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读书摘抄范文

2022-11-0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怎样做读书札记

怎样做读书札记

大中学校的学生对“读书笔记”都不会陌生,但对“读书札记”可能不那么熟悉。应该说,读书札记与读书笔记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不是很大。据《现代汉语词典》,笔记是“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的记录”,札记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可见,笔记侧重于“记录”或“摘录”原话,而札记则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侧重于“摘要”并附有“心得”。

通常把读书笔记分为摘录式、提纲式、批注式、心得式几种。心得式的读书笔记,也就是读书札记。

通过写札记,在综合他人观点、见解的基础上,做出评价,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写下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这无疑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对于课题研究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读书札记的具体形式是灵活的,写法多样,篇幅也可长可短。不过,也有一些基本的规范:一是要准确记下所读书文的作者、题名和具体出处,这既是对他人著作权的尊重,也方便自己日后的索引核查;二是概括时不能歪曲原意,摘录时不能断章取义,关键处最好是引用原文。

读书札记可以是就一本书、一篇文而写,也可以是围绕同一问题,读几本书或几篇相关文章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者又叫做“综合读书笔记”,其写法已类似“文献综述”,因此可以作为科研的基础训练方式。

下面举几例本科生做的读书札记,不是说它们写得好,而是呈现几种大致的样式。

【例一】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04级汉本二班×××学号102012004108

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难教是有目共睹的,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隔绝和惧怕心理以及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课堂沉闷,令大多数教师十分头疼。如何才能改变现状,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呢?众多教师对此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张涛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中说到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是要“传承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挖掘古人精神的宝藏,启发或指导我们现代的生活和工作。”确实,如果没有注意到文言文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从应付高考这一层面来说是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关注和重视的。要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之前就明确文言文学习的价值,才有可能真正从心里认可文言文,而且可以避免光为高考而学习文言文没有意义这一错误观念。

其次,要让学生看到文言文究竟美在哪里?李方老师的《诗情画意学诗文》提倡带领学生“走进古文人性美,拨动古文情感美,咀嚼古文哲理美,汲取古文语言美”。文言文被众多学生评价:细碎,繁杂,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字词讲解,课文串讲的教法,难免枯燥、索然无味。张玉新老师在《例谈文言文教学的三个原则》中讲到自己的一次教学实践,先给学生读一段自己用文言文写的关于学校的描绘,学生体会到周围熟悉的事物用文言文表达出来是如此地有趣,而且文言文的表述也不比白话文逊色,就有可能产生尝试的欲望,兴趣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所以文言文教学再也不能沿用以往那种一字一句翻译、个个突破的传统教法,这种教法割裂了文章,破坏了文言文的整体美感。

如何才能避免破坏整体美感呢?很多老师提议要在情境中教学,即走进作品情境。徐志伟老师在《漫谈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把情境教学称为“还原式鉴赏”:用“心”去读,即主

体投入的感性的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中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想、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情境教学的好处是使学生消除与文章的时代隔膜,熟悉文章内容,并把自己设想在作者所处的时代,清楚作者所面对的种种矛盾事实,合理地为作者考虑,体悟作者此时此境的心态和情感,就更易于学生的体会和理解。于漪老师也说了:“如果只拘泥于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挤掉‘情’,丢弃‘情’,文字便成了干枯的符号,文章也就战立不起来,感染力也就消失。”情感的体悟才最具有说服力,而如何更好地体悟情感,关键在于诵读,要让学生有读的欲望和兴趣。很多老师也意识到读的重要性,何东凤介绍得最详细了,在《贵在导,重在读——高中文言文教法新探》一文中,强调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懂了,读通了”,在内容的‘理解’上下一番大气力,然后才是培养学生的“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并具体细分为“以默读为先,以泛读为辅,以诵读为主”。读,并不是一知半解地读,如果对读没有要求,学生如念经般地读,就别提会有什么兴趣了,读是需要老师的点拨和纠正错误。老师需要点拨什么呢?高云、高翔老师在《文言文教学应把握好三个关系》强调“点”“练”结合,老师先要点拨句读,对谴词造句、修辞等精妙处进行简要点拨,然后才让学生反复练读,由学会把握节奏、速度、语调和语气等技能层面过渡到品位、感受、领悟、欣赏等艺术层面。然而,诵读法功效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恐怕实施其法的老师要有顶住领导压力的心理准备了。

张涛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还具体说到教授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评书激趣,以叙事为主的课文,可采用易中天《品三国》那种说评书的形式;吟咏激趣,散文类的课文,可让学生在摇头晃脑的反复吟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章熏陶和感染;换位激趣,对于篇幅不长,难点不多的课文可尝试让同学来当老师,调动他们查找资料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激趣,用课件或录音把学生带入浓烈的氛围中体悟课文;设问激趣;资料激趣,需要课外适量材料的补充。具体的策略需要结合具体的篇目的具体特点,只有采用了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激趣的目的,否则,生搬硬套,处理不当,可能效果不好甚至出现反效果。徐九胜老师甚至还提出《不妨让学生之乎者也起来》:“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意在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古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说白了,就是用文言文讲话写作,文章中所述的那堂完全用文言文教学的课很成功,但这并非任何班级都可以套用的,因为功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让一个文言功底较差的班级试试,结果要么哑口无言,要么胡说八道,老师纠正错误都来不及了,哪里顾得上讲课,另外这个方法的使用也要适度,不能滥用。

要想让文言文教学富有成效,再也不能让枯燥无味的填鸭式字词串讲的教授法当道了,一个老师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关注,纵使古文功底再深厚也是白搭。即使老师传输出大量的知识,学生没有兴趣接收,这些教学过程也就是纯属浪费时间,做无用功了,所以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前一定要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前提,也是关键。

„未准确交代所读文章的具体出处。‟

【例二】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种方式

学号10201200408

1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语文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课程

功能的落实。在这一次的课程改革中不少的眼光度落到了这个问题上,就如何正确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展开了讨论。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进行评价是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已经达成一致的观点。那么讨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就从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批判开始了。2005年11月的《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刊载了一篇题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五种意识标准的构建》的文章,其中一开始就指出了旧有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已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以及语文教育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其一,以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的标准。其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评教”为主。其三,过分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该篇文章基本把新课程改革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分析到位。在此基础上,该文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语文课堂教学兴趣与态度意识。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这一点,第一,语文课堂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第二,语文课堂教学能否使教师体验到成功。第三,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鼓动学生的挑战意识。第四,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否达到情感的交融。应该说这一评价条件是以人性化为基础,从人的精神需要的层面上提出,具有科学性。二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意识。在这一点上,文章指出应该包含“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体现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对新教材的体现度”、“教学环节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的满足度”。紧扣教学目标应该是对一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这不仅是要求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也是要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重视新课程理念,在这一点上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实际性。三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探究与互动意识。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并不是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要求做到探究与互动,在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与传授的教学时盲目的进行学生的自发探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笔者认为这一点不应作为主要的评价条件,可作为附加参考。四是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充整合与实践创新意识。这一点是在旧有的课堂评价标准中没有被重视的。文章认为在这一点上应包括“教师能否展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整合性”、“充分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创新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性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一评价标准的拟定体现了新课标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思想。最后一点,文章指出应该在评价中注意语文课教学内外资源的统整与助教意识。这指的是评价课堂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认知背景。

此外,笔者也从其它一些文章看到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看法。03年5月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刊载的一篇《新课程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初探》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三方面考虑: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方面赋分,关键是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

二、从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自主活动、师生互动三个方面赋分;

三、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并有意外收获。这是在新课程改革初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探讨的文章,虽然把握住了新课改的理念,但是没有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具体操作的要求,是比较粗糙的分析。另一篇04年4月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文章《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四问”法》介绍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四问”法:你觉得这节课时间长还是短;你完成(达到)教学目标了吗,请举例说明;你印象最深的教学事件是什么;你对教学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四问”法在真实情境中评价课堂教学,把学生、授课人和评课者结为一体,增强了师生的主体意识,让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水乳交融,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引导他们对教学进行及时反思。应该说是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日益科学化的表现。

„未交代所读文章作者的姓名。‟

【例三】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汉本二班×××学号:102012004130

新一轮课改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两种忧虑的状态(对于教师而言):“一.流于形式。新课程标准上的一些关键词和“合作探究”、“个性化阅读”虽然已经成为教师的口头禅,但真正在课堂上实施的很少。二.墨守成规。一些教师还是固守几十年的方法,串讲串词,讲深讲透,剥夺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权利。”(《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第5期)

而对于学生而言,虽然老师的讲授方式有了一些变化,上课的花样多了,但是自己还总是提不起兴趣,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对语文课缺乏一种学习的热情。对于这种现象,一些心理学专家指出,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着“消极反抗倾向”,这种倾向往往表现为淡漠,凡事都表现的无所谓。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多回答“不知道”。“他们总是轻易地答应师长指定的规则,但因缺乏实践动力,老是遗忘和拖延,让人觉得‘不负责’或‘光说不练’。”(《学生为何缺乏热情?》,《教育文摘周报》2007.5.30)

其实,学生出现这种对学习毫无热情的情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仍旧可以看到教师和学生都还没彻底改变以老师为主体的意识。对于老师来说,“新课程培训流于形式,教师对新课标一知半解;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限制教师对新课改的正确认识,而且目前语文教育教学的矛盾导向使语文教师产生观念的困惑。很多杂志一方面登刊着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课程观等先进教育理论;另一方面有登刊着许多语文教学的应试技巧,如模拟试题等,有导致了课堂上教师还是固守讲授练习的老方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第5期)对学生,几年前“缺乏人文关怀的功利化教育影响了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学校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为主要教育方式”,学校在学生的眼里,就像一个工厂,而他们自己则悲哀地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产品。试问一下,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引领学生的兴趣么?

因此,要真正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改变语文课堂以往沉闷的气氛,必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教师这方面来说,无论杂志上的观点多么可行,形象辉煌,都要以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另外,在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觉得语文课没意思,因为他们没有带着问题去上课,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提出一个比较有质量的问题,怕问题幼稚,同学老师笑话。这时候老师应该“创造宽松的环境,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导报》2007.6.2)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时间,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获得感知,形成自己的答案,真正达到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我想这才是语文课所应该教给学生的内容吧。

„也是“埋没”了所读文章的作者。‟

推荐第2篇:读书心得:怎样做父亲

《怎样做父亲》读后感

什么是童年?不是数学,不是识字。童年是游戏,童年是随心所欲的快乐!因为童年只有一次,爸爸的鼓励是孩子的动力,相信在爸爸的引领下,孩子将是一个诚实、勇敢、自信、公正的人。每位爸爸都是独特的,都是辛苦的爸爸,在孩子信赖的目光里,肩负着重担和责任。

怎样做一个好父亲呢?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快乐的、浑身洋溢着幸福感的父亲呢?做父亲是一种学问,一门意义重大的必修课。通过家长日活动,我们提醒各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个不缺席的好父亲!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与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创造和想象;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依赖你,信任你,以身作则,正确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人、了解人,与别人友善而快乐地交往„„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父亲以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情,从来没有来过幼儿园,从来不知道孩子所处的环境,不认识孩子喜欢的好朋友,以至于这次活动都由母亲来报到。针对这些家长,我们老师将进行个别教育,让其意识到自己对大的投资——孩子,正期待独一无二的父爱。

《怎样做父亲》是一本写给中国父亲的书!书中说道:“当我们回顾我们走过的人生,我们可能不会计较多了几间房,或者银行的存款多了几万元;而是,我们会更期待孩子围绕在我们身旁,和你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或诉说内心深处的话语。就如一首诗所说:“孩子,请把你的小手给我,让我走在你对我信赖的目光里。”

“做了违反常规的事情不要只顾责备孩子,要引导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从教孩子言行举止开始,培养他从容不迫,豁达大度的气质。”

“鼓励孩子学会处理在学习和玩耍方面遇到的挫折,并且热闹让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下来休息。”

“母鸡总是把小鸡搂在翅膀下,所以小鸡只能飞上矮墙。老鹰总是把小鹰赶出巢穴,所以小鹰才会飞上蓝天。”

„„

真心期待,忙碌的父亲们,地下头,看一看自己的孩子,注视孩子的眼睛,了解孩子的心声,回答孩子的问题,满足孩子的渴望,做一个好父亲。

推荐第3篇:《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摘抄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摘抄

周蓓

1.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处? 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有童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是专家,是思想家,是心理学家。

2.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正如青年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是,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3.班主任幸福感的丧失是由于厌倦感的滋生,而厌倦感的滋生主要来源于两点:远离学生和拒绝变化。远离学生,不是指物理距离上远离,二是指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距离在拉大。本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因为感情的隔膜,学生在我们眼前成了物,是分数,是试卷,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目中无人”的教育,怎么可能有幸福感?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4.班主任的幸福感源于何处?享受职业--一个人只有以享受的心境对待职业才可能获得职业幸福感。赢得尊严--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还有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自身的光荣感。一个班主任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是一种尊严;班级得了流动红旗,这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种尊严;发表了文章或出版了著作,这更是觉得尊严。这种尊严就是幸福的来源之一。学生爱戴--这是班主任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超过了任何来自领导的表扬和奖励。克服厌倦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地和孩子在一起,不但在行动上和他们交往,而且在情感上和他们交融,不断被孩子感染和感动,你就会有幸福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时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记自己是孩子的老师,必然和孩子心心相印,而且每天都会生活在被童心感动的情怀中,生活在感动中就是一种幸福!超越自己--每天都重复昨天的事,谁都会厌倦,能不能追求做最新的自己,不要重复自己,超越自己,在超越中,我们会获得成就感,进而感到幸福。这样教育就会每天都充满悬念,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无穷的魅力。享受这种魅力,也是作为一名不断超越自己的班主任的幸福所在。

5.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同时,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这里都给它们加上引号,是想表明并强调,也许我们班主任一辈子都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但这不妨碍我们给自己的事业定一个终身奋斗目标:专家,能够使我们在学科教学或其它专业技能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上)征服学生的心,并给他们以积极地影响;思想家,能够让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以鲜活的思想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学家,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

6.如何赢得学生的心灵?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这是谈心的前提。在这里,“尊重”首先应该体现在对孩子善解人意的体贴与关怀。当孩子叩开老师的办公室的时候,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求助,我们应该以真诚地眼光给孩子以心灵的安全感,进而自然而然地向我们敞开心扉。 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老师应用温和的眼神鼓励孩子畅所欲言,一吐为快,通过倾听走进孩子的心灵。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也许在成年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孩子看来,确是天大的事。面对孩子的倾吐,班主任任何不屑或不以为然都是对童心的亵渎。对孩子的理解,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一颗孩子的心去理解。陶行知多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 多提建议,避免训斥。既然是孩子,他们的观点就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他们的想法也不可能都是成熟的,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否则便是教师的失职。但这里的“引导”不是不着边际的空洞说教,更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而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关切,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谈心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分析并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会不知不觉把我们当做朋友进而更加信任我们。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谆谆告诫教育者:“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7.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 只有耐心地倾听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并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而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在这里,倾听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赢得信任,了解情况,提供帮助。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讲悲伤、委屈、苦闷等抑郁之情通过向自己信任的人诉说而合理地发泄出来,可求得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卫生。因此,以倾听为主要目的的个别谈话应诱导、鼓励学生滔滔不绝、一吐为快。学生通过倾诉,把内心深处的困惑、焦虑、积郁、愤懑、悲伤等表达出来,老师则以诚恳的态度仔细聆听,并通过眼神和点头、蹙眉等体态语言告诉学生:“我是理解你的,你也完全可以信任我,我愿意分担你的一切苦闷!”从而使学生无所顾忌地继续讲下去。 8.与学生相处,有一个原则应该遵守,那就是永远不以学生为敌!即使学生对自己充满敌意,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浑然不觉”,以平常心待之。无论学生以怎样复杂而疑虑的眼神看我,我都以纯净的目光去打量他们。 在和学生的交往中,真诚有时候比感情更重要。感情需要时间的积累,而真诚只需要当即把心掏给学生;感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温馨的话语来表达,而种牛场需要坦率,包括很尖锐但很真实的语言。 9.化批评为表扬(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走进心灵。所谓“走进心灵”,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在孩子犯错误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方法至关重要。 比如“批评”。毫无疑问,批评是教育重要的方法,说“重要”是因为我认为教育中的批评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因而是有缺陷的教育。但是,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更加有效。富有智慧的教师,哪怕是犯了错误的时候也能够找到学生可以鼓励和表扬的地方,巧妙地将批评转化为表扬,从而达到触动学生心灵教育学生的目的。

10.多一些“非功利谈心”如何 学生遇到困难或犯了错误,就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不管教师如何耐心而亲切,学生都知道是在教育自己,他内心的防范心理是必然的,这种自觉不自觉的防范心理甚至抵触心理会影响或消解教师满腔热情真诚地教育,这也是必然的。 最好的教育是看不出教育目的的教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结尾,教育家给我们提的最后一条建议是“保密”,他认为,对于最好的教育来说,教育目的应该尽可能隐藏起来。这是因为,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目的要隐藏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我坚信,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教师的内心深处,教育目的应该明确;但体现在外在的行为,教师的教育痕迹则应该尽可能淡化,所谓“春风化雨”所谓“润物无声”。没有具体教育指向的非功利谈心,就是隐蔽了目的淡化了痕迹的教育。

11.把教师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 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我们就应尽量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注与监督,有的教师一方面在语言上对学生强调“个人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却很少把自己的教育意识同学生集体舆论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无论受到了表扬还是批评,似乎都是老师个人对他的评价,他感受不到集体舆论的存在,产生不了“同学们这样表扬我,我一定争取更大进步”或“我又犯错误了,真对不起集体”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学生是很难获得集体主义道德体验的。相反,如果班主任善于创造出集体舆论,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转化为班集体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那么,学生会真切的感受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同时也受着集体的关注:有了进步,他会赢得全班同学鼓励的掌声;犯了错误,他会感到全班同学谴责的目光。因此,高明的教育者总是把自己的教育意愿以集体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12.“化险为夷”的艺术 所谓“走进心灵”,有时候并不只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谈心;作为班主任,“走进心灵”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富于智慧的教育,去感染、触动、影响全体学生的心灵。这当然需要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意见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野,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即使面对班里明显的违纪现象或重大问题,教师爷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批评、斥责,而还应充满信心地分析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中有没有正面的教育因素呢?如果善于挖掘消极事件中的积极因素,说不定会使班集体获得一次“化腐朽为神奇”的转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善于发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凡小事或重大挫折中的教育效益,善于变偶然现象为必然教育,仅仅靠教育者的责任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地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做到了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13.比机智更重要的是民主 在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中,陶行知先生当然表现出来相当高明的教育机智,但我从中读到的首先不是机智而是对孩子的爱、信任和尊重。换句话说,我认为陶行知这“四块糖果”所蕴含的首先是他发自肺腑的民主情怀。 教育艺术就是心灵的艺术,它对教育者的要求首先不是技艺,而是对每一位学生的由衷地热爱和尊重。 14.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 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转化后进生务必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首先这种爱不是故作的特殊的“偏爱”,而是自然而然地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的爱,不然他们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另一种形式的“另眼相看”。其次,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学生集体,要让他感受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第二,唤起向上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赏金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说,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第三,引导集体舆论。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向上集体的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第四,讲究有效方法。有效的方法往往包含有“科学”的因素,但有时“科学”未必“有效”;另外,这里的“有效”,还包含“艺术”的意思,让他们更易于接受。 具体的方法有:

1、写“家校练习本”;

2、填“报喜单”;

3、游玩。

4、集体评议(表现最差及进步最大)。

5、写“每日九问”。

6、写《灵魂的搏斗》;

7、安排当干部;

8、对手竞赛;

9、学生作文表扬;

10、推荐好书。

15.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 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孩子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家长之间的竞争,要从六个方面影响家长:阅读启迪、写作改变、书信沟通、孩子促动、家长转化、家访感染。

推荐第4篇:读书摘抄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精彩语录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读《爱》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 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生存的各种影响。

——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

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首先你要敢想,那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读《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行家》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热爱,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无怨无悔。

——读《教海漫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讲“言教”,更要讲“身教”。你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领悟警言警句,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为了谁,教师的苦口婆心又是为了谁。

——浏览《增广贤文》所想点滴

我们的课堂似乎不需要过多矫揉造作的客套,似乎也很需要太多精心得不着痕迹的安排,无论如何,如果一位真正能读懂生活的乐趣、真正能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课堂,并乐于将一切自己感受过快乐的东西带给他人的老师也一定会懂得如何给自己的学生经常带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体验生活乐趣的一堂课。

——读《课堂亲近生活》

作为一名班主任,“民主教育”是他的一大特色,“爱心教育”是他成功的基石。他的爱是博爱,是严爱,是充满艺术魅力的关爱,他的教育方式是感性的,学生之于他是朋友而非机器。是啊,当我们以冷眼、责骂和各种各样无休止的惩罚对待学生的时候,我们又怎能期望教育能深入学生的心灵?离开了对学生起码的爱,一切教育都是一纸谎言!

——读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

推荐第5篇:读书摘抄

读书摘抄范例

(一) 这样做,值得!

在成长的道路中,难免会有一些人因为历练而受到留下伤痕。这些伤痕有一些是不可磨灭的。面对痛苦的历练,人们往往扪心自问:“这样做,值得吗?”而我的回答是:“这样做,值得!”特别是一次野外的经历,更坚定了我的这个看法。

那时,秋天正踏着轻快的脚步,伴着凉爽的秋风徐徐而来,鸟儿在天空中以云朵为伴,自由自在的翱翔。微风四伏,花儿在蝴蝶的簇拥下尽兴地秀出了自己的翩翩舞姿。我来到家乡田地的深处。一处瓜棚跃入眼帘。这瓜棚上挂着一个个肥硕的瓜,扒开瓜旁边的叶子,我惊奇在发现,瓜儿们肥硕的腰身,缠满了粗细不同的枝条,有的枝条在瓜的腰身上勒下了深浅不一的伤痕。

我呆在那儿,心中布满了阵阵疑云:枝条为什么要这样缠着瓜?是谁用枝条把瓜这么缠着呢?……我抬头看着天,鸟儿依旧在翱翔;低头看着地,花儿依旧在舞动。再看看瓜藤棚中的一个个瓜儿,我仿佛听到了瓜儿们痛苦的呻吟。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我想,我要把这些瓜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说干就干,我挑选了一个大瓜,费尽了千辛万苦地解着枝条,我努力不让瓜受到一点伤害。当我解得只剩下的一根枝条时,心中欢快极了,仿佛胜利已在向我招手。我小心翼翼地解下最后一根瓜藤,“咚——”的一声,瓜儿掉下来了,我惊呆了,怎么回事?我看着瘫倒在地上连呻吟都发不出的瓜儿,不禁陷入了沉思……..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我恍然大悟了,原来瓜藤是为了承托住大瓜,不让瓜坠落而缠绕着瓜啊!于是我再次看看那些没有受到我伤害的瓜们,它们仍然在微风中摆动着,与叶子碰撞着,发出莎莎的响声。我突然明白了,这些瓜不是在呻吟,而是在自豪地欢笑,为它们能够经受磨难茁壮成长而欢笑。

我突然想到,我们,作为智慧的生物,是否也应该经受磨炼,才可以茁壮成长呢?想着,想着,不由得望望那满棚被枝条勒紧的瓜儿,喃喃地自问自答:

经受磨炼,这样做,值得吗? 值得!

摘抄:

思想性:小作者立足“英勇救瓜”这一童年趣事,按照“巧施疑惑,逐步解惑”的递进思路,双线并举,诠释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独特的思想。

选材:作者选取了农田趣事,紧紧扣住“瓜”这一代表事物,展开了一系列故事情节,令人眼前一亮。

环境描写:那时,秋天正踏着轻快的脚步,伴着凉爽的秋风徐徐而来,鸟儿在天空中以云朵为伴,自由自在地翱翔。微风四拂,花儿在蝴蝶的簇拥下尽兴地秀出了自己的翩翩舞姿。

细节描写:

(1) 瓜儿们肥硕腰身,缠懑了粗细不同的枝条,有的枝条在瓜的腰身上出现了深浅不一的伤痕。

(2) 我小心翼翼地解下最后一根瓜藤,“咚——”的一声,瓜儿掉下来了

修辞:我看着瘫倒在地上连呻吟都发不出的瓜儿,不禁陷入了沉思……

点题:(议论抒情)

(1) 这些瓜不是在呻吟,而是在自豪地欢笑,为它们能够经受磨难茁壮成长而欢笑。 (2) 我突然想到,我们,作为智慧的生物,是否也应该经受磨炼,才可以茁壮成长呢?

优美词语:怜悯之心

油然而生

推荐第6篇:《教师怎样做课题》读书心得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

几年的教育生涯在讲课、批改作业、上课下课铃声的交替中悄然划过。自己到底收获些什么,是否只为平时的教学琐事所累,还有没有时间静下心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在自己的教学模式趋于成熟的今天,我感觉我应该有所改变了,我不能仅仅为了成为一名教书匠而虚度光阴。看了钱爱萍等编著的《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收获颇多。

正如书中所说问题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是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与纽带。人们只有不断的发现新问题或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认识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而问题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因此我们要有好思索、不安于现状的性格,把一切现存的都看作是合理的人是不可能做课题研究的。怎样发现问题,找到研究课题,通过该书的第一章,我知道了几种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

(一)怀疑的策略

怀疑已有的结论、自己或他人习惯行为方式的合理性,重新思考会发现新问题。

(二)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

从原有结论的不同角度或不同层次上再次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来形成新的认识。它需要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另辟蹊径。

(三)类比与移植的策略

通过类比和借用其它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我认为该策略对教师的自身能力上有一定要求,不是一般教师所能采取的策略。

(四)探究与体察的策略

该策略从实际出发,从对现象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此时的探究会指向现象背后的实质。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深刻的思维品质。

工作这几年,教学中的问题时刻都在,只是,平时忙于应付上课、批改作业,有问题也是丢于一边、甚至不屑一顾,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开脱。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渐渐的内心变得波澜不惊,知识变得一劳永逸。要抓住工作中的问题才能体现一个人思考的力度,才能让自己的头脑灵活,知识之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更新。在问题的推动下,才能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吐故纳新,知识才不会成为一潭死水。有了问题之后,不要怕麻烦,一定要想办法去解决。若该问题对教育科学有普遍意义,有明确、集中地研究范围、目的、任务,那就可以做课题。做课题,说起来简单,但具体怎么做,怎么操作,通过阅读该书,我掌握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这样几种方法。对我们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课题有很大帮助。

目前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现状如何,学生课堂互评的现状如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们在数学组微课题研究中首先要完成的一个调查报告。关于如何设计问卷,让其合理、客观、准确,且达到调查的目的,并被填写问卷的人所接受,在后期的分析和写报告的阶段不带来麻烦。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束手无策好,主要是不知道如何设计问题,才能完善的表达出我想要调查的内容。在该书中我学会了这样几种问题类型:(1)开放式(2)列表式(3)类别式(4)排序式(5)二项式(6)条件式(7)矩阵式以及每一种类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心中有底了,也就更有信心了。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能够多阅读一些对我们的教学或研究有帮助的书籍,既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又能让我们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受益无穷。

总之读了这本书,我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推荐第7篇:《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读书心得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感受颇深。觉得这是一本既能给一线教师指明方向,又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的好书。

首先读这本书,你不会感到辛苦,因为书中到处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故事,在这里你可以从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教育的真谛。从小徒弟带着寻常的小石头到市场问价,领悟到一个人的价值关键要看他把自己定位在哪里;从小伙子手抓小鸟逼智者卜问生死,让人们明白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次,此书能够用独特的眼光看教育,以负责的态度提建议。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索的问题。是啊,在当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确实是挺不容易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也是无人能及的,教师的价值是永恒的。那么,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

(一) 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孩子就需要与孩子沟通,与家长沟通。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第三,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二) 教师要把强烈的责任意识放在首位

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如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在两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全力保护和抢救学生,他们在做这种选择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它掷地有声!我是老师反映了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表明教师形成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这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

(三)教师要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生活

魏书生说: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今天,我们教师要充满爱,爱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我们的爱不断发展自己,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到笑对人生的境遇,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拥有教育的智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积极进取,尽早地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推荐第8篇:《我们怎样做父母》读书心得

《我们怎样做父母》读书心得

今天在杂志中看到文章《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一看题目,我就被吸引住了。

都做了十几年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纠结着这样一个问题。我想,作者对做父母有什么高见值得我借鉴吗?我迫不及待地把文章细细地读了一遍,发现作者也有我的一些同感。作者详细地写了像现在的父母如何溺爱孩子,希望孩子不再平凡,更希望孩子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成功人士。可是这样就会使孩子背负沉重的压力。作者还举了个正面的例子:讲了他小时候妈妈在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自家只有在袋子里刮下来的一丁点儿面粉做了点疙瘩汤,面对乞讨者,母亲把本该是自己的疙瘩汤给了乞讨者。让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作者觉得父母虽平凡,可也是可敬、可爱的人。

在孩子读中学时,作者也通过数轴的正负数、零告诉孩子,目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例子:一个16岁的进城务工者把一桶20斤重的水扛上楼,他的背的可能是弟妹的学费。家庭的开支。这根前面讲到的一些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在结尾告诉我们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习宽容和理性,学会:知礼、达理、尚文、温文。也就是要孩子做到有礼貌,懂道理,不崇尚权利、金钱,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一种力量。

我读了文章,觉得作者说的这一句话道出了当下许多父母的心声: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善良、富有正义感,最好还是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哪个父母不想孩子出人头地?那父母不希望孩子超越自己,比自己更出色?可是当今之下又有谁能像作者那样清楚地看到:要培养出这样的子女,需要多种条件,其中包括机遇。姚明如果没有到外国打篮球,他可能还是个平凡的中国人,不被世人所知。与其让孩子象蜗牛那样背着重负,还不如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做个平凡却可敬可爱的人。

推荐第9篇:《我们怎样做父母》读书心得

今天在杂志中看到文章《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一看题目,我就被吸引住了。

都做了十几年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纠结着这样一个问题。我想,作者对做父母有什么高见值得我借鉴吗?我迫不及待地把文章细细地读了一遍,发现作者也有我的一些同感。作者详细地写了像现在的父母如何溺爱孩子,希望孩子不再平凡,更希望孩子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成功人士。可是这样就会使孩子背负沉重的压力。作者还举了个正面的例子:讲了他小时候妈妈在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自家只有在袋子里刮下来的一丁点儿面粉做了点疙瘩汤,面对乞讨者,母亲把本该是自己的疙瘩汤给了乞讨者。让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作者觉得父母虽平凡,可也是可敬、可爱的人。

在孩子读中学时,作者也通过数轴的正负数、零告诉孩子,目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例子:一个16岁的进城务工者把一桶20斤重的水扛上楼,他的背的可能是弟妹的学费。家庭的开支。这根前面讲到的一些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在结尾告诉我们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习宽容和理性,学会:知礼、达理、尚文、温文。也就是要孩子做到有礼貌,懂道理,不崇尚权利、金钱,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一种力量。

我读了文章,觉得作者说的这一句话道出了当下许多父母的心声: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善良、富有正义感,最好还是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哪个父母不想孩子出人头地?那父母不希望孩子超越自己,比自己更出色?可是当今之下又有谁能像作者那样清楚地看到:要培养出这样的子女,需要多种条件,其中包括机遇。姚明如果没有到外国打篮球,他可能还是个平凡的中国人,不被世人所知。与其让孩子象蜗牛那样背着重负,还不如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做个平凡却可敬可爱的人。

推荐第10篇:今天怎样做教师 读书心得

今天怎样做教师 读书心得

这是一篇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今天怎样做教师,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的文章。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 是李老师通过这些案例指导了我今天怎么去应对这种困惑。李老师说“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学科老师”。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因此,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时,如获至宝,认真捧读,自感获益非浅。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我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平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违反了师德,是不是不配当一个老师?有一段时间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状态,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

是李老师通过这些案例指导了我今天怎么去应对这种困惑。李老师说“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学科老师”。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标榜素质教育,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李老师指导了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老师,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学这两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会找到平衡点,经验和不断的反思会让我不会顾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变成一个优秀的教师!

第11篇:《今天怎样做老师》读书心得

做科研型教师,创幸福之教育

——《今天怎样做老师》读书心得

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说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篇在初中学到的古文,也许当时给我的印象不深,但直到今天自己成为了一名高中教师,再细细品读此文时,才真的明白千里马和伯乐不正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吗?!因此,借着这个机会也谈一谈最近品读的这本书《今天怎样做老师》。

拜读完王晓春老师的作品《今天怎样做教师》后,我感触颇多。一直以来,我其实对自己从事教育工作感到信心不足。究其原因有二:第一,自己不是读教育学有关专业,而是毕业于理学专业;第二,个人觉得不善于与学生交流,教育方式过于模仿自己曾受到过的教育经历。带着这几种复杂的心情,我度过了教育生涯的这三年时光。显然,获得的成功与成就明显少于在工作当中受到的挫折与失败。于是我开始专研,或者说去拜读优秀教育工作者用他们的经验所编著的书籍。例如:冯恩洪先生的《适合学生的教育》和这本《今天怎样做教师》。虽然是浅尝辄止,但读完之后却有醍醐灌顶、透彻心扉的充实感和方向感。就拿后者来说吧,我主要也是想说说对教师部分读来的感想。

以前我们崇尚经验型教师,也就是大家所公认的教学资历老、经验丰富、取得无数成功荣誉和辉煌的老教师。他们在学校是这样一类群体——没有他们管不了的学生、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纠纷、更没有他们提不高的成绩,或许在我心中,他们就是神话、就是殿堂级国宝教师。我曾憧憬自己也有那么一天。因此,我时时刻刻都不忘在点滴的生活中、工作中和活动中去跟他们学习,模仿他们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但当经验拿到手里时,总感觉用到自己的班级或者是教学过程中,总显得那么不合适。这难道是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历经和克服的障碍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向往以及的钥匙,希望也能通过它来打开我那封闭已久的心锁。教师与学生好比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唯一要区分的是,也许每一匹马都不可能是以赛跑见称。有的马儿机智无比、有的马儿善于交际、有的马儿善于管理、甚至有的马儿领悟高超。这就是我们行行色色的学生群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但又依附于班级管理的。所以,我们就算用以往的经验去教育不同批次的学生,结果可能会收获成功也可能出现不同于以往的结果。那么,现今社会就要求我们不再去模仿经验型教师的成功,而是要以提升教师自我业务素质为前提,研究教育享受教育。只有在培养的过程,慢慢“自育”才是王道。

王晓春老师在书中提到,年轻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发现、不断总结和不断成长,做一名科研型教师!我们拒绝做情感型教师,因为当我们发现想用泛滥的情感去感动对社会对学校和对家庭早已失去感觉的学生,充其量只能让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师是集可怜与虚假于一身的“模范好”老师。我们拒绝做教条式教师,每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就采用“三纲五常”、“三令五申”,这必然也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就是学生将老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而这种结果与我们平时所推崇的以人为本是相互矛盾的,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说到最后,还是要用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将他们看成良驹宝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时真的不忍心错过眼前的每一匹好马,所以还是得自己认真研究不同的个案,争取用真诚之心和科学之道去了解、理解、影响和开导每一名学生。做科研型教师不是让我们去用体力换取教学质量,而是研究教育过程来提高教学效率;做科研型教师不是让我们埋头苦干充分研究,而是研究教育规律创造更好的生活,并享受教育本身的过程;做科研型教师不是让我们最终以各种职业病来结束教育生涯,而是尽量让工作里面充满激情、让生活能受到工作的推动更加美好幸福!搞清楚教育真正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平衡工作与生活带来的辛苦和幸福,这才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的观念。

科研的道路充满荆棘和危险,教育的使命让人激动和兴奋,我相信王晓春老师一定是怀着这样的心情默默耕耘在幸福的教育心田中。今天的付出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成长。让我们放下身段、拍下浮躁试着多多研究现在身边的教育问题吧,或许给我们自己一点时间,可以还学生一个更好的明天!

第12篇:《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读书摘抄

文兴学校教研组学习资料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读书摘抄

1、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前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2、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德国 第斯多惠

3、高效课堂=精练的讲授+恰当的练习+有效的指导。讲授、练习、指导被称为“高效课堂三要素”。

4、实现个性教学的前提是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时间结构进行改革。只有精选讲课内容,精缩集体授课时间,挤出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教师才有可能“抽”出身来,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身旁,指导、激励、督促需要帮助的学生,从而实现个性教学目标。

5、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学习困难得到及时的帮助,这就是最好的“德育”。

6、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课、一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一定是一节简约的课。

7、判断一位教师教学前途的大小,可以用一个字来衡量,那就是“简”。如果一节课需要讲的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8、简约课堂原则:教学目标简约(重点突出、每节课解决一两个重点知识)、教学程序简约、指令清晰完整、时间结构合理(师生课堂时间1:1)、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浓缩(把书读“薄”)。

文兴学校教研组学习资料

9、知情并重原则: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并重,切忌“只见知识不见人”。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关注情感目标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情感交流问题;在课堂练习中,重视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及时排解学习困难,增加学习信心,保持学习欲望。

10、直观教学原则:只要有可能,应该用感觉去接收一切东西。

11、教师要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简洁化、问题化、趣味化,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捷径。

12、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是区分新旧教学观的重要标志。一是先学生自学,后教师教学;二是先学生思考,后给出答案;三是学生如何学、先于怎样教。

13、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

14、没有课堂落实,就没有课堂高效。

15、把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那种“把掌握知识的希望寄托于课外”的教学观念已经过时。

16、当堂过关原则:一是分段讲授、讲练结合;二是口笔结合、当堂训练;三是时间保证、内容保证。

17、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欲望走进教室,带着兴趣与信心走出课堂。

18、教师上课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创造充满激励的课堂,让学生拥有积极心态、过上快乐的课堂生活,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和“乐园”。

19、优秀教师善于把课堂变成“激励学生的地方”,而一般教师往往把课堂变成“责备学生的场所”。

20、教学替代是产生低效课堂的罪魁祸首。一是教师替代学生,二是少数替代多数,三是口头替代笔头。

文兴学校教研组学习资料

21、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

22、教学改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程改革,二是课堂改革,二者不可偏废。

23、课堂教学观是教师教育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课堂的认识。

24、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

25、课堂是师生交流情感以及信息的地方。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爱心、激情与微笑。

26、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我国的问题教育是“辛辛苦苦十几年,回首不如学龄前”。

27、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最成功的课堂是让学生尽情表现、体验成功自信的课堂。

28、教师是什么人?是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人,是给学生创造快乐机会的人。

29、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

30、三流教师让学生获得知识,二流教师让学生拥有能力,一流教师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31、一位教书匠也许只会用限制的手段去控制学生,而一位教育能手是让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32、中小学教育的“两基”培养目标——基本欲望与基本习惯。保持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欲望,养成生活与学习的习惯。

文兴学校教研组学习资料

33、教师的“两基素质”:基本专业素质与基本职业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集体备课,积极地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辅导材料,还要不断地向教育同行学,向教育书刊学,从教育专家的教学论著中汲取营养成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积累与反思,努力研究课题教学艺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有个性的教学策略,摸索符合自己特性的教学方法、总结个性化的教学技巧,不断提升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

34、学会微笑、学会激励、学会宽容,是教师的三大基本职业素养。

35、学会激励:学会欣赏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不吝啬地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宽严有度,艺术地鼓励犯错的学生自己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6、课堂教学的“五会”追求:从不会到会,从少数会到多数会,从多数会到全部会,从口头会到笔头会,从学会到会学。

37、优秀教师通常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学会科学地“偷懒”,从繁琐的教学与班级管理事务中挣脱出来。

38、在个人专业成长方面,三流的教师忙于教学事务,二流教师满足于积累,一流教师勤于思考。

39、教师的第一角色是“骗子”:把孩子骗出自信,骗向成功。

40、藏起一半爱给教师自己,奉献一半爱给学生,不能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下班辅导、参加各种会议、名目繁多的培训、教研。

41、没有基于教师个人钻研基础上的集体备课,是断送年轻教师教学个性的软刀子。

文兴学校教研组学习资料

42、怎样才算有智慧的教师呢?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智慧的,勤于教学、精于专业是智慧的,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总结是智慧的,越叫越少、越教越轻松是智慧的,越教约有个性、越教越快乐是最有智慧的,这些既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

4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一是挤出课堂时间帮助个别学生解决学习疑问与不会做的练习题;二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小先生,及时解决这些“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三是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微小进步,并不吝啬激励与评价;四是课后找学生谈心,把好消息“借”家长之口传给学生;五是与学生一道参加文体活动。

44、教是为了不教: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你和你所教的学科,愿意为你而学。

45、把知识的重难点等同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大失误。

46、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生学习欲望的保持与增强,在于学生处于主动学习还是被动接受状态,在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47、有经验的教师把学生教少了,缺乏经验的教师把学生教多了。“越教越少”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你的课堂教学,需要你教的学生越来越少;二是每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

48、如果一位教师在设计完一节课的时候,都能不断反问自己“我这样教是把学生教多了还是教少了”,那么设计出来的课就会越来越科学。

49、学了再教还是教了再学,是区分新旧课堂教学方式的主要标志。

文兴学校教研组学习资料

50、课堂指令是教师信誉之所系,是课堂效益之保障,是学生信心之源泉。课堂指令不应过多,不可轻易地发指令。需要发的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指令发出后要亲自检查落实,并给予个别或全班性的评价。

51、只相信学生的笔头、不相信学生的口头:每节课原来想讲3道题目,在实际教学中只讲两道题,尽可能挤出时间来让学生当堂动笔完成相类似的题目;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尽量要求学生不看例题的解题过程,试着拿笔在课堂上当场完成例题;例题尽量让多个学生板演,而后让这些先学起来的学生讲给全班同学听。

52、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在于自己使劲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勤奋学。能够让学生养成勤奋学习习惯的教师,才称得上是一流教师。

53、把最重要的练习完成于课内,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直观体现。

54、年轻教师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请从教育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开始。我国基础教育的弱项之一是缺乏体验、缺乏感悟。

55、课堂教学应坚持“四不”——“不以讲代教”“不以教代学”“不以少数代多数”“不以口头代笔头”。

56、教学策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练习、个性教学、合作学习。

57、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常用的老药方是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助。

58、教师的课堂目光之远近与宽窄,间接反映了教师教学经验之富缺与学识之深浅。

59、课堂教学的底线是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0、让全体学生拥有在课堂至少阅读一遍课文的机会。

文兴学校教研组学习资料

6

1、坚持“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教学策略,把需要讲解的内容分解后逐一讲解,压缩持续授课时间,插入形成性、检测性、巩固性的课堂练习。

62、精练的语言与简化的教程,应成为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6

3、养成惜字如金的习惯,革除无用的“口头禅”,消除可有可无的“课堂废话”,避免过多过高的课堂指令,减少插话式指令等。

6

4、增强简化教程的意识,反对一味以“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为借口,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反对把本来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记忆、简单师生对话等快速解决的问题,用诸如“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程序加以复杂化;把本来要求简单的问题人为地拔高要求、增加难度。

6

5、提倡“一节课重点解决一到两个主要问题”;次要问题的解决,要通过学生自学教材、练习过程的质疑释疑、学生间的互助学习、教师简练的提示及讲评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6

6、明确的课题指令“三要素”是指:明确的任务、约定的时间与恰当的检评。

6

7、课题效益贵在落实到位。教师要不断明晰自己的课堂教学指令,在课堂上要“说到做到”,绝不含糊。这是教师树立课堂信誉的重要途径。

68、对于没能按照教师指令进行学习的学生,教师要用灵活多变的、艺术的办法给予提醒、帮助和引导。教师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当众批评不执行教师指令的学生,那样一定会适得其反。

69、教师放慢教学进度=更多学生学得更好。

70、教学进度、教学难度、练习难度、考试难度的控制,是影响学生学习信心的重要因素。

文兴学校教研组学习资料

7

1、考试的激励功能比检测功能更重要。平时课堂训练的易、中、难比例控制在8:2:0,校内考试控制在9:1:0,其难度要求应比平时课堂训练相对小点,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这是培养学生学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最重要途径。

7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课堂调动与评价艺术,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狠抓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保持学生学习的欲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7

3、学生在同伴的影响下养成超前学习习惯之日,就是这位教师真正意义上学会教学之时。

7

4、一节课教师应注意解决“课堂三点”——重点、难点、训练点。

75、教师学会课堂快速指导之时,就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之日。

76、课堂反思的十个方面: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吗?高效的课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节课只解决一到两个主要问题,其他次要问题可以通过生生互助、个别指导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到为止。

2、结构科学、训练落实吗?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三层含义:一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二是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三是把表现机会让给学生。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衡量课堂结构的主要指标是课堂时间结构。当堂练习、当堂互助、当堂检查、当堂反馈、当堂过关。只有“课堂结构科学、学生训练落实、教师检查到位”,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帮助有效、评价到位吗?教师巡课有三个任务——指导、帮助与评价,尤其是激励性评价。当教师设计完一节课后,一定要反思,自己的这堂课将会有哪些学生得到教师或同学的指导与帮助呢?将有哪些学生需要得到教师有意识的激励呢?

4、学生有多少思维空间?最糟糕的教学是“课堂替代”,最糟

文兴学校教研组学习资料

糕的替代是思维替代。同样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先让一位学生站立,然后面向这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么其他学生就没有思维的机会。如果改变策略,先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要求全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独立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在纸上,教师逐个检查,而后进行提问,那么全班学生的思维量就会大大增加。在设计师生课堂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反问自己,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替代了吗?学生可以讲解的内容教师代讲了吗?必须先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过早地公布答案了吗?通过学生阅读或练习可以完全解决的概念教师啰嗦了吗?

5、有几位学生课堂表现?教师要反思“这节课上能给学生创造多少次的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机会呢?”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听课”可以改称“观课”了。

6、是否响起课堂的“三声”?课堂的笑声、掌声、欢呼声是师生情感交流与树立学生学科情感的最佳途径。

7、是否感悟到做人道理?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8、赋予学生哪些生存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共处能力。

9、本节课都有哪些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应落实于每节课的备课与上课中。

10、多数学生能够应试吗?这节课学生有多少笔头与口头训练的时间呢?

7

7、决战课堂,就是不让任何一堂课由于教师的轻视而失败。

7

8、文明授课、尊重学生、知识渊博、风趣幽默是影响教师课堂信誉树立的四大要素。

7

9、课堂教学成效的高低,归根结底在于课堂落实是否到位。

80、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没有师生互动,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

文兴学校教研组学习资料

8

1、只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有生动有趣的高效课堂。因课定法、因生定法、因师定法、因材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8

2、最失败的课堂有五个特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到为止、自问自答、自我满足。

8

3、低效课堂的十二个特征:一是目标多、落实少;二是内容多、归纳少;三是讲得多、练得少;四是单项多、双向少;五是批评多、激励少;六是巡视多、帮助少;七是口头多、笔头少;八是集体多、个体少;九是回答多、思考少;十是课外多、课内少;十一是被动多、主动少;十二是替代多、参与少。

8

4、四种课堂替代:一是以教代学;二是以讲代练;三是口头替代笔头;四是少数替代多数。

8

5、教师在课堂上动怒,是教师课堂缺乏经验与管理无能的表现。

86、当众点名批评学生,是有经验教师最忌讳的教学行为。

8

7、学生学习欲望的前提是学习信心的树立。及时解决学习困难、适时体验学习成功、给予更多表现机会、灵活运用激励手段。

88、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之日,就是学会学习之时。

8

9、学生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十分不容易的,但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成功与否在于教师是否承担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示范者,是否身教重于言教,是否有爱心、耐心与信心。

90、如果要成为一位成功的教师,就要学会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让你的学生得到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信心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组全体教师 二O一一年十二月

第13篇:怎样写写摘抄

怎样写“摘抄”

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二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书中客安排了一个单元的“摘抄”训练。现将这一作文方法介绍如下。

摘抄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指“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段落,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学习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写这种“作文”,无所谓什么“方法”,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行了。

1、摘抄的内容必须是精彩的,有用的。许多学生“懒”,为了图省事,应付家长和老师检查,随便抄点内容就行了,这种做法背离了“摘抄”的目的。因此,摘抄前,要熟读课文,去粗取精,摘抄文章的精华。为了丰富摘抄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读书、网上搜索等方法大量阅读相关资料。

2、要分门别类。也就是说,要给自己摘抄的内容进行分类,不能不加选择地乱七八糟地抄在一起。这样不便于以后检索和使用。

3、抄完一个内容后,要在这一内容下面的右下方注明出处。

4、日常进行摘抄,是为了积累,可以没有标题。如果是作为“作文”出现,就必须有个标题。

5、各个年级的“摘抄”,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年级不同,对于摘抄的内容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而已,低年级在内容上简单些,高年级在内容上复杂些。

第14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读书笔记及摘抄

经常在教育网站转的老师大多听过卢志文这个名字,我在早几年就在朱永新、张文质、李镇西等的文章中看到。他是全国知名的校长---江苏翔宇教育集团的总校长,还是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他在教育在线网站开辟“卢志文在线”学校管理论坛,影响力比较大。这年月,名教师出书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算什么难事。但是尽管江湖多年有卢志文的传说,他却一直到2013年才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二十多年磨一剑,300来页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校长》有大料。

书有一个副题:“卢志文杏坛絮语”,这本书跟大多名师的书类似,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实际上由不同板块构成,也就是从教多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一个老师的成长史。但是,这种传记式的书,特别是校长们的书大多有拼凑之感,脱不开:走上讲台、成长故事、报告演讲、管理制度、媒体报道等等。不过,卢志文的书始终贯穿他个人鲜明的风格,思想敏锐,充满智慧,激情勃发,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

卢志文是一个可爱的校长,他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大义凛然的光辉正确的高大上领导,他“博学而儒雅,机智而幽默,激情而沉稳,大气而从容”,开口即“智慧、睿智、学养、深刻”,他不官本位,也不只盯着钱。他不是“只会”当校长,教学基本功扎实,爱好广泛,书法篆刻能在专业比赛中获奖,编谜语、写对联。

以下摘录“絮语”中的金句。

1.成功并不是一大堆做成的事情所构成的一种结果,而是积极进取、不断思考与实践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2.我主张“用脑袋行走”,做“思考的实践者”。勤于学习,才能善于思考。

3.许多人对读理论书籍不感兴趣,那是因为没有读进去……

4.找一百个理由埋怨环境,环境不会因为我们的埋怨而有丝毫改变;找一个理由改变自身,明天自己身上就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5.(卢志文的母亲)自有一套理论:世上只有一个便宜,你讨掉了,别人就没有了。

6.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由低到高可以分成四层:德知、德识、德行和德性。

7.把德育仅仅定位在教育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层面,是错误的。德育,就是教育本身。

8.学校改革才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着力点。……教育体制创新的活力在基层。

9.没有长远战略,学校工作必然随波逐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短期效应,急功近利,在低水平上重复。

10.作为领导者,校长都渴望学校能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但反过来,教职员工更希望自己的学校有一位好校长——品德高尚,事业精进,以身作则,靠得住,信得过。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感到有奔头。

11.人们多乐意“被领导”,但都反感“被管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给我上”不如“跟我来”……校长应该做“闹钟”——通过敲打自己去提醒别人!

12.基层干部做“法家”,中层干部做“儒家”,高层领导做“道家”,这是很多管理行家的共识,也应该是学校较为理想的管理层级定位。

13.校长修养十三条:心怀大爱、知人善任、廉洁奉公、广开言路、开拓创新、负责高效、高瞻远瞩、敏于学习、实事求是、以身作则、委曲求全、上尊下睦、学会权变。

14.校长要学做“车胎”——受得了气才坚强。

15.现实也许很残酷,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决意朝那个叫“理想”的方向走去。

16.进取比进位重要,合作比竞争重要,激励比惩罚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重要。

17.深入研究,把握方向,科学决策,这是“做正确的事”;关注过程,求真务实,赢在执行,这是“正确的做事”;和谐氛围,激发斗志,鼓舞士气,这是“愉快的做事”。有此三点,坚持做下去,必有所成。

18.经营,让学校更像学校,而不是把学校变成学店。

19.有人说中国没有校长,只有教导主任。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框架,早已让校长降格为教导主任。从教务主任办学,到校长办学,再到教育家办学,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20.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杰出的才能”,而是在于“优良的道德品质”。

21.管理者也好,员工也好,我们的工作就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别人,坐享其成只能是一种梦想。

22.一份成功的事业不是一大堆“做成的事”而构成的一个结果,而是一群人向同一个目标不懈地努力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23.“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敬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致加西亚的信》

24.“文明,从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开始”;“校园无小事,件件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立则”

25.任何管理问题,都不是群众问题,而是领导问题;领导做到了,就不愁老师做不到;老师做到了,就不愁学生做不到。

26.管理就是给人创造成功的机会。

27.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它为团队中的成员所共同创造,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创造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

28.教师,不应当只是春蚕、蜡烛,应当做朝霞、做祥云,照耀天空、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展示着自身的绚烂与多彩。

29.你想知道一个人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炫耀什么;你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掩饰什么。

30.一个人,只要还有梦想就不算老,当追悔取代了梦想才算老,如果连追悔都没有了,那才是真正的老。

第15篇:怎样读书

怎样读书

读书是为你赢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既是你自己,也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只有你自己的自我满足和精神吸毒。所以应当坚决反对文青式的阅读方式,而主张“重口味”。

在荒诞的时代连阅读也成为戕害,沦为精神吸毒。“小清新”、“淡口味”乍看起来很“纯”,很“可爱”,很“超脱”,其实很自闭,也很自私。这样的阅读者,其实并不尊重阅读所带给自己的精神冲刷和涵养。他们就像旧时翻查黄历的愚夫愚妇一般只把阅读当作即插即用的工具。唯利是图,在精神上也莫逾于此了。

小清新、轻口味、时尚品的泛滥无非是一种逃避,这种态度能让最严肃的读物也只沦为心灵鸡汤。人们害怕“重口味”,对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读物,避之唯恐不及,对宗教与神学读物更是敬而远之,如躲瘟疫。

人生多愁苦,需要大学问。所谓大学问,就是对世界和生命的体悟,就是道,是对世界的全面了解和探求。知识无疆界,思维才无拘限。经常有人发问:怎么读书才能读出个中三昧?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生长式阅读

读书如饮水,冷暖当自知。每个人的知识与思想成长都各有特点,不可律以定式。但有一些基本道理却也相通。

每个人的知识架构、经验积累和兴趣点都在很大差异,这是每个人阅读的起点。要尊重这一差异。它就像撒在土里的种子。它们需要成长,需要浇灌,但各自对养料的需求会有所不同。生长的快慢,颖悟的要点,也各有差异。不可牴牾扞格。庄子说治木当顺其纹理,就是要尊重每个

人的先天性情。因此读书人应该当对自己的“知识种子”有一番审视,然后循此对阅读作出安排。这样,既能协调兴趣与知识基础,也能促成新知与旧知的融合,造成有机生长的态势。其实这是教育和认知心理学原理的运用,即最近认知区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最靠近求知者已知知识的范围内施加刺激,求知者最容易领会、学习和掌握新知识。阅读也是一种自我教育。富兰克林、杰斐逊、福泽谕吉等人无不是如此自我教育和成长的。心里面的知识种子只有通过如此这般的培育和伺弄,才能健壮成长。就像一棵树,一步步长成参天大木。这就是生长式阅读。

当然,这种阅读方式并不意味着不再加努力了,否则就难以推动自己在扩展新知方面有所成长,也难以补足知识架构上的缺陷。毕竟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没有天生完善的。有些人偏重文学,但缺少社会科学和哲学修养,结果往往是感情用事,遇事以情绪对待,最终偏见愈来愈盛。有些人偏重流行书籍,到后来轻浮浅薄,长期不啃读经典作品,于是最终是见什么读什么,追新潮。倒是顺了己意,结果是一无所得,不如不读。生长式阅读还应该有意识地针对自己的知识缺陷加以补足。这样才能让个人知识修养的成长更健全,更理性。而且更能开拓眼界。不至于把阅读变成精神吸毒。

成长式阅读的好处有四点。其一,体己。比如读《论语》,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就能体会得更深入。其二,全面。不至于用偏见灌溉偏见,用一知半解加深一知半解。其三,融贯。由于知识成长既能切身又能有目的性,因此能把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加以贯通。对社会,人

生,世界,对政治,历史,对人情冷暖,就能有较为系统的理解。这便是通识。其四,自主。读之既多,悟之既深,则能越来越清醒,越来越善于怀疑和提问,并进而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知道自己的无知与局限。进一步激励自己的求知自主性和能力。这一点恰恰目前许多人最欠缺的。

毁三观、造三观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先毁三观,再造三观。

我学到的“哲学常识”总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胡说。事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的三观。他们只是追随生活积累起来的偏见或人云亦云的意见过活。如果这也算是三观的话,那么这是未经反思的三观。这样的三观多半是自相矛盾、自以为是和混乱糊涂的。真正的三观必须是个人自己通过艰苦的思考和求知而获得的对世界、人生和价值问题的有条理的看法,在它们会排除掉自相矛盾,会有对这些问题的清晰的看法和立场。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一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显然,许多人都还只拥有糊涂的三观,而没有清醒的三观,所以浑浑噩噩,混吃等死。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有多差劲。反过来,这也应该成为激励我们思考的动力。越是浑噩的现实,越是需要费心思弄清楚,搞明白。

这样读书有什么效果呢?有一位读者曾经聊到过他的感受。他在读过米塞斯的《自由与繁荣的国度》后,感叹道:“真的是毁三观啊!以前读过的东西好多都被摧毁了。现在对文青真心受不了。”因为一本书而受到深刻的观念触动的情形在求知者那里普遍发生过。这是好事。说明她真正地在思考,也说明她在知识上诚实,在求知时较真。

能毁掉三观的,最终是你在阅读过程中养成的深刻的怀疑的习惯和严谨求真的探求兴趣。人性在怀疑时最美。不会怀疑,害怕怀疑,反对怀疑,是过去十几年中所受的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惰性。大量不文明、不公平、虚伪、丑恶的事情就在这种惰性中被养大,变放肆,最终危害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怀疑和追根问底,但一切文明的社会肯定都欢迎怀疑和追根问底。怀疑与追根问底是纠结的事情,有时会搞得你焦虑不堪,甚至看起来神经质。但这一些都是为了过文明生活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只有通过这番精神努力,初入世事的年轻人才能成人。这样的自我“观念革命”是古典时代的哲人、中世纪的修道士、近代的知识分子都经历过的知识拯救。

怀疑之后的追问、探寻和追究,会引导你主动去阅读和了解陌生的世界,懂得以前不曾懂得的道理。把自己从狭隘的精神洼地里提拎出来,面对开放壮阔的世界。那时,你将拥有不同于平庸众人的眼光。也就是说,你会为自己创造出一种面对整个世界的一整套观念。这就是“造三观”。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荣誉和乐趣。靠着这样的精神标记,你会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寻找到自己的朋友、知己和伙伴。没有知识渗透的友谊往往是肤浅而不可靠的。因为人们很少愿意在友谊中保持理智。只有君子才能如此清醒。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水比喻的是纯净,而不是刻薄寡恩、无情无义。

近观大地,抬头“望天”

读书是为你赢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既是你自己,也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只有你自己的自我满足和精神吸毒。所以应当坚决反对文青式的阅读方式,而主张“重口味”。自恋的文青只会局限在个人情绪的小天地中。既无法也无能去理解现实,反过来,也同样无能理解文学对于人类情感的伟大领会与刻画。情感不是情绪。前者包含了三观,后者只是偏私。伟大的文学家,诸如陀思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勃朗特姐妹、圣经作者,无一不对人性有深刻洞察。

要脚踏实地,要观看现实,所以要借助别人的智慧。重口味的书籍中往往包含这些内容。通过了解人类文化的百态,知识的种种,而贯通于人性之幽暗和明朗。政治学帮助你理解权力的特性,经济学帮你理解财产的重要性,哲学启发你怀疑的品质,历史学让你知道从哪里来,在展望未来时不至于想入非非。

在这方面,最好从入门级的着手。刚开始读书和自我教育,不要求深贪多,而要系统清晰。一位教师曾讲过自己的经验:曾经有一位学生

在他的课上大摇大摆地读维特根斯坦,对课堂讲授的内容不屑一顾,自大至极。但在期末考试时,他写的论文却在最差的行列之中。这等眼高手低,无非就是不懂得求知所必须的渐进与谦逊。刚开始读书就偏读艰深者,如果不是天才,多半就是装逼。用知识来装逼是一大人性痼疾。相比之下,更应该看重经过自己努力真正理解到的东西。哪怕这些东西前人早就已经吃透挑明。叔本华就坚持这个看法:在求知中,最重要的不是别人看起来高深的东西,而是真正理解的东西。既不要为了读书而装逼,也不要为了装逼而读书。

通过阅读这些最基本的读物大家可以对与现实有关的各个方面形成初步的系统知识基础,为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和世界的认知提供指南。指引你对人生和世界的道步步深入,为最后证悟打下基础。

但是只看“大地”,那是不够的。还需要仰望星空——如康德所言,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人深感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原则。后者特别关乎人对生死贫富穷达贵贱的理解与态度。因此,最应该读一下《论语》《庄子》以及处处是智慧之言的《圣经》。它们最能帮助我们理解人性之复杂与吊诡,并在对人性的理解不断加深的时候,不丧失对智慧的信心。

当然,所有阅读者都不能轻视两件事:第一是勤奋。不要一年只读一本书,那是不够的。起码应该做到十天一本。没有足够的阅读量,任何事情都得免谈。第二是讨论。任何人所观者都有局限,一定要多与人讨论,否则读书会毁了你。

大量的阅读,最终能帮助我们走出偏狭的自我,找到通达生命真理的道路。

开始严肃认真的阅读吧,我们将因此而得救。

第16篇:怎样读书

《怎样读书》

读书,所谓读书,就是把书读透了,从中了解书的内容,以后再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就

能很快地想到书的内容。

读书,这件事,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是要会读书,要学会怎样读书,怎样读

好一本书,怎样读一本好书。

读书,是自愿的,并非人所要,要选择一本适合自己年龄的书,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好的

环境,在一个好的环境下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的世界中,在书的世界里展翅飞翔,遨游

书的海洋。

读书,要想读好一本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生字、词要及时

的查字典,先把不会的字、词的意思理解清楚了,才能读懂书中的内容。读不懂时,要反复

地阅读,从而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

读好一本书,往往要从作者的年代、生活、状况去了解他所写的书,要学会察言观色,仔

细阅读一本书,能体会到作者此刻的心情和经历,更加深层的去阅读,你就会把自己想象成

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从而更进一步的去理解书中的内容,随着作者的笔,畅游整个书的海洋,

在畅游的过程中,你会随着作者的笔,在海洋世界里经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直到你旅途归

来,那时的你对书已经非常的了解了。

好读书,读书这种事,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自己自愿要读的,第二种是别人要你读你才去

读,这两种读书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第一种读书的人,是全身心投入书里的,以后看到书名

你就能很快地想到书的内容;第二种读书的人,是一扫而过的,他不会记得书的内容,甚至

连主人公的名字都会忘。

读书,其实就三步骤,好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掌握这三步骤你就完全会读书了。

第17篇:《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书心得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书心得

每一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学生,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我怎么做班主任?我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首先他的题目就吸引了我,因为这不正是我时时在考虑的问题吗?一口气读完,长舒了一口气,书中的各种事例不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也曾为这样事情伤透了脑筋,看到了书中教师处理的方法,不仅为自己的粗心而后悔,也为自己没有耐心而自责。

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面对懵懂不谙世事的孩童,面对他们花样百出的问题,我们很轻易就乱了心神。紧缩的眉头,责备的语言也许能使我们的烦躁稍作平息,可是孩子天真的心灵却也在我们的“不经意”中受到了伤害。在天天劳累而繁琐的工作中,我才发现原来仅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需要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聪明,一种可以唤醒心灵的聪明。这本书的第一章,带给我的触动很大,怎样才能走近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学生?必须注重观察,加强沟通,耐心倾听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理解学生的“忘乎所以”,理解学生的“难言之隐”,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我曾为了形成班级井然的秩序而一味的对学生严厉,甚至“不苟言笑”,但即使这样,不仅收效甚微,还拉远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严而有格”“严而不厉”才是班主任治理班级至高水平的体现。

瑞士的哲学家艾果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爱”学生是基点,但不能单纯地强调爱,而应当把这种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渗透到你的教育原则中去,使学生在被教育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这种“爱”,使他们在爱中健康成长。联系自己几年来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觉得要做好这个班主任,最首先的应处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对待和处分违纪的学生?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归,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自从我开始做班主任开始,我就一直把这个问题作为最敏感的问题来对待,因为我知道,越是容易犯错误的学生,越是情绪化很重的学生,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就必须慎重。我的处理方式是,发现犯错误的学生,首先不应生气,就算生气,也不应该是真的生气,应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让其自己分析自己做的事情是对是错,有没有什么理由。是错的话,为什么错了,让他当众说明为什么错了,然后让他对全班同学说:希望其他同学不要像我这样犯错误。通过一段时间后,犯错误的同学越来越少。第二个问题:如何批评学生,怎样才能够令学生虚心接受批评?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退三进一”,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第三个问题: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有一次你没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你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们先将法律在讲人情,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四个问题:如何正确的引导班级舆论?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演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

第五个问题:如何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

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难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的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有的老师曾经介绍过给班干部戴高帽子的方法来培养班干部,这一招还是蛮有用的。我以前也用过这种方法,但用起来没有那么的得心应手,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时间和场合上把握得不够好,经常在公共场合给班干部虽然可以激励班干部的斗志,但是无意中也会引起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不满情绪,认为老师过分夸大班干部的作用。但每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永远高涨,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沮丧,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

第六个问题:如何很好的引导学生们的学习?

小学生的学习不同于大学生,他们的自制力、主动性都很差,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细心细致的帮助。在班级上,我始终以最低的目标要求他们,我在班级上讲:我并不希望大家都考满分,我只希望你能认认真真,把你会的,能做对的做好了就行,只要尽心就好。我也曾经讲过:我们班级没有学习好的学习差的之分,只有学习认真和不认真之分,谁认真了,谁就是满分,谁不认真,谁就不一定会是什么成绩,说不定是满分,说不定也是个七八十分。在降低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进步,成绩也游乐很大的提高。

第18篇:六月读书心得体会_今天怎样做教师

六月读书心得体会_

六月读书心得体会_

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细细品位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教师也是普通人,整天把“爱”挂在嘴边,到底爱孩子的覆面有多大,爱到什么程度?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

那教师对学生的爱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又该如何来理解呢?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是呀!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这些词语,让我感受到了清新与自然,诚恳与真实,科学的思维方式下“爱”的理解。

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自己的爱,这就是教师必须做到的职业的爱。

在今天似乎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好在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有了它就为我指出了一条明朗的道路。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给我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100个例子,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做了专业化的展示:

1、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

2、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3、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4、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

5、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

6、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

7、这可能是特点而非缺点。

8、我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找到一些启示。

首先教育是一种服务,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服务。作为教师心怀服务思想,才可能走进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其次,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以上就是我读完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第19篇:水浒传读书摘抄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本文为水浒传读书摘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水浒传读书摘抄

1、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赏析:这段话是动作描写,叙述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场面,体现了我们的主人公胜得精彩漂亮,而且光明磊落.

2、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的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赏析: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闪”突出武松动作之快.3、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 下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赏析: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4、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赏析: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5、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

赏析: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诛九族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这是宋江很真实的心理,也是宋江复杂人格的外在表现.6、林冲集中力量对付主要仇人陆谦,林冲喝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在陆谦告饶推脱后,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他把陆谦身上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赏析:第一,分清主次,先杀两个随从,再集中力量杀主犯;第二,不能不明不白杀人,先问罪、谴责,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第三,三人杀法不同,详略有别.若换成李逵杀人绝不会啰嗦,不同的英雄杀人杀得不一样,同一个英雄杀不同的人杀得也不一样.林冲杀人使用了不同的武器,那把解腕尖刀,在小说中几次出现,最后用在了杀主要仇人陆谦身上。

7、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举起来,之间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赏析:这里描写了薛霸董超想要谋害林冲时鲁智深出手相救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精彩,而鲁智深说:“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体现了鲁智深性格的粗中有细,因为此时出来不仅可以救林冲,而且还有他们的“犯罪证据”,叫他们服气,再杀他们,也算是有凭有据.8、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赏析:首先风雪的设置为下文铺垫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深入.风雪之日,天气恶劣,也是恶人猖獗之时,风雪掩盖之下,阴谋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正因为风雪天寒,才有林冲出门沽酒买肉,草屋倒塌,借宿山庙,使林冲得以远离火海,逃得一命,使恶人精心策划的阴谋未能得逞,构思可谓精巧缜密.9、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篇2:水浒传读书摘抄

一、太守慌忙上马,来到东门外接官亭上,望见尘土起处,新官已到亭子前下马.府尹接上亭子,相见已了,那新官取出中书省更替文书来,度与府尹.太守看罢,随即和新官到州衙里,交割牌印,一应府库钱粮等项.当下安排筵席,管待新官.旧太守备说梁山泊贼盗浩大,杀死官军一节.说罢,新官面如土色,心中思忖道:“蔡太师将这件勾当抬举我,却是此等地面,这般府分!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倘或这厮们来城里借粮时,却怎生奈何?”旧官太守次日收拾了衣装行李,自回东京听罪,不在话下。

二、林冲再要让时,晁盖吴用公孙胜都不肯.三人俱道:“适蒙头领所说,鼎分三足,以此不敢违命.我三人占上,头领再要让人时,晁盖等只得告退.”三人扶住林冲,只得坐了第四位.晁盖道:“今番须请宋杜二头领来坐.”那杜迁宋万见杀了王伦,寻思道:“自身本事低微,如何近的他们?不若做个人情.”苦苦地请刘唐坐了第五位,阮小二坐了第六位,阮小五坐了第七位,阮小七坐了第八位,杜迁坐了第九位,宋万坐了第十位,朱贵坐了第十一位。

三、黄安被刘唐扯到岸边,上了岸,远远地晁盖公孙胜山边骑着马,挺着刀,引五六十人,三二十匹马,齐来接应.一行人生擒活捉得一二百人,夺的船只,尽数都收在山南水寨里安顿了.大小头领,一齐都到山寨,晁盖下了马,来到聚义厅上坐定.众头领各去了戎装军器,团团坐下,捉那黄安绑在柱上;取过金银缎匹,赏了小喽罗.点检共夺得六百余匹好马,这是林冲的功劳;东港是杜迁宋万的功劳;西港是阮氏三雄的功劳;捉得黄安,是刘唐的功劳。

四、智深史进来到村中酒店内,一面吃酒,一面叫酒保买些肉来,借些米来,打火做饭.两个吃酒,诉说路上许多事务.吃了酒饭,智深便问史进道:“你今投那里去?”史进道:“我如今只得再回少华山去,投奔朱武等三人,入了伙,且过几时,却再理会。

五、智深见说了道:“兄弟也是,”便打开包裹,取些金银,与了史进.二人拴了包裹,拿了器械,还了酒钱.二人出得店门,离了村镇,又行不过五七里,到一个三岔路口.智深道:“兄弟须要分手,洒家投东京去,你休相送.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去,他日却得相会.若有个便人,可通个信息来往.”史进拜辞了智深,各自分了路,史进去了.六、话说鲁智深走过数个山坡,见一座大松林,一条山路.随着那山路行去,走不得半里,抬头看时,却见一所败落寺院,被风吹得铃铎响.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又行不得四五十步,过座石桥,再看时,一座古寺,已有年代.入得山门里,仔细看来,虽是大刹,好生崩损。

七、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罄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八、钟楼倒塌,殿宇崩摧.山门尽长苍苔,经阁都生碧藓.释迦佛芦芽穿膝,浑如在雪岭之时;观世音荆棘缠身,却似守香山之日.诸天坏损,怀中鸟雀营巢;帝释欹斜,口内蜘蛛结网.没头罗汉,这法身也受灾殃;折臂金刚,有神通如何施展,香积厨中藏兔穴,龙华台上印狐踪。

九、赵员外与鲁提辖两乘轿子,抬上山来,一面使庄客前去通报.到得寺前,早有寺中都寺监寺,出来迎接.两个下了轿子,去山门外亭子上坐定.寺内智真长老得知,引着首座侍者,出山门外来迎接.赵员外和鲁达向前施礼,真长老打了问讯,说道:“施主远出不易.”赵员外答道:“有些小事,特来上刹相浼.”真长老便道:“且请员外方丈吃茶.”赵员外前行,鲁达跟在背后,看那文殊寺,果然是好座大刹!

十、且说两个牌军,买了福物煮熟,在庙等到巳牌,也不见来.李牌心焦,走回到家中寻时,见锁了门,两头无路.寻了半日,并无有人.看看待晚,岳庙里张牌疑忌,一直奔回家来.又和李牌寻了一黄昏,看看黑了,两个见他当夜不归,又不见他老娘.次日,两个牌军又去他亲戚之家访问,亦无寻处.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王教头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高太尉见告,大怒道:“贼配军在逃,看那厮待走那里去!”随即押下文书,行开诸州各府,捉拿逃军王进.二人首告,免其罪责,不在话下。

第20篇:【读书札记】摘抄

【读书札记】摘抄

1、经过一个小厅,路又变得狭窄起来。两旁的钟乳石有的宛如一只迷路的骆驼,有的如同一条青蛇,有的好像一棵参天古松,展开茂密的枝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在描写中多多地运用比喻句,能够使得文章生动形象,“看得见,摸得着”。)

2、家乡的北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远远看去仿佛和远处的山相连。茫茫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滴,好像绿色的绒毯,上面还布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儿,又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美丽的图案。(美丽的大草原多么使人向往啊,小作者把草原的广阔和美丽都充分地写出来了。)

3、夏天的长湖是迷人的。站在湖边向湖面眺望,眼前一片明艳。荷叶覆盖了湖面,像给碧波的湖面披上了绿装。仔细看,一片片的荷叶像磨盘那么大,像油菜叶子那么亮,碧绿碧绿的。细细的绿杆儿撑着荷叶,像一把小小的绿伞。更使人喜爱的是荷叶丛中盛开了许多白色和粉红色的荷花。这些荷花的花瓣包裹着嫩黄的小莲蓬,好像在保护小莲蓬的成长。这时候,我们划着小船,划进了那荷叶丛生的地方。我们坐在小船里,一会儿抬头看蓝天,一会儿向前看湖面,陶醉在那美丽的景色中。(第一句是起始句。作者写了荷叶和我们在湖中活动。优美的景色加上人的活动,景色会变得更美,因为人也是一道风景呀!)

4、宽阔的沙滩上满是晶莹、细小的沙子,一脚踩上去,就像踩上了松软舒适的地毯。一个浪打来,海水冲到我的脚上,凉爽舒适。水退了,带走的沙子从我脚边滑过,觉得有些痒痒,也有些沙子留下来,使我的脚往沙子里陷进了一块。又一个浪打来,脚就又陷进去一块。一连几次,连脚背也被沙子淹没了。(小作者观察得很细致,写出了他在沙滩上的独特发现,同时也写出了海边的情趣。)

5、漓江的水波平如镜,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非常绿,绿得像夏天的草地。(这一段的写法是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的,小作者用了三个排比,把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写出来了。句式也很优美。)

6、傍晚,我来到好久没有来过的小河边,领略小河美丽的秋景。高大的白杨树,已经脱下它那翠绿的衣裳;青青的小草变得一片枯黄。好看的各种花朵都不见了,只剩下摇曳的细茎。河里已经没有多少水,失去了它往日欢笑的大嗓门,细声细气地像个文静的小姑娘。一群鸭子不嫌水浅,仍游得悠闲自在。太阳快落山了,几抹晚霞给小河两岸嵌上了金边,那清澈的水面也泛起细碎的金光。(因为是描写秋天,所以就拿景物与春天相比,比如白杨原先是翠绿的,现在它“已经脱下了翠绿的衣裳”,比如小草原先是青青的,现在它已经“变得一片枯黄”,用这样的语句写,能够使人产生联想,也使文章变得丰富起来。)35作文网35sk。com

7、我家住在山脚下,家门口有一条小溪。溪水清亮透彻,水底的鹅卵石历历可数,岸边的小树倒映在水中,水面碧波盈盈。溪水总是那么欢快地流着,唱出“哗啦哗啦”的美妙歌声。我爱门前的小溪,它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最后一句话是一句议论的句子,如果把这一段比作是一个人的话,那这一句就是眼睛了。你的文章里有这样的议论的句子吗?)

8、潮水渐渐地退了,水面也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就像涨潮前一样,黑压压的人群一边疏散,一边兴奋地议论着。我仍然心惊肉跳,生怕潮水还会打上岸来。回头望望波光粼粼的水面,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写游览时自己的独特的感觉,这是写好景物的重要方法。写文章就是要“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思想”。)

9、登山那天早晨,大雨刚过,山谷之间到处都是漫漫云雾。我们经过了百岁宫、四香阁,直到天台峰下的凤凰古松前。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向上移动着。(把山径比作一条彩带,说它从云间飘落下来,确切不确切?说它在轻轻地飘动呢,好不好?)

10、瀑布下面是个深潭,瀑流冲进潭里,溅起成千上万朵浪花,形成无数个旋涡,然后汇成一条激流,浩浩荡荡奔出山谷。人在瀑布下,如入画图中,真使我流连忘返。(最后一句话像是两句诗一样,读起来真上口。有时候我们写文章,会偶尔地跳出一两句像诗一样的句子,会使我们有一种非常得意之感,是不是?写作其实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呀!)

11、在这千山万壑之中,金鞭岩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吃过午饭,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游金鞭岩。从住地沿着清澈透明的溪水而下,走里把路,就到了金鞭岩。这岩三面垂直,高三百多米,突兀挺立,直刺云天。在夕阳的辉映下,金鞭岩金光灿烂,十分壮观。岩顶上挺拔的古松,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欢迎着我们这些小游客。传说,金鞭岩是秦始皇的赶山鞭,龙王怕他赶山填海,就派女儿来到人间,乘秦始皇睡觉时,用假鞭将真鞭换走了。后来,秦始皇赶山不动,一气之下把鞭子插在地上,就成了今天的金鞭岩。(文章中写到一个传说,有什么用处?你觉得有必要吗?)

12、千人石几步之外有一个荷池,满池都是荷叶。我想到夏天一定是满池荷花争相开放,飘香十里。但引人注目的却不是荷池,而是屹立在荷池中的一块顽石。这块顽石取名为“点头石”,元朝有一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很着名的诗:生公聚白石,尘佛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生公讲经的道意,连石头都听得点了头了;唯独那些统治者却拼命反对,一点儿也听不进去,这些人的脑袋真比顽石还要难以教化啊!虎丘的名胜古迹像虎丘山上的苍松和翠柏那样多,像鲜花那么美,也像点头石那样有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这篇文章的作者很聪明,他为了增加自己文章的文采,使自己的文章变得精彩生动,吸引读者,就在文中引用了古代诗人的一首诗歌。写景也好,写别的文章也好,引用一些材料,都是很聪明和很巧妙的写作方法,同时,也很省事,因为有些话用不着你来说了呀,是不是?)

13、大海一望无际,碧蓝碧蓝。海鸥在空中盘旋,轮船在海面上航行。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来到大海所看到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那年,我去海中仙岛——普陀游玩,我听说能见到大海而感到分外高兴。一下车,我第一个蹦跳着穿过杂草丛生的小径,冲向金黄色的沙滩。直到我的脚落在松软的沙滩上,手抚摸到坚硬的礁石,脸贴在海水上,尝到了海水又苦又咸的滋味,我才真实地感到了大海这个名字的亲切和魅力。早晨,我早早地起来去看海上日出。我坐在礁石上,任海水冲刷我那光滑的脚板,微微抬起头望着天际,静静地等候。东方的海水开始泛起了红光。渐渐地,太阳露出了红彤彤的脸膛。开始它还不太亮,只见它像负了重似的,一纵一纵地。刹那间,红光万道,照得海面上波光粼粼,无数的浪花在晨曦中欢腾跳跃。“太阳升起来了!”一阵阵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传入我耳中。(写看日出的这一处,很明显有学习课文的地方。比如,“只见它像负重似的,一纵一纵地”等。同学们学了不少课文,词呀句呀等等,要学会把它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用呀!所以这个同学是很聪明的。大家要向他学习。)

14、走过沧浪亭门前的曲桥便进入园门。园内小草丝丝翠绿,嫩柳依依鹅黄。沧浪亭中的假山真妙。它分东西两部,构造各自不同。东部山径小道曲折高低,上有桥梁,下有溪谷,引人入胜。西部湖石堆砌,玲珑剔透。山下地势陡峻,水边立有一块大石,雕刻着“流玉”两字。探头往下看去,真有“如临深渊”的气势。(这段文字的作者语言能力很强。你看他的句子和用词,特别地简练,而且很多地方用了对偶句,文章看起来就显得很美,很上口好读。当然,他能有今天这样的语言水平,也决不是一天两天用功就能达到的。但我们只要在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也就一定能有一天写出这样精妙的文字。)

15、来到山脚下,抬头仰望,满目青山,郁郁葱葱。沿着天池山道往上看,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抬头望去,阳光透过细密的树叶缝隙,射出点点星光,好看极了。一束束光柱子光芒四射。它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七彩的光环,真是美丽极了。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树林里唧唧喳喳,飞来飞去,为四周增添了生机。天池山脚下有座池塘,池塘中有一块白色大理石,上面刻着“天池”两个鲜红大字。池塘中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个无瑕的翡翠,山上绿树红花,倒映在水中,特别地美丽。(写到水就一定要写倒影,这好像是一个规矩一样的了。那我们以后写文章,就也不妨记住这个写作的规矩吧。)

初三:游姐

《怎样做读书摘抄范文.doc》
怎样做读书摘抄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