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注和尾注 范文

2022-10-0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论文格式《脚注尾注操作说明》

脚注尾注操作说明

前言:

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省级:主管单位是省一级机构主管的期刊;国家级:主管单位是国家机构、或一级协会和学会主管的期刊;科技核心:进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核心目录的期刊;中文核心: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北大中文核心目录的期刊投稿方式: 扣扣 1422682932

内容简介:

脚注和尾注用于在打印文档中为文档中的文本提供解释、批注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可用脚注对文档内容进行注释说明,而用尾注说明引用的文献。

脚注位于当前页的底端或位于文字下方,尾注则位于文档结尾或者节的结尾。

脚注或尾注由两个互相链接的部分组成:注释引用标记和与其对应的注释文本。在注释中可

1

以使用任意长度的文本,并像处理任意其他文本一样设置注释文本格式。

插入脚注尾注

 单击要插入脚注或尾注的位置。

 在“引用”选项卡上的“脚注和尾注”组中,单击“插入脚注/尾注”,打开“脚注和尾注”对话框。

 单击“脚注”或“尾注”。

 在默认情况下,脚注放在每页的结尾处而将尾注放在文档的结尾处。在“脚注”或“尾注”框里选择可以更改脚注或尾注的位置。

 在“编号格式”框中,选择脚注尾注引用标记的格式。  单击“插入”。

 光标跳至脚注或尾注位置,自动插入注释编号。  键入注释文本。

查看脚注尾注

 将光标移至注释引用标记上,当变成引用标记  双击即可直接进入脚注或尾注查看文本内容。

提示

 如果希望生成多种编号格式的脚注或尾注,请在要使用不同脚注或尾注编号格式的位置插入分节符。

 如果要删除脚注或尾注直接按 Delete 键,编号将自动更新

状态。

推荐第2篇:多次引用同一脚注或尾注

多次引用同一脚注或尾注

请执行以下任一操作: 多次引用同一脚注 1.2.3.4.5.在“视图”菜单上,单击“页面视图”。 在文档中,单击要放置引用的位置。 在“插入”菜单上单击“交叉引用”。 在“引用类型”菜单上单击“脚注”。 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交叉引用类型 常规文本 上标文本

执行此操作

在“引用内容”菜单上单击“脚注编号”。

在“引用内容”菜单上单击“脚注编号(带格式)”。

1.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2.单击“插入”,然后单击“关闭”。

多次引用同一尾注 1.2.3.4.5.在“视图”菜单上,单击“页面视图”。 在文档中,单击要放置引用的位置。 在“插入”菜单上单击“交叉引用”。 在“引用类型”菜单上单击“尾注”。 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交叉引用类型 常规文本 上标文本

要执行的操作

在“引用内容”菜单上单击“尾注编号”。

在“引用内容”菜单上单击“尾注编号(带格式)”。

1.在“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2.单击“插入”,然后单击“关闭”。

推荐第3篇:脚注与尾注之间的转换

第一章 公司简介

深圳市巅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识别、指纹产品、安防设备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销售和系统集成于一体。公司立足于生物识别产业,以推广多元化的高安全性指纹应用系统和民用指纹技术服务作为自已坚定不移的长期发展战略。公司具备在行业应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强大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能力,并将根据Sonkey的先进技术适时为客户提供最新的指纹技术和产品。

作为一家现代高科技企业,公司集合了一批优秀的精英分子,包括管理、市场开拓、销售和技术等资深从业人士,在运营管理、市场运作、营销策略、开发技术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们具有共同的信念,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竭尽全力地推动生物识别产业的发展,为广大用户开创生物识别时代全新的生活方式。

巅峰精神:拼搏――永不言败!进取――再创辉煌!

服务宗旨:待人以诚、立世以信;处事以精、决策以慎。

第二章 系统设计

第一节总体设计

1.1 总体介绍

1.1.1项目名称 智能一卡通系统工程主要包括ID卡考勤、ID卡门禁、ID卡消费等子系统工程。

1.1.2 产品选型

系统主要采用由Sonkey提供的一卡通国际品牌系列ID卡考勤机、门禁机、消费机及相关周边智能产品。

1.1.3项目实施应实现的目标

以ID(EM或M1)卡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为用户提供一套“实用、方便、可靠、先进、经济、性能稳定”的智能一卡通系统工程,可以完成企业员工考勤管理,出入控制管理、就餐管理、工资管理等工作。

1.2 设计依据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70-94)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大楼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1997-29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0)

《计算机软件开放规范》(GB8566-88)

《数据电缆接口规范》(DOCSIS)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1-200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92) 《建筑工程安装电器图集》

1.3 项目设计原则

我们对系统的工程设计将遵循以下技术目标和原则:

可靠性和稳定性

安全和可靠是对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弱电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在系统设备选型、网络设计、软件设计等各个方面要充分考虑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设计方面,要采用容错设计和开发计算结构。在设备选型方面,要保证软件与硬件兼容性,保证系统稳定。

先进性

工程的整体方案及各子系统方案将保证具有明显的先进特征。考虑到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本设计在技术上将适度超前,所采用的设备,产品和软件不仅成熟而且能代表当前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以便该系统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保证先进性的同时,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和各种资源为目标进行工程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和效益,争取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标准化

本系统设计及其实施将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进行。我们所选用的系统手段和软件将尽可能符合工业标准或主流模式。

易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当今应用系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包含两层含义:故障的易于排除,日常的管理操作简便。本方案设计将系统结构化和模块化,极易方便维护和系统。

可扩充性

本方案设计即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系统的总体结构是结构化的,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既可使不同厂商的设备产品综合在一个系统中,又可使系统能在日后得以方便地扩充,并扩展另外厂商的设备产品,充分保护了原有投资,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价格比。

1.4 需求分析

一卡通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有:

人事管理:实现完备的人事档案管理功能,使得人员增加、调动、删除,人事报表打印等异常的快捷方便。强大的人事资源库以先进的人事管理理念,美观大方的界面让您尽情感受到工作的乐趣!系统具备强大数据导出,数据分析等功能,数据导出可以让库内数据轻松导出到Word、Excel、Web网页等格式,数据分析让您随时对库内数据了如指掌,分析数据自动生成网页报表,轻松可以在网络发布,系统提供安全稳定的数据库备份方案,可以让您放心安全地体验智能人力管理的卓越!

ID卡管理:实现系统密码管理、发卡、权限设定、更改信息、挂失等功能; 考勤系统:分布在办公区域,以方便职工上下班刷卡签到签退,刷卡数据实时传到数据库进行各种分类统计,能够根据要求条件任意进行查找,能够与基他系统数据库进行通讯和数据交换。

门禁系统:办公区域及其他重要区域,进出刷卡,以控制不同人员的流动区域,也可有效阻止闲杂人员进入,同时可以跟踪人员的去向。要求在设计方案中包括应急方案(门锁无法打开时的处理方法)、可提供的各种档次的门禁机及门锁的选择。

消费系统:消费系统包括餐厅营业系统、营养部消费系统和小卖部消费系统,实现电子交易,并能按条件查询、统计各种消费数据,提供不同部门、餐厅、餐次,记次消费、记金额消费、菜单消费等不同消费模式的消费报表。

第二节系统网络结构

系统中多台刷卡点分布安装在不同的区域上的安装点,需要用网络将所有的刷卡机及控制设备与电脑连接在一起,目前常用的网络有RS485网络和基于TCP/IP协议的局域网络。本方案设计采用RS485网络与TCP/IP网络结合方案。

RS485网络是总线型网络,所有的终端设备使用一组双绞线连接在一起,通过RS485/RS232转换器或485集线器接入电脑,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TCP/IP网络是基于以太网通信结构,各个终端设备使用单独网线与TCP/IP网络连接,构成一个TCP/IP网络系统

设备供电可以根据实际电路情况进行调整,我司所有设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接入到AC220V电源中,但注意电源线应尽量不与485网络总线或TCP/IP通信线并行。

第三节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从体系结构分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从内部组成上看,一卡通软件由以下几大模块组成:

设备通讯模块:用于各控制主机与其所控制设备之间的通讯;

网络通讯模块:用于各模块之间在网络上的数据通讯,基于TCP/IP协议和

socket机制

中心数据库:储存一卡通系统所有的数据表;

本地数据库:储存本工作站所需的数据表;

数据库操作模块:对数据库操作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位于后面);

从功能上看,一卡通软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设备管理子系统:用于管理一卡通的所有设备,包括主机、控制设备等等,1出自《国际智能化图册》

负责设置其各种通讯参数,包括主机号、串号口、波特率等;

考勤管理子系统:对内部员工实施考勤统计,以及通过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

实现人脸识别代打卡(分人工识别、自动识别系统);

工资管理子系统:管理企业员工发放工资的统计、查询;

门禁管理子系统:实现电子门锁控制,出入时间记录;

消费管理子系统:对企业员工消费实现统计、查询管理;

卡片发行子系统:在一卡通实施的范围内进行各类授权操作;

人事管理子系统:用于一卡通系统所需公司、部门、人员、车辆资料的录入、

修改、管理和查询,以及二代身份证信息验证与录入;

第四节软件选型

综合考虑实际的使用环境、成本、可移植等因素,我们的系统软件选型如下:

4.1 数据库平台

采用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2000。

数据库平台的选型原则是:

 所选数据库系统必须是基于ANSI SQL标准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 符合客户机/服务器(C/S)计算环境。

 提供Internet/Intranet计算解决方案

4.2 前台应用程序

Delphi2可以创建任何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功能强大。Delphi的开发平台界面包括“菜单”、“对象栏”、“工具栏”、“特征编辑器”、“窗体编辑器”、“代码编辑器”。其功能块与VB差不多,只是Delphi的开发界面更简洁、功能区更分明。 2Delphi是Borland公司推出的可视化开发平台,它是当今世界上优秀的Windows开发工具之一。

推荐第4篇:怎样使用Word 2003的脚注和尾注功能

怎样使用Word 2003的脚注和尾注功能

一、脚注和尾注作用

脚注和尾注是对文本的补充说明,都是属于引用的内容: ☆ 脚注:位于每页底部,作为对文档某处内容的解释、说明,一般使用“①、②、③„„”进行标注。

☆ 尾注:位于全文末尾,用于列出引用内容的出处等,一般使用“[1]、[2]、[3]„„”进行标注。

二、怎样添加脚注

(一)将光标移至需要加脚注的文本后面,在菜单栏选择“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二)打开“脚注和尾注”对话框,选择“脚注”并进行设置(一般选择“页面底端”),对“格式”进行定义(一般选择标号格式为“①、②、③„„”,起始编号为“1”,编号方式“每页重新编号”,其他的不改动);

(三)上一步完成后,序号生成,光标会自动移至该页文本的下方,输入脚注内容,完成插入;

(四)光标移至正文的序号处,脚注内容即可显示出来(该内容的编辑和修改在文档下方,并能打印出来)。

三、怎样添加尾注

(一)将光标移至需要加尾注的文本后面,在菜单栏选择“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二)打开“脚注和尾注”对话框,选择“尾注”并进行设置(一般选择“文档结尾”),对“格式”进行定义(按顺序从上到下设置,一般选择标号格式为“

1、

2、3„„”,自定义标记为“[1]”,起始编号为“1”,编号方式“连续”,其他的不改动);

(三)上一步完成后,序号生成,光标会自动移至全文末尾,输入尾注内容,完成插入;

(四)光标移至正文的序号处,尾注内容即可显示出来(该内容的编辑和修改在全文末尾,并能打印出来)。

四、其他解释

1.分节就是将一个文档分为多个小节(每个小节可以独立设置各种格式,如页面的方向等),所以无论是脚注还是尾注都可以进行“每一节重新编号”等操作。对文档进行分节的操作方法是:

①将光标需要分节的位置(建议前面几个空段落,便于操作); ②在菜单栏选择“插入”→“分隔符”→“分节符类型-下一页”; ③分节完成。

2.如何添加脚注和尾注

在同一个区间内(如脚注设置每一页重新编号,则区间就是一页;

如有分节以及尾注设置,以此类推),脚注和尾注的生成都是自动的。也就是说,如果编号方式采用“连续”,那么第一次设置完成后,以后插入脚注或者尾注,序号会自动排列顺序,无需进行编号的设置。如果要添加脚注或者尾注,直接插入就可以了。

3.如何编辑脚注和尾注

在脚注和尾注内容区可以进行内容、格式(字体、大小等)编辑。

4.如何删除脚注和尾注

选中正文中的序号,删除就可以连同后面的内容一起删除。

推荐第5篇:Word中如何使用“脚注、尾注”功能

Word中如何使用“脚注、尾注”功能

写论文要有参考文献,但是每次写论文,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的插入。Word脚注和尾注功能能使引用参考文献这项工作变得非常简单。

脚注:是在页面下端添加的注释,如添加在一篇论文首页下端的作者情况简介;

尾注:是在文档尾部(或节的尾部)添加的注释,如添加在一篇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目录。

Word添加的脚注和尾注由两个互相链接的部分组成。即:注释标记和对应的注释文本。Word可自动为标记编号或由用户创建自定义标记。

删除注 释标记时,与之对应的注释文本同时被删除。添加、删除或移动自动编号的注释标记时,Word将对注释标记重新编号。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或者“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

按“插入”按钮。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

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会自动排序),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正文 第1页 共3页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可以通过替换功能间接实现:选择“编辑/查找”,

如果用了尾注就查找尾注标记^e,然后全部替换为[^&]即可; 如果用了脚注就查找脚注标记^f,再全部替换为 [^&]便可以了(注意查找时让“不限定格式”按钮为灰色),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

当然也可以替换为{}[]()等任何格式。如果记不住^e、^f这样的符号,可以在“替换(P)”对话框中点开“高级”选项,在“特殊字符(E)”中进行选择。

3、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这样插入的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一般是需要的,但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数字不需要下表。

修改方式和普通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即可。 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注意不能将序号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序号不发生改变。

4、去除“尾注分隔符” 参考文献有几页时,每页的参考文献前面都有一条横线,且无法直接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可以通过下面步骤删除:

(1)进入普通视图。

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

(2)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

正文 第2页 共3页 (3)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5、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大于等于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

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正文 第3页 共3页

推荐第6篇:Word2003中如何添加带中括号的脚注和尾注

Word2003中如何添加带中括号[]的脚注和尾注

现在有很多刊物都要求文章中的脚注和尾注用[1]、[2]、[3]„„来标注,但遗憾的是Word中并没有这种脚注格式,怎么办?现在可以用下 面这种方式来达到目的,很简单,一分钟不到就可以搞定

[1]: 1.首先,把文章中所有的脚注改为

1、

2、3„„的格式。具体操作是:“插入”菜单-“引用”-“脚注和尾注”-“编号格式”-选择“1,2,3„„”-“应用”(注意是“应用”而不是“插入”,这样文章中所有的脚注都变成了

1、

2、3„„的格式)。如果文中的脚注本身就用的这 种格式的话,就可以跳过这一步。 2.然后,把文章中所有的脚注改为[1]、[2]、[3]„„的格式。 点击“编辑”菜单-“替换”,使光标定位在“查找内容”后面的输入框中,点击最下面的“高级”-“特殊字符”-“尾注标记”,光标移到“替换为” 后面的输入框,输入“[^&]”,点击“全部替换”就OK了。 如果是尾注的话,也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

Word脚注、尾注加中括号“[1]”的方法 我们还是用默认的1,2,3插入尾注吧,等你做完了所有工作,再用word的特殊字符将尾注编号替换为带方括号格式的[1],[2],[3]即可,当然也可以替换为:{}《》等格式。 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正常插入尾注 格式用

1、

2、

3、4,全部弄完后

2、如果用了尾注就查找尾注标记^e,然后全部替换为[^&]即可;如果用了脚注就查找脚注标记^f,再全部替换为[^&]便可以了(注意查找时让“不限定格式”按钮为灰色)。 感谢武汉大学冯汝博士的友情支援!

推荐第7篇:Word中如何添加带中括号的脚注和尾注

Word中如何添加带中括号[]的脚注和尾注

现在有很多刊物都要求文章中的脚注和尾注用[1]、[2]、[3]„„来标注但遗憾的是Word中并没有这种脚注格式怎么办现在可以用下面这种方式来达到目的很简单一分钟不到就可以搞定[1] 1.首先把文章中所有的脚注改为

1、

2、3„„的格式。具体操作是“插入”菜单“引用”“脚注和尾注”“编号格式”选择“1,2,3„„”“应用”注意是“应用”而不是“插入”这样文章中所有的脚注都变成了

1、

2、3„„的格式。如果文中的脚注本身就用的这种格式的话就可以跳过这一步。 2.然后把文章中所有的脚注改为[1]、[2]、[3]„„的格式。 点击“编辑”菜单“替换”使光标定位在“查找内容”后面的输入框中点击最下面的“高级”“特殊字符”“尾注标记”光标移到“替换为”后面的输入框输入“[^&]”点击“全部替换”就OK了。 如果是尾注的话也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

推荐第8篇:Word众“注”详解“批注”、“题注”、“尾注”和“脚注”文库

Word众“注”详解--“批注”、“题注”、“尾注”和“脚注”

Word众“注”详解--“批注”、“题注”、“尾注”和“脚注”

一、“批注”及其使用方法

“批注”是文档审阅人员在原有文档上所添加的批阅性文字。这些批注可以使其它人员了解批阅者对该文档的看法和意见,然后根据批注对文档进行加工修改,使之更加完善。添加批注后,只在文档中添加批注的地方显示为黄色底纹,当你把鼠标移向批注的时候,该批注的具体内容就会自动显示出来。批注只是给你的文档提“意见”,而不直接修改你的文档。因为它隐藏在原文档中,所以并不影响原文档的打印和阅读。

(一)批注的添加

先用鼠标单击或选定要插入批注的点或区域,然后执行“插入”菜单下的“批注”命令,在出现的批注填入框中填入批注的内容即可。如果你的计算机配有话筒,批阅人员还可以按“插入声音”按钮,用话筒录入声音批注。

(二)批注的编辑

当审阅人员对已加入的批注不满意时,可重新编辑修改,其方法是,把鼠标移向“批注”,按鼠标右键,选择菜单上的“编辑批注”命令,出现“批注”填入框后,就可对原有内容进行编辑修改了。

(三)批注的删除

当用户确认不需要保存批注时,可把鼠标移向批注处,然后按鼠标右键,执行菜单中的“删除批注”命令即可。

二、“题注”及使用方法

如果你编辑的图书中有许多插图和图表,而且还要为这些插图和图表进行编号,那使用题注功能就再方便不过了。题注功能可以为文档中插入的有连续性的图片和表格等自动进行编号,而且能自动提示。插入编号后,删除其中一个编号时,系统还会自动调整编号的正确顺序。

(一)题注的插入

以插入图表为例,当你插入第一张图表后,选择“插入”菜单下的“题注”命令,就会出现题注对话框,题注栏显示的是“图表1”,按“确定”后,“图表1”就会插入到刚才插入的图表下面。当你又插入了一张图表后,再执行“题注”命令时,出现的对话框中的题注栏就自动变成了“图表2”,只需按“确定”按钮即可。其它图表以此类推。

(二)新建题注标签

原有的题注标签中只有“图表”、“表格”和“公式”三种,如果你想增加标签的种类,可以执行“题注”对话框中的“新建标签”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填入要新增的标签名称,如“图”字,则以后就使用“图”的标签了,以此类推,还可以增加其它的标签。

(三)自动插入题注

自动插入题注的功能是,如果在一篇文章中你插有图片、表格等多种插图,当出现插图时,系统会自动插入该图类型的编号,出现表格时会自动插入表格的编号。以插入Word表格为例,在“题注”对话框中“单击自动插入题注”,在出现的“插入时添加题注”下拉框中选择“Microsoftword表格”。以后每当在文档中插入Word表格时,系统就会自动在该表格下依次填上题注。这等于提前为插入的各种图片、表格以及简报图片等定义了一个相对应的标签名,在录入文稿时,每插入一种图或表时,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出它们需要插入的题注,并自动为它们编上顺序号,不但一一对应,而且编号也保证不会发生混乱,既提高了录入速度,也保证题注的准确性。

(四)题注的修改

修改一个题注的方法是,先选定要修改标签的题注,然后按Delete键删除它,再打开题注对话框,选定其它的标签或者建立新的标签,然后按“确定”即可。修改同一类型题注标签的方法是,选定文档中要修改的标签题注中的一个,打开题注对话框,重新选择新的标签,按“确定”后,全文中原来的所有同类题注标签就全部变成新选择的标签了。

三、“脚注”和“尾注”的使用方法

为了保证文档行文的连贯性,有时对于文中出现的须加以注释的概念含义,放在本页末和文档末尾,这就产生了脚注和尾注,文档中脚注和尾注一般都用顺序编号或特定符号提示。脚注和尾注的具体内容分别在页面的最下面和文档的最后边。“脚注”和“尾注”都与相对应的注释引用标记编号一一对应,配套使用,它对读者阅读文档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一)添加脚注和尾注

选择文档中要设置脚注的插入点,然后执行“插入”菜单下的“脚注和尾注”项,出现“脚注和尾”注对话框后,根据文档编排需要选择脚注或尾注然后按“确定”。此时插入点处即会出现脚注或尾注的提示编号,随之光标会移到页末或文末处,等你输入脚注或尾注的具体内容。与此同时,你也可以通过这个对话框的提示看到,脚注和尾注的位置分别在“页面底端”和“文档结尾”。

(二)改变脚注和尾注的格式

插入点处的注释引用标记、编号格式或符号样式都是可以改变的,方法是,打开脚注和尾注对话框后,执行“选项”功能,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脚注和尾注的所在位置、编号格式、起始编号以及编号方式等等。通过改变这些选项,使之达到你的要求。

(三)查看脚注和尾注

查看脚注和尾注的方法,一是将鼠标指针移到脚注和尾注的注释引用标记上(即插入提示点上),脚注和尾注的内容就会显示出来;二是双击注释引用标记,光标就会自动移向注释具体内容窗口处,注释内容就可以看到了。

(四)脚注和尾注的转换

根据编排需要可以将注释引用标记中的一个或全部脚注及尾注进行转换。转换一个注释引用标记的方法是,以脚注为例,执行菜单“视图”项下的“脚注”命令,在出现的脚注编辑窗和工具栏上,单击“脚注”对话框右边的下箭头,从打开的下拉框中选择“所有脚注”项,然后在脚注编辑窗中选定要转换的注释,并将鼠标移到选定的注释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转换成尾注”命令,最后按“关闭”。 转换所有脚注和尾注的方法是:单击“插入”菜单下的“脚注和尾注”命令,在打开对话框后,单击对话框中的“选项”按钮,随之打开了“注释选项”对话框。在新对话框中单击“转换”项按钮,在随之打开“注释转换”对话框后,再单击所需的选项如“脚注全部转换成尾注”后单击“确定”,最后依次关闭以上对话框即可。

(五)删除脚注和尾注

删除一个脚注或尾注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在文档窗口中选定要删除的注释引用标记,然后按删除键即可。当删除一个脚注或尾注时,后面的脚注或尾注编号会自动接上,不会出现编号中断的情况。删除所有自动编号的脚注或尾注的操作步骤是执行“编辑”菜单下的“替换”命令,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这时系统自动选择“替换”选项卡,再单击出现的“特殊字符”,然后从打开的列表框中选择“脚注标记”或是“尾注标记”此时在“查找内容”的输入框内出现了所选的内容“^f”,使“替换为”文本框中的内容为空,最后单击“全部替换”按钮,这时所有的脚注或尾注的编号就全部被删除了。须要注意的是,对于自定义的脚注或尾注引用标记,每次只能删除一个。

另外脚注和尾注也可以移动和复制,其方法与移动复制普通文字一样,因为注释引用标记和注释两个部分是互相对应连接的,当它们移动或复制到新的位置之后,系统将会对所有注释重新编号,具体的注释内容也会相应地调换位置。

推荐第9篇:我整理的论文格式的脚注尾注目录生成方法

一、怎样添加参考文献引用的上标。

一般论文参考文献都有好几十个,要求按照论文的引用顺序列出参考文献。如果在中间添加新的参考文献,那么这些参考文献的上标号又需要跟着变动。 答:方法一是通过插入脚注的方式引用参考文献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 (WPS版本在菜单“引用”--插入脚注/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对论文而言)。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记得勾选方括号样式,如果你的Word没有,只能自己加入了)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WPS版本在菜单“引用”--脚注/尾注分隔线--点击)。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

二、论文的参考文献除了编号外的文字部分如何才能做到每行首个字是左对齐的?

举个例子:

[3] 王国强, 刘祖黎, 王卫东.掺杂磁性材料的聚苯胺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9(3): 9-12.如何不使用空格键把第二行的“王”和第一行的“究”对齐了呢?以下依次类推, 即:不动编号位置 ,不用空格键把每行的第一个字都对齐。 答:

选中所有参考文献--单击右键--选择“段落”--特殊格式下拉框选择悬挂缩进2字符--OK

三、目录自动生成和编号

1、

点击“视图”中“大纲”,将所在文档切换成大纲形式,然后设置所要设定目录的大纲级别。点击左上角“正文文本”框进行选择级别,一般论文格式为

1、

2、3级目录。设定好后,在“视图”中选择“普通”形式,再切换回来。

2、

打开正文文本,点“插入”分别选“分隔符”“分页符”,即会插入新的一页,可把目录放在此页,方法是:将鼠标放在左上角,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选择想要的模式→“确定”即完成。文本内容格式可根据论文要求设置,在“格式”中选择“样式和格式”即可设置。

四、“外文参考文献作者名字缩写:名(Mmm)+姓(Xxxxx),在参考文献中如何缩写?是 Mmmm X.? 如Alexis Comber在科技论文中,在“参考文献”中的缩写是Alexis C.吗? 在“引言”是写Alexis的观点是。。。还是Alexis C.的观点是。。。还是Alexis Comber的观点是。。。

答:引言中写出名Alexis即可。外国的姓在后名在前,一般缩写姓Alexis C。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全写姓缩写名。

六、更改默认主题

origin画图后一般要对X,Y轴的标题、字体等进行设置以便看起来美观。现在的问题是能否将这些设置保存下来,这样下一次对不同的数据作图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生成格式相同的图片?

答:做好一次图形后,右键图片-save format as theme,自己命一个喜欢的名字个这个theme(主题)

下次做好图以后,选择tools选项卡— theme organizer— 就可以看见你自己保存的theme— 选中你的theme— Apply now,就可以使用这个主题的设置了!如果希望下次作图的时候直接使用这个theme,可以在theme organizer 里面右键你的theme,选择set as system theme!就可以使这个主题成为默认主题

推荐第10篇:脚注

脚注

在论文排版中,在题目或作者处插入了脚注后,再对正文分栏时;或者先分栏,再在题目或作者处插入脚注,分栏后的正文就跑到下一页上去了。 稿件格式的要求:

1.题目和摘要部分不分栏,正文部分要求分两栏;

2.在首页底部用脚注方式插入作者简介,脚注要撑满页面,即通栏。示意图如下

标题----------------

-------------------- 摘要-------------------------- ------------------------------ ------------------- 正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 脚注---------------------- --------------------------

解决方案之word2003,打开工具-->选项,设置兼容性,选中按照word 6.x/95/97的方式排放脚注。

解决方案之word2007,在word2007左上角圆形图标->word选项->在左边列中点高级->在右边的“兼容性选项”下点“版式选项”,展开版式选项,勾选按word 6.x/95/97的方式排安排脚注。

解决方案之word2010,选择文件—>选项—>高级,选择最后的版式选项,勾选按word 6.x/95/97的方式排安排脚注。

为了在文末实现两栏的对齐,在结尾执行菜单“插入-分隔符-连续”或把分栏段最后一个字后面的回车符号选中,接着执行分栏命令(分栏数目与前面一致),则可以发现两边段落对齐了。

用样式设置标题格式

样式就是一组已经命名的字符格式或段落格式。样式的方便之处在于可以把它应用于一个段落或者段落中选定的字符中,按照样式定义的格式,能批量地完成段落或字符格式的设置。

样式分为内置样式和自定义样式。

设置新的格式前最好先清除原来的格式,方法是选择要清除格式的内容,然后点击右键在“样式”下选择“清除格式”菜单。

选择要设置为标题1格式的标题,如果需要修改样式见图中红色标记。

设置同级标题很简单,选中刚才设置的标题1标题,然后点击“开始”->“剪贴板”标签中的“格式刷”按钮,把其他为标题1格式的标题刷一遍。 设置标题2格式的标题,选中要设置为标题2的标题,选择“开始”->“样式”中的“标题2”样式,此时会自动生成标题2样式的标题,如果需要修改参考上一步。

想一想 做一做:请修改标题1,黑体,四号,段前、段后0.5行,单倍行距 新建样式“论文正文”,要求:论文正文的格式为“五号、仿宋”,多倍行距1.25字行,首行缩进2个字符,并将“论文正文”样式应用于论文正文中。

多级编号

对于一篇较长的文档,需要使用多种级别的标题编号,如第一章、1.1、1.1.1或

一、

(一)、

1、(1)等等。如果手工加入编号,一旦对章节进行了增删或移动,就需要修改相应的编号。那么,如何能使标题编号随章节的改变而自动调整呢?

这就要用自动设置多级编号的方法来实现。我们以第1级编号为例。 单击“标题1”样式的下拉按钮,选择“修改”命令;

在“修改样式”对话框中,单击“格式”按钮,从中选择“编号”命令。

如何插入分节符 通常前言、目录、正文等部分设置了不同的页眉和页脚,如封面、目录等部分没有页眉,而正文部分设置了奇偶页不同的页眉和页脚;目录部分的页码编号的格式为“Ⅰ、Ⅱ、Ⅲ、„”,而正文部分的页码编号的格式为“

1、

2、

3、„”。如果直接设置页眉页脚,则所有的页眉页脚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为不同的部分设置不同的页眉页脚呢?

所谓“节”就是Word用来划分文档的一种方式。之所以引入“节”的概念,是为了实现在同一文档中设置不同的页面格式,如不同的页眉页脚、不同的页码、不同的页边距、不同的页面边框、不同的分栏等。

建立新文档时,Word将整篇文档视为一节,此时,整篇文档只能采用统一的页面格式。

为了在同一文档中设置不同的页面格式就必须将文档划分为若干节。节可小至一个段落,也可大至整篇文档。节用分节符标识,在大纲视图中分节符是两条横向平行虚线。

论文按封面、摘要部分、目录部分、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 在每一部分结束之后分别插入“分节符”。

在“页面布局”选项卡中,选择“分隔符”中的“分节符”(下一页)。

目录的自动生成

域是一种特殊的代码,用来指示Word在文档中插入某些特定的内容或自动完成某些复杂的功能。 域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文档的改动或其他有关因素的变化而自动更新。例如,生成目录后,目录中的页码会随着页面的增减而产生变化,可通过更新域来自动修改页码。

目录通常是长文档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目录,用户就能很容易地了解文档的结构内容,并快速定位需要查询的内容。

目录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左侧的目录标题和右侧标题所对应的页码。 目录是长文档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文章的标题和页码组成。手工添加目录既麻烦又不利于以后的编辑修改。但是,在完成样式及多级编号设置的基础上,巧用样式可以快速生成目录。

输入文本“目录”并将格式设置为“居中、小

二、黑体”。“引用”选项卡下选择“目录”选项卡,选择“插入目录”; 在“显示级别”中选择“3”,单击“确定”按钮。

页眉和页脚是页面的两个特殊区域,位于文档中每个页面边距(页边距:页面上打印区域之外的空白空间)的顶部和底部区域。

通常诸如文档标题、页码、单位信息等需打印在文档的页眉或页脚上。 添加页眉

要求:封面、摘要和目录页上没有页眉;

从论文正文开始设置页眉,其中:奇数页的页眉为单位名称;偶数页的页眉为章名。

页脚

添加页脚

要求:封面无页码;

目录页的页码位置:底端,外侧;页码格式为:Ⅰ、Ⅱ、Ⅲ、„,起始页码为Ⅰ。 论文正文的页码位置:底端,外侧;页码格式为:

1、

2、

3、„,起始页码为1。

页眉怎样删除横线

第一种方法:选中页眉中的文字,在“开始”选项卡中“样式”里选择“正文”样式即可。

第二种方法:选中页眉中的文字,在“开始”选项卡的“段落”区域中边框下拉按钮中选择“无框线”。

分栏的问题

为了在文末实现两栏的对齐,在结尾执行菜单“插入-分隔符-连续”或把分栏段最后一个字后面的回车符号选中,接着执行分栏命令(分栏数目与前面一致),则可以发现两边段落对齐了。

第11篇:参考文献和脚注格式

一、学位论文引文格式

引文包括以下3种情况: 1.直接引用文献原文。 2.

引用文献的大意。 3.

引用文献的观点、数据。

 引文出处采用脚注方式,即在本页末加注。格式同参考文献格式(见下文)。

 序号格式为[1] [2]„„。

 每页引文序号均从[1]开始,不与前页的引文连续编号。

二、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时阅读参考的文献,置于正文的末尾,分著作、论文、网络文献三类,每类下按时间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常用的著录格式有著作著录格式、期刊论文著录格式、报纸论文著录格式、网络文献著录格式。以下分别介绍。

1、著作著录格式

著作包括一般著作及以著作形式出版的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 著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 彭坤明.知识经济时代与教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85~99. 如参考全书,则不标明页码。

例: [1] 刘兹恒.信息媒体及其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格式为: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1]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烧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85~89.

2、期刊论文著录格式 期刊论文著录格式为:

[序号] 著者姓名.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 [1] 漆身起,程春焱.购书经费短缺原因及其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17(1):20-21.

 如引用页码只有一页,格式为:

例: [1] 李景贤.购书经费短缺原析.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17(1):20. 如期刊只分期,不分卷,则只标明期数。

例: [1] 刘福贵.电子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定位.图书馆,1999,(3):25~26.

3、报纸论文著录格式 报纸论文著录格式为:

 [序号] 著者姓名.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

例: [1]金善宝.情报信息是建设现代文明的一大支柱.光明日报,1993—02—05(3) .

如果月或日到达两位数,则前面不加“0”,直接标明月或日数。

4、网络文献著录格式

为便于读者阅读网络参考文献,应详细著录网络文献所在网页的IP地址。  有责任者、篇名的,应著录其责任者、篇名、该网页的IP地址、阅读日期。例:

[1] Mark W.McElroy.Double-Loop Knowledge Management

http://www.daodoc.com/ewkArticles/Category111/Article7662.htm,2003.4.6

一、脚注格式:

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脚注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

①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②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③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④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2.引用译著例:

①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3.引用编著例:

①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②韩铁等:《战后美国史,1945-1986》(刘绪贻、杨生茂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说明:第一例适用于仅有编者的著作。在编者姓名后,根据该书提供的信息加入“编”或“主编”,再加冒号;其余部分与著作类注释格式同。第二例适用于既有编者,又有著者的著作。这类注释与著作类注释基本相同,但须在书名号后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编者姓名。

4.引用文集或期刊、杂志内文章例:

①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②弗.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载《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页。

③吴展:《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载《美国研究》1994年第3期,第43页。 5.引用报纸文章例:

①陆全武:《国营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问题》,1994年8月20日《经济日报》,第3版。

②《墨西哥股票市场动荡》,1995年1月10日《人民日报》,第7版。

说明:第一例适用于署名文章。第二例适用于不署名文章或报道。当再次引用同一著作中的资料时,注释中只需注出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料所在的页码;如引文出自报刊文章,报刊名称及出版日期则可以“上引报刊”四字代替。

例: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第79页。 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一分册,第140页。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第435页。

吴展:《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上引报刊,第44页。 《墨西哥股票市场动荡》,上引报刊,第7版。

第12篇:参考文献和脚注格式

一、学位论文引文格式

引文包括以下3种情况: 1.直接引用文献原文。 2.

引用文献的大意。 3.

引用文献的观点、数据。

 引文出处采用脚注方式,即在本页末加注。格式同参考文献格式(见下文)。

 序号格式为[1] [2]„„。

 每页引文序号均从[1]开始,不与前页的引文连续编号。

二、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时阅读参考的文献,置于正文的末尾,分著作、论文、网络文献三类,每类下按时间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常用的著录格式有著作著录格式、期刊论文著录格式、报纸论文著录格式、网络文献著录格式。以下分别介绍。

1、著作著录格式

著作包括一般著作及以著作形式出版的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等,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 著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 彭坤明.知识经济时代与教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85~99. 如参考全书,则不标明页码。

例: [1] 刘兹恒.信息媒体及其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格式为: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1]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烧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85~89.

2、期刊论文著录格式 期刊论文著录格式为:

[序号] 著者姓名.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 [1] 漆身起,程春焱.购书经费短缺原因及其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17(1):20-21.

 如引用页码只有一页,格式为:

例: [1] 李景贤.购书经费短缺原析.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17(1):20. 如期刊只分期,不分卷,则只标明期数。

例: [1] 刘福贵.电子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定位.图书馆,1999,(3):25~26.

3、报纸论文著录格式 报纸论文著录格式为:

 [序号] 著者姓名.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

例: [1]金善宝.情报信息是建设现代文明的一大支柱.光明日报,1993—02—05(3) .

如果月或日到达两位数,则前面不加“0”,直接标明月或日数。

4、网络文献著录格式

为便于读者阅读网络参考文献,应详细著录网络文献所在网页的IP地址。  有责任者、篇名的,应著录其责任者、篇名、该网页的IP地址、阅读日期。例:

[1] Mark W.McElroy.Double-Loop Knowledge Management

http://www.daodoc.com/ewkArticles/Category111/Article7662.htm,2003.4.6

一、脚注格式:

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脚注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

①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②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③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④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2.引用译著例:

①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3.引用编著例:

①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②韩铁等:《战后美国史,1945-1986》(刘绪贻、杨生茂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说明:第一例适用于仅有编者的著作。在编者姓名后,根据该书提供的信息加入“编”或“主编”,再加冒号;其余部分与著作类注释格式同。第二例适用于既有编者,又有著者的著作。这类注释与著作类注释基本相同,但须在书名号后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编者姓名。

4.引用文集或期刊、杂志内文章例:

①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②弗.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载《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页。

③吴展:《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载《美国研究》1994年第3期,第43页。 5.引用报纸文章例:

①陆全武:《国营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问题》,1994年8月20日《经济日报》,第3版。

②《墨西哥股票市场动荡》,1995年1月10日《人民日报》,第7版。

说明:第一例适用于署名文章。第二例适用于不署名文章或报道。当再次引用同一著作中的资料时,注释中只需注出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料所在的页码;如引文出自报刊文章,报刊名称及出版日期则可以“上引报刊”四字代替。

例: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第79页。 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一分册,第140页。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第435页。

吴展:《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上引报刊,第44页。 《墨西哥股票市场动荡》,上引报刊,第7版。

第13篇:Word中使用脚注尾注功能为论文快速编辑参考文献

Word中使用脚注尾注功能为论文快速编

辑参考文献

写论文要有参考文献,但是每次写论文,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的插入。Word脚注和尾注功能能使引用参考文献这项工作变得非常简单。

脚注是在页面下端添加的注释,如添加在一篇论文首页下端的作者情况简介;尾注是在文档尾部(或节的尾部)添加的注释,如添加在一篇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目录。

Word添加的脚注和尾注由两个互相链接的部分组成。即:注释标记和对应的注释文本。Word可自动为标记编QQ:18078197081号或由用户创建自定义标记。删除注 释标记时,与之对应的注释文本同时被删除。添加、删除或移动自动编号的注释标记时,Word将对注释标记重新编号。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或者“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会自动排序),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可以通过替换功能间接实现:选择“编辑/查找\",如果用了尾注就查找尾注标记^e,然后全部替换为[^&]即可;如果用了脚注就查找脚注标记^f,再全部替换为 [^&]便可以了(注意查找时让“不限定格式”按钮为灰色),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当然也可以替换为{}【】()等任何格式。如果记不住^e、^f这样的符号,可以在“替换(P)”对话框中点开“高级”选项,在“特殊字符(E)”中进行选择。 3.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这样插入的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一般是需要的,但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数字不需要QQ:18078197081下表。修改方式和普通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注意不能将序号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序号不发生改变。

4.去除“尾注分隔符”

参考文献有几页时,每页的参考文献前面都有一条横线,且无法直接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可以通过下面步骤删除:进入普通视图。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QQ:18078197081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5.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大于等于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第14篇:Word中使用脚注尾注功能为论文快速编辑参考文献

Word中使用脚注尾注功能为论文快速编

辑参考文献

写论文要有参考文献,但是每次写论文,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参考文献的插入。Word脚注和尾注功能能使引用参考文献这项工作变得非常简单。

脚注是在页面下端添加的注释,如添加在一篇论文首页下端的作者情况简介;尾注是在文档尾部(或节的尾部)添加的注释,如添加在一篇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目录。

Word添加的脚注和尾注由两个互相链接的部分组成。即:注释标记和对应的注释文本。Word可自动为标记编号或由用户创建自定义标记。删除注 释标记时,与之对应的注释文本同时被删除。添加、删除或移动自动编号的注释标记时,Word将对注释标记重新编号。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或者“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会自动排序),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2.给插入的参考文献加中括号

用Word自动插入的参考文献是没有中括号的,可以通过替换功能间接实现:选择“编辑/查找\",如果用了尾注就查找尾注标记^e,然后全部替换为[^&]即可;如果用了脚注就查找脚注标记^f,再全部替换为 [^&]便可以了(注意查找时让“不限定格式”按钮为灰色),这时不管是文章中还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都加上了中括号。当然也可以替换为{}【】()等任何格式。如果记不住^e、^f这样的符号,可以在“替换(P)”对话框中点开“高级”选项,在“特殊字符(E)”中进行选择。 3.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这样插入的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一般是需要的,但是尾注中的参考文献数字不需要下表。修改方式和普通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注意不能将序号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序号不发生改变。

4.去除“尾注分隔符”

参考文献有几页时,每页的参考文献前面都有一条横线,且无法直接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可以通过下面步骤删除:进入普通视图。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我也不清楚普通视图是什么。但删除尾注的分隔符的办法操作如下:页面视图下,点开始-选项-自定义功能区,选择命令的下拉菜单中,选择“不在功能区中的命令”,找到“查看尾注分隔符”,将该命令添加。确定。点击此命令,文档下断出出现你尾注分隔符,就是你说的那条横线,将之删除,这样主文档中的那条横线就删除了。其他分隔符也可用此办法。

5.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大于等于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问题二:连续尾注问题

引用文献特别在文献综述部分,常常要把几篇引文列在一起,如[21-25],但是word没有这一功能,又不能将中间的文献删去,否则尾注引文也会自动删 除,所以只好用比较笨的方法实现:

①先按照常规的方法将所有尾注插入好,包括替换样式,如有连续的尾注先不处理,例如形成[3][4][5][6]这样的连续尾注,下面要变成 “[3-6]”的形式。 ②选择字符“][4][5][”,快捷键 按下alt再按H-FN调出字体属性框,在“效果”选项中勾上“隐藏”的复选框,将所选字符隐藏。这样形式上达到要求,而且也能够保留引文链接。

第15篇:脚注格式

脚注格式

一、更改脚注的数字格式

步骤如下:

1.将插入点置于需要更改脚注格式的节中,如果没有分节,可将插入点置于文档中的任意位置。

2.执行“插入”→“引用”→“脚注”,打开“脚注和尾注”对话框。

3.单击选中“脚注”单选项。

4.在“编号格式”框中,选择所需的格式类型。如果文档分为多个节,在“将更改应用于”下拉框中选择“本节”,将只更改本节的脚注格式;选择“整篇文档”,则会更改全文的脚注格式。

5.单击“应用”按钮。

二、设置脚注分隔符

在Word中,分隔文档正文和脚注的短横线称为注释分隔符,其格式可以设置或改变。

设置脚注分隔符的步骤如下:

1.切换至普通视图。

2.执行“视图”→“脚注”,在“查看脚注”对话框中,选择“查看脚注区”,显示脚注编辑窗格。

3.在窗格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脚注分隔符”。

4.选择分隔符,可进行颜色、边框等格式的修改;选中后按Delete键可删除分隔符;也可以将其改为其他类型,例如插入“剪贴画”或键入文本符号等。

提示:要恢复为默认的分隔符,可单击“默认设置”按钮。另外,在此窗格中,还可以对“脚注延续分隔符”、“脚注延续标志”等进行设置。

三、脚注和尾注的相互转换

对所有的脚注和尾注操作,步骤如下:

1.执行“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打开“脚注和尾注”对话框。

2.单击“转换”按钮,打开“转换注释”对话框。

3.选择要进行的选项。

4.单击“确定”按钮。此时,文档中的脚注或尾注已被转换。

5.关闭“脚注和尾注”对话框。

如果仅对某一个脚注或尾注操作,可按以下步骤进行(以脚注转换为尾注为例):

1.切换为普通视图。

2.执行“视图”→“脚注”,在“查看脚注”对话框中,选择“查看脚注区”,显示脚注编辑窗格。

3.在要转换的注释上单击右键,从快捷菜单中选择“转换至尾注”。

四、删除脚注

对于脚注的移动、复制操作,均需对注释参考标记下手,这和正文中的其他对象的操作是一样的,不再多述。

如果要删除某一脚注,可先选中注释参考标记,然后按delete键,这样该项目的标记和内容全部被删除掉了。

如果要删除文档中所有的脚注(或尾注),可以使用编辑菜单中的“查找与替换”功能,在“查找内容”查找特殊字符中的“脚注标记”(或“尾注标记”),“替换为”框为空,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实际上是把脚注(或尾注)都删除掉了。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自定义参考标记的脚注。

注意:使用替换删除脚注和尾注时,光标不能位于脚注(或尾注)的注释文本区,否则删除的仅是注释文本区中的编号。

第16篇:书中脚注格式

书中脚注格式 专著、图书

[序号]作者(编者):《书名》,版次(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3页。 ②

郭庆旺、赵志耘、夏杰长等:《科教兴国的财政政策选择》,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84~88页。 论文集、会议录

[序号]《论文集名》,版次,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① 《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1页。

② 《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186~187页。 论文

[序号]作者:《论文名》,出处,出版年(及期刊或卷册号):引用页码。

胡永远:《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研究新进展》,载《经济学动态》,2005(1):72~75页。

仇怡、郑毅:《我国政府财政研发投入的现状与国际比较》,载《财政研究》, 2006(3):80~81页。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文章

[序号]作者:《文章名》,出处,出版年-月-日(及版次)。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 1993-12-27(6)。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文章

[序号]作者:《文章名》,出处,出版年(及期刊号):引用页码。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报告》,载《求是》,2002(12):41~42页。

王振宏、冯雷:《增值税转型的东北之旅》,载《瞭望》,2004,12(3):41~43页。 译著

[序号][作者国籍]作者:《著作名》,版次(卷、册),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① [美]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6版,赵志耘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6~118页。

转引自[美]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万鹏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页。

外文专著、期刊、杂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文章名),出处,版次(卷、册或期刊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月,年):引用页码。

① Peacock,A.T.and Woseman,J.:The Growth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e United Kingdom,London,Allen Unwin Pre,1967:pp.51~53。

②James M.Buchanan:Economic Theory of Clubs,Economica,New Series,Vol.32,NO.125,(Feb.,1965):pp.1~4。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名》,出版更新年-月-日[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① 参见马海涛:《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六点措施》,2002-12-19[2002-12-19],http://news.cufe.edu.cn/shownews.asp?newsid=1431。

② 转引自孙雷:《“分税制”十年系列报道之三》,载《21世纪经济报道》,http://www.daodoc.com/jj20041118/zj/200411170016.asp。

注:1.当书中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的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以后再次引用时只注明作者名字,书名和引用的页码。例如: 王振宏、冯雷:《增值税转型的东北之旅》,50~53页。

第17篇:论文脚注格式

文献类型标识折叠编辑本段

1.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具体如下: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

(1)期刊[J](journal)

(2)专著[M](monograph)

(3)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

(4)学位论文[D](diertation)

(5)专利

(patent)

(6)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

(7)报纸[N](newspaper article)

(8)科技报告[R](report)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磁带[MT](magnetic tape)

(2)磁盘[DK](disk)

(3)光盘[CD](CD-ROM)

(4)联机网络[OL](online)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1)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data base online)

(2)磁带数据库[DB/MT](data base on magnetic tape)

(3)光盘图书[M/CD](monograph on CD-ROM)

(4)磁盘软件[CP/DK](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5)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 (6)网上电子公告[EB/OL](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3.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

编辑本段

文献类型标识著录格式折叠编辑本段

1.期刊:著者.题名.刊名[J].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题名

.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技术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著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科技报告:著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著者.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出版者或可获得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论文著者.论文题名[A].论文集编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1.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著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外文文献】引文及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排序方式和中文文献基本相同;书名及刊名用斜体字,期刊文章题名用双引号;是否列出文献类型标识号及著作页码(论文必须列出首尾页码)可任选;出版年份一律列于句尾或页码之前(不用年份排序法)。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表述(也可在原文题名之后的括号内附上中文译文),切忌仅用中文表达外文原义。

编辑本段

举例折叠编辑本段 不论何种文献类型,须用阿拉伯数码外加方括弧标注其在文中的位置,其序号与所在文中序号一致。[1]

1.期刊论文 折叠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 Dobbs J M, Wong J M.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 [J].Ind Eng Chem Res, 1987, 26: 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al.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 [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2, 63: 465

2.专著 折叠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 Kortun G.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M].New York: Spring-Verlag, 1969

[3] Rees, Helen.Echoes of History: Naxi Music in Modern China(历史的回声: 当代中国的纳西音乐)[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 2000

3.论文集 折叠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21-425

[2] 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 1997: 81-86

4.学位论文 折叠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 Chritoffels L A J.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D].The Netherland: 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 折叠

[1] 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 et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

.EP 0634524.1995-01-18

[2]仲前昌夫,佐藤寿昭.感光性树脂

.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 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er and Productionthereof

.Jpn, Jp1290606.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 折叠

[1] 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 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折叠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折叠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折叠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0.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折叠

[1]刘桂腾.单鼓音乐研究[A].田联韬.民族音乐论文集[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90∶176-77

11.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折叠

[1]温廷宽,王鲁豫.古代艺术辞典[Z].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参考文献格式: 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www.daodoc.com/。

2、再次引用已引用过的著作时,注释格式如下:

(1)仅注出作者姓名、页码即可,如:

Soule, p.229.

E.White & K.White, eds., p.45.

(2)如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本(篇)或两本(篇)以上的著作,则须加注书名,

如:Soule, Prosperity Decade, p.134.

(3)本注与紧邻之上注所引资料出于同一著作,可以ibid.代替,意为“引书同上”或“出处同上”(如本注所引著作并非与紧邻之上注、而是与间隔之上注相同,则不可用ibid.代替),如:

③Harold U.Faulkner,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1960), pp.23-25.

④Ibid., p.51(意为与注释③引书相同,页码不同)

⑤Ibid.(意为与注释④引书及页码都相同)

这个说明是本刊采用的基本注释规范,希望向本刊投稿的作者自觉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本注释体例规范。

第18篇:文档脚注规范

脚注格式

一、脚注符号:

1、使用①符号,放在文中所引处的逗号内,句号外。

2、采用每页重新编号的方式。

3、同一注中同时所引文章或著作两篇/本以上,中间以“;”连接。

二、中英文脚注规范及示例:

1、中文文献(中文输入法,全角) 说明: 所引中文文章名用“”标示;所引中文书名用《》标示。 所引书的版次:旧版年代放方括号内,如1990[1957] 著者:/《书名》(卷次),/页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代。 例:王建民、张海洋、胡鸿保:《中华民族学史》(下卷),78 页,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著者:/“文章名”,/载所出期刊,/出版年卷号,/页码或版面。(通常页码可以省略) 例:顾定国:“变迁之风”,原载Social Research,1987 年冬季号;译载《中国人类学学会通讯》,1988(141)。 例:中央民族学院院刊编辑部:“一项有关民族工作的重要措施”,载《中央民族学院院刊》,1995-05-12, 第一版。 著者:/“文章名”,/见所出书著,/页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代。 例:杨圣敏:“研究部之灵”,见潘乃谷、王铭铭主编:《重归“魁阁”》,116~130 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5。

2、英文文献(英文输入法,两个内容之间加一个空格) 说明:

1、英文书名或期刊名用斜体。

2、英文文献中,文章和书名标题中所有实义词的首字母大写。

3、所引书只有一个编者,用ed.,两个编者以上用eds.

4、所引页码单页用p.,两页以上用pp.。著者,/文章名,/期刊名,/卷号,/第几期,/年代,/页码.例:Steven Harrell, The Anthropology of Reform and the Reform of Anthropology: Anthropological Narratives of Recovery and Progre in China,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Vol.30, No.1, 2003, pp.39~61.著者,/文章名,/所引书,/出版地,/出版社,/年代,/页码.例:Emiko Ohunki-Tierney,The Monkey as Self in Japanese Culture, in her ed.Culture Through Tim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 1990, pp.11~12.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代,/页码.例:Karl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 Boston, Beacon Pre, 1944, p.66.例:Karl Polanyi, The Livelihood of Man, ed.by Harry W.Pearson, New York, Academic Pre, 1977, p.59.

3、简注 中文文献 在同一篇文章中,如果同一页中连续几个脚注引用同一个文献,从第二次出现可用“同上”或者“Ibdi.”, 例: ①周大鸣主编:《21 世纪人类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②同上。 英文文献: 在同一页: ①Karl Polanyi, The Livelihood of Man, ed.by Harry W.Pearson, New York, Academic Pre, 1977, p.59.② Ibdi., p.48.另: 1. 请注意标点符号的全角与半角——中文中用全角,英文与数字用半角 2. 大段引文:内缩2 字符,与上文及下文间各空一行 如: 费先生将自己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归功于史禄国,他说: 如果我联系了史老师的 ethnos 论来看我这篇“多元一体论”,就可以看出我这个学生对老师的 理论并没有学到家。我只从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分合处着眼,粗枝大叶地勾画出了一个前后 变化的轮廓,一张简易的示意草图,并没深入史老师在ethnos 理论中指出的在这分合历史过程中各 个民族单位是怎样分、怎样合和为什么分、为

什么合的道理。

第19篇:论文脚注格式

脚注格式

一、文献类型标识

1.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期刊[J](journal) (2)专著[M](monograph) (3)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 (4)学位论文[D](diertation) (5)专利[P](patent)

(6)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 (7)报纸[N](newspaper article) (8)科技、会议报告[R](report) (9)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10)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磁带[MT](magnetic tape) (2)磁盘[DK](disk) (3)光盘[CD](CD-ROM) (4)联机网络[OL](online) (5)DB——数据库——(data base)

(6)CP——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 (7)EB——电子公告——(electron bulletin)

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1)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data base online) (2)磁带数据库[DB/MT](data base on magnetic tape) (3)光盘图书[M/CD](monograph on CD-ROM) (4)磁盘软件[CP/DK](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5)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

(6)网上电子公告[EB/OL](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二、编辑本段文献类型标识著录格式

1.期刊:著者.题名.刊名[J].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技术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著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科技报告:著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著者.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出版者或可获得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论文著者.论文题名[A].论文集编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1.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著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网上检索:[ ]河南省卫生厅,2013年度工作报告,网址:——(2013.12.11)

【外文文献】引文及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排序方式和中文文献基本相同;书名及刊名用斜体字,期刊文章题名用双引号;是否列出文献类型标识号及著作页码(论文必须列出首尾页码)可任选;出版年份一律列于句尾或页码之前(不用年份排序法)。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表述(也可在原文题名之后的括号内附上中文译文),切忌仅用中文表达外文原义。 编辑本段举例

不论何种文献类型,须用阿拉伯数码外加方括弧标注其在文中的位置,其序号与所在文中序号一致。[1]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 Dobbs J M, Wong J M.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 [J].Ind Eng Chem Res, 1987, 26: 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al.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 [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2, 63: 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 Kortun G.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M].New York: Spring-Verlag, 1969 [3] Rees, Helen.Echoes of History: Naxi Music in Modern China(历史的回声: 当代中国的纳西音乐)[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 2000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21-425 [2] 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 1997: 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 Chritoffels L A J.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D].The Netherland: 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

[1] 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 et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 [P].EP 0634524.1995-01-18 [2]仲前昌夫,佐藤寿昭.感光性树脂[P].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 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e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

[1] 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 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0.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1]刘桂腾.单鼓音乐研究[A].田联韬.民族音乐论文集[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90∶176-77 11.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1]温廷宽,王鲁豫.古代艺术辞典[Z].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第20篇:使用Word脚注、尾注给论文添加参考文献并将编号修改成[1]的方法

使用Word脚注、尾注给论文添加参考文献并将编号修改成[1]的方法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word200

7、20

10、2013)中单击“引用”选项卡

2.点击小箭头设置脚注格式。

(修改成红框内选项)

(为什么设置成“节的结尾”,是因为最后要在文章最后放置“致谢”,若设置成“文档末尾”,那文献引用就跑到“致谢”后面了)

2.点击应用后,在需要插入论文的地方点击“插入尾注”

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文献引用编号需要“[”、“]”,这个后面会说)

5.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可用谷歌学术进行文献格式的自动生成,见最后)。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或者点击

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尾注的好处就在于,当你在文档中对文献应用进行插入、删除、修改顺序的时候,最后的文献会自动排序,完全省去人工排序的烦恼,这就是办公自动化。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该给尾注编号加方括号了,并将尾注中的上标恢复成正常格式。很多杂志和论文要求参考文献编号带有方括号,但是word的脚注/尾注中默认格式中唯独没有方括号。如果用手动方法加入方括号,当你调整段落顺序后,参考文献的序号不会跟着调整,麻烦更大了。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

查找内容输入“^e”,这时候在光标还在“查找内容”里面的时候,点击“更多”>>“格式”>>“字体”, 勾选“上标”,点击确定。

在“替换为”中输入“[^&]”,点击“格式”>>“字体”,使“上标”前面的勾处于未选中状态,点击确定。(如果用了脚注就查找脚注标记^f,再全部替换为[^&]便可以了,这就是带格式替换,原理就是将处于上标状态的文字替换成正常的文字)

这时候“查找和替换”窗口变成:

点击“全部替换” 这是替换前:

这是替换后:

但是文章中的编号上没有变化,下面开始替换文章中的编号:

这时候选中文章中任意一个标注(一定要选中),光标定位到“查找和替换框”>>“替换为”中,点击格式>>字体,勾选“上标”。

点击全部替换。

世界都亮了。

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切换到普通视图,点击“视图”>>“大纲视图”。

点击“引用”>>“显示备注”

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word2007为ctrl+alt+D),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横线已经被删除。

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

存在一个小问题: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如果不容易只选定交叉引用编号,请连同周围的文字一起选定,然后按 F9 键。

这时候需要添加致谢:

点击“页面布局”选项卡>>“分隔符”

点击分节符下的“下一页”

这时候,在下一页就属于第二节了,尾注只在第一节起作用,所以第二节就能写致谢了,具体是那一节,可以双击页眉页脚的位置查看。

附:Google学术,可以输出你想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先用Google学术搜到你要引用的参考文献,然后会出现“引用”二字,点击进去,就看到3种引用格式了。

《脚注和尾注 范文.doc》
脚注和尾注 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