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分析范文

2022-08-2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实验分析

2010

34.小林用纸杯、塑料片和水做实验。他将纸杯装满水,用塑料片把杯口盖严,一只手按住

塑料片,另一只手抓住杯底,在空中将纸杯倒过来。移开按塑料片

的手后,他发现塑料片和杯子里的水都不落下来,如图19所示。

小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塑料片和杯子里的水都不落下来是由于

塑料片被水粘住了,与大气压无关。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再补充必要

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请你写出实

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5.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各1个,电阻箱

(电路图符号

)一个,已调零的电流表两块,开关两个,导线若干。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时,如果R1的阻值保持不变,则电阻R1与R2并联的等效电阻R跟电阻R2的关系为:图19 11=+ b(b为常量)”。请你RR

2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201

135.小丽用伏安法测量标有“2.5V 0.5A”的小灯泡L的电功率,她正确连接如图所示实物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小灯泡L不发光。于是她认为:小灯泡L不发光,一定是由于小灯泡L所在电路断路或小灯泡L短路造成的。经老师检查发现,图中电路元件均无故障,且电路连线完好。请你选用图所示电路中的元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丽的观点是错误的。请你画出实验电路图,并简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6.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铝块、细线、大烧杯、量筒、水。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201

235.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请你写出实

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6.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u的关系,现将泡沫塑料板放在水

平桌面上,再将白纸平放并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把一块带支架的平面镜(不透明)沿直线MN放置,使平面镜底边与直线MN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16所示。请你在图16装置的基础上,利用一把刻度尺和一盒大头针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u。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图16

201

33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东认为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强有关。水平桌面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带滑轮的木板,两大大小不同、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带挂钩的立方体木块A和B,弹簧测力计和细线。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东的观点是错误的。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8实验桌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橡皮筋一根、弹簧测力计(量程0-5N)一个、钩码(每个

钩码的质量为50g)一盒、带横杆的铁架台一个、刻度尺一把、细线若干。请你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如果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与F2的方向相反,且F1

大于F2,则F1与F2的合力为F=F1-F2。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推荐第2篇:显微分析实验心得体会

显微分析实验心得体会

十天的显微分析实验很快接近了尾声,在指导老师辛燕和侯世香的指导下我们接触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组织的分析。实验内容十分丰富,在金相显微镜的帮助下,一幅幅清晰的微观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金属的微观组织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实验第一天,我们学习了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开始的时候的必须要闭上一只眼睛才能通过目镜看清显微组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慢慢的可以睁开双眼也能看清显微试样,这点小小的进步可能会使我今后的显微观察轻松不少。接下来我们观察了不同碳含量的铁碳合金,认识并且了解了其在微观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实验中期,我们学习了钢铁金相试样的制备和显微组织分析。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像工地里施工的师傅一样手握着砂轮切割机切削着金属材料,嗡嗡的切割声和火花四射的场面使得整个实验室都变得喧闹起来,同学们相互合作完美的切割出了合适的金属试样。接下来的预磨是比较枯燥的,从200的砂纸到1000的砂纸,固定的姿势,但是手里的工业纯铁就是参差不齐有着许多面儿。也许是力道的问题,在不停地调整之后,试样终于有了光滑的平面。抛光过程是我最喜欢的,因为金属试样经过金刚石膏的打磨后变得像镜子一样锃光瓦亮。腐蚀过程用的是低浓度的硝酸酒精溶液,总是担心腐蚀多头不敢多涂一些腐蚀溶液,最后晶界出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的我来说,我已经很满意了。照相和标尺的添加就显得很轻松了。

试验后期,我们依照之前学过的方法分别打磨了20钢,45钢,T10钢并且照相加标尺,这一流程很顺利,一个下午就搞定了,而且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在最后的晶粒度的确定时,遇到些许麻烦,在运用截线法时,晶界交点的读取很费眼睛,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采取了10组样本推测出了金属的晶粒度。 短暂的实习过去的很快,短短的几天我们掌握了材料学科的基本技能,受益匪浅。

实习时间:2014/6/30-----2014/7/10 指导老师:辛燕、侯世香

学员:材料1202 王帅 1121130224

推荐第3篇:《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编写

刘开敏

化学工程与技术系

2008年3月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1 电位法测定水溶液的pH值„„„„„„„„„„„„„„„„„„„„„„4 醋酸的电位滴定和酸常数测定„„„„„„„„„„„„„„„„„„„„„6 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8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1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含量„„„„„„„„„„„„„„„„„„„11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13 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镁的含量„„„„„„„„„„„„„„19 苯、萘、联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柱效能的测定„„„„„„„„„„„21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一、实验内容:

1.吸收曲线的制作。

2.标准曲线的制作。

3.未知水样的铁含量的测定。

二、准备工作

1、722S型分光光度计20台(二人一台)。

2、通知仪器室准备20套仪器:

(1) 50ml容量瓶7只。

(2)1ml刻度吸管1支。

(3)吸球1只。

(4)洗瓶1只。

(5)400ml烧杯(废液杯)1只。 3.准备好公用仪器:

(l)1ml刻度吸管(发样品用)1支。

(2)100ml小烧杯(发标准Fe3+)20只。

(3)自动加液器二套(6只),盛放HAc-NaAc缓冲溶液,1%盐酸羟胺及0.1%邻菲罗啉。

4.试剂:

(1)100μg/mlFe3+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9gNH4Fe(SO4)2·12H2O于100ml烧杯中,加入1:1HCl20ml及少量水,溶解后,转移到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2)0.10%邻菲罗啉水溶液:将0.100g邻菲罗啉溶于加有2~3滴浓HCl的蒸馏水100ml中,贮于棕色瓶内。

(3)HAc-NaAc缓冲溶液:取12.9mlC.P.级HAc及34gC.P.级NaAc·3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4)1%盐酸羟胺水溶液:取1g盐酸羟胺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5.未知样品

不另配制,直接将标准Fe3+液发于同学交上来的容量瓶中,发放体积应介于0.2~1.0ml间,可为0.3,0.5,0.7,0.9ml。未知样品体积以1ml计。

三、提问内容:

1.在本实验中,那些试剂加入量要比较准确,哪些试剂则可不必?为什么?

2.要使分光光度测定结果的误差尽可能小一些,吸光度的最佳读数范围为多少?如何控制?

- 1比色皿壁被有机试剂染上颜色,用水不易洗去,可试用HCl-C2H5OH(1:2)洗涤液浸泡,然后水洗,应避免使用毛刷或铬酸洗涤液。

(3)比色皿的盛液量:比色皿内所装溶液量不宜太少,致使光线无法照射到溶液上,也不宜太多,以使溶液洒出流入光度计内,一般以装至比色皿高度的2/3~4/5为宜。

7.实验中如用配制过久的盐酸羟胺溶液,对分析结果将有何影响?

如盐酸羟胺配制过久,则因其还原能力减弱,而无法将试样中的Fe3+完全还原成Fe3+,并与邻菲罗啉定量形成橙红色络合物,这样将使测定结果偏低。

8.吸收曲线的制作:

吸取1.0ml 100μg/ml标准Fe3+溶液,注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5ml 1%盐酸羟胺溶液,5mlHAc—NaAc缓冲液及3ml 0.10%邻菲罗啉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722S型分光光度计上,用1cm比色皿,采用试剂空白,在440~560nm间,每隔10nm测定一次吸光度,然后绘制A—λ吸收曲线,以选择最适当的测定波长。

9.标准曲线的制作:

在5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00μg/ml标准Fe3+液0.20ml,0.40ml,0.60ml,0.80ml及1.0ml(可利用上述那个,不必再配)。再各加入5ml 1%盐酸羟胺溶液,5ml HAc-NaAc缓冲溶液和3ml 0.10%邻菲罗啉溶液(次序不能颠倒),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所选择的波长下,用1cm比色皿,采用试剂空白,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作出A-C工作曲线。

10.未知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用洗净的50ml容量瓶一只向教师领取1ml未知试样(贴上标签,写上学号),按与标准溶液完全相同的步骤配成有色溶液,并摇匀,然后在与制作标准曲线完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测出其吸光度。由该吸光度值即可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的铁含量。

五、计算公式

未知试样含铁量(p.p.m.)=

六、评分标准

≤5‰

≤10‰

≤15‰

>15‰

5分

4分

3分

2分

- 3(1)选用仪器“pH”档,将清洗干净的电极浸入欲测标准pH缓冲溶液中,按下测量按钮,转动定位调节旋钮,使仪器显示的pH值稳定在该标准缓冲溶液pH值; (2)松开测量按钮,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几次,小心用滤纸吸去电极上水液; (3)将电极置于欲测试液中,按下测量按钮,读取稳定值pH,记录。松开测量按钮,取出电极,按(2)清洗,继续下个样品溶液测量。测量完毕,清洗电极,并将玻璃电极浸泡在蒸馏水中。

2.双标准pH缓冲溶液法测量溶液pH值

为了获得高精度的pH值,通常用两个标准pH缓冲溶液进行定位校正仪器,并且要求未知溶液的pH值尽可能落在这两个标准pH溶液的pH值中间。

(1)按单位标准pH缓冲溶液方法步骤(1)﹑(2),选择两个标准缓冲溶液,用其中一个对仪器定位;

(2)将电极置于另一个标准缓冲溶液中,调节斜率旋钮(如果没设斜率旋钮,可使用温度补偿旋钮调节),使仪器显示的pH读数至该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

(3) 松开测量按钮,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几次,小心用滤纸吸去电极上水液;再放入第一次测量的标准缓冲溶液中,按下测量按钮,其读数与该试液的pH值相差至多不超过0.05pH单位,表明仪器和玻璃电极的响应特性均良好。往往要反复测量﹑反复调节几次,才能使测量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4) 当测量系统调定后,将洗干净的电极置于欲测试样溶液中,按下测量按钮,读取稳定pH值,记录。松开测量按钮,取出电极,冲洗净后,将玻璃电极浸泡在蒸馏水中。

五﹑问题讨论

1. 在测量溶液的pH值时,为什么pH计要用标准pH缓冲溶液进行定位? 2. 使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pH值时,应匹配何种类型的电位计?

3.为什么用单标准pH缓冲溶液法测量溶液pH值时,应尽量选用pH与它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酸度计?

- 5

- 7用吸液管取1.00、3.00、5.00、10.00、20.00 mL氟化物标准溶液,分别置于5只50 mL容量瓶中,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分别移入100 mL聚乙烯杯中,放入一只塑料搅拌子,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插入电极,连续搅拌溶液,读取搅拌状态下的稳态电位值(E)。在每次测量之前,都要用水将电极冲洗净,并用滤纸吸去水分。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E-lgcF-标准曲线,浓度标于对数分格上,最低浓度标于横坐标的起点线上。

4.水样测定

用无分度吸液管吸取适量水样,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乙酸钠或盐酸溶液调节至近中性,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将其移入100 mL聚乙烯杯中,放入一只塑料搅拌子,插入电极,连续搅拌溶液,待电位稳定后,在继续搅拌下读取电位值(Ex)。在每次测量之前,都要用水充分洗涤电极,并用滤纸吸去水分。根据测得的毫伏数,由标准曲线上查得试液氟化物的浓度,再根据水样的稀释倍数计算其氟化物含量。

5.空白试验

用去离子水代替水样,按测定样品的条件和步骤测量电位值,检验去离子水和试剂的纯度,如果测得值不能忽略,应从水样测定结果中减去该值。

当水样组成复杂时,宜采用一次标准加入法,以减小基体的影响。其操作是:先按步骤4测定出试液的电位值(E1),然后向试液中加入与试液中氟含量相近的氟化物标准溶液(体积为试液的1/10~1/100),在不断搅拌下读取稳态电位值(E2),按下式计算水样中氟化物的含量:

式中:Cx—水样中氟化物(F-)浓度(mg/L);

Vx—水样体积(mL);

cs—F-标准溶液的浓度(mg/L);

Vs—加入F-标准溶液的体积(mg/L);

△E—等于E1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用苯作标准物,测定己烷、环己烷、甲苯的定量校正因子,根据色谱图,用归一法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用外标法测定混合物中甲苯的含量。学习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和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

二、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仪、热导池检测器、10微升注射器3支、色谱柱:不锈钢色谱柱(长2米,内径4毫米)

15%聚乙二醇—1000:6201担体(60—80目)、苯、甲苯、己烷、环己烷(都为分析纯)、混合物样品

三、实验步骤

1.色谱条件:

柱温80ºC;载气,氮气或氢气15—20毫升/分钟(柱后),检测器温度100℃,汽化室温度120—150℃,桥电流130毫安。 2.测定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在分析天平上,于5毫升中,按重量比大约2 :1的比例,称取己烷和苯配制二元混合物。待色谱仪基线稳定后,进样分析二元混合物,重复3—5次。量取己烷和苯的峰面积,按公式求出己烷对苯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以此为例,测定并求出环己烷对甲苯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3.定量测定各组分含量

(1)归一化法

如果被测样品中只含有己烷、环己烷和甲苯,并且三者相对重量校正因子均已求出,即可进被测样品进行色谱分析,按归一化法求出各组分的含量。 (2)外标法

如果被测试样中含有微量苯,预测定其含量,则可以甲苯为溶剂,配制已知浓度的苯标准溶液,用外标法测定试样中苯的含量,具体方法如下:准确量取10毫升苯于100毫升容量瓶中,用甲苯稀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储备液(体积百分数,v/V)。准确分别量取1,2,3,4,5,6毫升储备液于5个10毫升容量瓶中,用甲苯稀释定容,摇匀,作为系列标准溶液。

将六个标准溶液分别进样,每次1微升,测量各自的峰高(或峰面积)。以峰高(或峰面积)对苯浓度绘制工作曲线。取1微升被测样品注入色谱分析,重复3次,取峰高(或峰面积)平均值,由工作曲线查出被测样品中苯的浓度。

四、问题讨论

1.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峰面积为什么要用校正因子校正? 2.试说明归一化法定量的适用范围。

- 10

苯甲酸吸收曲线(10ug/mL)1.6001.4001.200吸光度1.0000.8000.6000.4000.2000.000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50255260265270275280285290295300305310315320325330335340345350波长

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苯甲酸标准溶液若干体积,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0~16ug/mL),于最大吸收波长分别测出其吸光度。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3.4 样品测定

由步骤3.2的测量结果,从标准曲线查出样品的浓度。

五、结果计算

根据未知液的稀释倍数,可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 12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930 型荧光光度计(附液槽一对,漏光片一盒) 容量瓶

50 毫升6个 吸量管

5毫升l支

棕色试剂瓶(500 mL)洗瓶(500 mL)冰箱 2.试剂

(1)100.0 mg·L1 -维生素B2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0.1000 g维生素B2,将其溶解于少量的1%乙酸 中,转移至1 L容量瓶中,用1%乙酸稀释至刻度,摇匀。 (2)5.00 mg·L-1

-维生素B2工作标准溶液准确移取5.00 mL 100.0 mg·L1

维生素B2标准贮备液于1L容量瓶中,用1%乙酸稀释至刻度,摇匀。

(3)待测液取市售维生素B2一片,用1%乙酸溶液溶解,在1 L容量瓶中定容。 以上溶液均应装于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冰箱冷藏保存溶液应保存在棕色瓶中,置于阴凉处。

四、实验步骤

1.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在五个干净的50 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00 mL,2.00 mL,3.00 mL,4.00 mL和5.00 mL 5.00 mg·L-1维生素B2工作标准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标准系列溶液的测定

开启仪器电源,预热约10min。用蒸馏水作空白,从稀到浓测量标准系列溶液的荧光强度。

3.未知试样的测定

取2.50 mL待测液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测定标准系列溶液时相同的条件,测量其荧光强度。

五、数据及处理

1.用标准系列溶液的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 2.根据待测液的荧光强度,从标准曲线上求得其浓度。 3.计算药片中维生素B2的含量,用mg/片表示。

六、思考题

1.在荧光测量时,为什么激发光的入射与荧光的接收不在一直线上,而呈一定角度? 2.为什么要使用两块滤光片,其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参考资料

[1]H.H.Willard,L.L.Merritt and J.A.Dean,《Instrumental Methods ofAnalysis》,5th ed.,p.145,Nostrand,New York,1974。

[2]厦门大学化学系分祈化学教研室编,陈国珍主编,《萤光分析法》,第248页,科学出版社, 1975 。

- 143.5.5 钠标准使用溶液I,含钠100.00mg/L:吸取钠标准贮备溶液(3.5.2)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2mL硝酸溶液(3.2),以水稀释至际线,摇匀。此溶液可保存3个月。 3.5.6 钠标准使用溶液Ⅱ,含钠10.00mg/L:吸取钠标准使用溶液Ⅰ(3.5.5)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2mL硝酸溶液(3.2),以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可保存一个月。

4 仪器

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操作参数可参照厂家说明书进行选择。

4.2 钾和钠空心阴极灯:灵敏吸收线为钾766.5nm,钠589.0nm;次灵敏吸收线为钾404.4nm,钠330.2nm。

4.3 乙炔的供气装置:使用乙炔钢瓶或发生器均可,但乙炔气必须经水和浓硫酸洗涤后,方可使用。

4.4 空气压缩机:均应附有过滤装置,由此得到无油无水净化空气。

4.5 对玻璃器皿的要求:所用玻璃器皿均应经硝酸溶液(3.2)浸泡,用时以去离子水洗净。

5 采样和样品

水样在采集后,应立即以0.45μm滤膜(或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其滤液用硝酸(3.2)调至pH1~2,于聚乙烯瓶中保存。

6 分析步骤

6.1 试料的制备

如果对样品中钾钠浓度大体已知时,可直接取样,或者采用次灵敏线测定先求得其浓度范围。然后再分取一定量(一般为2~10mL)的实验室样品于50mL容量瓶中,加3.0mL硝酸艳溶液(3.3),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应在当天完成测定。 6.2 校准溶液的制备 6.2.1 钾校准溶液

取6只50mL容量瓶,分别加入钾标准使用溶液(3.5.4)0,0.50,1.00,1.50,2.00,2.50mL,加硝酸艳溶液(3.3)3.00mL,加硝酸溶液(3.2)1.00mL,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其各点的浓度分别为:0,1.00,2.00,3.00,4.00,5.00mg/L。本校准溶液应在当天使用。 6.2.2 钠校准溶液

取6只50mL容量瓶,分别加入纳标准使用溶液Ⅱ(3.5.6)0,1.00,3.00,5.00,7.50,10.00mL,加3.00mL硝酸铯溶液(3.3),加1mL硝酸溶液(3.2),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其各点的浓度分别为0,0.20.0.60,1.00,1.50,2.00mg/L。本校准溶液应在当天使用。 6.3 仪器的准备

将待测元素灯装在灯架上,经预热稳定后,按选定的波长,灯电流,狭缝,观测高度,空气及乙炔流量等各项参数进行点火测量。

注意:在打开气路时,必须先开空气,再开乙炔;当关闭气路时,必须先关乙炔,后关空气,以免回火爆炸。

当点火后,在测量前,先以硝酸溶液(3.3)喷雾5min,以清洗雾化系统。

- 16对于钾和钠浓度较高的样品,在使用本标准时会因稀释倍数过大,降低测定的精密度、同时也给操作带来麻烦。因一般的地表水中钾和钠的浓度都比较高,可使用次灵敏线钾440.4nm、钠330.2nm测定,浓度范围可扩大到钾为200mg/L以内,钠为100mg/L以内。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划标准处提出。 本标准由黄河水资源保扩监测中心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荣周。

本标准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 18

3、浓盐酸 优级纯 ,稀盐酸溶液1 mol·L

4、纯水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

1四、实验步骤

1、配制标准溶液系列

(1) 标准溶液系列 准确吸取2.00、4.00、6.00、8.00、10.0mL上述钙标准使用液,分别置于5只2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该标准溶液系列钙的浓度分别为8.00、16.0、24.0、32.0、40.0μg ·L-1。

(2) 镁标准溶液系列 准确吸取1.00、2.00、3.00、4.00、5.00mL上述镁标准使用液,分别置于5只2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该标准溶液系列镁地浓度分别为2.0、4.0、6.0、8.0、10.0μg ·L-1。

2、配制自来水样溶液 准确吸取适量(视未知钙、镁的浓度而定)自来水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根据实验条件,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按仪器操作步骤(见本章8.3.4节)进行调节,待仪器电路和气路系统达到稳定,记录仪基线平直时,即可进样。测定各标准溶液系列溶液的吸光度。

4、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自来水样溶液中钙、镁的吸光度。

五、思考题

1、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能否用氢灯或钨灯代替,为什么?

3、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4、原子化器有何作用?

5、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 20-

1-1

四、操作步骤

1.测定条件的选择

(1)色谱柱长 250 mm,内径 4.6 mm,装填 C-18 烷基键合相,颗粒度 10μm 的固定相

(2)流动相 甲醇:水(83:17),流量 1.0 mL· min1

-(3)紫外光度检测器 测定波长 254 nm (4)进样量 20μL 2.仪器操作

(1)将配置好的流动相于超声波发生器上,脱气 15 min。

(2)将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步骤调节至进样状态,待仪器液路和电路系统达到平衡,基线平直时,吸取 60µL 标准工作液,进样 20µL,记录色谱图,重复进样两次。

(3)吸取 60µL 样品,进样 20µL,记录色谱图,重复进样两次。

五、数据处理

1.记录实验测定条件

(1)色谱柱与固定相

(2)流动相及其流量

(3)检测器

(4)进样量

2.测量各色谱图中苯、萘、联苯等的保留时间tR及相应色谱峰的半峰宽Y1/2,计算各对应理论塔板n,并将数据列表。已知组分的出峰顺序为苯、萘、联苯。

3.求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

六、思考题

1.由计算得到的各组分理论塔板数说明了什么?

2.高效液相色谱采用 5~10 μm 粒度的固定相有何优点?为什么?

- 22 -

推荐第4篇:实验四频域分析

实验四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绘制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2、绘制系统的幅频及相频响应曲线。

二、实验内容

1、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调出下列程序,并观察信号的频谱。

例:求单边指数信号f(t)e2tu(t)的傅里叶变换,并画出f(t)及其幅度谱和相位谱图。 syms t w phase im re;%定义符号变量

f=exp(-2*t)*sym(\'heaviside(t)\');

F=fourier(f);

subplot(311)

ezplot(f);

axis([-1 2.5 0 1.1]);

subplot(312)

ezplot(abs(F));%绘制幅度谱

im=imag(F);%计算F(jw)虚部

re=real(F);%计算F(jw)实部

phase=atan(im/re)%计算相位谱

subplot(313)

ezplot(phase);

1作业1:试画出矩形信号g(t)0t12的幅度频谱,观察其频率特性。 1t2

2、MATLAB提供了函数freqs来实现连续系统频率响应H(j)的分析。该函数可以求出系统频率响应的数值解,并可绘出系统的幅频及相频响应曲线。调用格式如下:

(1)H=freqs(B,A,W);B为系统频率响应分子多项式系数,或者微分方程的右端系数,A为系统频率响应分母多项式系数,或微分方程左端系数。W为形如W1:P:W2的频率范围,P为频率采样间隔。输出参量H为返回在W所定义的频率点上,系统频率响应的样值。

abs(H) :求H的幅度响应;angle(H):求H的相位响应。

作业2:某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为H(j)j3,求系统频率响应的样值,并绘出幅度2j3j2

响应曲线和相位响应曲线。

(2)freqs(B,A);该调用格式并不返回系统频率响应的样值,而是以伯特图的方式绘出系统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曲线。

j222500作业3:已知某系统的频率响应H(j),用以上命令绘制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j2200j20000

曲线,并分析该系统的频率特性。

推荐第5篇:电子商务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分析报告

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对外的连通性,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和交易,改进企业内部业务的流程,增进知识共享。

下面我们就以携程网和艺龙网为例,分析这两大网站,并从中了解旅游电子商务的一些基本内容。

携程网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以团队间紧密无缝的合作机制,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真实诚信的合作理念,创造\"多赢\"伙伴式合作体系,从而共同创造最大价值。

携程网的业务介绍:

1、酒店预订

携程拥有中国领先的酒店预订服务中心,为会员提供即时预订服务。携程的合作酒店超过28000家,遍布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的5900余个城市。不仅为会员提供优惠房价预订,更在主要酒店拥有大量保留房。为会员出行提供更多保障。

携程率先在业内推出酒店低价赔付承诺,保证客人以优惠的价格入住酒店。携程承诺:若会员通过携程预订并入住酒店,会员价高于该酒店当日相同房型前台价,携程将在核实后进行相应积分或差价补偿。

2、机票预订

携程旅行网拥有全国联网的机票预订、配送和各大机场的现场服

务系统,为会员提供国际和国内机票的查询预订服务。

携程承诺:在舱位保证的前提下,航班起飞前,只需提前1小时预订电子机票,并使用信用卡付款,即可凭身份证件直接办理登机。

3、度假预订

携程倡导自由享受与深度体验的度假休闲方式,为会员提供自由行、海外团队游、半自助游、自驾游、签证、自由行PASS、代驾租车等多种度假产品。其中,自由行产品依托充足的行业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酒店、航班、轮船、火车、专线巴士等搭配完善的配套服务,现已成为业内自由行的领军者;海外团队游产品摈弃传统团队走马观花的形式,以合理的行程安排和深入的旅行体验为特色,正在逐步引领团队游行业新标准。

目前,携程旅行网已开拓10余个出发城市,拥有千余条度假线路,覆盖海内外200余个度假地,月出行人次近五万人,是中国领先的度假旅行服务网络。

携程承诺:预订携程度假产品并出行,如发生因旅游目的地自然灾害,而导致旅游体验遭受实质性损害的状况,携程将依照旅游体验受损程度,给予会员一定比例甚至全额预订金额的补偿。

4、商旅管理

商旅管理业务面向国内外各大企业与集团公司,以提升企业整体商旅管理水平与资源整合能力为服务宗旨。

依托遍及全国范围的行业资源网络,以及与酒店、航空公司、旅行社等各大供应商建立的长期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携程充分利用电

话呼叫中心、互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与酒店、民航互补式合作,为公司客户全力提供商旅资源的选择、整合与优化服务。

5、特约商户

特约商户是为VIP贵宾会员打造的增值服务,旨在为VIP会员的商务旅行或周游各地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携程在全国15个知名旅游城市拥有3000多家特约商户,覆盖各地特色餐饮、酒吧、娱乐、健身、购物等生活各方面,VIP会员可享受低至5折消费优惠。

6、旅游资讯

旅游资讯是为会员提供的附加服务。由线上交互式网站信息与线下旅行丛书、杂志形成立体式资讯组合。

“目的地指南”涵盖全球近500个景区、10000多个景点的住、行、吃、乐、购等全方位旅行信息,更有出行情报、火车查询、热点推荐、域外采风、自驾线路等资讯信。“社区”是目前公认的中国人气最旺的旅行社区之一,拥有大量丰富的游记与旅行图片,并设立“结伴同行”、“有问必答”、“七嘴八舌”等交互性栏目,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分享旅行信息和心得,解决旅途问题。

携程网的核心优势:规模经营,技术领先,体系规范,理念先进。服务说明:携程旅行网是将有资质的酒店、机票代理机构、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汇集于互联网平台供用户查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同时帮助用户通过互联网与上述酒店、机票代理机构、旅行社联系并预订相关旅游服务项目。对用户预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中

出现的瑕疵等问题,但携程旅行网将尽力协助用户与相关旅游服务项目提供商进行协商,不能协商解决的,用户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艺龙旅行网是中国在线旅行服务行业的领导者,依靠两个网站和呼叫中心为会员提供旅游资讯及预订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Expedia拥有艺龙61%的股权。

艺龙网 - 产品介绍

1、经营业务

酒店预订

目前艺龙已经建成完善的全国酒店销售预订网络,直接可以预订国内近400个城市的近7000家酒店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家星级酒店,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为消费者提供这些酒店优惠价格的预订服务。同时,艺龙海外酒店预订系统开始通过Expedia向用户提供全球720个目的地优惠的国际酒店预订服务。

机票预订

艺龙公司与国内所有航空公司、国际数十家航空公司及全国各地机票服务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提供全球任意一点或多点的机票服务,为旅客量身定制飞行计划及旅行路线等。2005年1月21日,艺龙公司推出了国航第一张BSP电子客票,充分体现了艺龙公司作为中国在线旅游行业领军者的重要价值。目前,艺龙机票服务网络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0多个主要商务旅游城市,并推出了免费为客户邮寄机票行程单的服务,使机

票服务范围涵盖全国大中小城市。

2、相关旅行业务

特约折扣商户服务

艺龙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苏州等城市的餐饮、娱乐、健身等多个消费领域的精选特约折扣商户合作,为VIP会员和龙萃会员提供特惠价格折扣服务。艺龙积分除了可兑换免费酒店与机票外,还可以在多家特约商户兑换自己喜欢的礼品或服务。 旅行消费卡

除了针对初、中、高级会员的普通卡、VIP卡和龙萃卡,艺龙还与中信银行联合推出了集旅游、金融理财、日常消费于一体的中信艺龙卡,与其他金融服务机构联合推出的信用服务卡,以及与海南航空、中国联通、雅虎、摩托罗拉等合作推出了各种多功能联名卡等。这些会员卡是艺龙与消费者紧密联系的纽带,是艺龙不断将旅行服务逐一加深、拓展的见证。

大致分析出了这几点,希望对我们学习是有帮助的。

推荐第6篇:化学实验考试分析

化学实验考试分析

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第二课时:

二、对考试题型进行分析

1.出现位置:试卷中的倒数一题,一般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考试内容为书中的几大实验为主,分别是:

(1)氧气的制取

考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三种方法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2)二氧化碳的制取

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选择药品的原则、化学方程式、固体+液体不需要加热的反应装置,一般情况还与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相结合,为同类实验。

(3)金属的冶炼

其中以三氧化二铁的还原和氧化铜的还原为主,主要考察内容为二者还原的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推荐第7篇:证券实验分析报告

课 程 证券投资分析实验 系专业(年级) 数学系2010投资理财 学 号: 10162011110011 姓 名: 张阳 提交日期: 2011 年 12月 9日

学生姓名: 成 绩:

评阅教师(签名)

本学期操盘记录

1、操盘概况

交易开始日2011.28终了日2011.12.9,初始本金20万,到交易终了日账户资产为18.8万元,共计亏损1.2万元。

2、操盘历史

①2011.11.28,周一,以9.75价格买入景谷林业,2011.11.30,周三,以8.93价格卖出景谷林业,亏损18个百分点。

买入理由:第一只的股票交易,还不了解这个市场具体如何操作,看它K线大阳在上涨,就买了1000股想拼一下,结果损失惨重。

卖出理由:当天该股开始下跌,在没有任何经验分析情况下,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第二天还存侥幸的心理,没有卖到,到时第三天的时候由于资金全部在里面,无法持有其它股,只有割肉卖掉景谷林业。

②2011.11.29周二以18.02买入山东矿机,到下午的时候突然放一个涨停板,心理那个高兴的,到第二天(周三)就以19.11卖掉,把以前的亏损有所缓解但是还是处于亏损的状态。

买入理由:早上的时候参考东方财富网觉得它会涨,看到K线的线的形态,MACD有上涨的趋势,全部买入。

卖出理由:实在看到赚了第二天又开始在跌,到见好就收了。

③2011.12.1,四,以13.8价买入渤海租赁,然后不久又补仓1000股,2011.12.2,以13.5 价卖掉最终以心理实在是承受不住款跌的心理压力把它卖掉了;

买入理由:当时看来是股票价格在低位,市场较好,以为必涨,又想到亏损要在这个股票上大赚一把,结果一败涂地。

卖出理由:连续几天下跌调整,不断补仓,到21号当天早上,价格迅速上涨,持股观望,到下午将近收市,见其不断下跌回落,未能稳住心态,急忙抛售。

④2011.12.1周四以10.6的价格买入中原环保5000股,以10.5的价格补仓中原环保3000股,现持股8000股,到10.06卖掉了。

买入理由:购买此股是因为同学推荐,他们经过计算预计能有大涨。

卖出理由:从购买之日起,就是开始的狂跌的状态,实在是看不到赢利的希望,实在是忍痛割爱卖出了。

⑤2011.12.5以24.31的价格买入太安堂4000股。

买入理由:购买此股同样是跟随长辈的推荐,由于股价较低,相信长期来看,股价上涨是非常有实力的。

卖出理由:也是赚了一大笔,实在是不想看到赚到的东西在损失卖掉。

⑥2011.12.5买入大地传媒,第二天卖掉,实属运气。 ⑦2011.12.7买入阳光电源,一直持股,有望大涨。

买入理由:阳光电源新产品研发成功 2012年起投放市场,,本次研发成功的新产品为规格125KW的户外型光伏逆变器、规格500KW的光伏逆变器、规格1000KW的光伏逆变房。公司表示,新产品将完善公司产品规格,降低光伏电站综合成本,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前景比较好。

证券交易实训

1、交易时间

每个工作日的正常工作日的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

2、股票价格

1.开盘价

开盘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每个营业日的第一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即为当日开盘价。按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如开市后半小时内某证券无成交,则以前一天的盘价为当日开盘价。有时某证券连续几天无成交,则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客户对该证券买卖委托的价格走势,提出指导价格,促使其成交后作为开盘价。首日上市买卖的证券经上市前一日柜台转让平均价或平均发售价为开盘价。

2.收盘价

收盘价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动结束前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如当日没有成交,则采用最近一次的成交价格作为收盘价,因为收盘价是当日行情的标准,又是下一个交易日开盘价的依据,可据以预测未来证券市场行情;所以投资者对行情分析时,一般采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

3.最高盘价

最高价也称高值,是指某种证券当日交易中最高成交价格。

4.最低盘价

最低价也称为低值,是指某种证券当日交易中的最低成交价格

3、各种股票的涨幅限制

在主板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涨跌幅限制比例为10%,ST股票和PT股票的涨跌幅限制进一步缩小,为5%。而在创业板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较之主板市场扩大了1倍,且交易所拥有在必要时调整创业板全部、某类或某只证券价格涨跌幅限制比例的权力。

3、各种证券交易特征

a、证券交易的特征体现在证券的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证券只有通过流通,才能具有实现能力。

b、证券之所以能流通,就是因为它能泰来一定的收益但是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证券具有一定的风险。

新股申购

1、申购新股流程

(1)投资者申购(申购新股当天):投资者在申购时间内缴足申购款,进行申购委托。

(2)资金冻结(申购后第一天):由中国结算公司将申购资金冻结。

(3)验资及配号(申购后第二天):交易所将根据最终的有效申购总量,按每1000(深圳500股)股配一个号的规则,由交易主机自动对有效申购进行统一连续配号。

(4)摇号抽签(申购后第三天):公布中签率,并根据总配号量和中签率组织摇号抽签,于次日公布中签结果。

(5)公布中签号、资金解冻(申购后第四天):对未中签部分的申购款予以解冻。

注意:以上流程个别新股除外(详见新股发行时在本网发布的招股说明书) 提示:以上日期为见报日期,中签率与中签号可提前一天在本网查询

资金打新股流程

两个交易所公布的资金申购上网定价发行的流程基本一致。申购当日,投资者要根据发行人发行公告规定的发行价格和有效申购数量缴足申购款,进行申购委托。如投资者缴纳的申购款不足,证券交易网点不得接受相关申购委托。假设张三账户上有50万元现金,他想参与名为“××××”的新股的申购。申购程序如下:

1、新股申购

XX股票将于6月1日在上证所发行,发行价为5元/股。张三可在6月1日(T日)上午9 :30~11:30或下午1时~3时,通过委托系统用这50万元最多申购10万股XX股票。参与 申购的资金将被冻结。

2、新股配号

申购日后的第二天(T+2日),上证所将根据有效申购总量,配售新股: (1)如有效申购量小于或等于本次上网发行量,不需进行摇号抽签,所有配号都 是中签号码,投资者按有效申购量认购股票;

(2)如申购数量大于本次上网发行量,则通过摇号抽签,确定有效申购中签号码 ,每一中签号码认购一个申购单位新股。申购数量往往都会超过发行量。

3、新股中签

申购日后的第三天(T+3日),将公布中签率,并根据总配号,由主承销商主持摇 号抽签,确认摇号中签结果,并于摇号抽签后的第一个交易日(T+4日)在指定媒体上 公布中签结果。每一个中签号可以认购1000股新股。

4、新股资金解冻

申购日后的第四天(T+4日),公布中签号,对未中签部分的申购款进行解冻。张三如果中了 1000股,那么,将有49.5万元的资金回到账户中,若未能中签,则50万元资金将全部回笼。投资者还应注意到,发行人可以根据申购情况进行网上发行数量与网下发行数量的回拨,最终确定对机构投资者和对公众投资者的股票分配量。

2、新股申购须知及技巧

■申购须知

新股申购要在正常交易时间下委托。委托手续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方式相同。新股申购不收手续费。

沪市规定每一申购单位为1000股,申购数量不少于1000股,超过1000股的必须是1000股的整数倍;深市规定申购单位为500股,每一证券账户申购委托不少于500股,超过500股的必须是500股的整数倍,且不能超过发行公告中所规定的申购数量上限,否则视为无效申购。

单一证券账户只能申购一次,一经申报不能撤单。同一账户的多次申购委托,除第一次申购外,均视为无效申购。

■申购策略和技巧

投资者可从中财网的新股申购一栏了解近期新股发行的详细信息。如发行日期、申购代码、网上网下发行数量、发行价、申购上限、市盈率以及该股所属的行业。对同期发行的新股充分了解和比较后,就可以制定打新策略。

优先选择小盘股 小盘股是指在深市上市的中小板(代码以002打头)和创业板(代码以300打头)等流通市值比较小的股票,一般发行数量在1000万-5000万股。由于流通盘小而更容易受到资金的炒作,上市后收益率也更高。小盘股虽然不及大盘股中签率高,但是上市首日收益率大大高出大盘股。而且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合格账户申购新股,同时限定了申购上限,因此中签率有所提高,而且从几率上来说,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中签率是一样的。

对新股进行大致定位研究 首先要研读招股说明书,通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特别是具有相类似股本结构的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并结合大盘当时状况,估算出大概的二级市场定位。对于基本面欠佳、发行市盈率又高的个股应尽量予以规避,以化解申购风险。

选择申购时间相对较晚的品种 例如周一申购新股,申购的资金必须要周五才能够回来,所以周二的申购资金就有可能减少,相应的申购中签率就有可能提高。如果周五还有新股发行,那么投资者就要考虑,是要多一次申购机会,还是避开两次申购而选择一次概率较大的申购机会。

集中资金出击一只新股 如果同时发行3只新股,就应该选准一只全仓进行申购,以提高中签率。

选择合理下单时间 理论上讲,不管什么时间下单都有中签的可能,但是根据历史经验,刚开盘或快收盘时下单申购,中签的概率小,这就好比买彩票,选择7位数的连号中彩的概率比较小一样。最好选择中间时间段来申购,如选择上午10:00-11:00和下午1:30-2:30之间下单。这期间还有排队等候的时间。

2011.11.30

景谷林业(600265)个股技术分析

1、K线分析

600265在10月24号开始小幅度开始上涨,到11月15号略有有下降的趋势,至上11月24号开始上升,整体呈一个上升的趋势,从24号的开盘8.39涨到25号收盘9.34,以有低位的大阳线的样式,盘面显示近期主力有种蠢蠢欲动的感觉,相信不久主力就会展开主升行情。

2、成交量分析

该股在11月24号成交量突然放大,从23号的8708到24号的80698手,后量继续放大,MAVOLS5穿越MAVOLS10,该股上升的潜力较大。

3、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MACD+0.09.DIFF在11月25日成功穿越DEA,再次给入买入的信号。

4、总概

11月28高开高走成一片大好的趋势,但是快到涨停的时候,突然下滑,然后持续整理,成平缓趋势,最终以涨1.28停盘。 。

景谷林业(600265) 有利因素:1.通胀持续,消费升级。松香和松节油价格分别上涨至15000元/吨和17000元/吨之上。2.公司最终控制人为云南省国资委。3.公司主产品受益价格大幅上涨:松香和松节油生产规模分别为30000吨和6000吨。公司利润大幅亏损的现状将有望得到迅速改善。4.《林业产业振兴规划》颂布;目前林业生物质能源规划也在编制中。4.林业是碳捕捉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国碳交易推出后的受益者。5.不利因素:净利润为亏损,但是还是值得关注的一致股票的。

2011.11.8

太安堂基本分析(002433)

1、宏观行业分析

科技部网站12月2日公布的《“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末期,初步建成现代生物制造创新体系,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生物制造产业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带动形成现代生物制造产业链,生物制造领域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划》提出,针对生物制造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建立完善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平台和研发基地,加强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人工生物体与细胞工厂创建、生物过程工程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突破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基因组育种、工业酶分子改造、工业蛋白质表达、工业微生物高通量筛选、生物炼制与生物质转化、生物催化、生物加工、生物过程工程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相关技术的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

2、公司简介

002433太安堂。公司前身为皮宝有限,成立于2000年3月25日,由太安堂制药、自然人柯树泉和杨扬震以货币资金投资设立,注册资本800万元。2007年4月21日,皮宝有限的原股东太安堂集团、金皮宝投资、柯少芳以发起设立方式将皮宝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皮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截至2006年12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60,999,960.34元,按1.11:1的比例折为55,000,000股。2010年06月02日发行2500.00万股,发行价格29.82元,募集资金总计68123.00万元,2010年06月18日上市,首日开盘价33.20元。2011年07月06日除权每10股派5.00元。

公司是以中药皮肤药及特效中成药等为主导产品,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制药企业。旗下拥有:上海金皮宝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皮宝药品有限公司、上海太安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等三家子公司,设有广东省中药皮肤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太安堂博士后工作站等2个研发机构。公司以柯氏祖传中医药宝典《万氏医贯》、《玉井瑰宝》精髓为依托,逐步研发生产了“消炎癣湿药膏”、“麒麟丸”、“心宝丸”、“祛痹舒肩丸”等疗效显著的产品。公司已形成铍宝、麒麟两大品牌下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拥有包括软膏剂、丸剂等14个剂型的108个药品品种的生产批件,其中2个药品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9个药品是国内独家生产品种,34个药品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59个药品被列入《医保目录》。皮肤病类药品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心血管病类药品和不孕不育症类药品的销售增长迅速 。

3、财务分析

综合前面上图分析,从宏观乃至整个行业来看,酿酒业的未来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因此,这与市盈率极高并不相矛盾,因为某只股票的市盈率高,很可能说明(1)市场预测未来的盈利增长速度快。(2)该企业一向录得可观盈利,但在前一个年度出现一次过的特殊支出,降低了盈利。(3)该企业有特殊的优势,保证能在低风险情况下持久录得盈利。因此,太安堂的市盈率较高,但对比整个行业来看,还是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内,说明其未来盈利增长空间较稳定。

4、市场要闻

停牌一周的太安堂 (002433)今日公告称,公司将斥资1.36亿元,收购潮州市杉源投资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进而获得素有“南宏兴,北同仁”之称的“中华老字号”广东宏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2.4%的股权。这将是太安堂具有发展的基础实力,叫我们对个股的发展充满希望,只得我们的关注的一股。

大地传媒(000719)

1、公司简介

公司前身系焦作市化工三厂,1988年进行股份制改组,始以其净资产折为面值100元的国家股28.3868万股,1990年12月发行公众股14.775万股,1993年将其股票拆细为每股面值1元,并以土地使用权和股息红利调增国家股至3699万股,总股份达5176.5万股,至上市时未曾变动。 经2011年5月2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焦作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及向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的批复》(证监许可【2011】801号)文件核准,公司向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原传媒”)发行285,262,343股股份购买相关资产。

根据焦作鑫安与中原传媒签署的《关于焦作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交割事项之协议书》之约定,双方确定,以2011年5月31日为焦作鑫安重大资产重组资产交割基准日,焦作鑫安与中原传媒进行了相关资产交付。2011年6月28日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011)中勤验字第06038号验资报告,对定向发行的285,262,343股股份予以验证。

2、K线分析

该股受到重组之后的大变革,股票价格一路飙升,2011.12.2开始直接涨停,成交量突然放大,最后2天也是受到机构追捧,是我们值得赌一把的时候了的,但是建议心理承受能力小的人不要对该股的追逐,建议持股人还是建好就收,不宜长期持有。

3、机构的炒作开始的波动一直处于疲惫的状态到下午的时候突然上涨,对投资者增加了巨大的信心,但是我觉得是专家实行拉价行为了,准备减仓。

4、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在MACD看来前途是不容乐观的,但是还是有在该股重组之后的一些机会值得我们一搏,放在是符合我的性格的啊。

5、总概

大地传媒前身为*ST鑫安,因为连续三年亏损,于2008年1月暂停上市。2010年9月13日,*ST鑫安重组方案出炉,通过向中原传媒非公开发行2.85亿股,购买中原传媒旗下的13.69亿元的资产,包括9家出版社、1家印刷集团和1家物资集团100%的股权,1家纸业公司76%的股权,1家印务公司88.24%的股权。这些资产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5亿元、1.42亿元、1.32亿元,预计2011年净利润为1.30亿元。12月2日恢复上市首日,大地传媒大幅上涨88.41%,收报14.63元;本周一该股低开后继续上攻冲击涨停,经过几个小时的拉锯,终于在下午2时过后彻底封死涨停。该股的老股东们不仅避开了2008年的大熊市,还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该股恢复上市首日换手达55.33%,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来自广东东莞和杭州、北京、上海的席位集中卖出,五个席位合计卖出1.346亿元,占当日成交额的22.8%,结合该股涨停上市之前筹码非常集中的状态,可以认为老庄家正好借其恢复上市获利了结了。从买入方看,成都游资是首日主要的买入方,位居首位的国泰君安证券成都北一环路营业部曾参与炒作浙报传媒。按照盈利预测,大地传媒2011年每股收益约为0.30元,目前价位的市盈率与同类个股相比明显偏高。不过该公司还有后续资产注入预期,中原传媒旗下还有部分核心资产尚未注入上市公司,如131家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各市级、县级新华书店发行公司,这也是中原传媒发行系统中最核心、最庞大的业务资产。中原传媒承诺,在股票恢复交易之日起的两年内,实现集团公司的出版、印刷、发行、物资贸易等完整产业链的业务和资产的整体上市,如未能兑现承诺,将向大地传媒其他股东10送1股。不过我还是认为该股股目前的股价估值偏高,应谨慎资。

推荐第8篇:仪器分析实验总结

仪器分析实验总结

1014061525 虞梦娜

一、红外光谱仪实验报告 1.仪器结构

仪器设备:SHIMADZU IRPresting-21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SHIMADZU IRPresting-21 仪器结构:

傅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图

固定平面镜、分光器和可调凹面镜组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核心部件-迈克尔干涉仪。由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经过固定平面镜反射镜后,由分光器分为两束:50%的光透射到可调凹面镜,另外50%的光反射到固定平面镜。

可调凹面镜移动至两束光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这两束光发生相长干涉,干涉图由红外检测器获得,经过计算机傅立叶变换处理后得到红外光谱图。

IRPresting-21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具300入射迈克尔逊密闭型干涉仪,单光束光学系统,空冷陶瓷光源,镀锗KBr基片分束器,温度可调的DLATGS检测器,波数范围7,800~350cm-1,S/N大于40000∶1(4cm-1,1分钟,2100cm-1附近,P—P),具有自诊断功能和状态监控器。可收集中红外、近红外、远红外范围光谱。

常用红外光谱-红外光谱仪

①棱镜和光栅光谱仪

光栅光谱仪

属于色散型光谱仪,它的单色器为棱镜或光栅,属单通道测量,即每次只测量一个窄波段的光谱元。转动棱镜或光栅,逐点改变其方位后,可测得光源的光谱分布。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以多通道测量为特点的新型红外光谱仪,即在一次测量中,探测器就可同时测出光源中各个光谱元的信息。

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它是非色散型的,核心部分是一台双光束干涉仪,常用的是迈克耳孙干涉仪。当动镜移动时,经过干涉仪的两束相干光间的光程差就改变,探测器所测得的光强也随之变化,从而得到干涉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主要优点是: ①多通道测量使信噪比提高;

②没有入射和出射狭缝限制,因而光通量高,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 ③以氦、氖激光波长为标准,波数值的精确度可达0.01厘米-1; ④增加动镜移动距离就可使分辨本领提高;

⑤工作波段可从可见区延伸到毫米区,使远红外光谱的测定得以实现。

上述各种红外光谱仪既可测量发射光谱,又可测量吸收或发射光谱。当测量发射光谱时,以样品本身为光源;测量吸收或反射光谱时,用卤钨灯、能斯脱灯、硅碳棒、高压汞灯(用于远红外区)为光源。所用探测器主要有热探测器和光电探测器,前者有高莱池、热电偶、硫酸三甘肽、氘化硫酸三甘肽等;后者有碲镉汞、硫化铅、锑化铟等。常用的窗片材料有氯化钠、溴化钾、氟化钡、氟化锂、氟化钙,它们适用于近、中红外区。在远红外区可用聚乙烯片或聚酯薄膜。此外,还常用金属镀膜反射镜代替透镜。 2.实验原理

(1)原理概述: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主要是依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进行测定。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就得到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图通常用波长(λ)或波数(σ)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透光率(T%)或者吸光度(A)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

3.操作步骤

(1)开机前准备

开机前检查实验室电源、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当电压稳定,室温为21±5℃左右,湿度≤65%时才能开机。 (2)开机

始终保持红外光谱仪右下侧黄色灯亮(除湿器指示灯);开机时,首先打开右下侧仪器电源开关,此时绿灯亮,稳定半小时,使得仪器能量达到最佳状态。开启电脑,点击用户名Administrator,输入密码,并运行仪器操作平台IRsolution软件,status栏显示仪器自检,约十几秒后窗口右方出现4个绿色方块,自检完成,表示仪器正常,可以开始使用。 (3)制样

固体样品(溴化钾压片法):取预先烘干的固体样品1~1.5 mg与KBr 200~300 mg(样品与KBr的比约为1:200)于玛瑙研钵中,研磨成混合均匀的粉末(粒度小于2微米)。如果KBr和固体样品不够干燥,研磨时要用红外灯烘干。用小药匙转入制片模具中,于油压机6~8吨压力下保持约5分钟,撤去压力后取出制成的半透明薄片,装入样品架。

液体样品(液膜法):取两片氯化钠盐片,用洁净的棉球沾少许溶剂将表面擦干净,待溶剂挥发后,滴一小滴试样在盐片上,将另一盐片压在上面,使试样均匀铺散在盐片中间形成液膜,中间不能有气泡。然后将其装入可拆式夜池架中,轻轻用螺丝固定好,插入仪器试样池中测绘谱图。 (4)扫描和输出红外光谱图

测试红外光谱图时,先在measure模式下按BKG键扫描背景(用KBr片做背景),一般背景信号强度在80%以上,否则能量太低,样品信号噪音大;在Comment栏中输入备注,在Data file中选择样品谱图存储路径(E盘个人文件夹),按sample键扫描样品信号,得到样品红外光谱图;根据需要保存红外光谱图,或者导出ASC码文本文档,或打印。 (5)关机

(1)关机时,先关闭IR solution软件,关闭电脑主机,再关闭光谱仪电源,盖上仪器防尘罩。

(2)在记录本记录使用情况。 (6)注意事项

(1)保持实验室整洁和干燥,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化学处理,实验完毕即取出样品。 (2)样品室窗门应轻开轻关,避免仪器振动受损。 (3)眼睛不要注视激光光源,以免受伤害。

(4)实验操作中,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锭剂成型器表面,以防样品受潮,无法制样;要用镊子从锭剂成型器中取出压好的薄片,而不能用手拿,以免玷污薄片。

(5)固体样品压片法时,试样量必须合适。试样量过多,试样晶片太“厚”,透光率差,导致收集到的谱图中强峰超出检测范围;试样量太少,晶片太“薄”,收集到的谱图信号信噪比差。

(6)液体样品测定时,可拆式液体池的盐片应保持透明干燥,切不可用手接触盐片表面;盐片不能用水冲洗。以试样溶于有机溶剂,制成1~10%浓度的溶液,注入适宜厚度的液体池中测定;常用溶剂有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硫化碳、己烷及环己烷等,不可用水做试样溶剂;使用完后,用相应溶剂立即将液体池清洗干净。

(7)压片机下未放压片模具时,不能进行压杆操作,避免超出可操作范围。 (8)压片完成后将试样配件,特别是压片模具擦拭干净,必要时用乙醇或水清洗干净并擦干,置干燥器中保存,以免锈蚀。 (9)不得随意改变软件参数。

(10)本仪器由专人保管,使用人员在上机前必须经过培训,待考核通过后,方可上机使用。

4.应用

(1)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和强度都随化合物不同而各不相同。因此,红外光谱法是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有力工具。

(2)定量分析:红外光谱有许多谱带可供选择,更有利于排除干扰。红外光源发光能量较低,红外检测器的灵敏度也很低,ε<103吸收池厚度小、单色器狭缝宽度大,测量误差也较大。对于农药组份、土壤表面水份、田间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和谷物油料作物及肉类食品中蛋白质、脂肪和水份含量的测定,红外光谱法是较好的分析方法。

举例:有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7H6O2,其红外光谱如下图,试推断其结构。

由图观察可得出:

(1)U=1+7+0.5×(-6)=5,可能有苯环、双键各一个。 (2)1684cm-1强峰是C=O吸收(对不饱和贡献为1)。

(3)在3300-2500cm-1区域有宽而散的O-H吸收峰;935cm-1为羧酸二聚体的 O-H吸收;-1400和-1300cm-1为羧酸的C-O和O-H吸收。

(4)1600、1582cm-1是苯环的C=C特征吸收;3070、3012cm-1是苯环的C-H特征 吸收;7

15、699cm-1是单取代苯的特征吸收。因此分子中肯定存在苯环结构(对不饱和贡献为4),并具有羧酸的特征吸收,所以是芳酸。又因C=O在较低频率的1684cm-1,这表明:羧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综上所述,该化合物结构为苯甲酸——

OCOH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1.仪器结构 ○1.仪器的分类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按使用波长范围可分为: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两类(统称为分光光度计)。前者的使用波长范围是400~780 nm;后者的使用波长范围为200~1000 nm。可见分光光度计只能用于测量有色溶液的吸光度,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测量在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光区有吸收的物质的吸光度。紫外-可见分光度计按光路可分为单光束式及双光束式两类;按测量时提供的波长数又可分为单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两类。

○2.仪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目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型号较多,但它们的基本构造都相似,都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显示系统等五大部件组成,其组成框图见图2­1 。

由光源发出的光,经单色器获得一定波长单色光照射到样品溶液,被吸收后,经检测器将光强度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变化,并经信号指示系统调制放大后,显示或打印出吸光度A(或透射比τ),完成测定。

(1)光源 光源是提供入射光的装置。可见光区常用的光源为钨灯,可用的波长范围为350~1000 nm;紫外光区常用的光源为氢灯或氘灯(其中氘灯的辐射强度大,稳定性好,寿命长,因此近年生产的仪器多使用氘灯),它们发射的连续波长范围为180~360 nm。

(2)单色器 单色器是将光源辐射的复合光分成单色光的光学装置。单色器一般由狭缝、色散元件及透镜系统组成,其中色散元件是单色器的关键部件。最常用的色散元件是棱镜和光栅(现在的商品仪器几乎都使用光栅) 。 (3)吸收池 吸收池是用于盛装被测量溶液的装置。一般可见光区使用玻璃吸收池,紫外光区使用石英吸收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吸收池规格有:0.5cm、1.0cm、2.0cm、3.0cm、5.0cm等,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4)检测器 检测器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检测器有硒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硒光电池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但长时间曝光易“疲劳”,灵敏度也不高。光电管的灵敏度比硒光电池高。光电倍增管不仅灵敏度比普通光电管灵敏,而且响应速度快,是目前高、中档分光光度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是紫外­可见光度检测器的一个重要进展,它具有极快的扫描速度,可得到三维光谱图。

(5)信号显示器

信号显示器是将检测器输出的信号放大并显示出来的装置。常用的装置有电表指示、图表指示及数字显示等。现在很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都装有微处理机,一方面将信号记录和处理,另一方面可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操作控制。

2.仪器工作原理

物质的紫外­可见光谱直接地反映了物质分子的电子跃迁,与物质的结构直接相关,不同的物质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不同。而吸收强弱又与吸光物质的量有关。因此可以由物质光谱的特异性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吸收强度对物质作定量测试。在一定的条件下,吸光物质对单色光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即

A=εbc

上式中 A为吸光度;b为光程长度(即吸收池厚度),单位为cm;c为吸光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 mol/L;ε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 L/(mol.cm);由上式可知,当 b、ε一定时,吸光物质的吸光度为其浓度c的单值(线性)函数。因此对吸光物质的浓度的测试可直接归结为对吸光度 A的测试。

3.UV-3600紫外分光光度计基本操作步骤: (1)操作步骤

1.首先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电源,然后再打开计算机的电源。2.双击桌面上的“UVProbe”快捷键,进入主菜单。

3.单击菜单中下部“Connect”图标,紫外分光光度计开始自检。

4.待所有自检项目结束(各项自检条目均亮绿灯)后,单击“OK”图标。5.于仪器检测室内放入盛有相同检测媒介(不含样品)的对比池(靠内)和样品池(靠外), 单击“Baseline”图标进行背景扫描。

6.待背景扫描结束后,取出样品池,加入待检测样品,然后放回检测室,单击“Auto Zero”图标进行调零。

7.待调零结束后,单击“Start”图标开始扫描。

8.扫描结束后,屏幕会跳出“New Data Set”对话框,请在“File”栏自己建立路径和文档名,然后单击“OK”图标。接着单击菜单左上角的“Save”图标,最终完成文件的存储。如要转换成ASCII码文件,请单击菜单左上角的“File”图标,然后在其下拉菜单中单击“Save as...”图标,跳出“Save Spectrum File”对话框,单击“保存类型(T)”栏,并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Data Print Table(*.txt)”这一栏,自己给此文件建立路径和名字后,单击“保存(s)”键即完成ASCII码文件的转换工作。 9.取出样品池,经处理后进行下一次实验。

10.多次测样时,若检测媒介未变,请重复6-9操作步骤;若检测媒介已变,请重复5-9操作步骤。

11.测样结束后,先关掉此软件,然后关掉计算机电源,最后关掉紫外分光光度计电源。若该计算机另有它用,可同时按住[Alt]+[F4]键,然后按[Enter]键结束程序后再关掉紫外分光光度计电源。

12.实验结束后,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样品池两分钟,接着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然后用分析纯丙酮洗涤,在室温下吹干后放入池盒中,以方便下一次实验的进行。

(2)日常维护和保养

① 光源

光源的寿命是有限的,为了延长光源使用寿命,在不使用仪器时不要开光源灯,应尽量减少开关次数。在短时间的工作间隔内可以不关灯。刚关闭的光源灯不能立即重新开启。仪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3h。若需长时间使用,最好间歇30min。如果光源灯亮度明显减弱或不稳定,应及时更换新灯。更换后要调节好灯丝位置,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窗口或灯泡,避免油污沾附。若不小心接触过,要用无水乙醇擦拭。

② 单色器

单色器是仪器的核心部分,装在密封盒内,不能拆开。选择波长应平衡地转动,不可用力过猛。为防止色散元件受潮生霉,必须定期更换单色器盒干燥剂(硅胶)。若发现干燥剂变色,应立即更换。

③ 吸收池

必须正确使用吸收池,应特别注意保护吸收池的两个光学面。为此必须做到:

1) 测量时,池内盛的液体量不要太满,以防止溶液溢出而侵入仪器内部。若发现吸收池架内有溶液遗留,应立即取出清洗,并用纸吸干。 2) 拿取吸收池时,只能用手指接触两侧的毛玻璃,不可接触光学面。 3) 不能将光学面与硬物或脏物接触,只能用擦镜纸或丝绸擦试光学面。 4) 凡含有腐蚀玻璃的物质(如F­、SnCl

2、H3PO4等)的溶液,不得长时间盛放在吸收池中。

5) 吸收池使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有色物污染可以用3mol/L HCl和等体积乙醇的混合液浸泡洗涤。生物样品、胶体或其它在吸收池光学面上形成薄膜的物质要用适当的溶剂洗涤。

6) 不得在火焰或电炉上进行加热或烘烤吸收池。

④ 检测器 光电转换元件不能长时间曝光,且应避免强光照射或受潮积尘。 ⑤ 当仪器停止工作时,必须切断电源。

⑥ 为了避免仪器积灰和玷污,在停止工作时,应盖上防尘罩。

⑦ 仪器若暂时不用要定期通电,每次不少于20~30min,以保持整机呈干燥状态,并且维持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4.应用

紫外吸收光谱在生产、科研的众多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纯度检测、化合物结构的推测[6]、氢键强度的测定。 (1) 定性分析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其主要依据是化合物的特征吸收特征。如吸收曲线的形状、吸收峰数目以及各吸收峰波长及摩尔吸收系数。用紫外光谱进行定性鉴定的化合物必须是纯净的,并按正确的操作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绘出吸收曲线,然后根据该化合物的吸收特征作出初步判断。 如果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在220-400nm范围内没有吸收带,则可以判断该化合物可能是饱和的直链烃、脂环烃、或其它饱和的脂肪族化合物或只含一个双键的烯烃等。如果化合物只在270-350nm有弱的吸收带,则该化合物必含有n电子的简单非共轭发色基团,如羰基、硝基等。如果化合物在210-250nm范围有强的吸收带,且ε>104,这是K吸收带的特征,则表明该化合物可能是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如果吸收带出现在260-300nm范围内,则表明该化合物存在3个或3个以上共轭双键,如吸收带进入可见光区,则表明该化合物是长共轭发色基团的化合物或是稠环化合物。如果化合物在250-300nm范围内有中等强度吸收带,ε在103-104范围内,这是B吸收带的特征,因此表明该化合物可能含有苯环。 (2)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擅长与定量分析[7]。紫外分光光度法就是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紫外光谱在化合物含量测量方面的应用比其在化合物定性分析测定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方法的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现性都很好,应用非常广泛。只要对金紫外光有吸收或可能吸收的化合物,均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仅药物分析来说,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些国家已将数百种药物的紫外系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载入药典。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方便的用量来直接测定混合物某些组分的含量,如环己烷中的苯,四氯化碳中的二硫化碳,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等。 (3)纯度检查 紫外吸收光谱能测定化合物中含有微量的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如果一个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明显的吸收峰,而其的杂质在紫外区有较强的吸收峰,就可检出化合物中所含有的杂质(乙醇/苯,苯 λmax=256nm)。如果一个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吸收峰,可利用摩尔吸光系数(吸光度)来检查其纯度。 (4)化合物结构的推测

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分子中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特性,而不是整个分子的特性,所以单独从紫外吸收光谱不能完全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必须与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及其它方法配合,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紫外可见光谱在研究化合物的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推测官能团、结构中的共轭体系以及共轭体系中的取代基的位置、种类和数目等。 (5)氢键强度的测定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极性溶剂产生氢键的强度不同,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来测定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氢键强度,以确定选择哪一种溶剂。异丙叉丙酮的n π*吸收带在环己烷、乙醇、甲醇及水溶液中的λmax分别为335nm、320nm、312nm和300nm,假定这种λmax的移动完全由溶剂的氢键所引起,可利用一定公式计算每种溶剂中的氢键强度(极性溶剂分子与羰基氧形成了氢键,使n轨道能级降低而趋向稳定化,当n电子实现n π*跃迁时,需要增加一定的能量来克服氢键的能量)。

三、PL荧光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1.仪器结构

由高压汞灯或氙灯发出的紫外光和蓝紫光经滤光片照射到样品池中,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荧光经过滤过和反射后,被光电倍增管所接受,然后以图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基本结构和原理如图所示。

①光源

光源应具有强度大、适用波长范围宽两大特点,常用光源有高压汞灯、氙灯、氙一汞弧灯等。此外,紫外激光器、固体激光器、高功率连续可调染料激光器和二极管激光器等荧光光源把荧光法的应用范围拓宽。 ②滤光片和单色器

在荧光光度计中,通常采用干涉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作为激发光束和荧光辐射的波长选择器。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中至少选用一个,而常常是用两个光栅单色器,且均带有可调狭缝,以供选择合适的通带。理想的单色器应在整个波长区内有相同的光子通过效率,不幸的是这种理想的单色器不存在。 ③ 检测器

一般普通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均采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它是很好的电流源,在一定条件下其电流量与人射光强度成正比。此外,还有光导摄像管、电子微分器、电荷耦合器阵列检测器。 ④ 显示装置

以前,显示装置有数字电压表,记录仪和阴极示波器等,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根据不同要求,来选择不同的直观的视频读出方式。

2.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物质荧光的产生是由在通常状况下处于基态的物质分子吸收激发光后变为激发态, 这些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将一部分的能量又以光的形式放出,从而产生荧光。不同物质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其激发态能级的分布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荧光上表现为各种物质都有其特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因此可以用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不同来定性地进行物质的鉴定。在溶液中,当荧光物质的浓度较低时,其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通常有良好的正比关系,即IF=KC,利用这种关系可以进行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类似,荧光分析通常也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

测量原理:稀溶液

IF=2.303φFI0εcb

其中,I0为激发光强度;If为荧光强度;υf为荧光效率; b为液池厚度; ε和c分别为发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和摩尔浓度。

3.操作步骤

设备名称:荧光分光光度计 型 号:RF-5301PC型 国别厂家:日本岛津公司 技术指标:

波长扫描范围:220-900nm 波长精度:±1.5nm; 狭缝范围:0.15-20nm 信噪比:S/N比150以上(水拉曼峰测定,狭缝5nm) 最高扫描速度:5500nm/min (1)开机

a.确认所测试样液体或固体,选择相应的附件。

先开启仪器主机电源,预热半小时后启动电脑程序RF-530XPC,仪器自检通过后,即可正常使用。 (2)测样 (1) spectrum模式

在“Acquire Mode”中选择“Spectrum”模式。

对于做荧光光谱的样品,“Configure”中“Parameters”的参数设置如下: “Spectrum Type”中选择Emiion;给定EX波长;给定EM的扫描范围(最大范围220-900nm);设定扫描速度;扫描间隔;狭缝宽度,点击“OK”完成参数的设定。

对于做激发光谱的样品,“Configure”中“Parameters”的参数设置如下: “Spectrum Type”中选择Excitation;给定EM波长;给定EX的扫描范围(最大范围220nm—900nm);设定扫描速度;扫描间隔;狭缝宽度,点击“OK”,完成参数的设定。

在样品池中放入待测的溶液,点击“Start”,即可开始扫描。

扫描结束后,系统提示保存文件。可在“Presentation”中选择“Graf” 、“Radar”、“Both Axes Ctrl+R”来调整显示结果范围;在“Manipulate” 中选择“Peak

Pick”来标出峰位,最后在“Channel”中进行通道设定。

述操作步骤对固体样品同样适用。 (2) Quantitative模式

a.在“Acquire Mode”中选择“Quantitative”模式。 b.“Configure”中“Parameters”的参数设置如下:

Method 选择“Multi Point Working Curve” ;“Order of Curve” 中选择 “1st和“No” ;给定EX、EM波长;设定狭缝宽度,点击“OK”,完成参数的设定。 在样品池中放入装有空白溶液的比色皿后执行“Auto Zero” 命令校零点。 点击“Standard”模式,制作工作曲线。

将样品池中的空白溶液换成一系列的已知浓度的样品标准溶液进行测量,执行“Read”命令,得到相应的荧光强度,系统根据测量值自动生成一条“荧光强度-浓度”曲线。

在“Presentation” 中选择“Display Equation”,得到标准方程。将此工作曲线 “Save”为扩展名为“.std”的文件。

工作曲线制备完毕,即可进入未知样的测量,选择进入“Unknown”模式,将样品池中的已知浓度标准溶液换成待测样品溶液,执行“Read”命令,即可得到相应的荧光强度和相应的浓度。将此 “Save”为扩展名为“.qnt”的文件。 (3) Time Course模式

a.在“Acquire Mode”中选择“Time Course”模式。 b.“Configure”中“Parameters”的参数设置如下:

给定EX、EM波长;设定狭缝宽度;设定反应时间;读取速度;读取点数; 点击“OK”,完成参数的设定。 c.在样品池中放入装有空白溶液的比色皿后执行“Auto Zero” 命令校零点。 d.将样品池中的空白溶液换成待测溶液,点击“Start”,即可开始扫描。扫描结束后,即可得到荧光强度对时间的工作曲线。 e.将此工作曲线“Save”为扩展名为“.TMC”的文件。 (3)关机

退出软件后关闭主机。 注意事项

请注意爱护液体比色皿,特别是测试有机样品的同学请在测量完毕后用有机溶剂清洗,干燥后再放入盒子中,否则会造成比色皿表面严重污染,影响透光度。

4.应用

(1)无机化合物的分析

与有机试剂配合物后测量;可测量约60多种元素。

铍、铝、硼、镓、硒、镁、稀土常采用荧光分析法;

氟、硫、铁、银、钴、镍采用荧光熄灭法测定; 铜、铍、铁、钴、锇及过氧化氢采用催化荧光法测定;

铬、铌、铀、碲采用低温荧光法测定;

铈、铕、锑、钒、铀采用固体荧光法测定 (2)生物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见表

(3)荧光探针

与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结构非共价相互作用而使一种或几种荧光性质发生改变的小分子物质。可用于研究大分子物质的性质和行为。目前常用的荧光探针有荧光素类探针、无机离子荧光探针、荧光量子点、分子信标等。 荧光探针除应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外,在核酸染色、DNA电泳、核酸分子杂交、定量PCR技术以及DNA测序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推荐第9篇:财务分析实验心得体会

财务分析实验心得体会

随着大部分的课的结束,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也将接近尾声了,确实这门课程的学习也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体会和感受。这门课像一盏照明灯,也像一个本书中的一个“引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会计学科的“概貌”。

财务报告分析是指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把企业看成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生存发展的生产与分配社会财富的经济实体,通过对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来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的行业地位、经营战略、主要产品的市场、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社会价值分配等经营特性和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能力,并对企业作出综合分析与评价、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与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为相关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财务报告分析对于不同的对象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对于投资者,分析主要是为寻求投资机会获得更高投资收益而进行的投资分析和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进行的企业经营业绩综合分析与评价。其分析的重点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业绩综合分析评价。 对于债权人,分析主要是金融机构或企业为收回贷款和利息或将应收款项等债权按期收回现金而进行的信用分析。信用分析的重点是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产生现金能力。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更好地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划、管理与控制,利用财务报告进行经营分析。该分析要分析企业各种经营特性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发展能力、社会存在价值等并要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分析主要是为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公平、恰当地征税而进行经济政策分析与税务分析。其分析的重点是企业发展、社会价值分配等。对于工会组织的分析主要是为争取职工合理的工资、福利等利益而进行的工会利益分配分析。其主要分析企业社会价值分配、盈利能力等。对于注册会计师目的为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避免审计错误、提高财务报告的可行度也要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分析。其分析的重点是财务报表及其之间的稽核关系与各种财务能力、经营特性分析。

就学习这门课程而言,我认为方法有如下几点:

明确目的,把握方向。现行《会计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等,各会计报表间的钩稽关系是财务会计中重点研究的内容,而面对繁杂庞大的财务数据,如何运用这些数据有效评价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则是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所关注的。

分析财务报表之前首先要明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针对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衡量标准,从而形成评价结论。例如:要基于剩余收益增长的价值分析剩余收益对公司价值增长的贡献,判断公司是否有增值能力。这属于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剩余收益变化是受普通股收益回报率变化、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以及普通股东权益的变化三个主要因素共同推动的。在明确这点以后,进而对普通股收益回报率变化、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以及普通股东权益的变化逐个分析,得出剩余收益变化,来判断公司是否是一个能够增加股东剩余收益的增长型公司,为股东评价公司业绩和潜在投资者衡量公司增值能力提供依据。如果不明了方向,不知道判断公司是否有增值能力属于哪一方面的指标,无法将其与剩余收益变化联系起来,也就无法计算出相关变化因素,在众多的数据中只能是不知从何下手,毫无头绪。因此我认为明确目标,把握方向是在分析开始前首先要做出的最重要的判断,它为庞大的计算过程指明了方向,而不是盲目算出一堆没有任何作用的数据、白耗费时间。

夯实基础、熟练技巧。在明确计算方向后,第二步便是要挑出合适的计算公式或方法,来得出结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有效的,而比较的内容除了金额数量上的绝对值之外,最常见的是比率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对财务比率原理和计算方法烂熟于心。

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只要认真学习,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我想会计给我们带来的还不仅仅是知识而已,它是一种认真仔细谨慎的工作态度,同时,我觉得会计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最后也感谢老师不辞辛劳的耐心的负责的给我们讲解财务报告分析的知识。

推荐第10篇:空间分析实验总结

一、实验概述 2

二、实验专题 2 专题1 网络分析之商店选址分析 2 1.1实验目的 2 1.2实验原理 2 1.3实验内容 2 专题2空间统计分析 3 2.1实验背景 3 2.2实验目的 3 2.3实验内容 3 专题3 线性参考 3 3.1实验目的 3 3.2实验内容 3 3.3实验原理 3 专题4灾害预警 4 4.1实验目的 4 4.2实验原理 4 专题5 地统计分析 4 5.1实验目的 4 5.2实验内容 4 5.3理论基础 4 专题6水文分析及建模 5 6.1实验原理 5 6.2实验目的 5

三、实验收获 5 空间分析实验课总结

一、实验概述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各类综合性地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为人们建立复杂的空间应用模型提供了基本方法。 空间分析实验是《空间分析》课程的组成部分。ArcGIS在社会公共安全与应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遥感、水利、电信、国防等方面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低维的点、线、面对象还是三维动态对象,都可以通过其空间分析功能来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二、实验专题

专题1 网络分析之商店选址分析 1.1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分析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利用ArcGIS进行网络分析的技术方法重点:理解掌握网络数据集的建立及各个参数的意义;

(3.)利用网络分析功能进行商店选址战略定位。 1.2实验原理 网络分析是对地理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网线、电缆线、电力线、供水线等)进行地理化和模型化,基于它们本身在空间上的拓扑关系、内在联系、跨度等属性和性质进行空间分析,通过满足必要的条件得到合理的结果。 1.3实验内容

利用ArcGIS软件中的Network Analyst模块进行网络分析,对在墨尔本市地区商店的扩张进行战略定位。主要进行服务区分析、最佳路径分析、最邻近设施点分析、计算起始-目的地(OD)成本矩阵。 专题2空间统计分析 2.1实验背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扩展,特别是在流行病学、生物学、气象、地质等这些特殊的行业中需要的是根据多种采样的数据来研究空间事物的变化特征、分布特征等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一种统计分析的结果,而在空间上,事物的分布又是相互关联的。所以,空间统计应运而生。 2.2实验目的

理解空间统计的含义,熟练利用ArcGIS9.3中的Spatial Statistics Tools进行空间统计相关操作,并理解其相关理论。 2.3实验内容

空间统计主要的工作是研究空间自相关性(Spatial Autocorrelation),分析空间分布的模式,例如聚类(cluster)或离散(dispersed)。 专题3 线性参考 3.1实验目的

理解并掌握线性参考的基本涵义、特点、相关概念及作用;熟练掌握利用ArcGIS进行线性参考的技术方法。 3.2实验内容

生成和校准路径数据、显示和查询路径与路径事件、编辑事件数据。 3.3实验原理

矢量格式数据在为具有静态特性的要素建模时很成功,如地块边界、水体和土壤性质。然而,有些应用需要为沿不同线性要素的相关位置建模的能力,由于这种需要,用沿着已存在的线性要素的相对位置来简化数据的记录。就是说,位置是根据一个已知的线性要素和一个沿该要素的位置或度量值给定的。 专题4灾害预警 4.1实验目的

利用ArcGIS9.3软件,对澳大利亚的沿海城市——凯恩斯市的风暴潮灾害进行空间量化,初步理解GIS在环境风险建模中的应用。 4.2实验原理

实验通过整合该地区社会和环境空间数据,得到对于土地利用管理和突发事件疏散管理非常重要的危险指数分布情况。对危险指数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距海岸线的远近,即水平距离;二是建筑物的高度,即垂直高度。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综合后得到容易遭受风暴潮灾害的区域及建筑分布情况,为凯恩斯地区土地利用及灾害管理提供预警信息。 专题5 地统计分析 5.1实验目的

熟悉ArcGIS 9.3 中的地统计分析模块,了解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 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通过分析选择一种适合的插值方法生成预测表面;

熟悉并理解六种克里格插值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掌握每种克里格插值方法的实现过程,体会在具体应用中的实用性。 5.2实验内容

利用ArcGIS 中Geostatistical Analyst 提供的数据探索工具(explore data),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气臭氧浓度数据进行探索分析,检查数据的离群值,全局趋势分析,观察空间自相关性和方向效应;

利用ArcGIS 中Geostatistical Analyst 提供的地统计向导工具(Geostatistical Wizard),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气臭氧浓度数据进行预测,绘制臭氧浓度图。 5.3理论基础

地统计(Geostatistics)又称地质统计,是法国著名统计学家G.Matheron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门新的统计学分支。它是以区域化变量为基础,借助变异函数,研究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或具有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一门科学。 专题6水文分析及建模 6.1实验原理

水文分析是DEM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DEM生成的集水流域和水流网络,成为大多数地表水文分析模型的主要输入数据。表面水文分析应用于研究与地表水流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如洪水水位及泛滥情况,或者划定受污染源影响的地区,以及预测当某一地区的地貌改变时对整个地区将造成的影响等,应用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农业及森林、交通道路等许多领域,对地球表面形状的理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2实验目的

(1.)使用ArcGIS9.3中的Hydrology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利用该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结合水文分析的基本流程,初步学习在ModelBuilder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加深对地理建模过程的认识。

三、实验收获

ArcGIS 9.3的空间分析功能主要包括空间分析模块、3D分析模块、地统计分析模块、网络分析模块、跟踪分析模块等。GIS上机实践是空间分析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了我们的上机操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拓展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通过六个相关的空间分析专题,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练习,我们加强了对空间分析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了对该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第11篇:物理实验试卷分析

2013年物理实验试卷分析

我校143参加2013初中物理实验考试,试题一是“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得分率为80%;试题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得分率为86%,试题三“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得分率为93%,试题四“用天平称小石块的质量”得分率为90%。大部分学生对电路的连接,电压表,电流表的安装,量程的选用;滑动变阻器的安装;刻度尺的使用,读数;天平的调平,砝码添加,游码的读数的实验操作比较正确取用。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不能准确调平天平,有时夹不稳砝码;电路元件摆放有点乱;接线处铜丝不整齐。二:小部分学作实验心里紧张,手不时的抖 。

今后,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时间,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动手的习惯,在家练习。鼓励学生学以制用,在家自制小电路。

第12篇:工作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 ××岗位工作分析

1.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与掌握工作分析的相关概念、工作分析的内容、步骤及常用工作分析方法;要求能够根据相关资料,选择×企事业单位某一岗位为调研对象,进行工作分析并撰写工作说明书。

2.实验时间及地点

第7周组建工作分析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工;

第8周-第9周撰写工作分析项目计划书;

第10周-第12周各小组调研获取工作分析的相关信息;

第13周撰写工作说明书,各小组准备好答辩PPT。

3.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电脑

4.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束后提交的材料

(1)步骤:

a.准备阶段:组建工作分析小组,各小组选出组长并由各实验小组组长协调分配每位成员的分工,每位同学至少有一项任务;各小组撰写工作分析项目计划书。

b.调查阶段:每位同学针对目标岗位了解熟悉有关情况;建立联系,求得配合;确定调查和分析样本。选择搜集信息的方法,确定搜集工作内容;搜集工作背景资料和职位的相关信息。

c.分析与总结阶段:整理、审查、分析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的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必须含有①获取工作分析项目计划书;②信息收集过程的简单介绍;③注明搜集信息的方法;④收集整理的相关信息)

注:工作分析整个过程中用到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录音都可以附上。各小组在实验报告中要详细地写出各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d.答辩与验收:准备PPT,小组指派1-2位代表进行实验流程及结果的汇报。 e.小组实验报告评比并颁发奖品。

5.参考资料

《工作分析实务手册》,郑晓明、吴志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

《工作分析》,付亚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13篇:k线分析实验

K线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常见K线形态的分析研判

二、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具体对象、设计实验思路。

2.自己拟定实验步骤,用文字、图表、流程图、表格等形式记录实验分析过程。

3.根据实验步骤,结合其他因素分析之后,总结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验内容

1.选择若干股票或同一股票近期的K线走势图,分析日线图中最后一根K线的实体和影线。

2.选择若干股票或同一股票近期的K线走势图,分析日线图中最后若干根K线的构成的组合。

3.选择若干股票或同一股票近期的K线走势图,分析周线图中最后一根K线以及K线组合。

4.选择若干股票或同一股票近期的K线走势图,分析其他周期或其他股票走势图中的K线。

四、实验步骤

(自己拟定)

五、实验结论

第14篇:《仪器分析实验》复习题

《仪器分析实验》复习题

1、单光束和双光束紫外吸收光谱仪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红外光谱法中,对试样有哪些要求?

3、pH玻璃电极的原理,如何测定pH值

答:玻璃电极法测定水样的PH值是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与被测水样组成工作电池,再用PH计测量工作电动势,由PH计直接读取PH值。

4、为什么荧光光度计使用的比色皿是四面透光的? 答:如果在一条直线上 那是测吸光度的

荧光分光光度计入射光源和检测器的方向是垂直的 这样在垂直方向上 就不可能有入射光

而激发的荧光在四个方向上都有 在垂直方向上检测 干扰最小 所以四面透光

不是四面透光,只有俩面透光,透光面是为了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穿透比色皿与比色皿内的待测物质发生物理作用而测定物质的浓度等,不透光的俩面是为了方便实验操作人员用手抓取放置比色皿

5、在极性、非极性色谱柱上的出峰顺序是如何确定的?

答:对于同分异构体来说,极性柱上是极性弱的组份先出峰,极性强的组份后出峰。其它情况下不一定。对于同系物来说,非极性柱上是沸点低的先出峰,沸点高的后出峰。其它情况不一定。

6、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条件是什么?

7、简述火焰原子化器(包括雾化器)的工作原理。

8、从速率理论可以看出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色谱的柱效?在什么情况下应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什么情况下应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何确定最佳流速?

9、原子吸收分析中,若产生下述情况而引致误差,应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免之?

(1)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

(2)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发射背景), (3)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

10、在电导滴定过程中,为什么溶液的电导会发生连续变化,解释盐酸、醋酸的电导滴定曲线。设计电导法测定盐酸、醋酸混合液的实验方案。

第15篇:食品分析实验教案

实验一 白酒中总酸总酯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实验目的:1.学会测白酒中总酸总酯的方法。

2.掌握其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先用碱中和白酒中的游离酸,再加入一定量的碱使酯皂化,过量的碱再用酸进行反滴定,其反应式为:

CH3COOC2H5 + NaOH=CH3COONa+ROH

2NaOH+H2SO4=Na2SO4+2H2O 实验试剂:① 1%酚酞指示液:称取酚酞1.0克溶于60 mL乙醇中,用水稀释至100 mL。

② 0.1mol•L-1 NaOH标准溶液:称取4克 NaOH,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

③ 0.05 mol•L-1 H2SO4标准溶液:吸取浓H2SO4 3mL,缓缓注入适量水中,冷却并用水稀释至1000 mL。

实验仪器:全玻璃回流装置250 mL。

实验步骤:① 标定:标定NaOH标准溶液:称取0.45~0.50g邻苯二甲酸氢钾,

用水溶解后用酚酞做指示剂,NaOH滴至浅红色为终点。

② 测定:吸取酒样50.00 mL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

2滴,以0.1mol•L-1 NaOH标准溶液中和(切勿过量),记录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毫升数(作为总酸含量计算)。再准确加入0.1mol•L-1 NaOH标准溶液25.00 mL。若酒样总酯含量高时,可加入50.00 mL,摇匀,装上冷凝管,于沸水浴上回流半小时,取下,冷却至室温,然后用0.05 mol•L-1 H2SO4标准溶液进行反滴定,使微红色刚好完全消失为其终点,记录消耗0.05 mol•L-1 H2SO4标准溶液的体积。

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X[C25.002C1V]0.0881000

50.00式中:X—酒样中总酯的含量(以乙酸乙酯计)g/L;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1 C1—硫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测定时,消耗0.05 mol•L-1 H2SO4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088—以以乙酸乙酯表示结果的换算系数。

结果的允许差:同一样品两次测定之差不得超过0.006g/L,保留两位小数。

实验二 脂肪的测定——试剂抽提法

实验目的:1.学会脂肪测定的方法。

2.掌握试剂抽提法测脂肪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样品中加入氨水,将牛乳中酪蛋白钙盐溶解以减低其与脂肪的吸附能力,使乙醚易于抽提。加入乙醇和石油醚,能提纯乙醚提取物和使分层清晰。乙醇能使溶解于氨水的蛋白质沉淀析出。石油醚可减少抽出液中的水分含量。得到上层液后,除去有机溶剂,恒重得到脂肪含量。

实验试剂:奶粉;浓氨水;乙醚;石油醚;无水乙醇。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槽、烘箱、分液漏斗、移液管、分析天平、干燥器、索氏抽提器、烧杯。

实验步骤:准确称取2.00~2.50g样品置于烧杯中,用8倍蒸馏水溶解,(即成牛乳状态),移入250 mL分液漏斗内,加入1.25 mL浓氨水,混匀,加入10 mL乙醇,混匀。再加入25 mL乙醚,剧烈震荡1min,再加入25 mL石油醚,再剧烈摇荡1min,静置至上层澄清为止。先将下层液放入烧杯中,再将上层液由漏斗口移至已恒重的索氏脂肪瓶中。(下层液再按上法提取三次,乙醚和石油醚用量各改为15 mL。分层时如有必要可加入少量的水或乙醇,将所有乙醚提取液合并于脂肪瓶中)。接上索氏抽提器,在水浴上蒸发,去除全部有机溶剂,取下脂肪瓶,置于100℃烘箱内烘至恒重。

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脂肪(%)=C100 W式中:C—测定样品中脂肪的实验重量(g); W—样品重量(g)。

2 实验三 还原糖及总糖的测定——费林试剂比色法

实验目的:掌握费林试剂比色法测还原糖及总糖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费林试剂是由甲、乙两种溶液混合而成。甲液含有硫酸铜,乙液含有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作用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而酒石酸钾钠在碱性溶液中使氢氧化铜溶解生成蓝色的配合物,其反应如下:

单糖和多糖的水解物都含有醛基或酮基,在碱性条件下煮沸能使费林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的氧化亚铜,而使蓝色的费林试剂脱色,脱色的程度与溶液中含糖量成正比。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费林试剂可不作定量配制,测定误差在±0.02%,但须经常作标准曲线校正。本法测定范围在0.1~0.5mg/ml还原糖。如果含糖量超过本范围误差显著增大。

实验试剂:①奶粉

②费林试剂甲:40克硫酸铜 [CuSO4•5H2O] 溶解于蒸馏水并定容至

1升。

③费林试剂乙:200克酒石酸钾钠与150克氢氧化钠溶于蒸馏水并定

容至1升。在使用前取20毫升甲溶液,加入20毫升乙溶液。

④0.1%葡萄糖标准溶液:取105℃干燥2小时恒重的葡萄糖0.1克,

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

⑤3%硫酸锌:称取3克硫酸锌溶解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 mL。 ⑥6mol/L盐酸:量取5ml浓盐酸,缓慢倒入适量水中,用水稀释至

100ml。

⑦20%氢氧化钠:称取20克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⑧0.3mol/L氢氧化钡:称取25.7克氢氧化钡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3 ⑨甲基红指示剂:0.2%甲基红乙醇液。

实验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槽,试管架,试管,容量瓶,移液管,量筒,烧杯。

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0.1%葡萄糖标准溶液0、

1、

2、

3、

4、

5、6 mL,并分别加水补足至6 mL,每管含葡萄糖各为0、

1、

2、

3、

4、

5、6 mg,分别在各管中加入4 mL费林试剂,混合后,放入沸水浴加热15 min,取 出后在流水中冷却,静置,取上层清夜在590 nm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以蒸 馏水作参比,读取含不同浓度糖的各管的吸光度。然后以糖的含量作横坐标, 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还原糖的测定:准确称取0.1 g左右乳粉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5 ml 13% 硫酸锌和5 mL 0.3mol/L氢氧化钡,摇动振荡后定容至100 mL。静置。准确吸 取6 mL上层澄清液和4 mL费林试剂。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制作的步骤。测 得样液中的吸光值。从标准曲线中查出还原糖的含量。

3.总糖的测定:准确称取0.1 g左右乳粉于小烧杯中,加入5 mL,6mol/L盐酸和15 mLl水,于68~70℃水浴中加热15 min,加入1滴甲基红指示剂,用20%氢氧化钠调至微黄,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以下操作同还原糖的测定。 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还原糖(总糖)%=C100100 m式中:C—每毫升样品液中的含糖量(g); m—样品重量(g)。

说明:(1)加入硫酸锌的目的是除溶液中蛋白,加入氢氧化钡除去硫酸根。

(2)盐酸水解使非还原糖转化成还原糖,从而测得总糖。

4 实验四 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实验目的:1.掌握湿法消化的方法。

2.学会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其反应如下:

(1)消化:样品与硫酸一同加热消化,硫酸使有机物脱水,破坏有机物,有机物中的碳和氢,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蛋白质分解为氨,则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

H2SO4SO2H2O[O]

2CH3CHNH2COOH2[O]2CH3CHOHNH22CO2 2CH3CHOHNH210[O]4CO22NH34H2O

2NH3H2SO4(NH4)2SO4

在消化过程中,添加硫酸钾可以提高温度加快有机物分解,它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钾,温度可达400℃,加快了整个反应过程。其理由是随着消化过程硫酸的不断分解,水分的逸出而使硫酸钾的浓度增大,沸点增加。加速了有机物的分解。

K2SO4H2SO42KHSO4 2KHSO4K2SO4H2OSO3

但硫酸钾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温度太高,生成的硫酸氢铵也会分解,放出氨而造成损失。

(NH4)2SO4NH3(NH4)HSO4 2(NH4)HSO42NH32SO32H2O

5 为了加速反应过程,还加入硫酸铜,氧化汞或硒粉作为催化剂。但为了防止污染,通常使用硫酸铜。

2CuSO4Cu2SO4SO2O2

有机物分解的

CO2CO2

C2CuSO4Cu2SO4SO2CO2 Cu2SO42H2SO42CuSO42H2OSO2

如在消化过程中,不易得到澄清溶液时,可将定氮瓶取下,放冷后缓慢加入30%过氧化氢2~3mL,促进消化。不要加入过氯酸,以免生成氮的氧化物损失,使结果偏低。所以,有机物全部消化后,出现硫酸铜的蓝绿色,它具有催化功能,还可以作为酸碱反应指示剂。

(2)、蒸馏:样液中的硫酸铵在氢氧化钠强碱性条件下,释放出游离氨,蒸馏用0.05mol/LH2SO4溶液吸收。在这操作中,一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二是要防止样液中氨气逸出,其反应式如下:

2(NH4)2SO42NaOHNa2SO42NH3H2O

2NH3H2SO4(NH4)2SO4

加入40%氢氧化钠是否足量,可借硫酸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的褐色(Cu2O)沉淀,或深兰色的铜氨配离子指示。若溶液的颜色不改变,

则说明所加的碱液不足。

(3)、滴定:过剩的硫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而求得氨含量,其反应如下:

H2SO42NaOHNa2SO42H2O

实验试剂:①奶粉

②浓硫酸

③40%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00克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毫升。

④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克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0毫升。

⑤甲基红指示剂:溶解甲基红粉末0.1克于100毫升95%乙醇中。 ⑥混合指示剂:4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份0.1%次甲基兰乙醇

溶液临用时混合。

或:5体积溴甲酚绿(0.2%)与1体积甲基红(0.2%)混合。⑦催化剂:硫酸铜:硫酸钾=1:10(W/W)

⑧0.05mol/L硫酸:量取2.8毫升浓硫酸,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 或吸取20毫升0.01mol/L盐酸溶液,置于100毫升三角瓶中,加2滴0.5%酚酞指示剂,用已标定过的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用标过盐酸做吸收液)。

实验仪器:凯氏定氮装置;分析天平;容量瓶;台秤;量筒;锥形瓶;移液管;滴定管。

实验步骤:

(1)消化:精密称取固体样品1.5克,置于干燥的定氮瓶中,加入0.5克催化剂,再加入20毫升浓硫酸,轻轻摇匀后,在通风橱中,将瓶以45°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升高温度,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小时,取下放冷,用蒸馏水将消化液无损地洗入50毫升容量瓶内,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硫酸按同一方法作试剂空白试验。

(2)蒸馏: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瓶内装水至约2/3处,加甲基红指示剂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少量沸石以防暴沸,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水,使蒸气充分洗涤仪器,并检查仪器是否正确。取100毫升锥形瓶1只,先按一般方法洗净,再用水蒸气洗数分钟,冷却。用移液管加入0.05mol/L硫酸溶液15毫升及混合指示剂4滴,盖好表面皿备用。

使冷凝管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10mL样品消化稀释液,由小玻璃杯流入反应室,并以10mL水洗涤小玻璃杯使流入反应室内。塞紧小玻璃杯的棒状玻塞,将10mL40%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玻璃杯,提起玻塞使其缓慢流入反应室,立即将玻塞塞紧,并加入水于小玻杯以防漏气,夹紧螺旋夹子,开始蒸馏。蒸气通入反应室使氨通过冷凝管而入接收瓶内,蒸馏5min。移动接收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再蒸 7 馏1min,然后用少量水洗涤冷凝管下端外部。

(3)、滴定:全部蒸馏完毕后,用标准的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锥形瓶中过剩的硫酸。当混合指示剂刚刚变为灰色或绿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X(V1V2)2C0.014F100

10m50其中:X——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V1——样品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2——试剂空白消耗硫酸或盐酸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C——硫酸(盐酸不乘2)标准溶液的浓度;

0.014——0.5mol/L硫酸或1mol/L盐酸标准溶液1mL相当于氮的克数。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乳制品为6.38,面粉为5.70,大豆制品5.71。 m——样品质量,克(毫升)。

说明:(1)食品中的氮素化合物不完全是蛋白质,还有一些含氮的物质称为非蛋白质,如叶绿素氮、尿素氮、游离氨氮、生物碱氮、无机盐等。故将凯氏定氮法计算所得的蛋白质称做粗蛋白。

(2)消化时采用长颈圆底凯氏烧瓶,斜支于电炉上在通风橱中进行,并使全部样品浸泡在消化液中,防止样品粘附瓶颈上部,致使消化不完全。

(3)在消化过程中样品炭化使样品变黑,产生泡沫,这时要减小火力,勿使黑色物质上升到凯氏瓶颈部,待消化液均匀沸腾后,再加大火力,直至消化液黄色消失呈淡兰色透明为止。

(4)蒸馏时,蒸气发生均匀,充足,蒸馏中途不得停火断气,否则发生倒吸,加碱要足量,动作要快,防止氨损失。冷凝管出口一定要浸入吸收瓶中,防止氨挥发损失。蒸馏结束后,应先将吸收液离开冷凝管口,以免发生倒吸。蒸馏是否完全,可用精密pH试纸测试冷凝管口的冷凝液来确定。

第16篇:空间分析实验总结

一、实验概述........................................................................................................2

二、实验专题........................................................................................................2

专题1 网络分析之商店选址分析 ..............................................................2

1.1实验目的 .........................................................................................2 1.2实验原理 .........................................................................................2 1.3实验内容 .........................................................................................2 专题2空间统计分析 ...................................................................................2

2.1实验背景 .........................................................................................2 2.2实验目的 ......................................................................................3 2.3实验内容 .........................................................................................3 专题3 线性参考 ..........................................................................................3

3.1实验目的 .........................................................................................3 3.2实验内容 .........................................................................................3 3.3实验原理 .........................................................................................3 专题4灾害预警............................................................................................3

4.1实验目的 .........................................................................................3 4.2实验原理 .........................................................................................4 专题5 地统计分析 ......................................................................................4

5.1实验目的 .........................................................................................4 5.2实验内容 .........................................................................................4 5.3理论基础 .........................................................................................4 专题6水文分析及建模 ...............................................................................4

6.1实验原理 .........................................................................................4 6.2实验目的 .........................................................................................5

三、实验收获........................................................................................................

5空间分析实验课总结

一、实验概述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各类综合性地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为人们建立复杂的空间应用模型提供了基本方法。

空间分析实验是《空间分析》课程的组成部分。ArcGIS在社会公共安全与应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遥感、水利、电信、国防等方面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低维的点、线、面对象还是三维动态对象,都可以通过其空间分析功能来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二、实验专题

专题1 网络分析之商店选址分析

1.1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分析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利用ArcGIS进行网络分析的技术方法重点:理解掌握网络数据集的建立及各个参数的意义;

(3.)利用网络分析功能进行商店选址战略定位。 1.2实验原理

网络分析是对地理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网线、电缆线、电力线、供水线等)进行地理化和模型化,基于它们本身在空间上的拓扑关系、内在联系、跨度等属性和性质进行空间分析,通过满足必要的条件得到合理的结果。

1.3实验内容

利用ArcGIS软件中的Network Analyst模块进行网络分析,对在墨尔本市地区商店的扩张进行战略定位。主要进行服务区分析、最佳路径分析、最邻近设施点分析、计算起始-目的地(OD)成本矩阵。

专题2空间统计分析

2.1实验背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扩展,特别是在流行病

学、生物学、气象、地质等这些特殊的行业中需要的是根据多种采样的数据来研究空间事物的变化特征、分布特征等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一种统计分析的结果,而在空间上,事物的分布又是相互关联的。所以,空间统计应运而生。

2.2实验目的

理解空间统计的含义,熟练利用ArcGIS9.3中的Spatial Statistics Tools进行空间统计相关操作,并理解其相关理论。

2.3实验内容

空间统计主要的工作是研究空间自相关性(Spatial Autocorrelation),分析空间分布的模式,例如聚类(cluster)或离散(dispersed)。

专题3 线性参考

3.1实验目的

理解并掌握线性参考的基本涵义、特点、相关概念及作用;熟练掌握利用ArcGIS进行线性参考的技术方法。

3.2实验内容

生成和校准路径数据、显示和查询路径与路径事件、编辑事件数据。 3.3实验原理

矢量格式数据在为具有静态特性的要素建模时很成功,如地块边界、水体和土壤性质。然而,有些应用需要为沿不同线性要素的相关位置建模的能力,由于这种需要,用沿着已存在的线性要素的相对位置来简化数据的记录。就是说,位置是根据一个已知的线性要素和一个沿该要素的位置或度量值给定的。

专题4灾害预警

4.1实验目的

利用ArcGIS9.3软件,对澳大利亚的沿海城市——凯恩斯市的风暴潮灾害进行空间量化,初步理解GIS在环境风险建模中的应用。

4.2实验原理

实验通过整合该地区社会和环境空间数据,得到对于土地利用管理和突发事件疏散管理非常重要的危险指数分布情况。对危险指数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距海岸线的远近,即水平距离;二是建筑物的高度,即垂直高度。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综合后得到容易遭受风暴潮灾害的区域及建筑分布情况,为凯恩斯地区土地利用及灾害管理提供预警信息。

专题5 地统计分析

5.1实验目的

熟悉ArcGIS 9.3 中的地统计分析模块,了解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

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通过分析选择一种适合的插值方法生成预测表面; 熟悉并理解六种克里格插值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掌握每种克里格插值方法的实现过程,体会在具体应用中的实用性。

5.2实验内容

利用ArcGIS 中Geostatistical Analyst 提供的数据探索工具(explore data),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气臭氧浓度数据进行探索分析,检查数据的离群值,全局趋势分析,观察空间自相关性和方向效应;

利用ArcGIS 中Geostatistical Analyst 提供的地统计向导工具(Geostatistical Wizard),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气臭氧浓度数据进行预测,绘制臭氧浓度图。

5.3理论基础

地统计(Geostatistics)又称地质统计,是法国著名统计学家G.Matheron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门新的统计学分支。它是以区域化变量为基础,借助变异函数,研究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或具有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一门科学。

专题6水文分析及建模

6.1实验原理

水文分析是DEM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DEM生成的集水流域和水

流网络,成为大多数地表水文分析模型的主要输入数据。表面水文分析应用于研究与地表水流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如洪水水位及泛滥情况,或者划定受污染源影响的地区,以及预测当某一地区的地貌改变时对整个地区将造成的影响等,应用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农业及森林、交通道路等许多领域,对地球表面形状的理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2实验目的

(1.)使用ArcGIS9.3中的Hydrology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利用该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结合水文分析的基本流程,初步学习在ModelBuilder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加深对地理建模过程的认识。

三、实验收获

ArcGIS 9.3的空间分析功能主要包括空间分析模块、3D分析模块、地统计分析模块、网络分析模块、跟踪分析模块等。GIS上机实践是空间分析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了我们的上机操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拓展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通过六个相关的空间分析专题,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练习,我们加强了对空间分析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了对该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第17篇:《仪器分析》仿真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仿真实验

紫外分光光度计仿真实验

一、实验概述:

在分之中,除了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之外,还有原子核之间振动和转动引起的相对位移。这三种运功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对应有一定的能级。分子的能量是这三种能量的总和。当用一定频率(波长)的电磁波(光)照射分子,其能量恰好等于分子的两个能级差时,则分子就会吸收光的能量而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同时光的强度(能量)变小。吸光度符合吸收定律:

A=lg(I0/I)=KcL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用工作曲线法来测定未知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

二、实验装置:

仪器调节面板:

本实验仿真的设备是UV-754C紫外可见光风光光度计,它具有卤钨灯(30W)、氘灯(2.5A)两种光源,分别适用于360~850nm和200~360nm波段,采用平面光栅作色散元件,GD33光电管作接受器。

三、实验操作: 第一步:选取实验

点击主菜单上的“实验选取”,会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用鼠标左键点中你要做的实验,此文件名会出现在对话框的“文件名”一栏的文本框中,在此实验文件上面双击左键或者点击“打开”按钮打开实验文件。

第二步:打开电源、预热

用鼠标点击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的暗箱盖,暗箱盖会自动打开,如下图所示:

然后用鼠标点击仪器右下角的红色电源开关接通电源,这是仪器调节面板会自动显示,并进入开机自检状态,此状态大约持续10秒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计算机出现停滞现象是正常的.随后计算机进入预热期, 时间大约为1分钟(真实仪器为20分钟)。预热结束时会听见蜂鸣声,并且会看见预热按钮上方的灯熄灭此时仪器就进入工作状态了。

关状态:

开状态:

第三步:配置试液

用鼠标点击主菜单中的“配置试液”按钮,出现配置试液窗口:

用鼠标点击下面5个容量瓶,选择每个容量瓶要加入的蒽醌标准溶液量,系统会自动稀释到刻度线:

5个容量瓶的溶液都配置好以后,点击窗口右下角的箭头进入下一步。

第四步:确定吸收波长

点击试液配置窗口右下角的箭头后,系统会显示如下窗口,自动测量完成了吸收光谱图: 3

点击文字中的“吸光度——波长曲线”到吸收光谱图窗口,再点击“绘制吸收光谱”按钮就可以看到蒽醌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记录下最大的吸收波长,关闭此窗口,然后进行下一步

第五步:调节吸收波长

用鼠标点击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的波长调节位置,出现波长调节窗口,用鼠标左键或者右键点击波长调节旋钮来增大或者减小波长到刚才记录的最大波长。

第六步:仪器调节面板

点击调出仪器调节面板

点击按钮打开氘灯,依次点击、、按钮关闭钨灯,点击到T,然后按下 按钮,等待数字显示平稳后,点击到A。

调节完成后的面板如下图:

第七步:将样品装入吸收池架

点击主界面上的吸收池架调出吸收池画面:

吸收池架有四个位置,在测量时分别对应仪器调节面板的上的“参考”、“1#”、“2#”、“3#”四个指示位置。把鼠标停留在上面6个容量瓶上,下面会显示相应的说明。点击每个位置选择要加入的溶液:

加入溶液后,窗口右下角会出现箭头提示放入暗箱,点击系统会将吸收池架自动放入。

第八步:测量

点击调出仪器调节面板以便读取吸光度数据,然后前后拉动拉杆将不同的溶液放进光路中,从仪器调节面板上读取吸光度数据,系统会自动记录。

按照以上方法把六组数据测试完毕。

第八步:实验数据处理

六组数据测试完毕后,点记主菜单上的“实验数据”按钮,调出数据处理窗口,在工作曲线页点击“绘制工作去先”按钮,系统会自动绘制工作曲线,并根据工作曲线给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如果计算机安装了打印机,可以点击右上角“打印报表”按钮打印实验报告。

第十步:实验完毕

取出暗箱中的吸收池,关闭暗箱,关闭电源。然后清洗吸收池、整理现场。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仿真实验

一、实验概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又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根据物质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与原子发射光谱相反,元素的基态原子可以吸收与其发射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该元素所能发射的特征波长的谱线,这时,透过原子蒸气的入射光将减弱,其减弱的程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吸光度符合吸收定律:

A=lg(I0/I)=KcL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用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来测定未知溶液中某元素的含量。

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干扰情况和分析过程是否简便快速等,除与所用仪器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条件。因此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是个重要的问题。本实验在对钠元素测定时,分别对灯电流、狭缝宽度、燃烧器高度、燃气和助燃气流量比(助燃比)等因素进行选择。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仿真的设备是AA3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设备参数如下: 波长范围:190.0~900.0 nm 光栅刻线:1200 条/mm 闪跃波长:250 nm 线色散倒数:2.38 nm/mm 狭缝宽度1~6档对应的nm数分别为:0.2,0.4,0.7,1.4,2.4,5.0 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放大图:

三、实验操作: 第一步:选取实验

点击主菜单上的“试验选取”,会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用鼠标左键点中你要做的实验,此文件名会出现在对话框的“文件名”一栏的文本框 中,在此实验文件上面双击左键或者点击“打开”按钮打开实验文件。

选取实验后回到实验主界面,窗口上面的标题栏会显示实验名称+实验文件名称。 第二步:打开电源

在主界面上用鼠标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会出现原子吸收分光放大图,用鼠标点击右下角的总电源开关打开电源。

第三步:打开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

打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总电源开关后,用鼠标点击窗口右下角的“返回”按钮回到主界面,然后点击空气压缩机,会出现空气压缩机窗口,如图所示:用鼠标点击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打开电源,电源上面的指示灯会亮起来。

打开电源开关后,关闭空气压缩机的窗口回到主界面。

第四步:选择阴极灯 回到主界面后,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出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放大图,用鼠标点击左上的阴极灯箱,会出现阴极灯窗口。

10

做实验时要根据待测元素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元素灯。用鼠标左键点击左上角的阴极灯的种类,会出现阴极灯选择画面:

用鼠标左键点击要选的阴极灯,然后点击阴极灯电源开关接通电源,灯被点亮。关闭此窗口回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画面,然后进行下一步。

11

第五步:粗调节阴极的灯电流

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的阴极灯电流指示位置,会出现阴极灯电流调节窗口:

在调节旋钮上点击鼠标左键增大电流,点击右键减小电流。根据实验要求,调节电流再8~11mA之间。然后关闭电流表调节窗口,回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画面。

第六步:波长扫描

用鼠标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右下的波长扫描按钮,左边白色的按钮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从大到小扫描,灰色按钮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从小到大扫描,系统会自动扫描找到最合适的波长。

第七步:调节多功能面板

用鼠标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右上的多功能面板,出现多功能面板的放大图。

12

多功能面板上的调节旋钮用鼠标左键点击逆时针旋转,用鼠标右键点击顺时针旋转。调节“方式”到“调整”档,然后关闭多功能面板窗口回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画面。

第八步:调节阴极灯位置

用鼠标步左键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右下的能量表,会出现能量表的放大图,用鼠标点中能量表窗口的蓝色标题栏,然后按住左键移动鼠标,窗口就会跟随鼠标的轨迹移动,按照此方法把能量表窗口移动到屏幕靠边上的位置。然后用鼠标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阴极灯箱,出现阴极灯调节窗口。此时应调节窗口的位置,使得在调节阴极灯位置的时候可以看到能量仪表。

13

分别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调节阴极灯的位置,使得获得的能量最大,调节的时候一定要反复多试几次,如果在最大点位置附近移动一两下不好调准,可以先移动到最大点位置比较远的地方再向回调,如此反复几次,找准最大能量的位置。如果调整到最大能量后能量表指针偏出了红色区域,可以用增益旋钮调节使指针回到红色范围。调节好以后,关闭阴极灯窗口。不要关闭能量表窗口。

第九步:微调波长

用鼠标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微调旋钮,左键增加,右键减小,使获得最大的能量输出。如果调整到最大能量后能量表指针偏出了红色区域,可以用增益旋钮调节使指针回到红色范围。不要关闭能量仪表,进入下一步。

第十步:调节狭缝宽度

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右上的多功能面板,调整多功能面板窗口和能量窗口的位置,使得再多功能面板上操作的时候能够看见能量窗口。

14

用鼠标点击狭缝调节旋钮,左键点击逆时针旋转,右键点击顺时针旋转,调节需要的狭缝宽度,一般情况下狭缝越小,能量越小,太小的能量不利于测定,狭缝越大,能量越大,但是可能会引起光谱通带的增加而产生其他共振线的吸收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狭缝的宽度要根据具体实验来定。选择好狭缝宽度后,如果能量表的指针偏出红色区域,可以用增益旋钮调节使指针回到红色范围。调节好以后,关闭多功能面板和能量表,然后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画面上点击右下角的“返回”按钮返回到主界面。

第十一步:打开乙炔钢瓶

在主界面上点击乙炔钢瓶,会出现乙炔钢瓶的放大窗口。

先打开乙炔总阀,用鼠标左键点击乙炔总阀,总阀会自动打开,再次用鼠标左键点击后自动关闭。然后调节乙炔支阀,左键点击增加开度,右键点击减小开度,调节支压力表的压力到足够大。在真实实验中,如果支阀压力太小,可能造成火焰无法点燃,建议压力不小于0.15Mpa。调节完成后,关闭乙炔钢瓶窗口,回到主界面。

第十二步:接通气路、点火

在主界面上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出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放大图。用鼠标左键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间下部的气路开关部分,出现气路开关放大的窗口,从左到右依次点击打开各个开关,然后关闭窗口。

15

打开气路开关以后,关闭气路开关窗口回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画面,用鼠标左键点住点按钮几秒钟,火焰即被点燃。

注:真实实验中,点火前要先进行室内排风,本实验忽略了这一环节。

第十二步:调零

打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右上的多功能面板,点击“方式”旋钮使调整到“吸光度”位置后,关闭多功能面板。点击主窗体左边的菜单中的“溶液选取”按钮或者右下角的溶液烧杯选取溶液

点击“溶液选取”框内的下拉条,选取“空白样液”,然后点击窗口下部的“选取”按钮,系统会将所选的溶液自动喷入雾化器。

16

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右下的调零按钮进行调零,左右两个键功能相同。

第十三步:调节燃烧器位置

任意选取一份在线性范围的标准对比样液

点击“选取”按钮自动喷入雾花器后,仪器会现实一定的吸光度值,此时点击原子分光光度计中下部的燃烧器位置调节旋钮,两个旋钮中上面的是调垂直位置,左键点击燃烧器向下移动,右键点击向上移动,下面的旋钮是调水平位置,左键点击向右移动,右键点击向左移动,调整的同时密切注意吸光度的变化,找到吸光度最大的位置。

17

第十四步:微调阴极灯电流

同时打开能量表和阴极灯电流表,调整两个窗口的位置,使得在调节电流表的时候可以看到能量表和吸光度值

微调阴极灯电流的原则是:在保证有足够且稳定的光强输出条件下,选择低的工作电流,没有特别的数量限制,根据实验要求而定,一般是先选定大致的测量条件,然后选定一个大致的灯电流的范围,然后喷入标准溶液,在选定的灯电流范围内每隔1~2mA测量一次,计算 18

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绘制吸光度与灯电流的关系曲线,选取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条件为工作条件。对于本实验,10mA为最佳值,省略了选择的过程。如果调整电流后能量表指针偏出了红色区域,可以用增益旋钮调节使指针回到红色范围。调节好以后,关闭能量表和阴极灯电流表。

注:在实验中调节阴极灯的电压、电流以及能量增益按钮都可以改变能量输出值的大小;实际上,在新式的阴极灯中,一般没有电压调节钮,它的能量增益钮能自动控制电压。

第十三步:调节空气和乙炔的流量

用鼠标点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左下的空气和乙炔流量调节位置出现空气和乙炔的流量调节窗口,调整窗口位置,使得在调节空气和乙炔流量的时候可以看到吸光度数值,

左边的转子流量计指示空气的流量,右边的转子流量计指示乙炔的流量,左边的旋钮调节空气的流量,右边的旋钮调节乙炔的流量。首先固定空气流量(具体值由实验确定),改变乙炔流量,使当前液指示吸光度最大。接着固定乙炔流量,改变空气流量,使当前液指示吸光度最大。

第十四步:样品测试和数据记录

前面已经把仪器调节好,不要在改变实验条件,打开多功能面板,把“信号”旋钮转到“积分”位置(由于吸光度的值一直在变化,旋转“信号”旋钮到“信号积分”位置,这可使变化速率变慢)。点击左边菜单的“溶液选取”或者烧杯选择溶液,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和未知溶液,且在每次测试前都要用空白样液校零。每测量一种溶液后,要记录数据,点击左边菜单的“试验数据”按钮打开数据记录窗口,按照所列的项目依次读取数据并写入数据,然 19

后点即“取消”按钮关闭记录窗口。

测量并记录完最后一组数据后,点击数据记录窗口上的“试验报告”按钮进入实验数据处理。

第十五步:数据处理

记录完最后一组数据后,点击“试验报告”按钮,出现实验报告界面:

20

此时就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待测元素的浓度。如果计算机安装了打印机,可以点击右上角“打印报表”按钮打印实验报告。

第十六步:实验完毕

实验结束后,吸入去离子水2~3min,先关乙炔,再关空气。

关闭灯电源开关及总电源开关,将仪器上各旋钮转至零位,最后关闭通风装置电源。

21

气相色谱仿真实验

一、实验概述:

实现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具备固定相和流动相。固定相可以是一种固体吸附剂,或为涂渍于惰性载体表面上的液态薄膜,此液膜可称作固定液。流动相可以是具有惰性的气体、液体或超临界流体,其应与固定相和被分离的组分无特殊相互作用(若流动相为液体或超临界流体可与被分离的组分存在相互作用)。

色谱分离能够实现的内因是由于固定相与被分离的各组分发生的吸附(或分配)系数的差别,其微观解释就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力、络合作用力)的差别。

实现色谱分离的外因是由于流动相的不断流动。由于流动相的流动使被分离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反复多次(达几百、几千次)的吸附(或溶解)、解吸(或挥发)过程,这样就使那些在同一固定相上吸附(或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移动速度产生了很大的差别,从而达到了各个组分的完全分离。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仿真的设备是GC102型气相色谱仪,该产品为实验室用的填充相气相色谱仪,具有热导、氢焰二种检测器,定温控制恒温槽及气流控制装置。主要设备参数如下: 检测器灵敏度:热导池:S≥1000mVml/mg;载气H2样品C6H6

-氢焰:Mt≤1×1010g/sec;载气N2样品C6H6

检测器稳定性:基线漂移:≤0.05mV/h 层析柱恒温室:室温+40℃-300℃ 恒温精度:±0.3℃

22

有效区最大温差:2℃ 气化室:最高400℃

气相色谱仪各部分介绍:

三、实验操作: 第一步:选取实验

点击主菜单上的“实验选取”,会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用鼠标左键点中你要做的实验,此文件名会出现在对话框的“文件名”一栏的文本框 中,在此实验文件上面双击左键或者点击“打开”按钮打开实验文件。

选取实验后回到实验主界面,窗口上面的标题栏会显示实验名称+实验文件名称。

第二步:确认操作条件

点击主菜单上的“操作条件”,会出现如下的操作条件列表:

23

在实验调节过程中,请以此列表内的条件为准进行调节,否则不能正确输出色谱峰。

第三步:开载气

用鼠标点击实验主界面上三个气体钢瓶中的载气钢瓶,出现钢瓶的调节阀画面:

当阀关闭时,用鼠标左键点击打开,当阀打开时,用鼠标左键点击关闭。打开总阀和减压阀,注意开关阀门的顺序。

第四步:检查柱前压力

点击气相色谱仪上的柱前压力表,查看柱前压力是否符合操作条件。

24

注意:在仿真实验中,柱前压力都默认是正确值,在真实实验中,应该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用钢瓶的减压阀调节柱前压力。

第五步:调节载气流量

点击气相色谱仪上的流量调节部分,会出现流量调节器和皂膜流量计。

一般气相色谱仪的流量调节部分都有三个调节器,分别控制载气、氢气、空气(后两者用于FID检测气),但是转子流量计的指示都不是很准确,因此都要加一个皂膜流量计来进行精确的测定。界面上的三个流量调节旋钮,左键点击增加流量,右键点击减小流量,调节到一定开度后,转子流量计中的转子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时用鼠标左键点击皂膜流量计的橡皮头,产生一个皂膜,被载气推动由下向上运动,记录皂膜通过一定体积的时间就可以求出载气的流量,载气的精确流量在上面自动计算显示出来。在仿真实验中,为了简便,用皂膜流量计测量过一次以后,以后再调节流量调节旋钮时,精确流量就会自动显示,不用反复测量,在真实实验当中,是每次都重新测量的。

调节载气流量到实验操作条件要求的数值,然后进行下一步。

第六步:打开电源

用鼠标点击打开气相色谱仪上的电源开关。

关的状态:

开的状态:

第七步:调节温度

用鼠标点击气相色谱仪的温度调节步部分,出现温度调节详细画面。

25

调节温度时,用鼠标点击相应数字位上的“+”或者“—”,该数字位就会加1或者减1。 按照实验操作条件要求分别调节柱室(柱温)、进样器(气化室温)、离子室(离子室温)的温度,注意:柱室的温度是X1的,而进样器和离子室的温度是X10的。

第八步:调节TCD参数(如果用FID检测器,此步应该调节FID参数)

用鼠标点击气相色谱仪上的TCD调节面版。

首先用鼠标点击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亮。然后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桥电流和衰减比。如果电流表指示的电流稍有偏差,可以用“电流微调”旋钮调节。“零调”旋钮可以用来调节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的位置,粗调位置变化大,细调位置变化小。然后点击落笔开始走基线。

调节好各项参数,基线走平稳后,可以进行下一步——“进样”。

注意:对于使用FID检测器的实验,此步应该调节FID参数,如下图:

26

然后还要开氢气、压缩空气(助燃气),点火等步骤。

第九步:进样

所有的实验参数调节好之后,点击主界面上的注射进样器,出现如下对话框:

输入实验操作条件规定的进样量,然后点击“开始进样”按钮。系统会自动注射进样,记录仪开始画出色谱图。

当色谱峰输出完成后,会出现如下对话框:

点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第十步:数据处理

27

点击主界面上的“实验数据”按钮,出现实验报告界面:

根据得出的保留时间、峰高、半峰宽等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分离度等相关参数。如果计算机安装了打印机,可以点击右上角“打印报表”按钮打印实验报告。

第十一步:实验完毕

在真实实样当中,实验完毕半小时后,按开机步骤反方向关机:

1、关闭记录仪电源,台起记录笔

2、将桥电流关至最小,关闭热导电源和氢火焰离子放大器电源

3、依次将柱室、进样器、离子室的温度调节至常温

4、关闭总电源

5、打开柱室,等柱温接近室温时,关闭载气。

6、最后清洗进样器。

28

高效液相色谱仿真实验

一、实验概述:

以液体做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液相色谱。人们把已经比较成熟的气相色谱理论应用于液相色谱,使液相色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型的高压输液泵、高效的固定相和柱填充技术、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加上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液相色谱实现了高效率和高速度。这种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的液相色谱称为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二、实验装置:

Agilent(安捷伦)1100系列液相色谱系统简介:

Agilent1100系列HPLC组件和系统,将Agilent长期的化学分析经验与领先的计算机技术结合,把网络技术引入了实验室。从1996年以来,在全球已经安装了超过130,000台1100组件和55,000多套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成为目前单一型号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液相色谱系统。

本仿真软件是模拟用Agilent化学工作站的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样品分析和数据采集(色谱图)的过程。

注:本软件只是模拟分析的过程和内容,并不涉及其原理,所以实验中的参数调节对结果并没有影响,而真实实验结果是随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实验主界面:

29

化学工作站界面:

三、实验操作: 第一步:选取实验

点击主菜单上的“实验选取”,会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用鼠标左键点中你要做的实验,此文件名会出现在对话框的“文件名”一栏的文本框 中,在此实验文件上面双击左键或者点击“打开”按钮打开实验文件。

30

第二步:确认操作条件

点击主菜单上的“操作条件”,会出现如下的操作条件列表:

第三步:加入试剂

点击仪器上的自动进样器部分(当鼠标移到仪器的各部分时会出现相应的说明),出现如下画面:

在实验调节过程中,请以此列表内的条件为准进行调节,否则不能正确输出色谱峰。

点击下面的试剂小瓶,会自动放置到自动进样器的托盘中。

完成后,点击主界面上的电脑启动化学工作站。

第四步:编辑方法

击主界面上的电脑启动化学工作站开始编辑方法。

所谓方法就是一个参数集,它包括分析一个样品所需要的所有的参数:数据采集参数、数据分析参数和命令行或者宏指令。

点击菜单“方法→编辑方法”开始编辑方法(注意:此时不可以改变方法的参数,可改变的参数将在下面特别说明):

31

然后会出现下面的窗口让你选择编辑方法的内容:

用鼠标点击复选框选择要编辑的方法的内容,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开始方法编辑,点击“取消”按钮终止方法编辑。

开始方法编辑后,系统会根据你选择的内容分别依次显示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点击“确定”按钮进入下一部分,点击“取消”按钮终止方法编辑。

完成方法编辑后,系统会回到主操作界面,此时色谱柱已经开始升温,在图形界面中会有显示,如下图中红色圆圈标示区域所示:

32

特别说明:

对于本实验要改变的参数,可以点击化学工作站软件界面中央的图示的进样器、溶剂系统、色谱柱、检测器等部分,会弹出各部分参数窗口,此时可以按照实验要求的参数进行调节(实验参数可以点击主界面上左边菜单中的“实验数据”按钮察看)。 进样器:

溶剂系统:

33

色谱柱:

检测器:

编辑方法完成后,在启动系统之前,请返回液相色谱仪,打开二元泵系统,调节Purge阀,观察使回路无汽泡。

第五步:调节Purge阀

点击仪器上的二元泵系统部分(当鼠标移到仪器的各部分时会出现相应的说明),出现如下画面:

34

图中蓝色方框部分就是Purge阀,此时是关闭的,用鼠标点击蓝色方框部分,会出现Purge阀的放大画面,然后点击Purge阀会自动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开Purge阀。

打开Purge阀后,右边的试剂瓶的导管当中会有气泡流出,待没有气泡再流出之后,再次点击Purge阀会自动逆时针方向旋转关闭Purge阀。然后进行下一步“启动系统”。

第六步:启动系统

完成方法编辑后,点击菜单“设备→系统开”或者图中红色圆圈指示的按钮“开启系统”:

35

启动系统后,在图形界面中会有显示,如下图中红色圆圈标示区域所示:

同时在色谱峰显示区域开始走基线,开始的时候系统不稳定,基线变化很厉害,等到基线走平稳表示系统稳定后,可以开始进样运行方法。

第七步:进样、运行方法

等到状态指示栏显示“Ready”后,表明系统已经准备完毕。点击菜单“运行控制→运行方法”开始进样和分析,或者点击图中红色圆圈所指示的“Start”按钮或者按“F5”键:

36

开始进样后,在图形界面中会有显示,如下图中红色圆圈标示区域所示:

37

待色谱图出完后,样品分析完毕。

第八步:完成实验报告

样品分析完成后,点击化学工作站界面上的红色方框部分,或者点击主界面左边菜单中的“实验数据”调出实验报告:

38

根据得出的保留时间、峰高、半峰宽等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分离度等相关参数。如果计算机安装了打印机,可以点击右上角“打印报表”按钮打印实验报告。

39

第18篇: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教案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号:0010093 学分:1 总学时数:18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 开课对象:经济学本科四年级

课程总体安排与要求

一、宏观经济分析实验课程计划课时18学时,共完成3组实验项目,每组项目6学时。

二、本课程不进行期末考试,学生的课程成绩由所完成的实验报告及上课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三、实验报告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如无特殊原因而未能完成或不完成实验报告者视为放弃课程考核。

实验项目一 经济增长中的需求贡献测度 实验项目序号01

一、教学大纲 1.实验类别:专业

2.实验目的:1.学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2.通过需求贡献率和贡献度的计算掌握经济增长中需求贡献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3.通过对需求贡献测度结论的分析掌握需求贡献测度的定性分析;4.形成需求贡献测度分析的综合研究能力。 3.实验主要内容:

(1)数据收集。从相关统计资料获取某时期某地区相关数据资料,建立数据源库。 (2)数据整理。统一数据口径。

(3)计算研究期内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需求贡献率和贡献度。 (4)计算结果的定性分析。 (5)实验报告 4.实验类型:设计 5.实验要求:必修

6.实验设备:电脑、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等。

二、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 1.基础理论简介 2.演示 3.实验

(二)教学组织 1.内容与时间组织 (1)基础理论和演示部分课堂讲解,计划2学时。

(2)实验与指导部分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计划4学时(包括实验报告)。 2.实验活动组织

(1)基础理论和演示部分采取授课方式,学生配合。 (2)实验部分学生单人单机完成,教师配合。

(三)教学要求

1.数据的搜集与整理采用EXECL表格形式,要求说明数据来源。

2.分析报告采用WORD形式,计算结果嵌入分析报告中,并按要求进行分析,形成分析结论。3.按规范格式完整填写实验报告各项内容。

4.文件夹以学号、姓名、实验项目序号三项组合命名提交,其中包括EXECL表格形式数据资料、WORD形式分析报告和规范格式的实验报告。

(四)教学考核

1.EXECL表格形式数据资料占项目成绩的30%;2.WORD形式分析报告占项目成绩的40%; 3.规范格式的实验报告占项目成绩的30%。

实验项目二 宏观经济政策效力分析 实验项目序号02

一、教学大纲 1.实验类别:专业

2.实验目的:1.学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2.运用所学EXECL/SPSS/ASA等统计分析软件包工具,通过构建一定时期的某地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并计算经济政策效力值;3.通过对经济政策效力值计算结论的分析判断经济政策效力水平,并进行比较;4.形成对宏观经济政策效力的综合研究能力。 3.实验主要内容:

(1)数据收集。从相关统计资料获取某时期某地区相关数据资料,建立数据源库。 (2)数据整理。统一数据口径。

(3)运用所学EXECL/SPSS/ASA等统计分析软件包工具,构建一定时期的某地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并计算经济政策效力值;。 (4)计算结果的定性分析。 (5)实验报告 4.实验类型:设计 5.实验要求:必修

6.实验设备:电脑、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等。

二、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 1.基础理论简介 2.演示 3.实验

(二)教学组织 1.内容与时间组织

(1)基础理论和演示部分课堂讲解,计划2学时。

(2)实验与指导部分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计划4学时(包括实验报告)。 2.实验活动组织

(1)基础理论和演示部分采取授课方式,学生配合。 (2)实验部分学生单人单机完成,教师配合。

(三)教学要求

1.数据的搜集与整理采用EXECL表格形式,要求说明数据来源。

2.分析报告采用WORD形式,计算结果嵌入分析报告中,并按要求进行分析,形成分析结论。3.按规范格式完整填写实验报告各项内容。

4.文件夹以学号、姓名、实验项目序号三项组合命名提交,其中包括EXECL表格形式数据资料、WORD形式分析报告和规范格式的实验报告。

(四)教学考核

1.EXECL表格形式数据资料占项目成绩的30%;2.WORD形式分析报告占项目成绩的40%; 3.规范格式的实验报告占项目成绩的30%。

实验项目三 收入分配的差异性分析 实验项目序号03

一、教学大纲 1.实验类别:专业

2.实验目的:通过运用基尼系数的方法,分析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异性程度,以此来探讨我国城乡之间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实验主要内容:

(1)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我国1995-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两组数据。

(2)按照等分法计算1995-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和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 (3)根据计算出的基尼系数值分析1995-2010年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 (4)对结果进行分析。 (5)实验报告 4.实验类型:设计 5.实验要求:必修

6.实验设备:电脑、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等。

二、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 1.基础理论简介 2.演示 3.实验

(二)教学组织 1.内容与时间组织

(1)基础理论和演示部分课堂讲解,计划2学时。

(2)实验与指导部分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计划4学时(包括实验报告)。 2.实验活动组织

(1)基础理论和演示部分采取授课方式,学生配合。 (2)实验部分学生单人单机完成,教师配合。

(三)教学要求

1.数据的搜集与整理采用EXECL表格形式,要求说明数据来源。

2.分析报告采用WORD形式,计算结果嵌入分析报告中,并按要求进行分析,形成分析结论。3.按规范格式完整填写实验报告各项内容。

4.文件夹以学号、姓名、实验项目序号三项组合命名提交,其中包括EXECL表格形式数据资料、WORD形式分析报告和规范格式的实验报告。

(四)教学考核

1.EXECL表格形式数据资料占项目成绩的30%;2.WORD形式分析报告占项目成绩的40%; 3.规范格式的实验报告占项目成绩的30%。

实验项目四 需求的层次转换分析—以储蓄-投资转换为例 实验项目序号04

一、教学大纲 1.实验类别:专业

2.实验目的:通过对储蓄增长与投资变动的影响关系分析,对居民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结构状态做出判断,对实体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结构的协调状态做出判断,对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的模式选择做出判断,对居民的消费方式转变做出判断。最终综合形成需求层次转换的分析能力。 3.实验主要内容: (1)利用1995-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活期存款、准货币、城乡居民储蓄、定期及其他存款等统计数据研究储蓄结构与增长状况;

(2)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同期总储蓄与总投资的相关治疗并形成对比关系。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对1995-2010年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分析。

(3)从上述两方面数据分析形成对居民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结构、实体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结构的协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居民的消费方式转变的判断。 (4)实验报告 4.实验类型:设计

5.实验要求:必修

6.实验设备:电脑、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等。

二、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 1.基础理论简介 2.演示 3.实验

(二)教学组织 1.内容与时间组织

(1)基础理论和演示部分课堂讲解,计划2学时。

(2)实验与指导部分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计划4学时(包括实验报告)。 2.实验活动组织

(1)基础理论和演示部分采取授课方式,学生配合。 (2)实验部分学生单人单机完成,教师配合。

(三)教学要求

1.数据的搜集与整理采用EXECL表格形式,要求说明数据来源。

2.分析报告采用WORD形式,计算结果嵌入分析报告中,并按要求进行分析,形成分析结论。3.按规范格式完整填写实验报告各项内容。

4.文件夹以学号、姓名、实验项目序号三项组合命名提交,其中包括EXECL表格形式数据资料、WORD形式分析报告和规范格式的实验报告。

(四)教学考核

1.EXECL表格形式数据资料占项目成绩的30%;2.WORD形式分析报告占项目成绩的40%; 3.规范格式的实验报告占项目成绩的30%。

第19篇: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总结

实验一 IP协议

练习一利用仿真编辑器发送IP数据包

描述:收发IPv4报文,不填上层协议.问题:①查看捕获到得报文长度是60,和你编辑的报文长度不同,为什么?

最小帧长度为60,当不足60时,在源数据尾部添加0补足。 ②讨论,为什么会捕获到ICMP目的端口不可达差错报文? 差错报文的类型为协议不可达,因为上层协议为0,未定义。

练习二编辑发送IPV6数据包

描述:收发IPv6报文.问题:①比较IPV4头,IPV6有了那些变化?IPV4的TTL字段在IPV6里对应那个字段? 比较IPv4 和IPv6 的报头,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 字段的数量从IPv4 中的13(包括选项)个,降到了IPv6 中的8 个; ● 中间路由器必须处理的字段从6 个降到了4 个,这就可以更有效地转发普通的IPv6 数据包;

● 很少使用的字段,如支持拆分的字段,以及IPv4 报头中的选项,被移到了IPv6 报头的扩展报头中;

● ● IPv6 报头的长度是IPv4 最小报头长度(20 字节)的两倍,达到40 字节。然而,新的IPv6 报头中包含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长度,是IPv4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4 倍。

对应:跳限制----这个8位字段代替了IPv4中的TTL字段。

练习三:特殊的IP地址

描述:直接广播地址包含一个有效的网络号和一个全“1”的主机号,只有本网络内的主机能够收到广播,受限广播地址是全为1的IP地址;有限广播的数据包里不包含自己的ip地址,而直接广播地址里包含自身的ip地址 练习四: IP包分段实验

问题:讨论,数据量为多少时正好分两片?1480*2=2960 练习五: netstat命令

描述: C:>netstat –s

;查看本机已经接收和发送的IP报文个数

C:>netstat –s

;查看本机已经接收和发送的IP报文个数 C:>netstat –e

;观察以太网统计信息,

实验二2.1 ARP协议

练习一维护 ARP 缓存表

描述: :查看ARP缓存

:arp –a 手动建立 ARP 表 :arp –s IP (如172.16.0.31) MAC(如:00-E0-4D-3D-84-53)

清空 ARP 缓存表:arp –d 练习二仿真发送 ARP 请求报文

描述:ARP协议叫物理解析协议,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

2.2 ICMPv4协议

练习一利用仿真编辑器编辑 ICMP 回显请求报文 练习二仿真发送 ICMP 时间戳请求报文

描述: ICMP封装在IP报文里面,一个ICMP报文32位,8位类型,八位代码,16位校验和

2.3 ICMPv6 只是把ICMP放在了IPv6数据包的载荷中.

实验三3.1 ARP 练习一发送 ARP 请求报文(不同网段内)

描述:在跨越路由器进行通信的时候,发起通讯的主机发现目的地址不在同一个网段,会先查询路由器的地址,于是广播出ARP请求,路由器的入口网卡发现有一个ARP请求的目的IP是自己的IP地址,于是回复自己的Mac,得到了Mac,发起通信的主机将通信内容发送到路由器的入口网卡,并选路到出口网卡,此时出口网卡需要知道目标的Mac,于是广播出ARP查询,目标机回复自己的Mac,路由器的出口网卡成功的将信息发送到目标机器.练习二

ICMP 差错报文

描述:ICMP目的端口不可达/超时/的情况.注意为了模拟目的端口不可达,某主机ping一个不存在的IP地址,为了模拟超时,向一个跨路由器的目标通信,但是TTL设置为1,路由器会丢弃TTL耗尽的包,因为根本就收不到,所以当然就没有回复,就会超时

试验3.2 ARP欺骗

描述:

1、ARP 高速缓存

ARP 缓存表是记录 IP 地址和 MAC 地址的映射关系。ARP 表分为动态更新和静态更新两种,系统默认动态,更新时间为 120 秒。ARP 表的建立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主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想与另一台不知道 MAC 地址的计算机通信,则该计算机主动发 ARP 请求;

●被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台计算机的 ARP 请求,则首先在本地建立请求计算机的 IP 地址和 MAC 地址的对应表;

ARP 地址欺骗正是利用高速缓存,使高速缓存中存在错误的映射关系,误导数据包发往错误的目的地。

2、ARP 地址欺骗的原理

一般情况下,当系统收到 ARP 请求或应答时,都要把源端的硬件地址和 IP 地址填入 ARP 高速缓存。正是

根据这一性质,为 ARP 欺骗提供了条件。 编辑一个 ARP 应答数据包,将 ARP 层的源 IP 地址为主机 A 的 IP 地址,将 ARP 层的源 MAC 地址填为主机B 的 MAC 地址,将 MAC 层的源地址填为主机 A 的 MAC 地址,发送这个数据包。当到达目的主机时,由于 ARP特性:当系统收到 ARP 请求或应答时,都要把请求端的硬件地址和协议地址填入 ARP 高速缓存。所以在向 ARP 高速缓存中添加表项时,添加的是主机 A 的 IP 地址和主机 B 的 MAC 地址值。当要向主机 A 发送数据包时,要发送的数据包的目的 MAC 地址填入了由高速缓存中提取的地址(主机 B 的 MAC 地址),这样,要发送给主机 A的数据包被发送给了主机 B。

实验 3.3 ICMP Redirect

练习一利用 ICMP 重定向进行信息窃取

描述:主机可能会把某数据发送到一个错误的路由。在这种情况下,收到该数据的路由器会把数据转发给正确的路由器,同时,它会向主机发送 ICMP 重定向报文,来改变主机的路由表。给主机来指出存在一个更好的路由。

试验时,主机A给E发送报文,主机B作为路由器,主机C给A发送ICMP重定向报文,在网关地址中添加自己的IP地址,并按照上表填写ICMP数据部分,此时主机A的路由表中出现了主机A到E的一条记录,网关是C的IP地址;

问题:说明 ICMP 重定向的意义.

意义:ICMP 重定向使得客户端管理工作大大减少,使得对于主机的路由功能要求大大降低。而且当路由线路非最优化是线路的速度一定有所损失。而有了重定向之后可以很快的修改非最优线路提高通信速度。

实验四 UDP

练习一利用仿真编辑器编辑 UDP 数据包并发送

描述:UDP和TCP都是传输层的协议,他们被应用层使用,为了实现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应用层使用了端口号,所以UDP中需要填写源端口和目的端口.问题:①将 UDP 的校验和填“0”,在捕获包中查看校验和是否正确?

正,UDP没有纠错能力,也没有回执机制,所以即使它能够发现自身的错误,也没有能力和必要去纠正错误

练习二

UDP 单播通信

描述:使用UDP工具进行通信,确认UDP没有确认报文;

练习三利用仿真编辑器编辑 UDP 数据包,利用工具接收

描述:向目的主机的没有开放的端口发送UDP,会产生目的端口不可达的ICMP信息.

练习四

UDP 受限广播通信

描述:使用UDP通信工具,在受限广播地址(全是1)上向发送UDP广播,相连的设备无论是否在同一个网段之内,都能够收到信息,该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

练习五

UDP 直接广播通信

描述:使用UDP工具,在直接广播地址上(网络号+255)上发送广播,只有同一个网段的设备能够接收到,该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问题:说明受限广播和直接广播的区别?

直接广播地址包括一个有效网络号和一个全 1 的广播号,主机可能还不知道他所在网络的网络掩码,路由器可能对该种数据报进行转发。

受限广播地址是一个 32 位全为 1 的 IP 地址,在任何情况下这样的数据包仅出现在本地网络中,路由器不对该种数据报进行转发。 练习六利用仿真编辑器编辑 IPV6 的 UDP 数据包并发送 描述:在UDP上,IPv4和IPv6没有区别

练习七运行 netstat 命令

描述:netstat 命令是用于显示网络使用协议的统计;

netstat –s

;显示每个协议的使用状态,

netstat –a

;显示主机正在使用的端口号

实验五

TCP

练习一观察 TCP 协议的连接和释放过程 描述:

问题::TCP 连接建立时,前两个报文的 TCP 层首部有一个“maximum segment size”字段,它的值是多少?怎样得出的?

最大字段长度为 1460,该字段长度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送单元限制。1460=1500-20(IP 首部)-20(TCP 首部)

练习二利用仿真编辑器编辑并发送 TCP 数据包

描述:使用仿真编辑器手动实现TCP的三次握手连线和四次握手拆线过程.练习三

TCP 的重传机制

描述:接收端开启过滤软件,阻断TCP通信,TCP会进行重传,在这个例子中,重传了五次

实验六6.1 DNS

练习一

nslookup 工具的使用

描述:nslookup 命令是查询域名对应 IP 的工具,其用法是:nslookup 域名, 运行结果:Server: ( JServer.NetLab );

Addre:( 172.16.0.253 );

Name: ( host34.NetLab);

Addre:( 172.16.0.34

); 反向查询某个IP的域名:>nslookup 172.16.0.253 运行结果Server: ( JServer.NetLab

);

Addre:( 172.16.0.253

);

Name: (JServer.NetLab

);

Addre:( 172.16.0.253

);

练习二仿真编辑 DNS 查询报文(正向解析)

描述:这里最重要的东西是DNS的报文格式和”域名循环体”的问题.图片是域名循环体.练习三仿真编辑 DNS 查询报文(反向解析)

练习四

ipconfig 命令

描述:ipconfig/displaydns

;显示本机缓冲区中 DNS 解析的内容;

ipconfig/flushdns

;清空本机 DNS 缓冲区中的内容; 注意DNS缓存是有生存周期的.

实验 6.2 UDP 端口扫描

练习一

UDP 端口扫描

描述:向目标端口发送一个 UDP 协议分组。如果目标端口以“ICMP port unreachable”消息响应,那么说明该端口是关闭的;反之,如果没有收到“ICMP port unreachable”响应消息,则端口是打开的.

实验 6.3 TCP 端口扫描

1、TCP SYN 扫描

这种方法是向目标端口发送一个 SYN 分组(packet),如果目标端口返回 SYN/ACK 标志,那么可以肯定该端口处于检听状态;否则返回的是 RST/ACK 标志。

3、TCP FIN 扫描

这种方法是向目标端口发送一个 FIN 分组。按 RFC793 的规定,对于所有关闭的端口,目标系统应该返回一个 RST(复位)标志。这种方法通常用在基于 UNIX 的 TCP/IP 协议堆栈,有的时候有可能 SYN 扫描都不够秘密。一些防火墙和包过滤器会对一些指定的端口进行监视,有的程序能检测到这些扫描.相反,FIN 数据包可能会没有任何麻烦的通过。这种扫描方法的思想是关闭的端口会用适当的 RST 来回复 FIN 数据包。另一方面,打开的端口会忽略对 FIN 数据包的回复。这种方法和系统的实现有一定的关系,Windows 系统不管端口是否打开,都回复 RST,否则就是其他的操作系统,这样,这种扫描方法就不适用了。

实验七 7.1 FTP 协议

练习一

FTP 描述:注意事项:FTP登录的时候,可以捕获到用户名和密码的明文, USER 是用户名命令,PASS 是密码命令,LIST 是dir的命令, 问题:①FTP 服务器是如何知道用户的数据端口?

客户端通过 PORT 命令告知服务器: PORT 172,16,0,16,5,101, 端口是:5*256+101=1381 ②21 端口和 20 端口分别传输什么内容?

21 端口传输控制信息,20 端口传输数据,数据传输结束后,20 端口关闭,21 端口未关闭,发送quit命令之后,两个端口都关闭.练习二使用浏览器登入 FTP 描述:控制台登录和浏览器登录是不一样的,使用浏览器登录,会启动被动模式.问题:

① FTP 服务器用哪个端口传输数据,数据连接是谁发起的连接?

FTP 服务器用 8361 接口传输数据,数据连接是客户端主动发起(即此时使用的是 PASV 模式)

② 用户是如何知道服务器的数据端口?

服务器对客户端的 PASV 命令返回应答:227 Entering Paive Mode(172,16,0,253,32,169),告知客户端服务器端已经打开了 8361(32*256+169=8361)端口作为数据端口。 练习三在窗口模式下,上传/下传数据文件

实验 7.2 HTTP 练习一主页访问

描述:注意HTTP协议的所有东西都封装在TCP中 问题:

① 使用了 HTTP 协议的哪种方法(命令)读取网页文件?网页的文件名什么?

GET 方法,网页文件名:/experiment/

练习二页面提交

描述:页面提交就是提交表单

问题: ① 提交信息的过程使用了 HTTP 协议的哪种方法?

POST 方法

② 传输密码是明文还是密文?粘贴含有用户名和密码的捕获包。

明文

③ 每次 HTTP 命令都是单独连接完成的(一次一个连接),这样有什么好处?

因为 HTTP 是无状态协议,短连接(一次一个连接)实现、管理起来比较简单,存在的连接都是有用连接,不需要额外的的控制手段

实验 7.3 DHCP DHCP 工作原理

①发现阶段:DHCP 客户机以广播方式发送 DHCP discover 报文来寻找 DHCP 服务器。

②提供阶段:DHCP 服务器在网络中接收到 DHCP discover 报文后会做出响应,它从尚未出租的 IP 地址中挑选一个分配给 DHCP 客户机,向 DHCP 客户机发送一个包含出租的 IP 地址和其他设置的 DHCP offer 报文。 ③选择阶段:如果有多台 DHCP 服务器向 DHCP 客户机发来的 DHCP offer 提供报文,则 DHCP 客户机只接受第一个收到的 DHCP offer 提供报文,然后它就以广播方式回答一个 DHCP request 请求报文,该报文中包含向它所选定的 DHCP 服务器请求 IP 地址的内容。

④确认阶段:DHCP 服务器收到 DHCP 客户机回答的 DHCP request 请求报文之后,它便向 DHCP 客户机发送一个包含它所提供的 IP 地址和其他设置的 DHCP ack 确认报文,告诉 DHCP 客户机可以使用它所提供的 IP 地址。

⑤重新登录:以后 DHCP 客户机每次重新登录网络时,就不需要再发送 DHCP discover 发现报文了,而是直接发送包含前一次所分配的 IP 地址的 DHCP request 请求报文。

⑥更新租约:DHCP 服务器向 DHCP 客户机出租的 IP 地址一般都有一个租借期限,期满后 DHCP 服务器便会收回出租的 IP 地址。 练习一使用 DHCP 获取 IP 地址

问题:说明捕获到的 DHCP 协议中,Request(discovery)、Reply(offer)、Request(Request)、Reply(Ack)报文的作用是什么?

DHCP 客户机以广播方式发送 DHCP discover 报文来寻找 DHCP 服务器。

DHCP 服务器在网络中接收到 DHCP discover 报文后会做出响应,它从尚未出租的 IP 地址中挑选一个分配给DHCP 客户机,向 DHCP 客户机发送一个包含出租的 IP 地址和其他设置的 DHCP offer 报文。

如果有多台 DHCP 服务器向DHCP 客户机发来的 DHCP offer 提供报文,则 DHCP客户机只接受第一个收到的 DHCP offer 提供报文,然后它就以广播方式回答一个 DHCP request 请求报文,该报文中包含向它所选定的 DHCP 服务器请求 IP 地址的内容。

DHCP 服务器收到 DHCP 客户机回答的 DHCP request 请求报文之后,它便向 DHCP 客户机发送一个包含它所提供的 IP 地址和其他设置的 DHCP ack 确认报文,告诉 DHCP 客户机可以使用它所提供的 IP 地址。

实验 8.1 SMTP 和 POP 协议

练习一

Outlook 发送电子邮件 描述: SMTP使用TCP端口号为25,报文内容看不见,不需要密码用户名认证

练习二

Outlook 接收电子邮件

描述:Pop3使用TCP端口号是110,能看见用户名和密码

第20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加强教师实验素养等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研究物质形态之间相互转化规律及最普遍和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其教学特点要求基于实验观察的前提下获得规律,而实验正是物理学重要研究方法之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验知识应用

物理演示实验,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不仅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且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严禁出现教师自导自演的状况.对于易于操作的实验,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演示;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完成操作.例如,在做“短路”实验时,虽然该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在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下,笔者尝试让学生完成这个实验.在通常情况下,邀请物理基础一般但胆子大的男生来完成.在实际操作中,电路短路后发出“砰”的一声,实验区硝烟弥漫、火花四溅,一些胆小的女生吓得蹲在地上,但是实验完成后,很多学生都兴致很高,希望自己也能参与一次.学生产生兴趣,便会细致观察与思考,从而不断产生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并且对安全用电知识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参与操作的演示实验与传统的教师自导自演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相比,培养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辅助工具不断增加,为师生改进与加强物理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物理实验中,展示生动、形象、有趣的物理情景与物理现象,不仅能提高实验内容的有趣性与直观性,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愉快与轻松.例如,在讲“电学”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构建仿真实验室,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连接实物图及怎样做物理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快速判断电路图故障的能力.如,故意“忘记”断开电源,刻意将可变电阻调节到最小值,故意让灯泡烧坏,以种种“意外”情况,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笔者鼓励学生在家做仿真实验.仿真实验就像有趣的游戏,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这种趣味性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激情.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参与仿真实验,学生对电学的畏惧心理明显少于前几届学生,对电路故障分析这样的难点知识,也能快速完成分析任务.在实验教学中,笔者曾将学生的实验过程全程拍摄下来,并在班级中播放,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中的不足与成功,当学生看到自己或同学的实验都特别兴奋,都能对实验进行中肯的评价.又如,在讲“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科学、精准地完成模拟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在引导学生完成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关的实验之后,笔者让学生左右拉动课件内的蜡烛,详细观察像距、物距、像与物的大小变化情况,还引导学生上下拉动蜡烛并观察所成的像位置的变化情况.

三、加强教师实验素养优化实验教学评价

一般初中物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解多来自培训活动.可以说,良好的培训,能使教师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学校应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制定培训方案,尤其要在培训中转变教师的传统思想观念,让其紧跟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脚步,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从而促进初中物理实验研究发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完成教材中比较耗时的物理电学演示实验,或利用自习课观察部分现象不明显的电学实验录像和模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从电学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相关实验注意事项等进行预习,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教师要优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等,反思实验教学.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全面了解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创新与变革实验教学方法与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活动的机会与平台,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柏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探讨[J].湖南中学物理,2010(1). 2.李传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作者:陈燕桃 单位:江苏启东市南苑中学 阅读次数:318人次

《实验分析范文.doc》
实验分析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