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论文范文

2022-08-2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常用急救技术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常用急救技术》

论文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

急救知识的普及

姓 名刘德强

所在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建12—16班 日期2013年12 月 14日

浅谈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的普及

学生姓名:刘德强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综合论述了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普及的相关问题。据了解,我国公众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会因为缺乏急救知识,造成很多能够避免的人身伤亡。究其原因,还是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完善的急救普体系;急救知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本文中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众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存在问题

生活中,意外在所难免,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几乎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然而我国公众很多都缺乏急救意识和相关知识。据了解,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或第五位,也是十三四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在突发情况中,公众若能及时地使用急救技术对伤者进行救助,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由此可见,公众急救意识的提高和急救知识的普及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急救知识的普及能使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救助。

一、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

近来总有报道称,老人倒地无人扶,亦或是,伤者在地无人救助等类似的公众缺乏救死扶伤精神和急救意识的事件,在网上搜索便可看到同类新闻。例如,88岁老人摔倒无人扶窒息身亡——事发湖北武汉,现场离老人的家不到百米,老人摔倒后,面朝下躺在菜市口近一个小时,这期间来往者众多,但无人扶他一把,一个小时后家人赶到,一个半小时后伤者才被送医院救治,但老人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老人的老伴悲愤地称,“如果当时有人扶他一把,或者帮他转个身,他也许就不会窒息而死!”类似的还有,北京一位心脏病患者于17日清晨五点四十左右在上班途中突然病发,连车带人晕倒在路边。在此后的半个小时内多名路人经过,但无一人伸出援手,最终是西站执勤人员发现并将发病男子送往医院,但其已不治身亡。。。。。。

此类悲痛的事件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面对此类事件,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且不像往常一样,从社会公德和信任等方面考虑,只是简单的抛开一切,从急救方面考虑。如果公众有很强的急救意识,会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的逝去而袖手旁观吗?退一步讲,如果没有这么

复杂的社会和事件,如果每个人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那么,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又有多少人能在在灾难中拥有急救意识和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救助他人?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120”医疗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和急救一般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而对美国旧金山院前急救系统的调查发现,那里的急救知识十分普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患急病时应拨打“911”国内统一的呼叫号码。由此也可看出,我国大部分公众的急救意识相当缺乏。因而,我国需要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并要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二、提高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的意义

根据课堂所学,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 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由此可知,CPR(即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7-10%,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所以,在这段“黄金时间”里,遭遇突发事故或疾病的伤者需要得到“第一目击者”(即在现场为急、危、重症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的救助,若“第一目击者”能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就能争取到最佳的抢救时间。

但在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使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大多数人只是简单的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虽然部分人十分想采取措施对伤者进行救助,但由于不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未进行止血、包扎或处理,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受到了“第二次伤害”。所以,提高急救意识并使公众掌握急救技术,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伤病者挽救生命或减轻伤残,从而体现了提高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意义。

三、我国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的情况

据了解,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参照前苏联急救站的体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急救站,由医务人员担任现场急救。急救站担负着城市居民危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急救功能。1980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指出了急救医学工作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其性质和任务;对建立健全急救站组织,从以院外抢救为主的急救站到医院建立急诊科等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同时成立了中国急救医学研究会,加强了急救机构、急救医学工作者的联系和学术交流。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也是现代医

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政府所做的这一切努力与改变,开创了我国急救医学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使我国的急救医学不断完善。虽然我国急救医学的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公众的普遍急救意识还不够强,使得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因错过了最佳急救时间而失去。现阶段,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了,使公众的急救意识得到提高并且使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得到了提高。

四、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亟待提高,而且急救知识了解的太少,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大多数人都是旁观者,真正会实施现场急救的人极少。因此,我觉得宣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是很重要,而且很必要的。要做到较好,就要从孩子的教育开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急救知识,把急救知识列入义务教育,并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培训中,使公众正确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缺乏完善的急救知识普及的体系,不能让大众直接接触到急救知识。据悉,在国外和我国香港特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都是由经过专业训练、并且持有教师资格的急救培训导师承担,这些导师必须随时了解国际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最新标准和信息,经过一定时间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再培训、资质认证后再重新上岗。而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使得公众即便是有心想要学习急救知识,也会不知从何学起,更不知可以从哪里可以学得到。从而,面对生命的逝去,大众只能是无助的旁观,甚至静静的看着他们的离去。因此,我国应建立起较完善的急救知识普及的体系,并能让公众真正参与其中,让公众学到急救的基本知识,使他们能更好的面对突发事件,减少伤亡人数。

结束语:以上这些是针对本课所学知识以及生活中一些事件的简单想法,而这些也是在学完本课之后才明白的。学了本课之后才发现,原来在突发事件中,仅仅是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就可以减少一些生命的离去,可以使一些人的余生不是在残疾中度过。以后的生活中,再面对一些突发事件造成的伤亡时,不仅仅要想到复杂的社会,更要反思一下,有多少人真的懂得急救!所以,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普及急救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急救知识的普及力度,使更多的人能拥有急救意识和知识,从而提高我国“第一目击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和伤痛。

推荐第2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论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论文

急性CO中毒首要症状是昏迷的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多脏器的损伤及复杂的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是CO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既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CO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窒息性气体毒物。经呼吸道进入肺泡被吸收入血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的亲和力大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度比氧全血红蛋白慢,两者相差3600倍。当人体吸入CO后,血浆中的CO便迅速把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排挤出去,造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且CO的浓度过高时还可以与红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组织细胞的内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常最先受累。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遭受损害。脑内小血管迅速麻痹、扩张。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情况下迅速耗尽,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缺氧时,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脑血循环障碍可造成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一、急救配合

1、现场急救

立即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置于新鲜空气处,如为密闭居室应立即开窗通风,松开病人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迅速纠正缺氧

这是抢救CO中毒患者的关键。迅速给氧是纠正缺氧最有效的方法。轻度中毒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中重度中毒者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8~10 L/min。

3、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抢救CO中毒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高压氧治疗能迅速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还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能预防和治疗CO中毒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后遗症。

4、防治脑水肿

早期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或20%甘露醇静滴,同时可输入新鲜的光量子血,此有助于改善组织的缺氧。可应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5、对症治疗

有呼吸衰竭时可用呼吸兴奋药,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头部戴冰帽,体表放置冰袋,使体温保持在32℃左右,如降温过 程中出现寒战或降温疗效不佳时,可用冬眠药物。频繁抽搐者首选地西泮静注。

二、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CO中毒时引起肺超微结构缺氧、水肿,引起气血交换障碍,可致呼吸衰竭,有明显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等危及生命。 CO中毒可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应注意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较早期可表现为潮式呼吸,中期表现呼吸深快而均匀,常伴有鼾音及吸气凹陷,以后频率减慢,类似正常呼吸形态;晚期则表现呼吸幅度及间隔均不规则,呼吸频率常每分钟少于 12次,并可有间歇呼吸,叹气样、抽泣样呼吸及下颌运动;严重时,呼吸可突然停止。

2、保持呼吸道通畅

CO中毒中度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及频繁呕吐等,在护理重度中毒昏迷的病人时,要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颈部放置枕头,使头尽量后仰;如频繁呕吐及呼吸道分泌物甚多时,应及时吸去分泌物,使患者头部侧卧,以免发生窒息。若因舌根后坠而使呼吸道梗阻,速将舌头拉出,使呼吸通畅。 

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心衰、肺水肿的发生有效快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在输注利尿脱水剂时,应在治疗范围内适当调节滴速,因为CO 中毒后,心肌受到损害,处于缺血状态,如果此时滴速过快,短时内输入大量液体,心脏负荷更为加重,易发生心衰。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增加、尿量减少等症状,这些都是早期心衰的表现。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咳嗽、紫绀、呼吸困难、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等肺水肿表现。

4、观察有无颅压增高,预防脑水肿

护理中应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血压进行性升高,呼吸先快后慢而深,脉搏先快后慢则提示颅内压升高。患者头部抬高 15~30厘米,以减轻颅压。头部用冰槽进行冷疗,预防脑水肿,同时也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其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慢或控制脑损伤的发展。

5、密切做好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其它并发症

早期发现并发症,使患者得到早期救治,提高治疗效果。如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重度中毒患者观察出凝血时间,警惕 DIC 的发生,并且注意尿量变化,警惕急性肾衰的发生。

魏红梅

2012-11-2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救护理论文

魏红梅

推荐第3篇:急救

\"急救,与死神赛跑\"技能训练检测

说明:请认真通过以下测试,本项作业即完成。 1.世界急救日是哪一天:

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六 ·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

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六

2.在心脏停顿后30秒,会造成什么后果:

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

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心肺复苏的英文缩写是:

CRT ·CPR CPU 4.下列关于心肺复苏说法正确的是:

短时间内实施心肺复苏,能够增大伤者的存活率

心肺复苏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进而使呼吸得以循环 ·以上都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心肺复苏适合心脏病等疾病引发的心脏骤停的情况

心肺复苏适合事故等引发的心脏骤停的情况

· 以上两种情况,心肺复苏都适合

推荐第4篇: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研究论文

院前急救作为患者救治过程中最前沿、最基础的重要环节,在提高救治成功率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对院前急救工作日益重视,各地120急救中心在其软硬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院前急救学科建设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还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日渐深入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院前急救的跨越式发展,以应对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院前急救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加强学科建设并作为院前急救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无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2]。

1充分认识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学科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是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系统知识,与专业相比,学科更侧重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及其在不同专业领域实际运用。对于一家医疗机构而言,学科建设是其业务发展的引领与核心,是提高学术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内涵建设最重要的抓手,是培养人才最有效的手段,是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3-4]。作为专业院前急救机构,应将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作为唯一的终极目标。如何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救治患者应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纠正“重转运、轻救治”和“重硬件、轻技能”的错误观念,应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人才培养,明确诊疗标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注重科学研究,这些要素都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科建设对于院前急救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5]。

2准确把握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内涵

院前急救作为一个有别于院内急救的独立学科,具有许多院内急救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相对院内急救而言,院前急救要求反应时间更短,且现场情况也更为复杂多变,特别是有时可能面对的是重大突发性事件,因此,需要有更强的应急、处置能力;其次,院前急救更多面对的是第一现场,尤其是一些灾难现场情况更为紧急、复杂,需要医务人员有更全面的检伤分类、应急处理、灾难医学等相关知识及其能力;其二,院前急救在第一现场对患者的诊断处置过程中,与院内急救相比,往往缺乏必要的药物、诊断仪器、治疗器械等的支持,因此,其诊疗规范与处置原则与院内急救也存在差异;其三,在患者随车转运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对其观察、治疗均要在狭窄、移动、颠簸的外部环境中进行,但即便如此也必须对患者采取最为适宜的治疗手段;其四,由于院外急救是在紧急状态下且嘈杂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其知情告知、风险防范、沟通协调乃至媒体应对均与院内急救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院前急救学科建设应包含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2.1院前急救的网络建设与管理

院前急救的效率由时间效率和救治效率决定。如何科学、合理地建立急救网络以提升时间效率是每一个急救中心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各个城市的不同特点其急救模式可有所不同,如可选择一点一车、一点多车的急救方式,急救点可依托综合医院设立,也可独立建造或是两者结合,此外应增设多少流动救护车,急救摩托化出警是否有益,海陆空立体化急救网络如何构建,急救中心与急救点之间是否需要增设急救站管理层级,急救站职能如何界定,主城区与区县院前急救网络如何整合,以及急救网络建设如何适应各地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与扩张等都是我们亟需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院前急救的方式主要是独立型、指挥型、依托型等多种模式并存,从现有发展情况看,非独立型院前急救模式由于无法实现对医务人员的完全一体化管理,因此,在学科发展、内涵建设等方面必然要受到掣肘。

2.2建立院前急救诊断、治疗、护理等技术应用规范

根据院前急救的特点,我们要通过研究各种疾病状况,特别是对心搏骤停、创伤、休克、各类中毒制定出其急症诊疗、护理的最优化方案,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院前急救各相关疾病诊疗规范,以推动院前急救诊疗与护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积极开展适宜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适用于院前急救特点的诊疗技术;重视研究院前与院内紧急救治方面的衔接及其配合。要在制定诊疗规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院前急救方面的质量控制标准,以提高院前急救的科学化质量管理水平。

2.3院前急救车辆及其装备配置

救护车是院前急救必不可少的救治工具,各个城市应针对自身服务半径的不同及特点,在其车型、装备配置、内部空间设计以及担架、氧气、随车设备等方面进一步开展适宜性优化研究,要根据实际需求提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装备设备方案。此外,还应针对院前急救的应急处置功能,开展对特种车辆,如信息指挥车、消毒杀菌车辆、移动ICU、婴幼儿专用抢救车、批量伤员抢救转送车辆以及应急物资配置车辆等的应用研究,以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此外,还应在车辆的维护保养及其管理流程上,以及驾驶员准入及其技能培训、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门性的研究。

2.4通信调度与信息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通信调度系统是院前急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与核心。一个平稳、高效的通信调度系统可以为急救中心的业务发展与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调度系统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逐步实现急救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管理,并实现通过电话对患者开展标准化的医学指导。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发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实现系统与外部相关系统的信息整合,如与所辖各区县的调度系统、省市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各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公安消防等特服信息系统的整合等,以提高救治效率。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需要积极进行研究,以实现患者在救护车转送过程中的信息无线实时传输,从而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2.5急救技能的社会化普及

当患者出现危急状况时,第一目击者的救治往往对患者的预后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我国急救技能的社会化普及率还很低,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低的状况。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院前急救系统在第一时间能给予目击者或患者准确、有效的电话医学指导外,进行急救技能的社会化普及也非常重要。因此,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急救技能社会化普及培训体系,以迅速扩大普及受众,提升培训效率。

3多措并举以提升院前急救学科建设水平

3.1明确建设方向

院前急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国内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紧紧围绕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这一终极目标,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及其需求,提出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要将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要重点突出,分层次推进;要正确把握主攻方向与非主攻方向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学科发展主攻方向的不同侧面,科学、合理地细分工作团队,各团队都应围绕着主攻方向开展工作,团队间既要明确分工,又要有效合作,并要实现资源共享。

3.2完善组织制度

完善的组织制度是学科建设的有力保证。要建立起一把手负责的学科建设领导组织体系,指定职能管理科室并确立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以及业务骨干,建立完整的学科建设组织架构。要以目标责任制为主导,并建立起相应的监控机制、竞争机制、淘汰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动态管理机制。在资金投入、科研学术、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监督管理等各个层面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保证学科建设的常态化、动态化、规范化,确保学科建设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3.3打造人才队伍

在学科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核心因素。我们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准确地把握人才培养、发展的关键环节,科学决策,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专业人员的业务提升及其发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建立以学分管理为手段的全员继续教育体系等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引入竞争与考核机制,为优秀人才与业务骨干优先提供出国进修、高层次学历教育等自身业务发展提高的机会,同时通过目标考核等手段对人才进行动态化管理。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对现有管理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管理学知识培训,把优秀中青年人才选拔到管理队伍中来[6]。

3.4搭建学科平台

要加大投入,积极建设学科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软件、硬件平台。如信息检索平台、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临床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平台、院前急救临床信息数据库平台、病理标本数据库平台、管理数据处理平台等,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软件、硬件条件。同时要积极拓展与国内外优秀临床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特别是与优秀的院内急救医疗机构以及急救基础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搭建一体化的、院前院内相衔接的学科建设发展研究平台,并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业务骨干融入国内外以及所在区域的主流学术组织。还要积极与所在区域高校开展合作,一方面培养院前急救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为院前急救人员搭建起教学平台。

3.5制定评价体系

要根据院前急救学科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其路径和流程的持续优化和质量持续改进,制定院前急救学科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科质量评价体系、个人质量评价体系,以形成目标导向的评价系统,从而提高学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近十年来的发展及未来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6):568-570.

[2]蔡兆斌.国内外院前急救现状与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7):775-777.

[3]于德华,李建刚,杨震,等.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策略与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661-663.

[4]马晓伟.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全面做好医疗管理工作[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4,4(1):5-9.

[5]魏伟,张瑜.我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4,4(1):39-42.

[6]王子姝.组织绩效导向的医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内涵和管理[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4,4(2):15-17.

推荐第5篇:急救与自救选修课结课论文

选修课心得体会

(吴承丽 2010011449 环实1001)

我们生活中看似安全,实际上总会有很多突发事件发生,如休克,晕厥,外伤,火灾,地震等等。因此,这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急救与处理的选修课让我收获有很多,学会了打结的两种方法,这对于在火灾中的逃生很有用;还有对于一些突发性疾病的判断及处理,可以处理平时遇到的意外;学会以及了解了好几种外伤的包扎方法,对于外伤的预处理有很大的帮助;以及火灾的逃生,地震的逃生,电器不安全使用的判断等等。

我们生活中遇见最频繁的就属常见急症,比如晕厥,休克,呼吸困难,高热等等。下面举几个例子。

头痛

头痛常常由于过度劳累、紧张、受凉、睡眠少等原因引起。经过积极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头痛即会消失,不大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因某些疾病引起的头痛,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症状与体征:

1.起病情况:剧烈头痛,持续不减,加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但不发热,提示颅内血管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且伴搏动性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慢性进行性疼痛,伴恶心、呕吐者,可能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2.头痛部位:偏头痛常在一侧,高血压头痛多在额部或整个头部;全身性感染和颅内感染者的头痛呈全头部痛,并伴发热;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头痛和颈项痛。

3.疼痛性质和程度:三叉神经痛、偏头痛较剧烈,高血压和发热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带有搏动性,头痛加脑膜刺激征阳性提示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精神症状,可能为颅内肿瘤。

头痛和相伴症状: 1.剧烈头痛伴呕吐,说明颅内压升高,常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膜炎。 2 .阵发性偏头痛,每次发作数分钟,面部电击样剧痛,说话、饮食或洗脸可诱发,见于三叉神经痛。

3.头痛表现为后枕部痛、跳动感,多见于高血压病,当血压正常时头痛消失。4.剧烈头痛,伴眼眶痛,视力锐减,呕吐,多为急性青光眼。 5.头痛伴鼻塞流脓涕,上午轻下午重,可能为鼻窦炎。 6.头痛伴眩晕,可能为颈椎病、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急救处理:

注意观察和体会头痛发作的性质、时间、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1.头痛发作时,减少活动,安静休息。必要时应用小量镇静安眠药。 2.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一般取平卧位,伴呕吐者应在身边放一脸盆或备有塑料袋;血压高者,应尽快按脑出血等疾病急救。

3.怀疑是急性青光眼引起的头痛,不要盲目服止痛药止痛,应及时去眼科看病,挽救视力,否则很快会引起失明。

4.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颅通定、安痛定等药,只能供临时止痛用。服止痛药过量会掩盖病情。另外,止痛药引起的过敏性皮疹也是常见的。 5.针对病因治疗,如高血压引起头痛,通过降血压可使头痛好转。屈光不正引起头痛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使头痛消失。由脑血管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头痛,可以用扩张血管的办法止痛。

高热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当口腔温度在37.3℃以上,或肛温在37.6℃以上,并24小时内温度差波动在1℃以上,即认为是发热。而当体温持续在39℃以上时为高热。

一般体温每升高1度呼吸频率可增快4次,脉搏增加10次左右。 病因分类: 1.感染性疾病

为急性高热的主要原因。包括病毒、细菌、原虫、立克次体等八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几乎所有的感染性疾病都会引起发热,比如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肺炎、艾滋病、疟疾、流脑、SARS等。 2.非感染性疾病

常见于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热等;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癌症等;结缔组织疾病,如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神经源性,如脑出血、脑外伤等。 症状与体征 :

发热过高、过久,人体各器官功能及细胞代谢可发生严重障碍,小儿高热时可发生惊厥,体温一旦超过41℃时,脑细胞可能受损害,必须进行现场急救。并表现如下症状:

意识:伴神志模糊不清、表情淡漠或发呆,或处于昏迷状态。

脉搏:检测病人脉搏细弱和快速。

呼吸:快而浅,喘息,或表现为混乱而不规则。

手足温度:湿冷。

急救处理:

对于高热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有:

降低体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家庭中可先采取物理降温法,促使体温有效下降。

病人取仰卧位,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同时可用电扇或 扇子扇风,以帮助散热。

额上放置冰袋或冷毛巾,腹股沟、腋下置冰袋。 •

可用温水或酒精进行全身擦浴,有利于血管扩张而散热。 •

若高热不退,可将病人全身浸到不太热的洗澡水中,再用软毛巾快速擦 洗全身15-20分钟,洗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全身。

加强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伴随症状、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观察治疗效果及饮水量、饮食量和尿量的变化)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症状与体征: 1.肺源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吸气费力、显著困难。

呼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 混合性呼吸困难:特点是吸气、呼气都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变浅。 2.心源性呼吸困难

特点是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位时加重,坐位减轻;因活动时心胜负荷加重,机体耗氧增加。 3.中毒性呼吸困难

因各种酸中毒所致者多为深长规则大呼吸,频率或快或慢,据病因不同呼出气可有尿(氨)味(见于尿毒症)、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发热性疾病呼吸快速、急促。 4.精神神经性呼吸困难

因颅脑疾患所致者呼吸变慢变深,常伴有鼾声和严重呼吸节律异常,如呼吸遏制(吸气突然终止)、双吸气(抽泣样呼吸)等。 急救处理:

1.病人取半坐位,在小桌、写字台上用棉被垫高,身体靠前,有利于肺部扩张和回心血量减少。

2.病人稍向前倾,急救者上下摩擦其背部,配合摩擦速度让病人呼吸,并转移情绪,可使呼吸平稳。

3.有条件者,立即给予吸氧;如有必要,应进行机械性人工呼吸。

4.注意病因和对症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抗心律紊乱药等。有支气管哮喘者,可用气雾剂喷雾。

5.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快速送病人入医院急救。

除了这集中外我们平时遇见的还有休克,昏厥,中暑等等。但总的来说记住一些平时常见急症的表现,急救措施总会对我们有帮助,也能减少一些因急救不及时而引起的死亡。

地震近几年地震发生越来越频繁了,地震死亡率很高,然而在地震中有很多人是因为不会逃生,逃生错误等原因造成了自己的枉死。我们平时几乎没有地震演习,因此我们可以记住一些地震的常识。

发上地震前,我们人类虽然无法感知却可以通过其他信号判断:主要异常有井水(泉水)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等等;地震前动物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 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发生地震时,我们不能慌乱,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进行自救,互救,才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 保持镇静

很多人一遇到地震就慌乱,从而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扼杀”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 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等的急救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 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

我们应保持镇静,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 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

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 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学校避震

现在的学校很少有地震演习,同学们遇到地震很容易出现混乱,导致踩死踩死人。像08年的汶川地震,如果人们平时能多学一些地震逃生手段,就不会有那么生命消逝,也不会有那么多眼泪和悲伤,更不会有那么多家破人亡。对于我们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占据了大半,因此学习一些在校的地震逃生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前! 不要到阳台上去!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要在平时多做一些地震的自救预防,准备一些物品,如储备水,灭火器,毛巾,急救药品,手电筒,干电池等。

除了地震之外,最常见的还有火灾,对于火灾,很多人因为没有自救常识,往往发上跳楼,踩死踩伤他人等情况。所以我们应熟悉一些火灾急救措施,把伤害减少到最少。

火灾

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物将火压灭。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不能用嘴吹,可用茶杯盖或小菜碟等

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液化气罐着:除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压外,还可将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撒向火焰根部,在火熄灭的同时关闭阀门。

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安全提示:

家中无人时,应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

不要卧床吸烟,乱扔烟头。

不要围观火场,以免妨碍救援工作,或因爆炸等原因受到伤害。

家庭应备火灾逃生“四件宝”: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将它们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危急关头便能派上大用场。 高楼失火

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灾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而且常因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

应急要点 :

及时扑救:可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起火灾。

向下不向:因火势向上蔓延,应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快速向楼下有序撤离。

关紧房门: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注意防烟:用湿毛巾等物掩住口鼻,保持低姿势前进,呼吸动作要小而浅。带婴儿逃离时,可用湿布轻轻蒙在婴儿脸上。

理性逃生: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进行逃生,也可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等待救援:当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靠近窗户或阳台呼救,同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靠墙躲避: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大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

安全提示:

1.火场能见度非常低,保持镇静、不盲目行动是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

2.因供电系统随时会断电,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3.等待救援时应尽量在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

4.不要轻易跳楼。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或楼层不高的情况下,或者如不跳楼就会丧命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此方法。

5.公共通道平时不要堆放杂物,否则既容易引起火灾,也会妨碍火灾时的逃生及救援。

结束语

我们生活中往往不可预见有很多突发事件,对于常见的一些意外灾,我们应多了解一些急救自救措施,减少死亡,珍爱生命。这个选修课对于我们真的是很有必要的也很有帮助的。

2010年11月2日

推荐第6篇: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的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32例,男78例,女54例;年龄12-65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挤压伤36例,撞击伤83例,坠落伤5例,爆炸伤8例;其中,颅脑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48例,胸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23例,腹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25例,骨盆骨折合并其他伤3例,四肢开放性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1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合血气胸11例,脊柱骨折合并截瘫4例。

1.2急救方法

本组132例均经现场和途中急救,包扎、止血128例,建立静脉通路60例,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骨折外固定21例,途中密切监护20例。急救时间

2结果

本组132例,其中,有效88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多发伤伤情过于严重及复杂、休克不可逆、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及心跳骤停,导致死亡。

3讨论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争分夺秒,掌握好急救的方法及常用操作技术,并应具有高度责任感,迅速勇敢、机智准确地把伤员从现场抢救出来,安全地送到医院。现场急救原则为“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救治体会如下:

3.1建立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对救治的重要性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对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病情极为严重,随时可能死亡,对这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地救治。院前急救人员应争取在30min内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病情及现场条件,就地救治;救治过程中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转诊等环节均很重要。

3.2本着“治疗先于诊断”的原则快速实施救治措施的重要性

急救人员应本着“治疗先于诊断”的原则,快速实施救治措施,力争使患者病情及早转危为安。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遇有喉头水肿或昏迷患者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其低氧状态。

有外出血者应立即止血。在创伤中,休克主要是由大出血引起的,控制出血量是创伤性休克急救处理的紧急措施,一般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查看伤口后随即包扎止血,四肢外出血可用止血带,此方法止血虽最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修复。止血带最好用有弹性的橡胶管,不可过紧或过松,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严禁使用铁丝、电线等做止血带。上好止血带后应在其上做明显的标记,写明止血的时间,每30-5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每次2-5min。此时用局部压迫法止血,再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应上下稍加移动,以减少皮肤损伤。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他方法,以免长时间压迫血管造成肢体坏死。疼痛可引起休克,在必要时可肌内注射度冷丁50-100mg,但要注意其抑制呼吸的副作用,有严重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伴呼吸困难者慎用。有脏器脱出者先给予覆盖,不要急于还纳。有骨折者要先行临时外固定。对严重的四肢挫裂伤危及生命者,可优先处理;如四肢外伤性不全离断,截肢对稳定病情抢救生命起重要作用。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有效循环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静脉选择近心端穿刺,对穿刺困难者应及时行静脉切开。快速扩容,用12-16号针头穿刺。一般选用一条静脉早期合理地扩容,在30min内输入液体1000-2000ml,以平衡盐液为主,加适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对没有进行有效止血的患者要实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另一条则可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有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强心药,有呼吸功能不全者可给呼吸兴奋药,有颅内高压或肺水肿者在血压稳定后可用脱水药。

3.3途中监护及必要的观察

应根据血压、脉搏、心电图等情况,不断调整输液速度及晶体液、胶体液的搭配。

3.4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应力求简单、迅速、准确,查体力争全面,争取在10min内完成。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①休克: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意识淡漠、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②呼吸困难:头、面、颈部的损伤,多发肋骨骨折、连枷胸、血气胸均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③意识障碍:常由于颅脑外伤所致。脑震荡,意识丧失数秒至半小时,继而清醒(进行性健忘),有头痛头昏、恶心、反应迟钝等症状;脑挫裂伤,昏迷时间长,昏迷程度深浅不一,可有肢体偏瘫、失语,出现病理反射和生命体征的改变;脑疝,昏迷加重、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增高(二慢一高)。但是意识障碍伴有休克者,首先应考虑颅脑外伤合并其他部位的出血,单纯的颅脑外伤很少出现休克。④胸部损伤有血气胸者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有连枷胸出现反常呼吸者要给予固定;对有颅脑损伤严重者,在BP转平稳情况下可适量给予脱水剂;对疑有骨盆骨折或肋骨多发骨折者尽量少搬动,以免搬动中导致大出血或纵隔摆动等并发症。

推荐第7篇:中暑急救

中暑急救

一、主因

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C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

二、高温中暑常发人群为: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产妇和婴儿。

三、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C。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2、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C。

3、重度中暑

1 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

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痉挛:

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日射病:

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四、急救

一旦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时,应想到这是中暑的先兆。此时,要尽快离开高温潮湿的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坐下休息,喝些糖盐水或其他饮料,在两侧太阳穴擦些清凉油,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多可恢复。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 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5.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另外,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五、预防

1.夏季露天劳动时尽量安排在早晚,延长中午休息,并戴草帽,开领卷袖劳动。

2.充分供应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

3.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睡眠,室内应有良好通风。

4.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因素。准备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备用。

六、中暑后应该注意什么

人在中暑之后常常很虚弱,在恢复过程中,应吃些较为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必要的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中暑后不要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

3 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中暑后还应该注意不要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八、中暑四大禁忌

1.过量饮水

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时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的大量流失,严重时会引起抽风现象。如此便是得不偿失。正确的方法应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2.过量进食

不能吃油腻劳腥的食物,过多的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所以应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3.偏食辣椒

夏季阳浮于外、阴液不足,而辛辣燥热的食物只会助热却阳,而且它还使你的美丽肌肤上蹦出几颗不小疙瘩。因而,少吃,当然不吃

4 是更好的。

4.冷食伤身

身体干渴的时候,冷饮和瓜果类食物让人爱不释口,很可惜,中暑后这两样东西也不能多吃凉性食品会损伤你的脾阳。

5

推荐第8篇:急救申请书

急救申请书

XXXX领导:

我是XXXXX村民残疾人XXX,身份证号:

,残疾人证号:

。我家里有四口人,母亲八十六岁,已瘫痪在床六年之久,大小便还要人帮忙清理;我爱人中重度残疾,日常生活全靠我去指手画脚指挥;我也是一个腰背脊骨成“S”字形弯曲,四十斤的货物都挑不动的残疾人;只有一个九岁女儿(自然人),因岁数小,还需要抚养。一家四口人,三个残疾人还要抚养一个正在读书的九岁的小女孩,全家人没有一个正常的劳动力来生产粮食和家庭副业,我家里的日常生活非常艰苦,全靠政府发放的低保费来维持。政府每季度全家发放800元,我家每年有九个月基本都吃市场粮价,而我家里每个人每月需要吃粮食三十斤。一个季度三个月,一个人每个季度需要九十斤粮食,四个人每季度:90(斤粮)×4(人)=360(斤粮)。360(斤大米)×2.20(元)=792.00(元)。低保金800元减去买粮792.00元,只剩下8.00元买盐巴了。这样算一年到头只剩下不到100元来购买油盐和开资照明费(电费)。小女孩读书都很困难。

XX领导,我的这一家全靠我一个人料理活着,如果没有我就一天都无法过,自去年以来,我身怀大病(极度贫血),多次想去医院检查治疗,因家里无分元,就

四、五百元对我来说是天大的数字。为此无法去医院治疗而拖延到今天,现在病情更加严重,就家里的楼梯都无法爬上去,早晚过家里的门槛都很困难。为了治病我曾多次讨人写书面到镇、县民政部门申请求助,可每次都无济于事、如石沉海。照此这样,我只能在家等死别无他法了。XX领导:您们是我的领导,是我的再生父母,救救我吧,救活我就等于救活了我的一家。望您们领导帮我想尽办法或帮我联系愿意帮助我的好心人。只要能救治我就行了。我急于期待着您们领导予我好的答复或者来家查看,如愿诚谢!

特此申请 此致

申请人:XXX 2012年3月29日

推荐第9篇:急救案例

学习情境一:院外救护

1、国道上一大型货车突然完全失控,在撞倒中心隔离墩后驶入对向车道,与一满载乘客的中巴车迎面相撞,并双双坠入路基下3米的水塘,部分乘客被抛出车窗外而落水。

(1)附近村民目睹了车祸经过,应如何紧急呼救?

(2)医疗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后应立即进行哪些方面的评估?如何快速判断危重伤病员的情况?

(3)现场救护中需遵循哪些原则?

(4)试述现场检伤分类的方法及其意义?

(5)一伤员被从水中救起后不省人事,检查无呼吸、颈动脉搏动消失,应如何施救?怎样判断施救效果?

(6)一伤员头颈部受伤,颈后疼痛、活动受限,躯体被卡在变形的车座之间,在救出该伤员的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正确搬运此类伤病员?

(7)试述重伤病员在转运途中的救护要点?

答案:分析如下:

(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启动紧急救援系统;以简洁的语言清晰地告知事故的确切地点,指出周围明显标记和最佳路径;说明事故原因、现场情况及其严重程度、伤病员人数及存在的危险、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等;告知现场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呼救同时迅速展开现场急救。

(2)应立即评估事故原因、现场环境,并快速评估危重伤病情况。主要从对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几方面的快速评估以判断危重伤病情况,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伤病状况以利于尽早施救。

(3)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4)在快速完成现场危重病情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对病人的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及四肢进行全身系统或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注意倾听病人或目击者的主诉以及有关细节,重点观察伤病员的生命体征及受伤与病变主要部位的情况。根据伤员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将伤情分为四类——轻度、中度、重度和死亡,分别应用绿色、黄色、红色、黑色标记以利于快速识别和分类处理。检伤分类的意义:在现场伤员多、伤情复杂而人力、物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检伤分类有利于急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不同程度伤情的病员都能尽快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达到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5)立即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如有条件应及早除颤。复苏有效的指征:心跳恢复,可触及大动脉搏动;面色(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出现自主呼吸(规则或不规则),或由机械通气呼吸恢复正常,SpO2>95%;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应或眼球活动。

(6)重点注意保护颈部,避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搬运及转送过程中予以颈部制动,最好使用颈托以保护颈椎,保持脊柱轴线稳定。应采取三人或多人搬运法,使头部、躯干成直线位置,严防颈部前屈或扭转。使用硬质担架,避免颠簸,勿摇动伤者的身体。

(7)伤员进入救护车,救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伤员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①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②使用监护和救护设备,使用心电监护仪对伤员进行持续心电监测;对气管插管伤员必要时使用呼吸器,保证有效通气。③各种管道的护理,包括输液管、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导尿管等各种管道必须按要求加以保护,同时要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和无菌操作。④正确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技术,包括CPR、体外除颤、气管插管、静脉穿刺、胸腔穿刺引流、导尿术等。⑤做好抢救、观察、监护等有关医疗文件的记录。

2、李某,男,72岁,在家里观看足球比赛电视实况转播时突然倒在沙发上,家人呼之不应,急打120求救。假如你作为120急救人员,面对此病员。

(1)院外急救的主要护理工作有哪些?

(2)在伤员转运途中,应做好哪些监护? 答案:分析如下:

(1)当意外发生时,救护人员赶赴现场,在救护中,护士将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救护任务。主要护理工作包括:护理体检,急救护理措施实施,转运和途中监护。护理体检包括询问病史,了解症状、体征以及对伤者进行护理体检等。护理要点包括体位的安置,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掌握脱去病人的衣服等技巧。转送与途中监护则主要包括担架搬运,救护车运送注意事项及途中监护等。

(2)伤员进入救护车,救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伤员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①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②使用监护和救护设备,使用心电监护仪对伤员进行持续心电监测;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器,保证有效通气。③各种管道的护理,包括输液管,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导尿管等各种管道必须按要求加以保护,同时要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和无菌操作。④正确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技术,包括CPR,体外除颤,气管插管,静脉穿刺,胸腔穿刺引流,导尿术等。到达医院急诊科后,对已采取的急救措施,用药情况,各种管道及目前状况等要向接诊医师提供详细的书面记录材料及口头交班。

3、汉孝公路距孝感收费站约1500米左右处因车祸致一人受伤,救护人员赶到现场检查后发现,受伤者神志清楚,呼吸、脉搏尚正常,口咽部未见明显异物及出血,仅诉有点心慌,左上肢疼痛难忍,其左前臂可见外伤出血;左下肢小腿前面见创面约8cm左右,可见渗血,疼痛明显;受伤者病情复杂, 其左上肢前臂、左下肢小腿在现场不能排除骨折。

(1)你作为救护者,该如何实施急救?

(2)救护的主要程序是怎样的?

(3)实施急救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案分析如下:

(1)应该迅速对受伤者的左前臂伤口进行急救止血。对受伤者左下肢小腿创面进行包扎处理,以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帮助止血和减轻疼痛。将受伤者左上肢、左下肢进行简单的固定后再迅速地送往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伤员残废。

(2)救护的主要程序是先止血、再包扎、再固定、最后进行搬运。

(3)止血时先用加压包扎法,如遇大动脉出血或采用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控制出血时选用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时应当注意:①部位要准确—扎在伤口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②压力要适当—上肢时压力为300mmHg左右, 下肢时压力为500mmHg左右。③衬垫要垫平—避免勒伤皮肤。④时间要缩短—总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⑤标记要明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⑥定时要放松—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2—3分钟后在稍高处再上止血带。

包扎的注意事项是:

①包扎要牢靠,松紧适宜。

②保持肢体功能位,皮肤皱褶处与骨隆突处加衬垫。

③包扎方向宜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固定的注意事项是:

①夹板固定时其长、宽需与骨折肢体相适应。

②夹板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应衬以棉垫或其他软织物等衬垫。

③固定松紧适宜、牢固可靠,并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搬运注意事项是:

①动作轻巧、敏捷、步调一致,避免震动,减少痛苦。

②根据不同伤情和环境采取不同搬运方法,避免再次损伤和意外伤害。

③搬运过程中注意观察伤势和病情变化。

学习情境二:医院急诊救护

1、患者男性,68岁,原有呼吸系统疾病史8年。主诉半小时前因提拉重物后,感胸闷、胸痛不适,继之出现气促,呼吸困难。来院时患者大汗淋漓,呼吸极度困难,口唇发绀,脉搏细速,不能平卧。

请问你作为急诊护士,如何用SOAP公式进行分诊?

+ 查看答案分析如下:

SOAP公式:

S: 半小时前因提拉重物后,感胸闷、胸痛不适,继之出现气促,呼吸困难。

O: 大汗淋漓,呼吸极度困难,口唇发绀,脉搏细速,不能平卧。

A: 考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左心功能不全,心脏病。

P: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内科医生会诊。

2、王某,男,29岁,已婚,汽车司机。于高速公路疲劳驾驶,与前车追尾,造成车祸,方向盘挤压其胸部导致外伤。自述胸痛、痰多、呼吸困难、心悸、口渴。无昏迷、咳血、无腹痛、血尿,无肢体活动障碍。1小时后送达医院急诊室。T37℃,P96次/分,R24次/分,BP90/60mmHg。面部有肿胀,出血点。口、鼻、耳无异常。脊柱活动正常。器官偏右,无皮下气肿,左

6、7肋骨腋中线可触及骨摩擦音和摩擦感。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移动性浊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无干、湿啰音,心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肠鸣音减弱。

请问你作为急诊护士,如何用SOAP公式进行分诊?

+ 查看答案分析如下:

SOAP公式:

S: 胸痛、痰多、呼吸困难、心悸、口渴。

O: 无昏迷、咳血、无腹痛、血尿,无肢体活动障碍。

A:考虑胸部挤压伤,肋骨骨折,合并气胸、血胸、创伤性湿肺,休克的可能。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系统、器官的症状。

P: 抗休克、肋骨止痛、固定;吸氧、补液、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做好术前准备。外科医生会诊。

3、胡某,男,49岁。近10年间断发生上腹部不适及左上腹隐痛,无夜间腹痛及餐后痛,食欲差。2年前开始出现乏力,易疲劳,下肢轻度浮肿,经休息后症状可缓解。2天前饮少量白酒后又发上腹部不适,恶心。入院8小时解暗红色血便一次,量约500ml,便后头晕、心悸,大汗。入院前1小时呕吐咖啡色为内容物一次,含“血凝块”,量约800ml。自述既往有胃病史,间断服用雷尼替丁,效果不好。无肝炎、结核、血吸虫病史,无手术病史或外伤史。偶有少量饮酒,不抽烟。

请问你做为护士如何接诊病人?

+ 查看答案分析如下:

首先接诊,进行病史采集,要全面快速准确;运用SOAP公式分诊,并同时判断病情轻重;然后迅速初步处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中心静脉压测定,快速止血,迅速向医生汇报病情并做好术前准备。

学习情境三:医院重症监护

1、男性病人,23岁,双下肢挤压伤,神志尚清,表情淡漠,口渴,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112次/分,血压12.0/8.0kPa(90/60mmHg),中心静脉压0.39kPa(4mmH2O),毛细血管充盈迟缓。血气分析:pH7.30,HCO315mmol/L,BE-9mmol/L。

(1)该病人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

(2)该病人的监护重点是什么?

+ 查看答案分析如下:

(1)发生问题:挤压伤,休克早期,血容量相对不足,代谢性酸中毒。

(2)监护重点:生命体征、意识、尿量,口渴;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气分析;肾功能监测; 伤肢护理。

2、某人因车祸撞伤全身多处,昏迷。入院后初步诊断:肝破裂、多发性肋骨骨折、右肺挫裂伤、肾挫伤、腰椎骨折、右胫骨开放性骨折。急诊紧急输血后,作剖腹探查、半肝切除术、肋骨复位固定、胸腔闭式引流、腹腔双套管引流,同时对右腿清创缝合,石膏固定牵引。术后送ICU进一步监护。

(1)如果你是ICU值班护士,你应该怎样来接诊?

(2)该病人的监护重点是什么?

+ 查看答案分析如下:

(1)①床单位准备;②护理用品准备如吸痰管、湿化用生理盐水,电极片,无菌手套,引流袋,引流固定用物等;③准备各种抢救及治疗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液体,止血药物等;④备好多功能监测仪、呼吸机、负压吸引装置等。⑤按“卧位-吸氧-监护-各引流管-评估(皮肤情况)”的具体接收程序接受病人。

(2)重点监护:生命体征、意识、尿量;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气分析;肾功能监测;肝功能监测、伤口、患肢、各引流管情况监测。

3、患者,男,52岁,发热、咳嗽三天,气促,胸闷一天入院,查体:T39℃, P140次/分,R31次/分,BP85/55mmHg,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40次/分,心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气分析结果PaO250mmHg,PaCO230mmHg。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ARDS,准备机械通气。

(1)如何连接呼吸机与患者呼吸道?

(2)如何选择呼吸机相关参数?

(3)对使用呼吸机病人如何进行护理?

+ 查看答案 分析如下:

(1)呼吸机与患者呼吸道连接方式有三种:面罩、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此病人早期可试用四头带使面罩紧闭固定在口鼻,再将呼吸机接于面罩。无效或加重时尽快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

(2)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潮气量: 一般成人8 ~ 12ml/kg

呼吸频率:一般成人12 ~ 16次/分

吸呼时间比:1:1.5 ~ 1:2

吸氧浓度: 一般从0.3开始,此病人需高浓度给氧(氧浓度>50%〕

吸入气体温湿度:一般湿化器温度应调至32~35℃为妥 -

(3)对使用呼吸机病人进行以下护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监测呼吸机通气效果,对病人进行人工气道的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保证有效安全的通气治疗。

学习情境四:综合项目训练

1、患者,女性,38岁,自服农药后昏迷2小时入院。患者2个小时前因与家人发生争吵,自服农药约50毫升,且把药瓶打碎扔掉,约1小时后被家人发现,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并呕吐一次,吐出物有大蒜味,逐渐神志不清,急诊入院。患者起病后大小便失禁,出汗多。既往体健,无肝、肾、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身体评估:T36.4℃,P62次/分,R31次/分,Bp110/80mmHg,平卧位,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压眶反射存在,皮肤湿冷,肌肉颤动,巩膜无黄染,瞳孔呈针尖样,对光反射减弱,口腔流涎,肺部叩诊呈清音,两肺可闻及较多哮鸣音和散在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6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肢无明显水肿。实验室检查:血Hb124g/L, WBC7.5×10/L, N69%, L29%, M2%, PLT156×10/L,CHE 10个单位。

(1)该患者最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昏迷?

(2)患者入院后应立即做如何处理?

+ 查看答案分析如下:

(1)该患者最有可能是有机磷杀虫剂中毒导致的昏迷。

(2) 患者入院后应该:

① 立即洗胃,在洗胃前把胃内容物拿去检验科做毒物检测;

② 立即进行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监护,以防患者出现病情加重;

③ 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昏迷患者常规护理;

④ 应用阿托品解毒,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⑤ 严密观察有无肺水肿和脑水肿体征,注意瞳孔、神志的变化;

⑥ 加强心理护理,加强防范,防止再次自杀。

2、简要病史:患儿,男、汉族、10岁,于2008年7月12日在池塘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池塘中,7分钟后被救出。当时查体:患儿昏迷,躯体四肢冰冷,面色铁青,唇最明显,口鼻腔内有大量泡沫液,呼吸慢而浅,不规整,心率84次/分,心音弱,双肺布满湿啰音。

(1)请问该患儿发生了什么情况?

(2)你在现场,如何实施急救?

(3)人工呼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查看答案分析如下:

(1)该患儿发生了溺水现象。

(2)现场急救:

㈠接触病人,判断病情,作出诊断

①立即到位并判断意识: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喊(喂﹑喂!),压眶,判断。

②触摸大动脉(颈动脉)。

③捡查:瞳孔,呼吸和皮肤粘膜。

㈡立即畅通气道,倒出胃内积水

①患者体位摆放(地面,硬板床)。 9

9②畅通气道: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同时清除口鼻内异物,取出义齿等。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后仰(仰额),另一手示、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颌处或下颌角处,托起下颌,同时立即清除口鼻内异物﹑义齿等。

㈢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

①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与示指捏住病人鼻孔,患者口上垫纱布。

②术者深吸一口气,闭住气

③对准并紧贴病人口,把病人口部全部包住

④均匀用力向口内吹气,快而深,持续约1~2秒,面向胸部直至病人胸部上抬为止。

⑤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脱口,同时松手。

⑥并作深呼吸以行下次呼吸。

(3)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①吹气频率12次/分

②除需通畅呼吸道、吹气外,还应注意触摸颈动脉﹑观察瞳孔。

③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必须在胸部按压松弛时间内完成

3、家住XX机械厂的严某和曹某两人很早起床吃过早饭后,带上干粮和钓鱼工具,一起来到京广铁路旁的芭蕉湖边,投下鱼饵“打窝子”。不一会,严某的钓竿钓上一条大鱼。十分高兴的严某正在用力收钩时,钓鱼钩折断,钓鱼竿触到高压线时突然跌倒(意识丧失)3分钟。

(1)请问严某发生了什么情况?

(2)如果你是曹某,应该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3)经急救患者心肺复苏,进一步应该如何处理?

+ 查看答案分析如下:

(1)严某发生了触电。

(2)现场急救:立即脱离电源。并进行心肺复苏。

(3)经急救患者心肺复苏,进一步应如何处理。

① 建立静脉通道

② 合理选用药物

③ 可准备电除颤

④ 监护:T,P,R,BP,瞳孔,神志,尿量。

推荐第10篇:急救措施

急 救 措 施

一、灭

1、灭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而使燃烧停止。用水扑救火灾时主要作应是冷却灭火,一般物质起火都可以用水冷却灭火。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灭火外,还经常用水冷却尚末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着火,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等,以防止其受热变形或爆炸。 (2)隔离灭火法: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隔离灭火法的措施很多,如将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设备或管道上的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流入燃浇区,排除生产装置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液体,阻拦,疏散易燃易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结构,造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3)窒息灭火法,采用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浇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火场上运用窒息法扑救火灾时,可采用石棉被、湿麻袋、湿棉被、砂土、泡沫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物或封闭孔洞,用蒸汽、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充入燃烧区域,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储运设备的部件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进入,此外在无法采用其它扑救方法的条件下又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水淹没(灌注)的方法进行补救。

采用窒息法灭火应注意的是:

1、在燃烧部位较小,容易堵塞封闭而燃烧区内又没有氧化剂

○时,适用本方法;

2、采用水淹没或灌注方法时,必须考虑到火场物质被水浸没

○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3、采用窒息法灭火后,必须确认火已熄灭,方可打开孔洞进

○行检查严防过早地找开封闭的房间或生产装置而使空气进入造成复燃或燃烧;

4、

○采用惰性气体灭火时,一要将大量的惰性气体充入燃烧区,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以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 (4)抑制灭火法。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中止链反应而使燃烧中止,采用这种方法可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和1

211、1301等卤代烷灭火剂。灭火时,一定要将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在燃烧区内,使灭火剂参与和阻断燃烧反应,否则起不到抑制燃烧的作用,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以防复燃。

2、灭火的步骤

在公安消防队末到达火场之前,施工单位的领导和在场人员应抓住时机,组织义务消防队员,集中力量、迅速、果断地把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要求作到:

(1)及时报警,组织抓救。义务消防队员在任何时间和场所,一旦发现起火都要立即报警,并参与和组织群众扑救火灾。报警时应根据火势情况,首先向周围人员发出火警信号,并通知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 (2)集中力量,控制火势。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数量,火势蔓延方向,燃烧速度、可能燃烧的范围作出正确的判断,集中灭火力量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进行扑救以控制火势蔓延; (3)消灭飞火。要组织人力监视火场周围的建筑物上、露天堆垛上的末烬飞火,并予及时扑灭,防止造成新的蔓延; (4)疏散物资,安排人力和设备,将受到火势威胁的物资疏散到安全地带,以减少火灾损失,阻止火势的蔓延。

(5)注意安全,在高空作业或深入建筑物内部灭火,救人及破拆,疏散物资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人员伤亡。

(6)积极抢救被困人员,人员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要组织强壮人员并由熟悉情况的人员做向导,积极寻找和抢救被火势围困的人员。

3、灭火的基本战术原则:

(1)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先控制火势,具备了扑灭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

火场上常见的做法有:

当建筑物一端起火向另一端蔓延时,可以从中间适当部位控制,中间起火时,应从两侧控制,以下风方向为主,楼层火灾时,应上下控制以上层为主。

(2)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如果火场上有人受到威胁,救火人员首要的任务是救人。当灭火力量较强时,灭火和救人可以同时进行,但决不能因灭而贻误救人时机,人救不出,灭火是为了打开救人通道或减弱火势对人员的威胁程度,从而更好地为救人脱险,及时扑灭火灾创造条件。

(3)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点,贵重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贵重物资是重点,火势是延猛烈的方面和其它方面相比,控制火势猛烈蔓延的方面是重点,要害部位和其它部位相比,要要害部位是火场上的重点。

二、火场人员疏散

发生火灾后,首先要了解火场有无被困人员及其被地点和抢救的通道,以便进行安全疏散。

当撤离火场途中被浓烟围困时,应利用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顺利撤出烟雾区。

火灾时人身着火时,应把已着火的衣帽脱掉,如来不及了应把衣服撕碎扔掉。切记不能奔跑,扑灭身上的着火,还可以就地打滚,把火压灭,用湿麻袋,毯子等把身包裹起来以窒息火焰。

三、火场物资疏散

火场上的物资疏散应该是有组织地进行,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防止火势蔓延和扩大。

火场上应急于疏散的物资是能扩大,火势和有爆炸危险的物资,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影响灭火战斗的物资。

第11篇:创伤急救

创伤急救教案

概述:

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

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搬运;先固定后搬运。

一、止血

人体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1、手指压止血法

(1)头顶前部出血:用手指压耳屏前上方的颞繻动脉; (2)颌面部出血:手指压下额角下凹内的面动脉; (3)头后部出血:手指压耳后突起下面外侧的耳后动; (4)肩部出血:在锁骨上窝摸到血管搏动处,向后下方压锁骨下动脉。 (5)上臂与前臂出血:在上臂内侧中段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以上.(6)手部出血:在手腕两侧压迫挠动脉与尺动脉

(7)下肢出血;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建动脉压于股骨干上。

(8)足部出血:用一手拇指压迫内踝后下方的胫后动脉,另一手拇指压迫足背动脉。

2、加垫屈指止血法

利用肘关节和膝关节和弯曲功能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四肢较大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

4、加压包扎止血法

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止血。

5、绞紧止血法 用于四肢止血

二、创伤包扎 包扎的材料

胶布、绷带、三角巾、四头带等 包扎的方法如下:

1、绷带包扎分为:环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螺旋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

2、毛巾包扎法

3、四头带包扎

4、三角巾包扎分为:头部包扎法、面部包扎法、胸部包扎法、腹部包扎法、手部包扎法、悬臂带包扎法。

三、人工呼吸 动手越早,复活率越高

1、术前准备

(1)先将伤员搬运到安全、通风的地点,解开领口,放松腰带,脱掉靴子,注意保暖。

(2)两肩垫高,使头往后仰之下颚尖和耳垂线与地面垂直,使口微张,头偏向一侧。

(3)口腔里若有煤、泥、血块、假牙等,可用手将其下颚掰开、拉出舌头,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深入口腔直到舌根部,清理并取出异物。

(4)用双手将伤员下颌骨抬起,使下牙越过上牙。

2、人工呼吸包括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2)俯卧压胸法

此法对胸、背部受伤及肋骨骨折者不能使用 (3)仰卧压背法 此法便于排除肺部的积水,适用于溺水窒息的伤员。

三、骨折临时固定

目的:为了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肌肉、内脏或刺破皮肤。

上肢肱骨的骨折固定、前臂骨折固定、股骨骨折固定、小腿骨折固定用夹板固定。

脊柱骨折固定用“工”字型固定或担架上放一宽木板。

四、伤员搬运

1、颅脑伤伤员的搬运

颅脑伤员在搬运途中要用衣服等软物将头部垫好,设法减少颠簸,注意维护呼吸畅通。

2、颈椎骨折伤员的搬运

3、胸、腰椎骨骨折伤员的搬运

4、腹部受伤伤员的搬运

5、骨盆受伤伤员的搬运

6、肢体断离伤员的搬运

7、昏迷伤员的搬运

第12篇:创伤急救

创伤的急救技术

(王月芹 裴辉 修订)

一、止血术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5种:指压动脉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一种,也可以把几种止血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压动脉止血法 :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为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为止血时间短暂,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

1、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头面部的止血动脉如图1所示:

图1 头面部浅动脉示意图

(1)指压颞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的外伤大出血,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指压颞浅动脉止血法

在伤侧耳前,一只手的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颞浅动脉,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颜面部外伤大出血,方法如图3所示。

图3 指压面动脉止血法

用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额角前约1cm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颜面部有许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3)指压耳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方法如图4所示。

图4 指压耳后动脉止血法

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伤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阻断耳后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4)指压枕动脉:适用于一侧头后枕骨附近外伤大出血,方法如图5所示。

图5 指压枕动脉止血法

用一只手的四指压迫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阻断枕动脉的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肱动脉:适用于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方法如图6所示。

图6 指压肱动脉止血法

4 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

(2)指压桡、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大出血.方法如图7所示。

图7 指压桡、尺动脉止血法

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因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吻合支,所以必须同时压迫双侧。

(3)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方法如图8所示。用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指(趾)动脉,阻断血流。

图8 手指出血指压止血法

(4)指压股动脉: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方法如图9所示。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

图9 指压股动脉止血法

(5)指压胫前、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脚的大出血,方法如图10。用

6 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脚足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图10 指压胫前、后动脉止血法

(二)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方法如图11所示。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约10min。

图11 直接压迫止血法

(三)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是一种比较可靠的非手术止血法。方法如图12所示。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

7 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这是一种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餐巾等替代。

图12 加压包扎止血法

(四)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颈部和臀部较大而深的伤口;方法如图13示。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绕颈部至对侧臂恨部包扎固定。

图13 填塞止血法

(五)止血带止血法:只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当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才用此法。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性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带:左手在离带端约10cm处由拇指、示指和中指紧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然后把带塞入左手的示指与中指之间,左手的示指与中指紧夹一段止血带

8 向下牵拉,使之成为一个活结,外观呈A字型,如图14所示。

图14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2、气性止血带 常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 使用气性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部位: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处,前臂或手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下1/3处,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处,因该处神经走行贴近肱骨,易被损伤。下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 (2)衬垫: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应该有衬垫,否则会损伤皮肤。止血带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当衬垫;

(3)松紧度:应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合适。过松这不到止血目的,过紧会损伤组织;

(4)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h,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2min;

(5)标记: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记贴在前额或胸前易发现部位,写明时间。如立即送往医院,可以不写标记,但必须当面向值班人员

9 说明扎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3、布制止血带:将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将其他布带绕伤股一圈,打个蝴蝶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依顺时针方向绞紧,将绞棒一端插入蝴蝶结环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如图15所示:

图15 布制止血带加压止血法

二、包扎术:伤口包扎在急救中应用范围较广,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和止血、止痛作用,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包扎应

10 做到动作轻巧,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免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紧度要适宜,打结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其包扎方法如下:

1、头部包扎

(1)三角巾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顶部外伤。方法:先在伤口上覆盖无菌纱布(所有的伤口包扎前均先覆盖无菌纱布,以下不再重复),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枕部,将底边经耳上向后拉紧压住顶角,然后抓住两个底角在枕部交叉反回到额部中央打结。如图16所示:

图16 三角巾帽式包扎 注:图中①-⑥表示操作步骤

(2)三角巾面具式包扎:适用于颜面部外伤,方法如图17所示把三

11 角巾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双手持两底角拉向枕后交叉,最后在额前打结固定。可以在眼、鼻处提起三角巾,用剪刀剪洞开窗。

图17 三角巾面具式包扎 注:图中①-③表示操作步骤

(3)双眼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双眼外伤,方法如图18所示。将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带状,中段放在头后枕骨上,两旁分别从耳上拉向眼前,在双眼之间交叉,再持两端分别从耳下拉向头后枕下部打结固定。

图18 双眼三角巾包扎

4)头部三角巾十字包扎:适用于下颌、耳部、前额、颞部小范围伤口,方法如图19所示。将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带状放于下颌敷料处,两手持带巾两底角分别经耳部向上提,长的一端绕头顶与短的一端在颞部交叉成十字,然后两端水平环绕头部经额、颞、耳上、枕部,与另一端打结固定。

图19 头部三角巾十字包扎

2、颈部包扎 : 适用于颈部外伤。

1)三角巾包扎:方法如图20所示。嘱伤员健侧手臂上举抱住头部,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中段压紧覆盖的纱布,两端在健侧手臂根部打结固定。

图20 颈部三角巾包扎

2)绷带包扎:方法基本与三角巾包扎相同,只是改用绷带,环绕数周再打结。

3、胸、背、肩、腋下部包扎:

(1)胸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胸部外伤,方法如图21所示。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的肩上,使三角巾的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后打结,然后将巾顶角的系带穿过三角底边与其固定打结。

图21 胸部三角巾包扎法

(2)背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背部外伤。方法与胸部包扎相似,只是前后相反。

(3)侧胸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单侧侧胸外伤,方法如图22所示。将燕尾式三角巾的夹角正对伤侧腋窝,双手持燕尾式底边的两端,紧压在伤口的敷料上,利用顶角系带环绕下胸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肩部打结。

图22 侧胸部三角巾包扎法

4)肩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肩部外伤,方法如图23所示。将燕尾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颈部,巾体紧压伤口的敷料上,燕尾底部包绕上臂根部打结,然后两个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图23 肩部三角巾包扎法

(5)腋下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腋下外伤,方法如图24所示。将带状三角巾中段紧压腋下伤口敷料上,再将巾的两端向上提起,于同侧肩部交叉,最后分别经胸、背斜向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图24 腋下三角巾包扎法

4、腹部包扎: 腹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腹部外伤,方法如图25所示。双手持三角巾两底角,将三角巾底边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处,顶角置于会阴部,然后两底角绕至伤员腰部打结,最后顶角系带穿过会阴与底边打结固定。

图25 腹部三角巾包扎

5、四肢包扎

(1)臀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臀部外伤,方法与侧胸外伤包扎相似。只是燕尾式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腰部,紧压伤口敷料上,利用顶角系带环绕伤侧大腿根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腰部打结。

(2)上肢、下肢绷带螺旋形包扎:适用于上、下肢除关节部位以外的外伤,方法如图26所示。先在伤口敷料上用绷带环绕两圈,然后从胶体远端绕向近端,每缠一圈盖住前圈的1/3~1/2成螺旋状,最后剪掉多余的绷带,然后胶布固定。

图26 前臂绷带螺旋形包扎

(3)8字肘、膝关节绷带包扎:适用于肘、膝关节及附近部位的外伤,方法如图27所示。先用绷带的一端在伤口的敷料上环绕两圈,然后斜向经过关节,绕肢体半周再斜向经过关节,绕向原开始点相对应处,缠绕半圈回到原处。这些反复缠绕,每缠绕一圈覆盖前圈的1/3~1/2,直到完全覆盖伤口。

图27 肘关节绷带8字包扎

4)手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手外伤,方法如图28所示。将带状三巾的中段紧贴手掌,将三角巾在手背交叉,三角巾的两端绕至手腕交叉,最后在手腕绕一周打结固定。

图28 手部三角巾包扎

(5)脚部三角巾包扎:方法与手抱扎相似。

(6)手部绷带包扎:方法与肘关节包扎相似,只是环绕腕关节8字包扎。

(7)脚部绷带包扎:方法与膝关节相似,只是环绕踝关节8字包扎。

三、固定术:

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动,具有减轻伤员痛苦的功效,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实施骨折固定先要注意伤员的全身状况,如心脏停搏要先复苏处理;如有休克要先抗休克或同时处理休克;如有大出血要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

21 急救固定的目的不是让骨折复位,而是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所以刺出伤口的骨折端不应该送回。固定时动作要轻巧,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皮肤与夹板之间要垫适量的软物,尤其是夹板两端骨突出处和空隙部位更要注意,以防局部受压引起缺血坏死。

(一)固定材料

1、木制夹板;

2、钢丝夹板;

3、充气夹板;

4、负压气垫

5、塑料夹板;

6、其他材料 如特制的颈部固定器、股骨骨折的托马固定架,紧要时就地取材的竹棒、木棍、树枝等。

(二) 由于充气夹板、负压气垫、颈部固定器、钢丝夹板等的应用使临床上固定时比较简便、快速而且有效。这里主要介绍传统而经典的木制夹板和三角巾固定法。

1、头部固定:下颌骨折固定的方法同头部十字包扎法

2、胸部固定:

(1)锁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图所示。将两条指宽的带状三角巾分别环绕两个肩关节,于肩部打结;再分别将三角巾的底角拉紧,在两肩过度后张的情况下,在背部将底角拉紧打结如图29所示;

22

图29 锁骨骨折固定法

(2)肋骨骨折固定:方法同胸部外伤包扎。

3、四肢骨折固定

(1)肱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图30所示。用两条三角巾和一块夹板将伤肢固定,然后用一块燕尾式三角巾中间悬吊前臂,使两底角向上绕颈部后打结,最后用一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经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

23

图30 肱骨骨折固定法

2)肘关节骨折固定:当肘关节弯曲时,方法如图31所示。用两带状三角巾和一块夹板把关节固定。当肘关节伸直时,可用一卷绷带和一块三角巾把肘关节固定。

图31 肘关节骨折固定

(3)桡、尺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图32所示,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

24 肢下面,用两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再用一块燕尾三角巾悬吊伤肢,最后再用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两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腋下打结固定。

图32 桡、尺骨骨折固定法

(4)手指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图33所示,利用冰棒棍或短筷子作小夹板,另用两片胶布作粘合固定。若无固定棒棍,可以把伤肢粘合;固定在健肢上。

图33 手指骨折固定法

(5)股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图34所示。用一块长夹板(长度为伤员的腋下至足跟)放在伤肢侧,另用一块短夹板(长度为会阴至足跟)放在伤肢内侧,至少用4条带状三角巾,分别在腋下、腰部、大腿根

25 部及膝部分环绕伤肢包扎固定,注意在关节突出部位要放软垫。若无夹板时,可以用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固定在健侧肢体上。

图34 股骨骨折固定法

(6)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图35所示。与股骨骨折固定相似,只是夹板长度稍超过膝关节即可。

图35 胫、腓骨骨折固定法

4、脊柱骨折固定

(1)颈椎骨折固定:方法如图36所示。伤员仰卧,在头枕部垫一薄枕,使头部成正中位,头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服卷,最后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限制头部前后左右晃

26 动。

图36 颈椎骨折固定

(2)胸椎、腰椎骨折固定:方法如图37所示。使伤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或其他板上,在伤处垫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

图37 胸椎、腰椎骨折固定法

5、骨盆骨折固定:方法如图38所示。将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绕髋前至小腹部打结固定,再用另一条带状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绕髋后至腰骶部打结固定。

27

图38 骨盆骨折固定法

(四)伤病员搬运术

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和在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规范、科学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从整个急救过程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将搬运视作简单体力劳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一、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器械(工具)搬运两种方法。现代各种灵巧、实用搬运工具的问世,住房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正确、规范和科学的院前急救搬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徒手搬运

该方法常适用于狭窄的阁楼和通道等担架或其他简易搬运工具无法通过的地方。此法虽实用,但因其对搬运者来说比较劳累,有时容易给伤病员带来不利影响。

徒手搬运的五种方法:

1.搀扶法 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站行走的伤病员。作用是不仅给伤病员一些支持,更主要能体现对伤病员的关心,见图39所示:

28

图39 单人搀扶法

2.背驮法

呼吸困难的伤病员,如心脏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以及胸部创伤者不宜用此法,见图40所示:

29

图40 背驮法

3.手托肩法:有两种方法。

①将伤病员的一上肢搭在自己肩上,然后一手抱住伤病员的腰,另一手起大腿,手掌托其臀部。

②将伤病员掮上,伤病员的躯干绕颈背部,其上肢垂于胸前,搬运者一手压其上肢,另一手托其臀部。见图41所示:

图41 手托肩法

4、双人搭椅法:由两个救护人员对立于伤病员两侧,然后两人弯腰,各以一手伸入伤病员大腿下方面而相互十字交叉紧握,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伤病员背部;或者救护人员右手紧握自己的左手手腕,左手紧握另一救护人员的右手手腕,以形成口字形。这两种不同的握手方法,都形成类似于椅状而命名此法要点是两人的手必须握紧,移动步子必

30 须协调一致,且伤病员的双臂都必须搭在两个救护人员的肩上,如图42所示。

图42 双人搭椅

5、拉车式法: 由一个救护人员站在作病员的头部,两手从伤病员腋下抬起,将其头背抱在自己怀内,另一救护员蹲在伤病员两腿中间,同时夹住伤病员的两腿面向前,然后两人步调一致慢慢将伤病员抬起。见图43所示:

图43 拉车式法

31

(二)器械搬运 是指用担架(包括软担架、铲式担架、移动床轮式担架)等现代搬运器械或者因陋就简利用床单、被褥、竹木椅、木板等作为搬运器械(工具)的一种搬运方法。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1、担架搬运:是院前急救最常用的方法。目前最经常使用的担架有普通担架(特别是铲式担架)和轮式担架等。用担架搬运伤病员必须注意:①对不同病(伤)情的伤员要求有不同的体位;②伤病员抬上担架后必须扣好安全带,以防止翻落(或跌落);③伤病员上下楼梯时应保持头高位,尽量保持水平状态;④担架上车后应予固定,伤病员保持头朝前脚向后的体位。

2、床单、被褥搬运:窄梯、狭道,担架或其他搬运工具难以搬运,且天气寒冷,徒手搬运会使伤病员受凉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搬运步骤为:取一条牢固的被单(被褥、毛毯也可)平铺在床上,将伤病员轻轻地搬到被单上,然后半条被单盖在伤病员身上,露出其头部(俗称半垫半盖),搬运者面对面紧抓被单两角,脚前头后(上楼则相反)缓慢移动,搬运时有人托腰则更好。这种搬运方式容易造成伤病员肢体弯曲,故胸部创伤、四肢骨折、脊柱损伤以及呼吸困难等伤病员不宜用此法。应该强调的是,在目前软担架已逐渐在院前急救机构使用的情况下,我们提倡专业急救机构应该用软担架替代这一搬运方法。

3、椅子搬运:楼梯比较狭窄和陡直时,可用牢固的竹木椅作为工具搬运伤病员。伤病员采用坐位,并用宽带将其固定在椅背和凳上。两位救护人员一抓住椅背,另一紧握椅脚,然后以45C角向椅背方向倾

32 斜,缓慢地移动脚步。一般来说,失去知觉的伤病员不宜用此法。

(三)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1、脊柱、脊髓损伤:遇有脊柱、脊髓损伤或疑似损伤的伤病员,不可任意搬运或扭曲其脊柱部。在确定性诊断治疗前,按脊柱损伤原则处理。搬运时,顺应伤病员脊柱或躯干轴线,滚身移至硬担架上,一般为仰卧位。有铲式担架搬运则更为理想,如图44所示。

图44 铲式担架搬运

搬运时,原则上应有2~4人同时进行均匀,动作一致。切忌一人抱胸另一人搬腿双人拉车式的搬运法,因它会造成脊柱的前屈,使脊椎骨进一步压缩而加重损伤。遇有颈椎受伤的伤病员,首先应注意不轻易改变其原有体位,如坐不行,马上让其躺下,应用颈托固定其颈部。如无颈托,则头部的左右的两侧可用软枕衣服等物固定,然后一人托住其头部,其余人协调一致用力将伤病员平直地抬担架上。搬运时注意用力一致,以防止因头部扭动和前屈而加重伤情,如图45所示。

33

图45 脊柱、脊髓损伤的搬运方法

2、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者常有脑组织暴露和呼吸道不畅等表现。搬运时应使伤病员取半仰卧位或侧卧位,易于保持呼吸道通畅;脑组织暴露者,应保护好其脑组织,并用衣物、枕头等将伤病员头部垫好,以减轻震动,注意颅脑损伤常合并颈椎损伤。

3、胸部伤 :胸部受伤者常伴有开放性血气胸,需包扎。搬运已封闭的气胸伤病员时,以坐椅式搬运为宜,伤病员取坐位或半卧位。有条件时最好使用坐式担架、折叠椅或担架调整至靠背状。

4、腹部伤: 伤病员取仰卧位,屈曲下肢,防止腹腔脏器受压而脱出。注意脱出的肠段要包扎,不要回纳,此类伤病员宜用担架或木板搬运

5、休克病人 病人取平卧位,不用枕头,或脚高头低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即可。

6、呼吸困难病人 病人取坐位,不能背驮。用软担架(床单、被褥)搬运时注意不能使病人躯干屈曲。如有条件,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

34 搬运。

7、昏迷病人: 昏迷病人咽喉部肌肉松弛,仰卧位易引起呼吸道阻塞。此类病人宜采用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或活动床。

35

第13篇:旅客急救

旅客急救

一、心肺复苏抢救法

对伤员协调进行口对口吹气、胸外心脏按压,是对心脏、呼吸骤停伤员的有效抢救法。

(1)第一步:将伤员放置于心肺复苏体位,救护人跪于病人的一侧。

(2)第二步:采用仰头举颏(ke),打开气道,用五秒时间,看、听、感觉检查伤员的呼吸。

(3)第三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捏紧鼻翼,包严嘴唇,连续吹气2次,每次2秒,同时观察胸部起伏。

(4)第四步: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观察有无咳嗽和其它运动,用5——10秒判断有无心跳。

(5)第五步:心脏按压定位,救护人一手食指、中指并拢,沿伤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另一手掌根紧靠食指放好,按压部位在胸骨下1/2处。

(6)第六步:定位准确,双手掌根垂直向下用力,下压深度4--5厘米,连续15次胸外挤压,频率为100次/分钟。

口对口人工吹气与胸外按压操作反复进行,吹气、挤压之比2:15,每约3——4分钟,停止一次操作,检查呼吸与循环。

二、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阻断动脉血流,有效地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法用于出血多的伤口。 操作要求:

(1)指压动脉压迫点准确。

(2)压迫力度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

(3)压迫10——15分钟。

(4)保持伤口肢体抬高。

(一)颞浅动脉止血

(1)压迫位置在同侧耳前,位于耳屏上方1.5厘米处。 (2)用拇指压迫颞(nie)浅动脉止血。

(二)肱(gong)动脉止血

(1)压迫点位于上臂中段内侧,位置较深。

(2)在上臂中段的内侧摸到肱动脉搏动后,用拇指按压止血。

(三)股动脉止血

(1)压迫点在腹沟韧带中点内侧下方,能摸到股动脉强大搏动。 (2)用拇指或掌根向外上压迫,用于下肢大出血时止血。

(四)桡(rao)、尺动脉止血 (1)压迫点在腕部掌面两侧。 (2)同时按压桡、尺两条动脉止血。

三、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敷(fu)料或者其他洁净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通过加压包扎压迫出血部位止血。

操作要点: (1)让伤员卧位,抬高上肢,检查伤口有无异物。 (2)用敷料覆盖伤口,辅料要超出伤口至少3厘米。 (3)用手施加压力直接压迫,用绷带、三角巾包扎。 (4)检查包扎后的血液循环情况。

四、加垫曲肢止血

(一)上肢前臂加垫曲肢止血

(1)在肘窝处放置纱布或毛巾、衣物等物。 (2)肘关节屈曲,用绷带或三角巾屈肘固定。

(二)上肢上臂加垫曲肢加垫止血 (1)上臂止血,在腋窝加垫。

(2)将前臂屈曲与胸前,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胸前。

(三)下肢小腿加垫止血 (1)在腘(guo)窝处加垫。 (2)膝关节屈曲,用绷带屈膝固定。

五、绷带包扎法

(一)环形法

(1)将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用左手将绷带固定在敷料上,右手持绷带卷绕肢体紧密缠绕。

(2)将绷带打开一端稍作斜状环绕第一圈,将第一圈斜出一角压入环形圈内,环绕第二圈;环形缠绕4——5层,每圈盖住前一圈,绷带缠绕范围要超出敷料边缘。

(3)最后用胶布固定,或将绷带尾部从中间纵向剪开形成两个布条,两布条先打一结,然后将两布条绕体打结固定。

(二)手掌“8”字包扎 (1)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从手腕处开始包扎,先环形缠绕两圈。 (3)经手和腕进行“8”字形缠绕。 (4)将绷带尾端固定在腕部

(三)螺旋包扎

(1)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先环形缠绕两圈。

(3)从第三圈开始,环绕时压住上圈的1/2或1/3。

六、三角巾包扎法

(一)头顶帽式包扎

(1)将三角巾的底边叠成约两横指宽,边缘置于伤员前额齐眉,顶角向后位于脑后。

(2)三角巾两底边经两耳上方拉向头后部交叉并压住顶角,再绕回前额相遇打结。

(3)顶角拉近,掖入头后交叉处内。

(二)肩部包扎

(1)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90度,大片在后压小片,放于肩上。

(2)燕尾夹角对准侧颈部。

(3)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肩上部并打结。

(4)拉紧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部至对侧腋下打结。

(三)胸部包扎

(1)三角巾对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100度,置于胸前,夹角对准胸骨上凹。 (2)两燕尾角过肩于背后,将燕尾顶角系带,围胸在背后打结。 (3)将一燕尾角系带拉紧绕横带后上提,再与另一燕尾角打结。 (4)背部包扎时,把燕尾巾调到背部即可。

(四)腹部包扎

(1)三角巾底角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 (2)两底角围绕到腰部后打结。

(3)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后面与两底角连接处打结。

七、骨折固定法

(一)前部骨折固定 (1)将上肢放于功能位。

(2)置夹板超过肘腕关节,并在骨凸出处加垫。 (3)先固定骨折部位上端,再固定骨折下端。 (4)检查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5)用大悬臂带悬吊前臂。

(二)下肢骨折固定

(1)轻轻抬起伤肢与健康肢并拢。 (2)放好宽布带,双下肢间加厚垫。 (3)自上而下打结固定。 (4)检查肢体末端血液循环。 (5)双裸关节“8”字形固定。

第14篇:护理急救

院外急救: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行为的总称。狭义:专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特点: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2时间紧急3流动性大4急救环境条件差5病种多样复杂6以对症治疗为主7体力强度大

原则:1先复苏后固定2先止血后包扎3先重伤后轻伤4先救治后运送5急救与呼救并重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包扎要求:快准轻牢。

伤口初次处理注意事项:1不能用污染物品2禁止用碘酊涂檫3不可用未消毒的水冲洗伤口4刺入异物,切不可拔出来,要保持原状。

特殊伤包扎注意事项:开放性气胸、腹部内脏脱出、脑膨出、异物刺入伤、开放性骨折的骨断端院外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

护理体检注意三清:既听清:病人或陪人的主诉;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及局部表现。

体检顺序:1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确定病人的意识状态。2观察病人一般状况。3应用基本物理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救护要点:1体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3松解或去除病人衣服的护理技巧4配合医生进行现场急救。 急诊科的任务:急诊、急救、培训、科研。 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1医护人员应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疗态度,要急病人所急。2抢救工作均要有相应的时间要求。3强调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4急诊科应配备与其任务、功能、规模相应的急诊抢救药品与器材。5各种抢救工作记录、表格、病例等清楚完整、及时真实。6建立常见病、成批伤病员的抢救预案。7抢救工作组织要严密、要井然有效进行,真正做到人在其位、各尽其责。8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各种医护差错事故的发生。

急诊室内诊疗室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和维修。

CVP:即中心静脉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组成:1右心室充盈2静脉内壁压即静脉内血容量3作用于静脉外壁的压力,即静脉收缩压和张力4静脉毛细血管压。并发症防治1心率失常2气囊破裂3血栓形成和栓塞4肺栓塞5导管扭曲6肺出血和肺动脉破裂7感染。

呼吸功能测定1肺容量的监测1潮气量2肺活量3肺通气量4功能残气量2肺通气功能测定1每分钟通气量2每分钟肺泡通气量3最大通气量4时间肺活量5生理无效腔。

颅内压监测1测压方法脑室内测压经颅骨钻骨在颅底室外耳道水平,将导管插入侧脑室,然后连接换能器,再接上监护仪即可。

动脉血co2分压正常值35-45mmHg3 PaO2正常值中青年为90-100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值96%-100%。

心搏骤停是指患者的心脏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由心血管病变引发的猝死又称心源性猝死。

心搏骤停的类型1心室颤动2心脏停搏3心电-机械分离。

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1心音消失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3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搏骤停后30秒内,5瞳孔散大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诊断是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

基础生命支持ABC BLS步骤1判断心搏,呼吸骤停2患者体位3畅通气道4人工呼吸吹气频率,成人14-16次/分,儿童18-20次/分,幼儿30-40次/分。人工呼吸注意事项:吹气应有足够的气量、吹气时间宜短、消除口腔及咽部分泌物、取下义牙、对婴幼儿口鼻同时吹气、人工呼吸应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进行、防止交叉感染、通气适当指征是看到患者胸部起伏并与呼气时听到及感到有气体逸出。5建立有效循环: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进一步生命支持:1明确诊断。2控制气道。3氧疗和人工通气。4开胸心脏按压(方法:左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右手进胸。有单手挤压法、双手挤压法、单手胸骨挤压法。)5药物治疗(碳酸氢钠:宁少勿多、合理使用、不宜过碱、宁稍偏酸)。6电除颤(电功率选择:成人首次200W,不超过360W。一电极板放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另一电极板放在背部左肩胛下)。7体外心脏电起搏。

脑复苏治疗措施:1维持血压2呼吸管理3降温(1降温开始时间:争取在抢救开始后5分钟内用冰帽保护大脑。2降温深度:亚冬眠35C或冬眠32C水平,脑部的温度每降低1C,脑代谢可降低6.7%。3持续时间:持续至中枢神经系统皮层功能开始恢复,即以听觉恢复为指标,然后逐步停止降温,让体温自动缓慢上升,绝不能复温过快,一般每24小时将体温提升1~2C。)4脑复苏药物应用5高压氧应用脑死亡诊断:1持续深昏迷2无自主呼吸3无自主运动,肌肉无张力4脑干功能和脑干反射大部或全部丧失。5体温调节紊乱6闹电图呈等电位。

创伤:广义: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组织结构的破坏。狭义:机械致伤因子造成机体的结构完整性破坏。

创伤分类:危重伤(表现:1呼吸小于10次-min或大于35次/min。2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2秒。3脉率≥120次/min 或小于50次/min。4意识障碍严重)、重伤、轻伤。 创伤记分(TS):一种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功能、循环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对创伤的生理和病理反应来评价损伤严重程度。

多发伤: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创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者。

多处伤: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两个以上的损伤,如火漆伤引起的肝破裂、脾破裂或小肠多处破裂与穿孔。 复合伤: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联合伤:又称胸腹联合伤,创伤造成膈肌破裂,既有胸部伤,又有腹部伤。 多发伤现场救护:1脱离危险环境2解除呼吸道梗阻3处理活动性出血4解除气胸所致的呼吸困难5伤口处理6保存好离断肢体7抗休克8现场观察。

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

颅内血肿表现:1意识障碍2瞳孔变化3偏瘫4生命体征变化。颅脑创伤非手术处理:1头位与体位:头部抬高15。2气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气管切开;细菌培养。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变化4颅内压监护5对抗脑水肿:脱水治疗、激素(给药宜早、剂量宜大、疗程宜短、停药宜缓)、过度换气(呼吸机作控制性过度换气)、对抗高热(物理降温、冬眠疗法)6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 胸部创伤现场救护:1保持气道通畅:清除口咽腔分泌物2开放性气胸: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3张力性气胸:立即排出胸腔积气,降低胸内压,可在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插入粗针头排气。

心包填塞救护:1抗休克:立即输血输液,提高心脏充盈压2心包穿刺减压:抽出心包内积血30~50ml。3紧急手术4术后监护及对症处理。 腹部创伤术前处理:1积极处理威胁生命的合并伤2积极抗休克3体位:半卧位或斜坡卧位4严密观察5放置胃管6留置尿管:记录尿量7诊断未明确者禁用止痛剂、泻药和灌肠,以免掩盖或加重伤情8及早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的甲硝挫。

腹部创伤术后处理:1术后体位:半卧位2生命体征观察3观察出血情况4注意保持静脉输液通畅5引流的监护6镇静止痛7预防感染8观察肠蠕动恢复情况。

骨关节损伤特有体征:1骨折部位出现畸形,肢体反常活动及骨折端产生骨磨檫音或摩檫感2关节完全脱位。 骨关节损伤并发症:休克、截瘫、感染、大血管周围神经损伤、并发症多。中晚期并发症:缺血性骨坏死、损伤性骨化、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 石膏绷带固定:1石膏未干之前最好不搬运患者2为使石膏早干,采用电烤或通风方法3抬高患肢,观察肢端血运4做好基础护理5防止褥疮6功能锻炼。

牵引护理:1患者卧硬板床:床脚抬高做反牵引2将肢体置于功能位:下肢保持外展正中位3保持牵引的有效性4注意牵引部皮肤有无炎症水疱5预防褥疮及呼吸、泌尿系统并发症6指导患者做有规律的功能锻炼。 急性病患者伴有器官功能改变构成的综合征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机体受到外科大手术,严重创伤,感染,休克,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病人除直接病因和局部损害外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系统功能损害,功能障碍不全,甚至功能衰竭为MODS.。

阿-斯综合征由于心排量减少,脑部缺血而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 MODS的诊断1诱发因素(严重创伤,休克,感染)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多器官功能障碍。防治1早期复苏,防止再灌注损伤(1纠正显形失代偿性休克2警惕隐性代偿性休克的存在3对低容量性休克不应使用血管活性药4抗氧化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的使用)2控制感染(1尽量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2加强病房管理3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4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5外科处理6合理应用抗生素)3循环支持(1维持有效血容量2支持心脏有效的泵功能)4呼吸支持(1保持气道通畅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基础措施2氧气治疗3机械通气4其他)5肾功能支持(1少尿期《1严格限制水分2防止高钾血症3控制高氮质血征和酸中毒》)6肝功能支持(1补充足够的热量2控制全身性感染3肝支持疗法)7代谢支持8应激性溃疡的防治9中医药支持。

护理要点1了解MODS发生病因2了解各系统脏器衰竭的典型表现和非典型变化3加强病情观察4保证营养与热量的摄入5防止感染

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1皮肤粘膜 硝酸使皮肤黏膜枷皮呈黄色,盐酸枷皮呈棕色,硫酸枷皮呈黑色。

中毒急救原则: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2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催吐、洗胃、导泻。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4特殊解毒剂的作用5对症治疗后。 反跳现象: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后,经急救后临床症状好转,可在数日至一周内突然再次昏迷,甚至发生肺水肿或突然死亡,此为中毒后反跳现象。 迟发性神经病:急性中毒一般无后遗症,个别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2-3周可发生,主要累及肢体末端,且可发生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表现。

中间型综合征: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迟发性神经病变发病前,一般在急性中毒后24-96小时突然发生以呼吸肌麻痹为主的症状群。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救治原则:1现场急救2迅速纠正缺氧3防止脑水肿4治疗感染,控制高热5促进脑细胞代谢6防止并发症和后发症。

护理措施:1氧气吸入2病情观察3心理护理4健康教育。

安眠药中毒救治原则:1催吐、洗胃或导泻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3静脉输液4中枢神经兴奋剂的应用:贝美格、佳苏仑、盐酸钠洛酮。5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重症患者早期作透析或血液灌流。6对症治疗。 急救护理:1洗胃2病情观察3保持呼吸道通畅4吸氧:持续吸氧,流量为2-4L/min。5饮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饮食。6昏迷的护理7药物治疗的护理8血液透析、血液灌流。9心理护理,防止再度自杀。10健康教。

中暑:1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2汗腺功能衰竭3水电解质丢失过程。中暑护理:1保持有效降温:室温20-25C。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降温效果观察、监测病人生命体征、观察与高热同时存在的其他症状。3保持呼吸道通畅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昏迷:严重的意识障碍,主要特征为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失去正常反应并出现病理反射活动。分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

昏迷急救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保持呼吸道通畅3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4对症处理5病因治疗6预防并发症。气管内插管术适应症: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应用、排痰、气管切开前、复苏。

注意事项:1充分供氧2物品齐全3动作迅速,轻柔4导管深度:鼻尖至耳垂+4-5cm。5插管后检查通畅6插

管时间、护理。

气管切开术注意事项:掌握禁忌症、保留自主呼吸、切开位置、固定、切开后护理,吸痰,消毒、拔管。 止血方法:1加压包扎止血法:小动脉、中小静脉或毛细血管。2指压止血法:中等或较大的动脉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 止血注意事项:部位准确、选材适当、标明时间、补足容量。

包扎适应症:体表各部位伤口除采用暴露疗法者,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药品和骨折位置,压迫止血及减轻疼痛。

固定适应症:四肢骨折,脊椎损伤和骨盆骨折。目的:限制活动度,减轻疼痛,避免进一步损伤,便于搬运。 抗休克裤适应症:1收缩压小于80mmHg患者2复苏后保持重要脏器血流量3止血4固定

抗休克裤禁忌症:1心源性休克2脑水肿或脑疝3横膈以上的活动性出血灶抗

休克裤注意事项:不应影响呼吸、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纠正血容量不足、纠正酸中毒。呼吸机类型:定压型、定容型、定时型、高频通气型。 呼吸机撤离条件:1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因已解除,患者自主呼吸能力强,咳嗽反射良好。2FiO2

第15篇:急救医学

急救医学

一、总论

(一)急诊医学定义

急诊医学是一种多学科,而又相互融合,而又独立的新型学科,是研究急、危重症、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如何争分夺秒的抢救及危重症的一门微型学科,标志着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

二、急诊医学的范畴 1)急救医学:院前抢救

运输途中抢救 急诊室抢救

2)危重症医学:医生护士:监护医学

器械设备 病人

3)灾害医学、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雪崩、泥石流、虫害等),和人为灾害(如交通事故、化学中毒、放射性污染、环境巨变、流行病和武装冲突等),所造成的后果及其防治的医学科学,组织医学救灾,包括现场的急救、分诊、安全、转运等 4)复苏学 5)儿科急诊 6)急性中毒 7)创伤学

三、ICU监护

1.呼吸

外呼吸 通气(肺泡)

换气(气管分17~23级)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内呼吸

潮气量500ml

呼吸频率16~20次/min 每分通气量=500ml*20=10L/min 生理死亡量150ml 每分肺泡通气量=(500-150)*20=7L/min 2.影响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①液体分子层

②表面活性物质层

二元质酰胺软磷脂→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维持肺泡表面张力 ③肺泡上皮细胞层(肺泡Ⅰ型细胞) ④肺泡间质:弹力纤维 ⑤毛细血管基底层 ⑥毛细血管内皮层

2)呼吸膜面积 3)气体弥散系数

4)每分心输出量=每搏心输出量70-80ml 空气/血流比值

*75次/min(心率) V/Q

=5-6L/min 3氧合指数PaO2/FiO2

正常为400~500mmHg (1)顽固性低氧血症PaO2

1

呼吸空气的时候PA-aO2=1.33~2.0千帕,当>6.65千帕是,需考虑机械通气 见于:左心衰(左心室淤血)、肺静脉淤血 5.PCWP 肺泡毛细血管

正常值

急性心衰PCWP>8mmHg;中毒肺淤血PCWP可过25~35 mmHg;肺水肿常常PCWP>30 mmHg 二.休克

(一)概念

1.休克:机体多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引起了急性的循环系统的衰竭,并以机体器官缺血、缺氧或组织氧机体物质运输障碍,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导致了微循环的冠状不足和组织功能代谢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二)分类 1.病因分类

(1)低血容量休克(2)心源性休克(3)过敏性休克(4)神经性休克(5)感染性休克 2.血流动力学分类

(1)低血容量(2)心源性(3)分布性(4)梗阻性(5)脓毒性

(三)休克各期表现

1.休克早期:外周血管收缩,此阶段微血管循环特点:少灌少流,也叫毛细血管痉挛期。

2.休克中期:随着休克进展,组织缺氧加重,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特点:多灌少流,也叫微血管淤滞期。

3.休克晚期:低血容量,特点不灌不溜,也叫微循环的衰竭期(DIC等)。三.心脏骤停

(一)定义:心脏有效的机械活动突然停止。

急性症状发生后1h以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丢失为特征,由心脏引起的,心脏骤停常见由于心脏

造成的。

(二)病因 1.快速心律失常 2.缓慢心律失常

3.无脉性电波动(电—机械分离)

(三)抢救

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呼吸停止、面色发绀、苍白、心跳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扩大 抢救:(1)基本生命支持 (2)进一步生命支持 (3)延期生命维持

(四)抢救

1.初级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指不介入器械和药物的心肺复苏过程,也叫做徒手心肺复苏。该过程的实施是进院前发生的心脏骤停,强调第一目击者,现场救助及第一目击者不一定是在医务者前提下实施,在确认心脏骤停并呼救同时实施的措施,分三个阶段:(1)初期复苏或基础生命支持(BLS)(2)二期复苏或加强生命支持(ALS)(3)后期复苏或长程生命支持(PLS)。包括ABCD三个过程。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和除颤。 A开放气道:(BLS) B人工通气

使病人仰卧在坚固的平台上,术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颌,使下颌尖、外耳道联线与地面垂直状态,以通畅气道,同时清除患者口中异物和呕吐物,松动并取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如确定无呼吸因立即实施人工通气,可先口对口呼吸、按压和通气比例为30:2交替进行,同时争取气管内插管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输氧纠正低氧血症。

C胸外按压:是建立人工循环的主要功能,用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胸部正中两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掌重叠压在手背上,手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确保方向一致,手指不要按触胸壁,下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肩部或背部的力量垂直下压,使胸骨压低3-5cm,随后突然松弛,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同,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2

按压的频率为每一分钟100次。 2.进一步生命支持阶段(ALS):DEF(除颤) 3.重要脏器的保护(PLS) 脑功能(意识、脑神经)、肺功能(通气、换气)、心功能(心脏功能、心律失常)、肾功能(尿量问题)、血液功能(DIC、凝血功能)、消化功能(胃、小肠、应激性溃疡)、肝功能、营养支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内环境 四.多器官功能的衰竭(MODS)

(一)SIRS定义: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各种严重损伤引起了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在SIRS到MODS发展过程中和同时的或者序贯的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胃肠道出血等,过度的炎症反应贯穿了整个过程。

(二)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定义:是SIRS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阶段,指机体在遭受了急性的严重感染、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等突然打击后同时或者先后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器官的功能障碍,以至于在无干预情况下,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综合征

2.发病机制

(1)过度炎症反应学说:该学说就认为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了各种炎症介质过量释放和炎症细胞过度激活而产生的病理、生理两方面的损害。

A早期的初炎介质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

1、白介素

2、白介素

6、白介素12.B晚期的炎性介质(高迁辛族蛋白、B

1、HGB)的释放,重要的是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病情未能控制而进展、恶化或者继发感染、休克等情况就构成了二次打击,使已处于激活状态的机体免疫系统的爆发性激活,导致炎症反应失控、组织器官出现致命性损害,二次打击学说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了感染、创伤、烧伤的早期处理。

(三)CARS综合征:

1.定义: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作为SIRS的对立面两者常常为不平衡,如果保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得以维持,不会引起组织、功能器官的损伤,一旦SIRS与CARS失衡,使内环境失去稳定,导致了组织器官损伤,发生MODS。

(四)急性肺损伤(ALI):代表了ARDS早期或者病情较轻阶段,致病因子通过直接损失或者通过机体炎症过程当中炎细胞中性粒细胞通过激活介质过量释放,间接的损伤了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内上皮细胞,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多,严重肺水肿,另外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或消失,透明膜形成,肺泡循环内微血栓形成,引起肺的氧合指数下降,导致了顽固性低氧血症形成ALE逐渐发展成ARDS。

(五)ARDS是非常严重的ALI,其主要病理特征即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而导致的肺泡渗出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和透明膜形成,伴有肺间质纤维化,病理生理改变以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为呼吸频蹙、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五.颅脑损伤

(一)分类

头皮损伤: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

颅骨骨折: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部位分:颅盖骨折、颅底骨折 脑损伤:脑震荡、弥漫性的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颅内血肿:特急(3周);部位:硬膜外、硬膜下血肿。

(二)颅前窝骨折:皮肤前额度的损伤,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出血,有时血吞到胃,呕吐时为深红色或咖啡色,如果颅底骨折撕裂,脑脊液鼻漏,就出现了脑脊液的流出。脑脊液、鼻漏数天后可停止,伤后出现眼睑底继发红斑,俗称熊猫眼。

(三)颅中窝骨折:累及颞骨损伤,出现周围性面瘫。

(四)颅后窝骨折 六.原发性脊髓损伤

(一)病理改变:常常是局部性的不完全性的,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释放蓄积,使骨髓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

3

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七.多发伤:指同一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或脏器的损伤,而且至少有一处危及生命的叫,普遍伤情严重,多为高能量伤,并发症发生机率高,容易导致感染、低氧血症、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治疗原则:创伤控制概念的提出,控制出血,控制躯体复温,力求避免生理功能进一步紊乱,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致死性三文征(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的进一步理解为加强多发伤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对于无颅脑创伤的严重出血病人,允许性低血压等容量复苏的新观念,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使多发伤的治疗程度大大提高。

第16篇:急救填空

1.下颌前提法

2.源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

属于分布性休克的有:脓毒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3.撤离呼吸机的常用方法:T型管撤机试验 4.肺毛细血管契压升至以上时,可发生肺淤血。

5.体温持续在39℃以上,波动幅度较大,24小时温差达2℃以上,体温在波动中始终未降至正常水平,此热型为弛张热

体温持续在39℃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此热型为稽留热

6..咯血伴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咯血伴急性发热,胸痛,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死

咯血伴发热,盗汗,消瘦,见于肺结核

咯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考虑

7.力测定 脑实质内压力测定

8..脱水患者的补液治疗中,额外丢失量

1.急诊医疗服务系统的构成(EMSS)

2.护特殊情况下的救护 3.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4.病人24小时尿量少于为少尿病人24小时尿量少于1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为 无尿

6.减少 红细胞损伤免疫功能抑制超高代谢,负氮平衡

7.的血氧供应,防止加重脑缺氧,促进脑功能恢复。

8.临床应用呼吸机的目的:改善通气功能,改善换气功能,降低呼吸作功。

1.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院前急救 院内急诊救护 重症监护治疗 三个部分

2.对高热患者的救护措施 2.3.温4.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 5.给予精神关怀6.基础护理

3.休克早期,机体的代偿功能正常,其机制为:1.2.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3.毛细血管回吸收 4.中度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的活性为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特效解毒剂为阿托品和解磷定。

5.合征低血糖症脂肪代谢异常。

水过多

1.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无论何种原因造成这三种要素动态平衡失调时,便会出现与凝血障碍,发生出血或血管内形成栓塞。

2.内源性致热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3.少尿和无尿是急性或慢性肾衰竭主要的临床表现,其发生机制主要分为:肾前性 肾性 肾后性

4.压力性创伤

5.肠内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肠道功能改变

肠外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导管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淤胆和肝功能异常。

1.院前救护是社会一项任务,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2.3.心脏騶停是指: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而导致循环中断。 4.护理

5.多发伤的临床特点:1.2.3.伤情复杂,容

易漏诊4.伤情复杂,处理矛盾5.抵抗力低,容易感染

6.电烧伤 化学烧伤

7.8.抑制支气管纤毛和白细胞功能,改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及其活性。

1.。固定绷带时打结应在肢体外侧面,不可在伤口处,受压处 摩擦处 骨隆部 2.引起脑血流騶减的发病机制:1 2 3部血流急剧供血不足 3.呼吸机的撤机指征:1.2.3.呼吸频率低于35次/min潮气量大于300ml,营养状态及呼吸肌良好:停机1~2h后PaO2在可接受范围,PH为7.35~7.45

4.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1.2.3.法

5.一横指处,可用单手按压。新生儿可用一手的示指和中指进行按压。婴幼儿不可锤击心前区。

1.脑膜刺激征包括:颈项强直。

2.

3改变

饲管腔堵塞

代谢性并发症包括:高血糖 水过多肠道功能改变:腹泻 便秘

4.ICU

射亢进。,PaCO2降低可引起脑血管痉挛,病人可出现惊厥或昏迷。碱中毒时氧离解曲线左移,引起组织缺氧,出现心动过速,呼吸困难。

素。

2.

3.判断IPU的水平,有三个必备条件,即监护治疗的现代化程度,医护人

员的技术水准和科学的管理。

6.少尿是指病人247.CPAPSIMV 8.氧疗的指征是Pao2小于小于90%。 9.11咯血的常见原因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大咯血通常是指一次咯血以上。

1.

2.3.腰椎穿刺后,应去枕平卧

4.24小时咯血量在以下为少量咯血。大咯血一次咯血量超过或24h内咯血量超过500ml或48h内咯血量超过600ml。

5.弱或无,并出现运动、感觉、反射功能的障碍和大小便失禁等。6.

7.8.正常人动脉血PH值的变动范围是。9.10浓度。1.钾,积极治疗病因即可纠正低钾血症。

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维持PaO2在mmHg,既能维持适当氧合,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通气不足的危险。对于大多数慢性高碳酸血症病人,能使PaO2达到这一水平,PaO2轻度升高,1小时后停止上升。

3.,或异常血红蛋白如高铁血红蛋白达15g/L、硫化血红蛋白达5g/L时都可以出现紫绀。

4.心室辅助装置能,功能障碍和组织灌注,提供长期血流动力学支持。

5.婴儿心脏按压的部位是处,可用 按压。

6.率、高危人群、高危因素、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等。急诊科的手术室、抢救室等均属高危环境,是医院感染重点的监测部门。

7.严重烧伤病人的体重下降大于

8.是集院前急救、急救室急救、重症监护为一体的急诊医疗服务机构。

1.休克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全身氧供与氧需之间失常。诊断休克的关键是低灌注。

2.血液透析可以排出K+约mmol/h,腹膜透析可排出K+约 mmol/h。

3.管内插管,以免发生颈椎损伤。

4.骨折病人有夹板固定时,为防止充血,应先固定。5.延迟反应等类型。 6.胸内电复律时,给予电能可自10-20J开始,最大不能超过。 7.静息状态呼吸时,肺泡通气量在L./min以上才能维持正常肺泡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8.呼吸性酸中毒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肺通气、弥散和肺循环功能障碍,引起 9.休克时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引起细胞功能障碍:13自由基损伤。 10.对进行氧疗的新生儿应连续监测供氧浓度,至少每1.性物质丢失过多而造成的一种临床表现。 2.引起胸肺顺应性降低的常见原因有 减少、胸廓和隔肌运动受限。 3.颈椎骨折的病人取仰卧位, ,固定,以利安全转运。 4.发生,必须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技术。

5.积血回收后放置过久,一般超过4h者,伤前有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者。6.营养不良可加重各种疾病,影响预后。病人表现为伤口愈合延迟,术中或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脓毒症、难治性心力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困难等。 7.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立即给氧,吸入氧浓度为化吸氧。 8.氧疗时应根据病情选择给氧装置和氧疗方法,对于中、重度低氧血症的危重病人,应用高流量系统或无重复呼吸面罩给氧,开始的吸入氧浓度大于或等于60%。以后根据生理学参数调整吸入氧浓度,维持PaO2大于60mmHg或SaO2大于90%。

1.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弱或丧失,是神经内科、外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2.观的,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使抢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判断ICU员的技术水准和科学的管理。 4.气管内插管常见的并发症是声门、压力性创伤。5.梗阻性休克常见原因有急性心脏压塞、急性肺栓塞、胸内压力升高。6.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 7.8.氧疗的指征是

1.引起肺泡塌陷。2.灾难伤员转运时,一般救护车内只能放伤员。 3.对硫酸口服中毒者应立即口服氢氧化铝凝胶或7.5%氢氧化镁混悬液,并

可服用生蛋清或牛奶,同时加服住无忧,严禁催吐、洗胃。

4.少尿和无尿是急性或慢性肾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发生机制主要分为:肾性,肾前性,肾后性。

5.心肺复苏时,硫酸阿托品首剂过3mg

6.咯血的常见原因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大咯血通常是指一次咯血量在7.

8.紧急救护时包扎顺序原则上应为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固定绷带时打结应在肢体外侧面,不可在伤口处,受压处 摩擦处 骨隆部打结。

1.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其任务、功能和职责方面具有独立性、综合性与协作性。

2.医嘱时应复述一遍,防止有误。3.对高热患者的救治措施包括:2.3.4.5.6.4.

5.血清钠低于120mmol/L

低于125mmol/L时病人可出现无力,恶心,呕吐 血清钠低于115mmol/L时病人可出现肌肉痉挛,昏迷

6.7.潴留;另一方面刺激肺泡使血液中的水分和血浆蛋白进入肺泡腔内,引发肺水肿。

1.2.颜色分诊卡包括红黄 绿 黑四种等级。

4.心肺脑复苏的内容包括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

5.CPR

6.几乎所有杀鼠剂口服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腹痛等症状。7.中评分量表。

8.发组织缺氧。

1.大量咯血为每次咯血量

2.抽搐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发作形式可以是强直性,阵挛性和混合性等多种形式,临床上具有特发性和症状性的特点。3.

4.室性心动过速

5.洛杉矶院前卒中评估表对脑卒中判断的敏感度为为。

6.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 7.ICU的床位使用率为。

第17篇:煤气中毒急救

随着气候变冷,十渡风景区内的煤火采暖逐渐多了起来,因此,预防煤气中毒就显得异常重要,

因此,大力宣传普及预防煤气中毒知识,对减少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极为重要。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煤气中毒常见于煤火取暖或土暖气、煤气罐以及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等情况。当炉盖不严、烟道堵塞、相邻烟道串烟以及排烟不畅,并且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时易发生煤气中毒。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发生在如下几种情形:

1、在密闭的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或用木炭炉烧烤,而门窗紧闭,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安装风斗不正确。

2、平房烟囱安装不合理,筒口正对风口或遇刮风、阴天、下雪等低气压天气,室内积蓄的煤气无法及时排出。

3、城区居民使用的管道煤气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

4、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5、冬季在车库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着,也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后的四类症状

1、轻度中毒:仅有头晕、头痛、眼花、心慌、胸闷、恶心等症状。如迅速打开门窗,或将病人移出中毒环境,使之吸入新鲜空气和休息,给些热饮料,可不治自愈,很快恢复正常。

2、中度中毒:除具有轻度中毒的上述症状外,还烦躁不安、精神极度兴奋或错乱,出冷汗,四肢发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呼吸困难,呕吐,全身瘫痪无力,并逐渐进入虚脱昏迷。这时病人口唇、两颊、胸部与四肢皮肤潮红,如樱桃色。如得到及时、有力的抢救,上述症状可以缓解,一般不留后遗症。

3、重度中毒:病人因中毒时间较长,吸入一氧化碳量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每升5毫克以上,病人出现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全身软瘫,瞳孔散大,呼吸浅而不规则,皮肤由樱桃红变为灰白或紫色,血压极度下降,出现心肌损害和脑、肺水肿严重症状与体征。这时即使救活了也会留有痴呆、瘫痪、震颤与共济失调、神经炎、全盲或半盲、肢体坏疽和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遗症。如果抢救不及时会死亡。

4、迟发脑病:是中、重度患者易患的神经后遗症。一般来讲,迟发脑病患者多为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从事脑力劳动,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昏迷超过6小时,以及苏醒后持续头痛或精神受到刺激的患者。发病规律是经短期治疗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头痛、头晕基本消失并能恢复日常工作。但20天左右,患者突然出现语无伦次、不知饥饱、不认人、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记忆力严重缺失等症状,重者可导致死亡,称为“假愈期”。所以,在煤气中毒经急救苏醒后,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后续的治疗。

煤气中毒后的家庭急救

当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当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家庭急救要做到紧张有序,按照以下4个步骤进行:

1、首先要打开门窗将病人从房中搬出,搬到空气新鲜、流通而温暖的地方,同时关闭煤气灶开关,将煤炉抬到室外。

2、检查病人的呼吸道是否畅通,发现鼻、口中有呕吐物、分泌物应立即清除,使病人自主呼吸。对呼吸浅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是:让病人仰卧,解开衣领和紧身衣服,术者一手紧捏病人的鼻孔,另一手托起病人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并用这只手翻开病人嘴唇,术者吸足一口气,对准病人嘴部大口吹气,吹气停止后,立即放松捏鼻的手,让气体从病人的肺部排出。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或明显的死亡征象为止。

3、给病人盖上大衣或毛毯、棉被,防止受寒发生感冒、肺炎。可用手掌按摩病人躯体,在脚和下肢放置热水袋,促进吸入毒物的消除。

4、对昏迷不醒者,可采用针刺治疗,取太阳、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里等穴位。也可以用手指尖用力掐上述穴位。一般轻度中毒病人,经过上述处理,都能逐渐使症状消失。对于中毒程度重的病人,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应尽快送往医院,并应注意在运送病人途中不可中断抢救措施。

积极预防煤气中毒事故发生

有人认为,只有使用煤炉取暖的家庭才会发生煤气中毒,其实在近年发生的煤气中毒事故中,有许多是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的城市居民,所以,专家提醒,每年春节前后,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时期,无论使用煤炉还是使用煤气的居民,都应提高警惕,预防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1、煤火炉必须配备烟筒,烟筒接口要严密,这样即使产生少量的煤气也会顺着烟筒排到屋外,需要注意的是,烟筒口最好开在下风向,这样就会避免煤气被风吹回室内,同时,还要经常检查烟筒,以防破损、堵塞。

2、应该注意室内通风,不要把门窗糊得太严,最好在窗户上留个通风孔,以利于空气流通。经常检查煤炉、煤气开关与管道有无漏气,火炕有无裂缝,如有应随时维修,以防中毒。

3、在生煤火时,最好在屋外点好,等火着旺后再搬到屋里,如果条件允许,晚上睡觉前最好将煤炉搬到屋外。有人以为在炉边放盆冷水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实际是完全无效的。

4、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应严格遵从“不私自更改煤气管道设施”等安全使用煤气的规定,燃气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

第18篇:急救方案

一、培训目的:履行救护师的社会职责,增进同学们对红十字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培训一大批救护员,为日后组建一支救护队伍奠定基础。

二、培训时间:09年6月6日

三、培训地点:图书馆第一会议室

四、培训人数:会内志愿者10名,校内非志愿者20名,共计30人。

五、各部职责

拍照留念:信息部王欢,负责现场救护的拍照和活动结束后合影的任务 考核评判:急救组成员、王崇、王亚男,负责整个过程学员的考核的评估 后勤保障:后勤部负责,主要是学员签到、器械搬运、现场布置

五、学员要求:①积极配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相应的考试。②周六8:30~17:15时间段内有空。 ③自带笔和记录本。

④中途不得缺课,否则不予以登记。

六、授课内容安排: 第一课 常见急症和意外伤害 第二课 CPR及其应用 第三课 创伤救护理论与应用

七、互动游戏:松鼠与松树

①规则:两个人一组双手搭成桥,相互前倾,作为“一棵树”。此外再在此基础上配一人作为“松鼠”。如果有N棵“树”,则必须配(N-1)只“松鼠”。当主持人说“松鼠动”的命令时,“松鼠”必须迅速找到一棵“树”并躲在“树枝”下。每次淘汰一只“松鼠”后,减少一棵“树”,保持每次可以淘汰一只“松鼠”。最后留下的“松鼠”即为“幸运儿”

②游戏效果:消除彼此的隔膜,促进彼此的了解,为讲课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同时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

八、学员考核 ①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

A.理论考试:整个培训内容的理论知识的拓展部分,由学员查阅资料完成,满分为100分,共四种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名词解释题。不限课堂完成,于下周六统一收回。收回后统一评阅给分评级。

B.实际操作考核:主要是CPR和创伤救护的有关应用。CPR部分考核包括体位翻转、现场环境评估、胸部按压等关键内容;创伤救护考核的内容为头部、胸部、臂部、肩部四个基本部位的止血与包扎。考核方式为相应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由救护师现场统一评定成绩。

②达标要求:A.完成理论考试的试题,得分不低于60分 B.实际操作考核中两部分必须至少都为“合格”。

九、培训流程

8:00—8:30 授课人员赶到培训地点,调试多媒体设备并准备签到本。 8:30—8:45 开始第一课的授课,先讲常见急症,再讲意外伤害。 8:45—9:00 播放“救护十大法则”的视频,并针对每种措施做点评 9:00—9:15 播放“触电救护”的视频,结束第一课。 9:15—9:30 开始做互动游戏,把人员进行合理分配.10:00—10:45 救护师开始讲解第二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同时介绍现场环境评估与体位翻转的实际操作

10:45—11:30 体位翻转实践,现场答疑。

14:00—15:30 学员签到,进行CPR的实际操作演练。人员偏置为早上签到本上前15为学员为第一组,其余15人为第二组。每组配一个模拟人。待所有学员操作完毕并充分掌握基本技巧后开始对CPR部分的操作。负责评判的救护师为王崇。

15:30—15:45 下课休息

15:45—16:15 开始进行第三课的讲解,观看有关视频,救护师现场演示,学习具体的包扎止血方法。

16:15—17:15 将30位同学分为三组,由三位救护师分别带队。每组同学两两一组,互相包扎。在此过程中,救护师应对其进行指导,指出其错误。待所有学员熟练掌握后开始统一考核,负责评判的救护师为王亚

十、活动结束

1.各个学员到图书馆正门合影留念

2.负责后勤的同学整理活动现场,收拾好器械 3.各个部门总结活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改进意见 4.回收学员档案,由急救组的负责人收好。

第19篇:急救培训教材

员工急救培训的内容The Content Of Training:

(一)各种小伤

一 割伤是一种常见的伤,流血时,应先想办法把血止住,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 A ) 直接压迫法: 1.2.伤口脏污时,要用自来水来冲洗

在伤口处包上干净的布(没有时用洗过的手),紧紧压住,不可把卫生纸和脱脂棉直接包在伤口上 3.压住伤口,用绷带紧紧缠住,将伤口抬高到高于心脏的位置

B )止血点压迫法: 1.2.3.上臂动脉:用4个手指掐住上臂的肌肉并压向臂骨 大腿动脉:用手掌的根部压住大腿中央稍微偏上点内侧 桡骨动脉:用3个手指压住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地方。

C )对于手掌和手指深度割伤时手指要轻微弯曲,用消过毒的纱布包好,并附上辅助用品固定,注意不要伸直手指,因为这样就不容易止住血,伤口愈合慢。如果肌腱和神经隔断,即使伤口痊愈了,有时手指也不能动弹,这种情况一定要接受医生的医治。

二 烫伤时冷却最重要,轻度的烫伤也需冷却几分钟,严重原烫伤时要冷却30分钟。在充分冷却后,用干净的布包好伤处并接受治疗,在医生诊断前不可涂抹任何药膏,因为可能引起细菌感染。患处所配带的物品应及时取下。

三 碰伤后最基本的处理是冷却,取出冰直接放在患处即可。

四 戳伤手指时不应拽拉,这样会使伤口恶化,治疗方法可先在伤痛部位包上布,用冰等冷却30分钟左右,然后垫上纸板或方便筷子等,并和相邻的手指一起用绷带缠着固定。

五 扭伤:手脚扭伤不要强行活动,将冰袋或是装入冰的塑料袋放在毛巾上冷却受伤的部位,要充分冷却。

六 脱臼:用绷带和固定物固定受伤的部位,保持安静,紧急时可利用坐垫等固定。

七 刺伤最基本的处理是消毒:刺伤时,伤口内部的伤害要比外表的更大,深度受伤,由于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败血症和破伤风,所以,要充分消毒,即使是扎了个刺,也不要慌张地用指甲去拔,而应使用消过毒的小镊子等工具处理。刺进的东西拔出后,要压迫伤口周围,使血液流出,并及时找医生治疗。

当刺进去的物体很简单就能拔出时,可用镊子或火烧过的针来拔出,然后消毒伤口及周围,如果物体刺入很深,不容易拔出时,就不要乱弄,应赶快去找医生治疗,折段部分的物体可用来判断残留部分的长度,要拿给医生看。

八.眼睛异常:眼睛疼痛时,不要随意触摸,以免不小心损伤结膜和角膜。 1.眼睛被刺伤:不要试图拔出刺入之物,不要冲洗眼睛,不要触摸眼球和刺入之物,用干净的纱布等轻轻盖上眼睛,不要转动眼球,立即到眼科医生处接受治疗。 2.眼睛磕碰:如果眼睛周围受伤,处理时注意不要让药物进入眼睛里,当眼睛有疼痛感,出血或出现视力障碍时,应赶快接受眼科医生的治疗。 3.眼睛进入异物:翻开上下眼皮,手干净的手绢端部或沾水棉签取出异物。在装有清洁的水的脸盆中眨眼,或用干净的水冲洗眼睛。

(二)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只有医生有权作出伤员死亡的诊断。

1、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超重。 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 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解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 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到,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为使触电者与导电解脱,最好用一只手进行。

如果触电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剪断,剪断电线要分相,一根一根的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

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如果触电发生在架空线杆塔上,如系低压带电线路,若可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登杆,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如系高压带电线路,以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的适当和度的金属短路线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抛挂前,将短路线一端固定铁塔或接引下线上,另一端系重物,但抛掷适中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员安全。不论是何级电压线路上触电,救护人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要注意防止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和现次触及其它有电线路的可能。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如尚未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8-10米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变应迅速带至8-10米以外后立即开始触电导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进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变考虑事故照明、应变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2.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变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卧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种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伤员。

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 3.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钟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课有无呼气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呼吸心跳停止。

(三)心肺复苏法

触电伤员或者溺水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通畅气道

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异物,操作中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向上抬起,严禁用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反高前倾,会更加重气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秒。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呼吸的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咀唇紧闭,防止漏气。 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1)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的中点。 (2)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3)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 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按压姿势:

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起,不按触伤员胸壁。 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5厘米。

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操作频率

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

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压次,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反复进行。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按压吹气1分钟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钟吹气一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支持心肺复苏法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与转院

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有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和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抢救,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

(四)窒息

窒息(asphyxia):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受阻或异常,所产生的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伤的病理状态称为窒息。当人体内严重缺氧时,器官和组织会因为缺氧而广泛损伤、坏死,尤其是大脑。气道完全阻塞造成不能呼吸只要1分钟,心跳就会停止。只要抢救及时,解除气道阻塞,呼吸恢复,心跳随之恢复。但是,窒息是危重症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主要原因

1 机械性窒息,因机械作用引起呼吸障碍,如缢、绞、扼颈项部、用物堵塞呼吸孔道、压迫胸腹部以及患急性喉头水肿或食物吸入气管等造成的窒息;

2 中毒性窒息,如一氧化碳中毒,大量的一氧化碳由呼吸道吸入肺,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与解离,导致组织缺氧造成的窒息;

3 病理性窒息,如溺水和肺炎等引起的呼吸面积的丧失;④脑循环障碍引起的中枢性呼吸停止;⑤新生儿窒息及空气中 窒息的阶段

(说法一)

1 因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引起短时间内呼吸中枢兴奋加强,继而呼吸困难,丧失意识;

2 全身痉挛,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动徐缓,流涎,肠运动亢进;

3 痉挛突然消失,血压降低,呼吸逐渐变浅而徐缓,产生喘息,不久呼吸停止。发生窒息现象时,若患者心脏微微搏动,应立即排除窒息原因并施行人工呼吸。丧失抢救时机必然使心脏停搏,瞳孔散大,全身反射消失,最后死亡

(说法二)

1 窒息前期。机体发生呼吸障碍,首先是氧气吸入的障碍,因机体内还有一些氧的残留,故短时间机体无症状。此期一般持续仅0.5~1分钟,身体虚弱的人难以支持,而身健或训练有素的登山、潜水运动员,却可延长3~5分钟。

2 吸气性呼吸困难期。机体新陈代谢耗去体内的残余氧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储留,使体内缺氧加重,在二氧化碳的刺激下,呼吸加深加快,但以吸气过程最为明显,呼吸呈喘气状,此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此期持续约1~1.5分钟

3 呼气性呼吸困难期。此期体内二氧化碳持续增加,呼吸加剧,出现呼气强于吸气运动。此时机体颜面青紫肿胀,颈静脉怒张,呈典型的窒息证象。并可能出现意识丧失、肌肉痉挛、甚至出现排尿排便现象。此时为呼吸暂停期。此期呼吸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呼吸变浅、慢,甚至暂时停止,心跳微弱、血压下降,肌肉痉挛消失,状如假死,此期持续约1分钟。。

4 终未呼吸期。由于严重缺氧和过多的二氧化碳积蓄,呼吸中枢再度受刺激而兴奋,呼吸活动又暂时恢复,呈间歇性吸气状态,鼻翼扇动。同时血压下降,瞳孔散大,肌肉松弛。此期持续一至数分钟。

5 呼吸停止期。此期呼吸停止,但尚有微弱的心跳,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最后心跳停止死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窒息过程的任何阶段,皆可因心跳停跳而突然死亡。 表现

呼吸极度困难,口唇、颜面青紫,心跳加快而微弱,病人处于昏迷或者半昏迷状态,紫绀明显,呼吸逐渐变慢而微弱,继而不规则,到呼吸停止,心跳随之减慢而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急救

窒息的原因很多,窒息的急救应根据其病因进行救护。解除了气道阻塞和引起缺氧的原因,部分病人可以迅速恢复。具体措施如下:

1 呼吸道阻塞的救护 将昏迷病人下颌上抬或压额抬后颈部,使头部伸直后仰,解除舌根后坠,使气道畅通。然后用手指或用吸引器将口咽部呕吐物、血块、痰液及其他异物挖出或抽出。当异物滑入气道时,可使病人俯卧,用拍背或压腹的方法,拍挤出异物。

2 颈部受扼的救护 应立即松解或剪开颈部的扼制物或绳索。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病人有微弱呼吸可给予高浓度吸氧。

3 浓烟窒息时救护 参见“火灾的救护”。

4 胸部严重损伤的救护 半卧位法,给予吸痰及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止痛,封闭胸部开放伤口,固定肋骨骨折,速送医院急救。

第20篇:急救教学计划

中卫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经贸部

《急救护理技术》教学计划(2012级)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刘凤贤

一、指导思想:

《急救护理技术》是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包括院外急救与护理和院内急救与护理,重点是急救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技术。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急救护理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各种危重病人的初步处理和抢救配合,并能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为今后从事或参与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情况分析:

2012级的学生已学完组织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病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掌握了大量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急救护理学的开展,能让学生准确的判断疾病,并对常见急危重病人开展的急救护。

四、具体措施:

1、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示教、讨论、角色扮演、实训、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2、本课程系理论教学课,兼有一定的实训教学。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急救论文范文.doc》
急救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