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七单元范文

2022-11-2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

我敬佩的爸爸

“爸爸”这个称呼充满了我对老爸的无限敬意。

在我幼小的生活里,爸爸是我心中的神。他教我画画,教我识字,教我用木板做简单有趣的学习用具。爸爸还给我讲故事,他那情节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内容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填满了我童年的心灵,勾起了我求知的欲望,让我知道大千世界神秘莫测,五彩缤纷„„

爸爸非常爱我,但在学习上他却从来不迁就我,甚至近乎苛刻。有一次,我正在写练习,爸爸突然走到我身后,吹胡子瞪眼地说:“你怎么这样没出息,真令我失望。我说你几遍了,你的练习本怎么还是这样乱写。”我说:“这只是练习,为什么要写那样整齐?”爸爸听了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小伙计跟师傅学剃头。开始的时候师傅让他在南瓜上练手艺,每次练完后,他都把剃头刀往南瓜上一扎就走了。日复一日,师傅每次提醒他不要养成这个坏习惯,他就是不听。一年后他手艺练成了,高高兴兴地出了师,办起了剃头铺,迎来了第一个客人。他熟练地舞着剃刀,没想到,最后随着一声“好了!”他习惯地一抬手,锋利的刀子扎在了顾客的头上。那一瞬间他呆住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讲完了故事,爸爸接着说:“同样的道理,你平时就这样练习,以后形成的习惯还能改掉吗?”听了爸爸的话,我再也不在练习本上乱画了。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戴着近视眼镜,但目光却能穿越古今,看得很远很远的爸爸。爸爸就是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人。他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他的言行影响着我,教育着我,启发着我,盼我快快成长。我决不辜负爸爸的希望。

令我敬佩的妈妈

你知道我最尊敬的人是谁吗?告诉你吧!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妈妈。“妈妈”是一个圣洁、高尚的字眼。它令人想到勤劳、能干和无私的爱。

我的妈妈长的很漂亮,她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我做错事时,她会用眼睛生气地看着我,她的眼睛好象在说:“你为什么做错了?”我就会害怕,也会很快改正错误。不过,我也很喜欢妈妈这双大眼睛,我考试考高分时,我做了好事时,她会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那时她的眼睛又好象在说:“你这次做的很好,继续加油啊!”这时,我就会很高兴。

因为我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每天除了她的工作,照顾我也成了她最重要的事。每次做完作业,妈妈都认真地帮我检查。错误的地方,不仅不责备我,而且总是很耐心地和我共同分析做错的原因,直到我弄明白。当我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妈妈教育我怎样的和同学有好的相处。

每天风里雨里妈妈的接送,每一堂课外课,都少不了妈妈的陪伴。虽然妈妈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只要是对我学习有帮助,或者对我有益的事,妈妈都会不惜一切的代价为我去争取。偶尔我也会惹得妈妈生气发脾气,生气过后,妈妈还是会给我讲道理,教育我怎样做才是做才是正确的。

妈妈为我做了这么多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做上去其实很难的事情,妈妈却从来没有说什么。我一定好好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妈妈为我操心。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妈妈的爱是滴落心泪。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妈妈我爱你!

我敬佩的同学

我很少敬佩别人,使我敬佩的人,只有李白大诗人、毛泽东聪明人、老舍大作家、鲁迅思想家,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她让我觉得她值得我敬佩。

她,就是我的同学——黄诗韵。听了这个名字,是不是已经感觉到她是一个文静含蓄的女孩?其实她也挺活泼的。她,中等个子,大眼睛,小小的嘴巴。我敬佩她的什么呢?使我敬佩她的是,她勤奋好学。每天,我已经是很早上学的了,但她比我还要早,我们回到学校先做的是:玩,玩够了才读书。但她并不像我们,她回到学校后,先做的是收作业,收完作业就读书,一直读到早读,她才肯把书收好。一下课,我们就去玩,但,我每次都叫不到她去玩。因为,她下课后,不是想着玩什么,而是想着读什么书,读完后,有哪些书好看,再去买。那次,我带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上学,她看见了,问我:“曾湘,你看的是什么书啊?”“《十万个为什么》”我说。“可以借给我看吗?”她问。于是,我就把书借了给她。到了第二节课下课后,我一手抢了书,她生气地说:“哎,你干什么?我看到最重要那里,你就把它给抢走了!”因为,我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喜欢这样捉弄人。老师经常都在大家面前称赞她,当然,我也有!她很细心,每一次作业她都用心去做,做完就细心检查,哪怕是少了一个字或是错了一个字,她也能看出来。老师说她的字写得很漂亮、很整洁,让人看了很舒服,我不相信,因为,我喜欢实事求是,不是亲眼看到的,我就不相信!有一次,她一交作文本,我就拿来看,她写的作文真好,字又漂亮,跟我的一比,真是好得多了,使我无地自容。从此,我便不敢再低估她了!

她就是现实生活中使我敬佩的一个人——黄诗韵。

我敬佩的人——妈妈

妈妈是我最敬佩的人。妈妈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长得不胖也不瘦。妈妈长着浓浓的弯眉毛,大大的眼睛,从眼睛里透智慧的光芒。这就是我的妈妈,怎么样,长得漂亮吧。

妈妈是我的第一人老师。记得我第一次写作文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下笔,是妈妈带我走出家门,来到野外,走到田边,让我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每逢星期日,妈妈就会带我去人民公园,观察景物和动物的特点;回到家妈妈让我把所观察到的写下来。就这样我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像一只学飞的小鸟,羽毛一天天丰满了。

每当我写完,妈妈总是我的第一有个读者,读完后,总是夸我几句。即使我的词句写错了,妈妈也会和蔼的说:“如果这句话这样写就更好了。”我总是做着鬼脸把错误改正过来,感觉轻松又愉快。

在妈妈的赏识和认可的目光下,我蹒跚的走出了第一步。我心里是那样的高兴,那样的自豪!

妈妈也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有什么事我就给妈妈说,因为我不用担心我错了妈妈会指责我。当我苦恼的时候,妈妈毫不吝啬的为我解忧;当我迷茫的时候,妈妈给我指明了方向;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妈妈们会为我大足气;当我失败的时候,妈妈给我信心和勇气。

妈妈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妈妈,我爱你,我要告诉全世界:“妈妈,我最喜欢你!”

她值得我敬佩

我身边有许多的普通人,他们有的让我终身难忘,有的让我遗忘在脑后。但有一个人,却让我觉得很高尚。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天气热极了,蝉在树上叫个不停。连我家的小黄狗也热得直吐舌头,好像在说:“好热呀,有解渴的东西吗?”我走出门去,那些卖冰棍的人忙得不亦乐乎,太阳毒辣辣地烤着大地,好像跟我做对似的。一棵棵大树随风摇曳,小草小花长得郁郁葱葱。“冰棍呀,冰棍。”一阵叫声传来,我一扭头,看见一个卖冰棍的阿姨正朝我走来,我连忙跑回家,向妈妈要了一元钱去买冰棍。

我跑去卖冰棍的阿姨那边,买了一个冰棍,阿姨拿了一个包装颜色最好看的冰棍给我。我拿到冰棍就问:“阿姨,多少钱?”阿姨笑着说:“不贵,五毛钱。”我没听清楚,又怕出丑就没多问,拿出那一元钱看也没看就给了阿姨。我舔着冰棍回了家,刚回到家妈妈就问:“这根冰棍多少钱?”我漫不经心地说:“没听清楚,好像是一元钱妈妈疑惑地问:“昨天不是才五毛钱吗?今天就变成一元啦?”

我惊讶地从椅子上站起来,那剩下的五毛钱可是我的零花钱呀!我又想了想:反正人家已经走了,那还能拿得回来吗?我正要进屋,卖冰棍的阿姨却追了上来:“哎,小朋友,小朋友,你的钱!你的钱!”我猛地一回头,却傻眼儿了。阿姨竟为了五毛钱而追了上来,阿姨把我的钱叫到我手中,说:“小朋友,以后别粗心了啊!你„„你„„给我的是一元钱啊!”阿姨边喘着粗气边说。“啊,太粗心了。”我想:要是现在的人都像阿姨那样诚实,不干小偷小摸的事该多好啊!

我身边有许多普通人,他们有的让我终身难忘,有的让我遗忘在脑后。但是,却让我觉得很高尚。

我敬佩的老师

在我四年的小学生涯里,娄老师是我最敬佩的人。您在我的眼中,是一位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知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老师。

娄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记得有一天,他喉咙痛得饭都吃不下,还是坚持给我们评讲练习册,他竭尽全力地用最高的音量评讲,生怕我们听不清楚,落下某一句重要的讲解。他不顾自己的疼痛,不顾自己的辛劳,唯一希望的就是教好我们,让我们从他那里学到丰富的知识,就算再辛苦他也情愿。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

课堂上,娄老师是个严格的老师。只要他上课,全班同学都规规矩矩的。有一次,我上课走神了,忽然,我发现娄老师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注视着我,好像在说:“叶志伟,开小差了吧?我讲到哪儿啦?”我觉得惭愧极了,赶紧回过神来认真听讲。课间里,娄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哥哥一样和蔼可亲,他喜欢和我们嘻嘻哈哈的谈笑风生。不管哪个同学去问娄老师问题,他都会不厌其烦地给那位同学讲解。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他从不会疾言厉色地对我们大喊大叫,从不会吓唬我们,她会耐心的讲道理,讲得我们口服心服。

多好的老师啊!你们说,我能不敬佩他吗?

我敬佩的人——爸爸

我的爸爸身材高大,圆圆的小眼睛,透着炯炯有神的光芒,嘴巴很小,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爸爸是一名厨师,他会做一手精美绝伦的菜肴,他还会捏各种各样的面塑。他捏的猪八戒、沙僧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曾经他的作品还在四川烹饪书上发表过,得到很多人的好评与认可。

我十分敬佩我的爸爸。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到姥姥家去,那里有一条美丽的河叫英纳河,正值夏季,河的两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翠绿的大树映倒在水面上,到处是一片迷人的景象。突然,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打破了这一切的宁静,不远处的水中有一名少年在拼命的呼喊。爸爸听到这一切,急忙跑过去,奋不顾身的跳到水中,由于夏季河流湍急,爸爸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这位少年拉上了岸。旁边围观的群众个个伸出了大拇指说:“这个人真是好样的,真是个好人”。

我站在那里,望着浑身湿透的爸爸,他的脸上还是那样带着甜甜的笑容,爸爸这种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不正是我们新时代少年学习的榜样嘛!我爱我的爸爸。

推荐第2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第二十五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五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主题为“成长的故事”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读中悟,悟中读。让孩子读中想,想出情境来;想中读,读出感情;读中悟,悟出东西。这样层层深入,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去思考自己为何读书,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语文课应该有诗意的流淌,更应该有思想的流动。所谓冥思,是一种沉入灵魂深处的默想。当孩子调动已有知识、情感积淀与新的问题情境碰撞时,便会产生活泼泼的“悟”来。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个别读。问为什么这样读?(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自读思考: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2、讨论: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3、抓住“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七、深入探究,感悟升华:

1、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3、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4、诵读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第二十五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线索,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请齐读课题。这是谁说的话?多大时?这是少年周恩来读书时立下的远大志向。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围绕少年周恩来所说的这句话依次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还记得吗?并且,我们还学习了其中的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伯父说了一句话让周恩来百思不得其解,是哪句话?(中华不振)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呢?这和后来周恩来的远大志向有什么关系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3、4自然段)

1、默读并思考:周恩来是怎样懂得伯父说的“中华不振”这句话的含义的?把相关句子划上波浪线,并在一旁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提示:书要靠自己读懂,高年级要养成写批注的习惯,这个好习惯受用终生。)

2、读后交流。(因为在租界目睹的情景)释“欺辱”,比较欺辱与欺负的不同。同学们,联系你们课外查阅的租界地资料谈一谈,周恩来当时可能目睹到怎样的情景?(学生结合资料回答后,图片出示当时真实发生的一幕)。

3、你们说,怎么会有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在中国发生?(中华不振)这触目惊心的现实让周恩来真切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你们体会到了吗?当周恩来目睹这一切,心情怎样?(沉重)从“沉重”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指导读出内心的沉重。

4、从租界地回后,周恩来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沉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沉思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引导入情入境,读出沉重心情。

三、学习第三部分(

5、

6、7自然段)

1、出示图片,这就是当时的周恩来读书时的照片,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次上课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读5--7自然段。

2、读后回答。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同学区别在哪?(其他同学是为自己、家庭而读书,周恩来是为国家振兴而读书)老师听后“为之一振”,释“为之一振”,为什么老师感到震惊?

3、你觉得周恩来这个宏伟大志是出于一时冲动说出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这是少年周恩来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响亮而坚定)指导读出响亮而坚定的语气。

4、当老师再一次追问时,周恩来又是怎样的语气回答?(释“铿锵有力”)能模仿这种声音吗?想到在租界地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受欺辱的情景,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四个字,字字刺痛着他年少的心,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到自己一定要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让我听到了一位志存高远,热爱祖国的少年的心声。

5、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喝彩的近义词是什么?校长当时是怎样为周恩来叫好?指名读。理解“有志者当效周生啊!”这句话。校长让同学们仿效周生的什么呢?这位同样也满怀爱国之心的老校长的喝彩,对周恩来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鼓励、肯定、支持)。

6、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

四、学习第四部分(

8、9自然段)

1、周恩来在以后生活中有没有信守这个诺言,把这个诺言落实到行动上呢?

2、指名读

8、9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证明周恩来信守诺言的句子。

3、引导从学习、生活两方面概括,理解“品学兼优”“忘我”两词。

4、忘我就是忘记自我,周恩来忘记了自己的什么呢?你们知道周恩来以后是怎样忘我的工作吗?(学生结合搜集资料谈)

5、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使他能克服重重困难。展示图片,描述:品学兼优的周恩来受到全校师生的敬重,成为南开中学唯一的免费学生。之后又远赴外国留学,回国后还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打击日本侵略军。解放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周恩来终生奋斗的目标,为此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逝世时,长安街两旁站满了为他送行的人,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中国与解放前相比,的确繁荣富强了很多,那是不是我们今天读书就可以松懈一些了呢?那今天我们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六、课后作业

1、小练笔:给远在天堂的周爷爷写一封信,给他描述一下今天中国的繁荣面貌,再谈谈自己读书的志向。

2、课外阅读:有关周恩来的文章。

第二十六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认真平和 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4.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

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①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②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③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④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

⑤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①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②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

三、

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1.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2.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1.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课下可以读一读。

2.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3.布置作业。

第二十六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解决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再来读一读,回忆一下,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些事。

2.还记得上节课结束时你们提出的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题为什么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学习第二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课文几次写到爬山虎,给你怎样的感觉?画出相关的语句,再读一读。

(1)第七自然段。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通过想象、朗读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2)第八自然段。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①通过对比、朗读的方法感受到这一句描写的爬山虎和第一句不同。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此时爬山虎在“我”小小的心中发生了变化。

③通过补充原文了解叶老和肖复兴谈话的内容,体会叶老关爱青少年成长、平易真诚的人品。

(3)这两句都是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随着作者情感的不同,爬山虎在作者心里发生着变化,喜欢哪一句试着背一背,并抄写下来。

(4)和叶老先生的交往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①都来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两部分内容完成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意义非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5)这件事已经过去近三十年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叶老家小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在我的眼前总是那么绿着。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①通过补充课外资料,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

②现在这句话还仅仅是指爬山虎在我眼前总是那么绿着吗?

③这句话语题目呼应,表达了肖复兴的感受,让我们再读课题。

三、受到启发,交流体会

第二十七课 乌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十七课 乌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第二十八课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第二十八课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 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①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② 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③ 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④ 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⑤ 全班交流。

⑥ 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语文园地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 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 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② “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③ 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 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 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畅。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 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 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 鼓励学生投稿。

语文园地七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 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① 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② 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 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④ 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① 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② 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③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④ 背诵名言。

⑤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 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展示台

① 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② 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③ 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④ 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推荐第3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给王虹的一封信 王虹同学:

你好。你的信使我十分地难过,因为你现在的处境十分不好,本身和你非常要好的同学与你渐渐地疏远了,我想你的心态也十分难过吧?既然这一件苦恼的事降临到了你的头上,你如果想要与你疏远的同学和好的话,我们必须抓住这个问题的“根”。

既然你的好朋友是悄悄约你的,那么可以推出这个同学与你十分要好,你高兴地答应了,你是否经过你爸爸妈妈的同意呢?你回家时与你爸爸妈妈商量时,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好,坚决反对,那时,你是否想过“说了的话就应该尽力去做”这句话呢?你既然事先答应了,你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尽自己全力去说服你爸爸妈妈,我想你爸爸妈妈也不会这么小气吧?但是,你爸爸妈妈现在真有这么“小气”,那有没有其他比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更重要的事情呢?我觉得你应该理解你爸爸妈妈,他们如果怕你影响你同学家的休息呢?当你说了没做时,你应该马上打电话给他说清楚,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来表达。

天天开心

知心姐姐 12月22日

成长中的故事

我的这9年的成长生活,是幸福美满的。我的成长生活像一只调味盒五味俱全。我的记忆中,有件事是我成长中的一件快乐的一件。

爸爸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而我不会骑,一直放在一旁,积起了一层灰。 星期天妈妈一早就叫我起床:“起床啦,我要教你骑自行车!”

妈妈推着自行车,把我领到了一个空地上,她用手扶着自行车的后座,让我坐到车座上。我双手握着车把,双脚踩着脚踏板。妈妈用力地往前推,我用双脚踩着脚踏板,车子前进了。我握着车把看前方,没踩脚踏板,车子倒了,把我摔了下来。我不想骑了,妈妈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只好又回到车上,妈妈说:“手扶稳,屁股坐稳。”我记住了这几句话,可是,我坐稳了,扶稳了,脚没踏好,妈妈扶着车,我把脚踏稳了,然后,一直骑,妈妈松手了,但自行车总是东倒西歪。我不灰心,心里想着妈妈教给我的技巧。最终经过4天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我终于是大功告成。

这就是我的成长的故事。通过这件事却让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有恒心和信心。

成长的故事 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个人都会有成长磨炼的故事,而我当然也会有。 去年的一个暑假,爸爸在中卫给我买了一套十分时尚的滑轮运动鞋,样子光鲜亮丽,外观很独特,紫黑色的,我满心欢喜地拿起那双鞋,不过买那套鞋是为了学轮滑,不能忘记了这件重大的任务,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黎明,早起的妈妈,把我从甜美的梦乡中拉了出来,我慢吞吞地将衣服穿上,然后,磨磨蹭蹭地把饭吃干净,最后,我终于梦寐以求可以去滑轮,我步态从容地离开家门,我本以为可以简简单单地应付过去,可不知天高地厚的我面临一次次地跌倒,脆弱的心门被打破,我哭了,不过最后我自己坚强地选择继续,在掌握了正确方法后,学会了学轮,终于尝到了胜利的果实!

我经过这次懂得了,人生没有跌跌撞撞,就不可成功!

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个成长故事。有快乐、有伤心、有痛苦、也有有趣的,总之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

我也有个美好的成长故事,这个故事使我一生难忘。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一件我的成长故事——第一次独自睡觉:

记得我五岁那年的一天,平时,妈妈都会陪这我睡觉,等我睡着了,才离开我。可是,今天,妈妈却让我独自一人睡。

于是,我只好回到小家,独自睡觉。

也不知为什么,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我下了床,拿起蜡笔和纸,画了几个保护神,画完后,我就把这些保护神挂在我的床上,看着这些保护神,我的心,平静了不少,但,还有一些的害怕,接着,我忐忑不安地渡过了这个夜晚。

第二天,我一早起来,妈妈就对我说:“婷婷,你真勇敢!”当时,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从此以后,我便开始一个人睡觉了,真可谓“万事开头难”啊!

成长中的一件事

至于我,对“成长”这两字的理解并不太明白。但有件事却使我明白啦成长中的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又让我深刻领悟到什么才叫“成长”。成长使我长大;成长使我懂得回报;成长使我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成长„„

那时我已是个“小读书人”还懂得一些道理。那次的下午,我从学校回家,回家的路上,一位阿姨站在书报亭旁边,好像在等公交车的到来。我眼一瞟,看见了阿姨脚下的10元钱,当时!心里特别高兴,心想:啊!有10元钱。这时我的脚步慢慢地停了下来,我却没有去捡钱,而是身不由己的跑到阿姨的身边,边指着钱边对阿姨说:“阿姨这是您的钱吗?”此时我心跳加快。阿姨向下看了看说:“是啊,谢谢你小朋友。”阿姨说完我便走了。

回到家里,我想我长大了,成熟了,因为我学会了向别人主动说话、交流,而不会像平时一样不敢和别人交流。阿姨的道谢,是我心里美滋滋的,让我真正的懂得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成长的滋味很不错,让我不断我完善自我。

成长的故事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不仅身高增长了,年龄增长了,还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我从一个只知道疯玩的小孩子,变成了一的知道关心他人,认真学习的大孩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好朋友在花园里玩耍。当我正蹲在地上观察路边的小草时,一转头,忽然发现一个老奶奶左手抱着一个小妹妹,右手推着一个婴儿车,正在过一个坎。可是,不管奶奶怎么推,就是过不去。坐在树荫下乘凉的人们有说有笑,可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奶奶推车。我跑到奶奶面前,伸出双手一拉,把婴儿车拉过了坎。老奶奶很开心,不停的对我说:“谢谢你,小同学!”我对奶奶说:“奶奶不用谢。”奶奶笑了,抱着小妹妹离开了我的视线。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到我真的长大了,也成熟了,因为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俗话说”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做的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它。即使你只是帮同学笑了一支笔,帮奶奶推了一下车,也是一件好事。好事都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多帮助别人,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成长的故事

成长的故事很多很多,有欢乐也有悲哀;成长的岁月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感悟。

记得在我五岁时,我和哥哥、姐姐在玩捉迷藏。谁知,就在这时我们姐妹俩偶然看见一只得了狂犬病的白狗正对着我们汪汪的叫着,我们俩心里一慌,不知所措。就赶紧向前方跑去,把这只狗当空气一样。可是,那只狗也向我们跑来了。因为姐姐跑得太快了,所以我跟不上姐姐。当我再去看姐姐时,姐姐就连影子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被落下了好大一段。最后,就连我的鞋都掉了,我心想:糟了,糟了,今天肯定会被狗咬的,我该怎么办呢?有了,前面有几位叔叔,不然就让它们来帮帮我吧!于是,我大声的叫了起来:“叔叔,你们可以帮我赶走那条狗啊?”话还未说完,那条狗抓紧我的手臂,在我的小腿上咬了一口,我的小腿突然之间就变紫了。我哇哇大哭,直叫:“爸爸,爸爸,”姐姐把爸爸带来了,爸爸立即把我带到医院去打针。

这件事在我的脑海里印象很深刻,我想:那是我可真是呆头呆脑的,要是我找个地方躲起来,就不会被那狗咬伤了。

成长的故事

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了。我有着无数件难忘的事,但其中这件,最令我记忆犹新。

那是三年级的数学测验,由于之前认真复习,我得了100分,同学们都羡慕地望着我,我非常骄傲。在课堂中,我总是心不在焉的,而且经常东张西望。晚上的功课也做得马马虎虎的,自然字也不会写得漂亮。第二天作业发下来后,我只得了八十多分。然而,我并没有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不久,我又迎来了一次数学测验,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只有我不以为然。测验中,我不仅没有读清题目,而且做完后又没有检查。“叮铃铃,叮铃铃”一阵铃声响起,我胸有成竹地把试卷交给组长„„

测验后的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76这个鲜红的数学映入眼帘,我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这是自己的卷子„„回到家里,我失望地把试卷拿给妈妈看,妈妈严肃又温和地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要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短短的名言使我受益一生,这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成长的故事

以前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在我的脑海里,最难忘的就是去年暑假是发生的那一件事。

记得在去年暑假时,我做完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在家门口看着邻居的朋友玩着他们的滑板,我羡慕极了。就请求妈妈也买一个滑板给我。妈妈爽快地答应了,就从商店买了一个滑板给我。我在门口开始学了,妈妈先是扶着我,要我自己用后脚用力的摇,不久,我会摇了,妈妈就松开手了,我非常害怕,一不小心就一个屁股摔在地上,屁股火辣辣的发疼。我生气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呀!”我听了,觉得也是。我又站了起来,在一旁看着邻居的朋友们玩。

后来,我发现玩滑板时头要向前望,后脚就拼命地摇,而前脚就不用摇动。我学着他们的姿势,终于学会了玩滑板。我可以在门口和邻居的朋友们一起玩滑板了。

经过学滑板这件事,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还知道学什么都要掌握窍门,才比较容易学会。

推荐第4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个别读。问为什么这样读?(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自读思考: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2、讨论: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3、抓住“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七、深入探究,感悟升华:

1、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3、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4、诵读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课文插图)

四、教学过程:

㈠自读:(第一轮)

⒈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

⒈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⒊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⒋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

⒊附:试改《一张画像》第四小节。[投影片(小黑板)C]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会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1,2。

2、难点:目标2。

一、自读:(第三轮)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

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示投影)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1)大字报出示:>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5)引读54页>第二节:(读──改──读)

(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

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

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

(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8)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2)交流:这次谈话使“我”─────。(投影片)

二、自读:(第四轮)

1、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读11小节。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出示书《日子的回忆》,他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

三、作业:

1、造句:受益匪浅堪称楷模

2、修改>第5小节,再次同叶先生赛一赛。(出示投影片)

附: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

27 乌塔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预设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预设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语文园地七 ● 学习目标

①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② 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③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④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⑤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 课前准备

① 实物投影仪

② 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② 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③ 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④ 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⑤ 全班交流。

⑥ 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 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② “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

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③ 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① 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② 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畅。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① 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② 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③ 鼓励学生投稿。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 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② 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 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④ 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① 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② 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③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④ 背诵名言。

⑤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 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展示台

① 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② 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③ 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④ 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推荐第5篇:第七单元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美丽富饶,蕴藏丰富;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祖国位居其中,四大发明,惠泽世界!可正是因为这块土地如此富饶,正是因为这块土地蕴藏丰富,使得国门外的豺狼时时窥探! 你们可曾知道,我们美丽的祖国曾经被人践踏得满目沧痍、伤痕累累!

对于南京大屠杀想必同学们早有所闻吧,早几天我收看了电影《南京大屠杀》。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流淌热泪,我的拳头握得紧紧的!在这场空前大屠杀中,中国军队死伤三十多万,日本杀害南京的老百姓三十多万,他们把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捆绑起来,用机枪扫射,甚至活埋,制造了几十个万人坑,他们甚至在南京城里将活人当枪靶,杀人取乐!电影里说,这种勾当只有禽兽才会去做,只有禽兽才能如此残忍!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强盗,从此我们的祖国又重新站立起来了!看,我们现在多么幸福,上课时,我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听老师讲课,休息时,我们可以挽着父母的手去公园里嬉戏,我们每天都能吃到丰盛可口的饭菜,甚至可以去肯德鸡享受洋风味的乐趣!你看,我们的新县城多么美丽,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宽敞笔直,一棵棵树木正茁壮成长,一朵朵鲜花正灿烂绽放。这一切,都来源于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来源于先辈们为之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但是,今天,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没有死心。他们仍然想霸占我们的钓鱼岛,仍然想侵占我们的东海油田,仍然想篡改教科书企图掩盖那段罪恶的历史,仍然在参拜他们死去的刽子手!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不忘国耻,时刻记住这段令中国遭受痛苦和磨难的历史,面对这一切,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钻研科学,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让我大呼一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火烧圆明园》读后感

“六一”节前夕,我看了《火烧圆明园》这部书。

从书中,我了解到圆明园内有弯弯的流水,高高低低的假山,湖如明镜,山似叠翠。园内的宫殿建筑美妙奇特、变给无穷。那无数名贵的奇花异草,数不清的珠宝玉器,无论是建筑的优美,还是五光十色的金珠玉器的珍奇,圆明园都堪称世界上的杰作。

可是,随着书页的翻动,我越来越生气。书中写到:公元1860年6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看见这么多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就像饿狼见到了猎物,疯狂抢夺起来,能拿走的尽量拿走,手里拿不了的,就用抢来的绸缎和刺绣品做包袱,背走成包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对拿不走的楠木器具、铜器、瓷器等物品,则用枪托或棍棒砸碎。一连几天,侵略者又让骑兵团分头到圆明园同时放火,霎时间,圆明园各处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庄严华贵的宫殿和优美玲珑的亭台楼阁被火光烟雾吞没,在烈焰中噼噼啪啪响了一阵后,一座座都倒塌下去。整个圆明园变成了一堆堆的焦土和残砖破瓦。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群从此消失了。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祖国有光荣的历史,也有屈辱的过去,火烧圆明园便是祖国屈辱的一面。为什么帝国主义敢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地践踏蹂躏?为什么我们的祖这样软弱?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王朝使我们的祖国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清政府对于外来的侵略者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还是人民的反抗,给了侵略军应有的惩罚。

看完这部书,我非常气愤,看看过去,想想现在,如今我们的祖国就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名胜古迹重放异彩,祖国的变化,吸引了无数外宾来我国旅游观光,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在我们中国人面前也会点头微笑了。但是他们就是再点头,再微笑,我也永远不会忘记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窃读记》有感

ㄍ窃读记》中\'窃”总有一丝不光彩的含义,\'窃读”?怀着好奇,我仔细地品味这篇文章ο\'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这多少有点逆向思维,回家去美美地往嘴里塞着零食,还欣赏着电视机奉献的精彩卡通,多带劲呀ヘ干嘛跑去书店站酸了腿呢?

读到这里,我忽然对作者有了第一印象:傻里傻气——因为书\'从大人的腋下逃票”为进书店门口,小作者首闯第一关;\'逢上顾客满盈”,学会把自己隐藏起来,贴在大人身边,至少可以光明正大读上几本书;逢上下雨,以避雨为由,在书店\'磨蹭”时光……这一切\'花招”,给了我第二个印象;聪明绝顶——因为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概念ο\'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这时的\'我”才也猛然发现自己处于现实这个空间ο空着肚子看书可不是一件舒服事,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竟能熬过两个多钟头,看着作者的身影,我的第三感也油然而生;执着——因为书百思不得其解,小女孩的动力从何而生?回答是:书的魅力,我素不知道竟能拥有如此强效的魔力ο作者结尾处作了精辟地回答:\'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每逢读书,难道没有一种汲取智慧的愉悦吗?难怪她\'脚站得有些麻木,却浑身有轻松之感ο”

仔细地品尝完ㄍ窃读记》,脑中浮现出了写自古勤读书的程度的词儿:\'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这些词儿,仿佛在鼓励我,嗯,我想,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勤读书,积累更多的词汇,让我的\'优势”如虎添翼,\'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从书中了解世界,我正醉其中,又有一种冲动劲涌上心头,我甚至还想写一本书呢,在品读ㄍ窃读记》中我发现我正在一点点长大…… 英雄的壮举,不朽的史话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开篇简洁)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1941年秋,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祁连队主力,把 敌人引上狼牙山,痛击敌人,最后子弹打光了,五人英勇地跳下悬崖。这篇文章把五位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整体概述)

俗话说得好: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五位壮士在万分紧急

的关头,脑海中就只有一种想法:只要能保护人民群众,和祁连队主力,我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荆轲刺秦王。临行时,荆轲唱了两句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说明荆轲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他还是毅然前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难道不令人佩服吗?

(结合历史的经验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与书中相近、相似人和事。)

此外还有董存瑞,罗盛教„„这些壮士在危急时刻,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们是多么的勇敢啊!他们是我心中最钦佩的人!(点明中心,说明感动的原因。)

推荐第6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编排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三篇精读课文、《习作7》和《练习7》。

教学目标:

1.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5.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6.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教学重点:

1.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2.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课时安排: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3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课时

《黄河的主人》2课时

《习作7》2课时

《练习7》3课时

推荐第7篇: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小结

年级第一学期第单元小结

撰写者:彭浩东

本单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短的问题。教材没有给出答案,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寻求最优方案。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技能和意识,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赋于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思考、交流和发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开放性比较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给学生广阔的参与空间,从学生很熟悉但没有深入研究过的问题入手,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学生自然就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

一、烙饼类问题策略:

在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的情况下:

1、烙3张饼: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

后烙2,3号饼的反面。

2、烙多张饼: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

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个2个的烙,最后3张按上面的最优势方法烙,最省时间。

二、沏茶类问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那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那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三、排队论问题策略: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四、“田忌赛马”问题策略: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三场两胜,田忌出胜。

推荐第8篇: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一、从试卷分析:

本试卷充分依据新课标精神,注重体现新课程的特点,尊重教材,以学生为本,兼顾了各类学生的差异;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题型设计新颖,容量适宜,难易适度。通过检测,不仅考查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更主要的是导向了以后的教学。

二、从学生答卷上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从他们做题情况看,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学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

1、对于一些普遍易错的字词,学生掌握还是比较差。如第二题,看读音写词语,虽然在平时的练习中也有强调,但是还是有些疏忽了,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把“翻开”的“翻”写成了“番”,把“一篇”的“篇”写成了“偏”。

2、对于要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知识的题,这些题也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如积累运用的第三题至第六题,学生掌握的还好,只是有出现写错字的现象。

3、阅读题有两个题目,即课文片段和一短文,题不难,课外阅读失分的重点集中在课外积累欠缺,请你理解空洞无物的意思,学生答对的不多。

4、作文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按一定顺序写清楚童年的事情。一少部分学生没有写完整童年的事情,语言表达不流畅,不连贯,;长句子不使用标点符号;行文中出现错字。

三、改进措施。

1、继续抓好书写规范,把字写漂亮。从小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2、在教学中注重对于形近字、多音字的积累,帮助学生做好形近字与多音字归类与总结。

3、将阅读理解做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每周一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4、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为习作积累素材。

5、习作指导:优秀的学生有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学困生做到叙述完整、语句通顺,错别字少。

推荐第9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令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450字(1)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爸爸。我的爸爸是一个勤劳、热心的人。他虽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是在我的心里犹如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树。

许多家庭的家务活一般都是妈妈做的,可是我们家却不同,爸爸比妈妈要勤劳得多,什么洗衣啊,做饭啊,扫地呀,洗碗呀,爸爸都会做。想到爸爸每天早起晚归,不分春夏秋冬的在外面送货,可真是辛苦啊!如果是我的话,不疯掉才怪呢!就凭我爸爸勤劳这一点,就让我不得不佩服他。

我的爸爸还非常热心。不管是谁家有事来请爸爸帮忙,他都会尽心去帮忙,爸爸的嘴里从来都不会轻易吐出一个“不”字,即使那天有特殊的事情抽不开身,他也会挤时间去帮助他人。记得有一次,高阿姨来到我家,跟我爸爸说“小胡,我明天一早要去桥南进货,小雨的婆婆眼睛看不清,怕她老人家摔倒,她的外公又有病来不了,我想要你女儿湘湘到我们那儿去睡,帮我照顾一下小雨,湘湘好懂事,还会做饭,肯定弄得好,我非常放心,湘湘现在就跟我去,大概明天中午就会回来,你看好不?”“要得,那我去跟她讲。”爸爸爽快地答应了高阿姨,替高阿姨解除了后顾之忧。

我敬佩我的爸爸,爸爸勤劳、热心,我为有这样一个好爸爸而骄傲!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令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450字(2)

戴着一顶帅气的警帽,个子高高,身穿警服,脚上踏着一双闪亮的皮鞋。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小区保安。

还记得是某个周日,空中下起了鹅毛大雪。树上、房顶上、汽车上……全都覆盖着皑皑白雪。这时,一位老奶奶走了出去,说是去买菜,地面上结了冰,路上十分滑。老奶奶刚走上厚厚的雪地时,便摔了一跤,菜篮子、拐杖……通通摔在了地上。

顿时,老奶奶的旁边站满了人,把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大家议论纷纷“这么大的雪,她老人家怎么能出去买菜呢?是啊!是啊!肯定儿女没在身边,只好一个人出门了……”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小区保安出现了,他看见了此情景,二话不说,便背起老奶奶向小区医务室走去。围绕观的人散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我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保安叔叔是多么的伟大!他不论炎夏还是寒冬不论是白天不是黑夜,他总是坚守着自已的岗位。他助人为乐,碰到困难的人不是不理不睬,而是主动地帮助他人,他的精神令我感动。

保安,一个平凡的职业,大家都不太重视,可是做这份工作的人,需要坚强的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我敬佩热心的保安!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王老师了。

王老师个子中等,长着一头黑瀑布般的头发。两道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睛下还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自从王老师带上我们班以后,发现我们班的同学胆子都很小,于是王老师采用盖印章的方法激励我们,每个同学只要表现好,就有机会得到印章。只要有五十个印章,就能得到一张奖状,挂在黑板的上方。慢慢地,我们班的同学上课举手都积极起来。你看,王老师多有办法呀!

王老师还特别会鼓励人。有一次,王老师叫我们回答问题。当时我的胆子很小,所以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也很低,我觉得自己每读一个字,心就会抖一下,说完后,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就把头低得更厉害了。心想:“这回王老师会狠狠地批评我吧。”可是,王老师却和蔼地对我说:“没事,下次多多努力,你一定会比这次有进步的。”当时,我感动极了。从那以后,一上语文课,我就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叫我,王老师叫我读课文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读课文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这时,老师同学都给我鼓掌,我都快飘飘欲仙了。从那以后,我就更加自信了。

有时候,王老师还和我们开玩笑呢!我们都很喜欢她。

这就是我敬佩的人,王老师。

我最敬佩的朋友

听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问道:“你这个朋友是谁?”别着急,我现在就告诉你,他叫葛瀚阳,他长着一副浓眉大眼,鼻子微微翘起,嘴唇很红,而且脸色白皙,他可不光外表长得俊俏,而且学习也出类拔萃,不过别以为我的成绩是败在他之下的,而是不相上下。为什么说我敬佩他呢,那是因为他不懈努力勤奋学习的精神是我不及的,实在令我佩服。

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题让我们做,还没等同学们做完的时候,已经下课了,有不少同学在偷笑,想:真是天助我也,这就下课了,这时同学们纷纷挤出教室放学,我想和葛瀚阳一起走,所以去叫他,谁知,他还在写,我就说道:“还不走哇,别人都走了,你怎么还不走。”心里暗想:真是个傻瓜,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投。谁知他却说:“你先走吧,等我写完就走。”跟我预料的完全不同,我吃惊了,我没有想到他会这样回答,从那时起,我决心向他学习,于是受到了他的影响我也留下来写完了才走。

还有一次上课时,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一到下课,很多同学都想回家写算了。可是当我去找葛瀚阳玩的时候,他却在认认真真地做作业,他说:“我写完再去吧。”我只好自己去玩了,过了一会儿,我又来找他,可他却正在复习语文,我就走过去说了一大堆话,什么下课不缓解一下疲劳啦什么的,这才答应和我出去玩。我的这个朋友真是爱学习,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他是个书呆子,可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值得我学习和敬佩的人。

我最喜欢的人

我最喜欢的人——妈妈。妈妈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长得不胖也不瘦。妈妈长着浓浓的弯眉毛,大大的眼睛,从眼睛里透智慧的光芒。这就是我的妈妈,怎么样,长得漂亮吧。

妈妈是我的第一人老师。记得我第一次写作文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下笔,是妈妈带我走出家门,来到野外,走到田边,让我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每逢星期日,妈妈就会带我去人民公园,观察景物和动物的特点;回到家妈妈让我把所观察到的写下来。就这样我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像一只学飞的小鸟,羽毛一天天丰满了。

每当我写完,妈妈总是我的第一有个读者,读完后,总是夸我几句。即使我的词句写错了,妈妈也会和蔼的说:“如果这句话这样写就更好了。”我总是做着鬼脸把错误改正过来,感觉轻松又愉快。

在妈妈的赏识和认可的目光下,我蹒跚的走出了第一步。我心里是那样的高兴,那样的自豪!

妈妈也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有什么事我就给妈妈说,因为我不用担心我错了妈妈会指责我。当我苦恼的时候,妈妈毫不吝啬的为我解忧;当我迷茫的时候,妈妈给我指明了方向;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妈妈们会为我大足气;当我失败的时候,妈妈给我信心和勇气。

妈妈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妈妈,我爱你,我要告诉全世界:“妈妈,我最喜欢你!”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令我敬佩的一个人400字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爷爷,爷爷的一言一行令我十分佩服。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可身体还算硬朗,他个子不高,瘦瘦的身体,脸上有许多皱纹,手上长满了茧,听我爸爸说爷爷一生勤劳,省吃俭用,用微薄的收入供他们几姊妹读书,希望他们成才。

爷爷非常喜欢我。去年暑假,爸爸去华中科技大学开会,顺便也带我去乡下看望爷爷。爷爷一见我惊喜地说:“哎呀,我的孙女又长高了。”爷爷的言语不多,接着就在厨房忙碌着,炒了几碟家乡菜,青菜是爷爷在自家小院开辟一块地种的,吃起来格外香甜,当我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就放下碗筷,爷爷说:“吃饭一定要吃干净,碗里不能剩饭,农民伯伯种粮食不容易。”我听了爷爷的话,把饭吃得干干净净,爷爷在旁边高兴地笑了。

爷爷的手很巧,听爸爸说爷爷是一家船厂的能工巧匠,虽然没有读很多书,可是靠他的勤奋,刻苦钻研,算是船厂的一个造船能手,年年被评为劳模。在爷爷家,爸爸告诉我家里的桌子、凳子、衣柜等好多家具都是爷爷亲手做的。勤劳的爷爷从不乱花一分钱,爸爸给的钱也攒着不花。

我喜欢我的爷爷,他有许多好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500字 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王老师了。

王老师个子中等,长着一头黑瀑布般的头发。两道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睛下还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自从王老师带上我们班以后,发现我们班的同学胆子都很小,于是王老师采用盖印章的方法激励我们,每个同学只要表现好,就有机会得到印章。只要有五十个印章,就能得到一张奖状,挂在黑板的上方。慢慢地,我们班的同学上课举手都积极起来。你看,王老师多有办法呀!

王老师还特别会鼓励人。有一次,王老师叫我们回答问题。当时我的胆子很小,所以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也很低,我觉得自己每读一个字,心就会抖一下,说完后,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就把头低得更厉害了。心想:“这回王老师会狠狠地批评我吧。”可是,王老师却和蔼地对我说:“没事,下次多多努力,你一定会比这次有进步的。”当时,我感动极了。从那以后,一上语文课,我就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叫我,王老师叫我读课文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读课文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这时,老师同学都给我鼓掌,我都快飘飘欲仙了。从那以后,我就更加自信了。

有时候,王老师还和我们开玩笑呢!我们都很喜欢她。 这就是我敬佩的人,王老师。

推荐第10篇: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新课标)教案

第 七 组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执着专注、不泄追求的精神。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本组有四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是精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是略读课文,课文的语言简洁,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让学生积累有关认准目标,不懈努力方面的成语,“口语交际”“习作”是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对“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一专题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1、会写本组23个生字,认识28个生字,认读48个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认准目标,不懈努力”教育,懂得做人要有目标,遇事要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4、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6、根据学习的需要,能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搜集有关学习的资料,使自己能及时掌握大量有用的信息。教学重点:

1、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认准目标,不懈努力”教育,懂得做人要有目标,遇事要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及外貌的细致描写,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目标,遇事要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教学准备:与课文有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3-15课时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语段卡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4.进入情境,质疑研讨。

①(请—位学生上讲台)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著名的辩论家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②质疑研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A.伽利略为什么有信心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B.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C.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是否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其表现是否是“胆大妄为”、“固执”?

三、观察体验,交流评价

1.观察体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

2.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项试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这项试验,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样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3.评价: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迁移运用

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

26、全神贯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为初步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划分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以自然段为依据,划分结构段。为全面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

1.板书课题,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可以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由于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

2.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

(“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挚友”,“挚”,诚恳;亲密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的朋友。)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学会生字新词(有的可以放到分析课文时再去理解)。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

“雕塑(s))”的“塑”不要读成“su^”的音。

“工作室(sh@)”的“室”不要读成“sh!”的音。

“不禁(j9n)”的“禁”不要读成“禁(j@n)止”的“j@n”的音。

“把湿布披(p9)在塑像上”的“披”,不要读成“p5i”。

“径(j@ng)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不要误读成“j!ng”的音。

“悄悄地站在一边”中的第二个“悄”应读儿化音。

“叽哩(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哩”应读成轻声。

“悄悄(qiao)话”的第二个“悄”应读轻声。

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

“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

“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三)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2.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结合自然段的归并,讨论划分结构段,明确段与段之间联系的必然性。

提示:课文共5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或较集中,没有对话之类的较多的自然段。因此,较长的自然段,很可能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有可能独立成段。

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写了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参观工作室,并看刚完成的女像作品,以及客人对作品的称赞和主人发现作品还有毛病等。

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写了罗丹修改女像的经过。篇幅较长,内容具体。

以上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很紧密。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最后一层意思是罗丹发现作品有毛病;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就讲着手进行认真修改。因此,这两个自然段既可独立成为两个大段,又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紧密联系。

第3自然段是写罗丹由于全神贯注地工作,竟忘了客人的存在。第4自然段写茨威格招呼罗丹,罗丹这才发现客人被关在工作室里了。这两个自然段紧紧相连,共同记述一件事,显然可以合并成为第三大段,进一步生动地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这可以说是第二段的发展和延伸。

第四段即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的回忆和感受: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显然,这是全文内容的归结。

(四)通读课文,在质疑问难中,通过议论或查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句,解释一部分不理解和不甚理解的词语,为下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做好准备。

“仪态端庄”,仪态,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庄”,容貌、举止端正、庄重。指罗丹的作品女像的容貌、姿态等是端正庄重的。

“杰作”,指罗丹塑造的女像,是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端详”,这里指罗丹仔细地看女像。

“吁了口气”,吁,这里读“x&”(另读y)),是长出了一口气的意思。表示罗丹工作紧张后的放松。

“径自”,指罗丹工作完毕,忘了客人的存在,自己直接行动走出门去。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指茨威格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的认真态度,所产生的敬佩感情和受到的启发、教育。

“莫名其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或真相。是指罗丹把茨威格关在屋里,要锁门,茨威格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以“思考·练习”

1、2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第

一、二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专注、投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茨威格说的一段话。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1.提问思考:

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罗丹在雕塑一座女像的作品时发生的事情。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或者说是由什么引起的?先默读,再议论,然后回答。

(事情从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时,带他到工作室观赏刚刚完成的作品一座女像开始的。)

这一段共写了六句话,依次读一读,看看这六句话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第一句话写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罗丹既然招待茨威格这位客人、挚友,一定做了不少事。但课文接下去只写了一件跟“全神贯注”有联系的事,这件事是什么?

(这件事就是第二句话所讲的:“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这句话跟“全神贯注”是有联系的,其他事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关系。)

2.接下来再想一想:罗丹带着茨威格参观自己的工作室。既然是“工作室”,是“参观”,客人一定看了不少内容吧?设想一下,可能看到些什么?这些都写了没有?为什么?单单写了什么?为什么?这就是第三句话要说清楚的问题了。

(客人可能看到工作室里摆放的主人创作的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当然还有些创作用的材料。工具什么的。这些都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什么联系。单单写了作品中刚刚完成的一座女像。因为这一作品跟“全神贯注”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写它。这就是第三句话的作用。)

3.在“仪态端庄”的女像前,客人和主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读一读下面第

四、五两句话,简要地说出客人怎样表示?主人怎样表示?谁的表示又跟“全神贯注”直接联系?

(茨威格拍手叫好,表示祝贺;罗丹不满意,说还有毛病,表示需要修改。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修改的情节,跟“全神贯注”直接关联。)

这是不是“全神贯注”的直接起因呢?

(就是。)

既然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动手修改,是故事的直接起因,为什么文章不从这里写起,而是把他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做文章的开头呢?

师生共同议论,共同解答,注意六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文章从罗丹看出作品有毛病需要修改写起,读者会感到突然了:罗丹怎么这时候看出作品的毛病呢?不是因为请客人茨威格参观工作室,看到刚刚完成的女像,才发现毛病的吗?那么,客人怎么到了工作室的呢?是主人请他进来的。是罗丹邀请他来家做客的。这一系列事实都有因果关系。所以,文章要从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写起是自然的,必要的。直到第六句“罗丹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全段紧紧围绕“全神贯注”步步深入,叙述得清清楚楚,给读者的印象是完整的、有条理的,为下一段阅读打好了基础。)

4.顺便结合句子的内容看看,“端详”一词写成“看”可以不可以?为什么?“皱着眉头”表示了什么?

(“端详”写成“看”不可以。因为“端详”是仔细看的意思;“看”只是看,没有“仔细”的内容。如果用了“看”,罗丹创作态度上的认真,就表现得不够充分了。“皱着眉头”,表示事情难办,得想个办法解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明罗丹工作态度是严肃的,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严格的。)

5.小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词不宜太多,而要准确。

6.自由读这一段,再分组或分行朗读,续读下去。逗号之间停顿短一些,句号之间停顿长一些。体会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划分段落时,我们已经了解这一段是写罗丹怎样修改女像的。现在默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哪几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这些特点在其他写人的课文中,也同样使用。

要求一边读,一边想,重要的地方可以画出来,还可以议一议,求得共识。

(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生动、具体地表现他是怎样“全神贯注”的)

2.再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

①“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写了罗丹修改时的动作和语言。这是罗丹在远处望,近处瞧,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左肩偏了点儿”该怎样修改,嘴里还叨唠着修改方案什么的。)

②“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注意“异样”和“激烈”两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异样”的眼光是指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是通过描写罗丹的神态,反映他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激烈的争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可用可不用,还在推敲之中呢。)

③“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踩得吱吱响”,“不停地挥动”是通过写脚的动作的重量大,手的动作的连续不断,反映此刻罗丹工作的紧张和热烈。)

3.这一层内容,是作者从罗丹工作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不同的角度,描写“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接下去的一层,有一句话是前一层的归纳,又是后一层内容的引起。找一找是哪一句话。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4.自由读这一层(由“一刻钟过去了”到段末),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跟“越干越起劲”有关联,是什么?画出来。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5.罗丹的女像的毛病,只是左肩偏了一点儿,脸上可能还有一点儿不满意的地方,修改共用了多长时间?

(大约一个小时。)

课文为什么要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呢?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再回答。

(课文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长了。作品那么一点儿毛病,竟用了那么长时间。这就从侧面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认真工作的忘我精神。)

6.再读最后两句话,注意:每句话里有那么一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恐怕再没有比这两个字最能表现一个人把全部精力、全部心思投入到某种活动之中了。是哪两个字?

(“醉”和“痴”。)

“他像喝醉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喝醉了酒是什么样?根据生活中见过的说一说。“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一种是神态不清,有失常态,这里不指这种。还有一种是蒙头大睡,好像不醒人事似的。正像课文中讲的:整个世界好像已经消失了。课文用喝醉了酒,处于沉迷状态,比喻罗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品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这是“全神贯注”的最高状态。)

7.最后一句写修改完毕。读读这一句,看看是不是只交代了修改完了,有没有进一步突出“全神贯注”和全身心投入?找出来。

(“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

“对着女像微笑,”就已经说明修改是成功的、满意的了。“痴痴”是什么意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痴痴”,从工具书上查是“痴迷”的意思,也就是深深地迷恋某一事物。说明对修改后的作品,是十分满意的,他非常喜欢自己刚刚完成的这一作品,已经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了。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全神贯注”的认真修改,不可能有这样满意的结果。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的动作又说明了什么?大概罗丹在修改作品时,下定了决心,憋足了劲头,“全神贯注”地修改到非常满意的程度了,这才“轻轻地吁了口气”,放松放松。)

8.再自由读这一段,要求读出感情,一种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地投入修改作品时的执着感情。

9.小结:这一段通过对罗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特点的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而且从侧面以修改作品时间长和作品毛病小的对比,以及修改作品紧张之时和完成修改作品之后的“如醉如痴”的沉迷状态,加深了“全神贯注”的意义,读了令人十分感动。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继续以“思考·练习”第

1、2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第

三、四段的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全力投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第

三、四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茨威格说话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析第三段。

1.提示:第二段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新完成的女像。他的朋友茨威格从旁悄悄地站着,罗丹始终没有理睬他,是不礼貌,不友好吗?

(不是。因为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顾不上跟朋友交谈什么。)

是的。还有一个有趣的令人感叹的事实等着我们去了解,领会。这就是第三段所写的内容。

2.自由读,再指名读这一段,想一想: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这句话的“径自”和“随手”是什么意思?表明罗丹的什么?

(“径自”是表示罗丹修改完作品,自己直接拉上屋门走去,没绕道,也没看一下周围。“随手”是指罗丹走出屋门顺手就要锁门。这两个词放在句子里,说明罗丹还没有从刚才埋头工作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这充分证明,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已经到了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程度了。)

3.这就使“茨威格莫名其妙”了。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解释“莫名其妙”。

(表明罗丹工作完了,竟不顾友人的存在,径自走出门去,准备上锁,这件事太奇怪了,使得茨威格不明白事情的奥妙和真相。)

4.当茨威格叫住罗丹的时候,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唉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从这几句话里的“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的“猛然”和“简直把你忘了”的“简直”两个词语,你体会出什么问题来?

(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身边虽然站着朋友,实际上在罗丹的心目中,朋友根本不存在了。现在修改结束了,突然想起请来做客的朋友还在跟前。)

“很抱歉”、“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这是罗丹向朋友表示歉意的话。“见怪”是什么意思?

(“见怪”是责备、抱怨的意思。)

从罗丹想向茨威格道歉的话里看出罗丹是不是为了修改作品甘愿冷落、慢待朋友呢?

(不是)

那又是为什么呢?

(罗丹就是因为“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而忘了朋友就在身边。他对朋友仍然是一片真情,刚才发生的事,完全是无意的。茨威格也完全能谅解他的朋友。)

5.再读这一段,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归纳这一段所讲的事情。先自己归纳,并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小组议论后解答。

(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完女像,离开工作室,要锁门时,茨威格叫住了他,罗丹这才想起朋友还在身边。)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1.最后一段,写茨威格对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感触”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再结合本段内容讲讲。

(“感触”是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这里指茨威格接触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这一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思想情绪。)

2.引起了什么思想情绪呢?读一读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有什么含义?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教育?

(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是: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第一句话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那天下午在罗丹的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不是指学到的知识或能力怎样多,而是指学到罗丹对艺术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有了这种态度和精神,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总之,强调这一天下午的收获是非同寻常的精神财富。)

第二句话中先理解“人类的一切工作”是指哪些工作?“值得去做”的“值得”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人类的一切工作”是指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工作。“值得去做”的“值得”指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例如,我们眼下所做的工作:科研、教育、建筑、交通、卫生医疗、商业服务等等,等等。)

那么,这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应该怎样?

(应该“全神贯注”。像罗丹在他的工作室修改女像那样认真、那样投入就好了。)

3.目前,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各门功课和各种技能,对同学们来说,这也是值得去做的事,要想做得好,也应该怎样?

(也应该“全神贯注”。也应该像罗丹在他的工作室修改他的作品女像那样,认认真真地学习,全神贯注地学习,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大幅度地提高的。)

(三)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1.课文记述了罗丹在雕塑女像作品时发生的故事。全文四个段落,从交代事情的起因,到事情的发展、经过,直至故事的结束,紧紧围绕“全神贯注”这个中心展开叙述。回忆一下,文章开头是怎样围绕“全神贯注”交代事情的起因的?

(开头交代了罗丹请茨威格来家做客,在请客人参观工作室时,主人发现新的作品女像的毛病,便动手修改起来。)

2.接着,事情在发展过程中又是怎样围绕“全神贯注”展开叙述的?

(接着,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表现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记了客人就在身边。)

3.最后,又是怎样围绕“全神贯注”结束全文的?

(最后用茨威格对这件事情的深深感触——做好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课外作业:

1.做“思考·练习”第

4、5题。

2.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要求先理解课文原句,再参考例句。

检查对这两个词的理解,特别是“莫名其妙”,再看看课文原句是怎样使用这两个词的,然后提供以下的例句参考:

①祝贺——今天是爷爷的七十岁生日,全家人祝贺老人家健康长寿。

②莫名其妙——一只黄鹊飞进张叔叔家,怎么轰,黄鹊也不走,真有点儿莫名其妙。

27、鱼游到了纸上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5—9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

这段分三层。

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

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当作者告诉他小女孩所说的话时,他笑得那么甜,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这说明他非常爱鱼。因为爱鱼,才如醉如痴地观察鱼。通过观察,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就活灵活现地刻在他脑子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展现在他眼前,所以说:“先游到了我心里。”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表达不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热爱生活,聋哑人的生活,聋哑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来设计这一课的教法,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作者及聋哑青年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三)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

二、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全文,归纳观察方法。

28、父亲的菜园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失去菜园、决定开垦、开垦荒地、垒上石墙、种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粪肥田、菜园丰收”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对城市的学生来说是教学上的难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加强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默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说说本课的阅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和批注,要把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并把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说明,父亲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园的情况下决定开垦新的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讲了四点:(1)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2)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石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些可怖的岩石。(3)当菜园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的时候,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去肥土。(4)四处拾粪,伺候这块菜园。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坚韧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来体会,然后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梳理。

(1)决定开荒。“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开垦荒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垒上石块。“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种上豌豆。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豌豆肥田。“父亲说:„……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节俭、对土地的热爱)

语文园地七 口语交际

本组教材均为写人佳作,从科学家,艺术家,残疾人到普通农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都闪烁着执著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光辉。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这样的品质;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以“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本组教材的人物入手,说说这些人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然后在让学生读这一段文字,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敬佩的一个人”,要求一是选择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敬佩之情;二是如果觉得人物的其他品质有可敬之处,也可以说一说。

组织学生讨论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第一,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把事情说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第二,分组,每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并进行组内评比;第三,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就所说的人物的品质和事例是否具体,以及口语交际的要求(如态度大方.认真倾听.语句通顺连贯等)进行评价。

习作

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把自己所敬佩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写出来。

教学之处,可先回顾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如,谁说的人物另人萧然起敬,是怎样说的,进二指导学生弄清题意,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让学生明确:第一要通过具体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第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第三,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教学时,要注意本组教材和口语交际课的联系,从而将读与写.说和写结合起来。讲评习作时,教师要指导将事例写的具体。讲评时可从选材.内容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欣赏。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引号的作用。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和平环境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娇嫩,容易受到破坏。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指聋哑青年与其他观鱼人不同,爱鱼画鱼到痴迷的地步。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门都称他为“辩论家”。

这里的引号具有特殊意义,伽利略并不是真正的辩论家,但勤于思考,能言善辩。这是同学送给他的雅号。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这里的引号具有特殊含义,。意思只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不是指“摇篮”的一般意义,即养育婴儿之处。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这四个例句,结合学过的课文,自己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然后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看谁的发现有道理。最后可在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深入体会引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并试着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

日积月累 要求学生积累四组16个成语。这些成语全是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成语是形容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例如,“雄心壮志”: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固坚强,不动摇;“坚忍不拔”: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自强不息”:自己不懈努力向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都是比喻聚少成多,积少为大;“持之以恒”的意思是长期坚持下去;“全力以赴”形容投入全部力量去做某一件事。

第三组的前两个和后两个是相对应的意义相反的成语,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意志坚定,持之以恒。“知难而进,无坚不摧”,是说遇到困难勇敢向前,没有任何坚固的东西不能被摧毁。“只难而退,碌碌无为”是讲遇到困难就退缩,将会平庸,无所作为。第四组的成语批评了缺少恒心和毅力的行为。“寸进尺退”,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有开始而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从反面教育人们要持之以恒。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鹏程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这个成语故事。教学可分两步。第一步,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结合插图,大致了解成语的含义;第二步,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鹏程万里”的含义。

第11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http://bbs.pep.com.cn/ http://www.daodoc.com/xiaoyu/jiaoshi/tbjxzy/px4x/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追求执著的精神。

2、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

1、以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认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从倍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到年轻的伽利略。他们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物介绍中,不要扬此抑彼,各有各的杰出之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互相映证。

2、教师稍作补充当时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1、伽利略的生平图像。

2、伽利略的故事。

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电影片断。

4、生字词练习卡片。

5、记者所用的道具如摄影马甲,玩具摄像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伽利略的图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

二、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学收集有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会争先恐后,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

三、激发完兴趣后,学生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⑴ 自己小声读课文。

⑵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画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组合作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做个好的倾听者。

3、小组自主合作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分别巡视指导。

4、自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使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处大胆,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四、全班读书交流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或与同桌互相读。

2、会开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学找其读得好的地方。

3、小组自由合作,推举一位读的好的同学,为大家范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听写本课的新词。

2、同桌互相检查正误并互相修改。

二、角色扮演(导演选演员)

1、每小组挑选一位同学来扮演比萨斜塔下的记者。

2、记者分两派:

左派记者,支持伽利略;右派记者,支持亚里士多德。

3、左派记者寻找支持伽利略的围观群众;右派记者寻找支持亚里士多德的围观群众。

三、为演员设计台词

记者和围观群众设计本队的台词,必须每人一句,主要记者,主要群众台词各有三句。

1、如: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记者和群众台词: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思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2、如:支持伽利略的记者和群众为自己设计的台词:

⑴ 伽利略发明了“液体静力天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当时年仅25岁。

⑵ 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

⑶ 月球表面是不规则的凹凸起伏并非光滑。

⑷ 出版《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

⑸ 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监外执行。他又完成一部巨著《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

⑹ 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同意断。触怒了地萨大学中的一些人,他被赶出了比萨大学。

⑺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伽利略通过严密的思考发现了疑点,说明他善于思考。

五、教师主持召开记者招待会,让两方记者对辩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信奉”二字双方记者总结发言:

左派记者: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他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的。

右派记者: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老师适时提问,请双方记者回答。

10+1>10

自相矛盾

10+1<10

六、全班总结全文,谈体会,议写法

1、学了本文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⑴ 我们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盲从。

⑵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⑶ 盲目迷信,崇拜任何人都是不科学和行为。

2、刚才记者会上,同学们的语言表情动作都演的很好,同学们互相评一评谁的动作语言表演的最符合人物身份。并体会一下对方记者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同桌互议,小组共同讨论,找一个代表上来发言。

七、作业

1、课外阅读《艾得旺普斯的故事》。

2、设想试验结束后第二天的报纸会如何报道这件事,写一则新闻。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左派记者

右派记者

↓支持

↓支持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支持

↑支持

围观群众 围观群众

【教学后记】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先分好组,让支持伽利略的记者多收集有伽利略的资料,并专一准备充足对付另一派记者的台词;让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记者多收集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资料。为自己所支持的队多找材料。不要当堂再来分派别,准备不充分,临时上演有些慌张。而且还浪费了时间。 教学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

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板书设计

26* 全神贯注

罗 丹

叽里咕噜

把你忘了

(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

(动作)

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

世界消失

(神态)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1、CAI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插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我心里”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己读书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加法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突破重难点措施:

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师生共同读课题。启发激趣:鱼在什么地方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

一、二

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

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

1、学法提示:

(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

(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

学生质疑。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

三、

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

一、

三、四点。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学生读、想、说、写,教师重点辅导后劲生。

三、知一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

2、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

三、四段)

1、学法提示:

(1)联系第二段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这从中可看出青年的什么品质?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

因为那位青年式笔细描,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的捭细致;有时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金鱼仿佛活的一样,游动起来。这说明青年画的金鲑十分生动形象。所以小姑娘说“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2、学生述说:

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

(1)从他的动作、神态。

(2)对大家的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

(3)讲看鱼、画鱼十分投入。

师点拔:我们要学习青年这种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为出色。

3、从“他不说一句话”和“胸前的厂徽上”看出他是个聋哑青年。

4、“鱼游到心里”是指对金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先反复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学生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总结。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习题

三、

四、五,教师巡视辅导。

1、学生谈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过位青年的逐步认识为线索,表现了这位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听、问的方式进行观察,有了见闻的感受及时记下来,这是我们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结

1、学生自说学习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提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板书:

鱼游在水里→鱼游到心里→鱼游到纸上

自由自在

呆呆地站

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静静地看

挥笔速写

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

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第12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阅读积累(38分)

一.请把下面的句子抄在方格里,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3分)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lóngyǎ

三.选正确读音画“√”。(3分)

挚友(zhízhì)违背(wéiwèi)诱人(xiùyóu)

榨干(zhàzhá)的确(dédí)厂徽(wēihuī)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6分)

寻常——()违背——()荒凉——()

细致——()责备——()正确——()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用一个词语造句。(4分)

一()不()()心()目

自()不()()之以()

半()而()集()成()

六.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伽利略是科学家。(扩句,不少于两处)

(2)金鱼在他的笔下一下子游动起来。(缩句)

(3)人们都惊讶地忍不住呼喊起来。(用修改符号修改)

七.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败:①失败②毁坏;搞坏(事情)③消除④败落

1、枯枝败叶()

2、身败名裂()

3、胜败乃兵家常事()

闻: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③名声④用鼻子嗅气味

1、闻名中外()

2、奇闻怪事()

3、耳闻不如目见()

八.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4分)

例:教室里非常安静。

教室里非常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1、湖面很平静。

2、我们的教室很干净。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同学们都称伽利略是“辩论家”。这里的辩论家加引号,意思是

(2)在《全神贯注》一课的学习中,“我”认识了一个

的罗丹。

(3)《鱼游到了纸上》记叙了

的事。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0分)

十.阅读课内片断,按要求作答(15分)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缸”字是()结构,音序是(),部首是()。(3分)

2.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4分)

3.用“”画出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2分)

4.这个青年“特别”表现在

。(3分)

5.你认为这个青年的画画得好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2分)

6、用自己的话说说“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和哪个成语故事有相通之处?(3分)

十一.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12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天中午,烈日炙(zhìchì)烤着大地。知了不时鸣叫:“热死了,热死了……”

吃午饭时,我向妈妈提了个问题:“妈妈,有这样一个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什么意思?”妈妈想了想说:“娜娜,现在不解释,下午带你去游泳吧。”我一听去游泳,特别高兴,一下子就把一碗饭吃得精光。

下午,妈妈(代带)我去东门河,路上,我又提起了那个问题。妈妈说:“游泳时你就会明白的。”

到了河边。我换了游泳衣就进水里,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蛙泳,有时来个鲤鱼跳龙门,妈妈不时地(夸耀夸奖)我,我快活极了。

突然,妈妈好像想起了什么,不再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对我说:“娜娜,向上游。”我听清了妈妈的话:“向上游?有什么了不起?游就游。”

于是我奋力向上游,一个大浪冲过来,我来不及躲避,被呛得鼻子发酸,耳朵里也灌了水,竟顺水而下,我只好游到浅滩。过了一会儿,我又迎着急浪,尽力向上游去,但感到越来越吃力,双脚像灌满了铅。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力量),只前进了几米,稍一松劲,就被急浪冲到了岸边……

妈妈见此情景,对我说:“你体会到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意思了吗?”“什么?”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刚才向上游,稍不努力,不仅不能前进,反而后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向水流相反方向行船,不努力前进就会后退。它告诉了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迎难而上,时代的潮流就会抛弃你。”

哦!听妈妈这么一说,我懂得了许多……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2分)

2、在文中用“”画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一个比喻句。(2分)

3、在文中找出描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本义的句子。(2分)

4、短文中“向上游”的“上”和“迎难而上”的“上”各是什么意思?(2分)

5、“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一句歇后语,你也能写两句吗?(2分)

A、

B、

6、“我懂得了许多……”,“我”懂得了什么?(2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要努力学习,懂得了要孝敬父母,懂得了要尊重他人,懂得了要珍惜友谊,懂得了要珍惜幸福。请以《我懂得了……》为题,写写你成长过程中的事和你明白的生活道理。字数400字左右。

第13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与课时备课

集体备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实验求证后,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件事,课文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精神。《鱼游到了纸上》讲的是聋哑人由于勤奋专注,才有高超的画技。教学这篇课文我们要注意目标应定位在勤奋专注,不懈努力,而不是身残志不残。《父亲的菜园》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同一种精神,那就是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走进文本,品味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二、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重点段落。

2、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

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1、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科学家的故事》等;

2、观看相关视频,图片等;

3、制作课件。

四、教学切入点:

以向“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人学习为切入点。

五、教学疑点:留心课文中人物动作、外貌的描写,体会其中所表现的人物特点。

六、教学创新点:

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七、教学练点:

1、123页选做题。

2、130页小练笔

3、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八、课时按排:12——14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

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5—9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

这段分三层。

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

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

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当作者告诉他小女孩所说的话时,他笑得那么甜,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这说明他非常爱鱼。因为爱鱼,才如醉如痴地观察鱼。通过观察,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就活灵活现地刻在他脑子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展现在他眼前,所以说:“先游到了我心里。”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表达不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热爱生活,聋哑人的生活,聋哑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一

单元的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来设计这一课的教法,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作者及聋哑青年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三)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

二、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提出问题自主阅读解答。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自主解答问题。

2.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全文,归纳观察方法。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认识青年 看青年画鱼 与青年交谈 坚持不懈 专注忘我 作业设计:

1、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2、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教学反思】本文从青年看鱼、画鱼两件事,展现了一个身残志坚的年轻人形象,要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奥妙。

第14篇: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语文能力的运用。从考试的效果来看,总体还可以,但是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个别同学书写太差;对于一些考察语文能力运用的题目更是处理的不好,尤其是学习较弱的一些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具体的试卷分析如下: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得分率为93.9%,错词较多的是:魅力、清晰、破碎。

第二题“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得分率为75.8%,组词出现错误较多的是:薄壳。 .第三题“填字成词”得分率为64.3%,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天道酬勤错误较多。

第四题“根据意思写成语”得分率为88.8%。

第五题“选词填空”得分率为92.9%。启示和启事,严厉、严格和严肃,学生容易混淆。

第六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得分率为90.1%。 第七题“加标点”得分率为46.5%,出现错误较多的是引号,感叹号的用法。

第八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得分率为57.6%,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反思:

通过本次考试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字、词做得比较到位,而关联词语方面、阅读理解方面都有待加强。自己在语文课上应结合课文中出现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积累、迁移的训练。

改进措施:

今后在语文教学中,我想:

1、在预习本中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中涉及到关联词语的语句的摘抄,在语文课上加强迁移训练。

2、阅读课上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给学生一些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

试卷分析

张翠玲

第15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教学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教学(写敬佩的一个人)

一、习作要求:

1.本次习作,安排了写“我敬佩的一个人”的内容,要求我们进行习作指导。

2.可以写的人物的范围没有限定

3.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人物的精神品质。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深刻体会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突出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

2.学会在描写时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加入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学会评改写人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个大千世界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些人中有你的亲人、老师、同学,有默默奉献的清洁工„„你认为谁最值得尊敬、佩服,为什么让你敬佩?这次,咱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同学心目中佩服的人最了不起,他的事迹是不是也能让其他同学们都佩服呢?

2.同学们交流自己敬佩的人是谁。他有什么特点值得敬佩。

3.同学们敬佩的人真多,我相信大家经过学习和练习,一定能完整今天的写作人物。写的好的同学将获得小作家奖。同学们想不想当小作家?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习作欲望,让学生产生“我要写”的思想,这就是学生习作的快乐之本。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

1.老师请大家读一读下面的诗句,帮助大家搜集了一些写人的成语,读一读,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注意说出为什么喜欢。

亭亭玉立风华正茂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格外健壮外貌丑陋举止文雅汗流浃背 前俯后仰昂首挺立 攥拳击掌揎拳撸袖卷袖摩拳扬手拍掌搓手呵气 拍手

打拳 攥紧拳头挥手致意招手示意握手言欢 低头沉吟点头微笑摇头晃脑埋头苦干 垂头丧气 浑身颤粟浑身乱颤体如筛糠战战兢兢瑟瑟发抖 轻移脚步大步匆匆大步流星大步飞奔大步腾腾 欢天喜地赏心悦目心神振奋春风满面心旷神怡 谈笑风声 开怀畅笑心花怒放大快人心欢欣鼓舞兴趣盎然乐不可支 放声大笑 嫣然一笑热情洋溢心满意足欢欣鼓舞 春风得意

2.为了帮助大家写出好作文,老师特意搜集了一些描写人物的诗句,大家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那一句。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

小游戏:猜猜他是谁。

师:同学们,作文来源于观察,你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机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然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我细致生动的描述出来。(按一定顺序,完整地观察、描述老师。)

总结顺序: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来观察描写,渗透抓外貌特点来描述一个人。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谈老师,现在也谈谈你们,谈谈你周围的同学,可以用刚才观察描述老师的方法来说说他的外貌、他的样子。但是不要说出它的名字,让老师、让同学们猜出他是谁。

小游戏:学生说本班学生外貌特点,教师和其他学生根据学生的描述猜出他的姓名。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指导学生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为下面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一、奇思妙想我能行

(一)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1.师:写人,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任务的特点。请大家抓住“敬佩”一词展开讨论。“我”为什么敬佩他(她)?他(她)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事让“我”敬佩?

2.学生发言,老师归纳: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刻苦学习、能歌善舞等等。

3.请大家根据你所选择的人物的特点,回忆人物的有关特点事例,一件事或两件事都可以,

回忆的越具体越好。

同学之间互相说说你打算选取哪几件事来记叙你敬佩的人。

4.师:同学们,“敬佩”一个人,说明这个人有很多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的文章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地去写,写你最敬佩的那一方面,并且要用一二件事突出表现他(她)的好品质。比如,你要赞美的人物的特点是拾金不昧,你要钻则意见拾金不昧的事例来写。这种方法就是:人物特点→具体事例(先概括后具体写人)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5.师:对于一个人来说,在他身上还有许多许多是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看,更应用心去体会。比如我们要写人是一个同学,你佩服他能歌善舞,你应该通过具体的事儿,让别人读了特别感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具体事例呢?或者说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述呢?请大家联系学过的课文说一说。

6.学生交流,老师总结: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来细致地描述,突出人物的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以及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总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记叙,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来展示和表现出来的。只有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才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品质,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7.具体事例指导。教师表演(一母亲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孩子放学,她走来走去,时常看表,孩子出来后,妈妈把自己的衣服给孩子穿上。)师: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妈妈很焦急,而且她很爱自己的孩子。)师:那你能把刚才看到的一幕细致生动的描述出来吗?平时你注意过这样的动作举止吗?注意好词佳句的运用来表现出这种焦急和爱。

8.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从具体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方面来具体描写一个人。

9.组织学生讨论,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作文,要重点写好几部分,怎样突出人物的品质等,互相启发。在心里想好写作提纲,小组内交流体会。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根据特点选生活素材,指导选材,要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避免千篇1律,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引导学生择取最能反映这个人让人敬佩的事例来叙述,形成生命的律动和个性的

张扬。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1.为了写好这篇作文,老师特意写了一篇下水作文,请大家欣赏。请大家读一读下面的一段文章,说一说您的理解。展示下水作文:

可爱的小虎子

我的邻居家有一个孙孙,名叫小虎子。听,多帅的名字呀!小虎子不但名字帅,长相也帅。圆圆的脸庞上嵌着一对虎里虎气的大眼睛,看上去是那样有神,他那乌黑的眼珠在眼眶里骨碌碌地转着,是那样的机灵。高高的鼻梁下面长着一张肉嘟嘟的小嘴,两个深深的小酒窝,印在那活泼可爱的小面孔上。

我佩服小虎子的顽皮。每当见了我,他总要搂着我的腰,大声说:“好爷爷,亲爷爷,还有那个老爷爷。”惹得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别人说他有多动症,“不会走路,只会跑”,我觉得也是。

我还佩服小虎子很爱好画画。每次我到他家,他总缠着我,要我教他画画。他备好颜料,拿起毛笔,挥笔作画,还真有小画家的气派呀!小虎子一笔一画地画完一只小鹿,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哈哈,这哪儿像鹿,简直是一头驴。”被我这一取笑,小虎子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我本以为他会扔掉毛笔,跑到一边去。可是没想到小虎子又换了一张纸,重新作画,我赶忙凑过去,像老师一样指导他,看他那酷爱学习的样子,真像个小学生。

我更佩服小虎子会作打油诗。自从小虎子上学以后,每学一首古诗,他总改成自己写的诗。就拿《春晓》这首诗来说吧,学了《春晓》这首诗,他就在家里左思右想,最后终于想出来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听,多有趣呀,调皮的虎子又增添了几分幽默色彩!

2.学生读后讨论。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和内容(特点和事例)两方面探讨。设计意图:老师的“下水作文”自然算不上“典范”,却给了学生很大的鼓励。“下水作文”的设计和写作,首先能增强老师作文教学的信心,增加老师的写作体验,在指导、批改、讲评作文时,就可能避免“公式化”、“雷同化”。其次,能锻炼和培养老师具有稳定的创新品格。最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能够获得感性启发,并受到老师的人格鼓舞。

二、放胆试写,自助修改

1学生带着要求进行习作1.深刻体会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突出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

2.学会在描写时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加入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评改课

一回扣要求,交流习作

(一)榜上有名

导入新课后,教师总结本次习作情况,展示优秀习作学生名单,并向这些榜上有名的同学表示祝贺。

(二)回扣要求,修改文例

1回扣要求,明确任务。

(1)深刻体会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突出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

(2).学会在描写时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加入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 2修改例文,学习修改方法。

(1) 课件出示例文。

(2) 学生轻声读例文。

(3) 师生共同修改例文。

(三)多元评改

1自改

(1)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修改的地方,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修改。

(3)师小结。

2同桌互改

(1) 学生互改。

(2) 你同桌的文章有哪些精彩之处?你帮他修改了哪些地方?为什么这么修

改?

二、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1佳作亮相:教师选出优秀习作,指名朗读;学生欣赏、评价;教师随机点评。 2精彩展示:学生读自己的习作,把自己认为最生动、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同学听,一起分享精彩片段。

3畅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收获,强化对本次习作要求的理解,激发再次习作的兴趣。

第16篇: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姓名:

课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1、爱因斯坦:不拘小节

谦虚诚恳

童心未泯 小 女 孩:天真直率

2、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他虽然不拘小节,但是专注于思考问题,把时间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宋庆龄:一身正气

坚强不屈 忧国忧民

2、课文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课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

3、樟树的外形: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樟树的生长特点:四季常青

4、樟树的可贵之处: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5、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人们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不仅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更是因为宋庆龄就像这两棵樟树一样,外表秀美、内心高洁,她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正是人们在表达自己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黄河的主人》

1、课文的作者是袁鹰,原题是《筏子》,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2、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勇往直前

胆大心细

临危不惧

专心致志)

3、正面描写艄公撑羊皮筏子的句子:

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侧面描写乘客来衬托艄公的句子: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4、黄河的主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是指凭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驾驶着羊皮筏子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的艄公。

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他是“黄河的主人”。

《练习7》

有关团结合作的警句: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国内

知己:知心朋友

天涯:极远的地方)

多音字:

jì(系鞋带)

xì(联系)(关系) 漂piāo(漂流)(漂浮)

piào(漂亮)

piǎo(漂白) 着 zhe(走着)(看着)

zháo(着急)(着火)

zhuó(沉着)(衣着)

zhāo(棋输一着)

应会词语:

蓄着

裹着

拖鞋

鬼脸

耸肩

踱步

蓬乱

温柔

纳闷

穿戴

趿拉

搬家

稠密

瞻仰

樟树

故居

庭院 寄生

保持

崇敬

纪念

粗壮

磁力

汹涌

激流

吞没

湍急

漂流

艄公

撑篙

从容

浏览

敬仰

赞颂 险恶

凭着

竹篙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筏子

谈些啥

冷不丁

手把手

宋庆龄

爱因斯坦

衣衫不整

一塌糊涂

繁衍后代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枝枯叶落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鼓浪前进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专心致志

谈笑风生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继往开来

革故鼎新

一衣带水

以德为邻

唯才是举

知人善任

科教兴国

与时俱进

易错字音:

1 一撮(zuǒ)

趿拉(tā)

踱步(duó)

湍急(tuān)

艄公(shāo)

整个(zhěng)

浏览(liú) 凭着(píng)

宋庆龄(líng)

一塌糊涂(tā)

重点词义:

胆战心惊:

战: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惊涛骇浪:

骇:惊吓

凶恶而使人害怕的波浪,比喻险恶的境遇。 如履平地:

履:走在

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 专心致志:

致:集中于某个方面

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浊浪排空:

排:推开

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革故鼎新:

鼎:树立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词语积累:

有关“象棋”的成语:

马 后 炮

过河卒子 棋逢对手

举棋不定

棋输一着

旁观者清

丢车保帅

全局在胸 书法家的名字:

王羲之 王献之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苏 轼 米 芾 赵孟頫 张

旭 AABB:

蓬蓬勃勃

整整齐齐

疏疏朗朗 恭恭敬敬 干干净净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安安稳稳

一×××:

一衣带水

一塌糊涂

一泻千里

一本正经

一见如故

一望无际

一鸣惊人

一刀两断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继往开来 革故鼎新 阴晴圆缺 柳暗花明 东张西望 深入浅出 横七竖八 取长补短 形容受到惊吓害怕的成语: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心惊胆寒 心惊肉跳 惊心动魄 惊心吊胆 触目惊心 惊神破胆

××如×:

血流如注 大雨如注 挥汗如雨 胆小如鼠 恩重如山 观者如堵 健步如飞 江山如画 含有数字的成语:

一言九鼎

三头六臂

四面八方

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

十拿九稳

千方百计

万紫千红

形容黄河的成语:

浊浪排空

惊涛骇浪

波浪滔滔

波涛汹涌

波澜壮阔

巨浪滔天

滔天大浪

汹涌澎湃

与黄河有关的俗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唐)李

白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

(唐)刘禹锡 黄河远上白去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爱因斯坦的名言:

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爱因斯坦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爱因斯坦 成功= 艰苦的劳动 + 正确的方法 + 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人生如棋 堂堂正正 一毛不拔 出生入死 惊魂落魄 日月如梭 千辛万苦 一泻千里 楚汉之争 吞吞吐吐 一丝不苟 惊天动地 惊恐失色 视死如归 千言万语 气吞山河

第17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人是那一位清洁工。我仅仅见过她一面,但她那种形象,,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身上,我体会到许多人生的道理。那时第一次见她,是在放学的路上,当时下着倾盘的大雨。路上的人个个披着雨衣,撑着伞,匆匆忙忙地回家了。这时候,我望见了我家门口的垃圾堆旁,有一个人,在那清理垃圾,是谁在那儿呢?这么大的雨应该不会是清洁工人吧?带着疑问,我走了过去。只见一位满脸是尘埃阿姨,穿着破烂的雨衣她十分认真地清理着垃圾。如此认真地为我们清理垃圾。他左手拿着铲子,右手拿者笤帚,用笤帚把垃圾扫进铲子上,用笤帚把铲子夹着;再用铲子把垃圾“送”进垃圾车里。我不由得问了:“阿姨!这么大的雨你还在清理垃圾啊?明天天晴再来还好拉。”这时候,阿姨他擦了擦身上的雨水,打了一个“哈秋”。啊!她因为淋雨而感冒了!她又拿起笤帚,边清理垃圾边对我说用那沙哑的声音对我讲:“不行!我如果今天不快把这垃圾清理掉,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细菌滋生,到时,臭味冲天,这样你们回受到影响,还会把市容影响了啊!”听了她的话,我又问到:“可是你感冒啊!得去医治才行啊!”听了我的话,她似乎刚想起自己的病似的。笑着说:“没事!我感冒只关系到我自己的健康,清理垃圾却关系到大家的健康。你说,大家的健康重要还是一个人的健康重要?当然是大家的健康重要拉!所以,我得先清理了些垃圾再去看病啊!”说完,她又拿起了笤帚和铲子,继续工作。

这时的我愣住了。有人因为清洁工人、地位卑微而小看他们,又因为他们脏,一见到他们就四处回避。其实相比之下,他们又变得多么伟大。如果世上没有了清洁工人,那么,大街小巷上都积满了垃圾。到时,臭气冲天,地球就像一个垃圾堆那样,还美吗?地球能够这么美,他们是功不可没的。刚才那个清洁工人就是那样,在她感冒的时候,想到的却是大家的健康,而不是自己。有人总是用歧视的眼光看他们,说他们没用,可是他们没有怨言,依然认认真真地为我们清理垃圾。在这个雨天,在这不显眼的角落里,几乎没人会发现这位“城市美容师”,更没什么人来这赞扬她,但她依然在那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她那种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也十分值得大家去学习的。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她了,但他那种精神鼓舞着我。它告诉我,人活在世上,是为了为自己和大家做贡献的。我十分敬佩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令我敬佩的清洁工

一看到清洁工,我就想到一位阿姨。

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放学回家,看见了一位清洁工阿姨正在扫地。她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可能是寒冷的原故,她的嘴直发抖。 这时,走来一个年轻人,当着她的面一边吃橘子一边丢橘子皮,完全不当清洁工阿姨存在。清洁工阿姨边扫皮边追上年轻人,说:“现在有许多生活垃圾,清洁工们忙不完。要是生活垃圾太多,我们人人会生病的。请你自觉地停止乱丢垃圾的行为。”年轻人不好意思地走了。年轻人刚走,阿姨又发现下水道的垃圾太多了,可能担心下水道被堵。只见她二话没说,快步走去。用手放进冰冷的水里刨垃圾。冰水把清洁工阿姨的手冻得像胡箩卜。可她还是继续刨着,垃圾刨完了。阿姨微微的笑了,扫着地走了。

阿姨走远了,但她的背影却永远留在了我心里。我想如果没有他们辛勤的劳动,我们的城市就不会如此美丽。 我真敬佩这位清洁工阿姨!

第18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小结

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

课文内容:

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26课

本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本文告诉我们“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句子解析:

(1) 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2)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27课《乌塔》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在中外孩子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文章由两封信组成,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才能飞快的进步。

中心思想: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本单元“修改自己的作文”的单元主题,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27、《乌塔》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 第八组:科技成就

第19篇: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题姓名分数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题姓名分数与共年() 古稀耀() 扬威左() 右盼

一,快乐拼写( 12分)

guīfànchǎo rǎnghâ cǎiyǎn liánshān diàoxún luó

年少气()筋() 力尽形() 影只 灯() 酒绿

()()()() ()()mófànróngqiàhuáng hūntuījiànchãngfázūjiâ

()() ()()()()二,辧字组词( 10分)伯()妇()租()闯()恰()

泊()扫()组()间()洽()

湖()燥()威()署()楷()蝴()澡()武()暑()慨()三,填同音字(5分)

Fǎngshūxīmàohūi采()()远分()()昧余()

模()()服爱()()子()煌

四,填字组词语(1 1分)

()兴 中华和() 相处受益() 浅()难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10分)

1,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2,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3,微风和煦,阳光明媚,形容天气很好。(

4,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

5,形容猛然间醒悟。(

六,句子加工厂(10分)

1,同学们像鱼儿一样在水中嬉戏。(缩句)

2,雪花飘了下来。(改比喻句)

3,天空飘着白云。(扩句)

4,终于给我买了一套《童话故事》。(改病句)

5,北京的古建筑多。(该感叹句)

)))))

七,根据课文填空( 15 分)

1,染红,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

如同一片,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

显得。

2,书信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3,莫以善小而不为,。

4,业精于勤,;,。

5,盛年不重来,。及时当勉励,。

6,我还能写一句名言:。

八,我给句子排队(7分)

()春天到了,菜园里一片緑油油。

()冬天的时候,下过一场大雪,我们的菜园变得一片洁白。()菜园如此娇美,仿佛是一副诱人的四季画。

()我家的东那面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园。

()初夏,成行的向日葵绽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朵,迎着朝阳怒放。()秋天,北边墙脚下的花丛散发出阵阵芳香。

()炎热的夏天到了,地上爬满了累累的瓜果。

九,作文;(20分)读《乌塔》这篇课文我想到很多,你能写一篇读后感吗?读《乌塔》有感

第20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600字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600字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600字: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必定会有人使你敬佩,但他们的闪光点各不相同,都拥有着令人羡慕的高尚品质,那我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位不平凡的人吧!

他高高的个子,身体又壮又健康,满头的银丝,眉毛也被染成了银白,随着年龄的增长,脸上爬满了皱纹,别看他人上了岁数,可那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没有一点的浑浊。

你可别小瞧这位相貌平平的花甲老人呢!他还是一位坚强不屈的军人呢!这位军人的品质可是好得没法说呢!

国庆假期间,我到妹妹家玩,妹妹的家庭作业是采访一个你熟悉的人,并写成采访稿,由于妹妹没经验,于是我这个当姐姐的只好帮她一把啰!于是我便担任小记者开始采访起这位军人来:“请问您年轻时做什么工作的?”他说:“我年轻时在部队里当兵。”我又问:“您为什么要当兵呀?”他吸了两口旱烟,回答到:“那时候国家受欺凌,人民日子都不好过,我们当兵的就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啊!”说完,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候,我既佩服又怀疑,咦?那他保卫人民有什么好处吗?带着疑问,我又开炮了:“你当兵苦吗?你后悔吗?”他既兴奋又激动地说:“那时候生活当然苦,但是自已的辛苦换来了大家的安定,再苦再累也值得,一点也不后悔。”“那你后来在干什么?”“后来在肖堰武装部队当部长。直到后来退休。”听了他的一席话,我既为自已的怀疑感到羞愧,又被他那爱国、爱人民的品质而所感动。 他不仅有爱国品质,还刚正不阿呢!

国庆节的星期六,我回到家,心里一直被一个“?”缠绕着,我怀着好奇心问了妈妈:“妈妈,他在部队里当部长,为什么儿女却都在劳动,连一官半职也没有呢?”妈妈叹了一口气,说:“哎!那时他退休后,单位让他推建一人顶他的位,只是工作认真的人,自已的儿女却受苦着,只是因为自已的儿女没能力。”听完这一席话,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听完我的这个介绍,想必你也同我一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吧!对了,我还没告诉你这位军人是谁呢,很自豪地告诉你,他就是我亲爱的爷爷。

《四年级第七单元范文.doc》
四年级第七单元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