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体系范文

2022-10-0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湖嘉申航道嘉兴段二期工程水利补偿项目(秀洲区片)-小金港闸工程

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浙江建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湖嘉申航道嘉兴段二期工程水利补偿项目(秀洲区片)-小金港闸站工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1 总则

1.1 本体系依据施工承包合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国标和部颁及地方施工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规定,质量检查测试规程编。 1.2 工程施工质量应贯彻“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质检单位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1.3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以施工合同为依据, 实行以单元工程为基础,以工序控制为环节,施工单位自控与监理单位监控,质量监督单位监督三级质量控制。 2 施工过程监理

2.1 施工质量监理的主要内容

2.1.1 监理单位应对所有监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设备、质量进行全面、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基本原则是事前协助指导,中间督促检查,事后复查把关。

2.1.2 施工质量监控内容分为前期控制、过程控制和后期控制三个阶段。

2.1.2.1 前期质量监督控制

(1) 对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设计要求、说明、设计修改通知等,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签发给施工单位。

(2) 对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进行审查, 对不合格人员,监理工程师有权提出更换。 (3) 协助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交底, 研究并解决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和意见。

(4)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方案。 (5) 协助和指导施工单位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完善质量检验和计量技术手段。

(6) 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等进行质量监督和抽查。

(7) 参与永久设备的现场开箱检查。

(8) 审查工程施工中采用的种苗等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9) 检查工程区域范围内的图班面积和工程数量。

(10) 审核施工单位提出的单项工程开工申请报告,根据现场准备情况发布开工令。

2.1.2.2 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控制

(1) 指导和协助施工单位建立和完善初检、复检、终检等三级质量检查体制和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2) 检查和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质量控制统计分析资料。 (3) 审核并签发设计变更。重大变更应报建设单位确认。 (4) 对各工序施工作业进行随时监督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可根据问题严重情况进行口头警告或发布书面停工令,令其定期整改。

(5) 参与组织单位、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 (6) 对工程重要部位或重要材料、半成品可单独组织验收和进行随机抽样试验。

(7) 对重要和普遍性质量问题,发监理工程师通知,责令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必要时可召集专题会议进行质量教育。

(8) 深入现场,检查、督促施工质量, 对重要部位和重要工序,必要时应安排旁站监理。

(9) 在监理月报中编写施工质量报告, 完工时应提交施工质量总结统计报告。

(10) 对重大质量事故,应及时报告,提请建设单位组织检查和处理。

2.1.2.3 后期质量监督控制

(1) 参与单位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 (2) 审核施工单位提供的质量检查报告及有关技术文件。 (3) 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图纸。 3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责任

3.1 施工单位必须认真贯彻“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方针,正确认识和处理质量与进度,质量与信誉、质量与安全、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做到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按章施工,文明施工,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质量监督和检查。

3.2 分部、单位工程开工前, 施工单位认真做到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报监理组检查。

3.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必须坚持“三检”制, 对分工序施工的单元工程上道工序终检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发生质量事故应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并按“三不放过”的要求进行处理。 3.4 施工单位要重视施工期间施工资料的搜集整理, 建立和健全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查记录、材料和设备的检查、试验鉴定资料、验收签证、质量等级评定资料等是工程验收的重要原始资料,是评定工程质量的依据,必须及时分类整理汇总归档,完工时通过监理工程师移交建设单位。 4 单元工程划分及单元工程(工序)开工签证

4.1 单元工程划分,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商定, 报质量监督部门批准,每一项隐蔽工程均单独划分为一项单元工程。

4.2 每项单元工程(工序)开工前, 施工单位必须依据规定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单元工程(工序)开工签证,其程序是: (1) 一般单元工程的开工由施工单位凭上道工序质量终检合格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并完成“等级认证”手续和向监理工程师申办开工签证。

(2) 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开工申报后对非联检项目在24小时内完成检查工作,对联检项目在48小时内完成联检,在确认施工质量、原材料、设备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后签发开工签证。对检查不合格者,监理工程师可拒绝签证,由此造成的工期延误及其它损失均由施工单位承担。

(3) 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开工申报后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查或组织联检,施工单位可自行完成上述工作并签发开工签证报监理工程师确认。监理工程师若事后要求停工或进行复检,施工单位应予执行,若不合格其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若检验合格,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4) 单元工程签证文件均一式四份, 完成所有签署手续后送监理工程师二份,二份留施工单位存档,做为基本资料和验收依据。 5 单元工程质量检验及质量等级评定

5.1 一般单元工程的检验质量等级评定由施工单位的专职质检机构组织进行;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的单元工程,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组织评定,必要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验收评定。 5.2 单元工程检查验收的依据

(1) 承包合同文件。

(2) 经监理工程师审签的设计文件。

(3) 国家颁发的现行施工规程、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 (4) 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技术措施计划。

5.3 单元工程检查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 依据宁夏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制定的《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执行,并注意以下几点:

(1) 搞好班组初检记录,班、组长复核签字(一道工序由几个班组连续施工时要做好交接班记录,由完成该道工序的最后一个班组填写初检记录)。

(2) 由施工队的兼职质检员与施工技术员一起搞好复检工作,并填写复检意见。 (3) 由施工单位的专职质检员进行终检, 终检合格后评定质量等级,对质量不合格或有缺陷的单元工程,暂不评定,待修补处理后重新检查、评定质量等级。

对初验资料不全,甚至无初检资料记录的单元工程不得进行复检,对初验资料严重不全或失实的单元工程不得评为优良。 6 工程质量的检查测试

6.1 工程质量检测是指施工全过程包括缺陷责任期的质量检测。依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和有关规程、规范,对各项工程各个部位、逐项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

6.2 工程质量检测分外观检查项目(以目测为主)和实测项目(用专用设备检测)。

合同工程质量检测,由施工单位检测和监理质量抽查、校检两级进行。

6.3 施工单位检测试验组(室)的任务

(1) 进场原材料质量预控,对建筑材料和土石料场等按要求进行检验,并按有关监理实施体系要求提出检验报告,送监理工程师审核。

(2) 施工准备阶段试验,包括材料级配,配合比试验, 作业工艺试验,施工参数等。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工地试验室不能进行的测试项目,可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测试。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对各单元工程、隐蔽工程按有关技术要求、质量评定标准及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标准,对所有单元工程逐项取样检验,对不合格部分进行施工处理或返工后补检。 (4) 检测资料记录与整理。收集整理好各项检测原始记录,供验收用。

(5)配合协助监理工程师进行对照检测或抽检工作, 并为此提供各种方便。

(6) 将经过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签署的试验成果检验报告、质检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6.4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测职责和安全权限

(1) 检查各项目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文件、设计文件、施工规范、质量检测与评定标准的要求。

(2) 抽查和复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检测资料和成果。 (3) 检查施工单位的试验与质检工作, 审核施工单位提出的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和质检资料。

(4) 参与研究决定施工单位提出的对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在监理过程中发现的重大质量问题。

(5) 审查和批准施工单位对外委托的检测单位。

(6) 参加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 提供抽检资料并据此提出工程质量评价意见。

(7) 监理人员有权调阅施工单位质检原始记录和施工原始记录,监理工程师如认为施工单位提出的质检资料及测试成果不充分或有疑问时,有权要求施工单位作出补充、解释直到返工。

(8) 制止违犯施工规范、技术质量要求的违章和违规作业,甚至发布停(返)工令。 6.5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与报验程序

(1) 单元、分部、隐蔽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按有关监理体系要求实施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并申请下道工序开工签证。

(2) 施工单位报请监理工程师复验应采用书面形式并备齐有关资料,资料应说明工程名称、部位、工程量、施工情况和质量情况等。

(3) 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报验表后应尽快前往检验,如超过24小时监理人员未到场或未提出任何异议,施工单位可认为监理工程师已承认报验结果。

(4) 监理工程师经审核报验资料或经现场抽查确认不合格的部位,由施工单位返工或处理,然后重复上述程序,直至获得合格签证。 6.6 其它事项

(1) 各工程项目的检测内容及频率按有关监理体系或施工规范、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执行。

(2) 如因施工单位拖期或报验不合格造成相应项目的。 开工拖延,由此造成的损失由施工单位承担。

(3)施工单位报验表一式二份, 监理工程师复验合格办完签证手续后及时返回一份。

(4)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实施抽查和复验以及对检测、试验成果的批准,并不意味着可以转移或减轻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应承担的合同责任和义务。

(5) 施工单位对监理工程师复验结果或审签意见有异议, 可于 收到书面意见后的7 天内向总监理工程师提出确认或要求变更的申请,如对总监理工程师确认意见有异议,可于收到总监理工程师意见后的7天内向建设单位申请复验, 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所有费用和损失。

浙江建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推荐第2篇:压力容器质量控制体系责任

压力容器质量控制体系责任

人员任命书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其能够健康、有效地运行,为用户生产出安全可靠、性能优良、技术先进的产品,特任命下列人员为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李文东 为设计、工艺责任工程师

王国林 为设计、工艺责任工程师 唐丕金 为材料责任工程师

宝 为材料质控负责人 李梦贤 为焊接责任工程师

李梦贤 为热处理责任工程师 潘友忠 为最终检验责任工程师

阳 为理化质控负责人 孙奇富 为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张如前 为压力试验责任工程师 孟庆厚 为设备、计量质控负责人

苏国良 为车间质控负责人 段 勇 为焊接试验室主任

史志华 为标准化质控负责人

以上责任人员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中有明确职责和重要的责任,具有行使质量否决的权利及组织上不受任何干扰的独立性,以保证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顺利运行。

特此任命

总经理:

二OO七年四月十八日

1.3.1公司领导职责、权限 1.3.1.1总经理(法人代表)职责 1)是压力容器的安全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2)负责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完善;任命质保工程师以及各专业责任工程;

3)负责以期望的效率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 4)负责为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授予充分的权限;

5)负责为实施质量方针、达到质量目标配备必需的资源: a) 配备符合要求的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技能人员。 b)配置为保证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质量检验、试验和测量所必需的设备、仪器、仪表和计算机及软件等;

c)为质保体系人员的学习、培训提供方便,确保其资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d)签发批准公司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以及产品质量证明书; e)主持或授权其代表对公司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管理评审 1.3.1.2质保工程师职责

1)助总经理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2)领导和协调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其质量职能,及时解决各环节中的重大质量问题,当意见有分歧时,应及时仲裁,做出解决。 3)组织贯彻、执行有关压力容器的法规、标准、技术规定; 4)严格不合格品控制,建立健全内外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系统; 5)定期组织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协助总经理组织管理评审工作; 6)坚持“质量第一”原则,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人员的工作,有越级向上级行政主管、安全监察机构反映质量问题的权利和义务;

7)对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和培训。

8)负责制定质量手册、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9)审签产品质量证明书; 1.3.1.3总工程师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科技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 2)制订企业技术发展、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技术规划; 3)组织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攻关; 4)负责企业及时进步的组织和实施; 5)负责科技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6)负责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指导书、焊缝超次返工的审批; 7)参与重大不合格项的处理; 1.3.1.4生产副总经理

1)贯彻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目标,领导和组织生产车间严格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对文明生产、均衡生产、安全生产负责,防止对 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及产品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2)支持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查人员的工作,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组织分析研究,采取控制措施,促进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3)负责压力容器制造、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协调到位,负责压力容器制造的过程控制,只能组织加快节奏提高生产率,无权指挥越权和违背程 序办事;

4)负责考核主管部、室质量职能的履行情况。 1.3.1.5经营副总经理

1)贯彻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目标,领导和组织经营及技术、质检人员严格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规定进行合同评审;

2)组织工程部人员作好售后服务、质量回访和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工作。 1.3.2管理部门职责及权限 1.3.2.1生产部

1)负责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安全设施的配备; 2)负责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3)负责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

4)负责生产组织、协调及管理工作,搞好均衡生产,对车间的生产进度情 况,适时调整生产安排和劳动力分配,确保产品质量和合同工期; 5)编制公司产值统计报表和各车间生产进度报表;负责组织半成品、成品搬运储存防护工作的实施;

6)负责成品库的成品管理防护、储存发运工作。 1.3.2.2设备管理部

1)负责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所用设备的协调与购置工作。 2)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3)负责建立压力容器制造大型设备档案;

4)负责建立压力容器制造设备及工装的管理档案; 5)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各车间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1.3.2.3供应部

1)负责原材料(包括焊材)和配件等外购件的采购、管理及发放工作; 2)负责对分供方的考核、评价,确定合格的外供方并建立保存档案; 3)负责采购文件的编制与实施;

4)负责对购进物资的检验和试验、标识、储存、保管和发放; 5)对购进物资的质量负责,并按规定组织不合格材料的评审。 1.3.2.4经营部

1)负责产品投标报价、合同签订及合同评审工作; 2)负责产品市场调研工作,为新产品开发做好基础工作; 3)负责产品营销、广告宣传、经营工作; 4)负责最终产品的储存、保管。

5)负责售后服务及用户的信息反馈工作,定期征求用户意见,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1.3.2.5技术部 1)负责压力容器制造有关法规、标准的收集、发放与宣传;及时收集国内 外的相关信息,掌握同业发展现状;

2)负责压力容器产品记录样本的修订及管理工作; 3)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

4)负责各种技术性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 5)负责公司总体规划、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作; 6)负责技术攻关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1.3.2.6人力资源部

1)负责压力容器各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2)负责压力容器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换)证的联络工作; 3)负责压力容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资质证书的管理工作; 1.3.2.7 质检部

1)负责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管理运行记录的修订管理;

2)负责对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监视和测量装置(计量器具)的控制; 4)负责组织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严重不合格品的调查、分析与处置; 5) 负责计量、标准化的管理工作;

6)负责压力容器制造过程的质量检查、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工作。 7)负责对压力容器各种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产品合格证、质证书的填写。 1.3.3质保体系各专业责任人员职责及权限 1.3.3.1设计责任工程师职责

1) 在质保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设计质量控制、管理,定期向质保工程师 汇报工作;

2)按照《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质许可与管理规则》的要求,制定设计质量控制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3)负责设计质量控制系统工作,切实贯彻执行质量手册及各项程序文件的规 定,并进行监督检查。正确处理质量和技术问题;

4)组织设计质量控制系统实施有关压力容器的现行法规、标准以及技术规定; 5)严格不一致事项和不合格品的控制,建立健全设计系统质量信息处理和 管理做好用户服务工作;

6)定期组织设计工作的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参与总经理组织的内部审核工作。 7)坚持“质量第一”原则,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人员的工作,有越级向上级行政主管、安全监察机构反映质量问题的权利和义务。

1.3.3.2 材料责任工程师

1)在质保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压力容器制造的有关法规、规程和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对压力容器制造的材料质量实施控制,确保压力容器制造质量;

2)参加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文 件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3)负责压力容器制造的材料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并向质保工程师报告工作; 4)负责审核材料订货技术条件、材料代用,主持合格供方的资格评审工作; 及时处理材料系统内的质量问题,对材料使用的正确性负责; 5)审签材料质量证明书、材料复验报告、材料入库检验报告;

6)当本系统所控制的质量活动出现不符合时,负责组织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7)负责对材料系统人员的业务进行指导,并有权向质保工程师提出培训、调整、奖惩的建议。 1.3.3.3工艺责任工程师

1)在质保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压力容器制造的有关法规、规程和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对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质量实施控制,确保压力容器制造质量;

2)参与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文 件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3)负责压力容器制造的工艺性审图、工艺文件的编制、技术交底、制作工艺等质量控制和新工艺应用推广工作; 4)负责审核主要受压零、部件的相关工艺文件;

5)负责对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工艺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工艺系统内的技术问题,有权对影响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的责任人员下达停工令,限期整改;

6)负责组织工艺纪律的检查、考核和评定工作,确保工艺纪律的贯彻实施; 7)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负责组织制订本专业的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案和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验证工作;

8)参与压力容器制造质量记录和出厂文件表式的编制审查工作,确保质量记录表式的齐全、准确;

9)负责对工艺系统人员的业务进行指导,并有权向质保工程师提出培训、调整、奖惩的建议。 1.3.3.4焊接责任工程师

1)在质保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压力容器制造的有关法规、规程和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对压力容器制造焊接质量实施控制,确保压力容器制造质量;

2)参与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文 件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3)负责焊接工艺的审核,保证焊接工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确保焊接工艺得到焊接工艺评定的覆盖率,监督焊接工艺的贯彻执行,指导现场施工,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焊接技术问题。监督产品焊接试件的管理; 4) 负责焊工技术培训和考试工作; 5)负责审批

一、二次焊缝返工工艺,负责审核焊缝超次返工工艺;6)监督检查焊接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负责完善本单位焊接质量管理,负 责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7)向质保工程师汇报工作,衔接并协调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 8)负责焊接材料代用批准及其它材料代用的会签工作;

9)负责对焊接系统人员的业务进行指导,并有权向质保工程师提出培训、调整、奖惩的建议。 1.3.3.5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1)对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工作负责;

2)贯彻执行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和规范,参加编制、修订、贯彻压力容器质量手册有关无损检测系统的有关内容和制度; 3)监督检查无损检测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

4)组织编写修订并审核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5)负责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有权向质保工程师提出培训、调整、奖惩的建议;

6)负责审查无损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与委托是否相符,抽查无损检测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对评级及报告的完整性、正确性负责; 7)负责监督检查射线底片档案的管理工作.8)及时处理无损检测系统内的技术问题;

9)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设备的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10)制定和监督执行安全防护措施;

11)负责对无损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制订和监督安全措施的执行, 12)负责对工作环境的检测与防护工作;指导操作者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1.3.3.6最终检验责任工程师

1)在质保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压力容器制造的有关法规、规程和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文 件,对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检验实施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2)组织检验技术人员审查图样和技术文件,编写产品检验工艺;

3)负责审核检验规程和专用检验工艺。负责检验、检测仪器仪表、量具样板的完好和定期计量检验;

4)对企业生产的产品从原材料入库验收、仓储、保管发放、工序检验、外购(外协)检验、到成品最终检验进行工艺监督检查。

5)负责对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质量管理及产品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质检系统内的技术问题,有权对影响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的责任人下达停工令,限期整改; 6)组织压力容器制造质量记录和出厂文件的编制审查工作,确保质量记录的齐全、准确;

7)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规定组织处理,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检验人员工作,有越级向质量监督安全监察机构反映产品质量问题的权利和义务;

8)负责关键工序的现场监督检查;

9)负责对质检系统人员的业务进行指导,有权向质保工程师提出培训、调整、奖惩的建议;定期向质保工程师汇报本系统的工作;

10)负责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检验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保证其有可 追溯性;对出厂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1.3.3.7理化质控负责人

1) 质保工程师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理化质量控制系统,定期向质保工程师 汇报工作;

2)负责制定理化质量控制系统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并符合《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的规定;

3)负责本系统贯彻执行质量保证手册以及各项程序文件的规定,并进行监督 检查,正确处理质量和技术问题;

4)负责理化质量控制系统工作,正确运用有关压力容器现行法规、标准; 5)严格理化试验报告的审核和数据处理的管理,签发、审核理化检验报告; 6) 定期组织理化工作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参与管理评审工作; 7)监督检查本系统各级试验人员的工作,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8)负责对本系统操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和评价,并有权向质保工程师提出培训、调整、奖惩的建议;

9)负责对理化试验分包方的评价和试验外协工作,对分包项目的质量控制。 1.3.3.8热处理责任工程师

1)在质保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压力容器制造的有关法规、规程,并向质保工程师报告工作;

2)参与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热处理系统的有关内容,保证本系统质量控制正常运转。

3)参与压力容器制造的工艺性审图、热处理工艺的编制、审核,并指导实施; 4)审核热处理设备订货技术条件;

5)审核热处理记录及报告,确认热处理效果,审核热处理竣工资料; 6)负责热处理分包方的评价和热处理分包项目的质量控制;

7)负责对热处理系统人员的业务进行指导,并有权向质保工程师提出培训、调整、奖惩的建议。

8)定期组织热处理工作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参与管理评审工作。 1.3.3.9计量质控负责人的职责

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根据计量法律、法规及标准,建立健全计量质量控制系统,参加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活动,向总工程师报告工作。 2)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负责制订计量控制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并符合法规、标准的要求。

3)负责计量质量控制系统,切实贯彻执行质量保证手册及各项程序文件的规定,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4)计量检定(校准)的管理,按检测规范开展检测活动,确保量值溯源和对不合格计量器具的控制。

5) 组织计量工作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参与管理评审工作。

6) 坚持依法开展计量管理,建立必要的计量规章制度,明确计量质控系统各级人员职责。

7) 负责制定计量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1.3.3.10设备质控负责人职责

1) 在质保工程师的领导下,建立健全设备质量控制系统。定期向质保工程师报告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 2) 组织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3) 积极推广先进设备的应用,提高确保产品质量的能力。

4) 组织制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组织和审核重大、关键设备的大修技术方案,并组织指导实施。 5) 组织重大设备安全事故的技术调查和分析,提高确保产品质量的能力。 6) 对企业设备的完好和专管负责,满足压力容器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试验的需要,确保产品的制造生产和检测手段的能力。负责设备报废的鉴别、7) 审核工作。

8) 监督检查设备档案建档和保管。

9) 负责组织系统内有关责任人员的培训工作。 1.3.3.11压力试验责任工程师职责

1) 在质保工程师的领导下,主持压力容器压力试验质量控制系统工作。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压力容器方面的法规、规程和标准。定期向质保工程师汇报压力试验质量控制系统方面工作。

2) 组织制定压力试验工艺规程。按照图样和工艺要求制定压力试验工艺卡,作为操作和检验的依据。

3) 负责检查压力试验场地和安全防护措施,并报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批准。

4) 负责检查压力试验准备工作(压力表的量程、表盘直径、精度等级和计量检定时间;试验用工装;试验介质环境、温度等)。

5) 监督检查压力容器压力试验过程是否符合相应的工艺、压力试验规程。 6) 审核签发压力试验报告。

7) 负责与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人员和用户委托的第三方检验人员的联络工作。

8) 对压力试验操作人员、检验人员进行技术、质量控制方面的业务培训。 1.3.4其他人员职责与权限 1.3.4.1质量检验员

1)负责压力容器检查点(E)、停检点(H)、见证点(W)以及成品、半成品出车间和出厂前的全面检验,对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对因漏检、错检造成的质量事故负主要责任;

2)负责工序过程的质量检验、控制;

3)严格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文件的规定、技术标准和工艺文件要求实施检验,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合格标准;

4)有权制止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部件,有权对违反《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文件和工艺文件规定的 人员下达停工令,限期整改,并报检验责任工程师;

5)同技术人员一道协助车间、班组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发现工序或成品不合格,有权责令整改,并向检验责任工程师报告; 6)负责收集、整理车间质量记录。 1.3.4.2技术员职责

1)严格按《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文件的规定,做好图样会审、工艺文件编制工作;

2)配合相关责任人员做好技术交底以及工艺纪律检查工作; 3)负责处理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一般性技术问题; 4)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员汇报工作;

5)努力学习相关法规标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力; 1.3.4.3物理试验人员职责

1)对试样的质量(几何尺寸、加工精度)进行确认,对质量不合格者拒收; 2)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精心做好每一组试验,对于试验的准确性负责; 3)认真做好试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试验精度符合要求; 4)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波动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向有关人员报告; 5)负责物理试验设备的计量送检工作以及试验记录的整理工作。 1.3.4.4化学分析人员职责

1) 确认试样的质量,对不合格者拒收; 2) 做好各种化学试剂的配制工作。

3)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精心做好每一组试验,对于试验的准确性负责; 4) 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准确的换算出试验结果。 5) 经常对设备维护保养,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6) 需检定校准的试验仪器使用必须在周检期内。 1.3.4.5 车间主任职责与权限

1)负责贯彻执行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文件的规定,组织本车间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对本车间的制造质量负责;

2)负责组织好本车间的均衡生产、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始终坚持质量第 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进度、接受质量保证体系各专业责任人员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负责组织车间开展“质量第一”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教育,保证 作业人员熟悉掌握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技术要求,负责组织制造过程的自检、互检,对制造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积极组织原因分析,并组织实施纠正; 4)支持配合质检人员、技术人员的工作,当本车间出现违规现象时,接受其罚款;

5)负责组织本车间实施质量目标,对完不成质量目标和出现质量事故负第一责任;

6)有权对工序质量进行检查,有权拒绝接受上道工序不合格品或资料不全的产品;

7)有权对本车间的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培训、调整和奖罚。 1.3.4.6车间班组长职责与权限

1)负责贯彻执行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文件的规定,组织本班组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对质量负责; 2)负责组织好本班组的均衡生产、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进度、接受质量保证体系各专业责任人员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负责组织班组开展“质量第一”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教育,保证 作业人员熟悉掌握压力容器制造工艺技术要求,负责组织制造过程的自检、互检,对制造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积极组织原因分析,并组织实施纠正; 4)支持、配合质检人员、技术人员的工作,当本班组出现违规现象时,接受其罚款;

5)负责组织本班组实施质量目标,对完不成质量目标和出现质量事故负第一 责任;

6)有权对工序质量进行检查,有权拒绝接受上道工序不合格品或资料不全的产品;

7)有权对本班组的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做出评价、培训、调整和奖罚。 1.3.4.7车间质控负责人职责与权限

1)在车间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实现车间质量目标的措施,建立车间质 量考核办法,作好车间月质量统计、分析评比工作;

2)指导车间作业人员严格按《质量手册》、《质量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 等质量管理文件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组织指导车间(班组)兼职检验员作好工序质量控制和检验记录;

3)负责组织车间兼职检验员对本车间、车间之间成品、半成品交接的检验工作,负责出车间成品、半成品专检申请的审核;

4)组织指导作业人员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不断改进工序质量; 5)负责车间的质量信息反馈工作和工艺过程卡、委托单的传递工作,负责 停检点(H)、见证点(W)工序质量进行重点控制,对其它工序质量进行抽检,并记录检验结果上报质检部;

6)有权制止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零部件,有权对违反《质量手册》及其《质量控制程序》、技术标准和工艺文件的人员下达停工令,限期整改。

1.3.4.8车间(班组)兼职检验员

1)负责本车间(班组)内除停检点(H)、见证点(W)以外的工序质量的 100%检验和成品、半成品出车间(班组)前的100%检验,并在工艺过程卡上 签字;

2)负责收集本车间(班组)内的工艺过程卡、检验记录,填写出车间成品、半成品专检申请单,并同时携同有关质量记录报车间质量控制负责人审核, 合格后交专职质量检验员;

3)积极配合专职检验员和车间质控负责人搞好检验工作,负责本车间质量信息反馈和质量统计工作。 1.3.4.9 作业人员

1)熟练掌握本工序的工作内容和质量标准,并严格按其操作; 2)实施互检、自检,保证不合格品不流入本工序和转入下工序;

3)积极配合车间和公司兼、专职人员的检验工作,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主动、及时纠正;

4)严格执行本工序的各项操作规程(工种、设备、安全),做到文明生产。 1.3.5接口控制和协调

1.3.5.1为确保各质量控制系统之间、质量保证工程师与各系统责任人之间、各系统责任人之间的工作接口,质量文件规定了上下级(纵向)和部室之间(横向)信息沟通的及接口关系。

1)各系统责任工程师(责任人员)是本系统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独立行使本系统权限;

2)主管要素责任工程师(责任人员)在行政管理上起领导作用,其他责任工程师(责任人员)应积极配合工作,在业务上独立行使职权;

3)质保工程师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领导者,各系统责任工程师(责任人员)应服从领导,积极开展工作,定期向质保工程师汇报工作。

1.3.5.2如果责任工程师(责任人员)请假或出差时,其工作由质保工程师临 时委派其他人员暂时替代;

1.3.5.3如果质保工程师请假或出差时,其工作由总经理临时委派其他人员暂时替代。

推荐第3篇:果蔬汁生产体系和质量控制

果蔬汁生产体系和质量控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果蔬汁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以HACCP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要求,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前提方案、关键过程控制、产品检测和记录保持。

本文件是GB/T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果蔬汁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果蔬汁行业的特点将GB/T 22000在本行业要求的具体化。

本文件适用于果蔬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与自我评价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可用于采购方对此类食品提供者的评价和实施第三方认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上述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使用其最新版本。

出口果蔬汁加工企业卫生注册规范 GB 1917 食品添加剂 液体二氧化碳(发酵法)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0789 软饮料分类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 17325 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浆)卫生标准

GB/T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本文件中未注释的术语和定义与GB/T 19001-2000和GB/T 22000中相关术语相同。

3.1果蔬汁 vegetable and fruit juices 从一种或多种水果(蔬菜)中榨取或提取的汁液,一种或多种水果(蔬菜)的可食部分制成的浆液,或者是这些汁液、浆液的浓缩物。

注:本文件所指果蔬汁包括GB10789中定义的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和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品)类等。

4 前提方案

从事果蔬汁生产企业,除根据GB/T 22000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时还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4.1 人力资源

4.1.1 食品安全小组

食品安全小组的组成应满足果蔬汁生产企业的专业覆盖范围的要求,应由多专业的人员组成,包括从事卫生质量控制人员、果蔬汁生产工艺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原辅料采购、仓储及运输管理等人员。

4.1.2 人员能力、意识与培训

影响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技能。

4.1.2.1 食品安全小组应理解HACCP原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

4.1.2.2 应具有满足需要的熟悉果蔬汁生产基本知识及加工工艺的人员。

4.1.2.3 从事果蔬汁工艺制定、卫生质量控制、实验室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

4.1.2.4 生产人员熟悉人员卫生要求,遵守前提方案的相关规范要求。

4.1.3 人员健康与卫生要求

4.1.3.1 直接从事果蔬汁生产、检验和管理的人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卫生要求和健康检查规定。健康检查应每年进行一次,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企业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疾病者,应调离本岗位。

4.1.3.2 生产、检验、维修及质量管理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进入车间的人员应穿戴本厂规定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头发不得外露,必要时加戴发套,调配室的工作人员有必要时还要带口罩。进入车间时应先洗手、消毒。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不准穿工作服、工作鞋进卫生间或离开加工场所。在更衣室、车间以及设置在车间内的休息室内不得吃食品、吸烟,与更衣室相连的卫生间内不得吸烟。

4.1.3.3 不同卫生要求的区域或岗位的人员应穿戴不同颜色或标志的工作服、帽,以便区别,不同加工区域的人员不得串岗。 4.2 基础设施与维护

果蔬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础设施和维护保养应至少符合《出口果蔬汁加工企业卫生注册规范》的第6章或 GB 12695的第4章、第5章、第6章的要求。

4.3 操作性前提方案

果蔬汁生产加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制定易操作可行的书面卫生管理文件,识别并评估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建立的操作性前提方案进行控制,明确其实施的职责、权限和可执行频率,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操作性前提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制定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内容不少于以下几个方面:

4.3.1 接触食品(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或与食品有接触的物品的水(或冰)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4.3.2 接触食品的器具、手套和内外包装材料等必须清洁、卫生和安全。

4.3.3 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

4.3.4 保证操作人员手的清洗消毒,保持洗手间设施的清洁。

4.3.5 防止润滑剂、燃料、清洗消毒用品、冷凝水及其它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污染物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

4.3.6 正确标注、存放和使用各类有毒化学物质。

4.3.7 保证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

4.3.8 清除和预防鼠害、虫害。

4.3.9 包装、储运卫生控制,必要时应考虑温度。

4.4 产品追溯与撤回

4.4.1 企业应建立和实施追溯管理程序,以确保从原料到成品标识清楚,具有可追溯性。主要包括原料、辅料和包材的验收、清洗剂、清毒剂、半成品、成品等入(出)库规定;标签的管理;产品批次管理;成品检测报告;运输过程的记录保持等,实现从验收到产品出厂全过程的标识及产品出厂后的追溯。

4.4.2 企业应建立产品撤回程序,包括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与客户的沟通,收集顾客反馈单,收集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包括数量、包装及规格、质量指标(包括特殊指标的检测方法等)、交付等。接到客户投诉时,相关部门应收集证明性资料和图片,按照溯源管理确认责任并制定处理方式,对于进入流通领域的应采用合适的方式及时、快速、完全的撤回。

5 关键过程控制 5.1 原辅料验收

5.1.1 生产用原料、辅料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进口国卫生要求,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原料和辅料中农、兽药残留超过有关限量规定的禁止使用。原辅料的采购需符合采购标准,投产前的原辅料须经过严格检验,检验不合格的原料不得投产,应明确标示“检验不合格”并作隔离处理。超过保质期的原料、辅料不得用于食品生产。

原辅料贮存场所应有有效的防治有害生物孽生、繁殖的措施,并应防止其外包装破损而造成污染。启封后的原辅料,未用尽时必须密封,存放于适当场所,防止污染,并在保质期内尽快使用。易腐败变质的原料应及时加工处理。需冷冻的原辅料,贮存温度应保持-18℃以下,需冷藏的原辅料,贮存温度应保持0℃~4℃,冷库应有自动记录装置。

5.1.2 加工用的果蔬类原料,应采用新鲜或贮藏的成熟适度、风味正常、无病虫害及霉烂果、符合加工要求的果实。果蔬类原料应来自安全的收购区域,其原料农药残留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进口国的要求。加工用的干果品原料应干燥、无霉变、无虫蛀。

5.1.3 加工用的原果蔬汁、浓缩果蔬汁应符合GB 17325或合同要求,风味正常、不变质并符合安全卫生的相关要求。 5.1.4 严禁使用我国、进口国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特殊用途的饮料中严禁添加我国颁布的禁用物品和国际组织颁布的禁用药物。饮料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和进口国有关食品卫生要求规定。

5.1.5 果蔬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酶制剂、净化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食品卫生要求规定。

5.1.6 饮料用水应符合GB 5749或进口国的要求,加入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应符合 GB 1917的规定。

5.2 清洗消毒

5.2.1 应定期对场地、生产设备、工具、容器、泵、管道及其附件等进行清洗、消毒,清洗应采用CIP和COP系统,并定期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应符合有关食品卫生要求规定。车间应设置专用的工器具清洗、消毒场所。

5.2.2 清洗、拣选、粉碎、榨汁、浓缩、调配、过滤、灌装、封罐、杀菌、装料、包装、制冷等工序,应按照规定严格清洗消毒,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5.2.3 灌装饮料前的空瓶、瓶盖均应清洗干净。工厂应制定洗瓶、盖操作工艺规程,规定碱度、浓度、温度和浸瓶时间,并定时检查、化验,洗净后的空瓶、盖必须抽样作细菌检验,菌落总数不得超过50个/瓶(罐或盖),大肠菌群不得检出。洗净的空瓶(罐)应有专人负责检瓶,并经过最短的距离输送到灌装机。

5.2.4 过滤器应定期更换滤膜、滤棒、滤芯等。封盖机于生产结束后应彻底清洗轧头、卷轮、托罐盘等易受饮料污染的部位。每日生产结束后,糖液过滤机、榨汁机等均应拆除清洗。

5.3 杀菌

5.3.1 各种饮料的杀菌根据原辅料、工艺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技术。采用加热杀菌工艺时,应按不同种类的产品杀菌要求制定有科学依据的杀菌工艺(如巴氏杀菌、超高温杀菌、二次杀菌)规程并正确实施,同时做好自动温度记录及相关记录;采用非加热杀菌工艺时,应采取无菌灌装工艺或其他可控制污染的灌装工艺。

5.3.2 杀菌工序应有温度、时间、压力的记录或图表,并定时检查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5.4 包装的要求

5.4.1 包装(灌装)用的玻璃瓶、金属罐(桶)、塑料容器、无菌袋、无菌纸盒、PET瓶、复合软包装容器以及其他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进口国的规定。预包装容器不允许回收使用。

5.4.2 产品包装(灌装)应在专用的包装间进行,包装(灌装)间及其设施应满足不同产品,需无菌灌装、低温灌装或常温灌装的应满足对包装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产品包装应严密,整齐,无破损。

5.4.3 应设专人检查封口的密闭性,灌装后杀菌处理和不杀菌处理的产品,其卫生指标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

5.4.4 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和进口国的相关要求。

6 产品检测

6.1 企业检验机构

6.1.1 果蔬汁企业应设有与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安全卫生检验机构,包括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实验室、设备、人员、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各种记录。对于输美的果蔬汁企业,果蔬汁产品属于非稳定货架期和热浓缩范围的须提供相关病原体的数量减少100 000倍的验证。

6.1.2 实验室所用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应有合格的采购渠道、存放地点,标记标签、使用方法、校准记录。

6.1.3 实验室检验人员的资格、培训应符合技术工作的要求;各种记录准确、真实。

6.1.4 实验室应有独立的、与实际工作相符合的文件化的实验室管理程序。 6.1.5 检验仪器的计量应符合GB/T 22000中8.3的要求。

6.2 委托检验

6.2.1 委托社会实验室承担果蔬汁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质量检验工作的应当签订委托合同。

6.2.2 受委托的社会实验室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具备完成委托检验项目的实际检测能力。

6.2.3 生产过程中直接关系到安全卫生质量控制等时效性较强的检验项目,如微生物等关系到对产品准确评价的检验项目不得对外委托,应由企业设置的实验室自行完成。

7 记录保持

对反映产品卫生质量情况的有关记录,应制定其标记、收集、编目、归档、存储、保管和处理的程序,并贯彻执行;所有质量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果蔬汁产品涉及的质量安全方面记录应保存2年。

责任编辑:mengxiu

推荐第4篇:SIM卡座相关质量控制体系

如今电子产品竞争日益激烈,提高SIM卡座,SD卡座,TF卡座等连接器制作加工质量已成为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连接器加工质量水平不仅是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标志,更是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台湾讯普公司根据客户的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质量控制体系。

1、以“零缺陷”为生产目标,设置SMT贴片加工质量过程控制点。

2、质量过程控制点的设置

达到“零缺陷”生产是不现实的事情,在全厂推行“零缺陷”生产目标,大大提高全厂员工品质意识,并及时规范地解决生产中品质异常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保证SMT加工能够正常进行,必须加强各工序的质量检查,从而监控其运行状态。因此在一些关键工序后设立质量控制点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及时发现上段工序中的品质问题并加以纠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生产工艺流程有关,我们在加工过程中设置以下质量控制点。 1)PCB来料检查

a.印制板有无变形;b.焊盘有无氧化;c、印制板表面有无划伤; 检查方法:依据检测标准目测检验。 2)锡膏印刷检查 a.印刷是否完全;b.有无桥接;c.厚度是否均匀;d.有无塌边;e.印刷有无偏差; 检查方法:依据检测标准目测检验或借助放大镜检验。

3)贴片后过回流焊炉前检查a.元件的贴装位置情况;b.有无掉片;c.有无错件;d.有无移位;

检查方法:依据检测标准目测检验或借助放大镜检验。 4)过回流焊炉后检查

a.元件的焊接情况,有无桥接、立碑、错位、焊料球、虚焊等不良焊接现象.b.焊点的情况.检查方法:依据检测标准目测检验或借助放大镜检验. 5)插件检查

a.有无漏件;b.有无错件;e.元件的插装情况; 检查方法:依据检测标准目测检验。

所有检查点都必须填写详细及真实报表,不断反馈及改进影响品质不良因素,直到接近“零缺陷”生产目标。

2、管理措施的实施

为了进行有效的品质管理,我们除了对生产质量过程加以严格控制外,还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元器件或者外协加工的部件进厂后,入库前需经检验员的抽检(或全检),发现合格率达不到国标要求的应退货,并将检验结果书面记录备案。2.质量部要制订必要的有关质量的规章制度和本部门的工作责任制。通过法规来约束人为可以避免的质量事故,赏罚分明,用经济手段参与质量考核,企业内部专设每月质量奖。

3.企业内部建立全面质量(TQC)机构网络,作到质量反馈及时、准确。挑选人员素质最好的作为生产线的质检员,而行政上仍属质量部管理,从而避免其他因素对质量判定工作的干扰。

4.确保检测维修仪器设备的精确。产品的检验、维修是通过必要的设备、仪器来实施的,如万用表、防静电手腕、烙铁、ICT等等。因而,仪器本身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生产质量。要按规定及时送检和计量,确保仪器的可靠性。

推荐第5篇:电厂化学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

电厂化学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

2004年 11月05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第29卷增刊

李莉成都热电厂生产技术部,成都610000

摘要:化学监督的目的是了解所监督对象总体的质童.监督的方法是用检测手段对由总体中所采集的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样本进行测试,用测试样本所得的数据,说明总体的真实质蚤.数据的准确性是化学监赞的核心问题.为了保证化学监督数据的可金,必须在监督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化学监督的质童控制是通过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控制进行的.

关键词:化学监督;质童拉制

中图分类号:TM6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43(2003)增刊-0111-02

作者简介:李莉(1968-),女,成都热电厂生产技术部化学专职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3-05-10

1前言

化学监督的目的是了解所监督对象总体的质量.监督的方法是用检测手段对由总体中所采集的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样本进行测试,用测试样本所得的数据,说明总体的真实质量.所以数据的准确性就是化学监督的核心问题.通常说一个坏的数据比没有数据还要坏,就是说明一个不准确的数据,可以导致对总体质量的错误判断,从而产生恶劣的后果.为了保证化学监督数据的可靠,必须在监督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完成的.例如所用试样的正确采集和制备,仪器的定期检验和校准,实验用水、试剂的空白试验,标准曲线的定期校准,平行样的重复分析,使用控制样或加标样以及人员的技术培训,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当一个化学分析方法选定后,分析过程的全部环节,都应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做到这一点,分析数据的质量才能有所保证.任何一个分析方法都不能说是绝对地准确,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获得一致的、可以比较的监测数据,就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作出判断.一个称职的化验人员必须具备这种判断的能力.图1概括地说明了质量控制的内容,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并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够准确地对化学监督的质量作出判断和改进.

化学监督的质量控制是指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控制.

2精密度的控制

精密度是表示分析数据分散程度的一个指标,用偏差值即单次侧定值与数次测定值的平均值的差值来度量.实验室控制精密度的方法有允许差法和控制图法.

2.1允许差法

允许差定义为两个测定值之差的置信界值,它仅是对指定的分析方法和一定被测物的成分含量而规定的,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被测物成分含量不同时允许差也不相同.通常作两次重复测定,若两次测定值(X1与X2)的差值未超过允许差(即|X1-X2

通常允许差的规定值都附在标准分析方法之后,便于实验人员使用.

2.2质量控制图法

质量控制图是用来监督检测过程中试验误差的一种较好的、方使的方法.它是将标准试验条件下用控制样的统计量(平均值X标准差S)为基准绘制控制图.在分析待测样的同时,也分析控制样,将控制样的分析结果果用点子标在图上并用线连接起来这样可了解质量的波动情况以便对试验条件进行控制,若发现点子的位置超过上下警告限,就应引起注意,及时检查试验条件是否失控,若点的位置超过上下控制限,或者点子在中心线的一侧连续出现,或者多次接近上限或下限时,都属于不正常现象,应停止分析,检查失控原因,一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再继续分析未知样.

3准确度的控制

准确度是表示分析数据与真值符合程度的指标,它可表明数据的准确可靠程度,常用误差值来度量.误差值即确定值(或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误差值越大,分析数据越不准确,反之,误差值越小,分析数据就越准确.在实际工作中真值虽然难以得到,但可视标准样韵名义值为真值.标准样的名义值是由许多实验室共同用标准分析方法或用两种以上的独立可靠的方法进行协作试验,取得大量数据并经数理统计处理后得到的。它是经验证后误差最小的总平均值,有了标准样名义值,一俄可以据此为标准,对照、比较和控制分析数据的准确度,从而克服实际工作中由于环境条件、设备仪器以及试验人员的差异所带进的误差影响,保证了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推荐第6篇:质量控制

★ 知识点精要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依据:

(1)工程承包合同、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

(2)企业和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其要求;

(3)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有关施工操作规程;

(4)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及项目计划。

2.基坑(槽)验槽,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

3.边坡塌方的原因:

基坑(槽)开挖坡度不够,或放坡不当;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造成涌砂涌泥、涌水;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等。

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原因:

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土的密实度降低。

5.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答:

(1)经返工重做,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4)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5)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6.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是: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协调的系统描述;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确定;与施工阶段相适应的检验、实验要求;改进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

表2-2工程质量事故分级

1.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施工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对未按照节能设计进行施工的施工单位,责令改正,整改所发生的工程费用,由()负责。

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监理单位

D.施工单位

【答案】D

【解析】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施工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对未按照节能设计进行施工的施工单位,责令改正,整改所发生的工程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

2.当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请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协调处理。

A.验收组织者.

B.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C.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D.总监理工程师

【答案】 B

【解析】

竣工验收时,当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请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协调处理。

3.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经返工重做或更换器具、设备的检验批,不需要重新进行验收

B.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签定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C.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虽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但仍不可予以验收

D.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一律不予验收

【答案】 B

【解析】

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经返工重做或更换器具、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4)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5)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4.钢材、钢铸件的()等应符合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A.品种

B.规格

C.性能

D.出厂时间

E.生产单位

【答案】 ABC

【解析】

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5.造成挖方边坡大面积塌方的原因可能有()。

A.基坑(槽)开挖坡度不够

B.土方施工机械配置不合理

C.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

D.边坡顶部堆截过大

E.开挖次序、方法不当

【答案】 ACDE

【解析】边坡塌方原因:

(1)基坑(槽)开挖坡度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坡度,致使边坡失稳而塌方。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造成涌砂、涌泥、涌水,内聚力降低,引起塌方。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边坡内剪切应力增大,边坡土体承载力不足,土体失稳而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6.重大事故书面报告不包括( )等。

A.事故发生的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B.监理单位应承担的责任

C.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结论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E.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答案】 BC

【解析】事故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各参建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的初步原因;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三、案例题

7.背景资料:

某写字楼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土建和装饰装修施工合同,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该工程土建施工和装饰装修进行工程监理。在该工程装饰装修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

装饰装修合同中规定5000m的花岗石石材由建设单位指定厂家,施工单位负责采购。当第一批石材运到工地时,施工单位认为是由建设单位指定用的石材,在检查产品合格证后即可用于工程。监理工程师认为必须进行石材放射性检测。经抽样检验发现石材质量不合格。 事件2:

为了赶工期和避免人员窝工,在屋面防水工程、室内轻质隔墙、安装管道和电气管线敷设、专业工程预埋件、预留空洞还未完工之前,施工单位就进行了室内抹灰、吊顶、裱糊、饰面板工程施工。

事件3:

该写字楼外墙采用隐框玻璃幕墙,幕墙与主体结构采用后置埋件连接,因为幕墙构造需要,在填充墙上也采用后置埋件连接。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在现场室内混凝土构件上埋置了两块后置埋件,并委托施工单位直属的有专业检测资质的检测中心对这两块后置埋件进

行了检测,作为后置埋件检测的依据。

事件4:

在玻璃幕墙安装完毕后,由施工单位自己的检测机构对幕墙进行了\"三性试验\",符合规范要求,于是对该幕墙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了合格验收。

问题:

(1)对于事件1,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指定厂家的装饰材料进场做法是否正确?若施工单位将该批材料用于工程造成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是否有责任?说明理由。

(2)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相关规范的规定,对水泥、室内用人造木板要进行哪些性能指标的进场复验?

(3)对于事件2,请问施工单位的施工程序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正确的建筑室内装饰工程施工程序是什么?

(4)对于事件3,填充墙上是否可以作为幕墙的支承点?如必须在填充墙上设置支承点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5)对于事件3,施工单位委托的检测单位可否承担本工程的检测任务?为什么?施工单位检测的样本是否正确?为什么?

(6)对于事件4,幕墙的“三性试验”是指什么?施工单位对幕墙进行“三性试验”的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误之处。在幕墙施工过程中,主要应进行哪些性能试验?

【解析】

(1)

①不正确。对到场的建筑装修材料进行检验,是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责任。

②若施工单位将该批石材用于工程,则应承担责任,建设单位无责任。因为石材是施工单位采购的。

(2)抹灰工程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复验;饰面板(砖)和地面工程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抗压强度进行复验;室内用人造木板应进行甲醛含量复验。

(3)施工单位的施工程序不正确。应该在屋面防水工程、室内轻质隔墙、安装管道和电气管线敷设、专业工程预埋件、预留空洞施工完毕后,才进行了室内抹灰、吊顶、裱糊、饰面板工程施工。

(4)不可以。如因构造要求,必须在填充墙上设支承点时,应加设钢筋混凝土拄、梁等构件作为支承点,并经设计单位认可。

(5)

①施工单位的下属检测中心不可以承担本工程的检测任务,因为检测机构不得与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

②施工单位检测的样本不正确。因为检测的样本是施工单位在特定室内埋设的后置埋件,不具有代表性,检测数量应根据不同情况按比例在现场随机抽样检测。

(6)

①幕墙的“三性试验”是指规范要求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提供建筑幕墙的风压变形性能、气密性能、水密性能的检测报告。

②施工单位对幕墙进行。“三性试验”的做法不正确。错误之处如下:

由施工单位自己的检测机构对幕墙进行“三性试验”不符合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检测的相关规定。“三性试验”应该在幕墙工程构件大批量制作、安装前完成,而不应该在幕墙竣工验收时进行。

8.背景资料:

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接了某市重点工程,该重点工程的建筑面积为4.5万m2,地

上28层,地下2层,由该市某甲级工程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采用大模板施工方案。建设单位委托本市某甲级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工程施工监理。并到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了质量监督手续。经建设单位同意,该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基坑围护与基础工程施工分包给某专业地基与基础施工单位,但在签订分包合同之前未经项目监理机构审批。

问题:

(1)针对该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分别是什么?

(2)针对现浇混凝土工程所用材料、施工过程和实体应检查哪些内容?

(3)监理工程师是否有权要求施工单位对已经检验过的钢筋隐蔽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剥离检查?由此造成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责任应由谁承担?

(4)施工总承包单位选择分包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 正确做法如何?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与基础施工单位责任造成基础施工质量问题: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是否承担责任?原因是什么?

【解析】(1)

①在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基地与基础施工单位为自控主体;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站为监控主体。

(2) 检查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的合格证及进场复试报告、配合比、搅拌质量、坍落度、冬季施工浇筑时入模温度、现场混凝土试块(包括制作、数量、养护及其强度试验等)、现场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方法(包括预铺砂浆的质量、浇筑的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高度、施工缝的留置、浇筑时的振捣方法及对模板,支撑的观察等)、养护方法及时间、后浇带的留置和处理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实体检测应检测混凝土的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

(3)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对钢筋隐蔽工程进行剥离检查。

如果钢筋隐蔽工程剥离检验合格,建设单位承担由此发生的全部追加合同价款,赔偿施工单位损失,并相应顺延工期;如果剥离检验不合格,施工单位应承担发生的全部费用,工期不应顺延。

(4)

①不妥当。

总承包单位选定分包单位后,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分包单位资质报审表》,经项目监理机构审查批准总承包单位提交的《分包单位资质报审表》后,再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

②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与基础施工单位责任造成基础施工质量问题,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应承担责任。原因是地基与基础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工程分包合同,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对分包工程施工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9.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3723㎡,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12层,首层高4.8m,标准层高3.6m。顶层房间为有保温层的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工程结构施工采用外双排落地脚手架。工程于2007年6月15日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2009年5月1日。

2008年5月20日7时30分左右,因通道和楼层自然采光不足,瓦工陈某不慎从9层未设门槛的管道井坠落至地下一层混凝土底板上,当场死亡。

问题:

(1)本工程结构施工脚手架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说明理由。

(2)从安全管理方面分析,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对落地的竖向洞口应采用哪些方式加以防护?

【解析】

(1)本工程结构施工脚手架需要制专项方案:理由: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整理办法》规定:要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高度24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本工程中,用脚手架3.6mm×11m +4.8m=44.4m>24m。必须编制专项方案。

(2)事件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楼层管道井竖向洞口无防护;

②楼层内在自然采光不足的情况下没有设置照明灯具;

③现场安全检查不到位,对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整改;

④工人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

(3)采取的措施有: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固定式或工具式防护门,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10.背景资料:

某市一综合楼,结构形式为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地上20层,地下2层,建筑檐高66.75m,建筑面积56000㎡,于2005年3月12日开工口屋面卷材防水层(卷材及其配套材料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后,直接在上面进行刚性保护层施工。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形缝等部位防水层出现裂缝,并逐渐发展,在女儿墙泛水处出现了渗水现象。

问题:

(1)简述该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

(2)分析屋面卷材防水层开裂的原因。

【解析】

(1)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过程是从工序质量到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2)屋面卷材防水层开裂的原因有:

①变形缝设置不符合规定要求,或变形缝节点构造处理不正确;屋面面积较大,温差变形明显,防水层产生胀缩现象,引起裂缝。

②刚性保护层与卷材防水层之间漏设隔离层,刚性保护层因胀缩变形,引起防水层裂缝。

推荐第7篇: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1清除焊渣、毛刺; 质检要求:毛刺打平,焊渣除净。

2除油除锈;

质检要求:预涂件表面无油污、锈蚀和氧化皮;表面平整。3磷化(含表调); 质检要求:

a.磷化膜细致、均匀;b.膜厚1~3 μm。4水洗; 质检要求:a.预涂件表面不得返锈(发黄);b.预涂件洗水滴液:电导率<50μs/cm;PH<6.5。应指出,该工序对洗水水质要求较高,这是保证水洗质量的重要环节,生产及其管理者应做好纯水生产水质的监控工作,把好质量关。5电沉积;质检要求:电泳漆液均匀、细腻,呈均相状态;漆液固含量、颜基比、电导率、pH值(助剂含量)、浴温及施工电压(电流)均处于正常范围。6电沉积后洗; 质检要求:洗液流量,压力均正常;手触湿膜:干净;指压湿膜:压印明显—涂膜厚度可望获得保证。7干燥固化。 质检要求:a.对刚出烘炉涂件的检测:涂膜不发黄、发脆,如出现上述情况,说明烘烤温度过高;趁热触摸涂件不粘手,如粘手,说明温度偏低,涂膜内在质量将降低;涂膜色泽正常。b.仪器检测涂膜厚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 阴极电泳涂装的质量管理2.1阴极电泳涂装的典型工艺流程由于处理的材质和表面状态不尽相同,所以所采用的工艺流程、特别在前处理的工艺上也不完全相同。但其总体要求是一致的。较为常见的流程如下:机加工成形产品→清除焊渣毛刺→上线→脱脂(除锈)→水洗→表调磷化→水洗→电沉积→电泳后洗→干燥固化→产品。2.2涂膜质量问题及质量要求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涂膜将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1)外在质量即装饰质量问题,主要是颜色、光泽和平整度三项,其质量要求主要看该涂膜是作底漆还是作“底、面合一漆”的不同而异。(2)内在质量问题,包括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两方面。·机械性能涂膜附着力(级):级数越大表示附着力越差,一般以“0”级为最好。涂膜厚度(μm):由于受到电阻的影响,涂膜厚度总会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一般而言,涂膜不宜太薄,太薄不仅降低其光泽和平整度,而且会降低涂膜综合性能。不管属于何种产品,增加涂膜厚度,对提高涂膜的光泽、丰满度和内在质量都是有利的,但从降低涂装成本考虑,过厚是不必要的。涂膜硬度(H):硬度适中为好(如2H)。过小将降低其机械性能,同时,其耐腐蚀性能亦无法得到保证;过大,涂膜变脆,其柔韧性、耐冲击性将降低,在很多情况下都会降低涂膜的使用寿命。涂膜柔韧性(mm):这是一项保证涂膜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一般以试验涂膜裂纹长度小于2mm为符合要求。冲击强度:一般要耐50cm的冲击才符合要求。·耐腐蚀性能包括耐水性、耐汽油性、耐化学药品(酸、碱)性,常用耐盐雾性综合表示。对阴极电泳涂膜而言,其耐盐雾性至少要达到720h以上才符合要求。涂膜的机械性能对涂膜的耐腐蚀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户亦应加以重视。

2.3涂膜质量的影响因素在阴极电泳涂装中,影响涂膜质量的因素主要有5个。(1)购进的涂料产品质量不佳或不稳定。此因素对涂膜质量的影响是首要的,影响的大小视产品质量优劣程度的不同而异。(2)预涂件的材质及表面状态。预涂件材质及表面状态用现有的表面处理方法或工艺无法提供质量保证,即表面处理方法(工艺)不佳、不完善所致。表面处理方法虽好但操作不到位,导致处理质量不过关。此因素对涂膜质量的影响较为广泛,不仅影响涂膜的外观质量,而且将影响涂膜的附着力、厚度乃至它的耐腐蚀性能。因此,它不仅是一个从始至终不能放松警惕的操作因素,而且也是工艺设计者需要着意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3)电泳槽液不稳定,涂料溶解性、分散性差,乳化效果不好,导致电泳特性差。影响电泳槽液稳定及其电泳特性的因素有:涂料产品质量(差);槽液工艺参数控制不到位;循环搅拌系统失控、运营不正常;杂质离子(污物)干扰和破坏。这是一个大的影响因素。此因素对涂膜质量的影响是全面的甚至是致命的。涂膜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基本集中于此。

(4)电沉积后水洗不充分,多余涂料未洗净或洗涤冲力过大,将已沉积的湿膜冲薄。此因素主要影响涂膜的外观质量,或使涂膜变薄。(5)湿膜干燥固化条件不充分或失控,如:

烘烤温度过高或过低;烘烤时间过长或过短。此因素对涂膜质量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它的外观质量,而且还影响它的内在质量。(6)人为因素。人员技术素质和职业操守好坏不等。显然,这是一个需要调动和值得开发的因素,涂装线的成功或失败全赖于此。由上可见,影响涂膜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或是一个措施跟不上,都会使涂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3质量管理措施(1)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职业操守;(2)健全质量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使质量管理纳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3)加强涂料产品质量验收,对每批进厂涂料必须进行系统检钡0,非标产品不能入库;对每次投槽涂料亦需进行相关检测,不符合质量技术要求的,亦不能投槽使用。(4)保持操作环境整洁,防止污物(如悬链轨道上的锈迹、尘埃、润滑油等)掉入各工作液(特别是电泳槽)或涂件上,造成“二次污染”,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5)明确质量控制点,加强质量监控。4质量控制点及质检要求总的要求是:在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每个工序的处理质量,而且要每时每刻关注每个工序中每个参数的细小变化,并将瞬间突变所造成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简而言之,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力求“微观管理”。从阴极电泳涂装的工艺流程得知,其质量控制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上线前控制点;第二部分为上线后控制点,现分别予以讨论。4.1上线前质量控制点上线前质量控制点只设一个,这就是清除焊渣、毛刺。该控制点主要是针对有切割、电焊作业的机加工产品在成形后其表面的焊渣、毛刺等“多余”部分,必须在上泳涂线之前将其清除,其处理质量是否达到要求不仅关系到预涂件相关部位的涂膜厚度和附着力,而且还将影响涂装产品的外观质量。这是因为焊渣、毛刺的凸出部、焊渣中被烧焦的碳素等物质不清除,不仅降低预涂件表面的平整度,而且将降低有关部位的导电性。该工序多为手工或半机械处理。为了保证处理质量,要求有比较严格的质检制度。质检要求:毛刺、焊渣除净、表面平整。4.2上线后质量控制上线后主要分为4个工序,分别是:前处理工序,包括脱脂(除锈)、表调、磷化、水洗;电沉积工序;电沉积后洗工序;湿膜干燥固化工序。4.2.1前处理工序(1)脱脂除锈。该工序是表面处理最为重要的工序,其处理质量的好坏是保证涂膜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该工序的处理方法较为常见的有酸洗(或“二合一”)法、超声波法等。影响处理质量的因素虽略有不同,但亦有共同点。如预涂材质及表面状态、工作液的种类、性能及其pH、操作温度、Fe3+离子含量、工作液的使用周期等。质量控制应关注工作液的pH、操作温度和工作周期(Fe+离子浓度)。当处理效果明显下降,采用提高pH或温度仍无效果时,主要是工作液使用周期过长(Fe2+离子浓度过高)所致。此时为了保证处理效果应果断采取措施即更换新液。质检要求:预涂件表面无油污、锈迹、氧化皮和其他杂质(金属表面完全裸露),表面平整,不返锈。(2)表调、磷化。电泳涂装要求涂件有较高的磷化质量,一是膜厚要均匀无遗漏;二是结晶细致;三是膜不能过厚。为了保证磷化质量,磷化前预涂件表面预先经过“表调”是必不可少的。影响磷化质量的因素除r与磷化剂的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外,还与工作液的温度、总酸度、游离酸度、促进剂浓度等参数的操作控制有关。这些参数因磷化产品的不同而不同,管理者和检测人员应定时或不定时地做好监控工作,切实控制好这些参数。质检要求:磷化膜均匀、细腻、膜厚1—3μm,不能过厚,否则,将使涂膜变得粗糙或者降低涂膜厚度甚至电泳不上。(3)水洗此处水洗包括2个工序的水洗:·脱脂除锈后洗。该工序的水洗主要是为了洗净预涂件表面的残酸、残碱,以避免它们污染和干扰下道工作液(表调、磷化)的处理效果和使用寿命。对涂装质量本身并无直接的影响。只要洗后保证了洗件的洁净度(不降低表调剂、磷化剂的使用效果)就算达到了洗涤目的。质检要求:滴水pH中性,洗件湿润均匀,无挂珠。·磷化后洗(附纯水水质要求)。该道工序的水洗远比前道工序水洗重要,而且对水洗质量要求非常苛刻,其原因在于磷化后如果不洗净工件表面残存的磷化剂和其他杂质,将会引起两个严重后果:①残存磷化液中的Zn2+、Fe2+、H2PO4-、HPO42-、HPO43-等可溶性盐

类离子是电泳涂膜“蛤蟆皮”、“针孔”等弊病的“元凶”,随着它们的混入和含量的增加,将造成大量的涂膜质量问题,后果极为严重;②残存磷化剂中可溶性盐类离子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含量过高引起树脂析出而沉淀,从而降低涂料利用率,严重时甚至会使电泳槽液报废,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质检要求:预涂件洗水滴液pH小于7;电导率小于50μS/cm。应特别指出,磷化后最后一道水洗对纯水水质要求较高,这是保证该道水洗质量的重要环节。管理者及操作人员应做好纯水水质的监控工作。纯水水质要求:电导率小于20μS/cm(pH

推荐第8篇:商业银行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初探

商业银行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初探

摘要 当前,在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十分必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审计管理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发挥审计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构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目标控制、制度控制、过程控制、机制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环节,并配套可行措施,提高认识。贯彻执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紧抓好;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改革创新,完善体制”这一基本思路,就能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效率和成果的目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体系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要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国际先进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自身就必须建立起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提高资产质量,保证资金安全,确保金融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影响着审计作用的发挥。加强审计管理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构建科学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增强审计工作有效性和权威性的关键所在。

一、商业银行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审计工作符合有关审计章程、审计准则和其他适用的审计规范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措施。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审计管理工作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较为独立的内部审计体制,总行及各级审计部门都担负了对所属各机构和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管理职能。以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为提高审计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审计管理的手段不够先进科学,管理的内容和标准不够全面系统,对所属审计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对审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由此导致审计管理的效果不明显,审计的总体质量不高。因此,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审计质量控制的标准,实施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成为履行管理职能的一项重要前提。 2.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制定了《内部审计章程》和《内部审计准则》,为审计机构和人员开展审计监督活动、执业行为提供了严格的规范标准。但是,审计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准则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则是准则的贯彻执行不到位,导致了实际执行结果与准则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因此,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于规范审计执业行为,引导审计机构强化审计质量管理,培养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推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发挥审计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区别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服务内向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内部审计除了具有监督、评价职能外,还具有建设性职能。这一职能对于发挥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改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发挥审计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是有利于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二是有利于充分运用审计信息的资源优势,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改进经营管理发挥建设性作用;三是有利于加强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防止有章不循、屡禁不止的现象;四是有利于引导审计人员注重审计成果的加工利用,分析形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解决途径,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五是有利于提高审计结论定性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

二、审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粗放型发展模式正在逐步被集约化发展模式所代替,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不断增强。但是,金融形势的多变也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对其的要求相比,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比较突出的表现是:

1.审计项目的选择立项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审计计划的制订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年度审计计划的确定要具有科学而准确的依据。但目前,审计部门没有建立全行经营管理的风险评估制度,审计项目的选择多侧重于主观判断,缺乏科学的客观依据。在地区差异上,由于各分行的经营管理状况不同,风险状况不同,在确定审计项目上应有所差别。但目前审计工作计划主要是由总行统一制定,各级审计部门遵照执行,根据各一级分行自身实际风险状况确定的审计项目非常有限,没有体现各分行的实际风险差异。

2.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存在不足。一是审计规章制度的标准化不够;二是审计规章制度的系统性不强。现行的制度规定零散、形式多样、内容庞杂、分布广泛,不宜收集、保管和掌握;三是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审计人员在把握制度的尺度上存在差异;四是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及时。随着审计业务的发展,有些不适用的规定没有及时清理,新的制度又没有及时补充,致使审计制度的制定滞后于业务发展,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3.审计报告的质量有待于提高。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集中体现,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但是,有些审计报告在形式上千篇1律,缺乏重点,特别是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缺乏深入的剖析,审计结论不明确或没有审计结论,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明显不足。

4.审计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有效。审计质量的考核评价是审计管理部门对所属审计机构和人员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的质量和审计工作管理水平的综合考评和考核。审计质量的考核结果应作为评价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绩效工资的发放、内部资源的分配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实行的审计质量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考核的组织程序还不规范,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之间的挂钩程度还不紧密,导致了考核评价的效果不明显,未对审计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5.审计人员的管理存在不足。对审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审计专业人才的晋升通道不畅通;管理人员的聘任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考核评价体系;审计人员的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的机制不完善;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受到局限,人员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影响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应当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抓紧抓好。

三、构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基本思路

针对审计风险点,以审计制度规范为控制标准,以完善审计操作流程为核心,以提高审计质量、发挥审计的有效性为目的,加强审计的组织、管理,整合和完善现有的审计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一系列质量控制政策和措施的总和,也是实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活动过程,它包括目标控制、制度控制、过程控制、机制控制和人力资源控制等几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目标控制。审计质量的目标控制取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监督、评价和建设职能,内部审计担负着促进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审计对象合法合规经营,揭示和纠正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章行为,督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审计建议等任务。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充分行使审计职能,发挥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把握和界定审计职责,认真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利,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按照既定的控制目标,审计部门在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要把握好全行的宏观政策,在对全行业务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导向的原则,确定审计的重点。审计重点的确定要体现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跟进银行改革发展的进程,关注业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一些苗头性风险;二是根据案件发生的重点区域,关注重点行处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内控执行情况;三是围绕全行的中心工作,关注决策层以及上级和外部监管部门重点强调的工作和风险区域。

2.制度控制。制度控制是指建立和完善审计制度体系,使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章可依,照章行事。审计质量的制度控制是一项全面控制,是对影响和制约审计质量的各个因素建立全面的控制标准。它包括审计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总结考评;审计项目的确定、组织、实施、追踪、考核;审计技术、方法手段的运用和创新;审计信息的传导沟通及交流反馈;审计队伍的组织管理;审计基础建设和基础管理等各个方面。制度的建设应体现标准化、系统化,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以岗位说明书为载体的制度规定,限制和减少以文件形式印发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制度控制要实行动态管理,审计管理部门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3.过程控制。管理学理论明确要求,质量管理和控制应贯穿于组织活动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不仅表现为一系列的控制政策和措施,更表现为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活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充分体现动态的过程控制理念,对审计计划、组织、考核、追踪和信息披露等审计程序,实施全过程的跟踪控制管理,提高控制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过程控制以审计项目的过程控制为主要内容。审计项目的过程控制是按照审计项目的程序,对实施审计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审计准备阶段控制、取证阶段控制、报告阶段控制、终结阶段控制等几个方面。

4.机制控制。机制控制就是建立内部审计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建立科学的审计质量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将资源配置、岗位职务晋升和薪酬分配与审计人员实现的经济增加值(即挽回的经济损失)、风险责任以及所承担工作的难易、复杂程度直接挂钩,形成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内在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审计人员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

质量考核体系的建立应科学合理。在考核内容上应反映每一位员工日常工作量和工作的难易复杂程度,以审计项目质量为重点,突出对履岗能力和岗位作业质量的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应以上级对下级考核为主,自评和互评为辅,突出下级对上级负责,兼顾团队支持协助能力的考核;在评价标准上应力求清晰、明确,突出量化考核,避免程序繁琐,便于操作比较;在考核时间上应以日常定期考核为主,按季或按年汇总结论,对日常考核结果应建立绩效考核台账,实行积分累计制管理;在绩效挂钩上,应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体现激励约束作用。

5.人力资源控制。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是现代质量控制管理的核心。从质量标准的制定到控制程序的实施都依赖于人的参与和实践,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人的业务素质和主观努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促使银行的服务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手段更加先进,内部审计作为银行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力资源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持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的根本保证。人力资源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对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二是建立审计专业技术岗位职务序列;三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四是严格执行审计岗位准入与退出制度;五是建立审计风险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

四、构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可行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内部审计是现代商业银行建立安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抵御各种金融风险的基础和关键防线。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发挥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质量越高,银行内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纠改能力就越强,审计作用的发挥就越充分,内部审计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将其当作一项全行性的工作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各种资源上给予必要的保障,确保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全体审计人员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肩负着所有控制措施的组织实施任务,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这是体系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2.精心组织,持续推进。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全面。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审计部门应制定明确的规划设计和年度实施计划,在工作安排上要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组织开展各项审计监督活动。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来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在审计实践活动中要不断摸索和研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不断地总结、改进和完善,形成质量控制的模型和指标控制体系。对质量控制的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调整更新和补充完善,形成定期检讨和修正的动态机制,增强控制政策和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以及控制活动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3.创新方法提高效率。随着审计业务范围扩大和审计职能任务加重,对审计质量控制的新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以现场检查和事后核对等方法,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使得审计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必须积极应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方法,转变到采取以非现场审计为主,辅之以现场审计的审计模式,实现审计程序的网上实时或及时跟踪检查,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可以信息共享的审计成果数据库,使审计系统真正具备检测准确、反馈迅速的工作能力。同时,审计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不断强化控制手段,应用管理科学中新的研究成果,发挥科技优势,丰富和细化控制方法和体系,增强质量控制的效果。

4.顺应时代,完善体制。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要求,参照国外股份制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模式,应当完善内部审计体质,有效发挥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保证审计质量控制能力的增强。

推荐第9篇:如何建立用户体验的质量控制体系

如何建立用户体验的质量控制体系

用户体验质量的评判要素有哪些?最容易出现哪方面的问题?本文为您讲解如何建立用户体验的质量控制体系。

许多刚开始接触用户体验概率的企业非常希望能有一套标准体系,照做就可以保证产品的优质用户体验。其实,有许多讲解用户体验评估要素和方法的公开资源,那么为什么还是只有少数产品拥有优质的用户体验呢?这其中有什么“秘密”?

用户体验质量的基础要素

● 有用性。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给用户带来价值。比如开发者需要明确输入法产品的主要功用是帮助用户在手机上进行更快的文字输入,而不是在手机上进行文字输入的同时利用手势动作给手机充电。当然,产品不一定只能围绕用户的现有需求。事实上很多优秀的产品就是通过创造性地发掘用户需求并解决,从而为产品带来巨大价值。比如,直观的触摸控制、随时随地连接网络、利用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做以往需要通过不同设备才能实现的事情,当这些用户需求被创造性地发掘、整合和满足时,就出现了iphone这样划时代的产品。

● 可用性/易用性。这是用户体验中最核心也是最庞杂的部分,包括可识别、可理解、可预测、掌控感、及时反馈、操作连续、一致性、稳定、可靠、效率、使用疲劳度、易记忆、避免用户犯错并宽容对待用户错误等内容。可用性不仅包括界面设计,也包括产品的整体表现。比如产品是否使用流畅、稳定,就是典型的涉及产品整体表现的例子。另外,在不同的使用情景下,可用性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坐在办公室中用手机拨打电话和开车时用手机拨打电话,对产品可用性的要求就不同,相应的对产品的要求也不同。

● 感性满意度:给予用户美感、愉悦或其他特定感受(比如游戏中的紧张感),给予用户成就感或被关注、被尊重等感受。这些感受甚至可以延伸到产品之外,比如让用户觉得自己使用某个产品,在朋友圈里就显得很牛。

● 激发性。经典的用户体验评估主要包括以上三种要素,但随着Web 2.0、社交网络的兴起,在融入了分享和社交元素的产品以及很多游戏和探索创造型产品(比如绘图、音乐创作等)中,可以引入一个新的基础要素,用来评估产品激发用户进行探索、创造、分享、互动的活跃程度。用户的这些行为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把产品作为工具使用的概念,而是把产品作为一个平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和其他用户一起产生聚变的力量。营造这种用户体验的要素,我称之为激发性。

用户体验质量控制体系

实际产品的常见问题

在实际产品中,最容易判断却又最常见的是和可用性有关的问题。

● 缺乏重点和引导。用户进入页面,看到的东西很多,却不知道从何入手、该做什么,或者重要的功能被隐藏起来让用户很难发现。

● 缺乏明确的规则和一致性。如一个界面上的部分文字或图案可以点击、另一部分文字或图案不能点击;有些操作自动保存、有些操作默认不保存;同一个功能的按钮在不同界面上位置不同、或者形态不同。

● 界面设计容易引起误操作。当用户发现时已造成了严重后果,或者让用户产生困惑。其次,经常会出现和感性满意度相关的问题。

● 犯基础设计错误。对界面元素的色彩、段落的排布、字体的选取过于随意,是最容易让产品显得不专业的几个方面。

● 采用与产品气质不符的视觉设计。把轻量的网络应用设计成层次复杂、质感厚重,或者在精致的界面中突然出现一个简陋的系统自带控件,以及抄袭其他知名产品的设计。

● 为形式而形式。故意做一些很酷的效果,而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功能,甚至影响正常操作。

然而,并不是仅仅依照这些用户体验要素定制产品就一定能获得优质的用户体验。首先,不同类型的产品需要不同的用户体验要素评价标准。比如工具类产品需要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而游戏类产品反而可能需要降低完成任务的效率。面向普通用户的产品往往强调简洁易用,而企业级产品最重要的特质是稳定和可靠,反而要把操作做得复杂,反复确认以避免误操作;其次,即便是同一产品,在不同的使用情景下,可用性的侧重点也不同,需要全局化平衡考量;再次,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制订相应的用户体验评价标准。比如有些产品在发展初期需要重点积累种子用户,用户体验侧重于让这些特殊的种子用户满意。而到了快速成长期,重点变为大量发展普通用户,用户体验就会变为兼顾普通用户和种子用户的需求。

要做好产品的用户体验质量控制,第一件事是想清楚产品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用户体验:怎样的用户,在何种情景下,用产品做什么;产品的用户体验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由此再去组织资源,制订工作流程,以及考评和激励手段。同时,用户体验的质量控制不能只靠评估。如果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没有用户体验力量的参与,而在随后的评估中发现了问题,常常意味着大量的工作需要推倒重来,可往往已经没有时间进行修正了。

用户体验质量监控体系

用户体验质量控制体系不仅仅是产品完成时的检验,而应成为贯穿研发过程始终的工作。

● 在研发过程中,让用户体验工作尽早开始。进行访谈、焦点小组(Focus Group)、跟踪观察(Field Study或Diary Study)、问卷、数据分析等用户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竞品分析,快速形成产品概● 念。

● 快速设计、快速检验。充分进行设计探索,将设计想法做成效果图或原型,及早请目标用户进行测试,根据反馈快速改进方案。

● 有条件的团队可以请资深的产品和用户体验人员组成委员会,定期开用户体验评审会(UX/UI review)。有时,资浅但是不属于这个项目团队的产品人员或用户体验人员提出新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用户体验评审会也是资浅人员观察学习资深人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好场所。

● 请非项目组成员的用户体验人员详细试用和评估产品(Cognitive Walkthrough)。

● 在产品中预埋监测点。等产品上线后收集用户数据,或者主动进行对比实验(A/B test),分析数据作为产品改进的依据。

● 建立通畅的用户反馈渠道,以及鼓励用户反馈的机制。

根据产品特质、用户特点、使用情景、产品发展阶段,选择相应方法、流程、评估要素,在研发过程中推动用户体验工作,就是质量控制体系保证用户体验质量的秘密。

作者吴卓浩,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曾创建谷歌在中国的用户体验团队。

推荐第10篇:公共管理专业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论文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十多年来,MPA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与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工程硕士(GCT)、教育硕士(Ed.M)并列的六大专业学位之一。全国现有的147所培养单位,每年为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及公共组织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数万人,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但从前三批教学合格评估的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办学理念定位不准

从MPA的设置目的来看,其主要是以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为基础,培养适应公共管理实践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专业性高层次人才,这就需要针对MPA的特点进行准确的办学定位。但在实践中,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思路不清晰的问题较为普遍。一是办学定位错位。将MPA办学当作学校创收的主要途径。由于MPA教育采取的是在职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培养对象大多是在职公职人员,有些办学单位即将MPA办学作为学校创收的主要途径,看重的是每年的招生指标和招录人数,甚至违反相关规定与社会中介机构合作,不惜违反招考条件限制,压低录取分数线,招录不符合报考条件的生源,其结果必然是忽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将MPA教育办成了专业学位的“贩卖”机构。二是办学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培养单位对MPA办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办学条件不完备、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人员不足,有些培养单位存在办学实体不明确、分散办学的现象,无法保证MPA的培养质量。三是办学思路不清晰。更为普遍的现象体现为现有培养单位对MPA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的模糊上,很多培养单位存在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硕士的倾向,或是在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毕业论文等方面完全按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从而忽略了MPA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差异。

2.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当前我国MPA办学主要依托具备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因而其培养水平受培养单位自身条件影响较大。从整体上看,我国MPA培养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MPA培养单位的地域分布不均。从现有147所MPA培养单位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或教育发达地区,而在经济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较少,从而造成了MPA教育资源的地域分配不均,进而造成了欠发达地区MPA培养需求和培养能力之间的矛盾。二是MPA培养单位间的教学资源分布不均。从现实来看,现有优势教学资源相对集中在98

5、211工程大学,加上这些学校本身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及资源调动和整合方面的优势,客观上造成了后批培养单位与前批培养单位在生源质量、培养能力以及培养质量方面的差距。

3.教学质量控制不严

由于缺乏系统的质量监控体系及硬性约束机制,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而言,MPA教育教学质量控制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培养对象在职不离岗学习的特点,以及部分学校自身教学资源的限制,造成了学生出勤率和MPA教学时间的冲突,分散性、异地教学等的存在使得学生在校研读时间难以保证。二是师资力量的单一化无法满足专业学位学习的要求。现有培养单位大多依托校内现有学术型师资力量进行教学,尤其对于后批培养单位而言,难以配备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学者型领导干部建立“双师”队伍,且现有的兼职导师又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指导、专题讲座、论文指导等教学环节的时间和精力。三是培养过程管理不严。部分培养院校在培养方案设计上存在因人设课,培养方案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案例开发使用不足,课堂缺乏吸引力;教学管理队伍缺编,学生出勤率低,教学管理服务不足;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环节把关不严;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评价作用不彰显等现象,无法保证MPA培养质量。

4.办学特色彰显不足

MPA办学特色即是要求培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准办学定位,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与培养方式,实行差异化办学。但从实际来看,部分培养单位在培养过程中,办学定位模糊,难以凝练办学特色,同质化倾向重。

二、构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全面质量控制体系

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现代组织管理方法,其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全面控制,即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整体控制;二是全面质量,即组织管理所有面向的质量控制。对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而言,全面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即是要发挥包括上级管理部门、培养单位、导师、管理人员、研究生以及兼职导师的作用,实现包括招生管理、课程管理、培养过程管理、教学考核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参与,以实现培养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加强MPA培养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和完善MPA培养质量保障体系。MPA培养单位是MPA培训的承担者和载体,也是保障MPA培养质量的主体和根本,加强MPA培养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即包括招生管理、课程管理、培养过程管理、教学考核管理等在内的质量保障体系。一是严格和优化招生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MPA招生的各项管理规定,同时结合办学特色和优势,开展行业、方向招生培养,优化生源质量。二是加强课程管理,加强核心课程主辅导师队伍建设,结合办学定位和特色,强化方向课程和必修课程建设,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三是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包括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MPA学位委员会制度、班主任制度、学生考勤管理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中期检查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和课程教学管理、案例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考试管理以及论文开题、答辩管理等在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全过程跟踪管理。四是加强教学考核管理,建立教学评价系统,并将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聘任、教学奖励等相挂钩,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

第二,发挥MPA教指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和完善MPA培养的共享支持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应充分发挥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MPA培养中的政策支持、资源共享、质量控制与引导作用。一是通过强化教指委与国务院学位办、国家公务员局的政策协调与联系,一方面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对MPA学员在学习时间保障、经费支持、政策激励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合作建立覆盖全国的“校外导师专家库”,吸引学者型领导干部走进MPA课堂,担任兼职教师和校外导师,为各培养单位提供师资支持。二是加强办学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经验交流会、核心课程培训班、案例库建设与教学方法研讨、教材编写与推广等形式加强办学单位间的经验交流与借鉴,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提高MPA整体办学水平。三是继续完善MPA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细化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加强MPA学员、导师以及社会评价等指标权重,建立常态化评估和监控制度,并实行退出机制,实现对MPA办学单位的政策引导。

第三,加强国内合作与对外交流,提高我国MPA整体办学质量。通过国内合作与对外交流,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实现资源和优势互补,有利于促进和提高MPA办学质量。一是强化校际合作,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经验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加强校政合作,除为地方政府和部门培养专业人才外,充分发挥高校在政策咨询与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为地方与行业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聘请政府实际工作部门管理人员担任MPA兼职教授、实践导师、论文导师等,实现校政双向互动;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内MPA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

第11篇:推行ISO9000质量控制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推行ISO9000质量控制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我们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就是为了有助于更好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诚信与用户,务实求新,保证服务质量,保证承诺周期”的服务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提高测量室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今年四月份报装办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准备工作,并组织了两次学习,确定了内审员的学习名单,测量室作为该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内部工作流程和细节要同ISO9000管理结合起来,否则贯彻落实不到位,针对这些要求,测量室要有相应对策和方法,以下是个人的一些建议:

一、全员动员,充分领会贯标的意义

推行ISO9000管理标准体系,可以说是用户报装办公室的一项基础性和长远收益的工作,是实施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遵循的八项原则,就是以服务对象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的原则,全员参与的原则,注重过程的原则,管理的系统性原则,持续改进的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原则,互利的关系原则,以及机构、程序、过程、总结四个方面的工作理念必将对报装办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测量室的内部管理,从细节抓起

(1)坚持每周生产例会。外业测量组把上周工作情况做一

个小结,涉及质量、服务、周期各个方面。有些没有做到位的问题,要逐一阐述原因,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通过生产例会测量组横向可以沟通,发现各自的问题可以共勉,以便下一步改进。

(2)坚持内业审核和外业抽查。虽然测量室人员少,但外业抽查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ISO9000管理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坚持兼职互查,兼职互检。从目前抽查情况看,问题较多。如:地形和地物漏测,房型的画法错误等问题。在目前阶段仅只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点评,进行到下一阶段后,就要加大考核力度,如果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就会纳入质量考核中。

(3)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缺少第二方审核。应尝试由用户对我们的测绘产品进行审核,对测量室而言,设计人员是测绘产品的用户,也就是由设计人员对测绘产品进行审核,多听一听设计人员的意见,这也是测量室下一步要完善的。进行测量设备的专业管理,定期校核,保证每天设备的使用登记清楚,及时入库。

(4)通过引入ISO9000标准体系规范人、财、物的管理,促进我们的工作面貌有根本改观,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加强,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吕丽

2009年5月10日

第12篇: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无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管理质控制度

根据天津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的有关规定,为规范我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制度:

一.中心质控领导小组负责全部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

组长:张洪宝

职责:全面监督中心质控工作的执行情况。

副组长:张志红张立勇

职责:在组长的督导下,制订质控工作方案,按要求严密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质控工作,总结质控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工作质量。

成员: 李晓明赵健翟家琴翟加臣苏永刚

职责: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全力配合副组长,做好各服务团队的质控检查,在落实既定的质控工作安排的同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上报。

二.居民健康档案质控工作:每2个月的最后一周进行1次全面的健康档案质控检查,每年不少于6次。内容包括系统随机抽查档案号、姓名、健康档案合格性评审及健康管理的电话核实、质控所发现的问题及事后改正记录。详见中心质控评审操作表。

三.老年人体检及慢病管理质控工作:每季度一次,每年至少4次检查本中心老年人健康管理及慢病管理工作的质量、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及基础质量指标达标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定期对参与居民健康体检工作的专技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做好优质服务理念教育工作,保证服务质量。

四.乡医管理质控工作:对参加公共卫生服务的乡医进行每季度一次的质控工作,重点检查慢病随访管理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内容与中心质控工作相一致。

五.对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事故和纠纷投诉做好登记、报告、处理、分析工作,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防范与应急预案。并做好满意度调查工作,每季度一次。

第13篇:质量控制办法

质量控制办法

为了使检修公司所承担业务的施工质量更好地受控,使检修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修公司所承担的常规检修(包括日修、定修、大中修、和抢修)、离线检修(备件修复)及所承接的其它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管理职责

(一) 副总经理(主管质量) 1.2.3.4.组织建立和完善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制订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 负责对公司检修和各项施工的技术和质量进行指导和监督。 负责督导对公司重大质量事故的综合分析工作 对公司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事故负责。

(二) 技术质量部 1.2.在公司主管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全公司质量方面的工作。 负责建立和完善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管理网络,制订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制订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确保体系的稳定运行。 3.负责公司各项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监督落实,定期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成情况和管理方案的落实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质量工作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4.负责本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相关文件资料的综合管理,负责各种有关质量文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收集整理和监督实施。 5.负责公司工程项目各类质量异议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6.负责组织开展上级质量主管部门布置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按要求

- 1

1.检修(作业)部、分公司在检修项目施工之前,依据项目任务单和相关方的现场交底情况进行项目的质量控制策划。2.1) 2) 3) 项目策划应包含如下事项: 确定重点控制(检查)项目 确定检验和试验内容

确定重点控制项目质量检查人员

(二) 重点控制项目原则上包含以下内容: 1.备件材料的验收和确认。对重要备件和材料的外观及关键尺寸在施工前进行确认,如有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方。 2.1) 关键过程

高精度、高转速联轴器找正,轴承更换或检查(包括轴承游隙、接触面点蚀情况)。 2) 3) 4) 5) 6) 3.1) 2) 3) 4) 4.齿轮啮合状态检查(啮合间隙及接触斑点)。 管道、容器的吹洗试压。 电气绝缘测试和仪表校验。 需无损检测的焊接。 汽轮机、大型轴流风机。 特殊项目过程(含隐蔽项目)

减速箱、油箱开盖检查或内部清洗、维修、调整。

钢筋、预埋螺栓、一次二次基础浇灌等土建作业(针对外委项目)。 各类地下管网或其它在埋设后无法直接检查到的管道、构件或设备。 罐内作业(封口后从外观不能检查)。 相关方指定的重点项目或关键特殊过程。

(三) 质量控制总体要求 1.对关键过程和特殊项目过程,承担任务的各检修部、分公司必须组织填写质量记录(对隐蔽项目原则上应形成照片),并由本部质量检查员进

- 3

四、离线设备检修(备件组装)的质量控制

离线设备的检修和组装必须严格按点检所提供的技术要求进行组装,完成后由点检人员或相关方检验合格后签字。

五、不合格项目的控制

(一) 常规检修(作业)中发现的一般维检过程不合格,由各检修(作业)部、分公司质量检查员在现场及时处置。

(二) 如检修(作业)部、分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严重过程不合格,必须立即报技术质量管理部,由技术质量管理部组织检修公司有关人员共同就不合格性质和影响程度,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必要情况下技术管理部上报公司领导协商。

(三) 如发生相关方验收不合格,在作上述处理时还应请相关方有关人员共同确认和处理。

六、质量信息的传递

各检修(作业)部、分公司每月向检修公司汇报一个月来的质量管理情况,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七、存档资料

过程检查形成的质量检查记录一般保存期为一年,项目检修周期超过一年质量检查记录至少保存一个检修周期。

- 5

第14篇:质量控制方案

质量控制方案

第一章 总则

为了实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创建优质工程,提高我集团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特制定本办法。

工程质量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国家财产和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荣辱。项目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的质量管理经营观念,使项目全体职工都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项目施工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执行合同要求。

坚决执行“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工程。 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制定项目质量方针目标,成立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以及项目质量体系,编制质量目标计划,实施过程质量控制,实现项目质量目标。

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是涉及各专业、各部门、各班组的综合性系统工作。因此,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应选配事业心与责任感强,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

为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质量管理人员不得频繁调动,如确属工作需要,应报请上级批准。

第二章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应按ISO9000,ISO14000,OHSAS18001三个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其有效运行。

项目应配备与工程质量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资源,其一般机构设置为:工程部、经营部、物设部、行政部等部门。管理层应进行程序化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项目工程部是质量技术主管部门,从事专业技术质量试验检测工作,部门直接受总工程师领导,全面履行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项目部的经营部、物设部、行政部是质量工作的相关部门,其部门职能人员是质量工作的相关责任者。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代理人,对项目工程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项目总工程师在项目经理授权下,代表经理对质量管理实施组织、领导和质量决策,并接受上级总工程师的指导。 项目内部监理工程师在总工程师或工程部的直接领导下行使其质量工作权利,项目管理层应支持内部监理的工作。

操作层生产班组(或工段)设质检员,从事自检、互检、交接检等质检工作。 项目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应有效配合“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工作,确保“企业自检”环节的有效性。应及时收集质量信息,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三章 项目质量管理职责及权限

一 项目经理的质量职责

1.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领导责任。 2.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工作方针政策,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3.负责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其有效运行,并在运行中不断改进。 4.根据集团公司质量目标控制计划要求,组织编制质量目标实施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

5.组织编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并合理进行资源配备(人员、设备、资金等)。

6.指定并授权总工程师负责质量管理日常工作。

7、负责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处理好费用、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抓好进度和费用管理。

8.主持建立项目的激励机制,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要求组织制定具体的质量奖罚办法(方案)。 二 项目总工程师质量职责

1.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对工程质量负全面技术责任。

2.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关于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办法、技术标准和规范。

3.负责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协调质量相关部门的接口工作,检查质量职责的落实情况,定期向项目经理报告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措施。 4.主持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目标实施计划,并进行宣传和贯彻。 5.项目总工要严把审核关,确保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

6.负责计量管理工作,贯彻国家计量法规和局计量管理办法,确保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7.审定检测成果和试验报告。

8.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落实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交接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再次发生。

9.代表项目经理部发布质量信息,并及时处理来自内部及外部的质量信息,定期向上级汇报工程质量情况。

10.组织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11.负责开展精品工程及优质工程活动,制定实施措施,并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项目的具体奖励办法。

12.组织项目技术质量总结和交流。 三 内部监理工程师质量职责

1.内部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负直接监督责任,对内严把质量关。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及施工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施工合同技术条款等规定。

3.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和文件,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掌握操作规程,监督、检查、指导操作层施工。

4.协助项目经理和总工建立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认真执行和落实质量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5.负责监督指导操作层质检员的工作。

6.对工段或工班自检合格的分项工程或重点工序进行抽检,对分部工程或关键工序及所有隐蔽工程必检,检查合格后报业主或业主委托的外部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

7.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在业主或者外部监理要求之前,行使纠正、停工、返工等质量否决权。

a、不按图纸施工,变更设计未经审批的工程。 b、不按批准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作业。

c、工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未经检验或不符合规范图纸要求。 d、未经检查的工序交接和施工质量不合格。 e、隐蔽工程未经检查签认。 F、临时工程未经检查签认。

8、负责操作层工程计量资料报驻地工程师的签认工作。9.积极配合经理部或外部质量检查及检测工作。 10.建立监理工作日志,按时上报质量月报,周报。 11.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12、对质量事故直接责任者,及违反操作规程和隐瞒质量事故的人员、班组(或工段),及时提出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建议。

13.对工程质量有突出成绩的人员,提出表彰和奖励建议。 14.负责建立项目质量事故及返工损失台帐。

15.有权越级向分公司或者集团公司上报工程质量情况 四 项目工程部的质量职责

1.全面贯彻落实各项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评定进行系统管理。

2.在项目总工的领导下,负责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事务。

3.根据项目质量目标计划,制订项目质量实施计划,确定各工序的质量目标、控制方法,下发各相关部门和施工工段,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4.向工段技术人员提供施工所需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施工图纸等,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5.研究编制项目各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制定冬、季雨季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安排专人负责试验检测及外委试验工作,并对工程定位、工程标高、沉降观测等测量记录进行复核,保证工程质量达标。

6.监督检查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及技术人员质量职责的落实情况。复核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根据项目提出的变更设计要求,整理并向社会监理或业主报送相关资料。 7.及时收集、整理、审查施工原始记录,并分类妥善保管,应确保其真实、准确、齐全,不得涂改和伪造。

8.对潜在的质量隐患及时制订预防措施,以便及时消除质量隐患和杜绝质量事故。

9.参加质量事故和质量问题的调查工作,并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制订处理方案,报项目总工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监督有关人员予以实施。

10.对违章操作、野蛮施工的行为及使用不合格材料的现象及时制止,并向项目有关领导建议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11.参加上级组织的质量检查活动和业主组织的交工验收工作。 12.配合驻地监理工程师或者业主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和中间交工验收。 13.负责建立项目“质量通病档案”、“质量事故档案”、“返工损失档案”、“交工验收档案”。

14.负责计量管理工作,做好计量器具管理,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确保项目质量检测和经营管理工作中单位统一,量值准确。

15.组织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经验交流和总结。

16.工程部自行制定其内部各业务口相应的质量职责。 五 行政部的质量职责

1.对从事各种质量活动的人员进行质量宣贯,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并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实行效益工资与质量指标挂钩的分配办法。

2.合理安排特殊(重要)工作和新工艺岗位人员的培训、岗位新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合格人员的再培训。以提高其技能、技术和质量管理素质。

3.培训方法和措施包括培训班、操作训练、专业指导、资格评定、考核考试等。建立职工培训记录。 六 物设部的质量职责

1.根据合同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经营部提供的材料供应计划进行市场调查、取样试验,经主管领导审查同意后,确定采购意向。负责选择和配置本项目适用的各类生产设备。

2.对供应商的业绩、资质进行调查和评价,确认合格后才能与其签订采购合同。同时,要保存合格供应商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负责生产设备技术状态鉴定,认真执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性能,杜绝因设备故障而造成质量事故。

3.加强进货检验管理,做好进货检验记录,不合格的材料禁止进场,确保进货符合规定要求。

4.做好库存物资的贮存及防护工作,确保物资的使用质量。 5.认真做好材料的发放和使用,避免发生错误,影响质量。

6.负责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坚持岗前培训和资格认可制度。

7.参加调查处理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 六 经营部的质量职责

1.经营部是项目的合同管理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金。

2.负责对操作层的资质、业绩、信誉和质量保证措施进行调查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合格的操作层队伍,并与其签订承包合同。

3.操作层承包合同中关于工程质量的条款应能满足总合同的要求。 4.经营部应随时检查操作层对承包合同的执行情况,对操作层的工作质量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七 现场技术人员的质量职责

1.现场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敬岗爱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制止不合格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用于工程实体中。

3.认真做好施工现场质量质量把关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尤其对关键工序更要采取合理的方案和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4.负责对已完工程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要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报验。 5.严格按规范要求组织施工,纠正违章操作,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6.认真填写施工日志,详细记录工程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信息,发现质量隐患和质量缺陷要及时上报。

7.贯彻执行“质量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本工段(班、组)人员遵守操作规程,不断提高质量意识,搞好文明施工。八 操作人员的质量职责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本工种的基本知识和应知应会要求。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与本工种相关的技能技巧,不断提高岗位操作技能水平。

2.参加技术交底。掌握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接受施工技术人员的指导。

3.积极参加技术革新、质量改进、民主管理活动。

4.熟悉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实行规范化操作。并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杜绝野蛮操作和设备带病工作。

5.发现有关质量方面的异常情况时,及时向技术人员报告。 6.注意保护现场施工标志。 7.按规定要求保护施工成品。

第四章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项目管理层应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备,以保证满足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要求。

项目各有关部门应严把各自的质量关,并对操作层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对重要环节和工艺严格监督检查。

项目施工过程实行叁级质量控制,即工班实行质量自控自检,工段(分部)实行专控互检和工序交接检,项目经理部实行专控专检。

1.工班是施工的基层单位,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当一道工序结束时,工班质检员组织质量自检,并填写“质量自检表”,自检合格后,向工段(分部)申报互检和交接检。工班未进行自检或自检资料不全,不准申报互检后交接检。

2.工序完工后,工段(分部)技术负责人在自检的基础上,组织上下工序进行互检和交接检,并填写“互检和交接检表”检查合格后向项目经理部专职质检员申报专职检。工段未进行互检和交接检或检验资料不全,不准报专职检。

3.项目经理部专职质检员在互检和交接检的基础上进行专职检查和验收。检查合格后,方可报驻地监理工程师或者业主进行检验和确认。

项目每周进行一次质量问题汇总,并且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质量大检查,把检查的结果真实的向公司报告,对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加以纠正。

项目应加强质量信息的管理工作,按要求向分公司及集团公司报告: 1.质量目标实施计划; 2.工程质量月报,周报;

3.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报告; 4.业主联合检查的信息; 5.工程交、竣工验收结论; 6.优质工程获奖证书。

制定本方案后,请各项目认真执行落实,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为确保工程质量,集团公司质量和HSE部将对各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具体评分细则请看附件7。

第15篇:质量控制指南

质 量 控 制 指 南

质量控制是保证

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妇幼卫生年报数据准确、可靠的根本。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

获得准确、详细的漏报调查资料,为得到真实、可靠的妇幼卫生信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

获得较准确的妇幼卫生信息资料,为各级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核实活产、死亡、住院分娩、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破伤风等妇幼卫生信息数据,减少漏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利用性,客观评价妇幼卫生工作效果;通过现场调查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分析其原因,为制定信息资料搜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二、建立逐级质量控制制度

街道对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对村,利用每季例会,季季进行质量检查;县(市、区)卫生局每年组织抽查本县(市、区)部分街道(社区)、乡镇(每年不少于2次);市(州)卫生局每年组织抽查部分县(市、区)(1-2次);省卫生厅每年组织抽查部分市(州)、县(市、区) (1-2次)

三、质量控制内容

1、表卡质量检查:

①各种表、卡、册的质量检查:查看报表填写的完整性、正确性以及真实性;

②了解和查看市、县级质量控制:次数、范围和内容; ③调查市县漏报情况:活产数、孕产妇死亡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死胎死产数、双胎及多胎数、出生缺陷数、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住院分娩数、高危孕产妇数、低出生体重儿数等;

④核实两个系统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

⑤了解和查看妇幼卫生三级监测网的运行情况:数据收集上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⑥了解和查看市、县级信息档案管理情况:湖北省妇幼卫生信息收集、整理的各种规范和标准工具即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县、乡、村)等全省统一的登记本的应用情况。

质量要求: ①完整率:100%

②错误率: 死因错误率

2、漏报调查 质量要求

①活产漏报率:城市、农村均要求≤10%

②儿童死亡漏报率:城市≤10%, 农村≤20% ③孕产妇死亡漏报率:城市、农村<15%

④出生缺陷围产儿漏报率:

四、漏报调查的方法

(一)县(市、区) 级:主要是在相关部门寻找死亡线索,了解人口数、出生数的差异等。需要访问的相关部门及需要查看的资料以下:

1.县(市、区)妇幼保健院(所) 了解原始数据以及数据收集、上报途径。 查看全县的季报表、年报表、质量控制表。

核对县级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与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以及相关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情况。儿童死亡报告卡与围产儿死亡报告卡核对。

例:区保健站妇保医生围产儿死亡报告卡中的新生儿死亡,儿保医生漏报。

2.市内有妇产科、儿科的大医院,县(区)所在地的市级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大的厂矿、部队医院等。

妇产科:

分娩登记本、围产儿死亡登记本、引产登记本、抄录监测县的孕产妇死亡;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高危人群”(转院的孕产妇;双胎、低出生体重、畸形儿等)病例花名及抽样乡镇的出生花名(包括母亲姓名、住址、电话等)。利用新生儿疾病筛查记录,追踪儿童死亡, 畸形

1.无论出院时是否存活,都应进行追踪 例1:无肛门畸形儿,出生后1天出院时仍存活,但出院后放弃,回乡后告诉乡卫生院妇幼专干为死产。 2.无论是否为严重的畸形,都应进行追踪

例2:唇腭裂畸形儿,出院后放弃(城市) 儿科:

出入院登记及死亡登记,抄录死亡及病情严重而自动出院的0~4岁儿童花名。对病情严重而转院的0~4岁儿童要追踪结果。注意本院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儿科诊断的出生缺陷。 注意:

1.从转归来查

2.出院诊断的疾病来查:畸形(严重的先心病)难以治愈的疾病(结核性脑膜炎)

3.结合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疾病诊断等,(年龄0天,肺炎,住院时间

抄录死亡的0~4岁儿童花名。

死亡证明的存根

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

死亡证明的存根 病案室:

(1)死亡登记本:查找所有科室的育龄妇女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名单。育龄妇女死亡查看病历,了解月经史,以便确定是否为孕期死亡的孕妇。

国家级补漏:1例妊娠5个月合并肺结核死亡。 5岁以下儿童死亡查看病历,了解住址等情况 病案室:

(2)根据妇产科抄录的死胎死产花名,查看病历,了解分娩经过及Apgar评分,以便确定误诊为死胎死产的新生儿死亡病例。

例1:Apgar评分2分,病历首页为死胎。

例2:Apgar评分0分,病历首页为死胎,但分娩记录中有抢救记录。

病案室:

(3)查看死亡及病情严重而自动出院的0~4岁儿童病历,了解父母姓名、电话及详细地址等。 其他相关单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卡介苗应接种人数及实际接种人数,核对当年活产数、在死亡登记报告系统中了解育龄妇女死亡、儿童死亡情况,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死因监测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查询育龄妇女死亡、儿童死亡和新生儿破伤风; 统计局:了解人口数及出生数,询问其统计时限(一般为1月1日至12月31日); 计生委:了解出生数,询问其统计时限(一般为上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及是否包括流动人口等; 公安局:了解出生数,询问其统计时限(一般为上年1月1日至次年12月31日)及是否包括流动人口等(一般半年以上统计人口数及出生数); 火葬场:查死亡人员记录,寻找未经医疗保健机构治疗死亡的线索。 厂矿企业工会:了解休产假以查找出生及死亡、职工死亡等线索。

(二)街道(乡镇)级 1.街道办事处(计生)

出生名单

儿童死亡名单

孕产妇死亡、育龄妇女死亡名单 2.街道派出所

出生名单

儿童死亡名单

孕产妇、育龄妇女死亡名单

核实医院等部门抄录的死亡情况。 3.街道卫生院、乡卫生院 抽样村活产核对 孕产妇系统管理卡

产后访视卡

儿童预防接种卡

出生医学证明 产房的分娩登记本 全乡的死亡核对近5年的预防接种卡

卫生院分娩登记本中的新生儿死亡及畸形

近5年的0~4岁儿童花名册

医院、公安局、疾控中心、计生委抄录的死亡及活产名单与乡级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0~4岁儿童花名册、儿童死亡登记册、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

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中查找可疑的孕产妇死亡。(尤其是在住院分娩率低的地区,贵州省级质控发现1例孕产妇死亡漏报) 村级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0

4岁儿童花名册、5岁以下儿童死亡花名、孕产妇死亡花名)及医院、公安分局、疾控中心、计生委抄录的该村死亡及活产花名与村医、村接生员、村妇会(居委会)主任、村会计有关出生及死亡记录核对,并入户核实。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册(已报的生育年龄高峰的,未报的)。在农村还要重点查不能及时上户口,迁出、迁入和计划外生育的儿童,可以进行村小学学生问卷、召开座谈会等

五、出生缺陷质量检查方法 (1)围产儿出生和出生缺陷漏报

在监测医院:查产房的分娩登记本,产科的出入院登记本,新生儿死亡登记本等,与上报的表卡核对;从病案室抽取相应的病历核实;转儿科的要追踪到儿科了解情况,再与已上报的卡、表对照。必要时,检查其儿科病房记录或入户核实,以明确出生缺陷诊断。

六、两个系统管理和住院分娩数据质量核实方法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

(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概念:指3岁以下儿童当年按年龄要求接受4:2:1(城市);3:2:1(农村)体检或生长监测的儿童数。 (2)资料来源:根据本乡(村)的湖北省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中的“7岁以下儿童保健登记”统计上报。 (3)质量检查方法:

在当地的乡镇防保专干、村防保人员处查看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表卡,核对3岁以下儿童数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与上报数是否一致。

查看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卡是否按规定的次数完成。

核对笔迹,看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卡是否是同一种笔迹,同一时间记录。

入户抽查,询问家长测量体重的次数、时间,查看儿童保健手册。 以村为单位记录抽查村上报数、实际系统管理数、入户调查数、符合管理要求数。

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

(1)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概念:指该地区年内妊娠至产后28天内有过早孕检查、产前检查次数城市≥8次、农村≥5次、新法接生和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

(2)资料来源:根据本乡(村)的“湖北省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统计上报。

(3)质量检查方法: 在当地乡镇防保专干、村防保人员处查看湖北省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中的“孕产妇保健登记”等资料,核对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与上报数是否一致。

查看孕产妇保健手册、孕产妇系统管理卡,是否按规定的次数完成。 核对笔迹,看孕产妇系统管理卡是否是同一种笔迹,同一时间记录。 入户抽查,询问产妇(检查次数、时间、内容)。

以村为单位记录抽查村上报数、实际系统管理数、入户调查数、符合管理要求数。

住院分娩人数

(1)概念:指该地区年内在街道(乡、镇)及以上医院(或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分娩,且由持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技术人员接生的产妇数。包括取得开业证的集体或个体产院分娩的人数(此项不含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站分娩的人数)。

(2)资料来源:根据本乡(村)的湖北省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统计上报。

(3)质量检查方法:

在当地乡镇防保专干、村防保人员处查看孕产妇保健登记及住院分娩登记资料,核对产妇数和住院分娩人数与上报数是否一致。 查看相应的住院分娩登记及产程记录。

记录抽查乡在上级医院分娩人员名单,与乡级孕产妇保健登记核对。 入户核查,询问产妇的分娩情况(分娩地点、时间)

第16篇:计件质量控制

产品计件质量控制程序

一、薪资制度、计件测算基本方法: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 (1) 不良折扣:

产出之不良品造成的浪费,以不良品数量从良品件资中按不良品单价的规则扣除相应的损耗.

不良品:①下一工序剔除的;②下一工段退货的;③批量不良另案规定处理.不良品单价:

无部件产品与不良组装 =件资单价*-100%; 含低值部件与不良组装类产品=件资单价*-200%;

高成本类=件资单价*-400%; 不良折扣=不良单价×不良数

以上包含良品和不良品结合的返工费用、例;(含低值部件与不良组装类产品=件资单价*-200%;)多出100%就是返工费用。 (2) 补时工资:

1.在当日生产计划中主要生产任务不足支持正常工作时间,当值人员分配到其它工作岗位,并有主管以上级干部签名确认的有效记录,计算补时工资.

2.因机械故障或其它因素影响到生产停滞1小时以上,作业人员接受其它工作安排的,可计算补时工资。

注:为便于操作, 补数类生产订单中,不作产品难度等级区分.补计工时

符合补时工资条件的,需有当事人和现场管理有效记录含有时间、地点、谁、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完成结果的日报内容.并有主管以上级干部签名确认的。生产作每日统计,否则补时工资无效。 补时金额=?H×补计工时. 日工资=总件件资-不良折扣 (3) 计件工资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直接计件工资。计件工人按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和计件单价来支付工资;

2.间接计件工资。按工人所服务的计件工人的工作成绩或所服务单位的工作成绩来计算支付工资;

3.有限计件工资。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规定其超额工资不得超过本人标准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

4.无限计件工资。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超额工资不加限制;

5.累进计件工资。工人完成定额的部分按同一计件单价计算工资,超过定额的部分,则按累进递增的单价计算工资;

6.计件奖励工资。产品数量或质量达到某一水平就给予一定奖励;

7.生产淡季的保底工资。生产淡季或产量较少的月份,计件工资达不到佛山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从《计件工资发放(比率)单价》之外的额度中以其它工资形式补足员工最低工资标准。

8.工厂生产应为分计时跟计件两种结合,才能合理安排生产成本。 (4) 采用计件法必须注意:

1.

计件测算的对象是十分熟练的工作,操作程序必须要方法得体,如操作本用右手拿工具,而由于习惯非要用左手,加工时频繁倒手拿工具的员工不应作计件对象。再如因加工速度影响产品质量,因款式及工序多而造成大量重复工作的也不应作为计件对象。

2.

计件人员一定要用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用到计件后,基本不用监督计件员工了。

二.定出所以产品工序的单价及计算方法后,相关领导审批后存档。 (1)、公司承认计件产品的操作方式。

1.当日完成数量-不良数量=可计算工资数量。

2.当日由班组负责人→填写生产日报表→计件当事人签名→由部门主管确认→经理核批→财务存档(计算工资)

3.导致不良品的个人,除第一条(不良折扣)外、返工所用的工时也有该人承担、如自已返工需要补材料费的按照材料的金额百分之四十计算费用、返工完成后品质合格的可按正常单价给当事人计算工资。

4.当不良品流到下个工序后、该工序人员仍然没有发现而继续操的、从该工序开始算材料费和返工费、必要时需计算误单费。以上均有照成不良的个人和下个工序接收的个人、班组长平摊百分之九

十、主管和品质人员承担百分之十。

5.工艺图纸、错误的同样追究当事人的过错、照成成本大量损耗的、对当事人按其月薪工资减薪百分之二十。生产部所生产的工序、个人和主管均以责任心不够强、每人减薪20元.如为公司挽回损失的按照金额大小,对当事人奖(50-1000元)不等。

第17篇:生产质量控制

生产质量控制

对于目前的生产质量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施行首件检验制度,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发放一本首件检验记录表(车间按照生产线划分,每条生产线一本,由班组长负责,部分辅助加工岗位以员工为单位),在首件产品生产后进行自检,并将数据记录下来,自检合格方可继续生产。(当班第一件产品、每批次的第一件产品、不同种类产品的第一件),要求关键岗位员工对产品的所有要求(以文件规范为准)都进行检验,不能只检验自己负责的工序。

二、施行封样制度,每位员工在首件检验自检之后确认产品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封样,采用直接保存在工作台上,等待质检员核实,经质检员核实无误后可继续生产,同时将封样产品放回周转箱。相反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停止生产进行整改,整改过后的产品从新报检验,直到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同时不合格产品由质检人员收集,判断问题出在何处,如有不法 判断或重大质量隐患的及时填写质量异常报告书。

三、施行自检制度,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发放一本自检记录表,在当天的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自检,频次设定为3次/天,每次自检要求将检验内容、时间、数量等内容作好记录,以备查阅,个别工序生产频次较高的可以另行设置,如果自检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车间负责人及质检员,排查前期做的产品,由生产部及质量部共同解决,同时车间负责尽快对该产品加工工艺进行确认,保证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同时继续执行首件检验,自检等规范。

四、实施巡检制度,巡检制度由班组长、质检员、工艺员三人负责,填写巡检记录表,记录产品要求,检验时间、检验数量、该产品操作人员。每天限定最少对全车间各道工序巡检3次。要求对产品的所有要求都进行检验。

第18篇:服装质量控制

浅谈针织服装质量控制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而针织服装企业也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第二次创业转型时期。针织服装生产由人工密集的技艺型向高科技型逐步过渡,要求企业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因而全面科学的质量控制管理对针织服装企业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具体谈谈针织服装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针织服装面辅料检验缝制车间后道车间

一. 面辅料进厂质量控制

(1) 面料 :

针织服装面料检验检测标准及评定对于我们出口针织服装来说主要以常见的是\"四分制评分法\"。在这个\"四分制评分法\"中,对于任何单一疵点的最高评分为四分。无论布匹存在多少疵点,对其进行的每直线码数(Linear yard)疵点评分都不得超过四分。

对于经纬和其他方向的疵点将按以下标准评定疵点分数:

一分: 疵点长度为3寸或低于3 寸

两分: 疵点长度大于3寸小于6 寸

三分: 疵点长度大于6寸小于9 寸

四分: 疵点长度大于9寸

对于严重的疵点,每码疵点将被评为四分。例如: 无论直径大小,所有的洞眼都将被评为四分。对于连续出现的疵点,如: 横档、边至边色差、窄封或不规则布宽、折痕、染色不均匀等的布匹,每码疵点应被评为四分。每码疵点的评分不得超过四分。

评分的计算:

原则上每卷布经检查后,便可将所得的分数加起来。然后按接受水平来评定等级,但由于不同的布封便须有不同的接受水平,所以,若用以下的公式计算出每卷布匹在每100平方码的分数,而只须制订一在100平方码下的指定分数,便能对不同布封布匹作出等级的评定。(总分数x 36 x 100) / (受检码数 x 可裁剪的布匹宽度) = 每100平方码的分数针织面料的接受水平主要检验标准如下:

1.全人造布匹,聚脂/尼龙/醋酸纤维制品 人造丝 精纺毛料 混纺丝绸 20点/100平方码(单卷) 16点/100平方码 (整披)

2.全专业布匹,提花织物/多比灯芯绒 纺人造纤维织物 毛纺品 染成的靛青纱丝绒/斯潘德克斯 25点/100平方码 20点/100平方码

3.基本针织布匹(精梳棉布/混纺棉布) 30点/100平方码 25点/100平方码

4.基本针织布匹(经梳毛机梳理过的棉布) 40点/100平方码 32点/100平方码

(2) 辅料 :

针织服装辅料种类很多,主要为

1、里料,

2、衬料,

3、填料,

4、线带类材料,

5、紧扣类材料,

6、装饰材料,7其它。本文主要介绍最常用的里料,衬料。里料的性能应与面料的性能相适应,这里的性能是指缩水率、耐热性能、耐洗涤、强力以及厚薄重量等等。里料应光滑、耐用、防起毛起球,并有良好的色牢度。衬料包括衬与衬垫两种(衬垫主要用在梭织服装上,本文暂不涉及),在针织服装衣领、袖口、袋口、裙裤腰、衣边加贴的衬料为衬布,一般含有胶粒,通常称为粘合衬,有有纺衬布与无纺衬布两大类。粘合衬主要测试缩水率与粘合牢度(剥离强度)两项指标。

二. 缝制车间质量控制

(1) 产前教育 :

产前教育应从源头上控制,重在事前教育,生产管理人员在仔细审阅工艺制单、核对样衣的过程中,已对款式工艺熟记于心,针对工艺难点,要有解决方法与措施。

(2) 产中纠正 :

针织服装投入生产后生产管理人员去指导、督促跟进,特别是在每款生产的初期应从第一道工序开始跟进检查指导,实行首件产品确认制。及时纠正错误方法或不良生产习惯,保证上一道工序传给下一道时是合格的。

(3) 产后总结:

因技术因素或因面、辅料原因从而导致返工现象的应及时反馈给技术部门或品控部门,让其协助解决并记录存档,作为以后类似问题预防工作的参考。

(4) 巡检 :

工厂必须配备巡检,巡检的职责就是确保流向后道的半成品或成品必须是合格的。巡检的工作不仅仅是查半成品或成品,还应该向前延伸,即从车位做第一道工序开始就开始检查。巡检在做首捆货时就开始跟进,第一道工序查过后没问题,交第二道工序进行生产,以此类推,一直跟下去,直到出成品。巡检要进行每一个生产环节、每道工序的监控,不要将主要精力全放在检查成品上。

三. 后道车间质量控制

(1) 整烫车间 :

整烫须根据面料的性能特点调节好熨斗的温度,较厚的部位不可以来回磨烫,深色面料不可以用力压烫,以免起镜、反光等。同时要确保烫到每一个部位,不可以漏烫。由于针织面料弹性较大,所以整烫对控制面料尺寸起很大作用,所以前期就需要固定尺寸。后道总检在新款上手时一定要在场,以控制尺寸。

(2) 成衣检验

成衣检验是针织服装进入销售市场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在针织服装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影响成衣检验质量的原素有许多方面,因而,成衣检验是针织服装企业质量控制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整体外观应整洁无脏污,粉印水花,线头等缺陷,各部位熨烫平挺或平服不允许有亮光、烫黄、烫变色等缺陷。

2.各部位线路平服、顺直、牢固、缝纫及锁眼用线与面料相符,不允许有缺线、短线、开线、双轨线及部件丢落等缺陷。

3.面料质量要符合各类出口针织服装的标准要求,色差应按GB250-84和ISO105/A01 1984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的标准掌握,达到出口针织服装的行业标准要求,规格尺寸准确,应符合合同或标准的规定,对格、对条、对花的部位要符合合同的标准或成交样品的规定等。

4.针织服装检验标准将疵点分为A类和B类,具体介绍如下:

5.A类疵点一般指影响服用和商品销售的、消费者不易自行修复的缺陷。主要规格超出极限偏差。一件(套)内出现色差,一部位面料疵点超过标准规定,逆顺毛面料顺向不一致,对条格部位超过标准规定,对称部位超过标准规定,粘合衬脱胶、渗胶、缺扣、掉扣、扣眼没开、锁眼断线、扣与眼不对称。缝纫吃势严重不均,缝制严重吃纵 缺件、漏序、开线、断线、毛漏、破洞 熨烫变色、水斑、亮光、污渍。绣面花型周围起皱、漏绣露印,链子品质不良,金属锈蚀,整烫严重不良,熨烫不平,洗水后明显不良,一件(套)内不一致,洗水后明显,黄斑、白斑、条痕。

6.B类疵点在部位和程度上明显较A类疵点轻微的缺陷:应滴针(插条)外未滴针(抽条),洗水后不明显的黄斑、白斑、条痕 线路不顺直、不等宽,钉扣不牢,缝纫吃势略有不匀,缝制稍有吃纵。整烫折叠不良,里子与面料松紧程度不适宜。 针织服装常见的缺陷止口搅、止口豁、肩头裂、爬领、荡领、领圈豁、领面松、领面紧、领脚断点、两袖前后、后袖山袖子起皱、裤腰腰口不平、裤子前裆起皱、吊裆、裤子挺缝歪斜、裤子门里襟长短、裤子豁脚、插袋不平。

(3) 包装和仓储的质量控制

包装分内包装和外包装,包装材料需符合要求。内包装为胶袋包装,需要注意胶袋内衣服是否平整对称,胶袋大小是否合适。外包装唛头是否正确。 仓储是针织服装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所需要注意的 以下几项, 第一, 仓储环境要求干燥卫生,也不能有阳光直射现象

第二, 外箱的码放,不能超高,以免赵成最下面箱子的损坏。

(4) 出运

出运是针织服装生产的最后一道程序,货物转车时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纸箱,一般如路途较远需多备几只空箱以便在运输过程中换损纸箱。

四. 总结

最近几年,客商对服装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企业只有努力做好服装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才能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主编:苏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时间:2006年

[2]《服装品质管理》主编:万志琴,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时间:2008年

[3]《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M].

时间:2008:147-149 主编:宁俊,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第19篇:合同质量控制

合同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一、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优良工程。。

二、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部必须认真贯彻我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等方面内容,使项目部的一切质量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质量目标或满足顾客要求。 2.1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监督;

2.1.1由项目经理部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报请局职能科室进行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2.1.2局质检科每半月检查一次,检查、督促、项目部正确实施项目质量计划与施工组织设计,并协助项目经理部组织原材料、设备、半成品、成品的检查、验收;

2.1.3施工现场设专职的质检员,行政上直接由项目经理领导,业务上由局质检科督促与指导。负责施工中质量的控制及检查,对违反操作规程和有损工程质量的行为有质量否决权;

2.1.4局工程部按施工进度对施工技术(质量)资料进行审核、收集工作,协助质检科和项目部进行不合格品的控制;

2.1.5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2.1.6对技术性强且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起重要影响的施工内容正式实施前,做好工程预检工作,由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质检员、作业班组负责人参加,必要时邀请建设单位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参加,填写工程预检记录,参加人员签字认可。2.2质量保证体系的信息管理

2.2.1项目部设专职资料员收集工程质量资料;

2.2.2由生产技术部门收集各种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反馈至项目部以对质量控制做出调整或加强;

2.2.3局及项目部定期开展质量教育;2.3质量保证体系的评审

局内部将定期对项目部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对各职能部门和质量岗位进行检查,与体系要求、质量计划比较后作出工作台质量的评价,并提请建设单位人员检查和评审;

2.4质量保证体系图

组织保证体系 施工过程保证体系 思想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QC领导小组 提拱最优施工方案 以科技进步保质量 职能管理部门

工程队 用户第一 主人翁精神 文明施工 计量验证 标准化 工程试验 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质量第一的思想 创优计划 检查制度 评比制度 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确 定 创 优 目 标 制定创优规划和措施 全过程工序质量控制 验收计价奖优罚劣

奖罚制度

四、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4.1材料采购

材料的采购要根据合同、设计规定的要求及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选择合格的供货厂家,采购前提供样品给建设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订货。 4.2材料进场

作好所有材料的进场控制和材料检验关,各种材料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才允许进场使用。 4.3材料的二次检验

材料在进场后还要取样进行二次检验, 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退货。材料取样时必须有建设单位人员进行见证并签字,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才可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必须立即退场。

五、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5.1目标

为确保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将总体目标分解在施工中的各分部分项工程内,以控制阶段目标来实现总体目标。

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基础、主体、屋面、装饰、地面等分部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每分部工程的各分项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且建筑观感质量评定得分率达到90%以上。 5.2措施 5.2.1施工测量:测量仪器必须经过专业部门调整校正,经检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用于测量轴线的钢尺必须计量检定合格,产妥善保管以达到整栋建筑物使用同一把钢尺放线;每次轴线测设都应该由另外一人进行复核工作。

5.2.2模板工程:模板和支撑材料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允许投入使用,因楼层高度较大,采用双层支撑时必须联结牢固,并加设剪刀撑。模板施工时应与水电、消防密切配合,认真检查核对预埋件和预留孔的位置,避免事后挖凿。

混凝土浇捣前,模板必须浇水湿润,拆模后,模板应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并按编号分类堆放。

5.2.3钢筋工程:钢筋绑扎的数量、位置、间距必须正确,绑扎前要核对识别牌,绑扎成型后要由施工人员进行全面核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改正,检查中做到认真、严格、仔细,板筋绑扎完毕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走动,防止钢筋移位。

5.2.4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浇筑前须周密布置混凝土浇捣流向,避免因布置不合理造成施工缝的形成;混凝土搅拌时,外加剂的掺加必要按程序操作,砂、石、水泥必须按计量料,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柱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柱底杂物,隔夜淋水,为防止柱脚产生缺陷,浇注混凝土前先浇50~100mm厚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浇筑完毕后,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前,严禁上人走动。

5.2.5砌体工程:砌体砌筑时,经常用百格网检查砂浆的饱和度,使水平灰缝砌筑砂浆的饱和度不小于80%,竖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砌体与柱接触面处,必须将柱中的拉结筋砌入墙内,且拉结筋的数量,间距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5.2.6屋面工程:

防水层根据屋面坡度确定铺贴方向,施工时严格控制搭接长度,长边≮70mm,短边≮100mm,接缝处用沥青胶结料封严,并且对特殊部位作着重处理,防止渗漏。 5.2.7门窗工程:安装前按规范标准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品,安装时加强支撑保证其尺寸,以保证门窗开关的灵活,安装中同时注意牢固及正侧面垂直度。

5.2.8装饰工程:装饰工程实行样板引路,各分项工前,应做好样板,经建设单位检查满足质量要求后才可以大面积展开施工;施工过程中后插入的工序不得随意破坏前工序的成品,如必须剔凿须保证得项目经理同意。

六、工序质量控制措施和自检、自控措施

6.1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明确质量目标,把施工全过程的工作细致分解,落实质量责任,确保每个分项、分部都创优良。使每位职工心中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出现问题该如何进行处理,从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直到整个单位工程建立一个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一旦发现质量波动和变化,便可查清楚责任,并及时得到解决。落实质量责任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更好地体现和提高工程质量,进行动态的管理和控制。

为保证创优顺利进行,项目经理部与有关人员签订责任制,优质优价,奖罚分明,确保总目标实现。同时加强检查工作力度,发现问题坚持“四不放过”,即“原因找不出不放过,责任查不清不放过,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纠正措施效果不验证不放过”。 具体工序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工程所用测量仪器、检测工器具必须经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定,合格后方可在工程施工中使用。

2、加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查验收,钢筋、钢材、水泥等材料不但要有合格证而且要经复试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

3、定期复测施工控制网,及时提交测量成果。

4、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和特殊过程控制方案,严格工序管理,并做好质量记录。

5、严格执行工序交接制度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隐蔽工程未经业主或监理单位签字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6、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巡检力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制止,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复检达到质量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认真填写自、专检记录,确保其真实、及时、准确、规范。

8、加强现场混凝土及砌体砌筑砂浆试块的管理,按规范规定及时制作、取样试验,其有关资料应收集完整、准确、及时。6.2自控措施

6.2.1自检:施工过程中要求班组工人操作要认真,随时进行自检,每日完工后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班组内进行自检。

6.2.2互检:上下工序交接时,施工员及质检员组织各班组长进行互检与交接检工作,对上一班或上一工序的质量,按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全面的检查,作好工序交接工作。6.2.3预检:对较重要的工序要在实施前进行预检工作,办理预检签证手续,以防止重大质量问题出现。

6.2.4隐检:基础工程、钢筋工程、防水工程、各种暗埋管线工程等在完成后,进行下道工序前要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检查,办理隐检签证手续后方可隐蔽。6.3工程质量回访及保修

建立服务联络渠道及时将业主要求服务的信息反馈到我局,无论业主是否要求服务都应完善回访制度,定期回访以了解业主的期望和提供服务,并填写回访表,回访内容包括:

1、季节性回访。如雨季回访屋面、墙面防水情况,冬季回访采暖系统等情况。

2、技术性回访。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使用效果。

3、保修回访。常规的、合同规定交付前和竣工交付后的服务。

第20篇:会议质量控制

会议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会议的召开是否必要;召集会议的单位是否具备必要的行政权力;会议准备是否充分;与会人员范围与人数是否有利于必要的信息交流;会议期间能否排除各种相关的干扰;主持人、与会者的学识、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心理状态等条件;环境卫生条件;技术设备条件;议程是否合理科学;对会议决议的执行是否实施有效的监督等。

要做好会议的质量控制,应该注意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会议的人员构成

与会者应组成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据说有这样一件事:一家大公司决策层开会讨论一些事情,第一个议题是关于购买一项新技术的事,由于大部分人对这项技术根本不懂,听了职能部门的汇报后,只有一个人提出价格高了些,别人都不发言,这个议题只好不了了之。第二个议题是讨论公司迁址问题,大家发言异常踊跃,气氛非常热烈,讨论效果很好,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议。两个议题讨论的不同结果说明:会议成员的群体结构对会议质量影响很大。选择与会人员应多考虑那些具备相应专长、有能力发表见解的人。

2.严格控制参加会议的人数

会议效率与参加会议人员的数量成反比,即在实现相同的会议效果的前提下,参加会议的人越少,会议效率就越高,所以开会往往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人员增多,不仅表现为会议效率降低,而且必然带来沟通的困难和协调的问题。所以会议人数应尽量控制在能有效交流信息,并形成有效决议的限度内。

3.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

要树立效率观念,就应该在处理每个会的时候先来3个自问:一问能不能取消?可开可不开的会应该坚决不开。二问能不能与其他会合并起来开?合并将意味着时间的节省和效率的提高。三问能不能以更有效的途径、更简便的方法达到同样的目的?遇事择优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一般常识。

4.做好充分的会前准备

要做到让大家有备而来,注意使每一位与会者在会前明确会议的目的、议题和要求,掌握有关的文件材料,并做好发言的准备,不开“空手会”、无准备之会或准备不足之会。仓促行事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质量控制体系范文.doc》
质量控制体系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