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范文

2022-08-22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文化生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新人教必修3)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2.1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二)能力目标

结合中西方文化对人的不同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符合国情的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导入:第一课讲得是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的内容,这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我们先学习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大家请看P13方框里的两张图片。左边这幅是中国家人在吃火锅,右边这一张是外国人在聚餐。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

生:中国人的是几个人吃一锅菜,而外国人是自助吃的,各吃各的。

师:对,还有呢?

生:中国人用的是筷子,外国人用的是刀叉。

师:对,这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外饮食文化的不同,除了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外,中外还有哪些文化是不一样的呢?

生:节日不一样,中国过的节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西方国家过的是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等。

师:说的非常好,一聊到这些节日,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文化对人的影响。

师:外国的节日对外国人也一样,一到圣诞节,外国人就会买圣诞树,会吃火鸡,会戴圣诞帽。

师:这些都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那我们接下来进入新课。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谓文化影响面面观了。 讲授新课: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到底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什么?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思考,讨论)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我们生活在永州地区,永州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交往呢?

生:会。

师:当然会了,比如两个人远距离联系感情,古代人用书信(学生在喊\"飞鸽传书\"),因为科技不高,一封急件要从地方火速送到京城要累死几匹马,很辛苦;到了近代,人类发明了电报,远距离交流再也不那么辛苦了,但还是很麻烦;到了现代,人类又发明了电话,交往不麻烦了,但只能在固定的地方使用;当代人又发明了手机,既方便,又可以发信息。现在的人们还可以通过上网跟远在他国的亲朋好友们联系了,通过QQ,MSN,E-mail,博客等等都可以跟远方的朋友们聊天,既方便又便宜。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不同时代的人进行交往都带有那些文化印记。

师:在中国古代,地位低的人去见地位相对高的人,一般要行什么礼节呢?

生:要下跪。

师:除了下跪之外,还有一种是表示对地位最崇高地位的人的尊敬的,是哪种礼仪呢?

师:五体投地。(学生有的点点头,看来有所了解)所谓五体就是指头加四肢,行这礼时先跪地,然后手往前伸,身子向地慢慢趴下,最终五体都贴在地上,这个礼是很大的。《英雄》里面的无名见秦始皇就是行这个礼,所以我们现在成语里面还会有这个,表示对某人很佩服的意思。

但我们现代人交往基本上已不行这样的礼仪了,我们见了地位比我们高的人只需尊敬叫一声,点一下头,或握握手就行了。古代人见面下跪是取决于当时的价值观念。

不同民族的人们进行交往也有不同民族的文化印记。 大家看P14下面的图片。

课堂探究:①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②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提示:

①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在西藏,遇到婚丧节庆、应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的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哈达\"在不同的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一般说来,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在一般的泰国人交往中,告别和见面时不是行握手礼,而是以双手合十于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礼。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谢、感谢、原谅等意思,同时互说\"沙瓦迪卡\"(泰语\"您好\")。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②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的礼节,例如: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维吾尔族见面时,不施握手礼,而是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然后说:\"萨拉木来坤\"(\"祝福\"之意)。如果一个人一次碰到十几个熟人,对每个人都要这样;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或是长辈,则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貌。妇女见面时,就不施这种礼,而是要互相拥抱,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长者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叫老人的称呼,老人则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不过年轻人见面时,有时行现代的握手礼,并说:\"亚克西木塞孜\"(您好)。锡伯族是新疆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集中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在全疆各地也有分布。他们十分注重礼节,见面时大都施握手礼,并说:\"霍卓纳\"(您好)。但对老人和长辈却要\"打千\",即把左腿向前迈半步,双腿下曲,双手按在左膝盖上问好。每逢过年,儿女们要给父母叩头拜年,然后再给其他长辈拜年。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如封建时期的下跪,有的源于风俗习惯。

有的源于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器物(功夫茶具)、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如绅士和淑女的行为举止。

刚才我们讲欧美人风面时总是拥抱、亲脸、贴面,但英国的绅士与淑女见面不能一下子就这样的,要握手时,绅士有戴手套的一定要脱下来,淑女可以不脱,然后绅士轻轻握一下淑女的手指头,不能握太多(学生笑),然后看情况,如果情况允许就轻轻亲一下淑女的手指,如果淑女对你不感兴趣可不要乱亲(笑得更厉害了),特别是亲的时候不能流口水。(笑成一片)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就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P15课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既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又反映出思维方式的差异。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设问:上面我们讲了文化对人的多方面影响,你参加或熟悉哪些文化活动?现在请大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这些活动对你产生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依次学习这两个特点。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课堂探究:①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提示:①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泰山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的名山之一,有丰富的崖刻、寺庙、古迹文物、诗人墨客遗迹、历史名人趣事等。游览泰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②各种各样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的是积极健康的,有的是消极被动的。由以上可以看出:

1、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1)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

人们总是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2)人们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回乡偶书·贺知章

课堂探究:诗中的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示:说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课堂探究:这幅图片大家熟悉吗?请看这段话:P17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大家思考:这段话是哪部作品里面的?这部著作和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发表意见)

教师提示:这幅图片是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一个剧照,这段话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这部著作深深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这段名言生动深刻的刻画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归纳这节课的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

教学后记:本节课讲述了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着重探讨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同学们大多对里面的事例有亲身体验或者比较熟悉。关键是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先进文化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导入:(过渡)文化对人的影响之大,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讲课]那么,文化是怎么能塑造人生的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不同文化对牛顿的影响:牛顿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

16、17世纪科学先驱们成就的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以牛顿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晚年沉迷于宗教世界,甚至谴责哈雷等科学家对上帝的不敬。他认为,万有引力是使物体维持在运动轨道的力,但它们一开始怎么转起来的呢?这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是上帝推了一下,这个世界才动起来。\"我们的一切工作只能是更好地证明上帝创造的世界。我是上帝的仆人,我们大家都应该崇拜和尊敬上帝。\"晚年的牛顿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宗教,著有150多万字的宗教著作和文章,而在科学上却再无任何建树。恩格斯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不用全讲,可选一些讲一下就行)

一、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里要强调\"优秀文化\")

为什么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呢?雪莱说过\"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也就是说,优秀的文化能给我们的精神带来智慧和欢乐,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雪莱大家认识吧?

生:不认识。

师:(很惊讶现在学生的文化常识)啊!不过大家一定读过他的诗的,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他写的(学生也会跟着念,看来是读过的)。雪莱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也是一个天才诗人,一说到天才,你们可能已猜到什么了。

生:英年早逝。

师:前面我讲过莫扎特,也是个天才,但天妒英才,雪莱也是这样的人物,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12岁后就写出了很有名的作品,但可能是上帝怕他的才能比上帝还厉害,在他30岁时就夺去他的生命,1822年7月8日,雪莱从利弗尔诺乘船返回勒瑞奇,途中突然遭遇风暴,船被吹翻,夺去了诗人仅30岁的年轻生命,经过了好几个漫长的日夜,才在沙雄上发现了他的尸体。当地的法律规定,任何海上飘来物都必须付之一炬,于是雪莱的遗体就由拜伦和特列劳尼安排火化。那一天,晴空万里,火焰升得很高,发出耀眼的金光,终于火化了一代诗杰雪莱的遗体,令人惊奇的是,那个心脏却完整无损,被特列劳尼从白炙的火堆中抢出。

师:很奇怪的是大家对雪莱的陌生,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大家应该有印象的才对呀。其实雪莱的好朋友大家应该听过的,就是刚才提到过的拜伦。这个应该听过了吧?

生:听过......(答得这么无力,看来也不大了解他.)

师:在英国诗坛中,19世纪的诗人里面,除了雪莱和拜伦,还有后来比他们俩慢出道的济慈,这个大家应该是更没听过的。我不知道你们学的语文到底是什么内容,这么重要的文化知识竟然都没有收录。看来你们真的要丰富精神世界了,那么,如何丰富精神世界呢?

1、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例如我们进行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可以介绍一些优秀的作品)、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我有个同学,超喜欢Beond这个乐队的歌曲,整天都听他们的歌,连快高考了,老师让他们在上课时间自习,她还必须听着Beond的歌曲才能把心安静下来,如果到了背书时间,不听歌她无法安静去背书,这说明优秀的音乐能让人的精神世界安宁,而且有时候还能给人快乐。

这里有两句话,大家看它说的对不对。

(1)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评析: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文化是人创造的\"这一点是正确的。

②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该观点看到了文化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的认识是片面的。文化有着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民族和国家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作用。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笼统地认为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片面的。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只要人们平时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就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评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它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还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一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所从事的文化活动对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一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肯定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是正确的。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隋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和道德修养。

(3)优秀文化对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表现在人通过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还表现在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优秀文化为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认为只要人们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就能塑造健全的人格是片面的。

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四个意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 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三个观念: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一个7天7夜建成、5天5夜医务人员全部到位的世界上最大的野战传染病医院,就成为一道铁壁铜墙,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北京保卫战中成为中流砥柱,铸造了\"军地协作、英勇无畏、科学求实、吃苦奉献\"的\"小汤山精神\"。\"神舟\"飞船遨苍穹,伟大精神贯长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奏出的一曲壮丽凯歌。

(还可以选一些讲讲,我选了自立、竞争、效率讲了一下,批判社会存在\"啃老族\"的现象)

(探究活动)让学生说说有没有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谈谈参加的感受。再让大家辩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是否会浪费时间和耽误学习。(以辩论比赛的方式进行活动比较好)

老师总结: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不一定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学校里,参加一定量的社团活动,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空虚意义上说,这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学习。但如果参加过多的社会团活动,以致于影响到正常的学习,那就不可取。所以参加社团组织活动要适度。

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为例,说明参加志愿者不仅不会影响到学习,而且还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雕塑-《马赛曲》

《马赛曲》这首歌充满着爱国激情,使法国人民热血沸腾,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到了增强法国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后来被法国定为国歌。

由《马赛曲》这首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我想到了一类歌曲与之相似,大家想想看有哪类歌曲有类似作用。

生:军歌

师:聪明,就是军歌,大家高一时都参加过军训,记得军训内容之一就是有一个徒步七八公里的拉链活动,当时大家跟着军官一起走,一边唱着响亮的军歌,很快七八公里路就走完了,大家还意犹未尽呢,一点都不觉得累,这就说明军歌能给人带来精神力量,而且这种力量还会转化为物质力量。

大家记忆里的军军歌有哪些呢?

生:《咱当兵的人》、《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血染的风采》......

师:对,看来大家认识的军歌还不少的嘛。大家说的这些歌都体现了军人的威武阳刚之气和金戈铁马之声,声音,表现了军人"大江东去"般的豪情壮志。无不令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这些都体现了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师:讲到先进文化,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师:会想到中国共产党(学生觉得我这个答案不大好,我也觉得问的不好),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材讲到的是王进喜的铁人精神这种先进文化,

辩析:\"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正是在这种\"铁人\"精神的鼓舞下,新中国的石油工人开发了大庆油田,粉碎了国外敌对势力用\"洋油\"扼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企图。可见,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就是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除了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外,还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文学、音乐欣赏等形式从事文化赏析活动,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这也是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笼统地说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只有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认识是片面的。

师:铁人精神离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有点远了,我国现阶段还有那些精神在鼓舞着人民呢?

生:航天精神

师:其实只要你记住这几个词就能记得什么是航天精神了,它们是\"吃苦、战斗、攻关、奉献\",完整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还有\"女排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

三、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学生活动:举例分析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纵向理解(动态):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例如:终身学习的概念

(2)横向理解(静态):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 例如:培养综合性人才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文化氛围的感染作用、文化活动的促进作用

问题: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也逐步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优秀的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当然也离不开入的全面和谐发展。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将会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对优秀文化也会越来越重视。 本课小结:

1.本课以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即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接着,解释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要求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本课知识的落脚点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及教师总结和讲解等形式,明确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感受各国各国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力,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资料,并要求制成简单的课件。

(2)分组讨论课本P23-25的三个探究问题(①运用这些资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有什么意义。②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③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组长整理好讨论结果。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新课:聚焦文化竞争力。结合课本P22-23的材料一和材料四,让学生感受各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板书)1.什么是文化产业?(学生自由列举,教师概括总结)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主要包括文艺演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提问:\"各国为何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教师就此问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辅导:①理论依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第一个探究问题(运用这些资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有什么意义。)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组组长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展示图片:《哈利·波特》及其作者--《哈利·波特》的作者因为这部小说的出版而使她从原本依靠政府救济金度日的单亲妈妈一夜之间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哈利·波特》第一集到第四集累计全球销售量已突破1亿本,被翻译成46种文字。好莱坞耗资1.25亿美元把哈利·波特搬上银幕,上映短短5天,北美票房已突破1亿美元大关,成为2001年最卖座的电影。在形形色色经济专家策划下,《哈利·波特》从小说出版始,带动电影、软件、玩具、服装、儿童用品、主题公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经济总量达2000多亿美元的奇迹。)

\"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此问题的讨论结果。 (板书)2.文化产业在各国的重要地位。

教师展示图片--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教师提问: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日本、美国乃至英国,它们的文化底蕴与中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他们的文化产业如此发达,而我国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且对应所列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板书)3.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讨论,把讨论结果整理好交教师加评价意见,然后张贴于班上的\"学习园地\"以供各组交流学习。)

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板书)4.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分组展示相关课件。教师进行简单评价。

\"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 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此问题的讨论结果。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

(板书)5.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

教师提问:为什么各国要关注文化安全?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由回答。教师总结:①文化对一个民族(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②国际社会中存在着霸权主义。(引导学生复习旧课,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 (板书)(1)关注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越来越引起了各国的关注,那么我们要如何维护文化安全呢? (板书)(2)维护文化安全

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讨论,把讨论结果整理好交教师加评价意见,然后张贴于班上的\"学习园地\"以供各组交流学习。 课后作业:

分组讨论--①为什么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如何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②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高ο考╗试╬题|库 下载此文档 分享到

0

相关文档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主干知识回顾】 1.为什么说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可...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案1(...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

一、考点整合: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案3(...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会考复习学案2

一、考点整合: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第二单元《文化生活》教案(新人教...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从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第二单元《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第二框题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课程标准】: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案2(...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会考复习学案1

一、考点整合: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质量检测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眼下,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建设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测...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I: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二单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第二框题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课程标准】: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友情链接

推荐第2篇: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

(深圳二模)材料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既要有制度自信,又要有价值自信,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制度优势,推动中国迈上新的发展高度。材料二:某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做法是:注重学习和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新的传播手段,增强针对性和互动性;开展“百名优秀志愿者”、“好公民”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激励市民;发起“日行一善”文明实践活动,倡导市民每天做一件善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座标。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0分) ①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 分)

②发挥大众传媒强大的传递功能,传播正能量。(2 分)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2 分) ④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 分)⑤立足社会实践,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 分)

(潮州二模)材料三: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各地城镇建设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城镇化这块巨大的经济蛋糕滋生的腐败问题也日渐凸显,极具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害性。城镇化过程中反腐倡廉要求官员们以身作则,强化内功。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你认为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应该怎样强化内功。(10分)

①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3分)②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4 分)。 ③要不断学习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提升个人素质和办事能力。(3 分)

(惠州二模)材料一:“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崇尚诚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诚信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②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诚信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③“诚信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杜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诚信的时代内涵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经济的发展。

⑤诚信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广州二模)材料: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范围内13岁到15岁的年轻人中有78%称经常接触各种媒体上的烟草广告、促销等,大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因此开始尝试吸烟。201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禁止烟草广告的合理性。(10分)

①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禁止烟草广告能创造有利于大众身心健康的氛围。(5分) ②大众传媒具有信息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禁止烟草广告有助于引导传媒和烟草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5分)

(汕头二模)材料一:一个强大的中国,必须拥有引导世界文化的力量。而文化的力量,首先表现为我国有多少文化产品能够出口到外国,并使外国的消费者对我国的文化产品产生消费依恋心理。但是,目前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文化贸易约占1%,并且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进口出口的比例是10:1。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就政府如何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提建议。(10分)

①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②落实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夯实对外文化贸易的基础。 ③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营造文化出口的良好国际环境。④弘扬传统文化精粹,扶持中华文化特色产品的创造和出口。 ⑤鼓励文化创新,支持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的创造和出口。

(揭阳二模)材料一:为了使广东企业文化建设更具先进性和规范性,提升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广东省经过多次调研论证,2013年5月15日《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我省企业文化建设有了地方性规范标准,也标志着我省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又走在全国的前列。《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的颁布、实施推广,将对我省整体实现以文化力量推动企业发展,推动建设创新型省份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课题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的颁布、实施推广的必要性。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颁布、实施推广将对广东省、广东省企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1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颁布、实施推广将有利于实现以文化力量推动我省企业的发展。(1分)

③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规范》颁布、实施推广有利于推动建设创新型省份,从而提升广东的综合竞争力。(1分)(要求,学生答文化对人的影响不给分。)

(韶关二模)材料二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在日益多元化的进程中通过对碎片化形象的整合而实现的。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每一个行为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于不同层级的行为体都是适用的。

(2)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做些什么?(10分)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③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④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文明出国行出国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珠海一模)材料二2013 年某省将加强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开展乡镇、社区、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化服务,免费开放全省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站等。

(3)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做法的重要意义。(12 分)

①办幼儿园,重视学前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教育的需要。(3分)

②提供多层次服务,能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发展大众文化。(3分)

③建公共文化设施,有利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途径。(3分)

④各项措施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公民。(3分)

(深圳一模)材料一: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材料二: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3)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实施探月工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①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我国探月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探月工程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我国探月工程提升了我国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分)

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探月工程推动人们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2分) (科技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探月工程推动了文化(科技)的传承与创新)

(汕头一模)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材料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问题是事关人的品德的问题,如果奢靡之风蔓延,必然破坏社会文化面貌,破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合理建议。(10分)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厉行节约的时代新风尚。 ②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③公民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反对浪费。 ④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中山模拟)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2)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4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4分)

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湛江调研)材料一:“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之梦。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实现“文化中国梦”提出建议。(10分)

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分) ②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2分)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2分)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分)

(模拟)材料三:为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强调,要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建设海外文化基地,实施海外推广计划,扶持具有广东岭南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和外宣窗口建设,积极开展影视周。文化周等活动。网络文化传播是对外交流的重要一环。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大局。

(3)请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的意义。(6分)并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管好互联

网”的必要性。(4分)

①开展对外文化拓展行动,可以使广东文化在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动广东文化的发展。(2分)②推动广东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广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③互联网在现代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功能。(2分)

④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加强监管,规范互联网文化传播,可以更好地发挥先进、健康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⑤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管好互联网”,可以更好地防止文化入侵,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广州一模)材料:广州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3)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10分)

①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兼收并蓄,发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业,体现了该镇具有高度的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扩大了本地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地方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了该镇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4分)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强镇建设,更加自觉、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分)

(惠州二模)材料一: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材料二:2013年8月31日,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会议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

(1)结合材料一,运刚《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10分)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4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2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放眼全球,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他人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4分)

(三校联考)材料三:2012年11月29日,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等十个古村落获得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称号。评委会表示,此次获选的十大最美古村落和特色古村落代表了广府、潮汕、客家和粤北古村落的风格,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基本囊括了全省古村落精华,能很好体现广东文化的特色,并与建设“美丽广东”和“美丽中国”一脉相承。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揭示广东文化的特色。(9分)

①在一省之内各种文化相生并存,体现了广东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说明广东文化具有包容性。(3分) ②在一省之内存在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说明广东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3分)

③广东文化的包容、多样构成了广东文化的区域性特点。(3分)

(东莞模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材料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在海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在好莱坞电影里植入“中国元素”近来成为时尚,中国画面如《碟中谍3》中出现江南古镇;中国服装如《花木兰》中服饰保留了南北朝样式和斜襟、腰封等唐朝配饰;中国饮食如《功夫熊猫》中的担担面、豆腐、包子、面条和火锅,连湖南特产臭豆腐也出现在电影中。一直看好中国票房潜力的好莱坞电影“大鳄”们日前“哄抢”中国小说,《藏地密码》、《鬼吹灯》等畅销小说的影视版权均已被好莱坞买下。

材料二文化走出去更要引进来,要学会借鉴。买自韩国版权的综艺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首播意外取得超高收视,星爸潮童的配置也让节目颇具看点,五对父子档挑战各种任务相当有趣。

(2)结合材料谈谈中国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1分)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

②有利于学习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3分)

③有利于与其他国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3分)

④有利于中外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带动经济、政治发展,促进是和平发展。(2分)

(佛山一模)材料一:曾几何时,一部进口大片就能横扫内地电影票房,而今天那些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俱强的国产影视佳剧已经压倒进口影片……纵观十几年来影视产业的发展,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机制,释放了文化创造力,使文化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中国影视产业由此走向繁荣.总之,市场使方方面面都从中得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明“市场是怎样使方方面面都从中得益的”。(12分)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市场的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②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市场化改革使文化企业获得了合理收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③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市场释放创造活力,提供了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俱强的文化产品,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利于奏响主旋律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也可)

(揭阳一模)材料一: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1)根据材料一,从《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提高广东省省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12分)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提高广东文化消费水平对广东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4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广东科技、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文化生产力水平。(2分)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广东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2分)

④文化塑造人生。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江门模拟)材料二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的中国珠算与韩国泡菜、日本和食一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引起人们对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的反思。相比较韩国泡菜和日本和食,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可申遗项目可谓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但是我国在非遗项目的包装和文化内涵的发掘上做得还很不到位,有人甚至借申遗大搞所谓的产业开发,破坏了中国“非遗”的形象。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异彩?(12分)

①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培育好、发展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发掘其文化内涵。(3分)

②要正确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动非物质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其他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并积极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其国际影响力。(3分)

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把非物质文化过度商业化的错误倾向。(3分)

(茂名模拟)材料二:实现民族复兴梦,建设美丽广东,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省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12分)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传统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4分)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对于研究农耕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4分)

③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4分)

材料: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来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度和收视效果,仅在戛纳电视节上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片的播映权。有境外媒体评价该片是文化传播的范例。《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朴实地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价值观等传播障碍。一位日本女大学生观看该片后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原来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国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舌尖上的中国》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包含了人类共同的人文关怀和情感。 (2)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舌尖上的中国》借鉴了世界文化传播的先进手法,推动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材料一 2012年7月26日《画皮2》票房超过7亿,刷新华语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画皮2》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却难掩缺陷。例如,《画皮2》的剧情隐约发生在汉朝,其时重鬼神,巫术方士大行其道,这原本可以为剧情提供足够的资源。然而,《画皮2》对此却几乎全盘放弃,放着中国传统里的“方士”、“法师”不用,另从西方和日本文化中借用,用起了“捉妖师”的角色,“挂羊头卖狗肉”地“拼装”起异国魔幻。

材料二 《画皮2》表现出的诸多问题促使我们对魔幻电影重新认识。魔幻电影绝不是轻松一抬脚就能脱离现实地面,相反,唯有深入地关注和理解现实,才可能超越现实,营造全新的、同时合乎人的本质的幻想世界。

结合材料

一、二可以给今后的华语电影创作什么方法论启示。

(1)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电影创作必须吸取保留改造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正确处理电影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的关系。

(3)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在文化创新中必须坚持和遵循艺术规律,认识并尊重规律,是文化创造的前提。

材料:近年来,“最美现象”不断涌现,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以自己腿换别人命的“最美女孩”刁娜、因救学生而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忍剧痛仍救乘客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现象”让人们感召了道德的力量,为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

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角度,说明“最美现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1)树立先进社会意识、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行动。

(2)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培育核心价值观。 (3)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

(4)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荐第3篇: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1-01-03 17:33:58|分类: 教学 |标签:主义道德文化社会思想|字号大中小 订阅

知识点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色彩斑斓、面临多种选择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主要表现: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主要表现:

(3)对策: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

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表现:以传统习俗表现出来。 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我国当前仍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

2、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影响

(1)原因:置身于文化市场的海洋之中,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2)应对的措施:

①公民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

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近代中国对先进文化的求索

(1)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近代中国真正的先进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必要性与重要性:

①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3)如何建设: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重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重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①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②基本要求: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①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基本要求: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宝贵资源: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

2、必要性:

①从思想道德自身的属性上讲,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

3、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4、要求:

(1)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2)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六、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及解决途径

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2)联系: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气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七、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要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2、落实: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4)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推荐第4篇: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易错点归纳

1转化为物质力量。

3.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一定同步。

4。

5

6

7

8.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9

10

11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2

13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14.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15

16表现有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7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18

19

20.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21

22

23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24.培育“四有公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还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5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6 。

27.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8.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29.流长和博大精深。

推荐第5篇:文化生活暑假作业

文化生活暑假作业

一、选择题(20道)

1、2013年8月,在“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中,《回家》获得“电视公益广告作品”金奖,这一系列公益广告聚焦特殊群体,用他们一个个触动心灵的春节回家故事,激发人们对于“家” 的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公益广告( )

①集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②已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途径 ③能够引领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 ④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华君武先生的漫画《创作》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创作要博采众长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文化创作来自于灵感 D.文化创作要立足实践

3、2014年3月,某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开始评选。“草根奖”坚持“民间设奖、群众评奖、奖励百姓”的做法,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做法启示我们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作用 ②要重视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应该把发展群众喜闯乐见的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 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发国人反思。这表明( )

①优秀文化是解决人们认识问题的主导性力量 ②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的不同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 ③要崇德尚义,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④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要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2013年12月5日是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在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带领下,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①是人民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14年2月18日,四川省2014年农民读书节启动仪式在遂宁市举行启动仪式。这一活动有利于营造农村的读书氛围,使农民“以读书明理,以读书益智,以读书修德”。上述材料说明( ) A.文化水平决定思想道德修养的高低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劳动者素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7、2014 年 5 月 6 日发布的《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指出,西方国家民主输出、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宗教渗透等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针对上述问题,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 )

①抵制一切外民族文化和西方腐朽文化 ②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 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求不同文化并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 )

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③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 )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0、“你给我一条命,我还你一个肾,不应该吗?”这是全国道德模范曹于亚捐肾救父的话。孝老敬 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虽然时代交了,环境变了,孝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永远都不会变,这体现了 (

A.传统美德的相对稳定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D.传统文化因时而变,推动着社会与人的发展

11、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从文化自身看,下列关系处理正确的是(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 ②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包容和吸纳一切外来文化

③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发展大众文化,坚持形式多样性与内容先进性相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铸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始终难以赢得国内观众的喜爱,而韩剧《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等却在中国内地掀起了一股疯狂的追韩潮。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

①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支持国产电视剧的发展 ②自觉抵御韩剧入侵,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坚持兼收并蓄原则,推动国产电视剧的创新

④韩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应该鼓励韩剧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2013年8月,公安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寒(暑)假前安排不少于4课时的消防知识教育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

)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是基于教育具有教化人的特定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5、截止2013年底,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累计服务群众已达12亿人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覆盖99%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已建成60万家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目标。我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及各种文化活动

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③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新的部署,第一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导向。这有利于( ) ①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②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③强基固本,有力地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④弘扬主旋律,消除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各种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

17、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前“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令人乍舌:中国人 每年要倒掉1000亿斤粮食,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已然 成为全社会大力倡导的餐桌美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遏制“中国式浪费”需要每一位公民( )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 ②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育节俭文明风尚 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文化素养 ④倡导传统道德,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8、2013年“感动中国”对获奖人陈斌强的颁奖词是“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从文化生活角度,做到材料中表达的“一代代传承”需要( ) A.加强国家文化建设职能,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B.加强对传统道德功能的理解,全面的继承

C.加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培育良好的家庭美德

D.加强对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的把握,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

19、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部署,强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可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必须( )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良好风尚 ②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 ④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中央电视台2012年开展了“寻最美送阳光”系列公益行动,先后隆重表彰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给农村娃带来光明的10位乡村教师和扎根基层、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农民群众健康做出突出贡献的10位乡村医生。上述活动有利于( )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③发挥道德榜样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④扶正祛邪,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文化自信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自于

6 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段时间以,全国各地综艺节目为了保持收视率,纷纷引进海外节目。《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都是靠花巨额资金引进的海外版权。继而再“你模仿我.我拷贝他”,在引进版节目和模仿版的夹击下,缺少创意的本土节目表现平平,只有《开讲啦》、《汉字英雄>等少数节目因富有原创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

结合材料,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提高文化自信?(12分)

2、2014年3月31日,中宣部授予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他的先进事迹。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日前,山东省委作出决定,要求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

请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谈谈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12分)

文化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DBA

6—10 DBDDA 11—15 DABCD

16—20 ADCCA

二、非选择题

1、(1)民族文化在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提高文化自信需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提高文化自信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3)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提高文化自信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群众实践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无愧于人民的文化作品。

(4)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提高文化自信要推动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1)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的行为提供道德准则。(3分)

(2)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

(3)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分) (4)有利于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

推荐第6篇:文化生活试卷

高二政治期末考前冲刺卷

1.[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8月23日8时,深圳大运会闭幕式在深圳“世界之窗”举行。整个闭幕式体现“不一样的精彩”的创意,共分为《欢聚》、《追梦》、《告别》三章,其中《追梦》章节展现了多元的文明与青春的力量。《青春节拍》节目把藏式踢踏、美式踢踏和爱尔兰踢踏呼应起来,体现多元文明的交融;《中华神韵》节目把中国武术、杂技、戏曲等元素气韵贯通地整合起来,场面壮观,绝技惊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不一样的精彩”的。

2.[12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山东“最美女孩”刁娜车流中救助陌生伤者的义举,在社会土广为流传。刁娜与丈夫在下班途中,看到一位女子被撞倒在路中央。为了“不让小悦悦悲剧重演”,刁娜与丈夫毫不犹豫地下车救人,车流中的刁娜不幸被撞倒,右腿骨折。刁娜的善举也感染了车祸中的肇事者、被救者,他们用友善、谅解和诚信,续写了一段关于良知、公德与责任的佳话……从政府、媒体到每一个人,都合力凝聚真善美的力量,抑止假丑恶的泛起,从指责“路人”走向从我做起、走向道德践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使国人面对此类事情“与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还不如从自己开始,唤醒真善美的人性”?

3.[12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

6.[8分]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1994年互联网来到中国。而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

10.[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11.[ 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12.[ 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高二政治

推荐第7篇:松竹梅文化生活

松竹梅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侧记

2011.12.10

松竹梅社区始建于1998年,地处在长春市南关区汪清街172号,是老商业区中的一个社区,因为在前中华民国期间此地段被命名为松竹梅胡同,社区正好坐落在松竹梅胡同上,所以松竹梅社区的名字由此而产生。

松竹梅社区东起大马路、西至通顺胡同、南起西五马路、北至上海路,占地面积0.21平方公里。居民楼55栋,辖区内有3932户,11050人。其中流动人口478户,1242人,下设4个委2个封闭式物业小区。有六马路委、六合屯委、汪清委、松竹梅委、万晟一区、万晟二区物业小区。

松竹梅社区现有办公用房1050m2,其中已将500多 m2的空间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社区陆续组织成立了社区艺术团、社区评剧团、老年合唱团、乒乓球协会、健身协会、书画协会等群众活动组织。

多年来在新春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社区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家庭为主体,以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经常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出了健康科学、积极向上、和谐融洽、温馨的社区氛围,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2011年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确保社区文化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

为了不断使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再上档次,不断提高居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率,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把社区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纳入到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社区党组织、辖区内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为一体的社区文化活动体系。并能根据不同时期开展不同活动的特点,分别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及方案,妥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方法。通过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切实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能规范有序的开展。

1、整合、优化社区资源,夯实坚实基础、力争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社区现有四处晨练点,分别在社区办公楼前、万晟小区(两处)和银行宿舍楼前;其中,万晟小区和银行宿舍楼前晨练点还安装了健身路径,今年6月份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资金在社区门前围上护栏,建起了社区晨练娱乐广场,并为晨练广场的健身队赠送了户外音响,较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晨练、晚练场地。同时,社区内还建有市民学校,图书室、书画室、文艺活动排练室、乒乓球室、室内健身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以及宣传栏等,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了生活、学习以及交流的环境,满足了社区不同人员的文化需求,奠定了社区文化教育工作的阵地资源。其次,充分挖掘社区内各类文体人才资源,培育组建社区文体各种活动队伍,成立了社区文体、书画等协会组织;比如:现在社区建有老年合唱团、老年评剧团、松竹梅艺术团、还有乒乓球协会、六月份成立了老年健身协会,这些团队的建立,繁荣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文明程度,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了社区

民心。为了弘扬国粹,下一步社区还准备引进京剧团,成立京剧票友协会,使社区的文艺工作不断形成体系,更便于今后开展文化活动。为了使居民的文化活动再上档次,社区和吉林省老干部大学联手,在社区开设了老干部大学活动基地。还建立了数字化学习港,免费供社区内的居民上网学习。

二、结合实际,选准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

为推动社区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搭建社区居民健身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学习教育的平台。并不断探索,选准适合社区居民的活动载体,以“文化型”社区为契机,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文化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欢乐的社区大家庭。

今年目前为止开展了如下活动:

1、今年

三、八节开展了纪念三八节文艺晚会。

2、6月13日举办了社区书画笔会。于福金副市长及南关区老龄委王主任等到会,于市长还当场为社区留下了墨宝。

3、6月22日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老年书画展,同时接待了全省80多家老龄工作者及书画家的调研考察团,原省级老领导谷长春、副市长于福金及市、区负责老龄工作的领导到会,这次画展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好评,并受到了市老龄委的通报表扬。

4、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还举办了“唱红歌、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文艺晚会,长春日报记者、区文化局的有关同志到会,并给予晚会好的评价。

5、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还举办了“

七、一”杯乒乓球赛,共有30多人参加,王浩最前任的老师也参加了比赛,其中参赛中最高年龄的队员已经76岁了。这次活动长春日报做了报道。九月份我们社区乒乓球代表队,还代表街道参加了市爱卫会举办的乒乓球比赛,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6、积极开展好暑期“离校不离教”的教育活动。今年暑期结合社区中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了“读一本好书、讲一个动人故事”活动,还举办了一次少儿书画展。并选在银行宿舍楼作为关工委活动小组,能定期开展文化活动,被南关区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7、为了不断丰富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及缓解居民由于天热呆在家难受的弊端,我们取得电影公司的配合,在社区门前连续21天放了各种题材的21场电影,受到了社区家长的好评和欢迎。城市晚报对社区的活动做了专题报道。

8、在九月敬老月中,松竹梅社区制定了尊老、敬老、爱老活动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敬老活动。其中在中秋节前一天(9月11日)晚间,在街道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晚会送来了月饼、水果),我们举办了“中秋敬老月倍圆”主题文艺晚会,邀请了社区的鳏寡老人、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年志愿者等参加了晚会,有80来名老年同志表演了文艺节目,最高年龄的演员76岁,城市晚报的记者、街道的领导参加了晚会,晚报并做了专题报道。

9月21日我们组织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在新春卫生院进行了心、肝、脾、肾、血糖、血脂、血压等免费检查。并为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9月28日在街道领导的重视及住街单位的支持下,我们社区租的空调旅游车,组织社区有代表性的老年人,比如有:独居老人、贫困老人、老工人、老模范、老干部、老党员、老年自愿者、老教师、及各个协会的老会长--像老年合唱团的、老年评剧团的、书画协会的、乒乓球协会的、老年健身协会的会长等等共计27人,游览了雕塑公园,彩虹广场、世纪广场、文化广场,并为老年人在饭店安排了丰盛可口的午餐,让老年人即感受到了长春发生的变化,同时也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活动也得到媒体的大力配合,城晚的摄影部主任及记者跟踪采访了整个活动,因为参加这次活动的多数都是70岁以上老年人,为

了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我们还邀请并且得到了新春卫生院的大力支持,特派一名医护人员陪同参加了这次活动,卫生院并为每位老年人都赠送了一份手袋及健康保健资料。活动中老年人兴高采烈、车上唱、车下跳,玩的十分开心,政协的一位离休老干部还当场吟诗一首,歌颂党、称赞街道、表扬社区,还有一位贫困老人感激的留下眼泪,她说:活一辈子了,头一次出来游玩,还是和社区一起出来的。

9、为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9月29日,我们配和新春卫生院在社区搞了一场大型的健康教育讲座课,新春卫生院聘请了中日联谊医院著名的心脑血管专家到会讲课,此项活动也得到了街道的认可,号召其他4个社区的居民群众也参加了这次活动,长春电视台、长春日报等媒体单位到会进行了采访,此次活动搞的非常成功。

总之,正因为我们社区能从居民的实际出发,不但平时能积极的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还能想居民所想,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所以在今年创文明城期间,由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城市晚报联合举办的评选市民最满意社区活动中,松竹梅社区当选为群众最满意社区、由长春日报和长春晚报联合市文明办、12345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长春新闻网、主流网,共同评选“幸福社区”活动中,松竹梅社区被评为幸福社区。这既是居民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的鞭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好,不愧对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厚望,及百姓的厚爱。

推荐第8篇:文化生活第七课

《文化生活》 第七课

中华民族精神

热点话题·评说

热点概览

1、关注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中国潜艇之父黄旭华——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核心

2.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精神的团结统一的基本内涵

3.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核心和和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

4.关注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航天科技领域的成就。——思考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5.关注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精神颓废的情况——分析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择要解读

材料

一、2014年3月2日,“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北京召开,素有“京城活雷锋”美誉的孙茂芳老人,获得“当代雷锋”光荣称号,成为继郭明义、庄仕华之后全国第三位获此殊荣的道德楷模。对于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孙茂芳的理解就是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他说,雷锋精神就是要坚定信仰一辈子,服务奉献一辈子,艰苦奋斗一辈子。

材料

二、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是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也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为了我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从1958年至1988年,30年间没回过广东老家一次。黄旭华在采访中说:“思想里没有更多复杂的东西,很简单。党和国家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愿意一次把血流光,需要我血一天一天慢慢流,我愿意一天一天慢慢流。我没有离开过这个岗位(核潜艇设计工作),我献出了一生,我无怨无悔。”

命题角度1黄旭华、孙茂芳共同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命题角度2愿意为祖国把血流干,集中体现了黄旭华的什么情怀,你怎么理解这种情怀?

(1)体现了黄旭华的爱国主义情怀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名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4)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命题角度3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引导,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⑷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创新设计

1.在当代,人们弘扬雷锋精神常常将雷锋精神与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人生规划等职场概念巧妙结合起来,以实现理想和发展。这反映了雷锋精神具有( )

A.民族性 B.时代性 C.相对稳定性 D.阶级性

解析:选B。人们把雷锋精神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体现了雷锋精神鲜明的时代性,应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黄旭华说:“党和国家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愿意一次把血流光,需要我血一天一天慢慢流,我愿意一天一天慢慢流。”,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

A.爱国主义核心 B.团结统一的基本内涵 C.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 D.爱好和平的基本内涵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黄旭华的话充分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故选A。

3.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B.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D.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解析:选D。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故D符合题设选错项的要求。

推荐第9篇:思想政治_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文化生活

一. 文化与生活 (1) 文化与社会 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三观等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 2. 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3. 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1) 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1)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1) 教育,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的素养,劳动者素养,促进经济的发展 2) 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经济中的作用突出。

2)文化对政治的影响: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提高文化素养 2)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3)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

1)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核心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重要精神武器

3)中国把发展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激发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 4)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文化在现代化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个全局性的作用。

(2) 文化对人的影响 1.其表现:

(1)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深远持久,潜移默化(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品,思想道德素养)

3.文化塑造人: (1)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2)------------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遗产:是国家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个,对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1)文化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个普遍规律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文化是民族的:

1)由于各民族政治的和经济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各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差异 2)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格特征 3.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2)原因: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用本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

(3)原则: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4.如何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维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用各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原则 5.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4.传统文化的作用:好的促进,不好的阻碍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辩证的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对于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予以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腐朽的予以改造和剔除

(3)根据时代发展增添新的内容

6.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同一过程的两个具体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根据时代发展增添新的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2)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8.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教育在文化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3)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4)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5)教育方式要不断变革 (3)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重要途径: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尊重文化多样性 4.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2)立足于社会实践

3)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 4)注入时代精神,体现时代内容 5)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多元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立足社会实践

3)学习,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4)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5)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6)海纳百川,融入百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7)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正确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 2)中国的文化创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世界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国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定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意义:有利于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由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民族凝聚力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 4.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

(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每个人都成为民族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原因:

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意义: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

2)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生活忧的原因:市场自发性,商业传媒性 2.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称为大众文化

3.落后文化: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

影响: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应对:对于落后文化,应通过科学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于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 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 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

(1)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地位)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时客观事实

(3)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

(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5)又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5.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抓住其灵魂,突出其主题,把握其精髓,打牢其基础

(2)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6.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7.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1)教育具有基础性,现代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

(3)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

(3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4) 能够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5)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4. 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关系: (1) 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素养 (2) 加强思想道德素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5. 怎样提高自身双修养(面对道德两难问题)

(1) 加强自身的双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双修养,不断追最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3) 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 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6.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 立足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4) 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推荐第10篇: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高二《文化生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制定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通过文化生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相关文化想象和文化活动,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化观,和文化意识,提高辨别先进文化与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提高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自觉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之中,为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学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高二(4)、(5)、(6)3个班,从学生各方面情况上看,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纪律性差异较大, 六班作为文科重点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觉性、纪律性也不错,因此针对六班的学生,总体上应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全面提高成绩。4班、5班整体情况在年级中也是较好的,但个别学生纪律性差、学习不积极,因此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解决办法,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1、使学生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2、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 修养的水平。

3、使学生了解文化传统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5、使学生明确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使学生确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7、使学生懂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确立 (一)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重点分析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从文化习俗的表现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分析。

3、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理论上讲授法(2)实例分析法(3)合作探究法(4)讨论交流法(5)时政 热点举例、理论联系实际。 (二)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共三课

1、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重点难点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重点难点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学重点难点是:(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3)如何理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2、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情境创设法 (2)讲授法(3)合作探究法(4) 讨论法

3、习题配置:共配备六套课时习题、三套全课习题和一套单元习题 (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重点难点是:(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如何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是: (1)为什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讲授法(2)合作探究法(3)讨论法(4)理论联系实际发(5)时政热点分析法。

3、习题配置:共配备四套课时习题、两套全套综合题、一套单元综合 (四)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教学重点难点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学重点难点是:(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2)为什么 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教学重点难点是: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

2、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合作探究法(2)实例分析法(3)时政热点分析法(4)理论联系实际法

3、习题配备:共配备课时习题六套、全课综合题三套、单元题两套

五、实施措施

1、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成绩;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

2、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教学研究,针对高考实际,有计划进行内容整合,提高学生成绩;

4、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文化生活教学进度计划表

高二上学期《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2、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风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前五个班的政治科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敏捷,学习习惯较好的优秀学生,只要我方法得当,要求合理,他们还是很容易沟通的,所以过去一年我们合作是很愉快,今年我将发扬好的,调整不足的,争取做得更好。

三、教材分析:

高一年级文化生活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二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对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用?文化怎样影响人的成长?第二单元共有三课篇二: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较差,而且学生水平不一,刚进入高中一年,接触《政治生活》会感到陌生,不好理解。学生身上暴露的惰性也十分的明显。学习主动性差,要加强引导。因此教学中将面向全体,搞好衔接;立足课本,注重规范;强化积累,拓展视野;注重基础,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确立

《文化生活》模块以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公民参与文化活动与进行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文化素质,设置了“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四个主题单元,教材按照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内在逻辑来展开,教材不过分拘泥于学科的知识逻辑,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原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关注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教材达到了本身的内在逻辑与现实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考试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提高专业素质的必修课,并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重点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法改革研究。

2、认真备课,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备课效率,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备课组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3、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做好“四备”、“五点”、“两法”(“四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每堂课都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即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4、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政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做好培优工作,加强个别辅导。积极开展辅差工作,努力提高差生转优率。

6、加强与其他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论文、课件等。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

四、课时安排与分配

第一周:2月16日-2月22日 第一课、配备习题一套 第二周:2月23日—3月1日 第一课、配备习题一套 第三周:3月2日— 3月8日 第二课、配备习题二套 第四周:3月9日—3月15日 第二课、配备习题二套 第五周:3月16日-3月22日 第三课、配备习题三套

第六周:3月23日—3月29日第四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七周:3月30日-4月5日 第四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八周:4月6日-4月12日 第五课、配备习题五套 第九周:4月13日-4月19日 第五课、配备习题五套 第十周:4月20日-4月26日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4月27日-5月3日 第六课、配备习题六套 第十二周:5月4日-5月10日 第六课、配备习题六套 第十三周:5月11日-5月17日第七课、配备习题七套 第十四周:5月18日-5月24日第八课、配备习题八套 第十五周:5月25日-5月31日第八课、配备习题八套 第十六周:6月1日-6月7日第九课、配备习题九套 第十七周:6月8日-6月14日第十课 配备习题十套

第十八周:6月15日-6月21日 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一 第十九周:6月22日-6月28日 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二 第二十周6月29日-7月5日: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三

五、教学思路

1、新课教学: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必须经过自己和本年组本学科教师研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共案,确定统一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巩固强化习题,然后交流教学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巩固强化训练:精选习题,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搞好习题讲评。组内同志通过习题讲评相互交流,总结教学方法和经验,指导学生提高答题能力和水平。

3、搞好总复习工作:在期中、期末前指导学生进行每一课、每单元的总复习。篇三: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岚县高级中学 郭玲

一、教学目标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文化创新的意义,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修养水平。

4、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首先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其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建设。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精神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社会上还存在着落后、腐朽文化。因此,设置本模块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2、基本思路

第一单元的现象入手讲清文化概念,讲文化与社会与个人的

3、基本结构

(1)文化与生活

①文化与社会

a、体味文化;b、文化与经济、政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

a、感受文化影响;b文化塑造人生

③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2)文化发展

①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a、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传统文化的继承;b、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创新

a、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b、文化创新的途径。

④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①我们的中华文化

a、永恒的民族精神;b、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综合探究: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走进文化生活

a、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b、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②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b、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④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新课标,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把握目标定位,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正确方向。运用文化生活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2、根据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3、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个人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保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4、讲课注重实效,注意精讲多练,注意问题探究,多运用课堂表扬机制,使学生知能和觉悟提高。

5、学会临机应变,坚持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6、及时进行作业批发,适当面批,并作点评,使作业成为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巧的重要手段。

7、认真组织考试,精心辅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成绩提高。

8、积累教学经验,认真总结教育教学规律,认真做好教学后记工作,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改进教学。

9、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以教研促教学。

四、课时安排

每框题1课时,每单元综合探究1课时,每单元复习练习2课时,期中、期末考试复习8课时,共计40课时。 2013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教学计划

郭玲

岚县高级中学篇四: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冯永荣 2015.08.25

一、基本情况

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较差,而且学生水平不一,刚进入高中一年,接触《文化生活》会感到陌生,不好理解。学生身上暴露的惰性也十分的明显。学习主动性差,要加强引导。因此教学中将面向全体,搞好衔接;立足课本,注重规范;强化积累,拓展视野;注重基础,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确立

《文化生活》模块以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公民参与文化活动与进行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文化素质,设置了“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四个主题单元,教材按照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内在逻辑来展开,教材不过分拘泥于学科的知识逻辑,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原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关注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教材达到了本身的内在逻辑与现实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措施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考试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提高专业素质的必修课,并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重点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法改革研究。

2、认真备课,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备课效率,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备课组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3、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做好“四备”、“五点”、“两法”(“四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每堂课都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即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4、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政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做好培优工作,加强个别辅导。积极开展辅差工作,努力提高差生转优率。

6、加强与其他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论文、课件等。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

四、课时安排与分配

第一周:2月16日-2月22日 第一课、配备习题一套 第二周:2月23日—3月1日 第一课、配备习题一套 第三周:3月2日— 3月8日 第二课、配备习题二套 第四周:3月9日—3月15日 第二课、配备习题二套 第五周:3月16日-3月22日 第三课、配备习题三套

第六周:3月23日—3月29日第四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七周:3月30日-4月5日 第四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八周:4月6日-4月12日 第五课、配备习题五套 第九周:4月13日-4月19日 第五课、配备习题五套 第十周:4月20日-4月26日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4月27日-5月3日 第六课、配备习题六套 第十二周:5月4日-5月10日 第六课、配备习题六套 第十三周:5月11日-5月17日第七课、配备习题七套 第十四周:5月18日-5月24日第八课、配备习题八套 第十五周:5月25日-5月31日第八课、配备习题八套 第十六周:6月1日-6月7日第九课、配备习题九套 第十七周:6月8日-6月14日第十课 配备习题十套

第十八周:6月15日-6月21日 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一 第十九周:6月22日-6月28日 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二 第二十周6月29日-7月5日:期末总复习、期末模拟三

五、教学思路

1、新课教学: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必须经过自己和本年组本学科教师研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共案,确定统一的教学重

难点,教学方法,巩固强化习题,然后交流教学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巩固强化训练:精选习题,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搞好习题讲评。组内同志通过习题讲评相互交流,总结教学方法和经验,指导学生提高答题能力和水平。

3、搞好总复习工作:在期中、期末前指导学生进行每一课、每单元的总复习。篇五: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教学计划

汕头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 通过文化生活的教学,结合学生具体实际,使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相关文化想象和文化活动,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化观和文化意识,逐步提高辨别先进文化与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提高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让其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流之中,为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事业而奋斗。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该书内容比较简单易懂,而且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难度应该不是十分高。但是本学期期末将进行区统考,考查内容为四本必修教材,这意味着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十分繁重。

《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依旧担任高二

3、4班的政治老师,两个班的成绩存在很大的差距,3班的学生上课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热烈,而4班学生上课气氛沉闷,总是埋头做笔记,然而学习效果不如人意。面对两个基础不同的班级,在教学中也尝试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法,设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3班的同学,应该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不断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理解能力,继续保持良好的优势。而4班的学生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其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努力夯实基础。

但是总体上而言,学生仍存在双基较差,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记不牢固,课后不够用功,考试不会运用等等问题,即便上课多番强调的知识点,学生仍然掌握不全面。

此外,小部分学生在政治这一门课的学习上失去了动力和兴趣,课堂上出现走神和说话等等现象。因此,就是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具体对策

(一)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尝试使用其他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欣赏法、练习法等激发学生对政治科目的学习兴趣,力求以多种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对政治枯燥理论的恐惧心理;同时,老师应该尽力引用贴近学生的事例,以幽默的语言让政治课堂活跃起来。最后,尽可能的在课堂上组织更多的兴趣活动,让枯燥乏味的政治课能够在每一个学生眼里成为一节生动的活动课,让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和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成绩。

对于学生方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寻求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而非停留在初中层次的学习方法,上课不要一味死记笔记,课后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整理知识框架图,结合练习册进行知识巩固,学会总结学习方法等。

(二)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力求每周都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本科组老师进行教学交流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享资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速度。

(三)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同科组内的老师相互之间进行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逐步上升,为学生创造越来越好的优质课堂,在权限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不同的班级要区别对待,每个班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那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气氛沉闷的班级,应该多采用谈话式的教学,缓解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课堂气氛活跃的班级,应该发扬其优势,采取讨论式的方法,让其自主探究、自由讨论,从而得出教学结论。总而言之,要做到因材施教,迎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一方面是情感方面的自发性,另一方面是能力方面的培养。首先,让其发自内心地学习,实现“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教师应该努力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十分重要,我们的学生在科目学习上存在着依赖性,没有了老师,没有了课堂,可能就无法自习,这说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所以,教师逐步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第11篇:文化生活试题

五、文化创新

2011广东卷·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1福建卷·35.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2011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剧,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2011安徽卷·8.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1北京卷·2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2011浙江卷·40.(20分)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面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有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40(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六、中华文化

2011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2011海南卷·1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 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1福建卷·39.(42分)

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

(1)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万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节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七、中华民族精神

2011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八、文化生活

九、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安徽卷·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 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 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 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山东卷·2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2011天津卷·1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13.(7分)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天津卷·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月,《人民日报》以“社会好与坏,居民说了算”为题对天津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经验进行了介绍:一是综合评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2010年河西区178个社区居

委员会接受了9960名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建设社区居民参与评议监督机制,将知情、表达、决策、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尖山街辖区一个大院138户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办法,督促有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是公开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难题充分与群众协商,和平区尚友里有200多辆车,而车位仅130多个,为解决挣抢车位的问题,居委会邀请个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1) 2011年5月1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开始实施,期间明确规定“全国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细则”实施之后,小龙同学发现,仍有居民在社区活动中心等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为减少此类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6分) (2)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搞好普法宣传;开展“无烟型”社区创建活动;依靠群众,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理性、绿色消费。(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十、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2011安徽卷·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 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 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 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江苏卷·22.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你中国》、《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一股“信念”与“记忆”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B.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 C.培养爱国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D.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12篇:文化生活综合题

文化生活试题

1.2010年5月14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本届文博会,文化产业核心内容更加突出,文化创意特色更加鲜明,总成交额为1084.34亿元,合同成交额为348.72亿元,比上届增长近一倍,出口交易额为112.56亿元,较上届增长28.41%。这说明

A 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2.2010年8月1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 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 C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3.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说明

①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②文化产业的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目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④当今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特点日益明显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0年12月27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使上海世博会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胡锦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C 文化有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有时是自发形成的

D.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5.2010年10月16日,由全国道德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等主办的“尽孝道做好人、共建幸福家园”——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大型公益宣教活动暨大唐西市中华人文艺术精品展在西安市举行,这标志着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全民教育系统工程,正式在三秦大地和西部地区全面展开。之所以开展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大型公益宣教活动,是因为

A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 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6.2010年7月22日,堪称中国人的心灵史诗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全国上映,该电影以“告诉人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为主题思想,凭借特殊的情感力量和主创们的创作诚意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文化活动来实现的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有益的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网络广告具有传播对象面广、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内容种类繁多、信息面广、多对多的传播过程、互动性强等特点,近几年我国网络广告飞速发展的同时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说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C 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

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1 8.2011年1月11日,由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举办的全国规范网吧经营秩序经验交流会在合肥市召开。会议强凋,“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对互联网的管理,坚持扫黄打非,营造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的原因在于

A 只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C 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对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影响 D 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9.2010年10月27日,“大型礼乐展演――千人诵国学”活动在江苏省扬州市体育中心举行。1000名儿童在活动现场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汉学经典,感受传统汉文化的魅力。江苏省之所以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因为

A 必须用传统文化约束现代中小学生

B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 C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D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10.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 ①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④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2.2010年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上海世博会有相当多的展馆用传统建筑为原型,并寻求着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表现。以建筑语言演绎城市主题,使得上海城市空间和建筑品质得到了提升,同时很好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真谛。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 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C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 只要继承了传统文化必定能实现发展

13.当地时间2010年11月16日,京剧、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被称为中国的戏剧“国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

A 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

B 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他艺术的精华 C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 保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

14.2010年8月20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抗战题材影片《大劫难》在全国公映。影片以朴素写实的视角,展示战争带来的劫难,警示国人勿忘国耻,唤起国人的忧患意识,激励国人发愤图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说明

①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化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者的表现视角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被誉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的《清明上河图》,以“会动”的科技手段、崭新的视

2 觉形式,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增添了新世纪的魅力,上演了现代科技的“点石成金”术,成为“中国智造”的有力注解。由此可见

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创新来自于世博会举办者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 ③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④只要运用科技手段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6.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的标志。工作者在创作这一文化活动标志的过程中,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全面搜集各类素材。最终这一活动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时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该标志不仅表达了广州亚运会是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为国内外来宾展示了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魅力。

结合材料,分析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是怎样体现文化创新的。

17.2010年9月3日,胡锦涛主席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尤其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之所以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因为

A 民族精神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

B 民族精神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C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D 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18.2010年10月25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就是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努力学习和发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①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特殊表现

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内容 ③是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201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甘肃兰州隆重举行全国防汛抗旱暨舟曲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出席并讲话。回良玉强调,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再次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强大威力,再次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①立是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③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

④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0.2010年10月1日,我们为“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而激动,更为卫星的研制团队而感动。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岁,他们同舟共济,统一行动,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了“嫦娥二号”的研发任务。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他们“一切为了祖国”的精神永恒地镌刻在太空,他们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说明“嫦娥二号”卫星研制团队怎样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21.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引导广大

3 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中央高层首次旗帜鲜明地强调坚决抵制“三俗”之风。“三俗”之风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③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④经济利益的驱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010年6月17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决定,2010年将组织实施“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继续向西部地区赠送一批“绿色”电脑,专项用于建设青少年绿色上网场所和基层干部群众浏览互联网的公益性网络平台,积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据此回答22-23。

22.实施“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

①是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的表现

②会限制网络文化市场的发展

③有利于克服网络文化市场的缺陷

④有利于促进手机互联网内容的健康发展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3.互联网中的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该 ①从源头上治理,关闭不良网站,肃清网络污染

②加强履行政府职能,将所有网站收归政府所有,实行统一管理

③禁止青少年上网

④加强文化建设,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4.201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深圳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正由“经济强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品味的特区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享受健康人生的“读书月”,文化和科技联姻、创意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中西文化结合交融的“大芬村”,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化村”,等等,这些为市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成了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怎样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25.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对推动社会进步有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③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④这是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环境中,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要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6.2010年9月20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文化建设,用新的理念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编制出一个体现中央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符合当前实际、适应发展需要的规划纲要,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中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7.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在浙江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

4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稹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③承认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有利于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②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

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29.2010年9月20日至21日,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济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道德模范、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就论坛主题“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下列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②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④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0.2010年10月11日,胡锦涛就学习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胡锦涛作出这样的批示

①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②是因为先进的文化和思想道德对社会进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表明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④说明国家在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1.2010年4月23日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告诉我们

A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B 读书就能致富,书中自有“黄金屋”

C 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 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

32.2011年1月15日至20日,河南省“两会”胜利召开。文化教育问题成为此次“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话题。以下是两位代表在分组讨论时各自的发言。

文艺界代表:近日,在深圳评出的改革开放30年30首流行金曲中,只有《吉祥三宝》这一首是2000年以后创作的。尽管近年来流行歌坛红红火火,每年新歌层出不穷,但真正的精品却寥寥无几,也不乏品位低下的产品,这令许多音乐人忧心不已。 教育界代表:“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也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为全面落实新课标方案,建议学校把“仁、义、礼、智、信”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1)从文艺界代表的发言中,你能领悟到什么道理?

(2)请对教育界代表的建议加以评析。

第13篇:文化生活测试题

2018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

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中学已连续举办了25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 ①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作为山西省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重灾区,吕梁市近几年痛定思痛,把红色资源视为更为宝贵的资源,利用红色文化教育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逐渐形成政治新生态、经济新常态和干事新状态的良好局面。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政治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④红色文化育人于无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外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比较于外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这反映了( ) ①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能为人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作为精神力量,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

①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17年7月,在波兰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 项目“青 海一可可西里”和“鼓浪屿一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积极申遗,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

②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交得其道,千里同好。”金砖国家领导人2017年会晤落幕不久,世界目光再度聚焦厦门。9月15日至22日,210余位来自金砖五国的艺术家,汇聚到了中国东南沿海的这座美丽城市共同举办金砖国家文化节,使各国文化得以充分交流。举办金砖国家文化节( ) ①表明文化交流是不同国家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②能增进金砖国家的交流,夯实金砖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

③能推动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有助于增进国家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④是基于文化交流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请你确定一组最能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 ) A.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B.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软实力 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9.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欸”,“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同时,“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爱亲、爱人、爱国等思想。这表明( ) ①“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 ②要为传统“孝”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孝”文化都可为我所用,要原封不动地继承 ④否定旧的“孝”文化,代之以全新的“孝”文化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0.《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并发挥陶冶气质的作用,在这个春天,乘着春风,文化传承的薪火将越烧越旺。由此可见 (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适应现代传媒的文艺形式更容易被传播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④电视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棒棒”是山城重庆一群靠一根棒子为雇主挑货物谋生的人。一个转业军官,“卧底”棒棒行业一年,与“棒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拍出了全国第一部自拍体纪实片《最后的棒棒》,该片播出后好评如潮,激励了无数正在奋斗的人。这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进行文艺创作的根本立足点 ②基层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真正创造者 ③只有如实反映现实的文艺作品才有价值

2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②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的过程

③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④坚持“西学为本、中学为用”的文化融合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在一年一度的春晚节目准备期间,各组别的导演就多次深入群众采风,努力做到贴近百姓、扎根生活;让创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春晚节目贴近百姓是因为( ) ①文化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③通俗文化分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④文化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17年7月8日,福建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鼓浪屿历来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其异域风格的建筑遗迹体现了中国近代与世界融合的人文环境。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特征 ②地理环境决定了鼓浪屿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③建筑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引入异域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这些民族歌舞文化( ) ①来自于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特色 ③成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17年8月10日,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次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中国航天人以奋力拼搏,敢于胜利的气概和勇气,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又一次取得骄人业绩。这表明( ) ①民族精神助推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②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作用 ④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

①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④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8.“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在《望大陆》这首诗中对祖国大陆的魂牵梦绕体现了( ) A.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3

C.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19.当下网络信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大量数据通过互联网传播,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网上非法获取、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等时常发生。材料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要提高辨别能力,消除落后文化的危害性 ③要增强发展先进健康文化的自觉性 ④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克服传媒的商业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2017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类网络视听节目必须坚守文明健康的审美底线,坚决摒弃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和无节操的垃圾,自觉抵制过度商业化、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决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这告诫我们,文化创作必须( ) ①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多元化精神需求 ②倡导风格多样与形式多样化 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④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主流意识的多元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从文化角度看“这个信心”( ) ①身心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及其意义的充分肯定 ③源自于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人的责任担当 ④应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创收视狂潮。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的“三生石”,却因某些人对电视剧的模仿而惨遭毁容。这说明( )

①要发挥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传播作用 ②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③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④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4.如今,现代人对着手机屏幕的浅阅读盛行,真正对诸多经典书目“啃读”却日益衰微。针对这个问题,有政协委员连续15年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建议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设为国家阅读节,以仪式感对疏于阅读的人们加以警示和唤醒。要让国民养成“不读书会有饥饿感”的习惯。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设立国家阅读节的目的在于( ) A.正确看待儒学文化,保存传统文化稳定性 B.培养国民阅读习惯,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D.树立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一元论

25.2018年3月4日,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正式发布了2018年“中国好人榜”2月榜单,共有I01位“身边好人”光荣入选。其中,“湖南好人”贺纯雅入选“敬业奉献

4

好人”,张建平入选“诚实守信好人”,粱开础和李春生入选“见义勇为好人”。弘扬“好人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 ) ①发挥传统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②承接地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③以身边的道德模范为榜样引领道德实践 ④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指出,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12分)

27.豫剧历史悠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但随着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迅速改变的口味,古老的豫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革。豫剧工作者们将豫剧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从舞台布景到唱腔舞功,引入西方蒙太奇表现手法,引入西方乐器,将抽象化的舞台表现形象化,将传统戏曲的个人讲故事模式转变为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等等。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探究豫剧是如何迎来“又一个春天”的。(12分)

28.2017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6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回答新的历史命题。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坚定不移向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以更大发展成就告慰先辈、告慰历史,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舞台上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14分)

29.浙江省海盐县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荣获20至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海盐县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坚持文化惠民先行,推进新态化礼堂建设,抓好农村文化礼堂软硬件建设,参与农村文化礼堂特色活动打造,培育村民自主参与文活动的意识;深入推进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工作,深化落实以县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支馆的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模式,积极挖掘、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和民间民间文建大力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两员”队伍设设,运用“以文化人”的力量,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打造一支素质

5

好、业务强、有特色、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基层文化队伍,使基层文化阵地实现建管用并举,促进社会和谐,助力“三优”海盐建设。

结合材料,说明浙江省海盐县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是如何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12分)

6

第14篇:文化生活习题

文化生活卷(黄冈密卷)

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2014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B.2014年5月8日,李克强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并致辞 C.2014年8月29日,国家大剧院举办管弦乐团音乐会

D.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发生6.3级地震

2、2014年1 O月2 9日,湖北省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开幕式上演出,全剧真实地突出了荆楚特色,展示了湖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且“桂花岭上桂花开,桂花树下望哥来……”等优美唱段让观众深深陶醉,久久回味。这充分体现了(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的力量在于让人产生精神的共鸣

③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经济发展,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加强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这表明( )

A.文化的价值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4、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可以深刻影响-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②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5、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材料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们的气质、谈吐、胸襟等有影响且是潜在的体现了①④。②③说法错误,只有优秀的书籍才能塑造人的健全人格、传递正能量。

6、敬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喝了不知道回敬也是不懂人情世故,这种劝酒文化异化了人际情感,毒害着社会风气。在当代中国,劝酒文化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有所收敛,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在部分地区愈演愈烈。这表明( ) A.文化发展总是领先于社会经济发展

B.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1 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7、少数民族节日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因历史、人文等因素,流传下来的一些节日,有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也是因为一些传说继而流传千古。人们通过感触各民族争奇斗艳的民族节日,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韵味,这是因为民族节日( )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③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④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故③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④。

8、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D.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材料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表明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故选C。

9、2014年5月1 6日越南反华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许多在越南华侨、留学生与在大陆的家人失去联系,为了寻找他们,他们的家属用微博发布了寻人消息,而众多网友纷纷参与进来,一场“微博寻亲”活动由此展开。“微博寻亲”的兴起是因为

A.微博作为一种交流平台,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最有效的寻人途径

B.微博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

C.微博依托网络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D.微博原创性、便捷性日益凸显

“微博寻亲”是因为微博作为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错在“最有效”,B错在“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说法都太过绝对;D材料为体现。故选C。

10、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皖风徽韵美洲行”惊艳美国,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

A.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同一

B.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C.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文化传承: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

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B符合题意。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A“趋向同一”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应该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文化继承的内容,D与题意不符。

2

11、近年来,国内“国学热”日益升温,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孔子热”“中华文化热”,越来越多的人探讨中华儒家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的时代价值。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对儒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才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B.儒学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儒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 D.要辩证地看待儒学,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学属于传统文化,对其的正确大庭广众是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符合题意;A中“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的表述是错误的;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说法错误;实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C亦错误。

12、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民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就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一定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3、近年来故宫博物馆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加速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借助音频视频技术,采集古书画装裱的图像资料,完整地记录了工艺流程、操作手法细节,为防止技术流失上了“双保险”。这说明( )

①科技、教育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活”文化,在历史中如同一方泉眼,不停地喷涌出新鲜的清泉。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 )

①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②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要摈弃传统文化④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材料中“活”文化意在强调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活力,②④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故①说法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③说法错误。

15、有专家指出,我们要防止把西方现代主义的作品照搬到中国来,中国人有自己的审美观,中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创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城市雕塑作品。专家在这里强调的是,在文化交流、借鉴过程中( ) A.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始终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B.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 C.要科学分析、认真甄别,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3 D.要海纳百川、熔铸百家,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

16、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我们应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③说法都过于绝对,排除

17、2014年8月17日,官方独家授权图书《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正式在全国范围内上市。该书展示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蕴,能带领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汉字中获取更多的文化滋养。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具有包容性

C.博大精深

D.具有地域性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区分。材料旨在表明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的这一特点是中文化成就和魅力的体现,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正确;材料并未从纵向表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A排除;材料亦未涉及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或汉字与其他文化形式间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不同区域文化的特征亦不为材料所反映,D不选。

18、“在战略上扩散„中国威胁论‟的同时,日本又在战术上渲染„中国危险论‟。”2014年6月15日,日本媒体表示,在与中国的双边博弈中,日本自知越来越处于弱势,所以采取的战略是宣扬中国“国强必霸”,对日本构成威胁。下列观点可以驳斥日本媒体论调的是( )

①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美好品质

②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气质

④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奋斗的力量之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①符合;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因此“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危险论”是错误的,②符合。③自强不息④中华文化的力量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19、网传台湾演员柯震东、香港演员房祖名因在京吸毒被拘,是警方严打120名吸毒艺人的序幕。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随后发布微博称,网传消息系谣言。这一网传消息告诉我们( )

A.国家可以克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B.文化市场越活跃越要加强管理 C.网传消息符合繁荣文化市场的要求D.网络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0、伴随着各种电子读物的兴起,人们已经习惯于“快餐式阅读”。对此,专家呼吁,资讯越是发达,越是需要人们培养慢阅读、深阅读的习惯。专家的呼吁是基于这种阅读方式有利于人们( )①更好地涤荡灵魂、体验文化韵味

②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③把文化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在享用与咀嚼文化的过程中增长智慧

4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尽管它们的主题不尽相同,但其中蕴含的正能量为化解社会戾气开具了良方,对培育平和的社会心态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表明,优秀网络文化可以( )

①引领社会风尚,决定社会发展

②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 ③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

④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集 C.②④

D.③④

22、近年来,很多外国电影中都出现了中国元素,如获得第86届奥斯卡七项大奖的《地心引力》中就出现了“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等中国元素。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确实会有亲切感。这启示我们在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 )

①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②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③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传播,增强文化的趋同④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地心引力》借鉴中国元素,本身就是文化创新的表现,且该影片获得全球顶级奖项,显示出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外国电影借鉴中国元素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这启示我们要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觉,①②正确。③错在“趋同”,④与材料无关。

23、阅读是简单的休闲与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同和关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倡导全民阅读” ( )

①是传承文明,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②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④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之所以要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①③分别说明了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错在“决定”;思想道德建设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并不能提供智力支持,④排除。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四小题,共52分) 5

25、2014年5日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优秀文明成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习近平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好比不同色彩的搭配,在纵横交错、明暗强弱的各式组合之中,新的画面和景色就会出现。习近平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我们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指出,希望各国外国专家继续当好中外交流合作的民间大使,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把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传播到世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文明交流互鉴中应如何做到“不拒众流,方为江海”?(12分) ①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分)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性,架起各民族文化沟通、理解的桥梁,同时尊重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2分)

③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3分)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在文化交流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3分)

⑤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2分)

26、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肩负起历史重任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请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当前形势下,为什么要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1O分)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3分)

③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3分)

④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2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继承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是在当代中国大地上开出的社会主义之花,承续中华历史传统,体现中华文明特质,反映当今时代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回顾近代以来170多年的艰难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气脉之久远,基石之深厚。当然,强调走自己的路,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夜郎自大;道路自信一刻也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一刻也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

结合材料,说明习总书记的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12分)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④坚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每点3分,答对4点即12分)

28、2014年秋季,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删除了旧版中的全部8首古诗,由此引发了热议。

赞成者认为,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删光古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必为此操心。古诗诵读对部分聪明的孩子而言不难,但课本应该尽量适应大多数孩子的需要。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也是他们这个年龄很难领会的,更适合他们的,应该是儿歌和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反对者则认为,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最能体现汉语言之美,让孩子从小接触一些朗朗上口、韵律优美的古诗,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文字和韵律之美。与一些地方动不动就让孩子穿汉服、行开笔礼相比,课文中这些古诗承载的传统文化,其实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1)你是否赞成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删除经典古诗?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理由。(8分)

(2)习近平说,应该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请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的意义。(10分) (1)赞成: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删除经典古诗是教育具有选择性的体现,适应了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4分)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小学一年级课本的内容应顺应时代,删除古诗增加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4分)

不赞成: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经典古诗属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删除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不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4分)

②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削弱古诗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增强民族自信心。(4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利于转变思维方式,加强阅读,提升自身素质。(2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有助于影响人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2分)

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3分)

25.素有“东方芭蕾”美誉的花鼓灯,起源于夏商时期人们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定期举行的庙会活动。经过漫长的演进,到宋代才真正成为成熟的民间歌舞艺术。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治淮期间,著名艺人冯国佩用花鼓灯向治淮模范表示祝贺,其精彩表演让中央歌舞团的舞蹈专家惊叹不已。此后,花鼓灯走进中南海,走到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观众的喜爱。然而,到21世纪初,花鼓灯的民间传承几近消亡。为了重振花鼓灯艺术,近年来,某地投资建成原生态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大力发展花鼓灯文化生态旅游,举办花鼓灯歌舞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交流切磋,终使花鼓灯又“花”开怒放。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简要概述社会实践在花鼓灯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作用。(12分) 26.“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名城。卞和献玉、马跃檀溪、司马荐贤、关羽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王聪儿起义等历史事件和故事,都被打上了“襄阳”烙印,载入典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襄樊市近日正式更名为襄阳市,此举引发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热议。在互联网上,支持的一方认为,改名有利于人们铭记历史,有利于文化传承。而反对的一方认为,光靠改名不能保护文化遗产。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如何保护文化遗产?(12分)

8 27.2010年初,著名而权威的媒体《美国汽车新闻》评选了21世纪头十年世界汽车行业的十大标志性事件,其中之一是中国人在购车偏好上的特殊“口味”——“加长”。而西方国家消费者仅仅把汽车作为一种代步交通工具。事实上,自从十多年前奥迪率先为中国市场打造加长款车型以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加入了“中国化”队伍。即便强调“从不为一个单一市场特别推出车型”的百年奔驰,最终也“入乡随俗”——其在中国生产的车型都将加长。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奔驰“入乡随俗”的原因。(12分) 28.某校高三(1)班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节省了0.5千克煤;如果全国10%的打印纸是双面打印、复印,每年可减少耗纸约5.1万吨,相当于节能6.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对此,同学们纷纷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看法。

假设你也有微博,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试着在你的微博上,围绕“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及其理由”发布一段文字。(16分) 25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分析材料是如何简述“花鼓灯”发展历程的,即“产生—成熟—传播—衰落—重振”,然后再运用教材中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来回答。

答案:(1)社会实践催生了花鼓灯艺术的产生和成熟。“花鼓灯”源自人们纪念大禹治水的实践活动,并在社会实践中日趋成熟。(4分)(2)社会实践是花鼓灯艺术传播的动力。正是治淮的实践才让国人知晓花鼓灯艺术,并使花鼓灯艺术走向世界。(4分)(3)社会实践推动了花鼓灯艺术的创新、繁荣和发展。正是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建立原生态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发展花鼓灯文化生态旅游、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形式的创新,推动了这一民间艺术的重振和繁荣。(4分) 26解析:本题的落脚点是文化遗产,第一小问实际上是要学生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这一知识点回答。第二小问要求学生回答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一要继承,二要发展。

答案:(1)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它们还是人类共同的财富。(6分) (2)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该自觉保护有保留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和遗迹,使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同时我们应该传承文化遗产所象征的文化和精神,保存历史文化精神内涵,提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6分) 27解析:回答本题时学生要弄清楚乡俗是文化的体现,入乡随俗是对文化的尊重与接纳。奔驰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既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这样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9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奔驰“入乡随俗”将车加长是由中国汽车发展的客观形势决定的,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助于推动其汽车的销售。(4分)(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奔驰进入中国“入乡随俗”,接受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而将车加长,这是中国消费理念影响其实践活动的体现。(4分)(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奔驰“入乡随俗”将车加长,是对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尊重,有助于中外文化和睦相处。(4分) 28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两点:第一,运用文化生活模块知识;第二,要写出低碳的举措并说出理由。 答案:(1)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全社会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4分)(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4分)(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4分)(4)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4分)

第15篇:高中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实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与综合国力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5、来源

6、表现

7、特点

8、文化塑造人生(双重性)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承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表现)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传播的手段和途径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传播?(阶段考试试题)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3、什么是传统文化?(表现、特点)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怎么样对待传统文化?

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教育——重视)

第五课文化创新

5、如何进行文化创新?(途径)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意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特点、表现是什么?为什么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怎样弘扬?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如何面对文化生活,净化文化市场?(喜和忧、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建设?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什么?如何做?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5、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是什么【核心、重点、关键等】?为什么?怎么办?

6、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16篇:《文化生活》练习

1、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竞争之下,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各种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感悟自己带来多大量的碳排放,让人们可低碳生活。企业主动承接低碳战略,低碳环保的特性促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品牌展现出的绿色文化浓郁飘香,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让我们抓住低碳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感受身边低碳文化”所蕴涵的《文化生活》的道理。(12分)

1(1)(12分)①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蕴涵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作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蕴涵着文化的影响要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③企业发展低碳战略,使低碳品牌实现品质和品味的统一,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蕴涵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④低碳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国家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蕴涵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方式,使地球变成了一个人们共同生活的村落。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23亿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关心国是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一些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胡锦涛主席强调,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来说,它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宽了他们知识面,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黄色信息的传播等。不少家长怕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反对孩子上网。可是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存在,不让孩子们公开接触,孩子出于好奇,往往会偷偷接触。加强网络建设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10分)

2.(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分)近些年来,一些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1分)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1分)电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式样、方式与效率。(1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1分)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1分)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1分)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1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分)

所以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分)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材料: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1)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应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人民群众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⑤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⑥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只要答对4点,即给8分)

4.材料一:当前我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娱乐性强,观众参与度高,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荧屏生活。但是其中有些综艺娱乐节目出现了低俗化倾向:某些嘉宾通过假造身份、故意炫富、雷人言论、失检行为、恶意嘲|讽等方式自我炒作;部分媒体片面追求收视率,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材料二: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强调,不能片面追求收听收视率,不能靠低俗、庸俗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应该坚决叫停低俗文化,不让其流布于社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1)你认为,当前某些综艺娱乐节目出现低俗化的原因有哪些? (2)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青少年学生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

4.(1)①某些嘉宾思想道德修养低下,(2分)受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荣辱观倒错,通过低俗方式炒作自己。(1分)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2分)导致部分媒体片面追求收视率,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1分)

(2)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的能力。(2分)

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③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2分)

5.(10分) 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平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分) (2)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8分)

5.(1)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2分) (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

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③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化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波助谰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小点2分,共8分)

7、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0课标全国卷,39)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

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

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

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 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根据材料分析,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8.【答案】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第17篇: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文化生活教学计划一:高二上学期《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2、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风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前五个班的政治科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敏捷,学习习惯较好的优秀学生,只要我方法得当,要求合理,他们还是很容易沟通的,所以过去一年我们合作是很愉快,今年我将发扬好的,调整不足的,争取做得更好。

三、教材分析:

高一年级文化生活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二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对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用?文化怎样影响人的成长?第二单元共有三课内容,让学生懂得:文化传播与继承有什么意思?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价值?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第三单元共有二课内容,让学生懂得: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共有三课,让学生明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就要提高辨识能力,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抵制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表现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和谐文化;做“四有”公民,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需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四、教学目标:

1、首先要让他们说出来,会说会表达,做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尽最大努力备出高质量的课堂指南。

2、课堂上使用大成课堂教学模式及结合本班学情,尽量使用互动方式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到:任务明确化、时间具体化、检测落实化、奖评贯彻化。

3、切实抓好过关。虽然中考时开卷考,但为了加强学生的重视,我还是要求学生把一些重点知识点背熟,这就要求过关这一环节要把严:

(1)每一环节有小检测

(2)每节课有当堂检测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及反思,多听课、评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5、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观、价值观。

6、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7、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文化生活教学计划二:上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1544字)

一、教学目标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文化创新的意义,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修养水平。

4、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首先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其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建设。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精神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社会上还存在着落后、腐朽文化。因此,设置本模块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2、基本思路

第一单元的现象入手讲清文化概念,讲文化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第二单元讲文化发展问题,横向讲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讲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纵向讲文化传承中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进而讲文化创新(源泉、作用、途径)。第三单元在前两个单元从总体上讲文化的基础上,专门讲中国的文化,一是从中华文化的历程说明它源远流长,二是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不同区域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讲凝结在其中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之魂,要大力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最后第四单元再专门讲当代中国的文化,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现实的文化选择入手,讲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讲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即思想首先建设。全书既从总体上讲文化,又专门讲了中华文化,特别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概览了文化现象,又深入到文化的本质与规律;从历史和现实中,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中深入探讨文化。

3、基本结构

(1)文化与生活

①文化与社会

a、体味文化;b、文化与经济、政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

a、感受文化影响;b文化塑造人生

③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2)文化发展

①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a、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传统文化的继承;b、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创新

a、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b、文化创新的途径。

④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①我们的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b、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我们的民族精神

a、永恒的民族精神;b、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综合探究: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走进文化生活

a、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b、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②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b、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④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三、教学措施

1、树立新的课改理念,贯彻落实“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12字教改方针。

2、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精心备好“导学案”,突出六要素:(1)课程学习目标;(2)基础知识自修室;(3)疑难点拨台;(4)典例导航站;(5)主干知识窗;(6)智能练兵场。

3、讲课注重实效,注意精讲多练,注意问题探究,多运用课堂表扬机制,使学生知能和觉悟提高。

4、学会临机应变,坚持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5、及时进行作业批发,适当面批,并作点评,使作业成为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巧的重要手段。

6、认真组织考试,精心辅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成绩提高。

7、积累教学经验,认真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专业成长。

四、课时安排

每框题1课时,每单元综合探究1课时,每单元复习练习2课时,期中、期末考试复习8课时,共计40课时。

20xx年9月4日

文化生活教学计划三:文化生活教学计划(2124字)

一、制定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通过文化生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相关文化想象和文化活动,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化观,和文化意识,提高辨别先进文化与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提高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自觉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之中,为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学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文化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1、使学生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 观。

2、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

3、使学生了解文化传统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5、使学生明确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使学生确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7、使学生懂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确立

(一)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重点分析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从文化习俗的表现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分析。

3、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理论上讲授法(2)实例分析法(3)合作探究法(4)讨论交流法(5)时政 热点举例、理论联系实际。

(二)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共三课

1、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重点难点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重点难点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学重点难点是:(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3)如何理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2、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情境创设法

(2)讲授法

(3)合作探究法

(4) 讨论法

3、习题配置:共配备六套课时习题、三套全课习题和一套单元习题

(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重点难点是:(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如何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是: (1)为什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讲授法

(2)合作探究法

(3)讨论法

(4)理论联系实际发

(5)时政热点分析法。

3、习题配置:共配备四套课时习题、两套全套综合题、一套单元综合

(四)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教学重点难点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学重点难点是:(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2)为什么 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教学重点难点是: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

2、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合作探究法

(2)实例分析法

(3)时政热点分析法

(4)理论联系实际法

3、习题配备:共配备课时习题六套、全课综合题三套、单元题两套

四、课时安排与分配

第一周:2月26日 3月4日 第一课、配备习题三套

第二周:3月5日 3月11日 第二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三周:3月12日 3月18日 第三课、配备习题三套

第四周:3月19日 3月25日 第四课、配备习题三套

第五周:3月26日 4月7日 第五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六周:4月8日 4月14日 进行第

一、第二单元总复习、配备习题二套

第七周:4月15日 4月21日 第六课、配备习题三套

第八周:4月22日 4月28日 第七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九周:5月3日 5月12日 期中总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周:5月13日 19日 第八课、配备习题三套

第十一周:5月20日 26日 第九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十二周:5月27日 6月4日 第十课、配备习题四套

第十三周:6月5日 6月11日 第四单元总复习、配备习题四

第十四周 第十八周:6月12日 7月12日 期末总复习、配备习题十四套

五、教学思路

1、新课教学: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必须经过自己和本年组本学科教师研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共案,确定统一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巩固强化习题,然后交流教学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巩固强化训练:精选习题,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搞好习题讲评。组内同志通过习题讲评相互交流,总结教学方法和经验,指导学生提高答题能力和水平。

3、搞好总复习工作:在期中、期末前指导学生进行每一课、每单元的总复习。

第18篇:文化生活试题

新泰一中北校2014级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大单元考试

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1.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请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中性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70分) 1.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这表明

(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③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④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鉴于屠呦呦获奖,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鼓舞民族士气,浙江省投入资金实施屠呦呦旧居保护,把它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建筑抢救保护工程。这样做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它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3.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有望于2016年春季开幕。历时7年设计并建设的全球首个\"加勒比海盗\"主题园区成为其最大亮点。这一根据华特·迪士尼旗下真人电影系列《加勒比海盗》创意形成的园区,将提供多项全球前所未有的互动娱乐及高科技体验。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主题乐园等文化产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③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中国的诗歌像文化里的另一条黄河,无时不在滋润着国人的心田。诗歌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音韵优美的文学体裁,也不仅仅是像孔夫子说的那样可以\"兴观群怨\",还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②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被动接受的过程③诗歌作为~种精神力量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该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这表明(

) ①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也是竞争力

③经济决定文化,国家经济发展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2014年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禁止学生过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假如开展一次以\"学校(不)应该支持过洋节\"为辩题的辩论赛,作为正方辩手,你认为下列观点可以采用的是(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过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文化趋同化,对传统节日与洋节应同样对待 ③过洋节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借鉴与融合 ④重视我们的民族节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8.读图,一篇关于旅游不乱扔垃圾的\"甄嬛体\"微博,激发了网友们的创作活力。这些微博的广泛传播有利于(

①教育社会公众,维护公共环境从自身做起

②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摒弃传统文化 ③以幽默温情,汇聚培育文明风尚的正能量 ④人们直面道德冲突,增强全民法制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5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

) ①表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再次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是因为它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5年11月1日,韩国首尔韩电艺术中心举行\"中国旅游年\"闭幕仪式。李玉刚应邀为国际友人献唱《梨花颂》、《莲花》等东方唯美歌曲。他的妆容歌舞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诠释令中韩嘉宾赞叹不已。李玉刚的表演(

①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以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2.2014年12月5日,文化部正式启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32批艺术家采风小组,深入近20个省区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艺术采风和体验生活。举办这一活动(

①是为了在交流中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能够促进艺术家相互借鉴,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文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创新

④有利于创作人民群众需要的文艺作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4.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

)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16.\"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

)

A.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

B.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C.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

D.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7.\"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2015年初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

) 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18.\"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团结勤劳的民族精神檀根于中华文化中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9.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由此可见:(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0.2015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这说明( )

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基层首要的工作

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善德之美被发现,虽然主角都是普通百姓,但她们在奉献爱心的一瞬间,却像一个美丽的天使,照亮了一座城市。我们之所以要高度弘扬美德,是因为它(

)

A.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政治保证

B.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C.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2.文化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文化担当托起中国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必须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下列漫画中的所谓\"在线算命\" (

)

①仍然属于腐朽文化

②仍然是文化糟粕

③需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④需要予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三字经》里说 \"昔孟母,择邻处。\"下列说法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③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捉妖记》里有共享的价值观、成熟的操作经验、诚意的创作态度。观众很挑剔,也很容易满足,前提是电影人对电影、对观众有足够的诚意。敬畏观众才能收获掌声,收获票房。这是《捉妖记》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艺术效果\"丰收\"的关键。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必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完全变成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绝非一日之功。为此,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①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②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③体现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 ④渗透到改造腐朽资本主义思想的过程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7.一位母亲在陪送女儿参加高考的路上被车撞倒,在交警和路人劝说下,女儿含泪继续赴考,母亲经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女儿含泪赴考,被一些人解读为舍母赴考,进而上升到高考与母亲谁更重要的价值层面,对女孩进行道德批判。下列对该事件的解读你认为合理的是(

)

①思想道德冲突普遍存在,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所有冲突进行道德批判 ②道德评价不能忽视具体情境,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要上升到道德高度 ③道德原则应该推崇,但不能用抽象的道德原则来评判一切现实行为 ④高考与亲情始终是冲突的两个方面,舍母赴考违背了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8.孟子日:\"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2周年。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30.2015年10月0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另外两名外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这一成果 (

) ①印证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印证了存在对思维有决定作用

③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无法回避

④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成功获取的首批影像图。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增加了传感器和谱段数,获取了5米全色、10米多光谱等多种影像图,可广泛应用于中国和巴西农作物估产、环境保护与监测、国土资源勘查和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满足持续提供稳定的中分辨率普查数据的迫切需求。推动两国在防灾救灾、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合作。可见(

) ①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②科学仪器为人类实践提供更加先进的认识工具

③科学仪器可以代替人对客观世界作出精确的反映

④借助科学仪器可以完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在七月初美国《新科学家》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中,研究者第一次实现了用电击大脑单独区域的方式将意识关闭。这个发现表明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作\"屏状核\"的地方,将分散的大脑功能组合在了一起,进而产生了思想、知觉和情感。这让我们对困扰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上千年的一个问题--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②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机能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意识依赖于物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3.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34.2015年6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成功利用人类的大脑意念遥控活体蟑螂。这只蟑螂借助技术手段,在人脑的指挥下,竟然完成了S形轨迹和Z形轨迹等任务。这说明了 (

)

①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决定了实践的进程和结果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活动在科学实践中更加趋向于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在经历两年停机维护、加固升级及数月重启准备后,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15年4月5日正式开启第二阶段运行。它通过超导磁铁加速并碰撞粒子,可在微观尺度上还原宇宙大爆炸后的宇宙初期形态,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起源并寻找新粒子。这表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认识工具的日益完备成为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③在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能发现和发展真理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 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汲取中华法律精华,借鉴国外有效经验,但绝不能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要汲取中华法律精华又要借鉴国外有效经验的正确性。(9分)

37.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国家怎样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冲击。(10分)

38..上世纪30年代,在民族危难之际,鲁迅倡导发起了新兴版画运动。新兴版画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就是\"抗日\"!版画家们以真挚、有力的艺术语言,真实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坚韧、不屈和抗争,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奋起、团结和战斗,无情揭露了侵略者的残酷和侵略战争的不义。这些版画所发出的呐喊,激发了全民奋战的力量,激励了亿万民众投身抗战洪流,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指出材料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分) (2)新兴版画运动是如何体现意识作用的?(8分)

一.选择题

1-5 A C A B C

6-10

B B B B B

11-15

A D C D B 16-20 B A B B B

21-25 C C D D D

26-30 C B C A C 31-35 A B B C D 二.非选择题

36.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批判继承中华法律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3分)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有利于吸收国外政治文明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3分)

③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是世界的;同时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故我们既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又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3分)

37.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2\')②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 ③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4\')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

38.(1)爱国主义,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分) (2)①版画家们通过版画真实地表现中国人民的苦难、坚韧、不屈和抗争,体现了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4分)

②新兴版画运动通过揭露侵略者的残暴和不义,激励亿万民众投身抗战洪流,为抗战的最后胜利立下不朽功勋,体现了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4分) [ 解析 ] 第(1)问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审设问明确知识限定,把握答题指向是材料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属于体现类非选择题。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并结合材料比较容易作答。

第(2)问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限定为意识的作用,设问指向是新兴版画运动是如何体现意识作用的,属于体现类非选择题。答好本问,需要熟练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体系。审读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确定具体知识。根据材料\"版画真实地表现中国人民的苦难、坚韧、不屈和抗争\"可从意识指导人们认识世界角度分析;版画\"激发了全民奋战的力量,激励了亿万民众投身抗战洪流,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从意识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角度分析。最后一定要注意理论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考试政治试题

第19篇: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化水平得到迅速发展,农村、城镇乃至小区,全体人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发生巨大改变,与此同时仍存在着较多问题急需解决,为此我们进行如下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

第一部分:农村文化状况

(一)问卷调查结果

1、您所在的村有电视的户数达到:

问到村子里有电视的户数,选择90%以上的有310份,占有效问卷的96.63%;选择70%以上的有9份,占有效问卷的2.8%;选择50%以上的有2份,占有效问卷的0.62%;没有选择几乎很少和不清楚的;有1份未选。

2、您所在的村能上网的家庭占全村:

当问及大家村子里能上网的家庭时,选择80%以上的没有;选择50%以上的有6份,占有效问卷的1.86%;选择很少,几乎没有的有298份,占有效问卷的92.55%;选择不清楚的有17份,占有效问卷的5.28%;有1份未选。

3、您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有:

当问及村民们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时,选择打麻将,打扑克的有223份,占有效问卷的69.25%;选择唱歌,跳舞的有54份,占有效问卷的16.77%;选择看电视,上网的有211份,占有效问卷的65.53%;选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有9份,占有效问卷的2.80%;选择没有的22份,占有效问卷的6.83%;选择其他的有35份,占有效问卷的10.87%;有2份未选。

4、您所在的村有图书馆或提供村民看报读书的场所吗?

问到是否有图书馆时,选择有的24份,占有效问卷的7.45%;选择没有的有270份,占有效问卷的83.9%;选择不清楚的有26份,占有效问卷的8.07%;有2份未选。

5、您所在的村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吗?

当问及村民们“您所在村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吗?”,村民们大都重复问了一句:“什么?老年人活动中心?”选择有的有42分,占有效问卷的13.04%;选择没有的有265分,占有效问卷的82.30%;选择不清楚的有13分,占有效问卷的4.04%;有2份未选。

6、老年人活动中心设施如何?

选择很好的有6分,占有效问卷的18.6%;选择一般的有42份,占有效问卷的13.04%;选择不好的有8份,占有效问卷的2.48%;选择没有的有147份,占有效问卷的45.65%;有119份未选。

7、村里是否有人买地下六合彩或参与其他赌博活动?

选择有的143份,占有效问卷的44.41%;选择没有的88份,占有效问卷的27.33%;选择不清楚的有90份,占有效问卷的27.95%;有1份未选。

8、在农闲时节村里是否组织农民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

这道题里,选择有的84份,占有效问卷的26.09%;选择没有的206份,占有效问卷的63.98%;选择不清楚的有31份,占有效问卷的9.63%;有 1份未选。

9、您所在的村老年人业余娱乐方式主要是?

填聊天、唠嗑的有68份,占有效问卷的21.12%;看电视有43份,占有效问卷13.35%;打扑克、打麻将有89份,占有效问卷的27.64%;散步有25份,占有效问卷的7.76%;跳舞、秧歌33份,占有效问卷的10.25;听收音机6份,占有效问卷的1.86%;下棋6份,占有效问卷的1.86%;填没有的42份;17份填不清楚;未填16份。

(二)问题与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没有文化广场,没有图书馆,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多数人每天以看电视,打扑克来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有少数的会唱歌,扭秧歌,下棋等的文化生活,但一年也只有的几次,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的业余生活也只是在唠嗑溜达中度过。

我们提倡关注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政治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真正的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当然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进步应该是新农村进步的显著标志,但是,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政府投入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设施破旧,有些农村的文化设施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不能给村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

三、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少,质量不高

因此我们要做到:

一、充分认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省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目标中。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要树立农村文化建设远大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

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农村文化建设综合水平进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一县两馆、一乡一站(中心)、一村一室一广场、一人一册图书”的目标,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人员相对稳定的新型农村文化队伍。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积极发展固定放映场(点),恢复农村集镇影剧院并建设数字化电影院。要不断开拓农村电影市场,广开渠道,通过开展科教片专场、爱国主义教育片专场、未成年人教育片专场、农民喜庆场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实现农村电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省农村电影市场真正启动起来、繁荣起来,使农村电影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以政府采购形式,每年集中招标采购一批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送到重点县的乡村文化站(室),方便农民群众阅读。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

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

五、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县文化馆、图书馆的改革主要是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特点,人员能进能出,职务和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机制。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

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合理布局,加强现有资源整合,努力做到相关设施能够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总之,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民们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的文化建设会越来越好,农民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也将有更丰富的生活!

第二部分:城镇文化状况

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来源:南京市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方式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生存型消费向追求身心健康、增加生活情趣的享受型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型消费过渡,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居民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多,文化消费成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

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特点:

1、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市城调队的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2000-2006年,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包括文化娱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不包括教育支出)分别为153.89元、153.60元、182.45元、224.20元、250.67元、327.03元、506.67元,居民支出金额逐年上升;文化消费在消费性支出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分别为4.8%、4.3%、4.8%、5.4%、5.6%、6.2%、6.2%、8.5%。

2、不同收入人群文化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收入成为制约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低收入人群文化消费水平明显偏低。2006年,占调查总数40%的中低收入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文化消费较高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组,如占10%的最高收入组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1090.50元,是平均水平的2.2倍。

3、旅游成为近几年文化消费中一个持续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双休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推行,城镇居民外出观光、旅游休闲者增多,旅游成为近年来居民消费中持续不下的热点。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仅参加团体旅游方面的人均支出就为93.98元,占文化消费的19%;每百名城镇居民中平均有26.88人次外出旅游。

4、城镇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活动仍以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的项目为主。

市城调队曾经对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状况作过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报纸、影碟、上网、打麻将/扑克、逛公园等,不少居民平均每天用于看电视的时间有4-5个小时,文化消费的构成总体上看还是比较传统和单一,消费项目也主要集中在花费较少或者基本没有花费的项目上,消费的层次偏低。

(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从2000年-2006年的几年间,文化消费在全市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的比重最低4.3%,最高为8.5%,平均为5.9%。居民文化消费整体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制约,支付能力较弱;二是受消费传统观念影响,居民更愿意把钱用于储蓄和购买大件商品及住房等;三是文化消费方面新的消费热点较少,对居民消费没有吸引力。

2、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中用于购买商品的多,用于服务项目的少。2006年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人均支出额在全省18市排第三位,但是其中用于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人均只有177.58元,在全省18市排第12位。这说明相比于其他地市来说,居民用于物质方面的支出较多,服务性的消费较少,文化消费层次还需不断提高。

3、基础设施与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热情之间有差距。近年来,体育消费开始兴起,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倍受居民青睐,但是提供给体育爱好者锻炼的场所却很少,有的只对本单位职工开放,基础设施的短缺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热情。

(三)、提高居民文化生活质量的几点建议。

1、继续提高居民收入,营造积极消费的社会氛围。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伴随着南京经济的长足发展,全市城镇居民收入也再上新台阶,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突破9000元,但是居民的消费热情还比较低,消费倾向(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仅为66.7%。居民不愿意把新增收入用来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未来的预期支出较大,提前储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让居民的消费不得不谨慎而行。

2、引导、激发居民文化消费的热情。文化消费一方面取决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有关部门要通过媒体等多种途径,倡导居民合理消费,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引导居民通过文化消费活动陶冶情操,从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3、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和改善文化消费的环境。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图书馆、文化广场、体育场、社区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这些公共设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4、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优化文化消费结构。有关方面要针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消费愿望积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的增长点,对传统的文化消费项目进行拓展,吸引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将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从而改善和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第三部分、社区文化状况

我们还对小区居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更加详细的了解了小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在居民散步时对其进行了随机采访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在傍晚六点到八点的散步时间,我们共采访了30位居民,发放调查问卷40份,得知现在小区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一)、结果分析

1.调查材料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统计到,现阶段,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中看电视的比例为38%,读书看报比例为22%,上网、看电影占11%,娱乐健身占10%,其他占19%。

2.分析与评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全面提升,文化娱乐丰富多彩。城市居民由于收入大幅度增长,物质生活丰衣足食后,渴望充实精神生活,提高文化品位。爬山、钓鱼、跳舞、游园、聚友、喝酒、听歌、唱歌、聊天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充实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但仍有部分的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仍局限在看电视,读书,看报这种简单的业余生活上,没有真正走出去,利用有利的环境。

(二)、对策,反思,教益

社区是人们聚居生活的范围,社区是居民聚集地,是人群休养生息的地方,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这里往往不仅只是一个行业单位,而是社会多种行业的劳动者的集聚圈,一个社区构成了社会的一个细胞。人们各自有独立的性别、性格特征,各具不同的能量、才干和爱好。由社区文化的大众性决定了社区文化生活的多层次和文艺活动的多样化。它不仅包含了人民群众的整个业余生活,随着社会进步,网络的普及和人们对工作的个性化追求,社区已经或即将成为一部分人整个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民风民俗等则构成了社区文化的基本内容。

社区文化呈现自发性,娱乐性,倾向性,休闲性,传统性,时代性的基本特征。要解决各种矛盾,还要社区工作人员做工作,深入群众内部。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祖国的日益壮大,使得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更促进指导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第20篇:文化生活测试题

2013级政治周测试

(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5分,共50分)

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2.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3.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珠算在宋代已经开始应用,明代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它不仅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职能,至今仍盛行不衰。小小算盘折射出(

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很注重实际应用

②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科技与教育结合才具有强大生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两岸艺术家共同绘制的大型陶瓷版画《锦绣中华山河图》,将大陆的黄河、长江、长城、黄山和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等美景尽纳图中,充分展现了中华大地丰富物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说明(

①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③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④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2013年3月,香港学者庐明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宣称,全球约有25亿人在直接或间接学习《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级别的智慧宝库,古今中外推崇备至。它所阐述的谋略和哲学思想,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传统文化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浙江历史文化的发展既是浙江人在独特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下的传承与丰富,也是一个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过程。同时,越族数千年不断向外迁徙,使得包括中国南方在内的整个东亚和南亚,都受到古越文化的影响。这表明浙江文化 ( )

①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 ②独树一帜 文化渗透 ③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④面向世界 特色消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10.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1.新时期,我们仍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因为( ) ①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③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2.“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就是亮剑精神。对“亮剑”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亮剑”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再次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 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可以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权威的科学家,他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C.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精神则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16.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学科网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学科网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2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20、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学科网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学科网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4个共50分)

21、【14青岛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

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 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12分)

22、(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华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3

23、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 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

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4分)

(2)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24、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点雄黄、对诗歌等风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屈原一身正气,宁折不阿,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过端午节应着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然而,现在除了吃粽子,其他的风俗已被风蚀殆尽。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l4分)

4 周测试4答案

1-5 DCADA

6-10 BADDB

11-15 DCAAC

16-20 DCDBC

2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范汉字书写,对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有利于营造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良好氛围,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华文化的价值观。(3分)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借助央视等大众传媒,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2分)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推动汉字规范书写,有利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

22、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每点2分)

23、(1)材料一说明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材料

二、三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分) (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⑤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⑥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每点2分)

24、(1)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4分)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类似端午节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涵着的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5分)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5分)

《文化生活范文.doc》
文化生活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