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误区论文范文

2022-10-0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扶贫论文

慈善万人行

让爱满人间

经济1081

潘思敏

200811511121 寒假回家,身在中山城区的我,有机会参加了2011年的中山慈善万人行,颂扬扶贫救济之博爱精神。

“我们与你同行,我们与你同行,我们与你同行„„”

激奋热血的团结之歌、博爱之歌、慈善之歌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元宵节是个团圆的日子,但对于中山人民来说,却包含了更为丰富的意义。这是因为第24届中山市“慈善万人行”活动在今天盛大举行,吸引各行各业的数万人到现场,洋溢在空气中的除了细细的雨丝外,还有薪火相传的精神。天空中飘着彩色的气球,马路边挂满了红色灯笼,彩旗飘扬,张灯结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喜气洋洋,一派祥和的景象。海外同胞回来了、中山城市建设者来了、满头白发的老人带着回忆来到现场、懵懂的孩子让慈善扎根心底、我被热闹的场面感染了,赶快用相机、用镜头记录下部分24届慈善盛会。我们代表新视角国际旅行社方阵首次亮相,由70多人组成的方队首次出现在慈善万人行队伍里。天空微雨还在轻扬,但人们越聚越多,大家献爱心走在人群里,感受着、行走着。今天有120多支队伍2万多人参与大巡游,共筹集善款七千八百多万元,创历届万人行筹集善款历史新高。这一天中山因慈善而更加美丽、孙中山的博爱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世代相传!幸福中山!感动世界!

这次慈善万人行的活动主题是“博爱欢乐传万家”,即救死扶伤、扶贫济困、敬老助残、赈灾援助。活动宗旨是传承博爱,凝聚社会力量,为市、镇红十字会发展人道主义事业募集资金,为困难群体提供人道救助,展现中山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丰硕成果,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而我们中山慈善万人行募集到的捐款用途如下:

第一、用于帮助困难家庭。

第二、用于免费医疗服务,困难残疾人士得到上门医疗服务。

三、用于特困家庭子弟就学、助学。

四、用于下岗及特困职工。

第五、投入社会公益福利项目的建设,先后创办67个慈善机构。其中包括1600平方米的收养社会孤寡老人、孤儿居住的福利院、博爱医院,20万元的儿童特殊学校和中心血站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慈善万人行所筹集的善款不仅用于中山的慈善事业,还广泛用于市外的赈灾。据统计,慈善万人行筹集善款用于市外赈灾款项累计达到8000万元,在1991年华东水灾、2005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南方冻雪灾时都曾伸出援助之手。

虽然在这个假期我没有亲自下乡去扶贫,但是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山人,我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这项大型活动,不仅为贫困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一定的金钱帮助,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这万人行中的一员,极力向电视机前、录像机前、路边的、全中山甚至全世界的人民宣传我们中山人的博爱扶贫精神经久不衰,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这条爱心大队中来。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得更加幸福”。中山市新任代市长薛晓峰指出:树立与强化爱心,需要一些活动来作为载体,“慈善万人行”就是这样一个很有意义的载体。中山“慈善万人行”历时24载,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在海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样的万人行,要年年行,一年比一年行得更有特色,一年比一年行得更精彩。

衷心希望我们的中山慈善万人行能越办越好,弘扬新时期中山人精神,倡导扶贫救世、博爱助人的和谐生活。

推荐第2篇:扶贫 论文

贫穷,两个字,简简单单,但却格外沉重。对沉重的事物,我们往往会给予特别关注。贫穷,这是一个围绕整个人类历史的终极性问题。从古至今,他一直在困惑着我们,而面对此种困惑,人类一直没有放弃追索困惑背后的答案。古今中外,有不少圣贤伟人在探讨这个问题,并给出了一些颇具哲理性的答案。它们,值得我们仔细参考、研究。

《孟子见梁惠王》一篇中就提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在这段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一个君王要想成为真正的君王,应该施行王道,体恤百姓。所以也就必须首先解决民生问题,即黎民苍生贫穷问题。富强富强,富是摆在首位的,一国连贫穷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又怎么强呢?继而又谈何立于列强之间呢?所以,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解决黎民穷困问题就成为了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首要解决的问题。

楚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面对民生多艰也只能现实般地感慨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王----唐太宗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我们必须解决老百姓的贫困问题,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就必然会揭竿而起,既可以拥立贤者为君王,也可以推翻无能的暴君。

盛唐盛极而衰,安史之乱乱及整个华夏,造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此情此景,一代诗圣杜甫很无奈、很愤怒,关心、焦心、哀心、痛心地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

近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天朝田亩制度》。想法很美好,不过,却没有很好地实施。天平天国运动也失败了,中国人民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看待贫穷问题往往是站在个人角度来研究的。如: 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温世仁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他不但给幸福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与施与的人。-----英•莎士比亚。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美•爱因斯坦。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梵高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西方人觉得关注贫穷问题,做慈善活动是一项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贫困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的人能否生存下去的现实。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其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关注贫困,关爱他人,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良心所在。每年的10月17日是“国际贫困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老大哥,中国的扶贫工作是具有表率性的。目前中国的贫困现状是:总人口多,贫困人口也相应多;贫困人口集中,农村、偏远地区、西部省份贫困人口多。正是基于这些现状和中国基本国情,中国的扶贫工作是任重道远。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首先从政策上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贫困问题,如1978年的开始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地激发了农村的生产积极性;紧接着,国家实施了改革开放大战略,大力发展工商业,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吸纳就业;并积极引导东部先富地区支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财政和税收上,进一步减免农业税和降低低收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体制。这些措施在解决中国贫困问题上起了巨大的作用,意义重大。

从1978到2003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9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至3%。;从1986年到2003年的18年间,共兴建基本农田2688万亩,解决了7459万人的饮水困难。贫困村中,自然村通路、通电、通电话和通广播电视的比例达71.7%、92.1%、49.1%和82.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适龄儿童辍学率下降到7.8%;70.2%的行政村有卫生室,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缓解;推广了一大批农业适用技术,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明显提高。

世界银行行长沃尔森认为:如果以减贫的人口数量为标准,中国无疑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中国政府在带领广大人民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扶贫活动都是由慈善机构发起的,中国则由各级政府主导。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1994年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年又颁布了《中国农民扶贫开发纲领(2001-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由198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2亿元,累计达到1147.8亿元。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加大投入力度,2003年配套资金总量超过30亿元,这是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最多的一年。近年来,非政府组织扶贫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如,帮助贫困地区小学生地“希望工程\",私营企业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光彩事业”,帮助残疾人的“康复扶贫”,复杂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资助女童完成义务教育的“春蕾计划”,“青年志愿者支持扶贫接力计划”,“贫困农户自立工程等等”。

迈入新世纪,中国的扶贫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扶贫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国家,需要社会各方面,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出谋划策,为消除贫困而努力奋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消减贫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可以到边远地区支教,帮助不能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我们可以下基层,运用自己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识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出力;我们可以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我们也可以像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样为我们的粮食事业努力奋斗;我们还可以.......、

推荐第3篇:精准扶贫论文

“六精准、六创新”推动精准扶贫上台阶 ——关于宁远农村商业银行推动精准扶贫的思考

习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宁远县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150个贫困村,9万多贫困人口。宁远县也制定了“扶贫到村,规划到户,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扶贫思路,制定5年减贫计划。作为宁远农村商业银行来讲,如何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当前宁远农村商业银行推动精准扶贫的难点

(一)自然条件恶劣,金融扶贫风险增加。特困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人口增长、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毁林毁草开荒等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有的地方已无地可耕,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保障。这些地区致贫因素多,贫困程度深,灾年返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普遍。

(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金融扶贫成本增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长期投入有限,欠账太多,特困地区水利灌溉程度低,公路覆盖面窄、路况差,住房条件差。

(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金融扶贫难度增加。特困地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产业构成以农业为主,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经济作物等其他产业比重低,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发展水平低,收成少,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下跌,贫困村农业就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生活上重返贫困或维持低收入水平,难以实现资本积累。贫困村生产耕作技术低,支撑产业不强、市场接触少、农业产品量小且市场化程度极低,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导致贫困村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四)生态环境差,贫困地区信用评级困难增加。贫困村农民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缺乏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意识,缺少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家庭经济脆弱,扩大家庭生产投入困难。贫困村中有一点技能的青壮年人口往往都外出务工谋出路,留守的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生产能力偏弱的“三偏”农民,这部分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更为严重。 (五)认识不一,金融扶贫工作推进力度不足。扶贫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协调难度大。扶贫资金多为财政性资金,条块管理,专款专用。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占比较小,扶贫资金有限,难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六)手段乏术,金融生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足。由于信息不对称,贫困地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非上市企业股权等“五权二指标”要素无法有效交易和流转,资产评估难、流转难、变现难,要素价格发现功能难以实现,加剧了银行与农户、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抑制了金融资源的及时介入。信用等级较低,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信用体系建设较缓慢,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偏低,合格的贷款主体较少。

(七)配套不够,农商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动力不足。针对贫困地区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货币信贷倾斜政策配套不够,农商行将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动力不足。专项财政税收扶持政策配套不够,目前还没有针对贫困地区专门的风险补偿、税收优惠、财政奖励、费用补贴等政策。现有扶贫专项资金专项投入与贫困地区需求配套不够,由于扶贫对象多,为了兼顾公平,难免存在“撒胡椒面”式的安排资金项目的问题。

(八)认识误区,贫困户的内生需求不足。贫困地区农户产业发展选择较难,增收渠道单一。从调查情况看,贫困地区农户贷款的需求分别为大件生产设备的采购、建房、婚丧嫁娶、大病住院、子女上学等,日常对贷款的需求并不迫切。有些贫困户仍然抱着依赖政府“输血”式救济的老观念不放,有些贫困户甚至有“金融扶贫是国家救济,可以借钱不还”的错误想法。 当前宁远农村商业银行推动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精准管理,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增加贫困地区资金来源。改进和完善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方式,发挥再贷款杠杆作用,调动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加大贫困地区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留在当地使用。建立“政银企”合作平台,与政府签署扶贫开发合作协议,结合产业基础及未来经济发展导向,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专业、系统和全面的金融服务。二是把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抓手,推动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增量扩面,着力提升扶贫小额信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继续引导农商行灵活创新信贷管理机制,拓展抵质押范围,大力推进符合贫困地区多样化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三是调动多方资本与信贷资金协同扶贫。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重点是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创新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在信用增进、风险分散、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健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担保体系。探索建立扶贫开发专项基金,基金来源可以参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计提办法,按照当年实际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定比例计提。

(二)精准施策,建立农村扶贫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分层次、广覆盖、高效率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服务渠道和能力建设,适量增加贫困地区营业网点,发挥物理网点+电子银行+代理渠道优势,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让贫困地区农户实现“足不出村”的基础金融服务。二是运用“金融+”,将农商行自身优势与扶贫政策相结合,探索创新扶贫贷模式,推动信贷资金流向当地产业、农户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三是构建“人在网中走,档在格中建,格格有服务”的金融服务新格局。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借助政府网格化信息平台,搭建基层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桥梁。结合“扶贫贷”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提升扶贫功效,填补服务空白。

(三)精准发力,高标准选定金融支持项目。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生活条件。贫困地区政府财力有限,公路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积极支持特困地区的水利、公路、棚户区改造和整体城镇化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小企业,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畜禽、茶叶、中药材、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生产加工向龙头企业集中,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三是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 (四)精准滴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一是创新农村生产要素担保方式。农村“五权二指标”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民有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积极稳妥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试点,创新“三权”抵质押金融产品。鼓励将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农村集体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机器设备、产成品等农村资产都纳入担保品范围充分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扩大农业企业抵质品范围。二是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结合扶贫搬迁项目“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特点,按照“政府主体、实体承贷、独立审贷、择优选贷”的模式,确保易地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以土地为抓手,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金融扶贫贷款的还款资金来源,将拆旧区具备复垦条件的集镇、村庄、农村居民点和零星分散的宅基地,纳入拆旧区规划,与区位条件好、发展较快的城镇建新区组成挂钩周转项目区,并允许土地培养挂钩指标在省内实现价值互换、有序流转。三是加强银行、保险、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形成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探索助农贷、助保贷、助贫贷等信贷产品,分散和缓释三农信贷风险,有效支持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精准搭桥,实施智力式扶贫。一是提供信息支持。充分发挥农商行的客户优势、信息优势,为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搭建“融资+融智”的创富平台,帮助引进一批“两型”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聘请农、林、特、畜牧等专业技术人员,以使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产业扶贫为目标,培训新型农民,达到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提高贫困农民外出就业和稳定增收能力。三是持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加大贫困地区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力度,捐赠科普、农业、创业、管理等文化书籍和光碟,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文化水平,增长金融知识,使农民学会金融致富。

(六)精准扶持,推进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加快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信用环境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农户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加快建立贫困地区市场经营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健全针对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二是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及“贫困地区示范户”、“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三是培育贫困户珍惜个人信用的意识。通过警示教育,提醒贫困户树立“珍惜信用”的意识,增强个人信用保护意识,当诚信客户。

宁远农村商业银行 2016年3月7日

推荐第4篇:精准扶贫论文

摘要

山西省是我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省份。“十二五”规划制定到现在,我们省脱贫开发工作得到明显效果,在2013年年底,我们省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数329万,20

14、2015两年时间减少贫困97万人数, 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18.7%降低到2015年底的9.6%。我们省贫困地区的乡村基础设施有了鲜明的改善,公共服务的效果有了提升,各类产业的开发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民生保障也得到应有的加强。但是在总体上来看,我们省贫困地区的面积还比较大、贫困人口还比较多、贫困的程度还是比较深的,以及农民兄弟收入低的基本省情还没有彻底有了变化。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好我省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一定要做到:

一、精准“扶贫问题”。要积极行动起来,摸清底数,找准“穷根”,结合当地实际困难,切实推进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二、要精准“资源配置”。必须解决好钱和政策怎么用、用的怎么样的问题,“精准使用”国家的各类资金、政策,用准用足,用在贫困群众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要精准“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帮扶,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帮扶,关注民众心理健康、文化生活,更要让群众在思想上、智力上、技能上先“富”起来,从根本上摘掉“贫困”的帽子。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一些适宜本省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力求为我省的脱贫工作建言献策。

关键词:脱贫; 精准; 扶贫 ;产业发展 本省是我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省份。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吕梁、忻州、太原等地,对部分深度贫困地区进行深入考察,并就此做出了重要的指示,我们省的这些需要脱贫的地方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各类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滞后的现象、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弱、公共服务的水平、程度还很低, 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就目前来说。我们省的经济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少,部分种类的农产品价格开始下降,新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充足,要想赢得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任务还是很艰难的,时间相对来说要紧迫一些。 因此,为使我省打赢这场艰巨的脱贫攻坚战,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产业扶贫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贫项目:要想真的实现脱贫致富的整体规划,最终还是要靠各类产业发展的支持。必须要重点推动产业向前,不停的提高不同产业的规模性、标准性、专业性、信息性水准,形成结合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连接上下游的全新产业链条,带领农民兄弟增收脱贫致富。同时要把握特点,立足于地区内的比较优势,确定产业主打的方向,因地制宜,突出所在地区特色,实现差异化的发展,进行错位竞争。 扶持引导产业发展促民富,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是帮扶解困的关键,制定印发产业发展方案, 并拨付经费,按“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加大资金投入,以政府名义邀请农业科学院专家, 对当地土壤、气候、水文等进行实地全方位考察,研究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农产品种, 同时在技术上邀请农牧业局的专家进行免费指导; 将村上土地以村民入股分红的方式租让,在解决村民就业的同时,促进村民增收。

2.大力发展旅游扶贫项目: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深挖各地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打造特色旅游路线,因地制宜,打造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 发展生态旅游,带动乡村协同发展,打造特色小镇,凸显一村一品一主体。 以村为单位,向镇(乡)、县、市、省四级政府旅游部门层层上报各地特色旅游资源,层层筛选,优中选优,选定一批适合推广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带动村民发展致富,推动扶贫工作稳步进行。 3.电商扶贫行动。要统一好商务、农业和供给、销售等领域,加速建设贫困的地方物流配送的体系,给予邮政、供销合作等部分行业在贫困乡村建立相关的服务网点方面的支持。开展乡村电子商务扶贫网上商店的创业示范性工程,给予电商企业在开拓农村业务方面的支持,能够让贫穷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开展网上销售,引导社会居民消费贫困地区以及贫困群众生产的质优价廉的农特产品。强化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的人才培训计划,大力倡导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项目,不断提高贫困区域内乡村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水准,将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进行不断扩大。通过“互联网+”新模式,带动农村农特产品销售,减少农特产品滞销问题,提高农民年收益。 打响“支农金融战”,用好政策资金。 充分利用好各类扶贫资金,扶持带动性强、覆盖面广、收益率高、见效性快的养鸡、林业、电商、畜牧等项目, 同时,发挥好电商联盟的作用,对接好金融部门,创新融资模式和效率, 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二、政策扶贫

1.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行动。我省位于黄土高原区,我省地域内地形情况多变,山峦、丘陵、盆地交错,特别是山西西面的吕梁山脉黄土残垣沟壑地域、东面的太行山脉干石山区和北面冰冷高寒区三大区域,这部分地域内的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各类产业的推广也相对滞后一些、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涉及人民的公共服务程度不够,已经成为脱贫攻坚行动中最重要的、最急需解决的一环, 对于这些地区的部分村庄,要通过易地搬迁才能实现脱贫攻坚,坚定不移的对发展难度大的地区实行扶贫搬迁与新型的城镇化、各类产业发展、旧村落发展利用和自然村落撤并、不断提高这些地区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相结合的原则, 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必须尊重村民们的意愿,充分听取农民兄弟的意见,把政策给人民,坚决不搞“强迫式”、“运动式”村庄搬迁。在这一过程中将行政村进行就近安置、将移民新建村进行集中安置、同时要依托于较大城镇区或工业园区进行安排、也可依靠乡村旅游区域、采用插花安置和货币安置等,方法多样的进行安置,将搬迁点和人口规模进行合理安排,坚决杜绝“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同时也应该妥善安排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同步搬迁人口、新旧搬迁政策的连接工作,避免出现新的矛盾点。对于那些需要同时进行搬迁的农民兄弟给予大力支持,最大程度上进行村落集体搬迁。做好后续发展问题的预判和处理工作,完善搬迁以后的地区发展政策,最大程度上向安置区内安排一些切实可行的设施农业、养殖业和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项目,给有意愿和有能力进行自我创业的的搬迁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政策支持,一定要保证搬迁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将税收减免政策落地,制定相关的就业指导培训、户籍变更、保险保障、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配套办法,保证每一位搬迁农民过上新的生活,实现脱贫致富。

2.提高财政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居住环境。深入体察民生问题“解民困”。一是协调资金,完成乡村道路的混凝土硬化工程,解决贫困地区出行难的问题;二是拨付资金,用于农村水利、文化、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尽快解决部分乡村人畜吃水难问题; 三是引入社会资金,用于村委会等公用活动设施的建设,解决村委会无固定办公场所,群众“看病难、购物难”、信息闭塞等问题; 四是争取、利用好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启动部分五保户、伤残独生子女家庭、低保户等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住房差的问题。进一步推广改变乡村居住环境提质提量、农民宜居、乡村生态治理等示范性工程,建设代表性美丽新乡村,保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基本性的一些公共服务达到我们省的平均水准。

3.强化村民技能培训,“增民智”,大力开展培训就业扶贫行动。由资金投入、物质扶贫模式向智力投入、智力扶贫模式转变,变输血为造血。 让群众在思想上、智力上、技能上先富起来,真正从根本上摘掉贫困的帽子。 乡(镇)一级政府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加强对村民建筑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致富本领,对愿意从事建筑业的村民免费进行施工员、安全员、泥瓦匠、钢筋工等工种的技能培训,向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书,让其掌握一技之长,增加收入。 同时,实施圆梦计划,积极培养大学生,储备人才力量,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鼓励村民支持孩子“上得起学而不辍学”, 让孩子有出路、有出息,从而更好地回报家乡父老。 4.大力开展农村社保扶贫行动,打响“兜底保卫战”,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摸清现有贫困户中符合享受低保、五保政策的贫困人口底数,通过民政、残联、教育、医疗、社会等力量,关注和服务特殊群众,确保2017年符合享受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同时,走访慰问殷殷关切“暖民心”,一是深入基层走访慰问,走基层、送温暖,深入村民家中慰问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老干部等,拉近与群众的感情;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我们的领导干部可以与贫困户结上亲戚,制作帮扶信息联系卡,便于困难群众及时求助,加强沟通;三是扎根乡下“驻村蹲点”。选派思想好、作风实、能力强的干部驻村蹲点、挂职,坚持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睡农家床、干农家活,与村民打成一片,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的同时,探索出脱贫致富的良方神药,实现所驻村庄的脱贫攻坚,由小及大,由点带面。

三、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脱贫攻坚人才队伍建设,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活力。第一,结合当前我省正在推行的高级人才引进计划,对于在农村、农业建设、发展方面有专业研究的高技术人才,我们应该进一步提供优惠政策。例如,对于新型农产品研究,我们应该提高对其的资金、技术支持;同时为这些高等级人才提供适合的薪酬待遇,并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比如医疗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福利待遇,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从而能够真正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第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党务知识技能培训,组织其到发展好的村庄进行参观学习;同时,把人品好、有能力、懂技术、善管理和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转业复员军人、致富能人充实到扶贫队伍当中去,甚至让其担任领头羊,帮助全村脱贫致富。

四、将实干精神落到实处,真正运用到脱贫攻坚行动之中。

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为党为人民做更多更好的工作,需要实干的工作作风。 对于紧迫的脱贫攻坚工作,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加油实干,才能早日带领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实现小康,才能早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 所谓实干,是指干得迅速、干的带头、干的明白、干的有效。 因此,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党员干部、一线工作者、驻村扶贫工作队要将实干精神记在心头,用在手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如何啃掉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依然是摆在我省各级政府面前的巨大难题,因此,我们还需要做好精准闯关,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把脉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精准落实,方能让中央的扶贫政策精准落地,实现我省贫困地区的脱贫难题,真正让改革红利、政策红利惠及广大贫困百姓。

参考文献 :[1].温良.新贫困线下山西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2016 [2].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Z].2016 [3].袁梦杰.精准扶贫背景下山区贫困县脱贫路径选择--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J].2016 [4].唐珂.集聚资源协同发力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J]2017 [5].吴晋斌.山西扶贫:有准头 有劲头.[J].2014

推荐第5篇: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重在创新

**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占全市总人口的23%,贫困发生率为25.71%,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6.99个和10.22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战略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理和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户主要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把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

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贯彻创新理念,以创新发展来统领扶贫工作。

一、必须创新扶贫观念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在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扶贫思路。

一要彻底转变扶贫工作理念,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坚持创新有突破,打出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目前的扶贫攻坚战,是打硬仗,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因此,**在扶贫总布局上必须摒弃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单打独斗的观念,必须放眼全国、全省的大局中来谋划。要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必须突破区域束缚,加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的沟通协调,加强跨省(市)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交流合作。**还应加强与本省的其他地区,实行区域合作;本市的各县区、本县的各乡镇更要紧密合作。只有通过协作、合作,才能形成整体,才能形成合力。**要融入成渝经济区、攀西六盘水地区、南贵昆经济区、滇中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区,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泛北部湾等区域的经济技术交流,主动面向鄂、江、浙、沪等沿江沿海区域,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只有把**纳入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统一部署,建立跨省、跨区域协调机制,内外一盘棋,才能打出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

二要制定灵活多样又配套的政策措施。要依据“十三五”规划的相关政策,做好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全面解读和政策产业的全方位对接,打好政策“组合拳”。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在政策上实现全方位对接,制定好**的“十三五”规划。

三要建立扶贫开发示范区。**地处乌蒙山片区核心区域,要因地制宜,转变扶贫开发方式,选择恰当的县(区)作为“扶贫开发特区”,进行改革试验,探索贫困区开发新路子,推进乌蒙山片区跨越发展。“扶贫开发特区”的建成,需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科学发展之路,为**乃至云南、全国的扶贫开发提供示范借鉴的经验。

二、创新扶贫方式

精准扶贫怎么干?中央指出,脱贫主要靠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途径。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一是要突出**资源特色,因地制宜,按照产业化思路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好**特色牌,实施产业扶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强“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应把生态农业、生物产业、煤化工产业和旅游业这四大产业作为**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充分应用“互联网+”模式:“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智慧生态农业;“互联网+生物产业”,发展智慧生物产业;“互联网+煤化工产业”,发展智慧工业;“互联网+旅游业”,发展智慧旅游。只有把四大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智能化,才能建成智慧**。

二是开展智力扶贫,斩断穷根,阻断贫困带际传递。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无论任何时期,智力开发都是治愚良方。既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又要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在脱贫思路和技术上进行引导和培训,二者相辅相承。没有资金投入垫底,群众再有好思路,再有好技术,也无法进行建设。但如果不通过教育培训,打开群众的智慧,光是用大量资金扶持他们,也会让他们滋生懒惰思想,出现等靠要现象,没有自力更生的动力。目前未脱贫的都是非常贫困的,精准扶贫就是啃硬骨头,在抓好物质扶持、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扶贫”的同时,还要抓好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打基础,利长远的“软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改变贫穷命运。智力扶贫,首先突出教育扶贫重点。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因此要制定符合**贫困实际的教育政策,实施教育精准救助。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投入。重点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倾斜,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满足基本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三是实施差异化扶贫。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要因贫施策,就必须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不同需求,顺应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实施差异化扶持。从“挂包帮”、“走转访”工作中获取的情况来看,贫困地区的大部分贫困家庭大都存在如下突出问题。首先是劳动力现状问题。很多贫困家庭要么没有劳动力,要么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孩子,这些人员,大都文化素质低。其次,是缺发展资金。第三是没有脱贫致富的路子。实施差异化扶持,就必须重视上述问题。精准扶贫需要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络机制,既要走产业化扶贫之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切实让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开发并享有开发成果,使贫困户最大化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在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从而脱贫致富。农村现实的“富余劳动力”,势单力薄,只能在各类“龙头”带动下做一些辅助工作,让他们单打独斗搞开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就资金而言,从总体上看,扶贫资金的数量比较大,但平摊到每个贫困人口,全国人均扶贫资金每年300元左右,如果分散发放到每个贫困农户,对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最终脱贫,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考虑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效益的问题;从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问题上看,在弱质产业(农业)+弱势群体(贫困农户)+市场过剩的现实情况下,让贫困农户自己去“探雷、扫雷”(调整结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依然是有效的选择。

四是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人多地少矛盾尖锐,总人口近6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1.7亩,且90%以上是山坡地,土壤瘠薄,干旱、冰雪、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森林覆盖率有所提升,2015年为35%,但和全省55.7%的森林覆盖率相比,仍然相差20.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倒数第一。因此,在生态建设上要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就要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子,坚持资源永续利用、开发与保护并重,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扶贫效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构建林区立体复合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和扶持环保型、生态效益型的产业和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种养、加工、商贸、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

五是实施企业挂钩包户扶贫。必要时出台措施,让各种企业积极挂钩帮扶,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在各种大型灾害面前,企业积极主动发挥了有效救助作用,在扶贫工作,企业强大的力量同样可以给贫困群众带去较大的扶贫效益。国家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人民对企业发展也作出了大量贡献,企业发展起来了,有经济实力,除向国家缴纳正常税收外,在发展中尽力反哺社会,捐献一部分资金,义务投入相关人力物力和技术,大力做实公益事业,挂钩包户,扶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发展,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重大贡献,也是企业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和形象提升,也是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三、创新扶贫体制、机制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手段,重点抓好:

一要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中央明确提出由主要考核GDP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这是中央扶贫开发考核工作的重大创新和根本转变,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要坚决落实中央精神,改进贫困县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把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结合起来,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二要改革驻村帮扶监督机制。省、市、县、乡四级联动驻村帮扶,对贫困村实施驻村帮扶全覆盖,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驻村帮扶人员,驻村时间较少,遇到开会或者检查才到村上。为确保每个驻村工作队员,真正驻村工作,必须加大监督力度,防止驻村帮扶走形式、走过场。

三要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机制。在“挂包帮”、“走转访”的基础上,对我市贫困户子女建档立卡,建立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从小学到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行学费全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和扶贫培训补助等扶持政策;对初中毕业未考入高中,可在本地县级职业学校免费享受三年职业技能教育培训;高中毕业未考入大学的学生,可在**职业技术学校、农校、财校、卫校专门开设针对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的班次,让学生获得谋生的实用技术;到高等教育阶段,按奖、贷、助、勤、减、补等资助政策给予资助,真正使这些贫困子女有学上并完成学业。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各级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宣传发动,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斩断穷根,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推荐第6篇:当代大学生扶贫论文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也是贫困的,也是需要进行帮助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扶贫的论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校扩招的规模逐年加大,从而给贫困生提供了更多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贫困大学生成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这一部分困难群体,高校应针对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特点,更应该重视对贫困学生的照顾和关爱。但是同时也要重视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笔者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下面是我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让我知道老师对贫困的关爱和励志教育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

贫困生;励志;关爱

案例事件:XXX,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东方学院2009级机电工程学部模具二班学生。该学生来自农村,父亲患有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和顽固性神经耳鸣,不能干体力活。母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疾病,家庭收入仅靠几亩地的收入,家境条件差。为减轻家庭负担,该生在大一的时候利用课余时间做过许多兼职,他在学习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贫寒的家境和有病的父母,沉重的压力让他不能安心学习,看到周围同学入党和获得奖学金,他很嫉妒,也很苦恼,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他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种种事情的相继发生,再加上家庭的困境,使他认为一切都糟透了。

我利用在学校住校期间经常与该同学谈心,谈心的地点在他的寝室或者在我的寝室,我真诚、耐心地与他沟通交流。XXX告诉我他在学习时,自己总是会想起家庭的困境、自己感到压力很大,不能安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上的失意让自己很自卑,他现在对大学生活和学习不能感到一点兴趣,只想赚一些钱来帮助家里。

教育方法:通过与他多次沟通了解他的情况后,在思想上,我告诉他应该学会感恩,感恩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含辛茹苦供他上大学,他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同时我告诉他应该感恩我们的国家和学校,我们学校连续两年给他评上了国家二等助学金来帮助他,他应该用更加努力学习来回报社会和学校对他的关心和资助。我告诉他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让他争取先进,启发他向党组织靠拢。最后我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把我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讲给他,我家境也不好,我除了在学校认真努力学习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去当家教,每晚工作到十点才能回来,周六周日每天都讲课十小时。自己三年的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赚取的,但我仍然获得过五次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成功通过英语四六级以及国家计算机考试。我告诉他家境困难不要紧,最主要自己一定要上进。在生活上,我让该生想一些办法尽量不要在校外打工,原因如下:一是在校外打工可能会出现人身安全问题,二是在外打工影响该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习上,我告诉他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要想着工作赚钱的事,认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最重要是学习时一定要提高效率,并且要多读一些关于个人修养方面和社交礼仪方面的书籍,为今后两年的毕业做好准备。

教育效果:在近半年的耐心开导与帮助下,该学生找到了赚钱又不耽误学习的行业---在学生公寓捡瓶子。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能睡觉,在捡瓶子期间,他也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也被一些人看不超过。他来找到我,他说他感到很自卑,失去自尊,产生不想继续捡瓶子的想法。我和他耐心的沟通,告诉他捡瓶子并不丢人,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劳动成果都是光荣的。然后我把XXX的事迹马上反应给学部领导,领导找他谈话告诉他应该继续坚持捡瓶子,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表扬,他在捡瓶子这件事中表现出他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的学生都应该向他学习。同学们都非常敬佩XXX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努力认真复习,考取了班级第五名的好成绩。他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同学间关系变得非常融洽,他们的寝室经常被学校评为优秀标兵寝室。我们学部把他列为入党拟发展对象,他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比起以往更高了。

教育案例反思:这一案例使我体会到,辅导员用心与学生去沟通,用心去体贴学生、用心去感化学生,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通过这一案例也使笔者有以下两点体会:

第一,用爱去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辅导员应该用心去关爱学生,当你了解到某一位同学生活或是学习中存在困难,作为辅导员,应主动找到该位同学真诚去帮助他,同时调动班委成员,为其提供在生活、学习上更为及时的帮助。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方式,一对一地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要多点鼓励,少些批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认真分析后进生的长处,针对他们的特长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回自信,以工作带动学习,一举多利。

第二, 加强贫困生“自信、自强、感恩”教育

校园文化能引导和激励学生, 对大学生的信念、品质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开展贫困生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此, 学校可通过感恩教育、思修课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黑龙江东方学院就有很浓厚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比学习、比进步、比明天,淡化家庭背景, 营造感恩奉献、自立自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优秀贫困学生典型将对贫困生的励志教育融入扩展到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中, 以各种成功的榜样来激励贫困生自强自立。要把优秀贫困生的事迹讲给同学, 为广大贫困同学树立发展的榜样, 使他们积极对待人生, 将贫困化为一种动力, 在逆境中健康成长。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感恩教育的关键。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宣传栏、板报等媒体广泛宣传, 提高广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和实践的兴趣。学校可以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深入开展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知恩图报等感恩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通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冯锦敏.浅谈如何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关爱[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0期.

[2]钟慧琼.浅析高校家庭困难大学生全面发展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

[3]张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推荐第7篇:精准扶贫研讨论文

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义

省委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监测管理,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扶贫目标。” 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到村到户,这传递出我省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必将对我省扶贫开发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一、怎么定义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

今年,全省减少120万农村扶贫对象是省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事办得“实不实”,关键看精准扶贫“准不准”。各地各部门应牢牢把握省委对扶贫开发的最新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全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紧迫形势,将扶贫开发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扶贫资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

二、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三、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那么,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呢?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我省宜宾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别的好办法。其具体作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

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遂宁市船山区唐春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南江县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

推荐第8篇:精准扶贫研修论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强调:“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结合世情国情和贫困地区区情,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深刻阐释了扶贫开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以及对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延伸,是伟大中国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实践,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理论意义。

一、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关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和与国际减贫合作并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方略。它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产生、形成、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一)新时期世情和国情的变动,是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一个领导人有一个领导人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完成的时代使命。这就要从世情国情的变动看,而今天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集中起来就是国家治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着力反贫困则是一个绕不开的“坎”。从世情变动看,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继而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东北非动荡,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在依赖出口的拉美国家收入来源的途径日渐凋零,贫困重新抬头;在美国首先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受到冲击;对中国出口受到影响,经济增长趋缓压力加大。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分配更加不公、贫富差距一再拉大、人民生活贫困,贫困问题更加突出。从国情变动看,“两个一百年”目标,伟大“中国梦”的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逼,不落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人口;反腐败、促民生,“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即迫在眉睫。时代提出的课题,也是时代提出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是统一思想,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上来,继而提出并形成了包括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在内的治国理政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战略。

(二)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新时期扶贫开发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缩小贫富悬殊、克服粗放扶贫,这是新时期我们扶贫开发的客观需要。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10个国家虽然没有中国,但是中国已经快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2009年—2015年,中国基尼系数分别为0.490、0.48

1、0.47

7、0.47

4、0.47

3、0.46

9、0.462。这是基尼系数自2009年来连续第七年下降,尽管如此,仍然超越0.4的警戒线这一数值。我国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扶贫开发,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普贫”转向“特贫”、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等多方面原因,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句话,就是扶贫的粗放问题突出。对面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需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倒逼,为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重在小康,难在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扶贫重点县和片区县摘帽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可谓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然而与过去相比,贫困面虽然大幅缩小了,但现在面对的却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 全面小康必须补扶贫开发这块“短板”,这就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超常举措加以解决。任务越是艰巨,越要讲究科学施策、有效应对。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精髓的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特别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是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理论条件。邓小平强调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本质论断中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后来,他又在多个场合的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共同富裕是中国梦的核心所在。

(五)党领导的扶贫开发活动以及经济社会特征等现实状况,是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物质条件。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贫困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近百年史,可以说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党的一大纲领就明确提出,“社会阶级区分消除”,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论断。建国初来的前30年,我国农村扶贫主要是救助式扶贫。改革开放特别是以1984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为标志,我国农村扶贫进入了开发式扶贫的新阶段。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实施了一大批扶贫工程和扶贫项目,有7亿多农村贫困居民实现了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30来年的努力,我国扶贫开发已由解决温饱问题转到加快脱贫致富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扶贫开发已由解决温饱问题,转向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

二、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

为民情怀、精准扶贫、求真务实是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是一个理论体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准确理解、全面把握、辩证运用。

(一)为民情怀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说:“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这也就是为民情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就是就是突出“群众的感受”。他强调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出身在家世显赫的革命家庭,受到了为民情怀的良好熏陶。他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一呆就是7年。他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从延安插队到正定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进一步培育了他的为民情怀。他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还说,“一个人对一个地方感情深不深,主要不在时间长短。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精神永存。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感情,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就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群众。”他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直以来,他总是带着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贫困百姓的生活、扶贫工作的推进。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至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15次考察农村扶贫工作,从天寒地冻的太行山区,到荒凉偏僻的陇西荒原;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多次到我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带感情、看真贫、访最贫。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群众情浓于水的为民情怀,是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基石,更是我们特别是扶贫人需要学习的根本。

(二)人民中心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胸中装着的是肯定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民共享的坚定理念。在新一届常委见面会上,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讲话中,他引用了《道德经》“以百姓心为心”的话;在2015新年贺词中,他又说“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同年10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经典语录,亲切质朴、深得民心,也说明了人民对于执政党的分量。他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关爱、对加快扶贫开发的急切,溢于言表。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说“要坚持以民为本,民有所想所求,我们就要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他始终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始终关心贫困百姓生活、始终牵系扶贫工作的推进。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切为民、人民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

(三)精准扶贫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积极倡导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2013年11月,他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6月,他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并提出著名的“六个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他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他又提出,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并强调“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做到“四个要”:一是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二是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三是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四是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我们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

(四)求真务实的思想。“近所当近,平其不平”,大家可能知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座右铭;可是还有“自豪不自满,昂扬不张扬,务实不浮躁”,这也是他的又一座右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他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说:“我们不缺豪言壮语,也不缺运动式的东西,关键是看有没有找对路子,有没有锲而不舍干下去。”“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勉强搞一些东西,一定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在在湖南考察时,他强调,“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既不能一味等靠、无所作为,也不能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地区去,多到贫困地区去,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他明确指出“脱贫和高标准的小康是两码事。我们不是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做这个事,不能搞数字游戏。”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看真贫、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

(五)统筹全局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以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思考扶贫开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审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和战略。他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他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个不能”: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些重要论述,把扶贫开发提升到了“五个事关”,即“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深刻阐明了扶贫开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六)勇于担当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峰,以勇于担当的崇高境界引导全党,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强调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他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领导同志的工作要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他强调“三个肩负”,我们肩负着对民族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肩负着对人民的责任,就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我们肩负着对党的责任,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些重要论述,把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对民族的责任、人民的责任、党的责任,有机地统一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使命之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

(七)主体作用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他还说“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只是物质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扶贫开发最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他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八)减贫合作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高度重视中国的减贫事业,同时也十分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事业。他提出的精准扶贫方略,不仅给中国的减贫工作开创新局面,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示范和指导作用,减贫已成为中国的软实力之一。他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减贫的根本途径是发展。他指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国际社会要以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新起点,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他强调:“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未来15年,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攻坚克难,致力于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推进共同公正发展,尽快实现全球脱贫,他提出减贫合作的“四个着力”:“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和“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和倡议,以开创减贫合作新境界。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通过减贫建立起来的合作平台也将越来越大,世界减贫需要中国新贡献,同时也给中国发展带来新机遇。为此,他指出:“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九)综合治贫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以全面细致的理论谋划,指导全党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联动,采取“一套政策组合拳”方式综合治理贫困问题。

1.在扶贫开发地位作用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他强调“两重中之重”,他说“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

2.在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上,他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扶贫开发要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

3.在扶贫开发实施路径上,他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4.在扶贫开发改革创新上,他强调,党和国家要把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任务,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要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特别是考核机制,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

5.在扶贫开发方式转变上,他强调“要把减少扶贫对象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信心,找准路子,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一样,都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他要求: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6.在扶贫开发根本之策上,他突出强调教育扶贫,“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受到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扶贫必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7.在扶贫开发突出位置上,他一再强调扶贫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要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8.在扶贫开发医疗救助上,他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他要求“领导干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因病致贫、因病返病是多年来农村扶贫的大敌,因病致贫的占五分之二以上,因此,他提出要“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改善贫困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实扶贫开发政策、财政金融支持、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驻村扶贫工作队、社会扶贫、新农村建设和人口较少民族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农村扶贫开发事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减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习近平扶贫战略思想是指导农村扶贫开发活动的基本观点。包括对农村扶贫的准备和实施以及能力建设和运用等完整的观点。是制定扶贫政策、方针、原则和实施过程的理论基础。它随着扶贫指导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参考资料:

推荐第9篇:精准扶贫研修论文

2016精准扶贫研修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结合世情国情和贫困地区区情,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深刻阐释了扶贫开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以及对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延伸,是伟大中国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实践,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理论意义。

一、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

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关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和与国际减贫合作并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方略。它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产生、形成、发展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一)、新时期世情和国情的变动,是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一个领导人有一个领导人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完成的时代使命。这就要从世情国情的变动看,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分配更加不公、贫富差距一再拉大、人民生活贫困,贫困问题更加突出。从国情变动看,“两个一百年”目标,伟大“中国梦”的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逼,不落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人口;反腐败、促民生,“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即迫在眉睫。时代提出的课题,也是时代提出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是统一思想,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上来,继而提出并形成了包括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在内的治国理政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战略。

(二)、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新时期扶贫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缩小贫富悬殊、克服粗放扶贫,这是新时期我们扶贫开发的客观需要。我国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扶贫开发,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普贫”转向“特贫”、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等多方面原因,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句话,就是扶贫的粗放问题突出。对面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需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倒逼,为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重在小康,难在全面。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扶贫重点县和片区县摘帽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可谓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然而与过去相比,贫困面虽然大幅缩小了,但现在面对的却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精髓的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

二、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为民情怀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出身在家世显赫的革命家庭,受到了为民情怀的良好熏陶。他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一呆就是7年。他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从延安插队到正定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进一步培育了他的为民情怀。他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还说,“一个人对一个地方感情深不深,主要不在时间长短。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精神永存。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感情,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就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群众。”一直以来,他总是带着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贫困百姓的生活、扶贫工作的推进。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至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15次考察农村扶贫工作,从天寒地冻的太行山区,到荒凉偏僻的陇西荒原;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多次到我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带感情、看真贫、访最贫。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群众情浓于水的为民情怀,是习近平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基石,更是我们特别是扶贫人需要学习的根本。

(二)、人民中心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胸中装着的是肯定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民共享的坚定理念。在新一届常委见面会上,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讲话中,他引用了《道德经》“以百姓心为心”的话;在2015新年贺词中,他又说“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同年10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经典语录,亲切质朴、深得民心,也说明了人民对于执政党的分量。他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关爱、对加快扶贫开发的急切,溢于言表。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说“要坚持以民为本,民有所想所求,我们就要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他始终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始终关心贫困百姓生活、始终牵系扶贫工作的推进。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切为民、人民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

(三)、主体作用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他还说“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只是物质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扶贫开发最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他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三、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导意义

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一)、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精准扶贫发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农村扶贫开发事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减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是指导农村扶贫开发活动的基本观点。包括对农村扶贫的准备和实施以及能力建设和运用等完整的观点。是制定扶贫政策、方针、原则和实施过程的理论基础。它随着扶贫指导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 2016年*月*日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原载新华社北京2015年11月3日电;

2.中共云南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原载《求是》杂志2015年第7期;

3.赵克志:《欠发达地区同步实现小康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原载《人民日报》2013年10月30日;

4.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原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10月21日;

5.张占斌:《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探析》,原载光明网2015年09月29日;

6.李国祥:《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原载中国新闻网2016年02月09日,

7.李君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显著特点》,原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01月18日;

8.中宣部:《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原戴中宣部《党建》2015年12月01日。

推荐第10篇:浅论大学生婚恋观误区(论文_)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误区

。正确的婚恋观从萌发到确立的过程,也是建立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学生恋爱问题是困扰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正确的对待这个问题,并寻求对策加以解决,是大多数高校德育教师们不容回避的课题。婚恋观积极与否,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学业成功与否等问题,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

(一)婚恋观的定义和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重要性

婚恋观就是人们的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如今,传统的爱情婚姻观正在遭受强烈的冲击,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那种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这必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也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他们的婚恋观积极与否,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学业成功与否等问题,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1

(三)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特点

1肖莉.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及恋爱观教育探析[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1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误区

大学校园历来都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在恋爱观上更有革故求新的特殊条件。莘莘学子,正值青春妙龄,其生理早已成熟,一旦进入大学校门,心理上立即萌生势不可挡的生机盎然的爱情意识,这就使大学生追求自由与爱情成为校园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大学依法治校的理念逐步形成,谈恋爱也是大学生的基本权利,本应无可非议。但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少年轻人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观念判断出现混乱,导致思想迷茫,使爱情观发生偏差,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可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1.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令人生厌。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出现了“恋爱专业户”。

3.恋爱动机的多样化。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越来越少,现在更多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因此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毕业时就分道扬镳。

4、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伤害对方、自杀、精神分裂、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等爱情悲剧。1

三.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误区

从以上的调查中不难看出,大学情侣在谈恋爱中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和误区,笔者总结出其中最普遍的问题,以供参考。

(一)以不尊重群体的心理和不合时宜的方式去表达爱情

爱情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现在的校园提供了许 1卢春莉.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动态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误区

多机会让学生更开放地表达自己,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了恋人们缠绵的地方,他们不顾周围路过的同学,旁若无人地做着自认为很浪漫的事情。甚至有恋人在大白天许多人路过的校道旁开始自己的缠绵。马克思曾说过:“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虚,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过早的亲昵。”爱情是激情的涌动,是喜悦的流露,它需要传递与表达。但是爱情的表达要在尊重对方意愿的基础上,尊重群体的心理时宜和合乎场合的。爱情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代、观念、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生应当学会采取合适的爱情表达方式,避免粗俗的不合时宜的表达方式。1

(二)恋爱观不纯正,最重外表和金钱地位

有的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对于另一半的经济条件和工作岗位很是看重,如果男方经济条件不好那就一律免谈。在以上的调查中20%的大学生就存在这样的想法。他们在恋爱中向对方提出过多的物质要求,这不但给对方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亵渎了爱情的纯洁美好。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有的女生便产生了一傍大款二傍高官的念头,至于这些男士的其他条件则可以降低。恋爱在他们眼中纯粹是交易,他们逐渐成为金钱和权势的奴隶,虽然在物质上相对富足,但精神空虚,很少有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三)由于缺乏理智过早发生越轨行为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在踏上社会之前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人的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情感及职业等方面还极不稳定,因此恋爱的成功率并不高,如果恋爱中的男女由于缺乏理智而出现越轨行为,而恋爱关系又不能走向婚姻,一旦处理不好将对以后的情感和家庭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故不宜过早发生性行为。当代学生受西方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对性行为持较为开放的态度的人数有上升趋势,校园恋爱、同居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更有甚者对性行为持不严肃态度,在校园里造成不良影响。2

(四)把恋爱当成生活的全部而荒废学业

由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往往会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需求。一些大学生把恋爱视为生活的主要目标,于是花前月下、出双入对,对恋爱以外的事情不感兴趣,以至于荒废了学业,疏远了同学间的友谊。此类情况在海外学子中尤其普遍。在国内时在家长的约束下他们还是以学业为主,一旦出国念书,在“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下,他们就容易将学习抛诸脑后,恋爱和有娱乐就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学业的荒废就不可避免。恋爱是人生的重要组成 12姚利民.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05,(7).

李薇菡,郑娟.开放地区大学生的爱情道德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5.

3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误区

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还有更重要的目标和理想需要我们去追求。

(五)因为失恋而出现消极心理,做出偏激行为

从心理角度来看,失恋可以说是大学生求学期间最严重的挫折之一。失去了对方的爱情,而这种情感又无法替代,就容易使失恋者产生消极表现和做出偏激行为。主要体现在:

(1)自卑心理。失恋使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吸引力产生极大怀疑,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再去爱人。有的学生因为失恋觉得没有面子,在同学、亲友面前无地自容,特别在异性面前失去自信,这表现出失恋大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出现偏差。 (2)绝望心理。这是失恋所带来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尤其当处于热恋中,其中一方被另一方拒绝而分手时,这种心理表现得格外强烈。当事人很难心理平静,甚至可能发誓以后不再恋爱,对爱情绝望。

(3)报复心理。这是大学生激情犯罪的一个常见起因。失恋后,有的学生失去理智,把自己的痛苦全部归因于对方的抛弃,认为对方对不起自己,因此产生报复心理。特别是由于一方不道德而导致的失恋或恋爱进程明显受他人阻挠,更容易使当事人产生报复心理。这种心理带有破坏性。

(4)悲愤、渺茫消沉心理。有些学生一旦失恋,就学业、前途也不顾了,终日沉浸在极度痛苦中,变得性格古怪,使人难以接近;有的人选择对自己行为不加约束,放纵自己,借酒消愁,对他人的关心不予理解,冷漠、痛苦,严重的甚至导致精神分裂症;有的什么都不考虑,只感到一片渺茫,今后也不知怎么办。 (5)一了百了的自杀念头。当失恋者感到十分的痛苦而无法自拔的时候,他们会采取非常的做法,走上绝境,以死来求得痛苦的解脱。1

四.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在大学时代就树立起正确恋爱观是必须的。以下是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几个途径:

(一)学校与家庭联手,对学生进行恋爱观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是校方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无可争议地成为大学生学习期间的监管者。学校首先要组织力量对校园的新时期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认清爱情“可遇而不可求”的实质;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学业在先,恋爱在后”,大力宣传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典型,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恋爱、友谊的关系,教育学生反对纵欲,批判性解放、性自由等错误观念。

1雷湘竹.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的理性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误区

家庭也应承担教育子女的义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但不是大学的必修课。父母要教育子女,爱情不能制造的,如果为了恋爱而恋爱,那么学分和感情分都会受到巨大的损失。恋爱对象的挑选应以共同的理想、志趣做基础,而不是为了满足暂时的生理或心理需要,要勇于提倡大学生寻求纯洁高尚的爱情,坚决反对盲目地游戏爱情。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形成互动,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使之格调高尚、行为端庄。

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形成互动,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使之格调高尚、行为端庄。这样一方面能促使他们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另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不轻尝禁果、跨越雷池。1

(二)正确对待恋爱,端正恋爱动机

对待恋爱问题,大学情侣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恋爱动机,以爱情为基础。恋爱是为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品德和情操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恋爱的成功与否。2大学男女的恋爱关系应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而不应被爱情以外的附加因素,如金钱、容貌、门第等等所左右。那种以恋爱为手段,骗取他人感情,以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的行为,是社会道德所不容许的。当然,选择恋人不能完全不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但这绝不是建立爱情的前提。金钱买不来爱情,门第和容貌也换不爱情附加的因素越多,爱情在双方感情上的比重就越轻。

(2)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自由与权利。恩格斯说过,爱情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男女之间确定恋爱关系,必须是出自双方的共同意愿。在恋爱过程中,其中一方如果感到不合意,提出中断彼此间的恋爱关系,重新选择恋爱对象,并非不道德。恋爱双方都有自愿选择和决定恋爱对象的自由与权利。即使自己的爱慕是纯洁的,也不能要求对方违心地接受自己的“爱情”。那种只考虑自己而不尊重别人的意愿,强迫或诱骗对方接受自己的“爱情”,只能是一种虚幻的爱情不仅是自私的,也是极为不道德的行为。2

(3) 真诚相待,忠贞专一。男女相爱之前,应相互坦诚说明自己的各方面情况,让对方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一旦双方自愿确立了恋爱关系,就应以诚相待,专一地培养和珍惜双方之间的情感,而不应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搞三角恋爱。即使双方的爱情关系已不适宜再发展,也应在通过正当的方式与对方中断恋爱关系之后,再考虑选择新的伴侣。忠贞专一是社会主义婚姻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爱情的主要特征,它既与封建伦理道德的“从一而终”有着本质区别,又与

2郭娟娟.当代“80后”青年新婚恋现象研究[J]消费导刊, 2009,(07) .

5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误区

那种视爱情为儿戏,对恋爱极不严肃的“杯水主义”态度根本对立。此外,与那种夸大爱情的排他性,借口“爱情是自私的”而破坏他人婚姻幸福的行为,更是格格不入的。

(4)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爱情离不开共同的事业与理想,男女双方对事业与生活理想的追求和进取,会给爱情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是情感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有些青年人坠入情网后便不能自拔,陷入彼此卿卿我我的狭小天地里,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谈情说爱上,荒废了学业,疏远冷落了同学和朋友,情趣变得越来越贫乏、庸俗,这是不可取的。同时,在恋爱交往和表达方式上,还要注意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婚恋习俗与传统,我国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历来有含蓄、深沉和自尊的传统美德。现实生活中,个别人不分时间地点,在众目睽睽之下随意轻浮放纵,不仅有损于社会公德与自我形象,而且也是对纯洁爱情的亵渎。

(5)尊重对方人格,信守责任。尊重别人的名誉、人身和尊严是爱情的前提之一。男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应该是既能尊重对方的人格,也能保持自己的人格。互尊互爱,自尊自爱,这是爱情严肃性、高尚性的表现。在恋爱过程中,双方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智驾驭感情,相互尊重,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切不可因一时的感情冲动或受自私心理的驱使而丧失理智,做出使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来,这既是不尊重对方的人格,也是缺乏恋爱道德的表现。新世纪的大学生既要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又要求承担与恋爱、爱情相联系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

(三)家庭与社会结合,加强爱情与婚姻统一教育

双方应联合起来,致力于增强大学生爱情责任感,扭转顺其自然的恋爱观和宽容的性观念, 正确进行两性间的交往,正确处理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帮助他们将爱情、性爱、婚姻三者相统一。要使他们懂得,责任是爱情的伴生物,选择了爱情也就是选择了责任,爱情的归宿是婚姻家庭,生儿育女,其本身就包含着对对方的义务责任。女生在恋爱关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如果女生比较自重、自爱,恋爱的双方的不文明行为就少得多。因此具体教育中要着重加强对女同学传统道德的教育,引导他们自重、自爱、自立、自强。

(四)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

一个人的观念除受到社会的影响外,还与一个人所接受的知识背景有关,大学生的性观念也会受到性知识的影响,科学的性知识引导如果不去占领大学校园,各种不健康的性观念必然占领,没有真空可言。我国目前从社会到大学,提供给青年人关于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内容太少、太保守、太封闭,而非法性诱惑的途径却很畅通。学校应把系统介绍科学性知识作为大学生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6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误区

纳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落实专职人员举办专题“科学性知识”的讲座,或播放专题“科学的性知识和性卫生”的科教片。以性生理和性心理作为基础,性道德与性法律作为重点。让他们从性的神秘圈和性误区中走出来。正确进行异性交往,并帮助他们解决恋爱方面的思想实际问题,例如恋人间的正常交往尺度、怎么与异性交往、恋爱道德所涉及的问题。

(五)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恋爱关系中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多深,关系都不可挽回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 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 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恋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所以要想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或者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用学习和工作来充实自己,不让自己有空余的时间胡思乱想。1

(六)学校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

学校、院系、学工部等各部门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也不能把大学生的恋爱思想教育推给某一部门。学校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公之于学生,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从而杜绝恋爱越轨后对双方和学校造成的不良影响。

总结 大学生恋爱观已随时代经济发发展而变得现实,不再是没有面包的

7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误区

爱情。所有经历过或者正在恋爱中的情侣都认为恋爱增加了消费开支,而且失去了很多自由,失去身边朋友。你不得不为你们的浪漫勒紧腰包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你不得不为了让他/她开心而花心思花时间去陪伴,牺牲自由,舍弃朋友。当然,恋爱也丰富了大学生活,为那些空虚的心灵填满欢乐与忧愁,生活更多姿多彩。在爱的享受中,我们体会到爱情的力量,懂得去体贴关心他人,使我们心灵的羽翼更丰盈;在爱情的伤痛中,我们变得更理智更坚强,能勇敢地面生活中的挫折。

总的来说,大学生恋爱背负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已越来越少,年龄,家庭,地位,信仰这些都成为不设限的限制,为大学生恋爱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创造了真空。虽然他们恋爱观随时代发展愈趋现实,但一些封建保守思想仍存在。爱情是美好的,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大学里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其他有意义的事等着我们去尝试。所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乐观,积极、真诚、有分寸地去恋爱是我们最明智之选。

第11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小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教学的重中之重池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使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小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

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初中教育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许多老师纷纷在课堂上引进更多的教学方法,并且经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在初中各学科的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本文结合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对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对策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善对策;教学方法;误区

引言:

新课改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应该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式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然而,然后由于老师们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落后,导致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许多误区;这些误区是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误区,需要老师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从而给出改善策略。

1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分析

1.1老师观念陈旧,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当前,许多老师受师资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然后导致教育观念过于落后,进而难以实现新型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课堂上诸多传统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甚至有的老师还采用体罚式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学生过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其次,有些老师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合理结合与综合应用,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不仅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厌学状态,然后而且降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最后,有的老师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备课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有的课堂材料都是从网上下载下来又进行更改的,而且教学计划的制定也完全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严重低下,这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不够牢固的重要原因。

1.2缺乏正确的指导:当前语文课堂上存在多种教学模式,其中粗放式教学是最为传统的一种,而且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喜欢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下,往往也缺乏老师专业的指导,从而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满足预期目标;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正确指导才是粗放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其次,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仍然存在许多老师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的现象,然后并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向学生灌输了许多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的理念;而且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完全没有尽到老师应有的责任,只是一味式的进行粗放式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在学习中也严重缺乏学习动力,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由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而正确指引学生前进。

2改善初中语文教学误区对策分析

2.1老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老师是语文课堂上的引导者,然后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所以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从自身做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进而实现自身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老师还应该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改变过去把提高考试成绩当成教学目标的模式,从而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状态,为其提供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机会。再者,老师还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来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来实现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这也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方式,从而使得学生不感觉学习有那么辛苦,真正做到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最后,老师还应该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通过合理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2.2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当前素质教育下,然后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并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次,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平台,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然后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来确保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再者,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为此,老师应该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归还给学生,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3合理开展问题设计环节,开展启发式教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大胆创新,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改革来积极的开展合理问题的设计,从而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如此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才会得到提高。然后其次,老师还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通过开辟课外学习模式、开展实践活动来开展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活动;而且定期式的教学训练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精神的有效策略,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等全方面的综合进步与发展,这也是展示学生个人魅力的重要举措。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然后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未来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老师应该及时总结教学误区,从而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对策,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天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华章.2012(17)

[2]魏桂香.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分析与研究[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11)

[3]蒋伟海.开展合作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6)

第12篇:大学生发表论文的几个误区详解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几个误区详解

发表论文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谁不想在自己的大学生涯发表几篇论文,来肯定自己四年寒窗苦读钻研的成果。但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少,发表论文常常存在不少误区,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宣传的力度越大越好

有些大学生不确定自己的论文发表在什么期刊好,而现在的发表形式多种多样,鱼龙混珠现象不少,有好多宣传简直天花乱坠,有些学生就认为宣传力度越大,发表实力越雄厚,被表面的现象吸引了,没有了解清发表期刊和代发机构的真实情况,结果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

二、发表论文越多越好

一般情况,核心期刊的门槛高,发表一篇论文确实不容易,有些大学生就在普刊或增刊上发表论文,熟不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一篇论文就能一锤定音,而发表在普刊或增刊上多篇论文的效果就是数量比较多,其实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三、发表的越快越好

核心期刊对投稿审查特别严格,发表等待期比较长,一般需要

三、四个月。有些大学生没有为以后提前做好准备,往往大事临头才慌了阵脚,临时抱佛脚,只有出钱买版费快速在一些刊物发表论文。大家可想而知论文的质量和发表的价值能有多少?

以上对大学生发表论文的三个误区做了详解,希望大家看后有所帮助。发表论文切急切燥,凡事要未雨先绸,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水到渠成。

诚悦论文网最优秀的辅导论文服务机构,为您提供最贴心的论文辅导服务!专业为您提供最优质的辅导毕业论文,辅导硕士论文,职称论文辅导代发表论文服务!

第13篇:别走入创新教学的误区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教育的开展已成为一种必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曾经几次外出听课、取经,这让我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的确,创新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有的地方的创新教学却走入了误区,其间出现的一些现象,值得大家探讨与深思。

误区一:拔高要求

毋庸讳言,创新教学的目的很明确,旨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作技能。但是,有的教师在理解创新教学时出现了偏差。如:有位老师在课堂上让三年级的学生根据已有的节奏型为一首儿歌谱曲。这一做法确有新意,学生也都跃跃欲试。但接下来的环节却让人大跌眼镜。为何?原来,有的学生谱的曲不是忽高忽低,就是忽长忽短。教师心慌了,在表扬好的同学时,也没忘了批评差的同学。结果可想而知,大多数学生心里刚燃起的创作火焰,很快熄灭了。刚才还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就静极了。请问这一环节学生学到了多少本领?几乎为零。其实这位教师心里应该清楚,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能写出多少动听的旋律来?因此,在创作初期不要对学生过高的要求和定位,只要让学生及时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获得欢愉感和成就感就足矣。

误区二:注重形式

如今,创新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如让学生创作歌词,编曲等等。表面上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其实呢,效果不佳。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春天在哪里》,在学会歌曲之后有一环节是让学生创作歌词。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教师为了避免学生思维扩散,就拿出了事先准备的填空题,让学生按老师的格式填写。课是顺利地上完了,学生也按照老师的要求填了空。看上去,完完整整的一堂课,却让听课者直犯嘀咕:怎么像语文课?仔细想一想,学生的思维被箍得紧紧的,形式上创新了,但实质上……最多也只能让学生明白可以自己填词罢了。假如这位老师能更多地相信学生,也许学生会填出更美的词。

误区三:追求时髦

众所周知,现在的观摩课,评优课,反正只要是层次稍高的公开课,都用上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使教学活动多媒化、立体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不知从何时起,多媒体教学成了公开课的一面旗帜,或者说是一个必要条件。无论是执教者、听课者、甚至是评委都一致认为不用多媒体教学,这节课就上不了档次,跟不上形势,就不是创新,不管有无实用价值。记得在一次观摩课现场,一位执教者在向大家介绍她的课件时,底下议论纷纷。从结果看是劳民伤财,跟我用幻灯机的效果差不多。是呀,平常咱们都讲究办事效率,那么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呢?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时髦,将效果弃之不顾,是不可取的。在这里,敬请老师们在备课时能多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功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要走出创新教学的误区,就应该正确认识创新,重视其创新的过程,淡化其创新结果。毕竟,创新教育还正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不要急功近利,而使创新教学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创新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大胆探索,结合实际,灵活地进行教学,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第14篇:论文:人情执法的误区与对策

“人情执法”的误区与制约对策 ●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林科所陈兴福

林业行政执法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林业行政管理并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的一系列活动。其依据是指林业行政主体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罚、并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包括所有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实施林业行政处罚必须具备三个要件:违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执行程序合法。林业行政执法要坚持合法性、合理性、适当性原则,做到合法、合情、合理,严禁违法行政、越权行政和“人情执法”。然而在林业行政执法执行程序和系列活动中,仍存在一些违反法律、超越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强奸民意的“人情执法”误区。主要表现在人大于法、权大于法、违规暗箱操作、变相贪占、滥用职权、任意处罚、疏忽失职、徇私舞弊、量罚不

一、显失公平、人情关系网怪圈等。

一、“人情执法”的误区

一是人大于法,权大于法。以人情和权力凌驾、操纵法律,视法律如儿戏,为谋取个人、小团体私利,凭主观想象推断、捏造、歪曲事实,凭空想象乱处罚,以权谋私干预、扰乱执法,行政干预较多,以权任意递条子、加码子、施压力,造成林业行政执法无法正常执行,严重影响执法公平公正。如发生在2006年宣城某县某山区乡的一棵胸径45cm的银杏树,被不法分子以某国营苗圃的名义非法无证无任何批报手续外运,当村民向县林业局及公安分局举报后,某乡林业派

出所却开方便之门私自放行,事后追查却借口有外运手续,不了了之,再查此树早已到了浙江泗安了。

二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因对具体行政行为与法定职权认识误差、曲解、主观偏差、人为不公等,缺乏大公无私、为民服务意识,严重超越林业行政职权、管辖、裁量权限范围,违法任意处罚,侵害被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造成冤案、错案、假案、偏案、积案。如宣城某国家森林公园发生盗伐野生树木13棵3。7m3事件,经举报后由城郊森林派出所立案调查处理,一番活动之后,却变成了某小股长擅自作主让其砍伐的,又有某纪检书记分管插手做人情,竞说成是内部违纪、只是在内部口头检讨了结,对盗伐、滥伐事件竞然放任不管了,咨询到市“绿盾行动”指挥部,答复说不便插手,归县林业公安直管,此等严重后果却又化为乌有,没人敢过问了。

三是违规暗箱操作。因受利益驱使和人情关系网怪圈影响,把法律和处罚当作人情的法码、交易的尺度,任意伸缩和篡改,对各种票证规格标准范围等自行认定裁决,不按统一执法尺度平等对待一切违法者,不愿接受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和新闻单位的监督,造成林业行政执法显失公平、公开、公正。

四是变相贪占,吃拿卡要。把违法者和被执法者当作谋取私利、泄愤出气、卖弄人情、权钱交易的工具,无视法律规定和执法纪律,恣意妄为,凭空想象自行处罚,交钱就放行,有权便让过,平头百姓随便罚,吃拿卡要成了这些林业行政执法者的工作习惯、赚钱工具和量刑手段,以致被社会上骂为“车匪路霸”等。

二、形成“人情执法”误区的原因

形成“人情执法”误区的主要原因有: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执法意识不浓、执法素质与水平不高、自我约束修养不够、缺乏公仆意识与服务意识、工作作风不扎实、人情社会关系网怪圈与利益权势关系心理作祟、地方保护主义和各级行政干预过多、行业管理放松、社会监督与综合监管力度太弱、弄虚作假风气日盛、“路匪霸气”思想意识作怪、勾结不法分子权钱交易等。 最突出因素是视法律如儿戏,没有法律平等意识,执法监管力度不够,为民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太差,经济利益作祟,权钱交易等。

三、对“人情执法”误区的改正对策

(一)强化法律意识,严守执法原则。林业行政执法的一切活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使职权,严禁违法行政、越权行政、“人情执法”。要坚持合法性、合理性、适当性原则,即程序合法与法定、权限法定、处罚依据合法、具有公正公开性、情理性、适当性、量罚一致等。

(二)提高执法素质与水平,维护司法公正。科学掌握法律适用和处罚裁量标准范围,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大公无私,严谨办案,不能有丝毫偏差和出入,更不能凭主观想象推断、捏造事实、任意怀疑和猜测,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规范执法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加强执法审查、监管制度,把住“人情执法”关口,及时查处并追究林业行政执法侵权赔偿

责任,将“人情执法”公布于众,铲除“人情执法”的生存环境。 改善执法作风,提高服务意识。杜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敲诈勒索、变相贪占、吃拿卡要、违规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及时查处车匪路霸、“三乱”等,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服务意识,改善执法环境,强化责任意识,整顿队伍作风,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倡导实事求是、严谨执法的工作作风,建立内部监督谐调沟通机制。

(四)严厉查处“人情执法”中的权钱交易、经济犯罪、非法经营、行政干预、利益怪圈、地方保护主义、官本位等。对滥用职权、违法犯罪的“人情执法”人员,要严惩不贷,绳之以法。 (陈兴福,安徽广德县林业局,242200)

0563—6050307,13731910730,cxfcxf1964@163.com。

作者简介

陈兴福(1964年~ ),男,祖籍安徽当涂,原籍江苏高淳,现居安徽广德,在县林业局(林科所、森林公园)工作,大专文化,林学专业,安徽省作协会员、林业高级工程师,在竹类栽培研究上持续三十年有所建树,专攻竹类栽培及竹文化历史研究及文学创作等,业余专门致力于竹类系列课题研究,曾业余创办一个笋用林研究所、一个竹类丰产示范林场,曾建有当时全省最大的私营“当年紫”丰产样板基地。已获得5项省级科技成果,7项省地市科技进步奖、星火奖

二、

三、四等奖,有技术专著3部即《毛竹培育与利用》、《笋用林实用栽

培技术》、《紫竹栽培与开发利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林业、竹类学术论文50余篇60多万字,自费参加省部级以上林业、竹类、竹产业、林学会等学术研讨会议交流9次。2009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金龙长啸》(王金林传奇),在文学创作上发表短篇小说、小小说、诗、散文、小品、小戏、杂文、科普文章、新闻作品、报告文学、民间文学等多篇,戏剧小品获市级奖,是多家报刊杂志的特约通讯员、记者、业余撰稿人,是安徽省作协会员,已主编《广德年鉴》(200

8、200

9、2010版)、《广德地名考》、《广德地名故事精选》,参与主编《广德商会百年》等,近期又将推出《水神——祠山大帝张渤传奇》、《广德民俗》、《桐川十三太保》等,以及竹类专著《竹类鉴赏与培育》。

第15篇:论文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三大误区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三大误区

江苏江都市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冯小兰

幼儿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审美教育,然而,实践中人们对美术教育往往认识不足,存在着三大误区,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障碍。

误区之一.幼儿美术有什么用?不少人认为幼儿识文断字.背诵诗文.能数会算才是正道,这样的孩子是神童。而把美术教育视为旁门左道,不屑一顾,正有人认为美术教育是为培养未来的小画家而设定的,我的孩子长大了又不想当画家。所以,他们认为幼儿美术教育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这是一种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存在的误区。

其实幼儿教育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各种准备的教育,他的教育范畴包括身体.智力.情感.思维.语言.品德美感等很多方面。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也不是为少数艺术天分的儿童而存在的,因为美术教育十分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思维。而目前部分家长或老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健康的发展。而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锻炼和开发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可见,幼儿的美术教育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必要。

误区之二,幼儿美术是乱写乱画。不少幼儿喜欢涂鸦,门上,桌上,墙上,地上,甚至在自己的身体上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是幼儿的天性,反映了幼儿的本质,而且幼儿通过画画,手脑并用是对学习感兴趣的表现,是培养观察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审美力,集中注意力,焕发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的过程,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对幼儿泼上一头冷水,势必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等于把培养幼儿的智能和悟性扼杀在襁褓之中,把孩子对事物的探索精神束缚在摇篮之中,这样的傻事千万不能干,幼儿的人生才刚刚起步,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他用好奇,探索,创造,甚至破坏的目光看待这一切,无可非议。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当在鼓励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不妨为幼儿营造一个大的用于绘画的空间,给他一块小黑板,送他一些纸和笔,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尽情地发挥,同时对他们的作品及时给予赞许,鼓励。这才是我们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正确选择。

误区之三,“这是画得什么呀”?对于幼儿的作品,由于写实性差,大人们用像不像评价一幅儿童画好坏的标准,这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又一误区。

其实,大人们常以“像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会挫伤孩子的绘画的兴趣,幼儿美术教育的不是培养小画家,不是要孩子出作品,而是注意孩子的绘画作品的过程,及其在此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无拘无束,不分时空地想象,给所画得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荒诞,夸张,变形,甚至不合常理。其实这正是孩子富有想象力的表现,这正是孩子的可爱之处。我们看孩子的作品是否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造型的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所以,对孩子经过自己发现,自己画出的有趣形象,我们不能过分挑剔,更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横加指责,而应该常赞许,增加孩子绘画的信心与热情。上述幼儿美术教育的三大误区,在部分幼儿教师和家长中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特此一一罗列,以期待引起同行和幼儿家长的重视,让幼儿美术教育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第16篇:封浪 扶贫资金管理论文

“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报账制管理的

共性问题与对策

——浅析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运作全程要件

封 浪

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在岗会计师 贵州 黔西南 562400

摘要:全国从上至下,现行财政扶贫资金及其它财政预算涉农项目资金运作模式下,诸如“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具体运行,政策性要求财政扶贫资金等项目资金专项使用,必须不折不扣地实行财政报账制或部门报账制管理。其实质不仅是传统拨付制(以拨代支)向报账制的纵深转化,也是诸多涉农等不同领域项目资金运用更新型报账制管理推而广之的横向接轨,更加顺应了新时期农业等领域产业化项目实施与项目建设的客观需要,更加突出了产业化项目有投入必有产出,力求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管理目标的鲜明特征。

我州既往单一的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亦然施行多年,实际运行情况如何?尤其在强农惠农等多行业项目资金群体一并推行报账制时,究竟会尚存哪些不足?立足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维度,应当怎样合理、有序、有效的面对?

关键词:先建后补 以奖代补 贷款贴息

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是财政扶贫等专项资金

1

报账制管理的全新运作及管理模式,它更加顺应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对现代农业财务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考点。

笔者站在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在岗会计师的职责高度,坚持认为:对于报账制管理理性原则而言,项目实施与监管、项目投入与受益等多方共同体,即便是因为客观存在的感性工作困难,进而一味强求便捷;也即便是人情所归、从善有理,但都截然不能由此错乱理性管理原则的章法。这就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感性工作困难与理性管理原则必然永存的反差,通俗说法:我们务必辩证思维、有序承载业内“刚性”游戏规则,而且尤须义无反顾。

全州2013年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上级资金运行管理实行不折不扣的“先建后补”。经两次专项检查,对于专账设置、凭证归集的规范性已不再是较难的整改问题,关键有一些“全新”的共性做法务必正视,并须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必要时予以合理应答:

(一)、经销商赊销垫机,对项目实施的利弊权衡 一旦提取合作社银行账户资料梳理资金流,不难看出: 州XK农机公司几乎面对各县市均采取垄断性赊销垫机,随机提供购机相关文档及发票,作为合作社所谓“先建后补”的“先行开支”凭证,但该时点合作社开支账务明显缺乏银行付款凭据支撑,纯属虚列。实际是项目验收、项目款进账

2

后才付给经销商购机款。故须正视:

1、业务层面:似乎是农机经销商凭借经营实力先入为主、皆大欢喜;

2、管理层面:全然悖离了上级《实施方案》设计初衷。因由经销商撤除了合作社必要的实力门槛,进而淡化了政策扶助主体筛选、淡化了合作社实力保障与风险保障,难再激发合作社生存、发展后劲。

结果是合作社自筹资金,多数项目点未按《方案》要求如数到位,个别合作社组织结构上明显有“机到人散”迹象。检查时已警示告知。

在上述情况下,在政策时限内,万望个别合作社不要发生擅自处置变卖、私分机械设备,否则会导致颠覆性不良后果。检查时已警示告知。

(二)、机械设备异地分割、异地使用的主体考量

1、异地分割使用人的资格主体必须与项目扶助报账主体严格一致;

2、异地分割使用,即项目实施点变更,应按规定权限及程序报批备案;

3、异地分割使用人的主体资格,必须由合作社《章程》、合作协议、法定登记手续具体锁定,且须进一步提交合伙出资银行进账有效凭据加以佐证。

专项检查时,均已明确警示告知:项目建设必须善始善

3

终,不得抵触项目管理刚性原则。

(三)、专账核算有重大欠缺,根本原因系无专业财务人员

1、合作社组织架构的财务岗位有名无实,专账概念模糊、开支随意。报账制管理要求项目实施终端组织架构的财务基础门槛,同样不得淡化。

2、应急充数的非专业人员“临时抱佛脚”,账务处理人为拼凑、难以对接核算规范。

3、财务岗位人员须专业化,方可确保专账核算规范化、报账制管理迫切化。

历经多年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岗位实践,尤其2014年2月重点对贵州JZ蔬菜公司等多家项目实施单位个案专项检查,总结得知,但凡有违项目资金报账制管理规定的根本致因除个别权钱交易外,大多不外乎:

1、因强求服务而淡化约束;

2、因强求便捷而淡化程序;

3、因强求人情而淡化理智;

4、因强求主观而淡化客观;

5、因强求个人而淡化集体;

6、因强求局部而淡化全局;

7、因强求既往而淡化未来;

8、因强求草率而淡化风险;

9、因强求感性工作困难而淡化理性管理原则。期间,在剥离严格的报账制管理流程后,单一发票(多数系代开发票)的“一票式”报账列支,已不失为报账制管理的大忌。

4

其实,早在2010年8月12日起,继全州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省级验收、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建设项目州级验收、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巡视等相应的专项资金检查尚未落锤之际,我委受州政府委派,笔者又以专职资金检查的身份随新一轮专项检查组,严格依照《贵州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采取以点概面、点面相互印证的抽查方式(抽查率30%),由资金管理源头县级财政部门到项目主管单位,再到乡镇项目实施终端或项目受益人终端,分阶段对全州各县市2007-2009年、2010年至今财政扶贫资金进行了专项清理和检查。

现以先行多年的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为考点,本着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深层反思,特针对报账制管理中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重在探讨整改对策,力求优化便捷管理工作切入口,旨望业界同仁共识,以利紧急应对问题和改观眼下工作局面:

一、瞅准源头、梳理终端,自纠自查、有序推进。且须尽快对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业务运作流程开展全程培训。

除XY市尚能实质性实施报账制外,由于普遍对《管理办法》及《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认知严重不足,不同程度使得报账制管理实施过程有名无实,具体表现在:

5

1、资金源头管理部门(县财政国库或农业股)一概实行“以拨代支”,缺乏列支佐证,更忽略了资金流终端凭证归集的规范性要求和不容缺少的财政“终结性”审核。无疑,从源头开始的资金流监管就明显被动,势比使得流程掌控“有因无果、有始无终”。例如:××县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源头拨付,全数纳入“专款支出”未入“往来账”,而项目实施终端的凭证归集既没有统一规范要求,也没得到财政农业股真正报账制意义上的终结审核,进而“财政扶贫资金审核专用章”监管签证职能形同虚设,且年度账务处理被迫“一厢情愿”,即单方面以所谓“专款支出”直接核销拨入专款,最终导致资金流从县级源头到终端全程极端错误地“以拨代支”。其它县源头管理的运作近乎雷同化,且几乎未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审核专用章”的关键职能。

正确做法是:如XY市财政农业股,较好地将资金拨付先行统筹在“往来”账户,待项目实施终端按规范归集凭证并反馈终审后,产生费用支出核销清单(报账制会审会签统一格式),并对核销账务的原始单据逐一加盖“财政扶贫资金审核专用章”确认终端归集,全程走完报账制。

2、项目实施终端的财务凭证归集丧失统一规范,没有严格按照实质意义上的“报账制”反馈凭证并求得终结核准(即:必须产生“核销清单”,同时对构件原始单据加盖“××县财政扶贫资金审核专用章”后再回归终端,但几乎没有

6

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势必导致项目实施终端或受益人终端的资金使用结果难以掌控监管,造成终端资金运用的管理漏洞和意识偏差(有可能单一发票挂靠项目多头列支)。

3、资金运用流程恶性循环。多数项目实施单位在委托第三方(或第三人)作为实施终端时,同样错误地“以拨代支”(且多系现金流),进而同样缺乏列支佐证,同样难以规范地归集、反馈报账凭据,同样不能实现真正“报账制”内涵的核准、核销即终结报账。

4、有些项目实施单位的终端支付(实际多数是预付),误解现金支票给付为“非现金流”,故而在缺乏完整的列支凭证情况下,依旧以现金支票形式滋生较大额度的现金流。

5、核算列支路径、口径不规范。资金管理源头未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转账结算,而项目实施单位未纳入“财政扶贫资金核算专户”转账结算,都是鱼目混杂在多项专户存款内流动,缺陷是“说不清,理还乱”,难以确保资金按属性有序运行,不利 “项目管资金”原则性要求。

6、终端其它典型事项。单一的税务发票(无“附件”佐证额度构成明细),往往被视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报账凭证归集,且多数是“报销支付”现金流。

7、无“硬件”考量的抽象化项目,其支付凭证归集多系淡化不济。如人员培训、牛羊采购、名册兑现等,有待深层强化报账制请款、审批、核销报账的既定程序和凭证真实、

7

完整的规范性归集。

8、项目实施终端及资金流终端把关问题。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地方将财政终审后的发票(加盖有财政审核专用章)单列,再从其他部门专项资金列支,使得已由财政核销列支的财政扶贫资金表现“落空”。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已进一步自查,并将举一反

三、杜绝隐患。建议:终端项目实施主管部门或单位对“以拨代支”流程中,未经财政加盖“财政扶贫资金审核专用章”的发票列支对应资金情况开展重点自查。

二、终端凭证归集,最解燃眉之急;熟知报账制,方为整改捷径。尤须以自制的自查表格、辅助账表形式动态单列对象资金流,进一步拟出凭证号清单,同步清理不良往来账项。

1、立足已批复《项目实施方案》梳理开支口径(事项)及其开支额度与项目实际完成情况的吻合程度,彻底清查项目实施终端或终端受益人的资金使用结果,重点关注和梳理“以拨代支”现金流,严格按照报账制的规范要求,及时清理、归集和核准报账凭证。

2、从资金管理源头到项目实施单位终端,从现在做起,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先“往来挂账”后“核销列支”的报账制账务处理原则,同时无条件单列专户转账结算、单列账务处理、单列凭证归集(财政终审盖章后,归集在项目实施终端),坚决杜绝现金流。

8

3、建议对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项目中的批量牛羊采购,严格实施方案、招投标书、购销合同、检疫证明、请款审批单、税票及结算附件、主管部门邀约第三方产生的验收材料、财政会审核销清单等完整凭证归集,同时必须补充按采购批次逐头编号拍照的电子图片文档,方能报账列支,且一律银行转账,杜绝大额现金流。

4、共识报账制——先往来、后核销,源头终端举要件;分步走、再回头,终审盖章说OK。

笔者剖析报账制基本流程的全程必备要件(因项目不同进而稍有异求,但始终万变不离其宗)如下:

(1)、首期请款:A、建档要件——立项批复、实施方案、《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责任(合同)书》、招投标书、购销合同、工程预算、前置审计报告、其他。

B、凭证要件——《财政扶贫资金报账请款审批单》。

C、特别说明——少数特别界定项目,经会审会签,可一次性拨款,一次性报账核销(完整归集凭证的条件不变)。

(2)、中期报账:A、建档要件——中期预结算、中期验收意见。

9

B、凭证要件——《财政扶贫资金报账请款审批单》、《财政扶贫资金费用支出核销单》及佐证原始单据归集。

C、特别说明——此流程系不间断性销“前账”跟“后账”。每次须将上述《核销单》及其佐证归集的原始单据逐一加盖“财政扶贫资金审核专用章”后,全数返回报账请款单位。

(3)、终结报账:A、建档要件——项目、资金审计报告或财务决算报告(可合一审计)。

B、凭证要件——《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报告书》(附项目验收意见)、项目实施后的公示公告或通知书、销前账结余款(扣除质保金)的《财政扶贫资金报账请款审批单》、《财政扶贫资金费用支出核销单》及佐证原始单据归集。

C、特别说明——《核销单》及其佐证归集的原始单据逐一加盖“财政扶贫资金审核专用章”后,同样全数返回报账请款单位。需补充复印件凭据的,应注明原件归集存档处。

(4)、质保金处置:A、建档要件—— 一年后质量认证结论。

B、凭证要件——《财政扶贫资金报账请款审批单》。若由项目实施单位兑付,则收款收据或发

10

票须加盖“财政扶贫资金审核专用章”后,返回单位归集。 C、特别说明——若认证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则由县级财政部门将质保金转作维修费。

5、检查若过关,同志仍须努力。一方面,将报账制、备案制、审计制、问责制四位一体全程运作,在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顾及可操作性)的同时,强化内部控制手段与法制意识;再一方面及时关注基层呼声,即在日常项目实施指导的同时,针对性择重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流程的业务指导与监督,尤须组织报账制学习培训与交流,真正确保资金流以及资金运行工作本身更阳光、更高效、更有序。

三、结束语:综上述,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扶贫资金以及其它涉农项目资金报账制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必须理性面对九大不良致因,从整体观念意识上,斩钉截铁敢说“不”。即各部门、各环节、各相关岗位真正做到:

1、不强求服务而淡化约束;

2、不强求便捷而淡化程序;

3、不强求人情而淡化理智;

4、不强求主观而淡化客观;

5、不强求个人而淡化集体;

6、不强求局部而淡化全局;

7、不强求既往而淡化未来;

8、不强求草率而淡化风险;

9、不强求感性工作困难而淡化理性管理原则。

还须特别强调的是:财政扶贫资金为主流的报账制管理

11

专项资金运行,务必先行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指标管理平台,规范和畅通其固有渠道。无疑,这即是现行财政运作机制及项目承接单位、项目主管部门财务运行体制下,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实行财政报账制管理的一大常态化机制构成要件。

再有,报账制凭证归集应积极打破传统会计核算单一会计凭证简单比对的足限,充分匹配归集报账项目及其资金流所指向的诸多“痕迹材料”,如项目场景图片、项目业务延伸性辅佐材料等,以利进一步佐证项目实施和项目建设全程与结果,方为有效面对。

同样,按照全国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模式,在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门户条件下,各级项目实施与建设主管部门,如涉农项目各地农业局所运作的部门报账制,实则是财政报账制的有序拓展和延伸,其报账可操作性流程与报账凭证归集的完整性,明显要求更加精细化,项目财务结果的软、硬件支撑更须具备前瞻性。固然,部门报账制管理流程中每一个刚性环节势必逐一对应相关刚性管理原则,坚决不予淡化、不得抵触。

第17篇:农村建设路扶贫主体管理论文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下的扶贫工作必须创新思路,扶贫力量应包含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农民三方主体。在扶贫中,政府的任务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指导农村事务工作;非政府组织要发挥其公益性、非营利性特点,在资金募集和社会影响力上服务贫困村;贫困村应当从村干部和贫困农民自身素质提高上着手,实现脱贫致富和向新农村的转变。

关键词: 新农村;扶贫;政府;非政府组织;贫困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下,经济薄弱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无疑更加任重而道远。它不能仅囿于贫困户数量的减少和温饱问题的解决,更应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去规划实施,“使广大农民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业生产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这就要求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创新思路,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2]。笔者遵循这一思路,以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扶贫村为视角,谈谈新农村建设形势下的扶贫主体。

一、扶贫主体之一:政府的角色定位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扮演着全方位、多层次的角色。针对扶贫工作,笔者认为,政府起码要做到以下两点:

1.提供公共服务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表示,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任务。对农民而言,公共服务的主要产品就是农村公用基础设施。目前,我国贫困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不但严重地制约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扶贫效率的提高,更为关键的是,它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无论是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都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性和农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为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性保障。

问题在于谁应该是贫困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承担者?笔者以为政府应当承担这一责任。

一方面农村公用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其投资主体具有特殊性,即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应主要依靠政府或集体投资。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理应承担起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农村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投入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仅靠农民和村集体投入往往承受不起,对贫困村而言,更是天方夜谭。国家财政应该在这方面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扶持,这是政府的职责使然。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

2.做好行政指导

在基础设施上,政府要为农民提供好公共服务;而在农村事务、农业生产上,政府要予以行政指导。行政指导(administrative guidance)具有助成性、诱导性和柔和性之特征,它相对于传统的“命令——服从”式的刚性政府行为,更能体现对贫困农民的引导和尊重,更符合新农村建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1]的基本目标。

另外,政府对农村事务予以行政指导,也是依“法”行政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引导和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0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在新农村建设的路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行政指导呢?一是引导农村科学做好整体发展规划。政府应当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遵循农村扶贫与农村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的理念,从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的角度,引导农民搞好整体规划,在规划中,“必须要统筹安排,兼顾左右,体现全面发展,而在实施过程中,又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先扶持发展”。[3]二是政府应当利用其掌握市场信息的优势,为农民做好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指导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农业经营风险预测、农业气象水文灾害预报、农业种植技术等信息, 提高农民把握市场供求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政府应当鼓励农民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引导农民树立农业新理念。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脱贫、农业增收的必由之路。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文件中明确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农村基层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有的放矢、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发展计划,为农民生产经营指明方向。

二、扶贫主体之二:非政府组织的扶贫参与

经济学家茅于轼曾说,扶贫需要社会的合力。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民政部官员也表示,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扶贫,为扶贫带来不绝的动力,必将成为扶贫项目中的主体。

1.非政府组织的扶贫优势

我国政府主导的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足之处很明显。实践中,许多地方政府在扶贫事业中喜欢搞亮点,面子工程,忽视当地民众的基本需要;扶贫发展项目的计划通常是由当地政府制定的,作为扶贫对象的农民却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这就使得扶贫开发缺少群众基础;另外,扶贫资金、物品由于各种原因难以直接送到贫困者手中,也使得群众对扶贫工作不满。

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活动可以弥补这些不足。首先,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针对当地各种既定的经济、习俗条件,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促进扶贫工作的深化;其次,它“能够近距离平等地接触基层群众,将贫困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培养自立和互助的精神,促进农户参与消除贫困活动的全过程”;[4]再次,非政府组织对扶贫村的综合发展项目,一般规模较小,且更为本地化,更能专注于贫穷农户;最后,非政府组织在消除贫困的事业中,利用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能有效地唤起一般公众对农村贫困问题的关注,充分利用各种扶贫资源。

2.非政府组织的扶贫领域

(1)非政府组织类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根据此文件精神,笔者认为要培育两类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的非政府组织。一类主要是以地域(自然村或者行政村或者它们之间的联合体)为单位的服务农民自身的非政府组织,简称村域组织(Village Organization);另一类是专业从事农村各种服务、协助农村发展的公益性、专业性非政府组织,简称农业非政府组织(Agricultur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5]。对于前者,要积极鼓励其发展,利用其植根于民间的优势,整合当地资源,参与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而对于后者,要予以培育,发挥其反映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帮助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其在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的优化配置功能,帮助和维护贫困农民利益、促进新农村建设。

(2)非政府组织功能。非政府组织要发挥智力的优势、发挥募集社会资金方面的优势,积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开展扶贫济困、救灾防害、安老抚幼、扶弱助孤、贫困助学等活动。在小额贷款方面已作出突出贡献的非政府组织,要继续完善以前的做法,并拓展向农民分发农业生产信贷,使农民有资金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或者向农民发放信贷使他们去开辟获得非农收入的机会。主要从事技术、学术扶贫的非政府组织,要积极动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贫困村开展调查研究,为农民脱贫致富建言献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另外,在卫生保健领域、教育领域等其他公共服务领域,非政府组织也应以填空补缺的身份及时出现。

总之,在中国,随着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深入,非政府组织既可以在帮助农村脱贫方面发挥作用,也将在未开启的农村市场中大有作为。

三、扶贫主体之三:扶贫村的自身建设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贫困村的农民不但是扶贫的对象,也应当是扶贫的主体,成为解救自身的主人。如何做好扶贫村的自身建设工作呢?李源潮指出“在扶贫开发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选好带头人。第二要培训新农民,让农民有新的创业素质、新的劳动素质”。

1.要选好带头人

选好带头人,第一步要选好村干部(主要是村主任)。笔者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村干部的选任应以“海选”+“提名”式竞选为主。即“海选”产生一名、村里致富能人推选出一名、村委会推荐一名、基层政府推荐一名,然后通过竞争上岗。这既体现基层民主,也杜绝“海选”的随意性。另外,把大学生输往农村基层组织,即培养“大学生村官”,也应积极推行。第二要处理好村干部(主要指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的关系。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现实中,村支书是上级党组织直接任命,而村主任由选举产生,除少数情况下村支书、村主任由一人兼任外,一般都是两人各负其责。两者关系好坏自然关乎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村干部之间应以和谐为重,村集体利益至上,同心协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要保障村干部的利益。扶贫开发工作,要求村干部把精力从收税、罚款等管理工作上转移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尽心尽力为农民服务上来;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促使村干部要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工作重心。新的形势对村干部要求提高了,对村干部利益的保障机制也应健全。建议村干部的工资参照公务员工资支付形式,将其纳入县市区或乡镇财政统管统发系统,并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和工龄补偿制度,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和进退机制等[6]。

2.培育新型农民

扶贫开发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系到农民方方面面的利益,而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扶贫工作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要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否则,扶贫开发工作无法良性进展。只有得到贫困户的理解和支持,扶贫工作才能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此,一要实现贫困农民从生活脱贫到心理脱贫的转变。让一个人生活富裕起来不难,而让他从精神上也富裕起来却不易。现实中部分农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不思进取,沉迷于吃喝嫖赌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此,扶贫投入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和资金上,更要关注“扶志”,对其“输血”的同时更要注重“造血”。要通过教育、技术、信息等智力扶持,培养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要对贫困户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和观念上的引导。逐步实现生活富裕到观念富裕及生活脱贫到心理脱贫。二要实现由贫困户向新型农民的转化。与新农村建设提倡新型农民相比较,现在贫困村农民的文化知识比较匮乏、道德素质不高、固守传统农业的心态较重。落后地区的农民应当利用扶贫开发工作人、财、物注入的契机,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逐渐实现“脱贫——富裕——新型农民”的转化。为此,贫困村民应当利用科技下乡、短期培训等机会,向专家学者请教、学习,定期参加农村劳动力培训,掌握致富的新技能。在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大环境下,贫困户应当主动参与市场,在市场中开阔眼界、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历练本领,成就经营能手。贫困村民应该充分享受国家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的成果,尤其是要享受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改变读书无用的观念,担负起子女受教育的义务,保证下一代不失学不辍学,让他们从小就接受教育,远离无知,保证使下一代成长为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四、结束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贫困地区建设和谐新农村”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将围绕继续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和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两个目标,分区研究,整村推进,因户制宜,逐级建立责任制,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逐步增加他们的收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基本完成14.8万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政府的坚定支持、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和贫困农民的自我觉醒,落后地区的农村一定能尽快脱贫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一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新华网,[2006-02-2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2/21/content-4207811.htm.

[2] 陈 梁.对提高我国农村扶贫效率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7,(02):51.

[3] 毛胜华“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升扶贫开发内涵[EB/OL].[2006-11-16].http://www.daodoc.com .

[7] 成思危.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为主的方针[N].人民日报,2006-11-29(6).

第18篇:心理误区

心理误区

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老是把好事做坏呢?”“我为什么总是希望破灭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先看看自己是否掉入了下面的心理误区:

求败的性格

有些人的性格倾向于自败,他们经常陷入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即使眼前有退路他们也视而不见,拒绝利用。

自恋

自恋者通常需要别人不停地赞美、爱慕自己,为了让对方喜欢自己,常不分青红皂白地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

情感幼稚

以幼稚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如在工作场合扮小丑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样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一种不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式。

求败的认知

缺乏自信,划地为限,总认为自己会失败,内心有错误的预期心理。

虚幻的期望

志大才疏,对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能作出明智的判断,对自己要求过高,生活目标极不现实。

自卑过重

自卑感严重的人在自尊心作祟下,有时会做出荒诞之举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反而自取其败。

报复心强

报复心强者易意气用事,心中常满是怨怒,遇事只顾发泄情绪,无法泰然面对挫折,结果失去人缘,陷入麻烦中。

寻求注意

喜欢出风头,希望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经常高谈阔论,大吹大擂,企盼别人的称赞。欺世情结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像别人想像的那样好,总担心有一天会被揭穿真相,从而内咎深重,常以自寻毁灭来惩罚自己。

执拗多疑

心胸狭隘,整日疑神疑鬼,总在揣测别人的动机,结果影响人际关系,导致周围人的疏远、反感和冷落。

第19篇:实践误区

政治学习方法:关于“实践”认识的几个

误区

来源网络 2012-06-01 13:42【大 中 小】 【我要纠错】

误区一: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只有人的活动,才称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这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必须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幼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是实践活动,某次,对人的活动要具体分析,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活动,才是实践。

误区二:实践是我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简析: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而实践仅指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把改造世界等同于改造客观世界,扩大了实践概念的外延。因而,是不准确的。

误区三: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简析: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所以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只能是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实践活动还应包括对人类社会的改造,而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缩小了实践概念的外延,显然也是不准确的。

误区四: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简析: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

误区五: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简析:这种观点好像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性,又看到了实践的主观性。

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实践的主体,对象的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我

们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误区六: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简析: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第20篇:人才网误区

如今,人才市场已经进入求职旺季,各招聘网站争取更多的企业客户也将引发新一轮的广告大战,包括电视、户网络媒体等都会成为重要地宣传渠道。表面上看,众多的企业招各人才招聘网站带来了不小的利润,网络招聘网站的经营阵地似进入高收入阶段,但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这种繁荣的背后 “实在不少。优势背后困局凸显说起中国的人才招聘网站,应该开源于 1998 年。当时全国就只有几家人才网站,发展至今,长期坚持并获得发展的只剩下网联、前程无忧以及中华英才网等少数几个巨头了。即使经历了残酷的市场洗牌,依然被业内人描述为: “ 这是个刚刚起步的朝业 。 ”首先,招聘网站 “ 丰富的招聘信息 ” 和 “ 简单的操作流程 ”户使用网络招聘两大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人才网站信息丰富、本求职、能实现异地求职等特点,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从传求职模式向网络求职转变。第三,它们还兼顾着推广能应对市场和支持企业转型的人力资源方案,影响更多的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的作用。但是,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 三大招聘网站巨头就被煤炭连连爆出亏损或业绩下滑的消息。这也再 次引发人们对国内招聘网站盈利能力的质疑。不仅如此,目前大批中小企业进入困境,许多行业都正在遭遇 寒流,以企业客户为经营主体的招聘类网站也受到波及;另外,招聘 类网站同质化的产品或服务也逐渐跟不上客户需求的变化,再加上行 业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经营成本在上升,行业平均利润率在下降, 使得一些网站难逃亏损的魔咒。值得深思的四大误区总结起来,目前国内的人才招聘网站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几大误区:

误区一:众向所归 —— 不够完善的品牌战略在服务上,目前各大招聘网站在内容和服务上还没有形成太多 差异化。所以目前大家不约而同地把主要目标集中在了品牌延伸上, “ 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 ” 几乎成了所有人才招聘网站地一致想法。但是,开拓市场的手段却停留在泛大众的层面。为赢得新一轮品牌营销的 先机,国内招聘网站应在不同层面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

误区二:不计后果的血本广告从市场公布地数字可以看出,为提高知名度都肯下血本。仅从 三大招聘网站来看,从去年开始,广告大战就成为招聘网站行业的重 头戏。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 2007 年第四季度,智联招聘在广告投放上的费用是 2500 多万元;前程无忧 2007 年全年的市场推广费高达 1.8亿元,广告费用约占 40% ;中华英才网 2008 年度市场推广预算也达到 1.8 亿元,比去年增长 16% 。但强大的广告投放对于竞争格局的 影响只持续了较短的时间。就连行业性的招聘网站今年也加入进来伺 机投放广告,从 “ 窄众 ” 窜向大众市场,大有与综合性网站一争高低 的架势。广告 “ 烧钱 ” 只是权宜之计,究竟什么才是理想的盈利模式和 品牌之道,各大招聘网站也都在探索之中。

误区三:重 “ 量 ” 而忽 “ 质 ”一般情况下,各网站都非常重视简历量,都不约而同地把简历 储存量看成自己吸引客户的 “ 法宝 ” ,至于其中有多少能 “ 激活 ” 只有网站自己才更清楚。招聘网站流量和黏性虽然会受到广告和推广活 动的因素影响,但要真正实现用户数量增长,必须从根本上做起,即 提高用户体验度和完善自己的服务,才能使招聘网站发展走向正轨。 如英才网联为了维系市场而成立的 “ 就业研究中心 ” 就不失为一个成 就注册简历 “ 质量 ” 和提升品牌的好办法。

误区四:增值服务能赚钱增值服务 —— 最早被各大网站用来维系客户关系,不知在某一天,这种附加服务就变成了小有盈余的利润工具,随之而来的就是 欣喜若狂的衍生出一个部门,为开拓此业务。但结果却是公司多了一 个“ 成本中心 ” 。如某大招聘网站的主要来源于四块业务 —— 出版物广告、网络招聘服务、经理人搜索服务和其它人力资源相关业务。

相 比之下,通常被人们认为最赚钱的经理人搜索服务,也就是猎头部分 的业绩却不尽如人意。而其培训更不赚钱更是业内人士提起时就首要 说的。突破是唯一出路分析目前招聘类网站存在的问时,各招聘网站虽然都实行了这 样那样的差异化竞争手段,但在品牌定位、营销模式上仍存在诸多问 题和误区:首先是行业服务内容严重趋同,在用户面前缺乏核心竞争 力 ,造成了用户的黏度不够,忠诚度低,流失严重;其次是人性化程度 不够,单用户贡献率低下,不能达到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美好体验的口 碑传播和顾客满意度。这些结果都导致了招聘类网站的服务品牌普遍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除了 “ 广告、低价、人海 ” 三板斧之外,别无高招。所以, 增加较好的网站新营销力量的加入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此外 , 要想做到营销方面的突破 ,

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

第一, 营销要着重于对顾客价值的传递。对于招聘网站而言, 企业的需求是如何高效地进

行招聘,而个人的最大需求则是精准的求职,因而在营销中更重要的是该网站对企业和个人这两方面价值的 实现以及传递;

第二, 关注营销的差异性。目前招聘网站营销最主要的目标是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

升,诉求的核心都是使公众记住其是个人找 工作和企业招聘的平台,至于本平台的特有价值优势都没有体现,而 这种无差异性的营销对网站独特品牌的形成和形象的塑造显然是不够的,因而需要差异化的营销建立品牌的独特核心价值和公众认知; 第三, 精准营销。精准营销,因其针对所有的企业和个人用户 的营销诉求的大体相同,而

事实上不同企业和个人的求职和招聘需求 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用精准营销来提高

市场营销的效率是很重要的。目前招聘网站大规模广告和营销策划的前提是目标公众需求的无差异性,而事实上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个人的需求差异性是 非常大,这种非精准营销性的营销必然会导致投入的低效率,高的市 场投入未必会带来希望的回报,因而招聘网站的营销需要以客户不同 需求为核心,实现精准的营销,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和效果。互联网产业能快速创造财富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 IT 技术运用于 “ 产品创新 ” ,更在于 IT 技术在 “ 营销创新 ” 的大幅度应用。 HR领域是一个讲求互动交流的领域,恰好和 Internet 领域具有本质属性的相同。做广告不等于创品牌,搞策划也不等于造品牌,面对 13亿人、2400 万企业的庞大人力资源市场,经过短短几年的竞争,中国招聘市场格局还远未定型。而且,用户在服务内容的丰富、体验 度的完美方面要求日益在提升,要成为 13 亿人的 “ 理才 ” 专家,成就拥有挚爱品牌的伟大企业,目前招聘类网站还需在产品、服务等方 面实施全方位创新,要做 到长期、重复占领顾客大脑和心智,持续提 供价值。

《扶贫误区论文范文.doc》
扶贫误区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