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蜡烛范文

2022-11-1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作文:蜡烛

蜡烛

朋友,当你在黑暗中漫步时,请别忘了它;当你挣扎在朦胧中时,也别忘了它。它--蜡烛,可帮你从朦胧中苏醒过来,从黑暗中逃脱出来,而它,却悄无声息地去了。

它并不想做一支蜡烛,当造烛人选择了它,当它的泪水啪嗒啪嗒落下时,也就意味着它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它的光芒格外美丽,像老师那智慧的双眼,向父母那伟大的力量。我爱它的光芒,但我却很少将它点燃,我怕它痛苦,怕它悲伤,难道流泪的蜡烛不会然你心痛吗?它痛苦,它悲伤,它流泪,但这并不表明它不爱奉献,它依然忍受着折磨,把你从失败中解脱出来,把你从悲伤带到快乐。

花枯败了,但还有第二次生命,草枯黄了,但还有再绿的时候。而它只有一次生命,燃烧成灰就没有再复生的时候。

蜡烛,在流泪的蜡烛,我爱你的光芒,更爱你的奉献精神!

推荐第2篇:蜡烛作文1200字

蜡烛作文1200字

蜡烛作文1200字——她是一只白色的蜡烛,被点燃在山区的一间小屋里。她的生命,只有那短短的几个小时。

这是,一只尾部发光的萤火虫飞来,他见到这支正在不断消耗自己生命的蜡烛,十分疑惑不解。于是,他飞到蜡烛的旁边,看见蜡烛正在冲自己微笑。

“你怎么这么傻呢?你的生命正在不断减少,可你却一点也不为自己着急难过。难道你真的不爱惜它吗?”萤火虫望着面带笑容的蜡烛,问道。

蜡烛却依然面不改色,笑着回答道:“小萤火虫,你错了。我并不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恰恰相反,正因为我爱惜它,我才会用它来做最有意义的事。我们蜡烛的生命固然短暂,但我们可以点燃自己的生命,用它给予周围最美丽的光。”

“可是,你们发出的光并不美啊?你们头上的火焰的颜色并不是那么鲜艳,而且还那么烫,没有人敢去摸,这样,你们的生命不就白白浪费了吗?你看,我身上的这种光,那才叫漂亮呢!”萤火虫说着,自豪地摆了摆自己的身子。 “呵呵,”蜡烛又笑了,说,“小萤火虫,你的光确实很漂亮,但我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光做许多有意义的事,让它变成真正的漂亮,那是,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光会比以前的更加漂亮。”小萤火虫看了看自己尾部的光,又打量了一下蜡烛的火焰,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冲蜡烛点了点头,飞走了。

蜡烛望着萤火虫远去的背影,笑着自言自语道:“孩子,你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但愿你能永远记住它。”此时,蜡烛已经燃去了三分之一。

突然,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出现在蜡烛的面前,一个小男孩的面孔出现了。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昏暗的光呢?”

“傻孩子,咱们家没有钱,只能用这种蜡烛来照明,唉——”孩子的母亲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叹了口气,说。

孩子听妈妈这么一说,立即改口道:“没事儿,妈妈,点蜡烛挺好的,又便宜又有光,多好啊!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带你走出这座大山,然后,赚好多好多的钱,用这些钱来买好吃的,好喝的来孝敬你。”孩子说着,眼中透射出渴望的光。

孩子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笑了:“好孩子,妈妈不指望你长大会赚多少钱,妈妈只希望你能够好好做人。孩子,告诉妈妈,你长大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迟疑了,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忽然,他的目光落到了只剩下三分之一的蜡烛上,他的心中似乎有了答案。他转过身,望着母亲,说:“妈妈,我长大后要做一个像蜡烛一样的人,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做许多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和这支蜡烛一样充满光明!”„„

夜深了,孩子和他的母亲都已睡下,只剩下那支即将熄灭的蜡烛。

蜡烛看着已经睡熟的孩子,心中掠过了一丝安慰:“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那么,即使我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光明依然会存于世间。”说着,她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第二天清晨,小萤火虫又飞到了这间小屋里,蜡烛已经消失了,摆放蜡烛的桌上只留下了一些已经凝固的蜡。但小萤火虫却从这些蜡中又一次看到了蜡烛的微笑,和蜡烛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微笑一模一样。那种笑将会一直保存在这白色的蜡中,直到永远„„

推荐第3篇:蜡烛(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蜡烛(500字)作文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那小小的火光,虽微不足道,却能够温暖着人们的心;那小小的火光,照亮别人是它毕生最大的心愿;那小小的火光...... 蜡烛是由蜡块做成的,正中央有一条灯芯,两者缺一不可。蜡烛虽不及电灯般光亮,却也有着自己的用途、所代表的精神。电灯当然是要供电才能够发挥所能,可是,当停电时,也还是要靠它蜡烛。停电人们总会手无足措的在箱子里翻找它,它就像人们的救命稻草,帮助人们驱除黑暗。咔点燃了蜡烛,人们围在温暖的火光周围,沐浴着它带来的光明和温暖。时间悄悄度过,蜡烛也在这不经意中慢慢消减...... 从蜡烛身上我还悟出了人生的启示!蜡烛同教师一般,无私奉献,培养国家栋梁。总之,蜡烛教育我们懂得奉献而不求回报的道理。看着那燃烧的火光,我仿佛看到了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的人在奋斗着,仿佛看到了他们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传扬。蜡烛啊!您燃烧的火光多么明亮、温暖了!您的温暖,将我们炽热的心再度燃起熊熊烈火,您的明亮,让我们在黑暗里看到希望!我将把您的精神传递于他人,他人再度传递,让人们活得有所作为、活得值!

希望每个人都有那微小的火苗,将那火苗燃烧到熊熊烈火般得炽热,那无尽的火光融合一起,将多么的温暖、明亮!而人的一身,也注定像蜡烛一样,将自己的光亮燃烧到底,做赤裸裸来到这世界的人,但绝不做赤裸裸回去的人!广东汕头潮南区陈禾陂学校六年级:叶佳婷 篇1:小学作文:蜡烛

蜡烛

有一样东西,它既不像美丽的鲜花以它那动人的姿态获得人们的赞赏,也不像笔筒那样站在桌面上让人们时时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只是被人们随便地仍在角落里,这件东西就是蜡烛。

如果你仔细观察蜡烛,就会发现它还挺漂亮的;白蜡烛像一根洁白的石柱子,红蜡烛像美丽动人的红玫瑰,还有五颜六色的生日蜡烛,留给我们幸福的回忆。当它点燃时,滴滴蜡蜡顺流而下,像一串串泪珠。难怪古人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泪开干”。这是用蜡烛和蚕丝来歌颂失志不愉的精神。人们赞美它,更因为蜡烛小,但是照亮漆黑的夜晚,给人们带来可爱的光明。蜡烛的用处的确不平凡啊! 人们现在都用上了电灯,几乎把蜡烛这个名字忘记了。可是一旦停了电,人们就想起了它,翻箱倒柜找出它,点亮它。默默无闻是蜡烛毫无怨言地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在烛光下读书的人们,还能感到一丝温暖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他们就是老师!老师们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献给我们,一直到老。他们是那么任劳任怨,多么平凡,又是多么伟大啊!

想着想着,仿佛有一根小小的蜡烛在我的心里燃烧,越来越亮„„

篇2:描写蜡烛的作文

描写蜡烛的作文:蜡烛赞

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啊! 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不!

没有。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从中,我明白了我们做人要做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不要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从中忽视了别人。今后,我也要做个像蜡烛一样具有美好品质的人。

每次走进充满未来气息的教室,一副喧闹的情景映入我的眼帘。一群女生在阳光下窃窃私语地讨论着,偶尔发出几声明朗的笑声;教室里的“书呆子”还是如此认真地为大脑输送滔滔文学。但在教室里,那一份冲破几分安静的喧闹在调皮的男生中顿时爆发!可是借助他们爆发的的工具就是那不起眼的粉笔头。

虽然它的名字还是粉笔,可它去不再拥有修长,见着男生扔了一地的粉笔头,那一块踩在脚下的粉笔头,心里一种难过的感触油然而发,我一声不响回到了座位,朝那一地无人理睬的粉笔头望了一眼,不禁叹着气,摇了摇头„„

随着铃声的响起,一节课开始了„„我看着老师挑选修长的白粉笔,在黑板上长篇大论地挥洒不出几下,又一只小粉笔头诞生了。我也知道,又一只粉笔头要毁于一掷了。

我深深地发现,我们真的忽视太多的“小”了,因为小而不再留恋,因为小而离生活远去,因为小而被人们淡忘。

一颗小种子,它被人们不经意地抛弃,但它却能冲破坚硬的外客,冲破硬土的阻挡,向阳光伸展出希望的嫩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仅想起一首久违的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

那一次,我读懂了粉笔的生命。

它象明星一样,因为年龄的老化而不再象星星般璀璨,象花儿一样,因为时间的老化而不再美丽直至飘落。但,明星不有精美的作品和可爱的形象留下,花儿不一样芬芳,美丽动人,即使它只是昙花一现,但还是有人秉烛夜观。那么!粉笔头不一样也曾在黑板上留下它的身躯,只是它老了,它小了。可浓缩是精华呀?! 粉笔用默默无闻的精神,借助着老师的手,传递着文学知识、数学的解析、英语的语法、科学的无限奥秘和社会的道德认识。它!不愧是学涯中的朋友——粉笔 一支渺小的粉笔头也有着奇妙的未来,它天天在散发着精髓,奉献着它短暂的一生,直至他老却。 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用阳光雨露栽培学生茁壮成长,但我突然遐想到,突然深深地感触到,粉笔好象是小蚯蚓,它为我们疏松泥土,使文学得到更好的传送,难道我们不应该去拥有他,热爱他,赞美他?

应该!真的应该啊!

粉笔的生命,我终于读懂了你„„

你看这无私的粉笔,多像我们的老师呀!老师辛勤无私的奉献,我们长了知识、懂了道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学生,让粉笔灰染白了头发,而他却一直默默无闻。

篇3:蜡烛 作文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有人喜欢娇艳的牡丹,有人喜欢挺拔的青松,而我却喜欢默默无闻的蜡烛。 其实,以前我并不喜欢蜡烛,可是经过一次事件后,我对他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天晚上,窗外寒风呼啸,我正在书房做作业.突然灯渐渐暗了下来,然后灯光一闪,停电了。家里顿时漆黑一片。这可怎么半呢?我的作业还没做完呢!明天可怎么交差呀!我的心里就像十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突然我想起了在桌子角上那半截不起眼的蜡烛,“妈妈,妈妈快把墙脚上的蜡烛拿过来。”妈妈点燃蜡烛放在我书房里,刹时,黑暗的书房亮了起来。烛光照亮了笔, 照亮了书,照亮了整个书房。于是我在摇曳不定的烛光下又重新做起了作业来。书房不时传来“沙沙”的声音和蜡烛燃烧时的“噼啪”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蜡烛也渐渐变短了,我的作业也写完了,最后,火苗一闪,蜡烛熄灭了,过了一会,来电了,我的家又回到先前明亮的样子。我望着那堆残留在桌子上的蜡油,使我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做人不正需要这种对人我所求,勇于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吗?

每当停电的时候,是又细又长的蜡烛帮我度过了一个个漆黑的夜晚。我爱蜡烛,更爱他那无私奉献的品质。

蜡烛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还有五彩缤纷的。白色的蜡烛像一根通体透明的玉石柱子;红色的像美丽的红玛瑙,五彩的蜡烛就像身着彩衣的少女一般亭亭玉立。

每当蜡烛燃烧时,一滴一滴的烛泪顺流而下。活像一颗颗珍珠。望着燃烧的蜡烛,望着他那跳动的火焰,你是否注意过它那晶莹,洁净,美玉一般的躯体?是否注意过它那橘黄色的火苗?它的躯体经过烛泪流下,身体上已经有了斑斑驳驳的蜡烛,仿佛一棵沧桑、不屈不饶的古树,慢慢变短、变短„„直到生命结束的瞬间,火才熄灭,那红红的火苗如同一颗闪烁的星星,美丽极了。微微的风一吹,那燃烧的火并没有为此而熄灭,反而越烧越旺,“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矩成灰泪始干”。蜡烛为我们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却不求回报。蜡烛虽然普通,但却毫无怨言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它这种献身精神是那么难能可贵啊!

我的猜想,蜡烛在燃烧时流下的泪是什么泪呢?是悲伤的泪?它在燃烧时自己渐渐变短,而流下悲伤的泪。是欣慰的泪,它为人类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感到欣慰。它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具有蜡烛精神的人,我们的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照亮别人,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我们的聪明才智,都包含着老师的多少心血。他们都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蜡烛呀!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们散发出光和热,我愿做一根小小的蜡烛,长大为人类做贡献“,

篇4:写蜡烛的作文,借物喻人

范文1 我喜爱蜡烛,喜爱它的光明,但我却更喜爱它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生活中,蜡烛并不罕见,也不稀奇。蜡烛价格低廉,家家户户都有,但因为它的渺小和常见,许多人都不把它放在眼里。它被人们放在柜子里、角落里,总是忽略不见;它还变成了小孩子手中的玩具,被折断身子;甚至滚落到地上,被人们不经意间压的粉身碎骨。蜡烛饱受了轻视奚落,但它却从来不抱怨什么。

假如你细细观察,蜡烛也是其貌不凡的。在燃烧的时候,它头上的火苗就像是少女的头发;斑纹交错的身子就是少女漂亮的衣裙;而一颗颗蜡珠则是少女撒下的“金豆”。

在停电的时候,人们就会帮蜡烛点亮自己。蜡烛燃烧的时候,蜡珠顺流而下,火苗闪闪,无声无息地将光明献给人们,自己却在火苗里用身躯拼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蜡烛用痛苦为人们换来光明,但它却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它为自己的付出永感快乐和欣慰。它默默地存在,默默地付出,同样默默地逝去。蜡烛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的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不辞辛劳地照料我们学生,每天早起晚睡,虽然累,但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用自己的光亮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就如蜡烛一样,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一直默默地奉献着。

在停电的时候,人们就会帮蜡烛点亮自己,蜡烛燃烧的时候,蜡珠顺流而下,火苗闪闪,无声无息地将光明献给人们,自己却在火苗里用默默地奉献着。

我以后也要向蜡烛学习,做一个有“蜡烛精神”的人。

范文2 蜡烛朋友,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句赞美春蚕和蜡烛的格言,而我最敬佩的就是蜡烛。

蜡烛并不值钱,浑身上下除了蜡就是一根细线,蜡烛不仅照亮自己,同时也照亮别人,燃烧着自己为别人发光发热,毫不犹豫、毫无保留,直到死亡,宁愿自己落完了泪?? 我们的老师不也是一样的吗?人们常把伟大而无私的老师比作蚕、桥、蜡烛、辛勤的园丁,我认为老师是一支无私奉献的蜡烛。

老师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同学,献给了学校,甚至献给全世界?? 老师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全都教给了我们,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之后,我再报答老师。

老师每天都要为我们改作业、备课,常常做到很晚,很晚??望着老师窗内深夜通明的电灯,我不曾想起一首歌:“静静的深夜??”

老师正是无私奉献的蜡烛!

范文3 蜡烛晚上,家里停电的时候,所有的灯都忽然不再晃眼了,此时唯一的光亮,也只不过是天空中的一轮月亮和几颗小星星,穿过窗帘的和微光而已。我也顿时陷入了一片漆黑,漆黑一片中是那么无助。忽然,远远地露出了了一丝微弱的光亮,在黑暗中晃动着。爸爸拿着一支蜡烛来到了我身边。

我放下了手中的作业看着那红艳艳的蜡烛发出的橙色的光芒出神。

它的光芒不像一光那样的苍白,它那跳动的火苗放射出的一圈圈光芒多么温暖人心。

它温暖的火光抚摸着周围的孩子们。它用自己的光芒,尽全力让自己的火苗发出更这对的光,希望自己的光芒能传得更远,照亮更多的孩子,尽全力不让他们进入一片黑暗。

我一边沉思着,一边看着那燃烧着的蜡烛,它越来越短,最终,它用自己最后公有的一点时间,挣扎着发出了最后的光芒,便熄灭了。我伸出了手摸了一下那支蜡烛留下的蜡油,忍不住万分惊讶,虽然它的火已经灭了,但在它的体内似乎还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苗没有熄灭。它用它公有的短暂的时间照亮了孩子们。

许多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的一生来照亮多少的孩子,他们用美德和知识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不让他们步入黑暗。有多少孩子曾得到过如此温暖,生要的光芒的照耀。我相信,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可敬的人们,也不一定都有一颗像蜡烛一样火热的心!

在那支蜡烛刚刚燃烧过的地方,另一只蜡烛又继续照亮着那里。

范文4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范文5 看见蜡烛,浮杂的心便沉定了下来,无私奉献,是你的倾吐;默默无闻,是你的神态!因为有你的奉献,春天的清风散发了活力,生活也因此变得充实。啊,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是你不变的曲调?? 回想起蜡烛与我的那段形影不离的日子,不禁让我心潮澎湃;回想起蜡烛为大千世界的无私奉献,不禁让我思绪万千;再回想起蜡烛伟大的精神和那默默无闻的品质,又不禁让我们声泪俱下?? 长大之后,蜡烛时我们的工具,有一次,家中停电,眼前的黑暗仿佛要吞噬所有的一切,那时的我们是多么需要光明啊!这时,母亲为了方便我学习,便毫不犹豫地从抽屉中拿出一些蜡烛,为我们带来光明,这时的蜡烛在我眼里像一位英勇无畏的骑士,昂首挺胸地屹立在桌上,为我照亮,随着内心的温暖,我的笔也在本子上龙飞凤舞起来??待我写完功课,那支蜡烛在我眼里像个受伤的孩子,垂头丧气,流逝着一滴滴烛油??听母亲说,这是蜡烛的眼泪。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又一次认识了蜡烛,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演讲让我听入了迷,我恍如身临其境。蜡烛,滔滔不绝,是奉献的倾吐;闪闪发光,是火舌的神态!那一支支无私奉献的蜡烛,不正是一位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吗???我还沉浸在联想中,直到后面的同学用笔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岁月如歌,唱出多少悲欢离合;佳节如曲,奏出多少无言缄默?蜡烛,用你的明亮来打破沉寂;用

你的光照耀出正义与繁荣;用你的精神谱写出民主与和平! 范文6 蜡烛在生活中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谁又能知道蜡烛具有怎样的品格和高尚的灵魂。蜡烛平时只是个小小的替补,萎缩在角落,只有在停电时才被人们想起,点燃蜡烛,整个房间随着火苗的跳动,明亮起来。光芒虽然比不上电灯的炫亮,但蜡烛却用尽自己的能量。看到人们又恢复了工作、学习,那红里透着蓝光的火苗流下了欣慰的泪珠。蜡烛的生命十分短暂,随着光亮的忽明忽暗,它仍在坚持着,努力着,用尽自己最后的力量,为人们奉献自己的价值。当人们欢呼雀跃来电的时候,而蜡烛又默默无闻的回归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么质朴的诗句,却是蜡烛一生真实的写照。我们身边那些朴实的人们,奉献自己的青春,用蜡烛的精神,照亮整个社会。我们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像园丁一样,辛勤地给我们修剪枝叶,传授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待到桃李满天下时,鬓角染满了白发,却依然无怨无悔。看到同学们成为栋梁之才,老师欣慰的笑了,多么无私的爱啊!

让我们把蜡烛精神传承下去,人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我们的人生更加明亮与辉煌。

推荐第4篇:作文 读《半截蜡烛》有感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讲的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以自己的机智、冷静为引走德军而藏起装有情报的蜡烛的故事,让我们一齐来看看吧,作文 读《半截蜡烛》有感。谁会相信伯诺德夫人会在那么紧张的气氛中想起用油灯替换蜡烛呢?谁会相信一个大男孩会冷静地以到柴房搬木柴为由而想办法拿走蜡烛呢?谁又会相信一个小女孩会以上楼睡觉为办法而机智地骗过那些凶狠残忍的德军呢?显然,她们都是为了保护国家而付出,骗过德军的奇迹并不是之前就有的,而是靠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和冷静的心理换来的,尽管前两个人的计划并没有得到成功。其实我们也要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怀有一个冷静的心理,时不时转转自己机智的大脑的办法,那么这样,困难这个词就会销声匿迹了,你不会触手可及了。

通过《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我若有所思,难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有一个冷静的心理,能有足够的时间转动大脑吗?还记得那一次,做作业的时候,“拦路虎”拦住了我的道路,使我久久地不能前进,一次,两次,三次,我反复揣摩,可这个”拦路虎“就是太嚣张,几次都没有把他打倒,几次的思考使我性情大发,我怒了,把作业把地上用力一扔,读后感《作文 读《半截蜡烛》有感》。 时光荏苒,后来,我想,这样发脾气可是于事无补的,还不如,再静下心来,好好想一下吧。一次演算,一次画图,一次对自己成就的挑战。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道难题成功地被我解了出来。正巧的是,现在我学习了这一篇课文。学了后,我真是得益匪浅,同时我也更准确的明白了遇到困难要用冷静的心理去面对,转动转动自己头脑的道理。我发誓,以后的我一定不会因为鲁莽而不去冷静面对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这个道理,希望之光就一定会驱散绝望之云!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吧!有时间我建议你们不妨去读读《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或许你们从中会有更好地收获。但是始终有一点是雷打不动的:遇到了困难,冷静的心理与机智的大脑可是个宝。如果你懂得了,呵呵,上帝会赐予你“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情景的。

广东省湛江市三十一小五《2》班五年级:董泳君

推荐第5篇:小学作文:电灯和蜡烛

电灯和蜡烛

在一户人家里,有一盏电灯和一根蜡烛,蜡烛常年呆在角落,都被人遗忘了,而电灯却高高的在天花板上长久地呆着,时间一长,电灯就看不起蜡烛,常常冷嘲热讽地系落它。

“看看你,总呆在角落里,但我并不是没用的。我们生来就是为人们照明的,说道照明,我并不比你差,假若停电了,还不得靠我。”

“住嘴,你怎么能和我相提并论总有一天,你等着吧,主人会把你扔出家们,而我却会在这里,什么也不用怕。”

蜡烛不再理会电灯。

时间在流逝,有一天夜里,忽然停电了,电灯不能发光,这时,主人拿出蜡烛,点上它,拉住默默地燃烧自己,多好的蜡烛,在黑夜里为人们照明,老伴看着蜡烛说:“我有想起以前咱们的美好生活。”一会儿来电了,但主人并没有开电灯,因为他们正在回味过去的幸福生活。

电灯惭愧地低下头。

推荐第6篇:六年级作文:无私的蜡烛

六年级作文:无私的蜡烛

蜡烛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物品,当停电的时候,在没电的地方,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有一次我要参加作文比赛,可是我回到家的时候,家里没电,这下可害苦我了,我只能蹲在楼下的石阶上写,映着夕阳来写作业,弄的我眼睛痛。太阳下山了夕阳也逐渐消逝了。一轮明月缓缓升起,这下没辙了,总不能让我在月光下写作业吧!最后只能猜拳买蜡烛了,5角钱一根;一气之下买了十根,虽然蜡烛的光很暗,但是真是雪中送碳哪,解决了燃眉之急。蜡烛一根根的燃眉之急,我的演讲稿也背完了。

妈妈说:;这次多亏了蜡烛,要不然我们真不知到该怎摸办了。;哎!生活中真是不能没有蜡烛啊

蜡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例如:老师,让粉笔腐蚀了自己的手。清洁工。在太阳地下晒着,让城市也干净了。

我爱蜡烛,更爱蜡烛的精神。

推荐第7篇:奉献的蜡烛600字作文

奉献的蜡烛600字作文

2012教师节征文:奉献的蜡烛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泪滴;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但却能使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才俊„„老师啊,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怎能忘记您?我的恩师。

刻在木板上的字未必腐朽;可在石碑上的字未必流传千古;但写在黑板上的字,会字字印在我们的脑海,成为我们知识的源泉,刻在我们的心灵上,这才是真正的永存。

老师,我知道,您是我们初中三年的陪伴,“我们在一起,一起欢笑,一起成长”是您的期望,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我们都知道,咱们班过早的两极分化是您压力倍增,而我们在课堂时的不积极和不配合更使您感到伤心和压力,我甚至看到当班上同学出了一些事故,做了一些对自己或对别人不利的事时,您在偷偷的哭泣,我在日记里曾经用心和您交谈,也真心的希望您能把担子放下些,多年初三的辛苦和劳累使您染上许多疾病,依然不变的是您为我们学习的一片真诚之心。

老师感谢您,是您的辛勤付出给了我知识。是您如同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即使那灯光不再耀眼,但是总能够在很多夜中照亮前方,给我们指引道路。啊,老师。在这光荣且伟大的节日里。我们感谢您,谢谢您为我们的付出,我们会再接再厉,不会辜负您的努力!

推荐第8篇:蜡烛的精神(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蜡烛的精神(600字)作文

蜡烛,我想大家一定都见过把!其实蜡烛是非常伟大的,只是它很普遍,所以大家都不注意它。当它被点燃时,那一小束火焰轻轻地抖动着,滴滴蜡珠顺流而下,仿佛一串串泪水,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时,才悄悄得离开人世。在我们生活、学习中,也有很多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他们象蜡烛一样默默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句古话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这句话,就是用来比喻这些默默奉献的人的。我赞扬那些把病人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高的医生,他们为了病人的安危,为了帮助病人战胜病魔,为了让他们不再受到病魔的折磨,为了拯救一个脆弱的生命,他们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专心工作。他们的这种举动,难道不伟大不无私吗?我赞扬那些可爱的民警叔叔,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为了防止城市被破坏,而坚守岗位。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虽然,太阳经常把他们晒得大汗淋漓,大雨也经常把他们淋得像落汤鸡一样,但他们的决心却丝毫没有动摇过。虽然,他们的工作很平凡,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我还要赞扬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他们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们像春蚕一样,默默工作,一直到死他们像粉笔一样,牺牲自己,为别人换来知识他们像指明灯,照亮少年们通往成功的路。他们,是多么无私啊。我们这群祖国的花朵,在园丁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将担上建设祖国的重任。虽然这世上有很多人,但是像这样全心奉献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家都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人人都为别人着想,这样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六年级:王家顺 篇1:蜡烛的精神

蜡烛的精神

五.五 曹琪琪

为什么我崇拜的东西是蜡烛呢?

那是因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正在写作业,妈妈在绣她的十字绣。突然,整座房子一片漆黑,我俩愣了半分钟,便立马意识到-------停电了!我妈妈在黑暗中摸索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手电筒。可是还没用一会儿,便没有电了。妈妈只好又摸索着寻找。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根完整的蜡烛,终于一种昏暗的光照亮了我写作业的地方。我向妈妈抱怨:“为什么只找到一个这种东西?”妈妈说:“对不起,再找不到其他手电筒了。”一小时后,我将全部作业做完了。可是,蜡烛它在“伤心的抹着眼泪”,而且,它的身子越来越矮,最好化为乌有,整个房子又陷入了黑暗中。

这一次,蜡烛给我的启发很大。在之前,我觉得它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东西,现在望见它,一种敬佩感油然而生:它为了照亮别人,不惜奉献自己小小的生命。

有的人不正是这样吗?比如:守卫祖国边疆安全的解放军叔叔、阿姨,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没有自私,没有贪生怕死。还有将自己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老师。这些人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将自己的知识没有一点儿保留地教给学生。他们只为了一件事------祖国的未来!还有救死扶伤的

白衣天使,他们都是无私奉献的人。这种精神不正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一样吗?

篇2:写蜡烛的作文,借物喻人

范文1 我喜爱蜡烛,喜爱它的光明,但我却更喜爱它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生活中,蜡烛并不罕见,也不稀奇。蜡烛价格低廉,家家户户都有,但因为它的渺小和常见,许多人都不把它放在眼里。它被人们放在柜子里、角落里,总是忽略不见;它还变成了小孩子手中的玩具,被折断身子;甚至滚落到地上,被人们不经意间压的粉身碎骨。蜡烛饱受了轻视奚落,但它却从来不抱怨什么。

假如你细细观察,蜡烛也是其貌不凡的。在燃烧的时候,它头上的火苗就像是少女的头发;斑纹交错的身子就是少女漂亮的衣裙;而一颗颗蜡珠则是少女撒下的“金豆”。

在停电的时候,人们就会帮蜡烛点亮自己。蜡烛燃烧的时候,蜡珠顺流而下,火苗闪闪,无声无息地将光明献给人们,自己却在火苗里用身躯拼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蜡烛用痛苦为人们换来光明,但它却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它为自己的付出永感快乐和欣慰。它默默地存在,默默地付出,同样默默地逝去。蜡烛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的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不辞辛劳地照料我们学生,每天早起晚睡,虽然累,但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用自己的光亮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就如蜡烛一样,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一直默默地奉献着。

在停电的时候,人们就会帮蜡烛点亮自己,蜡烛燃烧的时候,蜡珠顺流而下,火苗闪闪,无声无息地将光明献给人们,自己却在火苗里用默默地奉献着。

我以后也要向蜡烛学习,做一个有“蜡烛精神”的人。

范文2 蜡烛朋友,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句赞美春蚕和蜡烛的格言,而我最敬佩的就是蜡烛。

蜡烛并不值钱,浑身上下除了蜡就是一根细线,蜡烛不仅照亮自己,同时也照亮别人,燃烧着自己为别人发光发热,毫不犹豫、毫无保留,直到死亡,宁愿自己落完了泪?? 我们的老师不也是一样的吗?人们常把伟大而无私的老师比作蚕、桥、蜡烛、辛勤的园丁,我认为老师是一支无私奉献的蜡烛。

老师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同学,献给了学校,甚至献给全世界?? 老师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全都教给了我们,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之后,我再报答老师。

老师每天都要为我们改作业、备课,常常做到很晚,很晚??望着老师窗内深夜通明的电灯,我不曾想起一首歌:“静静的深夜??”

老师正是无私奉献的蜡烛!

范文3 蜡烛晚上,家里停电的时候,所有的灯都忽然不再晃眼了,此时唯一的光亮,也只不过是天空中的一轮月亮和几颗小星星,穿过窗帘的和微光而已。我也顿时陷入了一片漆黑,漆黑一片中是那么无助。忽然,远远地露出了了一丝微弱的光亮,在黑暗中晃动着。爸爸拿着一支蜡烛来到了我身边。

我放下了手中的作业看着那红艳艳的蜡烛发出的橙色的光芒出神。

它的光芒不像一光那样的苍白,它那跳动的火苗放射出的一圈圈光芒多么温暖人心。

它温暖的火光抚摸着周围的孩子们。它用自己的光芒,尽全力让自己的火苗发出更这对的光,希望自己的光芒能传得更远,照亮更多的孩子,尽全力不让他们进入一片黑暗。

我一边沉思着,一边看着那燃烧着的蜡烛,它越来越短,最终,它用自己最后公有的一点时间,挣扎着发出了最后的光芒,便熄灭了。我伸出了手摸了一下那支蜡烛留下的蜡油,忍不住万分惊讶,虽然它的火已经灭了,但在它的体内似乎还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苗没有熄灭。它用它公有的短暂的时间照亮了孩子们。

许多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的一生来照亮多少的孩子,他们用美德和知识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不让他们步入黑暗。有多少孩子曾得到过如此温暖,生要的光芒的照耀。我相信,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可敬的人们,也不一定都有一颗像蜡烛一样火热的心!

在那支蜡烛刚刚燃烧过的地方,另一只蜡烛又继续照亮着那里。

范文4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范文5 看见蜡烛,浮杂的心便沉定了下来,无私奉献,是你的倾吐;默默无闻,是你的神态!因为有你的奉献,春天的清风散发了活力,生活也因此变得充实。啊,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是你不变的曲调?? 回想起蜡烛与我的那段形影不离的日子,不禁让我心潮澎湃;回想起蜡烛为大千世界的无私奉献,不禁让我思绪万千;再回想起蜡烛伟大的精神和那默默无闻的品质,又不禁让我们声泪俱下?? 长大之后,蜡烛时我们的工具,有一次,家中停电,眼前的黑暗仿佛要吞噬所有的一切,那时的我们是多么需要光明啊!这时,母亲为了方便我学习,便毫不犹豫地从抽屉中拿出一些蜡烛,为我们带来光明,这时的蜡烛在我眼里像一位英勇无畏的骑士,昂首挺胸地屹立在桌上,为我照亮,随着内心的温暖,我的笔也在本子上龙飞凤舞起来??待我写完功课,那支蜡烛在我眼里像个受伤的孩子,垂头丧气,流逝着一滴滴烛油??听母亲说,这是蜡烛的眼泪。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又一次认识了蜡烛,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演讲让我听入了迷,我恍如身临其境。蜡烛,滔滔不绝,是奉献的倾吐;闪闪发光,是火舌的神态!那一支支无私奉献的蜡烛,不正是一位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吗???我还沉浸在联想中,直到后面的同学用笔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岁月如歌,唱出多少悲欢离合;佳节如曲,奏出多少无言缄默?蜡烛,用你的明亮来打破沉寂;用

你的光照耀出正义与繁荣;用你的精神谱写出民主与和平! 范文6 蜡烛在生活中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谁又能知道蜡烛具有怎样的品格和高尚的灵魂。蜡烛平时只是个小小的替补,萎缩在角落,只有在停电时才被人们想起,点燃蜡烛,整个房间随着火苗的跳动,明亮起来。光芒虽然比不上电灯的炫亮,但蜡烛却用尽自己的能量。看到人们又恢复了工作、学习,那红里透着蓝光的火苗流下了欣慰的泪珠。蜡烛的生命十分短暂,随着光亮的忽明忽暗,它仍在坚持着,努力着,用尽自己最后的力量,为人们奉献自己的价值。当人们欢呼雀跃来电的时候,而蜡烛又默默无闻的回归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么质朴的诗句,却是蜡烛一生真实的写照。我们身边那些朴实的人们,奉献自己的青春,用蜡烛的精神,照亮整个社会。我们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像园丁一样,辛勤地给我们修剪枝叶,传授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待到桃李满天下时,鬓角染满了白发,却依然无怨无悔。看到同学们成为栋梁之才,老师欣慰的笑了,多么无私的爱啊!

让我们把蜡烛精神传承下去,人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我们的人生更加明亮与辉煌。

篇3:描写蜡烛的作文

描写蜡烛的作文:蜡烛赞

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啊!

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不!

没有。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从中,我明白了我们做人要做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不要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从中忽视了别人。今后,我也要做个像蜡烛一样具有美好品质的人。

每次走进充满未来气息的教室,一副喧闹的情景映入我的眼帘。一群女生在阳光下窃窃私语地讨论着,偶尔发出几声明朗的笑声;教室里的“书呆子”还是如此认真地为大脑输送滔滔文学。但在教室里,那一份冲破几分安静的喧闹在调皮的男生中顿时爆发!可是借助他们爆发的的工具就是那不起眼的粉笔头。

虽然它的名字还是粉笔,可它去不再拥有修长,见着男生扔了一地的粉笔头,那一块踩在脚下的粉笔头,心里一种难过的感触油然而发,我一声不响回到了座位,朝那一地无人理睬的粉笔头望了一眼,不禁叹着气,摇了摇头„„

随着铃声的响起,一节课开始了„„我看着老师挑选修长的白粉笔,在黑板上长篇大论地挥洒不出几下,又一只小粉笔头诞生了。我也知道,又一只粉笔头要毁于一掷了。

我深深地发现,我们真的忽视太多的“小”了,因为小而不再留恋,因为小而离生活远去,因为小而被人们淡忘。

一颗小种子,它被人们不经意地抛弃,但它却能冲破坚硬的外客,冲破硬土的阻挡,向阳光伸展出希望的嫩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仅想起一首久违的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

那一次,我读懂了粉笔的生命。

它象明星一样,因为年龄的老化而不再象星星般璀璨,象花儿一样,因为时间的老化而不再美丽直至飘落。但,明星不有精美的作品和可爱的形象留下,花儿不一样芬芳,美丽动人,即使它只是昙花一现,但还是有人秉烛夜观。那么!粉笔头不一样也曾在黑板上留下它的身躯,只是它老了,它小了。可浓缩是精华呀?! 粉笔用默默无闻的精神,借助着老师的手,传递着文学知识、数学的解析、英语的语法、科学的无限奥秘和社会的道德认识。它!不愧是学涯中的朋友——粉笔 一支渺小的粉笔头也有着奇妙的未来,它天天在散发着精髓,奉献着它短暂的一生,直至他老却。

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用阳光雨露栽培学生茁壮成长,但我突然遐想到,突然深深地感触到,粉笔好象是小蚯蚓,它为我们疏松泥土,使文学得到更好的传送,难道我们不应该去拥有他,热爱他,赞美他?

应该!真的应该啊!

粉笔的生命,我终于读懂了你„„

你看这无私的粉笔,多像我们的老师呀!老师辛勤无私的奉献,我们长了知识、懂了道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学生,让粉笔灰染白了头发,而他却一直默默无闻。

篇4:关于描写蜡烛的作文

.关于描写蜡烛的作文

??流下的,是滚烫的泪;燃烧的,是稀有的生命。在感激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在黑暗中挥洒光辉。蜡烛,它是多么可敬可爱呀! ??每当停电,那根细细的蜡烛就成了家中的光明使者。在漆黑的夜晚,唯有这小小的光芒为我们送来温暖,送来光明。蜡油无声无息地滚落下来,滚落托盘中。它,又缩短了一截。明知道死期接近,但它还是挺立着,燃烧着。??无论它们的颜色如何,形状怎样,那个称呼,总是记忆犹新。——蜡烛,这个温暖的称呼,这个美丽的名字。比起来台灯、日光灯总是更惹人喜爱。而这小小的蜡烛不过是被关在柜子里,必要时拿出来应急罢了。然而,在这微不足道的条件下,它依然那么努力,那么认真。?? 灰尘覆盖不了它的秉性,逝去也淡忘不了它的精神。一根根细长的蜡烛,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一颗颗圣洁的心灵,它,比什么都要可贵。??拥有这种精神的仅仅是蜡烛吗?不,不是的。老师也是这其中的一分子。??三尺讲台,那声音逐渐沙哑,那背影日渐弯曲。粉笔灰爬上了头发,那一缕缕白发看得令人揪心。奉献了知识,奉献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全部。三尺讲台,那一个个曾经的身影始终离之不去。声音还在耳边回荡,知识已收下,而他们却为了下一代而继续教育,他们不知道累吗?不,这是因为他们有水晶般的灵魂,金子般的心。?? 蜡烛,那闪烁着光芒的生命。蜡烛堆在脚下,它不畏惧;蜡油滴落而至,它不理睬;火光燃到生命的尽头,它也不在乎。这精神何尝不使人敬佩,不使人动容? ?? 我爱你,蜡烛!你点亮了黑暗,也点亮了我的心!

蜡烛赞

??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啊! ??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不! ??没有。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蜡烛啊! ??我赞美你,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身体!学生,衰老了自己

老师啊!我歌唱你,教导了 ?? ??

推荐第9篇:蜡烛的自述(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蜡烛的自述(700字)作文

在这个世界上让我们找到人生方向的往往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只要善于发现就一定能悟出它们的道理。题记

hello!大家好!我是一只蜡烛。一只刚从工厂生产车间生产出来的蜡烛,一只不甘于平凡的蜡烛,一只一心想有所贡献的蜡烛。

走出工厂

经过工厂妈妈几天几夜的生产我终于成为了一只真正的蜡烛,一只可以为人们带来光明的蜡烛。看着兄弟们都被装上了车我的心情也是万分激动,心里憧憬着外面的世界。不知不觉我也被装上了车,车子启动了。在货车大哥的摇晃下我进入了梦乡。

进入商场

人们叽叽喳喳谈话的声音将我从美梦中拉了出来。我伸了个懒腰,慢慢睁开眼睛我差点被眼前的景色吓到了:人们个个穿金戴银,我的面前就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被人买走

正当我享受着冷冷的空调,欣赏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我突然被一只宽大而有力的手紧紧抓住了,他草草付完帐后就把我放进口袋,在不尽的颠簸中我再一次进入了梦乡。

停电之后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事,就这样我就从睡梦中醒来。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房屋。我身旁还有一只蜡烛兄弟,我叫醒了它,它慌张的对我说:我们快逃吧!不然这些人就要把我们烧成灰烬。我郑重地对它说:我们蜡烛生出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我坚决不走。说着说着,突然一下子停了电,房间里所有的人都叽叽喳喳地吵了起来,一个小朋友因停电不能做作业而号啕大哭起来。主人慢慢向我摸来,用一根火柴点燃了我。人们都安静了下来。看见他们露出欣然的微笑,我虽然很痛,但倍感痛快。慢慢地我的身体开始融化,但我尽量保持不流泪,这样可以让我更好的帮助他们得到光明。终于电来了,电灯亮了,我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虽然我的生命很短暂,但是我为人们做出了贡献,就是有意义的。初二:李逸涵

篇1:习作5 ××的自述2014 _年级作前指导备课教案

篇2:作文正文

我们的学校

早晨醒来,走到窗前。我看到从马路上,从楼房里,从一条条铺着瓷砖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都走向了我们的学校“师范附小”,那雪白的校服搭配上鲜艳的红领巾,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看到这儿,于是我也匆匆的洗漱完毕,吃完了早饭,去上学了。

因为已是金秋,所以校园里的石榴树上结出了又大又圆的石榴,就像一个个吃的饱饱的小胖子似的;放眼望去,就连枫树也笑红了脸;美丽的桂花也吐出了醉人的香气。

“叮叮铛,叮叮铛”上课的铃声响了。上课了,同学们都在各自的座位上坐好。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都开始读书,那声音真好听!这时窗外十分安静,微风徐徐吹着,小鸟也唧唧喳喳的叫着,它们好像是在夸我们学习的认真呢!

我们的学校“师范附小”“真美”啊!

秋天的雨山湖

一个星期五的早晨,天空灰蒙蒙的,秋风吹在身上使人感到有些凉意,我们全班同学怀着愉快的心情去“雨山湖公园”秋游。

我们刚走进公园,就看到大门两侧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快变黄了,它们像两位穿着黄色军装的卫士守卫着大门。接着往前走,不知走了多久我们来到了“疯狂老鼠”。在“疯狂老鼠”的左侧有两棵枫树,那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我们又来到了“太空飞车”,那旁边有一大片草地,忽然一股香气从远处传来,我顺着香味寻找,发现原来是桂花的香味。那星星点点的桂花藏在绿叶里,虽然很不起眼,但却散发出一股沁人心田的香味,使人心旷神怡。

我们继续前行,又来到了一片宽阔的草地。大家都坐了下来,开始了“野餐”。我们吃着、喝着、唱着、笑着、叫着,玩的很开心。我忽然发现了公园里的菊花,它们开得十分鲜艳,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我真想摘一朵带回家呀!

我爱这美丽的秋天,更爱这秋天的雨山湖!

长江日食

2009年7月22日,在长江一带出现了日全食。虽然当时天空不作美,是阴天,但是我还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直播。毕竟是

时后,当最后一丝黑暗离开太阳时,它又闪出美丽的光芒,恢复了本来面目。

啊!长江大日食,真是历史奇观呀!

黄豆发芽

9月3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李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泡黄豆,写黄豆生长变化的观察日记。于是,我兴高采烈的回到家,把如珍珠般大小的黄豆放进小碗里,再装上点水,盖上纱布。好了,等到明天,我再看看有什么变化。

10月2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泡的黄豆大了许多。一眼望去,它们就像一个个吃的饱饱的小胖子似的。再细看,只见每个小小的黄豆儿的外皮里面都有一个小小的芽儿,它紧紧粘在在豆子的果肉上,好像含苞欲放的花朵一样。我心想:今天黄豆的变化可真大,期待黄豆的发芽!

10月4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一早起来就跑去看我的黄豆。可喜的是我的小黄豆全部都发了芽,我真高兴。认真一看,他们有的像小豆号;有的像一名站岗的军人;有的像老爷爷的拐杖。它们的形态也不一,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弯;有的直„„真好!

10月6日 星期二 晴

下页

推荐第10篇:蜡烛与电灯想象作文350字

蜡烛与电灯想象作文350字

咦?是什么东西在吵?哦,原来是那天花板上的电灯又在那儿大声炫耀了,你看他那德性,不就是自己比蜡烛亮而已吗?值得炫耀吗?一副了不得的样子,让人不舒服。但他到底在炫耀什么呢?这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课桌在电灯下,不禁由衷的发出赞叹:“我说电灯啊,今天你可出足了风头,像太阳一样,让房间亮亮的,这都多亏有你呀!”。“那有什么,你低头瞧瞧,如果不让那该死的蜡烛和你们一起分享我的光的话,也许我会更亮些!”课桌觉得有理,抖动身子,将蜡烛装进抽屉里了,整个过程,蜡烛没有说过一句话,沉默不语。书柜说到:“电灯呀,你别不识抬举,在我国唐代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名叫韩愈,他小时候就是用一支蜡烛得到了老师的赞扬的呢!虽然现在社会发达了可是人的生存离不开蜡烛的呀!”。“你别夸大其词,把蜡烛说得那么重要,老实说,没有蜡烛又怎么样?我正嫌他是个累赘呢!”电灯牢骚满腹,对书柜一脸的不屑。

晚上,电灯依旧亮着,可是只听“嚓”的一声,房间里一片漆黑,这时大家都需要光照,大家问:“电灯呀!你怎么不亮了呀?我们需要你呀!”。这时的电灯已经不是像以前那个认为自己是自命不凡的电灯的了,他也开始不知所措了。这时,蜡烛跳了出来,默默无闻的点燃自己,把温柔的光芒撒向大家,自己却„„这时书柜说到:“蜡烛成灰泪始干呀!”他长叹一声。“唉!”。此后,那骄傲自满的电灯再也没有炫耀了。

虽然蜡烛不起眼,可是只要他存在于世上,就有它的用途。

第11篇:蜡烛的泪——小学作文(推荐)

蜡烛的泪

冬日里独自在家的一晚,忽然停电了,四周陷入一片黑暗。我从抽屉底翻出一只小小的蜡烛,将它点燃。过了不久,蜡烛开始融化,洁白的蜡滴顺着蜡烛流了下来。

夜,安静得连一根针掉下都听得见。周围一片漆黑,我有些胆怯,不敢离开蜡烛那摇曳微弱的烛光。我无聊的托起下巴看着这只小小的蜡烛,盯着它窜动的火苗,我突然意识到我从来没有如此仔细的观察过蜡烛,甚至连过生日吃蛋糕点蜡烛时都没有多看过它一眼。

而现在,这被我忽略已久的蜡烛,却成了黑暗中孤独无助的我唯一的依靠。此时此刻,这微弱的烛光,将我急促不安的心渐渐带入平静。

蜡烛在一点点的变短,小小的蜡烛竟让我在这个又冷又黑的冬夜里感受到了平时开灯时感受不到的温暖。

我忽然觉得,蜡烛竟然具有生命的特性——爱,蜡烛的爱不像糖果一样让你甜到心底;不像鲜花一样让你香到心底;更不像阳光一样让你暖到心底,它的爱是默默的,是无私的,是不图回报的,又是渺小的。它能做的,只是在黑暗里给你一线光明,在寒冷中给你一丝温暖。可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光,却成了黑夜里恐惧无助的我唯一的救赎。

蜡烛,没有香味,也没有电灯明亮,可它却拥有高贵的品质。它不断燃烧自己,用自己生命的火苗照亮周围。它不图回报,默默奉献。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又何尝不是蜡烛呢? 是老师,将毕生的心血都注入到学生上,却不要一丁点的回报;是老师,用自己的青春之火,点燃了我们的生命之火;是老师,把我们从雏鸟训练成了羽翼丰满的雄鹰,当我们自由自在的翱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时,老师选择了默默的离开,没有索取一点回报。就像蜡烛一样。

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我知道,蜡烛是在用整个生命去奉献,去燃烧,当它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完时,它什么也没有索取,也从不奢求人们能给它什么, 更没有埋怨,只滴下几滴晶莹的泪珠罢了。

是的,它流泪了,不过那并不是抱怨的泪,而是走过一生,无怨无悔的泪。

第12篇:话题作文 赞美蜡烛的作文500字

话题作文 赞美蜡烛的作文500字(10篇)

第一篇:蜡烛

夜,四周一片静寂。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渐渐进入了梦乡。我点了蜡烛看书。窗外,一阵风吹过,跳动的火苗闪了几下,蜡烛油像一串断了线的珠子留下来。我停住手中的笔,不由得凝视着这燃烧的蜡烛,想到许多许多„„

蜡烛在燃烧时,蜡油滴滴,火苗闪闪,消耗着自己,无声无息的把光明送给人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是何等高贵的献身精神!有一位诗人曾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不正是赞美蜡烛这种无私的献身精神的吗?

这种蜡烛精神时时可见。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战争年代,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解放后,他当了总理,仍然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周总理休息时间很少,经常整夜工作,身体累垮了,累病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一生不正像燃烧着的蜡烛吗?

我深情的看着渐渐缩短的蜡烛,它浑身洁白,光亮照人。我又想起那些教育我们,培养我们的老师,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下一代的成长,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们。他们有的早来晚归,批改作业,直到深夜;有的节假日不休息,进行家访,给学生补课;有的带病坚持上课,有的甚至晕倒在教室里„„这种园丁精神不也像这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吗?

夜深了,蜡烛流完了最后一滴泪,我却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篇:那根不起眼的蜡烛

蜡烛在人们的眼中是非常平凡的,非常微不足道。只有在偶尔一次停电时蜡烛才会被人们从那十分不起眼的,潮湿的角落里拿出来点亮它。这时,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才有地位,等到不需要它时,它又被遗忘在了那个角落。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蜡烛虽然平凡但又是那么的伟大。它就像老师一样平凡,默默的为人们送去光亮,直到自己的生命燃尽。

去年的一天,我在家里玩电脑,正当我玩得津津有味时,我家突然停电了。顿时,我感到十分扫兴。这时,爸爸从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拿出了一根蜡烛点亮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房子里有了一点点光亮。如果是在平时,这点光亮简直算不了什么。可在这时,这一微弱的光显得格外耀眼。我趴在桌子上,目不转睛的看着那根正在燃烧的蜡烛,蜡油一滴接着一滴的落在放蜡烛的纸板上,蜡烛的长度也随着蜡油的落下悄悄的,静静的开始变短,不久,一根长长的蜡烛就变得只剩下一半了。这时,我突然觉得有一个职业和蜡烛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十分相像。蜡烛的身体就像生命,随着火焰的燃烧而变短,老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他们为了学生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他们定的付出不求回报,这不跟蜡烛是一样的吗?顿时,我对我的老师和眼前的这根蜡烛肃然起敬。

第三篇:蜡烛的精神

家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心里有点害怕。这时,房门旁出现一个亮光,原来是妈妈给我拿来了一根点燃的。妈妈把蜡烛放在了我的书桌上。顿时,整个房间在烛光的照耀下变亮了,我也安心地在烛光下写起了作业。

终于,我把作业写好了。正当我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蜡烛被燃烧得只剩下半截了。话题作文 赞美蜡烛的作文500字(10篇)话题作文 赞美蜡烛的作文500字(10篇)。我又坐了下来,目不转睛盯着蜡烛,看着它一点一点地燃烧。这个时候,我被蜡烛的精神感动了。它燃烧着自己,却为人们带来了光亮。它虽然外形普通,却拥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此时此刻,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蜡烛,而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它不为名利,从没替自己着想过,而是默默地让燃烧自己的火光照亮黑暗。可以这么说,它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这就是蜡烛的精神。

突然,家里的灯又亮了起来。原来是来电了。可是,摆在书桌上的蜡烛已经燃完了,化为了灰烬。蜡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在停电的这段时间里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它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这时,我想起了一句格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做一个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蜡烛

青山,有人赞颂过;翠竹,有人赞颂过;白菊,也有人赞颂过„人们都赞颂美好的东西。而我,要赞颂的是在生活中,人们最不起眼的蜡烛。

蜡烛,是什么?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沙子,它没有灯火通明管那么亮;也没有彩虹那么漂亮,它只要一个羊角辫,只要羊角辫一点燃,它的生命就开始了。

有一次,我正在写老师布置的作业,突然,一片光明变成了一片黑暗,我向窗外瞧了瞧,啊!我们就像浸透在黑暗里了,这时,我着急起来,妈妈听见了,就拿着蜡烛走上来,妈妈问我,怎么了?我着急地说:“停电了,没法写作业。”妈妈瞧了瞧,就把蜡烛留了下来,我又急了,这么小的光,怎么写呀?妈妈生气了,这蜡烛在我们小时候就像现在的电灯,我们就靠它活了下来。“哦!原来是这样”我借着蜡烛的光芒认真写起作业来,写完后,没有电,我就静静地观察蜡烛,原来它是那么的,那么的这,看着它,我便想起了后面的小阿姨,她是环卫工人,每天起早贪黑,为人民服务,每天都在扫地,可路过的人都不瞧她,有时还说东说西的,可她并没有放在心上,你看,她和蜡烛多像啊,都是牺牲了自己,却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东西。

蜡烛啊!我赞美你,也赞美和你一样具有着奉献精神的人,我要向你学习。

第五篇:赞蜡烛

蜡烛,是一件平凡的东西。它没有太阳般耀眼;没有电灯那样让人喜欢;也没有路灯那样的威武;更没有花灯那样的绚丽多彩。但在我的心理,蜡烛是最亮的。

你们看它那么的弱小,但它却在默默间的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别人无声无息的一点一点的消失了,正像大诗人李商隐所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这种精神是多么伟大呀!人们需要它的时候就可以召之及来,不要时就可以挥之及去。就算你把它放在角落里,也没有怨言。我爱你蜡烛,你不为牺牲的精神让我们小学生值得敬佩呐!你就像是我们的保护神,在黑暗的时候,带我们一点一点的走向光明,不管怎么对付它,它都对你们那么忠心。我们觉得它不怎么的好,但是一支蜡烛就可以点亮整个屋子,在古代因为没有灯,所以都是用蜡烛的,只有蜡烛在奉献自己的一生。

我们的老师就具有蜡烛那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师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来培育我们,教我们知识和礼貌,带着我们去找智慧的源泉„„您会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我们,,为了我们陪上了青春,我看见,您的头上有几根白头发,当您转眼的时候,我看见了您的疲惫„„

寂静的深夜中,到处都很安静,大家都已经睡了,只有老师还在辛苦的为我们改作业„„。

老师您就像着蜡烛一样,奉献青春,默默耕耘。

第六篇:蜡烛

一天晚上,爸爸妈妈都有出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独自弄好晚餐,吃完饭刚想做作业。话题作文 赞美蜡烛的作文500字(10篇)文章话题作文 赞美蜡烛的作文500字(10篇)出自wk-78500000548125.html,此链接!。老天爷好像偏要跟我过不去,刹时间,停电了。整个房间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我又焦急又害怕,我的作业还没有写呢,怎能么办我慌张地跑来跑去。

这时,我突然想起爸爸前天买了几根蜡烛回来,我跑到客厅拉开抽屉,发现正默默无闻的躺在那。我点燃蜡烛,它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它真是我的大救星啊!

我打量着这个根蜡烛,它大约有15厘米长,拇指头一样粗,全身滑滑的。等我写完作业后,我发现蜡烛已经烧掉了一部分。我盯着蜡烛仔细地看着跳动的火苗,才发现原来平凡的蜡烛也是那么的伟大。它有着雪白的衣裳,火苗变成了它的帽子,它跳动着,燃烧着。蜡油一滴一滴地往下落,帮着蹼动的火苗打着节奏,分针一点点的走动着,蜡烛一点点地滴着,火苗一点点地跳动着。

这根蜡烛默默的燃烧自已,照亮别人,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人间。我十分感动,对他肃然起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灭,泪始千。”蜡烛它从不炫耀自己,不骄傲,不图回报,踏踏实实为人们做贡献。

蜡烛让我想起老师,他们谆谆教道我们,为了我们,不顾日夜的改作业,准备课程,并把自己智慧毫无保留的教给我们。他们为我们操劳,不图回报。

我要歌颂蜡烛,更要赞扬老师。

第七篇:蜡烛颂

有人说:人生要像珠宝一样光芒四射,有人说:人生要像金钱一样倍受青睐,我却觉得:人生应像蜡烛一样朴实无华。

珠宝只能暂时满足人的虚荣心,光芒会有消失的时候,金钱更会让人误入歧途。我愿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求索取,只是给予,给予。

蜡烛没有珠宝美丽的身躯,没有金钱那样诱人的魅力,它只有一颗纯洁的心,可它为人们奉献一切,到最后只是人们厌恶的蜡,或许人们从不重视它的存在,可是当人们在黑暗里挣扎时,是蜡烛点燃自己,给人们带来一丝希望。

蜡烛虽然照亮别人,但从不居功自傲,当人们得到了光明时,蜡烛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她总是默默地奉献,因此,蜡烛是美的!

我赞美蜡烛的朴实无华,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迷人的身躯,但它有充实的内心,你看,不管你把它放在哪个角落,它都默默地在那里和黑暗做斗争。战胜了狂风对它的摧残,用全身力气发出微弱的亮光,哪怕是短暂的生命,但足以为人们指明方向,它尽自己的能力为人们做奉献。古人说的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丝毫不过分,丝毫不夸张,我们不就需要这种精神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一些像蜡烛一样的人,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付出,哪怕牺牲也会受到万人敬仰,人活在世上,难道不应该让生命放出异样的光彩吗?

此时,我不禁问自己,我们老师不就是一支支蜡烛吗?

我愿做一支小小的蜡烛!

第八篇:蜡烛的启示

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

是啊!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

不!没有。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蜡烛啊!我赞美你,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身体!

第九篇:蜡烛

提到蜡烛,我就很不喜欢这个东西,平平常常的蜡烛,很不起眼儿。但是,我们大家的家里都有蜡烛。有一次,我问妈妈:“妈妈,要蜡烛干什么,扔了吧!再说,难道这只又短又粗、又难看又矮小的蜡烛还有什么用处吗?”妈妈并没有给我答案。只是说:“等你该知道时你就知道了。话题作文 赞美蜡烛的作文500字(10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

过了几个月,我们突然接到通知,说近几天突然要停电,我们个个提心吊胆,都说没电可怎么生活呀。有人去问那个女阿姨,说是要抢修电路。因为电路短,电业局怕居民们得不到用电,所以才来抢修。果然过了几天——停电了。我们楼上的小朋友们正在写作业,对突然的停电感到人心惶惶。正在这时,妈妈想了一个好方法——用蜡烛照明。真是个好办法!妈妈立刻点燃了蜡烛,屋子里被照得通亮通亮。我拿来了作业,开始做作业。这时,我被妈妈的话惊了一跳。妈妈说:“孩子,你还记得上次你嘲笑蜡烛的那一段话了吗?可蜡烛呢,是不是因为你那一段话就不给你照亮呢?蜡烛正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所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孩子,你要做个像蜡烛一样的人呀。”

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我没想到妈妈会用那样一大段话来回答我几个月前的问题。妈妈说的对呀。虽然那天晚上已经过去,妈妈的一席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第十篇:蜡烛赞

“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可是蜡烛呢?它并没有那么稀奇,它在市场上的价格低廉,家家都有,大部分人都不把它放在眼里,它被人们放在柜子里桌底下,让别人看不见;它有时被人们摔在地上,被一些小孩砍断身子,处处遭受到人们的冷落、轻视,可是它却没有一声怨言,一丝哀愁。

但是你仔细观察,蜡烛还是挺漂亮的,它在燃烧的时侯,头上的小火苗好像是一个公主的头,它那白玉般的身体好像是公主美丽的衣服,顺流而下的蜡珠则是公主的手。

在停电的时侯,人们就会帮蜡烛点亮自已。然后,它就用生命之躯去为人们拼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它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在痛苦中创造欢乐,在奉献中感到永久的欣慰,它默默地存在,又默默地逝去,它以自已短短的一生,献出了自己的光和热。

由此,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奉献的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辛勤的园丁,他们热爱自已平凡的工作,每天早起晚睡,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直到两鬓花臼,他们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热温暖着我们每个孩子的心,用自己的光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就知蜡烛一样,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有蜡烛精神的人。

第13篇:蜡烛和电灯寓言故事作文400字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蜡烛和电灯寓言故事作

文400字

在一间新房的客厅里,一盏电灯高高的悬挂在漂亮的天花板上,而蜡烛却默默地蜷缩在一个墙角,并不引人注目,而且经常被人遗忘。

电灯瞧不起蜡烛:“和你这没用的东西呆在同一间屋子里,我真感到羞耻,无地自容。”蜡烛听了却心平气和地对电灯说:“虽然我被遗落在角落里,但是我并不是没有用。说起照明,我不一定比你差呢!停电时就用得上我。”电灯听了蜡烛的话,暴跳如雷,疯狂地向蜡烛喊道:“你怎么能和我相提并论呢?我待在天花板上高高在上,而你呢,总有一天会被主人扔掉。”

有一天,突然停电了,虽有美丽外表的电灯却不能发光了。主人在角落里找到了蜡烛,把它点燃,蜡烛的光顿时温馨地照着整个房子,这温柔的烛光让主人和老伴回忆起了以前那美好而又温馨的生活。老伴不停地赞叹道:“这烛光真好!”蜡烛什么都没说,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电灯看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脸红红通通的,像一只红色的大苹果。不一会儿,来电了,可主人并没有打开灯……

从此,电灯和蜡烛成了最好的朋友。同时,电灯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件物品都有它自己的价值。

第14篇: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

故事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第15篇:《蜡烛》课件

【教学目标】

1、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细细揣摩探究意蕴丰富、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重点】

1、重点:

通过默读、朗读,深入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揣摩文中意味。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

2、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儿子上初三。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

这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令我们感动。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更给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及背景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课文是一篇战地通讯。

2、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瓦砾(lì)地窖(jiào)舀(yǎo)鞠(jū)躬

名副其实颤巍巍

3、课文配乐朗读。

4、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这篇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品读课文

1、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⑴炮火:11次;

⑵蜡烛:6次

⑶黑围巾:4次

⑷老妇人的“跪”、“爬”:各3次;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⑴多写炮火连天,说明环境危险,让人一直为老妇人揪着心,而老妇人在炮火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⑵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⑶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哀悼之情。

⑷“爬”:说明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跪”:说明老妇人庄严肃穆,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3、课文倒数第二小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

四、第五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的内心世界。

1、教师启发:

⑴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⑵老妇人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学生齐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五、教师小结

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第16篇:蜡烛教案

《蜡烛》教案设计

山东省密州街道卢山中学 颜艳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 2.揣摩语言,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和表达作用。 3.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体会反法西斯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都会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唯有情感,高尚圣洁的情感却长存天宇。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唯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战士。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二、整体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西蒙诺夫是前苏联作家,《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讯属记叙文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通讯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叙事,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

2.速读课文,先找出本文六要素,然后概括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例: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冒着德军的战火前去掩埋了红军战士的尸体,并拿出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并彻夜为其守灵。

3.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再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旨。 例——一位苏联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例:——主旨:本文赞美了反法西斯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研读课文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老妇人的描写(神态、外貌、动作等描写)并自由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找出的描写片段。

3.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环境危险,炮火连天,年老体弱,行动吃力,但老妇人不顾生死前去保护一位不相识的青年战士的遗体,并献出珍藏的蜡烛——这是一份深切的母亲的关怀之情,一种无畏赴死的牺牲精神。

4.文章非常感人,请同学们找出最让你感动的片段进行朗读,并说说为何感动。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年老体弱,掩埋艰难;掩埋遗体,情同母子;燃起蜡

烛,寄托哀思。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两句话,思考: (1)烛光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象征红军烈士的宝贵生命像烛光一样不畏炮火而燃烧;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是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四、揣摩老妇人的心理活动,补写一段老妇人坐在坟前默默守灵时的心理活动,要求符合人物形象。然后在班级内交流。(如果课堂上时间不足,就作为课外作业)

老妇人形象:

——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她的国土上,使她无比沉痛。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她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使她能不怕艰难,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安葬烈士,并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五、讨论烛光的象征意义 1.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正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使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六、课外延伸

课外查找与“蜡烛”有关的诗句和歌曲、影视作品,体味“蜡烛”各有怎样的寓意。

例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坚贞的爱情或奉献精神。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之情。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第17篇:蜡烛教案

蜡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把握记叙文六要素,概括文章大意。

2、分析老妇人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烛光含义,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老妇人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重点语句,分析蜡烛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谈一谈蜡烛,由蜡烛同学们可以联想起哪些事物(诗词、歌曲)呢? 明确:蜡烛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寓意。比如在过生日的时候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气氛,祝福的作用;诗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久别重逢的情谊与温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借烛光写妈妈的慈祥表达对母亲的喜爱。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人们都会去上坟祭祖,点蜡烛,寄托哀思和怀念;

那我们来看一看由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写的战地通讯《蜡烛》,这里的蜡烛被赋予了什么深层的意义。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请同学读导读,概括提取关键词。 明确:战争

老妇人

苏联红军

蜡烛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是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具体的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本文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苏联红军从北往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这篇战地通讯是西蒙诺夫随苏联红军到南斯拉夫后写成的。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要求:给课文标序号;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相互交流 明确: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匍匐

闪烁

颤巍巍

迫击炮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主要是记叙成分,默读课文,

时间:1944年9月19日(第一段)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第一段)

人物:老妇人玛.育乞西、苏联红军契柯拉耶夫 事件:(起因)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牺牲了。(2—7段) (经过)南斯拉夫母亲不顾危险,安葬了这位年轻的战士。(8—27)

(结果)老妇人把她珍藏多年的结婚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以表达敬意和哀悼。(28—42) 四.人物分析

这是一篇记人的记叙文,那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个人物?

明确:老妇人(玛俐.育乞西)

那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个老妇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 请用词语或短语来概括她。(形象及其依据) 请同学回答:.....(从哪儿看出来的?)

4、分析一下文中老妇人的行为有哪些让你感动的?感动的是什么? 明确:1)将生死置之度外,冒着炮火安葬红军烈士。(15段)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22段)“跪”说明年老体弱,行动艰难(23段)“路并不远,总共不到十步,……”这样细致的描写仿佛情景历历在目,好像连老妇人的喘息声都能听得见。

3)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25段)“跪到死者旁边”、“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可以看出老妇人埋葬烈士的礼仪非常具体,她把死者当做是她至亲的人,非常感人。 4)点在坟上的蜡烛具有特殊的意义。(28段)“跪在……揣在怀里……喜烛……珍藏”这个蜡烛对她意义非凡,然而她却把它点在了苏联红军的坟头。表达了她对烈士深深地敬爱和哀痛。

在掩埋红军的这个过程中老妇人,作者三次写了老妇人“爬”,“跪”, a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b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c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3、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烛光”在文中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1)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

2)寄托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五.文章主旨

第18篇:蜡烛教案

蜡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词语,掌握其读音、词义。

⑵ 了解作者和故事发生的背景。

⑶ 了解战地通讯的特点。

⑷ 整体掌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能力目标:

⑴ 掌握记叙的要素,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⑵ 掌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⑶ 揣测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在跃动的烛火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人类光明的未来。学习本文,应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掌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发生的。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热烈讨论中,掌握文意,理解人物形象。充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联想拓展法:

在文意蕴藉的地方,引导学生联想想像,推想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掌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点拨教学法:

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容易掌握,但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探究文章感人的艺术效果发生的奥妙,还需教师适当的点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掌握记叙六要素,整体掌握文意;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探究文章发生感人的艺术效果的奥妙;揣测语言,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惟有情感,高尚圣洁的情感却长存天宇。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今天我们学习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

二、作者和文体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和时准确地报道实际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示主题的需要,对资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布置,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实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示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三、朗读课文,整体掌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反映二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电影、电视片断,声屏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掌握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迫击炮

拂晓

颤巍巍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掌握文意:

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应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捍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四、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

学生齐读相关片断。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教师提示:选择典型画面推想,如“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和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再如“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她坐在那里,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老妇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做这一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坐在那里,静静地。”她想了些什么?

又如,拂晓前,红军战士来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体,老妇人又拿出一支蜡烛点燃在烈士的坟头。“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鞠躬?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3、要求学生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 学生自由讨论。

⑵ 选两位同学发言。

明确: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身的敬爱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珍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示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

老妇人思想感情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

4、探究考虑:

提问: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发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来谈。有人认为:“文章突出小小的烛光,意蕴深远。”有人认为:“事件自身很感人。”有人认为:“文章一再写德国人的炮火,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更突出老妇人行为的感人。”有人认为“老妇人把一生中最珍爱的结婚喜烛献给红军战士,这一点很感人。”„„

教师归纳总结:首先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费劲,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示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的最爱,悼念红军战士。

其次,突出蜡烛,突出烛光,更是作品胜利的关键。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像抒情诗,赞美烛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五、揣测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回答一题): 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费劲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1、改后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能听得见,十分感人。改后过于笼统,不够细致。

2、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2、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来历,表示了老妇人奉献给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3、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黑色围巾,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4、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假如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默读、品味,同桌之间交流后明确:

4、不好。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的非常来历,足以表示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示,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师生一起品味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的含义。

明确:这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高尚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敬重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七、安排作业

1、用“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五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自然合理。

2、阅读下面这首诗,体味诗中的情感。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世纪挽歌

王晓霞

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公然袭击我驻南使馆。消息传来,群情激愤,遂成诗句,以悼念殉职的许杏虎、朱颖、邵云环三君。

大海狂啸

长天垂泪

亿万万同胞的愤怒

化作悲哀的世纪挽歌

作为战地记者

《亲历炮火》

用心作证 用笔控诉

战争罪恶

硝烟中为正义呐喊

长夜里为和平奔走

虽然生命潜伏着危险

想不到是在自身的领地被黑手掠夺

真理何在 公平何在

罕见的侵略必遭历史谴责

强权扩张的野心昭然若揭

怎能不令人深深思索

愤怒的手啊举过头顶

第19篇:《蜡烛》教案

3、蜡烛 · 西蒙诺夫

[教学目标]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第三课《蜡烛》。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提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我们过生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外, 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

二.检查预习

1.鞠躬(jū gōng): 弯身行礼.

瓦砾(wă

lì):

破碎的砖头瓦片。

鞠躬(jū gōng): 弯身行礼.

地窖(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

室。

精疲力竭( jié ):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 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名副其实( fù ):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

副:相称,符合。 永垂不朽( chuí):形容人的名声、精神、事迹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垂:流传。

颤巍巍(chàn wēi):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2.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三.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1.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是以何场战争为背景来加以描写的?请找出文章中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1944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则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诠释。

2.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作者是何种身份的人?说出相应的理由。

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了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了苏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曾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战后曾到过美国,写有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该剧本揭露了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有诗集《友与敌》。《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得斯大林奖金。

西蒙诺夫曾于1949年10月访问我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7年至1971年发表《生者与死者》三部曲获1974年列宁奖金。

四.了解文体:战地通讯。(可与第一课比较阅读)

(一)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通讯的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 (二)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同:用事实说话。

异: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从结构上看,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组成,通讯跟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在语言上,消息简洁朴素。通讯具体详细。 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五.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然后交流并讨论。 *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2.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爱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3.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 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 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

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六.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提问]:“意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如果我们今天用我们的传统诗论解读这篇外国文章,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意象呢?试具体分析。

【文章不断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与描写。】

炮火11次、蜡烛6次、黑巾4次、老妇人动作6次(三爬三跪)>

1.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

①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

②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③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④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⑤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⑥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⑦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⑧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⑨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⑩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11)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2.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 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②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

下。

③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④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⑤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⑥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3.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

①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②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

③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④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4.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三次写“爬”——

①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

②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

③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三次写“跪”——

①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②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③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提问]从这些重复的描写中,可以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

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

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

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黑色的大围巾”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5.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事件感人、人物感人(选材上、写法上如突出环境、突出蜡烛等细节)

6.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A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7.引导讨论:作品中反复描写战争的场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附近一带”一段环境描写,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杀人民造成的恐怖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无私和勇敢。她早已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育乞西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守护英灵。这些是只有母亲才有的对儿子的动作,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妇人育乞西满心的哀痛。“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再次渲染了浓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气氛,烘托了老人失去爱子般的伤痛。 8.作品中如何刻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动作和心理)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老妇人在炮火下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你是如何看待老女人这一切行动的? 9.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七.重点语句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战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夫人的哀悼之情。 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献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八、探究主旨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

第(28)自然段中用了“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妇人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今天却把这份过日子珍贵的感情献给一个异国的烈士。它点燃起的火焰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3.主旨: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附板书

一、战士偷袭牺牲

二、老妇人掩埋战士

①发现烈士 ②掩埋烈士 ③守护战士

三、老妇人英雄行为感动战士

四、再现并赞美火焰。

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动作描写

整理

清理

吻别

掩埋

守护——母对子:敬意与哀痛 特定语境中句子的含意

母亲对烈士

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第20篇:蜡烛教案

3.蜡

西蒙诺夫

目标定向: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重点与难点: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材分析: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这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是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的,他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坟堆是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为他堆的,她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她要让红军烈士安息在南斯拉夫国土上。老妇人对一个苏联青年情同母子,他们之间已经没有国界,这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军民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这种血肉凝结的情谊是如此深厚:老妇人置生死于度外,她是冒着炮火安葬红军烈士的;老妇人年老体弱,她是不顾艰难,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用双手把烈士遗体拖进弹坑,用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的;老妇人摆正了烈士遗体,还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老妇人为悼念烈士,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的喜烛,点在坟上。

教学方法:自学、点拨、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入境生趣

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二、自学生疑 1.给加点字注音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舀水

腋窝

揣在

2.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三、学习释疑

1.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是以何场战争为背景来加以描写的?请找出文章中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1944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则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诠释。

2.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作者是何种身份的人?说出相应的理由。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作者: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了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了苏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曾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战后曾到过美国,写有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该剧本揭露了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有诗集《友与敌》。《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得斯大林奖金。

西蒙诺夫曾于1949年10月访问我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7年至1971年发表《生者与死者》三部曲获1974年列宁奖金。

四、点难拨疑:

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然后交流并讨论。 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2.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爱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3.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 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 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 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

五、反思学习:

了解文体:战地通讯。(可与第一课比较阅读)

(一)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通讯的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

(二)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同:用事实说话。

异: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从结构上看,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组成,通讯跟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在语言上,消息简洁朴素。通讯具体详细。 3.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六、迁移创新。

七、布置课外作业:基础训练 第二教时

一、提供资源,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自学生疑:

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事件感人、人物感人(选材上、写法上如突出环境、突出蜡烛等细节)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三、弄清疑难:

1.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3.引导讨论:作品中反复描写战争的场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附近一带”一段环境描写,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杀人民造成的恐怖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无私和勇敢。她早已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育乞西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守护英灵。这些是只有母亲才有的对儿子的动作,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妇人育乞西满心的哀痛。“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再次渲染了浓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气氛,烘托了老人失去爱子般的伤痛。

4.作品中如何刻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动作和心理)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老妇人在炮火下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你是如何看待老女人这一切行动的?

5.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6.如何感受《蜡烛》中老妇人这一人物的形象美?

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是非常感人的。分析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

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妇人都非常吃力,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写,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也很具体,例如 “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一个一个动作都做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从她摸出蜡烛之后,直到结尾,一直围绕着烛光展开细腻的描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氛围中,烛光显示了特别的意义,造成一种诗的意境,结尾像抒情诗一般赞美烛光,让人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眼前总是那一点烛光,久久不能忘怀。

四.点难拨疑,探究深意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

第(28)自然段中用了“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妇人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今天却把这份过日子珍贵的感情献给一个异国的烈士。它点燃起的火焰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五、反思学习,归纳主旨

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六、引导实践:

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2.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西蒙诺夫

一、战士偷袭牺牲

二、老妇人掩埋战士

①发现烈士 ②掩埋烈士 ③守护战士 精心选材

三、老妇人英雄行为感动战士

四、再现并赞美火焰。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动作描写

整理

清理

吻别

掩埋

守护——母对子:敬意与哀痛 特定语境中句子的含意

母亲对烈士

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小学生作文蜡烛范文.doc》
小学生作文蜡烛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