。一次,那个病人说了很多很多他的过去、现在、幸福、心酸,他生病后的种种心境和牵挂。朋友听了许久许久。病人说完了,如释重负,轻松多了。后来,听说那位病人去世前的情绪一直很平稳,配合治疗也比过去积极多了,并且把被医生判定为三个月的生命延长了近一年。朋友对我说,他很欣慰那天没有对那位病人进行长篇大论的劝慰与建议,而只是静静地倾听了诉说。他颇有心得地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所起的作用,可我却从这件事中知道了开方、看病医治的只能是躯体,而倾听却能使一个人的精神得到寄托。”

激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

一位小学校长对童年一次考试分数难忘的记忆:

由于中途转学,功课落下了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我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两个字:“哎呀1。此刻,我领会了老师的心意,老师不相信我会这样,老师在给我机会,老师在期待着我,老师在用这样一个善意玩笑似的方式等待着我的努力。我决心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果然,又一次考试我得了满分。

许多年过去了,我又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见到过成百上千张试卷,但只有那份没有分数,写着“哎呀1的试卷,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体验: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育对象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真切的感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体验,就没有完成教育过程。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径。在体验中获得了“我行1自信意识的增强。

为战胜胆怯,一位母亲让她五年级的女儿买10张《北京晚报》,再按原价卖出去。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张不开嘴。经过思想斗争,战胜了虚荣,开始大声吆喝,终于把报纸卖出去了。

在闹市区卖报,这是一种情境活动。孩子受到了磨炼,体验了成功,得到了单靠说教不可能有的思想收获。

对比:

使教育对象在事件或情感对比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发现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某武士一心想成为世上第一射手,他遍访名师,刻苦训练,终于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境地,武士自喜。一日,在深山偶遇一高僧,高僧明其箭术,遥指空中的两只飞鹰,武士心领神会,一箭射落了其中的一只,而高僧却说:“取鹰何用弓箭,高手当‘不射而射’”。言罢,高僧抬手一指,虚点向空中的一只飞鹰,只见那鹰好如受重创,径直落至高僧的脚下。武士大为震惊,叹道:“这才是射艺的最高境界啊1

迂回:

对教育对象的问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谛。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

一位中学生是生物爱好者,搜集了众多的标本。他妈妈是教师。一天,妈妈发现儿子的情绪不高,但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对儿子说:“妈妈今天比较累,想去逛公园。你陪妈妈一起去好吗?”儿子答应了。逛公园时,面对各式各样的植物,妈妈不断发问,儿子滔滔不断地解答,显示了丰富的知识。

这位妈妈发现,晚上儿子做作业时情绪特别好。

空白

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是王竹溪先生。一天,王先生要他写一篇论文《固体中有序与无序的问题》,并要他参看一本书。杨振宁看不懂这本书,便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一个字也不讲,却又要他看第二本书。杨振宁第二本也看不懂,又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还是不讲,又推荐第三本书给他看,并要求他看完第三本书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二本和第一本,并说出对第一本书的见解。杨振宁反复读了第三本书后,再读第二本和第一本,果然写出了优秀的论文。

宽容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剩“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一位学生的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向教师说了一痛尖酸刻薄的话。这位教师没做任何解释,只是给她写了一首小诗: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海,拥有了浩翰: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彩: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学生收到后,沉思良久,突然笑了。她觉得生活真美好,自己很幼稚。

“无为”教育艺术与教师理论修养

“无为”教育艺术对教师理论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无为”教育艺术提出的课题意义在于倡导学习教育哲学,提高教师理论修养,促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实效。

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说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在教育过程中“多与少”、“讲与练”、“低与高”、“得与舍”、“专与博”……一系列矛盾应从哲学高度去认识和解决。

前一段流行一句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很是感动人。而最近,有识之士指出,不能穷教育,对,但“不苦也要苦孩子”,应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学吃苦是学做人的起点。深圳人感叹“有钱难买少年穷”,这里充满了辩证教育思想。

哲学家说:“少则得,多则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运用到教学领域,一些教师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反而提高了质量的经验,特别应予重视。

“无为”教育要实施“不教而教”,首要的要求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水平可分为四个层次:“一般教师”、“教学能手”、“学者型教师”、“教学艺术家”,亦可称为“职品”、“能品”、“妙品”、“神品”。

“无为”教育时常表现为无言与无形,甚至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有人称其为教育的极致,实属教育艺术的高层次表现。教育者要呕心沥血,从创设情境到引导经历,从教化进入悟化,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这一过程呼唤着“神品”教育艺术家,也指示着教师提高修养的方向。

关于素质教育,可以下上几十种定义,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素质教育就是学做人的教育。而“无为”教育艺术所具有的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或晴天霹雳开悟撼心灵的魅力和威力,难道不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家长、教育文艺的创作者……)神往吗?

青少年的成长是从他律逐步进入自律。“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

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在无形无象,但有声有色的无为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大大增强,身心健康水平、智慧和悟性都会有新的提高。

推荐第10篇:“无为”管理艺术

“无为”管理艺术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社会现象的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教育现象,必须把它放到社会大背景之中,先见森林再见树木。

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

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

连学者群的著作《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在绪论中指出:“无为管理”这个概念的诞生,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它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无为思想体系与现代管理科学体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与机缘下水到渠成的融合”是一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的崭新的管理学科。无疑,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的实效,应从无为管理的思想中得到启示,从教育哲学上找到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当前,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那么,体现无为管理思想的“无为”教育艺术能不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途径和方法呢?

“无为”教育艺术的研究对象与特征

以教育意识为核心,教育过程表现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教育者有明显的教育意识,被教育者有明显的被教育意识。

在学校和家庭中,这种模式最普遍。在一所市重点学校中,成功地组织了“热爱生命”的主题班会。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人之由来”展览后写了观后感,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班会。班会上,家长纷纷讲述了十月怀胎的艰难,为了保胎不挤公共汽车上班,坚持步行顶风冒雨;为了保胎感冒发烧不敢多吃药……让学生了解了母亲怀胎的生理反应。这一别开生面的班会,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懂得了孕育生命的艰难,懂得了生命不属于自己的道理,悟到了孝敬父母、珍惜生命的道理。教师、家长、学生都明确参加班会的目的,教育意识贯穿全过程。

第二种,教育者有明确的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没有意识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一位父亲带3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了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坑里去玩儿。当儿子玩

得高兴时,爸爸蹲在不远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一声不吭,装没听见,儿子直呼爸爸的名字,爸爸还是不理他。于是他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叫喊哭骂儿句都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在坑里想办法,终于发现了坑边的土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上来了。当他发现爸爸就在坑边一棵大树下蹲着时,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摸着小拳头不无自豪地说:“是我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来!”

爬坑,孩子感悟到“我行!”,收到了父亲预期的效果。这不正是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吗?不正是家长的“无为”创造了孩子的“有为”吗?这不是比空洞的说教高超得多吗?这是“无为”教育艺术的典型事例。教育者用心构思,去创设一种情境,引导一种经历,让学生和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这样的教育艺术是多么有魅力呀!难道不令人神往吗?

第三种,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受教育者往往在意外中受到教育。

一位母亲发烧躺在床上,对女儿轻声地说:“真想吃口西瓜”。女儿却只是想有一堆数学题还没做,望着阴沉沉快要下雨的天,怕耽误时间不理茬儿。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她表姐急冲冲地闯进来:“姨,姥姥又喘起来了,脸发白,昏过去两次了。”只见她妈妈一愣,立即翻身下床,抄起大衣,拉起表姐就往外走,边走边嘱咐表姐去换氧气,竟没理会女儿递给她的雨伞。妈妈急匆匆地走了,女儿举着雨伞站在雨里,好久好久。她的心怎么能平静呢?妈妈重病在身,可她为了母亲却不顾自己。她想吃一口西瓜,我却不敢接她的话茬儿……。这位中学生在《西瓜代表我的心》的作文中写道:“那雨夜好长好长啊!也就是自那雨夜以后,我惊异地发现我长大了,变成了懂事的大姑娘。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我要去买一个大西瓜给妈妈,西瓜代表着女儿一颗爱妈妈的心。”

第11篇:“无为”管理艺术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社会现象的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教育现象,必须把它放到社会大背景之中,先见森林再见树木。s0100

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

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连学者群的著作《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在绪论中指出:“无为管理”这个概念的诞生,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它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无为思想体系与现代管理科学体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与机缘下水到渠成的融合”是一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崭新的管理学科。

无疑,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的实效,应从无为管理的思想中得到启示,从教育哲学上找到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当前,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

那么,体现无为管理思想的“无为”教育艺术能不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途径和方法呢?

“无为”教育艺术的研究对象与特征

以教育意识为核心,教育过程表现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教育者有明显的教育意识,被教育者有明显的被教育意识。

在学校和家庭中,这种模式最普遍。在一所市重点学校中,成功地组织了“热爱生命”的主题班会。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人之由来”展览后写了观后感,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班会。班会上,家长纷纷讲述了十月怀胎的艰难,为了保胎不挤公共汽车上班,坚持步行顶风冒雨;为了保胎感冒发烧不敢多吃药……让学生了解了母亲怀胎的生理反应。这一别开生面的班会,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懂得了孕育生命的艰难,懂得了生命不属于自己的道理,悟到了孝敬父母、珍惜生命的道理。教师、家长、学生都明确参加班会的目的,教育意识贯穿全过程。

第二种,教育者有明确的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没有意识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一位父亲带3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了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坑里去玩儿。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蹲在不远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一声不吭,装没听见,儿子直呼爸爸的名字,爸爸还是不理他。于是他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叫喊哭骂儿句都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在坑里想办法,终于发现了坑边的土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上来了。当他发现爸爸就在坑边一棵大树下蹲着时,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摸着小拳头不无自豪地说:“是我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来1

爬坑,孩子感悟到“我行1,收到了父亲预期的效果。这不正是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吗?不正是家长的“无为”创造了孩子的“有为”吗?这不是比空洞的说教高超得多吗?这是“无为”教育艺术的典型事例。教育者用心构思,去创设一种情境,引导一种经历,让学生和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这样的教育艺术是多么有魅力呀!难道不令人神往吗?

第三种,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受教育者往往在意外中受到教育。

一位母亲发烧躺在床上,对女儿轻声地说:“真想吃口西瓜”。女儿却只是想有一堆数学题还没做,望着阴沉沉快要下雨的天,怕耽误时间不理茬儿。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她表姐急冲冲地闯进来:“姨,姥姥又喘起来了,脸发白,昏过去两次了。”只见她妈妈一愣,立即翻身下床,抄起大衣,拉起表姐就往外走,边走边嘱咐表姐去换氧气,竟没理会女儿递给她的雨桑妈妈急匆匆地走了,女儿举着雨伞站在雨里,好久好久。她的心怎么能平静呢?妈妈重病在身,可她为了母亲却不顾自己。她想吃一口西瓜,我却不敢接她的话茬儿……。这位中学生在《西瓜代表我的心》的作文中写道:“那雨夜好长好长啊!也就是自那雨夜以后,我惊异地发现我长大了,变成了懂事的大姑娘。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我要去买一个大西瓜给妈妈,西瓜代表着女儿一颗爱妈妈的心。”

母亲的身教促使孩子开悟,这是成功的无言之教一例。母亲并不是有意示范,女儿也并不认为母亲的行动是用意在教育她。但母亲的行动本身完成了一个教育过程,受教育者在对比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第四种,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能主动接受教育。

一名中学生仰慕某语文教师已久,但未分到该老师班里。一次该老师来班里监考,喜出望外。因试卷印刷模糊,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鹤”字。全班同学都停止了答卷,欣赏起优美的书法。这一个字,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也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由于敬佩,在学校中学生模仿老师的宇,文如其师,字如其师的现象相当普遍。“一字之师”令学生终生受益,可见“无为”教育艺术的魅力。

从对四种教育模式的简要分析中,我们注意到教育意识在“有”“无”之间的转换。最有教育艺术的是,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这可谓“不教而教”。

“不教而教”可称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结晶中华民族智慧的成语中“不……而……”也反映了这种特有的事物发展规律。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诸葛亮与周瑜在手上同时写出“火”字,可谓“不谋而合”。诸葛亮在城楼抚琴观景惊退司马懿大军,堪称“不战而胜”……。“不言而喻”、“不期而遇”、“不求而得”、“不翼而飞”、“不寒而栗”诸多成语概括了生活中的这一类经验。

以“不教而教”为主要特征的“无为”教育艺术(教育艺术的极致,可简称为“无为”教育),反映了一种特定的教育过程。

“无为”教育要研究教育者的教育艺术和技巧,如何使教育魅力无所不在:“无为”教育要研究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即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开悟过程及规律。

“无为”教育艺术的特征

1.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首要特征。

前文中所述一父亲让幼儿自己从坑里爬出来的做法,具有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北京日报》曾以《不教而教的启示》为题刊登了这样一个教育故事:

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女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1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1

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

装耳聋,引导孩子走向自信。她认真倾听孩子的琴声,对孩子不断鼓励,虽没有具体施教琴艺,又没任何说教,但却给了孩子动力和智慧。女孩每天为残疾孤寂的老人拉琴,从中悟到艺术的价值和魅力,琴德、琴艺都得到升华。这个传奇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无为”教育的哲理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1234

第12篇:无为教育新发展

无为县实验小学

“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推进新发展”

大讨论活动专题

无为教育“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历史上教育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一是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五年累计投入资金3.04亿元,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初中工程、校安工程,新建、加固校舍53.6万平方米,库内D级危房全部消除。二是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扩张,新增省示范高中2所、市示范高中9所、市示范小学1所、市示范幼儿园1个。启动实施了“城区教育翻番”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三是各类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幼儿三年入园率达59.7%;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5.1%;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中职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专业设置得到优化;民办教育日益壮大,新增办学机构12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突破,跻身于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行列。四是机制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新聘教师2414人,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义务教

育全免费;“两基”达标遗留债务全部化解。

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

纵观“十二五”,我们将迎来教育工作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优越的宏观环境。在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发展教育大政方针的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势必加大教育工作力度,陆续出台实施一系列强教举措,推动教育发展。二是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颁行,更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县县域经济的强劲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求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客观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四是有利的社会氛围。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成为教育发展有利的社会推力。

推进无为教育新发展的战略目标

站在“十二五”发展的崭新起点上,无为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有新举措、新作为、新形象。未来五年,我县教育事业发展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奋力推进无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力争早日实现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

第13篇:无为有为之辩

道家思想贯穿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包罗万有。一个道字包涵了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等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个人养生,画符念咒、吞刀吐火、阴阳风水、看相算命、武功等等,无一不包括在内,都属于道家的学术,可以说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也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只古今名家的著作就有数十家之多,各有个的说法,又各不相同,见解不一。到近代以来,许多外国人也都喜欢研究起老子来。本文从道家无为与无不为的思想这一角度试分析老子的智慧。

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翻看中国的几千年历史,每一个朝代,在政事治理上,按南怀谨先生的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中国的思想史上,老子以“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为主要的政治思想特征,有别于儒家的“德治”(或“礼治”),法家的“法治”。《老子》中老子对治国的理念有很多阐述。第三章曰:“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老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简而言之就是:无为而治。

道家的政治思想源于道生万物的宇宙观。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根”,是“天下母”。在第四十二章老子进一步说明了道生万物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将道的形态概括为“有”和“无”。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在此基础上,老子阐释了道的运行方式——自然。在第二十五章中,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五十一章又道:“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从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来看,老子的“自然”即自然而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意思。王弼注《老子》“道法自然”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而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后人持有道家的这种宇宙观应用到政治上,就形成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方针。 无为而无不为

然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老子在第七十三章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淮南子》对此解释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李约瑟博士在讨论“为”字的翻译时则认为:“所有的翻译家和评注家都把“为”字原原本本的译成‘行动’,于是道家最大的口号‘无为’就变成了‘没有行动’,我相信大部分的汉学家在这一点上都错了。无为在最初原始科学的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为’,即避免拂逆事物之天性,凡不合适的事不强而行之,势必扔败的事不勉强去做,而应委婉以导之或因势而成之。” ①在这里李约瑟将“有为”认为是顺着自然,顺着事物的天性去行动。

“无为”与“无不为”,如果把重点放在了“无不为”,往往导致有些学者把《老子》归于阴谋论,权术论一流。如钱穆在《庄老通辩》中就说:“„„故曰无为而无不为,后其身而身先;又曰夫惟弗居,是以不去。此乃完全在人事利害得失上着眼,完全在应付权谋上打算也。”又说:“„„必至老子,乃始转尚实际功利,重权术,迹近欺诈,彼乃把握自然而玩弄之于股掌之上,伪装若无为,而其内心蓄意,则欲无不为。” ②郑良树据马王堆帛书《老子》说:“老子谈‘无为’,

谈‘无以为’,老子不谈‘无不为’。„„大概《韩非子》在解释《老子》、利用《老子》之际,于老子‘无为’思想别有会心的瞭解,乃创立‘人君无为,臣下无不为’的政治法术。后人不察,竟以此权谋法术加在老子朴素的哲学上。帛书《老子》的出土,正可以澄清后人对老子哲学的误会,並可以瞭解法家如何改变老子的思想。” ③老子哲学是否在汉初以前只谈“无为”不谈“无不为”暂且不论,但从这段话中看,郑树良对“无不为”也理解为权谋之术应该是不错的。 “无为”与“有为”的体用之辩

体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表象。王弼注《老子》

④说:“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 韩康伯在《周易注》中说:“必有

⑤之用极,而无之功显。” 在王弼和韩康伯看来,“无为”为体,“无不为”为用,

两者是割裂开的。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如果理解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则身为体的“无为”与用的“无不为”就分出了层次,成了主要与次要,根本与从属的关系。然而这似乎并不符老子本意。老子在第一章论述“有”“无”的关系时说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在老子看来“有”与“无”是同源同生的。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谈到体用时说:“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可见在宋元时期发展起来的体用一源说更符合老子的论述。

无为无不为之间并无从属关系。“为无为,则无不治。”“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无为本身就是一种为。体用一源说将本体与其现象之间统一起来,那么无为与无不为之间如何统一?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说:“‘无为’不是戒绝活动,而是戒绝某类活动。道家区分了两种活动:与自然和谐的活动和反自然的活动,‘无为’是戒绝反自然的活动。” ⑥把卡普拉“无为”是戒绝反自然的活动,那么 “有为”应该就是顺应自然的行动了。郭象曰:“无为之言,不可不察也。夫用天下者亦有用之为也。然自得此为,率性而动,故谓之无为也。” ⑦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然而,“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自然已经顺其自然地在运转,如果人不算在这一自然系统中,一切行为岂不都是对这种运行的干扰,无为成了不为才最合适?如果人算在这一自然系统中,与花鸟虫曽一般,那么人的一切行为本身就是自然运转的一部份,又何必区分“无为”与“有为”?可以说,把“无为”单纯理解为顺其自然,“无不为”就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无为而无不为:无私而无所不可以为

艾兰教授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的本喻》中说:“‘无为’正如水之所为,它缺乏意识不能有行为,但其自然而然地流淌而需任何人为的努力„„其是‘无为’的一个侧面,由于‘道’也是基于水的意向,故‘无为’亦是‘道’的体现。” ⑧艾兰教授对水的论述并没有具体谈到“无不为”,但给人以启发:水本身无意识,它自身的一切行为因此都是“无为”的,但在它流淌的过程中,它的行为又造成了一系列的“有为”结果。司马谈对此也有一个论述:“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⑨在司马谈看来,“无不为”是有前提的,即“无成势,无常形,不为物先,不为物后。”

回到老子的原文,老子对无为的具体表象有着大量的论述:“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清静为天下正。”“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等等,可见在老子看来,“无为”即无欲,即清静,即无私、无名、朴。若失去了这些前提,做不到“损之又损”,“塞其兑,闭其门”以达“致虚极守静笃”的无私无欲,就真如钱穆所说,是圣人凭其所窥之天道,操弄天道以无所不为,为所欲为了,实有违老子本意。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又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可见在老子看来,美丑善恶是相对,并没有一定之规,从这个角度而言,“无不为”即是如有必要,一切皆可为。综合起来,老子“无为无不为”的意思就呼之欲出了:。

第14篇:无为星运汽修,开业典礼

无为星运汽修,开业典礼

(董事长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们来宾、各位车主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隆重庆祝修新连锁.星运汽修服务中心成立,请允许我代表星运公司全体员工,向亲临现场的各位朋友、向关心星运公司的各位领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借此机会向你们致以诚挚的祝福,祝你们心想事成,事事顺利!

星运汽修服务中心重装升级,是根据我县汽车维修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星运公司着眼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气候下,作出的重大举措。在星运汽修升级的过程中,星运汽修得到了众多领导和各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在你们的支持下,我相信,星运公司全体员工有信心、有决心立足无为,为我县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添砖加瓦。

星运汽修在修新连锁的管理、技术、配件、设备等支持下,以“诚信、专业、快捷、实惠、贴心”的服务为经营理念,同时,星运汽修在此承诺,将以4S店的服务品质和配件质量,60%的价格,来回馈无为的车主朋友们。星运汽修的全体员工将会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对车主朋友的承诺。我们将会用成绩回报社会,用质量赢得市场,用品质争取客户。

我相信,在各位领导、各位车主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星运汽修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星运汽修服务中心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撰稿余斌)

第15篇:无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无为县2018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宣传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的通知》(皖教秘财„2011‟43号)、《芜湖市财政局 芜湖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芜教计„2018‟1号)及《无为县教育局 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无教财„2018‟13号)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

八、十九大大会议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根据中央、省、市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新部署,围绕服务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中心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效,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为我县持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宣传内容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经费分担和有关保障措施;各校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好做法、好经验;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等。

三、宣传方式

(一)经常性宣传

1、加强网络宣传。在“无为教育网”和各学校校园网站及时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内容、推进措施和最新进展情况。

2、翻印知识问答。按照省义保办统一部署,县“义保”办将翻印《无为县2018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知识问答》,张贴到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并面向基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和有关工作人员层层开展业务培训。

3、印发工作简报。积极采集和报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情况以及各校在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

4、开通咨询热线。公布咨询电话,热情解答有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协助解决有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方面的问题。

县教育局咨询电话为:0553-6339792 6328208 县财政局咨询电话为:0553-6612303 6613645

(二)集中性宣传

2 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确定9月份为我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月,开展全方位、立体式集中宣传。

1、印发宣传单。县教育局统一编印《无为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宣传单》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校长应知应会卡》,在秋季开学前翻印发到每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手中,使学生全面了解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免补项目及标准。

2、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在秋季开学前,要求各校给每位学生家长发放一封公开信,介绍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列出2018年秋季开学后收费的项目、依据和标准。对不能直接送达的采取发送短信的方式告知。

3、召开主题班会和家长会。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校为单位,在开学之初专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和家长会,校长和教师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宣传、告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与家长,教师要采取家访、电话等形式告知。

4、悬挂或张贴标语。充分发挥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分布广、布点多的优势,各校要在繁华路段和人口密集地区利用标语、横幅、板报、专栏、简报等多种方式,切实做好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宣传。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校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一把手亲自抓,明确职责,采取有力措施,把党和政府这项惠及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民生工程”相关政策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

(二)制定方案。要结合本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工作方案,有计划、有重点、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知晓率。

(三)务求实效。各校要精心设计宣传报道计划,通过开辟专栏、设立专题、跟踪报道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好改革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合力推进改革的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创新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和宣传载体,切实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强化监督。县教育局将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监管机制,切实加大对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跟踪问效力度,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国家和省相关政策的落实到位。

第16篇:关于开展无为中学

关于开展无为中学2013年度

“班主任个案”、“德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位班主任:

为了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和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总结交流班主任和德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推进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经研究决定,开展2013年度“班主任个案”、“德育论文”征集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校班主任

二、班主任个案征集评选:

1、选题:以班主任工作中亲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某项活动或典型事例为基本素材,内容详实,主题突出,措施具体,创意新颖,体现了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探索与追求,对同行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2、方式:可采用先叙述后评析的写作方式,评析应当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

3、字数:案例在1500字左右,评析在500字左右。

4、版式:个案用A4纸打印,并在第一页注明“班主任个案”、题目、作者姓名,第二页写正文。

三、德育论文征集评选:

1、选题:论文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针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结合不断推进的素质教育工作和学生思想、行为的新变化,侧重于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和学生工作重难点的分析。可从学校德育管理、德育队伍建设、德育课程改革与实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科德育渗透、网络德育、家庭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和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和探索。

2、方式: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数据准确,行文流畅,经验总结有深度有借鉴意义,反映了在探索德育工作实效性方面的成功经验。

3、字数:3000字左右。

4、版式:论文用A4纸打印,并在第一页注明“德育论文”、题目、作者姓名,第二页写正文。

四、评选办法

学校将组织校外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报送的个案和论文进行评审,各评出

一、

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并把获奖文章汇编成册。

五、报送办法

请各位班主任于11月底将参评作品电子稿发送至政教处邮箱:wwzxzjc@163.com

无为中学政教处

2013.10.22

第17篇:无为华塑简介

无为华塑矿业有限公司简介

一、项目背景

无为华塑矿业有限公司是“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控股的“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为了“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主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淮北矿业集团提出了“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的发展思路。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于2005年4月成立了淮北矿业集团盐化工筹备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进展并列入安徽省 “861”行动计划,作为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一号工程”明确由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牵头组建项目法人实体组织实施,并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为组长、两位副省长为副组长、省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市政府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通过五年的艰苦奋斗一个由淮北矿业集团牵头五家大型国有企业(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参股的“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30日在安徽省滁州市正式创立。作为“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配套项目“无为华塑矿业有限公司”由安徽华塑股份公司独家投资于2010年6月30日在无为县注册成立。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为了确保安徽省“861”行动计划,“一号工程”“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的原材料供应,为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优资电石灰岩成品。

2.整合矿产资源实行有计划上规模的开采,减少资源浪费,使稀缺的优质石灰石得到合理利用。

3、有利于改变无为地区矿山开采的落后状态和安全生产环境,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加快地区经济建设。

三、地理位置

无为华塑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巢湖市南东约12公里,行政区划隶属无为县石涧镇。

四、资源条件

矿区采矿权面积4.4947平方公里,该地区石灰石品位高,CaO含量平均在54.9%以上。

2006年11月省国土资源厅对《详查地质报告》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查明杨家岭矿山资源总量30817万吨,其中电石用灰岩资源量11577万吨,

水泥用灰岩资源量19240万吨。

无为华塑占有矿产资源储量26096万吨,其中电石用灰岩资源量9030万吨,水泥用灰岩资源量17066万吨。

另外在矿区范围内已设置的采矿权(共有八个小采矿权)平面范围内+60米标高以上的资源储量4657万吨,其中电石用灰岩资源量2517万吨,水泥用灰岩资源量2140万吨。

五、无为华塑建设现状

无为华塑矿业有限公司是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的配套工程项目,无为华塑配套项目有:石灰石矿山采掘及破碎项目、矿山专用皮带运输机走廊(杨家岭矿区——巢湖火车东站)及铁路运输站场改造项目、无为磊达水泥有限公司及码头运输项目。矿山采掘及破碎项目总投资约7.77亿元,矿山建设一期投资约2.77亿,皮带运输机走廊及铁路运输站场改造项目投资约5亿元,无为磊达水泥及码头约投资约28亿元。

无为华塑矿业有限公司一期生产电石灰岩成品,达到年产148万吨,建设规模达到年产450万吨优质石灰石。即:一条800吨/小时的电石灰岩破碎生产线,一条1000吨/小时水泥灰岩破碎生产线,预计2012年3月投产。

二期扩大到生产电石灰岩成品达到年产300万吨,建设规模达到年产1100万吨优质石灰石。二期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的特大型电石石灰岩加工基地。

无为华塑矿业有限公司电石灰岩矿山建设所拥有三个同行业第一: 破碎设备先进性第一;选用最先进的德国第三代齿辊式破碎机,微机控制,自动化管理,破碎过程中产生极少量的粉矿,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矿山使用寿命。

破碎设备大型化第一;德国第三代齿辊式破碎机的实际处理量为1000吨/小时,目前同类型矿山在世界上使用大型齿辊式破碎机的仅有2家企业。二期建成后我公司将使用4台同类型的第三代齿辊式破碎机。

除尘设备先进性第一;采用进口烧结板收尘器,排放量可达到5mg/Nm3以下, 目前在世界上是第一家矿山使用烧结板收尘器,且收尘排放量也是最低;破碎生产线全线密封,风压风量比原设计增大一倍,达到完全收尘效果。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首家无粉尘矿山、高自动化生产运营方式。为国

内矿山环保建设树立楷模形象,建设为国家示范性矿山。

第18篇:无为教育扶贫工作方案

2018年无为县教育扶贫工作方案

2018年是教育扶贫巩固成效的关键一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确保完成年度教育扶贫任务,推动教育扶贫再上新台阶,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和决策部署,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以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为重点,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2、目标任务。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通过定点帮扶、结对帮扶、政策支持、资金倾斜等多种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重要指标稳步提高。

二、精准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3、健全幼儿资助政策。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保证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优先获得资助,资助标准每人每学年2000元,按学期发放。(学生资助中心 基教股 财审股)

第 1 页

4、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继续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继续补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地方财政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免费向中小学生提供一套印制作业和一套寒暑假作业、免除初中毕业会考和中考考试费。(学生资助中心 基教股 财审股 )

5、落实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并执行最高补助标准。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在籍在校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学杂费、书本费和住宿费。对在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普通高中就读的符合免学杂费、书本费和住宿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书本费和住宿费标准给予补助。(学生资助中心 基教股 财审股)

6、完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对中职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对中职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优先资助,实现资助全覆盖。配合扶贫部门实施“雨露计划”,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学生资助中心 职成股 财审股)

第 2 页

7、健全本科生、研究生资助政策。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在籍本科生、研究生资助,本科生每人每学年3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学年4000元,按学期发放。资助资金主要由县教育局、民政局、扶贫办、妇联、共青团、红十字会、关工委等单位筹集的社会捐助资金提供,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扶贫资金补齐。(学生资助中心 考试中心 财审股)

8、完善省外、市外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省外、市外全日制在校在籍学生资助,各学段学生资助标准按照统一标准和学期发放。(学生资助中心 基教股 职成股 考试中心)

9、建立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机制。根据省教育厅下达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任务,锁定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精准资助。对在目标任务内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需提供其他证明,由学校直接给予相应的资助;非目标任务内的学生,如能提供扶贫手册或县级扶贫部门开具的相应证明,亦同等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同时,我县在下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时,改革分配方式,确保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余下资金再按因素法分配。(学生资助中心)

10、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优先办理学生资助中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因死亡、失踪、丧失劳动能力确实无法归还贷款的借款学生,由经办机构核准后,直接为其代偿贷款。对因病丧

第 3 页 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的借款学生,由县级教育局启动还款救助机制。(学生资助中心 考试中心)

三、精准支持贫困地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11、加强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工作。培养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为贫困地区培养全科型乡村教师。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和省培及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培训计划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制度,督促贫困地区依法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向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倾斜。(人事股)

12、组织开展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组织区域内的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基教股)

四、高质量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13、继续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统筹各类资源帮助新安村、田蒲村、莲花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三个村培育和发展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帮助改善村内的道路、村容村貌等公共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就学、就业、就医等实际困难;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

第 4 页 态管理,落实包保责任和帮扶措施,加强结对帮扶工作,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实施精准扶贫。(党教中心 学生资助中心)

五、强化教育扶贫工作保障

14、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县教育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纪工委书记任副组长,相关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谋划、组织和协调。落实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制度、工作调研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和督查制度。(办公室 财审股 人事股 考试中心 建设中心 基教股 职成股 装备中心 党教中心 学生资助中心)

15、加强工作调度。建立教育扶贫工作“月点评、季调度”制度,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责任落实的跟踪督办。各股室按照县教育扶贫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对分工任务清单、建台账,限时推进实施,县教育局每季度首月上旬进行调度。每月上报工作进展,我局汇总后上报市教育局、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学生资助中心 财审股 人事股 考试中心 建设中心 基教股 职成股 装备中心 监察室 党教中心 )

16、全方位培训。建立全方位教育扶贫培训制度,由县学生资助中心对全县承担教育扶贫的学校、幼儿园进行资助政策、建立台账、上报方式进行培训指导;报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安排,分片对全县各镇村进行教育资助政策解答、台账建立、上报方式进行培训指导。(学生资助中心)

第 5 页

17、严格考核评估。加强对乡镇教育扶贫工作的考核。开展对乡镇教育扶贫检测评估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乡镇教育扶贫工作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学生资助中心 监察室 )

18、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教育扶贫的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教育扶贫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形成人人知晓教育扶贫政策、人人参与教育扶贫的良好氛围。(办公室 学生资助中心)

第 6 页

第19篇:“无为”管理艺术[推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社会现象的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教育现象,必须把它放到社会大背景之中,先见森林再见树木。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东北

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连学者群的著作《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在绪论中指出:“无为管理”这个概念的诞生,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它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无为思想体系与现代管理科学体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与机缘下水到渠成的融合”是一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崭新的管理学科。无疑,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的实效,应从无为管理的思想中得到启示,从教育哲学上找到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当前,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那么,体现无为管理思想的“无为”教育艺术能不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途径和方法呢?“无为”教育艺术的研究对象与特征以教育意识为核心,教育过程表现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教育者有明显的教育意识,被教育者有明显的被教育意识。在学校和家庭中,这种模式最普遍。在一所市重点学校中,成功地组织了“热爱生命”的主题班会。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人之由来”展览后写了观后感,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班会。班会上,家长纷纷讲述了十月怀胎的艰难,为了保胎不挤公共汽车上班,坚持步行顶风冒雨;为了保胎感冒发烧不敢多吃药……让学生了解了母亲怀胎的生理反应。这一别开生面的班会,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懂得了孕育生命的艰难,懂得了生命不属于自己的道理,悟到了孝敬父母、珍惜生命的道理。教师、家长、学生都明确参加班会的目的,教育意识贯穿全过程。第二种,教育者有明确的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没有意识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一位父亲带3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了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坑里去玩儿。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蹲在不远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一声不吭,装没听见,儿子直呼爸爸的名字,爸爸还是不理他。于是他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叫喊哭骂儿句都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在坑里想办法,终于发现了坑边的土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上来了。当他发现爸爸就在坑边一棵大树下蹲着时,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摸着小拳头不无自豪地说:“是我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来!”爬坑,孩子感悟到“我行!”,收到了父亲预期的效果。这不正是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吗?不正是家长的“无为”创造了孩子的“有为”吗?这不是比空洞的说教高超得多吗?这是“无为”教育艺术的典型事例。教育者用心构思,去创设一种情境,引导一种经历,让学生和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这样的教育艺术是多么有魅力呀!难道不令人神往吗?第三种,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受教育者往往在意外中受到教育。一位母亲发烧躺在床上,对女儿轻声地说:“真想吃口西瓜”。女儿却只是想有一堆数学题还没做,望着阴沉沉快要下雨的天,怕耽误时间不理茬儿。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她表姐急冲冲地闯进来:“姨,姥姥又喘起来了,脸发白,昏过去两次了。”只见她妈妈一愣,立即翻身下床,抄起大衣,拉起表姐就往外走,边走边嘱咐表姐去换氧气,竟没理会女儿递给她的雨伞。妈妈急匆匆地走了,女儿举着雨伞站在雨里,好久好久。她的心怎么能平静呢?妈妈重病在身,可她为了母亲却不顾自己。她想吃一口西瓜,我却不敢接她的话茬儿……。这位中学生在《西瓜代表我的心》的作文中写道:“那雨夜好长好长啊!也就是自那雨夜以后,我惊异地发现我长大了,变成了懂事的大姑娘。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我要去买一个大西瓜给妈妈,西瓜代表着女儿一颗爱妈妈的心。”母亲的身教促使孩子开悟,这是成功的无言之教一例。母亲并不是有意示范,女儿也并不认为母亲的行动是用意在教育她。但母亲的行动本身完成了一个教育过程,受教育者在对比中得到心灵的净化。第四种,教育者没有教育意识,但被教育者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能主动接受教育。一名中学生仰慕某语文教师已久,但未分到该老师班里。一次该老师来班里监考,喜出望外。因试卷印刷模糊,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鹤”字。全班同学都停止了答卷,欣赏起优美的书法。这一个字,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由于敬佩,在学校中学生模仿老师的宇,文如其师,字如其师的现象相当普遍。“一字之师”令学生终生受益,可见“无为”教育艺术的魅力。从对四种教育模式的简要分析中,我们注意到教育意

第20篇:一日无为三日不安

一日无为、三日不安

据报载,云南省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最近一次会议上强调,全市干部一定要强化“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危机意识,增强“千帆竞争、百舸争流”的进取意识,树立“乘势而上、奋力追赶”的责任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朝气,敢于争先的勇气,奋力开拓的锐气,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对此,笔者深以为是。

“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是干部最大的失职。群众最恨“乱作为”的官员,也不喜欢“慢作为”、“不作为”的懒官。不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受益的事,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整日得过且过、庸庸碌碌,这样的干部与群众的期望是不相符的。党和人民的事业,容不得也养不得庸官懒官。如果说“乱作为”是一种显性的“毒瘤”,影响很坏,务必根治,那么“慢作为”、“不作为”则是一种隐性的“顽疾”,也不可等闲视之,长此以往,将严重败坏风气,削弱队伍的战斗力。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也是具体的,不能空谈,不能只印在纸上、讲在嘴上、挂在墙上,要从一个个具体项目、一项项具体工程、一件件具体实事抓起,一刻也不耽误地真抓实干。在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今天,各级干部一定要增强“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危机意识,克服“不作为、慢作为”的消极思想,树立“肯作为、善作为”的正确理念,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成其事、建其功。

各级各部门也要不断完善问责制度,加大问责力度,使庸官懒官难过“上岗关”、“考核关”,给想作为、肯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提供更大的舞台

《无为范文哲.doc》
无为范文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