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述课文方法范文

2022-09-2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转述句修改方法

转述句修改方法: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 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和 为第一人称“ 我 ”互改,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再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小李对小何说:“我今天要看这些文件。” 改:小李对小何说,他今天要看那些文件。

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句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因此,此句应改为: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句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

因此,此句应改为: 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如何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缩句有两种情况:

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如:“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结束”。

第二种,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哪些枝叶必须保留呢?

1.否定句中的否定词。如“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缩为“我不同意你的要求”。“不”必须保留。

2.“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如:

3.疑问句子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如“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好几项冠军呢?” 缩为“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缩句的对与错,优与劣的标准:一是不改变原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来的结构。

“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不行。 三是不留下多余的枝叶。如把“精彩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在掌声中结束”就多了“在掌声中”这个枝叶。

缩句的正确步骤是什么?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

1.她怀着十分快乐的心情向妈妈跑去。2.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3.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4.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5.这台教学仪器的结构十分精密。

6.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7.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8.狐狸狡猾地装作假惺惺的样子挤出了几滴可怜的泪水。★★★★ 9.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10.张家界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11.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 12.橄榄坝人的祖先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 13.成群的蚊子黑压压地飞过来。

14.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气势汹汹地来捉拿“弼马温”孙悟空。★★★ 15.二十只草船上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16.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17.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18.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蹲在地上仔细地捡树种。 19.八岁的帕斯卡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

20.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1、她跑去。

2、脸上闪出光。

3、热情印。

4、我发现了阎振三。

5、结构精密。

6、父亲是男子汉。

7、力量是源泉。

8、狐狸挤出了泪水。

9、“391”高地楔入阵地。

10、索溪像野孩子。

11、形象铭刻。

12、祖先过着生活。

13、蚊子飞过来。

14、李天王和哪吒来捉拿孙悟空。

15、草把子插满了箭。

16、万里长城是奇迹。

17、烟火构成了图案。

18、男孩捡树种。

19、帕斯卡发现了振动原理。20、刺猬缩成一团。

1.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 这件事我知道。 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我没有这么笨。

3.你不觉得这样做不对吗? 你应该觉得这样做不对。 4.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你不能这样做。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你们不能破坏环境。 7.难道你不能自己回家吗? 你能自己回家的。 8.这难道不是你的? 这是你的。

9.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10.朝这个方向走,不是越走越远吗? 朝这个方向走,越走越远。

省略号的作用

1、列举内容的省略

a、省略类似的或者一个趋势的,

1、

2、

3、„„

猪、羊、马„„ b、引用文章时的省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表示重复的内容:“

一、

二、

一、

二、

一、二„„

d表示声音延长、回响等:火车发出“呜„„”的吼声,把他们从痛苦中惊醒。

2、话未说完、表被打断 “同学们,快到„„”,就在这时候老师推门进来„„

3、语意未尽

“你怎么不说了?!你做的好事!” “„„”

4、说话断断续续语气断续,表示人在很疲惫、将死、害怕等等情况下的语气:“你„„不„„不„„要„„再„„说„„了„„”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

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主要用法

一、1.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二、表示话题的转变。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三、表示话语的中断。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前一例的破折号表示下面的话没说出来。后一例表示说了半句暂时中断,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下去。

四、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1)“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哦!您,您就是——”

五、表示声音延长

(1)“卖——扇子啦!”(韩起《荷花》)

(3)“放炮了——”(周梅森《人间正道》)

六、用于对照比较

爱好——厌恶 安定——* 动荡

安静——吵闹

七、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

小葱拦豆腐------一清(青)二白

八、标明副标题

飞向太平洋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

推荐第2篇: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

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

把人物对话内容(直接引用)改为第三者转述(间接引用)的形式 方法是:把直接引用中的第一人称“我”,第

二人称“你”改成第三人称“他”;把引号去掉,把冒号改 为逗号;其他词语根据需要做适当改变。在这项练习中,难 点是人称的变换。那么,人称变换有无规律可循呢?有什么规律呢? 归纳起来,转述句中的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 “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强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 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 分析句子,

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强。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强,可去掉,改成

张明对王强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 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 “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 (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

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改动。

推荐第3篇: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直述句改转述句,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标点符号的变化,还有一个是代词的变化。标点符号的变化:就是去掉引号,冒号变成逗号。而代词的变化就是一个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相应变化,这是比较复杂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直述句改转述句有哪些类型?

(一)从转述的那个人或者向谁转述上来分析有大致2种情况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 对B 说话,然后B 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 对B 说话,然后C 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就把这东西送给你。”改为: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那东西送给夜莺。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2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4、没有代词的情况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改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5、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

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改为: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一、改变人称;

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

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 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 我找得见。” 标准答案:

1、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叫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怎么帮得了我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妈妈找了他一整天。

5、妈妈说,她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叫我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7、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她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她答应把我的借给许小燕。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她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老师有事,叫他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 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 他找得见。 二、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各病句。

1、我和耿亮一前一后肩并肩地走出学校。

2、王老师光荣地被评为“模范班主任”的称号。

3、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4、不论做什么事情,既然有水滴石穿的精神,都一定会成功。

5、考古学家在三峡库区发现了许多过去的古文物。

6、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

7、院子里,公鸡、母鸡,白的,花的,金黄的„„真使我眼花缭乱。

8、狂风暴雨瓢泼似的浇下来。

9、我把宣传义务教育法的标语和口号贴在墙上。

10、小足球比赛增加了各班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改写下面的句子

1、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真是应该好好珍惜。(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水在田间哗哗地流淌。(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改为比喻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的鱼网走了进来。(缩句)

5、我摔在水泥地上。(扩句)

6、毛主席的两方印章的作者是郭沫若创作的。(修改病句)

7、世上竟有这样的后娘?(改为陈述句)

8、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她死得好惨哪!”(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9、老奶奶等待着。(扩写句子)

10、长江奔流。(扩写句子)

11、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写句子)

12、被植物学家称为“植物熊猫”的银杉是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繁衍至今的稀世珍宝。(缩写句子)

13、从中国的奥运健儿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心情怎能不激动?(改为陈述句)

14、遇到困难,我们难道应该退缩吗?(改为陈述句) 15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① 老师对小明说:“下午自习我有事,你们复习吧。”

② _______ ②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③

16、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蔚蓝色的海面。(缩句)

17、山坡上那薄薄的一层泥土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18、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改为“被”字句) ⑥

19、太阳离我们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成陈述句) ⑦ 20、我答应给小弟弟电影票。

⑧ 我不应该自己去看。(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

2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缩句) 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

22、小姑娘独自旅行。(扩句)

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 23、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写成比喻句)

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⑯

24、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写成拟人句)

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⑱

25、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们怎能不关心呢?(改成陈述句) 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⑳

26、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7、缩句

22 号令一响,几十支船桨随着船首大鼓的敲击声像箭一般飞快划动。 。 23

28、改病句。(改在原句上)

24 压缩了的空气,虽然能承受巨大的重量,但是有许多奇妙的用处。 25

29、改成反问句

26 没有人不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 27 30、把直接语气改成间接语气

28 队长含着泪深深地鞠了一躬,对我们说:“同志们付出了艰苦劳动,我在这里向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29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30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一

31 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32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33 第三步:把问号改为句号。

34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比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35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二

36 第一步:“去” 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么„„呢?”。 第二步:“改”即把“?”改成“。”。

37 第三步:“反”即把原句子的意思反过来。

38 第四步:“查” 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是否一样。 39 直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 40 直述句改成转述句的方法 41

1、冒号前边的内容照着写下来。42

2、将冒号和引号改为逗号。

43

3、将第一称的“我”改为第三人称的“他”或“她”。

44

4、如果句子中还有其他的人就改成人的名字。比如:孙膑对田忌说:“我能帮你取胜。”改成:孙膑对田忌说,他能帮田忌取胜。 45 转述句改直述句的方法 46

1、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47

2、第三人称的“他”或 “她”应改为第一人称的“我”。

48

3、将第一人称“我”应改为第二人称的“你”。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改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她来主持。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酒家如何不肯卖酒给他吃?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她深有感触地说,她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7.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8.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9.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10.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

1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爸爸让小红告诉妈妈,今天他不回家吃饭了。 1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1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他讨厌了,他觉得倘若他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1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1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16.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他看看。

17.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老师傅说,好吧,把我收下了。

18.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他轻轻地说,他买不起,先生,他的钱不够。

19.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他说,他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20.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父亲说,他早已不管那个人了。

2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他微笑着说,他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2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24.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秦王看。

25.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他就把璧交给秦王。

26.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27.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我的同伴呢。

28.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科利亚说,今天他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29. 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推荐第4篇: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方法

该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方法: 1.冒号、引号前不变。 2.冒号、引号变逗号。

3.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或“她”)。4.第二人称“你”是谁变成谁。 5.第三人称是谁换成谁。

推荐第5篇:课文导入方法

一、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

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丁香花》入手,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教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上到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因为这是写二战时纳粹对对待战俘所犯的罪恶,所以我先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导入。关于二战的题材,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如《辛德勒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灰色地带》等都让人流泪,因为它们都在拷问所有生者的灵魂。通过学生去了解这些电影,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先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为什么在奥斯维辛会“没有”新闻。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内容,放在教室电脑中,学生有时间去看。学生用五六分钟看完之后,我上课时进行讲解,学生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了解曹操的为人,同时也知道了诗作的背景,“短歌行”是低沉、忧伤的、用来吟唱的文体,而忧的正是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而真正的“志”是不能一统天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了。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一、故事激趣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猎奇心理,在教授新课之前,可以讲一个和课文有关,并较为有趣且有意义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带出本文要讲授的相关内容。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教师的投入才能引发学生的投入,所以教师应调动情绪,用动情的语言进行传达,才能更好的收获效果。比如我在讲授《琵琶行》的时候,先为学生播放了《高山流水》的乐曲,感受到了音乐的氛围,再为学生适时的讲述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话题——被贬的白居易也如伯牙般寂寞,苦于在异地他乡无人理解他落寞而不是雄壮之心,此时偶遇知音,从乐曲中听到了相同的际遇,并为她的技艺深深折服,那么她是谁呢?能使白居易为之写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诗文„„便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新课。

推荐第6篇: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DOC)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的方法:

引述句改转述句,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标点符号的变化,

还有一个是代词的变化。标点符号的变化:就是去掉引号,冒号变成逗号。而代词的变化就

是一个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相应变化,这是比较复杂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引述句改转述句有哪些类型?

(一)从转述的那个人或者向谁转述上来分析有大致 2种情况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2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

(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

4、没有代词的情况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5、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

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 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一、改变人称;

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

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

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

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修改病句练习题

1、我和耿亮一前一后肩并肩地走出学校。

2、王老师光荣地被评为“模范班主任”的称号。

3、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4、不论做什么事情,既然有水滴石穿的精神,都一定会成功。

5、考古学家在三峡库区发现了许多过去的古文物。

6、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

7、院子里,公鸡、母鸡,白的,花的,金黄的„„真使我眼花缭乱。

8、狂风暴雨瓢泼似的浇下来。

9、我把宣传义务教育法的标语和口号贴在墙上。

10、小足球比赛增加了各班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改写下面的句子

1、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真是应该好好珍惜。(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水在田间哗哗地流淌。(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改为比喻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的鱼网走了进来。(缩句)

5、我摔在水泥地上。(扩句)

6、毛主席的两方印章的作者是郭沫若创作的。(修改病句)

7、世上竟有这样的后娘?(改为陈述句)

8、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她死得好惨哪!”(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9、老奶奶等待着。(扩写句子)

10、长江奔流。(扩写句子)

11、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写句子)

12、被植物学家称为“植物熊猫”的银杉是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繁衍至今的稀世珍宝。(缩写句子)

13、从中国的奥运健儿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心情怎能不激动?(改为陈述句)

14、遇到困难,我们难道应该退缩吗?(改为陈述句) 15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①老师对小明说:“下午自习我有事,你们复习吧。”

②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16、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蔚蓝色的海面。(缩句)

17、山坡上那薄薄的一层泥土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改为“被”字句)

19、太阳离我们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成陈述句)

20、我答应给小弟弟电影票。我不应该自己去看。(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姑娘独自旅行。(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们怎能不关心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缩句

号令一响,几十支船桨随着船首大鼓的敲击声像箭一般飞快划动。

28、改病句。(改在原句上)

压缩了的空气,虽然能承受巨大的重量,但是有许多奇妙的用处。

29、改成反问句

没有人不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30、把直接语气改成间接语气

队长含着泪深深地鞠了一躬,对我们说:“同志们付出了艰苦劳动,我在这里向 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

2.汽车在奔驰。(扩句)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5.我不会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改为反问句)

6.一团烈火把邱少云整个包住了。(改为被字句)

7.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改为被字句)

8.我的战友邱少云壮烈地牺牲了。(缩写)

9.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缩写)

10.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写)

11.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缩写)

12.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缩写)

13.小路穿过树林。(扩写)

14.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不够多么?(改为陈述句)

15.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改为陈述句)

16.蓝色的天空飘着一块块红绸般的浮云。(缩写)

17.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缩写)

18.那奔驰的列车是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改为反问句)

19.少先队员要用雷锋精神鞭策自己。(改为反问句)

20.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是这种精神。(改为反问句)

21.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22.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23.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24.十五的亮很圆。(写成比喻)

25.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中秋夜晚,有的人点灯笼,有的人放烟花,有的人赏月,最引人注目的是烟花。

推荐第7篇:第一人称叙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的方法

第一人称叙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的方法

一、改换的方法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四点: 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改为逗号。

二是改变人称代词,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他(她);其他人称,则指代谁就写谁的名称。

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可做改动,但不能改变意思。四是将表示直接引用的引号删去。

例: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二、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2、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3、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4、.桑娜对渔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她死得很惨.\"

5、姑娘对孩子们说:\"我可以喝井里的水吗?\"

6、妈妈高兴地对爸爸说:“咱们的儿子考试得了双百!”

7、我问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8、老师说:“明年我教五年级。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练习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10、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他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他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她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怎么写。

2、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要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6、老师对他说,要他回去吧,老师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盲姑娘爱听吗?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几天都没吃饭了。要老师吃,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他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他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田忌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他可以发誓,他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他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他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他出发,要妈妈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她说,她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他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己了。

练习

1、曹操的儿子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2、乌龟对青蛙说:“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3、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后面?”

4、奶奶笑着对我们说:“现在叫月食,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

5、那个郑国人说:“我宁可想念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

7、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8、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9、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10、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

11、孙膑对田忌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齐威王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你法紧要”

1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伙呢。

1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了也在渐渐变大。

14、周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15、周瑜对诸葛亮说:“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

16、妈妈打电话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加班,不回去吃饭了。

17、蔺相如说:“和氏壁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我才能交出来。

18、鲁班告诉老师傅:“我叫鲁班,是从鲁家湾来的。

19、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20、西陀罗失告诉阿辽沙说:“上我这来念书,如果我不在,你打开箱子拿出书来念好了。

21、鲁迅先生对卖票工人说:“你就付一块钱,把两本书拿去吧。

22、赵梅对老师说:“我已经安排好中队活动了。

23、小松对小文说:“放学以后,我要去踢足球。

24、妈妈对我说:“你上学前要把窗户关好。

转述方法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

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一、直接叙述与间接转述

把某人说的话直接描写出来,叫直接叙述。

如:蔺相如对秦王说:“和氏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 把某人说的话通过第三人称转述出来,叫间接转述。

如:蔺相如对秦王说,和氏璧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 别的称呼:

把 引 述 句 改 为 转 述 句 把第一人称叙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二、改换的方法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四点: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改为逗号。二是改变人称代词,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他(她);其他人称,则指代谁就写谁的名称。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可做改动,但不能改变意思。四是将表示直接引用的引号删去。

例:总理见了我,指着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改为第三人称叙述)

改: 总理见了我,指着一叠文件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们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推荐第8篇:第一人称叙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的方法

第一人称叙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的方法

一、改换的方法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四点: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改为逗号。二是改变人称代词,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他(她);其他人称,则指代谁就写谁的名称。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可做改动,但不能改变意思。四是将表示直接引

用的引号删去。

例: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二、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2、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3、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4、.桑娜对渔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她死得很惨.\"

5、姑娘对孩子们说:\"我可以喝井里的水吗?\"

6、妈妈高兴地对爸爸说:“咱们的儿子考试得了双百!”

7、我问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8、老师说:“明年我教五年级。

原文标题:第一人称叙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的方法[小学教育吧]

原文网址:http://www.jiaoba.net/yuwen/ArticleShow.asp?ArticleID=31504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

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

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

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

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

2 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

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

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

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

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

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

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

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

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

引用)

10、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

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

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

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

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他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他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她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怎么写。

2、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

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要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

以同意。

6、老师对他说,要他回去吧,老师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盲姑娘爱听吗?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吧。

8、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几天都没吃饭了。要老师吃,吃了

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他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他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田忌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他可以发誓,他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他的话吧,赶快搬

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他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

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他出发,要妈妈别去上班了。(改为间

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她说,她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他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

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

己了。

1、曹操的儿子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2、乌龟对青蛙说:“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3、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后面?”

4、奶奶笑着对我们说:“现在叫月食,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

5、那个郑国人说:“我宁可想念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

7、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

道?”

8、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9、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10、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

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

11、孙膑对田忌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齐威王赛一次,我

有办法让你取胜。你法紧要”

1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伙呢。

1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了也在渐渐变大。

14、周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

我放在最后。”

15、周瑜对诸葛亮说:“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

请先生赶造十万支。”

16、妈妈打电话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加班,不回去吃饭了。

17、蔺相如说:“和氏壁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我

才能交出来。”

18、鲁班告诉老师傅:“我叫鲁班,是从鲁家湾来的。

19、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20、西陀罗失告诉阿辽沙说:“上我这来念书,如果我不在,你

打开箱子拿出书来念好了。”

21、鲁迅先生对卖票工人说:“你就付一块钱,把两本书拿去

吧。”

22、赵梅对老师说:“我已经安排好中队活动了。

23、小松对小文说:“放学以后,我要去踢足球。

24、妈妈对我说:“你上学前要把窗户关好。

推荐第9篇:第三人称转述、缩句做题方法[推荐]

第三人称转述句的做题方法

一直以来让大家感觉没有抓手,这种题型有三种提法: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引述句变转述句,第三人称转述。这包含三种情况,说话人转述,听话人转述,旁观者转述,我们所提到的转述一般就指旁观者转述,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单人称 变标点,变人称。

例如:老师说:“明天我有事,不来上课了。” (2) 双人称 多人称

例如: 小明对小刚说:“放学你等我一会,我写完作业再走。” 方法:谁说话谁用“他”,另一个用人名。祈使句加个“让”。 小明对小刚说,放学让小刚等他一会,他写完作业再走。

例如:小明对小刚说:“放学小李找我有事,我不和你一起走了。” (3) 问句

问句转述要变成陈述句,转述意思,不转述语气。重复人称要去掉。 例如:老师问小明:“你作业写了么?

老师问小明作业写没写。 (4) 方位变化 距离较远

例如:老师对小明说:“明天让你家长来学校一趟。” 老师对小明说,明天让小明家长去学校一趟。 (5) 听话人转述 (不常见)

老师对我说:“明天让你家长来学校一趟。” 老师对我说,明天让我家长去学校一趟。

其实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创设语言情景,把自己作为转述的对象,当别人问你,刚才某某对某某说什么了,那你自己思考该如何传话就可以了。

缩句的做题方法

原则: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修饰、限制成分要删掉。

一般“的”“地”前边的部分,表示时间、地点、数量、程度(非常,十分)、状态(如“从兜里掏出”,“用线绑住”等

2、

3、

4、

5、

6、

“着、了、过”不能删。(表示时态) 兼语成分要保留。

专有名词不能删。(专有名词及习惯用语) 连续动作要保留。 (一般“得”后边的部分)

例如:妈妈委托叔叔送一封信。

例如:解放大路 埃菲尔铁塔 老鼠 老虎 他捡起一颗石子迅速地扔出去。

推荐第10篇:第一人称叙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的方法

第一人称叙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的方法

改换的方法: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四点:

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改为逗号。

二是改变人称代词,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他(她);其他人称,则指代谁就写谁的名称。

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可做改动,但不能改变意思。

四是将表示直接引用的引号删去。

例: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二、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2、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3、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4、桑娜对渔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她死得很惨.\"

5、姑娘对孩子们说:\"我可以喝井里的水吗?\"

6、妈妈高兴地对爸爸说:“咱们的儿子考试得了双百!”

7、我问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8、老师说:“明年我教五年级。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

(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

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

第11篇:背课文的方法

背课文是很多,学生很头疼的事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者方法不对劲,都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在方法上一定要下功夫,我们学习英语的时间最少还有9年,两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学。所以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使得我们事倍功半。

背课文的方法很多这里我们研究几种:

1.第一种是最佳方案:整体通读背诵法:

英语与其他学科不同,因为它有语言障碍,使得背诵上面的困难增加不少。整体通读背诵法是英语中最佳的背书方法,它是我经过6年实践,得出的结论。我连续,跟踪调查了2007届和2010届两届学生,试用了很多背书方法,这种方法是开始困难,但是一旦养成,就是受益终身的背书方法。

整体通读背诵法是在文章无生词,无理解障碍的前提下,整体读英语文章,一遍一遍地出声大声读,读得时候,把文章看成一幅图片,每个单词看成一个每一的小点缀,开动学生的右脑记忆。右脑记忆是左脑记忆的几亿倍。所以,一定尽可能地开发右脑。

2007届的一位女生曾经读几分钟,就记住尽500单词量的一篇很有难度的文章。2010届的一个小男生,初一文章读近140遍才背诵下来,背诵的速度和准确率是100%。初二就只需50多遍,初三,用他自己的语言,只需读10遍左右,再想想,一篇文章就印在脑子里了。

这种方法最好,但是形成习惯需要很久,大家在假期里不妨试一试。

2.第二种是临时方案:附加句子背诵法:

这种背书方法,见效快,但是记忆没有第一种长,也没有第一种效果好。但是有些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在第一种没有练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方案。

这种方法是大声读第一句,直到背会,再读一二句,这样一次把所有句子一句一句攻克。有的学生练了三年也没有练成第一种背书方案,只得采用第二种了。我们现在有大量的时间,尽力选第一种吧!!!!

3.第三种是特殊方案:反复听力句子背诵法:

有个别学生,读书时老是跑神,所以,想出了这种背书方法。听着磁带背诵课文,结果效果很好,几分钟的时间听力也练了,文章也背了,一举两得。

4.第四种是补选方案:看汉语翻译背诵法:

这种背书方法最好不要选,对于形成英语思维没有一点好处。但是有的学生根本用不成以上三种方案,只有选择这一种补选方法了。

以上几种方法之外还有分段背诵,意群背诵等等,很多方法,但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还需自己去找,谁是最快找到最佳学习英语方法的学生,将来谁就是成绩最好的。

(补充通知:开学后,AB班过关时间是第二周,具体时间再通知,过关试卷已经发布在课件中,第三次过关内容是一般现在时;第四次是:现在进行时;第五次是:一般过去时;第六次是:一般将来时;第七次是:过去进行时;第八次是:过去将来时;第九次是:现在完成时;第十次是:过去完成时。100分过关,不过关者准备补考,过关者准备下次过关内容,从第三次过关内容不再给出,但是这几天我会在课件中发一些有关时态的复习题,但不是过关题。AB班过关试卷一样。我会专门准备一张过关记录,希望同学们能够尽快全部过关,不过关者一直过第一关。)

第12篇:学习略读课文方法

谈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就有略读课文,三上的32篇课文中有8篇是略读,占总数的25%;四上的32篇课文中有14篇是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占到了50%左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辑的用心。但是,很多老师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也存在着略读课文怎么上的问题,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略读课文可以上成精读课文吗?还有,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中,略读课文把握的不好。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们,所以,略读课文的专项研讨变得非常重要。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一、明确目标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对略读课的教学要求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因“材”施教

教材虽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1.根据课文结构因“材”施教。 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问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教学思路,或引导学生从所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对大多数略读课文来讲,教师根据阅读提示组织教学活动,皆可做到“提纲挈领”;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学习。

2.根据课文特点因“材”施教 每一篇略读课文,皆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应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展开教学,既遵循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又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尺度,既不搞过细剖析,也不作随意教学,要确立略读课文教学的明确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学习。

略读课文要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师的精讲细说,强调“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唱“主角”。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强行“灌输”,充分信任学生。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思维和阅读体验,从而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2.重“导”轻“教”

自读课文的教学强调“以学生的自读为主”,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略读课要真正达到“略”,教师就必须更加注重引导和调控。为了使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导”,教师应策划好课堂教学方法,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略读课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去快速阅读,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而不是教学生具体的字、词、句等实实在在的考试知识。重“导”轻“教”,不是让教师退居幕后,而是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3.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着更为广泛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要授之以法,“教是为了不教。” 略读课文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环节,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对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并且在内容理解、情感与语言感悟上也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对于略读教学,我们主要是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略读教学重不重要?第二个问题:略读课怎么上?第三个问题:略读课文能不能精讲? 第一个问题:略读教学重不重要?

第一个方面:从教研室每年的试卷导向来看,我觉得越来越重视对略读课文的测验。我记得在几年前的一次期末考卷中,出人意料地考到了略读课文的内容。我记得应该是《秦兵马俑》这一课,不知老师们有没有印象,是一道按课文内容填空题,比分也大概在四五分这个样子。当试卷改出来后,学生失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老师们议论纷纷:怎么可以把略读课文作为期末考试内容呢?而且是一篇并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新课标不是规定略读课文不作考试要求的吗?教研室的解释是:这是希望语文教师能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

第二个方面:从教材的编排来看,略读课文在整本书中的比例是很大的。三年级25%,四年级大概45%,五年级占了50%,六年级占了50%以上。从这个比例来看,新课程是很重视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

第三个方面:从学生的能力需要来看,略读能力与精读能力一样重要。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其实,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就一个网站上,每天就会更新几十条信息,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也不断加快,人们很少有时间去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的词句,只能采用略读的方法来获取信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略读的运用要比精读更广泛。举个例子:在报纸上快速地看了一篇报导后,你把它的主要内容转述给别人,这就是略读能力的其中一种。

综上所述,我觉得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是很重要的。我们学校教研组的工作思路很清晰,把略读教学研究安排了整整一个学年,这是很实在、很有必要。 第二个问题:略读课文怎么上?

第一个方面:略读教学做什么,不做什么 至于略读教学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和教学重点是什么?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别深?”这是基本任务。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后面的问题中,略读文章的重点就在前面的连接语中。

一般的讲,我们略读教学要做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把握大意。把握大意涉及很多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训练。比如说: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写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好后再交流交流,这个是很有必要。

第二点:交流感受。根据课文内容,把握主要倾向,多角度地感受。比如说在学完《慈母情深》的时候,让学生写写你的感受并交流一下,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点:重点赏读。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最好是提一些能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比如说,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作者对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呢?”,以这个问题辐射整篇课文,牵一发而动全身。下面,我们要了解略读教学不做什么?

第一点:生字认识就行,词义大致理解即可。 第二点: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我觉得如果有特别好的朗读题材,我觉得让学生读一读,指导一下,未尝不可。比如说,《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分别描写妈妈的慢镜头和快镜头的句子,这样的朗读题材不多见,我个人觉得把它拿出来,重点朗读指导一下,也是必要的。 略读教学有哪些程序?

略读课文中一般要设计“三读”: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 我举两个常规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以《槐乡的孩子》为例,分三步走 第一步: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第二步: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第三步: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二种模式: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为例,也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魏格纳发现了什么? 第二步: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 第三步: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是两种模式,我们可以套用,但具体的设计还是要因材而异。

第三个方面:略读课文教学可设计哪些练习?我觉得可以设计写大意,写感受,写自己对内容或者语言的看法;可以设计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还可以设计拓展阅读。 我来举几个练习的例子比如在上完《刷子李》后,让学生去读一读《泥人张》《张大力》《苏七块》等课文,这是一种拓展阅读。比如《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让我们也来给自己的妈妈写下一份账单。让学生写一写。再比如《刷子李》这篇课文,可以这样设计:曹小三当学徒的头一天,对师父的看法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图形和文字表示曹小三的心情变化吗?让学生画一画。在教学《乌塔》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设计: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个人游欧洲,你赞成她的做法吗?我们开一个辩论会!让学生辩一辩。 第三个问题:略读课文能不能精讲?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主张:略读课文可以精讲,而且很有必要。

如今的教育,应试教育仍占了主导地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卷面上分数的高低仍将决定着一个语文老师水平的好坏。而且,试卷上的阅读题,更重视的是对学生精读能力的测验。以我们教研室的试卷为例,每张试卷一般都有两个阅读题,一个课内,一个课外,题目考得比较深,比较细,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很强的精读能力,一般情况是做不好的。平时的作业本中我也发现这一点,略读课文中的练习题有的出得很深很细,我记得我们五年级的作业本中都细致到要说出一个标点符号的作用和意思,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了解课文的大概的话,我想我们的学生作业质量也不会太好。 再说,象我们这样农村的学生,能力相对比较差,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是很有限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放手太多,把所有的略读课文都粗略的教,让学生自主去学,那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有影响。日积月累的话,成绩会就会下降。

你说略读能力重要不重要,肯定重要。但是如果我们死板地执行新课标的要求,我觉得是不理性的。以我们五年级为例,如果把所有的略读课文上成略读课,精读的课文只有14篇,也就是说,精读教学平均每个星期连一篇都不到,我觉得这样精读能力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课文作为教学用的“语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作出调整,略读课文作精读也是可以的,甚至于把课外的文章引进课堂也无可厚非。我们要明确的,不是课文上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的精读和略读,他强调的是决定精读和略读的不是课文本身,而是课型本身。他的意思是什么呢?比如说,今天要上一节略读教学课,你拿一篇精读课文也可以上成略读课。比如今天要上一节精读教学课,那你即使拿一篇略读课文,也可以上成精读课。

略读课可以精讲,但一般都在一课时内讲完,如果讲两三个课时,时间也是不允许的。

第13篇:复述课文的方法

复述课文的方法:

一、摘要复述的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是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详细复述的方法:

详细复述一般针对的是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的。它的要求较高:基本上是要学生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这是很有难度的。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如:

利用板书复述。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运用提纲复述。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如《荷花淀》,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老头子的身份去复述。

3.改变结构。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如《斑羚飞度》,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复述时可以改为倒叙的方法:先讲述镰刀头羊在彩虹之中赴死的从容和心理,再回头叙述它赴死的前因后果。

4.补充情节。《孙权劝学》一文,写孙权之劝和吕蒙之学、鲁肃之赞都很简练,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加入关于吕蒙会如何学、鲁肃又是如何发现他的才学长进的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如复述《台阶》时,可以只抓住文中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中的一个点精工想象和联想进行丰富和完善。 指导学生复述教师务必要注意几点:

1、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或千篇1律的创造性复述。一篇课文究竟需不需要复述,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体裁、内容特点来决定。在复述的时候仍然要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复述的形式。要记得:复述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而不是扮演、粉饰你的课堂的手段。

2、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

3、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

4、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5、对复述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复述不是平面的,复述要有层次,有梯级。我把复述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像。

复述课文的意义:

复述是一项综合性训练。它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过程。

学生能熟练复述课文,至少说明他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对部分内容记忆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了,敢于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了。一堂语文课让学生做到这些,你还用愁你教的语文成绩不高么!?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对复述课文的指导,让学生有效复述课文,不但是转化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更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教学魅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学生复述课文的策略

第14篇:引述句和转述句互改的方法

引述句和转述句互改的方法(1)

一、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1.标点符号:

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

2.改人称:

(1)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原来双引号内的“ 我(们) ”改为“ 他 (们)” 或“ 她(们) ”。 例如 爸爸对我们说:“我教你们打字”

改为:爸爸对我们说,他教我们打字。

(2)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第二人称应改为第一人称,即原来双引号内的“你 (们)”改为“我(们)”。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例如 妈妈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为:妈妈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二、转述句改为引述句

第三人称“ 他(们) ” 或 “ 她(们)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们)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例如 老师说,他今天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为:老师说:“ 我今天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练习题及答案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或:赵王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她来主持。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酒家如何不肯卖酒给他吃?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她深有感触地说,她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7.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8.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9.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10.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

1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爸爸让小红告诉妈妈,今天他不回家吃饭了。

1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1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他讨厌了,他觉得倘若他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1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1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16.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他看看。

17.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老师傅说,好吧,把我收下了。

18.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他轻轻地说,他买不起,先生,他的钱不够。

19.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他说,他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20.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父亲说,他早已不管那个人了。

2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他微笑着说,他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2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24.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秦王看。

25.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他就把璧交给秦王。

26.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27.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我的同伴呢。

28.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科利亚说,今天他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29. 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第15篇:第三人称转述句

一、改变人称;

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

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

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

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标准答案:

1、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叫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怎么帮得了我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妈妈找了他一整天。

5、妈妈说,她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叫我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

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7、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她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她答应把我 的借给许小燕。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她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老师有事,叫他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他找得见。

第16篇:转述句练习

转述句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小明冤枉了小红。

3、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鲁肃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怎么帮得了你我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她找了他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妈妈说,她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我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让我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你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她答应把我的借给小燕。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小敏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老师对王小宁说,老师有事,王小宁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他找得见。

12、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他笑嘻嘻地说,他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他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14、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我甘愿受罚。

诸葛亮说,他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他甘愿受罚。

15、苏珊对桑恩说:“我向你保证,我不是开玩笑,请救救我。

苏珊对桑恩说,苏珊向桑恩保证,他不是开玩笑,请救救苏珊。

16、张杰对老师说:“我叫张杰,是从实验小学转来的。

张杰对老师说,他叫张杰,是从实验小学转来的。

17、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他不生气。

18、蔺相如想了一会,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想了一会,说,他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第17篇:复述与转述

思考与表述训练四:复述与转述

【训练要求】

了解复述和转述的特点、要求,在写作与说话的实践中能正确地进行复述和转述。 【知识导引】 一

复述,是对现成语言材料的重述,这是培养和提高系统、连贯的口述和笔述能力的有效方式。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话把听过或读过的语言材料重述出来,重在内容的提取和言语的转换,不能像背诵那样一字一句都与原材料一样,这是它比背诵困难的地方,也正是它的独立价值所在。在复述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原材料的理解,熟悉其中的语汇、句式和章法。同时,复述又可以用来检查听、读的效果,作为检测、评定的手段;它还可以加强记忆,防止遗忘。复述的方法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局部复述等几种。

(一)详细复述。即对原来的语言材料进行详细的复述,要求按照原来材料的顺序、结构,把它的内容原原本本地重述出来。如果是笔述,原材料的许多语句都可以保留;如果是口述,则要把书面语句式、倒装句式等改为口语句式。

例1.

〔原材料〕野兔和家兔,原来统统被分在啮齿目中,同老鼠等为伍。可是后来发现,野兔、家兔以及鼠兔,上门齿有两对,啮齿类只有一对。它们的门齿不像啮齿类那样发达,无齿根,终生能继续生长。而且兔类的血液,与啮齿类的差别也较大,倒是同有蹄类相近。兔类和啮齿类,看起来起源于不同的祖先。因此,分类学家为它们单立了一个目──兔形目,包括两个现生科,即兔科和鼠兔科;兔科分九个属,五十个种。

现生兔类的自然分布,几乎是世界性的。古生物学家认为,可能由于兔类的祖先在地史上出现得较晚,那时已有汪洋大海相隔,未能分布到南极洲、澳洲以及马达加斯加、新西兰等岛屿。世界上有野兔和家兔五十种,外貌和习性各不相同。

〔书面详细复述〕兔子,原来被看成老鼠的同类,在生物学中都给分在啮齿目中。可是后来发现,无论是野兔、家兔还是鼠兔,都有两对上门齿,而啮齿类只有一对。兔子的门齿也不像啮齿类那样发达,它没有齿根,终生都能生长。跟啮齿类动物相比,兔类的血液也有较大不同。看起来,兔类和啮齿类是出于不同的祖先。因此,分类学家就把它们分开,单立了一个兔形目。兔形目又包括兔科和鼠兔科两个现生科。再往下分,兔科分九个属,五十个种。五十种野兔和家兔,外貌和习性各不相同。

除南极洲、澳洲以及马达加斯加、新西兰等岛屿外,世界各地都有现生兔类的自然分布。这些岛屿之所以没有兔类分布,据古生物学家的意见,可能是由于兔类的祖先出现得较晚,那时已有汪洋大海相隔,因而未能传布过去。 这个片段对原材料做书面详细复述,要把原材料的内容详尽地重述出来,又不照抄原文,难就难在要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信息处理、转换的过程:首先是对原材料从词语、句式、句间关系以至整体结构要理解,然后是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进行表述。当然,由于每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复述出来也会面目各异。这是可以容许的。

例2.

〔原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作为社会生活基础的国民经济体制也由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巨大的转变中,人民群众的生活形态和精神风貌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使我们在坚持“二为”方向中,必须面对这样两个新的实际内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分的逐步加大使我国人民群众的商品意识不断加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使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逐渐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所以,当前坚持“二为”方向的内容必须是反映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全新的经济基础,以及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生活的人民群众,才能使“二为”具有鲜活的时代内容,才能使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部分的文艺真正做到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要求的那样:“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达到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目的。

〔口头详细复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的工作中心转移了,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不断扩大,不断深化,使得作为社会生活基础的国民经济体制也发生了转变,由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转变是巨大的。在这巨大的转变中,人民群众的生活形态变了,精神风貌也变了,而且是深刻的变化。这就使我们在坚持“二为”方向的时候,也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的时候,必须面对新的实际。这新的实际内容有两项,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分逐步加大,使得我国人民群众的商品意识会不断加强;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将使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逐渐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所以,当前坚持“二为”方向,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反映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生活的人民群众,并为这样一个全新的经济基础服务,为这样的人民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二为”具有鲜活的时代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艺达到党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说,文艺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达到了江泽民同志的要求,也就达到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目的。

这是对一段议论性文字做口头详细复述。原材料的特点是书面语色彩很重,全段400余字,只有5个句子,如果原文照读,听起来会比较困难。例文把这些长句拆开,变短,由5句变成了10句;一个句子内部,也尽可能把复杂的结构变得简单,这样就适合于口说耳听了。

(二)简要复述。在总体把握原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原材料的重要语句应该保留,而那些次要的材料、过渡性的段落、插说等等可以舍去。记叙性的材料,可选取主要事件的梗概或主要人物的事迹;说明性的材料,可抓住对事物特征的说明或对程序的主要步骤的介绍;议论性的材料,可就其主要观点和论据作简要的重述。简要复述,就应“简要”,要保留原材料的主干,它是对原材料的“浓缩”,所以不能改变原来的体裁,也不能加进自己的认识、体会和评论。它要求按原来的结构和逻辑顺序,用原来的人称和口气,不能随便颠倒变更。简述本身也应当做到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有条有理。

例1.

〔原材料〕陈冬尧团长向毛主席汇报了生产情况,告诉毛主席说,部队刚到南泥湾那一年,平均每人种五亩多地,粮食不够吃,连队生活很困难;今年每人种了30多亩地,可以做到“耕二余一”。我们也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团里还办起了纺织厂、铁工厂、木工厂、鞋工厂、农具厂,吃穿问题已得到了解决。毛主席听着,不时点头,微笑着称赞说:“你们的成绩很大嘛!”陈团长又汇报说:我们刚到南泥湾时,这里遍地是荒草,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粮食不够吃,也没有菜,只好上山挖些野菜。冬天棉衣破烂不堪,补了又补;夏天只有一身单衣,洗裤子的时候,只好蹲在河里,等晒干了裤子再爬上岸来穿上。晚上,大家睡在用树枝搭起的草棚里。夜晚没有油点灯,开会也是摸黑儿,豺狼和豹子有时钻进我们的住地。生产也缺少工具,缺少种子。当时,有些同志缺乏信心,认为在这个穷地方能搞出什么名堂!现在不同了,一切都有了,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用得好。我们已经达到两人一头猪,一人两只羊,粮食积余一年。毛主席鼓励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毛主席这几句话,把大家说得心里甜滋滋的,大家都笑了起来。毛主席接着说:敌人要封锁我们,我们对敌人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用我们的双手,做到生产自给,丰衣足食。人民的军队一定要做群众的模范。毛主席还说:我们有打仗的军队,又有劳动的军队,打仗的军队,我们有八路军、新四军,这支军队也要当两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产。我们有了这两支军队,我们的军队有了这两套本领,再加上做群众工作一项本领,那么,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垮。

〔书面简要复述一〕陈冬尧团长向毛主席汇报了生产情况:部队刚到南泥湾时,每人种5亩多地,生活很困难;今年每人种了30多亩,还养了猪、羊、鸡、鸭,办了许多工厂,吃穿问题已解决了。毛主席称赞了我们的成绩。陈团长又讲到刚到南泥湾时的困难,缺粮少菜,冬衣破烂,夏衣也只有一身,住的是草棚,晚上没有灯,生产也缺少工具和种子,因此有人缺乏信心。现在一切都有了,吃穿住用都好了。毛主席鼓励大家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敌人封锁我们,我们就自己动手。我们的军队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再加上做群众工作,就能克服困难,打垮日本帝国主义。

〔书面简要复述二〕陈冬尧团长向毛主席汇报了生产取得的成绩,受到毛主席的称赞。陈团长又讲到刚到南泥湾时的种种困难,毛主席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我们的部队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再加上做群众工作,就能克服困难,打垮日本帝国主义。

这里对原材料做了两种书面简要复述。原文660余字,第一种复述压缩到250字左右,第二种复述进一步压缩,只有100来字。通过这个比较,可以知道“简要”是可以有不同要求的。要能根据不同要求控制字数的多少,做到繁简自如,前提是对原材料要把握好。这段文字,中心是写毛主席,团长的“汇报”只是为毛主席的活动提供依托,这是第一点认识;团长的汇报分两个层次写,先主要说成绩,受到主席的称赞,再主要说困难,受到主席的鼓励,这是第二点认识。有了这两点认识,复述时就心中有数了。要详,就把“成绩”“困难”的具体内容展开一点;要简,只说“成绩”“困难”两个词就够了。而毛主席的讲话,其主要精神一定要准确地传达出来。

例2.

〔原材料〕讲话,是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手段,是广大干部必备的领导艺术。但时下的弊端是一些领导干部讲话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

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位名叫约翰·罗德里的外国人说过:“中国古人妙语横生,言简意赅,才智令人陶醉,令人兴奋。”是的,在历史上,我国的雄辩家群星灿烂。在近代,李大钊、鲁迅、闻一多知识渊博,出语惊人。至于毛主席、周总理,他们的“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更是我们的楷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许多领导同志善于学习,思想活跃,离稿讲话,颇具感召力。但也有的知识肤浅,逢会必讲,一讲就长,而且“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恰似当年苏联大教育家加里宁所批评的那种现象:“有些报告人常常能够一连讲两三个钟头,甚至五个钟头。话语讲得千篇1律,口号喊得格外高昂。”群众对这种讲话不满意,发牢骚:“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来讲话。”尽管讲话人的初衷不坏,但除了起到催眠作用之外,余下的恐怕就是降低讲话人的威信了。所以,讲话有必要,但讲话必须精。

精,首先就需主题突出,要旨鲜明。据记载,一次,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邀请瞿秋白作报告。主持人介绍:“请著名理论家、宣传家、曾多次见到列宁的瞿先生作‘关于如何做好北伐战争宣传报道工作’的讲话。”与会者认为机会难得,纷纷做好记录准备。不料瞿秋白登上讲坛干脆利落:“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讲毕下台,全场愕然。几秒钟后,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可见,讲话必须中心突出,明晰准确,切忌海阔天空,穿靴戴帽,纵马瞎驰。精,还要求话语简洁,惜墨如金。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只有552个字。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著名演说只有10个句子,讲了2分15秒钟,上下台前后不到3分钟。简洁,并非一味地求简,否则就成了简陋。它要求的是尽可能将信息的内容简化,缩减无谓的话,不拖泥带水、庞杂冗长。

古人说:“一言知其贤愚。”那些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人,讲话不是信口雌黄,就是错误百出。国民党一位有名的军阀曾在一所大学发表过一个令人耻笑万年的“演讲”:“兄弟我是大老粗,是从炮筒里钻出来的,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今天来讲话,就像对牛弹琴。”草包司令的一派胡言,使大家哭笑不得。确实,把话讲好,并非易事,需要有才智才行。

〔口头简要复述〕讲话,是一种领导艺术。可现在有的干部,逢会必讲,一讲就长,又没有味道,以致引起群众不满,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来讲话”。所以讲话要精。精,首先就是主题突出,切忌海阔天空,穿靴戴帽,乱跑野马。瞿秋白一次讲如何做好北伐战争的宣传报道工作,只说了两句话,全场掌声如雷。精,还要求话语简洁,不拖泥带水。列宁在马、恩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只有552个字,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著名演说只有10个句子。当然,把话讲好并不容易,需要有才学有智慧,不学无术的人,讲话不是信口雌黄,就是错误百出。 这是对一段议论性文字作的口头简要复述,它用简洁的口语,把原材料的主要观点、主要论据都表述出来了,字数只有原文的四分之一左右。

(三)局部复述。这是在较长的语言材料中摘取某一片段进行重述的方法,比如故事的某一段情节,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论证的某一个分论点,等等。局部复述既可详述,也可简述(示例略)。

转述,也是对现成语言材料的重述,在这一点上,它与复述是共通的,但它们又有区别。复述,要求全面地忠于原材料;而转述,则要求在不歪曲原意的前提下对原材料的内容与形式加以改造。这改造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时空与人称的转换,体式与风格的转换,内容侧重点的转换。

(一)时空与人称的转换。同样一件事,今天说与明天说,在这里说与在那里说,跟这个人说与跟那个人说,时间词、方位词、人称词都必须跟着转换,不然就会造成混乱,甚至闹出笑话。比如,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如果小王当天下午在校门口碰上了郭老师的女儿珊珊,对她说这件事,他就得说:“(珊珊),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如果小王在第二天一早,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他却得这样说:“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例1.

屈原

南后在叫我吗?有什么事,你可知道?

子兰

不,我也不十分知道。不过我想,恐怕是为的张仪要走的事情吧。爸爸在今天中午要替他饯行呢。„„我妈妈为了张仪要走,很有点着急。昨天下午张仪同上官大夫一道突然来向我爸爸辞行。他说:秦国的国王尊敬爸爸,不满意齐国的不友好的态度,所以愿意奉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请求楚国也和齐国绝交。爸爸既然听信三闾大夫的话,不愿和齐国绝交,他没有面目再回到秦国去了。他要回到他的故乡魏国。又说他们魏国的美人很多,一个个就跟神仙一样,他准备找一位很好看的人来献给我爸爸啦。

这是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中的一段对话。子兰向屈原转述张仪跟楚怀王的谈话,称秦王为“秦国的国王”,称怀王为“爸爸”,说到张仪,则称“他”,人称全都改变了。

例2.

下面是赵树理小说《李有才板话》的一小段。如果这位老杨同志“事后”对别人讲述这一段经历,该怎么说呢? 〔原材料〕过了阴历八月十五日,正是秋收时候,县农会主席老杨同志,被分配到第六区来检查督促秋收工作。老杨同志叫区农会给他介绍一个比较进步的村,区农会常听章工作员说阎家山是模范村,就把他介绍到阎家山去。

老杨同志吃了早饭起程,天不晌午就到了阎家山。他一进村公所,正遇着广聚跟小元下棋。他两个因为一步棋争起来,就没有看见老杨同志进去。老杨同志等了一会儿,还没有人跟他搭话,他就在这争吵中问道:“哪一位是村长?”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从这服装上看,村长广聚以为他是哪村派来的送信的,就懒洋洋地问道:“哪村来的?”老杨同志答道:“县里。”广聚仍问道:“到这里干什么?”小元棋快输了,在一边催道:“快走棋嘛!”老杨同志有些不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一会儿闲了再说吧!”说了把背包往台阶上一丢,坐在上面休息。广聚见他的话头有点不对,也就停住了棋,凑过来搭话。老杨同志也看出他是村长,却又故意问了一句:“村长哪里去了?”他红着脸答过话,老杨同志才把介绍信给他。

〔口头转述〕过了八月十五日,正是秋收的时候,我作为县农会主席,被分配到第六区去检查督促秋收工作。我叫区农会给我介绍一个比较进步的村,区农会常听章工作员说阎家山是模范村,就把我介绍到阎家山去。

我吃了早饭动身,天不晌午就到阎家山。一进村公所,正遇着两个人在下棋。他两个因为一步棋争起来,就没看见我进去。我等了一会儿,还没人跟我搭话,我就在这争吵中问了一句:“哪一位是村长?”那两个人抬起头来,上下打量我。我那天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子,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那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大概是从这打扮上看,其中一个把我当成哪村派去送信的,就懒洋洋的问道:“哪村来的?”我回答说:“县里。”他又问:“到这里干什么?”另外一个人因为棋快输了,在一边催着说:“快走棋嘛!”这时候我真有点不耐烦了,就说:“你们忙得很!等一会儿闲了再说吧!”说完我就把背包往台阶上一扔,坐在上面休息。跟我搭话的那人见我的话头有点不对,也就停住了棋,凑过来跟我搭话。我看出他就是村长,但故意问了一句:“村长哪里去了?”他红着脸答过话,我才把介绍信给他。

这一段转述,首先改变了人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这在叙述中就少了不少自由,多了不少局限。比如,刚进村公所,“我”就不知道下棋的是广聚和小元,也不知道跟“我”搭话的人姓甚名谁;村长把“我”当作送信的,原来是肯定的陈述,由“我”说出,就只能是一种猜测,等等。另外,时间、空间也都变了,有的地方用语也得变,像“来检查督促”改为“去检查督促”,“派来的”改为“派去的”,等等。

(二)体式与风格的转换。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对象也有不同的需要,在重述某一语言材料时,要根据这特定的需要作体式或风格的转换。如果给少年儿童讲历史故事,就不能用文言,而要转换成现代语言;如果在故事会上讲《石壕吏》,就不能用诗的形式,而要按照讲故事的要求改成故事的形式;如果原材料内容深奥,做普及宣传时就得“深入浅出”;如果原材料只是个梗概,为了取得吸引人的效果,也不妨通过想像适当增添一些情节和细节,等等。这些都属于转述的范围。 例:

〔原材料〕法国莫里哀《悭吝人》第三幕第一场。

〔书面转述〕阿巴公的仆人都到齐了,在饭厅里排成一行。这天下午,阿巴公要把活儿分配给他们,为的是请客吃饭庆祝爱丽丝和昂赛米老爷的订婚礼。而在阿巴公家里,请客吃饭实在是件罕见的大事。

打头的是两个听差:上衣沾满了油迹的勃兰达瓦和裤子后裆全是窟窿的拉麦吕史;手扶住一把扫帚的女仆格罗特,当厨子的雅克大师傅,还有作总管的瓦赖尔。站在一边的还有怒气未消的克雷央特,和外表平静,心里可打定主意不嫁给昂赛米老爷的爱丽丝。

阿巴公发号施令了。

“勃兰达瓦,拉麦吕史,你们管洗杯子、上酒,不过要等客人们口渴时再斟;尤其要记牢的是多多搀水。格罗特婆婆,我把打扫的差使交给你;可你要小心,擦家具的时候别太用力,留神别把家具擦坏。”

但是一阵要求声暴风雨般地在他周围爆发了。 “老爷,我的上衣再也不能穿了,”一个说。 “我的裤子上满是窟窿,”另一个说。 阿巴公对每个人都有回答:

“你拿帽子盖住油迹;而你,只要靠着墙站,这样看见你衣服上窟窿的就只有墙了。” 他转身又向着自己的孩子说下去:

“你,我的姑娘,你要照管照管,不许糟蹋一点东西,不许有一点额外的开支;你,我的儿子,你对将来的继母可要笑脸相迎。”

又说:

“喂,雅克大师傅,我把你留到最末来打发。”

“先生,您是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跟您的厨子说话?因为我是您的马车夫又是您的厨子。”

雅克大师傅得知阿巴公是要找厨子说话,就脱下马车夫的外套露出一身厨子穿的白衣服。

两个人开始商议菜单,这事可很费唇舌。 雅克大师傅真是作难。要担保把客人招待好,就该给他钱才行!可是一提到钱,就把吝啬鬼气得脸色发青了。

瓦赖尔一直装得很像。

“雅克大师傅,”他一本正经地说,“你要知道,古人有过一句话:应该是为了生存才吃饭,而不是为了吃饭才生存。”

这句格言使阿巴公高兴极了,他发愿要把它用金字刻在壁炉上。

商议到最后,决定由瓦赖尔一个人去备饭,这样阿巴公才算完全放心,他深信这位狡猾的瓦赖尔是个最能体会他意图的人。

“油腻的什锦烩羊肉,另外再来些肉馅儿多加栗子面的包子。凡是不需多吃就可吃饱的东西都行。”

当阿巴公接着又吩咐把马车和马拉出来的时候,瓦赖尔和雅克大师傅吵起来了。雅克大师傅断定这些牲口瘦得这般可怜模样,实在是一点力气也使不出来了,他还说了其他许多实际情况,但是瓦赖尔为了讨好吝啬鬼,硬说这是他编出来的。

一场激烈的争论一触即发了。雅克大师傅想在阿巴公面前揭穿瓦赖尔,天真地把有关他的飞短流长一五一十地道了出来,想不到招来的却是一阵棒打,起先是阿巴公打,之后又是瓦赖尔打。

“挨东家揍就算了,”雅克大师傅心想,“不过这个傻总管可得还账。我总有办法报仇。”

果然,他不久就向瓦赖尔报了仇;我们就会看到他用的是什么手段。

这是由剧本到故事的转换,自然,体式与风格都改变了。剧本,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刻画人物,并辅之以舞台说明。变成了故事,许多东西要由“作者”直接地交代或描述出来,即使有对话,也要更简洁。因而,对原材料的详略、顺序,也都有若干的改动。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故事”的需要。

(三)内容侧重点的转换。在重述某一语言材料时,目的不全在于如实地传达它的本意,而是要借它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意念,这就要作内容侧重点上的转换。《第二次考试》一文,写一位教授爱才惜才,通过深入调查终于为国家选出了优秀人才的故事。它的侧重点在于颂扬这位教授。但小说中所写的那位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在人民群众遭受困难的时候,她不顾个人前程,坚持为群众服务,这对青年人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果要用这小说来教育青年人,讲述故事时就要转到以学生为主的轨道上来。这就是侧重点的转换。你在论证某一观点时,常常要举出某个事例。但那事例原本不是为论证你这一观点而存在的,所以在引用时就要作“角度”的转换。同一事例,用它说明不同的观点,也就有不同的叙述角度。比如,大家都熟悉居里夫人的事迹,你可以说“居里夫人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而照亮了别人”,你也可以说“居里夫人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这两种表述都符合事实,但侧重点却有不同,前者强调的是“生命的价值”,后者突出的是“牺牲精神”。而且,在这种转述中,可以渗入自己的情感和某种评价,复述则不允许这样做。

例1.

丰子恺先生在30年代写过一篇题为“吃瓜子”的随笔,既讲了吃瓜子的美妙,也讲了吃瓜子的可怕。吃瓜子的美妙显而易见:闲暇时朋友聚在一块儿,一手夹着根香烟,一手握着把瓜子,且吸且嗑,且嗑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那真是“交关写意”得很。小姐们吃瓜子更是来得美妙,不仅“的、的”声清脆悦耳,动作也妩媚窈窕,就是丢掉的瓜子壳,也如朵朵绽开的兰花„„至于吃瓜子的可怕,则只有像丰子恺先生这样细心的人才能发现。他从食品店里瓜子的畅销,从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中看到,中国人在“的、的”的声音中消磨掉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一定可惊!瓜子的可爱在于它能消闲,瓜子的可怕也在于其能消闲。

本文转述的是丰子恺《吃瓜子》的部分内容。在转述中突出了两点:一是吃瓜子的美妙,一是吃瓜子的可怕。转述中还掺入了自己的话:“至于吃瓜子的可怕,则只有像丰子恺先生这样细心的人才能发现。”这句话的作用在于使自己转述的角度更鲜明。他要用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来说明一个观点:消闲本身并无功过、美丑之分,关键是消闲的人要掌握好一个“度”,过了“度”,就“可怕”了。

例2.

〔原材料〕(齐)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变角度转述一〕

宣王好虚名。他本来只能拉动三石的弓,左右的人为了迎合他的虚荣心,就都说他的弓不下九石。因此他终身蒙在鼓里,还自以为能拉九石呢。这真是好虚名者得实害。

〔变角度转述二〕

齐宣王本来只能拉动三石之弓,而他的左右拉他的弓时拉到一半就装作拉不动了,还都说:“这弓不下九石,除了大王您,谁还能用这么强的弓!”结果使得宣王到死都自以为能用九石的弓,受害终身。阿谀奉承实在害人不浅。

〔变角度转述三〕

齐宣王本来只能拉动三石之弓,可他的手下都说他用的弓不下九石,在试拉他的弓的时候,一个个还都只拉到一半就装作拉不动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宣王“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左右”的装模作样和虚伪赞词,正是为迎合他的需要而产生的。“上有所好,下必趋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个例子对同一材料做了三种不同的转述,角度各有不同:一种突出“好虚名者得实害”,一种突出“阿谀奉承害人不浅”,一种突出“上有所好,下必趋焉”。要体现“角度”的不同,原材料中的哪些可用,哪些不用,先说哪句,后说哪句,如何表述材料中的因果联系,都有一些讲究。

第18篇:学会转述教案

【课题】学会转述 【课型】写作 【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标】

1、能听清楚别人要你转述的内容,并简洁地把话转述给别人。

2、说话时态度大方,讲究礼貌,掌握一定的交际本领。

3、有条理性,流畅的写出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转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交际态度。 【教学要求】

1、习转述,要听清楚、说明白。

2、说话时态度大方,讲究礼貌。【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板书:转述)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人家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板书:听清楚、说明白)

二、创设情境

(X老师走进教室) 师:X老师,您有事?

X老师:黄老师,打扰您了,请问杨老师在这里听课吗?

上课前有个人找她,她出去了,您找她有什么事?

——X校长通知她今天下午4:30到二楼会议室开会,要带一支2B铅笔和黑色钢笔。等一会儿X老师来了请您转告她。谢谢!

三、练习转述

1、复述通知

同学们,等会儿X老师来了,谁能把X校长的同志转告给X老师?转述时,一定要把原话记住,说得清楚明白。想想,刚才X老师怎么说的?不要忙着举手,每人先在心里说一遍,记不住的,可以问问同桌。

现在,请同学把X校长的通知说一下。谁先说?(点评)

2、扮角色转述

现在我当X老师,你们先说给我听听,怎么样?不过,除了把通知的话说清楚外,还得有礼貌,说话态度要自然大方,说的声音要让老师听见,当然也不要太响,因为只讲给一个人听。为了说好,各学习小组先出声地练习一遍。一个人说,其他人仔细听,觉得不合适的地方帮他修改。(各小组练习)

谁来试试?别忘了,我现在是X老师。(点评)

3、写留言条

哎,X老师怎么还不来呀?看来,她可能有事。等会儿我们就要放学了,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写张留言条放到X老师办公桌上,怎么样?我们学过写留言条,还记得怎样写吗?(复习留言条的写法)

好,现在大家都写,谁写得好,就把谁的放到X老师的桌子上去。(学生写留言条,老师巡视指导。)

多数学生已经写好了,请自己大声读一遍。同桌再互相检查一遍。

谁念给我听听?(评改)

4、情境转述

(X老师推门而入)X老师,您早来一会儿,我们就不必费这么大事了!(怎么回事?)

哪位同学来告诉X老师?(指名转述)

四、教学反馈

X老师这里还有一则好消息,想知道吗?请每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儿来听,再请他们传话给你们。

分组传话。反馈转述情况。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学会说话、写话多重要啊!今后要好好说,争取说得更好,写得更漂亮!现在,我们就把刚刚转述的内容写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吧。

六、课堂延伸

请大家把今天上课的情景回去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转述

听清楚 讲明白

第19篇:转述句怎么改

转述句怎么改?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 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再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

改:周总理对何其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

----------------------------

例子:

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因此,此句应改为: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而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因此,此句应改为: 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

常见的几种问法:

一、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二、改转述句

三、用第三人称转述 做法: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把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或者具体的人 把冒号引号改为逗号,后引号去掉。

一帮小家伙被句型转换弄得晕头转向,特别是转述句,更是不知所云,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为此,我大费一番周折,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小家伙们才摸着一些门道,露出天真无邪的笑脸。

转述句又称“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说成“将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修改时只需将说的话中的人称代词“我”、“你”进行变换,将冒号引号去掉即可。

归纳了一下,在现阶段,转述句不外乎这几种:

一、直接变“我”为“他(她)” 例如:妈妈对我说:“我要上班了。” 改:妈妈对我说,她要上班了。

改法很简单:“说”后用逗号,将冒号、引号去掉。括号中的“我” 变为“她”。此句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将妈妈对“我”说中的“我”变 为“她”。

二、稍微变动一下,引号内有说的对象。例如:妈妈说:“小明,我上班去了。” 改:妈妈对小明说,她上去班了。

这句与上句稍微不同,只是将说话的对象放在说的话里了。改时将对象写出来,后面与第一种改法一样。

三、句中的人称代词是“你”。

例如:小明对小华说:“这本书是你的。” 改:小明对小华说,这本书是小华的。

改法:此句中有人称代词“你”。这时,一定要弄清楚,“你”在句子中到底指谁,指代谁就可改成谁。此句“你”代“小华”,因此,将“你”改为“小华”,其它的与以上相同。

四、将人称代词“我”、“你”都综合在 一个句子中。 例如:小明对小华说:“我桌子上的书是你的。” 改:小明对小华说,他桌子上的书是小华的。

此题改法以上提到过,只不过将“我”、“你”两人称代词放在一道题中,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只改“我”为“他”或只将“你”代谁变为谁。

可见,要正确解答此类习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句中有关的代词,如“我”变为“他(她)”,“你”变为句中 具体的人。

2、改变标点符号。

3、根据句子的内容,有的要相应改动句中个别文字,但不能改变句子的

愿意。

如何将陈述句改为转述句及练习

将陈述句改为转述句,这是平时作业及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教学中,我也采取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请几名学生到台前来表演,告诉学生这与生活中的转述是一样的,将句中的标点及人称改变一下即可,但结果学生在练习中很容易出错。第

一、练习中的转述与生活中的转告是有所区别的。生活中,可以是甲将乙说的话转述给丙听,转述时可能还会出现“你”这种称呼,而练习中的转述者应该是除对话者外的第三人,即甲对乙说,丙再转述给丁,转述时是不可能出现“你”这一称呼的。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使得学生受到误导,做练习时将两种情况混为一谈,将人称弄错;第

二、这种题中最关键的就是人称的改变,如果学生做题时,只是在脑海中凭空想象人物对话、转述的情景,当然容易出错。

在归类复习中,我总结出一句可行的顺口溜:一改标点,二改人称。冒号改逗号,双引号去掉;“我”改“他(她)”,“你” 直呼其名(即“你”指谁就改成谁);称呼不要。教学时,可以先结合具体例句与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四个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表演理解转述时人称改变的基本方法,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然后出示顺口溜让学生背熟,最后再举例让学生运用顺口溜进行巩固练习,这样效果更好。如果人物的语言中出现了单引号,在改成转述句时,去掉外面的用来表示引用人物语言的双引号之后,单引号就应该恢复原样,写成双引号。讲解时只要对学生讲清单引号的用法,学生就自然能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例如:詹天佑经常对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像„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出自我们工程人员之口。”应改为:詹天佑经常对工作人员说,他们的工作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像“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出自他们工程人员之口。

再如:老师对小明说:“小明,你帮我把作业本端到办公室去。”

应改为:老师对小明说,小明帮他把作业本端到办公室去。

句中的“你”指的是小明,因此将“你”改为小明,这样就与前面的称呼“小明”重复了,因此称呼“小明”要省略。这是老师吩咐小明端作业本,因些还可加上“让”“要”这些词,即改为:老师对小明说,让(或要)小明帮他把作业本端到办公室去。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如:老师对小红说:“小军昨晚没写家庭作业,你去帮我把他叫来。” 根据口诀改为:老师对小红说,小军昨晚没写家庭作业,小红去帮他把他叫来。但句中的两个“他”指代不明,因此需要在这句话中应该把原句中的“我”改为“老师”,即改为:老师对小红说,小军昨晚没写家庭作业,小红去帮老师把他叫来。 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标准答案:

1、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叫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怎么帮得了我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妈妈找了他一整天。

5、妈妈说,她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叫我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7、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她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她答应把我的借给许小燕。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她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老师有事,叫他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他找得见。

改转述句的方法:

一、原句“说”的前面一点儿都不能改变——按照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来改变双引号里面的人称。

一、改变人称;——双引号内的人称。

二、改变标点——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 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1.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2.我们搞四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3.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 4.稻米是浙江、江苏两省的重要产区。

5.一会儿,我们就清洁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6.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7.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8.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等益鸟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9.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 10.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11.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12.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的劳动者。13.今天是我的小表弟五岁诞辰。

14.他这种违反错误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15.兰兰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感动 16.同学们都炯炯有神地听老师讲课

17.英模团的同志给我们全体同学报了一次告 18.两个学校的兴趣小组昨天开始活动了

19.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被人发现珊瑚是生活在海里的食肉动物

20.展览会开幕的第一天,就有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和妇女等许多人来参加。21.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时候,烧毁并洗劫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22.王平和李华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23.劳动时,老师和大同学干重活,女同学干轻活 24.回忆自己的成长,每一步都离不开“园丁”的培育 25.经过努力,小东做题马虎的现象比以前进步了 26.学习各项法律是目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

27.空气和其他别的东西一样,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答案

1.去年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们搞四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3.下半夜,突然电光闪闪,接着雷声隆隆。 4.浙江、江苏两省是稻米的重要产区。

5.一会儿,我们就清理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6.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7.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的。

8.燕子、啄木鸟等益鸟和青蛙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9.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反映古今中外内容的新影片。10.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头头是道。 11.党中央重视并大力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12.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13.今天是我的小表弟五岁生日。

14.他这种违反纪律的错误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15.兰兰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16.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17.英模团的同志给我们全体同学作了一次报告。18.学校的两个兴趣小组昨天开始活动了。

19.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珊瑚才被人发现是生活在海里的食肉动物。20.展览会开幕的那一天,就有工人、农民、战士和学生等许多人来参加。 21.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的时候,洗劫并烧毁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22.王平和李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3.劳动时,老师和男同学干重活,女同学干轻活。

24.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园丁”的培育。25.经过努力,小东做题马虎的现象有所改变了。 26.学习各项法律是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27.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第20篇:《转述》教学设计

《转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转述,生活中常常需要转述,怎样把听到的内容转述给对方。

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转述的主要内容,还要讲究文明礼貌。

3、在与别人交际中能做到态度大方。

教学重、难点:

1、能听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积极参与角色表演,态度自然大方。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故事引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可要听好了哦。讲《原来如此》的小故事。听后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咪咪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引导学生认识到传错话的严重后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转述别人的话,(板书课题)

二、组内交流汇报“自主学习”内容,教师随机板书。(板书:认真倾听,说清楚、说明白)

大家已经清楚转述的注意事项了,谁愿意试着把老师刚才转述的内容说一下?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说明白。还要关注转述者态度是否自然大方,其他学生倾听是否认真。

三、抓住要点,模拟情境,实际交际

(一)向同学转述活动通知:如果我班XX同学因事没来上学,请向他转述这个通知:

“音乐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上午10点大队部的李老师要到各班检查《国歌》《队歌》的演唱情况,要求同学们穿上校服,戴红领巾,再请学生家长给花一点淡妆,并带好演出道具小国旗。 ”

多么重要的活动呀!如果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生病了,今天没来上课,你能把这个同志转述给他,保证明天我们班顺利通过检查吗?

1、实践训练。

小组合作,每组选派两人,一个人扮演XX,一个人转述学校的通知,其他人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之后,组内再轮换一次进行转述实践。

2选代表进行表演,全班学生集体评议。

出示评价要求:

(1)转述者要把通知内容说清楚,说明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2)XX同学要认真倾听并做出回应。

(时刻注意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的是交际双方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努力实现听与说的双向互动。)

(二)请同学向家人转述通知:如果XX同学因病不能上学,我们打电话转述学校的通知,而接电话的却是XX的家人,此时该怎么转述呢?

1、实践训练。

小组内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练习。

2、生病的同学家住得很远,还可用什么方式转述?而接电话的却是这位同学的家人,此时该怎么转述呢?分角色表演,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

评价要点:引导学生从应对能力与礼貌用语上讲行评价。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自主测评。

五、总结提升,课外交际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老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处不需要口语交际。希望同学们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经常锻炼说话,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板书设计

转述

转述认真倾听 说清楚、说明白 态度自然大方

《转述课文方法范文.doc》
转述课文方法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