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要点范文

2022-09-1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技术管理工作要点

2013年技术管理工作要点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和科学的方法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卓有成效地开展技术开发创新和技术考核工作。技术管理工作在现场施工中影响因素非常多, 涉及面相当广泛, 劳动投入也相对较大, 这就决定了对其的管理措施要科学有效, 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1、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置安全科学。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

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2、加强人的控制人是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在施工前要审查承包单位的技术能力,看其是否具有按期完成工程任务并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近几年来,由于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农民工涌入建筑队伍行列,对建筑队伍的整休素质有较大影响。现场施工管理要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同时,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现场施工应有明确职责,以一个口径说话,统一处理施工现场的全部问题,管理人员要逐步适应建设管理的需要,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3、严把工程质量关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直接与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息息相关,也是整个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应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关键,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进行图纸会审。施工图纸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全面审阅,从平面、立面、剖面到各建筑大样,从各层的结构配筋图,都应系统有联系地对照负责,将不清楚、有疑问和不合理的地方记录下来,会同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和建设方领导一起进行细致的汇审,对图纸进行必要的、集思广

益的修改,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开工前认真审查施工队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主要的施工方案及方法,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详细计算施工机械、劳动力用量、主要材料用量、设计总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对于工程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对方案应该认真审阅,对不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使工程的施工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确保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

(3)规范、标准的原则。这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所要遵循的最为基本的原则, 以此保证各项施工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 克服施工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 强化施工现场的服从意识, 从根本上提高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建立规范、标准的施工现场秩序。

(4) 勤检查,严管理 。“勤”就是深入施工现场的每一个工作面,按图纸的材料、规格作认真、细致的检查和验收,解决工地的实际问题。

(5)施工技术交底的基本要求 l、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在施工任务开始前进行。2、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后,交底人和接受人双方必须履行书面签字手续以示备忘。3、班组长在接受技术交底后,应将技术交底的内容让参加该项 施工任务的有关人员人人都知道,要组织全班成员进行认真讨论,明确施工操作要点、质量要求、技术措施、安全注意事

项,然后进行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和相互配合关系,制订保证全面完成

4、做好工程的工期管理,按时交付使用。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屋建筑较为紧张,所以从开工到验收交付使用的时间紧迫,工程的工期管理至关重要,作为现场施工管理必须重视如下工作:

(1)检查督促施工队落实施工组织方案所需的机械、人力等,及时纠正不切实际的安排和作法,检查材料及半成品的进场情况,及早发现偏差,尽早督促解决。

(2) 作为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及时提醒有关方面人员,尽快确定有关材料的品种、规格、颜色,施工队才能尽快的作出相应的施工计划,定购材料,合理安排劳力和机械,确保工期。

(3) 适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影响施工的因素,积极主动排除故障,尽快恢复施工,以免造成停工损失。督促各班组的分工合作,按图施工,以免日后造成返工而拖延工期,确保按期保质交付使用。

5、把握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定 一个工程项目完工后,必须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符合客观实际的验收评定。真正的质量验收评定是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进行,并且是以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来综合鉴定分部工程的质量,以各分部工程的质量来鉴定单位工程的质量,因此,分项工程质量的评定是分部

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对此,现场施工管理应认真、仔细、严格把关,对分项工程的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和实测项目应全面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督促监督承包单位及时返工,合格后方可签字,不符合要求的不予以验收。

总之,对于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及具有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落实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责任, 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的才智, 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推荐第2篇: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及上级一系列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着眼于建设小康XXX、和谐XXX的大局,围绕实施《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以抓好“两基”为前提,以抓好三个“四”为重点,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科学预防和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努力夯实“基础基层”。要夯实基础。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即:逐步落实县级应急管理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解决有专人干事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解决有序有效干事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应急管理工作环境,解决有条件干事的问题。要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市、县两级、特别是县一级,要对各自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把脉,找准制约问题所在,加强对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每个县在2012年要至少抓2个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示范典型,创新思路,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均衡开展。

二、巩固扩大“四个成果”。一是巩固扩大组织体系建设成果。各县(市、区)要按照省要求,对口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政府值班室),明确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落实编制,配备专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确保市、县应急管理工作有效衔接。

1 各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学校、企业要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各级相关部门要成立应急办或明确相关科室履行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职能。二是巩固扩大应急预案建设成果。重点完成市、县两级“专项、部门、保障”预案的修订、增补工作,不断提升全市预案体系建设水平。加强对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学校、企业、医院等基层单位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每个基层单位、每项重大活动及重要岗位、重要基础设施都有应急预案和相应预案操作手册,全面提升基层预案建设水平。三是巩固扩大应急队伍建设成果。加强市县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综合救援协调机制,特别是要推进各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的软硬件建设,强化应急救援职能。切实增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要健全与当地驻军、武警、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应急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水平。进一步抓好各级森防、地震、防汛抗旱、水上搜救、煤矿及非煤矿山、公共事业保障、卫生疫控、城市“四供\"等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切实增强专业处置能力。积极组织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开展重点工作的调研、论证和评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市政府应急委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专家组组长负责收集、汇总各自专家组的专家调研课题,于3月10日报市政府应急办,各专家组成员要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推进志愿者应急队伍建设,提升规模和水平。四是巩固扩大应急保障工作成果。大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建立和完善全市范围内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

2 储备,正规管理,以满足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的需要。各县(市、区)和发改、财政、安监、公安、交警、消防、环保、卫生、商务、粮食、物价、林业、水务、国土、工信、交通、城建、城管、海事等部门,要制定2012年应急物资保障制度或规划,完善协议储备机制。市本级2012年度应急物资保障制度或规划由市发改部门牵头落实,在3月10日报市政府应急办,在半年和10月底上报应急物资储备综合情况。市及各县(市、区)要将本级应急管理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保障应急管理工作各项支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优化布局,完善功能,适应需要。

三、继续加强“四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政务值班制度和1小时上报突发事件信息时限要求,确保重大级别以上和敏感突发事件信息半小时内报送,坚决杜绝信息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将信息报告纳入突发事件责任追究体系,与突发事件处置失误一并追究,进一步提高应急值守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大对各地、各相关部门值守应急工作抽查、督查力度,及时向当地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通报有关情况,推动应急值守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继续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2012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在3月10日前报市政府应急办,形成全市应急演练计划并印发实施。每次演练结束后,要组织好演练评估工作,找出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修订和完善所依据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

3 性,每一次应急演练都要及时形成评估报告报市政府应急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半年和10月底上报应急演练综合情况。三是继续加强应急知识宣教工作。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和宣传形式,切实增强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各县(市、区)要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网站,主要应急联动单位要在已有部门网站的基础上开辟应急管理专栏。要结合“5.12防灾减灾日”等各类公共主题宣传日,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知识的社会普及率。要认真抓好《“十二五”期间XXX市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落实,依托各级人社部门、党校、行政学院、社会教育资源开展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各级机关干部、应急管理人员、企事业负责人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各相关部门要在3月10日前将各自《2012年度应急知识宣教计划》报市政府应急办,在半年和年10月底上报实施情况。四是继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和预防与应急、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深入开展各领域重大危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市各类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建立健全对各类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检查、监控制度,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危险隐患数据库,完善危险源的动态监控和消除机制。各县(市、区)及安监、公安、交警、消防、交通运输、城建、气象、环保、国土、海事、口岸、教育、水务、林业、农业、畜牧、外侨等部门,要在3月10日前

4 将本行业、领域的危险隐患排查计划安排、动态防控监管制度等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并在半年和10月底上报排查及防控情况。

四、不断完善“四个机制”。一是不断完善预警监测机制。整合气象、林业、水文、地震、地质、环保等自然灾害监测网络资源,建立灾害预测预警信息共享、紧急会商、协同防控综合预警机制。整合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网络资源,建立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沟通协调、信息直报、联防联控机制。整合食品药品安全、动植物疫情、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监督领域资源,建立安全生产预测预警、协同处置机制。整合公安、民政、信访等网络资源,建立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公共安全信息研判、报告、预警机制。二是不断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定期组织市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维护和演练,时刻保持与省互联互通状态,及早向省应急平台传送突发事件现场视频图像,并适时将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向县级延伸,为实现省、市、县小型移动平台联网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并争取建立市本级应急值守管理系统。安监、公安、消防、林业、水务、卫生、国土、环保、民政、城管、海事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各自专项应急平台建设。按照已出台的《XXX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积极做好市本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与省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协调推进。各县(市、区)也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参照省《指导意见》,拟定各自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并抓好具体实施。三是不断完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相关部门的应

5 急联动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市及各县(市、区)要加强与中、省直有关单位联系,定期进行突发事件信息交流和应急处置业务会商,不断完善地方与中、省直部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处置快捷。逐步与俄布市相关部门建立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增强XXX与俄布市协同联动应急能力。四是不断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重点抓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的落实,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认真落实《县(市)区应急管理工作责任指标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每项考核评价指标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各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认真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进工作。

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2月23日印发

共印170份。

推荐第3篇:会计管理工作要点

神,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筑牢拒腐防线,诚实守信,不做假帐,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和优胜服务柜组等活动,促使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精神状态,不断为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00五年二月五日

推荐第4篇:能源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能源管理工作要点

在集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设备能源部牢记能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实现低耗、低能、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宗旨。随着公司技改速度不断加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能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设备能源部根据公司的总体部署规划,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方针目标,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能源管理职能的作用,对各项工作坚持做好、做全、做细,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需要。适应公司大踏步、大跨越的发展。

一、注重管改结合,强化外围协调,确保公司可持续用水。针对日益严重的缺水形势,结合集公司现阶段、在建、待建项目用水量状况,会同各相关单位从节流和开源两方面展开了公司用水调研及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围绕开源与节流做了以下工作:群策群力搞好开源工作,确保公司可持续用水。在开源上为满足集团不断滚动发展对用水的需求,公司采取了以下手段及措施对公司后备水源进行了规划与配置。

二、求实创新,统筹规划,确保公司供用电安全、经济运行

一是根据公司的宏伟规划,统筹规划好公司当前及今后供用电问题。针对公司现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积极与供电公司联系,做到投资少又配置合理的供电系统框架,以确保我公司可持续发展对用电的需求。二是利用生产检修之际,对部分设施的保护进行重新整定,提高了公司供电保证率。三是做好电气设备的匹配工作,从而提高公司的供用电效能和质量。四是根据各单位不同工艺、工序用电特点,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峰、平、谷用电,。五是积极做好与供电公司的协调与联系,保证公司生产用电。

三、严格考核,规范管理,促进能源管理上水平

积极地与各有关部室、机组配合,加大巡查考核力度,坚持日检、周检、季检相结合,每季度召开一次能源分析会议,严格奖罚措施。在实际考核中,在加强能源管理制度、日志、台帐等基础工作检查考核的同时更重实际、重现场,不讲情面,不讲下不为例,标准与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减少跑、冒、滴、漏各种费能现象。另外重新对能源管理制度进行充实、规范,修订不适合现代规模发展的条款,丰富和完善管理内容,增强可操作性,使公司能源管理工作沿着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向纵深延伸,彻底完成由粗放型、传统型向集约型、科学型的转变,全面提升公司能源管理水平。

关于2017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对全部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回顾的同时,也看到了我们在某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与先进单位的差距。这些都是我们2018年应该需要不断整改,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工作。

推荐第5篇:会计管理工作要点

2013年会计管理工作要点

2013年,全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四型财政”为指导,以深入开展“素质提升年”和“机关标准化建设年”为载体,认真谋划会计管理创新工作,积极推动会计法规制度贯彻实施,认真组织会计资格系列考试,加快高端会计人才队伍选拔培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会计在经济财政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会计管理效能和“四个服务”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制度

(一)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一要搞好宣传培训。采取动员会、举办讲座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逐级开展培训,会计管理培训机构要把新制度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要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及时更新调整相关的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按照财政部新旧制度衔接办法做好新旧科目衔接。三要确保新制度落实到位。各级财政部门要成立贯彻落实新制度的督导协调和技术指导机构,组织对新准则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应对和解决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

- 1 -

(二)准备实施《则政部关于印发行政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上级财政部门部署,一要做好实施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二要加强宣传培训,为贯彻实施基本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宣传贯彻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73号部长令)自2013年7月1日开始实施,要结合省厅的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宣传和新旧办法的衔接,确保平稳过渡。

(四)做好我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年报工作。通过年报分析,约谈调查、现场调查等各种渠道深入了解企业在执行准则过程中的问题,摸清我市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进一步掌握我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工作规范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等制度的实施情况,梳理执行中出现的重点问题,使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市得到有效实施。

(五)继续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各单位会汁基础规范和执行会计制度的情况,进一步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统一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

(六)全面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导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一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二是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三是及时掌握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

究,及时向上级反馈。

二、加强会计人才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才是我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落实《河北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我市人才强市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是进一步修订我市会计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邢台市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方案》,组织选拔我市首批会计领军人才并按拟定的培养计划开展培训,打牢我市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二是继续组织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工作,维护好无纸化考试考场秩序,确保无纸化考试系统安全运行。三是继续组织好会计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尤其做好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无纸化考试的工作。四是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探讨继续教育新模式,根据会计人员实际情况选择面授、网络教育等方式和内容。

三、积极推进企业贯彻实施内控规范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一是继续做好对企业贯彻实施内控体系的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二是总结主板上市和试点企业经验,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征文活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培训,树立优秀典型,为企业内控建设提供样板参考和经验指导。三是调研了解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四、继续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会计工作网络化管理 一是扩大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试点企业范围。二是用好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会计人员的各种动态信息。三是配合省厅研究开发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上学习与管理系统工作,推进网络远程继续教育。

五、扎实做好会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一是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修订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通过政策引导、监督检查等措施,促进各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代理记账机构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程序,确保7日内高效完成各项审批手续。三是做好会计宣传工作,积极在《中国会计报》等报刊宣传会计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积极组织“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宣传会计法规,积极筹备组织举办我市首届会计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提升会计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打印发放和调转等日常工作。五是做好非职业会员管理、防伪标示发放、注会考试报名确认、行业党建等省注协委托办理的工作。

六、做好会计学会和珠算协会工作

会计学会和珠算协会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会计学会,一是继续组织开展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学论文评选,推动会计理论的繁荣;二是聘请专家为驻邢企业举办企业会计准则、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内容的专题讲座,支持企业健康发展;三是组织我市高等院校会计学专家举办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研讨会,探讨贯彻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市珠算协会,一是继续组织开展珠算珠心算理论研讨;二是继续组织参加海峡两岸珠心算通信赛暨河北省第三届珠心算比赛;三是进一步加强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点的培育工作;四是继续开展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活动。

七、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提高我市会计管理人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养。二是加强业务学习。认真进行财政、会计等相关知识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行政执行力。三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牢固树立“四个服务”意识,狠抓作风建设,增强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四是狠抓党风康政建设,大力开展党风廉政救育,提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推荐第6篇: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要点

~年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要点~年是北京市交通体制改革后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第一年,也是市运输管理局成立后打基础、建机制、抓管理、树形象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非常繁重,市领导和全市人民对此高度关注,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市交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年我局运输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这一主线,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业规范,积极探索以特许经营和信用信息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监管方式,大力推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面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等优化服务措施,抓好涉及交通运输治理工程的重点工作落实,不断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为首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按照上述基本思路,~年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业规范

(一)抓好3项立法前期工作。一是完成《北京市轨道安全管理办法》的报送和论证工作,争取市政府上半年发布施行;二是做好《北京市公共交通条例》、《北京市停车管理办法》、《北京市水域游船管理办法》等3个法规草案的拟订和立法准备工作;三是根据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工作结果,提出修改建议,做好《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北京市包装托运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力三轮车客货运输业管理办法》等涉及许可主体和程序变更规章的捆绑修改工作。

(二)制订、修订行业规范。重点做好16个行业管理规范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制订13个,修订3个)。具体是:制订《出租汽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修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检测标准》;制订《出租汽车车身颜色规范》;制订《运输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办法》、《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办法》、《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信用考核办法》等10个行业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公共交通电汽车驾驶员从业资质条件》;修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办法》、《游船船舶检验办法》。

(三)开展工作调研。积极完成交通委组织的有关调研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7项调研工作:一是上半年重点抓好一个郊区县卫星城客运交通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会同各郊区县交通局提出卫星城客运交通公交线网规划建议。二是开展公共交通线路发展和客运站功能规划的调研,为客运市场规范发展提供依据。三是抓紧停车收费调研,适时提出停车收费价格调整规范建议。四是按照《市区货运需求调查方案》,继续做好市区货运需求专项调查,为解决市区小、快、专需和客车运货、黑车运货问题打下基础。五是开展汽车检测/维修(I/M)制度调研,研究建立网络管理系统,为在北京市实施检测/维修(I/M)制度做好准备。六是根据我市费改税工作进度安排,会同有关部门搞好出租汽车运营价格体系的调研和论证,制定出租汽车调整运价方案并稳妥推行,促进出租企业的健康发展。七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做好出租汽车管理体制与机制调研工作。

(四)完善行业规划。一是根据市政府、市交通委关于我市交通行业总体规划部署,结合市场需求,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北京市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市道路运输规划》中制定涉及我局的基础性工作。二是结合运输行业发展实际,研究拟订《北京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北京市水域游船安全保障规划》草案。三是修改完善《汽车维修网点布局规划》。四是结合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和特许经营项目的设立进行调试,提出运输行业审批项目的规划意见;五是继续推进《奥运行动规划》相关工作的实施,做好涉及运输网络布局、运力配置规划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行业管理,严格市场监管

(一)积极推进特许经营,创新行业监管机制。在全市交通运输总体规划指导下,修订、完善《交通运输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争取早日出台;制订运输企业、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办法、信用考核办法,以及各行业实施特许经营的规范性协议文本。积极研究探索运用招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等新方式,建立“进出有序、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提高行业服务质量,解决交通运输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市场有效监管问题。年内拟会同各区县管理处、交通局在公交、出租、停车等行业分别抓好

一、二个运输经营企业特许经营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二)建立信用信息体系,强化运输市场监督。一是进一步摸清行业底数,准确掌握行业基础数据,建立健全行业动态信息数据库,为建立信用信息体系奠定基础;二是主动加强与工商局、公安交管局、公交分局和交通执法、城管执法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定期采集相关执法部门对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经营服务及违章处罚情况的信息记录;三是建立健全运输管理信用信息子系统,每季度对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后上网公示;四是制定相应的资质管理办法和信用考核办法,并依据此办法对信用不良、不具备资质、严重违法违规及忽视交通安全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依法采取整顿、降级、停业直至撤销其经营资质的处理措施。此项工作上半年完成信用信息子系统数据的收集和平台的搭建、试运行,下半年拟进入正常运行,从而建立运输行业信用奖惩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各区县管理处、交通局依此做好相应工作。

(三)开展3项专项整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一是协调配合相关部门重点对五环路以内100座立交桥下的空间场地进行整顿,使其全部专用于出租车候客站点和公共汽车场站设施。二是配合相关部门对14个被挪作他用的规划停车设施进行清理,限期整改,今后新建停车设施一律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保证停车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利用。三是对货运代理、货运配载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等进行整顿,进一步规范秩序。(四)推动行业信息化进程,提升管理科技含量。一是参与配合编制交通行业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规划,进一步完善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二是结合客运行业信息化规划的研究,建立客运站联网售票系统示范工程。三是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在营运客车等行业领域推广安装行车记录仪。四是做好重点车辆动态跟踪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年内完成200 辆化危

车辆、10000 辆出租汽车GpS 安装工作,引导企业以科技手段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整合运输资源,实施公交优先

(一)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积极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年内拟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2000辆。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0条,解决50个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扩大公交专用道工作,力争年内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增设30公里公交专用道。在南中轴路、安立路分别完成和启动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brT系统的安装建设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大容量公交车型方案进行论证,同时做好大容量公交沿线普通公交线路的调整和设施配置工作。通过票制改革和线路布局调整,引导公交与地铁客源合理分流。统筹城乡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优化行业结构和车型结构,积极探索新的小公共管理模式,提出小公共汽车运营优化调整方案,力求使公交、小公共、境内长途、地铁等运营方式合理接泊,方便换乘。

(二)整合运输资源,发挥综合效能。加快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引导物流集约化经营,推进货运行业重组,逐步实现搬家运输企业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和液化石油气的专业配送。在市区货运需求调查基础上,制定有利于削减市区高峰交通流量的集约化、专业化货物配送和错峰作业的组织方法。实施引导政策,优化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完善重点物流、货运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放宽物流企业经营范围。配合地税等部门进行货运发票改革。研究推广物流企业与中小货运业户合作,提高货运组织水平。在北京出租汽车行业建立集车辆养护、餐饮休息等综合性服务为一体的10个“的士码头”,为经营者和驾驶员创造良好、宽松的经营环境。

四、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发展环境

(一)创新工作方式,推进全程代理。认真学习借鉴怀柔区政府全程办事代理制经验,积极稳妥地引进实施,并把它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根据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结果,对运输行业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明确具体的审批范围、内容和依据;二是在局机关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对目前直接受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行一口受理、全程代办;三是在区县管理处、交通局已经各自实行的“一站式办公”基础上,选定

一、两个单位进行“一口受理,全程代办”统一模式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市进行规范性推广;四是整合职能,规范运作,对局机关和试点单位直接受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及运行程序进行重新清理、界定,将原来分散在各处(科)室的对外工作职能进行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程代理工作程序和机制,并对受理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进行网络公示,同时对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必要调整,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五是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有效保障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实施,同时对各区县交通局、市区管理处办事大厅进行相应规范,将运管行业对外审批项目、审批时限、审批依据、工作程序及工作人员统一对外公示,增加透明度,并设立监督电话。

(二)强化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制工作制度,制定本局《依法决策工作制度》、《规范性文件审查规定》、《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行政复议规定》等依法行政制度,促进我局各项法制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以《行政许可法》为重点内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同时对局机关、市区管理处、郊区县交通局各级执法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考核和换发证件,加强执法队伍的资质管理。三是继续推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重新聘请社会监督员,建立社会监督员监督体系,年底组织对各执法单位进行考核,建立奖优罚劣机制。

(三)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市政府批复我局“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进一步调整和确定工作职能定位。从明确部门责权范围入手,理顺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加强局与交通委之间、局机关各处室之间、机关与市区管理处和郊区县交通局之间的联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各郊区县交通局、市区管理处也要进一步理顺内外部工作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把各项任务全面分解、细化,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并加强督促检查。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注重发挥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和道路运输协会等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社会与企业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协会积极开展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营能力的信息、技术交流活动,并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参与、重点扶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筹建,主动提供政策支持、工作指导和相关服务,发挥其对汽修企业市场准入、规范服务和在争议调解、车损理赔等方面的特定作用。

五、狠抓安全生产, 确保行业稳定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一是要认清形势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并落实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牢固树立“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的思想。三是要进一步明确并落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按照“管行业、管审批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把企业资质、营运车辆、船舶技术状况和从业人员资质关。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一是修订完善市运输局各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加快制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规范。二是各行业管理部门、市区管理处每季度要根据辖区和市场、季节特点,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的落实方案。三是推行使用《交通行业安全生产检查通知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单》等制度,积累日常巡查、安全检查纪录和资料。四是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和问题,要立即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超越职责以外的问题,及时书面函告安全生产监管综合部门,必要时通报至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协调查处。

(三)加强监管,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一是督促地铁运营公司做好地铁隐患整改项目落实工作及与地铁运营的衔接。组织开展地铁安全评价工作。二是紧密结合全国及本市人大、政协会议期间安全服务保障工作,在运输行业全面开展“安全月”活动,使安全意识更加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三是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特别是要做好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工作,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四是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省际客运

推荐第7篇: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要点

2005年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要点2005年是北京市交通体制改革后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第一年,也是市运输管理局成立后打基础、建机制、抓管理、树形象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非常繁重,市领导和全市人民对此高度关注,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市交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2005年我局运输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这一主线,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业规范,积极探索以特许经营和信用信息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监管方式,大力推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面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等优化服务措施,抓好涉及交通运输治理工程的重点工作落实,不断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为首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按照上述基本思路,2005年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业规范

(一)抓好3项立法前期工作。一是完成《北京市轨道安全管理办法》的报送和论证工作,争取市政府上半年发布施行;二是做好《北京市公共交通条例》、《北京市停车管理办法》、《北京市水域游船管理办法》等3个法规草案的拟订和立法准备工作;三是根据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工作结果,提出修改建议,做好《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北京市包装托运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力三轮车客货运输业管理办法》等涉及许可主体和程序变更规章的捆绑修改工作。

(二)制订、修订行业规范。重点做好16个行业管理规范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制订13个,修订3个)。具体是:制订《出租汽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修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检测标准》;制订《出租汽车车身颜色规范》;制订《运输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办法》、《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办法》、《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信用考核办法》等10个行业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公共交通电汽车驾驶员从业资质条件》;修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办法》、《游船船舶检验办法》。

(三)开展工作调研。积极完成交通委组织的有关调研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7项调研工作:一是上半年重点抓好一个郊区县卫星城客运交通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会同各郊区县交通局提出卫星城客运交通公交线网规划建议。二是开展公共交通线路发展和客运站功能规划的调研,为客运市场规范发展提供依据。三是抓紧停车收费调研,适时提出停车收费价格调整规范建议。四是按照《市区货运需求调查方案》,继续做好市区货运需求专项调查,为解决市区小、快、专需和客车运货、黑车运货问题打下基础。五是开展汽车检测/维修(I/M)制度调研,研究建立网络管理系统,为在北京市实施检测/维修(I/M)制度做好准备。六是根据我市费改税工作进度安排,会同有关部门搞好出租汽车运营价格体系的调研和论证,制定出租汽车调整运价方案并稳妥推行,促进出租企业的健康发展。七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做好出租汽车管理体制与机制调研工作。

(四)完善行业规划。一是根据市政府、市交通委关于我市交通行业总体规划部署,结合市场需求,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北京市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市道路运输规划》中制定涉及我局的基础性工作。二是结合运输行业发展实际,研究拟订《北京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北京市水域游船安全保障规划》草案。三是修改完善《汽车维修网点布局规划》。四是结合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和特许经营项目的设立进行调试,提出运输行业审批项目的规划意见;五是继续推进《奥运行动规划》相关工作的实施,做好涉及运输网络布局、运力配置规划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行业管理,严格市场监管

(一)积极推进特许经营,创新行业监管机制。在全市交通运输总体规划指导下,修订、完善《交通运输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争取早日出台;制订运输企业、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办法、信用考核办法,以及各行业实施特许经营的规范性协议文本。积极研究探索运用招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等新方式,建立“进出有序、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提高行业服务质量,解决交通运输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市场有效监管问题。年内拟会同各区县管理处、交通局在公交、出租、停车等行业分别抓好

一、二个运输经营企业特许经营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二)建立信用信息体系,强化运输市场监督。一是进一步摸清行业底数,准确掌握行业基础数据,建立健全行业动态信息数据库,为建立信用信息体系奠定基础;二是主动加强与工商局、公安交管局、公交分局和交通执法、城管执法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定期采集相关执法部门对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经营服务及违章处罚情况的信息记录;三是建立健全运输管理信用信息子系统,每季度对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后上网公示;四是制定相应的资质管理办法和信用考核办法,并依据此办法对信用不良、不具备资质、严重违法违规及忽视交通安全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依法采取整顿、降级、停业直至撤销其经营资质的处理措施。此项工作上半年完成信用信息子系统数据的收集和平台的搭建、试运行,下半年拟进入正常运行,从而建立运输行业信用奖惩机制和市场退出机

制。各区县管理处、交通局依此做好相应工作。

(三)开展3项专项整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一是协调配合相关部门重点对五环路以内100座立交桥下的空间场地进行整顿,使其全部专用于出租车候客站点和公共汽车场站设施。二是配合相关部门对14个被挪作他用的规划停车设施进行清理,限期整改,今后新建停车设施一律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保证停车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利用。三是对货运代理、货运配载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等进行整顿,进一步规范秩序。(四)推动行业信息化进程,提升管理科技含量。一是参与配合编制交通行业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规划,进一步完善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二是结合客运行业信息化规划的研究,建立客运站联网售票系统示范工程。三是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在营运客车等行业领域推广安装行车记录仪。四是做好重点车辆动态跟踪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年内完成200 辆化危车辆、10000 辆出租汽车GpS 安装工作,引导企业以科技手段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整合运输资源,实施公交优先

(一)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积极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年内拟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2000辆。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0条,解决50个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扩大公交专用道工作,力争年内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增设30公里公交专用道。在南中轴路、安立路分别完成和启动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brT系统的安装建设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大容量公交车型方案进行论证,同时做好大容量公交沿线普通公交线路的调整和设施配置工作。通过票制改革和线路布局调整,引导公交与地铁客源合理分流。统筹城乡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优化行业结构和车型结构,积极探索新的小公共管理模式,提出小公共汽车运营优化调整方案,力求使公交、小公共、境内长途、地铁等运营方式合理接泊,方便换乘。

(二)整合运输资源,发挥综合效能。加快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引导物流集约化经营,推进货运行业重组,逐步实现搬家运输企业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和液化石油气的专业配送。在市区货运需求调查基础上,制定有利于削减市区高峰交通流量的集约化、专业化货物配送和错峰作业的组织方法。实施引导政策,优化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完善重点物流、货运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放宽物流企业经营范围。配合地税等部门进行货运发票改革。研究推广物流企业与中小货运业户合作,提高货运组织水平。在北京出租汽车行业建立集车辆养护、餐饮休息等综合性服务为一体的10个“的士码头”,为经营者和驾驶员创造良好、宽松的经营环境。

四、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发展环境

(一)创新工作方式,推进全程代理。认真学习借鉴怀柔区政府全程办事代理制经验,积极稳妥地引进实施,并把它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根据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结果,对运输行业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明确具体的审批范围、内容和依据;二是在局机关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对目前直接受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行一口受理、全程代办;三是在区县管理处、交通局已经各自实行的“一站式办公”基础上,选定

一、两个单位进行“一口受理,全程代办”统一模式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市进行规范性推广;四是整合职能,规范运作,对局机关和试点单位直接受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及运行程序进行重新清理、界定,将原来分散在各处(科)室的对外工作职能进行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程代理工作程序和机制,并对受理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进行网络公示,同时对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必要调整,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五是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有效保障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实施,同时对各区县交通局、市区管理处办事大厅进行相应规范,将运管行业对外审批项目、审批时限、审批依据、工作程序及工作人员统一对外公示,增加透明度,并设立监督电话。

(二)强化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制工作制度,制定本局《依法决策工作制度》、《规范性文件审查规定》、《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行政复议规定》等依法行政制度,促进我局各项法制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以《行政许可法》为重点内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同时对局机关、市区管理处、郊区县交通局各级执法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考核和换发证件,加强执法队伍的资质管理。三是继续推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重新聘请社会监督员,建立社会监督员监督体系,年底组织对各执法单位进行考核,建立奖优罚劣机制。

(三)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市政府批复我局“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进一步调整和确定工作职能定位。从明确部门责权范围入手,理顺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加强局与交通委之间、局机关各处室之间、机关与市区管理处和郊区县交通局之间的联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各郊区县交通局、市区管理处也要进一步理顺内外部工作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把各项任务全面分解、细化,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并加强督促检查。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注重发挥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和道路运输协会等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社会与企业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协会积极开展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营能力的信息、技术交流活动,并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参与、重点扶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筹建,主动提供政策支持、工作指导和相关服务,发挥其对汽修企业市场准入、规范服务和在争议调解、车损理赔等方面的特定作用。

五、狠抓安全生产, 确保行业稳定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一是要认清形势从全面贯彻落实“三

推荐第8篇: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要点

~年交通运输管理工作要点~年是北京市交通体制改革后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第一年,也是市运输管理局成立后打基础、建机制、抓管理、树形象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非常繁重,市领导和全市人民对此高度关注,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市交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年我局运输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这一主线,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业规范,积极探索以特许经营和信用信息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监管方式,大力推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面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等优化服务措施,抓好涉及交通运输治理工程的重点工作落实,不断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为首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按照上述基本思路,~年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行业规范

(一)抓好3项立法前期工作。一是完成《北京市轨道安全管理办法》的报送和论证工作,争取市政府上半年发布施行;二是做好《北京市公共交通条例》、《北京市停车管理办法》、《北京市水域游船管理办法》等3个法规草案的拟订和立法准备工作;三是根据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工作结果,提出修改建议,做好《北京市汽车租赁管理办法》、《北京市包装托运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力三轮车客货运输业管理办法》等涉及许可主体和程序变更规章的捆绑修改工作。

(二)制订、修订行业规范。重点做好16个行业管理规范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制订13个,修订3个)。具体是:制订《出租汽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修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检测标准》;制订《出租汽车车身颜色规范》;制订《运输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办法》、《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办法》、《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信用考核办法》等10个行业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公共交通电汽车驾驶员从业资质条件》;修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办法》、《游船船舶检验办法》。

(三)开展工作调研。积极完成交通委组织的有关调研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7项调研工作:一是上半年重点抓好一个郊区县卫星城客运交通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会同各郊区县交通局提出卫星城客运交通公交线网规划建议。二是开展公共交通线路发展和客运站功能规划的调研,为客运市场规范发展提供依据。三是抓紧停车收费调研,适时提出停车收费价格调整规范建议。四是按照《市区货运需求调查方案》,继续做好市区货运需求专项调查,为解决市区小、快、专需和客车运货、黑车运货问题打下基础。五是开展汽车检测/维修(i/m)制度调研,研究建立网络管理系统,为在北京市实施检测/维修(i/m)制度做好准备。六是根据我市费改税工作进度安排,会同有关部门搞好出租汽车运营价格体系的调研和论证,制定出租汽车调整运价方案并稳妥推行,促进出租企业的健康发展。七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做好出租汽车管理体制与机制调研工作。

(四)完善行业规划。一是根据市政府、市交通委关于我市交通行业总体规划部署,结合市场需求,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北京市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市道路运输规划》中制定涉及我局的基础性工作。二是结合运输行业发展实际,研究拟订《北京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北京市水域游船安全保障规划》草案。三是修改完善《汽车维修网点布局规划》。四是结合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和特许经营项目的设立进行调试,提出运输行业审批项目的规划意见;五是继续推进《奥运行动规划》相关工作的实施,做好涉及运输网络布局、运力配置规划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行业管理,严格市场监管

(一)积极推进特许经营,创新行业监管机制。在全市交通运输总体规划指导下,修订、完善《交通运输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争取早日出台;制订运输企业、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办法、信用考核办法,以及各行业实施特许经营的规范性协议文本。积极研究探索运用招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等新方式,建立“进出有序、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提高行业服务质量,解决交通运输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市场有效监管问题。年内拟会同各区县管理处、交通局在公交、出租、停车等行业分别抓好

一、二个运输经营企业特许经营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二)建立信用信息体系,强化运输市场监督。一是进一步摸清行业底数,准确掌握行业基础数据,建立健全行业动态信息数据库,为建立信用信息体系奠定基础;二是主动加强与工商局、公安交管局、公交分局和交通执法、城管执法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定期采集相关执法部门对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经营服务及违章处罚情况的信息记录;三是建立健全运输管理信用信息子系统,每季度对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后上网公示;四是制定相应的资质管理办法和信用考核办法,并依据此办法对信用不良、不具备资质、严重违法违规及忽视交通安全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依法采取整顿、降级、停业直至撤销其经营资质的处理措施。此项工作上半年完成信用信息子系统数据的收集和平台的搭建、试运行,下半年拟进入正常运行,从而建立运输行业信用奖惩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各区县管理处、交通局依此做好相应工作。

(三)开展3项专项整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一是协调配合相关部门重点对五环路以内100座立交桥下的空间场地进行整顿,使其全部专用于出租车候客站点和公共汽车场站设施。二是配合相关部门对14个被挪作他用的规划停车设施进行清理,限期整改,今后新建停车设施一律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保证停车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利用。三是对货运代理、货运配载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等进行整顿,进一步规范秩序。(四)推动行业信息化进程,提升管理科技含量。一是参与配合编制交通行业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规划,进一步完善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二是结合客运行业信息化规划的研究,建立客运站联网售票系统示范工程。三是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在营运客车等行业领域推广安装行车记录仪。四是做好重点车辆动态跟踪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年内完成200 辆化危

车辆、10000 辆出租汽车gps 安装工作,引导企业以科技手段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整合运输资源,实施公交优先

(一)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积极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年内拟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XX辆。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0条,解决50个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扩大公交专用道工作,力争年内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增设30公里公交专用道。在南中轴路、安立路分别完成和启动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brt系统的安装建设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大容量公交车型方案进行论证,同时做好大容量公交沿线普通公交线路的调整和设施配置工作。通过票制改革和线路布局调整,引导公交与地铁客源合理分流。统筹城乡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优化行业结构和车型结构,积极探索新的小公共管理模式,提出小公共汽车运营优化调整方案,力求使公交、小公共、境内长途、地铁等运营方式合理接泊,方便换乘。

(二)整合运输资源,发挥综合效能。加快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引导物流集约化经营,推进货运行业重组,逐步实现搬家运输企业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和液化石油气的专业配送。在市区货运需求调查基础上,制定有利于削减市区高峰交通流量的集约化、专业化货物配送和错峰作业的组织方法。实施引导政策,优化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完善重点物流、货运企业联系制度,进一步放宽物流企业经营范围。配合地税等部门进行货运发票改革。研究推广物流企业与中小货运业户合作,提高货运组织水平。在北京出租汽车行业建立集车辆养护、餐饮休息等综合性服务为一体的10个“的士码头”,为经营者和驾驶员创造良好、宽松的经营环境。

四、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发展环境

(一)创新工作方式,推进全程代理。认真学习借鉴怀柔区政府全程办事代理制经验,积极稳妥地引进实施,并把它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根据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结果,对运输行业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明确具体的审批范围、内容和依据;二是在局机关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对目前直接受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行一口受理、全程代办;三是在区县管理处、交通局已经各自实行的“一站式办公”基础上,选定

一、两个单位进行“一口受理,全程代办”统一模式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市进行规范性推广;四是整合职能,规范运作,对局机关和试点单位直接受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及运行程序进行重新清理、界定,将原来分散在各处(科)室的对外工作职能进行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程代理工作程序和机制,并对受理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进行网络公示,同时对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必要调整,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五是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有效保障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实施,同时对各区县交通局、市区管理处办事大厅进行相应规范,将运管行业对外审批项目、审批时限、审批依据、工作程序及工作人员统一对外公示,增加透明度,并设立监督电话。

(二)强化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制工作制度,制定本局《依法决策工作制度》、《规范性文件审查规定》、《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行政复议规定》等依法行政制度,促进我局各项法制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以《行政许可法》为重点内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同时对局机关、市区管理处、郊区县交通局各级执法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考核和换发证件,加强执法队伍的资质管理。三是继续推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重新聘请社会监督员,建立社会监督员监督体系,年底组织对各执法单位进行考核,建立奖优罚劣机制。

(三)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市政府批复我局“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进一步调整和确定工作职能定位。从明确部门责权范围入手,理顺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加强局与交通委之间、局机关各处室之间、机关与市区管理处和郊区县交通局之间的联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各郊区县交通局、市区管理处也要进一步理顺内外部工作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把各项任务全面分解、细化,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并加强督促检查。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注重发挥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和道路运输协会等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社会与企业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协会积极开展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营能力的信息、技术交流活动,并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参与、重点扶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筹建,主动提供政策支持、工作指导和相关服务,发挥其对汽修企业市场准入、规范服务和在争议调解、车损理赔等方面的特定作用。

五、狠抓安全生产, 确保行业稳定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一是要认清形势从全面贯彻落实“xxxx”重要思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并落实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牢固树立“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的思想。三是要进一步明确并落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按照“管行业、管审批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把企业资质、营运车辆、船舶技术状况和从业人员资质关。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一是修订完善市运输局各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加快制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规范。二是各行业管理部门、市区管理处每季度要根据辖区和市场、季节特点,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的落实方案。三是推行使用《交通行业安全生产检查通知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单》等制度,积累日常巡查、安全检查纪录和资料。四是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和问题,要立即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超越职责以外的问题,及时书面函告安全生产监管综合部门,必要时通报至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协调查处。

(三)加强监管,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一是督促地铁运营公司做好地铁隐患整改项目落实工作及与地铁运营的衔接。组织开展地铁安全评价工作。二是紧密结合全国及本市人大、政协会议期间安全服务保障工作,在运输行业全面开展“安全月”活动,使安全意识更加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三是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特别是要做好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工作,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四是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省际客运

、水域游船等运输行业的监管。对大吨小标的危险化学品运输槽罐及车辆进行集中清理;对省际客运存在站外揽客、超员载客行为等严重违规经营的企业、运营车辆和从业人员,定期集中做出处理。五是加强运输行业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对重点行业雇佣外地驾驶员的摸底调查,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责令其所在企业不得继续录用。

六、积极协调配合,确保重点任务完成

(一)按照北京市区交通疏堵工程~年阶段任务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积极做好市运输局承担的几项具体工作:一是研究解决立交桥下空间利用问题、减少公交路边停车和噪音扰民问题。二是调整公交站位,缩短乘客换乘距离。三是增加公交场站,在五环路内主干道增设50处公交车辆港湾,解决公交车辆占路停车问题。四是增设10处出租汽车候客站。五是落实治理大气污染第十阶段各项措施,加强机动车辆尾气治理,做好环保公交车更新工作。

(二)做好~年春运和五

一、国庆黄金周等重点时段及特殊超限(大件)运输任务的运输组织协调和安全保障工作。按照市政府和交通委的统一部署,做好防控“非典”以及雨雪天气、防汛等特殊情况下的应急运输保障工作,确保遇有情况各项预案有效启动、相关措施及时到位。

(三)继续大力推动“一卡通”发展。为推动数字化北京进程,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启动公交票制改革,适时研究提出公交月票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巴士公交车、地铁13号线“一卡通”应用推广基础上,大力推进地铁

1、2号线和地铁八通线“一卡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建设;现有巴士长途车和出租车“一卡通”使用,今后更新车辆全部安装使用“一卡通”,今年内要使“一卡通”出租车总数达到3万辆。与此同时,逐步理顺客运价格体系。

(四)加强静态交通管理。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适时提出停车收费改革建议,调整理顺价格体系;加强占道费征收管理工作,确保规费应征不漏;制定停车协管员管理办法,完善管理机构,理顺停车协管员管理体制;制定停车经营者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建立停车场经营服务质量考核体系。

(五)加强运输企业外地从业人员管理。积极配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对各运输企业聘用的外地驾驶人员全面进行交通法规和从业资格的考核,凡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准在京从事客货运输,考核合格者,一律录入行业管理信用信息系统,切实加强监管力度。

(六)积极稳妥推进地出租汽车更新工作。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出租汽车外观形象设计原则,推广使用出租汽车专用车身颜色,并根据车型技术要求有计划的进行车辆更新工作,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部队伍素质。认真抓好“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提~部思想政治水平。加大公务员监督、考核力度,明确公务员的行为标准,全面开展公务员和行业管理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开展职业道德、优质服务、专业知识、行为规范的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法制意识、廉洁意识、劳动意识和服务意识。制订党委议事规则,健全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机制,加强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

(二)加强机关建设。健全工作制度,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运输管理局各项规章制度和内外部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机关现代化办公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办事办文效率和质量。加强机要保密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内部安全稳定。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的做好区县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和思想工作,做到统一思想认识,稳定职工队伍,坚守工作岗位,严肃各项纪律,确保机构改革的顺利实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大力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运输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信息宣传、信访和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严格按规定收集和报送信息,防止信息倒流。加大正面对外宣传力度,严格宣传工作程序,进一步树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运输局拟在上半年适时召开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按规定要求和时限及时办复各类信访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建议件。完善计划,落实责任,切实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推荐第9篇:医务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医务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确定为“医疗技术规范”年,医务科的工作将围绕着这一主题,从医疗技术规范入手,以规范技术操作流程、强化病历质量,落实核心制度为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医务科2018年工作计划要点如下:

一、医务管理及质量督查管理

1、强化各项技术规范及流程。医务科从核心医疗制度的流程入手,规范流程管理;各科室要结合本科室的实际工作,制定符合本科室的,医疗活动的技术规范及流程,并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工作,医务科将依据各科室制订的流程出台相应的考核标准,定期进行综合检查,发现违反规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给予处理,对引起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要给与从重处罚,坚决杜绝违反规范的行为发生。

2、强化医疗质量通报与点评。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安全通报点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详细通报医疗质量检查组督导检查情况;对病历检查过程中的重点病历进行点评;同各科室沟通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全院性的医疗质量检查程序进行检讨和修订,以达到和临床工作相互促进。

3、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检查。医务科每周组织一次医疗质量检查(行政查房),重点进行核心制度检查,检查内容:科室医疗质量安全会议记录;运行病历质量;科室学习计划、学习记录;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交接班本等。

1

4、开展疑难危重及特殊病历讨论。定期组织参加科室疑难危重病历和特殊病历(特别是丙及病历、存在差错的病厉、有纠纷的病历讨论,必要时组织全院相关科室共同进行讨论,要求各科室每月要有疑难危重病历讨论,每季度医务科将组织一次疑难危重特殊病历讨论。

5、强化病案质量管理与考核制。制定住院病历主管医生、科室质控人员、医院病案检查小组三级质量监控管理流程及方案,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病历检查,达到提高病案质量的目的;每月第二周周五进行病历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在医疗质量通报会上点评。

6、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求各科室成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名单上报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周必须活动一次,重点监测科室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各种规范流程的合理性及执行情况,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手术操作、临床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新技术新项目在科室的开展情况及科室的会诊、病历书写质量等;利用每天晨会时间,组织学习一项核心制度,学习办法:医生每人讲解一项,要求临床人员100%掌握。

7、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及单病种控费,要求科室必须认真执行临床路径单病种控费;根据城乡居民医保按病种付费的病种,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等相关人员任成员;组织临

2 床医疗人员进行临床路径方案培训,了解临床路径工作意义,积极配合路径工作开展;定期组织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及时修订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医务科制定临床路径登记表,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填写,每月上交临床路径登记表,并详细分析;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做好医息沟通;按临床路径要求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提供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诊疗相关宣教;患者入院时进行相关宣教,并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介绍。

8、进一步做好科室大查房管理,要求每个科室每星期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的大查房,针对诊疗全过程进行提问讲解,并有记录。医务科每月定期检查。旨在通过查房进一步提高低年资医师及轮科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临床医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9、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管如急诊科、工CU等,定期检查,并将每次检查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共同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提高科室医疗质量的同时杜绝安全隐患。

10、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制定院前急救管理办法、院前急救工作流程、120病人交接流程等。加强出诊人员培训,每周对当班人员定期查岗,不定期督查120出诊记录,出诊药品有效期、抢救器材完好率等。

11、改善服务态度,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尊重患者权利,充分告知医疗风险,规范填写好各种知情同意单,鼓励病人参与医疗安全。医务科每季度督查患者知情同意告知落实情况并将检查

3 结果进行反馈通报。

12、及时统计各种医疗数据并上报,每月10日前将收集、整理的相关数据下发临床科室;定期监督检查临床科室数据指标、医疗制度与流程执行、医疗质量等方面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对策,定期通报检查结果。

二、科教工作

1、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请进来、派出去、自己学”的原则,想方设法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拟计划外派10名初、中级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规范进修学习流程,提高进修质量。依据各科室科内培训计划及培训名额,医务科对共进行审核,制定出全院的进修培训计划,并下发到各科室。各科室按照医院培训计划要求,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从具备进修条件,并提出个人申请的人员中择优选拔,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进行筛选。

2、加强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培训,培训时间至少一周。培训内容包括病历书写、三基技能、抗生素使用、法律法规、医患交流等,通过分期讲座的形式进行。要求上岗前必须病历书写考试、处方考试、抗菌药物使用考试、基本技能考核过关。方能上岗。

3、加强轮科医生管理。建立计划有序的轮科医生一年半的轮科培训学习工作,加强轮科医生临床及急救培训工作,培养轮科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4、定期对全院医生进行“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强化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求各科年初有学习计划,科室每月业务学习一次,医务科不定期抽查各科室学习情况,并结合学习记录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各科业务学习内容,开展“三基”“三严”考试,定于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19:00在五楼会议室进行理论考核,并将成绩公示。

5、活跃医院文化,开展知识竞赛。为丰富医务人员业余文化生活,拟定举行“三基三严”“突发事件应急抢救”“医院核心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竞赛,并对成绩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6、建立医疗人员专业技术档案。对我院医疗人员考该管理,档案中将对医疗人员一年来成绩和不足进行记录(包括业务考试成绩、著作论文、科研成果、继续教育学分、参加进修及学习班、差错事故、病人投诉等),年终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将作为医院进修、学习、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三、做好医疗安全及风险防范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重点。医疗安全工作长抓不懈,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及防范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质量管理,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未质量评价转换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

5 查督促上来。

1、依法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不良事件,进行责任追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鼓励各科室积极上报医疗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给予奖励,瞒报,不报,一旦发现给予处罚。

4、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缺陷的处理情况,总结经验。

5、热情接待投诉人员,认真办理各种形式的投诉并进行登记,及时处理。做到每一投诉有登记,有调查、有分析、有反馈。

6、强化医疗安全培训。定期举行医疗安全培训,在今年上半年,主要聘请法律顾问针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防范等方面,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下半年将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差错事故登记报告讨论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等医疗法律法规及安全制度,使全体医务人员思想上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行为上严格执行医疗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组织医务人员对全院某些引起医患纠纷的病例进行讨论,找出缺点和不足,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四、其他工作

1、做好病案管理工作。严格采用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分类编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借阅复印病历,把好病历复印复制关;做好出院病历回收管理,催促各科室及时上交出院病历,争取各科100%出院病历回收≤7天。

2、继续做好对口支援管理工作。

3、管理好公章,做好医学证明及出生证的管理工作。

五、科室指标管理

制定科室医疗质量指标,实行规范化指标管理。医务科依据《二级中医院考核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对各科室进行指标化管理,具体指标如下:

1、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比1:1.3-1.5(100-500床);

2、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岗位总数80%;

3、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百张来年报告≥10件;

5、医疗事故发生次数O,责任医疗纠纷发生率0;

6、医疗纠纷科内处理成功率≥95%;

7、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8、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9、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0、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7

11、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50%;

12、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延8小时;

13、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完成≤48小时;

14、抢救记录在抢救结束后完成≤6小时;

15、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在术后即刻书写完成;

16、死亡讨论记录于患者死亡后完成≤7天;

17、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死亡记录≤24小;

18、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正确率≥98%;

19、手术离体组织、肿瘤切除组织送检率100%;20、重大手术、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率100%;

21、病情告知、病危通知、输血、有创诊疗、手术、麻醉等知情同意书执行签署率100%;

22、手术安全核查表落实并签字率100%;

23、手术记录由术者完成≤24小时;

2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25、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诊断符合率≥90%;

26、危急值报告率100%;

27、治愈好转率≥90%;

28、麻醉死亡率≤0.02%;

2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3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8

31、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使用≤24小时);

3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3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3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

35、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100人/天;

36、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医嘱≥95%;

37、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95%;

38、每张处方开具药物≤5品种;

39、普通处方每张用量≤3日,慢性病处方用量≤7日;40、化验检查报告差错率≤1%;

41、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

42、报告单合格率100%;

43、CT检查阳性率≥60%;

4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45、X光摄片甲片率≥40%;

46、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47、医务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48、急诊常规检验、心电图、DR、CT等项目报告时间≤30分钟;

49、普通常规检验、心电图、DR、CT等项目报告时间项目≤2小时;50、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50)

9

51、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砭2);

52、细菌、免疫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53、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5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55、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56、合格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

57、处方合格率≥100%;

58、平均住院日≤9天;

59、病床使用率≥93%(85-90%);60、病床周转次数≥20次/年; 6

1、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治疗率,门诊中药收入占总收入≥40%,病房中药收入占总收入30%;6

2、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处方比例≥5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30%。

上述指标要求,各科室负责人要根据本科室的内容认真执行。医务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将对相关科室进行处罚,科主任负连带责任。

2018年是我院各科室医疗活动规范发展的重要一年,希望通过全院各临床科室配合和各行政科室的帮助下,医务科的工作能够圆满完成,为我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院的发展走的更远。

推荐第10篇:律师管理工作要点

2015年律师管理工作要点

2015年,全市律师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相结合,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紧紧围绕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强律师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引导全市律师积极服务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为我市创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律师队伍业务素质水平

1、积极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全面依法治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增强律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律师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充分发挥律师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的职能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公平正义,积极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2、提升律师执业素质,优化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律师对新的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学习,掌握最新理论知识,适应法律市场的不断细化和划分,巩固诉讼、调解、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金融、证券、公司、房地产等传统律师业务,积极向知识产权、医疗、教育、金融衍生品等领域拓展业务,推动律师业务转型升级,探索推进律师业务标准化、规范化。

3、加强律师事务所内部自律性管理工作。全市各律师事务所必须按照新《律师法》的要求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利益冲突审查、收费与财务管理、投诉查处、年度考核、档案管理等制度,对本所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动态监督。继续开展案卷质量评查活动,切实促进律师养成良好的执业素养和习惯,提升执业水平和效果,着力避免从业风险。

4、完善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建工作覆盖成果。着重加强新设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建设工作,规范组织关系管理,完善律师党员管理台账,加强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对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不能发挥作用的党支部进行调整。认真做好优秀律师党员的发展工作,注重发展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合伙人律师、青年骨干律师入党。开展党建管理创新活动,开展律师党建工作组织建设调研活动,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组织工作效能。

二、落实“律师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5、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按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要求,在东港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市、县(区)两级政府及其他工作部门、乡镇(街道)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在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引和考核办法,100%的政府工作部门、乡镇(街道)以及社区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签订顾问合同。加强调研,进一步完善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培训和指导,不断落实法律顾问工作专业化。

6、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为重大项目当好法律参谋,主动为优势产业、高科技、低碳经济等大项目、大企业招商引资当好法律参谋,积极介入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资信调查、合同谈判、建成运营等各个环节,提供全程服务;为企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协助知识产权拥有者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力度,维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为企业自身法律意识、依法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务。

7、为重点项目工程保驾护航。市司法局推荐配备一批优秀的专业律师,以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开展“万、千、百、十”专项活动,即“走访万家企业、对接千个项目、创优百项服务、组建十个以上服务团队”。为重点工程项目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寻求合法的解决途径;为有关重点工程项目的重要决策提供法律顾问,参与或承担重点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有关项目完善手续、审查合同、融资引资、招标投标,并就进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专项服务。切实为我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8、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积极为律师参加各类专业性调解组织搭建平台,鼓励引导律师更多采用调解方式消除矛盾纷争,深入推进律师参与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格局取得新成效。深化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充实和加强律师接访团,扩大接访范围,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律师接访工作向社区、向基层、向源头、向预防延伸。加强对律师办理重大法律事务的协调指导,认真贯彻执行省厅《关于律师事务所办理重大法律事务的监督指导意见》,确保实现“三个效果”的统一。

9、着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重点围绕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整合优化资源,突出对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妇女儿童、环境污染受害者等特殊群体,广泛开展专项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确保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和执业10年以上的资深律师带头行动,每年至少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三、深化“两结合”管理体制,巩固“律师协会建设年活动”成果

10、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同律师协会优势互补的管理方式。司法行政机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做好组织制定律师行业发展规划,严格职业准入、限制和退出,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秩序监管,调整法律服务供需关系,监督指导律师协会工作,推动行业管理体制的完善。律师协会要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立足于全体会员,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11、发挥律师协会领导班子的“领头羊”作用。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切实担起推进律师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发挥协会“引导、自律、监督、服务”职能作用,完善“两结合”管理模式,以自身的作为和建树回应全市律师的期待和要求,把律师协会建设成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律师之家”。

12、加强律师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市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完成律管信息网络对接、律师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等具体工作,实现律师事务所、律师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以信息化促进律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升级律协网站,扩大服务器容量,优化网页响应速度,改版界面风格,丰富栏目内容,将温州律师网打造成面向社会的宣传栏、行业沟通交流的网上平台、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办事的快捷窗口。

13、发挥律协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认真履行《律师法》、《山东省律师协会章程》,增强大局观念,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律师事业发展开展工作;增强责任感、事业心,律协会长、副会长、监事长始终以对律师行业负责、对所属律师负责的态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加强律协自律管理,做好会员维权、业务培训、执业监督和纠纷调处等各项工作。

四、推进律师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做好第八届全国律协规划收官年

14、进一步强化县级律师管理工作。按照省厅关于强化县级司法行政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将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建议、监督处罚处分执行等方面的职权赋予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真正发挥其在律师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基础作用。督促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律师管理力量,大力加强律师管理队伍建设,举办全市律师管理人员培训班,组织部分律管干部培训学习,努力培养一批律管工作的有心人、明白人。

15、加强律师执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律师执业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健全信用等级的评定、公示和运用环节,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消费群体的选择与监督,在律师队伍中牢固树立“守信者得益,失信者受损”的价值取向。

16、注重青年律师培养。要在市财政拨款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青年律师培养资金投入,引导和支持律师事务所改革、完善内部分配机制和青年律师培养制度,提高实习律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青年律师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坚持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增加律师队伍的吸引力,减少人才流失现象。

五、认真落实律师行业发展扶持政策,实现律师行业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17、完善律师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培训制度和实习考核机制,完善统

一、细致、有效的培训制度和流程,提高实习考核标准,促进其适应行业要求、胜任律师工作的能力,严格把好律师行业准入关。完善律师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在律师培训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18、强化对律师执业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执业档案、人事档案、党员管理档案“三位一体”的档案管理机制,有效发挥档案在律师执业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律师、律师事务所的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律师事务所健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的基础性管理作用。强化律师执业监管,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对被处罚处分律师、律师事务所的通报和不良记录公示制度。

19、完善律师诚信执业的评价、监督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律师宣誓制度和律师事务所诚信公约制度,推广法律服务诚信首告制度。建立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不良记录制度,将违法违纪律师的不良记录放入执业档案,探索建立可公开查询的律师诚信档案。完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规违纪行为处分机制,修改行业惩戒规则,建立投诉查处督办制度、评查制度、不良执业信息披露制度、典型案件通报制度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征集编制案例选。加大行业惩戒力度,对违规违纪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作出处分。

20、积极推进律师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对律师办理重大案件和群体性案件的指导,完善相关规则,引导广大律师坚持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依法承担社会责任,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刑事辩护指导工作,与各地律师协会联动开展律师刑事辩护专项轮训活动。认真贯彻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完善《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则》,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律师刑事诉讼代理行为,提高刑事辩护代理质量,维护刑辩律师执业权利。

六、采取多种工作措施,为律师创造良好执业环境

21、积极畅通渠道,保障律师执业权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维护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方面的执业权利可行。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有关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律师与法官、检察官、警官形成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监督、平等交流的良性互动关系。

22、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律师社会形象。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推出各类公益法制栏目,加大对律师工作职能和律师行业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继续开办各类社区专题法律讲座,组织扶贫慰问等公益活动,不断树立律师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

第11篇: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要点

2016年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要点

2016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积极适应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新形势、新变化,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畅通工作目标,切实增强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深化改革破解难题,严管队伍提升能力,全力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坚决防范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努力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积极构建交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升事故预防的针对性、实效性

1、构建交通安全风险预警研判机制。建立部、省、市三级交通安全风险研判机制,推进交通管理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平台建设,推动跨警种、跨部门信息关联共享,强化交通管理大数据深度挖掘应用,科学、精准预判安全风险,实现信息主导警务。

2、构建交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依托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立车辆和驾驶人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依据交通违法、事故和车驾管数据,对客运车辆、“营转非”大客车、危化品运输车、校车、农村面包车等“五类重点车”及其驾驶人实行动态风险管理。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建立运输企业交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对“两客一危”运输企业进行重点监管。

3、完善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贯彻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打造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升级版,扩展防控体系功能。改革公路交通管理勤务,创新勤务机制制度。全面完成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交警执法站规划建设任务。推进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设,做实做强交警指挥中心特别是省级、市级指挥中心,构建快速反应、高效扁平化指挥体系。推动防控体系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体制机制,规范“两站”、“两员”职责任务。

4、完善交通安全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操作规范,实现交通应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健全节假日疏堵保畅联动机制,坚决防范严重交通拥堵。推动医疗、保险等部门不断健全完善交通事故医疗救援体系,完善事故救助基金制度,提高交通事故伤员救治能力,降低事故因伤致死比例。

二、狠抓关键环节措施,深入推进交通安全重大突出问题治理

5、推动《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落实。积极用好中央综治办平安建设“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项考评”和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巡查”制度,推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编制《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规划》,确立“十三五”期间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重点工程,推动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性、源头性、长远性问题。健全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机制,倒逼深层次问题解决。

6、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创新城市交通管理新载体。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指导制定交通管理政策,积极参与制定完善城市交通规划。科学组织交通,推进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实施城市交通治乱疏堵行动计划,全面排查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点段,集中整治突出问题。推动城市综合执法机制发挥作用,强化静态交通管理,集中整治违法停车乱象。

7、治理重点车辆隐患突出问题。会同交通运输、工信、发展改革、工商、质检等部门制定车辆运输车和货车超限超载治理方案,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协调推动工信、质检、工商等部门,形成合力,从源头规范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生产和销售。

8、推动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秩序管控。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加快制定出台部门联合规章《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严密和完善危险货物充装、罐车质量、道路通行等环节监管和应急处置制度。配合工信部门建设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等环节全流程监管。

9、推进治理危险隐患路段。配合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大力推进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确保落实公路隐患治理计划,完成年度治理任务。研究应用隐患路段排查新技术新手段,提高隐患排查的科学性、精确性。建立隐患路段曝光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危险路段。

三、深入推进公安交通管理改革,积极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10、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落地见效。全面落实公安交通管理改革各项部署,确保完成车检改革、驾考改革、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改革、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工作、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等改革年内目标任务,切实达到改革效果。进一步深化车驾管业务改革。积极配合编制部门抓好交警编制核定权下放试点工作。做好公安交管改革的宣传引导工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工作,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

11、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推进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业务向县级下放延伸。推进委托汽车销售企业、二手车交易市场和银行、邮政等单位代办机动车登记、补换机动车牌照和驾驶证业务,全面落实摩托车带牌销售制度。实行机动车号牌号码全部由信息系统随机投放,促进号牌发放公开公正。

12、进一步提升惠民服务能力。全面落实机动车预约检验服务措施,逐步推行跨省异地检车服务,实行驾驶证异地申领和审验,满足流动人口车驾管业务需求。全面推行驾驶人考试自主报考约考,开展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试点,保障群众自主学驾权益。放宽单眼视力障碍、上肢残疾人申请小型汽车驾驶证条件,便利残疾人驾车出行,提升生活质量。全面推广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应用,最大限度向群众提供在线服务。

13、不断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推进新能源汽车政策,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制定保障新能源汽车便利通行政策措施。开展京津冀汽车电子标识先行先试工作,助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研究改进跨境车辆便利化通行管理制度,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陆路贸易往来。推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驾驶证互认谈判,提高我国驾驶证国际认知认可度,满足我国公民出境驾车需求。

四、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手段,依法严管严查严重交通违法

14、推动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参与推动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制定《道路交通违法记分办法》。配合全国人大内司委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15、严厉打击危险驾驶违法犯罪。严格执行《刑法修正案

(八)》、《刑法修正案

(九)》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指导各地建立专业办案队伍,依法查处醉酒驾驶、追逐竞驶、严重超员、严重超速、违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办理危险驾驶刑事案件适用法律指导意见。建立部门、警种信息互联互通、核查比对机制,着力在源头上排查整治和路面打击毒驾问题。

16、加强严重交通违法常态治理。建立交通违法常态治理机制,根据交通管理大数据综合分析研判,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设立违法和秩序预警“红线”,对交通违法多、通行秩序乱的区域和路段开展集中整治,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依托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精准预警、发现、拦截、查处“三超一疲劳”、违法占用应急车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严重扰乱通行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创新执法技术手段,试点应用无人机开展巡逻执法取证、事故处理等警务工作,提高执法震慑力和警务效能。

17、宣传引导交通参与者遵法守法。联合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实施重点驾驶人素质教育工程。严格落实记满12分驾驶人和重点驾驶人审验及法制教育制度。通过“双微”平台,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点对点的宣传教育和服务管理。充分利用全媒体手段,动员行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宣传,组织开展好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和“中国好司机”评选活动。加快交通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将驾驶人、运输企业和车辆生产企业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行为纳入失信惩戒范围,推动全社会自觉守法。

五、大力加强交警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尽职履责能力和警务保障水平

18、加强队伍专业化素质能力建设。建立交警系统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制定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全国交警网校平台应用,建立网上网下结合的培训模式,通过组织全警培训,不断提升交警系统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针对民警执勤执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组织编写操作性强的指导办法。

19、加强队伍风险预警防范。建立交警队伍风险研判会商机制,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及时进行预警干预。研究开发交警队伍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执勤执法、车驾管、事故处理等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监督,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深化执法记录仪规范使用管理,提高民警执法规范化水平。实施交警系统约谈和通报制度,探索运用新媒体搭建社会监督平台,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加大队伍监督和案件查办力度,坚决查处执法不规范、不公正等违法违纪问题。按照公安改革部署,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交通协管员管理。

20、加强队伍执法保障基础建设。落实《公安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解决基层大、中队无营房问题。加强执勤执法装备体系建设,制定交警装备配备使用规范,组织推广应用具备交警职业特点的专业执法装备被装。进一步加强交警执勤执法安全防护,加大培训和检查力度,减少民警因公伤亡。

21、加强队伍激励引导。积极配合推进实施执法执勤警员职务序列和警务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序列改革,提高交警职业保障待遇。落实《交警系统关爱民警十项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从优待警。强化交警队伍形象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维护交警执法权益,对妨碍执行公务的,坚决依法惩处并曝光。加大交警队伍先进典型选树力度,组织评选全国交警系统第七批执法标兵。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30周年纪念活动。

第12篇: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要点

2010年度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要点

2010年,中心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随州市2011年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要点精神,以办师生和家长满意的后勤为根本出发点,继续以“四个创建”为载体,加大学校后勤设施建设与完善力度,加强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提高学校后勤保障、管理与服务水平,为我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加大学校后勤设施建设与完善力度,逐步建立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的学校后勤设施保障体系

1、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后勤设施的意见》(鄂教财[2009]2号),以“十有八配套”为主要内容,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中小学生活条件。力争全年完成1-2所学校建设任务。

2、指导各学校制订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后勤设施建设与完善规划(制定5年规划和2011年学校后勤设施建设实施方案),逐步实现中小学食堂、宿舍、超市、绿化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理顺行政区划体制,尤其教育经费划拨体制,认真落实中央多项惠农工程及地方配套各项工程,如“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教师周转房工程”、“教育技术装备工程”。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我区吴家老湾学校迁建工作,致力重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农

村寄宿学校。

二、创新机制,健全制度,精细管理,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

4、认真贯彻落实《随州经济开发中小学后勤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学校食堂、宿舍、校园文化、校园绿化和后勤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5、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放心食堂”、“文明宿舍”、“绿色生态园”创建活动的通知》(鄂教财[2009]3号精神,继续在全区各学校深入开展四个创建。对照创建标准,完成“四个创建”综合达标2所学校,力争全年办事处学校50%达到“放心超市”的创建标准,“放心食堂”、“文明宿舍”、“绿色生态校园”三个单项创建达标各3所学校。努力促进学校后勤管理服务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推动学校后勤工作上台阶。

6、加强学校后勤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后勤财务工作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坚持定期审核制度。

7、加大食堂、超市,食品卫生管理力度,推行大宗食品集中采购配送,坚持索证索票,严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事故发生。

8、加强后勤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

9、加强校园消费文化、寝室文化、绿色文化和环境文化等建设,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作用。

10、加强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公用经费为学生购买校方

责任险,鼓励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学平险,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学生购买城镇医疗保险,构建更加完善的校园风险防范与转移体系。

三、坚持公益、服务原则,坚持准入制度,规范校园消费市场管理

11、重视学生营养健康,继续加大“学生饮用奶计划”宣传工作,坚持学生及家长高度自愿原则,积极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

12、坚持管理规范,学生自愿,市场运作”原则,开展“防近视练习薄”推广工作,提高对推广使用“防近视练习薄”工作的认识,加强对“防近视练习薄”定点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的监管,防止假冒“防近视练习薄”进入校园销售,有效地保护学生视力。

13、加强中小学统一着装的推行和管理工作,坚持管理规范,学生自愿,市场运作原则,积极引导中小学生统一着学生装,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加强宣传工作,积极营造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4、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在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及作用,宣传全区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营造多层次、全方位关心支持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全年镇直各学校完成1篇以上后勤管理工作的稿件。

五、进一步加强指导、督办,建立和完善学校后勤工作评价体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15、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检查督办力度,积极开展调研

活动,确保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后勤管理部门关于学校后勤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各学校在后勤管理上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科学,符合实际。

16、建立科学的学校后勤工作评价体系,改进学校后勤工作考核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全区学校后勤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13篇: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点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点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点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国资办的正确指导下,我县国资办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重点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清查和核实,对涉及到经营性资产的单位进行了清理摸底,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性,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但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差距,有些工作缺乏创新,企业改革遗留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年,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

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线,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健全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按照县委、县政府既定的全县国有企业改革总体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作好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核实工作,切实做好国有资产帐实相符。我们从五月份开始,将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人力对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账务做一次全面核对。先由单位报账员和会计核算中心记帐员根据单位会计帐簿上的固定资产余额数和国资办去年做的资产清查数核对,对新增的固定资产一律要求增加固定资产帐,会计核算中心记帐员对单位填报的固定资产报表在确定无误的情况下加盖公章后再上报国资办备案。六月份国资办组织人力对上报的固定资产新增情况进行个别单位抽查,对报废的固定资产先由单位申报,国资办批准后,方可在会计核算中心调整固

定资产帐,保证固定资产帐簿完整、准确,切实做到固定资产帐实相符。

二、认真做好全县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根据庆市财资2号文件《转发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从六月份开始,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帐实相符的情况下,填报国有资产交权登记表。产权登记表全县用统一的报表上报,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一律先送产权登记表在会计中心审核,由记帐员加盖帐实相符意见后再上报国资办。国资办依此为各单位颁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登记证。

三、依法加强国资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制定出台《县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暂行办法》,使我县国有资产管理有法可依。

四、关心弱势群体生活,做好信访接待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对企业改革后

期遇到的各种突出问题和矛盾,我们参照市国资委和相邻县区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已改制企业负责人生活补贴发放,切实解决改制企业负责人生活待遇问题。

五、集中精力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对已改制尚存遗留问题的企业,要逐个调研,逐个协调,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彻底解决遗留问题。下决心解决好职工反映强烈的“两金”缴纳与续接、供养人 员生活费发放、债务纠纷处理。认真做好撤并的罗川、月明两乡债务清偿的支付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县国有资产评估工作。继续认真抓好资产评估的立项和审核、验证、确认工作。对于按规定应进行资产评估的项目,严格做到依法办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

七、依法加强国资监管,规范产权转让程序,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规范国有产权转让程序,

保证公平交易,严防国有资产在流动中流失。对于转让出售的单位资产,要求按协议及时缴清受让金。对涉及到经营性门店房的行政事业单位,按期催收缴清房租费,以防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

八、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国资监管队伍本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巩固和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锤炼过硬作风。以争创“最佳服务机关”为目标,加强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服务与指导并重,求真务实,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搞好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将国资办建设成服务型机关、廉洁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国有资产监管是一项极具探索性的工作,我们面临新的工作任务和新的挑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搞好本职工作能力,提高依法办事的本领,扎实工作,履行职责,全面完成全县国资监管工作。

第14篇: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教育部国有资产管理的统一部署和《山东大学2011年学术与行政工作要点》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

一、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把握科学发展内涵,不断分析总结并着重解决好影响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员工、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完善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健全党支部学习制度,加强工作研究。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转变工作作风,着重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从“尊重学术、尊重学者”出发,加强学习研究,创新发展思路,增强科学监管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办学效益,积极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二、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监管体系

(一)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按照“大国资”的管理体制架构,推进学校建立国资委、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三层次架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国资委对大国资管理的决策职能,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规范和完善国资委、国资办议事决策程序。二是以“大国资”为平台,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资产监管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改变国有资产管理覆盖不够全面、资产管理部门边界职责不够清晰、管理不够规范、监管不够有力且部分资产存在交叉管理或管理盲区的现象,逐步建立“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国有资产运行机制。

(二)构建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框架体系。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涵盖各类资产的、从资产配置、使用到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体系。对于事业类资产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山东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山东大学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山东大学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对于企业类国有资产监管,建立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等企业监管制度体系,推进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校办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所有者权益。加大工作调研与规章出台论证力度,重点做好学校宏观层面国有资产管理框架制度体系的设计,加强与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制度的衔接与融合,保证政策的严肃性、可行性与操作性。

三、完善校区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

(一)创新管理体制,推动公房管理改革。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进一步规范公房管理,积极推进公房管理市场化改革。完善公房管理办法,实行事业性用房和经营性用房分类管理。事业性用房按照市场化的办法,逐步实现有偿使用;经

营性用房实现有偿使用,规范管理。做好公房定额核算工作,实现公房管理精细化,充分发挥公房使用效益。

(二)完善功能定位,拓展发展空间。统筹考虑,长远规划,进一步完善校区和楼宇功能定位,重点做好趵突泉校区医学综合科研楼、动物实验中心及千佛山校区工学综合科研楼等新建楼宇的功能定位论证工作,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平台。

(三)优化公房配置,提高使用效益。按照保教学、保科研,优先考虑杰出人才、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用房需求的原则,科学布局、优化配置,对学校公房资源进行整体调整和有效整合。组织实施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启用搬迁工作;调整洪家楼校区公房;完成机关直属单位办公用房回迁;协调软件园校区新建学生宿舍启用工作,积极为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规范公寓管理,服务专家人才。完善“合同管理、有偿使用、优质服务、有序流动”的公寓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寓管理;制定公寓物业服务标准,提供更优质的物业服务;安装公寓监控系统,加强安保消防工作;修复千佛山校区博士后公寓给排水管道,消除安全隐患;启动洪家楼校区燃气管道安装工程,方便专家生活;做好接收启用新竣工公寓的准备工作,努力为专家人才创造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四、加强产权管理,维护学校权益

(一)加强产权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对学校国有资产产权监管工作,完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使用管理和报废、报损、出售、出让、转让、置换、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对外捐赠等处置管理,维护学校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外投资

管理,严格遵循法规政策,完善投资审核、申报制度,规范投资行为,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创新监管手段,推进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改进学校资产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一步创新学校国有资产监管手段,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水平。丰富资产报表内容,创新资产报表形式,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资产信息。

五、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增加学校投资收益

(一)进一步理顺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校国资委对学校出资企业的监管职能,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逐步建立资产管理与企业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学校投资收益。紧密结合实际,充分调研论证,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校办企业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加强资产监管,确保收益最大化。努力探索企业资产监管的新路子、新方法,逐步探讨建立保值增值考核、经营绩效评价、高管薪酬确定等标准与规范,加强对企业监管力度,切实维护所有者权益。加大对附属生殖医院和出版社等新成立及新完成改制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加强土地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学校土地是学校发展的战略资源,维护土地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是土地管理的重心工作。认真做好新建建筑物的定点与使用,积极推进学校五宿舍农场土地、趵突泉校区校友门西侧土地和千佛山校区南门西侧土地的有效利用;加强经营性

单位占用学校土地管理,制定土地利用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准确把握、严格执行土地政策,加强对占用学校土地进行合作建设的监管,丰富监管方法,完善监管程序;积极与市政建设部门沟通协调,维护校园周边土地的安全与完整,维护学校权益。

七、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积极处理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学校权益。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与省、市、区各级政府联系沟通,积极推进与济南市天主教爱国会房地产争议以及与利农社区居委会土地争议的解决工作。

(二)妥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学校亏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的清理力度,防范学校的经济与法律风险,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按照学校要求,成立清理中利实业总公司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尽快完成中利实业总公司的破产清算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学校的合法权益。按照企业规范化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相关企业的改制、划转、注销等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八、学校国资委、国资办主要工作

国资委主要工作:2011年学校国资委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动校办企业科学发展。增强依法监管意识,提高科学管理能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规政策,依

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国有资产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资委监管职能,加强对校办企业的监管,完善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努力促进校办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所有者权益。进一步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等企业监管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学校投资回报,促进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国资办主要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督促、落实、协调完成国资委决议,完善国资委、国资办议事决策程序,规范国资委监管事项审核、审批及报批流程。创新监管手段,加强监管力度,健全学校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加强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及经营业绩考核,确保学校投资收益。

第15篇:城市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度城管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之年、冲刺之年。今年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将以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揽,围绕区委、区政府“创优创新年”的发展主题,实现建设“与国际化相适应的、人民满意的、中国最清洁的、宜居城市”目标,突出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强化三项制度、深入推进“五化”、完成“十大”民生工程建设,加强五项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突出文明创建,紧扣一个中心,总揽全年城管工作 今年是长沙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之年,冲刺之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为中心,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提高做好攻坚克难准备,突出抓好迎检测评的重点主次干道、商业街、广场、入城口及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的常态保洁、抓好建筑工地环境保洁和渣土运输管理,全面改善市容环境和秩序;突出抓好社区的提质改造,全面完成社区路面铺筑、配套建设、生态绿化等创建重点工作,确保测评中城管工作不扣分、得满分、多加分。我区城管工作更应始终紧紧扣住“文明创建”这个中心来开展,努力实现城市生活更加文明有序、城 1 市环境更加美化亮化。

二、突出高效便民,强化三项制度,着力提升管理水平

1、强化门前责任制。(1)加大力度,确保门前责任书的签订率达到100%,努力打造五一路、芙蓉路、解放西路、友谊路等一批示范道路。(2)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门前责任制”案卷移送制度,坚持采用“管理先行,执法跟进”的方式,将多次拒不履职的门店、单位移送司法机关加以法律制约,形成管理与执法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促进“门前责任制”工作的稳步推进.(3)强力推进路段责任制,在全区主次干道(重要区域、部位)实行路段责任制,将责任明确到街道、社区责任人。(4)开展“星”级门店(单位)评比活动。今年全区评选100个星级门店(单位),进行授牌奖励。(5)继续深入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达到“六面”光亮卫生、整洁有序,确保各单位、门店责任人的自觉清扫率和参与率达到90%。

2、强化考核奖惩制。(1)严格按照《长沙市天心区城市管理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天城管字 [2011] 号),对区城管局、环卫局、市政局、园林局、城管执法大队、城管公安大队和各街(镇)进行重点考核。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将考核内容纳入绩效评估范围,实行考核结果与下拨经费挂钩、与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与奖惩挂钩。严格落实奖惩兑现。(2)通过对维护作 2 业、工程建设、设施管理、综合治理、城管执法、廉政教育等各项城管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对照目标责任书实行考核评估、兑现奖罚,切实杜绝或减少差错现象的出现。

3、强化部门联动机制。(1)借《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的契机,《条例》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综合管理”的原则,确定了城市管理的工作机制。“部门联动”就是由规划、住建、国土、环保、公安、交通、林业、卫生、教育等13个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2)要充分发挥城管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和任务目标,纳入城市管理考核范畴,完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

三、突出特色亮点,深入推进“五化”,改善城市形象品味

1、深入推进区域管理的网格化,主要是严格落实区域维护责任,完善响应与协作机制,切实提高数字化城管的处置效率和处置质量。

2、深入推进日常维护的精细化,主要是搞好清扫保洁、市政维护、绿化维护和渣土管理等工作。清扫保洁工作继续实行定人、定段、定岗,坚持部门领导路段负责制,设立昼夜值班的社会公开监督电话,随时接受群众的情况反映和意见,并按照“快速反应处理机制”,在15分钟内赶到现场,核实情况后半个小时 3 内整改处理完毕,对任务量较重的半天内处理完毕,做到让市民群众满意。市政维护、绿化维护工作,建立和实行路段管理责任制和道路巡查制。渣土管理工作着力实现渣管、执法“合二为一”,坚持渣土、城管、运政、交警联合整治渣土运输市场,下大力治理工地、社会路口污染和运输洒漏,严格控制好污染源,实现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5%的目标。

3、深入推进社区服务的物业化,(1)在全区所有社区坚持整合资源、费随事转、责权统一,积极实行社区物业服务工作督查制、考核制、通报制、奖惩制,全面推进社区物业服务工作,提升社区物业服务水平,全区打造22个精品社区,做到每个街道打造2-3个亮点,全区推行2-3个典型。(2)在全区全面推行环卫、市政、园林三局清扫维护作业进社区工作,各局根据各自职能进入社区承担维护作业任务,运行新体制,切实提高社区维护水平。

4、深入推进运作模式的市场化。主要是全面推行新世纪体育文化广场、省府文化公园、主要交通干道以及重点窗口地区的维护作业社会化运作,全面提升城区形象。

5、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化。(1)着力抓好违章户外广告的整治。以实施《长沙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为契机,对全区违章户外广告和不规范门店招牌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对新增各类违章户外广告实行严格控制。全年力争拆除 4 8万平方米违章户外广告和门店招牌,创建两条规范户外广告和门店招牌的示范街。(2)着力抓好违法建筑的整治。明确街镇为第一责任主体的控违责任。完善信息员制度、巡查制度、奖励制度、建立控违预警机制,实行“动态拆除”,将违法建筑遏制在萌芽状态;加大拆除力度,区城管执法大队每季度组织三至四次“强拆日”活动,全年力争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0万平方米。(3)着力抓好流动摊担、早夜市的整治。严格落实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成立夜间执法队伍,切实维护好全区夜间市容秩序,深入推进疏堵结合管理。(4)着力抓好人行道违章停车行为的整治。加大对违章占用人行道行为的巡查和抄牌力度,与相关部门联动,加大处罚力度,保持人行道整治有序的市容环境。

四、突出服务民生,推进“十大”工程,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2011年,根据市、区统一部署,共有十大工程项目建设任务:

1、特色景观街项目。完成书院路(白沙路口-二环线路段),长约4000米和临街50栋永久建筑进行特色美化、夜景亮化等。

2、房屋“平改坡”项目。完成南二环(猴子石大桥东—韶山南路立交桥)沿线20栋“平改坡”工程。

3、百巷千栋万户项目。完成解放四村19栋房屋的屋顶改造和立面整治,以及招店牌整治等工程。

4、社区路灯与楼道灯维护、维修项目。完成全区范围内社区路灯维护,维修及移交管理和社区楼道灯的维护、维修。 5

5、危旧房屋改造项目。完成书院路沿线的四处危旧房屋改造。

6、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涂新社区、金汇社区、石子冲社区、裕南街社区四个社区综合环境整治工程。

7、城区背街小巷提质改造项目。完成望岳村路、古堆山沙湖街路、白马庙路、一力物流、解放四村、裕南街、钟馗庙路及支巷、裕农街路等10条道路改造工程。

8、社区公园项目。完成金桂社区、黑梨社区、槐树塘社区、九峰社区、黑石铺社区、大椿桥社区等6个社区公园。

9、城区交通疏导项目。取消新开铺立交桥下绿化大圆盘以及市内中型道路的护栏优化、市政道路标识、标线建设等。

10、站厕建设。在全区范围内新建4套站厕。

五、突出龙头作用,加强五项建设,着力提升执政能力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创优创新年”发展主题,深入实施“四强”工程,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总体要求,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出发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创建“四好班子”活动为载体,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将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效能型、实干型“三型”班子。狠抓班子自身建设和各项责任制的落实,切实提高班子统揽全局、高效务实的决策能力,努力将班子建设成为政治上可信、工作上可靠、6 行为上可敬的集体。

2、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开展“学习十七大主题教育座谈会”、“战线书记上党课”等活动,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按照区党务公开实施意见,确定公开内容和公开方式,大胆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年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3、以打造人民满意城管为目标,推进城管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年轻后备干部培养,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通过系统内部考核和评比,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立一个人才资源库,努力培养一批优质优秀年轻干部和业务能手。着力加强维护管理队伍建设。优化调整人员结构,加强培训力度,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着力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巩固和发展全国一流城管执法队伍意识,有针对性开展专题思想教育,落实学习培训规定,实行业务等级评定,提升城管行政执法干部综合能力,强化督查考核工作,推行全员绩效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4、以构建“和谐城管”为抓手,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始终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开展“联系社区、服务基层”活动,切实强化服务意识。以建设“数字化 7 城管”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管投诉受理网络,认真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全面加强作风建设,深化监督检查,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以“六大突破口”为切入点,精心策划和实施一批实事,强化为民办实事意识,配合全市“百件实事”工程和“两帮两促”工作,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办事程序,积极参与区纪委组织的“百企评政府”等活动。

5、以打造“廉洁城管”为目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强化反腐倡廉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落实,把廉政建设纳入单位总体工作重点抓。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把廉政宣传融入到区城管城管战线各单位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之中,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建立一批廉政文化示范点,抓好重点工程和社区公园廉政文化建设。强化纪检监督监察工作。突出领导干部、工程建设项目、行政执法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活动。

第16篇: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博乐市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博乐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紧紧围绕博乐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发展目标,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及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应急管理示范点深层次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普及,不断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巩固应急机构建设成果,继续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各乡镇场、街道、市直各部门要根据人员变动及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和充实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制订应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对辖区应急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研究和部署。各乡镇场、街道要加快应急管理专兼职工作人员的配备,在工作经费及相关补助等方面予以保障;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业务例会制度,着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业务能力,切实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指导督促职责。各乡镇场、街道以及各专项指挥部要完善协调联络机制,与驻地军队、武警部队、农五师团场(连队)加强信息沟通。市、乡(镇、场、街道)两级应急办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专家组(技术指导组)工作机制,严格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定期向专家通报制度,发挥专家组(技术指导组)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专家调研活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物资储备、避难场所建设、信息发布、征用补偿、责任追究等各项配套制度措施。

(五)加大救援队伍建设及物资储备,提升应对处置能力。按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博乐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向“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多灾种救援”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方向发展;市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卫生、农机等部门结合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各乡镇场、街道要着力提高基层突发公共事件先期处置能力,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变动情况每半年报市应急办备案。市应急办制订和下发应急物资管理报备办法,加强对全市应急物资进行整合和管理,市交通、水利、林业、畜牧、卫生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应急资源普查统计制度,建立应急资源台账,创新储备制度、方法和措施,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及规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同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和高效调运机制,确保满足调度使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代储应急物资制度,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应急管理资金保障机制。

(六)全面推进应急示范建设。制订博乐市应急管理示范创建方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乡镇(街道)、学校、社区、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创建,配备必要人员、装备,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建成标准化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逐步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场、街道及市直各部门要切实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化解社会风险、保障发展成果、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将应急管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扎扎实实把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各乡镇场、街道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博乐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强化日常工作,突出工作实效,加强相关材料的报送。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将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与年终考核、评先选优挂钩,以突出工作实效为目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17篇:发票管理工作要点

2009年发票管理工作要点

根据省局2009年发票管理工作思路,结合我市发票管理的实际,全市地税系统发票管理工作重点要紧紧围绕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机具开票,逐笔开具;有奖发票,鼓励索票;查询辨伪,防堵假票;票表比对,以票控税”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发票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继续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普通发票的日常管理,着力构建发票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实施发票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一、加强发票基础管理,提高发票管理水平

(一)加强发票基础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发票管理是税源监控的重要手段。全市各级地税机关要把加强基础管理,堵塞漏洞,强化税源监控,作为发票管理的主要任务。积极从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入手,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提高发票管理工作水平。

(二)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发票管理人员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文件精神。

(三)抓住全省综合征管软件上线的有利时机,做好对纳税人使用开票的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为逐步实现对纳税人进行票表比对、以票控税奠定基础。

(四)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相关精神,对我局发票管理的各项制度做进一步完善。依照规范、合理的原则,主要针对票种核定、发票核销、发票发售等重点环节进行规范管理,理顺我市发票领用、保管、缴销等各环节的管理规程。

(五)加强发票印制管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一要严格按照发票管理的工作规程,把计划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既确保供应,又避免浪费。二要加强自印发票的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对发票票面印制收费金额的,必须要有物价部门的收费批文备案,自印发票的印制数量要控制在1年的使用量范围内。三要严格执行发票工本费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强发票工本费管理,及时上解,严禁挪用、坐支发票工本费等违纪行为的发生。

(六)加强发票领购、使用管理。认真做好发票使用与申报税款的比对分析,对于发票领购、使用情况异常的纳税人要有预警措施,及时调整供票量,避免造成发票失控。加强定额发票开具管理,防止“回笼票”的使用;强化发票缴销工作,今后,各类普通发票应实行按月缴销、查验,切实将发票的使用情况和纳税申报、税源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及时通过发票管理发现申报中的漏洞和疑点,防止税收流失。

二、重视发票宣传工作,规范发票社会管理

重视发票宣传工作,努力探索发票宣传的有效机制。要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以及办税服务大厅等场所进行发票相关知识和防伪辨识方法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纳税人(用票单位)和消费者依法使用、索取发票的自觉性,增强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加大机具开票力度,积极推行二次开奖

(一)加快实行机具开票、逐笔开具制度。推行机打发票是防止“大头小尾”等发票违法行为,从源头上规范纳税人开具发票的有效手段,实现开票数额与申报纳税数额的比对,防止税款流失。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手工开票。

(二)2009年我市要在住宿业、文化体育业、服务业中全面推行机具发票和定额发票。税务部门代开发票全部实现机具开票,特别要抓好“建筑业”“销售不动产”开票软件的管理与应用。

(三)发票二次开奖是实现发票真伪信息鉴定,激发消费者索要发票积极性的重要举措。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定额刮奖发票查询体系。

四、强化日常检查管理,加大违章处罚力度

(一)强化发票日常管理和检查,落实管理和检查责任。税收管理员是发票日常管理和检查的责任主体,税收管理员要加强对管户发票使用情况的日常巡查。做好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建立发票管理与定额管理的关联机制。

(二)加强内部管理工作检查力度,着力发票管理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地要研究制定发票日常管理和检查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日常管理和检查责任。

(三)加大违法票据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净化用票环境。畅通发票违法举报渠道,及时解决消费者现场举报难受理的问题,有力地打击经营者利用发票偷税的行为。对发票违法行为要采取多措并举的办法进行打击。特别对纳税人开具假发票、“回笼票”等发票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可按《发票管理办法》处罚的上限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建立健全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长效机制。要会同稽查局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工作,继续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

二〇一0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18篇:税源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全县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要点(草案)

根据省、市两级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局《2011年全市地税工作意见》,2011年全县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组织收入、基层建设、队伍建设、税源专业化管理等省局中心和重点工作,以增加税收收入、提高税源管理质量、提升税收征管水平、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和谐征纳关系为目的,本着服务领导、服务科室、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和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培养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夯实税源管理基础,规范工作程序,持续提升税源管理水平。

根据全省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省局税源管理处的工作重点,2011年全县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税源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应用为基础,以综合性税源管理为保障,以税源监控和税收预警为手段,以纳税评估工作为重点,加强税收分析和应用,及时发现税收征管漏洞和纳税风险点,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增收提效,强化纳税服务,提高税务信息化水平,促进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一、逐步完善税源管理机制,全方位地构建切合实际的税源管理体系。

按照加强管理、讲求效率和有利于服务的原则,围绕管理统筹、综合协调作用的发挥,科学设置基层税源管理岗位,细化税源管理的分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征管、政策法规、稽查、纳税服务、计财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特长和职能功效,增强与基层一线、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避免各环节、岗位之间职责交叉或缺位,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税源管理的整体效能。积极为基层部门强化税源管理提供指导、帮助和监督,多渠道多领域地实现税源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全方位地构建税源管理体系。

(一)完善税源分级控管机制。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加强县级税源管理部门与基层一线在任务派发落实、工作指导调度和税源数据采集、审核维护等方面的紧密衔接,合理界定与基层征管机构的管理分工,密切上下联动。

按照省局“抓大、控中、定小”的征管工作思路,对税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将税源按照“年纳税额分类法”和“行业分类法”分类管理方式,分成重点税源、一般税源、零星税源三种类型。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及重点行业规模较大的重点税源,由县局税源管理科进行重点监管;对一般税源,实行县级、基层分局(中心税务所)双向监控,进行预警式管理;对零星分散的税源,由基层分局(中心税务所)实行划片分区管理。

建立分级分层、重心下移的税源管理组织体系。按照对税源监管的侧重点的不同,将税源管理组织体系分为两个层级,即县局、基层分局(所)。第一层级是县局税源管理部门,为专门的税源管理机构,主要侧重税源的宏观分析与监控,通过税源对比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分析行业规律、下发预警以及组织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税源进行纳税评估,监督指导基层分局(所)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源管理质量;第二层级是基层分局(所),为税源管理的主要实施部门,具体负责县局税源管理科下发税收预警、纳税评估任务的核实处理、本辖区内的税源监控分析工作的实施,侧重分析、监控影响本地区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税负的相关指标及其增减变化情况,找准本辖区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为明确责任,使税源分级控管机制落到实处,由每个基层分局(所)至少设立两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业税源管理人员,对口负责预警评估任务的处理、微观税源分析预测、开展税源企业巡查、采集生产经营数据、进行单户项监控分析、掌握企业税源动态情况等税源管理工作,并将名单报至县局税源管理科。

(二)理顺工作关系,构建联动机制。要树立税源管理一体化工作理念,以数据共享利用为纽带促进与相关部门的良性互动,建立税源数据共享平台和传递、发布、交换渠道,形成与征管、稽查、法规、监察、税收政策、收入核算、纳税服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传导机制,通过信息交互密切业务协作,利用信息服务赢得工作支持。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增进交流沟通,加强工作配合。采取联合或协助工作的方式,与相关部门进行税源管理领域的广泛合作,发挥协同效应。

(三)健全各项内部工作制度,建立职责明晰、监督有力的税源管理考评体系,细化工作督导考核。根据税源管理的需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对税源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从工作内容、目标、时限、标准及步骤等方面进行量化、细化、固化,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根据省局的考核意见,建立全县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考核标准,依托山东地税工作平台,实行“人机结合”的考核方式,对税源管理工作进度、质量等进行全面、高效的考核,对税源管理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实行以能定级、以级定岗、以岗定责、以责考绩、以绩定酬;建立税源管理工作复核制度,税源管理部门对基层分局(所)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复核,督导过程中,着力针对信息采集、税收分析、税收预警、纳税评估等几个关键环节,对各单位落实税源管理措施情况进行重点督导;建立内部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廉政有关规定,加强监督制约,严防问题发生。

(四)加强全方位的调研交流和经验推广。深入基层搞好调研,根据基层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工作方向、制定工作措施;通过设立有关专栏,刊发工作简报、专题调研报告等方式,搭建税源管理部门交流平台,大力推广各单位的先进经验;采取工作点评会、现场评析会等方式,及时总结交流各单位的成功做法;适时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通过交流总结,使纳税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在相互探讨中得以共同提高;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互动,吸收先进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二、突出加强纳税评估工作,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五)制定规范的纳税评估工作规程,使纳税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和省、市局有关要求,结合全县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加强对评估工作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明确评估工作中征收、管理、稽查的相互协作关系,使各环节、各项工作互相紧密衔接,保证评估管理操作行为规范运行。

(六)科学筛选确定纳税评估对象,使纳税评估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纳税评估对象的不同,将纳税评估分为日常评估、专项评估、专案评估,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结果等数据,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运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科学的筛选纳税评估对象。

按照市局税源办的纳税评估要求,各地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2010年度缴纳地税收入(含煤炭开采企业)应占当地总收入的80%左右,按照市局的标准,我县2010年的重点税源评估对象为390户;在税收监控对比分析中发现有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等疑点的纳税人要列为日常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专案评估对象根据市局、县局下发的评估对象确定。

(七)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使纳税评估工作有的放矢。为保证纳税评估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确实评出效果,对2011年纳税评估工作实行分级评估制。日常评估主要是针对税收预警及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发现的纳税人当年的重大纳税疑点,随时开展评估,税源管理科既可以自行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评估任务下发,交由征收分局进行,并由税源管理科督导协调。专案评估主要针对市局通过纳税评估系统或其他方式下发的纳税疑点,以及县局根据工作需要确定的应进行评估的纳税人,税源管理科既可以自行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评估任务下发,交由征收分局进行,并由税源管理科督导协调。专项评估主要针对重点税源企业及重点行业上一年度的纳税疑点,根据市局下发的评估方案,筛选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以税源管理科为主,必要时可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开展。

对确定的390户重点税源企业要保证今年全面评估一次,其中县局税源管理科根据行业评估模型的需要,选取其中4-6个行业中约60余户规模不同的企业,自行进行评估;其余重点税源企业,按照分类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评估与汇缴、评估与日常征管相结合的方式,属于县局汇缴辅导的,由汇缴小组负责评估,没有纳入县局汇缴辅导的,由基层分局(所)自行评估。县局税源管理科对汇缴小组和基层分局(所)的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进行督导和审核,并于评估工作结束后进行抽查和验收。

(八)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建立定向信息交换渠道,发现税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通过纳税评估查找纳税异常的纳税人具体原因,涉嫌偷骗税案源及时移交稽查部门专案检查,防止“以评代查”;形成以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纳税评估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税务稽查验证纳税评估实效、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解决税收分析发现的问题的工作机制。

(九)加强税源数据采集管理,为纳税评估工作夯实基础。针对评估工作实际需要,积极协调获取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收入效益等内容的第三方信息,规范所需信息的种类、口径,建立长期固定的信息来源渠道,逐步形成包括“大集中”数据和第三方信息的内外部数据相结合的评估数据资源。完善税源数据审核修正制度,加大税源数据质量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整改税源评估监控过程中的数据质量问题,满足纳税评估的需要。

(十)创新纳税评估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按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在总结近几年纳税评估经验的基础上,从企业的物耗、能耗、工耗等生产要素入手,完善信息资料采集系统,对收录、整合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建立统一规范的重点行业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确定行业税负和预警值,在此基础上形成重点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合理修正后形成不同行业的评估模型,组织开展评选推广工作,逐步建立评估模型案例体系,指导税源管理人员实际应用。

县局税源管理科在完成好本年纳税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要把纳税评估模型的建立工作作为重点。首先确定交通设备制造、挂车配件制造、纺织、图书出版、交通运输、房地产等几个重点行业,选取60余户“大、中、小”规模不等的纳税人,利用评估中采集的信息和第三方信息,并深入企业进行行业调研,对企业的能耗指标、主要材料消耗率、利润率、税负率等,按照分行业分规模的方法,进行摸底调查和测算,建立起行业评估模型,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力求科学实用。

(十一)完善纳税评估方式。突出县级税源管理部门的评估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扎实落实上级评估任务,因地制宜开展本地评估工作,力求评估一个企业规范一个企业,评估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以质量和效益衡量绩效,努力实现堵塞税收漏洞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双重效益;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锻炼评估人才队伍;探索联合内部相关部门、联合国税、联合社会资源开展评估的方式,集合各方力量,提高评估水平。

(十二)重视纳税评估系统应用,提高评估工作质量。强化对评估人员的操作培训,开展系统应用过程中,要求结合具体评估案例,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使每一个评估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系统的应用和操作;抓好数据清理与整改,做好数据采集,严控垃圾数据和无效数据,使系统内的评估数据更加全面、完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积极探索行业评估模型的应用,及时反馈改进评估系统的建议。

(十三)严格纳税评估的总结与验收,确保纳税评估工作落到实处。县局要适时对各项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总结,并于日常评估、专项评估或特定评估工作结束后,以抽样复评的方式对基层分局(所)纳税评估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评估人员评估中未发现问题,但在税务稽查或上级抽查验收中发现问题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纳税评估人员的相应责任。抽样复评可通过抽调纳税评估经验丰富的税源管理人员,在县局范围内开展第三方交叉抽查的方式进行。日常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结果由基层分局(所)按年进行总结,报县局税源管理科,县局税源管理科汇总本单位年度纳税评估工作总结,并报市局;专项评估和特定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结果由发起人按评估计划要求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县局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同时报市局。

三、进一步做好税收预警工作,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十四)规范预警流程,构建预警新机制。建立以县局税源管理科、基层分局(所)长、税收管理员为主体的三级责任运行机制,明确专人负责,随时跟踪监控税收预警软件系统,确保预警任务的及时分配、核实处理与反馈。加强税收预警成果的利用,实现税收预警与税源监控分析、数据整改、纳税评估、稽查的互动互促的新格局,使税源管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十五)加大预警评估核实力度,确保处理完成率和处理正确率达到100%。根据税收预警监控系统的预警信息,迅速分配给税收管理员,严格按照要求及时核实预警信息,形成核实意见后,向税源管理科反馈。加强对核实意见审核,确保工作质量。税源管理科审核人员对各项数据与大集中系统数据进行逐项核对,对逻辑关系不正确、反馈意见描述不清晰的一律不予审批,并结合纳税评估工作对部分预警信息进行实地核实。加强对预警信息后续管理,查偷堵漏。对于核实需补税的预警指标,督促及时通知纳税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税款并加收滞纳金,切实强化税收预警机制的威力,促进纳税人自觉依法申报纳税的自觉性的提高。加强对不需补税预警信息的监管,对不需的补税预警信息,督促修改错误数据,提高纳税申报准确率,促进税收预警机制的不断完善。 (十六)加强税收预警分析,提高税源管理质量。税源管理科在每季度预警结束后,针对税收预警疑点产生的数量和原因,认真分析和总结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出现预警信息的原因,形成分析报告,及时提出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对容易出现预警的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实行事前预防处理,努力达到税收管理越来越规范、预警信息越来越少的目标。

(十七)开展预警复查、抽查,严格监督考核,全面提升预警工作质量。根据省、市局税收预警工作有关要求,采取分类督导的办法,对预警税款10万元以上的要求全部复查,10万以下的抽查率不得低于10%。 复查和抽查由县局税源管理科具体实施,原则上采取实地核查的方式,逐户项进行核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税收预警纳入了全年岗位目标考核,按照日常考核和重点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和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月考核、季通报,对预警任务的完成时限、错误信息的修改、任务分配、核实处理质量、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等进行全面考核,增强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四、深入开展税源监控分析,推动税源信息增值利用水平。(十八)建立重点税源户采集和监控指标体系,拓展税源监控的内容。深入重点税源户开展调查研究,从围绕税款入库的核心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了解重点税源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税收变化情况,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税收监管工作相关的信息,积极从纳税人同行业企业了解税负、物耗、能耗等指标水平,了解业务往来情况及市场信息,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用、财务核算等各环节情况,并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整理、筛选,全方位的掌握税源变动趋势,为监控掌握税源整体情况提供依据。

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点税源户采集和监控指标体系。县局税源管理科在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的同时,抽取4-6个行业60余户重点税源企业,充分利用所采集的各种数据信息,对四个行业的重点税源企业采集和监控指标进行峰值测算,具体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等基本财务指标;税负率、税负变化幅度等纳税指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营业税税负率等主控预警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利润总额变动率、投入产出比、单位定额能耗等辅控比对指标。力求精确计算出行业标准值和预警值,用以及时发现企业纳税漏洞,化解税收风险,指导税收征管工作。

(十九)建立完善的分层级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体系。从对重点税源实行分类、分级监控管理入手,在整体分析重点税源现状的基础上,以重点税源管理精细化目标为切入点,细化重点税源管理内容,建立县局和基层税务分局(所)两级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体系,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强化内部协作,实现规范化管理。一方面,由上而下进行指导与监督;另一方面,由下而上进行管理与反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抓好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的良好局面。

在具体分工上,基层税务分局(所)的税源管理组负责微观的税源监控。每月申报期结束后,按照县局税源管理科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名单,逐户采集与税收监管工作相关的信息,内容包括纳税人的财务信息、申报纳税信息、第三方信息等,并填制各种分析表格,将被监控对象的税收、收入、成本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以及通过监控发现的问题及异常现象,形成分析报告,于申报期结束后10日内连同分析表格一并报送至县局税源管理科。县局税源管理科负责宏观的税源监控,根据基层税务分局(所)上报的有关资料和通过调研等方式取得的信息,结合建立的监控指标体系,按行业进行综合汇总分析,预测税源增减变化趋势,分析行业规律,找出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改进措施和管理建议,形成综合性的分析报告后逐级上报。

(二十)选择有效的监控方式。充分利用大集中系统中的数据,广泛采集第三方信息,利用“应税收入变化情况表”、“经营成本变化情况表”、“利润变化情况表”、收入成本配比分析表“等表格,动态分析被监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等财务指标,并以座标图、散点图、柱形图的形式表现各类数据的变化情况,反映重点企业的税收变化情况及未来走势。在监控中发现企业存在异常情况的,认真分析产生的具体原因,查找漏洞,揭示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按季度编制分析报告。

(二十一)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源监控。提高对重点税源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一是以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借助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实现重点税源的现代化管理。二是结合当前税源管理,积极研发税源分析软件,提高税源综合分析能力,降低税源综合分析的操作难度。

(二十二)重视税源监控成果的利用,为组织收入工作服务。一是坚持税源调研。监管人员经常深入重点企业开展税源调查,及时掌握经济税源变化,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二是强化税收收入分析和变动状况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三是加强部门协同,注重成果的共享和利用。监控结束后,出现税负异常、税收减幅较大等情况,及时转入重点评估,发现有偷税嫌疑的,转交稽查处理,防止税款流失;属于一般性税收违法的,将情况通报征管分局,并督促整改;属于广泛性问题,需通过制度规范的,提出征管建议逐级上报。

五、认真搞好大企业服务与管理,提高纳税遵从度,防范重大风险发生。

认真落实“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根据总局和省局、市局关于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总体要求,按照“有利于政策执行统

一、有利于加强税源控管、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的原则,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以差异化管理与服务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提高税源监控能力为核心,以防范重大风险发生为重点,探索推行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二十三)适时确定县局定点联系企业。除总局、省局、市局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外,根据我县企业纳税规模及跨区域经营状况,按行业确定4-6户左右县局定点联系企业,深入了解大型企业的组织架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情况,联合开展企业税收风险内部防控机制建设等工作。

(二十四)加强领导,健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制度。参照总局《大企业服务与管理工作规程》,以提高纳税遵从为目标,以个性化服务和针对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遵从引导、遵从管控、遵从应对、保障与支持为主要环节,拟定我县的《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

(二十五)加强分析,全面掌控大企业整体税源状况。县局在建立税源信息采集和共享制度基础上,对大企业进行整体动态管理和全面监控。每月申报期结束后3日内,各主管税务机关将所辖大企业分税种、分级次入库税款的增减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上报县局税源管理科。县局税源管理科按月汇总从核心征管系统提取的大企业的分税种申报、入库税款资料,结合各主管税务机关上报的资料和县局纳税服务中心提供的从相关部门收集的信息,形成大企业税源和收入综合分析报告,并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改进措施,提出下步工作任务和要求,防范税收风险。

(二十六)实施风险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认真研究大企业集团的行业特点、行业背景以及它的商业模式,根据历史的征管经验,找出带有共性的,而且是易发、多发、频发的税收风险点,将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的环节适当前移,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涉税风险内控机制,建立税收征管风险应对机制,防范税收风险,不断降低征纳成本。

建立高效的税企沟通渠道和企业涉税诉求的快速响应机制,重点向大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服务。建立定期交流和纳税服务质效回访制度,通过税企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互通情况,交流信息,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效,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六、持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税源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二十七)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强化廉政意识,高度重视防范廉政、执法风险,及时针对评估监控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服务意识,低姿态、高水平地为各方提供税源信息服务;倡树务实作风,立足实际,干实事,出实招,见实效。

(二十八)加强税源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教育。加大税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税源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税源管理人员在税收业务上必须做到“五知五会”:即知悉税收法律法规,会解答和处理一般的税收业务问题;知悉财务、会计知识,会查阅纳税人会计凭证、帐簿和分析报表;知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税收征管等软件的操作和应用;知悉纳税人的基本情况,会帮助纳税人提高依法纳税能力和财务管理、经济核算能力;知悉各项行业指标和预警值,会进行税源监控和分析。对大量的涉税信息,要能够进行综合梳理和归纳、比较分析和判断,不断提高科学分析能力,为提高税源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梁山县地方税务局税源管理科

2011年2月11日

第19篇:会计管理工作要点

~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各项财政改革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做好今年的会计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财政“双保”目标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0100

今年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盛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会计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今年的财政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强化会计管理,严格会计监督,规范会计秩序,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努力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总体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服务广大核算单位和所有会计人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抓住两个重点(会计人员培训、会计业务监督),实现三大突破(在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上有新的突破,在会计业务监督上面有新的突破,在会计集中核算规范运作上有新的突破)。

具体目标任务是:(1)应纳入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达到100%;(2)应纳入“村财乡管”的所有村组组织达到100%;(3)对在职的全县会计人员的培训面达到80%以上;(4)促进《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在我县的顺利实施;(5)做好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严格会计执法,从严查处会计人员无证上岗。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工作思路,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年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努力推动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好转。今年是《会计法》颁布20周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利用广播,电视,刊物等多种媒体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会计法》,重点针对不同经济类型组织的法人,特别是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督促这些单位和企业,依法使用合格的会计人员,依法设置会计帐目,依法依规进行会计核算,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不断推动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好转,促使各类经济组织在公平有序的环境下快速健康发展。

二、继续深化会计改革,不断规范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在县乡会计集中核算上,今年要以从严控制各类支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监督审核的力度。结合xx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县政府出台的“十条节支措施”,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财政资金支出中的损失和浪费现象。要把审核的重点放在各类非工资性支出方面。主要是公用支出和各类补助支出,特别是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各类交通工具,修理修缮、办公用品购置等;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结算;差旅费、培训费、办公费,会议费、印刷费,水电费,通讯费、福利费等。招待费必须侒规定在公用经费的2%以内报销,对超过标准范围的接待费用,坚决拒付,对超支严重的单位,要及时向纪检等有关部门反映,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继续完善备用金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坚决纠正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不规范行为。继续推进“村帐乡管”工作,力争使纳入集中核算的行政村达到100%。同时,加强对乡镇会计核算中心业务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这项改革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三、以提高全县会计人员素质为重点,全面提升会计管理服务水平。今年,要把会计人员培训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培训和贯彻实施作为会计日常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分上、下半年,对全县的企业会计人员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人员以及村级组织的会计人员分别进行上述两项会计制度的培训,培训面不低于80%,从而确保这些制度在我县的顺利实施。以提高全县会计人员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做好日常会计事务管理和服务,精心组织好每年一次的会计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的报名考试工作。对注册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923名会计人员,着手进行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对那些不按时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完不成规定后续教育学时的人员,要限期补课,通过严格管理,督促在职会计人员自学加强学习,不断适应工作需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总会计师制度在我县的贯彻落实工作,主动吃透情况,摸清底子,做好宣传和资格认定,为领导决策服务。继续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工作,努力为他们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财政,会计、珠算学会,活跃学会工作,积极开展业务调研,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四、依法行政,逐步建立会计监督的长效机制。强化会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依法查处会计领域的各种违法行为,是我们会计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们要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履行会计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坚决查处无证上岗行为,抓好小企业,民间非盈利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继续组织好每年集中开展会计执法情况检查的基础上,强化会计档案管理和利用,主动配合审计、纪检监察等执法执纪部门开展检查工作,并结合县上实际,积极探索财政,审计、会计监督有效结合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会计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从制度上、体制上遏制会计违法行为的滋生和曼延。

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建设一流的会计核算队伍。要组织广大会计核算人员认真学习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坚持用现代财经理论和信息知识武装头脑,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各项本领,不断适应财政会计改革工作的需要。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按照“理财为公,理财为民”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真正为核算单位理好财,让政府放心,让单位满意。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

神,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筑牢拒腐防线,诚实守信,不做假帐,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和优胜服务柜组等活动,促使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的精神状态,不断为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XX年二月五日

第20篇:税源管理工作要点

税源管理科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税源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是:严格按照省局和全市税务工作会议对税源管理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税收分析为重点,以数据管理为基础,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拓展大企业税源管理,加强税收收入预测工作,全面发挥税源管理工作为组织收入服务、为加强征管服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促进渭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围绕收入计划执行,加强对收入计划的分析、预测和督导,把握计划执行的特点和方向。

(一)加强调研,科学编排税收计划。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对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及经济税源状况以及重点税源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各县(区)经济、税源、税基状况。积极与市政府和发改委等部门沟通,科学预测本年度经济发展形势,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按照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从增减因素两个方面分行业、分税种、分单位预测税收收入情况,同时参考财政部门给各县(区)下达的2011年财政收入指标,科学制定2011年税收计划分配方案。

(二)科学落实收入计划,明确奋斗目标。按照税收增长比例要求,把税收计划按总量、按税种、按单位、按季、按月收入进度目标下达到各县(区)局及所有征收单位,将税种任务分解并提供给税政部门。并逐步实现上级下达计划到各征收部门提出 1

计划完成目标的转变。按照各级局领导分片包县(区)责任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夯实领导责任。使人人肩上有担子,部门有责任,考核有标准。

(三)认真做好税收计划执行分析。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对宏观经济走势及省市经济的影响,搜集分析全省、我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趋势,各征收单位、各税种的收人情况和形势,及时发现收入异常情况并进行认真分析,按月形成计划执行分析报告,全面地反映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和组织收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四)加强组织收入的管理和督导。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认真落实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杜绝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减、免、缓税和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等违规现象。按照省局《关于加强税收计统工作考核的通知》和《陕西省地方税务局计统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收入工作的考核,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随时关注全市收入进度情况,切实把握依法组织收入的主动性,确保全市阶段性税收目标计划的实现。

二、紧扣重点税源管理,建立基础的重点税源监控和分析机制,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人才库建设。

(一)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保证市局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的全部监控,加强对年度重大项目的数据掌

握,逐步建立数据全面、监管到位的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推广重点税源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积极运用TRS报表系统,加强对数据的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完整,做好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报表编制。今年省局在指标分析方面,添加了一张《企业主要涉税指标分析表》,编列了税负、能耗、财务分析等35项指标,专门反映企业相关指标同比增减情况及与同行业的均值的比较情况,各单位要认真做好重点税源监控各类报表的及时、准确报送。

(二)加强重点税源分析。充分掌握各种社会信息数据,认真发挥好第三方信息平台,积极引进工商、银行、统计等外部信息,充分利用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实现各外部独立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比对分析,运用好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查找征管疑点、比对申报入库数据、监控行业税负变动,定期发布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和疑点信息,撰写重点税源收入分析报告,及时发挥重点税源监控效能。

(三)开展多层次、多方式业务培训。重点开展基层重点税源监控岗人员、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直报人员、税收分析预测人员业务培训,培训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办法和要求,重点税源监控信息化技术以及税收分析预测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全市重点税源管理的能力,组织召开税收收入分析预测和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经验交流会,交流税源管理经验,锻炼税源管理分析人员工作技能,提高税源管理分析水平。

(四)探索建立“四库一平台”的重点税源风险管理模式。以数据管理库、风险特征库、分析模型库和税源管理人才库等“四个数据库”为支撑,实现重点税源数据、重点人才资源的区域集中,搭建以市局为核心的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平台,通过数据比对、指标预警、模式分析,对全市监控的重点税源进行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培养风险管理理念,凸显税源管理亮点。

三、深化经济-税收分析,揭示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增减规律,服务经济决策。

(一)全面掌握各类经济发展指标。广泛搜集利用全市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总收入等与税收相关的经济和税收指标,深入了解经济指标与税收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行经济-税收分析提供必要数据准备和理论支持。

(二)开展税收弹性税负分析。搜集掌握全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对近三年来全市地方税收分单位、分行业税收弹性税负进行分析。反映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反映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力度,并据此对收入形势是否正常做出判断。通过剖析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原因,进一步查找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化的各种因素,从中发现并解决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

(三)深化重点行业税收分析。在去年重点行业税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房地产业、煤炭调运业和石灰石资源利用等重要行业近年来税收收入进行深层次分析,结合宏观经济及省市经济

发展态势,运用经济-税收分析指标,科学编制《税源分析报告》;对地税部门管理弱化的部分行业,例如房屋租赁业等进行专题分析。通过分析,了解真实税源状况,判断现实征收率,并据以查漏补缺,为完善征管措施提供依据。

(四)建立税源分析长效联动机制。市局税源科及各县(市)局税源管理部门每季度提交一份税源分析报告,并定期召开税源分析点评会。加强税收管理岗、计统、税政、征管、纳税评估、稽查部门等岗位的信息互通、工作协调和整体联动,提升税源管理工作各环节的紧密度,提高税源分析的全面性、理论性、实用性和说服力。

四、加强税收会计统计核算,严格按照会计统计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数据完备、准确,实施税收成本—收益核算。

(一)严格执行2011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制度。按照2011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口径的变化及要求,做好培训和安排部署工作,确保报表中各项税收数据真实、及时、准确地生成,以满足不断深化的税收分析工作对税收数据的质量要求。认真做好2011年税收会统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的报送工作。

(二)在加强对税收收入核算的基础上,实施税收成本收益核算。在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逐步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五、完善票证管理,加强票证领、发、用、存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加大票证检查力度。

(一)做好税收票证的领发、填用、保管盘点和票证审核工作,确保票证安全。抓好票证管理人员培训,严格执行票款结报缴销“双限”规定,及时结报税款,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二)加强票证检查力度,在本年度组织一到两次大规模税收票证和税款缴库专项检查,加大对委托代征单位和扣缴义务人领用税收票证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力度,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清除票证管理死角,堵塞违规违法行为。

《管理工作要点范文.doc》
管理工作要点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