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调研范文

2022-10-0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优秀年轻干部调研

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问题研究

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准确把握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是当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近日,合作对全市年轻干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xxx紧紧围绕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推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

(一)加大力度培养年轻干部

一是加强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的培训。坚持把理论培训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提高年轻干部的政策理论素质、政策运用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今年来,我们投入培训经费60余万元,分5期举办青年、党外、妇女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干部265人;投入培训经费5万元,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4期,培训390人次;选派10名干部到浙江大学培训,5名副县级后备干部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7名青年干部参加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召开选调生座谈会1次,培训选调生14人;选派2名医务人员参加“陇原之光”人才培训,99名基层年轻干部参加藏汉“双语”培训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年轻干部真正打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二是突出多岗位锻炼。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采取“选、送、派”等方式,多渠道搭建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平台,共选派38名年轻干部到农牧村挂职,1名省管“80后”后备干部到天津挂职,2名科级干部到州直单位挂职,引导年轻干部真正沉下去、真心融进去,在艰苦环境和不同岗位增长才干,锤炼意志,积累经验,提高了年轻干部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培养年轻干部。把“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在16个重点贫困村选派37名年轻干部驻村帮扶,全面参与贫困村扶贫脱贫各项工作,帮助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以扶贫攻坚的成效检验年轻干部的工作实绩。

(二)扩大视野发现年轻干部

为了准确掌握全市年轻干部队伍现状,我们于2015年10月对全市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转正定级满2年的干部进行了全面摸底,对符合条件的1038名年轻干部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经请示市委同意,制定了《xxx补充副科级后备干部工作方案》,在各乡、街道和市直各部门集中补充了138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在推荐、考察、审核过程中,我们采取干部民主推荐、单位党组织二次推荐、民主考察、部务会议审核、常委会审定的方法,重点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度,突出体现单位党组织和组织部门的话语权,坚决消除“唯票取人”的弊端,更好地贯彻了中央要求。补充的138名后备干部中,女干部38名,少数民族干部93名,本科及以上学历110名,30岁以下的51名,党外干部16名。经过补充,全市副科级后备干部达到179名,基本上覆盖了各乡、街道和市直各单位。

(三)唯贤选拔年轻干部

一是健全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强乡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提出了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目标,对后备干部的培养、管理、使用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考核和调整,形成“优用、好留、劣汰”的机制,保证了年轻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二是畅通入口。市委在选人用人上,除了特殊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外,副科级提任人选全部从35岁以下的副科级后备干部中产生,进一步拓宽了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渠道。2015年提任的15名正科级干部中,40岁以下的8名;提任的40名副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下的30名。目前全市35岁以下的科级干部有138名,占科级干部总数的21.6%。三是疏通出口。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后备干部进行严格的纪律约束和动态管理,2015年将14名副科级后备干部调整出库。同时,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为20余名后备干部办理了工作调动,推动党政机关和乡街道之间优秀年轻干部的有序流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培训上力度不够大。年轻干部大多岗位经历单一,有的属于“三门干部”,工作经验不足,缺乏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精神,缺乏艰苦奋斗和实干意识。市级层面上开展大规模、多层次的干部交流、锻炼的条件还不成熟,致使大部分年轻干部工作经历少、缺乏锻炼机会,经验不够丰富,成为制约成长的瓶颈。

(二)在选拔任用上思想不够解放。在选拔使用年轻干部问题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思想障碍,提拔使用一个人时兼顾考虑到年龄、资历、任职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

(三)在监督管理上存在漏洞。全市年轻干部比较多,日常检查难以覆盖全部,监督制约、责任追究乏力。有的单位执行规章制度不严,管理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造成部分年轻干部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不强,党性修养薄弱,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影响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抓教育培养,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打好基础。依托州、市两级党校重点抓好年轻干部的培训工作,市委组织部坚持每年举办一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努力提高年轻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采取交流轮岗、上派跟班学习、下派挂职锻炼、外派挂职考察学习等措施,加强实践锻炼,帮助年轻干部丰富阅历,增强实践工作能力。

(二)抓考察考核,为及时发现优秀干部找准方向。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对年轻干部工作态度、一贯表现、为人处事等长期的观察,来认识、了解干部。加强对年轻干部日常考核、考察了解、监督管理,加强理论培训学习,通过日常表现、学习情况、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的表现发现干部、培养干部。

(三)抓制度创新,为大胆使用年轻干部清除障碍。探索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运行机制,打破体制机制壁垒,纠正论资排辈等不良倾向,针对不同岗位采取合适的选拔方式,为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制度保障。

推荐第2篇: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

推荐第3篇: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研报告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研报告2010-06-29 19:10:4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研报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研报告(2)近几年来,我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力度,制订了《培养选拔跨世纪领导人才工程规划》,努力建立一支职务上分层次、结构上分类别、时间上分远近,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年轻干部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荐贤、对年轻干部作一次考核、对一批年轻干部进行理论、实践、赴外地的培训等十个一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抓源头、抓培养、抓启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以来,全市提拔35岁以下年轻干部140名。这

些年轻干部已成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骨干。

一、实事求是,正确评价年轻干部

知人才能善任,任人必须唯贤。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要选准苗子,党组织要提高识才水平。这当中主要是如何才能正确地评价年轻干部,应着力在三看上下功夫。

化静为动——把年轻干部的优点看实。多数年轻干部上进心强,工作尽职尽力,他们无论参与中心工作还是正常工作,是负责全面工作还是协助某一方面的工作,都追求政绩。他们所实现的人生价值,都希望得到组织的充分认识和肯定。因此,要全面地动态地考察干部。既要考察他们在某一年份、某一岗位、某一项工作中的表现,又要考察他们多年来,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上的表现。充分肯定年轻干部的优点,会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得到激励。 化原则为具体——把年轻干部的缺点看透。现在有一种倾向对年轻干部的优

点比较好讲,对他们的缺点评价比较难,一是不重视对他们缺点的考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评价起来说不清,也说不准。二是主观主义的想当然。因为他们年轻,作风雷厉风行,就说成心情急躁;因为他们阅历浅,就说成某方面经验缺乏,或者是学习不够;因为他们敢抓敢管,就说成有时有自傲情绪,等等。三是多栽花少栽刺,防止把年轻干部缺点说过头,影响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实践证明,用积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考察年轻干部的缺点,既可以防止笼统和偏见,又能够在使用年轻干部时信心更足,决心更大,更有利于选准人。

化虚为实——把年轻干部的潜能看准。干部的潜能,是一个干部综合素质的内在反映,不易被发现。客观准确地分析评判年轻干部潜能的大小,就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对年轻干部无论是平职交流,还是提拔使用,往往都带培养性的。如果一个年轻干部的潜能不大,使用不当,就会增大

干部培养工作的成本。如果及时使用了具有较好潜能的干部,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就实现了人们常说的,也是期望的组织部出效益。因此,考察年轻干部的潜能,是一个不断考察、跟踪考察,认识、再认识的过程,不能主观臆断,把考察这一个重要环节简单化,更不能因有了一两次考察,就草率地下结论。考察年轻干部的潜能,主要考察年轻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的坚定性,处理问题、接受事物的敏锐性,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可塑性,等等。只有把年轻干部的成长轨迹全部掌握了,才能对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早发现、早储备、早培养、早使用。

二、思维创新,大胆使用年轻干部

尽管这几年来,对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步伐没有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各级领导班子又面临整体性新老交替。回顾1984年体改时班子调整的实践,可以说,一批20多岁、30岁左右的

有中专以上文化的年轻干部,尽收眼底,他们当中有许多同志走上了乡局级领导岗位,现在也不过在45岁左右,工作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骨干。其基本经验是思想解放,不拘一格,敢于使用。领导班子的建设,如何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有紧迫感,要切实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要突破影响年轻干部成长和使用的三个障碍。

防止近视——解决人选少的问题。这几年来,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没有少强调,固然有源头不足(乡局级机关控制进人已多年)、后备干部蓄水池不满等原因,重要的原因是近视,既表现在灯下黑,又表现在看不远,视野不宽,总感到人才缺乏,优秀的年轻干部就更缺了。相反,一些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因不在领导同志视线范围,不能得到及时地培养使用,出现马找伯乐的忧虑。一些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年轻干部,因为接触多,缺点暴露无遗,使用上总不太放心。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多数群众的评价和推荐,就会发现优秀人才。我市连续多年,坚持考察班子必须进行后备干部的群众推荐,在乡镇凡遇党委、政府换届,都进行较大范围的民主推荐,一批年轻干部进入蓄水池,有的多年来,一直被群众推荐的干部,在使用上一般地说,是有较大把握的。经过几年的滚动,目前,我市乡镇班子的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进,班子调整的余地也大多了。

防止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解决干部脱颖而出的问题。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来,选拔任用干部已经逐步从封闭式陈旧的选人用人机制中走出来,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正在形成和建立。但是,选人用人由少数领导在少数人中选的现象仍然

推荐第4篇: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研报告(材料)

近几年来,我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力度,制订了《培养选拔跨世纪领导人才工程规划》,努力建立一支职务上分层次、结构上分类别、时间上分远近,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年轻干部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荐贤、对年轻干部作一次考核、对一批年轻干部进行理论、实践、赴外地的培训等十个一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抓源头、抓培养、抓启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以来,全市提拔35岁以下年轻干部140名。这些年轻干部已成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骨干。

一、实事求是,正确评价年轻干部

知人才能善任,任人必须唯贤。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要选准苗子,党组织要提高识才水平。这当中主要是如何才能正确地评价年轻干部,应着力在三看上下功夫。

化静为动——把年轻干部的优点看实。多数年轻干部上进心强,工作尽职尽力,他们无论参与中心工作还是正常工作,是负责全面工作还是协助某一方面的工作,都追求政绩。他们所实现的人生价值,都希望得到组织的充分认识和肯定。因此,要全面地动态地考察干部。既要考察他们在某一年份、某一岗位、某一项工作中的表现,又要考察他们多年来,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上的表现。充分肯定年轻干部的优点,会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得到激励。

化原则为具体——把年轻干部的缺点看透。现在有一种倾向对年轻干部的优点比较好讲,对他们的缺点评价比较难,一是不重视对他们缺点的考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评价起来说不清,也说不准。二是主观主义的想当然。因为他们年轻,作风雷厉风行,就说成心情急躁;因为他们阅历浅,就说成某方面经验缺乏,或者是学习不够;因为他们敢抓敢管,就说成有时有自傲情绪,等等。三是多栽花少栽刺,防止把年轻干部缺点说过头,影响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实践证明,用积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考察年轻干部的缺点,既可以防止笼统和偏见,又能够在使用年轻干部时信心更足,决心更大,更有利于选准人。

化虚为实——把年轻干部的潜能看准。干部的潜能,是一个干部综合素质的内在反映,不易被发现。客观准确地分析评判年轻干部潜能的大小,就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对年轻干部无论是平职交流,还是提拔使用,往往都带培养性的。如果一个年轻干部的潜能不大,使用不当,就会增大干部培养工作的成本。如果及时使用了具有较好潜能的干部,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就实现了人们常说的,也是期望的组织部出效益。因此,考察年轻干部的潜能,是一个不断考察、跟踪考察,认识、再认识的过程,不能主观臆断,把考察这一个重要环节简单化,更不能因有了一两次考察,就草率地下结论。考察年轻干部的潜能,主要考察年轻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的坚定性,处理问题、接受事物的敏锐性,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可塑性,等等。只有把年轻干部的成长轨迹全部掌握了,才能对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早发现、早储备、早培养、早使用。

二、思维创新,大胆使用年轻干部

尽管这几年来,对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步伐没有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各级领导班子又面临整体性新老交替。回顾1984年体改时班子调整的实践,可以说,一批20多岁、30岁左右的有中专以上文化的年轻干部,尽收眼底,他们当中有许多同志走上了乡局级领导岗位,现在也不过在45岁左右,工作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骨干。其基本经验是思想解放,不拘一格,敢于使用。领导班子的建设,如何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有紧迫感,要切实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要突破影响年轻干部成长和使用的三个障碍。

防止近视——解决人选少的问题。这几年来,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没有少强调,固然有源头不足(乡局级机关控制进人已多年)、后备干部蓄水池不满等原因,重要的原因是近视,既表现在灯下黑,又表现在看不远,视野不宽,总感到人才缺乏,优秀的年轻干部就更缺了。相反,一些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因不在领导同志视线范围,不能得到及时地培养使用,出现马找伯乐的忧虑。一些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年轻干部,因为接触多,缺点暴露无遗,使用上总不太放心。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多数群众的评价和推荐,就会发现优秀人才。我市连续多年,坚持考察班子必须进行后备干部的群众推荐,在乡镇凡遇党委、政府换届,都进行较大范围的民主推荐,一批年轻干部进入蓄水池,有的多年来,一直被群众推荐的干部,在使用上一般地说,是有较大把握的。经过几年的滚动,目前,我市乡镇班子的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进,班子调整的余地也大多了。

防止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解决干部脱颖而出的问题。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来,选拔任用干部已经逐步从封闭式陈旧的选人用人机制中走出来,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正在形成和建立。但是,选人用人由少数领导在少数人中选的现象仍然存在。必须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要用市场经济开放的观念选人用人,要从机制上对旧的弊端加以约束和克服,领导同志的创新思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力。这几年,我市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去年,对市教委、市卫生局等5个副局级领导岗位,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发现了一批有才干的年轻干部,被录取的5名同志,如果按通常的选用方法,多数不在之列。通过竞争,达到了好中选优,领导满意,干部服气,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也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全市推行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年一聘;公推直选基层党支部书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给整个干部队伍的思想,精神面貌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防止被台阶束缚——解决年轻干部层次低的问题。目前,乡局级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紧迫性认识不够,往往说起来重要,培养措施则不过硬,使本来就不多的年轻大学生调干生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有的甚至还在工作、生产的第一线。因此,在配备年轻的乡局级一把手时,就感到人选难找,张三太嫩,李四又不成熟,能进县处以上党政班子的就更少了。没有若干人选作比较,就谈不上好中选优,必然会影响到选拔干部的质量,矮子里选将军,以至造成选人失误,贻误事业,反过来又影响到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在较低的层次上,有台阶不能唯台阶,不能把台阶设置太细,可以跨越台阶,否则,小步快跑不等于就跑得快。对年轻干部使用,还应注意尽量升级,避免留级,防止降级,允许有失误,在较低的层次上提拔年轻干部,有失误也易于纠正。只有这样,选拔年轻干部进较高层次的领导班子,就不愁没有人了。

三、积极探索,加快培养年轻干部

不论是在基层、在机关、在企业的干部,还是在党内、在党外的干部,都是党培养的干部,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所有干部离不开党的培养,自生自长,必然自生自灭。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要认真总结过去干部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要探索新的途径。

延伸源头——造就才源滚滚来。要用创新的观念,进一步拓宽干部工作思路。在培养对象上,要延伸源头,不能局限于现有在册干部。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把每年从本地区录取的大中专生基本情况建立台账,畅通联络渠道,掌握他们在校学习和思想状况,就业趋向,及时采取措施把他们吸引回来,结合本地人才资源结构,为他们就业提供服务,优先培养。要把高考落榜生、在中学里的团员积极分子纳入各有关党组织的视野,把他们作为村、乡镇企业干部中的后备力量,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需要加以培养,这个工作如不及时,一二年后,这些人作为资源也易于流失。我市从1992年开始,进行中学生业余党校试点,至1995年普遍推进,首先把学生干部、三好生、团员吸收到业余党校来,进行正常的培训等活动,先后有39名中学生发展入党,不少中学生回乡后成为农村基层两个文明建设的骨干。

大跨度使用——早压担子早成才。要进一步优化年轻干部上的环境,由于世俗陈旧的如论资排辈、官本位等观念的顽固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加之一些年轻干部存在的弱点,往往以不成熟、太嫩为理由,得不到锻炼压担子。因此,在对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的思路上,应从制度上给予硬化,年轻干部的使用,一般以交流为宜,树挪死,人挪活,年轻干部交流使用,便于他们在新的环境锻炼、提高、完善自我。一个新的环境也比较容易接受交流来的年轻干部。年轻干部交流使用,是年轻干部早成才、快成长的有效举措。

补好关键课——培养基本技能,掌握基本功。因为干部的学历、阅历、工作经历不同,使不同的干部,具有不同的特长,表现出干部在工作中的不同专业技能。根据干部培养的需要,事业的需要,一个班子中工作的需要,既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又要加强对年轻干部有目的性的培养,补好必修课。对年轻干部缺什么补什么,既做不到,也无大的必要。但对年轻干部的基本要求,考察考核达不到的,一定要补课。现阶段,对年轻干部的政治素养估价不要太高,否则,将会给党的事业、国家前途、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因素。要扎实地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党规国法的灌输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始终不动摇。要加强对年轻干部在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

推荐第5篇:4年轻干部调研提纲(附件3)

附件3:

年轻干部工作调研提纲

一、本单位的年轻干部队伍状况。主要包括年轻副乡局级干部、后备干部、优秀青年干部、选调生的数量、结构和现实表现情况。其中,要对2012年公选干部和2013年省选调生的现实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二、本单位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包括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具体方法措施;是否选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如何调动年轻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加强年轻干部日常管理;影响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瓶颈问题,等等。

三、对本单位、本系统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主要包括年轻干部来源、所需专业类型、人员结构、培训形式、实践锻炼方式等。如:如何扩大年轻干部队伍源头;哪些专业类型的年轻干部短缺;年轻干部迫切需要哪些方面教育培训;什么样的实践锻炼形式能够符合年轻干部发展需求等等。

四、对全市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推荐第6篇:年轻干部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从2010年8月份到孝昌第一初级中学支教至今,已经有两年啦。在这两年里我收获很多,也成长了许多。我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努力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修养,从不曾体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落实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学常规工作。在工作中也努力创新,推进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和个人素质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虽然自己未做出什么令人惊叹的事,但是收获颇丰。平凡的工作给与我更多的思考时间。我凡事都脚踏实地的去做,不去空想,也不抱有侥幸心理,努力、用心、负责任的去做好每一件事,在近两年的工作中,做过不少事情,也走过一些弯路,同时也结识了好许多良师益友,这些对我的成长和进步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这里,我想事实求是地来谈谈自己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现在我将这两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注重自身的学习和修养。

刚走上讲台,总有许多不懂或者不能解决的地方,这时我总是积极虚心的向当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求教。经常向他们请教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积极的向他们学习好的教学和管理方法。经常去听他们讲课,虚心学习。再然后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弥补自己的不足。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也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平时也严格要求自己,作风正派,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来弥补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除了在学校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外,也充分利用多媒体,观看优秀教师教课,向他们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另外也充分的利用学校组织的学校交流活动,向其他学校老师学习好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尽量来充实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九年义务教育制,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2010 年正式成为一名党员,我时刻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关心学生,用心及时解决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细心管理好所带的班级,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适时给校领导班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学校的荣誉、利益,我也能积极维护,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情我都尽心尽责的去做。

2、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考虑学生,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同

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不强求学生,只充分诱导,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个体差异,充分的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优势。不搞一刀切。发现学生特长,为他们的发挥提供平台。

3、教育教学方面

(1)建设教学方式,建构课堂活力

教学课堂始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激活对前人所积累之经验的生活体验,激发求知欲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本人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各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2)引进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以实施课程改革的高标准为出发点,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研究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运作方法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我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4)扎实多样训练,务实语文技能

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由是,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

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4、在日常生活方面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我从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好的优点,并引导他们发挥特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向大哥哥一样的去关怀体贴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发现他们的特长,教给他们好的习惯和好的方法。

同时积极地和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活动和心理,及时的把学生学习状况反馈给学生家长。与家长共管,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一起督促学生成绩的提高。

工作近两年, 能力得到提高, 经验也丰富许多, 有了些许的实绩, 但工作、生活中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如:

(一)对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需要从思想深处去认识,领会精神的实质和深刻的内涵,下功夫还不够,用心不足。

(二)学校和班级的杂务性事情太多,自己往往会为了立刻做好这些事情而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

(三)作为一名教师,有时没有很好做到分层教学,只注重对待优生的辅导,而忽略对优生的拓展。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定信 念;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借鉴学习别人的经验, 丰富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本职工作。对于今后的路,我会继续用心、努力、负责任的做好每一件事,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再上新的台阶!

总结人:杨威

2012年-8月-7日

推荐第7篇:年轻干部成长

年轻干部成长“三个需要”的现实意义

探寻优秀干部的成长规律可以发现,干部素质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多层次、多岗位的实践锻炼,以增长领导才干,积累领导经验;需要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炼和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以锤炼意志品格,培养良好政风;需要与工农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以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进对群众的感情。(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年轻干部的成长,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年轻干部这一群体,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梁滨作为河北组织部长,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到来之际,以“三个需要”谆谆教诲年轻干部,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切莫找捷径、走邪路。理解“三个需要”的现实意义,就是要求年轻干部做到“三不三要”:

不摆架子,要低调做人。越是成熟的谷穗,头低的越低。年轻干部最忌招摇。个别年轻干部上过几年班之后,觉得有了些资历,觉得具备了跟组织“议价”的能力,在干部交流时“挑肥拣瘦”,不服从组织分配;生活和工作中,则是对内呼三喝四,对外夸夸其谈。这与 “三个需要”的成长规律背道而驰。年轻干部要经过多层次、多岗位锻炼,才能积累领导经验,就像谷穗一样,需要经过风吹日晒、雨打雾浸的考验,才能真正成熟起来。“为官之道在于低”,先低调做人,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才能伏下身子踏实做事。

不耍花腔,要踏实做事。党和国家需要一门心思抓发展、脚踏实地务政事的干部。时下,个别年轻干部热衷于“政绩”,纸上、嘴上天花乱坠,实际却一无是处。这类“跑皮儿型”干部就是“老鼠屎”,他们的最大本事就是“耍花腔”。耍花腔的干部不愿意到艰苦复杂环境下去磨练自己,也不愿意接受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或许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会“春风得意”,但露出本来面目后,就会闹出“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的笑话。优秀的年轻干部,做事认真负责、不打折扣,意志坚定、品格高尚,而这种风格就是在长期磨练中形成的。

不忘职责,要清白做官。年轻干部要选准自己的人生坐标,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遇事之后自然胸襟开阔、志向高远,不会绕着自己兜圈子。任何情况下,年轻干部都要牢记工作职责,像李林森那样,“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始终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一切群众”。只有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才能走进群众、走进基层,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筑起拒腐防变“防火墙”。

年轻干部的成长需要过程,需要经过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不同条件的磨练,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年轻干部都要坚守规范,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失志,才能迅速成长为“栋梁之材”。

推荐第8篇:年轻干部培养

黑河市委组织部关于“30 周岁以下干部双向挂职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丰富年轻干部工作经历,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市委决定,在全市组织实施“30周岁以下干部双向挂职培养工程”,即每年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0周岁以下优秀干部到县(市、区)以下机关和从县(市、区)以下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0周岁以下优秀干部到市直机关进行双向挂职培养。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实施“30周岁以下干部双向挂职培养工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经受锻炼、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为目的,通过到基层锻炼和到上级机关挂职,使年轻干部更多地熟悉了解基层情况,学习上级机关管理知识,丰富不同层面工作经验,改善年轻干部经历结构,切实提高年轻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长期建设需要。通过实施“30周岁以下干部双向挂职培养工程”,切实提高挂职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挂职干部达到“三个提升”,即县(市、区)选派的挂职干部在战略思维和把握政策能力方面有新提升,在理论素养和文字综合能力方面有新提升,在分析处理和协调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新提升。市直机关选派的挂职干部在深入了解基层情况,适应基层工作能力方面有新提升,在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服务基层能力方面有新提升,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推进“五大行动区”和“十大工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能力方面有新提升。

二、选派原则

(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和推进我市“五大行动区”、完成“八项任务”的需要,选派挂职干部和确定挂职岗位,充分发挥挂职干部在知识、专业、经历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干事创业,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择优选派。着眼于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党政领导班子配备需要,择优确定挂职人选,切实把那些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干部群众公认,但工作经历较为单一的30周岁以下年轻干部选派到艰苦地区、基层一线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经受考验、接受锻炼,着力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双向互动。坚持县(市、区)以下机关事业单位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互派挂职干部,积极搭建实践锻炼平台,使基层干部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培养宏观思维和大局意识,提高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市委的大政方针和政策要求的能力;使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深入了解基层情况,积累基层实践经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四)重在培养。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切实将优秀的30周岁以下年轻干部纳入培养视野,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为选派挂职干部安排工作岗位,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搞好人才储备。

三、选派数量、条件和职务安排

(一)选派数量每年从县(市、区)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共选派100名左右30周岁以下干部进行双向挂职培养锻炼。

(二)选派条件

县(市、区)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30周岁以下干部。

具体条件为:

1.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优先。

2.年龄在30周岁以下(7月1日以后出生),身体健康。

3.市直挂职干部优先从处级后备干部、科级干部、无基层工作经历干部中选派,县(市、区)优先从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参加工作后始终在乡(镇、街道)工作的干部中选派。

(三)职务安排

选派的挂职干部原则上按原职级安排挂任职务,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无职级干部到县(市、区)以下机关挂职,可挂任局长助理或乡镇长助理、街道主任助理职务。

四、选派工作程序

1.组织推荐。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和市直各机关单位,根据选派条件和干部成长需要等情况择优推荐挂职人选。推荐名额为:北安市、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各推荐12名,逊克县、孙吴县、爱辉区各推荐10名。每个市直机关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推荐1至2名。如本单位没有合适人选,在与市委组织部沟通后可不推荐。要填写《选派挂职干部人选推荐表》和《挂职干部登记表》,每年于7月20日前报市委组织部。

2.确定人选。市委组织部根据各县(市、区)和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推荐情况,经比较遴选、审查同意后,确定正式挂职人选名单,通知拟派出单位并将《挂职干部登记表》转送接收单位。接收单位在充分考虑挂职干部工作经历、特点和培养方向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挂职干部工作岗位和职务安排意见,每年于7月25日前统一将《选派挂职干部岗位安排一览表》报市委组织部。

3.安排到职。每年7月底前市委组织部组织召开挂职干部到职动员会后,组织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搞好对接,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办理挂职手续,并安排到职。

五、有关要求

市、县(市、区)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市直各有关党委(党组)要把30周岁以下干部挂职培养工作作为提高干部能力素质、加强领导班子长远建设和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从严管理,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健全完善挂职干部管理制度。挂职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接收单位管理为主。接收单位要为挂职干部安排实质性工作,使其有机会参加急难险重任务。坚持谈心谈话制度,接收单位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在挂职期间出现违纪现象或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委组织部报告、向派出单位通报;要与本地本单位干部同样管理、同样要求,不搞特殊化;挂职干部要严格遵守《挂职干部守则》,挂职时间为1年(每年7月开始至下年7月结束),挂职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结束挂职,中共党员要转组织关系。要在挂职干部中确定负责人,协助接收单位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到市直挂职的,由派出县(市、区)委组织部指定1 名负责人;市直机关单位到各县(市、区)挂职的,由市委组织部为每个县(市、区)指定1名负责人。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照顾好安排好挂职干部的生活,干部挂职期间,原职务不变(本单位党委、党组对干部提拔调整情况除外),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有关挂职期间补助等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挂职干部可参加各地各单位组织的公开选拔和派出单位组织的竞争上岗。

2.定期考核,跟踪了解挂职干部的现实表现。挂职干部在挂职单位工作半年时,要向市委组织部和派出单位、接收单位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挂职期满时,要撰写挂职书面总结,分别送交市委组织部和挂职单位、派出单位。实行挂职干部季考核制度,到县(市、区)以下机关挂职的干部,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书面报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每半年考核一次;到市直机关挂职的干部,由挂职单位党委(党组)每季度考核一次,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半年考核一次。干部挂职锻炼结束前,由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和派出单位联合组成考核组到接收单位对干部挂职期间的表现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形成现实表现材料,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挂职干部奖惩、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表现优秀的挂职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接收单位要积极配合,实事求是地对挂职干部作出组织鉴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认真填写《挂职干部总结鉴定表》,送交派出单位存入个人档案,并报送市委组织部备案。干部挂职结束时,接收单位要及时办

理挂职干部的免职手续,派出单位要根据挂职干部原岗位、职级和挂职期间的表现情况,及时妥善安排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如挂职单位同意将挂职干部转为正式任职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挂职单位党委(党组)征得派出单位党委(党组)同意后,报市委组织部审批。市委组织部要加强对干部挂职工作的指导,定期进行调研,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干部挂职工作。每年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各市直有关单位要形成本地本单位干部挂职工作总结,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委组织部。

3.务求实效,切实提高挂职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各地各单位要把年轻干部挂职培养工作作为干部增长才干、积累经验、干事创业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督促鞭策挂职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努力做到各方面都有所收获。挂职干部要做到“三个一”,即围绕推进“五大行动区”和“十大工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完成一个高质量的调研课题,确定一个村或企业联系点,帮扶一个贫困户。同时每一名挂职干部的挂职锻炼结束时,要选择一个侧面撰写一篇挂职收获体会文章。市委组织部将选择部分优秀调研报告和挂职体会文章编印《挂职锻炼干部优秀调研报告选编》和《挂职锻炼干部收获体会文章选编》。

四川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双千工程”

发布时间:2011-06-13来源:2011年06月10日14:27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2010年起,四川实施了年轻干部培养“双千工程”,用三年时间,从省市机关和县乡基层单位分别集中选派1000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双向互派挂职,打造了规模化、互动化、实效化的干部实践培养链。目前已经选派了两批,分别从省市机关和县乡单位选派了近750名干部互派锻炼,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该省注重统筹谋划,统筹安排,统筹协调,统筹项目,推进年轻干部实践培养规模化。省委组织部对“双千工程”进行通盘考虑、整合资源,保证这一大规模的年轻干部培养计划有序落实到位。每年从省级机关与县(市、区)分别选派100名左右干部互派挂职,从市州机关与乡镇分别选派240名左右干部互派挂职,用3年时间选派2000名干部进行实践培养,实现对各领域、各层面干部实践培养的全覆盖。省级机关选派干部到县上挂职及对口接收县上选派的挂职干部,由省委组织部统筹;市级机关选派干部到乡镇挂职及对口接收乡镇的挂职干部,由各市州组织部统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注意把“双千工程”与支援灾后恢复重建、定点扶贫、藏区与内地双向互派干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类干部实践培养项目,增强了工作的系统性。

该省实行双向互派,推进年轻干部实践培养互动化。创新培养模式,实行机关与基层干部双向互派,促进机关与基层工作双向互动。单位互动:机关与基层“双向互派干部、一定三年不变”结对,每个单位在派出一名干部的同时,也接收一名结对单位的干部,既满足了挂派双方锻炼培养干部的需要,也避免了因派出干部而影响工作连续性的问题。人选互动:各地各部门都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下派锻炼对象主要为在上级机关工作、需要丰富

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上挂锻炼对象主要为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需要增加在上级机关工作经历的干部。注意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干部培养锻炼有机结合,省级机关选派对象原则上为处级干部,市级机关为科级干部,县乡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或部门班子成员,有利于派出干部在接收单位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工作互动:各地组织部门积极促成派员单位之间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促进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资源在机关与基层有序流动,以干部互派促进工作互动。

该省强化岗位管理,推进年轻干部实践培养实效化。根据选派单位对干部的培养锻炼意向,结合选派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安排挂职岗位。下派干部主要安排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的县(乡)党政或综合部门任副职,上挂干部主要安排在省(市)机关综合业务处(科)挂任中层实职或相应职务;到企业挂职的干部,主要安排在综合业务部门任副职或相应职务,力求让年轻干部得到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锻炼。加强跟踪管理,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建立专人传帮带、重要情况报告、请假和考察鉴定等制度,同时关心爱护挂职干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支持他们大胆工作;派出单位加强对挂职干部的跟踪了解,在挂职结束前进行全面考察,把考察结果作为挂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干部真正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年轻干部培养“双千工程”,是四川近年来全省统一组织、最大规模的一次干部实践培养行动,通过机关与基层的上下互动实现多赢。下派的干部熟悉了基层,上挂的干部开阔了视野;下派的干部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挂的干部提升了业务工作能力;下派的干部为基层推动了发展,上挂的干部为机关注入了活力。省农科院下派干部刘永红,在峨边县发展冬作马铃薯5万余亩,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马铃薯县长”;上挂省工商局的胡铭超,提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在全省推广。(通讯员 川 组)

推荐第9篇:年轻干部培养

年轻干部培养

把年轻干部培养好、选拔好、作用好,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各级领导班子抓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年轻干部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当前,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实践,高度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推动我们的干部队伍 “可持续发展”,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念。首先,应破除论资排辈思想,树立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观念。其次,破除求全责备思想,树立注重本质的用人观念。

二、竞争择优干部机制。构建竞争择优干部机制。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律人、以制度用人是促进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坚持从建立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入手,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建和完善选拔任用干部的科学机制。比如,健全竞争机制、考察机制、退出机制等。

三、长远进行战略布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干部特点来制定近、中、远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

年轻干部有朝气、有拼劲、有潜力,年轻干部的数量,代表了一个单位的发展后劲和未来。必须从各个层面,从上到下加大力度,大力选拔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根据新时期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他们进

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更加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家庭生活等等,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

推荐第10篇:年轻干部修炼

进行自我修炼不断自我完善

周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关、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习近平同志曾在2009年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必须加强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要加强年轻干部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增强道德责任感,常修为政之德。李源潮同志在与第30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指出: 目前有些年轻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却存在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浮躁心理,致使其人生观、价值观脱离正轨,责任心、上进心变得扭曲,工作作风漂浮、华而不实。在培养年轻干部时,要在提升素养、提高能力、锤炼品行上下功夫,促其健康成长。

这些要求,揭示了当代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规律。年轻干部在人生道路上,很容易受周围环境、世俗偏见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出现浮躁,产生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浮躁、纠正偏差,进行自我修炼,不断自我完善。

第一项修炼:理想。

人生之路,是一条比其他任何路都复杂的路:有坦途,也有悬崖;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岔口。柳青曾在《创业史》中告诉人们:“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现在年轻干部面临的选择很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贪图享受与艰苦奋斗的选择,养尊处优与勤于奉献的选择,两极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你。而选择的过程,也是检测理想信念砝码、辨别人生方向的过程。选择了舒适,也就选择了平庸;选择了喧嚣,也就选择了浮华;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年轻干部应当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矢志追求高洁,放胆磨砺人生,勇做搏击者、奋进者、开拓者。“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非有志者所能至焉。”“要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着新的发展。”这些话,可作为年轻干部选择人生目标的警训。

理想是前进的灯塔,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动力。有了理想,就会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就会不断地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作为一个年轻干部,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并矢志不移、尽心竭力地为之奋斗。正如温总理在勉励北大山鹰社的同学们所说的要“人比山高、志比天高”。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建立更高追求、更高标准。老子曾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年轻干部只有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能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要把远大志向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克服浮躁心理,沉得下身、静得下心,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小成大,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用心干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件事,积小流成江河,积跬步至千里。

第二项修炼:民心。

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树立群众观念,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是有群众观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是否关心群众的疾苦。古代一些开明的政治家都懂得,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作为共产党的干部,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更要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时刻关心群众的生活、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利益。要增强群众观念,必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一个对群众缺乏感情的人,不可能真正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毛泽东深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时,提出了六个注意,一是上门板,二是捆铺草,三是说话和气,四是买卖公平,五是借东西要还,六是损坏东西要赔。毋庸臵疑,这是把老百姓放在首位的表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党员的时候,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拥有20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在拥有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苏共解散、苏联解体,出现了亡党亡国的惨痛景象。苏联社会科学院的做的一项问卷调查能充分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达到了85%。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既要学习共产党的成功经验,还要吸取前苏联的亡党亡国教训,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密切联系群众。

第三项修炼:立德。

古语云,论德而定次,量能而受官。古语又云,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品德是人格之本。高尚品德是无价之宝。金钱买不来高尚品德,权力换不来高尚品德,邪恶压不住高尚品德。而且,越是在金钱和权力面前,越是在邪恶猖獗的时候,高尚品德越是闪光,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在今天,高尚品德就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所以,推崇高尚的人格,年轻干部应当首先坚持党性锻炼,坚持世界观的改造,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铸就高尚的品德。高尚品德的显著特征是襟怀坦白,大公无私,言行一致,核心是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大凡干部,手中往往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年轻干部应当懂得,权力的行使是以坚持真理为依托的。真理能否在你身上显现光亮,又与你的人格密切相关。同样一句饱含真理的话,由于讲话者的人格状况不同,讲出来以后的效果就大不相同。当前,年轻干部加强人格修养,重在努力做到无自私自利之心,万事出以公心,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群众。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年轻干部应当既增强适应能力,又增强抵抗能力。应学会于尘嚣中辟一隅,采撷闹中之静谧,保持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使自己的实际行为与道德认识相一致;应学会“慎独”,工于自省,不为灯红酒绿所折腰。只有时时处处管住自己,才不会流入庸俗,流入堕落,流入卑污,才能以人格的巨大力量为党赢得人心,赢得事业的成就。

第四项修炼:学习。

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学习是人的毕生追求。蓄之久者发必雄,思之熟者行必达。树立新观念,实现新跨越,靠重新学习;掌握新本领,提高新技能,靠长期学习;立德增智修身,提高党性修养,靠终身学习。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情况,就得学习。”他还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强调讲学习、将政治、讲正气。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使以学兴党、以学资政成为我党治党治国的鲜明特色。在每隔几年就全面更新一次知识的现代,学习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年轻干部,要充分深刻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常怀“本领恐慌”,常感“能力危机”,常找自身差距,把学习作为一种陪伴终生的修炼,使自己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书有华,秀于百卉,年轻干部要向书本学习;耳闻之不如目睹之,目睹之不如实践之,年轻干部要向实践学习。

第五项修炼:创新。

江泽民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知的可能;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年轻干部创新意识的修炼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求知欲。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年轻人要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其次,好奇欲。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对自己接触到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第三,创造欲。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盘旋。第四,质疑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

第六项修炼:求实。

《荀子》有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衡量一个年轻干部作风的优劣,不能仅听其言,还要察其行,更要观其果。古人云:“成大事者必有大境界”。大凡成功者都是因为长期默默无闻地全心投入自己的事业,厚积薄发,最终才功成名就。具有求实精神的人,都是事业的勤奋耕耘者,理想的执着实践者,人生的积极开拓者,人类的佼佼者。无论是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国家的兴旺和发达,还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具有求实精神的人。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一项科学发明不源于求实,没有一个国家富强不赖于求实,没有一个企业发展不益于求实,也没有一个伟人、

名人不精于求实。只有愈来愈多的人发扬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才能拯救国家和民族、拯救事业和人生。年轻干部要健康成长,就要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克服浮躁心理,始终保持“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受宠不惊,受冷不冰”的良好心态。“能力不足的危险”是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四个危险”之一, 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年轻干部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我们要主动勇于“接地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年轻干部去基层“接地气”必不可少,经过基层历练屹立不倒、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才能对未来的工作底气十足,才能抵御各类不良作风的腐蚀,才能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对我国当代青年尤其是年轻干部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努力工作、健康成长,更好的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第11篇:年轻干部培训资料

一、参加第一期培训班的意义解读。

第一,本期培训班是在《xxx经济学院2007-2010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下发事隔近三年之后终于开班。可以说,学校党委在2007年快放暑假的时候下发《关于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基本上年轻人对此文件知之甚少。这一次,尽管年轻干部的培训在今年仍然没有被纳入年初工作计划,但是却在组织部、人事处、团委的共同努力下得以举办。说明此项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本期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安排颇有深意,内涵丰富。四个部分的内容都是作为一名高校年轻干部必须了解和知道的内容。至于在短短的一讲当中是否能够系统的阐述清楚,已经不再重要,这四讲内容的安排更大的意义在于引起我们大家的思考和告诉我们学习的方向。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次培训将所有这些知识都能够系统的获得,这次培训的价值在于指路。作为年轻干部,未来会成为经济学院事业的继承者,不了解经院建设历程和理想追求,是危险的;不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危险的;不了解政治,没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是危险的;不了解青年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是危险的。根据党代会的要求,教师要懂教学,同时也要懂政治,管理干部要懂政治,同时也要了解教学,作为经济学院的职工,一定要了解经院校情,作为高校教师,育人为本,一定要深入青年,了解青年。

第三,尤其需要关注党委书记周元武关于《了解经院历史,熟悉经院精神,完成经院使命》的主题报告。在这次讲座中,周书记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是漫谈,而是针对性极强的报告。这也是周书记在经院范围内首次全面阐述经院精神的起源,凝练和发展的过程。在培训学院手册中,更有校园精神解读,对经院精神有全面深刻的解释。

二、学习周书记报告体会。

第一,为什么要讲经济学院的建设历程与理想追求。周书记说,我们年轻干部有的经历过经济学院的发展,有的没有经历过,或许对经济学院的历史有些了解,但不一定全面了解,所以有必要讲讲历史。只是要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站在历史的基石展望未来。同时也要讲理想,讲追求,这是关系经济学院长远发展的事。年轻干部不能忘记经院历史,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样才能更清晰的了解我们的过去,同时也要向前看,认同我们的理想追求,知道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这样,经济学院才能朝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迈进。

第二,经济学院的历史让我们学到什么。首先,经济学院的历史都伴随着时代进步的洪流。张之洞创办商业中学堂在1907年,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开启的年代,几经波折,随国家民族的命运跌宕起伏。1948年搬到武汉的银行学校,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进程而兴建,为新中国培养着大批金融高级人才。1984年成立的计划学院,正值*过后,改革开放浪潮涌向神州大地,需要培训大量干部。2002年合并成立的经济学院,是国家高教新一轮改革的高潮时期的产物,从此我校走上正规的本科办学之路。其次,经济学院的历史体现着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精神。不论是商业中学堂从武汉迁到恩施,又迁回武汉,还是武汉金专从郑州迁往武汉,都能够在当地迅速融合,发挥作用,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特性。经济学院合并之后,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实现了一地办学,合校合心,取得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良好的成绩,被誉为经院现象,体现了经院人锐意进去的特性。最后,经济学院的历史凝练出了经院精神。不论是过去的商校、银行学校、计划学院还是现在的经济学院,在草创期,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要么面对列强的欺凌,要么面对战火的洗礼,要么面对一贫如洗,要么面对黄牌高悬的现状,但是我们都坚强的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历史交给我们的使命,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尤其是周书记讲经济学院在建设初期,第一代经院人如何忍辱负重,坚韧不拔,最后完成了历史使命,成就了高校当中的深圳速度,体现了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自信与豪迈。

第三,如何理解经院精神。如果说校训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那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就是经院精神的展现过程。经院精神具有经院特色,能体现经院人的特点。

1.经院精神在我们学校存在广泛性。第一任院长许建国提出“为祖国服务,能解决问题”就能很好用经院精神来诠释。我们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目的是为祖国服务,我们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目的是能解决问题。同时我们的校训厚德博学,经世济民也可以用经院精神来阐述。因为能忍辱负重,坚韧不拔,所以能厚德博学,因为能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所以能经世济民。

2.凭什么让我忍辱负重。经济学院发展迅速,第一代经院人经过艰苦创业,现在校园美丽和谐,收入稳步提高,似乎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了。但是,我们真的到了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吗,无论是周书记还是吕院长,都在各种重要场合非常严肃的提出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提醒广大职工要有忧患意识。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离高水平、一流的大学仍然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会直接影响到经院未来的生存。所以说,我们的前进之路仍然充满艰辛,需要一代一代的经院人为了经院发展重担而忍辱负重,坚韧不拔。

3.让我们忍什么辱,负什么重。周书记在讲座中提到,有时候我们受委屈,不是你个人的问题。就是说,我们不是在忍受什么个人的荣辱和得失,而是站在经济学院发展的大局上,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进展,我们要承受压力,甚至委屈,但是依然前行。比如经济学院的违规用地,得益的是广大师生,受处分的是党委书记,在广大师生得益的前提下,个人所受的这点委屈就算不了什么。

4.仅仅忍辱负重还不行,还得坚韧不拔。周元武说,你光忍着不动不行,你还得坚韧不拔。很多人把坚韧不拔写成了坚忍不拔,一字之差,差别很大。忍比较被动,韧比较主动。我们是因为大局,因为更远的目标有韧劲,而不是一味的忍。甚至是主动的去承担,承受,不是因为现实的压力使我们不得不去承担。主动去承担和被动去承担有着很大的分别,前者更能体现出一种向上、不屈的力量。

5.为什么会首战用我。大家可能都比较喜欢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同样的,我们也要问一个问题,凭什么首战用你。正是因为前面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才会首战想到你。经济学院的建设历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结果是大家都喜欢的,但是其过程的艰难程度,可能超出忍辱负重,坚韧不拔。首战指大战,第一战,困难的战。正是基于你以前的表现,才会首战用你,首战用你展现的是对未来的乐观。周书记曾讲首战能想到能挑的是最有战斗力的人,是在最困难,最艰难的时候想到的。

6.为什么会用我必胜。首战用我,用我能不能胜,如果用之不胜,不能解决问题,不能经世济民,首战用我的意义就失去了。前面忍辱负重,坚韧不拔,首战用我的落脚点就是要取得胜利,是能解决问题的两有三实人才。可能需要的还是是代价很小的胜利,全面的胜利。如果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就不会有下一次的首战用我了。

7.忍辱负重容易,坚韧不拔难。中国人是很能忍的民族,所以挨很多骂,受到很多的责难都可以承受,还拿忍辱负重激励自己。但不是谁都可以坚韧不拔的,坚韧不拔不仅要求能忍辱负重,而且有持续的动力继续前进,向上,这个就更难。

8.首战用我容易,用我必胜难。可能很多人都会得到首战用我的机会,特别是年轻人,但是我们是否准备好了能够用我必胜值得怀疑。鲁迅曾说以前骂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成了先生,你准备怎样去当先生呢?首战用我,是用我不胜,用我大胜还是用我小胜?所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到用我必胜。

9.我们到底是为首战用我而去忍辱负重,还是为祖国服务而去忍辱负重。如果我们总想着首战用我,不一定会被首战用我,也可能后来一直不用。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吗?所以说,我们忍辱负重的前提是大局,是多数人,而不是个人得失。

第四,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周书记在报告中举了两个例子,他在几年之前就要求做的事情,到今天仍然没有动静,结果被上级主管部门指出来了。说明他让大家做的事情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执行力亟待提高。我们有了办学指导思想,有对高等教育形势的客观分析,有清晰的做实院系的思路,但是所有这些,都需要靠执行来完成。党代会报告中对此也有清晰的描述,要求各部门“把执行力强弱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周书记在讲执行力的时候,提到了理解力,他把理解力放在执行力前面,说明我们还需要在理解力上下功夫。

三、对培训班的建议。

第一,继续加强对领导骨干的培养。毛主席说只有领导骨干的热情,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最后只能是空忙。但他接着说,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群众的积极性就不会持久,就不会有正确的方向,就不会有高级的层次。毛还说,一个一百人的学校,如果没有最积极、最正派、最机敏的几个人乃至十几个人的领导骨干,这个学校一定办不好。我们这所学校有几万人的规模,就需要更多更好的骨干,年轻人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骨干。但年轻人的成长有过程,有规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培养,类似的培训班应该成为培养年轻人的常态形式。

第二,要跟踪年轻干部的成长。对年轻干部进行培训教育,是我们培养干部的一个环节。要把年轻干部参与学习培训的情况与使用结合起来,要持续跟踪这些年轻干部的成长,由此总结我们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经验。本期培训班有实地考察环节,这些年轻干部有的是第一次如此长时间深入到学生团支部进行交流,座谈会上,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座谈有许多收获,对本职工作也有许多启示。有的老师甚至还与这个支部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说明我们一要为年轻干部创造机会接触学生,一要年轻干部有深入学生的意识,这对提升我们工作的针对性有着长远意义。

第三,年轻干部的培养更多的还是各个具体部门的培养。学校党委行政早在三年之前就已经给了尚方宝剑,第二届党代会也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可以说不论从制度设计,还是领导支持都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像文件中所说“本着对党的事业、学校长远发展和青年干部成长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青年干部培养工作”。部门如何使用,如何培养将直接关系到年轻干部的成长。因此有必要加强部门领导科学培养年轻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12篇:年轻干部培训资料

一、参加第一期培训班的意义解读。

第一,本期培训班是在《xxx经济学院2007-2010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下发事隔近三年之后终于开班。可以说,学校党委在2007年快放暑假的时候下发《关于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基本上年轻人对此文件知之甚少。这一次,尽管年轻干部的培训在今年仍然没有被纳入年初工作计划,但是却在组织部、人事处、团委的共同努力下得以举办。说明此项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本期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安排颇有深意,内涵丰富。四个部分的内容都是作为一名高校年轻干部必须了解和知道的内容。至于在短短的一讲当中是否能够系统的阐述清楚,已经不再重要,这四讲内容的安排更大的意义在于引起我们大家的思考和告诉我们学习的方向。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次培训将所有这些知识都能够系统的获得,这次培训的价值在于指路。作为年轻干部,未来会成为经济学院事业的继承者,不了解经院建设历程和理想追求,是危险的;不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危险的;不了解政治,没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是危险的;不了解青年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是危险的。根据党代会的要求,教师要懂教学,同时也要懂政治,管理干部要懂政治,同时也要了解教学,作为经济学院的职工,一定要了解经院校情,作为高校教师,育人为本,一定要深入青年,了解青年。

第三,尤其需要关注党委书记周元武关于《了解经院历史,熟悉经院精神,完成经院使命》的主题报告。在这次讲座中,周书记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是漫谈,而是针对性极强的报告。这也是周书记在经院范围内首次全面阐述经院精神的起源,凝练和发展的过程。在培训学院手册中,更有校园精神解读,对经院精神有全面深刻的解释。

二、学习周书记报告体会。

第一,为什么要讲经济学院的建设历程与理想追求。周书记说,我们年轻干部有的经历过经济学院的发展,有的没有经历过,或许对经济学院的历史有些了解,但不一定全面了解,所以有必要讲讲历史。只是要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站在历史的基石展望未来。同时也要讲理想,讲追求,这是关系经济学院长远发展的事。年轻干部不能忘记经院历史,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样才能更清晰的了解我们的过去,同时也要向前看,认同我们的理想追求,知道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这样,经济学院才能朝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迈进。

第二,经济学院的历史让我们学到什么。首先,经济学院的历史都伴随着时代进步的洪流。张之洞创办商业中学堂在1907年,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开启的年代,几经波折,随国家民族的命运跌宕起伏。1948年搬到武汉的银行学校,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进程而兴建,为新中国培养着大批金融高级人才。1984年成立的计划学院,正值*过后,改革开放浪潮涌向神州大地,需要培训大量干部。2002年合并成立的经济学院,是国家高教新一轮改革的高潮时期的产物,从此我校走上正规的本科办学之路。其次,经济学院的历史体现着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精神。不论是商业中学堂从武汉迁到恩施,又迁回武汉,还是武汉金专从郑州迁往武汉,都能够在当地迅速融合,发挥作用,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特性。经济学院合并之后,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实现了一地办学,合校合心,取得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良好的成绩,被誉为经院现象,体现了经院人锐意进去的特性。最后,经济学院的历史凝练出了经院精神。不论是过去的商校、银行学校、计划学院还是现在的经济学院,在草创期,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要么面对列强的欺凌,要么面对战火的洗礼,要么面对一贫如洗,要么面对黄牌高悬的现状,但是我们都坚强的克服了困难,完成了历史交给我们的使命,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尤其是周书记讲经济学院在建设初期,第一代经院人如何忍辱负重,坚韧不拔,最后完成了历史使命,成就了高校当中的深圳速度,体现了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自信与豪迈。

第三,如何理解经院精神。如果说校训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那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就是经院精神的展现过程。经院精神具有经院特色,能体现经院人的特点。

1.经院精神在我们学校存在广泛性。第一任院长许建国提出“为祖国服务,能解决问题”就能很好用经院精神来诠释。我们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目的是为祖国服务,我们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目的是能解决问题。同时我们的校训厚德博学,经世济民也可以用经院精神来阐述。因为能忍辱负重,坚韧不拔,所以能厚德博学,因为能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所以能经世济民。

2.凭什么让我忍辱负重。经济学院发展迅速,第一代经院人经过艰苦创业,现在校园美丽和谐,收入稳步提高,似乎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了。但是,我们真的到了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吗,无论是周书记还是吕院长,都在各种重要场合非常严肃的提出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提醒广大职工要有忧患意识。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离高水平、一流的大学仍然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会直接影响到经院未来的生存。所以说,我们的前进之路仍然充满艰辛,需要一代一代的经院人为了经院发展重担而忍辱负重,坚韧不拔。

3.让我们忍什么辱,负什么重。周书记在讲座中提到,有时候我们受委屈,不是你个人的问题。就是说,我们不是在忍受什么个人的荣辱和得失,而是站在经济学院发展的大局上,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进展,我们要承受压力,甚至委屈,但是依然前行。比如经济学院的违规用地,得益的是广大师生,受处分的是党委书记,在广大师生得益的前提下,个人所受的这点委屈就算不了什么。

4.仅仅忍辱负重还不行,还得坚韧不拔。周元武说,你光忍着不动不行,你还得坚韧不拔。很多人把坚韧不拔写成了坚忍不拔,一字之差,差别很大。忍比较被动,韧比较主动。我们是因为大局,因为更远的目标有韧劲,而不是一味的忍。甚至是主动的去承担,承受,不是因为现实的压力使我们不得不去承担。主动去承担和被动去承担有着很大的分别,前者更能体现出一种向上、不屈的力量。

5.为什么会首战用我。大家可能都比较喜欢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同样的,我们也要问一个问题,凭什么首战用你。正是因为前面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才会首战想到你。经济学院的建设历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结果是大家都喜欢的,但是其过程的艰难程度,可能超出忍辱负重,坚韧不拔。首战指大战,第一战,困难的战。正是基于你以前的表现,才会首战用你,首战用你展现的是对未来的乐观。周书记曾讲首战能想到能挑的是最有战斗力的人,是在最困难,最艰难的时候想到的。

6.为什么会用我必胜。首战用我,用我能不能胜,如果用之不胜,不能解决问题,不能经世济民,首战用我的意义就失去了。前面忍辱负重,坚韧不拔,首战用我的落脚点就是要取得胜利,是能解决问题的两有三实人才。可能需要的还是是代价很小的胜利,全面的胜利。如果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就不会有下一次的首战用我了。

7.忍辱负重容易,坚韧不拔难。中国人是很能忍的民族,所以挨很多骂,受到很多的责难都可以承受,还拿忍辱负重激励自己。但不是谁都可以坚韧不拔的,坚韧不拔不仅要求能忍辱负重,而且有持续的动力继续前进,向上,这个就更难。

8.首战用我容易,用我必胜难。可能很多人都会得到首战用我的机会,特别是年轻人,但是我们是否准备好了能够用我必胜值得怀疑。鲁迅曾说以前骂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成了先生,你准备怎样去当先生呢?首战用我,是用我不胜,用我大胜还是用我小胜?所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到用我必胜。

9.我们到底是为首战用我而去忍辱负重,还是为祖国服务而去忍辱负重。如果我们总想着首战用我,不一定会被首战用我,也可能后来一直不用。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吗?所以说,我们忍辱负重的前提是大局,是多数人,而不是个人得失。

第13篇:老干机关年轻干部引进培养调研措施

“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个新要求既体现了中央领导对我们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又赋予了我们老干部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然而,由于历史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目前老干部工作队伍出现了断层,年轻干部为数不多,而且,他们在工作经验和与老干部的情感上,也还存在着有待

进一步培养锻炼的问题。因此,不断引进和培养锻炼这些年轻干部,是关系到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的老干部工作队伍是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服务态度热情,作风纪律过硬、业务素质高的队伍。特别是自“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又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干部工作队伍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年轻干部偏少,老干部工作队伍或多或少面临年龄断层

由于历史、以及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纵观目前老干部工作队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年轻干部偏少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人员,也逐步成为被服务的对象,许多单位和部门,因为长期未能充实人员,使得老干部工作队伍出现了年龄断层,工作的延续性、衔接性面临十分严峻的状况。

(二)年轻干部与机关原有的同志以及被服务的离退休老干部磨合沟通不够

目前,从事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年轻干部,与被服务的离退休干部大都是祖辈与孙辈的年龄差异,与共同工作的资深机关干部也有类似父子辈的“代沟”,在这些年轻干部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磨合不够、沟通不够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全面做好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年轻干部经验尚浅,工作能力和处事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该说,现有的年轻干部,他们有热情,有激情,思维敏捷,专业知识较好,文字基础较好,接受新事物快,这是他们的优点,但由于来机关时间不长,对如何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经验不足,应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平时的组织协调水平,尚存在一些欠缺的地方。

二、产生的原因

客观的说,造成老干部工作队伍上述问题的原因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受现有的机制体制的制约

现有的老干部专职工作部门,除了省市老干部局外,大多是机制体制改革的产物,由于工作隶属关系、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这些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单位,无法或者很难自行补充年轻的工作人员,而由于干部编制呈“宝塔状”,加上历史遗留的尚多,导致机关干部提拔和交流的机会也不多,年轻干部生长的空间也自然受限。

(二)年龄的差异间接影响了相互的磨合、沟通与交流

年龄的差异,使得年轻干部与离退休老干部以及机关资深干部存在着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让其对老干部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一时间很难产生亲切感,在与年长的机关干部一道工作的时候,也缺乏沟通的勇气。同样,年龄的差异也决定了年轻干部必然缺乏工作经历和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

(三)专业基础和知识不够,工作能力水平尚欠“火候”

新进机关的年轻干部,因为院校所学专业或者原有工作经历的关系,因为年龄与工作时间的原因,组织协调能力相对较弱,豁达处世能力存在不足。加之,对老干部业务不熟悉,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不多,对老干部工作和人缘关系从未经历或接触过,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与处事水平欠缺“火候”。

三、需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解决年轻干部的引进与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既需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也需要全体老干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一)加强“环境”建设,增强吸引力

一个单位的环境分为外观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单位应该首先搞好外观环境的建设,因为它是非常直观的,也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试想一栋残旧的办公楼,一些陈旧的办公设施又怎能吸引人、留住人呢?反之,整洁的办公环境、先进的办公设备,将给人留下深刻、直观的第一印象。而所谓的“内部环境”,则是指单位或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个团结、和谐的集体,是个奋发向上的集体,有着自己的工作理念,有着长效管理机制,有着自身的机关文化,有着创新的发展思路,这是一个单位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只有注重加强自身“环境”建设,营造出和谐、温馨的 “内外”环境,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吸引年轻干部的到来。

(二)加强对内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力

在切实搞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创新思维,探索新的服务管理模式的前提下,作为老干部工作单位和部门,更应该加

强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对内:可以通过编发《工作简报》、《会议纪要》等方式,让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广大老干部以及相关部门知晓单位目前在干什么,在实施什么,让下属各党支部充分围绕上级党委的意图开展各项工作。对外:可以定期向各类媒体选送反映单位建设的稿件、图片资料;可以努力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的联系,“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可以开办自

己的门户网站,拓宽对外宣传的渠道。在不断对内对外宣传的过程中,扩大自身影响,树立自身形象。试想,一个经常在电视上有图像、在电台里有声音、在报纸上有文字的单位,怎么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呢?而工作成绩的突出,也反映了一个单位领导有力,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强,有力增强了一个单位自身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

近年来,我们提倡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机关,提倡注重培养“能干、能说、能写”的“三能”干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一步要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以业绩作为衡量与提拔的依据的体制,要形成特有的机关文化,以感情凝聚人心,以事业留住人心。对于新进机关的年轻干部,更应加强他们的学习与培训,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激发学习欲望,大兴“比、赶、超”的学习风气,使其养成主动求学,积极求进的良好习惯。可将自主学习和成立青年理论小组集体学习结合起来,把拿文凭和长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真正把紧缺的知识补上,把知识能力转化的周期缩短。在强化学习的同时,将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可将单位自主培训、党校培训、短期脱产培训等方式结合起来,有重点、有计划的进行培训,通过学习与培训并举,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

(四)加强全面锻炼,加快成长步伐

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舞台,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工作岗位就是他们的 “舞台”,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或单位,应因地制宜、因才施用,根据年轻干部的不同专长、不同性格特点,将他们安置在最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工作岗位上尽情发挥,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做到 “能干”;还可采取演讲会、交流座谈会等形式,让年轻干部轮流登台,充分展示自我,做到“能说”;可通过编写简报、撰写调研论文、征文竞赛等形式,加强他们对工作、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和总结的能力,做到“能写”。同时,为了加强 “新老”协作,可在举办大型活动、重点工作的过程中,以 “老”带 “新”,以“新”促“老”,充分实现“新老”融合;可举办各种形式的友谊比赛,让新老同志搭帮结对,在奋力拼搏中凝结友情,在相互配合里形成默契;可举办单位的成果展、回顾展,让老同志在以往的辉煌里迸发激情,让新同志在以往的成绩里倍受鼓舞,不断进取,真正建立起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从而使年轻干部在全面锻炼中加快成长步伐。

(五)加强交流,广开渠道,合理有序吸纳年轻干部

尽管机制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单位或部门人员的来源渠道、发展空间和去向,但级别不同、隶属关系不同的单位或部门仍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加强人员交流,广开用人渠道,尽可能的创造发展的空间:对于直接由对口部门管理的老干部工作单位,应努力向上级机关反映,努力争取锻炼表现的机会,将现有的工作经念丰富、工作作风扎实的老干部工作人员,向上推荐,加快提拔、交流的进程,间接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对于有一定人事招聘权和建议权的老干部工作部门或单位,应努力争取政策,广开用人渠道,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即可通过对外招聘、组织选调、军队转业等方式方法,合理有序的吸纳年轻干部,逐步形成阶梯式的、科学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老干部工作队伍中年轻干部为数不多的现实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老干部工作无小事,老干部工作事关大局,十分重要”。这是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从大局和全局的高度,说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建设一支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工作作风扎实细致,能力素质全面有力的老干部工作队伍是十分必要和刻不容缓的。人们常说“老干部工作不是中心,但牵连中心,不是大局,但影响大局”。只有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充实老干部工作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并加速培养锻炼,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14篇: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五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五

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 补偿机制,有效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赴宁夏自治区基层开展医改工作与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第五调研组

(吴良有 梅扬 薛波)

为了解基层卫生工作状况和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的情况,根据部党组研究决定,我部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活动。根据调研活动通知要求,由疾控局和应急办组成的第五调研小组于2009年12月15-17日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和沙坡头区,重点就当地医改工作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落实情况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展开调研。

调研组通过与中宁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座谈,实地考察中宁县新堡镇卫生院、红苑社区服务站、创业村卫生室和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中心卫生院,与就诊农民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状、存在困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地区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2003年底,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中卫市,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总面积14453平方千米,人口114万。辖沙坡头区、中宁县和海原县。

中宁县总面积4418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总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4万。共设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3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县级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各1所(个)、乡镇中心卫生院3所,一般乡镇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生服务站2个,村卫生室131所,个体诊所53个。在编各类医疗卫生技术服务人员7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8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61人,中级258人,初级126人)。

二、调研地区医改工作进展与主要做法

中宁县县委、县政府对医改工作积极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卫生、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领导小组,并于11月初召开全县深化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落实五项重点改革任务。调研组重点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行调研。

(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宁夏自治区制定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确定了9类33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结核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内容。

结合自治区要求,中宁县全面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做好重大疾病防治”的工作目标。一是顺利完成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全覆盖,“十一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完成了全县17002名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工作。二是开展了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为城市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5.38万份,建档率达到96%。对45岁以上农民共48865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体检率84%。对筛查出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实行专档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指导。三是加强对传染病监测和防治工作,结核病防治实现了国家规划目标。四是开展了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对0-3岁婴幼儿和所有孕产妇建立保健管理手册,开展访视、健康检查等保健服务。五是开展了妇女病检查、宫颈癌检查、乳腺癌检查工作,共完成了15815人的检查任务。孕早期孕妇补服叶酸工作也已启动。六是完成了1000个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

在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积极宣传引导,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各项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调研中发现,当地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了解程度较高,参与积极性也很高。

为促进不发达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素质,自治区卫生厅联合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启动实施特岗见习医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连续两年,每年选拨1000名大学生作为特岗医生,充实到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地区和边远山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当地开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自治区对特岗医师每月补贴1200元。这一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短缺的压力。

(二)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中宁县2009年农民参合率达到95%,2009年1-11月共支出统筹资金

1916.85万元,统筹资金总使用率为86.8%。其中为18657人次报销补偿住院基金1879.3万元,为51571人次报销补偿门诊统筹基金37.55万元。

为了让农民群众更好地受益,中宁县通过科学测算,对合作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做到了“一降低、三提高、三扩大”。一降低:即降低起付线,乡镇级医疗机构由最初的150元降至目前的100元,县级医疗机构由最初的350元降至300元。三提高:一是提高筹资标准,由过去的50元提高到100元。二是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报销比例乡镇医疗机构由最初的35%提高到目前的80%,县级医疗机构由30%提高到目前的65%,县外非定点机构由15%提高到目前的25%;报销封顶线由最初的4000元提高到目前的20000元。三是提高对产妇补助,由2005年的50元提高到300元,剖宫产补助600元。三扩大:一是扩大报销范围,将标准床位费、治疗费、检查费、新增中医治疗项目都纳入报销范围,对手术中

一次性材料进行报销,对各乡镇卫生院及试点的村卫生室实行门诊统筹报销,门诊就诊按20%进行即时核销;二是扩大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乡镇级由2005年的320种增加到595种,县级由2005年的554种增加到928种;三是扩大了报销地域。

通过建立以住院统筹为主、门诊统筹为辅、结余门诊家庭账户基金继续使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方便参合农民的就医,又增大了参合农民的受益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通过与就诊病人的访谈,农民的共同感觉是新农合制度实施后,看病更方便了,医疗费用也有所下降。

三、调研地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情况

从了解掌握的情况看,中卫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已结束,转入整改落实工作阶段。

(一)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良好。

调研组现场走访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都能够严格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宁县卫生行业指导组于9月10日即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结合基层实际,确定实践载体为“关注民生,强化便民、利民、惠民措施,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活动”,同时成立组织,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学习培训。二是采取开辟宣传专栏、张贴学习心得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三是边学边改,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如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中心卫生院对征求到的加快住院部维修改造工程进度、更换门诊部饮水保温设备、改造医院车棚、更换村卫生室病床床单和被套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并都予以了妥善解决,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四是将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二)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切实推进医改工作落实。基层卫生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最主要特点是:将学习实践活动的落脚点集中在推进医改工作上,通过强化培训、加强督促整改、加快技术创新,加大基础投入来切实提高医护水平、转变医德医风、实现高效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优化服务环境。如宣和中心卫生院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推出11项技术含量高、费用低、实用有效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使农民花很少的钱看好了病,我们现场访谈的几位患者都对卫生院采用的诊疗技术给予非常好的评价。

四、调研地区落实医改工作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医改工作认识重视不到位。

调研中发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自治区一级是高度重视的,但到县乡一级政府给予的关注度并不够。虽然中宁县成立了多部门联合的医改工作小组,但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仍然认为医改工作主要是卫生部门的事情,没能更好

地发挥综合协调能力,建立起有力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医疗卫生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涉及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关键问题上,政府没有给予有效措施予以保障,卫生部门也坦言尽管医改在促进医药卫生事业良性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卫生部门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随着医改任务量的逐渐加大,这一矛盾将日益凸显。

(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严重超负荷。

中宁县已将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定为全额拔款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保障。按照服务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给予乡村医生补助,将乡村医生的补助由08年每月100元提高到09年的每月200元,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有所提高。

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由于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心大部分在乡、村两级完成,而基层人员编制还是依托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核定的标准,新医改任务下达后,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均在超负荷运转,存在疲于应付、突击完成现象,很难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利用。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现象特别突出,已严重影响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网底的组织保障。

此外,人员匮乏与工作量大的矛盾也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如农民健康档案建立后无法做到规范化管理,有的存放在乡镇卫生院,有的存放在村卫生室,前期工作成效大打折扣,不能更好地为后续的医疗行为和健康教育发挥作用。

(三)医改工作效果受到经费投入和补偿机制的影响。

调研发现,由于人员匮乏,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存在不少临聘人员,县级医疗机构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人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而且因为历史欠账问题,不少单位还是负债经营,例如我们在中宁县创业村了解到,2005年村卫生室建设时,50%建设经费是由村医自己垫付,至今仍然负债。此外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及时完全到位、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等现象比较普遍,(新发传染病防治工作比较受重视,如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县政府拨付的经费超过了县疾控机构的申请额)很多项目到最后只能由基层卫生单位自己垫付。

机构要发展,人员要生存,如果没有长效、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收积极性就仍然会存在,通过改革降下来的医药费用就会以别的形式转嫁到患者身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将受到创收业务的冲击,这必将影响到医改工作的效果。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难度增加。

中宁县新农合的筹资标准由过去的50元,提高到现在的100元,明年要达到150元,农民个人缴费要提到30元。座谈中有同志对新农合下一步的参合标准提出不同意见,参合标准提高的过快,反而会加重农民的家庭负担,不利于新农合措施的推行。如山区农民受经济条件影响,参合率会受到影响。而且随着个

人缴费标准的提高,农民对新农合保障水平产生更高的期望,与实际报销比例存在很大差距。另外参合的自愿原则与实际中村干部上门收缴的工作模式,也对新农合的参合率产生较大影响。

(五)基层单位党员发展工作薄弱。

调研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党员占总职工人数比例较低,例如我们考察的中宁县新堡镇卫生院,8名工作人员中只有院长是党员,其组织关系只能归附于在镇政府,不利于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五、调研组有关工作建议

结合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座谈走访中听取的意见、建议,调研组就下一步深化落实医改工作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动员,进一步提高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医改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基层各有关部门的职责,防止出现“医改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情”这一做法,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到医改工作中来。

(二)出台政策文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绩效考核,充分考虑医改思路下的服务模式转变,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队伍的延续和发展。

(三)真实反映基层现状,争取国家对医改工作的进一步经费支持,确保补偿到位。同时,要明确医改方案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分配,避免基层挪作他用。

(四)加大对新农合筹资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逐步提高农民就医的保障水平。

(五)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党建宣传工作,吸引、鼓励优秀人员进入党员队伍。

通过医疗体制的总体改革,是要在机制上有所突破,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能得到更好地保障。但是医疗工作,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政府切实承担起责任,在分配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卫生机构体系建设、人员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让老百姓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受益。

调研组成员:吴良有 疾控局爱卫二处处长

梅 扬 疾控局综合处主任科员

薛 波 应急办监测预警处科员

第15篇: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六.

卫 生 部 机 关 年 轻 干 部 医 改 专 题 调 研 报 告 汇 编 六

青海省农村 基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活动 及公共卫生 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第 六 调 研 组

(鄂 啟 顺 王 旭 丹 李 晔

根 据 部 党 组 关 于 开 展 机 关 年 轻 干 部 医 改 专 题 调 研 活 动 的 统 一 部 署 , 由 农 卫 司 和 科 教 司 组 成 的 第 六 调 研 组 一 行 三 人 , 于 2009年 12月 14-17日 赴 青 海 省 湟 中 县 就 农 村 基 层 开 展 学习实 践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工 作 进 行 调 研 。 调 研 组 先 后 走 访 了 湟 中 县 两 个 乡 镇 卫 生 院(拦 龙 口 镇 中 心 卫 生 院 和 上 五 庄 卫 生 院 和 三 个 村 卫 生 室(东 拉 科 村 卫 生 室、白 崖 村 卫 生 室 和 友 爱 村 卫 生 室 ,通 过 查 看 材 料、座 谈 及 个 人 访 谈 等 形 式 , 了 解 农 村 基 层 卫 生 机 构 开 展 学习实 践 科 学 发 展 观 活 动 的 进 展、农 村 卫 生 技 术 队 伍 现 状 及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开 展 情 况 。调 研 组 出 发 前 拟 定 了 调 研 提 纲 ,并 明 确 了 每 个 成 员 的 具 体 职 责 分 工 ;在 整 个 调 研 过 程 中 ,团 结 协 作 ,顺 利 完 成 了 预 定 的 调 研 任 务 。 现 将 调 研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如 下 。

一、基 本 情 况

(一 概 况 。 湟 中 县 位 于 青 海 省 西 宁 市 , 总 面 积 约 2700平方 公 里 , 辖 10镇 5乡、416个 行 政 村 , 总 人 口 49.24万 , 其 中 农 业 人 口 44.4万 人 , 占 总 人 口 的 91%。 农 民 人 均 年 收 入 3332.93元 。 全 县 有 县 乡 医 疗 机 构 23个 , 其 中 县 级 综 合 医 院 2所 , 乡 镇 卫 生 院 15个 (其 中 中 心 卫 生 院 6个、一 般 卫 生 院 9个 , 村 卫 生 室 611个 (承 担 公 共 卫 生 任 务 的 407个 。

1.拦 隆 口 镇 共 有 42个 行 政 村、9445户、4万 余 人 , 其 中 劳 动 力 2.1万 名 , 居 住 着 汉、藏、回、蒙 古、白、土 等 6个 民 族 , 以 汉 族 为 主 。 现 有 耕 地 8.46万 亩 , 其 中 水 浇 地 2.73万 亩 , 牧 草 地 总 面 积 51600亩 。平均 海 拨 2500米 。

2.上 五 庄 镇 位 于 湟 中 县 城 西 北 55公 里 处 娘 娘 山 南 麓 ,辖 21个 行 政 村 ,现 有 人 口 34610人 ,居 住 有 汉、回、藏、蒙、撒 拉、土 族 等 多 个 民 族 ,少 数 民 族 占 总 人 口 的 75%。总 面 积 560平方 公 里 ,耕 地 面 积 56805亩 ,平均 海 拔 2950米 ,分 浅 山、脑 山、牧 区 三 类 地 区 。 拥 有 村 卫 生 室 38个 。

(二 卫 生 机 构、人 员 情 况 。

1.拦 隆 口 镇 中 心 卫 生 院 为 一 级 甲 等 卫 生 院 , 拥 有 病 床 25张 , 年 住 院 人 数 1500人 次 , 其 中 妇 产 科 病 人 住 院 人 数 为 500-700人 次 , 年平均 纯 收 入 为 60万 元 左 右 。 现 有 职 工 31人 , 其 中 财 政 拨 款 9人 , 占 30%。 在 29名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中 , 有 中 级 职 称 1人 , 初 级 职 称 11人 , 无 职 称 17人 (占 58.6% 。 本 科 学 历 11人 , 大 专 学 历 10人 , 中 专 学 历 8人 。 在 10名 临 床 医 生 中, 具 有 执 业 (助 理 医 师 资 格 的 8人 , 2人 无 资 质 。

2.上 五 庄 镇 卫 生 院 拥 有 病 床 23张 ,年 门 诊 量 17000人 次 ,年 住 院 人 数 2000人 次 , 年平均 毛 收 入 约 128万 元 左 右 。 现 有 职 工 23人 , 其 中 财 政 拨 款 3人 (其 中 有 编 制 但 自 收 自 支 1人 ,占 13%。在 21名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中 ,中 级 职 称 1人 , 初 级 职 称 6人 , 无 职 称 14人 (占 66.7% 。 本 科 学 历 4人 , 大 专 学 历 15人 , 中 专 学 历 2人 。在 6名 临 床 医 生 中 ,具 有 执 业(助 理 医 师 资 格 的 4人 ,无 资 质 2人 。

二、科 学 发 展 观 落 实 情 况

按 照 湟 中 县 科 学 发 展 观 领 导 小 组 的 安 排 , 该 县 卫 生 系 统 分 两 批 开 展 深 入 学习实 践 活 动 , 确 定 “ 继 续 解 放 思 想 , 加 快 科 学 发 展 , 实 行 湟 中 县 卫 生 事 业 新 突 破、新 发 展 ” 为 实 践 载 体 , 突 出 解 决 影 响 和 制 约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的 重 点 问 题 。

拦 隆 口 中 心 卫 生 院 是 与 该 镇 工 商 所 联 合 党 支 部 所 在 地 , 支 部 书 记 为 该 院 的 院 长 。参 加 第 二 批 学习实 践 活 动 ,调 研 室 已 结 束 。活 动 中 通 过 发 放 学习材 料、集 中 学习讨 论 和 自 学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以 板 报、橱 窗

专 栏 等 多 种 形 式 宣 传 学习体 会 和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科 学 内 涵、精 神 实 质 和 根 本 要 求 ,营 造 了 基 层 学习实 践 活 动 的 浓 厚 氛 围 。 根 据 实 际 工 作 情 况 , 该 院 开 展 了 “ 现 阶 段 卫 生 工 作 基 本 情 况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 乡 镇 卫 生 院 的 发 展 思 路 及 改 进 措 施 ”、“ 如 何 加 强 医 德 医 风 建 设 ,提 高 医 院 在 医 疗 市 场 的 竞 争 力 ”、“ 如 何 搞 好 医 护 工 作 ” 等 调 研 活 动 ,了 解 党 员 队 伍 真 实 思 想 状 况 和 工 作 中 存 在 的 现 实 问 题 及 群 众 关 心 的 热 点 问 题 。

上 五 庄 镇 卫 生 院 参 加 第 三 批 学习实 践 活 动 ,调 研 时 进 入 分 析 检 查 阶 段 。虽 然 该 院 只 有 院 长 一 名 党 员 ,党 支 部 建 在 镇 政 府 ,但 要 求 全 院 全 体 职 工 都 参 加 学习实 践 活 动 。他 们 以 “ 科 学 发 展 ” 为 主 题 ,开 办 学习专 栏 ,创 建 学习型 卫 生 院 ,将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精 髓 应 用 于 日 常 工 作 中 ,努 力 提 高 医 疗 质 量 。组 织 开 展 了 患 者 满 意 度 调 查 活 动 ,对 出 院 患 者 进 行 电 话 回 访 ,制 定 满 意 度 调 查 表 ,并 对 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 收 集 整 理 。 2009年 , 该 院 共 开 展 调 查 问 卷 300份 , 患 者 满 意 率 达 到 90%。

三、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开 展 情 况

与 我 们 了 解 的 有 些 省 份 不 同 , 湟 中 县 的 疫 苗 接 种、孕 妇 检 查、新 生 儿 访 视、儿 童 保 健 等 公 共 卫 生 工 作 主 要 由 村 卫 生 室 的(妇 幼 保 健 员 和 乡 村 医 生 承 担 。乡

镇 卫 生 院 防 保 室 只 配 备 1名 防 保 专 干 ,无 专 职 妇 幼 专 干 ,由 妇 产 科 医 师 兼 任 。至 调 研 时 , 均 等 化 工 作 尚 未 部 署 到 县 级 。 乡 镇 卫 生 院 目 前 开 展 的 公 共 卫 生 工 作 包 括 : (一 建 立 居 民 健 康 档 案 。湟 中 县 按 照《 青 海 省 农 牧 民 健 康 档 案 建 设 工 作 方 案 》,制 定 了《 湟 中 县 建 立 农 民 健 康 档 案 实 施 方 案 》,开 发 了 湟 中 县 村 民 健 康 档 案 信 息 管 理 系 统 , 在 全 县 15个 乡 镇 30个 村 开 展 电 子 版 微 机 化 管 理 的 村 民 健 康 档 案 试 点 工 作 ,在 368个 村 建 立 了 普 通 家 庭 健 康 档 案 和 个 人 健 康 档 案 。目 前 ,已 免 费 建 立 家 庭 健 康 档 案 87183

户 , 建 档 率 达 91%; 免 费 建 立 个 人 健 康 档 案 381873人 , 建 档 率 达 95%。 其 中 拦 隆 口 镇 家 庭 健 康 档 案 建 档 率 达 90%, 上 五 庄 镇 家 庭 健 康 档 案 建 档 率 达 91.7%。 建 档 由 村 卫 生 室 负 责 组 织 , 填 写 居 民 健 康 档 案 基 本 信 息 , 乡 镇 卫 生 院 负 责 体 检 和 辅 助 检 查 项 目 , 村 卫 生 室 负 责 存 放 健 康 档 案 。

(二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 拦 隆 口 镇 中 心 卫 生 院 以 高 血 压、糖 尿 病、手 足 口 病、甲 型 H1N1流 感 为 主 题 免 费 向 当 地 居 民 发 放 健 康 教 育 传 单、赠 送 书 籍 等 ; 为 就 诊 的 高 血 压 患 者 及 妇 产 科 患 者 开 具 健 康 教 育 处 方 ; 每 年 到 学 校 为 学 生 举 办 两 次 预 防 结 核 病 等 的 健 康 教 育 讲 座 等 。 上 五 庄 镇 卫 生 院 也 印 制 了 10多 种 常 见 病 的 健 康 教 育 处 方 ,免 费 为 就 诊 的 患 者 提 供 。两 家 卫 生 院 均 设 立 了 健 康 教 育 宣 传 栏 ,为 病 人 提 供 健 康 资 讯 。在 本 组 调 研 的 东 拉 科 村 卫 生 室 门 外 ,也 设 有 一 块 2平方 米 左 右 的 宣 传 栏 , 宣 传 甲 型 H1N1流 感 的 预 防 知 识 。

(三 儿 童 免 疫 规 划 。疫 苗 接 种 除 乙 肝 疫 苗 第 1针 在 乡 镇 卫 生 院 接 种 外 ,其 余 的 均 在 村 卫 生 室 接 种 。乡 镇 卫 生 院 统 一 为 本 乡 镇 的 儿 童 建 卡 建 证 ,需 要 接 种 时 通 过 村 卫 生 室 提 前 发 放 接 种 单 ,通 知 需 要 接 种 疫 苗 的 儿 童 到 本 村 卫 生 室 接 种 ,乡 镇 卫 生 院 每 月 定 期 进 行 督 导 。

(四 传 染 病 防 治 。两 乡 镇 卫 生 院 均 设 立 了 传 染 病 统 计 栏 ,对 本 乡 镇 各 行 政 村 的 传 染 病 人 数 进 行 统 计 。开 展 了 结 核 病 防 治 知 识 的 宣 传 ,并 由 村 卫 生 室 协 助 对 本 乡 镇 的 结 核 病 人 进 行 管 理 。 如 拦 隆 口 镇 中 心 卫 生 院 结 核 病 人 系 统 管 理 率 达 90%, 每 年 对 传 染 病 进 行 村 级 督 导 不 少 于 4次 。 两 卫 生 院 均 建 立 了 传 染 病 疫 情 网 络 直 报 系 统 , 对 接 到 的 疫 情 信 息 按 规 定 进 行 网 络 直 报 。

(五 孕 产 妇 保 健 。孕 期 保 健 主 要 在 乡 镇 卫 生 院 进 行 ,乡 镇 卫 生 院 为 孕 妇 建 立 母 婴 保 健 卡 ,由 孕 妇 自 己 保 管 。村 卫 生 室 的 保 健 员 负 责 发 现、督 促、组 织 孕 妇 到 乡 镇 卫 生 院 做 孕 期 保 健 ,一 般 3-4次 。孕 期 的 保

健 主 要 是 一 般 的 体 格 检 查、产 科 检 查 和 孕 期 指 导 ,包 括 测 量 体 重、腹 围、血 压、宫 高、胎 心 监 测 等 项 目 ,其 中 胎 心 监 测 收 费 5元 。 产 后 访 视 主 要 由 村 卫 生 室 的 保 健 员 完 成 , 分 别 在 产 后 3天、7天、14天、28天 进 行 访 视 , 共 4次 。 主 要 了 解 产 后 恢 复 情 况、进 行 计 划 生 育

指 导 等 。 新 生 儿 访 视 与 产 妇 的 产 后 访 视 同 时 进 行 , 主 要 了 解 新 生 儿 的 健 康 状 况、疫 苗 接 种 情 况 等 。 乡 镇 卫 生 院 每 月 定 期 进 行 督 查 。

(六 儿 童 保 健 。两 乡 镇 卫 生 院 根 据 县 卫 生 局 的 统 一 部 署 ,指 导 本 乡 镇 村 卫 生 室 为 本 村 0-3岁 儿 童 建 立 了 保 健 卡 ,由 乡 村 医 生 对 其 进 行 生 长 发 育 监 测 。其 中 1岁 以 内 者 每 年 3次 , 2岁 者 每 年 2次 , 3岁 者 每 年 1次 。

(七 重 性 精 神 疾 病 等 患 者 管 理 。在 卫 生 部 “ 重 性 精 神 病 防 治 项 目 ” 的 支 持 下 ,拦 隆 口 镇 中 心 卫 生 院 对 筛 查 出 来 的 精 神 病 人 进 行 管 理 ,免 费 为 其 提 供 治 疗 药 物 , 并 由 村 卫 生 室 督 促 其 用 药 。 上 五 庄 镇 卫 生 院 也 已 经 筛 查 出 本 乡 镇 的 精 神 病 人 , 下 一 步 将 对 其 进 行 系 统 管 理 。 两 乡 镇 卫 生 院 及 村 卫 生 室 均 已 开 展 为 35岁 以 上 居 民 首 诊 测 量 血 压 , 至 于 其 他 的 老 年 人 保 健 和 慢 性 病 管 理 的 项 目 则 尚 未 开 展 。

四、存 在 的 问 题

(一 医 疗 卫 生 机 构 人 员 编 制 严 重 短 缺 ,工 资 待 遇 水平低 ,人 才 队 伍 难 以 稳 定 。两 卫 生 院 现 有 的 人 员 编 制 数 分 别 占 全 院 职 工 人 数 的 30%、13%,由 于 编 制 紧 缺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补 充 困 难 ,业 务 工 作 的 开 展 只 能 靠 聘 用 大 量 编 制 外 人 员 。但 县 财 政 对 乡 镇 卫 生 院 的 全 额 拨 款 只 针 对 在 编 人 员 ,全 额 拨 款 大 打 折 扣 聘 。聘 用 人 员 的 工 资 及 福 利 待 遇 ,只 能 靠 卫 生 院 自 筹 ,待 遇 普 遍 较 低 ,人 心 不 稳 。由 于 人 事 关 系、工 资 待 遇 得 不 到 保 障 ,乡 镇 卫 生 院 派 出 培 训 进 修 的 医 务 人 员 在 学 有 所 成 后 往 往 选 择 另 谋 他 处 。 以 拦 隆 口 镇 中 心 卫 生 院 为 例 , 仅 2007年 一 年 , 该 院 派 出 的 8名 学习进 修 人 员 回 到 原 有 工 作 岗 位 的 仅 有 2人 。 这 种 情 况

造 成 了 原 本 经 费 及 人 员 紧 张 的 基 层 单 位 不 敢 派 医 务 人 员 进 修 学习, 技 术 人 员 长 期 得 不 到 培 训 致 使 人 才 队 伍 老 化、技 术 水平无 法 提 高 ,难 以 满 足 人 民 群 众 对 医 疗 卫 生 工 作 的 需 求 。随 着 国 家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项 目 等 的 实 施 , 乡 镇 卫 生 院 编 制 和 卫 生 技 术 队 伍 稳 定 问 题 将 会 更 加 凸 显 。

(二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项 目 的 实 施 有 待 进 一 步 加 强 。两 乡 镇 卫 生 院 及 村 卫 生 室 已 经 开 展 了 大 部 分 的 公 共 卫 生 工 作 , 但 不 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国 家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均 等 化 工 作 , 存 在 着 服 务 范 围 局 限、服 务 项 目 少、服 务 有 偿 化、服 务 不 规 范、医 护 人 员 对 开 展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的 知 晓 率 低 等 问 题 , 如 两 乡 镇 卫 生 院 的 妇 幼 医 师 均 不 清 楚 国 家 将 实 施 的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项 目 。在 调 研 组 结 束 调 研 时 获 悉 ,西 宁 市 政 府 即 将 召 开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逐 步 均 等 化 工 作 会 议 , 研 究 部 署 开 展 均 等 化 工 作 。

(三 健 康 档 案 的 及 时 更 新 存 在 困 难 ,利 用 率 不 高 。两 乡 镇 建 立 的 农 村 居 民 健 康 档 案 均 为 纸 质 档 案 , 存 放 在 村 卫 生 室 , 由 于 条 件 有 限 , 档 案 或 堆 放 在 窗 台 上、或 放 在 纸 箱 里 ,保 存 存 在 隐 患 。由 于 所 建 档 案 为 纸 质 档 案 ,加 之 村 民 就 医 具 有 随 机 性 ,村 卫 生 室 人 员 并 不 能 及 时 了 解 并 掌 握 本 村 村 民 的 健 康 问 题 及 就 医 情 况 ,健

康 档 案 得 不 到 及 时 更 新 。试 点 乡 镇 建 立 的 电 子 版 微 机 化 管 理 的 村 民 健 康 档 案 ,只 限 于 档 案 信 息 的 记 录 ,并 未 建 立 网 络 ,乡 镇 卫 生 院 及 村 卫 生 室 之 间 无 法 实 现 资 源 共 享 。有 村 卫 生 室 对 健 康 档 案 按 户 进 行 编 号 以 方 便 查 找 ,但 由 于 健 康 档 案 不 能 及 时 更 新 及 资 源 不 能 共 享 , 档 案 利 用 率 不 高 。

五、建

(一 尽 快 足 额 落 实 乡 镇 卫 生 院 人 员 编 制 ,是 保 证 乡 镇 卫 生 院 完 成 基 本 医 疗 和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功 能、稳 定 农 村 基 层 卫 生 队 伍、提 高 医 疗

服 务 质 量 的 重 要 前 提 。 应 按 需 设 岗、按 岗 定 编、按 编 拨 款 。同 时 ,应 增 加 防 保 人 员 编 制 ,以 适 应 均 等 化 工 作 推 开 后 大 量 公 共 卫 生 管 理 工 作 的 需 求 。

(二 加 强 对 医 改 目 标 任 务 的 宣 传 ,保 证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均 等 化 等 医 改 工 作 在 农 村 基 层 医 务 工 作 者 中 人 人 皆 知 。同 时 ,农 村 基 层 公 共 卫 生 人 员 应 以 主 人 翁 的 姿 态 积 极 了 解 和 介 入 改 革 ,作 改 革 的 主 力 军 。各 地 还 要 进 一 步 加 快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项 目 在 基 层 实 施 的 进 度 , 使 亿 万 农 民 尽 早 享 受 医 改 成 果 。

(三 尽 快 从 建 立 健 康 档 案 到 动 态 健 康 管 理 的 转 变 ,并 推 动 健 康 档 案 的 电 子 化 进 程 ,并 实 行 网 络 化 管 理 ,方 便 健 康 档 案 信 息 的 及 时 更 新 以 及 不 同 医 疗 卫 生 机 构 的 资 源 共 享 , 提 高 健 康 档 案 的 利 用 率 。

调 研 组 成 员 :鄂 啟 顺 农 卫 司 农 村 基 本 卫 生 保 健 处 处 长 李 晔 科 教 司 规 划 处 主 任 科 员

王 旭 丹 农 卫 司 卫 生 服 务 规 划 管 理 处 干 部

第16篇: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六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六

青海省农村基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第六调研组

(鄂啟顺 王旭丹 李晔)

根据部党组关于开展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活动的统一部署,由农卫司和科教司组成的第六调研组一行三人,于2009年12月14-17日赴青海省湟中县就农村基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湟中县两个乡镇卫生院(拦龙口镇中心卫生院和上五庄卫生院)和三个村卫生室(东拉科村卫生室、白崖村卫生室和友爱村卫生室),通过查看材料、座谈及个人访谈等形式,了解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展、农村卫生技术队伍现状及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调研组出发前拟定了调研提纲,并明确了每个成员的具体职责分工;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预定的调研任务。现将调研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湟中县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总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辖10镇5乡、416个行政村,总人口49.24万,其中农业人口44.4万人,占总人口的91%。农民人均年收入3332.93元。全县有县乡医疗机构23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15个(其中中心卫生院6个、一般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611个(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407个)。

1.拦隆口镇共有42个行政村、9445户、4万余人,其中劳动力2.1万名,居住着汉、藏、回、蒙古、白、土等6个民族,以汉族为主。现有耕地8.46万亩,其中水浇地2.73万亩,牧草地总面积51600亩。平均海拨2500米。

2.上五庄镇位于湟中县城西北55公里处娘娘山南麓,辖2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4610人,居住有汉、回、藏、蒙、撒拉、土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总面积5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805亩,平均海拔2950米,分浅山、脑山、牧区三类地区。拥有村卫生室38个。

(二)卫生机构、人员情况。

1.拦隆口镇中心卫生院为一级甲等卫生院,拥有病床25张,年住院人数1500人次,其中妇产科病人住院人数为500-700人次,年平均纯收入为60万元左右。现有职工31人,其中财政拨款9人,占30%。在29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1人,无职称17人(占58.6%)。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10人,中专学历8人。在10名临床医生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8人,2人无资质。

2.上五庄镇卫生院拥有病床23张,年门诊量17000人次,年住院人数2000人次,年平均毛收入约128万元左右。现有职工23人,其中财政拨款3人(其中有编制但自收自支1人),占13%。在21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6人,无职称14人(占66.7%)。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15人,中专学历2人。在6名临床医生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4人,无资质2人。

二、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

按照湟中县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安排,该县卫生系统分两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确定“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实行湟中县卫生事业新突破、新发展”为实践载体,突出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拦隆口中心卫生院是与该镇工商所联合党支部所在地,支部书记为该院的院长。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室已结束。活动中通过发放学习材料、集中学习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板报、橱窗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学习体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营造了基层学习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该院开展了“现阶段卫生工作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思路及改进措施”、“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如何搞好医护工作”等调研活动,了解党员队伍真实思想状况和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上五庄镇卫生院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时进入分析检查阶段。虽然该院只有院长一名党员,党支部建在镇政府,但要求全院全体职工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他们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办学习专栏,创建学习型卫生院,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组织开展了患者满意度调查活动,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制定满意度调查表,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2009年,该院共开展调查问卷300份,患者满意率达到90%。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与我们了解的有些省份不同,湟中县的疫苗接种、孕妇检查、新生儿访视、儿童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主要由村卫生室的(妇幼)保健员和乡村医生承担。乡

镇卫生院防保室只配备1名防保专干,无专职妇幼专干,由妇产科医师兼任。至调研时,均等化工作尚未部署到县级。乡镇卫生院目前开展的公共卫生工作包括: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湟中县按照《青海省农牧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方案》,制定了《湟中县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开发了湟中县村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县15个乡镇30个村开展电子版微机化管理的村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在368个村建立了普通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目前,已免费建立家庭健康档案87183户,建档率达91%;免费建立个人健康档案381873人,建档率达95%。其中拦隆口镇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上五庄镇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1.7%。建档由村卫生室负责组织,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乡镇卫生院负责体检和辅助检查项目,村卫生室负责存放健康档案。

(二)开展健康教育。拦隆口镇中心卫生院以高血压、糖尿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为主题免费向当地居民发放健康教育传单、赠送书籍等;为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及妇产科患者开具健康教育处方;每年到学校为学生举办两次预防结核病等的健康教育讲座等。上五庄镇卫生院也印制了10多种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处方,免费为就诊的患者提供。两家卫生院均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栏,为病人提供健康资讯。在本组调研的东拉科村卫生室门外,也设有一块2平方米左右的宣传栏,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

(三)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除乙肝疫苗第1针在乡镇卫生院接种外,其余的均在村卫生室接种。乡镇卫生院统一为本乡镇的儿童建卡建证,需要接种时通过村卫生室提前发放接种单,通知需要接种疫苗的儿童到本村卫生室接种,乡镇卫生院每月定期进行督导。

(四)传染病防治。两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了传染病统计栏,对本乡镇各行政村的传染病人数进行统计。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并由村卫生室协助对本乡镇的结核病人进行管理。如拦隆口镇中心卫生院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达90%,每年对传染病进行村级督导不少于4次。两卫生院均建立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接到的疫情信息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五)孕产妇保健。孕期保健主要在乡镇卫生院进行,乡镇卫生院为孕妇建立母婴保健卡,由孕妇自己保管。村卫生室的保健员负责发现、督促、组织孕妇到乡镇卫生院做孕期保健,一般3-4次。孕期的保健主要是一般的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和孕期指导,包括测量体重、腹围、血压、宫高、胎心监测等项目,其中胎心监测收费5元。产后访视主要由村卫生室的保健员完成,分别在产后3天、7天、14天、28天进行访视,共4次。主要了解产后恢复情况、进行计划生育

指导等。新生儿访视与产妇的产后访视同时进行,主要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乡镇卫生院每月定期进行督查。

(六)儿童保健。两乡镇卫生院根据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指导本乡镇村卫生室为本村0-3岁儿童建立了保健卡,由乡村医生对其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其中1岁以内者每年3次,2岁者每年2次,3岁者每年1次。

(七)重性精神疾病等患者管理。在卫生部“重性精神病防治项目”的支持下,拦隆口镇中心卫生院对筛查出来的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免费为其提供治疗药物,并由村卫生室督促其用药。上五庄镇卫生院也已经筛查出本乡镇的精神病人,下一步将对其进行系统管理。两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均已开展为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量血压,至于其他的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的项目则尚未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严重短缺,工资待遇水平低,人才队伍难以稳定。两卫生院现有的人员编制数分别占全院职工人数的30%、13%,由于编制紧缺,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困难,业务工作的开展只能靠聘用大量编制外人员。但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全额拨款只针对在编人员,全额拨款大打折扣聘。聘用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只能靠卫生院自筹,待遇普遍较低,人心不稳。由于人事关系、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乡镇卫生院派出培训进修的医务人员在学有所成后往往选择另谋他处。以拦隆口镇中心卫生院为例,仅2007年一年,该院派出的8名学习进修人员回到原有工作岗位的仅有2人。这种情况造成了原本经费及人员紧张的基层单位不敢派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技术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致使人才队伍老化、技术水平无法提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需求。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等的实施,乡镇卫生院编制和卫生技术队伍稳定问题将会更加凸显。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两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已经开展了大部分的公共卫生工作,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存在着服务范围局限、服务项目少、服务有偿化、服务不规范、医护人员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低等问题,如两乡镇卫生院的妇幼医师均不清楚国家将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调研组结束调研时获悉,西宁市政府即将召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开展均等化工作。

(三)健康档案的及时更新存在困难,利用率不高。两乡镇建立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均为纸质档案,存放在村卫生室,由于条件有限,档案或堆放在窗台上、或放在纸箱里,保存存在隐患。由于所建档案为纸质档案,加之村民就医具有随机性,村卫生室人员并不能及时了解并掌握本村村民的健康问题及就医情况,健

康档案得不到及时更新。试点乡镇建立的电子版微机化管理的村民健康档案,只限于档案信息的记录,并未建立网络,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有村卫生室对健康档案按户进行编号以方便查找,但由于健康档案不能及时更新及资源不能共享,档案利用率不高。

五、建议

(一)尽快足额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是保证乡镇卫生院完成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队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应按需设岗、按岗定编、按编拨款。同时,应增加防保人员编制,以适应均等化工作推开后大量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加强对医改目标任务的宣传,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医改工作在农村基层医务工作者中人人皆知。同时,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应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了解和介入改革,作改革的主力军。各地还要进一步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基层实施的进度,使亿万农民尽早享受医改成果。

(三)尽快从建立健康档案到动态健康管理的转变,并推动健康档案的电子化进程,并实行网络化管理,方便健康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以及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共享,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调研组成员:鄂啟顺 农卫司农村基本卫生保健处处长

李 晔 科教司规划处主任科员

王旭丹 农卫司卫生服务规划管理处干部

第17篇:关于改善荆州区年轻干部生存境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改善荆州区年轻干部生存境况的调研

报告

---- 青干班党群综合类刘敦航

年轻干部是党和政府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承载着老一辈领导干部的殷切厚望。关爱年轻干部的生存发展,对于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增强党的执政队伍能力意义深远。为深入了解荆州区年轻干部的生存现状,科学制定改善年轻干部生存境况,减少现实生存压力的对策方案,2013年荆州区年轻干部成长班党群综合类学员分成4组,分头对区委办、区政办、区法院、郢城镇四家单位部分年轻干部及相关领导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回收率达92.9%。

一、调研对象基本介绍

本次问卷对象,包括112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18名相关领导。其中年龄在28岁以上35岁以下的未婚男性6人 ,已婚男性5人,未婚女性7人,已婚女性3人,年龄在20岁以上28岁以下的未婚男性33人,已婚男性18人,未婚女性29人,已婚女性17人 ,总体上看,我区年轻干部的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年龄普遍集中在20岁以上28岁以下,占83.4%,且未婚居多,占64.6%。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压力,占81.7%,生活压力,占62.4%,工作压力,占67.3%,社会压力,占61.8%。

二、年轻干部生存现状

近年来,荆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关爱年轻干部。在工作上,给予锻炼平台、成长机会、晋升空间,累计有73.6%乡镇年轻公务员抽调到区直机关,抽调干部中53%编制关系已顺利转移, 83.7%干部单独或集中接受过理论、业务素质的正式培训,21.3%年轻干部通过换届调整、公开选拔等方式先后走上领导岗位。在生活上,部分单位充分利用机关“存量”房间改装为年轻干部单身宿舍,部分单位以个人出资加经费补贴的形式集中订餐,各单位定期为年轻干部定期体检,偶尔在各单位之间开展联谊为单身男女创造机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少部分年轻干部住宿、吃饭、健康、婚恋等问题。但整体来说,荆州区年轻干部的幸福指数不高,个人满意度偏低,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社会压力。

三、生存压力原因分析

一是工作总量加大,年轻干部负荷过重。随着网络化办公的推广、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得过去因各级层各机构沟通渠道不畅、联系成本过高而精简舍弃的“务虚”文件及活动材料“久旱”逢春,各单位工作量与日俱增,年轻干部深处工作一线,首当其冲。另一方面由于荆沙改制的历史原

因造成的荆州区干部结构失衡,近年来老龄化达到高峰期,其中改非领导及临近退休老干部数量巨大,使得荆州区“编制紧张与人员不足”的两难矛盾突出。尽管荆州区近年来招录引进部分年轻干部补充血液,但杯水车薪,难以根本上改变现状。一线干事人员短缺、年轻人跨越科室、身兼数任的现象十分严重。年轻干部总体上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本次调研中91.36%的受访者都认为工作量太大,可见一斑。

二是经验能力不足,工作心态如履薄冰。一方面,多数年轻干部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不相匹配,理论知识缺乏,业务领域存在诸多盲点。而接手之前没有专业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接手后时间紧缺乏磨合熟悉期且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悉心指导不够,使得工作更多靠个人一边学习一边艰难摸索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年轻干部大多接触工作时间不长,且大多安排在办公室很少接触实际,缺乏必要的工作经历的锻炼和经验方法的总结,对于一项工作认识体会不深,使得大量文字材料工作拓展深化难,与领导的高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个人经验能力不足与领导严格要求的矛盾,让很多年轻干部常常处在一种自责、惶恐之中,如履薄冰、焦虑异常。

三是区委关爱不够,日常生活缺乏安全感。与荆州市其它县、市相比,荆州区有机关食堂的单位屈指可数,以致很多年轻干部午餐的时候成了东奔西走的“游击队”,有的常年在办公室泡面,有的常年在路边小摊上购买8-12元的盒饭,

且没有餐补,吃饭难、吃饭贵问题十分突出,没营养的泡面和不卫生的地沟油,无疑会对20多岁的年轻干部身体健康造成巨大损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荆州区未来的长远发展。此外,荆州区绝大多数机关没有单位单身宿舍,荆州区租房总量匮乏、特别是城区附近有限的租房信息往往甫一贴出,便被捷足先登。没有相关机构组织为年轻干部租房提前集中预定,或提供租房渠道和信息服务,使得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年轻干部租房难、租房贵问题十分突出。午餐无着落与房租涨价后的频繁搬家,让年轻干部顿生颠沛流离之感,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四是收入待遇偏低,生活支出难以支撑。近年来,周边县市区纷纷针对物价上涨的外部大环境,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及财政实力对辖区公务员工资进行了适度上调。荆州区经济实力逐年提升、财政收入与日俱进,工资水平仍停留在2006年调整后的水平,而7年来CPI指数几近倍增上涨,以牛肉面价格为例,06年为3.5元,今年为7元,涨幅高达100%,年轻干部日常生活成本支出过大,“月光族”“啃老族”仍一定程度存在,年轻干部入不敷出、普遍面临经济困难。

五是交际平台过窄,单身婚恋问题凸显。紧张的工作氛围、和过快的工作节奏下,不少年轻干部重新过起了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没有时间和渠道与异性交际联谊,所熟悉的多为单位男女同事,对异性的接触面太窄。年复一年,时光

飞逝,在无意识中已经到了适婚年龄,部分男女青年甚至迈入“剩男”“剩女”行列,不仅结婚成家“八字尚无一撇”,更有甚至缺乏恋爱经历、没有对象。茫然四顾,发现所知所熟的无非单位男女同事,而“熟人不好意思”的观念比较普遍,因此,一个单位同时出现单身男女的情况较为常见。没有相知相爱的恋人,生活的酸甜苦辣无人倾诉;没有相依相偎的伴侣,生活的崎岖坎坷难以跨越。婚恋是每一个年轻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耽误了,影响一辈子的幸福,更不用说全身心投入工作。

六是社会误解太深,带来巨大心理伤害。“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一天”,“有吃有喝有车有地位”,“当官没有不贪的”…这是当前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普遍印象和认识。尸位素餐、酒囊饭袋、贪污腐败…等负面词汇成为当代公务员常常被部分群众贴上的标签。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化、贫富差距的扩大,利益冲突的加剧,让公务员成为了社会宣泄不满的对象,许多埋头做事、朴素清廉的年轻干部在与社会群众打交道过程中,会遭遇到毫无由来的讥讽,在网络中被莫名其妙的的恶毒攻击。社会的误解、人格的侮辱、给部分年轻干部心理带来巨大创伤。

四、改善年轻干部生存状况的对策

一是推行减压释负,确保年轻干部劳逸结合。适度放松才能使年轻干部恢复体能精力,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迎接挑

战。一方面要推行“减压”。在总体工作进度可控的前提下,狠抓日常工作效率,盘活“存量”时间,尽量确保工作在工作时段内完成,减少加班的频率与时长,在科学做好工作临时交接与排班值日的前提下,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及探亲假相关定规定,为疲劳的年轻干部减负。另一方面要推行“释负”。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单位老同志定期与情绪有波动的年轻干部谈心解惑;不定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通过唱歌、打篮球、环城慢跑等形式的活动发泄抑郁,为焦虑的年轻干部释负。

二是加强学习实践,提高年轻干部工作能力。学习实践是成长进步的阶梯。要遵循年轻干部成长的规律,坚持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努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首先,要鼓励引导年轻干部读书。结合工作实际需求,为年轻干部精挑细选一批业务相关的政策理论读物,持之以恒开展机关读书活动,给年轻干部的思想“充电”。其次,要加强对年轻干部工作帮扶指导。充分动员单位领导、老同志与年轻干部一道,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一对一加强对年轻干部业务经验方法传授指导,提高年轻干部实际工作能力。最后,要多渠道为年轻干部实践创造机会。积极为年轻干部争取轮岗交流、挂职锻炼、陪同领导到基层调研考察等机会,让年轻干部加深对基层实际认识,在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

三是领导高度重视,改善年轻干部经济境况。生活稳定是安心工作的前提。短期来看,要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公务员日常生活。研究制定合适的标准,发放一定额度的单身生活补助;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修建或者租赁小型机关食堂、将闲置的作简单装修改装为单身宿舍,实行年轻干部缴纳一部分、单位经费补贴一部分的运营模式,解决年轻干部食宿难、食宿贵等问题,减轻年轻干部生活压力。使其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长远来看,要启动工资套改,提高公务员收入水平。将荆州区公务员工资套改纳入议事日程,考虑当前物价上涨程度,参照其它县市区调整幅度,结合我区财政实情,适度提高公务员薪资待遇标准,提高公务员收入水平,减轻年轻干部经济压力。

四是积极“对外”交流,拓宽年轻干部联谊平台。一方面要坚持体制“内”与“外”两手抓,拓宽年轻干部交流领域。针对单身男女数量较多、比例较为均衡的大单位诸如法检系统,开展单位内部单身男女联谊,尽量做到内部资源内部消化。对于年轻干部较少、新别比例失衡的单位,要积极寻求强大外援如银行、医院、学校,建立长期友好互助关系。还可以将目光投向社会企业或普通家庭,如按照辖区就近原则,组织川店镇与荆州市峪口禽业公司组织联谊;鼓励部分老同志踊跃推荐个人、亲属、朋友的子女与年轻干部交流联谊。另一方面,要统筹“传统”与“创新”两种形式,深化年轻干部交流

层次。发挥共青团、妇联的主阵地作用,为年轻干部寻找对象搭建平台,不仅要安排吃饭、看电影等传统联谊项目,更要开展模拟夫妻团队合作、家庭情景剧表演大赛、才艺表白等新型联谊活动,不断深化交流的层次内涵,实现心与心的深度沟通。

五是深化职业认知,树立年轻干部良好形象。一方面要认识到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性、敏感性,公众习惯了用放大镜来审视公务员,对公务员的批评指责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每一个公务员随时都可能成为聚光灯下的政治“明星”,要主动习惯和适应社会的批评,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时时刻刻,以好干部的五个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情系基层做出实效,立足岗位做出成绩、转变作风做出表率,赢得公众的谅解与支持,减少职业带来的心理创伤。

第18篇: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七

卫生部机关年轻干部医改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七

关于安徽省基层卫生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七调研组

(刘利群 王亮 邵梦)

按照部人事司、政法司、机关党委统一部署,2009年12月7-11日,第七调研组赴安徽省进行了基层卫生改革情况专题调研,期间考察了芜湖、铜陵两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医务人员、卫生行政人员、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座谈和访谈,现将调研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一、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情况

2009年11月23日,安徽省政府印发《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24-25日,省政府召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启动32个县(市、区)综合改革试点,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

二是人事制度改革。乡镇卫生院编制按农业户籍人口1‰实行总量控制,并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类进行核定,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服务人口

0.5-0.7‰配备人员,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的80%。改革后,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实行公开选拔、择优聘任,所有人员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定编、定岗不定人。对在编

分流人员,采取系统内调剂聘用、允许提前退休、实行三年过渡安置、鼓励自谋职业、支持学习深造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三是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两级考核”,实行“两个挂钩”:一是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财政补助水平挂钩;二是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将医务人员工作业绩与个人收入挂钩。

四是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在国家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安徽省农村基层药品补充172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充109种药品。中心卫生院允许配备30%的补充药品,一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允许配备20%的补充药品,所有药品 1

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配送。试点过渡期间,暂由省级确定最高采购限价(包含配送费用),试点地区谈判确定实际采购价格,配送企业由各试点地区招标确定。

五是保障制度改革。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并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和支出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统一核算,按月拨付经费保障正常运转,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时,差额部分由当地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政府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按每12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8000元补助,资金由省财政安排。

我们认为,安徽省近期制定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是一个一揽子计划,从体制上初步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的补偿问题,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乡镇卫生院编制、乡村医生补助等方面也都有所突破,充分体现了安徽省政府贯彻落实医改精神的决心,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也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针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几项重点工作,我们通过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地考察及与有关人员的座谈、访谈,也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落实医改重点工作任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

(一)关于基层卫生体系建设问题。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国家经费没有花在“刀刃上”。如,某市辖区未首先考虑将其区属医院进行转型改造,而是利用其医院内部闲置土地重新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后将可能造成中心和医院之间的职能交叉。又如,某县中心卫生院利用中央建设项目在原有三层建筑基础上又增加一层楼,而据我们观察,根据其功能定位似乎并没有重新建设的必要。基层在设置建设项目时随意性强,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论证,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二是基层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靠自身创收维持运转,有的利用政府组织的体检服务、有的开设新医疗服务项目,更多的是靠药品补偿。改革实施后,将取消药品加成,主要由区县政府对其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予以差额补助。基层人员担心,如果政府财力不好,财政部门会在收支核算上做文章,难以兑现补助经费,迫使基层机构自寻出路,重

新回到原来的老路上来。一位乡村医生形象地说:“如果不让猪吃饱了,它肯定还是到处乱拱。”

三是乡村医生补偿和身份未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反映,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一个3000人的村一般需配备3名乡村医生,按照安徽省标准,每名乡村医生平均得到的政府补助约6000元,但是他们无法再从药品销售获得收入,相当一部分乡村医生收入将会降低(访谈的乡村医生年收入约2万元),这将会影响到队伍的稳定。另外,乡村医生老化是农村卫生队伍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没有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乡村医生身份依然是农民,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可以长期干下去,缺乏推出机制。

(二)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

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还没有普遍得到落实。国家规定的9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没有完全开展,尤其是慢性病管理,即使在已经开展这项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服务数量也明显不足。我们调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超过3万人,按高血压患病率计算,辖区至少有病人4000人,而实际管理的高血压病人不到300人,在农村地区慢性病管理工作基本还没有得到开展。传统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免疫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在一些地区受利益影响没有“下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然由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站开展,不利于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是居民健康档案“死档”问题突出。健康档案建档率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近几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电子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被“束之高阁”,造成“死档”。基层为完成指标“为建档而建档”,没有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医务人员和居民的积极性都不高,没有达到利用健康档案有效管理居民健康的目的。

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工作不够细致。调研地区多数建立了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接受卫生部门的考核,且普遍能够得到政府的补助,但据我们观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定内容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很大差距。考核工作如果在操作层面上不细致、不透明、不科学,落实了经费落实不了任务,资金使用效益将被“打折扣”。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果不能让居民尽快得到实惠、看到好处,卫生部门将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是乡村两级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需进一步细化。国家规定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农村地区还没有普遍开展,从调研情况看,目前的工作任务、指标、资金分配、绩效考核等具体的实施方案还不是很明确,尤其是乡村医生承

担的工作还没有界定。这将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服务在农村地区的落实和乡村医生的补偿制度建设。

五是配套资金及资金使用方面缺乏监督机制。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中央对安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9元的补助经费已按服务人口下达到县级,但是省、市、县三级具体的补助标准还没有明确。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有些地区很有可能不进行配套或挪用其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经费进行配套,将影响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

(三)关于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问题。

一是基层用药范围远远超出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基层部分药品只有307种,而目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药品品种一般都在500种以上。基层反映,如果对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没有一定的限制,老百姓更相信医院的专家,如果常见病、多发病在医院的治疗用药在基层不能获得,将导致病人就诊“反流”到医院,造成进一步的看病难问题。

二是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的政策不明确。按照医改任务目标,2009年年底,要在3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于什么是政府办并没有严格的界定。目前的情况是,相当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国有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转型改造而成,他们具有非营利性质,但不属政府举办;还有一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

二、三级医院“伸腿”举办,这些机构很多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算不算政府举办?如果在一个区域内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了零差率,非政府办的不实行,同药不同价,社区居民将无法享受公平待遇。如果这些机构实行零差率,政府按什么标准补?怎么补?目前的政策还不是很清楚。

三是国家公布的基本药物价格仍存在大量“水分”。基层人员普遍反映,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基本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远远高出他们实际采购的价格,一个乡村医生反应,他们的加价率平均超过100%,即使这样还是比最高限价便宜很多。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需要从源头上控制药品的虚高定价,政府花这么大的财力对基层实行药品补助,如果不挤干“水分”,最大的获益者不是群众,而是药厂和药商,同时也为药品经销商与医生的利益联系创造了空间,将直接影响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四是基层医疗机构对药品依赖程度高于预期水平。调研中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进药渠道的不同,其药品加价率在乡镇卫生院一般为60-80%,村卫生室加价率更高。如果政府只是按照15%的加价率予以补偿,这些机构依然无法生存。

五是基层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问题仍十分突出。我们抽取了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10月的门诊处方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平均每张处方用药个数为

2.5个,静脉点滴处方占的比例42%,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达到61%,二联以上抗生素处方比例为20%。这些数字普遍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如何扭转基层医生用药行为,需统筹考虑。

据我们了解,以上关于基层卫生改革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全国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基层反映也比较强烈,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改革的实施效果,值得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三、几点建议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交汇点和重要突破口,必须长远规划、加强研究、循序渐进、逐步完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基层卫生改革应该实行一揽子计划,彻底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当前基层卫生改革的核心主要集中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上,实施基本药物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的机制,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要达到这个目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补偿问题。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加价比例非常高,各地药品加价的程度不一,政府很难确定补偿方式和标准。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不能仅局限于取消15%的药品加价,而是应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安徽的很多改革措施值得借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与发展政府必须承担责任,改变“以药补医”的机制最终的发展道路应该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彻底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后顾之忧,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销售收入的利益链,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质。

(二)研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建议我部抓紧研究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与工作数量、质量、效果挂钩,并作为奖惩和资金分配的依据,既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大锅饭”、“养懒人”,又要最大限度地使城乡居民获得实惠。

(三)深入总结各地在医改实施过程的经验。医改方向虽已明确,但具体实施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基层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任何改革必须经过实践的考验。建议医改领导小组及有关改革的牵头部门建立深化医改的经验交流机制,不定期组织专题现场会、研讨会等,及时分享经验,总结教训,相互借鉴,相互启发。

(四)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督导检查力度。安徽省各地市在省政府的推动下,积极采取行动,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化医改离不开政府强

有力的领导,建议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由国务院医改办牵头,多部门联合对地方政府落实医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评价机制,避免虚报数字、应付检查的现象发生。

调研组成员: 刘利群妇社司社区卫生处副处长

王 亮妇社司综合处副主任科员

邵 梦

国际司欧美大处副主任科员

第19篇:挂职锻炼年轻干部工作总结

挂职锻炼年轻干部

工作总结

镇党委副书记:###

二零一二年八月

经省委组织部选派,我作为优秀年轻干部第二批成员,于2012年3月从##来到##挂职锻炼,任党委副书记,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锻炼。经过近半年工作锻炼,对##镇的基本情况、社情民风、优良传统、优势资源等做了详细了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磨炼了意志,综合素质、工作能力、领导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收获颇多,受益终生。现将半年来挂职锻炼工作总结如下:

一、端正思想,尽快实现角色转变 在##镇挂职前,我的乡镇基层工作经验为零,为尽快转换角色,适应环境,开展工作,我从熟悉基本情况开始,利用与##镇党委副书记、党委秘书一起督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机会,先后深入##十个行政村、社区和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了解和掌握了全镇的总体概况与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从乡镇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方法等各方面虚心向镇领导和干部学习,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调整到适合乡镇工作的节拍。同时,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注重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能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加快##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搞好服务。

挂职锻炼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挂职不是镀金,不是享受,而是学习,更是锻炼。挂职锻炼是一种新的工作体验,需要学习、思考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挂职期间,我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记、多想。尊重镇领导,服从组织安排,主动汇报工作学习情况,从未提出过任何不合理要求。

二、坚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基础上,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坚持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业型、开拓型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本着为乡镇办实事而不扰民的原则,服从组织的一切安排,尽量避免给镇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工作上则主动、热情、朴素、求实效,扑下身子与大家做朋友。

三、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了领导工作水平。 乡镇处于国家政权体系的最基层,是各项方针政策最具体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各项工作有很强的政策性,又很繁琐,挂职前后的工作有很大区别,处理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否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挂职期间,和其他同志一起积极参加镇里的各项工作。先后参加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机关干部集中学习活动、乡镇站所负责人推荐工作、##村灾后重建以及各项常规工作。经过半年的工作实践,我体会到,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放下架子,虚心待人,加强与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沟通,博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争取村组干部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

四、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半年的挂职工作,虽然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提高很大,但是和组织对挂职干部的要求相比,跟广大农村群众对我们基层干部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挂职工作期间,我积极主动地向周围同志学习,向基层群众学习,向工作实践学习,端正、丰富了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各项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做的工作还不够多,特别是没能将自己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打开工作新局面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2、由于个人原因,有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舍小家,顾大家,为##镇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3、在今后工作当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对外协调能力。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整体利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第20篇:年轻干部4项能力

一、在夹缝逆境中越挫越勇的生存能力。作为青年干部要有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心理与能力,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一切事物,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越是处于逆境越要有勇于放手干、敢于大胆干的魄力,有善于变逆境为顺境,变劣势为优势,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工作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在突发事件前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广大青年干部的成长既是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也是锤炼其政治思想、工作能力、思想觉悟,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越是在和平时期越要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使自己在处理复杂、突发事件时得心应手。

三、在金钱权势前不为所动的抵御能力。青年干部作为干部中的生力军、领导干部的后备力量,更要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经得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要以反面教材为警戒,警钟长鸣,淡泊名利,不为权钱关、人情关左右,时刻做到自警、自省、慎独、慎微、慎初,时刻保持清醒、清廉、清白。

四、在选拔任用时能上能下的适应能力。不能只想做官,不想当兵,得之则沾沾自喜,不得则垂头丧气。要有一颗平和心、平常心,正确看待升与降、上与下;要有甘为人梯、甘当绿叶的精神;树立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不图回报的意识;上不骄、下不馁,既能在机关出色地开展工作,又能深入到基层为民服务,成为工作的多面手,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

在强化四种能力的同时,要逐步培养四种作风:

一、终身学习的勤奋作风。作为青年干部更要将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拓宽知识面,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努力成为学习型干部,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耐得住清贫的奋斗作风。作为青年干部务必要有嚼得菜根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甘于吃苦,甘于奉献,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要沉得住气、蹲得住、干得好,越要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脚踏实地的扎实作风。青年干部要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作风,在工作面前丁是丁、卯是卯,能够真正扑下身子去从事自己的工作,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更不能好大喜功、浮夸务虚,避免急于求成走捷径而导致事倍功半。

四、善听逆言的谦虚作风。青年干部不能有优越感,更不能高高在上、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不论别人说的正确与否,都要学会倾听,善于汲取不同观点,并团结不同意见的人一道开展工作。

《年轻干部调研范文.doc》
年轻干部调研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