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切除范文

2022-10-12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恶性肿瘤

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参保人员恶性肿瘤门诊治疗申请表

办理流程请见本表背面

参保人员申请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办理流程

一、领表

患有恶性肿瘤的参保人员,在三级定点医院就诊时领取《参保人员恶性肿瘤门诊治疗申请表》(一式两份),并填写个人资料。

二、认定

患者持本表、《市民卡》(原《南京社会保障卡》)及相关就诊资料,到三级定点医院请专科主任医师确诊签字,医院医保办审核盖章。

三、送件

用人单位(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经办人或患者家属带医院审核确认后的《参保人员恶性肿瘤门诊治疗申请表》、患者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一张和下列材料之一,到市医保中心办理审核准入手续:

(一)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理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二)确诊为恶性肿瘤的出院小结原件及复印件;

(三)无法做病理的患者,提供诊断为恶性肿瘤的其他相关检查报告原件及复印件和《疾病诊断证明书》原件。

推荐第2篇:恶性肿瘤工作计划

柳林中心卫生院

2017年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计划

肿瘤登记报告是了解人群肿瘤发病、患病、诊断、生存与死亡,分析人群肿瘤地域及时间分布,为肿瘤防治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的常规性监测工作。为更好的做好我镇肿瘤报告工作,特成立肿瘤工作小组及计划。

一、领导小组 组长:张晨旭 副组长:王勇赵莉琼

成员:谭凤刚田强孟芳平赵子淇 严虎平杨永科 张星

二、加强督导与培训

每年卫生院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镇新发肿瘤报告的培训工作,加强肿瘤报告人员的工作能力。认真督导村卫生室及卫生院的报告质量,每半年一次,并纳入对村卫生室的年度考核。

三、基本工作及要求

1、收集本辖区内肿瘤新发确诊及死亡病例、填报相关报告卡。

2、做好肿瘤登记册的保存和数据的备份管理。

3、定期与公安、计生、民政、新农合等管理部门的出生、死亡及人口资料核对,发现漏报和错报及时组织进行入户调查,并按照程序进行补报和订正。

4、协助疾控中心完成肿瘤发病漏报调查,及时完成肿瘤病人随访工作。填报要求:

1、在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CT/URI、B超/彩超等检查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2、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应予补报,并需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

3、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次原发癌,须分别填报。

4、每个肿瘤病例来本单位就诊时,不论已由外单位确诊或在诊治期间由本单位做出确诊,均需填报。

5、报告卡、登记册的填写应字迹清楚、内容完整、信息真实、无缺项和漏项。

三、目标

1、对新发肿瘤及时报告及时率大于98%,无漏报及错报。

2、认真填写肿瘤卡片,卡片完整率大于98%。

柳林中心卫生院

2017年1月

推荐第3篇: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某县2009-2012年间恶性肿瘤死亡水平,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某县2009-2012年全民死因监测数据中被诊断为恶性肿瘤病例的死亡率变化情况。结果

2009-2012年,某县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共计2171人,2009-2012年该县人口累计数为122.72万人,恶性肿瘤年平均死亡率为176.91/10万,标化死亡率147.73/10万;男性死亡数1394人,女性死亡数为777人,男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228.58/10万和125.13/10万,标化率分别为168.73/10万和124.50/10万。该县在2009-2012年期间, 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标准化死亡率达157.32/10万;肺癌与肝癌在各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分别列

1、2位,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53.77%,死亡率分别为36.99/10万和36.26/10万,标化率分别为31.94/10万和28.08/10万。

结论

2009-2012年间,该县恶性肿瘤死亡率比全国第三次死因流调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率高;肺癌与肝癌的死亡率比全国调查数据高,已成为该县恶性肿瘤中的主要死亡病种,应加以重点防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受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1],与之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恶性肿瘤而死亡的病例日渐增多,而且这种趋势一直在蔓延,这种情况的发生给疾病防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解成都市某县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现将该县2009-2012年期间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死亡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恶性肿瘤数据来源于某县2009-2012年期间各死因监测点网络报告数据;人口数据来源于该县统计局年鉴。

1.2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和SPSS 15.0软件进行率的分析、比较。 2结果

2.1基本情况

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地区南部;境内以平原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76.6%,间有部分浅丘台地;县域经济以工业为主,工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超过50%;该县人口总数增长缓慢,4年增加约5000人;流动人口以外出务工人员为主。

2.2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2009-2012年,该县总死亡数8980人,年标化死亡率716.20/10万。该县因恶性肿瘤死亡人口数共计2171人,恶性肿瘤是该县第2位死亡原因,占居民总死亡数的24.18%。2009-2012年该县累计总人口数为122.72万人,4年平均死亡率176.91/10万,标化死亡率147.73/10万 ;其中,男性死亡1394人,女性死亡777人,男女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68.73/10万和124.50/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 2.3分病种死亡情况

恶性肿瘤前5位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肛门癌,占恶性肿瘤总死亡数70.24%。各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在2009-2012年间波动情况如下:肝癌、胃癌、宫颈癌、白血病、鼻咽癌死亡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结直肠肛门癌、食管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男性恶性肿瘤中,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占男性恶性肿瘤总死亡数75.47%;女性恶性肿瘤中,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是肺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胃癌、食管癌,占女性恶性肿瘤总死亡数的60.62%。男女性的第

1、2位死因顺位分别为肺癌与肝癌,但男性高于女性(χ2=5.1 ,P

2.4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

恶性肿瘤死亡率在45岁以前比较低,60~65岁恶性肿瘤死亡率骤升,从45岁以前死亡率47/10万骤然增加到45岁~的130.31/10万,增加了1.78倍;肺癌、肝癌、结肠直肠肛门癌、胃癌和食管癌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快速增加,其中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表现在60岁~,分别增加了0.78倍、0.71倍、1.20倍、1.20倍;结肠直肠肛门癌表现在65~,增加了2.17倍;白血病、鼻咽癌和膀胱癌在75~岁年龄段死亡率最高。 3讨论

恶性肿瘤死亡能明显影响人群期望寿命,去除恶性肿瘤死因后,男性期望寿命增长了3.34岁,女性期望寿命增长了2.67岁,总期望寿命增长了3.14岁[2]。成都某县恶性肿瘤死亡占死因顺位的第2位,恶性肿瘤在2009-2012年间平均死亡率为176.9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7.73/10万,占居民总死亡率的24.18%,比张宁梅等[3]的调查数据高。说明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某县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危害的恶性肿瘤有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肠直肠癌等,其中肺癌与肝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数的53.77%,应该加强对肺癌和肝癌的防治,死亡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肠直肠癌,占死因顺位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数的64.10%。男女性的第

1、2位死因顺位分别为肺癌与肝癌,但男性高于女性(χ2=5.1, P

应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发挥政府在肿瘤防治中的主导作用。争取政府主导,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实施防治规划,促进各部门合作,做到全社会广泛参与到肿瘤的防治活动中。需要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肿瘤防治的健康教育应该作为普及性的政府行为[6]。促使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加强防癌宣传,提高居民的防癌意识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7]。同时应该针对性重点加强各年龄段高发恶性肿瘤的健康教育与恶性肿瘤监测。尽早在该县建立全国恶性肿瘤监测点,争取恶性肿瘤的省级防控项目并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的平台开展恶性肿瘤的发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加强与高校合作,借助高校的技术力量开展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监测,进一步普及恶性肿瘤的筛查工作,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推荐第4篇:普洱茶与恶性肿瘤

普洱茶与恶性肿瘤

为何思茅普洱等地恶性肿瘤较少?虽然涉及因素很多,但不能不考虑到与这些地区的土壤气候特点、独产的茶叶品种以及广大人群长期饮用这种茶叶等因素有关。

各国肿瘤流行病学家经过多年大量的调查研究,认识到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许多国家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据七十年代的统计,全世界近40亿人口中,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约为400万人左右。我国每年约有70--8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预防癌症已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期望。

恶性肿瘤的分布有显著的地区性差别,以食管癌为例,它在世界上有明显的高发区。从地图上看,食管癌的高发区呈带状分布,从我国的太行山起向西,经过陕西、甘肃、新疆到哈萨克,从土库曼、乌兹别克及阿富汗到伊朗,许多专家认为,癌症发病的地理差别与土壤及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我国恶性肿瘤总死亡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云南省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较低的省份。思茅、临沧及西双版纳等又是我省恶性肿瘤死亡率较低的地州。这些基本资料已载入七十年代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仲瘤地图集》及《云南省恶性肿瘤分布图》。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常年饮用这种茶,吸收了茶叶的化学成份进入体内,茶叶中的各种成分滋养了这里的人民,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癌症的发生频率。

中国云南省的思普区,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普洱茶”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名称,今天是泛指云南省的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及临沧等地出产的大叶茶,与中国东部地区各省出产的小叶茶相比,具有其独特性。

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副研究员黄桂枢所长在其论文《云甫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中提到,“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饮茶对人体有解渴、提神、明目、利尿、解毒、解油腻,助消化等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成了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传统饮料。与茶有关的茶文化,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幸福,愉快和美的艺术享受,随着茶文化在国内国际空间的日益发展和交流,普洱茶已各方位显示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对普洱茶的功效、价值及发展前景,已作了全面的概括,本文是从普洱茶的抗癌保健功效方面提供一些研究资料及体会。

十多年来,我们以细胞培养及电子显微镜方法,对普洱茶的抗癌作用进行了观察。于1989年8月29日云南日报上,我们公开提出了饮茶能防癌的科学证据;同年12月,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肿瘤学术会议上,许多专家探讨了茶的抗辐射功效,在会议纪要中首次提倡将饮茶作为预防癌症的方法之一。1991年在亚太地区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上,我们公开展示了普洱茶抗癌作用的科研成果及产品。从此,普洱茶不仅是世界闻名的饮料,而且它的防癌保健,减肥益寿的功效,也渐为人们接受及认可。

推荐第5篇:可治恶性肿瘤

:浙江金华治癌假药案追踪 假药,洗不掉的原罪

4月8日,在经历了漫长的煎熬之后,倪海清等来了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法院的一审判决:倪海清因生产、销售假药罪一审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对于倪海清和他的辩护律师黄振兴而言,这是一个意外的从重量刑结果。在此之前,倪海清因患肾癌晚期,被取保候审。因认定其肾癌已转为良性,符合收监条件,一审宣判当天,法院变更了对倪海清的强制措施,执行逮捕。

“这是一个悖论。法院此举等于证明了倪海清的中草药片剂不仅无害且有效地治疗了自己的癌症,但同时又认定倪海清的中草药片剂是假药,一审判决其生产、销售假药罪成立。这本身就自相矛盾。” 黄振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激动地说。

当然,黄振兴忽略了一个前提,倪海清的中草药片剂并未经法定审批,这在法律上被定义为假药。由此可见,一审的定罪并无不当。

在倪海清假药案中,检察院的指控始终未能提供因此药直接或间接造成危害后果的病例。反而有不少癌症病人要求出庭证明该假药有疗效。一种行为,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危害社会的后果,相反,却有证据证明它可能有益于社会,这种行为是否应受刑罚?这正是该案横亘于法律与疗效之间的困惑。事实上,法院对此案的判决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自2012年5月24日、30日两次开庭完毕之后迟迟没有判决,直至2013年4月8日,历时近一年时间。 假药治癌:有罪的“有效”

倪海清是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名江湖郎中,出身农民,小学文化,没有行医资格。倪海清称,十多年前,自己偶然获得了别人的祖传秘方,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治疗晚期癌症的中草药秘方,救治了数百晚期癌症病人。2009年,他成立了海清民间草药研究所,之后获得了肿瘤内服中草药片剂国家发明专利。但其研制的中草药片剂并无生产许可证及药品管理部门批准文号,在法律意义上,这的确是假药。

2011年10月17日上午8点半,金华市婺城区公安局查封了倪海清的研究所、仓库及与其合作的金华协和门诊部,抓捕了倪海清及其儿子、妻子、坐诊医生等7人。理由是:在明知未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生产名为“海清中草药肿瘤研究所研究成果”的药品,并向上门求医的患者销售。

被抓捕时,倪海清躺在床上已经不能走路,面瘫,严重的糖尿病导致视网膜病变,眼睛几近失明。看守所不敢收他,变刑事拘留为取保候审。“那时候,如果被关进去,我也许就死在里面了。”在取保候审期间,倪海清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以他当时的状态,我们以为他等不到判决的那一天了。”一位经办该案要求匿名的警察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他和同事们后来看到倪海清恢复得像正常人一样出现在法庭上的时候,都很惊讶。在被抓捕前的一个月,通过CT扫描,医生临床诊断怀疑倪海清患有左肾恶性肿瘤,但需要进行病理学切片检查才能最后确诊。这意味着必须切除倪海清的整个左肾。

“医生说,这已是肾癌晚期,如果不切除,最多只能活三个月;如果切除,可以再活一年半。我赶紧回家自己治,我自己就是治癌症的。”倪海清说,在那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肾癌,“以为是糖尿病,一直打胰岛素。”相关统计数据表明,14%的肾癌患者患有糖尿病, 是正常人群患糖尿病的5倍。记者向多位医学界专业人士请教后得知,从西医的角度,倪海清的癌症也有可能是假性癌症,因为他拒绝了医生的要求,没有进行活检取得病理学诊断,而这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是确诊癌症最可靠的手段。

医生诊断后第二天,倪海清办理出院手续回家,开始服用自己的草药来治疗。至2013年4月,在服用了近一年半的中草药之后,应法院要求,倪海清到医院检查。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左肾癌得到有效控制,转为良性。但这只成为法院是否将其收监的依据,不可能成为法院对其定罪量刑的依据。

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

(八)》对生产、销售假药罪作出了修改,将“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删去,侵犯的犯罪客体从“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变成了“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该罪因此从结果犯变成了行为犯,即只要实施了该行为,即使没有严重危害健康也构成犯罪。

“我把癌症病人治好了,也是犯罪?”倪海清不服。他对自己研制的中草药被认定为“假药”,很是反感、厌恶、排斥;相反,对其药效十分自信甚至过于自信。根据他在法庭上的供述,至今为止,大约“救治”了数百个晚期癌症病人。为了证明他的药不仅无害反而有效,黄振兴曾向一审法院申请,让曾接受倪海清治疗的其中10位患者出庭作证。法庭以病人的疗效与本案无关为由拒绝了申请。在判决中,法官只字未提辩护方提供的病人证言及检查报告等证据。而在最后的判决书中,出现了曾接受过倪海清治疗的两位病人的死亡证明,但判决并未就两人的死因与倪海清的中草药之间是否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关联性进行任何说明。 对此,黄振兴认为,这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事实上,倪海清一般只接收从医院退回来的晚期癌症病人,应该说,晚期重症病人死亡属正常现象,就像医院不能把所有的病人都治好一样。”虽然法庭拒绝了患者出庭作证的申请,但2012年5月24日开庭当天,10位患者及家属还是来了。据记者了解,他们当中有患白血病的,还有鼻咽癌、宫颈腺癌、胃癌、肠癌、肺癌、肝癌等不同病症。

其中,那些经医院检查证明病情已得到控制但仍处于治疗阶段的病人,显得十分焦灼。因为草药已被查封在公安局,大多数人已经断药。此前,他们曾多次迫切地给倪海清打电话要药救命,倪说,他已经无能为力,手上只剩余了少量药,得先保证把自己的肾癌治好。之后,这些病人的家属曾多次到婺城区公安局、金华市信访局以及政府其他部门,请求放一点药出来给他们“救命”。其中一位病人家属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刚刚看到效果和希望就没药了,你永远无法理解这得有多少痛苦。”几乎所有部门给予他们的答复都是:相信科学,耐心等待司法判决。

一种药被认定为有效,应遵循严格的验证和审批程序。显然,在科学性上,上述患者的务实主义是不严谨的。例如,这个药会有哪些毒副作用以及在未来对身体有哪些潜在的危害目前尚未清楚。但对于那些晚期癌症病人来说,逼近的死亡显然要比什么都重要。 无力自证的难题

倪海清的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的后果,在辩方等看来,是该案的焦点所在。但当地药监、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均表示,药是否有效,并不成为其执法的依据,也不属他们的管辖范围,“并非因涉案药物疗效不好而认定其为假药,而是因其未经批准。”

倪海清承认自己违规,但坚决否认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指控。他坚持认为,他的中草药研究成果仅限于临床试验的“配制”与“配售”,而非面向市场的大规模生产与销售,而且疗效明显。“未经临床审批,最多只能算是违规,谈不上犯罪。”

知名刑法学专家、江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张国轩接受采访《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认为,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要构成犯罪,必须是明显危害社会的行为。“倘若那真的是治病救人的良药,真的把病人都给治好了,不仅没有社会危害性,对社会反而是有利的,就不应当认定为犯罪。但关键是经权威认定该药的有效性。” 在医学上,对一种药的疗效进行权威的论证,需要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也有很严格的程序,但对倪海清来说,这恰恰是最大的难题。按正当程序,倪海清的药要取得合法身份,须经研究、试验、审核等多个程序。一个新药的审批是一个漫长的而且耗资巨大的过程,从临床前试验到临床试验,从专家评审到管理部门审核批准,耗时长达5至10年,投入的财力物力则是天文数字。这一切对于倪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某种程度上,这也导致了许多民间秘方无法获得合法的身份让社会受益。 当然,无论如何,这不能成为违法的借口。但却是一个现实的困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09年1月7日出台《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该规定第2条第3款对“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给予特殊审批的待遇。但问题是,除了倪的病人及病人家属之外,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他。除了病例实证,他也无能力从理论上为自己的药进行科学论证。而从西医的角度,他的所有病例都只是个案,缺乏医学循证,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当然,目前为止,官方也无法证明其无效。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曹灵勇看来,“对于那些本来就是100%要死亡的人,吃了药能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是一个伟大的事情,一个晚期肿瘤患者本来就要面对死亡,心情该有多痛苦!”“多少癌症病人绝望地等待着医生的死亡通知书。那是什么心情啊,最起码倪海清可以给你这个希望。”5年前被确诊为白血病的30岁患者郑霞说。

另一位宫颈癌患者张淑兰接受倪海清的治疗大约两年多,她向法庭提供了书面证言和治疗记录。她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从她自己的个案看,康复效果比较好,“希望司法部门充分调查、切实了解清楚,不要轻易地毁掉一个好药方。”“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面对高发的癌症病例,对于像倪海清这样的没有证据证明其明显社会危害的案例,司法机关是否应予慎重裁量?” 黄振兴说。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晚期,抑制、萎缩肿瘤,提高食欲、增强体能的肿瘤内服中草药片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肿瘤内服中草药片剂的原料包括半枝莲、白英、七叶一枝花、山豆根、青黛、牛黄、苦参、白头翁、八角莲、人参、虫草、野灵芝、僵蚕、急性子、天南星、防己、威灵仙、芙蓉根、蛇莲。本发明的肿瘤内服中草药片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中草药片剂的原料称出后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原料粉碎至800目以上的微粒,在原料微粒中加入糊精搅拌均匀后制成片剂,片剂经干燥处理、检验、包装后,即成肿瘤内服中草药片剂成品。本发明具有使用安全,可萎缩肿瘤毛细血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特点

推荐第6篇:戚墅堰区恶性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戚墅堰区2014年恶性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是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制定肿瘤防治策略规划,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为适应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卫生部《肿瘤项目登记实施方案》的总体需要,按照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的要求以及七院和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肿瘤登记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我区2014年恶性肿瘤登记项目工作计划。

一、肿瘤登记工作管理

开展第七人民医院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工作,不断提高肿瘤登记报告数据质量。各医疗机构按时填报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并进行网络报告。

二、肿瘤登记工作监测

区疾控中心慢病科根据市疾控中心慢病的统一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2014年度肿瘤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1、完善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现途径,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死亡统计资料为基础开展发病补充登记工作,并定期核对人口数据。

2、开展人员培训

积极参加市级培训,并对辖区内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方案、肿瘤命名、登记资料的统计等。

三登记资料的收集

1、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人口资料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利用人口普查资料,推荐使用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资料;二是由公安、统计部门逐渐提供相应的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应包括居民人口总数及其性别、年龄构成。每年的居民人口总数通常采用年平均人口数。从人口普查或公安、统计部门获得的人口报表一般只提供间隔一定年限的分性别、年龄组的人口数,每年的年龄别人口资料。

2、新发病例资料

肿瘤新发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恶性肿瘤。肿瘤登记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是由七院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诊治肿瘤病例的医务人员填写肿瘤登记报告卡,经医院汇总后统一报送至慢病科。

基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居住地址、肿瘤名称、肿瘤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如有条件时还要求填报组织(细胞)诊断依据、死亡日期;诊断时分期等。

四、肿瘤登记资料的整理

1、报告卡验收

医院防保科工作人员收到个报告单位上报的肿瘤报告卡后,检查卡面书写情况,发现漏填、项目不完整或内容可疑,应退回报告单位

重新填写。

2、死亡补充发病

为减少漏报例数,防保科每年将收集的肿瘤死亡资料与肿瘤报告资料进行核对,对只有死亡卡而没有病例报告卡(既发病漏报)的病例应进行追溯调查,获得相关诊断信息(肿瘤的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日期等),补充填写肿瘤发病卡。

3、剔除重复卡

4、报告卡的存放

报告卡完成年度统计后,应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以备核查。

五、工作方法、基础和流程

组织和指导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工作。

1、定期对各类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新和技术指导。

2、医疗机构报告的新发病例,于7天内上报常州市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疾控中心于7天内进行审核并分卡到对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于7天内核实病例。死亡补报:定期从死因登记系统中获取肿瘤死亡病例信息,补充遗漏的肿瘤死亡病例,做好死亡补发病报告工作。

3、定期开展新发病例核实,对病例进行追逐随访工作并及时更新随访信息;至少每年一次。

4、管理与保存各种新发病例原始资料、统计数据相关数据等相关资料。

肿瘤登记工作处根据以上制定的几项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尽力争

取做到逐步完善,为我区肿瘤登记工作进度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戚墅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1.1

推荐第7篇:全国恶性肿瘤防治研究

全国恶性肿瘤防治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成立于1968年!是全国知名肿瘤防治研究权威的代表!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创刊于1973年。\'sans-serif\';COLOR:black;FONT-SIZE:10pt;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lang=EN-US>CA 波兰《哥白尼索引》J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P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 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及国内所有大型数据库收录。肿瘤防治研究肿瘤防治研究肿瘤防治研究!

编委会由包括陆士新院士、刘新垣院士、孙燕院士、郝希山院士在内的我国肿瘤学界七十余位权威专家组成。并有200余位国内外肿瘤学界各专业领域有着精深造诣和广泛影响的专家组成的审稿专家队伍,他们在保证杂志学术质量方面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肿瘤防治研究》以报道国内外肿瘤防治研究领域最新之研究成果及新进展为主,读者对象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医药科技人员。

主要栏目有:专题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诊断、临床应用、流行病学、研究简报、技术交流、论著摘要、综述、短篇个案、简讯等。是我国肿瘤防治研究领域的一面镜子和窗口。

1969年底,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召开了第3次全国肿瘤工作会议,成立了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防办的负责人是李冰同志。为了加强与各省市的联系,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在李冰同志主持下,创办了《肿瘤工作简报》,由全国肿瘤防办主编,不定期发行。这一刊物共出版了18期,是为《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的前身。这时,肿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开展。1971年起,包括广西、河南、山西、四川、安徽以及京、津、沪在内的17个省市,在不同范围内进行了防癌普查,有的还组织了专题协作组,开展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1972年9月,召开了全国抗癌药物经验交流会,《肿瘤工作简报》为此出了专辑。虽然这时的肿瘤工作只是处于极不成熟的阶段,但却显示了全国肿瘤工作者战胜癌症的巨大决心。在这种形势下,《肿瘤工作简报》显然已不能适应全国肿瘤工作发展的需要了。这时,李冰同志与当时有关同志研究决定将《肿瘤工作简报》改为正规学报,并命名为《肿瘤防治研究》。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专门为杂志题写了刊名,一直沿用至今。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从1972年到1978年底,主办单位是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具体承办。1972年秋,在沈阳在开了《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会议,李冰任总编辑,李保荣任编辑部主任。此后每年均召开编委会全体会议,内容是检查工作,交流经验,制定年度编辑计划。此外,还举办学术报告会。编委会的召开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杂志本身的工作问题,而且在当时对开会地点的肿瘤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1978年6月,杂志承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接受中华医学会委托,开始着手创办《中华肿瘤杂志》。因其编辑力量有限,难以同时承担数刊的编辑任务(该所还同时承担着《国外医学参考·肿瘤学分册》的编辑工作),遂决定将两刊转交其他单位接办。1979年,《肿瘤防治研究》杂志被转到了山西省肿瘤研究所接办。但这本刊物在山西没有呆多久,三年后的1982年,在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委托下,由湖北省肿瘤医院接办这本杂志,张明和教授任总编辑。从此,《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随着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新发现、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了缩短报道周期,编辑部对杂志进行了改版扩容,1994年起杂志由季刊改双月刊,1998年改64页码为80页码,1999年改国际A4开本,2004年开始改月刊。

为了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潮流,1998年开始,《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先后被收录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各大型数据库,开始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的同步发行。

2008年,《肿瘤防治研究》更进一步建成开通了自己的独立网站,并随之将整个编辑出版工作转移到了网络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无纸化办公。随着独立网站的建成和开通,《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的网络化水平、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www.daodoc.com

肿瘤防治研究--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组织,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而使肿瘤缩小或消失,但都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肿瘤转移,也不一定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相反,手术带来的损伤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毒性还可降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并对骨髓、消化系统、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毒性,甚至因此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敌我不分”的后果。按中医治则来看,肿瘤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只重视了“祛邪”,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正气,上述与治疗目的不相符的结果。即扶持了正气,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中医扶正固本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拮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引起的组织损伤而实现的。少数肿瘤患者经灵芝治疗后能长期带瘤生存,也可能是由于灵芝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限制了肿瘤进一步发展和转移的结果。换言之,中医中药扶持了正气,实现了“正气存内”,虽有邪(肿瘤)存在,却实现“邪不可干”,故患者能长期带瘤生存。

肿瘤防治研究--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组织,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而使肿瘤缩小或消失,但都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肿瘤转移,也不一定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相反,手术带来的损伤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毒性还可降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并对骨髓、消化系统、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毒性,甚至因此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敌我不分”的后果。按中医治则来看,肿瘤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只重视了“祛邪”,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正气,上述与治疗目的不相符的结果。即扶持了正气,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中医扶正固本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拮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引起的组织损伤而实现的。少数肿瘤患者经灵芝治疗后能长期带瘤生存,也可能是由于灵芝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限制了肿瘤进一步发展和转移的结果。换言之,中医中药扶持了正气,实现了“正气存内”,虽有邪(肿瘤)存在,却实现“邪不可干”,故患者能长期带瘤生存。

肿瘤防治研究之肿瘤饮食原则及注意事项

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75%~90%的肿瘤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因环境可影响食物和营养素的质与量,并进而可引起或抑制癌症的发生。在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时,常先有核酸代谢的异常,即遗传物质发生突变,而在此之前常涉及到合成代谢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于受到精确调节的代谢作用,与被分化的机能有关,为正常细胞所特有的代谢作用,变为必须包括不断地合成核酸、酶、蛋白质,及合成更专一地参与细胞生长与分裂的其他各种物质,无论是酶,还是蛋白质,或是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都有营养素的参与。因此这种代谢作用与饮食营养有密切关系,均已被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女性癌症死亡率的50%以上,男性癌症死亡率的30%以上可能与营养素有关。美国妇女癌症60%及男性癌症40%;其病因均与食物有关。在我国与饮食直接有关的肿瘤有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乳腺癌,以上各种癌症患者死亡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45%。我国北京、天津和上海3地的食物脂肪量均已超过总热能30%以上,与此有关的癌症,如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均显著增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1、首先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强信心。

2、适当的运动可使气血流畅,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风寒,\"百病从寒起\",身体受风寒剌激时,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疾病。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4、肿瘤病人热能消耗大,因此饮食要比正常人多增加20%的蛋白质。

5、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更多参考:

广西肿瘤医院、广西大学肿瘤医院、广西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广西南宁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771-385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鲁班路46号(广西大学后)

肿瘤防治研究任重道远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每年约160万,恶性肿瘤在城市居民的死因中已跃居第一位。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作为“973”首批立项的项目之一,不仅反映了国家对肿瘤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而且由此推动了我国肿瘤防治基础研究及相关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前,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程书钧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你所主持的这一有关肿瘤防治的基础研究项目之所以受到科技部评审专家们的认可,它所体现的“科学意义和社会需求”是什么?

程书钧: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防治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虽然各国政府在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各国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其仍然极大地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统计资料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已经跃为第一位(占死亡总人数的20%以上);在农村居民死亡原因中亦高居第二位(接近死亡总人数的20%),因此开展恶性肿瘤防治研究对于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降低发生率,减少死亡率、指导临床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近20年来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肿瘤其实是一种基因分子疾病。近20年来与肿瘤发生分子机制有关的多项基础研究,如癌基因的发现、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的发现、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多项成果更是多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问题,尤其是科学问题,都亟须通过基础研究从更深层次上寻求真谛并制定相应对策。加强基础研究是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相信恶性肿瘤防治基础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不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生命科学的总体研究水平,而且也必将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项目实施四年来是遵循什么样的思路开展研究的?

程书钧:恶性肿瘤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经过多个阶段才最终形成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肿瘤研究的基本思想就是:首先要深入探讨肿瘤的本质,阐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第二要面对肿瘤的危害,采用对策,尽快将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达到最终控制肿瘤的目的。围绕这一基本主题,根据我国的优势和特点,“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以研究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为核心内容,重点开展了环境因素与人类基因相互作用、癌前期病变转归的分子机理、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肿瘤早期诊治新思路、新模式的基础研究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人类肿瘤中,绝大部分是环境致癌因素与机体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呈地区分布,有家族聚集现象,形成了所谓肿瘤高发现场,特别是在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肿瘤表现尤为突出,胃癌更是长期居于各种恶性肿瘤死亡之首,这些肿瘤的死亡率约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因此,课题组集中选择了这些高发的肿瘤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以癌前病变至早期癌阶段的研究为重点,探索肿瘤预防及早期诊治的新思路,为在我国更有效地控制和早期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寻找新的途径。

记者:四年来课题组都取得了哪些研究进展?

程书钧:本项目自中期评估以来,项目仍然以癌前病变为重点研究内容,在环境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癌前病变发生与发展的机理,以及肿瘤生物学特性与治疗新思路三个方面组成9个课题组。各个课题组在癌前病变与癌发生相关性、肿瘤早期癌变的检测、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癌不同阶段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克隆肿瘤相关的新基因、信号传导通路和分子机理、肿瘤蛋白质组学、治疗肿瘤的新思路等研究上,以及重大技术平台及肿瘤标本组织库的建设上取得了良好进展,某些课题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鼻咽癌研究方面,确定了EB病毒与宿主关键基因相互作用在鼻咽癌中的意义,建立了鼻咽癌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分子变化谱和鼻咽癌病人血液E B病毒检测平台以及鼻咽癌临床资源库及数据库。在胃癌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发现MG7和1A6抗体有提示胃癌癌前病变、预警胃癌发生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类似研究结果,在国内外尚无报道。

在食管癌研究工作方面,进行了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基础等多项基础研究,建立了食管癌前瞻性队列的标本。在肺癌研究上进行了肺癌线粒体DNA突变及多态性的研究;应用2800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芯片,初步建立了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系统。在肝癌研究方面进行了肝癌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克隆了一批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新基因。

在肿瘤治疗中,项目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异种同源蛋白或细胞的抗肿瘤学说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它不仅为晚期肿瘤的治疗,而且可能对早期肿瘤的治疗,乃至肿瘤预防开辟了新的思路。同时项目组还进行了异种细胞、同源蛋白抗肿瘤效应及机理研究,现已取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各课题组还相继检测出多个肿瘤相关基因,但这些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程书钧 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5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理系实验肿瘤专业研究生毕业。1978年至1981年在法国国家肿瘤研究所进修遗传毒理学,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学会副理事长。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肿瘤医学高级学术期刊,是传播我国肿瘤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进展的重要载体,是外界了解我国肿瘤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窗口。多年来,本刊一直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的指导原则,严格执行同行审稿、编审专家组集体定稿的制度。本刊审稿专家队伍以编委为主体,由近百位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肿瘤学各专业学者组成,这支高水平的审稿专家队伍对于《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保持学术权威性和领先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审稿质量,加快审稿速度,缩短论文发表时差,提高论文发表时效性,满足广大作者与读者的热切需求,本刊决定面向全国公开遴选肿瘤学领域各学科(专业)审稿专家,使更多有学识、有水平,并热心期刊工作的优秀专家参与到本刊审稿工作中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刊学术质量,更好地发挥《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作为我国肿瘤学领域主流学术期刊应有的作用。凡具备下述条件者,请和我们联系:

1、作风正派,学风严谨,关心并支持《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的各项工作;

2、热心审稿工作并对此项工作有一定了解,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能承诺按时反馈审稿意见;

3、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深的学术造诣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熟悉并了解肿瘤学相关领域在国内外的水平和发展趋势;

4、精于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或曾主编出版过学术专著;

5、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

6、有较好的英文水平,系统掌握统计学知识;

7、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单位,通讯方便、快捷,懂电脑操作,能熟练使用电子信箱。具备以上条件,并愿意承担《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审稿工作的肿瘤学各学科专家,请填写《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审稿专家登记表》,连同个人简历一份,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编辑部邮箱(hongwu1222@126.com),经审查、考核合格后予以确认,由《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编委会颁发聘书。

凡本刊审稿专家,均可享受以下待遇:

1、您撰写的论文免收审稿费,一经留用,视情况优先发表;

2、您推荐的论文,其推荐意见可作为定稿讨论时的参考;

3、每期赠送杂志一册;

4、每审一篇文稿酌致酬劳。

推荐第8篇: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管理规范

附件20

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临床医师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技术,是指通过全胸腔镜治疗肺部疾病,并进行肺叶切除。完全胸腔镜外科技术是使用现代摄像技术和相应的手术器械设备,通过胸壁小切口(孔型切口)完成肺裂分离、肺部大血管、气管等组织分离切断等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

一、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胸外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胸外科。

(1)开展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

- 123124

(二)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手术应由熟知该项技术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掌握胸腔镜检查和治疗手术临床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前讨论应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防止发生并发症风险的预案,以及术后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三)由于胸腔镜治疗技术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微创手术项目,所以在实施胸腔镜检查和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应健全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手术的术前检查、术前讨论、术前准备及核对等制度,同时应建立术后的复查和随访制度。

(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质量标准应达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如实记录各项指标。

(六)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名单进行公示。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已经获得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平均住院日、病人生存质量、病人满意度、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评估不合格的医疗机构或医师,暂停相关技术临床应用资质并责令整改,整改期不少于3个月。整改后评估符合条件者方可继续开展相关技术临床应用;整

改不合格或连续2次评估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取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资质,并向社会公示。

四、培训

(一)培训基地。

由卫生行政部门认定,且具备下列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准予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

2.具备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每年独立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例至少100例。

3.胸外科病房床位数至少50张。

4.有至少4名具有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与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诊疗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6.相关专业学术水平居国内前列,且在当地有较强的影响力。

(二)培训工作基本要求。

1.使用经卫生部认可的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

2.拟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保证接受培训的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

3.按照培训要求,对接受培训的学员进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操作水平进行测试、评估。培训结束后,对接受培训的医师

- 127128

一、手术适应证

1.非小细胞肺癌I期肺癌:肿瘤直径小于3cm,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

2.部分IIa期肺癌:肿瘤直径3-5cm,纤支镜提示无中央支气管侵犯,CT提示肺门淋巴结1-2枚、直径小于1.5cm;

3.肺转移癌需要肺叶切除者等。

二、手术禁忌证

1.胸腔内严重或致密粘连者;

2.IIb-IIIb期肺癌,肺癌从腔内侵及主支气管或侵及肺动脉主干、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有明显肿大者;

3.肺裂发育不全、肺叶间裂分裂较差者;4.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单肺通气者。

三、术前准备

1.心理治疗:术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如实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患者对手术的风险性表示理解,取得友好合作等。

2.确定病变位臵:术前CT 定位,肿瘤穿刺、标记。 3.拟定手术方案:根据病变确定手术范围。 4.其他同一般胸科手术。

四、手术方法

(一)麻醉及手术体位

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单侧健肺通气。患者健侧90度卧位,腰桥抬高,术侧上肢悬吊在麻醉头架上。切除肺叶后再行患肺正压通气,使残肺充分膨胀,以免存在胸腔镜下难以辨认的局限性肺不张。

(二)手术切口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切口,包括1个长1.5cm的胸腔镜套管切口,1-3个长1.5cm的操作套管切口,或(和)1个5-7cm长的胸壁辅助小切口。

1.胸腔镜切口:一般选择在第8肋间腋前、中线之间。切口位臵的选择因不同的患者和所切除的肺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2.操作套管切口:一般选用1-2个,必要时选用3个。其位臵可在胸腔镜探查胸腔后确定,以方便手术操作为原则。而牵引器操作孔一般选择在第

7、8肋间腋后线附近。

3.胸壁小切口:小切口的位臵一般选择在第5肋间腋前、后线之间,另外可根据手术需要和切除不同的肺叶而选定。小切口选择一般应遵循距肺门近、胸壁损伤少、切口的瘢痕相对美观为原则。

(三)肺血管的处理

肺动脉、静脉的解剖分离是肺叶切除的关键步骤,分离肺动脉尤应小心。

- 131132 -

推荐第9篇:肠切除病人的护理

术后要点及措施

1患者术后清醒返回病房后,给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小时后应取半卧位,以降低切口张力,以利呼吸和引流。为防止肠粘连促进肠蠕动恢复,术后6小时开始鼓励患者床上翻身活动或坐起,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2术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6小时,无胸闷、憋气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等特殊情况外即可停止吸氧。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脉搏的变化。观察记录血压、脉搏1次/1~2小时。

4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一旦发现,因观察出血量、速度、血压、脉搏;如有休克征象,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进行处理。除药物止血外,必要时准备手术止血。

5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患者留置腹腔引流管、胃管、尿管,活动、翻身时要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脱出等。引流期间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因引流不畅而造成感染,腹腔引流管引流的血性液每日更换引流袋以防感染。 6引流液的观察

术后引流液的观察是重点,每日记录和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应警惕发生继发性大出血的可能,同时密切观察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7饮食护理患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应报告医生,遵医嘱拔除胃管后才可进食。患者进食后,可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从清流流食半流最后过渡到普食。 8做好基础护理。

9加强营养及管理:患者术后静脉内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增加其机体抵抗力,以促进康复;同时还应加强输液导管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导管阻塞、脱出等所致的并发症发生。 10预防感染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素。

术后常见症状护理 1疼痛

手术切口所致,可使用持续镇痛泵,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使用杜冷丁等止痛药物。

2发热一般在术后3日内,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为术后吸收热,不必紧张,可先用冰袋物理降温或酒精擦浴,如效果均不好,可再用药物进行降温。 3腹胀术后肠蠕动未恢复前,肠腔内积气过多可致腹胀,可指导患者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按摩腹部,压力应由轻到重。协助患者多翻身活动,必要时使用肛管排气或温盐水灌肠。

4恶心呕吐是由于麻醉药副作用导致,呕吐时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严重者遵医嘱给予止吐药

5腹泻术后3日无大便者,或患者出现便秘,请勿用力及长时间蹲站,防止影响切口愈合。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软化大便易排出,排便后清洁外阴及肛门周围的皮肤。

6吻合口瘘 与手术缝合技术、肠胀气、肠水肿或肠系膜血管结扎过多有关。如腹部炎症明显,且范围广泛应行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引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炎症局限,可将切口缝线拆除几针,放入引流,用非手术疗法待其愈合。

7尿潴留与手术部位有关,可因膀胱神经供应害、膀胱后移等所致。护士应在术后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给予夹闭尿管每2-3小时开放1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以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健康教育

1心理康复训练

心理状态的优劣与其康复密切相关,而消除病人紧张的心理是及其

重要的,所以,术前要对病人进行解释,使其认识到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同时让病人了解功能锻炼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患者需掌握的训练

( 1)深呼吸

深呼吸有助于肺泡扩张,促进气体交换,预防术后肺炎和肺不张。深呼吸运动应先从鼻慢慢深吸气,使腹部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由口慢慢呼出。 ( 2)有效咳嗽

咳嗽时需双手放在切口两侧,向切口方向按压,以减轻切口张力和振动,使疼痛减轻。在排痰之前,先轻轻咳嗽几次,使痰液松动,再深吸气后用力咳嗽,使痰液顺利排出。 ( 3)翻身

手术后在床上做翻身和曲腿活动有助于血液循环防止褥疮,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肠粘连和有利于早期排气,并可减少肺部并发症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4)排便练习

绝大多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排便,术后容易发生尿潴留和便秘,尤其是老年男性病人,更易发生尿潴留,因此术前必须进行床上排便练习。 ( 5)氧气雾化吸入

术后根据情况遵医嘱发予氧气雾化吸入器,用于湿化痰液、促进 排痰,防止肺部并发症。 出院指导

1全休3个月,可以适当做一些小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如饭后散步、下棋、打太极拳等户外活动。预防感冒,忌烟酒,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2饮食指导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品,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油炸、辛辣食品。进食方式:少食多餐,5~6餐/日,饮食规律,注意食物搭配,合理营养。

3出院后按医生要求的复诊时间前来复诊,复诊时带齐门诊病历及所有片子、各项门急诊检查报告。如出院后突发身体不适如有腹痛、腹、黄疸等情况及时就诊; 4亲属指导

患者亲属要关心患者,经常陪伴患者参加户外活动。多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让患者及时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应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忌生气。

推荐第10篇: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

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是目前我国应用于治疗胃溃疡和早期胃癌最普遍的手术方法;传统的切除范围是胃的远侧2/3~3/4,包括胃体大部、胃窦部、幽门和部分十二指肠球部;胃大部切除后胃肠道的重建有毕氏Ⅰ式和毕氏Ⅱ式.护理措施: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

接受胃大部分切除病人,对接受大型手术常顾虑重重,必须耐心给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其顾虑,调动病人和家属的积极性,争取得到他们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术前各种检查治疗

2.饮食和营养

择期手术病人饮食宜少食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

3.消化道准备

术前3天给予少渣饮食,术前晚灌肠以清洁肠道,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术前置保留尿管。

4.贫血的护理

遵医嘱予输血、输液;多吃红小豆,红枣等补血食物。

护理诊断:

1.切开疼痛:由手术损失引起

2.恐惧、焦虑:由于不了解病情而恐惧手术引起,了解病情者因器官缺损、损形而引起

3.知识缺乏:由于未接受专门教育及文化程度有限引起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减少或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术后梗阻、倾倒综合征、吻合口溃疡、碱性反流性胃炎、营养障碍、贫血、感染

预期目标:

1.病人能够认识疼痛的原因,病人能够采用放松技术有效的缓解疼痛

2.病人对残胃癌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勇敢面对

3.给予术前宣教,使患者理解主动配合完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的治疗

4.病人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5.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与处理

术后护理

进行监护,全麻未清醒前,按全麻常规护理,专人陪护,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常规氧气吸入(3升/分)。清醒后,取30度斜坡位,利于腹腔渗出液低位引流,腹部上腹带,这不仅有利于病人呼吸,而且还可减少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与不适,要鼓励病人深呼吸。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提供病人所需要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遵医嘱予输血,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贫血,有利于伤口愈合。 引流管护理:

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及有效的负压吸引,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告知患者保留胃管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拔管,并做好基础护理,防止胃管扭曲、阻塞、或者滑脱,定期温热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保持通畅。定期检测生化指标,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患者无紊乱。

胃空肠营养管的护理:在注入营养液前,鼻肠营养管盘好后放于病人耳郭,并用胶布固定,开口端将赛子赛紧。在护理中,特别要注意固定,我们每日检查更换胶布固定,以防导管整体脱落。

尿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妥善固定。并注明引流管的名称,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留置尿管期间,每日会阴擦洗两次。

拔管护理

通常在术后3-4天,胃肠引流量减少,腹胀消失,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病情稳定24h引流胃液小于200ml可拔除胃管。胃肠引流量明显减少,遵医嘱拔除胃管和胃空肠营养管。

饮食护理: 胃切除手术后,病人在1-3d内肠功能可逐渐恢复,当肠道通气后,以有排气者会有饥饿感,应按流食原则先给少清流质饮食,如米汤、稀藕粉、蜂蜜水、面汤、青菜汤、蛋花汤水果汁等,每次饮用100ml左右,每日餐次为7~8次,饮食应保证新鲜,,温度适宜。

病人进食后无明显恶心呕吐后,可进食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燕蛋羹等,一般一天进食5~6次左右。

病人进半流质饮食2-3周后,如无不良反应,可改为软食,再经2周左右后,可进食普通饮食。但不宜进食生冷酸辣等刺激性和油腻之品、忌烟酒。在胃切除术后的恢复期,要注意慢慢的增加饮食量,逐渐减少进餐次数,最终恢复到正常人的饮食。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一般在术后24~48h开始试灌,这时小肠蠕动功能已恢复,量由少到多,浓度从稀到浓,患者术后第2天营养管开始为0.9生理盐水慢滴,病人无不适,术后第3天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液瑞素500ml慢滴,病人无不适。 并发症

一、出血

二、十二指肠残端或吻合口瘘

三、梗阻:(吻合口、输入段、输出段)

四、倾倒综合征

五、碱性反流性胃炎

六、消化吸收功能和营养障碍

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包括腹腔内出血和胃肠道出血,多发生在术后数小时内。其原因主要因术中缝合、结扎及止血不完善所致。 术后后期出血多发生于术后7~10天,其原因主要因吻合口部分坏死组织脱落或血管接缝扎线过早脱落所致,为继发性出血。 临床表现:烦躁、出汗、脉快、血压下降、进行性贫血及胃管内抽出较多量的鲜血,甚至呕血、黑便等。

处理:如出血量少且速度慢,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进食、应用止血药物、冰水洗胃、输新鲜血等,若经积极治疗无效且血压继续下降,应及时再次手术。

低血糖反应

为餐后迟发综合症,较少见。临床表现:一般进食后2~3小时发生。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慌、出汗、手颤、嗜睡等。主要原因:食物过快进入空肠,葡萄糖过快吸收,血糖呈一时性突然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当血糖下降后,胰岛素仍在继续分泌,于是出现低血糖。治疗:注意饮食调节,少量多餐。出现症状时稍进饮食,尤其糖类即可缓解。

倾倒综合征:为餐后早发综合症,较多见。

临床表现:进食后,尤其是近甜食后,10~20分钟后发生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心悸、出汗、头晕、乏力、发热感,肠鸣和腹泻等。 主要原因: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容积缩小,幽门括约肌功能丧失,大量高渗性食物迅速进入肠道,吸收大量细胞外液到肠腔,以致循环血容量骤然减低而造成。

预防:手术时避免胃切除过多、吻合口过大、进食开始应少量多餐,避免过甜过浓的饮食。进食后平卧10~20分钟。

术后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胃肠活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引流管道在位,避免脱落,同时注意防止褥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切口部位有无红肿,有无渗液渗血,按时换药,保持切口清洁,以促进切口早日愈合。

生活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整洁和舒适,定时开窗通风,维持病房适宜温度,促进病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轻松乐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避免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刺激患者。

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口腔护理2次,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加强皮肤护理

每日皮肤护理2次,预防褥疮。

健康指导

1、胃切除手术后由于容量减少,宜少量多餐,并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烂饭、面条、馒头,面包等。一天进食3~4次,

七、八成饱为度,如感到饥饿,可随时进食,荤素搭配,不必过多进食高级补品而伤胃。

2、手术后,术前症状基本消失,应感到舒适,如术后仍有某些症状,或出现新的情况,应即到手术的医院复查。

3、胃癌患者在手术后仍需继续化疗,应遵医嘱执行。

4、不要认为胃切除术后就不会再生胃病,术后十年、二十年仍需加以注意,如若有胃病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第11篇: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张明兰 730900 【摘要】腹腔镜是新发展起来的微创外科技术,由于对患者损失小,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等优点,很快被医生和患者接受,术后2-3天即可出院,适用于一般的胆囊切除术,如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为了保证这种全新的手术在我们基层医院顺利开展,护士在术前必须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特别是脐部的清洁要彻底;术后6小时全麻未清醒期,应注意平卧,保暖及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6小时后、应注意饮食、活动等方面的宣教,以及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出血、胆瘘、尿潴留、高碳酸血症、感染、皮下气肿的观察和护理。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护理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2年3月以来,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计381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220例,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15岁。术前合并有高血压15例,糖尿病2例,慢性呼吸道疾病6例。

2.方法 采用德国Richard Wolf三晶片电视腹腔镜设备器械。全麻方式全部为器官插管全身复合麻醉,麻醉成功后实施手术。 3.结果 本组381例患者,其中2例因粘连严重中转开腹,其余379里全部成功,手术时间为20-158min,4例患者因阑尾同时发炎实施了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手术。术后并发出血1例、胆瘘1例、皮下血肿5例、尿潴留13例,个别患者有恶心,放射性疼痛等症状,均于对症处理,症状迅速西欧爱上效果满意,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3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

1.术前护理

1.1 宣教由于该手术是我院新开展的一项技术,许多病人慕名而来,满怀希望采用这种痛苦小的治疗方法。但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知识缺乏,顾忌手术预后,往往表现失眠、心悸、疲乏、忧郁、孤独感。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1.1详细介绍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式和优点。

1.1.2对病人所提出的疑问给予明确、有效、积极的信息,必要时介绍病人于经历过相同手术的病因交谈,使其有足够的心里承受能力。1.1.3做好心理疏导,告诉病人可通过看书、听音乐与室友交谈、散步等措施消除紧张、不安,保持情绪稳定。 1.2 术前准备

1.2.1按全麻插管术前常规准备,行普鲁卡因、青霉素过敏试验,上腹备皮,清洁脐孔。

1.2.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无不良刺激的环境,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睡眠习惯和方式;指导病人采取促进睡眠的措施;睡前少喝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尽量将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避免过度打扰病人,必要时给予镇静、安眠、止痛等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病人睡眠改善情况。

1.2.3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

1.2.4术晨灌肠排空肠道的积便积气,建立静脉留置针,无用下肢穿刺,因术中不易观察,且气腹后悔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故不宜选用下肢穿刺[2]。

1.3 合并症的护理

1.3.1合并高血压者。入院时测了血压必须准备,必要时反复进行测量。在病人服药期间,定时准确的测量血压的动态波动,并做好记录。使血压保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3.2合并有糖尿病者。血糖过高会延缓手术切口的愈合,甚至会导致切口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愈合。术前应向患者说明食用低糖饮食的重要性,应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遵医嘱定时服用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1.3.3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者 应督促其戒烟,进行体位引流排痰和深呼吸功能的锻炼,以改善肺功能。必要时用超声雾化吸入。 2.术后护理 2.1常规护理

2.1.1全麻术后患者回病房,护士应要求其睁眼,抬手,回答问题等,来判断麻醉苏醒程度,如麻醉未清醒,应每隔几分钟唤病人一次,直至病人完全清醒后才能让其入睡,以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2.1.2采取正确卧位,全麻未清醒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全麻未清醒可取平卧位,术后6小时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由于术中牵拉以及病人对麻醉的反应,术后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若症状严重,遵医嘱给予灭吐灵10mg肌注。 2.1.3生命体征的观察。麻醉未清醒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半小时1次,连测4次,若血压平稳,即可改为每日4次。体温在术后2—3天内会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5℃,若持物发热,则考虑有感染或其它并发症的可能,要认真协助医生寻找原因,以便作出相应的处理。

2.1.4饮食指导。术后第1天,病人无腹胀、肠鸣音红啊即可进食,护理人员要讲解饮食与手术后康复的关系,同时征求病人对饮食的要求,从而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电视腹腔镜内切除胆囊手术的病人一般术后第1天进少量流质饮食,第2天半流质饮食,第3天普食,切忌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2.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2.1出血的观察。术中腹腔压力高可止血,放气后腹腔可出现继发性出血,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变化,密切观察引流管引出液和伤口渗出液的量、颜色、性质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折叠、扭曲、脱出。本组381例患者中,有一例患者,腹腔引流管留置期间,引出少量淡血性液。拔除腹腔引流管后第2日,患者自诉腹痛,并逐渐加剧,查体,腹部膨隆,即可穿刺引出血性液约180ml,给予止血、抗炎处理,4日后患者痊愈出院。

2.2.2胆瘘。本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术后第3日出现巩膜,皮肤轻度黄染,经B超扥检查提示胆总管损伤,胆汁局部淤积、包裹、急诊行二次手术,术后第8天患者带T型管出院,半月后造影拔管。 2.2.3尿潴留。本组病例中有1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有7例患者采取听流水声、下腹部热敷、按摩、会阴部温水冲洗等措施后自行排尿。有6例患者以上措施无效给予留置导尿,第2日拔管。

2.2.4高碳酸血症。由于二氧化碳气腹后,对循环、呼吸系统有一定影响,可出现一过性高二氧化碳血症,严重时刻发生肺栓塞[3]。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疲乏、烦躁、呼吸浅慢等症状。给予低流量、间断吸氧,一提高氧分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避免持续高浓度吸氧,因过度吸氧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慢变浅,不利于二氧化碳排出。 2.2.5预防感染。术前指导病人清洁腹部皮肤,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常规备皮、更衣,并以酒精或松节油擦洗脐部至干净无污垢。向病人宣教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术后第1天用碘伏擦洗伤口,更换创可贴,观察伤口有无异样。向病人介绍引流管的目的及重要性,并正确护理腹部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脱出、按时挤压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夏季每天更换引流袋,冬季隔天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不宜超过腹部平面)术后72小时持续体温大于38.5℃,则每天连续监测4次,若体温大于39℃,则每天连续监测6次,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

2.2.6皮下血肿。腹腔镜手术需要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若术中气腹压力过高,二氧化碳其它循筋膜间上行弥散,引起皮下气肿,重者可达劲面部皮下,可扪及捻发音。本组5例患者出现胸背部皮下气肿,均于手术后2—5天自行吸收。 3.出院指导

3.1病人出院时,嘱病人精神要舒畅,注意休息和饮食卫生,加强营养。

3.2术后1周内只能做轻微的活动,3周内不能提大于5千克的重物,近期不参加体力劳动,注意加强体质的锻炼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3.3带有T型管的患者,应教会自我护理方法。

3.4出现腹部、肩部轻微疼痛为正常现象,可通过止痛药的服用来控制。

3.5体温大于38.5℃,伤口红、肿、热、痛、有异味,或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3天,则应及时就医。

参 考 文 献

1.邱少鹏,谭敏,吴志棉,等.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11):643—645.2.田莳,赵友娟,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手术配合[J].护理学杂志,2002,17(3):195.3.康复霞,曳凤泉,孟俊华.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24):2285.4.林慧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98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35—36.

作者简介:张明兰(1963—),女,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本科毕业。

第12篇: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管理规范

附件20

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临床医师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技术,是指通过全胸腔镜治疗肺部疾病,并进行肺叶切除。完全胸腔镜外科技术是使用现代摄像技术和相应的手术器械设备,通过胸壁小切口(孔型切口)完成肺裂分离、肺部大血管、气管等组织分离切断等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

一、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开展。

(三)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胸外科诊疗科目及其他相关科室和设备。

1.胸外科。

(1)开展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于50张。

- 123124

(二)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手术应由熟知该项技术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掌握胸腔镜检查和治疗手术临床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前讨论应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防止发生并发症风险的预案,以及术后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三)由于胸腔镜治疗技术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微创手术项目,所以在实施胸腔镜检查和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应健全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手术的术前检查、术前讨论、术前准备及核对等制度,同时应建立术后的复查和随访制度。

(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质量标准应达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如实记录各项指标。

(六)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名单进行公示。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已经获得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平均住院日、病人生存质量、病人满意度、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评估不合格的医疗机构或医师,暂停相关技术临床应用资质并责令整改,整改期不少于3个月。整改后评估符合条件者方可继续开展相关技术临床应用;整

改不合格或连续2次评估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取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资质,并向社会公示。

四、培训

(一)培训基地。

由卫生行政部门认定,且具备下列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准予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

2.具备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每年独立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例至少100例。

3.胸外科病房床位数至少50张。

4.有至少4名具有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与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诊疗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6.相关专业学术水平居国内前列,且在当地有较强的影响力。

(二)培训工作基本要求。

1.使用经卫生部认可的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

2.拟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保证接受培训的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

3.按照培训要求,对接受培训的学员进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操作水平进行测试、评估。培训结束后,对接受培训的医师

- 127128

一、手术适应证

1.非小细胞肺癌I期肺癌:肿瘤直径小于3cm,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

2.部分IIa期肺癌:肿瘤直径3-5cm,纤支镜提示无中央支气管侵犯,CT提示肺门淋巴结1-2枚、直径小于1.5cm;

3.肺转移癌需要肺叶切除者等。

二、手术禁忌证

1.胸腔内严重或致密粘连者;

2.IIb-IIIb期肺癌,肺癌从腔内侵及主支气管或侵及肺动脉主干、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有明显肿大者;

3.肺裂发育不全、肺叶间裂分裂较差者;4.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单肺通气者。

三、术前准备

1.心理治疗:术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如实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患者对手术的风险性表示理解,取得友好合作等。

2.确定病变位臵:术前CT 定位,肿瘤穿刺、标记。 3.拟定手术方案:根据病变确定手术范围。 4.其他同一般胸科手术。

四、手术方法

(一)麻醉及手术体位

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单侧健肺通气。患者健侧90度卧位,腰桥抬高,术侧上肢悬吊在麻醉头架上。切除肺叶后再行患肺正压通气,使残肺充分膨胀,以免存在胸腔镜下难以辨认的局限性肺不张。

(二)手术切口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切口,包括1个长1.5cm的胸腔镜套管切口,1-3个长1.5cm的操作套管切口,或(和)1个5-7cm长的胸壁辅助小切口。

1.胸腔镜切口:一般选择在第8肋间腋前、中线之间。切口位臵的选择因不同的患者和所切除的肺叶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2.操作套管切口:一般选用1-2个,必要时选用3个。其位臵可在胸腔镜探查胸腔后确定,以方便手术操作为原则。而牵引器操作孔一般选择在第

7、8肋间腋后线附近。

3.胸壁小切口:小切口的位臵一般选择在第5肋间腋前、后线之间,另外可根据手术需要和切除不同的肺叶而选定。小切口选择一般应遵循距肺门近、胸壁损伤少、切口的瘢痕相对美观为原则。

(三)肺血管的处理

肺动脉、静脉的解剖分离是肺叶切除的关键步骤,分离肺动脉尤应小心。

- 131132 -

第13篇:卵巢肿瘤切除术后护理

智林医疗图文收集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卵巢肿瘤切除术后护理

(一)定义: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约20—25%,卵巢肿瘤患者有家庭史,卵巢癌的发病率还可能与高胆固醇饮食及内分泌因素有关,此为卵巢肿瘤发病的高危因素。卵巢肿瘤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初期肿瘤较小,多无症状。较大的肿瘤可占满盆腔并出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恶性肿瘤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已属晚期。晚期患者才呈明显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现象。

2、体征:当肿瘤长到中等大小时或出现明显症状时,盆腔检查发现子宫旁一侧或双侧囊性或实质包块;表面光滑或高低不平、活动或固定不动。

3、并发症:

(1)蒂扭转: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 (2)破裂:有外伤性及自发性两种。 (3)感染。

4、诊断:

(1)B型超声检查。 (2)腹腔镜。

(3)细胞学检查: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找癌细胞,有助于进一步确手机:13358532812

传真:0594-6936919

电子邮件:yq8919@163.com

QQ:448577303 智林医疗图文收集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定Ⅰ期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4)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5)放射学诊断。

5、治疗:囊肿直径

(三)术后护理

1、按妇科手术一般护理。

2、根据麻醉需要,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次日可采取半卧位。

3、术后禁6小时后,若无恶心、呕吐,可鼓励患者进少量流质,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予半流质,一般4—5天排便后可进普食。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测BP、P、R每半小时1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

5、注意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敷料有无松散,脱落。

6、尿管护理:导尿管一般需留置24—48h,应保持通畅,嘱咐患者在翻身时勿用力过猛,观察尿量,尿色泽,并记录。每日护理外阴2次,并保持外阴清洁。

7、术后腹部切口疼痛时安慰患者,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止痛剂。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的色、质、量,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8、一般术后6小时即可鼓励患者在床上翻身,待导尿管拔出后,可开始下床活动,并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根据患者有机体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量。

手机:13358532812

传真:0594-6936919

电子邮件:yq8919@163.com

QQ:448577303 智林医疗图文收集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全子宫切除术后护理

一、术前准备:

1、提供心理支持:针对患者的思想情况做必要的解释工作。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1)术前应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营养水平,增加对手术的耐受性。(2)。术前三天进少渣半流质,术前一日起进流质饮食,以利于手术前肠道准备。

(3)术前晚8点开始禁食,午夜开始禁水。

3、手术前日:(1)备血。(2)完成常规药物过敏试验。(3)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自剑突下水平处,至耻骨联合,外阴及大腿上1/3处,两侧至腋中线处,顺序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剃除汗毛、阴毛,并注意清洁脐孔。(4)术前两天开始,每日外阴、阴道擦洗及阴道总冲洗一次。(5)生理盐水灌肠术前晚及术日晨各一次。

4、手术晨:测量生命体征税。冲洗阴道,在宫颈和穹隆部涂以1%龙胆紫。

二、术后护理

1、采取平卧位,头偏自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每半小时1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

3、注意切口有无渗血,敷料有无松散,脱落。

4、导尿管一般需留置24—48h,应保持通畅,观察尿量,尿色泽,并记录。每日护理会阴2次,并保持外阴清洁。

手机:13358532812

传真:0594-6936919

电子邮件:yq8919@163.com

QQ:448577303 智林医疗图文收集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5、术后24—48h,恢复肠蠕动,如患者腹胀严重,可帮助患者翻身,或给予针灸、艾灸,必要时肌注新斯的明及肛管排气。

6、保持输液管道通畅,准确及时执行医嘱。

宫颈糜烂分度及护理要点

一、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三度:(1)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为轻度糜烂。

(2)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为中度糜烂。 (3)糜烂面积大于整个宫颈面积的2/3为重度糜烂。

二、护理要点:

1、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分娩时或器械损伤宫颈,产后发现裂伤及时缝合。

2、健康教育:指导妇女定期做妇科检查,发现宫颈炎积极治疗。治疗前常规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变。

3、物理治疗术后护理:(1)接受物理治疗(电熨、冷冻、激光或微波法等)的病人,应选择月经干净3—7天内进行。(2)有急性生殖道炎症者,暂列为禁忌。

(3)术后每日清洗外阴2次,保持外阴清洁,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4)月经2次干净后复查,一般可痊愈,效果欠佳者可行第二次治疗。

手机:13358532812

传真:0594-6936919

电子邮件:yq8919@163.com

QQ:448577303 智林医疗图文收集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子宫肌瘤分类

肌瘤根据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类: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

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一、病因:由阴道毛滴虫引起。

二、临应表现:(1)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加伴瘙痒,分泌物呈稀薄泡沫状。

(2)妇科检查:可见阴道粘膜,充血。 (3)显微镜下检查白带可见滴虫活动。

三、传染方式:(1)经性交直接传染。(2)经公共场所如浴池,浴盆等间接传染。 (3)医源性传染:通过传染的器械及敷料传染。

四,护理要点:(1)遵医嘱指导病人用药:全身或局部用药常用甲硝唑;局部用药前可先用0.5%醋酸或1%乳酸阴道灌洗,然后阴道用药。 (2)强调治愈标准及随访:治疗后检查滴虫阴性时,应在每次月经干净复查白带,连续3次为阴性方可称治愈。

3、性伴侣应检查是否有生殖道滴虫,若为阳性应同时治疗。

手机:13358532812

传真:0594-6936919

电子邮件:yq8919@163.com

QQ:448577303 智林医疗图文收集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一、病因:80—90%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

二、临床表现:(1)症状:阴道分泌物为干酪样或豆渣样白带,外阴阴道奇痒。

(2)妇科检查:可见小阴唇内侧,阴道粘膜红肿并附有白色块状薄膜,易剥离,下面为糜烂及溃疡。

(3)显微镜下检查白带,可见念珠菌芽孢和菌丝。

三、传染方式:(1)、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阴道,这三个部位的念珠菌可互相传染。

(2)少部分病人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或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四、护理要点:

1、局部用药:常用咪康唑或克霉唑栓剂等。局部用药前先用2—4%碳酸氢钠阴道液冲洗阴道,以改变阴道酸碱度,造成不利于念珠菌生长的条件。

2、全身用药:若局部用药效果差,或病情顽固者,可加用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因此类药物损肝,用药前及用药中应检测肝功能。

3、性伴侣应进行念珠菌的检查和治疗。

手机:13358532812

传真:0594-6936919

电子邮件:yq8919@163.com

QQ:448577303 智林医疗图文收集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妇科常见急腹症及其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

一、异位妊娠

1、症状:有停经史、腹痛不规则阴道流血。大量出血,可有昏厥与休克。

2、体征: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3、妇科检查:阴道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4、护理要点:(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配合医生积极纠正病人休克症状。

(2)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 (3)加强心理护理。

二、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

1、症状:腹痛、恶心呕吐。

2、体征:下腹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

3、护理要点:(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配合医生积极纠正病人休克症状。

(2)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 (3)加强心理护理。

三、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

1、症状:无闭经史,下腹突然剧痛,内出血时可有恶心呕吐,头晕、眼前发黑,出冷汗,昏厥休克。

2、妇科检查:有宫颈举痛,移动宫体疼痛,后穹窿饱满,患侧附件手机:13358532812

传真:0594-6936919

电子邮件:yq8919@163.com

QQ:448577303 智林医疗图文收集工作室真诚为您服务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区触痛感明显。

3、护理要点:(1)轻症者卧床休息,严密观察;(2)重症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配合医生积极纠正病人休克症状;(3)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 (3)加强心理护理。

手机:13358532812

传真:0594-6936919

yq8919@163.com

QQ:448577303

电子邮件:

第14篇:病理学理论指导: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点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大体形态

边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源发组织相似

边界不清楚,无包膜,偶有假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源发组织不同

分化程度

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其起源组织相似,核分裂象少 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与其起源组织不相似,核分裂象多

生长速度

缓慢,很少发生出血、坏死 迅速,常发生出血、坏死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边界清楚,移动性大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无包膜,边界不清,移动性小

转移 不转移 可有转移

继发性改变 坏死出血少见

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继发性感染等常见

复发 很少复发 较易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危害性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

危害性大,除压迫和阻塞外,常破坏局部组织器官,引起出血、坏死、感染,晚期引起恶病质,也可因转移引其他器官

第15篇:恶性肿瘤、传染病、肺结核病例报告流程

恶性肿瘤、传染病、肺结核病例报告流程

一、性病诊治、传报规范化流程

1、从事性病诊疗的医务人员必须取得上海市性病艾滋病岗位培训合格证并由医务科指定的专职人员。

2、性病诊疗应在性病专用诊室进行,做好消毒隔离和规范性诊治工作,有专册登记,同时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3、其他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人或需排除性病的病人应将病人转诊至性病门诊,以明确诊断或排除。经性病门诊检查后排除性病的病人应转往普通门诊诊治,确诊病人由性病门诊负责治疗、传报及随访。

4、除取得市性病培训合格证的专职人员,其余门诊医务人员不得进行与性病有关的检查和治疗,更不能做出性病的诊断,输血前的常规检查除外。

5、产科门诊经产前检查确诊的妊娠合并性病的产妇由具有性病培训合格证并由医务科认定的专人负责做好性病病人的专册登记和性病传报工作。

6、住院病人中,经检查怀疑合并性病的,应填写会诊单请性病门诊专职医生会诊。如明确诊断,由性病门诊医生填写会诊意见并负责随访和传报。

7、性病门诊医生每天核查全院性病实验室阳性结果,发现病房有阳性结果者及时去病房会诊,并作相应处理。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务科相关负责人沟通,协助做好全院的性病传报工作。

二、结核病传报流程

1、日间(8:00-16:30):影像科医师诊断结核阳性病例后,打印传报告知单交于患者或家属,嘱患者去内科门诊医生处就诊。

2、夜间(16:30-次日8:00)与周日、法定节假日:影像科医师诊断结核阳性病例后打印传报告知单交于患者,接诊医师凭告知单前往影像科领取阳性影像报告后负责传报。

3、内科门诊医师负责全院门诊日间结核传报工作,夜间与周日、法定节假日的结核由开具影像检查单的医师自行负责传报。

4、内科门诊实行专人负责制,每天核查全院门诊阳性病例传报,每月配合医务科做好统计报表与自查工作。

5、特需门诊、住院病人的结核传报由床位医师负责传报。

三、肿瘤传报流程

1、影像科医师诊断肿瘤病例后,打印传报告知单交于患者去肿瘤门诊就诊。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每天将阳性报告单发至肿瘤门诊并签收。

2、肿瘤科门诊医师收到阳性报告后按时间先后分类、排序并登记。病人或家属前来取报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并填写肿瘤传报卡,同时对病人进行分诊,记录病人去向。收入病房的病人由病房医生负责传报。

3、肿瘤科负责审核的肿瘤阳性报告有:影像科、胃镜室、检验科、病理科(包括急诊手术室、五官科门诊、眼科门诊、皮肤科、口腔科的小手术病理)。

4、妇科门诊、特需门诊、急诊病人的肿瘤病例由该科室自行负责传报。

5、肿瘤门诊实行专人负责制,每月配合医务科做好统计核查工作。

6、住院病人的肿瘤病例由床位医师负责传报。

7、报告卡应及时报出,从诊断日期到报告日期应控制在2周内。

第16篇:过度医疗是潜在的恶性肿瘤

过度医疗是潜在的恶性肿瘤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创始人、院长 郑伟达教授

人们只懂得肿瘤疾病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却不懂得过度医疗对人体的伤害会更大。有些医生只告诉前者,却没有告诉后面的事实,才使许多肿瘤患者误入歧途,进入死胡同,最终人财两空。

所谓过度医疗,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肿瘤患者是过度治疗的重灾区,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过度医疗使“治病救人”变成“不治病而害人”。所以说,过度医疗才是潜在的恶性肿瘤。

本来不能用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而偏偏用化疗、放疗,或者一年以内,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盲目单用或过量地使用化疗药物,致使病人的免疫力日趋下降,癌细胞迅速扩大,生存质量下降,症状增多而死。

过度医疗本身就是一种“医疗病”,治理这种病症,也需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从医药卫生体制的角度看,过度医疗的泛滥,主要是由于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强化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使医生收入与其处方行为(给患者开药、让患者做检查)等挂钩。针对这方面的成因,治理过度医疗,就需要加快推进医改,加大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实行医药分开,取消药品提成,解除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切断医生收入与其处方行为的直接联系。从医德医风建设的角度看,遏制过度医疗的泛滥,则需要对医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信仰培养,在医疗界大力强化以过度医疗为职业之耻、人格之耻的观念。

其次,医疗行政部门应严格监督、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对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行为要依法依规严加惩处。以用药为例,去年2月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所遴选药品涵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全部药物和部分常用药物,可以基本满足119种常见病及一些多发病、重大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的需要。有了这部权威的国家药典,监督、规范医生用药,惩治医生开“豪华处方”、过度用药,就有了更加明确的依据。

以加快医改革除过度医疗的体制病根,以职能部门强化监管、严格执法,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完善社会治理格局,三管齐下形成合力,遏制过度医疗必能收到应有的成效。

所以说,在门诊一年建立两本厚厚化验单的患者,还有短期内重复进行核磁扫描的患者会越来越少,良性循环的医疗环境天空会越来越纯净。

第17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 8例临床分析

贾廷印,郭明浩

南阳医专一附院普通外科3病区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LC术后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2例患者术中镜下发现胆管损伤后中转开腹,行胆肠吻合术;16例术后发现。6例再次开腹修补,4例充分腹腔引流,6例行十二指肠镜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1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LC术胆管损伤主要与解剖变异、局部炎症粘连及全身因素、手术医师操作熟练程度等有关。LC术胆管损伤应及时发现.及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补,或根据损伤程度、胆管是否梗阻、腹膜炎的轻重程度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来决定是否二次手术及手术时机。

【关键词】胆管损伤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手术时机

近几年来,Lc术因其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遗留瘢痕小等优点而被广大胆囊疾病患者所青睐。但是LC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一5%tn,其中胆管损伤是Lc术最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C)相比,LC术与OC术胆管损伤并发症比例相当。胆管损伤实际上以医源性损伤较为多见,其总发生率(OC和Lc)为0.3%-,0.5%,即大约在200~300例胆囊切除术中发生l;,Rt21。黄志强统计34家医院9 789例LC,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4%,其中胆管损伤0.48%,国内刘永雄等统计3 986例LC术,并发胆管损伤13例(0.32%)。美国Roslyn对42474例开腹胆囊切除作出统计,其总并发症达14.7%,其中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2%j3p23.收集我院1995年一2008年近8 000例M术,其中胆管损伤18例,现对其损伤原因、损伤类型、损伤后处理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5岁-78岁,平均年龄5I.5岁。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7例,胆囊息肉1例,颈部结石嵌顿4例。·

1.2损伤类型

术中发现2例,l例肝总管与胆囊管结合处被部分切除,手术野有胆汁渗漏,l例胆总管横断;术后发现16例,6例胆总管损伤后炎性狭窄,8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毛细胆管损伤。

1.3损伤后处理术中发现2例即行中转开腹,1例行可吸收缝线直接缝合损伤的胆管+T管引流术;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Y胆肠内引流术。并行T管支撑引流。术后发现16例,6例胆总管损伤后炎性狭窄,l周后出现右上腹胀痛,轻微黄疸症状,肝功能损伤,立即给予十二指肠镜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及鼻胆管引流术,术后1周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8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开腹后重新结扎胆囊管,4例行开腹胆囊管修补术再切开胆总管置T管引流术;2例症状较轻者自行引流后解除;2例毛细胆管损伤术后出现轻微腹膜炎症状,保持引流管通畅,症状逐渐减轻,术后2周拔除引流管,痊愈出院。

1.4结果18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全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9个月~lO年),随访率95,8%,18例现无腹痛、腹胀等自觉症状,无黄疸,肝功能正常。

2讨论

2.1胆管损伤的原因

2.1.1解剖变异因素胆囊解剖变异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胆囊形态和位置的变异。正常胆囊大小约长8 cm~12 cm,宽3 cm.5 cm,容积40—60 mL,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相当于肝右叶与肝方叶之间。变异包括胆囊萎缩、胆囊阙如、肝内胆囊、异位胆囊(位于肝右叶的后下方,肝左叶下方,肝圆韧带沟内等)。②胆囊动脉变异。正常胆囊动脉为一支,源自肝右动脉(约占85%),变异胆囊动脉有双胆囊动脉或更多,发自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右肝动脉前支或者肝左动脉等。③胆囊管的变异。正常胆囊管由胆囊颈延伸而成,长2 cm一3 Cm,直径约0.3 cm,大多呈锐角在肝总管右侧壁与之汇合,在十二指肠前形成胆总管,常见的变异有:可经肝总管前方或后方至其左侧壁与之汇合,或与肝总管平行至十二指肠第一段后方与之汇合,或与右肝管汇合。胆囊管也可很短或阙如鲁鲫。④肝外胆管变异。正常肝外胆管由左右肝管出肝后在肝门汇合成肝总管,再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变异情况主要是除左右肝管外,还可有右副肝管(6%。10%),单独从肝门右侧出肝。可开17I于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2.1.2局部炎症及全身因素

①术中鹏囊管因炎症水肿增粗,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引起胆囊管结扎不牢,术后炎症消退,胆囊管变细后结扎线或钛夹脱落引起胆瘘,Calot三角因炎症纤维化致局部解剖不清,分离过程中损伤肝外胆管,引起肝外胆管医源性狭窄。②胆囊及其邻近组织因急性炎症充血、水肿;慢性炎症粘连、纤维化,常使肝门区、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胆囊之间的解剖关系难以辨认、复杂化,增加了意外损伤的机会。③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或充满型胆囊结石,胆囊缩小,功能已丧失,日q囊管纤维化闭锁,易牵拉胆管及十二指肠韧带,致解剖结构改变,手术容易损伤。④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总管牵拉移位,可能被误认为胆囊管而切断,或结石压迫形成胆囊胆管瘘,造成胆管壁部分、完全切断。⑤全身因素,如:肥胖、糖尿病、肝硬化、腹腔既往手术史、腹腔粘连等引起腹腔空间变小,腹腔镜器械施展空间变小,也会加大胆管损伤几率。

2.1.3操作技术和人为因素

①手术一味追求不开刀.微创化,不能准确掌握LC术的适应证。另外,术中需要中转开腹时盲目追求腹腔镜高成功率而不愿开腹引起误伤。②腹腔镜操作技术不熟练,分离胆囊Calot三角时,过度牵拉胆囊管,致使肝外胆管牵引成角,误将肝总管当成胆囊管结扎、切断。另外术者对镜下解剖变异认识不够,在没有搞清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三者间的解剖关系时盲目分离,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而结扎切断。术中出血视野不清时盲目钳夹或电凝止血,误伤胆管。解剖Calot三角时过多使用电凝电切,容易引起肝(胆)总管烧伤或胆囊管残端坏死。③腹腔镜下视野为放大6倍后视野,易引起结扎线或钛夹距离胆总管太近,但放大后术者不能及时发现,导致胆囊管入口处胆总管继发性狭窄,出现黄疸。

2.2 LC术胆管损伤的术中、术后处理

2.2.1 术中胆管损伤的处理

术中发现胆管损伤时,应及时中转开腹,明确解剖关系,准确查找损伤部位,根据损伤部位、程度、类型及时进行修复。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单纯胆管撕裂伤或原发穿洞性损伤,可立即行胆管修复、置T管引流术。②对肝外胆管无缺损横断者,可在无张力条件下,行胆管端端吻合术加T管引流术。③伴有胆管缺损者。需剖开胆管,做胆管成形以扩大吻合13径,约1.5 cm一2.0 cm,做Roux—Y式胆肠吻合术,或安装支撑架保留6个月以上。

2。2.2 术后胆管损伤的处理

对LC术后出现胆瘘或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应查明胆管损伤的部位和范围,最为方便、简捷、无创伤且准确的是B超检查,可了解胆管的完整性,肝内胆管是否扩张及膈下有无积液;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FFC)均可了解胆管损伤部位和肝内胆管扩张程度。①肝外胆管早期被钛夹钳闭可取出钛夹恢复胆管的通畅性。LC后期发现继发性胆管狭窄者,应做Roux—Y式胆肠吻合术。②右肝管损伤可行ERCP检查明确损伤部位及程度,安置胆管内支撑架治疗,支撑胆管至少6个月。③胆总管或肝总管横断者,需行Roux—Y式胆肠吻合术。④对因电热效应或电灼损伤胆管的患者,若程度轻,可采用经ERCP的胆囊内球囊扩张疗法治疗;若胆管狭窄程度范围较大者,亦需行胆管、空肠Roux—Y式胆肠吻合术。⑤胆囊管残端瘘:绝大多数需再次剖腹探查。发现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或残端坏死等则应重新结扎胆囊管,必要时可行胆囊管修补术再切开胆总管置T管引流。若困胆总管下段残留结石,胆总管下端机械性梗阻,而使胆管内压力增高形成胆瘘,可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加胆管支撑架治疗,或中转开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⑥迷走胆管瘘或副肝管瘘:迷走胆管易造成肝下间隙积液,通常可借B超检查来认识病情。若原已有引流管引出胆汁,1周内多数能自愈。若为粗大胆管瘘,则应再次手术结扎或吻合胆管,亦可以采用胆管内支撑架治疗,其疗效尚好13肼埘。

2.3 LC术胆管损伤的预防

对Lc术引起的胆管损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预防:①术前检查充分,严格掌握Lc术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尽量避开急性炎症期手术,对术中解剖变异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确实需要开腹手术的不能盲目追求微创手术。②术野暴露清晰:操作必须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镜头要清晰。焦距要合适,持镜者及时调整视野远近,确保M在最佳视野下操作。③精细解剖:即使暴露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的交接部,也必须看清三者的关系,才能切断胆囊管;如果三者间的关系不清,不能强行分离,则宜采用逆行切除或顺逆结合的月H囊切除法,必要时术中经胆囊或胆囊管行胆囊造影,或中转开腹,也有助于防止发生胆管损伤。④手术结束前用干净纱布放于胆囊床及胆囊三角处以检查有无胆汁渗出,并检查切除的胆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手术结束时于胆囊窝处放置引流管,以便术后及时观察处理。

综上所述,胆管损伤是LC术最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术中未发现,会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若重建手术失败,会给患者造成终身残疾,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临床医生应该以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在降低胆管损伤发生率的基础上提高Lc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谭家驹.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Mt.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3. 【2】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I.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4. 【3】邹声泉.实用腔镜外科学fMl.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08.

第18篇: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德阳市人民医院普一科颜志刚

由于胆囊疾病的特点、胆道的特殊解剖结构和胆囊是腹腔内一个高患病器官。胆囊切除术是腹部外科中最常做的手术之一,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对比较常见。

一术后感染

1胆源性感染

主要见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尤其是并存有胆管炎、高龄、免疫力

低下,合并有肝硬化,术后引流不充分,术前感染未能控制,继续加重发展,细菌扩散入血引起全身感染。

临床表现:

持续性术后高热不退,或退热后体温很快上升,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燥动,黄疸or黄疸加深,昏迷和全身脏器功能的损害。

处理原则:

化脓性胆囊炎急诊病人要掌握好手术时机作好术前准备(如纠酸、扩容、全身使用广普抗生素)清除病灶是关键

使用抗生素:

胆道感染多数为g—菌,抗生素一线药物首选头孢类抗生素联合使用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替硝唑。

2腹腔内感染

主要表现为膈下脓肿,多见于胆囊坏死穿孔。肝管或胆管损伤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引流不充分并发感染。

临床表现:

膈下脓肿肝上型多见于右侧,除发热、wbc↑等全身表现外,主要为下胸部疼痛,肝浊音界上移,刺激性咳嗽,呼吸增快,上腹部压痛,可并发同侧胸腔积液、脓胸。左侧可并发纵膈炎、心包炎。

肝下型主要表现为腹部体征、症状,很少出现胸部症状。b超、ct、诊断性穿刺有助于明确诊断。

3切口感染

主要见于急诊胆囊切除术。老年人、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肥胖患者。也与手术操作,缝合技术,缝合材料有关。

二术后应激性溃疡

多见于急性胆囊炎感染较重、老年人。术前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大量使用激素并发有胆道梗阻者。

处理原则:

高危病人应给予h2受体拮抗剂和胃粘膜保护剂预防。少量出血可使用止血药(包括胃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和止血药)生长抑素,推迟进食时间等治疗。

大量出血或经48小时以上积极非手术治疗的不能控制出血可考虑行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法:胃大部切除+迷走神经干切除术。

三残余结石

胆囊管变异、遗留胆囊管过长、胆囊管结石残留,胆囊多发细小结石、泥沙样结石、术中可能引起胆总管继发结石。

四胆囊切除术后黄疸

继发性胆总管下端结石;诱发胰腺炎引起黄(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疸;胆道损伤引起的黄疸;感染严重的急

胆囊炎的全身感染或腹腔感染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药物性肝细胞性黄疸;如手术中大量出血、大量输血时可出现超胆红素负荷性黄疸

五手术后胆道出血

主要发生在胆管炎、胆道损伤术后。一般单纯胆囊切除术很少见。

六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

胆道损伤;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胆;胆囊管残端结扎线脱落。

如果是细小的副肝管或毛细胆管损伤引起漏胆,常常无腹膜炎症状,仅仅是引流管引流胆汁稍多者,可持续引流或改置管负压引流,胆漏可逐渐停止;如果是较粗大的副肝管或胆囊管残端结扎线完全脱落,漏胆量大,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应尽快剖腹探查处理。

七医源性胆管损伤

有人把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归纳为三点(三危)

危险的解剖;危险的病理;危险的手术。

危险的解剖:

calot三角局部解剖不清及胆囊、胆管、血管的解剖学变异(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门静脉及其左右分枝等)是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胆囊畸形,胆囊管过短,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角度、位置、平面变异(如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低位汇合,胆囊管迂曲地从肝总管前、后或左侧汇入等等)副肝管、胆囊动脉和肝右动脉起源,行程和数目的变异常会引起术中胆管损伤或术中异常出血,手术者忙乱盲目钳夹止血都可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

危险的病理:

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穿孔、腹膜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mirizzi综合征——三管(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汇合部结石嵌顿所引起的系列病理变化,均可因calot三角区的炎性充血、水肿、粘连导致三管解剖关系不清而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可因为损伤胆囊壁与肝床间粗短静脉或肝十二指肠韧带中怒张的静脉发生猛烈出血,术者在血泊中止血而发生胆管损伤。

危险的手术:

术者缺乏熟练技巧和经验又过于自信或盲目追求手术速度或麻醉效果不好,切口过小,暴露不良,灯光照明不佳,未辨明解剖关系便草率结扎胆囊管

,或分离解剖胆囊动脉时发生出血,钳夹或切断造成胆总管等。

过多解剖分离胆总管损伤胆管周围

3、9点钟处动脉,造成胆管缺血,胆管狭窄。

预防措施

基本要求:

术者对每例手术都要有严谨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高度重视胆囊切除术;适宜的切口,良好的照明和暴;熟悉胆道解剖与变异;充分认识胆囊的病理。

遇有意外出血应

沉着冷静妥善处理:

仔细解剖calot三角,辨认清三管关系再予结扎,提倡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遇到术中出血、不可盲目钳夹,应用手指捏住小网膜孔处的胆固有动脉和门静脉,控制住出血,吸尽血液再予结扎;lc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难度大的胆囊切除:

可在胆囊底部剖开胆囊,取尽结石,以手指引导下分离,必要时切开胆总管以bake式探条为指引,辨明胆囊管和胆总管关系再行处理或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或行胆囊造瘘术,以策安全。不能过于追求手术完美,病人生命、手术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第19篇:兔子的小肠切除与吻合术

术部:脐后腹中线上做切口,长度5-6cm。必要时可越过脐部延长切口。 手术过程:

1.实验动物准备

①检查动物状态及全身情况(如P、T、R等的检查),评估手术的风险。

②保定:左侧卧保定,切实保定头部及四肢。

③麻醉:肌肉注射速眠新(846);检查麻醉效果(察看动物有无眨眼反射,动物无反应为佳)。

④剪毛:术部剪毛剃毛的范围超出切口周围5~10cm

⑤消毒:采用清洁手术式消毒,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顺时针涂擦碘酊,待完全干后(约1—2分钟),再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二次消毒,待完全干后用酒精棉球脱碘即可。

⑥术部隔离:有孔创巾覆盖于术区(也可用4块手术巾依次围在切口周围),并用巾钳固定在畜体上。

2.手术人员的准备

①手术人员更换清洁的衣裤和鞋。

②修剪指甲;肥皂水洗刷手、臂;手、臂用0.1%的新洁尔灭消毒(两个泡手桶分别浸泡拭洗5分钟)。

③依次穿戴手术帽、口罩,穿手术衣、戴手套;人员穿戴顺序依次为:器械助手、术者和助手。

④器械助手清点手术用品并准备好,准备手术。 3.打开手术通路

紧张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腹中线。如果皮下脂肪层较厚,为了显露腹中线,应先将脂肪分离或切除。左手持有齿镊夹持腹中线并上提,右手持手术刀经腹中线向腹腔内戳透腹膜退出手术刀,用手术剪经小切口打开腹腔。一边将手术剪的剪端向腹外撬起,一边剪开腹中线。也可在手指的导引下切开腹中线和扩大腹中线切口。

4.主手术

打开腹腔后,用手术刀柄将大网膜向前拔,直至暴露肠管,将预定进行手术的肠管拉出创口,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保护隔离,用生理盐水冲洗。选定要切开的空肠肠管,将预定切口的肠段内的乳糜轻挤到两侧,并在两侧各夹一把肠钳,在肠系膜对侧血管比较少的部位沿肠管走向切开2-3cm,切开后即由无菌手术转入有菌手术,此时粪水外流,取出粪球或异物,用生理盐水冲洗肠腔,然后由切口一端开始用圆针、4号线全层结节缝合,针距3-4mm,针脚距创缘2-3mm。缝完后,检查有无泄漏,必要时可作补充缝合,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此时又由有菌手术转入无菌手术,在有菌手术时所用的器械物品放在一边重新消毒,术者、助手重新消毒。

5.闭合切口

将肠管还纳腹腔,用圆针、7号线结节缝合腹膜和腹壁肌肉,三棱针、7号线结节缝合皮肤。 注意事项: 1.动物术前禁食12h,禁饮4h。

2.腹底部脐前方至耻骨前大范围剃毛和消毒。3.夹持肠钳时应注意:夹持的时间不宜过长,尽量缩短肠壁缺血的时间;动作应轻柔,以免伤及肠组织。必要时可在肠钳钳端套上橡胶管。

4.手术从无菌转为有菌时,手术器械要单独摆放,以免污染其它器械。从有菌变为无菌时,术者、助手应重新消毒手及手臂。

5.在缝合过程中应防止粘膜外翻,打结时应使粘膜处于轻度内翻的状态,以确保肠管的愈合。

6.兔的肠管较细,若采用内翻缝合会导致肠腔狭窄易发肠梗阻,应采用致密的结节缝合。

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切断腹腔内大血管引起大出血,可用0.1%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钳夹贯穿结扎止血及填塞止血。

2.动物术前出现呕吐,可肌注适量阿托品;手术过程中动物苏醒并挣扎,应追加适量麻醉药。

3.手术过程中动物呼吸骤停,可用尼可刹米抢救;心跳骤停,可用肾上腺素、安钠咖或地塞米松抢救(兔:心跳变动范围80~140次/min;呼吸次数变动范围50~60次/min)。

4.手术中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应用温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灌洗。

第20篇:肿瘤多发季 如何区分良恶性肿瘤

肿瘤多发季 如何区分良恶性肿瘤

肿瘤在现代人中平凡的出现,但是大多都是良性肿瘤。在生活当中我们很难去区别良性与恶性的肿瘤,所以很多人一旦听见肿瘤就恐慌难安,其实大家大可不必自己吓自己,下面告诉大家如何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减少大家的恐慌。

良性肿瘤一般来说其生长比较缓慢,有时会停止生长,有时也会发生退化恶性肿瘤则大多生长较快,往往在短期内可迅速明显地增大,有时因其生长速度超过了血液供应和发展,故可发生坏死、溃烂。

良性肿瘤一般以膨胀性的生长方式发展,且大多数有包膜包裹,很少会蔓延到其他部位去,周围正常的组织分界也比较清楚,恶性肿瘤则以一般浸润性生长方式发展,外周无包膜形成,可向周围扩散、蔓延,破坏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常与周围的组织粘连在一起,不容易推动。

良性肿瘤经治疗后,多可得到根治,且多数不会复发,恶性肿瘤由于其破坏性大,又常易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治疗比较困难,而且经过治疗后,也十分容易复发。

此外,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还可从细胞的形态和分化的程度等方面来区分。如良性肿瘤的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较为相似,其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核分裂少恶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则与正常细胞不同,常可见到异型或幼稚型,且排列及其紊乱,其细胞分化程度低,有时可未分化,核分裂常较多。还有一种称之为“交界瘤”的肿瘤,这种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因此难以肯定属于良性还是恶性,如胸腺瘤、阴茎乳头状瘤等属此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听医生诊断患者患了某某瘤或某某癌或某某肉瘤等,那么它们哪此属于良性。哪些属于恶性呢?根据肿瘤的生长和生物学特性,一般说来说良性肿瘤都称为瘤,如脂肪瘤、纤维瘤、腺瘤等;而恶性肿瘤则有各种称呼,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如胃癌、肺癌等。由脂肪、纤维、淋巴等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如淋巴肉瘤等。

不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预防和治疗都是很关键的。在日常养护中建议服用人参皂苷Rh2也就是护命素胶囊,它是一种现代中药,能够促使病变的细胞向正常细胞的转化,减少恶性肿瘤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也很重要,经常锻炼,帮助机体排毒也是预防肿瘤很重要的一步。

总而言之,大家可以将预防和自我判断相结合,减少恶性肿瘤发生的机会。

《恶性肿瘤切除范文.doc》
恶性肿瘤切除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