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墓志铭范文

2022-10-0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墓志铭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1、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2、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3、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4、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7、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8、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10、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11、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12、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13、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16、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19、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20、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20、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23、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对自己遗骸、“阴宅”的珍爱,似乎并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库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头上降临。”而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24、曾经“捕捉”天上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的却是:“印刷工富兰克林”。他至死不忘,并引以为自豪的,正是他青少年时代担任的印刷工。

25、有一个人,生前并不算名人,但死后,却因墓志铭而成名。名不见经传的“卑贱者”,美国人约翰·特里奥的墓碑,被他的相同国籍的作家纳撤尼尔·霍桑在“阴暗潮湿的一隅”发现。作家在看了刻在碑上的“凄凉的诗句”后,哀痛地说:“要想用更精练或者更感人的语

来描述这个使人寒心的不幸的生死与埋葬的故事,不是容易的事”:可怜地生活,可怜地死去,可怜地掩埋,没有人哭泣。

邓稼先墓志铭

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余瑶)

此乃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墓,他是一个比平凡人还平凡的人,却为中国两弹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徐婧)

他奋斗过,选择过,常常在生死之间选择;他无私奉献,为民族的崛起而呕心沥血。他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赖轶瑜)

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族,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朱惠雅)

朋友在你所站的土地下,长眠着一位忠诚纯正,有奉献精神、坚定信念的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舒海斌)

朋友,这里长眠的是中华民族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他是两弹元勋功勋奖章获得者。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是个大写的人。(甘超群)

纯正稼先,无私奉献。铸成两弹,功垂千古。(郑微)

长眠的灵魂------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写照;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自己的一生,是他的追求。两星永远在他上空闪亮。(朱沁沁) “我不能走”短短四字体现出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精神。“两弹一星”是邓稼先留给后人的无尽财富。(徐晨晟)

谁能十年悲苦付一笑,创造出奇迹?谁能千里长歌铸辉煌,“两弹一星”展豪气。只有你——邓稼先,中国人永远的骄傲。(姚诺)

一生朴实的中国男儿,用不屈灵魂绽放出两朵蘑菇云,让中国人从此扬眉吐气。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

评论 |

推荐第2篇:墓志铭

墓志铭

Gravestone Epitaph

古人有云:盖棺论定。故从墓志铭中可窥其人一二。

莎士比亚(Shakespeare 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他52岁故世,葬在斯特拉福特镇。他在临终前为自己撰写了墓志铭,其墓地至今未遭到挖掘,可能和墓志铭有关:

Good friend, for Jesus’ sake forbear To dig the dust enclosed here Belest be the men that spares these bones And curst be he that moves my bones

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 切勿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

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的祝福, 迁我尸骨者定遭亡灵诅咒.

--------+-------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墓志铭: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他的姐姐奥古斯塔为其创立的墓碑上,镌刻的是:

“这里安息着乔治·戈登·拜伦的遗体,他是《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作者。他在英勇地企图恢复希腊古代的自由与光荣时,1824年4月19日逝世于希腊的梅索朗吉昂。”

拜伦的棺材是放在家族地下墓室的,Hucknall Torkard教堂外面的石碑上是恰尔德哈罗德中的诗句:

But there is that within me which shall tire Torture and Time, and breathe when I expire

拜伦为其爱犬写的墓志铭:

埋在这片土地下的遗体,生前美丽却不虚荣,强壮却不傲慢,勇敢却不凶残,具备人类一切的美德,却毫无人性的缺点。这段话若铭刻在任何一个人的骨灰上,必为毫无意义的谀词;然而对波兹旺恩,一只狗.却是最公正的谢辞。我要将他带回故乡,留在那片自由的土地,不再忍受人类规定的条条框框!

--------+-------

珀西·比希·雪莱,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墓志铭:

COR CORDIUM(众心之心 此为拉丁文,译成英文:the heart of hearts)

Nothing of him that doth fade, But doth suffer a sea-change Into something rich and strange.

这是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3句: 他的一切并没有消逝 只是经历过海的变异 已变得丰富而且神奇

--------+-------

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牛顿逝世后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在此长眠的第一个科学家。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

而后人为了赞扬他的功绩所以说:“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在牛顿去世后的第四年,他的亲戚为他建立了一座雄伟的纪念碑,上面刻着的墓志铭总结了他的一生; H.S.E.Isaacus Newton Eques auratus, Qui animi vi prope divinâ, Planetarum motus, figuras, Cometarum semitas, Oceanique aestus, sua mathesi facem praeferente, primus demonstravit; Radiorum lucis diimilitudines, Colorumque inde nascentium proprietates, quas nemo anteá vel suspicatus erat, pervestigavit.Naturæ, Antiquitatis, S.Scripturæ., sedulus, sagax, fidus Interpres.Dei O.M.majestatem philosophia aeruit; Evangelii simplicitatem moribus expreit.Sibi gratulentur mortales Tale tantumque extitie Humani Generis Decus.Nat.XXV Dec.AD.MDCXLII.Obiit XX Mar.MDCCXXVI FINIS (以上为拉丁文) 伊萨克.牛顿爵士 安葬在这里.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 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与形状; 慧星轨道与海洋的潮汐.他孜孜不倦地研究 光线的各种不同的折射角, 颜色所产生的种种性质.

对于自然,历史和 >, 他是一个勤勉,敏锐而忠实的诠释者.他以自己的哲学证明了上帝的庄严, 并在他的举止中表现了福音的纯朴.

让人类欢呼

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 伟大的人类之光.

伊萨克爵士生于1642年12月25日.卒于1727年3月20日.

--------+-------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墓志铭:

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

伏尔泰(Voltaire,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墓志铭:

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

拉斐尔•圣齐奥(意大利语: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墓志铭:

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乐圣。 墓志铭:

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墓志铭:

arrigo BEYLE MILANESE SCRISSE AMO VISSE

米兰人阿里戈·贝尔长眠于此,他写过,爱过,活过.

--------+-------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墓志铭:

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 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其诗《墓志铭》

少年时孤僻而倔强 青年时狂妄而固执 壮年时敢做又敢为 老年时轻率而怪癖

--------+-------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 墓志铭:Arthur Schopenhauer (与夏尔•戴高乐,查尔斯•狄更斯一样,只写了自己名字)

--------+-------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俄历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葬于圣山(今名普希金山)镇教堂墓地诗人母亲的墓旁。 普希金的墓志铭,是他生前自己撰写的:

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诗神、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他愉快的一生;他没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好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

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 约前446年—前385年)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雅典公民,生于阿提卡的库达特奈昂,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雅典度过,同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有交往。古希腊“喜剧之父”墓志铭:

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这句诗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柏拉图在诗中高度赞扬了死者生前的艺术造诣。

他去世后400年,雅典一位叫安提帕特的诗人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这些是阿里斯托芬绝妙的剧作,

极为频繁地被冠以来自他的城市的常青藤; 这是多么欢乐的酒神节的奇迹,

喜剧动听的声音,洋溢着魔力——多么清晰。 英勇的戏剧家备受希腊欢迎, 憎恨歹恶,嘲笑堕落。

--------+-------

欧里庇得斯,前485或480年——前406年)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十多部作品,保留至今的有十八部。古希腊伟大的“悲剧之父”。墓志铭:

全希腊是欧里庇得斯的纪念碑,诗人的骸骨在客死之地马其顿永埋,诗人的故乡是雅典,万人对他赞颂,欣赏他的诗才

--------+-------

公元前48年壮烈牺牲的300名斯巴达勇士的墓志铭:

Go, tell the Lacedainonians, Paer by, That here obedient to their laws we lie.路过的人,请转告斯巴达人,

我们长眠于此是为了效忠祖国和人民。

--------+-------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墓志铭:

他失明了,因为自然界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他没看见过的东西了.

--------+-------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

法国人民在几个世纪前给拿破仑一个公共墓志铭:“这个人,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

--------+-------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1732~1799年),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 他的墓地就位于弗农山庄,于1831年建成。墓地外面有一个红砖砌成的围墙和一扇门,门上写着:“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 ” 在华盛顿的墓碑上刻着以下铭文:

从那永生的门向里看,我们便可以知道,

是神的话语鼓舞人们彼此相爱。

于是一切种族偏见便烟消云散。

--------+-------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国总统。 墓志铭:

Here was burned Thomas Jefferson, author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the statute of Virginia for religious freedom, and fathe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这里安葬着托马斯·杰弗逊。他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起草人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

--------+-------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 第一块墓碑立于富兰克林逝世时,碑文是:

Printer Benjamin Franklin 印刷工人本杰明·富兰克林

第二块墓碑是群众为他后立的,碑文是: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

美国 厄内斯特·海明威(Earnest Hemingway)写硬汉,却在晚年用猎枪结束生命。他为自己写的简短幽默的墓志铭:

Pardon me for not getting up.请原谅我,恕我不起来了。

--------+-------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1948年9月,尔兰政府派海军巡洋舰把叶芝的遗体运回爱尔兰。在墓碑上刻有诗句:

Cast a cold Eye On Life,on Death Horseman,pa by!

对生,对死 冷然一瞥 骑士驰过!

--------+-------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墓志铭:

\"I am alive like you, I am standing beside you.Close your eyes and look around, I am in front of you.\" 我就站在你的身边, 像你一样地活着。 把眼睛闭上, 目视你的内心, 然后转过脸,

我的身体与你同在。

(翻译的不怎么地,不是我翻译的)

--------+-------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墓志铭:

希望我的坟墓和她一样,这样,死亡并不使人恐慌;就像是恢复过去的习惯,我的卧室又靠着她的睡房。

--------+-------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墓志铭:

I knew if I stayed around long enough, something like this would happen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能活多久,这种事情一定会发生的

--------+-------

阿尔弗莱•德•缪塞(Alfred de Muet,1810—1857)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四大诗人之一。

等我死去,亲爱的朋友,请在我的墓前栽一株杨柳。我爱它那一簇簇涕泣的绿叶,它那淡淡的颜色使我感到温暖亲切。在我将要永眠的土地上,杨柳的绿荫啊,将显得那样轻盈、凉爽。

--------+-------

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墓志铭:

The Workers of all lands unite.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 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是我们最熟悉的了。 墓志铭: 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终于自由了!

--------+-------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墓志铭: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

乔治•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是一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 墓志铭:

乔治·小史密斯·巴顿

第三集团军上将

加利福尼亚1945年12月21日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额外的赞美和修饰。与旁边近六千个半米高的雪白的十字架并无两样离,巴顿最近的墓地是来自底特律的上等兵约翰·赫齐瓦恩。四星上将巴顿,这位血胆将军,即使在墓地也和士兵亲密无间。

--------+-------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墓志铭:

爱弗尔·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当他呱呱落地时,本可断送于仁慈医生之手。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主要过失:终身不娶,坏脾气,消化力弱。仅有的愿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的重要事迹:无。

--------+-------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Ludwig Edward Boltzmann 1844.2.20-1906.9.5),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墓志铭:

S=KlnΩ

--------+-------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

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人。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墓志铭:

opening up yet another fragment of the frontier of beauty 在美的前沿揭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墓碑上简单地写着“怀念费曼”,还有两位亡者的生卒年月,其墓志铭为:

别闹了,费曼先生。

--------+-------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26年6月1日—1962年8月5日)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电影女演员之一。 墓志铭:

37,22,35,R.I.P (前三个数为三围,最后为在此长眠的缩写)

--------+-------

德威特·华莱士(De Witt Wallace,1889年11月12日-1981年3月30日),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的创刊人,时代》帝国的亨利·鲁斯(Henry Luce)盛赞他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编辑”。 墓志铭:

The most perfect contraction.

最完美的压缩。

--------+-------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代法老(公元前1334-前1323)。他原来的名字叫“图坦卡吞”,意思是“阿吞”的形象,后改为图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的形象。说明他的信仰从崇拜阿吞神向崇拜阿蒙神转变。 墓志铭:

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

德国的鲁道夫范科伊伦(Ludolph van Ceulen),他几乎耗尽了一生的时间,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62边形,于1609年得到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于圆周率在德国被称为Ludolph(鲁道夫)数。 墓志铭: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

“生于日本的猪苗代(一个地名),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这是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位于纽约乌兹德伦墓地铜板墓碑上的墓志铭,他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声誉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亲自深入疫区,终于殉职。

--------+-------

数学家马克劳林是牛顿发现和培养的,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6个大字:

承蒙牛顿推荐

--------+------- 美国空军颁发紫心勋章给麦洛维奇,表扬他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后来他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于是被解除军职。其墓志铭为:

“当我在军队时,他们因我杀害两个人给我一枚勋章,却因我爱一个人解除我的职务。”

--------+-------

“我一辈子都为别人填补蛀牙,现在这个墓穴将由我自己填补进去啦。”这是英国一名叫约翰凡的牙医为自己写的墓志铭,虽然生前他名不见经传,但他的这句墓

志铭却为世人所知。

--------+-------

“这儿躺着钟表匠汤姆斯的躯壳,他将回到造物主手中,彻底清洗修复后,上好发条,行走在另一个世界。”这是英国德比郡一处墓园中的墓志铭,它的主人同样没有名气,但他的墓志铭却名扬全世界。

--------+-------

“墓碑下是我们的小宝贝,他既不哭也不闹,只活了21天,花掉了我们40块钱。他来到这个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

这是美国一对夫妇为出生三周后便夭折的孩子写的墓志铭。

--------+-------

在美国佛蒙特州安诺斯堡的墓园里,有一块碑上写着:\"这里躺着我们的安娜,她是被香蕉害死的,错不在水果本身,而是有人乱丢香蕉皮。”是非很分明。

--------+-------

英国铎尔切斯特地区有块墓碑上刻着:\"这儿躺着一个不肯花钱买药的人,他若是知道葬礼的花费有多少,大概会追悔他的吝啬。”也未免太刻薄些。

--------+-------

美国许若夏普地区的一处教会墓园里,有一则碑文,令人怀疑是出自一个向死者求爱未遂的粗鲁男子之手:\"骄傲而又矜持的玛莎恩,总是神圣不可侵犯,她拒绝给予男

人的,现在都给了蛆虫。”

--------+-------

“此君死于1904年5月28日。他25岁的美丽妻子现寂寞地住于幸福街79号。她具备一切贤妻的优秀品质,适合而有意者,欢迎光顾。谢谢!”这是美国费城的一则墓志铭,主人公死后还不忘在墓志铭上为自己的妻子做一则征婚广告。

--------+-------

“哈喽,陌生人请驻足,告诉您的是,汉娜死于浴后天外吹来的一阵冷风。就此,她先是发烧后又发冷最后没了知觉,只是卧床21天,慢腾腾地终于找到了上帝。啊,生命真短还差11天,汉娜就满百岁了!”这是美国加州湾区一处墓园的墓志铭,通过幽默的口吻,墓志铭交代了主人的死因。

--------+-------

“玛丽安娜为寻求安宁而躺于此。那时,虽有阳光,但她的老公却整日咒骂抱怨她,甚至还对她拳脚相加。她实在忍无可忍,便在这具黑漆棺材中找到了永久的平静。”这是位于美国康州诺沃克市某处墓园的墓志铭,在幽默的口吻中,我

们却看到了死者生前不幸的婚姻。

--------+-------

给某个军骡的墓志铭:

Here lies Maggie, the mule who in her time kicked a general, two colonels, four majors, ten captains, twenty-foursergeants, two hundred and twenty privates, and a bomb.军骡马吉葬在这里。在她的一生中,她踢过一个上将,两个上校,四个少校,十个上尉,二十四个士官,二百二十个士兵和一枚炸弹。

--------+-------

启功是北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早在一九七八年他虚岁六十六之时,就为自己预撰了自传式的墓志铭。

原文是:“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

这则墓志铭,既有生平,也有评价,文字诙谐,反映了启功先生开朗豁达乐观的性格。

--------+-------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

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

燕过留声,人过留名!如果自己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又不想最后得到“某某某之墓“这么寒酸的墓志铭,那只有提前拟定个符合自己的一个铭!

推荐第3篇:墓志铭

墓志铭范文一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壮志丹青。

君叶谷霖,原名郭清源,又名郭涛,汉族,山东冠县人。生于甲寅年己巳月乙卯日,殁于辛卯年乙未月丙戌日,享年九十有八。

叶公平生,绩丰名美。

男儿立志出乡关,投笔从戎气若虹。青年才俊,师范毕业,执教于山东堂邑第一高小。一九三七,倭人全面犯华。同年冬,与战友徒步至延安,蹈赴国难。翌年九月,入延安抗大;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主动请缨,从铁军、追雄师,再返桑梓打游击。转战鲁西北、冀鲁豫、河北、赣东北,鏖战沙场,血染征衣忘生死,枪林弹雨无所惧,誓把倭寇荡,投身解放事业定乾坤。

鲲鹏展翅九万里,战将卸甲赴黔地。解放之初,参与接管;省高级人民法院履职三十载,院长、党委书记一肩挑;省委政法委、省纪委,也兼要职;再任省人大领导职务又六年。呕心沥血,依法治国拓荒者,民主法治促进者,富民兴黔奠基者。优乐始终践官德,甘苦相随政声显;几多风云随烟去,心静神定性情恬。

丹心照日月,英名万古扬。坚信马列,对党忠诚;一生革命,终为信仰。*猛兽,深受迫害;刚直不谔,勇斗群魔。严于修身,为政清廉;光明磊落,风范长存。

铭以记之:其存不朽,其嗣弥昌;青峰不老,永驻年华。

墓志铭范文二 袁仕忠先生墓志铭

袁仕忠,祖籍湖南绥宁。1925年农历11月16日子时生于本县黄土矿乡自然村。仙命吉年吉月吉日时,享年福禄岁。毕业于省十师。从1947年参加工作到1991年退休,从事教育事业45年。其间担任中小学校长30余年,县教研室正科级协理员十余载。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绥宁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人才。业绩昭彰,子孙铭记,赞曰:

袁公仕忠,少事农桑;晴耕雨读,学业不荒。

青年有志,深造学堂,学成归来,服务家乡。

三尺讲台,三十春秋,辛勤耕耘,桃李芬芳。

担任领导,廉洁奉公,关心下属,美名远扬。

佳配李君,质朴贤良,相夫课子,哺育儿郎。

子女四人,健康成长,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长男北清,劳动模范;次男北平,杏林自强;

长女梅莲,国家干部;次女双莲,工作榜样。

均有出息,家庭兴旺,子孙发达,世代荣昌。

德艺佳声,继承发扬,家学垂范,源远流长。

晚辈神坡,才疏学浅,陋笔拙文,以表景仰。

林山苍苍,巫水泱泱,袁公馨德,山高水长。

墓志铭范文三

墓 誌 铭

显考罗公吉森,别名吉昌,乳名诠书,一九一九年十月六日生于书香门弟,官宦耕读世家,佈依族,故于一九九三年润三月一日,祖籍江西省临江府,明朝调北填南时幺房始祖罗明德迁徒贵州省永宁州顶云司,后移居板贵乡新寨,最后定居简冉。七岁丧父,跟随祖父罗万鸿生活(祖父罗万鸿生于清朝同治一八六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马年〉,光绪一八八七年二十一岁考中秀才,光绪一八九一年二十五岁至民国一九二一年五十五岁任地方政府保董,管辖文山、板贵、坡蝉、多德、烙烘至大锡厂五乡区域。一八九五年开创花戛市场,并购置铜鼓和田产,故于癸酉年〈鸡年〉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日寅时)。从小深受祖父知识的熏陶,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知识礼德教育,敏而好学,博览群书,通读四书五经、易经、道德经、诗经、增广贤文、古文观止、史记、唐诗、宋词、论语、资治通鉴,楚辞集注等很多古典文学名著,虔诚孔孟之道,对儒学、佛学、天文地理、书法有深厚造诣。少年时戴着缎子小帽,穿着长衣马褂到大地村收租,在花戛市场打斗收税,青年时在花戛开设染店,在祖屋创办私塾,教书育人。中国国民党党员,曾任民国地方政府保长,一九四九年后,顺应时代潮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继续在祖屋自办私塾和民办学校,一九五七年祖屋不慎烧毁,家庭处于困境,百废待兴,为重建家园,被迫弃教务农终生。

显妣罗母梁正美,乳名小梅 ,一九二O年八月二十四日生于木工村世代大地主家庭,大家闺秀,故于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五日,一九三九年农历八月和罗公吉森结婚后,支持罗公吉森学习和办学,是一个伟大的贤妻慈母。

罗公吉森与罗母梁正美养育三男三女,一九四六年八月初五日生长子昌仁,乳名松柏,大专文化,经济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科级干部,一九六六年贵州省交通学校毕业,分配到贵州省安顺汽车运输公司工作,历任科员、秘书、科长,安顺铁公联运公司经理等职,现居安顺市塔山西路。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日生次子昌和,乳名松明,初中文化,在家务家,为父母尽孝送终,现居花戛场坝。一九六三年九月八日生三子昌沛,乳名富明,小学文化,务农经商,现居安顺市幺铺镇大屯村。一九四一年正月二十一日生长女昌智,乳名小琴,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现居拜枹村。一九四九年生次女昌芸,乳名琴芬,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现居打帮乡看牛坪村牙药组。一九五五年生三女昌芬,乳名松芬,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现居江苏省沐阳县颜集乡方圩村胡庄组。

罗公吉森承前启后,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厚德做人,知识育人,言传身教,与罗母梁正美相濡以沫,携手相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心协力,为培育儿女呕心沥血,为地方教育作出卓越贡献,功德无量,德高望重,光耀千秋,万古流芳。

孝男昌仁 沐手叩撰

孝男女率子孙叩立

二O&

推荐第4篇:墓志铭

2015墓志铭范文

1、我以不拘一格的狂草,确立了自己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难道这墓碑的造型,只能像印刷品一样方正规范么?

2、人死如灯灭该多好!他的光辉,依然把德才兼庸的名流害得睡不好觉。

3、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声誉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亲自深入疫区,终于殉职。在纽约乌兹德伦墓地上的他的铜板墓碑上,刻的是:\"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4、\"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贝多芬

5、大家都喜欢你的嘴脸。你因为当了一辈子坏蛋而备受崇敬和爱戴。

6、幸亏你花苞初放就从舞台上消失了。不然,整个世界还在你脚尖下飞旋。

7、不行!我得出去一趟。我来时,那位病人还在手术台上呢!

8、爹妈没给她一副好嗓子,仅凭一颗心,怎么就唱醉了所有的歌迷呢?

9、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生前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式\"S=KlnΩ\"。

10、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11、一位感情过盛的诗人长眠于此。他还会为我们歌唱——假若他知道外面在刮什么风。

12、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13、\"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卢梭

14、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2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15、他无愧于自己的知名度和种种头衔。谁也写不出那么多令人过目即忘的诗句。没有他,这世界也未免太寂寞了。

16、恕我较为谦虚地说罢,本人在绿茵场上立下了不朽的战功。只有这个球输得窝囊,我怎么一脚把自己踢到这里来了。

17、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18、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19、谁能替我捎句话?我那部所谓不朽的巨著如有再版的机会,千万署上我那位合作者的名字。圣彼得说我手续不全,拒发入境签证。

20、这里的你,只是一部未完的手稿。真正的你,在大小书店里畅销不衰。

21、\"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夭折婴儿

22、真是万幸,举世瞩目的那盘棋要是下到现在,我未必能赢。

23、\"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萧伯纳

24、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25、多少举世倾慕的女子,都得乖乖地朝夕奉陪我。引以为豪的是,我的私生活无懈可击。尽管躺在这里回味自己的执导生涯,对自己的过于检点不无遗憾。

26、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27、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对自己遗骸、\"阴宅\"的珍爱,似乎并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库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头上降临。\"而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28、\"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 中得救。......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终以陨颠。......\"——鲁迅

29、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30、真巧!又成了隔墙邻居。别怕,他不知道这边是你。也许他又在说阎王爷的坏话呢。

31、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32、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33、\"我一辈子都花在为人填补蛀牙上头,现在这个墓穴得由我自己填进去啦。\"——牙医

34、死后为人讥讽,方明白正直的分量。恨不能把我的全部作品埋葬。如能再给我一支笔,我就只写死者对生者的警告和期望。

35、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36、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37、美国空军颁发紫心勋章给麦洛维奇,表扬他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后来他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于是被解除军职。其墓志铭为:\"当我在军队时,他们因我杀害两个人给我一枚勋章,却因我爱一个人解除我的职务。\"

38、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39、我不过占据了这风景区的小小一角。干嘛一个个都投来冷冷的一瞥!

40、我是逗各位捧腹大笑过,可没逗大家哭呀。再哭,我只好来段单口相声了。

41、\"这里躺着我们的安娜,她是被香蕉害死的,错不在水果本身,而是有人乱丢香蕉皮。\"——被香蕉害死的人

42、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43、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44、那些冲我吐痰的过路人,才是真正的好人。现在明白过来已经太晚了。

45、\"恕我不起来了!\"——海明威

推荐第5篇:名人墓志铭

名人墓志铭

【核心提示】:要读懂一个人,往往需要读他的墓志铭。与东方人撰写墓志铭的庄严赞美所不同的是,很多西方人更愿意在墓志铭上对自己或亲友做最后的调侃,这些发人深省或大笑的墓志铭,往往因其幽默和面对死亡的态度,成为隽永之作。西方的伟人们尤其愿意为自己撰写墓志铭,因为这是他们最后一次随心所欲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老舍先生墓志铭: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1966年8月24日,北京太平湖,一个疲惫瘦弱的老人因不堪凌辱投入了湖中,这位在作品中创造了无数鲜活生命,又给无数生命带来愉悦,如此热爱生活,懂得幽默的老人,就这样孤独绝望的走了,这位老人就是著名作家老舍。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排,老舍与夫人胡絜青的合葬墓。

老舍夫妇的合葬墓地很有特色,墨绿色花岗岩铺地为座,墓面的左下角为老舍浮雕铜像,一圈圈白色波澜由此散开。墓的中央虽没有树高大的墓碑,但在墓的上边和右边,有曲尺形的两个汉白玉矮墙与墓座围合。一面写着他们的生卒年份,老舍的卒年用了个“死”字,没有写成“卒”于何年何日,而是写成“死”于何年何日。右边墙上该有老舍生前为自己拟好的墓志铭: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凝视着老舍先生的墓地,默读着他的墓志铭,我为这名艺术家的人生结局唏嘘不已。老舍先生之死,留给了后人太多的沉思,这也是历史的悲剧。

伏尔泰:“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1778年5月最后的几天,伏尔泰就像一根快烧完的蜡烛,慢慢燃烧到根部直至全部化为灰烬。 5月30日,这位老人终于与世长辞。

伏尔泰生病和逝世的消息使一些反对分子欣喜若狂,他们阴谋凌辱伏尔泰的遗体。伏尔泰的朋友们把他的遗体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塞里埃隐修院。1778年6月2日,伏尔泰遗体的入葬仪式在塞里埃举行。人们将伏尔泰的遗体安放在祭台板下,并在祭台板上题了几个简简单单的字:“A1778V。”药剂师要了他的头发,心脏则由德·维莱特伯爵保管。起先,德·维莱特伯爵将伏尔泰的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随后,他又让人建了一座大理石墓,专门用来安葬存放伏尔泰心脏的盒子。在墓碑上,德·维莱特伯爵让人刻下了这样两句话:

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伏尔泰的墓志铭言简意赅,表达了德·维莱特伯爵和法国人民对伏尔泰的尊敬之情,对他给予了高度、准确的评价。

卢梭:“这里安息着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之人”

卢梭去世后被埋葬在埃尔默农维勒镇的一个小岛——波普里埃小岛之上,墓地正面对着一座城堡。墓志铭为:这里安息着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之人

1794年10月11日,让-雅克·卢梭被移入先贤祠。在迁入先贤祠之前,他的棺木被运到杜伊勒利宫的中央展出了好几天。

法国人为卢梭选择了精美的棺木:棺木外形被设计成建筑的模样。从正面看,雕有一扇微微开启的门,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卢梭的思想照亮了法兰西甚至是全世界。

在西方历史上,有两把燃烧范围最广的火,一个就是古希腊戏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的火,另一个就是在法国先贤祠中卢梭墓那推开门高高举起的火把。前者带来人的觉醒,后者带来社会的觉醒。

华盛顿:“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对身后事早有交代:“我希望在家庭的范围内办丧事,不要出殡的队伍,不要葬礼的演讲。”他的墓地就位于弗农山庄,于1831年建成。墓地外面有一个红砖砌成的围墙和一扇门,门上写着:“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进门以后,墓前有两根石柱,铁栅门后便是石棺,他和夫人一左一右。在华盛顿的墓碑上刻着以下铭文:

从那永生的门向里看,我们便可以知道,是神的话语鼓舞人们彼此相爱。于是一切种族偏见便烟消云散。

后来政府打算把华盛顿的墓地迁到国会,但是华盛顿的侄子婉言拒绝了:“留在弗农山庄,更合叔叔的心愿。”

济慈:“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在他坟墓前的墓碑上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铭文:这座坟墓中

埋葬着一位年轻的英国诗人。 他曾在病榻上

因仇敌的权势和凶恶而满心愁苦。

他期望在自己的墓碑上 镌刻这样一句话: “这儿长眠着一个人, 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 济慈想通过这个墓志铭说明什么?很多人想解开其中奥秘。 我国学者何兆武先生在他的《上学记》里写道,何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外籍老师温德先生对济慈的墓志铭解释说,西方有句谚语:“人生一世就是把名字写在沙上。”潮水一来,名字被冲没了,人的一生一世就是这样。可是济慈要把名字写在水上,这就更彻底,一边写一边消失,不必等到海水来冲没。

我国学者吕六同先生说,济慈的墓志铭 “是诗人说他的名字将很快被人遗忘的自谦。后人曾反其意而用之,来表示对诗人夭亡的哀悼,说诗人的名字是用水写的,它的每一滴都是为失去他而哭泣的人们的泪水”。这与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说法很相近。

而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和评论家飞白先生也有不同的理解,他说:“生命之水长流不息,碑文的诗意暗示了诗人相信自己的作品将与水同存。”

舒伯特:“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1828年10月,舒伯特带病前往艾森城凭吊海顿的陵墓。回到维也纳以后就病了,住在兄长费迪南家中。在病情日趋严重时,他仍坚持谱写乐曲。 1828年11月16日,医生诊断舒伯特患的是斑疹伤寒。19日下午3时,舒伯特告别人世,这位艺术歌曲之王只活了31岁。

11月21日,舒伯特的葬礼在法尔教堂举行。他哥哥按照他的遗言,将其灵柩送往威灵格墓地,葬在贝多芬的墓旁,与他一生敬仰的乐圣为邻。朋友们募捐为舒伯特建立了墓碑,他的朋友、诗人格里尔帕采尔为舒伯特撰写了墓志铭: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名人墓志铭赏析

1、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2、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3、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4、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5、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6、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7、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8、卢梭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9、马克·吐温的墓志铭: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10、贝多芬的墓志铭: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11、普希金的墓志铭: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12、曾经“捕捉”天上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的却是:“印刷工富兰克林”。他至死不忘,并引以为自豪的,正是他青少年时代担任的印刷工。

推荐第6篇:康德墓志铭

康德墓志铭

下面是由留学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康德墓志铭。更多墓志铭尽在出国留学网实用资料墓志铭专题。

康德墓志铭: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就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

头上的星空是宇宙论问题,心中的道德律是人类学问题;头上的星空是外在的必然,心中的道德律是内在的良知。因为仰望,所以看见;因为心中有美丽的道德律,才能看见头上美丽的星汉灿烂。

正是心灵中诚信的道德律,造就了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不可否认,这样的星空日益变得云山雾罩。早在两年前,有专家在预测“中国十大风险因素”时,就将“信心和诚信问题”列为其中之一;这些风险因素。在这个信仰缺失、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还有多少人始终坚持对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的敬畏与追求?

【拓展】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康德主要著作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死后的康德很快就从哲学的影子变成了人类思想天空里的一颗巨星,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卡尔.雅斯贝斯(1883~1969)将康德与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和奥古斯汀(354-430)并列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

康德康德名言

1、自杀是可恶的,因为上帝禁止这样做;上帝禁止自杀,因为这样做是可恶的。

2、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备注:这里的工作是指你所爱好的工作。)

3、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4、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5、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6、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

7、有两样东西总是令人心生赞美,满怀敬畏;我们对它们越是深思,我们的心灵就越是充满这爱与畏: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8、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

9、活动或运动是人体健康的导师。

10、最好的享受就是工作。

康德 - 生活逸事

康德的生活,除了日常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他的业余生活倒十分活跃。他不断被邀参加城里主要家庭的宴会和聚会。他常去拜访凯泽林克伯爵一家,“连续多年,毫不间断”。伯爵一家也很尊敬他,因为康德懂得“高贵的生活方式”,而且他每次都坐在贵宾席,正好在伯爵夫人身旁。

有一位地理学家兼天文学家伯努利1778年访问哥尼斯堡时写道:“我在伯爵家里和一位学者共进午餐,他是哥尼斯堡大学最伟大成员之一,受人尊敬的康德教授。这位著名教授在社交中是如此活泼有礼的人物。他拥有这样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以致让人很难想象他身上会有这样一颗深深探求的心灵。可他的眼睛和面容流露出一种大智大慧,这与达朗贝尔的相似之处确实引人注目。……康德先生已很久没有发表哲学著作了。而他保证他不久便会发表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当然是指《批判》了。可当时,在1798年夏,康德还对这本书的篇幅会有多长还没有概念呢。

跟当时十八世纪的习惯一样,康德午餐都到饭馆里去吃,而且很讲究美食佳肴。酒的选择对康德来说也很重要,早年中意于红酒,而晚年更喜爱白酒。他喜欢不慌不忙地悠然用餐,如果他喜欢某一道特别的菜,他会询问烹饪法以及它是如何预备的,也会随口评判一番。希佩尔后来开玩笑说:“迟早他会写成一部《烹饪术批判》。”

“而且对于和别人共进午餐,康德还有一套学问。他说,如果单独一个人进餐,同时又埋头阅读或思考,那就会产生疾病之感,因为大脑的工作把胃的功能转移了。如果在街头行走时思考问题,那也一样。在这些情况下,只有同别人一起进餐,才能使精力得到恢复,同人们进行毫无拘束的谈话会使人不再想其他的事并使人得到快乐。”

从《康德传》中披露出来的康德十年间生活细节,可以看出康德事实上也是一个很讲口腹之欲的人,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看来很遗憾他没写成《烹饪术批判》,否则便有“四大批判”了)。康德是一个有着极丰富生活内容与细腻生活情调的人,由此看来,一般人对康德的生活状态有着极大的误解。

2月12日是康德逝世200周年,在此旁枝远出,钩沉一点康德生活逸事,也为康德“刻板”的生活故事增添一些神采。

本文来源: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7篇:通行证,墓志铭

I 通行证*墓志铭

2013年6月8日星期六 卑鄙者一时,高尚者一世。

哲人云:“你愿意短暂而华丽吗?请选择卑鄙吧!诚然,卑鄙者如满身恶臭的苍蝇,人人可得而击之,高尚者如出淤泥之青莲,高洁而不屈;卑鄙者如眼目寸光的老鼠,高尚者却如翩翩起舞的天鹅;卑鄙者如转眼即逝的流星,高尚者却如光辉的太阳,永照人间。”

我们不得不承认灵魂是虚无的东西,但精神与品格却是藏于地窖的美酒,岁月越久,其幽香醇正越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卑鄙者他们那短暂的一生何其华丽,但高尚者却用生前的困苦,将自己生命的长度延伸到 II 永久。

秦桧的形象在卑鄙者中可以独树一帜,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可卑鄙的人却却总能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在金营内有他奉承的身影,在宋土上是他神气的表情。一句“莫须有”毁掉了一个朝代,一个**亭断送了一个王朝。秦大人的行迹天地难容。他风光了一时,换来的却是现在十几亿中国人皆不用“桧”字作为名字,他成功了,他叫人记住了他,可通过的竟是这种方式,不禁令人汗颜。

卑鄙者的心灵也许会和高尚者走在同一条路上,就像藤上开放的花朵,但卑鄙者是纸花,风一吹便会陨落,而高尚者则是孕育着硕果的花朵。

高尚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纵使兵败 III 被俘,英雄末路,也决不投降。文天祥生不逢时,他那个年代正值南宋危在旦夕之时,终究“独柱擎天力弗支”,没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亡国破家。但他却将自己的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化作了千古绝唱《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做到了,他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这也成为了他的永恒。

卑鄙者短暂而华丽,高尚者永恒而困苦。正如诗人北岛所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我想说,既然选择了高尚,那就让困难来吧!

推荐第8篇:怎样写墓志铭

马老先生夫妇墓志铭

先父马公讳双科,河北大名人,生于农历一九一九年十月初四,卒于二零一零年六月初一,享年九十二岁。先母段氏,生于农历一九二三年一月初三,卒于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享年八十八岁。二老虽凡凡布衣,但一生宽以待人,品质高洁。今铭其情以为念,彰其德以扬善。

追忆我父,勤恳仁厚,寡言质朴。助人为乐,不图不谋。算珠分合,未入学塾;斧绳木直,未拜鲁祖。曾在壮时,因镢伤足,疗养在榻,食不果腹,母偏其食,其语哽阻:不劳空耗,于家无补,二子尚幼,节食足哺!年过古稀,常言力足,不委壮儿,筑门修屋;八十有余,稍不歇足,牧羊拾柴,风箱催炉!今铭尊志,安享天府!

追忆我母,半生忍饥,半生凄苦。口直心正,稍适即足。心软如絮,性善如佛。儿偶外出,起早就厨,因迟误餐,潸潸泪珠。随高就低,叮叮嘱嘱。人多食少,子餐母睹;釜渐见底,常称自足。其子酒呕,昼夜愁苦,忽闻气通,言喜容露。辄缪赞人,自显抵牾。人言其浅,我谓其笃。拳拳之心,天下慈母!今铭慈志,安享天府!

父逝三载,年半母故。后裔痛悼,撰铭立墓。

二0一三年七月八日

推荐第9篇:阳明墓志铭

应怜绝学经千载

——阳明墓志铭

邓志松

2010-10-1

3西元二零一零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朋友冠者五六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谒明大儒王守仁之墓于仙霞山麓。归而旦暮思之,感慨系之矣。谨以短书,略叙其事。

绍兴,古称会稽、山阴,江南水乡,人文荟萃之地。治水先祖大禹,春秋霸主勾践,近世之鲁迅、蔡元培等咸居于此,至若王羲之、贺知章、陆游、周恩来等人均与之颇有渊源。温柔山水也孕育出仪态万千的奇女子,自一笑倾人城的西施,豢养数十面首的山阴公主,以及“不惜千金买宝刀”的秋瑾,所在多矣。绍兴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风景秀丽,移步换景,人文旧迹亦是不胜枚举。然则我辈心中,此处第一等胜迹,乃是有明王守仁之墓地。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弟子遵其遗愿,归葬于此地,距其家乡余姚百余里地。自绍兴县经省道S31往诸暨方向,兰亭往南二里许,有一小街名曰“花街”,往东步行至仙霞山麓,即是守仁墓地。王守仁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岗,顺依山势,逐级升高,视野开阔。墓冢直径10米,墓道全长70余米,百余级台阶,四层平台,全部用石材雕刻而成,是为明代浙江地区典型的墓葬建构。

吾中华绵延五千年之文明史,上启轩辕黄帝统一黄河流域,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一纪年,英雄豪杰,灿若银河之繁星。试问其中之至圣完人几何,人言殊异,自有不同标杆所在。三皇五帝,以至神农、仓颉等史前诸贤,浩远飘渺,实难置评。帝王将相、商贾巨富之衮衮诸公,颐指气使,固一世之雄,然除享乐于当时,或杀戮于四方,又何遗之后世?杜工部所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也。

孟德青梅煮酒,所论者非圣贤,英雄也。圣贤何谓,《左传》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也,横渠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轴心时代百家争鸣,诸子开创出古今思想之大概,其恢弘景象,极一时之盛。孔孟固儒学之至圣先师,然则当时栖栖然往来于诸侯之间,空乏实践儒道之术。程朱固继往开来之大学者,其事业止承继儒学而已。近世曾文正公,素被推为古今完人,其事功当然煊赫,立言一项则相对黯淡。儒学为中华帝国之思想基础,历两千年有余,其间大儒不绝如缕,然则试问谁能当以上圣贤完人之评?千古以下,王阳明一人而已。

春秋之儒学,是为儒学之本相,孔孟之道,不惟契合于治平二端,亦颇合乎普通中国人之生活起居。吾人今读《论语》,夫子随性至诚,断非后世误读之刻板面目。及至西汉董仲舒改良儒道,以用于帝王之治四方万民,乃独尊学术,垂乎千载。宋明程朱诸子,予以哲学体系化,儒道遂以理学面目经由科举取士统领天下读书人思想。阳明心学,是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大变革;守仁不惟将儒

学发扬光大,更开启了近代化以来的思想解放之先声。朱子教人匍匐于天理、圣人脚下,阳明则教人张扬个性、自尊无畏;朱子教人格物致知,于圣贤书中求道,阳明则谓此心即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阳明之学,在明代中期以后曾为许多士人信仰,然则不容于当局。王阳明对于儒学、特别是程朱理学的批判理论,与其彰扬个性解放的学风一道,终归于寂。明王朝覆灭后,满清同样压制王学,推行程朱的匍匐之学,儒学终于与帝王的皇冠一道,在20世纪为中国新生士人彻底倾覆,并在几乎全面西化的潮流之下,为后世的中国人所疏远淡忘。

明之中叶,对应于西欧之中世纪末期。王阳明在西元1518年著成《传习录》批判程朱理学,此前一年,即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批判罗马天主教会。与王学的受尽压制并终归于寂不同,西欧在文艺复兴的旗帜下一举完成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型。文艺复兴,与王学若合一契也。在个性解放和人文关怀的号召下,西欧建立起近代最为先进的物质和制度文明,并最终雄踞全球,无数老大帝国、新生大陆均沦为其殖民地。与此同时,阳明心学传到日本,产生了日本的阳明学派,并代表新兴资产阶层利益,颠覆了封建的日本朱子之学,促成了之后的明治维新,将日本航船转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日本后发制人,二战之中大东亚共荣圈几乎建成,而战败至今,以东海弹丸之地,仍为世界之第二大经济体。

阳明之学并着重于知行合一,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王守仁身体力行,以书生而建武功,古往今来,无人可望其右。守仁年未及弱冠时,便单马出居庸关,熟识山川形胜而回。其后巡抚赣南,平定匪患,治理土豪,蔚为大治。后世蒋经国治理南赣,其致一也,而受泽于阳明。明正德十四年,宁王以十万人之众在南昌叛乱。守仁在缺兵少将的情形下,挺身而出,率领一干非正规军承担起平叛重任。先用心理战使宁王一再推迟进攻南京的时间,而在宁王出兵之后,迅速攻下南昌,迫使宁王回兵,然后以逸待劳,生擒宁王于鄱阳湖中。从起兵直至全胜,仅用35天,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创造了辉煌战绩。晚年时的王守仁仍然受命总制两广鄂赣四省军务,平定广西反乱,并最终卒于江西南安的归舟之中,以文人而马革裹尸以还。

今日之王阳明墓,悄然掩映于群山怀抱之中。其墓地距干道不过百米之遥,而人迹罕至。墓地并无围墙大门,更无一人看护,垃圾遍地,空无一人。即在所谓黄金周之旅游季节,并无他人来打扰阳明先生的清净。距此二里地之兰亭,楼台亭阁,粉饰一新,门票虽高昂至40元人民币,依然人声鼎沸。而绍兴城内之咸亨酒店和三味书屋,更是摩肩擦踵。阳明墓在1989年由日本人资助修葺,阶下石碑背面刻印了百余日人姓氏。日人崇敬阳明,我国人却置之于冷清。即或询诸绍兴土著,往往也茫然不知阳明墓之所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叹之可也。

思之自身,粤海沉浮之后,学得几句蟹行文,念了两天刑名,厕身服务于洋商,苟全性命于京城。无论白日目睹达官巨富之飞扬跋扈,草民之疲命于口腹,抑或中夜之时,临窗喟叹,每每彷徨失落,俨如丧家之犬。吾国与民生息已垂三十载,人民已略能果腹,而亿兆生民,其间信仰何在?每览社会新闻,盗嫂受金,为一

己私利绝无廉耻之存;抑或放浪形骸,纵欲恣肆,绝无道德界限。自民众以至士人,眼中所见,无非醇酒美妇,与高官重权而已。煌煌礼仪,赫赫人文,又何见于当下之中华?吾国民仓禀已实,吾未见礼节何在也。

骄阳之下,凭栏南望,墓周虽有一皮革厂及某山庄杂乱占地,但难掩群山环抱之恢弘气度。此山此水,依稀当年面目,阳明心学,已与墓中人一道,沉埋于九泉。仙霞山下,龙光可曾射牛斗之墟?可有后生来此,作郭震、义山之宝剑篇?阳明阳明,汝之墓为日人重修,心中可有憾否?汝之墓旦暮乏人观瞻,可感寂寞否?汝之学问几已湮没无闻,可曾中夜太息否?数日前中秋之夜,可有人中夜悄立,诵读先生的诗篇: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应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所谓墓志铭,志与铭也,“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吾访阳明墓,不敢言为之作墓志铭。仅在此风和日丽,神州之内所有景点人头攒动之时,于此萧飒冷清之墓地,有感而发,并清水一掬,谨献于先贤之前。今日绍兴数百景点之中,阳明墓其最冷清欤?惟愿他日重访,不似今日之萧索,更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推荐第10篇: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志铭英文版

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志铭英文版: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志铭中文版: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感悟:

这段文字令世界许多政要都感慨不已。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段墓文时,顿然如醍醐灌顶,觉得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以暴抗暴来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最终改变了他的国家。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思路;人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

真的,要想撬起这个世界,它的最终支点不是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是别人,它的最佳支点只能是自己的心灵。要想改变世界,你必须从改变你自己开始。要想撬起世界,你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上。

第11篇:中外名人墓志铭选

中外名人墓志铭选

聂耳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37,22,35,R.I.P”是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许多人闹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最终这个谜由梦露研究会揭开,这三个数字是梦露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缩写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长眠。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写着:“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如果要说世界上最奇特的墓志铭,那就应该属于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道谜语般的数学题:“过路人,这座石墓里安葬着丢番图。他生命的1/6 是幸福的童年,生命的1/12是青少年时期。又过了生命 的 1/7他才结婚。婚后 5年有了一个孩子,孩子活到他父亲一半的年纪便死去了。孩子死后,丢番图在深深的悲哀中又活了4年,也结束了尘世生涯。过路人,你知道丢番图的年纪吗?”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1 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声誉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亲自深入疫区,终于殉职。在纽约乌兹德伦墓地上的他的铜板墓碑上,刻的是:“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生前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式“S=KlnΩ”。

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法兰西民族英雄、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墓碑上只刻有他的名字:“夏尔〃戴高乐”。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的是“印刷工富兰克林”,因为他毕生引为自豪的,还是他青年时代做过的印刷工。

有一个人,生前并不算名人,但死后,却因墓志铭而成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人约翰〃特里奥的墓碑刻着:“可怜地生活,可怜地死去,可怜地掩埋,没有人哭泣。”被他的相同国籍的作家纳撤尼尔〃霍桑在“阴暗潮湿的一隅”发现。作家在看了刻在碑上的“凄凉的诗句”后,哀痛地说:“要想用更精练或者更感人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使人寒心的不幸的生死与埋葬的故事,不是容易的事”。

法国文豪维克托〃雨果,死后葬于他父母和妻子的坟墓中间:“希望我的坟墓和她一样,这样,死亡并不使人惊慌。就像是恢复过去的习惯,我的卧室又靠着她的睡房。”

马丁〃路德〃金的墓志铭: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终于自由了!

阿凡提(1209——1285),原名霍加〃纳斯列丁,生于土耳其,是一位精通伊斯兰教的神学家。他一生讲过无数生动的故事和笑话,在中亚、阿拉伯和中国广为流传。阿凡提博学睿智,为人正直,幽默乐观。在中国,可以说,他是智慧和诙谐的代名词。1285年76岁的阿凡提逝世,他的墓前装着一扇大门,挂着许多把无法打开的锁,门边岩石上刻着他生前说过的一段话:“大门关闭着,是为了我的朋友;大门打开着,是为了我的敌人。”阿凡提不忘提醒珍重生命的朋友们好好活在世上;而钥匙和武器掌控在自己手中,战斗的大门一旦打开,自己将会成为敌人的掘墓人。这段碑文充满哲理和正义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小仲马(1824——1895),法国作家,大仲马之子,以一部《茶花女》而成名。死后安葬在巴黎附近的蒙马尔特公墓中。无独有偶,陵墓上也刻着小仲马生前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吾寓于生,吾寓于死。吾固重生,尤重于死。生有时限,死无穷期。”碑文颇似哲理诗,深奥玄虚,有点像中国的禅宗味道,透露出小仲马生前是认真思考过生与死这个人生的严肃课题的,“死无穷期”,死也是人类生命的另一种生,它昭示了小仲马的生死观。

数学家马克劳林是牛顿发现和培养的,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六个大字:承蒙牛顿推荐。

2 前苏联科学家施万维奇毕生研究蝴蝶花上的色彩和图案。他的墓碑上刻着他心爱的蝴蝶翅膀花纹。

德国数学家高斯因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死后在墓碑上刻上了这一图形。

《读者文摘》创始人德威特〃华莱士:最完美的压缩。

赫尔岑:他的母亲和他的幼子乘船遇难淹死在海里;他的夫人患结核去世;他17岁的女儿自杀死去,他的一对3岁的双生儿子患白喉死亡。而他就只活了58岁!但是苦难不能把一个人白白毁掉。他留下30卷文集,留下许多至今像火一样燃烧的文章,它们今天还鼓舞着人们前进。

爱伦坡:“乌鸦说,此人不再来。”

著名科幻小说家威尔斯73岁时,给自己写了一句很短的墓志铭:“上帝将要毁灭人类我警告过你们。”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逝世前,已被耳聋的痛苦折磨了二十余年。这位伟大的乐圣生前给人类创造了那么多不朽的音乐,而他临终前只留下这样一句令人伤感的遗言:“我将在天堂里听到一切。”

法国著名戏剧家拉伯雷临死之际,颤动着嘴唇,轻轻地说道:“拉下帷幕吧,喜剧已经结束了。”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死亡已经来临时,把他最后的思想表达在诗中:“我感到我的上面,长满野菊花。”

英国诗人拜伦已厌倦了生活,厌倦了战争,并且因发高烧及长久未进食而消瘦无力,他轻声地说道:“现在我想睡了。”说完,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在病床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现在觉得心神舒畅。”因写《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而名噪一时以至于惹上官司的这位英国小说家,曾被世人议论纷纷,而现在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告别红尘了。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一直活到八十高龄,这位显赫一世的君主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还显得精神饱满,他看到大家都围在他身边哭泣,便大声说:“为什么哭,嗯?你们以为我是长生不死的吗?我原以为死亡要比这难受得多呢!”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死得很安详,面对死神,他说:“我已经准备就绪。”

大卫〃奥格威是一个富于创新的商界巨子,是世界十大广告公司之一的奥美广告的创办者。他曾经没有钱,没有学历,但他拥有过人的才智、天分和创造力。他成为广告人最完美的典范。从劳斯莱斯汽车到美林证券,从IBM到英国、法国、美国政府,都在他的客户名单上。奥格威年幼时在英格兰饱受贫困之苦,青年时代在巴黎当过厨师,在苏格兰向修女卖过炉子,如今攀登到了广告世界的顶峰。奥格威说,他对天堂的想法和济慈一样,“给我书本、水果和法国酒,以及好天气。”

在赫瑞斯提前为他撰写的墓志铭里,这样写道:这是个快乐的人,而且是个独乐的人。这个人可以说今天是他自己的,内心无忧无虑的人,能够说:让他们明天倒霉去吧,反正我活过了今天。

在俄罗斯,有一位年轻的汉学家叫彼德罗夫。他研究鲁迅、瞿秋白、巴金、老舍、郁达夫,他一直是个讲师,连副教授也没有做到。逝去之后,在自己的墓碑上只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汉字:“梦”。

3 英国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琼瓦特墓志铭:“这次不管你数到几,我也不起来了!”

格斯:终于,真正的冒险开始了。

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九月,也就是公元427年,陶渊明在自己逝世前的绝笔《自祭文》中写道:“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 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巴蜀鬼才”魏明伦曾经为自己写了一篇墓志铭:“没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

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陈垣的高足,北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早在1978年他虚岁六十六之时,就为自己预撰了自传式的墓志铭。原文是:“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因“哭庙”案被判斩杀。刑场上,刚逾知天命之年的金圣叹,泰然自若,临刑不惧,昂然地向监斩官索酒酣然畅饮,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明代大儒、诗人方孝孺,生性倔强,宁折不弯,誓死效忠建文帝,拒绝为明成祖朱棣起草就位诏书。朱棣威胁方孝孺说: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名士的倔脾气上来了:就是灭我十族也不怕!这一句话不要紧,方家老小再加上学生九百多口全掉了脑袋。也正因为杀掉了这个“读书种子”,明朝的这一代,始终没搞出什么太像样的文化来。

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被宣布死刑后,喝下毒药前,向他的好友克利顿说了最后一句话:“克利顿,我还欠阿斯克勒比奥斯一只鸡,请别忘了还给他。”本以为像他那样的思想巨人,最后总要留几句闪光的名言警句,想不到他和我们差不多,同样惦记着家长里短,油盐酱醋。

夏衍晚年病重住院,一天上午,突然感到十分难受,咳嗽不停,呼吸困难。秘书见状赶忙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极其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鲁迅先生生前论敌如云,遭受四面围攻,却愈斗愈勇,毫不手软,痛打“落水狗”,威风凛凛,剿灭“夏三虫”,势如破竹。临终时还意犹未尽,留下铮铮遗言:“一个也不宽恕。”颇有来生再战的意思。

第12篇:写给老师的墓志铭

写给老师的墓志铭

我是个比较慵懒的人,所以要提起笔来写一段文字,且是那种饱含深情的煽情的不想活下去的文字是对自己十分摧残的,可我竟这么大义凛然的给老师写墓志铭,可见老师是多么的值得一写。

老师您的性格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涕泗横流。你见着我们总是一副我们欠了你几毛钱还没还的模样,而见了别的老师和校领导却总是一副眉开颜笑阿谀奉承的模样,我们的心里不太平衡。

老师你讲课总是一本正经,不!不只一本!足有几百本!你不苟言笑,不会去旁征博引,你总是无比陶醉的照本宣科,似乎除了书上别处就没有知识了,也不知道是你有所保留还是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总是孜孜不倦的教育学生要死抓课本把课本啃的烂掉才可。你的教诲你的千叮万嘱,我们怎敢忘记。你看你这样的负责,同学们早就感动的热泪盈眶了,都踌躇满志的发誓一定要放弃所谓的野书而一心一意地把精力毫不保留的献给那些并无实用的课本,你看你的精神多么的伟大!

老师你的脑子总是那么健忘,让我们对你充满了怜悯之情。

你说过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我们都相信,我们都期待。我们知道你的精力有限,你不是故意不给我们后面的学生发试卷的。

老师你总是在前面的学生和后面的学生同样做错事的情况下对后面的大吼的叫,喷的我们满脸口水,而对前面的却置若惘闻或者循循善诱,我们后面的有些伤心,不过我们不怪你,我们知道自己长的比较丑。

老师你的突然逝世,让我们无比的悲痛,你的谆谆教导,你的一言一行,你的音容笑貌,我们时刻铭记在心,不敢忘记!

亲爱的老师,你安息吧!你的丑学生在这里真诚的祝你早日升如天堂,再做一个好老师!

你将永垂不朽,你的精神将熠熠生辉,永不泯灭!

第13篇:周恩来

论周恩来人格精神

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为中华崛起”的崇高志向当作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这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坚实基础。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周恩来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黑暗混乱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少年周恩来深切地感到,广大同胞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和远大志向的周恩来,曾在作文《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明确提出学习应以肩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目的,开始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了。当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时,周恩来庄重的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1916年,他在《中国现时之危机》的演说词里,在分析国家的内忧外患之后,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声,号召青年学生以救国为己任。他的知识面广,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使他对救国救民问题的探索比较深入,为接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比较厚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在追求真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中,他以坚强的意志,破旧立新,逐步同一切旧制度、旧传统、旧道德、旧观念实行彻底决裂。五四时期,他高举“革心”“革新”的旗帜,在积极从事改造社会的革命斗争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进行思想改造。周恩来还十分重视体育,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他后来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担任繁重的任务,适应艰苦的生活准备了条件,是我们广大青年学习的光辉榜样。

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到日本后,他细心观察、研究日本国情,广泛阅读介绍各种新思潮的书籍报刊。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列主义传到日本,使他受到极大鼓舞。他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学习钻研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开始新的飞跃。

随着十月革命的影响日益深入,祖国酝酿着一场革命风暴的时候,1919年4月,他毅然弃学返国,投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英勇坚决地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第一线,并很快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倡议并组织了天津青年革命团体“觉悟社”。在他的领导下,“觉悟社”成了五四时期革命社团中组织最严密,斗争最坚强的一个典范,成为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核心。

1920年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寻求根本改造中国的方法,周恩来又到欧洲,如饥似渴地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欧洲社会进行深入的考察,用社会实践来检验他所接触到的各种主义。周恩来思想成长的过程启示我们,一个有为的青年,只有树立革命大志,确定好人生的坐标,才能坚韧不拔,奋发前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他的生活才真正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突出表现

周恩来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一生中为党为人民进行过各种形式的斗争,承担过各种最复杂、最艰苦、最危险的任务,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不论是在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中,还是在力挽狂澜的北伐东征中,或是在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中;无论是在一触即发的西安事变中,还是在出生入死的重庆谈判中,或是在气吞山河的解放战争中,周恩来奋不顾身、机智果断、英勇无畏的感人事迹都是随处可见的。

1937年4月,周恩来等一行20多人乘坐一辆卡车,离开延安,前往西安同国民党谈判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不料消息被国民党特务指挥的土匪侦悉。他们阴谋杀害周恩来,事先埋伏在离延安60公里的劳山险要山口。待卡车进入伏击圈后,敌人从三面以密集火力进行射击。周恩来沉着指挥战斗,一边还击敌人,一边向密林深处撤退。经过激烈战斗,死伤20人,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参谋陈友才也英勇牺牲了。因为他在西安工作,穿着呢子衣服,口袋里又装有周恩来的名片,敌人误以为杀害周恩来的目的已经达到,又怕红军援兵赶来,就仓皇逃走了。周恩来在危急关头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脱险后又踏上征途,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阵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奋不顾身地继续战斗!

为共产主义奋斗,不仅在战争年代需要有忘我献身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需要

具有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在周恩来身上,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1958年,黄河发生特大洪灾,洪水冲断了郑州黄河铁桥。周恩来亲临现场,冒雨视察水情,指挥抗洪斗争。1955年4月,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率团参加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亚非会议前,国民党特务一手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周恩来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外交封锁,不顾个人的安危,按原计划率代表团毅然踏上飞往千岛之国的航程。再次表现了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在所不辞的精神。

周恩来的人格精神,还体现在他那出众智慧、临危不乱,多谋善断的非凡决策和指挥能力上

翻开中国革命的史册,在每一个重大斗争回合中,周恩来都是力挽狂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周恩来在重大决策活动中不仅能够慎重稳妥地进行决断,而且还善于在极其复杂而又微妙的事态中驾驭事态的变化,显示了丰富的决策经验和临危不乱的决策胆略。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的有29个亚非国家参加的会议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煽风点火,会议一开始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两种不同的路线。有的人在会上提出所谓“共产主义威胁”、所谓“颠覆活动”以及宗教信仰等问题,矛盾实际上指向中国,会议气氛一度相当紧张。周恩来洞察帝国主义的阴谋,坚信团结反帝是亚非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团结绝大多数与会代表,力排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调解某些与会国之间的分歧。4月19日轮到中国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周恩来又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还以确凿的事实和有力的论据,令人信服地回答了所谓中国没有宗教自由、中国进行“颠覆活动”的问题。周恩来最后热情地呼吁:“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周恩来的发言博得亚非各发展中国家的称道。他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进步人类的普遍支持。在发展中国家团结战斗的历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周恩来的人格精神还体现在务实求真,明达磊落,睿智超群的气度,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不争功不诿过的自谦品德上

凡是和周恩来一起工作过的同志都深切体会到,他不仅是一位平易近人,可敬可亲的领导,而且是一位细心体贴、无微不至的长者。抗战时期,一批同志跟随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国。一到兰州,他不仅在政治上一再对大家作了耐心的关照,在人身安全上作了细致的布置,而且连一些生活上的细小事宜,也都一一考虑到了。正是从一句话、一件小事上,大家感受到了周恩来那炽热的情感,无私的心。所以,当他们顺利到达延安时,总难忘这段终生值得记取的旅行。于细微处见精神,为什么周恩来能获得所有人的尊敬,就是因为他居功不自傲,处处以礼待人,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充分体现了他虚怀若谷的崇高品质。待人接物,总是设身处地,先为别人着想。通过周恩来的言行,才使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使各方面的盟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产党的主张,在共同战斗的几十年中能够做到甘苦共尝,并肩前进。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外交部长、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在国际上树立起新中国的威望,进行了长期艰巨的斗争。他还是中美关系和中日缓和以及中国对非共产党国家新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凡是会见周恩来的外国人,都为他温文尔雅的仪容、彬彬有礼的举止、口若悬河的谈吐、亲切谦逊的态度所倾倒。在周恩来身上

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萃。西方的领导人们对他的明达磊落和政治家风度怀有最高的敬意。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噩耗震动了联合国,联合国当即决定下半旗一周表示哀悼,给予这一位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伟人以独一无二的殊荣。当年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无比敬仰地说:“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的总理终生只有一个夫人?有哪一个国家总理终生受人民爱戴?在国外银行无一分钱存款?”人们并不只因为他是8亿中国人民的总理、国家的元首而敬重他。周恩来正是以他的无可非议的高风亮节,使天下众望所归;超群绝伦的动人魅力,使全球人心向往。

他所领导的工作有了问题,首先自己承担责任,决不诿过于人,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方面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周恩来在发扬民主作风,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规方面也是全党的楷模。周恩来身上这种特有的人格精神魅力,并非一朝一夕偶成,而是他终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的结果。他认为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党员终生的必修课。“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他的名言,也是他一生自觉进行党性修养的生动写照。

行高于众而人不妒,功高天下而不自私的人,才能真正流芳千古。我想,这恐怕就是周恩来人格精神永远散发魅力源泉所在。

油气储运 1010 徐宝基 11号

第14篇:周恩来

《周恩来》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风风雨雨,我们无法忘记,而这段时期的领跑者,我们更无法忘记,他,就是周恩来。周恩来,一个震惊世界的名字,一个响彻华夏的字眼。翻开历史的扉页,熟知这位总理的生活历程。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简洁朴实的一面,而且也可以看到他兢兢业业为中国谋求光荣道路的背影。今晚怀着崇敬复杂的心情看完了《周恩来》这部电影,我真是感触良深。

电影虽然结束了,但是一幕幕熟悉的影像还是在脑海里回荡……

当邢台地区发生地震后,周总理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坐着直升飞机前往灾区,询问灾情,安慰灾民,他一方面鼓励灾民要搞好灾区生产自救,一方面又派人来支援灾区。晚上,周总理和灾民一起吃饭,他们吃的都是小米稀粥和馒头,周总理吃完后看见碗里还有一点粥渣,就用馒头把碗里的粥渣擦干净再吃掉。当时很多灾民都热泪盈眶,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周总理这种热爱人民、爱惜粮食的高尚品质是多么可贵啊!

周总理去延安视察时的片段也十分令人感动,他看见延安人民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心里非常难过。周总理请延安地区的干部一起吃饭,对干部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啊!”坐在周总理身旁的一位干部说:“不!是我们没有干好!”听了这番话,我想周总理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勇于自我批评的崇高精神很值得现在的一些干部学习。一个干部说:“总理,您放心吧!5年后,我们一定会把农业产量搞上去!”周总理激动地握着那个干部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总理要回北京了,延安人民都来送总理。这时,我深深地感到人民对总理的深切爱戴是万古长青的。

四届人大,病弱的他缓缓地登上了飞往长沙的飞机。主席半靠在床上,刚刚手术之后的总理坐在一把椅子上,字幕告诉我们:“两位伟人彻夜长谈”,看着看着,我不禁湿了眼眶,屏幕充盈着我的视野,我不断的想把身子往前一点,再往前一点,直到趴在了前排的椅背上,尽管我知道前面仅仅是个银幕,仅仅是个幻影,而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想靠近他,近一点,再近一点……

周总理也是一位普通的人,他有自己的爱情、自己的亲情,他给邓颖超同志的明信片上的浓浓眷恋之情和对自己干女儿冤死的苦痛都说明它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然而为了国家为了党他放弃了许多自己的私情,这是何等的精神!他对自己战友的极力保护,对贺老总的死的悲伤,对干部的挂念,对老区的百姓生活的关怀,与邢台灾区群众的同甘苦又体现他对人民有更深的感情,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怀。

.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国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上下求索的中国人民始终难忘我们的周总理。如果你想知道世人是怎样评价我们的建国英雄之一的周恩来总理,我想当年周恩来同志逝世时,联合国秘书长说过的一席话就足以表达人们对他的尊敬:“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财产可谓多矣,而作为她的总理的周恩来在联合国银行里竟无分文的存款;中国有四亿多的人口,可谓多矣,而作为她的总理的周恩来竟无一个自己的孩子。”一个外国的首领尚且如此评价他,更何况应该“饮水思源”的中国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他的一生无私地贡献给了中国这片土地,他是忠、智、仁的集身。 “总理,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服务员。”周恩来曾这样对别人说。周恩来总理正是人们需要的好总理,他始终如一地忠于党,忠于人民,他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彻底贯彻底者,他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当然,忠并不等于愚忠,总理在处理事情中总是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智。

行高于众而人不妒,功高于天下而不自私,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赢得世人敬仰, 并将激励和鞭策每一位党员同志更好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教兴国和促进科大的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总理对于自己一生的简介是这样说的:“我从事于革命事业,正如中国一般知识分子

一样,经过了从封建家庭转到受西方学校教育,然后变成社会主义者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改变中国的革命事业,他又是这样说的:“中国有句俗语:„逼上梁山‟。这句俗语就出自《水浒传》。我们都是\"逼上梁山\"的。人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先天的,而是由于外来的压迫和环境造成的,但他所以能产生革命性,是由于人的本能中有一种抵抗力,不愿受外来压迫。有一种人,站在压迫方面或帮助压迫的,当然无由产生抵抗力。但大多数人是被压迫的,只不过抵抗力有强弱的不同,有些人抵抗力强,是经过锻炼而来的,有些人抵抗力弱,是因为锻炼不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坚定地跟随着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并肩作战;在革命胜利,人民解放后,他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辛勤工作,日理万机;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又力排众议,尽力保护老一辈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恐怕是他这一生的真实写照吧。 他用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去影响身边的人们。难怪服务员不愿离开他;难怪邢台震灾的人民见到他能如此深情表露自己的痛苦;难怪代表们见到总理能出席二十五周年的国庆大典会泪流满面。十里长街的送别就是人们对总理最深情的表示。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再现了周恩来忍辱负重、鞠躬尽瘁的晚年生活。随着影片情节的深入、历史的变迁,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周恩来的确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很平凡的人。他有崇高的理想,有党性原则,但是生活中的他又是那么可亲可敬,和大家关系那么密切。他的修养,他的风范,他的道德,他的人品,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每个党员生活中的楷模。最后我还是想大声的说一句:周总理,你是我们永远的好总理!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第15篇:周恩来

金融11-2班 张雨璇11102202

311

中国典范——周恩来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先进的、强大的民族,曾经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数百年。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个民族从封建社会渐渐地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社会发展史看,由完整的封建社会变成在半封建社会中有了半资本主义成分。这个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势力的双重统治,使中华民族极度衰败,濒临灭亡的边缘。拯救中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振兴中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任务。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的风流人物,孙中山、黄兴、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出生在上个世纪末年。他的一生参与了解决两大历史任务的伟大事业。他为拯救中华和振兴中华献出了毕生精力。他的伟业巨绩可以举出许多,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核心领导成员。长期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和非武装斗争。参加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领导人

2.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参与领导军事战线的武装斗争,直是反动统治地区的地下斗争、党的隐蔽战线的主要领导人。为军队的创建提供了有生力量。

3.艰辛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和国总理。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政府总理26年,被认为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政府首脑。

2

4.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立场,且有泱泱大国风度的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他在长期的外交活动中,坚持原则而不僵,讲究灵活而有度,服人以理,待友以诚,立言以信,因而成为举世敬仰的天才外交家。

5.“文化大革命”中力挽狂澜、苦挥危局的中流砥柱。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第二次伟大革命作了重要的干部准备和思想准备。

我们不得不承认,周恩来是个政治天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第16篇:周恩来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这天,南方局的同事们为他准备了茶点祝寿,但他并未出席,而是在办公室写下了这份《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修养要则》言简意赅,内容丰富,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除第一条专门谈学习外,第三条“习作合一”,第五条“向群众学习”、“注意调研”,在短短7条内容中,直接或者间接涉及学习方面的内容有3条,充分体现了周恩来同志坚持读书学习,学以济德,学以自省,升华思想境界,对于当前正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干部走在前、作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下定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50多年的革命生涯,就是践行为中华之崛起的过程。在《修养要则》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他把学习纳入《修养要则》第一条,并开宗明义地写到“抓紧学习”,足见他对学习是极端重视的。他用“抓紧学习”,而没有用“加强学习”,这个“紧”字,充分地,深刻地体现了周恩来同志鲜明的个性,体现了他对学习的渴求,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强调学习的高度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这与他从小树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在本质上一脉相承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继续、深化和发展。这是告诉我们学习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学习不是泛泛而学,必须抓住中心,学以致用,与时俱进。他提出“抓住中心”,同时要求“宁精勿杂,宁专勿多。”还在第三条告诉我们“习作合一”,学习和工作要配合适当,学习为工作而学习,工作时又将学来的理论知识指导于实践,同时要不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针对不足加以改进,加以创新。

从《修养要则》写作的背景来看,1943年3月18日,45岁的周恩来在重庆红岩中共南方局办事处为参加整风学习活动的机关干部作了一场自我反省报告,他检讨自己“理论修养不够,有些事务主义的作风”。这一天晚上,周恩来在自己的办公室,以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襟怀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要求自己,写下了著名的《修养要则》。从周恩来检讨自己“理论修养不够”也可以看出,他是把学习作为提高理论修养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修养要则》第六条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周恩来学识渊博是共所周知的,他仍然旗帜鲜明地提出“向群众学习”、“注意调研”,这些观点,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得到了充分印证,正是凭借自己谦逊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从而成就了一代伟人。周恩来同志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讲到:“这里有两种教训值得注意:一种教训是看不起别人,脱离群众;一种教训就是蜕化了。这是我们青年的‘敌人’。我们应该排除急躁、骄傲、气馁、灰心、丧气,学习毛泽东的学习作风和工作作风,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稳步而又勇敢地前进。”周恩来同志“向群众学习”的学习观与毛泽东提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是一致的。领导干部从事的领导工作并不能使你的知识增加多少,也不能说明领导就比群众知识多,就比群众高明。所以领导干部要眼睛向下,向群众学习,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不骄傲,不自满,甘当群众的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真正学有所获,走在前、作表率。

第17篇:周恩来

论周恩来精神的当代价值

摘要:周恩来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道德品质。周恩来精神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周恩来精神的当代道德价值;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是周恩来精神的当代政治价值;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周恩来精神的当代文化价值。

关键词:周恩来;周恩来精神;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道德品质。周恩来精神完美地实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原则性同高度灵活性的结合[1],这“三个结合”既体现着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一般要求,同时又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品质和美德,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周恩来精神的当代道德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共产党人的这一特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中被凝结为一种道德精神,即为党为民、鞠躬尽瘁、顾全大局、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周恩来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1949年12月,他就以政府总理身份郑重宣布:“生产是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3]。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增加生产对于我们全体人民,对于我们国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只有生产不断地增加,不断地扩大,才能逐步地克服我们人民的贫困,才能巩固我们革命的胜利,才能有我们将来的幸福”[4]144。1954年9月在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更明确地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我们的经常性和根本性的任务”[4]142,144。在26年3个月又7天的总理任职内,周恩来一直坚守这一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其突出表现是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这方面他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达到了一种最高境界——无我。据当年的卫士长成元功回忆,为了新中国走向世界,1955年“亚非会议的7天里,周总理总共只睡了13个小时的觉”[5]。从现在公布的周恩来工作台历可知,他经常连续工作23小时、26小时,1967年他曾创下连续工作84小时的记录[6]。由于他长期苦撑危局,积劳成疾,在1972年5月常规检查中,确诊为膀胱癌。但他没有住院治疗,一直带病工作到1974年5月31日。仅1974年1月1日到5月31日的五个月中,除了到医院检查病情和病重休息外,周恩来抱病工作共计139天。在这139天中,一天工作不足14小时的只有9天,工作14到18小时的有74天,工作18到24小时的共44天,有一次甚至连续工作30个小时。从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来在医院动过10次大手术,6次小手术,平均每40天就要动一次手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肉体上忍受着病魔缠身的巨大疼痛,精神上忍受着“四人帮”明枪对准邓小平、暗箭射向自己的莫大折磨,还得找同志谈话,接见外宾,处理日常工作。为了四届人大的顺利召开,为了国家权力掌握在党的健康力量手中,他置大手术后的身体极度虚弱于不顾,飞赴长沙,向毛泽东力荐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挫败了江青一伙的“组阁”图谋。在这一年半住院的日子里,他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在接见外宾之间或之后与陪同人员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离开医院外出参加会议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1975年12月中旬,周恩来已经不能进食,只能靠输液和鼻饲维持生命。就在这生命的最后二十几天,他惦念的还是国家的统一大业。12月20日,他体温达38.7摄氏度,躺在病榻上,吊着输液瓶约见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罗青长谈台湾问题,嘱咐不要忘记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谈话中,周恩来两次被病痛折磨得说不出话来,只好抱歉地说:“我实在太疲倦,让我休息10分钟再谈。”最后不得不终止谈话[7]。

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评价周恩来说:“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8]。邓小平在评价周恩来时也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工作的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9]“为党为民、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是党对周恩来的准确评价。这种评价既是对周恩来作为一个具体历史人物的“盖棺论定”,同时也是对周恩来背后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境界的挖掘。应该说,后者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前者。胡锦涛在评价周恩来时说:“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10]周恩来精神彰显出一种强烈的道德价值力量。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是深刻地认识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道德生命线。

1990年3月,在东欧已经剧变、苏联即将解体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清醒地指出:“我们党执政以后,有了更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条件。由于地位的变化,现在又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如果不能正确地运用权力,如果不能自觉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就会滋长脱离群众的危险”[11]。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并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升到执政理念的高度。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六条经验,其中第四条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2]。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3]50。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升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内涵和党的执政理念的高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周恩来精神道德价值的挖掘、继承和发展。

二、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周恩来精神的当代政治价值

青年时代,周恩来就视人民“为国家之主人”,认为“共和国之主权在全体国民”[14]。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为民、亲民、爱民的理念一以贯之。他把人民的生命安危,温饱冷暖时时刻刻挂在心头,萦绕于怀。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要“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15]。这是周恩来对党的干部的要求,他自己更是这方面的典范和化身。

周恩来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事迹不胜枚举。比如,“大跃进”期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而以粮食短缺最为严重,在安徽、甘肃等省的农村饿死了不少人。周恩来的心情十分沉重,为了筹措救命粮,他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在1960—1962年间周恩来的工作台历上,记载着他为当时困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辛勤操劳的情景:从1960年6月至1962年9月的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他关于粮食问题的谈话就达115次,他及时审阅粮食报表,精心计算粮食安排。周恩来办公室退给粮食部办公厅的32张报表中,周恩来的笔迹竟有994处之多。仅在《1962年至1963年粮食生产产量和征购的估算》这张表上,周恩来用红蓝铅笔作标记145处,调整和修改数字40处,在表格边上计算6处,批注数字70处,批注文字7处。周恩来还多次出京调查粮食情况,解决粮食调拨问题,比如,他亲自找江西省委书记借粮说:你们已经对中央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还要你们再调出两亿斤。你们这两亿斤粮食要救活多少人啊!时任粮食部部长的陈国栋回忆说:“三年困难时期,总理直接抓粮食工作,为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付出了很多心血。”[16]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方留碧专门研究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周恩来,他通过详尽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周恩来是全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总指挥。他了解实情,统筹全局,果断决策,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比较顺利地渡过了难关。”[17]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第二天周恩来就赶到地震灾区。余震频繁,安全没有保障,地方和军队领导劝他不要去重灾区。周恩来态度非常坚决:我来干什么?那里太危险,群众住在那里,就不危险吗?执意要到重灾区,亲自察看群众受灾情况。为了尽快赶到重灾区,他取近道直奔隆尧县震中地带。他看到伤亡群众不少,许多群众没有得到安置,痛心地说:我这个总理没有当好哇!他不顾连续余震,冒着风雪,逐村逐队慰问。他发表讲话时,坚持让群众背风听,自己迎风讲,鼓励群众克服困难,互相帮助,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他到临时搭建的简易病房看望受伤群众,一次又一次地俯身问候躺在地铺上的伤员,仔细察看伤情。他接连慰问了140多名伤病员,感动得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周恩来心系人民健康,尤其关心工矿、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的健康。他强调:卫生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为大多数人服务。60年代中期,在他的关怀下,北京组织了一批去西北农村和流行病高发区服务的医疗队。他指示到河南林县食道癌高发区的小分队说:癌症的发病因素很多,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防止片面性和表面性。70年代初,全国防治气管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五次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讲话:慢性气管炎的防治工作要抓好,这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的大事,要一抓到底。他赞成对肿瘤发病状况和地区分布进行详细调查,要求画一个分布图,作一个大沙盘以便有针对性的防治。1975年2月,在周恩来接受大手术前,偶然的话题使他听到了云南的个旧锡矿工人肺癌发病率较高,在手术台上他把肿瘤医院院长叫到跟前,要求马上派人到矿区了解情况。就在他辞世前的11个小时,即1976年1月7日晚11时,弥留之际的周恩来从昏迷中醒来,认出了主治大夫吴阶平,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7]726。这是周恩来生前留下的最后三句话。

周恩来精神是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品质的具体表现,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首先,周恩来精神中的民本理论和实践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和理论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提了出来,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13]37。这样一种社会正是周恩来一生为之追求的,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周恩来精神的政治价值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凸显。其次,周恩来的民本风范为各级领导干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立了一根标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10]。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民、爱民的作风深得人民的爱戴,受到国际舆论的称赞。应当说,这是中央带头对周恩来精神的弘扬和践行。

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周恩来精神的当代文化价值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周恩来精神内在的理论支撑和文化价值。

周恩来一生都注重实践、倡导开拓创新的精神。早在旅日期间的1918年2月11日,周恩来就在日记中写道:“我平生最烦急的是平常人立了志向不去实行”,接着就写下了他在新的一年的奋斗目标和行事准则:“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学离现在最新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对这三条的重要性他还在旁作注:“有如三宝。”[18]1943年周恩来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中强调“要有学习的精神”,“要估计环境及其变动,并找出此地此时的特点。”[19]而要在工作中做到开拓创新,必须要立足于实事求是,“是则是,非则非”[20]。正是由于长期重视实事求是,建国后面对“冒进”、“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曲折、偏差和全局性错误,周恩来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与之进行力所能及的斗争。1956年,为了保证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在反冒进问题上周恩来同毛泽东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争执。4月下旬,毛泽东在颐年堂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追加1956年基本建设预算20个亿,受到与会者多数的反对。在会上周恩来发言最多,认为追加基建预算将造成物资供应紧张,增加城市人口,更会带来一系列困难。毛泽东坚持己见,宣布散会。会后,周恩来单独找毛泽东谈话,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说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为了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服毛泽东,周恩来赴鞍钢、太钢等大型企业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国民经济“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回京后主持出台了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更坚决的反冒进措施。1961年,在总结“大跃进”的教训时,周恩来尖锐地指出:“这几年来,我们调查研究较少,实事求是也差,因而‘五风’刮起来就不容易一下子得到纠正”[21]。他特别具有启发性地要求人们,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22]。

胡锦涛在评价周恩来时指出:“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10j胡锦涛所说的这“三个坚持”鲜明地概括出了周恩来精神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反映出注重实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作为周恩来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党的“十七大”郑重向全党指出:“要加倍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险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辉。”[13]12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里折射出了在新的历史和新的理论高度上对注重实践、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的周恩来精神的承接,或者说体现出一种新时期的周恩来精神。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精髓所在。“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唐代学者颜师古把“实事求是”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而《周易》上的“与时偕行”,《韩非子》上的“与时迁移”,都是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思。显而易见,周恩来的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精神又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继承和升华。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后者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的,即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周恩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本质所然,同时也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要任务当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但同时也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任务,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13]33-35。这样,周恩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就不仅仅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推动贡献,而且在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相协调并体现时代性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这难道不是周恩来精神的当代文化价值所在吗?!

总之,周恩来精神中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道德价值源于其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政治价值,而这一政治价值又源于其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文化价值,这三重价值的内在统一正是周恩来精神的力量和魅力所在。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永无止境,周恩来精神的价值弥足珍贵。

第18篇:周恩来

论文摘要:周恩来同志是大功大德集于一身的世界伟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青年时的周恩来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革命工作中都展现了异样的风采,值得我们许多人思考与学习。 论文关键词:周恩来

青年风采

思考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这是周恩来在十九岁(民国八年三月)东渡的时挥毫写下的诗,诗的大气魄让人感慨,而这锐意和勇气来自十九岁的青年就更是难能可贵,从这首诗依然依稀找得到总理青年时代的风采,正可谓“恰同学少年,风 华正茂”,壮哉.第一位完人”的人格魅力——热情真诚、平实谦逊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说:“周恩来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对蔡元培说:“周来先生的人格真是伟大!”为人真诚平实,待人热情谦逊,对身边的人一律关心体贴、无微不至,不仅是周恩来超凡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是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境界的表现。

还在学生时期,这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就形成了这样的人生观:一个人不能脱离公众“象草木禽兽那样靠自己生活”,因而为集体“服役之事乃为人类所不可免”。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在天津参与组织学生运动时,作为学生联合会会报的主编周恩来冒着酷暑,与印刷厂的工人们一起工作,耐心回答工人们的求教,在印刷机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询问工人们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愿望,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热情谦逊的“洋学生”受到了工人们的敬爱;

童年时期

周恩来1898年生于淮安,但是按照籍贯从代算起,应该算是浙江绍兴人(他本人这样讲过)。由于叔父重病,去世较早,他被过继给叔,因此有生母和嗣母两位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精明能干,家中大小家务由他上下打理,开朗直率;嗣母好静,出身于书香门第,文雅贤惠,常常给周恩来讲故事,知书达理;自此观之,周总理日后形成的宜动宜静,博学好文与干练果断的性情恰是融合了两位母亲的性格优点。

少年壮志

1910年.周恩来在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即后东关模范学校)上学,在此期间,周恩来前后读了《旅顺口》、《革命军》、《警世钟》、《康有为论革命书》、《猛回头》等文章,并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参观了附近的日俄战争旧地。虽然对于小学的他,理论知识还不甚深刻,但是已经被激发了爱国情怀。也正是在这个学校,周恩来提出,为了将来担负起振兴中华的“艰巨之责任”而奋勉读书,“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3年,周恩来进入南开中学读书。他在语文、代数和化学还有其他学科方面都展现出了很高的天赋,在求学过程中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仅有着优异的学业成绩,在读书学习的同时还不断体现着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对于国家面对的灾难,他已经在许多活动中积极响应,热情投身爱国运动,并在积极思索着救国。 1.3

求学东洋

当时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强盛起来,这使周恩来对“实业救国”以及“军国主义能否在中国实行”产生了思考。带着这样的思考,1917年,周恩来离开中国来到日本,他想借到日本留学的机会来实际考察一下日本的模式对于中国是否可行。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周恩来保持着每天读书,阅报13个半小时,休息和处理其他事物三个半小时,七小时睡眠的作息习惯和同在日本的的留日学生一起在爱国组织“新中学会”中讨论交流,并在学习中培养了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当时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话:“军国主义在二十世纪上我看是绝对不能存留了。我从前所想的‘军国’‘贤人政治’这两种主义可以救中国的,现在想想实在是大错了。【8】”因此,认清了现实,对日本失望的周恩来决定返回中国。 五四风采

1919年四月,周恩来返回中国。时值新文化酝酿下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周恩来曾阅读多期《新青年》,受到了巨大的触动,他立志要抛却旧有的观念,想更新的观念,做最新的事,学最近的学问,去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真切的学问” 他首先提出了“思想改造”这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命题。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

1924年,周恩来返回中国。在成功地参与了击溃广州商团的指挥工作之后,他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出任黄埔军官学校的政治部主任,他一到任,立刻显露出引人注目的才华,并井有条地而又富于创造性地开始了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周恩来将学校的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创作校歌、贴标语、成立表演革命戏剧的“血花剧社”、吸收进步同学的“火星社”、“青年军人联合会”,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革命斗志。在随后的校军东征中,周恩来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随军东征,改任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在东征中校军的军队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而周恩来在领导这项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富有创造性而又周密干练的才能,在国共两党内、特别是黄埔师生中受到广泛的尊敬和推重对于军政建设工作,周恩来有着独到的见解。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的军队撤消了政治部,但是工农革命军、红军、抗战中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后来的人民解放军都继承了这种模式,使得军队的政治工作一直得到保障。对此,周恩来的奠基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对待工作,他兢兢业业;对待同志,不论出身、地位、年龄、资历如何,他都无保留地奉献出最诚挚最温暖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尊重。他的这种真诚平实、热情谦逊的品格为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的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说:“我的一切进步与我的老朋友周恩来的帮助、教育是分不开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情怀,他那广泛团结人的思想是国人学习的楷模。”著名地质专家李四光曾说“周恩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胸怀宽阔,不计恩怨,广交朋友,用人唯贤,关心体贴,无微不至,为中国共产党团结了一大批人。”周恩来真诚平实、热情谦逊地对待革命同志,真可谓“亲切地矗立在人格境界的峰巅”,那一份和蔼亲切之后的博爱之心,在那硝烟弥漫、艰难辗转的年代,让每一位革命战士感觉到温暖,那温暖超越时空一直传递到今天,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感想:

从周恩来同志青少年时代的经历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青少年时期,正是对一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应该说,周恩来在学生时期培养形成的“服役”公众的奉献精神,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周总理是一个伟人!我们要学习周总理那份心怀天下的气度、学习周总理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周总理在青年时期确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为 6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仍需要我们这些年青一代继续继承下去。用周恩来的精神之魂,作为青年成才坐标的参照系。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崇高的革命理想给人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青少年时期立大志,是人生的重要起点。党和国家对我们青年一代寄以巨大的期望,我们要从青年周恩来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教,象他那样去学习、生活、成长,让自己的青春放射出灿烂的光彩!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史命

主要参考书目

《周恩来自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青年周恩来》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 《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文章直接参考点出处: 【1】《青年周恩来》力平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 【2】出自阳翰笙为周总理写的悼念诗。全诗如下:“九死难酬报国心,缠绵病榻见精神。周

公岂惧流言毁,千古中华一巨人。” 【3】《“青艺”,在总理关怀下成长》吴雪 【4】《周总理和冈崎嘉平太》中岛宏 【5】《祭娘文》周恩来1920

【6】周恩来于南开中学的《敬业》学报上发表的《飞飞漫笔》中 【7】《周恩来教育文选》 【8】《周恩来自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9】《青年周恩来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陈子来 【10】《国民革命军及军事政治工作》周恩来 【11】《往事》金山

【12】国际周恩来研究会官方网站 【13】《周恩来与他的世纪》韩素音 【14】郭沫若《洪波曲》【《周恩来传》

五、论文格式示例

现代装修工与历史文化传承

张琪

(生物环境工程系2010级生物工程一班

学号:)

摘 要:木工装潢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工艺,但现在有机械代替手工的趋势。通过四十天的装修工作实践,我总结了现代装修工的三个特征:装饰简洁化、材料合成化、工具电动化。现代装修符合现代人们的时尚、前卫消费要求,但是传统的木工手工工艺面临失传,后继无人。这也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保留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问题。 关键词:社会实践;木工装修;工作特征;文化传承

木工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工艺,它包括很多东西,基本室内所有涉及到装饰的东西都需要木工的参与,地面、墙面、天花板都可以看到木工高超的技艺,暑假我尝试最多的就是铺复合地板、安装成套的门、安装隔热扣板,因为这些东西最简单,操作方便,不过也是相当累的。………… ……… 参考文献: [1]…… [2]…

第19篇:周恩来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我,是生在80年代的中国农村,记事时就常常听老人说过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的爷爷当过兵,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告诫我要爱惜粮食,吃饭要把碗里吃干净,不能剩饭或者留有饭粒,这看似普通的话语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挥之不去印象。后来我上学了,90年代的中国农村也并不富裕,我深有感触,爷爷也和我经常谈起那个连树叶、树皮和草根都没得吃的年代来激励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那时我也是似懂非懂的点头。时隔多年,而我也已工作十年有余,奋斗成长的足迹清晰可见,在这个富裕和平的年代,似乎那段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今天当我们再次通过这部电影重温国家与人民遭受那段磨难的历史,意义深远!1961年,周恩来总理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老百姓发生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纯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带着病去革命老区调研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我也似乎被电影带到了那个岁月。总理在和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糊糊,在炕上听连弟奶奶的河北落子,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

常,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温暖人心。电影中用三次镜头描绘了总理深入调研后不顾白天的劳累工作到深夜的画面让人潸然泪下。这部电影的主体教育我觉得他在告诫我们领导要爱自己的群众,百姓在困难时期要同国家共患难,敢于说真话,勇于担当。同时这部电影也反映革命老区人民的质朴,没有坏人坏思想,只有好与更好之分,那个村主任不是不讲真话,有意隐瞒,我觉得他的初衷是好意的,是要为党分忧,不想给国家添乱,只不过他没有更深的理解是吃大锅饭滋生的党与群众关系的矛盾。不过今天想来在那个年代党员容易误入教条主义错误,忠诚在党员的心中根深蒂固。总理告诫村主任要“谦虚谨慎,实事求实”,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最能感受生活。当然这部电影也刻画了说实话的百姓人物语言和内心世界,也真是这些人让总理真正的了解了民情,真正的了解了百姓真实的思想状态,才有了革命老区率先在全国打破吃大锅饭的正确决策。

当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2个春秋,新中国也很快将要迎来64岁的华诞,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科技的发展,工业的振兴,民族的昌盛,国家的富强。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党走出了一条正确而光辉的道路,即便在这条道路上有“老虎”也有“苍蝇”,即便今天的媒体新闻不断爆料贪污腐败、民生问题,但我们的党敢于正视,自我纠错,不断发展。

在今天,中华大地各民族儿女都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各条战线上努力奋斗,在为强国梦的征途上勤奋工作。对于我们测绘地理信息院也不例外,全体干部职工正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一流团队而披荆斩棘、继往开来。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多年,常怀感恩之心。今年单位也算是“内忧外患”,内没有家底,经济困难,外别人欠款难以回收!院长朱卫民经常和我们讲这样的两句话“大家有钱,

小家不慌,大家无钱,何来小家”、“不能今天吃足明天不吃”,话虽简单但意味深长。我们全院干部职工只要做到吴孔军局长“六要六不要”,上下齐心就没有越不过的河,更没有翻不过的山。新一届党委务实清廉、真抓实干,一定能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走出一条具有长足发展的新道路。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也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深入一线,勇于作为,敢于担当,深刻剖析我们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开诚布公的开展自我批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通过实践活动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自我警醒,自觉来规范我们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要真诚,正直,要有正义感,不带有个人感情!要敢于给领导献言纳策,让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主人翁思想,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有大局观念,都能快乐的工作和生活,更能在为单位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岩山小学庞虹

第20篇: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简介

周恩来(1898~1976)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闻一多先生就曾说过,有的人说了不做,有的人做了不说。而周恩来总理就是那种说了一定做到的人。的确,亲爱的周总理,就是那种严谨的人,他说出来的话能够有很大的威信,因为他的不轻易表态,他的一旦表态就证明那是一定的事。

周恩来总理一生都在为着中华之崛起而努力,是无产阶级的忠实拥护者。因为有着这样子的专一目标,崇高的理想,他一步一步地带领沉睡的中国,在世界的天空下苏醒过来了,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看见了一个新的中国,看见了新中国领导者的过人风采。

周恩来总理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他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从周恩来总理的衣食住行中,记起我们亲爱的总理,心中不尽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 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周恩来同志始终顾全大局、光明磊落,集中表现为他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深知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始终顾全大局、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周总理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高风亮节,全世界景仰。

《周恩来墓志铭范文.doc》
周恩来墓志铭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