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故事范文

2022-11-15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字读书笔记科学家故事

(1)我对书的介绍

《科学家的故事》是一本讲述中外有名的科学家从生到卒,在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种种成就。

文章分中外两个目录页,一个是中,一个是外。每个故事里都包含一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非常的迷人。

(2)我所崇拜的科学家

读了书后,我最崇拜书中的五位科学家——华罗庚,达尔文,富兰克林,哥白尼。

(3)我最崇拜的科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作为一个大数学家,却只有初中文聘,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

他的家庭本身就穷苦,一家人只靠收购蚕茧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贫困的生活使华罗庚的身体非常瘦弱。

于是在华罗庚20岁那一年,江苏金坛(华罗庚的老家)流行瘟疫,华罗庚自然也逃不掉病魔的缠绕。这一次华罗庚高烧不退,他的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最有名的老中医,也对他的病情绝望了。但是天不绝其命,慢慢的,华罗庚的病情有了好转,逃过了死神的魔掌,却烙下了个终身残疾。

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华罗庚只读了一年书就辍学了。回家后,他帮助父亲,共同经营杂货铺,但这并没有打击他对数学的兴趣与执着。

有一次他看到苏家驹《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但他很快发现苏教授的文章写错了,于是他马上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寄给了上海的《科学杂志》。

这篇论文很快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经发表便引来中国数学界的老前辈、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

熊庆来知道了华罗庚的情况后大为吃惊,想让他来到北京清华大学。但他家里为治病已经是累积许多债务,根本没有钱再买车票,华罗庚只好婉然谢绝。

熊庆来十分执着,他再一次写信:你不来京,我就专程赴金坛拜访。华罗庚只好借钱来到北京。

这是华罗庚走向数学生涯的关键一步。

1936年,华罗庚在熊庆来的推荐下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数学家哈代想亲自培养他,并对他说可以两年内让他获得博士学位,当时博士学位要三年才可以获得,而哈代破例让华罗庚减少一年。

但华罗庚却拒绝了哈代的好意,并说,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什么学位。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满头白发的华罗庚出现在东京大学的讲台上,开始了演讲,起初他用中文讲,由翻译翻成日语,但这样很费劲,在讲到数学的专门问题时,干脆用英文讲,越讲越激动,不一会就满头大汗。

原定讲四十五分钟,但他看到反应热烈,变对会议主席说要多讲几分钟,直到下午五点才结束,此次演讲持续了一小时五分钟,但当他讲出一句在场的人还没听懂的话时,他从轮椅上滑了下来,再也没能苏醒过来。他完成了生前多次说要完成的愿望——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结尾

《科学家的故事》让我知道了许多科学家成名的故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推荐第2篇:字理识字教育故事

字理识字教育故事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也成了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发现,低年级语文学期总课时量少了,课文数量却多了,课文篇幅也长了,识字量更是增加了不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不少教师为了赶进度或挤出时间进行所谓的“阅读分析”,生字教学像是走过场,独体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或干脆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后机械抄写,久而久之导致识字效益下降,学生造句、作文错别字连篇。

一、提出字理识字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而在1至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又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字理识字。所谓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让学生见形知义,牢记于心,把他们从繁重的机械抄写、识记中解放出来,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识字效率。

二、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策

(一)字理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苏教版一下《雨点》,其中散步的“散”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个生字,而且要学习新的偏旁“反文旁”。对于如何教好这个“散”字,尤其是加深对“反文旁”的理解,我下了一番工夫。首先,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以为“反文旁”是由“文”字变化过来的,与文化、文字等有关。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发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课上,我特别强调了“反文旁”与“文”字无关,它是由“攴 ” (pō)字变化而来。从“攴”字的构字部件来看,可看到手形“又”,上面的竖横表示手里拿的某种劳动工具,“攴”字的意思是手拿工具做事、劳动。因此“反文旁” 与做事、行为等有关,如“做”、“改”、“牧”。

(二)字理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专家认为,目前识字教学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汉字学”知识,教学中违背了汉字科学,小学老师只有掌握了“汉字学”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识字教学科学化,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如我在苏教版二上《识字8》中学习“包”后,还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想加上什么偏旁能组成新的字。

师:(出示生字“包”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想他都可以找到哪些小伙伴组成新的字?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 扌”加“包”,抱,抱,抱。 生:我也用加一加的方法,加上 “氵”,就是“泡” 生:我加上草字头,变成花苞的“苞”,因为它是植物。

生:我加上“火”,就变成了大炮的“炮”,因为大炮都是跟火药有关的。

生:我加上“月”,变成细胞的“胞”,因为老师讲过“月”旁大多跟人有关系。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识“包”的姐妹字。

接下来请小朋友看(老师指“抱、跑、泡、饱、苞、炮、袍”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这组姐妹字在字音、字形、字义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生:(急不可待地)对对对,我们小组的同学也讨论了,“跑”的足字旁,表示跑步要用脚,“袍”和衣服有关。

生:(自豪地)我知道,这些字都是形声字。

师:那你们能说说我们学过的字里面,哪些是形声字? 生:清、请、晴、蜻 生:蓝、篮、生:奶、仍、扔

(三)字理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苏教版一下《鲜花和星星》,“颗”是生字,并要学习新的偏旁“页字旁”。怎样让学生认识页字旁,正确理解页字旁的含义,并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呢?我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1.了解页字旁的来历。课上,我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个页字旁可能表什么意思呢?学生们在下面窃窃私语:不就是翻书时一页一页的“页”吗,可能和书有关。我告诉学生,其实这个页字旁是由“首”字变化而来的。“首”字就好像是一个人戴着一顶宽沿帽,帽子上插了两根装饰用的羽毛,帽子下是眉毛和眼睛。我边说边画,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小声说:太像了,太像了!接着,我告诉学生,“页”字就是由“首”字变化而来, “首”是头部的意思,因此,页字旁与头部有关。

2.自编儿歌拓展学习。在理解页字旁的含义、学习生字 “颗”之后,我又自编儿歌,让学生读读想想,加深对页字旁的理解和印象:

页字旁,头有关,一颗脑袋一顶帽,一条领带系颈上,一把胡须真漂亮,脸颊红红精神好。朋友朋友别烦恼,工作顺利心情好。

汉字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也是中华民族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学生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当汉字像“诗”像“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汉字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逐渐形成自能识字的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浅谈字理识字法的特点

自从参加课题以来,我发现了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的科学性上,它符合汉字构形规律、人的认知心理和识字教学规律。

1、符合汉字构形规律。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象形、指事、会意字的表意性是不言而喻的,形声字由表意和表音两部分组成,但即使是表音部分,也仍然是以象形、指事字为基础的表意符号,具有表意功能。这样的汉字决定了它的形与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虽经隶变和历代的简化,汉字的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残骸,可以借助教学手气追本溯源,使其形与义的关系显而易见。字理识字教学正是把握了汉字的这个本质特点,以字理为中心,从汉字字义上理解字义及构形、读音,特别是重视汉字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及其合理性,使学生理解每个汉字构形的道理;以字理为中心,体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性;以字理为中心,寻求汉字与汉字的联系。

2、符合识字教学规律。字理识字教学重视循序渐进和直观教学的原则。

(l)循序渐进。字理识字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安排。在汉字中,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指事)字的组合。字理识字教学法把象形、指事字看成是最基本的字,认为教好了这些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势如破竹了。因此,教学内容宜按先象形、指事字,后会意、形声字安排。如先教“女”和“马”,再教“妈”就水到渠成了。

(2)直观教学。直观性是我国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字理识字教学法鼓励教师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在解析字理时,除了运用形象化语言外,还提倡使用形象物体,如挂图、幻灯、录像、电脑等,也可采用自然物体或象征性教具。如教“象”字,可以依次出示侧面向左的大象图、甲骨文“象”字、篆体“象”字和楷体“象”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象”的象形意义和大体演变过程。有时候还可引导学生直接实践。如教“看”字,可引导学生学学孙悟空做以手遮目远眺的动作。

3、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字理识字教学与人的认知心理具有一致性。

(1)重视形象思维。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儿童更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少已经十分抽象,看上去仅是点点画画。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将汉字的构形理据直观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加深了感性认识,发展了形象思维。

(2)增加理解记忆。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这是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理论构想要点之一。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从汉字的构形理据这个根本的问题上找到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使学习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从而强化了记忆。儿童的机械识记能力强,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理解识记,就“如虎添翼”了。

(3)引导知识迁移。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推及它们的字理。用它们表义时,多与其本义有关;表音时,大多能从这个基本字的读音上得到提示。这样,就能既快又好地学习汉字。这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

推荐第3篇:“早”字的故事读后感

读《“早”字的故事》有感

六年一班 吴婧怡

握着笔杆,细细读完《“早”字的故事》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早”字的故事读后感。故事在我的脑海徘徊着:鲁迅有一天迟到了,被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批评后,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提醒自己不要迟到过,而且要坚持时时早,事事早!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并为此践行了一生。

当我的视线落到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私塾,一面帮母亲做家务。我不禁感慨到鲁迅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呀!懂得体谅妈妈了!

想想我,就像个小公主,处处需要爸爸妈妈的照顾。就算妈妈为了我再累,再苦,我也觉的她是应该的,从不懂得体谅。妈妈爸爸花这么多心血供我上学,上兴趣班,而他们上班回来还要督促我学习,多么不容易啊!

我的视线慢慢往下移,读到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的奋斗了一生。我越发感慨鲁迅可真个有毅力的好孩子,他能把那个坚定的信念牢牢记在心里,并付诸行动,怪不得,成了大文豪!想想我自己,和鲁迅相比,可是相隔万里,惭愧啊!

记得我经常答应妈妈这件事要做,答应老师那件事也要做,而最后,每件事都做不到。总是临时抱佛脚,当然做不好,被老师拉出去谈话,只不过滴几滴眼泪而已,我可曾知错就改?可曾放在心坎?没有!下一次依然如故。

是啊!从今往后,我必须改,必须改!

读《“早”字的故事》有感

读完《“早”字的故事》,我被鲁迅那知错就改的精神震撼了。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鲁迅上小学时一次因私事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批评了她一句,他便从此牢记在心,在书桌上刻下了“早”字,从此,鲁迅便养成了时时早,事事早的好习惯。

鲁迅为什么能成为瞩目于世的的大文豪呢?不仅因为他写作天赋,更是因为他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好品格,他知错就改的勇气……。

看到他认真对待和改正每一个错误,再看看而我们?老师家长批评教育我们,我们没过多久就抛到九霄云外,权当耳旁风。比如我吧,因为赖床,经常赶不上老师规定到校的时间,为此,老师批评教育,妈妈苦心规劝,我呢?哼哼哈哈两声应付了事,第二天照样屡教不改,为此伤透了家长的脑筋,更别说刻什么“早”字了。

当我读到“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时,我真是诧异:一个许多人都不放在眼里的小小的错误,他却能如此认真对待,暗下决心不再犯第二次,从此养成良好的作风习惯,终生受益。鲁迅就是因为小时候这个不起眼的小错误而养成了伴随一生的好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培育人的一生有多么大的影响!试想如果鲁迅不把这个错误放在眼里,不把寿镜吾老先生的教训记心上,他会成为瞩目世界的大文豪吗?他会创作深深影响下一代的著作吗?别看一个错误微不足道,它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呢!

人非圣贤,怎能无过?错了,改正就好,可如果那从中受益,总结教训,是否更好呢?你也能养成时时早事事早的好习惯吗?

缅怀鲁迅,我们一定要学习鲁迅那知错就改,勇于承担的作风和时时早事事早的习惯,读后感《“早”字的故事读后感》。

时时早事事早

——读《“早”字的故事》有感

赵红姝

我读过许多描写鲁迅的和鲁迅自己写的文章,其中《“早”字的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早”字的故事》主要讲了鲁迅因为给生病的爸爸买药,上课迟到了,被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批评后,下定决心改正,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养成了时时早事事早的好习惯的故事。

看到鲁迅这改正错误的勇气和最后成功地改正了错误,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像蜗牛,慢吞吞的。别人考试时作文都写一半了,我还在用笔敲着头构思着怎么写,别人作业做到八点完成,我呢,做到九点多还没做完。就为了这事,老师不只一次找我谈话,妈妈不只一次催我动作快些,而我呢,虽然表面这个答应那个点头,可到那时依然“我行我素”,不知不觉又开始慢下来。看来我和鲁迅的差别真是遥远呀!他只要老师一句严厉的话语,可我,屡教不改。

影响我的不只是鲁迅知错就改的品格,更是他“时时早事事早”的良好习惯。一个小小的错误竟能成为影响鲁迅一生的行为作风。设想,如果他把寿镜吾老先生的话当作耳边风,他能成为一个如此伟大的人吗?他能让如此多的人去爱戴他、敬佩他、学习他吗?面对鲁迅,我突然觉得自己好渺小。老师教给的任务总等到期限的最后一天才匆匆忙忙地“赶工”。每次星期三要交的小纸条,我总拖到星期二的晚上才写,所以我每天都非常忙。如果我象鲁迅一样“时时早事事早”,那么我每天不都会过得很轻松吗?

我们一定要学习鲁迅知错就改,“时时早事事早”的良好品格!

奔腾的骏马——读《“早”的故事》有感

作者:曾恬

白纸黑字的卷面上,陡然写着“‘早’字的故事”这几字。我细细地品读了这篇文章,不由得对鲁迅肃然起敬。

鲁迅小时家境很不好,刚巧父亲又生病了,家里状况愈加差。他每天都要干很多活:帮妈妈做家务,把东西拿到当铺里,再把当来的钱拿去药铺给父亲买药。一天,他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鲁迅没有解释什么,只默默地回到位置里,在桌子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于是,他在没迟到过,做到了时时早,事事早。

鲁迅多么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啊!他与时间赛跑比高低,在人生路上,永远不知疲惫地向前,向前……

他让我明白了做什么都要时时早事事早,要是拖拖拉拉,什么也办不了。

说起这个“时时早,事事早”,我还真有点惭愧。我周末的作业,总是在星期五冲刺,再不然就是星期日下午冲刺,星期六是疯狂地玩。一次,我星期五做了大半部分作业,剩下的留到了星期天下午。本来是要做的,可又被游戏吸引,没心情做作业,就留到了傍晚。没想到爸爸要带我们去姑姑家!我只好以一秒一字的速度写,写得手都酸死了,不行,还有呢,又刷刷刷,写写写,想想想,总算做完了作业。我想,要是之前做完了就不会这样拼命了!

如今想起来,真是惭愧呀!与鲁迅相比,我能算得了什么?他那么忙——做家务照顾父亲十万火急去学校却从没迟到!可我,每天早上都起得老晚,刷牙洗脸吃早餐。虽没迟到过,但离早读也差那么一两分了。

是啊,我们生活中的“鲁迅”真是屈指可数呀!我要呼吁大家:“向鲁迅学习!”

推荐第4篇:谐音字的笑话故事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

有一次,两名书生慕名去拜访宋代大文豪欧阳修。途中,他们凑巧与欧阳修坐在同一条船上,但是他们都不认识欧阳修。 这两位书生对诗也略知一二,但他们自认为是行家。这时,一只白鹅突然跳进了水中,两人忍不住诗兴大发,一个吟道:\"岸上一只鹅\",另一位接了一句:\"扑通跳下河\"。 两人口里都念念有词,但总也吟不出下面的诗句,无法凑成一首诗。欧阳修见他们着急的样子,就帮忙吟了一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两位书生见欧阳修说出了这么好的诗句,感到万分惊讶,但转而一想,觉得有点不对劲。其中一个冲着欧阳修吼道:\"你脸皮不薄啊,这诗是你的吗?\"欧阳修笑道:\"这诗确实不是我的,它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小时候写的。\"二人听后哈哈大笑:\"我说呢,就凭你这模样,也能对诗。\"欧阳修笑而不答。 不久,三个人下了船,两位书生见岸上有一堆灰,便想表露一下诗才。一个吟道:\"远望一堆灰,\"另一个接了一句:\"近望灰一堆。\"由于才力不够,二人又接不下去了。只见欧阳修在一旁不慌不忙地吟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雪飞。\"二人听后一惊,明知欧阳修吟的是好诗,却不愿甘拜下风。其中一个故作姿态地说:\"不算妙句,马马虎虎。\"另一个则说:\"接是接上了,只是有点勉强。\" 他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看到了路旁的一棵枯树,一个书生吟道:\"路旁一枯树,\"另一个吟道:\"两股大桠杈。\" 两人想再吟下去,却又想不出词儿,只好反反复复地吟着这两句,眼珠子直往上翻。欧阳修在旁边看不过去,又给他们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二人听后仍不服输,要继续与欧阳修比下去。两人又吟道:\"二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听后暗自发笑,立刻吟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小兔说:“我妈妈叫我小兔兔,好听!”

小猪说:“我妈妈叫我小猪猪,也好听!”

小狗说:“我妈妈叫我小狗狗,也很好听!”

小鸡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E说:“我妈妈叫我小E,好听!”

D说:“我妈妈叫我小D,也好听!”

C说:“我妈妈叫我小C,也很好听!”

B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王家老五说:“外面的人叫我王五,好听!”

王家老六说:“外面的人叫我王六,也好听!”

王家老七说:“外面的人叫我王七,也很好听!”

王家老八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小兔说:“ 我是兔娘养的! ”

小猪说:“ 我是猪娘养的! ”

小鸡说:“ 我是鸡娘养的! ”

小狗说:“ 你们聊,我先走了! ”

0号陪练说:“外人叫我零陪,好听! ”

1号陪练说:“ 外人叫我一陪,也好听!”

2号陪练说:“外人叫我二陪,也很好听!”

3号陪练说:“你们聊,我们先走了!”

猫对我说: “我是你奶奶的猫,好听!”

狗对我说:“我是你奶奶的狗,也好听! ”

鱼对我说:“ 我是你奶奶的鱼,也很好听!”

熊说: “你们聊,我先走了!”

浪客说:“人们叫我浪人,好听! ”

武士说:“ 人们叫我武人,也好听!”

高手说: “人们叫我高人,也很好听!”

剑客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张靓颖说:“崇拜我的歌迷都说:偶的偶像叫颖”

何洁说:“崇拜我的歌迷都说:偶的偶像叫洁”

周笔畅说“崇拜我的歌迷都说:偶的偶像叫畅”

李宇春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高等数学老师说:这学期我教高数,

大学物理老师说:这学期我教大物,

模拟电子老师说:这学期我教模电,

****经济老师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北京大学的说:我是北大的。

天津大学的说:我是天大的。

上海大学的说:我是上大的。

厦门大学的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李宗仁将军说:我这人,有仁!

傅作义将军说:我这人,有义!

左权将军说:我这人,有权!

霍去病将军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美能达的用户说:我们是美人!

佳能的用户说:我们是佳人!

华光的用户说:我们是华人!

尼康的用户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老张家的门是柳木做的,老张说:我家的门是木门

老李家的门是塑料做的,老李说:我家的门是塑门

老王家的门是砖头做的,老王说:我家的门是砖门

老刘家的门是钢做的,老刘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白色的玉说:我叫白玉。

碧绿色的玉说:我叫碧玉。

红色的玉说:我叫红玉。

杏色的玉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师范学院的学生说:我是“师院 ”的

铁道学院的学生说:我是 “铁院” 的

职业学院的学生说:我是“ 职院 ”的

技术学院的学生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小猫说:村里人叫我小猫崽子,好听

小牛说:村里人叫我小牛崽子,也好听

小马说:村里人叫我小马崽子,也很好听

小兔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老龟说:外人叫我龟太爷,好听

大龟说:外人叫我龟爷爷,也好听

中龟说:外人叫我龟老子,也很好听

小龟和小小龟说:你们聊,我们先走了!

小兔说:人们叫我开的酒吧为兔吧,好听

小龟说:人们叫我开的酒吧为龟吧,也好听

小羊说:人们叫我开的酒吧为羊吧,也很好听

小鸡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师父说:李××,我就叫你小李吧

张××,我就叫你小张吧

马××,我就叫你小马吧

王××说:我有事先走了

王明,李明,陈明说:老师叫我们小明们,好听!

王红,李红,陈红说:老师叫我们小红们,也好听!

王强,李强,陈强说:老师叫我们小强们,也很好听!

g.wang,李刚,陈刚说:你们聊,我们先走了!

森林里开动物选美大会,于是:

小孔雀说:大家来看我的孔雀毛,漂亮~

小天鹅说:大家来看我的天鹅毛,华丽!

小仙鹤说:大家来看我的仙鹤毛,脱俗%

小鹰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老师点名要求谁在的要说自己的姓加上一个到字

老师点到小王,小王说:王到

老师点到小李,小李说:李到

老师刚要点小殷,小殷说:你们先点,我出去一下

产房外几个爸爸正在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

老李说:我让儿子叫李伟,好听

老刘说:我让儿子叫刘伟,也好听

老赵说:我让儿子叫赵伟,也好听

老杨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三个女生小刘,小陈,小王,小焦在一起玩

小刘说:我和爸爸姓刘,我爱爸爸

小陈说:我和爸爸姓陈,我爱爸爸

小王说:我和爸爸姓王,我爱爸爸

小焦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大学几个女生谈专业

**经济学的女生说:我们的系简称政经,很不错

西方经济学的女生说:我们的系简称西经,也不错

宏观经济学的女生说:我们的系简称宏经,还不错

社会经济学的女生说:你们聊,我先走了

三个女员工去交款

第一个违约。。收款员说 :交出你的违约金

第二个买保险。。收款员说 :交出你的保险金

第三个被罚款因为卫生不合格。。收款员刚要叫她。

她说。不好意思我还有事。以后再交

富商请了三个保镖守护他的粮库和金库和银库。

甲说:我守粮。

乙说:我守金。

丙说:我不干了。

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 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北京后,由于想乘飞机前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 \"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立即回电:\"可乘就乘.\"

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旅差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坐飞机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费.推销员拿出经理回电,经理口瞪口呆.

乡村开会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校长发火

校长在学期结束时的校务会议上,对人事行政效率之低,大发雷霆.他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身为干事的又不干事!\"

推荐第5篇:高字的研究纪实故事

某省辖市政府研究室综合科是一个\"苦力班子\",全科共7人,其中有3位是政府机关小有名气的\"三剑客\"。靠南窗办公桌前坐着的叫阚哌,是综合科科长,32岁;在他对面坐的是副科级秘书,名叫孔力,30岁;在里面办公桌前,有一对明亮大眸子的那位女秘书叫覃昕,现年29岁,也是副科级,机关里的人之所以叫他们\"三剑客\",是因为他们有着几个引人注目的特点:都是从全国聘来的研究生;都戴着深度的近视镜;文字水平出类拔萃,是政府机关里公认的三支笔杆子。

\"苦力班子\"不怕下基层吃苦,不怕搞材料熬夜加班,最怕的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领会领导的意图。就说秘书们写材料吧,给领导起草讲话稿或工作报告,领导的意图领会准确了,起草的思路也就顺了。假如吃不透领导的意图,可就遭罪了,文笔的胳膊腿就不知往哪里伸。领导同志的工作方法不一样,有的在秘书动笔前,先说下自己的想法要求,把意图说个透亮,提笔的秘书就会一蹴而就。有的领导只说一句话或写一个字,这\"意图\"就靠秀才们费劲把力地从一句话、一个字里猜测领悟了。

头几天,市长来到他们综合科,对\"三剑客\"又布置了一项新任务,在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政府对城市管理的科学决策,请他们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搞篇文章。

\"三剑客\"凑在一起集体吹\"路子\",不一会儿,就吹出了一套观点,标题为:\"关于城市建设中加强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和措施\"。文章整体结构分为五部分,每部分都有小标题。他们还列出了较为具体的写作提纲。纲举目张,三人很快完成了市长交付的工作任务。

第二天,秘书长把市长审阅过的\"关于城市建设中加强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和措施\"的文章送来,上面写了一个\"高\"字。秘书长还特意嘱咐了一句:\"你们研究生们好好研究研究!\"

\"三剑客\"眼睛不离\"高\"字,左看右看,不论怎么看,就是发现不了\"高\"字要表示的意思。阚哌急得眼睛挤眨得频率加快,眼皮不停地跳动;孔力没咒念,拍着脑门在屋里转圈;覃昕文静一点,抓住一缕秀发拨来拨去,闷得脸面发红。

\"三剑客\"抓耳挠腮地憋闷了两个多小时,已超过下午下班时间,也没研究出道道。

第三天一上班,孔力兴致极高,眼睛里忽闪着亮光,对阚哌说:\"昨个晚上我两只眼睛都睁着,一眨没眨,还真让我悟出个景来!\"

阚哌:\"发现了什么新大陆,快说!\"

孔力一拍脑门:\"嘿,咱怎么这么笨呀,咱们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啦。这个’高’字,是市长在夸咱们哪!\"

阚哌听了点点头:\"嗯,说得有道理!\"

覃昕一撩头发:\"得了吧,他说得有什么道理?我也想过了,理解得恰与孔力相反。市长写个’高’字是启示我们,让我们把文章写得理论性再高一些,认识再高一些,文字水平再高一些,是提出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你们想想,以前李副市长曾在咱们给他起草的讲话稿上批了个’实’,不就是启示我们语言不朴实,联系实际不够吗?后来我们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讲话稿修改了以后才交了差。\"

这几句话提醒了阚哌、孔力,于是\"三剑客\"又围拢一起,又反复端详\"高\"字的含意。又憋了一整天,然而仍研究不出新的结果,他们只好去找市长问个明白。

市长见三位秀才进来,客气地请他们坐下,用询问的眼睛看着他们。

阚哌吭哧了两声,嗫嚅着说:\"市长,我们是来向您请示的--\"

市长:\"噢,什么事?\"

阚哌:\"您在那篇文章上写了个高字,是什么意思?\"

市长:\"没什么意思呀!\"

\"三剑客\"几乎同时发出疑问:\"什么,没意思牽\"

市长:\"对,你们那篇文章写得不错,我在上面签上姓,表示同意--\"

\"啊牽牎\"阚哌挤着眼,孔力拍着脑门,覃昕撩下秀发,三人相互盯了一眼,尴尬地笑起来……

推荐第6篇:一个关于“万”字的故事

一个关于“万”字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家里很有钱,只是一个字也不认识,于是请了个教师,教他儿子读书。

教师教他儿子写字。老师说:“一画就是‘一’,二画就是‘二’,进制三画就是‘三’字。”

这孩子学了这几个字,就把笔一丢,连忙跑去跟他父亲说:“爸爸,我已经都学会了,用不着再请老师了。”他父亲很高兴,就把老师辞掉了。

过了几天,他的父亲要请一个姓万的亲戚来吃饭,叫他儿子写个请帖。这孩子写呀写呀,一写写了老半天,还没有写完。他父亲去催他,这孩子抱怨说:“天下姓名多得很,为什么偏偏姓万?从早上到现在,我横画竖画,才只画了五百画,离一万还差得远呢?”

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推荐第7篇:哲理故事:再多一个“请”字

哲理故事:再多一个“请”字

乔伊遭遇裁员,失去了工作。他向一家公司寄去了求职信,信中只简单地写了一句话:请给我一份工作。

老板收到信后,让手下人回信:公司目前没有空缺。但乔伊不死心,又给老板写了第二封求职信,只在第一封信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请字:请请给我一份工作。此后,乔伊一天给公司写两封求职信,每封信都比前一封多加一个请字。

三年间,乔伊总共写了2500封信。见到第2500封求职信时,老板再也沉不住气了,他亲自打电话告诉乔伊,公司可以给他一份处理邮件的工作,因为他最有写信的耐心。

有记者听说了这事,就问乔伊,为什么每封信都只比上一封信多增加一个请字。乔伊平静地回答:因为信是用打字机打的,我每次多加一个字,是想让他们知道,这些信没有一封是复制的。

只要心里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便道路再曲折,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推荐第8篇:齐白石造“烤”字的故事

导语:齐白石造“烤”字的故事讲的是齐白石是20世纪世界十大画家之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名人。有一天有一位记者请他去吃烤肉,可是齐白石因为年龄大了,牙口不行,都不吃这些东西了,不过有家烤肉嫩如豆腐......以下是小编整理齐白石造“烤”字的故事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 齐白石造“烤”字的故事

有一天,多次采访过齐白石的一名记者,叫唐友诗,他兴冲冲地来到齐白石的家里,对齐白石说:“走,老爷子,我请您老到烤肉宛吃烤肉去。”齐白石一听,哈哈大笑,指着自己的牙说:“你看我的牙,还能吃烤肉吗?嚼不动喽!”唐友诗也笑哈哈地说:“嚼得动,嚼得动。不然我就不会来请您老了。”见齐白石还不信,唐友诗就接着说:“那里的烤肉嫩得跟豆腐一样。”听唐友诗如此说,齐白石就答应了。

果然,这里的烤肉真的像唐友诗说的一样嫩如豆腐,齐白石一边吃一边赞叹,因为牙口不行了,自己已经多年不再吃烤肉了。吃完了烤肉,齐白石准备告辞,这时烤肉宛的老板走了过来,对齐白石说:“您老是大书法家,我们小店连个门匾也没有,您老能不能为我们写一个啊?”齐白石兴致正浓,听老板一说就爽快地答应了。

齐白石回到家里,准备好笔墨,却犯了愁。他查阅了很多版本的字典,发现都只有“烘”和“考”这两个字。他觉得在匾额上无论是写“烘”还是写“考”都不好。那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告诉人家,找不到合适的字,不写了吧?自己可是答应人家了啊。

齐白石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想:烤肉要用火,如果在“考”字上加个“火”字,就是“烤”。用在这里太确切了,太能表达其中的含义了。于是齐白石挥笔写下了“烤”这个字,然后又在后面加了一行小字“本无此‘烤’字。此是齐白石杜撰”。不知啥原因,齐白石写完这些就搁笔了。没写店名,只有一个“烤”字怎么当牌匾挂啊?店老板也犯愁了,有人说不如模仿齐白石的笔迹,在“烤”后面再加上“肉宛”两个字,成为一个完整的牌匾,但老板觉得那样不妥。后来,干脆就把一个“烤”字让人裱糊了挂在店门口。

没想到,装裱好的牌匾一挂上去就引来了众人的一致称赞,纷纷称赞这“烤”字写得好,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了。

2齐白石造“烤”字的故事点评

齐白石造了这个“烤”字,后来,“烤”这个字被广泛使用,竟然成了常用字,再后来,又被收进字典当中,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到了1946年,齐白石已是八十六岁高龄了,他再次光临烤肉宛,店老板再次向他求字。齐白石欣然同意,就在店中现场写下了“清真烤肉宛”几个字,算是给店老板一个完美的牌匾。小朋友们,有时好的灵感正来源于生活哦,所以我们要善于去发现。

推荐第9篇:感恩的故事200子字

感恩的故事200子字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 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

於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推荐第10篇:王安石斟酌绿字的故事

王安石斟酌“绿”的故事

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推敲”的由来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第11篇:字

《红楼梦》读后感我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还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在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很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让她别了宝玉,我觉得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不过不是有句话说:赛翁失马,焉之非福吗?对于黛玉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的悲剧结局,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睡时,看着宝石仍在凡是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是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也是不赞成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地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颚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愤恨,气极至亡。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到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甚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地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的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问题。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二离开贾府的,否者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斗争,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黛玉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如既往地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www.daodoc.com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我用目光碾过那本书,安静,顽固,浮华的尘土早在时光流逝中抹去,昨日的梦呓隐约中透露出这本红楼。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切的故事,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是真的,它凄美得让人难以相信,是假的,它却真实得可怕。不过转念一想,又何必计较呢,若是看透了一切,这本书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我,宁愿在迷失中品读这本书。

贾家,宁荣二府,这是财富,权势的代名词,可其实有谁知晓,一入豪门深似海,宝玉,宝钗,湘云,包括黛玉,整日待在大观园里,吟诗赏花,固然风雅,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观园里的人情感封闭地可怕,越压抑越多,爆发时什么都拦不住。

踏破时间,回首那一段缠绵凄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过去了却也过不去。初识黛玉,容颜惊艳,明眸皓齿,只是那双眸子却总是含满了泪水。宝玉,娇生惯养,却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羁,却也纯真无邪。相见时的似曾相知,宝黛之缘,在相见的那一刹那早已注定。就在这大观园之中,宝黛互相的情愫至此开始酝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却也拗不过贾母的一语定音。

美黛终损,谁可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焚稿时,有谁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泪洒了一遍又一遍,宝玉却还蒙在鼓里,在为他和“黛玉”的婚事而欢天喜地,两处气氛差距之大,却能异曲同工地显示出两人之间的爱意。终于,终于,那个眼里常有泪水的绝代女子,最终含恨而去,黯然飘逝。而宝玉最后知道了真相,伤心欲绝,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最终看破红尘,即使中了举人也无心再管,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后人只知道,原来的那个纨绔公子贾宝玉,身边再也没有那个叫林黛玉的佳人,一切,都结束了。

贾母是非常疼爱宝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她有她的观念,宝玉有宝玉的想法,碰撞之后,只得一切按照贾母的意思去办。

再去看王熙凤,她果敢,泼辣,心肠却也阴毒。她收受银两,逼死年轻情侣,逼死尤二姐,犯下的罪行着实不少。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王熙凤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女强人,她将贾府上上下下的事务处理地有条不紊,几乎没有出过乱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家人的角色,而且最后王熙凤身患重病,还要处理贾府事务,最后被所有亲人背弃,死得也确实可怜。

贾府的丫鬟们也是构成红楼的重要元素,虽说是丫鬟,却也都是气质出众,富有才情的雅女子。袭人,鸳鸯,晴雯,妙玉,哪一个,不是令人倾倒的女子。

结束了这本红楼,内心却依然波澜起伏,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在最后的结尾诗中结束了......

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一样花开到底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题记是九月,秋意渐浓。

有风从墙外自由的天空吹入贾府,那四角的天空,终被风慢慢吹成了秋天。

风从竹篱吹过,浸入即将盛开的菊花的经脉中,唤醒了枝头上贮藏了一春一夏的蓓蕾,以常人看不懂、也看不清的方式缓缓张开慵懒的蕊,清凉的香气,不知不觉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只不过,会有人看懂,只不过,时间未到罢了。

千古红楼,梦一回。前生,是那棵世外仙姝;这一世,化作了这个叫作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姣花、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禀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精致婉转的别样情怀,还有那深深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叛逆情怀,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和谐。又该怎样同那冰冷森严的封建制度相融合呢?

只好格格不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那是个怎样的女子啊。如冰雪般晶莹剔透,如玉般纯净无暇。从小寄人篱下,“风刀霜剑严相逼”,而她只是想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罢了。她那样的孤标傲世,可又有几人懂她?人们常把女子比作花,却很少把女子比作菊花。的确,那淡泊疏野、那孤标傲世、那顽强清高的菊,怎会和纤弱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呢?千年之前,有一个叫陶渊明的男人,把菊花的魂升华到了百花之外;千年之后,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用她纤纤玉手摘下了菊花沉睡千年的魂。花的魂魄和她的灵魂就这样契合在了一起。因为她本是这样的人啊!

有人说黛玉不如宝钗稳重、宽厚,可宝钗那样老成、圆滑处世的富贵花,又怎能和林黛玉这瓣瓣傲骨的世外仙姝相提并论呢?

不禁想起爷爷的大书柜。从那里,我翻出了多少书?犹记得那四本《红楼梦》啊,浅青色的书面、老式的线装本,微微泛黄的纸,连“梦”字都还是繁体。旧旧的样子,犹如一位在岁月里模糊了背影的女子。然而,那金陵十二钗却活灵活现地在纸上浮动了。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哀伤,让我一时不禁莞尔,一时不禁落泪。在别人大叫读不下去时,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红楼梦》,和那个,孤傲脱俗的女子。

会忍不住想象,她在一百多年前某个睡不着的夜晚,怎样的落寞,怎样的黯然神伤。口齿噙香对月吟。无人懂。

那样的孤独无助,让人不禁隐隐地心疼。在秋后的某个午后,徘徊在满园清香中,听伶人们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偶抬头,迎风一笑,那样的林黛玉一定冷到了极点,孤到了极致,犹如一枝秋菊俯视那早已成为春泥的落红。那一刻的清香,逍遥了整个秋天,逍遥了她的一生。

想,潇湘馆那里的竹篱是否日日被黛玉那沉静悠然的喃喃细语所敲打?黛玉又是否常坐在那石上,看着书,轻念一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还是,如后人所道,潇湘妃,枉凝眉,千古红楼梦一回。还是如往常一样,不悲不喜。

或,面对那菊花,轻拢水袖,漫展柔荑,轻捻一朵菊,念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庭院深深,没有回答,只有回音。

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终究还是覆灭了,只留下宝玉出家和宝钗作寡的悲惨结局供世人哀叹,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兴盛了几十年的大家族的衰亡?

纵观红楼历史,贾史王薛的衰败是必然。封建统治者有意的削弱了四大家族的权力,同时,四大家族内部的腐朽也是导致这种结局的必要因素。

荣国府其实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等级分明的“社会封建阶层”,“统治者”的独裁转职,追名逐利的争斗陷害,攀比虚荣的腐朽心理„„

要说《红楼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恐怕就是那些丫鬟们了。她们是为主子服务的直接下属,要千方百计的讨好主子。有的费尽心思为主子铺路,为的就是“一荣俱荣”;有的则想方设法地迎合“上位者”,以求更大的利益;更有甚者,爬上主子们的床,以求更高的身份„„当然,有能耐再加上运气,一跃成为贾府丫鬟组成的金字塔的最顶峰也不是不可能的,金铃儿就是一个典型,可这种人毕竟在少数,剩下的人,无非是一级压一级罢了,得势的去压迫那些失势的,大丫鬟们去压迫小丫鬟们,压迫者趾高气昂,被压迫者有的苦不堪言,不堪凌辱,于是自尽在这肮脏的贾府,成为了一缕亡魂;有的怀恨在心,秉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理,不择手段的向上攀爬,为的就是一朝得势,报仇雪恨,可这又陷入了不断重复的恶心循环之中了„„

贾府中的真正“统治者”是谁,细细想来,不是贾赦,贾政,更不是贾敬,而是年长的贾母,在“百善孝为先”的封建社会,这个答案不足为奇,贾母偏向谁,荣国府的恩宠就指向谁,贾母忽视谁,荣国府的矛头就对准谁。贾赦与贾政的差别待遇就是一鲜明的例子,继承了荣国府的贾赦成了贾府名义上的主人,然而他住的不是贾府的正房,反倒是深受贾母喜爱的贾政住在了正房之中,贾赦长子贾琏的周岁宴甚至比不上二房次子贾宝玉的满月宴,这都从侧面说明了贾母的地位和对贾政二房的宠爱。

红楼之中,贾府是个纯消费性的“组织”,上到王公贵族打交道,下到街头小贩买物品,都要花钱,而贾府的钱来自于哪里?贾府本身经营并不太好,收入有限,更多的是上头下来的赏赐,还有祖上积累的财富。王熙凤管理贾府财政时,不仅自己补贴了很多钱,为了补贴贾府的赤字,她甚至去放了高利贷,这恰恰就是导致贾府衰亡的一个重大罪证。

再说说林黛玉吧,人们都戏称林黛玉实为零待遇,事实的确如此,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扬州巡盐御史,虽然清正廉洁,但林家身为大家,毕竟也是有几分财富的,然而,在林黛玉扶棺回贾府之后,林家的财产不知所踪,事实上是被贾府王氏所瓜分,即便如此,贾府人待林黛玉并不好。贾母与林黛玉总是带了点亲疏的,无“亲”可依的黛玉身体不好,贾府的丫鬟们总是对林黛玉“用药昂贵”说三道四,心爱的贾宝玉与薛宝钗也是纠纠缠缠不清,让她不由心中郁结,充满寄人篱下之感。

此外,贾府妻妾之间的争斗,丫鬟之间的陷害,还有贾府凭借权势,坑害他人,或使犯罪者逍遥法外的例子不在少数,这些大抵就是导致贾府衰亡的原因了吧。

大青朝四王八公的灭亡,意味着那个时代封建王权的加强,更意味着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暗示着这封建王朝也将如这贾府一般灭亡,正所谓,盛极必衰的道理。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

第12篇: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明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缛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3、古人为什么起字和号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4、何谓名、字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入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盘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与当时人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后来随着社会的前进,语言文字的发展,意识观念的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给人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取名时,要对其所包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对于所生男孩、

1 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别。对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之字,对女的多选贤淑、艳丽、优美动听之词。

另外,取名还反映着时代特点,上面提到的夏商两代喜欢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后来在长期封建社会里,官宦富贵之家,多以忠孝节义、福禄寿康、升官发财之义来命名,所以叫仁、义、礼、智、信、得福、德贵、延寿、荣升、继祖、耀祖、续宗的人特别多。平民百姓也想过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孙,上学念书,所以叫富贵、德福、进财、志学、平安、长顺、满仓、满囤、保成、金锁、栓柱等名字的特别多。

建国后又出现了许多新名,如建国、援朝、卫国、拥军、建军、支越、留苏、卫东、红卫、*、学工、支农等。

对联是汉字文化和文学派生出来的产物,在世界诸多语言文字中绝无仅有。它既是汉语的艺术,也是汉字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没有汉字,就谈不上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上下两幅联句,它的特点有:

1、上下句称为上联、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

2、从修辞学观点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它用结构相类似或完全相同的词、语、句来表达有联系的对称的内涵。

中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聚力是不可想像的。以方块形、单音节为特徵的汉字是符号文字,形声兼备,视听俱佳,分辨率高,组合力强,信息量大,传播久远。作为文学的信息载体,汉字的优越性超过拼音文字是无庸置疑的。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国都有;唯有对联是中国特产,功在汉字。

对联采诗词曲赋骈文之精华,穷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裁,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基因,可谓中华瑰宝,国学明珠

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成方块状,造字的原则是表形、表意、形声,多数由几部分组合而成。于是乎,有些脑筋灵活的对联爱好者就利用这一特点,将汉字拆开来构思对联,其中有不少令人难忘的佳作。

明朝初年的书生吴文泰和他的朋友丁逊学,都是这方面的高手。一次,吴文泰派两个家人给丁逊学去买木头,很晚才将木头抬到丁家。次日,他到了丁家,看到四个木工在制作家具,很快就完工,便吟出一个句子让丁逊学来对: 四口兴工造器成,口多任务少 当时,「器」字的中间不是「犬」而是「工」,所以他将「器」分拆成四个「口」和「工」,而「口」是人的代称,现在丁家确是「口多任务少」(工人多,工作量少)。丁逊学也很有急才,听了马上响应: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书隶书,古色古香.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谜语和汉字的字形、字音或字义有密切的关系。谜语,接谜底可分为字谜和非字谜两大类。

“谜语”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刘勰认为,谜语是由“隐语”发展来的。在曹魏时代,正式形成今天通常所说的谜语。南朝的《世说新语》一书,记载了有关曹操和杨修的几则谜语故事。其中一则说,杨修为曹操建筑相府大门,刚架好椽梁,曹操看到,让人在大门的门板上题了一个“活”字。杨修看到这个字后,便让人们把大门拆了重修,说:“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宋代以来,制谜猜谜活动广为流行,形式繁多。因元宵节赏灯时要将谜语写成纸条,贴挂于灯上供人品猜,于是又有了“灯谜”之称。这种习俗至今在许多地方保留着。

字谜的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有的是综合利用字形、字义间的关系。比如:“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它的谜底是“日”字。因为作为事物的“日”(太阳),看去是圆的;写作“日”,是长方形;作为时间单位的“日”,冬季夜长昼短,夏季夜短昼长。

有的是利用字形结构和笔画关系,这种谜语比较常见。比如:“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谜底是“省”字。因为“自”、“小”两个字合在一起,是“省”字;“目”、“少”合在一起,也是“省”字。

还有的是利用错觉造成字谜。比如:“先写了一撇,后写了一画。”谜底是“孕”字。前半句以“了”和一撇构成了“乃”字,后半句以“了”和“一”构成了“子”字,“乃”“子”合在一起就是“孕”字。再如:“道士腰中两只眼,和尚脚下一条巾。虽然平常两个字,新进秀才想不清。”谜底是“平常”两个字。因为“道士”谐音是“倒‘士’”,即“干”;再加“两只眼”,就是“平”字。和尚的“尚”字下面再加“巾”字,就是“常”字。

此外,还有以谜面为字的谜语。如:“乙。”它的谜底是俗语:“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因为“乙”与“一”的读音相近,“乙”在序数中排在“甲”后面,表示第二。

1、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

地理差异大 – 物质基础差异大 – 生活习惯差异大

中国南北的文化差异很大

自然条件不同 – 中国被分为很多不同的区域

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是淮河秦岭

陕西部分在北,部分在南 – 是元朝统一后从军事角度的考虑,打破了文化差异。所以陕西南部的文化与四川的文化相近,因为一直都是同一地理形成的文化。

朱元璋做皇帝后,想让老家受好处,搞了个京师(江苏 + 安徽),但是地理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还是无法改变。清代时为了让两边经济平衡,把它从南到北分为安徽与江苏。

南北的小麦与水稻带来的饮食差异。

3

地域文化离开了自然环境则很难存在。最好的例子是北方的旗人进京后就变了文化。

外来民族(游牧文化)接受汉文化(农业文化),还是因为汉人的土地更适合于农业发展。

地理间文化差异大是应该古代交通运输能力差。

当时交通最方便的南北大运河,最快速度从杭州到北京还需要很长时间。 没有机械运输的年代,物质的交流是很难的,因为运粮的人自己也要吃 古代东南经济好,但是向西北运输的时候就很难,因为逆流而上 交流运输不便导致了地方的分割 – 区域文化形成

交通不便的地方都有敬山神拜河神的习惯 – 长期被割裂在某在地方,对这个地方就产生了观念与感情甚至精神崇拜。天天看山的山区的人就会对一些高山产生了崇拜,认为神灵就住在山上。

汉族(华夏)的先民也是崇拜山的,所以就有了五岳

南方人勤劳,北方人懒散,与气候与地理条件也有关系。因为古代的时候,北方人地多,而且冬天不适宜耕种,久而久之也就懒散了。南方则一直土地不足,而且气候上允许反复耕种,所以南方人要勤劳耕种,所以就勤劳了。

匈奴的生育率低,生个孩子不容易,所以妇女要多嫁多生,因此父亲死了,母亲要嫁给儿子继续生孩子。 江一些地区有“典妻”习俗

2、移民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美国可是鲜活的例子)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移动很多,尤其是清代以后的大移民 —— 我们的根究竟在哪里?

流动人口对当地文化不一定有归属感,而移民则不同,会有所接纳。 移民接纳或者改变当地的文化。

长的时间内都是黄河流域南下,将中原文化扩展到全国。

西晋末年 永嘉之乱 – 中国开始一个世纪的移民 – 北方的中原文化传到了南方 – 到了隋唐时,江南的文化水平已经不比北方落后了。 不过影响最大的还是近代(清朝以后) 今天地域文化影响最大的还是近代的移民。

历史上,江西人迁到湖广,湖广移民到四川。康熙到乾隆间的100多年,移民很多。清军平四川时,四川人口所剩无己,于是移民进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运动。后来又有四川人迁到云南贵州,于是他们的语言都是西南官话体系。 北方很多人都追溯自己的家乡洪洞大槐树,其实就是山西的一些大槐树下为移民聚集地。

清末的大移民 闯关东(1860年开始,清朝取消对东北的封禁) ·军旅文化·宫廷文化·饮食文化

天津方言也是移民的产物 – 最早是(明朝初年的)军事移民,为江淮一代来的人 – 明代时一直都是同一个地方征召的,所以口音就一直很统一。现在的天津话,就是当时那些人的口音改变了当地口音。 文化离不开人。 影响当地文化的因素

4 ·移民数量占强势时,或在政治经济方面占强势,外来文化将取代本地文化 ·移民数量少,没有经济社会地位,本地文化将被保留,移民将接受当地文化 ·土客相当,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文化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时,就改造了海南的地域文化。 伟人的作用。

、政治权力与行政区划的影响

中央集权之前,分封割据是主流。西周分封71个诸侯国,因为当时的交流不便利,中央无法直接管理地方。

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影响巨大 – 各个诸侯国的习惯为君王所定的,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比如说 北魏孝文帝学汉族文化 历来以农立国,所以统治者一直推广农业(本业),不支持其他行业(末业)发展

(历史上学者们都认为农业最重要,因此重农轻商,不断推广农业) 解放以后,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已经开始消亡。

台湾也是如此。国民党政权到台湾后,蒋介石大力推广国语,以凝聚来自各地的人。

4、民族分布

各民族在迁移时都会带去文化,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因此也会有所改变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影响 椅子与床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产物

中国的民乐也基本是少数民族来的,从西方传过来的。 石窟等艺术也都是以少数民族的为主

文化和人是分不开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个地方的人随着开展各项生产、贸易等社会活动,有很多有意义或优良的传统就流传下来,就形成了文化

区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其遗存,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重心,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发,而形成具有该地区的文化特点的文化.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之美誉。自古以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唐、宋、元、明、清五朝,江西共有进士10495名,占全国的10.99%;有状元41名。自汉代以来,江西有800余人列传,有90人任宰辅。《明史.儒林传》共著录115人,其中 江西35人,居第一。从秦汉至清末的两千余年间,相当一部分江西人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技、思想等领域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东晋陶渊明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大师。唐宋八大家,江西就占有三家:欧阳修、王安

石、曾巩、黄庭坚、文天祥、朱熹、汤显祖、宋应星、八大山人等,以上为古代江西十大名人,杨万里、陆象山、解缙、谭纶、邓子龙、况钟等也为江西古代人杰的卓越代表。 江西历史上,文学、艺术、史学、科技大师辈出,有如夏夜星空灿烂、光耀夺目。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黄庭坚、周必大、杨万里、姜夔、文天祥、洪迈、刘过、汤显祖、蒋士铨、周行清、朱耷、宋应星、裘日修、雷发达、宋祁、刘恕、马端临、陈寅恪、傅抱石„„数不胜数,一位又

5 一位的文化巨擘,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

地理环境对于区域文化的影响十分宽泛。比如说通常我们会说北方人大气南方人精致,西北人豪放、东北人豪爽,其实都是受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以江南地区为例,江南长期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这得益于江南水系发达并且海运方便,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实质成为了商业中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重商主义、资本崇拜。而生活与江南地区的人也就随之而产生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可以说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文化起着 重要的作用。如:不同的经、纬度,人的肤色不同。就如中国,北方人大气,南方人细腻,东北人豪爽,西北人豪放。这些都是因为地理环境,南方多山地、丘陵,造成了南方人的性格细腻、内向,同样,北方广阔,所以粗犷。再如商业文化。对古代:古代有“南船北马”之说。等等 江西区域文化是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移植 入江西以后,在江西独特的地理环境背景下经过交汇,融合, 改造,创新而发展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即赣文化。一方 面,江西历史上从未在经济与民族成份上形成独立的封闭系 统,也从未形成独立的割据势力和稳定的政治中心,决定了赣 文化易于吸收异地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长处,具有兼容 性、引进性、开拓性、务实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赣文化依附于 中原文化所形成的正统性、保守性的弱点也很明显。这种文 化以传统儒学为核心,以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为其基础,偏于 滞缓和保守。从地理环境看,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三面 环山,地势周高中低,从外向内,由南到北,渐次向鄱阳湖倾 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亚热带气候使江西热能 资源丰富,江湖众多,水域辽阔,农林矿产资源丰富。优越的 自然生态环境,悠久的种植业开发历史,使境内民众生活自给 自足、富庶无虞,有着浓郁的恋土情结和自满意识,逐渐积淀 成一种安于现状的生活习性与比较凝固的思维方式,加之封 闭的大环境,使这一心态代代传承,缺少了一种追求更高层次 的生活生存条件的动力机制,形成一种封闭保守、小心谨慎、容易满足,不思进取的农业文化心态[7 ] 。

赣文化的这种负面特征在封建制度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 济环境中可以较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当社会发生深刻发展和 变动时,它因为固守传统的观念而持一种谨慎和观望的态度, 思想偏于保守,冒险意识不强,不易接受新的文化观念和科学 技术的影响,往往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经济方面,江西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优越的自然条件 和保守的农业文化心态,使得江西在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农 业偏好,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1950 —1970 年代,自然资源优 越可以提供较多的农业剩余,当时全国农产品匮乏,尤其是三 年自然灾害时期,江西还向外省输出粮食,由此形成了思维定 势和自我满足心理,不假他求、小富即安的文化观念得到了加 强,难以产生对外开放的动机,直至进入1980 年代以后,全国 都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沿海地区掀起以轻工业为主导的

6 工业化浪潮,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而此时“画好山水画,写 好田园诗”仍然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可以说,在改革 开放初期的

一、二十年,江西的农业文化并未受到工业文明本 质上的冲击与改造,赣文化中的保守、谨慎、自足等负面特征 无法为江西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农业经济 向工业经济的转变速度缓慢,在建设农业大省的观念指导下, 江西人多做小生意,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在市 场竞争中,偏安求稳, 固守中庸,缺乏商业冒险精神和创新精 神,企业发展步履艰难,还有些企业竞争意识过度,合作精神 不够“, 窝里斗”现象时有发生,而浙江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很有 注重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创新,将“以文促省”与经济发 展内在统一,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区域文化特点是高屋建瓴地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

深层次因素。推动江西经济全面发展不仅是靠资金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更具活力的 区域文化的形成。江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学术上善于开拓 领域、开宗立派,黄庭坚的“江西诗派”,汤显祖的“临川四 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朱熹的理学,道教的净明教、天师 教、佛教禅宗的杨歧宗、黄龙宗,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江西文化还有着革故鼎新、敢为天下先的传统, 王安石的政治改革精神影响了一批忠臣义士,而生长、壮大于 江西红土地上的井冈山革命文化,更是江西文化中的宝贵财

富。蕴含、浸透于井冈山革命文化的“内核”是一种敢于开拓、勇于变革、敢闯新路、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内核”,正是 江西实施“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和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 加快江西崛起的发展战略所需要的。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井 冈山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江西发展实践加以弘扬 和发挥,形成对内凝聚力、对外感染力;同时,又要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清除江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胜即安的观念 和封闭保守,守土不怕穷,创业怕风险的小农经济意识,树立 市场经济观念、公平竞争观念、效率效益观念等新观念,形成

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开放意识、独立意识等新意识[9 ] 。当前, 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给江西带来产业转 移的重大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将有利于江西加速推进工业化, 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更要注重适应市 场经济要求的区域文化的创建,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通过 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文化政策、文化宣传、文化教育等手段, 营造一种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文化氛 围,调动文化主体的积极性,实现文化主体的自我能动变革。 通过文化这一经济发展内源力的推动,实现江西经济与文化 的良性互动。

3.2 加强教育投入,努力增强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区域文化的形成归根结底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人是生 产力的第一要素,知识存在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之中,它们是经

7 济增长的动力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知识经济 作为一种智力的经济,也是以人为本的,而教育是推动人类社 会文明进步最重要的杠杆,也是解决人才问题、提高人口素 质、增强科技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江西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 的发展,但教育投入不足,多项教育投入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相当差距,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还不强,教育综合 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高等院校拥有丰富 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是新观念传播教育、高层 次人才培养和高科技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江西目前只拥有 一所国家重点支持的综合性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寥寥无几,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 育观念,加大教育投入,特别要重视高等院校的内涵建设,建 立鼓励竞争、激发活力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 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要提高高校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度,加强高校重点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使之成为知识 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为企业创新创业和社会科技 进步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强职业教育 服务经济的能力。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加强校企 合作、产教结合,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拓宽 专业服务面,推行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促进学校有效对 接”长珠闽”的用人需求。

3.3 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江西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人民军队诞生地南昌、红色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及其众多的革命遗址、遗物, 构成了江西的红色文化;江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傩文化、陶 瓷文化、茶文化、书院文化、民居文化、戏剧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区域色彩浓厚的豫章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 等等,构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江西区域文化。

第13篇:周恩来给张学良十六字密信背后故事

周恩来给张学良十六字密信背后故事 作者:范丽红 来源:华夏快递

来源日期:2004-10-1 本站发布时间:2004-10-3 阅读量:225次

周恩来、张学良在短暂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尤为惹人注目的是,上

世纪60年代,周恩来曾托人给远在台湾幽禁的张学良捎去一封十六字密信,真切地反映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关切情感。周恩来给张学良的这封亲笔信,既没有收信人的姓名,也没有写信人的署名,全文只有十六个字: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

有关周恩来给张学良的这封密信最早披露于1990年,10多年过去了,密信的知情人或年事已高,或已作古,或三缄其口,多年来,围绕这封密信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世纪60年代海峡两岸正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这十六字密信究竟是通过什么人,以何种方式传递到张学良手中的呢?近日,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和走访知情人,对十六字密信的相关史实进行了深入考证,对以往种种说法中的舛误之处,进行了一一考订。

关于密信传递的时间

关于密信的传递时间,历来说法不一,计有1960年说、1961年说、1962年说等不同的说法,就是1961年说又有1961年春和年底两种说法。

最早向外界公开这封密信的是曾在周恩来身边长期工作的童小鹏,据他回忆:“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北京饭店举行宴会,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应邀出席宴会的有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铭、张学思以及与张学良有过交往的东北籍人士。席间,大家很自然地谈起了张学良在台湾的近况。张学思激动地向周恩来敬酒时,泣不成声。周恩来也留下了热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眼泪是代表党的不是我个人的。25年了,杨先生牺牲了一家四口,张先生还囚禁在台湾,没有自由,怎能不使人想起他们就落泪呢?’回到寓所,心情难以平静的周恩来写下了十六字短信„„”

由于童小鹏曾长期担任周恩来的秘书,又是第一个披露这一内幕的人,应当说他的回忆还是有很高可信度的,以至很多学者在没有做进一步考证的情况下,将这一说法加以引用。一时间,周恩来在1961年年底或者1962年春通过特殊渠道给远在台湾的张学良捎去密信的说法似乎已成定论。

但是,罗青长在2004年4月2日《人民日报》撰写的《情深意重割舍不断———忆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情意》一文中,写道:

“1960年,周恩来总理得知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铭及夫人朱洛筠要到香港探亲,便在西花厅宴请张学铭夫妇。当时我在陪。席间,周总理谈到对张学良的牵挂,他手书了几句话托张学铭夫妇设法转达给张将军„„”

罗青长长期从事对台工作,了解许多对台工作的内幕,他的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他在文中特别提到的“当时我在陪”,更是令人毋庸置疑。

那么,传递密信的时间到底是哪一年呢?我们在中共中央文献档案中找到了直接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可信的时间证明,这份档案全文如下:

张学铭、张学思给张学良的信,已托朱五送到台湾张学良手中,我写“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几句话已带到,张现住董显光家中,仅获有限度的自由。

这份档案的准确时间为1961年5月31日。从这份档案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它应该出自周恩来之口,而且是总理在得到密信已转交到张学良手中的信息反馈后,向中央做的汇报。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受总理委托完成这一使命的人,一定会第一时间将此事汇报给总理,同样,总理也会将事情的经过及时向中央汇报。由此来看,密信一定是在1961年5月通过安全渠道转到张学良手中的。

谁是密信真正的传递人?

谁是密信的传递人?此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密信是由郭增恺夫人传递的。此说大多依据童小鹏的回忆:“1961年12月12日晚,心情难以平静的周恩来写下了十六字短信,决定通过特殊渠道转交远在台湾的张学良,信写好后,周恩来几经思考,终于找到了理想的送信人选———郭增恺夫人。此后,郭增恺夫人不负众望将总理的密信安全送到张学良的手中。”

童小鹏此语一出,立即被史学家接纳。因为郭氏夫妇与周恩来及张学良夫妇皆有着很深的交情。郭增恺原为杨虎城17路军参议。西安事变爆发后,宋子文将当时关押在南京的郭增恺保了出来。宋子文与宋美龄前往西安救蒋时,郭作为宋子文的随员一同到达西安,协助宋子文做调解工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很多工作,郭增恺由此深得周恩来的赏识。当时其夫人在香港居住,不仅能自由出入台湾,而且与张学良夫妇也有交情。郭增恺夫人作为双方均信赖的朋友,完成这一使命自在情理之中。

但事实却与此说相去甚远,童小鹏的回忆至少有两点错误:时间和密信的传递人。关于时间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考证,而在前面我们提到的1961年5月31日的那份中央档案也明确提到“张学铭、张学思给张学良的信,已托朱五送到台湾张学良手中,我写‘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几句话已带到„„”根本未见郭增恺夫人参与此事的任何依据,这是其一。

其二,据同样作为知情人的罗青长回忆,明确提到张学铭夫妇是密信传递人之一。

这样说来,至少张学铭夫妇、朱五三人曾参与了密信的传递。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张学铭夫妇不具备到台湾送信的可能,是不是朱五将周恩来的密信亲手转交张学良?带着这一疑问,笔者走访了张学铭的儿媳吴量绩女士,却意外地获知,其实参与密信传递的人除了张学铭夫妇、朱五外,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参与了此事,而且就是这个人最终将总理的信交给了张学良。她就是现居台湾的朱浣筠。

张学铭是张学良同父同母的胞弟,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出任天津市市长。九一八事变后,张学铭携同妻儿到西欧、美国游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张学铭由香港被迫回国,出任国民党政府东北长官部参议室中将主任、行辕参议室副主任、总参议等职。全国解放前夕,张学铭毅然决定留在大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学铭回到天津工作,曾任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民革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等职,深得周恩来的器重和信赖。

张学铭的夫人朱洛筠是北洋政府代总理朱启钤的第六个女儿。朱启钤先生1964年病逝于北京,生前颇受周恩来的敬重和关照。朱洛筠不仅是张学良的弟媳,而且和赵一荻是中学时代的同学。

朱洛筠的五姐叫朱湄筠,人称“朱五小姐”。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马君武曾写过一首“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的打油诗,讽刺执行了“不抵抗命令”的张学良,诗中的朱五指的就是朱湄筠。朱湄筠后来嫁给了张学良的亲信朱光沐。张学良遭到幽禁后,朱光沐做了宋子文的秘书,当时住在美国,朱湄筠带着子女独自生活在香港。

朱浣筠是朱洛筠、朱湄筠的第十个妹妹,当时住在台湾,她的丈夫卢志德是蒋介石的私人医生。朱浣筠夫妇都信奉基督教,跟蒋介石、张学良同在台北的凯歌堂做礼拜,朱浣筠有和张学良接触最为便利的条件,是能够与张学良直接接触的最佳人选。

据吴量绩女士回忆,1960年的一天,周恩来在北京宴请张学铭夫妇。席间,周恩来谈到如何花了好多的钱,找了好多的渠道、好多的人,都不能跟张学良接触上的无奈。希望听听张学铭的意见。张学铭略加思索,向总理提议,此事找他的夫人办最合适,并向总理详细地介绍了在台湾、香港的朱家姐妹情况。当时,周恩来听了张学铭的介绍十分高兴,马上拿出纸笔写下“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四句话十六个字。考虑到张学良的安全,行事严谨的总理并没有在上面署名。总理把这封寄托着他对张学良无限思念与关切情感的短信郑重地交给了张学铭,希望张学铭设法尽快将信转到张学良的手中。

此后,张学铭夫妇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将周恩来写给张学良的密信连同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张学思写的两封信交给了在香港的朱湄筠。1961年春,朱湄筠专程前往台湾将信交给妹妹朱浣筠,最后由朱浣筠将信安全送到了张学良的手上。

密信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的?

罗青长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提到:“周总理考虑得十分周到,他请张学铭夫妇到达香港

后,再托台湾的友人将他的信装在口红盒里,到张学良夫妇经常做礼拜的教堂,趁人不备,交给赵四小姐,就说‘大陆方面的朋友有话捎给少帅’。”这一说法似乎跟以前大多数学者引用童小鹏的回忆如出一辙。此说认定郭增恺夫人带着总理的亲笔信到了台湾,由于未获准见张学良将军,一时难以完成总理交给她的这项特殊使命。不久她发现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常去教堂做礼拜。一天,她提前把周总理的信夹在一支口红中,赶到教堂,利用做礼拜的机会,把这支夹有周总理亲笔信的口红安全地交到了赵一荻的手中。

但是,这一说法却被吴量绩女士否定了。

据吴女士介绍,从总理写信,到信送往台湾,期间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张学铭夫妇接受周恩来的重托后,即以探亲为名前往香港和朱湄筠接洽、联络。由于此事关系重大,为谨慎起见,张学铭夫妇几次往返于大陆和香港之间,每次从香港回到北京,他们夫妇都要当面向总理详细汇报香港、台湾方面的情况,当时朱湄筠在香港因经营不善,生活十分拮据,张学铭夫妇每次到香港都带去很多钱,作为朱湄筠的活动经费。

经过充分的运作和筹备,1961年春,朱湄筠专程前往台湾,将周恩来写给张学良的密信连同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张学思写的两封信交给了妹妹朱浣筠。5月的一天,朱浣筠将信夹在一本《圣经》里,带到了张学良、赵一荻经常去做礼拜的凯歌堂。在教堂做礼拜时,朱浣筠巧妙地靠近张学良,将事先准备好的《圣经》快速地递给张学良,在圣歌声中,张学良打开《圣经》,周恩来写的“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十六个字立刻映入他的眼帘。熟悉的字体,关切的话语,加上特有的灵犀相通,使张学良马上意识到这封未署名的短信,一定出自周恩来之笔。张学良与朱浣筠二人均心照不宣。

关于密信的背后

在周恩来给张学良写密信的前一年,即1959年,蒋介石一方面迫于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自认台湾政局稳定,已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并将看管张学良的任务交给儿子蒋经国,张学良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有限的自由。时刻关注张学良境况的周恩来早已从相关渠道获取了消息,总理认为这一松动是一个迹象和好的征兆,所以在信中有“前途有望,后会可期”之语。字里行间,充满对张学良获得自由的期望。

其实,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身陷囹圄后,曾力阻张学良送蒋回南京的周恩来,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张学良这位为抗日救国做出了重大牺牲的老朋友,从未停止过争取张学良恢复自由的种种努力。

早在1937年1月10日,周恩来就曾致信刚刚幽禁中的张学良,表达了对蒋介石扣押张学良的极大愤慨:“自兄伴随蒋先生入京后此间一切安然,静候蒋先生实践诺言,由兄归来主持大计。及撤兵令下,特赦成文发表,愈是使大家认识蒋先生信义和宽宏,乃事未周,蒋先生休假归里,中央军竟重复压境,特赦令转为扣留,致群情惶惑愤懑不可终日,”并嘱张学良“为国珍摄万岁!”

就在上面一封信发出的第二天,周恩来又致函蒋介石:“立释汉卿先生回西北主持,则内战可弭,和平可坚,„„未承召谈,只因大兵未撤,汉卿先生未返,暂难抽身。以俟局定,当即入都应约。如先生认为事已速决,请先生以手书见示,保证撤兵释张,则来为促进和平,赞助统一,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周恩来在做正面努力的同时,也不断通过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等民间组织积极营救张学良,甚至每次与国民党谈判时,周恩来都提出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但始终未有结果。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会议上,周恩来当面质问国民党当局:“现在强调国内团结,这使我想起一位对国内团结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是你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那就是张汉卿将军。他至今还没有获得自由。”同年,在延安召开的纪念西安事变10周年大会上,周恩来再次呼吁:“现在抗战胜利已经一年多了。然而张、杨两将军却被蒋介石囚了10年。这段公案人民会起来给予正当地裁决。在纪念‘双十二’的今天,我们要求立即释放张、杨两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更是牵挂远在台湾的张学良,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关系,暗中了解张学良的情况。周恩来常对身边的人说:“我们夺得了政权,但是不要忘了帮助过我们的朋友,有的现在还在台湾,等祖国统一了,一定要关照这些朋友。张学良就是其中的一位。”

1956年,正值西安事变20周年之际,周恩来在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再次提到张学良,他说:“由于西安事变,张、杨两将军是千古功臣,这点是肯定的。张汉卿亲自送蒋走是个遗憾。张汉卿在被扣后,还给我过两封信,多年来表现很好,始终如一,是值得使人怀念和尊敬的。张汉卿将来能援救出来最好,„„”可见,周恩来无时无刻不把张学良的自由挂在心上。但遗憾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二十多年时间里,受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影响,周恩来为争取张学良自由所做的努力,始终未能如愿。

周恩来在他弥留之际,还不忘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周恩来躺在病床上批示的最后一份文件后面,接连写下“托!托!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萦绕在周恩来心头的仍然是对张学良无限的关切

我们知道,关于十六字密信,无论是周恩来还是张学良,他们在生前都未曾向外界透露过,我们当然无从了解张学良见信后的心情。但是近年来,随着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不断披露,我们不难发现,他对周恩来的高度评价和思念,溢于言表。张学良在晚年从不讳言,周恩来是他一生最敬佩的人。周恩来与张学良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建立的这份特殊友情,虽历经岁月流逝、云天阻隔,始终难以割断,成为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

0票 0票

第14篇:字、发

件的字号是用来识别发文单位的。

建国初期,国务院的文件也有“国发×字”的格式,其中的“×”是用来区分文件的类别的。后来,“中发”和“国发”的文件,没有了这个“字”字,直接编号来区别不同文件。

各地方党政的发文,也没有这个“字”字。如

川府发(2006)第78号 一望而知是四川省政府的文件。

陕发=陕西省委发文;黑委发=黑龙江省委发文,陕政发=陕西省政府发文......

现在在文件字号中带“字”字的,有这样几种情形:

几个部门联合发文,如

财政部、电力工业部文件:(81)电财字第56号

某部门的下属部门发文,如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文:财政部(86)财税字第103号

某部门用来区别文件的类别,如

四川省财政厅[川财基(1999)09号] 是关于证券基金方面的文件。

......总之,是为了“一望而知”是谁发下来的文件,并没有死规定该怎么做。

“发”:发文的部门或机关,如:\"中发\"(中共中央发文的简称), \"国发\"(国务院发文的简称).

“字”:发文的类别.如:中发(纪字)有关\"法纪\"的文件

中发(计字)有关\"计划\"的文件

“发”一般指上级机关的发文,现只有(中发)(国发)才用到,一般的机关也不用“发”字了。

“字”是以前机关单位发文时一般常用的格式,现在也不用了。如果一个单位的某个部门要发文时也只是用[2006]晋林(纪)、(计)、(党)1号

现在有行文规定了,你可查阅一下就知道了。

2008年4月5日早10点59分,有读者向本栏目提问如下:

在公文写作中,“代字”的后面我经常分不清楚是用“字”还是“发”,有人说上行文是用“字”,下行文是用“发”,但我经常看到从省、市下发到区政府的文件还是用“字”,现想请问专家该怎样用,以解心中的谜团。

答复如下: 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个小要素组成,机关代字又由行政区域代字、单位名称代字、行政关系代字三个更小要素组成。这位读者的问题实际上是行政关系代字的相关问题。所谓行政关系代字指发文字号中能够明确行文方向的代字,如“发”、“字”、“函”、“呈”等。但目前无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对这种代字的使用规则均无明确规定。本书意见应当明确赋予其标明一份公文是“下发”还是“上报”亦或“平行”的作用。例如用“发”作为下行文的标志,用“报”或“呈”作为上行文的标志,用中性的“字”或“函”作为平行文的标志。如国务院文件的行政关系代字有“国发”、“国函”等,其中的“发”和“函”分别指明“下发”和“平行”两种发文性质。

公文中标题的顺序和具体用法

[ 作者:杂志社网络部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点击数:

入:jihua918 ] 【字体:

202 更新时间:2008-10-7 文章录

2008年10月6日晚9点19分,有读者向本栏目提问如下:

非常高兴能收到您的来信,最近特别关注贵刊的网站,确实收益非浅,本人也打算订购2009年的刊物。同时本人想询问一下,公文中标题的

一、

二、三以及

(一)

(二)

(三)等顺序和具体用法,希望贵刊能在网上给予回答。

答复如下:

只要细心一些,层次序号的表达规范并不难掌握。

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

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

(1)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

(2)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

一、”,第二层用“

(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不过,现在有些刊物的人文类文稿也采用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可使用。)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3”, 第三章第二节写为“3.2” )表达时,允许在其下的层次采用“

一、”“

(一)”“1.”……的序号。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

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4级,即:

第1级——1

第2级——1.1

第3级——1.1.1

第4级——1.1.1.1

序号应左顶格书写。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

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4级:

第一层用“一”后加“、”,而非“,”或“.”;

第二层用“

(一)”,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第三层用“1.”,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

第四层用“(1)”,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若文中还有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应左起空2格书写。“

一、”“

(一)”“1.”这三个层次应与标题独占一行,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四、注意层次序号表达规范的其他细节

(1)人文类文稿若层次较少,可省略“

(一)”而直接用“1.”作为第二层次,这样层次感更明显。若层次标题不必独占一行或者该层次没有标题,应直接使用“(1)”这种层次序号而省略掉中间的层次序号。

(2)科技类文稿的各层次内部,若再需要分点叙述时,可用“(1)”这种层次序号;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3)不管是人文类文稿还是科技类文稿,“(1)”这种层次序号之后是本段标题,标题末用句号或冒号或空1字,其后接写正文,不另起一段。如果没有本段标题,则序号之后直接写正文。

(4)不管是人文类文稿还是科技类文稿,“①”这种层次序号必须共用于同一段中,即“①……②……③……”必须同为一段。

摘自《应用写作》2008年第10期第26页,科技写作栏目:《应注意文稿中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作者:何建民。

欢迎广大读者朋友继续支持《应用写作》,敬请大家积极订阅2009年《应用写作》。

第15篇:字检讨书

字检讨书

检讨书

敬爱的老师: 您好!对那天我所犯的错误,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及认真的反省,我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这也就是我写这份检讨书目的.我作为xxxxx的一员,我应该时刻是以班级体荣誉为重,不应该被一些其他的事所分心。正是由于我的浅薄与无知导致班集体在宿舍卫生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导致宿舍卫生没有按要求按规定按时完成,致使班级荣誉受损,在此我不找任何理由,这都是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而我却没有把他给做好,而我当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不断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认为不仅如此,还应不断的检讨,只有检讨,我们才能不犯相同的的错误;只有检讨,我们才能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只有不断进行检讨,我们的人生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的检讨自己,才能够在不确定的未来更好的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挫折。曾子也说过:一日三省吾身。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在一次次的反思与自我批评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老师的句句话就像一只只利剑一样,针针见血句句珠玑,让我感到无比的愧疚。

诚然作为班集体的一员,作为宿舍的一份子,打扫宿舍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不要说在检查宿舍卫生时,更不要说是在学校评选文明校园、学校领导三令五申狠抓严查时,就是在平时我们也应该打扫好宿舍的角角落落,毕竟宿舍是要自己住的,有谁愿意睡觉的时候自己头上还挂着蜘蛛网,有谁愿意在难闻的厕所臭气中安然进入梦乡。既然如此,肯定也没有人愿意在学校准备升大时还让这种事情继续发生。然而问题确实发生了,虽然是无心犯错,但这么明显的问题显然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作为宿舍的一份子不仅应该做好自己,而且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注意打扫并保持公共区域及厕所的卫生,使宿舍的卫生问题不是问题,其实也不应该是问题,这是我们宿舍里每一个成员的义务与责任。

诚然人不能只想着自己,既然在这个集体中,就要想着如何使这个集体变得更好、更加团结,而这个时候我们所能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不仅仅是作为组织一员所感到的自豪与光荣,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和谐的集体中感受着这份温暖、这份关怀。作为xxxxx的一员,我应该时刻想着为集体服务,为同学帮忙,尽自己一份力量为集体这朵花献一份阳光、添一份温暖,这样不仅我们这个班集体能更和谐更团结,而且大家作为班集体的一员也会在内心深处也会感到无比的温暖。 班集体就像一棵树,只有我们不

断的为它施肥浇水,这棵集体的树才不至于枯萎,才会茁壮成长,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才会结出硕大的果实。集体里的每一个人就好像这棵树的叶子,叶子是不能离开树而生长的,就像人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生长,只有不断的为集体添光添热我们的树才不至于会枯萎。也正如班长时磊哪天所说的: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里他才不不会干涸。所以只有把自己放到这个集体中,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但一个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只有五指合拢,才能将xxxxx的拳头打出去。 老实说我所犯的错误远不止宿舍卫生方面,经过这几天的反省,我发现自身还存在着严重的作风问题和对上级批评的抵触情绪。没有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还找借口。在上级面前产生抵触情绪不想办法及时解决问题,反而在想如何开脱责任,这是对上级的不礼貌以及不尊重,在此就这个问题我想老师郑重的道歉,老师对不起!这样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这样的作风性质极其恶劣,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影响都将给班集体的其他同学脸上抹黑,我不敢要求您原谅,换个位置思考一下如果我站在您的角度站在您的位置,遇到这样的学生我应该好好观察他一段时间看他是不是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我请老师给我一次认真改过的机会,请老师及班级认真考核、观察。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说明我坚决改过的决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仅要配合老师的工作,而且还要积极配合;不仅要多为班集体服务,而且还要积极出工出力;对于班集体的活动不仅要参加,而且还要积极参加;不仅要积极参与,而且还要保持热情;不仅要保持热情,而且还要敢于行动;不仅要敢于行动,而且还要勇于奉献。 人总有一段时间处于低潮期,也总会有一些时候浑浑噩噩,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失去方向失去对生活的热情的时候,当我失去对生活应该有的态度的时候,当我失去以往的那种保持乐观向上、保持积极的时候,当我虚度时光蹉跎岁月月的时候,当我不知道那什么来面对人生的时候,当我弥足深陷一脚踩空即将掉下悬崖而不自知的时候,是您让我想起为什么来到这里的理由,是您的那句句痛斥如当头棒喝让我觉醒大学不应再继续堕落,您说的每句话句句在理,句句说到我的内心深处,在您的面前我开始觉醒,我不应该在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我不应该在脚下还有路的时候继续彷徨,不应该在还在生活的时候失去热情与方向以及该有的态度,不该在还算年轻的时候任由时光流逝

。不能说是您让我燃烧了对生活的希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但至少可以说是您让我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我想这才目前是最重要的。

就在刚才文体委员说学校准备组织越野赛跑,每班要求两男两女。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我会用我的行动第一时间证明,虽然我已有半年多没跑过了,但我已经要开始训练了,现在就开始用我向前迈进的脚步,用我不断流出的汗水,告诉自己我已认真起来,不管要跑多少米我都会认真对待。班集体里面的事我体会到应该各尽其力,这样我们的组织、我们的集体才会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才能凝聚起来,如果各顾个的那样班级风气会更加的涣散,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看着能不叫人痛心吗?

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服务于身边的人,虽然我现在已不再是班委,但我还xxxxx的一员,我应该向过去、向刚开学的时候一样时刻保持一颗热忱与积极的心,从自己身边做起,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懂得感恩,其实老师负责一个班集体里面的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有太多的付出我们看不到,有太多的辛苦我们体会不到,就像孩子永远体会不到父母背后究竟是如何的付出与辛劳,我体会到永远要感谢站在你背后的那个人,不仅仅只有父母还有您张老师。

zuozhe :gf

第16篇:字2

师父给我取学号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徒有其名

国庆元旦又传捷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节节胜利

杖履惠山虞山中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出没无 (锡常 (熟)

诉尽心中无限事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畅所欲言

千歌万曲唱不尽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其乐无穷

这山望着那山高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见异思迁

天时人事日相催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迫不及待

睛天霹雳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一鸣惊人

冰解冰释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化为乌有

新陈代谢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吐故纳新

惊险小说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危言耸听

爱好跳伞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喜从天降

再造乾坤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改天换地

病体自愈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患得患失

古稀者众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人寿年丰 我是仙人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自命不凡

果园漫步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脚踏实地

南郭吹竽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随声附和

翻砂造型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一模一样

四面不通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走投无路

玉器展览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琳琅滿目

翻印底片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颠倒黑白

传送密件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不可开交

有空再看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等闲视之

冬至已过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來日方长

禁止登山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高不可攀

游览手册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引人入胜

不准后退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令人绝倒

哑巴說话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翻手为云

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 打一个字 谜底/答案:日

圆心着力 猜一字 谜底/答案:勋

而立之年,独居川中 少笔字 谜底/答案:卅

看上去有两头牛,其实一头也没有 打一字 谜底/答案:年

话别之后弃前嫌 打一字 谜底/答案:谦

座中无人 打字一 谜底/答案:庄

作品别具一格 打字一 谜底/答案:吕

左右乱看 打离合字一 谜底/答案:分目盼

左右夹攻,纵横结合。 打字一 谜底/答案:政

左不出头,右不出头。 打字一 谜底/答案:林

左边一千不足,右边一万有余。 打字一 谜底/答案:仿

左边十八,右边十八,总共六八四十八。 打字一 谜底/答案:校

左边三,右边三,十一立在正中间。 打字一 谜底/答案:非

左边来、少两人,右边往、少两人。 打字一 谜底/答案:柱

左边看是权,右边看是对,正面看一看,仅对两相连。谜底/答案:树

打字一 左边不出头,右边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 打字一 谜底/答案:林

昨晚、今晚、明晚、后晚。 打字一 谜底/答案:罗

昨日不可留 打字一 谜底/答案:乍

罪该斩首 打字一 谜底/答案:非

最后重逢 打字一 谜底/答案:双

最后一点记心中 打字一 谜底/答案:叉

嘴下留着八字胡 打字一 谜底/答案:只

嘴 打字一 谜底/答案:唧

足有一半 打字一 谜底/答案:右

足须一月 打字一 谜底/答案:却

足下不死,我不得安。 打字一 谜底/答案:哦

足球、手球、排球 打字一 谜底/答案:捉

足赤 打字一 谜底/答案:镇

走在上边,坐在下边,挂在当中,埋在两边。谜底/答案:土

打字一

第17篇:字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计划

一、学生写字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由于他们是刚接触钢笔字,他们写字的时候很随意,不仅不能端正地书写,甚至还经常出现错别字,纸面也不能保持清洁,涂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较为突出的有周子豪、黄俊、花如意等。学生不能规范自己的写字姿势,身直,纸正的持久性较差,对于坐正、肩平、身直,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的规范写字习惯,在近期内将作为写字的常规重点训练,从头做起。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

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写钢笔字,兴趣很高,大部分学生对写字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能注意到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但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做得不够好,本学期要多加指导,加强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漂亮。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坐姿。

2、学习掌握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提的书写技巧。

3、能正确掌握汉字的书写笔顺、间架结构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4、能使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5、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优美。

6、培养学生对钢笔字、毛笔字的浓厚兴趣。

7、结合书法传统文化并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8、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三、具体方法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写字歌”中要求去做,持之以恒,提出“提笔就是练字时”的口号。

2、在教学中要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3、认真研究每一课,把握每一笔画,每一个偏旁的书写要领,突破难点,提高效率,增进质量。

4、鼓励购买字帖,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让练字成为一种习惯。

5、认真批改作业,及时指导,鼓励,并定时举行优秀作业展。开展书法类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6、在教学中,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知识,介绍一些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7、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

第18篇:校办字

校办字(2013) 23号

太和六中关于开设“读书班”的通知

各科室、各年级、各教研组:

为全面落实“教学改革年”、“质量提升年”活动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经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开设“读书班”,具体事宜如下:

一、组织领导:

班主任:韩光

1.领导成员读书班:班长:张克峰学员:全体领导班子;

2.七年级读书班: 班长:陈玉东学员:七年级各学科教师;

3.八年级读书班: 班长:赵迎海学员:八年级各学科教师;

4.九年级读书班: 班长:张亚海学员:八年级各学科教师;

5.高中年级读书班 :班长:桑献学员:高中部各学科教师。

二、开设目的:

通过开设“读书班”,强化对读书活动的组织领导,促进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品味和修养,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三、活动内容:

1.学习国学经典,诵读名篇,提升文化素养;

2.学习专业知识和新课改理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确定2013年12月为“太和六中首届读书节”,开展“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

四、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筹划。12月5日前成立读书班;各读书班制订本读书班班规和读书计划;

2.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各读书班合理安排各项活动,不影响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给老师创造舒适的读书环境(活动内容及时间会在政治学习时掏钱通知);

3.积极主动,注重实效。领导班子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读书活动,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带动学生参与读书活动,个体营建“书香校园”的氛围。

太和县第六中学

2013年11月20日

报:教育局

发:各科室、年级

第19篇:炼 字

诗词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户县第四中学

魏春会

教学目标

1、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学生的鉴赏能力。

2、掌握炼字的方法及作用。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4、通过练习,让同学认识到要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

掌握炼字的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

1、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教学方法

品味鉴赏 举一反三 迁移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具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出一谜语让同学猜。

谜面:小老鼠看书(打一成语) 谜底:咬文嚼字

《现代汉语词典》对“咬文嚼字”的解释: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以上内容用幻灯片显示)

(找一个同学读出三个解释,并说明此词的褒贬色彩-----含贬义) 再看以下诗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

岛《题诗后》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唐)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以上诗句用幻灯片显示)

(同学集体朗读诗句,提问同学:这些诗句说明了什么问题?-----语言的锤炼、炼字之苦等)

师: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以上诗句无不诠释着美言妙句背后诗人锤炼语言的艰辛。看来,要创造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佳句,还真得好好咬文嚼字。所以说“咬文嚼字”并不一定是坏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咬文嚼字”,探讨语文中的炼字,掌握炼字的妙处,这对我们以后作诗写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过程

1、解释何为“炼字?(具体内容用幻灯片显示)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能使之与语境吻合,中心突出,表达生动形象,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找一位同学朗读)

2、体会福楼拜关于“炼字”的语言(用幻灯片显示此内容)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

(同学集体朗读此段文字)

3、操刀上阵来练习。

先来感悟古人是如何炼字的。

导练1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唐)齐己《早梅》

一、数)

同学各抒己见,说明自己选“一”、“数”的理由。教师适时点拨。

屏幕显示点拨内容:

①理解该字的含义:“数”枝说明梅之多,“一”枝说明梅之少; ②结合语境:题目《早梅》,“一”字说明梅花少,暗中突出一个“早”。

导练 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到、过、绿、入、满)

(学集体朗读这首诗,由于同学对这首诗很熟悉,直接提问“绿”和其他相比好在什么地方?同学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屏幕显示点拨内容:①词性:“绿”本为形容词,在此是动词,使江南岸变绿;

②语境:此诗写春到江南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绿”字与语

境相得益彰,流露出作者喜悦兴奋的感情。

导练 3 你能找出下面诗句中的“炼字”吗?试着说出它的表达效果。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同学先读诗,然后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屏幕显示点拨内容:①“闹”是“热闹、喧闹”之意。(释字义)

②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的景象。(描景象)

③“闹”字把人带入到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欣喜的感情。(意境或情感)

师:“流水前波让后波,一代新人换旧人”,品完古人炼字,再赏今人炼字。

导练 4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

(同学先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屏幕显示点拨内容:修辞:“偷偷”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赋予小草

以人的特点;

词性:“钻”是动词,小草破土而出,显示出生命的

力量,表达渴望见到春天。

导练 5

那雪正下得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同学先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屏幕显示点拨内容:①“紧”是形容词,表示动作先后密切连接。

(释字义)

②写出降雪的力度、速度、密度,让人想象出雪势猛。

(描景象)

导练 6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提示背景:郭沫若剧本《屈原》中婵娟骂宋玉的话,通过让学生读,说出

哪句更好?教师适时点拨。)

屏幕显示点拨内容:①“你是”只是单纯的叙述,坚决的判断;“你这”除了

有坚决的判断,而且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达强

烈的情感。 (释字义)

②这是郭沫若剧本《屈原》中婵娟骂宋玉的话,他对

宋玉持否定态度,“你这”更符合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析情感)

三、炼字方法及妙处总结: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出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同学谈谈炼字的妙处,教师总结。

师:每一个作者之所以要锤炼语言,就是为了传达准确的诗意,描绘生动的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这也是炼字的妙处。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应该对语言好好锤炼一番,好好“咬”一下文,“嚼”一下字。

四、作业

1.请在下面的诗后两句中各加一个字,使之符合诗歌意趣。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春泪,无力蔷薇()晓枝。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炼字”,试着说出其表达效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五、课堂小结

炼字不仅局限于文学作品中,其应用范围也很广,比如广告词中,辩论会上,打官司时…….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希望同学多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20篇:文 字

文 字

[教学目的要求]要求掌握汉字的产生、特点、作用、形体、构造、规范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正确运用现行汉字的水平,为将来研究或从事现行汉字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本章分五节:文字概述,汉字的形体,汉字的构造,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使用规范汉字。教学时,应以后三节为重点。

2.第一节文字概述重点讲解汉字的特点。

3.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不必过细讲解,了解形体演变的线索即可。

4.第三节汉字的构造重点讲解汉字的结构方式,尤其以形声字为重点,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形声字的能力,这也是本章的难点部分。

5.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重点讲解汉字的标准化,使学生对\"四定\"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学习和研究。

6.第五节是本章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整理过的规范汉字,纠正错别字。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精讲多练,练习方式采取口头书面相结合。

3.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上街头,调查汉字使用状况。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 文字概说

一、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作为语素文字,汉字具有与表音文字完全不同的几个特点。

1.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单音节语素。

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的字,这些字都是单音节的。和汉字相对应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用单音节的汉字来记录单音节的汉语语素是汉字的明显特点,这一特点与汉语的结构特点基本适应,这是汉字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2.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有一定的理据。古代汉字图画性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字可以见形知义,现代汉字的符号性加强,显义价值有所削弱,但仍有不少汉字的字形构造与字义之间存在天然、本质的联系。

3.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由于汉语语素意义的变化比语音的变化慢,也就是说汉字的字义比字音的变化慢,而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关系密切,因此汉字的形体和意义千百年来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4.汉字是方块形文字。

这是汉字在视觉上最明显的特点。每个汉字,无论笔画多少,都均匀分布在一个方块形的平面空间内。

5.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

汉字记录的基本单位是语素而不是词。汉语在书面上有字的界限,也可以说语素的界限很明显,但没有词的界限,即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

6.汉字结构复杂。

汉字大都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这个数字相当庞大。汉字发展到今天,总量达到五六万,现代通用汉字也有7000个,每个汉字都有一个特定的字形,而且结构复杂多变。

上面所总结的汉字的特点中,前三项显示了汉字的优势,后三项或多或少暴露了汉字的不足。我们要想办法弥补汉字的缺点,使它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为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汉字的产生与作用

(一)汉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经历了一段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的历史。汉字是世界上罕见的历史悠久的文字,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6000年前的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了。

(二)汉字的作用

1.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

2.汉字为人们跨时空交际提供了便利。

3.汉字对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化产生积极影响。

4.汉字被一些邻国借用,形成了特有的汉字文化圈。

5.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汉字的应用领域,预示着汉字还将长时间为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服务。

三、汉字与汉语

音位文字可以通过字母的拼写反映语言中符号的语音面貌,即可以通过字母和字母拼写规则了解读音,但却无法根据读音直接了解语素和词的意义。和表音文字相比,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有几点特别的地方:首先,汉字往往通过字形确定义类。其次,汉字的字形和汉语的读音不直接联系,或者说不能从汉字的字形中严格确定汉字的读音。尽管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明确的读音,但仅从字形上一般很难判定一个字的准确读音。再次,汉语的古今差异和方言差异证明汉语的语音演变基本不影响汉字的字形和字义。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是历史悠久的文字,它的形体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变异,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其中汉代通行的隶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汉字的形体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从历时的角度看,殷商到秦汉时代是汉字形体变化频繁的阶段,之后汉字的形体相对稳定,变化趋于缓慢。汉字形体演变的总体趋势是朝着简便易写的方向发展。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通行的汉字字体,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从形体上看,象形字的图画性强,离事物原形不远;结构尚不定型,同一个字可以有多种写法;字形大多瘦长,大小不均;笔画细长方折,繁简不一。从记录的内容看,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是卜辞,即商代王室占卜记录。

(二)金文

金文是商代、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熔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金文的字形同甲骨文接近,但象形符号的图画性有所削弱,字形渐趋匀称、整齐、方正,笔画因熔铸而成的缘故显得肥丰圆转,异体字仍然比较多。在文字构造上,形声字增多,汉字发展的形声化趋势进一步明朗。

(三)篆书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秦国的文字,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小篆以泰山刻石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图画性较弱,符号性增强,笔画比大篆简化,线条柔婉、圆转、略带弧形,形体呈竖长方形,结构整齐、匀称,偏旁写法、位置趋于定型。

(四)隶书

隶书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秦代的隶书称秦隶,到了汉代,字形有了发展,更加简单易写,这种通行于汉代的正式字体叫汉隶。与篆书相比,隶书主要有以下特点: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改造了篆书的偏旁,笔画进一步简化,线条平直、方折,并显出波势,字形扁平,有棱有角。隶书对篆书的改造为现行汉字形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楷书、草书和行书

楷书、草书和行书都由隶书发展而来。

1.楷书

楷书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又叫\"真书\"、\"正书\"。楷书保存了隶书的偏旁系统和基本结构,取消了隶书的波势笔法,笔画平直,字形方正,易于书写。

2.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章草通行于汉魏,使用部分联绵笔,字与字之间不相牵连,书写趋于简便,但仍然保留隶书的笔法和风格,用挑法,有波势。

今草成熟于东晋,字与字之间牵连相通,血脉不断,书写更加简易快速,但不容易辨识。

狂草出现在唐代,笔画联绵回绕,变化多端,书写放纵不羁,个性十足,实用价值不大,几乎成为纯艺术化的字体。

3.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字形流畅,易写好认,西晋以来,一直广为应用,是常用的手写体,也是楷书最主要的辅助字体。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

二、现代汉字的形体

现代汉字经整理、简化,更加规范、科学、稳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形体是楷书,主要的辅助字体是行书,在某些特殊场合,如印章、签名、书法创作等,也用草书、隶书等其他形体。计算机字库中的字体更多,包括许多艺术变体。

从使用手段上看,现代汉字的形体可分为手写体和印刷体。

现代汉字的印刷体仍以楷书为范式,采用楷书的各种印刷变体。常见的印刷变体有宋体、楷体、仿宋体和黑体等。

各种印刷体都有不同字号。我国原有七种印刷字号,从大到小是一号字到七号字,后来有所增加。计算机排版可选择的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要放大和缩小字号。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系统

尽管汉字的字形因字而异,但并非一盘散沙。汉字发展到现在,符号性越来越强,内部构造越来越有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字体系。

(一)结构单位

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笔画和部件。笔画是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部件是汉字基本的结构单位。现代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笔画组成部件,部件再构成整字。

1.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所谓一笔或一画,是指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各种形状的笔画。

(1)笔画的类型

现代汉字的笔画系统以横、竖、撇、点、折5种基本笔画为基础构成,其中前4种为单一笔画,后1种是复合笔画。单一笔画的笔形相对简单,书写方向基本不变;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简单笔画的连接,书写方向有所变化。每种基本笔画都有若干变体。

汉字的基本笔画制约着汉字的排序方式。掌握各种笔画的特点,有助于正确计算出汉字的笔画数,方便汉字教学、查字典和索引,也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汉字的书写水平。

(2)笔画的组合方式

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统计,7000个通用汉字的笔画从1画到36画不等,平均每字10.75画。除\"

一、乙\"等少量的一笔字外,绝大多数汉字都存在笔画的组合问题。现代汉字的笔画组合有3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

(3)笔画的书写顺序

笔画的书写顺序简称笔顺,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书写习惯。有些字的笔顺,往往通行好几种写法,有必要统一规范。笔顺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概括地讲,就是:先横后竖

(十),先撇后点

(八),先左后右(川),先上后下

(三),先外后内(月),先进后封(国),先中后侧(小)。依照正确的笔顺书写汉字,便于点画衔接,取态生姿,把字写得美观、匀称,并可提高书写效率。

2.部件

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高一级的构字单位,也是合体字的基本构形单位。

(1)部件的分类

现代汉字的部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根据能否独立成字,部件有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之分。

根据能否继续切分,部件有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之分。单一部件是构成复合部件的基础。3个或3个以上单一部件共同组配汉字时,往往逐层复合,也就是说,部件的组合是有层次的。

根据笔画数量多少,部件有单笔部件和多笔部件之分。

(2)部件的组合方式

现代汉字大都是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合体字。部件组合成合体字的结构方式有4种。

第一种: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的汉字按从左到右的方式组装部件。

第二种: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汉字按从上到下的方式组装部件。。

第三种: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的汉字中有一个部件与其余部件形成不同程度的包围关系。

第四种:穿插结构。穿插结构的汉字内部有一个笔形对称的部件自上而下贯穿。

(3)部首

在汉字分析中经常使用部首这一概念。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

部首与部件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并非所有的部首都由部件充当,也不是所有的部件都能成为部首。部件与部首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二、构造方法

汉字的构造方法也叫造字法。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构造。\"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实际上,后两种并不是严格意义的造字法,只能看作用字法。

(一)传统的造字法

1.象形

象形是通过描绘事物形状来表达字义的造字方法。\"日、月、山、雨、口、田、井、网\"等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汉字,叫象形字。象形造字法的造字能力有限,象形字的总量不多。

2.指事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的符号来表达字义的造字方法。总体看来,用抽象的符号表达复杂的字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指事造字法受到很大局限,指事字在汉字中的比例很小。指事字也都是独体字。

3.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合成新字的造字方法,整字的意义也是由各部件的意义合成的。会意与象形、指事相比,造字能力有所提高,会意字的数量远远大于象形字和指事字。

4.形声

形声是用一个表意部件和一个表音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方式。\"淋、琳、啉、霖\"、\"样、洋、痒、氧\"两组字里的声旁分别是\"林\"和\"羊\",揭示了整字的读音信息,剩余部分是形旁,揭示了字义类属。形声字都是合体字。

拥有表音成分是形声造字法有别于其他三种造字法的重要特点。由于形声字的声旁跟整字的读音相联系,因此与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同一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就可以造出大批意义相关而读音有别的汉字。

形声字的声旁并不是音位或音素符号,形旁的出现是汉字字形表音化趋势的标志,并不能改变汉字是语素文字的性质。

(二)现代汉字的构造

现代汉字是对古代汉字的继承和发展,古今汉字在构造上的不同集中体现在表音化的趋势上。现代汉字巩固并发展了以形声字为主的格局,是形声字占绝对优势的文字体系。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在现代汉字里总共不过10%左右,其中会意字相对较多,象形字次之,指事字最少。

这一现状的形成,与各种造字法自身的特点有关。

形声造字法摆脱了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的局限,拥有功能明确的形旁和声旁,只要按照字义类属挑选出合适的形旁,再选择一个提示读音信息的声旁,就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形声字大量增加,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

形旁的表意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社会的发展,古今字义的演变,假借字的存在以及一些字形旁的形体和位置特殊,使得一些形声字形旁的表意信息无法充分体现。尽管如此,仍然有一半左右的形声字,形旁能够准确表示字的意义类属,有助于人们理解和区别字义,避免写错别字。而且,运用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了解形旁在古代的形体和意义,也有利于准确掌握和辨析汉字。

声旁的表音作用也有局限性。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约有75%的形声字,声旁和整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有的声旁现在不再单用,很难直观表达整字的读音,有的声旁位置特殊,难以分辨,还有的声旁在不同的形声字中表示不同的读音,也不容易掌握。尽管如此,也还有一定数量的形声字,声旁能够较为准确地提供字音信息,有助于识字教学。利用形声字的声旁类辨正字音的声母和韵母,也有利于纠正方音,学好普通话。

第四节 汉字的规范

一、汉字的整理

汉字的整理包括简化笔画和精简字数。

(一)简化笔画

1986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应用简化部件,类推简化了一批繁体字,使简化字的总数达到2235个。

《简化字总表》所用的简化方法有保留特征(聲--声),保留轮廓(奪--夺),更换部件(雞--鸡),另造形声字和会意字(響--响、滅--灭),草书楷化(書--书),同音代替(幾--几)等。

以上简化方法,有的不涉及新造字问题,如同音代替;有的是原有造字法的延续,如另造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有的则突破了传统的造字方法,直接对繁体字进行省写改造,如保留原字的特征和轮廓、更换部件、草书楷化等。简化字并非现代才有,如\"书\"字早在敦煌文献中就已经有草书形体了。再如:\"难、鸡、凤、轰\"等字的简化方法属于更换部件,\"又\"在这些简化字中既不是形旁,也不是声旁,只是纯粹的构字部件,具有区别和显示字义的作用,但这种简化方法早已有之为\"难\"字见于明代,\"鸡、凤、轰\"等见于清代。汉字的形体演变到隶书、楷书之时,简体字已经不少了。以往的简体字基本上属于汉字形体的自然演变,今天的简化字是对汉字的有意识改造。

(二)精简字数

1.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实际淘汰汉字1027个。

2.1965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范了6196个字的印刷体形式

3.1956-1964年,全国35个县更改了生僻的地名用字35个。

4.1977.7月《关于部分计量单位统一用字的通知》规范了部分译名用字。

二、汉字的标准化

现代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一)定量:是规范现代汉字的用字数量。

1.1988《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

2.1988《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中常用字1500个。

今后,在人名、地名、翻译用字、科技术语等方面,仍需进行汉字的定量研究。

(二)定形:是规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字形。

主要成果体现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

今后仍需进一步科学地整理异体字、异体词,确定笔画的种类、名称和具体写法,汉字的简化工作也要审慎,以免造成汉字使用的混乱。

(三)定音:制定现代汉字的标准读音。

主要成果体现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今后仍需对人名、地名等领域出现的异读问题进行审定,轻生、儿化的随意性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四)定序:规定现代汉字的排列顺序。

主要采用义序法、音序法和形序法。号码法按字形确定号码,目前看来仍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改造。

定序工作任重道远,各种排检法的整理和统一有待时日。

三、汉字的信息处理

汉字编码技术方案众多,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有十余种,主要类型有:

1.全汉字编码

2.字形分解编码

3.拼音编码

4.形音结合编码

一般说来,各种编码法可以并用,但标准需要统一。

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

一、掌握规范汉字

(一)掌握简化字

注意类推简化的范围;

注意简化字的细微差别;

注意简化字的笔顺;

注意简化字的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

防止滥用简化字。

(二)不用异体字

按照从俗、从众、书写方便的原则整理异体字,不使用已经废止的异体字。

(三)区别新旧字形

按照几个权威字表规定的新字形书写使用汉字,方便掌握汉字笔画,提高检字效率。

二、纠正错别字

(一)错别字现象包括三种情况:写错字、写别字、读错字。原因有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轻视、草率;客观上汉字难认、难写、难记,出错率较高。

(二)如何纠正错别字

1.从字形入手,利用形旁,区别形似字。

2.从字音入手,记住声旁的写法,纠正错误书写习惯。

3.从字义入手,了解字义,对纠正错别字特别有帮助。

《3000字故事范文.doc》
3000字故事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