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游记范文

2022-08-3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华西村

天下第一村

在江西省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江西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走进了华西,感受了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旗帜——华西村。

在为期三天的华西之旅中,我们江西省710名大学生村官通过专题报告,参观学习和分组讨论,进一步了解了华西村。自己也亲眼目睹了华西村的发展奇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丽图景,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体会。

这次参观是我们培训活动最后一个环节,它将进一步增强江西省“大学生村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意识,帮助我们理清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把科学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把为民造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把和谐农村建设作为重要目标。

20日上午全省大学生和有关领导在民族宫的大会堂听报告,由省组织部副部长杨伟东主持。在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的报告中,他全方位的介绍了华西村的发展经验。他主要谈了“三个结合”和“五个协调发展”。吴书记在最后对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提了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一、要确立长期行为。新农村的建设是漫长的过程,要树立长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进行战斗终生的信心和勇气,要能吃苦,能忍受各种委屈,不得马虎大意,有速胜心理。

二、要保持学习的心态。要多听群众的话,群众也就会听你话,而且不能讲错话,要认真学习中央的文件精神,尽量要讲得稍微正确点。

三、要结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多为民所想,多为民所忧,多为民服务。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实地参观。我们走了万米长廊,参观农民别墅,体验农家生活,登上百米金塔。晚上在龙西湖特色餐厅吃饭,饭后还参加了华西村艺术团的表演。一天下来了,我们充分领略到华西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之新、气魄之大、速度之快、活力之足。

改革开放三十年,华西从昔日人人穷得没饭吃的贫穷小村,发展到今天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户均存款超过百万的“天下第一村”。华西的巨大变化不仅让人惊叹,也让人深思。其发展经验对新农村建设有诸多启示:

第一,新农村建设必须响应党的号召,坚持贯彻党中央的政策和方针,并落实到我们建设新农村的整个过程之中,不断创新,结合自己所在村的实际情况走自身特色发展之路。新农村建设就是发展经济,这是根本。大力推进“一村一品”,有能力的话甚至可以多发展,搞“一村多品”。根据我所在的新庄村特点,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加大水资源开发的力度,发展高效农业。

第二,新农村建设必须有好的领导班子。吴仁宝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却是无人能够取代的。没有吴仁宝,华西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乡亲们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

第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华西村富就富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富就富在他们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建设新农村千头万绪,各村情况千差万别,同样只有从实际出发,找准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道路,利用科学技术,合理发展,才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第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创业引导。在现今人人搞创业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刚上任的大学生村干部,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引导其他农民群众创业。在工业的强势带动下,才能发展富民,才能让百姓富起来,达到真正的共同富裕,同时也要先富带动后富,不搞平均主义。

第五,新农村建设必须将全国文明村的经验和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结合起来发展。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拉开序幕。我们要吸取经验,发挥坚持村级经济统一管理的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合理科学地做好农村未来的发展规划,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原则,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为把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富裕、文明、平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相对城市来说,绝大多数农村在建设上缺人才、缺资金、缺设施、缺载体,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面对的已经不只是锄头和犁铧,利用网络指导农业生产正成为越来越广泛的选择。农村需要文化,农民渴望文化,这是整个社会共同进步的必然趋势。只有改变观念,疏通人心,健康向上、丰富生活,在各地生根、开花、结果,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更好地服务。

希望自己能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

008.9.22

推荐第2篇:华西村

华西村,位于长江三角洲中腹的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优势方便快捷,沿江高速、澄杨公路穿村全境,无锡、苏州、南京、上海等周边大中城市,均在1小时车程之内到达。建村40多年来,华西村不断由小变大,由穷变富,早在90年代初,就率先在全国先后成为“别墅村”、“轿车村”、“彩电村”、“电脑村”等,现已拥有40多项“全国第一”。

华西村,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以农业、农村,文化,科技,旅游等工作的突出成就,成为全国闻名的一个“样板村”,由此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华西的第三产业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的“华西旅游城”、“江南田园旅游中心”。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华西不仅先后开辟了工业游、农业游、红色游、党员先进性教育游、社会主义新农村游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而且农民公园、“华西之路”展廊等一批景点,还被中央和各级组织、院校列为实践基地

、示范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西旅行社,已连续7年蝉联“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2005年名列第4位,这比上一年的排名又前进了10位),并获得了“AAAAA质量诚信会员单位”、“中国公认黄金品牌旅行社”称号。自1974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以来,华西已吸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前来华西参观、考察、访问。2005年,华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预计要达200万人(次)。

华西村,村民家家住400—600多平方米的别墅,有100—1000多万元的资产,有1—3辆轿车。2005年,华西累计实现销售307.8亿元;2006年,要实现销售400亿元;到“十一五”期末,要实现销售2000亿元。2001年6月,华西村还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并入周边16个村共同发展,组建了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大华西村。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今天的大华西村,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华夏第一村”、“天下第一村”。

[2]

华西村的所有企业,都隶属于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该公司大约90%的股份是集体股。 华西村从2010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新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一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一条件下统一安排,三是福利由华西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 .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5万多人。[3] 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06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600万元--2000万元。华西村党委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营管理之路。他们在处理积累与分配的问题上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凡村办企业的工人,每人每月只领取30%的工资,其余的70%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到年底一次性兑现。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但并不发给职工,而作为股金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对承包企业的超利润部分实行“二八”分成,二成上交村里,八成归企业分配。留给企业的部分,10%奖给厂长,30%奖给管理人员,30%奖给职工,30%作企业积累。承包者个人所得的奖金以入股形式留在企业,经江阴市政府批准,华西村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2001年6月,华西村周边的三个行政村加盟华西村,合并成为华西一村。此后,华西村周边的20个经济薄弱村先后加入华西村大家庭。10年间,华西村发展快速倍增。据悉,华西新市村将在新10年里投资200亿元用于民生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村庄里的都市”。

推荐第3篇:华西村导游词

华西村

走进中国华西村感受现代新农村我们华西村,成立于1961年。40多年来,华西村的发展形势还是吴仁宝老书记原来讲的那句老话——“既不大好,又不小好,一年更比一年好。”中央四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分别称华西村是:“希望之地、共富之地、幸福之地、不简单之地”。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刘云山同志到华西村视察时说:“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华西;要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华西;要看共产党员先进性到华西!华西的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体现!‘三个代表’的成功体现,是我们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最高体现!”他还对老书记说:“现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你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你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为我分管的这个精神文明工作,作出了很好的表率!我们都向你们学习!向华西村学习!向吴仁宝老书记学习!”

华西村的发展,源自于自身

一、

二、三产业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自1974年,国家批准华西村对外开放以来,已吸引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华西村参观、考察。目前,江阴市华西旅行社,已7次蝉联“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江苏省“诚信旅行社”,成为全国首家村级单位通过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国内旅行社。2006年华西村接待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2006年又成立了江阴市华西国际旅行社,来自美国的游客说:“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这些国内外的来宾感到,在华西村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确实有得看。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景点。华西村在景点建设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不动摇。现在,华西村的景点,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像人工挖掘的500亩龙西湖,集古今名桥于一体的“桥文化”,以及塔群、钟王、隧道、民族宫、天安门、山海关,百米金塔、千米巨龙、万米长廊、万米长城等80多个景点,都显示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身特色。

像集五项“世界第一”的钟王、鼓王、神龙、神牛、塔群于一体的“幸福园”,当你亲手敲响148吨重的世界第一“钟王”时,那真是“敲钟一声,心想事成;再敲一声,财源茂盛;多敲声声,光明前程”。

还有,像农民公园的“世界图”景点,主要是为了广大农民兄弟和暂时不能出国的各界人士服务,有吃有住,一天能走几个国家,了解异国风情。同时,华西村的餐饮文化,也独具了农家特色。不仅金塔宾馆享有“中华餐饮名店”称号,而且还有4个“中华名小吃”。2002年6月,由华西村农民组成的代表队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一举获得了团体特金奖和4块单项金牌。2003年,华西村还成功的举办了首届“中国民间民族美食节”,来宾和游客累计超10万人次。不仅如此,村内还有星级宾馆、总统套房、塔群宾馆、园林山庄等一批“中、高、低”不同档次的食宿住所,可同时安排3000多名游客食宿。

目前,还投入5.2亿元资金,在“山北”建了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其中,园内最大的南瓜200斤/只,最小的南瓜只有2两/只。当你走进示范园,就等于是进入了一个高科技的“农博馆”,进入了一个山水相间、四季飘香的生态旅游观光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示范区已初具规模。园内已形成千亩水稻,千亩园林

的格局,并已在生态园内栽植桃树、梨树、杨梅、枇杷、柑桔等果树苗木300多亩,并正在规划建设由牡丹园、玫瑰园等组成的一个百花园,使生态园区真正形成一个月月鲜花盛开,季季水果飘香的“天然养吧”。二是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身特色。华西村发展旅游业,已有40多年时间。

早在60、70年代开始,就成为全国农业上的先进典型,当时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前来参观、考察。由此,华西村就逐步发展起了旅游业,形成一个更具规模、更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先后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华西旅游城”、“天下第一村”。

目前,华西村的旅游项目已从过去的“农业游”,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游”、“田园游”、“农家游”等多个项目。早在80年代的时候,华西村的农民家庭就同时接待过800多位日本游客。如今,国内外的游客到华西村,都说华西村有得看。一是看华西村的发展,二是看华西村的“两手抓”,三是看华西村的“三农”,四是看华西村的“四制”(体制、机制、班子、村子),同时,华西村也成了一个教育基地,现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点”、“全国十大农业旅游示范点”。另外,华西村交通便捷,“沿江高速”穿村而过,东到张家港13公里,到上海110公里;西到常州47公里,到南京180公里;南到无锡40公里,离江阴码头25公里。这样,游客在华西村参观考察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宁、沪、杭”,又可以看到天下最有名的地方“苏、锡、杨”等!三是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

华西从80年代初开始,在村容村貌的设计、规划上,就确立了以“三化三园”(美化、绿化、净化,远看象林园、近看象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年来,华西村已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村”。并在全国村级单位中,第一家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我们自身环境的优化,也有力地促进了华西村的科学发展、有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拥有固定资产80多亿元,下辖8大公司,70多家企业。目前,华西村的扁钢、彩板、毛纺、服装、化纤等企业,均具有技术装备精,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好等特点。

2006年,华西村共实现销售收入超400亿元。现在,不仅村民家家住400—600平方米的别墅,户户有100—1000万元的资产,每户还有1—3辆小轿车,而且商场、舞厅、宾馆、娱乐场、影剧院、网球馆、游泳馆、保龄球馆等现代化的娱乐、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形成了一个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真正达到了华西村吴仁宝老书记所提出的“南有钱庄、北有粮仓、中有天堂、特色村庄、天下无双”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华西村又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力加快华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更加富裕、更加和谐的“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人民热忱欢迎您的到来,每天上午10:30到民族宫观看文艺演出,一同了解华西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共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喜悦和幸福!

推荐第4篇:华西村考察报告

从华西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华西村,这个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表村,一直响应共同富裕的号召,依靠村民的共同努力,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农业,旅游业,由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子发展成了中国最富裕的农村。华西村给正在苦苦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的广大农村指明了方向,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同样也值得广大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华西村 解放思想 发展经济

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华西村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全村原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村子。华西村从2001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3万多人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100万元。 4月20日,我们思政08级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汽车刚驶进华西村,我们就看到了宽敞公路两边一排排整齐的欧式别墅,不知情的还真会以为进入的是富人聚居的别墅区。这样的景象深深震撼了同样来自农村见惯了普通农村高低,新旧不一的房子的我。我感觉到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的华西村自豪,富裕与幸福的气息。刚从停在华西村广场的汽车里下来,映入眼帘的是曾经作为华西村地标的金塔,作为华西村标志,曾经是华西村第一高度的金塔其地位虽然已被更高的“空中新农村”所取代,但依旧还是那样雄伟辉煌,光彩夺目。它代表着华西村勇于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历史。要是金塔代表着华西村的光辉昨天,那么正在建的更高更雄伟的“空中新农村”则无疑是华西村光明的明天的标志。而广场周围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等吴仁宝老书记名言的宣传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老书记作为共产党员的无私与为人民服务精神,同时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集体富裕的重要性。

登上华西村金塔顶层,到处一片金碧辉煌,处处透着华西村的富裕,而那些会议专用的桌椅与领导的题字则显示出了一直以来国家各级领导对华西村的关心与指导。在金塔的观景廊极目远眺,华西村全景映入眼帘,到处是一排排整齐的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而特意换上红色新装的别墅与华西村致富根本集体经济的工业区。要不是远处的一些田野,我们哪里看见有一点农村的模样,明明就是一个幸福的天堂。

参观了金塔之后,我们又陆续参观了华西村的“后花园”—龙西湖景区,远眺了世界公园,并在龙西湖旁边的餐厅吃上了极具华西村特色的午餐。之后又参观了西游记壁画,穿越华西隧道,穿过世界公园景区,参观山北高科技农业示范区,智能化瓜果蔬菜大棚,百亩牡丹花, 千亩荷花池, 万亩油菜花。华西村的这些景观无疑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华西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选择的正确与建设成就。

华西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与华西村的美丽景观与富裕生活相比,更使我感兴趣的是华西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为何华西村会如此成功与富裕,这个是我在来华西村之前以及在华西村参观过程中所一直考虑一直探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也是我们来到华西村参观学习的主要目的。

根据导游的介绍,自己查阅的华西村资料,以及自己亲身在华西村参观学习阿的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华西村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把共同富裕贯彻落实到村建设的每一步。华西村45年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经济上坚持以集体经济形式的公有制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钢铁冶金,建筑装潢,毛纺,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华西村的党委班子以质量,诚信为主,反应迅速,与时俱进,有长远的目光,并且能经常学习贯彻上级领导的精神,以质量,诚信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使村民们共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事实证明,解放思想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动力,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雄心壮志,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5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对待领导,正确对待群众,把领导的要求、上级的指示与本村实际、群众愿望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把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从而避免了许多失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3.坚持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和目的。近50年来,华西村始终走的是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一条实事求是的道路。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轰轰烈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华西村根据中央“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精神,针对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积累较多的实际,不仅没有搞分田到户,而是实行“集体承包”,由30多名种田能手承包了全村500多亩良田,富余劳动力向企业转移,较早地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为华西村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坚持把旅游业和优质高效、生态观光农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为华西村的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坚持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能有力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一直以来,华西村都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华西村实施了从幼托到中学的全免费教育;广建文化场所以提升村的文化氛围;为鼓励华西人养成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美德,华西村对每一户出现老寿星的家庭都给以重奖;华西村还重视从精神上提高村民积极向上的风貌通过村民大会向村民介绍村里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华西村重视利用现代媒体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并反过来以这种影响教育村民。 5.坚持把强化基层组织作为政治保证,坚持依法治村、民主建村。华西村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保障“四个民主”的实现并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选举,把干部的选任权交给村民,由村民自己选出当家人;推行民主决策,把重大事务的决策权交给村民,每季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每周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推动民主管理,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理财小组,参与日常管理;促进民主监督,把知情权交给村民。二是制度保证,华西村制定了一整套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管理制度。华西村制定了一整套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制度管人”真实体现着华西村在管理过程中处理人与人、人与制度关系的程式。华西村党委多年来坚持对党员干部实行定期测评制度,鼓励表彰先进,批评惩处后进。三是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创设了超大型农村民主管理的新形式,形成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6.坚持抓好村党委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华西村创造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最大的原因是有一位好的带头人吴仁宝和优秀的村委组织。特别是吴仁宝老书记,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胸怀大业、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经久不衰,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常说的一句话“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他一直信守着30年多年前立下的“三不”诺言: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正是这样一个时刻为村民服务,为村民谋利益的老共产党员才让华西走向了辉煌。 华西村新农村建设道路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全国上下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华西村无疑是最成功的,透过其成功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启示。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路子。我们学习华西村,切不能生搬硬套,照抄照搬。由于起点不一,资源差异,各地的发展方略应当有别,不能搞一刀切。为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突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灵魂。围绕“发展为民、共同致富”这一主题,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各具特色、风格不同的发展路子。 2.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把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作为第一责任,坚持富民优先、共同致富。吴仁宝老书记说过,“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长期以来,华西村都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力发展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实现了集体和个人得共同富裕。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从华西村的建设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农村的经济发展好了,才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农民走向富裕的生活。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同时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好农村的精神文明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经济发展了还不是真正的发展,口袋和脑袋都富了才实现了真正的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还能有力地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进步。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花大力气建设好农村的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强化基层组织作为政治保证,坚持依法治村、民主建村。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华西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民主,科学的村党委的领导,正是村党委的稳定,民主与科学的领导带领华西村走向了今天的成功。因此,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必须建立一个有远见,民主,科学管理的基层政治组织。同时,要选用有远见,有胆识,能带领本村在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就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 百度.华西概况[j].百度百科

[2]张全景.华西村为什么能够实现共同富裕[j].新巴尔虎左旗党建网.2007(4) [3]佚名.赴华西村实践考察的报告[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2006(11) [4]佚名.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考察报告[j].调研报告.2007(10) [5] 黄茂升.赴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学习考察的报告[j].市委办公室

[6] 佚名.呼伦贝尔“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赴华西村等地考察报告[j].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2010(4)

[7] 郭 池.赴江苏华西村学习考察的报告[j].桥东党建网.2009(6)

推荐第5篇:华西村学习心得

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

10月25号,在计局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以“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学习培训,聆听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报告,报告中讲到华西村率先建设新农村的成功经验,听后使我们深入启发,吴仁宝同志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的爱民情怀,使我们深受教育,学习华西村,学习吴仁宝,关键要体现在行动上,凝心聚力抓发展,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工作,带领群众奔小康。

一、学习华西村,学习吴仁宝,要经常换脑筋,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能只停留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上,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谋发展,谋富民,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要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党员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积极鼓励支持全民创业。要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强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的实力,认真学习,奋发进取,富裕农民作为首要职责。

二、审时度势,具有创新意识,学习华西村,学习吴仁宝,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提前做出规划,要肩负建设建设新农村的重任。对照华西村这面先进旗帜,积极探索不同地域,不同基础,不同条件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把群众赞成,群众满意作为上级认可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有序推进,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三、把吃苦耐劳,廉洁奉公永葆先进作为终身追求。学习华西村,学习吴仁宝,扎根于基层,奉献于农民,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怕福民享,有难官挡,要时刻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永葆共产主义的先进本色,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华西村为标杆,以吴仁宝为楷模,接受群众监督批评意见,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奋勇争先,又快又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推荐第6篇:华西村 吴仁宝

“一是要有长久发展的眼光,二要看清自己的不足,三是要学会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只有这样经营下去才可以致富。”83岁的华西村老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在寄语中央电视台“永业生命素杯”首届三农“致富榜样”评选推介活动时,他结合自己的创业道路,为青年创业者传授了三大法宝。吴仁宝,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华西村从一个默默无名的江南农业小村,如今发展成为工农商并举、年销售收入达450亿元、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天下第一村”!

2010年4月,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的专访。提及自己当年的创业之路,这位83岁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侃侃而谈。他结合自己的创业道路,总结出了自己创业成功的三大法宝。所谓三大法宝:第一就是要有远见,要有长期发展的眼光,吴仁宝认为创业是个长期的行为,应该有长期的规划。创业者不能目光短浅,不注重长期发展,如果只搞政绩,搞形式,这样的创业行为,肯定是不行的;第二要时刻看清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差距,然后通过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来弥补自己的这些不足和差距,努力做到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第三就是要学会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管是上级的,同行的,还是员工的意见,只要是对的,都应该听取,都应该虚心接受。吴仁宝认为青年创业者只要遵守了这三大法宝,就一定

会在自己的创业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提及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吴仁宝认为这个栏目办得好,抓住了时代的脉搏,体现了时代的主题。他还特别提到了《致富经》的栏目宣传语——“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认为这个宣传语讲得好,有水平。现在的社会到处充满商机,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发现了能不能抓住,最后还要以实际行动来见证梦想,他认为要创业一定要敢去想,但不能瞎想,还要不断地实践,只要这样梦想才会实现。中央电视台“永业生命素杯”首届三农“致富榜样”评选推介活动,由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主办,该活动不以创造财富的多少论英雄的,而是希望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开发,用智慧点燃希望,从而能够把握身边的商机,去创造财富。目前本次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此《致富经》栏目特邀请许多商界名人、著名企业家谈谈自己的创业经验,希望能够给年轻的创业者带来思想上的启迪。

下面是《致富经》栏目记者专访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详细内容。

《致富经》记者:您对“三农”是怎么理解的?

吴仁宝: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三农,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要做主导,农民富了国家才能强,那么怎么让农村富,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农村要城市化。所谓城市化,就是说,我们农村的农民的住宿、文明要同城里的一样,高楼大厦,这个不是全部。就华西来说,已经城市化了,所谓城市化,华西的农民同城市的生活,文明各个方面,包括文化可以说同步了,城市化了。要说高楼大厦,农民住小洋房,我们也同城里不差了,所以一要城市化。

第二,农业工业化化。什么意思?农村要发展,发展经济要工业化。我们华西要发展五业:有农业、有工业、有商业、有建筑业、还有旅游业。因为旅游业,我们华西说旅游唱好戏,为什么?旅游能够促使人文明,能够促使环境优美等等。所以我要工业化,农村产业不能搞单一经营,如果你搞单一经营,我的看法是难以实现,所以农村一定要发展。第三,我们农民要知识化。现在,华西村特别是青年农民,上国内外高校去学习、培训,知识都提高了。

所以,要说农村三农就是要做到刚刚讲的,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这样我看就是成功了。当然一步也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但是我们有希望,现在华西已经达到了,今后会有更多的华西,将来在咱们中国华西普及了,那就必然国富民强了。

《致富经》记者:在您讲的“三化”,肯定会涌现出一些致富的带头人,他们创业,然后带动乡亲,自己也致富了,他创业非常好,您觉得这样创业的典型,在我们这个时代应

该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三农创业的典型?

吴仁宝:我们农村的干部、创业家要“三创”,创什么?创新、创优、创效。我不叫创业,一般通常讲三创,但是优也好,新也好,最后还是要有效益,一定要有经济效益,这个才叫“新”、才叫“优”,如果你在创业,失败了,资不抵债了,没有效益了,这个归根到底不是我们的目的。《致富经》记者:如何做到有经济效益?

吴仁宝:要有经济效益,我们要做到三条:一是要长期行为,我吴仁宝今年83岁了,我从懂事起,我就是要为农民争口气,改变农村面貌,这个就属于长期行为。所以我说第

一、要长期行为,不能搞个政绩,要长期发展。

二、一定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寻找差距差距,纠正不足。第三还要学会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老百姓的意见,上面的意见,国内外好的经营者的意见,都要去听。总共三条,长期行为,看到自己的不足,听各方面的意见,尽量纠正,你这样经营下去就可以致富。

《致富经》记者:您也是带动三农致富的好干部,老企业家,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吴仁宝:最成功的是实事求是,办一切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人家失败的教训要去研究,研究人家失败的教训,我觉得比学习一般的经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还要

重要。所以我是这样认为的,要研究人家失败的教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人家干什么你就去干什么,去跟风。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问题,一刀切,搞一个模式。这样做是不成功的,它脱离实际,不实事求是,所以以前邓小平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是最拥护的,双手赞成。为什么?特色两个字怎么理解?特色就是实事求是,实际出发。

《致富经》记者:对现在正在创业或者创业打算的人,您能讲一些鼓励他们的话吗?

吴仁宝: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什么叫科学发展?我认为有经济效益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如果你的发展没有效益,就是搞点形式,给别人看看,搞不资不抵债,这就不科学了。也就是说科学发展,一定是要有效益的发展才叫科学发展,要有效益,你生产观一定要科学,什么叫生产观要科学?也就是说你制度也好,方法也好,一定是在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的,而且你的制度一定要实事求是,去关心老百姓,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这样的制度我看是好,也是可以给大家做参考的。

《致富经》记者:对于现在的一些年轻企业家,您能给他们送一句话吗?

吴仁宝:好的,青年人是一代胜一代,我充满信心。

推荐第7篇:华西村发展史

江苏华西村简介与介绍

华西村建于1961年,现有人口30340人,面积30平方公里。4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示范和表率。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先进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现已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产业,拥有固定资产62.77多亿元,八家上市公司,1000多个产品,2004年国税开票销售260.31亿元,今年将超300亿元。华西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全村都是富裕户,资产最少100多万元,最多1000多万元。全村实行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和免费教育、口粮补贴、职工送股等制度措施,实现“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把周边16个村纳入大华西,实现共同发展,还建立了2个省外华西村,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华西村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努力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有”,村里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还建立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华西特色艺术团、华西之路展廊等宣传教育载体,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技能培训和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村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文明新风吹遍全村。华西村坚持环境优先、和谐发展,通过优化环境、绿化环境、净化环境和美化环境等途径,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国际环境质量认证的村庄,被誉为“中华环保第一村”。华西村坚持依法治村、民主建村,运用法律手段和民主程序,做到依法办事,制度管人,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广泛调动村民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规范有序、协调稳定、人心所向的社会局面。 “十一五”期间,华西村确定了统筹发展的“五个五”新目标。最终将突破销售额500亿大关,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更加和谐稳定、更加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荣誉 华西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实践基地、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模范村民委员会、无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无锡市示范村、无锡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江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阴市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国家千家绿化造林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 江苏华西集团公司,是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集团、国家大型工业企业、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全国先进乡镇企业、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在2005年度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94位;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1位;在中国综合类制造业中,名列第5位。

华西村的发展 1957年

1958年8月 江阴县撤区并乡后,现华西村地域由原属瓠岱乡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华士乡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 23社与附近的泰清、马桥、立新三个高级社合并,称跃进社,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

支部书记。

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华西(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故名)、前进、向阳、立

新4个大队。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61年10月15日

1976年10月1日

1980年冬 华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接待35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计841人。 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实事求是地提出一个调整产业结构方

案:全村600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使华

西在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跨出了大步。

1983年

1984年12月17日

1989年7月1日

1995年7月28日

1995年8月-11月

1998年2月3日

1999年8月10日 华西大队恢复为华西村,吴仁宝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华西村党支部改选为华西村党总支,吴仁宝当选为党总支书记。 华西村建立党委,吴仁宝担任村党委书记。 中共华西村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吴仁宝当选为党委书记。 分别在宁夏、黑龙江建立两个省外华西村,开垦荒地上千亩,兴办企业几十家,帮扶受益村民数万人。 中共华西村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吴仁宝当选为党委书记。 华西村股分公司发行的35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为每股21.6

元,比发行价增160.48%。华西的资本经营进入新阶段,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

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2001年6月 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华明、泾浜、三余巷、前进4个周边村纳入华西,面

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增加到6.53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两千多人增加到7400

多人。

2002年2月12日

(正月初一)

2002年3月——2003

年1月

2002年11月

2003年3月4日

2003年7月3日-5日

2003年9月1日

2004年1月2日

2004年3月

2004年9月

2005年1月8日

2005年底 华西村开始实行村外人士投资10万元(此时,华西村人均固定资产127万元)“买”一个华西村户口活动。 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西巷、北缪家、瓠岱、朱蒋巷村、陈塘村、水池巷等6个村纳入华西,面积达到15.63平党公里,人口达到16700多人。 吴协恩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 华西集团公司召开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中共华西村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吴协恩当选为党委书记。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4亿元5年期可转债券。 华西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03年底,全村销售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亿元。 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砂山、江南、彭蒿、龚巷4个周边村纳入华西,面积达到23.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5400多人。 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蔡河村、陆北村纳入华西,大华西面积达到了30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人,9300多户。 华西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04年底,全村销售收入达到260.3亿元。 预计华西村2005年全村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亿元。

中国华西村大事记:

1957年11月

——1958年8

1961年 原属瓠岱乡的华西村,1957年撤区并乡后,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华士乡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 1958年 8月,23社与附近的泰清、马桥、立新三个高级社合并,称跃进社,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支部书记。 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华西(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故名)、前进、向阳、

立新4个大队。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华西大队初建时,人口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欠债1.5万元,人均分配53元。

1964年 冬,华西村制定了“五个一”的《华西十五年远景规划》。并予以实施,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

的热潮。

1965年

1969年

1972年

1976年

1979年

1980年 本年,开始华西新村建设。 春,华西村创办五金加工厂。 从本年起,华西大队粮食亩产连续6年超吨粮,成为名震全国的农业先进单位。 10月1日,华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 12月,华西大队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被评为全国农业战线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嘉奖。 是年冬,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实事求是地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方案:

全村600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使华西在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跨出了大步。

1983年 1月,华西大队因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显著、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

予“先进集体”称号。

1984年

1985年 12月17日,华西村党支部改选为华西村党总支,吴仁宝当选为党总支书记。 1月,吴仁宝动员华西人把分配的钱入股办工厂,3天就入股200万元。

5月13日,华西村民委员会做出决定,从本年3月开始,村里对10年以上农龄的60岁男性农民和55岁女性农民实行退休制度。退休农民每月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领取退休金。 本年,华西村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1984年-1985年度“文明单位”。

1986年

1988年 10月,无锡市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华西村召开。 4月,华西村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绩优异,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嘉奖。

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华西村“文明单位”称号。

6月18日,华西村制定了“下千日之功,目标三亿”的奋斗目标。即到1991年,华西村实现年三业总产值3亿元。

本年,华西村三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1989年 2月,中共江阴市委、江阴市人民政府授予华西村“江阴第一亿元村”称号。

9月,华西村因党的建设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本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华西“明星企业”称号。

1991年 4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华西村考察。

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江苏省委授予华西村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10月1日,华西村举行了隆重的以“社会主义富华西”为主题的纪念建村30周年庆祝大会。 10月4日,华西村被评为1988-1990年“江苏省文明单位”。

本年,华西村—二三产业总产植3.06亿元,利税2441万元。

1992年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来华西村考察,题词:“华西村,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

6月17日,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结果,华西村在全国9个超2亿元村排名中,名列第四位。 10月8日,华西村创办的江阴新华钢材有限公司、新华铝型材有限公司、新华精毛纺有限公司三家中外合资企业同时开业。

本年,华西村被评为1991—1992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

本年,华西村新建100幢农民住宅别墅楼,每幢投资13万元。

本年,华西的三业总产值5.3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92万元,占总产值的0.28,第二产

业产值5.16乙元,占总产值的96.8%,第三产业产值1561万元,占总产值的3%。全年创利税7500多万元。

1993年 6月1日,在江苏省农村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华西村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12月31目,中共江阴市委、市政府在华西村召开了全市18个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工作会议。 本年,华西村实现三业总产值10.55亿元,利税1.22亿元,成为江苏省首家利税亿元村,人均创产值70万元,人均创利税7万元。

1994年 1月2日,江苏华西集团公司(省级)成立,董事长吴仁宝在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

2月15日,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考察华西村,称“华西是全国第一村”。

同日,国务委员李铁映来华西考察,称“华西是全国第一村”。

6月下旬,吴仁宝出席中共中央组织部举行的庆祝建党73周年座谈会,并作了发言。

7月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一行来华西考察,对华西党的建设工作给予较高评价。 10月20日—23日,吴仁宝作为农村方面唯—代表出席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讨论通过了1996-2010年全国社会发展纲要草案。

11月13日,农业部以新的考核体系,在全国首次评选出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江苏华西集团公司名列第6,在江苏省名列第—。

本年,华西村1479人,三业总产值15.78亿元,外贸供货总值1.27亿元,利税1.54亿元,其中上交国家三税(地税、国税、关税)5000多万元,村民入股和存款共7080万元。自1978年改革开放16年来,华西产值、纯收入、上缴税金平均每年递增率分别为60%、42%、39%,1990年至1994年5年来,产值、纯收入、上缴税金平均每年递增率分别为75%、61%、76%。

1995年 1月9日,华西工业小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

7月24日,国家农业部召开表彰华西村培训中西部人才现场会,15个省(区)的乡镇企业负责人和首都新闻代表参加会议,国务委员陈俊生发来贺电,

7月28日,中共华西村第三次全村代表大会召开,吴仁宝当选为党委书记。

8月中旬,华西无偿资助甘肃省扶贫办30万元,帮助该省定西县解决缺水问题,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8月27日下午,华西村党委、村委,为村党委委员、华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协恩等5人披红戴花,欢送他们奔赴黑龙江,创建“黑龙江华西村”。

11月22日,华西村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

12月10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一行来华西村考察。

1996年 4月18日,华西村标志建筑——华西金塔正式开业,是集旅游、观光、商业娱乐、餐饮服务

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

9月20日,华西村建村35周年,1500多名华西村民,6000多名华西村外来职工与来自海内外嘉宾共1万人,隆重举行了庆祝活动。

1997年 4月6日,投资8489.2万美元全套引进世界一流技术装备的华西炼钢有限公司正式启动。

6月3日,应国务院台办邀请,由台湾中视、台视、民视等14家新闻单位记者组成的“长江三角洲采访团”一行14人到华西采访。

10月15日-19日,华西村入选国家文化部评选的中国文化典范村候选名单。

本年,华西村吴仁宝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本年,华西村被省爱卫会评为江苏省卫生村。

本年,华西村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1995-1996江苏省文明单位。

本年,华西村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明星村。

本年,吴仁宝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首都70家新闻单位授予1997年中国农村新闻人物。

1998年 1月12日,华西村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2月3日,中共华西村第四次全村代表大会召开,吴仁宝当选为党委书记。

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等一行,在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省长郑斯林、南京军区司令陈炳德陪同下,考察华西村。江泽民称赞说:“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幸福!华西人幸福!幸福!真幸福!”

12月,华西集团公司、华西化工有限公司、华西通达化工有限公司被农业部、外经贸部授予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

本年,华西村经济总量达28亿元,创利税3亿元。

1999年 8月10日,华西村股分公司发行的35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华西的资本经

营进入新阶段,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9月10日,韩国总理金钟泌在韩国政府大厦总理办公室接见了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一行。 9月,华西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镇村先进单位。

2000年 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第二次考察华西村。为华西村题词:“华西村,真正

有希望。”

9月14日,华西村党委常务书记吴协东一行在韩国受到了韩国总理李汉东的亲切接见。 11月,吴仁宝作为中国9亿农民杰出代表入选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重点献礼书籍——《鲜红的党旗》,该书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从党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的优秀人物中选出了80位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

12月29-30日,中共华西村第五次全村代表大会召开,共选举党委委员25名,吴仁宝当选为书记。

本年,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5179家国内旅行社综合排序中,华西村旅行社作为全国唯一入选的村级旅行社,排名第20位。

2001年 1月1日,由共青团中央组织的“亿万青少年同庆新世纪”活动在华西开幕。

6月-2002 11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周边11个村纳入华西共同致富工作告捷,成立了华西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

6月,华西村党委被中共江苏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7月1日,建党80周年,华西村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副书记吴协东出席中共中央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

同月,华西村为村民又购买了轿车150辆,实现户户拥有家庭轿车。

9月4日,华西村举行盛大庆典活动,庆祝建村40周年。中央有关部门新老领导、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劳模代表、全国先进村代表与华西万名村民职工一起联欢,村庆期间,举行了大型文艺表演、焰火晚会,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60余家新闻媒体聚焦华西村,掀起了一股“华西热”。

9月28日,华西村收到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书,这是中国第一家通过这项认证的村级单位,成为“中华环保第一村”。

本年,华西集团获“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称号。

本年,华西村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38亿元,可用资金超4亿元,人均交税5万元,人均产值比建村时的300元净增1万多倍,固定资产从负债2000元增长到20亿元。全村58家企业无

一亏损,形成了带管、毛纺、化纤、线材等8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10000多只产品的生产格局。冶金制品年产能力近200万元吨,是建国初全国钢产量的4倍;纺织业已成为全国村级最大的生产基地。全村农民户户资产超100万元,存款最少的30万元,最多的300万元,家家住上别墅。

2002年 1月27日,华西村召开2002年“实现60亿,迎接十六大”新闻发布会。

2月12日(正月初一),华西村开始对村外人士实行投资10万元(因此时,华西村人均固定资产127万元)“买”一个华西村户口活动。

5月,华西村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同月,吴仁宝荣获“时代风范、道德楷模”称号,并成为江苏省巡讲团成员之一,到南京、无锡、常州、泰州、苏州、南通等城市巡回演讲。

同月,吴协恩作为江苏省5名优秀青年代表之一,光荣出席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80周年大会。

6月28日,华西村党委为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在全国村级党委中,率先专门成立了中共华西村委员会党校,校长先后由村党委常务书记吴协东、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兼任。

同月,华西村代表队,在第四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上,荣获团体金牌和4块单项金牌。 11月,吴协恩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3年 1月20日, 在华西村党委扩大会上,吴仁宝书记宣布将华士镇奖给他的2002年度628万元

奖金,分文不取,全部留给集体发展经济。

2月8日,《求是》杂志刊登了吴仁宝的署名文章。

3月4日,华西村召开了集团公司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江阴、无锡市总工会的领导分别出席。

5月,吴协东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7月3日-5日,中共华西村第六次全村代表大会召开,吴协恩当选为党委书记。

8月3日,由华西村独资11亿元的华瑞钢铁有限公司,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举行投产汇报会,河北省省长季允石,江苏省副省长李全林,及两地的800多名领导和嘉宾出席。

8月17日,由华西宝昌公司与香港澄华国际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江阴诚信储运有限公司,在江阴开发区石庄园区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江阴市委书记王伟成等领导出席。 9月1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4亿元5年期可转债券。

10月8日,华西中康桥、中康路、小康路通车、万米长城、龙西湖等景点落成,华西建材市场启用,百万吨钢、40万吨扁钢、30万吨化纤、20万吨彩板、10万枚棉纺纱绽等工业项目竣工、投产。

11月16日——17日,华西村隆重举行了“首届中国民间民族美食节”。

2004年 3月5日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公布的2003年全国310家大型乡镇企业名单中,华西集团公司名列

前茅。

4月20日-21日,由国家旅游局副秘书长许京生带队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组来江阴对海澜集团、华西村的工业游和农业游进行验收。验收组对海澜工业旅游示范点、华西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日,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北京揭晓,“华西”品牌榜上有名。 7月,华西村被评为全国十大农业旅游示范点。

8月20日下午,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专程考察了华西村。

12月18日,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首都有关新闻媒体联合举办的’2004新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座

谈会暨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揭晓仪式。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协恩荣登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榜首。

2005年 1月8日,梁保华省长来到江阴华西村考察,代表省委、省政府,代表省委书记李源潮,对

华西村创造的辉煌业绩表示热烈祝贺。

2月4日,江阴市委做出了“学习华西勇创新、保持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决定。

2月17日,无锡市委做出了《关于开展向吴仁宝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月22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牵头,三级媒体的50多名记者,到华西进行集中采访。把吴仁宝作为江苏“三创(创业、创新、创优)之星”的第一个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2月21日,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督导组到华西考察,对华西党组织的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3月17日,无锡市委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吴仁宝同志、一汽锡柴党委先进事迹报告会”。吴仁宝的精彩演讲激起会场上阵阵热烈掌声。

5月27日,吴仁宝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产业扶贫开发论坛2005年会”上,当选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

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赴华西村考察。

推荐第8篇:华西村体检中心简介

华西村简介

华西村,位于长江三角洲中腹。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优势方便快捷,沿江高速、澄东大道穿村全境,无锡、苏州、南京、上海等周边大中城市,均在1个多小时车程之内到达。

建村40多年来,华西人民在全国著名劳模吴仁宝老书记的团结带领下,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村,不断由小变大,由穷变富。到了90年代初,就在全国率先成为“别墅村”、“轿车村”、“电脑村”等,现已拥有40多项“全国第一”。

今天的华西村,创造了“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美丽,“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幸福,“五业”(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兴旺的发展奇迹。目前,全村拥有12大公司,集体资产超160亿元。2009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集团公司的“农、工、商、建、游”五大产业,现拥有1000多个品种,10000多个规格的各项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华西村”商标还成为了“中国驰名商标”。“华西村”A股股票1999年在深圳上市,被赞誉为“中国农村第一股”。

现在,村民家家住400—600多平方米的别墅,有100—1000多万元的资产,有1—3辆轿车。自2001年6月开始,华西还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并入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组建了一个面积超35平方公里,人口超3.5万人的大华西村(包括外来员工,总共有5万多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壮大,今天的华西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 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华西的格局分为:山北粮仓(农庄大棚)、山南钱庄(工业企业)、中间天堂(旅游商务)。 华西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 华西村的“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已经封顶,这座设计高度328米、74层的大楼总投资超过15亿元,预计于2011年建村50周年时投入使用。

现在华西村的公章已经变更为“江阴华士华西新市村” ,计划“十二五村改市、十三五村变市”。华西的特色三制(体制、机制、班子),“一分五统”,老书记的一些至理名言和哲学思想等,已经成为一些人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宝贵财富和经验。 今年,华西村在创新发展经济转型中再添新项目,进军海洋工程,是华西实行科学“三转”之一(“村”转“城”、“地”转“空”、“陆”转“海”)。目前已有5艘远洋货船,总载重量45万吨,年运输能力超300万吨;计划2年内建成一支以4500吨全回转海洋工程起重船为旗舰,配合900吨全回转起重船、20000吨自航驳、16800吨半潜驳、专业挖沟多功能支持船及配套拖轮的规模船队。

华西村分别就跨海大桥吊装、海洋工程安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与中交二航局、

海油工程、上海振华重工已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华西的仓储、物流、焦煤、钢铁、纺织、融流、旅游等产业链的发展均已上了一个新台阶。

老书记吴仁宝表示,今后3年大华西村还将增加3万人,并争取能发展到10万人、20万人。进一步推动华西的“三农”变“三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步伐,力争在今后三年达到“两个一千”(一是三年实现销售1000亿;二是帮助周边16个村,三年内通过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村庄建新公寓房,可节约土地1000亩)。计划5年内购买20架飞机,培养百名飞行员。

华西健康体检中心简介

江阴华西医院体检中心是吴仁宝老书记提出的“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保养,住有宜居,信有手机,行有好车,路有大道”的方针以后,华西于2007年成立了健康体检中心,使村民职工不仅能享受“带薪休假”,还能“带薪治病”。 江阴华西健康体检中心,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共同创建,是华东地区第一家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领先,专职知名医师专家最多的专业健康体检机构。 中心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西门子PET/CT,美国GE16层螺旋CT、DR、CR,以及乳腺红外线、钼靶、IU

22、HD11彩超、胃镜、肺功能、经颅多普勒、骨密度、动脉硬化和人体成分分析等众多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

PET/CT是目前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PET技术具有安全、无创伤性、无痛苦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最佳手段之一,真正能够起到对肿瘤的“预知”作用,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节省费用的目的。

中心以优质的服务、可靠的质量保证成为江阴市机关干部体检定点单位,并成为江阴市健康体检标准化推广示范单位。本中心于2010年4月20日参加中华医学全国第四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是无锡地区唯一受邀参加的健康体检单位。

中心开业以来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2007.11.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莅临华西体检中心,2007.11.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莅临体检中心,2010.10.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莅临体检中心。

我们以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引进智能化网络管理,由上海长海医院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知名专家、教授担任主检,每个科室和项目都由老专家严格把关,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人健康指导方案,建立永久性的个人健康档案。中心还开设“长海医院华西诊疗中心”特色门诊,开辟长海就医绿色通道。

推荐第9篇:富裕的华西村

10月8日,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华西村迎来建村50周年。作为村庆活动的重头戏,筹资30亿元人民币建起高328米的“黄金酒店”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也宣布剪彩开业。该酒店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之一,名列中国第八高楼,为世界高楼第15位。然而,真正让该高楼为外界所惊叹的,不仅是其超五星级的豪华装修,更在于其内置的一头金牛,这座被视为镇楼之宝的金牛由一吨纯金打造而成,价值3亿元。

10月8日9时30分,由1.5万余名观众参加的华西村建村50周年庆典活动在华西大广场举行。作为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当天也剪彩开业。

这座耗资30亿元的现代化五星级酒店历时3年多建成,高328米,共74层(含地下两层),装修堪称奢华。一楼大厅是一个大型无柱式宴会厅,二楼设有2000平方米的购物区,61层有空中花鸟园、空中游泳池,72层是旋转式自助餐厅,号称亚洲规模最大,这座超五星级酒店可提供1000多人住宿、5000多人就餐。

据介绍,该酒店与北京最高楼国贸三期一样高,用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话说,“华西村要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个公开说法是,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之一。

在酒店60层还有一座耗费一吨纯金打造的金牛,金牛就立在走道上,作为镇楼之宝供人参观。金牛呈耕作状,长2.3米,宽70厘米,高1.7米。

现场保安告诉记者,金牛不担心会被偷,但不排除被划、被刻的可能。因此,金牛的安置现场布有充足的摄像头,此外,还有保安24小时看护。“金牛不仅是旅游亮点,也有保值增值的作用。”吴仁宝说,制作金牛使用的一吨黄金,比入库时已增值了30%,换言之,就是一年时间里,这座金牛已经为华西赚了一个亿。事实上,金牛只是酒店内的五头牛之一。记者了解到,该大楼分别在12层、24层、36层、48层和60层设立了5个主题会所:金、木、水、火、土。每个会所里面都摆放了一只一吨重的牛,分别用金、银、铜、铁、锡打造。

推荐第10篇:难忘华西村一日游

难忘华西村一日游

深秋季节,作为一名“都市外乡人”的我,有机会乘坐北京国旅总社、中铁、环球等旅行社组织的“华西”号夕阳红旅游专列,到江苏省华西村参观学习。虽然我们在电视和报刊上早有所闻,但今天能亲临华西目睹一次,真是件幸事!

夜幕降临时分,在一阵嘹亮的《社会主义好》广播歌声中,我们这360位中老年朋友来到华西村头。虽然每年到华西旅游的中外游客不下百万,但这次是北京来的首趟旅游专列,华西村特意为我们举行了欢迎仪式。无锡市旅游局副局长,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分别致了欢迎词。仪式结束后,导游领我们沿宽阔的马路,明亮的灯光,到农民家里就餐,说是尝尝华西村“农家乐”饭菜。近前一看,这哪里有农村的气息,一幢幢漂亮的别墅隐隐约约展现在眼前,别墅周围都是草坪花园。走在最前边的我们十几个中老年朋友算是近水楼台被指定到第一幢别墅就餐。进门才知道,这是华西村党委副书记杨永昌的家。宽敞的房屋装饰精美,家具考究,显得雍容华贵。餐厅里设两桌酒宴,被一道屏风隔开,我们有8位先到里边就坐。后来无锡市旅游局副局长张克平,还有中国华西(北京)旅游推广中心郑季功老师也到里边这一桌就坐,和我们共进晚餐。

酒菜上来,大家唏嘘不已!这哪里是农家乐饭菜!分明是高级宾馆的大酒宴!鲜红的龙虾,硕大的螃蟹,令人眼花,还有鲍鱼、甲鱼叫人嘴馋,凡海鲜之类应有尽有,各种菜肴美味可口,斟的是华西村自制的茅台酒,吸的是华西村自产的高档烟。一位老教授说这一桌菜要在北京的大饭店里价值最少在4000元以上。老年朋友们大有受宠若惊之状,口中不住地说:“华西人真大方、真大方!”“华西村真是人美、景美,饭菜美!”席间,华西村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副书记杨永昌和党委副书记兼华西村旅游公司总经理吴协平先后向我们敬了酒。

晚饭后,我们入住华西村的塔群宾馆。霓虹灯里,一座座高耸的塔楼屹立在眼前,喷泉伴着音乐,呼啦啦,呼啦啦,像盛开的大莲花跃起百米多高,似乎在向我们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致意。我恍若进入了一个大都市区,繁华似锦,闹中有静,惬意之极!

次日清晨,我们乘车来到华西村标志性建筑“华西金塔”用餐后,乘电梯到最高层15楼观光。趁着朝辉极目远望,华西美景尽收眼底。近处,只见一排排精致的欧式别墅,犹如一方方棋盘,有序地排列在华西四周的土地上,整齐划一,白墙红瓦,绿树掩映,真是人间仙境。9幢高层公寓塔楼矗立在金塔旁边,与金塔相映生辉,宛如9位钢铁战士护卫着华西,尊严而威武。远处,一片片现代化的花园式厂房,把偌大的工业园区装扮成一个大花园。塔下,一辆辆奥迪、奔驰、宝马在马路上穿梭……真是妙不可言!如果不是亲临观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就不可能相信在我们国家的农村会有如此美丽的人间天堂。

据说,华西村的别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发展到第五代,式样越来越新颖,价值也越来越高。老年人大多数住一至三代别墅,年轻人住四至五代别墅,每幢均在400-500平米。最美的当属位于龙西湖北岸的别墅区,面积都在500-600平米,价值200万元以上,那是为华西村最有贡献的人和高收入人群盖的,不对外出售。外地人也只有望“楼”兴叹!导游告诉我们,别看这么多别墅,你们知道老书记吴仁宝现住在什么地方吗?吴书记至今仍住在上世纪70年代所盖的老式平房里。他说:“等华西村所有的老百姓都住进了别墅,我再住进别墅。”老书记的情怀令人敬仰。望着眼前的美景,我为华西人骄傲,为华西村领路人吴仁宝骄傲,也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有如此美丽的新农村骄傲!也深深感到,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华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富裕的典范!

据介绍,原来的华西村只有0.96平方公里,1600多人口,近年来已吸纳了周围16个行政村,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已达到3万,加上在华西村打工的2万人,总共有5万多人。原来的华西村称为中心村。目前正在设计规划,融资开发,要把华西建成一个“山南钱庄(工业园区)、山北粮仓(3000亩稻田)、中间天堂(别墅区)”的大华西。

上午,我们又参观了华西村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游览了龙西湖,观赏了桥文化。中午在龙西湖的大龙舟上就餐。龙舟载着几十桌用餐的游客,悠哉悠哉地在湖上漫游了一圈,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和岸上的别墅青山,那感觉妙极啦!真叫人流连忘返。

导游说,华西村拥有**城楼,山海关、万里长城等80多处景点,城里人就不要去看了。万米长廊也成为过去。现在只有一天时间,就专门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华西村的“土”和“洋”。所谓“洋”,就是华西世界公园,有美国的“白宫”、巴黎的“凯旋门”、捷克的“乡村别墅”……真让人领略了华西的“洋”;所谓“土”,就是华西农民公园,有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二十四孝图,还有亭台楼阁,花丛绿荫,鸟语啼鸣,小桥流水,杨柳吹拂……;用老书记吴仁宝的话说,让华西人足不出村都能看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景观,一有时间就能到处走走、转转、看看、玩玩。让华西村“远看像林园,近看像花园,细看是农民生活的乐园!”吴仁宝思维独特,卓识远见,用他毕生的精力带领华西人把美梦变成了现实。人们称他是“天下农民第一人”,他所领导的华西村被全国誉为“天下第一村”。只有到了华西村,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华西村不愧为“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村”名副其实!此时此刻,我突发奇想,中国的老百姓都能来华西村走走、玩玩那该多好哇!农村的基层干部能来华西村学学、看看,会不会再出几个“吴仁宝”呢?据介绍,华西村2005年产值已达300个亿,实现利税20亿元,人均年收入8万元。家庭拥有小轿车1-3万辆,各家的高档电器应有尽有。2006年会更好,人均有可能达到50万元。华西村正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

更让人难忘的是,晚上艺术团演出前,老书记吴仁宝要来和中老年朋友合影留念并给我们作报告。当导游把这消息转告给大家时,大伙儿都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这天下午,我们早早用了晚餐,6点钟准时来到农民公园的民族宫。民族宫宽敞明亮,富丽堂皇。报告前,当这位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农民第一人”,年近八旬的老书记健步走上舞台,和我们9个旅游团的朋友分别握手、合影时,看上去是那样的谦恭诚恳,和蔼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报告一开始,老人以他那特有的充满智慧的话语一下子吸引了听众,他满口流利的苏南方言,好听的绵软吴语,我们虽然不懂,但经过坐在旁边的翻译小姐用普通话一讲,全明白过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幽默诙谐,富有哲理,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会场上掌声不断,笑声迭起。据说,华西人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听老书记做报告,快乐又振奋。老人先介绍了华西村“亦土亦洋”、“亦城亦乡”的理念概况,又讲了他为什么2003年3月从党委书记位置上退下来又在企业“总办”主任的职务上干到如今,原因是他“一生犯有三个错误: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所以总想在自己身体允许和有能力改正错误的时间里多补点回来,多为老百姓办点有利的事!”最后讲他决心干到85岁。原因是我们建党85周年庆典活动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接见他时握着他的手说“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很大贡献,谢谢你,谢谢你!”老人说:“第一个‘谢谢你’可能是客气话,第二个‘谢谢你’就是真的‘谢谢’啦,这句话对我鼓舞很大。为报答总书记对我的鼓励,我今年79岁,决心要干到85岁。85岁,也就是6年后的今天,九九重阳节,希望在坐的各位朋友,再到华西来,到我家里来,我请客!”

“哗哗哗……”,掌声猛烈响起,长时间响彻礼堂,所有人欢声笑语,兴奋异常,热烈的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顶峰。有了老书记这句话,好多中老年朋友都跃跃欲试,打算6年后再来游华西,相信6年后的华西会更美丽!

第11篇:华西村与小岗村

华西村与小岗村

最近有两条关于中国农村的报道比较引人注目。首先是安徽省小岗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浩病逝在工作第一线,小岗村的村民说,沈书记是积劳成疾,为了小岗村的发展而累垮的。沈浩病逝后,他的事迹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另一条关于中国农村的消息来自江苏省华西村,华西村由村民集资20多亿,要盖一个74层的摩天楼,高度328米,据说是中国第八高楼,世界第十五高楼。单独看这两条报道,也许感触不深,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有一些深入的理解。

小岗村还比较穷,比较落后,这是肯定的。相关报道说,西元2003年,小岗村的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沈浩就是在这种情况调到小岗村当书记。西元2006年沈浩任期届满,全村人又以当年悄悄搞“包产到户”时的方式,又按了红手印,要求沈书记留下,沈浩便一直在小岗村干下去,不幸于西元2009年11月病逝于工作岗位,就像是新时代的焦裕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小岗村当年红遍全国,当年的报道说,小岗村的农民冒着杀头的危险,偷偷按下“包产到户”的红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潮,小岗村也因此成为改革开放的旗帜。那份村民按红手印的文件,也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历史文物,具有了标志性的意义。

华西村呢?不说别的,只说那栋摩天楼,说它是村民集资,具体情况是,200位华西村村民,每人出资1000万,他们成为这栋楼的业主。据我判断,不够的部分由村集体补足。据华西村负责人介绍,村民出资非常踊跃,目前资金已经全部到位,不像其他地方建楼还要贷款、垫款。华西村民的自有、实有资金可以保证明年大楼交付使用,而不需要银行一分钱。与小岗村相比,华西村的村民实在是太有钱、太“不差钱”了。虽说位于江苏的华西村,自然条件可能比安徽的小岗村好一点,但是,一个由村民集资20多亿建摩天大楼,一个还处于贫困边缘,无论如何,两者的反差依然是巨大的。当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会有什么想法?

小岗村作为“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作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起点,它的“成功”在当年是由一整套理论完美解释的,即: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比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要好,集体经济的效率低,个人的效率高。进一步来说,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基于人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自私理论,在效果上要好于人人为大家的集体主义。换句话说,小岗村就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私有制经济、市场经济理论的典型,因此也成为改革的旗帜。然而,事实证明,几十年下来,这一个人主义的典型并没有成功,人均收入很低,处于贫困的边缘。沈浩来到小岗村,受到村民的欢迎,除了为村民办实事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替小岗村到处申请“帮扶资金”。

然而华西村呢?这是一个集体所有制、计划经济的典型。自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一直坚持集体经济,走的是与小岗村完全相反的道路。到如今,华西村的集体企业年产值已超过450亿,净利润35亿。华西村的幸福和富裕,与小岗村相比,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把小岗村和华西村放在一起,我们就应该认识到,个人主义、私有经济并不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集体经济也不像有些经济学家说的那样,就是无能低效。两个事实放在一起恰恰说明,在某些情况下,与某些坚持私有制的改革理论恰恰相反,集体经济的作用完全可以胜过私有经济,而且胜过很多。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小岗村的名气可能比华西村更大,对于华西村的宣传,并不如小岗村那么声张。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华西村的成功,不符合国内主流经济学家的理论,不符合私有化的理论。然而,华西村的村民和领导,没有在主流经济学家的呱噪下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主张,终于取得了令无数主流经济学家哑口无言的突出成果。华西村在集体经济主导下所取得的成功,甚至令国外媒体也目瞪口呆,他们总想找一点华西村的隐患、破绽、不足等等阴暗面,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华西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和幸福感,甚至比美国的人均水平还高。把华西村和小岗村放在一起,我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私营经济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绝对选择,集体经济也不是必须抛弃的落后制度,关键还在于要针对现实,做出适合自身条件的选择。

华西村年过80的老支书吴仁宝说得好,他说,在我们这里,既有社会主义也有资本主义,只要是好的,不管它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可以用。这位农村老支书的见解,在我看来,比很多留学归来的大学者要高明得多。在华西村有很多雕塑,既有孔子也有清官海瑞和菩萨,还有毛泽东和邓小平,这彷佛是华西村的一个理念:一切有用的思想和观念,都可以为我所用,标准只在于是否适合我,而不是绝对化的理论。先验的、先入为主的理论,往往会因为不切合实际而失败。纯粹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强迫实践,不如从实践出发来总结理论。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到,还是需要智慧的。实事求是需要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深入准确的分析和了解,不像照抄照搬那么省事。小岗村的不成功是很明显的,华西村的成功也并非说它就没有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华西村坚持从实际出发,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相关报道指出,小岗村的沈浩书记生前也考察过华西村等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功典型,也有将小岗村改造为集体经济的宏愿,但是,沈浩英年早逝,他的这一愿望没能亲自实现。不知道将来接沈浩班的小岗村新领导,会不会将沈浩未完成的心愿继续下去。华西村、小岗村的对比说明,私有经济、集体经济都不能绝对,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甚至将对立面妖魔化的做法都是弱智,海外归来的大学者未必胜过一个农村老人。因此,我在这里要重复以前的观点,中国农村要发展,还是要靠优秀的带头人,完全靠村民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不一定能迅速改变农村的面貌。三年前小岗村村民竭力挽留外来的、上级派来的沈浩,已经说明了村民自己也有这样的需要。

中国农业未来的一个构想

农民、农业、农村被称为中国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出路,中国的现代化将失去强大的基础,也将失去良心和道德上的完善。因此,自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最大问题之一。2006年,中国的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免除了农业税,中国政府也同时提出要发展新农村的宏大目标。

中央政府在三农问题上的战略方向,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媒体纷纷介绍新农村的榜样和个人,官员、学者纷纷发表各种三农问题未来前景的描述和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我虽然没有搜罗近期全部关于三农问题的言论和建议,但是,在传播最广泛的代表性言论和经验中,我大致归纳出了几个特点:

1、农民不以第一产业为主,转而以第二产业为主,以江苏华西村为例;

2、农民放弃第一产业生产,转入第三产业(服务业),以云南部分从事旅游的农民为例;

3、农民放弃以个体为主的小农经济,扩大生产规模,以安徽某农民种地5000亩为例;

其他如农产品深加工等建议也都可以归入上述几个大类。总之,所有的典型和建议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建设新农村,未来农民的富裕主要不是来自传统的第一产业,而是依靠第

二、第三产业。

上述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所有建言和未来前景的描述,对解决三农问题肯定都会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但是,我认为,上述种种建议和措施,只能成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短期和中期手段,而不能成为长期的发展方向。

首先,农民转入第二产业,数量肯定有限。改革开放20多年,工业企业消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只有几千万,未来可增加的幅度不会有突破性增长。而且,廉价劳动力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之一,导致这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难以在生活质量上获得长远重大的改变。

其次,农民转入第三产业,现阶段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但是,可扩展的总量同样有限。并且,这种改变最主要的形态是农民离开农村,依附于城镇生活。长远来看,这个方向最终会使目前农村中最具现代化意识的一部分人脱离农民的身分,甚至从根本上脱离农村,因此,对建设新农村的作用同样有限。

第三,从小农经济转为集约化农业,会带来两个不太好的后果,一是大批农民的失业,二是彼此竞争激烈。在这条道路上最终的解决方式,可能还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方式,以工业来反哺农业,而很难在广泛意义上建设这个类型的新农村。

农民向第

二、第三产业的转移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可预计的100年内,中国的人口压力依然巨大,参照西方模式,减少农村人口,让他们实现城市化、城镇化又会造成城市就业的压力。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压力不算大,即使存在城市贫民现象,也不算很严重,而拉美国家城市贫民的普遍现象,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需要高度警惕的。

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第一产业本身。因此,集约化生产,提高深加工能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成为很多人的共识。然而,在这个思路上,也存在着难以摆脱的瓶颈。

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所引发的农民失业问题,目前的解决方式一是靠经营者个人的道德水平,二是靠所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以安徽种植5000亩土地和5000亩林地的农民为例,他是出于个人的道德要求,将绝大多数的收入返还给失去土地的农民。这种方法在个别地区能够实行,不代表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这种方法的一个变化是,农民入股,成为分红的参与者,使农民的收入获得制度上的保障。虽然有人担心这种方法也许会造成农村普遍化的食利阶层,使得广大农民勤劳勇敢的特性丧失,但这还不是主要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这些农民入股的农产品生产企业长久地获得盈利。

在当今中国小农经济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集约化生产确实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如果这种方式获得普及,彼此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亏损、破产势所难免,同时,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在政策保护缺乏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的严重社会影响是需要提前防范的。

农产品集约化生产与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起源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最早的形式是种植园经济。当年,最早的农业资本家为了获得农业利润,在种植园大量使用奴隶,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这种方式已被人类的道德摒弃。中国也不可能走这条道路。

西方经济在确立了工业为主导的模式后,农业便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由于很多工业产品都是靠农业来提供原料,因此,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便拼命压低农产品价格,以降低工业产品的成本。这种现象延续至今,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也不是中国惟一的。自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和农业这种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平等就已经产生了,这个问题往往被很多人忽略,似乎它已经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其产生有几个原因,其中更重要的是可以质疑的道德原因。

在西方直接参与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中,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前面所说的使用奴隶,例如曾经给西方带来巨大利润的糖业。由种植园奴隶所生产的糖,曾经给种植园资本家带来巨大的利润。但是,随着甘蔗种植园的普遍,世界糖价因彼此竞争终于降低到利润微薄的地步,连使用奴隶都不能保障必要的利润,奴隶种植园经济终于走到了尽头。

另有大批农产品生产是落后的农业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例如东南亚的橡胶、茶叶。在这个环节中,当年的西方强权政治制定了偏袒工业、牺牲农业的价格体系。例如全世界的红茶70%由英国垄断,英国的红茶生产商长期以来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但是,提供茶叶原料的斯里兰卡农民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群之一。为英国工业革命带来关键影响的纺织业,其原料当初大部分是由印度提供的。英国的纺织业为其积累了大笔原始资本,而印度的棉农却贫苦不堪,再加上英国的机织布大量返销印度,连印度的织布业也雪上加霜。所以甘地才会将手摇织机作为自己的形象,号召印度人民使用本国织机制造的粗布。由于为西方工业提供原材料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非工业化的落后国家,当年在世界政治领域毫无地位可言,因此,这种工业对农业的残酷压榨,自工业革命开始就成为了落后国家无法解脱的紧箍咒。

西方资本主义的这种农业政策同时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本国农业、本国农民的生存问题。海外廉价农产品和廉价农业原材料的大批输入,必然导致国内农业竞争力的丧失。西方国家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采用的方式是农业补贴,也就是说,用本国工业所赚的钱,补贴本国的农业。因此,农业补贴从来不会补贴到西方国家之外的农民头上。这种方法似乎也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规律。但是,实现的前提是必须有能够提供这种补贴的国内工业,否则的话,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对于很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命脉的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方法几乎是遥不可及。

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还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具有十分强大的农产品集约化生产能力,其农产品生产量远远超过本国的消费量,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的农产品生产早就不是小农经济,而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因此,美国往往要求世界各国的农产品贸易采用自由贸易的政策,开放进口,取消补贴,这就成为美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摩擦的重要内容。美国的农产品不光与发达国家的农业产生摩擦,也同样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农业占有比发达国家更大的比重,因此,外国农产品的冲击威胁更大。美国廉价农产品目前已经对中国的小农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果中国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加强,这种冲击和摩擦将会继续扩大。

中国有多大的能力补贴9亿农民,在建立保护本国农业的政策方面有多大的能力抗衡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的政治压力?这是一个长远的问题,其前景至少在目前来说,对于中国并不乐观。

在这个问题上,一个更加长远的威胁,也是必须提前注意的。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本国大批农产品的生产可以摆脱土地,无土栽培日益普及,农产品生产日益工业化,流水线化。例如,日本甚至在东京最昂贵的地段利用地下室生产无土栽培的农产品,目前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其产品价格还比较高,但是,它至少解决了几个问题:运输、保存、个性化。未来,如果这种方式能够扩大规模和自动化生产程度提高,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提高单位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对于传统农业绝对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它的最终形态很可能是大规模消除农民这个群体,使农业彻底变成工业。这对于有着庞大农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绝对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威胁。

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还会使现在已经存在的某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更加严重。例如土地的持续再生能力问题。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即使是小农经济生产,也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因素。集约化生产将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更加普遍,化肥所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变异和农药所造成的残留,将使未来农产品的成本加大,市场竞争能力降低。

农产品的转基因技术似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但是,转基因技术本身的质量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有争议的话题,未来前景毁誉参半。同时,大规模转基因技术的农产品生产也不能完全解决农药和化肥问题,同样也不能解决农民失业等社会问题,也许只对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用。

2006年,日本制定了一套极其严格的农产品检测标准,这套标准几乎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严格的农产品检测标准。对日农产品出口是中国农业收入的一个重要支柱,有人便把日本的这一行为理解成刁难中国,要挟中国的手段。这种想法未免狭隘,更应看到的是,这很可能是未来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农产品世界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较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基于上述考虑,我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主体解决出路还是在于第一产业本身,还是在于小农经济。但是,这种出路并不是简单回到过去的农业生产传统,而是在现代化意识下的高质量农业。

我曾经到过北京远郊延庆县,有一个地方深深吸引了我。两山之间是一条公路,公路边是一片狭长的水稻田。我当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在这里找一个农户,与他签订一份合同,每年为我提供500斤大米,条件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我愿意支付比市场价格高的价格,以保证这个农户的利益。但是,我最终没有做这件事情,因为,出于一个消费者的个人考虑,我无法监督这个农户是否真的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出于一个农户的考虑,如果真的遭遇虫灾,周围其他农户都使用农药,难道让他一家用手去抓虫子?因此,我意识到,这种思路如果能够实现,政府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我同时也意识到,曾经有过大城市郊区的农村推出过让城里人包养果树的行为,效果一般,原因是,包养的果树在产品质量上与一般的产品没有区别。而且,一对一的行为使得消费也成为麻烦,一棵果树上的全部果实都归某个城市居民,他一家子人都吃不了,除非去卖掉或送人,否则会造成浪费。因此,这种方式,新鲜一下也就过去了,难以持久。

农民要富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小农经济的唯一出路。深加工提高的是工业附加值,绿色农业提高的是生态附加值,此外,我们还可以创造一个环境,提高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道德附加值。

我早就有一个设想,在某一个农业大县,由政府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并由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农户落实规划中的各项要求。这个农业县的规划要点是: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手段,例如牛耕,不要拖拉机;水车,不要抽水机;人力打谷脱粒,不要机器;人畜肥,不要化肥;青蛙等生态治虫,不要农药等等。政府参与使得生态附加值获得市场信任度。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还使得农产品获得历史附加值,甚至可以同时成为旅游观光景点,完整保留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文化;在这个区域内,包括农民的住宅、道路、水电,外在景观都要统一设计,以保证传统的外貌景观,但是,在农民的家庭内部,同样可以享受现代化的种种便利。

政府参与还可以使全体农户获得优良品种,还可以在整体防治病虫害方面获得科技人员的有效支持。把产品销售直接面对城市居民和海外市场,让消费者接受一个事实:消费这种农产品就是在直接帮助一个农民,直接挽救一种即将灭绝的传统文化,而不是把大部分利润留给了工业制造环节和商业销售环节,使这类农产品再获得一种道德附加值。

当这种传统小农经济在现代化的改造之下成功运转,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使得这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在所有农产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此,政府可以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检验标准甚至可以比2006年日本的标准更高,因为,政府行为已经保证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工业化的污染难以进入,这类农产品成为最高品质农产品的标志,对于打开国际市场非常有利。同时,高标准的农产品检测要求,使得农产品的开放进口和取消补贴不再成为难题和摩擦源,它将成为国外农产品进入中国的技术高门槛,而非市场门槛。那时候,国外农产品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将找不到埋怨的任何理由。中国以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农民和农业生产,让任何人都无可厚非,无法挑剔。

长远来说,中国农业应构建成一个梯形结构。

最低一层的是分散的、条件艰苦的,难以开发的农村地区,小农经济模式可以保证他们养活自己,政府再给与这部分人群适当的补贴。

再上一个层次是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主要用于工业原料生产,如烟草、酒类、药材等。在这种集约化的生产活动中也应该注意尽量采用分散农户种植或养殖,企业收购。减少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场、养殖场,减少对农户的竞争压力。

再高一个层次的就是人们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如粮食、蔬菜、肉类、茶叶等。采用传统生产技术,保证生态安全,保留传统农业文化,保障高品质的农产品质量,以城市居民和海外为主要市场。中国未来的农业需要类似当年丝绸这样的拳头产品。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中,独一无二的农产品是一个选择,高生态标准、高文化附加也是打开富裕地区商品市场的有效手段。在有可能造成竞争的海外农产品种类上,非常自信地建立最严格的检测标准,将绝大多数海外农产品挡在海关之外。

中国农业的长期战略应该是,有效保护自身的农业,有效开拓海外的市场。在中国人口压力较长时期内都难以彻底缓解的状况下,提高小农经济的效率、效益应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导方向。

第12篇:参观华西村有感

参观华西村有感

以前只听人说过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前几天单位组织参观了华西村,使我对华西村有了一个全新认识。

华西位于江苏省江阴县,面积仅占中国版图千万分之一,却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被称为“天下第一村”。进入华西村参观一眼便见那投资1.2亿元,高98米,7级17层“华西金塔”,它是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大楼,特别那江泽民书记视察华西村时在15楼题写的“华西金塔”四个字,极大地鼓舞了华西人。站在15楼观光台可以一览华西村全景:华西北面砂山、龟山紧依长江,华西村在这江山环抱之中。南面一排排数百座三层别墅,每座445平方米,自带车库,全村350户人家基本上就住在这里,其每户内部装潢富丽而豪华。华西人这样形容自己:“远看华西像林园,近看华西像公园,细看华西农民生活在幸福乐园”。现在华西村资产最少人家也在100万元以上。已经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房有包”、“病有报”、“购有商”、“玩有场”、“餐有供”、“行有车”。华西人自豪地说:“吃粮不用挑”、“用水不用吊”、“煮饭不用草”、“便桶不用倒”、“洗澡不用烧”、“通讯不用跑”、“冷热不用愁”、“雨天不用伞”。参观完华西村,我想了好多:华西有今天,其奥秘究竟在哪里?值得总结太多,我想感受最深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干部群众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德创造性高度统一,40多年来,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唯书,不唯上,从本村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独特德理念、创新德思路,引导华西的改革和发展,表现出了共产党员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华西村搞“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干部不得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搞“一人两制”。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华西人坚持实事求的坚定性令人叹服。

二是坚持制度创新。他们从华西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吴仁宝认为农民办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只能靠自我积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2001年6月以来,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新举措,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三是坚持科学发展。华西村始终把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放在首位,构建和谐、文明、宜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从创业初期开始,一直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贯穿始终,成为全国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第一个村庄。华西村提出要倡导绿色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先后投资数亿元,综合治理工业区环境,使工厂变成了花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目前,华西村已基本实现了“三废”资源化管理,对高炉、电炉、轧钢生产的煤气、工业废水等进行分类安置,实行综合利用。还投资近1000万元美化生活区,全村绿化覆盖率超过40%,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村”。

四是坚持两手抓。“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富有”。吴仁宝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以德依法治村,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目前,华西村里有书场、球场、溜冰场,有歌厅、舞厅、影剧院,各种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上下始终保持勤于开拓、勇于创新、不甘守旧、奋发进取精神状态。

五是坚持先富帮后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2001年6月以来,吴仁宝在共同致富道路上又迈出了新步伐: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如今,华西的面积已由原来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1533人扩大到3万余人。如今的大华西,路变、河变、桥变、房变、人变。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1000多户周边村村民高高兴兴地迁进了华西村为他们新建的别墅和公寓房。到2004年,华西村为周边村村民发放粮食补贴等3000多万元,支付修桥筑路、福利等8项费用7400多万元。周边村民看到了希望,干部增强了信心。在大华西建设中,无论是建房筑路,还是移坟迁墓,周边村的老百姓无一怨言,一呼百应。

六是坚持德孝为先。华西村人重“孝”。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电热毯刚面世,吴仁宝和村干部就把它铺到了华西老人的床上:每年村里生产德瓜果蔬菜要让老人先尝鲜;看戏老人坐前排,看电影老人坐中间。从1979年起,华西村就逐步探索农村养老制度,目前凡年满55岁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男子,每月都能领到村里发的退休金。华西村还规定家中如有老人活到100岁,奖励所有直系亲属每人一万元,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老有所乐。华西的老人们都说“儿好女好不如华西好”“凡到华西工作的,就是华西人”。他们非常关心外地来华西工作的人,不准称他们“打工仔”、“打工妹”。在政治上、经济上把外来职工与华西人同等对待。这也许是华西人气汪,事业兴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13篇:吴仁宝与华西村

例三:吴仁宝带领华西村创业过程中的目标转换

1961年,吴仁宝带领华西村民建好了一个简陋的磨坊。(30)

时值三年自然灾害,农村缺乏粮食,处于饥荒当中。吴仁宝买下了邻村的石磨,一方面解决农民已无力推磨的困难,另一方面,用它加工面粉、饲料,赚取微薄收入,为农业投入积累资金。

1963年,吴仁宝着手建立了“华西废纺站”。(33)

当时,华西村的妇女劳动力剩余严重,如何把妇女组织起来推动生产的发展是一个问题。他经过思考和调查发现用收购站中的外皮棉和旧棉絮纺纱、织布,在农村有一定市场,于是建立“华西废纺站”。

1963年到1965年,吴仁宝开始引进人才、更新设备,磨坊改建成了加工厂。(31) 一方面华西村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也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入。 1964年,吴仁宝为华西村制定了发展生产、改变华西面貌的十五年规划。

吴仁宝认为,华西村在历史上已经“穷透了”、“穷够了”,要想彻底改变现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制定详细的规划,使经济建设稳步、有序才有出路。

1968年,吴仁宝开始筹建华西村五金厂。(42)

吴仁宝认为光靠农业和小大小闹的加工活,无法彻底改变华西村的现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时,国营企业因为*的影响,无法生产足够的五金满足市场需要。他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冒险克服重重困难,办起了小五金厂。

1985年夏,吴仁宝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把华西村建设成年产值超过一亿元的亿元村的目标,并开始与各地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国营企业合办工厂。(49)

改革开放使农村地区发展工农业有了很大的自主权,商品经济也逐渐搞活起来。吴仁宝仍然对华西村的现状不满足,希望带领华西人民继续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进。

80年代中期,吴仁宝提出在华西进行“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并进行了整治赌博等不文明现象的活动。(180)

经济发展了,文化和村民素质方面也要跟上去。吴仁宝响应党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号召,结合华西村实际,进行了“六爱”教育和整治赌博现象等活动。

1988年,在顺利完成亿元村目标后,吴仁宝提出到再用三年时间,把华西村建设成“3亿村”的目标。(137)

吴仁宝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持,使他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努力带领华西人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

1991年以后,华西村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112)

吴仁宝既着眼于“身边”经济发展利益,又不忘“天边”的生态环境效益,为了华西的长远发展,从兴办第一家企业起,吴仁宝就坚持均衡考虑、统筹发展,使华西村成为“全国环保第一村”。

90年代初期,吴仁宝决定投资继续想第三产业倾斜,把华西“中国江南农村旅游中心”建成一个水、陆、山、空交叉,历史意蕴与现代情趣兼备,自然美景于人间佳境相融,国内外闻名,能年吸引千万游客的游览区。(117)

创业早期,华西村就投资了一部分第三产业。吴仁宝看到第三产业投入小、效益高,而且是无烟工厂,同时使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于是决定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1992年,吴仁宝提出推广普通话和英语,搭建对外开放桥梁的政策和措施。(148)

1992年,吴仁宝参加了在中南海举行的全国乡镇企业家座谈会。但座谈会上,吴仁宝自己的方言问题成了大家相互交流的障碍。他深感华西村要对外开放,继续走下去,语言是第

一关。

1993年,吴仁宝明确提出要以新加坡为赶超目标,把华西建设成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兴旺、整洁美丽的花园新村。(151)

1993年,吴仁宝组织考察团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香港。在对各地考察之后,吴仁宝明确了华西村的国际定位,决定向已建成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学习,将华西建设成花园新村。

1995年,吴仁宝在国家商标局一次性注册了“仁宝”牌、“华西村”牌等44个商标。(155) 吴仁宝认为,用“华西村”和“仁宝”做商标,能够给员工形成压力,提高员工的品牌意识,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

1999年,“华西村”A股在深交所上市。(147)

吴仁宝一开始反对华西村上市,担心华西集团在各方面没有做好准备。在其子吴协恩的有理有据的劝说下,终于同意华西村上市。给企业大大拓展了融资渠道,推动了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固定资产的增值。

2006年,华西集团与墨西哥锡那罗亚州共同开发该州铜矿,走出了国门。(15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国内企业掀起了一股海外投资高潮,国家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吴仁宝之子吴协恩以华西集团董事长的身份与墨西哥锡那罗亚州经济推广处官员就开发该州铜矿事宜签订了协议。使华西真正走出了国门,面向世界发展。

第14篇:参观华西村有感

参观华西村有感

3月29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特意安排机关18名离退休老干部党员并邀请系统主要单位支部书记一同前往江阴华西村参观。

春暖花开的时节,正是老干部走出去看一看的最佳时机,结合主题教育,安排老干部参观见学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一项制度,在总结去年前往杭州湾大桥并宁波参观考察的基础上,今年直奔江阴华西村去领略那方水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家乡苏州比翼双飞又独具魅力的精彩画卷,去感悟和谐社会、小康生活特有的精神风貌。

离退休老干部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和见证人,对吴中大地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集体经济的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改革实践有着切身的体会,江阴华西村作为集体经济的成功典范和和谐社会的美好缩影,是全国乃至世界学习的榜样,也是广大老干部心领神往的地方,特别是华西村吴仁宝老书记作为“农民政治家”、“农民思想家”、“农民企业家”、“农民语言大师”的独特魅力更让老干部敬仰。

走进华西村,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浓厚气息震撼人心。满眼望去,既有“中国华西村”、“天下第一村”的气魄,又有“五容”(山容、河容、田容、村容、厂容)、“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所体现出的激动人心的变化和自豪,更有时代传承、现代融合、科学发展、惠及民生所折射出的发展理念和乡土风情......在民族文化宫,老干部亲眼目睹了吴仁宝老书记热情洋溢的报告和华西艺术团精彩演出,感受着华西人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魅力和和谐华西、村富民安的幸福生活,心情十分振奋。

当前,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伟大实践中,老干部有感情,有激情,需要典型作动力,需要变化来呼应,华西人不仅有创先争优、敢为人先的豪情和气魄,更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追求和行动。吴仁宝老书记“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只要愿意听群众的话,群众就会听领导的话”等一系列朴实而富有哲理的思想和情怀,让老干部敬佩和折服。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切身感受到,苏南苏北,祖国大地,到处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创先争优、科学发展的今天,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给每个人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只有不断学习、求实创新、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创先争优”的时代价值。

第15篇:华西村之富

价值4亿的金牛、高达328米的五星级大楼,搞起观光旅游业的华西村近年屡出风头,据华西村的官方声明,现在的华西村已经“小华西提升大华西,大华西正成为金华西”,但南都周刊记者赴华西村调查发现,这个看似紧密的集体经济链条也有漏洞,华西村民的生活其实也难言幸福。

转型为“观摩经济”

华西村为什么这么富,王哲一直没想明白。

这个原籍河南的外来工,2007年的时候拉家带口慕名而来。华西村的集体经济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村集团下属60多家企业,总产值超过了500亿。

关于华西村集体经济的故事很多,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有个叫杨永昌的外村人,租用华西村土地办厂,身家近2000万。2002年,他以参股的形式把公司交给了华西集团,毅然完成从个体向集体的“反向改制”。

华西村也确实有背景。近年来,钢铁产业重组打造大企业,不少小钢铁厂成为调控“刀下之鬼”,但规模不大的华西钢铁屹立不倒。由国家垄断的烟草行业亦有华西村身影。

在王哲的身后,一支来自上海的大型考察团,正站在摩天大楼下拍照留念。这幢高楼,正是在王哲刚到华西村的2007年打下第一根桩的。

“增地空中新农村”,这是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给取的名字,这个拗口的名字显示出他的智慧为农村造楼戴上了政治光环。

两个月前,在“新农村大楼”内,又多了一头1吨重的金牛,价值高达4亿元。这是吴仁宝“农村城市化”思想的结晶,凭这个牛,他认为,可以“让城里人到农村来花钱”。

而网友却倾向于将此举理解为华西村的“炫富”。要登上“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看上一眼金牛,得花500块钱。很多游客游览之后,大呼坑爹。

“转型”最近几年在华西村一直是重大命题,从2009年开始,像钢厂、纺织厂、化纤厂等华西村“看家”产业,订单都在减少。

华西村新书记、吴仁宝之子吴协恩,提出“西南建工贸钱庄,东北建六畜粮仓,中间建人间天堂”。他将旅游、金融、海洋运输等服务业提到了华西村半壁江山的位置,并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景点。

除了新农村大楼外,还修建了山寨版的**、长城、凯旋门„„并从美国麦道、法国欧直分别购买了两架先进的直升机,开辟了“空中游华西”的新路线。

这些看似不靠谱的噱头,却慢慢变为有形的价值。根据华西村旅游公司介绍,华西村一年的游客超过200万。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来华西村参观考察、学习经验者络绎不绝。华西村由此发展了“观摩经济”。

这是一条“红色经济链”,金塔顶端的黄金葫芦,开着奥迪汽车的村民,住农村别墅,吃农家土菜,听红色的《华西村歌》,一个“特立独行”的中国乡村,转化为一场特色旅游。

经济控制让村民迷惘

在网络上,很多人都认为,华西村就是天堂。

根据官方的说法,目前已创造出“小华西提升大华西,大华西正成为金华西”的崭新面貌。

在百度华西村吧,总是能见到这样两种帖子,一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询问华西村的工作招聘事宜;第二种是适婚的男女青年,求交往的帖子。

2003年,《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曾在最后追问华西村,什么是幸福? 从安徽鹤山来打工的余红银则说:“幸福就是当个华西村村民。”

余红银的意思大概是指:当个华西中心村的村民。不过,中心村村民贡庆丰也很难向她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够幸福。

贡庆丰家的殷实度,在中心村里也算中上水平。35岁的贡庆丰在华西精毛纺厂任车间管理职务,媳妇赵瑞芳在村供销公司做会计。母亲吴荷英59岁,有腿疾,父亲贡详兴则是外村来的“招婿”,现在也享有了中心村村民待遇。

这个“待遇”,即是指能参与村里的资本分红。

贡家的收入,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多劳多得”,车间管理员贡庆丰的月工资是1500元,会计赵瑞芳每月所获1600元,62岁的贡详兴退休后去液化气站做工,月入1300元。

而奖金部分,则遵循村里“二八开”与“一三三三”的分配机制。华西的每个村营企业超盈利指标部分实行“二八开”,即20%留在企业投入再生产,80%用作奖金分配。奖金分配的原则是10%奖给厂长,30%奖给厂经营班子,30%奖给职工,结余的30%留在企业作为公共积累。

2010年,贡庆丰家全年的奖金收益是48万元。但村里有一条,叫“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参股”,也即奖金收入只兑现20%。贡庆丰一家能实收9.7万元现金,其余八成须参股。

第二类收入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各项福利待遇”。比如,村民每人每年能以一元一斤的优惠价,向村里认购300斤大米。

第三类收入被称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本分红”。累计至今,贡家拥有200余万元华西村股份。但贡家股份的分红,被套在了房子中。

2008年,贡家搬入三层高的欧式别墅,共542平方米,总额208万元。入住的代价是,贡家须分10年,以每年20.8万元向村里支付宅子的“租赁费”。

贡家200余万元的华西村股份,一成的分红差不多正好20万,但是钱是看不到的,一分红,就直接缴纳别墅“租赁费”了。

为了享受华西村的别墅使用等权益,贡家付出的,是三个劳动力,几乎全年无休地为村办企业每天工作八小时,只有春节两天假期。

华西中心村有一个天才资金管理链,让每个人都成为集体系统的齿轮。在享受一定层次的生活水平下,牢牢套住每个人的股金。根据《村规民约》,一旦村民离开华西,或者不在村办企业工作,包括房子、奖金与分红之类福利都将收回。

思想控制更严

比经济控制更厉害的,是华西村的思想控制。村规里说“奖猫罚狗”,养猫可以受到奖励,因为猫可以抓耗子,而村里已经不需要狗来看家了,狗多了会增加咬人的危险。

村里也设了“敬老奖”,只要哪家有年满80岁、90岁、100岁的老人,每个直系亲属分别能拿到100元、1000元、10000元奖金。华西村百岁老人李满金的全家37口,一下子就拿了37万的敬老奖。

理论上,华西村也禁止夜生活,老书记吴仁宝说:“华西两个不好,一个是不能赌钱,一个不能讨两个老婆。在华西赌钱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年龄,你到了60岁,退休了;第二是时间,晚上只能到八点钟,你回去休息,八点钟以后要罚款,这是为了你的身体;第三是价钱,只能是一块钱,如果成百上千输得多了,有思想负担,对健康没好处。”

从1989年,华西村就成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这个公司负责全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村民头脑”。年迈的吴仁宝,现在每天还坚持在民族宫作报告。

因为这些从基本道义出发的意识形态灌输,华西村产生了一种集体主义下的群体无意识状态。

占据金字塔尖的吴家

但华西村的集体经济,并不是那么无懈可击。在华西村提供的一份“华西特刊”上,华西村88位先进人物头像排成“金字塔”状,吴仁宝一家22人处在“金字塔”的顶端。一家三代人几乎都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根据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怡的研究数据,吴仁宝四个儿子可以支配的可用资金占华西村总量的90.7%。

华西村的领导也承认,目前无法摆脱资本主义,如果所有的务工人员都获得华西村村民的待遇,那么华西村就无法运转了。不过华西村也坚持认为,和中国普遍的状况相比,华西村已经步入了更高级别的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只是早晚的事。

“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乌托邦变成现实,一定要把什么叫做共产主义,做给全国人民看看。”吴仁宝说。

但是否这样就幸福?在华西村怪异的村制下,中心村、周边村、外来工,就像华西村的三重世界,各自都有各自的诉求和忧愁。在自由和物质分配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适用的平衡点,但似乎都不让人满意。(

第16篇:华西村考察学习心得

学习借鉴华西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助推集龙经济社会事业科学跨越发展

——华西村考察学习心得

朱健

2011年6月

今年6月,时值我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县委第一批组织的赴“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学习培训活动。华西村的发展史,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道路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先进典型,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锋,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鲜艳旗帜。走进华西,见证着华西的富饶、美丽、文明,感受着那特有的精神魅力、文化蕴涵所润泽、感动和赞服,让我如沐春风、如淋甘雨,感触颇深,受益匪浅。通过到华西村考察学习,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入学习华西精神,实践华西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助推集龙经济社会事业科学跨越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集龙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华西村的发展,离不开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保证了华西村生生不息的活力和旺盛的战斗

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采取形式、多渠道,进一步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为集龙的发展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基础人才、实用人才、领军人才,更好的引领集龙的发展,凝聚集龙人民群众;进一步学习华西领导班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牢记吴仁宝老书记“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谆谆教导,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效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集龙经济社会事业的科学跨越发展。

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华西精神启迪思想,做善谋发展的领路人。吴仁宝老书记认为,“千难万难,解放思想最难”, “内地的落后,主要是思想观念的落后”。 的确如此,经济薄弱村落后的不仅仅是经济,更主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落后。经济薄弱只是表象,观念落后才是根本。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的“小农意识”、“眼前利益”以及市场经济下“稍富即安”、集体主义和大局意识淡薄等,都成了束缚和制约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学习实践华西精神,用华西精神启迪思想,做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引领和带动全乡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提升境界,把精神面貌从“利”的牢笼、“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使“求发展、谋发展、促发展”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自主愿望和自觉行动,努力把华西精神转化为解放思想谋发展、凝心聚力抓发

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快推进集龙经济社会事业的科学跨越发展。

第三,进一步因地制宜地,结合实际,学先进,找差距,想办法,促进集龙经济社会事业的科学跨越发展。“发展是最大科学,不发展是最不科学”, “有条件不发展是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华西的辉煌就在于华西人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把握机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率先创业发展,最终成就四十年不倒的先进典型和光辉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汝城”的战略发展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城镇提质、生态立乡、和谐发展”战略;要进一步立足乡情,依托政策、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绕一围条主线”: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戴党徽、明宗旨、作表率、促和谐”为主题的“我为党徽增光彩”活动,“咬定二个目标”:继续保持全县综合绩效评估考核三等奖和优秀领导班子称号,强化“三票”工作:强化计生、综治、财税工作,计生工作保类进位争先进,综治工作保平安保先进进位次,财税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保障能力有新的增强,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即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矿产业、林业产业、水电产业、边贸经济产业,完成五项建设:即完成生态林业、合格学校、小城镇综合开发、以矿产精深加工为主的财源项目、为民办实事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

“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大力加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致力于改善民生创建和谐平安社会,加快建设小康乡镇步伐,强力推进集龙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17篇:参观华西村有感

参观华西村有感

xxx

为了迎接党的生日,我乡于6月份组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到江阴华西村参观学习,都说华西村十分出名,号称“天下第一村”,可是没有亲眼见到,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心里想,不就是一个村子吗,能好到什么程度,大概名气多半是吹出来的,在没有到华西村之前,这种想法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直到我们乘车来到了华西村时,才知道这哪里是一个农村,简直就是一个豪华的别墅住宅区,一眼望去,全部都是

三、四层的别墅,鞥整齐齐,绿树红花,将整个别墅群装点的十分美丽,这种场景,真是我没有想到的,在中国,还没有这么好的村子,简直无法想象……一路上我的眼睛应接不暇,一边听导游介绍,一边参观,这里有公园、动物园、有农场、有工厂、有医院……我们都一一看了个遍,我们还到100米高的华西金塔的塔顶进行参观,站在塔顶鸟瞰华西村,真是一幅优美而壮观的画面,真不愧被称作“天下第一村”。

通过参观,走访等渠道,我们对华西村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华西村建村于1961年,起初是一个贫穷的江南小村,人口少,经济落后,在老村长吴仁宝的带领下,全村人民艰苦奋斗,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华西村已经发展成为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万人,固定资产60多亿元的大华西。40多年来,华西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之路。

华西有钢铁、纺织、旅游三大植株产业,华西集团拥有固定资产62.77亿元,成为拥有多家上市公司,100多个产品的国家一档乡镇企业,跻身全国大型企业前百强。村民家家住400-600平米的别墅,有100到1000万元的资产有1到3辆小汽车,做到既无贫穷户,也无暴发户,全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40多年来,华西村与中国农村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但始终把做强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第一任务,这为全面、协调、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华西人更是先人一步,凭借强烈的机遇意识,奋勇搏击市场经济大潮,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迈出了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底气十足的华西村各项事业同步发展,坚持富民优先,共同富裕的华西村,让所有的村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参观过华西村,我感受颇深,我感受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是生活富足,精神生活殷实,应该是共同富裕。华西村现在还是个别现象,我国大多数的农村还是比较落后的。我想,华西村应该是我们学习榜样,我们要借鉴华西村的经验,他们也是一步步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发达发展的。华西村可以我们也可以,我们要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我国的农村事业做大做强,走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科学发展之路,真正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第18篇:华西村考察学习心得

学习借鉴华西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今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集团第一批组织的赴“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学习培训活动。华西村的发展史,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道路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先进典型,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锋,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鲜艳旗帜。走进华西,见证着华西的富饶、美丽、文明,感受着那特有的精神魅力、文化蕴涵所润泽、感动和赞服,让我如沐春风、如淋甘雨,感触颇深,受益匪浅。通过到华西村考察学习,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入学习华西精神,实践华西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华西村的发展,离不开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保证了华西村生生不息的活力和旺盛的战斗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采取形式、多渠道,进一步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为集龙的发展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基础人才、实用人才、领军人才,更好的引领集龙的发展,凝

聚集龙人民群众;进一步学习华西领导班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牢记吴仁宝老书记“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谆谆教导,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效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集龙经济社会事业的科学跨越发展。

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华西精神启迪思想,做善谋发展的领路人。吴仁宝老书记认为,“千难万难,解放思想最难”, “内地的落后,主要是思想观念的落后”。 的确如此,经济薄弱村落后的不仅仅是经济,更主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落后。经济薄弱只是表象,观念落后才是根本。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的“小农意识”、“眼前利益”以及市场经济下“稍富即安”、集体主义和大局意识淡薄等,都成了束缚和制约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学习实践华西精神,用华西精神启迪思想,做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引领和带动全乡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提升境界,把精神面貌从“利”的牢笼、“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使“求发展、谋发展、促发展”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自主愿望和自觉行动,努力把华西精神转化为解放思想谋发展、凝心聚力抓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快推进集龙经济社会事业的科学跨越

发展。

第三,进一步因地制宜地,结合实际,学先进,找差距,想办法,促进集龙经济社会事业的科学跨越发展。“发展是最大科学,不发展是最不科学”, “有条件不发展是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华西的辉煌就在于华西人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把握机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率先创业发展,最终成就四十年不倒的先进典型和光辉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汝城”的战略发展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城镇提质、生态立乡、和谐发展”战略;要进一步立足乡情,依托政策、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绕一围条主线”: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戴党徽、明宗旨、作表率、促和谐”为主题的“我为党徽增光彩”活动,“咬定二个目标”:继续保持全县综合绩效评估考核三等奖和优秀领导班子称号,强化“三票”工作:强化计生、综治、财税工作,计生工作保类进位争先进,综治工作保平安保先进进位次,财税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保障能力有新的增强,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即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矿产业、林业产业、水电产业、边贸经济产业,完成五项建设:即完成生态林业、合格学校、小城镇综合开发、以矿产精深加工为主的财源项目、为民办

实事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大力加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致力于改善民生创建和谐平安社会,加快建设小康乡镇步伐,强力推进集龙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19篇:华西村实践报告

华西村实践报告

作为在江阴学习的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参加了华西村一日游的活动。说到华西村,就不得不说一下华西村的前任领导人吴仁宝。他是华西村前任党委书记,村民们都非常亲切的叫他老书记,而我们在华西村的时候听老书记儿媳报告时多次提到老书记三个字,可见老书记在村民的心中是何等高的地位。

老书记是一名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他很明确自己到底拥有什么,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就是准确的定位自己,下一步就是明确目标。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断创新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又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已经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华西村的情况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记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给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工。我们从华西村现在的发展来看,华西村已经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甚至已经超过了那个标准,无论是从华西村的物质生活还是从华西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可以看出来。

是什么样的村子敢于过年发金条,是什么样的村子会给村民发奥迪,又是什么样的村子最穷的都是几百万的资产,又是什么样的村子拥有那么多天下第一的美誉。就是华西村这样的村子,拥有吴仁宝这样的好书记的村子。就是华西村这样的村子,拥有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创造性高度统一的觉悟。

他们敢想敢做,坚持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全村实力出发,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了从本村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独特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引导华西的改革与发展,表现了共产党员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勇气。

华西村能有今天,其奥秘究竟在哪里,事实上值得说的地方有很多,但在具体介绍之前,首先介绍一下华西村的特色“三制”、即体制、机制、班子。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一分五统”,分配机制:“二八开,一三三三”的分配体制和“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参股”,未完待续

第20篇: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

华西村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的统一安排,10月27日至31日,我们乡一行3人,随我区党政考察团对江苏省华西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考察。在华西村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但通过工作人员介绍,实地参观华西村的村容村貌、农户家庭、基础设施建设、公园展馆,我们深刻感受到,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当之无愧。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讲就是:“华西村不简单,吴仁宝不简单!”

一、华西村的基本情况

华西村位于无锡江阴市的东南。华西村1961年建村成立党支部,当时只有面积0.96平方公里,120户、667口人,集体资产2.5万元,外债1.5万元,人均收入不足54元;1989年成立党委,有党员1271名。2001年6月开始,先后将周边16个村“并入”华西。现有面积30平方公里,村民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3万人。

华西村的经济支柱是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该公司是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是合作经济组织,于1994年组建集团公司,1999年公司上市。现有职工2.5万人,固定资产40多亿元,下属8大公司(钢铁建材一公司、钢铁建材二公司、钢铁建材三公司、宝昌化纤公司、毛纺服装外贸公司、有色公司、旅游服务公司、建筑房产装潢公司和彩板、香港、上海公司),80多家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按中心村1524人计算,销售平均每人超2000万元,利润平均每人超80万(年利润超12亿元),交税每人超35万元(年交税超6亿元)。2008年,华西集团公司完成销售500个亿,实现利税30亿元,相当于华西村人均向国家交税40万元。华西集团公司在2005年度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94位;在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名列第41位;在中国综合类制造业中,名列第5位。2006年8月,福布斯中文版将华西集团列为“中国顶尖企业”百强榜第二。2006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五十年来,华西在全国获得了许多第一,第一个电话村、彩电村、轿车村、空调村、手机村、电脑村、别墅村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村。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

二、赴华西培训学习的几点体会

1、领导干部思想解放早,解放程度高,敢想敢为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研究落实农业现代化,华西人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取决于领导干部思想的解放程度,哪个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越早,解放的程度越高,哪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越快。

2、华西村的超常规裂变发展,根本动力就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推进观念创新,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华西村最初的发展与壮大,集体所有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适时改进收入分配方式,积极探索村企管理新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华西村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逐步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3、华西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率先发展村办企业,两个文明一起抓,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为江苏第一个千万元村,1988年成为江阴市第一个亿元村,现在华西已有资产21个亿,成为中国首富村,被称为中国农村希望所在。华西村过去的历史与苏南传统普通的男耕女织没什么两样,全村资产不过两万元。1969年,吴仁宝书记提出“若要富,靠工富”,利用4间破屋,办起一个维修农具的小五金工厂,当年就赢利5万元,在“全国学大寨”的年代里,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吴仁宝这种敢为人先的作法,为华西的腾飞打下了基础。如今华西成立了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已拥有48家企业,其中10家是中外合资企业,形成了铝型材、钢材、铜型材、带管、纺织、化工六大生产系列,43个生产门类,1000多个品种。

三、对改进今后工作的几点启示

这次我们乡领导干部走了出去,开阔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想,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转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确定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改变现有的农村面貌,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与和协发展。我们到华西参观后,看到“以集体经济为主,以乡镇工业为主,以商品经济为主,实现共同富裕”的“三为主一共同”的苏南模式取得了成功,但是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实际发展提出我乡的发展思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学习华西人不断解放思想,与日时俱进,敢想、敢干、敢冒的精神。他们敢于破除思想上的禁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落实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上来。

二是要学习华西人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干劲。他们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发扬了艰苦创业的劲头,在经济有了大的发展好后,仍然保持和发扬这种劲头,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历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说尽了千言万语,采取了千方万计。这种“四千四万”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是要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口袋要富,脑袋更要富。比如我们要在乡级经济发展中找准发展乡集体经济的突破口,与帮扶企业、扶贫单位挂钩,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实现乡集体经济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乡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四是要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要充分发挥各村里致富能手的影响力,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搞烤烟、蔬菜、畜牧、养殖、茶叶以及紫袍玉带石产业共同致富。争取各种扶贫资金,用于乡里基础实施建设,从思想上清除“一靠二等”的弊病。

五是要多提好建议,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在发展中首先找到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把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好了,就会有发展。目前我乡主要是三缺: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补救。现在我乡各村都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我打算利用电脑知识,为村里养鸡户、养猪户提供养殖技术,为他们在网站上发布销售信息,拓宽他们销售渠道,确保养殖能赚钱、无后顾之忧。 我一边参观考察,一边收获着、思索着。只要我们的执政者心中装着人民,一心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党的根本宗旨变成爱民、为民、富民的实际行动,华西村能办到的,我们乡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华西村游记范文.doc》
华西村游记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