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世界范文

2022-11-04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换个角度看世界

换个角度看世界

人的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两件事,就是:拒绝读书,忽视灵魂;拒绝运动,忽视健康。

当脾气来的时候,福气就走了!人优雅的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的时间学会闭嘴。可见: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谦逊,不会逢人就教;真正有财富的人,往往低调,不会逢人就炫;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慧心,不会逢人就表;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宽容,不会显山露水;真正有品味的人,往往自然,不会矫揉造作;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往往安静,不会争先恐后。

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抱一颗阳光的心态,得失了无忧,来去都随缘。心无所求,便不受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光,才是永恒的美。

因为了解到世界的广大与多元,并觉知到自我的局限与狭隘,所以允许自己不懂的他人,也允许自己不懂得他人,也允许他人不懂得自己;所以不试图凌驾他人的意志,也不轻易投身于他人制定的评价体系。这大概是就是最自由的孤独,最温柔的叛逆。你将在你身边营造出一个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小世界,宁静而淡泊。

心累的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压抑的时候,换个环境深呼吸;困惑的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犹豫的时候,换个思路去选择;郁闷的时候,换个环境找快乐,烦恼的时候,换个思维去排解,抱怨的时候,换个想法看问题;自卑的时候,换个想法去对待。换个角度,世界就是另外的样子。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心;以喜悦之心,养自然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良心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管人生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少点执着,都

要学会时不时放空自己。其实,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会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变得无所谓。放自己一马,让心真正休息,一步步学会防控的智慧,让生命微笑说:“放松,真好!”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肤浅的羡慕,无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只会让自己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盲目的攀比,不会带来快乐,只会带来痛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清目前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道路,人生,越努力越幸运!

推荐第2篇:换个角度看人生

换个角度看人生

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这样抱怨:为什么她的家世那么好,生活条件那么优越,而我的父母却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什么他的学习成绩每次都那样好,我却总是在后几名徘徊?为什么她长得那样漂亮,我却是相貌平平?为什么别人的人生都是一帆风顺,我却要经历这么多的坎坷?······

刚听到这样的抱怨的时候,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对说话者还报以同情,觉得老天在他身上确实太不公平了。可是听得多了,就觉得不是这样的了,真的是老天不公吗?让我们来换个角度看一下吧。她的家世是好,衣食无忧的,可是你的普普通通的父母却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你最好的生活呀;他的成绩是好,可是不要忘了,付出才有收获,你只看到了耀眼的成绩,却没有看到成绩背后他付出的无数的汗水;她长得是漂亮,可容貌是天生的,也许在别人的眼中,你也是可爱的,美丽的;没有任何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要想成功,不可能不经历风雨,你只看到了表面的一帆风顺,说不定在顺利的背后他已经跌倒了无数回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的坎坷和磨难。我们总是希望万事如意,可是,真正万事如意的能有几人?如果碰到不如意之处就固执地抓住不放,那只能是自寻烦恼,但如果我们尝试着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前有个老妈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的商人,一个嫁给了买草帽的。这位老妈妈天天担忧:天晴时,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时,她又担心二女儿家的草帽卖不出去。有人就劝她:“阴天下雨时,你大女儿家的伞就好卖,你该为大女儿高兴;天晴时,二女儿家的草帽就好卖,你也该为二女儿高兴。这样,你什么时候就都高兴了。”老妈妈一听:“言之有理!”从此,她就笑口常开,每天都很高兴。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那个老妈妈一样,很多时候遇到的苦难和烦恼都是依靠自己单一的经验作出的错误的判断。这时,我们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一下,也许就不会为一时的失意而颓唐沮丧,也不会为一时的名誉赞美而得意忘形。换个角度看待人生,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乐趣和勇气。

学会换个角度看人生,生活就会变得更美丽!

推荐第3篇:换个角度看失败

换个角度看失败

失败乃兵家常事,人人都会有过失败的经历。但在某些情况之下,失败和成功是画上等号的。这个意义不仅仅在于“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因为他们的意义更加深厚——换个角度看失败,失败便是成功。

若是在以前,我绝对不承认这个道理是对的,因为以前那个倔强的我,认为:失败了就是失败了,不能找借口,更不能把它转化为成功。但是,爱迪生的例子使我恍然大悟。 爱迪生,家喻户晓的一位美国大发明家。虽然他只上过几年小学,但是他从小就迷上了发明创造。从而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生活中巨大的帮助。1877年开始,爱迪生决心发明一种安全而长寿的电灯,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灯丝材料,都未成功,一次次的试验失败,并没有使他气馁。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做了1600多次的试验之后,他成功了。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成功发明灯泡,使他走上科学殿堂。有人曾问过爱迪生:“你发明电灯,经历了1600次的失败,怎么能坚持不断试下去的。”爱迪生却自豪地说:“这1600多次的试验,不是失败,而是证明了1600多种方案行不通,这也是一种成功,没有这些,最后是发明不出电灯的。”仔细想想,这还真说到点子上了!爱迪生不是在失败,而是在一点点成功中走向巨大成就!他的另位思考,真令人拍案叫绝。

虽然你失败了,但如果是你经过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努力过后失败了,那么,可以说,你成功了。因为你已经认识到要奋发向上了,因为你已经认识到要走好每一步脚印而不是走捷径了。

摔倒了,就擦干眼泪爬起来,胜利曙光在前方等着你。摔倒了,你不是失败,而是成功了,你知道摔倒要爬起而不是坐在地上痛哭。那么,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障碍时,你会吸取教训。与此同时,胜利在前方等着你。爬起者,也许会名垂千古;痛哭者,却极有可能将来一文不值。

正如爱迪生的“换个角度看失败”一样,在生活中,我们都能把一切眼中的失败转化为成功——不要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失败,觉得自己很没用,比起富人差以千里。但是如果你换位思考一下,你是成功的。因为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服可穿、有屋篷遮蔽、有地方睡觉,那么,比起世界上75%的人来说,你真是好

推荐第4篇:换个角度看信访

换个角度看信访

——三起典型信访案例分析及农村信访工作的思考

沙河市十里亭镇党委书记 蒋九芳

信访工作无小事。发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乡镇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是乡镇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从2000年初任党政正职至今已十多个年头,期间处理过许多信访案件,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感觉经历越多,思考越多。特别是近几年,常常跳出工作看工作,换个角度想事情,认识更深刻一些。有三起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案例一:许庄煤矿采煤造成水涧村土地塌陷、房屋裂纹 案由:2009年国庆节前夕,十里亭镇水涧村包村干部汇报:水涧村出现部分土地塌陷、房屋裂纹、水渠漏水等情况,村民疑为许庄煤矿采煤所致,议论纷纷、情绪不稳,矛盾极易激化。

镇党委对这一情况高度重视,研究认为,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矛盾隐患多,群体性事件频发,而水涧村所暴露出的问题,情况复杂、涉及人员多,正是一个矛盾爆发点,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很容易导致事态扩大。为此,果断采取了八个步骤。

第一步,全面掌握情况,加强损害监测。立刻安排人员对房屋、水渠进行初步检测、丈量、拍照,并在裂缝上贴白

1 纸标签以观测记录变化情况。

第二步,勇敢担当,控制事态,紧紧攥住稳定和处理的主动权。镇党委政府立即行动,邀请群众代表座谈,公开承诺:由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全面负责,保证给大家满意的说法,所有问题都冲镇政府说;安排专人对村民居住现状进行两天一次的测量、拍照,跟每户群众见面,谈心。

第三步,妥善安臵受损群众,及时修补损坏房屋。镇村积极与矿方磋商、谈判的同时,镇千方百计先期垫付资金,对全村裂缝房屋烫顶修补,对3户房屋损坏最严重的群众由镇政府出资就近租房,安臵,保证群众安全度汛、过冬。

第四步,着手干部准备,选派得力工作班子。把镇里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既熟悉村中情况,工作能力又很强的副乡级干部安排分包水涧村;鉴于原双委班子弱、散情况,进行了果断调整,把在邢台市工作的一名本村籍党员征召回村任支部书记。

第五步,立足彻底解决问题,谈判达成一次性整体搬迁解决方案。经过艰苦交涉,认定村庄塌陷裂纹确系许庄煤矿设计失误,巷道误入护村煤柱造成。最后双方确定由煤矿出资3100万元,由村双委组织将原村庄一次性搬迁。

第六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履行民主程序。从启动筹建水涧新村,就严格按照群众事情群众论事的原则,认真履行程序,尊重民意,环环相扣,步步扎实,实施了三轮签字。这三次民主程序都有档案并录音录像。

2 第七步,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对村民进行有效教育引导。组织全体村民到新城、栾卸、上关等村观摩参观,使群众开拓了视野,把这次事故当做改变整体面貌的机遇,变坏事为好事,变激愤为激动,变掺合为参与。

第八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把水涧村列入新居建设试点,目前新民居工程已开工建设。

对这起案件,我们以超前的预见性规划思路,以扎实的工作推进实施,以担当的勇气解决问题,步步为营,各项工作同步进行,将可能出现的严重群体性事件化解在了萌芽。

案例二:高店村民违法临建侵占道路致使大面积小麦无法收割

案由:2011年6月17日上午8时, 高店村37名村民代表到镇政府反映,该村王某与路某因建房发生纠纷,致使村里公共道路被侵占,50多户村民270亩小麦因收割机不能进地而影响收割,而据气象预报近两天有雨,因此要求政府尽快出面解决。

我们分析:天气不等人,耽误了麦收,就有可能因小事、因个体矛盾而上升为群体性事件。镇党委认为,此类问题就事论事行不通,耽误农时后果严重,必须跳出矛盾困局,抓住主要矛盾,从而带动问题的解决。

1、稳定群众情绪。镇党委向来访村民代表承诺中午以前解决问题,下午正式开机收麦。在镇政府会议室备上瓜子、茶水,安顿来访村民坐等解决,使群众情绪很快稳定下来。

2、巧妙化解难题。安排两辆车立即分头把矛盾双方当事人王某与路某接到镇政府。当时双方均认为自己有理,正欲借群众收麦找政府作为一个筹码,让政府迫使对方让步,实现个人目的,所以都是全家出动,气势汹汹。我们以迫在眉睫的麦收工作为重、以大部分群众利益为重,决定避开矛盾锋芒,直接把双方拉到会议室,变矛盾双方“背对背”,为矛盾三方“面对面”,当面锣对面鼓,现场解决。为了不犯众怒,双方承认因为自己影响了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先把路让开,然后双方再坐下来协商住宅问题,这样以第三方的主要矛盾压制双方的次要矛盾,加速了问题的解决。

3、乘势而上,以快制胜。为避免双方变卦,当即形成了书面调解协议,并且同步录音录像。安排由镇主管副镇长牵头,群众工作站、国土资源所、城管分局、派出所等单位组成工作小组,中午带领双方当事人和来访群众一起赶到现场拆除了两家的违章建筑。此案从发生到解决,仅用了4个小时。

案例三:成功化解上访老户缠访

案由:上访老户荣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意外事故受伤而长期缠访、闹访,沙河市委、市政府各届主要领导曾多次接待并妥善处理,荣某本人多次赠送锦旗表示息诉罢访。但不久就反悔,还总结出许多缠闹“诀窍”,结交很多“上访朋友”组团上访,令各级相关部门非常无奈。

我们分析:荣某的长期缠访闹访,既有企图谋取好处的

4 一面,又有娱乐、消遣心态,更有“玩疯”、“跑野”后闷不住的原因。在对待荣某的问题上,曾采取严防死守办法,但荣某经常“捉迷藏”,防不严、守不住;曾拘留劳教,但出来后变本加厉;曾安排其到外地参观旅游,回来后依然如故。各种办法用尽,效果甚微。深入分析研究后,我们得出结论:与其堵,不如疏;与其被动接访花大钱,不如平时主动救济、照顾花小钱;与其防范控制,不如换个角度,取其所长,充分利用。

我们经过深入走访,改变了处理方式:一是主动谈心,沟通友谊,联络感情,拉近距离;二是针对家庭困难状况经常性地进行慰问、救济,使其感到政府的温暖;三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其孙子和孙女办理户口,帮助其外甥女转学就读;四是对其大胆信任,在敏感时期主动将其派出去帮助了解稳定动态,劝返非访人员,最终将其培养成为活跃在稳定战线的一名积极分子。

上述三个信访稳定案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包括这三个案例在内的稳定工作过程中,自己亲身经历并主导问题的化解,实践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

一、疏堵并举等多种工作方法,在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乡镇一级农村信访稳定工作引发了一些理性思考。总的体会是:必须从就信访稳定抓信访稳定中跳出来,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追求方法技巧创新中跳出来,回到原则和基础工作上找出路。具体的体会有以下六条:

5 第一,一定要始终坚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支持下工作,按上级要求和原则办事,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前提。原则和规定不是冠冕堂皇的“官样文章”,而常常是化解信访矛盾的“金钥匙”。我们常常将前人经过无数实践经验归纳提炼的原则和规定因为轻慢而抛之脑后,而经过挫折后蓦然发现原来许多好的做法其实此前都有成熟的总结和概括,都是上级要求和原则规定我们去做的。如果细心体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往往都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出路和破解的办法。十多年的乡镇工作,越干这种感觉越清晰,越干越自觉地向原则和有些人所谓的“官话”、“套话”靠拢。按上级要求和原则办事,还体现在处理信访稳定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与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汇报、沟通,如南高问题、葛泉矿问题、水涧村问题等都是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圆满解决的。当然,这种寻求上级支持不是向上推卸责任,而是提请领导调动我们没有能力调动的力量,在关键时点上助力。乡镇作为化解矛盾的主体地位始终是不能摆脱的。

第二,一定要“作养”一支团结协作、战斗力强、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保障。现在乡镇干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老乡镇”、“老棒子骨”越来越少,大学生越来越多。多了些理论水平、文化基础,少了些“地气”、“土腥味”,信息沟通能力、群众交流能力明显下降,干部实践和实战能力培养成为一个大问题。为此,我们特别重点干部队伍的“作养”,这是在干部和基层组织

6 建设上最大的体会。“作”是指作为,“养”是指养成,即要通过不断作为、有意作为、长期作为,在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中把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养成一种自觉行动。怎样培养?我们归纳为八个字,即调整、规范、教育、管理。调整,包括调整工作,调整职务,处理好用与让,上与下的关系,让干部在最适宜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心情舒畅地发挥作用;规范,即健全机制,人人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努力地去干事干成事;教育,包括科学工作方法的培训、辅导,也包括言传身教;管理,即日常的严格要求和激励鞭策,通过管理树立导向,倡导风尚。

第三,一定要建立并坚持一套有效化解、调处矛盾的体系,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关键。从矛盾到信访的演化有一个必然的过程和基本规律:矛盾——纠纷——冲突(群体冲突)——信访(群体访)——越级访(越级群访)。从矛盾的性质上看,一般是这几类:个人和集体,个人和个人,群众和干部,群众和政府。把握发生规律和矛盾性质,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处臵措施。我们2009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级四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2010年把这一机制凝练为农村“大管事”机制,有效化解农村矛盾,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11年,进一步将两级四层机制和“大管事”机制以及综合治理的其他措施整合为群众工作,村村建立群众工作室,镇建立群众工作站,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配套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了矛盾纠

7 纷的调处化解。这样,连续三年三个台阶,紧紧盯住信访链条的初始阶段做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四,一定要建立以信任和感恩为依托的区域社会心态,这是做好乡镇信访稳定工作的基石。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感恩是心灵安宁的基石。感恩和信任说到底是一个买账不买账的问题,同样是征收新农保,有些地方群众看成政府的恩惠德政,感恩不尽,有的地方村民则冷淡漠然,村里补贴一大部分,仍然不积极、不配合,这固然有宣传不到位、群众不理解的问题,同样也是缺乏感恩之心的集体病态心理。高店村相对于十里亭镇政府所在地来说距离沙河市更近,交通更为便捷,但是高店群众有问题宁可租车跑远路且忍受修路施工颠簸到十里亭镇政府反映问题而不直接去沙河市越级上访,就是因为我们通过妥善处理村民的日常矛盾纠纷而建立起来广泛的信任基础。重塑区域感恩和信任心理,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注意实现关键人的比较利益,在普惠的同时照顾好个体。治本的措施是强化以感恩、信任为内涵的载体设置。我们每年开展了孝子孝媳评选活动,开展“你为单位做贡献,政府为你尽孝心”活动,开展“每年办成一件事”活动,树立良好风尚,引导大家看到自己的幸福,真正理解大家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从而从对立转向理解、担当和承受。

第五,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柔性行政,这是实现信访稳定的有效形式。“有限权力,无限责任”,“只有否决,没

8 有借口”,“欲为无权、不为失职”,“违法超生难处理,违章建筑难拆除”……这是宏观体制下乡镇面临的困局,我们改变不了,也不可能改变,抱怨、牢骚、解气、解恨,但不能帮我们解困,山不能走过来,我便走过去;不能改变对方,就要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形势,我就要适应形势。这就需要改变行为方式,由刚性转为柔性,当然最高境界是刚柔相济。柔性行政说到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行政管理的人性化。群众上访事件的出现和发生,虽然有一小部分属无理取闹,或者是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蛊惑操纵,但大多数上访群众反映问题和其所反映问题多数内容是正当意愿和合理诉求,还是要回到信访部门提出的工作原则:有理推定,换位思考,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同情和理解,不能偏执地一味戴有色眼镜看待信访问题。柔性行政,我个人体会是:一要能“受气”,面对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首先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倾听,行为理性,说话审慎,尽量缓和群众情绪,千万不能激化矛盾。二要肯“吃亏”,吃亏不能违背原则、违反政策,而是要站在上访群众、弱势群体的角度,有条件地适当让步。三要善“迂回”,有些问题不能硬碰硬撞南墙,要换个角度想事情,换个方案做工作,把最终的结果放在妥善解决问题上。四要巧“借力”,善于借助于一切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和载体,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化解不利矛盾。

第六,一定要勇于和善于对边缘行为进行打击,这是实

9 现信访稳定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可见“和谐”是目标和结果,而不是路径和措施。实现和谐社会不仅不能靠“妥协”,而恰恰离不开高效的法制和严格的规范。经过广泛而长期的对比分析发现,一个地方稳定与否,缠访、闹访人员的多少,与区位无关,与穷富无关,与集体有无实力无关,与福利好坏无关。剔除掉工作因素、化解因素,与之关系最紧密的是控制力和打击力。现实中有这样一类人,对行政调解不服,对法院判决不服,对思想工作不服,明明理屈词穷,却又对法蔑视、对情冷淡、对理排斥。常说“你能把我咋样?”大错误不犯,小毛病不断,游走在法律红线边缘。其实就是达不到个人欲望动辄以“**见”相威胁,或者无故滋事,干扰秩序,觉得缠访、闹访无成本,甚至常常获得好处。以至于一步步“成长”为农村稳定工作最烫手的“山芋”。面对这样的人必须抓住要害,予以适度打击,树立正确的信访导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依法处臵,严格防止走入“个人违法违规——乡镇粗放行政——个人违法对抗——乡镇违法施政——个人以法维权——乡镇被动买单”的怪圈。我们既不能以此为借口推卸责任或放任个别人违法违纪,又要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依法办事。

结语:全国3.7万个乡镇面临的环境是一样的,党委书记境遇是一样的,工作压力是一样的,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10 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稳定问题具有普遍的个体差异,一件事如何处理,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没有一定之规,任何事都没有现成药方,都不可能拿来套用。重要的在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只要做到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灵活运用,就能在解决疑难问题上有所突破,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推荐第5篇:换个角度看保险

换个角度看保险、换个位置想保障

一、备份你的收入

尽管对商业保险人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不满意和不如意,理赔的担忧,销售人员的误导等等还困扰着保险在中国的发展,然而抛开这些先不谈,保险的功能还是有其独特优势的。换个角度看保险,也许看完这一系列文章你会成为一名保险业余爱好者呢!

不可否认,我们每天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做着风险管理的事情。不妨看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1、日常办公室工作人员对重要文档或文件都会做一个备份,不管是电子文档还是纸类文档。以防原件丢失或受损给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通讯或电力行业里的重要传输路线,通常都有两条,一用一备,防止主线万一发生问题,马上可以切换到备线上;

3、稍有飞行常识的人都知道,民航客机里的飞行驾驶员通常不会只有一位;

4、准备婚宴请客的时候,往往也都会备一桌预留,防止万一来宾数量超过预计造成尴尬。

稍加细心观察,还能举出很多很多例子,这些例子都说明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种总是要和意想不到的风险做对抗。这些留作备份或备用的东西尽管占用和消耗了一定的资源,但是考虑到一旦有风险发生,却可以起到大大降低损失的作用,因此这样的一些消耗是值得的。风险种类太多,影响和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也太复杂,因此很难控制风险的发生,但是却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管理风险,降低风险来临的损失,这就是万物之灵人类的聪明之处。

而对于我们自身,对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为家人创造财富的人,一旦恶性的人身风险发生,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生命之所以宝贵,在于它的不可逆性。聪明的想法当然是在风险还没有发生时提前为他或她的收入做好备份。这个只花一点点代价创造的备份,也许永远都用不到,可一旦用到的时候却千万不能没有。所以趁着还年轻,趁着身体还健康,赶快去为自己的收入做一个备份吧。尚且一份文件、一台机器都需要这样一个备份,何况是创造这些文件、创造这些机器的有思想、有宝贵价值我们呢?

二、保险箱的秘密

如果你有一大笔现金带在身上,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没错!那就是安全的问题。 只需简单判断就可以知道,保险箱的销量一定远远大过30年前的水平。而在富裕地区的销量肯定大于贫困地区的销量。尽管现代银行有很方便的存取款服务,但仍有很多有钱人选择把大量现金锁在自己家中的保险箱里。现金放在家里,只有贬值,可为什么还有人这么做呢?

对于有钱人来说,当他的资产超过一定数量后,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钱本身的安全性和隐藏性问题。当然我们并不是假设这笔钱因为来路不正而需要隐藏,而是因为把适量的资产隐藏起来本身是一种合理的理财要求。

隐藏起来的目的是防备突入其来的风险。对于有钱人来说,形成风险的因素是相当复杂和更难于预测的。生意经营中的风险、法律责任的风险、挥霍浪费的风险、甚至是遭遇绑架的风险,常常另看似稳如泰山的有钱人突然陷入到困境之中。那时很可能银行账号被冻结,固定资产被查封,一下子就面临资金周转断裂的问题。这时如果没有一大笔救急用的现金的话,后果很难设想。这样一笔钱,我们通常把它称作“安定基金”。对于这笔钱,需要在意的是两点:一是安全性高,二是流动性好。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保险箱在有钱人的家里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特殊用品了。

那商业保险和保险箱又有什么联系呢?因为对于储蓄型的商业保险,实际恰恰满足了对现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是一笔合法、安全、兼具流动性、隐藏性和增值功能的放心资产,当然实现的前提是需要早做规划,未雨绸缪。因此,对于有钱人来说哦,早点把这个无形的“保险箱”买回家是最明智的一种理财选择。

三、优化你的财务系统

系统动力学里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说一个系统的表现受系统的结构影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分子量也完全一样,然而两者的物理性质却完全不同。一个坚硬无比,一个纤细柔软。其中的道理就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结构完全不同。

再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个经常暴饮暴食的人和一个讲究营养平衡的人因为他们的饮食结构不同,带来的结果即身体的健康程度肯定也完全不同。

再看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例子:当一个企业还很小的时候,它的销售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时企业必须先生存下去。而当这家企业渐渐长大时,企业的管理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各个部门需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流程顺畅,才能让企业健康的运转下去。如果一个大企业还是只有销售部门最强大,而管理上一塌糊涂,这家企业是相当危险的。作为老板,除了销售方面,他不得不认真对待企业组织结构的问题。

以上这几个例子都印证了前面的那个论断,也启示我们一个系统如果要有良好的表现,一定需要相适应的系统结构来支撑。 作为一个家庭,要想优化其财务系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来规划家庭资产配置,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财务体系以应对当前和未来必要的财务需求。简单的说就是要提前规划、专款专用、合理消费。从长期来看,一个普通家庭通常需要面对一些大的财务需求,例如:教育基金的需求,养老金的需求,老年长期护理的需求。对于这样的刚性需求,尽早建立一个个专用的资金帐户是科学理性的财务选择。

然而现实当中,这样科学合理的财务行为并非是到银行开几个存折然后坚持进行定期定额储蓄那样简单。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执行力的困难。一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却往往很难持续坚持做下去。举个简单的例子:想学好英语的人都知道,每天花半个小时练习口语,不出一年口语水平肯定大大提高,然而现实中有多少人坚持的下来?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可执行的方案,而不是一个人人都明白的道理。现代金融工具里保险虽不是唯一和最好的解决工具,但确实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执行财务方案的工具。尽管我们还是需要忍受缴费时间长、回报率不够理想的问题,但是一旦一个规划好的方案得到认真执行后,你得到的却是一个优化后的家庭财务系统,这个优化过的系统会在未来给你带来良好的表现。

四、扬起你的投资之帆

有经验的水手们在每次远航之前都清楚,这次航行一定如往常一样又会要面对很多未知的风险,因此做好出航之前的各项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投资老手也都清楚,投资管理的核心是如何控制风险。在他们眼中,收益和风险这两个词实际是同一件事情。投资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也是如何控制风险。为什么许多金融投资高手都是数学或者计算机背景出身的?因为他们常常需要通过建立各种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以帮助他们来最大限度的控制投资中的各种风险。

然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讲,投资是一个即爱又怕的东西。即想通过钱生钱来快速积累自己的财富;又怕万一风险来临,弄不好血本无归。投资对很多人来说,真的是个捉摸不定的玩意:想要有收益就必须自己承担风险;可承担了风险还不一定就会有好的收益。可不去投资呢,又面临通货膨胀,资产贬值缩水的绝对风险。各中滋味实在是没有涉足过的人很难体会到的。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金融投资早晚会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一种财务行为。而投资的风险也不可能是通过书本的学习真正被认知的,正如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任何一种金融投资工具都有其各自的风险特征,掌握这些风险特征的难度也不尽相同。期货、股票、基金、黄金、投连保险等等各有各的门道。然而从学习的门槛来说,投连险可谓是最低的,其主要原因是现代投连险的设计,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控制风险来的,例如:不同风险等级帐户的设置及自由转换、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帐户分配比例自动平衡、专家理财等。因为这类产品本来就是为着大众设计的投资类产品。而大众通常缺乏风险控制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手段。

一个没有太多金融投资背景和经验的人或家庭,选择低起点和低难度的投资品种是科学合理的理财行为。而一份投资连接保单对于那些又想投资又怕风险的客户来说,正是一个可以帮助他们扬起投资之帆,开启投资之旅的合适工具。而当你对投连险驾轻就熟之时,就可以再选择难度更大的投资品种去搏击更高的投资目标了。

五、回顾与总结

公元1347年,意大利热那亚商人签发的一张船舶航运保险契约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保险单。如果从那时算起,到今年保险业已经经历了661年的历史了。一个行业能够经历600多年的历史,并且假如没有极其特殊的意外事件,比如外星人入侵,还会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世界上能够数得出的这样的行业似乎并不太多。足以说明保险业的行业替代性是相当低的。

如果从保险产品看:从最早期的保障类保险,也已经发展到储蓄分红、投资连结、个性化保险等众多金融领域。一旦社会或者市场上出现风险标的,保险商就会去调查研究是否存在具备分摊风险从而获得利益的机会。本质上说,保险行业是一个处理风险与金钱关系的行业。

简单总结一下上面的4篇文章,实际保险是在以下3个方面来进行风险的管理:

一是规避风险,实际这是保障类保险所发挥的功能。针对的风险也都是一些并不一定发生,但是一旦发生损失惨重的恶性风险,例如身故、重大疾病、残疾等等。有位保险前辈谈到:保险是处理你我身上存在的潜在风险,防止它扩散到你我都不愿意看到的地步。这句话实在谈出了这类保险存在的本来目的。

二是规划风险,实际这是储蓄分红类保险起到的作用。在生活中,如果说恶性风险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生,但有些事情却是一定会来临的,而一旦这些事情来临时所需要的资金没有准备好,也会形成一种风险,这类风险可以称作是良性风险,例如子女教育金的准备,例如养老金或者老年长期护理金的准备就属于这类。对于这类风险,通常上帝会留给我们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来应对。因此,提前规划并严格执行才能很好的处理这类风险。

三是控制风险,实际这是投资类保险擅长的。在钱生钱的风险中,控制风险就是实现收益的同义词。特别是长期来看,只要能够实现复利增长,时间价值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实现财富有效增值的目的。

从国内现实情况看,很多人或多或少地都已拥有了一些保险,但是真正具备完整保险理财计划并能够每年进行保单体检并及时调整的人和家庭实在微乎其微。不过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随着更多专业人士的努力。商业保险会越来越发挥出其应有的各种功能,也让消费者真正感到保险是一个必不可少并且物有所值的好东西。

推荐第6篇:换个角度看世界——大国崛起观后感

换个角度看世界

——看《大国崛起》有感

此次毛概的读书笔记,我所选择的作品并非是那些让我一翻开书本便犯困的伟人传,而是一部12集的纪录片《大国崛起》。记得高中的历史课,一上中国近代史,我就想逃避不愿去听,原因是感到近代史的内容悲惨得令人窒息,今天割地明天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显得太过伤感了。不仅如此,在我们所知的中国近代史,深藏着一种强烈的“悲情情结”,一字字似乎都用血泪讲述着中国百年来的苦难历程,同时,还在愤慨地谴责西方列强的野蛮无理。因此,我想通过毛概这门课程的学习期间,利用学到的相关知识通过该片的指引来重新看待这个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

对我而言,读懂这9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认识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9个大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对中国而言有着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对于我们来说,总是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意义的,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徒劳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就是需要我们融入这个世界,换个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灭亡中汲取的教训。

在整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曾经的大国兴衰,虽然没有浩瀚的历史书籍来得那么深刻,但是,生动形象的画面活生生地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和繁华毫无保留地在我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所贯穿其中的美国精神——自由平等权利、创新精神。

通过纪录片中向我展现的美国崛起的过程中,我觉得,自由平等精神是美国的核心。相比中国几千年来的勾心斗角,早期移民的美国人大家能坐下来谈,达成共识。美国人崇尚自由,强调平等,所以对于垄断大企业,罗斯福总统毫不留情的下手,因为它们妨碍了其他人的自由竞争的权利。

创新精神,无疑是美国人站上强大宝座的另一个有力武器。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带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带来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得整个

1世界的财富成倍增长。除了爱迪生,还有很多人在创造发明,而美国人对专利的保护也早早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头。

虽然直到今天,美国虽然存在着诸如“种族歧视”、“社会贫富差距”等等问题。但是,我没有办法无视他的强大。

而反观现今的中国,现在仍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近乎于神话般的高增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掩盖的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我深刻的意识到,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对我们能否能够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度重要的意义。

被我们称为列强的国家,最初也并非是大国,有的甚至只是小小的的弹丸之地。但是,它们都成功地完成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社会发展过程。它们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历史机遇,该走出去就走出去,该革新的时候就要革新。在走出去和革新的过程中,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经济上的和政治上的现代化,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西方国家,不要只把它们看成是到处侵略扩张的列强,更要探求它们兴盛的原因和秘密,使之变为我们复兴道路上的丰富营养。与此同时,我发现 “大国”不只是几个国家,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发展趋势,想在世界上有所作为的国家都必须要重视并且应当融入这种潮流。看世界、看历史,这大概是最主要的。

此外,在《大国崛起》的最后一集中有这样几句慷慨激昂的台词让我感同身受: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走过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兴替的大国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

的确,我们不能忽视过去,不能忘记历史,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和方法回顾过去、总结历史呢?我认为:我们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从客观史实出发,尊重历史,而不是从历史中任意寻找借口与不断忏悔,我们需要的更是换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但是,我们必须从客观史实出发,通过严谨细致深入的探索,总结经验,探讨规律,发现未来,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观看《大国崛起》影片的时候,我敢说我无疑是认真的。从前到后一集,虽然我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我依然清楚得记得其中得许多细节,可能会记住一辈子。

作为一个自认为有梦想、有抱负的大学生,不会对《大国崛起》这样的影片没有兴趣,甚至是无动于衷。看了《大国崛起》,从小的方面来说,它补充了我许多中外历史地理人文知识;从大的方面讲,它给了我心灵许多震撼,提升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对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的更加清楚的认识,能够更理性更正确的看待这个世界。

推荐第7篇:换个角度看世界,心情自然豁然开朗^_^(材料)

换个角度看世界,心情自然豁然开朗^_^ 昨日,心情特别的郁闷。工作时,由于一时失误,被老板一阵痛骂。下班后,又错过了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的路上,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裤袋里的手机不知何时被顺手牵羊…内心是何等的抱怨与失落。然而,却碰到一名捡破烂的婆婆,一个瘦小而坚强的婆婆,让我茅塞顿开。只见婆婆拉着手推车,车上放满了烂铜烂铁,看样子,是挺重的。看着婆婆蹒跚地推着车,很是吃力,于是过去帮了她一把,还聊了一下。从聊天中得知,婆婆有1对儿女,都成家了,住在省城,剩下婆婆一个人留在老家。婆婆是靠捡破烂维持生活,家里的环境很简陋,生活很朴素。据婆婆介绍,其儿女在省城都买了房子,还有小车,但几乎很少回来探望她。儿子更是很久没有给过生活费了。真是可怜,我追问了婆婆:“你含辛茹苦养大他们,但如今他们这样对你,你不抱怨么?你怨恨他们么?”。婆婆笑了笑说:“我不抱怨,反而我内心更加平静、释然。我欣喜的是,他们终于长大了,独立了,有了自己的家;释然的是,虽然他们没有瞻养过我,但我很高兴,自己没有成为他们的负累。我活了大半辈子,其实生活就是这样简单,很多事情,只要你愿意换个角度去想,你会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坏!”。一席话,醍醐灌顶。今天之所以如此郁闷,无非是觉得平时自己多么地卖力工作,却因为一个小失误,招来老板劈头破骂。如果能从公司的角度去想,一点小失误,也可以导致大损失,那么,今天老板的破骂,是对自己最好的教育。听完婆婆的话后,心情豁然开朗^_^。想起前些日子,大伯娘整天抱怨大伯父买了一台昂贵的松下尊铂空调而喋喋不休,却为每月极少的电费偷偷而乐,还整天享受着

暖暖的生活,这是多么的矛盾和滑稽。假如大伯娘能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想到每月节省出来的电费,就会觉得,伯父的决定是多么明智的!

【抱怨,只因选择了错误的思维角度】

下雨的复杂心情,不仅仅是因为下雨。“屋漏偏逢连夜雨”,描绘的是一种雪上加霜的情景。连续不断的下雨,对于破陋之家,确实是一种悲剧。然而,对于卖雨伞的人们而言,下雨确是最好的时机。有人抱怨下雨天,有人祈祷下雨天,归根到底,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在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感情的烦恼、工作的困惑。。。有人常说,我抱怨,是因为遇到不好的事物。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遇到失败,有人垂头丧气,抱怨天不佑我;有人却励精图治,最后取得成功。抱怨,只因选择了错误的思维角度。假如我们能把失败看成是成功的一部分,那么结果便会截然不同。

——今天又下雨了,但内心却很释然。在此,衷心祝愿那些感情失意、工作困惑、生活不如意的朋友们,顺利度过难关,迎接美好的明天。

推荐第8篇:换个角度看生活(作文)

换个角度看生活(作文7篇)

换个角度看生活(作文7篇)

九五班 常安承

小城在天边破晓中醒来。环绕的群山没了苍翠欲滴之景,却不失巍峨挺拔之意;群山中的小县城渐渐热闹起来。两道江水把小城纵横捭阖,勾勒出天然的图案,奔腾的江水就像忙碌的人群,日夜不息,四季难停。冬至时分,呵出的水汽模糊不了人们追求的眼睛。这样的冬季,冷清在家里;每一个不团圆的餐桌上总这般冷清。这是我们的生活。

大城市在灯火辉煌里睡去。不归家是许多人夜晚的选择,他们去酒吧、电影院,去剧院、歌舞厅,任年迈的父母在家中苦苦等候,寂寥地祈祷在外的人早些归来。他们在外享受物质的欢愉和金钱的麻痹,大把的钞票一夜间进了虚荣的腰包。街道上繁荣喧嚣如天堂,家里死寂冷清如地狱。这是一些中国人的生活。

国人认为:生活在于追求;追求发达的科技,追求腾飞的经济。富裕,是整个民族从古至今的向往;金钱,是整个社会亘古不变的渴求。部分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追求财富的基因,人人做梦都想中彩票变土豪,大富大贵,腰缠万贯。

不少发达国家却非如此情形;在英剧和美剧里我看到不一样的生活——纯净,简洁的美丽。这似乎是一种回归,回归家庭,回归生活,在家人欢聚里享受幸福,在柴米油盐中体验生活。天黑不一会儿,街道上静得让人心慌,很难见到酒吧爆满夜夜笙歌的情景。不过,一家有一家住户中透出的灯光却诠释了温暖所在。办公桌上,一张与家人的合影阐述了他们不一样的家庭观念;闲暇时,陪家人逛公园去野炊是他们生活的寻常点滴。

人们的脚步纷纷慢下来,部分中国人却依旧高速度快节奏地生活;欧美渐渐做到勤俭节约,部分中国人却忘却传统美德和民族经典;生活占据生命的上风,人们的眼睛里有一种单纯而澄澈的东西,那或许是简单纯净的人性,而中国人还在追求中生活。白岩松说:“我们依旧处于欲望占上风的发展阶段,离背起行装去山水中激活生命还有距离。”我想,这兴许是中国的无奈罢!

“当下的中国,由于欲望,我们的人性处于退步的阶段”,不过,未来的中国应会明白:现代化意味着回归生活的本质,回归人性。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还很难悟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国人应有回归的思想。但不知还要多久,还需要经过怎样的思索,我们的眼神才能重新纯净,去体味生活本身的快乐?人与人的相处何时才能变得简单?

你不是我,怎知我心?你不是我,岂懂我思?你不是我,何解我意?你不是我,安明我的角度?在中西对照中,我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出了如此的生活。

换个角度看生活

九六班 刘杪

很多人常常会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之中——窄小压抑的空间,密不透风。一道窗帘挡住了惟一的出口—一扇窗,帘子又厚又黑,把外界的一切光明希望挡住,若想重获温暖,仅需拉开帘子即可。然而,一个简单的动作,不是人人都会想到做到。而能够得到这些的人,他们都明白站在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的道理。

我是喜爱写自然景物的,尤其是树,一棵看似无思想无感情的“静物”,在我的笔下却可以成为一位久经人事的老者,风情万种的女郎,奋发向上的青年。很多人只看到了树的一面—落叶发芽,开花结果,随着季节的更替变换着不同的装束,循环渐进,太过寻常乏味,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据说在无聊之物中寻找乐趣是一种闲暇者的浪费时间之举,就算发现了什么对于他人来说不过是一瞬间的滑稽荒唐,谁又会真的当回事呢?可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用来“取悦”他人。只是面对着一棵无人问津的树,我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想象成对方,以自己的感情和见解来体会这其中的某种意境。所以说,悟树,其实是用另种角度方式悟自己。

之前有人说我过于乐观,总把有些事想得太简单。其实也不然,磨难挫折是常有的,对于漫长一生来说,充其量不过是家常便饭的存在。之所以把事情看得很淡,不是因为不在乎,而是在我看来,无论是以怎样的心情面对,该受的总会要来,躲也躲不过。人人希望蜜里调油的好日子,苦里拌黄连的坏日子是避而远之的,可这不过是理想状态罢了。当你满腹怨言埋头苦干时,也许他人正微笑着解决这与你同样的问题。而结果也往往是事半功倍。所以说一个明智的人,会通过多种方式让自己获得最佳的方案,而选择的方法就取决于你的心态。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构成了我们熟识的生活。事物的多面性是永恒的,然而发现它们也绝非易事。也许总有一个偶然的瞬间使你茅塞顿开,此时,就好比你将那厚重的窗帘拉开,盛满希望的阳光将你紧紧拥抱。

换个角度看生活

九五班 胡旭阳

换个角度看生活,你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例如山间的一条小溪,在山间走失多日并已绝望的人会认为只是一条阻挡我寻找出路的小溪,乐观的人则会认为这小溪可以给我带来水源,供我日常饮用,而画家则会认为这是一幅美丽至极的山水画,音乐家则会认为这犹如一条美丽的韵律,这是因为这些人对待生活中的事态度的不同,他们也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考试在生活中是再也不平常的事了,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中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计其数,可真正能乐观对待的又能有几次?步入初中以来,大大小小的考试也考过十几次,可我确实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终于有一天张老师忍不住了,叫我去办公室,狠狠地将我批评了一顿。说我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当初学习拔尖,现在一度落后,再不努力都迟了,你难道只想止步于初中毕业吗?张老师的批评犹如晴天霹雳般击中我,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批评,换一个角度来想一想,这是一次教育是激励,正是因为有了乐观的对待这一次批评,我的学习成绩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化着。若我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对待批评,那么我一定会更加一败涂地。这就是态度问题,态度决定成败。

生活中,废品是很平常的东西,若用1+1=2的常规态度去看待废品,结果废品还是废品。若是换个角度去想一想,废品为1+1>2,则可以将废品变废为财。人们总是羡慕乐天派,其实不已然,他们只是在处事及对待事的态度上比我们更为乐观罢了!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假如我们是一个萝卜,那我们就要做水多肉脆的萝卜;假如我们是一个白菜,那我们就要做一个瓷瓷实实的白菜。有些事情固然会在生活中平凡,但如果稍稍改变一下角度,换一个思维去想想,便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换个角度看生活

九五班 段星

半杯开水,在悲观者眼中是“只有一半”的惆怅哀怨,在乐观者眼中是“还有半杯”的积极丰盈;一轮弦月,在悲观者眼中是并不完满的悲凉冷寂,在乐观者眼中是残月如钩的美好诗意;数排秋雁,在悲观者眼中是万物凋敝的落寞凄婉,在乐观者眼中是齐头并进的奋发前行。生活中,视角的转变会使不尽人意的遗憾变成令人欣慰的乐事,也会将安逸幸福的乐园变成荒废前程的祸根。换个角度看生活,是人生的智慧明达,是灵魂的愉悦快乐。

周末晨起,左眼突然隐隐作痛,有过小学时因为不注重用眼卫生而患上针眼的经历,我顿时感到担忧,又宽慰自己道,说不定只是个什么小伤小病,稍稍休息就无大碍。可一两天后,一个脓包就倔强地冒出头来,随之而来的痛痒、不便和心里的担忧深深困扰着我,连上课听讲也受到了影响。父母屡次劝我不听之下,竟然“先斩后奏”,向老师说了情况,请了病假。

“妈,你这不是胡闹吗?痛点疼点都没什么,落了课程可是大问题呀!我都初三了,这些轻重缓急你还看不出来吗?”我既郁闷又不满。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休息充足才有精力学习,你这样的状态上课听讲毫无效率,既是浪费,也是受罪。倒不如把病养好,这样好好地把课程补回来也不迟呀。”母亲一番苦口婆心。 在母亲的劝说下,又加之病痛的折磨,我终于屈服了。可转念一想,在课业重压下,终于有了轻松闲逸的一天,没有公式定理,没有书本作业,内心里竟为此而庆幸。

一大早随母亲启程前往医院。朝阳初升,清风徐来,相较那些带着疲倦,背着重负的学子,我是何等的轻松。来到医院里,母亲东奔西跑地忙着交药费办手续,而我则坐在诊室里。各色各样的病人拥挤在不大的诊室里,病人的焦虑,医生的疲惫,还有不绝于耳的喧闹充斥了房间。我凝望着窗外,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过往,我浮躁的心此刻竟平静下来。思绪飘飞到城市的另一角,一所学校赫然矗立。教室里,老师细致地板书,耐心地讲解,而同学们也专注地听讲。欢笑声,讨论声,提问声,解答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共同交织出饶有趣味的课堂气氛。而在这间诊室里,只有我的落寞与嗟叹。

医生通知我要手术,虽然明白只是一个小手术,但内心里还是充满恐惧。片刻准备后,我静静躺在手术椅上,只听得医生一阵忙乱准备,终于动刀,剧痛难刃,我咬紧牙关,努力不让自己发出声来,配合医生处理伤病处。敷药包扎后,我随母亲回到家中。

父亲忙于工作,母亲为我准备好了饭菜,安顿我吃完躺下后,又急匆匆去上班。家中的冷清远不及校园里的欢乐。一片的寂静中,孤独爬上心头,比病痛更加折磨着我的心志。我躺在床上,怅然若失,静默着思索。不只是我,多少人看来,请病假休息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一些人甚至假借生病之名,实则是大肆挥霍时间。而换一种视角,试想在寂静无声的房子里,你独自一人,品尝这无奈的孤独,背负着荒废光阴的负罪感,又是怎样一种煎熬?

有多少人用错误的视角审视生活,把理想的实现看作渺茫,把奋斗的艰辛看作痛苦,却把虚拟看成幸福,把无知看成骄傲。身为学生的我们,要用正确的角度看待我们当前的生活,当你身处荆棘泥淖,请明白那是成长的历练;当你承受苦痛折磨,请明白那是人生的财富;当你不满那些繁赘叮嘱,请明白那是长辈的忠言。换一种角度,就能够突破自我,超越磨难,感受幸福。换个角度看生活,以错误的眼光判断,会给人生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而理智思考,就能在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收获成功与荣光。

换一种视角,人生海阔天空。

换个角度看生活

(五)班 陈昶元

我们的生活需要那么快吗?

有人会说,当然,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所以要加快前进的脚步,把二十四小时当作四十八小时来用,实现价值最大化。 也有人会说,废话,人生这么短暂,匆匆几十年,如果不及时行乐,怎么能享尽天下乐趣,吃尽天下美味,看遍天下美景?

更有甚者,会不屑一顾,我的时间很宝贵,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怎么能浪费在你这无聊问题的讨论上?你好自为之吧。

生活是个多棱镜,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人们不同的心态,当然也就会有形形色色的答案了。其实,我一直都没有停下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快到都忘记原来出发的初衷了,我不禁有些无奈。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角度看一看,我们的生活真的需要那么快吗?为什么非要给“慢”硬扣上悲哀的帽子,而看不到它的闪亮色彩呢?

时间给予我们的是生命的长度,而生命的厚度却取决于我们自己。生活不易,不如我们时不时地,让自己缓一缓急匆匆的脚步,慢一慢吧!虽然慢了一会儿,却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憩息,思想得到了升华;虽然慢了一会儿,却让自己有时间去反省、去思考,让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目标明确!

我们都活得太匆忙了,忙到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却视而不见。家—学校—家,这个不变的路线像个指挥棒,不容出一点差错,每天依照着严格的课表,精准地来到教室,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枯燥的学习生活,当然,我们是学生,这些都是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份内事,没有资格去抱怨,但我们偶尔也可以做一次逾越规矩的突破者,慢上一两分钟,让自己适当停留一下,用这一两分钟,望望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看看校园里突然长出的小花小草;听听麻雀在草丛里叽叽喳喳的笑声„„用这一两分钟,让自己的视角得到美的享受,和自己的心灵来一次深情对话,使紧绷的生活舒展开来,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微博、微信在快速传递信息的同时,却把人们都带进了一个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怪圈,个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自己。我的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同学,为了匆匆把作业写完,宁肯直接拿过别人的作业抄,也不愿意自己动脑筋思考。其实,何必这样着急呢?我想,慢一分钟亲自演算一遍计算题,多写几遍生字词语,多背几个英语单词,老师一定不会怪我们迟交了作业,相反他们一定会竖起大拇指,肯定我们迟了这一两分钟的价值。另外,让自己慢下来,内心静下来,不就可以反省今日所做之事,所学之事了吗?这样日积月累,定大有裨益。

生命不是一场速度的赛跑,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旅程。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正是有了这慢下来的一两分钟,我们竟已经比别人多走出了好远好远的路。

换个角度看生活

九六班 王玮一

寒风撕扯着十二月的大地,扭曲了行人的脸庞,蹂躏着失去叶子的单薄的树枝。我讨厌冬天。

我应该是生活在春天的孩子,清晨踏出家门,便和春风撞了个满怀,空气中微微熏着一股恬淡的清香,那是隔壁婆婆种下的花花草草的味道。

然而,冬天却不是这个景象。冬日的早晨,天亮得并不透彻,几颗将散未散的疏星还隐在天边那个孤寂的角落。走出门去,一股凛冽钻进我的鼻腔,冲向我的四肢百骸。即便我早已全副武装,可谁怎料厚厚的衣料遇见寒流便畏手畏脚——我打了个寒噤,只好加快步伐以求温暖。

我应该是生活在夏天的孩子,堤上杨柳依依,耳边阵阵莺啼,汗水滴从颊边欢淌而下,冰镇饮品消失在孩子们笑意盎然的嘴边。

我应该是生活在秋天的孩子。树林里传出秋揉叶子的声音,阳光把墙壁刷暖和了。我捧起一杯香茗,捧起一卷书。在秋日微凉的午后,栽进那些诘屈聱牙的文字里,感受在唇齿之间萦绕的雅致。

我不应出现在冬天,出现在这个溪水不会欢淌的季节,不应该出现在只有喑哑的风在低吼的季节,不应该出现在这个被剥夺了欢乐的的季节。

可我并不再是一个孩子,我不能只生活在柔和的春、欢快的夏或者惬意的秋,残酷的冬亦是我的必经路。

所以,我不得不去寻找一些冬的魅力。之后我发现,换一个角度,冬天竟也如此可爱。

因为它严寒,所以它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胆小懦弱者;

因为它令人压迫,所以它的世界里只有勇于抗争的铮铮铁骨!

只有高冷如斯,才会有“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的空灵之美。

“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这许就是冬的内心。

其实,人生一路也如四季一般承转起合。幼小的我们习惯于怀抱,不愿独自承受磨砺。然而,人的一生被时光拉得很长很长,有些苦难来临,必须受着,并且坚强挺下去。做个强者。

换个角度看生活,冬也好,苦难也罢,它存在,就有意义和价值。

推荐第9篇:换个角度

换个角度,晴空万里

人们常常在困惑,为什么快乐与幸福离我们如此遥远。贫穷的人羡慕富人,直接自己很穷。在家里被父母管着的孩子却羡慕在外的游子,因为他们自由。山里的孩子羡慕城里的孩子,因为他们生活多姿多彩。其实,为何要羡慕,贫穷的人拥有金钱买不到的亲情与温暖,虽生活清贫,但生活充实。在家被父母管着的孩子,却拥有永远为直接挡风遮雨的父母,有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山里的孩子,拥有最为新鲜的空气,自由的空间,能每天和大自然接触,这里我们所无法拥有的。其实换个角度是靠问题,就会发现,直接所奢望的幸福,快乐就在身边。

若考试失意了,不要灰心,不要丧气。要把考试他当成自己成功的磨练石,汲取教训重新出发。若朋友与你不合,或不理解你,没关系,总会有那个知你,懂你的人出现。若你的东西被遗失了,那不要伤心,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没有前一个的消失,哪里来新的出现。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另一个角度,重新去思考,我们所遇到的困难,那会让你发现根号的对策,也能收获好的心情。

有的人为了避免压力选择自杀,可是他其实能够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依然前进。有的人认为社会对他不公平,因为他一无所有,可是他为何不看看自己对社会做了生命。有的人能够因为某件小事而钻进牛角尖,从而犯下不可挽回的罪行。他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方式,就像做题目一样,一种方法做不出,可以换一种。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成魔成佛,在于你是否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方式罢了。

欣赏风景也是如此。在一面看到阴沉沉的头按摩。只要换个角度,就能看到晴朗朗的天。但你看腻了某处的景色时间,换个地方,那么同样的景色,立刻就有不一样的风采。当然同样的风景,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人,就有不一样的风景。因此,在生活中,有人快乐而幸福,有人悲哀而不幸,不仅因为个人遭遇也和个人看待事情的态度与示威方式,换个方式,换个地方,人会变得幸福,而景色也会变得不同。

所以,不要为了某些不如意而沮丧,换种思维方式,或着就好了呢。

毕竟换个角度,晴空万里。

黄宇璐

高三3班

推荐第10篇:第二讲换个角度看孩子

第二讲换个角度看孩子

教者张引利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一 导入

(故事导入,简述下面的故事)

我凭什么让着他

回家的路上。

女儿:“多多那孩子真讨厌!”

妈妈:“怎么了?”

女儿:“我陪他玩的时候,他总是玩着玩着就突然不玩了。”

妈妈:“为什么?”

女儿:“他总觉得他小,不管怎么玩,自己都吃亏。”

妈妈:“他是比你小,你就应该让着他。”

女儿:“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让着我,我凭什么让着他?”

孩子——

对于今天发生的事,我很生妈妈的气!

虽然我有很多的作业要做,但当妈妈提出来让我陪她同事的

孩子多多玩时,我还是很痛快地答应了。不料,在玩的过程中.多多却总是觉得不管怎么玩,自己都吃亏,因为他比我小。于是,他一次次提出无理的要求,我一一接受了,但他很快就反悔,出尔反尔,我因此很不高兴。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向妈妈抱怨,可妈妈根本不听我的解释,认为我就应该让着他。

当时,听了妈妈的话,我气极了!不知道妈妈是否还记得.她经常教育我,在和朋友玩的时候要遵守诺言,遵守规定,还常对我说,我已经长大了。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从来就没有说我一个“小”字,我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小就要求别人让着我,那我凭什么让着他?

妈妈——

这个星期六,我在学校里和同事加班,让女儿陪同事8岁的儿子多多玩。工作间隙,我几次发现女儿跟在多多的身后,总是他走到哪里,女儿就跟到哪里。说句实话,我心里感到很欣慰,因为女儿知道照顾别人了,虽然此前两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面。

但是,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我发现平时活泼开朗的女儿有些沉默,还一脸的不高兴。我意识到两个孩子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去看多多,发现多多并没有特别的表现。

我本来想问问两个孩子,但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

结果,回家的路上,女儿突然对我抱怨说:“多多那孩子真讨厌!”虽然我懂一点教育,但我仍然无法摆脱自己作为母亲,在听到孩子不高兴的抱怨时的不适应。我告诉孩子,多多上二年级,

她上五年级,多多比她小,她应该让着他。

不料,我的话一出口,女儿的脸色就变了。我意识到自己又犯了个错误——

所有母亲都容易犯的错误:很多事情在还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话就已经冲口而出了,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我有意识地保持沉默,想等待机会和女儿谈一谈,告诉她,我已经看到她所做的努力了,我心里感到很欣慰。

但是,直到睡觉前,女儿都没有流露出和我继续谈的意思,我只能作罢。我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我一直心疼地想:不知道女儿今晚的梦是不是甜的。第二天,妈妈比任何一天起床都旱,然后悄悄坐到女儿的床前,看着依然在熟睡的女儿,身体蜷曲着,像只可爱的小猫。

“妈妈,你在干吗?”女儿睁开眼,看到妈妈有些吃惊。

妈妈诚恳地向女儿道歉:“妈妈为昨天的事向你道歉,原谅妈妈好吗?”“没那么严重了,老妈!”女儿伸出两只手勾住了妈妈的脖子,“其实,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比多多大,应该比他更懂事,不该和他计较的。再说,如果我是多多,有个姐姐处处让着我,我会很高兴的。”

妈妈亲吻女儿的脸颊,诚心诚意地说:“其实妈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远没有你这么优秀!很多时候,妈妈需要向你学习!”

女儿伸出小手和妈妈的大手拍在一起,开心地说:“理解万岁!”妈妈说:“理解万岁!”

看到妈妈没有离开的意思,女儿问:“妈妈你还有事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妈妈微微一笑说:“我突然想起你小时候第一次打针的事。”

女儿突然来了精神:“妈妈,你给我讲讲。”

妈妈说:“你六个月大的时候,因为肺炎住在妇幼保健院,第一次打头皮针,一连换了6个护士、打了9针都没有打上,你哭得小脸发紫,奶奶看不下去了,跑到一边去哭。护士们全都大汗淋漓,神情紧张,没有人再敢拿起针头。妈妈使劲按着你的小胳膊小腿,还要用两手抱住你的头,含泪笑着对她们说:‘没关系,我想你们每一位都想一针就给孩子打上,可惜孩子的血管太细了,别着急慢慢来!’终于,在第十针的时候成功了,护士们全都含着泪笑,说没有见过妈妈这么好的家长。妈妈说:‘我不是为你们好,我是为我女儿好,为她做个体谅别人的好榜样。“女儿噘着小嘴说:“妈妈你好狠心啊!”

妈妈说:“其实,当时,看到你头上贴满了胶布,妈妈心疼得要命。但妈妈在生你之前看了一篇文章,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才这样做的。”

女儿好奇心大增:“什么文章?快给我说说。”

妈妈随手打开早已经准备好的《读者》一书,把文章递给孩子说:“你自己看吧!看完了可要告诉我你的感受啊!”

亲亲那个姐姐

作者:吴铭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普吉岛的一个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翻译。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个满脸歉意的女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

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较多,这个女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一个,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

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个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人在偏远的网球场,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见了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个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个女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提出抗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

我亲眼看见这个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时我看见那个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亲蹲在他身旁的女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说:“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女儿看完时,眼睛里含着泪。妈妈问她:“明明是工作人员的疏忽,使自己的孩子受到惊吓,可那个妈妈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去安慰那位工作人员呢?”女儿歪着头,认真思考着回答:“我想,那个妈妈也和你一样是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 我接着问:“什么榜样?”女儿说:“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我笑了。

二 分析案例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而相对忽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位母亲却不然,她关注到了孩子在交往中的一些细节,并力图通过教育来改变孩子,这当然是非常可取的。但是,这位懂教育的母亲也不可避免地犯了一个错误:当孩子发出抱怨讨,她不是引导孩子把事情的经过描述出来,不是 耐心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而是把自己单方面的想法通过指令性的语言直接告诉了孩子——“他比你小,就应该让着他。”这种指令性的语言不仅没有起到任何教育效果,相反还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情绪。可喜的是,母女发生冲突后,没有急于沟通,一夜过后,孩子比较平静了,母亲也经过了反思,及时反省自己,诚恳 地向女儿道歉,并通过进一步的交流,让孩子明白了事理——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要解决这些矛盾和烦恼,就必须使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所谓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本文中女儿对多多的抱怨、母亲和孩子的冲突都是因为各自没有换位思考的结果。好在母亲及时反思了自 己行为,首先自己站在女儿的角度理解了女儿,并通过和女儿对话,让女儿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理解别人,从而使女儿心中释然。

1 换位思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个人心态的调节器。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更好地避免和解决矛盾,为自己赢得友谊。我们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双方往往会各以自己的背景、需要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事实上,很多矛盾往往是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强调自己感受的结果。如果我们不懂得换位思考,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矛盾。

心理学中有个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给问题归结原因时一般规律是这样的:事情办得漂亮,归因自己聪明能干有水平;出了问题,归因他人不好或环境有问题。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这个归因理论。在矛盾发生后,如果发生矛盾的双方执意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强调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苛责对方,那

么,矛盾就会变得无法解决。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下,体谅一下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自己的心态就会平衡了许多,对方也会从心底里高呼“理解万岁”。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位思考就是给双方提供了退一步的空间,给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所以说,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等于给了孩子一 把避免和解决矛盾,与人成功交往的金钥匙。

2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一味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行事,一旦这个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对别人的耿耿于怀,陷在苦恼、仇恨当中不能自拔,而换位思考,却给人一个理解他人、平衡心态的基点.通过这个调节器,人们更容易达到心理的平衡。可以说,换位思 考,给人的心灵开启了另一扇窗。

3 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与人合作。现代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孩子学会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双方在心理上能够有一个契合点,孩子懂得了换个角度看问题,懂得去想别人所想,就更容易找到这个心理契合点,从而促成合作的实现。

三 为什么许多孩子不懂得换位思考呢?

1年龄因素。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一方面其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孩子年龄毕竟还比较小,人格发展还不太成熟,处事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难免会处理不好自我需要和他人需要的关系。

2家庭的溺爱。现在有许多孩子在家中处于小皇帝的地位,他们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等众多大人的百般疼爱下长大,一切都以自己的喜怒哀乐为转移。这样的家庭关系造就了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孩子心里没有他人,何谈为他人着想?

3 父母对别人、对孩子的苛责给孩子起到了负面榜样的作用。

在许多家庭中,家长擅长于要求孩子换个角度思考,甚至要求孩子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替家长考虑,可是家长自己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问题的角度上去看孩子,却不知道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问题。

四 怎样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呢?

1 建立平等有序、互尊互爱的家庭关系。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事事处处让着孩子,全家老小围着孩子转,对孩子有求必应,就会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天下人人皆为我生的错误观念。自然很难让他能够体谅别人。所以,在家庭中,父母不要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给孩子一些约束和界限,不要无限制 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2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看人看事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受父母的影响。如果家长对人苛刻,斤斤计较,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耿耿于怀,孩子也会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家长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能够对别人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家长还要做到能够换个角度看孩子,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然后给予合理的满足。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也是孩子看人看事的直接的、活的教材。要想让孩子学会换个角度看别人,家长更应该转变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从家长的眼里感受到更多的理解和体谅。

换个角度看孩子,要求父母:第一,不要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单方面加给

孩子,例如逼迫孩子学不感兴趣的“特长”等:第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当孩子做得不能够令家长满意的时候,你不要急于责备孩子,而是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换个角度看孩子,就是更好地发现孩子的优势,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以增强孩子的自信。每个孩子的禀赋、性格,特质和家庭条件、外在环境等都有所不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特质,

全面、客观地评价这些不同,扬长避短,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3 从家庭开始,让孩子懂得理解和尊重父母。家庭是社会的实习所,宽容和体谅别人,要先从体谅自己的父母开始。所以,作为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孝心,使孩子能够理解到父母的辛苦,理解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期望。理解的前提是了解,要使孩子能够体谅父母,父母应该让孩子适当多做些家务,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让孩子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情况和父母的工作情况

等等。

4多给孩子提供与人分享和合作的机会。孩子总是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相处之道,总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处理矛盾。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与人交往和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从群体生活经验中体会换位思考的必要性。

5行为指导法。所谓行为指导法,就是在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在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及时送上你的指导,告诉孩子,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6实例引导法。给孩子讲讲在你的经历中换位思考曾经起到过什么作用,让孩子感受到换位思考的真正价值。

五 小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理解别人,宽容他人,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六作业

听了今天的课程,你觉得自己做到了换位思考了吗?今后打算怎么做?

第11篇:换个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换个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丁元竹2010-07-19

摘 要: 从深层次上说,中国当前发展方式的转变决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收入分配、城乡关系、产业结构以

及地区结构的调整,而是一种超越发达国家传统模式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创新。新的发展方式必须对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新的解释和发展出新的分析框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扩大内需,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症结是: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不合理;在社会领域主要表现为利益格局扭曲,在行政体制领域主要表现为事权和财力不匹配。

关键词: 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资源分配,方式转变

从深层次上说,中国当前发展方式的转变决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收入分配、城乡关系、产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的调整,而是一种超越发达国家传统模式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创新。新的发展方式必须对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新的解释和发展出新的分析框架。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扩大内需,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症结是: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不合理;在社会领域主要表现为利益格局扭曲,在行政体制领域主要表现为事权和财力不匹配。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绝不仅仅是经济系统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整个发展更深层次的问题。经济发展方式内部的失衡是整个发展方式失衡的反映,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的失衡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中央和地方、国际和国内之间找到一种新的平衡。从理念上,就是要在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等之间找到一种新的平衡。

换一个角度来看转变发展方式会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不是从私人消费,而是从公共消费,不是从私人部门就业,而是从公共部门就业,不是从私人部门,而是从公共部门出发,来看目前正在和将要进行的发展方式转变,会得出什么结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确实不容易。这需要创新性思维,需要调整研究问题的视角。缺乏创新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新视角,或者说缺乏新的理论构架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长期走不出“囚徒困境”的原因之一。一说到消费不足,就说居民消费不足;一说收入分配不合理,就说初次分配领域问题严重;一说发展服务业,就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等,一直在经济领域打转转,一直在制度领域转圈圈。

应当鼓励在经济之外寻求新的发展方式的思路,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新的历史时期,鼓励各个学科积极参与重大发展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无论对于发展本身还是对于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都将是幸事。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9年12月27日刊登了赫德森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商业顾问欧文·施特尔策的一篇文章,题为《贪婪的银行家重惹阶级斗争之忧》。施特尔策在文中说道,“2009年是经济学家溃败的一年。他们未能预见世界金融体系近乎崩溃的局势发展,自然无助于加强一贯宣称经济学是另一门科学的骗人说法。它现在不是、过去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但是,很多经济学家自称他们的模型反映了现实,市场始终按照绝对理性的消费者提供的完美信息运转,而消费者又受到能够计算平衡量风险的放贷者的迎合。经济学教育机构的学生以及研究以经济行为为基础的文化的学生专心于大量数学计算之中。经济学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但是前提是必须由实践者进行重大反思,而且不能代替研读伟大的经济学家的作品的细心读者能够发展的那种有用的常识”。根据我的理解,施特尔策对经济学的批评也许过于尖锐,但是有两点是值得思考的:一是经济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无比的解释力和预见性。二是不管什么样的经济学理论,不管是谁的理论,都必须具备经验和事实基础。在经历了这场几十年未曾发生过的危机之后,

给其他理论和学科一定的话语权,并与经济学一道来解释这个日新月异、令人捉摸不定的世界可能会更实际、更恰当一些。公共部门和社会领域的理论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是近几个世纪,特别最近一个世纪公共领域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反映。

二、资源分配不合理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

在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学者们对于现实发展道路的思考甚至是质疑,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促使我们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这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合理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

美国学者马克·布莱思(Mark Blyth)在研究和总结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与经验后指出,“市场和政府时时处处都是相互重叠、不可或缺、相互排斥、并具备生成能力。作为一种制度,资本主义在政府提供审慎监管的环境中能够获取的最蓬勃的发展,美国资本主义也不例外。在政府和市场之间保持何种程度的平衡是一个需要由不同国家来确定的一个政治问题”。有类似思想的人不止布莱思一个人。本世纪以来,不少学者都在这个领域展开了探索。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考虑这类问题的人数不胜数。例如,2006年美国著名记者托马斯·L·弗雷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世界是扁平的》(The World is Flat)和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都深入探索了这个问题。在《世界是扁平的》的一书中,托马斯用“扁平”阐述了当前正在进行着的全球化特点,以及新的技术革命对当代带来的深刻影响。而《M型社会》则观察世纪之交,日本社会逐渐形成的一种两峰结构:收入高的小部分人和收入低的小部分人,各居收入群体两端,而且两个群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如同M型一般。如果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的观察是成立的,那么,有一系列的问题值得人类回答,而且必须回答。这些问题核心是围绕着市场、社会和政府的关系展开的。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也绕不过这些问题。

政府和市场之间平衡的核心是分配制度及其服务体系的设计模式。我们已经看到,不合理的分配模式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消费不足或没有能力消费,而人数极少的团体进行奢侈消费。这种消费不足和奢侈消费不仅表现在一个国家之内,也表现在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市场机制造成了目前微观

结构与宏观结构的趋同性、雷同性。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进一步讨论。其深层次原因是市场力量缺乏制约,或者人们赋予它绝对的地位。

这场危机之后,我们不能再循规蹈矩,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如果从过去30年中国采取的追赶模式以至后来形成的与发达国家雷同的发展来讨论问题,从深层次上说,中国当前发展方式的转变决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收入分配、城乡关系、产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的调整,而是更加深层次的创新,一种超越发达国家传统模式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创新。美国历史学家龙多·卡梅伦已经看到了发达国家问题的症结所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不同个人、社会集团和国家之间的不均衡-是经济发展问题的症结所在”。而这个问题之所在,就是我们长期追随的经济体制机制。新的发展方式必须对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新的解释和发展出新的分析框架。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没有先例可循。

三、始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保持清醒认识

我们的基本观点是,除了人口和劳动力总量是根本问题外,造成中国当前消费不足和就业困难的其他问题是,公共领域的消费不足和就业机会缺乏,基层公共领域不发育或者是发育不良,以及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不到位。

形成这种局面理念上的原因,一是对政府改革的方向缺乏明确地认识,尤其是不能把握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内涵。二是对社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三是夸大市场化的作用,混淆了市场和公共领域的边界,纵容市场跨越边界进入不该进入的公共领域,而不给社会组织足够的发展空间。

我在2003年曾经对2010年做出了一个预测,提出了三种情景分析,现在摘录其一:

“沿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预定目标稳步前进:这个过程产生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有力的国际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能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和有效治理,我国大多数人民不分地区和城市,不分乡村地都能在发展中获益。技术开发与传播--一方面它将通过技术开发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方面的差距,提高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它将通过技术开发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危机或公共

卫生危机,缓解人口和资源压力。经济增长可以广布财源,提高人民收入和福利,经济增长的前提是要解决目前存在银行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低效率问题。社会发展是保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及时处理和消除社会差别(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扩大居民的就业,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将为我国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治理在国际和国内都需要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善治,即政府在处理国内公共事务和国际公共事务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制度安排,使国家面对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共事务和公共危机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国内和国际冲突大幅度减少。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只有少数地区和居民无法从中获益。”

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2009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表明中国正在沿着第一种情景前进,即沿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预定目标稳步前进。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我依然坚持7年前的观点。只是这里我想把这个愿景再具体化一些: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产生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能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和有效治理;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来提高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还产生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共服务得到全面提升,在提升过程中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革完善,扩大公共消费和就业,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上述两个过程的核心手段是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的进一步创新。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不仅仅是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减少对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的干预,更是一个包括人财物等资源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按照社会需求合理配置的问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使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要使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必须加速行政体制改革,包括税收体制改革和人事体制改革。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财力,而不至于陷于土地财政;通过人事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能够按照公共服务需求配置人力资源,这样也就缓解了就业压力,从而为大中城市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提供更好的宏观环境。

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应在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有序的基础上,在宪法和各类法律法规范围内,从满足居民的社会需求出发,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消除或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出发,保障人民的福祉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鼓励政府、社会组织,甚至包括私人部门处理社会事务,参与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必须考虑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的统一。从改革的目标来看,就是如何在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目标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协调;从改革行为来说就是如何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所以,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还需要各个利益群体的参与。

四、创新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理论创新

当西方国家把中国放在一个世界大国位置,不管是重视也好,捧杀也好,中国都需要清醒。因为,它在过去30年走过的基本是一条追赶的道路。如果它想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就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有自己的发展理论,一种不同西方于发达国家在起步时所遵循的发展理论,具有21世纪特征、代表人类新的发展方向的理论。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不禁要问自己,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我们在理论上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指导思想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中国走向自己特色道路的理论基础,这是根本性的。仅这一点,就足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智慧。

但是,中国理论界,中国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等,还没有脚踏实地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问题,来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面对发展模式的选择,理论界应当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看似正在退去,中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回首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痛定思痛,新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应当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而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是引进大量新的发展部门,并使原有的部门和新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建立一种平衡关系,以此来创新资源分配方式。

第12篇:换个方式、角度看人生美文

一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看待事情的角度截然不同。

要能跳出来看自己,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来观照自己,认识自己;

不苛求自己,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因为好好生活才有希望。

令你生气的人已经走的老远了,你还为他生气,何必呢?哲人康得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跳出来看自己,你不妨换个角度觉照自己,你就会认识到生活的苦、累或开心、舒坦,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感受。

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你就会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再也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了。

当痛苦向你袭来的时候,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勇敢地面对这多舛的人生,再忧伤的瘠土上寻找痛苦的成因,教训及战胜痛苦的方法,让灵魂在布满荆棘的心灵上作出勇敢的抉择,去寻找人生的成熟。

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自己就会在过日子中获得快乐,「天天是好日子」,心灵就会豁亮,没有困境烦恼。

话说,有位老妈妈生养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二女儿在染坊工作.这使这位母亲天天忧愁.天晴了,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阴了,她又忧伤二女儿染坊里的衣服晾不干。她这样晴天也忧愁阴天也忧愁,不多久就白了头。一天,一位远方亲友来看她,惊讶她的衰老,问其原由,不觉好笑,那亲友说:“阴天你大女儿的伞好卖,你高兴才是,晴天你二女儿染坊生意好也该高兴才是。这样你每天都有快乐的事,天天是好日,你干嘛不捡高兴专拾忧愁呢?”老妈妈换个角度想:“言之有理!”从此,她笑口常开,幸福每一天。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磕磕碰碰,遇到不快而生气,或遇到天灾人祸而痛不欲生等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是怎样去处理的呢?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话很有哲理,它引导我们要会解脱。说到这里,我想到另一个故事:

话说,夏天的傍晚,有一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白胡子艄公救起。艄公问:“你年轻轻,为何寻短见?”“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艄公听了沉吟有顷。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少妇说:“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呀……”“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没有”“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去。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去吧……”

话音刚落,少妇恍如作了一个梦,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便离岸走了。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少妇回心转意。是因为她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从而看到一种生的曙光。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力度。

在很多时候,我们所有的苦难与烦恼都是自己依靠过去生活中所得到「经验」做出的错误判断,这时,我们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你就不会为战场失败、商场失手、情场失意而颓唐;

也不会为名利加身、赞誉四起而得意忘形。

换个角度看待自己,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乐趣。

转一个角度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待人事,人事无不轻安。愿你天天是好日!

有时候,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你会豁然开朗!

第13篇:人际交往中 换个角度看“敌人”

人际交往中,有一种“坚果型”的人,他们一边慨叹人心不古、真情难觅,一边却比谁都更加吝啬,将自己牢牢包裹在带刺的壳中,以此来对抗伤害与攻击。这样的人往往很可怜,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处处都是危险,人人都是敌人,社交活动毫无快乐可言。可是,假如换个角度看看,他们一定会发现,其实很多的“攻击”并非敌意,只是别人在向他们传递某种讯息、表达某种需要而已。情景一 乱放冷箭出于防御星期一早上开公司例会的时候,主管要求大家就某个提案发表自己的意见,你想客观地表达一点不同看法,可没等你讲完,就听见提案人不阴不阳地说:“我觉得这样的讨论不应该让什么人都参加,有的人才来几天啊,就想冒充专家了!”你气得一时语塞,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就事论事,她却要这样攻击你。点评: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类似的“想不通”的事情:明明没打算跟别人对立,却偏偏有人要专门站到我们的对立面去,有一搭没一搭地向我们“乱放冷箭”。这种时候,我们常以为他们又强悍又无礼,于是要么以牙还牙地回击,要么敬而远之地回避,无法与他们建立轻松正常的关系。然而,如果有机会深交,我们会发现:其实,在他们强悍的外表之下,有着比别人更加脆弱的心灵。换个词想想看:不是“攻击”,是“防御”——其实脆弱而敏感的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攻击谁、伤害谁,只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怕受伤,所以才会在感觉到威胁的时候,用“攻击”来防卫自己而已。所以说,与他们缓和关系的最佳办法,不是反击或回避,而是理解和包容。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近脆弱的心灵呢?情景二 怪话连篇只因撒娇你答应老公说每个月跟他回去看望公婆一次,可是,生性活泼的你有一大堆“狐朋狗友”密切往来着,隔三差五地总要小聚一番,所以难免有时食言。老公没有责怪你,可是每次你兴致勃勃地梳妆打扮完毕后,他不是嘲笑你的发型古怪,就是埋怨说房间太乱。你很生气,怀疑他是不是有了二心,否则为什么总要来攻击糟蹋自己。点评:有的时候,身边的人会突然频频拿我们“开涮”,作为攻击的对象。表面上看起来很像调侃,但我们听了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因为他们的言词之间似乎总有些损人的意味,让人不那么舒服。稍不注意,也许就会战火连绵。换个词想想看:不是“攻击”,是“提醒”——那些常常对我们“怪话连篇”的人,其实潜意识中,只是想提醒我们:不要忽略了他或她内心的某种特别需要哦,否则大家都不会很开心!情景三 吵架指责弱势心理阿姨临出国前,将读高中的表妹托付给你照看。你唯恐表妹贪玩惹麻烦,所以恨不得拿根绳子把她绑在自己身边。可是表妹非但不感谢你,反而三天两头跟你吵嘴,指责攻击你是“八婆”、“拿着鸡毛当令箭”。你简直被她伤透了心……点评:在人际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人有种本能的逆反心理:你要我向东,我就偏要向西。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大局当然总是掌握在当权者手里,而弱势人群唯有通过不断地攻击和否定当权者,才能获得某种阿Q式的平衡。换个词想想看:不是“攻击”,是“反抗”——不是别人真的那么讨厌我们、想要伤我们的心,而是我们的某些做法让别人感到压抑和不解,因此通过指责来反抗罢了。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可能只是一只替罪羊、一个出气筒,那些指向我们的攻击其实本来另有所属。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了解对方到底为什么要反抗、又究竟想要反抗什么呢?情景四 嘴不饶人不懂表达你的老搭档善良勤奋,什么都好,但不知为什么,就是一张嘴老是不饶人,每天不是说这个不好,就是讲那个太烂,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他似的。你很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也变成一个“怨妇”,但又不知该如何制止他的攻击行为。点评: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因为有不少的家庭在代代相传地制造这样的“特产”——从父辈的父辈开始,一家人彼此就习惯了把攻击当作沟通的唯一方式。不幸继承了这份“遗产”的人,除非有人特别点拨,否则不会意识到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可供选择。换个词想想看:不是“攻击”,是“表达”——如果可怜的他或她只学会了“攻击”这样一种表达方式,那么,让我们来尝试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表达自我吧——如果他攻击公交车的司机,那么他其实只是想表达对交通状况的不满而已。以此类推,我们将成为他们最感激的人!来源:学生大

第14篇:换个角度看孩子授课体会

家长课程授课体会

李方慧

这学期的第一次家长课程成功的开课了。回想这次家长课程开课的情况深有体会。

一、从思想史非常重视这次家长会,作了充分准备。

家长会前要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了解他们对班级的看法、态度和要求,了解老师们对学生的评价,然后分类整理,并写出家长授课教案和发言提纲;提前通知开课的时间和地点。

二、精心设计家长开课的内容

1、活动前

我们写出温馨提示的同时并逐一通知了各位家长的具体开课时间,列举出发生在现阶段孩子身上相对应的例子,做到多讲故事少讲道理。提前准备好家长签到表、家长作业。

2、活动中

我先让各位家长自由讨论发生在 孩子身上的令他们头疼的事情。然后老师总结出各位家长的问题再集团进行讨论让家长说出自己平时遇到这样的事情是怎样处理的,说出自己的教育方法。老师始终做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家长们自己去讨论,去做主角,最终让自己得出结论与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气氛很活跃,不会因为老师一住不住的说而显得枯燥无味。

3、活动后

又讲了一些与本班学生接近的话题,或让家长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最后老师发放家长作业让家长去写,各位家长都能认真对待,反应在这一节课收获不少,从中了解到了教育孩子更好的方法。

三、家长会气氛热烈和谐融洽。

参会者畅所欲言,家长们深有体会的说:通过参加这次家长课程,收获很多,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体会:

1、注重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特别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平时的言谈举止,每一件事的处理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较大影响,最能对孩子数学的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尤其是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好学生即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要向让孩子有一个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结合。

总之,我们会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作为教育的主导,带动家长法会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争取与家长密切配合真正办好家长学校。

第15篇:《第一大总统》: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第一大总统》: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说句老实话,经过一整年主旋律献礼影视作品的洗礼,尤其还是表现故事内容都差不多的影视作品的疲劳轰炸之后,再对电影,或者历史有兴趣的观众,都难免出现疲沓、倦怠的感觉。一味的宏大、厚重、热血、忠诚……等等名词,让人更是麻木。在这个时机下,《第一大总统》却敢于创新,在宏大的历史背景,早就盖棺定论、不容改变的伟人故事之外,着眼于一些浪漫、柔情的元素,尽管这元素基本上也还是建立在一个伟人博大的情怀之上,但是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已经令人眼前一亮,就仿佛是千篇1律的姹紫嫣红之下,突然闪现一道清新的绿来,顿时就让人来了精神。

八零后导演王才涛匠心独具,却又并未偏离历史正确的航道,并没有如有些庸俗猎奇剧集那样,戏说胡说,只是在孙中山与宋庆龄爱情故事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加工,用新生代的视角,用更加唯美,同时也不乏壮怀激烈的情怀,去仔细勾勒出一段惊艳世间的绝恋。很喜欢宋庆龄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私奔的方式逃出家庭的桥段,更喜欢当孙中山与宋庆龄再次相遇时,用电脑特效做出来的,原本在他们周围朴实平凡的日本小巷,刹那间鲜花开遍,非常具有想象力的特效。这种以往只能在广告和MTV中出现的特殊表现手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这一对情侣此刻的心境,也是《第一大总统》这部投资不大,原本注定要淹没在今年众多主旋律献礼片中的“小片”最独特,也最吸引人的闪光点。

其实不仅仅是这两个小段落而已,整部影片在影像风格上,都偏向温暖、清新,大量暖色调的镜头,中和了辛亥革命这一原本应该庄严肃杀历史大事件的暴戾之气,令观众更能体会到其中积极向上,热血而不乏温暖的一面,实在非常难得。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影片并没有全景式但却难免浮光掠影地去展现辛亥革命前后时局,以及各方势力的合纵连横,它选取了一个更加直接而且更加独特的视角,只从孙中山这个人物着手,他的奋斗,他的努力,他在各个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转变。因为视角的变化,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影片的视野稍显狭隘了一点,但是却更加深入,尤其是毫不避讳地表现在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期时,孙中山先生也曾经彷徨、愤怒,甚至于黄兴先生大吵到几乎决裂这样的段落。但是正是如此,才更显示出他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感。

台湾演员邱心志从曾经的偶像剧演员,一直到如今伟人孙中山的扮演者,在《第一大总统》一片中是非常合适的,尤其是平衡在公事方面的勇敢、坚强,以及在与宋庆龄恋爱中的温柔、体贴,都恰到好处。一众年轻偶像,如韩庚、田亮、张峻宁、周一围、胡彦斌参与演出,一方面更符合史实中人物真实的年龄,另一方面,也是吸引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去了解国家历史的一种全新尝试,未尝不可。最起码,这些年轻偶像们在影片中的表现,还都算是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演出任务。

换个角度看主旋律电影,看已经过去百年的辛亥革命,或许没必要太过强调铁血与牺牲,更多强调爱和温暖,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第一大总统》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尝试,很令人欣喜。

第16篇:换个角度看世界感受不一样的美杂文随笔

2018初次遇见景德镇,因为我执着的等待,一场倾盆大雨席卷而来,路上偶尔有学生在行走,却只是擦肩而过,大风大雨里,我死撑着伞前行,一手推着沉重的密码箱。

风刮过我的脸颊,雨鞭打着我的衣服,依然阻止不了我前行,我默默告诉自己,“世俗有多艰辛,你就要多强大”。

偶尔在某个屋檐避雨,然而风依旧再呼呼地吹,雨依旧在哗哗地下,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就毅然决然地迎着狂风大雨潇洒地走了。

走着走着,雨渐渐停了,风渐渐小了,我不时地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回到寝室,变成落汤鸡的我,竟然发现天放晴了,心里顿时不开心了。

这一次暴风雨,不早不晚,便便赶上我。

心里是有点闷闷不乐的,就那么巧,就遇见我。然而和徐教谈起,这可怕的“清洗”,却意外地发现,换个角度想想,心情会不一样。

有时候,我们往往会钻牛角尖,然而只要换个角度看看,其实情况也并没有那么糟,鞋子湿了就湿了,庆幸电脑没有坏,再说在暴风雨中行走很爽耶!就是包袱有点多了,还得护它们安全。

这一次“冷风暴雨”算是景德镇送给我的见面礼,淋淋吹吹,整个人都清爽了,未来的日子要打起精神来,日夜奋战。

待我出关之日,我们再畅谈嘴饮。

第17篇:换个角度交流

我们常常会感觉沟通不畅,会感觉在沟通过程中因结论的不同而引发情绪的冲突,甚至会衍生出更为严重的后果。甚至有人总结出了\"误解是正常,理解是异常\",认为在与各种各样人交往过程中,被误解和误解别人都很正常。

但是,昨天我和一个朋友沟通的过程中的一些冲突和化解,让我悟出了如果以对方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许就能够沟通顺畅,容易达成共识,在沟通享受思想的碰撞和形成共识的愉悦。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一方主动放弃自我的沟通方式,而以对方的思维模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尽管这是一个解决沟通中冲突和不悦的方式之一,但是,很多人不会或者很难放弃自己的思维模式,而跟随对方的思维模式表达观点和沟通。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拒绝。想想沟通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在某件事、某个问题等方面达成共识吗?或者分享知识、工具、方法等,沟通最高目标是要彼此认可,而不是冲突;另外一个方面,你放弃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按照对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客观上表现你的随和、宽容、大度等美化的品格,并没有因此而损失什么,相反,更能够赢得对方的尊重和认可,因为当你放弃你自己的思维模式的时候,对方也一定能够感觉出来,而你的这一\"让步\"会感动对方,你也没有失去什么。

表达个性也许成为了大家追求的目标之一,我认为在放弃自己的思维模式而跟随对方思维模式沟通过程中,在获得对方认可的前提下,可以穿插以你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让对方心悦诚服,对方有可能转到你的思维框架中来。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中,而选择先让一步,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尽管这个方法很好,但是要求却较高,首先需要较强的理解力,能够感同身受对方,能够解构出对方的思维模式;其次需要能够放下自我,不计较得失和所谓的面子和自尊;第三,需要全情投入,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心和脉搏在和他一起跳动。

第18篇: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清晨,她推开窗户。窗户外是一片被砍伐的树林,一些鲜花被折断在小路旁,农民在辛苦地耕作。另一个小女孩带着小铲子,哭泣着准备埋葬它的死去的宠物小狗。看到这些,小女孩很伤心。她的爷爷看见了,把她带到另一扇窗前,说:“孩子,你刚才开错了窗。 ”说完,便推开了他眼前的这扇窗,这一扇窗外风和日丽,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一些小孩在一起快乐地玩耍。看到这些,小女孩破涕为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因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我们会有新的体会,也许今天我们不快乐,但我们可以想我们明天会快乐,因为生活中总是有种种的不快,例如,一次考试的失利,一次作业的失误,一次父母的批评……这些事情时有发生,也许我们控制不了一些事情的发生,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心情。在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遇到这些事,我们可以乐观地想:他们只是希望我做得更好一些,只不过做法有些过分罢了。

除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外,在学习上我们也应该这样,例如,记历史时我们没必要死记硬背,最后费力不讨好,考试起来还是头脑一片空白,其实我们可以把历史人物的名字,时间,事件,以及相关的人一起联系起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内容精彩的故事。这样只要一说关于某件历史事件,你就能把它完整的叙述出来,这可比死记硬背强多了。其它学科也都有简单的学习方法,只要你换个角度去发现。

每件事都需要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它,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地更多。

第19篇: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倘若你只看到一个方面,那么你的视野便太过狭小,又何不以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呢?

苍鹰见麻雀飞行的低,可它却未曾体会过在低处飞行的感受,或许只是见惯了高飞的景观,有时候也是可以尝试一下低飞的感受,体会那不一样的风光。

一个婆婆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雨伞的,一个嫁给了卖蔬菜的。一到下雨天,婆婆就会担心地里收成不好,而一到晴天,婆婆便会担心雨伞卖的不好。邻居听闻此事,便劝她说:“何不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呢?下雨天你家大女儿雨伞卖得好,而晴天你的小女儿蔬菜卖得好。”婆婆听完之后想了想,便不再愁眉不展。正如这位邻居所言,为何不换个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呢?如果有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转换一下思维的方式,或许事情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有一群正在上山的人碰见了一群正在下山的人,然后他们问下山的人说:“上到山顶的风景是怎样的?”答案并不是单一的,有的人觉得山上的风景很美,视野很开阔,有的人认为山上的空气清新,能让人感觉很舒服享受。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呢?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观念进行观测,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便造就了答案的不同。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思维不同,自然所想的也就不同。若想要全面的观察到了解到事物,那么就需要以不同的眼光来思考。

如今在生活之中,这种多视角的观察方式早已充斥于其中。大家现在了解机器人的种类是越来越多了吧!如扫地机器人,写稿机器人等。在它们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为何不想一想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的隐患呢?如果有一天,他们真正的成为了人类的代替品,那么我们便会更加的被动。如今李世石与阿尔法的“人机大战”以1:4战败,那么我们是否该警惕一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状况呢?如果有一天,世界变成机器人来主宰,那我们人类就是他们的奴隶。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要利用好其中积极的一方面,更要防患不好的那一面。

我们更应该在思索问题的时候后换个方面。在哲学中有提到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全面辩证的思考问题。在数学的解题方法中,常常有用逆向思维进行解题,由问题解出结论,这样再来找条件进行结论正确,即可推出问题的答案。生活中的事情其实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如同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在你迷茫困惑的时候,或许可以选择换个角度看问题。

在如今,我们要培养自己辨证思考的能力,尽量全面的思考问题,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ZQ

第20篇:换个角度海阔天空

换个角度——海阔天空柳暗花明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颇受启迪:

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到郊外散步。来到一个湖边时,苏格拉底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学生们:“你们谁能说出这湖里共有多少桶水?”

学生们面面相觑,回答不上来。

过了一会儿,学生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来。

有人说,这湖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用桶来度量,所以,湖水有无数桶,有人说,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湖的体积,然后除以桶的体积,就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桶水了……

然而,面对学生们的回答,苏格拉底只是微笑着摇头。

末了,苏格拉底来到一直沉默不语的柏拉图面前,问:“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这个问题实在太简单了,”柏拉图说道。“那要看桶是什么样的桶,如果和湖一样大,那湖里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湖的1/2大,那湖里就有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湖的1/3大,那湖里就有三桶水;如果……”

“行了,你的答案完全正确。”苏格拉底满意地说。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柏拉图睿智叫好。

柏拉图只是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他不是以湖的大小为出发点,而是从桶的角度进行思考。结果,问题迎刃而解。

好多时候,我们总是自然不自然的把自己的思维定化,正如前面的故事,说道“桶”,就只想到平时用的桶,殊不知,“桶”也是可变的。

记得今年二月份,销售公司请来河北经贸大学的马教授来公司培训市场营销,马教授一开始曾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如何用三条线将一个矩形分成8部分?

我们冥思苦想,却最多只能分成7部分。马教授笑笑说:我好像没有说必须用直线,我只是说用线,如果用曲线,别说8部分,再多也没有什么问题。只见教授只是简单的用了两条半圆曲线和一条直线,8各部分很明了的分了出来。我们不禁对自己的想当然的看待问题觉得很好笑。是啊,说到线,我们就只会想到直线,把自己的思维囿于简单的理解,不能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所以面对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就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就会将问题简单化,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我们就会豁然开朗, 迎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换个角度看世界范文.doc》
换个角度看世界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