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手机的作文范文

2022-11-12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作文:依赖

作文:依赖 精彩片段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的儿子安泰和敌人格斗时,只有脚不离地,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能量才能获胜。而在这个秘密被敌人发现后,他就被骗到空中,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这个故事清晰地告诉我们:摆脱依赖,方能成功。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摆脱依赖,是成功的基石。如果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后,仅仅依靠父母和别人的帮助生活,那么她能学会说话,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吗?如果曾经沦为乞丐的朱元璋这一生都依靠别人的救助和施舍度日,那么他能成为真正的“诸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吗?如果安泰不是依靠母亲的力量,而是跟母亲刻苦学习本领,那么他也就不会落得一个被敌手扼死的命运了。一个人要想成功,必先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辉煌!

百度、搜狐的CEO(执行总裁,首席执行官),耐克、安踏的创始人,哪一个不是白手起家?他们之所以昂首挺胸,是因为他们在依靠自己,而那些所谓的“富二代”,虽然拥有一时的得意,但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他们始终是要被淘汰的。依赖不是骄傲的资本,不可能持久,自己争取得到的才会持久。

大仲马: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世界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是第72位进入先贤祠的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

小仲马:法国剧作家、小说家,世界文学名著《茶花女》的作者,其父大仲马也是法国著名文学家,是《基督山伯爵》的作者。1824年小仲马生于法国巴黎,其母是一位女裁缝,大仲马成名后,混迹于上流社会,完全抛弃他们母子,直到小仲马七岁才相认。1847年小仲马的母亲病逝于巴黎,小仲马悲痛万分,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从此一举成名。

当大仲马闻名世界时,他的儿子小仲马却屡次投稿被退。这时的小仲马如果接受父亲的帮助,一时之间或许会顺利很多。但这样依赖父亲结果只会使小仲马永远被父亲的光辉所笼罩。于是他拒绝了,写了再退,退了再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一鸣惊人,写成了不朽的世界名著——《茶花女》。他的成就甚至超越了父亲,从而赢得了世界的肯定。同学们,松开拉着父母的手吧!依靠自己,方能成功!

依靠,是停泊船的彼岸;依靠,是货物运转的港湾;依靠,是暴风雨来临时的屋檐。依靠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安慰。人遭遇悲欢离合,总望有人在身旁聆听。依靠是必要的,但不要一味依靠,不能把依靠当作依赖。

刘禅(shàn):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刘禅在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汉朝皇帝。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蜀汉开始衰败,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过度依赖,也许会成为你的致命伤。人们总认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坐享其成是理所当然的。刘禅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无心向学,反应愚钝,不可教导,成为了人们对刘禅的叹息,后人把他称作“阿斗”,大概就是如此吧。要不然,哪会落得败坏刘备之千秋大业?他们的不思故业,源于他们对于先辈过于依赖,最终不成大器,败坏家业。依赖过度难道不是他们的致命伤吗?

叶子飞得再高也会落下来,因为它靠的是风的力量。这告诉我们: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正如小仲马所说:“要是靠我的父亲大仲马而成名,我宁愿默默无闻。”

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必须依靠自己,拒绝依赖。苏轼在经历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困境后,终于明白要依靠自己,不能空等他人的赏识,于是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李白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失意后,他依靠自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小鸟选择了天空,它依靠风直上云霄;船儿选择了大海,它依靠浪驶向远方;小草选择了大地,它依靠大地茁壮成长。但你如果选择了天空,你还应该尽情地张开翅膀,努力飞翔;你如果选择了大海,你还应该奋力挥桨,勇往直前;你如果选择了大地,你还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依靠是力量带领我们向前冲;前方有困境,更需你自强!

蒲公英的种子毅然地脱离了母亲,像箭一般射向蓝蓝的天空,在广阔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价值。告别依靠,我们选择自强。虽然脱离了母亲的怀抱,但困难磨砺我们的心志;风雨洗刷我们的思想;坎坷锻炼我们的毅力。没有春天的播种,秋天能收获吗?当你告别依靠,一步一步在人生崎岖的路上独行,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别有洞天。

推荐第2篇:部队教案:手机依赖何去何从

“手机依赖”何去何从?

授课人:李厚旺

手机信息是当今社会最广泛的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方式之一,被誉为“第五媒体”(报刊 广播 影视 网络)。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的改善,手机拥有量在部队官兵中逐年呈上升趋势,随之应运而生的手机信息不断充实着官兵的信息空间。随着手机逐步走进官兵的生活,尤其是在部队开放使用手机以后,官兵可以“光明正大”的使用手机。可是渐渐地也产生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官兵对手机产生了依赖感,这种依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了一种心理问题———手机依赖。而且部队封闭的管理和单调的生活模式大大加深了手机依赖的程度。长此以往,不但影响青年官兵的身心健康,更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连锁反应,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手机依赖”那点事。 什么是“手机依赖”?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青少年人群。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相关症状。 之前我看到网上有个小测试

1、看时间第一时间就想拿出手机,哪怕戴着手表

2、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3、上厕所除了手纸,手机也成为必带品

4、没信号会焦虑

还有跟咱们官兵比较贴近的

5、距离上交手机时间越近越感到焦虑

6、手机上交后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上面只是一个小小的测试,“中枪”的官兵可要更加认真的听我下面要讲的内容了。

一、手机进警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昨天 IC卡电话排队打今天 视频通话“面对面”

去年我有幸去参加新训,那时候新兵团规定一律不允许使用手机,官兵每周只能等到休息日使用公用的IC卡电话与外界联系,一个班就一部电话,全班人都排着队等。现在手机开放使用,到了休息日拿出手机想给谁打电话就给谁打电话,干聊不过瘾我们还可以视频通话,让家人朋友看到我们的变化。

2、昨天 三个半小时是“好帮手”今天 客户端成“掌中宝” 以前“三个半小时”是官兵们了解外界时政要闻的重要途径,现在手机上各大新闻客户端实时推送,很多时候电视报纸的新闻还没出来,手机上已经出现了完整的报道。 毫不夸张地说,上一分钟发生的新闻,下一分钟手机上就会推送。

3、昨天 阅览室纸墨飘香,今天网络上书海徜徉 前些年的时候,阅览室总是“座无虚席”,一本好书,读一下午,可是有时也挺无奈,上次看了一半的书,这次来居然被别人抢先拿在手里。现在阅览室的人越来越少,大家想看书,哪怕是一些孤本书,老版书,现实中不容易找到的书,在网上都能找到,只要轻轻一点,海量图书任君选择,下载到手机里,再也不怕看到一半的书被别人“抢”走了。

二、讲一讲沉迷手机带来的危害

(一)影响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没有人存在一人多机现象,在熄灯后不会立刻就寝,而是用手机发信息、上网聊天或者浏览网页,有的官兵会与手机“亲密接触”到深夜,严重挤压了休息时间,导致睡眠不足。长时间地使用手机会使电磁波辐射增加,使人的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危害身体健康。另外,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沉迷于手机,与战友的现实交流逐渐减少,使人际关系疏淡、交往能力下降,容易产生焦虑、孤僻、压抑、冷淡等心理障碍,影响心理健康。

(二)降低工作效率。

手机依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频繁地拿出手机查看。在日常工作、训练间隙或者其他场合会下意识地查看手机。如果手机长时间没有反应或来电明显减少,会感到失望、焦虑,甚至心烦意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大约半数以上的官兵会将手机带入工作场所使用,并且大多数官兵也承认,工作中使用手机在一定程度上会打乱工作思绪,降低工作效率。

(三)威胁军事安全。

具有手机依赖的青年官兵会随时随地将手机带在身边,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个人活动,一刻也不能离开。甚至视条令条例为儿戏,臵规章制度于不顾,私自将手机带入技术阵地、通信枢纽、涉密会场等手机禁区,给军队的保密工作带来隐患。手机新增功能的推出,例如视频通话、导航定位给军队的保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隐患,增加了失泄密的可能性,严重威胁到军事安全。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些年的一个小故事.2012年4月10日上午,东海舰队某支队一体化岸基作战指挥室,正进行一场数据链引导下的“红蓝”对抗演练。胜利在望,导演部却突然宣布:“红军”战败。

《解放军报》同年5月17日的报道披露了真相,原来,“红军”指挥所内,一名参谋将智能手机带进指挥室。这一细节,早已被检查组悄悄地盯上,悄悄下令“蓝军”锁定这部手机。凭借技术手段,“蓝军”精确跟踪定位到这部手机,准确锁定“红军”指挥所,“发射导弹”彻底让“红军”指挥所瘫痪。

三、造成手机依赖的原因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官兵会对手机产生依赖呢?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现实需要的原因,又有青年官兵自身心理特点的因素。 从青年官兵的现实需求来看 一是交往的需要。

青年官兵正值青春期或者青年期,其真正的人际交往刚刚开始,需要与同学、同事、朋友以及家人进行经常性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青年官兵的生理基本发育成熟,对归属和爱的渴望变得强烈,开始了对异性的追求,纷纷坠入爱河,军人服役大都远在他乡,部队封闭的管理模式给青年官兵与恋人互诉衷肠带来不便。这时,具有即时通话、快捷短信、网络聊天等功能的手机为官兵提供了与外界联系的渠道。

二是获取信息的需要。

青年官兵的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的特点,对各种文化和信息具有强烈的渴求欲望。手机网络具有传输快捷、更新及时、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特点,为官兵提供了信息获取的平台;新闻网页、电子图书、网络游戏等功能一应具有,符合了青年官兵的兴趣爱好。 三是娱乐的需要。

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其功能也越来越多。手机游戏、电影播放、网络视频等娱乐功能深受官兵喜爱。多数部队地处偏远,管理严格使得官兵很少有机会外出,营区的娱乐设施又不齐全,手机便成为了许多官兵的娱乐消遣方式。 从青年官兵的心理特点来看 一是猎奇心理极强。

正值青春期和青年期的官兵具有叛逆心理,喜欢追求新奇的信息和事物,希望获得最新而且全面的信息,手机网络是互联网的延伸,可以提供和互联网同样内容丰富、类别全面的信息,从这方面讲,对手机的依赖也是对网络的依赖。之所以对网络趋之若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满足了青年官兵的心理需求,驱使青年官兵抓住任何时间浏览网络信息,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深。 二是自制能力差。

青年官兵的个性没有完全稳定,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制力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面对手机游戏、网络消息等铺天盖地的内容很难抵制诱惑。淫秽色情的信息、图片和网站更使正值生理发育成熟的某些青年官兵不能控制自己,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三是攀比心理作祟。

新款手机的不断出现让人应接不暇,对追求新鲜事物的青年官兵产生极大的诱惑力,许多追求所谓时尚和品质生活的官兵纷纷“慷慨”地将其收入囊中,喜欢向他人展示,以引起他人羡慕,极大地满足了虚荣心,逐渐形成了一种攀比的风气,提高了手机的关注度,增强了对手机的依赖。

四、“手机依赖”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手机依赖的形成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一味强制封堵只能治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并行、转移官兵注意力与严格管

理同步的举措,方能标本兼治。

(一)正确教育疏导,铸牢思想防线。

解决网络依赖问题不在于堵而在于疏。处于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官兵不可避免地会接触网络,自身也有上网求知的诉求。不能因为网络的弊端而因噎废食,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才是上上之策。促进官兵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有所甄别,自觉抵制错误的、落后的、不健康的内容,对网上的谣言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传。合理地控制上网内容,合理地分配上网时间,不因上网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不能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二)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有些青年官兵的手机依赖非常严重,这种依赖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随后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会产生不知所措、茫然失落、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的症状,形成了心理障碍,依靠单纯的教育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心理辅导和治疗的介入。在这里,我教大家五个小口诀,请大家跟我念出来。

口决一:我是一个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人 口诀二:我只需要通过手机获取必要的信息 口诀三:我能和朋友保持亲密的关系 口诀四:我能经常感到满足

口诀五:我能接纳依赖智能手机的自己

这样不断对自己提问、催眠、告诫的方式对于影响个人的潜在意识非常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自我告诫的时候,千万不要使用否定句。因为人的潜在意识是不能理解否定形态的,对于潜意识来说,“不要依赖手机”和“依赖手机”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而一边自我提问、劝诫、肯定,一边有意识地不去过分依赖手机,就能够慢慢地和手机相处融洽了。

(三)加强军营文化建设。

手机依赖形成的客观原因之一是军营的娱乐体育设施不健全,文化活动不吸引人,在与手机争夺官兵吸引力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取胜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娱乐设施建设,组织喜闻乐见的活动。一是加强娱乐体育设施建设。以往传统的娱乐体育设施已不能满足广大官兵的娱乐需要,也不能覆盖所有官兵的活动需求,应根据时代潮流,结合青年官兵的娱乐需求特点,在单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新型的娱乐活动设施。二是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应定期组织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以活动为牵引,鼓励官兵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发挥特长,培养兴趣和爱好,促使官兵的注意力从手机依赖上转移过来,逐步摆脱手机依赖的困扰。

(四)严格管理检查力度。

解决手机依赖的问题要严格执行关于手机使用的各项管理规定。一是落实手机管理制度。新颁布的条令条例和手机管理规定对手机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军人严禁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移动电话录音、摄影、摄像和开通定位服务功能,不得使用4G 业务;在执行作战、战备、训练、演习任务时,不能携带和使用公共网络手机;严禁将移动电话带入作战室、情报室、机要室、通信枢纽、涉密会议场所等。严格执行关于手机使用的各项管理规定,不但可以严格纪律,也可以从源头防止手机依赖的形成。二是屏蔽手机信号。手机依赖的重要特点就是随时随地翻看手机,不管是在课余时间还是在工作时间,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在落实手机使用管理规定,严格管理的同时,要利用技术手段切断手机信号,使其对手机无法依赖。在涉密的、重要的工作场所安装信号干扰装臵,使手机不能使用,从而杜绝手机依赖。

总的来说,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无可阻挡的,虽然智能手机带来一个又一个潜在问题,但是从整体看,智能手机的发展必然是好的,无论是信息传递和获取信息的多样化或便捷度,还是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整体的体验度,都是有利于我们的。我们应该在规定的范围内合理用之。

我的授课完毕,如有不足请大家批评指正。

推荐第3篇:如何避免手机依赖讲稿

手机依赖

概述

手机成瘾又称手机滥用综合征,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等,区别于对手机的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 数据报告显示,普通人平均每天会看手机150次,去掉每天睡眠的时间,在醒着的时间里平均每6.5分钟会看一次手机。报告认为,人们如此的频繁查看手机其实是一种“上瘾”的表现,“瘾”越大越会影响人际关系。该报告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中枪”,甚至有人调侃“没有手机,上厕所都费劲”。 孩子为何会对手机上瘾?

一是手机的确好玩,且会越来越好玩;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学习和生活实在不好玩,甚至越来越枯燥,根本无法与手机虚拟世界的丰富有趣来抗衡博弈。所以,我们预防孩子手机瘾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搞出比手机更好玩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教师和父母要做出好榜样,如果他们整日也把玩手机,如何引导孩子?要以身作则地告诉孩子,除了手机,还有许多东西有趣好玩。 应对方法

一砸了事,反而会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可以采取一些温和的措施。特别是游戏和“儿童不宜”内容要依法限制。对已有手机瘾的孩子,绝不可再用“惩治”,可借鉴国外一些好的疗法,如德国治疗手段有三种:艺术疗法,如绘画、舞台剧、合唱等;运动疗法,如游泳、骑马、静坐等;自然疗法,如种花、洗衣、做饭等,对孩子们远离“旧玩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测试 手机瘾的表现

1.从来不关手机。40%的人24小时手机不离身,83%的人睡觉时把手机放在床边,这些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2.经常边走边发短信。47%青少年认为社交生活离不开短信,42%的青少年称自己发短信能“盲打”。

3.利用手机来避开一些社交活动。15%的人承认,如果不想和陌生人交谈,他们会拿出手机来;超过50%的人喜欢以虚拟的形式交谈胜过面对面交谈。 4.每次出门必带手机。

5.每天会用手机登QQ或者浏览网页。6.上厕所时也用手机。40%的人在上厕所时接过电话。 7.半夜起床接电话或用手机上网。 8.宁愿玩手机而不愿看电视。

9.一天没用手机会魂不守舍、精神恍惚。

我们依赖手机的背后想要获得的是什么? 手机瘾类型

·A型:娱乐性手机成瘾症:沉迷于手机娱乐,以玩各类手机游戏、以及观看视频节目为主。

——通过打发时间以便不用面对自己潜藏的焦虑,这样的人通常倾向于逃避,并天真的认为事情会自动解决,焦虑会自行消失。

·B型:情感性手机成瘾症: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即时聊天、短信、以及电话聊天中,以谋求一种情感安慰。

——成年人等待微信微博的回复时,就像等待着大人关注和奖励的小孩子。通常情感依赖,但又缺乏与人保持持久、稳定、相互信赖关系的能力。

·C型:时尚性手机成瘾症: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关注手机、购买手机等活动中,追求手机使用的时尚性等,浪费不必要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补偿童年没有玩具的愿望。“恋物癖”——对“物”的兴趣超过对“人”。

·D型:信息性手机成瘾症:通过手机上网功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做事情可能会畏首畏脚、要充分全面的准备才敢行动。缺乏进攻性和冒险精神。怕失败,怕被否认、怕权威。

·E型:功能性成瘾症:因为经常使用手机的某些功能,如时间、闹钟、计算器等功能,导致依赖甚至上瘾。 ——还好吧。。。

·F型:强迫行为性手机成瘾症:不可自控的随时关注手机,例如几分钟就检查一次手机是否正常或者有电话漏接、短信漏掉、手机是否遗失等。

——内在的人际焦虑,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关系丧失的担扰。缺乏自我认同与自我接纳。 假设我们依旧依赖手机,如何预防和弥补手机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手机依赖的危害

1、行为层面:侵蚀了生活、学习、工作、运动、与世界的连结。

2、身体:影响生物节律、新陈代谢;眼睛、颈椎、腰椎、大脑疲劳感。

3、思维:削减思考的能力、摧毁了“集中”的能力、摧毁思维体系化的能力、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

4、情感:冷漠、依赖、应激状态、焦虑不安、摧毁耐性(对回应的等待、对不确定性、对延迟满足等)、摧毁人和世界的情感连接(尤其是对人与自然的连接)

注意把“成瘾”行为变成“嗜好” “成瘾”行为按严重程度的分类

我们倾向于把人的很多行为都称作成瘾。烟瘾酒瘾就不说了,以前高中有个优生,每天放学一回家放下书包就开始做数学题,他说,停不下来,做一道又想做一道,有瘾! A类:成瘾行为严重的对当事人生活状态、社会关系、身心健康状况照成不良影响。 通常包括:毒品、药物、赌博、烟酒、色情等成瘾

B类:还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自己对自己的成瘾状态也不满意,但没有别的办法。 通常包括:网络游戏瘾、网络社区等精神依赖品

C类:普通焦虑导致的依赖,这几乎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通常包括手机依赖。购物、器材狂(单反毁一生)、网购(淘宝深似海)、网络游戏、桌面游戏(孕妇在桌游吧玩通宵)、女人对化妆品和衣服、各种囤积癖、甚至工作狂。

精神分析师对人的“症状”实际上是非常包容的:有一些嗜好或是独门绝技本身没有问题(包括手淫、恋物癖等),但是成问题的是,因为这“独门绝技”而越渐孤独和封闭。

对应不同的原因,我们应当怎样因病下药? 原因

1、心里动力学原因:

从一个监狱A到另一个监狱B 监狱A——以爱为名义的过度控制 监狱B——网瘾等各种较严重的瘾头

对策:亲子关系、家庭中让人愉悦的氛围、会增加孩子的能量而不是削弱孩子的能量、一个既好玩儿又有原则的家庭

2、社会原因 工具化——物化:人类一个接一个的发明创造一些东西,想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但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工具不再受我们的控制为我们服务,而是我们无法自控的被它们牵着鼻子走了。包括微信、微博这样产物都是双刃剑。

对策:断离舍、不持有之道

3、生物原因

(1)人在某些方面相当于一部机器。人的大脑里面的原始神经电路掌管情感,动机,冲动和潜意识的决策行为。这系统的效率非常高,以致自人类诞生以来到现在它们几乎没有进化过。比如,性的欲望和动机来自于一种叫多巴胺(dopamine)的神经化合物。多巴胺使原始大脑中的奖赏机制活跃起来。它使我们感受到欲望和快感,也是它使我们上瘾。 (2)戒除不是仅仅剥夺,还要有替代。

海洛因是无法被戒除的,只能终生服用美沙酮替代。

酒精依赖也是精神癌症,是无法阶段终生的,必须以AA戒酒会——一种宗教形式来替代。 对策:情感是产生多巴胺的绝好方式。健康的亲密关系、包括良好的亲子关系、两性关系、友情、与大自然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与理想的关系等等。

4、人格原因:

即易成瘾人格,对于是否存在这种人格尚存在争议。不少学者发现,不少酒精和药物依赖者往往存在人格缺陷,其主要特征是: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对人疏远。 网瘾专家孔令中说:“我接触过的网瘾少年中,我发现大部分青少年有人格弱点,比如敌意性、进攻性、叛性、不负责任、冲动性等人格特征”

对策: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者借助宗教来自我成长

资料: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缺乏生活 的磨砺,心理尚不成熟,性格比较脆弱,情绪波动性也很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球有6亿人使用手机。中国就有1.6亿。是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

数据表明,有3/4的人会随身携带手机,超过1/3的人表示,离开手机无法生活。

推荐第4篇:大学生手机依赖性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是地大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生,现就大学生手机依赖性问题进行调查,十分感谢您能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为了我们问卷数据的有效性,请您认真协助我们填写完整以下题目,我们将对你提供的信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十分感谢您的参与。(请直接在您认为的选项前打勾即可)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现在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手机?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

4、您每月的话费是?

A、20元以下 B、20-30元C、30-50元D、50-100元 E、100元以上

5、您每月发送短信数量在多少条之间?

A、100条以下B、100-200条C、200-400条 D、500条以上

6、您平均一天使用手机多长时间?

A、三个小时以上B、一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

C、半小时到一个小时D、不多于半个小时

7、您每天睡觉前使用手机的时间大概是?

A、10分钟以下B、10-30分钟C、30-60分钟D、1小时以上

8、你平时会把手机呆在身边吗?

A、几乎不B、偶尔C、经常D、一直带

9、如果出门忘了带手机,您会?

A、感觉很不安B、有点担心,但问题不大

C、没什么感觉D、不带手机,会更轻松

10、上课时会玩手机吗?

A、不会B、感觉无聊时偶尔玩下

C、上课经常玩手机D、一直在玩

11、您在无聊之余首先想到使用手机进行消遣吗?

A、几乎不会B、偶尔C、经常D、总是

12、使用手机是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影响?

A、有帮助B、有点浪费时间C、很浪费时间

13、如果手机一段时间没响,您是否会感到不适并采取行动?

A、否,无所谓B、是,但不会查看手机C、是,而且会立即查看手机

14、您是否有过“我的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

A、没有B、偶尔C、经常

15、是否会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的现象?

A、没有B、偶尔C、经常D、感觉强烈

16、你是否有发短信时可以侃侃而谈,但面对面时却无话可讲的情形?

A、是B、否

17、您对手机的认识是?

A、便携式通讯工具B、具有通讯功能的娱乐设备

C、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媒介

D、其他

18、您觉得您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是?(数值越大,依赖性越强)

A、1B、2C、3D、4E、5

19、您是如何看待手机依赖症的?

再次对您的参与表示感谢,祝您学习生活愉快!

推荐第5篇:关于手机依赖调查报告总结

2018关于手机依赖调查报告总结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2.研究假设

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基本依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们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对手机具有依赖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小组自主设计问卷,一部分印发400分问卷给各院各级同学,另一部分将其上传至问卷调查网站,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

4.样本及抽样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学拥有手机的同学作为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最后对其进行数据资料经微机处理分析以及网上数据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三)调查与分析

1.关于“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可以说是一种对手机产生病理性依赖的综合症,由于某种原因过渡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

标准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 二是手机过多使用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时,经常看手机,看是否有短信电话等,会感觉到焦虑,紧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手机。

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手机使用时长的科学标准,但一般认为,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如每天发短信或打电话10次或娱乐超过5小时以上即是使用时间过长。

2.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5张,回收率89%。从问卷情况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重。

如问卷第8题,如果离开手机,%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内,36%选了一天,过半的人对手机严重依赖,如果忘记了拿手机,%的人感到焦虑不安,%的人感到不适应,心理上这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心情,从而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手机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如同遥控自我的线,一旦离开了就魂不守舍。

(四)讨论与小结

1.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 主观原因:

一是大学生从众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错误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手机更是成为一种彰显品味个性的工具。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的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则就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认为手机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品的错误价值观念就易造成大学生对手机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过我们对周围同学调查发现对手机依程度与自制能力反相关。大学与其他学习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大学期间课余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学校对手机的监管放松,所以有些学生因为无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玩乐上。 以上都是内因,外因也有两点:

第一是对外的诱惑。不仅包括大学中玩手机的氛围的影响,手机本身功能不断完善更加丰富。大学里课程少,很多人跟风随之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大量智能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费主体。手机娱乐功能的拓展是对大学生的极大诱惑。

第二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学习、人际压力过大。大学生是处在校园和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蜗居”这些都成为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压力的难题。生活压力巨大,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这使得手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际间的沟通通过手机来完成,手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的人际直接沟通。或者因学习过于压抑,需要通过游戏聊天来排遣。

2、手机的过度依赖造成的影响

“手机依赖”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大学生消费观造成了偏差,盲目从众,用手机在虚拟世界排遣无聊和空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2)不利于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科学家研究表明,手机产生的辐射可使靠近手机的大脑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会对皮肤有刺激。手机辐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少使用手机,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响,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一些对手机依赖性严重的人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当长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看看是否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经常担心手机没电,会出现幻听。焦躁不安、抑郁、脾气会变得暴躁长时间没精神等。

3、解决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手机的依赖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针对手机依性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建议:

大学生自身:

(1)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素质和认知水平,充实社会生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参加积极的课外活动来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强自信心。

学校及社会方面:

(1)加强“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教育。对其有相关依赖性的学生较强心理辅导工作。让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心理。

(2)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建校园文化。高校有义务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组织各种趣味活动,以展现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丰富其课余生活。

4.小结: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体,应该理性思考、积极调整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制定使用手机计划,同时多与人沟通,学习和娱乐结合、拓宽视野,做到全面发展自己。 在问卷的派发与回收、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们小组对这次调查的失误总结与反馈。

1、题目不够创新,不能够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2、题目的排序没有做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部分题目的选项中关于范围的划分较狭隘,容易导致以偏概全的结果出现;

3、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年级跨度没有一个较明显的区分,由于组内人力资源、信息来源等有限,导致被调查者相对集中在大一这一个群体。

推荐第6篇:安徽省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分析

安徽省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相关分析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使今后社会更加关注在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使学校制定有效的手机使用管理方案,为学生如何使用手机提供导向,合理安排手机的使用情况。 方法:此次调查采用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一定量的访谈,采用Epi-data双重录入并检错,结合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对资料进行一般的统计学描述及X2检验等。 结果:根据所调查的642人的数据显示手机依赖在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及是否单身等方面,P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使用,依赖征∕流行病学

College students\' cell phone addic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Anhui 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college students cell phone addic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make the future societ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use cell phone and make the school to make effective cell phone use management plan,for the students how to use cell phones to provide the guidanc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cell phone use.Methods: the survey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combined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interview.Use the Epi - data double entry and check, combine with SPSS19.0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mainly includes the data is general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and 2test, etc.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642 people data showed tha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ell phone use is convenient contact.To be in love of college students\' short meage usage for 2 test, its value is 10.441,P=0.034,showing that love to use short meages have an impact.Cell phone depends on the profeional type, the family is located and whether single, etc using 2 test, P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cell phone use,dependency∕epidemiology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不断的更新换代,它已经逐渐大学生的新宠,

在大学校园里,手机已成为覆盖面最大的传播媒体,其具有使用便利、功能性强、隐蔽性高等优点,手机的联络功能虽然加强了人们之间情感交流,但青少年若过度地依赖使用手机易产生负面影响,对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以及安全状况等方面造成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及依赖现况,我们对安徽省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方便调查。国内外专家认为部分人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1~12],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情绪的极端变化,如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成瘾的表现,有国外学者将其称之为“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Dependence,MPD)”[9]。但“手机依赖”在国内没有受到广泛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也不多。

最近几年手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出现“手机依赖”的主要人群是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故将在校大学生定位为此次研究对象。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指导社会相关部门关注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帮助学生(尤其是在校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减少手机依赖提供策略。

一.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一定量的访谈,在合肥、六安、淮南、淮北、阜阳、芜湖、铜陵、池州等8个地级市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安徽省在校大学生,合计660人。实际发放问卷660份,收回654份问卷,应答率99.1%,但其中有效卷共642份,废卷12份,有效回收率为97.3% 。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关于手机使用的调查

(1)调查的总体即为要想达到调查的目的所关注的集合。由于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安徽高校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因此,我们调查的总体就是安徽省高校的在校学生。

(2)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一定量的访谈形式进行调查,并在调查前进行了20份预调查,完善调查问卷。

(3)抽样调查方案采取简单随机方便抽样方法。 1.2.2手机依赖征相关调查 手机依赖综合征诊断标准,参照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教授关于手机依赖综合征的描述[8],结合相关研究,有其中相关表现6项及以上者,判定有手机依赖倾向。 1.3统计学处理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经核实后统一编码,双重录入并检错,建立Epi-data数据库。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根据资料性质和类别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对资料进行一般的统计学描述及2检验等。基本情况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主要包括对资料进行一般的统计学描述。

二、结果

在大学生手机拥有率方面,被调查的642名在校大学生中全部拥有手机。被调查者中,开始使用手机的年龄最早的为11岁,最晚的为20岁,平均年龄(15.68±1.43)岁。而对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率,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29.0% (186/642)

有手机依赖综合征的表现。其中男生手机依赖率是36.7% (108/294),女生手机依赖率22.4% (78/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883,P=0.000),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笔者认为原因可能为男生遇到事情喜欢默默忍受,不愿意过多的当面倾诉,当自己无法解决这种矛盾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选择手机短信、手机上网寻求支持,从而导致手机依赖现象,与姚应水,高尘,周访华等所做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类似[13]。我们对642名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根据类别的不同进行统计,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并分析,如表1所示

表1.642名大学生手机依赖相关统计表

人数 手机依赖人数 依赖率(%)  P值

性别年级专业 类型

家庭所在地

是否 单身

男 294 女 3482008级 144 2009级 153 2010级 162 2011级 183

文史哲类 231 理工医类 333 艺术体育类 78

城市 204 城镇 291 农村 147

是 372 否 270

108

7836 45 51 5478 66 4284 84 1869 117

36.7 22.425.0 29.4 31.5 29.533.8 19.8 53.841.2 28.9 12.218.6 43.3

15.883

1.64039.587

34.755

46.702

0.0000.6500.0000.0000.000

依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文史哲类与艺术体育类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9.898 P=0.002),文史哲类与理工医类(2=13.952 P=0.000)以及理工医类与艺术体育类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差异明显(2=7.770 P=0.000);居

住城市与城镇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06 P=0.004),城镇与农村(2=15.103 P=0.000)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差异明显(2=34.690 P=0.000)。

大学生手机网络应用的种类相对比较丰富,在线聊天、网络新闻、微博空间、搜索下载等手机互联网服务在大学生网民中均有一定的应用。我们以手机依赖与否作为标准进行分类比较,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手机依赖学生及不依赖学生手机上网目的统计表

手机上 依赖人数(n=186) 不依赖人数(n=456) 2 P值 网目的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在线聊天 网络影视 网络新闻

174 42 117

93.6 22.6 62.9

348 51 234

76.3 11.2 51.3

25.814 13.851 7.158

0.000 0.000 0.007

网络游戏 81 43.6 93 20.4 35.847 0.000 微博空间 153 82.3 318 69.7 10.600 0.001 搜索下载 135 72.6 381 83.6 10.082 0.001 对手机依赖学生及不依赖学生手机上网目的进行分析,在校大学生在微博空间和搜索下载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对于在线聊天、网络影视、网络新闻、网络游戏等方面的2检验,P值均小于0.05,说明两种之间存在差异,除了网络新闻以外,其他类型差异明显;从表中不难看出手机依赖的学生上网目的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不依赖的学生上网活动则相对多元化、更丰富多彩。

三、讨论

目前,关于手机依赖率的国内及国际报道存在较大差异。有报道称,台湾七成学生“机不离手”,出现手机依赖征兆;黄时华等的调查显示大学本科生手机依赖率为26.1%[3]; Sánchez-MartínezM等报道马德里高中生的手机依赖率为20%,

[2]

其中男生13%,女生26.1%。DixitS等报道200名印度医学生中手机依赖率为18.5%,男生19%,女生18% [1]。邹云飞等报道安徽地区某高校1000名学生手机依赖率为17.0%,男生17.0%,女生17.0%[14]。本次研究发现,目前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率为29.0%,其中男生36.7%,女生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赖率高于前面的研究,我认为原因可能为:

(1)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的提高,手机也越来越普遍,本次调查的学生中全部拥有手机,故依赖率也有所提高。近年来,3G智能手机发展迅速,智能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新闻资讯、上网聊天、收看手机电视、手机购物、高速下载、手机网游等都更加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使得大学生对手机更加的依赖。

(2)由于小学、中学等学校的禁止使用手机的条令,使大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不曾使用过手机,进入大学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人们对于新鲜的事物都会有兴趣,而现在手机的功能又多样化,吸引着一代代人。

(3)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思想大都比较开放,在大学里谈恋爱也越来越普遍,而手机就成为了恋人之间联系、沟通情感的工具,故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率提高了。

本研究发现手机依赖存在性别、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及是否单身等方面的差异,表明手机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在大学生中具有广泛性。尽管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年级依赖率均较高,需要引起重视。笔者认为,人们常说大学如社会,大学生需要独自面对生活、学习、情感等各方面的新事物、新挑战,当遇到挫折失败就需要一种可以倾诉、可以获得帮助支持的情感迁移的途径,具有丰富功能的手机就自然成了学生仅次于电脑的首选工具。这可能是由于很多人认为市场经济下,“人的社会网络越大,社会交往越频繁,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并因此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本或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毫无疑问手机成了时下最高效便携的获取资本的工具[10],于是大学生们过度使用手机以致产生依赖具有普遍性。

综上所述, 手机依赖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教育学生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行自我监控,趋利避害,发挥手机最大用途。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体验社会生活,感受自身的价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群体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愉快地学习与生活[15~17]。

参考文献:

[1] DIXIT S, SHUKLA H, BHAGWAT A,et al.A Study to Evalu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Students of a Medical College and Aociated Hospital ofCentral India[J].Indian J Community Med,2010,35(2):339-341.

[2]SNCHEZ-MART NEZM, OTERO A.Factors aociated with cell phone use in adolescents in the community ofMadrid (Spain)[J].CyberpsycholBehav, 2009,12(2):131-137.

[3]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0,24(3):252-254,261

[4]Pedrero Pérez EJ, Rodríguez Monje MT, Ruiz Sánchez De León JM.Mobile phone abuse or addic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dicciones(Spanish),2012,24(2):139-52.

[5]Sato M, Sekine T.The usage of cell phones and the feeling to them in modern Japanese college students[J].J Hum Ergol (Tokyo), 2010,39(1):23-33.

[6] Toda M,Monden K,Kubo K,et al.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health-related lifestyle of university students[J].Soc Behav Pers,2006,34(10):1277-1284.

[7]徐华,吴玄娜,兰彦婷,等.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 26-27.

[8]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66-69.

[9]Toda M ,Ezoe S,Nishi A,et al.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fe-male students and perceived parental rearing attitudes[J].Social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36(6):765-770.

[10]冯晓平.大学生社会资本扩张———大学生手机“热”之理性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 3(3): 152-154.

[11]杜立操,熊少青.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7):26-28.

[12]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66-69.

[13] 姚应水,高尘,周访华等.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44-846.[14] 邹云飞,邹云青,姚应水.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及手机依赖症的横断面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1):77-80

[15]汪洁,黄英男.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干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41-642.

[16]周系文.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辅导[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4):61-63.

[17]曹坚.高职高专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1):51-54.

推荐第7篇:过度依赖手机有哪些影响

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不开手机,并沉迷其中。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让沟通更便利,结果却使得人们更加孤独,手机带给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圈子变窄

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沉溺于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2、孤独感增加

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人们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

3、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

4、丧失注意力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这大大削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复杂的层面。

5、导致疲劳

青少年频繁地使用手机,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手机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烟酒一样严重。

6、影响新陈代谢

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

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7、削减思考的能力

专家介绍,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推荐第8篇:大学生手机的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调查

在现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大潮愈演愈烈,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一方面这证明了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这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沟通越来越少。

因此,我们在常熟理工学院中随机调查了60名大学生。我们发现,66%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2000元,34%则在1000元以下,不论生活费多少,他们都有手机,而且用得都有些年头了,在1年至4年之间不等,有些甚至已经用了

4、5年以上。其中,50%的大学生手持智能机,22%是国产机,27%为国外品牌机,1%为一般手机。他们主要使用的手机功能有短信通话、娱乐(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等)、拍照摄像、代替闹钟和钟表和设置日程表及备忘录等等。最常用于联系家人朋友、恋爱需要、学生活动和社会工作需要、娱乐打发时间等等。

据调查,大学生每天手机贴身的时间十分长,其中很多人“机不离身,贴身存放”,使用手机的时间也十分长。同样,在手机上的消费也是很多,大多数人都消费70元以上才能满足自己一个月的手机使用。而且,这其中有50%的人晚上手机不关,这对人体的伤害也是非常大。

当我们问道“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会怎么样?”时,64%的人会回答“有点担心,但觉得问题不大”,或者问“有时是否会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地拿出手机来看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者短信”,57%的人答“会,有时”,又或者问“当手机铃声来临时,会感觉„„”76%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最近,在产生的新名词中,有一个叫做“手机依赖症”。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而通过我们的调查,情况表明,“手机依赖症”虽然来得又凶又猛,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但其实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可有可无。

在现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大潮愈演愈烈,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一方面这证明了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这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沟通越来越少,而社会中的人情冷漠、麻木有很大部分都是由人们之间的不理解、不认同、不沟通所造成的。

如今,地理距离已经再也不能限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大,人机对话还在不断普及中,现实交流越来越少,于是我们开始越来越少的开口说话,越来越多的依赖键盘上飞速游走的手指。有一天,或许我们会成为“会说话的哑巴”。

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许多人一刻也离不开手机,电话短信沟通,新闻实时掌握,游戏娱乐消遣,还有越来越流行的社交平台、网络购物等等,几乎成为了工作和生活的全部。这些在带给我们生活上的方便的同时,也在摧毁我们对外界的交流能力,试想一下,我们与朋友面对面坐着,夫妻之间每日相对,却通过手机、电脑进行交流和沟通,这难道不是一种病症?久而久之,人们会丧失社交的基本功能。有科学家预测,人类在千年之后,嘴巴会变得越来越小。

如果一味依赖手机,被其奴役的话,会给心理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看电子书、刷微博、玩

游戏、购物……智能手机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人们和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却和现实世界越来越疏远,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淡薄了。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手机网络平台上的活跃分子,却是实际生活中的沉默寡言者;工作、生活中一本正经的人,在这一方天地中或许极具搞怪细胞。诸如此类,生 活在真实与不真实之间,一个人的多重性格真假难辨,甚至连自我也会迷失。

不仅如此,由于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此外,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 “屏幕奴隶”。超时工作的不良后果,除更易导致颈椎和背部疾病外,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

除了以上各种困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各种手机铃声干扰,会降低工作效率,令人感到压力重重;过分依赖手机,还会降低人的创造力和记忆力。手机依赖,其实也是一种病。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警惕手机依赖症,别让手机“绑架”了你的生活。适时放下手机,关注一下你身边的人,回归真实才是正道。

如果发现自己有对手机依赖的倾向,可以尝试以下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让家人、朋友监督自己,少发短信或删掉多余的手机应用程序。

(2)对手机很依赖说明你感觉无聊,没什么可以干的所以才玩手机。学会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比如做运动、健身、郊游等。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出去。(3)如果对手机上网上瘾,可以尝试断网。(4)试着不带充电器,逼着自己减少手机上网(这个很耗电)的时间,这个办法很有效。(5)换一个非智能手机,功能单

一、无复杂操作„„对手机依赖的毛病或许慢慢就没有了。

推荐第9篇: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为了了解我院学生对手机依赖状况,我们希望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您的手机使用情况等信息。本问卷不记名,回答无谓对错,您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客观陈述观点即可,我们将对您的回答严格保密,请无需顾虑!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分团委素质拓展部

以下为问卷正文,请您在您所选择的选项上打钩:

Q1:您的年级是:

A:大一年级B:大二年级

Q2: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Q3:您现在所使用的手机系统为:

A:IOSB:安卓C:Windows PhoneD:塞班E:其他__________

Q4:您现在所使用的手机所在的价位区间为(购买时价格):

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元-3000元D:3000元-5000元E元以上

Q5:您每月平均的手机话费为:

A:30元及以下B:30元-50元C:50元-100元D:100元-200元

E:200元以上

Q6:您每月消耗的手机流量为:

A:30M及以下B:30M-50MC:50M-100MD:100M-300ME:300M以上 Q7:您的手机多久更换一次:

A:几乎每出新款都会更换B:平均一年更换一次

C:平均2-3年更换一次D:只要手机还能用就不会更换

Q8:哪些因素会影响您更换新手机(多选):

A:旧手机已无法运行最新软件

B:旧手机已不是现有最高配置

C:旧手机部分掉漆、磨损

D:周边同学(如室友)的手机比你的手机更高端

E:其他__________

Q9:您对频繁更换、始终使用最新型号手机的同学的看法是:

A:认为他一定是电子产品发烧友

B:认为他是在炫富,内心觉得反感

C:认为没什么问题,我就是这样的

D:认为没什么问题,人家用什么与我无关

E:非常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一样

Q10:您手机上网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A:聊天、刷人人微博朋友圈等B:查找资料、查阅字典

C:了解时事新闻D:看小说、听音乐、看视频E:其他__________

Q11:您平均每天手机联网的时间是多少:

A:几乎不联网B:1小时及以下C:1-3小时D:3-5小时E:5小时以上:5000

Q12:您上课时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手机:

A:学生工作需要B:觉得没有什么用的课打发时间

C:不管什么课我都会玩手机D:我上课从来不用手机

Q13:上课时使用手机会做什么:

A:用QQ、微信等和其他人聊天B:看小说C:玩游戏D:刷人人、微博

E:浏览网页、购物F:其他__________

Q14:如果您出门时没有携带手机,你会有以下哪种感觉:

A:坐立不安,内心空虚B:有点无聊,但是没有太大影响

C:觉得自己可以专心做更多的事情D:没有任何影响

Q15:您手机充满电后多久会耗光电量:

A:4小时及以下B:4-6小时C:6-8小时 D:8-12小时 E:12小时以上

Q16:您的手机平均几点关机:

A:晚10点半之前B:10点半-11点半 C:11点半-凌晨1点 D:不关机

Q17: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手机: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18:会因为玩手机而晚睡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19:必须随身携带手机充电器或移动电源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20:集体活动(如班会、团日活动等)时几乎不参与,只是坐在下面玩手机: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21:别人的手机响起时经常会有是自己的手机响了的错觉: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22:对微信游戏(或其他平台游戏)的排名非常在意,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23:当手机没有信号时,会非常烦躁甚至愤怒: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24: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哪怕去卫生间也要带着: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25:我每月的流量都不够用需要不断叠加: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26:比起面对面交谈,更喜欢短信。微信等形式的交流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27:经常用手机下单购物、依赖手机支付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28:比起生活照,手机自拍照更多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29:有时候会玩手机玩到颈肩酸痛、头疼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30:会有意的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

A:非常符合B:偶尔符合C:不符合

Q31:您的手机内安装了以下那些社交软件(多选):

A:QQB:微信C:飞信D:人人网E:新浪微博F:其他__________

Q32:您觉得最影响您听课学习的软件是__________

Q33:您手机内耗费流量最多的软件是__________

Q34:您最喜欢的手机软件是__________

Q35:您的手机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是__________

Q36:如果没有手机,您能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话号码Q37:您觉得您依赖手机吗:

A:很依赖B:比较依赖C:几乎不依赖D:完全不依赖

Q38:您觉得手机对你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了吗:

A: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B: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C:几乎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D:只有正面影响

Q39:您觉得手机对你的人际交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主要是正面影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主要是负面影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没有什么影响

Q40:请设想:如果您只能使用仅具有通话、短信两种功能的手机,这会对您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利弊两方面来谈)

问卷到此结束,感谢您认真的完成了我们的问卷,再次感谢您的配合。祝您学业有成!

推荐第10篇:高二作文:告别依赖

高二作文:告别依赖

高二作文:告别依赖

每一个孩子在家中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我当然也不例外。记得有一回我放学回家,在路上我高兴地对同学说:今天我家做饺子吃,我可以大饱口福一顿了!

就这样我高兴的回到了家,到家后我看见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家中又没有电话。于是我就坐在大厅里边看电视,边等待着爸爸妈妈回来给我做饺子。可是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爸爸妈妈还是没回来。我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再过十分钟我就要去学校了,怎么办呢?盼望着,盼望着,爸爸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我只好带着失望的表情去了学校。

来到学校后,那个同学跑过来问我:怎么样,你妈妈做的饺子好吃吗?你妈妈听着她的话,使我心里越来越气,于是我打断了她的问话说:别再说下去了,不要说饺子,我连一粒米也没有尝到,肚子现在都还在空着。朋友听了我说的话笑着说:我说你一来学校怎么不高兴呢!原来是没有吃饺子啊!那你为什么不吃饭呢?我说:爸爸妈妈都没有回来,我吃什么呢?朋友说:那你不知道自己煮饭吃吗?

我听了她的话,心里非常羞愧地回答说:我不想动手煮。朋友听了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说:你已经不小了,做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不要依赖别人,等你长大了,你妈妈爸爸老了,还要你照顾他们,那你怎么办?要知道生活是自己创造的,如果你从小就不会去创造生活,你长大后该怎么办?

听了朋友的话后,我心里突然间觉得朋友很伟大。当放学回到家后,我立刻放下书包自己去做饭菜等待爸爸妈妈回来吃,爸爸妈妈回来后说:今天你怎么这么能干?我笑着回答说:不,我今后也一样会很能干,因为我懂得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我从今以后再也不依赖你们了,我要告别依赖,创造生活!

第11篇:存在与依赖作文

存在与依赖作文

下午看了个电视剧是《新,高校老师》,很感动,也很感触,其实有些时候,我们所看不清的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意到底是什么,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可以让人依赖和感动的东西太少了吧,当真正纯洁的爱出现时,我们也不会那么轻易相信了呢,想一想真是悲哀呢!

当人面对死亡时,可能都会很脆弱吧,以为我们害怕,害怕对那个世界的未知,害怕被遗忘,害怕寂寞。可是,谁都知道,在这个世界,更容易被遗忘,更害怕寂寞,而且寂寞还无处不在,这就是人的可怕的。所以活着追逐的到底是什么呢?是自己的心意,还是别人的人在意,那到底在意的是什么呢?

人活着,是需要依赖的吧,而这种依赖也许就像植物需要一起面对太阳,只是取暖而已,无关感情吧。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生死契阔,换来的却是对面的云淡风轻,也许现实不会存在一见钟情的纯爱,人的存在就是为了依赖,所以才发现最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忘记寂寞,享受孤独的人吧。这样的人应该不会有痛苦,因为不害怕被遗忘,所以才可以正面死亡。

老师是幸福的吧,因为他即使是死去,也不会被遗忘吧,被一个那么纯洁的女孩喜欢着,会记住他的一切吧,他的生气,他的笑,他对死亡的恐惧,不被理解的痛苦。盯田也是

幸福的吧,因为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被人依赖着,被人爱着,即使短暂,也是幸福的吧。所以人活着,怕得不是短暂,而是虚假,如果一切都是真的,即使短暂,那也是永久的记忆。

这就是人存在的价值吧,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有人记得你,有人依赖你,有人相信你,有人感动你,这样才能证明你是活着的吧。这样的世界只能出现在电视剧里呢。生活永远不是按你想得到那样吧。所以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活着或死去,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现实的绝望和死去的未知!

第12篇: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的问卷调查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的问卷调查

同学,您好: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的问卷调查,请您根据

实际情况填写问卷,答案采用匿名的方式,不涉及个人隐私,结果无好坏之分,仅供教学研究,希望同学密切配合,谢谢!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是几年级的学生: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平均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大约为多久?

A、2小时以内B、2—4小时C、4小时以上

4、您能记住几位亲人和朋友的号码?

A、一个都记不住,反正有通讯录B、1-3个C、4-5个

D、6-10个E、10个以上

5、晚上睡觉时,是否有手机关机的习惯:

A、是B、否

6、当您出门是发现手机没带,您是否会回到住处把手机带上?

A、是B、否

7、一段时间手机不响,你是否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是否有未接电话?

A、是B、否

8、您是否有过以下情景: (多选题)

A、过马路时玩手机B、专注于手机,忘了身边要做的事

C、上厕所时带手机打发时间D、离朋友很近,却用手机沟通联系E、打手机游戏时,把游戏中的感觉带到现实

F、把别人的手机铃声误以为自己的

G、觉得手机铃声响了或手机在震动,但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

9、上课时玩手机的频率?

A、从不B、偶尔,无聊的时候会玩C、经常,老师讲课很闷

10、每个月手机流量的使用情况?

A、30M以下B、30M~100MC、100M~300MD、300M以上

11、如果让你离开手机,你最长能忍耐多久?

A、半天以内B、一天以内C、2~7天D、8~14天E、两周以上

12、日常生活中,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玩手机的频率?

A、从不B、偶尔C、经常

第13篇:杭州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

摘要:手机依赖这个现象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研究却十分寥寥。我课题组就杭州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题为“在杭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通过对近千分问卷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手机依赖现象在高校中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将随着手机使用的频繁、功能的发达,而引发出更多的问题,作为学校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依赖

调查研究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亦相当之高,而且使用非常频繁,部分甚至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如烦燥不安、言语粗俗、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网瘾初成时的情况,手机会不会成为继网瘾之后又一个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危害的现象呢?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在杭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结果与分析:(1)问卷一般情况:在955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年龄在18~24岁,其中男性为370人,占39.7%,女性为585人,占61.3%。手机拥有率高达98.95%,近一半的受调查者(49.74%)是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使用手机的。

(3)在手机消费方面: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表示(79.06%)从未换过手机或要用坏才换手机;而在选择手机方面53.93%的受调查者选择1000——1500价位的机型,62.83%的选择国产品牌;92.76%的受调查者每月话费在100元以下,仍有39.27%的受调查者觉得花费消费太多,占了生活费好一部分。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了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必须充分引起学校的重视,手机依赖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更有可能引起不良心理状态,甚至是心理疾病,所以必须进行干预和控制。我们看到,在手机使用的礼仪方面,比原来提高不少,说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还是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在控制网络成瘾方面也有许多对校方而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参考借鉴。建议如下:

(1)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控制手机过度使用;(2)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知晓“手机依赖”的危害,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3)鼓励学生与朋友联系多采用其他方式,如书信往来,直接见面等,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4)适当参加有益的身心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5)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途径,并引入相关检测量表,为一些症状明显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当依赖症比较严重时,应当寻求心理医生的指导,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情况恶化;(6)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发现自身或者同学有相关依赖现象时,应及时求助于心理教师;(7)对于已经形成手机依赖的人,则应通过监督、治疗,逐步减少非必要的使用时间,尽量使自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而达到减少症状,摆脱依赖的目的。

第14篇: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问卷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问卷 1.您目前拥有手机吗?()*

A.有B.没有

2.您每天使用手机多长时间?(单位:小时)()

A.0-1B.1-2C.2-5D.>5

3.你使用手机,使用最多的功能是哪几个?(可多选)*()

A .短信(MMS彩信)B.通话C .娱乐

D.拍照摄像E.代替钟表、闹钟或设置日程表及备忘录 F.其它

4.你的手机最常用于哪些方面*()

A.联系家人朋友B.恋爱需要C.学生活动,社会工作需要

D.娱乐打发时间E.其它

5.您的月生活费是多少?*()

A.400以下B.400—600C.600—800D.800—1000

E.1000以上

6.您使用手机平均月费用是多少?()

A.30元以下B.30—50C.50—70D.70以上

7.您在特殊场合(图书馆、讲座、课堂、开会)会将手机设置成静音、振动或关

机吗?*()

A.一定会B.想起就会C.很少D.不会

8.您晚上关机吗?*()

A.不关B.想起就关C.关

9.以下哪种描述符合你的情况:*()

A.无论什么事情,我都喜欢用手机短信的方式解决

B.除了难以启齿的事情或在不方便通话的时候我会用发短信的方式外,我都倾向

于与他人当面或者通电话解决

C.无论什么事情,我往往都喜欢与人当面解决,不喜欢手机通话短信等不直接的

方式

10.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以下描述最符合你的情况是:()*

A.感觉不安,想方设法回去取手机

B.有点担心,但觉得问题不大

C.无所谓,反而觉得轻松

11.你有时是否会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地拿出手机来看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短

信:*()

A.会,经常B.会,有时C.一般不会

12.当一段时间(半天或一天)手机铃声不响时,您会感觉*()

A.没感觉B.有点落寞C.不适应D.其它

13.当手机铃声来临时,您会感觉*()

A.直接接听或查看,没什么特别感觉

B.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C.会有被打扰的感觉

14.有手机相伴感觉才踏实,如果没有手机便会觉得自己与外界失去联络,感觉

孤单和失落?* ()

A.经常B.有时C.很少

第15篇: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调查问卷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调查问卷您好!我们是经济系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最近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情况的研究作业,特向您咨询有关意见和建议,您的宝贵意见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珍贵的资料,我们将对你提供的信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十分感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专业是?

√A.理工类B.文史类C.其他

3.您现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4.您使用手机已有几年?

A.一年以内B.一年到两年C.两年到三年D.三年到四年√E.四年以上

5.您每次出门时会检查是否带手机吗?

A.不会B.很少C.一般D.经常√E.总是

6.您是否会在上课时玩手机?

A.不会B.很少√C.一般会D.经常会E.总是会

7.您是否会因为使用手机而忘记要做的事情?

A.不会√ B.很少C.一般D.经常E.总是

8.如果出门忘了带手机,您会?

A、感觉很不安√ B、有点不安,但问题不大

C、没什么感觉D、不带手机,会更轻松

9.睡觉是否关机?

A、是√B否

10.您觉得手机对您已经制定好的学习或工作计划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A.没有B.绝对没有√C.轻微D.较大E.极大

11.您觉得您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12.您每月的话费是

A.25元以下B.25-50元C.50-75元D.75-100元√E.100元以上

13.您每天睡觉前使用手机的时间大概是多长

A.15分钟以内B.15-30分钟√C.30-45分钟D.45-60分钟E.1小时以上上

14.您在无聊之余首先想到使用手机进行消遣吗

A.不会B.几乎不会C.偶尔会D.经常会√E.总是会

15.您使用手机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时间是多少?

√A.1小时以内B.1-2小时C.2-3小时D.3-4小时E.4个小时以上

16.您使用手机在玩QQ、玩游戏花多少时间?

√A.1小时以内B.1-2小时C.2-3小时D.3-4小时E.4个小时以上

17.你是否有发短信时可以侃侃而谈,但面对面时却无话可讲的情形?

A、是√B、否

18.是否会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的现象?

√A、没有B、偶尔C、经常D、感觉强烈

问卷结束,谢谢大家的配合!

第16篇:手机依赖与与手机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手机依赖及手机消费状况调查表

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及手机消费的现状,以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积极的降低手机依赖及合理手机消费的措施,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恳请同学们积极配合本次调查,并请如实回答,您所提供的情况,我们将严格保密,衷心感谢您的合作!

请在您认为合适的答案标号上打“√”。

一、基本情况

1、您的出生年月:年月

2、您的性别:①男②女

3、您是大几的学生:①大一②大二③大三④大四以上

4、您每月的生活费:

①300元以下 ②300-499元 ③500-699元 ④700元以上

5、您的主要消费来源: ①父母②奖学金③勤工俭学④其它

二、主要内容

6、您每月的话费:

①20元以下②20-39元③40-59元④60元以上

7、您买手机的原因:

①方便联系②身份显示或赶时髦③找工作需要④其它

8、您大约多久换一次手机:

①半年以内②一年③两年④两年以上

9、您现用手机的价格:

①500元以下②500-799元③800-1099元④1100元以上

10、您购买手机时关心的问题(可多选):

①价格②功能③辐射④品牌⑤时尚⑥售后服务⑦其它

11、您手机使用最多的功能(可多选):

①打电话②发短信③上网④玩游戏⑤聊QQ⑥拍照摄像

⑦钟表或闹钟⑧其它

12、您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

①1小时以下②1-2小时③2-3小时④3小时以上

(注: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主要包括发短信、打电话、聊QQ、上

网、玩游戏以及使用手机其他的娱乐功能的时间。)

13、您平均每月发短信的数量:

①50条以下②50-100条③100-200条④200条以上

14、您在特殊场合(图书馆、讲座、课堂、开会)会将手机设置成静音、振动或关机吗?

①一定会②经常会③很少会④不会

15、您晚上关机吗? ①一定关②经常关③有时关④不关

16、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以下描述最符合您的情况:

①感觉不安,想方设法回去取手机②有点担心,但觉得问题不

大③无所谓④也许是件好事

17、您有时是否会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地拿出手机来看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短信:

①经常②较少③偶尔④不会

18、当一段时间(半天或一天)手机铃声不响时,您会感觉:①非常不安②有点落寞③没感觉④很清静

19、当手机铃声来临时,您会感觉:

①有满足感和兴奋感②直接接听或查看,没什么特别感觉③会有被打扰的感觉④厌恶的感觉

20、有手机相伴感觉才踏实,如果没有手机便会觉得自己与外界失去联络,感觉孤单和失落?

①经常②较少③偶尔④没有

21、每天手机呆在您身边的时间有多长?

①从不离身②经常带在身边③有时会带④能不带就不带

22、手机幻听是:出现有时会误认为别人的手机铃声是自己的,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错觉,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觉得不适应等症状。您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①经常②较少③偶尔④没有

23、您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

①经常会②较少会③偶尔会④不会

24、假如让您离开手机,您最长能忍受的时间是多久?①1天以内②2-7天③8-14天④两周以上

25、您是否会出现过由于经常发手机短信或玩游戏而导致的手指酸软不灵活或手指发麻的现

象?①经常会有②较少会有③偶尔会有④没有

26、以下哪种描述符合您的情况:

①无论什么事情,我往往都喜欢与人当面解决,不喜欢手机通话

短信等不直接的方式

②除了难以启齿的事情或在不方便通话的时候我会用发短信的

方式外,我都倾向于与他人当面或者通电话解决

③经常喜欢有手机短信或电话的形式解决问题④无论什么事情,我都喜欢用手机短信的方式解决

27、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您会不会感到焦虑和无力,脾气也暴躁起来?

①经常会②较少会③偶尔会④不会

28、最近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吗?

①经常②较少③偶尔④没有

29、您是否只要闲下来就会不自觉地摆弄手机?

①经常会②较少会③偶尔会④不会

30、接听电话时您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①经常②较少③偶尔④没有

31、手机在给您带来方便的同时,是不是也让您对它产生了依赖性?①是,非常依赖②是,比较依赖③是,有时感觉④不是,根本没有

32、您知道手机依赖吗?

①非常了解②比较了解③知道一点④不知道

33、您认为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健康有影响吗?①影响非常大②影响较大③影响较小④无影响

34、您怎么看待手机的依赖性(多选题)

①普遍存在,很正常

②这是随着手机使用的频繁、功能的发达产生的③父母太早给子女买手机养成的习惯,家庭因素④与网瘾类似,也会上瘾,影响个人生活状态⑤后果很严重,会对学生产生心理疾病⑥其他

35、对这样的现象,您认为应该怎么做(多选题)

①引起学校的重视,必须进行干预和控制②家长积极配合,引导子女正确使用手机③自己多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尽量控制④其他

调查员:调查日期:年月日

第17篇:当代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的调查报告

前言

在如今的社会,手机这种沟通工具随处可见。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它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当代的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学生拿着手机打电话、听歌、玩游戏…无论是课上课下,无论在寝室还是食堂,手机频频亮相。不得不承认,手机确实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可手机也有它有害的一面。如手机辐射,手机过度依赖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等等。因此,我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在于发现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的一些问题。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不让手机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提出建议。

调查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生,既包括本校在校大学生,也包括其他地域、其他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的是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69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描述

1:所有调查对象均随身携带手机,而其中接近90%的人认为手机是生活必须品。

2:虽然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但是打电话和发短信依然是大学生所使用中最主要的功能,其次是上网和娱乐等功能。

3: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会经常翻看手机,而只有2%的学生可以做到从不这样做。

4:在没带手机的情况下,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情绪会受到影响,而不受影响的达到三分之一。

5:大多数学生在身边有活动的情况下会依据活动的情况而选择是否玩手机。

6:虽然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还是有一半的人以上认为玩电脑比玩手机有趣

7:即使是上最重要最有趣的课,依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仍然会翻看手机。不过庆幸的是不翻看手机的学生比翻看手机的人数多。

8:即使别人的电话响了,依然有学生会看自己手机是否有来电和短信,同时有少数学生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9:对于每天手机的使用时间,使用时间短和适中的学生比例一样,有少数学生使用时间过长。

10:当手机坏了,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会在修理期间找其他的手机替代,

而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等待修手机的时间,少数学生不确定情况。

11:对于睡前关机这种习惯,有一半的学生能够保持这种习惯,而有15%的学生从来没有这种习惯。

12: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已经认为手机的使用对他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一半以上的学生还不能确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没有受到影响。

13:在是否觉得自己有手机依赖症这个问题中,是、否、不确定这三个选项比例相近,但不认为自己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数稍多一点。

调查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对手机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长期使用手机的大学生在离开手机以后往往表现出各种的行为和心理的反常,如总把手机带在身边,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短信;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应;经常下意识找手机,不时拿出来看看等一系列症状。据我推测,如果这种情况的加深,或许会有幻听的可能,也会因此加深自身的孤独感。同时过分的依赖手机,也会有与现实脱节的可能。

据资料显示,对手机的依赖对人们的交际能力成正相关。交际能力强的人借助手机拓展自己的人际网络,而对于交往能力差的人手机则成为了一道屏障。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正常的交往无可厚非,可过度依赖手机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因为手机而减少与父母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不利于人际间的交流。

因此,我建议大学生在使用手机问题上不要过度依赖,上课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或不携带手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程上。也不要因为手机而忽略了面对面与父母朋友交流的机会,多给父母关心和关爱。另外,还需注意手机辐射的问题,晚上睡觉的时候关机,不使用时远离身体。希望大学生能正确使用手机,不让它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

第18篇: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报告(优秀)

手机依赖这个现象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现象做了研究,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状况研究却十分寥寥。我课题组就杭州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题为“在杭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的调查,通过对近千分问卷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手机依赖现象在高校中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将随着手机使用的频繁、功能的发达,而引发出更多的问题,作为学校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办法。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亦相当之高,而且使用非常频繁,部分甚至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在无法使用手机或忘记携带手机时,常会出现如烦燥不安、言语粗俗、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而这种现象实际上已经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网瘾初成时的情况,手机会不会成为继网瘾之后又一个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危害的现象呢?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在杭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主要是杭州地区高校的学生。包括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2)研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手机使用的一般情况,个人生活状态和手机使用心理3个方面。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5份,有效率为95.5%。问卷题型为等级性选择题。

结果与分析:(1)问卷一般情况:在955份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年龄在18~24岁,其中男性为370人,占39.7%,女性为585人,占61.3%。手机拥有率高达98.95%,近一半的受调查者(49.74%)是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使用手机的。

(2)手机使用基本情况上:57.59%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作用非常大,是离不开的;71.2%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最大的吸引力“方便与他人沟通”。受调查者认为手机最主要的三项作用分别是:通话(85.86%),短消息(85.34%),上网(52.36%)。

(3)在手机消费方面: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表示(79.06%)从未换过手机或要用坏才换手机;而在选择手机方面53.93%的受调查者选择1000—— 1500价位的机型,62.83%的选择国产品牌;92.76%的受调查者每月话费在100元以下,仍有39.27%的受调查者觉得花费消费太多,占了生活费好一部分。

(4)在手机依赖症候的问题上,我们一共设计了13个相关问题,选项A-B-C-D的给分分别是4-3-2-1分,涉及了调查者手机使用情况、手机对生理、心理影响情况:受调查者中,平均每天使用手机3小时以上的占45.55%。有35.08%的受调查者每月的短信量在200 ——400条,每月短信量在800条以上的有21.47%。有65.45%的受调查者在教室里会将手机调成震动;在上课时收到短消息,有33.51%的受调查者会忍不住掏出来看看,有46.07%的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当问及与人聊天时是否会因短信而打断聊天,有60.73%的受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被问及是否会有发短信发到手指发麻这个问题时,有6.81%的受调查者表示“经常有”,27.75%的表示“偶尔会;被问及是否存在长期使用手机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精神不振等现象时,有6.81%的受调查者选择“经常会”;被问及是否手机没带在身上时就会出现缺乏安全感,焦虑,暴躁等情绪时,有 47.12%的受调查者表示“会”,其中有10.99%的表示“感觉强烈”;被问及是否一段时间手机没响就会感到不适,并下意识的查看手机时,只有 30.37%的受调查者表示“无感受,无行为”,其余的69.63%均会表现出“有感受”或者“有行为”,而两者兼而有之的达到了23.56%;当问及是否会出现手机响了的错觉时,“有此错觉”的占到了55.5%,“经常有此错觉”的占到了11.52%;有49.74%的受调查者偶尔会有写字时突然忘记了写法,需要用手机的拼音查了后才知道该如何写,经常有的占8.38%;46.07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只能记住5个以内的电话号码,记住10个以下的占到了 72.77%;在被问及是否有发短信时可以侃侃而谈,但面对面时却无话可讲的情况时,60.21%的受调查者选择“有”。对手机依赖症了解情况:有 40.31%的受调查者听说过“手机依赖症”,而被问及在大学生中是否存在手机依赖症时,有62.83%的受调查者表示“存在”。在13个相关问题中,最高得分为46分,最低得分为14分,平均为31.8分。得分≥39分者,即每题的平均分达到3分,我们认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手机依赖症状,共有146人得分≥36分,占到受调查者的15.29%。在全部调查中,而各项超出平均分的分别有819人,即有519人有偶尔出现手机依赖相关症状的现象,占总数的 85.76%。

调查建议: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了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机依赖症的表现。这必须充分引起学校的重视,手机依赖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更有可能引起不良心理状态,甚至是心理疾病,所以必须进行干预和控制。我们看到,在手机使用的礼仪方面,比原来提高不少,说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还是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在控制网络成瘾方面也有许多对校方而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参考借鉴。建议如下:

(1)制定相应的校纪校规控制手机过度使用;(2)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宣传、教育, 让学生知晓“手机依赖”的危害,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3)鼓励学生与朋友联系多采用其他方式,如书信往来,直接见面等,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4) 适当参加有益的身心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5)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途径,并引入相关检测量表,为一些症状明显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当依赖症比较严重时,应当寻求心理医生的指导,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情况恶化;(6)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发现自身或者同学有相关依赖现象时,应及时求助于心理教师;(7)对于已经形成手机依赖的人,则应通过监督、治疗,逐步减少非必要的使用时间,尽量使自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而达到减少症状,摆脱依赖的目的。

第19篇:手机依赖量表(山西医科大学)韩文娟硕士论文

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实际情况选择符合的选项,只能选择一个。总分是相加自己选择的条目的数字。几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

(1)你经常把手机放在身上?1 2 3 4 5

(2)假如出门忘了带手机,你会回去拿?1 2 3 4 5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1 2 3 4 5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1 2 3 4 5

(5)你是不是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1 2 3 4 5

(6)你是不是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1 2 3 4 5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1 2 3 4 5

(8)你会在深夜使用手机?1 2 3 4 5

(9)当手机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因此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吗? 1 2 3 4 5 (10 )当没有必要时你会发送空信息1 2 3 4 5

(11 )在上课、听报告或开会等需要静音或关机的场合你会时不时拿出手机看是否有

或者短信? 1 2 3 4 5

(12 )您有没有过把别人的手机铃声误听成自己铃声的经历? 1 2 3 4 5

(13 )当一段时间(比如半天、一天、两天)手机不响时,你会感觉了落寞和不适应

1 2 3 4 5

(14 )你每天都要给手机充电?1 2 3 4 5

(15 )丢钱与丢手机相比,丢手机会让你感觉更糟糕? 1 2 3 4 5

(16 )收到短信时你会回复?1 2 3 4 5

(17 )与朋友、家人在一起时你会因为无聊拨打电话1 2 3 4 5

(18 )手机铃声真正来临时你会感到开心?1 2 3 4 5

(19 )我更喜欢与人手机交流而不是面对面说话。1 2 3 4 5

(20 )在穿马路的时候、坐汽车火车时我也会使用手机1 2 3 4 5

(21 )我经常写很长的短信1 2 3 4 5

(22 )当觉得心情不好时,使用手机是否会让你觉得好点1 2 3 4 5

(23 )觉得当自己没有手机时与别人交流有困难?1 2 3 4 5

第20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山东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山东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热点背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市场渐渐向学生市场,尤其是大学生市场蔓延。现在很多学生都有手机,而且很多都是功能特别强大的智能机,很多的功能像听歌、游戏、照相、电话、短信等等功能。这些手机很多都是价格不菲的动辄好几千。像现在的很多学生手里拿的各式各样的手机,苹果、三星、小米等等品牌。几乎是人人都会有。近乎全面的功能也使就成了很多学生课余乃至课内的生活必备品,很多的学生沉溺于其中,导致了生活变得很不规律,甚至成瘾。

【理论分析】

其实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有很多的原因,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如下的几个。

一、强大的手机功能吸引大学生:

很多的学生经常用这些功能,而这样的一些功能也是可以经常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必须,例如上微博、刷人人、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玩游戏等多种功能,这些的功能能使学生的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最为难以攻克的流量限制的难题,也随着wifi网络问题的解决而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得很多的学生不用去担心流量问题。从而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利用网络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二、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大学是一个大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手机就是一个让学生了解全世界的窗口,大量的信息都随着手机功能的越来越强大而显现出来。尤其是很多的学生由高中升到大学,对于新鲜事物正处在一个非常好奇的状态。而手机正好成为了他们了解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利用手机,很多的媒体,网站纷纷发布一些应用,这些东西以其信息量大、刺激、好玩,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很多的大学生就在这个时候,由于受到一些信息的吸引和影响,进而逐步喜欢上这样的方式,甚至上瘾。据了解,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在大学中手机的普及率特别高,几

乎是人手一部,大多数人用的还都是相对比较贵的智能手机。

三、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

其实,很多大学生经常会在学校的教学楼或者图书馆上自习。但是上自习的时候,他们真正在干的其实是在玩手机或者睡觉。很多学生其实可以意识到玩手机会对学习产生很多的影响,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在上自习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玩起手机来。据了解,上自习看手机几乎成为学生经常干的事情,尤其是通过手机看一些看一些书。这些学生从高中到大学一直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到了大学之后就会发现,学校的管理是非常的轻松的,只要考试及格其他都是相当的容易。很多的学生也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在考试的前几天进行疯狂的复习,过程中的一些课程,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习成绩和积极性的减退。所以学生自身的一些自控能力对他们自己也是很有影响的。

四、躲避现实人际交往的需要:

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是性格内向和缺乏自信的,他们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胆怯于表现自我。而现在手机具有的QQ、微信、微博等强大的应用软件为他们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与人交往的平台,通过这些软件,这些人就可以很好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从而他们开始越来越依赖手机与人交往。

其实来说,手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产品,丰富的信息量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但是他同时也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容易使学生沉溺于网络,进而减少对于学习方面的投入。成绩、积极性等自然就会减退。所以对于手机而言,看到他的两面性,充分利用它有用的一面。

对于学生自己而言,应该加强自律意识,对自己有一个好的控制。沉溺于网络的时间尽可能的少一些,多多利用大学这几年的时间参加一些活动,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尽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在进入社会的时候能快速的融入这个集体当中。而不是整天拿着手机看小说之类的。

对于学校方面来说,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过程教育正真落到实处,对于学生进行密切的联系,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要进行一些心理指导,让学生正真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对于全社会而言,要大力弘扬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念,并且对于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行严厉的打击,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身对于家人、社会、国家的价值,进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良好的成长。

《依赖手机的作文范文.doc》
依赖手机的作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