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导入范文

2022-11-19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课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课的导入方法

(一)情景导入

情感在情景中萌发、生成。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创设愉悦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就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之中。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骆驼与羊》一课时,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动物的王国里,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发生争论。今天就有两位动物不知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和谁争吵,又为什么争吵吗?”这样提出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二)释题导入

一篇课文的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常常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课文往往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具有牵一发带全身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让学生读了几遍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重点应放在哪两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脚印”,明白“金色的脚印”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从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首先提问:“《将相和》课文中谁是将?谁是相?‘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一直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呢?”一连串的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梳理出来,达到了开窗入室的效果。

(三)谈话导入

谈话,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蟋蟀的住宅》时这样导入:“同学们知道蟋蟀是“战场上的勇士”,还是有名的歌唱家。可你们是否知道,它还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这一问,首先就把学生的劲头调动起来了,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四)提问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善于提出问题能抓纲挈领,统领全篇,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进而引导学生不断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如在《养花》一课时,我就直接地提出了这样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同学们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养的是什么花?你能谈谈养花是什么感受吗?”这样的问题逗得学生心里直发痒,都纷纷举手回答。又如在执教《种子的力》一课时,一位老师这样导入新课:“世界上什么东西力量最大”?同学们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是大力士的力气最大;有的说是大象的力气最大;有的说是大吊车的力气最大;还有的说是蚂蚁的力量最大。当大家积极地思维想要得到的答案时,教师引入了新课“世界上究竟什么东西的力量最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种子的力》”。大家迅速翻开了课本,急于想知道答案。

(五)故事导入

利用历史典故导入新课,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如一位老师在教《月光曲》一课时,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有一位擅长弹琴的音乐家叫伯牙。有一次,他出使到楚国,回来时走的是小路,时值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突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雨后出现了一轮皎月。伯牙兴趣所致,弹了一只曲子,这首曲子引来了一位樵夫,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开始伯牙很瞧不起他,认为他是一个樵夫不配懂音乐。但伯牙弹了一曲有关高山的曲子后,钟子期赞道:“多么巍峨啊﹗大人之意在于高山”。伯牙又弹了一曲有关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道:“多么广大啊﹗大人之意在于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由此导入到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引入到《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六)复习导入

抓住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的已学知识所蕴涵的兴趣因素来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新授课文更加有的放矢。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一位老师首先让学生背诵儿歌《小小的船》后问:“同学们,你们对这首儿歌的哪一句最感兴趣?”学生答:“我在小小的船里座,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么说同学们你们很爱看星空了,你们数过星星吗?你们看到过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拍摄的画面吗?我国古代汉朝就有一位叫张衡的人,小时候很喜欢星空,他还数过天上的星星呢?”学生一边回味着对遨游太空的憧憬,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为新授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悬念导入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究竟谁怕谁?是谁吃掉谁?”学生回答:“这还用问,肯定是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听狐狸的指挥。这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个导入语完全抓住了学生猎奇的心理,驱使他们认真地读课文。

(八)背景导入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甚远,学生难于理解这样的内容,通过教师对课文背景的介绍直接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因为课文的主人公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距离我们的小学生较为久远,直接引题很难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一位老师在授课时,直接采用背景导入的方法效果比较好。他先简单介绍了周总理一生的丰功伟绩,然后边播放大屏幕(当时送别时的情景)边深情地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整个中国在哭泣,全世界在哭泣„„,元月11日,总理的遗体被送往八宝山火花,首都人民自发地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北京长安街两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片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那令人撕心裂肺的送别情景。”教师的一段话直接介绍了文章的主人公和事件发生的背景,把整个课堂气氛渲染得庄严肃穆。老师的语调、语速和语气,使学生的心一下子与作者靠近了。

(九)即兴导入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教师不要慌乱,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促使学生的进一步生成。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要下雨了》的公开课时,本想打开课本,让学生直接读题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谁知电视机没有调试好,图像出不来,电视机发出了“轰隆隆”的噪声。这时候,老师灵机一动,问道:“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声音像什么?”学生有的回答说像打雷的声音,有的回答说是像刮狂风的声音。老师接着问:“这两种现象过后一般又会发生什么呢?”学生有的回答说“要下雨了”,有的回答说“下雨了”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同学们认真地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课堂上这意外的一幕,不仅没有为自己带来尴尬,而且还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研讨的氛围和精彩生成的意境。

四、插图导入法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秋天》,当学生打开课本时,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底下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近处有一个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天空中两只燕子好像在说话。”这时,学生观察图画有了兴趣。教师板书课题《秋天》,图画揭示了课文的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五、复习导入法

通过复习已学过且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导入新课。如教学《群鸟学艺》,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小马过河》一课的寓意。《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说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篇童话故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群鸟学艺》),这个童话故事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大家想知道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引入新课题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又学到新的技巧技能温故而知新,一举两得。

推荐第2篇:例谈小学语文课导入方法

让精彩从头开始

—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样导入

泾源三小 马艳茵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对课堂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教师在导入阶段就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有针对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使他们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能起到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阅读课的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因而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导入时游刃有余,事半功倍。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选择好导入的方法,努力打造课堂的 “凤头”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新课导入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魏书生老师说: “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教师

1 在导入阶段就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有针对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使他们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能起到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成功的导入既要新奇,用新鲜火辣吸引学生,又要自然,跟所学内容自然衔接,天衣无缝。我们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导入时游刃有余,事半功倍。”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选择好导入的方法,努力打造课堂的 “凤头”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新课导入的几点做法。

一、释题导入法

一篇课文的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常常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课文往往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具有牵一发带全身的作用。如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我让学生读了几遍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重点应放在哪两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脚印”,明白“金色的脚印”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从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如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我首先提问:“《将相和》课文中谁是将?谁是相?‘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一直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呢?”一连串的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梳理出来,达到了开窗入室的效果。

二、质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2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导入新课,会使学生积极参与“释疑”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提出疑问:

1、凡卡是谁?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

4、爷爷能收到信吗?

这些问题紧扣课文中心,直奔主题,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领着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

又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可以让学生质疑课题:谁去钓鱼?什么时候去钓鱼?通过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随机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的学习。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学生质疑课题:谁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引起回忆?十六年前是哪一年?等问题,这样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基本掌握。

三、谜语、故事导入法

学生大都很爱听故事、猜谜语,每每遇此都很认真,兴趣特别高。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新课时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谜语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会使整个教

3 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匆匆》一文时,我是这样做的: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出个谜语,看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好吗?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课件出示)(学生回答:时间)对,是时间。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之所以令人后悔,是因为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也曾感叹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悄无声息地滴在时间的流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匆匆》,去感受时间的易逝!这样用谜语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进入课文的学习。如在学习《触摸春天》(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珍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感悟的春天是如何的?”学生回答:“春天的草儿发芽了,花儿开了,鸟飞来了。”根据学生对春天感受的回答,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贴切的故事:“春天的确是草发芽了,花开了,鸟飞了。但是有这么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女孩,却是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知道了草发芽,花开了。而且她对生活的观察,都是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的。为什么这个小女孩不用眼睛,却用手去‘看’世界呢?那就让我们来读读《触摸春天》吧!”这样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上的故事,使学生易于接受,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如在学习《詹天佑》(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以此文本为平台讲述故事,导入新课。如可以讲述詹天佑从小心灵里就撒下了爱国的种子,并且在美国留学期间努力读书以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的故事,也可以讲述詹天佑在指导修铁路期间艰辛工作的故事。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才华横溢、怀着爱国热情、不屈不挠”的詹天佑的丰满形象,从而对詹天佑产生由衷的敬佩,于是就能特别热情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对文章思想的理解更为透彻和深刻。

又如《小英雄雨来》,这一篇文章歌颂了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拓展课文内容来导入故事。如讲述日军侵华给中 4 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那一段历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还可以讲述苏联卫国战争时候小英雄的故事,让学生对儿童勇于报效祖国的事迹有一个印象,为课文的理解奠定基础。

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故事案例的课堂导入方式,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成功达成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为此,笔者就如何设计基于故事案例的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模式作一探析。

一、以课本为依托,导入故事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为了成功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以课本为依托,选择一个与文本内容贴切的故事来导入新课,为语文学习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以课文为平台,导入的这个故事可以与作者生平,与课文内容,与课文的写作背景密切相关。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应该注意故事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二、以生活为媒质,导入故事

语文新课标指出: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全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潜在学习资源,让学生把学习变为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出发,以学生为本,立足生活来导入故事。为了让故事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故事导入上,应注重贴近生活,并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学习《触摸春天》(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盲童对生命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珍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感悟的春天是如何的?”学生回答:“春天的草儿发芽了,花儿开了,鸟飞来了。”根据学生对春天感受的回答,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贴切的故事:“春天的确是草发芽了,花开了,鸟飞了。但是有这么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女孩,却是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知道了草发芽,花开了。而且她对生活的观察,都是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的。为什么这个小女孩不用眼睛,却用手去‘看’世界呢?那就让我们来读读《触摸春天》吧!”这样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上的故事,使学生易于接受,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不是学生所熟悉的事情,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很远。如有些课文描述的是乡村的生活,城里的学生不太熟悉。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社会资源,如在上课之前请学生家长或社会各界有关人士来讲述自身的故事。

三、以比赛为抓手,导入故事

5 为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如可以就课文某一主题,叫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查资料、上网、向大人请教等多种途径,事先准备故事,然后在上课之前,让小组成员推荐代表讲述故事。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猴王出世》(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的时候,教师根据小学生比较喜欢美猴王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可以在上课之前,举办一个讲故事竞赛。可以叫学生事先收集一些关于美猴王的故事。然后在上课开始的短短五分钟之内,让小组派代表举行讲故事比赛,比赛哪一个故事讲得好,讲得精彩,讲得动听。通过这一竞赛,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又如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知道更多种植花生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平台去自主搜集关于花生的故事传说,然后在班上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讲故事比赛,这样使学生对花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形式,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导入形式,以期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作者简介:广西省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喜欢最新最早最热

虽然谜语很简单,但因为教师丰富而有感情的朗读再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整堂课都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这就是利用谜语或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把学生由“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从而进入“愿学”、“乐学”的境界,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合单元导语导入新课

在教学六下第二组课文的打头课《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师深情朗诵单元导语的第一段: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

6 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接着:今天首先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去了解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这样自然导入课文的学习。

三、音乐、歌曲、影视导入

: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草原》一文,上课铃一响,一首悠扬的《牧羊曲》立即将学生带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教《月光曲》一文,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它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舒缓缠绵,令学生陶醉,此时,老师再说这优美动听的乐曲便是《月光曲》。

影视导入: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现代的课堂趋向于“声情并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长征》是毛泽东的一篇不朽的名篇,那磅礴的气势,昂扬的斗志,博大的胸襟,惊险的画面,深刻的内涵,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影视课件导入,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把学生引进课文的情景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心中自然激起对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

7 精神的崇敬,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诗的热情。

五、创设情境导入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 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如一位教师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开始上课了,教师带着亲切的微笑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说着,从课桌上拿起一只小壁虎的图,这只小壁虎是用水彩画成动画片的形象,不但不丑陋,而且显得很可爱。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们马上惊喜地说: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有的学生说:壁虎有毒,能让人中毒。另一学生说:壁虎吃苍蝇、蚊子。教师这时趁机说:壁虎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将画上的小壁虎的尾巴摘下)。学惊喜地说:哎呀,尾巴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它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这个导课总共不到5分钟,却因其简洁凝炼、巧妙、新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想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

六、背景介绍导入法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

8 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 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略读课文导入方法

七、利用连接语导入新课

在教学《顶碗少年》时,利用连接语回忆前一课《桃花心木》的主要内容: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作者悟出了成长的道理。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所受到的启迪。看看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迪呢?接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八、利用图片导入新课

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这样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了 解民居的兴趣。

九、导游解说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从内

9 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虫鱼,天文地理,无所不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视角,身处其境,促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导入:出示课件,威尼斯的概括性文字资料。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还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的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威尼斯概况。这时,教师设置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穿越时空隧道,跨过千山万水,去游览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好吗?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提高。

十、谈话导入

谈话,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蟋蟀的住宅》时这样导入:“同学们知道蟋蟀是“战场上的勇士”,还是有名的歌唱家。可你们是否知道,它还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这一问,首先就把学生的劲头调动起来了,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十、悬念导入: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妙术,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且听下回分解”。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

10 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能引人入胜。如讲《草船借箭》一文时,我在课堂初始扮演说书人,来了一段说书:话说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当时,曹操刚刚把刘备打败,又要进攻孙权。这时的孙权、刘备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惟恐曹操一下子吃掉自己,于是这两家就商议联合起来对付曹操,先下手为强。刘备就派遣自己的军师诸葛亮到孙权那协助作战。孙权的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字叫周瑜。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于是,他就暗地里盘算,企图整治和加害诸葛亮。他假借商议军事为名,叫诸葛亮三天之内必须造十万支箭。在这仅仅三天的时间里,周瑜又设置了种种障碍,不但不给诸葛亮造箭所用的材料,而且还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如果三天之内造不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就会被就地正法。欲知诸葛亮如何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他的“高招”如何,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读课文《草船借箭》。

另外,还可以采用创设情景、名人名言、引经典、温故知新、做游戏、演说导入、直接导入、联想导入法、作者简介导入、游戏导入、绘画导入等等。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还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用什么样的导入形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创造的头脑,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依据如下原则:灵活性原则、精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知识性原则、

11 启发性原则、思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设计导入应注意“实”(讲求实效),“精”(精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启迪学生的思维。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成功的导入法,就会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小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为中心,设计巧妙而新颖的课堂导入,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导入犹如优美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如同序幕预示着剧情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艺术享受。导入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之有法,导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具体应用中不应占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重要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依据教材特点,根据自身的习惯、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适应学生的导入方法,才能在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中做到游刃有余。一个先声夺人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我们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综合运用多种导入方法,才能从容、简洁、有味地导入新课文。

12

推荐第3篇:语文课导入的艺术

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可让学生们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鲁迅对“悲剧”论述的名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以此让学生加深对悲剧的认识,教师进一步设疑,既然是“悲剧”又为何称之为“伟大”,“悲剧”体现在哪,“伟大”又表现在哪?

童年是一首乐章,有快乐,也有悲伤,童年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有好奇,也有抱怨。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生命中的最初快乐,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光,一个无忧无虑的时光,一个天真浪漫的时光。每个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大作家鲁迅的童年时光又是怎样的呢?在回忆童年时光时,作者为何仅选取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生活场景,这两个生活场景在作者的记忆深处烙下了怎样的印记,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的童年,去揭这个谜吧!

1986年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一篇电视讲话,讲话中有这么一段话“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里根总统高度称赞的英雄是谁?这些英雄有哪些丰功伟绩能得到当时总统如此高的评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里根总统的这篇电视讲话稿,去寻找英雄的足迹,感受作者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我先给学生讲《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然后引言导入新课:“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今天我们一起拜读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看看诗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和民间故事中的原型有何不同,作者创造性地运用民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要向读表达什么?”

在我国古代农民战争中有一位领袖人物, 他骁勇善战, 屡建奇功, 沉重打击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力拔山河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乃若何。’这首《垓下歌》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 也有他英雄没落的哀鸣, 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那么, 他是怎样落入穷途末路的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生答: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通过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 例如我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例如我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前,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对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绚丽与多情啊!但纵使多情而美丽,有一天,它终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在作家林海音儿时的记忆里,爸爸的花儿也落了。

在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我引用了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70周年大会上的话:“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狼》这篇课文我则采用成语导入的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生答: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烟四起、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狡猾、残忍、凶暴)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就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我在讲《最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1976年,美籍华人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典礼上,这位美籍华人不用英语发言而用中文发言。这一异常举动,引起世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的这一举动,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反响?学习了《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后,我们就能揭晓其中的答案了。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沙岸。那些苦难、挫折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同学们,这些折磨人的人生情景,常常突然就横亘在我们面前,当遭遇不幸时,你又作何选择呢?生1:“我会从哪跌倒就从哪站起来,勇敢地去战胜它。生2:“困难小的话,我可能有勇气去面对它,困难大的话,我可能就会感到害怕和沮丧,也有可能会一蹶不振。”生3:“我的选择会跟1一样,吃一堑长一智,把人生中的不幸当作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勇敢地面对它。”师:“3个同学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今天我们来学习周国平先生的一篇寓言——《落难的王子》,它将教我们如何去应对厄运这一人生的大难题。

例如在上《社戏》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首《童年》,轻松活泼的歌曲将每个人带入了天真浪漫的童年,引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鲁迅的童年生活,了解作家的童年经历,感受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又比如上《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我先播放了贝多芬的名曲《命运交响曲》,然后说道:“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让我们感受到贝多芬那颗要扼住命运咽喉、不甘沉沦的心,让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有很多人选择了坚强面对,贝多芬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他是怎样面对生活的。歌曲导入式很受学生欢迎,往往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很快进入情境。

例如在讲解《安塞腰鼓》一文前,我利用多媒体优势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越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我见好就收:“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口技》一文的导入,我也同样运用了这种方法。口技表演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很直观地明白了什么叫口技艺术,这为分析课文重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先在黑板上不动声色地写下了课题,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答:“题目说明了云和天气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天气状况。”通过解题,学生一下就明确了本文的内容,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直观的认知。又如在讲解《土地的誓言》一文时,我同样也是先让学生独自分析题意,然后抛出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的?”有学生说:“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土地怎么会发出誓言呢?”也有人说:“题目没问题,可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呀。”也有人说:“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成作者面对土地时发出的誓言。”见讨论愈演愈烈,我马上接过话题:“题目到底该如何理解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马上就能见分晓了,请同学们翻到第9课”。通过分析有歧异的课题,马上就勾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在上冰心的诗歌《纸船—寄母亲》一文前,我向学生当场演示了叠纸船的过程,之后,我提问到:“同学们,这虽然是一只易破的纸船,但它却曾经承载过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起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有个周二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课的内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一进教室,发现同学们恹恹欲睡,便长叹一声:“哎!足球场是你们的百草园,看来今天中午你们在百草园玩得不亦乐乎呀!学生说:“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呀?”我立即笑到:“因为你们和鲁迅先生一样, 在“百草园”生龙活虎的,一到“三味书屋”马上就恹恹欲睡了。看来今天我们讲的课文要改改了,改成《从足球场到教室》”。学生听完之后,马上哈哈大笑起来,我环视四周,发现原本在睡觉的同学早已被人摇醒,正忙着看课文呢,于是我便顺利地完成了新课的导入。

韩军老师(以下简称师):我这个人有很多优点,有的优点大家一看就能发现。比如我朝这一站,诶(阳平调),身材还不错,蛮苗条;模样也还可以,挺潇洒的;这脸上优点就更多了(微笑着指着自己脸上的痘),这个,这个,还有这,共有二三十来个呢。看不到的优点也不少,比如我音色好,歌唱得很好,今天我就给大家唱一首歌。(只见韩老师走到电教平台前伸手轻按,一曲沉缓、悠扬、深情、动人的笛子协奏曲,回响在整个教室中,一种动人的气氛形成了。曲子名叫《遥远的思念》)

师:古人所说的“唱诗”的“唱”,实际就是吟唱,就是朗诵。诗歌本来就是拿来作吟唱的。今天我给大家吟唱的,是一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师先在黑板中间靠左侧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然后说:同学们都看过《编辑部的故事》吧?我所感兴趣的不是这部电视剧的本身,而是它的主题曲,谁能为大家唱出或诵出其中与“人”字有关的几句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的确,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才支撑了这个社会。那么谁能通过给“人”字加定语的形式概括一下自己所结识的人的特点呢?(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有说“助人为乐的人,忠厚善良的人,尖酸刻薄的人”;有说“大公无私的人,鼠目寸光的人,卓尔不群的人”)大家说得很好,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是个“怪人”,“怪” 在哪里呢?他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顺势在已写好的“人”字前面加上“装在套子里的”六个字)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禹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雷雨》是曹禹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

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样的话„„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最美好的,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美国有个著名的小说家马克·吐温,一次,他说“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那些议员恼羞成怒,一定要马克·吐温在报上公开道歉并修正说法。马克·吐温于是登报郑重声明,说他原先的说法的确有所不当,现在决定把它修改为“国会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吐温什么样的语言风格?„„对,辛辣的讽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代表马克·吐温这一语言风格的文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师:大家把书都关上,我得考你们两个问题。

师:第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教材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

生: 《荷塘月色》、《拿来主义》„„还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杜鹃枝上杜鹃啼》。 师:请问第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啊?

贾志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师:非常正确!你怎么知道的? 贾志杰: 在教材第5页上,编辑是有单元学习重点说明的。

师:好!(对着全班学生)都用的是同一本语文书,可贾志杰就比大家会读。他知道不但要读单篇的课文,而且还要读单元前面的学习重点。――好,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页。看看书上写的是什么?

生(齐答):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揣摩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如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次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 师:不错,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不过,我这儿要对“揣摩语言”作些补充性解释。揣摩语言一定要联系语境。所谓’语境’,包括外部语境与内部语境。外部语境指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等。

比如,外国人看宋丹丹和黄宏的小品就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笑;又如,我们今天读鲁迅的文章,对有些语言也觉得不理解。就是对外部语境不熟悉。而内部语境,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上下文的照应等等。这是同学们很容易理解的。

同学们注意,所谓阅读,主要就是通过揣摩语言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比如,今天我们要学的《荷塘月色》,就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品味。而揣摩品味的第一步就是朗读,那种’把自己放进去’的朗读。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遍课文。注意,在朗读《荷塘月色》的时候,你就朱自清!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是怎样的艺术形象?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有道理的。那么,孔乙已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会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已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来读一读这篇小说吧,读过以后,我们会得到正确的解答。

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啦,这当然有点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这篇文章叫——《陋室铭》,为什么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精品的一席之地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一起来学习唐代刘禹锡的散文小品——《陋室铭》。 (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生纷纷举手)

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指一位同学)就是你吧。你为什么没有举手? 生:我字写得不好。

师:没关系。没有谁不练习就把字写好的。练习练习吧。(生上台板书)

师:字写得蛮可以嘛,虽然不能说漂亮,但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都合理。要努力,大胆些,敢于表现,才有成功。(生欲回去)

师:先不要走。当老师还没有当完呢,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呀。 生:和„„朱元思写信。

师:“与”有“和”的意思,但这里应解释为“给”;“书”解释得很好,在这里是名词,“信”的意思。

生:给朱元思的信。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的“高峡”,曾被人们认为是梦幻中“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幻已经变成了事实,中国人民为世人演绎了一个现代版的神话传说。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源于古老神话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改编的歌曲,那位愚公是怎样搬走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的呢?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向课文。

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老师走进教室,拿起粉笔:“唰唰唰” 一下子就把所有同学的目光吸引过来,黑板上马上出现了一轮明月正挂在树梢的粉笔画。 生:(马上就有人在小声低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师(喜)(马上转过头来):对,这句诗正是这幅月光图的最好注解。古往今来,月光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大家想一想,古诗中还有哪些写月的名句?它们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放贝多芬的《月光曲》))

(整个教室仿佛浸在月光里,教室里月光处处,学生抢着举手)。

生1: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李白,表达了思乡之情。 生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作者张九龄,表达了美好的祝福。 生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苏轼,表达了真挚的祝福。 生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李白 „„

师(笑):一缕月光能勾起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月光更能引起文人们对亲人的美好祝福,为什么平凡的月光竟有如此的魅力牵动着那么多人的情肠? 生(抢着):人的雅兴。 师:不错,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也是写人的雅兴,什么雅兴呢?” 师(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一段经典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秋水,伊人。无数次地寻觅之后,是否会有无数个遗憾?遗憾,总是在你离去时浮出水面,而相思,却永久地沉在了水底。

赤足的女子,深秋的寒气可曾侵蚀到你娇嫩的肌肤?踏过河岸,你见到了什么?村庄,炊烟,还是阡陌?

只有白雾,蒹葭的背后还是蒹葭。你看见了露珠,那些叶片上晶莹的眼泪,随风吹落,任风激扬。

我读到了你寂寞中的美丽,读到了你暗生的白发,你的悲伤,你的喜悦。浅浅淡淡,真真切切。

在水一方的,不是缘,是梦。

老师刚才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的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这节课,我和同学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清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推荐第4篇:语文课导入例谈

语文课导入例谈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得失。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如同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引领学生积极求知,乐于探索。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0余年,在传统的直入式课堂导入和介绍性课堂导入的基础上,探索实践,将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复习旧知,寻求联系

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的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绿满大地的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生机。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王安石在《泊船瓜舟》中又是怎样描绘的?。。。。。。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看看他是怎样描绘春天景物的。”这样的导入,感情真挚,内容丰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紧密,启发性强,吸引了学生的心。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因为这些文章从作者到内容与现实都比较遥远,且文字艰涩难懂,因此课前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周总理的故事。有一次,美国代表团访华,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

- 1精致的藤萝花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我问:大家看看,老师手里的藤萝花的外形像是什么?有的说像猫耳朵,有的说像鼓起的帆,有的说像一只小船。我就提醒大家阅读课文对藤萝花外形的描写,比较和自己最初的想像有何不同。

五、背景介绍,引人入胜

是指以介绍文章作者或相关背景的导入新课方式。如教授鲁迅的小说《故乡》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时代背景,写作缘由,表述的条理清楚,引人入胜。

一般来说,写作年代距今久远而又文意含蓄,不介绍有碍学生理解课文的,宜用此法介绍作者时,要语言简洁,突出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不可长篇大论地介绍作者的生平,介绍相关背景时,力求条理清晰,突出重点。

六、制造悬念,扣人心弦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戏剧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故事在读者心中留下疑团,产生一种诱惑力,使读者急于求知,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使作品峰峦叠嶂,摇曳多姿,曲折迷人,被人称为是“引人人胜的绝招”。

总之,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是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第一座桥梁,“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它将奠定整堂课师生互动的基础,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顺利进行。当然,课堂导入要切

- 3

推荐第5篇:语文课趣味导入10法

语文课趣味导入10法

钟夸旺 | 2008-3-29 22:41:00

语文课趣味导入10法

娱乐功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且语文的其他功能往往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方能发挥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更倾向于感性地学习,他们思维跳跃,观念超前,崇拜新生事物,追求寓学于乐。在学生戴着隐形眼镜放足奔跑时,教师却依旧架着老花镜步履艰难,这显然迂腐落后。

所以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携带一块磁铁,一进教室就吸住学生的眼球。用虎头、凤首来带动整个语文课拒绝平庸。 1.手机短信

短小精悍、情趣盎然的手机短信早已是E时代青少年的宠儿。如果在导语中适当运用,必将和学生碰撞出火花。上《项链》时的开场白——

大学时候,有一次上晚自修,突然“滴滴滴”手机响了,我一看,是一则短信:

“亲爱的!当我在大街上扭头离你而去的那一刻,你放声痛哭!听到你撕心裂肺的哭声,我的心软了,我舍不得你走,我怎么忍心离开你呢?!于是我便飞奔过去,一把抱住你,说„„”

我故意戛然而止,问:“说什么?” 有个大胆的男生喊:“我爱你!”

我笑了,说:“你上当了!因为他说„„说„„说„„这头猪我不卖了!”

我紧接着引入正题:乍一看短信,我们感觉肯定是恋人分离呢!但最后才知原来是卖猪!回头想想,它的确没有戏弄我们——人家又没说是“人”,只是我们凭自我感觉罢了。所以,这就叫„„(学生答: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经典作品《项链》。 2.笑话

每个人对笑话都是不会抗拒的,尤其是永远笑不够的学生。一上台就“整”一个笑话,必将使课堂沉浸于融洽的气氛中。在上《药》时可以这样开头——

给大家讲个笑话:从前有对父子极其迷信,每天早晨都要翻翻老皇历,看适宜做何事,忌讳做什么。一天,老头要出去办事,习惯性地翻开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出门”,这可急坏了他。但他灵机一动:不宜出“门”,我翻墙头不行么?于是就去翻墙,由于土墙年久失修,塌了,把老头压在下面起不来。他大喊:“儿子救命!”儿子听到后说:“别急,我来翻翻黄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动土’,所以我不能救你!”结果老头活活被压死了。

我们在笑的时候,也感到悲哀——多么迷信、多么愚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药》,讲的事也很愚昧:竟然有人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 3.打油诗

打油诗,听其名就感觉滑稽可笑、饶有趣味。若合理地引入导语,必将增色不少。有次上课——

同学们,最近在杂志上看到一首很有意思的打油诗——

多情是蠢猪,

痴情真糊涂。

无情才叫帅,

绝情最冷酷!

(众生笑)

当然这些话说得有些偏激,但是也真实地反映了某种不良现象。比如我们今天要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如此。杜十娘是何等多情和痴情!李甲又是多么无情和绝情!

4.流行歌曲

很多学生都有心目的“fan”(偶像),对流行歌曲的魅力更是无法阻挡。老师如能时不时地兜出几首,定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和我们是“一条线”的,从而觉得贴心。在上鲁迅《祝福》时可以这样说:

大家有没有听过四大天王?(嘘,谁没听过)张学友呢?(当然)有没有听过张学友的《祝福》?(听过)谁能哼一段?(有男生站起唱:若有缘,有缘就会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同学们,张学友的祝福唱得多么柔情!多么温馨!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祝福》却是沉重的、凄惨的,因为主人公竟在祝福的气氛中死去„„

又例:

在上《心中的大佛》时,我说:孟庭苇在告别娱乐圈后,一直吃素,清心寡欲,还唱了一首歌叫《阿弥陀佛》,谁会唱?(学生骚动起来)可见,孟庭苇的心中有一个大佛。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座大佛。那作者心中的大佛是什么呢?下面来学习„„ 5.趣味新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天,在这个世间发生的趣事,不胜枚举。(譬如,“搜狐”中的社会新闻很多都是趣事)它们贴近时代,反映现实,如若从中撷取几朵,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上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可引用两条趣闻:

其一:报载,山西某山区农村,偏僻闭塞、教育落后,很多人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有一次记者去采访,碰到一村妇,当无意提到葡萄牙时,村妇顿时惊讶万分:“什么?葡萄牙?葡萄还有长牙的?我活了50多年,从来没听说过。”(生笑)

其二:近日浏览网上新闻,看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某县一名语文教师在讲解成语,突然,他大声说了一句话,接着迅速躲在讲台后面。等了一会儿才出来,说:“同学们懂了吗,这就叫做‘一言以避之’!”真是误人子弟!(生笑)

前一个例子错误地咬文嚼字,把“葡萄”和“牙”拆开理解,闹了笑话;后一个例子按字面理解,生吞活剥,也出了洋相。可见,有时候咬文嚼字真的很重要。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咬文嚼字》。 6.幽默故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譬如,上《不求甚解》时可讲这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但有位客人没有买礼物,觉得不好意思,就提议做一首诗来祝贺。众人都很高兴,客人便吟诵起来:

“这个婆娘不是人!”

大家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客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客人又道:

“儿孙个个都是贼!”

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客人又说:“别忙——盗得仙桃庆寿辰!”

儿孙一听又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得好。

这个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解。只有四句一起看,才发现是好诗。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而应该“不求甚解”(即把握大意和梗概)。下面就来学习课文《不求甚解》。 7.名人逸事

对于名人,学生知道的通常都是他们的本质或主要方面,往往对他们的侧面和一些小事不甚了解。但学生常常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致。所以搜几则名人的鲜为人知的逸事,带到语文课上,定会取得不凡效果。

鲁迅恐怕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作家之一。学生往往只知道鲁迅是严肃、深沉、激烈的,却不晓得鲁迅也有幽默、有趣的一面。在介绍鲁迅的时候,可以插入如下逸事:

鲁迅很讨厌理发,有时懒得数月不理。有朋友说:“看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来理发,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做,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 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处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点。”理发师听了如坠云雾。

鲁迅爱给人起绰号。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有一项功课叫“对课”,有一回,一个同学偷看了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问他对什么好,鲁迅说:“对‘四眼狗’好了。”孰料那人竟真以此回答寿先生,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而他则在一旁以书遮眼,憋不住笑出声来。鲁迅的观察力可谓尖锐,他把女生的哭状起了个惟妙惟肖的称呼——“四条”,因为女生一哭,眼泪、鼻涕齐下也!不是四条吗?他在北大讲课时,有位青年教授叫川岛,留了个学生头,他便给人家起了个绰号“一撮毛”,见面时还亲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真是搞笑的能手!

如此,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就出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备感亲切,在愉快的笑声中进入学习。 8.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来阐明某个道理,形式活泼、短小,但“滴水见海”,折射出的往往是大智慧。它不但使学生觉得饶有趣味,也能启发思维。 上钱锺书的《读〈伊索寓言〉》时的导入——

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驴驮着货物上街去卖。货物卖完后,孩子骑着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人责备孩子不懂事,竟叫老人步行。于是孩子和老翁换了一个位置,可路人又说老人于真狠心,竟让小孩子走路。老人赶忙将孩子抱到鞍上,路人又说他们残忍,不顾驴的死活。于是,老翁和孩子都不骑驴,干脆牵着牲口走。可路人又笑他们傻,空着驴不骑而徒步。最后,老翁对孩子叹息道:“我们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抬着驴走了!”(众生笑)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主见,不能被别人的话左右,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多读寓言,会懂得不少道理。那么钱锺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有何感受呢?下面就来学习课文。 9.谜语、歇后语

谜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重要成员。猜谜、说歇后语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娱乐。将它们引进语文课堂,很应该也很必要。

比如在介绍著名作家老舍时,若一上来就讲他生于何时何地,哪一年写了哪些作品,做做了哪些事„„这样势必让学生觉得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开场的——

不如出两个谜语给大家猜,看谁先能猜出来:

第一,“挑嫩的”;

第二,“晚年离婚”。(生笑)

两则谜语谜底相同,打一作家名。

有学生反应很快,答道:“老舍。”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我接着说:猜得很对!大家很聪明嘛!好,现在我们就来走近老舍„„

又如:介绍马克思时,我说道:1818年,一个娃娃出生了,在今天看来,他的诞生,用一个不恰当的歇后语来说是“玉皇大帝娶土地婆——惊天动地”的!(众生笑)因为,这注定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诞生!„„ 10.广告

广告充斥于每个现代人的生活,哪个学生不能背出几段广告词来?用极具时代感的广告打开课堂大门,恐怕学生会争相涌入。

在学习《诗贵创新》时,可以这样导入—— 大家看电视时,有没有看到过高露洁的牙膏广告?(有)其中有这样一个画面:一位阿姨问小朋友:“我们的目标是——”小朋友答:“没有蛀牙!”结果因为这个广告,某校学生闹了笑话——在化学实验室里,化学老师再三讲明实验的目的是会用氢气和氧气制成水。然后又大声问学生:“我们的目标是——”众生竟答:“没有蛀牙!”老师差点昏倒。(生笑)这些学生的回答真是有创意呀!

还有,我们都看过《泰坦尼克号》。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巨轮失事后,露丝趴在木版上求生,由于木版只能承受一个人,所以杰克只能浸在冰冷的海水中。杰克知道自己不行了,哭着说:“亲爱的,你要勇敢地活下去,我要走了„„”然后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我感动得泪如雨下!但有一个广告却把这段戏改装了——

杰克(痛苦地):“亲爱的,你要勇敢地活下去,我要走了„„”

露丝(轻松地):“没关系,我有‘立瘦’牌减肥茶!”(说着取出一包减肥茶,放入自己和杰克的嘴里,喝了几口海水,两人立即变得奇瘦无比!杰克迅速爬上木版,木版轻松地承受住两人,他俩得救了)

最后,露丝高举减肥茶,暧昧地说:“‘立瘦’牌减肥茶,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学生暴笑)

大家说这个广告有没有创意?(有)是的,现代社会太需要创新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文学同样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诗贵创新》。

推荐第6篇:浅谈小学语文课新课导入的技巧

浅谈小学语文课新课导入的技巧

所谓“导入新课”是指新课开始到学习新知这一段时间内的师生共同活动。

一出好戏应有一个好的开场,一个优秀的武师一出手就能赢得观众的喝彩,同样一堂课的“导入新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教学,一段精心设计独具匠心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课前导入”,优化其课堂结构呢?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做法谈一点认识。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最常见的导入法是导入语直奔主题。如我在教学《掌声》一课时,问学生:“孩子们,今天咱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我吗?”答:“欢迎!”师:“表示一下!”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师:“谢谢同学们欢迎的掌声!今天我感冒了,有点不舒服,你们能鼓励鼓励我吗?”教室里再次响起了掌声。师:“谢谢同学们鼓励的掌声,听到你们的掌声,我感觉好多了。掌声可以催人奋进,掌声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自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掌声》。”

我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咱们聊一个轻松地话题,谈一谈童年好吗?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记忆,谁想把自己有趣的故事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呢?”几句话,就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使他们畅所欲言。有的说:“爸爸教他学游泳,他不敢把头伸进水里,爸爸急了,还没等他吸气,就把他按到水里了,结果喝了好几口水。”还有的讲起了“在暑假里,拿起泡沫碎屑,到房顶上制造人工降雪”的事情。女生们兴致勃勃地讲她们用罐头盒当锅,玩炒菜做饭的有趣游戏,那节课教学效果很好。

二、情境导入法

现在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例子,有的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贴近生活,学生们乐于接受。如我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是这样导入的:“学生们,你们知道现在的国家总理是谁吗?”生答:“是温家宝总理。”师:“谁能说说总理是怎样关爱我们的?”生甲:“我爸爸说是温总理免了我们的农业税和学杂费。”生乙:“我知道,大街墙上有标语‘上学不交费,种田不交税,农民得实惠’。”师:“是啊,总理这么关心我们,和我们心连心。那么,在几十年前,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又是怎样关爱傣族人民的?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还有一次,我在送课下乡活动中,讲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课文作者许地山笔名“落花生”,他之所以将笔名取之为“落花生”是因为他的父亲从小就教他,做人其实要学习花生的那种品质,虽然从外表上并不是很出色,也不张扬,但其实是能够做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所以,许地山从小就想做一个有用的人,取笔名为“落花生”。我设计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我做个自我介绍,我叫王敬格,这个名字是父亲给我起的,从小父亲就教育我要懂得尊敬别人,严格要求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有深刻的含义,它包含着长辈对你的爱河希望,谁能把自己的名字解释给大家听啊?”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名字的含义,一下就消除了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三、讲故事导入法

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赠汪伦》一诗,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在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汪伦,他特别崇拜李白,想和他交朋友,可李白根本不认识自己,怎么办呢?他想了一个办法,因为他知道李白爱喝酒,又喜欢旅游,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很快就来了,在汪伦家喝酒谈诗非常投机,可就是没有看到信中所说的景致。汪伦向他解释道:“这里有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就是‘十里桃花’,还有一家姓万的老板开的酒店,不是‘万家酒店’吗?”李白被汪伦的热情好客所感动,临走写下了一首诗送给他,这首诗就叫《赠汪伦》。

四、音乐、歌曲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激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用《小雨沙沙》这首儿歌导入。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陶醉其中,随着优美的旋律唱了起来。唱完之后,我因势利导,学生在余音缭绕中入情入境、水到渠成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五、谜语导入法

猜谜语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无论猜对还是猜错,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很活跃。比如,《我是什么》一课,我用谜语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这是什么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执教《落花生》这一课,我也采用了谜语导入法:“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当学生猜出是落花生时,再引出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落花生”。

六、游戏导入法

做游戏导入新课,使学生兴趣十足,也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在一次示范课上,我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就用了做游戏,对对子的导入方法。我告诉学生们:“今天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他们个个笑逐颜开。游戏开始,我说“上”,学生一起回答:“我对‘下’!”我说“强”,他们对“弱”;我说“大”,他们对“小”;我说“强大”,他们对“弱小”。这样几句话就把课题给对出来了。 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历史典故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等,没有一定的模式,也不能千篇1律,“教学有法,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不同,教学重点、难点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无论哪种方式的导入都要做到适宜、适度,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分钟。愿所有的语文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更有活力。

推荐第7篇: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

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 大新寨中学—冯叶

导入语又叫开讲语。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好的设计导入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设计导入语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切入点,内容和方式必须独辟蹊径,富有新奇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趣味式导入语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如讲《词义》一课是这样开讲的:

今天给大家先讲个小故事,阿凡提当了理发师,当地主持伊斯兰教仪的大阿訇经常去理发,但从不付钱。有一天,阿凡提先给他剃了光,刮脸时问:“你眉毛要不要?”“当然要”。阿凡提哗哗两刀把他的眉毛剃了,说:“给您”。大阿訇气得说不出话来,阿凡提又问:“你胡子要不要”?他在一嘴漂亮的胡子,忙说:“不要,不要”!哗哗,又是两刀。这时的阿訇用镜子一照,见自己像个剥光了的鸡蛋似的,暴跳如雷,气势汹汹地责问阿凡提,阿凡提却从容地说:“我是遵照你的吩咐做的呀”!

词义本来是得抽象的,可是把阿凡提请来帮忙,讲得生动有趣,立即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激情式导入语

对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蕴含深沉的课文,教师可在新课开始时,结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使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

在教《雨中登泰山》一文,一开讲就用富于激情的感染力的语言,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画卷:“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姿态万千、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提到这些,民族自豪感就充盈心头。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答)五岳之长是巍巍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请同学们背诵(学生背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先生写的《雨中登泰山》,让我们请作者为向导,跟他攀登游览高耸雄奇的泰山...... 精彩的导入语,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未入课文而心对泰山已向往之至。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激情式导入的作用不仅仅是落实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道德观、审美观的熏陶和提高。

三、解题式导入语

教师针对隽永、含蓄的课文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讲解与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要旨,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逐步深入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如《驿路梨花》,引导分析“梨花”,解题式导入语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典型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与挖掘,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题目的中心和课文中去。

四、悬念式导入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疑置难,制造矛盾,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种种疑团,激起追根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

在教契诃夫的《渴睡》时,一开讲就说:“有一个只有十来岁的小姑娘,因为家穷,就给富人家做保姆。有一天晚上,已经很晚很晚了,小姑娘渴睡的不得了,可摇篮里的婴儿却还不停地哭,小姑娘觉得就是这个婴儿使她不能好好地睡觉,于是把婴儿活活地掐死了,然后自己就沉沉地睡去了......”

讲到这里,学生就情不自禁地发出“呀”、“哇”的感叹声,教师接着说:“这到底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小的姑娘变成杀人犯呢?小姑娘以后怎么办呢?”学生们带着这一系列的悬念,如饥似渴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此外,还有过渡式导入语,就是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课文与知识,由旧课旧知识过渡到新课新知;还有情境式导入语,就是用生动的语言对事物、事理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电化教学媒体追染气氛,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美感,引发思想感情共鸣,等等。

总之,好的导入语,出神入化,婀娜多姿,精彩生动,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新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010-3-19

推荐第8篇: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姓名: 刘刚

职称:中学二级语文

工作单位:汝阳县刘店镇第二初级中学邮编: 471200联系电话:13243098671

电子邮箱:1139241182@qq.com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汝阳县刘店镇第二初级中学刘刚

[内容摘要]语文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就这样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因此,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提问导入法

提问导入可以立刻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充满着创新的活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从已有知识中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例如:光未然的《黄河颂》一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借黄河抒怀.写下了大量有关‘黄河’的古诗文,谁能说出有关‘黄河’的古诗文名句?”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他们平时积累的许多有关“黄河”的古诗文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图片导入法

图片能直接冲击人的视觉感官,它给学生的感觉更具体形象,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情景。特别是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学生很难凭空想像。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先展示图片资料,学生们边欣赏天上变化多端的云,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形象直观。在此基础上讲解课文,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接下来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音乐和云彩变化的图片,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介绍各种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学生站在讲台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同学们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三、歌曲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就是用歌曲的形式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营造的特殊氛围中,奠定感情基调,调动其情感,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促进其理解,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比如我在教学《隆中对》一课时,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军事集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历历在目,如

在眼前。就这样,歌曲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教学气氛是那么和谐,那么愉悦,授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艺术享受中。

四、情境导入法

现实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如我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让大家齐唱一遍《好汉歌》,摘出其中的三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巧妙地将其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讲课时水到渠成,势如破竹。

五、对联、诗词导入

对联、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它,虽然距离现代学

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欣赏《四面楚歌》作品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气吞山河破秦乱,勇抵万夫力拔山。”学生读着对联,兴趣倍增。然后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副对联中出现的人物是谁?”再次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我又发问:“你们还能说出有关描写项羽的诗词吗?”在学生答不上来的时候我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抛给学生。这样极大地激起了学生欣赏《四面楚歌》强烈欲望。

除此以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设置悬念导入法、表

演导入法、解题入法、历史背景导入法等等。

总之,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导入新课的艺术。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但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在选取导入方法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作精心的设计,灵活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语文课添上精彩的一笔。

参与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1

今天上午的语文课上,董老师为了让同学们了解错别字的危害,特地从网上找来一些有关错别字图片及错别字的故事制作成幻灯片放映给同学们看。

首先,董老师展示了几张街头错别字的图片,要求同学们找出图片中的错别字,并叫了几名同学在黑板上把错别字进行改正。图片展示完后,董老师说:“错别字的不但会影响城市的环境,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接着,董老师又给同学们展示并讲解了一篇有关错别字危害的文章:有一个农民不小心食指被蛇咬伤了,没有及时到医院去医治,肿烂起来后才到医院医治。医生诊断后,说:“你的食指必须切除,不然的话还会糜烂下去。”这位农民实在舍不得,可是又没有其他办法,无奈之下便答应了。医生在开处方时将“切除食指”误写成“切除十指”,当这位农民从手术室出来时,好好的十个手指不见了,成了终身残废,丧失了劳动能力,还引发了一起医疗事故纠纷。

看完有关错别字的图片和文章,听完老师的讲解,我对错别字的危害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决定以后一定要仔细认真,不再写错别字了。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2

昨天语文课,我们上了《大道之行》一课。语文课上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也记得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在老师说十班那几个男生朗读的多么多么好的时候有些印象。因为我听到之后我很担心,没错是担心,我担心我们五班的男生除了小A和小B以外就没有人站起来了。果真如我想象中的一样,十班的三个男生是自愿出来的,我们班的男生是被逼出来的,不过读的也勉强算可以了。

他们读完了,我以为老师肯定会让女生也站起来读一次。在我为此兴奋的时候。老师又突然抛出来一句话,具体说的什么我不记得了,反正就是我们班的女生怎么怎么比不上十班的女生了,我当时听了真的很气愤,感觉自己班的人被轻视了。女生都很安静,好像这不关自己的事一样。我是一个没骨气的人,本想出头喊不公的,看到这场景也只好沉默了。但当小C站起来的时候,我感觉那是她在我心中的形象如此之高大。女同学们那时候也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个接一个站了起来。大家一起齐声朗读,声音响彻整个初二的楼层。没错,我们要让老师知道,我们绝不比10班的女生差!他休想在轻视我们!

这就是我当时的所感所想,我希望老师的心理也会有所触动。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3

今天,是星期三。

今天的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课代表将今天任务写在了黑板上,黑板上树立着十个大字“找出练习册,读着语文书”,那十个大字同学们都看到了,并且齐刷刷地读起来语文书。

我们要讲的第十一课,“窃读记”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林海音酷爱读书的故事,并且让我们记住了“我们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这篇课文,在小学里学的,所以现在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学了一会儿,老师让我们翻开练习册做刚刚学过的第十一课,刚学完就做练习册,肯定会做好。因为,刚学过来,大部分的内容还是留在脑子里。

下午,最后一节课上的也是语文,和上午基本一样,就是读的内容不一样,这一次是背一下学过去的论语,并且和同学比赛。

读完,背完,比赛完,就要做题了,行知天下67页,快做,上黑板的上黑板,下面做的下面做,转眼,放学的铃声打响了。

老师,两节课,您教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做题的能力。

老师,谢谢您,我们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加油努力,勤奋!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4

语文,不同于别的科目。她有着一份灵气,无时无刻不充满我们身边。不管是风花雪月,还是世事变迁,都蕴含着语文。语文,使人们的心灵得以沉淀,过滤尘俗杂念,升华为一种泰然。语文就是语文,她使我快乐,使我感受人间每一份真谛。因此,我爱语文,我喜欢语文。在读中学语文时,语文就像一江春水,蜕去我平庸的外壳:

一路奔腾,她饱含湘君载歌载舞的激情,屈原抱怨投江愤激,王勃光华的才气。

一路低徊,她俏走了陶潜的梦幻,乐天的缔恨,闻一多先生怅憾一潭死水的无奈。

一路东逝,她将离愁点染的凄凄惨惨化为血,将豪情勃发的潇潇洒洒化为酒,将人生经营的蓬蓬勃勃,红红火火。

我喜欢语文,更喜欢上语文课,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和别的学校不一样,因为我们的采用了自创的“三勤四环节”学习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变得生龙活虎,每一课都会有一张学案,你可别小看它,它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仅仅有条,条理很清晰,有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这个目标就是我们一堂课的引导;自学探究,给刚开新课的同学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讨论解疑,有许多在这一堂课中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流;反馈总结;在一堂课中所学的很多知识归纳在一起,是这一堂课的总结有了它使我感到语文更精彩了。让我看到语文的魅力,让我深深的陶醉。

语文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语文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语文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语文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语文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语文就是那鹦鹉洲随风浮动的芳日。

语文给我许多感受,在语文的课堂里,让我们感受那语文的幸福的味道!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5

“哈哈哈…”全班一片欢笑,是赵本山演了一个小品,还是大兵说了段相声?告诉你吧,我们正在玩“张冠李戴”的游戏。

刚上语文课,老师就神秘地说要玩个小游戏,我们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讲了“张冠李戴”这个游戏的规则后,班里一片议论,有的说老师唬人,有的却异常兴奋,我默默坐在位上,一言不发,一边撕纸一边想,老师到底要干啥呀?正在这时,游戏开始了,老师分别叫了四名已经写好词语的同学上台,我们都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啥药。台上的同学也不知道老师唱的哪出戏,互相愣了好大会儿,才开始按老师的要求念自己准备的词语“某某某,在垃圾箱里,悲伤地,吃冰淇淋”“哈哈哈…”全班被这句话逗得哄堂大笑,你看张艺腾笑得合不拢嘴,刘奕辰笑得乐不可支,还有朱可为,他都笑得趴到了桌子上,我也笑得手舞足蹈。下面的同学变得更加踊跃,积极举手上台胡诌八扯,让我们捧腹大笑,一直笑到肚子疼。

这个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要适当用词,要是用词不当,就会闹出许多笑话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6

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心中有了许多的感慨,许多惊喜,许多反思,许多怀疑……

我感慨的是潍坊的名师们构建的理想课堂太精彩了,李虹霞老师的“统合”语文教学法展示。她放弃了传统的线性教学,建立起多元、多面、多维、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时空坐标。她的《中国的月亮》从唐诗到宋词到现代诗到散文,背诵、朗读、吹奏,横向、纵向、空间三个维度进行统合,这种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处理能力,学生也因集中的大量的专题阅读丰富了语言,润泽了感情。韩兴娥老师带孩子一起向我们展示的《上下五千年》课堂,她的海量阅读教学让我们大开眼界,她的学生知道的真多,做她的学生真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海量阅读走进课堂,使“腹有诗书”的孩子们有了“下笔如有神”的原动力。使他们在所积累的丰富语言中不知不觉的内化成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佳句迭出。代吉娥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这个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有些单元很适合学生自己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教学,使所学知识更统一、更集中,还能省出时间进行内容补充,让孩子阅读更多的文章,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惊喜的是能听到于永正老师的幽默语言,精彩戏剧及他宝贵的教学经验。他的一句话很是令我深思:语文教师要留下感情,留下能力,留下兴趣,留下习惯。所以说朗读很重要,她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只有朗读才能留下感情,才能获得掌声,才能激起孩子的兴趣,所以我怀疑自己以前的教学理念,深深地挖教材,天天费尽心思的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一一回答有多大的意义?孩子们的读呢?课堂上朗读上哪去了?想想我们自己是读几遍才懂得,我们是搜教案看教学用书,最后才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孩子们读个一两遍就能读懂那不是天方夜谭吗?我猛然醒悟了——做人要诚实,教学也要诚实。想要孩子真正学到知识不是学我们想给的,而是学他们想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思想的转变,实实在在的为学生着想,看李老师韩老师的课堂,不都是把主权交给了孩子?由孩子导入新课,孩子带领孩子进入自己的课堂,老师在一边辅助,成为学生的好帮手。我想我愿意成为学生的帮手,能看到孩子们的能力提升就是做老师最大的心愿。韩老师李老师是幸福的老师,他们的学生是幸福的学生。我真的很羡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他们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觉得李老师的“统合”教学法很适合五六年级的复习课,代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也适合中高年级采用,八个单元中可以有两三个单元采取这样的方法。也许刚起步不会有好的收获,但没有大胆的尝试哪有意想不到的喜悦呢?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必须不断地尝试。总之阅读积累是小学阶段最大的任务,师生共同在课堂上进行海量阅读才能让“轻负担高效率”的美梦落实到实处。所以今后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要老师领读领学。做到每星期有一节阅读课,每星期保证有两节早读来读经典诗文,读积累的好词佳句。再让学生从一周读到的文章中选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写一到两篇读后感,写到专门的笔记本上,笔记本每一页可以根据题目、感悟内容进行绘画装饰。这些都可以是家庭作业,省去天天写生词,写生词可以每周一次放到周末作业或在复习课堂上。真正做到会读了多读,会写了常写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7

前段时间参与了xx老师开展的语文公开课活动以后着实令我产生了不小的收获,尽管我也是教授小学语文却在思路方面存在着不少的局限性,这次听取了xx老师关于小学语文的诸多观点以后让我发现了不少新的观点,带着对教学工作的追求让我参与了这次听课并在结束后获得了不少的体会。

语文科目较为明显的优势便是偏向故事性从而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兴趣,然而在说明文或者是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方面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于这类问题xx老师认为也许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做得还不够以至于造成这样的局面,为此应当在教学时进行科普从而利用讲故事的形势来吸引学生对这类课文的兴趣,即便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听取了这种形势的课程以后也会主动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实际上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现在的小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或许带有故事性的话题能够吸引他们却难以巩固相应的学习基础,再加上与英语语法产生的冲突导致部分学生的思路是容易混淆的。

在学习语文方面应当要尽量做到多阅读多思考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至少在学生做语文习题的时候不能将这种模糊的思维代入到考试中去,这就需要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去剖析知识点然后再将其教授给学生,值得重视的便是xx老师认为通过书写的形式记录知识点远比背诵的效果好很多,也许背诵过的课文长时间不去接触可能会遗忘却无法否认做笔记的好处所在,正因为花费了许多精力进行书写才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起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在这次听课的过程中引起自身共鸣的便是现在许多学生在字迹方面的劣势,无论他们是否愿意挤出时间临摹字帖都不能忽视字迹差的问题,关于这点我们大多只是去劝导或者批评从而没有在日常教学中做好相应的监督,对于这类问题的产生应当主动去和家长进行联系从而做到双重监督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优秀字体带来的好处,否则的话无论是平时批改作业还是组织测验都会因为字迹差的问题感到困扰,平时应当在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督促学生做好这方面的练习才行。

对待语文教学工作虽然以往付出过不少努力却应当意识到相互交流的重要性,正如这次听课便能在xx老师的阐述中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展开反思,面对日益严峻的语文教学形势的确需要通过听课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8

20xx年1月5日,我到双月湖小学聆听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就这几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语文教学必须先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即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说的习惯、读的习惯、写字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等,尤其是听的习惯。对低段的孩子来说,学会听,极其重要,这不仅因为听是思维活动、学习活动的开端,而且,教学生学会听,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优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每天使自己的教学流程中形成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既让学生体验情感又培养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既抓学习常规的落实又发展学生的自由个性,习惯将自然而成。

2、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感悟”,它是“自主合作”、“发展创新”的基础。低段学生朗读的指导一般分为读准、读通、读好等几个层次,指导朗读要有目的、有指导、有方法、有层次。在读中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质疑,并自主解疑,尊重学生多元化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核心,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合作、思考、感悟、创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全面达成三维目标。

“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要加强课文朗读,精彩段落、关键句子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变成学生自已的语言材料。重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3、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树立一种细水长流的识字观,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全方位“认识”它,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对这个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时空看到这个字都要有一种“回忆”的冲动,更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这个生字的呈现机会。

我们还应走进生活“巩固”字.语文学习包括识字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识和习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

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优秀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9

我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从大学时期到现在,听课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听课其实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无论是以前在教师里听自己老师的讲课,还是现在在班级里听其他语文教师的教学,这都让我受益匪浅。以前听课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过程,但是现在听课还得学一学其他老师的教学方式,学校里这么多老师,我只要听一部分老师的讲课就足以让自己的见识得到不小的提升。

最近,我校又一次的开展了听课的评比活动,我自然也没有放弃这个学习的机会。在小学里面,最不缺的就是语文和数学老师了,所以我又不少听课的对象,这次我们有幸在五个班级里开展教学活动,这也意味着我有四次听课的机会,当然了,我也要准备一场质量较高的教学课,不然会让其他老师看了笑话。这次听课的主要目的还是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改变,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我们的经验不足而且准备不多,不少老师的教学模式会变得越来越古板,所以我们必须经常去听一些其他老师的讲课,借此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教小学生语文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情,但是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听语文课却是一件难事情,不少学生都觉得语文课比较无聊,所以听起课来就不是很认真,这个问题我一直都想去解决,所以我一直都在观察其他老师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的。

在听一些老教师上语文课时,虽然我觉得前辈们的教学模式比较古板,但是这种模式可是老教师们数十年的教学所积累下的经验,所以还是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的,就是听久了之后会产生一种枯燥感,要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上多一分乐趣就好了;在听一些年轻的教师上课时,他们的教学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现在科技、网络十分发达,所以这些年轻老师们不仅准备了许多不一样的新鲜东西,而且教学的时候也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灵活幽默的教学自然也赢得了学生们的青睐,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比以往积极不少,但是这也有一种缺憾,那就是学生太过于激动不利于管理且无法沉下心来学习……看过了多位老师的教学后,我发现教学方式其实不能太过于死板,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应的调整。

小学语文课心得体会10

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于是我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

一、鼓励孩子,但不能缺乏适当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为迎合新课改精神,夸奖学生十分普遍,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了不起了”、“你正是天才”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简单的问题,也给予“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鼓励教育,确让学生雾里看花,失去了自我,对自己不能够正确评价。这种缺乏指导性的表扬,学生们都听腻了,也难起到激励作用。

“表扬不能让孩子迷失‘最佳答案’”,新课改鼓励孩子自主思考,不等于老师不作引导,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迎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

二、提倡合作,但不能缺乏独立思考

新课改后,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变了:由一行行、一列列变成了一圈圈、一堆堆。一看就明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合作学习,但是也有误区:孩子们更乐于参加热闹的合作,课堂上孩子们高高兴兴,争得面红耳赤。在老师的示意下,孩子们停下来,课堂回复了平静。但喧闹的背后,少了冷静的自我思考。慢慢的老师们已看到了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弊端。

“合作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独立思考”,于是我尝试着给孩子们独立学习的课堂“留白”,孩子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渐渐提高,因为有了思考的空间,他们的表达也有了独特的见解。

三、网络文学不能替代传统

新课标规定,小学高、中、低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几十万字,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于是乎,老师们掀起了孩子读书热潮,教室图书柜,学校阅览室,家庭阅读建议……一些相应的设施、措施相应出台。慢慢的我发现,不少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看网络文学上了,以至于交上来的作文成了网络作品的克隆版,里面都是网络语言和看不懂的符号,失去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语言,内心真实的表白。

网络文学直白易懂、朗朗上口,孩子易于接受,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缺乏规范性,不如传统的诗歌、神话故事、对联等语言精练;想象力强,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教材的范文例文较多,使得很多孩子用了拿来主义,省去了许多写作环节,有碍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作适当的引导。我们应指导孩子们 选择合适的书,学会有效阅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这就是我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三点体会,课改之路还长,相信有大家的耕耘,我们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推荐第10篇: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在刚上课时学生可能还处于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注意力往往不能马上集中到英语学习上来。此时,老师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同时,巧妙的导入也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直观导入法

利用图片、声音和实物等进行直观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语言学习直接和清晰的感受,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降低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导入包括以下几种具体的导入方法:

1、视觉导入型

小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较强。当老师呈现一些直观的事物及其英语表达时,学生会对这些表达方式产生新奇感,并从中体会英语和母语的异同,充值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进而调动其学习的内在。视觉导入法可以细分为实物导入、绘画导入和肢体导入等方式。

实物导入:直接用实物作为导入的媒介。 绘画导入:包括简笔画导入和图片导入。

(简画circle——pig)这一导入过程注重启发、比较和联想。通过与原有知识的对比,学生能直观、清晰地分辨出本新语言点,从而逐步形成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及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图片在教学英语故事时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插图,猜测故事的大意,还可以围绕故事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引导根据学生自己从图片中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肢体导入:可以准确地表达实物和图片不易表现的内容,如果恰当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表示动作的单词)

2、听觉导入型

分为歌曲导入法和模拟声音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利用歌曲或音乐来导入新课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导入方法,即能让学生做好上英语课的心理准备,又能让学生从呆板、紧张和单调的学习环境解脱出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hesd,shoulder,knees and toes)

模拟声音导入法:可以模拟或录制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二、会话导入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巧妙运用会话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产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创设情境。会话导入的方法主要有:

问题导入: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适用范围广、应用普遍且操作简便的一种导入法。既能帮助学生学生息和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对话导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经常会根据教学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学生进行问答。(I like swimming.I’m going to go swimming this Sunday.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morning?老师先示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运用并扩展了所学的语言知识。)

三、活动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猜谜、顺口溜、捉迷藏、小哑剧、找朋友,藏东西)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并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全身反应法TPR是常用的游戏方式,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通常用在课前复习和导入环节中。(Touch your nose; Simon says)

猜谜游戏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衣服、物品的颜色、地方、动作、脚印是什么动物)一个难度适当且极具趣味性的猜谜游戏,可以引起广泛的参与和深度的思考。

竞赛导入采用竞赛和评比相结合的形式丰富课堂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调整竞赛的形式。

四、情景导入法

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缩短了进入语境和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故事导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导入新课,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欣赏力。不仅可以用于故事教学,在教学新单词时创编一个合理的小事故,利用图片、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5分钟为宜。课堂导入的目的是帮助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其相关知识,同时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果导入的时间过长,不仅导入本身会显得冗长,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

切忌生搬硬套。 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的班级也要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特点而定。

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部分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他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11篇:小学课堂导入语

2010届师范类毕业生

教 研 文 章

小学课堂导入语的功能和使用策略

学生姓名:

姜代超 学 号: 0706010113 班 级: 07级现代教育技术班 专 业:

现代教育技术 系 别:

信息科学系 指导教师: 邹春杰

日 期:2010年3月31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正文„„„„„„„„„„„„„„„„„„„„„„„„„„„„„„„„3 参考文献„„„„„„„„„„„„„„„„„„„„„„„„„„„„„„7 致谢„„„„„„„„„„„„„„„„„„„„„„„„„„„„„„„„8

小学课堂导入语的功能和使用策略

摘要: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行为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做好新课程的导入工作,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能够为整个课堂的进行打好基础,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小学教学中导入语的功能谈起,并进一步介绍了几种课堂导入的策略,为导入语的正确使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课堂 导入语 策略

课堂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导入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好的导入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教学中导入语的功能

(一)引起关注,集中注意

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任何心理过程的发生和进行都离不开注意的伴随。上课开始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为完成新的教学任务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转移到课堂上来。

(二)激发兴趣,引起关注

兴趣是感情的体现,也是学习的向导,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行动。在导课的过程中,教师风趣幽默的讲解、富有感情的朗诵、漂亮美观的板书、潇洒动人的风姿或一幅美丽的绘画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如沐春雨、如饮甘露,进入一段美妙的境界。

(三)沟通情感,活跃气氛

导课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笑容、一句话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牵动学生的心弦。高明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来活跃气氛以达到师生心灵相容的目的。这种良好的教 2

学氛围,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

(四)承上启下,联结知识

导入语是沟通“旧知”与“新知”的媒介。因此,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使学生了解自己要做什么,从而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

总之,导入语有重要的教学功能,它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完成好教学目的,完成好教学任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教学中导入语的使用策略

小学教学中所使用的导入语应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接受能力等相适应,教师应很好的去了解学生心理,研究教材,从而设计出新颖恰当的导入语。一般情况下导入语的使用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通过复习来导入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应用时要注意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多用复习,练习,提问等手段,还应因课施教,采用多种方式等。

如学习一篇关于描写秋景的古诗时,我们可以对前一学期所学的古诗进行复习,从而导入新的古诗中,可这样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了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背一下呢?从而引出了以前学的诗,通过复习引入关于描写秋天的诗。这种导入不仅能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还能更好的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

复习导入的方法更多的应用于一篇文章中后部分课时上,如在第二课时开始时应先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回顾,从而很好的过渡到新知识。

(二)通过课题来导入

利用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或根据课文题目提出一个问题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策略的特点是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把握住立意的中心。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 3

真组织。

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可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将相和》这一课。[板书课题]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主要是抓住题目,直接根据题目引申的意思来导入课文。

(三)通过设定情境来导入

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和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策略。情境导入法得当,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课上,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这种导入策略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中应用最广泛。运用此法应注意善于创设情境,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要加强诱导,巧妙构思,激发思维。

如在上《蜜蜂》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看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怎样的一群小客人[课件:在音乐中,一群可爱的小蜜蜂来到花丛中采蜜]。蜜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昆虫,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呢?然后学生自由发言,接着老师总结引出新课,有一个法国人叫亨利.法布尔,他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论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小蜜蜂》。这样可以很直观的让我们看到课件上的蜜蜂,将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蜜蜂上,从而很好的进入课文。

(四)通过游戏来导入

教师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来导入新课。小学生非常好动,喜欢做游戏,可以利用这种特点来导入新课。主要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应用较多,要使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进入学习情境,教师的言语要准确、简洁、条理清晰,使学生有序地进行游戏。

为了能让学生牢记某种音乐符号,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教学。教师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站在队伍最后面,曲终歌尾它站 4

岗。”学生猜谜回答:“ 它是终止线‖”.教师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两双小眼来对望,他们俩个告诉你,回头再来唱一唱。”学生猜谜回答:“它是反复记号:‖”。类似游戏活动妙趣横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通过讲故事来导入

利用一个故事来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低年级的教师教学。通过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学习。运用时应注意语言要生动、形象,否则无法吸引学生们。

如在讲《花喜鹊和小乌鸦》一课时,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与小乌鸦的品格,前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却“还真有人夸”,后者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却有人讨厌他”。所以在上课前先讲一个寓言故事《蜗牛的故事》:据说蜗牛原来是动物世界中的长短跑双料冠军。可是千篇1律、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使蜗牛同志深感不耐。于是他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睡上几觉,过了几个月,一头豹子来和蜗牛比赛,结果豹子赢了,蜗牛说:“没什么,狗还比我差得远呢!”说完就呼呼大睡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条狗来和蜗牛比赛,结果狗赢了。蜗牛说:“没什么,猪还比我差得远呢!”说完又呼呼大睡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头猪来和蜗牛比赛,怎么敲门蜗牛都没有应答,原来蜗牛犯了嗜睡病,已经很难叫得醒了。

现在蜗牛爬得这么慢,那是因为它是在边走半睡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专找比你差的人作参照物,这就是自己越来越差的原因。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六)通过教具导入

教具导入就是教师在开始教学时,通过使用课堂内容中涉及到的教具,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策略。这里的教具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这种导入语从直观教学引入,用形象、逼真的教学挂图或亲手 5

做的教具吸引住学生,同时要注意教师提出问题要紧扣教具。

如在学习《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时可这样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教学生叠东西,叠好后问学生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引出课题《小小的船》,那现在就一起来学习小小的船。这样一个游戏既可以导入课文,也可以让学生学到一种方法。

(七)通过看图片导入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中都附有插图,有的很形象的表现出了文中的内容,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更明显。

如在学习《一分钟》这篇课文中可以直接通过文中的图来导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中的图画,然后老师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追着公共汽车跑,为什么站在教室门口?为什么又说一分钟,这到底和一分钟有什么关系?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文中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这样就能很自然的导入新课了。

(八)通过设置悬念来导入

悬念导入就是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有想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悬念导入应注意难度适中,要恰当适度,要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受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学习司马光砸缸时可先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几个小朋友到花园里玩,忽然有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其它小朋友都急哭了,只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哭,他用了一个什么办法救出了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这种方法可以和故事导入法相联系,通过故事来设置悬念。

总而言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语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开端,就应该先声夺人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了解并熟练地掌握教学中课堂导入语的运用,使之成为一堂完美的课。

参考文献

[1]程培元,《教师口语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胡淑珍,《教学技能》 [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3]远辉,张平海,闫祯。《教育学新编》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4]冯国瑞,《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5]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

北京 :高等学历教育出版社,1998.11 7

[m]

致谢

本论文是在邹春杰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邹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同时也万分感谢学校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是学校传授给我知识,教会我做人。 仍旧要感谢我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十分重要的师姐师兄、师弟师妹们,以及我结识的朋友们。你们不仅在学习上给予我指点,同时也是我生活中一起同行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建立友谊、彼此鼓励、互相支持与帮助。

当然,在我求学期间,还要感谢我深爱的父母亲一直以来对我无怨无悔的付出、支持、关爱和信任,在我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是您们帮我抵御风霜,谢谢您们。我是幸运而幸福的,我知足并且义无反顾的在大家的关爱下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一路前行。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确定题目到论文的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再次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第12篇:小学自我介绍课堂导入

课前交流:

1、同学们好,很高兴见到大家,见到这么多新的面孔,我很想认识大家,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名字,爱好。

2、同学们谁能介绍一下我呢?(看图)从图在你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1让学生猜猜自己的爱好并说出原因。2介绍自己的学校)

3、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原来老师还有这么多爱好,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说出自己最喜欢作诗)

4、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自己配合作诗:(让学生简单回忆《假如我有一枝也良的神笔》)音乐

假如我是一滴水,

我会滋润干涸的大地。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会()。(即时评价) 假如我是一阵风,

我会()。(即时评价)

假如我是一束花,

我会()。(即时评价)

简单点评,引入新课。

(同学们的想象力让老师敬佩,相信自己,让我们打开思绪,放飞心灵,共同走进童话的世界)

二、

1、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2、老师自我介绍[可以出示课件](兴趣,爱号,别名或绰号)说说名字的由来。(萤火虫、盼月、炎冰、熊

三、祈盼、自由鸟。

3、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人物有绰号并说一说。(水浒传)

4、给自己起一绰号并说明原因。

5、引入课堂。

第13篇:小学英语课趣味导入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他们听、说、读的能力,因此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成了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导入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一环节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得失。成功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气氛中;良好的新课导入还能使学生置身于语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说英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万事开头难”。如果能够开好头,那么小学英语教学就成功有望了。因此,英语课堂导入的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怎样使小学英语课导入得以成功呢?我结合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及实习实践经验,列举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旧知导入法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以较低层的知识掌握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联系的较高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知识作铺垫。在开始新课前,教师可以针对上节课的内容,以复习、提问、做练习等教学活动开始。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What are these?”这一句子时,可以先让学生复习“What’s this?It’s a „”这个句型。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先回答:What’s this?It’s a watermelon/bananas /pineapple„在复习完后,教师可以拿出多个该实物进行问答:What are these? Theyre watermelons/bananas/pineapples通过这样的复习和演示,学生可以领会到单数应用“What’s this?”提问,复数应用“What are these?”提问。

二、直观导入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用图片、简笔画、投影片、实物、图表、录像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利用直观教具可以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由于直观教具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on/in/under/behind/between等介词时,教师可出示实物——一个洋娃娃或一只玩具小兔子,放在讲台的不同位置,并用“Where’s the doll/rabbit? It’s on the desk.It’s in the desk.It’s under the desk„” 等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上述介词。

直观教具的使用,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三、游戏导入法“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从游戏导入,使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接受英语、喜欢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游戏的种类有很多:猜谜语、顺口溜、捉迷藏、找朋友、藏东西等等。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一些问题。

在教学 4A It’s late这一课时,本人开门见山:“Hello, everyone.First let’s play a gue game”学生一听是玩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马上集中。本人设计了一个

从袋子里摸出乒乓球然后用英语说出数字最后做加减法的游戏。没等我说完游戏规则,学生们都已经跃跃欲试,气氛活跃,教学也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天地。

四、歌谣、谜语导入法

歌谣,特别是英语儿歌、绕口令是小学生喜闻乐唱的一种艺术形式,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入一些歌曲、童谣加以诱导,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实习期间,本人在教学red、orange、yellow、green、blue、purple等颜色词时,先让学生听一曲colour song。小学生活泼,爱说爱唱,而且这首英语歌曲曲调欢快,节奏明快,符合小学生情绪记忆相对较强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兴趣。歌曲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的感知新课内容。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能满足小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在导入新知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时间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T:“I have a good friend.It has a round face.On its face ,there are two hands.One is long and the other is short.It puts on the wall.Please gue,who is it?S:Clock.教师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时间这一主题,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五、情景导入法

对话是一定情境下的连贯语言。没有了情境,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传授新知识前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呈现对话内容,既真实又生动,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的对话也有很大帮助。新教材英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口语化,生活化。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情境会话,如购物、打电话、问路等。内容接进生活且篇幅短小,有利于学生学后直接用于生活。

如在教学“How much is it?”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商店:桌子看成柜台,并在其上面摆放各种物品,标明价格。学生老师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这样借助直观教具,配合动作、手势和表情等,设计一个买东西的真实情景。情景导入法适用范围及广,如:买东西,打电话,问路等等。本人认为新的内容在真实的情景中表现出来学生就一目了然。情景导入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种“无意识、无压力、无包袱”的氛围中受益。

六、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多媒体导入新课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本人在教学“The weather report ”这一课时,课前先找到下雪、下雨、晴天、刮大风等的画面,配上音乐,做成教学软件。上课铃声一响本人首先给学生播放教学软件,使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画中风、雨、阳光等自然现象与绿树、湖泊等景观融合,加上逼真的配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课件联系了实际,活化了内容,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学习新知识。

第14篇:谈谈语文课的导入(论坛发言稿——黄世芬))

谈谈语文课的导入

白云七中黄世芬

我们知道,“凤头、猪肚、豹尾”是好文章的标准。“凤头”是传说中的凤凰的头,精美绝伦,使人百看不厌。文章的开头只有像“凤头”一样,才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引人入胜,使人欲罢不能。其实,我们平时上语文课也应该像写文章那样,要特别注重该节课的“凤头”——导入环节的设计。

上课伊始,教师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精练的语言、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导入。它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导入所用的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十秒,但它与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密切的关系。我在二十余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切的体会到:语文课的导入对整堂课来说非常关键,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环节,不能忽视,更不能忽略。

一、导入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2.调集学生的注意

3.引入教学的氛围

4.给予学生精神享受

5.启迪学生心灵

二、导入的原则

导入是艺术也是科学,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眼光、灵活的头脑、创造的思维,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知识性原则2.思想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

4.趣味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6.针对性原则

7.灵活性原则8.精炼性原则9.实效性原则

10.艺术性原则

设计导入应注意“实”(讲求实效)、“精”(简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启迪学生的思维。其中,“实”

与“活”是设计导入的关键。

三、导入语要求

1.语言之美

导入语应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动情,以利于学生尽快入情入境。

2.情感之美

语文课的开场,如果教师用极富情感的语言拔动学生的心弦,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意境之美

教师要善于创造出美的意境来,用精彩的导入引入特定的教学活动之中。

4.结构之美

好的导入语就像短小精悍的演讲,除了包含感情、创设意境、注意修辞外,还必须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讲究结构之美。

5.启迪之美

诙谐明快的导入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很自然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了,从课文中拾取疑点,启迪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使教学按一定的思路进行。

6.含蓄之美

语文课的导入语,也讲究含蓄之美。适当的含蓄,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导入的方法

1.提问法

提问法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提问,实则就是设置悬念,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种导入法,比较适用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小说、戏曲等课文。设置的悬念要做到“精”、“新”、“奇”,能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

2.情境法

所谓情境法,即创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听音乐、看影像,师生讲故事、背诵古诗文等,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的情境。

情景导入法一般适用于叙事抒情性文章的教学。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时,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片断,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异同,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比感悟。

说明文时也可用此法,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时,许多说明对象可能学生从未见过,仅凭文字描述无法在头脑中勾画形象,而图片或音像资料的展示则能弥补这一缺憾,它们更能吸引学生,给他们直观的印象,比之教师的千言万语更加有效。

3.演示法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因此,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

4.比较法

现行教材都注意了对学生比较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导入,可以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籍此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如学习《孔乙己》时,可由《范进中举》导入,因为二者有相似之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读书人,主题都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用旧知识作为新知识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范进”这一上学期学过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找到他们的异同点。

5.音乐法

音乐法就是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笔者在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时,就选用了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效果较为理想;本学期我在上公开课《散步》也用了相同的方法,课前和结束时都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意在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教学氛围中。

6.引用法

引用诗词、名作或名人名言引入,生动活泼,知识性强,它充分利用诗词、名言自身知识凝练、意境优美的特点,能顺利导入佳境,极具艺术魅力。

本学期,我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引用了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秋天》一文的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上冰心的《荷叶 母亲》时,用了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描摹法

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我在上《狼》一课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的描述:“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意直窜脑门,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还伴着几声野兽的嚎叫。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又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呢。当你进退两难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你该怎么办?”然后顺势引入了课文。

8.课件法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质的飞跃。多媒体课件最大的特点就是集声、像、文为一体,体现出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符合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地发挥,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化的图画,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产生共鸣。

当然,语文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即兴应变法、欲扬先抑法、介绍作者导入法、点出人物导入法等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总之,每节课的开始就像一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归根结底,设计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皮亚杰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语)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入艺术的思考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魅力四射!

第15篇: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星湖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语训练(5分钟)

二、激趣导课,揭示课题。(1~4分钟) 直接导课: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

间接导课: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6分钟) ※读书:

初读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一环节既是读文,又是在课文这一大环境中识字的过程。应留给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文的时间,尽量通过潜能生的朗读来暴露面临的问题;进而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把读书与识字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对词句的粗浅理解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解决课后习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读而不觉得单调、厌烦,循序渐进地达到把课文读通、读好的目的。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般做法:自由读、听课文录音(听老师范读)跟读、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互读互评,纠正字音,带着问题读、表演读等。

要求:①正确认读。即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不回读、不截读、不读破句。

※识字:以随文识字为主,在语境中走一个完整的来回。先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缩小语境,由短句到词语,再到生字,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有意识地识记。一般做法有:出示短语、词语、生字,学生自由尝试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认读;集体活动测试等来巩固识字。

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逐步扩大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会认、适度理解以及会用的目的。要力求遵循寓识于读、识读结合的原则。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识字方法:

1 1.图示法。 2.动作法。 3.编谜猜谜法。 4.为汉字做加减法。 5.快乐记忆法。 6.联想巧记识字形。 7.字理识字法。 8.组词记字法。 9.活动游戏识字法。 10.趣味联想造句识字法。11.辨析同音字、形近字、近反义词、多音字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组词法

解释单个字的意思时,只要把这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就能将词义解释出来。如“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的“满”,可以组成词语“充满”,这样,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表达出来了。解释两个字的词语也是一样,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二、分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如“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勘探”的意思就是“勘探和测量”。

三、近义词替换法

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如:不畏──不怕;一瞬间──一刹那间。

四、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如:模糊──不清楚。

五、抓关键词

一个词语中,常常有

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例如:“热泪盈眶”,较难理解的是“盈”字,从字典上查出“盈”是“充满”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热泪盈眶”的意思是“激动得泪水充满了眼眶”。

六、描绘法

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如: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七、比喻法

2 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如:车水马龙──车子像流水,马好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八、语境联系法

有些词语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即它们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如:“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

再如:“我虽然未见 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九、联系上下文

如《向沙漠进军》中的“不毛之地”可联系文章中“沙漠所到之地,森林全被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废墟”这些话语可知此词意思指“不长草木的地方”。

十、结合生活实际

如“背井离乡”一词可以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后,当地的居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去谋生来理解。

十一、展开想象

如“花团锦簇”一词,可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到了,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情景来体会词义。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题目扩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合并法、摘录句段法、取主舍次法、问题回答法。(概括主要内容为中高年要段要求)。

四、质疑探究(个性体验,合作分享,梳理要点)(20分钟)

教师针对课堂学习目标,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文要点以及课后习题的提示,设计有一定涵盖的问题或话题做载体,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以学生自读为主,边读边思,学习圈点勾画;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分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各组展示,以读为主,辅以其他形式,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要注意倾听,完善观点。在教师的组织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读书、质疑、批注、倾听及交流的习惯。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入手,再读文本。教师要根

3 据学习情况,以评导读,以讲助解。

五、引导观察,规范指导(5分钟)

要充分用好教材,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自主写字的能力,提高观察字形的能力,注意笔画顺序,在书写的实践中让学生自我提高。坚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字时间,生字较多的课文可以分散练习。

一般做法:

1.出示新字,学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是如何占位、分析交流易错的笔画。2.学生练写,由描红到临写,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 3.板演展示(师生评价——学生对照自评)。 4.巩固。

主要是注意结构和笔画。

结构上注意:高矮、宽窄、穿插、避让。 突出主笔

中宫收紧三种主笔横(十,土,牛)两翼主笔(木,尤,戈)无主笔(日,田,刀)

三宁三勿:宁上勿下,宁左勿右(左抑右扬)、宁紧勿松 空灵:框中短横,左连右断(日月目自白曰) 框中交叉(田,甲,由,申,电,用,再丑)左右不搭

樱桃小口之空灵(又,叉,文,丈,马,鸟,乌,车,乐,牙,击,屯) 笔画之纵向均匀 饱满:

1.主笔关系问题(主笔张开,中间缩到黄金分割)

2.方正问题(横拉长,竖拉短,斜笔变平,上下结构)竖拉长,横缩短,斜笔变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3分钟)

要注重实效,从检测识字、写字或读课文入手。然后顺势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4

二、品读提升(重点引领,互动悟法)(25分钟)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着写,涉及文章的思路、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既要从文章整体进行关照,又要从细节、局部进行探究。

教师选择重点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中利用精心设问、角色体验等策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品读,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应引导学生按照“段——句——字词”的顺序理解和体会。不断让学生学会总结出如何更好的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指导感情朗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感情朗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深刻的、相对正确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

2.感情朗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教师不应牵得过多,统得太死。3.感情朗读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不必传授过多的朗读技巧,应引导学生反复实践,反复体验。

4.感情朗读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主要依靠教师范读、语言的渲染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5.感情朗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向活动评价中反复训练,不断提高。

三、拓展运用(巩固反馈,拓展提升)(7分钟)

教师应对基础目标的达成予以检测与反馈;对经典的语言进行积累,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在拓展中运用学得的阅读方法或语言训练点,加以巩固与提高。

※生字新词的迁移运用 1.生字

课文的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会用就是要求理解字义,能够组词、能够迁移运用。因此课文要求学会的生字要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加强组词的训练。 2.新词

新词中有些词在全文中举足轻重。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对词语的理解,还应该注意加强词语的迁移运用。用词造句就是词语运用较好的方式。

5 ※仿写训练

实践证明,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点仿和面仿。

点仿是局部模仿课文表达方式的训练。局部模仿,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仿写、段落仿写。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课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课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

面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课文篇章结构的训练方式。

四、拓展阅读,发展能力(5分钟)

扩大阅读,一篇引入,多篇跟进,一篇带多篇带一本书的多种阅读方式。

6

第16篇: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006年8月30日 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斐斐课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30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008年12月16日 新课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思-教师资源频道-巨人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反思)-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

2006年6月6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与学生之间的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第17篇: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素质教育方兴未艾,语文课堂教学也焕然一新。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也决不能放松警惕。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究竟该是什么模样?怎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最优选择?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反思,重新思考。

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课改中无意有意养成的种种错误倾向。以为课堂完全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就是改革了。只是这个“活”的实效是否是学习和收获的高效。不能因为崇拜名师魅力而亦步亦趋;更不能因为追求名师风范而盲目模仿。我们的课堂活动应当是为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而设,所以要时刻牢记:关注课堂效果。

一、针对错误倾向,语文教学必须对症下药,纠偏矫错,真正顺应时代潮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不刻板、合规律、讲科学地活起来。

思想理念首先要准确定位。现代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必须以更好地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为基本出发点,坚守与更新相结合,力求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现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就要真正讲求课堂的效率,不刻意追求华美,不能只做形式上的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设置,应该真正有效果,而不是为了动而动,为了课堂的活跃而活跃。

二、以务实为前提,课堂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方式方法的革新当以务实为先。教无定式,学无定法,一切以教学实情为基准来灵活安排,不盲目模仿,不流于形式,让多种方式方法科学合理地活跃我们的教学。教学手段和教学辅助工具日益丰富,譬如多媒体,但使用前提首先应当是恰当。

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多样而精彩,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都应该合理而恰当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实际需要而去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所有这些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改革,都应当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前提,而不是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很多老师所忽略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致力于课改实践的老师认真思考的地方。

课堂教学视野要宽泛。多元的、立体的大课堂观念,生活处处皆语文,都早已不是新鲜的思想,但语文教师要真正大胆去引领。一切可以增进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地点场所,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堂,关键在于把这种理念在课堂上培养起来,并且真正实践起来,内引外联,真正让课外的世界与课堂的学习需要相连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视野开阔的语文学习,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般在课堂上讲一讲,而不真正在这方面下功夫,在高考学习压力依然存在的形式下,我们语文教师的引导就会流于形式。

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还须大胆地把信息科技和心理科学等领域的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在使用这些成果的过程中,不去追求知识广泛的炫耀,而是真正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引领学生的个性,真正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表达、语言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勇于探索和实践。还要把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其他文化科学知识高度结合,促进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不断完善。我们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的素养,能较好地驾驭内容和形式都日益丰富的课堂。实实在在地教学,实实在在地教育,是学生之福。

评价标准也须真正与教学实际相连接。学习成绩不能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建立灵活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坚持全面性综合性、基础性共同性、个性化多元性的价值取向。将学生评价标准的基本形式根据实情结合起来,让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人内评价以最完美的形式灵活的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不能形式、内容都改了,但评价一直按兵不动,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和成功的真正愉悦。

综上所述,我认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应只是课堂形式的丰富多彩,更应该是思想理念的转变,是切实有效提高效率的活泼,不应是患得患失亦步亦趋重形式轻实效的伪创新教学,而应是多元的真正有内容、重实践、有效果的教学。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让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第18篇: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如何上好小学一堂语文课

万山区敖寨中心完小教师 ——钟进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看得出来,小学及童年生活对孩子的重要性。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学习生涯与学习习惯和态度。可见,小学教育至关重要。而小学语文又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所以,怎样教好小学语文就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了。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语文教师带着丰富的“感情”进入课堂。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情来自于教师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曾经听过一位语文教师上的公开课,她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洒脱与豁达、渊博与灵秀、从容与大度,她的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语一字、一动一静,无不深深吸引着每位学生和台下听课的老师。我想:这样的老师,才是使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呢?

一、注重平时自身知识修养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是运用语言的精华。通过文学作品学习语言,是学习语言和重要途径。所以,语文课本中选编的大量的文学作品,在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文学素养。老师文学素养高,语文课就会上得生动活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会很快地提高;相反,老师文学素养低,文学知识浅薄,学生就很难受到有益的熏陶和应有的教育。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语言发生的规律、语言学的理论、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知识、逻辑学知识等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必须随着时代的需要,随着教材的更新,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惟有这样,才能具备比语文教材更精深和更为广阔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意义、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地处理教材,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二、认真备课,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备课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进入学生角色,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思考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最感兴趣的可能是哪几点?学生会以什么方式来理解课文的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合适?教学过程中哪里该开展比赛?哪里进行游戏?哪里适合表演?哪里运用分组讨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提前预设,做到心里有数。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按照知识的逻辑点来编排的,承载量大,包含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支钻研。钻研教材要掌握好“四点”,即抓住“特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剖析“疑点”。“特点”是指文章本身的特色,风格,

1 包括文体、结构、语言上的特点等;“重点”是指教材中对学生学习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疑点”是指学生阅读后,仅从表面理解,深究下去可能产生的疑问和岐义,这样才能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有了教学思路,就要确定正确的学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难度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立足于让学生乐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因此,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难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生动、准确把握课堂

无论是平时的积累,还是课前的准备,一切都要服务于课堂这一重要的教学活动。怎样才能准确把握课堂呢?首先,找准一堂课的切入点。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要讲求艺术,根据不同类型体裁的课文,在深入把握其思想内涵,艺术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的要求的基础上,立足开课的形式新颖,做到在开课过程中创设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望。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感兴趣的话题吸引住学生,缓缓进入课堂,从而达到学生能认真听讲的教学目的与效果。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感悟。课文中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变化。因此,只有在教师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引导下,课文生动的人物形象、语言、场面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把学到的知识与老师、与同学进行广泛交流,使老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互补,既增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课堂上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好学语文的兴趣

多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灵活运用“兴趣”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并且能轻松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享受。教师要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善于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想学、爱学、好学,进而达到学生能真正学好语文的目的,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1、机动灵活地发动学生参与活动。在课改条件下,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就要认真设计,巧妙安排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灵感,促使学生人人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2、根据教材设置活动。在课堂上,依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民时考虑教材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尽量采用全体学生敢于并乐于参与的形式,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五、讲究课堂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2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气、语调不同,表达的效果又不同。因此,提问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因而一定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给学生设置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1、问题要明确。设置问题时,首先,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即需要明确寻找什么样的答案。其次,给学生回答问题的途径也是使问题明确的一个重要方法。

2、要保证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老师把课堂的重心,从自己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的目标上来。在这样的要求下,老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思考,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

3、规范提问语言。教师本身用语要讲求“规范”,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更要精炼、简洁、准确,不能对问题的语言组织掉以轻心。有时往往是由于教师教学语言啰嗦重复,不断简炼而导致学生对语句的理解产生偏差,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六、让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只是一个数字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真正的进步”。所以,上好语文课,还需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1、抓住课题质疑。课题是整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抓住关键词语质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整篇课文的突破口。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境,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养成准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3、从难句入手质疑。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一篇文章的句子不可能每个都讲,只有突出重点,抓住难句,质疑部问难,举一反三,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内容和结构上予以指导,学生才能建立句子概念,掌握运用各种句子的能力。通过对课文重点句子的质疑,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体验到各种句子的用处。

七、课堂教学要带有“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能感动人的课。感动学生、感动自己。充满情感的语文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热爱语文、乐学语文、学好语文。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呢?

1、立足教材,倡导读中感悟

语文这门学科不像其它学科,它必须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盖的知识面广,可挖掘的资源丰富。但语文课终究是语文课,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能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悟。因此,语文具备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的方法。品读课文的精彩片断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只有读透了才能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带有感悟地朗读出来,最终使教学资源(师、生、文本)在对比是得以开发利用。

2、教学中要注重“溶情”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融入某些情感,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

3 情感来溶化学生,用自己的心来唤醒学生的心。

八、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

通常,为了追求课程进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忽视了对后进学生,调皮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学生的关心。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是学生心灵中宝贵的阳光。后进学生,调皮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更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当他们被老师关爱时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爱是无声的语言,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表达情意的方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觉力,只要我们在每个细节上给予修饰和强化,就能让这些巧妙的“爱”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上课时称呼学生为“孩子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一种爱;用一种爱的眼神去鼓励学生学习,这也是一种爱;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也是一种爱„„

总之,要上好一堂语文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好语文也不是之日之功。只要我们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地走好教学每一步,就会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和方法,就会逐步向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目标迈步。

第19篇:小学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

长虹路小学

陈丽

一学期来的课改,回顾走过的路子审视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由于教材的开放性,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课改后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关怀,教师将自己融入对话式的课堂,与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一起学习语文。学生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改前的课堂,教师告诉得太多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太少了,以致老师好心的告诉扼杀了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想象。课改后,在课程标准思想和人教版教材的引领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课外资料的搜索,学生学得灵活,教师教得有趣。

2、激活了教师的激情,创造了许多鲜活的方法。使用新教材前,有些教师十几年教同一本书,有些一辈子就教那一本书,对教材驾轻就熟,倒背如流,可以说有些老教师是不用备课就进入课堂的。虽说常教常新,但年年月月日日面对这样的老面孔,难免产生惰性。使用新教材后,由于教材编写思想、编写体例、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要求有较大的变化,教师面对的是一本全新的教材,在教材的引领下,教师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得不改变陈旧的思想,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教材中有许多精典的课文片断,教师就得范读,要范读,就得读准字音,读出情味。这对一部分老教师是一大考验,也促使老教师学好普通话,提高自己的修养。再如识字教学,教材对识字量的要求比较高,一篇课文要学会十几个字,有些要从一个字认识一类字,这就要讲究识字方法,老师就要创造性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认识最多的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创造出了(1)“猜字迷教学”—“像丝线的田地”——细,“洁白的小手”——拍。(2)儿歌识字法——如 “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我给它们编了一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3)活动识字法——通过比赛、游戏识字。(4)生字卡片识字法——自做生字卡片,互相交流。(5)字族识字法(6)生活识字法——通过广告、招牌,(7)比较识字法。还有教材中非常重视通过活动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对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组织,等等,都必须提前安排。

3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经过一年的实验,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的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对学习语文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不仅学习了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引进了许多课外资源,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也应该加强联系.

第20篇: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抽调部分学生的作业,放在实物投影或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这样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

五、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

《小学语文课导入范文.doc》
小学语文课导入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