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开篇立论范文

2022-09-2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辩论开篇立论:幸福一定要有钱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既然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幸福与钱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先明确幸福的概念,其次是钱的概念,最后是有钱的概念。2012年修订的新华字典中说明,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而《辞海》中也定义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我方不想在辩论场上为了定义做无谓和无休的争执,所以必须回溯原点。综合来看,幸福并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钱则是一种货币符号,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有钱则是指能够满足个人物质的最低货币拥有量。幸福一定要有钱,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方观点:

首先,幸福一定要有钱,有钱至少不会为了五斗米而折腰,有钱至少不会为了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失望。有句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就好比算术里的“零乘以任何数都为零”一样,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没有钱什么都无从谈起,包括幸福。

第二,所有能感知幸福的活着的人都是在生活着的,所以生活是幸福的前提。那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衣食住行,而钱作为人民生产值实质化的物品恰恰是这一切的保障,无物质基础的保障,那幸福岂不是成了空中楼阁。

第三,钱是一个人生活下去的保障,也就是一个人的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提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任何以经济基础为依附的精神层面也将随之坍塌,试问,人们必须为解决温饱而奔波和忧虑,那么还有多少幸福可言呢?

我方经过缜密的分析,认为对方辩友可能会出现以下误区:

1、可能错误的将有钱单纯的理解为富裕。有是一个与无相对的概念,有即存在,无关多少。我可以拿着一角钱对一个百万富翁说,你有钱,我也有钱。

2、可能没有明确的区分短暂的快乐与幸福,并短暂的快乐等同于幸福。事实上,两者并不等价。

3、可能会认为最原始的时候没有钱人们却依然可以很幸福作为论据。首先没有关于钱的记载,不代表没有类似钱的等价物。而只有幸福和钱这两者都存在的情况下,今天的辩题才有讨论的意义。

总之,脱离社会现实的虚拟的幸福是不存在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幸福一定要有钱。

推荐第2篇:开篇立论专题

尊敬的主席、评委老师以及在场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何谓奋斗?按照《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奋斗”一词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做;在人生道路上,“奋斗”就是为取得事业或人生的成功而努力创新、进取的行为。 奋斗是内因,是主导人生发展的必然因素!

何谓机遇?《辞海》中说“机遇就是导致事物发展新突破的偶然机会。”其特点是偶然性。显然,突破有好有坏,机遇作为一种外在条件,其本身不必然导致成功。

我方认为,不论在事实层面还是价值层面,人生道路上奋斗都比机遇更重要。第一,奋斗是实现事业成功、人生价值的基础和主导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内因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通过内因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由此可见,人自身的奋斗才是内因,才能决定人生,客观的机遇虽然对人生有着重要作用,但它只是外因,只能通过人的奋斗来发现、把握乃至利用而促进人自身的进步。没有机遇,奋斗仍有意义,但没有奋斗,机遇就没有价值。弱者等待机遇,强者创造机遇。而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能力还是要靠奋斗得来的。如果没有自身的奋斗,不要说创造机遇,连发现机遇甚至等待机遇的资格都没有啊! 第二,从事实层面上看,奋斗是人类发展、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从钻木取火到新中国的成立,从发明家爱迪生到数学家华罗庚,每一条成功之路都写满了奋斗的脚印。而机遇虽然重要;但把握机遇、善待机遇仍要以奋斗为前提。正如巴斯德所说“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天赐良机不会光顾庸人懒汉。更何况,即使把握住机遇,成功就未必唾手可得。

第三,从价值层面看,奋斗是一种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生道路的主旋律,也是当前社会舆论的主旋律。倡导奋斗比机遇更重要,鼓励人们直面困难,于逆境中求生存,于顺境中求发展;既重事业成功,也重能力培养。即使事业失败了,也可以说一句:“我无怨无悔!”奋斗的精神时刻激励着人,使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诚然,人生道路上不能缺少机遇,但我们不能迷信机遇。相对于机遇,奋斗更值得我们去把握!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我方一致认为人生道路上,奋斗比机遇更重要。

推荐第3篇:辩论赛开篇立论

正方辩论赛开篇立论(3分钟)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首先,让我们文化的定义?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427页上的第一个含义告诉我们: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而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改造世界的劳动中创造的智慧的结晶,它很大意义上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特别深厚的根基和实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因为拥有了这样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坐享图成。而进步的实现是往往需要有外来新兴资源和不同文化的参与。天圆地方的观念不是外来的科学为我们纠正的吗?一些重要的史实的记录不是外来的照相技术帮助我们实现的吗?近视患者的视力不也是靠外来的眼镜得以校正的吗?文化大师季羡林告诉说过:没有文化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

那什么是外来文化?我方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利弊交锋的话。利和弊总是客观存在的,衡量利弊应当从事实出发。我方认为应该用整体全局、发展辨证的眼光来衡量利弊大小:只要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就是利大于弊。

曾经,中国与拥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遗产的阿拉伯并驾齐驱,却在此后的闭关自守后饱尝落后挨打的教训。而如今,当古老的中国敞开文明的怀抱拥抱世界文化时,我们看到的是世博会上百家争鸣的文化交流,我们听到的是奥运会上中外合唱“我和你”的和谐旋律,我们想到的是构建和谐地球村的和平理念。当世界文化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时候,我们惊叹外来文化带给中国文化怎样的崛起和飞跃,邓稼先研发原子弹离不开核裂变链式反应原理;袁隆平杂交水稻离不开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国自主研发航天飞机更离不开牛顿运动定律。我们相信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中,才能够突飞猛进。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今天,我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意义,也就是外来文化对于我们的意义.

我们也同样相信,\"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正是中国文化的坚强自信的最佳体现。正是因为这份自信,我们才坚信在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国魂不会丢,传统不会丢。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文化兼而更盛”。

推荐第4篇:辩论赛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来观看这次辩论赛。继而希望这次比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思维。 我方认为时势造英雄应该是说,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当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趋势时,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角。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一定会出现的,只要是有胆识,有眼光,有实力,有魄力.....不管他是谁,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英雄.比如拿破仑,在那个时代里,法国大革命的积累,外国势力的侵略威胁,人民对当局的不满情绪,都注定将有新的,更具威慑力的强硬政府来带领法兰西走上强大.所以,拿破仑就出现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也必定会有另一个人来代替他。所以说是时势造英雄。

另外。

马哲思想看,时势造英雄是说一个英雄的出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反之,英雄造时势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还有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李云龙.

他本是一个太行山上编筐的穷人.战争使他成了一名不识几个字的军事奇才

同学们,旧社会封建时期造就了鲁迅。互联网造就了马云。难道不是时势造就了英雄吗、?

攻辩小结:

大家好,毛泽东可谓大英雄也,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中国革命若非他,兴许结局就会改变了。然而时势造英雄者,偶然性是很大的。如果陈独秀等中共早期领导人能坚持正确的领导,也许他们就是英雄。机会是平等的,所以英雄莫问出处。邓小平之改革开放的提出,正是由于社会之需要,顺应时势之发展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所以如果若非是他,兴许另外一些领导人也会提出这个改革开放来的.

大势造英雄,英雄造小势,从古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英雄能够改变大势,真正聪明的英雄,都是顺应大势,造就小势,。。。

时势即是历史的演变规律,只有在符合历史,符合历史所要求的规则之下才能够成就英雄,所以是时势造英雄。 古有朱元璋,他从一个农民经历起义成就霸业。但是当时没有人比他更具有雄才伟略么?承认朱元璋有时对于时势的把握异乎寻常的准确,可是正是命运的那只大手在时势的约束下不断地推进才选择了朱元璋。。

在朱元璋认为他成就了伟业可以控制时势可以改变时势的时候,历史的规则就给了他当头一棒,他所有制定的条条框框在当时是符合规则,可是却不符合

时势演变的规则,所以当他梦想着大明王朝可以千秋万代的时候大明也只是苟延残喘的延续了100多年。。那是因为时势在不断地进程中选择了另一个人取代他,取代大明王朝。。所以正是 时势造英雄

推荐第5篇:产品质量重要还是生产进度重要 辩论开篇立论

开篇立论:生产质量比生产进度更重要

1.在进入辩论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到底什么是产品质量,什么是产品进度。根据中国知网百科,阐述的“生产质量”即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特性的总体, 是使用价值表现。“生产进度”就是从作业准备开始,直至产品全部完成的全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生产、装配、对产品交货日期的控制等。

2.从生产到成功完成一个订单最终为企业完成一个订单,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按质、按量、按时将产品交付给顾客。很直观,通过两者概念可知,质量满足的是产品的功能要求、使用价值,质量是保证产品使用功能的第一要素。进度满足的是合同中按顾客规定的时间点交付产品。所以,在一个完整的订单完成,在时间轴上看,生产质量保证是优先于生产进度,只有在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步,产品交货完成进度。可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进度则是为了满足目标,为了达到指标。

3.为什么说生产质量重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说没有进度保障的企业,可能失去的是占领市场的先机,而没有质量保障的企业,失去的将是整个市场。所以,可以说质量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决定品牌信誉,影响企业发展的命脉。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质量上。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始终围绕产品质量这一主题,改善经营管理,发展新技术,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它是赢得品牌信誉、提高竞争力、占据市场的最有力的武器。

4.为什么生产质量比生产进度“更”重要?第一点就是上面所讲的,在生产的时间轴上,生产质量保证是先于生产进度的。一旦逆向,急于求快进度优先,生产的东西都是废材,这就是化学里面所讲的不可逆反应,我相信各位学化学与材料的朋友比我都懂。第二点,保证质量能促进生产进度,质量对于生产进度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好的产品质量,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产品瑕疵或报废,也就可以减少以至消除产品的返工、重新投入生产以及回收处理的时间,缩短生产周期,确保生产进度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很多公司追求的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促效益。第三点,不讲质量的效率,将会产生大量“臭名昭著”的垃圾。有进度,没有质量或者质量得不到保证,生产进度越快浪费越大,从材料、信誉上双重损失。这种材料的浪费,顾客、市场的流失绝对是对企业致命一击。

5.论语中有道,欲速则不达。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这句话也是许多国际化企业所笃信的和去验证的。比如美国惠普公司,他们的口号是“宁愿不当第一,但是质量要第一”,一直坚持质量第一。比如奔驰汽车公司坚持“精益求精”的质量原则。国际化大公司对质量把控尚且如此,我们正在寻求发展壮大的公司如果明智从长远考虑,是不是应该把质量看做第一位再去考虑生产进度呢?是不是应该笃信生产质量比生产进度更重要呢?

推荐第6篇:辩论赛之开篇立论

主席,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我方的观点是明星加入外国国籍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加入外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改变国籍也是各个国家公民的自由,每个人都有权作出自认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据报道内地明星已加入外籍的有:李连杰(新加坡)、斯琴高娃(瑞士籍)、张铁林(英国籍)等。 一时间,明星加入外籍的问题引出了众人争议。

但是,改变国籍完全是个人问题。用斯琴高娃的话说,那是她自己的生活。

1、从法律上说,公民选择国籍完全是自治,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外交往多,演员与外界接触也多,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应得到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

2、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选择一个或许更适合自己及家人成长和生活环境,也应该受到尊重。明星也是普通的人,不要给他们压上过多的社会压力。所以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国人对明星移民正确理解。

3、在个人的发展和权利保护上,选择出国可能是想得到更多的保障。一方面拥有外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在税收上可以避税。这些都是外国身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事业发展轨迹,是个人的权利,不必要硬套上社会问题的大帽子。

最后,我想给对方辩友陈述一下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个人问题:(跟你自己息息相关,有直接联系,)能直接损害或影响到你个人的,而不影响其他人的算个人问题。

(社会,是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包括了民生、法律、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社会问题:是与大家都有关系、一旦触动会影响到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所有人的叫社会问题。

所以我再次重申一下我方观点:明星加入外国国籍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推荐第7篇:辩论开篇自我介绍

开篇:

一辩起立,说:你有你的数据围观,我有我的深度访谈;

二辩起立,说:你嘲笑我缺少数据不够客观,我可怜你总是统计计算;

三辩起立,说:你可以轻视我们的人文关怀,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我们是首师大代表

队,我们为

齐:定性代言。

一辩: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单晟玮

二辩:正方二辩,郭虹希(饶悦榕)

三辩:正方三辩,薛晋

齐:请赐教!(抱拳状)

推荐第8篇:辩论开篇立论:领导应当以德立威

主席、评委: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领导应当以德立威。

在开始之前先让我们明确几个概念:“领导”既可以为动词,也可以为名词,这里我们倾向于领导者,“应当”指情理上无条件需要做到的,“以”即用的意思,“德”指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威”是说威信,即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那么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一、以德立威可以形成令人信服的感召力。孔子曾经说过:“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纵观那些领导有方、群众威信高的领导干部,无一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实践证明,得到大家拥戴和信服的首要素质是“德行”,“德”是人的灵魂,它是树立领导威信的基础。好的品格会使人产生敬爱感,并引导人们加以模仿和自觉认同。在现实中领导通过自己的德来影响他人、感染他人,犹如春风化雨般使他人认同自己、信服自己,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久而久之这种个人魅力就形成稳定的持久的感召力。

二、以权力树立起的威信是不真实的,不长久的。我们不能否认权力可以树立威信,但是这种威信能让大家心服口服吗?显然不行。单纯用被赋予的权力去树立威信,短时间内的确可以收到上行下效的效果,但是对权力不用个人德行加以限制、选择的话,那就容易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及压力,使下属无法在平等的环境中工作,无法真正认同领导的行为选择,久而久之产生非理性的戾气与怨气;对领导者自身来说,也容易导致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在高高在上的环境中,产生不务实的官僚主义,甚至滥用权利。“立”意为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明显,如果是简单地用权,那更应该理解为“施威”,这仅仅是权力本身的支配力和控制力,而非树立一种永续力的威望与信誉。

三、提高品德修养树立威信。良好的德行与品质是由内而外的,是树立威信的根本力量。在树立威信的路上,只有以内在的品德为根本才能够不断的进步。以德立威是一种具有永续

- 1 -2 力的立威方式,树立的威信也是稳定的持久的,而且这样的威信不仅仅是对下属起一个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而且会得到某工作的围观者以及受众的信任。领导干部“德”立威,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利益观,不断增强“德”的观念,加强“德”的锻炼,注重“德”的修养,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具备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 2 -2

推荐第9篇:辩论立论技巧

辩论立论技巧

一、概念(包括辩题中每一个字词的概念和等位概念)

二、关系(包括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

三、假设(为立论而设的基本假设,包括辩论所默认的坪台)

四、逻辑(包括逻辑框架和逻辑底线)

拿到辩题,我们首先作的是明确基本概念,但真正将概念确定下来的时候,又往往到了准备的最后阶段。好的定义是成功的一半,定义的过程其实也是论证的过程,因此,必须重视概念。可惜许多辩手拿到辩题时连想也不去想概念,不深入分析辩题中每一个字的意义,结果立论不佳。

我们看概念,不仅是看辩题中重要词语的概念,而且要做到每一个字的概念都查一查,这样才能更好立论。举个例子,我们曾经打过一个辩题:效率是否必然牺牲平等。我方观点是效率必然牺牲平等。当时,我们从效率、平等入手,作了很多分析,却依然解决不了我们面临的难题:辩论场上的“平等”二字很难定义为人人一样“绝对平等”,虽然这个辩题提出是为了讨论经济上的二难命题:如何将蛋糕做大又能将蛋糕平均分配,辩题中平等的本来意义就是指平均分配社会财富,但在场上只要对方说,“绝对平等”是极大的不平等,多劳多得才是真正的平等。进而提出“计件制”等提高效率又不牺牲“平等”的例子,裁判和观众可能会很容易就偏向了对方的观点。我们本来都已经定下立论,打算采用技巧将辩论定在经济学的概念内,但这个立论遭到张劲松的严厉打击。这时,我们发现,“必然”二字我们从来没有分析过,认为它只是个逻辑判断词。于是我们查了一下它的定义,经分析发现“必然”只是代表一种趋势,就像说人必然会生病,不是说人现在就得生病,也不是说会生一辈子的病,只要他这一生中一定会生一次病,命题就成立了。那么“效率必然牺牲平等”也不是说一谈效率就立刻会牺牲平等,而是要看中间过程和最终结果。多劳多得“当时”是不牺牲平等,但长期多劳多得的积累所形成的贫富分化却会形成不平等,最终二者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是完全不同的。这样,我们再参考了一下卢棱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立论很快就出来了。(详见《辩论中的思想禁锢》)

光看辩题中的概念是不够的,还要分析“等位概念”,等位概念是我自己的提法,我们又可以叫它同位概念,指的是辩题中同一个位置上换一换别的词来分析。例如“功可以补过”,我们可应将“补”字换成“改”、“替”,看看改和替的意思是什么。等位概念有三个作用,第一,防止对方偷换概念。如上例,在辩论中我们发现对方说的“功”不能改变“过”所产生的影响等,说的都是“改过”而不是“补过”,这是偷换概念;第二,拓展自己思维。如“现代社会应当女士优先”,我们通过将“现代社会”换成古代社会,“女士”换为“老人”、“儿童”,很快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明白的优先权产生的原因和运行机制;第三,便于例证。等位概念绝不只是在立论中运用,它作为一种思路,在辩论中运用很广,特别是在举例子方面,比如“科学技术是否会毁灭人类社会”那场辩论中,对方说“科学是死的,无所谓好坏,只有人的不当使用才会毁灭人类,所以科学技术不会毁灭人类社会,人类才会毁灭人类社会。”我们立即就可以将他们原话中“科学”换“毒药”来说:“照这种说法,毒药也不会毒死人,因为毒药是死的,无所谓好坏,只有人的不当使用才会毒死人,所以毒药也不会毒死人,人才会毒死人”。这种对方说一句话就“等位”替换的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能迅速归谬。大专辩论赛中有一场是“男女间有没有纯粹的友谊”,反方说:“男女双方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社会的存在使男女双方的友谊不可能纯粹(中间有大量论述)”,这时我们只要将“友谊”换成“母爱”就会发现其立论的荒谬,我们可以问:“母女双方也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社会的存在是否也使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母爱?”后来评委提出了这一点,可惜正方一直都没看到。

关系是指辩题中关键词的主体、载体、客体之间的关系。理清关系才能弄清逻辑。但我们往往从不分析辩题中的关系,更别说辩题中关键词与其指向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如“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一题中,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各自的载体是什么,载体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是一个重要的内部关系。因为文学名著往往由通俗文学而来,如诗经和四大名著,通俗文学往往同文学名著衍生,如水煮三国。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其产生的影响密不可分。而“影响大”就必须讨论“对谁影响大”,对文学?对社会?对历史?对小老百姓?这些外部关系如果不清醒认识,就不可能立论稳固。其实,凡是比较型辩题,都要讨论“对谁更”。

关系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拿去年的“成功是不是幸福的前提”为例。当时正方为了防止反方说:“张三不成功,但张三的儿子成功,于是张三很幸福。张三不成功也能幸福,说明成功不是幸福的前提。” 正方于是定下:“成功的主体和幸福的主体在辩题中必须一致,即某人在某方面要幸福必然要求在该方面成功,张三也许在事业上不成功,但他在家庭教育上成功,所以他在事业上不幸福但在家庭方面幸福。”但这对成功的主体和幸福的主体之间关系的假设反而成了正方突破的障碍。因为反方也默认这一假设,反方只是说对成功、美、正义的追求都可以使人幸福,实现其中一个就可以幸福,并不一定要成功。反方举例说:“我走在路上看见一朵花,满足了我对美的享受,于是我感到幸福,这并不需要成功作前提。”其实正方可以说:“你走在路上看见一朵花,满足了你对美的享受,这不是你幸福的前提,而是你产生幸福感的诱因(等位概念),同样是观花,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人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诱因一样,结果却不一样,因为其产生结果的前提不同啊!”不过这只能挡,不能取胜,如果正方假设成功的主体和幸福的主体可以不一致,立论就完全两样了。正方可以说:“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如果当年我们没有获胜,如今沦为日本法西斯的奴隶,终日生活在军国主义的铁鞭之下,对方辩论认为我们能够得到幸福吗?”进而将成功推广为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追求自由、民主、科学的成功,说明人类每一步成功的迈进都是后人获得相应幸福的前提。那样,反方就不易反攻了。如果反方反驳说成功的主体和幸福的主体必须一致,正方也可以玩煽情,说:“照对方的说法,我们可以对革命烈士们说,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成功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无关”之类的话

第三步是拟定假设。任何一场辩论,双方都有许多假设,这些假设多属秘而不宣的,可能是为大家所承认的共识,也可能是单纯为立论而设的假设。像上面的“成功的主体和幸福的主休要不要一致”就是需要考虑选择的假设。任何一个立论是由假设开始的,由假设推出下一结论再推对辩题中的结论。但在辩论中,我们很难看到假设的影子,因为我们常常只去看某一论点是什么,而不看支持这一论点需要哪些假设或者是前提条件。例出“电脑能不能取代书籍”那场辩论中,反方提到法庭作证要按着圣经起誓,不能按着电脑起誓。这一观点看似成立,但它有一个重要的假设——电脑的形式和功能是不变的。如果电脑能设计为圣经的形状,人一按上去会发出圣洁的光芒,并有催使人产生公正正义诚实信念的作用,那电脑取代圣经就相当有可能。

我们立论的最后一步才是分析逻辑。许多人立论时是一上来就开始一条一条的写,完成逻辑论证,根本不对定义、关系、假设进行分析,结果欲速则不达,逻辑经不起推敲。从概念一步一步走下来的人对辩题理解更深,其逻辑反而更严密。

并且这里说的逻辑是整个立论的逻辑,故应分逻辑框架和逻辑底线。我们制定已方逻辑框架时,一般要画出逻辑框架图。这个框架图是一个已方观点对应一个对方观点的,是对称化的。如辩题:“评价善恶的标准是动机还是结果”逻辑框架画简单出来可以是:

画出逻辑框架图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可笑的事情,把一方说的话换成对方的词一样说得通,这说明横式立论的不足。横式立论是由一个辩题拆解成几个论点来完成论证的立论方式,它的好处是快速、方便、易懂、易操作,坏处是容易遭到攻击,在辩论中只要有一个论点有问题就有可能被打死。纵式立论则是由一环推出下一环,最终得出辩题的立论方式,它的好处是经得起攻击,攻击下一环时可以用上一环的论点来挡,攻击上一环则可以再用更上一环来挡,直到基本假设,而基本假设很难被认定为有逻辑问题。坏处是不好操作,不易向大家说明。一般而言,对辩题吃得深的人才会用纵式立论。

除了逻辑框架,还有一条是逻辑底线。逻辑底线一般是用一句话就可以回答本方观点的话,或整个立论最关键的假设和技巧,是点破了就能让人明白其全部立论的一句话。立论时要找到自己的逻辑底线,或点明好让大家明白,或隐藏以免被对手抓住。辩论中要抓住对方的底线,抓住了就是听懂了对方的立论,才能抓住对方的要害。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的其实就是能不能抓住关键问题。

推荐第10篇:辩论稿立论

1立论技巧——逻辑严密,框架严整: “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今天钱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手段就说

明它是中性的,如果是中性的话,我想请问各位,怎么还会突然间变 成了万恶之源呢?对方提出了大量的例子,告诉我们说有很多人贪 钱,姑且不论贪钱不贪钱的问题,我们只要看一看,这个贪钱本身只 是众恶之中的一小部分,如何构成万恶?再者,如果我们说他里面的 例子是贪钱的话,那么我请问各位,是钱是恶之源,还是贪是恶之源 呢?对方辩友这种只看一半,不看另一半的做法能够让我们大家信服 吗?而今天我们认为钱不是万恶之源,不是我们想为钱多说好话,而 是想给钱一个确切的定位。我们看到,有人为了钱去做恶事,有人为 了钱也去做善事。今天我为了钱,奉公守法赚钱,但是与此同时帮助 国家成长,是善是恶呢?如果这个万恶之源一时为推出善,一时为推 出恶,那它怎么还会是万恶之源呢?如果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个钱 能够推导出万恶之源,又能够推导出万善之源,那就是告诉我们,它 有时是万恶之源,有时又突然间不是万恶之源。那您是不是一半论证

自己的立场,一半论证我方的立场了呢?我们姑且把那善的一半掩起来不看,我们仿效对方辩友,只看恶的那一部分好不好?就算在恶的那一部分,人类学家告诉我们,在社会上出现的恶,基本上可以包含在四个层面。

第一个,本身所说的就是极端信念带来的恶。

第二个,就是非理性价值的违反。

第三个就是非分之性欲。像邪教、恐怖分子、塔利班毁佛事件,甚至于南京大屠杀,这些恶和钱有什么关系呢?还是对方四辩想告诉我们,由于这些恶都没有钱涉及在内,所以他们就突然间不是恶呢?那我突然间恍然大悟,原来日本人他们篡改教课书是有根据的,那个不叫恶,因为没有钱涉及在内。就是说,我们今天把这三个部分没有和钱有关系的恶都撇开不谈,我们只看有涉及钱的恶好不好呢?有涉及钱怎么样呢?代表钱是万恶之源吗?正如刚才说的,贪钱,钱是恶,还是贪是恶?„„”

——2001国辩决赛“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的反方马来亚大学四辩总结陈词

纵观全文,没有什么华丽的词章。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词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口就能说出来的。但恰恰是这些朴实无华的语句串成的总结陈词用其严谨的逻辑力量震撼了观众。

2 立论技巧——以整合,以奇胜

有一场“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的比赛。对这个辩题,一般人都会 认为辩题是直言判断式,争辩核心点是“‘善意的谎言’本质是‘善’还是 ‘谎’”。但反方却出了一路奇兵:善意的谎言本质是“言”,善和谎只是 其两种属性。这就如同“穿着阿迪达斯的男人”本质是“人”,“穿阿迪达 斯”和“男性”是其两种属性。判断是否有碍诚信就是判断对于和诚信的 关系来说,哪种属性更重要。何种属性更重要或更本质是要视考察什 么问题而定的——当考察的是此人穿了什么衣服(比如服装模特展示 时),“穿阿迪达斯”就更本质(这时候不关心是男是女),而当考察 的是性别统计时,“男性”更本质。由此一来一个直言判断式命题就转 化成了比较式命题,而对方“抛开与目的的关系谈本质”也就成了错误, 于是正方的所有攻击点全都失效了。这种创造性地解释问题和发现战 场(实际上也是问题)正是最体现辩手思想和价值所在。 3 立论技巧——少下定义,多做描述

比如“温饱”这个概念,如果把它定义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的大部分人都无衣食之困”、那么对方马上就可以追问:“你的社会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它指一个团体。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也可以问:“你的‘大部分人’的含义是什么?是人口60%、70%还是80%?” 4 立论技巧——另辟蹊径,李代桃僵

当辩论中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在立论过

程中就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办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 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 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 问题截然分开的。复旦大学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首先做了以下设想: 如果让他们去辩正方的话,他们就会引入“社会影响”这一新概念,从 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 “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在辩论时他们却 抽到了反方的签,要阐述“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 种情况下,如果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 他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 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 之一。这样一来,他们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气力纠缠在 他们提出的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李代桃僵”这一战术 的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己方立论中的某 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第11篇:正方一辩开篇立论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 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的问题上,我方的观点是,愚公应该移山。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方的观点加以论述。 愚公移山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对现实存在的矛盾毫不躲避,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搬家则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矛盾的错误做法。是一种自私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形而上学。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却恰恰就是一部不断搬山的历史。如果没有前人在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的勇气,如果没有当代的开拓者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的精神,生产力如何进步,社会又怎么向前发展呢?今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都应该正视矛盾,揭露矛盾,而决不能绕道而行。 愚公选择移山,正视矛盾。这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也为家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搬家则只能使家乡更加贫穷,闭塞,落后,愚昧,又何谈发展呀。 从哲学的角度看,愚公一块一块地搬山是量变的体现。而我们知道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必然引起质变。由此可见,愚公不愚,我们向共产主义迈进,这同样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样一来,对方辩友需要解释的就是,难道我们可以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社会,而省略中间的奋斗历程呢? 愚公移山所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历史的车轮匆匆碾过,总是将真理记载其中。上两个世纪,我们的祖国面临外敌入侵、国将不国的危险境地,如果没有无数像愚公一样的人,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恐怕我们早已成为亡国奴。同学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国不复存,哪来个人幸福。我们还能坐在这里参加这场辩论赛吗? 无论在什么时候,愚公移山都是一种应受到赞扬与推崇的行为。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方辩友将和我们一道,无数次地用行动来证明这个真理。那就是,愚公应该移山。 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开篇立论: 今天的辩题事实上给了愚公两条路的选择,但体现在更深层次的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取舍。一条路,愚公率子孙万代挖石运土,移山填海。另一条路是移民新风,举家搬迁修建家园。究竟何去何从,我们和对方辩友是志同而道不合。我们双方都有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意志,但对方辩友选择了移山,既不现实,也不科学,而我方观点是搬家,这是一种新思维,体现了中华民族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发展的科学精神。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我方的观点。 首先,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片面无限夸大而违背自然规律。愚公的愚就在于无视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让世世代代都去移山,且不说子孙们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去掉一座山去填一个海,破坏了山和海的自然生态,将是怎样灾难性的后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和谐的存在。 其次,我们知道,问题有多种,有的只有一种解决方法,那么我们无法选择。而有的则有多种方法,正如愚公所面临的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一种科学的方法呢? 再次,无论是搬家,还是移山,它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的与外界沟通。既然解决的问题相同,那么肯定要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试想,山就这么移下去,至少需要多少代人,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难道应该用来移山吗?而愚公搬一家所用的时间若用来移山,可又能挑几担土呢?如此劳民伤财,还不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打破封闭的凝固,创造开放和流动是历史进步之所在。 综上所述,一边是移山事倍而无功。一边是搬家事半而功倍。一边是移山的辛苦和汗水,一边是搬家的大智和大勇。一边是封闭山村的无奈,一边是外面世界的精彩。何去何从,相信各位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一是对方辩友刚才讲到方法问题,说愚公移山如何费时费力,而搬家则避难就易,实属明智之举。然而这样做并未解决根本问题。而我们所说的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哲学上量变到质变的方法。二是对方又说移山时间如何长,工作如何困难,那我就不明白了。如果我们面对困难都要惧怕,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困难阻力何其大也,难道我们就应就此放弃吗? 愚公移山,在正视矛盾的基础上,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出了贡献。在其移山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精神作用。移山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曾多次处于危难之际,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是这种拼搏精神和坚持精神维系了民族的生存,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毛主席在《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中热情歌颂了愚公精神。其精神鼓舞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鼓舞人民建设新中国。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60年代响彻中华大地的“学习愚公移山,建设美好祖国”,在当时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多么大的促进作用啊!没有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便没有了祖国的今天,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便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难道我们应该如对方辩友所说的而已,一躲而已,一避了之吗?那么偌大的一个中国西部,岂不是成了无人之地吗?当今社会贪污成风,赌博等不道德的行为浮夸一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难道我们应视之不理,让社会风气继续败坏下去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每一个中国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都不会无动于衷。我们惟有愚公移山,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现在我的陈词即将结束,整个辩论会也已进入尾声,但我们今后的路子还很长,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座观众,对方辩友都会和我们一道,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气魄,直面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征服了一座座山之后,我们必将有一个灿烂的美好的明天。

第12篇:诚信问题是个人问题开篇立论

正方一辩开篇立论(定稿)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在座的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讲求诚信,古今崇尚。诚信属于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简单来讲,就是诚实、守信。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诚信问题归根结底是个人诚信缺失而引起的问题。所以,我方认为:诚信问题是个人问题!没有个人的诚信问题就不存在社会的诚信问题。个人的诚信是根本,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的发展,又是通过所有个人的集体努力而实现的,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成就。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是主体,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是行为的发出者,是行为责任的法定承担者,片面强调个人的社会性,忽视个人的主体性,就会导致舍本逐末,社会就会变成空泛、抽象的概念,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其次,诚信问题的产生在于个人。诚信与否取决于人的自身。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内诚于心”,“外信于民”,诚信与否,因人而异,外在的社会环境只能起到影响作用。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制度下,有人言而无信,有人却一诺千金。为什么沐浴在同一片阳光之下,有人的内心却阴暗无比。就是因为道德观念在个人内心强弱不一。因此,面对同一事物,究竟采取怎样的态度,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最后,诚信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落实点也在于个人。诚信问题必须落实到个人,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取得成效。我方并不否认解决诚信问题离不开社会的诚信教育。但我方更坚定地认为:外在的影响只能起辅助作用,解决诚信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刚刚评选出来的2013年全国诚信道德模范中,钱月宝等人的诚信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诚信行为触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感动了整个社会。这说明:诚信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诚信问题,必须落实到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一个一个人当中。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诚信问题是个人问题。

谢谢。

第13篇: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开篇立论

大学生勤工俭学利大于弊开篇立论 (2010-10-22 23:54:55)

标签:分类: 获奖文章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主持人、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严肃的概念。首先,我想大家先明确一个与兼职并不同等的概念—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

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

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六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 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进行引导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7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学校提倡和支持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依法保护学生以诚实劳动和服务获得的收入。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服务;有利于培养劳动观念和自立精神的劳动服务。依照学校和工商行政管理规定,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勤工俭学活动。

由此可见,国家都是非常赞成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都明文规定

了一些条款,这也正符合我方的观点: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是利大于弊的。而且我们还有如下观点证明我方的立场:

1.可以利用勤工俭学,赚取一点money,减轻父母负担,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何乐而不为呢?贫困生尤其应该这样做。

2.利用勤工俭学,可以把学的知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生活中体验社会和生活,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可以在勤工俭学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在如何与自己的同事交际,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才能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等。 而且大学课程没有高中多,可以利用勤工俭学充实课余生活,就像参加一些文娱社团活动一样,同样能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

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任何一样事物都会利弊相生,我方不敢否认勤工俭学不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弊端,但是我方始终坚定大学生勤工俭学是利大于弊的,它虽然会不可避免的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却让你从中懂得很多,没

有尝过黄连的苦,怎能珍惜蜂蜜的甜呢?没有经历过勤工俭学的艰辛忙碌,怎么会明白时间的宝贵呢?怎么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在者,勤工俭学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不说,他更重要的是让身在象牙塔里的我们初次与现实社会亲密接触。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了解为人处事的之道,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不仅国家在大力提倡大学生应自立自强,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我方也在非常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很提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因为勤工俭学利大于弊!谢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向我们提出了教育面临的任务,概括地讲,就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践证明,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有利于扩大经费

第14篇: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开篇立论(改版)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及现场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的辩题是“大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所周知大学生谈恋爱的确有利有弊,但我方仍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我将从以下几点分析原因:

首先,作为今天辩题的主体——大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相信每位同学来上大学的目的都是来学习,而非谈恋爱.而谈恋爱或多或少会影响学业,这是不容置疑的。在大学里学习时间有限,每学期都有重要的课程去学习,需要足够的时间保证。而谈恋爱亦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孕育培养,这么大的时间消耗,有几个人真正负担得起呢?当然,(正如对方辩友所说)谈恋爱也可以兼顾学业,所谓的爱情产生的"动力",可放眼现今大学这种情况是少之又少的。心理学家经测定证明,20-24岁是人的一生中学习的最佳年龄段,大学生在校及毕业后的几年,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为未来事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且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学生谈恋爱大多只满足表层的一两个层次的需求,而作为新时期有素养有追求的大学生,我们绝对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年轻的大学生们切莫把黄金时间消磨在卿卿我我之中,而应立志奋发成才,待到功成名就时,天涯何处无芳草啊!

其次,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家人供你上大学,不是让你来谈情说爱的。可你一旦恋爱,你将发现花钱如流水啊亲,你会经常和他一起吃饭,逛街,打电话,他生日、假期、情人节等日子里,你将会和你的他一起度过庆祝,花钱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时你有没有想过,你的钱是哪来的呢?大多数都是来自你的父母啊,试问我们有什么资格用父母的血汗钱描绘所谓的浪漫呢?

再有,大学生谈恋爱多数对恋爱的认知不清,没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好感当做爱情,更有甚者,仅因寂寞空虚而盲目跟风投身恋爱大军,怀有一种别人有我也有的心态,把恋爱当做游戏,毫无责任感。根据叔本华关于孤独的论述,这种因孤独而发起的交往是非必要的。而且仅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在选择对象时往往轻率。但你可以轻率地选一个苹果,可以轻率地选一件外衣,最严重后果不过闹肚子、丢面子,但如果你轻率地选人,且是在恋爱上轻率地选人,你基本上就是在找伤害,或者蓄意去伤害别人。这种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我们干吗要去做呢?加之,大学生身心发展仍存在不均衡性,心理的不成熟造成恋爱情绪波动较大,易感情用事,而一旦失恋,若得不到合理的情绪疏导,后果不堪设想。大量事实证明,最让大学生心醉与神往的爱情,同时也是大学生最大的\"烦恼源\"。就连大师莎士比亚也说:“我承认天底下没有比爱情的责罚更痛苦的了。”据统计:大学生每年的死亡率是1.97% ,而九成是自杀,其中七成因情轻生,这个比例远高于社会上因情自杀的比率。抱着无聊心理,谈场失败恋爱,何必呢?

另外,我们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向性很强,若过早的确定关系,陷入二人世界,会局限一个人的交际圈,不但会使我们失去形成自己独立的交际圈的机会,而且往往使我们与原来的伙伴疏远,甚至脱离集体,造成同学间的隔阂而影响团结,对集体的责任感常被男女之情所影响,既不利于个人角色的塑造和成长,也影响集体的发展。同时,由于两人常常拥有共同的交际圈,一旦感情破裂,会造成双方的尴尬及共同朋友的尴尬。试问在场各位你愿意连累朋友们因你们而尴尬吗?

因此,虽然大学生恋爱有一定的益处,但综上所述,我方仍坚持的观点是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

第15篇:硬件为主一辩开篇立论

(1)(3)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以及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好。对于今天辩论赛的主题,我方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硬件为重。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它可以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载体。由今天的辩题出发,校园物质文化即为硬件文化建设。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硬件设施的解释,

我们知道它指的是关系到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是所有发展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在硬件与软件之中,我们认为应以硬件为重。下面从三个方面陈述我方观点。

一、首先,从哲学方面来看,物质是本源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所以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也就是说硬件第一,软件第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其次,对于学校本身的发展来说,硬件设施是否齐全、优秀往往是决定一所学校是否优秀的重要因素。优秀的学校都有一流的硬件设施,譬如一草一木皆美的清华园,譬如北大标志性的未名湖博雅塔,譬如浩如烟海的哈佛大学图书馆,譬如具有数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的华北电力大学,都是具备优秀硬件设施的名校典范。

三、再次,从校园中老师和同学们的角度出发: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好的硬件设施,怎么能吸引并且留住优秀的人才任教呢?有了好的硬件设施,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才自然就会聚集。而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更是会给他们带来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古色古香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图书馆内畅游于书海,漫步在林荫大道上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在设备一流的专业实验室内激活思维、动手实验是多么美好而又让每个人收获颇丰的事情。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可以让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教育。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硬件为主。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4)

第16篇:《理想与现实》辩论赛 开篇立论

辩论赛 开篇立论

主席好,在座的辩友们好。首先,我想先界定一下本次辩论的两个概念,理想和现实。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而现实是当下的即时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既定的、无法改变的。在本次的辩论中,我方认可现实与理想对于人类、社会都具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我们判断重要与否的标准是:理想和现实,对于个人及社会的发展,何者更重要?我方辩论将一切从人与社会出发,又归于人与社会的发展。

从个人角度来看,其

一、理想能够使人明确前进方向,激发人的潜能,从而促进人的发展。理想是真善美的,一个人只有有了真正的理想,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才有了使自己不断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促使自己走向成功。但是一个人如果更注重现实,则容易局限其自身的发展。其

二、理想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并使其获得认同感与存在感。就人的全面发展来说,物质的保障是生存的基础,而相对于不同其他生物的人的生活而言,精神追求更为迫切。鱼不能没有水,就像人不能脱离现实,而鱼前进游弋是本能,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离不开的就是理想与追求。无论是前进或是挫折中得到精神的满足,人都将得到慰藉心灵的归属感。

从社会角度来看,理想能极大地促进社会发展,推进社会进步,彰显人类存在的价值。人类一直有着不断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的强烈愿望,而理想恰恰激励着我们力求超越现实的时间和空间,跨越历史的界限,去探索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现实自身是不会发展的,有了理想社会的发展和探索,才有了新的方向。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人存在的价值才得到了充分体现。

上述强调了理想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想说明几点理想比现实更重要的理由:

1)颠覆传统、新兴的理念与事物正层出不穷,那些曾经被主流现实打击和抵触的人与事,足以证明了对于人与社会的发展,理想比现实更重要。

2)事物是发展的,在发展的世界中,理想大力地推动着发展。对于现实的愚忠,束缚着我们的思想,阻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理想是动力的源泉,对现状的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让世界更美好。因而,对于人与社会的发展,理想比现实更重要。

3)理想的实践不依赖于现实,而是有待新的理想来检验。千百年来,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是理想的产物,是一次又一次突破现实枷锁的结果,我们思考并遵从着伟大的理想,是这样的精神追求令我们改变着不可改变的事物,热爱着这本不完美的世界。

最后,我方想再一次重申我们的观点。我们提倡的理想:不同于梦想、空想,真正具有价值的理想,是立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它是个人与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与支撑,它驱动人类穷尽一生追求、不放弃。你是否对于当下现实有着不满与改变的诉求,你是否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这正是理想战胜了现实,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第17篇:我们应该帮助陌生人开篇立论

开篇陈词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对方辩友探讨我们应不应该帮助陌生人这个问题。

修女特蕾莎说:“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行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道德践履,本该更果敢,超越利弊权衡。

我方作为一部分很和谐的热血青年基于客观、主观、实际三个方面,得出了我们应该帮助陌生人的结论。列举如下:

第一,每天我们在城市里行走,类似这样陌生人需要我们帮助的事情也许会经常碰到,但由于现代社会陌生人之间缺乏了必要的信任,许多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对陌生人的求助根本不去理会,让我们享受日益发达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会感到越来越孤独和冷漠,同时让我这个陌生人,即使在身处素有我国三大火炉之称的武汉汗流浃背,内心也会感到如冰天雪地一般的寒冷。

第二,法律不是万能的,做好人好事,更重要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代代相处,至今让我们受用无穷,孟子提出人有“恻隐之心”,对需要帮助的人出手相助是本能,陈贤妹救起小悦悦就是这种最朴实感情的体现。她“救人一命值千金”的朴实的言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第三,央视法制频道栏目经常提醒公民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以免招来是非,或被诈骗,或被拐卖。。。。。。总之提倡别与陌生人说话。本人有点迷惑,国家提倡和谐社会,如果大家都不与陌生人说话,这个社会还怎么和谐?其实,陌生人选择向我们求助,就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而当我们答应帮忙的时候,也就默许了这份信任,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不随便辜负别人的信任,那我们自己在需要陌生人帮助的时候,也就会多一份安心、少一份疑虑,社会也就多一些和谐。

第四,必须要强调的是,在这样一个人人需要设防的社会里,哪里敢教育孩子要主动热情的帮助遇到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其实这才是最可怕的后果,善良和正义教育的缺失,让我们的下一代人格被严重扭曲。如此下去,会继续加剧社会道德的整体滑坡,这才真正是现代社会城市文明之痛,谁也不知道将来会付出多么严重的后果。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我们应该帮助陌生人,谢谢!

第18篇:社会实践重于知识教育 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谢谢评委和各位观众,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很荣幸,今天能和对方辩友一同站在这里,讨论“社会实践重于知识教育”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在这个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掌握知识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实际行动去努力,去实践,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坐的我们进入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社会,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现代人才市场最看重的是什么?答曰,才华和能力。那么,才华能力通过知识教育就可以获得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学以致用,灵活的运用知识去服务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大的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知识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原因有三:

第一,从教育的目的来看。高等教育法中已经指出,大学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科技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具有动手能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才。知识之多如浩瀚海洋,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只有明确自己的方向,将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实践,正是指引了我们学习的方向。

第二,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在企业招聘IT人才的关键标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项目经验,比重42%,排在第二位的是对技术技能的要求,比重24%,然后是理论知识占18%,职业规划占9%,面试素质占7%。这不正说明了社会更需要的是可以直接上手的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吗?

第三,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实践依旧对个人前途的规划,能力的培养起着更大的作用。杨振林曾今说过:“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从这点可以看出缺乏实践能力还会抑制个人的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21世纪的我们是不可或缺的。

实践,作为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课题,让我们在不断跌打爬起中学会了走路;实践,引导我们辨别良莠,择善而从。在这里,我想请大家细揣一下,中国的教育体制为什么一度强调要改革呢?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这何尝不是中国教育又一次重大的实践活动呢?历史向我们证明,中华民族的解放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改革发放的成功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如果当时我们还在啃着从小被教育的孔孟之道,历史的悲剧会不会再次重演呢?知识只是一种工具,只有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怀着批判精神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转化为价值。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接受知识教育自然不可或缺,但实践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更为重要。在短暂的两年后,面试官同样会向在座的我们问起项目经验社会实习的问题,你准备好了吗?

第19篇:大学生兼职弊大于利开篇立论(定稿)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兼职弊大于利!兼职是指在本职工作之外兼任其他职务。大学生兼职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兼职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获取物质报酬作为基本目的的求职行为。而大学生兼职对于不同的大学生又有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其利弊比较不应该一概而论,应该站在大学生整体角度去看大学生兼职现状,从长远角度去看大学生兼职对大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我方不否认大学生兼职在某些方面的却存在些许利处,但是我方认为大学生兼职弊处大于利处。我方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一 大学是一项长期投资,而它的目的必然是长远的目的,兼职或许会对你的初期有促进作用,但是绝不会对你的后期发展有大的促进作用,而我们后期发展需要的是大学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兼职这只会分散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挤占了学习的时间去兼职,必然会对学习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无论是谁,如果想在某个方面有所成就,是离不开全力以赴和专心致志的。埋头钻研的钱钟书、胡适等事迹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不能做到专一学习,今后怎么能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大的贡献呢?

二 据教育资源网调查显示,大学生兼职多数从事简单地体力劳动,只能获得少量的物质报酬,很难为家境窘迫的同学减轻家庭负担,而当代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来获得奖学金、助学金,或者向银行贷款。这不是比冒着被骗的风险做廉价劳动力要好多了吗?同时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从根本解决贫困学生家庭负担的办法,应该是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不是去兼职,靠损害长远利益而获得眼前利益啊!

三大学生兼职的确可以获得部分经验,但是,这些经验与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口率又有多少呢?而一些企业要求我们有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而这些经验完全可以从更好的途径获得啊。这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并不能带给我们真正有益的经验,而是在浪费大学生的时间,浪费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宝贵资源啊!因此大学生兼职弊大于利

四 据中国教育网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显示 77%的大学生在做兼职时受骗,而根据现行法规,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不视为就业,不受《劳动法》保护,虽然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劳动法》保护的范畴迫在眉睫,但是在兼职问题和兼职事件频发下,大学生兼职的劳动权益还得不到确实的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我方一致认为:大学生兼职弊大于利。

综上所述,我方衷心的奉劝那些兼职的同学,或许你们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应该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牢牢掌握专业知识,做好足够的储蓄,厚积薄发,这样当走向社会,才能迎接人生的挑战。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兼职弊大于利!

第20篇:大学生不该谈恋爱辩论赛开篇立论

三分钟演讲: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

什么是大学生恋爱?学生时代,周围接触最多的人大都年龄相仿,所以价值观都差不多,彼此兴趣爱好相似。正因为对彼此有好感!所以2个人在一起会很开心,也就很容易走到了一起。但我方认为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

原因之一:你上学来的目的是来学习,而非谈恋爱.谈恋爱肯定会影响学业,这是不容置疑的。在大学里学习时间有限,每学期都有重要的课程去学习,比如说没个学年我们都有很多专业课学习,另外还要参加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比如要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三级考试等,要开始全国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等。所有这些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是不行的。而谈恋爱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孕育和培育,而恋爱不只是占用了你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甚至有时还要冲击你正常的上课。当然,谈恋爱但也可以兼顾学业,这就是所谓的爱情产生"动力",可是我要说的是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现在大学中的几率就是少之又少的,也就是说恋爱或多或少的影响你的学习.这样也就会影响到您的学业。因此,我方认为大学生谈恋爱

原因之二:家人拿钱供你上大学,也不是让你谈情说爱的。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也就是钱的问题。自从你开始谈恋爱后你将发现你的钱将会消失得很快,你会和他经常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他生日、情人节、假期等等日子里,你将会和你的女(男)朋友一起度过庆祝,你不可避免地将会花钱。这时你有没有想过,你的钱是哪来的呢?大多数都是来自你的父母啊,若父母的血汗钱用来谈情说爱,大家觉得是否合理呢?

原因之三:你觉得你是否能在读完三年大学后为您的爱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不是一个感叹号? 我认为:你不能!所有感情都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你都没有经济基础何来幸福?

综上所述,大学生不应该谈恋爱。

《辩论开篇立论范文.doc》
辩论开篇立论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