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调查范文

2022-09-14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农村经济调查问卷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问卷 我是广西民族大学2012级物流管理2班的学生韦燕,我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农村经济状况的实践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现今的经济的基本情况。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能真正反映您的想法就达到我们这次调查目的。希望您能够积极 参与,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完全保密。调查会耽误您10

分钟左右的时间,请您谅解。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职业是

A.务农B.乡镇企事业单位C.政府机关D.个体E.农民工F.其他

2、您家一个月的总收入大概是多少

A.1000元以下B.1000元-3000元C.3000元-5000元D..5000元以上

3、您收入的主要来源

A.农产品收入B.养殖业C.家庭副业D.本地乡村企业收入E.外出打工F.自己的企业G.其它

4、您觉得相对前两三年,今年您的家庭收入有明显变化么

A.有B.几乎没有C.完全没有

5、您的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是:(可选三项)

A.婚姻B.教育 C.医疗D.房子E.家庭日常开支F购买生产资料

6、家里有电视机吗?

A、有B、没有

7、家里有冰箱吗?

A、有B、没有

8、家里有洗衣机吗?

A、有B、没有

9、家里有电脑吗?

A、有B、没有

10、您家一个月的总支出大概是多少

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500-2000元D.2000元以上

11、如果您有余收入,想提高您的生活质,您会选择

A.温饱B.房屋建设C.子女教育或家庭成员的学习D.婚嫁E.家用所需的其他物质消费

12、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必需品B.供孩子读书C.赡养老人D.农业成本E.其他

13、在购买商品时,您最先考虑的是()其次是()

A.价格、质量、售后、环保上B.质量、价格、售后、环保上

C、售后、质量、价格、环保上D.环保上、售后、质量、价格E.其他

14、您所在的村子的经济状况与过去的十年相比……

A.改善很多B.改善一点C.没有明显变化D.不如过去

15、您认为您所在农村经济改善最多的地方在...

A.交通设施B.住房条件(包括用水、用电的方便程度)C.家用电器D.家用或

农用交通工具E.儿童教育

16、您认为新农村建设最需要改进的公共设施是什么?

A、乡村道路B学校C车站D其他

17、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依靠什么

A.靠政府项目资金扶持

B.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C.靠村民自身努力

D.村民和政府集体努力

E.靠招商引资

F.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

G.不清楚

18、政府政策使您受益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A.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生学杂费B.农机具补贴C.减免农业税D.医疗保险

19、新农村建设中您最关心的事

A.收入增加、生活改善B.民主管理C.村容整洁D.乡风文明

20、农村家庭最想得到的社会保障

A.基本养老保险B.最低生活保障C.大病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D.其他

22、您认为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

A.扶持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B.扶持村企业和种养大户,解决大众就业

C.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D.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E.补贴慰问贫困户

23、您认为您所在农村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劳动力短缺,青年人多进城打工

B.国家的政策扶持缺乏

C.缺乏人才

D.交通不方便

E.农村基层干部不干实事不为农民谋福利

F.市场信息获取滞后,导致盲目种植,最后价格太低,卖不出去农产品G.人均耕地少,种植作物单一,收入少

H.其他

24、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A.没有B.加入C.不知道

25、有了医保后,现在家里就医情况

A.就医方便且便宜B.只是便宜一些C.便宜但是就医难D.其他

26、日常的交通工具

A.自行车B.摩托车C.机动车D.汽车E.其他

27、您目前最担心的是什么

A.家里有人生病B.孩子的教育费用太高C.收入没保障D.孩子不孝顺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F.买到假冒伪劣的种子、化肥G.治安状况不好会风气变坏I.其他

E.生H.社

推荐第2篇:农村经济调查问卷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问卷

————活力飞扬实践小组

第 1 题您收入的主要来源()

A.农产品收入B.养殖业C.家庭副业D.本地乡村企业收入E.外出打工F.自己的企业G.其它

第 2 题 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必需品B.供孩子读书C.赡养老人D.农业成本E.其他

第 3 题 您希望孩子的教育程度到达哪种水平()

A.初中B.高中C.本科D.硕士及以上

第 4 题您所在的村子的经济状况与过去的十年相比()

A.改善很多B.改善一点C.没有明显变化D.不如过去

第 5题 您认为您所在农村经济改善最多的地方在()

A.交通设施B.住房条件(包括用水、用电的方便程度)C.家用电器D.家用或农用交通工具E.儿童教育

第 6 题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依靠什么()

A.靠政府项目资金扶持B.发展农村集体经济C.靠村民自身努力

D.村民和政府集体努力E.靠招商引资F.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

G.不清楚

第 7题政府政策使您受益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A.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生学杂费B.农机具补贴C.减免农业税D.医疗保险

第 8 题 新农村建设中您最关心的事()

A.收入增加、生活改善B.民主管理C.村容整洁D.乡风文明

第 9题 农村家庭最想得到的社会保障()

A.基本养老保险B.最低生活保障C.大病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D.其他

第 10题 您认为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

A.扶持农民搞好农业生产B.扶持村企业和种养大户,解决大众就业

C.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D.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E.补贴慰问贫困户

第 11 题您村上目前最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是()

A.乡镇企业B.私营企业C.国有或集体所有制D.无

第 12 题 您认为您所在农村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劳动力短缺,青年人多进城打工B.国家的政策扶持缺乏C.缺乏人才

D.交通不方便E.农村基层干部不干实事不为农民谋福利

F.市场信息获取滞后,导致盲目种植,最后价格太低,卖不出去农产品

G.人均耕地少,种植作物单一,收入少H.其他

第 13 题 您目前最担心的是什么()

A.家里有人生病B.孩子的教育费用太高C.收入没保障D.孩子不孝顺E.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F.买到假冒伪劣的种子、化肥G.治安状况不好H.社会风气变坏I.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4 题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这一举措,您是()

A、已知道,非常关心 B、听说过,不太清楚 C、还不知道

第 15 题 您认为现在农村的社会风气()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第 16 题 您认为一部分村民先富起来,最主要靠的是()

A、胆识和气魄 B、机遇和关系 C、技术和勤劳

推荐第3篇:定边县农村经济现状调查问卷

附2: 定边县农村经济现状调查问卷

乡(镇)村户主姓名

一、农民生产和生活费收入情况调查

1、您的年龄多大:岁。您家有几口人:口。

您家的主要劳动力有人。您家有多少承包土地:亩(其中:耕地亩,林地亩,草地亩)。

2、您家庭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是:

A、小学及以下B、初中C、高中或中专D、

大专E、大学F、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3、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A、依靠农业生产B、依靠基本工资C、依靠手工业制作D、外出务工E、其他

4、您家的收入水平在全村属于水平(高、中、

低)。您去年家庭成员人均纯收入元。去年家庭

总收入元,其中农业收入元;林业收入元;畜牧业收入元;其它经营性收入元。外出务工收入元。征占地补偿元,油气开

发补偿元,土地流转收入元。政府补贴元,其中粮食直补元,农机补贴元;- 1 -

5、您是不是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

A、是B、不是

是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的,请填上养殖或种植何种

物种及数量:。

6、除了农业收入外,您家还有其他兼业收入吗:

A、有B、没有

有兼业请具体说明种类,,年收入:元。

7、您认为哪些方面更为影响您家庭的整体收入:

(可多选)

A、农产品价格波性大B、农业结构不尽合理C、

农业产出效率低D、优惠政策难以惠农E、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F、文化程度G、环境(交通、地理、自然) H、其它

8、政府实施过以下哪些惠农政策: (可多选)

A、粮种补贴B、购臵农机补贴C、农业税减免

D、化肥调节E、平抑农资价格F、农村信用小额贷款G、农业技术服务H、其它

9、您对乡(镇)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工

作是否感到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比较满意D、无所谓E、

不满意F、很不满意G、不知道

10、您认为科学技术是否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A、是B、不是

11、在农业生产中您是否运用了或者是否有科学技

术的保障:

A、是B、不是

12、您认为目前政府最应该为农村做的事情依次是

A、市场信息服务;B、农业技术指导;C、搞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 D、加强专业技能培训;E、农资信贷服务;F、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二、农民生产和生活费支出情况调查

1、您家庭年总支出元,其中:基本生活

费支出元,农业生产支出元,子女教育支

出元,家庭医疗支出元,赡养老人支出元,子女婚嫁支出元,丧葬支出元。

2、家里每年收入用于经常性支出的主要是哪些方

面,按每年花费多少前五项依次是

A、食品(指现金购买的);B、衣着;C、交通通信;

推荐第4篇: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我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入驻**。驻乡后,通过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大体了解了当地“三农”现状;在调查了解乡村基本情况的同时,试着寻找发展上郑乡农村经济的亮点、思考如何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山多地少,人均水田面积只有0.17亩,旱地0.23亩;全乡近一半人口离乡外出务工,村里留住的多是老弱妇幼。全乡无工业和商业企业,无文化娱乐场所,全乡只有一所医院和一所中小学校。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番薯,山地零星种植柑桔、枇杷、杨梅等水果。粮食和经济作物多数是自种自给,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出售水果、毛竹和木材。05年全乡人均全年收入1560元,属于欠发达地区。全乡有59个自然村,其中有10余个自然村计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至今居住在尚未通道路的高山、深山或峻岭之中,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上郑乡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耕地面积小耕作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库区水资源保护限制较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严重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振兴农村经济,*党委和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摸索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目前主要在实施三个建设项目,一是修通圣堂村至富山乡公路,使部分高山上的村落和农民群众受益于公路交通带来的便捷,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等旅游景点;三是对横贯全乡30多公里长的****实施五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10500多千瓦的水电开发资源。以上项目一旦完成,将极大地改变***面貌,为振兴和壮大农村和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根据***的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除了乡党委政府已经作出的部署以外,还应从一下几方面作重点考虑:

第一, 改变种植业结构,走一条效益型农业的路子

利用有限的耕地种植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效益比较好的经济作物,

并使之产业化,让农民从只种植水稻和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圈子中跳出来,改变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和跳出自种自给小农经济思想束搏,走一条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路子,使农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种植蔬菜

***地处山区、远离城市,辖区内无排污企业,空气、土壤、

水质无任何污染,因此,在上郑乡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是非常适合的。由于耕地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一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品种,如茄子、蒲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将会比单纯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更高的收益。

如果一些农户不愿意放弃种水稻,也可以在每年十月份水稻收割后的大片抛荒的地里种植秋冬季蔬菜,如茄子、黄瓜、西红柿、太空土豆、蒲瓜等。这些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蔬菜均可在次年的六月底前收获,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茄子,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批发出售,即可获得每亩6000元的收入;种植太空土豆,亩产2500公斤左右,批发出售价每公斤1元,每亩可获得收入2500元,种植土豆成本较低。上郑乡共有水田2327亩,如果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蔬菜,全乡就有几百万元的新增收入。

二、种植竹笋

在山坡和旱地上种植竹笋,在临安等地的山区已有成功经验,那

里的农户家家种植竹笋,收益很好。竹笋生长在无污染的山地,是公认的绿色食品。竹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是城乡居民喜好的蔬菜食品。种植竹笋投资少,技术难度不大,一年中冬、春、夏季都可出笋,亩产每年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市场批发出售价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笋地可带来9000元左右收入。上郑乡共有旱地2669亩,如果用三分之一的旱地种植竹笋,全年可为全乡农户增加700多万元收入。

第二, 科学种植,管理好现有果树

***各村基本上每户都零散种植枇杷、柑桔、杨梅等水果,据

统计全乡共有果树地3500亩以上,但都处于粗放型种植,平时很少管理。因此,水果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遇大年,水果价格低,许多都烂在树上;遇小年,基本上没有产量。农户在水果上收益甚少,许多农户种植的水果处于自产自给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尚未掌握果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以及对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渠道不畅。因此,应建立**果蔬合作社,把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在水果的种植品种、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水果销售上予以指导和帮助,把零散的种植形式形成集约化的规模型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做到水果种植产业化。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以销促产、以品牌抓质量、以品质赢得市场,从而递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第三, 开发禽畜养殖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食物上对禽畜

肉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每年鸡鸭等禽类消费量在2亿只以上,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禽类约8000万只;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猪牛羊等畜类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实施禽畜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支撑。养殖禽畜也将有效地利用山坡杂草地、毛竹林地和空地,并且禽畜粪便用于肥田,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土质和环境;种植的蔬菜残叶、瓜藤枝叶又可作为禽畜的食料,形成生态循环。因此,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禽畜养殖业,这对于农民群众增收无疑是一条路子。

经了解,**各村村民对养殖禽畜积极性都很高,但实际情况是每户都只养了一两头猪、几只鸡而已,自养自食,远没有形成商品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养殖业长年形不成规模,过不了产业化这个坎的主要原因是启动资金缺乏和担心销路。

解决启动资金缺乏,归根结底是政府部门、金融部门、科技和农业等部门对欠发达农村脱贫致富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并且在政策上、制度上实施优惠贷款措施,凡是有意从事禽畜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农户各级各部门都应网开一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同时,出台政策,采取鼓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投资与农户合作兴办禽畜养殖业、积极招商引资等措施。

养殖专业户担心的销路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和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公司、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及利用网上销售等办法解决,以减少养殖户销售信息不灵、担心销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建议乡政府相关部门对全乡各村重点养殖禽畜的种类、品种、规模、目标、资金筹措等方面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各村优势、养殖条件和地理环境确定合适的养殖种类,选取优良品种,发展鸡鸭鹅猪羊牛等禽畜养殖业。

第四,开办无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

同时,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如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如果以传统农业为指导,那么这个国家是个贫穷的国家;一个家庭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那么这个家庭充其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考虑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同时,也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到***远离县城,工业原材料、辅件、标准件采购供应不便和库区污染限制等因素不便于兴建工业企业,但是考虑到本地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种植、养殖业的逐步兴起,可以兴办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譬如,竹制品加工企业和蔬菜、禽畜肉品类深加工企业。

就目前的情况和条件,***可以先从丰富的毛竹资源上做文章。上郑乡现有山林地十万余亩,其中毛竹林地1.1万亩,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毛竹林的种植。现有毛竹只是以毛竹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为了提高毛竹资源的附加值,必须对其进行深加工。毛竹是制作家具、茶具、工艺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常用的原材料。因此,兴建竹制品加工企业,把毛竹原材料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的竹制品,既有效地利用毛竹资源、不污染环境,又能解决剩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进驻上郑乡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经过调研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要振兴上郑乡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上观点和举措可以说是挂一漏万,也可能是以偏概全,最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和领导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各项工作,努力把上郑乡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小康、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推荐第5篇:农村经济

论农村当前经济状况和发展

一、当前的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2003年,中国农业的增加值为17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农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的14.8%。

由于播种面积减少4.3%和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等原因,粮食总产量为8613亿斤,比上年减少528亿斤,减产的幅度约为5.8%。乡镇企业继续发展,增加值约为36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劳动力离乡外出就业的人数继续增加,总数约为990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00万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比上年增加146元,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幅度为4.3%。总的看,2003年,农业和农村生产结构的调整在继续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覆盖面已稳步扩大到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农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的生产,以及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等,都继续稳步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继续稳步增加。应该说,在2003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冲击和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严重影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

二、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在 2003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困难。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3%,增幅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非典”疫情的影响,使二季度农民收入出现了负增长。但总的看,自1997年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

二是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1997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090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两者的收入差距为1:2.47;2003年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622元,城镇居民为8500元,差距已扩大为1:3.24。

三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更为困难。过去几年中,由于不少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额减少,使以农为主的纯农户的收入增长尤其困难。1997年,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为1268元,但自1998年到2003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已连续6年低于这一水平。纯农户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因此近几年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收入增长相当困难,特别是中部地区8个粮食主产省(冀、吉、黑、皖、赣、豫、鄂、湘)农民人均收入已持续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只增长2.73%。在有些年份,粮食主产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甚至是负增长。

显然,这样的局面不仅限制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和国内市场的扩大,而且也不利于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在持续下降。这里有农业为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而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原因,但也有因为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应该说,像2003年这样,粮食的播种面积降到了不足15亿亩、粮食总产量降到了8600多亿斤,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的。尽管我国目前当年的粮食产量加上国有粮食部门现有的库存,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但是,毕竟当年产量与需求量之间的缺口正在逐步扩大,必须动用部分库存才能满足需求,长此以往,粮食的供求形势总有一天会出现逆转。因此,必须设法增加农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收入,才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和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的特点和要点

2003年12月

24、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的农业和农村形势,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深化农村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提交会议讨论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拟发出的关于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回良玉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国务院长期保持着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每年发出一个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的传统。这次会议和发出的文件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尽管会议研究了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农村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但文件却突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个主题。文件的题目就是新华社昨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个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文件,这在我国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可见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程度。二是这个文件的序号是中共中央2004年1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初期,从1982年到1986年的5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曾经连续5年每年发出一个1号文件,对实现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农村的生产力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时隔多年,但很多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乃至很多农民,至今对于“中央1号文件”仍然记忆犹新、感情颇深。不难想象,时隔18年,当人们再次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以“1号文件”的形式发出的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必然是倍感亲切、倍受鼓舞。

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写了九个部份、22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文件肯定了2003年农村工作的成绩,同时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和促进农民、尤其是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文件的九个部份,概括起来可分为四个大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分别强调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这两个重点和难点。当前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主产区,稳定和恢复粮食生产,主要也靠主产区,因此,抓住主产区就抓住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关键。文件特别突出了支持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问题,并提出了力度较大的政策措施。支持主产区,主要强调搞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粮食转化加工增值。为此,明确提出从明年起,开始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对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进行补贴等措施。有关资金来源,除要求整合现有投资外,还提出要开辟新的渠道,

主要是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的收益,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文件主要强调了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分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和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

第二个方面,分别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这三个层次,提出促进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有关政策。

文件强调,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向农业广度和深度进军。主要是抓好三件事:一是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出要扩大良种补贴、逐步把法定检验和商业检验分开等措施,加快建设产业带,带动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区域化。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贴息和补助等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提出要允许各类农业企业申请国家研发、引进和推广资金等措施。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还必须努力在农村内部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这就必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文件强调了要促进乡镇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等问题。

近几年,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2000-2002年三年农民收入的增量中有47.8%来自外出打工。目前,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约1亿人,引导好、组织好、服务好这些人,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文件强调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两个问题,提出了要加大力度落实有关政策、加快大中城市户籍改革、各级财政都要专项安排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等措施。第三个方面,从为农民增收创造必要外部条件的角度,提出了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

继续开拓农产品市场,是使农民从农业中增收的关键。文件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建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外贸发展基金要向促进农产品出口倾斜、引导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加工贸易区等措施。

2004年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减少,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仅不能减,还要尽可能增加。文件提出要依法安排预算内支农支出、整合农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要稳定并逐步提高、继续扩大“六小工程”投资规模和建设范围等措施。

对于农村改革,文件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强调了四个问题:一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强调了要抓紧清理不利于粮食自由流通的有关政策法规,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三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一个百分点,同时取消农业特产税,并加大机构改革、人员精简等配套改革的力度。四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避免农村资金过度外流、信用社改革要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开,以及采取多种抵押担保形式,改善对农民的金融服务等措施。

第四个方面,强调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文件要求,各级干部必须自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清国情、增强对农民的感情,按照中央提出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努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推荐第6篇:农村经济

“十二五”要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稳定发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060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顺利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大力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装备能力建设,稳定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抓好草原保护建设,强化农业的生态保障功能为此,韩长赋提出要强化政策支持,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政策框架;完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国家临时收储等政策,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同时,加快科技进步,重点是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培育优质、高产、安全的农作物新品种和健康、专用的动物新品种,研发安全高效的兽医药和快速准确的动物疫病诊断技术;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是推动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新增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学谋划一批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切实加强耕地、草原、水域滩涂保护与建设;切实加强农业机械、设施设备、动物防疫、渔政渔港等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是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继续深化兽医、农垦等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公共服务。 。

推荐第7篇:关于农村经济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心得

关于农村经济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心得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大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次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推行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一经推出,便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一时间,改革的序幕在中华大地上迅速拉开,而此时,中国大地上早已是积贫积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产资料严重匮乏,但是这并不影响广大农民的承包土地的积极性,就这样“新农村”面貌渐渐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之后几十年时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工”这个名词经常提起被人提起,它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农村发展的代名词,透过它,我们仿佛看到了农民们放下了手中的农具,走进城市,作为工人的形象,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而农村也渐渐少了茅屋,多了 小洋楼,少了直行车,多了摩托车电动车,甚至小轿车。

我们作为90后,也是伴随着我们的祖国一起长大的,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重要的是,我来自农村,我亲眼见证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心底深深感激祖辈们的艰苦的奋斗,感恩于他们洒下的汗水,现在艰苦的岁月虽然过去了,但是在新的时代,新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这代人将面临着新的新的挑战,好多人都说我们九零后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我不否认在九零后这一辈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但是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肩上担负着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就像今天站在这里的我们,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自己的阅历,也为着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开展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元月3号下午,考完最后一门植物学之后,我们一行七个人就开始找资料,准备问卷的内容,忙活了几个小时,经过认真的筛选,我们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最终敲定了问卷的内容,复印了三十份。

4号早上7点,大家都很准时的到了马家花园,在确定完此次社会实践的路线之后,踏着晨光出发了。

冬天的哈尔滨很冷,在车站等车的时候,还起风了,对于平时在暖和的寝室呆惯了的我们而言,这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北方的同学可能早就习惯了这种寒冷,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初到哈尔滨的南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啊。男生还扛得住,女生呢?像唐玮璐,平时看他就特别怕冷,而这次,她就穿的很薄,看她冻的瑟瑟发抖,看着心里挺为她难过。还好,冬梅带了几件换的衣服,赶紧给她穿上 。

上车了,经过几个小时,到了目的地——大堡村,下车之后我们首先找一家旅馆,为了安全起见,两个女生住一起,三个男生住一起,三个房间紧邻着,在旅馆休息了一会之后,看天色还早,大家商量着一起出去看看,熟悉一下新的环境。

这时候,将近傍晚,太阳的余光还有些,趁着这太阳的余光,走在宁静的乡村公路上,时不时传来狗的叫声,偶尔还有几只鸡也来掺和,似是江南的味道,家的味道,只不过环视四周的时候,映入眼帘,天地是白的,天地之间才有星星点点的灰的色彩,点缀在其中,缓和这单调的白色,恍然醒悟过来,这是北方,这是北方的”味道”,而我心中的江南是比这样的大手笔吗?江南可是个小家碧玉般的地方。再看其他几个小伙伴,也都很兴奋,个个都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而我呢,走在后面,为大家从另一个侧面留下几张合影。就这样,边走边拍,边说边笑,慢慢的走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到了回去的时候了,每个人都满脸兴奋,意犹未尽。这天晚上,躺在床上,细想着今天的经历,不禁对明天的正式调查充满了期待!

5号,刚好是星期天,小学放假了,我们趁着这个机会去学校看看。这所小学叫宏信小学,学校有三层,教学楼很漂亮教学楼前面有一个旗杆,四周是围墙,在操场的角落里,还有厚厚的积雪。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教室都漏雨,更别说有什么教学楼了,后来听附近的村民说,这个教学楼还是前几年一个企业家资助建好的,以前的教室也是很差的,看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了。回去之前,我们所有人一起留了影。

6号的早上,大家都起得特别早。按照事先的安排,今天正式开始调查,一共30份问卷,每个人都拿了几份,各自随机的到村民家调查,并详细询问近几年大堡村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家的变化,并指导他们填写问卷。我调查的村民中有一个是60多岁的老爷爷,他老伴刚好不在家,家里面就他和他5岁的孙女,他儿子儿媳到南方打工,每年就过春节的时候回一趟家,孩子带着太小,在外面照顾不过来,就放在家里,让她爷爷奶奶带着,听着老爷爷说,农村没啥像样的幼儿园,小孩子的学前教育没有城里的小孩好,小孩爸妈说了,等小孩在在长大一点,就带着小孩带到城里去上小学,当我问到国家政策对他们家的影响时,老爷爷想了想,说前几年国家免除农业税对他家影响很大,要是在免税之前,他们家要交几百块的农业税,现在他在家身体还好,也种了点玉米,国家还发钱,而且,这几年国家又有了合作医疗,看病花的钱少了,国家政策是越来越好了,至于九年义务教育和异地就学的政策再过几年他小孙女又可以受益了,老爷爷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笑的特别开心。在最后,老爷爷还问我他们这些农村老人啥时候也能拿到一点国家给的养老费,我对他说,快了快了,政府肯定也在想办法放行吧!

在这次调查中,能够听到这么多声音,这么多来自农村的声音,深深激励了我,让我更加坚定了求学的信心,为着将来能更好的回报祖国,更好的回报为我付出很多的家人,老师,朋友。我们的祖国现在还未实现全面小康,离全民富裕的道路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应当立志为国为家,好好努力,好好付出!

2014/2/25 杨方益

推荐第8篇: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农村报告-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搞好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到XX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3万公顷,提取世行贷款2300万美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10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 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

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

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

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 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 、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 -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

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

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

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

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199

9、XX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XX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

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199

9、XX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

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XX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推荐第9篇: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专 业实践(调 查)报 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前言: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腾飞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中国农村目前的状况相比城市依旧是落后落,虽然中央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措施,取消了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免费,还下发支农资金,但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旧无法根治,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还是依靠外出打工;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面貌,让农民可以依靠自己的农业收入来奔小康,仍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我通过对我县洋川镇的农村、农民进行了调查,并形成了调查报告,希望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是绥阳县洋川镇诗乡门村的农民,这些人基本没有固定单位,主要是在家务农,有业余时间就去县城打工,其中年轻一点的人主要通过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本次共调查10人,基本情况为:男女性别比为6:4。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从婚姻状况来看,60%都已婚。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家庭劳动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家庭年收入平均9500左右。

二、调查得到的基本数据材料

(一)工作时间。本次调查的10人中,除去常年在外打工 1

者,实际居住人口只有3人左右。这些人的作息时间差不多都是这样:早上7点左右起床开始到菜地劳动,拔草浇菜,准备一家人一天菜,中午11点回家吃饭休息,到下午1点再干活,一直忙到下午6点多再去喂一次猪,就这样结束一天的劳动。一天的劳动时间大概11个钟头,到了农忙季节其劳动量之大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二)经济来源及支出。年轻人的收入主要靠自己种地或打工,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来源大部分都来源自己的劳动所得,有61%的老人经济来源于自己的日常所得,32%老人经济来源于子女或其他亲人,还有7%的老人要靠当地政府部门的接济和以前的积蓄生活。由此可见,农村大部分的老人生活还不能得到稳定的保障,只能依靠自己辛勤劳动来维持生活或者依靠子女来赡养。支出中平均有40%的开支在于饮食消费,10%的支出在医疗费上,20%用于子女教育,剩下的30%用于补贴家用、农田灌溉、农药之类的支出及其他如人情支出等。加上近期猪肉以及各类物价持续上涨,所以在饮食方面的支出也有所增多,总体上经济不宽裕。

(三) 日常娱乐方式。农村生活比较单一,由于经济落后,基本上没有健身器材及其它娱乐场所,大家的主要娱乐是看电视,其他时间只能在家与自己的家人或邻居聊天,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获得相关信息,要么天一黑就上床睡觉,精神生活非常单调。

三、调查中发现的农村存在主要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 发现农村主要存在农活的劳动时间长、劳

动强度高,农村经济来源有限、生活没有稳定的保障,国家医保政策执行到地方以后有所变味,惠农政策手续繁杂、作用不大四个主要问题。

(一)农活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农活的繁重,使得农村劳动力总体上长期劳动过度,身体状况不佳,导致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风湿或身体酸痛等慢性病。

(二)农村经济来源有限,金额少,怕生病,生活没有稳定的保障。农村的经济来源总体十分有限,来之不易。大家最忌讳的是生病,一旦患有重病,支出就要占收入的大部分,虽然有国家新型农村医保能报销很大一笔医疗费用,但是自费的部份费用仍可能成为一家人的负担。另外,农村的医疗缺乏保障导致大家总体上身体虚弱,容易得病,农村小诊所对付小病还行,但如果患上重病、急病,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医治,很多突发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三)国家医保政策执行到地方以后有所变味。据本次调查所知,70%的村民反映镇、村二级新农村医保政策存在较多不透明的现象,卫生所的药物的价格比当地药房药品价格高,并且有些村级医疗合作社的医生在村民购买药品时,找借口甚至推脱,不愿意为其进行优惠,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四)惠农政策手续繁杂、作用不大。前几年国家推行的家电下乡政策本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可是通过调查得知,享受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家用电器种类少且偏低端产品,并且优惠款额较低,并且优惠款额返还手续繁杂。谈到国家对农民种田的各种补贴,如种子补贴﹑粮食补贴等,这些补贴仅仅相当于每年上涨的

农业生产用品价格的一小部分。因为随着化肥种子农药等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在逐年增加,可是粮食的收购价的上涨幅度却相当小,因而起的作用不大。

四、意见和建议

以下是我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所得到的关于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把粮食做为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注重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为78%,中等收入国家为49%,世界平均水平为46%,而我国的城镇化率不足50%,对我县来说就更低了。这说明,我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

(三)多种方式促进农村富余劳力转移。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就应该享有长久居住权,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为农村劳动力到城镇从事非农业和跨地区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小城

镇,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移动通信“村村通”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等方式,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民的吃住行更加方便。

(五)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娱乐生活。通过实施农村扶贫解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化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增加大病保险等方式,使农民生活有保障,业余生活丰多彩。

五、展望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也应看到农村还存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仍然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等问题。“十二五”时期,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完善公共管理体制将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主基调。我国要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看待和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解决“三农”问题,将直接影响着今后中国农业和农村的长期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方向,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长远来看,发展和建设农村,将是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六、专业实践体会 农村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首先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其次是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提高物质生活的前提下,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也必不可少,促进城镇化建设、转移富裕劳动力也是主要手段之一。另

外,还要做好农民的保障,主要是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措施。总之,需要全方面的开展工作,才能发展好农村经济。

推荐第10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我国农村原有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和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的全面改革。我国农业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实现了农村经济集体所有制的建构,但在合作化后期由于操之过急,片面追求“一大二公”,推行“人民公社制”,使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遭到严重挫折。人民公社制实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这种“吃大锅饭”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改革就不能促进农业发展。针对这一状况,1962年邓小平已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邓小平文选》 第1卷第323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强调“农村的改革,是一种带革命意义的改革”(同上书第78页)。还具体指出:“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上书第117页)主要采取三条措施: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开;大幅度提高 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此后,各项农村改革继续推进,主要有:继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探索和找到了集体所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实现形式;实行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作用日益明显;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逐步放开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有了很大的发育;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异 军突起。此外还实行科教兴农战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明确中央与地方管理农业事权,实行农业保价、专储和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农业高速增长,不仅基本解决了温

饱问题,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第11篇: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

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平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名牌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政府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近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政府科学指导协调,最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习,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平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习借鉴三县经历,最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领先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第12篇: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报告是在2012年寒假进行的,主要调查的内容是关于农村经济,调查的地点在武平镇街道,调查对象基层农民的问卷调查。

一、项目建设的成效

(—)保护森林资源。武平镇是一个中度贫困的乡镇,人民的思想水平也相对来说很低下,以前对于森林的破坏程度相当严重。今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整治农村经济,对森林资源的政策就是保护。如今整个乡镇的森林覆盖面大大提高。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第二,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水稻增加产量100万公斤、玉米12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政府部门加强对贫困山村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在贫困农村政治道路,然后就是加大财政扶持。农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鼓足干劲,大力发展农牧业,如今每家每户的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基本达到了脱贫的状态。

这些项目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靠人们的双手创造和实现的。这说明不管我们所处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只有自己努力的奋斗过了,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指导和第一时间了解农村新动态。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乡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当前造林靠壮苗,提高产量。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如今农村的机械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从播种到收割,基本上都已经采用了机械化。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二是粮食大户奖励政策,政府会对粮食大户实施一定的鼓励,比如财政补贴和政策优先等等。这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在于保护了森林资源,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

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进程、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范了大跃进错误,一开始就认为项目的步伐应该加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积极性。因为大跃进式的步调会使人们产生不满足感。

同时干部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

2、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事,工作和管理的方法也不恰当,做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习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认识不足,配合不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项目不仅仅是农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农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镇农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外来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镇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贷款发展,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农业生产周

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镇的贷款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发展农业,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政府信誉和农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2、严格管理,保证质量。年底进行竣工验收总结,三期项目正在执行当中,四期项目在今秋启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造林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要对已建、在建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根据农业摸底调查情况,进一步巩固农业成果;三期项目要以推广抗旱技术为重点,在全面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以弥补前两年因干旱放慢进度造成的损失;关于四期项目的启动实施问题,现在就要着手作出安排,一是筹备好项目启动会议,二是着手农业的施工设计,三是搞好包括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实施细则、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报帐提款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的编制、制定以及相应的培训工作,确保四期项目的高起点、高质量,使之成为新世纪高效农业的精品工程、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

3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根据新时期农业发展形势,国家把农业建设项目整合为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粮食产业基地建设。我省粮食供需缺口较大,随着项目的实施,这一矛盾将逐步减轻。为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才是治本之策。当前,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解决粮食供需平衡矛盾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为此,各级农业部门必须与财政、计委、农工部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农业发展规划和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并把世行项目“报帐制”等成功经验融入其中,使我镇农业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总之,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同时也要积极的解决问题,我相信,本镇的经济发展会更上一个台阶的。

第13篇:农村经济总收入

农村经济总收入

农村经济总收入是指本单位(包括统一经营、承包经营、新经济联合体及农民自营)当年经营的收入中可用以抵偿本年开支并在国家、集体、农民之间进行分配的农、林、牧、副、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非生产收入,但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救灾救济等。国家事业单位在农村兴办的属于集体性质的实体,如养鸡场、养猪场等,如果土地所有权仍归乡、村集体所有,当地农民参加生产劳动,其全部收入都应统计在内;如果土地已征用,所有权已转移,则只统计农民参加劳动应分得的那分收入。

总收入中,乡村集体企业收入按各行业的全部收入计算,包括经营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其它收入等;家庭经营中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按当年收获到手的主副产品计算收入,包括已出售、自食自用和储存的主副产品在内。

总收入应按当年价格核算,也就是按当年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现行价格进行核算。具体核算方法是: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食自用和储存的农副产品,按出售全部该产品(包括出售给国家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由于全国市场价格差别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制定本地区的综合平均价。总收入 - 总费用 = 净收入。

农村经济总收入

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在一年之中经营生产性和服务性活动所得到的可以用于抵偿本年开支,并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全部收入。

1、包括农林牧渔业、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劳务等各项经营收入和利息、租金等项收入。

2、不包括那些不能用来分配,属于借贷性质或暂收性质的收入,如贷款收入、预购定金、国家投资、农民投资等。

农业总产值和总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两者包括的范围不同,总收入除了包括农林牧业的收入外,还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事业活动所得到的可以直接支配的全部收入,而总产值则不包括后面这些,第二,就农林牧渔五业而言,总产值要计算当年的全部成果,而总收入只计算当年可开支和分配的部分。例如,总产值要计算人造林木的生产量,大小家畜的繁殖,增长和增重的产值,总收入则不包括。第三,计算的价格不同,计算总产值,全部产品都按统一的不变价格或当年价格计算,而计算总收入一般按当年价格计算,产品中的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用部分按当地收购的价格计算。

农业总产值与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区别和联系

一、从统计的目的来观察分析:农业总产值是从生产角度来反映农村经营单位一年内进行各种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总量;而农村经济总收入是从财务核算角度反映农村经营单位一年内由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活动,所得到的、可以直接利用的收入。

二、从统计形式分析:农村社会总产值是按所在地区统计的(包括国营农场产值),进城的产值(农民进城劳动创造的产值)不包括在内;而农村经济总收入是按所属地区统计(不包括国营农场部分),进城所得收入也要计算在内。

三、从统计范围分析:农村总产值只包括农业(大农业)、工业、建筑业、商饮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当年劳动成果,不论这些成果是否在当年加以利用;而农村经济总收入不仅包括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收入,同时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生产性的可用于分配的全部收入。

四、从统计口径分析:农村社会总产值要计算当年创造的全部生产成果,而农村经济总收入则不包括不能用于分配的部分。

五、从计算价格分析:农村社会总产值一般按统一价格计算,有不变价和现行价格两种;而农村经济总收入一般按实现价格计算,自产自用按国家定价和自行价格计算。

六、农村社会总产值与农村经济总收入扣除不可比因素后,两者发展的趋势应是基本一致的。

总收入应按当年价格核算,也就是按当年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现行价格进行核算。具体核算方法是: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出售部分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自食自用和储存的农副产品,按出售全部该产品(包括出售给国家和在市场上出售的)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由于全国市场价格差别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一制定本地区的综合平均价。 例如:农村经济总收入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2004年2003年2004年比

2003年增减(%)

农村经济总收入1529.01 1299.05 17.70

农业收入58.34 52.05 12.08

#种植业收入49.76 43.45 14.52

林业收入3.52 3.30 6.67

牧业收入71.07 61.68 15.22

渔业收入161.50 125.26 28.93

工业收入925.11 775.87 19.24

建筑业收入79.97 70.20 13.92

运输业收入50.37 42.94 17.30

商饮业收入72.14 67.81 6.39

服务业收入35.44 32.46 9.18

其他收入71.54 67.48 6.02

总费用1350.80 1144.40 18.45

可分配净收入187.76 162.76 15.36

#国家税收25.53 22.02 15.94

企业各项留利46.71 39.47 18.34

乡村集体所得8.59 7.54 13.93

农民所得91.06 81.76 11.37

一、什么是人均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再减去对国外的要素支出。用公式表示为: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出)

其中,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是指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获得的劳动者报酬、利息、红利等。

人均国民总收入是指国民总收入除以年均人口,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相等,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大致相当。

人均国民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民总收入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和财产收入等原始收入总额。人均国民总收入既包括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个人所得。而人均收入只包括居民个人所得。

二、世界银行的国别收入分组标准

世界银行是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通常把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但以上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8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国民收入 反映情况

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则是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

国民收入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作为综合指标,它可以反映社会再生产及其最终结果;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国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例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则是劳动人民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之间的经济关系。国民收入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个国家新增加的物质财富,因而也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

是一个综合性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总量,及其相关指标;狭义的国民收入仅指国民收入。

第14篇: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河北省林业从1990年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已有四期。总投资计划约6亿圆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4100万美圆,造林任务16万公顷,涉及我省9市的70个县(市、区)。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10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 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

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

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

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世行造林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二是推广适用技术。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四是加强技术训练。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2.工作漂浮,管理粗放。3.认识不足,配合不够。

(二)几点问题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 .严格管理,保证质量。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要根据幼林摸底调查情况,在进行竣工总结的同时,今秋明春要对

二、三类林再进行一次补植补造,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三期项目要以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为重点,在全面保证造林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以弥补前两年因干旱放慢进度造成的损失;关于四期项目的启动实施问题,现在就要着手作出安排,一是筹备好项目启动会议,二是着手造林作业的施工设计,三是搞好包括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实施细则、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报帐提款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的编制、制定以及相应的培训工作,确保四期项目的高起点、高质量,使之成为新世纪高效林业的精品工程、林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 3.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根据新时期林业发展形势,国家把林业建设项目整合为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我省木材供需缺口较大,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和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量的增加,这一矛盾将逐步加剧。为此,只有大面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才是治本之策。当前,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既是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为此,各级林业部门必须与财政、计委、农工部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规划和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并把世行项目“报帐制”等成功经验融入其中,使我省商品林业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15篇:农村经济作用

谈农村商业保险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地区保险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尽管农村商业保险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梗阻,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本文建设通过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规范营销服务机制,健全监管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保险市场。

关键词:农村,保险,发展

保险具有风险疏散、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以保险业相对发达的烟台市为例,深入剖析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就农村保险体系再造问题探讨对策思路。

一、目前农村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目前,保险业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增长,农村保险市场也得到较快的发展。2006年,烟台市保险费收入411570万元,其中所调查的9个县市合计保费收入接近烟台市总量的一半。全市人均交纳保费633.Z元,同比增加71.2元,保险密度居全省第一,但在保险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

(一)机构网点快速增加,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落户烟台,并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目前,烟台市有28家市级保险机构,其中财产保险13家、人寿保险9家,共辖设320个分支机构,其中在9个县市共有县级保险机构94家,均设在县城所在地。有的保险机构如中国人寿还在县以下乡镇设有保险代办处,据初步统计,9个县市共有保险代理网点120多个。随着机构的扩展,全市保险从业人员已达到2.3万人,其中,营销人员达2万多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

(二)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10个,其中财产险60个,人身险50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份额差距略低o-人身保险市场以寿险和分红险占比较大,2006年,烟台市该两类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00736万元和107373万元,占比为31.81%和33.9%;财产保险中机动车险占有较大的比重,2006年,该险种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80.46%。

(三)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据对烟台9个县市区的180户农民问卷调查,有127户办理过保险业务,另有35户有办理保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样本的70.6%和19.4%;所办理的保险种类以人身(寿)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多,办有该两种保险的分别占全部调查农户的45.7%和43.3%,而财产保险则不足15%。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保险品种中,农民对人身健康、养老保险情有独钟。从烟台市保费收入的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县域人寿险业务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9个县市全部保险费收入占烟台市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财产险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农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全辖只有1个县(市)办理了农作物火灾险,其他各县市均未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二、制约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门设有农业保险科,开办的保险品种涉及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已不再单设农业保险科,并相继取消了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险种,目前烟台开办的仅有农作物火灾、冰雹保险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在众多的近60个财险种类中,涉农险种占比不足10%,品种少、份额低。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险后勘查难、赔付率高,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基于此,诸多保险机构都纷纷退出了农业保险市场。

(二)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据调查,2005年,烟台市各县市区农民人均收入较城镇居民普遍要低一半以上,平均收入额要少5000-6000元,将适用城市的保险产品向农村延伸,必然超出农民的消费能力。在所调查的180个农户中,有53人未办理过保险,占调查农户的29%,其中因保险价格偏高而缺乏一定经济能力的有31人,占比为58.5%。产品设计上的偏差,降低了农民的投保意愿。

(三)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烟台市全辖共有保险分支机构超过300家,其中占全市人口总数80%以上的9个县市却仅拥有三分之一的保险机构。同时,县域间的机构分布也不平衡,经济发达的龙口市现有保险机构17家,另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拟在此设立营销服务部;而人口相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另一县(市)只有保险公司6家,该市2005年人均保费收入仅为38元,较烟台市平均水平低524元。保险业务发展状况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机构布局上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状况的失衡。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调查反映,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理赔的问题,对客户投保和缴费服务热情、不厌其烦,而出险后理赔时则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个别甚至存在故意刁难的问题。在对保险公司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对保险理赔存有意见的占有较大的比重。三是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当前,部分地区保险业务发展势头已接近于银行业,但在市场秩序管理上则与银行业差距较远。目前,保险监管机构设至省级或较大城市,地级以下只有保险业协会,市场监管力量明显不足。而诸多保险公司都实行营销机制,营销人员良莠不齐,为了提高业绩而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退保问题。2006年,烟台市人身保险退保率为10.81%,同比提高1.94个百分点。

三、完善农村保险市场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其在农业、医疗、养老等方面潜在巨大的保险需求,迫切需要政策的、商业的保险产品为“三农”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为此,就完善农村保险市场、推进农村保险业务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

鉴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特点,建议尽快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推出农、林、牧、渔业各具特色的保险品种。在目前情况下,为提高农民和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的保障功能,可采取政府扶持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在两个环节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人保环节,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对农户予以补贴;出险后的理赔环节,按照赔付额的一定比例对保险公司直接补贴。通过适度扶持,降低保险公司亏损,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救助保障能力。

(二)规范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目

前农村保险市场的现状,各保险公司应从三个方面转换经营理念,规范和完善保险营销服务。一是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研发。结合农村实际,有重点地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开发推广新产品,满足农民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保险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保险机构的布局,在网点设置上应适度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增强对农村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强化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其培训,既要具备精良的展业技巧,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对其考核,既要注重保费收入增量,还要考虑保户资源的稳定性。通过把好营销关口,提高保险经营绩效,消除社会各界对保险行业的偏见。

(三)健全农村保险市场监管机制

首先,引入同业竞争监督机制。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应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各保险公司逐步向农村延伸触角,增加农村保险市场主体,通过适度的同业竞争,达到相互监督、相互规范的目的。其次,健全保险协会网络体系,重视发挥保险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督促各保险机构严格遵守保险同业自律公约,对违法违纪行为按职能范围及时做出处理,切实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再次,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建议在地市级城市设立保险监管分支机构,加强对县域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16篇: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农村经济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全乡职工团结一致,以干克难。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紧紧依靠县直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按照县委、政府整体部署,以“争先创优”活动及全市上下开展的“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为契机,突出办点示范和环境清洁整治活动两条工作主线,结合我乡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农牧业方面

(一)农牧业生产

在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和科技普及推广的前提下,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 3177.85 吨。当年中药材新增种植面积1700亩,占任务亩的 94 %。蔬菜种植面积达 1100亩,占任务1100亩的100 %。商品猪3985头,出栏商品牛 135头;出栏商品羊 300 只,出栏商品鸡2.5万只,占任务的98 %。 农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800多人次,新发展专业养殖大户 户。新建农业特色产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个。

(二) 示范点建设: 1.安家坝蔬菜生产示范点建设:在安家坝村玄麻湾社、阴坡社建成精细化蔬菜生产基地 200亩,开展了田间道路,桥梁。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拱棚式塑料大棚30座,开展蔬菜育苗,地膜蔬菜达到 800亩,主要生产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 蔬菜预计产值 万元,有效缓解了县城买菜难情况,保证了县城蔬菜供应。 2.肖家山山羊养殖示范村:2011年肖家山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项目,开展畜牧养殖,成立了大规模娥山羊养殖场,共引进黄山羊 只,存栏山羊 0只,二代波尔山羊 只,以养殖场带动养羊户 户,建圈 间,完善了饲养员办公室,消毒室,饲料贮藏室各一间,拥有打草机一台,防疫设施一套,库存饲料在 吨以上,并常年聘请畜牧中心技术员李多应指导养殖工作,今年,出栏成品羊 只,产值 元。

二、林业工作及生态建设

全年累计完成荒山造林面积1100亩。新发展经济林面积935亩,占任务1000亩的93.5%。其中新栽植核桃面积610亩,占任务600亩的110%;核桃补植600亩,新建核桃示范园(安家坝村)200亩,在大庄村完成四大干果嫁接换优15000株,占任务16000株的93.7%(其中林业管理技术人员嫁接8000株,群众自发嫁接7000株)。培训农民技术人员 人(次),占任务 人(次)的 %(其中春季培训核桃嫁接人员 人,冬核桃树综合管理 人)。在核桃树管护上下大功夫,在春季收回烧毁银杏大蚕蛾 斤,挽回了经济损失,冬季刷白,抛盘 余亩。

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 1100 亩,生态林建设 700 亩,占任务600亩的 116 %,在安家坝村新建林业特色产业农民经济林合作组织 个。全年无乱捕滥猎,乱砍滥伐,乱耕滥牧等破坏生态建设及毁林现象发生。

三、扶贫开发工作

稳定解决温饱 人,占任务 人的 %;基本解决温饱 人,占任务 人的 %。

袁坝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及新农村建设工作

该村 户, 人。现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管引工程 处,村内道路硬化 公里,房屋亮化 户。增收项目上:劳务输出 人,劳务输出收入达到 万元。新载植核桃 亩,养殖大牲畜 头。科技扶贫项目上:建村级活动室一处平方米,购置农机具 台、补助资金 万元;培训新型技术人员 人次,同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项目开发规章制度,推行村民自治,倡导“一事一议”,使科技示范户到达 户,建公示栏和宣传栏两处,书写固定标语 条,与部门配合默契,使项目实施得到顺利进行。

在整村推进项目实施的同时,该村又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试点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精诚团结的带领下,该村已完成巷道硬化 米,河堤建设 米。房屋内外粉刷已全部完成,绿化空地平方米(正在进行中),创建示范户 户,修建垃圾池 个,修建便民桥 座,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四、乡企业工作

2010年全乡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 户。总产值中中小企业、乡企业、非公经济分别是 万元、万元和 万元;增加值分别是 万元、万元和 万元;营业收入分别是 万元、万元和 万元;利润分别是 万元、万元和 万元;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有利地促进了全乡乡乡企业健康发展。

五、水利建设工作

一是制定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并落实管护人员配合实施水利工程。二是对辖区内人饮工程运转定期检查,做到群众时时有水吃,不断水。三是配合水利执法人员对所辖水源保护区内河道乱倒垃圾杂物的行为进行整治,并对乱采滥挖的现象进行制止。四是加强防汛工作。在防汛期间,副科级以上领导划分责任区,并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信息畅通,统计报表及时准确。五是对水源上游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六是就群众挖沙取石的基础上,发动群众有针对性的疏通管道,保证水路畅通。

六、水土保持工作

一是建成安家坝玄麻湾社土坎梯田 亩,占下达任务 亩的 %。二是修建肖家山石坎梯田 亩,已完成 亩。。二是完成水保造林 亩,具体分布在 村 亩。三是自地震后,针对全乡部分村、社山体开裂、滑坡等现象。同水保局配合加强预防监督的同时,尽到能排除隐患。四是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同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五是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法》宣传,并建立了值被保护网络,落实管护制度及措施。

七、动物防疫工作

一是加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在结合灾区灾民防疫的基础上,全年共举办各种预防知识宣传 场(次)。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村级防疫组织并配备了村级动物防疫员 名,动物疫情观察员 名。三是落实动物防疫经费及村级动物联疫员报酬共计 元,占任务 元的 %。四是对全乡14个村喂养的所有大牲畜全部进行免疫。全乡预防注射猪疫苗 头,羊口蹄疫苗 只,鸡预防注射禽流感疫苗 只,鸡疫苗 只。猪、牛、羊耳标佩带、免疫率均达到100%。

八、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发了《碾坝乡二0一一年农村安全生产工作安排意见》文件与各村签订了《碾坝乡二0一一年农村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与各矿山、采石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全乡农机车辆、摩托车驾驶人员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农机车辆“不准载人”合同》共 份。二是对全乡 辆(其中:大、中型汽车 辆,低速载货汽车 辆,三轮汽车 辆,摩托车 辆,拖拉机 辆)农机拥有量排查登记建台帐。三是结合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顿治理行动,开展了以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品、消防、易爆物品、烟花爆竹为重点的安全排查,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作为整治重点。四是积极推进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负责制,全面对损毁路段、危险路段及时抢修与维修,确保了我乡通村、通社道路交通畅通。五是对全乡 辆车辆的使用情况和( 辖区内乡企业)的安全设施和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杜绝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六是向群众广泛宣传安全用火、用电及冬季安全用煤等常识,排除火灾、煤气中毒等安全隐患,确保消防安全;七是认真抓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使我乡农机驾驶员持证率达100%。

九、交通建设工作

一是宣传公路法,建立健全了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对公路两侧乱堆滥放的现象及时清理,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畅通。二是动员并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抢修水毁公路。四是积极争取项目,新建 村便民桥 ,解决了群众长期渡水无桥的问题。五是配合交通部门新修项目公路 条, 米。

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成立国土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年初同各村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积极配合城市建设开发征地工作,全年共征地 处 亩,涉及 户农户对拆迁征占地农户都进行补偿安置,并纳入社保工作。三是针对5.12地震后全乡部分地方地质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设立预警点,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完成对灾后重建的宅基地统一规划,统一填表、绘图、统一上报、统一领取土地使用证等工作。

十一、关注民生工作

(一)重视城乡低保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相关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政策。二是对全乡城乡低保对象 人(其中农村低保 人,城市低保 人)全部纳入正规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类档案,做到户户有档案、有调查记录。

(二)五保户供养工作。一是结合灾后重建工作,集中建五保家园 处,预计入住 户 人,同时对零星居住的五保户住房组织专人进行维修、加固。二是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五保供应范围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三是按月足额发放五保资金,并建立专门台帐,做到资料全、底子清。

(三)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全乡 人中有 人参加农村医疗合作,参合率达到 %以上,占任务95%的 %,同时按规定对五保户、低保户进行参合救助工作。城市低保对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均已达到 0%。

(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有起色。全乡 名优抚对象按规定足额发放优待金 元,优待面达 %。

(五)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全乡全年共输出劳务人员 人,其中有组织输出 人。培训劳务人员 人次(其中引导 人,劳动技能培训 人),全年创劳务收入 万元。

(七)民政基础设施和民政事务管理都按规定、高标准、规范化进行。

(八)“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已完成,全乡14个行政村确定识别人口 人,识别比例 %,贫困人口严格控制在县扶贫办核定贫困人口数内。

(九)截止十二月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参保 户 人,收缴 万元,参保率 %.十

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一是退耕还林及粮食直补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并建立补助资金台帐,向群众张榜公布。

二是全乡 头能繁育的母猪全部进行了保险补助。 三是完成 台、万元的农机补贴任务,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

四是建立了农民补贴信息网,信息更完整。

五是修建沼气池完成 座,下达任务 座,占任务的 %,全乡村民能源使用率明显提高。

六是发放太阳灶 台,提高村民节能环保的新思维。 十三 示范点建设

1.安家坝玄麻湾社示范点:共 户,目前已全面完成,入住率达到 %。户均投入 元。统一设计修建了花围墙栏。硬化了庭院,修建了广场。绿化平方米。栽植绿化树 株。建活动场地一处,文化墙平方米,硬化道路 米,埋设排污管道 米,修建沼气池 座,建厕所一个,安装体育器材 套。

2.田坝示范点:共 户,目前已全面竣工,入住率达到 %,硬化道路 米。埋设排污管道 米、修建公厕一座。绿化空地平方米,栽植绿化树 株,安装体育器材 套。

3袁坝示范点:共 户,完成河堤 米,硬化道路 米,埋设排污管道 米,绿化空地 ,保护了具有观赏价值的珍,整个示范点宜人,古朴典雅,为全乡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十四:信访、给论、维稳、禁毒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对上访户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回应,调处解决上访事件 起。二是及时排遣调处各矛后纠纷 起。确保了社会稳定。三是巩固无毒乡成果,确保全乡无毒品零种植、零产量。

十五.计划生育工作

全乡已婚妇女 人,当年总出生 人。计内出生 人、计外出生 人,计生率 %。出生性别比为 %,出生率为 ,死亡 ,自增 人,自增率 ,当年应结扎 例,已结扎 例,欠 例(一例为女方的婚男在婚,另一例为孩子重病)。二女户应结扎 例,以结扎 例,社抚征收率 %,当年 %;流动人口管理流出人口 人,办证率 %,流入人口 人,持证 %、验证率 %。

十六:水利普查工作已结束。 十七: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结束。 十八: 环境清洁整治活动扎实有效 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四改、六有、一出”的总体要求,从碾坝乡实际出发,全面开展了环境清洁活动,突出抓了安家坝、崔家湾、袁坝、寺底下、田坝村的危房拆除、乱堆乱放、垃圾清理和庭院美化、道路硬化等工作。全乡共拆除危旧房 间,乡上投水泥 吨,群众投劳 个,投沙石 立方,硬化巷道 条 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十

九、政府班子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开阔视野,创建学习型政府。班子成员带头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努力提升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思维层次。二是注重实践,提升能力,创建高效型政府。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结合碾坝乡实际,立足实践做决策、立足实践求创新,坚持解放思想,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高质、高效开展工作。三是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创建服务型政府。班子成员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简化办事程序,集中精力转好落实。四是规范用权,廉洁勤政,创建清廉型政府。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干干净净办事,堂堂正正做人,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重大事项、财务管理坚持乡长办公会,党委会集体决定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 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直帮扶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乡村两级干部职工,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和广泛参与的结果。面对成绩、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我们将发扬成绩,寻找差距,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奋献,善于学习,埋头苦干,为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继续努力奋斗。

第17篇:农村经济现

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城乡经济的逐渐拉大三农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现已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国家也在急迫的寻找解决之道,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农村经济之所以发展滞后的原因有:

一、农业发展模式落后。

二、金融服务不到位。

我参考文献中孙若梅(2011)所写的文章《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小额信贷是为穷人服务的金融,被视为缓解贫困的有效工具,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理想。那么,这一创新的反贫困功效如何呢?本书是对小额信贷为缓解贫困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所进行研究的成果。全书不仅从理论上系统地梳理和阐述了小额信贷的内涵、发展过程和其中经济思想的演进、贫困瞄准,以及信贷对农民收入影响的途径和程度,并且利用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实践(扶贫合作社)的第一手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本书对发展领域的研究者、学生、政策制定者,以及小额信贷的实践者有所帮助。

刘恺娣(2010)在《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首先描述了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指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制约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其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处于过度阶段,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助农的金融工具,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需要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创造条件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郑有贵(2008)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路径与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财政支持“三农”的有效组织载体,也是金融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分析了通过构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其成员提供承贷承还和信贷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资金互助组织和村镇银行等多个路径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信贷需求。

通过对以上等人的文章参考,我也跟据我国目前农村现状的分析,在加上自己的一些建议,提出以下解决之道:

一、用灵活的农林合作社代替单个农户生产模式,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当前农村,大部分依然是单个农户为基本单位。在建国初期的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已经全球化,单个的生产模式显然无法应对国际的冲击,而农林合作社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抵御风险能力。与单个农户的生产模式相比,农林合作社比单个农户有一下优点: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市场信息、可以增加竞价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质量。

二、加快发展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小额信贷业,从而增强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利用金融手段调配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农村经济与工业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所需款额少和分散的显著特征,因此不能用设和工业经济的金融产品来服务农村经济的需求。小额信贷的出现很好的适应了农村经济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林合作社与小额信贷的有力结合,共创农业经济的辉煌。虽然农林合作社与单

个农户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小额信贷也很适合农村经济的需求,但如若农林合作社与小额信贷不相辅相成,各个分立,那么它们将很难各自为赢;农林合作社与小额信贷必须相互结、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达到共赢,才能共创农村经济的辉煌。

在工业经济得到很好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和谐稳定的发展,制定出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关乎能否改变落后的生产模式,而国际上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我国必须加紧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小额信贷业务,并且灵活的成立适应地方的农林合作社,合理规划依据地方当地特色,政府要合理引导但不能强加干预。农林合作社与小额信贷的结合,共同发展,相信农村经济一定能够上一台阶。

第18篇:农村经济工作计划

2011年xxx村经济工作计划

2011年是xxx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去年,xxx村党支部在xxx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积极努力,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经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均纯收入达到11400元。2011年对于我村将在党支部带领下,以党建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新农居建设工程,全面改善村民居住和生活环境,并为今后长远发展旅游业奠定基础。我村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精神将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次加快我村环境发展,加快促进产业开发,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一、工作思路

2011年,我村要紧跟形势,大力改善发展环境,促进集体经济开发,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善民生,使得集体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村级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群众民生问题较好解决,使xxx村全面发展再上新台阶,人均收入提高8%左右,实现集体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计划

1、再接再厉,借去年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优势,努力推进新农居工程,全面改善村级居住生活条件和环境。党员干部齐心协力,为争取新农居工程的顺利审批和开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基础。

- 1 -

2、全面规划设计,稳步推进,建设xxx山区和谐旅游新村。服从区镇党委安排,积极协调与三岔村党支部关系,争取新农居工程的顺利开展。开拓思路,招商引资,争取在本村建设一家农产品深加工厂、一家集大型餐饮、旅游、住宿、大型会议于一体的商务企业。吸引外来企业和人士旅游投资,为广大群众创造致富条件。

3、学习先进农林科技手段,保障农林干果产业持续增收。利用远程教育和多媒体,邀请农林专家指导板栗核桃等林果种植,提高预防病虫害能力,促进增收致富。争取今年干果收入达到人均5000元。

xxx村党支部

xxx村村委会

2011年3月

- 2 -

第19篇:社会实践报告(个人)(关于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

暑假社会实践观察报告

——关于农村消费情况的调查

一、消费现状

农民的消费能力大幅度增强,但现状依然是消费水平不高,结构不够完善,但利好是结构正在调整,农民的保守消费观念开始解冻。

(一)银行储蓄(消费水平)

农民的消费水平又是怎样呢?为此我们查阅了农民的银行储蓄情况: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为17.2万亿,比2006年增加近1.1万亿。

接下来我们通过对少部分人“拥有闲钱,你是否会选择储蓄,如果不储蓄你又会如何处理”的问卷调查中得出:极大部分的人选择储蓄,在不储蓄人中选择增加消费的仅有一人,选择再投资的仅有一人。

——通过以上面的调查我们得出,虽然农民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但是基于保守、谨慎的消费观点,闲钱大都流进银行而非消费,消费水平仍就偏低。

(二)大型商品消费比例(消费结构)

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自然带动了大型耐用商品的消费;再加上国家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种种好政策,使得以家电为首的大型耐用的商品消费得到大幅提升,可是大型商品消费在农民消费中占有多大比重,由于问卷调查的难操作性,我们查阅了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农民平均个人消费总支出为3364元,其中衣、食支出为1634元,占总支出的48.5%,而家电等大型商品支出为157,仅占总数的4%。

我们又把自己家的大型耐用商品的购买情况作为参考:家里的主要消费对象还是衣、食、住、行,其中吃、穿仍是主流,平均一年仅增加一到两件“大件”。

——根据上面的数据与调查,我们得出,农村居民生活还是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生存资料的支出比重大大高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偏高。

(三)消费前景

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共同显示不容乐观的迹象,但是农村消费的前景究竟怎样呢。

就此,我们问访了老百姓“现在与以前的消费心理比较”,普遍得出的答案是:“手里的钱更敢花了;别人买了,自己也要买,反正又不是像以前那样没钱。”

而且我们查阅资料得知,农民的非衣、食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总消费的增长速度。

所以虽然,消费水平偏低,消费结构有待调整,但是由于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家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必然会由量变引起质变,使得农民的消费心理会大幅转变,那时农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会得到跨越式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的出: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农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就要步入由量变引起的质变式发展的这一光明前景。

二、消费特点

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城镇仍有较大差距;消费需求强烈,但又有着节省保守的传统;国家鼓励消费但是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得农民形成了独特的消费特点:

(一)消费谨慎、稳健

农民消费,首先要考虑其需求的必要性;然后再注重质量、品质,不会有品牌意识;几乎不会购买高档品、奢侈品。

(二)衣食消费比重大,恩格尔系数高

农民消费,仍然是由衣、食消费为主的必需品资料消费占有绝大数比例,享受资料消费比重偏低 。

(三)消费保守,重安全

农民消费,依然坚持“量入为出”这一真理,很少会有人选择“贷款消费”等超前消费。

三、引发原因

在消费特点中我们曾提到一些原因,可究竟是哪些是主导因素,我们就此做了关于“是什么原因让你不愿去把钱拿出来消费”的问卷调查。并就此得出结论:

(一) 农民的收入不高,不稳定(44%)

通过问卷调查,这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因素。

虽然,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强,但是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城市人口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农民收入不像城镇居民那样可以定期、按期得到,而是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再加上“量入为出”这一消费理念,使得农村形成了“钱不够多,就不敢花”的消费心理。

这一因素,是政府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也是要扩大农村消费水平的基本前提。

(二)预期消费要求大(20%)

在问卷调查中,这是仅此于收入不高这一因素的又一重要因素。

由于,农村保守的观念中对“上学”、“婚嫁”、“丧葬”、“生病”·····的重视,加上收入与这些预期性支出的比例,使得农民不敢花现在的自己手中的钱。

“省着点,以备不时之需”是对这种消费心理的最佳写照。

(三)社会保障不足(9%)

虽然这一因素农民关注度不高,但这是政府该注重考虑的又一因素。

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再加上“养儿能防老”这一“礼”,不断在老年人的眼前验证着它的不可信性,使得人的心理更趋向于“把钱留着”而不是“有多少花多少”。社会保障的不足,必然会增加农民的对未来预期的消费,从而降低了现在消费的预期。

要补充一点的是,从2010年开始,村中实行了“六十岁以上的老年每月55元的养老金”为主题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希望它能在改革农民消费心理上有着很好的效果。

(四)商品价格偏高(16%)

这是农民关注率很高的又一因素。

虽然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物价也大幅度攀升(其中07年的cpi指数为105.4(前一年标为100),增长5.5%。其中猪肉价格由01年的7-8元每公斤,而到现在确是接近20元每公斤)。大型消费品的价格也会让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望而却步。

物价的增长会严重挫伤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五)对商品不够了解,害怕上当受骗(11%)

这一因素也超过了10%。

由于消费主流的农民大都是低学历、无学历,以及收入的来之不易,所以对于一些新生的陌生商品会抱有“不了解,与其不买也不要被骗”的心理,而且这也与农村消费市场欺诈,假冒,不合格现象太多有关,使得农民的购买欲严重的受挫。

这也是国家该对农民消费市场的整顿的警示。

四、报告建议

农村的消费特点决定了农村消费水平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还有着种种坎坷。近年来政府的大力重视及投资,使得农村消费水平的发展步上了正轨,当然就现状与特点来看国家仍要继续加大努力。而我们就调查中得出的原因,给与一定的建议:

(一) 增加农民收入

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居民收入长期偏低,我国的消费动力就不足。”

所谓“巧妇不做无米之炊”,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才有可能增加消费。让消费的增长凌驾于收入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农民保守的消费观念,所以只有收入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带动消费水平的长期、持续、快速地提高。

当前,国家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惠农、利农政策;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更快、更实际的介绍给农民,来增加农业收入、解放劳动力;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农民工培训等途径加大农民工就业······等途径来实现农民增收。

(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老百姓关注预期消费的传统,使得自己手里的钱却不愿花。而根治的办法就是拥有良好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使农民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预期消费不再堪忧,才会把手里的钱拿出来,加大对即期商品的消费。

而社会保障制度,是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大山,其中又以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尤为突出。所以国家有责任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尽早的建成惠及绝大部分农民的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只有这样,为农民的未来构建一条医疗防线,让其无后顾之忧,才会增强其消费信心,把钱花费在其他商品上,进而优化农民的消费结构。

(三) 控制并稳定商品价格

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过高、不稳定,也同样使农民过多的去关注预期消费,打击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

所以国家也应该稳定物价,抑制通胀,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稳定信心,更敢去消费,也更愿去消费。

(四) 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一方面进一步要丰富商业网点,让农村商品更加丰富,商业竞争更加充分,更多惠及农民;而另一方面则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杜绝商业欺诈,坚决防止挫伤农民消费积极性的事情发生。

(五) 加大消费宣传

农民对消费的了解不够深,仅仅是为了满足必需品的拥有。所以加大宣传是很好的增加消费的途径:

一、加大新、奇消费商品的宣传,让它们像电视机一样走进寻常百姓的家中;

二、加大对新消费理念的宣传,让它们取代原来的保守消费观;

三、加大商家优惠、打折等利好消息的宣传,吸引老百姓的眼球。

总之,通过舆论,来真正的唤醒农民消费者心中的那份消费欲,让正解冻的农民存款开始流向消费市场。

第20篇: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

文章标题:县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daodoc.com/)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浙农办发[2007]9号)精神,结合

我县农业生产实际,为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经济状况,及时掌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动态、新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落实,认真开展农业和农村调查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中心,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这一主题,着眼于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部门职能两大转变,完善体系,健全制度,改善手段,切实将综合联系点办成反映农情民意的固定点;总结探索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点;科学决策的咨询点;跟踪调查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检验点。为全面增强支持决策、引导生产、服务人民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巩固基点建设,调整优化样本农户固定观察对象是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工作的基础,也是我局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要根据调研重点,及时调整优化固定观察对象,力求使样本农户成为我县广大农户的代表、突出其典型性。努力搞好试点调查调研工作,把农业农村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热点、难题及时向上反映,全年计划上报各类农情信息100篇,正直做到信息的上传下联。

(二)组织学习培训,提高信息采编水平对全县乡镇、村及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员进行一次轮训。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将他们作为我县农情信息采编的主力军。同时鼓励乡镇干部积极撰写文章,将本乡本土的有关情况、典型经验、对策措施及时上报县农业局。

(三)突出信息化建设,畅通农情信息渠道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推进面向“新三农”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依托“___农网”、“农民信箱”等网络平台,拓展信息收集渠道。从“三农”工作的新举措、新动向、新问题出发,确定2个以上课题开展调研。明确领导,落实专人,深入基层,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认真分析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

(四)提高信息质量,做好各类报表的上报工作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突出重点环节,改进方式方法,改善质量和水平。将农民信箱覆盖到所有样本农户,加强同样本农户的直接联系,在注重信息数量的同时,全面提高信息的质量,以打造精品信息的意识来做好我县的农情信息工作。同时加强报表统计工作,做到数据祥实、上报及时。建立健全信息体系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强化信息报送的时效性。

三、工作要求

(一)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农情信息和调查研究工作是一项常年性、高频度的基础工作,任务多、责任大,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将调查联系点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定期听取情况汇报,落实工作经费。强化工作考核,完善工作机制。

(二)抓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明确今年调研的重点,按照每个课题所涉及的行业分别落实到相关责任科站。在调研过程中,要求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走访、座谈,并撰写调查报告,认真分析问题,提出实质性建议,为领导决策参谋。

(三)想办法,不断拓展信息渠道拓宽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是做好信息工作、提高信息服务效果的基础,在信息来源方面,我们要在继续抓好局系统各部门信息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电话采访、下乡走访等方式,主动向基层群众了解实情情况。同时还努力发挥数字农业作用,把信息化建设与农情信息、调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构造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县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方案。

《农村经济调查范文.doc》
农村经济调查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