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师范文献综述选题

2022-11-17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 师 节 献 词

教 师 节 献 词

新蔡县现代双语实验学校时成功

为什么九月的天空披彩霞?为什么九月的大地洒金光?为什么九月的校园溢笑脸?为什么九月的硕果更辉煌?

因为啊,九月里点燃了一支红烛,映红了碧空,照亮了大地,迎来了普天振奋的喜庆之日——第二十七个教师节!

今天,我校全体教师欢聚一堂,共度这人生旅途的同一个节日——教师节。借此机会,让我们代表全校学生向尊敬的老师致以最崇高的节日的问候!让我们由衷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忆往昔,朝朝暮暮,在三尺讲台这块圣洁的土地,您面对着黑板,背朝着我们,雕塑般的手指捏着粉笔,像流星划过天际,为我们刷出一道璀璨夺目的跑道,又像是银色的钥匙,为我们开启一座智慧的大门。

我们不会忘记:您喝清淡的茶理解世界,您用简单的工具构筑人生。您以最标准的姿势,走路做人,衣着简朴而内在华丽;面对学生天真活泼的笑脸,您不止一次次地陶醉;为了祖国和学生的明天,您甘洒一腔热血,让憧憬和希冀变成美妙的旋律。

曾几时何,烛光划破了夜的静谧,您还耕耘在三尺领地:笔端雕塑着授业的艰辛,汗水酿造着传道的甜蜜;字母恰似跳动的音符,谱写曲曲炽热的旋律;数字犹如斑斓的情思,漾溢串串浪漫的诗句;对号俨然耀眼的金匙,开启童蒙迷惘的思绪;批语宛若真实的证词,注释人间无私的给予。

亲爱的老师啊,我们怎能忘记:作业上播撒七彩的梦幻,教案里珍藏多姿的桃李;知识羽毛丰满智慧的双翼,两鬓华发编织芽的新绿;片片绿叶寻觅花的真谛。当文凭成为商标之后,您仍在艰难地推销自己。在人类的心畔,做一方澄明的碧水,奔涌不息„„

亲爱的老师啊,您堪称红烛,是红烛之精者,不吝燃烧,炽焰灼灼;您胜似春蚕,是春蚕之巧者,不倦吐丝,丝情绵绵;您宛如绿叶,是绿叶之佼者,默默陪衬,贡献巨大;您不愧人梯,是人梯之强者,意志锐坚,兀立巍巍;您确如园丁,是园丁之健者,劳作辛勤,奉献孜孜。

亲爱的老师啊,在我们眼中,教室就是一条渡船,书本就是船桨,您就是撑船的竹篙,正把一批批年轻合格的水手送往希望的大海。可您怎么总是一动不动?您怎么总是厮守着讲台那块神圣的领地呢?

哦,我们知道了:您是一位特殊的交通警察,正站在我们人生的十字路口,为我们指点迷津,开拓出一条圣洁的起跑线,一条奋进之路,奉献之路,开拓之路!

啊!老师,您把座位全让给了我们,让给了含苞待放的花蕾,让给了一颗颗青春年少的心。自己却总是站着,站着„„站成大树,站成桅杆,站成一座不朽的丰碑!

亲爱的老师,您放心吧,您的心血,您的汗水,会使校园鲜花怒放,绚丽多彩!您的青春,您的才华,一定会换来人才辈出的累累硕果,使您清白的人生充满七色光!

让我们衷心地祝福您吧——亲爱的老师,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推荐第2篇:献师心,暖人心开心日记

今天是我支教生活的第一天,支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境界。支教,一方面能为孩子们带去一份光明,一份快乐,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与孩子们交流,能得到心灵的陶冶,不是知识获取的多少,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的眼睛通过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体会到一种不用言语就可以深刻感受到的爱。

一次形式简单而内容丰富的课堂背后,少不了辛勤付出。一个个课件、一份份教案、一次次试讲。这也让我感受到了所谓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园丁精神。我认为的支教就是要本着身体力行,为爱助教,感悟奉献精神,提高支教品质的心态开展支教。

这一整天我上了两个年级的音乐课,总时长一百五十分钟,这一百五十分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让我如此难忘。从进入教室开始就看到小朋友们欣喜的面孔,到一字一句教会她们唱歌,课堂上还加入了游戏,同学们都玩的很开心,既学到东西又获得乐趣,这也是我想到达到的目的。虽然我的耳朵经常被高分贝音量震得嗡嗡作响,但是孩子们顽皮捣蛋的天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他们这种天性显得如此难能可贵,因此沐浴在学生的笑声和爱里让我感到非常幸福。

支教路上,浓浓师情,爱在涌现,情在蔓延。

推荐第3篇:鲜花赞美献我师活动方案

鲜花赞美献我师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感恩意识的人,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与扶持,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关爱,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扶持,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知道感恩。感恩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知行相统

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强调实践育人,注重养成教育、体验教育。

(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要与各项管理有机融合。

需要完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四项主要任务”是: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感恩意识。

(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主题:

感恩教师,鲜花赞美献我师!

四、活动目的:

发扬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使学生学会向师长感恩,感恩老师的爱心,感恩老师的劳动,感恩老师的教诲。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懂得学会感恩,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努力向上!

五、活动时间:

2013年9月9日——2013年9月10日

六、活动对象:

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全体学生

七、活动形式:

三个一(选一句名言、写一封信、出一期板报)

八、活动地点:

团队室(各班教室)

九、活动要求

1、各班学生分好组,选出组长,要求各个组要认真积极准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要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完成。

2、要求各组组长把装饰好的名言以及信收好。要求班级每位学生必须参与,每个学生在做的时候要书写整洁,并要注明作者的名字。

3、让班里的所有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评出

一、

二、三等奖并予以奖励。

4、学校对各班递交的作品进行评比,选出最佳作品并进行展出。

十、活动内容:

1、感恩教师“三个一”

⑴、“收集一句感恩老师的名言”:(将收集到的名言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在彩纸上进行装饰,也可制成贺卡,就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设计。)

⑵、“写好一封信”:

《老师,我想对您说„„》(在每个学生完成之后交给班主任然后进行评比)

⑶、“出好一期黑板报”:

《感恩老师》

2、我为老师做一件事

(1)、9月9日清晨组织全班学生开展向教师献花活动。

(2)、上课之前开展向老师问好,宣读慰问活动。

(3)、在教师节这天举行主题班会和老师一起庆祝教师节。

(4)、各小组利用双休日到自己的老师及退休教师家进行慰问,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5)、开展“我为老师做一件事”的活动。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

象和自己的特长为老师做一件事,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十

一、活动总结

我们身处这个幸福的伟大时代,还应感恩我们的社会。社会的发展强盛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报效社会是我们奋力前行的方向。教师们为我们呕心沥血,社会为了我们提供能够共同享受教育的机会,为我们提供特困助学、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在一些消费上提供优惠,还为我们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等,老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我们的将来努力奋斗着。此次活动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敬爱老师,感恩生活,珍惜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所以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学而有成,从而有能力回报老师、报答父母、奉献国家和社会。

2、提倡节俭,增强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改掉不良陋习,杜绝铺张浪费;节俭不是不花费,而是不浪费,珍惜每一分钱。

3、关心体贴老师和理解老师。

4、珍惜你的朋友,不要因为自己的鲁莽和任性给对方造成伤害。

5、关注弱势群体,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做志愿者来回报社会。

推荐第4篇:献 给 老 师的歌教学设计

献 给 老 师 的 歌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歌曲的聆听和演唱,能用甜美、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声中表达对老师的爱戴之情。

2、在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1、对学生演唱过程中如何做到甜美和统一的演唱的引导,以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2、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艺术活动,全体参与。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颂了老师为了教育事业而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歌曲为四二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四个乐句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深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得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学情分析:

如今的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已经不是我们那个年代了,所以引导他们在歌唱中抒发对老师的情感确实是一个难点。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音乐独特的情感作用,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升华。 教学准备:卡片装有贺卡的小礼盒小箱子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律动表演,调动情绪

师:请小朋友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来活动活动吧!

师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与生自由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随着歌曲的旋律自由律动表演,旨在放松心情,营造音乐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及节奏,对歌曲的旋律及节奏建立初步的整体印象。]

二、借卡导入,酝酿情感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特别的礼物,谁愿意来打开它?

生:举手愿意

师:嘿,这么多卡片呀,都是写给谁的?你们想知道吗?

师请学生来念卡片上的祝词

师:这些卡片是毕业的哥哥姐姐们写给老师的,他们用卡片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意。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自己的老师呢?大家来一起谈谈。

生:赞美老师

师: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老师的爱,而他却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愿意听听吗? 生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展示学生写给老师的卡片,在情感上先给学生铺垫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同时,创设一种情境,自然流畅地导入新歌]

三学唱歌曲、以歌传情

1、师:这位小朋友跟老师说了什么悄悄话?

生回答并引出歌词。

2、师出示歌谱,请三位学生各朗读一段,啊------齐诵。(背景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

前》的伴奏音乐)

3、学唱歌曲

(1)师:小朋友们读的真好,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行不行?

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2)师:你们如果喜欢老师,就用自己的歌声来证明吧

生跟琴轻轻的把第一段歌词填入。

(3)启发学生说出师与生的演唱有什么不同,学生质疑,自由回答。

(4)师总结归纳,解决歌曲的演唱情绪这一重点。

(5)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

(6)跟琴学唱

二、三段歌曲

(7)请一学生领唱第一部分,其他同学齐唱第二部分

4、我们学会歌曲了,那大家就一起“打擂台看看谁最棒”演唱歌曲,可以自己编配动作。

5、老师小结:唱的真不错,特别是xx同学,又唱又跳,兴趣盎然。

6、老师建议:让xx学生担任小老师来教授同学们边唱边舞。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通过朗读歌词,边听边轻声学唱自创动作等活动,让学生简洁高效地学唱歌曲,并在唱、读、动等情感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

四、激趣创造,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是表达对老师的爱,还有哪些歌曲或者诗歌也是赞美老师的呢?

2、生:歌曲《我爱米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大家一起唱一唱或者读一读歌词。

[设计意图:这是知识技能目标的拓展,通过学生演唱,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再次升华对老师的感情]

3、师:好,表达对老师的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祝福可以唱歌还可以画画,下面大家就好好准备一下自己献给老师的礼物。

4、学生饶有兴趣的写感言或者准备歌曲或者画画。

5、这节课在学生高涨的为老师准备礼物的过程中结束。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拓展。通过课堂上的感言活动,悄悄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情感。]

推荐第5篇:王夫之与陈献章

王夫之与陈献章:以《柳岸吟》为中心

作为明末清初的诗学大家,船山诗学与明代诗学有着深刻的关联。这种关联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与启发,另一种则是反思与批判。后一种情况更为普遍,明代诗坛的许多风云人物,如高棅、如李攀龙、王世贞、如钟惺、谭元春,都曾受到船山的尖锐批判:

《唐诗品汇》一选,但逢庸贱者即投分推心,足以知其所藏也。

李于鳞(李攀龙)辈心理不逮,求之无端,竞气躁情,抑不相称,固已拙矣。

弇州(王世贞)以诗求名,友夏(谭元春)以诗求利。

若近世李贽、钟惺之流,导天下于邪淫,以酿中夏衣冠之祸,岂非逾于洪水、烈于猛兽者乎?

对明代诗学的反思与批判,本是船山文学理论的重要目标,不过他受明代文学风气的熏染,在创作与批评各方面都与明诗家有深刻的渊源,其最显著者,无过于杨慎与陈白沙。船山在诗话与评选中大大表彰杨慎的诗歌成就,在诗论中大量引述杨慎的观点,他的整个诗学思想体系与杨慎有深刻的渊源,对此须另撰文论及。而陈白沙对船山的影响,则更多地集中在诗品与诗艺方面,二者之关系之深,鲜有人注意。当然,《明诗评选》中只选白沙一首诗,评语也是平平:

先生孤逸闲冷,往往入禅。此篇特和缓。

如果只看《明诗评选》,似乎船山并未特别重视白沙,对其诗艺评价也不甚高。但我们在《夕堂永日绪论》中又能读到这样热烈的评论:

朱子和陈、张之作,亦旷世而一遇。此后唯陈白沙能以风韵写天真,使读之者如脱钩而游杜蘅之沚。

船山论诗最重性情,他认为白沙诗性情既真,又以风韵出之,当然是理学家中的上品。我们再细细翻阅船山的著作,则常能读到船山对白沙人生境界的倾慕与向往:

日午睡连清旦睡,白沙诗更定山诗。(《次定山》)

认得白沙诗句好,刘郎莫问旧渔津。(《广落花诗三十首》)

飞舞茅龙趣,江门忆白沙。(《后雁字诗》)

船山晚年有《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他选出明代诗坛三十八名家,一一进行仿拟,力求毕肖,其中仿陈白沙的一首如此写道:

日暖风微柳帀溪,分明莎迳未须迷。莺声过涧还如近,蝶翅因花亦屡低。心迹同原聊共赏,乾坤双歇恰单提。芒鞋是处寻春好,不拣苍苔与沁泥。

清新旷逸,果然毕肖白沙。这些评论和著作已充分揭示了船山对白沙的向慕,但如欲找出二者最完整、最直接的关联证据,就不能不提到《柳岸吟》这部别致的诗集了。

船山诗歌一般以时代编次,如《五十自定稿》、《六十自定稿》、《七十自定稿》等等,但他也会将一些体式内容相近的诗单编为一集。如《落花诗》、《柳岸吟》、《仿体诗》等等。《柳岸吟》集中收录了船山与宋明理学家唱和的集子,其唱和的对象包括邵雍、程颢、杨时、陈献章、罗伦、庄昶等,还有少量非唱和但因主题风格相近也被收入。《柳岸吟》作于何时,出于何种背景心态,因集前无序,难以蠡测,但我们可以从《六十自定稿·自叙》中读到相关信息:

此十年中,别有《柳岸吟》,欲遇一峰、白沙、定山于流连骀宕中。学诗几四十年,自应舍旃,以求适于柳风桐月,则与马、班、颜、谢了不相应,固其所已。

据此《柳岸吟》应写于船山五十岁之后。此时船山心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时

永历政权早已失败、南明朝廷宣告破灭,船山曾筑“败叶庐”,以示伤悼之极。

但不久后他迁居“观生居”,并自题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对政事绝望的船山没有从此沉沦,而是以必死之心,担负起著述六经、传承文化的名山事业。他的心情并未长久耽溺于痛苦中,反而因为暂时放下家国天下的重责而变得相对轻松。诚然,他的生活是清苦的,著述生涯是艰辛的,但他还能够时常游山玩水,与友人唱和吟咏,与僧道相往还,甚至兴致勃勃地练起了内丹功夫。他的诗在这一时期也一反五十岁之前的沧桑忧患、凝重凄苦,而变得有点洒脱诙谐、不拘一格。他的苦中作乐表现出强健的生命力和洒脱的儒者风范,在这一时期他喜读陈白沙、罗一峰等人等宋明隐儒的作品,并似乎在其中找到了生命中的知己,兴之所至,随口唱和,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柳岸吟》的写作时间可以确定船山五十至六十之间,但如想落实到更准确的时间,我们可以参考集中有一首《为躬园题用念菴韵》,躬园即是唐端笏,是船山老友,在衡阳马桥《唐氏五修族谱》卷十一中录有《船山先生酬须竹公诗并序》(这组诗也收在《柳岸吟》中),在序中提到船山作此诗时“方注《礼》” ,即此可知《柳岸吟》的写作时间可能与船山撰著《礼记章句》一书相仿佛,即在船山五十五岁之后,六十岁之前之五年之间。

《柳岸吟》开篇1首为《和龟山此日不再得》,这表面上是在与宋儒杨时唱和,因杨时有一首著名的诗《此日不再得示诸生》,但杨诗之主旨在于劝学、励

志、述怀,表达了这位程门大儒激励后学惜时、修身、勿贪恋权栈、并树立成圣成贤远大理想,一副典型的道学家口吻。船山之和诗主旨却在自述平生、表

达自己鄙弃功名,无意著作,向往神游八极、逍遥无为的自由境界,与杨时颇为不类“积粟太仓盈,积步万里长。踸踔而凌越,竺氏与蒙庄。如彼鸟篆空,

漫尔矜文章。辨说及组绣,慷慨登词场。如彼挟策子,与博偕亡羊。”

船山用庄子的典故,表达了言辩文章都是与功名一样的身外之物,不足以惜取,倒是凌沧海、步虚无,神游八极,才是其乐无疆的逍遥境界,这样的思想完全不同于宋代的程朱,倒像是渊源于陈白沙,因为白沙的《和龟山此日不再得》曾经是让他风光京城的成名之作:

道德乃膏腴,文辞固粃糠。俯仰天地间,此身何昂藏。胡能追轶马,但能漱馀芳。持此木钻柔,其如磐石刚。……迩来十六载,灭迹声利场。闭门事探讨,蜕俗如驱羊。隐几一室内,兀兀同坐忘。那知颠沛中,此志竟莫强。

同样的亦儒亦道,同样的狂放潇洒,二人在思想与情致上惺惺相惜,这样的风格也奠定了《柳岸吟》的基调。第二首诗题为《溪上晚步次闲来无日不从容韵》。

此诗所和韵的对象是程颢的《秋日偶成》:

闲来无日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诗意态豪放,果然是理学家诗中的上品。船山的和韵诗在风调情致上大可与原诗相颉颃,但思想倾向上却不尽相同:

溪光空碧净秋容,灼灼斜阳蓼岸红。风日不欺樵迳好,江山未换钓竿同。难分忧乐双行里,谁道穷通一梦中。不道希夷酬上古,乾初一画海天雄。

船山的思想旨趣似已超越儒者界限,变得亦儒亦道,甚至重道轻儒。他固然不否认“富贵不淫贫贱乐”的精神境界,但此时的他还要更进一步,在国破家亡

的形势下,还要苦中作乐,他将无比艰难困苦的生活视作自己人生的“安乐窝”,

他倾慕陈抟、邵雍的境界,要在这“荒山槲径”独步凌虚、日养纯阳、甚至于高冲远举。他并不以世间为牢笼,而以天地为居宇。很能让人联想陈抟“开张

天岸马,奇异人中龙”的气量。这种将儒道释、方内方外一并打通的气量与气魄,也与归隐江门的白沙类似。

《柳岸吟》是船山在吟味宋明诸儒诗文集时兴感所致,随读随和,以期上友古人,船山在模拟原作声调的同时,更要与古人作充分的思想交流,这样就免不了要谈玄说理了。我们知道船山反对以议论为诗,但在这里却要打破这个规则禁忌。诗人可以有理论,但理论却不足以束缚诗人。我们看这一组《和白

沙》,篇篇谈玄论道,其中所包含的理趣玄思与一般所知之船山大相径庭:

耳目忻浮光,不自知其性。砂中原含金,非天有殊命。外取亦甚晳,内视还成瞑。如彼夜行人,思与骐骥竞。

天下自闲闲,人心长戚戚。身为物所持,骑虎不得息。息之在先几,几先人不识。适燕而南辕,终身无返迹。

此心昼夜至,此生天地生。云先肤寸合,月到上弦明。自昔知无畏,随方受一清。白沙潇洒处,步步踏莎行。

第一首说,耳目为物所迷,竟至失去真性。人生包藏真性,犹如砂中含金,只要时时磨砺,终能自悟本性。外取固然明晰,内省诚会昏暝。外取终生无得,内觉一日千里。

第二首说,天下本来无事,人心长自戚戚。心为物役可悲,随波逐流可惜。犹如骑虎难下,终生沉沦痴迷。若为识得先几,摆脱苦海物欲。可叹愚者不识,终身不知返迹。

第三首说,昼夜生时此心生,天地生时此身存。云雾聚集而为雨,月至上弦最光明。从前无知无所畏,今日悟道天一清。白沙终身奉此理,一生踏着芳草行。

这些近禅的言论可能源自船山读白沙著作的感受,他倾慕这种儒禅合一的境界。船山在此后的著作中曾极力排斥佛老,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在生命的特定时期是如此的富有禅意,我们正好根据这些材料来解读船山思想的多元及复杂的变化历程。

这种种玄言风范在《柳岸吟》中表现得这么充分,我们可以视作是对陈白沙、庄定山等理学家诗的刻意摹仿。我们来看这样的诗:

古今皆效动,欲静势不遣。古今皆效静,欲动功不展。 神者天之妙,心者人之主。去人而用天,我生如鳞羽。神静物不撄,神动心以靡。不复知其他,禅玄但测此。

这样的诗风,这样的思想,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极似白沙一系。我想在这一时期,白沙可以成为船山的真正的、唯一的知音,在倾慕之余,他处处要维护白沙学说、对妄评白沙甚至诽谤者要倾力辩驳甚至痛斥。《柳岸吟》中有一首很有意思的诗《为白沙六经总在虚无里解嘲》:

晓日上窗红影转,暝烟透岭碧烟孤。六经总在虚无里,始信虚无不是无。

这首诗渊源于一则公案:陈白沙在《与湛民泽》诗中写道:“六经总在虚无里,万理都归感应中。若向此边参得透,始知吾学是中庸。” 这样露骨的心学思想在当时就遭致大学者杨慎的不满:

六经所以载道,一字一义,皆圣贤实理之所寓,实心之所发,以之发言,则言必有物;以之措行,则行必有恒。……以有为无,妄也。

儒教实,以其实实天下之虚;禅教虚,以其虚虚天下之实。陈白沙诗曰:“六经皆在虚无里”,是欲率古今天下而入禅教也,岂儒者之学哉?

其实船山也并不以六经为虚无,否则他的数十部经学著作岂非为“虚无”作注。但此时他已全然被白沙所倾倒,以至于他要如此为白沙辩护:我们在尘缘世界里固然要尊重六经,因为六经创制的人伦次序必须要遵守;但在纯粹的个体生命世界里,我们不妨看轻六经。日升月落、山水烟云,何尝有什么轻重次序。当我们沉浸在自然之美时,自我的人生充实了,自在了,这种充实自在的感受就不是无而是有了。这有点像裴楷讲的,方外之人,可以不守礼制,俗中人则要重仪轨。船山已将自己看作是方外之人了,故他能理解白沙的尘外之思。

《柳岸吟》中还有这样的诗,《见狂生诋康斋白沙者漫题》:

任尔舌尖学语,谁知趺下生根。一线经分子午,双钩画破乾坤。逼窄墨台狭路,萧条原宪柴门。天下古今几许,梨花春雨黄昏。

此狂生是谁不得而知,但在明末清初,批判心学是一时风尚,船山也曾经指责说指责白沙之学是阳明心学的萌蘖:

故朱子以格物穷理为始教,而檠括学者于显道之中;乃其一再传而后,流为双峰、勿轩诸儒,逐迹蹑影,沈溺于训诂。故白沙起而厌弃之,然而遂启姚江王氏阳儒阴释诬圣之邪说。

我们可以看到,在船山的哲学著作中,对白沙之学也不能完全认同,但此时的他,却对这些浮薄之徒妄批康斋、白沙极为鄙视,他认为吴与弼、陈献章都是下过切实工夫的儒家玄者,那些看似随意空灵的结论却是千辛万苦中得来,吴康斋负耒躬耕数十年,陈白沙春阳台十载修炼,浮薄之辈岂能妄测其境;他们为明代儒学开了新生面,又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为世上留下无数的诗书画珍品;他们任真固穷的品格,可与古代贤者孤竹君、原宪相媲美。试问信口哓哓之辈,不知痛痒,轻诬大儒,既狂且愚,何足为训!

白沙曾自陈其诗最好杜甫与邵雍。他曾作一首《真乐吟效康节体》:

真乐何从生,生于氤氲间。氤氲不在酒,乃在心之玄。行如云在天,止如水在渊。静者识其端,此生当乾乾。

在《柳岸吟》中也有一首《真乐吟效康节体》

真乐夫如何,我生天地间。言言而行行,无非体清玄。春鸟鸣华林,秋水清寒渊。无功之功微,乘龙而御乾。

不难看出,船山在思想、文学、甚至生活方式各方面都在追步白沙。《柳岸吟》中的很多诗,比如《露坐和白沙》《月坐和白沙》《和白沙中秋》《和白沙梅花》,都可以从白沙集中找到相应生活情境的诗意写照。船山晚年日渐旷达、率真、诙谐,应与此时受白沙影响有深刻的关联。

船山在思想上创作上倾慕白沙并时有模仿,在诗论方面也多不谋而合。比如其一,二人都认为“性情”为诗之本,“风韵”是诗之用。白沙云:“大抵论诗当论性情,论性情先论风韵,无风韵则无诗矣。” 又说“有此性情,方有此声口。” 船山则云:“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 “叙议诗不损风韵。以元、白形之,乃知其妙。” “(王绩)天成风韵,不容浅人窃之。” 性情是诗的根本,性情要真要自然,风韵则是性情在文字中的体现,是验证诗人性情的标尺。这是二人在创作和批评中都坚持的基本原则。

其二,二人都反对以议论为诗,并认为理学家诗不可有头巾气。白沙言:“作诗当以雅健第一,忌俗与弱。……若论道理,随人深浅,但须笔下发得精神,可一唱三叹,闻者便自鼓舞,方是到也。须将道理就自己性情上发出,不可作议论说去,离了诗之本体,便是宋头巾也。”

船山反对以议论为诗,他说“有议论而无风雅。” “唐宋则又不然,以章疏 入讽咏,殊无诗理。” 但他又承认“《大雅》中理语造极精微” ,看来关键不在诗是否说理,而在于将道理说得有韵致,将理语蕴含在讽咏的声情之中,这与白沙所说的“将道理就自己性情上发出”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其三,二人都强调本色自然。白沙云:“古之文字好者,都不见安排之迹。一似信口说出,自然妙也。其间体制非一,然本于自然不安排者便觉好。” 船山则云:“灵心巧手,磕着即凑,岂复烦其踌躇哉?” “中唐人必有安排,有开合,有抑扬,不能一片合成。” 他们都相信诗人创作时不应安排造作,不应故弄玄虚,本色自然,一气呵成,才能给人如清水芙蓉一般的美感。

不过,就此本色自然的理解,二人未必尽同。陈献章认同本色自然,并不因此排斥经营功夫。他说:“诗不用则已,如用之,当下功夫理会。” 不可“直说”出来,要“既研于心,又参诸友,左揆右度”, “大凡文字不厌改”,“惟改方能到妙处。” 这有点像释皎然说的“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船山则提出“现量说”,强调诗人对当时情境即时反应,反对“推敲”之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亦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 船山显然没有注意到,“推敲”并不是止于对写作实境的取舍,还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斟酌,若不致功于语言,则言不能达意,有何自然可言?

我们读船山诗,不难发现,他时而深沉忧思,时而真率旷达,有时诚挚厚重,有时也诙谐无端。愈到老年,诗风也愈汗漫颓放。他既能直面、体味残酷的现实,又可以冷眼望天,指天骂神,诙谐烂漫、苦中作乐。船山一向是鄙薄“嚅呢儿女语”的所谓婉约之诗,轻蔑陶潜“饥来驱我去”式的啼饥号寒式的文字,他的诗或深刻,或忧愤,或清丽,或豪放,却鲜有柔媚、沮丧、悲怨、消沉。我们再读读他潜居深山中的游戏之笔,就能更充分地感受到他豪健洒脱的个性、老辣苍劲的生命活力。比如《山居杂体卦名己亥》:

豫子殉其道,井生贵所希。坎流邈殊涂,既济愉同归。比肩通异理,蒙袂轻调饥。蹇余纫秋兰,升高搴野薇。剥芧充晨餐,畜荷资霜衣。离离劈椒房,鼎鼎闭松扉。履石探晴云,临崖款夕晖。益知荣公乐,渐看卜子肥。颐生喻明窗,观物避炎威。随兹寒暑谢,遯迹冀无违。

还有《口字诗》:

喦路臨磊砢,高櫺營觀皜。蟬語斂嚣啁,鷗侣歡漚藻。

《山居杂体药名》

白日及闲年,寻常山色妍。古松香满径,修竹叶参天

。紫菀朝霞雨,黄连夕照烟。柴桑寄生理,不受督邮怜。

《山居杂体县名》:

月上林间夜,烟含山际秋。蛙吹传静乐,尻马足仙游。抱瓮安园蔌,忘机定海鸥。余生随大冶,沤沫委东流。

这全是在深山中游戏之笔,这种在沉郁能诙谐的风调不是每个遗民都能达至的境界。船山性情无比潇洒,思想也不拘一格,他固然是博雅庄重的醇儒,同时博涉释道、文艺,至于参禅炼丹,无所不通,他认为“志士仁人,博学多通而不迁其守” ,多元与一极相互涵融,这样的境界既远接传统,又通于现代,这是船山精神至为可贵之处。

船山性情,在某些方面渊源于他的父亲和叔父。其父王朝聘(号武夷先生)是隐居乡村的理学先贤,不慕荣利,“闲居斗室,闭目端坐,寂然竟日,不闻音响。” “一切玩好华靡,不留手目。笃孝敦友,省心减务。” 武夷先生的严厉教诲,奠定了船山作为思想家的人格和学术基础,但他过分保守谨重的性格似未被继承。

船山的叔父王廷聘(牧石先生)则是个逍遥派,他“雅意林泉,布袜青鞵,逍遥于下潠观田,孤山种梅之下。筑曳涂居,搆小亭,题曰濠上,浚小池,蒔杂花其侧,酿秫种蔬,供岁时之荐。” 并善诗文,“斟酌开天,参伍黄建”。船山少年时期,性情颇类其叔父, “若夫之狂娭无度,而檠括弛弓,闲勒逸马,” “夫之少不自简,多口过。” 青年时代的船山不像是循规蹈矩的书生,更像放浪形骸的名士。船山学诗更是直接受教于叔父。王朝聘醉心经学,诗文不恒作,船山乃“受教于叔父牧石先生,知比耦结构,因拟问津北地、信阳,未就,而中改从竟陵时响。” 在叔父的教导下,他最终抛弃七子、竟陵的浮华的诗风,成为深刻的、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和批评家。

严谨和洒脱,深刻与诙谐,是船山性格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他既能沉潜六经于深山,又能放浪逍遥于草堂,他将看似矛盾的性格在不同领域加以释放与表现,由此成就了他多元的文化贡献,这也许是船山留给我们的最富启发性的生命智慧吧。

>还没有注册...

推荐第6篇:“师”与中国文化

“师”与中国文化

——关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一点思考

章启群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2月24日 13 版)

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人的知识、教养、情趣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因此,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上游。上游包含起源和导向的意义。河流的上游污染了,下游只能束手待毙。教育要是出了根本的问题,整个社会生活就会失序、混乱。这样的社会顽疾一般也是难以根除的。

中国的教育不能完全与西方的education等同,因为中华文明不同于西方文明。因此,全面照搬西方现成的教育模式在中国不会成功。经过一百多年的新式教育,中国教育有很成功的方面,也有难以逾越的痼疾、困厄。严肃、深刻、全面地思考其中得失成败之因,对于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根本方向性的意义。

限于篇幅,本文集中讨论“师”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作用和意义,试图揭示现代中国教育中“师”的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层社会问题,实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缺失的问题,以期引发思想界对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

“师”与道统

韩愈《师说》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其辞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就是古圣贤之道,大致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重要载体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实质上就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师为道存,是为韩文之主旨。师对于道之依附关系,韩文言之甚详。然而,道对于师之依附,则韩文无说。实质上,师与道应该是相辅相成之关系,两者共存共亡,缺一不可。师与道的共存关系,决定了师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

师与道之共存关系,应该从孔子起始。从史籍中可知,教育体制的建立在古代中国具有久远的历史。传言夏、商、周均有学校,孟子言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滕文公上》)此言虽不可确证,但至少周朝开办学校应是不可怀疑的。“礼治”是周朝的立国之本。施行礼治的管理人才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来。而统治思想的论证、各种制度的设计等,最终也依赖于人才。因此,教育涉及到周王朝长治久安和统治延续接班的根本基业,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周礼》关于周朝的学校有细致描述,不可能完全出于杜撰,所谓辟雍、成均等名,应该渊源有自。既有学校,则必然有师。早期为师之人虽不可考,但孔子作为民间教育的第一位师,也不是横空出世,应该是周朝教育体制的延伸和创新。

据《周礼·地官·保氏》,周朝学校教授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后世因此有孔子以“六艺”教学生之说。但《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庄子·天运篇》亦云孔子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与社会生活技能相关,“六经”则是儒家经典。“六经”是否为孔子所作,后代说法甚多,但是皆不能否认孔子与“六经”之密切关系。与孔子同时或稍后的诸子百家,不仅创立了百家学说,同时大多也都开科授徒,聚众讲学,成为硕学名师。最著名者莫过墨子,曾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可见其规模和影响。但是,孔子之后,特别是汉代之后的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经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选项。“四书五经”(《乐》亡佚)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后代经常把师与“经师”混称,表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韩愈把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为首,不仅指出了师的使命,也揭示了师在古代中国极为重要的位置。从古代中国人所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就可以看出师极为崇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是一切人间价值之源起和本根。天地是万物之本,君是国家之本,亲是家族之本,师是“成人”即教养之本。除了天地之外,帝王是政治生活的轴心,父亲是家庭生活的轴心,师是教化的轴心。孔子就是师的代表——“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三个轴心是安定社会生活的“铁三角”,是古代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石。在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儒家、儒教、礼教之间的关系也是难以分割的。

道统是社会秩序的理论表述,是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大众教育的真正创始人,孔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树立社会政治、道德理想,培养君子人格。从《论语》中的核心观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中庸之为德也”“克己复礼为仁”等即可看出,他教育学生重点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及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方面,而不是一般的生产技术(手艺)。对于那些关注耕种稼穑谋生手段之类事情,孔子很不以为然(例如“樊迟问稼”)。孔子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古代中国教育的基本范式,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不是教学生手艺以谋生。这是师与工匠师傅的本质区别。孔子之伟大也正在于此。韩愈所云“师者传道”,正揭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

孔子之后,儒分为八,传道授业延续不绝。战国中后期之齐国稷下,更是名师硕学荟萃之地,成为各地莘莘学子慕名向往之胜地。秦汉所设立博士之官,实际即是各学科之名师,亦为学界翘楚。这些在讲坛上向众学子传道授业者,也是中国思想的伟大创造者。孔子自不必言,从孟子、荀子、董仲舒,到宋明的程、朱、陆、王,直至清末明初的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他们皆为青年导师,亦为学界首领,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不仅通过授课生徒传承中国文化、思想,使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创造新的思想、学术,让中国文化、思想的长河更加波澜壮阔。圣贤思想通过师的教化形成了“尊德性、道问学”的社会风尚。孔子和儒家思想通过读经和教化,渗透到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之中。古代中华文明因此延续几千年,即使在19世纪中叶受到西方文化的挑战,今日中华民族又展示出复兴的曙光。

我们不禁设想,倘若没有这些振铎舌耕的大师们,数千年华夏道统何以承继?源远流长之煌煌学术何以存留?由此可谓:道之所存,亦赖之以师也。 “师”是中华文明独有的职业

师在古代中国的这种地位,是世界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现象。这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的历史文化具有与古代希腊罗马、印度、伊斯兰、印第安以及非洲等文明明显不同的特征。著名的意大利思想家维科(G.B.Vi⁃co1668-1744)认为,所有民族国家的早期发展必须具有原始宗教。按照蔡元培的观点,成熟的文明必须具有宗教、科学、艺术、哲学。从人类历史看出,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生活具有异常深厚和十分顽强的影响力。一般人们所谓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宗教提供的。哲学尽管提出真理观(知识论)、善恶观(伦理学)、美丑观(美学),但都是一种学术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百家争鸣。因而哲学无法像宗教那样为整个社会提供大体恒定的价值观。不懂得哲学思想与不懂得高等数学、量子力学一样,不会影响一个普通人的社会生活。而宗教提供的价值观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在西方,宗教不仅是古代人们生活的意义指归,也是中世纪的统治思想,实际上伴随整个西方文化的进程。近代以来,康德论证了哲学的对象及其功能,亦为信仰留下空间。尽管尼采在19世纪末叶宣称“上帝死了”,而且现代科技无孔不入,但宗教在西方的领地没有丝毫收缩,依然支配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学术是一个互补的整体,是平衡整个社会的精神两翼。不仅是西方,在今天已经现代化的国家中,例如日本、韩国,不仅传统的宗教影响力仍然存在,而且新兴宗教可谓如雨后春笋。可见,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张力依然非常巨大。

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现象。中国的宗教状况即属于一种特殊。现今考古发现,远古中国也有大量原始崇拜遗存,不仅新石器早期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有大量祭祀的玉器,直到殷商时期,原始宗教对于社会生活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甲骨文证明,商王每日占卜,重大事情请示鬼神做主。《礼记·表记》所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为确实之论。但是,这种历史发展轨迹在西周之后发生逆转。

边陲小国的周武王,打败了政治、文化中心的泱泱中原大国殷商,仅仅用神灵、天命是无法解释这一巨大历史事变的。殷商亡国的经验教训,让刚刚立国的西周统治者警钟长鸣、如履薄冰。《诗·大雅·荡》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周朝开国之君和圣贤,时时告诫后王以殷亡为鉴,崇德爱民,励精图治。为此,西周统治者树立了“以德配天”的观念,建立了“礼乐”文化。后世所谓周公“制礼作乐”,实质上是以周公为代表的一批知识精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了礼乐文明的社会形态。而“礼治”的关键,是理性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主宰(礼即理)。于是,社会观念和风气为之大变。鬼神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统治者的活动中,退出了支配人间社会的高高在上位置。巫师在周朝已经远不如商朝那样,只是一般的宫廷供奉。残余的敬神祀鬼基本隐退为仪式性的活动。这种仪式的性质正如后来荀子所言:“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从《尚书》《诗经》《左传》可以看出这一历史变化,国家的管理即处于理性的指导之下。

因此,与古希腊、古印度崇尚天神、梵天等超现实力量不同,中国从周朝开始即崇尚理性。(张光直先生将殷周巫师与萨满在萨满教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影响进行类比,其实很不恰当。周朝的巫师与萨满已经具有本质的不同。)作为西周文化集大成者的孔子,在春秋末感慨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并竭力宣扬“克己复礼为仁”,是对于西周礼乐文明体制的深刻认同。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罕言“性命与天道”,表明孔子对于崇尚理性的西周文化传统身体力行,是礼乐文明本质特征的有力佐证。

西周建立的礼乐文明,对于中国社会影响至深至远,王国维称此为“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并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制度论》)礼乐文化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文明之总特征。此后,先秦的儒、墨、道、法诸家,皆鲜有神秘主义。汉代虽有儒学宗教化运动,但最后失败。尽管东汉后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对中国社会现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甚至有皇帝本人(例如梁武帝)崇信佛法,但仍然没有产生国家宗教。后来传入中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事实上也没有成为国家宗教。传统的佛教、道教,对于古代的士大夫即知识分子的影响,基本上停留在文化层面。中国古代的儒、释、道思想和理论,都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在这些国家的位置和作用不同。瞿同祖先生说过: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神判法的国家。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国家不同,没有国家宗教是中国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最为不同的特点。这在当今世界上是非常独特的。

除中国以外,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整个社会生活都与宗教密切相关。卓新平在《全球化的宗教与中国文化战略——对中国宗教问题的思考》一书中表示:“当今世界人口约70多亿,各种宗教信徒近60亿,占世界人口的85%,当前中国人口约13亿,各种宗教信徒已逾3亿。”可见全世界非宗教信徒的10亿人中,99%以上是中国人。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有一项“世界人口信奉主要宗教传统的比例(百分比)”表明:“全世界信奉各种宗教者的相对数量在本世纪没有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两个调查的结果大致相同。

当然,上述宗教有现代宗教与传统宗教之分。例如佛教世界、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包括东正教和天主教,都是如此。而古代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和佛教的世界,与今日世界的政治势力版图仍然具有一种大致的叠合。今日世界上爆发战争的地区,也与古代的宗教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由于没有国家宗教,因此在几千年的历史和现实中,中国从来没有产生由宗教引起的战争。

如果说,一种成熟的文明必须具有宗教,那么没有国家宗教的中国,是如何实现社会的各项运作,而且保持高度的文明程度呢?换句话说,一般社会的宗教功能在中国社会是如何实现的?

古代中国虽然没有国家宗教,但是,儒家思想通过读经、科举等途经渗透在中国智识阶级的精神世界之中,并引领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宗教生活。古代中国的智识阶级通过读经和修身,也能达到类似宗教引领的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的人格理想,与一般宗教的圣徒、烈士在本质上相通。而在民族大义面前和国家存亡的危机时刻,总有仁人志士赴汤蹈火,舍生取义,这种行为展示的就是一种宗教的献身精神。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与儒家舍生取义信念本质上一脉相通。而在这种中国式的宗教生活中,师则是轴心。

由此可见,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师,决不能等同于teacher、profeor之类。除了道统的传承、光大,师的人格意义亦为中华文明之特质之一。不同于西方、印度、伊斯兰的宗教文明,理性的中华文明中没有直接介入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教、佛陀、大阿訇等,师实质上兼有介入人们精神生活的职能,兼有主教、佛陀、大阿訇等的职责。在古代中国,道德历来与文章并论,人品比学问更重,这是中国文化中对于为师者的双重要求。孔子为后人尊崇为圣人,是“万世师表”,亦为全体民族的楷模。不仅是因为他的思想,还有他的行为,成为中国文明中之道德基础。以后历代之为师者,即是这种社会理想的传承人和道德的身体力行者。师之行为方式,不仅为智识阶级也为普通大众提供了理想的人格范本。因此,虽然可以说,道为师所存之根本,而更应该说,师之所存为道之具体体现,或可以说即是道之肉身化。

可见,古代中华文明中之为师者,虽不能说与西方圣徒相似,却肩负着学术、思想和道德之三重重任,传承中华文明之圣火,贯通几千年圣贤之血脉。

新学之兴与“师”之隐退

但是,随着中国现代教育转型,师失去了依托的载体,从社会生活中自然退场了。

在西方现代学科体系被引入中国之前,中国的知识体系(简称“学问”)的总体构架和分类是经、史、子、集,即“四部之学”。《四库全书》即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然而,在现代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古代中国的“四部之学”必须要整合到现代学科门类之中。从“四部之学”到现代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演进过程,可以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转变中的院系、课程设置看到其轨迹。直至一批现代大学在中国建立之后,古代中国“四部之学”之知识范式,就完全被西方现代知识体系的范式所取代。以现代中国大学为标志的所有知识传承与创造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在西方现代知识体系的范式之下实现的。这个知识体系就是当下中国的科学知识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四部之学”相比,这是全新的知识体系。应该说,这是新文化运动的理想结果,目标是向西方学习,振兴中华。从观念上来说,这个转换是由古典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换。从形态上来说,转换之后中国学术可以与现代西方学术直接接轨,这样不仅有利于中国学者学习西方,还能够实现在同样的标准之下进行新知识的创造,攀登世界学术的顶峰。

然而,在由“四部之学”向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演进过程中,有两个重大问题至今难以解决。

第一是学科建设问题。对于自然科学来说,这种转换几乎是直接进行的。例如屠呦呦先生研究的《肘后备急方》,在古代属于“子”部,现在毫无疑问归入医学。当下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与西方没有任何区别。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这种转换虽然遇到一些难题,但并不尖锐。除了一些历史方面的研究(例如中国古代政治、法律、经济史等)之外,就基本范式、主要概念、核心问题来说,中国当下的社会科学研究与西方的相同之处远大于相异之处。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当前盛行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也与此相关。然而,在人文学科建构中则异常困难,有些重大问题中国学界至今仍然没有共识。如何将“四部之学”整合进各自的学科,这一工作不是简单、机械的表面名词、术语的切割、焊接和归类,而是要透过文本内容实现内在中西思想的对接。因为中国古代的“文”“史”,绝不简单等同于今日的文学和历史学,而中国哲学学科的建构亦是更加复杂,不仅“经”部大多是哲学要典,“子”部等更是哲学重镇,“史”部和“集”部亦有与哲学相关的不能忽缺之作,例如《史记》之“八书”、《汉书》之“十志”及《昌黎先生集》《刘禹锡集》等。

第二是学术功能问题。中西之间即使是相同学科,承载的学术使命和社会功能却不尽相同。譬如说,以古鉴今是中国古代政治家治国的必修课。故修前朝之史为历代王朝必行之事。中国古典“史”学的这些意义指向和功能,与其说与现代历史学相关,毋宁说与现代政治学更加接近。就现代学术而言,历史学则基本退居为政治生活边缘的一门学术。

第三,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个学科转换之后,“经”部被肢解,经学消亡。“经”部文本划分到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等学科之中,“经师”因此自然消失。读经、修身、科举这种传统儒家的生活模式完全废弃,师与道所承担的中国式宗教功能,在这个学术转换中消失殆尽。

中国为实现现代化必须建立现代知识体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是,“四部之学”的消解导致“师”的退场,导致读经、修身活动消亡,这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呢?

“师”的缺失及其社会问题

师的退场,实质上是中国社会一种文明形态的转换。

从文明的形态来说,仅仅只有知识体系而没有宗教的文明,则是不健全、跛足的文明,也是不可能延续、发展的,更不可能辉煌。从学科性质上来说,不仅自然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不具备宗教功能。照此推论,中国不能仅仅按照西方社会的模式,把古典学术转换为现代学术体系,而把西方的宗教及其功能完全弃之不顾。那样的中国只能成为现代化的“独轮车”。失去平衡社会的精神两翼,这种“独轮车”式的现代化社会在地球上还没有先例。

就今日中国社会现实而言,随着古典学术范式的退场,儒学从中国人价值观支配地位自然淡出。当下虽然也有一些“国学院”“儒学院”和“书院”,却只能收缩在学术的象牙塔里。附着于传统经学之上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普通大众,即使是对于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也出现陌生化。他们成为了真正的teacher和profeor。古代中国社会中与“天地君亲”并列,承担社会教化功能而被普遍尊崇的“师”消亡了。读经修身这种启蒙必修课的废弃,拆毁了智识阶级道德人格建立的基本训练,进而导致智识阶级的精神虚无化。因此,在当下中国,不仅真正的儒家十分稀有,真正的道家、佛家也不多,倒是纵横家们风生水起,各领风骚。为师之道在今日中国已经空心化。而为师之道的空心化,其虚无的深度和烈度要远远大于官员、商人的空心化。因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个人道德对于社会的影响力要远大于官员、商人。由此而导致的虚无主义,是当下飘荡在中国国人心灵深处之幽灵。

师的退场也导致社会教化的形态基本终结。就像必修的功课缺失导致基础知识无法建立一样,当下中国庞大的受教育群体的人格修养和精神世界,从理论上说就必然处于一个价值真空之中。对于建立社会核心价值观来说,这正是釜底抽薪。为师之道与为人之道,其根本也是常人的道德,两者之间内在相通。故钱理群先生悲叹:今日如北大、清华这等高校,所培养者亦不免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究其根由,也应了韩愈《师说》之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核心价值观建构与知识创造是教育的两个根本功能。在西方这是由教会和学校分开进行的。建制上大学与神学院分开,并行不悖,当然相互之间也有互补。中国教育必须把现代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绕不过去坎。解决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问题,无非只有两种选项:或者通过教会、寺庙、道观、清真寺来承担全民的教化功能,或者通过学校承担这种教化功能。如果第一个选项没有实施的可能性,我们必须思考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教育之外有效地进行人格教育。试想当下中国,除了在学校中尤其是中小学设立读经学制,大概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这样,中国教育的两个功能才能得以实现。

从体制上说,为了培养经师,则必须设立经学院。大学与经学院可以独立运行。实际上它们之间在学术上也能够互补。大学必须是现代化教育,西方大学教育是样板。经学院培养经师,应该像西方神学院培养神职人员一样。

人类历史上湮没的文明很多,例如巴比伦,古埃及,亚述,迦太基等等。现在的希腊人与古希腊文明没有关系,现在的意大利人与古罗马文明也没有关系。由民族国家把古代文明一直传承至今,严格地说,只有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如何延续、复兴,应是当下中国有识者之首要课题。张之洞云:“世运之明晦,人才之兴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劝学篇》)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兴在于教育,亡也在于教育。

推荐第7篇:爱心一片献学生 痴心教育铸师魂

爱心一片育桃李

痴心教育铸师魂

——范伟同志事迹材料

范伟,女,州城街道第二中学教师。从教13年,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精心耕耘,无私奉献,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育人责任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恪守一位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着人民教师的本色。

一、高尚的师德塑造着高尚的品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的一脉相传,“一切为了学生”是身为人师的基本准则。1998年,刚刚师范毕业的她第一次真正意义的走上三尺讲台,但精心准备的第一节课并没有带来初为人师的兴奋与喜悦,是准备不足还是经验缺乏?于是,她开始向老教师求救,原来自己所教班级的原班主任患有癌症,正准备手术,是师生情让学生情绪低落,上课无精打采。于是她及时召开班委会,决定利用周末带领全体同学去看望病重的张老师,在去的路上她微笑着与学生寻找承受痛苦的方式,在返校的途共同找到了安慰老师的最好方式——努力学习、成才报国,微笑着返回了课堂。她体会到:心灵的沟通、爱心的洒拨方能铸就无私的大爱。也就从那时起她体会到了身为人师的乐趣,坚定了誓把青春献教育坚定信念。

十年如一日,她事事做学生的表率,时时向老教师学习,天天书写工作反思,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与学生共同去体会成长的快乐和幸福。2008年11月4日,和往常一样她迎着朝霞的曙光走进了班级,和往常一样教室内井然有序,学生的读书声让她感到欣慰,在回办公室的途中她忽然脚下发软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同事们赶了过来,120急救车也快速的赶了过来,血压降到40以下的她已进入昏迷状态,老校长满含眼泪的说:“平时要求大家向她学习,但谁也不能学习她这种要工作而不要命的工作方式……”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醒过来的她告诉不断赶来的同事:“今天早上感觉浑身无力,家人劝我请假去检查,我想期中考试刚过,学生情绪需要稳定,今天第一节我还有课,谁想……”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师德的崇高,这时已站在病床前的班长已泣不成声:“老师,您好好养病,我们会自觉去做的……”经医生诊断,由于积劳成疾,诱发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在本地资料治疗两周后,仍不见好转,需转省

立医院进一步诊断,每天高烧6小时以上的她利用转院的间隙,背着家人偷偷回到了教室,同学们正在书写学习笔记,课代表正在代批作业,在热烈的掌声过后,全体同学满含泪水折叠了66只千纸鹤把范伟老师送上了求医的征程。住院期间,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的使命在于毫不保留的贡献自己的精力,用心灵去接触学生,用良知去履行教师的神圣使命——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无私的奉献诠释着教师的本色。

是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更是源于对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十余年来,范伟老师在工作中默默奉献,因爱而舍,因勤而舍,爱的是自己认准的事业,勤的是自己找准的坐标,而舍的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活动。虽然孩子还在小学低年级就读,每天放学时间要比初中早许多,但她从未因为照顾孩子而请一次假。冬天的下午已是寒风刺骨,站在风中等待妈妈放学并不理解什么叫奉献的儿子自豪的告诉邻居家的奶奶:“妈妈说,妈妈是老师,和我的老师一样,先教好学生才能回家。”

就这样她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专心致志地关注着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把大量的休息时间都是在和学生补习、活动、家访中度过的。她知道:事业是自己选择的,就要为之付出牺牲,这一点,无怨无悔。一位已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在给母校的信中写道:“母校是我永远的骄傲,我永远不会忘记范伟老师等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做出牺牲的老师们,我不止一次的看到范老师在放学后,为给我们谈心或辅导让自己的孩子在教学楼下静静等候。”

三、爱的心泉塑造着美好的心灵。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只有善解人意,幽默随和,学生才愿意亲近,乐于接受教诲,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指出的缺点、错误。在课堂上她严格要求,成为他们的师长,在课余她与他们平等相处,成为他们的朋友。她的学生任红玉,是比较特殊的一位,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的性格孤僻、任性,与谁同桌便和谁吵架,大家对她是敬而远之。为了彻底改变她,范伟老师先是找她谈心,她根本不说什么。几次下来,收效甚微,范伟老师并没有泄气。通过家访得知其父亲去世后家庭困难,母亲难以维持家计,想让任红玉外出打工,范伟老师作通其家长工作,并主动承担起其一年的生活费,同学们知道后,小爱汇成大河,压岁钱变成了班级善

举基金会,该同学也在爱的包围下变得开朗、自信。

四、求实钻研孕育着丰硕的果实。

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和创造。在高效课堂的打造中,范伟老师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融入于日常的教学。力争创建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的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形成共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学中,她集编、导、演于一身。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索、体验式教学。她把学生当作红花,自己则是绿叶,课堂中由学生与她共同探讨新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课堂中师生融洽,学生从以前的绿叶转变为现在的红花,在这种师生角色转换中,使学生个性充分得到发展,由于教学方法先进,在市县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均获得了一等奖。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县学科优秀教师。2009年9月被评为泰安市优秀教师,2010年9月被评为泰山教学新星和东平县师德标兵。

“白云奉献给蓝天,长路奉献给远方……” 范伟,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用责任和奉献诠释新时代的师魂,用爱心谱写者新的育人新篇。

爱心一片育桃李

痴心教育铸师魂

——范伟同志事迹材料

东平县州城街道办事处第二中学

2011年2月

推荐第8篇:数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

数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

0 引 言

在审阅数学论文过程中发现很多论文内容简单,或是一两个习题证明或是将教材内容,他人论文组合改编,简单重复,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人士认为数学教育论文难写,事实上他们还没有掌握撰写数学论文的规律。

数学论文分两种,一种称为纯数学论文,另一种为数学教学论文。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很难拥有大量时间从事纯数学研究,而职称聘任制又需要公开发表论文,这样一来很多人将自己工作经验加以总结转而写一些数学教研论文。 数学教研论文是对课程论,教学法,教育思想,教材及教育对象心理加以研究。但无论哪一种数学论文都要遵从论文格式及写作规律。

1 撰写数学论文应具有原则

1.1 创新性

作为发表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论文选题不新颖,实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成果,即使有高超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基础性研究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测指标,结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发表。 1.2 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而且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撰写论文应具备:(1)反映事实的真实性;(2)选题材料的客观性;(3)分析判定的合理性;(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 规范性

规范性是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科技论文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意义等);索引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讨论,结果等部分组成。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它的优越性在于:(1)符合认识规律;(2)简洁明快,较少篇幅容纳较多信息;(3)方便读者阅读。

2 撰写数学论文忌讳

2.1 大题小作

论文不是书,如论文题目选的过大,那么泛论,浅论就在所难免。数学教育论文基本特征:有数学内容,讲数学教育问题,具有论文形态,不贪大,不求空,具有新见解。这样作者应将课题选的小一些,写出特色。

2.2 关门写稿 一本学术杂志中的论文,单独拿出来看自然是独立完整的。就杂志的整个体系来看就会有一些联系,它们或是构成一个小专题或是使讨论不断深入。这样作者就要对你准备投稿刊物有所了解,以免无的放矢。不能缺乏事实凭空捏造,夸大结论。首先应该知道别人做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避免在自己的 论文中重复。同时可以借鉴别人成果,在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避免做无用功。

2.3 形式思维混乱

科学发展到今天,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趋向统一。论文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有的论文东拼西抄,前后矛盾,这样的论文很难教人读懂。所以撰写论文应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正确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尤为重要。

3 关于数学论文选题

数学论文选题是找“热门”还是“冷门”?“热门”课题从事研究的人员众多,发展迅速。如果作者所在单位基础雄厚,在这个领域占有相当地位,当然要从这一领域深入研究或向相关领域扩展。如果自己在这方面基础差,起步晚又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就不宜跟在别人后面搞低水平重复。选择“冷门”,知识的空白处及学科交叉点为研究目标为较好的选择。无论选“冷门”还是“热门”,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性 选题应从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 (2)创新性 选题应是国内外还没有人研究过或是没有充分研究过的问题。

(3)科学性 选题应有最基本的科学事实作依据。

(4)可行性 选题应充分考虑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4 关于数学论文文风

4.1 语言表达确切

从选词,造句,段落,篇章,标点符号都应正确无误。 4.2 语言表达清晰简洁

语句通顺,脉络清楚,行文流畅,语言简洁。 4.3 语言朴实

语言朴实无华是科技论文本色。对于科学问题阐述无须华丽词藻也不必夸张修饰。总之撰写论文应有感而写,有为而写,有目的而写。借鉴他人成果,博采众长,涉足实践,提炼新意,在你的论文中拿出你的真实感受,不简单重复别人的观点,这样的论文才可能发表,并为广大读者接受。参考文献(略)(摘自《长春大学学报》2007.1,原文:“谈数学论文写作”,作者:王晓阳 长春大学学报编辑部)

推荐第9篇:社会实践主题与选题

2013年社会实践主题与选题

 主题:凝聚正能量

践行中国梦  口号:关注家乡

深入基层

紧扣热点

且行且思 激扬文字

感悟梦想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一)公共选题范围

 1.“中国梦”认知状况调查  2.“生态文明建设”调查  3.“公民道德建设”调查  4.“社会管理创新”调查  5.“新农村建设”调查  6.“党建科学化”调查

1.“中国梦”认知状况调查 中国梦的主旨与层次:

 主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个人层次上的中国梦:创业有门、成功有道、幸福有望

 民族层次上的中国梦: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其伟大复兴,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世界层次上的中国梦:即“中国梦”的世界性,体现国家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和当代人类文明的大趋势,基本价值支撑是“中国的发展、世界的机遇”。 调查要求:

 按调查对象的职业分类调查  按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分别调查  按调查对象性别分别调查

 按调查对象的居住地分类调查

 按调查对象所在区域经济水平分别调查  按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阶层分类调查  按中国梦的目标、内容、实现因素调查 调查要求::

 任选一个群体、一个阶层或一个区域的人群为调查对象

 选定具有典型性的几个人,能够代表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的情况

 调查典型人物的人生经历、顽强拼搏的具体事例、对当前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挖掘其品质内涵和精神风貌,反映其生活感悟、对事业的理解,对当前的困惑和对未来的希望。 写作要求:

 报告应把握“叙事过程”和“思想解读”两条主线

 通过个别彰显一般,通过平凡体现伟大,通过典型投射群像,通过表面

1 现象揭示时代内涵

 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世界,把群体的人生理想和对祖国的希望升华为对“中国梦”的阐释。

2.“生态文明建设”调查

十八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 要求围绕生态现状、生态安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调查。 具体选题例如:

 对你所在居住地生态环境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3.“公民道德建设”调查 调查要求:

 新:调查当代活雷锋,引领现代道德风尚。  实:注重道德实践,推动人人践行。 调查内容1:对“感动中国”活动的调查

例:被誉为“当代雷锋”的郭明义拥有微博“粉丝”

近600万,现在已形成了120人的道德模范微博群,道德模范成为网上“恒星”。 调查内容2:对“身边的感动”调查: 例1:山东省莱州市“孝、诚、爱、仁”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和未成年人“心灵工程”。

例2: 福建省莆田市巧借地方戏曲,颂扬“身边的感动”。 例3:北京市“爱心故事”宣讲活动。

4 “社会管理创新”调查

 2010年国家行政学院成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课题组。2011年以来,课题组把《社会管理创新案例选编》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课题组共收集各种案例,经筛选,日前已经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 调查以下地区的社会管理创新情况:

 1.广东省湛江市“村务e路通”信息公开平台。

 2.安徽省芜湖市 “市民心声”专栏、市民论坛、“市民心声网”。  3.江西省九江市政府“民声直通车”。

 4.湖南省长沙市“对话长沙”、“网络问政” 。  5.山东省新泰市 “平安协会” 。  6.苏州市沧浪区 “虚拟养老院”。

 7.天津滨海新区 “泰达社会服务中心” 。

 8.安徽宿州市 “网络明政、网络问政、网络施政”三位一体的“政民互动”网络。

 9.北京建国门街道网格化管理模式 。

 10.山东省成立平邑县金银花协会、临沂市金银花协会和中国经济林协会金银花专业委员会以及区域性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协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

2

5.“新农村建设”调查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着眼点。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进展和成果。

调查内容包括:

 当前基层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  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与建议

6.“党的建设科学化”调查 调查以下地区党建事例:

 1.重庆市江津区:制定“市直机关党员先锋指数评价体系”

 2.浙江温州:在全市机关单位全面推行“即办制”

 3.浙江温州:多策并举 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 4.浙江浦江:“菜单式”授课提高机关党课教育质量  5.武汉市计生委:“三化”管理推进机关党建  6.审计署金融司:以“三力”推动“三个提升”  7.深圳:“蓝马甲”引领“志愿者之城”建设

 8.山东淄博:岗位练兵 技能比武 提升机关干部服务的本领  9.人民日报社总编室:“金台读书会”广受好评

 10.宁波外经贸局:为企业提供“千方百计”特色服务活动

 1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审计局:深入推进“三强”班子、“四型”机关、“五好  12.江西萍乡:开展百支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五进五帮五送”志愿服务活动

 13.江西安远:铁心硬手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治活动  14.江苏镇江:\"3+X” 综合考评让机关效能“提速”

 15.河南省西华县检察院:党员干警下放帮扶涉案群众工作机制

7.其他选题

 1.大学生参与慈善事业的因素调查  2.对城市乞讨者的调查

 3.北京地下交通中的乞讨卖艺人员的生存状况调查  4.高房价背景下的搬运工人的生存状况调查  5.大学生公益观调查

 6.某地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保留状态的调查  7.大学毕业生入职五年内生活状态的调查  8.海归大学毕业生国内就业流向的调查

(二)指导教师的课题

 你可以参加指导教师的课题组,按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实践调查

(三)自选题

 你可以在符合思政课程要求范围内自己设计题目

推荐第10篇:论文与调查报告选题

论文与调查报告选题

1、雾霾与大学生健康关系的调查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分析

3、本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现实选择

4、社会公德意识调查

5、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与分析

6、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与研究

7、城市农民工工作及其社会意义调查研究

8、社会公德意识调查

9、本地区城镇收入分配的调查

10、本地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

11、本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及完善农村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调查研究

12、本地区个体与私营经济发展调查

13、本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农村劳动力

转移问题调查研究

14、本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15、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

社会冲突调查研究

16、法治中国建设与中国梦

17、个体人生理想与中国梦

18、生态环境治理与中国梦

19、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中国梦

20、贫富差距的现状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

21、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2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2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24、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25、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26、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2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28、试论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29、试论执政党反腐败的制度与机制建设

30、中国梦的实现与实事求是精神

第11篇:劳动关系协调师案例分析参考选题

劳动关系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1.试论如何在企业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以„„为例)

2.某地区三方机制实证研究

3.雇主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调查研究(以„„为例)

4.某地或某行业民间雇主组织调查

5.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特点分析(以„„为例)

6.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现状特点分析(以„„为例)

7.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现状特点分析(以„„为例)

8.出租车行业劳动关系特征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个案研究

9.《劳动合同法》实施背景下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走向(以„„为例)

10.《劳动合同法》实施背景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走向(以„„为例)

11.国有企业困难职工问题调研(以„„为例)

12.核心员工与一般员工劳动权益差异研究(以„„为例)

13.农民工对《劳动合同法》的了解与认识调查(以„„为例)

14.农民工的业余生活状况调查(以„„为例)

15.某企业工会会员对工会的期望调查

16.某企业工会干部培训状况调查

17.农民工对工会的认识调查

18.农民工参加工会意愿调查

19.基层工会维护会员权益的方式(途径)调查(以„„为例)

20.基层工会工作内容调查(以„„为例)

21.企业工会的组建调查(以„„为例)

22.企业工会工作现状调查(以„„为例)

23.工会有效参与企业管理的途径分析(以„„为例)

24.职工参与问题调查(以„„为例)

25.厂务公开案例研究(以„„为例)

26.欠薪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

27.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研究(以„„为例)

28.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的调查研究(以„„为例)

29.超时加班问题实证研究(以„„为例)

30.矿难频发的原因分析(以„„为例)

31.“过劳死”个案研究

32.白领一族的健康状况研究

33.就业中的歧视表现、成因及治理(以„„为例)

34.农民工就业歧视研究(以„„为例)

35.女工就业歧视问题调查(以„„为例)

36.某企业中的非正规用工调研

37.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安全问题调研

38.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问题研究

39.建筑行业农民工业余生活状况调查

40.《劳动合同法》中工会权利和作用分析

41.《劳动合同法》与劳务派遣

42.劳务派遣用工对劳动用工秩序的影响

43.《劳动合同法》与灵活就业(以„„为例)

44.实施《劳动合同法》与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的实证研究(以„„为例)

45.劳动合同管理中的若干问题(以„„为例)

46.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用工机制僵化的实证研究(以„„为例)

47.试用期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以„„为例)

48.竞业禁止与劳动者权益保障(以„„为例)

49.企业经济性裁员案例研究

50.企业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者权益(以„„为例)

51.企业内部沟通案例(以„„为例)

52.非全日制用工问题实证研究(以„„为例)

53.企业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个案分析

54.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策略(以„„为例)

55.行业集体合同个案

56.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劳动关系中之作用探讨(以„„为例)

57.浅析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中的职责和作用(以„„为例)

58.工会干部/工会会员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认识调查

59.试论企业劳动争议预防的有效途径(以„„为例)

60.劳动争议案例及处理研究(以„„为例)

61.工会干部素质状况调查(以„„为例)

62.工会干部选拔机制研究(以„„为例)

63.工会干部职业特征研究(以„„为例)

64.工会组织体系及岗位设置研究(以„„为例)

65.工会干部工作内容研究(以„„为例)

66.工会干部职业通道研究(以„„为例)

第12篇:献计策

“献计策,促发展”学生代表座谈会 丘名中学小学部高年级级部“献计策,促发展”学生代表座谈会按照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今天上午如期在北二楼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级部主任师庆梅主持,高年级级部管理人员列席会议并一同认真听取了学生代表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张雪玲副校长及其级部管理人员都做了有针对性的发言,并向学生代表提出的一些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和细致的指导。其中部分学生代表的发言很值得我们到会老师深思,例如有的学生代表提出部分学科,部分教师的课堂太沉闷,所以也导致了学生对部分学科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另外还有的女学生代表提出了如厕难的问题,南教学楼教室内夏天缺少防暑降温设备的问题„„。

本次会议进行的和谐顺利,到会的30名小学生代表都积极的发言,个个献计献策,为了丘明中学小学部更好的发展和美好灿烂的明天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一份责任心。会议在学生和老师们的热烈的掌声中顺利二圆满的结束。

第13篇:献血证

献血证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发给无偿献血者的荣誉证书,上面记录着献血者的姓名、出生日期、血型、献血时间、地点、献血量、献血者签字等信息,内共八个页面,内第一页贴着献血编号条形码,第二页为“使用说明”,第三页填写献血者个人信息。四至五页为献血记录,并加盖血站采血专用章。此证书本来是一简简单单的公民献爱心的记录和凭证。

献血证-证件作用

编辑本段

献血证

无偿献血者献完血后的献血证明——献血证,它是献血者权益保障证件。为献血者的荣誉证书,同时亦是献血次数和献血数量的记录证明。《无偿献血证》还是无偿献血者和献血者配偶、父母、子女用血时免费用血互助保证金和用血后报销血液成本费的凭证之一。因此,一份《无偿献血证》也可看成是一份保险单。献血者的权益根据各地的不同而不同的。

无偿献血量在200毫升以上,经检验合格者,献血者本人可以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机采成分血除外);无偿献血量在200毫升以上,经检验不合格者,献血者本人可免费使用其捐血量等量的血液;无偿献血量累计在600毫升以上者,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免费使用其捐血量等量的血液;无偿献血量累计在800毫升以上,除了本人、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及配偶享有上述免费用血的权利外,本人还可以免费使用三个治疗量的机采成分血:一次无偿捐献一个治疗量以上的机采成分血,相当于捐血量800毫升,而享有相应的待遇。

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及配偶临床用血时,先向所在医院交费,然后凭用血收据、用血证明、无偿献血证、本人身份证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及配偶用血时还要出示与无偿献血者关系的有效证明,到市献血办公室报销其应享受免费用血量的费用。《福建省公民献血条例》规定:献血者累计献血800毫升以下的,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临床用血,可以累计按其献血量的3倍免费用血;自献血之日起5年后临床用血,可以累计按其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献血者累计献血800毫升以上的,可以终生免费临床用血。除献血者本人按上款规定享受的用血优惠外,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可以累计按献血者的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献血证-保护权利

编辑本段

献血证

凡无偿献血者有受表彰和奖励的权利。献血量的计算:全血二百毫升按一次,四百毫升按两次计算。成份血每一个机采单位按肆次计算。 金奖 :无偿献血40次。 银奖:无偿献血30次。 铜奖:无偿献血20次。

献血者人格不受侮辱,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权力。献血者参加献血可享受免费体检、血液检查的特遇。根据江苏省公民临床用血及互助保证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免交用血互助保证金,并且自己或本人直系亲属用血可以免费用血。

献血证-管理疏漏

编辑本段

献血证

献血证虽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专门制作,但是在档案管理上尚有欠缺。无偿献血者个人的资料填写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填写的过程中缺乏指导,有关机构也没有核实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时甚至什么也没有填就交付献血者个人了。根据一项专题调查,某市2003年4月至6月其有4980人参加无偿献血,其中填写了居民身份证的有2523人,居民身份证号码填写错的有198人,没有填写的有2259人,即能正确填写的只占58.6%。工作人员的记录也很不规范,一些工作人员的签名不全或字迹潦草,让人无法辨认。因此,这种档案管理现状不但给献血后来用血带来麻烦,还给买卖、冒用、租用以及借用献血证提供了方便。 献血证-不能通用

编辑本段

为什么无偿献血证不能通用,主要有如下原因:

1、无偿献血证是将来献血者用血返还的凭证之一,国家98年《献血法》实施后,各地根据《献血法》制定了本地的无偿献血返还政策,这些政策有所不同。国家还没有对无偿献血的返还政策统一一个标准。

2、每一本献血证上都有献血所在地的中心血站或献血委员会所设的无偿献血办公室的印章或钢印,一般来说,献血者所发的献血证应有印章或钢印才是有效的证件,

3、如果你持的一本献血证上面印有别的地区的中心血站或献血委员会的印章,再到另外一个地区血站献血,献血后再用这个献血证来填写是不妥当的,因为上面印章是别的地区的中心血站或献血委员会的印章。

献血证-不正当利用

编辑本段

由于献血证持有人及其亲属可以享受医疗上的一定优惠和促销待遇。现阶段,出现有人转卖无偿献血证以谋取暴利的行为。

第14篇:元旦献

2014年元旦献

(2013年12月31日)

岁月嬗递,时光荏苒。在2014年元旦来临之际,建始县教育局、建始县教育工会向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在全县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新年的问候!向离退休教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全县莘莘学子和广大学生家长表示最美好的祝愿!向所有关心支持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新年的祝福!

回首2013年,全县教育事业以“清廉、高效、务实、创新”为基本要求,以推进精细化管理为主要载体,以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为基本保障,上下齐心协力、克难奋进、开拓进取,取得喜人成绩:

这一年,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全县共计投入2071万元,改善后勤设备设施、强化教育装备、拆除D级危房、美化校园环境,义务教育逐步迈向基本均衡。

这一年,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项目建设80个,新建校舍84424㎡,新建标准化运动场地15000㎡,校园绿化16900㎡,总投资15028万元,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这一年,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线1273人,其中上一本线183人,2013年中考成绩稳居全州第一方阵,教育质量稳中有升,教育科研成果丰硕。

这一年,教师队伍勤于育人。全县教师爱岗敬业、勤勉工作、无私奉献,涌现出“首届楚天园丁奖”、恩施州“最美乡村教师”王永祝,160名优秀教师代表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教育正能量成为主流。

这一年,行风建设取得实效。认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厅“五项承诺、六条禁令”和县委“七严禁”等规定,教育系统获得全县“2013年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优秀单位”。

这一年,精细管理提升形象。强力推进校园精细化管理和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立足常规、特色定位、注重实效,实现了育人环境大改善,管理水平上台阶,教育形象再提升。

这一年,课题试点创新突破。课题破题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成果推广应用取得实效,教育发展难题逐步化解,《感恩•励志教育研究》、《学校安全工作薄弱环节无缝对接研究》分别确定为省、州重点课题。

这一年,教育宣传影响广泛。全年在国家、省、州媒体发表各类宣传报道共计39篇,王永祝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专题展播,《建始教育信息网》获得全国区县级教育门户百家网站称号。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更上一层楼。

展望2014年,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度推进教育形象建设和学校精细化管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再铸全县教育发展新的辉煌!

衷心祝愿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离退休教职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

第15篇:“四有”教师演讲稿:真爱铸师魂,青春献杏坛

2016“四有”教师演讲稿:真爱铸师魂,青春献杏坛

8 “四有”教师演讲稿:真爱铸师魂,青春献杏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真爱铸师魂,青春献杏坛——争做“四有”好教师。

有一首歌最为动听,那就是师德;有一个身影最为美丽,那就是师魂;有一道风景线最为迷人,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一颗炽热的心,我们将用这颗心感化冰冷;我们拥有一腔真挚的爱,我们将用这爱播撒温暖;我们拥有一缕纯净的阳光,我们将用这阳光点亮希望。

今天,我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故事。她是一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女孩,年轻的心对工作,对未来充满了美丽的向往。但谁料到刚踏上讲台,学校就安排教一年级兼任班主任,说是刚毕业的新教师普通话好,有热情,能教好学生。她的班级共72名学生,其中有8名留级生。可能是刚毕业的缘故吧,她每天总是兴冲冲地第一个来到班级,又是最后一个走,每次放学总是和学生牵手过马路,学生不会的难题也总是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解答。

然而,热情代替不了无情的现实。上班不久的一天,一位家长衣衫不整,酒气熏天,气冲冲地跑到教室门口,指着这位新教师的鼻子大声喝道:“我家的孩子如果在学校再被别人打,我叫你吃不了兜着走!”面对家长的无理呵斥,面对心中涌起的阵阵恐慌,她的眼泪只能往肚里流。

或许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学校组织的第一次质量检测。带着学生几乎是手把手教,谁想班级竟然考了个倒数第一。学校领导在总结会上不点名批评道:“作为堂堂的本科生,竟然教出这样的成绩,真是难以置信。有关老师应该好好自我检讨!”面对领导的训斥,她感到无地自容却又不知所措。回去后躲在被子里偷偷地抹眼泪。同寝室的同事安慰说:“在我们眼里,你已经很认真,很负责了,大家都看在眼里呢!其实校长也不是想故意批评你一个人啊„„”

她明白大家的苦心,不点名批评也罢,柔声安慰也罢,都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凡事都得靠自己!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当然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上,她经常讲童话故事给孩子们听;课后她就带领他们做游戏。孩子们表现好的时候,会奖励他们看喜爱的动画片。日复一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感情也浓厚了。看!她嗓子哑了,孩子会送来自己爱喝的牛奶;瞧!教师节到了,竟然有学生早早地站在学校门口守候,只为了送去精心准备的贺卡。还有一次,她外出学习回来,一位小女孩跑过来,抱着老师的腰,仰着小脑袋喃喃地说:“老师,你怎么才回来,你去哪里了?我们好想你啊!”

随着师生感情的日益融洽,他们班的成绩也逐渐上升。经过这位老师一年的不懈努力,班级的成绩不仅不再是倒数,而且名列前茅了。

讲到这儿,估计大家也猜出七八分了,其实这位新教师就是我,我就是这位初来乍到就到处磕磕碰碰的新教师!

“天很蓝,阴云总要散;梦很浅,万物皆自然。”走过了最初一段时间的灰暗之后,现在的每一天,我的心情又变得如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开朗。与此同时,对我的这份职业,也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不是太阳,但要让我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心中温暖;我不是月亮,但我要让孩子们心中闪耀着美德的星光!大爱无声,大象无形,真想大声对每一个学生喊: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啊,我的孩子们?我只有一腔热血,只有滚烫的青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8

第16篇:与师爱同行

与师爱同行

——桦川一中孙志国

作为一名教师,能够把自身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是种快乐,能用自己的爱心去理解教育学生更能体会为人师的崇高与快乐。

回想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几年中,从开始想着怎样去管理管住学生,到学着理解学生,劝导学生再到用心去感悟学生,引导他们学会自己管好自己,这其中自有酸甜,更充实了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简单头脑,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觉得对于教育学生却可以一把钥匙开启多把锁,这把万能钥匙就是爱。

在教育他们时,单纯的批评,简单的说教,只是解了眼前的皮毛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对他们产生良好触动作用。开始时,我总是用规章制度严格的去管束学生:迟到了值日;上课睡觉擦一周黑板……。事情过后也很少找他们谈谈感受,说说心里话。一些学生的小毛病始终改不掉。我有时生气他们不长记性,不听老师的话;而学生也视为没啥大毛病啊,老师总是盯住我不放,多大事呀!时间一长,双方真的进入恶性循环的心理了。

一次,一个学生违纪后给我写了检讨书,但内容却是说我管理不讲人情,不理解他们之类的话。我看后触动很大,细细体会,自己从他人,书中学到看到的许多育人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大打折扣,却总先埋怨学生怎样不受管理,根源是自己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们处处服从,还是引导他们正确的发展。这两者的最终目标看似一致,但往往结果差异很大。

我意识到,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心理,有了这一前提,才能走进学生,开启教育第一步。夏季,一段时间学生喝饮料,吃冷饮有些成风,班级的饮水机几乎成了摆设。一天自习课,我拿着一篇文章让班长在全班读,文章内容大体是介绍衡水一中一学生,靠母亲讨饭过活,艰难完成学业,成为一名舰长的事例。当读完“在校园外较远的土坑边,他吃着母亲要来的饭……。”我问:“同学们,在这样的困境中,你能否完成学业,能否树立远大目标?”给学生留了“现在我能为母亲做什么的”随感。同时,提到了饮水机闲臵的现象。随感中,有些学生写的很感人,写到了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对照到了自己不成熟的事例,在班会中,学生们以激动的心情去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以后的日子里,浪费的现象少了许多,有不少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拾捡矿泉水瓶卖

了,给父母买礼物。看到他们受到夸奖时故作平静的脸,我知道,他们其实很可爱,很懂事,只是我没有找到合适的钥匙开启他们向上发展的动力之源。

让我真正感受到教育魔力的是件小事。班级中有一名男生,不爱学习,上课和自习爱搞小动作,尤其是面对老师的说服教育,批评都处之若素。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义;还时常迟到,着装仪表另类。对他的转变,我和其他科任老师,家长都想了不少办法,收效却不多。但在元旦联欢会准备,运动会准备工作我却发现:他积极的张罗着借所需器具。便在总结中表扬了他。高二学期末因踢球,我班男生与外班一男生发生摩擦。本来是容易处理的事情,但因该男生想多要钱赔眼镜,以至于我班所有男生都参与到此件事中。我与另一班任非常重视这件事,在调查了解情况并与双方家长沟通后事情得到了解决。因损坏眼镜的学生家境困难,我便拿出200元钱以其他学生的名义去帮忙。

在班级,我大胆的表扬了他们互助友爱团结的好,也严肃的告诫他们处理方法不当帮人是害人的理。处理的似乎出乎他们的意外。其实我对自己也挺意外只是那么几句劝解。事后的班级却空前的团结起来,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我挺不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发现他开始用心学习了,主动找我串了

一同桌,开始抄笔记,做习题,尤其是从不违纪惹麻烦了。我找他单独闲聊时他提到了上件事,谈到了学生对我的认识,尤其是类似谁有病,我组织学生去看护,买些吃的事情,我无语。但我知道我找到了希望.

回过头来想想,发现最好的方法其实就在手边,只是有时方式欠佳,目的是好的却未必收效好。用对学生的关爱去感化他们是所有方法中最好最有效的。

学生入高三后,压力增大,自信心动摇,自己觉得高考无望而放弃学业的逐渐明显起来,作为班主任,我及时发现,分别找他们谈心,帮他们分析解决面临问题的办法。有的文化课差些,但身体素质出众,符合空飞要求,与家长沟通几次后决定让他(刘凯琪)报考空飞。通过两次体检后他信心大增,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沈阳空军飞行学院录取。班级的赵婉君同学选择美术专业做突破点,高考中被四川师范大学录取。班级的事延到学生家里,也需要班主任做细心的工作。刘荣君是2008届的毕业生,在班级属于中等生,考上二表是很有希望的。他母亲特意在校附近陪读。一次刘与同学玩回去晚了,二人争吵起来。平时,我听刘说过:母亲不理解人,约束太多之类的话,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母亲也不理解:怎么为他好,他不知道呢?还有错呢?两人不说话几天后,他母亲怕

影响他学习把电话打到我这,我本想发火训他一顿,但又想那不火上浇油吗!我只是要求他回家帮母亲刷几次碗。当他再来到我办公室交谈时,很激动,他真的理解不了自己妈妈怎么会为他的那点家务而落泪。2006年,为准备教工篮球赛,我在训练中左膝半月板受伤,伤势严重,应当休息,但课带不过来,班级我又放不下。只能每天由学生把我背到四楼办公室。一天不下楼,为了不上厕所,我尽量少吃,几乎不怎么喝水,又上火,嘴上起了火泡。连续半个月。学生们听课出奇的好,认真,主动扶我回办公室休息,轮流从学校食堂给我买饭。知道我怕上厕所不愿喝水,甚至课间到办公室监督我。班级的每个人好像忽然长大了。在连续两周评比中均得了流动红旗。我在班会上的话让学生们落泪。我说:“谢谢大家真诚的关心,如果我的伤痛能让大家成长、成熟起来,我宁愿承受这份苦直到你们毕业。”而那时离他们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

班主任工作需要真诚付出,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智慧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没有哪个学生不想优秀,就像没有哪个老师不想优秀一样。对于自己从2004年到2007年三次被评为县、校级优秀教师,我始终把这作为无穷无尽的动力,那是对一个普通教师的一种鼓励与认可,更是一种鞭策。

八年,对于我的教师生涯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已。成绩是过去的,还有那么多工作需要做,我将努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钻研业务,新课改学习中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多学习,多领悟,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以爱心作舟,师德为帆,师技为舵,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踏踏实实做人民的好教师,将是我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带一个班的学生,我深知这份责任重大,但我会一如既往,用我全部的心血去浇灌我的每一个学生。让所有人依然坚信——教师是太阳下最神圣的职业。

第17篇:与师为友

与师为友

同学们,遇到这类作文题目,你们写的大概都是与书为友之类的吧!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与老师也能成为朋友呢?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每次习作比赛时,老师总会给写的较好的同学点评,改好后拿去参赛。在点评时,她总会像朋友谈心时的那种语气给你点评,令你很容易就记在心里。容易理解。

每次哪位同学犯了错误,课后批评时,她从来不会很严肃地批评你,而是笑着或是用朋友劝告般的语气教导你。

每次课后有同学提问时,她从不会一脸严肃的神情,而是笑着像朋友聊天般地替你解答,令你感到十分轻松愉快。

记得一位教过我们一至三年级的语文老师纪老师。现在六年级了,转眼见过了三年了,我们也总会抽空去看看她。每次见她,都会不经意聊起天来。学得怎么样?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这些一直都是我们聊的话题,一聊起来,就像相隔多年的朋友再次见面一样,无话不说。

每个老师,上课时总会面带微笑,不时还会说一些逗学生笑的话,提高上课严肃庄重的气氛。这,不就像,朋友不开心时,逗朋友开心一样吗?

同学们,老师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只要细心观察,老师也有很多与朋友相似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与老师交朋友吧!

龙眼小学六年级:刘洁仪

第18篇:师德与师爱

师德与师爱

作业

1.认真学习课程内容,深刻理解课程中提出的每个问题,尤其是“爱与责任”

的深刻含义。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

平凡之中见伟大,危难关头见精神,两个师德报告团优秀教师那里表现为爱的责任,一种对工作、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正是爱与责任,他们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学中谱写了“爱的教育”的新篇章;使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在突如其来的井喷事故和严竣的洪灾考验面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抢险救灾,保护学生,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两个各具典型性的师德报告团的感人事迹向我们昭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内心震憾、感动之余,我们学习到三点深刻启示: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他们都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他们用平凡的工作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不仅有付出,也有回报,当老师看到桃李满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学生成为社会栋梁时,他们付出的爱就得到了回报,他们就会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就是爱的教育的真谛。

二、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国有一千多万名教师,承担着培育两亿五千万青少年学生的重任,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

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在两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全力保护和抢救学生,他们在作这种选择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它掷地有声!“我是老师”反映了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

责任意识表明教师形成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这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

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会不明确自己的职守,不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那就办不好教育。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正是全国教育战线广大教师的强烈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支撑着我们光荣神圣的教育事业的精神大厦,一步步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性因素。要办好教育,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教师队伍。

两个师德报告团告诉我们,老师们不仅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敬业奉献,作出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在危急时刻也同样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作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我们国家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

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形势下,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一项我们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我理解,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做到两个要求,仅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人师”的最重要的素质,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是由教师薪火相传,传递给了一辈又一辈的莘莘学子,使民族和人类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2.紧密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检查自己在师德特别是师爱上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原因。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较好地完成 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工作,政治理论水平,思想觉悟,教学业 务以及工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依照学校制订的《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自 开展师德师风的教育活动起, 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师德师风的具体内容,从 中受匪浅, 与此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实际作进一步的检查,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 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详析如下: 一.现状分析 在教学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作一名贴近时代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探索型 教师。在教好

书的同时,更要做好育人的工作。我一贯要求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 修养,铸造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言行去影响学生,同时担任着 班主任的我,对待班上的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努力做到把关爱、温暖送到每个 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班上的学生我大多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鼓励学生 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并帮助提出改进的方法。 组织带领学生夯实教学掌握知识的 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政治学习活动不够主动。满足于自认为地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有一定 的进取精神, 在工作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忽视了理论功底的深造和科学知识的 深入学习。往往是布置什么学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 本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的不深不透。

2、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能把政治理论学习同自己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前认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主要是党的领导干部,与我们普通教师关系 并不是很大,我们只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1、存在满足现状思想。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时总自认为做得已经不错, 学生认可了就好,对如何做到更好缺乏认识,制约了自己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工 作进一步开拓, 面对社会上的许多人,他们有多少个是真正的才华出众,还 不是隔三差五地被提拔,而后的工作也样样出色,另外,力求上进的人和上进心 不强的人工作不也是一样吗?只要运气好,人间百事通,与其糟蹋自己的身体, 倒不如多腾点时间休养,太积极了说不定会招来别人的非议, “知足常乐”才是 智者的选择。

2、存在急于求进的情绪。接到学校科、团委会布置下来给班级完成的任务, 有时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这些任务, 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 去思考自己去实践。

3.思考如何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变,让自己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体现高尚师德?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 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 结构就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也是教师人格特征 的直接体现。师爱--令人崇敬的师德之魂;公正--令人信任的师德要 素;师魂--不可或缺的师德支撑。 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这些基本理论知识,而 且也做了一些深刻的反思:我联系了自己的教学实际,检查自己在师 德尤其是师爱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原因; 我还深刻的思考了如何 学以致用,以学促变,让自己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体现高尚师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它 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 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教师职业自不例外。所谓干 一行,爱一行就是此意。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因 此,它是师德的基础。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 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 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 必须由此来体现, 所以它是师德的载体。 为人师表是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变,让自 己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体现高尚师德。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我们要知道的是: 每个学生都是一部书, 都是一个故事, 都是一首诗 。 我们要知道的是严中有爱, 爱中有严。 要做到: 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衡、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讲过: “疼爱自

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 ” “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 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 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 师‟ ,从而„信其道‟” 。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种思想;它收获行 为;你播种行为,它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它收获性格;你播种性 格,它收获命运。我们教师应该学会播种。 从早晨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我的心中便装满了我的学生们。不 经意间,你会看见教室里闪过我的身影。那是我在督促昨晚未完成作 业的学生和写得不规范的学生。我的话语不多,却在举手投足间,写 满了浓浓的爱。我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 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第19篇:师爱与师德

师爱与师德

如果说“爱”是人类的灵魂,万物的精华,那么对于教师的“用心教书”来说就是教育事业的命脉。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并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一个具有献身教育,用心教书的教师,表现在事业上必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师爱的表现有四方面: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最后一点我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师爱和严格要求结合在一起,就有了明确的教育性质和目的,这使师爱有了特殊的意义。放弃了严格要求,师爱就会失去教育的意义当然严格要求的目的必须服从教育目标和人才成长的要求。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的环境、家庭结构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如:“三人家庭”的增多,离婚率的增多,使得一些孩子们变得孤独、冷漠;生活优裕,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宠爱,使得一些孩子心理脆弱,意志力不强;学习生活枯躁,社会竞争激烈,使得一些孩子生厌世心理;信息、经济、商品化的社会发展带来些消极影响,也使得部分孩子变得狭隘,自私„„等等。为此,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时,我们应特别注意情感的投入,才能造就感情丰富的人,用师爱浇灌孩子的心田,才能切实做到以爱育人。是的,师爱就是“爱满天下”、“爱无选择”、“爱无回报”,正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为人师表,师爱的基础。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表榜样,事事做出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我要求自己以模范品行作榜样,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使平凡的师爱,发挥非凡的力量。

爱每一个学生,师爱的准则。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教师只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一定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

这些优秀的教师都能把教育看成无比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把教育当成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我仅仅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往往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和创造力,今后,我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2011年11月23日

第20篇:师德与师爱

师德与师爱

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行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与身心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的核心结构就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教师职业自不例外。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就是此意。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它是师德的基础。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师德所引发的效果如何,必须由此来体现,所以它是师德的载体。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得到充分表现,故而它是师德的支柱。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特性、方面和关系的普遍本质的概念。是人们借以把握事物本质的“钥匙”。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公正的前提;体现平等权利,是教师公正的基础;合理进行评价,是教师公正的核心;把握差异原则,是教师公正的升华;倾听学生言说,是教师公正的亮点。

教师应当具备和做到的是: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教学的理想境界。

教师在工作中会不断地遇到下列问题:什么知识最有教育价值?怎样传授这些知识才有价值?传授知识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对待知识的态度与能力?应该使学生有一个怎样的知识结构?哪些知识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解决人类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的矛盾?在这些问题上缺乏深思熟虑的教师绝不会成为优秀教师。

《与师范文献综述选题.doc》
与师范文献综述选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