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貌专稿范文

2022-08-2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专稿

专稿:专稿比新闻报道更详细、具体,多动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文学手法。

格式:融新闻性、探讨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范例

会议专稿

股东大会

3月20日,山东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股东大会在青岛市人民会堂召开。

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企业,以其坚实的业绩闪出自己独特的光彩。本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里,海尔股票的涨幅在当日沪市股票中名列第二,为股东大会的召开增添了喜庆的色彩。

9时整,大会执行主席、股份公司董事长张瑞敏宣布会议开始。会议的主议题为:

一、1993年工作民政部和1994年发展规划的报告;

二、1993年度财务决策和利润分配方案;

三、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报告;

四、1993年监事会工作报告。股东们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讨论,最后以99·9%的赞成票通过了上述报告。

最引人关注的当然是利润分配方案,对于十送三的分配方案,股民们表示满意。

记者采访了部分股民,他们普遍认为海尔股票采取送股的形式,较之分红或配股,有三大好处:一是在股本增30%、股权稀释的情况下,按1994年利润预测,每股税后利润仍达0·43元,比1993年增长4·88%,在工业类股中是较高的;二是送股之后,如大势有好转,凭海尔公司的名牌战略和优良的业绩,新获得的利润将会高于同股分红;三是通过送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海尔的社会公众股盘子由5000万股增至6500万股,与其他上市公司大幅度送配的结果相比,海尔股票由原来的大盘股相对变为中盘股。由于盘适中,加上海尔公司的雄厚业绩,比较利于以后的二级市场炒做。这些优势,给海尔股民带来信心。

对于送股的依据、股款的运用、企业的发展预测等问题,张董事长说:"我们仍然坚持上市时说的’像对待海尔产品的用户那样认真负责地对待海尔股东’。"并说:"股款进来仅4个月,投入的项目有所已经产生效益。在经营上,我们不会搞短期行为,而是把追求长期利润作为最大目标。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够实现我们给股东以丰厚利润回报的承诺。"

张董事长的讲话,得到股东们信任的掌声。

推荐第2篇:特约专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高原生态工业园区

——对东川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孔令栋

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学理论在经济发展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物质利用率和能量转化率、更少废物排放甚至零排放为目标的企业地域分布形式,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生态工业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2011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进生态园区建设”的要求。对此,笔者结合东川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就建设高原生态工业园区谈几点设想。

一、东川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优势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川工业园区的前身为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01年4月动工建设。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是西宁市乃至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依托青海资源、能源优势,重点发展硅材料、光伏产业和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总规划面积12.79平方公里,位于西宁市东郊,东起小峡口、西至青海民族学院、北起湟水河畔、南至大南山脚下。同时,作为西宁市的“东大门”,与西宁市中心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东川工业园区还具有后天的立体式交通优势,昆仑大道穿越园区中心地带,规划中的南环路凌空而过,北有八一路、兰宁高速,交通四通八达,园区距西宁火车站8公里、货运站4公里、曹家堡机场12公里,具有先天独具和后天打造的合二为一的区位优势,可为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供广阔舞台。

2、环境优美的生态优势。以大南山、塔尔山绿化屏障和湟水河两大生态主体,构架起东川工业园区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辅之以九眼泉自然旅游区、东湖生态水系、塔尔山公园、中心商务广场和道路防护绿地为主体构成的绿色斑块与网络,既有大南山、塔尔山绿色屏障覆盖,又有湟水河环绕和东湖生态水系渗透,形成了东川工业园区独有的生态景观优势。独特的生态环境和逐步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不仅改善了园区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也为建设高原生态工业园区创造了先机。

3、快速增长的发展优势。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势头是发展生态工业经济的经济基础。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东川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成为工业经济的核心区域。截至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6亿元,年均增长46%。快速增长的经济指标,为建设生态园区奠定了扎实基础。

4、不断优化的产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艰苦实践,东川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青海地域特点、符合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以硅材料光伏产业和新材料两大产业为主,生物科技、房地产、商贸和现代服务业为辅的产业集群。截至2010年底,园区共引进各类企业515家,其中工业企业120家,建成投产企业9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目

前已引进和落实了多晶硅、多晶浇铸、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玻璃、逆变器,以及电解铜箔、电子铝箔、腐蚀箔、化成箔、工业特种铝合金型材、建筑型材、汽车轮毂、镁合金、钛锭、铜棒、LED发光材料、六氟化硫、特种钢等一批省级重点项目,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符合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5、积极稳妥的环保优势。东川工业园区始终把“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作为园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培育清洁生产典范企业,先后实施了还原炉余热利用、解毒铬渣综合利用、虫草培养基回收利用、餐厨垃圾处理、单晶炉谐波治理及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污水处理后二次利用等一批重点企业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同时对亚洲硅业、中星化工等一批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将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和具体项目,有力的推进了园区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末,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原来的1.23吨标准煤降到2009年的0.81吨标准煤,降低了34.1%,万元GDP能耗由0.42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的0.29吨标准煤,下降了31%,节能减排指标基本符合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求。

6、布局合理的规划优势。按照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要求,完善了规划工作的科学决策和专家咨询评审机制,健全规划审批听证公告制度,建立规划执行情况督查机制,落实规划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经过10年的发展和完善,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做好了产业布局规划和道路、绿化、水系、基础设施等规划建设项目,为未来做好产业规划布局、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7、配套完善的设施优势。在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累计征用土地11000亩,全区修建道路24公里,绿化面积达60万平方米,居民小区12个,商贸娱乐设施齐全;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园区面貌日新月异;先后建设完成了5.3万平方米的中央商务广场、7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创业园、1.5万平方米的创业大厦;修建了330、110千伏变电站和3万平方米的农民安置新村及“经发大厦”等商业、办公和房地产以及公共服务项目。道路、通讯及水、电、气设施完善,基本达到“七通一平”。为适应新时期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园区又提出实现“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资金通”奋斗目标,努力为广大投资商和入园企业创造更加现代、更加广阔、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

8、及时到位的服务优势。牢固树立“零距离接触、零收费管理、零投诉服务、零障碍发展”服务理念,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管理规范。未经园区管委会同意,任何部门不得到园区内企业开展检查、验收、评比等活动;二是政策优惠。在企业融资、技术创新、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三是审批高效。建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厅;四是服务到位。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管委会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集中解决企

业实际困难,争取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

二、建设高原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路及目标

指导思想: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为核心,紧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节约用地、生态品牌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把东川工业园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成为青藏高原区域范围内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企业的聚集地,使东川工业园区走在全省“四个发展”的前列。

建设目标:

1、产业链条完善。以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集群和较为完整的工业生态链条。园区经济规模和主导产业主要指标达到二类及以上园区标准。

2、循环经济突出。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初步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80%以上。

3、污染物达标排放。坚持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严格高能源、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园区工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达100%,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低于1.2千克。

4、土地集约利用。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新建厂房原则上在二层以上。园区每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15亿元,每平方公里年销售收入不低于20亿元,每平方公里年利税总额不低于2亿元。新入园项目容积率、建筑密度以及投资强度不低于国家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标准。

5、生态环境良好。园区建设注重保护区域内的自然景观、林木、河流、水系,特别是古树名木保护良好。园区建筑富有地方特色,整体风格与周边区域环境相协调。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形成以林木、绿化为主体,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

三、建设高原生态工业园区保障措施

1、统筹规划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原生态工业园区首要问题是确定产业方向,要走“专、精、特、新”的产业道路;要依托青藏高原资源优势,积极引入生态工业理念,鼓励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建立区内工业系统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网络;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突出长远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40户,10亿至50亿元企业15户,50亿至100亿元企业4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技工贸收入达到

9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4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累计完成480亿元,就业人数达到3万人,进入高速发展期。

2、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构筑富有高原特色的产业集群。一是重点发展硅材料光伏产业。到“十二五”末,计划新增硅材料光伏产业投资3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努力形成“多晶硅—单晶硅—多晶、单晶切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应用系统”完整的硅材料及光伏产业链。其中,多晶硅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计划新增投资2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单晶硅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多晶浇铸达到3000吨,切片达到5亿元,计划新增投资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1000兆瓦,计划新增投资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能力达到1000兆瓦,计划新增投资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配套项目计划新增投资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将东川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硅材料、光伏产业基地。二是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铝、铜、镁、钛等轻合金新材料以及下游产业链延伸产品。到“十二五”末,计划新增投资11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其中,电子基础材料产业计划新增投资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铝精深加工产业计划新增投资1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铜精深加工产业计划新增投资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镁精深加工产业计划新增投资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钛精深加工产业计划新增投资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三是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在重点发展“两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将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通过发展金融服务、中介服务、技术咨询、公共服务、服务外包、房地产、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研发中心、星级酒店、工业旅游等生产、生活服务业,努力走出一条多元化、综合性发展的路子。

3、完善生态工业链网,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友好性。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手段,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项目,形成资源再生产业良性发展格局;投资建设绿色环保的再生资源、废物资源化等生态工业链条,培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结合园区现有产业布局,按照循环经济的科学理念进行产业整合,指导园区各大企业的生产装置和产品前后连接,力争达到上游企业的产品甚至废料就是下游企业的原料和能源,整体打造“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静脉产业链”,形成生态工业链网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4、提高体制机制创新能力,保障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稳定运行。完备科学的体制机制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顺利开展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一是创新管理机

制。按照“人员雇员化、管理企业化”的模式,实行“两脱—挂钩”管理办法,彻底打破公务员和聘用人员界限,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全面实施“东川百人人才引进”计划,力争用五年时间,引进科技领军人才40名,海外及省外高层次领军人才40名,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20名,并力争在人才补贴、创业补贴、就业补贴、住房补贴、子女落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建立人才引进基金。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按照“务实、高效、创新、廉洁”的服务宗旨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精细化的要求,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为建设高原生态工业园区营造优良生活环境。

推荐第3篇:校庆专稿

校庆专稿:沧桑砥砺百年志 激情涌动谱华篇

――山东大学建校105周年工作巡礼

2006-10-13 11:18

题记: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人文与科学之所在、思想与学术之共存也。一百多年来,山东大学不仅为民族的救亡与图存、为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而且形成了自己坚毅朴实的传统、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关注人类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的办学理念,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们今后奋进征程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新世纪,新山东大学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以浩然之气和蓬勃的青春活力,在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中,实现着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105年,在历史的泱泱长河中,不算太久,然而山东大学却在不平凡的征程中展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随着20世纪肇始之年的第一缕曙光,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齐鲁大地,官立山东大学堂正式创办,一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的成立,意味着国人科学救国意识的觉醒,这就是山东大学的前身。《山东大学堂章程》曾一度成了国内古代旧式书院改建新式大学堂的范本。百余年薪火相传,百余年风雨兼程,百余载沧桑砥砺,经过几代山大人的孜孜追求和艰苦创业,如今,山东大学已建设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并跻身于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列。2000年7月22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教育部和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将隶属于不同管理体制的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从而在这个古老学府的历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学校从此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期间,将致力于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历史溯源:齐鲁大地育沃土 强强联合培深根

山东大学所在的齐鲁大地,有着极为丰富的学术积淀:周公的“制礼作乐”,标志着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确立;孔子的“有教无类”,使“学在官府”的教育活动开始向民间下移;“稽下学宫”的创办,确立了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学术风范;“鲁壁藏书”的发现,导致了两汉以降“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的论争„„。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被称为“京师外第一所官办大学堂”的山东大学堂于1901年在山东济南成立了,这便是山东大学的诞生。

正像我们这个屡经坎坷而又生生不息的民族一样,山东大学的历史也是几经离合、历尽沧桑:1914年山东大学堂停办,部分师生分别转入清末民初陆续成立的工业、农业、矿业、商业、法政、医学等六个专门学校,1926年这六个专门学校重新聚合为省立山东大学;1930年在原有校产的基础上接收私立青岛大学校产,将本部由济南迁至青岛,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后易名为国立山东大学;1937年因日寇侵华而再度停办,1946年重新复校;复校后,山东大学的各进步社团,在关键时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特别是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中,他们配合全国学生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保护学校的完整和安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解放前夕的山东大学,被人们誉为青岛的“解放区”。截止到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三年多的时间,全校进步学生配合全国革命形势,进行了多次反美反蒋斗争。其中规模较大的斗争有:三次反美怒潮、“六.一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反“特刑庭”斗争,反南迁护校斗争等。在这些斗争中,同学们表现出坚定的政治方向,发扬了光荣的革命传统。1951年与华东大学合并,1958年奉命迁回省府济南。“*”期间山东大学“一分为三”,分别至于济南、曲阜、泰安,1974年恢复建制,重新确立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期间经历了太多的磨难,饱尝了太多的艰辛。

莫道秋霜不滋物,菊花还借后时黄。正是由于身世坎坷、命运多舛,才锻炼了山大人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坚毅执著的精神。山东大学不仅有着艰辛的岁月和痛苦的记忆,而且有着光荣的历史和璀璨的功勋。在山东大学的发展史上至少出现过四个辉煌时代:第一个黄金岁月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山东大学人文荟萃,闻一多、梁实秋、黄敬思、黄际遇、谭书麟、王恒守、汤腾汉、曾省、杜光埙、游国恩、闻宥、沈从文、老舍、洪深、王统照、傅鹰、王淦昌、童第周等专家学者与杨振生、赵太侔两位著名校长一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山东大学从此闻名遐迩,成为京、沪之外的另一个学术重镇。第二个黄金岁月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山东大学学科齐备,组建了文、理、工、医、农“五院十八系”的强大阵容,陆侃如、冯沅君、赵纪彬、丁山、杨向奎、高亨、萧涤非、张维华、郑鹤声、童书页、黄孝纾、王仲荦、王普、王恒守、郭贻诚、丁西林、童第周、曾成奎、何作霖、丁履德等大师和华岗、成仿吾两位著名校长一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南北学人无不赞誉称道,各路学子无不心向往之。这两个辉煌时代,不仅奠定了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而且使山东大学的数理研究也取得了了令人仰慕的成绩:渊源于山大的“童(第周)鱼”和“夏道行函数与夏不等式”,是国际上用中国人命名的为数不多的重大科研成果中的两项。邓从豪院士的“配位场理论研究”曾位居国际先进水平,潘承洞院士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探索驰名于海内外„„。这两个辉煌时代,不仅使山东大学跻身于中国著名大学的行列,成为教育部重点综合性大学,而且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被《大英百科全书》列位中国5所著名大学之一。第三个黄金时代是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大学获得了新的历史机遇,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吴富恒、邓从豪、潘承洞、曾繁仁四任校长与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解放思想,在迅速恢复教学和科研秩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学校规模、加强学科建设,在保持“文史见长”之学术特色的基础上,使文、理、公、管理等各学科更加齐备、彼此兼容,并于1996年通过“211工程”立项,被国家列为重点投资建设的高等院校。历史选择了山大,山大也选择了历史。第四个黄金岁月即自新山东大学成立以来至今。顺应党和国家对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需要,2000年7月22日,山东大学与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成为规模更大、力量更强、学科更加齐备的新的山东大学,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朱正昌书记和展涛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员工戮力同心、凝神聚气,使新山东大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从此,一所百余年老校,在21世纪的第一缕曙光中,激情涌动、活力勃发,充满了盎然生机。

原山东医科大学是一所由国家卫生部直属的高等综合性医学院校,有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她是由齐鲁大学所属的医学院、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山东省立医学院合并而成的。齐鲁大学医学院成立于1903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水平最高的西医院校之一;华东白求恩医学院是1944年由新四军创办的一所军事院校;山东省立医学院创建于1932年,1948年并入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50年改名为山东医学院。1952年齐鲁大学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称山东医学院,校址设在原齐鲁大学校园。1985年易名为山东医科大学,1997年山东医科大学实现国家卫生部与山东省政府共建。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山东医科大学一向以齐备的学科门类、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医疗水平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原山东工业大学是唯一一所通过“211”工程预审的山东省重点高等院校,有着强劲迅猛的发展势头。她始建于1949年11月,由六所旧学校并编而成,其前身是山东省工业专科学校,195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为山东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山东工业大学在新中国的怀抱中迅速发展成长,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和艰苦创业,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规模较大、水平较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工业大学。她是山东省重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研究基地,为山东省的经济复兴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历史上,这三所大学相濡以沫、情同手足,有着相当深远的血脉联系和历史渊源。1948年华东大学曾与齐鲁大学合用过齐鲁大学的校园;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山东大学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与山东工学院合并,齐鲁大学文史系的部分则并入山东大学。真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现在的三校合并,更是获得了一种“强强联合”的发展机遇,为我们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这一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潮,澎湃汹涌。山东大学顺应时势,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毅然做出了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的战略抉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国务委员、时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山东大学的合并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词:“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山东大学办成为一所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这是对我们全校数万名师生员工的鼓励和鞭策,也是对山大未来的期盼与展望。

此外,山东大学还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省威海市设有分校。她创建于1984年,是山东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现有韩国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10个本科院系和一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个教学部,34个本科专业,30个研究生专业,30个科研机构。现已形成了能够培养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到继续教育学生等多层次、多种类的教育体系。

世纪新姿:巨轮出港涌涛浪 遄流击舸谱华章

新山东大学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像一艘开足了马力的巨轮,挟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乘风破浪,行驶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滚滚大潮中。新山东大学对现代大学的内涵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与把握,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创新理念和发展战略。目前,学校稳步实现了实质性融合,综合学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已成为一所规模大、学科全、综合实力强、办学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中国名校,成为国家和山东省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高层次决策咨询、传承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重要基地,为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为实现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实质性融合,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新的山东大学以融合、改革、发展为主线,用较短时间顺利实现实质性融合,形成了全校统一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本明确了各个校区和威海分校的功能定位,逐步推进全校资源的整合利用,学校凝聚力显著增强,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山东大学在新世纪实现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创新教育理念,确立发展战略。山东大学抓住学校合并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把握利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大学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与广阔空间,确立了“培育民族中坚,服务社会发展,探求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的理念与使命;构建起以国际合作、国内大学合作、校企合作和服务山东为主体的“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格局,并大力推进以杰出人才造就和引进为核心的“人才战略”,以管理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教育创新战略”,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适应国家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山东大学完成了在校学生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本建设、实验室条件建设、图书和校园网络建设,办学支撑条件大为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体现学校综合学术实力的主要指标,如杰出人才、博士点、SCI和 EI收录论文数量等有显著增长,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

大学文化建设富有成效,和谐校园正在形成。新的山东大学成立后,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大学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创造出有益于青年学生成长的许多优秀的文化品牌;探求科学真理,担承社会责任成为山大师生的共同追求。初步构建起和谐校园建设体系,以人为本、充满关爱、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正在形成。

进入“985工程”和部省共建大学行列。继“985工程”一期建设之后,2005年山东大学顺利进入国家“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同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续签重点共建山东大学的协议,确立了山东大学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为学校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世纪,新山大,新机遇,新发展。这是山东大学建校105周年暨合校六年多来的生动表述和真实写照。

1、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长足发展

挺进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是山东大学的不懈追求。为此,山大人在蓄势,在奋斗。山大每一个坚实的足迹都在印证着这一点。学科建设,是山东大学立校的龙头和主线。山大为此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山东大学成立以来,学校对原三校重复设置的学科和院系进行了合并、重组,原有的43个院、系、部调整组合为27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后来又进一步调整为28个学院和一个教学部),奠定了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

合校不到半年,捷报频传:200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山东大学学科点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被批准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共新增博士点40个,增量列全国高校第一名; 2001年2月26日,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山东大学协议,随之山东大学“985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十五”期间,学校新增国家重点学科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17个。

“十五”期间,新增国家重点学科4个,山东省“十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17个;培养和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一批具有国内外重要学术影响的成果不断问世。彭实戈、王小云等等,一批杰出的科研创新人才为山大乃至为我们国家赢得荣誉。彭实戈教授率先在国内创立了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和倒向随机计算方法,为数学和概率统计及相关学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王小云教授先后两次成功破解世界通行密码标准MD5和SHA-1,在国际密码学领域引起震动,受到国内外密码界专家的高度评价。阿尔法磁谱议(AMS)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一项大型国际合作科学研究。2003年山东大学正式加盟AMS项目。学校成立了“空间热科学研究中心”,承担AMS项目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任务,目前,该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多项实质性的重要进展。

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各类重大、重点和杰出基金项目247项,到位科研项目经费由2001年的4988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0048万元,增长101.44%,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由2001年的106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3001万元,增长183.11%,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由2001年的292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7770万元,增长166%;共鉴定成果470多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405项;发表科技论文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SCI收录论文一直处于全国高校前8位,EI收录论文处于9-12位。

2、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大幅提高。学校现有教职工6758人,专任教师2891人,其中教授8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2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2人,博士生导师568人,外聘博士生导师99人。教师队伍年轻化,35岁及以下教师比例由33.4%增长为35.8%。45岁以下的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4.6%。教师队伍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比2001年增加26.7%,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13人,比2001年的390人增加了131.4%。其中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69人,占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总数的7.6%。

学校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学校陆续建设了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和重点研究基地,在“985工程”二期实施建设中,新审核的平台7个,“985工程”一期项目经费的5000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王文兴院士、中国科学院钱逸泰院士来校工作,学校双聘院士有24人。通过全额资助、自筹经费、单位公派等方式共343人具有赴海外学术研修的经历。按照学历提升计划,有64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25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86人做博士后,国内进修交流近100人

3、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因地制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校区布局和完善的校园功能。截至“十五”末,学校东校区新校、东校区老校、西校区、南校区、南外环新区、齐鲁软件学院六个校园占地总面积4196.31亩,其中教学科研、学生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等校园建设用地3627.99亩。各类校舍建筑面积178.37万余平方米(含软件学院),六个校园的使用功能基本确定,校园设施日趋健全。六个校园或位于市中心,或位于风景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周边环境良好。

加快基本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学校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近几年,学校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加快了基本建设步伐,共完成60余个建设项目,建成各类校舍面积达55.07万平方米,改善了教学、科研、学生生活条件以及教职工的住房条件。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幅度的维修改造,对校园环境开展了综合治理。学校投资2.2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的维修和改造,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一流的研究生

“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一流的研究生”,是山东大学提出的响亮口号,也是山东大学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作出了庄严承诺,同时也是山东大学面对21世纪大学强势竞争的战略选择。

“十五”期间,山东大学每年投入专项经费1亿元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学条件建设,加快了对学生宿舍、教室、实验室。公共教学设施、体育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学校连续五年共计投入2.5亿元,分别对全校的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实验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进行了全面建设,使全校的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对计算中心实验室、公共外语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公共教学设施进行了重点建设。

2002年,山东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和推行本科生、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即“第二校园学习经历(国内留学)”、“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先后与武汉大学等国内19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派出访学学生1059人,接收访学学生1555人,已达到平均每年派出和接收870余名访学学生的稳定规模;“海外学习经历”: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派出访学学生500余人,接收访学学生200余人;“社会实践经历”:在国内建立了500余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所有大学生每年都参加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或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连续17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组织单位”。

在国内率先举办暑期学校。2004年首次成功举办了暑期学校,组织各类教学、培训、创新项目120余项,130多名教师(不含从国内外聘请讲座的)参加到暑期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先后参与的学生达7600余人;2006年的暑期学校,有数百名教师参与,学生达万余人次,共开出各类教学与实践项目近150项。暑期学校丰富多彩,富有实效,成为山东大学人才培养的又一个特色和品牌。

在全国高校率先提出了“教育拓展”的理念并付诸实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了“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名师巡讲”、“优秀生源输送基地”建设、“中学生开放日”、“教授高考导学”等系列拓展活动;加大对外省的教育拓展力度,启动了对生源大省的招生宣传,扩大了山东大学在外省的招生影响,连续几年来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生源结构不断优化。

学校始终贯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思想观念,通过本科教学评估和质量年。学校遵循“以教师学生为中心,以学术为主导,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培养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即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规模稳中有升,并进入稳定阶段。“十五”期间,学校招收各级各类学生超过10万人,在校生规模已经由合校初的3万人发展到现在的5万多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明显增强,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2005年10月,学校以优秀结论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先后有13篇博士学位论文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这都标志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学科布局趋于合理,人才培养结构逐步优化。本科专业数由合校时的84个增加到2005年的104个,新增专业多是应用类和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由2000年研究生院成立之初的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发展到目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总数达到181个(含自主设置博士授权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总数达到25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硕士点7个。几年来学校学位点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术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军事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格培育,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从大力吸引优质生源入手,率先提出了“教育拓展”理念并付诸实践,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生源结构不断优化。在全国率先提出和推行以第二校园为特色的本科生“三种经历”,即“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2005年,又开始开拓和探索海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学校于2004年率先举办暑期学校,经过两年的实施,初步形成了“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特色。学校稳步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先后于2001和2005两次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实用、人性,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为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综合与交叉融合的优势,实行了双学位、主辅修、跨院校内基地班等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精品培育和建设成效显著,新增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1个,获得7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3人获得国家教学名师称号。

校长展涛曾说,“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山东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人才。”山东大学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观念,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条件建设,改进教学管理,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山大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作风朴实”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广大用人单位欢迎。

5、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

山东大学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是高校办学的一个成功范例。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是山东大学的一个战略选择,为山东大学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使山东大学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格局。

2004年是山东大学“国际合作年”。这一年,山大的国际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学校已经与30多个国家的11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70多所大学有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十五”期间,共派出3171人出国(境)访问、考察、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接待国外和港澳台短期交流、访问考察来访人数5500余人次,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杨振宁、蒙代尔教授及一批知名学者和海外大学的校长;在校长期境外专家发展到2005年的近50位;主办了“国际大学校长论坛”,“中澳高等教育论坛”、“中国数学会70周年年会”等98次国际或双边学术会议;学生海外经历项目迅速发展;参与两个重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CERN的ATLAS和AMS项目)并且在其核心技术研发中起领导作用,对于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校的声誉和扩大学校的影响,起到了积极、深远的作用。

山东大学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担承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展,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研合作,这一办学理念已结出了丰硕成果。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校际合作、校研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为工作主线的国内合作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10月,学校率先提出国内大学的校际合作计划,并得到国内许多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回应,学校先后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等19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中科院研究生院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开展了学生访学(本科生、研究生)、推荐免试研究生、高层学术访问、教师资源共享、科研信息交流、干部挂职锻炼等项目,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推动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初步形成了开放式办学的基本格局。“第二校园经历”成为学校特有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校地、校企合作以实施《山东大学服务山东行动方案》为主线,以推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集成学校优质人才与科技资源,狠抓项目落实,推动了学校服务地方项目的开展。目前,学校与海信集团、潍柴动力、中国重汽、将军集团等14个大型企业(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济南市、临沂市、淄博市、威海市等7个市地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开展了人才培养、课题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社区服务、支援帮扶等合作项目,成效显著,逐步找到了推动国内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蓝图展望:全面实现“三个提升” 努力创建高水平大学

2005年8月21日,在山东大学合校五周年之际,教育部周济部长来到山东大学视察工作。“回顾新山东大学成立五年,也就是省部共建五年来,山东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一样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师生员工朝气蓬勃,精神面貌令人振奋,学校发展势头良好,各方面成就显著,创造了学校发展历史的最好时期,在向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进程中跨出了重要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周济部长的一番话,对山东大学合校五年来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科学评价。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强调说,全校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理清思路,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保持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在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长远目标,经过五年建设,实现学校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建设研究型大学。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社会竞争力,培育致力于民族复兴和引领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科学发现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和智力支撑;造就一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者队伍,杰出人才数量大幅增加,学术团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和国内合作体系,成为国际合作交流中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员,引领中国大学的合作与互动,使“服务山东”成为山东大学鲜明的特色;构建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使山东大学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者;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全面推进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经过“十一五”期间和更长时间的建设,到建校120周年之际,建设成为我国特别是华东地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开放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深厚的历史积淀融于创新精神的办学理念,使百年山大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成为海内外学者和莘莘学子们学子治学与成才的理想殿堂。

今天,山东大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将用更高的要求、更开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审视学校未来的发展,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将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在工作水准上,向适应新时期全面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要求转变;在发展模式上,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转变;在管理方式上,向适应规模大、校区多、综合型高水平大学的管理要求转变。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山大实际、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路子,为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山东大学建校105周年,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落实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学校的创新发展之年,和谐发展之年。沧桑砥砺百余年,激情涌动谱华篇。我们期待着山东大学以建校105周年为新的起跑点,向世人展现更加迷人的魅力,书写更为辉煌的业绩。我们坚信,在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一座熠熠生辉、朝气蓬勃的新山东大学将在华夏大地上卓然而起,续写山大校史新的篇章!

推荐第4篇:会议专稿

范例

会议专稿

股东大会

3月20日,山东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股东大会在青岛市人民会堂召开。

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企业,以其坚实的业绩闪出自己独特的光彩。本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里,海尔股票的涨幅在当日沪市股票中名列第二,为股东大会的召开增添了喜庆的色彩。 9时整,大会执行主席、股份公司董事长张瑞敏宣布会议开始。会议的主议题为:

一、1993年工作民政部和1994年发展规划的报告;

二、1993年度财务决策和利润分配方案;

三、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报告;

四、1993年监事会工作报告。股东们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讨论,最后以99·9%的赞成票通过了上述报告。

最引人关注的当然是利润分配方案,对于十送三的分配方案,股民们表示满意。 记者采访了部分股民,他们普遍认为海尔股票采取送股的形式,较之分红或配股,有三大好处:一是在股本增30%、股权稀释的情况下,按1994年利润预测,每股税后利润仍达0·43元,比1993年增长4·88%,在工业类股中是较高的;二是送股之后,如大势有好转,凭海尔公司的名牌战略和优良的业绩,新获得的利润将会高于同股分红;三是通过送股,海尔的社会公众股盘子由5000万股增至6500万股,与其他上市公司大幅度送配的结果相比,海尔股票由原来的大盘股相对变为中盘股。由于盘适中,加上海尔公司的雄厚业绩,比较利于以后的二级市场炒做。这些优势,给海尔股民带来信心。

对于送股的依据、股款的运用、企业的发展预测等问题,张董事长说:"我们仍然坚持上市时说的\'像对待海尔产品的用户那样认真负责地对待海尔股东\'。"并说:"股款进来仅4个月,投入的项目有所已经产生效益。在经营上,我们不会搞短期行为,而是把追求长期利润作为最大目标。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够实现我们给股东以丰厚利润回报的承诺。" 张董事长的讲话,得到股东们信任的掌声。

推荐第5篇:雷锋月专稿

生命如向日葵一样绽放

岁月葱茏,阳光汹涌。春暖三月,雷锋精神照亮中国一柄50余年。有些人的生命是享受,而雷锋坚毅的选择奉献;有些人的生命是体验,而他却选择了义无反顾;有些人的生命是旁观,而他却选择了兢兢业业。

有一种大度,叫默默无闻。做好事不留其名,例如,休息日做义务劳动,用辛苦挣来的巨款捐给别人,给丢失钱物的乘客赠送车票„„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看似如此简单的事,然而又有多少人一直坚持做下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雷锋却在短短的22年里一直日积月累的奉献着,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用22个年华彰显出最美好的人生。

有一种美丽,叫永远。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他是拖拉机手,他更是爱美喜欢照相的时尚青年,他就是雷锋。那时的他本应该有春天般恣意的青春,可是,转眼之间,形色匆匆,生命永远定格在22岁,走得很唐突,却很壮美。那个活泼少年,读书刻苦,酷爱文艺,热心助人的青年走了。他会跳舞,演话剧,打鼓,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并做出成绩来,这就是最早的“螺丝钉精神”。可是刹那间陨落,再也没回来过,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人虽已走,而美丽依然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人与人之间感情疏离,我们似乎经历了太多人与人之间的权谋争斗,慢慢会对最单纯的善良产生恐惧。然而,只要我们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其实,好人好事从来没有远离我们的世界,雷锋精神一直在连续直播。如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汶川大地震后的生死大援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相信明日的中国更加精彩。正如,一个国家不仅需要物质的充裕,还要有精神的富有,两者同时存在,才是中国十几亿人们理想家园。用爱去渲染绿色的大地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生机。

作为当代大学生,似乎我们听闻太多流言蜚语。对待这个充满形形色色的世界已淡定,对待友谊也不太真诚,总会用虚伪的表情掩饰内心。只要我们付出自己最深沉的爱,不管别人怎么对你,只要我们扪心自问无愧对,就会心满意足。用一生美好的时光助人为乐吧。用最美的音符谱写生命的篇章。爱就像四月里的太阳,每一处都温暖人类的心窝;爱就一泓清澈的泉水,在热火朝天的六月,立刻让人心旷神怡;爱就像冬日里的红梅,在冻结的空气中闻到傲骨的气息。爱是波动的音符,在人类的世界里传递美好。而雷锋就是爱的标志,生命像向日葵一样灿烂的开过,飘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爱永远相遇,才使世界这般美好,追逐雷锋的真善美,在这桃红满季的三月,我们一起美丽。

11级大初教1班

邱良清 2013年3月8号

推荐第6篇:军人风貌

“军队培育出来的老兵就是不一样”

在今天建军节的大喜日子里,看看巢风社区水晶西部有哪些老兵自清镇市开展网格群众工作以来义务参加过社区各项公益事业活动;

1993年专门为贵阳地区提供生活燃气保障的民生企业“焦化厂”建设投产,为贵阳地区提供生活燃气保障22年,2015年4月以来贵阳地区燃气供给从外地引进天然气,使“焦化厂”这个民生企业停产关闭。然而2000名职工中的479名退役老兵始终诚信守时地执行待岗命令,在焦急等待的情况下,老兵们不但没有出现影响老兵形象的事件,还涌现出参与社区治理社会环境的感人事迹。如;

1986年10月入伍的老兵张 波同志(义务服务队副队长), 1986年10月入伍的老兵王鹏程同志(义务服务队策划师), 1989年03月入伍的老兵蒲自平同志(义务服务队巡视员), 1987年10月入伍的老兵龚付林同志(义务服务队参事员),

下面按入伍年限排列先后:

1954年12月入伍的老兵范昌儒同志, 1954年12月入伍的老兵何庭林同志, 1958年10月入伍的老兵杨植昌同志, 1959年03月入伍的老兵王福建同志, 1960年03月入伍的老兵鲁得超同志, 1960年03月入伍的老兵李朝兴同志, 1960年03月入伍的老兵田景和同志, 1960年03月入伍的老兵鲁得超同志,

1960年03月入伍的老兵吴天华同志,(己逝世)

1962年03月入伍的老兵刘光明同志, 1962年03月入伍的老兵黄昌华同志,

1 1963年02月入伍的老兵杨光成同志, 1963年02月入伍的老兵姚庭昌同志, 1963年01月入伍的老兵杨光成同志, 1963年03月入伍的老兵邓绍荣同志, 1964年03月入伍的老兵杨贸林同志, 1964年03月入伍的老兵秦兴发同志, 1964年03月入伍的老兵罗世光同志, 1964年03月入伍的老兵杨茂林同志, 1964年03月入伍的老兵李朝兴同志, 1964年03月入伍的老兵蔺志文同志, 1965年03月入伍的老兵刘厚治同志, 1967年02月入伍的老兵周显江同志, 1968年03月入伍的老兵邓绍荣同志, 1968年03月入伍的老兵陈永贵同志, 1968年03月入伍的老兵孙大才同志, 1968年03月入伍的老兵卢仁全同志, 1969年12月入伍的老兵董用林同志, 1970年03月入伍的老兵蔡泽林同志, 1978年12月入伍的老兵黄东升同志, 1982年10月入伍的老兵杨伯祥同志, 1984年10月入伍的老兵张庆林同志, 1986年10月入伍的老兵罗祥毕同志, 1986年10月入伍的老兵黄 俊同志,

1986年10月入伍的老兵曾加军同志, 1986年10月入伍的老兵刘 荣同志,

2 1986年10月入伍的老兵罗玉忠同志, 1986年10月入伍的老兵唐 军同志, 1986年10月入伍的老兵冉 军同志, 1987年10月入伍的老兵郭翰林同志, 1987年10月入伍的老兵杨克智同志, 1987年10月入伍的老兵汪希全同志, 1989年03月入伍的老兵黄启军同志, 1989年03月入伍的老兵莫汝祥同志, 1990年03月入伍的老兵徐思红同志, 1990年03月入伍的老兵罗秀红同志, 1990年03月入伍的老兵韩贵林同志, 1990年03月入伍的老兵虞成贵同志, 1990年03月入伍的老兵谭鸿翔同志, 1990年03月入伍的老兵陈进华同志, 1990年03月入伍的老兵周 健同志, 1990年03月入伍的老兵龙华军同志, 1990年03月入伍的老兵周兴华同志, 1991年12月入伍的老兵杨 剑同志, 1991年12月入伍的老兵洪 波同志, 1994年12月入伍的老兵张 强同志等等。

他们不但没有参与起闹,还积极参与辖区的各项公益事业活动建设,特别是老兵张波同志、王鹏程同志、蒲自平同志、龚付林同志、范昌儒同志,他们更是热忠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周围人群参与义务治安巡逻,这充分展示了他们曾经生活在辉煌过的企业,如今遇到

3 接轨世界引领未来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正确对待跌落关系,这是他们以军人姿态对待现实生活的见证,展示了军队铜墙铁壁的精神传承,他们不管在任何环境下没有对党、对社会说过怨恨的话,他们坚定的思想、过硬的作风、坚强的信仰,是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炼就出来的军人理念,他们的精神是群众审视和评判老兵形象的标榜,他们把军队的形象塑造成为立身之本,在纯洁的思想情操上面让人找到军人的表率。

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营房里的聚集、战场上的相聚都是终生的记忆,火红的军旗、永恒的友谊,绿色的军衣都将永远带来回味。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整理这篇资料向所有的战友、老兵们献礼。让战友们、老兵们共同分享他们的感人事迹,了解我们共同怀念的那段岁月,珍惜曾经穿过的那身草绿色的军装,树立更加注重老兵形象的榜样,让我们永远纪念我们共同的建军节

参战老兵泥巴的整理

2016年8月1日

推荐第7篇:玉树风貌

玉树风貌

新玉树、新家园、新生活,玉树全面展示着灾后重建的新风貌。

自古玉树就地处中原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上,这里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了更好地重建一座有特色的新玉树,灾后重建指挥部成立了省州县一体的,以中规院牵头,援建单位、地方相关部门单位以及民俗专家参与的风貌打造组,从最初的规划设计上即体现地方特色、民族风貌和时代特征,进而保证总体风貌;在城乡居民住房设计上,工作组结合玉树实际和各个点的地形地貌,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效果图供群众选择,努力突出住房建筑美感和藏族特色,打造多样性有特色的住房建筑风格;另外,在灾后重建的重点工程,当地政府委托国家建筑大师进行设计,进而在个别点上突出亮点,展示新玉树风貌。玉树以藏传佛教为中心的寺院颇多,宗教色彩浓厚,属藏族聚居的全民信教区。对宗教文物的保护工作也是灾后民族风貌打造的重点部分。

宗教设施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总投资达5亿多人民币,现已全面开工。同时还将完善当地文化体系,通过新建群艺馆、博物馆等面向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心,强化面向基层的文化服务功能。

建成后玉树结古镇民居将综合体现地域风貌、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在重建过程中将会更好保护、发展、弘扬玉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

玉树州的整体的规划体现了对未来发展的整体思路。商贸区和配套的餐饮住宿等分区,让城市延续重镇的商贸集散地特色。新设计的文化休闲景观区,为玉树未来大力发展旅游业打好基础。而教育医疗广电等民生配套设施将让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保护三江源头生态环境、不增加环境的人口负担基础之上。各辖区风貌将以延续和体现地域特色为内涵,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为前提,以服务产业、强化功能、提升形象为目标,坚持依照规划,依托专家,尊重群众,突出特色,结古小镇将展现出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总体风貌。

推荐第8篇:党员风貌

党 员 风 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党组织帮助教育下,我坚持参加支部组织活动,坚持学习马克思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这方面有很多党员做的非常好,展现出党员的风貌。

杨善洲同志就是其中一个,我曾认真学习杨善洲精神,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对我开展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主动,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领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认真观看了杨善洲先进事迹专题片《大山佐证》,并认真撰写观后感。

杨善洲生平简介。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达5.6万亩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学习心得:

1、通过教育,认识了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意义和重要性。开展学习杨善洲老书记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教育,能够用广大党员的行动来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证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2、通过对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学习,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具体要求。

经过学习和讨论,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支书助理的共产党员在新时期的先进性,一是要立足本质、全心服务。热爱自己的事业,坚持党的方向;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争创一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二是优质高效,精益求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业务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维护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四是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抵制腐败现象。

3、学习杨善洲老书记增强了自己的党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还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决定每个人的事业成败。体现在具体工作实际中,则是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办好每一件事情。

4、学习杨善洲同志的爱岗敬业、淡泊名利高贵品质。做过9年石匠、工农干部出身的杨善洲,当了保山地委书记,依然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脸色黝黑,双手老茧,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给困难户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乡不给农民添负担。

每次下乡,他都把锄头带在身边。他一直认为,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今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了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是一种心灵的影响活动,需要具有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

5、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通过学习,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工作态度,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做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我们要学习杨善洲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一代,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意志,承担挑战性工作加强业务能力。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

总之,学习杨善洲精神就是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醒、自觉、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

推荐第9篇:思想政治风貌

入党思想汇报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同时也是一项群众性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历史经验,是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一个基本方针,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一、围绕中心,适应形势,努力增加时代感

任何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当时的中心工作来开展,都要适应当时的形势发展,服务于当时的工作大局,即要与时代同步。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与共进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政治理论,学习新的科学知识,认清新的发展形势,摸清新的思想状态,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实际出发,既要从我们的工作实际出发,也要从群众的实际出发;从群众思想认识的实际出发,更要从群众需要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把握工作的着眼点和切入点,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仔细的调查研究;作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倾听群众的呼声,才能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群众有什么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所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其核心的一点就是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始终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不断地与群众打交道,只有和群众的实际利益密切联系起来,切实解决群众思想上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在群众中有立足之地,才能通过我们工作把群众动员起来,团结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我

1们的工作才会完成得更好,我们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三、以人为本,区分层次,努力增强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正确地认识人,把握人的需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心理需求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角色、甚到处于不同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中的人,其思想状态、思维方式、心理需要和生活追求都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人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把握不同群体的特点,以适应新时期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切忌一刀切,讲空话、套话、搞形式主义。要区分层次,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党员干部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四、转变观念,多办实事,努力增强实效性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增强实效性。我们通过开展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最终就是要达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转变作风,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注重方法和手段,更要注重目标和实效。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表面化、形式化,只发文件、下通知、开大会、写文章,而没有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促进发展的最终目的,那么,这种工作就是无效劳动。讲求实效性,就是要结合群众的利益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要让群众清楚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努力工作,企业就是增加效

益,加快发展,企业壮大了,就能改善自己的物质条件,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讲求实效性,就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注重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讲求实效性,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

我们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对群众既要讲奉献,又要讲收获,把群众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安排各项工作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让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实现我们总的工作目标服好务。

入党申请人:黄杰2011年12月14日

推荐第10篇:《专稿写作》学习资料

《专稿写作》学习资料

一、什么是消息?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1)消息是简要、概括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2)【特点】①简要;②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③消息常用的结构方式:倒金字塔;④外在标志:消息头——点头、本报讯……

十、通讯选材的类型有哪些?

答:

(一)骨干材料:那些事实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主题的事例就是骨干材料;

1、一个大的骨干材料,如果情节丰富,通常可以独立写成一个新闻小故事或一篇事件通讯;

二、消息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倒金字塔、金字塔、悬念式……

三、什么是新闻专稿?

答:新闻专稿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除消息以外的详细型或深度型的新闻报道样式,包括了通讯、深度报道、特写、专访等新闻报道样式。

(与新闻专稿类似的概念有:新闻特高、繁体新闻。)

四、消息与通讯的区别是怎样的?

答:①从报道的内容看,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更加详细完整,更加形象生动;②从形式上看,消息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结构方式:导语+主体。而在通讯中,各种笔法、各种几个、各种风格都可以容纳在通讯这种报道样式里;

③从表达方式看,消息以叙述为注,描写、一轮、抒情只是点到为止。通讯也以叙述为主,但描写、抒情、议论占有较大比例;④从记者的立场看,消息体现出记者较为客观中立的立场,通讯体现出记者较强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倾向;

⑤从主题来看,有些消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一般都有主题来统领素材;

⑥从时效性看,消息的时效性强,通讯的时效性稍差。

五、通讯怎样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

答:①通讯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存在;②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③通讯报道的内容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六、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答:通讯主题是指通讯表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

七、通讯主题的要求是怎样的?

答:

(一)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通讯主题要深刻:

1、全局意识: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2、历史感:纵横对比,彰显意义;

3、人文关怀: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

八、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是怎样的? 答:

(一)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二)预设主题+事实印证(主题先行,“凤凰落在梧桐树”)(注意:书本上P28的说法是错误的。

九、通讯选材的特点是怎样的?

答:

(一)选材的典型性。即选材要有“代表性”,所谓的“代表性”是指:(1)突出,有特别之处;(2)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

(二)围绕主题选材;

(三)选材不重复。

2、如果是写一个人或一个社会问题反映某方面的社会现象,就需要靠几个方面的骨干事例组合起来表现;

(二)细节材料:

细节材料是通讯写作最具特色的要素。细节材料是再现性的材料,是指骨干事例中细致的情节,细致的现场画面,或者富有个性化的对话。它们是通讯中最有灵性、最富有感染力,最易吸引受众的部分。

(三)一班叙述性材料:

这种材料可以对人物、事件、风貌的背景和现在的状态作概括性介绍和解释,使人了解一个大致的事实框架,织出通讯的一个基本背景和舞台。骨干事例讲一点、一般叙述性材料讲一点。

十一、好新闻作品的标准是怎样的?

答: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情感。

十二、通讯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答:

(一)纵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

(二)横式结构: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三)递进式结构:从现象入手,层层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从现象到本质,事实的排列步步深入; 十

三、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答:

(一)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二)人物通讯随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

(1)报道对象的变化(从单纯“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到“普遍存在”);

(2)报道理念的变化(并逐丰富、多元和均衡的特点) (3)注重向人回归,无论好人还是坏人,首先要将报道对象当成一个人来观察、描述和评判,显示出较强的人文关怀。 十

四、人物通讯的分类和意义。

答:

(一)先进模范人物: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和人物集体,一般成为典型人物,可分为全面性的典型人物与配合一个时期宣传主题的典型人物。

(二)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不是从宣传角度竖立起来的人物,而是在新闻事件中涌现出来的人物,他们因“事”而“显著”;

(三)知名人物:各行各业和精英人物,他们创造了常人难以创造的业绩,吸引众人关注的目光。

十五、什么是工作通讯?

答:工作通讯是反映不同领域、各行各业工作中新情况、新办法、新经验、新矛盾、新问题或者新趋势的通讯。它是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体裁,西方少见。

十六、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是哪些? 答:

1、展示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2、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

十七、什么是风貌通讯?它的种类有哪些?

答:

1、风貌通讯又称“旅行通讯”、“概貌通讯”,它是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通讯报道。

2、【分类】见闻类、巡礼类、散记类、侧记类……

八、什么是专访?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

1、专访是通讯中的一个品种,它是在特定的背景下,记者对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和代表性人物、地区、单位或重大事件进行访问的纪实。

2、【特点】①专访强调的是“专”,即专门的内容、突出专题性、回答特定问题;②专访强调的是“访”,与其他新闻文体比较,专访更注重采访手段,它所进行的是一种特殊的访问,或称正式访问;

③专访一般具备人物、现场、记者三要素。

十九、什么是深度报道?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类别? 答:

1、深度报道是意在揭露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因果联系,反映事实产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过程,挖掘其意义、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形式或方式。

2、【特点】深刻性、广泛性、整合性、递延性。

3、【分类】

(一)作为报道形式,可分为预测性新闻、解释性新闻、调查性新闻,他们都以单篇构成一次报道,在报道的深度上,超过平时所说的“纯新闻”;

(二)作为一种报道过程,深度报道有:“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它们都由多个篇章、多种报道体裁集合而成,是一个整体工程,而不是文本。

十、什么是事件通讯?它的特点是怎样的? 答:

1、事件通讯是以报道事件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2、【特点】①事件具有典型性(能够体现一种精神,对人民群众有用。);②事件的完整性(交代清楚前因后果);③事件具有启迪性;

二十一、新闻语言的要求是怎样的? 答:客观、具体、简练、通俗,生动

第11篇:三八妇女节主持稿专稿3

在三八劳动妇女节到来的前夕,县巾帼建功领导小组、县妇联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巾帼建功表彰大会,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刚才,三个典型分别做了生动感人的事迹报告,这个会议很有意义,也非常重要。既是对三八节的最好纪念,又是组织全县女职工围绕二次创业、加快梨树发展的一次再动员,是县妇联工作紧贴党委工作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对于进一步调动全县女职工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我县三个文明建设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各族各界妇女及妇女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县广大妇女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梨树三个文明建设做出院贡献。全县各级妇女组织紧紧围绕县委工作中心,认真履行各项职能,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努力,特别是在促进城镇妇女就业、农村妇女增收、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权益、文明家庭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县妇联成立了牵手家政服务中心,帮助一些下岗、失业妇女实现了再就业;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了以三户竞赛、四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提高了妇女致富能力,促进了妇女增收;开展了五进村屯社区系列宣讲活动,妇女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扎实有效;维权工作从普及法律知识入手,妇女法律援助、妇联维权席工作卓有成效;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救助贫困母亲和儿童,为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加强妇联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引进两个国外资助项目,提高了梨树的知名度,改善了妇联工作条件。特别是在城镇妇女中开展的巾帼建功活动,贴近党的中心工作,贴近妇女的实际需求,以其开展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影响面广,成为吸引、组织、凝聚城镇妇女的有效载体,成为富有时代特征和女性特色的妇联工作品牌,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城镇妇女的积极参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年,是我县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加速发展重要一年,要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粮食主产区建设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发展梨树、振兴梨树需要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充分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在此,我提三点意见。

一、广大妇女要全面提高素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富有深刻内涵的重大课题,是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崭新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空前加快,广大妇女一定在增强学习的紧迫感,牢固树立主动学习、超前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要吸纳新理念、新观点,不断开拓视野,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能够与时俱进,更加符合不断发展和客观世界;通过知识更新,带动工作创新,努力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和本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反映了广大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为妇女群体的发展和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广大妇女要焕发精神,以只争朝夕、自强自立、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勇于创新,善于创业,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城镇各条战线女职工,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发挥积极作用。下岗失业妇女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提出高竞争能力,掌握就业技能,大胆创业,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建功立业。

二、各级妇女组织要围绕三创目标,深化巾帼建功活动。

巾帼建功活动(本文源于文秘城:http://bigwm.cn)是城镇妇女工作服从服务于大局的切入点,是妇女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是城镇妇女工作直接参与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城镇妇联工作的重点。中国妇女九大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发出了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的号召。如何使城镇妇女了解三创精神,参与三创实践,获得三创成果是新阶段巾帼建功活动的主要任务。各级妇女组织要围绕中国妇女九大提出的目标,不断深化巾帼建功活动。

立足创造新岗位,为下岗失业妇女服务。认真落实中央把城镇妇女工作重点放要社区的指示精神,把社区家政服务业作为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富余女劳力,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领域。发挥妇联牵手家政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发社区新岗位,促进下岗失业妇女创业、再就业。

立足创造新业绩,为在岗妇女建功成才服务。以创建巾帼文明岗为载体,不断拓展活动领域,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机制,使巾帼建功活动成为城镇妇女自身素质、创造新业绩、展现新风貌的品牌活动。将活动延伸到更多的行业和岗位,扩大活动的覆盖面。把提高女职工素质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始终,不断提高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女职工创业的热情,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新时代优秀女性集体,促进妇女人才成长。

立足创造新生活,为创业妇女发展进步服务。按照县委发展民营经济的布署,各级妇联组织要把妇女创业的重点放在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上,要关心创业女性群体,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努力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树立一批巾帼创业带头人,带动妇女寻岗创业。开展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维护创业女性的合法权益。

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巾帼建功活动健康发展。

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是巾帼建功活动蓬勃发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各相关部门要给巾帼建功活动以高度重视,热情支持,把巾帼建功活动与本单位职能工作、行业发展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作到业务工作与巾帼建功活动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密切配合。希望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关心妇女切身利益,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确定发展目标时,能更多地考虑妇女的特殊情况,为广大妇女尤其创业就业中的妇女提供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扶持;要尽可能考虑如何更好地支持妇女参与发展,不断优化妇女发展环境。

第12篇: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专稿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专稿

一级战备三十天

奚春光

一级战备三十天

——回忆毛泽东主席逝世后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的日子

奚春光

1976年9月9日0时,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了。为应对国际和国内的突发事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奉中央军委命令进入了一级战备。

快,火速进入坑道阵地

我当时所在的部队是济南军区内长山要塞区小钦岛守备营。我们排装备的是14.5毫米四联装高射机枪。

1976年9月10日上午,操训还没有开始,突然一声声“嘟嘟”的紧急集合号声在连部门口响了起来。不几分钟,全连干部战士就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在了连部门口前。接着,守备连连长马普跃用他那严肃洪亮的声音宣布:“接上级紧急命令,从现在开始,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全连停止一切休假和外出活动,各班排根据平时所定作战方案,解散后火速进入山中各自坑道阵地„”

命令宣布完毕,各班排立即紧张的忙碌了起来。干部战士上山放小跑,下山一阵风。那时部队装备非常落后,全连只有一辆重型牵引汽车,不象现在有什么小车。首先,牵引汽车把连队首长和连部人员送上阵地指挥所,又开始往山上跑了三趟才把我们三部高射机枪牵引到了高炮阵地的坑道口旁。随后司机小张又马不停蹄地拉运炊事班的人员和其它战备物资。直到下午两点,全连所有的重武器和战备物资才全部运到了山上的各条战备坑道内。全连正式转入坑道阵地,开始紧张有序的坑道战备生活。

坑道备战三十天

连队进驻战备坑道后,干部战士们议论最多也是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大家认为北边的中苏战争很可能已经爆发了。谁也没有料到国内会出什么大事件。

9月10日下午3点半,全连又在连部所驻的坑道口紧急集合,集体收听重要新闻。4点,广播时传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那极其悲沉的声音,播出的内容是毛主席逝世的《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书》。随着播音员低沉悲痛的声音和阵阵哀乐,全连干部战士深沉的哽咽哭泣声响成了一片。东海呜咽,群山垂首,驻守在大海之中的干部战士同全国人民一样,用深沉的哭泣表达着对伟大领袖深深的情感。

在海岛上,一座座山头在大海的衬托下,显得并不太高,然而在高山深处,用伪装网伪装过的一个个阵地坑道口,却象一双双犀利警惕的眼睛在注射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进入一级战备以后,我们就吃住在这前后贯穿的坑道里。坑道宽约五米,全部水泥灌注,进入坑道,约每隔六十米左右一个房间。房间除专供兵员居住以外,还有专门贮存大米、罐头、炮(子)弹等战备物资用的仓库。可以说,整个坑道,就象部队在营房里一样,机关多多,吃用的物资一应俱全。

部队进驻坑道阵地后,按照上级命令,白天,我们除去政治学习和到山下与当地群众一起悼念毛主席逝世的活动外,主要任务就是带有实战背景的战备训练。在训练中,我们虽然使用的是教练弹,但一箱箱闪着铜光的实弹已经抬出坑道,摆在坑道口两侧,一旦发现敌情,即可装填实弹,对海上和空中目标实施打击。在坑道里,干部战士一律睡地铺。按命令要求,在一级战备期间,人人必须和衣而睡,子弹上膛,枪放身边(在营房里,每个人的枪都是放在枪橱里)。随时做到一有情况,立即出动。从每个干部战士的表情和行动上,可以看出当时的战备气氛是多么紧张。还好,阳历9月已进入秋季,住在坑道里,虽然有些凉意,但并不潮湿。就这样,我们在坑道里一住就是30天,直到10月10日,上级宣布一级战备解除。我们也于当日撤回了营房。

作者系寿光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内退干部

联系电话:13506492205

第13篇:儒家风貌手抄报

导语: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于我们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儒家风貌手抄报,一起看看吧。

儒家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积极进取,道家主张看漩放下,两家学说各具意义,浸润着历朝历代不计其数的文人骚士。

首先,中田古代士大夫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们胸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远大抱负,秉,持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美好信仰,渴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然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得志的。士人们或因直言上谏被治罪,或因不受皇帝恩宠被贬谪,或被同僚诬陷遭流放。内心苦闷抑郁,无人理解。于是他们倾向与道家学说,倾心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中国古代士人于是便不断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作着艰难的抉择,不断在“进取”与 \'“看淡”之间徘徊,不断在“执着”与“放下”之间纠结。

其中令我尤为敬佩的是苏轼,即便被贬,仍能为当地百姓谋利,。所到之处皆能看见百姓安居乐业;而又能自适于山水之间,得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真埋。最终实现出世与入世之向的自由切换,而苏轼的豁达情怀也化为了江间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与世长存。

儒家与道家学说都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苏轼。我们今天何不效仿之?以一颗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就像史铁生说的那样:放下占有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

在如今这样一个万象更新高速发展的社会,真要做到一切都看淡,都放下,恐怕不合适,更加不可能。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能把自己的工作、职业放下吗?我们能把家庭、情感看得如水一般淡吗?不能!我们需要努力,进取,执著,去实现、挖掘自我的多重份值,去为社会、为国家,基至力这企亡阔的世界,为全人类谋求幸福!我们应该去努力践行儒家学说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另一方面,切勿太过极端。一心追求,却忘记初心,而钻入“利益”的牛角尖。执着,却执着于贪、嗔、痴,执着于欲望的实现,多么可悲丨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才是我们真主运该追求的境界——豁达坦然地放下可怕的贪念与欲望。

就让我们学会执着,学会放下,做一个方写的“人”行走于这浩渺天地间!

第14篇:唐诗风貌读后感

唐诗的美感读《唐诗风貌》

3100102486陈雍医学试验班类

《唐诗风貌》这本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内容丰富,涵盖面很广。这本书不仅包括了对“初盛中晚”四唐诗歌的分期介绍,同时对山水田园、边塞、叙事等题材进行单独讨论。其中末章的不同诗体的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堪称一绝。

文章最令人佩服的,该是第一章中唐诗时代反映和生活表现的介绍——虽然这种对唐诗整体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叙述经常流于泛泛而谈,但《唐诗风貌》第一章中可谓是臻于完备的阐述。而对于文章中四唐气象的内容,则都是在我自己所知层面的一定拓展,与曾经阅读过的其他唐诗论著类似,可以说《唐诗风貌》只是从一个与其他不同的角度去阐释与别人相同的话题。这里并不是贬低余恕诚先生在这些内容的不足,而是由于四唐诗歌的各自特征已经较为明了,自己阅读时也较难读出新意来。

当然,对于文章中第七章写到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影响,个人表示对余恕诚先生景仰——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发现的从政治上系统地对李杜诗歌创作进行阐述的文章。因为个人对唐朝的历史了解不够,更别说是当时的高层政治环境对李杜创作影响。就目前自己能力而言,个人只能做到就时论诗,也只能够综观一个短时期内的社会环境、再寻些个这一时期诗人所写的诗歌进行分析,但也不能达到余恕诚先生的那种系统化得结合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展开。而且,在这章中第一节讲到唐朝前期政治和李杜理想,也是一个溯源的角度。

本文对于四唐分期的那几个章节的内容就不做评论,而主要谈谈唐诗对时代和生活的反映以及不同诗体的艺术风貌的看法,即讲一下对第

一、十一章的所思所想。另外再在整本书之外谈谈自己对唐诗诗原质的一些见解。

书中说到“唐代是一个健康、富有活力的时代”。这种活力来源于开放的社会环境,来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来源于文人们绚烂的精神世界。这些因素都不是孤立隔开的,它们互相融合,创造出唐朝绚烂文化。唐朝是个诗歌的时代,唐帝国是诗歌的国度——不论是初唐时候唐诗的发展、盛唐之诗盛极,抑或是安史之乱之后中唐之流变、晚唐之遗响,都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体现一种时代的强音。这就是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它从人们的生活出发,反映文人诗客的精神世界,体现一种特有的时代精神。 不论是社会生活、还是精神世界,我们都能够从唐诗上体会出来。正如书中所述,唐诗反映的唐人精神生活是受历史脚步影响而产生的空前丰富的精神生活内容。这种影响来源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互相影响,来自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来源于汉魏以来历史车轮对上述两者的影响。正如唐音初始的初唐时期,正是在经过太宗至武后的治理下国力已极为强盛的唐朝,正是经过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南朝之绮媚与北朝之高爽)的继承与流变,也正是这种政治清明下的唐人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创造,才诞生了刚健雄浑的唐音。而盛唐气象、中唐流变、晚唐遗响,又何尝不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再对先辈的诗歌进行继承和发展,才形成唐诗非凡的风采。贞观以来,标格渐高,此时陈子昂等诗人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力主文章朗练有金石声;而至开元,声律风骨则备,则是对武周朝沈宋之声律继承上结合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大方面拓展而形成的;中唐则是在盛唐巅峰之后欲求新变而诞生的新一个高峰;而至于晚唐,李义山之深婉绮丽、杜牧之怀古咏史,等等晚唐之风,也正是在政治环境日趋黑暗之下不同诗人寻求不同解脱途径所形成的特有风貌。

诗由人作,诗写人事,在平常中不平常中发现美。有春江之静谧,有摩诘之画意,有工部之乱离,有徽之乐天之情致,或有长江之佛事,亦有李贺之鬼事,李白之仙事,杜甫之人事,义山之情事,高岑之战事,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其书中最为人道者,盖

凄美矣。盛世之后诗的生活之美,是属于在苦难中、在亮丽之后所挖掘出的悲壮,在冰冷的悲戚中,激荡着温暖的回流。

诗歌反映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唐朝如日之方中走上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青春的旋律、少年人的精神,一种生活的信念、一种高瞻远瞩的气概,都朝气蓬勃地尽情展现。

对于十一章关于不同诗体的艺术风貌,上文已经讲过,是“令人耳目一新,堪称一绝”的篇章。其中能让我对之一叹者,盖古体之论述。曾经读过关于诗体的文章或者章节,概不能或少有从艺术角度分析的,有者亦浅涉而不能深入;而余恕诚先生对诗体的解释以及对诗歌的诗体所反映出的而其他诗体并不能或者不适合体现的美感。其中,对律绝等近体诗的审美平时因阅读较多感觉也较为深刻,在这部分倒也没多少想法,而至于古体部分,余先生的叙述则很有见地。或许是自己平时对古体诗读得不多,对诗歌感觉也不够深刻,见到余老的叙述才会感觉到对知识面的很大的拓展。

十一章第一部分讲唐诗分体,在此就不做评论了,因为这已经是明确地让人提不起讲几句的兴致了。在第二部分介绍古体诗,其中五古、七古的发展,特别是七古发展的过程,给这块内容还近似空白的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在此就略谈对七古的认识。七古概曰歌行,胡应麟的这种观点我比较认同。正如我们阅读高岑的七言边塞歌行体诗歌,总是有一种大步向前昂首之势,而读杜甫之三吏三别五百字,就有小心翼翼稳步前进之感。或许是青春的豪气,个人更为欣赏七言的那种步调,即使是像义山韩碑、韦庄秦妇,亦不觉难、不觉长。七古固然是精神奔放的展示,但求其法度,又不失规矩。这种规矩体现在“凭借浩气的鼓荡,忽疾忽徐,忽收忽放,忽停忽转,但即使在最散漫处,也应该如老将用兵漫山弥谷,结率然之阵,中击不断”,这是内容上的连贯性,也体现在音节格调的讲究——两句换韵,三句换韵,四句换韵,平仄相用,甚至是

三、

四、

五、

六、七言等杂言诗句的点缀,都能够很好体现诗歌风貌。至于七古易于扬长难以避短,这则是受诗人个体影响所致吧。毕竟如王维这般禅意之人,或者中晚唐诗人诗风转变,也比较难以写出盛唐歌行的豪气。

另外,再略叹一下自己对近体诗格律的认识。文章中有些诗歌评论家的引言对五七律绝进行分等,如元稹的“律体卑下,格力不扬”,个人并不赞同这些意见。律绝是诗歌发展到唐朝艺术上、音律上臻于完备的产物。与古体相比,律绝固然受到格律的限制,平仄与用韵的规则势必会影响诗人表达真实的内心世界,但这不正如同棋艺中的规则一般?试想如果象棋去掉那种看似繁琐的规则,那该失去多少味道!粘对之道,拗扭之妙,也正是对诗人的一种考验;在对偶中避免合掌等问题,在平仄中尽情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审美享受。律绝之间相比,绝句短小精悍甚至没有对偶要求,所以诗歌写起来会较律诗容易,但事实上写出一首好的绝句或许比写一首引人的律诗更难。要在短短二十八个字、抑或是二十个字里,要将心意表达清楚,已经是有一定难度了,更别说留给读者的自然的思路和点金般的启发了。所以绝句就好似丢入水中的一颗石子,所见或许是丢石子的过程,但还有浪花,浪花之后还有涟漪,这短短的二十多字,盖是石子,而背后给人的感觉往往有着启发式的意味深长。至于律诗,则字斟句酌,也可以出现杰作。创作律诗,至少在篇幅上少了想像发挥的限制,可以稳扎稳打步步莲花,而其艺术特色概与绝句类似,只是中间两联的对偶更见其是否精巧。当然个人对于排律是不见得好的,因为那已经过度流于斟酌,常有失意之弊。

在附录中有对唐朝不同题材的诗歌数量的统计,差不多也能够看出时代对诗人创作的影响。初唐七言诗很少,概受初唐五言的继承发展有关,而七律七绝在近体诗中的比重也随着时间推进越来越大,这是唐朝七言诗歌发展的一个表现,在晚唐古诗创作急剧减少,是文中提到的政治影响使然,等等,都能够看出一个时代之所流行是受到古的继

承创新、今的社会影响所形成的。当然这又是题外话了。

最后再谈谈自己对唐诗诗原质的见解。“诗原质”的内容并不能从《唐诗风貌》书中系统地章节地反映,首先接触到“诗原质”也不是这本书而是曾经度过的另一本关于唐诗的著作《唐诗综论》。其实诗原质也正是来源于生活,或者是生活给人带来的感受而产生。从易取之处入手,取完了,后来的人如果不屑于重拾旧物,就会从比较难见的地方取材。我所认为,诗歌之中所取之材,就是诗原质。

诗的内容,原是取之生活中的敏感的事物,如四季之变,风花雪月,因此这些在诗歌中也往往是最早感触到的。大抵这种诗歌在诗经时代已经比较完美了,又经过魏晋知道南朝,就成了一种滥调,因为没有创新,没有对新原质的挖掘。试想如果南朝的诗歌出现在诗经时代,不也是一部历史性的杰作。新的诗风最直接的,就是新事物以及新事物所蕴含的新感情。纵观唐诗之风格,也略能窥见一二。事物上,唐诗从初唐较多的咏物应制与古奥之体的诗歌中,更进一步对音乐、对边塞等新鲜事物的诗化,对山水民俗等旧事物的新角度挖掘,遂有了唐之盛状。“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对征战事情从征夫的角度寄托感情,仿佛芦笛声正在耳畔。这是唐对前朝的改变,其实就唐而言,也是在一步步对诗原质的挖掘中前进的——盛唐之所以为盛,就是因为在前朝基础上盛唐所挖掘的诗原质发现得很多了,烟雨酒柳、关山大漠、箫笛舞乐、楼阁道桥等等,都已经入了盛唐之诗。遂至中唐,长江则愁思苦吟,昌黎则凡不入诗者皆诗之,长吉之瑰丽奇诡,乐天之妇孺能诵,这些所反映的也是诗人们对盛唐高峰之后的挑战。

历史车轮滚滚,诗歌也总是如此前进。从原始到文字诞生,从诗经到唐诗直至宋元明清的诗歌,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凭借这一代代诗人对生活的挖掘,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剖析,使许多新的诗原质华丽地展现,或给许多旧事物旧感情新的精神享受。正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夕阳是消逝的;至于“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夕阳又是静谧的;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多了那么一层伤惋的哲理。亦如:“微云渡河汉,疏雨滴梧桐”是好的,“人们拒绝了这种悲哀/向天空举起彩色的盾牌”也是好的。

第15篇:风貌改造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镇检查指导高速公路风貌改造工作,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农办、县住建局的精心指导下,圆满完成了2011年县下达的风貌改造任务。总结我镇去年高速公路风貌改造工作经验如下:

1、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分工协作

去年9月,全县高速公路风貌改造专题工作会议之后,为切实完成高速公路风貌改造工作,我镇按照“做好做强、突出重点、永争第一”的原则,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新店镇高速公路风貌改造领导小组、新店镇高速公路风貌改造验收小组,负责我镇高速公路风貌改造工作的具体安排、组织实施和验收工作。同时明确镇经发办负责全镇风貌改造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村组干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了高速公路风貌改造的镇-村-组-施工单位的建设、管理的工作机制。

2、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示范带动

我镇永华村地处成自泸高速公路威远段出口,是威远县的门户,是全县高速公路风貌改造的重点。由于此地农户多、且大多都是拆迁户、房屋面积大、占地广、农户自筹资金多等多方问题,更是我镇实施高速公路风貌改造工作的难点,镇书记、镇长等相关领导更是先后数次到现场调研,组织风貌改造永华段现场会要求镇、村干部、施工单位必须“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精心打造”完成永华段风貌改造工作。

3、严格监督、明确问责制度。

以督查问责为保障,确保我镇风貌改造工作的规范、高效运作。镇通过加强风貌改造工作的领导,始终把督查和问责作为推进工作落实的有力手段。进一步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建立健全群众评价机制,促进高速公路风貌改造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将督查问责作为推动风貌整治实施项目的规范、高效运作重要手段,以督查问责促进风貌塑造工作落实。

4、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深入群众

风貌整治涉及面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宣传、发动和监督职能,加大宣传教育和典型报道的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理解和支持配合。

5、狠抓安全和质量,切实加强对风貌整治实施项目的监管

6、健全汇报机制,一经发现,立即整改

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让我们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认真抓好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环境优美示范城县”目标的实现。

第16篇:十、风貌通讯

(一)风貌通讯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1.风貌通讯的含义

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某条战线、某一行业的基本面貌或风土人情为主的通讯。它特别注重反映新成就、新变化,较多运用对比手法。

一个人的生存空间总是非常有限的,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求知心态。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风貌通讯可以把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一一描绘给读者看。不管是国内题材还是国外题材,都不缺少读者。早在五四运动以后不久,就有不少影响深远的此类作品问世。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周恩来的《旅欧通信》,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初集、二集、三集和《萍踪忆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等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名篇。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介绍西方城乡面貌、生活状况、文化现状、风土名胜的风貌通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透视世界面貌的大门。反映国内各条战线的建设成就、发展变化、旅游风光的风貌通讯,也不断给我们展现生动的社会的和自然的情景画卷。

2.风貌通讯的特点

(1)题材广泛

风貌通讯涉及面非常宽广,举凡天文地理、自然风光、文化教育、社会生活、道德面貌、经济状况、历史遗迹、园林建筑、地方特产等等,都可以成为风貌通讯的报道对象。

(2)形式多样

风貌通讯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名目:见闻、侧记、巡礼、航讯、印象记、速写等等。从写法和体式上看,也是多种多样的,写景、状物、记人、述事,散文体、日记体、书简体,无不适用。

(3)环境为主

记叙文的写作,内容离不了人物、事件、环境三大要素。如果说人物通讯的核心是人物,事件通讯的核心是事件的话,风貌通讯的核心就是环境——不是表现社会环境就是表现自然环境;不是表现宏观的背景就是表现具体的场所。

3.风貌通讯的类型

(1)以着眼地域的不同划分

主要分为国内通讯和国外通讯两大类。

(2)以反映对象不同划分

可分为:

综合性报道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面貌的;

侧重报道某一方面的变化和某一项建设成就的;

侧重报道某一自然奇观和社会奇观的;

侧重报道名胜古迹及其今昔变化的;

侧重报道某地风土民情和精神面貌的;

侧重报道某一大型活动(如博览会)概况的。

(二)风貌通讯的写作

1.抓住特点写出特色

任何一个地方的面貌都是丰富多彩的,又都是富有自身特色的。风貌通讯要抓住报道对象最有特色的地方落笔,这样才能写出它的个性,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如《柿乡访柿》一文,只抓住柿子做文章,就把一个山区乡镇的面貌写活了。

2.运用对比烘托手法

风貌通讯重在反映报道对象的新面貌、新变化。新在那里?新只有在同旧的对比中才能显现出来。因而对比烘托是风貌通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如《春风吹绿花园口》,就用当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重大水灾和大面积黄泛区的历史,跟眼下花园口“一派江南风光”的现实形成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3.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风貌通讯往往会涉及许多天文地理、历史典故、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风貌通讯的一个重大功能就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它同时也是吸引读者的魅力来源之一。后面所附的《福冈:从历史走向明天》一文,就写进去不少有关西日本地区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知识。

4.描写抒情讲究文采

风貌通讯是通讯中散文化色彩最突出的一种。这就是说,风貌通讯比起别的通讯形式来,要求有更多的文学性。风貌通讯的文学性,主要通过描写、抒情的方法来实现。描写主要是写景状物,要把景色、事物写活。抒情则是缘景生情、借景抒情,努力做到情景交融。

【 例 文 】

西安今冬御寒新景多

北风呼啸,瑞雪飘飘。地处内陆的古城西安今冬格外寒冷,街头出现了一幅幅各具风情的市民御寒图。

唐装小袄俏街头

伴随着摄氏零下五度的低温,各色鲜艳精致的唐装小袄在古城的街头竞相亮相:对襟式、斜襟式、改良式……玲珑的盘花纽、繁复的嵌缝、镶边,极具中国古典风韵,为冬日冷寂的城市,平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骤然升温的唐装热源自上海apec会议。许多精明的商家嗅觉灵敏,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大批唐装小袄,一炮而红。据一位时装屋的老板透露,他每天最少也要卖出一百多件,利润相当丰厚。

也有些兰心蕙质的女性自己设计,用纯棉唐装厚实的图案配以一袭长风衣,蕴藉着小院柴扉的聪慧,

第17篇:风貌塑造001

风貌塑造001.txt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一、立足三大优势抓规划,明晰定位出特色。

在推进城乡风貌塑造中,该县坚持规划揽总,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提升水平,立足红色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川东北民居文化三大优势,高起点、高水平编制风貌塑造规划。一是在县城风貌规划中彰显文化底蕴。按照“高起点、有特色、个性化”的要求和“现代化城市风貌、生态化城市环境、个性化城市形象”的标准,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等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规划区内的全部控制性详规、重要地段和重要城市节点的修建性详规,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亮化、特色街区、特色建筑群、高层建筑以及古街古建筑保护等包括风貌规划在内的专项规划,以高水平的规划保证了风貌塑造的高标准。二是在镇村及公路沿线风貌塑造规划中注重展现地域特色。该县在马鞍镇,深入挖掘朱德故居、明清古街、红九部遗址、客家文化等特点,在规划上注重展示客家风情,弘扬红色文化,复原古韵风味,编制了老镇区红军街外观风貌修缮规划,结合客家民俗文化编制了客家民俗一条街的外观装饰美化规划;以“白墙、灰砖、青瓦、坡屋顶”为特色,编制了新政镇龙神桠村、新马公路沿线村居、南巴高速公路沿线拆迁村的农房风貌规划,着力营造建筑风格特色鲜明、人文内涵丰富突出、人与自然相得益彰的城乡风貌。三是认真落实城乡各项风貌塑造规划。始终注重规划的权威性,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实行审批、监管全程跟踪。对商住小区土地出让全部实行带规划拍卖,对不按规划设计方案、破坏风貌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开展了以规划指标落实、设计方案执行情况等为主要内容的“四项清理”活动,有效杜绝了规划的随意性。

二、实施三大工程求突破,提升风貌创精品。

按照城市“四注重、四提升”和农村“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围绕“建好县城、提升集镇、发展村庄”的思路,以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新农村建设等为载体,结合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和省级文明县“四城同创”工作,在城乡实施了以美化、绿化、亮化为重点的风貌治理。一是全力实施美化工程。在县城按照“铺面通透、柱饰规范、店招协调、空调归位”的要求,对县城主要街道均实施了以规范店招店牌、改造卷帘门、清整美化建筑立面为主要内容的形象风貌治理,将9条城市主要街道卷帘门改造为玻璃地弹门,普遍采用树挂冰花石材装饰柱面,统一规范了广告、店招的设置和空调外机、管网的遮饰,实现了铺面透明、色彩协调、立面清爽;按照“品牌餐饮、主题休闲、观光旅游、文化展示”四位一体的思路,打造了“兔香苑”二期特色街区;按照“美观古朴、风格典雅”的设计理念,修建了滨江大道东侧800米的川北民居风格建筑群;启动实施了德昌大道改造;按照“保持街区传统格局、尊重街区建筑形态、传承街区历史文化、突出街区主题特色”的要求启动实施了30万平方米新政镇古城区的保护性改造;以弘扬红色文化为目标,对马鞍镇红军街进行了全面修缮。按照“以青色为主色调、仿古青砖为外墙面、青铜瓦为坡屋面”的打造思路,完成了新马路新政镇至银山段的川北民居风味的风貌打造,目前正积极实施银山段至双胜镇段风貌打造;出台了《农村房屋改造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规范了农村农房建设,设计了一批房屋施工图集无偿提供给农户选择使用,着力提升农居风貌形象。兔香苑特色街区被省商务厅评为“四川省特色商业街”,马鞍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二是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按照“周边山体增绿、单位拆墙透绿、节点退建植绿、建筑立体添绿、河滩湿地培绿”的思路,加大了对县城住宅小区绿化、单位绿化、道路绿化和屋顶绿化力度,规划建设8个城市公园、5.3公里长的滨江休闲长廊及嘉陵江湿地公

园和4条5.3公里城市中心景观大道,城市绿地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2m2,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三是精心实施亮化工程。为进一步配套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该县按照亮化规划,对城市道路、特色街区、大型单体建筑、嘉陵江大桥及周边山体的亮化工程,注重灯具造型和色彩搭配统一,形成绚丽多彩、山水一体的城市夜间景观。

三、着力六项管理谋长远,强化投入强保障。

制度管根本,制度管长远。为巩固风貌塑造成果,该县加强了城乡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城市照明、环境保护、小区物业等六项制度强化管理,有力提升了城乡形象。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按属地管理原则,彻底清除城郊结合部、社区结合部、居民住宅区及单位的卫生死角,按照国家卫生县城的标准,完成了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添置增建垃圾中转站、公厕、地埋式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在市容市貌管理方面。按照“摊不出店、货不出柜、车不乱停、门前三包、街道整洁”的要求,规范街巷摆摊设点,规范各类市场管理、城市街道和住宅区车辆停放、城市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城区道路公共设施和经营性设施的设置,大力查处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在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将公共绿地养护权全面推向市场进行管养护,督促各单位、各小区开展单位(小区)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庭院绿地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绿化覆盖率。在城市照明管理方面。该县积极推行节能环保照明控制装置,分路段合理设置城市照明时间,加大各种照明设施设备的维护改造力度,做到既节约能源,又能保证城市夜间景观效果。在环境保护方面。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系统改造,积极开展城市水环境、噪声等专项治理,加大城市污水及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力度,完成城乡工业企业、养殖场所、屠宰地点排放废水的治理。在小区物业管理方面。严格要求小区业主委员会通过招标选择物业管理企业,并监督企业加强小区各项管理,切实保障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全力创造安全、优美、舒适、文明的居住环境。同时,该县还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构建了“财政安排、项目整合、单位投入、市场运作”的“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确保了资金保障到位。

第18篇:潞江风貌

旅游

一、高黎贡山自然公园

高黎贡山自然公园位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阳区管理所赧亢管理站辖区的生物走廊带内。行政区域与潞江镇赧亢村委会相邻,距镇政府所在地40公里,离新保腾公路不到200米,走进迷人的高黎贡山,奇花异草随处可见,寄生、附生植物千姿百态,现已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为A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它与“东方第一大峡谷——怒江大峡谷”一道以其独特的立体型多样性气候,被世人称颂。高黎贡山最高海拔为3570米,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已知的高等植物有4300多种,花卉观赏植物600多种,药用植物1077多种,动物1425多种,其中有秃杉、桫椤、大树杜鹃王、云南红豆杉等60多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以及黑鹿、云豹、白眉长臂猿等82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自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库”是科普研究、探险旅游的最佳圣地。是潞江旅游小镇重点开发景区之一。

二、曼海千亩咖啡观光园

曼海千亩咖啡观光园位于320国道怒江“曼海大桥”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站在园中可以俯看潞江坝全景,怒江风光尽收眼底。

1997年,云南省政府决定:由云南大学120公司牵头,建立热带经济作物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这个示范园集咖啡、芒果、胡椒、喷灌、滴灌、绿化于一体,形成4000亩全国一流农业生态景观。到此一游,不仅可以看到现代化的农业科研成果,而且还可以观赏“富饶美丽的潞江坝”的山水风光!

三、芒旦傣族风情园

芒旦傣族风情园位于潞江镇芒旦村委会弄幕组,距镇政府7公里。景区内由大白塔、奘房、“龙上天”大榕树、凤尾竹园等景点构成。大白塔也称大佛塔,掩隐在碧绿的榕树和翠竹之中。不远处的奘房、蓄水池、环水渠、弹石道等设施将其包容。远远看去,静卧于绿阴中的白塔,像一个超风脱俗的隐者,屏声殂气地聆听着周围被柔风拂动的竹树声。这里供奉着滇西最大的汉白玉佛像。白塔代表着潞江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的凸现。当地傣族同胞信仰小乘佛教,每月的初

一、十五,周围村寨的善男信女们便来虔诚地朝拜,或祈祷清吉平安,或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白塔象征着吉祥,象征着平安,象征着勤劳和善良,每一次的朝拜,都酿造出一种“平以脱俗,静以养心”的浓郁的宗教气氛。

白塔旁的榕树、凤尾竹枝叶茂密,景色宜人。该风景区是旅游、休闲、观光的最佳景点之一。

四、保龙高速公路服务区

保龙高速公路服务区位于潞江镇芒旦村委会河江湾出口,高速公路怒江大桥西岸,距镇政府所在地小平田中心集镇6公里,总投资预计2亿元左右,占地360亩,正在施工建设之中。该服务区建成后,将成为云南省规模较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之一,该服务区集餐饮服务、商品交易、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将注重突显潞江浓郁民族风情,是潞江未来重点旅游景点之一。

五、潞江小平田中心集镇

小平田集镇处于潞江镇中心位置。省道六(库)东(风桥)公路从集镇中心穿过,距保山城区60公里。保龙高速公路从集镇南约2500米处经通过,并设有出入口建设二级路连接小平田集镇,待建的大瑞铁路、赛格水电站等国家大型工程也相隔不远,保腾高速公路也即将动工,集镇区位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小平田中心集镇属于保山城市开发格局“二主四次”之一,2006年被省政府列为首批60个旅游小集镇之一,新建中心集镇总体规划时限为2006年至2020年,近期2006年至2010年,人口近期规划为8000人,远期规划为30000人,远期建设用地规划为3.13平方公里,到目前为止,小平田中心集镇已建成面积0.49平方公里,镇政府新办公区已投入使用,部分站所、商用楼、医院、学校等相继搬迁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计划于2009年全部结束,占地近百亩的移民新区也正在建设当中,不久的将来,一座充满朝气,充满活力最具傣族特色的中等新型集镇将屹立于潞江这片热土之上。

六、全国农业观光示范园

全国农业观光示范园位于小平田集镇远期规划区域内,距镇政府约1公里,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简称热经所),该所创建于1951年4月,以咖啡及芒果、龙眼、荔枝等热带水果为研究重点,开展热带经济作物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工作。同时开展以咖啡初深加工及热带作物种苗为重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建所以来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被保山市科技局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被保山市旅游局确定为热带农业观光景点,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观光示范园”。

全园占地面积1820亩,建有热带农业科技观光园、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热带作物种苗繁育基地以及专家楼、游泳池、垂钓区等配套齐全的科研设施,已成为我省“立足云南,服务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热带作物科研、科技示范、科技培训、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该园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拥有2000多种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宝地,更是国内外宾客旅游、科考、度假、会议、商务活动的理想之所。

七、赧浒白龙潭风景区

赧浒白龙潭风景区位于潞江镇莫卡村委会,为傣族世居自然村落,距省道六(库)东(风桥)线1公里左右,距镇政府4公里,也是潞江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风景区内有一宽约丈余的溶洞,大股清澈甘甜的泉水从洞中不断喷出,翻涌,集成一泓能照出人影的水潭,潭边有两座傣家寺庙,供奉着一尊出自民间匠人之手的龙王塑像,每年傣历5月和11月当地一些群众都要到此“赶摆”,烧香拜佛,祈求全家平安,五谷丰登,潭后有一山丘、据说以前是野象出没地方,元代石制的象槽至今犹存,故名“象槽山”。 赧浒白龙潭风等区将按三A级风景区以上标准建设开发,现已引进保山城康房地产开发公司对景区进行开发,投资5000多万元,现已完成500多亩土地的征用工作,效果图、平面图也已完成。《赧浒白龙潭景区旅游开发实施方案》已通过评审,并已于2008年4月11日开工建设,景区内将建有三星级宾馆一座,占地10亩水景区一处,200亩热带水果采摘品尝区,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土司别院等基础设施。

八、丙闷榕树奇林景区

丙闷榕树奇林,位于潞江镇丙闷村委会。省道六(库)东(风桥)旁,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它由大叶榕树、椿树、千年芒果树、攀枝花林、风尾竹园等组成,是潞江镇辖区内保护得最完整的“坝中森林”。景区内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古榕树群,特别是攀枝花花开时节,火红的攀枝花与翠绿的榕树交相辉映,相争斗艳、灿如云霞。

该风景区现已由隆阳区旅游开发公司投资198万元开发建设,占地50亩,景区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景区内的舞台、祭祀台、水池、游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接近尾声,其它配套设施正加紧建设中。

九、摆老塘变色温泉

摆老塘变色温泉,位于潞江镇芒柳村委会西侧的高黎贡山腹地,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那里森林密布,气雾弥漫,风景优美,近似天堂。是人们旅游观光、洗浴的好地方。

摆老塘温泉,由两个大池和多个小塘组成泉群,其水温有高有低,最高水温达摄氏92℃。温泉在一天中,会随着天气、时间的变化、而变幻出透明、乳白、粉红、天蓝、墨绿等多种颜色,召逗着人们去观赏它精彩的“魔术”表演。

温泉附近有一陡峭的崖壁,巨大的瀑布从80米高处奔泻而下,极为壮观。温泉四周森林环抱,凉气袭人,使人产生很多神秘的联想。因而,当地人把摆老塘温泉视为“圣泉”,是潞江镇下一步打造徒步探险、山地越野运动、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

民风民俗

潞江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发展壮大着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生活在潞江坝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是傣族、德昂族、傈僳。由于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其民族文化也各具千秋,呈现出民族杂居的地方特色文化。 傣族传统文化

傣族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傣族历史史迹,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明确记载。现代称为“滇越”、“掉”。唐宋时期称“金齿”、“银齿”“白衣”,元、明时代写作“白夷”,清代以后称为“摆夷”。傣族自称“傣”,解放后国家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潞江坝傣族世居于怒江西岸山水交加的地方,其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德昂族传统文化

德昂族历史自称纳安、布雷、德昂等,他族称为“崩龙”,1985年9月17日,国务院同意将崩龙族改名为德昂族。德昂,意为住在岩洞下的勤劳善良的民族。潞江坝德昂族,历史上居住在高黎贡山山区,海拔2000多米,是一个四周种满茶树、核桃、棕、竹子等果木的村寨,姓氏以王、李、姚、尹、董、曹姓居多,其语方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崩语支,德昂语文字使用傣文,潞江坝德昂族属于尧净支系,意为勤劳、善良、讲究。

傈僳族传统文化

傈僳族分“花傈僳”和“黑傈僳”两种,潞江坝的傈僳族多数属于“花傈僳”,其姓氏主要有麻、余、欧、胡、密姓居多,傈僳族语言属汉藏主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文字,通晓傈僳文的人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民族文化在现代教育的熏陶下,渐渐被汉语言文学同化,少数民族的一些民间文化特色,代表着本地区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从这里世居的傣族、德昂族和傈僳的民族文化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然而先进的文化又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历史文化

潞江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辖区内主要居住有傣、德昂、傈僳、彝、回等世居民族,2万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以傣族、德昂族、傈僳族居多。多年来,各民族以传承的方式将其特色文化继承和发展壮大。

傣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情歌对唱、神话传说、叙事长诗,还有嘎秧、孔雀舞、象脚鼓舞、大鼓舞等舞蹈。主要有“泼水节”、“开门节”、“关六节”、“火把节”等节日,节日期间,伴有歌舞文艺活动,青年男女敲起象脚鼓、打起锣、擦起钹、跳起孔雀舞、嘎秧舞;同时举行“丢包”、“山歌对唱”、耍“小白马”等其它活动。

德昂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有古歌《达古达楞格菜标》等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有“别杆朵”等叙事性歌曲,还有水鼓舞、象脚鼓舞、八步舞、搓麻舞、采茶舞、拜佛舞等民间舞蹈。另外德昂族“反拳”武术在中华武林中独树一帜。

傈僳族是一个喜爱文化艺术的民族,男女老少大部分人都能歌善舞。他们最喜爱的舞蹈是“三弦舞”,傈僳族人们只要听到三弦的弦音,就不由自主的跳起来,随着弦音的变化,舞蹈动作也不断变化。“三弦舞”汉称“打拽”,主要用于各种活动及节日期间。

潞江民族众多,传统文化异彩纷呈:傣族的孔雀舞、象脚鼓舞、大鼓舞;傈僳族的三弦、叶笛、强驽、基督教会;德昂族的水鼓舞、八步舞、散洒歌及武术“反拳”;回族的清真寺、开斋节等等。一年到头歌舞升平,令人乐而忘返。

第19篇:城乡风貌总结

高新区七星区城乡风貌、农村危旧房改

造进展情况汇报

一、城乡风貌工作实施进度及完成情况

1.成立了七星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了七星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方案;

2.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117.55万元已到位,区政府安排配套资金450万元已到位(总投资710万元);

3.完成270栋农房的立面改造任务,完成村屯垃圾池建,完成投资550多万元;

4.屯级道路硬化完成工程量90%;

5.完成村屯规划编制工作、村屯绿化、排水沟已完成80%的工程量;

6.完成2个篮球场场地的地平工作,力争月底完工;舞台也已完成主体修建,20日完成建设。

7.完成含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等在内的3栋综合楼的主体已完成封顶,力争20日完成装修。

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进度及完成情况

1.成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七星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方案;乡、办也已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

2.七星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1户,已分解到各村屯;制定资金补助标准表、倒排工期表;

3.区财政局建立专款专用资金帐户,中央、自治区下拨的34.1万元补助资金已经到位,市级配套资金9.3万元,区政府安排配套资金6.2万元也已到位,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1 的补助资金4.65万元也已到位,目前完成总投资100万元。区财政已按照实施方案拨付90%补助资金到乡、办。

4、我区31户危房改造任务12月底已全面完成。

三、确保两项工程完成,下一步工作打算 1.只争朝夕、顽强拼搏,克难攻坚、各个击破。

一是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工程进度。实行工程每周汇报制度,继续坚持每周召开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内的全体项目工作人员工作例会,明确项目工作人员的安排,工作任务、时限进度,实行任务倒计时,要求大家采取“白加黑”、“五加二”的拼搏精神,全面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二是针对阻碍项目工程建设的一个个难点问题,我们采取下死命令,一包到底,完不成任务决不收兵的办法,成功的解决了一批严重阻碍工程进展的问题,通过把一个个问题击破,工程建设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2.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强协调,督促到位、确保工程按质按量完成。

一是我们要主动与市及我区有关部门进行联系例如:市规划局、住建局、本区财政局、朝阳乡等,争取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是深入一线、加强协调、时实对接,用心做事、用情做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是必须加强对每一个具体的工程的督察,定期通报、确保督促到位;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群众积极配合参与。

2 组织两个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和本区朝阳乡干部、村委干部、自然村负责人等深入农户和村屯宣传城乡风貌改造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的目的和意义,继续发放宣传资料,力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量支持,我们相信这样会大大推进项目工程的建设。

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我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策划,有辖区人民群众的大量支持,有全体工程管理施工人员的努力工作,我区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和危旧房改造工程一定能如期完工。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第20篇:与时俱进的风貌

思想汇报: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这两年来的学习和生活,经过向前辈和党员的不断学习,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也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就近期情况作如下汇报:

重新思考“入党为什么”。实事求是地说,我对党的认识,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的。

孩提时代,中国共产员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显得异常的高大,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等,革命战争时期那种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忘我的高大形象,可以说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高中时代,我党为人名无私奉献的事例也一直在激励着我,党员的伟大光辉形象已经在我心里深深扎根。大学时代,我开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理想是人类社会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理想,而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最终实现伟大理想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觉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党员是一种光荣称号的代名词,入党则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在自己获得入党资格时,我为自己能够得到党的认可,而感到无限的欣喜。在大学期间我和班里的同学友好的相处,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我周围也有很多的党员,他们的思想行为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他们一直在班里默默奉献着,从来没有过怨言,这是我最应该学习的地方。我应该在为民服务这方面加强自己的学习,尤其是向党员同志的学习。

通过近两年来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特别是近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开始对“入党为什么”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我想,对于我来说,首先,入党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我认识到,入党的过程实质就是认识党、热爱党、发展党和捍卫党的过程,不能存有任何私心杂念,更不能带有功利欲和虚伪心。同时,对于个人来说,形式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则是一辈子的事。其次,入党是一种觉悟的提高。作为一名党员,在思想和言行上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通过实际学习和生活,团结、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志。如果说党员有什么超越常人的地方,我觉得那就是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觉悟。

现在我看来,入党是一种特殊的奉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年初的抗冰救灾,还是5月份的的抗震救灾,最近南方的洪水,事实证明,在每一个重要时期、特殊时刻,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因此,“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起码品格,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对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入

党,就是要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在奉献中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入党,意味着我们肩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我们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意味着我们要为肩负的使命付出更多,意味着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前进为了共同的理想。

我要重新思考“入党干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干什么”所要着重思考、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在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下功夫。为此,作为新时期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更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凡事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另一方面,进一步认识“保持党员先进性”。经过多年来党的教育和培养,我认识到,我们党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她能够根据时代的要求,很好地调整自身的任务、方向并贴合人民大众的需求,提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大政方针,并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生命力又是由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因此,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我个人来说,要保持先进性,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在一切工作和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生活中发扬党的先进性,作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努力学习党的一切宗旨和思想,并在生活中实践。其次,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注重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发现新情况,分析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学习“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不断武装自己。

在学习生活中、思想行为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向党员学习。自己也同时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通过不断的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利用一切可用的学习资源学习提高自己,让自己更进一步达到一个党员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对于最近一段时间的思想汇报和感悟,有很多不足之处,还希望我党能够指正我的错误,帮助我更进一步的提高。希望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考察我!

此致敬礼

2010年5月1日

《风貌专稿范文.doc》
风貌专稿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